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培养水浴

仪器信息网培养水浴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培养水浴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培养水浴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培养水浴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培养水浴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培养水浴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培养水浴相关的解决方案。

培养水浴相关的论坛

  • 关于微好氧/低氧培养(微生物)和三气培养(细胞)

    对于微生物培养,大家常用的是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震荡培养箱、恒温水浴箱、发酵罐等,满足了日常工作需要;当然,这都是针对好氧菌而言。 而对于厌氧菌和兼性好氧菌,则需要考虑选用合适的厌氧、微好氧/低氧培养装置(如厌氧培养盒/袋、厌氧罐以及专业的厌氧培养箱、厌氧工作站、微好氧/低氧培养箱、厌氧发酵罐/反应池等)。 常规的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选用CO2培养箱、滚瓶培养装置、悬浮培养装置、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罐等。为更接近或模拟体内微环境,三气培养箱(即CO2培养箱加配O2传感器)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当然,更专业的Biospherix 系列O2/CO2控制器加培养盒、H35微好氧/低氧细胞培养箱、X vivo 一体化细胞工作站等三气培养装置也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培养基融化程序的确认

    装于试管瓶内的成品固体培养基,在使用前需将其融化。这一融化过程也同样需要确认,以保证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会因过度加热而受影响。 一般培养基应只能进行1次蒸汽灭菌处理,否则,重复高温加热会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因此,不宜使用蒸汽灭菌柜融化琼脂培养基,宜选用沸水浴或微波炉融化培养基。因沸水浴的温度始终控制在100℃以内,相当安全,但对装量较大的培养基要使融化均匀充分,则加热的时间较长,微波炉融化培养基具有快速的优点。 至少选择3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培养基,对其融化前后的质量进行对比检查。确认时,应对不同融化法的运行参数(时间和温度)予以明确设定,确认合格后,将其写入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中。如果一台设备可以设定多个参数,建议在其最高和最低设定值下分别进行确认试验,以确定正常的使用范围。有关抗生素效价分析用培养基的融化过程确认方法,要参照有效期的确认试验方法进行。

  • 细胞培养操作规程

    名称:细胞培养操作规程关键词:细胞培养目的:建立一套适用的培养操作规程,进行无污染条件下体外细胞扩大培养。主体内容:操作步骤:1、紫外灯照射超净台3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或缩短照射时间,但时间长一点总比时间短一点安全。)2、将培养液、PBS、胰酶放在37℃水浴中温育(每次用多少,温育多少,这样既可节约温育的时间,又可延长药品的使用期限。)3、超净台照射30分钟后,关闭紫外,打开照明,打开排风10分钟后再次进入细胞培养室。(注意:要打开排风10分钟后再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循环的风是无菌的。同时还会避免有菌的风直接吹到人的呼吸道中,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戴上口罩及手套(有条件的最好戴上帽子,不过也没关系,我们实验室就没戴)5、用70-75%的酒精擦试实验物品,然后拿入超净台中。6、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但如果管子里有细胞就要离火焰有一定距离了,否则细胞要烫死了;不要重复使用移液管(即吸一次后,就换新的管);不要在敞开的容器上方操作;手上的酒精不要擦太多,否则靠近酒精灯时容易把手烧到(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被烧的经历吧);其实操作是很简单的,但一定要仔细。尤其是第2步许多人都不注意,细胞平时放在37℃培养,如果加入的PBS或胰酶温度太低,会对细胞有操伤的,虽然这种损伤短期内察觉不到,但时间长了,就会显现出来。

  • 培养箱的分类和应用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用来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箱都有哪几种呢?各品名的微生物培养箱主要功能与参数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就是就这个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下各培养箱的分类与应用:培养箱分类控制温度特点应用电热恒温培养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RT+5~60℃单制式,只能制热,不能制冷,使用温度必须大于室温。食品、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一般实验温度36±1 ℃生化培养箱0~60℃双制式,冷热控温细菌、霉菌、微生物、组织细胞的培养保存以及水质分析与BOD测试等霉菌培养箱0~60℃双制式,冷热控温,紫外杀菌灯,湿度控制(可选)霉菌等真核微生物的培养,培养温度一般在25℃恒温恒湿箱0-65℃双制式,冷热控温,温度、湿度控制植物培养、育种试验以及培养基、血清、药物等物品的储存等二氧化碳培养箱室温+5℃~60℃温度控制,二氧化碳浓度0~20%,紫外消毒,湿度(可选)医院、生物制品等的组织细胞培养厌氧培养箱室温+3℃~60℃温度控制,厌氧操作室,紫外线杀菌灯高校、医院、疾控中心厌氧生物的培养光照培养箱有光照10~50℃温度控制,白天、 黑夜均可单独设量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等,植物生长灯,植物种子发芽、栽培和育苗,昆虫 、小动物的饲养等 无光照5~50℃恒温摇床全温(4~60℃,常温(RT+5~60℃),高温(室温~100℃)温度控制,水浴或气浴,振荡频率分子生物、植物育种等

  • 【分享】细胞培养常用设备及实验技巧

    常用设备 准备室的设备: 单蒸馏水蒸馏器、双蒸馏水蒸馏器、酸缸、烤箱、高压锅、储品柜(放置未消毒物品)、储品规(放置消毒过的物品)、包装台。 配液室的设备: 扭力天平和电子天平(称量药品)、PH计(测量培养用液PH值)、磁力搅拌器(配置溶液室搅拌溶液)。 培养室的设备: 液氮罐、储品柜(存放杂物)、日光灯和紫外灯、空气净化器系统、低温冰箱(-80℃)、空调、二氧化碳缸瓶、边台(书写实验记录)。必须放在无菌间的设备:离心机(收集细胞)、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CO2孵箱(孵育培养物)、水浴锅、三氧消毒杀菌机、4℃冰箱(放置serum和培养用液)。

  • 含抗生素平板培养基的配制窍门

    实验室工作7年了,很多人问我怎要才可以把实验做好,做得漂亮。对于这个问题,我再看看到很多做事毛糙,手忙搅乱的师弟师妹时,只能笑而不语。生物实验不是化学实验,很少会爆炸,真的没必要慌乱,和很多工作一样,需要用“心”去做。 不说废话,回归正传。今天谈谈“含抗生素平板培养基的配制窍门”。当然,对于很多做这个实验做得炉火纯青的同行,实在没必要看下去了。下面写的只是供那些在这个环节不太了解的朋友看。 基本步骤如下: A.琼脂、蛋白粉、无机盐、…..去离子水….等等,混匀,溶解,具体成分看你培养神马菌了; B. 120度,高压灭菌; C. 加抗生素,加神马抗生素,看你要筛选神马菌,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潮霉素B? D. 倒平板。 别以为这个大家都会。讲一个真实故事给大家听,以前有一个做实验也是蛮拼的同学,要做含青霉素的筛选平板培养基,他一次不成功,就做第二次,但是还是不成功,一直做了2个月还是不成功。。。他的科研热情实在值得学习,只是财力不是很雄厚的老板实在伤不起。我们好奇,怀疑他没加青霉素,就问他加了没,他回答时也很有底气,自信地告诉我们,加了,加了不少------可惜都是在高温灭菌前加的!如此高温,哪家的抗生素不分解啊?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加抗生素,除了要选择时,还要择温度!加抗生素必须在灭菌之后加,加的时候一定要等琼脂培养基凉下来再加。温度降到什么时候为宜呢?就是45~50度的范围。当然,有些牛人,靠手摸,感觉不烫,就刚好是45~50度。作为搞科研的,我不推荐用这种方法。我推荐大家用恒温循环水浴。建议不要用国产的水浴,因为隔壁实验室发生过漏电事件……我用过几个进口品牌,发现德国IKA的恒温水浴最好,安全,精准,好用。可惜当时递交采购单时太草率,就选了一个基本型的ICC恒温水浴。五楼的小黄老师有钱就这么任性,挑了个IKA控制型,可以远远的无线控制~~听说无线控制距离可达10米~~~ 45~50度是一个很合适的温度,一方面可以保持抗生素的活性,另一方面,琼脂在这个时候不凝。轻轻晃动几下培养基,让抗生素混匀,切忌不要使劲,否则起了起泡就很难看了。后续,只要小心的把培养基倒到培养皿上,于是高质量的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就做好了~

