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系统

仪器信息网生物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物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物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物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物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物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物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生物系统相关的资讯

  • 舜宇与徕卡生物系统达成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赋能,携手共赢未来 近日,舜宇与丹纳赫集团旗下公司徕卡生物系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举行。舜宇仪器总经理楼国军先生与徕卡生物系统中国区总经理方国洪先生、徕卡显微系统项目负责人张珂先生代表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先生,舜宇仪器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柯海挺先生、副总经理顾迪锋先生等出席见证。 本届进博会上,丹纳赫展示了来自旗下多家运营公司的数款"全球首发"和"中国首展"新品,其中包括舜宇仪器与徕卡合作开发的新一代数字病理桌面扫描系统——Leica Aperio CT 6数字玻片扫描仪。 会上,方国洪总经理特别介绍了这款全球首发的扫描仪。该产品除了具备独立处理不同色彩的能力,还提供数字成像、远程诊断、AI分析等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和整体方案,让病理科更快更准确地提供结果,推动病理专科中心建设和分级诊疗。 签约仪式上,楼国军总经理发表讲话。他指出,此次签约仪式,是舜宇与徕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的重要里程碑,双方的合作将为客户带来更新的体验、更高的价值和更多的服务。楼总表示,期待双方精诚合作,共创未来,达成舜宇、徕卡、客户共赢局面。 徕卡是舜宇仪器的名主角客户之一,合作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借助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双方将在医疗病理领域加强交流联动,持续深化发展合作,共同开启协同创新发展新征程。
  • 江南大学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岛津联合实验室扬帆起航
    3月26日下午, 江南大学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岛津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江南大学生工学院隆重举行。江南大学校长陈坚院士、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刘龙教授、研究室主任李江华教授、周景文教授,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事业部长、华东大区营业经理张淳先生、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吴国华经理、李佳萍经理以及岛津分析中心范军经理等嘉宾出席签约仪式。3月26日午后的江南大学一角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始建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转化过程优化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室以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从而推动产业进步为宗旨、以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岛津公司历史悠久,自1875年创业以来,秉承“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 的创业宗旨,以领先时代的科学技术,不断钻研与创新,为全球广大用户开发生产出大量优质产品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其分析仪器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广大用户中也拥有良好口碑。双方本着战略需要、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签订合作协议书,共同组建“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岛津合作实验室”(以下称合作实验室),以期发挥双方优势力量、加强生物工程新技术及其分析方法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与技术开发。合作实验室签约仪式现场传真 签约仪式由江南大学周景文教授主持。实验室主任李江华教授率先致欢迎辞,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献上了热情的祝福。他在致辞中回顾了江南大学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多年来所取得的卓越的科研成就,并特别强调江南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岛津公司的经营理念的内涵非常一致,期待通过双方的合作推动师生使用仪器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共同促进生物工程新技术及其分析方法的创新。随后,岛津公司吴彤彬事业部长致辞,对合作实验室的成立表示了衷心的祝贺。他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江南大学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为我国的发酵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还在致辞中谈到岛津公司从用户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与中国各行各业开展了广泛而升入的合作,结合岛津先进分析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他在致辞的最后强调本次合作实验室的建立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开端,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并结出丰硕成果。江南大学周景文教授主持签约仪式 实验室主任李江华教授致欢迎辞岛津公司吴彤彬事业部长致辞致辞结束后,李江华主任与吴彤彬事业部长分别在合作实验室协议书上签字。在出席仪式嘉宾们热烈的掌声中江南大学校长陈坚院士与吴彤彬事业部长共同为合作实验室揭牌。合作实验室扬帆启程,双方的合作迈向了新的高度。李江华主任与吴彤彬事业部长签订合作实验室协议书江南大学校长陈坚院士岛津公司与吴彤彬事业部长为合作实验室揭牌签约仪式结束后举办了小型学术报告会。首先,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张歆媛女士做题为《细胞培养上清液成分分析方案》的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分析工具突破传统细胞培养监测的手段,可以在17分钟内同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超过95种细胞培养基成分和代谢产物。岛津可以提供基于LCMSMS、GCMSMS以及ICPMS平台的细胞外环境和细胞内环境的代谢流分析,精准解读生物发酵转化培养过程,助力从高端科学研究到大规模发酵应用。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张歆媛女士做报告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宋巍先生做题为《岛津GCMS/GCMSMS数据库及代谢物分析解决方案》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岛津GCMS,GCMSMS定制分析系统为检测和科研用户提供专属性解决方案,定制分析系统含GCMS,GCMSMS主机,专用数据库(Smart SIM,Smart MRM)和前处理相关耗材,形成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使用专用数据库(Smart SIM,Smart MRM),实现无需标准品,快速创建仪器方法,并实现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岛津Smart MRM 数据库(代谢物版)包含651个生物体代谢物衍生体(尿液 、血清、细胞),是业界唯一的商用GCMSMS MRM代谢物数据库;融合Smart MRM功能,自动创建最佳仪器方法。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宋巍先生做报告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吴国华经理做题为《在线细胞培养液分析细胞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方案》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所介绍的细胞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是岛津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新技术,利用微流控芯片和质谱联用,进行细胞代谢物质研究的新方法。适用于细胞培养、药学、环境、营养物质、疾病诊断等领域。该技术提升了分析操作的自动化、减少消耗,在线监测使研究数据“量”“质”双双提高。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吴国华经理做报告嘉宾参观合作实验室,深入探讨未来合作项目 参加签字仪式的嘉宾合影留念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罗氏收购基因组工具提供商Kapa公司的生物系统
    罗氏公司于2015年8月19日宣布,同意收购Kapa公司的生物系统,包括Kapa公司重点开发的新一代测序(NGS)酶的优化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PCR技术的应用程序。  根据罗氏所说,Kapa公司的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定制和允许大量的酶变体的产生与筛选。  “特定的应用程序可以快速选择改进性能的定制酶,加快产品开发进度,”罗氏诊断首席运营官Roland Diggelmann解释说。“Kapa公司拥有包括新型DNA聚合酶在内的令人钦佩的NGS试剂,可以提高整个测序工作流程的效率。”  Roland Diggelmann补充道,Kapa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可以补充罗氏现有的技术和产品,例如NGS目标富集产品。
  •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 “食品安全分析-应对现今法规标准的挑战” 报告会
    尊敬的各位专家, 在现今市场上,对食品质量的控制更加严格。食品和饮料安全规范的范围更广泛,更严格。生产者和法规机构都需要更准确更有效地测试更多产品。 我们邀请您参加一次免费的Webinar(即在线研讨会),以帮助您增强应对这些需求的信心。 要参加这次网络研讨会请在此注册: http://info.appliedbiosystems.com/foodseminar – 最新的EU食品法规及其对质量控制和商业活动的影响 主讲人: 高醇新博士, 亚太区市场总经理,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 – LC/MS/MS及其在食品污染物监测和确证中的应用 主讲人: 刘春胜博士, 亚太区商业发展经理,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 – 用液相色譜和串联质谱技术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主要代謝物残留量 的高通量和高灵敏度测定 主讲人:欧阳珊,资深化验师,中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 检疫技术中心 请参加我们3月23日星期四的活动,进行食品安全分析方面的有益探讨。 http://info.appliedbiosystems.com/foodseminar 时间: 2006年3月23日 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 上午10:00 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 此致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中国 联系人:耿小姐 email:you.min.geng@appliedbiosystems.com 电话:010-64106608-109 传真:010-64106617 公司网址:www.appliedbiosystems.com.cn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号南银大厦711室 100027
  • 合成生物学:创造出“新”的生物系统——访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傅鹏程
    太阳光、二氧化碳,再加上经过改造过的微生物蓝藻就能制造出生物燃料乙醇,而让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前沿技术&mdash &mdash 合成生物学。近日,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这一项目的研究者,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傅鹏程教授。傅鹏程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他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结缘的故事,以及合成生物学如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挑战等。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傅鹏程   Instrument:请问您是如何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结缘的?   傅鹏程:我接触合成生物学其实在世界上都算比较早,这个必须衷心感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教授Alex Karu博士。我一直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前辈,我可以视为人生导师的良师益友,这样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到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Alex Karu就是其中之一。他退休之后的嗜好就是每天阅读《Nature》和《Science》有关生物学的最新科研文章,然后分门别类做出自己的评语,判定他认为现代生物技术的热点方向,并通过电子邮件把他的归纳总结每天发给我,每天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我读后再和他电话讨论。当时我是夏威夷大学教授,每天在一线工作,没有时间天天看生物学的最新文章,但却能轻松跟踪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前沿研究,这全仗Alex Karu的帮助。   2004年,Alex Karu已经发现合成生物学即将在系统生物学之后成为现代生物学最新研究前沿,希望我能够立即跟进。我听从他的建议,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合成生物学为何物时,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综述文章。2009年还出版了一本英文专著《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由美国Wiley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目前欧美很多高校将这本书作为研究生教科书或者教学参考书。但不幸的是Alex Karu在书出版之前于健身房中突发脑溢血猝然去世,没有看到本书的面世。非常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我都没能与Alex Karu见面,只有把感激永远藏在心中。谨此向我的人生导师致敬!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合成生物的理念?合成生物学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傅鹏程:合成生物学最关键是借助了工程系统成熟的理念和应用来创造新的生物系统。例如,汽车是由十几万个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的功能都预先设定好了、标准化的,一旦某个零件换了,只要更换即可发挥同样的作用。而对于生物系统而言,原来都是自然而成的,如今我们要借助了工程系统的理念来修改和构建生物系统,通过将设计好的生物元件放入一个生物系统中,从而使其实现预先设定的功能。   合成生物学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对现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修改已存在的生物系统,使该系统增添新的功能 二是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零件、组件和系统,创造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人工生命系统。   目前,合成生物学已经在医疗保健、能源、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例如,治疗疟疾的药物青篙素是从一种产自四川的植物青篙中提取得到,传统的提取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美国伯克利大学的一位教授将青篙素的一些基因作为一个生物元件,构建生物模块并把此生物模块元件置入其他微生物里,再通过发酵便可大规模获得青篙素。此外,在食品安全方面,合成生物学应用最广的是生物传感器,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制作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快速地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等是否超标。