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力学实验器

仪器信息网力学实验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力学实验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力学实验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力学实验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力学实验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力学实验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力学实验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力学实验器相关的资讯

  • 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服务基地揭牌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前,随着第十一届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三委会”成立大会暨检测技术与仪器装备高峰论坛在浙江嘉兴的举行,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服务基地在当地的揭牌,标志着作为全国首批22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之一的嘉兴,借助国家级科研机构平台的资源优势,成为加强与长三角试点城区联动,探索建立以技术交易为核心的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企业来说,先进制造、智能化生产线等技术,是企业实现产品升级、开展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关键,而高端检测方法与仪器装备是实现智能化制造与生产技术的基础。为了给中小企业产品升级提供强力的支撑,2018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发改委在浙江省设立“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核心为嘉兴市),以实现检验检测资源的集聚与能力提升,帮助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但是,国内最前沿、最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多掌握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手中,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缺少与学术资源对接的渠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也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与平台,导致集聚区未能形成“能力集聚、技术高地”建设效果,尚未达到支撑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的预期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此,中国科协今年全力打造“科创中国”平台,以发现企业需求价值和构建园区产业链为重点,通过探索产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聚合、技术集成和服务聚力。在“科创中国”的具体实施链条中,“创新枢纽城市”和“科技服务团”是两个关键环节。中国科协在全国18个省(区、市)的110余个城市和园区中,遴选确定了22个“创新枢纽试点城市”(嘉兴是其中之一),探索创新型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科技服务的“样板间”。此外,设立了50个“科技服务团”,力求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汇聚和科技服务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介绍,在嘉兴市科协的支持下,以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为基地,成立“检测技术与仪器装备科技服务团”,其具体运作模式将以集聚区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以科技成果对接与转化、组织赋能和宣传研讨做为核心工作内容;对接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掌握的高端检测与仪器学术资源和地方科协掌握的中小企业技术需求资源,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间合作壁垒。中国力学学会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作为新型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在其指导下开展组织和运行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悉,负责基地运营的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是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新型高端科研机构,表现亮眼之处是一手抓科研成果转化,一手抓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的再深化,建院两年多来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人,获批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申请专利305件,举办高端学术活动近10场。 /p p br/ /p
  • 万测受邀参加第八届华东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力学教学暨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力学实验教学学术会议
    第八届华东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力学教学暨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力学实验教学学术会议于2023年7月21日-23日在福建福州成功举办。万测倾情赞助并受邀出席此次会议。 在万测展区,专家学者们参观了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万测的产品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肯定。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零部件、生物骨骼、弹性体的疲劳力学性能试验。可实现拉伸、压缩、弯曲、拉压加载、高周疲劳、低周疲劳等试验;配置相关辅助测量装置亦可实现断裂力学试验。控制方式有载荷控制、应变控制、位移控制,有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等各种波形输出。此试验机外形美观、结构小巧,占地空间小,可桌面放置。配置伺服油源,噪音小、能耗低,输出流量可调节。 本次会议为参会专家学者和企业搭建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交流。通过本次会议,万测深入了解了力学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前沿需求和发展趋势。未来万测将持续致力于力学实验教学领域的技术创新,助力力学实验教学走向更高水平。
  • 中科院力学所实验室遭强拆 部分实验设备被毁坏
    17日上午,怀柔区中科院研究生院新园区,力学研究所试验基地的实验室等房屋被拆毁。留守人员称,中科院研究生院项目施工方强拆实验室,他们私人物品被埋,目前被临时安置在附近旅馆。昨日,中科院力学所保卫处负责人证实该消息。怀柔警方已介入调查。   怀柔区中科院研究生院新园区工地封闭管理,不许外人进入。园区内力学所试验基地4名留守人员被安置在附近一家旅馆。   力学所基地保安李先生称,最近研究生院新园区一直在施工,但园内力学所基地尚未完全搬迁,有退休职工、实验助理6人在此留守看护。前日上午8时许,工地施工方突然找来20多名保安,要求留守人员离开。随后,他们将实验室、库房和看守人员房间强行砸毁。其中不少实验设备被毁坏,留守人员的私人物品也被埋在废墟里。工地方预付了两天房费,把留守人员安置到了旅馆。   昨日,施工人员称工地一直在正常施工,不愿接受采访。有知情人称,施工方是为赶工期才匆忙拆了力学所的房屋。   中科院力学所保卫处负责人证实,在未通知力学所情况下,工地方拆毁了实验室,一些设备被砸。   对于力学所人员所称私人物品被埋,怀北派出所民警表示,已介入调查。
  • 做世界一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访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王广基院士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药代动力学在我国和世界上发展的很快,是创新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内容,甚至决定了药物开发的命运。药代动力学是一门多交叉学科,定量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也融合了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中药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药代动力学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创新药物临床前的评价和申报、新药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及评价、中药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所带领的江苏省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国内的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中药药代动力学和细胞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在中国药科大学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采访了王广基院士。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112,48,160)" strong   王广基所带领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在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所带领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先后成为了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方法重点研究室”,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单元;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1417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0696db27-0b35-48a5-b151-d8e91f690cc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 strong 王广基院士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带领的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室,同时在该研究领域也是世界一流的。王广基对国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很有信心,他表示:“我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接轨。”该实验室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该团队撰写了国际上第一篇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并发表于国际药代动力学权威杂志DMR,此文章属国际首次系统提出细胞PK/PD研究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从“血浆”到“细胞”、从“宏观”到“微观”的突破。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技术体系也得到了国内、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如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Dr.Brack(德国)在Trends AC(国际化学分析顶级期刊)上将他们建立的“诊断离子桥联网络”策略评为复杂基质中未知成分分析的九大创新策略之一。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针对ADME环节的各种体内外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药物吸收/代谢机制、调控途径,PK/PD(药动/药效结合研究)模型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类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等。如何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理论与技术应用到创新药物研究中是王广基所带领团队一直在深入研究的内容。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112,48,160)" strong   探索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技术,实现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单成分”向“多成分”的突破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需要对中药的一锅汤进行系统研究,包括“汤”里面究竟有哪些成分、成分的比例和量是多少 人服用以后,有多少成分吸收进入体内、有哪些成分进入体内后发生转化、起效的成分是哪些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针对中药成分构成复杂、代谢多样、体内浓度低等难题,王广基及其团队创建了高效普适的中药复杂成分体内过程研究方法学体系。如:“诊断离子桥联网络”、“相对曝露法”、“物质组-代谢组关联网络”等策略。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介绍说:“诊断离子桥联网络技术即采用多级质谱对复杂组分碎裂分析,得到各成分的多级碎片离子,根据碎片离子进行各组分的桥接,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快速归属” 。这一技术使得复杂组分,尤其是完全未知的成分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发表的有关该技术的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已被引用47次。此技术也被用于多种中药方剂及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中。”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很早就被提出,并一直被应用于单个西药成分的代谢物鉴定中。对于适用于中药多组分的质量亏损过滤技术,王广基说:“质量亏损过滤用于去除基质相关的大量的背景离子,缩小假阳性的数目,使得目标化合物从背景噪音脱颖而出。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中药复杂成分中同一类化合物可以快速同时被检出,分析效率大幅度提高。”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在突破核心技术难题的基础上,王广基带领团队探索中药整体效应,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在人参皂苷的抗抑郁作用研究方面,该团队发现人参皂苷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但可调节免疫细胞及内源性神经递质的代谢转运,阻断炎症因子向脑部的传递,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中药药代相关的研究成果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的“十一五”重大专项项目“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关键技术”获评全国第一。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对于药效明确、机制不明的中药,可以通过分析内源性小分子物质群的改变等代谢研究手段来考察其药物机制和作用效果。王广基以人参对血压双向的调节作用为例,介绍了有关中药药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内容。对于高血压而言,很多西药的降压作用很明显,降压效果很快体现,但是,一旦停药后血压又反弹回原有的水平。人参降压作用比较温和,但是降压作用持久,在停药后反弹速率显著低于西药。王广基说:“通过代谢组学的研究,检测体内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群,发现高血压与正常人体内的代谢组的分群区分很明显。这说明高血压患者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等机体的功能状态发生了偏移,偏离了正常状态。而人参皂苷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高血压患者给予人参以后,偏离正常状态的代谢组有向正常状态恢复的趋势。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112,48,160)" strong 质谱技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质谱技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模型、PK/PD模型等都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常规手段。质谱主要用于测定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品中的微量药物浓度、代谢物鉴定和内源性成分的分离分析。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该实验室质谱仪器非常多,其中大多数还是单级四极杆和三重四极杆质谱。王广基说:“定量分析是药物代谢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做的最多的工作。我们目前的药物和代谢物的定量工作主要还是采用四极杆质谱分析。”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img title=" IMG_1361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17acd960-08dd-4f10-b7e2-3de02104dfd3.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 strong 正在运行的岛津四极杆质谱仪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IT-TOF主要用于代谢物分析及其中药多组分的体内外物质基础的鉴定。王广基说:“2007年,我们开始将岛津LC-IT-TOF/MS(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用于中药复杂未知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中药体内复杂代谢产物分析与体内外物质关联网络分析等新领域。” 通过对中药复杂成分分析研究,王广基团队先后在Anal Chem,J Mass Spectrom, Talanta等国际化学分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这些文章在国际上充分展示了LC-IT-TOF/MS在复杂未知成分定性分析中的卓越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王广基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及其实验室的研究者曾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了相关研究成果,基于IT-TOF的研究成果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国内的制药企业正在寻求与王广基带领的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IT-TOF应用中的合作。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img title=" IMG_1382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c4879eec-d7a5-47a6-acbc-35382f3c351e.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 strong 正在运行的岛津LCMS-IT-TOF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在参观实验室时,王广基告诉编者,实验室在使用MALDI-TOF进行生物大分子生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组织分布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img title=" IMG_1380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266ad761-b4b7-4a09-b8a5-9e350479ac83.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 strong 正在运行的岛津MALDI-TOF质谱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王广基认为质谱技术特别是液质联用技术对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首先,对药物的动力学特征研究一般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于定性来说,随着各种杂交质谱技术的出现,液质联用可以给出多级碎裂信息和准确分子量,对于化合物及其代谢物的结构推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此外,定量研究更加需要质谱,由于生物样本中干扰大、药物浓度低,而质谱的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目前,大部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都是用质谱完成的。”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编者看到该实验室岛津的仪器非常多,大部分质谱仪出自岛津。时逢岛津公司成立140周年,在编者问是否对岛津有何期待时,王广基代表中国药科大学祝愿岛津创新不止、扬帆起航,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王广基说“岛津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愿其早日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之愿望!”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DSC_7100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7df496f6-f064-4d2a-b9e8-901a67b8a3c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COLOR: rgb(0,32,96)" strong 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合影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采访编辑:郭浩楠 /span br/ /p
  • 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今日在西安成立
