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六维传感器

仪器信息网六维传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六维传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六维传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六维传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六维传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六维传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六维传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六维传感器相关的资讯

  • 这个国庆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依然为传感器研究忙碌
    清晨,长春街头刮起寒风。5日早上六点半,记者与王智相约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大门口见面。“他每天都是最早来单位的那拨人之一。”门卫大爷开门时,竖着大拇指称赞,“这群人真敬业!”进楼后,王智直奔实验室。昨晚进行的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测试刚出了结果。他操作电脑,仔细查看结果后,严肃的神情才略有放松。“结果还行。”他说。这是国庆节假期的第五天,王智如往常工作日一样,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指标一天不达标,没法在家安心休息。”他说。长春光机所空间一部研究员王智带领团队参与的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项目。为了捕捉引力波信号,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的“太极计划”正式启动。2019年8月,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成功发射。“太极一号”上有三个关键有效载荷,堪称系统“大脑”,王智团队参与其中两个有效载荷研制。结合“太极一号”在轨实验结果,王智团队正在为“太极计划”研制性能和指标更高的新一代载荷。“一切还是老样子,团队在忙、‘崩溃’、调整状态、继续攻关中反复循环。”他笑着说。自2018年起,记者一直关注着团队研发动向。每天,王智和同事们或是在布满仪器的实验室里做测试,或是开会讨论下一步工作方向。“一点都不‘酷’,还很枯燥。”他说。10月5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间一部研究员王智(左后)与同事在实验室进行测试。新华社记者 孟含琪 摄以最近攻关的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为例,为了在宇宙存在的无数声音中捕捉到微弱的引力波信号,需要保证惯性传感器在太空中非常稳定,其一旦受其他因素干扰产生偏离,电容位移传感就能测出偏离值,帮助系统纠正偏离。从今年6月到8月,团队反复研制和试验,但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的研发始终没有突破。王智心里火急火燎,但不敢催,生怕大家压力更大。负责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攻关的汪龙祺钻进实验室里两个月,几乎不怎么说话。9月中旬,团队终于有了突破。王智发现,汪龙祺的话又逐渐多了起来。汪龙祺告诉记者,取得突破其实没什么诀窍,查海量文献找办法,开会集思广益,请教老专家,最后他们将每一个元器件性能逐一提升改造,再化零为整,使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比原有设计方案性能提升4倍。短暂的喜悦过后,他们又投入到新任务中,努力实现“积跬步,至千里”。其实,很多变化也在发生。王智说,团队承担的项目属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项目,短期内很难出成果,也写不出论文。为了鼓励大家“坐稳冷板凳”,长春光机所将其作为重大创新专项给予经费支持,以实际贡献作为人才晋升的关键考核指标,团队成员从2018年的几个人增加到如今的20多人,大家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 “项目难度很高,但大家干劲很足,这个国庆节大部分人都主动要求来加班。”王智说,“我们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庆生。因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研究,就是科学家的职责和使命。”10月5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间一部研究员王智(左二)与同事边吃午饭边讨论工作。新华社记者 孟含琪 摄午休时间,王智本来想请大家出去吃饭,但被大家拒绝了。“趁着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还有测试要做”“中午要讨论昨天的测试结果”… … 他和汪龙祺也拿着泡面走进会议室,边吃饭边讨论起来。
  • 北京推出六方面政策支持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
    3月31日,北京市《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在怀柔区正式发布。据了解,《细则》针对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企业和研发机构,从鼓励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等六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将促进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生态体系建成。当前,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新阶段,“十三五”时期29个装置平台陆续进入科研状态并产出创新成果,“十四五”科学设施加快落地,中科院18个院所、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纳米能源所、德勤大学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的科研团队相继进驻。怀柔区正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着力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致力于将怀柔科学城的建设过程转化为仪器装备的创新研发过程。为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建设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基地,2021年10月18日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京政发〔2021〕31号)。“此次发布的《细则》是具体细化措施,是为了配套产业发展资金,提高产业吸引力和区域招商力度,全链条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集群。”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顾瑾栩表示。据了解,针对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企业和研发机构,北京将从鼓励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吸引创新人才集聚、鼓励对外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在鼓励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支持企业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开展揭榜攻关、样机研发、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建设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支持承接项目设备集成、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怀柔布局,鼓励创业服务机构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细则》同时支持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企业利用贷款积极在京投资产业,给予贴息支持;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支持金融机构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小微企业提供银行信贷和担保支持等金融服务。在吸引创新人才集聚方面,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对紧缺型人才及高层次国际人才引进,支持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紧缺型人才办理落户。同时,鼓励对外合作交流,支持建立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产业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服务、设立专业机构。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顾瑾栩表示,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和怀柔区持续引导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从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提供科学的配套空间、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应用场景示范区等四方面,着力打造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聚集区。在加速布局创新要素、推动产业集聚方面,注重顶层设计,面向全球合作,在怀柔重点建设MEMS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研发平台,集聚一批研发设计、封装测试企业。接下来,将全面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科研集聚优势,遴选可产业化科研项目,催生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应用场景示范区。坚持场景驱动,紧扣市场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全球,集聚世界一流研发团队、先进技术和创新型企业。聚焦韧性城市,制定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应用场景清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场景应用。谋划产业发展全球战略,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头部企业引领、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支撑、科技创新团队驱动、全要素专业服务”的源动力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化产业服务体系,培育科技服务生态。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争取国家级、市级产业政策支持,形成部、市、区协调联动机制。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配套产业发展基金,吸引专业资本参与,增强金融的“造血”功能。加强与高端智库合作,全面梳理政策资源和产业资源,定制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设立科技服务企业,培养技术经理人,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国际化科技服务生态体系。
  • 超灵敏二硫化钼湿度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p   现阶段对二硫化钼湿度传感器的研究主要受制于加工过程本身引入的残胶对材料表面的污染,影响了其对水分子的吸附,从而导致灵敏度不高或响应时间过长等问题。因而,如何得到具有高灵敏、快速响应时间的二硫化钼湿度传感器成为制约其应用的最主要因素。 /p p   针对上述问题,日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利用一种新的金剥离方法,加工得到具有干净表面的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从而实现了对水分子的灵敏响应。该项工作由实验室博士赵静在研究员张广宇的指导下完成。 /p p   据悉,这种加工方法主要是利用二硫化钼与金之间的作用力远大于金与衬底间的作用力,从而可以将多余的二硫化钼样品从衬底上完整地剥离下来,同时保证了用于器件的二硫化钼表面的干净。利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经过反应离子刻蚀后表面残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大简化了加工过程,得到了具有超洁净表面的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其光学、电学性能的显著提高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种加工方法得到的样品具有更好的性能。 /p p   由于利用这种金剥离方法得到的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超洁净的表面,因此能够灵敏感知外界湿度变化,大大提高了二硫化钼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除了具有超高灵敏度外,由于二硫化钼表面没有悬挂键,对水分子的吸附是纯粹的物理吸附,因此器件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脱吸附,有效缩短了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除此之外,得益于CVD生长的二硫化钼成膜均匀,可以加工得到一系列具有优异性能的二硫化钼湿度传感器阵列,从而对外界不同湿度的空间分布起到定位作用,用来实时监测外界湿度分布的变化。 /p p   这种基于超洁净表面的二硫化钼样品加工得到的湿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短、使用寿命长、空间分辨率高等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未来无接触定位系统及二维材料多功能柔性传感器阵列领域。 /p p /p
  • 拉曼生物传感器检测脑瘤只需一滴血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会《ACS纳米》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生物传感器,可帮助医生从微小的血液样本中精确诊断出脑癌。图片来源:ACS纳米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脑肿瘤的死亡率很高,5年生存率仅为36%。更准确的诊断或会改善这种情况,但组织活检具有侵入性,且可能会错过有关肿瘤组成的重要信息;而基于成像的方法又无法提供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为了有效治疗脑癌,医生不仅需要确认恶性肿瘤的存在,还需要确定它是起源于此(原发性肿瘤)还是从其他器官转移到大脑(继发性肿瘤)。医生还需要知道肿瘤位于器官的哪个位置。由于现在没有诊断技术可在无手术或痛苦的脊椎穿刺的情况下完成这一任务,研究人员希望开发一种使用少量血清的无创测试方法。研究人员使用高强度激光束在镍芯片上产生3D镍—镍氧化物纳米层。通过这个过程形成的超敏生物传感器能检测出微量的肿瘤衍生物质,如核酸、蛋白质和脂质,这些物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循环。传感器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这些组分,该方法为每个样品生成分子谱或指纹。然后,研究人员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分析这些特征,以找到脑肿瘤的证据并确定其类型,并预测其在大脑中的位置。使用液体活检平台,研究人员可从5微升血清中检测出脑癌,还可将其与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直肠癌区分开来,具有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他们在区分原发性脑肿瘤和从肺或乳腺转移到大脑的继发性肿瘤方面取得了类似的成功。新技术使研究人员能以96%的准确率确定肿瘤位于9个脑区室中的哪一个。研究人员说,该测试的非侵入性允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癌症的发展,以便医生作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 工业安全新守护者:深度解析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传感器的良好性能
    在工业化浪潮汹涌向前的今天,安全生产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面对如化工、石油天然气开采、污水处理等高风险行业时,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效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硫化氢(H₂ S)作为一种剧毒且易燃易爆的气体,其精准监测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与员工健康。在此背景下,英国Alphasense公司推出的硫化氢传感器,凭借其良好的技术实力与稳定性,正逐步成为工业安全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以下是对该传感器的全面剖析,揭示其在守护工业安全中的独特价值。外观与耐用性的双重保障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传感器,外观设计紧凑而精致,内部结构坚固耐用,专为严苛的工业环境而生。其外壳精选耐腐蚀、耐高温材料打造,无论是潮湿、多尘、极端温度还是其他恶劣条件,都能确保传感器稳定如一地运行。同时,传感器达到高标准的防水防尘等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恶劣环境中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让安全监测无惧挑战。较高精度监测技术的核心优势技术的先进性是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传感器脱颖而出的关键。该传感器采用先进的电化学或电化学红外吸收技术,这两种技术各有千秋,共同铸就了传感器的高精度监测能力。电化学传感器配套报警仪凭借其快速的响应速度和高度灵敏性,能够迅速捕捉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细微变化;而电化学红外吸收传感器则凭借其对特定红外波长的精准识别,实现了更为稳定和抗干扰的测量结果。无论是哪种技术路线,英国Alphasense配套报警仪都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无误,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智能化功能引领未来趋势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传感器也不甘落后。传感器内置高性能微处理器,不仅能够实时分析数据、自动校准误差,还具备强大的报警功能。一旦监测到硫化氢浓度超标,传感器将立即触发声光报警,确保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此外,传感器配套报警仪还可支持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或电脑软件随时随地查看监测数据,实现对生产现场的远程管理和实时监控。这种智能化功能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广泛应用展现非凡实力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传感器的良好性能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传感器配套报警仪被广泛应用于钻井平台、油气管道等关键区域,有效预防了因硫化氢泄漏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在化工生产领域,传感器更是成为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的得力助手,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此外,在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环保领域,传感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环保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传感器在工业安全领域的非凡实力和广泛应用前景。英国Alphasense硫化氢传感器以其高精度监测技术、智能化功能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了工业安全领域的新守护者。它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也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健康保驾护航。