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科学家将几个不同的、可降解污染物的基因置于一个微生物里,制造出所谓&ldquo 超级菌&rdquo ,它可以降解污水及土壤里的有机物。   Instrument:请问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傅鹏程:系统生物学是利用系统信息,包括组学数据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生命体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在系统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人们可以找到某个相应的靶点来改造一个特定的生物环节,从而使改造后的生物系统实现我们事先预设的功能。也就是说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是相辅相成,两者合用的重点通常是从基因组角度拆分自然生物系统,表征和简化它们,并利用他们作为部件重组工程化生物系统。   系统生物学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随着组学研究工具及高通量筛查仪器的发展,研究者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从而为系统生物学研究铺平道路。随后,在本世纪初,合成生物学研究才随之跟进、开展开来,立即成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热门学科。   Instrument:合成生物学面临哪些主要挑战?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处于什么水平?   傅鹏程:合成生物学面临的如下挑战:首先它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合成生物学是本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生物学,它的定义、研究范围等都还没有很明晰,这个新兴学科犹如尚未成熟而潜力巨大的操作系统,正在升级换代中。其次,合成生物学是各种学科交叉的结果,所以如何把其它学科成熟的概念和应用实践成功地转化进入生物系统,需要很多的尝试。第三,合成生物学诞生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后基因组时代高通量测量产生着海量数据,如何从中挖掘有意义的信息,应用于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必须直视的挑战。最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是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细胞等生物是由大量结构和功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网络组成的复杂系统,并由大量生物元件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的功能和行为。生物体的复杂性和大量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对计算科学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无论如何,合成生物学仍然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研究领域。   许多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开展相关研究,并在生物能源、医药、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国外的研究比较,中国在合成生物学,以及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面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但是,我国的科研人员开始意识到这个生物学前沿学科的重要意义。2008年,中国举行了以&ldquo 合成生物学&rdquo 为主题的第322次香山科学会议 2009年,又以&ldquo 合成生物学基础前沿问题&rdquo 为主题召开第144期东方科技论坛。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中,明确提出要对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ldquo 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部署&rdquo ,并将&ldquo 生命体重构&rdquo 列入科学问题&ldquo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rdquo 的研究方向。相信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工程化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当中。金秋十月,由我们主办的2014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学家将与中国学者交流,并为中国学者参与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合作及学习的机会。   Instrument:请介绍一下您所进行的以蓝藻为底物进行生物燃料研究的情况?   傅鹏程:蓝藻是一种光合生物,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经过光照后,发生光合作用,蓝藻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此,我们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式,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特定的藻类,开发出蓝藻工程菌,再通过光合生物反应过程使藻类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直接生产燃料乙醇。   这种蓝藻工程菌仅仅需要阳光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就能够生产出乙醇,因此具有生物质发酵工艺生产乙醇所不具备的种种特点:(1)燃料乙醇生产效率高,耗能小,成本低。(2)就地吸收电厂等单位排放的温室气体。(3)不使用任何农作物作原料,不与人类争夺粮食。(4)生产周期短。蓝藻接种五天后可开始生产燃料乙醇。(5)可稳定连续化大规模生产。(6)生产工序大大简化。(7)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及不排放有害气体。(8)没有原材料运输问题。   目前,实验室&ldquo 生产&rdquo 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要实现产业化生产还有许多具体的工程化问题要解决。 实验室使用的50升及15升藻类光合生化反应器   Instrument:在科学研究中,检测工具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请问合成生物学研究主要利用哪些仪器?您是否有研制或改进相关仪器?   傅鹏程:就像前面提到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与系统生物学是相辅相成的,研究中也要涉及系统生物学。所以在使用的仪器方面,除了利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必须的仪器设备,例如PCR仪、凝胶电泳等之外,还需要许多高通量的仪器提供组学的测量,例如基因芯片、核酸合成仪、质谱仪器等。   针对课题组的研究需求,我们还自主研发了微流控装置,该装置是有一个很小的腔体,只能让单细胞通过,这样利用此装置及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单个细胞的信息。   此外,我们的研究中还需使用微反应器阵列及与测定光合作用的有关仪器。这些仪器相对而言较简单,我们有构想,希望找到相关企业能够产业化。   采访编辑:杨娟   附录:傅鹏程教授简介   傅鹏程博士从浙江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1982年) 和硕士(1988年) 学位后,曾在中国石化总公司广州石化总厂工作(任控制工程师),1996年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学位,嗣后先后在日本九州工业大学(1996-1997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98-1999年)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99-2000年)从事生物工程博士后研究。2001年入美国DIVERSA生化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生物系统基因表达,代谢工程及发酵技术研究)。2002年应聘至夏威夷大学分子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系任教授。2013年5月到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本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为海洋及淡水藻类的开发,重点在蓝藻基因工程改造以利用太阳光和CO2生产燃料乙醇。此项发明已申请了美国专利及国际专利。与瑞士教授Sven Panke合编《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由美国Wiley 出版公司2009年4月出版。傅博士是2005年美国农业部及2009年美国能源部生物能源研究项目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   其他研究兴趣:   1. 土壤生物修复 深海海藻活性物质激活本源土壤微生物种群,降解吸附重金属,分解有机污染物,吸收氮磷等养分,修复土壤,恢复有机碳,氮循环 刺激陆生植物体内非特异性活性因子的产生,并调节内源激素的平衡,对作物具有的促进生长作用。   2. 大数据生物工程 传统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等传统生物工程能够实时应用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脂质组信息和细胞代谢等等大数据,实现传统生物产业,特别是发酵工程的升级换代。   3. 生物能源与生物燃料 结合合成生物学和藻类生物技术,以太阳能和二氧化碳为输入生产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
  • 赛多利斯TAP生物系统和默沙东喜获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BPI)双重大奖
    “最佳合作奖”和“最佳上游技术应用奖”,对采用卓越技术的ambr 250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给予充分肯定 据2014年10月27日来自德国哥廷根和英国剑桥的报道:赛多利斯(Sartorius Stedim Biotech)今日宣布其集团成员TAP生物系统公司与默沙东公司共同斩获了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BPI)大奖的两项殊荣。 大奖将荣誉授予ambr250? 微型生物反应器系统,作为两家公司成功合作的成果,ambr250?代表了生物工艺技术中的重大突破。 在 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大奖评选中,TAP生物系统与默沙东的合作击退了其它参选者,如Invetech和Janssen等的激烈竞争,共同赢得 “最佳合作奖”。TAP生物系统与默沙东还因ambr 250自动化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而获得了“最佳上游技术应用奖”,击退了诸如Xcellerex? XDR-50 MO 系统和MaxCyte? STX?系统等优秀产品。 ambr250 的产品经理Mwai Ngibuini表示:“我们与默沙东合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成功开发出一台安装简便,并且一次性使用的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这台系统还应具有多功能性,能 够完全替代传统用于哺乳动物和微生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和发酵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仔细聆听了众多生物工艺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了系统 可能会放置的空间环境,加上团队百折不挠的努力,直至将其研制成功。” Ngibuini 还表示:“非常荣幸能获得这些奖项,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与默沙东的合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是值得的,ambr 250系统被我们生物工艺领域的同行及专家认可为突破性技术,这也预示着抗体和基于蛋白产品的治疗将有可能开辟出全新的工艺开发路径。赛多利斯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提供生物工艺过程、实验室产品与服务、工业称重产品。赛多利斯集团成立于1870年,总部位于德国哥廷根,在全球已拥有6,000多名员工。其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涵盖过滤、液体处理、发酵、细胞培养和纯化,并致力于生物制药行业过程控制。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主要生产实验室仪器及耗材。工业称重专注于对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称重、监控和控制。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 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 传真:021.68782332 邮箱:info.cn@sartorius.com 官网:www.sartorius.com.cn
  • 美国应用生物中国公司上海代表处及爱普拜斯应用生物系统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搬迁通
    美国应用生物中国公司上海代表处及爱普拜斯应用生物系统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于2007年1月28日迁入新址办公,具体地址如下: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366号恒隆广场H座16楼 电话:021-61371600 传真:021-61371700 邮编:200040 不便之处敬请谅解,特此告址!
  • 徕卡生物系统公司与Clearbridge BioMedics签署联合营销协议
    p   近日,总部位于新加坡的Clearbridge生物医学公司和德国的徕卡生物系统公司(Leica Biosystems,LBS)已经合作共同营销对方的产品,以支持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 /p p   这两家公司将共同营销Clearbridge的ClearCell CTC浓缩系统和LBS的Bond Rx染色平台,为CTC富集和免疫染色创建一个集成和自动化的工作流程。 /p p   Clearbridge的ClearCell系统从标准抽血中检索完全完整和可行的CTC。分选技术保持高细胞完整性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然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LBS的Bond Rx平台在载玻片上进行自动CTC染色。该平台可自动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p p   LBS全球高级染色副总裁Colin Whit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CTC越来越受到转化医学,伴侣诊断和研究性研究的关注。 “创建自动化工作流程是广泛采用CTC作为样本类型的必要先决条件”。 /p p   这些公司表示,连接他们的技术将加速使用CTC的临床应用的发展。 /p p   Clearbridge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Paumen补充说:“由于癌症患病率上升,对个性化医疗的偏好以及向非侵入性手术的转变等趋势,全球液体活检市场已经显着增长并将继续增长。 /p p /p
