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模态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模态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模态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模态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模态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模态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模态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模态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模态分析仪相关的资讯

  • 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仪加入PerkinElmer生命科学产品序列
    今年1月1日起,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仪正式加入PerkinElmer生命科学产品序列!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仪功能概述单细胞研究对于理解细胞的组成、生理行为与功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学等分析技术为单细胞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仪可以实时、连续、定量检测单个活细胞的小分子含量及酶活性。核心特点主要性能实时单细胞多指标检测:实时检测单个活细胞内小分子含量(如葡萄糖、乳酸、ATP、胆固醇、Ca2+、K+等)及酶活性 (葡萄糖苷酶、鞘磷脂酶、乳酸脱氢酶等),可匹配160余种商品化试剂盒;实时亚细胞原位检测:在亚细胞水平(胞质、胞核、胞膜)实时连续、原位检测;超微量提取、注射:单细胞水平提取细胞器(如溶酶体、线粒体)、胞质进行质谱或其它平台的联用分析;单细胞注射药物、代谢剂等,并进行药效评估;活体水平检测:活体水平实时检测生化指标(用药前后、中医药针灸刺激前后)的变化。技术原理电信号检测通过电探头对细胞释放的电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如过氧化氢、一氧化氮、多巴胺、超氧阴离子等物质。通过试剂盒的量化级联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等电活性物质,实现单细胞小分子含量或酶活性的检测。荧光信号检测光探头传输激发光激发预染色细胞,通过光学检测系统收集细胞发射的荧光信号,荧光信号强弱反映细胞预染色指标的含量,可实现细胞整体或亚细胞激发检测。通过单细胞超微量提取注射,向单个活细胞注射荧光检测试剂盒,光探头传输激发光激发细胞的生化反应产物而产生荧光,荧光信号强弱反映细胞内相应的小分子含量或酶活。经典应用肿瘤细胞代谢
  • 1075万!山东大学高纯度流式细胞分选仪、单细胞多模态分析仪等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SDDX-SDLC-GK-2023018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高纯度流式细胞分选仪采购预算金额: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高纯度流式细胞分选仪采购,具体内容详见电子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质保期:国产设备3年,进口设备1年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SDDX-SDLC-GK-2023019项目名称:山东大学单细胞多模态分析仪采购预算金额:4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4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单细胞多模态分析仪采购,具体内容详见电子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质保期:国产设备3年,进口设备1年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3.项目编号:JZ-202311B-1246-649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青岛)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购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人民币175万元最高限价:同预算金额采购需求:X射线荧光光谱仪,亟需购置,具体内容详见磋商文件。标段划分:划分为1包合同履行期限(质保期):国产设备3年。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报价。二、获取招标文件1.时间:2023年11月23日 至 2023年11月30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山东大学采购网使用CA数字证书或账号密码登录“山东大学电子招投标系统”(http://www.cgw.sdu.edu.cn)方式:本项目采用电子标。潜在供应商需登录山东大学采购网(http://www.cgw.sdu.edu.cn)进行注册,注册完成并通过中心审核后,在获取电子招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再次登录“山东大学电子招投标系统”在线进行招标项目信息填报,审核成功后下载电子招标文件; 电子招标文件工本费:0元/本; 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获取电子招标文件成功不代表资格后审的通过。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2.时间:2023 年11月24日至2023 年11月30日(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8:30 至11:30 ,下午13:30 至17:00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方式:本项目采用电子招投标方式采购。供应商需登录山东大学(青岛)招标采购网站(http://www.zbcg.qd.sdu.edu.cn/)进行供应商注册,注册完成审核通过后,在报名截止时间前再次登录系统在线报名本项目。报名审核成功后自助下载采购文件。本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获取招标文件成功不代表资格后审的通过。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山东大学     地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明德楼        联系方式:0531-8836556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山东省鲁成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0531-83196323            联系方式:王青东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王青东电 话:  0531-831963234.采购人信息名 称:山东大学     地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联系方式:李老师0532-58630095      5.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济南建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            联系方式:盛鹏飞13145476881            6.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老师电 话:  0532-58630095
  • 548万!蔡司中标山东大学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SDJDHF20220607-Z372(招标文件编号:HYHA2023-0051)二、项目名称:山东大学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采购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济南优迈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北街88号东岱生科产业园218室中标(成交)金额:548.31384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 供应商名称 货物名称 货物品牌 货物型号 货物数量 货物单价(元) 1 济南优迈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 蔡司 Elyra 7 1 $776000 发布稿-550万元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公开招标(进口设备)招标文件-济南.pdf
  • 550万!山东大学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JDHF20220607-Z372项目名称:山东大学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5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5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包货物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要求1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 1台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山东大学多模态亚细胞结构分析系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pdf
  • 3i动物活体成像|"多模态活体动物宏微尺度综合成像系统"国重项目启动会在西安顺利召开
    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检测与控制研究中心公众号发布:2024年4月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定向项目)“多模态活体动物宏微尺度综合成像系统”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西安顺利召开该项目由苏州国科医工牵头承担,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苏州国科视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共同参与,进行协同攻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作为课题承担单位,负责课题三多模态活体动物宏微尺度综合成像系统光声/超声成像模块研制的科研攻关工作。图:参会人员合影现场专家及项目组成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裴志永处长、中国科学院主管业务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韩玉刚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吴爱华秘书长作为责任专家出席会议,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王跃明教授、复旦大学他得安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绍琴教授、微光夜视技术重点实验室程宏昌研究员、西北大学樊海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董惠琴高级会计师应邀作为专家参与项目实施方案评审。项目负责人付威威研究员、各课题负责人以及项目技术骨干等30余人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科技发展部业务主管白启帆主持。图:启动会现场项目负责人付威威研究员首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哈工大(威海)、苏州国科医工、东南大学课题负责人/技术骨干分别汇报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图:项目负责人付威威研究员汇报图:各课题汇报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的立项体现了国家对高端科学仪器的重视,就关键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开发、应用示范、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要点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组肯定了项目及课题的实施方案,一致认为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内容详实,覆盖了任务书的技术指标要求,方案合理可行,风险可控,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评审。图:专家组现场点评和指导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裴志永处长对项目的立项获批表示祝贺,并对项目管理、经费执行等提出了要求。付威威研究员表态将认真履行好牵头单位责任,组织、推进、完成好项目任务,为高端科学仪器活体动物科学成像系统的国产替代贡献力量,并再次对各级部门、领导、专家、项目组同仁给予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图: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裴志永处长现场点评和指导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检测与控制研究中心孙明健教授团队承担了课题三多模态活体动物宏微尺度综合成像系统光声/超声成像模块研制的科研攻关工作,将针对光声/超声高分辨率多模态硬件模块设计与搭建和光声/超声高分辨率多模态成像技术研发两个主要内容开展研究,通过光声/超声成像模块的研发实现高度集成的动物信息可视化功能,为动物成像系统获取实时精确的多模态影像服务。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竣工!