  • 纳米传感器可在几分钟内检出残留农药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传感器,可在几分钟内检出水果上的农药。在《先进科学》杂志一篇论文中描述的该项概念验证技术,使用由银制成的火焰喷涂纳米粒子来增强化学物质的信号。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纳米传感器可帮助人们在食用前发现农药残留。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微生物学、肿瘤和细胞生物学系首席研究员乔治索特里奥称,在欧盟销售的所有水果中,多达一半含有大量与人类健康问题有关的农药残留。然而,目前用于在消费前检测单一产品上农药残留的技术,相关传感器成本高,制造工艺繁琐,在实践中受到限制。为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廉价且可重复使用的纳米传感器,用于监测在售水果的农药残留。 新纳米传感器采用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可将金属表面上生物分子的信号增强超过100万倍。研究人员此次通过使用火焰喷涂(一种成熟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金属涂层沉积技术)创建了一种SERS纳米传感器,将银纳米粒子的小液滴输送到玻璃表面。火焰喷涂在大面积上快速生产均匀的SERS薄膜,消除了可扩展性的关键障碍之一。 然后,研究人员微调了单个银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它们的灵敏度。为了测试其检测能力,他们在传感器顶部涂上一层薄薄的示踪染料,并使用光谱仪来揭示它们的分子指纹。研究表明,传感器可靠且均匀地检测到了分子信号,并且在2.5个月后再次测试时其性能保持不变,这证明了它们的耐用性和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 为测试传感器的实际应用,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了校准,以检测低浓度的对硫磷—乙基,这是一种在大多数国家被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毒农业杀虫剂。研究人员将少量对硫磷—乙基放在苹果上,随后用棉签收集残留物,棉签浸入溶液中以溶解农药分子。溶液滴在传感器上后,传感器可在5分钟内检测到农药残留,而不会破坏水果。 研究人员希望探索这种纳米传感器是否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发现特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 锐意自控发布锐意自控微流红外气体传感器Gasboard-2105新品
    产品名称:微流红外气体传感器产品型号:Gasboard-2105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PCT专利(PCT/CN2018100767)微 流红外隔半气室传感器技术测量CO、NO、SO2、CO2 、CH4, 气室由被测气室和参考气室组成;传感器对被测气体具有较 好的选择性,可进行高精度、高稳定性气体浓度测量,适用 于非常恶劣的工业环境。    配备水分补偿调节装置,消除水汽干扰 自动温度、压力补偿 传感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 适用于长时间在线监测,寿命长 气室采用恒温加热技术,降低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基本参数量程CO: 0~500~1000~2000~5000ppmCO2: 0~500~5000ppmSO2: 0~200~5000ppmNO: 0~200~5000ppmCH4: 0~500~5000ppm注: 量程可定制线性误差±2%FS重复性±2%FS零点/量程漂移<2.5%FS/7d低浓度烟气排放监测、船舶废气排放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燃烧装置锅炉气体浓度测量、生物沼气发酵气体监测、工业过程气体监测、气体分析仪/系统集创新点:1、同时测量CO、CO2、NO、SO2、CH4 2、配备水分补偿调节装置,消除水汽干扰 3、自动温度、压力补偿« 4、传感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 5、适用于长时间在线监测,寿命长 6、气室采用恒温加热技术,降低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锐意自控微流红外气体传感器Gasboard-2105
  • 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沁:工业基础传感器需破解核心器件产业化难题
    为适应国家工业发展需要,特别是能源、化工、交通、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针对传感器的需求,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先后组织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专业生产企业及部分重点高校共同针对工业传感器进行攻关和生产。在经历了几代人、近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后,至今为止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全工业领域的工业传感器体系。很多传感器从无到有,相当程度满足了国家工业发展的需求。传感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二五”以来,密集的传感器相关政策推动了我国传感器行业飞跃发展。“十三五”期间,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工信部出台《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2017—2019)行动指南》及《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从而直接催生了重大科学仪器及设备开发、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研究两大专项。2020年8月国务院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从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市场应用政策、国际合作政策等全方位多方面提出部署,直接将当前新时期新阶段的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其他相关基础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在一系列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我国传感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基本全覆盖的产业布局,工业需求传感器从自主到引进全产业链覆盖。中低档产品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实现出口,设计、研发、应用一条龙配套建设和水平普遍提升。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工业市场,针对传感器的需求已经从原始的配套变成刚性需求,巨大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的市场吸引力不仅对国内企业,对国外工业传感器龙头企业也是巨大的吸引,美国艾默生、德国E+H、日本横河等工业传感器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成为其公司业务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支持和行业需求的双层推动下,我国工业传感器已形成由材料、器件、系统、网络等全方面构成的产业链模式,产业链规模、质量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据统计,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于工业制造业的各类传感器生产厂家约2000余家,产品基本覆盖工业制造各领域。生产的各类工业用传感器品种、规格约1.6万种。已经显现出有区域特点的传感器产业集群,重点集中在长三角,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辐射的区域布局。这些集群各有侧重优势,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传感器产业链。诸多瓶颈亟待突破尽管取得不俗成绩,但我国工业基础传感器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破解,主要表现在:一是顶层设计仍缺乏统筹设计,规范引导。工业传感器在仪表行业是小行业,在中国制造中更是小小行业,但工业传感器在制造强国战略中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传感器具有的专业分散和行业分属的特点,长期以来传感器行业始终缺乏统一的行业认知。虽然国家投资逐年加大、政策力度逐年增强,但传感器产业需要长期不断地培育养成的特点在地方政府、企业急于求成的作用下,想取得传感器产业化的标志性成果,往往事与愿违。二是产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核心技术缺乏。以压力传感器行业为例,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商大约有千余家,其中民企数量约占企业总数的90%,已经成为了中国工业压力传感器、变送器行业的与国外厂商争夺国内工业用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市场的主力军。但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大于2000万元的企业不足三成,七成以上的传感器生产厂商为中小微企业,产业规模很小,自身盈利能力也不强。因此企业核心技术、企业研发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或缺乏。统计国内主要传感器厂商的产品分析也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厂商生产的压力传感器,70%以上是常规应变式、溅射薄膜式等传感器产品,30%左右为陶瓷材料为主的低端产品,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三是共性化问题多,产业化问题多。共性关键技术,如可靠性技术研究尚待突破。国外典型流程工业高端典型传感器在上世纪末已实现五年免调校,但国内相关产品免调校功能还在推广验证中。工业传感器共性技术如材料、设备、方法、可靠性验证分析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四是工业传感器核心敏感技术产业化缺“芯”严重。尽管传统的工业传感器如应变、电感、电容、光栅、称重、位移量、位置量、金属弹性器件等年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有些甚至已经实现出口。但是对于高端工业传感器,尤其是高端制造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用配套工业传感器基本上100%依靠进口。即使国内生产,也仅仅停留在研究、样机、小批量中试阶段,相关传感器核心技术(器件)的产业化仍然“路漫漫”,严重制约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工业制造的“自主可控”。如:国内硅基MEMS压力传感器全产业基本处于封装代工阶段,从普通硅基压力传感器、OEM硅基压力传感器到流程工业高端设备控制用变送器,核心硅基敏感芯片基本上全部进口,国内自主配套不足1%;高端智能制造、CNC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等配套需求的位置、压力、图像、惯性器件等传感器以欧美日或欧美日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垄断;国内工业基础气体传感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催化燃烧式、电化学式、红外式,以及MOS气体传感器阶段,仅有少量高端的激光红外气体传感器及光离子化PID气体传感器在工业制造领域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业气体传感器产业化落后国际先进水平至少五年左右。MEMS硅基压力传感器核心敏感元器件、高端气体传感器敏感芯片等虽然完成技术攻关,但产业化配套基本为零,国内产业化生产敏感核心器件及传感器高端市场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工业传感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制造业市场。高端应用的产业化发展空“芯”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关键阻碍。努力完善工业基础传感器生态第一,以德国X-Fab的精、专、特标准化核心器件产业基地为对标,建成力、热、磁、气核心器件专业定点产线,实现国内工业基础传感器基础核心器件成果产业化转移,配套快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对传感器的需求特别是核心器件的需求。工业基础传感器是制造工业的基础,首先解决当前产业急需的核心器件产业化问题,完善从材料、制造、销售、使用的一条龙产业生态,彻底解决国内工业基础传感器有“器”无“芯”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工业基础传感器对国家工业基础的基石和支撑作用,形成分工明确、配套清晰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建成中国的X-Fab专业产线。标准化定点专业产线不仅要求有良好洁净的工作环境,更需要清晰的产品(不可唯利是图)、清晰的工艺管控、素质技能稳定的管理管控团队。做到环境、产品、工艺、管控四“净”。第二,集中开展传感器跨学科培养,在人才评价、人才团队建设中树立领军人物,培养高端扛旗帜的企业;在标准、可靠性、专利等多方面加大奖励制度,推动人才队伍快速成长。第三,从材料、制造、销售龙头抓起,建成工业传感器“一条龙”生态。健全分工清晰明确的工业传感器生态链,实现传感器工业“基石”的支撑作用。加大流程工业用力、热、磁、流量、环境气体安全检测传感器和离散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形成流程工业、离散工业传感器精、专、特、新的产业布局,培养一批各自产业领域的隐形冠军。针对隐形冠军培养在市场、技术、团队方面从不同角度给予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对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扶持,在功能工业传感器生态链上培养领军企业。第四,加大对传感器中、小微企业知识成果及科研成果保护,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基础工艺技术的研究,降低企业科研成果转化风险,开展新型一体化智能工业传感器研究,提倡建设工业传感器小微企业的技术隐形冠军。加大国家对于传感器产业化的投入,鼓励建设产业集聚园区和公共创新平台,加速新设计、新工艺导入。加强对共性关键技术、基础工艺技术研究的投入,在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缩短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周期。强化市场应用对产业的需求牵引作用,鼓励应用厂商通过商业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智能传感器的研发与制造,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关键芯片开发,提升产品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成果转化。鼓励开展新型工业传感器一体化及技术及应用研究,在感知、控制、通信、算法、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方面开展工作,满足新一代工业传感器需求。第五,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产品质量为准入门槛,企业对自身产品的质量责任保障为前提,从政策面给予工业传感器在国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中的配套使用力度,给予国货配套更优惠条件,在工业传感器应用领域落实并加大力度实施国家“政府采购法”和“国货优先”政策。保障工业传感器在中国制造的发展过程中同步快速成长。
  • 日本研制出柔性压力传感器,有望协助肿瘤检测
    提起肿瘤,相信大多人都是惧怕的,因为它在大多数时候都代表了痛苦与死亡,至今,人们对于大部分肿瘤依旧束手无策。  而传感器的功能相信大家都是了解的,是人工智能硬件的必备品,越小越灵敏的传感器也就意味着可以办成更多的事。  由于生产方法的限制,人类还很难制造出厚度在100位微米以下的传感器。但是日前却传来了好消息,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由纳米纤维材料制成的超薄柔性压力传感器,仅80微米厚,可以很准确地感知圆形物体表面的压力,甚至可以一次性测量出144个点的压力。  利用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高分子弹性聚合物等制成了300-700纳米厚的纳米纤维材料,再形成透明、轻薄的多孔结构。  研究人员将这一传感器放进人造血管之中进行测试,发现可以测量出极其微小的压力变化,同时还可以检测出压力在这种环境中传播的速度。  由此,研究人员表明,未来是有希望利用搭载这种传感器的橡胶手套来检测出乳腺癌或是肿瘤的。  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有一天,肿瘤再不会成为一个可怕的代名词。
  • SO2传感器: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检测
    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得益于我们不断进步的环境空气监测技术。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形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是指在大气污染中,那些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根据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分为粉尘(1~200μm)、烟(0.01~1μm)、飞灰、黑烟、雾等。气体状态污染物则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几大类:以SO2为主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其中二氧化硫,一种带有毒性的气体,当它逃逸到空气中,就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酸雨,这些酸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它不仅会腐蚀建筑物的表面,还会对植物和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对二氧化硫的检测和控制变得很重要。那么,二氧化硫的检测标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二氧化硫的检测标准主要分为两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工业排放标准。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二氧化硫的浓度限制各有不同。在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二氧化硫的日均值不得超过60微克/立方米,年均值不得超过20微克/立方米。而在美国和欧盟,相应的浓度限制分别为75微克/立方米、140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和350微克/立方米、125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这些标准的设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工业排放标准则是为了限制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中国的工业排放标准规定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二氧化硫的浓度不得超过35毫克/立方米,总量不得超过0.5克/千瓦时。而美国和欧盟的标准分别为200毫克/立方米、0.8克/千瓦时和400毫克/立方米、1.2克/千瓦时。这些标准的实施是为了降低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对于二氧化硫检测,推荐英国Alphasense SO2传感器SO2-B4,可以检测5ppb的SO2气体,非常适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仪器。同时提供独特传感器板 (ISB) Alphasense B4 4电极气体传感器 -ISB,该独特传感器板子(ISB) 用于 Alphasense B4 系列四电极气体传感器。该稳压器提供双通道电压输出。而ISB可以测量氧化(CO, H2S, SO2, 和 NO) 和还原(O3和 NO2)气体。ISB被配置四个版本于特定的传感器:NO, NO2, O3 和 CO/ H2S/ SO2。通过了解这些二氧化硫的检测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检测和控制的重要性。