  • 南科大生物系全体教授发声:强烈谴责!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月26日,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p p   不过,“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宣布后引来多方质疑。最近两天,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p p   南科大生物系全体教授:谴责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p p   今天(11月28日)中午,据南方科技大学官方微博消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全体教授今日发布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联合声明。 /p p   声明指出,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基因编辑婴儿”新闻,作为当事人的同事,对此事件深感痛心。在法有禁止、伦理逾矩、安全性未经充分检验的情况下,贸然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严重违背了学术规范和道德伦理,生物系全体教授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具体申明如下: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8b8d3d8-7041-4f6c-8a47-ccfd4b15fc03.jpg" title=" 南科大发声.jpg" alt=" 南科大发声.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此前,南科大在11月26日晚间已发表申明:贺建奎副教授已停薪留职,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br/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d869b26-95ea-4e52-8614-25e5c21a5048.jpg" title=" 南科大发声2.jpg" alt=" 南科大发声2.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贺建奎现身发言:南科大完全不知道实验 /p p   除南科大生物学教师发明的声明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是贺建奎昨日正式现身。 /p p   据科技日报报道,11月28日12时50分左右,贺建奎现身正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参与主题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演讲和讨论。 /p p   贺建奎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争议表示歉意,随后进行主题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鼠、猴、人胚胎的CCR5基因编辑”的演讲。 /p p   贺建奎首先用英文发言:“非常感谢,首先我必须要道歉。我的整个实验结果呢,由于实验的保密性不强,所以数据被泄露了。所以我必须要在今天这个场合,跟大家分享这个数据。那在这个会议开始两天之前,这个话题变得很火爆。这个研究,是已经递交了。整个的伦理委员会来进行监管,我非常感谢。我们整个团队做出了努力。以及对整个研究结果的一系列总结。同时,我也想要感谢我的大学,我的大学完全不知道我的这个实验。我也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进行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c1f1d0f-c723-4002-805d-eec0e477ac2c.jpg" title=" 贺建奎.jpg" alt=" 贺建奎.jpg" / /p p    strong 时间轴回顾基因编辑婴儿争议 /strong /p p   从11月26日开始,这场将基因编辑实践于人体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相关高校、医院、各级政府部门、国内科学界均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时间轴回顾基因编辑婴儿争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上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曝出 /span /p p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报道引发轩然大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中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事件持续发酵 /span /p p   贺建奎被曝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 中国临床试验申请中心资料显示,该项目已获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下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span /p p   这一基因编辑婴儿项目并不在该医院进行,婴儿也不在此出生。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月26日下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务部前主任 /span /p p   特地去找有签名的前同事了解情况,他们表示并没有签过这张申请书,也没有印象召开过有关这个项目的会议,签名可能是伪造。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傍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122位中国科学家联合声明 /span /p p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傍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南方科技大学 /span /p p   这一基因编辑婴儿研究为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学校将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傍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深圳市卫计委 /span /p p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未按要求备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艾滋病公益组织“白桦林” /span /p p   据媒体报道,2017年3月,贺建奎主动联系并在“白桦林”发布研究项目临床志愿者招募信息,该组织始终认为项目是南科大的一项科学研究。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广东省卫健委 /span /p p   已组织力量展开调查,将第一时间公布结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 /span /p p   坚决反对该项研究。贺建奎课题组的研究属于个人行为,该研究既违反中国目前的科研管理规则和伦理规范,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国家卫健委 /span /p p   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6日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span /p p   该研究的临床注册信息上登载“经费或物资来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不属实。从未立项资助贺建奎基因编辑项目,亦未资助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7日凌晨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贺建奎团队 /span /p p   贺建奎将于本周三在香港的学术会议上公开“基因编辑婴儿”项目数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7日早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贺建奎母校、美国莱斯大学 /span /p p   对贺建奎导师Michael Deem参与相关研究不知情,已对其启动全面调查。据校方了解,与“基因编辑婴儿”有关的临床研究也并未在美国进行。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7日中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 /span /p p   依照安排,贺建奎将于28日上午参与峰会相关发言。峰会组委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回应称,贺建奎副教授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一事,他认为没有看到任何研究结果,事件不符合伦理,他表示此事很不幸。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7日中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span /p p   该院从未参与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任何实验环节,网传《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上的签名有伪造嫌疑,且未召开医院伦理委员会会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7日下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 /span /p p   此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则违反了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7日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中科院学部 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 /span /p p   高度关注此事,坚决反对任何个人、任何单位在理论不确定、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伦理法规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7日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 /span /p p   坚守科研伦理道德底线,坚决反对违规开展基因编辑婴儿,全面调查涉事机构并予以处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月28日中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贺建奎 /span /p p   试验本有8对夫妇参与,后有1对退出 除已经诞生的露露和娜娜外,还有一位参与者可能已经怀孕。试验结果因为保密性不强数据被泄露。   /p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全体教授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联合声明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0ba4e300-8157-4a91-8274-08e1783ce21c.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122140802.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122140802.png" width=" 506" height=" 235" style=" width: 506px height: 23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主页展示了1962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言论:Biologists must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what they see is not designed,but evolved. 直译汉语意思就是:“所有的生物学家必须时刻牢牢记住,所有的发现不只是简单的设计而是复杂的进化过程!”以此警示生物科学家,尊重并敬畏自然规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9093a44c-7d92-4049-987d-92199c40c2a6.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122142612.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122142612.png" width=" 505" height=" 261" style=" width: 505px height: 261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前就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主页发布了中、英双语的“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全体教授声明”,具体内容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全体教授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联合声明 /strong /p p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基因编辑婴儿”新闻,作为当事人的同事,我们对此事件深感痛心。在法有禁止、伦理逾矩、安全性未经充分检验的情况下,贸然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严重违背了学术规范和道德伦理,我们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p p   自建系以来,生物系一直注重遵守国家科研伦理和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我们怀着敬畏生命、敬畏科学之心,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严谨而审慎地进行科学研究,以期让创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对此孤立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深感遗憾。我们将全力配合学校以及上级单位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科学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容突破。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全体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1月27日 /p p & nbsp /p p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 p Joint Statement of All Faculty Members of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on the “Gene-Edited Baby” Incident /p p & nbsp /p p November 27, 2018 /p p & nbsp /p p In recent days, media outlets have reported extensively on the “gene-edited baby”. As colleagues of the party concerned, we are deeply saddened by this inciden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uman embryo genetic editing was rashly carried out despite being prohibited by law and restricted by ethics, and its safety not fully tested. The conduct of the party has seriously violated academic codes of conduct and ethics, and should be resolutely opposed and strongly condemned. /p p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has paid careful attention to compliance with pertinent national research codes of conduc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related rules and guidelines internally. With a reverence for life and for science, we prudently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maintaining rigorous standards and staying within the scope permitted by the rules, in the hope that our research outcomes and innovations better serve the welfare of mankind. We deeply regret the occurrence of this isolated incident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We will fully cooperate with the University and the higher authoritie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is incident. Scientific advancement must not leave ethics behind, and the line of law and morality must not be crossed. /p p & nbsp /p p All Faculty Members of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p p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