    12月3日,我国第一个研究人造天体运动规律的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室的成立,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实现对宇航动力学领域相关研究资源的整合。   实验室依托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建设,是我国进行宇航动力学领域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创新、科研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和实践验证和国际交流的国家级创新平台,2009年9月18日正式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期,实验室将建成实验室前端系统、宇航动力学平台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网上开放平台系统和精密跟踪站。   宇航动力学是一门研究航天器质心运动,绕自身质心运动、各部分间相对运动及其控制规律的学科,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基础理论。宇航动力学实验室的成立,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提高我国航天测控能力以及实现我国空间科技由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转变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宇航动力学模型、测量模型等基础领域的技术研究大都依赖国际航天大国发布的数据进行模型系数更新,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后,将在动力学模型、测量模型、时空框架、估值理论等基础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形成自己的宇航动力学基础理论,并摆脱对于国际联测数据的依赖性,充分挖掘和运用已有数据,实现自我完善更新,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发展。   宇航动力学实验室主任余培军介绍说,实验室的成员除了40多个固定研究人员外,还会有多个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流动研究人员。实验室成立后,将充分发挥其"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独特优势,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公共实验研究平台。通过设立开放式科研课题、对外开放科学实验设备和数据、大型课题联合研究等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的兼职研究员或学术顾问,使实验室成为国内大专院校、卫星研制部门和科研院所交流的桥梁,实现对宇航动力学领域相关资源的整合。   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必将吸引我国宇航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和领先技术资源,紧盯世界宇航动力学发展前沿和适应我国航天技术发展需求,推动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 中南大学-MTS材料力学实验示范中心正式落成
    中南大学-MTS材料力学实验示范中心于2012年12月17日正式完成校内验收。该实验室坐落于中南大学力学测试中心,该中心采购了MTS 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Landmark 100kN材料试验系统、MTS 322材料试验系统以及Insight 30kN静态电子拉伸试验系统。可以用于完成各类岩石力学、金属材料力学试验,主要面向商用飞机起落架C-C合金材料、高速铁路高强度铝合金材料、高速铁路路轨材料、海洋工程深海勘探采矿工程等领域。目前该实验室为中国中南地区试验门类齐全,设备最高端的试验室之一。 在整个试验室建设过程当中,MTS系统公司的工程师协助中南大学完成了全部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并且协助中南大学力学测试中心完成了若干项验收试验应用。该示范中心在中南地区具有较强的示范、宣传作用,不仅MTS系统公司将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并且可以通过该实验室完成MTS材料试验应用的第三方培训、新产品研发以及评估工作。 MTS系统公司与中南大学表示双方将在未来开展更多的合作应用,从而实现双赢的最终局面。 在此,仅代表MTS系统公司以及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向参与此项目的全体团队成员表示感谢: 销售工程师:潘乐宁 应用工程师:C.K. Lam,Greg Pence 本地项目工程师:叶闽峰 现场服务工程师:郝新垍,朱利锋
  • 国产力学性能试验设备的挑战与机遇——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
    近两年贸易摩擦日益加重,由此引发的中美科技之争给世界分工带来了巨大冲击。宏观来看,“十四五”规划文件牵引、地方政策支持、国产采购倾斜,支持国产仪器发展似乎已经成为政府、市场以及公众的共识。巨浪之下,国产仪器企业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进口品牌将如何更好地制定本地化策略?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到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谈一谈国产力学性能试验设备的挑战与机遇。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斌一、行业背景试验机行业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型的行业。传统是因为试验机是最基础也最古老的机械设备之一,早在17世纪,伽利略、达芬奇就利用原始的方法,来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中国的试验机行业起步于解放初期。说这是一个新型产业,是因为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更高的质量要求不断地对试验机提出更精确和更高性能的要求,以获得更加真实和科学的试验数据,所以先进的高端试验机必须应用最新的综合技术不断提高创新。目前我国高端的力学测试仪器主要依靠进口,而国外的的生产厂家对很多我国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必需的试验机设备是禁售的,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二、产品需求分析试验机系统本质上是机械仿真系统,是模仿试验样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工况进行强度或性能试验。按试验对象可分为材料试验机和结构试验机两个大类。材料试验机主要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品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剥离、撕裂等各种现实中的载荷用试验标准规定的试样进行规范的物理性能试验,试验标准有GB、ISO、JIS、ASTM和DIN等。该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车辆制造、机械制造、电线电缆、塑料橡胶、纺织、陶瓷、建材、家电、医疗、大专院校、商检仲裁、技术监督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结构试验机一般用于从飞机、车辆,到鞋子及建筑的结构件,如零部件、组件以及整机的性能。结构试验可以根据行业标准,但更多的是通过模拟结构件的实际受载工况进行强度、耐久性或其它性能试验。试验机的类型按试验物理性能要求和方法又可分为静态强度试验机和动态疲劳试验系统。静态试验机主要用于获取或确认材料或结构的弹塑性强度。而动态疲劳试验系统是机械力学模拟系统用于模拟从材料、零部件、结构件,到整机如飞机、车辆、舰船,到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在实际应用中受载和环境(如高低温, 盐雾,紫外线)下进行试验来获取或确认材料、结构件或整机的耐久性疲劳强度或性能来验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高端试验机特别是动态疲劳试验系统是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研发与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设备。这类高端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几乎都是欧美的厂家并且是对我国禁售的主要产品。三、目前国内市场需开发的产品(卡脖子的产品与技术)目前国产力学仪器急需开发的产品包括两大类别,是个系列的产品,包括:第一类:新材料测试需要的设备:1、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测试系统。这类测试设备虽然表面看起来和传统的电子万能试验机差不多,但是很多细节远远高于普通电子万能试验机的要求。在硬件上,必须具备很高的同轴度,才能保证按照试验方法规定的方向加载。工装夹具要求非常高的精度与硬度。软件需要根据试验标准进行特殊的设计。目前该设备主要由美国Instron和德国Zwick公司主导。2、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是进口高端设备的天下。从骨科、齿科到心脏支架、瓣膜,国产设备都很难满足相关试验标准的要求。3、另外有些特殊的新材料,需要在高温、高压、真空或者腐蚀环境里面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这类专业设备也是进口设备为主。第二类:动态试验机:1、应变疲劳系统。应变疲劳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航空发动机、核电、地面车辆、武器装备和舰船等领域,是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应变疲劳作为主要的疲劳失效模式之一,受限于技术瓶颈,之前只能采用昂贵的进口设备。目前市场上以MTS的设备为主,MTS受美国政府出口管制的限制,已经不能为我国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行业提供任何设备。国内大部分的疲劳试验设备目前只能做普通的应力疲劳试验。2、多轴疲劳系统。包括轴向-扭转动态双轴疲劳系统、双轴双向、三轴六向疲劳系统、多轴协调加载系统等,这类高端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几乎都是欧美的厂家并且是对我国禁售的主要产品。四、 国产设备厂家分析由于以前高端试验机市场长期被进口设备垄断,国内高端用户不缺钱,也不考虑购买国产设备。所以国内试验机企业长期处于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研发高端的试验设备。中低端市场规模大、风险低,而且随着工业化4.0的风潮兴起,由试验机和机器人组合的全自动试验系统需求大增,这个技术风险低(普遍采用德国ABB的机器人)、见效快,所以大家都一窝蜂的去做全自动试验机,而对高端试验机的研发根本没有人沉下心来去踏踏实实的投入。造成的后果就是在高端试验机领域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几年国外高端设备陆续对国内禁售以后,很多客户改变了观念,不再一味追求进口高端设备,也给了国内试验机厂家一些机会。以力试为代表的国内试验机企业也慢慢聚焦到高端的试验机的研制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五、力试公司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果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力试科仪的团队已经掌握了高端试验机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力试的核心技术:1、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进行应变控制的静态和动态试验;2、领先的测量技术,特别是高温应变测量、非接触应变测量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3、领先的软件技术,各种专业的先进复合材料试验软件包,疲劳和断裂力学软件包,弹性体试验软件等等;4、超高温、超低温的环境模拟能力,完全替代国外禁售的测试方案,为民族工业和国防科研助力!5、具有多轴协调加载的解决方案能力,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多轴协调加载辅助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6、针对不同行业市场设计的专业的检测设备,集成度高的工业化产品,交钥匙工程的解决方案!近几年随着中美贸易战,大量的客户无法购买到满足他们试验需求的进口设备。力试迎难而上,为中国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制造研究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以及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大量的客户研发了大量他们急需的高端测试设备,解决了被进口设备卡脖子的问题!仪器信息网正面向广大仪器企业征稿,详情请点击:仪器信息网“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活动——主题约稿函
  • 带您“云”参观同济大学现代化力学实验室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同济大学力学实验中心,依托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建设,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航空航天与力学类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等三个层次的大面积力学实验教学任务,全面支撑同济大学力学、航空航天、土木、交通、机械、材料等多个门类和学科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流体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先后获批了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而力学中心占地面积最大的实验室,是同济大学与天氏欧森测试设备(Tinius Olsen)联合创立的静态力学实验室。本着建设既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实践需求”,又能“达到国际实验室技术水平”来满足科研需求的初衷,2019年5月,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与天氏欧森签署了实验室共建协议,2020年金秋,实验室改造与设备安装调试完成,焕然一新的& quot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与天氏欧森测试设备公司联合力学实验室& quot 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个高水准的现代化实验室,究竟长什么样?带着这个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走进了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与天氏欧森测试设备联合力学实验室。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342018E9448F9472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同济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硬件:11个测试系统,满足不同材料和类型的测试需求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同济大学力学实验室共有11台试验机测试系统,载荷从5千牛到300千牛,这些设备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天氏欧森中国区服务工程师岳洋讲到,“这11台测试系统可以执行所有常见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从低载荷的塑料、橡胶、纺织品,到高载荷的金属、合金、复合材料,也可以通过更换夹具工装测试非标试样和零部件。”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683f377-5c28-4732-9126-4bbc79985c68.jpg" title=" 图片2.png" alt=" 图片2.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经了解,这11个测试系统分别为:1个30吨常温合金类材料测试系统,1个15吨特殊材料测试系统,4个10吨金属材料测试系统,1个10吨加高型金属材料测试系统,1个1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测试系统,1个10吨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类材料测试系统,1个5吨高分子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测试系统,以及1个500公斤的轻型材料测试系统。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f80d8e4-f904-4988-b306-ae0ebce3a553.jpg" title=" 图片3.png" alt=" 图片3.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br/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配件:不仅颇具特色,技术上也是行业领先的 /span /strong /p section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试验设备是在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有助于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力学实验中心教师茹东恒讲到。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们借助实验设备,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内容的精心设计来阐述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一个兴趣,达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和谐统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f8a80e34-e1ba-475f-a9ea-db0d90819d4d.jpg" title=" 图片4.png" alt=" 图片4.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除了基础的试验机架、专业夹具、环境箱、高温炉外,同济大学力学实验室的测试系统还配备了行业领先的产品及技术,比如视频引伸计、光学引伸计、无线手持控制器,实现全程测试回放的摄像系统等。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ba6c8ebb-02bf-402a-b782-2a9af759e16c.jpg" title=" 图片5.png" alt=" 图片5.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天氏欧森中国区服务工程师岳洋表示,“测试系统以及配备的附件,对于高低温测试和非接触测量都有充分的技术支持。实验室可以完全满足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需求。” /p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br/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软件:高效管理实验室数据,节约时间成本 /span /strong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理想中的实验室是设备精度高、可维护性强、可靠性高、功能广泛、操作简便的实验室,同时要是能够提高一下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就更好了,比如说加入语音控制功能,告诉机器我今天要做何种试验,然后由设备自动输入参数,放入试件,再由设备进行实验并输出结果,而实验人员只需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即可。”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超说到。 /p section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2e321a8-31aa-4bf0-8381-e111cea904f3.jpg" title=" 图片6.png" alt=" 图片6.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立足国际一流水平,同济大学力学实验室还设置了一个智能数据管理系统——Horizon,该系统同样由天氏欧森研发,不仅可以满足材料的测试需求,也可以高效率地管理实验室数据。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天氏欧森中国区服务工程师岳洋介绍到,“Horizon拥有的网络功能能够对实验室内所有的设备数据进行整合、管理以及分析,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管理实验室数据的效率。”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bffcb02-5f3b-475a-842b-2aa5c8f1b147.jpg" title=" 图片7.png" alt=" 图片7.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除满足不同材料和类型的测试需求的硬件、颇具特色且技术领先的配件以及具有强大功能的软件外,力学实验室还设置了开放式的圆形课桌、鼓励学生动手的加工区域、倡导学术讨论的会议区域和充满航天感的装修环境,让整个实验室创意十足有不乏多功能的使用。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更多关于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与天氏欧森测试设备联合力学实验室内容,可点击以下视频进行观看: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0CD52EAB9C419579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期待这样一个兼具创新、实用、高效的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和学习激发更多的灵感,为国内材料科学研究推波助澜。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br/ /p
  • 慧荣和携毒理实验仪器参加2023年中国毒理学会第十次全国毒理学大会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由中国毒理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和珠海南医大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毒理学会第十次全国毒理学大会于2023年4月8日-11日在广东省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大会是中国毒理学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线下全国大会,也是团结抗疫3年来全国毒理学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现场面对面交流盛会。大会紧紧围绕毒理科学前沿热点和国家大健康战略的重大需求,邀请了多位毒理学界两院院士、杰出学者出席并作主题报告,众多一线青年科技踊跃报名参会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大会设置主旨报告主会场和7个专题分会场,20余个毒理学热点专题在大会期间作充分研讨。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大会的金牌赞助厂商、呼吸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参加本次大会。我司展示了数十款毒理实验仪器,其中有大动物口鼻吸入暴露系统、小动物口鼻吸入暴露系统、气液式细胞暴露系统、全自动AMES仪、微核染色体畸变图像自动分析系统、新一代药用圆盘撞击器与呼吸模拟器、全自动QuECHERS实验仪、各类气溶胶发生器等。大会期间,科技委员会主席马璟老师等人到我司展位参观了我司展示的多款仪器,并对我司多年来在毒理实验仪器领域取得的突破表达了高度认可。此次参展的仪器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老师前来参观了解。作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我们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气溶胶与健康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以研发、生产世界一流毒理实验仪器为目标。最后祝本次大会圆满召开,欢迎对我司实验仪器感兴趣的各位老师来电咨询!
