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发酵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发酵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发酵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发酵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发酵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发酵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发酵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发酵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酵分析仪相关的论坛

  • 发酵过程中细胞浓度在线检测系统-在线活细胞浓度分析仪

    发酵过程中,细胞浓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参数,不但可以计算比生长速率,底物消耗速率、生物量产率和维持系数等参数,还可以及时判断是否有染菌等异常情况发生。目前测量细胞浓度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DNA/RNA分析)和物理法(干重、光密度、呼吸商等)两大类。一般来说,与物理法相比,化学法能较准确的测量有代谢活性的生物量,缺点是花费时间长,而利用物理法测量,无法区分区分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和微生物,也无法分别活死细胞。 实现在线活细胞浓度一直是发酵领域的热门话题,仅些年来出现了不少的测量方法,依据的工作原理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声学,激光散色、荧光、核磁、量热或电容。 其中法国fogale公司的测量仪器,以电容法为工作原理,直接将传感器安装与发酵罐上,可承受121℃高温灭菌,理论技术也比较成熟,是目前最为理想的适合工业级别的在线活细胞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容传感器采用活细胞的介电特性,实时连续测量活细胞的生物体积,可应用于实验室桌面型的反应器或者是工业规模的大型反应器两对对电极位于传感器的顶部,一对用于在培养基中产生交变的电场,在电场范围内,带有完整细胞膜的细胞会在培养基中发生极化现象,发生极化的细胞可以认为是极小的电容,死细胞或者其他粒子没有完整的细胞膜,所以不能形成电容型号。另一对电极用于检测培养基中的介电信号,培养基中的介电信号和细胞的浓度是精确关联的。细胞的极化率和电场的频率纯在函数关系,当频率增加时,培养基中细胞的介电常数由低频峰(最大极化)降低到高频峰(最小极化)。这种随频率增加极化率降低的现象称为β-散射。传感器采用双频测量模式:培养基的基线在10MHz左右得到,细胞的信号在临界频率区域获得,在曲线的拐点,(动物细胞和细菌在1MHz,酵母在2MHz)我们获得了最佳的信号线性。应用: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培养,生物发酵过程。已被文献证实可应用的细胞如下:动物细胞:CHO, BHK, MDCK, PERC6, NSO, HEK, Hela,Hybridoma, Vero细 菌:E.Coli, Bacillus Thuringensis, Salmonella,Streptomyces, Lactic Bacteria酵 母:Pichia Pastoris, Saccharomyces Cervisiae, PolymorphaHasenula昆虫细胞:sf9, Hi-5真 菌:Absidia

  • 如何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发酵产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不同蛋白质的含氮量不同,测定蛋白含量一般采用凯氏定氮法,但该方法操作步骤繁琐,消耗试剂(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检测时间长。近年来多采用蛋白质分析仪进行测定,但仍需要对样品做复杂的预处理,费时费力。采用[/font][/font][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可缩短检测时间,可快速预测发酵产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仅可以避免因为时效性差而引起的目标产物产量不稳定,还可以防止因为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蛋白质失活变性。同理,发酵的其他目标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有机酸等,也可以利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来快速预测目标产物含量。[/font][/font]

  • 求购可用于发酵过程参数检测的仪器

    本单位预购置一台可用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一些常用参数比如:氨氮、磷酸盐、糖含量测定的仪器,查资料发现流动分析仪有这方面的作用,有用过的或了解的朋友吗?可以推荐个牌子吗?我的邮箱是lightpurple03@hotmail.com

  • 大肠发酵过程菌体自溶现象与分析

    大肠杆菌发酵过程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菌体自溶,可以发生在分批阶段,补料阶段,诱导后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原因和对策,下面我会分批次说说各种自溶的原因以及对策,希望有抛砖引玉之效。首先,我说说分批阶段。在分批阶段,通常自溶可以发生在几乎任何阶段,比较早的可能是接种后菌体生长过慢延滞期大大增加从数小时至十数小时,晚的大致出现在补料前。早期自溶可能出现的现象:延滞期增加,溶氧pH变化可能不大(也有上升至某一点不动)泡沫少或者几乎无泡沫;中晚期的表现大致可以有泡沫形成(停止搅拌后泡沫经久不散),加入消泡剂无效,pH上升,溶氧上升,镜检可见碎片,发酵液味道异常等现象。分批阶段自溶的原因:菌种,培养基,噬菌体,工艺异常,人为失误等。以下贴子将一一分析。

  • 如何提取发酵液中的有机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我要我要对发酵的醋中的酸进行定量定性测定,想用气相色谱分析。欲找到一种方法能将有机酸提取出来。想问通过简单的萃取蒸馏能够做到么?具体该怎么做?用什么有机溶剂?如果不行用衍生的方法有人做过么?各位大侠赶紧解救我吧。。。。我的论文之路受阻啊

