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梯制动器

仪器信息网电梯制动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梯制动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梯制动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梯制动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梯制动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梯制动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梯制动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梯制动器相关的资讯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电梯自行检测规则》实施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单位:《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TSG T7001—2023,以下称新版检规)和《电梯自行检测规则》(TSG T7008—2023,以下称检测规则)已由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第14号公告发布,于2023年4月2日起施行,过渡期为1年。为确保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更好实施,结合过渡期内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检测工作顺利实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的贯彻实施,充分调动电梯使用、生产单位积极性,鼓励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开展自行检测,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一)规范检测准入条件。满足检测规则第2.2条要求的检测单位,即可从事电梯自行检测工作,不得新增任何限制条件或设置任何事前审批环节。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1—2004)核准的具有电梯定期检验TD1资质的甲类综合检验机构,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可从事电梯检测工作。(二)明确免征地区或单位检测主体。对于免征特种设备检验费用的地区或单位,电梯使用单位满足检测规则的条件即可开展自行检测,也可委托向其提供电梯维护保养服务的单位或者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开展;检验机构可以同时承担电梯检验和电梯检测工作,但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检测费用。(三)推进电梯检测数据联通。检测单位要按照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及时传递、报告或者公示电梯自行检测信息。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应用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为检测单位传递、报告自行检测信息提供便利,确保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调整有序平稳过渡。(四)强化检测结果应用。电梯自行检测工作由维保单位承担的,如果自行检测项目及其内容能够覆盖《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中第五条第(九)项所述的年度自行检查项目及其内容,维保单位可不再单独进行本年度的自行检查工作。电梯变更使用单位时,原使用单位(或产权单位)可以持上一年度的电梯自行检测报告办理。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入推进电梯安全筑底行动,加强对检验机构、检测单位和检验、检测行为的监督检查,提高检验、检测工作质量。(一)强化退出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积极营造依法施检、公平公正的电梯检验检测行业氛围。(二)提升合规管理水平。督促检验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内部工作流程,主动公示检验程序和收费标准,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和满意度。(三)严厉查处超期不检测行为。检查发现到期不检测的电梯,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五条相关规定,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逾期不予整改的,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7号)第三十六条进行处理。三、细化具体实施要求,提升检验检测规则可操作性(一)规范检验检测工作程序。1.落实音像记录要求。对于新版检规中要求进行音像记录的试验项目,检验机构及人员应当保证其记录内容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对于检验的全过程进行不间断视频和音频记录的,则无需再对相关试验项目单独进行音像记录。同时,检验机构应当做好音像记录的存储和管理工作。对于使用场所涉密或者其他不宜进行音像记录的,使用单位应当向检验机构出具书面说明,经检验机构确认后,检验人员可以不对相应的试验过程进行音像记录。2.换发《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检验机构应当依据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出具或换发《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式样见附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如在检验(检测)周期内,使用单位更换电梯维保单位的,使用单位应当凭《电梯自行检测符合性声明》和相应的维保合同原件,到最近一次实施检验的检验机构换取标志。3.明确检验检测实施月份。对于未按新版检规检验过的电梯,经与使用单位沟通确认,可以将最近一次《特种设备使用标志》的“下次检验日期”所在的月份作为后期定期检验或自行检测的实施月份。(二)规范检验检测技术要求。1.关于驱动主机停止装置与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如未按照新版检规进行过监督检验的,有机房电梯的驱动主机停止装置、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监测功能在定期检验或自行检测时,可以不做要求。2.关于轿厢内铭牌及标识。载货电梯(含改造后的)轿厢内铭牌上不标注乘客人数,其他信息按照新版检规中第A1.2.6.7条第(1)项的要求标注。3.关于应急救援试验。在定期检验或自行检测时,可以在空载工况下进行。4.关于新装电梯带载检验项目。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强化安装质量控制,加强安装过程的监控或指导,依法做好相关校验和调试,确保在安装竣工自检时,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曳引能力试验、制动性能试验、制停距离试验、附加制动器试验等项目有效实施。检验机构开展上述带载检验项目,要与施工单位安装竣工自检合并进行。5.关于125%额定载重量制动试验年份。检验机构、检测单位应以最近一次试验所在年份为基准,确定后续进行该试验的年份,每6年进行一次。6.关于阻挡装置。相邻平行布置并且共用外盖板的宽度大于125mm的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阻挡装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附件:《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式样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3月15日附件.doc
  • RTEC摩擦磨损试验机-助力刹车制动材料筛选与优化
    制动材料筛选测试应用 行业背景全球制动材料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大关。中国是世界上超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制动材料市场规模约占据全球市场的30%。新能源汽车、高铁、航空行业的高速发展,各国政府环保法规要求,行业对改进刹车系统、提高安全性能的需求,不断推动着制动材料的研发及相关产品的迭代。 现状及挑战传统的制动材料测试要经过全尺寸刹车片台架试验,以检测刹车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通过使用时长、磨损程度、摩擦面积、摩擦声音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过程周期长、成本高。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台架测试 Rtec先进测试方案Rtec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模拟制动材料测试过程中接触应力、接触条件、速度等条件变化,记录压力、扭矩、摩擦系数、速度、温度、声信号、磨损深度、磨损体积等参数,实现从小样品制动材料、刹车片到离合器、制动器等产品的测试筛选功能。经过筛选后可再进行台架测试论证。图1:小样品刹车材料检测图2:刹车片实物筛选图3:离合器整体测试 多次循环中载荷、速度、摩擦系数、温度等数据统计特点和优势1、适应性:从小样品到刹车片到离合器、制动器的全尺寸测试2、灵活性:高扭矩上、下旋转等模块可选,满足各类制动材料的测试需求3、通用性:满足SAE J2522等多个行业标准4、全面性:可对压力、速度、温度、湿度、磨损及整个制动过程编程控制并检测对应的参数5、经济性:缩短测试时间、提升测试效率、有效降低研发成本6、拓展性:可配置集成在线三维形貌系统,检测整个过程中刹车片的磨损变化关系加速、恒速及减速制动过程中各参数统计分析应用小结Rtec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可适配制动材料筛选和检测工作。其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可精确记录分析各项数据,为制动材料的研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有助于相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加速产品更新迭代。同时该设备在机械、新材料、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公司简介RTEC-Instruments,Inc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由资深摩擦学、光学、微电子、半导体测试领域专家组成,致力于机械及材料表面力学精密检测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与科研及工业领域客户紧密合作,为行业进步、科技创新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 云南质检院研发出汽车制动软管检测技术
    近日,云南省质检院结合检测需求,充分利用汽车制动软管膨胀/爆破/耐磨试验台、软管挠曲试验机等设备,自主研发汽车制动软管检测技术,实现从只会使用设备,到创新利用设备的能力提升。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昆明市注册的汽车维修企业已增加至3100多户,对汽车制动软管的消耗越来越大。云南质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汽配检测需求,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斩获国家科技奖
    “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说,控制系统就是工业装备的‘大脑’。这个‘大脑’聪明不聪明,不仅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也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安全。”谈到最熟悉的“控制系统”,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海研究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项目应用照片  1月9日,王文海第二次站在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凭借“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包括浙江大学、上海电气、上海三菱电梯、杭州优稳自动化、上海大学等在内的项目团队,斩获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果说,2013年得奖的‘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专注的是通用控制系统领域,那么这次的项目则聚焦于专用控制设备领域,比如汽轮机控制、电梯控制等,”王文海告诉记者,“专用控制装置跟工业设备紧密耦合,成套、专用、软硬件高度集成,具有二次开发工作量小,实施效率高,高安全、高性能,高精度等特点”。  以电梯而言,通用控制技术可以在普通电梯上得到应用,但摩天大楼所需要的高速/超高速电梯在能量回馈、多机调动和紧急刹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在通用平台的基础上深度耦合,即“挖的更深”,实现成套专用,及高安全与高性能。  据王文海介绍,上海三菱电梯与上海电气、浙江大学等开发的高速/超高速电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的制动器寿命可达1800万次,是国内其他产品的9倍,其可靠性、舒适性、能效等性能指标在国内都具有领先水平,应用该控制系统的高速/超高速电梯已占据国产电梯的80%。  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成功研制出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成套专用控制系统、超临界/超超临界直流炉成套专用控制系统,并广泛应用于脱硫、脱硝、除尘、污水处理等领域,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  而“挖的更深”,在同一领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也是王文海团队二十年来一贯奉行的理念。  “研究生阶段,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控制系统经常出毛病,我们最常去的就是企业,给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王文海从1985年起就在浙江大学学习和工作,当时,我国大型企业的高端控制装备全部依赖进口,成为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受制于人的关键之“痛”。“这不单是一个成本问题,更隐含安全问题,于是在导师孙优贤院士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做一套自己的控制系统。”王文海说。  如果说当初走上研发控制系统这条路,王文海凭借的是激情,那么之后,他和他的团队靠的则是“沉得下去、足够专注”的韧性。王文海(左一)及团队在进行高安全成套控制装置及系统的运行实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套控制系统面世,到“全集成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到“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再到 “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如同通讯领域的2G、3G到4G、5G,控制系统也在一代一代升级,每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冒出头来。  “刚开始并没有想象到事情这么复杂”王文海说。二十余年来,他们不仅把自己领域的边边角角都摸了个遍,还悉心钻研跨领域的其他相关知识,终于得以在控制系统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钻越精。  “接下来这几年,您还会专注于控制系统的研发吗?”  “当然。我们就是专做控制系统,只做控制系统。”  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王文海拿出了最新的计划书,“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专做控制系统,只做控制系统”,这也是采访过程中王文海经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除了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与执着,想必也是他和他的团队收获成功的法宝。
  • 以“公益服务+检验检测”助力品质滨州建设
    山东省滨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滨州市特检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优势,启动“公益服务+检验检测”,把检验检测与企业服务相结合,从单一的检验检测扩展到包括政策咨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隐患排查等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品质滨州建设。   自十月份“公益服务+检验检测”实施以来,两个月共开展帮扶企业46次,帮助企业消除隐患100余处、完善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19次、提供隐患排查技术公益服务22次、提供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公益服务20次。形成了常组织、常动员、常服务的公益服务格局,充分发挥了特种设备检验的主力军作用,助力品质滨州城市建设。   助力生产,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滨州市特检院坚持“服务为本”,在进行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的同时,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深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经验交流、现场培训、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等的指导。通过精准“帮扶”,解决企业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空白、制度缺失和设备隐患等问题。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热力公司一台电站锅炉紧急需要内部检验。热力公司从接到通知到起炉只有10天时间。为保障企业生产运行,滨州市特检院接到企业检验需求,立即安排检验人员前往对接检验前工作。为节约检验时间,现场合理分组,全力保障该锅炉的起炉工期,并帮助企业全面排查其他在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强化技术支撑,把好安全关。滨州市特检院坚持特检机构公益属性,围绕国家和省、市重点工作,发挥纽带作用,搭建企业、检验机构、监管部门的“近距离”沟通平台。博兴县先达农化有限公司,是博兴县一家大型农药产品生产企业,因产业调整,企业新上一批生产装置。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办理使用登记及购买时需要附带哪些资料、安装时注意事项等不清楚。了解情况后,滨州市特检院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多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给企业进行讲解,帮助企业处理了问题、解决了困惑。为消除老旧电梯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滨州市特检院对农业农村局办公楼的老旧电梯进行安全技术评估。发现机房设备间驱动主机的制动器严重老化、门机故障率较高等6处问题。重点检查了机器设备间驱动主机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对底坑缓冲器、张紧轮受潮环境中腐蚀情况,紧急救援装置的安全性等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全面提高考核质量 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滨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中心入驻渤海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服务“工业兴市、实业强市”的战略,投入约260余万元,引进了先进的考核模拟机,理论考试机位由原来的60台增加到140台,提升了理论机考化和实操技能化。实现年考试能力15000人/次,提高了考试能力和效率。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便捷、高质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服务。助推“企业家梦想”,开辟“绿色通道”考试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滨州市特检院始终树立公益服务理念,将“公益服务+检验检测”作为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帮扶活动的重要手段,强化公益属性,提升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倾心服务城市公共安全,建立长效的特种设备公益服务机制,引导企业重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推动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就企业家梦想,以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品质滨州城市建设。
  • 记者体验电梯检验工作 每部电梯要检测50多项(图)
