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节能电炉

仪器信息网节能电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节能电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节能电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节能电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节能电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节能电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节能电炉相关的解决方案。

节能电炉相关的资讯

  • 中环电炉发布1700℃炉温SX-G系列节能高温箱式电阻炉新品
    1700℃电炉特殊保护功能 电流限幅功能 此功能延长了硅钼棒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保护 用户在误操作时电炉使用安全。 电流缓启动功能 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即使中途取放物料,也可使测温系统随时响应 温度变化。 产品特点 一、结构实用性; 1、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新型特种耐火纤维制品制成,节能40%以上,温场均匀; 加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800℃的优质硅钼棒。 2、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 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 二、使用安全性; 1、炉门开启自动断电功能;使炉门打开后自动断电。 2、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 3、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 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三、控制智能化; 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 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 2、国产智能控温系统可定值升温(不可编程),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30段程序控 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40段程序控温。 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 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 四、设计独立性; 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彩色触摸屏 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 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创新点:1700℃炉温SX-G系列节能高温箱式电阻炉 1700℃炉温SX-G系列节能高温箱式电阻炉
  • 9项国家节能标准出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日前,国家标准委发布第163号公告,公布了9项国家节能标准,其中包括5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3项推荐性节能管理标准和1项推荐性节能基础标准。   9项 标 准 如 下 :GB25323-2010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5324-2010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5325-2010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5326-2010铝及铝合金轧、拉制管、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5327-2010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 能 源 消 耗 限 额 ;GB/T25328-2010玻璃窑炉节能监测;GB/T25329-2010企业节能规划编制通则;GB/T15318-2010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GB/T12455-2010宾馆、饭店合理用电。   以上5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日期为2012年3月1日,4项推荐性标准的实施日期为2011年2月1日。5项新的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出台后,我国高耗能产品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已经达到27项,内容涉及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五大行业,覆盖包括粗钢、电解铝、铜冶炼、水泥、玻璃、陶瓷、合成氨、铁合金、火力发电机组、氧化铝、再生铅等产品。
  • 中环电炉发布1600℃双温区梯度管式电炉新品
    一、操作便捷性:1、气路连接方式采用了快速连接法兰结构。2、使取放物料过程简化,只需一支卡箍便可完成气路连接,方便操作。3、取消了复杂的法兰安装过程,减少了炉管因安装造成损坏的可能。 二、结构实用性:1、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多晶莫来纤维真空吸附制成,节能50%,温场均匀。电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500度的优质硅碳棒及表面温度1700度的优质硅钼棒。2、密封法兰采用双环密封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炉管两端的气密性。气路具有进出气微量可调功能。3、两端气路支架,支撑着气路装置。有效消除了气路总成自身的应力,杜绝了因自身应力而造成的炉管损坏。4、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 三、使用安全性:1、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2、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四、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5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程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 五、周边拓展性:1、真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真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样品在低、中、高真空环境下进行试验。2、气体流量控制系统。通过浮子或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进气量,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反应气氛或保护气氛条件下的实验要求。 六、设计独特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选配: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产品用途:该系列电炉系周期作业,供企业实验室、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用。设备为用户提供具有真空、可控气氛及高温的实验环境,应用在半导体,纳米技术、碳纤维等新型材料新工艺领域。创新点: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选配:彩色触摸屏; 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1600℃双温区梯度管式电炉