  • 【金秋计划】微生物发酵工艺全面分析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035c8044c53dbf7df2cf28d6ec35eb325567121b.png[/img][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035c8044c53dbf7df2cf28d6ec35eb325567121b.png[/img][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035c8044c53dbf7df2cf28d6ec35eb325567121b.png[/img]1.发酵方式 ①间歇发酵 间歇发酵又称分批发酵,是指发酵过程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②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下生长。 ③流加发酵 流加发酵也叫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同时具备两者的部分优点。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035c8044c53dbf7df2cf28d6ec35eb325567121b.png[/img][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035c8044c53dbf7df2cf28d6ec35eb325567121b.png[/img][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035c8044c53dbf7df2cf28d6ec35eb325567121b.png[/img]2.影响因素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ef50e51cb37c948b56dc856fed12e5643597c1dc.png[/img][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ef50e51cb37c948b56dc856fed12e5643597c1dc.png[/img]①温度。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b98fbe9d7371faf3ff43342f166297cf6446531d.png[/img]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所用的菌体绝大多数是中温菌,生长温度一般在20~40℃。温度会影响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反应速率,改变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此外,温度还对发酵液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如发酵液的粘度、基质和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和传递速率、某些基质的分解和吸收速率等,进而影响发酵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b98fbe9d7371faf3ff43342f166297cf6446531d.png[/img]最适温度选择: 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来选择最适温度; 根据培养条件选择最适温度; 根据菌生长情况选择最适温度。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ef50e51cb37c948b56dc856fed12e5643597c1dc.png[/img][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ef50e51cb37c948b56dc856fed12e5643597c1dc.png[/img]②pH值。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b98fbe9d7371faf3ff43342f166297cf6446531d.png[/img]pH值对发酵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影响微生物的形态; 影响代谢产物的形成的数量和方向; 影响产物的稳定性。 [img]https://picasso-static.xiaohongshu.com/fe-platform/b98fbe9d7371faf3ff43342f166297cf6446531d.png[/img]最适pH选择: 发酵的最适pH范围一般控制在5-8之间,随菌种不同而不同。 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pH值进行监控: (1)调整培养基组分。适当调整C/N比,使盐类与碳源配比平衡,一般来说,C/N高,pH低;C/N低,pH高。 (2)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一般采用氨水流加法、尿素流加法等。 (3)补料调节pH。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糖氮消耗需要进行补料。 (4)其他方法。如改变搅拌转速或通气量,以改变溶解氧浓度,控制有机酸的积累量及其代谢速度;改变温度,以控制微生物代谢速度;改变罐压及通气量,降低CO2的溶解量等。

  • 质谱仪在发酵中只能用于尾气测量吗?

    质谱仪在发酵中只能用于尾气分析吗?还有其他的用途吗?查了好多资料都没有关于质谱仪在发酵中有其他用途的。大家在使用中有其他的用途吗?来讨论讨论吧

  •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发酵过程成本分析的算法

    我们目前将成本影响因素分成三类:前成本,过程成本,后成本 前成本包括:原料(培养基成分),能源(水电气汽) 过程成本包括:原料(补料)和能源(水电气汽) 后成本包括:污水处理(与发酵液体积有关)和下游(下游成本固定)管理和工资费用没有考虑,因为它们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参数。不影响发酵过程成本的优化。 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1.gif有合理建议的朋友,可以优先使用这套软件。

  • 质谱仪直接监测生物发酵尾气方法过验收

    生物发酵涉及到医药、轻工、食品、农业、海洋、环保等众多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突破的技术领域,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的热点领域。在生物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尾气中各种气体组分的检测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发酵尾气的组分变化,反映了整个发酵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对尾气数据的分析,可对发酵过程起到监测的作用。 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项目组根据发酵尾气的特点以及现场应用环境的要求,对尾气预处理、采集、分析、数据处理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条件优化,最终建立了一套“在线质谱仪直接分析生物发酵尾气的方法”和标准操作程序。采用SHP8400PMS在线质谱仪可对发酵尾气进行直接分析,实现实时自动在线监测,能够获得连续稳定的准确测量结果,对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氩气以及各种挥发性的物质进行高精度定量分析,提高了监测效率。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的发酵工程研究和多家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现场监测,具有推广应用的示范意义,为建立行业标准方法打下基础。专家组在给予项目肯定和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当中肯的进一步研究建议,希望能将国产质谱仪更好的应用于现场监测领域。

  • 生化分析仪进样量问题

    我们实验室使用生化分析仪测量发酵液的参数,可是有时候进样量特别少,都不足0.5毫升,洗了也不大管用,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的吗?

  • 【求助】做豌豆酸浆的发酵,发酵液分离?

    分离发酵液中不同分子量物质我是做豌豆酸浆的发酵的,老板让我先把发酵液分离成不同分子量的两种溶液,一种是大分子量,一种小分子量。我应该用什么来做呢?是超滤还是层析?本人刚做实验属新手。。。。忘大家不吝赐教!!!我的分离后的各组分都需要用。用透析袋透析可以吗?但是我买的透析袋是常常的一条带子,只有2,3十厘米宽。和“袋子”差距很大啊。谁知道怎么用吗?

  •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生产技术工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研究