    电梯检验员在底坑工作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岛城登记在册的各类电梯共有约1万4千余部,电梯的总数还以每年3000部的数量激增。数量如此庞大的电梯,是谁在背后默默保证其安全运行呢?这批电梯检验员又是如何工作的?带着这些疑问,12月13日上午,记者跟随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电梯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海尔路的中商国际大厦,体验了电梯检验员的工作。   50多个项目需一一排查   “电梯自身有9大安全保护环节,但是并不能保证电梯百分之百安全,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对青岛的这1万4千多部电梯进行安全检验,以保证其安全、正常地运行。”青岛市质监局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电梯技术负责人刘衍胜告诉记者:“咱们先不急着上电梯,就像开汽车一样,"开"电梯也得先有"行车证"和"驾照"。”   在中商国际大厦的物业办公室,物业管理人员拿出了一摞资料和表格。“这些是电梯的登记资料、安全技术档案、维保合同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我们对这些证件都要一一检查,这是电梯运行的先决条件,少一份我们都可以拒绝下一步检验。这就像开车一样,就算你的车况再好,如果没有驾照也一样不能上路。”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电梯三科科长石岳一告诉记者。   出了物业办公室,刘衍胜递给记者一个安全帽:“进入作业区必须要戴安全帽,咱们现在到顶层的电梯机房看看。”乘坐电梯到达顶楼出门,在电梯检验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电梯机房。轰鸣声中,五台巨大的主机正在工作,每台主机上有五根拇指粗的钢丝绳,主机通过钢丝绳的牵引来带动电梯进行工作。   石科长先把主机停了下来,拿出游标卡尺开始仔细测量起钢丝绳的直径:“每根钢丝的直径是13毫米,由于在电梯平时的运行过程中会有磨损,我们对其要求的最大磨损不能超过9% ,也就是只要这根钢丝绳的直径磨损超过1毫米就必须得更换,虽说只有1毫米,但是它关乎着电梯的安全问题,是万万马虎不得的。”   接下来工作人员测试起了电梯的超速限速器,“超速限速器就是在电梯突然超速时,通过安装在机房里的超速限速器来控制安装在电梯上的安全钳,对超速的电梯进行制停和减速,从而保护电梯的运行安全。”超速限速器检测显示运行正常,石科长又测试起了电梯的绝缘保护和接地保护,“在电梯漏电的时候,可以通过绝缘保护和接地保护来保证电梯乘客的人身安全,除了测试机房外,一会咱们还要上轿顶、进轿厢和下底坑,大大小小总共50多个检测项,必须一一检测,哪个都不能遗漏。”刘工程师告诉记者。   上轿顶像坐过山车   离开机房后,石科长告诉记者:“你肯定坐过多次电梯,但我敢保证这次电梯之旅一定会让你难忘。”随后电梯维保人员将电梯调整为手动状态,电梯门开之后,电梯顶部也就是“轿顶”呈现在记者面前,整个轿顶布满了各种零件,周围只有一圈高度及膝的扶手,记者随后跟随石科长以及另外一位检验人员上了轿顶。   打开应急照明灯之后,记者才看清了周围的环境 ,整个电梯井里竖着很多用来拉吊电梯的钢丝绳,电梯道轨镶嵌在黑洞洞的井壁上。“抓好扶手,我们准备下去了。”检验人员说完就手动开了电梯,记者此时体验到了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惊险而又刺激,看到记者有些紧张,石科长笑着说:“电梯平时载人的速度是2.5米/秒,咱们现在的检修速度只有0.3米/秒,所以只要抓好扶手,一般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据了解,电梯检验之所以要上轿顶,是因为轿顶和电梯井壁里有很多保护电梯安全的装置和零件,比如用来制停电梯的极限开关,用来实现电梯减速的缓冲器,电梯运行时的道轨,为了保持电梯运行时重力平衡的钢板对重等。   下底坑全靠徒手攀爬   下了电梯轿顶之后,记者又跟随检验人员来到了电梯井的最底部,也就是底坑。底坑位于地下两米处,上下只能靠一部小的垂直铁梯,上下攀爬十分费力,也存在着不小的危险。记者从轿顶上下来的时候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对再下底坑实在毫无信心,但是两个检验人员却身手矫健,手扶着铁梯很快就下到底坑开始了检验工作。   “由于环境相对封闭,底坑和电梯井的空气质量不是很好,对检验人员的健康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害,特别是冬天,底坑异常湿冷,有时候防水没做好,工作人员还得踩在泥水里面工作。”刘衍胜告诉记者:“工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求两个人一组,相互配合,在有突发事件的时候两人可以互相有个照应。”   检查完底坑后工作人员返回了电梯轿厢,也就是我们乘坐电梯的内部。“在电梯轿厢主要是检测电梯的应急报警装置是否可用 ,摁下通话键后要实现电梯轿厢、轿顶、机房、底坑和值班室五方通话,在电梯困人时,能否与物业值班室顺利实现通话就显得尤为重要。”石科长说。文/图 记者 许永光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1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1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现将2021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告如下。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一)特种设备登记数量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1816.23万台。其中:锅炉34.71万台、压力容器469.49万台、电梯879.98万台、起重机械273.02万台、客运索道1114条、大型游乐设施2.52万台(套)、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56.40万台。另有:气瓶2.02亿只、压力管道75.75万公里(在册)。(见图1)图1 2021年特种设备数量分类比例图(二)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及作业人员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和充装单位75134家,持有许可证76141张,其中:设计单位2742家,持有许可证2747张;制造单位16278家,持有许可证16783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29061家,持有许可证29097张;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单位27053家,持有许可证27514张。(见图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1126.69万张。图2 2021年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分类比例图(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507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3个,市级496个,县级2570个,区县派出机构1973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计112363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4542家,持证4585个。其中,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445个,包括市场监管系统内检验机构261个,行业检验机构和企业自检机构184个。另有:型式试验机构44个,无损检测机构629个,气瓶检验机构2169个,安全阀校验机构913个,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起重机械检验机构348个,电梯检测机构37个。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一)事故总体情况。2021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110起,死亡99人,与2020年相比,事故数量增加3起、增幅2.80%,死亡人数减少7人、降幅6.60%。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为0.08。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二)事故特点。按设备类别划分,锅炉事故5起,死亡6人;压力容器事故7起,死亡11人;气瓶事故1起,死亡1人;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42起,死亡34人;起重机械事故29起,死亡30人;电梯事故23起,死亡17人;大型游乐设施事故2起;客运索道事故1起。(见图3、图4)其中,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起重机械和电梯事故占比较大,占事故总起数的85.5%、死亡总人数的81.8%。图3 2021年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及占比情况图4 2021年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及占比情况按发生环节划分,发生在使用环节95起,占86.36%,维修环节9起,占8.18%,安装调试环节4起,占3.64%,充装环节1起,占0.91%。检验检测环节1起,占0.91%。(见图5)图5 2021年特种设备事故环节分布占比情况按涉事行业划分,发生在制造业47起,占42.73%;发生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起,占11.82%;发生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起,占10%;发生在房地产业10起,占9.09%;发生在建筑业9起,占8.18%;发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起,占5.45%;发生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起,占4.54%;发生在批发和零售业4起,占3.64%;发生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起,占2.73%;发生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起,占0.91%;发生在金融业1起,占0.91%。(见图6)图6 2021年特种设备事故行业分布占比情况按损坏形式划分,承压类设备(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事故的主要特征是爆炸、泄漏着火等;机电类设备(起重机械、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客运索道)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坠落、碰撞、挤压等。按发生月份进行划分,二季度特种设备事故数量最多,其原因是春节过后各单位复工复产,部分企业为赶进度存在安全管理松懈的情况,再加上特种设备因长时间停用后未及时进行维护或作业人员流失,造成发生事故的风险增大;四季度特种设备事故数量最少,其主要原因是受疫情防控影响,部分企业控制生产时间或者停产,部分设备处于停用状态。(见图7) 图7 2021年1-12月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分布图(三)事故主要原因。截至2021年年底,特种设备事故共结案56起,根据结案材料分析,事故原因主要分三类:一是因使用、管理不当发生事故,约占82.14%。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操作不当甚至无证作业,维护缺失,管理不善等。二是因设备制造、维修检修、安装拆卸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安全缺陷导致的事故约占14.29%。三是其他次生原因导致的事故,约占3.57%。(见图8)图8 2021年特种设备事故原因占比情况分布图事故原因按设备分类如下(对已结案的事故分析):1. 锅炉事故。设备缺陷(设计、制造依据标准错误)1起,操作不当和其他违章作业2起。2. 压力容器事故。违章作业1起。3. 气瓶事故。违章作业1起。4. 电梯事故。安全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4起,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3起,安全部件失效或保护装置失灵等原因2起,未及时检验1起,应急救援不当1起,其他原因1起。5. 起重机械事故。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11起,设备缺陷或安全部件失效或保护装置失灵等原因3起,安全保护措施不当1起。6.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17起,无证操作5起。7. 客运索道事故。安全部件失效1起。8. 大型游乐设施事故。设备缺陷1起。三、2021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主要工作情况2021年,特种设备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深化隐患排查,狠抓专项整治,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一)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有效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建设,组织开展工业管道、“煤改气”和涉氢特种设备风险分析。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部署开展危化品相关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安全专项整治,液化石油气瓶、电梯制动器、起重机械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进一步推动落实长输管道法定检验制度。2021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出动人员262.92万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116.5万家,检查特种设备344.5万台(套),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6.28万份,责令停产停业1749家,封停设备24225台(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对129.97万台特种设备及部件的制造过程进行了监督检验,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缺陷隐患1.35万个。对214.40万台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过程进行了监督检验,发现并督促企业处理缺陷隐患55.05万个。对1076.62万台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检验,发现并督促使用单位处理缺陷隐患211.78万个。(二)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时段特种设备服务保障,加强对北京及周边省份协调指导,及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期间,北京市30个活动点位、654台套特种设备零故障运行,华北五省和全国其他地区未发生重大影响事件。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特种设备服务保障工作,主动对接冬奥组委,协调解决国家速滑馆制冰用压力容器超标缺陷问题、首钢滑雪大跳台和“雪如意”斜行电梯型式试验等技术难题;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北京、河北细化工作方案,对重点场馆制定“一馆一策”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涉奥特种设备“全覆盖”监督检查和保障性检验,保障测试赛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稳定。指导北京市在环球影城开展大型游乐设施监管改革试点,主动靠前服务,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严格检验把关,助力环球影城安全顺利开园。(三)积极服务民生,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一是开展“安心乘梯守护行动”。部署开展电梯制动器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工作,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和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乘客伤害事故和“困梯”事件的发生。推动“96333”等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和升级,目前已覆盖近200个城市的300多万台在用电梯,缩短电梯困人救援时间。二是开展气瓶领域“铁拳行动”。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打击翻新“黑气瓶”违法行为,督促各地加大重点案件查办力度,全年查办翻新“黑气瓶”典型违法案件和大案要案411起,涉及违法行为511个,消除了大量气瓶安全隐患。三是及时组织河南暴雨救灾支援工作。河南“720”特大暴雨灾情发生后,总局和相关省级安全检监察机构及时组织全国20多家电梯制造企业,以及河南省外8家检验机构70多名检验人员,自带车辆、检验设备、保障物资,驰援郑州开展浸水电梯抢修检验工作,完成21320台受灾严重电梯的抢修和保障性检验,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四)突出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持续推进智慧监管建设,组织建设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和开发全国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软件。开展特种设备获证单位与使用登记信息归集工作,目前已归集5.4万获证单位信息,1500万条使用登记信息。持续推动电梯、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手段赋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充分发挥信用监管约束力,完成3.2万余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年报工作。完成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中的标注,推动许可信息和设备使用登记信息与省市级的互联互通。(五)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监管方式。深化行政许可改革,组织修订《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和《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许可目录》,进一步下放生产许可项目,提高许可审批的便利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检验工作改革,组织修订《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规则》《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和检验人员考核工作的规范性。全面落实电梯改革试点任务,深化按需维保和检验检测两项改革,不断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和安全运行水平。(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法规清理优化,启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修订,完成《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修订;加强安全技术规范制修订,推动特种设备大规范建设,发布《气瓶安全技术规程》,指导制定特种设备相关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更为严格的规范标准体系。截至目前,现行有效法律1部(特种设备安全法),行政法规1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部门规章5个,安全技术规范63个,相关国家标准1400余个。持续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开展基层人员队伍能力建设专题调研,组织2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骨干人员培训班,开展援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检验检测人员能力提升活动,培训业务骨干近700人;发布4部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教学培训视频,供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免费学习使用。特此通告。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4月18日
  • 我国首部《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规范》正式发布
    12月12日,我国首部《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规范》正式发布,这部涉及电梯安全运行的校准规范将于2013年3月12日开始实施。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市计量院)转速室主任、该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于宝良从2006年就开始相关的研究和规范的编写工作。电梯限速器是电梯运行安全保护的重要部件之一,因为有了电梯限速器与其他部件的连锁控制措施,才保证了电梯的安全运行。“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值时,限速器能切断安全回路或进一步导致安全钳或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起作用,使电梯减速直到停止。”于宝良说,限速器动作速度的现场测量,是电梯安全检测的一个必检项目。而电梯限速器测试仪就是日常用于检测电梯限速器动作速度的测量仪器。该仪器在电梯制造、修理、特种设备检测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梯限速器测试仪体积不大,与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大小差不多。校准规范中指出,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是能够驱动电梯限速器轮盘旋转、实时测量限速器轮盘瞬时速度、且能够自动捕捉限速器的电触点开关动作速度并打印或存储该动作速度值的测量仪器,主要由主机、驱动电机、转速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限速器能否在关键时刻防止电梯坐底事故的发生,保障电梯安全运行,需要测试仪对其进行准确检测。但是,如果测试仪本身计量不准,那当然就谈不上对限速器进行准确检测。所以首先要保证测试仪本身的计量准确。这部校准规范就是针对测试仪的校准而制定的。”于宝良解释说,目前,虽然有些地方的计量技术机构开展电梯限速器测试仪的校准,但校准方法参差不齐。为了确保电梯限速器测试仪量值溯源的准确可靠,非常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规范》。   《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规范》为新制定的技术规范,并没有相对应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或国际标准可采用。2006年5月,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向北京市计量院提出电梯限速器测试仪的量值溯源要求后,于宝良带领的团队与北京蓝天昊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始开展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的研究。经过1年多的研究,开发出了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装置,并完成了对校准方法的研究及不确定度的评定。接着,北京市计量院开始对社会开展电梯限速器测试仪的校准服务。在总结1年多开展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北京市计量院向全国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制定《电梯限速器测试仪校准规范》的申请。   回顾近6年的规范起草过程,于宝良深感其中的不易。“希望校准规范能为千万电梯的运行增加一道更安全的保障。”
  • 飞秒激光直写双刺激协同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研究获进展
    在自然界中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产生特定的形状变化,这种响应行为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在众多材料中,水凝胶因其模量适中,刺激响应条件多样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因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仿生学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能够感知和响应外部刺激的智能水凝胶致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传感和远程操控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微加工技术已经将响应型水凝胶致动器的尺寸缩小到微米级。然而,如何在微尺度下构建能够对复杂的微环境进行多重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仍然是一个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美玲团队在双刺激协同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的研究工作中取得进展。团队通过非对称飞秒激光直写加工制备了一种双刺激协同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该水凝胶微结构对pH/温度的双重协同响应是通过添加功能单体2-(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现的。通过水凝胶微结构的拉曼光谱分析,解释了不同pH和温度下协同响应的产生机制,并且展示了由pH或温度控制的聚苯乙烯微球的捕获。该研究为设计和制造可控的微尺度致动器提供了一种策略,并在微机器人和微流体中具有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发表于Small 。   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由于具有超高的空间分辨率、三维加工能力和无需实体掩膜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备各种三维微结构。研究人员利用含有功能单体的光刻胶,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策略实现了具有不对称交联密度的双重响应水凝胶微结构的制备(图1)。   进一步地,研究人员制备了含有三个不对称微臂的微致动器来提高对不同环境的刺激响应能力。该微致动器由三个交联密度交替分布的微臂组成。为了更加方便地展示水凝胶微致动器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的可控性,研究还使用了直径10微米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目标颗粒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捕获(图2)。   此外,研究人员还描述了一种具有双刺激协同响应特性的微致动器(图3),其具有的更为丰富的形状变化是由温度升高时的氢键断裂与酸性条件下叔胺基的质子化同时作用产生的。该研究提出的双重刺激协同响应特性相较于单一响应刺激赋予了微制动器更大的可操控性,这一特性使其在微操纵和微型软体机器人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图1 双刺激协同响应型水凝胶微致动器的制备与响应机制图2 双重刺激响应型水凝胶微致动器的捕获行为图3 水凝胶微致动器的双重刺激协同响应特性
