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漏化试验仪

仪器信息网漏化试验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漏化试验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漏化试验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漏化试验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漏化试验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漏化试验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漏化试验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漏化试验仪相关的资讯

  •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机的测试原理是什么?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机的测试原理是什么?实验原理:漏电起痕试验是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在规定尺寸(2mm×5mm) 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30s)定高度(35mm)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导电液体(0.1%NH 4CL),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潮湿或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漏电性能,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1) 和耐电痕化指数(PT1) 。主要配件 序号型号产地1箱体(可选不锈钢箱体)宝钢A3钢板,喷塑2变压器浙江二变3调压器正泰4继电器及底座正泰5漏电保护器正泰6按钮正泰7计时器欧姆龙8短路电流智能表上海9温控器日本欧姆龙10导线上海启帆11计数器欧姆龙12无线控制器上海埃微自主研发13电磁阀亚德克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人员应该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漏电受伤或被溶液沾染到口、眼部位造成伤害2、输入电源AC220±2%。3、排气管应通出窗外。4、在对样品进行时,请勿打开仓门,待试验完之后或当实验失效产生火烟时,先打开风扇排除烟雾后,再打开仓门进行作业。5、实验前须确认设备是否在计量有效期内,如超期则不能进行实验6、电源应用有地线的三极插座,保证接地可靠。主要技术指标:1) 空气环境:0~40°C;2) 相对湿度:≤80%;3) 无明显振动及腐蚀性气体的场所;4) 工作电压:AC220V±2% 50HZ±1%,1KVA;5) 试验电压:100~600V连续可调数显,电压表显示值误差:1.5%,显示值为:r.m.s;6) 延时电路:试验回路在(0.5±10%)A(r.m.s)或更大电流时延时(2±10%)S后动作;电极:a: 5㎜×2㎜矩形铂金电极和黄铜电极各一对;b: 电极尺寸要求:(5±0.1)㎜×(2±0.1)㎜×(≥12)㎜,其中一端凿尖角度为(30±2)°(即试验端呈30°±2°斜角),凿尖平面宽度为0.01㎜~0.1㎜;c: 电极间所成角度为60°±5°,间距为(4±0.1㎜);d: 对样品压力为:1.00N±0.05N;7) 滴液系统:a: (30±5)秒(开启滴液时间28S+开启滴液持续时间2S)自动计数、数显(可预置),50滴时间:(24.5±2)min b: 滴液针嘴到样品表面高度:35㎜±5㎜(附一个量规作测量参考) c: 滴液重量:20滴:0.380g~0.489g 50滴:0.997g~1.147g 8) 短路电流:两电极短路时的电流可调至(1±0.1)A,数显±1%,电流表显示值为有效值(r.m.s) 9) 仪器外形尺寸(宽*高*深)1100*1150*550㎜(0.5立方);700*385*1000㎜(0.1立方);10) 箱体由1.2厚的304不锈钢板制成,可订制0.75立方;11) 样品支撑平板:厚度≥4㎜的玻璃;12) 针嘴外径:A溶液:0.9㎜~1.2㎜B溶液: 0.9㎜~3.45㎜13) 滴液大小根据滴液系统而定;14) 风速:0.2M/S。产品特点:1、 本仪器支持5路试样同时进行试验,每路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2、 本仪器核心控制系统由西门子PLC控制,通过光电隔离方式进行采集电压和电流,有效解决抗干扰问题使数据采集保持稳定3、 本仪器显示部分是9寸触摸屏,操作方便,数据显示直观,能够实时显示每个试样的泄露电流4、 可以自由设定泄露电流数值,当实验中的电流超过设定电流值时,能够提示报警,并切断高压电源,并不影响其它试样继续做试验5、 滴液流量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设定6、 通过手动旋钮顺时针调到指定试验电压。7、 可以手动自由设定试验时间8、 本仪器具有排风和照明功能漏电起痕试验仪是IEC60112 : 2003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是按GB4207、IEC60112等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适用于对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的固体绝缘材料及其产品模拟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具有简便、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满足标准:GB/T6553-2003 及 IEC60587:1984《评定在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GB_T3048.7-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_第07部分:耐电痕试验漏电起痕试验仪是IEC60112 : 2003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 河南一学校实验室液溴泄漏
    5月10日上午10时50分,河南洛阳市栾川消防大队接到报警:第四高级中学实验室里液溴泄漏,由于学校没有防护装备,人员无法靠近,请消防官兵火速赶往处置。   据学校的一位老师介绍,自己在实验室里拎装液溴瓶子的塑料袋时,瓶子从袋子底部滑落打破,液溴洒落后开始挥发。   此时,淡红色的烟雾还在向楼道中弥漫,刺鼻的气味呛得人不敢靠前。身着防护装备的官兵迅速进入实验室,再次用碱对液溴进行了稀释、调和,并把地上的残留物装在了一个玻璃坛子里,拿出来后埋在了实验室后面的荒地里。随后,官兵用纯碱溶液将残留的液体冲净,用喷雾器喷洒碱溶液对实验室和楼道进行了消毒,并打开楼道窗户通风、换气,确保万无一失后才离开了现场。
  • 岛津计划建设新研究楼“SHIMADZU未来共创实验室”
    “SHIMADZU未来共创实验室”外观造型 岛津制作所计划在位于京都府相乐郡精华町的“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的基础技术研究所内,建设新研究楼“SHIMADZU未来共创实验室”,旨在推进前沿分析、脑五感?创新生物、AI(人工智能)等的研究开发,通过开放性创新,创造新的价值并解决社会问题。 岛津基础技术研究所以深耕(我司长期成长所需的)核心技术及获取新技术、开创新事业为使命,为各种独创产品的开发做出巨大贡献。为谋求未来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通过全球首创的技术解决方案,为解决客户和社会问题的做出贡献。为此,需要在引进不断加速创新的AI技术、生物技术、传感技术等的同时,实现业务核心技术的高度化?多样化。 新研究楼“SHIMADZU未来共创实验室”以深耕核心技术的“基础实验室区域”以及、通过与公司内外的交流和合作进行创新的“跨实验室区域”为支柱,除新建配备大型设备的前沿分析室和生物实验室之外,还建立了可以使创意快速成型的快速成型(快速试制)设备,开发人员可以从用户的使用场景中获得新意识的预演示站,可供超过300多人演讲的礼堂等。另外,通过将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工作的起居室设在同一楼层,使公司内外的交流更加活跃,进一步推进开放式创新。 致力于从1次分析中同时获取各种信息,通过确立的由AI进行高度分析的“Whole Analysis”技术探索生物标志物和评价新型材料,使用Organs-on-a-chip(生物功能芯片)技术对药物候选物质进行评价,根据脑五感功能测量对轻度痴呆的干预效果及其在神经营销中的应用等,旨在为“人类健康”、“安心安全的社会”、“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为推进这些研究开发,我们计划在2030年将目前160名研究员的数量再增加一倍。SHIMADZU未来共创实验室”入口造型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荣获金奖!危化气体泄漏监测的“火眼金睛”
    近日智谱科技携自主研发的红外光谱气体泄漏检测系统参加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24)”,荣获“自主创新金奖”。气体泄漏实时监测预警的必要性化工行业危化气体泄漏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根据2023年的全国化工事故分析报告[1],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引起的事故占比达到55%,死亡人数占比达60%,而这些事故大多源于危险气体泄漏。因此,实现关键区域气体泄漏实时监测预警,对于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气体在线监测技术主要依赖电化学、半导体、催化燃烧等点式传感器,这类传感器以其较高定量精度和成本效益而受到青睐。然而由于需要与气体接触并发生反应,因此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漏报、误报、报警滞后等情况发生,且难以迅速定位泄漏源。为了解决现有点式气体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促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智谱科技开发了系列基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的气体泄漏监测系统,能够实现非接触、大范围、实时且精确的气体泄漏实时监测预警,目前可监测气体种类已覆盖烷类、苯类、烯类、醇类、醚类等60种常见化工危险气体。该系统能够迅速确定泄漏位置、泄漏气体的扩散方向与泄漏浓度,为应急指挥提供关键信息。且得益于红外光谱技术独特的“指纹”特征【2】,本系统能有效减少环境干扰,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图1 工业危险气体红外吸收光谱[3]推荐应用场景1) 储罐罐区在生产装置中,储罐常用于储存大量的易燃、易爆及挥发性液体和气体。当储罐在超温、超压、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时,易发生气体泄漏,进而引发爆炸。为了对这些潜在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可部署云台式或固定式气体泄漏监测设备可以对罐区及周边设施进行大范围、实时在线、全天候的气体监控。图3 罐区泄漏监测效果2) 装卸区在危化品运输过程中,装卸作业是关键环节,涉及鹤管、泵管、阀门等设备的频繁操作,且作业人员密集。管道砂眼、车辆移动或法兰垫片阀门失效等因素可能导致物料泄漏,进而引发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为防范这些风险,装卸区可部署云台式或固定式气体泄漏监测设备,对装卸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巡检人员可使用手持式气体泄漏监测摄像机对管道、阀门等进行近距离检查,以确保安全。图4 装卸过程监测效果3) 工艺设备区化工厂区的工艺设备构成复杂,包括反应塔、分析塔、中间罐以及各类管路等。这些设备通常在震动和高温的环境下运行,内部承受强压和溶液腐蚀,易产生微小泄漏。由于工艺设备体积庞大复杂,仅依靠人员巡检难以迅速发现泄漏点。因此,部署云台式或固定式气体泄漏监测设备,可以对多个工艺设备进行远程在线监测,及时识别微小泄漏,确保安全生产[4]。图5 生产装置运行过程监测效果4) 管廊管道区管廊管道系统是炼油化工企业能源或原料输送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布局距离长的特点,人工巡检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巡检周期较长。因此管廊管道发生泄漏时被发现的时间滞后严重,这段时间内的气体泄漏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风险。为了提高管廊管道系统安全的监控效率,部署云台式或固定式监控产品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实时监控,同时可结合手持和移动式智能巡检设备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查的方案正在成为智慧管廊监管的新趋势。图6 管廊泄漏监测效果目前智谱科技研发的红外光谱气体泄漏监测系列产品已在国内数十家油田和石化企业中成功应用。我们期待通过这些产品与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企业有效解决危险气体监测的难题,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我们提供免费的产品借测和园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欢迎各界与我们联系,共同探讨合作。参考文献:[1]2023年全国化工事故分析报告.[2]袁盼,谭竹嫣,张旭等. 工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及差分光谱滤波检测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8),20210714-1: 20210714-14.[3]沈英,邵昆明,吴靖等.气体光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光电工程,2020,47(4), 190280-1: 190280-16.[4]朱渊,陈国明,刘德旭.复杂地形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装置泄漏事故模拟及危害评价[J].化工学报,2010,61(10),2758:2764