  • 【讨论】生化培养箱在多管发酵法注意事项

    1.样品的保存采样用的容器使用前应盖好瓶盖,用牛皮纸将瓶盖和瓶颈处包裹好,置干燥箱160℃-170℃干热灭菌2h,或用高压蒸汽灭菌器121℃灭菌15min。采样后水样的正确保存也很重要,如保存不当可使样品中的大肠菌群细菌死亡或在一定条件下再生长,这些都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室接到水样后,应立即检测,如因故不能检测时,应立即将样品置于冰箱内(2℃-10℃)并于2小时内检测。    2.培养温度的要求总大肠菌群中的细菌除生活在肠道中外,在自然环境中的水与土壤中也经常存在,但此等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大肠菌群培养的最合适温度为25℃左右,如在37℃培养则仍可生长,但如将培养温度再升高至44.5℃,则不再生长,而直接来自粪便的大肠菌群细菌,习惯于37℃左右生长,如将培养温度升高至44.5℃仍可继续生长。因此,可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将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与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区分,两种方法也都基于此理。将接种好的样品或装有滤膜的培养基放入生化培养箱时,箱内温度一定要达到所要求的温度(44.5±0.5℃)时,方可放入。如用恒温水浴箱时,其水面要高于接种物面,放滤膜的培养皿要沉到水浴箱底部。    3.加氯水样的处理经氯处理消毒过的水样,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余氯,使大肠菌群处于受损或受抑制状态,在采集水样时应提前在采样瓶中加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可以脱氯,使受损的细菌得以复苏与修复,从而避免出现计数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的现象。此外余氯对滤膜法培养的细菌其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所以抽滤时应对水样进行大量无菌水稀释,以减少余氯的残留。    4.培养物质的制备与保存    ⑴.多管发酵法所使用的培养液在分装于各发酵管中后,应将发酵管尽快放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在115℃灭菌20min(注意:这个温度也应控制好,既达到灭菌的作用,还要防止培养物质分解流失),然后贮存于冰箱或暗处备用。    ⑵.滤膜法所采用的M-FC培养基多使用外购的成品,培养基中苯胺蓝的纯度和质量往往影响菌落的颜色,因此,无菌包装的成套培养基在使用前,最好先接种典型粪大肠菌,以观察对比菌落的颜色,来鉴定其稳定性。    5.结果统计    ⑴.多管发酵法的结果是根据不同接种量的发酵管所出现阳性结果的数目,从MPN表中查得相应的MPN指数,来计算每升水中粪大肠菌群细菌的MPN值。MPN是“MostProbableNumber”的缩写,指最大可能数,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菌群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所以准确判断不同接种量发酵管的阳性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导致较大偏差。    ⑵.滤膜法的结果是计数滤膜上呈蓝或蓝绿色的菌落,来计算出每升水样中的粪大肠菌群数。所以为便于计数,减少误差,理想的水样体积是一片滤膜上生长20-60个粪大肠菌群菌落。(来源于www.ibuy17.com麦仪网)

  • 实验室生化培养箱在多管发酵法注意事项

    培养箱 生化培养箱在多管发酵法注意事项 1.加氯水样的处理经氯处理消毒过的水样,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余氯,使大肠菌群处于受损或受抑制状态,在采集水样时应提前在采样瓶中加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可以脱氯,使受损的细菌得以复苏与修复,从而避免出现计数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的现象。此外余氯对滤膜法培养的细菌其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所以抽滤时应对水样进行大量无菌水稀释,以减少余氯的残留。 2.培养温度的要求总大肠菌群中的细菌除生活在肠道中外,在自然环境中的水与土壤中也经常存在,但此等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大肠菌群培养的最合适温度为25℃左右,如在37℃培养则仍可生长,但如将培养温度再升高至44.5℃,则不再生长,而直接来自粪便的大肠菌群细菌,习惯于37℃左右生长,如将培养温度升高至44.5℃仍可继续生长。因此,可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将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与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区分,两种方法也都基于此理。将接种好的样品或装有滤膜的培养基放入生化培养箱时,箱内温度一定要达到所要求的温度(44.5±0.5℃)时,方可放入。如用恒温水浴箱时,其水面要高于接种物面,放滤膜的培养皿要沉到水浴箱底部。 3.培养物质的制备与保存 ⑴.多管发酵法所使用的培养液在分装于各发酵管中后,应将发酵管尽快放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在115℃灭菌20min(注意:这个温度也应控制好,既达到灭菌的作用,还要防止培养物质分解流失),然后贮存于冰箱或暗处备用。 ⑵.滤膜法所采用的M-FC培养基多使用外购的成品,培养基中苯胺蓝的纯度和质量往往影响菌落的颜色,因此,无菌包装的成套培养基在使用前,最好先接种典型粪大肠菌,以观察对比菌落的颜色,来鉴定其稳定性。 4.样品的保存采样用的容器使用前应盖好瓶盖,用牛皮纸将瓶盖和瓶颈处包裹好,置干燥箱160℃-170℃干热灭菌2h,或用高压蒸汽灭菌器121℃灭菌15min。采样后水样的正确保存也很重要,如保存不当可使样品中的大肠菌群细菌死亡或在一定条件下再生长,这些都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室接到水样后,应立即检测,如因故不能检测时,应立即将样品置于冰箱内(2℃-10℃)并于2小时内检测。 5.结果统计 ⑴.多管发酵法的结果是根据不同接种量的发酵管所出现阳性结果的数目,从MPN表中查得相应的MPN指数,来计算每升水中粪大肠菌群细菌的MPN值。MPN是“MostProbableNumber”的缩写,指最大可能数,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菌群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所以准确判断不同接种量发酵管的阳性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导致较大偏差。 ⑵.滤膜法的结果是计数滤膜上呈蓝或蓝绿色的菌落,来计算出每升水样中的粪大肠菌群数。所以为便于计数,减少误差,理想的水样体积是一片滤膜上生长20-60个粪大肠菌群菌落。培养箱

  • 培养实验室一般要求~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这是我做实验室行业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呵呵一、实验室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应具备: (一)化学试验室 用于存放各类化学药品,配制培养基等。需要的物品有: ⒈药品柜 存放化学药品。 ⒉玻璃器皿柜 存放各类玻璃器皿。 ⒊实验台 最好是采用具有抑菌能力的实芯理化板台面或环氧树脂等,这是分别用来安放天平和配制培养基。 ⒋通风橱 这是用于整体实验室通风和排风的,并且会产生异味的实验最好在通风橱内操作。⒌冰箱 存放配好的母液和一些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及植物材料等。 6.其它 天平、水浴锅、酸度计、水池等。 (二)洗涤消毒室 用作器皿的洗刷、消毒、干燥等,配有高压灭菌锅、烘箱、铁架、水池等,也可与化学实验室合并。 (三)无菌操作室 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转移、原生质体制备等。要求室内封闭,保持无菌。并具备以下物品: ⒈超净工作台 用于消毒、接种、转移培养材料。 ⒉紫外灯 用于空气消毒。 ⒊解剖镜 用于胚胎培养、茎尖培养时剥取外植体。 ⒋低速离心机 用于原生质体制备。 (四)培养室 是供培养物生长的场所,主要有培养架、控温、控光设备等。培养架可分4-5层,上面安装30-40W日光灯照明,每天照明10-16小时左右,用自动定时器控制。温度最好保持在15-25℃左右。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安置液体培养所需的摇床、转床等。附上培养常用药品 培养所需药品主要用于培养基的配制,也有部分用于消毒,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消毒药品   主要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双氧水、漂白精片、溴水、硝酸银等。(二)无机盐类    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主要的盐类有KNO3、MgSO47H2O、NH4NO3、KH2PO4、CaCl22H2O、Fe2(SO4)3、Na2HPO4、CuSO4、NaNO3、Na2SO4、ZnSO4、MnSO44H2O、MnCl22H20、KI、H3BO3等,无机盐是供外植体吸收的基本营养成分,各有不同作用,如N、P影响蛋白质的合成,Ca、K、S、Mg影响酶活性等。 (三)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蔗糖、维生素类、氨基酸等。其中蔗糖是不可缺少的碳源,也是渗透压调节物质。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诱导器官分化。氨基酸是蛋白质组成成分,也是有机氮源。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于组织培养的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三大类: ⒈生长素类 主要有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D和吲哚丁酸(IBA)。2,4-D有利愈伤组织生长,NAA、IAA、IBA有利于器官分化。 ⒉细胞分裂素类 主要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BA)、玉米素(ZT)等。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其中KT能明显促进芽的分化而抑制根的形成。 ⒊赤霉素 以GA3运用最广泛,有促进不定芽和幼株伸长的作用。 (五)有机附加物  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的有机物,常用的有酵母提取物、椰乳、果汁等及相应的植物组织浸出液。对细胞和组织的增殖和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琼脂在组培中作为凝固剂,是外植体的支持体,常用浓度为0.5-1%。 (六)水  培养基用水原则上使用蒸馏水,去离子水等,尤其在对化学成分要求较精确的试验中。但在组培苗的批量生产中,可选用自来水配制,以降低成本。