  • 市场监管总局:这一领域全面推进检验检测分离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现将《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6月18日(此件公开发布)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近年来,我国电梯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但是电梯保有量持续增长,老旧电梯快速增加,各类潜在风险隐患不断积累,电梯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乘梯需求还有差距。为进一步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按照《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以落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为重点,完善安全治理体系,推动解决电梯安全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持续降低故障率,缩短困人救援时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主要目标。切实落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集中整治非法电梯使用,大力支持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筑牢电梯质量安全基础;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实现乘客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100%全覆盖;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检验检测分离,持续改进维护保养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电梯产业集聚区和品牌示范区,推动电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本质上提高电梯质量安全水平。二、重点任务(一)压实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1.建立安全责任层级负责机制。切实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督促指导电梯生产单位配齐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使用单位配齐电梯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及时排查消除风险隐患。适时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合规管理要求在电梯生产和使用环节的应用。2.培育专业电梯使用管理主体。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试点建立住宅领域专业电梯使用管理新模式,培育包含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自行检测等全包式服务的电梯使用管理经营主体,促进专业化、规模化、长期化运营,破解住宅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市场短期博弈困境,有效落实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排查整治非法电梯使用。1.排查未登记电梯使用。按照总局2023年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市场监管所“哨兵”作用,以用于经营性使用的居民自建房、别墅为重点,全面排查违法使用未办理使用登记的电梯。居民自建房、别墅按照《家用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GB/T 21739—2008)等制造、安装的电梯,不得对外开放经营使用;如需提供给公众使用,应当按照现行安全技术规范以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改造等施工,并履行施工告知、监督检验和办理使用登记。2.排查不符合要求的杂物电梯。以餐饮经营等单位为重点,加大杂物电梯排查力度,对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各类“传菜梯”,按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予以拆除或者重新安装符合要求的杂物电梯。(三)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1.实现应急处置平台服务全覆盖。2023年8月底前,各省份至少有一个地级市(直辖市的区)建成96333等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发挥应急协调指挥功能,做好兜底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应当争取地方政府在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2023年12月底前,各省份实现中等以上城市的乘客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全覆盖。2024年12月底前,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实现本省份的乘客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全覆盖。2.提升应急救援智能化水平。已建成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省份,要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智能报警方式,解决特定人群困梯呼救难等问题。鼓励在轿厢紧急报警装置无人响应时,自动识别电梯困人场景和自助派单,直接发送信息至电梯使用、维保单位以及当地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保障被困乘客以安全、快速、科学的方式得到解救。3.建立联动响应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加强与属地专业救援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协同救援、定期培训等联动机制。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将电梯应急救援纳入本地区应急救援体系或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协调指挥电梯应急救援工作。(四)提升维护保养质量水平。1.优化维保市场。加强维保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在行业内倡导维保信息公示和质量承诺,公开维保服务内容、价格以及部件清单,促进电梯维保行业优胜劣汰,逐步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维保市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部署,积极配合物业服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签订“全包维保”合同,明确电梯日常维护及零部件的更换都由维保单位来承担,着力降低电梯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2.持续推进按需维保。总结前期试点经验,鼓励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应用远程诊断等技术和“全包维保”模式,由维保人员依据实时线上监测、检查维护以及设备运行情况,确定现场针对性的维保项目、内容和周期等,提高维护保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制修订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激发企业提升维保质量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以维保效果为导向的市场化定价,营造优质优价的良性竞争环境,全面提升维保质量。3.加强维保监督检查。督促电梯维保单位严格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和制造单位的技术要求,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安全性能;并配合使用单位做好现场救援等工作。同时,与使用单位做好衔接,落实好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严肃处理。(五)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把关能力。1.提升检验工作服务效能。督促电梯检验机构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工作时限要求,开展检验申请受理、资料审查、现场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和使用标志等工作,不得出现无故推诿、拖延等现象;在收到使用单位提供的《电梯自行检测符合性声明》后1个工作日内,对填写内容进行确认,确认无误的,免费换发相应《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加强对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适当增加随机比对抽查比例和内容,不断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和技术把关水平。指导检验机构主动服务行业需求,对涉及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制动器制动试验等带载试验项目,与施工单位安装竣工自检一并进行,共享试验数据和结果,提高检验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2.扎实推进检验行风建设。督促电梯检验机构筑牢检验工作廉政防线,主动公开检验廉政风险民意反馈渠道,对违反法律法规、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验、违反廉洁纪律、破坏营商环境等行为,依法依规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公开。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纪、以案释法。同时,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示范标杆作用,凝聚检验队伍履职尽责、崇德向善、奋发有为的正能量,积极营造依法施检、公平公正的电梯检验氛围,树立良好公益性机构形象。3.积极推进自行检测。切实做好自行检测等安全技术规范的宣贯实施,对于满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电梯检测单位,即可开展或承担使用单位的自行检测工作,各地不得新增限制条件。调动电梯使用、生产单位积极性,鼓励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开展自行检测,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积极应用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为检测单位传递、报告自行检测信息提供便利。4.加大检测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检测报告等信息核查和监督抽查,严厉打击人员证件挂靠、无证人员检测、检测走过场等违规乱象;及时曝光查实的各类违规问题、违规检测机构和人员信息,促进电梯自行检测市场不断规范。(六)促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1.梳理问题电梯清单。系统梳理群众身边的老旧电梯,重点排查接到故障投诉或隐患举报的居民小区电梯。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利用电梯维护保养、自行检测、定期检验等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手段,对标现行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分析研判电梯安全状况,找准电梯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建立属地“问题电梯”台账并动态更新清单,及时向电梯使用单位提出整改建议。2.拓宽资金保障渠道。对排查过程中确认状况较差、风险较高、亟需更新改造的老旧住宅电梯,引导属地有关部门优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程序,以检测报告、定期检验报告等为依据,为电梯更新改造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推广维修资金增值部分购买保险、“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保险新模式,推动建立维修资金后期筹措机制,着力破解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费用难题。3.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对于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物管、无维保单位、无维修资金等失管小区的“三无”电梯,要依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及时报请属地基层政府,逐一落实电梯的使用单位,防止责任悬空。同时,推动将老旧住宅电梯纳入政府民生保障项目,结合当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大对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支持力度,方便业主居民安全、便利出行。(七)推进电梯产业高质量发展。1.推动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优化产业链布局和区域分工,按照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推动电梯产业集聚区建设。对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地区,支持其电梯品牌示范区建设,鼓励开展品牌创建,提升中国电梯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2.坚持源头引领。支持电梯生产企业加强研发和优化管理,提高电梯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和日常维保工作量,从本质上提高电梯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电梯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电梯制造企业产业链向使用环节延伸,提升安装、修理、保养质量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3.提升从业人员能力。督促电梯生产单位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增强责任心,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推动完善电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各专业职业工种合理比例,满足电梯安装、维保等工作需求。会同相关部门定期举办电梯技能竞赛,激发电梯从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电梯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八)加强宣传引导和社会监督。1.加大宣传力度。在“安全生产月”“电梯安全宣传周”等时段,采用“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多种途径,普及电梯安全知识,提高遵法守法意识,引导社会公众安全、正确乘用电梯。2.强化社会监督。扩大群众投诉与反映渠道,多种方式发挥社会监督机制,倒逼电梯使用、维保单位等主体责任的落实,大力提高全社会对电梯安全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认可度。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任务举措,细化责任分工,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落地实施,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有效化解潜在风险隐患,定期梳理、统筹推进行动各项任务,确保行动取得实效。(二)强化协同共治。以三年行动为契机,推动属地政府建立完善电梯质量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安全生产考核为抓手,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属地责任、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责任,更加有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三)及时报送信息。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于2023年7月5日前,报送本地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8月20日、12月20日前,分别报送2023年筑底行动各项任务工作进展,并填写违法使用未登记电梯查办情况表(见附件);2024年、2025年的12月20日前梳理本地区行动进展、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报送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材料通过“公文交换系统”发送至总局特种设备局。总局将适时对各地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督导调研。
  • 《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即将出台
    物联网技术支撑电梯安全运行   《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即将出台   日前,记者从福建厦门市质监局了解到,厦门市正试点启动公共物联网平台监测电梯运行。该市已有2800余部电梯安装了物联网平台系统,逐步实现了自动报警功能。随着《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近期即将出台,该市电梯安全物联平台也将有统一的建设标准。未来,厦门市的在用电梯都有望进入公共安全物联平台。   据了解,截至目前,厦门市共有电梯26550台,其中乘客电梯17210台。近5年来,电梯数量每年以13%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在用电梯“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该市共有3366台老旧电梯,大都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故障高发期”。   在此情况下,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故障预警发布、应急快速处置、维保作业核查、状态远程监视”辅助电梯安全监察的功能,是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据了解,厦门市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电梯物联网平台建设,并在多个小区的电梯率先试点了物联网系统。   “采用物联网系统的每部电梯都安装了传感器,传感器装在电梯里,还可以当做电视使用。”平台研发和营运商之一天成灏景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前企业就已在福建省投资建设免费安装第三方电梯公共服务平台,带有公益性质,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已安装13000多台设备。启动项目以来,通过设备拨出的求救电话和短信已超万条(次),实际解困人员达上百例。此次厦门市质监局即将出台的该技术规范将有利于行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指导意义。”   据介绍,“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还具有电梯维保过程监督、数字化维保管理、应急救援联动等功能,并可即时将电梯运行中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向平台传输。天成灏景安装的设备还会滚动播出防盗、防灾、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等的公益广告数千条。   试点以来,这套系统的建设推广多以商业运作为主,由运营商与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之间协商解决。为加强对全市电梯运行安全的监测管理,实现平台建设今后有统一标准可循,厦门市质监局提出了制定《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尽管属于推荐性地方规范,但它仍将成为行业统一标准,为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行业设定了最低准入门槛。”厦门市质监局特设处负责人陈达龙表示,厦门市各电梯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产品生产单位从规范发布之日起,都必须按规范内容参照执行。   按《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要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将采用构建“政府监察平台+企业应用平台”的多层架构体系 企业平台必须能将电梯故障困人的处置过程上传至监察平台,监察机构可以实时动态查看到电梯故障困人的处置过程。   对于企业应用平台,《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更明确要求必须设立呼叫中心,24小时接听和处理与电梯安全相关的咨询、投诉、报警和救援指挥调度,并能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有故障时主动报警,启动应急处理或救援流程,指挥调度救援。同时还要能记录存储电梯实时运行数据、故障信息,音视频监控数据、电梯维保及维修数据、电梯监管终端数据和呼叫中心记录数据,能从源头上掌握电梯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排除安全隐患。并可以对电梯的历史运行数据、维保及维修记录数据、故障数据、呼叫中心记录数据的分析统计,为调查事故原因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还要求企业应用平台能实现电梯公共安全媒体信息推送发布功能,可以将可公开的电梯运行数据、维保数据和监管数据通过安装在轿厢内的显示器推送给社会公众,营造关注生命安全、关注电梯安全的社会氛围。   陈达龙透露,《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实施后,质监部门下一步将考虑定期公布符合标准要求、具备资质的电梯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产品生产企业名单。 文章转载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 一批新法规1月1日起施行 儿童乘电梯须成人看护
