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平靠量仪

仪器信息网水平靠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水平靠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水平靠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水平靠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水平靠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水平靠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水平靠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水平靠量仪相关的资讯

  • 五部门发文推动机械、电子、汽车相关仪器设备可靠性水平提升
    近日,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3〕7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夯基础、优服务、促提升的思路,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等举措,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为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到2030年,聚焦锻长板、促成效,按照树标杆、强带动、促转化的思路,充分发挥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推动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成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意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三个重点行业,一方面,通过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可靠性,促进相关行业产品可靠性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基础优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为其他行业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提升。在基础产品方面提出:机械行业,重点提升仪器仪表用控制部件、传感器、源部件、探测器、样品前处理器等关键专用基础零部件和高端轴承、精密齿轮、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密封件等通用基础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重点提升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光学元器件、光通信器件、新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高适应性传感器模组、北斗芯片与器件、片式阻容感元件、高速连接器、高端射频器件、高端机电元器件、LED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汽车行业,重点聚焦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自动换挡、电子油门、悬架系统等线控底盘系统,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操作系统等,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在整机装备与系统方面提出:机械行业,提升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测试分析仪器、光电检测仪器、生物医学仪器等高端仪器设备精度和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重点提升曝光机、蒸镀机、切片机、涂覆机等电子专用设备,质谱仪、示波器、电子透镜等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水平;汽车行业,重点突破基于数字化试验场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软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综合能力,提升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价、使用寿命评价、安全性及故障预警、低温适应性等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评价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可靠性水平提升。《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 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
    近日,第3届高端测量仪器国际论坛暨第13届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国际会议(IFMI & ISPEMI 2024)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会议邀请各国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的高层科学家、专家与业界领袖,就国际精密工程测量与仪器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等。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专访环节,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计量学会秘书马爱文,就我国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精密测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等话题展开分享。国产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发展面临瓶颈马爱文秘书长表示,“国内精密测量仪器的发展正面临瓶颈期。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精密测量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缩影。我们过去常言,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这意味着,只有不断推进高精度测量仪器的研发与应用,才能引领产品向更高质量、更高精度迈进。以机械制造业为例,要实现高精尖产品的制造,其背后的工业母机必须具备远超产品本身的精度标准,而测量技术则需再上一层楼,至少达到母机精度的三分之一以上额外精度,方能确保产品的质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机械加工领域,包括精度、可靠性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精密测量仪器及其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显著差距。更为严峻的是,国际上的高精度产品禁运政策,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严重制约了我国多个产业,尤其是高精度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但我坚信,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以坚韧不拔、勇于探索著称,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定能迎难而上,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测量仪器,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多措并举,推动精密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马爱文秘书长进一步谈到:“推动精密仪器产业的全面发展,需采取多维度策略,首要且核心的是计量测试技术的坚实基础。2018年国际单位制迎来重大变革,将七个基本量被定义于基本物理常数之上,为全球测量技术领域树立了统一的基准线。然而,要精准定义这七个基本量、构建坚实的计量基准体系,仍面临漫长且艰巨的探索之路。鉴于此,国家应聚焦基础研究,攻克计量基准难题,研发高精度仪器,为技术转化与社会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仪器仪表产业需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成果转化,将创新应用于实践。国家与产业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我国精密仪器产业的蓬勃发展。高精密测量仪器的性能,实为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集中展现。其内部集成的芯片、精密齿轮及诸多基础零部件,其性能与品质直接决定了仪器的测量精度。这些部件共同构建了一个精密而复杂的产品系统,而系统性问题的解决,如误差调控,便成为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以激光干涉仪为例,其高精度的实现同样依赖于多元零部件的精密配合。因此,零部件的质量、设计思路、制造工艺等因素,均对精密测量仪器的整体精度产生影响。中国若要在高精度测量仪器领域取得突破,不仅需计量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提升。近年来,我持续关注国产仪器与国外同行在性能与市场上的差距。从设计等多个维度来看,国产仪器已在众多领域展现出替代进口产品的强劲实力。然而,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国产仪器及设备存在一定短板。以机床制造为例,德国机床采用经过30年应力消除的钢材制作导轨,以确保长期精度稳定,而国内企业往往难以达到这种高标准,甚至存在直接使用未经充分应力消除的钢材制作导轨的情况。这直接导致机床在使用一两年后,因应力变化而影响测量精度,发生精度漂移。此现象并非个例,也广泛存在于各类精密测量与测试设备中。国产设备在初期往往表现出色,但长期使用后精度下降的问题较为突出。尽管国家已建立了严格的检定校准制度作为外部保障,但提升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才是治本之策。此外,在科研领域,前沿理论的探索与现场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也至关重要。针对仪器设备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性能变化,特别是测量精度的波动及其对最终结果的潜在影响,亟需深入探究。当前,我国计量体系已臻完善,国家计量院专注于计量基准的研究,各省计量院则负责计量标准的制定。同时,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也在测量技术领域深耕细作。我们应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高精度测量技术及仪器的研发与转化进程,以切实满足企业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协同发展,通过NQI等支撑项目,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企业界的广泛参与。”AI与量子测量赋能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聚焦精密测量技术,仪器厂商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实现测量精度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对此,马爱文秘书长认为,人工智能与精密测量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精密测量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化,显著提升了测量精度;然而,若过度聚焦于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测试技术基础工艺及零部件材料研究的忽视,从而限制了测量技术的整体进步。因此,他强调两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人工智能为精密测量提供算法支持,精密测量则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精确数据,共同推动整个系统性能的大幅提升。在探讨精密测量的未来发展方向时,马爱文秘书长则表示:“量子测量技术无疑是一个极具潜力和前瞻性的领域。随着2018年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全面基于基本物理常数重新定义,人类社会正式迈入了量子时代,极大地促进了量子测量技术的发展。量子测量技术,简而言之,是利用量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作为测量工具,依托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如体积小、能量高、带电性、磁性等)来精确感知和测量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一技术因其极高的灵敏度,在精密测量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被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量子测量仍需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如离子干涉、离子阱的精确控制、单控温色芯技术的突破等。这些技术挑战要求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不断创新,攻克难关,以实现量子测量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尽管如此,量子测量的潜力和价值不容忽视。它将成为人类认知世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因此,我衷心希望仪器仪表产业能够紧跟量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步伐,积极投入研发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测量产品与设备。”精密测量:筑牢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基石2024年3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针对此重大举措,马爱文秘书长发表了深刻见解:“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过程。基于我在工业计量与测量领域的研究,以及对众多工业企业的实地考察,我深刻体会到,我国工业发展尚处在1.0至2.0的初级阶段,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与国际前沿存在显著差距,这主要受限于历史工业基础薄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型企业已积极投身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并初显成效,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彻底革新了这一传统行业。关于精密测量技术,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当前或许并不需要过于高端的测量设备;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如芯片制造与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如齿轮)的制造中,高精度测量仪器不可或缺。这种高精度需求推动了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精密测量技术也促进了工业企业的智能化与快速化进程。传感器作为智能化的基石,其高精度制造同样离不开先进测量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精密测量技术与工业智能化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工信部最新推出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旨在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与流程,引领工业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质量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强烈建议加强对测量仪器与设备的集成应用,将其直接嵌入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高精度测量技术是机床与机器人高效运作的关键。只有确保机器人装配精准无误,才能组装出高质量汽车。因此,我们必须将计量与高精度测试技术融入设备更新与工艺改造之中,确保每一次升级都是对品质追求的深刻实践,而非简单的设备替换。此外,国家大力倡导的数字化转型及大数据应用,其根基源自精准的测量技术,特别是稳定可靠的高精度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石,也是节能减排、精细化管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呼吁将计量与测试技术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从设计、研发、制造到检验、报废,全程赋能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为测量仪器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市场的测量需求。”采访中,马爱文多次强调,精密测量技术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基石,更是国家高端科研不可或缺的支撑。作为科学研究的先行者,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应广泛服务于各科研领域,提供可靠的测量手段。与此同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医疗及生命科学等领域都离不开精密的测量设备与仪器。我衷心希望,全国的仪器仪表制造企业能够瞄准社会需求,研发出更多高质量、高性能的测量仪器设备,共同促社会进步与发展。
  • 安徽省计量院通过《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测量仪》建标考核
    近日,安徽省考核专家对安徽省计量院新建“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测量仪校准装置”进行了现场考核。   专家对此次申报建标的技术报告进行详细审核,查看了检定人员对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测量仪校准的模拟试验操作,认为此次安徽省计量院新建的“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测量仪”符合《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测量仪校准规范》要求,校准装置、配套设备齐全,检定人员校准流程规范,给予一次性通过。   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测量仪是通过固定在压燃式发动机高压喷油管或贴附在机动车发动机机壳上,通过感应发动机振动频率来测量发动机转速,此次建标填补了省内空白。
  • 中国成首个年度专利申请破百万国家 测量仪器申请量靠前
    北京时间23日晚路透社称,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周三表示,中国正在推动亚洲引领的全球创新增长,成为首个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  该机构在其《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中表示,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达到101万件,专利申请最多的领域是电气工程(包括电信),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以及包括医疗技术在内的测量仪器。  WIPO总干事Francis Gurry 表示:“中国的数字是超乎寻常的,是全球首个一年内受理专利申请超过100万件的国家。”  他表示,中国去年收到的101万件专利申请中,大部分是申请国内专利,只有大约42154件申请国际专利。不过,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正在“缓慢而渐进地”增长。“他们正处在让创新成为经济战略核心的进程中。”  WIPO表示,2015年全球范围的专利申请量约为290万件,较2014年增加7.8%,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专利申请最终获准。  美国去年的专利申请量为526296件,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日本与韩国分列第三和第四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54285件和238015件。
  • 我国计量仪器发展迅速但仍存制约因素
