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双向逆止器

仪器信息网双向逆止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双向逆止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双向逆止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双向逆止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双向逆止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双向逆止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双向逆止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双向逆止器相关的资讯

  • 双向补贴:湖南拟进一步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4月13日,记者从湖南省科技厅获悉,该省即将兑现新一轮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双向补贴经费。自2018年湖南启动该项双向补贴政策以来,极大地推动了该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高校院所科研设施和仪器闲置浪费问题,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等社会用户高端仪器设备“买不起又急用”的难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湖南鑫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双向补贴政策支持下,与中南大学签订共享协议,利用中南大学高频疲劳试验机进行产品疲劳性实验,保障公司科研生产需求,也为公司节约了仪器购置费200多万元,助力实现了其5083铝合金在高铁上的应用。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签订共享协议,节约了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购置费近200万元,顺利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创新中药“便可通片”的研制工作。而近两年来,这样的案例是湖南“常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湖南省科技厅数据显示,在双向补贴政策激励下,管理单位将科研设施和仪器加入共享平台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目前该省共享平台共入网科研设施和仪器9149台(套),两年共计新增入网科研设施和仪器3300余台(套),价值19亿元。全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利用率和开放共享率也均大幅提高。去年,全省共享平台入网仪器年平均使用机时达1149.77小时,比2017年提高376小时;入网仪器年平均对外提供服务机时达390小时,比2017年增加近200小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童旭东称,下一步,将更深更广的推进双向补贴工作。包括:总结实行两年来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管理办法,让办法更接地气,操作性、适用性更加完善;进一步深入市州、园区、高校院所开展政策宣讲及操作培训,提高双向补贴认知度和参与度,扩大政策受益面;推进开放共享双向补贴工作与评价考核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管理单位重视度和主动性。 /p
  • 博晖创新与沃森生物双向质押大安制药股权
    博晖创新与沃森生物6月24日晚间公告,将就大安制药的股权进行双向质押,以此来加强双方的合作。   2014年10月,沃森生物、博晖创新的实际控制人杜江涛以及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杜江涛受让了沃森生物持有的大安制药46%股权。2014年12月,杜江涛与博晖创新签署协议,约定博晖创新向杜江涛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目标公司46%股权。   博晖创新表示,为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书项下的相关事项,经各方友好协商,公司拟与沃森生物签订《股权质押协议》,将公司持有的大安制药46%股权质押给沃森生物。同时沃森生物也拟与公司签订《股权质押协议》,将其持有的大安制药44%股权质押给公司。本次股权质押有利于公司与沃森生物更好地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书中约定的各项权利与义务,共同促进大安制药的持续发展。   大安制药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
  • 上海光机所在相干调控的双向吸波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光学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董红星和张龙团队,在相干调控的双向吸波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采用双层ITO超构表面构造吸波器。这一吸波器具有双向宽带的微波吸收以及相干控制的可调谐性能,同时在可见光波段的平均光学透过率为78.25%,可用作未来智能隐身光窗。相关研究成果以Transparent Bilayer ITO Metasurface with Bidirectional and Coherently Controlled Microwave Absorption为题,发表在《先进光学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超构表面是一种由周期性结构单元构成的人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电磁特性,形成了材料、器件研究领域的新范式。其中,超构表面吸波器具有厚度薄、重量轻、吸收率高等优点,在电磁屏蔽、隐身和无线通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传统的吸波器普遍采用MIM结构设计框架,仅能对正向入射的电磁波实现吸收而反向电磁波被完全反射,这降低了整体电磁能的利用率。同时,它们存在不可调谐以及光学不透明的缺点,不能满足新一代电磁屏蔽光窗智能化和集成化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该团队利用光学透明的ITO材料设计超构表面,理论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双向吸收、相干调控、光学透明的微波吸波器,在24.49–34.39 GHz的宽带频率范围内实现了90%以上的双向电磁波吸收,且在光学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78.25%;此外,通过添加反向入射电磁波并调节两束入射电磁波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对吸收性能进行动态相干调控。该工作解决了目前传统吸波材料单向性、带宽窄、不可调以及光学不透明的问题,为未来智能隐身光窗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的支持。图1. (a)所提出的超构表面微波吸波器示意图;(b)单元结构示意图;(c)实验制备的样品;(d)实验测得的光学透过率。图2. (a)实验和仿真得到的正向入射电磁波吸收谱;(b)实验和仿真得到的反向入射电磁波吸收谱;(c)双干调控示意图;(d)两束入射电磁波之间不同相位差所对应的相干吸收谱。
  • 交流活动 | 初秋绽放共赢之花“中泰企业,双向奔赴”!热烈欢迎泰国企业一行到我司参观交流!
    2024年8月8日-8月9日,泰国企业用户代表人员到访杰普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参观交流,由公司总经理罗年青先生隆重接待,及技术总经理曹树林、工厂及外贸负责人雷强全程陪同考察活动。初秋是热烈的笔触,广袤天地金阳四溢,照亮每一寸土地,点亮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让这场双向奔赴,充满创造与力量,使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炽热绚烂!“交流中泰文化,营造共生企业、合作共赢发展”缔造良好伙伴为目标,产品技术交流会于杰普仪器上海公司顺利举办,杰普以热情向来访外宾详细介绍企业、水质仪器仪表产品、深入座谈等多个版块,以产品介绍展开,技术答疑,操作注意等,共同探讨产品延伸需求与实际应用、交流会期间双方进行了友好深入座谈,探讨各行业水质测量领域的应用发展,及活力开拓市场、携手深耕共进、开启共谋发展的合作之路!● 国际市场“新形势”外宾对杰普仪器给予高度认可,本次来访深入了解也对后续合作充满信心,更分享深感经济形势对企业影响的日益深刻,全球化市场也充满挑战。并以泰国工业及环境部门相关行业要求,就食品、制药、电力、电子、水厂行业现状及水质测量多种参数需求为例,探讨分析方法不同分析方法的相关性。● 行业用户“新需求”杰普仪器以多年供应国内外用户生产供应经验,向用户细致并深入剖析需求及企业在水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以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双方积极构建友好多渠道互通、深化合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用户,实用性水质测量解决方案,定制化水质测量仪表供应方案为企业精准测量和高效生产做坚实的力量。● 仪器仪表“新方向”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变化、国家行业需求完善,从业企业由单项销售模式,逐渐多元自主投入研发制造聚焦创新性能、测量稳定可靠、自动化在线监测功能的仪器,企业研发过程中更多精力注重产品本身,重视具备开放、兼容、可行性的产品生成新方向!杰普技术团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个性化水质测量解决方案,针对用户实际需求进行选型,使用户更快速了解产品优势特性及技术相关。JENSPRIMA仪表现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中国台湾、香港、希腊、新加坡、印度、越南、土耳其、肯尼亚、泰国、迪拜、以色列、马来西亚、南非、韩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文莱、秘鲁、塞浦路斯、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摩尔多瓦、哥伦比亚、毛里求斯、孟加拉、萨尔瓦多、智利等,安装数量超20000台,中国本土安装超18000台,及以可信赖的水质仪表厂家为愿景为更多企业用户服务!
  • ICP-OES 5110同步垂直双向观测(SVDV)分析测定锂原材料、重金属、牛奶等
    安捷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Agilent 5110 同步垂直双向观测 (SVDV) ICP-OES 具有独特的智能光谱组合 (DSC) 技术,可以实现同步的水平和垂直测量。配合使用垂直炬管与速度更快且无需气体吹扫的 VistaChip II CCD 检测器,5100 ICP-OES(也称作 ICP-AES)能够以一半的氩气用量来运行zui具挑战的样品,速度可提升 55%,并且不影响任何分析性能。应用领域:地质、环保、化工、医药、食品、冶金、农业等七十多种元素及部分非金属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应用案例:1,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等突出优点而成为电源材料研究开发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便携式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等电源,并在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各个组成部件再到下游的应用领域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检测手段进行元素的组成分析和杂质控制,这些元素的含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价格。Agilent 5110ICP-OES为锂电池应用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使用 Agilent 51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OES) 分析锂原材料 碳酸锂中多种杂质元素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加标回 收率均在 94%-104% 之间,且 2.5 h 稳定性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小于 2%,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对多品牌,多批次碳酸锂中的杂质元素进行分析.2,使用同步垂直双向观测(SVDV)并配备集成式高级阀系统(AVS 6)六通切换阀的Agilent 5110 ICP-OES测定了利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螯合剂溶液提取的土壤样品中的微量营养元素Cu,Fe,Mn,Zn,Co,Ni及重金属Cd和Pb.结果表明,将垂直等离子体的稳定性与水平观测等离子体的灵敏度优势相结合的5110 ICP-OES,既可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同时可以获得所有元素优异的方法检测限.由该方法通过验证后获得的加标回收率处于目标值的±10%以内,证明了所开发方法的准确度.配置的高级切换阀系统大大缩短样品分析时间并使氩气消耗量减少近50%.3,牛奶中的元素组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养殖环境的情况。牛奶在为人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可能将有毒金属带入人体。分析牛奶类产品中高浓度营养元素和痕量有毒元素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分析环境污染而言都非常重要。传统的水平观测ICP-OES仪器可达到有毒元素所要求的低定量限,但无法准确测定高浓度常量元素。以往研究表明,向标样和样品中添加铯(Cs)内标和Cs离子抑制剂有助于测定高浓度Na和K等元素。能够达到宽范围测定的另一个途径是使用双向观测(DV)ICO-OES仪器,用水平观测测定痕量元素,用垂直观测测定营养元素。 2021年9月5日,贵州某大型第三方购买我们的安捷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OES 5110,性能优异,客户非常满意,验收成功!(校正谱图见下图) 辛苦工程师在周日加班加点给客户安装培训~谱标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多样需求,灵活应对,旨在提供优质的实验室仪器、耗材、解决方案及专业的技术服务。
  • AMETEK发布i-BEAM系列高性能双向回馈式程控直流电源系统
    AMETEK发布i-BEAM系列高性能双向回馈式程控直流电源系统阿美特克程控电源事业部近期发布了 Sorensen&trade 品牌i-BEAM系列产品,这是一款高性能、双向、回馈式、程控直流电源系统。i-BEAM系列产品具有完整的直流输出和回馈能力,单机功率最高可达650kW,并联系统功率最高可达1.3MW。电压范围可选80V、120V、300V、600V、800V和1000V;单机1000A时,可实现满功率输出。其可配置为单通道,双通道和四通道。i-BEAM系列产品具有直观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用户能够轻松设置和监测输出参数、测量结果和系统配置。此外,其还提供多种通信控制选件,包括VNC以太网、Modbus、CAN、EtherCAT、Profibus DP、 Profinet、LabVIEW、Matlab和高速模拟量控制等。优势特性 单机功率:35KW-650KW,并联可达1.3MW 双向电压:80V/120V/300V/600V/800V/1000V 单通道电流:±200A/600A/1000A,并联达±4000A 通道数量:单通道,双通道和四通道 快速动态和高稳定性,电流上升时间(控制精度:0.1%FS) 回馈效率达96% 15英寸彩色触摸显示屏,多国操作语言可选 短路电流(Icw<3kA) 专业的电池测试和电池模拟模式 高可靠性且经久耐用的组件(MTBF长达18万小时) 符合EN60204-1和ISO13849-1安全标准 IP20 防护等级(参考EN60529) 独特冷却设计,无需与后壁保持较远距离单通道型号和多通道型号产品i-BEAM系列产品是双向回馈式程控直流电源,可配置为单通道,双通道和四通道的系统。单通道型号产品支持能量输出和能量回馈,且可在电源和回馈模式无缝切换。多通道型号产品除了具有单通道型号产品的特性,还具有更多的优势特性。1. 多通道i-BEAM系列产品支持通道并联,可根据需求两两通道并联或全部通道并联。2. 多通道i-BEAM系列产品具有内部直流链路,可将电流从整流器传输到每个DC/DC转换器,支持通道间共享电能,在测试中减少电能损失。3. 多通道i-BEAM系列产品支持多个产品同时测试,任意通道的被测物生成的电能可直接回馈至直流链路,为其他通道提供电能,降低整体的交流负载峰值,提升了电能效率,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典型应用i-BEAM系列产品适用于高功率电子产品测试应用,如汽车、储能、电力电子和航空航天产品等,满足从前期研发(R&D)到设计验证和生产测试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测试需求。 电池模拟 电池测试(充电/放电) 直流电机测试 动力系统测试 燃料电池负载测试 太阳能电池板模拟 大功率熔断器,接触器和断路器测试阿美特克程控电源事业部阿美特克程控电源事业部是模块化/机架式电源和数采设备的供应商,为航空航天、能源发电、工业制造和科研教育等领域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电源和数采产品以及完善的电力电子解决方案,当前拥有品牌California Instruments, Sorensen, ELGAR, AMREL和VTI。阿美特克(纽交所代码:AME)是工业技术解决方案的优选供应商,服务于各种极具吸引力的利基市场,年销售额超过 70 亿美金。阿美特克增长模式整合了四大增长战略 — 优质运营、新产品开发、市场扩张、以及战略收购 — 并严格关注现金生成和资本部署。阿美特克的目标是在整个业务周期内实现每股收益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并实现总资本的卓越回报。阿美特克成立于 1930 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有 90 多年的历史,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成分股之一。