  • “疏水分子筛”助力安光所研发抗湿型高性能硫化氢传感器
    近日,安光所利用“疏水分子筛”研发抗湿型高性能硫化氢(H2S)传感器,相关成果以“基于Pt锚定CuCrO2(铜铬氧)的高性能H2S气体传感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在抗湿、高选择H2S气体传感器中的双重功能”为题,分别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杂志上。   H2S是一种无色、易燃易爆、有强腐蚀性的剧毒气体,广泛存在于石化、天然气、矿井、下水道、养殖场、废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半封闭和高湿度场所。近年来,半导体型H2S传感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铜铁矿、氧化锌(ZnO)、氧化铜(CuO)在内的多种氧化物在干燥空气中都对H2S具有较高的响应。然而,传感器在实际使用时必须暴露在湿度环境中,环境中的水汽是一种强干扰性气体,且水汽(湿度)随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因素急剧变化,这给传感器的浓度标定带来了较大干扰。此外,H2S是一种强腐蚀性气体,且腐蚀性随湿度增加而增大,导致传感器在高湿度环境下快速腐蚀中毒、寿命大幅缩短,成为传感器走向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安光所激光中心孟钢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基于Pt单原子敏化CuCrO2的高灵敏H2S传感器基础上,通过热蒸发法在CuCrO2敏感层上蒸镀了一层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疏水、透气薄膜。PDMS性质稳定、本征疏水,可有效隔绝环境中水汽的侵入,减弱环境湿度对传感器的影响,同时显著提升传感器在湿度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此外,PDMS膜中大量微孔可有效阻挡甲硫醇分子(结构、性质同H2S极相似,直径略大),充当“分子筛”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传感器对H2S的选择性,实现了“一石二鸟”的功效。基于PDMS包覆CuCrO2的H2S传感器,工作温度较低(100 ℃)、湿度影响小、响应高(50%相对湿度下对5 ppm H2S的响应高达151)、选择性高、长期稳定性好,为H2S传感器在石化、天然气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研究工作由中科院国际合作及安徽光机所所长基金等项目资助。
  • 船舶气象仪-一款有条不紊的微型气象传感器
    船舶气象仪-一款有条不紊的微型气象传感器#2022已更新【品牌型号:天合环境TH-Y6】雷雨大风天气对船舶航行安全会带来很大影响,船舶在大风浪区域航行,将出现较剧烈的摇荡运动、降速、航向不稳定,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操纵方面的困难,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危险,而且大雨、暴雨会引起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行安全。一、产品简介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微型气象仪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微型气象仪和气象环境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具有完整的生产链、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和全面的营销团队,我们研发生产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五要素微气象仪、六要素微气象仪和小型自动气象站等气象产品,已广泛应用到气象监测、城市环境监测、风力发电、航海船舶、航空机场、桥梁隧道等领域,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TH-Y6型六要素微气象仪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与传统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相比,我司产品克服了对高精度计时器的需求,避免了因传感器启动延时、解调电路延时、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测量不准问题。TH-Y6型六要素微气象仪创新性地将气象标准六参数(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压电雨量)通过一个高集成度结构来实现,可实现户外气象参数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通过数字量通讯接口将六项参数一次性输出给用户。二、产品特点1、顶盖隐藏式超声波探头,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2、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3、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压电雨量六要素一体式4、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测量,无启动风速☆5、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看门狗电路,自动复位功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高集成度,无移动部件,零磨损7、免维护,无需现场校准8、采用ASA工程塑料室外应用常年不变色9、产品设计输出信号标配为RS485通讯接口(MODBUS协议);可选配232、USB、以太网接口,支持数据实时读取☆10、可选配无线传输模块,最小传输间隔1分钟11、探头为卡扣式设计,解决了运输、安装过程松动不准的问题☆三、技术参数1、风速:0~60m/s(±0.1m/s);2、风向:0~360°(±2°);3、空气温度:-40-60℃(±0.3℃);4、空气湿度:0-100%RH(±3%RH);5、大气压力:300-1100hpa(±0.25%);6、压电雨量:0-4mm/min(±4%)7、功率:1.08W8、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9、生产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四、产品尺寸图五、产品结构图六、注意事项1.传感器水平周围1米半径无遮挡,避免水滴飞溅影响2.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强机械振动源3.传感器安装上方应为开阔区域,雨滴应直接滴落至传感器,应免二次滴落和连续水流冲击
  • 【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中欧传感器产业合作交流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11月6日,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中欧传感器产业合作交流会在郑州顺利召开。此论坛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承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代表150余人参会。论坛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协同控制所副所长刘玉敏主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凤霞为论坛致开幕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致辞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凤霞致辞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协同控制所副所长刘玉敏主持论坛欧洲科学院院士亨利H拉达姆森以线上报告的形式介绍了红外器件的发展现状和中国在该领域的新机遇,他展示的采用了短波红外(SWIR)技术的照片,相比传统光学照片和热成像照片有更多成像细节和成本上的优势。“这项突破性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肿瘤检测等领域。”亨利院士兴奋地表示,相关的设备和芯片都已在中国生产,这项技术拥有着光明的未来。葡萄牙使馆商务处中国区投资主管玛丽安娜威尔逊介绍了葡萄牙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和合作机遇,分享了葡萄牙在半导体、传感器、信息技术、AMKOR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在传感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及葡萄牙的营商环境等。“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动作以及应用场景都是通过传感器来进行表达和传达的。”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工业顾问刘铠文博士介绍了AI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应用—通过AI多模态测评技术革新教育评价体系。他举例,“剑桥大学老师每年要花600个小时去给学生做评价,我们研发的打分评价系统,可以直接帮老师减少80%的繁重工作量。”着重分享了AI多模态测评技术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优势与应用。IMAP大中华区管理合伙人王俊雄介绍了欧洲传感器行业的并购市场情况。“欧洲市场现在由于技术创新,汽车、医疗、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都处在爆发式的增长期。”王俊雄认为,国内很多厂商的资质和能力、产品、质量,已经完全够得上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国以色列商务发展经理刘思嘉介绍了以色列创新传感器产业、商业环境与中国合作机遇。Newsight(中国)董事长李利凯做《投资传感器产业—打造中国世界级行业领袖》主题报告,分享了投资传感器产业的心得经验。海德堡印刷电子有限公司及创新实验室总经理迈克尔克罗格尔介绍了柔性传感器带来无限机遇,分析了不同场景的柔性传感器使用方案。海德堡创新实验室业务发展主管佛罗里安乌尔里希通过汽车安全带提醒技术的实际案例,分享了柔性印刷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本次论坛围绕中欧传感器产业,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来自俄罗斯联邦驻华商务代表处、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上海阿根廷总商会的专家、企业家们也参与其中,共同研讨中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新发展、新理念。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欧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让参会代表对传感器产业有了更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 研究开发出基于FBG传感原理的触觉传感器应用于微创手术组织触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王磊团队在基于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原理在微创手术的应用——活体组织触诊的研究中实现了活体组织的精准力信息反馈和肿块信息的定位检测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based Force Sensor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ase Study of Ex-vivo Tissue Palpation为题,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上。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MIS)逐渐成为现实。但是,传统手术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仍与MIS有关。例如,在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期间,医护人员会暴露在手术室中发现的放射线和整形外科危害中。引入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技术成为了比传统微创手术更好的替代方案;然而,机器人辅助手术过程中伴随着外科医生的触觉丧失。外科医生通过操作机器人来进行微创手术,手术期间医生无法直接接触人体组织并且分析人体器官,因此无法保证所进行的手术的可靠性。在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触觉去感知器官的异常情况,进而判断器官中是否存在肿瘤和肿块。但随着医疗机器人的普及,这种可获得的触觉信息尚未有效集成到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中,因此要求机器需要具有更高精确度和灵敏度的触觉信息反馈。深圳先进院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组织触诊中的高灵敏度布拉格光栅光纤(FBG)传感方案,与以往的电容式传感方案不同,光纤传感器与手术期间的磁共振(MR)系统和成像系统兼容。   为此,研究设计了用于微创手术的一维远端力传感器。其中,传感器结构中嵌有双光栅元件可用于解耦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应变和温度交叉影响,实现更精准的力觉检测。研究中,科研人员基于双光栅元件结构设计出发,推导出相应的柔性结构理论模型。通过fmincon函数对柔性件进行了基于物理模型的优化设计,确定了结构的关键参数。采用有限元法对柔性件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在理论基础上验证了该柔性件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性能,并基于前馈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标定,该网络模型可精准预测力与波长偏移量的关系。研究还进行了温度补偿实验,验证了双光栅元件能够有效的进行温度解耦方案。实验结果表明,FBG传感器能够在1N范围内感知力值,平均相对误差小于满量程的2%;温度补偿后的误差0.8 mN。科研人员进一步对猪肝器官进行组织触诊实验,验证所提传感器设计在微创手术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研究实现了组织触诊中器官肿块信息的精准力反馈和定位检测,并提出了新型的温度解耦方案和传感器标定方法,为微创手术中手术机器人的触觉信息检测提供了有效技术路线,有望推动手术机器人在介入式医疗中的手术路径导航和机器控制中的应用。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 【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智能传感器关键材料及元器件-产业基础分场活动圆满举行
    11日5日,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主持开幕式。尤政、蒋庄德、周立伟等11位中外院士受邀参加。河南省副省长刘尚进、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中德友好协会联合会副主席菲力克斯库尔兹出席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肯尼斯格拉特、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成录、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作大会主旨报告。相关省市领导,国际组织代表,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协会、学会、知名企业代表等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大会现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分会、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了大会的“智能传感器关键材料及元器件”产业基础分场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李长明,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卢钦华,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广利,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吴保安,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奇等出席会议。论坛由河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封装与精密成形研究院院长曹军主持。曹军院长主持论坛,吴保安副总经理致辞卢钦华巡视员、李广利副主任为论坛致辞,吴保安副总经理向出席的院士、专家及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刘云圻院士、李长明院士、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中广核高级技术专家黄美良、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工赵鸿滨、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廖新勤分别作了题为《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高性能传感器》、《智能传感的创新与产业化》、《新时代传感器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核电智能传感器的技术》、《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功能复合材料与柔性智能触摸传感器》的学术报告,围绕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高端对话,共享成果,共话未来。刘云圻院士作报告李长明院士作报告欧阳劲松所长作报告黄美良高工、赵鸿滨高工、廖新勤副教授作报告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材料创新助力技术发展”,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自传感器关键材料及元件、智能传感器等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科技工作者代表、新闻媒体线下逾150余人参加。论坛现场
  • 吴海龙教授谈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
