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工控智能仪

仪器信息网工控智能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工控智能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工控智能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工控智能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工控智能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工控智能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工控智能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工控智能仪相关的资讯

  • 胜利油田技检中心工控检测实验室获工信部授牌
    11月初,2023年第三届工控中国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主题为“生态链接 智控未来 筑基新型工业化”。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代表中国石化承接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测评共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石油石化行业分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授牌。近年来,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依托信息化运维和检测业务积累的宝贵经验,围绕智能油田建设需求,大力开展工控系统检测技术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并逐步建立完善工业控制系统检测评价体系。该中心将以本次授牌为契机,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做大做强工业控制系统检测评价业务,形成适用于石油石化行业上中下游各类工业控制系统的系列检测评价技术,为工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更好地服务智能油田和智慧石化建设。
  • 广州工控集团与生物岛实验室签约,联手打造高端仪器产业创新高地
    8月8日上午,广州工控集团与生物岛实验室高端科学仪器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利用资源优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使更多的项目成果落地生花;并通过组建投资基金,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赋能产业发展,为广州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作出贡献。具体来看,双方将以合资公司为平台,通过收并购相关领域目标企业等方式布局、建立产业板块;通过发挥广州工控集团在行业政策、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业务拓展等方面的优势与经验,助力生物岛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并实现经营拓展;联合申请和落地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或其他重大项目。与此同时,双方拟共同发起设立高端仪器与高端装备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将聚焦高端装备、仪器等未来产业,重点关注生物岛实验室自研项目或经广州实验室等其他国家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严格筛选的优质项目,以及辅助、康复等仪器设备等领域的中后期项目。生物岛实验室是广东省对标国家实验室启动建设的四家首批省实验室之一,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发展需求,以创新转化“卡脖子”“进口替代”、国际领先技术为主要目标,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在利用新技术、新模式,高质量开展“一械两品”领域的创新转化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表示,双方的合作要牢牢抓住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装备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这两个关键环节,推进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装备的发展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以创新和市场驱动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加速形成。作为广州市属国企,广州工控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围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强化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以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为核心业务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建设,集团连续4年来保持双位数增长,2024年再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三百九十四位,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考核标杆。“希望以本次合作为良好开端,充分调动生物岛实验室与广州工控集团内外创新资源的协同共享,实现双方内外部科技创新全方位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建设。”广州工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说。广州工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表示,下一步,广州工控集团将进一步增强推动广州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广州、辐射湾区、面向全国,精选高端科学仪器细分领域赛道,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实现串联成群、集群发展,同时,完善合作主体运作机制,健全技术成果产业化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激发科研源头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出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成功模式。
  • 「深度视觉」完成过亿元融资,创新算法架构,为多领域提供高效智能视觉检测方案
    36氪获悉,杭州深度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度视觉”)宣布完成过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通用技术创投领投,惠友资本、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高通创投跟投。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领投方通用技术创投是通用技术集团的全资公司,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股权投资,具有明确的产业属性和布局能力,目前培育了一批上市公司和细分行业龙头。深度视觉创始人王帅林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等业务方面。深度视觉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工业领域高精度智能视觉检测方案供应商。深度视觉拥有智能AI相机&3D相机整机的自主研发能力、光学设计能力、多重算法库的研发能力、FPGA平台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发能力及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其一体化检测设备已经应用于多个工业细分领域。深度视觉产品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完成产品自动化检测是企业智能化生产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已达到139亿元,同时在光源、镜头、相机及分析软件上,国产品牌的占优趋势持续升高。深度视觉创始人王帅林表示,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制造业水平在不断提升,可以为视觉检测设备创造很多应用场景;同时国产厂家可通过快速迭代打造出超越国外产品的设备,解决行业痛点,这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好的市场机会。目前 工业领域的产品检测环节主要面临几类痛点:人工成本逐渐升高,招工难;产品复杂程度提高,人眼或常规检测手段效率降低;产品价值较高,出现漏检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等。深度视觉打造了多款一体化自动检测设备,用以对高反光、高曲率的产品进行检测,目前主要用于机加工及汽车领域,检测产品包括轴承、滚针、套圈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王帅林告诉36氪:“机加工零件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环境并不是无尘的,很多时候零件会沾有灰尘、污渍或油泥,但其加工质量却是合格的,这就对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机械零部件往往是大批量生产,检测准确度也会影响生产效率。”王帅林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在SEED、中国兵器等企业担任算法工程师,拥有丰富的FPGA、ISP算法开发经验。在技术上,深度视觉进行了图像采集-数据分析-设备一体化的产品布局。在图像采集层面,深度视觉进行了特殊的光源和光路的设计,以及光学透镜组的设计,解决了金属零件表面高反光带来的过度曝光问题,同时通过明场和暗场结合的方式,满足了机加工零部件及汽车零部件特殊位置的图像拍摄要求。在数据分析层面,与传统的视觉检测设备依靠工控机进行集中式运算不同,深度视觉采用了分布式运算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整台设备的算力更好的分配,完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多次检测,提高检测精度。深度视觉的分布式运算架构使相机拥有了边缘计算能力,一幅零件图像首先由相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以数据形式嵌入图像,并传至后方工控机,工控机综合相机的处理结果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王帅林表示,除了算法及检测逻辑的创新外,对机加工工艺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深度视觉需要充分理解工艺特性,判断出正常加工痕迹和缺陷,并以此来进行数据标定和建立算法库,这种know-how能力同样是企业的壁垒。从相关资料来看,深度视觉打造了滚动体智能外观检测机、磨加工内外圈外观检测机、车加工内外圈外观检测机、成品轴承外观检测机、电池壳外观检测机等多类型产品,每一类产品拥有多款不同型号。目前深度视觉的客户已经超过300家,其中包括舍弗勒集团、不二越、人本集团、五洲新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王帅林表示,目前深度视觉的产品年出货量为近千台,且均为直销渠道,这样可以使深度视觉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快速迭代产品。此外,深度视觉也正在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在发展战略上,除了机加工市场和汽车零部件市场,深度视觉正在积极拓展纺织、医药等领域,并持续落地行业标杆客户,将检测设备和技术发挥出最大效能。投资者说:“深度视觉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具备从相机、光场、算法到机械自动化等全套底层技术自研能力,其提供的AOI检测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在轴承和金属零部件领域得到全球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在新能源领域也逐步打开局面。我国正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相信在王总的带领下,深度视觉能成为中国的‘基恩士’,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惠友资本投资总监杨扬“高通公司一直通过研发、投资、合作等方式持续引领AI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高通创投作为深度视觉最早的机构投资人已陪伴深度视觉三年有余。三年来,我们见证了深度视觉团队从初创走向成长,见证了深度视觉产品从轴承检测拓展至周边行业,也见证了AI在高精密智能制造中的巨大潜力。我们深切期待深度视觉能在AI技术上持续创新,在应用场景上持续发掘,不断取得进步。”——高通创投风险投资高级总监毛嵩“投资一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团队的持续进化和公司的不断成长,在持续巩固金属表面缺陷检测优势的同时,在新能源、医药等方向陆续也有不错的落地,期待公司抓住产业数智化浪潮的际遇,继续稳扎稳打,做大做强。”——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合伙人马建平 “疫情的肆虐让机器替人、自动化及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到更高的位置,深度视觉的自研相机、自研算法及整体解决方案,在轴承及其他金属制品行业得到客户认可,我们也相信团队的能力会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老股东祥峰投资执行合伙人夏志进
  • 【探秘】华南展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有哪些亮点?
    激光是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激光制造系统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构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设备。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是“20+8”产业集群之一。深圳作为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的集聚区,已初步形成覆盖材料、器件、软件、设备和应用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在多模块连续光纤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切割头、电池焊接装备等产品类别处于国内一流行列。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国家鼓励和支持激光技术在制造业中为主,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围绕3C电子、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优势领域,将打造一批“激光+”和“3D打印+”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建成若干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应用研发等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源头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的产业发展生态。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将致力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跨越发展,提升“基础与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于服务”的激光产业链整体创新效能。主办方精心打造“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携手通快、MKS、普雷茨特、TOPTICA、滨松光子、奥创、光惠、蓝菲、德擎,集中展示激光创新技术、工业智能检测技术及核心部件,内容包括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检测仪器和设备等,应用于激光加工制造的AOI缺陷检测、产品表面及外观检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误差测量等。现场通过各类演示模式及配合专人讲解,帮助终端客户方便快捷地寻找激光深度应用和智能检测技术方案。2022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LEAP Expo)旗下成员展:2022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Laser South China)将于11月15-1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6号馆)举行。应高交会宝安会场组委会邀请,并经政府批准,LEAP Expo成为第二十四届高交会的成员展,充分共享高交会的影响力和资源,共同推进产业跨界协同及合作。为深圳发展“20+8”产业集群献力。立即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注册参观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更有超多参观福利等你来拿走!https://ezt.exporegist.com/LEAP22?invitecode=yqxx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展品抢先看1.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通快集团(TRUMPF)成立于1923年,作为德国政府顾问单位参与发起了德国工业4.0 战略,是德国工业 4.0 首批创立成员。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高科技企业,为全球提供高性能工业级激光发生器,产品适用于多个行业。当前,通快在华的核心业务是机床与激光技术,为包括汽车、电池、消费电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智能制造业提供金属加工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通快还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供应极紫外(EUV)光刻机光源的厂商。【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超短脉冲激光器TruMicro 6000 系列-展品亮点得益于板条放大技术,TruMicro 6000 系列超短脉冲激光器能够将激光脉冲线性增强到很高的脉冲能量。-展品类别光源及先进激光器件-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应用解决方案详情OLED 切割、切孔:针对 OLED 的超短脉冲激光切割、切孔工艺,绿光与紫外版本通快激光产品凭借其多年积累的稳定性,良好的光束质量,在各行业的巨大装机量中经验丰富的售后团队,已成为面板工厂对于此工艺的不二之选。Micro LED 剥离、巨量转移:随着 5G、VR/AR 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于大尺寸显示的更高需求,Micro LED 凭借其高亮、低功耗、快反应时间、潜在高分辨率激发了越来越多工业开发量产投资。动力电池极片切割:在极片切割的应用中,激光这种“无接触”加工方式相比五金刀具有着低成本、少维护、节约材料的优势。同时,随着制造工艺的升级,极片切割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2. MKS/Newport 理波公司Newport 是 MKS Instruments光电解决方案事业部的一个品牌。Newport产品组合由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组成,包括精密运动控制、光学平台和隔振系统、光电仪器、光学和光机组件。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ewport.com.cn【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晶圆检测 & MicroLED 加工与修复-展品亮点高性能空气轴承平台-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3D打印/增材制造,激光加工服务。-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加工站-应用解决方案详情多样化的超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专注于半导体行业紧凑型多轴精密控制系统设计。3. 普雷茨特激光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普雷茨特于1971年在德国巴登巴登成立,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代表处,是一家高度创新的传感器和光学探头的德国制造商。光学传感器深入消费电子、半导体、玻璃、汽车、医疗等行业,时刻挖掘高精度在线测量的精度极限,拓宽离线检测的多种可能性。Precitec监控系统可为在24/7全天候运行的许多工业生产领域提供帮助。焊接过程中记录的测量数据用于100%质量控制。立即发现生产错误,可以及时纠正。数据存储与组件ID相结合可实现一致的可追溯性。【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LWM激光焊接监控器-展品亮点LWM激光焊接监控器在量产过程中实时监控质量波动-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医疗/生物技术,汽车工程,模具/工具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应用解决方案详情激光焊接实时监控系统LWM是-种应用在连续生产中的实时监控系统。它能够实时在线反馈焊接质量和生产相关的信息。激光功率、焦点位置、焊缝深.度以及保护气体供应和流量大小都能被检测到。除了局部焊接缺陷,比如熔合不充分外,LWM还可探测诸如焊接接口毛刺等组件缺陷和加紧装置上的缺陷。LWM通过对等离子体、热辐射和激光光束背反射基于时间的变化来实时监控焊接的质量。在焊接过程中,LWM会比较收到的信号和参考值,然后将偏差实时报告给焊接设备。4. 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级超快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研发、生产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目前拥有约一万平方光学洁净室和办公区。【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30W紫外飞秒激光器-展品亮点最大单脉冲能量200µJ;最大平均功率30W;500fs-10ps连续可调;343nm紫外波长输出-展品类别先进激光材料,光源及先进激光器件,激光智造设备,激光加工服务,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医疗/生物技术,汽车工程,玻璃/塑料/陶瓷,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Orientation-30-UV系列紫外飞秒激光器采用奥创自主研发的固体放大方案,强化版本的激光器可提供30W的平均功率,脉冲宽度500fs-10ps,最大可输出200μJ的单脉冲能量,可实现50KHz~1MHz重复频率连续可调,24小时功率波动小于等于1%,采用高效的三次谐波产生技术输出343nm紫外波长光,全系标配burst功能,支持1-10个burst输出。5.TOPTICA PhotonicsTOPTICA成立于1998年,位于慕尼黑(德国)附近,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领先的激光光电子公司之一。20年来 TOPTICA一直致力于为科学和工业应用开发和制造高端激光系统。我们的产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超快光纤激光器,太赫兹系统,光学频率梳和高精度波长计等。TOPTICA的系统主要用于生物光子学,工业计量学和量子技术等高端应用。TOPTICA以提供市场上波长范围覆盖最广的单频半导体激光器而闻名,即使在特殊波长也能提供大功率激光器件。TOPTICA的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出色的相干性,宽调谐范围和理想的光束质量。目前,OEM客户,科学家和十几位诺奖获得者都认可TOPTICA激光器的世界级规格,以及它们的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TOPTICA的300名员工以开发定制系统为荣。通过与几所大学和研究所的密切合作,最新的科学发现经常被纳入商业产品中。凭借全球分销网络,TOPTICA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卓越的服务。【应用领域展品剖析】产品1-应用解决方案主题PICOFYB-展品亮点节约成本的工业级光纤种子源激光器-展品类别激光智造设备-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PicoFYb 1030/1064经济高效的工业级光纤种子激光器较长的使用寿命:TOPTICA 专有的 SESAM 锁模技术产品2-应用解决方案主题TopWave 266-展品亮点工业级连续波 UV 激光器-展品类别激光智造设备-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工业连续波紫外线激光器基于超过15年提供高性能变频系统的经验,TOPTICA开发了新型TopWave 266。该工业级连续波深紫外激光系统在266 nm处提供300 mW输出功率,具有出色的功率稳定性和最高的可靠性。6.上海蓝菲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美国Labsphere Inc. Inc.