    核心提示:简 介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我国发酵简 介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我国发酵、提取设备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发酵、提取设备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  本报告通过参考大量专利文献对发酵、提取设备的工艺技术进展做了系统介绍,通过详细的调查和权威技术资料及相关情报的收集,为客户提供了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核心技术应用现状、技术研发、工艺设备配套、高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企业了解各类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生产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十分有益。  本报告商业应用前景部分从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的应用领域、下游产品、国内外生产现状、国内潜在生产厂家、国外生产厂家及规模、国内外产量走势、市场状况及预测、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国内需求厂家及联系方式等诸多方面对发酵、提取设备产品市场状况及发展方向做了详细论述,可作为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深加工技术发展趋势导向的重要决策参考。目 录第一章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简介  第一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概述  第二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特点  第三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应用  第四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技术指标第二章 中国发酵、提取设备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发酵、提取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一、2008年国内发酵、提取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年份产量增幅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二、发酵、提取设备行业发展历程三、国内发酵、提取设备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序号地区产量1**企业 2**企业 3**企业 4**企业 5**企业 ………… http://www.fajiaoguan.cn/file/upload/201201/22/16-29-57-70-1.gif  第二节 发酵、提取设备行业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    二、技术壁垒    三、产品进出口标准与认证  第三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供求格局    一、2008年国内发酵、提取设备产销量对比http://www.fajiaoguan.cn/file/upload/201201/22/16-29-57-89-1.gif    二、2009年我国发酵、提取设备市场供求格局http://www.fajiaoguan.cn/file/upload/201201/22/16-29-57-41-1.gif  第四节 发酵、提取设备行业产业链构成模型分析    一、发酵、提取设备行业产业链构成      产业链分析,上下游状况,相关行业…    二、发酵、提取设备行业产业链模型分析第三章 2008-2009年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构成    一、发酵、提取设备行业产品分类标准    二、发酵、提取设备产品主要市场份额http://www.fajiaoguan.cn/file/upload/201201/22/16-29-57-41-1.gif  第二节 国内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第三节 国外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欧盟  第四节 我国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技术应用成熟度分析  第五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生产技术与应用市场关系  第六节 不同生产工艺优缺点比较分析第四章 2008-2009年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生产工艺与研发分析  第一节 发酵、提取设备生产工艺介绍  第二节 国外发酵、提取设备生产工艺发展阶段比较  第三节 我国发酵、提取设备生产工艺创新路径  第四节 国内发酵、提取设备生产设备介绍  第五节 国内发酵、提取设备生产设备应用分析  第六节 我国发酵、提取设备技术研发分析第五章 国内外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技术工艺研发动态与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国内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技术工艺研发动态  第二节 国外发酵、提取设备产品技术工艺研发动态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欧盟  第三节 2007-2008年国内外发酵、提取设备技术工艺研发成果回顾  第四节 2009-2012年发酵、提取设备国内外技术工艺研发趋势分析  第五节 发酵、提取设备产品现行技术同类替代技术发展

  • 制药发酵工艺优化方法与思路

    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 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生产目的代谢产物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生物反应器内,使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等不断变换,始终为其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提高目的产物的得率。 在发酵放大实验中,一般都很注重寻找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的温度、pH值、溶氧等参数,但往往忽视了细胞代谢流的变化。例如:在溶解氧浓度的测量与控制时,关心的是最佳氧浓度或其临界值,而不注意细胞代谢时的摄氧率;用氨水调节pH值时,关心的是最佳pH值,却不注意添加氨水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他发酵过程的参数的关系,而这些变化对细胞的生长代谢却非常重要。 基于此,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嗣良提出了“以细胞代谢流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发酵工程学”的观点。他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细胞代谢流分布变化的有关现象,研究细胞代谢物质流与生物反应器物料流变化的相关性,高度重视细胞的生长变化,尽可能多地从生长变化中做出有实际价值的分析,进一步建立细胞生长变量与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变量及环境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控制细胞的代谢流,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 补料分批发酵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发酵过程中培养基黏度升高引起的传质效率降低、降解物的阻遏和底物的反馈抑制的现象,很好地控制代谢方向,延长产物合成期和增加代谢物的积累。 所需营养物限量的补加,常用来控制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种,使代谢产物积累到最大。氨基酸发酵中采用这种补料分批技术最普遍,实现了准确的代谢调控。 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可应用于发酵过程的上、中、下游三个阶段。其在发酵工艺上的应用,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促进酶的变性或分泌,增强细胞代谢过程,从而缩短发酵时间,改善生物反应条件,提高生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超声波的作用机制分为热作用、空化作用和机械传质作用。热作用是超声波在介质内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断被介质吸收而使介质的温度升高的一种现象,可用于杀菌或使酶失活。空化作用是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液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随着分子的振动而变化。当其超过保持液体作用的临界分子间距,就形成空化(空泡)。空泡内可产生瞬间高温高压并伴有强大的冲击波或射线流等,这足以改变细胞的壁膜结构,使细胞内外发生物质交换。机械传质作用是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可使介质质点进入振动状态,加速发酵液的质量传递,提高发酵过程的反应速度。 超声波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发酵工程。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超声波对发酵过程的作用是不同的,使用时应视具体的发酵工艺和使用条件进行选择。 增加前体物的合成增加目的产物的前体物的合成或是直接添加前体物,均有利于目的产物的大量积累。如:在氨基酸的发酵中,通常在微生物的培养中加入前体,生产氨基酸;在花生四烯酸的发酵中,通过增加前体物或是加强糖代谢的途径,增加其前体物的合成,均有助于提高花生四烯酸的产量。 去除代谢终产物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把属于反馈控制因子的终产物迅速不断地排出细胞外,不使终产物积累到可引起反馈调节的浓度,即可以预防反馈控制。 发酵工艺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一种发酵中,往往是多种优化方法的结合,其目的就是要控制发酵,按照自己的设计,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 【第三届原创参赛】发酵罐出现问题与解决方案 记

    维权声明:本文为gl19860312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实验室主要工作就是:微生物发酵与代谢调控 、蛋白的分离纯化 、生物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化妆品 、面膜、人工血管 、人工骨................) 发酵用实验仪器设备一览主要仪器 12.8L、30L、 50L、 500L等规格国际知名品牌(瑞士比欧、德国贝朗)全自动控制发酵罐,并带有尾气分析仪,用于微生物高密度发酵从实验室小试研究到工业化生产。【第三届原创参赛】秀秀我们的实验室 SHOW一下(11月)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090922/images/tj.gif共有 570 人关注过本贴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108/2913004/曾经出现问题与解决方案第一例、 在暑期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发酵失败的次数较多现象:在上罐3到6个小时内,到某一时间,溶氧突然升高,为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 失败原因:① 接种染菌 ;② 上罐时染菌; ③ 上罐前已经染菌。( √ ) 改进前的试验流程:第一天上午配料等→→ 第一天下午实消等 →× → 第二天早上上罐发酵改进后的试验流程: [

  • 【求助】发酵液分析时HPLC压力不断升高?