    2014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从1月1日起,一批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开始施行,这也将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儿童乘电梯要有成年人陪同看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依照规定,儿童乘电梯要有成年人陪同看护,饭店、家庭等场所使用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应来源于经登记的正规渠道。   法律提出,特种设备包括锅炉、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八大类,这些设备一般具有在高压、高温、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易燃、易爆、易发生高空坠落等,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   法律指出,在生产环节,生产企业对特种设备的质量负责 在经营环节,销售和出租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出租人负有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的义务 在事故多发的使用环节,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负责,并负有对特种设备的报废义务,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规定,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学校、幼儿园以及车站码头、商场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并应定期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同时,要求监管部门对依法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统,便于公众查询。   动车吸烟最高罚款2000元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开行时速120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实行全封闭管理,旅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从列车上抛扔杂物、强行登乘或拒绝下车的,将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条例明确,根据高速铁路建设对工程地质条件的严格要求,规定对高速铁路建设实行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制度,以保证工程地质勘察质量 针对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危及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突出问题,规定高速铁路线路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禁止抽取地下水,在此范围外的地面沉降区域,抽取地下水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应当设置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或者限制开采区。   此外,条例还取消了《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设定的部分行政许可项目,如:设置或者拓宽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审批,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认定,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铁路危险货物托运人资质许可,超限、超长、超重、集重货物承运审批等。   18点至24点:卫视禁播电视购物短片广告   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卫视频道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每天18点至24点时段内不得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   通知指出,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要在屏幕右上角明确标注“广告”字样,并禁止使用“矫形”“塑形”“透脂”“甩脂”等宣传或变相宣传丰胸、减肥产品 同时重申,不得使用新闻采访、主持人主持以及“叫卖式”夸张配音、语调、动作等形式进行宣传。   法院裁判文书全面上网“亮相”接受公众监督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提出,从2014年1月1日起,除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及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4种情况外,法院生效判决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全面公布。   为保障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隐私权、信息安全,规定明确对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证人等要进行匿名处理。同时还要对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讯方式等个人信息,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商业秘密等内容进行删除处理。   此外,规定还明确了严格的修改、更换条件和撤回程序,要求确需撤回的,必须由高级人民法院以上负责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专门机构审查决定,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办理撤回及登记备案手续。   中央和国家机关开会将禁止组织旅游、娱乐等活动   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修订后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提出,2014年1月1日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开会不得组织会议代表旅游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 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   新办法规定,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等方面。   新办法指出,严禁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 严禁套取会议费设“小金库” 严禁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 用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 用餐为自助餐,严禁高档菜肴,不宴请,不上烟酒。违反规定的,将追究会议举办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文章转载自:新华网
  • 广东省特检院珠海检测院自主研发检测仪器在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获赞誉
    日前,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自主研发的新型检测仪器“电扶梯乘运质量测量仪”获得国内外电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展示了珠海检测院在电梯行业的创新实力和技术突破。参加此次展览的电扶梯乘运质量测量仪是珠海检测院最新推出的一款适用于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振动舒适度、噪声舒适度综合检测的便携式测量仪。该仪器采用手持式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微机电系统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技术,解决了传统方法和仪器进行电梯乘运质量测量过程中不便携带、测试效率低下、数据分析过程繁琐、报告出具过程费时费力等技术难题,展会现场得到国内外电梯研发、生产、安装、维保、检验单位多位同行的关注和赞赏。珠海检测院始终秉承广东特检“承安守正,励新图强”的院训,积极贯彻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兴检”战略。未来,珠海检测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新方法研究、新设备开发工作,为特种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两项汽车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等1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包含两项汽车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均由TC114(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339(工业和信息化部)执行,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GB 9656-2021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GB 9656-20032023-01-012GB 40164-2021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2-01-01一、《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修订后的标准技术内容参考UN R43。无相关产品标准类的ISO标准可采用。部分项目的检验方法修改采用相关ISO标准。修订后标准与GB 9656-2003的变化对比见表1。表1 GB 9656-2021修订版与2003版对比No.项目2003版修订版水平分析1前言/强制条款部分条款强制全文强制——2范围只适用于汽车明确了适用的车的类别。根据实际应用对适用范围的车辆定义更清晰、准确。优于2003版3术语无增加18个术语使标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优于2003版4分类包括分类及应用部位说明删除应用部位说明,符合GB1.1要求。优于2003版5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总则对原片提出要求,将要求分为主要技术要求及一般技术要求删除原片要求及主要技术要求和一般技术要求的分类;将各种安全玻璃材料在不同应用部位需满足的要求以表格形式列出;提出钢化玻璃应用限制条件;增加了贴膜玻璃的要求。便于对各种安全玻璃材料的总体要求有全面的了解,使标准更便于。优于2003版6厚度对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及中空安全玻璃的单片厚度偏差提出了要求。技术要求:1.根据最新浮法玻璃标准,修订单片玻璃的厚度偏差;2.增加刚性塑料;3.对中空玻璃总厚度提出偏差要求;4.修改了对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厚度偏差的描述。5.删除了区域钢化的内容试验方法:增加HUD玻璃的内容针对所有安全玻璃材料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考虑了最新产品的需求,采用了最新原材料标准。优于2003版 7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可见光透射比按车型、视区规定了最低可见光透射比值技术要求:1. 增加对后风窗的要求;2. 修改视区;试验方法:对试验设备“接受器及配套指示仪器的线性”略有修改,删除“或在读数量程的±10%之内,选择小值”。修改后的视区划分更符合目前车辆风窗玻璃设计要求;试验方法规定更科学。优于2003版8副像偏离按车型、视区规定了最高副像偏离值技术要求:1. 修改视区;2.对不做检查区域进行补充规定;试验方法:1. 对于靶式光源仪,增加了单环靶的结果表达;2.对于准直望远镜,调整了装置图中样品方向;将“可先用靶式光源仪以简单快速的扫描方法检查安全玻璃”列为可选择的过程;将结果表达中设计试验程序的表述移到试验过程。修改后的视区划分更符合目前车辆风窗玻璃设计要求;试验方法表述符合GB1.1的要求。优于2003版9光畸变按车型、视区规定了最高光畸变值技术要求:1. 修改视区;2.对不做检查区域进行补充规定;试验方法:对光源进行了修订,改为:150W石英卤素灯(如果不使用滤光片)或250W石英卤素灯(使用绿色滤光片)。修改后的视区划分更符合目前车辆风窗玻璃设计要求;试验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优于2003版10颜色识别对视区带色风窗提出的要求删除此项透射比不低于70%的视区带色前风窗玻璃不影响对交通信号颜色的识别。优于2003版11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抗磨性针对风窗及侧窗用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1.增加刚性塑料要求;2.增加该项目的适用部位试验方法:增加了对塑料材料的试验方法。使该要求更具合理性。优于2003版12人头模型冲击用于风窗及风窗以外部位的各种材料,钢化玻璃除外技术要求:1.删除前风窗以外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的人头模型冲击要求;2.增加刚性塑料要求。3.对夹层玻璃冲击后状态要求表述更准确4.删除了区域钢化内容试验方法:增加了对刚性塑料的试验方法,包括对带减速装置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设备的校准方法。符合GTR6的要求,要求更明确。优于2003版13抗穿透性针对风窗用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同2003版无变化14抗冲击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及钢化玻璃在高、低及常温下的冲击状态技术要求:1. 对夹层玻璃的称重要求进行修改;2.增加刚性塑料、HUD玻璃的要求;3.修改了前风窗以外夹层玻璃冲击后碎片剥落要求。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刚性塑料进行试验的内容;2.对冲击高度进行修改;3.增加了高、低温冲击试验的试验时机要求。要求更明确,试验方法更具可操作性。优于2003版 15碎片状态针对区域钢化及钢化玻璃技术要求:1. 对长条碎片的要求修订描述;2. 删除钢化玻璃的补做内容。3.删除了区域钢化内容试验方法:按曲率半径200mm对钢化玻璃的冲击点进行了修订。对长条碎片的要求更精准,对钢化玻璃的要求予以了加严。优于2003版 16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柔性无此项针对刚性塑料,新增项目。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17耐高温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无变化。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样品的要求;2.删除了对样品数量的要求;3.增加了对超温控制的要求。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优于2003版 18耐辐照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无变化。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样品的要求;2.删除了对样品数量的要求;3.增加了辐照强度的要求。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优于2003版 19耐湿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1.原要求不变;2.增加了对刚性塑料的要求。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样品的要求;2.删除了对样品数量的要求;3.修改了试验后样品状态评价时机的要求;4.增加刚性塑料内容。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0耐温度变化性针对塑玻复合材料 技术要求:无变化。试验方法:增加样品放置要求。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优于2003版 21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耐燃烧性针对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1.增加刚性塑料的要求;2.降低燃烧速度试验方法:无变化。加严要求,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2耐化学侵蚀性针对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增加刚性塑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根据刚性塑料增加负重法试验方法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3耐模拟气候性无针对刚性塑料,新增项目。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4挥发性有机物无针对贴膜玻璃,新增项目关注贴膜玻璃环保性能,优于2003版25检验规则对型式检验及认证检验的抽样规则进行了规定删除根据全文强制要求,删除此部分内容26判定规则写入试验方法条款以规范性附录的形式对每一项技术的判定进行了规定有利于标准整体框架的协调,简单扼要,便于使用,优于2003版27实施日期无根据强标使用特点,规定出过渡期使标准更具实施性28边缘应力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针对钢化玻璃,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29表面应力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针对弯型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0耐模拟气候性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该项目针对塑玻复合材料,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1露点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该项目针对安全中空玻璃,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2加速耐久性能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该项目针对安全中空玻璃,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3太阳能特性该两项原计划在9656修订时应加入,针对目前汽车玻璃节能特性,是两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项目,也是申请9656修订目的之一,属于非强制性项目。但由于此次标准项目更改为安全技术规范,这两个项目也不能写入。34可见光反射比二、《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烟台孚瑞克森汽车制动部件有限公司 、河北星月制动元件有限公司 、重庆红宇摩擦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一汽富晟特比克制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包含术语和定义、试验相关要求、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包装和标志、产品一致性等。本标准与UN R90的主要结构变化对比见表2。表2 本标准与UN R90主要技术要素对比本标准UN R90章节编号章节标题章节编号章节标题1范围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2定义——3认证申请——4认证4试验相关要求——5技术要求5技术要求及试验6包装和标志6包装和标志——7换装零件的变更和扩展7产品一致性8产品一致性——9产品不一致性的惩罚——10产品完全停产——11有权进行认证试验的技术服务部门和型式认证权威机构的名称和地址——12过渡期规定根据我国标准化相关文件规定,本标准除采用我国对应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替代UN R90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外,还增加了5项规范性引用标准,本标准涉及的规范性引用标准与6GB 5763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7GB/T 7216-2009 灰铸铁金相检验(ISO 945-1:2008,MOD)
  • 打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战” 微生物检测仪器机会多