  • 中科院一实验楼起火 实验材料被迫转移
    前天晚上6点半左右,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实验室8号楼配电室起火,正在做实验的师生撤离大楼,并在随后将重要实验材料搬离实验室。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发8号楼是&ldquo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rdquo ,事发时多名师生正在楼中做实验。据该院研究生二年级的王同学介绍,事发时他正在4楼做实验,突然闻到一股呛人的塑料烧焦味道,&ldquo 开始以为是实验室内的同学携带的电脑或手机充电器被烧坏,并没有在意,随后就听到有人喊实验楼起火了,要大家赶快下楼&rdquo 。   据多名同学介绍,事发时,该实验楼楼道布满浓烟。&ldquo 配电室里面&lsquo 噼里啪啦&rsquo 地乱响,不知道什么烧着了。&rdquo 随后,学校立即通知消防,并组织安保人员用灭火器灭火。   该实验楼一名女生表示,跑下楼时大家都很紧张,她只随手把提包带了出来,电脑和手机充电器都留在了实验室,实验室里还有她培养了两个多星期的蛋白质样本和实验数据。&ldquo 蛋白质只能在低温的冰箱中存放,整个楼一停电,冰箱温度难以保持,蛋白质样本估计也会全部报废。&rdquo   前晚9点,该实验楼前聚集了近百名师生,焦急地等待着实验楼通电,希望能够回到实验室取回个人物品,整理实验材料和数据。在实验楼门口,几名保安拒绝学生上楼,称该楼安全隐患排除之后才能放行。据了解,起火位置主要是配电室,远离实验室,因此所有的实验室都没有过火。   当晚10点左右,院方组织学生戴好口罩陆续进入实验室,分头整理重要细胞和可能挺不过夜的昂贵试剂,临时转移到其他实验室。   昨天早晨,学校通知学生称配电室主板烧坏,一时间难以修复,安排学生将重要实验材料转移。
  • 内地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折射管理漏洞
    上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化学楼内甲醛反应釜发生泄漏,从化学楼到靠近该校北门的路边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上百名师生紧急疏散。事发后,据当地媒体报道,未发现有人员伤亡。   南京大学的师生是幸运的。在1年多以前的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病——一种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的乙类传染病。至今,不少实验室还时不时提起该事件,作宣讲教材引以为戒。   高校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根据地,本来就充满着各种未知的风险,这一点无法避免。但近些年暴露在公众视野下的,不仅有科学实验中“量杯碎,试管炸”的小事件,更有类似有毒气体泄漏的大事故,以至于有化学专业学生在高校BBS上将实验室里的研究生比作煤矿下的民工。这种说法当然有些夸张,但安全事故频发,还是有必要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毕竟这关系着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   实验室事故多源于科研人员的粗心大意   有关此次南京大学甲醛泄漏事故,校方尚未公布具体原因。但据当地媒体报道,事发时,一名教师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期间出去了一段时间,甲醛也是在这个“空档”泄漏的。按照实验的规范要求,师生在做实验时,不得中途离开,事故发生是否与此有关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近几年,高校实验室发生事故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事故原因则如出一辙,皆是因为实验人员的粗心大意。   2008年,上海有机所某博士生在使用过氧乙酸时,没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同年,另一个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铝时,由于没有带防护手套,化学物品粘在手上也没有用清水冲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腐蚀,以致植皮……   “河里面淹死的多是那些会游泳的。”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不少实验人员总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事。就在前两天的一次试验中,他自己在加热温度计时就闹出了一个“小事故”。忘记关加热套,结果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的量程,“嘭”的一声,温度计裂开了,幸好没有伤到人。   这位教授说,发表论文时要将重要试验的操作过程都详细地记录下来,甚至将试剂的纯化方法也要写清楚,目的只有一个,保证他人在用作者的实验方法做实验时能够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否则,不仅实验结果的数据会有出入,还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出事多是人祸”的说法并非没有依据。1951年、1965年、1976年,科学家Sulkin和Pike调查了5000多个生物实验室,累计实验室相关感染3921例。这项调查发现,低于20%的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已知的事故有关,80%的报告事例与实验人员粗心大意地暴露于某些能传播真菌和病毒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有关。   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原因则都是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犯了不该犯的低级错误。   实验室安全教育缺失   硬件上潜在的危险也需要重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吴春平博士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安全预防中,“人防”和“技防”缺一不可。   以化学实验室为例,人们通常认为,化学实验室里有气味很正常,但在吴春平看来,如果实验室里的某种气味过浓,便说明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符合安全要求,人长期在里面工作很容易患病。   据统计,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校舍面积缺额最多的就是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占总缺额的26%,缺额面积近350万平方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中心主任张男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缺口最大,安全建设应纳入大学章程,此外,要关注九项校舍的分类达标,尤其是实验室实习场所达标以及科研用房的建设状况。   最近,教育部等部门颁布的文件规定了包括实验室实验在内的高校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其中理工农医类高校不得少于25%,高职高专不得少于50%。张男星说,“这对实验室安全问题提出了更为重大的挑战。”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吴春平从事了10多年的爆破研究工作,在任何一次试验中,如果他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和手里的炸药一起“灰飞烟灭”,因此,“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成了他进实验室的最大原则,其次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   但对于硕士、博士、博士后和技术员组成的一线科研人员来说,其安全防护知识往往局限于来自实验室管理者的简单传授和自身操作实践,“而且,后者还是常态。”吴春平说,学生自我摸索的过程,也是最容易出事故的时候。   比如,雷管上的两根导线要连接在一起,如果分开了,很有可能产生静电,雷管就会爆炸,吴春平告诉记者,这就相当于电灯泡的两个电线之间一旦有了火花,灯泡便会亮。就是这么简单的原理,但如果在实验中没有老师的“第一次”提醒,仍会有学生在搬运雷管时,忽略掉如此致命的细节。   一项题为“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析”的调查佐证了“安全教育的缺位”。这份调查显示,在问及“您以前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吗”问题时,仅20.3%的人回答接受过教育 而“认知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尤其课堂灌输几乎没有”。   实验室管理制度成“样子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通常来说,高校实验室的墙壁上都会贴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湖南某高校一名研究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共有8个大项,合计280条细则,诸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工作档案制度等等,“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如其中一条:学院通过教师学习、教研活动等途径,提醒教师必须在理论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并教会学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这位研究生说,囿于没有任何约束机制,教师很少主动向学生讲解如何撤离实验室,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如何撤离,“看似把各方面都考虑在内的制度,却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些实验室安全的“检查”流于形式。海洋地质学家、全国政协委员高抒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针对实验室的检查一般是定期检查,而且由于会提前通知检查时间,往往成了“一场彩排的游戏”,领导一走,实验室“很自觉地”马虎起来,出事也在所难免。   “避免实验室事故发生,要先填上高校管理的漏洞。”高抒说,不管是实验人员个人的麻痹大意,还是他们对实验室制度的置若罔闻,最终都必须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规避。   而我国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排上就可见一斑。   在国外,有研发机构的大型企业,一般都有专门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员工,一个员工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几十年。但在国内,实验室里更多的是教授、研究生的身影,却很难看到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即便是有管理人员的,与国外的积极性比起来也是大相径庭。”   高抒在德国访问时发现,德国实验室里的仪器用了30年后还可以继续使用,而国内的不少仪器用了七八年就到了头。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的维护不到位,“很多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对待‘后勤’工作比较糊弄。”   “吃大锅饭,就没有积极性。”高抒说,在德国,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队伍的成员之一,属于支持人员,这意味着,其个人的利益和团队整体的发展挂钩在一起,科研实验做的好,管理人员的腰包也会鼓起来。但在国内,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通常是归校方或研究院所的后勤部门统一管理,作为科研队伍的编外人员,他们自然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的工作中去。   一位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的教授道出了另外一个层面的因素。这位教授告诉记者,除了管理层面的问题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当下以论文数量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得科研人员“愈加浮躁”,不少人做实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论文需要的数据尽早赶出来,“赶速度出数据,最终赶出了事故。”这一点也值得警惕。