(蓝菲光学)于 1979 年成立, 美国总部位于美国 N ew Hampshire 州的 N orth Sutton 市, 隶属于英国豪迈集团, 是世界上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生产积分球及以积分球为核心的光电 检测 仪器 和解决方案提供 商,在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Labsphere 始终保持在全球光源计量、照明 测量 、 辐射 定标 、反射率透射率测试及光学漫反射涂料领域内的领先地位, Labsphere 已为众多光学领域客户专业设计并提供多种用途的 光电测量 系统,此外Labsphere 还具备极其丰富的定制经验,可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 。为了更好服务亚洲市场,Labsphere 已于 2009 在上海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上海蓝菲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蓝菲 为亚洲客户提供销售,售后服务并拥有自己的漫反射材料喷涂中心;公司还拥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 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激光功率测量系统-展品亮点‍激光功率测量系统以精确和可重现的方法测定被校准或发散的激光-展品类别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汽车工程,照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照明工程,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激光功率测量系统以精确和可重现的方法测定被校准或发散的激光或激光二极管。激光积分球专门设计用于激光,是测量光辐射束总功率的理想选择。该系统可为350到1700nm波长区域内的激光提供光功率从几nW到几百W的激光功率测量。7.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简称滨松集团)是全球光子技术、光产业的领导者。自1953年成立以来,滨松集团将超过15000种光电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疗、高能物理、宇宙探测、精密分析、工业计测、民用消费等领域。多种产品以其优异质量著称并享有高市场占有率,如光电倍增管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T- smils LD 加热系统-展品亮点带温度实时监控的平顶光输出的激光二极管(LD)加热系统-展品类别先进激光材料,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服务-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医疗/生物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详情T-smils是一个带温度实时监控的平顶光输出的激光二极管(LD)加热系统。由“ SPOLD”激光器(即滨松的LD照射光源系列),控制单元和测温单元组成。T-smils适用于非金属焊接,纳米银浆烧结、锡焊、芯片封装、玻璃封接等。特点:模块化设计;内置温度监控模块:对加工点精确地温度监控;内置通信模块:实现整机与电脑、机械臂之间的通信;激光器:光纤输出,30W、75W、200W、360W可选。8.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是全球高亮度光纤激光器及应用工具集成方案领先者,脱胎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GW LaserTech LLC,公司创始团队为专注光纤激光器研发近20年的海外博士,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是上海市技术千人专家。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300人,其中硕博学历研发人员比例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引领了基于双向976nm泵浦技术的高效、高亮度激光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YLPS- Weld- 1500- A-展品亮点可以在-10-50℃正常满功率运行,搭配自主研发枪头,操作简易,体积更小。-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激光加工服务,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新能源/电池,医疗/生物技术,汽车工程,金属/钣金,模具/工具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光学-应用解决方案详情光惠激光新一代智能风冷激光手持焊机搭配光惠自主研发“不怕热”的焊接头,独特的球面光学技术,重量减轻35%,一体化设计,焊缝完美无变形,可以在-10-50℃范围正常使用,操作简便,内置55组应用工艺数据包,根据应用场景智能化选用彻底解决工艺摸索问题,全铝合金机身,重量≤45kg,较第一代减轻30%提升了征集移动的可靠性,多重安全保障,除急停按钮外,单独安全电路设计彻底解决漏电的可能性。9. 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激光加工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最前沿的激光制造检测及控制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针对激光焊接质量监控等相关应用,先后开发了激光焊接缺陷检测系统,激光焊接熔深测量系统,激光焊接表面重构等激光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德擎光学秉持“德勤至上,光控未来”的企业理念,以科技创新为自我追求,以诚实守信为原则为客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激光过程诊断系统-焊接缺陷检测(ALPAS-WDD)-展品亮点能在线检测产品焊接质量变化,实时监控产线制程状态的稳定性-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汽车工程,家电/电器-应用解决方案详情激光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蒸汽、激光反射以及熔池热辐射等信号。这些辐射的光信号能反映焊接的状态以及过程有无缺陷的产生;缺陷检测系统(WDD)利用光电传感器将焊接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转成电信号,通过检测系统对该辐射光信号的分析,可以获得焊缝缺陷信息,从而达到缺陷检测与质量控制的目的。组团观展,好礼相送看完以上这些展品,你是不是蠢蠢欲动了呢?如果你是来自消费电子、微电子、半导体、新能源、PCB、5G、医疗、锂电等激光加工应用领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发人员、采购人员,赶快注册来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现场身临其境,更多业内知名企业等你来会,还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参与,五人及以上组团报名可享更多优惠礼包。2022知名参展品牌欲知更多展会详情及实时动态,敬请关注官方微信号: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 智能制造装备十二五发展路线图发布 精密仪器在列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将面向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破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八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在国民经济六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经过5~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具体是:   一、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   1.新型传感技术——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光纤传感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   2.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   3.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4.系统协同技术——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安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   5.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自愈合调控与损伤智能识别以及健康维护技术,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技术。   6.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嵌入式互联网技术,高可靠无线通信网络构建技术,工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异构通信网络间信息无缝交换技术。   7.功能安全技术——智能装备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技术及方法,建立功能安全验证的测试平台,研究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术。   8.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多维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成型工艺,焊接、粘接、烧结等特殊连接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精确可控热处理技术,精密锻造技术等。   9.识别技术——低成本、低功耗RFID芯片设计制造技术,超高频和微波天线设计技术,低温热压封装技术,超高频RFID核心模块设计制造技术,基于深度三位图像识别技术,物体缺陷识别技术。   二、八项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   1.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新原理、新效应传感器,新材料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传感器,集成化传感器(如单传感器阵列集成和多传感器集成)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2.智能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分散型控制系统(FCS)、大规模联合网络控制系统、高端可编程控制系统(PLC)、面向装备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功能安全监控系统。   3.智能仪表——智能化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热量、工业在线分析仪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和高可靠执行器。   4.精密仪器——在线质谱/激光气体/紫外光谱/紫外荧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板材加工智能板形仪、高速自动化超声无损探伤检测仪、特种环境下蠕变疲劳性能检测设备等产品。   5.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焊接、涂装、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及安防、危险作业、救援等专用机器人。   6.精密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链传动装置,高精度高可靠性制动装置,谐波减速器,大型电液动力换档变速器,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直线电机、丝杠、导轨。   7.伺服控制机构——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数位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等产品,提升重点领域电气传动和执行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行稳定性。   8.液气密元件及系统——高压大流量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智能润滑系统、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高性能密封装置。   三、八类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1.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在线检测、优化控制、功能安全等功能的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和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装置、多联产煤化工装备、合成橡胶及塑料生产装置。   2.冶金智能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特种参数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功能的金属冶炼、短流程连铸连轧、精整等成套装备。   3.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装配生产线及具有加工工艺参数自动检测、控制、优化功能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形加工生产线。   4.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基于计算智能与生产物流分层递阶设计、具有网络智能监控、动态优化、高效敏捷的智能制造物流设备。   5.建材制造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物料自动配送、设备状态远程跟踪和能耗优化控制功能的水泥成套设备、高端特种玻璃成套设备。   6.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集成开发具有在线成分检测、质量溯源、机电光液一体化控制等功能的食品加工成套装备。   7.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集成开发具有卷绕张力控制、半制品的单位重量、染化料的浓度、色差等物理、化学参数的检测仪器与控制设备,可实现物料自动配送和过程控制的化纤、纺纱、织造、染整、制成品等加工成套装备。   8.智能化印刷装备——集成开发具有墨色预置遥控、自动套准、在线检测、闭环自动跟踪调节等功能的数字化高速多色单张和卷筒料平版、凹版、柔版印刷装备、数字喷墨印刷设备、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CTP)及高速多功能智能化印后加工装备。   四、六大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   1.电力领域——重点推进在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中实现燃烧优化、设备预测维护功能,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安全控制和特种测量功能,在重型燃气轮机中实现快速启停和复合控制功能,3MW以上风电机组的主控功能,变桨控制功能,太阳能热电站实现追日控制功能,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用电管理、用户互动、电能质量改进、设备智能维护功能。   2.节能环保领域——重点推进在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污水处理装备上推广应用,实现各种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除尘设备和污水处理装备的自动调节与高效、稳定,在地热发电装备中实现地热高效发电建模与控制功能。   3.农业装备领域——重点推进在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整地、精密播种、精密施肥、精准植保等配套机具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甘蔗等联合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检测和控制,实现作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4.资源开采领域——重点推进在煤炭综采设备、矿山机械上应用,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信息与环境信息的集成监控、安全环境预警、精确人员定位等功能,在天然气长距离集输设备中实现全线数据采集和监控、运行参数优化、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站场无人操作或无人值守以及中心远程遥控功能,在油田设备中实现井口关键参数检测、数据处理及集中监测功能。   5.国防军工领域——重点推进专用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智能工控机在航天、航空、舰船、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   6.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推进在挖掘机、盾构机、起重机、装载机、叉车、混凝土机械等施工装备上应用,实现远程定位、监测、诊断、管理等智能功能,在机场和码头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实现机场行李和货物的自动装卸、输送、分拣、存取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集装箱装卸的无人操作与数字化管理。
  • 中国传感器之殇——褪色的智能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智能少不了传感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它无处不在。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态势感知,基本都是要从传感器开始。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再庞大的智能系统,都要从传感器的针尖上开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医疗器械界的奇兵——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四百多个传感器;鼎鼎有名的波士顿机器人大狗,能够自如地翻跳腾跃,则需要1300个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本著名的马桶品牌骊住Lixil,正在推出的智能马桶,马桶盖背面安装了图像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粪便形状,整个马桶通过70多个传感器,自动检测并与云端相连,可以实现慢病大健康管理。而博世公司推出的工厂协作机器人助手APAS,内置了上百个传感器,以便可以迅速感知人的状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智能产品,其实都是有共性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个世界的数字化步伐,半步都不能离开小小的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0px height: 27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dfb750d-86ef-4930-b040-13c9f2f48f33.jpg" title=" 1000.jpg" alt=" 1000.jpg" width=" 540" height=" 277" /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 传感器的数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在中国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版图上,却几乎找不到传感器的位置。当新基建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传感器——这一至关重要的支撑,却几乎被人忘在脑后。这个画面大概如此,当所有光鲜的客人要步入大厅的时候,脚后跟却都被夹在门外。这种尴尬的局面,迟早是要痛得大声喊出来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两栖物种 传感器六大怪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它属于以小搏大的工业门类,是通向其他产业的基础。但传感器也是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很多传感器都具有两栖属性:一方面,传感器的核心是芯片,会追随摩尔定律,有着快速进化的大脑;另一方面,它同时也与敏感材料、机械器件在一起,受到机械定理的许多制约。这是种独具特色的产业,使得传感器必须经过细心呵护,才能发展得很好。然而在中国,传感器却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六大怪”行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一怪:容量不小,而国内头部玩家却很小。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估计有1700多家企业。除了歌尔、瑞声靠着苹果手机强大的出货量,体量达到百亿级,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已经占住地盘。而其他领域,如手机、汽车、工控、可穿戴、物联网等,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的市场。在消费电子、安防之外的领域,产值超过1个亿的企业并不多,只有郑州汉威、宝鸡麦克、南京高华等跑在前面,其他国内传感器企业,基本都属于土豆俱乐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二怪:种类繁多,但这个市场很隐蔽。国外成型产品及在研种类有3万多种,我国有2万多种。这些数量未必精确,但传感器无疑是一个庞大类别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却很少为业界之外的人所知晓。其实手机、汽车、工业测量、智能装备等都是应用传感器的大户。而这几年风生水起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小小的传感器。当然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可以说人工智能跑得再快,脚上穿着还是传感器的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三怪:民品最怕断供,军工不怕价高。军用传感器已经高度自主化,主要是由于军品采购可以不计成本。而如果要到民用市场来竞争,那是既要拼规模,也要有高性价比。如果功耗小一点,成本小一点,那就可赢者通吃。因此民用市场的突破还很艰难,也无法从军工市场获得支撑。两条隧道,各通一边,没有打通。而民用仪表传感器高度依赖国外。日本横河跟重庆川仪有一家合资公司,生产横河川仪的仪表。日本横河提供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这是最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国内攻关一直未能攻克。这家合资厂也只能依赖日本的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四怪:中国制造虽以成本著称,但传感器的成本优势还没有国外明显。中国目前生产大部分都是低端传感器。而我国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以上。中国生产成本也很高,收入才几千万,如何舍得投入几千万建生产线?现在很多传感器厂家,还都是单干,手工装配很多。因为产量上不去,有的1个月的产量也就5000只,根本谈不上规模效益。而博世、欧姆龙等早就把工厂设立在中国,成本优势同样巨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且,美德日品牌企业对中国传感器市场虎视眈眈,对市场份额看得很紧。中国一有进步,就会被国外品牌降价挤压。2010年日本欧姆龙一个开关要接近400元,而现在随着中国品牌的逐渐崛起,现在只需要60元。灵活降价,坚决保卫市场份额,是国外厂商常见的营销手段。这种方法,一直将国产品牌压制在面黄肌瘦线附近,很难翻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五怪:市场巨大,融资最难。本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热,传感器终于应该迎来咸鱼翻身。但是,没有。这是一个投资人不待见的市场。由于国内对这个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投资界一直处于冷淡期。这跟产品隐蔽,做大做强比较难,是有关系的。而国家对这个产业的“冷处理”的态度,自然也影响了投资基金的判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六怪:本是国之重器,奈何落地沦为小萝卜头。传感器作为感知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类社会走向智能的关键源头。然而这个行业一直得不到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科委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在讨论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的过程中,“传感器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分歧。但因为体量太小,最终还是被切掉。这一晃,四十年都过去了,情况几乎没有变化。虽然最近两三年有些鼓励发展传感器的政策陆续出台,但一无力度二无资金,基本也就是草草地走了过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其实就是互联万物的五官,是眼睛,是耳朵,是各种触觉。尽管如此重要,却无人重视。传感器六大怪,本身就是一大怪事。这可真是一根扎心的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惊人的利润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国内,传感器并不容易挣钱。由于芯片不能自主,工艺研发投入巨大,再加上红海竞争激烈,中国传感器的利润一直被压得很低。