  • 中科院力学所实验室遭强拆 已发严正声明
    中科院力学所在网上声明中发布的17日强拆照片。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官网发表声明称,从7月17日到昨天,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遭持续暴力拆毁。声明中称,该试验基地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初步统计直接 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 但是目前无任何一方站出来承认是强拆方。   网上声明   损失高达1700余万   7月23日,记者在中科院的官网上看到《关于中科院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被非法拆毁的严正声明》。声明中称,2010年7月17日上午,试验基地的保安人员被一伙不明身份人员控制,失去人身自由。在此期间,共计9处房屋被大型铲车与推土机夷为平地,一批重要的科研装置和设备被砸毁掩埋。2010年7月22日至23日,该试验基地再遭肆意毁坏。   声明中介绍,该试验基地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目前,该试验基地正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此次试验基地被毁,初步统计的国有资产直接 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一批我国现代科技史上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被肆无忌惮地捣毁和清运,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任务被迫停滞”。   事发现场   多辆挖掘机正在施工   力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位于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区。昨天下午6点,记者看到,现场四周皆有围挡,上面写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园区建设项目”。围挡内工地多辆挖掘机正在施工。   工地周围几个大门口都有两名保安把守,保安称力学研究所的确位于研究生院内,目前正在施工,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工人称对于强拆事件并不知情。   力学研究所工作人员称,强拆怀柔试验基地的是北京城建集团下属一单位,他们是中科院研究生院项目施工方。但记者昨天联系城建集团,他们的外宣负责人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直有一名白衣男子对记者进行跟踪和拍摄。   留守人员   不明身份者强行进入   随后,记者在附近村内一家宾馆找到力学研究所试验基地的两名保安。保安李先生称,两个月前,他接受力学研究所安保处处长的委派,赶到力学研究所位于怀柔的试验基地负责安保工作。他到达现场发现,试验基地周围都是工地,基地的7栋平房就像孤岛般立在工地内。“处长要求我们一定要守住试验基地,不让任何人拆”。   李先生称,还有几名退休职工和保安留守试验基地。一个月前基地停水,他们每天走到大门口驮水用。7月12日,试验基地停电,“对方想逼走我们”。   7月17日上午8点多,李先生回忆,20多名保安涌入了试验基地,“他们一进来,未说明身份就说不准我打电话,不准我动,不准我拿东西”,李先生被带出门外,他看到门口停放五六辆挖掘机,“挖掘机动工拆基地,留守人员的被褥和生活用品均被埋,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尚未搬出”。李先生称,试验基地内有很多贵重仪器,其中一台设备是钱学森用过的,看着仪器被毁,他很心疼。   中科院力学所   警方介入未能阻止持续强拆   17日当天下午,力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赶到现场,将李先生和另一名保安安排到附近宾馆居住。他们还向警方报了案。3点钟左右,怀柔派出所警察赶到现场,现场停止了强拆。   “但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破坏还在继续”,中科院力学所工作人员介绍,昨天凌晨,他们前去整理损毁物品时发现,此地再次被封闭起来,一些未来得及整理的珍贵设备和资料,包括钱学森先生回国初期指导研制的科研装备等大量历史性文物、国家973项目试验装备、国防重大科研任务的仪器装置和备件等已经作为废弃物进行了清理。“在此地驻守多年的一名老员工,由于受不了基地被毁的刺激已经住院了”,该名工作人员说。   附:关于中科院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被非法拆毁的严正声明   我们以沉痛和愤怒的心情正式宣告,我所怀柔试验基地遭暴力拆毁,钱学森先生回国建立的首批实验室被夷为平地。   2010年7月17日上午,试验基地的保安人员被一伙不明身份人员控制,失去人身自由。在此期间,共计9处房屋被大型铲车与推土机夷为平地,一批重要的科研装置和设备被砸毁掩埋。2010年7月22日至23日,该试验基地再遭持续地肆意毁坏,钱学森先生回国初期指导研制的科研装备等大量历史性文物、国家973项目试验装备、国防重大科研任务的仪器装置和备件等以“垃圾”的名义被清除出场,值守该试验基地的工作人员深受刺激入院治疗。   该试验基地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目前,该试验基地正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此次试验基地被毁,初步统计的国有资产直接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一批我国现代科技史上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被肆无忌惮的捣毁和清运,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任务被迫停滞。   在我国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下,在中国科学院这一神圣的科学殿堂,发生了如此野蛮的暴力事件,令人震惊!力学所参与试验基地建设和“两弹一星”攻关任务的院士和科学家们悲愤交加,全体科研人员极为愤慨。“炎夏似隆冬,白昼如夤夜”是我们此刻共同的感受。   事件发生后,我们已经在第一时间向中科院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了汇报,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我们要相信党、相信组织,让我们一起期待法律的公正判决!   请全体职工和学生克制情绪,保重身体,克服困难,团结起来,勤奋工作,以实实在在的科研工作报效祖国,告慰钱学森先生等的在天之灵!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010年7月23日   新闻解析:中科院实验室也遭强拆的根源
  • 三思纵横助力第八届华东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力学教学暨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力学实验教学学术会议
    2023年7月21日-23日,第八届华东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力学教学暨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力学实验教学学术会议在福州大学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旨在为国内力学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搭建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推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本届会议由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主办,福州大学等单位承办,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三思纵横公司作为赞助单位,吸引了包括高校力学学科师生、力学学会会员、力学试验仪器设备供应商和相关科研机构等广泛的参与对象。作为材料力学试验机行业的佼佼者,三思纵横公司参加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参会的目的,三思纵横公司将借此机会与力学学会和高校力学教育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们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前力学教学和科研领域中的挑战和需求,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三思纵横公司作为材料力学试验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深知力学学科对于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力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参加此次会议,三思纵横公司希望通过交流和合作,为力学学会和高校力学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共同推动力学学科的繁荣和进步。福州大学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在力学教学和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经验。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设施为全国范围内的力学教学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会议的举办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创新理念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力学学科的前沿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三思纵横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供高质量试验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企业。我们的产品包括电子万能试验机、液压万能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动态加载试验系统、扭转试验机,蠕变持久试验机、高温力学测试系统、冲击试验机、流体脉冲疲劳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弯曲试验机等,广泛应用于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凭借多年的积累和不断创新,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客户群体。三思纵横公司将继续秉承“质量至上、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参加此次会议,我们将与会者一起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教学经验和行业动态,共同推动材料力学试验领域的发展。感谢您对本次会议的关注和支持,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 英斯特朗携手浙江医疗、中科院力学所举办外科植入物实验力学及应用技术研讨会
    在过去的十多年,生物医疗材料尤其是骨科,口腔等外科植入物领域经历了大量的创新与变革。中国作为全世界医疗器械的第二大市场,预计未来5年继续以每年超过15%到20%的速度增长,其中对生物材料的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将趋于严格化。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提升医疗保健制度。这意味着中国的相关医疗器械的制造商将逐渐要求加入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并促进医疗器械测试的相关标准。美国英斯特朗公司自1946年开始就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并为用户提供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和解决方案,服务项目包括产品的研发、生产、标准,监管和质量控制。我们通过ISO和ASTM标准委员会协助起草了生物材料力学试验的相关标准,同时与众多国际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开展项目合作。不断努力为推进生物力学测试行业提供具有价值的最优化解决方案。今年6月,英斯特朗分别携手浙江医疗器械检验院和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在杭州和北京两大先进生物材料产学研前沿地区组织了汇聚中欧外科植入物领域研究者,政策法规,检验检测技术专家及植入物产业相关精英的技术研讨会并共同就当今外科植入物国家监管政策方向,研究进展,技术应用和未来趋势进行交流互动。杭州外科植入物应用技术及政策研究研讨会 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MDST),成立于1977年地处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是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ZJFDA)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10个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中心之一。浙江医疗是专业从事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和医疗器械产品认证检测的国家级检验机构。作为此次技术研讨会的主办机构之一,来自英斯特朗英国动态产品制造基地的Alexander Johnson与在坐众多嘉宾分享了全球先进骨科植入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解决方案。全程由英斯特朗中国销售总监杨卫刚先生刚担任技术翻译。Alexander是英斯特朗全球ElectroPuls电子动静态万能材料试验系统的应用专家和市场战略制定顾问。目前专注于负责ElectroPuls产品在生物医学和骨科领域的咨询和技术使用。拥有专利的直线电机技术,无油源,仅需单箱电源而无需额外冷却装置,ElectroPuls电子动静态万能材料试验机可进行最大载荷一吨的低速静态和高周疲劳测试。可应用于橡塑,复合材料,金属,电子和消费品等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医疗外科植入物方面,ElectroPuls因其无与伦比的绝佳优势在中国拥有诸如强生医疗,碧迪医疗,柯惠医疗,施乐辉等知名全球医疗企业和天津医疗,北京医疗,山东医疗等中国医疗器械检验检疫机构及上海九院,北京口腔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的使用和推荐。英斯特朗ElectroPuls动静态万能材料试验机拉扭双轴功能可满足现今ASTM F543 骨螺钉测试,ASTM F1717脊柱固定结构静态,扭转以及疲劳测试和ASTM F 2077椎间融合器试验等多类生物医学标准测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来自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刘斌副处长也来到此次研讨会并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外科植入物3D打印发展现状与监管理论研究的演讲。会上,刘处长分别就3D打印在外科植入物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介绍,同时向各大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出了注册行政监管环节,质量体系与技术审评环节,上市后监管环节和定制医疗注册研究后续工作的相关研究介绍。英斯特朗ElectroPuls动静态万能材料试验机拉扭双轴功能可满足现今ASTM F543 骨螺钉测试,ASTM F1717脊柱固定结构静态,扭转以及疲劳测试和ASTM F 2077椎间融合器试验等多类生物医学标准测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来自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刘斌副处长也来到此次研讨会并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外科植入物3D打印发展现状与监管理论研究的演讲。会上,刘处长分别就3D打印在外科植入物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介绍,同时向各大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出了注册行政监管环节,质量体系与技术审评环节,上市后监管环节和定制医疗注册研究后续工作的相关研究介绍。会议的最后来自英斯特朗中国ESG部门经理沈文荣先生为大家带来了期待已久的技术干货:生物力学测试标准及优化解决方案。沈文荣先生于1996年加入美国英斯特朗公司,作为技术研发部门的总负责,他从事和管理着中国及港澳地区材料力学测试的战略方向和技术研究。不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生物医学材料和医疗器械力学性能测试的解决方案和特殊工装的开发和定制工作,有超过20年的行业丰富经验。沈先生拥有金属材料硕士学历,在加入英斯特朗之前,任职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材料相关课程,并在此期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纽伦堡进行为期10个月的交流学习。 北京外科植入物试验力学及应用研讨会作为中国力学领域科学界人才的摇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69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4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汇聚了国家材料力学测试的卓越人群。此次英斯特朗与力学所的成功牵手可谓是中外力学测试领域先驱企业共同为推进国家材料力学研究发展的开篇重要之举。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郇勇博士在会上进行了现代材料力学测试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的报告。郇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学博士,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现在力学研究所从事力学实验技术研究,在多尺度材料力学测试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已申请专利28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在Adv. Mater.、Rev. Sci. Instrum.、Sci. Rep.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 会议图片分享:
  • 我国科学家建立力学拉曼光谱技术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徐伟高、谢代前团队与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罗毅、复旦大学段赛等展开合作,从样品振子和局域等离激元光腔的光力学耦合作用出发,提出了力学拉曼光谱技术(mechano-Raman spectroscopy, MRS),建立了力学拉曼散射技术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相关成果以“Direct characterization of shear phonons in layered materials by mechano-Raman spectroscopy”为题于3月31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Nature Photonics (2023)]。纳米尺度界面的力学相互作用携带了原子级界面结构、热传导和光电特性等关键信息,但因其电子-声子耦合效应非常有限,人们无法通过经典振动光谱学方法对其进行直接测量。以层状石墨晶体中的超低频剪切声子为例,具有原子层集体性同向运动的声子振动模式蕴含了晶体全局结构和隐藏界面的独特信息,但由于相邻层间的极化率改变量相互抵消而无法产生可探测的电偶极子辐射。如何有效地获取这一类信息,并将其应用于晶体全局结构表征、表界面相互作用和微观机械振子的测量,当前光谱学领域尚未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针对以上挑战,研究团队提出力学拉曼散射技术(图1),在入射光(hν0)激发下,等离激元光腔的极化张量受到频率为νmech机械振子的动态调制,分别产生能量等于hν0-νmech的Stokes信号和hν0+νmech的anti-Stokes信号。在层状晶体的MRS实验中,研究团队发现晶格中原子层的集体性运动可以驱动等离激元金属的周期性运动并产生非弹性散射信号。图1: MRS技术的原理与实验方法图2为3-12层石墨晶格振子的MRS信号和定量的力学耦合效应分析结果,晶格振子和等离激元金属的能量传递决定了等离激元金属的有效位移和MRS信号强度。根据MRS理论,MRS信号强度正比于等离激元金属有效位移的平方,这在16层石墨晶格振子的精确定量分析中得到了印证。图2: 不同层数晶格振子的MRS测量与力学耦合效应的定量分析在光学拉曼光谱中,粒子振动态布居数决定了anti-Stokes和Stokes信号的强度比(IaS/IS),并遵从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相比于光学拉曼过程,MRS具有显著的无热噪声特征,这表现在:(1)IaS/IS值在整个实验温度区间(77-477 K)始终接近常数1;(2)半峰宽不随温度升高而展宽。这一特点使MRS在振动测量具有独特优势(图3)。研究团队还通过一系列复合振子实验验证了MRS的长程传播行为和隐藏界面探测能力。图3: MRS技术的无热噪声特征两位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milestone achievement in the Raman spectroscopy field(拉曼光谱领域里程碑式的成就)”;“it is a rare piece of work that represents a landmark in the field of Raman spectroscopy(拉曼光谱领域少有的标志性工作)”。全新的力学拉曼光谱技术将有望应用于晶体全局结构表征、机械振动传感和光的机械调制,并为实现从晶格振子到纳米材料的量子化能量传递等量子光学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09年12月9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杭州对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全国8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实验室主任陈大可教授的工作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科研骨干、依托单位代表进行了座谈。专家组认为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围绕海洋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近海动力过程与生态环境和大洋环流与短期气候变化等三个研究方向,以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和海洋生态系统产出与服务中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从揭示海洋环境时空演变的过程和机理入手,利用卫星遥感和Argo等海洋观测新技术,开展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的多学科交叉与整合研究。   建设期内,实验室主持承担了一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开发了我国自主海洋水色卫星信息处理技术和沿海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速报,在海洋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太平洋西边界流与中国近海环流、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短期气候变化、Argo资料收集分析与共享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引进了9位境外知名科学家作为兼职特聘研究员,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和设备运行管理办法,重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科技人员的作用。   专家组一致认为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对外开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同意通过验收。同时,专家组就保障实验室人才梯队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将海洋专项和实验室基础研究有效结合等提出了建议。
  •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11月2日上午,科技部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验收会议。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副处长吴根,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副处长明媚,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鼎成为组长的七位验收专家组成员,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副校长缪协兴、刘炯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出席了验收会。 出席会议的还有江苏省科技厅科研机构与条件处副处长李太生,徐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建华,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教授崔广心,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何满潮以及学校党政办公室、学科处、研究生院、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处、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和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等部门负责人、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副处长吴根主持。   会上,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百年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强调了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促进作用。他说,学校对于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高度重视,实验室坚持立足于国家深部资源开发和地下空间利用战略,瞄准深部地质环境与岩土介质相关科学问题和重大地下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他表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副处长吴根从总体要求、建设验收内容、会议程序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的有关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缪协兴就实验室基本信息、研究方向与进展、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和实验室合作与交流等六个方面向专家组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刘炯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分别代表实验室依托单位就实验室建设期间的支持和管理运行情况作了介绍。刘炯天副校长说,学校始终坚持“重点支持、关键保障、做好服务”原则,高度重视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从学科建设、人才保障、经费和空间条件保障、运行保障等方面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良好条件,推动实验室的顺利运行。姜耀东副校长也表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对实验室的建设将全力支持、重点保障。   随后,验收专家组与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并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经过考察、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室定位准确,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在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解决了一些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富有创新活力、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建立了以学术团队为研究单元的运行模式和创新机制,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人本、学术、包容、规范”的文化氛围,按计划完成了条件和平台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的创新能力,依托单位对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在学科建设、经费投入、试验用房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同时,专家组建议,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年轻学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吸引海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合作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表示,中国矿业大学将认真听取专家组的建议,以这次建设验收作为新的起点,以创新引领全局,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坚持科学持续发展、引领深部地下方向”的目标。   最后,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副处长明媚、江苏省科技厅科研机构与条件处副处长李太生分别代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发表了讲话。明媚副处长强调,学校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重视和条件保障,并充分利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应有的成绩。李太生副处长表示,江苏省将对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和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实验室能为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 投资1亿 国内最大力学环境第三方实验室成立
    10月28日,由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苏州广博力学环境实验室有限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落成。该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苏州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和各类检测、研发机构,提供产品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以及人才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   据了解,这个实验室是去年开始筹建的,至今已成为国内行业内以力学环境试验服务为主营业务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最专业的第三方实验室。实验室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为试验场所,拥有先进试验设备和仪器40余台、套和一个由国内外著名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具有国家认可委CNAS、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DI-LAC和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实验室三大权威机构认证资质。   该公司总经理钟琼华表示,在全部计划中的实验室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全国实验室连锁网络,通过继续拓展和提升服务空间和质量,争取三年后,这一板块达到年服务收入5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使试验服务业产出超过制造业产出,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力学环境试验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苏州试验仪器总厂,建于1956年,历史上一直是我国试验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2008年引入战略投资,组建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后,企业一如既往,成为我国振动仪器研发、制造行业“领头羊”。至今,共有被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各类专利162个,先后主持起草了多项振动试验设备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生产的振动、冲击、碰撞、跌落等各类试验仪器及设备,被广泛运用到火箭、飞船、雷达、汽车仪表、家用电器、手机等产品制造领域,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50年保持全国第一。公司目前注册资金4710万元,年产各类试验设备400余台套。   2009年,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指导下确立了制造和服务“双轮驱动”的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利用自有和自产设备及技术,适当引进外来设备,在全国组建8个连锁实验室,专门为各类中小企业和检测、研发机构提供各类产品的试验技术服务,实现由制造商向服务商延伸和转型。根据这一战略,去年年初,该公司率先在苏州工业园区,与日本IMV株式会社合作兴建广博苏州工业园区实验室。随后,又与中科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兴建了广州苏试众博实验室、北京苏试创博试验室,最近又已签约重庆、郑州项目,并在东北长春或沈阳和天津、上海等地拓展。目前,已建成的实验室运作良好,累计承接了国内外中小型企业和各类检测机构产品试验项目318个,实现服务收入1618万元,净利润716万元,预计今年服务收入将达2500万元。
  • 与会嘉宾参观南昌大学--新三思公司联合力学实验室
    开幕仪式结束后,全体与会嘉宾前往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参观学习。 新三思集团与南昌大学在2004年成立了全国最大的联合实验室,是国内高校领域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试验中心。该联合实验室运行三年来,相继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力学示范中心。 当两百多名嘉宾涌入实验中心,宽敞的实验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陈列在实验室内的各类实验设备也焕发出异样的光彩,首次接受这么多客人的检阅。它们以丰富的种类、精致的外表、精确的试验结果吸引了参观者的驻足。 在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新三思首次展出了最新研制的示波冲击试验机,该试验机获得嘉宾们的好评。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所有参会嘉宾对新三思的产品与服务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对新三思品牌的号召力更加认同。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嘉宾们迫不急待的涌入各个实验室内参观
  • “校企联合,开启科技创新新篇章”——如海光电与东华大学理学院联合实验室成立
    为了促进国产光谱分析仪器应用与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推进光谱教学进入课堂、贴近本科、研究生教学,于2019年5月21日,如海光电与东华大学理学院在东华大学正式签约,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如海光电总经理、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领导及部分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签约仪式。如海光电总经理于永爱(左)、东华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丁可(右)东华大学理学院是国内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如海光电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为用户提供光谱器件、整体解决方案的科学仪器制造厂商。如海光电创始人兼总经理于永爱先生原为东华大学理学院2000届毕业生,为回馈母校教育之恩,于2017年与东华大学理学院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先后参与指导三名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本次签约仪式中,如海光电总经理于永爱先生被东华大学理学院正式聘请为校外学生导师,同时双方本着进一步推动光谱教学、光谱创新原则进行沟通和展望!东华大学理学院聘书如海光电与东华大学理学院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为国内培养光谱技术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在中美贸易不稳定的大环境下, 国内产学结合、产研结合将为国内制造、国内创新提供新动力。如海光电将进一步加深与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开启如海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智造之路,愿与高校前辈和奋斗者们共同探讨更多的光纤光谱、拉曼光谱新技术、新应用。校企联合实验室召开合作会议东华大学理学院师生代表和如海光电管理层合影留念
  • 投资1亿 国内最大力学环境试验服务公司成立
    10月28日,由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苏州广博力学环境实验室有限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落成。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苏州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和各类检测、研发机构,提供产品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以及人才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苏州试验仪器总厂,建于1956年,历史上一直是我国试验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2008年引入战略投资,组建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后,企业一如既往,成为我国振动仪器研发、制造行业“领头羊”。至今,共有被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各类专利162个,先后主持起草了多项振动试验设备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生产的振动、冲击、碰撞、跌落等各类试验仪器及设备,被广泛运用到火箭、飞船、雷达、汽车仪表、家用电器、手机等产品制造领域,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50年保持全国第一。公司目前注册资金4710万元,年产各类试验设备400余台套。   2009年,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指导下确立了制造和服务“双轮驱动”的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利用自有和自产设备及技术,适当引进外来设备,在全国组建8个连锁实验室,专门为各类中小企业和检测、研发机构提供各类产品的试验技术服务,实现由制造商向服务商延伸和转型。根据这一战略,去年年初,该公司率先在苏州工业园区,与日本IMV株式会社合作兴建广博苏州工业园区实验室。随后,又与中科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兴建了广州苏试众博实验室、北京苏试创博试验室,最近又已签约重庆、郑州项目,并在东北长春或沈阳和天津、上海等地拓展。目前,已建成的实验室运作良好,累计承接了国内外中小型企业和各类检测机构产品试验项目318个,实现服务收入1618万元,净利润716万元,预计今年服务收入将达2500万元。   据了解,这个实验室是去年开始筹建的,至今已成为国内行业内以力学环境试验服务为主营业务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最专业的第三方实验室。实验室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为试验场所,拥有先进试验设备和仪器40余台、套和一个由国内外著名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具有国家认可委CNAS、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 DI-LAC和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实验室三大权威机构认证资质。   该公司总经理钟琼华表示,在全部计划中的实验室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全国实验室连锁网络,通过继续拓展和提升服务空间和质量,争取三年后,这一板块达到年服务收入5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使试验服务业产出超过制造业产出,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力学环境试验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