    我国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大科学工程——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工程3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竣工。未来将对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地描绘与精确测量,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研究提供成像组学研究手段,助力全景式研究和解析生物医学重大科学问题。11月3日,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竣工仪式在北京怀柔科学城举行该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由北京大学联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7.17亿元,建设用地100亩,新增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项目预计2023年试运行,2024年验收。成像设施在科研、医疗、教育和产业等方面具有广泛需求。在要求“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早”的重大生物医学问题的研究中,多模态跨尺度成像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视频来源:北京大学11月3日,参观者观看介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的图文展览及设备展示。“如果无法看清发病过程中分子、蛋白、细胞、器官等的变化过程,就无法精准治疗疾病。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可以多层次、全景式、可视化‘看见’疾病发生的动态过程,便于更好地筛选药物、对症下药。”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陈良怡说。据悉,成像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全尺度图像数据整合系统以及模式动物等辅助平台和配套设施等。未来将聚集相关领域优秀团队,建立完备的核心成像设施,形成跨尺度、多模态、自动化和高通量的生物医学成像全功能研究平台。11月3日拍摄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建筑群(无人机照片)。“成像设施将多层次、全景式揭示生命的奥秘。”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院士说,成像设施建成后将对中国生物医学成像的研发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 多模态融合方法划分质谱成像数据感兴趣区域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传感中心罗茜团队在质谱成像数据分析领域获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了一种多模态融合验证的空间分割新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确定质谱成像数据的感兴趣区域(regions-of-interest,ROIs)。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数据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GigaScience上,深圳先进院郭昂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罗茜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质谱成像(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MSI)是一种具有空间分辨能力的新型分子组学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理解生物现象背后生化机制的新手段。它通过扫描收集组织切片上各个位置的完整质谱图,可免标签、高通量地同时获得几十到几百个分子的空间分布信息,其能够探测的分子种类包括蛋白质、肽、脂类和代谢物,具有灵敏度高和化学特异性强的特点。在MSI数据的统计分析过程中,一张完整的组织切片通常会被“虚拟地”划分成许多感兴趣区域(Regions-of-interest, ROIs),这些区域往往对应着不同的解剖学或病理学标签。准确划分ROI是挖掘空间分子组学数据的前提,对于发现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分子变化至关重要。然而,在现有的ROI划分方法中,传统手动方法依赖主观判断且耗时费力,而基于质谱间相似性聚类算法的空间分割(spatial segmentation)方法,虽然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但其结果易受仪器噪声和伪影影响,并且关键算法参数的选取(如直接决定空间分割颗粒度的聚类数/簇数K)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其结果可靠性较差。对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思想的“半监督”新方法,即依靠“AI病理师”验证空间分割得到的ROI结果。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融合MSI中获取的分子组分信息和H&E病理图中获取的组织形态信息,实现了从两个相对独立互补的生物信息源,交叉验证ROI的划分结果,有力保证了其生物学意义上的可靠性。其中,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被作为视觉特征提取器,从H&E染色图像中计算切片各位置的组织形态学谱图(Histomorphological Features,HF),然后根据不同位置间的组织形态谱相似性,通过聚类分析实现无监督切片分区。最后,通过Cohen's kappa系数评估基于MSI和基于组织学的两组ROI间的相似性,选取可以最大化相似性的Kmeans聚类算法的关键参数——簇数K,将两种模态判断类别标签一致的区域输出,进而实现不同成像模态生成的ROI进行交叉验证,令生成的ROI具有高可信度。基于多模态融合方法的自动组织分区流程图 科研团队供图团队开发多模态融合方法划分质谱成像数据ROI并应用于小鼠肾组织样本和原位种植肿瘤研究,发现ROI与ground truths完美呼应,且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别的组织样本。据介绍,该工作涉及的核心代码与数据将完全开源共享,该方法为以MSI为基础的空间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者,提供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方法,进一步发展临床病理切片的细胞化学异质性研究。“这篇研究文章中使用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方法是人工注释的一个有趣的替代方法,作者在探索劳动密集型人工注释的自动化替代方法方面值得称赞。”英国爱丁堡大学遗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的Chris Armit对工作评价道。德国曼海姆质谱和光学光谱学中心(CeMOS)的Stefania Iakab博士则认为:“我高度赞赏作者无私地提供他们的工具,并为所有的数据预处理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以及为读者提供测试的示例数据。”
  • 多模态光声生物显微镜的研发
    成果名称 多模态光声生物显微镜的研发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联系人 马靖 联系邮箱 mj@labpku.com 成果成熟度 □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 成果简介: 光声显微成像是基于全新影像机制的显微成像模态。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物影像,和CT、MRI或荧光影像的出现一样,它必将对我们认识生命过程、疾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角度。与现在广泛应用的基于荧光标记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不同,光声显微成像在不依赖于标记和对比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生物组织内在的特异性实现无标记活体成像,为研究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利用光声显微成像进行从细胞到组织不同尺度的广泛研究,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该成像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美国和欧洲都大力投入这个领域的研发,未来的市场前景很大。 北京大学工学院李长辉课题组在研究现有光声显微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其最新设计和与我校其它单位的合作研究的经验,研发了一款可广泛用于科研的新型生物显微镜。其申请的&ldquo 多模态光声生物显微镜的研发&rdquo 项目得到了第三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获批资金20万元。在基金的帮助下,通过关键配件的购置和研发,课题组完成了包括光路设计与搭建、机械和光学扫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控制、光声显微成像和传统光学显微成像图像配准等主要工作,攻克了多种光学系统光路共享、二维扫描振镜和高频脉冲激光结合和图像实时采集等多个技术难题,所研制的样机是一台包括了光声显微成像、荧光显微成像和共聚焦成像的多模态生物显微成像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已经顺利结题,其成果已经进行了专利申请和论证发表,并将进一步在我校和其它科研机构中进行推广,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中。目前,实验室已经和国际上著名显微镜生产厂家&mdash &mdash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开展实质性的密切合作研究,成果转化前景广阔。 研究现有光声显微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其最新设计和与我校其它单位的合作研究的经验,研发了一款可广泛用于科研的新型生物显微镜。 应用前景: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利用光声显微成像进行从细胞到组织不同尺度的广泛研究,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该成像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美国和欧洲都大力投入这个领域的研发,未来的市场前景很大。
  • 北航冯林课题组:基于多模态声驱微气泡的多功能微对象操控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常常利用可调节的三维操控手段来实现在生物学领域和医学领域中对微纳米尺度的生物样品的控制与应用,例如细胞分析、细胞微手术和药物递送等。其中,为了提高潜在生物医学应用效率或满足一些涉及到复杂技术的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在微流控装置中对微对象实现可控的多功能操控,如运输、捕获、旋转等模式。然而,固定的设计和驱动模式使其难以在一个单一的设备有效地实现多功能切换。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仿生与微纳研究所冯林副教授等研发了一种基于声驱微气泡的模态可切换的多功能微操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微流控芯片内实现可控且高效的微对象运输、三维旋转和公转等操控模式(图一)。图一基于声驱振荡微气泡阵列的多模态操控系统示意图通过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研究团队设计制造了一种带有底面微孔阵列(直径100μm、深度100μm)的微流控芯片。由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当液体通入微流道并流过底面微孔时,可以形成具有近似尺寸的微型气泡。当超声发生装置所形成的超声信号传递到微流道中,可以激励微型气泡膜振荡形成声微流。图二声驱微气泡的理论模态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于所设计结构内气泡界面的相对灵活性,该装置可以在仅调节驱动频率而不改变压电换能器数量与气泡阵列设计的情况下切换微型气泡的振荡模式,进而实现对单独或群体生物样本的多功能操控(图三)。由于声场的驱动特性,该装置可以有效操控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不同生物样本,包括微颗粒、细胞、绿眼虫、螺旋藻等。此外,利用平面外旋转模式的运动特点,研究团队实现了对细胞样本的三维重建,从而实现多视角的形态学复现与基本参数的测量估计。该系统所提出的声学操控方式具有多功能性、可控性、高效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在进一步促进细胞研究和治疗等应用层面具有很大潜力。图三不同控制模态下微对象的运动及定量分析该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19YFB1309700)及北京新星科技计划项目(No. Z191100001119003)支持,以“Versatile acoustic manipulation of micro-objects using mode-switchable oscillating bubbles: transportation, trapping, rotation, and revolu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Lab on a chip》。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1LC00628B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4