  • 细胞培养完整手册

    常用设备 准备室的设备:单蒸馏水蒸馏器、双蒸馏水蒸馏器、酸缸、烤箱、高压锅、储品柜(放置未消毒物品)、储品规(放置消毒过的物品)、包装台。配液室的设备:扭力天平和电子天平(称量药品)、 PH 计(测量培养用液 PH 值)、磁力搅拌器(配置溶液室搅拌溶液)。培养室的设备:液氮罐、储品柜(存放杂物)、日光灯和紫外灯、空气净化器系统、低温冰箱( -80℃ )、空调、二氧化碳缸瓶、边台(书写实验记录)。必须放在无菌间的设备:离心机(收集细胞)、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 CO2 孵箱(孵育培养物)、水浴锅、三氧消毒杀菌机、 4℃ 冰箱(放置 serum 和培养用液)。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无菌室的灭菌:1.定期打扫无菌室:每周打扫一次,先用自来水拖地、擦桌子、超净工作台等,然后用 3‰ 来苏尔或者新洁尔灭或者 0.5 %过氧乙酸擦拭。2.CO2 孵箱(培养箱)灭菌:先用 3‰ 新洁尔灭擦拭,然后用 75 %酒精擦拭或者 0.5 %过氧乙酸,再用紫外灯照射。3.实验前灭菌:打开紫外灯、三氧杀菌机、空气净化器系统各 20-30 分钟 。4.实验后灭菌:用 75 %酒精( 3‰ 新洁尔灭)擦拭超净台、边台、倒置显微镜的载物台。 5.定期检测下列项目:钢瓶之CO 压力;CO2培养箱之CO2浓度、温度、及水盘是否有污染(水盘的水用无菌水,每周更换);无菌操作台内之airflow 压力,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及HEPA 过滤膜,预滤网(300 小时/预滤网,3000 小时/HEPA)。6.水槽可添加消毒剂(Zephrin 1:750),定期更换水槽的水。实验人员的无菌准备:1.肥皂洗手。 2.穿好隔离衣、带好隔离帽、口罩、放好拖鞋3.用75 %酒精棉球擦净双手。 无菌操作的演示:1.凡是带入超净工作台内的酒精、 PBS 、培养基、胰蛋白酶的瓶子均要用 75 %酒精擦拭瓶子的外表面 2.靠近酒精灯火焰操作。 3.器皿使用前必须过火灭菌 4.继续使用的器皿(如瓶盖、滴管)要放在高处,使用时仍要过火。5.各种操作要靠近酒精灯,动作要轻、准确,不能乱碰。如吸管不能碰到废液缸。 6.吸取两种以上的使用液时要注意更换吸管,防止交叉污染。 器械的清洗和消毒 玻璃器械洗消:一、新的玻璃器皿的洗消: 1.自来水刷洗,除去灰尘。 2.烘干、泡盐酸:烤箱中烘干,然后再浸入 5 %稀盐酸中 12 小时以除去脏物、铅、砷等物。 3.刷洗、烘干: 12 小时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洗涤剂刷洗,自来水冲干净后用烤箱烘干。 4.泡酸、清洗:用清洁液(重铬酸钾120g :浓硫酸 200ml :蒸馏水 1000ml )浸泡12小时,然后从酸缸内捞出器皿用自来水冲洗 15 次,最后蒸馏水冲洗 3-5 次和用双蒸水过 3 次。 5.烘干、包装:洗干净后先烘干,然后用牛皮纸(油光纸)包装。6.高压消毒:包装好的器皿装入高压锅内盖好盖子,打开开关和安全阀,当蒸气成直线上升时,关闭安全阀,当指针指向 15 磅 时,维持 20-30 分钟。 7.高压消毒后烘干

  • 【转帖】专业领域的培养箱分析

    1.光照培养箱, 是具有光照功能的高精度恒温设备;光照培养箱是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及育种试验的专用恒温培养装置,特别实用于生物工程、医学研究、农林科学、水产、畜牧等领域从事科研和生产使用的理想的设备。 2.微生物培养箱 主要适用于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农畜、药检、水产等科研、院校实验和生产部门。是水体分析和BOD测定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植物栽培、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恒温振荡设备。 3.植物培养箱 植物培养箱实际就是一个有光照的带湿度恒温培养箱,其中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培养箱原理是几组灯管和一套控温装置(通常5-50度)。如果高级点的还有光照设置比如几点开灯几点关灯,什么时候光照强一些等 4.人工气候室 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湿度、气压和气体成分等因素的密闭隔离设备小型的称“人工气候箱”。 5.恒温恒湿箱 恒温恒温箱:可以准确地模拟恒温、恒湿等复杂的自然状环境的,有着精确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的一种箱体,实验室一般用在用于植物培养、育种试验;细菌、微生物培养,用作育种、发酵、微生物培养、各种恒温试验、环境试验、物质变性试验和培养基、血清、药物等物品的储存等。可广泛适用于药物、纺织、食品加工等无菌试验、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生物制药、农业科研、环境保护等研究应用领域。 恒温恒湿箱工业一般用在适用于电子电工、家用电器、汽车、仪器仪表、电子化工、零部件、原材料及涂层、镀层进行高低温,高低湿的实验、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石化、邮电、通讯、汽车、等领域倍受青睐

  • 27 L 往复振荡恒温水浴器特性参数

    [b][url=http://www.f-lab.cn/shaking-baths/swbr27.html]往复震荡恒温水浴SWBR27[/url][/b]是一[b]款科学级进口往复式震荡水浴箱[/b]或[b]往复振荡水浴摇床,[/b]为满足多种科研应用而设计[b],[/b]具有27L容积,0.2%温度均匀性[b],往复振荡恒温水浴箱[/b]非常适用于生物分子学领域比如分子杂交,细菌培养,溶解度和新陈代谢研究,在科学级[b]往复振荡恒温水浴[b]箱[/b]品牌[/b]中具有高性价比的[b][b]往复振荡恒温水浴[b]箱[/b]价格。[b]往复[b]震荡[/b]恒温水浴[/b][/b]特点[/b]具有精密的温度控制和顺滑的往复振荡模式。[b][b]震荡[/b]恒温水浴[/b]采用单独控制器,从而可用于常规恒温水浴应用,例如,解冻或升温试剂,一般性孵化。[b]震荡水浴箱[/b]具有可调的时间长度(0.5'', 1''或1.5''),从而使得用户可控制搅拌程度。[img=往复震荡恒温水浴27L]http://www.f-lab.cn/Upload/SWBR27.JPG[/img][b][b][b]往复[b]震荡[/b]恒温水浴箱[/b][/b]特色[/b]独立的振荡和温度控制可调的工作时间包括托盘在内防止加热过度独特设计技术消除温度热点包含盖子温度均匀度:+/-0.2% at 37摄氏度温度范围:室温+5摄氏度到80设施度容积:17L[b]往复[b]震荡[/b]恒温水浴应用[/b]分子杂交,细胞培养,细胞通风充气,增加溶解速率,分子生物学化验,细菌培养更多水浴器官网:[url]http://www.f-lab.cn/water-baths.html[/url]