    我国计量仪器、设备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产业体系。如今国内计量仪器已经超过6000家。我国已经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的第二大计量仪器仪表生产国。国内计量仪器仪表产业总的形势是向前发展的。产品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等发展方向上紧跟国际发展步伐,但是不同因素还制约着计量仪器表行业发展。我国计量仪器仪表发展滞后,存在许多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其主要因素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   现代计量是光、机、电、计算机和许多种基础学科高度综合的产物,对新技术非常敏感,是现代产业产品中更新换代频率新技术应用和发展极迅速的门类之一,每年都有一批新产品推出,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稍微放慢发展速度,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在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计量仪器仪表的普遍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水平上,大型和高档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急需的专用仪器设备还是空白,中低档产品保证质量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滞缓,是制约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制约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滞缓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是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第二是人才匮乏 第三是缺乏官、产、学、研、全、用的有效结合。   二、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我国计量产品,包括产业自动化仪表系统,通信仪器设备等,虽然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算很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计量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可信程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长期忽视了基础技术的研究的开发。   (2)国产通用件和基础件质量不过关。   (3)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力,产品质量不过关。   三、旧体制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旧体制是制约我国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一个共性问题。仪器行业也不例外。相当一批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在旧体制的束缚下,不能从学生的历史包袱中挣脱出来,在市场竞争中丧失活力,生产和经营严重滑坡,一大批骨干企业,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所以,加快体制的改革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计量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在:   (1)赋税过重。计量用产品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生产批量不多,产值和经济效益总量不高,但是现代计量仪器仪表,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产生难以估量的倍增效益。对具有如此特殊属性的产业,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征收17%增值税,33%所得税以及相同比例的关税则赋税过重。   (2)各级政府包括产业的主管部门以及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对发展计量产品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   (3)缺少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采购政策。   (4)我国基础产业能力差。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和信誉能力都较差,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
  • 质量影响国内电子测量仪器企业市场份额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年”活动为重点,积极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加快工业品牌培育,开展“千家企业学标杆,提升质量促转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电子行业如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行业由大到强等话题,《中国电子报》特约请相关行业协会发表观点。   电子测量仪器属于高新技术领域,是现代工业产品中新技术应用最多、最快的产品门类之一,最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基本上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掌控。五六十年代,我国电子测量仪器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但目前的差距在加大,高端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当前,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一般能够达到3000小时,初步满足军工与民用的质量要求,但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质量差距影响市场占有率   高端电子测量仪器与国外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国内少数企业能生产出部分高端电子测量仪器,但由于没有全面掌握关键技术,再加上工艺水平和原材料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导致产品在技术水平和质量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的部分中低端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如带宽1GHz以内,采样率不超过5Gbit/s的数字存储示波器),有较好的质量和性价比,不仅占据了大部分国内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出口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这些厂家建立了自己的示波器品牌形象,并把示波器品牌形象辐射到其他产品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加强培训提升质量水平   协会组织了与质量相关的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企业规模一般不大,年销售额能够上亿元的企业就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由于电子测量仪器涉及的领域很广,产品种类比较多,因此,不同企业的产品往往有较大差别,涉及的关键技术也不尽相同。   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把加强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共性技术培训作为近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协会与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1所合作,组织了与质量相关的电磁兼容、防静电和可制造性设计技术3个专题6场培训,共计有几十个单位、近千名技术人员参加,收到了良好效果。   品牌建设工作的主体是企业,协会在该项工作中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协会至今没有开展评比、评奖相关工作。协会希望能够组织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内最具权威性的评比、评奖活动,当然这些工作需要在政府支持、协会自身努力和一段时间积累的基础上进行。   多措施加快质量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要做长期细致的工作。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等多个方面要做长期细致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培训,优化生存环境。针对企业,需要进行诚信、质量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我们的企业有做成百年老店的信念,并且政府要为企业成长为百年老店提供更好的环境,给企业家信心,否则企业家是不会注重企业诚信、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的。   (二)建立权威性的评比、评奖机制。最近几年,国内各种评比、评奖太多、太滥,缺乏权威性,授予的奖项用户不认可、企业不重视,没有真正地对企业品牌建设和宣传工作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我们需要清理目前过多的评比、评奖,大规模地减少奖项的数量和种类 其次,建立并维护好有权威性的评比,使这些评比奖项被企业和用户认可,并对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大幅提高对优质产品的支持力度。不同激励机制可以引导企业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为了加强我国企业的质量品牌建设,可以考虑对获得权威评比奖项的产品予以大幅降低税收的优惠政策,相信在类似激励机制的引导下,一定能够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促使他们把多出精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   (四)加大对海外市场开拓工作的补贴力度。开拓海外市场,可以降低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对行业发展有利。因此,促进国内知名企业走出国门,是一项对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需要大力支持。具体可以考虑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同时加大对企业参加海外展览等相关工作的补贴力度。   质量品牌建设企业案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   该所是国内电子测量仪器产品涉及门类较广的企业,其中以微波毫米波仪器最为突出。41所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做法。一是优化流程。通过对温度、湿度、防尘、防静电等条件的改造,使生产环境严格符合军用测试仪器的要求。二是质量管理创新。由所长亲自挂帅,主管副所长任执行总指挥,层层建立落实责任制,推出精品工程,提升了产品质量水平。三是质量文化建设工作。41所把产品质量的内涵扩展为广义质量概念,从生产加工延伸到科研、生产、使用和服务的全过程管理,从以检验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质量部门单一负责,转变为各职能部门按质量职能分工。四是质量队伍建设。针对重点工程项目,41所建立以质量部长作为项目质量主管的“三师”系统,形成了激励型的质量考核机制。五是完善售后服务机制。41所建立完善的客户体验中心和维修保障体系,开设800免费电话、电子邮箱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深圳5大城市设有办事处,技术人员随时对用户进行上门巡访。   天津市德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该公司电子测量仪器产品在国内广电领域占有70%的市场份额。德力从1994年开始,组建了4支现场巡回校准服务队伍,年行程超过12万公里,为客户提供免费校准服务。测量仪器年度校准是保障仪器正常应用的必需工作,德力每年都会对国内重点客户实行上门免费校准服务,并为用户更换电池等耗材,保证仪器正常应用,为用户提供了很大便利。如果按计量每台仪器500元的最低收费标准计算,仅此一项德力每年可为用户直接节省5000万元以上。   江苏绿扬电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示波器产品在国内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公司很重视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在电视、报刊、网络、户外等多种媒体上做产品宣传,并多次参加中国电子展、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慕尼黑电子展、香港电子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绿扬产品,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石家庄数英仪器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时间频率计量测试仪器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技术水平领先。在质量品牌建设工作中,公司坚持定期组织全国时频专业技术交流会,邀请国内时频领域技术的权威授课,促进行业内技术交流,推广公司新产品,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公司定期走访用户,解决用户在使用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一揽子服务。
  • 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能力建设现场验收。   2009年8月,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依托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筹建。   2011年9月,该中心12种产品,129个检验项目一次性通过国家认可委组织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的“三合一”评审。   该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约45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95万元,其中大型、关键仪器设备20余台(套)。   该中心现有49人,技术人员占3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1人,本科27人,专科及以下10人 高级工程师16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及以下19人。   该中心有燃气表、气体小流量、气体大流量、二次仪表、耐压试验、性能试验、电磁兼容等7个实验室。可承担有关气体流量仪表的质量监督检验、质量仲裁检验、投产前的质量鉴定检验、产品质量认证检验以及客户委托的产(商)品检验 开展检验技术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发新的检验技术、检测方法和设备 承担部分标准的起草和验证工作。   专家组通过召开会议、参观现场、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盲样试验、开展座谈及现场考核人员等方式,从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状况、影响力和权威性、地方性政府支持6个方面,严格按照评估指南对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进行验收考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中心实验环境良好,检测设备完善,人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获得地方政府较大力度的支持。中心的建成填补了国内专业气体流量仪表产品检验的空白,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促进了气体流量仪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专业优势,国家气体流量仪表质检中心积极为相关产业开展相应的技术性服务,综合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考核、评估,专家组一致同意该中心通过现场验收。
  • 简析制约中国计量仪器仪表发展三大因素
    中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产品依赖国外进口较多,其稳定性可靠性还有所欠缺,消除制约是中国仪器仪表发展的目标。   中国已经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的第二大计量仪器仪表生产国。中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总的形势是向前发展的。产品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等发展方向上紧跟国际发展步伐,但是不同因素还制约着计量仪器表行业发展。尚普咨询电子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中国计量仪器发展现状大致为种类齐全、企业规模小效率低、产品档次低。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滞后,存在诸多的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   而制约中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当今信息时代,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若稍微放慢发展速度,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但中国的计量仪器仪表产业水平发展滞缓,大型和高档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急需的专用仪器还是空白,中低档产品保证质量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滞缓,是制约中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二、中国计量仪器虽然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算很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计量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可信程度。三、计量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还受到了四大客观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赋税过重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发展计量产品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 三缺少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采购政策。四、中国基础产业能力差。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和信誉能力都较差,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   计量仪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的国际仪器仪表厂商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厂或代理商开发中国市场。因此,中国需要形成完善的对策来发展本国的企业。要进行长期的规划,改善可研体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可言与管理模式,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通过验收