  • 中国唯一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
    中国唯一国家级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二十三日在四川绵阳空气动力研究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将为大飞机、新一代列车、风力发电机等国家重大专项研制提供技术支撑,并推动中国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向新成立的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授牌,他说,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事业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当前中国日新月异的建设发展对空气动力学的战略需求愈加强烈。成立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依托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建设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能够充分利用空气动力研究基地的人才、设备、技术、信息、成果等优势资源,提供一个一流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针对空气动力学的基础性、前沿性关键问题进行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取得更大突破。   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其开放共享的独特优势,吸引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和领先技术资源,紧盯世界空气动力学发展前沿和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需求,重点开展以大飞机研制为核心的气动噪声、减阻技术和结冰机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为大飞机、新一代列车、风力发电机等国家重大专项、高速轨道交通和高效风能利用中涉及的关键气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为复杂流动机理问题研究搭建高精度、高效率、高可信度的数值模拟研究平台。   据悉,长期以来,四川绵阳空气动力研究基地依托亚洲最大风洞群和中国最先进的风洞试验研究技术,大力推进空气动力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体系,为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完成了大量技术储备。该基地广大科技人员致力于解决制约中国航空航天、地面交通、风能利用等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计算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器流动机理、低速空气动力学和国家大型空气动力学基础条件平台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先后发展了数百项风洞试验新技术,为包括“歼十”战机、“神舟”飞船等多项重点飞行器的研制攻克了上千个技术难题,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
  • 中科院材料力学实验室交流会:探讨材料检测手段新动态
    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先进技术研究院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伍小平院士,实验室主任吴恒安教授、副主任倪勇教授、副主任姜洪源教授等40人出席了交流会。龚兴龙教授、骆天治教授、倪勇教授、姜洪源教授、吴恒安教授分别主持了五个时段共24场学术报告。  吴恒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年度学术交流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实验室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感谢大家对会议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实验室成员参会率超过九成。伍小平院士首先以“关注测量材料内部变形”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介绍了X光、同步辐射光、中子衍射、太赫兹等测量手段的发展态势和在材料力学行为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之后,实验室各研究小组分别介绍了本小组近年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设想,特别介绍了实验室不同小组之间以及与实验室外部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  报告会结束后,吴恒安主持召开了全体参会人员座谈会。大家就实验室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方向的凝练和重要方向项目的组织、军口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实验室维持经费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伍小平院士就材料力学设计的切入点、力学实验新方法的应用和加强国内外同行交流等对大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这次学术交流会展现了实验室成员在学术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发展潜力,实验室团队建设和合作研究等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是在钱学森先生亲自关怀下于2001年12月30日正式批准成立的。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问题,以材料细观层次结构为切入点,开展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的前瞻性和基础性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新型材料的应用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依据建设目标和学科交叉特点,实验室分为6个研究部:材料力学实验技术研究部、材料力学多尺度理论和模拟研究部、微纳构造材料力学与设计研究部、智能材料和结构控制研究部、生物力学与仿生材料设计研究部、材料冲击动力学行为与设计研究部。现有全职成员4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9人、聘期制副研究员和博士后9人),另有兼职成员5人。全职成员近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项,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项,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一批年轻学者表现出良好的学术发展态势。
  • 630万!中机试验中标国检集团高温力学设备采购项目
    近日,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力学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机试验以630万元中标。一、项目编号:CEITCL-BJ15-2306001-01(招标文件编号:CEITCL-BJ15-2306001-01)二、项目名称: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力学设备采购项目三、中标信息:序号货物名称数量中标金额中标供应商1超高温蠕变试验机2(台/套)630万元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高温高频疲劳试验系统2(台/套)3高温电子疲劳试验机1(台/套)四、关于中机试验: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机试验SINOTEST)始建于1959年,(原名:机械工业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曾用名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旗下子公司,是国家试验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撑单位,国家试验机行业学会、协会秘书处均设在中机试验,被誉为“中国试验机技术的摇篮”。中机试验于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共制修订试验机国家和行业标准近160项。“十三五期间”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计61项。当前拥有专利181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软件著作权79项,实用新型61项。并已经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4项获得国家验收。中机试验拥有试验装备行业多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解决了多项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其中静压支撑技术、测量传感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 上海衡翼非破坏性金属材料力学试验机新品上市
    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可能的事,如今上海衡翼精密仪器限公司就做到了,上海衡翼打破了金属破坏性能的力学试验,在过去做力学试验时,只有把样品破坏以后才能分析出材料的力学性能,浪费了很多材料,给企业、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现状,上海衡翼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新型的非破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机。 非破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机的特点是:在不损坏材料、样品的情况下,就能测出材料、样品的力学性能,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材料、样品,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衡翼非破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机顺利交付到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并安装调试完毕,并且得到了饶教授的赞赏!现在已有很多大学、科研单位陆续来我司咨询并订购。 非破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A.采用直接加压方式,电机轴与加压头同轴设计 B.位移传感器采用高精度位移传感器,量程约10毫米,测量误差小于正负1微米。位移传感器偏心安装装在刚性良好的下板上,与电机轴偏心小于50毫米,在加、卸载过程中,直接与被测表面接触,监测压头的位移情况。 C.采用双磁吸式底座,单侧磁吸的吸力大于30kg. D.加载方式可以采用载荷—时间控制或位移-时间控制,可以设置单次循环加卸载,也可以设置多次循环加载-卸载。加卸载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于电脑中,可以由其他软件读取。
  • 科研创新从研制仪器开始——走进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地球上有多少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这个问题无法精准回答,据美国《化学文摘》统计,已注册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1.6亿种,其中被大量生产和使用的约有10万种。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美国化学会的徽标上写着一句名言:化学为了生活。化学品的广泛使用极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说,化学品只要生产出来就可能被使用,从而进入环境,也就有可能进入生命体。”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告诉《中国科学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这10万种化学品中,虽然科学家已经锁定了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的“真凶”,但仍有大量“嫌疑犯”逍遥法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发现更多隐匿在环境中、对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巨大的新型污染物。“在我们实验室的布局中,始终把解决有毒有害化学品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放在首位。”江桂斌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开创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先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和北极,除了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动物还面临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威胁。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POPs在北极熊体内的浓度高得吓人,幼熊因为吃了受污染的母奶,中毒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POPs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常规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江桂斌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POPs是一类毒性很强,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的污染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正是聚焦POP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相关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其环境过程,开发污染控制技术。其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初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分析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实验室。生态环境中心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为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1980年出版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成为我国现代环境监测方法的基础 1980年提出多氯联苯测试方法、1987年提出二恶英分析方法,开创我国POPs研究先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e3d25457-368d-4ad3-81e9-8d197f531eb3.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ario J. Molina(中)来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二恶英作为一种强致癌性POPs,由于在环境中浓度低,监测难度极大。20年前,国内二恶英研究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精密仪器设备和超痕量分析经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要打破这一瓶颈,必须有真金白银的投入。2002年还在读博士的研究员张庆华清晰记得,当年生态环境中心举全中心之力,把全年400万元预算几乎全部投入建设二恶英实验室。在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实验室成员“摸着石头过河”,一砖一瓦建起了二恶英实验室,为建设我国其他二恶英分析实验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培训的学员已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02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环境分析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实验室成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2004年,经科技部批准,筹建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通过验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生态环境中心副主任杨敏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很好的科研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有经费支持自由探索性的创新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迎来跨越式发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从发展态势看,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无疑给了实验室一次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自2003年起,实验室研究员江桂斌、郑明辉接连领衔有关POPs的3个“973”项目,在结题验收中均被评为优秀。通过15年扎实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发展了POPs检测技术与方法,摸清了典型POPs环境污染与人体暴露的特征,研发了从源头减少POPs排放的污控技术,为我国制定环境生态安全政策提供了科学支撑,引导了国内外相关研究。2013年,实验室POPs研究集体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为认识POPs的远距离迁移特性,实验室在被称为地球“三极”的南极、北极和珠峰地区开展了长期观测。2005年,张庆华参加了青藏高原科考,在海拔6500米的珠穆朗玛峰前进营地取样 2009年,他和江桂斌一起参加了南极科考 2010年江桂斌踏上北极,开始了实验室涵盖“三极”的POPs研究。此后,实验室十几人次先后参加南、北极考察,获得许多宝贵的样本资源,并和西藏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联合实验室。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122f623d-7f62-4cdb-a77d-ba17f8e526b2.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青藏高原科考——珠峰合影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成立16年间,中国经历了公众环境意识觉醒和环保产业快速增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默默坚守着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实验室先后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部分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十二五”重大科技进展及标志性成果 成为国内软硬件条件最好的二恶英实验室,拥有5台高分辨色谱质谱联用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POPs监测计划示范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认为,实验室成功的秘诀在于牢牢抓住“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研究,同时随着研究深度的积累和广度的增加,不断将研究的基础性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目标的硬实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杨敏亦表示:“更好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该肩负起来的重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二恶英控制方面,生活垃圾焚烧烟气排放的痕量二恶英减排难度极大。郑明辉团队独辟蹊径,发明生活垃圾焚烧二恶英阻滞技术,应用于垃圾焚烧厂后,使二恶英排放量低于国际最严排放标准。