  •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印发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2年8月6日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节能减排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 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5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 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6%。   ——能效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10.0% 吨钢综合能耗由688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1% 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6% 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3% 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环保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26.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由27.4%下降到20.8%,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比例由41%上升到59.9%。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十一五”时期,我国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与环保执法监察相结合的减排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预期目标,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68.1%上升到70.9%,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过快,结构节能目标没有实现。   三是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2010年全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企业缺乏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五是基础工作薄弱。节能减排标准不完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计量、统计体系建设滞后,监测、监察能力亟待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三)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如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强化。从国内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从国际看,围绕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博弈更加激烈。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不少发达国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虽然我国节能减排面临巨大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各方面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十二五”推进节能减排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 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强化约束,推动转型。通过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加强评价考核,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的约束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控制增量,优化存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能评、环评审查,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增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用能、排污单位和公民自觉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节能减排效益最大化。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区、各有关行业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农业源和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各减少8%,分别新增削减能力601万吨、654万吨 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各减少10%,分别新增削减能力69万吨、794万吨。   (四)具体目标。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能耗增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先进节能标准的比例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节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见表1)。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等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国产家用电器和一些类型的电动机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重点行业、农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见表2)。 表1 “十二五”时期主要节能指标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变化幅度/变化率 工业 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 %  [-21%左右] 火电供电煤耗 克标准煤/千瓦时 333 325 -8 火电厂厂用电率 % 6.33 6.2 -0.13 电网综合线损率 % 6.53 6.3 -0.23 吨钢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605 580 -25 铝锭综合交流电耗 千瓦时/吨14013 13300 -713 铜冶炼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350 300 -50 原油加工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99 86 -13 乙烯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886 857 -29 合成氨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402 1350 -52 烧碱(离子膜)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351 330 -21 水泥熟料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15 112 -3 平板玻璃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17 15 -2 纸及纸板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680 530 -150 纸浆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450 370 -80 日用陶瓷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190 1110 -80 建筑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面积 亿平方米 1.8 5.8 4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 % 1 15 14 交通运输 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 5.01 4.76 [-5%]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千克标准煤/百吨公里 7.9 7.5 [-5%]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千克标准煤/千吨公里 6.99 6.29 [-10%] 民航业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公里 0.45 0.428 [-5%] 公共机构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千克标准煤/平方米 23.9 21 [-12%] 公共机构人均能耗 千克标准煤/人 447.4 380 [15%] 终端用能设备能效 燃煤工业锅炉(运行) % 65 70~75 5~10 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 % 90 92~94 2~4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输入比功率 千瓦/(立方米分-1) 10.7 8.5~9.3 -1.4~-2.2 电力变压器损耗 千瓦 空载:43 空载:30~33 -10~-13 负载:170 负载:151~153 -17~-19 汽车(乘用车)平均油耗 升/百公里 8 6.9 -1.1 房间空调器(能效比) - 3.3 3.5~4.5 0.2~1.2  电冰箱(能效指数) % 49 40~46 -3~-9 家用燃气热水器(热效率) % 87~90 93~97 3~10   注:[ ]内为变化率。 表2 “十二五”时期主要减排指标 指 标 单 位 2010年 2015年 变化幅度/变化率 工业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355 319 [-10%]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2073 1866 [-10%] 工业氨氮排放量 万吨28.5 24.2 [-15%]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637 1391 [-15%] 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956 800 [-16%] 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055 750 [-29%] 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248 180 [-27%] 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70 150 [-12%] 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72 64.8 [-10%] 造纸行业氨氮排放量 万吨 2.14 1.93 [-10%] 纺织印染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29.9 26.9 [-10%] 纺织印染行业氨氮排放量 万吨 1.99 1.75 [-12%] 农业 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1204 1108 [-8%] 农业氨氮排放量 万吨 82.9 74.6 [-10%] 城市 城市污水处理率 % 77 85 8   注:[ ]内为变化率。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发展规模,提高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准入门槛,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完善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对违规在建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有关部门要停止供电供水。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把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能评和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对电力、钢铁、造纸、印染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新建、扩建项目实施排污量等量或减量置换。优化电力、钢铁、水泥、玻璃、陶瓷、造纸等重点行业区域空间布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重点淘汰小火电2000万千瓦、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4800万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产能4200万吨、造纸产能1500万吨等(见表3)。制定年度淘汰计划,并逐级分解落实。对稀土行业实施更严格的节能环保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推进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和企业,依法落实惩罚措施。