    近日,由514所航天河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验收。 验收会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计量院等单位的国内顶级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形成的评审专家组。项目负责人徐思伟研究员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黄晓钉研究员对项目技术进展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对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研究成果水平及创新性、成果示范推广及应用前景、项目组织管理及内部协作配合、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高质量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通过终期验收。 “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项目由514所航天河公司牵头,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船重工鹏力(南京)超低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湖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量测试中心和北京博华鑫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担。项目组经三年艰辛努力,研制出新型量子电阻测量仪,可满足国内电阻计量和精密电阻测量的广泛需求。 项目组利用“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产品的技术优势,已经在型号测试、军工计量和高精度仪表研制领域开展了应用研究,对装备计量保障和国产精密仪器技术指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514所将进一步持续开展推广应用工作,服务国计民生。
  • 四部门:加强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培育100家测量仪器品牌企业
    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原文如下: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技术基础。国家测量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以来,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为推动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建立完善,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效精准测量的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开展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应用,以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为手段,服务支撑测量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测量数据的广泛应用,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优化升级。以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为契机,加大计量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共用性、探索性和颠覆性测量技术研究,加快量子测量标准和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补充完善重点测量方法,提升现有测量能力和水平。需求牵引,重点突破。围绕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梳理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的需求,系统分析普遍性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明确测量技术研究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突破。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政府层面加大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市场在测量技术创新和测量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协同攻关和成果共享机制,形成理论研究为基础、产业需求为主导、技术攻关有机制、成果转化有渠道的协同推进局面。(三)工作目标。到2035年,计量基准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数字化量传溯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部分重点领域测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一大批国产测量仪器设备,新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核心测量仪器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建设50家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培育100家测量仪器设备品牌企业,形成200项核心测量技术或能力。全社会精准测量和有效溯源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测量活动更加规范,测量数据应用更加广泛。测量技术协同创新与共享机制基本建立,测量技术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测量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水平显著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建立先进量传溯源体系。紧密结合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技术和量子计量基础研究,推动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建设。加快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技术、新型量传溯源技术研究,研制具有典型量子化特征的测量仪器设备,建立计量标准和测量参数传递数字链路,推动量值溯源扁平化发展。积极推进计量数字化,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仪器设备数字化技术研究。(二)优化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增强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创新计量基准全链条管理机制。改革计量标准体系架构,统筹考虑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建立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和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建设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标准物质量值验证和质量追溯工作机制,建设一批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开发建设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平台,形成标准物质研发、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监管能力。(三)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学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围绕时间单位重新定义,重点研究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小型化技术。加快推动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试验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满足空天、深空、深海高精度探测和精密量子测量等重大应用需求。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核安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量测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突破在线、动态、远程、快速校准技术,解决极端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准确测量难题。研究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测量等关键技术,不断填补新领域测量技术空白。(四)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设计、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基本实现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实施测量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测量仪器设备研发,提升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研究建立测量仪器设备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测量仪器设备品牌。加快专用测量系统的研制,形成满足航空航天、海洋监测、交通运输等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测量能力。(五)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各领域测量能力的不足,加强国家测量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推进大型测量仪器设备、科学测量数据等测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强化测量实验室计量溯源性意识和要求,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一致和有效。加强行业或区域测量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测量资源整合,优化行业、区域测量资源配置。鼓励各类测量主体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测量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测量资源一体化发展。(六)提升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测量投入,合理配备测量设备,严格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测量能力和水平。研究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推动企业进行对标达标,发挥先进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自愿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要素和管理手段在企业的应用。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长企业,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核心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加快先进测量技术攻关成果的落地应用,带动产业上下游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七)推进测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引导企业建立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使用过程动态测量数据信息库,开展测量数据分析研究,改进企业生产控制流程,提高产品控制精度和质量,完善产品全寿命周期数据管理。加强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赋能。积极将测量数据纳入工程领域数字化科研过程,推动测量数据资源在工程领域集成应用。加快建设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培育一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中心,提升测量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实现跨行业、跨领域测量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八)完善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研究建立适应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测量技术成果和经验,开展测量活动梳理和测量数据研究分析,组织制定一批对测量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测量技术规范,指导测量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分析梳理各产业领域工程实践活动被测参数,建立动态、开放的参数信息库。加强复杂被测对象、复杂工况环境、复杂耦合关系等工程应用场景的参数测量方法研究,建立满足工程实践要求的测量技术规范。(九)优化先进测量技术服务。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围绕国家重点领域测量需求,建立各类先进测量服务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测量服务。发挥中央企业优势作用,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测量项目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各领域先进测量“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测量标兵,推动先进测量能力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产业测量测试需求,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形成关键参数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产品测试评价、系统方案集成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全产业链计量溯源体系,提升全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和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水平。搭建国家先进测量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测量需求和测量服务的公开化、信息化。(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推动作用。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流程、全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通过标准促进计量价值的应用体现;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的概念,通过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手段不断丰富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内涵。聚焦测量数据分析和应用,探索测量数据成果标准化途径,形成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等,研究采用标准测量数据包、标准测量模型的认证认可方法和程序。(十一)培养先进测量人才队伍。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战略咨询专家智库,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对计量测试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的引导,优化高等院校计量测试相关专业设置,推动计量测试相关专业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以及量子信息科学等相关专业协同建设。完善注册计量师制度,加强产教研用融合,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各领域科研项目吸纳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促进测量人才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加强测量技术人才培训,打造富有自主创新精神、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人才队伍。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予以全面规划和重点考虑,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在国家层面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进办公室,强化各部门组织协调和沟通协作。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和创设推进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模式,进行先行先试和推广示范。(二)完善制度保障。争取将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将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写入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等规范和使用提出明确要求。搭建多方测量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科研攻关机制,完善先进测量技术应用结果比对、成果评价等制度,推动测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三)加大政策支持。从政策、资金、科研、人才等各方面鼓励先进测量技术的研发、先进测量设备和方法的研制和应用、先进测量技术规范的完善,不断强化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结果应用,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在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计划中对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予以重点考虑和倾斜。(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测量技术专利导航,引导各单位加强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储备。推动各单位及时将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通过转让、许可、折价入股激励等形式取得市场收益。研究建立先进测量科研成果技术附加值评价体系,提升各领域对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的重视程度。建设先进测量领域专题数据库,积极推进先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和利用,促进测量领域知识产权成果的广泛应用。(五)普及先进测量理念。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大力普及测量知识,强调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全民测量意识,更新溯源概念和理念,营造支持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加大企业测量工作宣传培训,帮助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健全测量管理制度,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六)加强国际测量合作。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测量技术和测量管理经验,丰富完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内涵。探索建立国际、区域先进测量技术联盟,加强测量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测量技术能力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测量领域的全球治理,推动在重要领域影响或主导国际测量技术规范的制定,加大先进测量成果的国际化应用和推广。积极参加国际测量比对,不断提升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测量领域的话语权。市场监管总局科 技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 资 委知识产权局2021年12月29日