  • 汗诺双向电动搅拌器震撼上市
    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双向电动搅拌器,现已成功上市,欢迎各地经销商前来洽谈 同时欢迎各地用户提出宝贵建议,您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致电联系:18621653239 薄利明 电动搅拌器是在大功率电动搅拌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设有机械定时,搅拌棒选材不锈钢,有优越的抗腐蚀性能,操作简便,运转平衡,无级调速,小而强有力的马达能在较广的速度范围内对高粘度的液体溶液进行稳定精密的搅拌。转速有数字显示,准确、直观。特别适合搅拌大体积的样品,是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医药卫生、环保、生化实验室、分析室、教育科研的必备工具。 电动搅拌器 JJ-40W 功率:40W 定时范围0~120分 调速范围0~3000转/分 580元 JJ-60W 功率:60W 定时范围0~120分 调速范围0~3000转/分 620元 JJ-90W 功率:90W 定时范围0~120分 调速范围0~3000转/分 680元 JJ-100W 功率:100W 定时范围0~120分 调速范围0~3000转/分 800元 JJ-160W 功率:160W 定时范围0~120分 调速范围0~3000转/分 1560元 JJ-200W 功率:200W 定时范围0~120分 调速范围0~3000转/分 1900元 JJ-300W 功率:300W 定时范围0~120分 调速范围0~3000转/分 2300元 主要特点: 【1】采用低压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无火花,力矩大,效力高,调速性好。 【2】搅拌棒和叶片为优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 【2】搅拌轴最大力矩: 0.7N· m。 【4】适用介质粘度:0~100000mpas。
  • 虹科车载以太网媒体转换器合集——带你走进物理层TX与T1的双向转换
    虹科车载以太网媒体转换器合集——带你走进物理层TX与T1的双向转换总述:Media Converter可在车载以太网连接 (100BASE-T1或1000BASE-T1或10GBASE-T1)和任何具有带RJ-45连接器的标准以太网网络接口卡 (NIC) 的设备之间建立物理层转换。在转换过程中,设备不存储或修改任何数据包,并具有高可靠性。 一个镀锌钢板的便携外壳,加上方便配置DIP开关,使用户可以毫不费力地与转换器交互。它的设计使它便于携带,易于安装在测试架上。金属外壳使其具有坚固的IP20保护性能。是理想的智能、易于管理的解决方案,协助高效处理车载以太网的工作。它使用车规级连接器,满足在下一代车辆系统中测试与验证最先进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Media Converter产品亮点1. 100BASE-T1 &bull 全双工100BASE-T1 (1 x非屏蔽双绞线-UTP) 快速转换为100BASE-TX&bull 应用BCM 100BASE-T1 PHY&bull 2 x DIP开关,便于配置 (Master/Slave HalfOut/FullOut) &bull 2 x状态指示灯 (包括Linkup和Data数据指示灯)2. 1000BASE-T1 &bull 应用Marvell 88Q2112 A2 PHY, 兼容100BASE-T1&bull 1 x RJ-45端口,用于100BASE-TX/1000BASE-TX&bull 1 x 100/1000BASE-T1端口,不同接口:MATEnet、HMTD (若ECU端带有四孔HMTD接口或需要其他接口,可以修改线束来匹配)&bull 4 x DIP开关,便于配置 (Master/Slave 100/1000 Mbit/s 传统/IEEE模式 帧生成)&bull 状态指示灯&bull MQS连接器&bull 输入信号用于启用“强制Slave模式”和“强制链路断开”&bull 输出信号用于通知“链路连接状态”3. 2.5/5/10GBASE-T1&bull 允许通过2.5/5/10GBASE-T1多千兆的车载以太网端口轻松地连接到ECU&bull 兼容车载以太网的PHY 88Q4364 2.5G/5G/10GBASE-T1 IEEE 802.3ch&bull 1 x H-MTD端口,用于10GBASE-T1&bull 1 x 标准 SFP+模块 (10GBASE-T,光学,直接连接电缆)&bull 4 x 状态指示灯&bull 4 x DIP开关,便于配置 (Master/Slave 10GBASE-T1/other 2.5GBASE-T1/5GBASE-T1)&bull I/O信号,易于与自动化系统接口&bull 输入信号用于启用“强制Slave模式”和“强制链路断开”&bull 输出信号用于通知“链路连接状态”Media Converter应用领域1. 具体用途有:激光雷达、相机等传感器数据采集;自动化在环HiL测试;下线测试EOL;DV和PV试验等。2. 针对性案例:车载以太网接口的传感器,通过转换器与PC上位机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 陕西“双向补贴”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
    陕西省科技厅近日正式出台&ldquo 双向补贴&rdquo 政策,即为提供大型科学仪器的单位和使用大型科学仪器的单位同时补贴。以此加快促进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避免省域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仪器利用率,为国家节省能源,减轻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陕西省科技厅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从2000年起开始此项工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八家单位联合共建八个公共检测实验室,总占地面积近4500平米,整合大型科学仪器设备200多台套,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制造与检测、能源化工产品、水资源、金属材料、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资源矿业与环境、养生产品及特种食品、DNA分型等领域专业而又便捷的分析检测服务。建设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累计注册企业和机构已达7000余家,其中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核心网员单位达80多家,入网仪器设备5236台(套),总价值约33亿元。汇集80余家核心网员单位、320多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凝聚了900多名科学仪器设备领域科技精英,共同搭建了陕西省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了800平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设有综合服务区、仪器示范展示区、仪器维修维护区和专家远程咨询室等,致力于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公共检测服务、国产仪器示范推广等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目前已广泛覆盖全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能源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产业领域。   《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针对省内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的单位,按照其服务收入给予30%的奖励,同一服务单位每年获得专项资金总额不超过30万元。对省内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委托单位,按其年实际支出给予20%补贴,同一委托单位每年获得专项资金总额不超过20万元。对此项工作中积极优秀的单位及个人同时给予奖励。
  • 斯派克推出ICP-OES新品 实现真正直接双向观测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20-22日,&ldquo 第六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国际会议(The 6th Asia-Pacific Winter Conference on Plasma Spectrochemistry,2015 APWC)&rdquo 在福建厦门召开,3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为本次大会的赞助商,斯派克公司在会议上展示了2015年最新推出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 SPECTRO ARCOS的相关资料。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斯派克公司ICP-OES产品经理Olaf Schulz先生,详细了解了SPECTRO ARCOS的创新技术和应用优势。 斯派克公司ICP-OES产品经理Olaf Schulz先生与仪器信息网编辑合影   斯派克公司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新品推出的时间是?该新品的名字仍然是ARCOS,那么,只是原有产品的简单升级的呢,还是有比较大的技术革新呢?   Olaf Schulz先生:新产品是在2015年1月正式作为商品化产品推向市场的。&ldquo 老的&rdquo ARCOS是2007年推出的,经过7年的时间,我们现在推出了新的ARCOS。老ARCOS和新ARCOS相比,新产品的光学系统,以及其他的主要零部件方面都做了优化升级。   新ARCOS仍然走的是斯派克自己的技术路线,而不是目前流行的中阶梯光栅+面阵固体检测器的结构模式码?   Olaf Schulz先生:新ARCOS采用的是帕邢&mdash 龙格结构,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在很宽的光谱范围内分辨率是一个恒定的常数,因此能轻松区分谱线富集区域内相邻谱线,最大限度减少光谱干扰。而中阶梯光栅正相反,只是在200nm处有最好的分辨率,而到了300nm或400nm处分辨率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帕邢&mdash 龙格结构另一个优点是线性范围宽,例如在做固体金属分析时,几乎所有光谱仪器都是采用的帕邢&mdash 龙格结构,因为一个固体样品里既有主量元素也有微量元素,高低含量元素都要兼顾到。从这一方面也可证明帕邢&mdash 龙格结构线性范围宽的优势。   帕邢&mdash 龙格结构系统中,光学器件也是最少的,只有反射镜和光栅,由于光路设计越简单,光量损失就越少,仪器灵敏度越高。我们曾做过实际样品的比对,对于ICP-OES检测比较困难的几个元素,我们的仪器灵敏度要高一个数量级。   ICP-OES面对的用户不只有金属行业,也有土壤等环境、石化用户,这些领域帕邢&mdash 龙格结构设计的优势体现的比较明显。   那这种光学设计的劣势是什么呢?   Olaf Schulz先生:当然,每种技术都有着优势与劣势两面,我们ICP-OES产品劣势最明显的一点是仪器体积大。而现在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小型化,而新ARCOS的尺寸仍然非常大,这是帕邢&mdash 龙格结构系统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新ARCOS的宣传册上提到&ldquo 真正的轴向直接观测,真正的径向直接观测&rdquo ,请问其表达的意义是什么?是通过何种技术实现的呢?   Olaf Schulz先生:目前,ICP-OES仪器有轴向观测和径向观测两种观测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各厂家想了很多方法,在一台仪器上即实现轴向观测又实现径向观测。不过,轴向观测灵敏度高,但是径向观测光路长、光学器件多,能量有损失,二者不能同时发挥各自应用的真正优点,通常双向观测的仪器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妥协。   针对于此,新ARCOS专门开发了不需经过很多的光路反射、折射,而是采用了MultiView等离子体接口,让等离子体切换方向,真正实现直接观测。这种方式的优点可以通过其一典型的应用&mdash &mdash 贵金属分析来说明,对于贵金属成品分析来说,贵金属作为基体元素,其含量90%多,其他微量元素含量极低 而对于贵金属冶炼厂家,矿样中贵金属则变成了微量元素,伴生元素很多 那么采用这种观测方式可以兼顾高含量元素的分析,也可以兼顾低含量元素的分析,同时还能满足复杂基体的分析。   而且,斯派克公司的ICP-OES产品还有另外一个型号&mdash &mdash BLUE,也可以给用户提供经典设计的双向观测方式,BLUE和ARCOS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通过等离子体切换方向的方式有哪些不利的地方吗?如何克服呢?   Olaf Schulz先生:目前这款仪器是采用手工方式来切换等离子体方向。对于同一份样品溶液里面的不同含量的元素,既要用到轴向观测也要用到径向观测,就需要切换等离子体方向,变成了两次分析了,这可能给用户差带来了不方便。   这种方式的另外一个不方便的地方是,如样品溶液中基体浓度比较大,用户需要做碱金属分析,而碱金属分析轴向观测方式比较适合,这时候用户需要切换等离子体方向。   手工切换等离子体方向是如何解决精密度、稳定性等问题?   Olaf Schulz先生: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就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为此做了很多试验进行验证,我们每隔半个小时切换一次,并且观察其长期稳定性。经过长期的试验发现,这种频繁切换,与矩管不动、采用单一观测方式相比较,二者的稳定性完全一样,由此可以证明,我们的设计是成功的。   另外,经典双向观测的ICP-OES,需要分别对仪器进行校准,而新ARCOS则只需校准一次,即切换之后不需重新校准。   目前,市场上ICP-OES的厂家有6、7家之多,可以说斯派克的竞争对手比较强大,那么,斯派克的竞争优势有哪些?计划扩展的新应用领域有哪些?   Olaf Schulz先生:斯派克传统的客户群是在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我们的市场份额、用户口碑等非常不错。   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劣势所在,例如在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目前还比较弱。但是,我们希望借着推出优秀新产品的机会,例如此次推出的ARCOS,逐渐渗透到那些对斯派克来说是新的领域里去。   当然,扩展新的应用领域,不只凭借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技术支持、好的应用支持、好的售后服务等,才能让用户接受我们,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撰稿:刘丰秋
  • 东南科仪参加2019康宁反应器技术交流年会,双向合作,专注学习,传递价值
    2019年3月20-22日,康宁反应器技术交流年会(第九届)在江苏常州举行,现场超过六百人的行业客户参与 ,东南科仪作为康宁的优质供应商&代理商,受邀参加,双向合作,专注学习,传递价值!康宁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提供从实验室工艺研发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聚心引航、智驱未来!环保安全,工艺升级,节能增效,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聆听国内外连续流技术大咖对行业趋势、热点和难点的最新分享和解读,还有万吨级微通道反应器工业分享,突破。现场,东南科仪也将带来世界先进仪器,与您共同分享,传递价值。现场展示的有:美国博勒飞粘度计、瑞士梅特勒托利多电子天平,水分仪、美国爱色丽色差仪、德国迈卡徕克均质乳化设备、加热磁力搅拌器。康宁专注于微反应技术的创新,10年来在全球工业化应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全心全意地专注客户价值,帮助客户完成AFR微通道合成技术从实验室小试到工业化生产的成功转化。康宁将进一步拓展AFR® 实验室多功能研发一体化平台的应用范围,联手世界欧美亚超一流创新研发团队,结合在线监测PAT技术,努力打造最先进的实验室多功能智能化合成研发平台。东南科仪作为康宁的代理商,很荣幸受邀参加康宁反应器第九届年会。共同学习,专注客户价值。