鼓励各地区制定更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表3 “十二五”时期淘汰落后产能一览表 行 业 主要内容 单位 产能 电力 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小火电机组,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及发电机组(5万千瓦及以下);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设计寿命期满的单机容量在2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万千瓦 2000 炼铁 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等 万吨 4800 炼钢 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 万吨 4800 铁合金 63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铁合金精炼电炉等 万吨 740 电石 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 万吨 380 铜(含再生铜)冶炼 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等 万吨 80 电解铝 100千安及以下预焙槽等 万吨 90 铅(含再生铅)冶炼 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未配套建设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等 万吨 130 锌(含再生锌)冶炼 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等进行焙烧、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工艺装备等 万吨 65 焦炭 土法炼焦(含改良焦炉),单炉产能7.5万吨/年以下的半焦(兰炭)生产装置,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3.8米及以上捣固焦炉除外) 万吨 4200 水泥(含熟料及磨机) 立窑,干法中空窑,直径3米以下水泥粉磨设备等 万吨 37000 平板玻璃 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 万重量箱 9000 造纸 无碱回收的碱法(硫酸盐法)制浆生产线,单条产能小于3.4万吨的非木浆生产线,单条产能小于1万吨的废纸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1万吨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等 万吨 1500 化纤 2万吨/年及以下粘胶常规短纤维生产线,湿法氨纶工艺生产线,二甲基酰胺溶剂法氨纶及腈纶工艺生产线,硝酸法腈纶常规纤维生产线等 万吨 59 印染 未经改造的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国产和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进口前处理设备、拉幅和定形设备、圆网和平网印花机、连续染色机,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浴比大于1∶10的棉及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等 亿米 55.8 制革 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万标张牛皮以下的制革生产线 万标张 1100 酒精 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 万吨 100 味精 3万吨/年以下味精生产线 万吨 18.2 柠檬酸 2万吨/年及以下柠檬酸生产线 万吨 4.75 铅蓄电池(含极板及组装) 开口式普通铅蓄电池生产线,含镉高于0.002%的铅蓄电池生产线,20万千伏安时/年规模以下的铅蓄电池生产线 万千伏安时 746 白炽灯 60瓦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 亿只 6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提升产品节能环保性能,打造绿色低碳品牌。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油气战略进口通道、国内主干管网、城市配网和储备库建设。结合产业布局调整,有序引导高耗能企业向能源产地适度集中,减少长距离输煤输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核电。加快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商业化利用,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电网对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二)推动能效水平提高。   ——加强工业节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工业重点行业节能。   电力。鼓励建设高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加强示范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和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技术。发展热电联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快现役机组和电网技术改造,降低厂用电率和输配电线损。   煤炭。推广年产400万吨选煤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到2015年原煤入洗率达到60%以上,鼓励高硫、高灰动力煤入洗,灰分大于25%的商品煤就近销售。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合理选择具有区位和市场优势的矿区、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煤炭储配基地。发展煤炭地下气化、脱硫、水煤浆、型煤等洁净煤技术。实施煤矿节能技术改造。加强煤矸石综合利用。   钢铁。优化高炉炼铁炉料结构,降低铁钢比。推广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轧制技术。推动干熄焦、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二次能源高效回收利用,鼓励烧结机余热发电,到2015年重点大中型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支持大中型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有色金属。重点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低温高效铝电解等先进节能生产工艺技术。推进氧气底吹熔炼技术、闪速技术等广泛应用。加快短流程连续炼铅冶金技术、连续铸轧短流程有色金属深加工工艺、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产业化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石油石化。原油开采行业要全面实施抽油机驱动电机节能改造,推广不加热集油技术和油田采出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提高油田伴生气回收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建炼油项目发展炼化一体化。原油加工行业重点推广高效换热器并优化换热流程、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例、降低汽化率、塔顶循环回流换热等节能技术。   化工。合成氨行业重点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节能高效脱硫脱碳、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等技术铁烧结机、有色金属窑炉、建材新型干法水泥窑、石化催化裂化装置、焦化炼焦炉配套实施低氮燃烧改造或安装脱硫脱硝设施,高速公路沿线逐步建设柴油车脱硝尿素加注站。“十二五”时期新增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削减能力277万吨、358万吨。   (八)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   以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鼓励废弃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和厌氧发酵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分布式粪污贮存及处理设施。