    系 统:Waters1525-717-2475.柱子:C18.柱后衍生检测赖氨酸。流动相:缓冲盐+17%乙腈。F:1.0m/min. T:35.发酵液前处理: 稀释2000倍后3500转/分离心,上清液使用两张0.22um滤膜过滤。[em0808]求助: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管进不进样,系统压力都会逐渐升高,我们新柱子时一般压力为1000psi.在使用两周后就能达到3000psi。我们公司有三台检测赖氨酸的HPLC,所做与上述一样。但另外两台都没有关系,请教各位老师,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请不吝赐教……先行谢过……

  • 求教:用气相分析乙醇生产发酵液中乙醇含量

    请问各位高手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酒精生产测发酵后发酵液中乙醇含量需要什么柱子检测器用氢焰样品中有很多水不响应怎么办有人建议我用外标法可是我没有自动进样器手动进样不能保证每次进样准确还有发酵液中还有许多未知物会不会对柱子有影响呢请各位高手百忙之中给与解答万分感谢!!!

  • 引用 在发酵工艺角度看蛋白表达

    本文引用自发酵《在发酵工艺角度看蛋白表达》引用发酵 的 在发酵工艺角度看蛋白表达在分子生物学角度讲,找到或合成外源蛋白基因,构建质粒,并导入细胞以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折叠正确的蛋白,是一种成熟的常规技术。目前,包括酶,抗原,抗体,激素,其他小分子调节蛋白在内的很多蛋白,都已经用这种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具体的工艺选择上,历史沿袭习惯和表达体系的选择,对工艺稳定性,成本,有巨大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蛋白表达系,有3个类别:1,大肠杆菌表达系。大肠杆菌的遗传背景十分清楚,代谢相对简单,发酵副产物少,在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是表达蛋白的首选。通过按经验选择合适的菌株及合适的质粒,既可以以包涵体的形式得到大量的目标蛋白,又可以在细胞外得到可溶性蛋白,是常见的一种表达系。2,酵母菌表达系。用酵母做表达系,理由之一,也是遗传背景清楚,而且,当蛋白分子量过小,不能形成包涵体时,或蛋白的二硫键过多,不易体外复性时,酵母菌就成了合适的选择。另外,酵母对蛋白也会有一个简单的修饰,近似于高等动物的蛋白糖基化过程。这样,在合成在体液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而且,又不能(技术水平限制)用动物细胞时,就可以退而求其次的选用酵母菌表达。一般是用信号肽把蛋白导出细胞,在发酵液中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这也是一个常见的表达系。3,动物(或说,人的)细胞表达系。这种情况,在纯度或毒性方面有较高要求的产品应用。一般国外产品应用较多,国内还没有用动物细胞表达蛋白实现商业化生产的报道。由于技术限制,国内工业化生产用这个方法目前还有较大难度。这3种表达系,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首先,在潜在的毒性影像方面讲,由于和真核生物亲缘关系太远,大肠杆菌就最不合适。其次是酵母菌。而在表达量和代谢控制成本上来讲,酵母菌和动物细胞又是差强人意的。现在,很多蛋白习惯性的选用酵母菌做表达系,就是因为早期提取蛋白技术低下,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又不过关的原因所致。目前,虽然提取工艺提高了,但作为蛋白这种高附加值产品,运作成本集中在销售而不是生产,所以,降低生产成本的诉求很低。站在降低开发难度的角度讲,一方面,质粒构建和质粒与菌株的匹配方面依赖大量经验,另一方面,发酵工艺策略选择与发酵工艺优化又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技术开发部门沿用自己熟悉的,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的表达系,是合理的。不过,随着分子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分子技术进入低附加值的产品领域又是必然的,降低生产成本就变的越来越必要了。 大肠杆菌表达系有两种得到外源蛋白的方法:1,缓慢的表达,得到可溶性蛋白,这种方法产量和酵母菌表达类似,与酵母菌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一般是有做大肠杆菌传统的研究机构生产小分子蛋白的一种沿袭性做法。2,使用T7启动子表达蛋白,这样,高速的蛋白表达速率使蛋白来不及折叠,在细胞内形成非水溶性的包涵体。最后目标蛋白可以达到总细胞质量的15%-25%,这样,就为降低成本提供了一种可能。不过,在使用T7启动子表达时,也存在两个难点:1,蛋白的复性技术,如果形成可溶性蛋白,那利用(使用分子技术加载在目标蛋白上)信号肽,只要过一遍柱子就能分离得到纯度非常高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而形成包涵体,对提取,复性就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二硫键的存在,会对复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目前国内和国际流行技术看,并不是所有的蛋白都能在预定成本下复性的。