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量子涡能器

仪器信息网量子涡能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量子涡能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量子涡能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量子涡能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量子涡能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量子涡能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量子涡能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量子涡能器相关的论坛

  • 专家创新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纪录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撰文指出,他们使用无机配位体替代有机分子来包裹量子点并让其表面钝化,研制出了迄今转化效率最高的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18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使用无机配位体替代有机分子来包裹量子点并让其表面钝化(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研制出了迄今转化效率最高(达6%)的胶体量子点(CQD)太阳能电池。吸光纳米粒子量子点是纳米尺度的半导体,其能捕捉光线(既可吸收可见光,也可吸收不可见光)并将其转化为能源。人们可将其喷洒到包括塑料在内的柔性材料表面,制造出比硅基太阳能电池更便宜、更经久耐用的太阳能电池。而且,胶体量子点电池的理论转化效率可高达42%,超过硅基太阳能电池31%的理论转化率。今年7月,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转化效率为4.2%的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研制领域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使量子点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量子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转化效率越低。然而,量子点通常由多出其1—2纳米的有机分子包裹,在纳米尺度上,这有点大,而有机分子是制造胶体的重要成分。为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始考虑使用无机配位体来让量子点紧紧依附在一起,以尽可能节省空间。结果,科学家们不使用“庞大”的有机分子也获得了胶体的特征。“我们在每个量子点周围包裹了一单层原子,它们将量子点包裹成非常紧密的固体。”该研究的领导者、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后唐江(音译)表示。研究合作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约翰-艾斯拜瑞说:“最新研究表明,我们能剔除电荷陷阱——电子陷入的位置。量子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消除电荷陷阱,双管齐下使电子能快速且平滑地通过太阳能电池。”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委派的实验室证实,新研制出的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不仅电流达到了最高值,高达6%的整体能量转化效率也创下了纪录。“最新研究表明,无机配位体在构建实用设备方面具有强大的作用。”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研制领域的领导者、芝加哥大学教授德米特里·塔拉品说,“新的表面化学为我们制造高效且稳定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铺平了道路,也将对其他利用胶体纳米晶体制造的电子和光电耦合设备产生影响。全无机方法的好处包括能显著改善电子的运输速度,让设备更加稳定等。”

  • 三科荧光970CRT能测量子产率么?

    我们实验室有台三科的荧光970CRT,用了很多年了,最近想用来测量子产率,但是好像缺个叫积分球的东东,没有积分球能测量子产率吗?如果买一个积分球附件,放在970CRT这台仪器上是否能用呢?请各位大虾指点。

  • 量子隧穿效应“孵出”能效更高的隧穿晶体管

    有望解决目前芯片上晶体管生热过多的问题科技日报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本报讯(记者刘霞)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圣母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借用量子隧穿效应,研制出了性能可与目前的晶体管相媲美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最新技术有望解决目前芯片上晶体管生热过多的问题,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计算能力。 晶体管是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元件,在过去40年间,科学家们主要通过将更多晶体管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来提高电子设备的计算能力,但目前这条道路似乎已快走到尽头。业界认为,半导体工业正在快速接近晶体管小型化的物理极限。现代晶体管的主要问题是产生过多的热量。 最新研究表明,他们研制出的TFET性能可与目前的晶体管相媲美,而且能效也较以往有所提高,有望解决上述过热问题。 科学家们利用电子能“隧穿”过固体研制出了这种TFET。“隧穿”在人类层面犹如魔术,但在量子层面,它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 圣母大学的电子工程学教授阿兰·肖宝夫解释道:“现今的晶体管就像一个拥有移动门的大坝,水流动的速度也就是电流的强度取决于门的高度。隧穿晶体管让我们拥有了一类新的门,电流能够流过而非翻过这道门,另外,我们也对门的厚度进行了调整以便能打开和关闭电流。” 宾州州立大学的电子工程系教授苏曼·达塔表示:“最新技术进展的关键在于,我们将用来建造半导体的材料正确地组合在一起。” 肖宝夫补充道,电子隧穿设备商业化的历史很长,量子力学隧穿的原理也已被用于数据存储设备中,借用最新技术,未来,一个USB闪存设备或许能拥有数十亿个TFET设备。 科学家们强调说,隧穿晶体管的另一个好处是,使用它们取代目前的晶体管技术并不需要对半导体工业进行很大的变革,现有的很多电路设计和电路制造基础设施都可以继续使用。 尽管TFET的能效与现有晶体管相比稍逊色,但是,去年12月宾州州立大学和今年3月圣母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的论文已经表明,隧穿晶体管在驱动电流方面已经取得了创纪录的进步,未来有望获得更大的进展。 达塔说:“如果我们在能效上取得更大成功,将是低能耗集成电路上的重大突破,这反过来会加大我们研制出能自我供能设备的可能性,自我供能设备同能量捕获设备结合在一起,有望使我们研制出更高效的健康检测设备、环境智能设备以及可移植医疗设备。” 总编辑圈点: 滚动的台球,碰到桌壁后总会反弹。而量子理论不排除“穿壁而过”的可能性——在基本粒子级的尺度下,“隧穿”的几率不能忽视。隧穿曾是晶体管电路设计者需要防范的现象,然而科学家最终利用它造出了新式晶体管。几年前就有计算机试用了这种新式硅片,它要求的电压更小,且在待机状态下不耗电。隧穿晶体管技术一旦投入商用,CPU的设计者就不必忧虑发热的老问题了。

  • 【求助】Help-Help-Help---哪里能测量固体样品的绝对量子产率

    我自己合成了一个无机粉末样品,想测一下量子产率。量子产率的相对值,要用紫外测吸光度,我的样品测不出来,但是荧光光谱仪却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图,很奇怪[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8.gif[/img]!所以只能测绝对值了,想问大家,谁知道哪里能测绝对量子产率值?万分感谢~[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817.gif[/img]!

  • 我的『新量子世界』图书

    我的『新量子世界』图书

    书名:第一推动丛书 —— 新量子世界作者:安东尼·黑;帕特里克·沃尔特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2009年页数:300装帧:平装ISBN:978-7-5357-4268-1内容介绍:不是单一介绍某种仪器,而是基本涵盖了研究量子学的过程中使用过的所有仪器。也不是一本量子学的教科书,而是从来龙到去脉描述了量子理论的整个体系和展望。很少用到公式,绝大部分是实验推理和实验结论,这是该书与常规量子力学教材最大的区别所在。就像看一本小说一样,让各个层次的读者对量子世界有一个至少是直观上的认识。非常好的一本科学前沿扫盲读物。目录:第一章:波与粒子;第二章:海森堡和不确定性;第三章:薛定谔和物质波;第四章:原子和原子核;第五章:量子隧道效应;第六章:泡利与元素;第七章:量子合作与超流体;第八章:量子跃迁;第九章:量子工程;第十章:恒星之死;第十一章:费曼规则;第十二章:弱光子与强胶子;第十三章:后话——量子物理与科幻小说。封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5/201305022136_438055_1602497_3.jpg

  • 新型光子芯片能测量更多光量子态

    据报道,无线电和真空管问世以来,电子计算和通信有了很大发展。今天,消费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内存等级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随着计算和信息处理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量子物理定律强加的一些基本限制正在出现,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能与光子学密切相关。光子学是与电子平行的光学基本概念,光子学理论上类似于电子,但如果用光子代替电子,光子装置处理数据的速度比电子装置快得多。量子计算机。   目前,光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仍然非常活跃,但由于缺乏重要的设备,无法进行实际应用。美国 加州在理工大学开发新的光子芯片,延迟线特别是光子量子信息处理器,可以生成和测量光量子态。   根据光子的基本特性,不同种类的光子被分为能量、动量、偏振等特征,由这些不同特征决定的光子状态称为光量子态。   这种新的光子芯片基于在光学领域广泛使用的铌酸锂材料,在芯片一侧产生所谓的光压缩状态,在另一侧测量。时钟和数据恢复/重定时光压缩状态,简单地说,据悉在量子等级中降低“噪音”的光,近年来光压缩状态技术被用于加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灵敏度测量,LIGO天文台是利用激光束探测引力波的探测装置,如果科学家使用基于光的量子装置处理数据,低噪音照明状态也很重要。   加州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应用物理学副教授阿尔雷扎马兰迪 (Alireza Marandi)说:“我们可以利用它突破许多传统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局限,甚至打破许多传统假设。”   另一方面,据马兰迪介绍,光子芯片技术显示了以太赫兹主频运行量子光学处理器的最终发展方向,专用时钟/计时比苹果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的计算处理器快上千倍,未来5年内可以通信。据合著者、博士后学者拉杰维尔奈尔拉 (Rajveer Nehra)介绍,该研究报告指出:“光学一直是实现量子计算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因为在可扩展性和室温下的超高速逻辑操作中有内在的优点。但是,可扩展性应用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在纳米光子学中生成和测量足够的量子状态。 电子元器件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面对成千上万种功能迥异的电子元器件,以及复杂的供应渠道和货源,往往一个器件的品质就可能影响到整个产品设计,加上近期电子元器件价格大涨,如何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对于控制企业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都在便捷地通过型号搜索并比较渠道。[b]创芯为电子[/b]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电子元器件采购的平台。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url=https://www.szcxwdz.com]芯片[/url]、处理器及微控制器、接口芯片、放大器、[url=https://www.szcxwdz.com]存储器[/url] 、逻辑器件、数据转换芯片、电容、二极管、三极管 、电阻、电感、晶振等,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在售商品超60万种,原?或代理货源直供,绝对保证原装正品,并满?客??站式采购要求,当天订单,当天发货,还可免费供样!