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沼气预处理设施、发酵装置、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建设,实现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到2015年,5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分别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40万吨、10万吨。   (九)循环经济示范推广工程。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行业、重点流域、中西部产业承接园区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力度。加快共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培育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和工业园区。   (十)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工程。   推进节能监测平台建设,建立能源消耗数据库和数据交换系统,强化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汇总、预测预警和信息交流能力。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和城市能源计量示范建设。建设县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善区域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建立减排监测数据库并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统计监测,提高农业源污染监测和机动车污染监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监管机构标准化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省、市、县节能减排监测取证设备、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测试分析仪器配备。   初步测算,“十二五”时期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需投资约23660亿元,可形成节能能力3亿吨标准煤,新增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削减能力分别为420万吨、277万吨、40万吨、358万吨(见表4)。 表4 “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投资需求 工程名称 投资需求(亿元) 节能减排能力(万吨) 节能重点工程 9820 30000(标准煤) 减排重点工程 8160 420(化学需氧量)、277(二氧化硫)、40(氨氮)、358(氮氧化物) 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5680 支撑实现上述节能减排能力 总计 23660
  • 节能减排 质检在行动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授权和批准筹建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家,涵盖太阳能光伏产品、建筑节能太阳能热水器等领域。治理过度包装也是国家质检总局在民生领域开展的重点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履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职责,全力推进节能减排。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向世界做出的节能减排承诺,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对这一世界性问题的负责任态度。   一直以来,中国就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各有关部门都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家质检总局作为《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涉及的重要部门,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全国各级质检系统结合节能减排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标准、计量、认证、监督、执法、进出口把关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为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夯实节能减排计量基础   国家质检总局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签订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增效工作责任书”活动,并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各地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深入企业帮助查找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节能减排方案,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福建等7省市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的建设加强了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有力促进了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提高了企业能源计量水平,同时也为当地政府掌握用能单位能耗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让标准引领节能减排   标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在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制定方面,批准发布了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和工业锅炉等3项用能产品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 尿素、电炉钢、氧化铝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高效清洁发电设备等新领域的相关国家标准正在编制之中。   在高压交直流输电领域,《±8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用干式平波电抗器技术规范》等30余项国家标准已经制定完成,批准发布了《1000kV交流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等15项国家标准。   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方面,发布了《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开展了《中大功率瓦斯发电机组》和《中大功率沼气发电机组》的标准制定工作,组织修订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在保护环境方面,发布了《用能产品环境意识设计导则》等6项电工电子产品领域的国家标准。   