    吴海龙教授在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近期工作汇报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   相关新闻: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尊敬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尊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主任,尊敬的俞汝勤院士、姚守拙院士,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了。这是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将为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和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对于各位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知道,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下设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是于1984年4月提出申请,后经中国分析仪器学会批准正式成立的。然而,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历史却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协作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协作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等工作,包括组织召开了1979年第一届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后被认定为第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高小霞及汪厚基先生的支持下,确定创刊“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讯”,即后来的“化学传感器”杂志。1984年在扬州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后被认定为第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代表人数达到140,取得圆满成功。1985年5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离子选择性电极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组织者就是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老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我们今天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式的主持人章宗穰先生。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成立后,在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首先于1986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高小霞先生到会并作大会报告。会议征集内容已包括化学传感器研制,理论研究,测量仪器研制和配用微机技术,数字模拟、数学方法及软件方法,以及在工业、农业、环境科学、生理医学、卫生防疫、水文地质、海洋气象、国防、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还有生产技术经验和改进等。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第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省大庸市即现在的张家界市举行,此会由湖南大学具体承办。当时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92个单位的160名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史久泰高级工程师和分析仪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厚基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录用论文187篇,其内容涉及化学传感器和离子选择电极各分支领域的发展趋势,各种新的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化学传感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在热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生物敏传感器和药物电极的研究,化学传感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微型计算机在研究与应用中的开发以及新型智能化测量仪器的研制等。可见,当时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此后,我们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先后在 1991年的武汉(5)、1994年的太原(6)、1997年的上海(7),2000年的长沙(8)、2005年的扬州(9)以及2008年的重庆(10),召开了第五届到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的系列学术会议几乎与起源于1983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国际化学传感器系列会议同步,可谓反映见证了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回忆过去,我们今天更加深切怀念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高小霞先生、深切缅怀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先驱者汪厚基先生和殷晋尧先生、深切缅怀为我国化学传感器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苏渝生先生等各位。   2005年的扬州会议,成立了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新一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在2008年的重庆会议期间,对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进行了个别调整。本届专业委员会先后组织了于重庆举行的第十届和此次于长沙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会议。今天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收到了来自海内外的近200多位专家、学者及青年才俊的稿件,涉及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可谓盛况空前。此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由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我们衷心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共征集论文215篇,参会人员将超过350人(最后统计与会人数超420人)。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参会人员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包括曾为我国化学传感器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张国雄先生、丰达明先生、吴国梁先生、陆君涛先生、余瑞宝先生等,他们专程与会,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大会还有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德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特生物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台湾Zensor R & D Co,Ltd 、岛津公司等多家分析仪器厂家和Springer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仪器信息网等相关出版公司和媒体企业代表参加。他们不仅为会议提供了经费支持,更显示了企业界对传感技术研究开发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本次大会可谓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的一次空前盛会,充分显示了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特色和向产业化推进的美好前景。   这次大会学术气氛会非常浓厚。共安排11个大会报告、42个分会邀请报告、58个口头报告,还有100多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交流。本次会议还将对以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为主的优秀墙报论文作者进行奖励。评选工作将由专业委员会聘任的评选小组负责进行,也希望各位与会代表提出建议。   依据学会章程,任期已满五年的本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和《化学传感器》刊物编委会成员都将换届。章宗穰、张国雄、金利通等多位专业委员会及编委会中的年长成员在会前多次提出了不再担任专业委员会和编委会工作的动议。希望由中青年同事承担起学会的全部工作。这一动议将在专业委员会和编委会委员的联席会议上进行讨论。与此同时,也将适当补充热心于学会工作的新成员。可以预期,经过调整和补充后的新一届学会和刊物领导成员的努力和全国同行的支持下,一定会将学会和刊物工作推向新的阶段。在此,我们也向离开学会及刊物工作的年长委员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敬意,恭祝各位前辈健康长寿。   会议期间,还将在单位申请的基础上,确定下一届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欢迎有意承办的单位提出申请。   10月的长沙,天气虽有些凉意,但山水洲城的美丽景色,一定会给各位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我衷心希望各位,在这人文、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将大会开成一个交流学术思想、促进学术创新,增进学术友谊的会议。   最后,预祝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圆满成功!谨祝各位在长沙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锐意自控基于微流红外、紫外NOX传感器的汽车排放尾气分析仪已通过多省计量认证
    p   汽车尾气排放分析仪是在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对汽车排放的尾气进行检测、分析, 从而判断汽车发动机是否工作正常、排出的有害气体是否超出标准的一种仪器。作为机动车尾气检验以及维修机构的核心设备,这种仪器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对汽车尾气排放超标进行检查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获得具有法定效力的计量认证证书是产品应用于市场的重要前提条件。 /p p   随着新的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法规《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18和《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3847-2018的发布,汽车尾气分析检测逐渐标准化。凭借在环保领域多年的气体分析仪器仪表研发制造经验,湖北锐意自控全新推出测量精准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的汽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仪Gasboard-5260和柴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仪Gasboard-5230。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新法规变化分析 /strong /span strong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p p   新法规规定,汽车尾气排放分析仪应至少能自动测量HC、CO、CO2、NO、O2五种气体浓度。在检测方法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规定原来的电化学法测量NOx的原理不再适用,必须用光学法原理测量 二是柴油车增加了NOx的检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如何准确测量NOx? /span /p p   新标准的出台直接影响着NOx的测量,光学检测原理有非分光红外(NDIR)、微流NDIR、非分光紫外(NDUV)、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原理不同测量的精度和结果也不同。除了检测原理不同外,还有两种测量方式的区别:一种是直接测量,把NOx分为NO 和NO2两个组分分别测量,测量浓度相加得到NOx 另一种是间接测量,采用转化炉将NO2转化为NO,通过测量NO间接得出NO2和NOx的浓度。 /p p   此外,《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 3847-2018中规定采用转化炉将NO2转化为NO时,转化效率应≥90%,对转化效率要定期检验,转化效率不合格的转化炉要及时更换。 /p p   因此,采用转化炉间接测量法的汽车尾气分析仪会遇到以下问题: /p p   1、转化效率会影响测量精度,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p p   2、转化炉定期进行检测会增加作业成本 /p p   3、转化炉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需定期更换。 /p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style=" border-collapse:collapse margin-left:10px margin-right: 10px" width=" 648"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特性 /span /strong /p /td td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0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直接测量 span NO /spa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NO sub 2 /sub /span /strong strong /strong /p /td td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26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间接测量 span NO /spa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NO sub 2 /sub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转换炉)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准确性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02"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测量精度较高, span NOx /span 测量误差低至 span style=" background:white" ± span 4% /span /span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266"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测量精度受转化效率影响较大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便利性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02"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等线" 1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台仪器集成 span 2 /span 个测量平台,操作方便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266"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等线" 1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台仪器外加 span 1 /span 台转换炉,操作繁琐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成本效益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302"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无需更换后期耗材,后期免维护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266"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等线" 需定期更换转换炉,成本增加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一、直测法VS转化炉法特性对比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锐意自控解决方案 /strong /span /p p   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自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新国标发布以来,在核心气体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及结构上取得突破。针对标准中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分析仪的检测组分、量程、精度的要求,以及市场普遍面临的NOx测量受水分干扰及转化炉转化效率影响的技术难点,成功研发出满足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检测用的气体传感器平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1、 采用微流NDIR技术直测NO /span /p p   目前国际上的微流红外气体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测量结果随着温度变化,以及光源、探测器的老化等原因造成漂移。对此,湖北锐意自控在采用了隔半气室设计,分别设计了参考气室和测量气室,但是使用同一个光源和探测器,因此,可以通过光源通过参考气室和测量气室的信号比值来修正由于温度、光源老化、探测器老化等造成的信号漂移,从而提高微流红外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长期稳定性。 /p p   此外,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测量NO、NO2易受水分干扰的问题,配备水分补偿调节装置,增加传感器对被测气体的响应灵敏度 通过调节叶片及线性修正,对H2O(气)干扰信号进行调整,使传感器受H2O(气)的影响相互抵消,从而消除H2O(气)的干扰,进一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24ce5fd9-be58-465e-83c5-5411ae0dbd4f.jpg" title=" 图片.jpg" alt=" 图片.jpg" width=" 450" height=" 23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①红外光源 ②切光器 ③切光电机 ④测量气室 ⑤参比气室 ⑥检测器 ⑦微流传感器⑧第2组分检测器 ⑨信号处理及输出系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一 微流NDIR双气室技术原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9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aed0659f-3c0a-4edc-93bd-8bdffb75a6b6.jpg" title=" 22.jpg" alt=" 22.jpg" width=" 450" height=" 29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二 微流NDIR NO气体传感器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 非分光紫外(NDUV)直测NO2 /span /p p   不同于红外(IR),紫外(UV)光谱吸收波段是纳米级别的,波长更短,波峰比较独立。非分光紫外(NDUV)可准确测量NO2气体浓度,不受水分干扰,精度更高,且非分光紫外(NDUV)相对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成本较低。采用非分光紫外(NDUV)直测NO2,成功打破汽车尾气检测中需配套NOx转化炉将NO2转化为NO,采用红外光学平台测量NO浓度,再通过NO浓度计算得出NO2浓度的局限性,更加节省系统集成空间及维护成本 且NO2测量更准确,不受转化效率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6bf8cf2-ddb5-4eed-a6d8-13e96be55e38.jpg" title=" 33.jpg" alt=" 33.jpg" width=" 450" height=" 29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三 紫外吸收光谱 /strong /p p   锐意自控的汽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仪Gasboard-5260和柴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仪Gasboard-5230采用微流NDIR直测NO、非分光紫外(NDUV )直测NO2,成功打破汽车尾气检测中需配套NOx转化炉将NO2转化为NO的局限性,更加节省系统集成空间及维护成本 且NO2测量更准确,不受转化效率的影响。微流NDIR、非分光紫外(NDUV)、非分光红外(NDIR)及电化学技术均为湖北锐意自控自主掌握。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新产品介绍 /strong /span /p p   基于核心汽车尾气传感器平台,湖北锐意自控针对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检测需求,成功开发出汽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仪Gasboard-5260和柴油车尾气排放分析仪Gasboard-5230。 /p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style=" border-collapse:collapse margin-left:10px margin-right: 10px"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30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湖北锐意自控汽油车尾气分析仪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等线" Gasboard-5260 /span /p /td td width=" 283"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湖北锐意自控柴油车尾气分析仪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等线" Gasboard-5230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102px" td width=" 300" style=" background: rgb(242, 242, 242)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10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80px height: 21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5afda047-238b-4bfb-8334-58263b308cad.jpg" title=" 尾气分析仪.jpg" alt=" 尾气分析仪.jpg" width=" 280" height=" 21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5%" br/ /p /td td width=" 283" style=" background: rgb(242, 242, 242)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10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f78c478-51d3-480f-a564-e862ee53eb95.jpg" title=" 44.jpg" alt=" 4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5%" br/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6px" td width=" 30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6"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测量气体: span HC /span 、 span CO /span 、 span CO2 /span 、 span NO /span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NO sub 2 /sub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 span O2 /span /span /p /td td width=" 283"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6"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测量气体: span CO2 /span 、 span NO /span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NO sub 2 /sub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9px" td width=" 30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9"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测量原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HC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 span CO /span 、 span CO2 /span :非分光红外 span NDIR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NO: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微流 span NDIR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NO sub 2 /sub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非分光紫外 span NDUV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等线" O2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电化学 /span /p /td td width=" 283"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9"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测量原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CO2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非分光红外 span NDIR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NO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微流 span NDIR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NO sub 2 /sub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非分光紫外 span NDUV /span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9px" td width=" 30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9"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适用标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及简易工况法)》 span GB18285-2018 /span /span /p /td td width=" 283"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9"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适用标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span GB3847-2018 /span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4px" td width=" 30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4"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检测方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background:white" 汽车排放总量分析(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 115% font-family:等线" VMAS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 /span /p h3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0 margin-bottom:3px margin-left: 0 background:white"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font-weight: normal" 简易稳态工况法(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 等线 font-weight:normal" ASM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font-weight: normal" ) /span /h3 h3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0 margin-bottom:3px margin-left: 0 background:white"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font-weight: normal" 双怠速 /span /h3 /td td width=" 28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4" p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检测方法: /span /p h3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0 margin-bottom:3px margin-left: 0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background:white"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font-weight: normal" 加载减速工况法(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 等线 font-weight:normal" Lugdowm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font-family:等线 font-weight: normal" ) /span /h3 /td /tr tr style=" height:34px" td width=" 30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4" p style="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适用车型:汽油车 /span /p /td td width=" 283"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4" p style="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适用车型:柴油车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5%" span style=" font-size:13px line-height:115% font-family:等线" & nbsp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根据汽车尾气排放分析仪的计量要求,湖北锐意自控对产品进行了充分严格的测试,已一次性批量通过河南省、湖北省、广西省计量院的检定。除上述三省外,湖北锐意自控正在加快推进全国其他省市的计量校准工作,以满足更多地区检测站(I站)和维修站(M站)的使用需求。 /p
  • 分析仪不离传感器 微电子智能化为主
    分析仪器是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在工业过程控制、设施农业、生物医学、环境控制、食品安全乃至航空航天、国防工程等领域,均迫切需要各类新型传感器作为信息摄取源的小型化、专用化、简用化、家庭化的新一代分析仪器,实现更灵敏、更准确、更快速、更可靠地实时检测,以迅速改变我国分析仪器的落后状况。  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传感器产业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它以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  几十年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促进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多学科、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诞生与发展。例如:我国重点开发的MEMS、MOMES、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学传感器等以及今后将大力开发的网络化传感器、纳米传感器均是多学科、多种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一代传感器。  微型化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目前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形成硅压力传感器(如上述EJX变送器)。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包括体微机械加工技术、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LIGA技术(X光深层光刻、微电铸和微复制技术)、激光微加工技术和微型封装技术等。  MEMS的发展,把传感器的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可靠性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传感器的检测仪表,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内置微处理器,或把微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及相关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A/D或D/A、存贮器、网络通讯接口电路)等封装在一起完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注:MEMS技术还完成了微电动机或执行器等产品,将另作文介绍)网络化方面,目前主要是指采用多种现场总线和以太网(互联网),这要按各行业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近年内最流行的有FF、Profibus、CAN、Lonworks、AS-Interbus、TCP/IP等。  除MEMS外,新型传感器的发展还有赖于新型敏感材料、敏感元件和纳米技术,如新一代光纤传感器、超导传感器、焦平面陈列红外探测器、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新型量子传感器、微型陀螺、网络化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模糊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等。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正在形成热点,不同于一般信号处理,也不同于单个或多个传感器的监测和测量,而是对基于多个传感器测量结果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综合决策过程。有鉴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化、智能化程度提高,在信息获取基础上,多种功能进一步集成以致于融合,这是必然的趋势,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也促进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定义概括: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不同类传感器所提供的局部数据资源加以综合,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实性,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从而提高系统决策、规划、反应的快速性和正确性,使系统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其信息融合在不同信息层次上出现,包括数据层(像素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决策层(证据层)融合。由于它比单一传感器信息有如下优点,即容错性、互补性、实时性、经济性,所以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应用领域除军事外,已适用于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海洋监视、地震观测、建筑、空中交通管制、医学诊断、遥感技术等方面。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新型传感器的特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而且可导致建立新型工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肿瘤外泌体检测研究新进展
    外泌体作为一种直径约30-150 nm的脂质双层膜囊泡,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可分泌,广泛分布于人体体液中。外泌体携带着起源细胞的多种物质,如膜蛋白、核酸、脂质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早期癌症临床诊断中的一类重要标志物。电化学方法具有稳定性强、灵敏度高、易操作等特点,使其在临床诊断、生物传感、环境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实现外泌体的高灵敏精准检测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材料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外泌体的识别与检测。MXene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具备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导电性以及较强的催化能力,针对该材料的研究丰富了其在催化、电容器、生物传感和成像等领域中的应用。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真空辅助的方法制备二维MXene平面膜,并利用电化学外加电位作用在二维膜表面负载金(Au)纳米阵列,得到Au-MXene二维复合膜。一方面,该方法利用了MXene二维材料构筑成膜,能够负载大量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蛋白适配体,特异性识别捕获外泌体;另一方面,通过超速离心分离纯化肺癌细胞(A549)分泌的外泌体,对其进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适配体修饰,能够填充复合膜表面未结合的活性位点,进一步放大检测信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外泌体的检出限可以达到每毫升58个,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宽的检测范围以及高的灵敏度。该研究为外泌体的精准检测提供了一种高灵敏的新平台,也拓宽了二维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 Au nanoarrays functionalized 2D Ti2CTx MXene membranes for the detection of exosomes isolated from human lung carcinoma cells为题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二维材料复合膜用于外泌体检测示意图
  • 科技引领!植入光纤传感器为电池做“体检”