  • 大变革时代 安恒水联网为供水行业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漏损控制体系
    6月21日的泉城济南气温高升,在济南万达凯悦酒店的气温更是高”热“不下。由e20环境平台、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及济南水务主办2016首届供水高峰 论坛正式开启帷幕。安恒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作为国内优秀的供水管网漏损及产销差管理专家应邀以协办单位的身份参与本次高峰论坛,安恒水联网总工程师王志军 先生在第三环节:从技术角度如何支撑服务到终端发表“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漏损控制体系”的演讲,并获得中国优秀供水服务品牌:2015-2016年度中国优 秀漏损控制服务奖。 获奖照片 本次论坛主要是在大变革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创新与资本对供水企业变得至关重要,希望与参会的供水企业共同探讨如何连接外部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用资本力量激 活团队活力;如何在现有低成本、大体量条件下,结合ppp,突破传统供水融资模式;如何运用新技术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支撑优质服务等问题。 王志军先生演讲现场 安恒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王志军先生针对如何建一个系统化的漏损控制体系给出了回答。首先供水管网漏损管理是一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长期综合 实践体系,没有一项技术是能够单独解决问题的,只有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平台与以实际控制手段为基础的现场应用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有效的漏损及产销 差管控体系。而安恒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以leakview® 供水管网产销差及漏损管网解决方案为核心, 基于智慧化精细化的前提下,实施dma、压力控制、噪声监测等技术手段,真正的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和技术融入到供水行业。安恒水联 网目前已经成供水行业管网监控和漏损控制方面领先的高可靠、高性能、优效率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水联网展台 王志军先生携供水在线管理、产销差及漏损控制专业技术团队为参会的供水企业提供现场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指导,将安恒水联网在北京、武汉等地的供水漏损控制、 智慧化dma精细减压管理、供水产销差消减等方面取得经验和成果分享给前来参会的各级水务专业人士和关注我国供水水务的专家学者。 去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与安恒水联网通力合作的“可持续的中国城市供水管网综合漏损控制解决方案”不负众望,通过过去两年分别在北京市建立计划中的300 多个dma计量分区、20多个精细化压力管理分区、回龙观大区控压等具体的实施工程,已经在北京市的供水节水工作中显现出明显的成效,由此也从众多优秀的 参赛城市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2015年美国保尔森基金会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大奖。 在供水行业风起云涌的今天,把握需求即是把握明天。安恒水联网将以更为成熟、专业的态度,为供水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供水管网产销差及漏损解决方案,为水务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 CDC实验室连曝安全漏洞 生物安全之弦松不得
    连日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下属的生物实验室接连曝出安全漏洞,禽流感、炭疽、天花等病毒可能外泄的风险,挑动着人们对生物安全关注的神经。   美国疾控中心7月8日说,在华盛顿附近的一个政府机构实验室的储藏室中发现了可能是上世纪50年代遗忘在那里的天花病毒样本。这一发现令人吃惊,因为自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消灭天花后,人们以为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的两个高防护实验室里还存有天花病毒。   这是近一个月来,美国卫生机构实验室第二次曝出问题。6月20日美国疾控中心表示,该中心在亚特兰大的一个实验室没有遵守既有的安全措施以妥善灭活炭疽杆菌样本,导致84人可能无意中接触到炭疽杆菌。   7月16日,美实验室安全问题再曝新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指出,本月初惊现天花病毒的实验室的冷藏室,不仅有遗忘60年之久的天花病毒,还有同样被遗忘几十年的登革热病毒等多种生物制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 弗里登当天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美国联邦政府实验室存在系统性安全问题。   &ldquo 给我们敲响警钟&rdquo   &ldquo 我认为美国CDC此次实验室漏洞明显是安全责任问题。我相信美国有相关条例规范实验室安全,就是管理上的疏漏。&rdquo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验室存放的病毒,在搬家的时候才发现,明显属于实验记录不全,他们在实验室存放天花病毒,却遭到遗漏,这属于管理问题。   目前,该系列事件正在美国发酵,其国会正着手举行听证会。   &ldquo 我们对美国实验室的安全事件高度关注,我们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rdquo 高福在中国疾控中心分管生物安全,认为美国实验室的安全事件也给我国敲响了实验室安全的警钟,&ldquo 我们正在开会讨论,要布局生物安全自查自纠,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引以为戒,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它出现才重视。&rdquo   高福告诉记者,其实我们的教训并不远,2003年肆虐中国的SARS过后,第二年中国CDC下属的实验室就出现过一次严重的SARS泄漏事件。   &ldquo 生物安全的弦要时刻紧绷,不能松懈。&rdquo 高福表态说,这就要求我们的实验室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事,提高安全意识,要对可能产生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   世界卫生组织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早在1983年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将传染性微生物根据其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划分为四类 将生物实验室根据其设备和技术条件等划分为四级 其相应的操作程序也划分为四级,并对四类微生物可操作的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及程序进行了规定。   我国在生物安全方面也制定过一些相应的条例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33-2002)《微生物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对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进行了规定。   高福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我国对实验室安全级别的划分与WHO的划分正好相反(即我国的第四类与WHO的一级等同),但意义一致。   按照划分,在普通实验室就可以开展对一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而二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要在经过认证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来做 三级生物实验室(P3)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其中移动式P3实验室是针对突发事件和应对生物战、生物恐怖等特殊用途设计的,设备高度集成,制造难度大 四级生物实验室(P4)是世界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最高、也是最危险的实验室,俗称&ldquo 魔鬼实验室&rdquo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日、欧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   &ldquo 任何国家的四级病原微生物都是指,这个国家没有的、国外发现而且有可能会危及该国家安全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就必须指定高度受控的实验室进行研究。&rdquo 高福告诉记者,我国的P4实验室正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建设(湖北武汉BSL-4病毒实验室)。   另据高福介绍,不同的安全级别实验室,除了研究对象有所区别之外,对应的实验室废弃物垃圾处理程序,包括建筑物的安全级别、实验人员资格等也有显著的区别。   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态度   &ldquo 这件事发生在美国,中国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rdquo 谈及发生在美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赵国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能简单地从这件事上否定总体上的系统安全,&ldquo 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是不能因为没有,就不把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事情放在一个领导者或者负责人每天的工作中,这是一个态度问题。