  • 首个可进行因式分解的量子处理器研制成功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和制造了一个量子处理器,可成功地将合数15分解成3和5的乘积。虽然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质因数分解运算,但这项突破是研制可进行更复杂因式分解运算的量子计算机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数字加密和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提前发表于《自然·物理》杂志网络版。 “15虽是一个小数字,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可以在一个固态量子处理器上运行彼得·肖尔提出的质因数分解算法。这是此前从未进行过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埃里克·卢塞罗说。他目前是IBM公司实验性量子计算的博士后研究员,这项研究是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攻读物理学博士时进行的。 卢塞罗是出于实际应用的目的开展这项研究的。他解释说,大数的因式分解是网络安全协议的核心,比如最常见的RSA加密算法,其目前公开的最大密钥包含超过600个十进制数字,如果利用经典计算机和最知名的经典算法,对这个密钥进行因式分解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而数学家彼得·肖尔于1994年构造了大数的质因数分解算法,证明利用量子计算机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对大数进行分解,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当代密钥的安全基础。 因此,如果量子计算使得RSA加密不再安全,那用什么来取代它呢?答案是量子密码。卢塞罗说:“量子密码不仅更难以被破译,而且如果有人试图盗取信息,它就会改变系统,使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够察觉。”(记者 陈丹) 总编辑圈点 二战期间,英美两国研发计算机的初衷,是破解轴心国的密码。而量子计算机一开始引起科技界的兴趣,也是因为它能不费吹灰之力破解世界上最可靠的密码,这种加密算法已经历三十多年的考验。如果有一天量子计算机投入实用,它会是一根锐利的矛,能刺透最坚固的盾。而更加坚固的盾牌则是正在研发的量子密钥,它也是银行和网站的运营者期望的理论上不可攻破的终极方案。 《科技日报》(2012-08-21 一版)

  • 【讨论】测荧光量子产率的见解

    我想测几种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查了一些资料。一些文献说法模糊,仍然不是太清楚,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经验,介绍一下仪器要求,注意事项,能提供相关材料更好。

  • 石墨烯结合量子点制成高灵敏光电探测器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6日(北京时间)报道,西班牙塞西斯光学技术研究所用石墨烯结合量子点成功研发出一种混合型光电探测器,灵敏度是其同类探测器的10亿倍。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预示了石墨烯在光学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新应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上。 石墨烯在光电子学和光电探测应用领域极有潜力,具有光谱带宽广、响应迅速的优点,但缺点是光吸收能力弱,缺乏产生多倍载荷子的增益机制。目前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响应度(一定波长的光在入射功率作用下的输出电流)在0.01A/W以下。 研究人员解释说,所需要的是一种迫使更多光被吸收的方法,石墨烯吸收光的效率仅为3%。为了提高光吸收率,他们转向了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纳米晶体,能根据自身大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从本质上讲,光电探测器是一种把少量光转化为微小电流的设备,通过检测电流来确定有多少光进入了设备,或者直接用该电流产生其他反应,比如辅助产生摄影图像。 为了制造光电探测器,研究小组首先用标准的胶带法剥离出一层石墨烯作底片,用纳米印刷术在上面印上微小的黄金电极,然后用喷雾瓶将硫化铅晶体喷在上面。这些胶状晶体包含了各种大小的颗粒,几乎能吸收所有波长的光。他们用不同波长的光来照射探测器,检测其电阻和电量。 在制造量子点时,要保证在量子点和石墨烯之间实现配位体交换最大化,最大困难是找到合适的材料组合。研究人员说,他们经多次试验,终于使内量子效率达到了25%。在探测器中,量子点层中的光强烈而且可调,生成的电荷传导到石墨烯,在此电流多次巡回,响应度达到了107A/W。 研究人员还指出,在这种光电探测器基础上,还能造出更多新设备,如数字摄像机、夜视镜以及其他多种传感器设备。(记者 常丽君) 总编辑圈点 石墨烯极高的导电性着实令科学家着迷,也因此激发了科学家利用石墨烯来设计超高速光电探测器。传统的硅基光电探测器不能折叠,也不便宜,而且不够灵敏。多年来,一种便宜、可折叠的光电探测器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单层石墨烯似乎可以胜任。然而单层石墨烯吸收光子的能力比硅还差,仅有3%的光子被吸收。而当量子点附着在其表面时,其吸收光子的能力可神奇地提高到50%。这样一来,可以穿在身上的电子产品或许真的不再是梦了。 《科技日报》(2012-05-17 一版)

  • 【分享】物理学和数学能完整描述真实吗——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论辩量子意识