  • 【新品主推】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点击此处可了解更多产品详情:粮食水分测量仪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粮食水分测量仪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仪器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快速准确地测量粮食的水分含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原理    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原理主要基于电学和近红外原理。电学方法主要利用粮食的导电性与其含水量的关系,通过测量粮食的电导率或介电常数来推算其水分含量。近红外原理则是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析粮食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特性,来推断其水分含量。    二、电学方法原理    电学方法中,常用的有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电阻式水分测量仪利用粮食的导电性,通过测量电阻值与水分含量的关系来推算水分。电容式水分测量仪则是利用粮食的介电常数与其含水量的关系,通过测量电容值来推算水分。    三、近红外原理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粮食中水分子对近红外光线的吸收特性来推断水分。该技术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对样品颜色、颗粒大小等因素敏感的问题。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常采用光谱预处理、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校正和优化。    四、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粮食水分测量仪在农业生产、粮食储存和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准确测量粮食的水分含量,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储粮工作,避免因水分过高导致霉变或水分过低影响口感等问题。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提高,粮食水分测量仪将向着更加智能化、高精度、快速响应等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粮食水分测量仪将与智能农业系统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结论    粮食水分测量仪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测量方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水分测量仪,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粮食水分测量仪在农业生产和科研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新品主推】粮食水分测量仪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家用PM2.5测量仪校准规范有望今年出台
    “室外的PM2.5浓度530μ g/m3,家里只有15μ g/m3,空气净化器效果很好。”北京的蔡女士一手拿着手机,上面显示的是北京市环境质量发布平台发布的北京空气中PM2.5浓度的最新数据 另一手拿着一台家用手持PM2.5测量仪,上面显示蔡女士家中PM2.5浓度的实时测量数值。“我们在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同时,也在网上买了这款家用PM2.5测量仪,打开开关,显示屏上就能显示出家里空气中PM2.5的浓度,很方便。”  2016年冬天,雾霾侵袭了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多座北方城市,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的各种家用PM2.5测量仪也成了很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那么,家用PM2.5测量仪测得到底准不准?我国目前PM2.5测量仪是否拥有统一的国家校准规范?  测量仪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淘宝网上输入“PM2.5测量仪”,可搜索出检查官、阿格瑞斯、汉王等品牌共100多件商品,价格从9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在各产品的网页上,“超高精度专业仪器”“实时精准检测”等各种宣传广告语很是吸引眼球。商家都将PM2.5测量作为卖点,有的还称自己的产品能同时测量PM2.5、PM10、甲醛、苯等各种空气污染物。中国质量报记者看到,“激光检测法”是多数测量仪采用的测量方法。例如,汉王霾表N1的网页介绍说,“采用PM2.5激光检测设备,精确度可以达到0.01μ g/m3”。阿格瑞斯的一款测量仪网页上写着:“激光传感器是新一代技术,检测更快,更精准,媲美气象局发布的数据。”但也有商家宣称产品采用的是“半导体技术,测量准确率达99.5%。”这些产品由于体积小、便于操作,数据实时显示、可视性强,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  专业测量仪不用光散射法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高端环境监测仪器及安全检测仪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生产的专业PM2.5测量仪运用在我国环保监测领域。公司高级工程师何春雷告诉记者,测量PM2.5的方法主要有3种:β 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光散射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环保和气象部门,都只采用前两种方法的测量仪器,光散射法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权威认可。”据介绍,目前我国环保、气象监测部门都制定了各自的关于PM2.5测量仪的行业标准,对仪器的精度指标、技术参数、测试方法都做出了规定。何春雷透露,一台专业的PM2.5测量仪售价至少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明确规定PM2.5测定的手工分析方法为重量法,自动分析方法为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 射线法,而没有光散射法,也就是说,对专业的环保、气象测量来说,采用光散射法制造的仪器并不被认可。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新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文阁解释,对PM2.5测量来说,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环境都会影响测量准确度。采用光散射法制成的家用PM2.5测量仪在测量准确度上肯定无法与专业的测量仪相比较。“由于光散射法本身的缺陷,导致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很难保证。”张文阁认为,网上销售的家用PM2.5测量仪不属于专业测试仪器,只能大概测一个数据,对空气质量做一个暂定量测试或者作出一个趋势性判断,离PM2.5的概念相差太远。“只能将其作为衡量空气是干净还是被污染的一个大致参考。”  专业校准规范有望今年出台  早在几年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就开始进行PM2.5测量溯源性及计量标准装置研究。因为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PM2.5数值,必须保障测量仪本身计量性能的可靠。张文阁说,“PM2.5测量方法与仪器型号很多,但不同原理不同厂家仪器测量结果相差很大,需要准确校准与溯源。”几年以来,张文阁带领的团队以国际通用的重量法为基础,建立了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国家计量标准。该计量标准与代表欧盟PM2.5最高环保计量水平进行了国际比对,比对结果证明我国的PM2.5测量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等效一致。  “我们已经完成了《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国家校准规范》的终审并已报批,规范有望2017年正式发布。”张文阁介绍,“我们正在进行PM2.5测量仪器在线校准方法和计量标准装置的研究,为提高国家PM2.5监测水平提供计量技术保障。”  不过,张文阁解释,他们的研究都是为环保、气象部门专业的测量仪服务,而网上售卖的家用测量仪并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 中国船舶704所自主研制的超精密导程误差测量仪取得成功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自主研制的超精密行星滚柱丝杠导程误差动态测量仪取得成功。经计量技术机构验证,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七〇四所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超精密行星滚柱丝杠导程误差动态测量仪面临技术难题 行星滚柱丝杠是船舶、大型电站、冶金行业等领域高端装备的核心功能部件,随着所内行星滚柱丝杠产品不断推广应用,对其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导程误差动态测量仪用于检测行星滚柱丝杠的导程误差,而行星滚柱丝杠的导程精度又直接影响丝杠螺母的直线移动位置的重复精度。 然而,国内鲜有导程误差动态测量仪,大多使用静态轮廓仪测量数据替代,难以准确描述螺纹全螺线的导程误差,且高精度轮廓仪长期依赖进口。自主研制成功 因此,为了满足行星滚柱丝杠的生产需要,针对国内导程误差动态测量仪定位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难题,七〇四所自主设计并成功研制了超精密导程误差动态测量仪。 该导程误差动态仪采用空气静压导轨,是一台超精密多参数的复合动态测试仪器。技术团队在研发过程中攻克了精密气浮移动平台设计技术、精密主轴驱动技术、高同步性数据采集、浮动自适应测头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不断的优化设计与精密制造装配,最终获得了仪器的研发成功。 该导程误差动态测量仪导程为3000mm,测量精度优于±2μm,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超精密导程误差测量仪的成功研制不仅为七〇四所行星滚柱丝杠产品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检测手段,提升了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该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还可以作为新一代电驱化、智能化装备的核心传动部件的高精度测量设备,为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测量服务,进一步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 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三维数字彩色成像测量仪项目启动
    p   9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三维数字彩色成像测量仪”项目启动会在广东深圳举行,该项目旨在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推动3D和虚拟现实产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 /p p   这一重大专项由国内3D扫描打印和VR/AR领域的领军企业易尚展示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航工业长城计量所等国内光学领域顶尖研究院所,针对三维测量仪器设备技术和产品的迫切需求,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的自主研发为突破口,研制技术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结构光三维数字彩色成像测量仪。项目将在赶超国际一流“三维数字彩色成像测量”技术、进行产品迭代升级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契机和优势,并在树立行业创新标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p p   项目实施后,能大幅提升我国三维数字化科学仪器设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极大推动我国3D扫描打印产业和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博物馆文物三维数字化提供核心装备,加速推动3D虚拟电商发展,提升国内3D创客教育领域的整体装备水平。 /p p /p
  • “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
    2月28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召开。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主持,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越薇、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等领导及项目监理组、总体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等近百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会。 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在启动会上讲话   启动会上,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介绍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设立背景和目标定位,要求“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组瞄准产品开发目标,积极推进产业化 更加关注产品的知识产权 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落实好法人负责制的各项要求 严格进行项目经费管理,并希望相关项目参与单位加强协作,潜心开发,实现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同时他对该项目利用信息化系统的创新管理方式表示肯定,并希望其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   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对与会领导、专家对中国计量院科技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她指出,“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是近年来中国计量院在重大仪器方面获得的第3个国家支持项目。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中国计量院将继续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与各项目参与单位团结协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我国摆脱高端测量仪器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力学与声学研究所所长张跃研究员就项目背景、总体目标、任务分解、预期成果及进度和经费安排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汇报。项目办公室汇报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各任务负责人分别汇报了任务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实施方案、进度及经费安排等。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展开热烈讨论,对项目进行点评,并提出实施意见建议。   高端动力装备在装备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各种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风力发电机组、大型舰船推进系统、高速列车动力系统及转向架、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动力装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而目前,我国大量的扭矩和速度参数测量系统,包括功率、最大扭矩、最高车速、加速度等,尤其是高端测量仪器依赖进口,并无法在国内溯源,严重制约了我国自主动力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的可靠计量、研发与应用,从而制约了我国高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工业产品的自主研制和生产,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需求迫切。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总体目标为:开展高端动力装置机械功率关键参数扭矩和速度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攻克扭矩标准装置中高精密空气轴承支撑部件的核心技术及双天线雷达测速收发模块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动力装置的扭矩测量仪器(20kNm扭矩标准机)、高端动力装置速度测量仪器(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器)和加速度计动态特性校准装置,填补国内空白,达到高端动力装置扭矩测量和速度测量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项目研制成果将有望为我国高端动力装备扭矩与速度等功率测量建立可靠的计量溯源体系,并将在仪器开发、产业化示范、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为国家质检总局,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并负责其中4个任务,任务承担单位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沙普德利生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项目起止时间为2012年10月至于2016年9月。主要包括12个任务:20kNm高准确度扭矩标准装置的研发、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的研制、高精度宽量程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的研究及其测量装置的研制、加速度计动态特性计量技术的研究与校准装置的建立、空气轴承支撑技术的研发、无扰动质量参数自动测量技术的研发、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及参数辨识的研究、测速测距雷达测速仪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空气轴承支撑技术在高准确度扭矩标准机及船舶装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安全气囊加速度计校准装置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以及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在高铁行业的应用研究等。
  • 【新品发布】Biolin Theta系列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全新上市
    Theta Flow光学接触角测量仪Theta Flow是一款高级接触角测量仪,适用于高要求的表面研究和质量控制。用户友好,兼具高水平的自动化和准确度,通过配置的高端摄像头、图像增强和传感器,大幅提高测试精度,Theta Flow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接触角测量体验。与Theta Flow同属Biolin Attension系列的Theta Flex接触角测量仪在2020年“红点产品设计大奖”中凭借其突破性的设计赢得了年度“红点设计奖”(Red Dot: Best of the Best),红点设计奖讲究创新设计,是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的优异奖项。完整的测量功能• 静态接触角• 动态接触角• 滚动角• 表面自由能•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批处理接触角• 粗糙度修正接触角• 界面流变(粘弹性)• 高压和高温测量• 单纤维接触角自动化水平达到新高相机全自动对焦,确保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自动表面定位,可将样品移动到不同的测量位置;并使用业界领先的OneAttension软件自动生成结果。这些特点使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简化测试的同时提高了实验精度。 准确性和用户独立性(无人为因素干扰)Theta Flow配备的相机分辨率高达500万像素,采用DropletPlus技术实现图像增强,传感器可跟踪周围环境(温度、湿度)以获得良好的可追溯性,这些功能使Theta Flow可提供高度准确的结果,而可靠的数据也成为独立于用户测量的关键组成部分。 触摸屏易于使用Biolin Theta Flow率先配备的内嵌式触摸显示屏改善了用户体验,使测量准备工作处理起来超级顺畅。从吸液到更换样品的所有步骤都可以在几秒钟内轻松完成。 Theta Flow可选附件:3D 形貌模块:可自动测量样品粗糙度和接触角,并得到粗糙度修正接触角,研究粗糙度对润湿性的影响。高压腔:可在400 bar压力和200 ℃温度下进行测试。专为提高采收率和超临界流体方面的应用而设计。振荡液滴模块:可以自动测量界面膨胀粘弹性,进行界面流变研究,适用于气-液界面和液-液界面。整机倾斜框架:用于自动测量动态接触角(前进角、后退角)和滚动角。自动皮升滴液器:用于非常小面积样品的接触角测量和喷墨应用,可自动分配皮升级液滴。温控单元:控制环境温度,用于接触角和表界面张力测试,多种温控单元可选。