根据国内40家传感器企业上市公司的财报,将近40%的企业利润率低于5%;而利润为负就有6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都说制造业利润低,传感器看来也是其中的一种。不过,不挣钱,并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本基恩士传感器公司,可以说是日本最挣钱的公司。2019年营业额接近360亿人民币,而利润,则达到了惊人的180亿。利润率居然超过50%,而且常年如此。传感器这种在中国几乎无法建树的行业,被日本做成了真正的摇钱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家以纯设计(Fabless)起家的传感器公司,主要是设计和销售传感器、测量系统、激光刻印机等。从产品开发策略来看,它从来不定制产品,坚持完全“以我为主”的标准化产品研发。这种策略,维持了产品研发的规律性,而定制产品则会有很大的周期不确定性,经常导致企业失去灵活性。为了不断开发新品,基恩士采用了广泛的研发信息源,促使产品的多样化。而从产品系列而言,则采用了深度嵌套的产品组合。既有传感器产品,更有在传感器基础上做好的测量系统,成为测量领域的领头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内像海康威视、大华等领头羊,都是走大型工程。虽然也挣钱不少,但其实跟传感器也没有太大关系。即使是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郑州汉威,这几年也是重点聚焦在水务、环保等总包工程。传感器事业板块,不过只是这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之名而已,从体量而言则基本就是无足轻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主要用在电子产品、工控与测量、设备等几个板块。而传感器的发展,最早是来自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但在中国最黯淡的,也就是工控与测量这个分支了。最典型的可以算是上海威尔泰仪表公司了。这家企业以核电为入手点,进入到传感与仪表领域的,属于纯正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这家公司上市已经14年,但最近一年收入大约在六千万元。不得不说,经营惨淡。要知道,另外一家巨头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其传感与物联部门在全球的营收将近60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设计软件没人管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业软件是中国制造的软肋,传感器更是如此。而传感器的设计软件,也是非常隐蔽的匕首。这几年MEMS传感器非常火爆,每个手机中都有几个,如感知加速度的。而一般的汽车至少也有十多个。德国博世、美国博通、荷兰恩智浦等都是业界巨头。中国只在麦克风的MEMS传感器扳回一个角,做得很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MEMS传感器的设计,需要两款很专业的CAD软件。一个是 IntelliSuite,这是美国1991年创立的,这也是最早的MEMS专用CAD设计画图软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外一家ConventorWare也是美国公司。中国很多传感器企业几乎都在用,能占据中国80%的市场。当年在国内承担863计划MEMS研究项目的30个研究小组,全部都使用这种软件。它在MEMS传感器的位置,跟6月份哈工大被断供的Matlab软件在科学计算中的地位,基本一样。而在中国,几乎没有这种软件。不幸的是,这款软件在2017年被泛林LAM收购;而LAM是美国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这都是美国政府最容易动刀子的断供之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业软件,非常的细分了。如果不深入到行业中去,很多软件都是隐藏而不可见。这种处境,倒是跟传感器一模一样。传感器和工业软件,似乎都穿着隐身衣。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工业软件,其实暗地封锁着中国制造的诸多命脉。传感器设计软件,就是其中一道令人紧张的暗穴。没有软件,这些传感器很难被设计出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几乎全是卡脖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中国,消费类电子的传感器,由于市场的拉动,近十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工业级的传感器,卡脖子情况比芯片还厉害。围绕着控制与测量,尤其是仪器仪表传感器,几乎100%进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仪表的变送器两大巨头,都是“国外芯”。重庆横河川仪年产归谐振变送器30万台,传感器用的是日本横河的;北京远东罗斯蒙特,每年30万台金属电容变送器,用的是美国罗斯蒙特的传感器。可以说,这两家占据中国70%以上市场的龙头企业,基本就是给日本和美国打工。其他企业情况也一样,苏州恩德斯豪斯E+H一年大约5万台,用的是德国E+H;而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 ,用的基本都是德国FirstSensor。要命的是,这家公司,在今年3月被美国传感器巨头泰克连接公司所收购 。这对于中国的仪表,实际上非常的凶险。今后是否还能买到德国传感器芯片,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意味着,石化、医药等流程行业广泛使用的变送器,其中的传感器除了用日本横河和美国罗斯蒙特的芯片,原本用德国的公司的现在也要依赖美国公司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其他行业也基本是类似的状况。根据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汽车传感器、高端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对国外进口依赖度都是在95%以上。至于海洋传感器,用于移动观测平台的自动浮标、水下滑翔机,以及海上浮标等,则是100%进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人非常关心的PM2.5值,其测量仪基本都是采用仪表巨头美国热电公司的产品。它内部所使用的微量振荡天平,通过测量滤膜上微小颗粒的质量而引起振荡管的频率变化,来测试空气颗粒物的浓度。以精密测量的传感器作为基础,热电公司的一台PM2.5测量仪,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也只有国家级测量站,才用真正用得起这种仪表。而直到最近,这种技术才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毕业博士所创立的天津同阳公司,基本攻克。这是一种很幸运的进展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卡脖子方式,与绝大部分其他工业产品都不一样。它就像一个漫山遍野的地雷阵,分散而隐蔽。要逐项对这一类卡脖子短板进行突破,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要逐个突破,也基本不现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历史上的动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但本来处于战略要冲的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位置,基本一直被边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在中国,是有过历史上的动摇。据国内信息化老前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参与了国家科委主持的“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课题的研究与起草相关政策。当时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技术和软件四大技术得到专家们一致的同意。问题出在“传感器技术”,大家意见不一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2 中国信息技术的构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理论上说,大家都同意,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传感器,信息技术就不完整了,体系上无法自洽。但是,从行业营业额来看,当时的传感器产业太小了,不要说与通信产业这样的大产业比,就是和当时的软件这样的“小产业”比,也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并列在文件中,非常难以落笔。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可以说,信息技术刚刚起步,作为支点之一的传感器,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这种偏差,意味着中国的信息化,一直就是瘸腿的信息化。而进入数字化时代,工业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这种瘸腿就更加明显。然而,这种历史上的动摇所形成的隐形偏差,历经四十年,越发畸形,而且直到至今,也未能得到纠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在,应该是回到原点,重塑根基的时候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小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芯片卡脖子,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到处都是大投资。但中国的卡脖子,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只出现在某一个节点上。要说卡脖子,中国制造几乎就是长颈鹿的脖子,到处都是卡点。许多不同的卡脖子技术,底层有着更为隐蔽的交错关系。传感器的芯片,并不需要太高的纳米制程,像当前最热的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MEMS,它需要的制程甚至可以用微米级完成。以举国之力,狂热的投资,都要去解决华为手机芯片,或者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问题,既不科学,也不理性,更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产业市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跟芯片卡脖子是卡在明处完全不同,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基本就是一个黑户口,无人关注。这才是传感器产业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目前占GDP的比重约为35%,总量超过30万亿元。传感器正是数字经济的最基本的支点。然而在这座庞大宫殿的入口处,守门的哨兵,却依然在昏睡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智能大门的缺失。传感器就像无处不在的小伤口,随时都可能作痛。传感器之殇,中国不可承挡。 /p p br/ /p
  • 高效链接供需两端,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2022华南激光展圆满闭幕
    11月1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成员展——2022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简称:LEAP Expo)终于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闭幕啦!LEAP Expo下辖慕尼黑华南电子展、慕尼黑华南电子生产设备展、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及同期举办的中国(深圳)机器视觉展暨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VisionChina深圳),华南电路板国际贸易采购博览会共同亮相第二十四届高交会。五展联动,且依托高交会平台,为智能制造相关业界同仁们奉献了一场能够饱览技术、了解趋势、沟通商贸、促进合作的秋季盛宴。2022 LEAP Expo大数据80000平米展示面积1100家参展商及品牌LEAP Expo通过十多个特色展区,联合产业优质企业,集中呈现了表面贴装、点胶注胶及材料、线束加工、电子组装自动化、机器人及智能仓储、质量控制、元器件制造、半导体、传感器、电源、无源元件、连接器、测试测量、PCB、汽车电子、激光智造技术及装备、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服务、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和辅件等多个板块的新品及技术研发成果,同时配套智慧汽车、ADAS与自动驾驶、电动车驱动与充电技术、5G+工业互联网、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医疗电子、碳中和碳达峰、点胶与胶粘剂技术、电子制造技术、半导体领域扇出型封装、3C柔性制造、数字化工厂、汽车线束加工、激光技术聚焦行业应用、机器视觉与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PCB企业供应链管理、安全生产等热门话题举办不同主题的行业论坛与活动,为专业观众带来丰富参展体验。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路王斌先生表示:“华南地区是备受关注的制造业核心地。激光技术相比许多传统制造技术更具成本效益。华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激光技术的市场需求量猛增,其中3C和电子行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应用场景。华南激光展不仅是展示激光技术、设备和器件,更是联动激光产业链的供应端和应用终端,提供更多创新前沿的激光解决方案,希望能促进垂直市场的合作、产生实际效能。”整合行业资源,推动智能制造开启新篇章激光技术以其优异性、高效率等特性正不断帮助汽车、电子、医疗、新能源、PCB、通信、家电、照明等行业实现制造工艺升级。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激光产业的大国,激光产品国产化实现了大跃进,为国内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强大武器。高交会作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集中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成果及先进技术。今年高交会携手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链接多方行业资源,为满足激光产业链企业的成果展示、产品发布、接洽贸易等需求提供了更高端的商贸平台,也为广大华南地区的激光技术潜在用户寻找个性化的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拓宽了通道。展会现场各知名品牌展商大放异彩,充分呈现激光技术在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医疗、智能检测等重点终端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大族激光每年都有参与华南激光展,而今年,大族激光带来的是国内领先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款半导体封测领域明星产品——“悍狮”系列高速高精度全自动半导体焊线机。现场引来一片驻足咨询。集团品牌推广运营部部门负责人叶创波说到,“这款产品适合于目前主流封装形式,包括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与工艺水平接近或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他还表示:“大族激光在去年做了一次大的组织调整,分拆出100+个产品中心,相当于服务于100+个行业客户。公司加大了推广力度,期望着能在行业重点展会亮相,华南激光展也是我们期待的一大盛会。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人流和展商质量都超预期。”可应用于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医疗/生物技术的复合式二维平台是隐冠半导体推出的二维机械导轨+空气轴承复合式运动平台。公司总经理吴立伟向前来咨询的买家介绍道:“该平台其采用模块化、正交性等设计理念,包含YG的MZT模块和复合式XY台模块。MZT模块集成在复合式XY台模块之上,能实现X、Y、Z和T轴4自由度的高精度、高刚度直线和旋转运动。MZT模块的垂向采用了独特的大行程磁浮重力补偿技术,降低了垂向电机的载荷,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垂向运动性能和寿命。同时,复合式XY台模块采用驱动质心匹配、柔性龙门以及轻量化设计技术,具有降低对对高精度机械导轨的偏质心冲击,提高运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的能力,并具有对Y1及Y2电机轻微平移不同步的修正功能。”上海隐冠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立伟:“我们很感谢主办方周密的组织。隐冠半导体这次带来了很多先进技术产品,希望通过华南激光展这个平台服务于华南地区的客户,对展会的期望很大,收获也颇丰。”提到3D打印,不得不推出创鑫激光的MFSC 300W 3D 打印单模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基于模块化设计,拥有极佳的光束质量和极高的稳定性。创鑫激光技术主管钟相进表示,“这款激光器激光功率连续可调,采用光纤配 QBH/QCS头输出,可配合激光加工头与机器人、机床等进行系统集成,已经在3D 打印、精细切割、薄板焊接、3C 焊接等有广泛应用。”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钟相进:“参加本次展会,不仅和同行、老客户进行了交流,也结实了很多新客户。华南激光展在这个行业以及整个华南地区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的,对创鑫激光的宣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夏早兵介绍到:“我们的新一代光束可调激光器RFL-ABP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填补了国产光纤激光器光束模式可调技术的空白。运用锐科研发的定制化光纤合束器,可以实现高斯光斑、环形光斑、混合光斑等不同模式输出,根据加工要求,任意切换。同时,纤芯、环芯功率可独立调节,实现纤芯/环芯任意功率比。”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夏早兵:“因为近一两年的疫情影响,展会还是受到比较大的阻碍,今年也是经过了千辛万苦参加了华南激光展。我们希望借这个平台,整合上下游,了解更多的客户需求,让行业内的人能把激光应用得更好;同时参展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应用在新能源焊接切割方面的一些新产品。“飞博激光销售总监冷学鹏向观众热情地推荐了手持焊专用光纤激光器,“这款激光器是针对焊接市场研发设计的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大于40%,节能稳定。可搭配10米输出光缆,操作更加灵活。配备的输出头轻而短,且小巧,节省更多集成空间。速度快效率高,焊接能力强。无耗材,焊缝光滑细腻,不易变形。操作灵活、简便,可满足多角度、多位置焊接。”上海飞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冷学鹏:“这次飞博激光带了很多款新产品包括升级迭代的产品,在和客户朋友们沟通交流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感兴趣。我们觉得这次参展机会非常好,华南激光展为我们逐渐打开更大的市场领域,比如精密加工、精密焊接,甚至是医疗、科研等新兴领域。”顺应制造升级需求,打造激光特色展区近年来,激光核心零件、激光器、激光设备等都国产化方面频频传来傲人进展,国内制造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跨越发展,提升“基础与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于服务”的激光产业链整体创新效能,华南激光展精心打造“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涵盖激光创新技术、工业智能检测技术及核心部件,现场为来自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智能检测等终端应用买家讲解或演示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检测仪器和设备等、应用于激光加工制造的AOI缺陷检测、产品表面及外观检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误差测量等技术方案。光惠激光此次特地带来新一代智能风冷激光手持焊搭YLPS- Weld- 1500- A。公司市场专员赵振程自豪地表示:“这款产品配光惠自主研发的“ 不怕热”的焊接头,独特的非球面光学技术,重量比其他同类型焊接头减轻35% ,一体化的设计可以有更好的送丝效果, 焊缝完美无变形,机器可以在-10-50 ℃正常运行,操作简单内置55组应用工艺数据包,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智能化选用,彻底解决工艺摸索问题,而且是全铝机身,重量仅有45kg,较第一代重量减轻30%,提升了征集移动的可靠性。另外还配备了多重安全保障,除急停按钮以外,单独安全的电路设计彻底解决了漏电的可能性。”他还表示:“本次参展总体体验感觉比较良好,对展位人流量比较满意,有很多客户也了解过我们的产品。同时主办方在我们参展期间,对我们也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初创企业,技术人才两不误疫情常态化给不少初创企业造成了冲击,面临着运营及人才缺乏的困境,而激光初创企业往往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发现他们的“伯乐”。今年,11家初创企业看准了华南激光展的资源整合优势,齐聚展会“Start-ups初创专区”,通过华南激光展不仅借机展示了与汽车、微电子、医疗等终端应用领域适配的涵盖光学元件、光学模组、光学系统及仪器、激光腔体、激光器、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激光打标机、激光清洗机等种类丰富的产品,更是推出了人才招募计划,吸纳了不少目光。秉持着光学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成立于2018年的麓邦,在液晶微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且成为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企业。这次展会现场,也不时有观众前来咨询他们的液晶维纳技术。据麓邦透露,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激光雷达、激光加工、VR/AR、医美医疗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谈到这次参展,麓邦销售经理周芬京表示:“此次展会,不乏有各地过来的光学专业观众过来指导交流,对我们麓邦的产品非常赞赏。希望下一届展会能办得更好,引导更多行业相关的专业观众,帮助麓邦把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的领域。”浙江法拉第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北大-温州激光与光电子联合研发中心产-学-研模式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法拉第总工程师刘珍峰称:“我们的窄线宽法拉第激光器产业化后,铯钟的频率稳定性指标有了量级的提高,为铯钟的国产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供需配对,一键触达核心资源同时,除了展台交流外,华南激光展现场专设商贸配对区,联合行业协会、媒体及相关业界机构共同邀请了由消费电子、微电子、工业电子等应用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近百个买家团莅临参观,基于展前供需双方线上填写的采购及配对需求,特邀有采购意向的决策层与展商一对一线下开展贸易洽谈,旨在促进产业上下游的无缝对接、满足终端应用需求、帮助展商拓展商机、获取意向订单、提高参展效率。电子终端应用代表华为:“我是来自3C行业的,主要是来看一下3C的检测技术,包括激光类、射线类。看到有中图仪器的检测类的产品,以及大恒激光,锐科等。总体来说比较满意,展会内容也很广,收获很大。”智睿国际:“慕尼黑主办的展会一直都有参加,人气很旺。我们是做智能家居的,类似于通过语音控制小米家电。参加展会主要是想观摩学习一下,同时我们公司也会使用大族激光的激光打标。疫情下能举办展会实属不易,希望华南激光展能越办越好。”深挖激光技术热点,同期论坛输送工艺养分展会同期举办华南国际光子智能制造及应用技术大会,分设《激光工艺赋能消费电子创新制造研讨会》和《激光技术助力半导体制造,合力打造中国芯》两个主题,邀请激光、光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核心代表、技术学者、院校专家等汇聚一堂,与观众分享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难点等,探讨话题涉及激光技术在3C产品制造中的应用、激光加工设备用于手机盖板精细化切割的工艺难点、超快激光加工OLED柔性材料、柔性显示面板生产中的激光切割解决方案、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紫外激光在晶圆划片中的应用、超快激光用于晶圆的精密切割、准分子激光在半导体光刻及退火中的应用、激光精密打标用于半导体芯片及器件的标识、激光技术在钻通孔中的应用、激光技术用于半导体晶圆清洗、不同激光器在半导体芯片及材料方面的加工工艺革新等。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支持华南激光展的展商、观众以及各合作方,你们的真诚付出与奉献成就华南激光展的收获满满,更是成就了展会新老朋友的相识与相聚。华南激光展始终致力于促进激光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合作,为华南地区制造业升级献力、为国内智能制造发展添砖加瓦。希望展会的举办能为激光人增添信心,在外部客观因素冲击行业的影响下,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努力提升技术及核心竞争力,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未来发展新格局。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相信四个月后,我们又能在上海相聚咯~~2023年3月22-24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慕尼黑上海光博会等你来逛!