  • “大国重器”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竣工!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施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终于揭开了面纱!▼11月3日,由建筑部承建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竣工仪式在怀柔科学城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乔杰院士,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院士,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副主任丁明达,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建筑部总经理张锁全等出席仪式。北京大学副校长、成像设施总指挥张平文院士主持竣工仪式。乔杰表示,从概念成形到蓝图绘就,再到拔地而起,成像设施已经走过十年历程,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成像设施工程顺利竣工,对北大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她希望项目加快设备安装调试,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引领学科发展,培养杰出人才,产出大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怀柔科学城及北京市的创新发展。程和平表示,大科学设施是国家品牌,是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更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有机融合点,建好用好大设施,是机遇、是挑战,更是重重的责任。他说,会以基建竣工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科研与人才的统筹规划,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先锋队,打造科技航母,让大设施发挥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应有作用。丁明达向成像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希望进一步加速项目进度,加快设备安装调试,力争项目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同时也希望北京大学深度融入怀柔科学城,在创新装置平台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方面探索新路径,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陈代华表示,北京大学是我国顶尖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怀柔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怀柔科学城更是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科技前沿的重要集聚区。面向未来,北京城建集团期待能在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能在“展翅腾飞看怀柔”的壮美篇章中,与北京大学、怀柔区加强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用更多优质服务和精品工程回报社会各界。最后,参加仪式的领导嘉宾共同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揭牌,还一起参观了“看见生命力”成像设施建设专题展览。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是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是北京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北京以“三城一区”建设为抓手,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于2020年3月启动基建施工,建设用地超6.6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设在怀柔科学城的核心区域。设施由四大核心装置和一个辅助平台构成,包括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以及模式动物等辅助平台和配套设施。项目投用后,可达到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的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实现高端生物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中国创造”。自项目竣工起,随着设备的安装和试运行,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运营团队以及大批师生将陆续进驻,运用成像设施开展多项重大科学研究。未来,该设施还将与美国、欧盟等地生物医学成像平台建立国际联盟,实行开放、流动、择优的机制,面向全国开放共享。
  • 蔡司增强在多尺度和多模态图像工作流程方面的效率
    研究人员将实现更快速的FIB-SEM样品制备、获得更精准的3D断层扫描图像和更完整的数据报告德国耶拿,2019年12月2日现在,材料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研究3D样品时,可以更快速便捷地获取样品更深层次研究区域的信息。借助蔡司Crossbeam 350/550和Atlas 5的新功能,用户在对增材制造、电子工程、电池研究、生物材料和树脂生物标本上的生物组织进行多尺度、多模态研究时,将能够体验到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数据质量。获得深埋结构的信息并快速制造加工如今,研究人员在利用X射线显微镜数据来确定双束电镜取样位置,进行多尺度、关联研究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蔡司Crossbeam 350/550上新引入的特有技术LaserFIB,除了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快速、无镓引入的结构制造技术外,还能够了解深埋结构的信息。用户可以在专用腔室中进行激光加工,以避免污染电镜。添加到样品交换室中的新一代飞秒激光器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材料刻蚀,而且几乎可以避免激光产生的热效应。与使用等离子体源的等效工作流程相比,在移除大量材料时,这一新工具的加工速度提升了50倍。LaserFIB可用于制造悬臂梁、纳米力学测试柱以及蔡司Xradia Ultra X射线显微镜样品等结构。此外,还可用于大截面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或在整个TEM栅网上确保无镓的引入。蔡司Crossbeam 350Laser —飞秒激光器安装在样品交换室上,可避免在激光加工过程中对腔室造成污染。改善关联工作流程、断层扫描数据质量和交互式数据环境蔡司推出了用于成像、3D断层扫描的蔡司Atlas 5以及用于分析和报告的扩展工具包。当使用X射线显微镜数据指导LaserFIB或FIB-SEM工作流程时,可以轻松找到感兴趣的区域,从而提高了关联工作流程的效率。用户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定位所感兴趣的区域。定位完成后,便可进入薄而快的断层扫描环节。这种方法利用蔡司“True-Z”特有技术进行断层采集、切片厚度测量、改善可视化和数据处理。“True-Z”依次测量每个切片的厚度,并将其应用于三维重构。这样提高了最终重构的精度,在研究3D结构时,使得3D和4D建模更加准确,而且提高了分割精度。现在,利用强化的Atlas 5工具箱,用户可以更加高效地分析、呈现和共享结果。他们能轻松浏览多模态数据集的相关数据,同时还可以看到多达四个成像或分析模态。蔡司通过基于浏览器的全新查看器导出模块的增强版,可以更加轻松地查看故事板、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并开展数字培训。今年年初,蔡司在美国波特兰市举办的2019年美国电镜年会(M&M 2019)上推出了这些解决方案,该方案进一步拓展了显微镜技术的新模式,以推进样品制备、断层扫描分析和数据完整性。基于浏览器的查看器导出模块增强版展示了其在地质分析方面的应用。该样品是花岗岩的抛光薄切片,采用多种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样品由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A. Gysi提供。V
  • 科学岛团队双模态传感策略用于氨基甲酸酯类农残可视化快速检测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可视化检测环境中的西维因检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主封面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上。西维因作为一种有效的广谱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已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然而,过量使用或错误的使用方式会导致西维因残留,西维因在土壤、水果、粮食等介质中留存时间长,且易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内,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西维因残留的检测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仍然侧重于仪器检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化学分析、色谱等,但这些技术由于检测耗时长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便携式和可靠的实时分析方法来检测西维因残留,对环境污染物监测和农业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人员利用氨基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硅量子点和碲化镉量子点作为传感中心,设计了一种双模态(比色-比率荧光)传感体系,能够可视化定量检测痕量西维因残留。当西维因进入传感体系后,会通过静电效应触发金纳米颗粒团聚,导致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伴随着肉眼可观察到的自然光下的溶液颜色变化。同时,金纳米颗粒的团聚引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硅量子点的蓝色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增加,而碲化镉量子点的红色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从而导致体系荧光颜色由红到蓝的显著转换。研究发现,双模态传感体系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比色模式下检测限为49.6 nM,比率荧光模式下检测限为16.3 nM,实现了对实际样品中痕量西维因残留的高灵敏度、即时可视化检测。此外,结合3D打印技术与颜色识别应用(APP),研究团队还构建了具有高兼容性的便携式智能荧光检测平台,以扩展其实际应用。该工作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提供新策略,并拓宽了便携式可视化定量检测装置在化学传感中的应用。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的支持。图1. 双模态传感体系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西维因残留的机理示意图,该工作受邀作期刊封面报道。图2. (A)智能传感平台的检测示意图;(B)智能手机对荧光图像的RGB分析;(C)具有高兼容性的便携式传感平台;(D)紫外光下,荧光传感体系在加入浓度为0至200 μM的西维因后的图像;(E)荧光颜色变化(B值/R值)与西维因浓度的线性关系图。
  • Nature子刊!华大智造研发团队发布基于对比学习的多模态单细胞算法,快速实现千万级单细胞多组学数据建模
    近日,华大智造研发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IF=25.898)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ntrastive learning enables rapid mapping to multimodal single-cell atlas of multimillion scale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对比学习的多模态单细胞算法工具——Concerto (协奏曲)。“协奏曲”的命名, 既包含了“对比学习建模细胞表征”的英文首字母,又暗含了组织器官中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细胞协同发挥作用之意。该算法通过自监督训练的方式,可快速对千万级无标注的单细胞多组学数据进行建模,得到的细胞表征(cell embedding)可以用于自动注释、多模态整合、聚类、跨批次整合、参考映射注释等下游应用。Concerto在各项任务中都展现了优异的性能,进一步丰富了单细胞大数据领域的算法工具。研究背景单细胞多组学工具在解析细胞多样性的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绘制单细胞水平的多组学图谱,进而从多模态角度揭示细胞功能或状态的异质性。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单细胞多组学大数据需要通过智能高效的计算工具助力科学发现,定义细胞类型和状态。同时,已发表的大量未经人工注释或者注释颗粒度不够精细的数据集本身也是宝贵的资源,若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快速解读新产生的数据集。目前主流的单细胞数据分析工具大多依赖于统计学特征选择(如高可变基因)和线性降维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1])来提取关键信息,但该预处理方法可能会造成信息量丢失。此外,单细胞数据集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批次效应,在数据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在保留每个样本包含的细微生物学状态差异前提下完成批次效应的适度去除。随着单细胞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亟需可快速构建千万级别单细胞多模态图谱并可实现映射注释的算法。华大智造自主开发的Concerto算法,采用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的对比自监督学习框架并进行优化适配,以应用在海量单细胞组学数据的建模中。何谓对比学习?简而言之,就是构造一个直观简洁的学习任务,让机器去对比和区分哪些样本与哪些样本相似,哪些样本与哪些样本不相似,从而学习到每个样本蕴含的高阶特征。这就好比是试图理解世界的婴儿,即使还未建立起认知世界的知识框架,也可能会意识到,相比于“史努比”,“加菲猫”和“黑猫警长”长得更像。婴儿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异同,或许可以学习到这些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对比学习示意图相比于传统的监督学习,在自监督学习中,机器学习的标签来自于样本自身。在真实世界中,有标签或者说有高质量标签的数据集是稀缺的,通过对比学习这样的自监督训练框架,可以很好地利用大量真实世界未注释的数据集。在机器视觉领域,Google和Meta近年来相继提出多种对比自监督学习算法,包括SimCLR[2]、 MoCo[3]等。在ImageNet分类基准测试中,最新的自监督算法甚至能优于有监督的基线方法。正如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所预测,自监督学习是AI的未来,它就像人一样自觉观察数据,可能使AI产生类人的推理能力。在生物学领域,通过新兴的单细胞、时空组学工具获得的全新数据集,大大拓展了人类对于复杂生物系统的认知,这些数据还有大量未被人类标记或仅仅是依赖于已有知识进行注释。借鉴机器学习领域中不依赖标签数据的智能建模思想,以无偏的方式去利用好这些全新的单细胞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细胞类型、细胞状态,进而重新定义细胞类型。