  • 质谱“跨界”医学 妙用蛋白组学分析——访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细胞与再生生物系及化学系葛瑛教授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美国质谱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ASMS)将质谱界内“最高荣誉”之一的Biemann奖章授予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葛瑛教授 (https://labs.wisc.edu/gelab/),以表彰其应用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top-down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心脏疾病研究领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该奖项是对质谱先驱—Klaus Biemann教授的纪念,表彰获奖者个人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就在基础和应用质谱领域获得显著成就,因此该奖项的获得者均为中青年的杰出科学家。 strong Biemann奖章自1997年颁布以来共授予了24位科学家,作为2020年的奖项获得者,葛瑛教授既是该奖项自颁布以来的第七位女性科学家,也是该奖项历史上第三位获得此荣誉的华人学者。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葛瑛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基于top-down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也起始于博士求学期间,彼时她师从Fred W. McLafferty,后者提出了著名的 strong 麦克拉弗蒂重排反应 /strong ,也被喻为质谱界泰斗。葛瑛在博士毕业后做出了一个与多数科研学者不同的抉择,她决定先加入美国惠氏制药(后并入辉瑞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研发工作,这段工作经历需要她与不同研究领域的工作者合作完成研究内容,也让她切身感受到了交叉学科研究模式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更为她日后赴任高校开启交叉学科的研究之路“凿”开了一道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葛瑛团队突破了传统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界限,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和top-down方法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并通过新的方法策略获得了对心脏疾病等病理学研究的新颖洞见。仪器信息网近期采访了这位优秀的女性质谱工作者——威斯康星大学的葛瑛教授,与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探寻她光环加身的科研成果背后有何奥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50b38277-e0d1-4e19-92d0-ffef8ecafdd6.jpg" title=" 葛瑛.jpg" alt=" 葛瑛.jpg" width=" 3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细胞与再生生物系及化学系教授 葛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以质谱为中心的技术开发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PTMs)在许多关键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蛋白质组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解释分子作为一个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了解细胞系统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功能至关重要。当前蛋白质组学的质谱分析主要有bottom-up(自下而上)和top-down(自上而下)两种方法,Bottom-up是传统的手段,它将蛋白质的大片段混合物消化/酶解成小片段的肽后再进行分析,是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质谱技术,但该方式无法取得与PTMs之间相关联系的信息。而Top-down技术则不再需要酶切的过程,可以直接对完整的蛋白——包括翻译后修饰蛋白以及其它一些大片段蛋白测序,而非仅仅针对多肽,这就使得与翻译后修饰相关的信息能最大程度的保存下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top-down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分析是表征完整蛋白质组的新兴手段,它可以对来自于全细胞或组织裂解液的复杂混合物中的完整蛋白进行快速、灵敏的分析,提供一个系统、定量的蛋白质评估。然而,由于蛋白质组的高度复杂性和动态性,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蛋白质难溶于水、新的蛋白分离纯化方法有待探索以及根据top-down获得的数据来确定蛋白特性和有效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计算机工具十分匮乏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因此葛瑛团队就蛋白质组学分析面临的难题开展了系列研究,首先便是蛋白质溶解度的问题。在蛋白质的分析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蛋白质,提取缓冲液中通常含有表面活性剂,但是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与质谱不相容,它们通常存在极大的抑制蛋白质的质谱信号,因此在质谱分析前要先除去表面活性剂。基于此,葛瑛团队创造性地合成了可光降解的表面活性剂Azo,Azo的功能与常规表面活性剂非常相似,但却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中间加入了可以通过简单紫外线照射被破坏的化学键。在进行质谱分析之前,可以通过暴露于光来裂解键,这样Azo就会分裂,仅留下蛋白质分子。葛瑛说到:“Azo能够对整个蛋白质进行有效的质谱分析,开辟了研究膜蛋白质的新道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其次,针对完整蛋白质色谱分离法并不完善的问题,葛瑛团队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多维色谱法——在线HIC/MS(疏水性相互作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用于在非变性模式下高分辨率分离完整蛋白,展示了该方法在Top-Dwon蛋白质组分析的潜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不仅如此,针对难以使用质谱检测低丰度蛋白质等难题,葛瑛团队研发了新型纳米材料用于富集蛋白质,实现了利用top-down质谱法富集、鉴定、定量和表征完整的磷酸化蛋白。近日,葛瑛教授团队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系金松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 通讯》,团队开发了基于纳米材料的蛋白质组学新方法,将功能化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NPs)与自上而下蛋白组学质谱分析结合,在有效地从血清中富集心脏肌钙蛋白I(cTnI)(cTnI是一种心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同时也能很好的去除血清白蛋白。该研究成果将在蛋白组学研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揭示cTnI的分子指纹图谱,便于精准医疗研究。 a href="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643-1"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32, 96)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原文链接:《Nanoproteomics enables proteoform-resolved analysis of low-abundance proteins in human serum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text-indent: 2em " 》) /span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外,对于top-down数据分析工具开发不足的问题,其团队开发了综合软件工具MASH Explorer软件,实现了不同质谱厂商的数据统一分析,并结合了多种用于反卷积和数据库搜索的算法,以进一步推动top-down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发展。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软件免费下载 /span a href=" https://labs.wisc.edu/gelab/MASH_Explorer/index.htm"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32, 96)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https://labs.wisc.edu/gelab/MASH_Explorer/index.htm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在不断钻研的基础上,葛瑛团队进一步将其开发的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问题的研究上,比如在正常和患病条件下建立心脏肌丝蛋白修饰的图谱,探究其调节心脏和骨骼肌收缩力的功能结果,以及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综合研究方法评估干细胞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功效,并了解心脏再生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机制。她在心脏生物学领域取得了重要发现,例如,其团队确定了心肌肌钙蛋白I的磷酸化和肌动蛋白同工型转换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生物标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跨界要知己知彼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从上文不难看出,葛瑛的研究内容不仅跨越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传统界限,更创造性地将其在生物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医学相结合,获得了对心脏疾病等病理学研究的新颖见解。“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领域内真正的突破,很多时候来自于这个领域之外,来自于其它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跨界’研究。” 葛瑛说道:“从另外一个‘视角’去解决问题,往往能得出意想不到的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交叉学科很热门,但研究难度也不小。如何克服跨领域探索的挑战?笔者向葛瑛抛去这个问题。结合其自身的经历,在跨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葛瑛一直积极地、努力地保持着好奇心,在不同的专业领域积蓄知识和力量。葛瑛表示:“随着长期对一个研究方向的不断深入,自然需要不断扩展,我当时进行跨界研究的契机是在加入麦迪逊医学院组建蛋白质中心后,开始有很多机会与生物学家以及医生合作,这就需要我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包括阅读其他领域的文献,跨领域沟通研究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另外,想要真正深入了解一个科研领域,也必须要找到对应的‘圈子’,并且要知己知彼。”葛瑛分享了一段故事:“当我准备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深入了解心脏病等研究时,我阅读了上千篇心脏医学的文章,去参加该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不断地扩充我的知识,有一次在一场心脏学会研讨会上,我遇见该领域的一位‘大伽’,并主动上前与他交谈,过程中他提到看过我发表的关于心肌钙蛋白的文章,对我赞誉很高,借那次机会,他推荐了多位医学领域的学者给我认识,也为我后来进行跨界研究提供了资源和平台。这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跨界,你必须要知己知彼。当然我很幸运能够得到多个领域(质谱,蛋白质组学,色谱 和 心脏学会)的前辈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 非常感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对科学研究来说,跨界是必然的,而当跨界研究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也十分必要。葛瑛的团队是多元化的,既有生物学、化学方向的学生,也有医学方向的学生。围绕课题组的两大主要方向,技术开发和生物医学研究,化学系的学生以发展技术为中心,最终落地到应用上,而生物系的学生以研究一种疾病为中心展开课题。此外,课题组实验室的设置也同样多元化,一层楼里有化学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室,这样的环境也为组内的学生提供了跨界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与平台。“我们实验室已经不是单纯的化学实验室或生物实验室,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为‘交叉研究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采访的最后,葛瑛也表示,不管从事的是化学研究还是生物学研究,最终都是想要解决生命科学的问题,因此质谱技术也好,生物医学应用也好,团队都希望能更好地实现精准医学,最终造福人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采访编辑:万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后记: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当下时代的科学研究已经不仅仅需要培养“标准型人才”,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研究领域的成长点都发生在领域的边缘或几个不同领域的交界处,因此,越来越需要像葛瑛这样掌握各种知识的研究学者。与此同时,科研学者如果能够自由发挥,把自己培养成“非标准型人才”,也许更利于将来的创新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点击图片了解葛瑛团队更多内容: a href=" https://labs.wisc.edu/gelab/"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32, 96)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https://labs.wisc.edu/gelab/ /span /a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labs.wisc.edu/gelab/"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a7c8ff9b-cf8b-40b8-bcf2-b2a9d68a1b5a.jpg" title=" 葛瑛团队.jpg" alt=" 葛瑛团队.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pan br/ /p
  • 安捷伦科技将生物信息学系统扩展为综合生物学套装
    安捷伦科技将生物信息学系统扩展为综合生物学套装 2010年 11 月 15 日,北京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发布了GeneSpring GX 11.5,这是广泛使用的生物信息学软件的扩展版,能够对多种类型的生物学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目前 GeneSpring GX 11.5 是首款可同时对外显子芯片、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实验进行解读的软件,该工具的界面与以前的版本类似。 这些新功能与现有的 GeneSpring GX 应用相结合,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组拷贝数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转录组学数据分析。 安捷伦副总裁兼生物系统部总经理 Gustavo Salem 说:&ldquo 安捷伦致力于提供精密的新型仪器和软件工具,以帮助研究人员实现系统生物学的美好前景。这个多组学生物信息学软件只是我们致力于推动未来生物医学研究突破的一部分。&rdquo Agilent GeneSpring GX 11.5 是与 Strand Scientific Intelligence 公司联合研发的,基于 Strand的 Avadis技术平台之上,该平台专门为科学家简化和应对复杂的生命科学挑战而设计。 GeneSpring GX 11.5 增加了用于选择性剪接、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的新功能,还改进了现有的分析和可视化工具。 在基因组学方面,GeneSpring GX 11.5 的剪接分析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改进,可支持新推出的安捷伦外显子芯片平台。借助 Agilent SurePrint G3 外显子芯片,研究人员可在一次实验同时鉴别出基因水平和外显子水平的表达差异,从而捕获到微小但至关重要的生物变化。使用安捷伦 GeneSpring GX 11.5 生物信息学系统,研究人员可同时分析基因水平和外显子剪接水平的数据,在生物学环境中理解复杂的基因表达行为,从而提高效率,加速研究进程。 GeneSpring GX 11.5 集成了 Agilent 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从而增加了全新的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功能,并能在 GeneSpring 平台上实现安捷伦质谱分析的所有功能。现在研究者可以在同一窗口中加载多种分别代表了转录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实验类型。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多个实验间切换自如,不再需要单独加载各个实验。 这种组织方式还使得研究者进行生物学研究时,可以便捷地将多类数据结合到一个逻辑单元中,并同时比较不同实验类型的结果。 GeneSpring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户可方便地比较异构数据,并且能深入地进行生物学处境化。不同芯片平台和有机体间的探针自动翻译使得研究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放功能,进行结果比较。这项无缝翻译技术使研究者可以快速鉴别具有统计学显著重复内容的实体列表。 GeneSpring 11.5 版本为客户增加了先进的数据管理功能,如综合备份工具和改进的数据迁移工具。它还整合了 GeneGo 的MetaCore 路径分析工具,使 GeneSpring 的统计分析与 MetaCore 的路径分析优势得以强强联合。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8,500 名员工在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 2010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54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天津恒奥微生物系列亮相上海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交流会