2,任何情况下,高产都是代谢网络互相依赖与作用的结果。在如此高的表达量下,甚至细胞的形态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正常代谢受到严重干扰,以至于放大时,摇瓶工艺对发酵工艺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发酵工艺策略的选择将直接依赖于工程人员在生化,生理水平对菌株的理解,而匮乏可资参考的数据资料。发酵工艺的优化要离开摇瓶经验在发酵罐上逐步进行,这样,整个发酵工艺的确立就需要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的人员与时间的投入。另外,再说一下糖基化的问题。在动物细胞内合成的折叠正确的蛋白,在分泌入体液前会有一个糖基化的过程,加上一个糖链就不会很快被蛋白酶当做折叠错误的蛋白水解掉。但是以微生物为表达系表达的蛋白,不具有动物细胞的修饰过程,用大肠杆菌表达的目标蛋白,很快会在血液中被降解。解决或回避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1,用动物细胞表达,一般,是用癌化的人类细胞。由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要求过高,在国外比较昂贵的医药中有应用,国内不常见。2,由于酵母菌也有一个对蛋白的粗略的修饰过程,可以用酵母菌表达目标蛋白。这个技术,国内国外都在用,可以是一个权宜之计。主要难点集中在对合适菌株的分子水平的改造,以达到尽可能接近满意的修饰效果。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目标蛋白上表达系和发酵工艺上做出选择。如果是小分子,无糖基化修饰或不在体液中发挥作用的蛋白,可以选择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表达系,得到可溶性蛋白,然后提取。如果分子量合适,并对生产成本有诉求,而且可以比较方便的复性,则选用大肠杆菌表达系,得到包涵体,然后复性。如果是需要在体液中发挥活性并有糖基化要求的 蛋白,则选用经过分子生物学改造的酵母菌表达系。当然,并不是任何一个实验室都同时拥有或擅长所有的方向的。而难点,往往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大肠杆菌蛋白包涵体复性。2,糖基化修饰。3,发酵工艺(工程菌株的工业水平)的确定。做工程一般是理科实验室的弱项,而工科实验室做基础又很少,在把工科和理科结合方面,我们实验室还是有经验和成功先例的。下面,以溶菌酶为例,阐述一下蛋白表达系的选择和工艺的确定。溶菌酶是一类具有种属差异的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种类繁多,其实,在植物和微生物中也有发现。但研究最多的还是动物。开发兽用溶菌酶,主要是想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物,作为添加剂使用。因此是一个低附加值的产品。下面一切的工作,都会围绕“兽用”和“低附加值”展开。首先,比较几种常见和认为有效的溶菌酶,杀菌效果最好的是人的溶菌酶,但考虑到潜在的危险(具有对人溶菌酶产生抗性,并使抗性基因扩散),舍尔求其次,用了鸟类蛋清溶菌酶,作为表达对象。然后,在得到溶菌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后,对此进行了分析。此蛋白不会用于体液内,故没有糖链修饰的问题。分子量不是很大,但也不太小,130左右的氨基酸构成,足以形成包涵体,这就为用大肠杆菌表达系高效表达提供了可能。讨厌的是有4个二硫键,其中有两个在结构复杂区域,折叠正确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用酵母菌做,可能没法解决成本问题,即便优化工艺现在过去了,也不会是最终版本----肯定会有人用大肠杆菌做。所以,结论就是必须知难而进,拿下复性工艺。另外,由于是低附加值产品,发酵吨位就不能太小。以往分子生物学流行的50升,100升小罐发酵,肯定是不行的。发酵罐的放大,除了溶氧,剪切力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搅拌线速度改变了胞外酶以及包括细胞本身的代谢方式和速度。在胞内体现就是氧化还原电势的改变,这在工艺上会带来很多麻烦。虽然说,一般是放大后产量往往提高,但放大过程中,小罐的经验就不能照搬了。同时,也因为是低附加值产品,发酵过程中诸如质粒丢失等稳定性要求,就很高了,应为只有稳定,才能控制成本。这样,工艺就成了第二个难点。明白这些之后,按照大肠杆菌的喜好,合成了溶菌酶的基因。然后构建质粒,导入细胞。在摇瓶水平表达溶菌酶。在筛选复性条件的同时,就同时在发酵罐水平对工艺稳定性进行了优化。首先,为了进一步提高质粒稳定性,对初始培养基进行了重新设计。并改动发酵工艺策略,由于是胞内产物,我们应用高细胞密度发酵控制法延长限制性生长时间(不能用经典发酵的延长对数期生长时间的办法,对工程菌不适合,会造成质粒丢失,代谢紊乱等一系列问题),提高细胞量,并改变了诱导时机,得到了稳定的高产,具体数据比较枯燥,就不在此展开了。提取方面,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也掌握了比较成功的复性条件(具体由另外人员负责,也不做详细介绍了)。这样,工艺才基本拼凑好。进一步优化,在试生产多次重复时在进行。以上,是外源蛋白表达的粗略的技术和工艺的过程。

  • 发酵液前处理的问题

    有哪位大神做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分析的发酵液的前处理的问题吗?如何将?样品里面的蛋白质和盐去除掉呢?