  • 仪器仪表与“数字+智能”双向赋能学术沙龙圆满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 年 12 月 23 日,仪器仪表与“数字+智能”双向赋能学术沙龙在上海理工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大楼会议厅圆满召开。本次沙龙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智能互联和云数据服务学术委员会、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医疗智能装备学组和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共同主办,由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上理工光电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沙龙聚焦仪器仪表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定向邀请了来自工业界和高校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路径。沙龙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及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发表开场讲话。庄院士讲到:1)人工智能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现有工作主要集中于利用机器去替代那些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将来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探究智能形成的机理,最终实现机器模拟人的思维;2)世界各国早已意识到,人工智能是开启未来世界的密钥,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掌握人工智能,谁就将成为未来核心技术的掌控者。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分别于2013年至2016年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3)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已经前所未有地具备了,也就是:强大的算力和互联网、物联网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形成的各种大数据;4)仪器仪表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的重要桥梁,与计算机一样,是实现人工智能重要、关键的环节;5)我们于2019年在许多专家、同仁们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智能互联和云数据服务学术委员会,每年有一次活动。就是希望通过专委会各位专家的努力,通过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将我国的仪器仪表与人工智能快速、有效地融合,为国家战略出一份力,为我国的仪器仪表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最后庄院士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及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随后,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级调研员张露璐、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旭军、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马兰凤、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执行副会长陈大华等嘉宾分别进行了发言致辞。报告环节由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旭军担任主持人,专家们围绕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分享,旨在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推动“数字+智能”与仪器仪表的深度融合。张露璐 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级调研员袁旭军 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吴爱华 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马兰凤 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陈万涛 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陈大华 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形成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数字孪生是构建该数字世界的关键手段之一,也是联接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重要桥梁。未来世界是虚实共元的世界。报告全面展示了湃睿科技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分享了数字孪生技术助力企业在研发、生产、仓储物流、运维等全产品生命周期内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最终实现产品智能化。报告具体展示了湃睿科技在数字化方面的研发、部署和应用规划,为我们呈现了企业在积极拥抱和投入数字化方面的努力,通过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仓储物流、能源能效、应急指挥6大实际应用场景的分享,展示了研发团队在产品线的研发进展,为数字技术在仪器仪表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何真元 上海湃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夏裕俊分享了题为《汽车车身焊装质量智能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的报告。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在汽车大批量生产制造方面的应用案例,介绍了他们团队针对当前电阻点焊质量智能检测技术无法满足产业应用需求的现状,先后建立了板材接触尺寸、表面、深度的物理解析模型,研发了创新产品——多传感焊接质量在线监测仪和控制器。该产品将点焊熔核机理和大数据相结合,形成了新型的泛化能力很强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该产品现已在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要领域应用,替代了人工逐一对焊点进行凿检的质量检测方式,真正实现现场实时点焊质量管控。此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报告的最后,夏裕俊对现场测量、数据集成、算法和应用层面进行了技术展望。夏裕俊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华为诺亚实验室语音语义实验室(伦敦)高级工程师张顾春分享了题为《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概述》的报告,报告从底层的深度学习模型算法出发,与在场听众共同分享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背后的原理和机制,并对比点评了ChatGPT、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模型的特点。张顾春 华为诺亚实验室语音语义实验室(伦敦)高级研究工程师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陶永明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先从我国煤电现状展开,演讲者根据一系列统计数据说明了煤电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同时煤电产业也面临降煤耗难度越来越大、排放标准越来越严的严峻形势;加上传统节能与控排手段受到材料、成本、炉型以及非线性严重等约束使得效果有限。针对以上煤电行业困境,陶永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大数据为锅炉的非线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第一步先将DCS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缺失、去重、离群等处理,第二步基于以上处理的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归一化以及数据集分类;第三步将训练数据输入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随后将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该方法可用于对烟气含氧量、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预测,作为soft sensor更好地对锅炉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对一些运行参数进行全局寻优,让锅炉在更为合理的水平上运行。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燃煤电站锅炉的节能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陶永明 苏州大学副教授浙江清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魏东作了题为《关于“智慧制造”与“智能制造”的思考》的报告分享。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美国、德国与中国的智能制造战略制订的背景,然后三个国家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制造业基础制订了各自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实现路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演讲者本人对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的认识和观点;第三部分演讲者从其本人所实施的一个案例为与会者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烟草行业中烟叶松散回潮工艺中的应用。该应用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演讲者的观点:“在工业智能制造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将老师傅的经验写进控制系统,实现‘暗’知识显性化。”魏东 国智清创雄安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主任王鹤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提示,人工智能对核磁共振成像的帮助巨大。报告分享了他和团队在图像采集、快速成像、病灶诊断、图像分割、提升影像质量以及影像预测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案例,生动的展示了人工智能对医疗设备的赋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核磁共振仪器的性能和功能。王鹤 复旦大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主任会议现场,专家们就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如何赋能仪器仪表行业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环节由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马兰凤、海军军医大学教授陆峰共同主持。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李永兵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教授吴轶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主任/高级工程师张荣福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肖儿良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吴凤霞 上海赛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钧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陈凡 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晶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公司教授级高工张锋铭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凌小峰 华东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李启腾 上海之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为仪器仪表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为“数”造未来、“智”创天下贡献智慧和力量。
  • 安捷伦科技隆重推出新一代双向观测原子发射光谱仪
    安捷伦科技隆重推出新一代双向观测原子发射光谱仪以其前所未有的性能应对复杂应用的挑战创新的ICP-OES系统,分析样品更快速、使用气体更节省 2014年7月1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于今日隆重推出Agilent 51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借此巩固其作为原子光谱仪领域创新者的地位。即使面对最复杂的样品,全新的系统都能更快速地分析样品,使用气体更节省,且不会影响其分析性能。这款全新的仪器是实验室进行食品、环境、药物检测以及采矿和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安捷伦光谱产品副总裁 Philip Binns表示:“新系统避免了与传统的双向观测分析相关的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常见的影响。作为ICP-OES领域性能领导企业,安捷伦此次又为行业标准树立了新的标杆。” 传统的双向观测系统需要对每个样品进行多达四次的连续测量,而Agilent 5100仅需一次,这得益于它创新的智能光谱组合技术和垂直火炬同步双向观测技术。这些创新可让客户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准确度和易用性进行分析,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运行成本。 Philip Binns继续表示:“安捷伦的目标始终都是提供最快速、最高效的原子光谱系统,以应对最复杂的样品。今年,随着4200 MP-AES、7900 ICP-MS,以及如今5100 ICP-OES 的陆续面世,我们继续在元素分析的创新方面引领着行业发展,这也印证了我们致力于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提供最佳工具的一贯承诺。” Philip Binns强调,Agilent 5100 ICP-OES分析每个样品的分析速度比市场上与之竞争的ICP-OES系统快55%,所需气体仅有其50%。他补充道:“市场上暂时还没有其它系统可以超越5100 ICP-OES的性能、抑或是其低运行成本的优势。” 借助Agilent 5100 ICP-OES,客户可使用直观的ICP Expert软件和智能光谱组合技术来实现方法开发。客户一次即可测量所有波长,具有极高的精密度,且无任何延迟。Agilent 5100 ICP-OES系统的垂直炬管可以应对最具挑战性的样品(从高基质样品到挥发性有机溶剂),并且分析结果具有高度可靠性。 Agilent 5100有三种配置,均配备耐用的垂直炬管,由此可以帮助客户实现: 同步垂直双向观测(SVDV)能够以最少的气体用量提供最快的分析速度;垂直双向观测(VDV)可提供高通量,如需更高通量,可现场升级至SVDV配置;径向观测(RV)是需要快速、高性能径向 ICP-OES 的实验室的理想选择。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20,600名员工,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2013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68亿美元。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安捷伦于2013年9月19日正式宣布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并通过免税剥离方式拆分出电子测量公司。新的电子测量公司名称为Keysight Technologies(是德科技)。预计整个拆分将于2014年11月初完成。
  • 成功案例:浙江某检测公司验收双向观测技术的Optima 7000 DV
    2020年12月28日,浙江某检测公司购买我司双向观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品牌:美国 Perkin ElmerICP,型号:Optima 7000 DV,Optima 7000 DV采用双向观测技术,使用户可以在一次分析中同时获得两种观测方式的优点,无论是轴向观测还是侧向观测,其观测的位置全部由计算机自动优化,并有简洁实用的空气切割技术消除尾焰,此外,光路中加入了衰诚器,可自动进行轴向/侧向,全光/衰减等四种选择,不仅提高了灵敏度而且扩大了线性范围,大大增加了分析的灵活性,提高了分析性能。 ICP-OES可以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所有金属元素,检出限在1ppb以下。同时可以分析绝大部分非金属元素,例如As、Se、 P、S、Si、 Te等,检出限低于10ppb,如果配合使用氢化物发生器,这些非金属的检出限可以改善10倍以上。 等离子体观测方式:双向观测,在一次进样中,既可完成垂直观测也可实现水平观测,无需重复进样。垂直观测时,观测位置测量过程中可调。可同时进行高低痕量元素分析。在等离子体点燃的情况下,操作者依然可以安全地调节炬管的相对位置。工程师调试培训完成,通过客户验收,感谢客户支持与认可!