    【分享】物理学和数学能完整描述真实吗——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论辩量子意识

    2011年05月0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常丽君 本报记者 常丽君 综合报道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011724_291790_164452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011724_291791_1644522_3.jpg  什么是真实?罗杰·彭罗斯在他的《真实之路》一书的结论章中提出这样的质疑:“我认为至今尚未找到一条真正的‘真实之路’。尽管2500年来,尤是最近的几个世纪,人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某些根本性的新见解是必要的……一些人认为,这条路本身可能就是个海市蜃楼,具有真正客观性质的、不依赖于人们怎样去观察它的‘物理真实’,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场白日梦。”  2010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肉眼可见的量子机械,让一个极小的半导体“量子鼓”同时处在振动和不振动的叠加态,进一步缩小了量子力学和我们现实感之间的距离。该研究成果获评《科学》杂志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根据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像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不会同时具有精确的动量和精确的位置,这一不确定性原理限制了人们对微观事物认识的极限,因为存在观测者对观测目标的扰动,主体和客体世界必须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一个独立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只有结合特定的观测手段,才谈得上具体意义。  是否存在独立于观察者的真实事物?  乔普拉:您认为是否存在独立于观察者的真实事物?  奥尔福德:是的。那种执着地认为桌子上的水壶依赖于你或我的观察的观点,我并不认可。  乔普拉:我认为水壶的形状、颜色、质感依赖于神经系统,不同的神经系统对这些信息的感知会完全不同。蜜蜂不会体验到(同样的)水壶,蝙蝠会体验到超声波的回声,而蜥蜴的眼球能以两个不同的轴转动,我很难想象对一只蜥蜴来说,水壶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所以,水壶本身就是作为水壶而存在吗?  奥尔福德:是的。  乔普拉:物质是假象,唯有意识是真实。    这是今年1月29日在曼哈顿菲罗克忒忒斯多学科研究中心举行的一场题为“真实的性质”辩论会的一个片段。彭罗斯的质疑给这场论辩提供了主题——物理学和数学能完整描述真实吗?科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们坐在一起探讨主观感知的世界,旨在为科学和人文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架起沟通的桥梁。  讨论由乔普拉基金创始人、内分泌学家迪帕克·乔普拉主持,参加者有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文理学院物理教授、夸克研究理论物理学家马克·奥尔福德,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麻醉学与心理学教授、意识研究中心主任斯图亚特·哈梅罗夫,英国皇家学会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等人。  意识如何产生?  哈梅罗夫支持的观点是,知觉和意识产生于大脑中量子纠缠电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波函数的坍塌。比如这种坍塌每秒钟40次,而有些受过特殊训练的人达到了每秒80次,感知的速度更快,所感知的世界就会慢下来。  奥尔福德2006年发表于《物理学基础》上的一篇论文中称,物理学“只是覆盖了我们经验世界的有限方面”。但他质疑“量子意识”的观点,认为量子纠缠“通常非常脆弱”并且“难以组织”。物理学家认为,即使是对于少量粒子在任意长久期间的纠缠,这也是不大可能的,他说,对于量子微妙性而言,“这些非常脆弱的过程是人类大脑功能的关键特征”,但这“不适用于环境”。他支持对物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联系给予严格的限制。他说:“意识更可能从其他地方升起,按照更传统的科学说法,你不需要到达这里;而按最奇怪、最诡异的现代物理的说法,你不需要到达任何地方。”  而乔普拉作为神秘主义者的一方,表示希望“熟悉科学的限制”。正是奥尔福德强调了那些限制。乔普拉想把奥尔福德的实用主义界限推得更远。他认为科学以谦虚的方式才能被理解,却未必是打开“终极真实”之门的钥匙。  奥尔福德指出,量子力学早正在20世纪就产生了,也可能有一天被丢掉,正像19世纪末提出的以太概念那样。“如果你太过于依赖当前的科学范式,再过100年,它可能被替代了。你可以用‘量子力学’来启发思路,可以在多个途径使用它。但我不认为你真的想把它当做基础性的根本原理。”  菲罗克忒忒斯之伤  本次辩论在菲罗克忒忒斯多学科设想研究中心举行,将科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们集中到一起,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科学探讨,致力于在科学与人文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整体和跨学科的途径来理解创新和想象过程。  菲罗克忒忒斯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角色,被一条蛇咬了脚,伤口感染发出难闻的气味,同伴将他困在利姆诺斯岛以避开臭味。幸运的是,他还有他大力神父亲留下的弓箭。当时希腊人从预言中得知,如果没有大力神的弓箭,他们不可能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所以他们被迫重返利姆诺斯岛,请求菲罗克忒忒斯返回参战。  以“伤者和弓箭”的形象出现的菲罗克忒忒斯,在科学探索中所体现的并非最初神话的寓意。文学评论家爱德蒙·威尔逊将伤口比喻为精神创伤,弓箭比喻为当他审视艺术如何从痛苦中升起的时候,由于洞察真相而获得的恢复力量。  真实是什么?在数学框架中,真实可能永远得不到一个完整的最终描述,科学探索者正如受了伤的菲罗克忒忒斯。自然世界中,不依赖于主观观测的客观真实是否存在?在当前的物理学和数学范式中探索心理过程与意识,能否完整地诠释真实?迄今尚未发现的未来的物理或数学是否有这个能力?  当人们把目光转向认知的主体时,却发现量子力学这一解释客观世界的理论与主观意识运行如此贴近。量子意识理论认为,经典力学无法完整解释意识,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如量子纠缠和叠加作用。大脑中存在海量的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电子,意识正是从这些电子的波函数的周期性坍塌中产生。这一假说在解释大脑功能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解释意识现象的基础。  目前有几种不同的量子意识理论。代表人物有大卫·玻姆、古斯塔夫·波洛伊德、大卫·查尔默斯、罗杰·彭罗斯与斯图亚特·哈梅罗夫等人。  大卫·玻姆(David Bohm)  上世纪50年代,大卫·玻姆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书《量子理论》,成为该领域的一部经典教科书,他成功构建了一个隐函数体系。粒子拥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周围弥漫着直到宇宙尽头的“量子势”,以维护爱因斯坦的“上帝不掷骰子”观点。观测仪器会和量子势发生作用从而使粒子改变它的行为模式。  玻姆认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之间的矛盾,暗示了在自然宇宙中存在一种更基本的层面。无论是量子理论还是相对论,都指向这一更深层的理论。而这种更基本的层面,代表了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和一种隐含的秩序,在此之上才产生了我们对这个经验宇宙的解释秩序。  玻姆的隐含秩序不仅适用于物质也适用于意识,它能解释物质和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隐含秩序代表更基本的真实,精神和物质被看作是这一更基本真实在我们的解释秩序中的一种投射。  玻姆用听音乐的经验来讨论意识的性质。他认为,对运动和变化的感受构成了人们的音乐经验。刚刚过去的和当下的感受在大脑中同时呈现,刚过去的成为对当下的解释,这是一种转化而不是记忆。玻姆认为,这正是意识从隐含秩序中的浮现。  玻姆把对运动、变化、流动,以及相关类似的经验,如听音乐作为一种隐含秩序的体现。他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来自简·皮亚盖特对婴儿的研究。这些研究显示,儿童必须学习时间和空间,因为这是解释秩序的部分,而他也有一个“硬件”来理解运动,这是隐含秩序的部分。他认为语法形成了大脑中的“硬件”。但玻姆从未提出任何具体的大脑机制,将他的隐含秩序和意识联系起来。  古斯塔夫·波洛伊德(Gustav Bernroider)  波洛伊德认为玻姆的“隐含—解释”理论构架说明了神经过程和意识之间的关系。2005年,波洛伊德发表论文详细论述了这一过程的物理基础。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量子相干是由和神经过程有关的一种足够长的离子通道支撑。他提出,这种通道能和周围的液体、蛋白质以及同一细胞膜中的其他通道产生纠缠。离子通道控制着整个神经轴突膜的电势差,在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他研究了封闭状态下的钾离子通道,并绘制了原子光谱。离子通道有一个过滤区域,能让钾离子进入而将其他离子挡在外面。研究显示,该过滤区是一种由5套四个氧原子组成的结构,是周围氨基酸分子中羧基群的一部分,就像连着的口袋,称为附囊(binding pockets)。两个钾离子被困在封闭离子通道的选择过滤器中。每个离子都和其他两套(8个)氧原子或附囊形成静电联系。  波洛伊德的研究揭示了一种的生理结构,在离子通道中可能产生量子相干。以此为出发点,他和合作者进一步提出,离子通道中钾离子的行为与逻辑状态有关,钾离子和附囊中的氧原子是两个量子纠缠的亚系统,等同于一种量子计算映射。离子从通道中排出,是给氧原子的状态进行编码。不同的离子通道也会互相纠缠。  大卫·查尔默斯(David Chalmers)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脑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家大卫·查尔默斯提出了多种量子力学方式来解释意识,他认为,坍塌的动力机制为相互作用论者的解释提供了开放余地。  查尔默斯认为:“问题在于我们如何

  • 量子点电视

    什么是量子点电视?量子点电视听上去很高深莫测,其实就是QLED电视的另外一个名称,QLED是"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的简写,中文译名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这是一项家电厂商期待在未来取代OLED的新技术,原理是通过蓝色背光源照射照射直径不同的红色和绿色量子点,从而形成红绿蓝(RGB)三原色,然后再通过滤光膜等呈像系统和驱动系统形成图像。说白了,量子点电视其实还是一种LED电视。量子点是一种纳米材料,其晶粒直径在2-10纳米之间,量子点受到电或光的刺激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可以借助量子点发出能谱集中、非常纯正的高质量红/绿单色光。那么什么是LED电视呢?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液晶电视的根源性产品——LCD电视。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最开始其实是液晶显示器,加入收看电视功能后成为LCD电视。这种电视通过背光源照射液晶面板,RGB三色液晶分子通过不同排布完成成像。请记住一点:在LCD阶段,液晶电视重要的背光源是CCFL冷阴极背光灯,可以暂时理解为我们的灯管,我们将这时的LCD电视称之为CCFL冷阴极背光源液晶电视。随后LED电视出现了,其实LED依旧是一种LCD液晶电视,它的准确名称是LED背光源液晶电视,LED电视和LCD电视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只是背光源由CCFL改为了LED,相比而言厚度更薄、更加节能,但没有本质区别。量子点电视有何优势?要说到量子点电视的优势,首先我们得来说说OLED。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屏幕是由有电流通过时能够发光的有机材料组成,它让电视机更轻薄,甚至可以弯曲。不过,因为成本高、良品率低、有机材料易氧化、无法适应户外和强光环境、以及某些场景下能耗过高等问题,采用OLED技术的电视一直未能普及。OLED技术当前主要掌握在两家全球最大家电厂商LG和三星电子手中。这两家韩国厂商是老对手,同时也是重要的液晶面板生产厂商。LG押宝OLED,希望借此超越三星电子的全球电视厂商老大的地位。然而因为OLED现阶段的高价,导致市场销量一直难以达到预期。此时,三星电子决定将研发重心转移到QLED上来。与OLED电视相比,量子点电视有四大优势:更宽广色域显示、更精准色彩控制、更长使用寿命以及更强节能性。由于量子点受到电或光的刺激,会根据其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非常纯正的高质量单色光,这一点甚至比OLED显示屏更强,众所周知OLED显示屏是通过滤镜得到纯色,而通过过滤的色彩虽然更纯、但也会有失真的情况,而量子点并不需要过滤,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可以在更低的电压下工作,能耗会降到最低。此外,由于量子点电视使用的无机材料不易被氧化,因此其显像寿命比OLED多出两万小时。当前量子点电视值得买吗?当前暂时只有TCL一家厂商推出了量子点电视,且55英寸的量子点电视的官方售价高达12999元人民币,而TCL 55英寸的4K超高清LED电视的官方零售价格只有5599元人民币。一台量子点电视的售价是同尺寸同分辨率的LED电视售价的2倍还要高。TCL此时推出量子点电视,打造自己品牌的意味更浓。而三星电子和LG要明年才能加入量子点电视阵营,届时消费者可选的余地将会更大。同样,新推出的技术还有可能有缺陷,具体如何有待市场检验,所以综上所叙,现在量子点电视并不值得购买,建议消费者持币观望。此外,业界也有观点认为,85%以上的色域普通人的肉眼实际是很难分辨的,因此厂商强调的高色域效果消费者并非都能感受到,也就是说,OLED电视的色域已经完全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了。http://img1.mydrivers.com/img/20141222/5d677d4db4334f2d8e207c471c7bdd82.jpg