    第九届全国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交流会于7月18日-20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检测机构、大专院校、食品生产企业的300余名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就微生物检测和控制技术的新进展、新要求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恒奥展台食品伙伴网李总亲临恒奥展台了解动向 作为前处理领域的优质厂商,恒奥科技研发生产的多通道比例稀释仪、拍击式均质器、恒温生物分装系统、全自动菌落计数器、便携式分装仪、全自动培养基制备/分装仪等优质仪器,成功应用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中,使其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实验效率及准确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恒奥新品稀释系统发布 此次会议上,恒奥推出了微生物领域的新品——“自动生物稀释系统”。由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日常工作量较大,且大部分实验有时限,恒奥科技针对这些情况,自主研发生产了第一台以无菌操作理念设计的创新专利梯度稀释系统,且遵循国标。这款仪器可以按照预设比例对微生物检测样本进行连续梯度稀释或加样操作,广泛应用于专业检测机构、医药生产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业及环境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填补了国内该领域产品的空白。恒奥一直在路上嘉宾参观恒奥展台 经过十余年的风雨洗礼,恒奥科技的产品性能与技术能力在行业内早已有口皆碑。此次展会一开幕,众多全国各地行业来宾接踵而至,恒奥专业团队耐心接待和介绍每一款产品的功能特点和技术优势,得到了国内外的客户及经销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创新促发展,诚信赢未来,我们将不负重望,用更为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回报广大用户。
  • 安捷伦科技与Strand团队携手开发新型生物软件集成系统
    安捷伦科技与 Strand 团队携手开发新型生物软件集成系统 2010 年10 月4 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mdash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和Strand Scientific Intelligence 公司今天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协议,将安捷伦GeneSpring 生物信息学系统扩展到多个生命科学领域,推动未来的科技创新,并为软件使用和客户支持提供新的渠道。 这份为期数年的协议中的财务细节并未披露。 安捷伦副总裁兼生物系统部总经理Gustavo Salem 说:&ldquo 引领整合型生物学研究工具的发展方向是我们的目标,与Strand 携手合作无疑是解决这一目标中所有重要生物信息学难题的完美方案。结合多种组学实验手段的研究可以最终实现我们多年来一直期盼的通过系统生物学和真正的转化研究取得的成果,这可以作为安捷伦正在为未来生物医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而努力的例证。 Strand 执行副总裁Francois Mandeville 表示,&ldquo 过去三年里,我们与安捷伦公司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了用于基因表达的GeneSpring 以及用于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的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 软件。我们非常乐于将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入。新协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开发出能够帮助科学家对生物学信息进行整合、建模和可视化作图的新型科学智能解决方案,我们还期望能更进一步,开发出交付、定制和支持这些解决方案的新途径。&rdquo 此次合作首先计划开发新版本的GeneSpring,使用户能够通过熟悉的软件界面,首次实现对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数据的整合统计分析和可视化作图。此外,Strand 的技术还将为GeneSpring 用户带来集成式的新一代测序(NGS) 分析能力。 协议还包括开发完全整合的门户站点,用于生物信息学系统GeneSpring 系列产品的注册、更新和支持。 &ldquo 我们正在开发新的交易模式,用于快速方便地交付研究者需要的精确解决方案和量身定制的支持服务。&rdquo Mandeville 补充道。 安捷伦和Strand 的合作始于2007 年8 月。在2007 年安捷伦收购 Strategene 时,Strand 正在为Stratagene 开发Stratagene ArrayAssist 软件。收购之后,用于基因表达的安捷伦 GeneSpring GX 就转移到了Strand Avadis 平台,所有后续更新版本均基于Avadis 平台。 关于Strand Scientific Intelligence (Strand) Strand 是一家私营企业,是生命科学领域科学智能方案的实践先驱。Strand 凭借其卓越的学科交叉专长与决策辅助技术,帮助生物医学和科研工作者深入分析原始数据,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Strand 为组学技术、药物发现、前瞻性系统建模和知识管理等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在Strand 的核心客户名单中,赫然罗列着前十大制药公司中的七个,前六大生物技术公司中的三个,以及全球众多科研机构。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trandsi.com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8500 名员工在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2009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45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完整蛋白质鉴定:基于UNIFI的沃特世生物制药系统
    目的 以单克隆抗体完整蛋白的UPLC® /MS分析为例,展示UNIFI&trade 科学信息系统这个平台在精确质量测定、数据处理和报告方面的强大功能。 背景 生物治疗药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药监部门还是生物制药企业,有效剖析单克隆抗体(mAb)尤为重要。在同一软件平台中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同时满足审计追踪的要求,是符合法规要求的重要因素。 蛋白质药物会发生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等,由于糖基化在生物系统中有几项重要的功能,因此,准确鉴定抗体药物的糖基化情况是蛋白药物监管指导原则中的一部分。为确保生物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快速、准确地对糖蛋白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ACQUITY UPLC® H-Class Bio系统的高分辨生物分子分离能力与Xevo® G2 Tof 高质量精度的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相结合,为生物药物分析实验室提供了常规分析用的UPLC/MS系统。 基于UN IFI的完全一体化分析平台突破了以往采集、处理色谱及质谱数据的局限性,并可自动生成报告。 每个mAb分析都会产生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组,需要对各种不同的糖基化修饰进行阐释,以便对最终产品进行综合鉴定。这个步骤会限制其它高通量分析过程的效率,并且很难实现自动化。 基于UN IFI的完全一体化分析平台突破了以往采集、处理色谱及质谱数据的局限性,并可自动生成报告。 解决方案为解决数据分析耗时长的问题,促进治疗用单克隆抗体(mAb)的数据处理,基于UNIFI的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专门配置了完整蛋白分析方案。 这是一个完整的方案:采集了UPLC/MS数据后,以高通量方式进行全自动的数据处理和结果标注,得到的数据结果可在导出后进行数据管理。 曲妥珠单抗的UPLC/MS分析以全自动的方式进行,使用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分别用作流动相液A和B。为成功进行色谱分离,色谱柱的温度必须设定至80 ° C。这套完整的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如下要素:ACQUITY UPLCH-Class Bio系统,ACQUITY UPLC BEH300 C4 色谱柱和Xevo G2 Tof质谱系统,UNIFI科学信息系统用于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报告。 完整蛋白分析报告可显示不同的报告内容,用户可以自主设置具体的报告内容:TIC色谱图;原始质谱数据、去卷积处理后的数据和棒状质谱图;及LC/MS数据分析结果的总表(图-1)。该详细视图为在特定质量范围及以本方法设定的参数范围内的去卷积处理后数据。去卷积图谱反映了抗体药物的几个主要的糖型,与葡萄糖残基数量和岩藻糖基化程度对应。另一个报告的格式是表格,该表列出了完整单克隆抗体(mAb)的质量测定结果和不同糖型(图-2)。报告还列出了曲妥珠单抗不同糖型的质谱峰的测量值以及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并列出了TIC色谱图的色谱保留时间。这样一种完整的LC/MS分析方法使用户可灵活运用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数据管理。 总结 本应用通过单克隆抗体(mAb)完整蛋白分析应用展示了基于UNIFI的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的强大功能。 现代仪器系统和先进的分析技术突破了生物制药企业以往的限制,能够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 高效而经济的UPLC/MS分析方法,结合UNIFI科学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报告,不仅可满足法规的要求,还有助于完整蛋白鉴定。UPLC/MS平台可覆盖从详细的蛋白结构鉴定到复杂的数据管理整个过程。
  • 发布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新品
    MB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品牌:意大利MBS.SRL适合您的可移动的微生物实验室整套系统由MBS-MR主机,笔记电脑,MBS(Fitlylab)中文操作软件,VL微生物检测瓶组成检测项目• 活菌总数• 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 粪大肠菌群• 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 李斯特菌• 粪肠球菌 • 酵母菌应用范围卫生控制:• -食品(HACCP)• -厨房、工具、表面(HACCP)• -水质• -(CDC)控制、进出口检验检疫• -药品及化妆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l咖啡馆、餐厅l分析实验室l农产品及相关加工公司l消费者保护团体、工商管理机构等整套系统主要特点:1:食源性致病菌及菌落总数等定量检测;2: MBS砖利技术集培养皿法(特制培养基)、酶法(β-葡萄糖苷酸酶)、免 疫 法(抗原搜寻)、基因法(基因搜寻)等技术的优点于一身;3:检测速度:是传统检验方法速度的2~10倍;4:可检测固态、液态、表面、膏状、浆状样本 ;5:8个检测位都是独立作业,可满足检测不同样品不同微生物的需求.每个检测位都是独立的,可循环使用,可以自动选择控制检验项目温度;6:三光波同时检测(蓝,绿,红);7:灵敏度高达可检测到1目标微生物,即1CFU,特异性高达99.999%;8:样本检测操作简单,大部分样品可以直接加1g或者1m样品无需前处理;9:不需要人值守,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储存在数据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创建报告另存;10:检测瓶是封闭式的检测,所有检测过程对人体无害,并可以在一般实验室环境下使用;11:可以按客户的要求设置合格值的定性分析,也可以不做限制的原样 样品的定量分析;12:检测瓶自带杀 菌功能,检测后的检测瓶经杀 菌后可按照实验室常规废弃物处理,安全无害;13:操作软件已升级为Fitlylab中文版,购买的客户可以长久免费更新;14:简单三个操作步骤,傻瓜型,无需专业操作人员 ;15:仪器便携式,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100%定量分析;16:通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 法的认证, 符合ISO/IEC 17025:200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内部认证。 MB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VL微生物快速检测瓶(MBS砖利技术)MBS-MR主机由罗马第二大学物理研究所和意大利核物理量子实验室(INFN)共同研发,VL检测瓶由罗马第三大学生物系研究所研发。MBS砖利检测技术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法的认证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验证报告MBS砖利检测技术集培养皿法(特制培养基)、酶法(β-葡萄糖苷酸酶)、免 疫法(抗原搜寻)、基因法(基因搜寻)等技术的优点于一身。对于需氧菌,以比色的形式测量通过呼吸氧化还原反应链的电子通量率,从而测量耗氧量的速度,而耗氧量的速度与存在于媒介总的菌数量成正比,对于厌氧性微生物测得内生电子的下降率也与媒介中的的菌数量成正比。(VL检测瓶内的营养物,维持目标菌的生长;选择性 药 剂,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而其中的还原剂,做为递氢体,能在细胞色素C后把电子转移到菌呼吸链,而又不被氧分子氧化。如果目标菌存在,那么检测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色素会根据媒质的氧化还原状态改变颜色。MBS主机通过三光波探测颜色变化,*后根据综合颜色变化的时间确定菌的含量。)MBS-MR主机8个检测位都是独立作业可满足检测不同样品不同微生物的需求.每个检测位都是独立的,可以循环使用,可以自动选择控制检验项目温度,MBS-MR主机三光波同时检测(蓝,绿,红)与简单的色度计不同的是,仪器可同时使用3种波长进行测量,避免由于菌生长或存在固体样本造成的光散射带来的干扰。MBS-MR根据时间记录红绿蓝通道的光强度微分曲线*大拐点代表颜色变化的临界点,利用临界点对应的时间计算菌的含量VL微生物快速检测瓶• 通过ISO 16140:2003认证• 直接利用VL检测瓶可以快速定性检测致病菌• VL检测瓶搭配MBS-MR机可以快速的定量检测致病菌检测步骤可以总结成以下4步:检测报告(PDF报告)食品分析(取样方法)在进行食品分析时,使用食品加工用具或者消 毒后镊子把食品样本放进瓶子里,达到实时检测污染物的目的。对于液体样品,要按要求使用一次性吸液管。表面分析(取样方法) 1,打开装有中和溶液的小瓶中的棉签2,在一个大约10平方厘米的区域擦拭3,将棉签插入检测瓶4,开始分析水分析(取样方法) 对于水分析,本产品配备了能满足各种分析需求的工具包。对所需的水样进行过滤后(如:100毫升),把过滤器放进大瓶里。不管菌附在过滤器内,还是处于自由悬浮状态,色变所需的时间几乎一样。MBS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孵育温度/检测时间快查表创新点:仪器软件及检测瓶重新升级 样品不需要前处理,直接加样,系统升级可以按客户设定合格值提前得出报告。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 新品发布!MBS.SRL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全新上市
    仪器创新点:1、可快速定量检测水质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粪链球菌)等检测;2、8个检测位,可满足检测不同样品不同微生物的需求.每个检测位都是独立的,可循环使用,可以自动选择控制检验项目温度;3、仪器便携式,可随时随地进行检测,三光波同时检测(蓝,绿,红),灵敏度高达可检测到1目标微生物,即1CFU。4、不需要人值守,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储存在数据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创建报告PDF格式另存,方便与各检测平台对接。5、检测瓶是封闭式的检测,所有检测过程对人体无害,无需专业的实验室,可以在一般环境下使用,检测瓶自带灭菌功能。仪器步骤完成:检测步骤可以总结成以下4步:1. 加无菌水溶解试剂,2. 添加样本,3放入机器检测得出报告,4检测后检测瓶杀菌仪器实验:Fitlylab-water 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测试自来水中的菌落总数自己动手做了自来水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实验。直接取厨房水龙头的自来水自来水菌落总数实验材料:L01菌落总数检测瓶加无菌巴士吸管1、先把检测瓶配套的无菌水加到检测瓶里,塞上瓶塞摇动检测瓶让试剂与无菌水混合溶解(用手摇动或者用漩涡混合器) 2、静止放置30分钟,待检测瓶中液体变成蓝色后,再用无菌巴士吸管加1ML自来水样到检测瓶里,然后瓶塞换上配套的瓶盖,盖紧后轻轻摇动一下让水样与试剂混合。3、把检测瓶放置到已经设置好了主机孔位里。然后点软件上开始按键。主机上对应的孔位就开始运行检测了。4、检测结束,总运行时间9个小时55分钟出结果:328CFU/ML5、检测后检测瓶安全处理:从对应的孔位拿出检测瓶,发现检测瓶已经变黄了(说明有含菌),然后用力把瓶盖上的凸起按下去,然后摇动检测瓶灭菌。十多分钟后检测瓶里就灭菌完成。灭菌后的检测瓶对环境和人员无害可做一般药品废弃处理。Fitlylab-water 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由罗马第三大学生物系研究所和罗马第二大学物理研究所,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INFN)共同研发,拥有MBS专利检测技术是取代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高科技技术结晶.通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法的认证, 符合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内部认证,通过ISO/TR 13843: 2000水质量标准—微生物认证法认证。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由MBS-MR主机,笔记电脑, Fitlylab中文操作软件,VL微生物检测瓶组成。适用于不同水源:海洋,湖泊和河流,泉眼/水井,下水道,饮用水,游泳池。 如您对 水质微生物检测仪器感兴趣,可通过 仪器信息网400-860-5168转1544 和我们取得联系!