&rdquo   海恩法则是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赵国屏指出,一些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常把&ldquo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rdquo 挂在嘴边,这就是态度问题,&ldquo 一些安全问题有可能是在发生了之后才发现,但也有可能在它发生之前就能及时发现&mdash &mdash 防患于未然是可能的,就在于态度(是不是端正),你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还是第几位。&rdquo 他认为,在领导位置上,要尽一切力量保障不出现遗漏的安全问题。   赵国屏说,安全问题的出现一部分是由于规范存在漏洞,还有一部分是人为原因,调查发现如果是规范上的问题,就要去修改规范 如果发现是人为问题,就要去改善人为方面的事情,&ldquo 所以发现问题,既说明有问题,又是取得进步、革新的机会&rdquo 。   此外,赵国屏还建议媒体不要对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过度解读。&ldquo (天花病毒泄漏事件)媒体喜欢用&lsquo 惊现&rsquo &lsquo 惊爆&rsquo 这样的字眼,我的看法是,生物安全方面的事情人们已有多年积累,规范性也日臻完善,但这里面仍会出现一些遗漏、疏忽和错误,也是正常的现象。&rdquo   他举例说:&ldquo 软件做得再周密,经常还会有&lsquo bug&rsquo ,几乎每个月都需要打&lsquo 补丁&rsquo 汽车工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汽车性能越来越好,但不断还会被召回 疫苗做到合格率再高,几千万人次接种使用的时候,也会出现异常反应。&rdquo 赵国屏说,这其中道理就是,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到安全问题,但是一旦样本很大,参与的人很多,牵涉面很广以后,难免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从事物的本质上来讲,小概率事件几乎是无法避免的。&ldquo 不过,如果有(哪有不湿鞋)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个&lsquo bug&rsquo 。&rdquo   科学家呼吁禁止人造病毒   高福告诉记者,生物安全领域还有一个问题要特别强调和注意防范:人为制造病毒。   &ldquo 我国卫生部门长期以来反对人造病毒,不能去制造病毒,事涉生物安全。但遗憾的是全世界有很多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病毒。&rdquo 高福说,&ldquo 一点点疏漏就可能造成病毒样本泄漏,美国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旦泄漏出来就很危险,后果不堪设想。&rdquo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美国政府实验室连曝炭疽杆菌、天花病毒和H5N1禽流感病毒事故后,一些科学家呼吁限制实验室制造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等危险病原体。他们担心,一旦这些病原体泄漏,这可能会引发难以控制的全球疫情。   一个名为&ldquo 剑桥工作组&rdquo 的科学家组织发表声明说,美国最顶尖实验室最近曝光的安全漏洞提醒人们,即使是最安全的实验室也&ldquo 容易出错&rdquo 。与管制病原体有关的类似事故正日益增多,在美国学术界和政府实验室中平均一周会发生两次。这种事故令人担忧,但制造具有潜在流行性的病原体是更严重的新问题。   这份声明在哈佛大学起草,目前已有哈佛大学教授马克· 利普西奇、美国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的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 罗伯茨等18名科学家签名。   &ldquo 我们没必要人为地去变异,我们的人力物力决定不可能把病毒变异所有可能的情况全部考虑到、研究到,我们的研究应该是(病毒变异)自然选择的那一点。&rdquo 高福指出,人为变异的可能只是所有变异可能性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这部分很可能不会出现,&ldquo 所以反过来造成的风险远大于研究本身&rdquo 。   在实验室制造具有高度传播能力的危险新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显著增加了事故性感染的风险,可能引发&ldquo 难以控制或不可控制的全球疫情&rdquo 。从历史看,一旦一种新型流感进入人群,就有能力在两年内感染全球四分之一甚至更多人口。   &ldquo 不能拿纳税人的钱研究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建议要特别强调,基于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没必要去制造病毒,要严格注意生物安全,不能随便去做。&rdquo 高福说。 (原标题《生物安全之弦松不得》)   延伸阅读   生物技术实验室废弃物的来源、危害与处理   生物危害剂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寄生物、重组物、致敏物、培养的动物细胞以及实验动物感染诊断样本和组织废弃血样等。生物废弃物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源于人体或可感染人、植物、动物的组织和细胞,或被生物危害剂污染的废弃物,包括实验过程中被生物危害剂污染的培养皿、培养液、移液管、Tip头、生物反应废液、废弃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组织、细胞和血液等以及感染性培养物大肠杆菌工程菌株、转基因植物细胞和植株等。第二类生物废弃物也被称为类似废弃物,是指未被污染的动物组织细胞、细胞培养物、植物、再生植株培养皿等。   生物废弃物主要产生于医学生命科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实验室,其多数带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成为引起疾病传播和生物安全隐患的潜在原因。工程菌因具有抗生素抗性,极易在环境中繁殖,致敏物及实验动物废弃物常会引起人类或动物的感染,可能会直接引起疾病的传播,甚至会产生前所未有的突发病例,带来无法应对的灾难。生物废弃物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通过污染地下水源、土壤或直接干扰植物本身,可能会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引起某些种群植物的消逝、灭绝,改变特定区域内的植物群落,造成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改变,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转基因植物植株的不合理废弃,可能会引起外源基因漂移,造成超级杂草的出现,同样存在引起特定区域内植物群落改变的危害。   第一类生物废弃物可能会引起公众危害,必须放置高温灭菌袋内经高温灭菌后焚烧或深埋,实验用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喷雾消毒后用塑料袋包裹深埋或焚烧。尿液、血液、唾液等废弃物应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小时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焚烧处理。第二类生物废弃物不具有危害性,不需要专门处理,可以视为生活垃圾处理。   (摘编自《生物技术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探究》,作者张立全系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实验师)
  • 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化学品泄漏
    戴上保护眼罩的科大职员,在警员及消防员陪同下,将泄漏的化学品放入密封胶桶内运走处理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一间实验室9日发生有毒化学品泄漏事件,一名职员打开实验室内储存柜时,发现柜内一樽一公升已稀释丙烯醛出现液体泄漏及冒出浓烈刺鼻气味,职员吸入气体不适要送院治理。   科大职员事后穿上保护袍与到场消防员合力清理。科大表示事件对校园无大影响,亦毋须疏散。   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张汉扬表示,丙烯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过量吸入会损害呼吸道、眼睛、鼻孔及咽喉等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及感刺痛。丙烯醛有很高的毒性,一次世界大战时曾被用作化学武器,现时一般用作塑料及除草剂原料。由于容易挥发,应该收藏在低温、密封的地方,存放时要特别小心。   吸入气体不适的男子叶某,送院时清醒。   科大发言人表示,叶为实验室职员,送院治理后已无大碍。现场所见,实验室是属于化学工程及生物分子工程学系。   大赤沙消防局署理局长胡丽芳表示,事发于昨午1时45分,叶于7楼一间实验室打开一个储存柜时,柜内一瓶已稀释丙烯醛有裂痕,部分液体泄漏及冒出浓烈刺鼻气味,叶吸入气体不适。
  • 日实验室核泄漏 已有30人受辐射
    日本一座核物理实验室23日发生辐射物质泄漏事件,运营方大约一天半以后才向监管机构和当地政府通报,受到严厉批评。据NHK、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称,在昨日接受辐射检测的29位研究人员中,又有24人被发现受到辐射,其中2位为女性,被辐射量最大达到1.7毫希沃特。截至当地时间昨晚8时30分,总计有30人确认受到辐射,其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55岁。今日,该机构将对最后6人进行检测。   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认为,30人受到辐射污染在日本国内十分罕见,严重程度仅次于2011年福岛核事故与1999年茨城县东海村的核燃料加工厂辐射泄漏事故。   无视警报   继续实验超4小时   根据管理实验装置的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调查,事故发生之时,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用质子束轰击金,由于实验装置出现问题,导致射出的质子束能量超过通常能量的400倍,致使金在高温下蒸发,照射生成的放射性物质随蒸汽扩散。   另据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调查,23日上午11时55分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时,警报随即响动以示异常,但研究团队在并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复位警报装置,再次开启实验。大约1小时30分后,由于放射量持续上升,实验装置自动停止运行。此时,研究团队的对策却是开启换气扇并继续实验。最终,在持续上升的放射量面前,下午4时许,研究团队不得不放弃实验。   事发后   未及时调查周边辐射量   接连不断的错误操作导致放射性物质被排放至外界环境,但发生事故的当天,该实验室并没有对周边环境进行辐射量调查,直到次日24日下午5时许,附近的测量站发现辐射量突然上升,才意识到出现了泄漏。晚上9时40分,原子力规制委员会与茨城县收到原子能开发研究机构的报告。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逾33小时。   目前,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已经承认,无视警报继续实验以及没有及时开展周边辐射量调查是失策。
  • 华中地区最大计量实验楼开建
    12月16日,湖北武汉市计量测试检定(研究)所新实验楼破土动工。这是目前华中地区在建的规模最大的计量实验楼。   这座计量实验楼占地面积80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0平方米,由12层主楼和3层裙楼组合而成,建设总投资逾7000万元。新实验楼包括长度、热能、力学、电学、化学等领域仪器仪表的检定、校准、检测和型式评价等能力,计划于2012年建成投用。   据了解,武汉市计量所计量实验楼建设项目,是武汉市质监系统迄今投资预算最高、财政补助最多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它将建成以计量检定/校准为基础,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相互配套,符合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   根据武汉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武汉市计量所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对节能减排检测领域展开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该所负责人洪传文表示,力争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我国中部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化、专业化的计量检测基地。