  • 计量校准专家如何保养水浴恒温振荡器

    分析水浴恒温振荡器,又称水浴恒温摇床,采用电磁振荡原理,类似电磁炉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不锈钢材质容器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壁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同时由于涡流存在,水分子受电磁力作用,带动玻璃容器内液体运动,达到震荡的效果。一、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的产品简介: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又称水浴恒温摇床)是一种温度可控的恒温水浴槽和振荡器相结合的生化仪器,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环保、医学等科研、教育和生产部门作精密培养制备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其主要特点:a.温控精确,数字显示。b.万能弹簧试瓶架特别适合作多种对比试验的生物样品的培养制备。c.无级调速,运转平稳,操作简便安全。d.内腔采用不锈钢制作,抗腐蚀性能良好。e.振荡时有小浪花,但无浪花飞溅。f.设有机械定时。

  • 培养基的性能测试

    1 外观控制制备好的培养基应有相应的颜色,一般的培养基应澄清、无浑浊、无沉淀。使用前应检查培养基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蒸发/脱水。2 污染控制 从每批制备好的培养基中选取部分进行污染测试(无菌试验),确定无微生物生长方可使用。3 性能测试3.1 测试菌株选择测试菌株是具有其代表种的稳定特性并能有效证明实验室特定培养基最佳性能的一套菌株,应来自国际/国家标准菌种保藏中心ATCC标准菌株,菌株的选择参考卫生行业标准WS/T232-2002《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验规程》。3.2 定量测试方法改良Miles-Misra法测试菌株过夜培养物10倍递增稀释;测试平板和参照平板划分为4个区域并标记;从最高稀释度开始,分别滴一滴稀释液于试验平板和对照平板标记好的区域;将稀释液涂满整个1/4区域,37℃培养18小时;对易计数的区域计数,按公式计算生长率(生长率=待测培养基平板上得到的菌落总数/参考培养基平板上获得的菌落总数)。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应不低于0.7,该类培养基应易于目标菌生长;选择性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应不低于0.1。3.3 半定量测试方法 改进的划线法接种法平板分ABCD四区,共划16条线,平行线大概相隔0.5cm,每条有菌落生长的划线记作1分,每个仅一半的线有菌落生长记作0.5分,没有菌落生长或生长量少于划线的一半记作0分,分数加起来得到生长指数G。目标菌在培养基上应呈现典型的生长,而非目标菌的生长应部分或完全被抑制, 目标菌的生长指数G大于6时,培养基可接受。3.4 定性测试方法平板接种观察法用接种环取测试菌培养物,在测试培养基表面划平行直线。按标准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接种后的平板进行培养, 目标菌应呈现良好生长,并有典型的菌落外观、大小和形态,非目标菌应是微弱生长或无生长。

  • 微生物培养方式

    1.分批培养(batchculture)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培养,最后一次收获,谓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中,培养基一次加入,不予补充,不再更换。由于营养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对数生长期不能长期维持。2.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排出部分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保持长时间生长状态的一种培养方式。主要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两类。恒浊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调节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因而可不断提供具有一定生理状态的细胞,并可得到以最高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的培养物。恒化连续培养通过控制恒定的流速使营养物浓度基本恒定,从而使微生物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用不同浓度的限制性营养物进行恒化培养,可得到不同生长速率的培养物。3.半连续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在发酵罐中的一部分发酵液保留下来作为菌种液,放出其余部分进入提练加工工序,在剩余的培养液中加满新的未接种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谓之半连续培养。4.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分批培养,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液,但不取出培养物。待培养到适当时期,将其从反应器中放出,从中提取目的生成物(菌体或代谢产物)。若放出大部分培养物后,继续进行补料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则称为重复补料分批培养(repeated fed-batch culture)。与传统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的基质浓度维持在低水平,这有以下优点:①可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以减轻供氧矛盾;②避免有毒代谢物的抑菌作用;③大为减少了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的接种的次数。与连续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培养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故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5.同步培养 能使培养的微生物处于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在同一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法。利用同步培养法控制细胞的生长,使它们处于同一生长阶段,所有细胞都能同时分裂,这种生长方式叫同步生长(图3—4)。用同步培养法得到的培养物叫同步培养物(synchronous culture)。这样,群体和个体行为一致,即可用研究群体的方法来研究个体水平上的问题。由于同步群体的个体差异,同步生长往往最多维持2个~3个世代,然后又逐步变为随机生长。