  • 量子计算机出现了,分析仪器会量子化吗?——5月加2钻石币

    雷锋网快讯,中国科学院5月3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世界首台10比特光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C93BAFAD9CC234398C76294158143B49BF42BF4_size38_w600_h450.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发布会现场[/align]这项世界领先的量子计算机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并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一同攻关。这台具有10个量子位的光量子计算机克服了以往同类型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位数目受限和低采样率的问题,计算机采用的架构还具有继续增加量子位数目和提高采样率的能力。今天在上海,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宣告问世。在光学体系上,该研究团队在2016年已实现国际最高水平的十光子纠缠操纵。今年,在这一基础上,又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在性能上能够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通过发展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最新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玻色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7549A27AA08E359E8008616BDA8057B2DD08C7C_size79_w600_h402.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光量子实验室照片[/align]业内进展方面,D-Wave已于2017年发布了具有2000个量子位的量子退火计算机2000Q。但由于D-Wave这一类型的计算机只能执行“量子退火”一种算法,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即便业内也对D-Wave是否是真正的量子计算机有诸多争议。MIT于2016年制造出了具有5个量子位的原子阱量子计算机,并成功用Shor算法进行了因数分解实验。谷歌也于2016年7月表明了自己要建立世界上第一台超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愿景,不过目前还未看到后续进展。目前的量子计算机还不能完成传统计算机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存储和计算原理不同,传统计算机的每一位只能传输“0”或“1”中的某一个,而量子计算机可以传输和计算“0”或“1”的叠加态,然后对同样处在“0”或“1”叠加态的结果进行测量,以一定概率的概率得到结果,并配合反复测量,得到传统的非叠加态结果。但某一些特定的运算,利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特点可以很快解决,比如对大数进行因子分解的Shor算法(可以用于破解传统计算机加密)、量子退火算法(对复杂优化问题进行最值求解)、Grover量子搜索算法(在很大的集合中寻找指定的元素),传统计算机进行类似的计算,所需时间与任务复杂度成几何级数增加,甚至几乎不能计算,但量子计算机所需的时间仅仅是线性增加而已。[url=http://www.ifeng.com/][img]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img][/url]

  • 时间旅行可在量子尺度上实现

    科学家首次用光子模拟时间旅行证实时间旅行可在量子尺度上实现http://www.wokeji.com/shouye/zbjqd/201406/W020140625080681152943.jpg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如果一名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破坏其祖父母之间的结合,那么,他是否也就不会出生呢?这是经典的“祖父悖论”的核心问题所在,“祖父悖论”常被人拿来论证时间旅行不可能存在,但有些科学家则不这么认为。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首次使用两个光量子(光子)模拟了量子粒子在时间中的旅行并对其“一举一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量子尺度上,时间旅行是可以实现的。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科学家们使用光子(光的单个粒子)来模拟回到过去的量子粒子并对其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对一个进行时间旅行的光子可能产生的两种结果进行了考察。第一种结果是:“1号光子”会通过虫洞进入过去并同以前的自己相互作用。第二种结果是:“2号光子”会在正常的时空内行进,但会通过虫洞同一颗卡在时间旅行环—封闭类时曲线(CTC,是物质粒子于时空中的一种世界线,其为“封闭”,亦即会返回起始点)内的光子相互作用。模拟“2号光子”的行为使“1号光子”的行为也能被研究,结果表明,时间旅行在量子尺度上可以实现。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数学和物理学院的博士生马丁·瑞巴尔说:“时间旅行问题是阐释恒星、星系等大尺度世界的基本运行原理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描述原子、分子等微小尺度世界运行原理的量子力学这两大最成功但最不兼容理论的交界点。”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或许可以通过一条时空通道,回到时间上更早的空间上的起始点,但这种可能性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们困惑不已,因为这似乎会导致一些悖论,比如经典的“祖父悖论”。 昆士兰大学的蒂莫西·拉尔夫表示,1991年,有科学家预测,量子世界发生的时间旅行或许可以避免这些悖论。拉尔夫说:“量子粒子的属性含糊且不确定,这或许给了它们足够的摆动空间,来避免前后矛盾的时间旅行环境。” 科学家们表示,尽管同样的模拟是否能证明更大的粒子(比如原子)或一群粒子可以进行时间旅行还是个未知数,但最新研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之间的相互关联。 左图 在模拟实验中,一个被卡在封闭类时曲线的光子被发现能与在正常的时空内行进的光子相互作用。 总编辑圈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否定时空穿越——质量造成两处时空弯曲,若交汇于一点,就生出一条“虫洞”,我们由之穿越到七千万年前的仙女座星云,不是不可能——但“虫洞”只是假想,前提是广义相对论完全正确。我们的世界有时间旅行者吗?有科学家编写了软件,在网络上搜寻“未来客”存在的迹象,至今尚未找到。几年前还有科学家用光子做实验,让它携带信息到过去改变自己,结果失败了。如此看来,诸多幻想似乎只能停留在小说里。但科学家不会放过穿越主题,它至少是个很好玩的思想游戏。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4年06月25日

  • 嬉皮士的量子心灵

    嬉皮士的量子心灵文·李 泳http://www.wokeji.com/jbsj/sb_4440/201406/W020140628076446615405.jpg 戴维·凯泽 著李月华 张武寿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乐享悦读 10年前的人间四月天里,维也纳实现了用量子密码进行银行转账。有趣的是,量子密码的渊源,不在什么学术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的权威机构,而在40年前的一伙“嬉皮士”同学——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凯泽(David Kaiser)的新书How the Hippies Saved Physics,就讲述了那段另类的物理学史。最近,它的中译本《嬉皮士救了物理学》从三月的烟花里走出来了。 原书有个严肃的副标题:“科学、反主流文化与量子复兴”,译本具体为“读心、禅和量子”,更生动、更“非主流”也更契合 “嬉皮士”的名字。 嬉皮士是“后垮掉的一代”的青年文化的代表,50多年前开始在美国西海岸流行,当时的加州州长里根嘲笑他们邋遢如一窝野人,人猿泰山的亲戚。嬉皮士与物理学风马牛不相及,但书中的几个同学却一边赶嬉皮士的潮流一边发扬物理学的传统,竟在有意无意之间引来了量子信息时代。 嬉皮士们的时代,是从大萧条到世界大战到冷战的时代,“垮掉的一代”老了,“新时代运动”来了,连物理学也“反传统”地皈依了“超级实用主义”。物理学家关心“实际的”问题,物理课讲计算的技巧,没人在乎方程背后的趣味和意义。学生遇到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时,几乎不知斤两和深浅。那会儿的口头禅是,“别说话,多计算”。就在那样的年代,几个嬉皮士同学,从不同地方和岗位七拐八弯地聚到伯克利,借劳伦斯(Lawrence)实验室的一间教室成立了一个开放的讨论班,名曰“基础物理小组”(FFG)。 FFG复活了物理学的哲学传统,把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森伯们做物理的模式偷偷带回了(smuggle)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玩儿迷幻药、超感觉、UFO和东方神秘主义,仿佛与爱因斯坦玩儿小提琴玻尔玩儿太极图和费曼玩儿桑巴鼓有着奇妙的“一点灵犀”。前辈从哲学感悟物理,他们借物理解释灵魂。他们周末聚会,从教室谈到校园附近的披萨店或啤酒屋…… 也许因为对生命和“灵魂”的兴趣,他们吸引了不少慷慨而特殊的赞助人,有中央情报局(CIA),也有“人类潜能运动”的导师艾哈德(Werner Erhard)。后来,FFG从小组发展成了“集团”,叫“物理/意识研究‘集团’”(PCRG)——他们正式向加州政府注册了一家“免税非盈利公司”。公司“章程”写着:支持新研究,发表科学著作,向大众宣扬与物理法则有关的意识本质的研究。公司“以富有想象力的交流形式”向大众宣讲现代物理学的惊险和刺激,他们编科幻剧,写《时间旅行指南》,借流行语解释相对论的时空图,用甲壳虫的歌曲说明经典与量子的区别…… 嬉皮士们最了不起的物理,是激活了北爱尔兰物理学家贝尔(John Stewart Bell)多年前提出的“定理”。“贝尔定理”虽然后来热火朝天,当年却冷清清寂寞无人管。定理的“非定域性”(nonlocality)和“纠缠”(entanglement),令人联想到超距作用、心灵感应、神秘主义……这些东西恰好迎合了嬉皮伙伴们的口味——他们正可以借量子纠缠去解开心灵感应的秘密。 尽管伙伴们的物理角色很边缘,动机也“别有用心”,却开拓了贝尔定理的乐土。那期间,美国发表的研究贝尔定理的文章,有四分之三来自FFG,而其他作者也多少接受过他们的影响和帮助。虽然他们没能如愿证明心灵感应,却意外发现了“不可克隆定理”(no-cloning theorem)——不可能将一个量子态复制(克隆)得一模一样。如果用量子态来做密码,那就不可能破解它了——犹如水中的波,当你舀一碗水来探究那波时,波已经消失了。量子信息论就这样在一群嬉皮伙伴的新潮游戏中诞生了,于是才有了10年前维也纳的那一幕。 FFG伙伴们的故事,为现代物理学史增添了一抹奇趣色彩,也为正在彷徨或失落的学士硕士博士同学们树立了一个另类的“创业”榜样——不创“实业”而创思想。他们很潮,却不是弄潮儿,只是被大潮卷起的浪花;但因为内心独立刚强,所以浪花没有破碎。他们颓废的外表下藏着探索的灵魂——为灵魂寻求物理学的依归。这也是他们与量子的前定的姻缘。 他们的物理是非主流的,却以“新物理学家”的面目在各种媒体露脸,不但有加州当地的,也有《时代》和《新闻周刊》。“垮掉的一代”的作家戈尔德在回忆同样“垮掉的”大诗人金斯堡时,也把大风头让给了更具个性的FFG的伙伴。他们的游戏与他们的职业和思想成就了一个“矛盾的”传奇。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的专业平台那么卑微,而他们的智力追求那么高远。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里瑞(Timothy Leary)说:“可能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60年代展开他们的神经系统研究,今天在科学上已经功成名就了……我们期待新潮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们能更好用他们活跃的神经系统来建立新的心理和科学的关系。”这话既概括了前辈,也在启迪读者。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 我成功验证星地之间安全量子信道可行性