    p   6月22日,农业部正式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明确2017至2020年间将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兽药残留监测体系,完成31种兽药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同时鼓励研发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设备。随着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战”的打响,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将迎来一大波发展机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017—2020年) /strong /span /p p   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p p   strong  一、前言 /strong /p p   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养殖环节使用不尽合理、从业人员科学用药意识不强、公众对细菌耐药性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导致兽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迫使养殖环节用药量增加,从而加剧兽用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隐患。当前亟需构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控制和残留超标治理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p p    strong 二、行动目标 /strong /p p   动物源细菌耐药和抗菌药物残留治理能力、养殖环节规范用药水平、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p p   (一)推进兽用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 /p p   (二)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细菌耐药率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p p   (三)优化兽用抗菌药物品种结构。研发和推广安全高效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个以上,淘汰高风险兽药产品100个以上。畜禽水产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p p   (四)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完善兽用抗菌药物监测体系。 /span 建立健全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监测网络。 /p p   (五)提升养殖环节科学用药水平。结合大中专院校专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对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从业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技能宣传培训。 /p p    strong 三、重点任务 /strong /p p    strong (一)实施“退出行动”,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 /strong /p p   加强重要兽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加大安全风险评估力度,明确评估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 /p p   1.开展促生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有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2020年前完成相关品种清理退出工作。 /p p   2.开展促生长用动物专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留和耐药性监测,2020年前形成保留或退出的意见。 /p p   3.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其他兽用抗菌药物开展风险评估,收集监测数据,分析技术资料,2020年前形成风险管控意见。 /p p    strong (二)实施“监管行动”,强化兽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 /strong /p p   1.严格市场准入。加快兽用抗菌药物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分类管理,鼓励研制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物。人用重要抗菌药物转兽用、长期添加用于促生长作用、易蓄积残留超标、易产生交叉耐药的抗菌药物不予批准。依据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交叉耐药和临床应用品种等情况确定应用级别,研究制定兽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分级目录。 /p p   2.规范养殖用药。制定发布《兽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南》,进一步规范兽医临床用药行为。推进养殖环节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休药期规定等兽药安全使用制度。加强兽药使用记录监管,对出栏动物应当查验用药记录。开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工作,明确养殖主体兽药采购、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要求。修订药物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禁用兽药清单、休药期规定、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技术标准。 /p p   3.加强饲料生产环节用药监管。组织实施药物饲料添加剂监测计划,以超量、超范围为重点,严厉打击饲料生产企业违法违规添加行为 加大预警监测力度,持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 /p p   4.建立应用监测体系。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心和区域分中心,依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重点养殖企业等形成监测网络。通过国家兽药“二维码”追溯信息系统,监测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种类、数量、流向等情况,分析变化趋势。 /p p    strong (三)实施“监测行动”,健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 /strong /p p   1.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省级实验室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为补充,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依托现有基础,完善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分区域建立8家专业化实验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监测实验室,并在养殖或屠宰企业建立3-5个监测站(点)。监测站(点)负责细菌初步分离,专业化区域实验室负责细菌鉴定和耐药性监测,通过国家监测网报送结果。 /span /p p   2.细化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科学合理制定养殖领域细菌耐药监测方案,积极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监测面覆盖不同领域、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品种的养殖场(户)和有代表性的畜禽水产品流通市场,获得动物源细菌流行病学数据。 /p p   3.加强兽医与卫生领域合作。建立兽医与卫生领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联通机制,实现两个领域的监测信息资源共享。 /p p    strong (四)实施“监控行动”,强化兽用抗菌药物残留监控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1.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兽药残留监测体系,鼓励第三方检测力量参与,持续实施抗菌药物残留监控计划,依法严肃查处问题产品。完成31种兽药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span /p p   2.建立养殖场废弃兽药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制度,逐步实施兽用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工作。开展养殖粪污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建立评估方法和标准,推广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粪污处理技术,促进生态养殖发展。 /p p    strong (五)实施“示范行动”,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 /strong /p p   在奶牛养殖大县、生猪养殖大县、水产养殖大县、全国绿色养殖示范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和具有规模养殖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选择生猪、家禽和奶牛等优势品种,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活动,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中兽药等兽用抗菌药物替代产品,从源头减少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并研究相关补贴制度。 /p p    strong (六)实施“宣教行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 /strong /p p   强化兽医等从业人员教育,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开设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课程。加强从业人员科学合理用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的认知度。 /p p    strong 四、能力建设 /strong /p p   (一)提升信息化能力。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国家兽药基础数据平台,深入推进国家兽药“二维码”追溯实施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与国家兽药基础信息平台对接,保证兽用抗菌药物产量、销量、用量全程可追溯,实现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和使用全程监管。 /p p   (二)提升标准化能力。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建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体系,针对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方法、药物耐药性判定等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收集、鉴定、保藏各种表型及基因型耐药性菌种,建立菌种库和标本库,实现各级实验室标准化管理。 /span /p p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发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创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兽药等抗菌药物替代品种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等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创新。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鼓励研发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设备。 /span 鼓励开展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 /p p   (四)提升国际合作能力。主动参与WHO、FAO、CAC、OIE等国际组织开展的耐药性防控策略、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标准制修订等工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加强与发达国家抗菌药物残留控制机构及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主动应对国际畜禽水产品抗菌药物残留问题突发事件。 /p p   strong  五、保障措施 /strong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要根据本计划确定的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辖区工作方案,认真开展日常监管、监督抽检等具体工作。要强化责任,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养殖者的主体责任,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p p   (二)加大政策支持。按照《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发改农经〔2017〕913号),统筹考虑相关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防控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监督抽查和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 /p p   (三)发挥专家作用。成立全国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专业指导 承担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评估任务,提供风险管理和政策建议。在相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等岗位,鼓励各地建立兽用抗菌药物研究团队,加强抗菌药物替代研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耐药检测方法与标准研究等工作。 /p p   (四)落实目标考核。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控制纳入国家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范围,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管体系、违法行为查处率、条件保障和经费预算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农业部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按年度、区域、进度进行量化、细化,各地要根据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p
  • 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曝大规模造假,盘点汽车零部件质检项目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2020年2月16日,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日前表示,其在日本工厂制造的刹车极其零部件中,该公司发现存在篡改检查数据等不正当行为!调查发现,该公司至少从2001年开始就有此类不当行为。这一消息引发网络热议,网友戏称”躬匠精神”.据了解,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是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等厂车企的供应商,约有11.4万件产品存在伪造刹车装置及其零部件的检查数据,这些零部件中有5000件零部件未能通过曙光制动器与汽车制造商户制定的质量标准。此外,曙光制动器在日本本土的四家工厂确认了造假行为。无独有偶,近几年,日本企业频繁曝出造假行为。由于近年来日本企业造假事件频发,“日本制造”已经引发了强烈的信任危机。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项目的检测。仪器信息网跟随时事热点,简要整理了汽车质检常见检测项目,供广大感兴趣的用户参考。产品类别测试项目外饰件测试盐雾腐蚀/气体腐蚀/臭氧腐蚀氙弧灯老化/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老化/碳弧灯老化/荧光紫外灯老化高低温/高低温湿热循环/温度冲击/快速温变防尘/防水/淋雨测试振动/三综合振动/机械冲击机械耐久/疲劳/寿命涂层/镀层特性测试禁限用物质测试内饰件测试化学环保分析耐化学试剂燃烧特性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老化/碳弧灯老化高温红外光照测试高低温/高低温湿热循环/温度冲击/快速温变/低温落球振动/三综合振动操作性能测试机械耐久/疲劳/寿命耐摩擦/耐刮擦/硬币刮擦指甲硬度固化光泽度表皮黏附力/漆膜附着力/胶带附着力剥离强度汽车电子电器产品测试ELV及禁用物质测试耐化学试剂/耐电池液盐雾腐蚀/气体腐蚀/臭氧腐蚀防尘/防水/淋雨测试振动/三综合振动/机械冲击特定环境性能测试高低温/高低温湿热循环/温度冲击/快速温变功能性耐久/疲劳/寿命电学测试电磁兼容测试(CE /RE/ RI/BCI/ESD/ME/瞬态传导抗干扰/耦合传导抗扰度/电源间断跌落实验)产品认证座椅测试机械性能测试:H点/座椅总成纵向调节功能/滑道行程/静态刚度试验/颠簸和蠕动试验/模拟人体进出座椅试验/前坐垫向下强度试验/纵向调节疲劳试验/靠背骨架总成强度试验/靠背调节疲劳/头枕功能试验/座椅扶手强度和刚度试验气候老化测试:温度循环/耐低温耐潮湿、热老化、盐雾试验安规测试:阻燃测试化学环保测试线束测试机械性能试验:振动试验、机械冲击试验、跌落试验、插入/拔出力测试电性能试验:接触电阻、电压降测试、温升试验、耐电压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环境试验:高低温、湿热试验、盐雾试验、防尘防水、耐试剂、气体腐蚀试验、耐臭氧试验化学环保测试:ELV、VOC、气味其它试验:尺寸测量、气密性试验、燃烧测试
  •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做好《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电梯自行检测规则》过渡期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省特检院,各有关单位:今年4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TSG T7001-2023,下称新版检规)《电梯自行检测规则》(TSG T7008-2023,下称检测规则),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渡期为1年。为平稳有序做好电梯监督检验、定期检验、自行检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监督检验有关要求过渡期内,根据电梯施工单位的申请,检验机构可以选择新版检规或者原有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TSG T7001~TSG T7006,下称旧版检规)进行监督检验;过渡期满后,严格依据新版检规进行监督检验。2023年4月2日(不含)之前签订供货合同,或者已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中标,并且需要在过渡期满后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电梯,由电梯制造单位或其委托的安装单位在2023年7月1日前填写《需在过渡期满后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电梯清单》(附件1),连同相关见证材料向项目所在地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下称地市市场监管局)办理告知,地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抄告检验机构。此类电梯安装监督检验时,新版检规附件A1.2.2.7、A1.3.3可以按照旧版检规的要求进行检验,新版检规附件A1.2.4.3(1)、A1.3.12.1、A1.3.12.3可以不检验;其后的定期检验、自行检测的相应项目也按照相应要求进行。二、关于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测有关要求结合前期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情况和当前电梯检测供给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电梯定期检验、自行检测分离工作。过渡期内,自2023年7月1日起,地市市场监管局要以县(区、市)行政区划为单位,按照《电梯检验检测分离推进表》(附件2)要求,分步推进电梯定期检验、自行检测分离工作;地市市场监管局需调整行政区划的,应提前向省市场监管局报备,做好相关衔接工作。过渡期满后,按照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进行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测。(一)规范定期检验工作。过渡期内,实施定期检验、自行检测分离的电梯,按照新版检规确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项目、内容仍执行旧版检规要求;其它电梯,按照旧版检规要求开展定期检验。定期检验还应贯彻落实《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电梯远程监测装置等配置和检验检测工作的通知》(闽市监办〔2023〕12号,下称12号文)规定。检验机构不得在同一设区市同时承担电梯检验任务和电梯自行检测服务。(二)推动自行检测工作。以依法依规、合于实际、保证质量、有效监管、确保安全为原则,围绕检测周期计算、检测单位条件、检测告知、检测对接与认领、检测实施、检测信息传输与公示等环节,建立完善自行检测工作机制。1.检测周期计算。检测年份确定:以安装监督检验合格所在的年份(按照新版检规进行改造监督检验的,以该改造监督检验合格的年份)为基准,按新版检规规定实施定期检验之外的年份,每年进行一次自行检测;停用一年以上的电梯,在重新启用前应当进行定期检验,当年不再实施自行检测,其后仍按新版检规确定的年份执行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测。对于无法确定安装监督检验合格日期的,以电梯制造(出厂)日期、使用登记日期、投入使用日期中较早者所在的年份为基准计算。检验(检测)月份确定:对在用电梯,以最近一次定期检验的月份为基准;对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电梯,以监督检验合格日期所在月份为基准;对停用1年以上的电梯,以其启用时定期检验合格日期所在月份为基准,确定下次检验(检测)的月份。电梯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测年份及周期的调整,应在2023年6月25日前完成。其中:检验平台数据调整,由福建省特检院和厦门市特检院分别负责;福建省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平台数据调整,由省特检院做好技术支撑。2.检测单位条件。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包含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电梯检测机构和甲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应符合检测规则有关要求,并满足《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基本条件》要求(见附件3)。3.检测告知。首次在我省开展检测前,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应向市场监管部门告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开展检测的,应在动态监管平台上传《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自行检测告知单》(附件4)及相关证明材料;维保单位开展检测的,应在动态监管平台上传《电梯维保单位自行检测告知单》(附件5)及相关证明材料,由电梯所在地的地市市场监管局在动态监管平台上对使用管理单位和维保单位告知的材料进行核实确认。电梯检测机构或甲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开展检测的,应持检验检测核准证向省市场监管局申请开通动态监管平台账号,并上传《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自行检测告知单》(附件6)及相关证明材料,由省市场监管局予以核实确认。电梯自行检测单位的检测人员发生变动后,应及时在动态监管平台上自行维护,确保检测人员信息准确。4.检测对接与认领。在完成检测告知后,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应将本单位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与动态监管平台进行对接。实施检测前,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应在动态监管平台认领拟检测的电梯,由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进行确认。5.检测实施。自行检测依据检测规则执行,同时还应执行12号文规定。参照新版检规相关规定,现场检测至少由2名具有电梯检验员及以上资格的人员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登录“闽政通—企业服务—电梯扫码检测”模块进行身份验证,扫描电梯使用标志上的二维码进行签到(系统将确认检验人员、电梯认领信息、电梯地理位置等信息),检测结束时扫码签退。(待开通后实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对包括试验项目和检测关键点位在内的检测过程进行录像,录像视频应当清晰可见(分辨率不低于1080P,帧速率不少于24帧/秒),并能有效识别检测人员身份、所检电梯信息、检测项目内容、检测时长等信息,且保存期限不小于报告有效期。录像视频应有防止篡改甄别措施和能在线调阅,在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电梯检测信息中,应包含电梯检测录像视频的互联网访问地址及视频数据的数字签名(使用国密SM3杂凑算法),以便在线调阅与查证。