  • 因探测仪器再现漏洞 NASA暂停火星探测计划
    p   据英国路透社12月22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天表示,由于主要探测仪器出现漏洞,原定于明年3月发射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卫星计划将暂停。这给这项备受期待的火星内部研究计划带来了不确定性。 /p p   据报道,“洞察”号探测卫星旨在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包括地球在内的岩质行星的构成。该计划的取消引发了关于未来研究工作的质疑,因为距离下一次地球和火星连线还剩26个月的时间。 /p p   NASA将在未来两个月评估维修故障仪器的办法。该仪器是由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提供的一种敏感地震探测仪。它可以检测到微小的震动,其传感器位于真空球体内。自8月份起,该仪器就一直受到一系列漏洞的干扰。工程师们认为他们已经解决了之前出现的故障,但在21日的测试中又发现了出现另一处漏洞。 /p p   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会长约翰· 格伦斯菲尔德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并解决漏洞,但仍希望能在明年3月份发射。” /p p   报道称,预算限制可能是决定NASA是否要继续该计划的一大原因。NASA行星科学部主任吉姆· 格林告诉记者,“洞察”号任务的花费,包括发射和数据分析,已从最初的4.25亿美元已上升至目前的6.75亿美元。迄今为止,NASA在该项目上共投资5.25亿美元,其中包括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购买的一枚“阿特拉斯5号”运载火箭。 /p
  • 普发真空亚洲检漏应用实验室盛大开幕
    近日,普发真空的亚洲检漏应用实验室盛大开幕,此次开幕庆典的主题为“创新,可持续,预见未来”。普发真空亚洲检漏应用实验室旨在更贴近本地市场需求,更好地支持中国和亚洲市场的客户。该检漏应用实验室位于无锡高新区,靠近普发真空的亚洲区域配送中心和生产车间,占地130平方米。普发真空作为全球领先的真空技术及气体泄漏检测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此前已在全球设有四家创新检漏应用实验室,分别位于德国、法国、和美国。凭借真空行业首创的商业模式和超过60年的泄漏检测行业经验,普发真空通过亚洲检漏应用实验室的运营,可以更好地根据本地客户的使用场景推荐最佳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可行性报告,从而为中国和亚洲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推动本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亚洲检漏应用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测试系统(30L小腔体和420L大腔体测试系统),可以用于一般工业行业80%以上零件的验证。实验室通过与总部应用团队的合作,支持本地客户深入地挖掘需求来创造新的实验方法,实现客户新产品的验证和检漏方法的验证,且具有可推广和量产的实践意义。普发真空一直非常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自2019年无锡工厂二期启动运营以来,产能得到了提升,更好地满足了本土客户的需求,成功促进了普发真空在真空镀膜、半导体等市场的战略增长。2022年,普发真空位于无锡高新区的亚洲区域配送中心启动运营,实现对客户订单更快的响应,通过合并来自各个生产基地的定期发货来优化供应链并实现降本增效。今年,最新启动的亚洲检漏应用实验室将通过检漏方法的验证提高客户产品的品质,让产品更加可靠耐用,节约客户售后和维护成本,提高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推动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普发真空全球工业市场经理Florian Schneider和普发真空中国区总经理Julien Valentin出席了此次开幕庆典。普发真空中国区总经理Julien Valentin表示,“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未来会寻找更多的机会促进中国业务的增长。泄漏检测市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使命是成为业内最具可持续性的市场参与者,推动创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乃至亚洲客户带来更多价值,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 日本核试验设施发生泄漏 30人确认遭受核辐射
    位于日本茨城县内的原子能实验设施23日发生核泄漏事故,截至26日已有30人在检查后被确认遭受核辐射,最大辐射量为1.7毫希沃特。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和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26日称,又有24名研究人员被确认在茨城县东海村的加速器实验设施(J-PARC)核泄漏事故中遭到辐射。加上此前确认遭到辐射的4人,截至26日共有24人确认遭到辐射。最新确认的24人年龄在24岁至55岁之间,男性22人,女性2人。其中7人遭受的辐射量为0.1毫希沃特,4人为0.2毫希沃特,3人为0.4毫希沃特,1人为1.7毫希沃特。核泄漏事故发生时共有55人在事故设施附近,目前已有49人接受辐射检测,另外6人27日接受检测。   据悉,导致核泄漏发生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实验操作失误。事故发生在23日中午,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24日晚间才向政府报告,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25日凌晨向媒体公开这一消息。
  • 新品发布 | 密封检漏和顶空气体分析一体化测试系统
    当咖啡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氧气会降低咖啡的香气、风味从而影响货架期。由于咖啡豆本身特殊的吸附性,包装之前通常需要在纯氮气环境中静置1~2天让其充分置换咖啡豆内的氧气含量,之后再次选择使用氮气冲洗咖啡袋,以便排出咖啡袋中的氧气,氮气冲洗后,包装袋则进行最终的密封。虽然咖啡烘焙厂家们都希望包装中的氧气含量为0%,但袋子中通常会残留含量低于2%~3%的氧气。“咖啡包装有什么特殊性?包装完成后,咖啡豆会在接下来的24到48小时内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包装产生压力,因此咖啡袋中会装有一个单向阀让气体排出,避免咖啡袋膨胀破裂。单向阀的作用是允许二氧化碳等气体从包装中逸出,而不允许任何外部气体进入,在包装过程中,可以将单向阀直接添加到预制袋或卷筒膜上。 顶空气体分析 - 测量包装顶部空间剩余的氧气含量,以确保产品的货架期安全。 密封检漏 - 测试包装是否有泄漏。如果密封出现问题或者有破损(小孔),氧气就会进入包装并破坏咖啡品质。 阀门测试 - 测试阀门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压力,并能够从袋子内部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MOCON将顶空气体分析仪、检漏仪和阀门测试装置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满足咖啡烘焙和包装厂的质量控制部门需要的包装测试。帮助用户实现快速、一致和可靠的MAP包装过程的质量控制。“新一代MAP质量控制测试系统MOCON新一代Dansensor® MultiCheck 2具有一次进行四项测试的能力——顶空气体分析、密封泄漏检测、阀门泄漏和阀门排气。比以往的测试快50%,占用空间更少。通过将顶空气体分析与密封泄漏检测相结合,新的Dansensor® MultiCheck 2使用户能够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进行完整的包装质量控制。自清洗程序和可更换过滤器,易于维护,减少故障排除问题的时间和人为错误的风险,更便于用户使用。新产品优势:&bull 四项测试合一:顶空气体、密封泄漏、阀门泄漏和阀门排气&bull 顶空氧气含量检测&bull 可选的单向阀测试装置(VTU)&bull 带集成传感探头的测试头&bull 易于维护和清洁&bull 具有直观界面的触摸屏&bull 符合ASTM F2095MOCON膜康新一代Dansensor® MultiCheck 2配备了用于咖啡市场专用的过滤器和传感器,确保了MAP包装的完整性,保持了产品的风味、香气和有效的货架期。此外,通过可靠的数据收集和实时传输功能,可以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提高结果的可追溯性。一个可靠又稳定的测试系统,可以带给工厂更高效的运行效率和品牌保护。
  • Montana助力无漏洞贝尔实验,宣告爱因斯坦隐变量理论出局
    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的罗纳德汉森研究组,近报道了他们在金刚石色心系统中完成的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该实验实现了例可以同时解决探测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这一重要成果于2015年10月发表在Nature上(Nature 526, 682–686(2015) /doi:10.1038/nature15759),并被Science评选为2015年度十大科学发现。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校园鸟瞰图,A、B表示实验室位置,图片来自Nature 526, 682–686(2015) 这是一个为重要的实验,标志着贝尔不等式得到了几乎无漏洞的实验验证,宣告了局域隐变量理论的死刑:量子非局域性是真实的。它所实现的距离1.3公里两个固态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纠缠制备,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 值得提到的是由Montana Instrument提供的超精细低温光学恒温器参与到这一重要实验中,下图是Bas Hensen(左)和Dr.Ronald Hanson(右)在进行贝尔无漏洞实验,右下角是Montana Instrument Cryostation低温光学恒温器。Bas Hensen(左)和Prof. Ronald Hanson(右)在进行贝尔无漏洞实验,图片来自Hanson’s LabMontana Instrument 超精细低温光学恒温器系统特色:1、无液氦制冷 , 低温度:3K2、超低振动:1-5nm3、同时可以测量10个样品4、低温下实现共聚焦显微 NA:0.955、可兼容磁场 :1T -9T6、样品腔体大可到500px直径7、可兼容压力腔体 实现压力下的光学各种实验应用领域:1、各种光谱实验;2、共聚焦显微;3、量子点发光;4、量子通讯;5、各种磁场下光学实验;6、高压光学;7、MOKE实验;8、自旋电子学;9、电学测量射频低温实验等。 超精细低温光学恒温器:http://www.qd-china.com/products2.aspx?id=280关于Quantum Design Quantum Design是的科研设备制造商和仪器分销商,于1982年创建于美国加州圣迭戈。公司生产的 SQUID 磁学测量系统 (MPMS) 和材料综合物理性质测量系统 (PPMS) 已经成为公认的测量平台,广泛的分布于上几乎所有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等研究领域的实验室。2007年,Quantum Design并购了欧洲大的仪器分销商LOT公司,现已成为著名的科学仪器领域的跨国公司。目前公司拥有分布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巴西、印度,日本和中国等地区的数十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和地区。中国地区是Quantum Design公司活跃的市场,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几十年来,公司与中国的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有成效,为中国科研的进步提供了先进的设备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 实验台化学品泄漏残留屡见不鲜,如何高效避免?