  • 案例遴选!采用机器视觉、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推动试验检测数字化和智能化
    为增强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管理能力、推动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产品可靠性水平,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一批示范性强的先进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遴选工作。   一、征集方向   (一)质量管理能力。   企业贯彻实施GB/T 19000、GB/T 19004、GB/T 19024等先进标准,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不断提高质量改进能力,实现质量效益有效提升。征集方向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确保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发挥企业最高管理者作用,优化质量组织体系和管控模式,调动全员参与质量提升,不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的解决方案。   2.企业持续成功的能力。贯彻实施GB/T 19004等先进标准,持续健全制度机制,建设质量文化,创新方法应用,加强过程识别、管理和验证,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模式开展持续改进,确保达成质量目标、实现持续成功的解决方案。   3.质量管理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实施质量预防和改进,推进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开展数字化质量追溯,实现生态圈质量协同、开放合作、模式创新的解决方案。   4.全过程质量绩效水平。依据GB/T 19024等标准,有效识别质量绩效指标,采用先进质量方法工具,加强对用户满意度、产品合格率、平均缺陷率、质量损失率、市场占有率等关键指标的度量、监测、分析和评价,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财务和经济效益的解决方案。   (二)质量技术创新应用。   加强质量技术创新,开展质量设计技术、过程控制方法与工具、试验检测技术、运维保障技术等攻关和应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征集方向包括:   1.质量设计。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搭建数字孪生模型,加强可靠性设计与仿真,开展基于或高于用户需求的质量设计,实现关键质量指标的设计优化,从源头防止质量风险、解决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2.质量控制。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实施关键过程智能分析、精准控制、设备远程监测和智能运维,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管理,持续增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提升产品制造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的解决方案。   3.质量检测。采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推动试验检测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快在线检测、智能检测等先进方法工具的创新应用,提高质量检验检测效率、覆盖率和准确性的解决方案。   (三)可靠性提升。   落实《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围绕机械、电子、汽车及其他相关行业企业实施可靠性工程,推动产品可靠性提升。征集方向包括:   1.可靠性管理。通过企业可靠性工作计划、可靠性评审、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故障审查组织、可靠性增长管理等实施应用,实现产品可靠性提升的解决方案。   2.可靠性工程技术。通过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试验验证、可靠性仿真等方法以及数字技术应用实现产品可靠性提升的解决方案。   3.可靠性工具。通过测量仪器、可靠性软件工具、可靠性试验设备的开发或改造升级试验检测设施等,实现产品可靠性提升的解决方案。   4.可靠性“筑基”和“倍增”攻关。通过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及基础工艺的可靠性攻关,实现整机系统的可靠性关键指标和水平提升的解决方案。   5.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保障。通过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管理,如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可靠性指标传递机制等,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水平提升的解决方案。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申报主体近三年财务状况良好,在信用等方面无不良记录。   (二)应用案例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对相关行业、供应链质量或企业质量提升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申报材料应客观真实,体现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的技术特点,聚焦实际场景应用需求和重点问题。   (四)每个申报主体限申报1项。   三、工作程序   (一)申报。按照自愿参与原则,申报单位可向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提交《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申报书》(附件1)。各单位组织对本地区(行业)企业申请进行初审,每单位每个方向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个,并于9月28日前将正式推荐意见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汇总表》(附件2)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被推荐企业需通过申报平台(https://www.miitqb.cn)提交电子版材料。   (二)评审。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程序确定、公示、发布典型案例名单。   (三)宣传推广。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考察等分享交流活动。依托部属新闻媒体、“两微一端”平台渠道,择优宣传典型案例。   (四)有关支持。鼓励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针对应用成果突出、推广价值较高的典型案例,从项目审批、政策资金等方面对项目提供支持,不断推动产品质量提升。
  • 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山东将突破碳排放直接测量仪器、方法等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市场监管局等解读《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省级计量科学研究机构能力建设。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在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提升计量能力方面,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有哪些具体落实措施?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理事长公茂龙回答时说,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是唯一的省级依法设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承担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开展计量科学技术研究、进行量值传递和溯源等工作。近年来,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持续强化计量能力建设,积极服务市场计量检测需求,认真履行强制检定、型式评价等法定职责,年平均检测计量器具60多万台件,服务客户2万多家,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现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01项,国家级型式评价实验室13个,资质能力居全国同行前列。围绕《实施意见》贯彻落实,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开展重大计量科技项目研发。聚焦计量科技前沿,开展太赫兹功率、光谱测量仪器等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量子传感、微纳米等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太赫兹成像等先进技术在食品药品监测、生物医学成像和国防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开展含碳产品热值计量、元素碳计量测试方法研究,重点突破碳排放直接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量值溯源技术。研发用于VOCs(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等现场自动监测的便携式紫外差分吸收光谱仪,实现环境监测仪器的国产化替代。实施标准物质提升工程,研制成品油快检标准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微(纳)米尺度颗粒物、致病菌检测、传染病筛查等标准物质。提升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十四五”期间,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将以服务市场需求、保障法制计量为出发点,持续加强计量能力建设。一是突破“高精尖”计量检测难题,研制国际领先的30MN帕斯卡式液压力标准机,填补超大力值测量及量值溯源空白;研制低浓度颗粒物校准装置,解决颗粒物浓度检测仪器的溯源难题。二是保障大众健康与安全,建立生命体征模拟仪、呼吸机标准器、血液透析装置检测仪等标准装置。三是提升法制计量保障能力,新建非接触式眼压计、测听设备耳声阻抗/导纳测量仪器、三相组合互感器等计量检定装置。搭建计量科技创新载体。在已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基础上,申请建设国家标准物质量值核查实验室,强化标准物质量值和不确定度水平核查,提升标准物质全寿命周期监管能力。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提升计量数据系统化水平。
  •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IDE团队成功研出大型圆柱度测量仪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IDE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艰苦攻关,创新性提出了高负载大可变量程的大型圆柱度测量新方法,并依此方法研发了大型圆柱度测量仪。大型零件圆柱度测量仪样机圆柱度是精密回转类零件重要的精度指标之一。目前,圆柱度测量仪大多通过接触式传感器获取被测目标信息,采用精密转台回转的方式实现测量,如英国Talyrond公司研制的最大测量直径达1.6米的1600型圆柱度测量仪。接触式传感器的可形变量极小,在圆柱度测前定心调整过程中,大偏心距累积的运动定位误差极易超出传感器的极限行程而造成传感器损坏。受被测对象的尺寸、重量及高精密转台的制造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过大的载荷将严重影响精密轴系的回转精度,所产生的随机误差难以通过算法有效补偿,无法满足大型工件的高精度测量需求。对于直径超过2米的大型轴承套圈,由于零件尺寸巨大、圆柱度测量精度要求高以及测量环境的局限性,现有的接触式传感器与转台回转的测量方式难以满足其测量要求。因此,亟需研究针对大型回转类零件圆柱度的现场快速精密测量方法及相应的评定技术。沈阳自动化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IDE团队提出的高负载大可变量程的大型圆柱度测量新方法采用具有精密、隔震等特性的气浮驱动技术,配合精密耦件,通过测前快速自适应偏置调整技术实现工件测前自动定心,采用精密测头回转的方式快速获取有效测量信息。在测量原理方面,提出了更完善的圆柱度测量模型及误差分离算法,测前定心与实际测量采用分立的运动控制系统,既解决了大型工件的载荷问题,又能够通过模型参数拟合的方式实现偏心、测量线偏置、被测圆柱轴倾斜等误差的精准分离;测量系统采用对称式双测头测量方案,综合了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安全、柔性的特点与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精密、可靠的特性。本方法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在大型圆柱度测量过程中的局限性,实现了大型回转类零件圆柱度测前自适应偏置调整和现场快速精密测量。目前,该研发团队已完成大型圆柱度测量仪原理样机的研发工作,并在《光学精密工程》《中国激光》等高质量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经过国家权威计量专家及天津计量院的检定,大型圆柱度测量仪样机的回转精度为42.6nm,Z向导轨精度139nm/100mm,最大测量直径为2500mm,且其测量范围可根据使用需求进一步拓展。这意味着该原理样机的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夯实我国大型轴承及以大型轴承为核心基础部件的高端装备的制造技术基础,填补直径大于2米的大型轴承圆柱度测量仪的国内空白,掌握大型圆柱度测量仪的核心技术,提高轴承及相关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高铁、风电和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能力,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 为什么国外生产的接触角测量仪像素跟帧率都高
    为什么国外生产的接触角测量仪像素跟帧率都很高问:为什么国外生产的接触角测量仪,像素跟帧率都很高。答: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国外市场对高像素和高 帧率的接触角测量仪有较高的需求。制造商为了满足市场 需求和保持竞争力,不断努力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水平,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像素和帧率只是评估接触角测量仪性 能的其中两个方面,选择测量仪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 素,如测量精度、自动化程度、样品适配性等。最适合的 测量仪取决于实际需求和预算,并非仅仅取决于像素和帧率的高低。 问:接触角测量仪如何进行校验?答:通过专用的校正块,对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校准。问:接触角测量仪的分辨率有几种?答:常见的分辨如下:640*480,1280*1024,1440*1080,1920*1200,2048*1536,2448*2048,3088*2064,4024*3036,5496*3672。 问:接触角常见的相机帧率有哪些?答:20帧、36帧、60帧、80帧、200帧、400帧、500帧、800帧、2000帧、3000帧、5000帧等。 问:高校测试文献上要求的水滴弹跳行为分析需要多少帧以上?答:不低于1800帧/s。 问:达因值能通过接触角测量出来嘛?答 : 按 照 1dyn/cm = 1mN/ m ,可以知道达因值跟 表面能的数值是对等的,达因值是使用达因笔在固体表面 进行划过,然后判断固体的表面自由能是低于还是高于用 于测试达因笔数值!不同数值的达因笔,其实对应的是不同数值的表面张力液体。达因笔测试时需要注意:(1)达因笔在固体表面划过时,是达因笔墨水在固体 表面润湿的过程,因此达因值只能是接近固体的表面自由能数值。(2)人为判断,达因笔的润湿情况,除了表面自由能 的影响,还跟固体的表面形貌结构有关系,所以达因值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3)不同品牌的达因笔,以及达因笔存放时间长短、环境,也都会对达因笔的效果造成影响。表面能,达因值, 接触角都是评估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方法,相对来说,接 触角测量仪会更准确,表面自由能会次之,达因笔则快速粗略判断。
  • 低价策略难见效 仪器外企首看服务水平
    业内人士称海外采购最关注质量,企业一味追求低价反而可能错失订单。   一直以来,生产成本相对低廉是大批中国出口企业赢取海外订单的重要优势。今年以来,随着海外需求趋于疲软,订单竞争日益激烈,通过降价提升竞争力成为不少出口企业的现实选择,不过,此间一些海外采购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选择供应商时,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并不是价格,出口企业赢取订单并非“报价越低越好”。   订单疲软令竞争白热化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回落:8月份至11月份,单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4.5%、17.1%、15.9%和13.8%,连续四个月下滑。以机械制造业为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显示,1至10月,全国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4.67%,较去年同期下滑10.75个百分点。   出口订单增长疲软令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中小出口企业出于资金、经营压力,都希望能尽快找到订单,而为了落实订单,一些企业“饥不择食”:利润再薄,金额再小,也不放过。在欧美市场订单整体缩水情况下,通过更低的产品报价突出优势,尽可能抓住订单“活下去”,已成为不少企业的现实选择。   低价“抢订单”难见效   不过,低价策略似乎并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救命”订单,此间一些海外采购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供应商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并不是价格,出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订单,并非“报价越低越好”。   从事高精度计量仪器制造的德国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公司采购工程师李涛表示,对供应商首先考察的是能否更好地提供全球化的服务以及其总体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才会看价格。   事实上,实际采购选择中,供应商报价并非越低越好。加拿大西港创新公司制造和供应商开发工程师杜兵云就透露说,一般而言,供应商需要在详细研究采购商设计图纸、多次沟通基础上才能给出合理报价,“如果供应商很快就报出很低的价格,反而会让我们认为其没有真正理解需求”,“相比报价高低,我们更关注的是报价的构成,是否明晰?如果贵,贵在哪里?”。   长期跟踪观察制造业采购商、供应商的MFG.COM亚太区销售总监胡经科表示,据他多年行业经验,没有供应商是仅仅因为报价低而受到采购商青睐的,制造业企业获取订单的真正决定性因素还在于其专业度。   海外采购最关注产品质量   应该引起出口企业注意的是,一味追求低价优势反而可能错失订单。MFG.COM亚太区销售总监胡经科说,对于海外采购经理来说,所采购产品质量缺陷很可能令其丢掉饭碗,因此其最关注的就是产品质量,而低价同时确保质量在很多欧美买家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事实上,一些采购商在众多供应商报价中做选择时,首先淘汰的就是报价最低的那一批。   对于中国同类型出口企业间的“价格战”,德国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公司采购工程师李涛认为,供应商应将重点放在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上,“价格竞争是把双刃剑,如果大家都拿起这把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各方都被刺得伤痕累累”;供应商只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 加州拟定苯的最新参考暴露水平