华大智造团队通过构造对比学习任务,让每个细胞自己跟自己“学习”,类似的细胞离得更近,不类似的细胞离得更远,从而实现对千万级别单细胞数据的快速建模。基于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便携、易用、经济友好的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平台,结合GPU的使用,利用Concerto构建千万级别的单细胞参考集仅需1.5h,快速注释5万个细胞仅需8s。同时,该模型可以整合不同模态、不同批次、不同测序平台和不同单细胞建库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Concerto的对比学习架构可以有效支持将一个细胞的所有基因作为输入建模,避免了直接降维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同时该优势对于跨数据集的迁移注释至关重要,可以更好地扩展跨数据集间可利用的交集基因信息。华大智造DNBelab C4 Concerto模型架构具体而言,研究团队对每个细胞通过非对称的“双塔”蒸馏模型框架,并借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的隐空间Dropout策略[4],得到一个细胞的两个不同表征(cell embedding)并使其互为正样本,而与其他细胞则互为负样本。通过对比学习在超球面空间[5]上将正样本拉近,负样本推开,从而学习到高质量的细胞表征(图1a)。经过Concerto训练好的细胞表征,可以在zero-shot或者few-shot的场景下应用于多种下游分析任务(图1c)。图1 Concerto模型的结构示意图Concerto整合单细胞多模态数据在RNA和蛋白同时测序的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数据集中(PBMC160K),作者利用Concerto进行多模态数据整合,作者发现:细胞的不同模态信息反应了之前科学家定义的不同细胞分类的颗粒度和类型。例如: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只用RNA模态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区分,需要加上蛋白的信息;而如果只用蛋白的模态,单核细胞monocytes和树突状DC细胞不能很好地分开,需要加上RNA的信息(图2)。Concerto在整合了RNA和蛋白质两个模态后,学到了更好的细胞表征:细胞大类和存在细微生物差异的细胞亚群都被很好地区分,而且也很好地捕捉到了细胞发育的轨迹。如CD8 T细胞谱系,可以看到CD8 naïve — CD8 TCM — CD8 TEM的轨迹,并且可以通过高维超球面空间到二维的映射看出,杀伤性的T细胞和NK细胞的距离更近,说明Concerto学习到的映射空间可以将功能接近的细胞互相靠近。图2 Concerto在RNA、蛋白、RNA+蛋白三种设置下学到的细胞表征在迁移注释任务的表现在公开的胰岛细胞数据集上(HP)迁移注释任务中,与目前主流单细胞迁移注释算法比较,Concerto准确率最高(图3),超过了纽约基因组中心Rahul Satija团队开发的Seurat V4[6]、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Fabian Theis团队开发的scArches[7]以及Broad研究所Soumya Raychaudhuri团队开发的Symphony[8]。人类胰岛数据集(HP)包括5种单细胞测序方法得到的数据,Concerto整合4种技术构建了一个参考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用到任何标签信息,只是“each cell learns from itself”。然后把待注释的数据投射到这个参考空间,每个待注释的细胞都可以“找到”在参考空间里和它最像的k个参考细胞,最后只需要综合这k个参考细胞的信息就可以为待注释细胞打上注释。另外,Concerto除了可以跨技术平台进行迁移注释,也可以跨物种进行迁移注释。图3右展示了Concerto利用HP数据构建参考空间,对鼠胰岛(MP)细胞进行注释的性能。图3 胰岛数据集上迁移注释性能比较,华大智造Concerto模型准确率超过现有方法就像序列比对工具BLAST 将生物序列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组的功能一样,将新产出的包含不同样本、研究、疾病状态的单细胞数据集,映射到复杂的、数百万细胞的参考图谱上,可以实现快速识别相关的细胞状态和表型,此种方法将成为单细胞数据分析的全新范式。本研究另一亮点在于,利用现有已注释数据构建大型的细胞图谱作为参考(Reference),新的数据作为查询(query),可以直接在Reference上“查找”最相近的“已知“细胞,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query细胞的性质了。构建百万级别免疫细胞参考图谱,对新冠数据进行快速注释在COVID-19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华大智造DNBelab C4产出的新冠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数据与其他研究小组已发表的通过其他平台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了大型新冠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参考图谱,涵盖了健康人及轻型、重型COVID-19患者,并针对查询数据集进行快速注释,发现不同感染状态差异的免疫学信号。由于在参考数据中存在与查询数据类似的与疾病相关的细胞状态,所以Concerto可以快速将查询新冠数据集映射到参考图谱上。Schulte-Schrepping等人[9]的研究主要针对髓系细胞,如单核细胞monocytes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在不同感染状态下的差异。通过参考映射的快速注释,复现了该数据集的淋系细胞与其他新冠研究里的一致信号,如Concerto注释了稀有细胞亚群proliferative-exhausted CD8 T,与Su[10]等人的研究一致。此前,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龙奇团队联合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科学家利用华大智造C4单细胞平台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冠研究[11],注释出了activated CD4 T细胞,并发现这种细胞的丰度会在患者体内上调。此次,利用Concerto构建的新冠参考数据集包含了这种细胞类型,也成功在Schulte-Schrepping的数据集中注释出activated CD4 T细胞,同时发现Schulte-Schrepping数据集中新冠患者的activated CD4 T细胞差异高表达CD2AP基因,也与此前华大研究院等人的发现一致。通过此项研究也证明,华大智造C4平台产出的数据可以和其他平台适配。将来科研人员可以利用Concerto构建整合不同单细胞数据产出平台的大型参考数据集,用以对新产出的数据进行快速注释。图4 将健康人与COVID-19患者整合的参考数据集对查询数据集进行迁移注释华大智造高级副总裁倪鸣博士表示:“单细胞组学的研究已进入高通量、大数据、多模态的研究阶段,此次基于对比学习的最新人工智能方法Concerto 用于单细胞参考数据集映射注释成果的发布,丰富了华大智造此前自主研发DNBelab C4单细胞平台,实现了单细胞组学领域硬件与软件的深度结合,相信未来会在单细胞领域赋能更多用户。”单细胞多组学时代的来临,使得重新定义细胞成为可能。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曾提出 “六定”:定性、定量、定位、定时、定向、定标。未来,华大智造将继续开发用于单细胞多组学研究的硬件、试剂、软件工具,支持科研人员提高研究效率、拓展探索的边界。
  • 走出象牙塔,行走于"刀尖"|专注国产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访光声科技CEO王巍博士
    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如荧光分子成像、光声成像和生物发光成像等广泛应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同时,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兴起将多种成像技术结合,为小动物活体成像提供了更精确和信息丰富的工具。为帮助广大用户及时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前沿技术、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主题征稿活动。本期约稿特别邀请广东光声科技有限公司CEO兼联合创始人王巍博士,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发展、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进行分享,并就广东光声科技研发的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成像技术展开阐述,以飨读者。 本期嘉宾:王巍 CEO/联合创始人 广东光声科技有限公司王巍博士,广东光声科技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2018年至今,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光声成像仪器开发与落地转化,深度参与多项前沿科技项目,在光声成像技术上有多年持续的积累。2022年至今,作为广东光声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参与转化专利10余项,开发了全新的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成像仪,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落地转化经验。仪器信息网:选择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赛道创业契机是什么?王巍:光声成像技术已经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但市场上仍没有相关成熟的光声显微活体成像仪器转化,前期已有非常多的高校和医院电话咨询我们团队,想与我们在科研领域深入合作,有一定的潜在市场空间,加之学校团队已经在这个领域积累多年,拥有非常丰富的仪器开发经验,我们已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所以决定将已经积累的技术转化到市场上应用。光声成像由于它独特的成像优势,非常适合活体成像,我们是临床和科研小动物活体成像并驾齐驱在做,但由于临床转化时间较长,又由于科研市场的迫切需求,所以我们率先开发了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成像系统,积累市场口碑。仪器信息网:从学生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感受如何?王巍:学生是生活在象牙塔里边的一类人群,可以不断试错,背后有导师和学校在托举,可以犯错,可以不断积累经验。但创业者是走在“刀尖”上的一类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准确判断、坚定执行、承担后果。所以大多数创业者都会觉得创业难,所以需要不忘初心,保持热情,在已经竞争得白热化的相关赛道里,找到自己的出路,或是直线超车,或是弯道超车。具体来说有两难:对于一项新的医疗影像技术面世来说,首先就是大多数创业者所说的“难”,而我们是“难上加难”。我们的技术既具有颠覆性、又具有时效性,一项新的医疗影像技术走向成熟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既需要重新建立诊断标准又需要颠覆原有影像诊断的方法和习惯,这是第一难。第二难就是,资金雄厚的大厂要追逐我们的进度甚至赶超我们的进度,我们守擂难,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国外品牌原有市场的竞争,我们打擂难。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王巍: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利用X线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小动物进行成像。随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放射性示踪技术的进展引入了PET和SPECT等新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物荧光分子标记技术如荧光素二酮-荧光素酶体系的开发,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检测生物标记物的荧光信号来研究小动物体内生物进程的能力。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如荧光分子成像、光声成像和生物发光成像等广泛应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同时,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兴起将多种成像技术结合,为小动物活体成像提供了更精确和信息丰富的工具。这些进展使得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成为研究人员观察小动物体内生理、病理过程和药物疗效等方面的重要非侵入性和高分辨率工具。仪器信息网:请分析下当前全球及中国小动物活体成像分析系统市场规模及现状。王巍: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是指应用成像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根据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1.48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1%。全球范围内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生产商主要包括Perkin Elmer、Idexx Laboratories、Aspect Imaging、Fujifilm Visualsonics、Trifoil Imaging、Bruker、Photon、Sunny Optical、Spectral Instruments Imaging、MILABS等。2022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54.0%的市场份额。目前,全球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光学成像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66%的份额。就需求来源而言,目前实验室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78%的份额。仪器信息网:如何看待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壁垒以及国产化替代?王巍: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因此企业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开发更加先进、创新的成像技术和仪器。2. 设备制造: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器制造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的成像技术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如何保证设备质量和稳定性是制造方面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3. 