  • 南京土壤所首次利用稀土元素和C双向标记研究团聚体动态变化
    p   团粒结构是肥沃土壤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重要胶结剂。如何提高土壤有机碳,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一直为土壤学研究热点。团聚体形成稳定与有机质周转密切相关,目前已形成共识认为团聚体物理保护是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关键机制。但是我们不知道有机质腐解过程中团聚体是由哪些小团聚体形成的,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大团聚体又破碎成哪些小团聚体,也不清楚有机质如何进入团聚体。其关键原因是缺乏类似于13C/14C示踪有机质周转的方法来示踪团聚体周转路径,也导致团聚体动态模型模拟研究难以取得突破。 /p p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彭新华团队发现干湿交替显著提高了稀土元素氧化物与土壤颗粒的结合能力,湿筛后回收率接近100%,加上稀土元素氧化物对微生物活性影响弱、氧化物颗粒小、易测定等特点,提出了稀土元素标记团聚体的方法(图左),即每一粒级团聚体用一种稀土元素标记,然后组合成土壤。根据稀土元素在不同粒级团聚体的重新分布,提出了团聚体周转路径与速率计算方法(图右)。发现团聚体向相邻粒级的周转比重较大,大团聚体周转速率要快于小团聚体。添加外源有机质显著提高了周转速率,团聚体周转速率与13C累积含量呈线性关系。这一成果近期发表于土壤学期刊Soil Biology & amp Biochemistry(Peng et al., 2017,109: 81-94),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首次利用稀土元素和13C双向标记研究团聚体动态变化,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计算团聚体周转速率,这一工作真正代表了团聚体研究的领先水平。稀土元素示踪团聚体周转研究方法将为揭示土壤有机碳物理固碳机制,构建团聚体周转模型等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p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70502/G9kq-fyetwtf9521839.jpg" width=" 550" height=" 310" / /center p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稀土元素标记团聚体的方法(左)和周转路线图(右) /p /p
  • 安捷伦将推出新一代双向观测ICP-OES
    安捷伦公司作为原子光谱的领导者,一直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并将这一优势在新产品中不断发扬与传承。2014年7月1日,安捷伦公司将隆重推出区别于传统的、极具创新的、全新概念的-双向观测ICP-OES。主要特点: (1)最高的分析效率和最低的运行成本:高样品通量、低气体消耗,完美分析性能,轻松应对复杂样品; (2)突破创新的分析性能:新一代革新技术可实现无与伦比的同步水平和垂直双向观测分析; (3)清晰简洁的分析流程:智能化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使得方法开发更为便捷流畅,确保您第一时间获得快速、准确的分析结果。 先睹为快:http://www.chem.agilent.com/en-US/promotions/Pages/dualview_corrected-CN.aspx
  • 一场科技与“双碳”的双向奔赴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团队频繁往返大连与陕西榆林之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9月,由刘中民团队历时十年科技攻关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将正式投料试车。 投料试车成功后,这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标志着乙醇生产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一项目我们直接从10万吨/年的规模,跨越到50万吨/规模,做这一决定时很多人认为风险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动力,因为大连化物所科学家们的研究值得充分信任,技术也是企业甚至是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紧迫需要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科技部部长王军峰告诉《中国科学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通过顶层设计,发挥多学科建制化优势,启动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基础、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在陕西榆林,来自大连化物所的技术与示范得到了验证。应用:工程转化为国为民 走进榆林市榆神清水工业园区,高塔林立、罐炉硕大、管廊纵横,占地1365亩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犹如钢铁巨侠般巍然鹤立。 乙醇是世界上公认的环保清洁燃料,全球66%的乙醇被作为燃料添加至汽油中。曾经,我们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但却没能实现。 “关键问题在于需求大,而乙醇量根本不够。”刘中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过去,乙醇主要生产原料为粮食和糖类作物,“这就会造成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而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不可动摇。” 多年来,煤基乙醇技术这条“赛道”上聚集了全球诸多国家的竞争者,但由于技术难度大、经济性不高,始终处在开发阶段,未能实现工业化。2010年10月,刘中民带领团队开启了煤制乙醇关键技术攻关,把刚回国并入职大连化物所的朱文良拉入队伍作为负责人。 竞争、赛跑,暗潮下激流涌动给团队每个人都带来不小的压力。 朱文良习惯把团队4位成员称为“兄弟”。“说实话,做得很辛苦,最后取得突破确实离不开兄弟们的共同努力。”朱文良告诉《中国科学报》,将近2年时间里,他们没有放过假,即使周末也会到实验室,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他们也曾气馁过。 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和研究,他们最终成功突破核心催化剂活性低、稳定性差等难题,开发出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分子筛羰基化催化剂,为煤基乙醇技术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应用,若用不上,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是虚的。”刘中民说。团队来不及庆祝,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业放大研究中。 团队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2013年,完成实验室中试研究;2017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全球首套1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无水乙醇。 回想那6年“风风火火”的日子,刘中民坦承,速度非常快!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和丰富的工业化经验,他们得以说服企业,从实验室中试研究的100克催化剂规模,直接放大到单个反应器装填30吨催化剂的10万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而常规的工业化过程中间至少还需要催化剂吨级规模的工业中试。 在刘中民看来,更重要的还在于科研团队、工程和设计团队,以及企业之间多方的协作支持,总结经验、规避风险,才使得大家对50万吨/年乙醇项目成功更有信心。 如今,刘中民“科技为国为民”的梦想正在实现。截至目前,煤基乙醇技术许可合同10项,累计产能达295万吨/年。十四五期间,乙醇技术的许可合同累计产能预计可达400万吨/年,预计产值达250亿元。 此外,刘中民团队另一项应用研究——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制烯烃系列技术已经签订了31套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包含出口1套,烯烃产能达2025万吨/年,预计拉动投资超4000亿元。已投产的16套工业装置,烯烃产能超过900万吨/年,新增产值超过900亿元/年。 煤基乙醇和甲醇制烯烃技术,是刘中民基于我国能源现状所开发技术。 “实现碳中和需要低碳化转型,这是相对长期的过程。”刘中民说,当前,我们依然处在化石能源社会,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禀赋将长期存在,探索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变革性技术是助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基础:突破难题创新引领 2019年9月13日,中秋,一轮皎洁圆月悬挂天空,将工业园区照的通明。 延长石油集团科技部部长王军峰一直记得这个日子,那是基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原创性成果“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技术,而建的全球首套煤经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千吨级全流程工业试验装置投料试车的关键阶段。 “那天晚上,包老师就吃了个馒头,他和潘老师认真严谨的把控着每个细节,和开车团队一起值守到深夜。”王军峰指着手机上照片拍摄时间告诉记者“1点56分”。 这项“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技术是我国完全自主从原创基础研究突破出发,实现过程放大和工业示范的创新成果。 这是一条历经近10年的研发之路。早在2007年,研究团队就提出了采用双功能耦合催化剂体系,探索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的构想。这是一个让人激动万分的科学构想,如果能实现,将对传统的工艺路线是一个颠覆性变革,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也具有深远意义。 团队充满希望的前行,却充满各种挑战和艰辛。起初,他们从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入手,设计了“核壳”催化剂,希望催化活性中心处在催化剂“球体”的中心位置,四周包裹多孔分子筛,让合成气在核层的活性中心上被活化,生成中间体,并在壳层分子筛孔道中产生目标产物。然而,实验结果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次一次失败,一次一次优化改进,历经了两届博士生都未能产生理想结果。 “明明原理上可行,为什么就行不通呢?”潘秀莲和团队成员反复问自己。他们决定重新上阵,这次他们另辟蹊径,转变实现方式——让金属氧化物活性中心与分子筛分开,让它们各司其职,将控制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两类催化活性中心分开到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合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经过反复实验不断优化,预期实现,结果令人振奋!2016年3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同期刊发了以“令人惊奇的选择性”为题的专家评述文章,专家认为该过程未来在工业上将具有巨大的竞争力。 这项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团队摒弃了延续90多年费托合成路线,开创了一条低耗水、低耗能的煤基合成气转化制烯烃的新途径,将对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磨一剑”,这期间,团队除了申报专利,未曾公开发表过一篇相关研究的文章。德国一位专家在得知这一成果后,沮丧地说:“这个点子为什么不是我们先想到的?”包信和回答道:“你们想到的点子已经很多了,也该轮到我们了。” 回想过去,尽管艰辛,但潘秀莲多次提到包信和的一句话:“只要方向对,不怕路途远,只要坚持,再冷的板凳也能给坐热。” 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后,包信和和潘秀莲领导的基础研究团队和刘中民院士领导的应用研究团队合作,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并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迅速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应用开发。合成气制烯烃千吨级工业试验装置建设时,包信和提出了“科教报国、创新引领、产研融合、高端发展”16字,并高高悬挂于装置上,这是团队的坚定信念和真实写照。 科研团队进一步对催化剂各项指标和性能持续不断进行优化,同时工艺设计和工程开发团队对工艺流程和分离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全力推进工程化转化和工业示范,力争早日实现技术产业化。”潘秀莲说。示范:科技“双碳”双向奔赴 无论是工程转化还是基础研究,中科院几代科技工作者聚焦“双碳”战略需求,“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双碳”领域,接续前行、赓续奋斗,站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工程建设难点的第一线。 “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它们之中甚至有些事矛盾的,我们必须要顶层设计,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找到未来合理的双碳发展路径,这是当务之急。”在刘中民看来,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需要发展单项技术,更需要各能源分系统耦合互补,各自发挥所长、规避短板,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联动。 2018年,中科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组织实施“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专项提出了以化石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多能战略融合为三条主线的多能融合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策略,以期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的融合发展,构建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进能源革命。 为更快更好验证技术方案和示范,2019年12月9日,陕西省政府和中科院共创“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并在榆林建设了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积极支持中科院“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榆林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甚至比它更有优势,这是因为这里汇集了煤、气、油、盐,以及风光电水等多种资源,是多能融合和集中示范的最佳之地。”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任晓光告诉《中国科学报》,榆林有产业转型需求、有发展动力,我们与榆林一拍即合。 在榆林示范区,中科院将负责能源产业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陕西省及榆林市将整合财政资金、能源资源和产业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双方共同打造大型多能融合集成示范基地,以期形成集前沿技术开发、人才集聚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优势产业资本等于一体的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体系先行先试。 未来,不只是在陕西榆林,中科院在“行动计划”整体布局下,发挥全院“一盘棋”,统筹资源和优势力量,以解决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为抓手,促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积极支撑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图/王晓亮)