  • AB SCIEX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与合作,共同开发更具可预见性和个性化的医疗护
    在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的协助下,采用&ldquo 颠覆游戏规则&rdquo 的SWATH技术,加速开发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最新策略 2013年2月6日,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讯 &mdash 在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的世界知名科学家,如国家科学奖得主Leroy Hood医学博士,蛋白质组学首席科学家Robert Moritz博士等对P4 医疗理念突破性研究的推动下,未来医疗护理有望向更加个性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帮助预防疾病的发生。该项研究得到了全球分析技术领导者AB SCIEX公司的大力支持。 ISB和AB SCIEX签署了一项多年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分析方法与技术,其目的旨在重新定义生物标记研究,并通过全面综合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完善基因组学,这将有助于推动新型医疗护理方法的开发。 ISB的P4医疗理念有望深入洞察疾病机制,从而开发出可预见、个性化、注重预防和主动参与(4P)的医疗护理方法,这一前沿理念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工作流程、数据库和计算技术。 ISB总裁兼联合创始人Hood博士指出:&ldquo P4医疗理念在将科学研究转化为临床效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围绕单独个体创建出由数十亿个数据点组成的虚拟云端,以此作为直接预测健康和疾病的基础。&rdquo 去年12月,Hood博士荣膺国家科学奖,这是美国总统授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表彰其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所做的前瞻性工作。 ISB在Hood博士领导下开展的突破性研究在SWATH采集技术支持下将进一步提速。该技术是一种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的质谱工作流程,在一次分析中即可对复杂样品中所有多肽和蛋白质进行定量。 Hood博士还指出:&ldquo 同时定量大量蛋白质分析物,也是加速P4医疗理念发展和蛋白质组分析的关键需求,这场革命类似于基因组测序和DNA分析技术。SWATH是一种革命性创新技术,其实就是一种蛋白质微阵列,可以实现完整蛋白质组的全面定量,而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它能提供整个蛋白质组的数字记录,未来几年我们都可以对该数字记录进行回顾性挖掘利用。&rdquo ISB在系统生物学和信息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将支持SWATH库的开发,如深受好评的、专门针对人类蛋白质组(由Rob Moritz及其同事开发的)的SRMAtlas项目和其它临床相关生物体蛋白质组项目。ISB蛋白质组首席科学家Moritz博士指出:&ldquo 有了完整的蛋白质组库,ISB为支持全面SWATH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dquo ISB致力于数据和方法共享,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SWATH数据库,以加速SWATH技术在其它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通过深度蛋白质组技术开发,利用数据解释工具、标准化计划和Moritz博士领导下的数据库开发工作等提供的丰富蛋白质组计算资源的支持,ISB将开发新的SWATH技术和工具,帮助科学界快速推广综合定量蛋白质组分析。 Moritz博士指出:&ldquo 让不同实验室、不同样品中的蛋白质组数据标准化,使我们真正能够对整个蛋白质组进行定量,这是此前无法企及的。我们旨在定义出能预测病人是否对某种治疗方案有反应的生物标记物,采用SWATH技术能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我们现在不仅能扩展基因组学的广度,而且还将推动迫切需要的数据库和软件的开发,进一步简化数据共享,促进标准化。&rdquo 作为深受学术研究人员信赖的合作伙伴,AB SCIEX与Hood博士、Moritz博士以及他们出色的ISB同事建立了战略同盟,将通过AB SCIEX学术合作伙伴计划协助推广新技术的应用,让全球范围内研究人员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深化组学研究。 AB SCIEX的总裁Rainer Blair表示:&ldquo ISB采用SWATH开展的工作将建立蛋白质组研究领域的新基准。我们与ISB的合作将推动SWATH技术步入分析科学的主流研究领域,并帮助全球生物学家更轻松地获取全面可重现的简化组学数据。&rdquo ISB将把AB SCIEX TripleTOF 5600+ 系统和Eksigent ekspert&trade nano-LC 400 系统用作仪器平台,在其上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定量分析。TripleTOF 5600+ 系统可为SWATH 采集提供所需的高速度,TripleTOF技术将高采集速度和高灵敏度与高分辨率和高精度质谱完美结合在一起。在未来,ISB还计划采用差分离子迁移领域的最新成果SelexION 技术来推进其研究工作。 关于P4医疗 P4医疗是预见性(Predictive)、注重预防(Preventive)、个性化(Personalized)和主动参与(Participatory)的简称,是在系统生物学、网络化消费者不断增长以及通讯与信息技术数字化革命等多种趋势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回顾历史,人类生物学就好像是一个黑匣子,除了疾病的表征之外我们所知甚少。而现在,系统生物学开启了这个黑匣子。P4医疗将每个人类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上视为网络状态的连续统一体,采用系统生物学的首创功能洞察每个个体黑匣子内部情况,生成行之有效的疾病和健康状况信息。 关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是一家总部设在西雅图的国际著名非营利研究机构,致力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ISB成立于2000年,力求破解人类生物学之谜,同时寻找预测和预防疾病、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以及改进K-12科学教育等的策略。ISB的系统方法将生物学、计算和技术开发结合在一起,使科学家能够一次性分析生物系统中的所有元素,而不是每次只分析一种基因或蛋白质。ISB拥有10个部门,约230名员工。如欲了解有关ISB的更多详情,敬请访问:www.systemsbiology.org,或登录Twitter @ISBUSA和Facebook。 关于AB SCIEX   AB SCIEX公司是一家全球性企业,业务遍布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AB SCIEX公司是生命科学分析仪器技术发展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协助解决复杂的生命科学问题。AB SCIEX公司为生命科学众多领域提供仪器、软件、技术等服务,包括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研究,疾病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安全和环境检测等。AB SCIEX公司拥有近30年辉煌的技术创新历史,是唯一且持续专注于质谱仪器的全球领导者。凭借应用生物系统/ MDS分析技术合资公司20多年的创新历史传承和市场领导地位。   AB SCIEX公司在产品开发首创方面持续昂领行业鳌头:   · 第一家推出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 第一家推出LC-MS液质联用技术。   · 第一家推出飞行时间串联(TOF/TOF)质谱。   · 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QTRAP技术,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了三重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的串联质谱系统。   AB SCIEX公司产品涵盖:   · 离子源分析质谱仪   · 质谱技术与分析仪器   · 液相色谱仪与液相质谱检测器   · 专业应用软件和技术方法   我们拥有广泛的科学分析工具的组合,使科学家能够在广泛的应用范围内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ldquo 追求质谱极限(Pushing the limits in Mass Spectrometry)&rdquo 是我们终极的追求目标。我们相信,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下,AB SCIEX公司的产品技术研发之路将再添羽翼,昂领质谱、液相色谱技术的新潮流!   更多资讯,请您登陆AB SCIEX 公司网站www.absciex.com.cn。并在Weibo@ABSCIEX 或者在Youku上了解 AB SCIEX动态。
  • 布鲁克成功验收两套全新紧凑型1.0GHz核磁系统,持续推进结构生物学研究
    2023年2月3日,瑞士费兰登报道。布鲁克今日宣布,提前于2022年底成功为客户安装两套全新紧凑型1.0GHz核磁共振波谱仪,用于结构分子生物学高级应用。这两套全新Ascend Evo 1.0 GHz核磁共振系统在4.2 K温度条件下运行,无需在液氦温度以下进行低温冷却,因而液氦消耗量比以前的1.0 GHz 2 K双层磁体低65%左右。此外,新型1.0 GHz核磁共振磁体对占地面积、重量和天花板高度的要求也显著降低,适用于大多数单层实验室。紧凑型系统更易于制造、选址和安装,从而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验收。这两套紧凑型超高场核磁共振系统正在为功能结构分子生物学以及表型临床研究提供优秀的科学数据。这让科研人员得以深入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复合物的结构细节、结合和动力学,从而开展基础细胞生物学和病理生物学研究。位于日本横滨的RIKEN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是首个收到Ascend Evo 1.0 GHz核磁共振系统的客户,该系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即成功完成安装并通过验收。Ichio Shimada博士带领的RIKEN团队将使用GHz级NMR,研究溶液中生物分子的动态结构,并探索动态结构与生物功能或病理生物学之间的关系。Ichio Shimada教授表示:“这款全新Ascend Evo 1.0 GHz波谱仪在2022年底顺利完成交付和安装,这让我非常满意。在成功完成调试后的几周内,我们便开始收获第一批核磁共振研究结果。这套超高场GHz级核磁共振波谱仪拥有卓越的分辨率以及对15N和13C的高度灵敏的直接检测能力,为我们新启动的GPCR(G蛋白偶联受体)和RNA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这将支持并加强我们在结构生物学——尤其是动力学方面的研究。”2022年,西班牙奇异的科学和技术基础设施(ICTS)高场核磁共振网络(节点位于巴塞罗那、马德里和毕尔巴鄂)采购了两套1.0 GHz系统,并分别为其选址于巴塞罗那和毕尔巴鄂。这两套系统将保持开放,并将为西班牙新成立的结构生物学中心铺平道路。选址于巴塞罗那的Ascend Evo 1.0 GHz核磁共振波谱仪在不到6周时间内即成功完成安装,并已开始生成优秀数据。另一套1.0 GHz系统预计将于2023年夏季,交付给位于毕尔巴鄂的CIC bioGUNE。巴塞罗那大学生物核磁共振组组长Miquel Pons Valles教授和他的团队采用生物物理方法——尤其是核磁共振法,以及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方法,来研究蛋白质的调节过程(其中,动力学分析对功能研究至关重要)。Ascend Evo 1.0 GHz NMR还将推进他们对功能非常重要的固有无序蛋白(IDP)的研究。布鲁克BioSpin集团总裁Falko Busse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地宣布,这两套1.0 GHz核磁共振系统非常迅速地完成了交付并通过了客户的验收。这些维护要求低、结构紧凑且液氦消耗量低的核磁共振波谱仪将给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带来GHz级核磁共振系统的助力。”
  • 菲特立发布Fitlylab-Water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新品
    Fitlylab-Water 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通过ISO/TR 13843: 2000水质量标准—微生物认证法认证,通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法的认证, 符合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内部认证Fitlylab-Water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由MBS-MR主机,笔记电脑, Fitlylab中文操作软件,VL微生物检测瓶,水质过滤系统组成可以快速定量检测水质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粪链球菌)等,一台机器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项目多个样品。。傻瓜型,样品无需前处理,直接加样检测,完全,快捷,准确,不需要实验室,不需要专业人员就可以安全操作,仪器自动出报告,报告为PDF格式。针对样品要求小的直接加水样到检测瓶里,水样量大的利用滤膜过滤法,把过滤后的滤膜丢进配套的检测瓶里。Fitlylab-Water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由罗马第二大学物理研究所,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INFN)和罗马第三大学生物系研究所共同研发。是取代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高科技技术结晶.通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法的认证, 符合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内部认证,通过ISO/TR13843: 2000水质量标准—微生物认证法认证可检测项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粪链球菌)创新点:通过ISO/TR 13843: 2000水质量标准—微生物认证法认证,通过权威认证 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代替法的认证, 符合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内部认证 可以快速定量检测水质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粪链球菌)等,一台机器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项目多个样品。。傻瓜型,样品无需前处理,直接加样检测,完全,快捷,准确,不需要实验室,不需要专业人员就可以安全操作,仪器自动出报告,报告为PDF格式。 Fitlylab-Water水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
  • P4 China 2016 多组学与系统生物学论坛
    p   自从精准医学概念提出以来,它一直都是全球最热的研究领域,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了推动精准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于任意一项划时代的大工程而言,基础科研永远是其第一驱动力。P4 China 2016 多组学与系统生物学论坛,从系统生物学出发,对生物信息学与生命组学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制药的详实案例,为大家展示了一条从系统生物学到精准医学之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四大精彩板块主题: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系统生物学的基础建设 /strong /p p   解密英国十万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变异组计划,癌症驱动基因检测计划与人类蛋白组计划的实施细节、分析方法与现阶段成果展示。