市场定位:小动物活体成像市场规模较小,且市场需求不稳定,企业需要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发掘更多的市场机会。针对小动物活体成像国产化替代的问题,对于国产企业而言:1.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新型成像技术,提升设备分辨率、灵敏度和深度等性能指标,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验需求。2. 降低成本:加强设备制造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提高设备制造质量和效率,并且适当降低设备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3. 市场营销: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推广,抓住市场机遇,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总的来说,小动物活体成像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空间较小,但在科研、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国产企业有望在小动物活体成像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仪器信息网: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器市场,随着国产初创创新企业的不断涌现,应该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王巍:当前中国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器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国内初创企业的兴起,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面对这种情况下,差异化竞争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技术创新: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先进、创新的成像技术和仪器。例如,开发更高分辨率、更高灵敏度的成像设备,探索新的成像模式和应用领域,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产品特色:打造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品牌形象,例如独特的设计风格、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多样化的附加功能等,以吸引用户的关注并增强产品竞争力。客户定制化:积极倾听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与客户密切合作,了解其实验需求并根据其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开发,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体验优化:注重客户体验,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包括产品培训、技术支持、设备维护等,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仪器信息网:目前贵司主推的小动物活体成像产品有哪些?并谈谈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王巍:作为光声科技最核心的产品技术,光学/光声/超声三模态成像是集合了光学显微成像,⾊素、⾎管等内源性光吸收物质的光声成像,以及声阻抗差异的超声成像于⼀体的三模态活体⼩动物成像系统。光声科技更多核心技术优势如下:1、 实现微⽶级分辨率@毫⽶级成像深度在⽆需造影剂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对3 mm内的组织结构进⾏微⽶级的⾼分辨率成像,并根据软件实时显⽰调整焦点的位置。2、强大的三维图像信息逐层解析功能通过实时⼆维断层数据的显⽰叠加,进⼀步获取局部组织的三维结构图像,使⽤数据处理软件,可进⼀步对⼆维以及三维图像进⾏分析。3、可实现⽆创⾮标记成像成像部位只需要涂抹少量⽔(耦合剂)对信号进⾏匹配,⽆需注射造影剂即可实现测试部位的⽆创成像。4、专属加热-麻醉⼀体化⼩动物固定台专⻔为更好的保护模型动物⽽设计的加热-⿇醉⼀体化装置。5、可定制光源的成像系统光声科技可根据不同需求,定制相应单波⻓,多波长,可调谐波⻓光源的成像系统。仪器信息网:光声科技小动物活体成像分析系统主要应用哪些领域的哪些实验环节?有哪些代表性用户单位?王巍: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成像仪适用于广泛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肿瘤生长过程监控 应⽤光声多模态⼩动物成像仪,实现了小鼠耳部肿瘤滋养血管生长情况的监控,验证了肿瘤滋养血管的弯曲度、密度、深度与肿瘤生长时间的关系。 2、 肿瘤治疗过程监控应⽤光声多模态⼩动物成像仪,实现了小鼠部肿瘤光动⼒ (PDT)治疗过程中滋养⾎管消融情况的监控,揭示了肿瘤滋养⾎管的弯曲度、密度深度与PDT治疗时⻓的关系。3、⼩动物脑功能成像应用光声多模态⼩动物成像仪,实现了小鼠部深处血管“缺血-再灌注”的动态监控,展⽰了本仪器在脑血管理基础研究中的⼴阔应⽤前景。4、评估皮损血供程度应用光声多模态⼩动物成像仪,实现了小鼠全腿及背部⾎供程度的评估,突破了影像技术对于评估损伤组织⾎供程度的瓶颈,提高了快速手术干预的可能性。5、活体动物虹膜、巩膜成像应用光声多模态⼩动物成像仪,能够实现对活体⼩动物 (如小鼠) 及⼤动物(如兔)眼部虹膜及巩膜⾎管⽹成像。6、 特殊波⻓的肿瘤特异性光声成像 (定制版) 可定制光声多模态⼩动物成像仪,利⽤特异性纳⽶探针,针对性的提高肿瘤区域对于特殊波长光声成像信号幅值,实现大深度、⾼灵敏度的肿瘤特异性光声成像。此外,更多应用如乳房肿瘤标本⽆标记成像;早期⿊⾊素瘤肝微转移的⽆标记成像;动态监测缺⾎性脑卒中早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对缝合损伤前后活体⼤⿏眼的多模态成像观测;活体动物视⽹膜、脉络膜、虹膜、巩膜成像;肝脏中细胞的标记成像...... 目前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成像技术已协助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六院、香港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等十余家科研院所与医院完成了相应的科学研究。仪器信息网:请点评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路线的各自差异、特点和优势?王巍:不同的方法在成像原理和方法上有着独特的差异,每种技术路线都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领域。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如X光/CT、MRI):- 特点:非侵入性成像技术通过引入无创成像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结构图像。这些方法依赖于动物体内对X射线或磁场的响应来生成图像。- 优势: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对于观察和分析小动物器官和组织的解剖结构非常有帮助。它们能够提供三维图像,从而促进对生物学结构和病理变化的研究。荧光成像技术(如荧光分子成像、荧光蛋白成像):- 特点:荧光成像技术通过标记生物分子或细胞,利用其自发发光或与特定荧光探针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物活性和荧光信号的直接可视化。- 优势:荧光成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实时成像和多模态成像的能力。这些技术在研究生物过程、疾病发展和药物疗效等方面非常有用。核素成像技术(如PET、SPECT):- 特点:核素成像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分子,并检测其放射性信号来获得图像。这些技术侧重于分析生物分子的生物分布和代谢过程。- 优势:核素成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定量性和组织穿透能力。这些特点使它们在研究生物分子的动力学和代谢过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光声成像技术:- 特点:光声成像技术结合了超声波和光学相互作用,实现了显微镜级的分辨率和组织深度成像。该技术通过检测生物组织对激光脉冲的吸收来生成图像。- 优势:光声成像技术具有高对比度、高分辨率、无创和实时成像等优势。这些特点使其在研究血流动力学、肿瘤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王巍认为,研究人员需根据其研究目标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成像技术,同时多种技术的结合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图像信息,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的理解。仪器信息网:未来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最看好哪些应用细分?王巍:未来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有望在以下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多模态成像: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将不同的成像技术进行整合,实现多模态成像。多模态成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研究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第二,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分析: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其应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图像的分析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通过训练算法来自动分析和解释图像数据,有助于减少主观误差和提高研究效率。第三,高分辨率和实时成像:未来的成像技术将不断追求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成像速度。这将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动态生物过程和细微的结构变化。还有就是分子成像:分子成像是一种可以直接可视化和研究生物分子活动的技术。将分子成像与其他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和动态跟踪,从而深入理解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在应用细分上,以下几个领域可能受益于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① 癌症研究: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肿瘤生长、转移、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未来的发展将促进对肿瘤的早期检测、动态监测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② 药物研发: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在研发新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评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和药效,以及药物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③ 神经科学: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对于研究脑神经回路、神经变性和神经药理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将推动对大脑功能和疾病机制的深入了解。④ 免疫学研究: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和评估免疫细胞的活动和相互作用。这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中的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些可能受益于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发展的应用细分,具体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仪器信息网:贵司小动物活体成像分析系统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有哪些里程碑事件?王巍:广东光声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光声科技)成立于2022年,技术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司的研发团队有着十余年的光声成像设备研发经验,50%以上具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光声科技专注于光声成像科研与医疗设备的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现拥有单波长(532 nm)、双波长(532+1064 nm)、多波长(可调谐波长)光声成像活体动物科研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并且还整合了光学显微镜及超声显微镜成像技术,形成了一套以光声成像为主的多模态活体成像体系,可为医学与基础科研领域中的肿瘤消融与药物代谢研究、脑科学研究、动物体浅表微循环研究、神经药理研究等一系列前沿领域提供精准、高端、全面的成像设备与成像服务。公司成立一年来,先后被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批佛山市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A类项目,进入佛山市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光声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创新和产品协同发展的理念经营,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产品广受各大科研院所与医院的青睐:光声科技的发展里程碑:2022年3月,成立广东光声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0月,首款双波长(532+1064nm)光声小动物成像系统正式面世;2022年12月,首款多模态(光学+光声+超声)光声小动物成像系统正式面世,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高校和医院参与论文研究,产品性能与售后服务,得到了用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可;2023年1月,首台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成像系统中标;2023年5月,光声多模态皮肤影像系统样机落地,标志着光声科技正式步入精准皮肤临床研究领域;2023年7月,首款搭载散斑成像的光声多模态小动物成像仪中标,展示了光声科技扎实的科研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为活体成像研究领域的仪器开发找到了新的思路。2023年8月至今,光声科技始终坚持多模态成像理念,开发了多款应用于皮肤疾病研究的成像系统。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光声科技的融资情况以及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王巍:通过各级政府牵头举办的创新创业类赛事,公司已经积累非常多的潜在投资人的意向投资,投资人较为倾向类似于光声成像这类新兴的影像技术衍生出的影像设备。公司目前正在稳步跟进投资,预计半年后将实现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团队拓展、医疗器械证照及仪器迭代更新。仪器信息网:请谈一谈贵司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和布局。王巍:公司未来3-5年将稳步推进光声多模态活体小动物成像仪器的更新与迭代,注重成像速度与成像深度的指标优化。同时,公司未来五年内将推出国内首款应用于皮肤临床的光声多模态皮肤影像系统,将光声成像技术应用于皮肤疾病的诊断、治疗状态评估等方向。并且,公司还会发挥自身光学学科及声学学科优势,打造一些列衍生的应用于皮肤临床的光学、声学成像仪器,打造皮肤影像学新纪元。