6.检测信息传输与公示。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应在出具《电梯自行检测报告》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检测信息上传至动态监管平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报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列入重要事项管理并落实整改闭环。发现的问题整改应经电梯自行检测单位确认后,由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将《电梯自行检测备忘录》以及整改情况公示在便于乘客阅知的位置,公示期不少于15日。三、关于使用标志要求自2023年7月1日起,承担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检验机构,在完成检验报告批准后的1个工作日内将检验信息上传至动态监管平台,经检验机构确认后,确定下次检验或检测日期,在线生成《电梯使用标志》。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电梯自行检测符合性声明》上传至动态监管平台,由最近一次实施电梯检验的机构在1个工作日内对《电梯自行检测符合性声明》进行确认,确定下次检验或检测日期,并在线生成《电梯使用标志》。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通过福建省市场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特种设备监管系统自行下载打印《电梯使用标志》,并及时张贴在电梯轿厢(或者自动扶梯、人行道出入口)易于乘客看见的部位。对确有困难无法自行下载打印《电梯使用标志》的使用管理单位,可委托检验机构邮寄或自行领取《电梯使用标志》。四、有关工作要求电梯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的发布是国家对电梯检验检测政策的新一轮调整,也是更好保障电梯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电梯使用维保单位、检验检测机构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周密安排部署,确保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有序实施、落地落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细化措施、统筹推进,确保实效。一是要对电梯使用维保单位、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的专业解读,部署我省工作要求和推进措施。二是通过维保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宣贯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以及我省的有关要求,稳步推进电梯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测分离。三是结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市场监管总局令第74号)要求,推动电梯使用管理单位配备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制定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切实落实使用管理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同时,电梯使用维保单位、检验检测机构要认真组织检验检测人员学习培训,全面掌握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实质内容,要及时依据新版检规或检测规则修订完善检验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和作业指导书,切实提高电梯检验、检测质量。(二)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办法》,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加大对电梯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使用到期未检测或检测发现严重不符合运行条件的电梯,要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逾期未整改的依法查处;发现在电梯检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缺项、漏项和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并严格落实淘汰退出机制。(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电梯安全宣传周”等重点时段,通过广泛的媒介途径和多样的宣传方式,宣传电梯检验检测调整内容和工作要求,要发挥行业自律约束作用,坚决杜绝低价竞争、恶性竞争和虚假检测等现象发生。各地在贯彻落实新版检规和检测规则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联系人:郑志良,电话:0591-87859712;监管平台联系人:李伟程,电话:0591-87580672。附件:1.需在过渡期满后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电梯清单2.电梯检验检测分离推进表3.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基本条件4.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自行检测告知单5.电梯维保单位自行检测告知单6.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自行检测告知单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6月16日(此件主动公开)附件下载 附件1:需在过渡期满后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电梯清单.doc 附件2:电梯检验检测分离推进表.doc 附件3:电梯自行检测单位基本条件.doc 附件4: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自行检测告知单.doc 附件5:电梯维保单位自行检测告知单.doc 附件6: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自行检测告知单.doc
  • 日立电梯在广州设研发中心
    近日,日立集团副社长森和广一行到广州考察,广州市副市长甘新会见了森和广一行,双方就加强沟通与合作进行了交流。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平欣光,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潘胜燊参加了会见。   甘新对森和广一行来穗表示欢迎,并对日立电梯在广州经济发展、都市建设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成绩表示了肯定。森和广感谢广州市政府对日立集团投资发展的支持和帮助。日立集团方面透露,日立将成为首个参与知识城项目的日本企业,日立——知识城项目已于上周五在广州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日立在知识城计划设立研发中心,集中开发智慧城的解决方案。
  • 投资2亿元 国家高速电梯质检中心落户浙江
    国家高速电梯及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2月10日落户浙江海宁,这个项目将建设成目前全球最高、检测功能全覆盖的高速电梯试验塔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梯电磁兼容实验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中多用途、全功能的高层建筑将会越来越多,因此高速及超电梯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型电梯企业的重点研发、生产的产品之一。高性能电梯、立体车库、起重机等升降输送设备列入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   “我国高速、高性能电梯存在研发能力不足,检验检测能力不足的现状,迫切需要建设一家综合能力强的国家级电梯及零部件质检中心作为技术支撑。”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院长丁守宝表示。   据悉,在海宁市尖山新区投资建设的国家高速电梯质检中心项目,投资规模2亿元,总用地面积约100亩,主要项目包括:国家电梯零部件检测中心、金属材料实验室、节能实验室、型式试验室、特种车辆检测基地、特种设备人员培训中心。   丁守宝表示,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浙江省乃至我国电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打造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电梯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我国电梯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民族品牌电梯产品的影响力,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梯产业集群。   我国的电梯市场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电梯市场,而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电梯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在用电梯量和电梯新增量分别居全国的第三位和第二位,种类和规模总量在国内已有相当的影响力。
  • 江苏将投2000万元检测电梯老龄化
    苏20万部在用电梯有4000部“老龄化”,使用年限超过十年以上。10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许小明表示,江苏今年将投2000万元对使用十年以上的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免费检测、评价,并根据结果提请地方政府落实安全责任资金,用地方安全责任资金对隐患电梯进行改造、维修。   随着城市发展和建筑物增多,近几年江苏电梯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江苏在用电梯已达20万部。其中,使用年限超过十年的老旧住宅电梯超过4000部。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靳道强表示,今年,江苏将安排2000万元,查找、分析、预测老旧电梯存在的潜在和现实危险,研究、确定老旧电梯基本安全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检测评价程序、方法、准则,形成完整的安全检测评价体系。同时,还将摸清全省老旧电梯的数量、制造厂家、安装使用地点、维保情况、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地方政府组织大修、更新、改造提供依据。   许小明表示,这2000万元主要是对全省4000台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免费检测,评价其安全性能,如果检测结果不合格可以责令其停止使用。
  • 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揭牌
    11月11日,中国质检系统首家电梯产品质检机构——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在广东佛山南海区揭牌。   据了解,依托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特检院)建设的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是中国质检系统首家电梯产品质检机构,自主研发了“电梯安全钳、缓冲器、限速器动态夹持力三合一试验塔架”等先进检测设备设施,电梯产品EMC测试处于内地领先水平。   目前,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的检验检测能力已覆盖95%以上的电梯产品或项目,拥有40多套自主开发的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专用先进设备,将为广东省电梯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推动电梯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省特检院南海检测研究基地也于当日落成。据介绍,该基地是广东省质监系统的重点工程项目。基地共计占地面积136亩,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入1.9亿,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拥有综合办公大楼、电梯中心检验楼、低温中心检验楼、检验人员培训楼和数十个独立实验室与检测车间以及9000多台(套)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检测能力覆盖58个特种检验检测机构核准项目,已经成为集检验检测、型式试验、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高水平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等官员出席了揭牌仪式。
  • 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提上日程 一大波仪器市场将爆发
    p   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 建立健全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网络。 /p p   期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将加快推动饲料生产环节使用兽药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实施饲料中兽药监测计划,持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 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心和区域分中心,分区域建立5-8家专业化区域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120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站(点) 以省级以上兽药监察(检验)机构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县级兽用抗菌药物监测机构,吸收第三方检测力量,持续实施抗菌药物残留监控计划, 完成31种兽用抗菌药物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p p   能力建设包括标准、科技、信息化和国际合作四项,其中提升标准化能力建设内容方面将制定统一的耐药性检测监测相关标准,认证相应的检测仪器、试剂,制定各级监测网的管理规则和数据库标准,分区域建立耐药性监测参比实验室,指导建立菌种库、标本库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方面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仪器设备和以中兽药、低聚糖、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为代表的抗生素替代品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鼓励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监测网络设备以及基层兽医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 /p p   详细通知如下。 /p p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征求《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农医药便函〔2017〕194号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综合治理兽药残留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我局组织起草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请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17年3月27日前书面反馈我局。 /p p   联系人:冯华兵,联系电话:01059192829,邮箱:yzc2829@sina.com。 /p p   附件: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农业部兽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3月21日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017—2020年)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征求意见稿) /span /strong /p p   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综合治理兽药残留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p p   一、前言 /p p   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规范、养殖环节使用不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致使兽用抗菌药物疗效降低,迫使养殖用药增加,从而造成兽用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加剧、兽药残留超标风险提高,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很大隐患。综合治理兽用抗菌药物,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是推动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亟需建立和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监测治理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p p   二、工作目标 /p p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监测防控能力、养殖环节规范用药水平、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p p   (一)建立健全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网络。 /p p   (二)兽用抗菌药物凭兽医处方销售的比例达到50% 逐步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 /p p   (三)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 研发和推广低毒、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种,淘汰高风险兽药产品100种。 /p p   (四)结合大专院校专业教育、新型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从业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技能宣传培训,掌握兽用抗菌药物科学使用知识。 /p p   (五)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动物源主要细菌耐药率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水产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p p   三、重点任务 /p p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围绕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兽药残留控制网络规划布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和从业人员宣传培训等方面,实施“六项工程”: /p p   (一)实施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工程 /p p   加强重要兽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加大安全风险评估力度,明确评估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逐步推进风险评估工作: /p p   1.开展促生长人兽共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金霉素预混剂等产品,参照WHO、FAO、CAC、OIE等国际组织有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清理退出工作。 /p p   2.开展促生长动物专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黄霉素预混剂等产品,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留和耐药监测工作,到2020年形成保留或退出的政策建议。 /p p   3.开展喹噁啉类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乙酰甲喹、喹乙醇、喹烯酮等品种,收集监测数据,分析评价技术资料,到2020年形成逐步退出方案。 /p p   (二)实施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工程 /p p   1.完善兽用抗菌药物注册制度。加快兽用抗菌药物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人用、兽用抗菌药物分类管理,鼓励研制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物。人用重要抗菌药物、长期添加用于促生长作用、易蓄积残留超标、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不予批准。依据政策加快审批用于防治耐药菌感染相关创新药物以及疫苗。依据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交叉耐药和临床应用品种等情况确定应用级别,研究制定兽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分级目录。逐步实施兽用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工作。 /p p   2.规范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制定发布《兽用抗菌药物兽医临床使用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兽医临床使用行为。推进养殖环节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休药期等兽药安全使用制度。开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工作,建立养殖主体兽药采购、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系统规范兽药使用行为。开展饲料药物添加剂规范、禁用兽药清单、休药期规定等修订工作,完善技术规范。 /p p   3.加强饲料生产环节兽药使用监管。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加快推动饲料生产环节使用兽药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实施饲料中兽药监测计划,持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重拳打击非法添加药物等违法行为,形成监管长效机制。 /span /p p   4.建立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心和区域分中心,依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企业、诊疗机构、重点养殖企业、畜禽养殖大县等形成监测网络。