  • 大立红外技术研究 | 变电站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1)
    电力建设对社会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是一项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迅速发展,行业规模大幅增长,在5G、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影响下,中国电力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随着“双碳”政策目标的提出,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火电进一步实施“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水电加强全流域管理,发挥蓄能价值,保持平稳增长。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前,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电网企业的工作重心。变电站是电网的节点,承担着电压变换、功率分配等重要功能,是电力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变电站的控制要求和安全水平必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运维工作量持续增长—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变电站无人值守的需求关于变电站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是将数字化、智能化与变电站巡检业务融合一体的技术形态,是兼顾安全、质量和效率,以“高清视频+机器人+无人机”开展设备外观和红外巡视,以“在线监测+数字化表计”开展设备内部运行状态检测,构建设备“外部状态可观、内部状态可测”的全方位智能巡视体系。其实质是通过引入传感、通信和数字化等技术,研发高效的检测装备,提高巡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研发红外热像仪、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自主化巡检装备,开发机器代人的相关技术,提高巡检工作安全性和时效性;通过开展人机协同、信息互通和人工智能,建立智能化的巡检系统,提高巡检工作的综合效率。3D场景可视化展现通过多维数据展示与管理,统一监管站内各种软硬件系统和设备,提供直观、高效便捷、节能的管理环境。三维立体展现更具有嵌入效应且数据更直观体现在空间部分,以虚拟现实全景仿真再现,360°旋转、多角度切换、高空视角、第一人称视角、自动漫游与巡检,全方位总览数据中心全貌及状态。同时可以在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各种设备微环境进行有效全景监测。AR实景监视实时虚拟图像与实景图像叠加,虚实融合人机交互,增强系统现实技术基础。智能感知使用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智能识别专利技术完成对电力设备部件级别的自动监测;利用红外在线系统、机器人系统、高清视频系统、声纹采集装置等方式联合采集巡视数据,完成变电站全面运行数据采集,构建数字化变电站数据基础。智能巡视视频画面具备AR全景拼接功能,整体大范围监控的同时兼顾局部细节联动,以画中画形式展示低点摄像机视频,做到可查询/可搜索/可定位/可描述/可报警/可联动,大大改善现有监控系统的应用模式;表计识别、设备外观识别功能完成30类电力设备工作状态分析,25类图像识别典型缺陷识别,另具备设备工作温度状态巡视及声纹分析功能,有效代替人工完成现场巡视工作。智能安全人脸识别、车辆控制等多重功能全站式覆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站智能化管理。行为分析功能:人员奔跑/聚集/激烈运动/倒地,越界侦测,区域入侵,进入/离开区域;岗位分析功能:玩手机/睡岗/离岗/滞留/多人值岗人数异常 异物识别功能:视野范围内出现垃圾袋,鸟巢等异物主动识别判定;安全帽检测(关联人脸):人脸检测、人脸对比(50万名单库)、未戴安全帽、抽烟检测等。系统架构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部署在变电站站端,完善站内全面感知手段,主要由巡视主机、轮式机器人、挂轨机器人、高清摄像机、无人机及声纹监测装置等组成,集设备状态感知、环境动力、图像采集、声纹采集等功能于一体。正常工作状态下,巡视主机下发控制、巡视任务等指令,由机器人、摄像机和无人机开展室内外设备联合巡视作业,对现场设备状态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将巡视数据、采集文件等上送到巡视主机;巡视主机与智能分析主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开展健康状态评估、趋势分析,由阈值判别提升为趋势追踪,大幅提高设备缺陷发现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实时诊断设备状态并形成巡视结果和巡视报告。巡视系统具备获取与巡视相关的状态监测数据与动力环境数据、与主辅设备监控系统智能联动等功能,有效替代人工巡视,减少了主设备过度检修的管理弊端,大幅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寿命。# 巡视主机具备双网口和设置独立网段,信息安全符合GB/T36572的要求。系统管理数据采集功能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具备运行环境数据采集、巡视数据采集、系统自身状态数据采集三项数据采集功能,实现对设备的全方位状态数据采集——微气象设备采集室外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等微气象数据;动环设备采集室内温湿度和O₂、SF6等气体检测数据;机器人、无人机、摄像机、声纹监测、设备状态检测等方式联合采集可见光视频及图像、红外图像、声纹等巡视数据;通过系统采集机器人/无人机/摄像机/硬盘录像机的状态信息,摄像机/硬盘录像机包括工况信息,设备在线状态、存储状态,机器人及无人机(运行信息/任务执行信息/工作状态/异常告警信息等)数据。任务管理功能自由设定巡视任务的功能。即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可按照要求对设备开展相关巡视工作——根据巡视要求自由设置检修区域、巡视点位、巡视周期、巡视类型,并可设置立即执行/定时执行/周期执行三种方式;设置视频识别(静默监视)任务在非巡视任务执行期间对制定设备或通道按照不大于2min/次的频率进行监视,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告警;存在多个任务并行时,系统能根据设置的人物类型,判断执行优先度。在新任务执行完毕后,恢复之前暂停任务继续执行。所有巡检任务完成后均有资料存档,供运维人员查询展示。巡视监控功能系统监控巡视任务清单以树形/列表方式进行展示,通过不同颜色标识任务状态。对于正在执行的任务能够实时显示巡视任务详细信息,如巡视点位总数、如巡视点位总数、巡视点位完成情况、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及告警、整体执行进度等,方便运维人员实时掌握执行情况并进行任务执行、暂停、停止、调整等操作。实时监视功能在未执行巡检任务时,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调用摄像机进行站内设备监视。监视界面以树形列表方式显示监控设备列表,并按照在线/离线状态进行过滤,运维人员可直接调阅摄像机和机器人画面;视频画面上能实现云台控制、可见光视频控制、红外视频控制、声纹控制等控制功能,可以使用1/4/9/16/全屏以及多画面轮巡等多种方式显示;摄像机能够设置守望位,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人工控制命令时,自动回归守望位,同时监视数据存档并可查询和回放。数据分析功能数据实时分析功能是指在巡视过程中系统通过现场缺陷图像识别、异常图像判别、视频识别(静默监视)和红外图普分析等功能,对设备本体及附件、运行环境的智能分析和故障诊断,按照“一般”-“严重”-“危机”区分告警等级并将分析结果上送的功能。巡视完毕后,数字化智能巡视系统会对巡视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形成巡检报告,展示巡视整体情况、告警内容、缺陷或异常图像,同时实时链接监控画面。经人工审核确认后,生成最终版巡视报告,并将巡视数据上传至上级系统相应记录。系统可按照运维人员要求对历史巡视数据进行指标统计、对比分析,最终根据需要生成分析报表。智能联动系统获取主辅设备监控系统监测数据,整合主辅设备监控信息,出现异常时自动调用相关装备进行工作,减轻运维人员工作负担。主设备出现遥控预置信号、主设备变位信号、越限信号和告警信号时,辅助设备出现报警信号/越限信号/状态变化信号时,系统将自动联动摄像机进行观察确认;出现水浸监测报警、水位状态越限时,自动启动对应抽水装置,从而实现主辅设备与巡视系统的联动功能。其他功能台账管理功能 -对系统软件、机器人、无人机、视频设备、声纹监测装置等进行管理;系统配置功能 -配置告警阈值、巡视计划、标准巡视点位等信息,配置角色管理权限;算法增量式更新功能 -上级系统下发算法镜像/模型/程序和配置文件等更新信息,巡视主机自动接收信息并转发给智能分析主机,由智能分析主机对本地算法进行增量式更新,不同源算法之间具有可替换性,且算法替换后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系统自检功能 -对系统整体和各个组件进行自检,确保设备状态良好,点位预置位无偏移。
  • 华丽回归,助力智能制造,探索激光新应用,2022华南激光展盛大开幕
    11月15日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终于,终于,终于不负众望如约而至了!!!这一天,虽然等了两年,但是,今年展会以新身份、新面貌再次回归业内视野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成员展——2022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简称:LEAP Expo)于11月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盛大开幕。而作为LEAP Expo成员展之一,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简称:华南激光展)与LEAP Expo旗下成员展慕尼黑华南电子展及慕尼黑华南电子生产设备展,并与同期举办的华南电路板国际贸易采购博览会、中国(深圳)机器视觉展暨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VisionChina深圳)共同亮相高交会。LEAP Expo为制造业不同细分领域的专业观众集中呈现了表面贴装、点胶注胶及材料、线束加工、电子组装自动化、机器人及智能仓储、质量控制、元器件制造、半导体、传感器、电源、无源元件、连接器、测试测量、PCB、汽车电子、激光智造技术及装备、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服务、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和辅件等多个板块的新品及技术研发成果,联合产业优质企业,助力高交会在智能制造领域主题的呈现与技术展示。联动大湾区,响应“20+8”产业集群目标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医疗、智能检测等应用领域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国际化的地区之一,有着完整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产业集群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在以“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推动下,深圳处于内外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今年,深圳提出“20+8”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着力推动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也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华南激光展立足大湾区,背靠华南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市场资源,深度剖析先进激光器,诠释未来激光新应用。展会汇聚了多家知名企业,为大家呈现智能检测、激光材料与配件、激光器、激光设备与控制系统等激光智能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一站式采购平台,携手大族、华工、二十三所、通快、MKS、隐冠半导体、韵腾、热刺、创鑫、普雷茨特、光惠、锐科、步波、泰德、华日、飞博、汉立、汇乐、圣德科、中图仪器、滨松、佳能、永新、凌云光、凯普林、 镭宝、Ekspla、长飞光坊、炬光、奥创、晨锐腾晶、灏克、大科激光、卓镭、嘉强、东露阳、Light Conversion、仪景通、盛镭、德擎、诺派、贝尔金、星汉、铟尼镭斯、鼎鑫盛、易安锐、视百科、睿达、日月新、斯派特等激光产业链内知名企业,联袂演绎激光技术在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医疗、智能检测等重点终端应用场景的加工展示与创新发展。激光+智能制造,跨界融合看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通过跨界融合打开了智能制造升级的新出口,加速中国制造2025的进一步落地。深圳是国内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已初步形成覆盖材料、器件、软件、设备和应用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今年深圳出台的行动计划中指出“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围绕3C电子、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优势领域,将打造一批“激光+”和“3D打印+”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建成若干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应用研发等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源头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的产业发展生态。华南激光展顺势而为,为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跨越发展,提升“基础与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于服务”的激光产业链整体创新效能,精心打造“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携手通快、MKS、普雷茨特、TOPTICA、滨松光子、奥创、光惠、蓝菲、德擎集中展示激光创新技术、工业智能检测技术及核心部件,内容包括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检测仪器和设备等,应用于激光加工制造的AOI缺陷检测、产品表面及外观检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误差测量等。现场通过各类演示模式及配合专人讲解,为消费电子、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程、医疗等下游用户带来激光深度应用和智能检测技术方案。Start-ups初创专区氛围热烈,企业前景看好作为创业浓度强、创业氛围好的城市-深圳,指引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深圳人社部门为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之路更加顺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了更好地赋能初创企业,匹配专业领域买家或企业技术人才。本届华南激光展携手慕尼黑上海光博会,推出“初创企业助力计划”,发挥平台优势,帮助初创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宣传渠道,寻找合适人才。麓邦、久渡科技、康克科技、法拉第、佛山帕科斯、蓝溪华兴光电、中辉激光、光缘实业、杰昇精密五金、长春飞鹰、广东艾莫讯等11家初创规模的企业齐聚“Start-ups初创专区”,纷纷拿出了各自专注领域的引以为豪的展品向专业观众解说,应用领域广泛,产品种类繁多,甚至已经远销海外,涵盖光学元件、光学模组、光学系统及仪器、激光腔体、特种光纤处理设备及高功率光纤器件、保偏光纤产品、高端激光器、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老化系统、半导体激光器测试系统、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皮秒激光器、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控制、精密机械零部件、激光切割机、激光清洗机等。可以说这些初创企业都是“未来之星”,期待他们在激光市场中能继续发光发热,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创造更多技术可能,甚至引起行业变革。头脑风暴,探索激光工艺赋能消费电子创新升级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迅速发展,消费电子产品朝着集成化、精密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电子产品的内部构建也愈发精巧,对制造过程中的高效率、高精度、热影响区小、无污染等要求越来越高,激光工艺的发展正为消费行业的精密加工带来了更优的解决方案。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对激光工艺的需求既是生产制造升级的需求,也为华南地区的消费电子创新智造提供持续动力。华南激光展开幕当日,《激光工艺赋能消费电子创新制造研讨会》同期举办。针对激光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展开话题讨论,深度探索消费电子智能制造中对激光工艺需求和难点,促进激光技术的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大会为消费电子领域用户寻找新技术、了解行业先机、与业内专家近距离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浩浩荡荡买家团,商贸配对不可少为进一步帮助展商拓展商机、获取意向订单、提高参展效率,华南激光展主办方联合行业协会、媒体及相关业界机构共同邀请了由消费电子、微电子、工业电子等应用领域人士组成的专业买家团,莅临参观展会,更在展会现场专设商贸配对区,基于展前供需双方线上填写的采购及配对需求,特邀有采购意向的决策层与展商一对一线下开展贸易洽谈。2022华南激光展,作为第二十四届高交会智能制造系列展之一,依托于高交会的平台优势,以推动“激光+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为目标,深挖激光产业链先进技术产品,配套同期论坛、商贸配对等丰富同期活动,以期汇聚更多行业优质资源、精准对接垂直领域核心业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商贸平台。明日会议预告目前,5G、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类芯片的旺盛需求,正成为驱动半导体制造业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核“芯”技术而带来的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以及当前因为芯片短缺问题而导致的生产停滞问题,都在促使国内芯片制造业奋力图强!而在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及封装测试过程中,激光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从晶圆的光刻到切割划片,从清洗到钻孔,激光已经成为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本次研讨会雅时国际商讯、《激光世界》杂志将联合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围绕“激光技术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应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逛展那么累怎能不奖励自己?别忘了明天前往6H44展位参与幸运大抽奖活动精美礼品等你来拿走!速速来试试好运吧!此外,观看展会云直播且转发朋友圈也有好礼相送啦!
  • 生态环境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
    今年4月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全国集中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信息线索共享、联合检查机制,强化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的合作联动,查处了多起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为主要手段逃避生态环境监管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021年5月8日,生态环境部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布《生态环境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有效震慑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生态环境部组织整理了第二批6个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这些案件中,有自动监测设备运维人员向排污单位传授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方法,有排污单位负责人纵容、指使单位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上述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相关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司法机关密切配合,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予以严惩。生态环境部对天津市津南区生态环境局、江苏省镇江市丹阳生态环境局、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生态环境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浙江省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办理案件中的突出表现提出表扬。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一、天津中天海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20年8月14日,天津市津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对天津中天海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海盛公司)运营的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黄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黄台污水厂)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设备设置为厂家模式,在该模式下可通过人为修改计算参数,将实际超标的自动监测数据修改为达标。8月20日,津南区执法支队联合天津市总队对黄台污水厂再次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自2019年11月8日至2020年8月14日上午,该厂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设备持续存在显示值与实际值不一致的情况。经调查证实,黄台污水厂自动监测设备运维人员周某,违规私自将自动监测设备厂家模式下调整参数的方法透露给该厂厂长赵某。赵某依该方法多次修改设备参数,致使该厂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数据严重失真。中天海盛公司总经理于某在得知上述情况后不仅未加以制止,还在赵某离职后指使王某继续按上述操作方法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18日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判处周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判处赵某、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二、江苏镇江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18年6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苏省开展“回头看”工作期间,发现江苏镇江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公司)烧结厂废气自动监测数据涉嫌造假。经查,为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环保监管,龙江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卓某多次授意烧结厂厂长李某、副厂长曹某,要求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公司南京月半口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吴某透露系统管理员账户密码、传授篡改方法,指使工人修改烟气自动监控设备斜率和截距值,篡改自动监测数据,导致二氧化硫排放自动监测数据严重失实。原丹阳市环境保护局对该公司处罚款100万元。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18日以污染环境罪,判处龙江公司罚金人民币800万元;判处卓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万元;判处李某、龙江公司环保部门负责人张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判处曹某、吴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三、安徽马鞍山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21年4月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对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景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3号水泥生产线窑尾烟气自动监测设备工控机显示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浓度实测值,均低于分析仪显示测量值,而数采仪数据与工控机一致。经查,盘景公司为使上传至生态环境部门自动监控系统平台的污染物浓度达标,违规修改自动监测设备工控机软件量程参数,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自动监测数据分别减小了75%、50%,与实际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严重不符。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结果显示,3号生产线窑尾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超过其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许可排放浓度限值1.36倍。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四、福建南平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20年10月,福建省污染源监控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连续收到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康公司)废水自动监测设备故障的预警信息。鉴于短时间内触发预警的频次超出合理范围,省平台遂通知南平市浦城生态环境局开展突击检查。经查,绿康公司污水处理负责人为隐瞒向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超标排放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事实,多次擅自断开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管路,将设备进样管插入装有达标水样的量杯内,未按要求采集、分析实际外排废水,并将所谓“达标”数据上传,导致生态环境部门监控平台接收的自动监测数据严重失真。负责自动监测设备运维的福光水务(南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光公司)知情但未制止绿康公司故意干扰环境监测活动正常开展的行为,也未及时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南平市浦城生态环境局责令绿康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绿康公司和福光公司的4名涉案人员被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已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五、吉林延边畜牧延北屠宰加工有限公司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案2020年7月24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在对延边畜牧延北屠宰加工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自动监测站房地下采水口本应放在取水槽内的采样头,被放在一个装有未知液体的塑料桶内,正常采样过程被干扰,涉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经查,该公司污水处理负责人金某为避免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头堵塞,使用其他水管将污水总排口取水槽内污水抽到塑料桶内,再将采样头放置其中。生态环境部门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站房地下排水口污水和塑料桶内液体分别进行取样监测,结果显示两处水样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均未超标,但塑料桶内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实际排放浓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限制生产,处罚款10万元;依法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金某行政拘留5日。六、浙江杭州临安三信粘扣带有限公司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案2021年4月,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杭州市企业环保码智能服务与监管平台,发现临安三信粘扣带有限公司多次出现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后迅速回落且排放量加大的现象,存在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重大嫌疑。该局立即启动行刑衔接机制,实行环保、公安互动驻点办公模式,锁定数据和视频证据,共享情报、联合研判。经过两个部门10天的联合侦查,基本掌握了该公司环境犯罪的有关证据。5月10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经调查,该公司因产能提升导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升高,超过该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此污水处理站班长杨某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胡某伙同操作工王某,多次采用清水稀释排放和将采样管拔出插入清水瓶的方式干扰自动监测设施采样。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3名相关责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 长春智能生产汽车燃油箱综合试验台
    汽车燃油箱综合测试系统平台 我公司于2001年就为德国KOTAS制造了一套奥迪C6燃油箱检漏设备生产线,由于采用了PLC和计算机智能化自动检测合格与不合格分选智能存储打印和气动控制得到了德方的好评。在日本检湿传感器,在日方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到现场的情况下,我们解决了安装调试。因此,德方亲自来我公司考察两次,又定制了一套PQ35检漏生产线的合同,我方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并验收。对于此次与贵公司合作的项目,我方将借鉴为德国KOTAS制做设备的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产品的优点为贵公司做出合格满意的产品。 一,系统构成及试验方案 本系统有四个组成部分,可分别进行如下试验 1, 汽车燃油箱油箱盖的密封性试验 2, 燃油箱耐压试验,安全阀开启压力试验及燃油箱进气阀开启压力试验 3, 塑料燃油箱角锤冲击试验 4, 燃油箱密封性试验。 该系统满足GB18296-2001和QC/T 644-2000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该系统为四个相对独立的试验平台。 试验平台一:该试验平台为燃油箱箱盖密封性试验台。技术要求参照QC/T 644-2000行业标准中4..6项,安全性能要求参照GB18296-2001国家标准中3.1项,试验方法参照QC/T 644-2000行业标准中5.4项和GB18296-2001国家标准中4.1项。油箱放到旋转台后装夹固定,在空载的情况下通过电动翻转台将油箱翻转180度,通过电机水平二维控制将漏杯定位在燃油箱箱盖下方。然后再将油箱翻转回位。通过流量控制装置装入额定量水后密封,油箱经通过PLC控制电机与减速器驱动操作平台翻转180度,将15秒稳定后一分钟内的漏液去皮称重。操作平台翻转回位,然后开封抽水松夹并将漏杯自动升起倒掉漏液。用户可通过计算机采集的漏液重量,打印试验结果,建议增加操作平台旋转时安全保护功能。 试验平台二:燃油箱耐压试验,安全阀开启压力试验及燃油箱进气阀开启压力试验台。燃油箱耐压试验的安全性能要求参照GB18296-2001国家标准中3.6,3.7,试验方法参照GB18296-2001国家标准中4.4,4.5项。燃油箱耐压试验分塑料油箱试验和金属油箱试验两种。塑料油箱耐压试验温度非常温。自动增压系统采用比例阀控制,注水采用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注入额定容量。后俩项试验温度为常温。安全阀开启压力试验安全性能要求参照GB18296-2001国家标准中3.1项和3.4项,试验方法参照GB18296-2001国家标准中4.2项。进气阀开启压力试验技术要求参照QC/T 644-2000行业标准中4.8项,试验方法参照QC/T 644-2000行业标准中5.6项中。自动增压系统采用比例阀控制,注水采用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注入额定容量,抽水时采用流量可控抽水装置。整个试验台可移动,试验配套外设随用随取。 试验平台三:塑料燃油箱角锤冲击试验台。本试验试验方法参照GB18296-2001国家标准z中4.6项。在油箱中加入额定液体后装夹,通过15KG重的三角形云锤,用30J冲击能量冲击易损伤部位;自动调整角锤高度,使角锤在20J~50J的范围内可调。整个装夹平台可垂直升降水平翻转,摆锤位置可水平调整。摆锤位置控制可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油箱内介质可过滤回收。注水采用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注入额定容量。整个试验台可移动,试验配套外设随用随取。 试验平台四:燃油箱密封性试验台。具体技术要求参照QC/T 644-2000行业标准中4.5项中相关内容。试验方法参照QC/T 644-2000行业标准中5.3项。整个系统采用PLC控制,水下测漏箱采用高亮度照明易于检测。水循环过滤系统可另选。 二、技术指标及报价: 1、 燃油箱盖密封性试验: (1) 油箱注水流量控制装置和抽水系统:充满额定水 ± 95%(此系统随取随用,此系统费用不包含在该项试验设备费用中,价格按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做适当调整) (2) 翻转/复位精度:± 3° (3) 自动称量: 0~30g~100g连续称重 (4) PLC控制显示:0~15s~1min~2min (5) 合格/不合格报警、打印。 (6) 操作平台旋转时安全保护功能。 (7) 漏杯电子定位系统 (8) 报价: 燃油箱耐压试验,安全阀开启压力试验及燃油箱进气阀开启压力试验台: (9) 压缩空气源: 4.0Mpa(此设备随取随用,此设备费用不包含在该项试验设备价格中,价格按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做适当调整) (10) 加压速率控制: 8kPa/min (11) PLC控制显示: 监测气源: 0~100kPa± 2% 开启压力控制: 0~100kPa± 1% 开启后压力检测:0~60kPa± 1% 加压速率控制: 0~8kPa/min± 2% (12) 合格/不合格报警、打印 (13) 安全防爆保护 (14) 53℃± 2℃水加热循环控制系统(此设备随取随用,此系统费用不包含在该项试验费用中,价格按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做适当调整) 报价: 2、 塑料燃油箱角锤冲击试验 (1) 角锤规格: 三角冲锤 15kg (2) 冲击能量: 30J (3) 压力控制: 0~100kPa± 1% (4) 压力检测: 0~100kPa± 1% (5) 冲击位置移动/转动夹持系统 (6) 冲击锤提升系统 (7) 冲击防护罩 (8) 油箱内介质回收过滤系统 报价 以上塑料燃油箱角锤冲击试验需要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产品的经验并根据客户要求做适当调整,以上价格仅供参考。 4, 燃油箱密封性试验台。 (1) 压力控制: 0~100kPa± 1% (2) 压力检测: 0~100kPa± 1% (3) PLC控制显示: 监测气源: 0~100kPa± 2% (4) 高亮度水下测漏箱 (5) 水循环过滤系统可选配。(此系统费用不包含在该项试验费用中,价格按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做适当调整) 报价 以上试验所需的燃油箱进出口密封装置需要根据具体装配要求双方确定方案,价格待定。 三各试验台所用配件一览 1, 燃油箱盖密封性试验。 ⑴ 大连电机厂生产的三相异步电机,3KW ⑵ 与电机匹配的日本富士变频调速器 ⑶ 国产优质减速器 ⑷ 日本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 ⑸ 日本富士伺服电机 ⑹ 国产优质电子天平 ⑺ 国产优质直线导轨 ⑻ 国产优质电器开关 ⑼ 研华工控机,显示器及电脑操作台 2. 燃油箱耐压试验,安全阀开启,进气阀开启压力试验 ⑴ 日本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 ⑵ 日本SMC压力控制表 ⑶ 国产优质气动三联件, ⑷ 国产优质压缩机(不包含在整体报价中,根据客户要求选配) ⑸ 温度控制系统 ⑹ 国产优质比例阀 ⑺ 国产优质自吸泵 3.塑料燃油箱角锤冲击试验 ⑴ 国产优质万向轴承 ⑵ 国产优质电磁离合器 4.燃油箱密封性试验 ⑴ 日本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 ⑵ 日本SMC压力控制表 ⑶ 国产优质气动三联件 ⑷ 国产优质气动导轨 ⑸ 国产优质电器元件 公司名称:长春市智能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昆山路2755号 联系电话:0431-84644218 传真:0431-84642036 联系人:芮小姐 Http://www.znyq.com E-mail:ruishume@yahoo.com.cn