    实验操作台上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很多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在实验过程中,因化学试剂的不合理存放、操作人员对化学品泄漏预防和控制概念淡薄甚至缺乏,导致化学品泄漏、溢溅的事故时有发生。有调研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实验参与者都经历过试剂溢溅,没有经验的学生可能不了解化学品泄漏的危害,因此,容易被忽略的小滴泄漏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风险。解决方案使用Labmat工作台衬垫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室中的泄漏暴露。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将衬垫放在工作台上,并在实验完成后将其安全处理。这有助于防止意外泄漏影响其他人员,并加快实验室清理。Labmat工作台衬垫还可以吸收高达420ml/m2的液体,防止危险化学品溅到实验人员身上。Labmat工作台衬垫货号:F24675-1000技术参数:1、高吸水性上表面,水、染料、腐蚀性化学品或放射性溶液可快速被吸收;2、柔性聚乙烯薄膜背衬防滑;3、两种颜色可选,生物危害安全橙色或白色;4、加快清理并保护工作表面免受污渍、溢出和磨损;5、污染后简单卷起并丢弃。货号:F24675-0000
  • 美国1个核实验室发生泄漏17名工人受钚污染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爱达荷州一个核实验室8日发生泄漏事故,至少6名工人受到低水平钚辐射的污染,另有11人受到辐射。但当局称,民众不会受到影响。   此次事件发生在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该实验室发布一系列声明称,事故发生在一个用于远程遥控、运行与检测已用核燃料、放射性废料与其它辐射物质设施的反应堆内。   这次泄漏事故被认为是至少4年来这个实验室最为严重的事件。公告称没有找到辐射物泄漏到实验室外的证据,“对大众或环境均没有危险”。   总共17名雇员受到这次事故的影响,他们均在这个退役研究反应堆内工作,“一个容器不慎打开,导致工人受到低水平钚辐射。”   受辐射的工人先是接受了消毒的程序,随后转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 北大化学楼一实验室起火 疑似氢气瓶起火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01592391813536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cb9341ed-3672-40bf-9c72-6b1f1bd0c6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事发现场。图片来自网友微博 /p p   新京报快讯(记者赵吉翔 王佳慧 彭子洋)9月22日晚7时25分许,北京大学A区化学新楼七层一实验室起火。北京大学保卫部工作人员称,今晚8点左右火已扑灭,疑似实验室内氢气着火,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 /p p   事发后,多位网友发微博称,北大化学楼七楼一实验室着火,楼内学生撤离。配图显示,楼下聚集大量学生,有消防车到场。 /p p   “疏散的很快,因为是化学楼,很怕有明火”,事发时在另一实验室做实验的北大学生向新京报记者介绍。 /p p   9时40分许,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明火已被扑灭,起火的七楼实验室外放着几个灭火器,室内多名师生正在清理实验室内的物品。 /p p   “有一个大四男生的手稍微被烫伤了一下”,两名仍在实验楼内的男生说。三名学生称,起火原因疑为实验室一氢气瓶起火,“连接着氢气瓶的气管喷火了,我们就赶快把气关了。” /p p   北京大学保卫部工作人员也表示,疑似实验室内氢气着火。目前,事件具体原因仍在调查。 /p
  • 南大实验室发生甲醛泄漏 数百人紧急疏散
    事发后,约200名师生紧急疏散,消防车已开到楼下   “不好了,有气体泄漏,大家快撤!”昨天(2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化学楼6楼突然传来呼喊声,不少学生闻声后从实验室跑出来,紧急往楼下跑,有的学生立即报了警。很快,两三辆警车和三四辆消防车紧急赶往现场,与南大有关专家一起处置事故。半个多小时后,消防车离开了现场。聚集在楼下的约200名师生开始回到楼内,事故中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感觉不适。   事故现场:   实验室飘出白色气体,捂鼻、眯眼、一路小跑,师生紧急疏散   “发生泄漏的是化学楼6楼的一间实验室,当时我也在6楼,离那间实验室很近。”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小王说,事故发生在下午两点左右,他听到外面有人喊,跑出门看到,615室门口处有一股白色的气体不断往外飘,同时小王感觉到眼睛受到强烈刺激,睁不开眼,喉咙很难受。“我的第一感觉是氯气泄漏,我一边往6楼出口跑,一边喊大家快撤,这时已经有不少同学往外跑了。”小王在往楼下跑的过程中,看到有不少同学从5楼、4楼也跑下来,有的同学还掀起衣服一角,捂住口鼻,眯着眼睛一路小跑。   在化学化工学院读研二的陈同学当时在5楼实验室,和同学一起做实验,她也感觉眼睛有些睁不开,咽部很难受。   听到外面有人喊气体泄漏,她赶紧往外跑。跑到一楼前的空地时,她发现空地上已经站满了同学和老师,“后来又陆陆续续有同学跑下来,消防车来的时候,站在楼下的老师、同学有200人呢,6楼的一个窗户往外飘着白色的雾,老师告诉我们是甲醛泄漏了,”小陈说,幸亏当时她在5楼,感觉轻一点,受影响最大的是6楼的老师和同学,不少人直揉眼睛,一个劲地咳嗽。   二三十米外都能闻到,化学楼北侧北京西路也有刺激性气味   昨天下午2点40分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两三辆消防车开始撤离现场。化学楼靠近南大北大门,距北京西路只有二三十米远。不少人骑车经过北京西路南侧,都加快速度离开,但不少路人聚集在北京西路北侧的路边,看着路南的化学楼,互相打听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学生们会不会有事”。   家住南大北大门斜对面的孙先生说,当时他听到有消防车的声音,特地跑出去看,来到靠近南大北门的北京西路路边时,他闻到空气中有一股刺激性气味,“感觉喉咙很难受,眼睛很不舒服。”他向别人打听后得知,是学校化学楼发生了气体泄漏,吓得他赶紧跑回到马路对面,不敢再往前跑了。孙先生说,即使站在马路对面,他也能感觉到空气中仍然有轻微的刺激性味道,不过问题不大。   “警车和消防车来得很快,不到10分钟就赶到现场了。”学生们说,警察赶到现场后,将站在楼下的师生们往远处疏散,消防队员们则头戴防护面罩进入楼内,警察、消防队员向在场的化学楼老师再三确认,11层化学楼里的人员已经全部疏散到楼下。学生们说,化学楼里除了实验室,还有不少老师的办公室。在楼下,老师们说泄漏的是甲醛,甲醛是从一个小反应釜泄漏出来的,有一定的危险,万幸的是,虽然不少同学、老师感觉不适,但都不太严重,也没有人到医院。郑同学告诉记者,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大家之所以看到白色的雾,是甲醛与蒸汽混合的结果,“万幸的是实验室内甲醛不会太多,如果是化工厂之类的地方发生泄漏,后果就严重了”。   如何处置?   将反应釜浸入溶液中和约半小时后,白色雾状物慢慢消散   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后,与南京大学的有关专家一起,将泄漏的反应釜浸入溶液,进行中和处置。约半小时后,消防队员开始离开现场,同时现场飘的白色雾状物也开始慢慢消散。   昨天下午3点左右,现场警报解除,老师、同学们开始返回化学楼,但仍然不允许师生们到6楼。   昨天下午5点多,南大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场处置过后,环保部门的监测人员到6楼进行了空气监测,监测结果是合格的,下午4点左右,6楼也恢复了正常。   事故原因   老师做实验时违规离开,幸好甲醛量不大,室内也没有人。   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发生泄漏的是化学楼6楼的一间实验室,甲醛是从一个容量为两三升的反应釜里泄漏出来的,甲醛是实验的合成物质,保存在反应釜中。校方了解后得知,当时一名老师正在这间实验室做实验,但中途出去了两三分钟,就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甲醛泄漏事故。目前事故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因为按照实验的规范要求,师生们在做实验时,不得中途离开,目的就是应对可能会发生的突发情况,这名做实险的老师在实验途中暂时离开,违反了学校的规定,下一步学校将会对老师按规定进行处理。   幸运的是,此次甲醛泄漏时,室内没有人,而且甲醛飘散出来,稀释到大气中,浓度大为降低。有些老师、学生感觉不适,但并没有更严重的症状,这是因为空气中的甲醛飘出去后稀释得很快。另一个原因是反应釜中的甲醛不是太多,加上反应釜及实验室并非处于一个封闭的小空间,所以没有引发严重的伤害性后果。   东南大学化工学院一名专家表示,高校化学系都会有一些危险化学品,对于这些危险品及相关实验的管理,学校与管理部门都有严格的规定。像老师做实验中途离开这种情况的确很不应该,只要老师按实验操作规程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有何教训?   暴露出危险品管理漏洞,校方称设备没问题,管理要加强。   专家称,学校的危险品及容器都有严格的检测和年检,发生这种有害气体泄漏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操作不当有关。有的同学分析可能是做实验的老师当时没有将反应釜盖子拧紧,否则气体发生泄漏,老师会及时发现异常,并能尽快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江苏省质监局有关人士称,像高压锅炉、压力管道一样,高校实验室的反应釜压力容器也属于特种设备,质监部门对这些设备都会进行定期检查,有的设备是一年检一次,有的设备要求更高,甚至半年就要检一次,通不过检查的不能使用。安监部门对危险品及其容器也有管理规定,并进行检查。   对此,南大化学化工学院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实验里的设备不存在问题,前不久,鼓楼区安监局工作人员还到化学楼,对此进行检查,实验室的设备都是符合标准的。这名负责人承认,这起事故也说明在日常管理方面,学校还应做进一步工作,加强管理,老师、学生都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链接:甲醛对人体有啥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易溶于水和乙醇,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   东南大学化工学院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每立方米0.1毫克时,人体就会感到空气中有异味和不适 含量达到每立方米0.5毫克时,甲醛就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甲醛含量达到每立方米0.6毫克,会引发人体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甲醛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毫克时,会致人死亡。   相关新闻: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 实验安全再受拷问
  • 四川大学实验室化学品泄漏 警方介入调查
    9日中午,记者来到四川大学第一理科楼,教学科研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在事发的三楼楼梯口,仍旧能够闻到淡淡的刺鼻气味,而楼梯口的地面也是白色一片。一名应用化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介绍,事故是由随意丢弃化学制剂引发,&ldquo 里面应该是盐酸,瓶子破裂了,烟雾就出来了。&rdquo   在这位科研人员看来,这并不算严重的事故,&ldquo 实验室都难免存在,不过这样处理化学制剂肯定是违规的。&rdquo 在楼道上张贴有安全负责人的信息,显示为王玉忠教授,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对方,对方表示自己在外地出差,不了解此事。对于将化学制剂扔在垃圾桶,王玉忠同样表示不合规范,&ldquo 按理在那里只能丢弃生活垃圾。&rdquo   在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内,学院老师仍在跟学生开会,面对记者的询问,老师表示校方和警方已介入调查,目前不便多说什么,不清楚是谁造成事故。
  • 乙炔泄漏引爆研究所气瓶室