  • 基于药材四性茯苓培养方式沿革的探讨与展望

    [font=宋体]茯苓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font][i]Poria cocos [/i](Schw.) Wolf[font=宋体]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font][sup][1][/sup][font=宋体]。茯苓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是方剂配伍的要药及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在[/font]2019[font=宋体]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中,由茯苓配伍的多个中药组方疗效显著[/font][sup][2][/sup][font=宋体]。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分别占菌核干质量的[/font]70%[font=宋体]~[/font]90%[font=宋体]和[/font]0.3%[font=宋体],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其药理活性较为丰富,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增强免疫和镇静等疗效[/font][sup][3-5][/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此外,茯苓在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相关产品均有[/font][font=宋体]应用,且市场需求较大。[/font] [font=宋体]茯苓需以松属植物的根部或木段为寄主完成生命过程,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松木资源的过度消耗形成严峻矛盾,因而推动了茯苓代料栽培和液体发酵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的培养方式对茯苓产量、药材品质和推广应用均有不同的影响,目前未见对茯苓培养方式全面科学的评价论述。基于此,笔者提出药材“四性”特征,即临床疗效“三性”(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及经济性,用于综合评价药材种植、药材品质和临床药效。其中安全性是中药材用于临床治疗的前提,指按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使用药材及相关产品过程中或使用后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程度,而培养过程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环境障碍因子会影响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则是药材及相关产品存在、应用和优劣的根据,即在药品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生理机能的性能;质量可控[/font][font=宋体]性是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切实控制达到药品内在质量的一致,不同培养方式下药材的质量可控性差异较大;经济性则代表了药材及其相关产品在达到相同治疗[/font]/[font=宋体]保健等效果时的利润空间,涉及培养时期的成本投入、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等。因此,本文以茯苓药材“四性”特征与供需关系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培养方式的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总结了不同培养方式对茯苓“四性”特征的影响情况,对缓解菌木矛盾、促进茯苓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font] 1 茯苓的应用历史及现状[font=宋体]茯苓最初以“服零”载于战国时期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与半夏、白附子、牡蛎等配伍治疗痰症[/font][sup][6][/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后载于《神农本草经》[/font][sup][7][/sup][font=宋体],谓:“气味甘、平、无毒。主胸胁气逆,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至东汉时期,《伤寒论》所载茯苓相关的方剂共计[/font]15[font=宋体]首,以利水消肿、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功效为主。至唐朝时期,茯苓的临床应用愈加普遍,《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载茯苓方剂达[/font]465[font=宋体]首[/font][sup][8][/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根据[/font]2022[font=宋体]年对全国[/font]18[font=宋体]个省份共约[/font]43[font=宋体]万张汤剂处方的数据统计分析得知,在常用的临床汤剂中药饮片排名中,茯苓位列第[/font]2[font=宋体],仅次于甘草,素有“十药九苓”之说。在常用的中药方剂中,茯苓配伍率高达[/font]70%[sup][9][/sup][font=宋体];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font]100[font=宋体]首古代经典名方中,以茯苓为原料的经典名方占[/font]24%[sup][10][/sup][font=宋体]。茯苓的药用价值高、复方制剂适配广。此外茯苓是我国著名的食药两用真菌,于[/font]2002[font=宋体]年列入卫生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font][sup][11][/sup][font=宋体],已逐渐被开发为保健品、面食、饼干、酸奶、保健醋、保健型饮料等,茯苓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对其培养要求亦相应提高。[/font]2 茯苓资源市场现状[font=宋体]随着茯苓从临床应用拓展到食品、保健品、药膳等多元化的产品,茯苓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也推动了茯苓种植的发展。目前全国茯苓种植面积约有[/font]1.2[font=宋体]亿[/font]hm[sup]2[/sup][font=宋体],年产量达[/font]4[font=宋体]万[/font]t[font=宋体],并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全国[/font]10[font=宋体]余个省已建立了[/font]150[font=宋体]多个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国内的茯苓供给已难以满足需求,自[/font]2019[font=宋体]年起,欧洲和朝鲜半岛成为我国茯苓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进口省份是我国吉林、辽宁、安徽、江苏和河北[/font][sup][12][/sup][font=宋体]。中国乃至全球对茯苓的需求量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伴随着对松木消耗的大幅增长,茯苓培养方式的深入研究及变革势在必行。[/font]3 茯苓培养方式的沿革[font=宋体]茯苓药材最初依赖于野生资源,受气候、地域及无序采挖等因素影响,茯苓收获不稳定、品质差异大,且随着药用需求的增加,野生茯苓资源逐渐枯竭,遂开始了人工培养茯苓的探索。南北朝梁代的《本草经集注》记:“彼土人乃故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font][sup][13][/sup][font=宋体],揭示了茯苓常以松木蔸或木段为寄主生长,开创了茯苓人工培养的先河。此培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期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技术逐渐规范化,产量和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在现阶段茯苓栽培中仍占有主导地位。然而该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松木资源,约每生产[/font]1 t[font=宋体]茯苓需要消耗[/font]20 m[sup]3[/sup][font=宋体]的松木。[/font]2005[font=宋体]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出台了限制砍伐森林原木的条例,茯苓生产与保护森林资源形成相互制约,菌林矛盾凸显。为缓解资源矛盾,协同发展,现代化培养技术逐步得到关注,如以木屑和各种农副产品为培养基开展茯苓的代料培养。该培养方式能大幅度减少对松木的消耗。但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茯苓产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在此两难之际,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引入茯苓生产,相较于茯苓固体培养技术易受环境和人为操作影响导致茯苓质量稳定性较差的缺点,液体发酵技术具有制备菌种周期快、菌龄齐的特点,制备得到的发酵茯苓质量稳定性高等优势;同时在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茯苓菌丝体和次生代谢产物,有利于茯苓功能型产品的开发,并较好地解决了茯苓质量稳定性差的难题。至此,茯苓的培养方式经历了野生培养、传统人工培养、现代培养(代料栽培和液体发酵)[/font]3[font=宋体]个重要变革阶段(图[/font]1[font=宋体])。如今茯苓固体栽培技术和液体发酵技术仍需深入研究,二类技术的共同发展,既能较好满足茯苓市场需求,又能保护松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font]3.1 [font=黑体]野生培养[/font][font=宋体]我国幅员辽阔,松木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形成了优质的茯苓种质资源。其中黄河以南的安徽、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四川、河南、浙江、山西、陕西等都有分布[/font][sup][14-16][/sup][font=宋体]。初期,茯苓药材完全依靠于采挖野生资源,但其野生资源分布零散,采收不宜;同时野生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其资源几近枯竭,无法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南宋时期,江苏一带开始对茯苓进行人工培养的探索。明代中期,浙江一带开展茯苓林下仿野生人工培养。经过长期探索,成功将野生茯苓转为家种,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此,茯苓结束了源于野生资源的历史。[/font]3.2 [font=黑体]传统人工培养[/font]3.2.1 [font=宋体]传统人工培养的应用[/font] [font=宋体]人们对茯苓人工培养的探索始于《本草经集注》,发现松树是茯苓的重要寄主。其中郁洲即今江苏连云港云台山一带,描述了人们砍伐松树,开展人工培养茯苓的场景,但该方式生产的茯苓产量低、品质差。宋末元初《癸辛杂识》载:“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渗入于内,然后择其地之沃者,坎而瘗之”,出现“肉引”培养的雏形,开始了小范围的茯苓种植,但培养技术尚不成熟。茯苓人工培养虽有[/font]1 500[font=宋体]多年的历史,但直到[/font]19[font=宋体]世纪中后期,其人工培养技术才逐步成熟稳定,至此,茯苓才完全转变为人工培养。目前,茯苓的传统人工培养模式主要有段木培养和树蔸培养[/font]2[font=宋体]种形式[/font][sup][2,17-18][/sup][font=宋体]。湖北等地区主要以段木培养为主,即以松木段作为培养基,将人工培育的菌种接种于木段上,入窖后菌丝可在段木上结苓,此方法为“菌引法”。向亮[/font][sup][19][/sup][font=宋体]发现段木培养一般每窖[/font]15[font=宋体]~[/font]20 kg[font=宋体]段木采收鲜茯苓[/font]2.5[font=宋体]~[/font]15.0 kg[font=宋体],高产可达[/font]25[font=宋体]~[/font]40 kg[font=宋体],折干率为[/font]50%[font=宋体]左右。云南和四川等地区主要以树蔸培养为主,树蔸培养茯苓是利用松木砍伐后遗留的松树蔸培养茯苓,即直接将菌种接种在树蔸上结出茯苓菌核。廖盛祥[/font][sup][20][/sup][font=宋体]采用直径[/font]23 cm[font=宋体]以上松树蔸培养茯苓,年产茯苓可达[/font]7.5[font=宋体]~[/font]50.0 kg[font=宋体]。菌核质量因培养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以段木窖栽为主。[/font]3.2.2 [font=宋体]传统人工培养的现状[/font] [font=宋体]茯苓段木培养方式存在松木消耗量大(约每生产[/font]1 t[font=宋体]茯苓需要消耗[/font]20 m[sup]3[/sup][font=宋体]松木)、茯苓菌种质量差异大、生产周期长和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等不足,导致茯苓产量较低,品质不稳定。同时随着茯苓栽培需求增加,对松木资源的损耗也同比增长,从而引发松木过度砍伐、森林生态失衡、水土流失、连作障碍等问题。为解决松木资源保护与茯苓资源开发间的矛盾,现多地采用耕种[/font]1[font=宋体]年、休耕[/font]3[font=宋体]年,及松木林间伐等措施,既能解除连作障碍,又能给松木生长提供时间空间。但松木生长常需较长的时间,随着茯苓需求与日俱增,菌木矛盾仍旧凸显,严重地制约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探寻新的培养技术。