  • 科技为创,与美相聚——仪器仪表与美妆产业双向赋能发展交流会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为探讨研究后疫情时代下,仪器仪表产业如何对接美妆产业需求,共赢发展,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智能互联和云数据服务学术委员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和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共同组织了仪器仪表与美妆产业双向赋能发展交流会,于 11 月 21 日上午顺利召开。 上海东方美谷研究院张婉萍院长接待了专家交流团。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旭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处主任科员郑金聪,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文静,副教授韩三灿,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杜林,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林,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赖玉平,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姚叶锋,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装备处副处长张三军,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助理熊申展,上海市食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轶,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华,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潘华,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黄勇,上海之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李启腾共同到访并参会交流。 会议开始前,专家交流团参观了东方美谷研究院的工作院区,通过参观并听取讲解,对于化妆品行业仪器设备使用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国产设备产业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就当前化妆品行业的仪器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专家交流团参观东方美谷研究院专家交流团代表袁旭军总经理表明了此次的参访目的,希望能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响应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围绕行业企业需求痛点,在应用研究方面有更深入、更前沿的探索。简述了医药、半导体、化妆品等行业的发展态势,希望能将研究和工艺对接到新兴行业。在科研、研发、生产、应用四大领域共同由点及面展开合作。 交流会现场张婉萍院长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对专家团的此次交流表示欢迎和感谢。张院长介绍了东方美谷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平台优势。表明了融入民族产业发展布局,写好“作业”的重大决心。提出了化妆品行业的需求痛点,希望能够在整合资源、学科交叉方面继续进步, 以期打破国产化妆品行业发展瓶颈。交流会现场会议中,由张婉萍院长介绍了化妆品技术链工艺细节及技术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此为中轴,各位专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围绕化妆品行业作为聚合、分享、交叉及发展的平台优势,着重探讨了化 妆品行业现有仪器装备卡脖子的问题,并进行了制备工艺、原理的可实现性与市场盈利可能性的积极讨论。 本次会议聚焦于双光子、微流控、磁共振、3D 皮肤模型和微生物检测等技术工艺在化妆品功效评估及提升、质量保障及提升等应用领域的可行性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明确了久久为功,共促民族行业发展的科研创新精神。
  • 《Materials & Design》: 基于Pμ SL制造的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及其无人机应用
    近年来基于3D打印的微格点阵超材料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点阵超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减震降噪、吸能缓冲效果、突出的吸声和屏蔽等许多独特的功能特性,被誉为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在生物医学、电池电极以及运动器材、无人机减重等领域都有独特应用。其中,在无人机上应用超材料可以有效减轻其重量,减少其飞行所需的推力和功耗,从而提高电池续航时间与飞行持续时间,进而更好地拓展无人机在民用、军事、侦察,救援和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微格点阵超材料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可以帮助无人机抵抗飞行过程中的撞击和碰撞,点阵镂空结构还可以促进无人机的散热。为优化点阵超材料的机械性能,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设计策略,其中,受晶体学启发的超材料设计策略颇具代表性。例如,已被广泛采用的经典多孔晶格点阵结构如体心立方点阵结构(BCC)、面心立方点阵结构(FCC)、八度桁架点阵结构(OCT)等均是受晶体学中原子/离子排列的启发而形成的超材料设计。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机械系及纳米制造实验室(NML)陆洋、生物医学工程系Pakpong Chirarattananon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立波等报道了一种受金属硬化机制中的第二相粒子强化机制启发的多级微点阵超材料设计新策略。该策略思路如下:通过将OCT单元作为第二相粒子引入BCC点阵结构的45°对角平面,从而得到一种先进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与原始BCC点阵超材料相比,该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压缩比强度沿水平方向和纵向显著增加了〜300%和〜600%,同时也伴随着刚度和能量吸收能力的显著提高。图1 基于双相增强概念设计,通过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图2 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与原始BCC微点阵材料的3D打印和力学测试为了证明这种先进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制造可扩展性和实际应用潜力,该工作还通过摩方精密开发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的3D打印技术(nanoArch P130, S140, BMF Precision, Shenzhen, China)成型了尺寸为5.0 cmx2.0 cm x 1.0 cm的大尺寸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并将其成功集成到微型无人机(MAV)的机身中。和原本的实心机身对比,集成了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轻量化机身重量减少了~ 65%,从而使得微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实现了~ 40%的显著提升。图3 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应用于微型无人机构件以实现减重及服役时间提升该工作不仅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超材料增强设计方法,而且还展示了高精度PμSL (nanoArch P130, S140, BMF Precision, Shenzhen, China)3D打印超材料在微型无人机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相关成果以题为“3D printing of dual phase-strengthened microlattices for lightweight micro aerial vehicles”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 Design上。
  • 香港城大: 基于Pμ SL制造的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及其无人机应用
    近年来基于3D打印的微格点阵超材料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点阵超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减震降噪、吸能缓冲效果、突出的吸声和屏蔽等许多独特的功能特性,被誉为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在生物医学、电池电极以及运动器材、无人机减重等领域都有独特应用。其中,在无人机上应用超材料可以有效减轻其重量,减少其飞行所需的推力和功耗,从而提高电池续航时间与飞行持续时间,进而更好地拓展无人机在民用、军事、侦察,救援和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微格点阵超材料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可以帮助无人机抵抗飞行过程中的撞击和碰撞,点阵镂空结构还可以促进无人机的散热。为优化点阵超材料的机械性能,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设计策略,其中,受晶体学启发的超材料设计策略颇具代表性。例如,已被广泛采用的经典多孔晶格点阵结构如体心立方点阵结构(BCC)、面心立方点阵结构(FCC)、八度桁架点阵结构(OCT)等均是受晶体学中原子/离子排列的启发而形成的超材料设计。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机械系及纳米制造实验室(NML)陆洋、生物医学工程系Pakpong Chirarattananon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立波等报道了一种受金属硬化机制中的第二相粒子强化机制启发的多级微点阵超材料设计新策略。该策略思路如下:通过将OCT单元作为第二相粒子引入BCC点阵结构的45°对角平面,从而得到一种先进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与原始BCC点阵超材料相比,该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压缩比强度沿水平方向和纵向显著增加了〜300%和〜600%,同时也伴随着刚度和能量吸收能力的显著提高。图1 基于双相增强概念设计,通过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图2 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与原始BCC微点阵材料的3D打印和力学测试为了证明这种先进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制造可扩展性和实际应用潜力,该工作还通过摩方精密开发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的3D打印技术(nanoArchP130, S140, BMF Precision, Shenzhen, China)成型了尺寸为5.0 cmx 2.0 cm x 1.0 cm的大尺寸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并将其成功集成到微型无人机(MAV)的机身中。和原本的实心机身对比,集成了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轻量化机身重量减少了~ 65%,从而使得微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实现了~ 40%的显著提升。图3 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应用于微型无人机构件以实现减重及服役时间提升采用OCT-BCC微点阵超材料的微型无人机相较普通实心构件的无人机飞行时间提升达40%(视频10倍提速)该工作不仅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超材料增强设计方法,而且还展示了高精度PμSL (nanoArch P130, S140, BMF Precision, Shenzhen, China)3D打印超材料在微型无人机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相关成果以题为“3D printing of dual phase-strengthened microlattices for lightweight micro aerial vehicles”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 Design上。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香港城大《Materials & Design》: 基于Pμ SL制造的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及其无人机应用
    近年来基于3D打印的微格点阵超材料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点阵超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减震降噪、吸能缓冲效果、突出的吸声和屏蔽等许多独特的功能特性,被誉为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在生物医学、电池电极以及运动器材、无人机减重等领域都有独特应用。其中,在无人机上应用超材料可以有效减轻其重量,减少其飞行所需的推力和功耗,从而提高电池续航时间与飞行持续时间,进而更好地拓展无人机在民用、军事、侦察,救援和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微格点阵超材料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可以帮助无人机抵抗飞行过程中的撞击和碰撞,点阵镂空结构还可以促进无人机的散热。为优化点阵超材料的机械性能,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设计策略,其中,受晶体学启发的超材料设计策略颇具代表性。例如,已被广泛采用的经典多孔晶格点阵结构如体心立方点阵结构(BCC)、面心立方点阵结构(FCC)、八度桁架点阵结构(OCT)等均是受晶体学中原子/离子排列的启发而形成的超材料设计。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机械系及纳米制造实验室(NML)陆洋、生物医学工程系Pakpong Chirarattananon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立波等报道了一种受金属硬化机制中的第二相粒子强化机制启发的多级微点阵超材料设计新策略。该策略思路如下:通过将OCT单元作为第二相粒子引入BCC点阵结构的45°对角平面,从而得到一种先进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与原始BCC点阵超材料相比,该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压缩比强度沿水平方向和纵向显著增加了〜300%和〜600%,同时也伴随着刚度和能量吸收能力的显著提高。图1 基于双相增强概念设计,通过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图2 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与原始BCC微点阵材料的3D打印和力学测试为了证明这种先进的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制造可扩展性和实际应用潜力,该工作还通过摩方精密开发的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的3D打印技术(nanoArch P130, S140, BMF Precision, Shenzhen, China)成型了尺寸为5.0 cmx 2.0 cm x 1.0 cm的大尺寸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并将其成功集成到微型无人机(MAV)的机身中。和原本的实心机身对比,集成了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的轻量化机身重量减少了~ 65%,从而使得微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实现了~ 40%的显著提升。图3 OCT-BCC双相微点阵超材料应用于微型无人机构件以实现减重及服役时间提升采用OCT-BCC微点阵超材料的微型无人机相较普通实心构件的无人机飞行时间提升达40%(视频10倍提速)该工作不仅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超材料增强设计方法,而且还展示了高精度PμSL (nanoArch P130, S140, BMF Precision, Shenzhen, China)3D打印超材料在微型无人机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相关成果以题为“3D printing of dual phase-strengthened microlattices for lightweight micro aerial vehicles”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aterials& Design上。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利用基因组学 昆明动物所双相情感障碍功能研究获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发现,BP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BPD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BPD的遗传力为80%左右,表明遗传因素在BPD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报道许多BPD风险基因座(loci)。然而,这些风险基因座内的遗传变异如何影响BPD的易感机制尚不清楚。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罗雄剑和李明课题组合作,探究BPD风险遗传变异的调控机制。研究整合人类脑组织(或神经细胞系)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数据和位置权重矩阵(position weight matrix,PWM)数据,鉴别到16个影响转录因子结合的BPD风险遗传变异。研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转录因子敲低、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等功能实验,探索了这些功能遗传变异的调控机制。进一步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揭示了受这些功能性遗传变异调控的潜在靶基因。此外,科研人员通过研究PACS1(已鉴定的功能性SNPs rs10896081和rs3862386调控的潜在靶基因)对树突棘的调控,发现在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中过表达PACS1会影响树突棘的密度,提示该基因在BPD中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上述结果提示,这些遗传变异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结合,进而调控双相情感障碍易感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该研究系统性地从GWAS鉴别到的BPD风险遗传变异中识别出具有功能后果(或潜在致病)的功能性遗传变异,并解析这些功能性遗传变异的调控机制。此外,该研究将功能性遗传变异与其潜在靶基因联系起来,对功能性遗传变异和候选基因的进一步功能鉴定和机制研究将有助于阐明BPD的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从而为BPD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以Functional genomic analysis delineates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GWAS-identified bipolar disorder risk variants为题,在线发表在Genome Medicin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及云南省重点研究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双相情感障碍风险功能遗传变异rs10896081可能通过影响与PBX3转录因子结合调控PACS1基因表达