    实现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3年05月03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吴长锋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合肥5月2日电(记者吴长锋)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导专项协同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全方位地面验证,为未来我国通过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对大尺度量子理论基础检验,以及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论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关成果5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这是该专项继去年实验实现拓扑量子纠错和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与纠缠分发后,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要突破,也是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最新重要成果。 量子密钥分发是最先有望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可以带来绝对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而实现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需要突破距离限制。目前,由于光纤损耗和探测器的不完美性等因素,以光纤为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已接近极限;而由于地球曲率和远距可视等条件的限制,地面间自由空间的量子密钥分发也很难实现突破。要实现更远距离、甚至是全球任意两点的量子密钥分发,基于低轨道卫星的量子密钥分发是最具潜力和可行性的方案。但这需要克服大气层传输损耗、量子信道效率、背景噪音等问题。尤其是低轨卫星和地面站始终处于高速相对运动中,存在角速度、角加速度、随机振动等情况,如何在这些情况下建立起高效稳定的量子信道,保持信道效率及降低量子密钥误码率,成为基于低轨道卫星平台实现量子密钥分发面临的关键。 协同创新团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和同事彭承志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 为攻克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上述难题,创新团队进行了多年合作攻关,自主研制了高速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光源和轻便收发整机,自主发展高精度跟瞄、高精度同步和高衰减链路下的高信噪比及低误码率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利用旋转平台模拟低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利用热气球来模拟随机振动和卫星姿态;利用百公里地面自由空间信道来模拟星地之间高衰减链路信道,成功地验证了星地之间安全量子信道的可行性。 《科技日报》2013-05-03(一版)

  • 拓展量子技术应用新维度——自旋电子学介入量子应用领域成果初现

    本报记者 刘霞 综合外电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614/021371223980109_change_chd36128_b.jpg用激光操控单个电子自旋模拟图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614/021371223980140_change_chd36126_b.jpg 今日视点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新兴技术——量子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通讯和加密等领域,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现在,科学家们利用自旋电子学(其基本理念是理解和操作电子的自旋来推动技术的发展)扩展了量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新维度,使他们可以利用量子力学完成一些此前没有想到过的任务,比如用激光处理量子信息以及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温度测量。 这两项研究都建立在对钻石内的氮晶格空位中心进行操控的基础上,都利用了这一瑕疵固有的“自旋”特性。氮晶格空位中心是钻石原子结构上的一种瑕疵,钻石晶格中的一个碳原子被一个氮原子取代,使其附近空缺出一个晶格空位,围绕氮原子旋转的自旋电子就变成一个量子比特(qubit)——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位。 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研究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教授戴维·艾维萨洛姆表示:“过去2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隔离和控制固态内单个电子的自旋,最新研究就是基于这些研究所获得的结果。科学家们的初衷是制造出新的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计算技术,但最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关注点也在不断扩展,因为我们开始意识到,量子物理学的原理也适用于新一代的纳米传感器。” 用激光操控量子比特 艾维萨洛姆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以及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6名合作者一起,研发出了一项新技术,他们在发表于5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如何借助此项技术,只用激光就实现了对量子比特的操控,包括初始化、读取电子自旋态等。新方法不仅比传统方法更能实现统一控制,而且功能更多样,为探索新型固态量子系统打开了大门,也为科学家们朝着最终制造出性能远胜传统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开辟了新的路径。 传统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比特(bit),只能在0和1中选择其一;而量子比特能以多个状态同时存在,也即同时为0和1,这就使得量子计算机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操作,计算能力更强。 尽管氮晶格空位中心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量子比特,过去10年来一直被广泛研究,但要用工业或生长的方法造出所需钻石却是极大的挑战。 艾维萨洛姆表示,与传统技术不同,他们研发的是一种利用激光脉冲在半导体内控制单个量子比特的全光策略,其“消除了对微波电路或电子网络的需求,仅仅用光和光子就可以做一切事情”。 作为一种全光学方法,新技术也有潜力进行升级,控制更多量子比特。另外,新方法的用途更加广泛,也可以用于探索其他物质内的量子系统,否则,这些物质很难被用来做量子设备。 基于电子自旋学的温度计 此前,科学家们也用氮晶格空位中心作为量子比特,在室温下制造出了可用于磁场和电场的传感器。现在,在发表于5月21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展示了另外一种操控氮晶格空位中心的方法,并制造出了一种量子温度计。艾维萨洛姆估计,基于上述研究,他们可以研发出一款多功能的探测器。 艾维萨洛姆说:“我们能用这款探测器测量磁场、电场以及温度。或许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探测器是一个原子尺度的瑕疵,能包含在纳米尺度的钻石粒子内,因此,它可以在一些极富挑战性的环境下工作,比如测量活体细胞或微流体电路内的温度。” 最新创新的关键是,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控制技术操控自旋,使其能更灵敏地探测温度的变化。该研究的领导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系研究生戴维·托尼表示:“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用钻石内的这种瑕疵的自旋来制造温度计。最新技术让环境噪音的影响达到了最小,使我们能进行更加灵敏的温度测量。” 而且,科学家们可以在很大温度范围内(从室温到227摄氏度)对这种自旋电子进行操控。 艾维萨洛姆还表示,这一系统也能被用来测量生物系统内的温度梯度(自然界中气温、水温或土壤温度随陆地高度或水域及土壤深度变化而出现的阶梯式递增或递减的现象),比如活体细胞内部的温度梯度。 《科技日报》(2013-06-15 三版)