    美国加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环保办公室(OEHHA)宣布将于2013年7月26日就苯的参考暴露水平(Reference Exposure Levels ,RELS)举办第二次研讨会。   OEHHA正在就拟议的苯的参考暴露水平草案文件征求公众意见。参考暴露水平是指挥散在空气中对一般人群包括敏感人群在特定的暴露期内不会导致非癌症的健康影响的浓度。OEHHA要求根据空气有毒物质热点计划(the Air Toxics Hot Spots Program)--健康安全法规第44360(b)(2)部分中实施的健康风险评估建立指导原则。为了响应法定规定,OEHHA于2008年采纳技术性支持文件(Technical Support Document ,TSD),该文件包含更新急性、八小时以及慢性参考暴露水平的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已经用于一些化学物质参考暴露水平的更新,OEHHA目前就苯的最新参考暴露水平递交草案。   建议值如下:   急性REL(1小时暴露): 27微克/立方米   8小时REL(累计8小时暴露): 7微克/立方米   慢性REL(长期暴露): 7微克/立方米
  • “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通过验收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由福建省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 span class=" hrefStyle" 仪器 /span 设备开发专项“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项目以高分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综合验收,这是全国质检系统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中首个完成结题验收的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title=" 149299750180709038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8f526cdb-5f1e-4039-b6bb-1a064c67e69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验收会由科技部评估中心主持,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验收汇报、审阅相关资料、考察实验现场,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对提升我国大型衡器的整体质量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同时建议该项目加快工程化和产业化进程,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广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该项目是国际计量领域的一个重大技术创新,研制出的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具备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可实现等同砝码检定大型衡器。该成果的应用意义重大,不仅从根本上解决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大型衡器难的问题,而且有效助力衡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有力促进衡器检测技术、制造技术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p
  • 我国成功研制系列高准确度宽带大电流计量仪器
    近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开发与应用”(2016YFF0102400)项目顺利通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宽带标准电流传感器及测量分析系统 大电流计量技术在冶金、电力、高端制造、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生产连续运行,设备庞大,拆装不便,运行环境等特殊条件,现场大电流测量控制和监测设备一般无法到计量实验室校准,实验室的计量标准也很难下沉至现场,量值传递难以实现。   该项目研制的超大和高频电流校准装置,形成了产品化的标准工艺流程和质量体系,为产品的技术就绪度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撑保障。项目相关成果通过了第三方测试,测量准确度、线性度、带宽、噪声和环境适应性等技术指标实现了与国际先进产品的并跑或局部领跑,并且使我国大电流核心校准和测量能力(CMC)通过了国际同行评审,进入国际计量局等效互认数据库。   项目编制了一系列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和研发人员,帮助了承担工程化计量仪器仪表企业的发展壮大。   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大科学装置、电解铝、高压直流输电、电气设备性能检测、大型航空航天设备焊接制造、仪器仪表计量检测等领域,解决了行业用户关注的产品价格高、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工业用不起或用不了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以及长期未能解决的宽带大电流在线校准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悉,该项目自2016年立项,历时5年,由中国计量院联合国内10家单位共同攻关。项目基于Faraday磁光、电磁效应,突破了椭圆双折射传感光纤、小型化直波导相位调制器关键工艺,攻克了宽带高线性光纤电流传感,容性误差补偿、组合电磁屏蔽、分布阻抗消振、高频分流器校准方法、宽频矢量电量正交积分算法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最大电流450 kA,带宽高于100 kHz的柔性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和最大电流2000 A,最高频率1 MHz的宽带电磁式电流传感器及自动测量分析系统,实现了工程化。
  • 盘点|压力测量仪器与技术大全
    压力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参数,如高压容器的压力超过额定值时便是不安全的,必须进行测量和控制。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压力还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生产合成氨时,氮和氢不仅须在一定的压力下合成,而且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压力还可间接得出温度、流量和液位等参数。伴随经济、技术的进步,压力测试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左右,为生产活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生产和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而压力测量仪表是用来测量气体或液体压力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又称压力表或压力计。压力测量仪表按工作原理分为液柱式、弹性式、负荷式和电测式等类型。类别原理仪器种类液柱式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将检测压力转换成液柱高度进行测量U形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斜管压力汁等弹性式利用各种形式的弹性元件,在被测介质的作用下,使弹性元件受压后产生弹性形变的原理弹簧管压力计、波纹管压力计及膜片式压力计等电测式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及显示电阻式压力计、电容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和压磁式压力计等负荷式直接按照压力的定义制作。这类压力计误差很小,主要作为基准仪表使用常见的有活塞式压力计、浮球式压力计和钟罩式压力计仪器信息网特盘点各类常见压力检测仪器,以供读者参考。液柱式压力计 液柱式压力计是利用液柱所产生的压力与被测压力平衡,并根据液柱高度来确定被测压力大小的压力计。所用的液体叫封液——水,酒精,水银等. 液柱式压力计结构简单,灵敏度和精确度都高,常用于校正其他类型压力计,应用比较广泛。液柱式压力计按照结构形式可大致分为U形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斜管压力汁等。U形管压力计是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用一定高度的液柱所产生的静压力平衡被测压力的方法来测量正压、差压和负压既真空度的。由于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若无外力破坏几乎可永久使用、读取方便、数据可靠、无需外接电力既无需消耗任何能源。故在工业生产各科研过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广泛用于测量风机和鼓风机的压力、过滤器阻力、风速、炉压、孔压差、气泡水位、液体放大器或液压系统压力等,也可用于燃烧过程中的气比控制和自动阀门控制,以及医疗保健设备中的血压和呼吸压力监测。斜管压力计 在测量微小压差时,由于h值较小,用U形管或单管液柱式压力计测量时的相对误差极大,此时可休用斜管式压力计,斜管式压力计分墙挂式和台式两种。  在许多实验中往往需要同时测量多点的压力,例如压力分布实验。这时就要采用多管式压力计,多管式压力计的工作原理与斜管压力计相同,实际就是多根斜管压力计,由于多管压力计各测压管的内径不可能一样,因此,由毛细现象所造成的各测压管的初读数也不一致,测量前必须读出每根测压管的初读数,并作适当的修正。弹簧管压力计 弹簧管压力计又称波登管压力计。它是一种常见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工程仪表,主要组成部分为一弯成圆弧形的弹簧管,管的横切面为椭圆形,作为测量元件的弹簧管一端固定起来,通过接头与被测介质相连,另一端封闭,为自由端,自由端借连杆与扇形齿轮相连,扇形齿轮又和机心齿轮咬合组成传动放大装置。当被测压的流体引入弹簧管时,弹簧管壁受压力作用而使弹簧管伸张,使自由端移动,其移动距离与压力大小成正比,或者带动指针指示出被测压力数值,适用于对铜合金不起腐蚀作用的气体和液体。波纹管压力计 波纹管压力计的波纹管由金属片折皱成手风琴风箱状,当波纹管轴向受压时,由于伸缩变形产生较大的位移,故一般可在其自由端安装传动机构,带动指针直接读数,从而测量出介质压力。波纹管压力计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机械、电力及食 品行业,直接测量不结晶体,有腐蚀性的气体、液体的压力。波纹管压力计的特点是低压区灵敏度高,常用于低压测量,但迟滞误差大,压力位移线性度差,精度一般只能达到1.5级,常在其管内安装线性度较好的螺旋弹簧。膜片式压力计 膜片压力计适用于测量无爆炸危险、不结晶、不凝固、有较高粘度,但对铜和铜合金无腐蚀作用的液体、气体或蒸汽的压力。 膜片压力计耐腐蚀性能取决于膜片材料。不锈钢耐腐膜片压力计的导压系统和外壳等均为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主要用于化学、石油、纺织工业对气体、液体微小压力的测量,尤其适用于腐蚀性强、粘稠介质(非凝固非结晶)的微小压力测量。 膜片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弹性元件(测量系统上的膜片)变形。在被测介质的压力作用下,迫使膜片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位移,借助连杆组经传动机构的传动并予放大,由固定于齿轮上的指针将被测值在度盘上指示出来。压阻式压力计 压阻式压力计是基于单晶硅的压阻效应而制成。采用单晶硅片为弹性元件,在单晶硅膜片上利用集成电路的工艺,在单晶硅的特定方向扩散一组等值电阻,并将电阻接成桥路,单晶硅片置于腔内。当压力发生变化时,单晶硅产生应变,使直接扩散在上面的应变电阻产生与被测压力成正比的变化,再由桥式电路获相应的电压输出信号。 具体来讲,当力作用于硅晶体时,晶体的晶格产生变形,使载流子从一个能谷向另一个能谷散射,引起载流子的迁移率发生变化,扰动了载流子纵向和横向的平均量,从而使硅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随晶体的取向不同而异,因此硅的压阻效应与晶体的取向有关。硅的压阻效应不同于金属应变计,前者电阻随压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电阻率的变化,后者电阻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几何尺寸的变化,而且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大50~100倍 压阻式压力计是电阻式压力计的一种。采用金属电阻应变片也可制成压力计,测量原理以金属的应变效应为主。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容敏感元件将被测压力转换成与之成一定关系的电量输出的压力计。特点是,输入能量低,高动态响应,自然效应小,环境适应性好。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一般采用圆形金属薄膜或镀金属薄膜作为电容器的一个电极,当薄膜感受压力而变形时,薄膜与固定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量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即可输出与电压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属于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单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和差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是基于压电效应的压力传感器。它的种类和型号繁多,按弹性敏感元件和受力机构的形式可分为膜片式和活塞式两类。膜片式主要由本体、膜片和压电元件组成。压电元件支撑于本体上,由膜片将被测压力传递给压电元件,再由压电元件输出与被测压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 这种传感器的特点是体积小、动态特性好、耐高温等。现代测量技术对传感器的性能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绘制内燃机示功图,在测量中不允许用水冷却,并要求传感器能耐高温和体积小。压电材料最适合于研制这种压力传感器。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选择适合高温条件的石英晶体切割方法。而LiNbO3单晶的居里点高达1210℃,是制造高温传感器的理想压电材料。压磁式压力传感器 压磁式压力传感器是利用铁磁材料的压磁效应制成的,即利用其将压力的变化转化成导磁体的导磁率变化并输出电信号。压磁式的优点很多,如输出功率大、信号强、结构简单、牢固可靠、抗干扰性能好、过载能力强、便于制造、经济实用,可用在给定参数的自动控制电路中,但测量精度一般,频响较低。 所谓压磁效应就是在外力作用下,铁磁材料内部发生应变,产生应力,使各磁畴之间的界限发生移动,从而使磁畴磁化强度矢量转动,因而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由于应力使铁磁材料磁化强度变化的现象,称为压磁效应。 若某一铁磁材料上绕有线圈,在外力的作用下,铁磁材料的导磁率发生变化,则会引起线圈的电感和阻抗变化。当铁磁材料上同时绕有激磁绕组和测量绕组时,导磁率的变化将导致绕组间耦合系数的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势发生变化。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以根据输出的量值来衡量外力的作用。霍尔式压力计 霍尔式压力计是利用霍尔效应制成的压力测量仪器。当被测压力引入后,弹簧管自由端产生位移,从而带动霍尔片移动,改变了施加在霍尔片上的磁感应强度,依据霍尔效应进而转换成霍尔电势的变化,达到了压力一位移一霍尔电势的转换。 霍尔压力计应垂直安装在机械振动尽可能小的场所,且倾斜度小于3°。当介质易结晶或黏度较大时,应加装隔离器。通常情况下,以使用在测量上限值1/2左右为宜,且瞬间超负荷应不大于测量上限的二倍。由于霍尔片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当使用环境温度偏离仪表规定的使用温度时要考虑温度附加误差,采取恒温措施(或温度补偿措施)。此外还应保证直流稳压电源具有恒流特性,以保证电流的恒定。活塞式压力计 活塞式压力计又称为静重式压力计,是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及帕斯卡定律工作的的一种高准确度、高复现性和高可信度的标准压力计量仪器。 流体静力平衡是通过作用在活塞系统的力值与传压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平衡实现的。活塞系统由活塞和缸体(活塞筒)组成,二者形成极好的动密封配合。活塞的面积(有效面积)是已知的,当已知的力值作用在活塞一端时,活塞另一端的传压介质会产生与已知力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与该力相平衡。由此,可以通过作用力值和活塞的有效面积计算得到系统内传压介质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力值通常由砝码的质量乘以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得到。 活塞式压力计也常简称活塞压力计或压力计,也有称之为压力天平,主要用于计量室、实验室以及生产或科学实验环节作为压力基准器使用,也有将活塞式压力计直接应用于高可靠性监测环节对当地其它仪表的表决监测。浮球式压力计 浮球式压力计是以压缩空气或氮气作为压力源,以精密浮球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球体下部的压力作用面积为浮球有效面积的一种气动负荷式压力计。 压缩空气或氮气通过流量调节器进入球体的下部,并通过球体和喷嘴之间的缝隙排入大气。在球体下部形成的压力将球体连同砝码向上托起。当排除气体流量等于来自调节器的流量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球体将浮起一定高度,球体下部的压力作用面积(即浮球的有效面积)也就一定。由于球体下部的压力通过压力稳定器后作为输出压力,因此输出压力将与砝码负荷成比例。钟罩式压力计 钟罩式压力计的作用原理,是直接从压强定义出发,用一台天平对压力在液封受力器上 的垂直作用力F进行测定。这个受力器是一只几何形状有一定要求的钟罩,根据对钟罩几何 尺寸的精密测量和理论分析,求出其受力有效面积S后,待测压强p可由公示p=F/S求出。 因为钟罩式压力计有独特的结构原理,并具有、足够高的精度,这就可以通过与其他基准压力仪器比对,发现未知的系统误差。同时,钟罩式压力计在测量压强差时,其单端静压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直至单端压强为零,即可以测量绝对压强。另外,该仪器还具有操作简单、受外界干扰小等优点。在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今,静态的压力测量方法已获得了较大的优化,成为了各领域中常用的测量体系,并逐渐朝着动态的压力校准趋势发展。由此,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压力计量检测方法的进步展开了深入的探究。简而言之,压力计量检测的未来趋势表现在测试精度等级、测试响应速率、测试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这几个方面的提高。比如,在活塞式仪表测试中融进了智能加码与操作部位激光监测方法,如此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并且提高了测试的精准性,同时为绝压式仪表与活塞式仪表智能测试体系的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数字式仪表及压力变送器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的量传任务有了精良的全智能压力控制其能够用作量传标准,利用1台控制器配置若干个压力模块能够操作许多量程范围,随意确定测试点的高精度检测任务,而且能够选用气介质来工作,如此防止了采用液体介质在检测压力时引起的诸多问题,大幅度提升了数字式仪器的测试效率与智能化程度。