[/font]3.3 [font=黑体]现代化培养[/font]3.3.1 [font=宋体]代料培养[/font] [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代料培养的应用:为缓解茯苓人工培养中的菌木矛盾,[/font]21[font=宋体]世纪初人们尝试开展代料培养。茯苓代料培养以松木屑及其他粮食废料为培养基,将菌种接种于代料进行室内培养,结出茯苓菌核。食用菌和药用真菌所需营养主要是氮源和碳源。氮源可从麸皮、谷糠等有机氮和硫酸铵等无机氮中获得;由于茯苓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碳源,其碳源全部来自于有机碳源,如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有机物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脂素和果胶等高分子有机物。松木屑、木块等工业边角余料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脂素和果胶等物质。代料培养过程[/font][sup][21-24][/sup][font=宋体]主要是:代料制作[/font]→[font=宋体]苓场的选择和整理[/font]→[font=宋体]接种[/font]→[font=宋体]下窖与覆土[/font]→[font=宋体]管理[/font]→[font=宋体]采收。已有较多研究针对茯苓代料配方及其培养效果进行了探讨(表[/font]1[font=宋体]),多以菌丝存活率和产量作为基本指标,并比较了代料培养茯苓与段木培养茯苓活性成分(如总三萜、多糖等)的含量,发现代料培养方式有望替代段木培养。[/font][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代料培养的现状:代料培养所需培养料均属于工业边角余料和农副产品,如松木屑、玉米芯和麸皮等,廉价易得;且进行代料室内培养不需要占用土地,其生长发育过程不受外界天气影响,有利于茯苓快速生长,也避免了连作障碍的发生。相较于传统人工培养,该法减少了松木消耗,简化了种植方法,提高了松木利用率。但由于目前茯苓的代料培养技术尚不成熟,其所培养的茯苓产量较低、成本较高,目前该培养方式还难以推广。[/font]3.3.2 [font=宋体]液体发酵[/font] [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液体发酵的应用:液体发酵技术兴起于[/font]20[font=宋体]世纪[/font]80[font=宋体]年代,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种,指将培养物料制备成液态培养基灭菌后,再将微生物接入而产生的生物反应。该技术兴起之初主要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技术逐渐融入到食用菌和药用真菌产业中,其产业模式和效益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由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组成[/font][sup][28-31][/sup][font=宋体]。碳源主要包括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甘油等;氮源分为蛋白胨、酵母浸粉等有机氮和[/font]NH[sub]4[/sub]Cl[font=宋体]、[/font](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font=宋体]等无机氮[color=red]二[/color]类。碳氮比是药用真菌生物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不同种类药用真菌的最适碳氮比不同,同一种类药用真菌在发酵的不同时期适宜的碳氮比也有所差异。培养基中[/font]K[sub]2[/sub]HPO[sub]4[/sub][font=宋体]、[/font]KH[sub]2[/sub]PO[sub]4[/sub][font=宋体]、[/font]MgSO[sub]4[/sub][font=宋体]、[/font]NaCl[font=宋体]、[/font]KCl[font=宋体]等无机盐和磷、镁、钠、钾、铁和硫等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及相关蛋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液体发酵过程中除了菌丝及其孢子大量增殖外,还可产生三萜、多糖和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且部分活性成分高于传统培养茯苓[/font][sup][32][/sup][font=宋体]。其发酵过程主要是:液体种子培养基的制备[/font]→[font=宋体]接种[/font]→[font=宋体]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font]→[font=宋体]接种[/font]→[font=宋体]发酵[/font]→[font=宋体]发酵茯苓。[/font][font=宋体]邵伟等[/font][sup][33][/sup][font=宋体]使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茯苓液体发酵条件,发现茯苓液体发酵的适用温度为[/font]26 [font=宋体]℃,摇瓶装量为[/font]150 mL/500 mL[font=宋体]三角瓶,摇瓶转速为[/font]100[font=宋体]~[/font]150 r/min[font=宋体],培养基初始[/font]pH[font=宋体]为[/font]5.0[font=宋体]~[/font]5.5[font=宋体]。课题组前期也通过响应面优化技术获得了茯苓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即葡萄糖[/font]-[font=宋体]酵母浸膏[/font]-[font=宋体]蛋白胨[/font]-K[sub]2[/sub]HPO[sub]4[/sub]- MgSO[sub]4[/sub]7H[sub]2[/sub]O[font=宋体]为[/font]30.0[font=宋体]∶[/font]3.9[font=宋体]∶[/font]5.1[font=宋体]∶[/font]1.0[font=宋体]∶[/font]0.5[font=宋体]([/font]w/w[font=宋体],[/font]1 L[font=宋体]);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font]26 [font=宋体]℃,摇瓶装量[/font]60 mL/250 mL[font=宋体]三角瓶,转速[/font]150 r/min[font=宋体],培养基初始[/font]pH[font=宋体]值[/font]5.5[font=宋体],液体菌种菌龄[/font]2 d[font=宋体],液体菌种接种量[/font]6%[font=宋体],摇瓶培养[/font]7 d[sup][34-36][/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液体发酵的优势[/font][font=宋体]:[/font]①[font=宋体]培养基成本低、来源广泛。工业葡萄糖和工业蔗糖等工业原料可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黄豆饼粉、蚕蛹粉、麸皮粉等农作物废料可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氮源。木材水解液、各种农作物深加工废水等工业废水也可作为代用品,其原料来源相当广泛。[/font]②[font=宋体]菌丝体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茯苓菌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发菌点多、萌发快,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分裂迅速,培养周期为[/font]7 d[font=宋体]。而固体培养时间较长,段木培养一般需要[/font]240[font=宋体]~[/font]300 d[font=宋体],代料培养一般需要[/font]180[font=宋体]~[/font]240 d[font=宋体]。[/font]③[font=宋体]短时间可积累大量代谢产物。茯苓菌丝体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能充分接触和吸收营养物质,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和茯苓多糖、三萜类等活性代谢产物。[/font]④[font=宋体]液体发酵工艺易于控制,菌龄整齐。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可全程适时动态控制茯苓菌丝体所需营养物质和发酵参数,且液体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分布均匀,培养得到的茯苓菌丝体菌龄较齐,有利于提高茯苓质量可控性。[/font][font=宋体]综上,茯苓的液体发酵技术具有培养周期短、工艺易调控、可有效减轻菌种退化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势。相较于茯苓的固体发酵(树兜、段木、代料培养),液体发酵的优势体现在生产周期较短、获得的茯苓产品品质稳定可控,不受环境气候影响等优点,可有效解决野生茯苓资源逐渐枯竭和固体培养过程中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减少茯苓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液体发酵方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font]4 基于药材“四性”不同培养方式茯苓的综合评价[font=宋体]为满足茯苓逐年增长的市场需求,研究者开展了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但目前尚缺少对中药材科学且全面的评价体系,笔者提出了药材“四性”特征概念,即临床药效“三性”(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及经济性,[/font][font=宋体]用于对茯苓培养过程、药材品质、临床药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font]4.1 [font=黑体]安全性[/font][font=宋体]安全性是中药材药用、食用的前提。药食两用物质因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药材,其安全问题更应被关注。茯苓在野外人工培养过程中,常因白蚁危害等问题喷洒毒死蜱、吡虫啉和氰戊菊酯等防白蚁低毒农药,而导致农药残留问题突出[/font][sup][37-40][/sup][font=宋体]。同时,茯苓加工厂为杀灭微生物和增加茯苓饮片的美观度[/font][sup][41][/sup][font=宋体],在炮制加工时会对茯苓进行硫磺熏蒸,而过度硫磺熏蒸会导致茯苓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而液体发酵工艺易于控制,培养过程完全转变为工厂化生产,可规避白蚁危害,能有效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无菌操作,严格控制微生物限量,可避免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font]4.2 [font=黑体]有效性[/font][font=宋体]有效性是中药材及相关产品优劣的直观指标。研究发现茯苓中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类、多糖类、甾醇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发挥活性的成分为三萜和多糖,其中三萜类化合物约有[/font]80[font=宋体]种,多糖类化合物有[/font]60[font=宋体]余种[/font][sup][5,42-46][/sup][font=宋体]。茯苓中多糖成分主要存在于茯苓的细胞壁中,具有较强的调节免疫、抑制肿瘤、抗炎和保护肝脏等作用[/font][sup][47-48][/sup][font=宋体]。根据茯苓多糖溶解度的不同,又将其分为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主要成分为葡聚糖,由主链[/font]β-1,3-[font=宋体]葡糖聚及少量支链[/font]β-1,6-[font=宋体]葡糖聚组成[/font][sup][49-51][/sup][font=宋体]。茯苓三萜类成分广泛分布于茯苓皮与菌核中。茯苓三萜类成分以羊毛甾型三萜为主,如茯苓酸、茯苓新酸和依布里酸等[/font][sup][52-53][/sup][font=宋体]。其中,茯苓酸为茯苓特有成分,是评估茯苓质量的化学标志物。[/font][font=宋体]杨祺等[/font][sup][54-55][/sup][font=宋体]开展了代料茯苓与传统松木培养茯苓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代料茯苓总多糖和总三萜含量普遍高于传统松木培养茯苓。刑康康等[/font][sup][56][/sup][font=宋体]发现室内袋料培养茯苓的产量、结苓率、茯苓多糖含量等多项测定指标优于段木培养茯苓。[/font]Wang[font=宋体]等[/font][sup][57][/sup][font=宋体]研[/font][font=宋体]究报道菌丝体中的水提多糖和三萜类物质显著高于茯苓菌核。课题组前期在粉末显微特征、三萜类、多糖类、灰分和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对液体发酵茯苓和天然茯苓展开研究,发现发酵茯苓的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天然培养茯苓[/font][sup][58-61][/sup][font=宋体]。在研究中发现[/font]4[font=宋体]种培养方式茯苓的总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代料茯苓、段木茯苓、野生茯苓和发酵茯苓,发酵茯苓总多糖显著低于其他[/font]3[font=宋体]种茯苓;水溶性多糖和三萜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发酵茯苓、代料茯苓、段木茯苓和野生茯苓,其中发酵茯苓含量较其他培养方式茯苓含量均高出数倍,代料茯苓和段木茯苓成分含量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在于野生茯苓、段木茯苓和代料茯苓均为固体发酵,药用部位为菌核;而液体茯苓的培养基与其他[/font]3[font=宋体]种培养方式的培养基显著不同,且其药用部位为