帮助应对测序,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多个挑战 /p p    strong 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的应用 /strong /p p   数据的挖掘与解读,数据库的建立与检索,以及生物系统模型建立的案例分享 /p p    strong 生命组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strong /p p   重点讨论分子成像,单分子测序,基因编辑与定量技术等最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在科研实践中的最佳运用 /p p    strong 系统生物学的转化研究 /strong /p p   分享系统生物学科研成果在乳腺癌,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肿瘤异质性等疾病的转化,以及分享从科研到临床开发的案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精彩议题与演讲嘉宾抢先看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已确认 /strong : /p p    strong Tim Hubbard, /strong 英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生物分析首席科学家、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生物信息负责人 /p p    strong Henning Hermjakob /strong ,欧洲分子生物研究院欧洲生物信息所分子系统组长 /p p    strong 吕有勇 /strong ,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教授 /p p    strong 詹显全 /stron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实验室副主任 /p p    strong 孙英丽 /strong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教授 /p p    strong 张志远 /strong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技术转化中心主任 /p p    strong 林圣彩 /strong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p p    strong 待确认: /strong /p p    strong 祁鸣 /strong ,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沃森基因组学研究院特聘教授 /p p    strong 杨焕明 /strong ,院士,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p p    strong 秦钧 /strong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 /p p    strong 李亦学 /strong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p p    strong 胡松年 /strong ,中科院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strong 谢晓亮 /strong ,北大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 /p p    strong 蒋建东 /stro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 /p p   同期,更有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内外精准医疗发展机遇与战略布局(主会场 12.16) /strong /span 带来国际著名免疫学家与转化科学专家、 strong 法国 /strong 基因组医疗总负责人 strong Yves Lé vy /strong , strong 韩国 /strong KNIH基因组计划负责人 strong Bok-Ghee Han /strong , strong 欧盟 /strong 委员会创新与个体化医疗资深专家 strong Jean-Luc Sanne /strong ,中国科学院 strong 院士高福 /stro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strong 主任李青 /strong 等海内外大咖与您分享国际最领先的精准医疗项目经验与成果。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开发与应用论坛(分会场二 12.17-18) /span /strong strong 带来三大精彩板块主题--分子诊断产品开发的监管 /strong :跟进CLIA、LDT、试剂研发的质量监管趋势与要求 strong NGS在个性化诊断与用药的规范开发与应用: /strong 学习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质控规范以及临床应用案例 strong 肿瘤液体活检在临床中的开发 /strong : 探索肿瘤液体活检在临床转化中的实际效用与比较、液体活检技术的提升策略。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精准医药研发论坛(分会场三 12.17-18) /span /strong strong 将带来新药研发的新模式探索 /strong :基于精准药学、转化医学、生物标记物、伴随诊断、大数据指导等等研发模式与案例解析,寻求新药开发的最佳途径 strong 肿瘤免疫疗法的精准研发 /strong :热点免疫靶点验证、新药筛选优化、药效评价的精准研发案例,基于免疫疗法的双抗、CAR-T的最新进展解析 strong 临床前/临床转化医学的精准开发 /strong :免疫与靶向治疗药物的适应症、联合治疗的开发思路与精准开发案例分享。 /p p   P4 China以期为业内同仁打造一个集会议、展览和专题活动于一身的精准医疗界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年度盛会。 span style=" color: rgb(23, 54, 93) " 聚集中、欧、美、亚精准医疗领域领先实践领导者,是您不可错过的专业国际盛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参会机会: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论坛现仅剩3个赞助名额,即刻联系我们,获得有限的赞助演讲机会!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0月31日 /strong /span 之前报名可享受早期报名特别优惠! /p p    strong 现在报名:进入 a href=" http://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16/user/attend/115" target=" _self" title=" " http://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16/user/attend/115 /a /strong /p p    strong 联系主办方,即可获取完整会议议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需要获取更多活动信息欢迎联系大会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联系电话:+86 021-5185 359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网址: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16 /p p br/ /p
  • 中国科学家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新范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陈立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国屏在《自然综述:生物工程》(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上发表评述文章,提出了开拓“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新范式,将解决合成生物学“理性设计”的瓶颈问题。该文章通过总结三种合成生物学的设计范式,强调建立可定量预测生物系统的数理或AI模型,以推动合成生物学从“反复试错”迈向精准预测,提高生物系统理性设计能力,加速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发展。“反复试错”的旧范式亟待新突破合成生物学正成为推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二十多年来,随着DNA合成、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合成生物系统的构建能力迅速提升,但设计能力仍然十分有限。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即使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各个生物元件的功能,但将其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生物系统,却不一定会表现出预期的功能。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合成生物系统的构建主要依靠人工反复试错,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因此,合成生物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理性设计的能力。要理性设计具备特定功能的合成系统,关键在于深刻理解生物系统功能产生的原理,而这正是当前合成生物学研究极少触及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文章作者呼吁,合成生物学必须向新的高度上升,开启理性设计的新篇章。“定量+合成”,解决“理性设计”难题作者提出,所谓理性设计,就是基于“预测”的设计。当把生物分子、基因、线路组合为合成生物系统时,如果能对其行为进行精确预测,就能预知如何构建系统以获得预期的功能,从而避免反复试错。对此,作者总结出定量合成生物学三种理性设计的范式:一是基于原理的设计。将生物系统抽象为数理模型,揭示生命功能产生的原理,然后根据原理设计合成生物系统。对于较为简单的生物功能,科学家们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理论模型,因此合成生物学早期的很多经典工作便是采用这一范式。二是“自下而上”的设计。对于更复杂的生命功能,往往难以建立理论模型。很多研究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碰运气”的方式,尝试将元件用不同方式组装,以期获得生物学功能。在过去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一旦得到有趣或者有用的功能,研究就算成功了。然而,进入定量合成生物学范式,研究才刚刚开始,当得到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研究者就能利用它来理解背后的原理,从而用来指导设计新的系统。三是人工智能辅助的设计。人工智能算法不需要理解生物系统内部的工作原理,而是基于大数据,寻找元件与功能之间的隐藏规律,从而预测应该如何设计元件以产生特定功能。这一范式依赖于海量的高质量、标准化数据,因此,未来的合成生物学迫切需要自动化、高通量的设备平台和标准化的实验方法。这三种设计范式都强调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紧密结合,利用数理逻辑与定量关系对生物系统作出定量预测,为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提供依据。基于此,作者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作为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定量合成生物学吸纳了定量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建立可定量预测生物系统的数理或AI模型,能够有效指导合成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从而解决“理性设计”这一合成生物学的瓶颈问题。 三种理性设计范式“定量”热潮掀起 推动领域发展当前,生物制造正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制造提供了最底层的技术支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预计到2035年,合成生物学赋能应用将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3以上,价值近30万亿美元。尽管我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相关合成生物学市场估值已超百亿。“合成生物学产业虽然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但整体发展还处在一个早期阶段。提升理性设计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国际共识。”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罗楠副研究员表示。2017年,深圳先进院设立了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概念,该中心于2020年获批中国科学院定量工程生物学创新交叉团队和重点实验室。2021年,我国召开定量合成生物学香山科学会议。2023年6月,深圳先进院获批建设定量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在这个过程中,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新方向已逐步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关注。ACS Synthetic Biology、Quantitative Biology、《科学通报》《合成生物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相继出版“定量合成生物学”专辑;在2024年最新召开的合成生物学国际会议——合成、工程、进化和设计(SEED)会议上,特别设立了“建模和定量合成生物学”专题研讨会;美国杜克大学和意大利TIGEM研究所等国际科研机构也开始布局“定量合成生物学”方向。此次评述文章的发表表明,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定量合成生物学”学科方向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刘陈立表示,发展定量合成生物学,将推动合成生物学从定性、描述性、局部性的研究,向定量、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变革,从而使合成生物学不再仅仅作为一门工程技术性的学科,而是成为推动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力量。该研究中,刘陈立研究员和赵国屏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先进院刘陈立课题组副研究员罗楠为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为该研究的第一单位。
  • “生物计算”:比超级计算机更聪明、高效、紧凑
    上图 真菌可能与标准电子设备相连。图片来源:安德鲁阿达马茨基下图 实验室培养的脑细胞可用于计算。图片来源:托马斯哈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细菌和超级计算机有什么区别?区别是细菌更“高级”,因为它有更多的回路和更强的处理能力。所有生命都在“计算”。从响应化学信号的单个细胞,到在特定环境中航行的复杂生物体,信息处理是生命系统的核心。经过数十年的尝试,科学家终于开始收集细胞、分子甚至整个生物体,来为人类自己的目的执行计算任务。从本质上讲,计算机也只是信息处理器,而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拥有丰富的这种能力。最明显的例子是复杂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它能处理来自环境的大量数据并对各种复杂的行为“下指令”。但即使是最小的细胞,也充满了复杂的生物分子通路,这些通路响应输入信号,打开和关闭基因、产生化学物质或进行自我组织。最终,生命中所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都依赖于DNA存储、复制和传递遗传指令的能力。如何构建一台生物计算机?生物系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更紧凑、能源效率更高、可自我维持和自我修复,而且特别擅长处理来自自然界的信号。在过去的20年里,强大的细胞和分子工程工具让人们终于能在构建生物计算机领域迈出一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合成学家克里斯托弗沃伊特说,该方法的核心是“生物电路”,类似于计算机中的电子电路。这些电路涉及各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以获取输入,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产生不同的输出,就像它们的硅对应物一样。通过编辑支撑这些过程的遗传指令,人们现在可以重新连接这些电路以执行自然界从未计划的功能。2019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利用CRISPR技术,构建了相当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生物等效物。这个CPU被插入一个细胞,在那里它调节不同基因的活动以响应专门设计的RNA序列,使细胞实现了类似于硅计算机中的逻辑门。印度萨哈核物理研究所在2021年更进一步,诱使一群大肠杆菌计算简单迷宫的解决方案。该电路分布在几个大肠杆菌菌株之间,每个菌株都被设计用来解决部分问题。通过共享信息,该电路成功地实现了如何在多个迷宫中导航。大多数生物系统并不同于经典计算机的二进制逻辑,它们也不会像计算机芯片那样一步步解决问题。它们充满了重复、奇怪的反馈循环和以不同速度并排运行的截然不同的过程。更怪异的是,生物的计算能力还能完全脱离其自然环境。瑞典隆德大学科学家正在试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计算方法,使用由分子马达驱动的微小蛋白质丝围绕迷宫推进。迷宫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而细丝能同时探索所有路线。这意味着解决更大的问题不需要更多的时间,只需要更多的细丝。重新设计生物系统会带来什么?但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的迈克尔莱文认为,生命系统已经在生物学的各个层面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计算壮举,人们应该将重点从尝试重新设计生物系统,转移到寻找与现有系统交互的方法。莱文实验室已经证明,他们可以操纵细胞之间的电通信,帮助它们决定如何以及在哪里生长。举个恐怖的例子,这可能让蝌蚪的内脏上长出眼睛,或让青蛙长出额外的腿。它并不等同于计算,但团队认为它代表了如何将自然界预先存在的电路折射为一个“新目标”。类似的方法可用来解决广泛的计算任务。此外,真菌计算的深奥领域也正在显示其应用潜力。英国布里斯托尔西英格兰大学研究显示,真菌在感知pH值、化学物质、光线、重力和机械应力等方面具有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们似乎使用电活动的尖峰进行交流,这开辟了将它们与传统电子设备连接的前景。类器官智能有多智能?要探寻生物计算,离不开人们迄今已知的最强大计算设备:大脑。当前组织工程学的进步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从干细胞中培育出相当于微型大脑的复杂神经元簇,也就是“大脑类器官”。与此同时,能将信号传输到脑细胞并能解码它们的反应,意味着人们已经开始试验类器官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团队概述了“类器官智能”这一新领域的愿景。目标与人工智能相反:他们不会让计算机更像大脑,而是试图让脑细胞更像计算机。初创公司Cortical已可训练在硅芯片上培养的人类脑细胞来玩电子乒乓游戏Pong。而在它们的新软件中,任何具有基本编码技能的人都能为“培养皿大脑”编程。不过,所有这些生物计算方法目前都远未成为主流。与设计和制造硅芯片的能力相比,人们操纵生物学的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生物计算的巨大潜力和投入生物技术的数十亿美元,将在未来几年为这个领域带来快速进步。
  • 生物融合下的3D生物打印,如何引领医疗卫生行业新未来?