    12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楼北侧的气瓶室发生爆炸,一名女研究生被飞溅的玻璃片划伤。生态楼的多个实验室玻璃和仪器损坏。消防部门调查,爆炸是气瓶室内乙炔瓶气体泄漏所致。   爆炸炸塌小房   昨日下午,研究所大院外的黄先生听到爆炸声。“只一声,特别响。”黄先生说,他在研究所生态楼旁看见,生态楼一层北侧起火,此时大约是15时30分许。   目击者称,消防员用水枪将大火扑灭。   生态楼北侧一间高约1.5米的小房已被炸塌,里面有两个钢罐。北侧一至三层的实验室玻璃碎裂,部分实验室仪器损坏。   一名女学生称,当时生态楼一楼的实验室内正在做实验,突然室内报警器响了。没过多久,紧邻实验室的气瓶室发生爆炸。随即,工作人员切断电源,所有人均被疏散至室外。   女研究生被划伤   事后,海淀区消防和安监部门介入调查。   植物研究所一负责人称,消防部门初步调查,发现气瓶室内的乙炔气瓶漏气。报警器报警后,一位女研究生去查看,随即将气瓶室的窗户打开,来降低室内气体浓度。   “可能是因实验室内有仪器带电,所以还是发生了爆炸。”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称,爆炸导致一名女研究生右手被飞溅的玻璃片划伤,伤势并无大碍。   目前,研究所正进一步调查事发原因。
  • 北师大化学楼实验室失火 疑为做实验时导致
    昨日上午10时许,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9层的一间实验室着火,起火原因疑为做实验时导致,但校方未予回应。部分正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受了轻伤,随后前往校医院就诊,目前并无大碍。   起火楼层被封锁   昨日中午12时,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下看到,9层的外墙面已被熏黑,实验室的玻璃也被打碎,为防止玻璃掉下砸伤路人,教学楼下拉上警戒线,禁止人员通过。此时教学楼已恢复正常,8层以下已正常上课办公,但9层有门卫把守,仍然不能进入。   刚一到9层楼,北京晨报记者就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从电梯间往里看,楼道里一片狼藉,漆黑一片,地上摆放了几个水桶,而墙壁上已被烧成黑色。门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现今9层已全部封锁,正在等待专业人士前来处理现场。   学生及时疏散   据当时正在对门教室做实验的学生描述,&ldquo 之前我们也不知道对门实验室着火了,只是突然闻见有烧焦的味,也有化学试剂的味。之后眼瞅着有黑烟从门缝里飘了过来,当时就把我们给吓坏了。&rdquo 另一名学生接着说:&ldquo 当时我们第一时间是想着要逃出去,可外面的火把天花板都给烧着了,还往下掉,我们被困在实验室里又待了几分钟,之后听到外面有灭火的动静,才往外跑,跑到电梯间就安全了。还好我们都没受伤。&rdquo   而在楼下上课的学生表示听到外面有人说着火了,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老师的安排下,全楼学生有序逃离了教学楼。随后,双榆树消防中队的队员赶到,及时把火扑灭。化学学院学生怀疑为做实验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起火。但是北京晨报记者致电北京师范大学总机,工作人员表示化学楼确实起火,但具体情况不清楚。随后记者又致电学校保卫科,也表示不予回应。   部分学生受伤无大碍   有消息称,部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同学受轻伤,随后去往校医院进行治疗处理。校医院的护士表示,受伤的人数并不多,都是自己来校医院治疗的,&ldquo 大多数就是有一点烧伤,没什么大碍。也有人是被吓着了,身体上并没有问题。简单处理完之后就回宿舍了。其中一个男生烧伤稍微厉害一点,但并不严重,已去校外医院治疗。&rdquo
  • 访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实验室
    ——基恩士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客户回访实录   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使用基恩士数码显微镜产品的情况,更直接的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基恩士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于2012年7月30日对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实验室进行了拜访,深入了解客户仪器的使用状况及服务需求。仪器信息网编辑应邀随同前往,全程记录用户的反馈信息。   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研发部分析组李爱华经理接待基恩士一行,并为大家介绍了失效分析实验室的相关情况,重点针对基恩士的数码显微镜产品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实验室概况   楼氏集团是世界上领先的高灵敏微型麦克风与扬声器的制造商,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艾塔斯卡(Itasca),在中国有北京、苏州、潍坊三个部分。其中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前身为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后被美国楼氏电子收购,目前公司在北京拥有研发及区域销售中心、生产基地及技术支持中心,拥有二十余条全自动化微型扬声器生产线,主要为手机制造商提供微型扬声器和受话器。 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实验室   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了失效分析实验室(Failure Analysis Lab,FA组),成立之初隶属于生产部,后由于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调整,FA组于2012年初转到了研发部,不仅支持生产线上的测试工作,更重要的是支持产品研发阶段的工作。 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失效分析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 (第一排:LAICA MS5,美国OGP Starlite 200影像测量仪 第二排:SONY LT10-205B高度计,KLIPPEL声学测试装备)   VHX-1000产品优势:3D扫描、实时测量及录像、分屏对比   李爱华经理介绍到,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现有三台基恩士的数码显微镜。早在恩智浦(北京)有限公司时期(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原名),公司分析组就购买过一台VHX-500FE,主要用来做一些耳机外观的检测及尺寸方面的测量 2010年6月份又购买了一台VHX-1000,增加了PCB切片的分析工作 2011年11月份,研发部门追加了第三台VHX-1000。后因公司组织结构调整,现在两台在研发部失效分析实验室,一台在生产部。   谈到为什么选择购买基恩士的数码显微镜,李爱华经理介绍说:“在观察失效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一些尺寸不合适、外形有缺陷、有异物存在以及位置偏心的产品进行清晰的拍照,有些还需要在拍照的过程中测量尺寸,并且需要将好坏产品进行对比等。实验室之前的显微镜存在拍照不清晰、难于测量尺寸、操作不方便等问题,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另外,公司成立材料组之后,我们还需要做一些高倍的金相分析。基于以上各面原因,我们决定再购置一台数码显微镜。当时生产部已经有两台,使用效果不错,所以我们就直接与基恩士联系又购置了一台VHX-1000仪器”。 基恩士VHX-1000系列数码显微镜 3D scanning of a kind of thin film 3D scanning of a metal groove comparison _different appearance of 4 plating layers on metal surface(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提供)   据李爱华经理介绍,基恩士的VHX-1000数码显微镜分辨率高,操作简单,一个按键就可以完成一个相关的功能,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轻松操作,现在公司有30-50人都使用过这台仪器,确实给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的镜头,20-200倍的镜头可以从全貌逐级放大到缺陷部位,100-1000倍的金相镜头可以用来观察直径在毫米到微米范围内的细线的外观伤痕和断面情况   (2)在观测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尺寸的实时测量,并可以做3D扫描。此外,该仪器还可以在样品通电震动的过程中一边放大一边录像,方便查看部件细节   (3)屏幕可以一分为二(水平或垂直)或分为四个部分以便进行比较观测,可将不同状况的产品置于同一屏幕对比,便于发现问题   VHX-1000数码显微镜诸多优良的性能和便利之处不仅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而且也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对此,李爱华经理是这样描述的:“用光学显微镜拍样品照片是以分钟来计算的,用基恩士的数码显微镜是以秒来计算的。现在实验室中的VHX-1000数码显微镜平均一天使用时间超过8个小时,一个工作日的样品量为100个左右”。   此外,楼氏分析组和基恩士相关人员还就现有基恩士设备的配件采购、将来潜在的追加采购以及基恩士售后服务等交换了意见,基恩士工作人员表示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不仅要加深对购买产品客户本身的了解,还应对其所在单位及现有仪器设备的概况进行了解。最后,双方均表示在日后的工作中将加强联系,确保共赢。 楼氏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外景   附件:VHX-1000系列产品简介.pdf
  • 中国卫星逾3亿投建中关村科研楼实验室
    中国卫星2月12日以通讯方式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投资建设中关村环保园科研楼实验室建设项目在内的多项议案。   为提升在卫星应用业务领域的研产能力,公司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拟以自筹资金实施&ldquo 中关村环保园科研楼实验室建设项目&rdquo 。该项目建设期总投资额为35670万元,建设周期为36个月。该项目建成后,将满足航天恒星科技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主营领域的产品研发需要,显著提升其综合研产能力。   此外,公司还通过了以募集资金向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以募集资金向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暨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入方式的关联交易议案、以募集资金向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等。
  • 致命禽流感病毒外流 美政府实验室连曝安全漏洞