  • 山东:提升计量仪器设备研发能力 树立“山东仪表” 品牌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有关要求,持续推进山东省计量事业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计量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研究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意见》),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计量在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成,科研创新能力、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计量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600项,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0个,培育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先进测量实验室、计量数据示范应用基地等计量创新平台5个,研制标准物质300项,编制地方计量技术规范80项,建立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000家。展望2035年,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关键领域计量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全面建成,计量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充分凸显。在加强计量技术研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发面,《实施意见》提出:(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计量测试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时间频率远程实时溯源技术以及计量器具远程、在线、嵌入式校准技术等研究。针对极端条件、复杂环境和实时工况的计量需求,研究复杂条件下的计量远程溯源、数字计量等共性技术。加强分布式系统和传感器网络计量技术研究,突破动态、在线、原位校准技术瓶颈,解决极端 量、复杂量、微观量等多参量和综合参量的准确测量难题。(二)加强产业计量技术研究。开展重点产业领域的数字 化模拟测量、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测量、工况环境监测等测量测试技术研究,高标准建设核电核岛装备、环境监测、高速列车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强高精度、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技术研究,突破嵌入式、小型化、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的新型计量技术,研发小型在线质谱仪、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高精度计量器具。推进图像识别、物联网、MEMS 工艺、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器具中的应用,实现计量标准装置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三)完善计量创新协同机制。整合各方计量优势资源协同攻关解决计量测试难题,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先进测量实验室。面向国内经济主战场、面向省内重大战略计量需求,开展计量科研需求采集、联合攻关,推进计量领域科技创新与应用,培育建设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建立计量、标准、质量、知识产权等融合联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协调推进黄河流域计量创新驱动发展。在强化计量应用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一)夯实先进制造业强省根基。强化计量对产业基础高 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开展大空间精密测量、 高电压、大力值、太赫兹、防爆、电磁兼容等领域测量方法研 究和测量装备研制,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标准, 提升工业生产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 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结合“十强产业”总体布局和区域优势, 重点在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 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实施 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 法研究,重点在核电仪表、分析仪器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推 动量子芯片、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应用于计量仪器设备, 提升计量仪器设备研发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树立“山东仪表” 品牌。(二)服务健康山东建设。加快医疗健康、食品安全领域 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疾病防控设备、医用冷链装 备、眼科光学仪器等医疗卫生计量器具量传溯源能力。提升全 省医疗卫生机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覆盖率,保障医疗卫生领 域计量准确。推进医用计量器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突破临床诊断与精准治疗等关键计量技术,研制检测装备和标 准物质,支撑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医养结合等产业创新发展。(三)强化乡村振兴计量保障。开展“计量服务下乡”活 动,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缩小计量公共服务的 城乡差距。加强粮食购销和农资经营等涉农领域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管理,持续提升农业农村计量保障 水平。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新六产”发展,开展现 代高效农业、农机、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领域测量测试技术 研究,加强农林牧渔产品安全、质量检验的计量能力建设,提 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备、流通、销售全链条计量服务。强 化农田水利、农业交通物流、农村医疗等农业基础设施的计量 支撑,培育冷链物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服务海洋强省建设。推动建设国家海洋计量科学研 究中心,研究建立海洋领域国家计量基准标准,突破海洋水声、 海洋重磁、海洋温度等方向的量子化、扁平化关键测量技术, 提高海洋计量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培育海洋装备产业计量测试 中心,研究用于模拟全海深压力、温度及盐度范围的环境模拟 舱,开展海洋传感器测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海洋装备数字化 测量能力。健全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环 境监测、海洋港口等领域计量保障体系,服务海洋强省战略深 入实施。(五)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构建“双碳”计量管 理体系、计量技术体系和计量服务体系,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 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加快建设“高耗能、高排 放”行业计量监测体系,开展钢铁、电力、交通运输等重点行 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和在线监测设备量传溯源技术研究,规 范碳计量器具管理。加力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建设, 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应用研究。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强化 能效标识、水效标识产品监督管理。(六)筑牢数字赋能计量基础。在 5G/6G 通信、AR/VR 显示、 数字图像和超高速光通信等领域推进计量科研协同创新,拓展 计量应用领域。推进计量器具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建设 计量信息化智能系统,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开展工业生产领 域自动测量、非接触测量、在线溯源技术研究,培育远程测控 与计量校准等服务新业态。开展计量检测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 据的高效、综合、精细化处理技术研究,推进计量数据防作弊、 防篡改等可靠性技术研究。强化计量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培育 一批计量数据应用基地,释放计量数据应用效能。(七)促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升。研究氢能、太阳能、 风能、煤炭、天然气、石油产品等能源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强 化我省氢能产业优势,健全制氢、储(运)氢、加氢、用氢全 产业链计量支撑体系。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氢机、光伏 专用计量器具、特高压输电装置、智能电网装备等量传溯源技 术研究。加强氢能源新材料、高端铝材、橡胶、石墨烯、生物 医用材料等领域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新材料结构、性能等 检测方法研究和相关设备研制,满足新材料行业量值传递溯源 需求。加快建设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碳纤维关键材 料组成、结构和性能测量测试技术研究及数据分析,解决生产工艺和质量参数测量难题。(八)提升现代基础设施计量保障能力。建立完善交通、 信息、能源、水利等现代化基础设施计量支撑体系,培育交通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强化公路试验计量能力建设,开展智慧公 路、智慧港航、智慧机场等领域计量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开展轨道交通接触网几何 参数测量仪校准装置、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遥感检测系统校准装 置等研制与应用。突破极微弱光探测测试技术,研制光通信领 域国际领先的超高灵敏度、超高精度校准装置。推进计量测试 技术在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储 能及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制水资源计量专用设备, 建立完善水资源专用大口径、大流量、复杂工况的计量标准。在加强计量能力建设,夯实质量提升基础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一)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统筹规划建设省、市、县 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健全完善部门(行业)计量标准,加 快企业计量标准建设,培育建设时间频率、流量等国家计量标 准项目落地山东。满足量值传递扁平化和计量数字化转型需要,逐步建成以省级计量技术机构、计量区域中心为核心的满足经 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立体化计量保障体系。实施计量标准能力提 升工程,加强超导、高温、低温、流量、大电流等领域计量科 学研究,建设一批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计量标准,填补我省量 值传递溯源体系空白。2025 年全省计量标准数量达到13000项。(二)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围绕产业链,紧贴测量链,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等重点产 业标准物质的研制,拓宽标准物质应用领域。加大标准物质技 术攻关,增强重点领域标准物质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能力。建立标准物质质量追溯机制,强化标准物质量值和不确 定度水平核查,积极培育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加强 应急用标准物质实物和生产能力储备,增强战略性、公益性标 准物质供给。2025年全省新研制标准物质数量达到300项。(三)建设与我省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计量技术机构体系。 坚持各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独立性、法制性和公益性,加强 普惠性、基础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履行计量器具强制检 定等法定职责需要,依法有序推进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加快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分级别、分区域制定 建设标准,推动机构的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加强行业专业计 量技术机构建设,满足交通、气象、电力、水文等行业领域计 量需求,强化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大力发展计量校准、 计量测试等高技术服务新业态,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四)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科研、 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企业计量 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科技创新和测量数据应用,鼓励企业自愿 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 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推广企业计量典型案例。实施中小企业 计量伙伴计划,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完善 企业计量促进措施,对企业新购置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 量器具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应纳税所得额中相应扣除。(五)打造新时代计量人才聚集高地。实施计量科技创新 人才计划,在计量专业人才中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系列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 年拔尖人才。建设计量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培 养一批计量领域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和技术能手。建立计 量专家人才库,支持技术人员开展计量交流合作。(六)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联动。整合计量、标准、检 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资源,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 式”服务平台,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形成全链条整体技术解 决方案。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技术研究,丰 富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内涵和外延,引导计量工作从量值 保障和符合性评价保障向创造性引领转变。
  • 特惠新品推荐---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第二代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光学滞留力测量仪LSA100RF 是德国Lauda Scientific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滞留力测量的商品机,是传统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更新换代产品,属于第二代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该机器不仅涵盖第一代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的所有测量功能,而且具有独特的滞留力测量功能,是表面分析仪器领域中的一个开拓性创新!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的测量方法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在常规接触角测量仪上引入了离心力旋转台和视频同步触发技术。在快速旋转状态下置于材料表面上的液滴,在离心力的驱动下产生侧向滑动的趋势,迫使液滴形状发生变化。当离心驱动力达到最大滞留力数值的时候,液滴沿材料表面发生横向水平滑动。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仪器利用视频同步触发技术能够准确的抓拍到液滴形状和位置变化的一组照片并记录相对应的滞留力数据,通过软件自动处理得到滞留力数据以及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变化曲线和最大值。滞留力能够直接反映液体和固体之间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力。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利用滞留力和动态接触角同时测量功能,可以进一步分析滑动过程中滞留力和液滴形状变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的推出为材料润湿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LSA100RF在动态、多功能测量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它能够同时使用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表征液体和固体材料之间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必将在特殊功能材料、液体的传送和过滤过程、表面的自清洁和易清洗等众多领域发挥出关键作用。LSA100RF光学滞留力测量仪的技术参数:新冠病毒疫情期间,LSA100RF 将特价销售,并确保3周的到货期! 感兴趣的客户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开通了网上和微信购买业务,您的购买将更简单方便! 等待您的联系!东方德菲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0629
  • 新型冰雪粒径测量仪和硬度测量仪助力“科技冬奥”
    高山滑雪最高时速达248km/h,滑雪赛道也需要“塑胶跑道”“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口号,充分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奥运会纪录的频频打破,不但有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教练员的辛勤指导,科技尤其是对于运动场地的科技提升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拿大家熟悉的田径运动场而言,最初的跑道是煤渣跑道(相信很多70后、80后的老伙伴们都跑过吧),后来改成了人工合成的塑胶跑道,与煤渣跑道相比,其弹性好,吸震能力好,为运动员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在首次使用的塑胶跑道赛场上创造了诸多的奥林匹克纪录。2022年中国北京即将举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提出了“科技冬奥”的概念,中国冰雪运动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高山滑雪比赛是冬季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高山滑雪的观赏性强,危险性大,比赛时运动员最高时速可达到248km/h。高山滑雪比赛均采用冰状雪赛道。什么是冰状雪?所谓冰状雪,是指滑雪场的雪质形态,其表面有一层薄的硬冰壳,用于减小赛道表面对于滑雪板的摩擦力。可以说冰状雪赛道就是高山滑雪项目的塑胶跑道,其制作的质量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及滑雪的舒适感,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延长运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似简单的冰状雪赛道,制作起来却大有讲究。冰状雪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目前采用的是向雪地内部注水的方案。但是注水的强度和注水的时间把握需要根据不同的赛道地点以及当时注水时的气温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冰状雪赛道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足够的弹性,使得运动员能够在高速的高山滑雪比赛中舒畅的进行滑降、回转等比赛项目。与田径场塑胶跑道不同的是,每次比赛每一个运动员在进行高山滑雪比赛时,由于技术动作的需要,都或多或少的会对冰状雪的赛道产生一定损伤,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前后出发的滑雪运动员的赛道雪质状态需要保证一致,因此冰状雪赛道还需要有一定的厚度以及均匀性。研制新型冰状雪测量仪器,保障赛道质量既然冰状雪赛道有如此多的要求,那么过去是如何判断冰状雪赛道的雪质的呢?主要是采用人工判断的方法,即找一些有经验的裁判员用探针安装在电钻上进行触探工作,通过触探工作反馈的手感判断冰状雪赛道的建造质量。这种带有一定“盲盒”性质的判断工作往往会显得很不透明,也不利于这项运动的推广。