  • 深度学习助力增材制造梯度力学超材料逆向设计
    由于其特异的宏微观基元拓扑构型,力学超材料在刚度、韧性、减隔振和热膨胀等性能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均质材料,受到了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电子电路和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生物体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各类器官,与超材料的概念相契合,即通过多层级微结构实现超常物理力学特性,同时生物器官的微结构基元还呈现出梯度渐变、长程无序等特征。目前,针对力学超材料发展的拓扑优化方法和机器学习设计方法,主要面向周期性结构,对于仿生梯度超材料的逆向设计和优化,缺乏高效率、高保真的计算分析方法。 图1深度神经多网络系统实现多属性胞元的定制总体思路框图近期,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加速梯度力学超材料逆向设计的深度学习方法。发展了一种由对抗神经网络(GAN)、性能预测网络(PPN)和结构生成网络(SGN)组成的多重网络深度学习框架,如图1所示,可实现力学性能参数和拓扑构型的快速双向映射。基于此深度学习框架,将各向异性材料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组成的属性空间,类比于R-G-B色彩空间,进而将梯度力学超材料逆向设计转换为色彩匹配问题。利用HTL树脂3D打印(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制备了超材料结构样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验证了逆向设计的有效性。相关成果以“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for Reverse Design of Gradient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为题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期刊。图2 周期性超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泊松比应变曲线,其中左侧插图为3D打印试件,右侧插图为有限元分析模型。(a) 正泊松比结构。(b)零泊松比结构。(c)负泊松比结构;该研究中,首先基于拓扑优化方法得到了不同杨氏模量E、泊松比υ和剪切模量G的超材料胞元,并建立对应的属性空间作为数据样本。随后,基于Keras平台搭建了具备三个卷积解码/编码网络的深度神经网络系统,用于实现结构性能评估、结构补充与结构生成。基于拓扑优化样本实现PPN网络的离线训练,同时结合随机结构训练GAN网络以补充胞元属性空间。最后,基于属性空间扩充后的样本进一步训练SGN网络,对于任意的力学参数目标,均可在0.01秒内给出胞元构型,实现了多属性胞元的快速逆向设计。针对优化设计和网络预测得到的特定属性结构进行3D打印(如图2所示),并开展DIC压缩试验表征了其模量与泊松比,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3 相邻胞元结构连通性的实现:(a)单元边界的定义和连接的分类(具有不同颜色的结构表示不同的属性);(b)SGN网络调整初始设计;(c)经过网络匹配得到的最终结构。在超材料胞元快速逆向设计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一种结构像素化方法,通过结构的E-υ-G属性与R-G-B通道一一映射,将结构属性数据库转化为像素数据库。首先基于像素匹配的方式生成满足宏观属性需求的初始设计,随后网络系统根据结构的连通性要求进一步优化胞元结构,保证宏观结构的可制造性,如图3所示。研究者们以髋关节假体为例,开展了梯度超材料结构的快速设计。如图4所示,髋关节假体在人体中主要承受非轴向载荷,如果嵌入骨骼中的部分发生弯曲,受到弯曲拉应力作用的一侧,将牵引其上附着的骨组织,诱发组织损伤。模仿实际骨骼的力学属性分布特征,采用神经网络系统在不同位置自动排列模量与泊松比梯度变化的超材料胞元(图5),从而调整了宏观结构的变形模式,使髋关节植入结构的两侧,均保持在压应力状态,解决了假体界面失效的问题。计算模型基于围绕假体的凹槽,用于模拟假体插入骨骼,固定凹槽的底端并在假体的顶部施加非对称压缩载荷。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多材料模型,每个晶胞区域代表一种材料,材料性质与超材料模型中相同位置的晶胞的E-G-υ一致。两种模型的水平位移计算结果如图5f所示,槽左侧的位移为负,而右侧的位移为正,这表明假体两侧的界面被均匀挤压。假体与骨牢固结合,有效防止界面破坏,梯度结构具有完美的连接状态,类似于超材料模型的设计目标。超材料模型和多材料模型的计算结果高度一致,证实了他们提出的超材料设计方法的准确性,这种有效的连接策略在满足增材制造要求的同时实现了与多材料设计相同的性能。图4 人体髋关节假体的受力状态。(从外到内为皮肤、髋骨和假体。假体受到不对称轴向压缩力作用,中间的粉红色区域被选为目标设计区域。) 图5 深度神经网络系统实现梯度模量/泊松比髋关节结构设计:(a)具有生物相似结构的梯度模量分布;(b)受变形模式启发的泊松比分布;(c)叠加后的最终力学性能分布;(d)GSN网络在像素匹配后调整结构;(e)满足目标模量和泊松比设计要求的超材料髋关节结构。(f)模拟假体受载的位移云图,等效多材料模型(上)和超材料模型(下)。
  • 双向电泳样品制备系列--冬季大优惠
    低至6.5折 优惠时间:2005年11月14日至12月30日 优惠产品包括: 分布提取试剂盒 去除白蛋白和IgG试剂盒 去拖尾试剂 干胶条水化溶液 2-D Clean-Up试剂盒 2-D 定量试剂盒 微透析试剂盒 样品研磨试剂盒 蛋白酶抑制剂 核酸酶混合物 具体信息请访问: http://www5.amershambiosciences.com/aptrix/upp01077.nsf/Content/china_hot_news_and_special_offer
  • 中国科学院大学拟采购一批仪器设备
    日 期: 2013年 9 月 5 日   招标编号: OITC-G13023377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受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标人)的委托,就中国科学院大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1.现邀请合格的投标人就下列货物及有关服务提交密封投标。有兴趣的投标人可从招标代理所在地址得到进一步信息和查看招标文件。   2.本次招标货物分为 3 个包,每个投标人可对其中一个包或多个包进行投标,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对包中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得拆分,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 包号 品目号 货物名称 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 数量 拦标价(万元) 1 1-1 实时荧光基因定量分析仪 是 1台 110 1-2 双向电泳系统 是 1台 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是 1台 2 2-1 微波消解仪 是 1台 30 3 3-1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是 1台 160  3.投标人资格条件: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信誉,具有履行合同能力和良好的履行合同的记录,具有良好资金、财务状况的法人实体。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按本投标邀请的规定获取招标文件。   4.有兴趣的投标人可从 2013 年 9 月 5 日至 2013 年 9 月 22 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17:00(北京时间)在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7号 银都大厦15层)1507室查阅或购买招标文件,本招标文件售价为500元/包,如需邮寄另加100元的邮资费用,邮寄过程中产生的任何问题由购买标书人自己负责,招标代理机构不负责任。售后不退。   5.所有投标文件应于 2013 年 9 月 25 日上午9:30时(北京时间)之前递交至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并须附有不低于投标金额1%的投标保证金,以招标机构为承受人。  6.兹定于 2013 年 9 月 25 日上午9:30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公开开标。届时请投标人派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7. 招标机构名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7号 银都大厦15层 (请乘大厅中间的电梯)   邮  编:100142   电  话:68729912 / 68725599-8442   传  真:68458922   电子信箱:ldai@osic.com.cn   联 系 人: 赵倩 戴龙   人民币支付银行:   开户名(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开户银行:招行银行北京西三环支行   帐号:862081657710001   外币支付银行:   开户名(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NAME OF THE COMPANY:THE ORIENTAL INTERNATIONAL TENDERING COMPANY LTD.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阜外支行   BANK: BANK OF COMMUNICATIONS BEIJING BRANCH FUWAI SUB-BRANCH   帐号:110060239012015620014   ACCOUNT NO.: 110060239012015620014   SWIFT CODE: COMMCNSHBJG
  •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将购置一批实验室仪器
    2010年11月25日,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发布公告,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招标仪器涉及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分析平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等。该招标项目详细内容如下:   一、采购人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地址: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二、招标代理机构名称: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   三、招标编号:CTEC10B326   四、采购项目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   五、项目批准文号: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六、招标内容: 包号 品目 货物名称 数量(台、套) 简要技术指标 1 1 蛋白质膜过滤分离系统 1 温度:4 ~ 50 ℃ 2 蛋白层析系统 1 工作温度:5C ~ 35C 3 蛋白双向电泳系统 1 环境温度:15℃~32℃ 4 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分析平台 1 工作温度:5℃~30℃ 5 全自动蛋白点挖取系统 1 操作温度:18~30 ℃ 6 蛋白斑点酶解系统 1 工作温度:5℃~40℃ 7 全波长扫描荧光酶标仪/洗板机 1 环境温度:4℃~50℃ 2 8 DNA分析系统 1 平均碱基读长400个碱基以上 9 高速数模转换器 1 环境温度:-5℃~40℃ 10 核酸提取工作站3 1 相对湿度:10~85% 3 11 生物离子液相色谱仪 1 环境温度:10℃~30℃ 12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1 相对湿度:10~85% 13 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 1 环境温度:10℃~40℃ 4 14 人工气候箱 2 环境温度:-5℃~40℃ 15 桌面型实验室自动化工作站 1 环境温度:15~35℃ 16 高通量液体处理系统 1 相对湿度:10~80% 17 核酸自动化分析系统 1 相对湿度:10~80% 18 高通量分光光度计 1 分辨率:0.001 OD 19 定量遗传分析系统 1 相对湿度:10~80%   本项目共分4个包,投标人可以投全部的包,也可以只对其中一包或几包货物进行投标,但不允许将某一包的内容拆开来投标。   七、合格投标人的资质要求:   1、投标人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注册的企业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投标人应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充足的资金保证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投标人必须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投标人必须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投标人必须在近三年的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不能是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被其它企业兼并(包括收购、重组)和因重大经济纠纷正在法院打官司的企业 也不应是被相关机构宣布上了“黑名单”的企业   6、投标人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应与采购人在本次招标项下拟采购的货物从事设计、编制技术规格和其他文件提供咨询服务的单位及其相关联的所属机构有任何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八、招标文件发售:   1、时间:2010年11月26日至2010年12月15日(节假日除外),上午9:00至11:00 下午1:00至4:00(北京时间)(节假日除外)。   2、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路5号京朝大厦8层811房间,100125   3、价格:招标文件每包8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如欲邮购,请按下述地址汇款,另加邮寄费50元人民币。   4、京外企业购买招标文件可以先发送电子版本,以纸质版本为准。   九、开标时间及地点   1、投标截止时间:2010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13:30时。   2、开标时间:2010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13:30时。   3、开标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路5号京朝大厦8层806房间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于勇谋、巩芹   电话:010-59193837   传真:010-59193811n   电子信箱:yymou@yahoo.com.cn   开户名称: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   银行帐号:2200201018726   开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建国门支行
  • 仪器新应用!中科大在纳米尺度上实现2D铁电材料中铁电极化的任意控制!