该成果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9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28e794a4-27f4-4387-ad21-966a8c70c95b.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29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采集并探测PM2.5中来自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的有害颗粒物组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发现,虽然工业化活动大大降低,但大气污染有时依旧严重。研究员刘倩告诉《中国科学报》,这说明现有常规技术不能满足PM2.5精准溯源的需求。在雾霾溯源方面,他所在的团队研究发现硅同位素指纹可以作为追溯PM2.5一次源的指示物,进而揭示燃煤是北京今年冬春季雾霾加重的重要原因,为PM2.5溯源提供了新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新型污染物筛选方面,研究员阮挺告诉记者,目前只有部分污染物被列入国家监管范围,要扩大这一名单,必须加大技术投入。经过十多年积累,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为高通量新型污染物的识别和复合毒性效应等研究提供了全新平台。依据此平台,已识别了100余种具有潜在健康危害的新型污染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扎实科研基础支撑国家履约谈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瑞士日内瓦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国际会议之都”。自2006年起,《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代表团技术专家郑明辉每年都要数次往返日内瓦,参加履约相关会议。但他完全无暇领略迷人的风景。因为,履约谈判每一场都是“硬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d754941-76de-416d-9346-8c279e13ba8d.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2019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大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有一次会议开到凌晨5点,睡眼蒙眬的会议主席发现参会者全都趴在桌上睡着了,不得不宣布休会。”郑明辉回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履约相关国际技术标准编制不仅有科学技术问题,还有政治和策略的考量,而缔约方大会更是国际环境外交的激烈交锋。“代表经常为国际履约行动规划吵得不可开交,很多平时关系很好的外国专家谈完也‘六亲不认’了。”郑明辉笑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斯德哥尔摩公约作为著名国际环境公约,针对的正是POPs。为了用科学论据最大限度支持全球履约、维护国家利益,实验室成员江桂斌、郑明辉、王亚韡已60余次参加履约相关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表示:“履约技术支持是系统工程,实验室平台和资源使得国内不同学科科学家能够形成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合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2c779de9-2522-43ac-999a-b62a906e2395.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height=" 39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郑明辉2017年参加全球POPs监测协调委员会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前方谈判,后方支援。谈判桌上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背后,是基础研究的深厚积累。例如,在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POPs名单的全氟烷基化合物及短链氯化石蜡研究方面,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论文总被引频次都排名全球第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相关研究不仅支持了履约谈判,也为国家环境建设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实验室建立了二恶英排放清单调查方法学,多种排放因子被公约标准工具包引用 参加制定的《全球POPs监测导则》在全球监测计划中反映了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需求 筛查出我国二恶英十大重点排放源和四大优先控制污染源 提出的我国二恶英排放清单收录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实施计划》,成为我国制定二恶英污染防控对策的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凝心聚力 和谐奋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近几年,人才争夺呈“白热化”,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但仍然凝聚了一批“想干事、干大事”的科研骨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倩看来,实验室能给年轻人创造上升通道和团结向上、凝心聚力的科研文化,提供使其快速成长的资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82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9ddeff2-6182-4780-a575-eccc1c7d7d52.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282"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稳定同位素分馏技术探索水体中银纳米颗粒转化行为 strong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刘倩本人就曾经历过研究方向的变更。为了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他曾用3年时间和学生一起在科学迷雾中摸索,利用学科交叉优势,终于在环境纳米同位素分馏方面获得令人振奋的新发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这就是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科研人员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自主创新。”刘倩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从1984年到生态环境中心读研究生至今,30多年的科研生涯除博士后和国外访学,几乎全部在此度过。2017年,他从生态环境中心主任的位置上退下,全身心投入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做了几十年科研,江桂斌感慨,科学家最大的幸福在于能够从事自己所钟情的科研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努力塑造学术自由、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据悉,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出国后学成归国率很高,最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大多是从实验室走出去的,杨敏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认同实验室的文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如今,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研究员37人,其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这支队伍虽然规模不大,但高水平人才却很稳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江桂斌表示,实验室之所以能稳得住人才,得益于用事业发展吸引人才,促进青年科学家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为其提供平台,实现科研跨越与人生理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我们的优势是集中团队力量攻克科学难题,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提升实验室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成果。”江桂斌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科研创新从研制仪器开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15年回国后,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立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成立一个3D打印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当时,胡立刚计划开展单细胞分析研究,但商品化的质谱接口不能满足研究需求,也没有厂商能够提供商品化的专用接口,他冒出了自己打印接口的想法。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实验室主任江桂斌的全力支持。于是,胡立刚带着两三个学生一头扎了进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71f438a2-ade3-49a3-8375-0cf79373b9ec.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600" height=" 43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3D打印技术制备质谱仪器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刚开始挺痛苦,基本上是外行,构型理论化设计和优化花了很长时间,其中涉及流体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材料加工等多种基础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胡立刚说。历经两年的摸索和攻坚破难,他们终于走通了全流程,购买3D打印机,轰轰烈烈干起了分析仪器器件3D打印的技术研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3D打印实验室,记者看见了打印出的成品。小孩拳头大小的零件看着不起眼,里面却暗藏玄机。接口内分布了打印精度达2微米的导流柱,能满足科研需求,而这正是常规机加工厂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18年,3D打印研发的单细胞质谱接口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没想到很快就受到相关企业的关注,并于2019年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单细胞质谱分析是生命科学和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的热点,市场需求很旺盛。”胡立刚说,“国内材料合成是强项,精密加工却是短板,3D打印正好可以利用合成的强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块短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重视科研仪器自主研发,先后研发了毛细管电泳单分子偏振成像检测仪、便携式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快速检测仪、高灵敏度表面增强拉曼检测装置、色谱和原子荧光联用仪器等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分析仪器,部分仪器已产业化并推广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还创新性地提出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的设想,这也是全球首台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bf7dfb45-d8d3-4049-a05e-c6e10add8469.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2005年,江桂斌首次提出成组毒理学概念,发明了高通量毒性筛选平台,201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4年,在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融入了新的创新思维,规模更大、功能更全的“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重新纳入系统研制的轨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该仪器结合微量复合污染物识别与毒性评价为一体的全新思路,在复杂体系效应导向的毒物筛查与识别新方法和基于信号通路的新型生物传感技术基础上,建立未知毒物筛选及复合毒性效应的技术通用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有了它,我们对新型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甄别将如虎添翼。”江桂斌说。(陈欢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通过科技部论证,2007年正式通过验收。2010年和2015年在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的分析方法、环境化学行为、毒理与健康效应。实验室围绕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环境与健康研究的重大需求,针对PT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推动我国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学科的发展、支撑国家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发挥了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先后主持6项“973”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等,研究成果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验室发起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系列国际会议,自2004年以来连续召开了16届,已成为PTS研究领域水平最高、国际同行积极承办的国际会议之一。 /p p br/ /p
  • 长春机械院“2013力学试验应用技术”系列推广活动在西安成功召开
    2013年11月16日,由我院主办的“2013力学试验应用技术”系列推广活动在西安成功召开,来自陕西、青海、甘肃、山西地区的西北有色院、西航复合所、兰州大学、青海大学、西工大、西建大、西交大、长安大学、中交一公院、太钢等53家单位近百名用户朋友齐聚一堂。本次推广会特别邀请了西建大力学实验中心杨耀锋主任为推广会做了专家发言。目前,西建大已购买我院近20套试验设备。在发言中,杨主任对西建大最新的各项力学试验教学科研成果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对我院试验设备的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给予了忠恳的评价。西建大力学试验中心杨耀锋主任做专家发言本次推广会主要结合我院实际产品案例,介绍了在材料试验领域静态力学试验中,会产生哪些容易忽视和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外电子万能试验机技术情况,并针对我院静态试验机产品的性能、技术特点、产品创新方向及应用领域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结合产品实际工况视频,介绍了我院电液伺服动静疲劳试验技术、多通道协调加载技术及大型结构试验技术,并根据用户使用情况,详细讲解了产品疲劳寿命的试验验证方法(整机、部件、零件),电液伺服动静试验技术在零部件试验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及相关典型工程案例。最后向来宾着重推介了我院电子万能试验机新产品以及岩土试验技术应用案例(岩石蠕变、岩石三轴、三轴土体流变试验)。我院试验机公司副总经理迟成芳做精彩发言我院诗美迪公司副总经理孙宝瑞做精彩发言推广会在友好热烈的氛围中进行,会议中我院与西北工业大学就高速试验设备合作研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阶段性硕果。目前,西北工业大学使用我院各类试验设备50多台。推广会最后环节围绕着我院产品技术优势、产品特点、售后服务等方面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对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此次会议,增加西北地区用户对我院的了解,并对地区销售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作为试验机行业的领导者,长春机械院一直致力于为工程试验领域的各行业提供优质力学试验设备及试验解决方案,长春机械院“力学试验应用技术”系列推广活动将在2014年国内重要城市中继续开展。
  • INNOVATEST轶诺仪器与固体力学会议携手推动力学性能测试
    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省重点实验室,顶峰多尺度科学研究所,成都大学承办的“2014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于金秋十月在四川隆重举办。此次会议共设2个主会场,27个分会场,会议规模宏大,会场组织有序。作为赞助商之一,轶诺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亦亲自派出市场与技术团队,全心助力此次大会。 现场与会专家多达1200余人,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白以龙教授、王自强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杨卫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的黄永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杜善义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孙承伟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的翟婉明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余同希教以及美国普渡大学的陈为农教授分别作了特邀报告,会场气氛轻松热烈,不时传来听众的阵阵掌声。 所谓固体力学,就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位移和破坏等的力学分支。一般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方向。其中,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变形状态和破坏规律,为工程设计中选用材料和选择构件尺寸提供依据。之后发展起来的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的规律;塑性力学则是研究固体受力后处于塑性变形状态时,塑性变形与外力的关系,以及物体中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规律。 众所周知,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弹性、塑性、刚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等;而硬度作为一项综合的力学性能指标,与材料的其他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金属的抗拉强度便可由硬度经过换算得到。另外,金属的硬度与冷成型性、切削性、焊接性等工艺性能也有密切关系;硬度实验能敏感地反映出材料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结构的差异,因此被广泛用来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以及检验零件的热处理质量。硬度试验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压痕小以及便于现场操作等特点,是产品研发和生产中最常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在测试金属材料机械性能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INNOVATEST轶诺仪器,全球领先的硬度计制造商,位于欧洲荷兰,集设计,研发,生产于一身,深谙力学,视质量为第一生命,致力于提供高端、精密、可靠、稳定的硬度检测设备。为此,INNOVATEST轶诺仪器不断契合广大用户的需要,为其量身定做最合适的硬度测试解决方案。 INNOVATEST轶诺仪器在其荷兰总部和上海子公司均设有展厅,随时恭候您莅临体验!