  • 【转帖】豆粕发酵工艺

    发酵豆粕属于发酵饲料中的一种,所谓发酵饲料,就是利用微生物在饲料原料中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积累有用的菌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来生产加工和调制的饲料,因此也称为微生物饲1490 [actual=1489]料[17]。 发酵豆粕在1983年王厚德教授发现的扣囊拟内孢霉时就已有研究。扣囊拟内孢霉 Endomycopsis Sp是从酒精废醪中分离出的一株酵母菌,在固态基质上的好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并可达到较高的细胞数。用固体菌种地面蒲层发酵晒干,以豆粕为主作原料,无毒性问题,由于量小,产品质量易于控制,生物效价较高,只要适当平衡赖、蛋氨酸、钙磷后,接近或超过秘鲁鱼粉,产品一度供不应求[18]。豆类发酵一般流程:精选大豆—清洗—浸泡—脱皮—蒸煮—冷却—调酸—接种混匀—发酵—成品 [19]常规豆粕发酵工艺:常规豆粕发酵采用米粉作发酵基质生产根霉孢子作为发酵剂,发酵时间要48-72h。传统发酵豆粕的发酵剂主要有三种: (1)前一批发酵豆粕饲料 (2) 以前豆粕发酵时使用的覆盖物中霉菌残留物 (3) 高热过度生长真菌菌丝体。而吴定等用少孢根霉RT-3菌丝作发酵剂发酵豆粕新工艺,使得发酵时间缩短了24~36 h。主要的步骤是先将豆粕置高压锅115℃、20 min ,取出加适量水,加10%麸皮,再用乳酸酸化基质,混匀,接种发酵剂,再混匀,置39℃培养。待菌丝将豆粕完全覆盖,结成块后,40~50℃真空干燥,粉碎成颗粒饲料。利用菌种对豆粕进行发酵,生产大豆异黄酮甙元,提高豆粕的经济附加值[8]。也有的采用多菌种作发酵剂对豆粕进行混合发酵,如姚晓红等用酵母菌y-021、y-028 、乳酸菌Lc三种菌株共同作用于豆粕中[3]。

  • 固态发酵的分类知识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cnfjgc.blogbus.com/logs/68539628.html 一、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 虽然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传统固态发酵是发酵工业中古老而又落后工艺的代名词。甚至,在发酵工程或生化工程的教科书中,也很少提到固态发酵。现代发酵技术的关键条件是纯种大规模集约化培养.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国内外逐步重视对固态发酵的研究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此,依据固态发酵过程中是否能实现限定微生物纯种培养,分为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现代固态发酵是为了充分发挥固态发酵的优势,针对传统固态发酵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的,可以实现限定微生物的纯种大规模培养。 二、固态发酵的形式 1.按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分类 固态发酵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进行,按照使用的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固态发酵可分为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和单菌固态纯种发酵。 自然富集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由不断演替的微生物进行的富集混合发酵过程。典型的例子是传统酒曲和酱油、腌莱、烟草发酵、茶叶发酵、青贮、堆肥等。它不需要人工接种微生物,其所需发酵的微生物主要依赖于当地空气和物料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多种微生物演替成最适于生长代谢或共生协作的小生态环境。其微生物富集区系不仅与当地空气和物料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有关,而且与小生态环境自然变化密切相关。 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是指在自然富集固态发酵的基础上,根据人们部分掌握的微生物代谢机制,人为强化接种微生物茵系不明确的富集培养物或特定微生物培养物所进行的混合发酵过程。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除应用于沼气发酵、白酒发酵作用外,在石油采收、湿法冶金、食品发酵等领域同样显示其优势。人们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却不断发现,不少生命活动及其效应是借助于两种以上的生物在同一环境中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甚至是单独不能或只能微弱进行的。例如废物的处理,纤维索和本质素的降解,甲烷的产生和利用等。自然界的微生物没有一种是单独存在的,单靠纯培养很难反映它们的真实活动情况。因此,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微生物资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是在对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群落认识的基础上,接种混合培养的微生物是已知和确定的,通常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经过分离纯化的微生物纯种,同时或先后接种同一灭过茵的培养基中,在无污染条件下进行的固态发酵过程。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经历过天然混合培养到纯种培养两个阶段,纯培养技术使得研究者摆脱了多种微生物共存的复杂局面,能够不受干扰地对单一目的菌株进行研究,从而丰富了人们对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性的认识。但是,在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地发现很多重要生化过程是单株微生物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地进行的,必须依靠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培养完成。虽然微生物混合培养在很多领域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部分成果己成功应用于实践,但对大多混合菌体系中菌间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目前对于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菌株筛选和组合还是一个随机过程的,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对于已经应用的混合培养体系也不能有效地协调菌间的关系,使其达最佳生态水平,发挥最大效应。这严重地阻碍了混合菌培养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如果从生理、代谢和遗传角度对混合茵间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混合菌培养的理论和应用都将有巨大的突破。随着混合菌培养在各方面应用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反应模式,已开始引人一些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具活力。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混合菌可使反应系统多次使用,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很有意义。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由具有互生或共生关系的微生物构建工程菌,可使工程菌既具有混合培养的功能,又拥有纯培养菌株营养要求单一、生理代谢稳定、易于调控等优点,也是极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单菌固态纯种发酵是在纯培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选育良种、保持生理活性和代谢过程中的稳定起很大作用。它对于扩大固态发酵的应用范围和潜力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固态发酵一个重要方向。 2.按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分类 根据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可以把固态发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作物(如麸皮、豆饼等)为底物的固态发酵方式。这些底物既是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固相组成部分,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在这里可以称这种发酵为传统固态发酵方式(或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另一种固态发酵方式是以惰性固态载体为固态发酵过程令的固相,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是吸附在载体上的培养液,称这种发酵方式为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 同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利用的培养基是既充当固相,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的初级农作物产物,如麸皮、马铃薯、谷子、豆饼以及其他含淀粉和纤维素的农作物产品。第二种固态发酵采用的固体是惰性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分成的。这些载体材料有珍珠岩、聚氨酯泡沫体、蔗糖渣和聚苯乙烯等。 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的一个主要的不足之处就是碳源是它们的结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发酵生长过程中,培养基被分解了,底物容易结块,孔隙率也降低,结果底物的外形和物理特性都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发酵过程中的传质和传热。例如,麦片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淀粉的降解和水的挥发,会导致固体底物变形结块,结果使传质和传热受到影响。而具有稳定结构的固态载体充当固态发酵的固相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从而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产量的增加。例如,采用聚氨酯泡沫体为载体吸附固态发酵核酸酶P1时,产量和活力分别比采用麸皮固态发酵提高9倍和4倍。 另外,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与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相比,还具有产物提取简便的优点。可以很容易地从惰性载体中提取到胞外产物,而且所得到的产物含有较少的杂质,载体还可以重复使用。例如,利用聚苯乙烯作为载体,以肋生弧茵产生L-谷氨酰胺酶时,产物比采用麦麸粉固态发酵时得到的产物黏性要低。另外,前者的产物不含蛋白质污染物,而后者含有多余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 与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相比,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还具有其他很多优点,如:能够对培养基营养成分进行合适的调节;容易了解产物中的各成分并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发酵过程的控制以及动力学研究与模型建立等。