    ① 起源 ”我们已经迈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数据和分子工程学领域的发展以及一些新框架为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超越“仿生”范式。生物学、工程学、纳米技术和 IT 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不只是逐步迭代。纵观现代医学发展史,会发现在大部分阶段,技术与生物学之间都有着复杂的关系。笛卡尔主义的早期实践者强调人体与复杂机械系统之间的相似之处。其他思路则采用了更加全面的观点。无论如何,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关键的医学创新都离不开技术与生物学的共同作用。青霉素其实仅仅就是窗台上的培养皿里出现的一种霉菌,仅仅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意外而已。但是由于 20 世纪的技术革新,才使得生产抗生素、对抗传染病成为可能。再到最近一二十年,IT 开始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2004 年首次完成人类基因图谱,而且研究人员得出一个意义深远的结论:人体并非一台机器那么简单。人类及构成人体的复杂生物系统是超过 40 亿年演变的产物,而这种演化过程中不断迭代、改进和完善的规模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当然也不仅仅是人类。整个世界都是由生物系统构成的,而这些生物系统远远超出了人类在工程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深度,比如蜘蛛丝的抗张强度是钢的数倍、可以从抗辐射植物中提取纳米级细丝、眼睛的分辨率高于大多数相机等等。这对医疗卫生行业意味着什么?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由于生物学造成的。② 什么是生物融合?”生物融合是介于医疗卫生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产业领域,强调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化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生物融合基于这么一种理解,即生物技术的两个支柱-生物学和技术,并不像表面看来那样难以调和。生物融合并不仅限于生物技术链中的特定阶段。这是一种可以端到端应用的方法。从组学和生物打印到仿生学,再到诊断学,许多新兴的生物技术领域都是以生物融合范例为基础的。毕竟,生物学本质上也只是经过数十亿年改进和完善的工程学而已。③ 医疗卫生领域新前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在应对传染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天花、流感、小儿麻痹症等,还包括现在的 Covid19。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在艾滋病毒/艾滋病疗法方面的进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能够让艾滋患者生存得更长久。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和研究投入,但我们在应对癌症、心脏病和慢性器官衰竭等慢性疾病方面的进展甚微。造成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就是个人因素。就慢性病而言,任何两名患者的经历都是不同的。患者的疾病原因不同,合并症也可能不同,而且由于常规治疗方案成本和需求方面的原因,患者获得护理的机会也会有所不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学疗法等常规治疗方法挽救了无数生命,而且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治疗效果也正在逐步改善。不过,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举例来说,生物融合在对抗癌症方面有着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基于组学的肿瘤特征分析、微型化给药和组织置换来定制治疗方案。基于组学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识别肿瘤中的特定突变和生物标志物,进而缩小有效治疗方案的范围。微型化给药可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癌症影响区域,而不会损坏周围的组织。生物融合也将会让肿瘤成功切除后进行完整的组织置换成为可能。尽管生物融合这种概念早已出现,但是由于其成本高昂、周转周期较长,导致基于生物融合的治疗方法并未受到市场的青睐,直到最近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现在,下一代 DNA 测序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基于生物融合的治疗方法的成本,并缩短其周转周期。测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潜在的遗传风险因素。还有助于研究人员快速识别不同类型的癌症和病原体。④ 生物融合产业”对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乃至机器人技术等相关行业而言,生物融合意味着迈出了重要一步。生物融合正在推动着研发基础设施的转型,而正是这些基础设施推动了医疗卫生领域在近十年的创新。在行业层面上,生物融合解决了每个生物技术公司都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弥合分子工程专业知识与生物学之间的鸿沟。这对采购和预算分配产生了实际影响。负责实际操作实验室技术(及故障排除)的工程师的期望和需求与研究团队完全不同。CELLINK将生物融合视为当前的第一要务,旨在弥合这一差距,实现灵活性并提升效率。通过听取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意见,我们已经能够在 BIO X 3D打印机等产品中实现一流的功能。从多打印头配备到十倍分辨率提升,再到细粒度温度控制,BIO X 的设计目标是解决限制上一代生物打印机性能的诸多问题。实现灵活性、快速迭代并节省成本。
  • 仪器也有智能系统?赛默飞这次又放大招了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4月15日,赛默飞世尔科技推出了新的应用生物系统,分别为实时PCR系统QuantStudio 6和QuantStudio 7 Pro,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智能qPCR仪器。其功能包括面部身份识别,语音命令,支持射频识别(RFID)的平板扫描,以及只需一次点击,即可快速访问服务和支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qPCR仍然是生命科学行业中最广泛采用和利用的遗传分析技术,但缺少的是改善用户和仪器交互的现代功能。现在,仪器可以借助智能功能,完成包括通过面部身份识别进行快速安全登录,通过语音命令进行免提操作,这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用户的体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QuantStudio Pro使用支持射频识别的应用生物系统,可以做到无缝上传样品布局和检测信息。可以消除手动数据输入,减少了潜在的错误率并提高了实验的可重复性。不仅如此,还可以连接仪器和移动设备,可以从任何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远程分析实验结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同时,新的智能帮助功能也将很快对新系统的适配,该功能可以为专业人员提供即时访问和支持服务。通过该功能,可以将所有相关的信息随时随地的转发给团队成员,并且可以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来完成远程纠正。在提供这些创新功能的同时,其占地面积比前代产品更小,还能节约26%的能源。 /p p br/ /p
  •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生物纳米电子平台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混合平台,利用脂质覆盖的纳米线来构建生物纳米电子设备的原始模型。科学家表示,将生物组件混合在电路中可增强生物感测及诊断工具的功能,促进神经修复,甚至有可能增加未来电脑的运行速度。该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网络版上。   现代的通信设备多依靠电场和电流携带信息流,生物系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则要复杂得多。它们通过大量的膜受体、通道和“泵”来控制信号的转导,而这是最强大的计算机也无法比拟的。例如,将声波转换成神经冲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对于人耳来说却轻而易举,没有任何执行障碍。   此次研究的主导科学家,亚历山大诺依表示:“使用含有复杂生物组件的电子电路可以更有效率。”尽管早期研究曾试图将生物系统融入微电子中,但都未达到无缝的材料混合水平。“而随着与生物分子大小相媲美的纳米材料的诞生,我们可以在定域的能级范围内对生物系统进行融合。”   为了研制出生物纳米电子平台,研究小组使用了脂质薄膜,其在生物细胞中十分普遍。这些薄膜构成了稳定、可自我修复、对于离子和小分子来说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之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尼潘米斯拉谈到,脂质薄膜中还能够容纳无限的蛋白质机械,其可在细胞内执行临界识别,信号传输、转导等功能。   研究人员借助连续的脂质双层薄膜覆盖了纳米线的外层,将薄膜融入硅纳米线晶体管中,在纳米线表面和溶液间形成了屏障。诺依表示,这种屏障结构能使薄膜上的细孔成为离子到达纳米线的唯一途径。这也是其借助纳米线设备监视特定的传输,对膜蛋白进行控制的关键所在。通过改变纳米线设备的触发电压,研究人员可以实现膜细孔开合的电子控制。   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胡里奥马丁内兹和另一名联合作者也都表示,除了一些基础工作,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付出大量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脂质薄膜在纳米电子器械中的应用。
  • 1.2 GHz核磁共振系统成功送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苏黎世(2020年6月3日) 布鲁克于今日宣布近期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idgenó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ETH)Zürich)交付了Avance™ NEO 1.2 GHz 核磁共振系统。系统安装和检测预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布鲁克近期已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欧洲核磁研究中心(CERM)成功安装世界首台1.2 GHz 核磁共振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这一台1.2 GHz 系统配备有独特的固态核磁共振探头,这将会成为该校Richard R. Ernst 磁共振卓越中心的 核心。 ETH 的Beat Meier 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第一个拥有独特配置的1.2 GHz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研究机构。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发展固态核磁共振技术,以研究材料和生物系统,还有物理化学中的基本现象。在应用方面,1.2 GHz 波谱仪能够表征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包括蛋白质原纤维,其中有一些和帕金森症和阿兹海默症等疾病有关。我们也会研究病毒,比如乙肝、丙肝、新冠病毒、运动蛋白和其他大型生物分子等等。” ETH 化学与应用生物科学系的Matthias Ernst 教授表示:“1.2 GHz 波谱仪的到来,固态核磁共振方法的发展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将助力我们进一步拓展研究边界,并将我们最近开发的研究方法应用到超高场强当中。特别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快速魔角旋转(MAS)下的偶极耦合方法 ,以在最高磁场下提供优异的性能。” ETH 化学与应用生物科学系的Alexander Barnes 教授认为,着眼于细胞内核磁共振和材料表征,全新的1.2 GHz 核磁共振磁体是进一步改进核磁共振技术和性能的基础。他还补充道:“想要结构生物学推向真正的内源性细胞环境,就需要提供我们能够想象和构建的最高技术。极高的磁场将会是制造先进仪器的基石,我们将利用它推动磁共振领域进入到一个更加振奋人心和有影响力的未来。布鲁克的28 特斯拉磁体将会成为瑞士的一个‘高海拔’基地,我们可以在这里利用新的球形转子,通过开发脉冲动态核极化(DNP)和超高频(200 kHz)魔角旋转,发展和完善我们提升核磁共振灵敏度的能力。” ETH 在核磁共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核磁共振领域的重要贡献都是ETH 的研究人员做出的,包括诺奖获得者Richard Ernst 和Kurt Wüthrich,他们开发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多维核磁共振实验和蛋白质核磁共振等核磁共振方法。 布鲁克独特的GHz 级核磁共振磁体采用了一种新型混合设计,内部为先进的高温超导体(HTS),外部为低温超导体(LTS)。1.2 GHz 波谱仪适配不同的超高场探头,包括液态核磁共振的低温探头和固态核磁共振的快速魔角旋转(MAS)探头。 关于Bruker公司关于Bruker公司布鲁克致力于支持科学家取得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并开发新的应用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布鲁克的高性能科技仪器以及高价值分析和诊断解决方案,让科学家能够在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上探索生命和材料的奥秘。通过和用户的紧密合作,布鲁克致力于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并实现用户的成功。我们的业务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分子研究、应用和药物应用、显微镜和纳米分析、工业应用、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表型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等。
  • 核污水排海,合成生物学能做什么?
    在“双碳”、“日本核污水排海”的背景下,以低成本代替现有材料及制备新材料能力的合成生物学极具发展优势,具备技术及成本优势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也将有望充分获得更多竞争力。合成生物学有望在未来5-10年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和基因编辑的技术突破,合成生物学被称为 “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合成生物学是在现代生物学和系统科学以及合成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融入工程学思想和策略的新兴交叉学科,通过将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元件标准化、去耦合和模块化来设计新的生物系统或改造已有的生物系统。简言之,其本质在于通过改写细胞 DNA,生产出人类所需的物质。海洋鱼类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和功能因子,约占全球人口所需动物蛋白的20%左右,预计2050年需求增量将达到亿吨级。为减小海水污染加剧和海洋资源掠夺性开发等多重因素对优质鱼类供应造成的影响,建立高通量、低成本、可再生鱼肉细胞工厂及规模化生产模式至关重要,是缓解我国优质海洋鱼类蛋白资源短缺及营养保障的重要途径与策略之一。浙江大学细胞培养鱼肉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也成功实现了生物合成细胞培养鱼肉。通过动物干细胞在体外进行细胞增殖和分化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鱼肉产品,生产的培养肉组织具有与真实鱼片、鱼块类似的质构与口感。在营养素市场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酸DHA及ARA对婴幼儿记忆力、思维能力及视网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与婴幼儿配方奶粉及保健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DHA及ARA的需求不断增加,DHA的主要生产来源为深海鱼类,但随着“日本核污水排海”海洋污染加剧,鱼油DHA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且鱼油含有大量EPA,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通过生物发酵法生产的DHA能有效规避以上风险,在DHA市场中的市占率不断提高。
  • 大屏幕PCR仪&凝胶成像系统联合促销--BIOTOP
    上海山富BIOTOP 分子生物实验产品,开学促销季:即日起--2012年10月15日 分子生物系列产品,大促销,价格直降!! 联合购买,优惠升级 您敢买,我敢送。超值好礼,等您拿。 分子生物系列产品,大促销,价格直降!! 产品 型号 产品简介 公开报价 促销价 大屏幕梯度 PCR仪 Gray-96G 96*0.2ml+77*0.5ml 5.7寸彩页液晶屏,曲线图形显示程序 46000 27800 凝胶成像系统850 500万像素,12bit高清晰黑白CCD。 58000 34800 化学发光 成像系统 920 145万像素,-55℃三级制冷,CCD尺寸10.2*8.3mm。 180000 128000 联合购买,优惠升级 !! 采购任意2款产品或者采购数量2台以上,可以再享4000元现金优惠。多买多送,欢迎垂询。 您敢买,我敢送。超值好礼,等您拿!! 凡采购以上三款促销产品,即送价值5400元外置式紫外透照台TU1002。 TU1002独特的紫外防护板设计,既不影响切胶操作,有最大程度防止紫外线对人体伤害。完全可调节的防护挡板,可配合操作人员的视角来放置,可以任意调节紫外光的强度,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目的。 联系方式: 上海山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hanghai Bio-tech Co.,Ltd 上海市曲阳路851弄沪办大厦9号楼506室 021-65550736,65558758,65526582 qinwen#shbiotech.com http://www.shbiotech.com
  • 仪器图谱一览:合成生物学背后的力量
    合成生物学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指的是在工程学思想指导下,对生物分子和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甚至创建非天然功能的生物分子和“人造生命”,正在催生新一代生物制造技术。生物合成技术是我国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方向,是继互联网、IT之后又一个“万亿”级别规模的市场,正在引发新一轮的国际竞争。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表明,超过60%的物质产品能够由生物技术进行生产,未来10-20年,生物技术将为全球每年带来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收益。合成生物学区别于传统生命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质为工程学思想,可将生物系统定向改造成高效细胞系统,从而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工。其主要路线分为“自上而下”和正向工程学策略,对现有的生物系统进行再设计;另一种路线则是具有目标导向,“自下而上”地对现有生物或基因序列进行重新设计。合成生物产业链由工具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工具层主要指的是基础研究和使能技术、平台层指的是合成生物平台的构建、应用层指的是具体的应用领域。合成生物学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科学仪器。而高端的科学仪器由于其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高等难点,再加上国外厂商起步早的先发优势,上游科学仪器市场多被国外头部企业垄断,大多科研院所在购买高端科学仪器设备的时候也多依赖进口,例如赛默飞、丹纳赫、安捷伦等。然而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在政策的加持下,国产替代的步伐日益加快,许多国产企业已经在某些细分领域可以与国外品牌相媲美甚至实现了超越。未来,我们相信整个科学仪器行业将会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用户对国产仪器需求的增加、高端人才的涌入等众多有利因素的加持下蓬勃发展。国产科学仪器厂商也将不断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涌现出更多的优质高端产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