节能认证推动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新能源也是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加强了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相关的认证认可工作。   建立了风电领域认证制度。目前,通过认证的风电认证产品已占国内产量的65%以上。经对已开展认证的产品进行测算,相关资源节能认证获证产品2008年已达到的节能量为817亿千瓦时(折合2907万吨标准煤)、节水量为94.6亿吨、替代能源量57亿千瓦时(折合204万吨标准煤)。   完善了相关检验检测体系。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授权和批准筹建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家,涵盖太阳能光伏产品、建筑节能太阳能热水器等领域。   在重点领域推广节能技术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4个5”节能工程,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以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50%以上工业锅炉(4吨以上)水处理达标、5000名节能监管与能效测试人员节能知识培训和5项以上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共有66590个锅炉房参加了节能管理达标活动,推广节能技术181项,实现节约标准煤1271万吨,少排放约300亿千克二氧化碳。   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等部门扩大了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制定发布了电饭锅等4种能效标识实施规则,修订并发布了家用电冰箱能效标识实施规则。自2005年实施能效标识以来,共节电900多亿千瓦时,折合节约3000多万吨标准煤,少排放约900亿千克二氧化碳。   治理过度包装也是国家质检总局在民生领域开展的重点节能减排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和《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规则(试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组织修订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2009年中秋节前,组织部署了全国月饼包装计量监督检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行政执法强化节能监管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节能节水产品的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房间空调器等“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生产的中标产品,以及双端荧光灯、三相异步电动机等共8类321家企业的405种产品。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空调器能效标识专项执法检查,严格了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和退出,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监管。   严格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张。   严格节能减排相关产品的进出口检验。加强进口用能产品的能效项目检验 严格对旧成套设备进口的备案和检验,严格限制用于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机电设备进口。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履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职责,全力推进节能减排。
  • 『应用案例』钢铁厂电炉煤气的回收与应用
    目前,世界钢铁制造采用的炼钢方式主要有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两种。其中,相比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具有工序短、投资省、建设快、节能减排效果突出等优势。据测算,炼钢使用1吨废钢,可减少1.7吨精矿的消耗,比使用生铁节省60%能源、40%新水,可减少排放废气 86%、废水 76%、废渣 72%、固体排放物(含矿山部分的废石和尾矿)97%。电炉炼钢主要利用电弧热,在电弧作用区,温度高达4000℃。冶炼过程一般分为熔化期、氧化期和还原期,在炉内不仅能造成氧化气氛,还能造成还原气氛,因此脱磷、脱硫效率很高。同时,电炉炼钢多用于生产优质碳素结构钢、工具钢和合金钢,这类钢材质量优良、性能均匀;在相同含碳量时,电炉钢的强度和塑性优于平炉钢。且电炉炼钢用相近钢种废钢为主要原料,也有用海绵铁代替部分废钢;通过加入铁合金来调整化学成分、合金元素含量。电炉炼钢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电炉煤气,电炉煤气中含有CO、H2、CH4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气体成分和潜热。由于电炉煤气中的CO含量高达60%,热值高,属于洁净能源,充分利用该资源势在必行。近年来因能源价格上涨,煤炭价格涨幅较大,燃煤成本占热电成本构成比例已达70%~80%,因此,将矿热炉冶炼过程中烟气净化回收的煤气用于热电厂掺烧煤粉发电,既能节能环保,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典型工况条件如下:某客户是华南和西南地区的钢铁联合企业,拥有2650m3高炉、150吨转炉、360m2烧结机、6m焦炉、1550mm和1250mm冷轧板带生产线、2032mm和1450mm热轧板带生产线、2800mm中厚板生产线、高速线材及连轧棒材生产线、连轧中型生产线等一批先进工艺装备,主导产品为冷轧卷板、热轧卷板、中厚板、带肋钢筋、高速线材、圆棒材、中型材等。* 过程分析挑战性该应用测量氧气含量采用电化学氧传感器,配置样品预处理系统;由于过程气中的SO2,CH4等背景气干扰,存在测量值误差及波动范围很大,传感器寿命短,预处理系统维护量大,备品配件消耗量大且响应时间慢等缺点。该工艺流程测量点位于电炉上的煤气回收管线,过程气具有温度高、粉尘含量高且具有一定腐蚀性等特点。* 梅特勒托利多解决方案为适应高温、高粉尘恶劣工况条件,采用取样过程分析的解决方案,GPro500激光氧气分析取样池的解决方案,具有取样池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系统结构紧凑、测量稳定性及精度高、备品备件消耗低等特点。* 选型配置:GPro500取样池探头+M400Type3采用激光在线取样池,实现在线激光氧分析,可以实时、快速、准确测量过程气体中的氧含量,保障生产过程安全及效率。与传统取样式电化学氧分析仪系统相比,具有独特技术优势:GPro500在线激光氧分析仪凭借产品的技术先进性,灵活的过程连接方式,响应速度快,测量准确及可靠性,运行成本低,在炼钢炼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通过实际现场应用检验,运行稳定、可靠,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47技术入选第二批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推广清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了第二批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能效提高、废物和副产品回收再利用、清洁能源、温室气体削减和利用等4类共47项技术入选。  