  • 细胞培养实验室环境设计

    1 实验室设计 细胞培养是一种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工作环境和条件必须保证无微生物污染和不受其它有害因素的影响.细胞培养室和设计原则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有害因素影响,要求工作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干燥和无烟尘.细胞培养室的设计原则一般是无菌操作区设在室内较少走动的内侧,常规操作和封闭培养于一室,而洗刷消毒在另一室. 2 常用设施及设备 (1)超净工作台:也称净化工作台,分为侧流式,直流式和外流式三大类. (2)无菌操作间:一般由更衣间,缓冲间和操作间三部分组成.操作间放置净化工作台及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倒置显微镜等.缓冲间可放置电冰箱,冷藏器及消毒好的无菌物品等. (3)操作间:普通培养箱,离心机,水浴锅,定时钟,普通天平及日常分析处理物(4)洗刷消毒间:烤箱,消毒锅,蒸馏水处理器及酸缸等. (5)分析间:显微镜,计算机及打印机等. 3 培养器皿 常用细胞培养器皿有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等.常准备量是使用量的三倍.器皿应选择透明度好,无毒,利于细胞粘附和生长的材料,常用一次性聚苯乙烯材料制品或中性硬度玻璃制品.常用的器皿有下面几种. (1)液体储存瓶:用于储存各种配制好的培养液,血清等液体,常用规格有500ml,250ml, 100ml等几种. (2)培养瓶:根据培养细胞种类要求不同培养瓶的形态各异,用于细胞传代培养的细胞要求瓶壁厚簿均匀,便于细胞贴壁生长和观察,瓶口要大小一致,口径一般不小于1cm,允许吸管伸入瓶内任何部位,规格有200ml,100ml,50ml,25ml,10ml等几种. (3)培养皿:用于开放式培养及其它用途.分直径30mm,60mm,120mm等几种. (4)吸管:常用的有长吸管和短吸管两类,长吸管也称刻度吸管.其改良后管上部有球型刻度称改良吸管,刻度吸管用于移动液体.常用1ml和10ml两种.短吸管也叫滴管,分弯头和直头两种. (5)离心管:离心管是细胞培养中使用最广泛的器皿,根据用途不同形态各样,常用于细胞培养的离心管有大腹式尖底离心管和普通尖底离心管两类.前者分别为50ml,30ml,15ml;后者则多为10ml和5ml. (6)其它:如三角烧瓶,烧杯,量筒,漏斗,注射器等.4 细胞培养温度 维持培养细胞旺盛生长,必须有恒定而适宜的温度.不同种类的细胞对培养温度要求也不同.人体细胞培养的标准温度为36.5℃±0.5℃,偏离这一温度范围,细胞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培养细胞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对高温强,温度上升不超过39℃时,细胞代谢与温度成正比;人体细胞在39-40℃1小时,即能受到一定损伤,但仍有可能恢复;在40-41℃1小时,细胞会普遍受到损伤,仅小半数有可能恢复;41-42℃1小时,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大部分细胞死亡,个别细胞仍有恢复可能;当温度在43℃以上1小时,细胞全部死亡.相反,温度不低于0℃时,对细胞代谢虽有影响,但并无伤害作用;把细胞放入25-35℃时,细胞仍能生存和生长,但速度减慢;放在4℃数小时后,再回到37℃培养,细胞仍能继续生长.细胞代谢随温度降低而减慢.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细胞可因胞质结冰受损而死亡.但是,如果向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冷冻保护剂(二甲亚砜或甘油),可在深低温下如-80℃或-196℃(液氮)长期保存. 5 合适的气体环境 气体是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存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供给细胞生长增殖的能量和合成细胞生长所需用的各种成分.开放培养时一般把细胞置于95%空气加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环境中.二氧化碳既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是细胞生长繁殖所需成分,它在细胞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培养基的pH值.大多数细胞的适宜pH为7.2-7.4,偏离这一范围对细胞培养将产生有害的影响.但细胞耐酸性比耐碱性大一些,在偏酸环境中更利于细胞生长.但有一些细胞也喜欢偏碱环境中生长,如成纤维细胞最适合pH是7.4-7.6.每种细胞都有其最适pH值.

  • 酵母培养基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了解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学习和掌握麦芽汁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二、基本原理 麦芽汁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被广泛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可用于培养放线菌。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也是培养酵母菌及霉菌的一种优良培养基。察氏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麦芽汁培养基为天然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二者均为半合成培养基,而察氏培养基则为合成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中出现的自然pH系指培养基不经酸、碱调节而自然呈现的pH。 三、实验材料 (一) 药品 葡萄搪、蔗糖、NaN03、K2HP04、KCl、MgSO4·7H2O,FeS04、琼脂。   (二) 仪器 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   (三) 玻璃器皿 移液管、试管、锥形瓶、烧杯、量筒、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四) 其他物品 药匙、pH试纸、称量纸、记号笔、棉花、纱布、线绳、塑料试管盖、牛皮纸、报纸、新鲜麦芽汁、黄豆芽、马铃薯等。四、实验内容 (一) 麦芽汁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新鲜麦芽汁一般为10-15波林。 2.配制方法 (1) 用水将大麦或小麦洗净,用水浸泡6-12h,置于15℃阴凉处发芽,上盖纱布,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待麦芽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让其停止发芽,晒干或烘干,研磨成麦芽粉,贮存备用。   (2) 取一份麦芽粉加四份水,在65℃水浴锅中保温3-4h,使其自行糖化,直至糖化完全(检查方法是取0.5ml的糖化液,加2滴碘液,如无蓝色出现,即表示糖化完全)。   (3) 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仍混浊,可用鸡蛋清澄清(用一个鸡蛋清,加水20 ml,调匀至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再过滤)。   (4) 用波美比重计检测糖化液中糖浓度,将滤液用水稀释到10-15波林,调pH至6.4。如当地有啤酒厂,可用未经发酵,未加酒花的新鲜麦芽汁,加水稀释到10-15波林后使用。   (5) 如配固体麦芽汁培养基时,加入2%琼脂,加热融化,补充失水。   (6) 分装、加塞、包扎。   (7)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 (二)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成分   马铃薯   20g   葡萄糖   2 g   琼脂    1.5-2g   水     100ml   自然pH  2.配制方法  (1) 配制20%马铃薯浸汁 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80℃浸泡lh,用纱布过滤,然后补足失水至所需体积。100 Pa灭菌20 min。即成20%马铃薯浸汁,贮存备用。   (2) 配制时,按每100 ml马铃薯浸汁加入2g葡萄糖,加热煮沸后加入2g琼脂,继续加热融化并补足失水。   (3) 分装、加塞、包扎。   (4)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 (三)豆芽汁葡萄糟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黄豆芽   10g   葡萄糖   5g   琼脂    1.5-2g   水     100ml   自然pH   2.配制方法  (1) 称新鲜黄豆芽10g,置于烧杯中,再加入100 ml水,小火煮沸30 min,用纱布过滤,补足失水,即制成10%豆芽汁。   (2) 配制时,按每100 ml10%豆芽汁加入5g葡萄糖,煮沸后加入2 g琼脂,继续加热融化,补足失水。   (3) 分装、加塞、包扎。   (4)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四)察氏(czapck)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成分   蔗糖       3g   NaN03     0.3g   K2HP04     0.1g   KCl        0.05g   MgSO4·7H2O  0.05 g   FeS04      0.001 g   琼脂      1.5-2g   蒸馏水     100ml   自然pH   2.配制方法  (1) 称量及溶化 量取所需水量约2/3左右加入到烧杯中,分别称取蔗糖、NaNO3 、K2HP04 、KCl、MgSO4。依次逐一加入水中溶解。按每100 ml培养基加入1ml 0.1%的FeS04溶液。   (2) 定容 候药品全部溶解后,将溶液倒入量筒中,加水至所需体积。   (3) 加琼脂 加入所需量琼脂,加热融化,补足失水。   (4) 分装、加塞、包扎。   (5) 高压蒸汽灭菌 100 Pa灭菌20 min。