    手机爆炸、电动汽车行驶或充电过程中的火灾事故在生活中经常可见,让人们在享受锂电池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担心其在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如何降低这一风险?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研究员王青松团队与暨南大学教授郭团团队研制出一款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光纤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这款高精度光纤传感器可以在1000摄氏度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正常工作,同步测量出电池热失控全过程内部温度和压力,为快速切断电池热失控链式反应提供预警手段。”王青松向《中国科学报》介绍。破解国际性科学难题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中都有一个关键部件——锂离子电池。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出现、“双碳”目标的驱动,锂离子电池产业迅速发展。然而,锂离子电池常常会发生爆炸,也就是热失控,这是威胁电池安全的“癌症”,是制约电动汽车与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瓶颈。研究表明,电池热失控源于电池内部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链式反应”。“这可以从电池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讨论。从内部来看,电池由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组成,其中电解液和隔膜都是易燃物,正负极和电解液在一定温度下又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热量和可燃气体。也就是说,电池内部本身就是一个热不稳定的体系。”王青松说。从外部来看,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外部滥用:电滥用,如过充、过放等;热滥用,如高温、局部发热等;机械滥用,如撞击、挤压等。这些外部滥用会造成电池内部材料发生一系列连锁化学反应,电池内部温度快速提升,最高可达800摄氏度,导致电池起火或爆炸。如何科学、及时、准确地预判电池安全隐患,是当前电池安全领域的国际性科学难题。为攻克这一难题,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光纤传感器,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对商业化锂电池热失控全过程的精准分析与提早预警。《自然-通讯》的一位审稿专家评价道,“该研究有助于电池健康状态监测,并在不可逆损害前发出预警信号。”小巧光纤实时监测电池健康状态将光纤植入电池,并非王青松等人首创。因光纤传感器具备体积小、重量轻、耐受高温高压、耐受电解液腐蚀等优势,前人将其植入电池。但他们主要测量的是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内部参数,从未涉足电池热失控监测领域。于是,王青松等人想将光纤植入电池内部,以监测电池热失控过程,并探索电池内部参数能否为电池热失控预警提供新思路。研究思路有了,做起来却非常难,因为现有的大多数光纤传感器无法在热失控过程中“幸存”。王青松解释说,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内部压力高达2MPa、温度高达500至800摄氏度,在这种高温高压的冲击下,光纤信号会中断,无法测得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数据。研究的关键是开发一款“健壮”的光纤传感器。他们与郭团团队联合攻关,多次改进光纤结构,开展热失控实验,反复修改和验证,最终通过对光纤进行套管保护,在保证内部信号传输的同时解决了光纤容易断的难题。“这款高精度光纤传感器总长度12毫米、直径125毫米,能够植入商业18650电池,实时监测电池热失控期间的内部温度和压力影响。”王青松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相比现有的外部监测技术,内部光纤传感技术更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就好比人们患病,当感知到疼痛时,往往为时已晚。这就像电池外部特征的变化一般都是滞后的。”王青松解释道,“而去医院体检,可以通过CT等看到内部器官变化,从而预知疾病的发生,并通过治疗手段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但这种大型设备体积庞大,无法随时随地监测内部状态变化。如果在人体内植入芯片,就可以做到实时跟踪预警。就像在电池内部植入光纤传感器,可以做到实时监测预警。”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通过解析压力和温度变化速率,首次发现温度和压力变化速率的转变点可作为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区间。该发现适用于不同电量的电池,能够在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反应”之前发出预警信号,保证了电池后续的安全使用。用于同时监测电池内温度和压力的FBG/FPI传感器工作原理适合大规模推行量产在王青松看来,光纤传感器尺寸小、形状灵活,具有抗电干扰性和远程操作的能力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标准制造技术,并且可以实现一根光纤在电池的多个位置同时监测温度、压力、气体组分、离子浓度等多种关键参数。光纤传感技术与电池的结合将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研究团队将探索光纤传感器在大容量储能电池中的应用。“大容量储能电池热失控相比此次研究中的18650电池更加剧烈,并且其热失控特性和机理与小电池有所差异,这将是对我们研究的进一步考验。”王青松说。另一方面,团队将与电池制造商合作,希望在电池制作过程中植入光纤传感器,避免对电池二次破坏,加快光纤传感在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程。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995-3
  • 中国在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6月6日,第16届固态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国际会议(Transducers’11)在北京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西班牙、中国等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近1500人出席了大会。   “如今,物联网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将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公共安全、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夏善红研究员介绍,物联网主要有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组成部分,而感知层的支撑技术就是微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Transducers’11会议主要研讨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领域中相关的理论、设计、材料、制造、应用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关键技术,它对我国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些年,中国在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Transducers会议录用的中国大陆论文已从2001年的寥寥2篇增加到本届会议的74篇。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指出,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许多国家都把它列为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将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科技部高度重视微纳技术的发展,在863计划中设有MEMS(微机电系统)专项,建立了若干MEMS加工平台,重点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传感器与微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培养了研究队伍,催生了一批新兴的MEMS高新技术企业。   据中科院院士王立鼎和西安交大副校长蒋庄德介绍,我国目前活跃在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的企业约有上千家,整个产业水平在逐步提升。
  • 便携传感器让大气中超细微粒无所遁形
    p   大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检测首次有了低成本便携式利器。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制备了基于纳米光纤阵列的全光传感器,新传感器的单颗粒粒径分辨率首次达到10纳米。 /p p   颗粒物的高灵敏传感检测在环境监控、国家安全和生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光学方法的传感技术具有非物理接触、易于操作且灵敏度高等优势,故而传统光纤传感器已在高灵敏检测领域“大显身手”。 /p p   肖云峰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国际学术界研究表明,当光纤直径减小至光波长量级时,光纤外部产生显著的倏逝场(尺度约在百纳米量级),其对周围环境的微弱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可利用颗粒物在倏逝场中的散射效应,实现对超细颗粒物的传感与尺寸分布测量。” /p p   据肖云峰介绍,在新研究中,他们首先精确地计算了散射效率与散射体尺寸和光纤直径的关系,预测了纳米光纤传感器的最优几何尺寸和探测极限 随后进行了高灵敏度的纳米光纤阵列的设计和制备,并通过优化光纤模式,实现了单个标准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传感和测量,粒径分辨率达10纳米。 /p p   课题组利用这一传感器对2015年和2016年北京冬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持续监测,直接获得了百纳米尺度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信息及实时演化图,以此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与官方公布的数据趋势符合良好,展示了此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p p   龚旗煌院士说:“与其他传感器相比,纳米光纤型传感不仅精度高,且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可快速精准地检测出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有望为环境保护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工具。” /p p   这项成果发表在重要光学期刊《光:科学与应用》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的支持。 /p
  • 盘点手机搭载的传感器
    现在只要有智能手机在手,除基本地理位置外,还可以根据机种的不同取得周边环境的紫外线、温度、湿度等资讯。智能手机内建的传感器,可以正确测量出人体也难以察觉到的多元讯息,扮演&ldquo 第六感&rdquo 的角色。   据ETNews报导,过去智能手机制造厂多将规格重点放在相机画素、显示器、手机厚度、传感器等核心性能上,做为产品差别化的焦点。每每有高阶新机种公开,大多会以规格比较为主,并强调设计的创新和技术力的提升。   然近来手机硬件规格竞争已达上限,可以赋予智能手机各种新功能的传感器成为新焦点。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的Galaxy系列机种和苹果(Apple)iPhone搭载指纹辨识传感器等,触发智能手机传感器的竞争。   报导引用市调机构IHSTechnology资料指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传感器全球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较2012年的23亿美元成长约3倍,达65亿美元。   其中有20亿美元以上将来自生物辨识、紫外线、气体等新兴传感器产业。从动作辨识、光照度、距离传感器等智能手机登场初期开始,手机搭载的既有传感器和新传感器将带动传感器市场成长。   新兴传感器的代表性产品为指纹辨识传感器。苹果2013年推出的iPhone5S首度搭载指纹辨识系统,2014年更应用该系统推出移动付费服务Pay,引领传感器热潮。华为和Oppo等大陆手机业者,也陆续在最新产品上搭载指纹辨识传感器,让指纹辨识成为高阶智能手机的必备条件。   韩指纹辨识模组专门企业CrucialTec内部人员表示,近来以大陆智能手机製造厂为中心,展现出对指纹辨识模组的关心。除华为和Oppo外,许多业者也前来询问相关产品。      三星的Galaxy机种也搭载指纹辨识传感器,但三星的重心较偏向于健康管理的特殊传感器。日前推出的GalaxyNote4和NoteEdge因搭载紫外线传感器和心脉传感器受到瞩目。   原本三星计划还要搭载氧气饱和度测量传感器,但因受限韩国医疗设备登记规范等问题,只有部分海外地区的机种有搭载。内建应用程式SHealth原可利用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显示舒适度,但经过消费者调查,使用度相当低。新增传感器会导致製造成本升高,三星将先考虑活用度等再决定调整搭载的传感器。      继指纹辨识和UV等传感器后,各种健康管理、环境相关传感器可望接棒带动传感器市场成长。Partron传感器事业组长金泰元(音译)表示,正持续进行心电图传感器和体脂肪传感器等健康相关传感器模组的研发。此外,也将研发相关演算法,努力提升附加价值。   可辨识使用者情绪的传感器,也陆续有厂商进行研发。2013年微软(Microsoft)北京研究所发表MoodScope相关报告,成为热门话题。虽然与收集消费者的智能手机使用型态和生活形态等资讯,并以此为基础做运用的一般传感器有所差异,仍是一种情感辨识传感器概念。   韩国Shinyang证券研究员表示,智能手机开始搭载多元传感器,但受限于製造成本和手机外观设计等问题,未来可能只会再增加2~3颗传感器。能够配合零组件成本、使用者的接受度、生产力等三个条件的传感器,才会被应用到智能手机中。
  • 中国科大在多维探测和识别的气体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易建新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化学电阻-电位型多变量传感器,实现了单一传感器对多种气体和火灾特征的三维探测和准确识别。相关成果以“A chemiresistive-potentiometric multivariate sensor for discriminative gas dete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14,2023, 3495)。低浓度气体的高灵敏探测和准确识别对于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健康诊断和工业生产等诸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气相色谱和质谱等传统气相分析技术,气体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尺寸小、易集成和实时监测等优点,有利于大规模应用。但是,常规传感器仅输出单一信号,不能识别气体,因此探测准确性低,在实用中易受其它气体或环境湿度等干扰而引起误报或漏报。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图1. 基于双敏感电极的化学电阻-电位型多变量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和三维响应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半导体氧化物电极在表面和界面上不同的响应机制,在同一电极上成功提取出化学电阻和电位两种不同原理的传感信号;进一步,采用钙钛矿型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氧化物取代贵金属铂电极,和常规的电子导电的敏感材料进行配对,获得了输出三个独立响应信号的双敏感电极传感器。得益于钙钛矿非常规的反向电位响应,传感器的气敏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2-乙基己醇、一氧化碳等多种危险和火灾特征气体的(亚)ppm级三维探测和准确识别,并展现出在火灾危险早期预警方面的应用潜力。图2. 多变量气体传感器在火灾早期预警中的应用这种兼具探测和识别功能的多变量气体传感器简单、高效、成本低,可适用于不同半导体材料电极和固体电解质基底,工作温度范围宽,并可进一步拓展获得更高维度的响应,为复杂环境中气体的高灵敏和准确探测提供了新思路。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宋卫国研究员和易建新副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生张红,通讯作者为易建新副教授。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 共进微电子和西电共建“传感器与汽车电子封测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
    2024年1月19日,共进微电子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传感器与汽车电子封测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旨在促进封测领域的科研合作,推动封测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封装系首任主任田文超教授也将担任共进微电子首席科学家。封装测试在传感器和汽车电子芯片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联合实验室将在传感器与汽车电子芯片的相关结构设计、材料研究、应力、热、电磁仿真和可靠性验证等方面展开合作。此外,联合实验室还将成为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的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共进微电子总经理张文燕表示:“共进微电子一直致力于封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封装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优秀的学术背景。通过合作,我们期待能够取得更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田文超教授也表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封装专业是2009年国家首批电子封装技术本科专业,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电子封装类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与共进微电子建立联合实验室,我们将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推动封装技术的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升。”未来,共进微电子将充分利用联合实验室的优势,夯实并增强共进微电子在传感器与汽车电子芯片的封装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封测一体化服务!| 关于共进微电子上海共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共进微电子”,成立于2021年12月。共进微电子由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共进股份(603118)、探针智能感知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以及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创立,专注于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先进封装测试业务。专注于智能传感器及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先进封装测试业务。共进微电子拥有上海研发销售中心和苏州太仓生产基地。已建设1.8万平米先进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含百级、千级和万级无尘室,建设传感器及汽车电子芯片的封装测试量产生产线。共进微电子拥有完整的封装产线,涵盖从晶圆研磨、切割到前段工艺的固晶、引线键合、点胶、贴盖、回流焊,以及后段工艺的注塑成型、打标、切单。提供多种产品封装类型,包括LGA、QFN、Fan-out、SIP和2.5D/3D等。测试能力包括晶圆测试、CSP测试和成品级测试能力。共进微电子封装测试产品包括惯性、压力、电磁、环境、声学、光学、射频和微流控等传感器和汽车电子芯片。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制定完整的封装测试方案、流程及品质管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集研发、工程、批量生产于一体的专业综合封装测试服务平台。共进微电子致力于建设全球知名的规模大、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传感器及汽车电子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和领军企业,填补国内相关领域在批量封装、校准和测试领域的空白,突破产业链瓶颈。