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的“不同气候条件下冰状雪赛道制作关键技术”项目,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极团队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同合作研发了用于判断冰状雪赛道质量的冰雪粒径测量仪和冰雪硬度测量仪,其目的在于将冰状雪质量的人工主观判断,变成清晰可见的客观物理数据,通过对这些物理数据的科学分析,结合有经验的运动员的滑雪体验,掌握不同地点,不同天气条件下冰状雪赛道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仪器:冰雪粒径自动测量仪和冰雪硬度自动测量仪。积雪颗粒的形状及大小是影响雪的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不同大小雪粒之间在自然状态下空隙不断变小,雪中含有的空气降低,使得雪粒间的化学键合力增强,从而影响雪的硬度。那么如何测量积雪的颗粒呢,科研人员采用漫散射原理:近红外光经过粗糙的表面会被无规律的向各个方向反射,会造成光强度减弱,光减弱的大小跟表面的粗糙相关,而积雪表面的粗糙程度是由粒径决定的。通过测量光减弱的比例间接的测量出冰雪的颗粒大小。冰雪粒径自动测量仪测量注水雪样雪的硬度测试是反映冰雪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冰雪硬度测量仪的原理是通过电机带动滑轨驱动探头打入冰状雪赛道内部,并读取探头受到的反作用力的大小来判断冰雪的硬度条件。该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基本无损的对赛道进行冰雪硬度的测量,不影响赛道的后续使用,并且可以通过读取力和冰状雪深度的曲线了解冰状雪赛道的均匀性。针对高山滑雪的赛场坡度较陡,人工攀爬十分困难,科研人员在仪器的便携性上做了特殊的设计,设计了一款折叠式的硬度测量仪,方便携带,可以从坡顶沿雪道一直测量到坡底,实现了仪器的“就地展开”和“指哪测哪”的功能。冰雪硬度测量仪现场工作照片2020年11月-2021年3月,抓住冬奥会举办前的最后一个冬季的机遇,在冬奥会举办地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以及黑龙江哈尔滨亚布力冬季体育训练基地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注水强度的冰状雪赛道,使用研制的冰雪粒径自动测量仪和冰雪硬度自动测量仪进行了粒径及冰雪硬度测试,获得了不同深度冰雪粒径的变化图以及不同深度的冰雪硬度的曲线图。冰状雪赛道压强-深度关系图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研究员认为“雪粒径及硬度计等新型冰雪仪器的研究,将过去以人工经验为主的冰状雪赛道状态判断变为了客观、清晰的科学指标,为冰状雪赛道制作标准的透明化提供了参考依据”。项目攻关团队的带头人,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丁明虎研究员认为“雪粒径和硬度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于自然雪的人工造雪的特殊情况,仪器在项目工作中表现优异,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未来将在南极天文台发挥作用冰雪强度、硬度的测量不仅可以应用于滑雪相关的体育运动中,在未来的极地工程建设上也能发挥作用。遥远的南极虽然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却有着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根据2020年在 Nature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优于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台址。这项研究成果确认了昆仑站有珍贵的天文观测台址资源,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南极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南极地区安装大型望远镜又有很多实际的困难,其中之一就是普通的大型望远镜的基墩都是直接安装在地球的基岩上,这样基墩比较扎实稳固,能保证望远镜在观测时不会因为地基不稳产生晃动,但是冰穹A地区的冰大约有4000m那么厚,相当于1500层楼房那么高,如果再想将望远镜基墩打入基岩显然难以做到。那么大型望远镜如何能够平稳的伫立在南极浮动的冰盖上呢?这就需要科学家们对冰穹A地区的冰雪进行特殊的加固处理,使其能够满足基墩的设计要求。在加固处理完后,我们的雪粒径和硬度测量仪就可以对加固后的冰雪强度进行测量,通过科学的数据检验其是否能够满足南极大型望远镜的需求。
  • 我国基本实现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
    棉花的仪器化检验是依据棉花标准,通过科学的仪器化检验方法,利用规范化的测试手段来鉴定棉花质量的过程。中国的棉花仪器化检验,在&ldquo 七五&rdquo 、&ldquo 八五&rdquo 期间,主要以常规仪器检验单项指标检验为主,这些检验方法检测速度慢,重复性差,效率低,而且测试指标单一,无法满足纺织大国对棉花检验的需求。1980年以来,我国逐渐引进大容量棉纤维快速测试仪(HVI),大大缩小了与国际间纤维品质检测技术的差距。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方案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我国的棉花仪器化检验标准和体系,并支持国产大容量棉花测试仪的研发,经过将近10年的时间,我国已基本实现棉花质量的仪器化检验,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棉纤维仪器化检验必须具备恒温恒湿环境条件,为了保证样品测试结果一致性和重复性,仪器要求样品的取样量约在8.5~50克之间。样品量越大,代表性越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越高。棉花试验送检棉样一般要求取样时随机取样、混合均匀,数量在20~50克之间。   与此同时,采用校准棉样,对仪器进行长度、长度均匀度、纤维细度和强度指标校验。采用颜色板来校验颜色。除了校验之外,每隔几个小时在每台仪器上还要测定一些已知值的样品。如果测试值与已知值的偏差超过一定的允许范围,则进行仪器校正。   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HVI900A开展棉花的仪器化检测,对我国的棉花定期抽检,了解棉花品质。2005年又开始使用国产大容量棉花测试仪XJ120,由于测试抽检棉样取样量少,所以都是用半自动仪器,经过30年的抽检,对我国的棉花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中国主产棉花品种棉纤维的长短、粗细,棉纤维可划分为长绒棉、细绒棉和粗绒棉三大类别。长绒棉根据纤维长短和经济价值又可分为超长绒棉和中长绒棉;细绒棉根据棉纤维的颜色可分为白棉、黄棉和灰棉,而根据棉纤维加工方式又可分为皮辊棉和锯齿棉,皮辊棉和锯齿棉由于加工特性不同,纤维的外观形态、疵点种类、含杂量以及长度、衣分等都有很大差异。根据颜色可分为白棉和彩色棉。   陆地棉原产墨西哥,是世界上种植最多的品种,占99%以上,品质好,产量较高,纤维长度一般在26~32毫米,可纺80支以下纱线;海岛棉原产南美,纤维长度一般在34~50毫米,可纺80~200支高档纱,产量较低,需求量较少;亚洲棉又称中棉,从印度传入中国,纤维短粗,不适宜机器纺织,产量低,国内已无种植;草棉原产于非洲南部,纤维细短,不适宜机器纺织,产量低。细绒棉又称陆地棉,其正常成熟籽棉棉瓣肥大蓬松,纤维柔软有弹性,纤维细而长,目前我国细绒棉长度一般在25~33毫米,纤维比强度在18~37cN/tex(HVICC校准),马克隆值在2.0~6.5,可用于纯纺10~60英支的细纱。长绒棉是指海岛棉和海陆杂交棉,正常成熟籽棉棉瓣稍蓬松,纤维细长柔软,籽皮颜色稍暗,纤维细而长,一般在33毫米以上,强度很高,马克隆值偏细,可用于纯纺60~120英支的高档纱或特种纱。   &ldquo 棉花的质量应满足纱线、织物的质量要求和纺织加工的需要。&rdquo   纱线粗细不同,织成的织物厚薄不同,不同号数纱线纺纱工艺不同,对纤维性能要求也不同,纺织工业对棉花的质量要求也为棉花育种和棉花生产指明了方向。首先是对细度的要求,细纤维纺细纱,粗纤维纺粗纱,其次要求提高纱线的单纱断裂强力,必须提高棉纤维断裂比强度,保证棉纤维的长度和成熟度,减小短纤维含量,减少异性纤维和棉花含糖。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经多年联合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生产领域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以中绒28.0~30.9毫米为主,占77.1%;比强度分布在中等档次26.0~28.9cN· tex-1,占44.5%;马克隆值多数分布在4.3~4.9,占49.34%;综合纤维品质有逐年提高趋势。   近些年来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提高了抗虫性能,保证了棉花产量,改善了纤维品质,纤维的长度和强度都有所提高,但马克隆值也相应有所改变,这种变化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   &ldquo 棉花的仪器化检验,为了解我国棉花品质提供了仪器化保证。&rdquo   农业部棉花检测中心每年测试棉样将近10万份,集中在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没有大容量测试仪器要完成这些测试并及时了解当年的棉花品质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国际依存度较高,而出于战略考虑,棉花原料供给应立足国产。当前,我国中档棉花竞争力较强,能够满足国内纺织工业生产需求,但高、低档棉花仍需进口,作为结构的补充和调剂。   我国逐步开展的大容量仪器化的逐包检验,为纺织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信息保证。尤其是陕西长岭纺织机电公司推出的新型国产大容量棉花综合性能测试仪器XJ128的逐步推广,对我国棉花产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可帮助棉花研究部门及时了解棉花品质,提高育种水平,帮助纺织企业合理利用棉花,提高制成品的质量,并有助于我国棉花检验水平的提高,制定适应仪器化检验的相关棉花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
  • 人民日报发文《提升国产科研仪器研发水平》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一个国家的科研仪器研发水平,不仅是科研实力的体现,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国科研仪器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科研仪器研制短板亟待补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科学仪器研发,既需要理论上的创新,也有赖于产学研的协同合作,还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做强国产科研仪器,我们应如何作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科研仪器研制要考虑用户和应用市场需求,提高实用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仪器尤其是高端科研仪器的重要研制力量。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一些高端科研仪器的开发,往往依托理论的创新。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肖立业认为,我国高端科研仪器研制要突破,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面对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科研仪器,我国追赶起来并不容易。通过理论创新,发展出自己的系列高端科学仪器,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要,还能够为国外科研所用,从而形成“你需要我、我需要你”的局面。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研制高端科研仪器,除了需要深厚的科学功底,还要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作支撑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一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年夫顺说,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关键材料、器件、工艺和设计手段等仍显不足,导致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难以满足用户要求,产品缺乏竞争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一些科学研究往往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做好研究就需要最好的仪器设备,所以对仪器的要求非常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说,如果仪器的性能指标和稳定性不足,很难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年夫顺认为,应加强高端科研仪器工业基础建设,提升工艺水平,优化设计,打通仪器产业链条,改变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高端仪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专家还建议,高校和科研院所立项做科研仪器,有时候结果不如预期,究其原因,除了受制于技术水平,还与项目的组织和运行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年夫顺分析,我国科研仪器研制的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仍然不够通畅。当前,国家仪器科研项目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企业承担相对较少。近年来,虽然各方面认识到应以需求驱动研发,但科研仪器产学研用结合合作层次仍然较浅,有时还存在“拉郎配”的现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据介绍,我国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多采取“牵头单位+合作单位”模式。专家认为,这个模式看上去可以涵盖产、学、研等多重力量,可实际上往往由于产、学、研等之间在理念与偏好上存在差异,不容易达成共识,导致实际运作中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一些科研仪器产品研发以技术指标为导向,较少考虑用户关注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使用体验等,导致研制出的一些高端科学仪器产品缺少应用市场,最后被搁置到一边。”年夫顺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张凤认为,有必要编制科研仪器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相关重点领域高端科学仪器产业技术路线图,加速推进自主研发和国产化进程。同时,建设高水平科学仪器研发基地,推动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通过集聚效应形成高端科研仪器的共性技术平台,加快国产化进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应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联动,推动高端科研仪器从实验样机到产业化产品的进程,对于开展科学仪器研发和国产化的企业,应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张凤说。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集中有限资金,培育大型仪器企业,增强国产仪器市场竞争能力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按国际惯例,企业是科研仪器的研发主体。“我国科研仪器研制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甚至通过价格战维持生存。”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研究员伊彤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伊彤认为,我国科研仪器企业总体上小而散,普遍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创新也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统计显示,我国科研仪器生产商中,80%左右为小微企业,大多数企业成立时间较短。与之相比,国外不少科研仪器企业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完整的研发和管理经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年夫顺介绍,我国仪器企业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不超过10家。以电子测量仪器为例,全国范围内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企业只有1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企业不超过5家。此外,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周期更长,一般需要5到10年,而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应用需要10年左右的培育期。我国大多数仪器生产企业缺乏这种研发能力和培养市场的耐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对此,年夫顺建议,应集中有限资金,培育大型仪器企业和有特色的“隐形冠军”企业,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尖端仪器企业,打造世界知名的仪器品牌,进一步增强国产仪器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中国仪器工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伊彤认为,某些非技术因素,也是影响国产科研仪器发展的原因。比如,过去为了满足国内对高端仪器的使用需求,如果有些是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相关仪器,就会对同类的进口仪器给予关税优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伊彤说:“判断国内产品性能是否满足需要不好界定,少数招标方甚至故意提升某些性能指标要求,把国产仪器拦在门外。这造成同样用途的仪器设备,国产仪器需要征收相关的税费,而进口仪器反而免征一些税费,国产科研仪器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我们还可以对科研仪器企业实行退税政策,并监管返还资金用于后续研发,倒逼企业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借鉴电器下乡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创新进行后补贴,也有望提高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伊彤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完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价制度,保障工程技术人才成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制科研仪器,人才储备很关键。然而,我国目前还缺乏完备的人才储备。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做仪器属于工程技术研发,通常不好发论文。刚开始也很难赚到钱,产业化需要的投入又比较多。而且,研发仪器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需要长年积累,门槛比较高,一般没有受过严格训练想做也不一定能做好。”杨学明说,当前,我国评价体系总体上以论文为导向,因此研发仪器是有点吃力不讨好。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据专家介绍,德国的大学研究机构配备较为完善的工程技术人才,人才成长也有较好的保障,稳定的人才队伍支撑了科研仪器持续研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文化存在着‘重研究轻支撑’的倾向,科研仪器的研制是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支撑工作,科研人员对科研仪器研制的重视程度需要提升。”肖立业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缺乏高水平创新人才也是我国仪器企业面临的难题。年夫顺介绍,以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为例,当前全行业从业人员不足1万人,不及国外同领域一家大公司的人员数量,人才质量和创新能力差别更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如何提高高端科研仪器的人才储备?肖立业建议,可以通过适当改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考核评价制度,保障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让更多人有动力做仪器研发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国家应在仪器人才培养上加大资金投入。比如,近些年我国买进口冷冻电镜花了不少钱,不如尝试拿出其中一部分钱来培养研发冷冻电镜的人才。否则,想要做出相关的科研仪器就无从谈起。”杨学明说。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