  • 请大家谈谈,你在发酵车间都接受了哪些培训

    我们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发酵设备结构. 2,发酵设备及实验设备的操作. 3,实验方案的设计 4,相关软件的学习(EndNote,Origin,Excel,biostar等) l5,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6,文献查找方法. 我说得面比较大,如果细分就更多了,我们一一列出来,如果我没有列出的,请你编上号.列出,加分多多呀! 1,取样操作 2,分析天平的使用 3,显微镜的使用 4,消毒锅的使用 5,发酵配料操作 6,发酵罐消毒操作 7,发酵罐接种操作 8,洁净室的操作. 9,10倍稀释法操作. 10,发酵罐控温操作.

  • 【发酵资料】发酵工艺控制!

    下载请回帖哦^_^第一节、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第二节、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第三节、菌体浓度影响及其控制第四节、基质的影响及其控制第五节、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第六节、pH的影响及其控制第七节、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第八节、二氧化碳的影响及其控制第九节、补料的作用和控制第十节、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第十一节、发酵终点的判断

  • 【讨论】发酵液前处理中的注意要点!!!

    我们的中间控制产物就是发酵液,是比较粘稠的悬浊液,用移液管称取时的比较难定量、移液完毕的移液管再冲洗一下呢,结果可能会高一点点,若从下面吸水至刻度洗呢,又往往洗不干净……请各有做这方面分析的老师是怎么处理的……???

  • 金霉素发酵过程DO自控节能报告

    核心提示:华中正大 关锋义一、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进行控制的意义  在反应器中氧参与菌体的生长、产物的形成和维持细胞的代谢。氧是难溶华中正大 关锋义一、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进行控制的意义·  在反应器中氧参与菌体的生长、产物的形成和维持细胞的代谢。氧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室温及常压条件下,纯氧的溶解度仅为36mg/L,空气中氧的溶解度仅为8mg/L。当水中溶有糖或其它盐类时,氧的溶解度则更低。·   以谷氨酸发酵一、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进行控制的意义为例,同化100g葡萄糖需耗氧41.4g,而培养基中溶解氧只够菌体生长14s的消耗。因此足够的通风供氧对好氧氨基酸发酵非常关键。·   在工业发酵中产率是否受氧的限制,单凭通气量的大小是难以确定的。因溶解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供氧、通气搅拌等,还取决于需氧状况。故了解溶解氧是否够的最简便又有效的办法是就地监测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从溶解氧变化的情况可以了解氧的供需规律及其对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   在发酵过程中溶解氧低于某一临界值,就会影响菌体的生长与产物的合成,但并不是维持溶解氧越高越好。即使是专性好气菌,过高的溶解氧对生长可能不利,而且有可能改变其代谢途径,不利于目的产物的合成。·  了解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和其他参数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观察发酵溶解氧的异常变化,及时发现生产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某些操作故障或事故、中间补料是否得当、污染杂菌等,以便尽早采取措施补救。·   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溶解氧的控制,可以“按需供风”,调节不同发酵罐批不同发酵时段间的供氧水平,以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之目的。二、在金霉素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金霉素生长、代谢过程可从培养液中溶氧浓度的变化反映出菌体的生长生理状况。·   在金霉素发酵过程的不同阶段,随着发酵培养体积的不断增加和菌体的生长代谢的不断变化,发酵罐内溶氧值不同,按一定规律变化。一般情况下,发酵接种后1-5小时为适应期,溶氧值最高;5-15小时,经过适应期后,需氧量上升,溶氧值较高;15-40小时,随着菌体的生长代谢旺盛,需氧量大增,溶氧值最低;40-80小时,需氧量中等,溶氧值回升;80-124小时,需氧量较少,溶氧值较高。 三、金霉素发酵罐DO控制系统·  1. 空气流量检测与控制系统·  1.1 空气流量检测系统使用由重庆耐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涡街流量计,型号为YYW-A-125-DIII R/DBLU-20125A2B1PAT1P1/S/YYW-A1-200-DXQIIIR-B ,量程为0-2218.2m3/0-4800m3·  1.2 空气流量控制系统使用ZJHP-16B-125/ZJHP-16B-200气动单座调节阀,适用温度-17℃-220℃、流量特性为线性。·  2. 溶解氧检测系统使用由Mettler生产的InPro6800/120溶氧电极,可适应发酵高温消毒条件;DO变送器4100e ,具有自动手动自检、编程、校准等功能。·  3. 溶解氧控制系统采用美国Honeywell公司S9000控制系统/北京康拓生化公司的KT3000控制系统的2个PID回路组成1个串级PID调节单元。达到可分时段改变设定值,各时段空气流量在不低于设定值前提下溶氧值按设定值调节的控制目标。均由北京康拓生化公司集成、指导安装与调试运行。·  发酵罐DO未控制罐批曲线·  发酵罐DO控制罐批曲线·  溶氧控制发酵中的一些现象·  溶氧控制发酵前期和后期因空气流量较小,罐压较低有时出现泡沫大的现象,可关小排气阀门进行改善。·  溶氧控制改善了发酵10-30h的过速生长现象。·  发酵前期偏低的通气量会使生长迟滞,偏高的通气量会使生长过速,失去控制溶氧的意义,前期通气量需控制在合适的水平。·  发酵过程DO自控实施效果·  金霉素发酵DO自控试验总结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结论为:对发酵过程进行DO自控,与发酵最为紧密的发酵指标:发酵周期、发酵效价、补糖量、通氨量、提炼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产品质量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三个发酵车间对照组与试验组数据对比,发现试验组通氨量会有所降低(2-7%),TC会有所升高(2-3%)。·   三个发酵车间同时实施DO自控,总节气率为26.9%,每年可节电1200万KW·h。