通过兽用抗菌药物“二维码”追溯系统实时监测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种类、数量、流向和变化规律,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性和残留的相关性。 /p p   (三)实施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工程 /p p   1.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建设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制订养殖领域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性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案。分区域建立5-8家专业化区域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120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站(点)。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区域实验室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为补充,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 /span /p p   2.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覆盖不同领域、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品种的养殖场(户)和有代表性的畜禽水产品流通市场。通过国家和省市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逐级上传药敏试验结果以及MIC频率分布 抗菌药物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以种类和剂量分布频率逐级上传。获得动物源细菌耐药流行病学数据,支持耐药菌感染诊断、治疗与控制。 /p p   3.加强医疗与养殖领域合作。建立医疗与养殖领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及其数据分析和发布的联通机制,实现两个领域的监测结果相互借鉴参考。 /p p   (四)实施兽用抗菌药物残留控制工程 /p p   1.加强畜禽水产品的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工作。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以省级以上兽药监察(检验)机构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县级兽用抗菌药物监测机构,吸收第三方检测力量,持续实施抗菌药物残留监控计划,严格实施官方抽样、盲样检测、阳性追溯等制度,依法严肃查处问题产品。完成31种兽用抗菌药物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 /span /p p   2.加强抗菌药物和耐药菌的环境污染防治。新、改、扩建兽药企业、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养殖粪污抗菌药物残留检测,建立养殖废弃物抗菌药物残留状况动态监测控体系,推广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粪污处理技术,促进生态养殖发展。 /p p   (五)实施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工程 /p p   在奶牛养殖大县、生猪养殖大县和全国绿色养殖示范县选择生猪、家禽和奶牛等优势品种,遴选中兽药、微生态制剂等低毒、低残留兽用抗菌药物产品中可推广使用的品种名录,研制流行菌株的细菌疫苗,研究推广相关补贴制度 先行试点、总结模式、逐步推广,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工程,从源头减少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 /p p   (六)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工程 /p p   加强养殖业与兽医从业人员教育。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课程。加强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核。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危机的认知度。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开展兽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活动。 /p p   四、能力建设 /p p   (一)提升信息化能力。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完善兽用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兽用抗菌药物产品批准文号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省市县三级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实现与国家兽用抗菌药物追溯系统对接,深入推进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 /span /p p   (二)提升标准化能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监测标准体系,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为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制定统一的耐药性检测监测相关标准,认证相应的检测仪器、试剂,制定各级监测网的管理规则和数据库标准,分区域建立耐药性监测参比实验室,指导建立菌种库、标本库。 /span /p p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发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创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仪器设备和以中兽药、低聚糖、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为代表的抗生素替代品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鼓励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监测网络设备以及基层兽医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鼓励开展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为制订耐药控制策略与研究开发新药物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span /p p   (四)提升国际合作能力。主动参与WHO、OIE、FAO等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耐药性防控策略与CLSI、EUCAST标准制修订等相关工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加强与发达国家抗菌药物残留控制机构及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主动应对国际畜禽水产品抗菌药物残留问题突发事件。 /p p   五、保障措施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动物源细菌耐药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要根据本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履行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责任。要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养殖和屠宰者的主体责任,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p p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防控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监督抽查、中兽药补贴和抗菌药物减量化示范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 /p p   (三)发挥专家力量。改组成立全国兽药残留和兽用抗菌药物控制专家委员会,为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专业指导 承担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评估任务,提供风险管理和政策建议。在相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抗菌药物替代研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耐药检测方法与标准研究等岗位,鼓励各地建设兽用抗菌药创新团队。 /p p   (四)落实目标考核。推动各地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控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范围,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管体系、耐药率、兽药残留超标率、条件保障和经费预算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农业部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按年度、区域、进度进行量化、细化,各地要根据工作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养殖企业,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p p br/ /p
  • MTS 发布新模拟器——地下设施和管道的守护者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全球知名高性能试验机和传感器供应商MTS系统公司于9月25日宣布,已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土壤-结构相互作用模拟器,该模拟器可在地下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一全新的系统将首先亮相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新国家地下基础设施(NBIF)中,用以研究土壤位移和地面移动对地下设施、管道以及地下结构的影响。沉降和变形常使土壤发生位移,形成地下空洞和不稳定断裂区域,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对埋在地下的管道施加了巨大的作用力,造成地下管道失效、泄漏和破裂的潜在风险,如果破裂的管道是天然气管道或石油管道,那很有可能将对人类、野生动物和财产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运用MTS的这一新模拟系统,伯明翰大学大学将能够更好地研究复杂的土体变形过程及其对地下结构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个巨大的模拟系统有一个5× 10米的可移动地板,可以埋在地下5米深的设计复杂的坑内。可移动地板的运动依靠50个MTS DuraGlide制动器提供动力,额外的地面制动器将可以控制土壤的运动,并在尺度模型和全尺度试验中模拟灰岩坑等地面位移。据悉,伯明翰大学计划在未来利用这一革命性的新系统来改进管道检测和评估的地球物理遥感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MTS总裁兼CEO Jeffrey Graves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老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用MTS这一新模拟系统来开发的土壤稳定解决方案将对保护看不见的地下基础设施大有裨益,让建筑物和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安全。”他告诉记者,这一模拟系统是MTS在众多应用领域成功经验的高度结晶。融合了汽车设计和构造、地震研究、航空航天多通道控制等各个维度的先进技术手段。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nbsp Nigel Cassidy教授补充说:“MTS在液压试验机等领域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我们很高兴能与他们合作,共建这一创新性的新设施。” /p
  • 关于筹备成立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电梯检测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筹备成立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电梯检测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检协[2023]秘字第17号各相关单位及人员:随着《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市监特设〔2020〕56号)和《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2-2022)的实施,我国电梯检测机构数量迅速增长,截止目前,电梯检测机构已超过60家;根据2022年12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发布的《电梯自行检测规则》(征求意见稿),“使用单位可以依托自有人员和仪器设备开展自行检测,也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或者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自行检测”。为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拟筹备成立电梯检测工作委员会,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开展相关数据统计、行业调查、技术研究、技术交流、标准研制、人员培训等工作,以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提供优质服务,规范行业行为,促进电梯检测行业高质量共同发展。现将相关筹备事宜通知如下:一、宗旨与目的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推动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及人员能力提升;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二、主要工作职责1、收集、分析、发布行业信息,为行业研究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2、跟踪、研究国内外检验检测技术进展,推动技术创新;收集行业重大或急需的技术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工作。3、组织行业内技术探讨和经验交流,加强会员互动,增强行业凝聚力,提高行业影响力。4、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监督行业自律行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5、规范和监督人员合法流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6、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向政府反映其行业发展的政策性需求,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撑。7、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指导、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行业管理水平。8、探索建立智慧监管与企业智慧管理信息交换机制,推动电梯检测数字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9、承担协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三、筹备工作(一)设立筹备工作组1、为确保工委会筹备工作顺利开展,现决定成立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电梯检测工委会筹备工作组,负责工委会筹建具体工作。2、在工委会筹备期间,筹备工作组将按照协会章程及有关规定,拟定工委会工作办法,负责主任、副主任、委员等人选的推荐提名工作。(二)开展委员征集工作1、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均可自愿申请报名,筹备工作组将根据委员报名情况,并结合工作需要,择优录取。(1)从事电梯检测工作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2)长期从事电梯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标准研制的行业资深专家。2、请欲报名人员于2023年04月20日前,将《委员申请表》(附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hjg@casei.org.cn,电子邮件和申请表注明“电梯检测工委会+工作单位+申请人姓名”。四、联系方式侯金刚 010-84273508卫岳 010-59068700附件: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电梯检测工作委员会委员申请表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2023年03月20日中检协[2023]秘字第17号文件下载
  • 谱尼测试成功收购鼎盛鑫 深化电梯等特种设备检测战略布局
    近日,中国检验认证行业龙头机构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887,简称“谱尼测试”),完成对贵州鼎盛鑫检测有限公司(简称“鼎盛鑫检测”)的控股权收购,此次收购进一步深化了谱尼测试在电梯等特种设备检测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标志着谱尼集团检测能力再上新台阶,为承接在建工程大型机械设备检验检测、巡检业务等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撑。  贵州鼎盛鑫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是专业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机构。经营范围包括:电梯安全检测、起重机械检验、建筑机械检测、起重机械安全评估、电梯安全评估、防坠安全器检测、电梯限速器校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等业务。在检测资质、专业人才及技术能力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业务优势。  公司具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许可从事防坠器、爬架、高处作业吊篮等建筑机械的检验检测工作;  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甲级资质),核准从事塔式起重机、桥(门)式起重机械的检验检测工作;  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电梯检测)资质,核准从事电梯检测工作,是贵州省最早取得合法的电梯检测的民营机构。  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检验检测专业队伍,包括持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资格证的起重机械检验师、起重机械检验员、无损检验人员等。  鼎盛鑫检测具备先进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致力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发,目前已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一套,实现“检验+质控”的便捷化管理服务。取得电梯综合检测管理软件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0余项,同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21年获得升降机导轨架自动润滑装置等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本次成功收购鼎盛鑫检测,极大地增强了谱尼测试(300887)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有效完善了谱尼测试在特种设备检测领域的战略布局,此次收购将为双方在服务能力、技术能力、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协同效应。  双方将共同探索基于合规的特种设备检测创新型研究,为全国特种设备各领域客户提供更加规范、周到的检测服务。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展和服务能力的增加,将显著提升谱尼测试在特种设备检测领域的竞争优势,为我国特种设备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 热烈庆祝我司(上海倾技)与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成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成熟和创新, 越来越多的客户对我公司的产品有所了解并相信我公司的技术水平,我公司将以不断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保持产品质量的优先,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在此上海倾技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声明:“倾技仪器公司将会以倾技品牌的产品奉献给更多的客户!”希望我司与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在以后的合作中双方能够积极沟通,共创辉煌。我司也会秉持公司理念,做好产品的严格把关,为新老客服竭诚服务。在此感谢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对本公司的信任与支持。再次热烈祝贺我司与 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成功!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产曳引电梯 液压电梯 自动扶梯。上述电梯的零部件 销售自产产品 提供自产电梯的安装 维修等售后服务。办公地址位于交通便利的上海 上海松江 上海市松江工业区佘山分区兴业路2号,好的产品和专业的销售和技术团队,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是上海松江起重运输设备厂行业知名企业,
  • 珠海特检所研发检测仪 可预防扶梯逆转发生
    近日在北京发生因地铁自动扶梯出现逆转而导致的严重公共安全事故,这个隐患一直以来是质监部门迫切攻克的难题。珠海市质监局近日向记者透露,按现行的技术手段,扶梯逆转状况在日常检查中几乎是检测不到的。为此,珠海特检所申请国家级项目来研制专门的仪器,经过一年的时间,研发成功一种自动扶梯非操纵逆转保护功能检测仪,可用在日常维护时就发现逆转开关是否正常。这是全国在该领域内首次取得成果。下一步,珠海将致力于该仪器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珠海特检所科研小组日前在香洲长途客运站,应用自主研发的自动扶梯逆转保护功能测试仪,对扶梯进行检测,准确测出自动扶梯是否具备超速保护功能、欠速保护功能和逆转保护功能。质监局透露,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困扰自动扶梯逆转保护功能检测难题得到解决。   据悉,超度、欠速、逆转保护和附加制动器是自动扶梯的重要保护装置。一直以来,研发一种可靠、准确、通用的检测方法,来消除自动扶梯隐患是质监部门迫切攻克的难题。按现行的技术手段,扶梯逆转状况在日常检查中几乎是检测不到的。去年7月,珠海特检所申报的“基于变频技术的自动扶梯(人行道)超速、非操纵逆转保护功能检测仪的研发”科研项目,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立项,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珠海特检所科研小组顺利研发出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仪,并顺利通过了实验。这种检测仪可用在日常维护时就发现逆转开关是否正常。