  • 技术与产业对接的盛宴,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第九届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即将开幕
    p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热度高企,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纷纷涉足智能制造。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将于2017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此博览会是世界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经过了九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国际平台,更是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交流与展示的行业盛会。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跨界创新、互联融合——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 /span /strong /p p   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将于2017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白瑞楠副院长将带我们了解瑞典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介绍制造流程智能化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林诗万联合主席讲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悉尼大学阿奇?约翰斯顿院士带我们领略工程与信息技术,创新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信息学院管理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院长则会谈到行业4.0和数字化。 /p p   随后将进行智能制造的高峰对话,华为集团、海信集团、三一集团、东旭集团、通鼎集团、中国移动、航天科工集团等行业巨头悉数到场,一同探讨智能工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接下来的中澳先进制造专场、欧洲项目推介专场、新能源新材料专场、国际协作创新合作专场、生物医药专场、光显示专场、国际机器人及先进制造专场、华夏幸福产业投资对接会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等分专题会场,将有100位国内外业界顶级专家现场做精彩报告,探讨智能工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 /p p   组委会收集到了来自亚欧中心,美国,芬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机构提交的180余项项目。涵盖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材料。其中不乏产业化前期项目,如预测驾驶,高效水处理系统,加拿大废旧轮胎处理技术,新型回收再利用发电系统,人造金属骨骼材料,利用太赫兹技术的无损检测等。不少国外企业表示希望与国内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一同促进全球智能工业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八大主题展将资本引向技术,将技术推向市场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 /strong 经过九年累足成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将分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主题展、光谱中国—光学仪器及测试测量设备主题展、激光工业设备主题展、光学制造主题展、红外与微波技术应用主题展、光通信与光传感主题展、机器视觉主题展、军民融合国防电子展等八大主题展,总展出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千余家高校及企业参展,预计将有10万余名专业买家和观众到场参观采购。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现场发布对接会专题推介,交流合作更对口 /span /strong /p p   现场发布对接会借助专题推介的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分为军民融合项目发布会、国际创新实验室项目发布会、光电子新产品发布会等,您可以在对口的发布会上进行项目对接、现场洽谈和经验交流。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重视专业观众,行业应用买家精准对接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今年尤其重视专业观众邀约,成功邀请了核兴航材、中国一汽、中车集团、航天五院、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石化、中航工业、富士康、徐工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东旭集团、华为、中铁集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军民结合项目及产品、安防、智能建筑、电子及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仪器仪表、新能源、新材料、无人系统及技术、科研/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和投融资机构领域的专业观众,并进一步加大国际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同期全球光电子产业应用峰会盛况空前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中国制造2025”、“宽带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光通信领域制造了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光信息与光网络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2017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特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院士、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中国电信科技委韦乐平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余少华院士等专家作报告。圆桌会议“云时代与大视频驱动下的光网络”更是光通信最强大脑的碰撞。 /p p   2017第六届红外微光光电子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红外微光技术应用产业联盟年会,邀请北京特种机电技术研究所王建华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部易华副总师、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龙副所长、中电科技第11研究所喻松林首席、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唐绍凡副总师、昆明物理研究所郑为建研究员等行业专家及用户单位代表针对红外微光技术、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项目申报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p p   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中枢神经”,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高峰论坛暨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产业联盟筹备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院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吴世忠书记、国家电网公司辛耀中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申世光副所长、中国石油规划总院袁维宁-副主任等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聚集一堂,以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为出发点,共同推进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支撑中国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p p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成熟,市场空间的逐步形成,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大会除了前沿学术研讨,重点将围绕轨道交通、油田安全、智能电网、大型构件安全、煤炭安全、地质灾害安全等应用领域,展开研讨和需求对接,搭建国内该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Kenneth T V Grattan,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牛津大学医学部高级研究员陈荣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祖源,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文杰等专家都将带来精彩报告。嘉宾“对话”纵论行业热点话题,梳理共性难题的解决思路。 /p p   新型光纤与400G技术及应用、城域融合超宽带光接入技术及应用、中国海洋信息网络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光纤传感在铁路中的应用研讨会、2017年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工业应用研讨会、光纤传感器与安全物联网应用高端论坛、光纤传感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讨会等细分领域的精彩活动,定会给您带来不虚此行的震撼。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017年中国无人机系统及任务设备展览会及2017年全国无人系统大会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为推进我国乃至国际无人机技术与航空航天技术行业交流、加速拓展相关产品在工业与民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打造无人机军民融合应用市场,中国无人机系统及任务设备展览会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区新馆E2馆举办,活动汇聚千余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知名咨询机构及投融资机构,展览面积2万余平米,参展商200余家,另有任务载荷配套企业100余家,合作媒体100余家。 /p p   并将举办无人机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及各个专场对接活动,包括:光伏运维对接专场、农业植保对接专场、物流业对接专场、任务载荷对接专场、警用无人机对接专场、增材制造/无人机材料对接专场、电力领域对接专场等。 /p p   同期2017年全国无人系统大会将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顺义区天竺镇府前一街60号)举办,将在中国工程院樊邦奎院士、空军第八研究所刘永坚所长、 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陈志杰院士、中国工程院龚惠兴院士、中国工程院杨小牛院士等大会主席的带领下,就无人机产业国家政策、发展状况与行业展望,无人机行业标准规范探讨、市场分析与预测,无人机安全问题与对策,无人机平台技术,无人机导航与控制技术,遥控与遥测技术,无人机机载任务设备技术和无人机产业化及应用等议题展开精彩研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现场回馈观众,提高参加体验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p p   2017光电子中国博览会超级队长开始招募,邀请您和您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组队”参观(满5人组队成功) /p p   & gt & gt & gt & gt 超级队长第1阶 /p p   团队成员5人,队长可立即获得大容量优盘一个 /p p   & gt & gt & gt & gt 超级队长第2阶 /p p   团队成员10人,队长礼品升级为超薄& amp 大容量移动电源 /p p   我们将为您及您的队员提供专属以及快捷的参观之旅,提前收到入场证件、展会期刊等资料,团队尊享超级礼遇。添加微信号:youtiao8826,私信:“我要当队长+姓名、单位、手机”。 /p p   2017年展会观众在线预登记通道现已开通。在线预登记地址: /p p    a href=" http://www.cipeasia.com/Wxphone/Visit/index/type/1.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http://www.cipeasia.com/Wxphone/Visit/index/type/1.html /a /p p   大会整体日程请关注: /p p a href=" http://www.cipeasia.com/News/8222.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http://www.cipeasia.com/News/8222.html /a /p p br/ /p
  • 在线近红外+人工智能实现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寻找光谱仪器“创新的力量”系列约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全文160余次提到了“创新”关键词。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对科学仪器产业而言,“创新”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对科学仪器的创新和研发高度重视,先后设立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科研计划等。2021年11月,北京“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支持开展关键仪器设备研发,支持挖掘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科学仪器和设备,重点突破研发新一代光谱等关键技术。不断高攀的前沿研究是创新,差异化的产品发展也是创新。为了展现光谱仪器的创新成果,分享光谱仪器研发和应用中的创新思维,共同促进光谱仪器产业化的创新发展,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寻找光谱仪器创新的力量》活动。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服装学院/塔里木大学龚龑教授,给大家分享创新成果,并探讨创新的方法和思维。北京服装学院/新疆大学龚龑教授仪器信息网:您认为目前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及应用有哪些创新的研究方向? 龚龑: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及更新。校准模型的预测性能直接决定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而校准模型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样本类型单独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已有一个地区的苹果水分含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校准模型,这个模型适用于同一地区的苹果,却不适用于不同地区苹果的水分预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扩充苹果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如果能获得全世界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和水分属性,那么所建立的校准模型的涵盖性就会非常强,适用于任何地区的苹果水分分析。(2)近红外光谱仪的创新。校准模型的预测能力充分依赖输入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而光谱数据通常不一致。要获得一致的光谱数据,需要测量光谱的光谱仪长期保持性能的稳定。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光谱仪器件会随时间老化,测量人员的操作也会对光谱数据的一致性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已建立的校准模型失效。同时,光谱仪之间测量的偏差也会导致对同一被测物定量定性分析的失败。(3)提高检测精确度。在近红外的波段区域,含氢化合物的吸收系数较小,所以尽管使用高效的化学计量学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其最终定量分析的预测结果也始终无法达到真实值。检测限较高,通常达到0.1%左右。为了克服检测限高的问题,可采用样本预处理方法(比如固相微萃取等富集方法)提高精检度,但如此操作会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失去其优点和特色,反而不是最佳的分析方法。仪器信息网:近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相比,在废旧纺织品分拣中有哪些优势?龚龑:近红外光谱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非常迅速的分析技术,它具有无损、快速,应用广泛等优点,在化工、农业、环境、医药等领域发展极为广泛。与化学计量学软件、光谱仪和应用模型结合,拓展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领域。近红外光谱仪目前在过程分析技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飞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其涉足领域以及应用的实效性,除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分析外,还涉及生物、高分子、制药、石油化工、纺织、纤维等学科,只要是对有机物检测分析的行业基本上均可使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已逐步涉及谷物等农产品分析、饲料分析、石油化工、药物分析、疫情疫病诊断等方面,并伴随出现在专著出版、仪器制造和软件开发中。随着软硬件的更新换代,NIR还有望应用于其他更多方面。拉曼光谱具有无损、快速、制样简单、可微区分析、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拉曼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拉曼光谱在鉴别时,为了提升鉴别准确率,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拉曼光谱对环境要求不高,而且非接触式稳定性高,但是在纺织领域还有待探索,在以后的废旧纺织品鉴别研究中都可以进行研究。图1 训练过程中损失值,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变化图图2 不同成分比例废旧聚酯/粘胶混纺织物近红外光谱仪器信息网:贵课题组有哪些创新的成果?最突出的创新体现在哪里?龚龑:我们课题组为突破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利用的瓶颈,与新疆乌鲁木齐海关、深圳海关、新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单位合作,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设计了一套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设备(如图3所示)。该设备实现废旧纺织品从输送、检测、分拣、回收利用等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废旧纺织品检测、分拣的自动化水平,降低废旧纺织品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资源的浪费,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为推动纺织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3 废旧纺织品分拣设备该设备是基于近红外光谱来识别纺织品中的纤维种类和含量。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算法自主编写以及工控机对接的难题,最终开发一种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系统。该系统利用自行开发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装置,建立了一个在线近红外(NIR)光谱库,包括聚酯、棉花、羊毛等十几种常见纺织品。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废旧纺织品的识别和分拣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废旧纺织品的在线近红外定性识别模型,有效提高废旧纺织品中不同纤维成分的检测准确性水平和速度,从而提升产业化加工效率。图4 废旧纺织品检测试验仪器信息网:人工智能与废旧纺织品分拣有什么联系?龚龑:人工智能分拣设备主要通过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融合传感器(分为触觉、视觉传感系统,目前普遍应用的为视觉传感系统)、机器臂/喷气设备等软硬件配合开展工作。具体构成及运作原理如下:(1)云端大数据:采集各种各样纺织样品的图片,包含废纺织品、旧纺织品、混纺织物等各种状态下图片,形成云端数据库。(2)人工智能算法:设备中内置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云端海量图像数据对机器人进行训练。前期海量数据的采集保证了无论废旧纺织品是何种状态、是否被遮挡,机器人都可以识别。(3)融合传感器:利用计算机视觉扫描快速移动的物体,通过CCD视觉、激光视觉、近红外视觉等识别传感系统相耦合,综合判断目标物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结构等)与内部特征(材质),实现废旧纺织品精准定位与细分判别。然后将识别结果传输给协作机器,控制机器臂/喷气设备运动。(4)机器臂/喷气设备:机器臂/喷气设备从传送带上准确地抓取要回收的纺织品,投放到相对应的分类收集箱中。人工智能软件识别与机器臂/喷气设备相结合,类似于人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和人的双手相结合,具备了识别和执行的能力。(5)数据回传:分拣完成后,设备将相关的数据再返回云端,与部署在各地的智能分拣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智能提升。例如,部署在某纺织分拣中心的智能设备可以向部署在全国各地不同智能设备,不同设备还可以互相继承废弃物识别的经验。该数据还能用于帮助项目运营方了解设备状况及并进行产量、工作量、效益等运营维度的统计。仪器信息网:您对未来光谱仪的创新发展有什么样的展望?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技术或者应用?龚龑: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制造工艺、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动力量,从工农业生产、服务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需求、牵引力量。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未来一段时期内,近红外光谱技术将会得到加速发展,以近红外光谱为核心的商业产品将在不同业务领域进一步提供深化和细化的服务,近红外光谱有望成为与时代发展特征(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最相关的一项分析技术。尽管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有一些技术壁垒和难题需要攻克。例如,目前光谱数据库或模型的仪器供应商依赖(Vendorlock-in)问题,即各厂商的仪器之间存在的台间差异,使其普适性的应用迁移变得困难,需要从仪器标准化、算法和软件等多方面协同努力方能得以解决。再例如,无论是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还是深度学习算法,都是在有监督学习的框架下建立定性或定量分析模型。所谓有监督学习就是每个训练集样本是带有标签的,即每个样本的光谱对应着一组参考值(真实的浓度值或类别)。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产生大量无标签的光谱资源,这些光谱没有对应的参考值,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量无标签的样本信息进行半监督或无监督分析模型的构建,有可能是未来很值得研究的新方向。仪器信息网:基于光谱仪的发展现状,您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开展了哪些工作?龚龑:近年来,我负责并结项了一些相关课题,包括2019年的“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快检的增强拉曼散射微流控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和2020年新疆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棉纺筒纱智能分拣包装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的研究”等,同时还有一些横向课题“运用拉曼光谱技术针对纺织行业气体污染与有毒物质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应用”、“城市废旧纺织品成分快速鉴别、分拣与再利用技术”等等,都是运用光谱技术进行了应用与创新。我培养的研究生也在光谱领域进行了探索,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上海纺织科技》、《毛纺科技》等发表相关论文,在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银一铜。我觉得在产学研的道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前进,现阶段的学生培养模式还需继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适合当前产学研的一种新模式。团队介绍:北服检测215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在龚龑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主要致力于纺织服装标准的制定以及光谱分析技术。制定纺织服装标准可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和加工。随着光谱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光谱分析方法也相继建立,并出现相应的光谱分析仪器。光谱分析方法在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方面有着优越的表现,并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食品、化工、医药、环境、纺织、空间探索等领域。团队近两年联合南京中拓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废旧纺织品分拣设备,运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研发分类算法以及装备设计及制造,实现废旧纺织品从输送、检测、分拣等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废旧纺织品检测、分拣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降低资源对环境影响及资源浪费的目标。
  • 院士国家队提前亮相!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筹备会顺利召开
    p   2017年5月6日,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 /p p   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筹备会,在北京· 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赵雪燕秘书长主持了会议。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金国藩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郭桂蓉院士、中国工程院许祖彦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等十余位院士、百余位专家到场出席了会议。 /p p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及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有效结合,受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院士的委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产学研合作协调部定于2017年6月4-8日,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2017年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同期召开“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及“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交流展洽会暨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d6ed9cb-e557-4a44-85a6-fe638486d0f3.jpg" title=" 1.jpg" / br/ /p p   大会组委会共主席吕跃广院士代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对此次筹备会的召开表示祝贺。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规模1000余人,目前有10余个国家百余位国外嘉宾,携带200余项成果和项目进行对接。同期在顺义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京洽会暨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展览面积超过三万平米,厂商800余家,200余场军民融合对接活动。活动主要是由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国际激光技术产业及应用协同创新联盟、国际光显示技术产业及应用协同创新联盟、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产业联盟、中国海洋信息网络联盟5大联盟作为支撑。 /p p   同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已经被工信部认定为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学会将围绕军民融合开展一系列的评估、评价工作。同时学会已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将依托上述五大联盟,以本次大会为平台,开展一系列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学术交流、项目对接、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将以五大联盟为抓手,把工作做实、做好。 /p p   组委会为了感谢大家对光电子?中国博览会一路以来的支持,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挥光电子?中国博览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与业内人士的信息交流,此次筹备应运而生。 /p p   吕跃广院士的报告让到场嘉宾更加充分地了解了光电子?中国博览会的定位、规模和进展以及它将起到的行业交流、推广作用。 /p p   组委会以“开拓国际视野,联合全球精英,打造智能制造未来”和“助推军民融合,深挖市场机遇,脚踏实地促双赢”为宗旨,按照“跨界创新,互联融合”的新思路,将采取“京津冀联动”,以“一点多维”的形式全面推动成果转化和交流合作。 /p p   2017年6月4日至6日,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globaliic.com/" http://www.globaliic.com/ /a ),本次大会由德国技术科学院Reiner Anderl院士,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Jay Timmons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Magnus Breidne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担任主席。 /p p   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cipeasia.com/" http://www.cipeasia.com/ /a )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交流展洽会,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 /p p    strong 2017光电子中国博览会超级队长开始招募,邀请您和您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组队”参观(满5人组队成功) /strong /p p   strong  超级队长第1阶 /strong /p p   团队成员5人,队长可立即获得大容量优盘一个 /p p    strong 超级队长第2阶 /strong /p p   团队成员10人,队长礼品升级为超薄& amp 大容量移动电源 /p p   我们将为您及您的队员提供专属以及快捷的参观之旅,提前收到入场证件、展会期刊等资料,团队尊享超级礼遇。添加微信号:youtiao8826,私信:“我要当队长+姓名、单位、手机”。 /p p br/ /p