  • 【原创大赛】发酵柑橘皮的黄酮成分分析

    [align=left]我国是柑橘主要原产国之一,柑橘类产品因易剥皮和口感良好等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柑橘类的产品应用形式包括浓缩汁,罐头,蜜饯和果酒等。柑橘皮做为主要加工副产物,约占主要果重的 25 %~40 %,主要由黄酮类物质,纤维素,果胶,维生素 C,类胡萝卜素和果胶等成分组成,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而在我国,对于柑橘皮的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处理方法,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处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align]本试验以柑橘皮做为原料,利用实验室自行分离鉴定的乳酸菌发酵,并测定发酵液中 9 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本研究希望开发利用柑橘皮中的主要活性物质资源,为橘皮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设备柑橘皮,市售;乳酸菌来自实验室内自行鉴定保藏;标准品:川陈皮素、槲皮素、金丝桃苷、桔红素、芦丁、木犀草素、芹菜素、异鼠李素和柚皮素,纯度均≥99 %,上海源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乙腈(色谱纯),德国 Merck;甲酸(色谱纯),迪马科技;试验用超纯水(18.2 MΩcm)由Milli-Q 纯水系统制备。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NexeraX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8060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联用系统。1.2 实验方法1.2.1样品制备柑橘皮发酵液中黄酮含量的测定分别准确称取 9 种黄酮标准品粉末 20.0 mg,加甲醇溶解,涡旋混匀,定容至 100 mL,即得 200 μg/mL 的标准储备液。分别取 500 μL 上述标准储备液,定容至10 mL,得到混合标准中间工作液 10 μg/mL。将上述混合标准中间工作液用纯甲醇逐级稀释制备标准工作溶液。1.2.2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pack GIST(2.1 mmI.D.×100 mm L.,3 μm);流动相:A 为 0.1 %甲酸、1 mmol/L乙酸铵水溶液,B 为0.1 %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程序:B 相初始浓度为 20%;0 ~ 6.0 min,20 %~50 % B;6.0 min~ 8.0 min,50 %~80 % B;8.0 min~ 8.1 min,80%~100 % B;8.1 min~10 min,100 %B;10 min~10.1 min,100 %~20 %B;10.1 min~14 min,20 %B;流速:0.2 mL/min;进样体积:1 μL;柱温:40 ℃。1.2.3质谱条件离子化模式:ESI;加热模块温度:400 ℃;雾化气流速:3.0 L/min 干燥气流速:10.0 L/min;接口电压:4 kV;加热气流速:10.0 L/min;DL 温度:250 ℃;接口温度:300℃。MRM参数见下表: [table=387][tr][td] [align=center][b][color=black]名称[/color][/b][/align] [/td][td] [align=center][b][color=black]前体离子[/color][/b][/align] [/td][td] [align=center][b][font=等线][color=black]产物离子[/color][/font][/b][/align] [/td][td] [align=center][b][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CE(V)[/color][/font][/b][/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川陈皮素[/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403.0[/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73.1[/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0.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槲皮素[/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01.0[/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151.0[/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1.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金丝桃苷[/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463.0[/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00.1[/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7.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桔红素[/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73.1[/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43.1[/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0.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芦丁[/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611.0[/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03.2[/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2.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木犀草素[/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87.2[/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153.2[/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0.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芹菜素[/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70.9[/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153.2[/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9.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异鼠李素[/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15.1[/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00.0[/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1.0[/color][/font][/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color=black]柚皮素[/color][/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71.1[/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151.0[/color][/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17.0[/color][/font][/align] [/td][/tr][/table]2 结果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联用系统条件对乳酸菌发酵的柑橘皮发酵液进行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川陈皮素含量为150.13μg /g,槲皮素含量为13.57μg/g, 金丝桃苷含量为40.12μg/g,桔红素含量为42.3μg/g,芦丁含量为90.13μg /g,木犀草素含量为13.86ug/kg,芹菜素为4.53μg/kg,异鼠李素为5.31ug/kg,柚皮素为10.32μg/kg。发酵液中检测到的川陈皮素、金丝桃苷、桔红素及芦丁含量较高,发酵液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异鼠李素及柚皮素等含量较低。3结论本研究以新鲜柑橘皮为主要发酵原料,利用试验室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试验,通过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 对培养过程中发酵液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柑橘皮中富含多种黄酮类物质成分,其中以川陈皮素、金丝桃苷、桔红素及芦丁为主。川陈皮素及桔红素是多甲氧基黄酮中的两类常见物质,其广泛存在于柑橘属植物中,由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诱变等生理活性,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较多关注。橘皮发酵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黄酮成分,本研究为橘皮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