该清单用于供各类工业企业、财政投资或产业技术资金、各类绿色低碳领域的公益、私募基金及风险投资机构等用户在进行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升级改造和投资时参考。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第二批)说 明  本清单所筛选的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已经完成中试,或已局部示范但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能源节约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良好。本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四类技术:  1. 能效提高技术。主要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动力系统部分的能效提高、能源转化类主体生产工艺及设备的革新,以及建筑供暖和空调动力设备、家电设备、道路交通工具动力系统等能效提高技术。此外,还包括企业能源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等技术,通过系统模拟和集成管理,实现换热流程优化、设备效率提升,从而提高系统能源效率。  2. 废物和副产品回收再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建筑用能过程中产生的余压、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以及能源梯级利用 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的绿色水泥 废钢利用的短流程炼钢技术等 对可集中回收的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物(特别是有机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如沼气池、生物质燃气化技术 农林牧渔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技术等。  3. 清洁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  4. 温室气体削减和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农业、畜牧业和生活中产生的甲烷气体控制技术 农业生产过程中氧化亚氮控制技术 电解铝生产和电器使用过程中氟化物的减排及销毁技术等。  《清单》内容由相关地方和行业协会推荐,经行业专家评估评审,并征求地方与国家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任何机构使用本清单所列技术请认真研究分析技术的适用性,并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提供方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在技术交易和使用过程中严格履行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1. 能效提高技术 序号技术名称技术提供方适用范围技术简要说明1变转速工业汽轮机节能改造技术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适用于各行业不同功率等级的工业汽轮机。该技术采用渐缩型可控涡子午截面的高效率喷嘴组、枞树型叶根自带冠不调频末级长叶片技术、低压双汽源无扰动切换控制技术、钻孔大焓降喷嘴组等技术,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对变转速工业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节能改造,能够解决目前国产小汽轮机效率普遍较低的问题,使得小汽轮机经济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交流直接驱动LED专用集成电路合肥云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室内外照明灯具行业,适用于完全替代LED驱动电源,应用于室内外LED灯具。该技术克服了已有的交流直驱LED技术存在的高压“烧机”问题。采用低压集成电路工艺,与高压集成电路工艺相比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驱动功率大等优点。解决了三相交流直驱LED存在的380V交流电压高、三相整流后的功率因数较低和谐波失真严重等技术难点,可显著提高大功率LED路灯、隧道灯和工矿灯等LED灯具的可靠性、大大降低电线电缆的成本并有利于三相平衡供电。3LED直管反光灯具北京金光明通科技有限公司室内照明,适用于新装或替换现有T8-36W/T5-28W荧光灯。该技术采用高效反光灯具装置,光线在通过扩散罩后,会经过第二次反光。第二次反光的方式是在扩散罩外设置左二次反光片和右二次反光片,使反射出光的场角扩大三倍以上,最大限度地收集LED灯珠发出的光线、反射出的光线,更多的光能被有效利用。利用二次光反射的先进技术,可大幅提高直管灯具的效率,使传统灯具中被浪费掉的光通量得到有效利用,在保持原光通量的情况下大幅降低能耗。4建筑智慧能效系统平台及节能诊断技术中节能唯绿(北京)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能源管理。该技术利用建筑能源审计及节能诊断软件(OTI),对既有建筑中的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重点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及指导;应用智慧能效系统平台,对建筑的电、水、气、热等能耗及室内环境参数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并通过能耗分析、数据挖掘、异常情况预警等手段,提高建筑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能耗可视、能源节省和能效管理三项功能。5非承重自保温砌块构造体系保定市华锐方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建筑行业,适用于8度和8度以下抗震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该技术利用保温砌块成型机一次成型,将砌块和高效保温材料(聚苯板或挤塑板)通过特殊设计的燕尾结构复合在一起,完全隔断冷热桥。本构造体系完成后,建筑物不需再做外墙保温,可与建筑物同寿命。生产过程中原料80%为工业固废的再利用(如电厂的炉渣、粉煤灰,炼钢厂的水渣、钢渣、管桩余料等),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6低温热泵供暖、空调、热水、热回收及蓄热技术大连旺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筑行业,适用于环境温度不低于零下25℃的地区。该技术依据补气增焓原理,使用低温补气增焓涡旋压缩机替代普通压缩机,同时增加了特殊设计的补气、热回收等回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一,既增加了压缩机的排气量(即增加制热量),又降低了冷媒的冷凝温度(即适应超低温环境)。其中,采用热回收技术,回收制冷时排出的热量用于制取热水,综合能效比可达7~7.5。采用蓄热技术,利用夜间的谷电区间进行高温水蓄热,在白天峰电区间提取所蓄热量用于采暖,节省运行费用30%以上。7立式全封闭螺杆式海水源热泵机组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适用于离海边取水位置1km以内,建筑面积在1.5万m2以上的单体新建、扩建建筑,且尤其适合在有冷、热负荷,特别是集中供热目前尚达不到的地区。该技术采用满液式海水源热泵换热器,海水直接在管程流动,用海军铜或镍黄铜作为传热管可以比较容易解决海水腐蚀问题,而且不论制冷或制热工况均有较高的效率。其他和海水接触部分,如管板外侧、封头内壁也采用防腐蚀材料和相应措施。采用了立式全封闭螺杆压缩机,节能高效。8抗低温腐蚀的锅炉尾气热量高效利用技术安徽华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适用于尾气排放温度高于150℃的工业锅炉。