  • 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是一项科学的杰作,但物理学家至今仍不知道该如何来理解它。一个世纪似乎还不够整整一百年前,第一届国际物理学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如何认识新奇的量子理论并把它同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期给我们一个对世界清晰自洽的描述。然而,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困扰着物理学家。微观粒子所具有的一些性质实在是出乎寻常,比如原子和分子就具有可以在不同地方同时出现的神奇能力,可以同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或者即使相隔半个宇宙也可瞬间影响到对方。问题是,我们人也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上述性质呢?“量子力学的应用立足于何处?”牛津大学的科学哲学家哈维•布朗这样问道。尽管最终答案还未出现,人类探寻的努力还是有回报的。比如,一个已经引起高科技产业和情报机构注意的全新领域已经诞生。这就是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学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探索物理终极理论,它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宇宙的起源。对于一个被量子理论的怀疑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嗤之为让优秀物理学家沉睡不醒的“柔软枕头”的理论来说,这已经算是硕果颇丰了。出乎爱因斯坦所料,量子理论如今已经成为一项杰作。迄今尚无实验与量子理论所做的预言相抵触,并且人们相信它可以在微观尺度上很好地描述宇宙规律。这就导致了最后一个问题:量子理论意味着什么?物理学家是用“诠释”——一种和实验完全相符的对量子理论本质的哲学思考,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的。“现在我们有一大堆诠释。”在牛津大学和新加坡量子技术中心同时任职的弗拉托克•维德勒如是说。没有一种科学理论可以像量子力学这样可以从这么多角度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么多的诠释中有没有一种可以胜过其他的?举个现在被称为哥本哈根诠释的量子论诠释作为例子,它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提出的。该诠释的一个观点是说,任何不通过测量来谈论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的尝试都是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用一个非量子的或“经典的”仪器去观察的时候,它才会显示出我们称之为物理性质的属性,进而才会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接着我们还有“多世界诠释”,在该体系中量子奇异性可以通过任何事物在无数平行宇宙的多重存在性得到解释。也许你更喜好“德布罗意-玻姆诠释”,在这里量子理论被认为是不完备的:我们还缺少一些隐藏属性,如果知道它们,我们就能理解所有东西。还有许多其他的诠释,比如吉亚尔迪-里米尼-韦伯诠释,交易诠释(这其中有逆时间而行的粒子),罗杰•彭罗斯的引力诱导坍缩诠释,模态诠释……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量子世界已经变得拥挤而热闹。撇开这些熙攘热闹的景象,对大多数物理学家来说,只有少数解释至关重要。美妙的哥本哈根最受欢迎的诠释莫过于波尔的哥本哈根诠释了。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得益于大多数物理学家不想费神去考虑哲学问题。类似于“到底什么构成了测量”或者“为什么它可能导致现实的改变”这样的问题是可以被忽略的——物理学家只想从量子理论中得到有用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被不加怀疑而使用的哥本哈根诠释有时也被叫做“闭嘴,乖乖计算”诠释。“考虑到大多数物理学家只是想做计算并将所得结果应用于实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站在‘闭嘴,乖乖计算’这一边的。”维德勒说。然而这种方式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它不会告诉我们任何关于实在的根本性质。那需要通过去寻找量子理论可能失效的地方来获得,而不是成功的地方。(New Scientist, 26 June 2010, p 34)“如果真要有什么新的理论出现的话,我不认为它会来自大多数物理学家工作的固体物理学领域。” 维德勒说。其次,作茧自缚式的研究也意味着不大可能出现量子理论的新的应用。我们对量子理论可以采取的多方面的视角正是新想法产生的催化剂。“如果你正在解决不同的问题,那么用不同的诠释来思考会有好处。” 维德勒说。没有其他的领域能比量子信息学更明显地表明这一点了。“如果人们没有担忧过量子物理的基础,量子信息学这个领域甚至不会存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安东•蔡林格说。这个领域的核心是量子纠缠现象——一部分粒子的性质的信息被全体粒子所共有。这就导致了被爱因斯坦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即测量一个粒子的性质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和它纠缠的同伴的性质,不管它们之间距离有多远。当纠缠现象第一次在量子理论的方程中被发现时,它被当作过于奇怪的想法,以至于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创造了一个思想实验来表明纠缠现象无法在真实世界中显现。而当真的可以做出这个实验真的之后,它证明了贝尔是错的,并且告诉物理学家有关量子测量的大量细节。它还为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量子计算,以前对粒子进行成千上万的并行测量才能得到的结果,现在单个的测量就可以告诉你答案。此外的应用还有量子密码学,通过利用量子测量的特殊性质来保护信息安全。不难理解,所有这些技术吸引了政府和渴望最高端技术的工业界的关注——同时防止它们落入敌手。然而物理学家更感兴趣的是这些现象可以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本质规律。量子信息实验暗含的一个结论是说微观粒子包含的信息是实在的根源。哥本哈根诠释的支持者诸如蔡林格,把量子系统看作信息的载体,而用经典仪器进行的测量不过是记录和显示系统所包含的信息的过程。“测量是在更新信息。”蔡林格说。这个把信息作为实在的基本组成的新观点导致了有人猜测宇宙本身或许就是一台巨大的量子计算机。尽管哥本哈根诠释在大踏步前进,仍然有不少物理学家盯着它的弱点不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哥本哈根诠释要求微观量子系统和对它的测量的经典仪器或观察者,二者必须人为区分开。例如,维德勒曾经探寻过量子力学在生物中所扮演的角色:细胞中各种各样的过程和机制本质上都是量子的,比如光和作用和光线感知系统(New Scientist, 27 November, p 42)。“我们发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用量子力学来描述——我并不认为在‘量子’和‘经典’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他说。以宇宙的尺度来考虑事物的本性也给哥本哈根诠释的批评者提供了弹药。如果经典观察者的测量过程对于创造我们观察到的实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是谁的观测使得现有宇宙得以存在?“你确实需要一个在系统外的观察者才能让哥本哈根诠释是合理的——但根据定义,宇宙外没有任何东西。”布朗说。这就是为什么,布朗说,宇宙学家更倾向于赞同由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休•埃弗里特在上世纪50年代晚期创立的诠释。他的“多世界诠释”宣称实在并不受限于测量概念。作为替代的是,量子系统固有的无限可能性在它们自身的宇宙各自显现。大卫•多伊奇,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并曾经为第一台量子计算机拟定蓝图,说他现在只能用平行宇宙的概念来考虑计算机的运行。对他来说,其他的诠释都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说多世界诠释就没有受到批评——事实恰恰相反。新泽西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哲学家蒂姆•莫德林很赞同放弃把测量这一概念当作一个特殊过程。但同时,他也不相信多世界诠释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框架来解释为什么一些量子结果要比其他的更有可能出现。当量子理论预言一个测量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要高十倍于另一个,反复的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依照莫德林所说,多世界诠释认为由于世界的多重性,所有的可能都会发生,但它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观察者看到的总是(通过计算算出的)最可能出现的结果。“这里有个深层问题需要解决。”他说。多伊奇说这些问题在这一两年内已经被解决。“埃弗里特处理概率的方式是有缺陷的,但这几年里多世界诠释的理论家们已经清除掉了这些缺陷——问题已经解决了。”他说。然而多伊奇的论证太玄奥了以至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承认他的说法。更难回答的问题还有被多世界诠释支持者称为“怀疑眼神的反对”。多世界诠释一个明显的推论是说宇宙中有很多你的复制品——比如,猫王现在仍然在另一个宇宙中的拉斯维加斯进行表演。很少有人能接受这种想法。这个问题只有靠时间来解决了,布朗认为。“人们普遍难以接受存在许多你和其他人的复制品这种想法,”他说,“但这只是人们能否逐渐习惯的问题。”多伊奇认为当量子世界奇怪方面可以用到现实技术中时,人们将能接受多世界的概念。一旦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状态来处理任务,我们将不会认为这些多重的世界不是物理层面的事实。“到时候人们将会很难坚持说多世界的想法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多伊奇说。他和布朗都宣称多世界的概念已经得到宇宙学家的支持。来自弦论、宇宙学和观测天文学的论证已经让宇宙学家猜测我们生活在多重的宇宙中。去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安东尼•阿奎尔,麻省理工的马克斯•蒂格马克以及哈佛大学的大卫•莱泽完成了把宇宙学和多世界的想法联系起来的大致方案。但多世界诠释并不是引起宇宙学家注意的唯一的诠释。在2008年,伦敦帝国理工的安东尼•瓦伦蒂尼指出在大爆炸之后就充满宇宙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或许能支持德布罗意-玻姆诠释。在这个方案下,微观粒子具有未被发现的被称为“隐变量”的性质。(

  • 【国产好仪器讨论】之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QE/IPCE(量子效率)测量系统(Solar Cell Scan100)

    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Breviary.asp?FileName=C95922%2Ejpg&iwidth=200&iHeight=200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的 太阳能电池QE/IPCE(量子效率)测量系统(Solar Cell Scan100)已参加“国产好仪器”活动并通过初审。自上市以来,这款产品已经被多家单位采用,如果您使用过此仪器设备或者对其有所了解,欢迎一起聊聊它各方面的情况。您还可以通过投票抽奖、参与调研等方式参与活动,并获得手机电子充值卡。【点击参与活动】 仪器简介: 仪器简介: Solar Cell Scan100 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光谱响应测试、量子效率QE(Quantum Efficiency)测试、光电转换效率IPCE (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测试等。广义来说,就是测量光伏材料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光生电流、光导等。 技术参数: Solar Cell Scan100 主要技术指标 150W氙灯 光学稳定度≦0.8%,可工作在斩波模式(适合常规单晶/多晶/非晶硅、CdTe CIGS GaAs 等太阳能电池)与连续模式(适合慢响应染料敏化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 测试光斑尺寸: 3mm~10mm 三光栅DSP扫描单色仪 波长范围: 300nm~2000nm 波长准确度: a) ±0.3nm(1200g/mm,300nm) b) ±0.6nm(600g/mm,500nm) c) ±0.8nm(300g/mm,1250nm) 扫描间隔: 最小可至0.1nm 输出波长带宽: 5 nm 多级光谱滤除装置 根据波长自动切换,消除多级光谱的影响 光调制频率: 4 - 400 Hz 标准样品台尺寸: 164mmx164mm 标准硅探测器: 含校正报告 偏置光源: 光强可调,最高可大于1个太阳常数(需选配) 样品最大尺寸: 156mm×156mm 数据采集装置灵敏度: a) 斩波模式:2nV;b) 连续模式:100nA 测量重复精度: 对太阳光谱曲线积分重复性在±1%以内 测试周期: 单次扫描1min,完整测试5min (步长5nm) 反射率测量: 镜面反射 300-1100nm(需选配);漫反射 300-1600nm(需选配) 温度控制: 恒温控制:25±1℃(需选配);变温控制:5~40℃(需选配) 3D Mapping: 156mm×156mm,100um分辨率 仪器尺寸: 主机:842mm×770mm×575mm;控制柜:800mm×600mm×1300mm 主要特点: Solar Cell Scan100系统组成 ■ 系统包括两个150W氙灯,分别做为探测光源和....【了解更多此仪器设备的信息】

  • 【仪器人评电影】之五:007:大破量子危机

    【仪器人评电影】之五:007:大破量子危机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221027_125544_1638240_3.jpg[/img]片名 :007:大破量子危机更多精彩... 导演 / 编剧 : 马克弗斯特 Marc Forster 主演 : 丹尼尔克雷格 Daniel Craig 奥尔加库里兰科 Olga Kurylenko 朱迪丹奇 Judi Dench 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Jesper Christensen 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Giancarlo Gian007电影第22集:《007之大破量子危机》。新片故事将延续第21部《皇家赌场》,邦德将会探寻Vesper背叛自己的原因,并将与其身后更为强大的黑暗势力展开决斗。 如果说全世界有什么系列电影能经久不衰,那非007莫属了。这部经典影片如今已经拍到了第22集。据悉,在《007之皇家赌场》拍摄前,第22集就已经在制作之中。影片将于明年,也就是007的创作者伊安弗莱明诞辰100周年之际上映。伊安弗莱明生于1908年5月28日,该片原计划在5月2日上映,不过为了更好的完成电影拍摄,影片推迟到11月公映。 新片中的“邦女郎”由乌克兰名模奥尔加库里兰科(Olga Kurylenko)扮演 而丹尼尔克雷格也将踏上自己的第二次邦德之旅。