    美国联邦政府实验室接连曝出生物安全漏洞,继上个月80多名工作人员接触到高致死率炭疽菌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此事调查过程中发现,另一间实验室今年3月转送的样本被高度危险的禽流感病毒感染,4个月后才上报。专家担心,病毒实验室的安全漏洞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社会恐慌,更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美国疾控中心11日发布报告承认,旗下所属实验室在过去十年内曾因操作不当造成5次重大失误,导致包括H5N1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和炭疽病毒在内的多种致命病原体外流,带来安全隐患。   该机构同时宣布,关闭两处分别负责生物反恐和流行感冒研究的实验室,暂停了其主管的所有实验室之间生物材料交流活动,直到适当的程序落实到位才重新开放。   6月份的一次内部检查中,疾控中心设在亚特兰大的一间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对活炭疽菌进行灭活时没有遵循正确的程序,潜在地致使80多名工作人员接触到活性炭疽菌。   在对该事故调查的过程中,疾控中心又发现一家高防护实验室3月份送至美国农业部相关部门的样本,已被极度危险的H5N1禽流感病毒污染,给数十名科研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最近的两起事故引起美国国会关注,同时也进一步引起了对该机构监管危险研究项目能力的质疑。美国疾控中心称,最新的发现为现有安全措施和带有致命病原体的实验项目敲响了警钟。   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在这几起事故中患病,但疾控中心主任弗里登(Thomas Frieden)表示,&ldquo 这种事情从来就不该发生!我很失望,老实说,我对此感到愤怒。&rdquo 他指出,员工在意外发生后24小时内就已经知情,但没有上报,很长时间内高层领导无人知晓,自己则到7月9日才获悉此事,认为下属的&ldquo 拖延不可接受&rdquo 。   此次暴露安全问题的病毒实际上是美国科学家把禽流感病毒毒株植入人流感病毒后形成的新病毒,一旦不慎扩散或被恐怖分子利用,可在人际间形成大面积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弗里登还承认,本月在马里兰州国家卫生研究所校园内发现可能被遗忘的6小瓶天花病毒,其中标注日期为1954年的两瓶病毒已被证实仍然活跃。   美国政府顾问班子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奥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指出,病毒实验室的安全漏洞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社会恐慌,更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所谓生物安全,就是要关注&ldquo 如何把坏分子隔离在实验室外&rdquo ,同时避免&ldquo 让好同事因为疏漏和遗忘而造成伤害&rdquo 。
  • 大化所李海洋团队研发并联迁移谱-质谱仪实现预警和定性危化品泄漏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在危险化学品泄露实时预警和准确识别仪器方面取得新进展,自主研制出一款并联离子迁移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p-IMS-ITMS),为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储、生产等过程中的泄漏实时预警和准确识别提供了设备和方法支撑。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重点化工园区超过800家。近年来,化工行业安全事故频发,急需研发出适用于危险化学品泄漏预警和准确识别的检测设备。  该团队在前期工作(Anal. Chem.,2019 Anal. Chem.,2019)的基础上,研发了共用同一电离源的p-IMS-ITMS。该仪器将离子迁移谱(IMS)与离子阱质谱联用仪(ITMS)并联,在保证质谱结果准确的同时,可实现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实时预警。仪器首先利用IMS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当IMS发现可疑物时,触发ITMS完成准确定性检测。该仪器显著提高了危险化学品的检出率,对存在时间为0.5s的危险化学品检出率达到99.5%,比单独使用ITMS提高了10倍。该仪器的IMS与ITMS共用一个电离源,可同时提供迁移率和质荷比的二维信息,增强了定性识别能力。此外,该仪器易携带,适合用于巡检和固定点现场检测,为避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减少环境污染等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关研究以“Parallel Coupling of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and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Real-Time Alarm Trigge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 Leakages”为题,发表在《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1c02647
  • 海康威影新品发布|AI智能测漏仪:自动判漏,轻松入门
    近日,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影”)发布一款新品——AI智能测漏仪,这款产品有什么优势呢?一起来了解下吧!AI智能辅助判漏 提高检漏效率基于海量的管道漏水、漏气的声音素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智能判漏模型,有效去除管道噪声和环境干扰噪声,精准识别漏水、漏气声音,自动辅助判断漏点。有效音量显示 屏蔽噪音 专注漏点音量有效显示固定的漏水声、漏气声音量,屏蔽突发的环境噪声(撞击声、脚步声),让漏水、漏气音量数值更明显。高灵敏度传感器 轻量设计 精准抗干扰高灵敏度传感器,精准定位抗干扰,避免多次开挖,提高效率。标配霍尼韦尔高端降噪耳机 专业又舒适工业级降噪规格,有效隔绝噪声,专业品质金属环耐用头箍,宽体耳罩设计,耐用舒适。7寸触控大屏 易用上档次7寸全彩电容触控大屏,相较传统测漏仪,图像显示更丰富,参数设置更便捷科技感外观,一机在手,快速提高用户专业形象。2种智能测漏模式 漏点听得清 看得见快检模式:快速定位漏水点大致范围,通过实时的数字波动,图形频谱变化进行排查,从而发现漏点,看见漏点。具有数字、直方图、波形图三种显示方式,适合不同用户使用习惯。巡检模式:相较快检模式,巡检模式可对地面、墙面进行分区测量,可分别记录12个区域的声音数值,结束测量后,系统自动判断疑似漏水点,让测漏工作更精准。4种档位选择 适配不同测漏场景共有室内低频、室内中频、室内高频、室内全通4档可调节,拨动设备右侧拨轮实现快速档位切换。档位推荐使用步骤:普通漏水情况下,使用室内中频档位,可覆盖大多数漏水音频频值,有效解决80%以上的漏水。疑难漏水情况下,可先选用全通模式查看漏水频值分布,再使用对应的低频/中频/高频档位进行针对性精准测量。参数表及配件清单关于海康威影海康微影是海康威视(HIKVISION)子公司,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 ,面向全球提供物联网机芯、模组、红外热像仪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及方案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工业测温、医疗检疫、灾难预防、消费电子、辅助驾驶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推动核心元器件成本的实质性下降和应用场景扩展与丰富,引领热成像从小众走向大众。海康微影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中心拥有团队约1293人,其中硕士学历以上530人;拥有各类知识产权授权约397项;2018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公司整机产品产线占地12000㎡,共计20条整机生产线、机芯组件生产线9条,最高年产量达170万台,严格按照高品质生产要求进行制造和检测,物料经过多重标准检测,精挑细选;生产过程严格控制,核心组件全自动化生产,无尘净化房封装;产品出厂前需要经过高低温、常温环境温度精准度测试、老化测试、气密等多重严格性能测试,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可靠。
  • 投资2.1亿 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新实验楼启用
    2013年5月8日,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新实验楼启用仪式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举行,诺和诺德丹麦本土外最大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丹麦驻华大使裴德森先生、诺和诺德全球副总裁库尔茨斯先生出席并致辞,北京市科委刘晖委员,北京市经信委王颖光副主任、昌平区周云帆副区长出席并讲话,中关村昌平园管委会等有关同志出席了活动。   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新实验楼投资2.1亿元,总面积12100平方米,包括拥有与诺和诺德丹麦本土一样的实验室设施和环境的生物研发实验室,以及中国首家符合欧洲标准的示范性大型动物饲养中心,该标准超过北美标准。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的总投资额将于今年年底达到6.3亿元,提前两年实现2010年宣布的至2015年投资1亿美元的承诺,同时还将扩展在中国的研发团队,组建专门从事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药物发现的团队。到2015年,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研发团队将由现在的130余人扩大至200人,新研发中心的正式运营启用将有效促进和提高中国在药理方面的研究水平。   刘晖委员表示,2010年4月启动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实现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由2009年不足400亿元发展到2012年突破100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以丹麦诺和诺德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和一批优秀的国际、国内投资人持续关注北京,在京新增或加大投资,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G20二期工程中,北京市科委及相关委办组成的G20工作组将以企业为主体,继续做好“贴身、贴近、贴心”的服务,使北京的政策、技术、人才、临床、金融等资源切实落在企业的需求中。   背景: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简介   诺和诺德于1994年进入中国,在华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2002年1月,诺和诺德在北京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发展中心,这是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致力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研发中心。2004年7月,诺和诺德(中国)研究发展中心正式迁址落户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2010年5月,诺和诺德公司制定计划,在5年内投资1亿美元扩建其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全球研发中心,引进诺和诺德公司最大业务板块糖尿病研究。2012年9月,诺和诺德中国新研发中心在京落成。2013年5月,诺和诺德中国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 赛默飞世尔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建立“紧急毒理实验室”
    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BP的应对措施备受质疑,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深海油井的泄漏方式不同于以往海面上的船舶泄漏,而且此次原油泄漏量之大远远超出了专家的经验范围。“往往第二天需要拿出解决方案的问题,常常耗费科学家数月时间去研究”,这些都导致应对措施不及时、不到位。这同时也暴露了“海洋原油污染”领域科学研究的匮乏、滞后。   原油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以及此次大量使用的化学分散剂都是食品安全的隐患。常规办法检测海产品中PAHs需要7天时间,即便是NOAA的毒理实验室也需要至少三天时间。目前,赛默飞世尔公司正在建立“紧急毒理实验室”,利用气相分析手段建立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以及分散剂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以预防原油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