  • Muse智能触控细胞分析仪新品问世
    默克密理博秉承一贯的创新理念,突破流式研发的思维定式,带来了革命性创新一代Muse&trade 智能触控细胞分析仪。内置Pad版触屏式电脑,结合全面的预置细胞分析常规实验方案,为您开创前所未有的流式操作新体验。您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实现包括:细胞计数,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在内的细胞分析常规实验。分分钟让您体验悦动指尖的细胞分析艺术。 除此之外,默克密理博还将为Muse&trade 平台不断开发更多细胞分析的预置实验方案,近期8个预置实验方案即将推出:涉及Caspase 凋亡通路、线粒体损伤、免疫分型、淋巴细胞活力分析、细胞信号通路、DNA损伤等多个研究应用领域。用户将全部免费获得预置实验方案的软件升级。 请欣赏Muse 智能触控细胞分析仪介绍视频 申请试用 | 索取MUSE资料 | 询价 更多详情,请点击此处 默克密理博:新流式,新思维 &mdash &mdash 全新的流式平台,全新的学术思维
  • 控温外衣、智能管理员——揭秘护航神舟十四号的“黑科技”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相关工作正按计划开展。此次飞行任务中,哪些“黑科技”为神舟十四号飞船保驾护航?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无惧酷暑严寒,“控温外衣”呵护航天员冷暖神舟十四号飞船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组合体飞行姿态,会使飞船被其他舱体持续遮挡,造成飞船长时间处于太阳无法照射下的极低温度环境下,最低温度甚至低于零下100摄氏度。而当空间站处于某些构型时,飞船的局部区域又会持续受到太阳辐照,最高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外部极端的高低温环境,对于航天员的健康和飞船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针对这一控温难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工程师们利用宇宙空间以热辐射为主要热量传导方式的特点,突破了飞船外避热控涂层光热性能选择性设计与调控、热控材料空间稳定性设计与大型复杂结构界面结合控制等关键技术,设计并研制了一款神奇的“控温外衣”——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低吸收,顾名思义就是涂层自身具有较低的太阳光吸收特性,可有效减弱太阳辐照导致的温度升高。低发射,则是指涂层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可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深冷环境的辐射漏热,避免舱内温度的不断降低。同时,工程师们根据飞船结构、功率及空间热环境特性,对吸收及发射性能进行特定的设计,形成的“控温外衣”可保障飞船在长期的极端高低温外部环境下,依然能够让舱内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从而呵护航天员冷暖,守护航天员安全。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海量数据也不慌,“智能管理员”来相帮神舟十四号飞船上时刻产生着海量数据,要想将这些复杂的参数变成航天员可以掌握的直观数值,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就会作为“智能管理员”发挥作用。当飞船各个分系统开始运行时,所产生的数据会汇集到数管分系统,然后经过“智能管理员”对数据进行汇总,并转换为航天员可以直观识别和操作的内容显示在仪表上。在神舟十四号飞船上共有50余幅页面显示飞船各部分的情况,并根据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需要,显示包括世界地图、航天员身体情况等相关内容,这些都是由作为“智能管理员”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来提供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采用独特的图形显示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动画的方式,显示出飞船轨迹、姿态、飞行状态以及各分系统信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神舟十四号飞船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设计师张赤萍介绍,使用这一独特的图形显示技术,不仅能得到新颖的仪表控制器显示效果,而且实现了空间智能化仪表中的图形、文字的处理与显示,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研人员在监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不怕天涯路远,太空“天路”始终畅通神舟十四号飞船直冲云霄,在如此远距离的情况下,它是如何完成与地面间的“天地通信”呢?答案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通过中继终端搭建的太空“天路”。当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飞船中继终端便开始工作。根据飞船飞行程序的指令链要求,中继终端中的设备会计算出中继终端天线的指向数据。之后,中继终端中的转动设备将中继天线指向天链中继卫星。这样就完成了对天链中继卫星的捕获跟踪,建立从飞船到天链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链路,实现神舟十四号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确保了地面的测试人员可以实时地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载人航天任务负责人余晓川介绍,通过中继终端与天链中继卫星建立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可将地面对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测控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记者胡喆、宋晨)
  • 32家大中型企业加入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联盟
    32家大中型企业加入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联盟近日,广州仪器仪表学会发布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名单。该联盟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高效整合创新要素,提高集成创新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模式。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对组建工作高度重视,团结各方面力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专家优势,积极推进组建章程、方案等工作。最后确定共有包括来自广州、佛山、深圳、中山、肇庆、珠海、东莞、江门、汕头、揭阳等地区32家大中型行业骨干企业、6所高校、8家科研机构、2个行业协会(学会)、1个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发起单位,覆盖了智能传感技术、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系统等4个专业方向,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以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为秘书处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刘桂雄教授为联盟理事长,共同组建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附: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第一批发起单位名单:①企业 32 家: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超声仪器分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会康宇测控仪器仪表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合微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上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崎电气有限公司、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信禾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山峰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粤显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肇庆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中天启明石油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市威格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沧恒自动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浩洋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市华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安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三姆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华茂传感仪器有限公司、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广州百川精密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国兴乳胶丝有限公司、揭阳市美度实业有限公司。②高校 6 家: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轻工职业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③科研机构 8 家: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惠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验所、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④行业协会(学会) 2 家: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⑤中介机构 1 家:广州市科技咨询中心。 内容来自仪器仪表商情网
  • 1127万!江西硅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赣瑞芃【2024】009号项目名称:江西硅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667.5582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667.5582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项目编号采购项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和服务要求赣瑞芃【2024】009号江西硅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1批6,675,582.00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30天完成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7月13日 至 2024年08月01日,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方式: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招标文件及补充、变更文件(招标人在以上网站发出的对招标文件的补充、变更文件均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某单位     地址:遂川县工业园区        联系方式:张先生 0796-6403698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江西瑞芃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遂川县泉江镇财旺小区D栋201室             联系方式:欧阳女士 0796-6328842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先生电 话:  0796-6403698二、项目二(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SZC-320100-JSGC-G2024-0043项目名称:实验室全自动AI水质检测建设项目预算金额:460.000000万元最高限价(如有):460万元采购需求:建设高通量水质分析实验室: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复杂工序多位并行处理、24小时持续运行等方式,满足高峰时期的样品检测需求。系统应整合全自动分析设备,实现常规水质监测项目的全自动无人智能分析,避免人为干扰、提高分析自动化水平和能力,实现地表水水质分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COD、挥发酚、石油类、氟化物、六价铬、重金属(铅、镉、铜、锌)检测的全自动化、无人化,达到大幅度提升水质分析实验室的检测效率、并提高分析数据质量的目的。同时支持可拓展配置地表水24项水质监测指标,支持各水质监测指标自由组合,实现不同监测参数的灵活切换。采购清单如下:序号名称内容与功能单位数量1全自动水质分析单元高锰酸盐指数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100套1氨氮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150套1总磷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150套1总氮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50套1COD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200套1挥发酚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20套1石油类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20套1氟化物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20套1六价铬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20套1重金属(铅、镉、铜、锌)检测仪器最大检测量(样/24h):20套12全自动进样系统含样品单元、全自动样品传送系统、自动进样模块等。套13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含工控机、控制组件、交换机、电气控制组件、急停控制组件、报警控制组件、人机交互显示屏、数据中控系统软件等套14辅助设施单元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辅助设置,如仪器推车、接样工位、样品框、样品推车试剂恒温箱、UPS电源、视频监控、废液处理单元、制水单元(微量元素型超纯水机)、采样瓶(1000个)等。套15展示装置展示装置1个;可移动式展示装置2个;套16其他配置试剂、冷藏柜等;套1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0天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与试运行工作,并向采购人提出验收申请。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联合体(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7月13日至2024年07月19日,每天上午09:00-11:30,下午13:30-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南京市山西路8号金山大厦A座28楼2810室方式:投标人将营业执照复印件及获取文件信息表(格式于招标公告附件处下载)加盖公章扫描件发送至邮箱 1450291194 @qq.com并与采购代理联系,审核通过后代理机构提供纸质招标文件1套(支持现场获取或顺丰邮寄到付)或免费邮箱发送电子招标文件1套(电子招标文件不收费)。售价:100.0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采购包1单位名称: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单位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中和路98号联系人:王孜豫联系电话:18951653757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单位名称:江苏国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单位地址:南京市山西路8号金山大厦A座28层2810室联系人:濮钰铃 高捷联系电话:025-83690579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濮钰铃 高捷电话:025-83690579
  • 新型智能流变仪直观的结果满足特殊的质量控制要求
    通过适用于专门设定的测量程序和条件的智能流变仪,为分析多种样品流变性质的 QA/QC 工业实验室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用户出错率。 赛默飞 HAAKE Viscotester iQ 流变仪的“Connect Assist”功能自动检测几何形状和温度模块的测量情况,提供实时反馈,使得用户可以很容易设置样品测试程序,并使错误率降至最低。 得益于一些新配件的加入,相比上一代产品,此款流变仪更具实用性和多用性。HAAKE Viscotester iQ 流变仪上装有触摸屏界面,可以作为独立仪器使用,此外,可以通过安装 USB 闪存驱动器上独特的赛默飞 HAAKE Viscotester iQ RheoApp 软件实现其扩展功能。此外,仪器可以通过台式计算机上的软件完全控制运行。仪器的“Temperature Assist”功能联合 Peltier 温度控制系统,使用户真实准确地测量出样品温度,并减少测量时间。 “HAAKE Viscotester iQ 是我们 Viscotester 系列产品的一次重大革新,”赛默飞世尔科技材料表征的产品线主管 Birgit Schroeder 说到。“新功能是在已趋于完善的 HAAKE Viscotester 550 型流变仪基础上的又一次显著飞跃,它向外界昭示着我们在粘度测定和流变测定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歇。” 此外,HAAKE Viscotester iQ 流变仪还有如下特点: ●模块化设计,使用户可以快速更换附件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仪器; ●自带共轴圆柱和平行板的 Peltier 温度控制系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样品类型内随心所欲地进行测量; ●使用 Controlled Rate(程控降温)或 Controlled Stress(程控压力)模式从单点测量扩展到全面的流变测量,从而实现更好的测量灵活性; ●配备手提箱,方便将仪器和附件带至现场。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印发 提及仪器仪表
    p   近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共同组织制定并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以下为指南全文。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8470e18-f993-4f54-a1ef-41d090899ded.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工业和信息化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工信部联科〔2018〕154号 /span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有关单位: /p p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现予印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工业和信息化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8月14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8年版) /span /strong /p p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p p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p p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pan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一、总体要求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指导思想 /strong /span /p p   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二)基本原则 /strong /span /p p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同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开展标准互认,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建设目标 /strong /span /p p   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 /p p   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p p   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二、建设思路 /strong /span /p p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明确智能制造对象和边界,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 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到智能特征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strong /span /p p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指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p p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三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特征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对象和范围,指导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9e999c9-14b7-45ea-b883-8b32d12690b4.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 生命周期 /strong /span /p p   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原型研发开始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行迭代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点,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 /p p   (1)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所有约束条件以及所选择的技术来对需求进行构造、仿真、验证、优化等研发活动过程 /p p   (2)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创造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p p   (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p p   (4)销售是指产品或商品等从企业转移到客户手中的经营活动 /p p   (5)服务是指提供者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回收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 系统层级 /strong /span /p p   系统层级是指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包括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 /p p    strong (1) /strong strong 设备层是指企业利用传感器、仪器仪表、机器、装置等,实现实际物理流程并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层级 /strong /p p   (2)单元层是指用于工厂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 /p p   (3)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 /p p   (4)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 /p p   (5)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过程的层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 智能特征 /strong /span /p p   智能特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制造活动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层级划分,包括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等五层智能化要求。 /p p   (1)资源要素是指企业对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及其数字化模型所在的层级 /p p   (2)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装备之间、装备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相互连接及信息交换功能的层级 /p p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的层级 /p p   (4)系统集成是指企业实现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过程的层级 /p p   (5)新兴业态是企业为形成新型产业形态进行企业间价值链整合的层级。 /p p   智能制造的关键是实现贯穿企业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工厂层、协同层不同层面的纵向集成,跨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不同级别的横向集成,以及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端到端集成。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strong /span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等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19fcc1f-42e0-461b-92c0-cc146bea2988.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p p   具体而言,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大类,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底层,是B关键技术标准和C行业应用标准的支撑。B关键技术标准是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特征维度在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所组成的制造平面的投影,其中BA智能装备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BB智能工厂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和系统集成,BC智能服务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BD智能赋能技术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融合共享,BE工业网络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互联互通。C行业应用标准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A基础共性标准和B关键技术标准进行细化和落地,指导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明确了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具有映射关系。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块化设计规范为例,它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B关键技术-BC智能服务中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它位于生命周期维度设计环节,系统层级维度的企业层和协同层,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其中,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三个维度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映射关系及示例解析详见附件2。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strong /span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由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向下映射而成,是形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73eeadb-c50e-41c5-a66b-b231643b6a2f.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p p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三、建设内容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基础共性标准 /strong /span /p p   基础共性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解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个部分,如图4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8dfce4d-fac0-40e0-bedf-99ae0b46c421.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4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 通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识等四个部分。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参考模型标准用于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标准用于规定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涉及的元数据命名规则、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注册要求、数据字典建立方法,为智能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标识标准用于对智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一标识与解析,建设既与制造企业已有的标识编码系统兼容,又能满足设备互联网协议(IP)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 安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人因安全三个部分。功能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控制系统在危险发生时正确地执行其安全功能,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系统功能失效而导致生产事故,包括面向智能制造的功能安全要求、功能安全系统设计和实施、功能安全测试和评估、功能安全管理等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信息系统及其数据不被破坏、更改、泄露,从而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地运行,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及评估等标准。人因安全标准用于避免在智能制造各环节中因人的行为造成的隐患或威胁,通过合理分配任务,调节工作环境,提高人员能力,以保证人身安全,预防误操作等,包括工作任务、环境、设备、人员能力、管理支持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 可靠性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技术方法两个部分。工程管理标准主要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可靠性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对象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管理、综合保障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标准。技术方法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开展具体的可靠性保证与验证工作,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增长、可靠性评价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 检测标准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两个部分。测试项目标准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科学排序和有效管理,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一致性和互操作、集成和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电磁兼容等测试项目标准。