  • 【转帖】量子点的“战争”不可避免

    量子点的“战争”不可避免随着现在一种被称为量子点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多地受到电子以及生命科学产业的重视,分析人士担心在量子点技术领域复杂的专利权问题将引发一场昂贵且没有赢家的法律战争。 纽约市雷克斯研究公司的副总裁Matthew Nordan认为,“在未来三年内很有可能会发生一场针对量子点技术的法律大战。” 然而,有专家称,也许有方法可以避免这些无谓的法律战争。 Stephen Maebius是美国华盛顿纳米科技行业法律顾问公司Foley & Lardner公司的主席,他表示“研究量子点的那些公司可以通过专利交换的方式来避免由诉讼引起的干扰,把原本花在长达数年官司的百万美元投入到研究中去。” 量子点是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大小只有十亿分之一米,仅仅由10个原子组成。这种材料在吸收了少量的光线后能够发出明亮的荧光。科学家们能够改变量子点吸收的光线颜色,然后再对量子点的体积和结构进行调整就能让这种材料散发出颜色极为精确的荧光。例如,直径大于6纳米的硒化镉量子点能够发出红色的荧光,而直径小于3纳米的硒化镉量子点则会发出绿色的荧光。 量子点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对细胞和器官的行为成像,而成像细节级别在价值5亿美元的全球生物探测试剂市场中是前所未有的。生命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传统的光燃料分子是作为分子标签使用,帮助科学家们监测细胞与器官生长、发展,而它们通常在几秒钟内就会失去发光能力。而量子点的发光时间却更长,让研究者们能够实时监测细胞与器官在死亡与健康情况下的表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达德地区的Quantum Dot(量子点)公司刚成立不久,它已经和诸如Genentech,, Roche 和GlaxoSmithKline几个业界巨头开始合作。 量子点还能够通过吸收光线产生电子。美国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地区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五月份一期的《纳米快讯》中解释说,这将使新的太阳能系统性能提高到现有最好的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两倍。目前我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吸收光线中的一个光子,然后,最多把它转换成一个电子,而剩下的能源就被白白浪费掉。而量子点能够将太阳光中的单个高能量光子转换成多达三个电子。这意味着,理论上来说基于量子点的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太阳能中65%的能量转换成为电能,而今天最好的电池也只能够达到33%。 纳米技术法律与商业周刊的一位编辑John Miller解释说:“现在一些公司注册的专利含盖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半导体纳米晶体,有的公司甚至在专利申请书上仅仅描述像硒化镉这样特殊的材料。” 和Quantum Dot公司一样,另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地区的Nanosys公司声称,拥有量子点领域中除Quantum Dot独家关键专利外的所有专利。 Quantum Dot公司的执行总裁 George Dunbar表示,“如果有人阻止我们获得知识产权,那我们一定会把他们揪出来。” 然而,几家研究量子电的公司针对这些排他主义性宣言已经想出了几个对策。 纽约州托伊地区Evident科技公司的总裁Clinton Ballinger说:“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关专利重叠的声明,我们感觉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好像是跨进了新的领域。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这片雷区探索,但是我们觉得手中好像有一份地图在指引我们前进。在那里我们几乎没有束缚。” 例如,Evident公司发布了第一个利用非重金属制成的量子点。 “日本和欧洲都十分反对使用镉,而大多数的量子点都是由镉或铅制” Ballinger说,他还指出美国很快也会开始限制这些金属的使用。 Nordan强调说“在量子点技术领域,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诉讼,而不是专利授权。这就像是笼罩在这一领域上空的一片黑云一样,而在诸如富勒烯这类的领域中,你所听到的大多是竭尽全力的诉讼大战,而不是专利交换授权,和平相处。正确的解决办法是专利交换授权,专利交换在信息产业领域的运行非常成功,但是你必须把自己的骄傲抛在脑后。” 虽然以生命科学应用为目的出售量子点是明显的事实,但是Ballinger认为针对量子点技术的法律大战并不会出现。他说“我们完全接受专利授权,这是理智之选。” Dunbar并没有排除采用专利交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他认为:“只有和那些财务状况稳定的公司进行交易时,专利交换才有用。而据我所知,目前达到这一标准的公司并不多。” 转载出处:中国科技信息网

  • 【求助】F-7000测量荧光量子效率的问题

    不知道怎么做固体的荧光量子效率。照说明书做了一下,量子产率不是0就是负数。校正的部分先不管了。测量的部分 method部分不知道选 emission还是exctitation,激发波长啊,范围啊,也不知道有什么讲究。重点是这么设定后,出来的光谱除了激发光有一个峰,其他荧光峰一个也没有,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只好来求教大家了。坛子里搜了搜,资料有一些,基本上手头都有了,只不过是英文的。测荧光量子效率的时候要先测一个标准物质,然后再测一个试样,之后导入数据进行计算。 我的问题是用发射光谱还是激发光谱来做测试有什么区别吗?有做过的人能详细写一下步骤就好了。感谢。

  • 离子“跑车”可迅速加速和突然刹车 可作为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位来传递信息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9日报道,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物理学家开发出了“另类跑车”——速度可以从零迅速提升到每小时161公里,然后在短短几微秒时间内“刹车”的铍离子。这些离子在骤然停顿时可以保持完全静止,“高速行驶”对它们几乎没有影响。科学家认为,这一点对于研制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大有帮助。 这些离子在一个离子阱中的行驶速度比以前所能达到的速度加快了100倍,确切来说,单个离子仅用8秒时间就前进了370微米。这项新实验还证明,研究人员可以对离子阱中离子的快速加速和突然停止进行精确控制,并且不会影响到离子的电子能级,这对于研发量子计算机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存储在这些能级中的信息需要被传递出去,而信息内容不能遭到破坏。 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很多目前相当棘手的重要问题。携带信息的量子位(或量子比特)需要在处理器中四处移动。用离子充当量子位,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移动离子来实现。在过去,移动离子所用的时间比通过离子进行逻辑运算的时间要长,而新研究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描述了实验过程。他们将被囚禁的离子冷却至最低的量子运动能态,然后分别用一个和两个离子进行实验,让它们在一个多区离子阱中移动几百微米的距离。快速加速激发了离子的振荡运动,这是研究人员不希望的,但他们很好地控制了减速,使离子在停下来时恢复到了它们最初的量子态。 快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是成功控制离子加速和刹车的法宝。研究人员对施加到离子阱中各种电极上的电压电平和持续时间进行编程,平稳的电源电压可以让离子快速移动,同时也能防止它们出现振荡。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控制精度的提升,离子的运动速度还可以更快,并且在停止后仍然能够回到最初的量子态。但他们还必须努力应对许多实际的挑战,比如抑制环境中的嘈杂电场给离子运动带来的不必要的热量。(陈丹) 《科技日报》(2012-8-11 二版)

  • 我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美妙之处或可加速推进信息技术进步的进程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李江涛)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从实验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我国科学家从实验中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物理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该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5日凌晨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据介绍,美国科学家霍尔分别于1879年和1880年发现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在一个通有电流的导体中,如果施加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电子的运动轨迹将产生偏转,从而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导体两端产生电压,这个电磁输运现象就是著名的霍尔效应。而在磁性材料中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霍尔效应。反常霍尔电导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而产生的,因此是一类新的重要物理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由于它们体现了二维电子系统在低温强磁场的极端条件下的奇妙量子行为,另一方面这些效应可能在未来电子器件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可用于制备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器件。 例如,如果把量子霍尔效应引入计算机芯片,将会克服电脑的发热和能量耗散问题。然而由于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因此至今为止它还没有特别大的实用价值,因为要产生所需的磁场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其体积庞大(衣柜大小),也不适合于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 据了解,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将会推动新一代的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进步的进程。