  • 英斯特朗:力学试验设备正朝着更智能、安全和便捷的方向发展
    4月17-20日,CHINAPLAS 2023国际橡塑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携手逾3,900家全球高质量展商,吸引超240000名海内外观众,上演了一场先进科技的“塑”度与激情。 作为行业广泛认可的力学试验设备制造商,英斯特朗(INSTRON)携新款熔融指数仪、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动静态测试系统、自动化试验系统等多款产品盛装亮相CHINAPLAS 2023国际橡塑展。“力学试验技术与工业4.0有着密切关联,整个行业正朝着更智能、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方向发展。”英斯特朗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志勇在展会现场谈到,“所以,英斯特朗新产品的开发也始终向着智能化、安全化和操作便捷化的角度不断开拓。”英斯特朗本次展出的系列产品中,有两款重磅新产品亮相——MFi系列熔融指数仪、CAT-6自动化试验系统,便是“智能与便捷”的充分体现。 英斯特朗 MFi系列熔融指数仪全新MFi系列熔融指数仪不仅具有更高的测试温度(标配的测试温度提升至 450℃),更快的流动速率测试能力(重新设计了砝码升降装置),并且采用了Bluehill-Melt测试软件,配合采用7寸触摸屏,可实时显示图标,观看实时曲线,实现异常值自动检测等功能,用户仅需三步即可完成试验参数设置。同时,更高的位移精度测量及更稳定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英斯特朗 CAT-6自动化试验系统CAT-6自动化试验系统利用全新开发IA自动化控制软件,实现完全自动化的金属、塑料碳纤维的强度、模量、伸长率等材料性能测定。设备采用了协作式机器人、实时样品夹持监测、直观的测试状态显示、隔离防护栏等安全设计,最大程度保障测试安全性;高度一致性的测试流程和试样夹持过程,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MFi系列熔融指数仪卓越的性能优势、CAT-6自动化试验系统挥舞翻转的机械臂不仅引来一波又一波观众驻足了解,也成为了本次展会现场一道亮丽景象。智能化和便捷化之风,已经吹到了仪器设备行业,而英斯特朗,正引领着力学试验设备的创新发展。
  • 记2012年物理学奖得主:量子物理实验派双杰
    10月9日下午,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奖项授予给了量子光学领域的两位科学家——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以奖励他们“提出了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诺奖官方网站称,塞尔日阿罗什与戴维瓦恩兰两人分别发明并发展出的方法,让科学界得以在不影响粒子量子力学性质的情况下,对非常脆弱的单个粒子进行测量与操控。他们的方式,在此前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这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次垂青于两位实验派物理学家的原因。   进入量子光学的神秘之门   本届物理奖的两位得主戴维瓦恩兰与塞尔日阿罗什是同年生人。   塞尔日阿罗什,1944年出生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71年于法国巴黎的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法兰西学院和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授。在拿到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前,他已被业内誉为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奠基人。   戴维瓦恩兰,1944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70年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作为研究团队带头人和研究员,就职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瓦恩兰亦一直有着“离子阱量子计算实验奠基者”的头衔。   他们两人是量子物理实验派双杰。两人研究的范畴都属于量子光学,这一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了长足发展,而他们的学术生涯一直在与单光子与离子打交道,研究光与物质在最基本层面上的相互作用。   曾经很长时间以来,实验派物理学家们想在一个微观层面上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完全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对于光或者其他物质的单个粒子而言,经典物理学已不适用,量子力学的法则在此时取而代之。但是单个粒子却很难从周围环境中被分离出来,并且,它一旦和周遭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便会立即丧失其神秘的量子特征。   如此让人束手无措的局面,使得很多量子力学理论所预言的怪异现象无法被科学家们直接观察到。于是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只能依靠那些法则已证明可能会影响到量子奇异特性的实验来进行观察研究。而这或许让实验派物理学家们感觉一直跟在理论的后边亦步亦趋。   真正改变实验物理学的人   扭转这一窘状的正是阿罗什与瓦恩兰,他们两人带领各自的研究小组,分别发展出理想的方法,用于测量并操控非常脆弱的量子态。   具体而言,两人所采用的方法既有共通特点亦各有精妙之处:瓦恩兰捕获带电原子(离子),随后使用光(光子)对其进行操控和测量,这些离子被放置在超低温中,防止被外界“打扰”。该方法关键在于巧妙的使用激光束以及激光脉冲抑制了离子的热运动,离子因此进入特定的量子叠加态中——叠加态正是量子世界最神秘的特性——从而保持住了单个粒子的量子特征。   而阿罗什虽然同样使实验处于真空和超低温环境,却采用的是完全相反的手段:利用原子对光子进行操控和测量。他将两面特制的、反射能力极强的镜子组成空腔,捕获住光子并让其在空腔中停留0.1秒——这点儿时间已足够光子在消失前绕地球一圈——这时他再让里德伯原子(比一般原子大1000倍的巨大原子)穿过空腔,每次通过一个里德伯原子,原子离开时,会“告诉”他空腔里还有没有光子。   试着分别去操纵一个光子与离子,借以深入洞察一个微观的世界——原本仅仅是理论学派的领域,正是塞尔日阿罗什与戴维瓦恩兰的研究“打开了新时代量子物理学实验领域的大门”。现在,借助他们的新方式,实验物理学家们得以操控粒子或对粒子进行计数。   实验、应用、改变人们的生活   但阿罗什与瓦恩兰的成就并不止于此。   在公布本届物理奖获得者后,诺奖组委会还介绍了两人的成果在应用层面上的意义。据组委会称,阿罗什与瓦恩兰在他们的研究领域采取了突破性的方法,产生其中一个应用是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超快计算机,这或将导致极其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模式。换句话说,这是向着研制具有惊人运算速度的量子计算机迈出了第一个脚步。科学家预想,或许,就在本世纪,量子计算机会彻底改变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正如经典计算机在上个世纪曾彻底颠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样。   而阿罗什与瓦恩兰的研究产生的另一个应用是:“会带来一种非比寻常的精准时钟,并在未来成为一个新的计时标准。”这种超高精度钟表的精确度将比今天所使用的铯原子钟高出数百倍。此前,世界最精确的时钟曾经就是瓦恩兰就职的科罗拉多州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制造的量子逻辑钟,它的误差约为每37亿年1秒。   阿罗什与瓦恩兰展示了如何在不破坏单个粒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但他们做到的却不只是在量子世界控制住粒子,其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将远超今天目力所能够看得到的。   那么,荣摘诺奖桂冠又是否改变了科学家本人的生活呢?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线版消息称,塞尔日阿罗什本人仅仅提前了20分钟被组委会告知自己获奖的消息。   “我很幸运,”塞尔日阿罗什说,但他指的并不是自己得奖这回事,“(接到来电时)我正在一条街上,旁边就有个长椅,所以我第一时间就坐了下来。”他形容那一刻的心情,“当我看到是瑞典的来电区号,我意识到这是真实的,那种感觉,你知道,真是势不可挡。”   不过据诺奖官网的推特称,阿罗什接到获奖的确切消息后,打了个电话给自己的孩子,然后开了瓶香槟庆祝,再然后,他又回实验室工作去了。
  • 上海交大—Industrial Physics力学试验机联合实验室成立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10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特种材料研究所和工业物理集团共建联合实验室挂牌仪式在交大闵行校区特种材料研究所隆重举行,标志着双方将在材料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应力应变分析等测试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仪式上,交大材料学院特种材料研究所所长王浩伟先生和工业物理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谢轶伦先生分别对研究所和公司情况作了介绍,展望了未来合作的美好前景。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双方领导共同揭开了合作实验室的牌匾,并亲切合影留念。来自交大材料学院的领导、特种材料研究所的专家教授、美国UTS总经理Cliff先生、工业物理集团的技术骨干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强强联手的时刻。 仪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联合实验室,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加强联合实验室的建设,UTS的Cliff总经理和 Jun Tang工程师为研究所的老师和研究生们进行了试验机理论知识应用讲座,以及UTS万能材料试验机设备实际操作及现场演示培训。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和国际上均有深远的影响。特种材料研究所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科研平台,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从事新型特种材料的制备及其成形技术研究, 研究所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近年来在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原位合成过程、组织调控和成形技术的机理、方法和工艺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工业物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包装和材料测试设备制造商,一直致力于推广先进的材料测试,包装检验的理念和实践,帮助客户满足监管机构,消费者和制造商所要求的不断提高的测试和质量标准。旗下品牌UTS于1964 成立,是世界知名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多工位拉伸试验系统和液压万能试验机制造商之一。有超过50年的试验机研发和制造历史,开创了第一个自动数据采集和还原系统,与物理测试结合使用,开发了第一个全自动测试系统,能够在不需要操作员参与的情况下连续测试几个样品。这些突破使UTS 建立和保持了自己在材料测试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特种材料研究所和工业物理集团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校企合作的新拓展,双方在未来将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更多前沿性技术创新和应用尝试。