测试方法标准用于不同类型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测试,包括试验内容、方式、步骤、过程、计算分析等内容的标准,以及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 评价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指标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实施指南等四个部分。指标体系标准用于智能制造实施的绩效与结果的评估,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能力成熟度标准用于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规划智能制造框架与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提供过程方法论,为企业识别差距、确立目标、实施改进提供参考。评价方法标准用于为相关方提供一致的方法和依据,规范评价过程,指导相关方开展智能制造评价。实施指南标准用于指导企业提升制造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二)关键技术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和工业网络等五个部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 智能装备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智能工艺装备等七个部分,如图5所示,其中重点是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标准。主要规定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信息模型、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技术要求,解决智能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与智能化产品、物流系统、检测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问题。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aa8a32a-4026-41f2-bb3f-10cec1a98bf8.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5 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识别与传感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主要用于在测量、分析、控制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非接触式感知设备自动识别目标对象、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解决数据采集与交换过程中数据格式、程序接口不统一的问题,确保编码的一致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人机交互系统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工控键盘布局等文字标准 智能制造专业图形符号分类和定义等图形标准 语音交互系统、语义库等语音语义标准 单点、多点等触摸体感标准 情感数据等情感交互标准 虚拟显示软件、数据等VR/AR设备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人与信息系统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维度的交互途径、模式、方法和技术要求,解决包括工控键盘、操作屏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交互模式,语音、手势、体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设备等多维度交互的融合协调和高效应用的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控制系统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生产过程及装置自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相关标准,解决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方法、通信、集成等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增材制造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典型增材制造工艺和方法标准 设计规范、文件格式、数据质量保障、文件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模型设计标准 增材制造设备接口标准 增材制造材料、设备和零部件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 增材制造服务架构、服务模式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增材制造相关技术、方法,确保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各环节、要素的协调一致及效能最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工业机器人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定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口的通用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6)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数字程序控制进行运动轨迹和逻辑控制的机床及设备,解决其过程、集成与协同以及在智能制造应用中的标准化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7)智能工艺装备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铸造、塑性成形、焊接、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粉末冶金成形等热加工成形工艺装备相关技术、方法、工艺,确保成形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协调一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装备标准建设重点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识别与传感标准。 /strong /span 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控制系统标准。 /strong /span 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工业机器人标准 /strong /span 。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 /strong /span 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工艺装备标准。 /strong /span 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 /p p    strong 2. 智能工厂标准 /strong /p 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设计、建造与交付,智能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集成优化等部分,如图6所示,其中重点是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和集成优化等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设计、建造和交付等建设过程和工厂内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及其系统集成等业务活动。针对流程、工具、系统、接口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过程规范化、系统集成规范化、产品制造过程智能化。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d35ea79-85e2-4bba-b8e6-d2e7cfa91494.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6 智能工厂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智能工厂设计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的基本功能、设计要求、设计模型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物联网系统设计、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参考架构、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生产过程模型和组织模型等系统建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工艺优化、协同设计、仿真分析、设计文件深度要求、工厂信息标识编码等实施指南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确保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智能工厂建造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建造过程数据采集范围、流程、信息载体、系统平台要求等建造过程数据采集标准 满足集成性、创新性要求、促进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建造过程项目管理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通过智能工厂建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质量、建设周期、建设成本等预定目标的实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智能工厂交付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完成后的验收与交付,确保建成的智能工厂达到预定建设目标,交付数据资料满足智能工厂运营维护要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智能设计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设计、专业化并行/协同设计、基于模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定义MBD、制造和检验)标准以及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数据与流程的管理、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试验结果反馈等试验仿真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以及产品试验验证过程仿真的方法和要求,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易装配性、易维修性,缩短新产品研制和制造周期,降低成本。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智能生产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与执行、设计与制造协同、制造资源动态组织、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生产过程中计划调度、生产执行、质量管控、设备运维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6)智能管理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供货商评价、质量检验分析等采购管理标准 销售预测、客户关系管理、个性化客户服务等销售管理标准 设备可靠性管理等资产管理标准 能流管理、能效评估等能源管理标准 作业过程管控、应急管理、危化品管理等安全管理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危害项目指标等健康管理标准 环保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能力描述、环保闭环管理等环保管理标准 基于模型的企业战略、生产组织与服务保障等基于模型的企业(MBE)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企业生产经营中采购、销售、能源、工厂安全、环保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模型和管理要求等,指导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7)智能物流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物料标识、物流信息采集、物料货位分配、出入库输送系统、作业调度、信息处理、作业状态及装备状态的管控、货物实时监控等智能仓储标准 物料智能分拣系统、配送路径规划、配送状态跟踪等智能配送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厂内物流关键技术应满足的要求,指导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物料仓储配送准确高效和运输精益化管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8)集成优化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一致的语法和语义,满足通用接口中应用特定的功能关系,协调使能技术和业务应用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智能工厂标准建设重点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工厂设计标准。 /strong /span 智能工厂参考模型、通用技术要求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信息基础设施设计、物联网系统设计和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工厂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设计参考架构、虚拟工厂信息模型和虚拟工厂建设要求等虚拟工厂设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仿真分析、工艺优化、工厂信息标识编码和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等实施指南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工厂交付标准。 /strong /span 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生产标准。 /strong /span 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协同生产、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集成优化标准。 /strong /span 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模型、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 智能服务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和网络协同制造等三个部分,如图7所示,其中重点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和运维服务标准。主要用于实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解决了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资源,提供各类规范、可靠的新型服务的问题。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685663-9aef-47ef-af5d-bfc4038d52f0.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7 智能服务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实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以模块化设计为基础,以接近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运维服务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开展远程运维和预测性维护系统建设和管理,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远程监测和健康诊断,实现对复杂系统快速、及时、正确诊断和维护,全面分析设备现场实际使用运行状况,为设备设计及制造工艺改进等后续产品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网络协同制造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通过高度集成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相关技术方法,实现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增强柔性配置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服务标准建设重点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 /strong /span 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运维服务标准。 /strong /span 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网络协同制造标准。 /strong /span 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云、边缘计算等部分,如图8所示,其中重点是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和边缘计算标准。主要用于构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态体系,提升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41f5cf5-1a95-47e7-b9e6-0f6b321ae332.jpg" title=" 9.jpg" alt="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8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人工智能应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主要用于满足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指导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环节中的应用,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工业大数据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的要求、运维和检测评估等工业大数据平台标准 工业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可视化和访问等数据处理标准 数据质量、数据管理能力等数据管理标准 工厂内部数据共享、工厂外部数据交换等数据流通标准。主要用于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中,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水平。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工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业软件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产品、工具、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平台的功能定义、业务模型、技术要求等软件产品与系统标准 工业软件接口规范、集成规程、产品线工程等软件系统集成和接口标准 生存周期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可靠性要求等服务与管理标准 工业技术软件化方法、参考架构、工业应用程序(APP)封装等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主要用于促进软件成为工业领域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载体,提高软件在工业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营销服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指导工业企业对研发、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业软件的集成和选型,帮助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对工业知识进行有效积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工业云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业云资源和服务能力的接入与管理等资源标准 能力测评规范、计量计费、服务级别协议(SLA)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构建工业云生态体系,指导工业云平台的设计和建设,规范不同工业云服务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业云服务的设计、实现、部署、供应和运营管理水平,指导开展各类工业云服务的采购、审计、监管和评价活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5)边缘计算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解决制造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用于智能制造中边缘计算技术、设备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建设重点 /strong /span /p p   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 /p p   边缘计算标准。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 工业网络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体系架构、组网与并联技术和资源管理,其中体系架构包括总体框架、工厂内网络、工厂外网络和网络演进增强技术等 组网与并联技术包括工厂内部不同层级的组网技术,工厂与设计、制造、供应链、用户等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互联技术 资源管理包括地址、频谱等,但智能制造中工业网络仅包括工业无线通信和工业有线通信,如图9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bdbbbf4-685a-40d3-b754-6d1914a40033.jpg" title=" 10.jpg" alt="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9 工业网络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工业无线通信标准 /strong /span /p p   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工业有线通信标准 /strong /span /p p   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 /p p   工业网络标准建设重点 /p p   工业无线通信标准。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 /p p   工业有线通信标准。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行业应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依据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优先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并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如图10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e36eb49-21b3-4cb8-bdd3-35383350d62b.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0 行业应用标准子体系 br/ /p p   发挥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中的指导和支撑作用,优先制定各行业均有需求的设备互联互通、智能工厂建设指南、数字化车间、数据字典、运维服务等重点标准。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行业特点,制定行业亟需的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射频识别标准等。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机床制造和测试标准等。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标准、航天装备数字化双胞胎制造标准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的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标准、海洋石油装备互联互通和运维服务标准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标准、车载信号系统标准、高速动车组智能工厂运行管理标准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标准等。电力装备领域的存储管理标准、数据智能采集标准、监测诊断服务标准等。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农机装备智能工厂平台化制造运行管理系统标准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医疗设备质量追溯标准等。其他领域的标准包括:家电行业空调产品信息集成数据接口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标准,纺织行业智能装备网络通讯接口、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标准,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智能工厂标准,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高端工程机械可靠性仿真与协同制造标准等。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机械、航空、汽车、船舶、石化、钢铁、轻工、纺织等制造业领域标准体系之间不是从属关系,内容存在交集。交集部分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行业应用标准。例如,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用于指导船舶相关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船舶行业相关标准主要涉及到船舶制造环节中的互联互通等智能制造相关内容。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四、组织实施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加强统筹协调。 /strong /span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及规划。充分利用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军民融合等工作机制,凝聚各类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实施动态更新。 /strong /span 实施动态更新完善机制,随着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和行业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智能制造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两年滚动修订《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加快标准研制。 /strong /span 基于“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完善智能制造标准绿色通道,加快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推动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加强宣贯培训。 /strong /span 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培训、宣贯工作,通过培训、咨询等手段推进标准宣贯与实施。用标准引领行业实现智能转型。 /p p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智能制造标准化国际论坛,组织中外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等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成果。 /p p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p p   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 /p p   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p p br/ /p
  • 药检神器助力药品质量控制,瑾宸科技购入智能崩解仪
    药检神器助力药品质量控制,瑾宸科技购入智能崩解仪 近日,瑾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单经理联系,就药检仪器中的崩解仪进行了深入交流。王经理对单经理详细介绍了公司多种型号的崩解仪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了解和比较后,决定购买一款智能崩解仪。 在药品质量控制中,崩解仪仪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在口服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崩解成细小颗粒的要求,崩解仪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其崩解时限。而智能崩解仪更是凭借其点阵字符液晶模块显示、单片机系统控制升降系统时间等优势,成为药品质量控制领域的明星产品。 为了满足王经理的需求,单经理当即向王经理详细介绍了不同型号的崩解仪参数。其中包括吊篮数、温控显示、吊篮运动距离、垂直搅动次数、驱动电机、加热器等多个关键指标。通过深入了解和比较,王经理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需求的智能崩解仪。 收到货后,王经理立即开始使用,并反馈产品质量不错,使用情况也很不错。他表示,智能崩解仪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大大提高了药品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对此,单经理也表示欣慰,并决定与瑾宸科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药品质量控制的发展。 此次购入智能崩解仪的成功案例,再次证明了瑾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药品质量控制领域的专业性和实力。未来,我们期待与更多客户携手合作,共同为药品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 为仪器仪表企业提供高性能芯片,晶华微开启科创板IPO
    近日,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科创板IPO。该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健康 SoC 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 SoC 芯片等。据了解,晶华微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 SoC 芯片等,其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压力测量、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目前,晶华微已成为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及技术积累,其在创新产品的研发上形成了显著优势。凭借着高精度ADC+高性能MCU的单芯片SoC解决方案,始终在红外测温及智能健康衡器领域占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在工控领域,该公司研发推出的工控 HART 调制解调器芯片及 4~20mA 电流 DAC 芯片,为工业现场传感器信号数据处理和通讯传输提供了高抗干扰解决方案,确保了工控通讯系统的可靠性,改变了国内相关行业依赖进口芯片的局面。近年来,凭借 技术和产品的优异表现,该公司获得“中国模拟半导体飞跃成就奖之优秀企业奖”、“中国 IC 设计公司成就奖”、“十大最具潜力企业奖”、“年度最佳放大器/数据转换器”、“SENSOR CHINA 特别贡献奖”、“优秀支援抗疫产品”、“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创新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招股书透露,晶华微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与乐心医疗、香山衡器、优利德等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芯片产品已进入美的、小米、海尔 、倍尔康、川仪股份、华盛昌、德国Braun、台湾Microlife等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供应体系,深受客户广泛认可。晶华微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 1,664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75,000.00 万元,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以下项目:
  • 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其中,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为:一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二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下为《“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详细内容:“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编制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近十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285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8项;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80个。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 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社会5.0”等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问题凸显。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联合体,开展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发展智能制造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坚持融合发展。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带动上下游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同步提升,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坚持安全可控。强化底线思维,将安全可控贯穿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全过程。加强安全风险研判与应对,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保障能力,着力防范化解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实现发展与安全相统一。坚持系统推进。聚焦新阶段新要求,立足我国实际,统筹考虑区域、行业发展差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和企业积极性,分层分类系统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三)发展路径和目标“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 智能化。2025年的主要目标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三、重点任务(一)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打好关键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坚战,构建完善创新网络,持续提升创新效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真、混合建模、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开发应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人机协作、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开发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化技术。面向制造全过程,突破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技术。推进新型创新网络建设。围绕关键工艺、工业母机、数字孪生、工业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载体。鼓励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平台共建,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化促进组织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推广应用。(二)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聚焦企业、行业、区域转型升级需要,围绕车间、工厂、供应链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推行精益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泛在感知、数据贯通、集成互联、人机协作和分析优化,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制造,打造智慧供应链。鼓励各地方、行业开展多场景、多层级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定制、共享制造、智能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针对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优化、技术装备升级。依托数字化服务商,提供数字化咨询诊断、智能化改造、上云用云等服务。拓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领域细分行业特点和痛点,制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行业转型促进机构,加快数据、标准和解决方案深化应用。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供需对接活动,总结推广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鼓励地方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推动跨地区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供需对接、人才培养等合作。鼓励地方、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等联合推广先进技术、装备、标准和解决方案,加快智能制造进园区,提升产业集群智能化水平。支持产业特色鲜明、转型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打造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示范应用集聚区、关键装备和解决方案输出地。(三)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发展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加速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研制一批国际先进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聚力研发工业软件产品。推动装备制造商、高校、科研院所、用户企业、软件企业强化协同,联合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过程的核心软件,研发嵌入式工业软件及集成开发环境,研制面向细分行业的集成化工业软件平台。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和架构开源化,加快推进工业软件云化部署。依托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开展安全可控工业软件应用示范。着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鼓励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用户加强供需互动、联合创新,推进工艺、装备、软件、网络的系统集成和深度融合,开发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聚焦中小微企业特点和需求,开发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加快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推动规范发展,引导提供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集成服务。(四)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瞄准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健全完善计量、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完备可靠、先进适用、安全自主的支撑体系。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持续优化标准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强现有标准的优化与协同,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方面推动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标准群。加快标准的贯彻执行,支持企业依托标准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技术成熟度高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现场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中小企业服务、工业数据处理分析,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加强安全保障。加强智能制造安全风险研判,同步推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功能安全,推动密码技术深入应用。实施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国家、地方、企业多级工控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数据跨境传输备案与监管机制。建立符合政策标准要求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育安全服务机构,加大网络安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提升诊断、咨询、设计、实施等服务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定期编制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研究制定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标准。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机构,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加强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转岗人员数字化技能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促进智能制造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新工科建设,在智能制造领域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优化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加快高端人才培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开展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统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开展技术攻关、装备创新、示范应用、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加强央地协作,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各类社会资源聚集,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智库作用,开展智能制造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鼓励国家相关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力度。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开发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鼓励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和现有服务机构提升检验检测、咨询诊断、计量测试、安全评估、培训推广等服务能力。制定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服务网络。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研究发布行业和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指数。(四)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人才等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华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工厂、培训中心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鼓励智能制造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走出去”。五、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相关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同推动规划的贯彻落实。有关部门、各地方、相关行业组织要加强智能制造经验模式总结和宣传推广。
  • 欧赛众泰发布瑞士万通831水分仪智能控制盒新品
    瑞士万通的831库仑水分仪,是许多行业微水检测的权威设备,以稳定、准确、耐用著称。 但苦于没有中文界面,且只能存储一个结果。因此,很多国内用户一直期盼这台设备的汉化以及数据管理的智能化。欧赛众泰结合多年瑞士万通的专业知识和应用经验,利用现有KFas软硬件平台,创新性地推出了831水分仪智能控制盒(型号:KFas-831M1),让这台经典的水分检测设备实现了操作界面中文化,存储结果海量化的强大功能。 产品亮点:? 彩色触摸屏,图形化中文操作界面;? 海量存储,数据管理量可达几十万条;? 实时跟踪831的漂移值、微水值和电位值,并可全程查看这些数值与时间的对应曲线;? 涵盖831水分仪90%以上的硬件参数和滴定参数设置,所设参数可实时传送;? 创新的双向互控系统,可沿用原有的键盘操作习惯,将智能盒作为数据管理器,也可将智能盒作为主控制器完全控制831;? 权限管理功能:设置权限控制参数设置、硬件管理和数据管理,避免误操作;? 体积小巧,开机即用,无需配备电脑即可工作。 备注:KFas:即Karl Fisher Assistant(卡氏水分助手),是欧赛众泰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卡氏水分辅助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单通道卡氏炉2010,全自动卡氏炉3011/3012/3036,卡氏水分换液器6001,全自动定体积进样系统6024等。创新点:1、实现了瑞士万通831卡氏水分测定仪操作界面的中文本土化,使实验参数的设置与修改更加简便快捷,从而提升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验证性; 2、极大地扩展了数据存储量,不需外接电脑即可独立工作; 3、可作为831卡氏水分测定仪的数据管理器,亦可作为主控制器完全控制831卡氏水分测定仪,满足用户的多种操作需求; 4、权限管理功能,有效避免误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延迟仪器使用寿命。 瑞士万通831水分仪智能控制盒
  • 2021年4.73亿,2024年3.15亿,中国铁塔连续6年拿下河湖视频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2021年,河北省水利厅就与铁塔签订3年河湖智能视频框架协议4.73亿元,如今2024年10月马上到期,自然延续单一来源采购相同服务,签订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项目3.15亿元。本项目规划租用铁塔与高点摄像机12095个,其中复用森林防火、秸秆禁烧等项目4271个,新租铁塔与高点摄像机7808个与16个全景摄像机。除以上高点监控摄像机外,根据水利厅对防洪安全最新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在环京区域、雄安新区的上下游、蓄滞洪区、河流断面、水闸等重点区域规划300个水位流速一体机,精准监测水位、流量。在特殊场景配置无人机应急巡查服务。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单一来源公示一、项目信息采购人:河北省水利厅本级项目名称: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项目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说明:河北省水利厅采购河北省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需求特点:本项目规划在全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386条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23个湖泊和1027座大中小型水库租用监控点位10213个;实现非法采砂识别、垃圾堆识别、违章建筑识别、垃圾倾倒识别、水面漂浮物识别、游泳钓鱼识别等算法,主动识别问题,自动告警。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31538.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目前已有的森林防火、秸秆焚烧等项目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承建,为整合上述项目技防措施,统一监控系统和技术标准,利用河湖沿线沿边通讯铁塔安装红外视频探头,只能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完成本项目建设,因此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二、拟定供应商信息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石家庄市长安区丰华路30号三、公示期限2024年08月08日至2024年08月14日四、其他补充事宜无。五、联系方式1.采购人联系人:孙王虎联系地址:石家庄市富强大街3号联系电话:0311-851857712.财政部门联 系 人:王丽青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48号联系电话:0311-666509193.采购代理机构(如有)联 系 人:纪盛楠 、陈娜然联系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路486号联系电话:0311-83086862六、附件
  • 渤海钻探:钻井液位智能监控仪覆盖率达85%以上
    “屏幕上的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3月4日,在渤海钻探库尔勒公司BHZ80001钻井队施工的博孜101-4井现场,一个个安装在钻井液循环罐上的直读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渤海钻探自主研发的钻井液位智能监控仪。直读屏上显示的数字是罐内钻井液体积,它不仅可以实时监测采集液量变化数据,而且能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判断是否发生井漏和溢流情况,实现声光报警功能。”BHZ80001钻井队泥浆工宋俊青解释。塔里木油区地层压力高、井控风险大。渤海钻探公司为库尔勒公司优先配备钻井液位智能监控仪,实现了由单一人工坐岗向“数字化+人工”坐岗方式的转变。截至目前,渤海钻探公司已在各施工现场推广应用钻井液位智能监控仪172套,应用覆盖率达85%以上。
  • 仪器自动化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浅析
    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和低碳经济成为长期发展趋势带动了一批高速发展的新产业。例如,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智能电网、高速列车和轨道交通等,这些产业对仪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许多仪器供应商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低碳效益,但是供应商本身却可以提供先进的仪器,以提高用户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监控排放,为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2012年自动化市场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当制造业需求下滑、出口萎缩,OEM市场以低位运行,项目型市场投资持续谨慎,却不乏亮点:石化、化工行业2012年投资依然保持强劲,节能环保市场持续创造新兴自动化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工控市场研究业务总监胡焜与驱动及动态市场研究中心总监陈然分别与参会者分享和探讨了2012年过程自动化市场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以及2012行业自动化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从主流自动化厂商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存量市场的增长,服务业务已成为主流厂商增长的方向。与此同时,胡焜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在石化、煤化工、节能环保等领域,仪器仪表的市场机会及发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过程自动化领域,人们不仅只关注过程安全产品及系统,也要注意安全操作及实行安全防护措施。   在下半场的演讲中,陈然通过一系列数据向参会者分析了2012年Q1与Q2自动化市场的现状。二季度自动化市场同比萎缩11%,环比增长2.3%,二季度总体市场工控指数120,其中OEM行业工控指数143,项目型市场工控指数106。从今年市场表现来看,二季度自动化市场并不是经济的低潮期,三季度市场将有可能处于探底期。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行业都处于萎缩状态,OEM市场中的矿业机械、医疗设备、建筑机械、食品等仍处于稳健增长态势 从工业行业市场分析来看水电处于上升趋势,造纸、机械、建材、印刷、火电、风电短期之内看不到回暖现象。   自动化厂商如何破解市场冷局?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从销售策略进行大胆创新,转变思路 可以将市场延伸至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帮助他们完成制作生产的转型升级等等。这些都是自动化厂商的机遇所在。
  • 解锁烹饪新技能|FLIR智能红外热像仪,精准控温,让美味触手可及!
    中秋佳节将至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先从一顿丰盛的美食开始吧烹饪时温度的控制是美食的关键FLIR ONE Edge Pro智能热像仪就是一位合格的“监督员”一起来瞧瞧吧~食物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加热才会有营养,而且味道也会更美味。有了FLIR ONE Edge Pro智能红外热像仪,就可以让你轻松掌握食物和厨具的温度啦,这样做出来的鸡翅将更加鲜嫩多汁! FLIR ONE Edge Pro手机红外热像仪不仅可以在烹饪时用来监控食物的温度,还可以用来定时检测家中的电气设备,预防性检测可以防止突然断电、短路等事故的发生,保障家中电器的稳定运行。 不仅如此,FLIR分离式热像仪还可以用来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家庭成员的和睦沟通等。 FLIR 手机红外热像仪 FLIR ONE Edge Pro智能红外热像仪是非常适合家用的一款“黑科技”送亲友、送长辈、送晚辈都非常合适中秋送礼不用烦恼啦赶快点击“阅读原文”抢购吧~当然您也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售前咨询没准还能获得中秋专属小礼品哦~
  • 天津电力机车与捷锐合作完成智能监控系统
    天津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为适应中国铁路高速发展与铁路装备制造业水平提升,经铁道部与天津市批准,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北京铁路局与天津临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此次,新建焊接车间,其供气站使用捷锐全自动汇流排、半自动汇流排、低温供气系统、配比器,车间使用终端箱300多个,一期工程安装已经全部完成,近日,二期智能监控系统也已全部安装完成。 捷锐智能监控系统,用于监测供气站汇流排所有端口的进出口压力,实时显示在监控室,在紧急情况下,发出声光报警,实现智能化管理。捷锐监控系统采用阶层分散式结构,降低布线成本,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系统可靠性。系统主板设有 watchdog 功能,即使系统发生死机或断电复位后,系统均会进行自我侦测并实现自动重启,恢复报警器的正常运行,确保供气系统的有效监控。先进的软件系统可以对主控界面进行个性化设计,使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更为形象直观,让监控人员一目了然。该智能监控系统,提高了供气系统的安全运行系数,让供气状态做到了24小时实时监测。关于捷锐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专精研发制造高洁净之集中供气系统及流体控制相关零件、组件、系统设备、焊割器具、仪器仪表等。产品主要应用在半导体、气体、化工、生物科技、核电、航天、食品等行业。厂区内配备欧美最先进的高科技生产设备,并设置中央实验室、检测室及Class 10/100/1000无尘室。GENTEC?捷锐荣获ISO 9001,ISO13485,API SPEC Q1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权使用美国UL及欧盟CE标志。 GENTEC?拥有全球40余年的市场、研发及制造经验,提供流体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遍布全球的行销服务网络,赢得全球用户的信赖。媒体联络人: 销售联系人:部门:市场部 部门:工业行销部联系人:汪蓉蓉 联系人:曹永年电话:021-67727123-116 电话:13701757351
  • 实验室效率提升策略:利用数据智能工具加强仪器资产掌控力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效率需求的不断提升,科研机构正在采用数据智能系统,着力提升实验室运营的可视化,助力制定更加明智的决策。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安捷伦一项 strong 针对制药实验室负责人 /strong 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室负责人越来越注重速度、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随着人们对样品处理能力的要求持续激增,工作速度在制药实验室负责人关注的问题中排名第一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此外,83%的受访者认为实验室的工作流程需要优化,63%的受访者十分欢迎创新的方法以提高实验室效率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提高实验室效率主要分为两个层面:样品分析处理能力和实验室运营效率。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实验室运营效率和朝向全新数据智能范式的根本性转变,来探讨当前和未来的解决方案。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20px " strong 先进的实验室监控体系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科研实验室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实验室亟需实现对所有资产的全面可视化管理。先进的实验室监控和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实验室的上述需求,持续提升实验室运营的清晰度和可控性。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实验室负责人经常提出的问题包括: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实验室有哪些仪器资产?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定的仪器资产?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这些仪器资产的使用情况如何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仪器资产的利用率程序(Asset Utilization Program)可以帮助回答上述问题,这些程序可以提供有关实验室库存控制、资产规模调整以及许多其他方面的信息,帮助实验室负责人改进实验室运营。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实验室可视化面板可以清晰地显示实验室资产的使用情况。仪器热图(Instrumentation Heat Map)可以基于使用情况提供整个实验室资产的快照。对仪器使用情况的全面了解构成了数据驱动决策的基础。除此之外,这些程序还可以识别实验室工作流程的瓶颈、产能题和其他低效率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23793a20-b318-436d-bf3c-0821839c03c0.jpg" title=" 先进的实验室监控体系.jpg" alt=" 先进的实验室监控体系.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23" border="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类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需要将适当的过滤工具应用于感兴趣的区域,例如特定的实验室场所或仪器组,然后设置所需的时间范围,可视化程序即可自动确定精确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模式。这一过程既可以提供细化至单个仪器的可视化数据,又可以提供整个实验室范围内所有仪器的统一可视化数据。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通过这种“一目了然(turning on the lights)”的方式,仪器资产的利用率程序可以帮助用户精确地了解实验室实际发生的情况。用户可以立即看到已经暴露出来的瓶颈和其他低效率问题,并即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确保准确,用户仍然需要对资产利用率数据进行整合和解读,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更多的专业技能来着手改进实验室运营。变革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20px " strong 变革管理技能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变革管理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实验室需要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实验室可能会在激烈的效率竞争中落后。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实验室的变革管理必须将数据智能(为清楚起见)和专家指导(关于变革)结合起来。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行业技能能够帮助实验室负责人更好地调整仪器资产的规模,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提升实验室资产的敏捷性,满足日益复杂的和激烈的竞争环境提出的各项新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c59a88d-18a2-4451-aef8-6dd8c4d87f89.jpg" title=" 安捷伦CrossLab企业服务专家Greg Stevens正在介绍一种.jpg" alt=" 安捷伦CrossLab企业服务专家Greg Stevens正在介绍一种.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50" border="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安捷伦CrossLab企业服务专家Greg Stevens正在介绍一种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可以评估实验室所有仪器资产的仪器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数据可视化作为一项强有力的战略工具,需要专家指导才能实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适应性和更高的盈利能力,使实验室从业界同行中脱颖而出。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可以将先进的实验室运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简化、优化和转型。最初的简化阶段需要对所有实验室资产进行评估,以便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数据智能工具可以助力实现整体资产的可视化,提升对仪器资产的掌控力。优化阶段将仪器资产的利用率数据与其他仪器属性(如维修记录、使用年限和服务终止期限等)相结合,制定优化决策。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风险评分来衡量各种仪器的“健康”状态和服务期限。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仪器维修纪录和保障服务终止期限(End-of-Guaranteed Support,EGS)的可视化呈现为后续的统计分析以及确定哪些资产极易发生故障或可能需要替换奠定了基础。这种对仪器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可以极大地简化决策过程,确定哪些资产可以予以保留、需要重新部署或需要出售,出售资产获得的收益可以用于购买新的仪器,实现“技术更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3c288db-96f0-4d68-a232-055ef9a7dd8a.jpg" title=" 安捷伦3.jpg" alt=" 安捷伦3.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2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3f8205b3-b673-431a-8930-60aba25e0ed5.jpg" title=" 安捷伦4.jpg" alt=" 安捷伦4.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2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这一点上,专业人士可以助力发掘存在的机遇,并基于整体业务目标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和优先顺序。数据智能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回答此类功能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室可以获取和消化的数据越来越多,这时实验室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可以增进人们的信心,让人们相信实验室运营能够优化所有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效率。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后,在实验室层面推动所有运营业务向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转型可以确保所有仪器都能够得到最高效的使用,并实现最合理化的支出。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正在成为一流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的评判标准。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20px " strong  最后的一些感想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科研系统复杂性和互联互通能力的不断提升,实验室环境也随之快速发生改变,由此催生并带动了以较低带宽实现更高效率的需求——这往往导致人们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运营问题上,而不是科学问题上。在此背景下,先进的数据智能系统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正在迅速成为各大实验室的运营支柱。实验室对卓越运营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甚至达到了机器学习的层面,目前人们正在研究如何借助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细化程度来提升实验室的可视化能力和效率。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者:Philippe Desjardins,安捷伦科技实验室生产力科学家。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