  • 美科学家造出全新量子物质形态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上周宣布,他们用金属镝(dysprosium)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双极量子费米子气体。研究人员认为,该费米子气体兼具晶体和超流液二者看似矛盾的特征,是一种全新的量子物质形态。这标志着人们在理解费米子系统性质,将凝聚物质物理学中的超自然现象引入现实应用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上周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如果让量子效应出现在宏观世界,将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水会向上流、导线没有电阻、电流的磁浮作用消失等。这些现象都和传统的理论背道而驰,但在开发未来技术方面却有着巨大前景。 量子气体是迄今人类已知的最冷物质,它们的黏度为零,是一种和超流液一样的超导体。几十年来,费米子的量子效应一直难以理解。但如果能造出一种量子费米子气体,那些通常只在纳米水平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就会变得明显可见。 研究中最大的两个困难是造出64纳开的极端低温和生成强相关量子气体。研究人员在坩埚中把粒子加热到约1300摄氏度,发射到强真空中,然后用世界上最强的持续波蓝激光致冷,将粒子冷却到千分之一绝对零度。再通过激光和蒸发冷却过程,最终让气体温度降到实验所需的64纳开。一般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制冷的物质只有2个或3个能级,而镝却有140多个。 他们还将制冷技术用于磁性气体,解决蒸发制冷过程中费米子不相关的问题,使得费米子间可相互碰撞,将高能粒子撞出系统。论文领导作者、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本杰明·列夫说,镝在周期表中是磁性最强的元素,这次所用的镝的一种费米子同位素,其磁能量比以前的冷却气体要大440倍。镝原子间超强的双磁极作用使其能通过远程碰撞而冷却到临界温度。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费米子气体有望带来量子液晶,也就是那些构成大部分显示器所用液晶的量子力学版;或者带来一种超级固体,这是一种假设的物质态,理论上这种固体具有超流液的特征。 目前,他们正在利用这种双极量子气体的独特性质,开发一种“低温原子芯片显微镜”。这是一种磁性探测仪,能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检测磁场。这种探测仪使用外部量子材料来处理信息,能让量子计算更稳定。此外,该研究还为物理学家提供了理解非传统量子效应的新目标。(记者 常丽君) 总编辑圈点 相比于传统物理学对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量子力学对物质本源的探究则包含了更多的哲学思考和精神内涵。因此,相比于具体的产品应用,这一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和模型更加重要——制造出足够多和稳定的研究对象是开展直观量子力学研究的基础。文中提到的量子液晶等只是基础研究的副产品,我们不能从传统物理学视角来功利地看待量子力学,它带来的将不只是工业产品的革新,而是翻天覆地超乎想象的变化,甚至生命形态也随之改变,所有的“超自然”都将成为“自然”。 《科技日报》(2012-06-08 一版)

  •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科技日报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本报讯(记者张巍巍)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维也纳大学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院以及维也纳量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中证明,有关两个粒子是否处于纠缠或分离的量子状态,或可由这些粒子被测量后和不再存在时来决定,从而实现对过去事件的模拟、操纵。相关研究结果将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作为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曾表示纠缠是量子力学的特殊性质,其也是新兴的量子密码学和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技术的关键资源。 纠缠的粒子所表现出的相关性,比经典物理学定律所允许的更强大也更复杂。如果两个粒子处于纠缠的量子态,它们就能完全地定义共同属性,并以损失自己的个体特性为代价。这就像两个原本没有方向的骰子,在处于纠缠态时,它们将随机显示出同样的朝向;相反,如果它们处于分离的量子态时,其中每一个都将显示出自己明确的朝向,因为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特性。通常,我们会认为无论骰子是否纠缠,量子态的性质至少应是现实的客观事实,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现在却可在实验中证明,情况并非一直如此。 他们实现了名为“延迟选择纠缠交换”的“思想实验”,这项实验由亚瑟·佩雷斯于2000年提出。在实验中,两对纠缠的光子可被生成,每对中的一个光子将被发送至“维克多”一方。剩下的两个光子,一个被发送至“爱丽丝”处,一个被发送至“鲍勃”处。“维克多”现在能在两种测量中选择,如果他决定以被迫的纠缠态方式测量自己的两个光子,随后“爱丽丝”和“鲍勃”的光子对也将变为纠缠态;如果“维克多”选择单独测量自己的每一个粒子,“爱丽丝”和“鲍勃”的光子对也将以分离态收尾。 而现在的量子光学技术能支持研究团队推迟“维克多”的选择和测量,并以“爱丽丝”和“鲍勃”对于自身光子的行为作为参考。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马晓松(音译)解释说,借助高速的可调谐双态分析器和量子随机数生成器,无论“爱丽丝”和“鲍勃”的光子是否处于纠缠态并显示出量子关联,或是处于分离态并显示出传统关联,都可以在它们被测量后再做出决定。 根据爱因斯坦的名言,量子纠缠效应将呈现出“鬼魅似的远距作用”。而这一实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依照传统的观念,量子力学甚至可模拟对过去事件的未来影响,实现量子对于过去的“操纵”。 总编辑圈点: 和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相比,无论是那只著名的薛定谔猫,还是两个相距遥远却存在“心灵感应”的粒子,量子世界的种种现象(假设)总是容易颠覆一些人们既定的认识。本文的研究看似很复杂,但说不定反而更容易让人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福尔摩斯和波洛的拥趸,以及穿越剧的粉丝们。不过,相较而言,量子纠缠对过去事件的再现应该更加类似于神探对犯罪现场的精准还原,而远没有穿越剧的编剧、导演肆意派一位现代人改变历史那般厉害。

  • 中国量子技术领先国际 影响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成长”

    [table][tr][td][align=left][color=#333333] 8月10日,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再次刷屏。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对此大力称赞道,这标志着中国量子通信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毋庸讳言,这意味着中国国产高端仪器产业或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color][/align][img=,550,315]http://www.jlck.cn/files/file/2017/8/14/093455-23-0.jpg[/img][align=left][color=#333333]  “墨子号”率先开启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为我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表示,“中国现在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全球领跑者,并正积极与来自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的该领域科学家合作。中国将在未来5年引领量子空间竞赛。”另有一些专家同样认同中国在量子通信卫星领域处于全球独一无二、绝对领先的地位。[/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显而易见,“墨子号”领跑全球,离不开高端科技创新的核心发力。众多周知,创新的源头在基础研究。伴随着《“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出台,更多与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将接踵而至。今年以来,科技部会同相关部委已经公布了25个与科技紧密相关的“十三五”专项规划项目。其中,超半数围绕基础研究、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资源、环境、海洋等民生及高新重点领域进行部署。[/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从目前来看,中科院已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对“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科学卫星进行安排和部署,将聚焦于宇宙的起源、黑洞、引力波、系外行星探测、太阳系资源勘探、太阳爆发机理、地球空间爆及其粒子逃逸、水循环和全球变化的关系等当前国际重大基础科学前沿。“墨子号”的成功便是不可置疑的铁证。[/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智能化、网络化、 互联网+、工业4.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元素影响着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成长”。未来,科学仪器高端产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则需继续围绕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投入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创新水平 打造高端智库,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而俱佳机遇下,可以预想,进军科学仪器高端产业就更近一步了。[/color][/align][/td][/tr][/table]

  • 液体相对量子产率的测定

    求助大家,我现在想测试液体测量产率,想以罗丹明B为标准物质,但是想要知道其量子产率大概是多少,我查阅了文献,0.85-0.9之间都有,想问一下这个具体值如何界定,是根据我自己购买的罗丹明B查阅文献确定大概值即可,还是像购买浓度标品一样,其量子产率在我购买时商家是知道并且标识出来的。

  • 加利用量子纠缠开发超精密测量技术

    科技日报多伦多6月6日电 (记者冯卫东)加拿大物理学家们首次利用量子力学克服了测量科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新开发的多探测器方法可测量出纠缠态的光子,实验装置使用光纤带收集光子并将其发送到由11个探测器组成的阵列。此项研究为使用量子纠缠态开发下一代超精密测量技术铺平了道路。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之一、多伦多大学物理系量子光学研究小组博士生罗泽马·李称,新技术能利用光子以经典物理学无法达到的精度进行测量。此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现存最灵敏的测量技术,从超精确原子钟到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均依赖于检测波之间的干涉,这种干涉发生于两个或更多个光束在相同空间的碰撞。罗泽马及其同事使用的量子纠缠态包含N个光子,它们在干涉仪中均被保证采取同样的路径,即N个光子要么全部采取左手路径,要么全部采用右手路径。 干涉效应可用干涉仪进行测量。干涉装置的测量精度可通过发送更多的光子加以改善。当使用经典光束时,光子数目(光的强度)增加100倍,干涉仪的测量精度可提高10倍,但是,如果将光子预先设置在一个量子纠缠态,干涉仪在同等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则同步增长100倍。 科学界虽已了解到测量精度可通过使用纠缠光子加以改善,但随着纠缠光子数的上升,所有的光子同时到达相同检测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该技术在实践中几无用处。罗泽马及其同事于是开发出一种使用多个探测器来测量纠缠态光子的新方法。他们设计了一种使用“光纤带”的实验装置,用以收集光子并将其发送到11个单光子探测器组成的阵列。 这使研究人员能够捕捉到几乎所有最初发送的多光子。罗泽马称,同时将单光子以及两个、三个和四个纠缠光子送入检测设备,测量精度可得到显著提高。 研究人员表示,两个光子好于一个光子,探测器阵列的效果则远远好于两个。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高效探测器阵列和按需纠缠的光子源,此项技术可被用于以更高精度测量更多的光子。《物理评论快报》的评论指出,该项技术为提高成像和光刻系统的精度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总编辑圈点 光子纠缠态,早已经不再拘束于当初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玄妙理论,而被应用到如量子光刻、量子图像学等技术领域。也正是这些应用,让抽象的量子力学概念能较为实在地体现在人们面前。本文中研究者以超越经典物理学的精度测量出纠缠态光子,这种高分辨率的量子态测量,不仅能带动以上应用领域的发展,亦将有助于实现相关物理参数的高精度。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4年06月07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