    【科学背景】随着室温超薄铁电材料的出现,包括氧化铪、钙钛矿氧化物和范德瓦尔斯(vdW)材料,科学界开始关注这些材料带来的新颖性和潜在应用。这些超薄铁电材料的出现挑战了长期以来对铁电性的关键尺寸效应的认识,为开发微型铁电器件并将其集成到现代半导体技术中提供了新的机遇。电容效应通过应变梯度和电极化的耦合来操纵铁电性质,而无需外部电压。这一效应的引入使得铁电材料的控制变得更加灵活,并有望在低维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在铁电材料中广泛实施柔电控制仍然比预期中少见。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机械开关路径通常被限制为单一或固定方向,导致了柔电控制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华凌教授课题组和云南师范大学付召明教授合作通过使用范德瓦尔斯材料的固有柔性,利用纳米尖印压技术在超薄铁电材料CuInP2S6(CIPS)中实现了任意极化反转和人工域工程。相关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Reversible flexoelectric domain engineering at the nanoscale in van der Waals ferroelectrics”的最新论文。他们观察到,在纳米尺度下施加压力后,CIPS的形态经历了一种延展变形,这种软变形导致了双向柔电场的产生,从而使CIPS的极化可以双向反转。通过控制施加的尖端力,他们还能够实现不同形状的纳米域的选择性生成,并且可以观察到铁电域的转变。【科学亮点】(1) 本研究首次通过尖端印压技术在超薄铁电材料CuInP2S6(CIPS)中实现了任意极化反转和人工域工程。与传统体材料中的硬接触情况不同,本研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尖端在纳米尺度下施加压力,观察到CIPS的形态经历了延展变形。(2) 实验结果显示,CIPS的软变形归因于其vdW材料的固有柔性,并产生了一个双向柔电场,使得CIPS的极化可以以双向方式反转。通过该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在预极化样品中选择性地生成了不同形状的纳米域,如点和环。(3)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通过施加不同的尖端力以反转向下的铁电域,可以观察到三叶域向环域的转变,表明CIPS中存在面内各向异性的柔性。【科学图文】图1:二维材料中铁电极化力学双向调控策略演示。图2. 二维CuInP2S6中可逆无损挠曲电调控的演示。图3. 载荷力对极化和域的影响。图4:超薄CuInP2S6中的瞬态柔电控制。图5:任意柔电域工程。【科学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机械方法,可在纳米尺度上实现二维铁电材料中铁电极化的任意控制。通过利用超薄铁电材料中的面内各向异性柔性,并通过巨大的柔电场实现了独特的高极化铁电态。这一发现为利用机械手段在二维极限下可靠地切换铁电极化提供了新途径。作者的结果揭示了柔电控制在切换超薄铁电材料中复杂铁电性方面的高效性,同时为探索铁电性相关的新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实现的大应变梯度还为研究机械控制二维材料的电子、光学和磁学性质提供了重要机会。这些发现有望推动铁电材料在新型电子器件、光学器件以及磁学器件方面的应用,并促进了对超薄铁电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开发。原文详情:Liu, H., Lai, Q., Fu, J. et al. Reversible flexoelectric domain engineering at the nanoscale in van der Waals ferroelectrics. Nat Commun 15, 4556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8892-z
  •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拟采购大批仪器设备
    2011年4月8日,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拟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等12种仪器进行采购(第七-十一包);而此前3月31日,该项目曾发布采购公告,拟对全波长酶标仪等34种仪器设备采购(第一-五包)。采购仪器情况请见下: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一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 1台 2 多通道生物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二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全波长酶标仪 1台 2 电子万能试验机 1台 3 超速离心机 1台 4 中医数字化采集及分析仪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三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微量热仪 1台 2 红外热像仪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四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正置荧光显微镜 1台 2 无创性大鼠血压计 1台 3 酸碱度PH计 1台 4 自动高压灭菌锅 1台 5 小型高速离心机 1台 6 电泳系列 1套 7 移液器系列 1套 8 分析天平 1台 9 水迷宫系统 1套 10 组织捣碎匀浆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五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低温高速离心机 1台 2 超低温冰箱 1台 3 酶标仪 1台 4 核酸蛋白转印系统 1套 5 超微量高精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系统 1套 6 高效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 1套 7 分液收集器 1台 8 台式高速离心机 1台 9 高速逆流色谱仪 1台 10 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1台 11 微波真空干燥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六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手动石蜡切片机 1台 2 冰冻切片机 1台 3 快速密闭自动组织脱水机 1台 4 摊片机 1台 5 石蜡包埋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七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 1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八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套) 1 水平电泳系统 1套 2 蛋白质常规电泳系统 1套 3 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 1套 4 全自动电泳系统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九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套) 1 荧光定量PCR仪 1套 2 电穿孔仪 1套 3 蛋白纯化系统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十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 1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台 2 自动细胞计数仪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十一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 1 落地式高速离心机 1台 2 落地式超高速离心机 1台 附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委托,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参加投标。   1、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7、08、09、10、11   2、 招标人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3、 招标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4、 招标人电话:010-64286589   5、 采购内容:见上   6、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7、 投标人资格要求:   1、满足《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要求: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8、 评标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   9、 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从2011年4月11日-4月30日(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4:30(北京时间),经审查合格后方可购买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 500元,售后不退。若须邮购,须另加人民币 50 元。   10、 招标文件发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5号远大中心B座20层   11、 投标截止日期:2011年5月4日上午9时00分(北京时间)   12、 开标日期:2011年5月4日上午9时00分 (北京时间)   13、 开标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会议室   14、 本招标公告同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北京市政府采购网上发布。   凡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须由其法人授权代表携带资格证明文件、法人授权委托书(需包含购买本项目文件的授权)、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每页须加盖投标人公章),到招标代理机构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购买本项目的招标文件。   资格证明文件名称:   1. 营业执照复印件2、税务登记证3、授权书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招标代理机构: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5号远大中心B座20层   邮编:100101   电话:010-51909695、010-51909634 传真:010-51909681   联系人: 刘洁、李伟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4月8日
  • 北京发布“带薪创业”新政 科研人员福利“逆天”
    p   7月5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带薪创业”新政:今后,北京市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新创业,不仅原单位可以保留基本工资、社保待遇,还可以兼职取酬,获得成果转化收益 创新创业期间取得的业绩,可以作为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如果创业不成功,还可以“回家”,返回本单位工作。 /p p    strong 哪些创新创业形式可获支持? /strong /p p   7月5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对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六种模式”下的创新创业,集中出台组合式支持政策。 /p p   《实施意见》明确了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六种模式”,即: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 /p p   其中,离岗创业期限一般为3年,因特殊需要可以延长到5年。 /p p    strong 哪些人可享支持政策? /strong /p p   《实施意见》明确,创新创业的人员范围,是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专业技术职务的领导人员辞去领导职务的,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具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能力的管理人员,都可以离岗创业,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创新。 /p p    strong 政策1:离岗创业工资、社保都保留 /strong /p p   《实施意见》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等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兼职取酬,获得成果转化收益。离岗创业人员离岗期间,可保留相应的人事关系、基本工资待遇和社保相关待遇。 /p p   北京市人社局介绍,《实施意见》坚持首善标准,突破人才体制壁垒,打破对人才的束缚,让人才流动起来,真正实现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共享模式”。同时,组合式支持政策明确详尽,让专业技术人员在创新创业时轻装上阵,再无后顾之忧。 /p p    strong 政策2:业绩可作职称评审、岗位晋升依据 /strong /p p   《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关于创新创业人员的管理考核措施。 /p p   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及离岗创业人员,只需向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与单位签订协议后即可创新创业。 /p p   创新创业期间取得的业绩,可以作为创业人员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与其他在职人员一样,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等级晋升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免除创新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p p    strong 政策3:对急需紧缺人才采取“柔性吸引” /strong /p p   《实施意见》既鼓励人才“走出去”,也支持“引进来”,畅通了人才进、出事业单位的通道,破除了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了科研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社会间的双向流动机制,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来去自由、合理流动。 /p p   不仅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走出去”创新创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流动岗位或特设岗位,聘用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海外高水平创新人才到本单位兼职,对急需紧缺人才采取“柔性吸引”的方法,为人才的双向流动畅通了渠道。 /p p    strong 政策4:创业不成功,还能返回原单位 /strong /p p   《实施意见》还为创新创业人员建立了托底机制,一旦创业不成功,这些人员还可以选择返回原单位,仍可按本人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相应的岗位聘用。 /p p   创业期间,个人自愿流动到兼职单位或所创办企业的,原单位将按规定为专业技术人员办理解除合同等手续,保障其流动调出。 /p p   strong  解读: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收益将回馈原单位 /strong /p p   新政为事业单位创新创业人员创造了几乎“无门槛”的便利条件,但是否会增加用人单位的负担呢? /p p   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的实施确实可能为用人单位造成新的支出,但是鼓励创新就要义无反顾,创造最好的环境。而且,一旦有科技成果通过创新创业转化成功,收益中的一部分会回馈原单位。“用人单位要用大格局来看,支持力度越大,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p p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新政策,是对过去管得过多、过死的旧有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个改革。“改革就是破旧立新,下一步,应该针对新情况相应完善相关制度,在鼓励支持这些人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规范其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的关系。”苏海南说。 /p
  • 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6个技术方向启动19个任务