  • 799.6万!苏试试验中标卫星创新院大型力学测试系统项目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发布大型力学测试系统项目中标结果,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799.6万元中标。主要标的信息:供应商名称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货物单价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力学测试系统DC-400001套799.6万元项目技术规格书如下:1. 名称及数量设备名称:大型力学测试系统。 数量:1套。2. 主要技术要求1) *额定正弦激振力:≥350kN;2) *额定随机激振力:≥280kN;3) *最大位移:≥51mm(p-p);4) *最大速度:不小于2m/s;5) *工作频率:5Hz~2000Hz; 6) *最大加速度:正弦≥80g,随机≥50grms;7) *最大负载能力:≥12000Kg(含辅助支撑本身重量,动圈本身承载4000kg);8) 振动台地基:满足40T振动台系统需求。3. 配置要求40T振动台配置要求如下:(1) 40T振动台体:2套;(2) 开放式功率放大器(含切换装置):1套;(3) 冷却循环水系统(含切换装置):1套;(4) 外循环水系统改造:1套:(5) 垂直扩展台:1套;(6) 水平滑台:1套;(7) 台面加强板:2套;(8) 振动台地基改造(含地基、环氧自流地坪修复、地基钢平台、电缆盖板):1套;(9) 控制终端:2套(台式/便携)。(10) 洁净厂房清洁(地基施工后一次、二次浇灌后一次、调试后一次):不少于3次;(11) 配电箱及电路改造:1套;(12) 气管改造(材料:不锈钢;大概100米):1套;(13) 系统备件:1套(14) 系统易损件:2套。4. 功能要求4.1 概述:振动台系统与控制仪、传感器和电荷放大器等部分就组成一套完整的振动试验系统,振动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首先控制仪根据振动试验要求,输出一定幅值的控制信号给功率放大器,经过功率放大器把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振动台动圈绕组,由于振动台中的励磁线圈接通励磁电源后,在台体构成的磁回路的环形工作气隙中会形成径向直流磁场,而动圈的绕组正好位于这个充满直流磁场的工作气隙的中间,所以当绕组中通过由功率放大器输入的交流驱动电流后,在稳定的直流磁场内就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带动动圈沿轴向方向即推力方向运动,其推力为:F=BLI其中:F——推力;B——工作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I——驱动线圈电流;L——驱动线圈导线的有效长度。通过粘接或螺接在试件上面的加速度传感器,把测量的振动信号变换成电荷信号(或者直接变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给控制仪)输出给电荷放大器,经过电荷放大器变换成电压信号后输出给控制仪,控制仪通过这个回馈信号来调整输出给功率放大器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振动试验系统的闭环控制。图1 振动试验系统工作原理图4.2 具体功能要求:40T电动式振动试验系统分解为振动台台体、开放式功率放大器、冷却循环水系统、水平滑台、垂直扩展台等五部分。考虑到后续型号的高度可能大于6m,为增加临港振动厂房与振动台体的空间,振动台整个台体需要下沉1000mm。根据分解的系统进行以下设计工作。4.2.1 振动台台体功能要求如表1所示。表1 振动台台体功能要求项目指标*单台额定正弦激振力≥350kN*单台额定随机激振力≥280kN耳轴隔振频率<3Hz动框的一阶频率≥1350Hz*工作频率5~2000Hz(正弦),10~2000Hz(随机)*最大位移≥51mm(p-p)*最大速度不小于2m/s*最大空载加速度(空台)正弦≥80g,随机≥50grms*动态范围≥40dB振动台动框静承载能力≥4000kg漏磁≤1mT(具体按照JJG948-2018标准)振动台冷却方式水冷系统连续工作时间≥4小时(随机70%满推力)台体抗倾覆力距≥15kN.m径向刚度72N/mm轴向刚度8500kNm/rad扭转刚度55kN/mm振动台动圈台面加速度波形失真度参照JJG948振动台动圈台面加速度不均匀度参照JJG948振动台动圈台面横向分量参照JJG9484.2.2 开放式功率放大器功能要求如表2所示。表2 4开放式功率放大器功能要求项目指标*功率模块输出功率≥480kVA数量1套*总谐波失真<1%*功放效率≥92%*功放频响2~10Hz:±1dB;10~3000Hz:±0.5dB*输出电压测量误差≤1%*输出电流测量误差≤1%*信噪比≥65dB*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3000小时*70%随机满推力连续工作时间≥16小时功放环境适应程度温度:0~40℃相对湿度:0~90%冷却方式风冷功放外型尺寸外包络尺寸不大于6000mm×2100mm×1000mm4.2.3 冷却循环水系统功能要求:1) *外循环水具备检测水压、流量、温度等功能;2) *外循环水进水管预留供健康监测系统使用的水压、流量、温度的传感器接口;3) *内循环水需要有提示保护功能:水位过低、外控连锁、外冷水流、热继保护、动圈水流、动圈水压、励磁水流、励磁水压、保护输出、控制电源;4) *动圈、静圈的进水管、回水管预留供健康监测系统使用的水压、流量的传感器接口;5) *动圈、静圈水箱内预留供健康监测系统使用的温度、液位检测的传感器接口;6) *动圈、静圈水箱的水位和台体的油位具备显示功能;7) 动圈、静圈内循环水系统具有去离子功能;8) 冷却循环水系统具备一键开机,所有监控参数显示功能,并提供接口,具备厂房组网能力;9) 厂房内供水不足,需利用现有汽化池水源,改造外循环系统,提高冷却效率,对相应管路进行改造,做保温处理等。4.2.4 垂直扩展台功能要求:1) *静承载:≥12000Kg;2) 振动工作频率范围:10Hz~2000Hz(随机);3) 台面可用尺寸:3000mm*3000mm;4) *垂直扩展台面一阶频率:≥200Hz;5) 系统一阶频率:≥150Hz;(垂直扩展台、振动台及所有设备安装后组成的系统) ;6) 最大抗倾覆力矩:≥150KNm;(需要提供理论数据)7) *安装后,空台200Hz以内进行0.05g小量级试验,500Hz以内进行0.1g小量级试验,控制曲线在容差范围内,示波器信号光滑无异常。4.2.5 水平滑台功能要求:1) 滑台静承载能力:≥15000Kg;2) 振动工作频率范围:5Hz~2000Hz(随机) ;3) *水平滑台可用尺寸:≥3000mm*3000mm*80mm;4) 水平滑台固有频率:不小于300Hz;5) *系统一阶频率:≥150Hz (滑台、振动台及所有设备安装后组成的系统) ;6) 滑台抗倾覆力矩:≥1000kN.m(需要提供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 ;7) 滑台抗偏转力矩:≥100kN.m(需要提供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 ;8) 滑台位移:≥35mm(P~P) ;9) 滑台速度:≥1m/s;参照电动水平振动台标准(JJG1000-2005L) 安装后,空台200Hz以内进行0.05g小量级试验,500Hz以内进行0.1g小量级试验,控制曲线在容差范围内,示波器信号光滑无异常。5. 指标要求5.1 振动台指标要求1) 须提供振动台倾覆力矩理论数据、垂直扩展台倾覆力矩理论数据、水平滑台径向刚度、轴向刚度、旋转刚度理论数据;2) 须提供所有运动部件的质量数据;3) 须提供振动台详细尺寸和图纸;4) 具备电动翻转台体的功能;5) 提供功放系统远程控制功能,可进行增益的开关,以及电流、电压的数据显示和监测;6) 功放系统采用高、低励磁形式;7) 功放系统保护装置:过载、过热、过电流、过电压、过位移:振动控制器输出“0”保护;电网过压、欠压保护;电网缺相保护、时序保护;驱动电源保护、限流保护;模块直通保护;模块温度保护;8) 功放系统预留安装电流输出转换成电压信号的传感器接口;9) 台体机械接口加工装配误差:优于7级加工精度要求;10) 具备自动充放气对中功能;11) 功放驱动信号需加隔离噪声装置。5.2 垂直扩展台指标要求1) 垂直扩展台面的材料采用镁合金(型号:ZM5,T6处理)整体铸造;2) 所有螺纹孔及台阶孔应在消除应力后进行加工;3) 扩展台面具有与产品连接的螺纹孔,螺纹孔位置由甲方给出;4) 所有螺纹孔需下整体钢套;5) 所有台阶孔内需下钢衬;6) 所有台阶孔及螺纹孔位置公差不大于0.1mm;7) 上下表面粗糙度优于3.2μm;8) 垂直扩展台面上表面的平面度要求优于0.2mm;9) 垂直扩展台面需进行表面抗腐蚀及硬化处理;10) 垂直扩展台面用的导向轴承的数量不小于4个;11) 使用空气弹簧,数量不少于4个;隔振频率小于3Hz;空气弹簧总的承载范围:大于12000kg;空气弹簧需配备自动对中装置,能够调节台面的对中;空气弹簧的压力使用范围0~0.7Mpa;12) 辅助支架与扩展台面、轴承、空气弹簧连接为一体结构,可以进行整体吊装,并根据安装状态和总重量设计吊装吊具。5.3 水平滑台指标要求1) 滑台材料:镁铝合金板(材质:AZ40M(H112),板材质量优于国家标准GB/T5154~2003);2) 轴承指标:T型轴承,单个轴承静承载不小于3吨,数量不少于48个,至少一列导向轴承;3) 滑台具有与产品连接的螺纹孔,螺纹孔位置由甲方给出;4) 所有螺纹孔需下整体钢套;5) 所有台阶孔及螺纹孔位置公差不大于0.1mm;6) 表面粗糙度优于3.2μm;7) 表面的平面度要求优于0.2mm;8) 表面需进行表面抗腐蚀及硬化处理;9) 油泵采用二次冷却单元;10) 回油泵安装在滑台底部;11) 滑台油泵的进、回油管预留供健康监测系统使用的压力、流量传感器接口;12) 滑台油泵油箱内预留供健康监测系统使用的温度、液位传感器接口。5.4 其他指标要求1) 水平滑台及垂直扩展台面的接口尺寸由甲方提供。2) 振动台及水平滑台安装接口需配合现有厂房地基条件设计。3) 水平滑台及垂直台上需各配置一块台面加强版,加强版的厚度为60mm,长宽均为3000mm,孔位由M16转M12螺钉,可以将现有振动夹具安装至加强版上进行现有型号卫星试验。4) 控制终端配置一台台式机及一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电脑的配置如下:处理器不低于i9 9900K,显卡不低于RTX2060,内存不小于16G,固态硬盘不小于1T。5) 控制采集系统须配置电源滤波器一台,功率不小于4.5kW。6. 需完成的任务要求(1) 完成大型力学测试系统设计加工;(2) 完成大型力学测试系统地基设计改造;(3) 完成大型力学测试系统集成及预测试;(4) 完成大型力学测试系统安装调试及验收;(5) 完成大型力学测试系统配套的改造工作。7. 设备及附件清单7.1 配套设备清单序号名称主要规格和型号名称数量单位1振动台台体40吨大型水冷电动振动台2套2开放式功率放大器含切换装置,与振动台配套1套3冷却循环水系统含切换装置,与振动台配套1套4外循环水 系统改造与振动台配套1套5垂直扩展台3m×3m,其余如技术要求所述1套6水平滑台3m×3m,静承载能力:≥15000Kg,抗倾覆力矩:≥1000kN.m1套7台面加强板3m×3m,60mm厚(根据设计图纸布孔)2套8振动台地基改造含地基,垂直振动台地基下部需要5个承重桩,水平振动台地基下部需要不少于9个承重桩,调试完成后环氧自流地坪修复(地基四周及卸货就位破坏的地面)、地基钢平台、电缆盖板1套9洁净厂房清洁地基施工后一次、二次浇灌后一次、调试后一次3次10配电箱及电路改造新增智能电柜(≥1600A,经设计院设计的,含所有配套使用的开关、铜排、从主电源到配电箱的电缆线、配电箱到设备的电缆线、终端箱以及安装桥架等) 1套11气管改造材料:不锈钢;大概100米1套12系统备件振动台系统所涉及的关键备件1套13系统易损件振动台系统所涉及的易损件2套14控制终端振动台控制计算机(台式/便携)2套7.2 配套文件清单序号文件名称交付时间数量单位备注1详细设计方案合同签订后15天2套会签&参加评审2系统运输、安装、调试方案出厂前2套会签&参加评审3交付产品清单及附件明细出厂验收2套4外购件及关键件的合格证出厂验收2套5产品质量报告(包括材质证明书、主要参数指标检测报告等)出厂验收2套6产品合格证出厂验收2套7操作手册及图纸出厂验收2套8验收测试大纲交付验收2套9验收测试报告交付验收2套10研制总结报告交付验收2套会签&参加评审11培训资料(如有)、培训记录交付验收2套8. 交货期(1)交货期为合同生效后1个月内。(2)交货前如设备需求方急需,设备供给方提供设备供设备需求方免费使用至设备交付;(3)交付验收前,乙方负责对设备的妥善安置与防护,防止出现渗水、渗油,生锈等现象。9. 培训要求(1)由原厂技术人员或原厂指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2)培训时间不小于10个工作日;(3)每次培训人员数量不小于3人;(4)培训地点:上海。10. 质保期及售后技术服务要求(1)产品质量保证期为2年,自产品验收合格之日起算。(2)在保修期内,所提供设备的维修不会因配件供应原因影响设备维修时效。设备在免费保修期外的维修,只收取配件成本费。(3)保修期内,乙方必须提供7x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响应、及时检修。保证全时段响应,设备在安装调试、保修期内及保修期外如发现质量问题,24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如需到现场服务,48小时内专职服务人员出发赶赴现场。(4)配套软件在保修期内,按照用户要求提供免费升级,保证软件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11. 安装、调试、验收要求11.1 安装、调试要求11.1.1 安装调试的主要目标是使相关硬件和软件能够正常运行、并测试通过,同时符合整个系统建设进度。乙方有责任且必须承诺使甲方的系统达到以上目标。11.1.2 乙方必须按技术要求规定完成甲方所购软件产品的安装测试、单体调试工作,在安装调试过程中负责解决全部技术问题。若软件、许可证等方面的配置或要求出现不合理或不完整的问题时,乙方有责任和义务无偿提供补充修改方案,并征得甲方同意后付予实施,但不得影响本项目的进度。11.1.3 设备到货运抵项目现场后,供方在两周内到达需方现场进行安装,安装、调试由供方负责,安装调试和集成期间食宿交通供方自理。设备运抵项目现场到验收交付期间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均由供方负责。11.2 验收要求11.2.1 供方与甲方共同组成测试组共同进行验收调试并形成验收测试报告;11.2.2 供方提供资料交付清单及实物交付清单用于验收。验收中出现的问题,供方应必须及时补救,并做出解决问题的时限承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