  • 2020年度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公示 多家仪器公司上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示了2020年度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本次共收到286个项目,受理的共274项。其中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长沙普测仪器有限公司 、青岛前哨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奥盛仪器有限公司、浙江迪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仪器公司上榜。具体公示名单如下2020年度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受理项目序号奖项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申报等级项目信息1食品安全违禁风险因子检验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研究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浩、穆同娜、郑彦婕、毛婷、吴燕涛、李碧芳、史海良、林长虹、邵瑞婷、贾东芬 一等奖 材料1 2口腔护理产品中抑菌以及功效性禁用物质检验技术研究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所)、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林立、孙东方、刘艳琴、郑卫、孙姗姗、王琳琳、周相娟、邹洁、尚维、潘红艳 一等奖 材料2 3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和重要标准制定 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闫涛、刘雪涛、顾逸东、王明芳、李春来、康琦、张东和、宋黎明、庄逢源、张玉涵 一等奖 材料3 4基于物联网的电梯健康特征、性能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张绪鹏、邱志梅、陈辰、王小轮、陈克、安辉、夏立荣、薛艳梅、刘博文、李威 一等奖 材料4 5复杂环境GNSS高精度应用计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阳光学院、湖南卫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姚和军、秦红磊、黄艳、许原、张勇虎、梁炜、王焕宁、路辉、仲崇霞、檀恒宇 一等奖 材料5 6 遥测仪检定装置研制及应用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刘嘉靖、邬洋、姚瑶、郭子君、戴金洲、周碧晨、刘育、陈孟达、陈勇、赵强 一等奖 材料6 7 高压大电流检测系统研制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广安电气检测中心(广东)有限公司 林志力、杨铭、周小猛、赵树斌、邓泽英、周婕、马桂芬、苗本健、李赛赛、郭向荣 一等奖 材料7 8 移动支付系统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宋红波、王威、郭澍、胡一鸣、华广胜、李莹 二等奖 材料8 9 标准冲击块的研制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韩超、陈龙、骆昕、彭铁军、汪宁溪、闫瑞、全锐、陈一蒙 二等奖 材料9 10 电动汽车充电站实时网络电能计量系统的研制及溯源研究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谷扬、王亚军、邱明泉、杜岩平、张磊、赵成、刘毅、赵志华 二等奖 材料10 11 辣椒红色素染色蛋白质纤维及检测方法研究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韩军、杨萌、白子竹、孙旸、杨素彬、付宇鑫 三等奖 材料11 12 “互联网+”电梯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赵秋洪、牛卫飞、戴光宇、张清鹏、肖长青、吕英辉、王璇、王寅凯 二等奖 材料12 13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用安全附件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研究 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王泽军、黄小宇、王恒、刘宏臣、赵聪、李菊峰 三等奖 材料13 14 眼氨肽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 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白海娇、张莹 二等奖 材料14 15 血府逐瘀丸及血府逐瘀胶囊的评价研究 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曲佳、郑新元、车爽、张茉、王丽娟、牛辰瑾、王杰 二等奖 材料15 16 保健食品、化妆品及其原材料中植物功效成分识别、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 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河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 张岩、史国华、康文艺、马常阳、范素芳、王金梅、马俊美、刘振花、吕品、李昌勤 一等奖 材料16 17 电梯智慧化运行监测和故障预警研究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 贾中辉、刘佳璐、井科学、修世哲、赵娜、苗凯 一等奖 材料17 18 监督抽查产品(商品)质量特性值标准差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应用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克宏、田旭、郭大鹏、胡伟 二等奖 材料18 19 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添加物分析技术研究 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张玉霞、梁青、刘金鹏、韩贞年、雷婧、刘婷婷 二等奖 材料19 20 食品中着色物质检测技术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张兰天、李强、郭美娟、曹梅荣、吴春敏、毛琏、刘红冉、刘琼 二等奖 材料20 21 煤质快速检测系统 廊坊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王永辉、郑丽云、李金瑞、龚月芳、高显明、李学军 三等奖 材料21 22 智能化超声功率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廊坊分院 邱东岳、马天燕、吉喆、朱腾飞、冯景屹、米尚言 三等奖 材料22 23 超大量程激光测长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晏浩、李爱伟、岩君芳、王典泽、冯香兰、杨伟敏、温晋芳 二等奖 材料23 24 矿用甲烷监控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梅、卫睿华、朱庆科、畅秋菊、高斐、赵镇川、薛鹏飞、胡慧勇 二等奖 材料24 25 通风机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的研究 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 韩建书、王建勋、李正强、乔泽民、吉启超、张义云 二等奖 材料25 26 热量表耐久性试验装置的研制 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朱江、赵彩琳、高丽、郑志宇、任建平、王亚梅、畅碧帅 二等奖 材料26 27 LCR(电感、电容、电阻)标准装置 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吕金华、呼和、闫立新、王海丽、郅红磊、贾多 二等奖 材料27 28 CNG加气机量值溯源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杨焕诚、刘晓飞、李彧、王思、马丽娟、贺娜、赵琦 二等奖 材料28 29 光谱法快速检测山羊绒技术研发 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北京化工大学、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王莉、袁洪福、田文亮、徐绚绚、胡爱琴、姚苗苗、宋春风、吕晓红 二等奖 材料29 30 辽宁省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徐晓东、赵云志、薛志文、段伟、梁旭昱、刘晓硕、潘莉丽、陈权 二等奖 材料30 31 石油理化性质标准物质研究与应用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肖哲、佟俊婷、陶成、滕飞、徐霄峰、毕莹、许庆霄、王玥 二等奖 材料31 32 流量积算仪测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孙俊峰、张攀峰、李宗君、贺会超、张雅南、吕颖 三等奖 材料32 33 便携式试验机角位移传感器校准装置及飞轮齿圈应用示范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黄雷、窦艳红、战一欣、穆丽红、迟占铎、郑婉喆 三等奖 材料33 34 精密测试用标准电流源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 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 张轶鹏、鲁志军、吕妍、周彤、张健、李浩、刘缨、陈茵茵 二等奖 材料34 35 LNG等燃料气瓶阀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宁波三安制阀有限公司、宁波金佳佳阀门有限公司、丹阳市飞轮气体阀门有限公司、上海百图低温阀门有限公司 徐维普、李昱、翁国栋、李前、袁奕雯、朱红波、徐迪青、马正云、周路云、吴淑民 一等奖 材料35 36 气雾剂微生物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杨美成、蒋波、范一灵、秦峰、冯震、刘浩、宋明辉、李琼琼、杨燕、李芳 一等奖 材料36 37 高能量高功率超级电容器关键电性能参数测量方法研究及产业应用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冯建、吴明霞、许峰、来磊、石雷兵、孙健、秦怡、周碧红 二等奖 材料37 38 电子化学品关键指标检测方法研究与检测体系建立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陈鹰、李春华、姜阳、薛民杰、田玉平、方华、董翊、高艳秋 二等奖 材料38 39 试验舱法测试木家具中有害气体的研究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张晓杰、谢明舜、罗菊芬、古鸣、张晓波、姚晨岚、肖峥、许俊 二等奖 材料39 40 消费升级情境下的智慧商圈建设运营及安全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 杨洁明、马娜、路欢欢、黎伟、康俊生、宋敏、谢翔燕 二等奖 材料40 41 大型会展活动基础支撑技术研究与行业应用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晏绍庆、王晓燕、顾君剑、刘荣富、李燕、陈亮 二等奖 材料41 42 介质材料电磁特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蔡青、陈超婵、刘小明、赵锐、黄玉珲、缪轶 三等奖 材料42 43 材料表面声散射系数检测与声场测听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邓峥、安兆亮、钱中昌、陈文王、陈继红、余培英 三等奖 材料43 44 流量计现场检测方法及配套装置研究及应用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侯学青、程云斌、翁史昱、康春华、戚卫星、徐佳杰 三等奖 材料44 45 基于数据驱动的质量评价关键方法研究与应用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张正敏、戴宇欣、李存、邵逸超、那晶 三等奖 材料45 46 品牌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贾佳、徐雷、袁梦、朱婕、霍哲珺 三等奖 材料46 47 MedDRA应用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孙骏、马丹华、李明、王新敏、郭艳、黄倩倩、于丹丹、陈永飞、卞蓉蓉 一等奖 材料47 48 生物制品用高端辅料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南京威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袁耀佐、王保成、赵恂、陈蕾、李晓东、张玫、李宏丽、周小华、高正松、张锦琳 一等奖 材料48 49 安全制动器综合性能试验系统研究与开发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孙小伟、苏文胜、顾旭波、李云飞、百坚毅、王松雷、谢钊、王欣仁 一等奖 材料49 50 天然气管道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 王一宁、王志荣、郑杨艳、叶有俊、周云、陈潇、陈彩霞、徐涛、袁颖 一等奖 材料50 51 基于风险的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常州工学院、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 李向东、孙民、徐建方、高瞩、涂春磊、杨乐、许建芹、黄凯、李晓红、李晓飞 一等奖 材料51 52 亚太地区电梯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宁、张俊、叶亮、沈永强、郑曲飞、陆荣峰、阮一晖、骆伟、沈俊华、陈明涛 一等奖 材料52 53 靠近人体使用的无线通信产品电磁辐射安全性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梁学俊、水利民、陈诚、卞云峰、刘维嘉 二等奖 材料53 54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系统校准装置的研制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新、王晓飞、陈琪、陈君 二等奖 材料54 55 低频磁场辐射强度测量仪校准技术研究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赵品彰、马宇明、李林、高佳、冯铁英、安靖婕 二等奖 材料55 56 基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起重机分类方法研究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费克西、张志斌、张华民、夏军、刘珏、宋高峰、顾梅英、吴杰 二等奖 材料56 57 基于SPE-LC/ELSD/RID多模式耦合糖与糖醇分离检测系统构建及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南大学 李培、陈英、丁洪流、金萍、纪丽君、蔡文、姚卫蓉 二等奖 材料57 58 钢丝及钢丝制品试验方法及应用 南通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江苏赛福天钢索股份有限公司 陈建豪、邵彪、陈刚、桂旭、杨岳民、凌晨、杨金艳、吴澎 二等奖 材料58 59 20000m3/h撬装喷嘴组与标准表组组合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镇江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 石建荣、肖晖、周轶、赵作广、董芳、刘爱萍、李志、庄仁波 二等奖 材料59 60 熔融沉积成形(FDM)增材制造技术关键性能检测与评估体系研究 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王顺权、刘琼馨、吕新峰、高银涛、冒浴沂 三等奖 材料60 61 实时动态温度补偿式油流量标准装置的研发 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 周志峰、丁维光、王驰宇、丁磊、毛勤卫、陈清明 三等奖 材料61 62 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共享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浙江国贸云商控股有限公司、中检集团溯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施进、罗
  • 2014上海支持企业购买国外仪器资助3358万
    为贯彻落实&ldquo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rdquo ,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研发水平。根据《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ldquo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4年度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rdquo 的精神,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完成了2014年度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2014年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拟支持24项,资助资金总额3358万元。 2014年度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 拟支持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1 5000吨起重铺管船研制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期)工程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3 面向高精细化彩膜的PS研发及产业化 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4 高效热交换器用铝复合材料厚度及板型高精控制研发项目 华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5 4G一致性测试服务平台研发项目 上海泰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6 年产2800万条纳米粉体复合体包装材料生产技改项目 上海艾录纸包装有限公司 7 新型环保防火建筑节能新材料的研发项目 亚士创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8 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9 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 瑞士MIKRON公司Multistar LX-24工位组合机床引进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10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生产线 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 11 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主氦风机研发项目 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 12 大型客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二期工程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13 新型抗排异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质量研究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4 新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上海化工研究院 15 Link 3900型汽车NVH惯量制动器试验台开发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16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制备技术研究项目 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17 研发4G通信模块从TDD制式向FDD制式转换的测试项目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18 集成式电子驻车制动钳的开发及应用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19 单抗生物相似性药物大品种技术平台研究项目 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 引进食品安全研发分析设备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1 精密塑料模具精度提升研发项目 上海精本模具有限公司 22 集成式触摸屏产品技术开发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23 心血管病、抗糖尿病等制剂产品研发项目 普霖贝利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24 荧光自动DNA测序工艺技术改进 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澳大利亚研制纳米电子束曝光系统
    本报讯 据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网站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世界最强大的纳米设备之一——电子束曝光系统(EBL)。该系统可标记纳米级的物体,还可在比人发直径小1万倍的粒子上进行书写或者蚀刻。   电子束曝光技术可直接刻画精细的图案,是实验室制作微小纳米电子元件的最佳选择。这款耗资数百万美元的曝光系统将在澳大利亚亮相,并有能力以很高的速度和定位精度制出超高分辨率的纳米图形。该系统将被放置在即将完工的墨尔本纳米制造中心(MCN)内,并将于明年3月正式揭幕。   MCN的临时负责人阿彼得凯恩博士表示,该设备将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发展下一代微技术,在面积小于10纳米的物体表面上实现文字和符号的书写和蚀刻。此外,这种强大的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钞票诈骗防伪、微流体设备制造和X射线光学元件的研制中,还可以支持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的工作。   凯恩说:“这对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最新的纳米仪器十分重要,其具有无限的潜力,目前已被用于油漆、汽车和门窗的净化处理,甚至对泳衣也能进行改进。而MCN与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相邻,也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研究团队的目光。”   MCN的目标是成为澳大利亚开放的、多范围的、多学科的微纳米制造中心。该中心将支持环境传感器、医疗诊断设备、微型纳米制动器的研制,以及新型能源和生物等领域的研究和模型绘制。除电子束曝光系统外,MCN中还包含了高分辨率双束型聚焦离子束显微镜、光学和纳米压印光刻仪、深反应离子蚀刻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等众多设备。   凯恩认为:能够介入这种技术使我们的科学家十分兴奋,它可以确保我们在未来十年内在工程技术前沿领域的众多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也将成为科学家在纳米范围内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基点。(张巍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