  • 中国传感器之殇——褪色的智能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智能少不了传感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它无处不在。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态势感知,基本都是要从传感器开始。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再庞大的智能系统,都要从传感器的针尖上开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医疗器械界的奇兵——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四百多个传感器;鼎鼎有名的波士顿机器人大狗,能够自如地翻跳腾跃,则需要1300个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本著名的马桶品牌骊住Lixil,正在推出的智能马桶,马桶盖背面安装了图像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粪便形状,整个马桶通过70多个传感器,自动检测并与云端相连,可以实现慢病大健康管理。而博世公司推出的工厂协作机器人助手APAS,内置了上百个传感器,以便可以迅速感知人的状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智能产品,其实都是有共性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个世界的数字化步伐,半步都不能离开小小的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0px height: 27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dfb750d-86ef-4930-b040-13c9f2f48f33.jpg" title=" 1000.jpg" alt=" 1000.jpg" width=" 540" height=" 277" /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 传感器的数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在中国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版图上,却几乎找不到传感器的位置。当新基建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传感器——这一至关重要的支撑,却几乎被人忘在脑后。这个画面大概如此,当所有光鲜的客人要步入大厅的时候,脚后跟却都被夹在门外。这种尴尬的局面,迟早是要痛得大声喊出来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两栖物种 传感器六大怪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它属于以小搏大的工业门类,是通向其他产业的基础。但传感器也是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很多传感器都具有两栖属性:一方面,传感器的核心是芯片,会追随摩尔定律,有着快速进化的大脑;另一方面,它同时也与敏感材料、机械器件在一起,受到机械定理的许多制约。这是种独具特色的产业,使得传感器必须经过细心呵护,才能发展得很好。然而在中国,传感器却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六大怪”行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一怪:容量不小,而国内头部玩家却很小。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估计有1700多家企业。除了歌尔、瑞声靠着苹果手机强大的出货量,体量达到百亿级,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已经占住地盘。而其他领域,如手机、汽车、工控、可穿戴、物联网等,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的市场。在消费电子、安防之外的领域,产值超过1个亿的企业并不多,只有郑州汉威、宝鸡麦克、南京高华等跑在前面,其他国内传感器企业,基本都属于土豆俱乐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二怪:种类繁多,但这个市场很隐蔽。国外成型产品及在研种类有3万多种,我国有2万多种。这些数量未必精确,但传感器无疑是一个庞大类别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却很少为业界之外的人所知晓。其实手机、汽车、工业测量、智能装备等都是应用传感器的大户。而这几年风生水起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小小的传感器。当然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可以说人工智能跑得再快,脚上穿着还是传感器的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三怪:民品最怕断供,军工不怕价高。军用传感器已经高度自主化,主要是由于军品采购可以不计成本。而如果要到民用市场来竞争,那是既要拼规模,也要有高性价比。如果功耗小一点,成本小一点,那就可赢者通吃。因此民用市场的突破还很艰难,也无法从军工市场获得支撑。两条隧道,各通一边,没有打通。而民用仪表传感器高度依赖国外。日本横河跟重庆川仪有一家合资公司,生产横河川仪的仪表。日本横河提供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这是最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国内攻关一直未能攻克。这家合资厂也只能依赖日本的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四怪:中国制造虽以成本著称,但传感器的成本优势还没有国外明显。中国目前生产大部分都是低端传感器。而我国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以上。中国生产成本也很高,收入才几千万,如何舍得投入几千万建生产线?现在很多传感器厂家,还都是单干,手工装配很多。因为产量上不去,有的1个月的产量也就5000只,根本谈不上规模效益。而博世、欧姆龙等早就把工厂设立在中国,成本优势同样巨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且,美德日品牌企业对中国传感器市场虎视眈眈,对市场份额看得很紧。中国一有进步,就会被国外品牌降价挤压。2010年日本欧姆龙一个开关要接近400元,而现在随着中国品牌的逐渐崛起,现在只需要60元。灵活降价,坚决保卫市场份额,是国外厂商常见的营销手段。这种方法,一直将国产品牌压制在面黄肌瘦线附近,很难翻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五怪:市场巨大,融资最难。本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热,传感器终于应该迎来咸鱼翻身。但是,没有。这是一个投资人不待见的市场。由于国内对这个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投资界一直处于冷淡期。这跟产品隐蔽,做大做强比较难,是有关系的。而国家对这个产业的“冷处理”的态度,自然也影响了投资基金的判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六怪:本是国之重器,奈何落地沦为小萝卜头。传感器作为感知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类社会走向智能的关键源头。然而这个行业一直得不到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科委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在讨论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的过程中,“传感器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分歧。但因为体量太小,最终还是被切掉。这一晃,四十年都过去了,情况几乎没有变化。虽然最近两三年有些鼓励发展传感器的政策陆续出台,但一无力度二无资金,基本也就是草草地走了过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其实就是互联万物的五官,是眼睛,是耳朵,是各种触觉。尽管如此重要,却无人重视。传感器六大怪,本身就是一大怪事。这可真是一根扎心的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惊人的利润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国内,传感器并不容易挣钱。由于芯片不能自主,工艺研发投入巨大,再加上红海竞争激烈,中国传感器的利润一直被压得很低。根据国内40家传感器企业上市公司的财报,将近40%的企业利润率低于5%;而利润为负就有6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都说制造业利润低,传感器看来也是其中的一种。不过,不挣钱,并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本基恩士传感器公司,可以说是日本最挣钱的公司。2019年营业额接近360亿人民币,而利润,则达到了惊人的180亿。利润率居然超过50%,而且常年如此。传感器这种在中国几乎无法建树的行业,被日本做成了真正的摇钱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家以纯设计(Fabless)起家的传感器公司,主要是设计和销售传感器、测量系统、激光刻印机等。从产品开发策略来看,它从来不定制产品,坚持完全“以我为主”的标准化产品研发。这种策略,维持了产品研发的规律性,而定制产品则会有很大的周期不确定性,经常导致企业失去灵活性。为了不断开发新品,基恩士采用了广泛的研发信息源,促使产品的多样化。而从产品系列而言,则采用了深度嵌套的产品组合。既有传感器产品,更有在传感器基础上做好的测量系统,成为测量领域的领头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内像海康威视、大华等领头羊,都是走大型工程。虽然也挣钱不少,但其实跟传感器也没有太大关系。即使是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郑州汉威,这几年也是重点聚焦在水务、环保等总包工程。传感器事业板块,不过只是这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之名而已,从体量而言则基本就是无足轻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主要用在电子产品、工控与测量、设备等几个板块。而传感器的发展,最早是来自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但在中国最黯淡的,也就是工控与测量这个分支了。最典型的可以算是上海威尔泰仪表公司了。这家企业以核电为入手点,进入到传感与仪表领域的,属于纯正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这家公司上市已经14年,但最近一年收入大约在六千万元。不得不说,经营惨淡。要知道,另外一家巨头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其传感与物联部门在全球的营收将近60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设计软件没人管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业软件是中国制造的软肋,传感器更是如此。而传感器的设计软件,也是非常隐蔽的匕首。这几年MEMS传感器非常火爆,每个手机中都有几个,如感知加速度的。而一般的汽车至少也有十多个。德国博世、美国博通、荷兰恩智浦等都是业界巨头。中国只在麦克风的MEMS传感器扳回一个角,做得很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MEMS传感器的设计,需要两款很专业的CAD软件。一个是 IntelliSuite,这是美国1991年创立的,这也是最早的MEMS专用CAD设计画图软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外一家ConventorWare也是美国公司。中国很多传感器企业几乎都在用,能占据中国80%的市场。当年在国内承担863计划MEMS研究项目的30个研究小组,全部都使用这种软件。它在MEMS传感器的位置,跟6月份哈工大被断供的Matlab软件在科学计算中的地位,基本一样。而在中国,几乎没有这种软件。不幸的是,这款软件在2017年被泛林LAM收购;而LAM是美国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这都是美国政府最容易动刀子的断供之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业软件,非常的细分了。如果不深入到行业中去,很多软件都是隐藏而不可见。这种处境,倒是跟传感器一模一样。传感器和工业软件,似乎都穿着隐身衣。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工业软件,其实暗地封锁着中国制造的诸多命脉。传感器设计软件,就是其中一道令人紧张的暗穴。没有软件,这些传感器很难被设计出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几乎全是卡脖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中国,消费类电子的传感器,由于市场的拉动,近十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工业级的传感器,卡脖子情况比芯片还厉害。围绕着控制与测量,尤其是仪器仪表传感器,几乎100%进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仪表的变送器两大巨头,都是“国外芯”。重庆横河川仪年产归谐振变送器30万台,传感器用的是日本横河的;北京远东罗斯蒙特,每年30万台金属电容变送器,用的是美国罗斯蒙特的传感器。可以说,这两家占据中国70%以上市场的龙头企业,基本就是给日本和美国打工。其他企业情况也一样,苏州恩德斯豪斯E+H一年大约5万台,用的是德国E+H;而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 ,用的基本都是德国FirstSensor。要命的是,这家公司,在今年3月被美国传感器巨头泰克连接公司所收购 。这对于中国的仪表,实际上非常的凶险。今后是否还能买到德国传感器芯片,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意味着,石化、医药等流程行业广泛使用的变送器,其中的传感器除了用日本横河和美国罗斯蒙特的芯片,原本用德国的公司的现在也要依赖美国公司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其他行业也基本是类似的状况。根据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汽车传感器、高端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对国外进口依赖度都是在95%以上。至于海洋传感器,用于移动观测平台的自动浮标、水下滑翔机,以及海上浮标等,则是100%进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人非常关心的PM2.5值,其测量仪基本都是采用仪表巨头美国热电公司的产品。它内部所使用的微量振荡天平,通过测量滤膜上微小颗粒的质量而引起振荡管的频率变化,来测试空气颗粒物的浓度。以精密测量的传感器作为基础,热电公司的一台PM2.5测量仪,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也只有国家级测量站,才用真正用得起这种仪表。而直到最近,这种技术才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毕业博士所创立的天津同阳公司,基本攻克。这是一种很幸运的进展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卡脖子方式,与绝大部分其他工业产品都不一样。它就像一个漫山遍野的地雷阵,分散而隐蔽。要逐项对这一类卡脖子短板进行突破,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要逐个突破,也基本不现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历史上的动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但本来处于战略要冲的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位置,基本一直被边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在中国,是有过历史上的动摇。据国内信息化老前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参与了国家科委主持的“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课题的研究与起草相关政策。当时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技术和软件四大技术得到专家们一致的同意。问题出在“传感器技术”,大家意见不一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2 中国信息技术的构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理论上说,大家都同意,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传感器,信息技术就不完整了,体系上无法自洽。但是,从行业营业额来看,当时的传感器产业太小了,不要说与通信产业这样的大产业比,就是和当时的软件这样的“小产业”比,也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并列在文件中,非常难以落笔。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可以说,信息技术刚刚起步,作为支点之一的传感器,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这种偏差,意味着中国的信息化,一直就是瘸腿的信息化。而进入数字化时代,工业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这种瘸腿就更加明显。然而,这种历史上的动摇所形成的隐形偏差,历经四十年,越发畸形,而且直到至今,也未能得到纠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在,应该是回到原点,重塑根基的时候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小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芯片卡脖子,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到处都是大投资。但中国的卡脖子,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只出现在某一个节点上。要说卡脖子,中国制造几乎就是长颈鹿的脖子,到处都是卡点。许多不同的卡脖子技术,底层有着更为隐蔽的交错关系。传感器的芯片,并不需要太高的纳米制程,像当前最热的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MEMS,它需要的制程甚至可以用微米级完成。以举国之力,狂热的投资,都要去解决华为手机芯片,或者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问题,既不科学,也不理性,更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产业市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跟芯片卡脖子是卡在明处完全不同,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基本就是一个黑户口,无人关注。这才是传感器产业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目前占GDP的比重约为35%,总量超过30万亿元。传感器正是数字经济的最基本的支点。然而在这座庞大宫殿的入口处,守门的哨兵,却依然在昏睡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智能大门的缺失。传感器就像无处不在的小伤口,随时都可能作痛。传感器之殇,中国不可承挡。 /p p br/ /p
  • 梅特勒托利多InPro 4850i传感器新品推出 为氯碱业度身设计的双膜pH传感器
    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最新推出新型InPro 4850i传感器,InPro 4850i专为氯碱行业提供长寿命和高精度的pH/ORP测量解决方案。 通常,pH传感器在氯碱生产过程中面临各种非常恶劣的条件:氯气污染参比系统,结晶盐溶液和沉淀杂质堵塞隔膜,介质还可能会腐蚀液接材料。此外,传感器的高阻抗输出信号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导致测量准确度低,传感器频繁出现故障。 梅特勒托利多的新款InPro 4850i双膜pH传感器是专为氯碱行业的需求而设计,InPro4850i传感器独特的技术优势,可确保在任何苛刻的环境下实现出色的测量。采用钠离子敏感膜参比系统该敏感膜对于盐水中的钠离子非常敏感,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无隔膜设计钠离子敏感膜参比系统采用密封设计,没有隔膜,可避免传感器污染或阻塞,确保测量更加稳定。数字信号传输InPro4850i传感器和变送器之间传输的信号均为数字信号,无电磁干扰和信号失真,确保数据稳定和精确。智能传感器管理(ISM)技术智能传感器管理技术具有即插即测和自诊断功能、实现预测性维护,帮助您减少维护量和生产成本。双敏感膜设计、密封参比系统、数字信号传输,InPro 4850i在氯碱行业苛刻条件下均可实现长寿命和高精度测量。 了解更多InPro 4850i信息,请访问:www.mt.com/InPro4850www.mt.com/ISM 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提供广泛的pH,ORP,溶解氧,气相氧,二氧化碳,电导率和浊度传感器、变送器和清洗系统,为您的过程分析和检测提供完整、精确、可靠的解决方案。梅特勒托利多也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的全方位服务管理,包括校准服务、性能测试、安装及运行认证、技术培训等。咨询热线:4008-878-788