  • 河工大胡宁教授获批重大仪器项目“多模态相控阵非线性超声检测仪”
    据河北工业大学网站消息,近日,由胡宁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多模态相控阵非线性超声检测原理及仪器研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批准号:12227801),项目直接经费845万元。这是河北工业大学今年获批的又一项重大科研项目,也是河北工业大学近年来第二次获批重大仪器项目。“多模态相控阵非线性超声检测原理及仪器研制”项目面向增材制造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中微裂纹和残余应力的可视化与智能化检测的重大需求,拟开发出高分辨力、高灵敏度、高效的多模态相控阵非线性超声检测仪器。仪器的特色体现在原创的多模态非线性超声相控阵探头上,涵盖多模态相控阵工作模式设计和机理研究、多模态超声探头设计与复合增材制造、多模态相控阵超声大数据获取及验证、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微裂纹与残余应力智能评价软件系统、多模态相控阵非线性超声仪器系统集成等五方面的研究内容与重点突破。包括复杂相控阵声场下微裂纹与残余应力特征评估、复杂微裂纹和残余应力的信号解耦、探头面投影微立体光刻-微滴喷射-电射流复合增材制造等三个关键技术难题。该项目将最终实现仪器在现场和远程两种工作模式下对早期微裂纹和残余应力的高精度检测与评价,确保增材制造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成形质量,为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和服役性能评估提供指导,助推我国超声无损检测仪器在基础原理、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世界范围内非线性超声检测仪器空白。仪器系统简图
  • 人工智能多模态感知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日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NQI专项)“人工智能多模态感知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行业专家以及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等部门相关领导,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为组长的咨询专家组。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致欢迎辞,介绍了NQI专项的总体目标和中国计量院承担NQI专项项目情况,并强调了项目组织实施的要点。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领导对项目实施及管理提出了要求。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研究员甘海勇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实施方案和实施机制。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任务和实施方案。“人工智能多模态感知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现场出席人员合影咨询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经质询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任务分工明确、保障措施有力,一致同意通过论证。据介绍,该项目针对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智能感知装备智能化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测评的紧迫需求,拟开展多参量非线性校正、场景化在线式定标、可信任数据集扩展、大容量智能化测试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高清投影、虚拟声场等智能评价装置,突破多组分气体、多参量触觉等复合测量技术,发展多波段融合、多模态融合等原位校准方法。项目将形成一批智能感知装备校准测试装置、模组、试验场与样本集,具备可覆盖时空、环境、本体的多维、动态、综合计量测试能力,为智能感知装备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有效性的客观测试评价提供有力的计量测试保障。
  • 330万!山东大学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DX-SDLC-GK-2022025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项目预算金额:3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亟需购置。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标段划分:划分为1包。合同履行期限:质保期国产设备3年,进口设备1年。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5、(进口)20221226-025-山东大学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发售稿).pdf
  • 330万!山东大学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DX-SDLC-GK-2022025项目名称:山东大学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项目预算金额:3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亟需购置。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标段划分:划分为1包。合同履行期限:质保期国产设备3年,进口设备1年。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5、(进口)20221226-025-山东大学高分辨多模态近场纳米光学原子力成像系统(发售稿).pdf
  • 宁波材料所在柔性应变-温度双模态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人体活动所产生的包括应变和温度等生理信号是医疗健康、运动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利用柔性可穿戴设备实现应变和温度的感知意义重大。柔性传感器是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发展趋势是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柔性应变-温度双模态传感器,实现应变和温度等信号的监测以及区分,同时兼具高的分辨率仍是一个难点。   Co基磁性非晶丝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效应(GMI),可以实现对磁场的高灵敏探测,是发展柔性多功能传感器的理想材料之一。前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润伟、刘宜伟基于磁性非晶丝设计与发展了仿生触觉传感器与自供电弹性应变传感器,并在机器人假肢的触觉感知、运动捕捉的智能服装方面实现应用(Science Robotics. 2018, 3, eaat0429;Nano Energy, 2022, 92, 106754)。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以磁性非晶丝为敏感材料,通过设计具有管状异质结构的双模态传感器实现了单一传感器对应变和温度的灵敏监测和实时区分。   该传感器具有独立的应变和温度感知机制。一方面,结合磁弹性体的磁弹效性和Co基非晶丝的巨磁阻抗效应可以实现应变灵敏探测;另一方面,用于阻抗输出的热电偶线圈具有显著的塞贝克效应,可以同时实现温度的检测。基于独立的感应机制,温度和应变信号之间不存在相互耦合,后续通过信号读取电路可实现温度和应变信号的实时区分和输出。   该研究中双模态传感器的应变-磁转换单元中具有磁弹效应的磁弹性体提供随应变而变化的磁场,通过内置的Co基磁性非晶丝,能够灵敏感知微小变化的磁场,从而输出变化的阻抗,实现应变的感知。此外,该工作设计了具有双功能的Cu-CuNi热电偶线圈,不仅可以实现阻抗的输出,而且本身具有的塞贝克效应可以实现对温度的感知。   进一步地,通过调控应变-磁转换单元的不同区域的相对模量,即磁弹性管和非磁性弹性管的相对模量,可以控制磁场变化快慢,从而能够实现应变灵敏度的可调。该传感器可实现0.05%的应变和0.1℃的低探测极限,5.29和54.9μV/℃的较高应变和温度感知灵敏度。   此外,该研究也从模拟和实验上对该双模传感器的应变-温度信号输出的耦合和相互干扰进行了验证。研究人员分别测试了双模传感器在不同应变下的温度输出信号和不同温度下的应变输出信号,发现该传感器具有的管状异质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应变对温度的干扰,且磁性非晶丝和磁粉的磁性能在低于居里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可以确保温度对应变感知几乎没有影响。   该研究将所设计的管状线型双模传感器与织物集成,可以同时用于人体微小应变的探测,比如呼吸和吞咽等检测,也可用于膝盖弯曲等较大应变的探测,同时能实现体温或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在健康监测、智慧医疗以及人机交互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成果近期以Dual mode strain-temperature sensor with high stimuli discriminability and resolution for smart wearables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交流项目、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图1(a)双模传感器的感应机制,(b)具有管状异质结构的双模传感器传感器制备流程,(c)应变-磁转换单元中磁弹性管的微观形貌,(d-i)具有磁弹效应的磁弹性管不同磁化方向磁化具有不同的磁性能,(j-m)双模传感器外观和柔性展示图2 双模传感器的应变感知性能
  • 民用航天“十三五”预研多模态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项目通过验
    7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熊伟研究员团队承担的民用航天“十三五”预研项目“多模态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顺利通过现场验收评审。评审会由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和合肥研究院共同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五院508所等单位的10位领域专家组成了验收评审专家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及审核。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项目管理中心宋书林主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郑小兵所长、项目负责人熊伟研究员及项目骨干、科研项目主管及财务主管等20余人参加了项目现场验收会。   郑小兵所长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致欢迎辞,介绍了合肥研究院在航天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情况,诚挚地希望各位专家针对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改进方向多提建议,为后续型号项目立项和持续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与会专家审查了项目组提供的文档资料,现场查看了样机和软件等成果,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质询,经专家打分统计,一致同意该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现场验收评审。校飞试验现场项目验收会
  • 多模态分子成像研究所加入沃特世创新中心 致力质谱疾病研究