  • 培养基的组成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等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常用的培养基都应符合一些基本要求:1 ) 都必须含有作为合成细胞组成的原料;2 ) 满足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3 ) 一定的pH等条件。 2 培养基的组成 2.1 碳源 碳源是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和低碳醇。在特殊情况下( 如碳源贫乏时) ,蛋白质水解产物或氨基酸等也可被某些菌种作为碳源使用。葡萄糖是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常作为培养基的一种主要成分,并且作为加速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有效的糖。但是过多的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致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使一些中间代谢物不能完全氧化而积累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如丙酮酸、乳酸、乙酸等导致pH下降,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2.2 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 和含氮代谢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 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2.2.1 有机氮源 常用的有机氮源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和酒糟等。它们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被菌体吸收后再进一步分解代谢。 有机氮源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外, 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及某些生长因子, 因而微生物在含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中常表现出生长旺盛, 菌丝浓度增长迅速的特点。大多数发酵工业都借助于有机氮源,来获得所需氨基酸。 玉米浆是一种很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良好氮源。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丙氨酸、 赖氨酸、谷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等) 、还原糖、磷、微量元素和生长素。玉米浆是玉米淀粉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固体物含量在50%左右,还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如乳酸,所以玉米浆的 pH在4左右。 2.2.2 无机氮源 常用的无机氮源有铵盐,硝酸盐和氨水等。微生物对它们的吸收利用一般比有机氮源快, 所以也称之谓迅速利用的氮源。但无机氮源的迅速利用常会引起pH的变化。 氨水在发酵中除可以调节pH外,它也是一种容易被利用的氮源,在许多抗生素的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氨水因碱性较强,因此使用时要防止局部过碱,加强搅拌,并少量多次地加入。 2.3 无机盐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需要某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磷、 镁、 硫、 钾、 钠、 铁、氯、锰、锌、钙等,以作为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或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物,这些物质一般在低浓度时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常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基中,镁、磷、钾、硫、钙和氯等常以盐的形式( 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碳酸钙、氯化钾等) 加入,而钴、铜、铁、锰、锌、钼等缺少了对微生物生长固然不利,但因其需要量很少,除了合成培养基外,一般在复合培养基中不再另外单独加入。 2.3.1 磷 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必要成分,也是重要的能量传递者——三磷酸腺苷的成分;在代谢途径的调节方面,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磷有利于糖代谢的进行,因此它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但磷若过量时,许多产物的合成常受抑制。2.3.2镁 除了组成某些细胞的叶绿素的成分外,并不参与任何细胞物质的组成。但它处于离子状态时,则是许多重要酶( 如己糖磷酸化酶、柠檬酸脱氢酶、羧化酶等) 的激活剂,镁离子不但影响基质的氧化,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镁常以硫酸镁的形式加入培养基中。 2.3.3 氯 氯离子在一般微生物中不具有营养作用,但对一些嗜盐菌来讲是需要的,在一些产生含氯代谢物的发酵中,除了从其它天然原料和水中带入的氯离子外,还需加入约0.1%氯化钾以补充氯离子。 2.3.4钠、钾、钙 钠、钾、钙等离子虽不参与细胞的组成,但仍是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必要成分。钠、钾离子与维持细胞渗透压有关,故在培养基中常加入少量钠盐、钾盐,但用量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微生物生长。钙离子能控制细胞透性,它不能逆转高浓度无机磷对某些产品的抑制作用。 2.4前体、 促进荆和抑制剂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助于调节产物的形成,而并不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这些添加的物质包括前体、抑制剂和促进剂/ 包括诱导剂、生长因子等) 。2.4.1前体 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2.4.2促进剂 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2.4.3抑制剂 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 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的某种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起来。 2.5 水 除了少数微生物如蓝细菌能利用水中的氢作为还原CO2时的还原剂外,其他微生物都不是利用水作为营养物质。即使如此,由于水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营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仍应属于营养要素之一,为培养基的重要组成之一。 3 结束语 对某一微生物和产品来讲,究竟用哪些原料作培养基还需经过一系列实验的摸索,能确定一种既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又能保证得到高产优质的较为理想的培养基配方。另外,工业生产培养基所用的原材料还必须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当然一种好的培养基配方还应随菌种的改良、发酵控制条件( pH、溶解氧、中间补料等工艺条件) 和发酵设备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

  • 培养基介绍

    培养基是发酵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中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以合成生物化工产品所必需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的需要,并有利于合成细胞物质和生物化工产品的生成。培养基中主要含有水、碳源(能源)、氮源、矿物质,有的还需要提供维生素等。在酶反应过程中,原料液中被转化的物质亦即酶的作用物,亦可称为底物。 培养基的选择一般尽可能要满足以下要求:①单位质量基质,应能产生最大量的生物物质或生物化工产品,并且要使所产生的生物物质或生物化工产品在发酵液中的浓度最高,产率最高,使不需要的其他代谢产物的生成,限在最低范围内。②培养基成本低、质量均一并随时保证提供使用。③培养基使用时,对通气、搅拌、后处理和三废治理等方面所产生的问题最少。 分类 按其组成成分分成三类:①天然培养基,全由天然产物组成,例如含淀粉、黄豆饼粉等天然物质;②复合培养基,由部分天然产物和部分已知成分的化合物组成,例如其中的氮源既有天然物质黄豆饼粉,又有合成化合物硫酸铵;③合成培养基,全由已知成分的化合物所组成,例如以纯的碳水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为碳源,以铵盐为氮源。天然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而合成培养基(偶尔包括复合培养基)则常用于试验。 按用途分类包括:①基础培养基,营养需求相似的一些生物其所需的营养物大体相同,因之可配制一种适合于它们共同需要的含有基本营养成分的基础培养基;②增殖培养基,又称丰富培养基,常用于菌种选育方面。它是由基础培养基,再加入特殊的营养物质,以使某种差异型微生物在其中迅速生长繁殖;③鉴别培养基,即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从而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出特殊反应,用以鉴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如无菌试验用的酚红肉汤培养基,就是一种鉴别培养基;④选择培养基,根据某些微生物具有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抗性而设计的,例如在配方中加入某种化学药物,以限制对敏感菌的生长繁殖,而将对其不敏感的所需的微生物分离出来。如在分离酵母菌时,可加入青霉素、链霉素等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培养基还可根据其形态分成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例如用于无菌试验的肉汤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用于培养青霉菌孢子的小米或大米为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琼脂而形成的凝胶培养基,也称固体培养基。 成分 培养基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以及其他必需物质。这些成分通过生物反应过程,生成生物物质、生物化工产品,并放出CO2、H2O和热量。 培养基的成分还可以由发酵过程中所需的元素出发,如C、H、O、N、S、P、Mg、K等。此外,必要时还有一些需要量很少的微量元素,如Fe、Zn、Cu、Mn、Co、Mo、B等。在发酵过程中某些生物本身不能合成的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或核苷酸等,必要时亦作为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 碳源 具有双重作用。生物在产生生物物质或生物化工产品过程中,它不仅为其提供碳源,也为其提供能源。碳水化合物是微生物发酵中的主要碳源,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和乳糖等。此外,植物油如豆油、棉籽油、玉米油等亦常被应用作为碳源。这类油常与表面活性剂合用,以消除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甲醇可用以生产单细胞蛋白。正烷烃类可用以生产有机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甚至二氧化碳也可作为光合细菌的碳源。 氮源 包括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包括氨、铵盐及硝酸盐等,它们在被应用时应注意发酵中pH的变化;有机氮源包括氨基酸、蛋白质及尿素等,有机氮源的加入往往加快了生物的生长。因考虑到成本因素,一些有机氮源,如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玉米浆、鱼粉、酵母粉等常被选用。 培养基的组成中除了水分外,碳源和氮源的含量是最大的。碳源含量一般不超过10%,氮源含量较低,一般碳氮比应为3[

  • 动物细胞培养相关知识

    细胞培养是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农业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培养的细胞为上述领域提供研究的模型和实验材料。目前细胞间可以供从事蛋白质表达工作的昆虫细胞培养实验及如HEK293T细胞系,Hela细胞系,CHO细胞系等常用细胞系的培养、传代及其他分子实验的操作条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