  • 不约而“大同”,两位院士谈“智能+传感器”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8月16日,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4th SCCS)于山西大同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时代的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旨在促进本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交流”为主题,吸引了业界600多位代表参加,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当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详见报道: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16/491290.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 俞汝勤、陈洪渊两位院士获终身成就奖 /strong /span /a ),随后安排了5个大会特邀报告 下午,四个分会场分别安排了40个报告;青年论坛18个报告同样精彩。 /p p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成立35周年,也是它的前身---“全国离子选择电极协作组”成立40周年之年,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显然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也许是天意,本届会议在大同市、由大同大学承办;不约而“大同”,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共同选择了“智能+传感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探讨了“智能”与“传感器”之间的关系,高屋建瓴地揭示传感器同一个前行的方向——“智能+传感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8eea95e-8900-4c9d-88d2-de71e20756d9.jpg" title=" 鞠熀先.jpg" alt=" 鞠熀先.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主持大会报告 /p p   俞汝勤院士作《“人工智能+X”模式助推化学传感器与计量(信息)学研究范式转换刍议》报告。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8)等发展规划。俞汝勤在报告中说到:“国家对一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如此重视,它正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催生一批颠覆性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想谈一谈我们较传统的老学科如何努力跟上来。”科学研究第一种范式是经验、实验科学 第二种是理论科学 第三种是计算科学。“今天,进入了科学研究的第四种范式,那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化学分析必须顺应时代的新变化!”俞汝勤说到:“搞化学的要好好思考一下,怎么顺应这个发展。” 人工智能与化学传感器如何发生关系呢?俞汝勤认为,这就要说到“化学计量学”,以化学计量学思维方法考察今天遇到的问题,以实现“人工智能+X” 借助人工智能,将提供新的思路,有可能解决化学当中一些老大难的问题,比如新药研发。俞汝勤谈到,化学与分析化学面临第四范式的挑战与机遇,在化学与分析化学教育中解决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必须的数据处理问题,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以保证化学教育质量与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运用数学建模与解决问题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fbfefa4-99a4-4530-a5b1-3871b65e0a7b.jpg" title=" 俞汝勤.jpg" alt=" 俞汝勤.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俞汝勤院士作《“人工智能+X”模式助推化学传感器与计量(信息)学研究范式转换刍议》报告 /p p   陈洪渊院士作《智能传感器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现在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需要形式、功能各异的传感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智能制造,传感器是信息之源、信息获取的物理基础。传感器成为智能制造的第一战线、物理基础,传感器网络化是替代生物智能实现人工智能的关键,传感器也要实现智能化。报告从传感器的分类和前沿说起,详细地阐述了智能传感的集群化问题,描述了智能传感器发展的未来趋势:(1)与物理世界相同(IoT物联网),(2)与生命对话(CPI人机界面),(3)引入生命的智能。报告中以生物化学传感器为例,从第一代到第二代芯片界面的传感、第三代可穿戴式传感、第四代植入式传感与治疗、以及未来的第五代智能式传感,将实现大样本的实时数据无线遥感采集,形成海量的大数据,对大数据进行运算科学辅助的分析,预感人体疾病的发生,实现对疾病精准预防,能够做到“潜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bde7f45-8578-4f5d-bbda-3be6e0ed2d5e.jpg" title=" 陈洪渊.jpg" alt=" 陈洪渊.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陈洪渊院士作《智能传感器的今天和明天》报告 /p p   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作《疾病的分子分型》报告。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谭蔚泓认为,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是预防医学,分子医学时代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对重大疾病进行精准诊疗,分子医学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核酸适体是由DNA/RNA单链构成的核酸分子,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容易合成、便于修饰、设计可控等优点,在癌症诊疗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核酸适体细胞筛选新方法(Cell-SELEX),设计以癌变细胞为靶标、正常细胞为负对照的细胞筛选新方法,突破了标志物未知条件下核酸适体筛选的瓶颈,获得多种能够特异性识别靶细胞的高效核酸适体,为癌症诊疗提供重要的分子探针。报告中结合其课题组在核酸适体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DNA核酸适体进行疾病分子分型的3种技术:流式细胞仪,热泳技术与外泌体,质谱流式分型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389ad21-f971-4f21-b5da-ba721f0b9a74.jpg" title=" 谭蔚泓.jpg" alt=" 谭蔚泓.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作《疾病的分子分型》报告 /p p   细胞功能分子的检测方法研究是生命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大会特邀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鞠熀先教授作《细胞功能分子的检测与成像——发展与挑战》报告。报告中围绕“细胞功能分子的检测与成像”主题,从五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1)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 (2)生物成像方法的发展趋势 (3)细胞表面生物分子的成像分析 (4)细胞分泌物的检测 (5)单细胞内功能分子检测的挑战。鞠熀先认为,生物成像发展趋势是,从生物大分子成像到化学小分子成像 突破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20nm——5nm) 从标记成像到免标记成像。报告中对单细胞分析面临的挑战,鞠熀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单细胞提取物数量少,分析极为困难,提高灵敏度势在必行 (2)围绕单细胞的分子识别与代谢过程,针对种类、亚型、周期,需要发展高效的单细胞识别、分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为了实现组学水平的单细胞分析,检测通量仍需提高 (4)建立发展以电化学成像、质谱成像、电子束成像为特色的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精度的多组分的原位、实时、动态的无标记单细胞成像技术 (5)建立基于单细胞的疾病预警和药物筛选新原理和新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45c281b-75d2-4600-a746-e7b508b242fc.jpg" title=" 毛兰群.jpg" alt=" 毛兰群.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毛兰群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 /p p   单细胞分析备受关注。大会还特邀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作《ICP-MS(单)细胞分析研究》报告。细胞群体分析可获得胞内物质的平均浓度水平,但无法给出细胞个体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阐释相关物种在细胞内的迁移转化、及其与健康或疾病的关联十分重要。王建华认为,对于金属及其形态分析,ICP-MS当属最佳选择,在单细胞检测方面将发挥关键性作用。报告中介绍了对单细胞中金属及相关物质的分析进行的一些探索研究,包括:(1)基于流式进样用时间分辩ICP-MS 分析单细胞中微量铬 (2)设计了一种三维微交叉液滴发生系统与ICP-MS 联用,以测定单MCF-7 细胞中金纳米粒子 (3)选择了生物还原激活的姜黄素的载体前药(以钴为配位中心的金属配合物),通过ICP-MS 检测细胞对配合物的摄入和排出行为以及单细胞水平的摄入与分布情况 (4)设计一种比率荧光探针对细胞内的锌进行荧光成像分析,同时用ICP-MS 对成像后的细胞中的锌进行准确定量,以解决细胞内金属荧光成像难以提供金属/纳米粒子的定量信息的问题 (5)设计一种可以实现细胞内铜纳米粒子及Cu(II)相关物种形态分析的荧光成像方法,用于阐述细胞内的金属纳米粒子的迁移转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28f160e-8c63-49e1-9eb8-090b0b194b6b.jpg" title=" 王建华.jpg" alt=" 王建华.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52"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作《ICP-MS(单)细胞分析研究》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8fdae31-4ba9-4ce1-9699-899837c54cac.jpg" title=" 分会场一.jpg" alt=" 分会场一.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一分会场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5095e1c3-cae6-459d-ad88-278f4295ec6a.jpg" title=" 分会场二.jpg" alt=" 分会场二.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二分会场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cfd7f17-ba82-4fab-b91f-579135e9bf27.jpg" title=" 分会场三.jpg" alt=" 分会场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分会场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c8654da-0963-487e-89cc-7a9b6766546d.jpg" title=" 分会场四.jpg" alt=" 分会场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四分会场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8975787-e027-4a46-ada8-12132a48eb07.jpg" title=" 仪电.jpg" alt=" 仪电.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45ac6d2-58ef-45ac-8b22-4768471ae678.jpg" title=" 兰力科.jpg" alt=" 兰力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津市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8dbfb11-4f9b-4aaa-a8a4-2def4ce6814c.jpg" title=" 彤泰.jpg" alt=" 彤泰.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州彤泰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5bfc502c-3554-49cb-9b77-4ec554793889.jpg" title=" 合影(小).jpg" alt=" 合影(小).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p p br/ /p
  • 传感器阵列以最高分辨率记录脑信号 为中长期脑机接口研究提供新的可能
    一个由工程师、外科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布了来自人类和大鼠的数据,证明一种新的大脑传感器阵列可直接从人脑表面记录电信号,并实现破纪录的细节处理。该大脑传感器具有密集网格,由1024或2048个嵌入式皮质电图(ECoG)传感器组成。如果获准用于临床,传感器将直接从大脑皮层表面为外科医生提供大脑信号信息,且分辨率比目前可用的高100倍。该论文于19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人的大脑总是在运动,例如,随着每一次心跳,大脑会随着流过它脉动的血液而发生活动。从直接放置在大脑表面的传感器网格记录大脑活动,已经被外科医生普遍用作一种工具,用来切除脑肿瘤和治疗对药物或其他药物无反应的癫痫症。  此次新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同行评审数据,证明具有1024或2048个传感器的网格可用于可靠地记录和处理直接来自人类和大鼠大脑表面的电信号。相比之下,当今手术中最常用的ECoG网格通常具有16到64个传感器。  能够以如此高分辨率记录脑信号,可提高外科医生尽可能多地切除脑肿瘤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脑组织的损害。对于癫痫,更高分辨率的脑信号记录能力可提高外科医生精确识别癫痫发作起源的大脑区域的能力,这样就可在不接触附近未参与癫痫发作的大脑区域的情况下移除这些区域。通过这种方式,这些高分辨率网格可以增强正常功能脑组织的保存。  研究团队表示,此次能以更高的分辨率记录大脑信号,归因于他们能够将单个传感器放置得更靠近彼此,而不会在附近的传感器之间产生干扰。例如,该团队的3厘米×3厘米网格和1024个传感器直接记录了19名志愿者的脑组织信号。在这种网格配置中,传感器彼此相距一毫米。相比之下,已经批准用于临床的ECoG网格通常具有相距1厘米的传感器。这为新网格提供了每单位面积100个传感器,而临床使用的网格每单位面积1个传感器。  该项目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雅各布斯工程学院领导,团队其他成员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该团队正在研究这些高分辨率ECoG网格的无线版本,可用于对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长达30天的大脑监测。
  • “雷磁”携手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家组设立“中国化学传感器成就奖奖励基金”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以奖励在我国化学生物传感器科研领域取得优秀成果,并对我国化学生物传感器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家组(原专业委员会)将在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4th SCCS)上颁发首届“中国化学传感器成就奖”学术奖项。 /p p   为了保证该学术奖项的持续性,大会组委会特设立“中国化学传感器成就奖奖励基金”。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基金的赞助方,携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家组(原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8月8日假上海市松江区绿地铂骊酒店举办合作签约仪式,设立“中国化学传感器成就奖奖励基金”。仪电科仪秉承“雷磁”品牌的“务实、创新、求精、致远”的发展宗旨,为中国化学传感器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p p   合作协议的签订,由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4th SCCS组织委员会主席、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和仪电科仪董事长兼总经理汤志东签署。由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原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传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沈国励老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亚风理事长、刘长宽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曾伟秘书长、上海市科委张露路处长、上海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马兰凤秘书长等专家,以及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传新、金建余,雷磁传感器公司总经理何海东等人共同见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1ed5a03-4998-4985-9797-e94353fc23da.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80900430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578fbe2-94b5-4f6b-8906-0108585449dd.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80900421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吴海龙教授与汤志东董事长签署合作协议 /strong /p 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家组(原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目前为第六届,由吴海龙教授为组长、俞汝勤院士为主编,分别组成新一届“化学传感器专家组”和《化学传感器》编委会。组织机构有汪尔康、俞汝勤、姚守拙、陈洪渊、张玉奎、董绍俊、马立人、程京、谭蔚弘等9位顾问,其中5位为中科院院士。由其主办的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从最初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到如今的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学术会平均每三年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反映见证了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 /p p   “雷磁”是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创建于1940年,是中国pH计和玻璃电极的诞生地,也是国内分析仪器的发源地。长期以来专注于电化学分析仪器事业,历经七十多余年发展,雷磁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应用、集成、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高科技产品和优质服务”为企业目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不断进步的科学仪器制造商和检测溯源系统解决方案与运行服务的提供商。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