    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 - 6月22日 - 沃特世公司近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举办了庆祝典礼暨主题研讨会,隆重欢迎该校多模态分子成像研究所M4I加入沃特世创新中心(COI)支持计划。该研究所在负责人Ron Heeren教授的带领下,主要从事肿瘤学、神经学和心血管病学三大领域的质谱应用研究。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校长Martin Paul教授表示:“2014年,我校有幸聘请到Ron Heeren教授,由他发起的创新科学研究计划极大促进了林堡省的经济发展。不仅如此,Heeren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推动UM研究的扩大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4I研究所是目前欧洲规模最大的成像研究中心之一,主要包括Heeren领导的质谱实验室和Peter Peters领导的纳米显微学实验室。M4I正致力于扩大Brains Unlimited等日益成熟的成像研究基础设施,同时进一步提升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作为人体和分子成像研究领域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地位。”  沃特世创新中心支持计划总监Eric Fotheringham说道:“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Heeren教授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师级人物加入COI计划。多模态分子成像研究所利用质谱成像技术取得了众多骄人研究成果,这让我们对医疗科学以及医疗保健领域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M4I研究所采用了三种质谱技术:质谱成像(MSI)技术、离子淌度技术和高分辨率质谱技术。Heeren教授将质谱成像技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并利用该技术确定了不同类型分子(脂质、完整蛋白质、内源性肽、药物代谢物)在组织样品中的分布位置及浓度高低,进而深入了解疾病发展和患者复原情况。  在2014年的某次采访中,Heeren教授曾表示:“我相信,未来十年内,这种成像技术有望成为标准诊断工具,届时我们可以根据患者体内单个分子的状态来诊断疾病。目前,我们在肿瘤学、神经学和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发展势头良好。”  精准医疗或个体化医疗是指根据每位患者独有的生物学特征专门开发治疗方案。更确切地说,就是在充分了解肿瘤分子异质性及其不同细胞表型之后制定精准的疗法,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健康生存期。  为了表彰Heeren教授以及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多模态分子成像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沃特世公司特别举办了一场以转化医学研究中的MS成像技术:以精准医疗为目标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邀请了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Markus Stoekli教授、明斯特大学Klaus Dreisewerd教授、瓦格宁根大学Michel W. F. Nielen教授、莱顿大学医学中心Liam McDonnell博士和帝国理工学院Zoltan Takats教授等质谱成像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发表演讲。
  • 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 | 小动物多模态成像技术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本期webinar邀请到的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抗辐射药物研究室,副研究员李琳娜博士。李博士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11-2013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布朗医学中心做博士后,主要从事激酶组学和肿瘤转移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肿瘤转移相关激酶的筛选鉴定、小动物多模态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抗癌药物的临床前筛选评价。重点关注各类肿瘤模型、抗癌候选物成药性和临床前评价阶段面临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讲座题目:小动物多模态成像技术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讲座时间:2019年6月13日14:00-15:00主讲人:李琳娜 博士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内容简介:以1.1类创新药物研发为线索,结合16年肿瘤药理的研究经验,介绍分享新药研究申报过程中,荧光标记药物在药代研究中的特殊作用;生物发光肿瘤模型在药效研究中的独特优势;肿瘤EMT研究中新模型创造的新突破;两药合用定量计算时生物发光肿瘤模型的特别贡献。即刻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报名吧!更多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安排,具体时间以珀金埃尔默微信推送时间为准。敬请关注!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高端光镜发展趋势:机器学习、多模态、分辨率和成像深度突破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现有的共聚焦显微镜级别分辨率(约200 nm)已不能完全满足细胞器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尽管电子显微镜能达到纳米级的分辨率,能够观察到细胞内部囊泡、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定位,但是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探针标记,不适合定位单个蛋白分子,也不适合观察活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不能满足现有的科研需求,因此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成为许多研究者的首选。LiveCodim模块化超高分辨率共聚焦显微镜近年来,各大显微镜厂家纷纷推出具有不同特点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但是除了整机的解决方案,多功能的超分辨升级模块也是众多实验室在选择超分辨系统的一大趋势。基于这一需求,法国Telight公司推出了一款模块化超高分辨率共聚焦显微镜—LiveCodim。LiveCodim模块化超高分辨率共聚焦显微镜LiveCodim通过独有的锥形光衍射成像技术实现了实时超高分辨率成像,以结构光扫描成像的方式实现了宽场、共聚焦和超高分辨率成像三合一的模式(图一),适用于不同的观测体系,横向分辨率可以达到120nm,LiveCodim模块能够适配绝大多数的倒置荧光显微镜。升级后的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不会破坏原有显微镜的功能,可以节约用户的预算与空间,扩展原有成像系统的功能,为实时活细胞超分辨观测提供一个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图一 LiveCodim宽场、共聚焦、超分辨模式下观测细胞骨架LiveCodim模块基于锥形光衍射技术实现超分辨成像,分辨率高达120 nm,z轴观测深度高达50 μm,可以用于观测诸如细胞骨架,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结构,蛋白分布与定位关系以及细胞器动态变化,小分子转运和细胞分裂等非常精密的动力学过程,实现x,y,z,时间序列,多通道的实时超分辨成像。适合观测细胞器结构,全细胞或者是切片类不同样本,进行固定细胞或者活细胞成像。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等不同的生命科学领域。如图二,为三种不同成像模式下观测线粒体的动态变化过程。LiveCodim系统的锥形光衍射成像技术具有低光毒性的特点,普通的荧光样品即可进行成像观测,无需特定荧光染料,制样要求简单,可以进行长时间观测,通过z-stacking功能可以实现多通道深度成像,如图三为细胞分裂的三维多通道成像效果展示。图二 不同成像模式下观测线粒体的动态变化图三 细胞分裂的三维多色成像高端显微镜技术发展四大趋势目前的光学显微镜从单分子,细胞器,细胞乃至组织,器官不同的层次都有不同的成像观测技术与手段,光学显微成像系统的发展方向大致可以分为分辨率、成像深度、成像速度和多模态等几个方面。在分辨率角度上,Min-Flux技术(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有人称其为“诺奖之后的超分辨技术”)可以实现最高1-2 nm的横向分辨率,但是仍受到样品类型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应用相对受限。因此基于现有的单分子定位,结构光照明,共聚焦或者光片成像等不同技术的分辨率进一步突破仍是不同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基于现有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成像速度,拓宽成像深度,将超分辨率成像从细胞层次提升到组织层次的成像也是一大方向。此外,随着机器学习的能力加强,通过不同的有效的机器学习的方法提高复杂体系的成像效果和图像质量也是诸多学者和公司的重点研究方向。除了光学显微成像系统本身,诸如光电联合等多模态的成像系统也是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 680万!山东大学超高频高分辨率多模态小动物光声-超声一体成像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JDHF20220549-Z316项目名称:山东大学超高频高分辨率多模态小动物光声-超声一体成像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6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6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包货物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要求1超高频高分辨率多模态小动物光声-超声一体成像系统 1台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山东大学超高频高分辨率多模态小动物光声.pdf
  • 精密测量院利用F-19 MRI双模态探针实现肺癌中硝基还原酶的精准活体成像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周欣研究团队设计构建了一种双模态分子探针氟化硝基Cy7,实现了活体肺癌中硝基还原酶的19F 磁共振和近红外荧光精准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遴选为本期的VIP(Very Important Paper)。   硝基还原酶(NTR)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用于评价肿瘤缺氧程度。虽然已经有一些光学成像方法用于硝基还原酶的活体成像,然而组织穿透深度及定量浓度较低等缺点限制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19F MRI可直接检测19F原子核信号,且活体成像中无背景信号干扰,信号强度与外源性探针的浓度成正比,有潜力成为传统1H MRI在临床应用中的互补新技术。在该体系中,FCy7-NO2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响应的近红外荧光增强探针用于监测肺癌中的硝基还原酶,并且利用该分子的19F MRI化学位移敏感特性,可选择性地针对深层次肺癌中的硝基还原酶进行活体成像。     该研究提出的利用19F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成像技术用于肿瘤中硝基还原酶的精准成像及定量分析方法可为肿瘤标记物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工具。同时,根据硝基还原酶的含量可用于区分正常和缺氧肿瘤组织,定量评估缺氧程度,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  图1.探针可在较宽浓度范围内灵敏地检测活体肺癌中的硝基还原酶的变化。  图2.FCy7-NO2可通过近红外荧光和19F MR化学位移成像识别精准原位肺癌。
  • 热烈祝贺Kodak多模态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北京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招标中成功中标
    在4月21日的北京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器招标中,柯达多模态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凭着先进的多模态设计理念、精湛的仪器设计、卓越的性能表现和杰出的应用支持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击败市场上几个主要竞争伙伴,成功中标!东胜愿意携带柯达多模态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充分展示系统的优势和理念,与新老用户共同前进,给用户带来实质性帮助!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经历了生物发光一家独秀,到荧光成像五彩缤纷,到现在生物发光、荧光成像、同位素成像和X光成像协同作战的一个发展历程,到如今,多模态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小动物活体成像的技术潮流,并有将更多分子影像技术纳入这一体系的趋势,必将有更好的未来。现如今,荧光成像技术的日益成熟,多模态理念的广泛认可,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已经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新技术平台之一,受到各领域科研单位的热捧。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中心实验室、药学院、生科院、医学院、化学院、材料学院、大型医院放射科、分子影像中心等诸多研究单位和领域都在着手或已经配备这一技术平台。
  • 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交付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成像系统UltraView给厦门大学
    大家好!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成像系统UltraView成功交付给了厦门大学。此次交付包括讲座和上机培训,反馈非常良好。讲座由公司CE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王璞亲自主讲,他向厦门大学的科研团队介绍了UltraView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现场进行了热烈的提问和交流。在场的学者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他们对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UltraView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 随后,我们安排资深工程师进行了上机培训,帮助他们熟悉UltraView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工程师耐心地为学者们解答各种问题,培训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学者们积极参与。通过此次交付,我们对UltraView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它将为厦门大学的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助力,并帮助他们在医疗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感谢厦门大学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继续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助力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系统UltraView”利用相干拉曼成像技术,帮助您实现活体细胞、组织等样本,从核酸、氨基酸、脂质、糖类等组分的无标记、化学特异性显微成像,最大程度上保持了生物原有的生理状态;能实现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变化过程的快速高分辨率成像。