    2月1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21日,修改意见请于2月21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gxs_njc@most.cn。附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关于“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稿中提到,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夯实产业基础研发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链核心瓶颈技术,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形成一批国际前瞻和领先的科技成果,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和规模领先优势,并逐步建立技术优势。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21年度指南拟在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 整车平台6个技术方向,启动19个指南任务。1.能源动力1.1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全固态电池中电极(正极、负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稳定化与自修复机制;微结构固态复合正极(含活性材料、电解质、电子导电介质等)中电子、离子的输运特性;具有导电骨架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和固态电池中界面/结构对锂沉积形态的影响;超薄高离子电导率固体电解质层制备技术及面离子输运均匀性、机械强度、与正负极界面兼容性;新型电池结构、干法电极、新型电解质层制备方法及封装方式;电池内部温度/力学/电化学场以及失效破坏等实验表征技术及固态电池综合评价方法。1.2 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动力电池低温环境充放电性能衰减的电化学机理,研究加热方式、加热策略对电池安全、电池寿命的影响机制,研发动力电池系统无损极速加热新结构、新方法及其加热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全气候环境条件下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充放电方法和控制管理技术,极端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耐候性,研发全气候电池系统技术;研究动力电池可靠性与车载振动、环境温度、动态载荷等交变应力的耦合关系及其疲劳损伤规律,高挤压强度下的安全性防护方法,电池系统故障诊断、安全评估与预警方法;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爆炸当量估计方法、热失控扩展路径及特性、热失控延缓和阻断控制机制;研发基于以上关键技术的高安全、全气候的新结构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系统。1.3 车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开发(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燃料场景需求的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关键部件、电堆、系统设计及集成技术,主要包括:优化电极微观结构,研究高性能高可靠长方形电池结构设计及可控制备技术;优化连接体结构及流场设计,开发低成本连接体加工及涂层致密化技术;开发一致性长寿命电堆组装技术,形成电堆批量制造能力;研发不同燃料处理技术及关键部件;开发不同燃料场景应用的SOFC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与SOFC耦合的快速启动响应技术,提出效率优化与冷热电管控策略。1.4 高密度大容量气氢车载储供系统设计及关键部件研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燃料电池重型车辆长途续航需求,研究车载储氢瓶、车载储氢系统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工况下大容量储氢的释放和泄露规律,研制车载70MPa大容量IV型瓶、集成瓶阀、储氢系统调压阀组、储氢系统控制器、氢气泄漏探测传感器等,形成高压力、大容量车载储氢系统。针对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供氢需求,研究大流量、高动态等复杂工况条件下供氢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研制氢气流量控制阀组、循环引射器、机械循环泵等核心部件。针对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快速加注需求,研究加氢口预冷高压大流量气氢在车载系统中的扩散、增压、升温等规律, 获得稳定匹配与安全阈值控制技术,定义各部位材质循环加载要求、车载储氢系统受氢口与加氢枪的机械接口方式,开发面向高可靠、高安全的氢燃料快速加注操作流程、接插连接规范及通信协议。2.电驱系统2.1 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基于铜合金和铜/纳米管等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超级铜线及电机绕组制备技术,探索大电流 SiC MOSFET芯片载流子输运性能高温骤降机理和抑制栅介质界面缺陷等可靠性增强方法,研究超低杂散参数/高效散热的SiC模块与组件协同优化技术,实现材料与器件优化。研究SiC电驱动系统新结构、多物理场集成和全域高效控制方法,研究SiC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特性及抑制方法,解决SiC电驱动系统在高密度集成和高效控制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新型电驱系统技术测试与分析,完成电驱系统前沿技术对标评价;开展车用服役条件下电驱系统功率器件、电机绝缘和轴承等系统致命故障检测、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形成电驱系统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2.2 高性能轮毂电机及总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高密度轮毂电机:研究高密度轮毂电机的电磁机热声等多物理场协同设计与仿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转矩脉动抑制、噪声抑制和可靠性与耐久性验证方法,开发轮毂电机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技术(包括冷却结构、动密封等)。轮毂驱动系统集成:突破轮毂电机与制动、转向和悬架系统深度集成与转矩矢量分配技术难题,实现轮毂电机系统性能、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的持续提升,为全新电动化底盘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撑。2.3 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及高效机电耦合技术(共性关 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结构优化、高压喷射、高压缩比、高效燃烧、电动气门、低摩擦和低噪声等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开发出热效率高、排放好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研究新型构型、一体化机电集成、高效传动、高效热管理、动态控制和低噪声等机电耦合技术,开发出高效率、高集成、低成本的机电耦合变速箱。研究结构集成优化、动态协同控制、高压安全管理、测试验证等混动总成技术,实现总成高效和高可靠性。搭载专用动力电池,通过整车高效优化控制实现整车级行业领先动力和能耗指标。3.智能驾驶3.1 多域电子电气信息架构(EEI)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构建基于服务的车路云网一体化集中式电子电气信息架构,研究高内聚、低耦合架构技术,探索车辆终端、边缘节点和云平台算力分配技术和通用应用开发架构,形成域内、域间、车云标准接口,实现软件模块复用以及整车软件管理;研究C-V2X和车载网络融合的新型架构底层软件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车载以太网和时间敏感网络等通信技术,设计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软件信息系统构架,构建数据远程分析、诊断、调校与升级一体化技术平台;研究电子电气架构安全冗余技术,基于多维度安全设计方法,构建故障检测、主动重构控制及可靠高效的多层纵深防御体系;研究电子电气架构评估与实时性仿真分析技术,建立多层级、一体化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体系,搭建车路云网一体化集中式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测试平台;研究电子电气信息架构集成应用,实现技术应用与示范。3.2 学习型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人车路广义系统的多尺度场景理解技术,开发交通参与者的长时域行为预测系统;自动驾驶感知-决策 -控制功能在线进化学习技术,研发模型与数据联合驱动的高效迭代求解算法,开发通用的建模、优化与分析软件;研究自动驾驶系统的高实时车载计算装置,包括低功耗异构计算架构、分布式高效任务管理、策略模型压缩/编译/部署等关键技术;研制多维驾驶性能分析系统与训练平台,包括边缘场景的自然驾驶数据库、以安全性为核心的驾驶性能评估模型、支持虚拟交通场景的半实物在环训练等;开发自动驾驶系统学习功能集成与测试验证技术,包括符合车规级标准的开发方法及测试流程,功能优化、故障诊断、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等辅助模块,以及封闭测试场和开放示范道路的试验。3.3 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认知技术,包括结合系统开发“V”字流程的正向危害分析、风险辨识以及机器学习算法不确定性及可解释性研究,构建预期功能安全量化评估模型;研究预期功能安全实时防护技术,构建预期功能安全实时监测与防护系统;研究降低预期功能安全风险的机器学习成长系统关键技术,包括面向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成长平台的数据系统以及面向大数据的预期功能安全高性能云计算技术;研究人机交互的预期功能安全关键技术,包括车内外人机交互的预期功能安全防护技术及其功能模拟技术;研究预期功能安全场景库建设及测试评价技术,包括场景库测评优先子集和覆盖梯度研究、搭建预期功能安全仿真测试模型,研究预期功能安全量化与测试评价技术,建立预期功能安全试验验证规范及标准。4.车网融合4.1 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面向车路云网的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通信与系统动力学融合构型建模技术,研究异构可组合模型形式化表达和模块化开发技术,建立系统设计模型库;研究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高效协同的体系架构框架构建技术,突破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和构型优化关键技术,建立系统需求、功能、逻辑和物理架构;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并发组件设计技术,研发可溯源连续传递数据库,建立系统云协作总体设计软件工具;研究实验系统评估和验证 技术,研发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在环半实物试验装置及测试案例集;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应用实现技术,研究建立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协同的示范平台。4.2 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与北斗卫星融合定位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支持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动态地图模型与架构,研究面向中国道路特点、支持增量更新与扩展的地图数据模型,建立动静态、变分辨率地图数据的表达与存储机制;研究面向量产车众包数据的地图在线更新技术,研究地图数据实时加密与偏转技术;研究基于地图感知容器的网联汽车协同感知技术,建立车-路-云网联信息的多源融合机制;研究车规级北斗定位芯片与车载多源定位终端技术,构建基于北斗及其增强系统的车载定位、导航、授时一体化系统, 研究融合视觉、惯导与地图的智能全息组合主动定位技术;研究自动驾驶地图与定位系统的车载软硬件集成技术。4.3 自动驾驶仿真及数字孪生测试评价工具链(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人-车-路-环”耦合的高保真建模仿真技术, 研究高精度传感器、动力学、环境建模技术和强耦合机制, 研发支撑L3及以上自动驾驶实时仿真软件;融合自动驾驶场景及交通流特征的云端仿真技术,研究包含中国自动驾驶事故场景特性的宏微观一体化交通流建模与加速测试技术, 开发场景批量生成与高并发大规模云计算测试平台;车-云-场协同的自动驾驶在线加速测试评估技术,研究基于交通流的驾驶员行为、自动驾驶车辆行为的云端协同与场地孪生连续测评技术;多车协同的整车交通在环数字孪生技术,研制高灵敏的驱动、制动、转向一体化整车级系统平台,研究“人-车-路-环”实时模拟与虚实融合交互集成测试技术;自动驾驶测试评价平台及工具链,研究驾驶智能性评级、缺陷自动识别与安全性能认证技术,构建标准化的工具软件及硬件平台。5.支撑技术5.1 汽车电控单元关键工具链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发汽车电控单元模块级软件建模工具,实现基于模型的软件设计功能;研发汽车电控单元软件测试验证工具,实现软件测试验证的流程标准化、接口统一化、测试自动化;研发汽车电控单元软硬件集成测试与标定工具, 实现电控软硬件功性能的在线优化;研发车辆通讯总线仿真与测试工具,实现对车辆通讯总线的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开发基于云技术的汽车电控单元设计仿真平台与模型库,实现自主工具链的云端并行计算技术。5.2 关键车规级芯片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车规控制、通讯、计算、安全、存储芯片在车载使用要求下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设计开发基于FPGA半实物平台和芯片实物平台的车规芯片功能安全测试用例库及测试技术;针对智能驾驶使用要求,研究车规计算芯片的算力、能耗测试技术;针对网联驾驶使用要求,研究车规信息安全芯片基于国密算法安全保证能力的信息安全测试技术;搭建车规车规控制、通讯、计算、安全、存储芯片测试平台,建立其在车载使用要求下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5.3 车载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技术与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多场景全工况多因素耦合下电池系统安全性损伤机理、演变规律及评价技术,研究电池系统热失控热扩散评价技术,研究电池系统失效致灾危害评估技术,研究电池系统使用寿命与安全耦合机制与规律,建立动力电池多维度安全性评价体系和标准;研究动力电池系统高频失效行为的孕育演化机制和复现评估技术,研究车端感知、线下检测、云端数据协同的在役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风险评估技术;开发智能无损检测装备及软件。 研究多场景多因素耦合下车载氢系统失效机理、失效模式及定量化安全评估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失效危害评估技术,建立车载氢系统多维度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氢气泄露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微量氢泄漏检测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安全风险在线监测方法。5.4 高效协同充换电关键技术及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车-桩(站)-云多层级充电物理信息网体系架构,大数据驱动的安全高效充电管理与控制技术,研发车桩(站)互联互通实时数据交互平台;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车运行应用大数据的充电负荷时空多维度预测方法,充换电设施网点布局与站点构型规划方法;研究车-桩-云协同信息服务的运营管理与决策理论方法,用户行为识别与充电设施状态感知协同的车群充电规划方法与引导技术;研究快换站多型号动力电池包融合存储、识别和充电技术,快换电池包标准化技术,多车型、多型号电池包识别和匹配技术,研发可多车型共用动力电池快换设备;研究多功率等级兼容的无线双向充放电技术,研发大功率、高效率、智能适配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备。6.整车平台6.1 纯电动客车/乘用车高效高环境适应动力平台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极寒环境整车低能耗自保温技术,高温高湿环境下动力平台高效冷却技术、高绝缘和高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多应用场景的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内部温度预测方法、温控回路智能高效控制技术;研究电驱动、动力电池以及乘员舱热管理系统间的能耗耦合机理,研究高效智能化热管理控制技术,研发多热源协同智能高效一体化热管理系统;研究多阀门多通道多冷却回路一体化、压缩机低温可靠性、可变制冷剂充注量等空调技术,研发低温高效热泵空调系统;研究基于功能域的动力平台高效集中式控制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整车能量管理优化标定技术,研发基于自主核心芯片的多合一高压集成控制器和网联化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研发高环境适应动力系统平台和专用化底盘。6.2 智能电动重载车辆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开发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一体化平台架构, 研究重载车辆的整车物理结构与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系统间的耦合机理与设计方法;开发面向恶劣环境的重载车辆智能驾驶系统,研究多尘、颠簸等场景下大盲区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研究强振动、重载荷等条件下车辆故障诊断及导向安全智能决策技术,研究连续大长坡、大幅变载荷等工况下车辆纵横向协调控制技术;面向复杂工况的重载车辆大功率智能电驱动系统开发,构建面向重载车辆的主辅一体式永磁电机驱动系统拓扑结构,研究多态湿滑大坡道下自适应力矩分配与预测型智能控制技术;开发面向多场景作业的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仿真验证平台,研究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的硬件在环仿真与编组作业模拟技术;开展露天矿山等典型场景下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的无人化协同作业示范应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