  • UT3D电镜成功进军国家级生物医学成像中心,纳克微束参建多模态跨尺度生物成像设施
    近期,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项目顺利完成招标工作,纳克微束(北京)有限公司成为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UT3D的唯一提供商。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由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承接建设任务,未来将成为国家级的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此次合作的达成,是行业客户对纳克微束卓越技术水平的认可,也意味着微束将承担项目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怀柔科学城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平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旨在快速提升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为实现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整体水平,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为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装备的“中国创造”提供战略支撑和保障。在连接生物医学介观到微观尺度的这一关键节点,相关的多模态跨尺度串联技术和产品级的解决方案长期处于研发摸索阶段。因此,生物物理所希望通过合作,找到志同道合的订制成像方案服务方。由于国内扫描电子显微镜行业起步较晚,国外企业几乎主导国内市场,为响应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装备的“中国创造”的号召,纳克微束做出部署、展开攻关,以本次订制方案服务为契机,迎难而上,踔厉奋发,在国际上先人一步提出解决方案。高效解决生物样品从介观到微观的成像难点和痛点,改善微观尺度高效率切割和最终电子断层成像效率低的问题,对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纳克微束秉承钢研的技术创新基因,积极探索新方向,守正创新,在钢研集团70周年之际,敢于“亮剑”,力战国内外厂商,成为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唯一的国产厂家,以达成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项目合作这一成绩为集团庆祝,吹响了解决生物医学介观到微观尺度问题的时代号角,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行业崭露头角。作为一家新创立公司,纳克微束成为高通量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项目唯一服务商,为高端生物医学影像装备“中国创造”吹响了进征的号角,秉持守正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为扫描电子显微镜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微观世界的探索与发现。此次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将持续投入综合显微成像的研发,开拓创新,推动技术升级,助力国产电镜行业实现崭新发展,致力成为中国电镜技术引领者。
  • 分析仪器分会2024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怀柔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 1 月 12 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2024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怀柔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承办,多位代表到场参会。分会理事会每年在不同地区举办2-3次,旨在与大家分享分会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以及仪器科技的年度进展和发展趋势。本次会议不仅详细介绍了分析仪器分会2023年的工作总结和2024年的工作计划,还邀请专家们分享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资助政策以及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加速普及和应用,共同探索未来发展趋势。会议现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刘长宽主持会议,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元甲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副理事长刘长宽主持会议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元甲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进行2023工作总结和2024工作计划汇报2023年,分析仪器分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组织了两次理事会扩大会议,汇报分会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分析仪器业界年度进展及展望;走访了至少80家单位或团队,宣传推广学会服务,分享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和政策信息,促进交流合作。分会还组织学术会议、面向部委/学会举荐人才/项目、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团体标准征集和推荐、技术培训、海外游学等。2024年,分会将继续做好会员发展、仪器项目管理及决策研究、朱良漪奖项评选以及ACAIC 2024暨分会45周年纪念活动等,有效促进了分析仪器水平提升和国产分析仪器应用规模扩大。2023年,不少新会员加入到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毛雪飞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波研究员分别作为个人会员进行介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级技术中心罗元明主任和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陈文博士作为单位会员分别进行发言。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毛雪飞研究员发言土壤重金属污染事关环境质量、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毛雪飞研究员主要专注于元素检测技术和智能装备研发等方向,获得授权专利22项,制定发布标准40项。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波研究员发言杨波团队主要研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全组分光电离质谱仪整机,并提出缔合电离新理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级技术中心罗元明主任发言罗元明主任主要介绍了微生物所近3年代表性的重大科研产出情况和科研装备总体情况,围绕微生物学科特色布局6+2平台,支撑科研创新。其中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研究创造中国一类新药研发历史,助推国内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领域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陈文博士发言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机器视觉领域成果显著,累计贡献了50万套成像组件与系统,服务于智能制造,实现极致“提质、增效、降本、减存”。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印刷、锂电、汽车、光伏、消费电子等行业。此次会议还安排了4位专家的报告分享,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曹以刚主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曹以刚主持会议报告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郑知敏处长报告题目:《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管理与成效》郑知敏处长介绍了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资助情况、项目管理等,还重点分享了典型项目以及成效。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产出了大量具有原创性思维的重要科研仪器成果,还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了充分保障。报告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坤研究员报告题目:《光学多模态分子成像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与推广应用》王坤研究员从行业背景、设备研制、临床转化和产业转化方面介绍了光学多模态分子成像前沿技术。新设备采用五模态融合成像技术,近5年在性能方面保持国际领先,临床转化应用获领域认可。全国已有1000余家三甲医院完成该产品的装机。报告人: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刘海锋总工程师报告题目:《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怀柔以“1+3”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发展契机,加速空间布局,吸引创新要素聚集,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报告题目:《分析仪器行业2023态势分析及2024发展预测》2023年,“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布局数量创新高,质谱类、成像类仪器成果涌现较多,融资热度较高且范围更广等等,行业整体取得较好发展。对于2024年行业发展,建议研发、推广政策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抓住产业升级换道的机会,开拓新市场;加快打通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通道;并为海外市场扩大做积极准备。全体合影会后,分会和承办方还组织代表们前往中科院物理所,观看科学城宣传片,登楼俯瞰科学设施并听取怀柔科学城建设进展情况;并前往参观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和国产科学仪器展示交流中心等。
  • 基于Pμ SL 3D打印的导电点阵结构用于多模态传感器
    介观尺度(10μm-1mm)的3D点阵结构为新应用领域提供了最佳的几何结构,例如轻质力学超材料、生物打印组织支架等。其周期性、多孔的内部结构为调谐3D点阵结构对力、热、电以及磁场的多功能响应提供了机会。借助这种结构优势,多材料3D点阵结构可用于实现器件的多功能性。由于传统微加工技术在复杂三维结构制造方面的局限性,而3D打印技术在制备复杂三维结构方面可较好的克服这一局限性。目前,研究人员基于挤压成型、立体光刻(SLA)等3D打印技术制备了金属点阵或者复合材料点阵实现结构的功能化。但是这些方法打印分辨率比较低,挤压成型制备的点阵需要高温烧结处理,工艺比较繁琐。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 3D打印技术具有超高的精度,可以实现介观尺度3D聚合物点阵结构的制备。纳米薄膜可以利用表面驱动的静电对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敏感性而被用于化学和生物传感领域。因此,基于PμSL技术,通过纳米薄膜与3D聚合物点阵结构的集成化可以实现介观尺度传感器件的制备。近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William J. Scheideler课题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 3D打印技术结合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制备了多功能3D电子传感器。该团队基于摩方精密(BMF)超高精度光固化3D打印机 microArch S240打印了3D点阵结构,结构表面光滑,有利于电子薄膜的均匀沉积(图1)。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先在聚合物点阵表面低温沉积一层Al2O3晶种层,然后再均匀沉积一层导体(SnO2,ZnO : Al)和半导体(ZnO)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材料,从而实现3D打印聚合物到多功能3D电子器件的转变(图2)。其中,Al2O3晶种层可以促进导电薄膜在聚合物点阵表面的生长。图1. 基于PμSL 技术制备的3D导电点阵结构 图2. 金属氧化物在3D打印点阵结构上的生长图3. 金属氧化物包覆的3D打印八面体点阵的电学性能图4. 3D导电点阵结构的传感性能 3D导电点阵结构电学性能的测试表明金属氧化物薄膜厚度、3D网络结构以及生长温度等均可影响结构的导电性能;同2D结构相比,3D导电点阵结构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为电流传导提供更多的平行通道,因此,该结构的导电性能明显增强。研究结果发现,八面体导电点阵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理论预测电导率和热导率,因此研究者将其用于多模态传感器进行传感性能的研究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D几何结构不仅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而且增强了传感器对化学、热以及机械刺激的响应。该研究成果表明3D导电点阵结构在植入式生物传感器、3D集成微机电系统等介观尺度器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以“Transforming 3D-printed mesostructures into multimodal sensors with nanoscale conductive metal oxides”为题发表在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2.100786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