该技术采用一种S型高效节能换热器可将排烟温度降到约50℃~60℃(比进水温度高30℃),用一种抗低温腐蚀的纳米防腐涂料对换热器、烟道、引风机扇叶、烟囱内壁进行防腐处理,从而达到对锅炉热量的高效利用。9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适用于供热领域燃气锅炉房。该技术利用吸收式热泵产生的低温冷水回收燃气锅炉烟气的热量。本技术的关键设备包括吸收式热泵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吸收式热泵产生低温循环水,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实现低温循环水与烟气之间的换热,并对冷凝水进行自动中和处理,最终排烟温度降低到30℃以下。10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技术 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可广泛应用于≤ 500t/h的燃煤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以及工业窑炉的脱硫除尘降硝。该技术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原理,烟气从锅炉出来进入除尘器,再通过引风机进入除尘脱硫降硝一体塔,在旋转状态下与水(采用低硫煤时)或含有生石灰浆液的碱性水(采用高硫煤时)充分混合,达到大幅脱硫除尘降硝的作用,最后经过脱水塔脱水后进入烟囱排放。与其他脱硫除尘脱硝技术相比设备成本低,可实现极低的电耗、水耗和废水排放量,运行费用低。处理后烟气颗粒物浓度≤ 30mg/m3、SO2≤ 50mg/m3、NOx含量≤ 50~100mg/m3。11全界面高效萃取技术包头稀土研究院、江苏沃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在化工、湿法冶金行业,适用于溶剂萃取新线建设或节能降耗改造。该技术是用多相流反应器替代搅拌混合室进行全界面高效萃取反应。通过高速涡轮切割有机与无机两相,使两相流液粒高速碰撞与聚合、破碎、分裂、撞击成微米级液滴,使得反应相界面增大,稳态、瞬态条件下两相流的相界面微观上形成“全界面”接触反应的结构特性,快速进行界面反应,减少了相间离子迁移过程,减少了反应时间。同时使萃取效率提高70%,有机物消耗减少75%,电耗减少60%。12煤干馏高温油气金属间化合物膜高精度过滤技术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煤化工行业, 适合煤化工领域中各煤种的高温、中温、低温干馏,适用于内热式、外热式煤干馏高温气体高精度过滤。该技术通过干馏或者热解与燃烧相结合使各煤种产生高温油气,通过金属间化合物膜高精度过滤技术分级提取和利用煤中相应组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该技术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油泥,可以得到高纯度、高品质的煤焦油和煤气,还避免了传统工艺中湿法系统含酚废水产生,流程优化后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生产的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13隧道窑高温助燃节能新技术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新建隧道窑或对原有隧道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该技术在隧道窑烧成带顶部设计了独特的双层拱预热送风结构和采用新型耐高温风机(650℃),通过热风口位置的调节可将隧道窑烧成系统参与助燃的一次风温度提高至600℃左右、二次风温度提高至900℃左右,并且一、二次风通过不同的送风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与燃气掺混,空气过剩系数接近于1,从而明显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烧成热耗,减少窑内废气量、降低排烟损失,实现节能减碳增效的综合效果。14模块化蓄热竖式镁还原系统山西龙镁伟业科技有限公司适用于镁、钙、锶、钡的还原工艺以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制备等,须配套建设原料煅烧、炉料加工和精炼等设施(车间),并注意原料的品位和有害元素以及废渣的利用。该技术利用高温空气燃烧蓄热技术,进行了模块化炉体、长寿保温筑炉、上下罐口相通,内外罐组合的竖式还原罐等技术创新;优化了燃烧和多维传热、传质机制;开发了内置式蓄热烧嘴、机械化装料、取镁排渣系统以及下罐口动态密封技术和顶吸导流式除尘环保设备。具有大幅度节能减排、强化还原效率、环境友好、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等特点。15新型环保旋转式节能窑炉技术宜宾恒旭窑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材行业,适用于传统窑炉的技术改造及生产自保温墙体材料。该技术将产品置于地面不动,全钢结构窑体和火焰在环形轨道上循环移动,依次完成烘干、预热、焙烧、保温、冷却过程,再将砖坯冷却过程释放的热量送至烘干段,烘干湿坯。窑内采用全纤维内衬,耐材蓄热少、保温效果好,余热利用采用轴流变频风机,省电。新型环保旋转式节能窑炉为全内燃节能窑,除第一次点火需要加煤外,正常生产时不用外加煤,煤耗极低。关键设备有机器人自动码坯系统、环形运坯系统、全自动配煤系统、智能焙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等。16玄武岩矿石加料预热技术新疆拓新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玄武岩纤维行业,适用于连续玄武岩纤维拉丝工艺。该技术将玄武岩矿石粉碎至0~5mm,经过磁选后进入预热池逐步升温至600~900℃,然后进入熔化池溶制成玄武岩玻璃体,得到平整光滑稳定的液面,有利于玄武岩熔体温度和粘度的稳定性,降低了加温热耗和电耗。17水泥辊压机循环重载胶带提升机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建材(合肥)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泥行业,适用于水泥粉磨制成系统中辊压机循环料提升环节。该技术以配套智能保障系统的重载钢丝胶带提升机替代传统板链提升机。胶带提升机由驱动装置、牵引件、提升机本体、降温结构、防回料系统等构成;智能保障系统实现对系统运行综合实时记录、分析和预警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与板链提升机相比,重载胶带提升机效率高、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安全节能效果好。18开关磁阻调速电机及控制技术北京中纺锐力机电有限公司石油、煤炭、电动汽车、机床等行业,适用于油田抽油机、采煤机和提升运输设备、纯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锻压机床和刨床等驱动。该技术采用开关磁阻调速电机系统(SRD),在结构上由开关磁阻电机和开关磁阻控制器构成,电机为双凸极磁阻式电动机,控制器包括电力电子电路和控制电路。该系统能够取得高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转子绕组铜损、较低的电力电子开关频率、不需要正弦电压电流波形、电机和控制器良好匹配、控制策略灵活和便于与电机运行工况相匹配等。该系统用电效率在各种调速系统中基本属于最高水平,无功电流小,在转速和负载转矩较大范围变化时均能保持较高效率。19直线流体技术深圳市邦荣机电有限公司适用于流体推进,包括风、水、气及工业气体和液体等混合物;风力发电。该技术是采用磁悬浮原理和螺旋环流体力学结构,直接将电流转化成磁场,由磁场力驱动螺旋环带动流体运动,既减少了流体面的内阻,也彻底根除了动密封造成泄漏的容积损失,推进能效理论值超过97.3%。该技术的最大结构特征在于将传统的电机与流体结构整合为一体化,实现定子围绕在流体通道的周围,减少了整机制造上游资源,也简化了整机与管道的连接工程,同时省去了磨损件带来的维护工程。在风力发电应用上,风电转化综合效率理论值超过87.5%。20退火丝超声波清洗技术邯郸市今日新能源研究所五金、电镀行业,适用于退火丝电镀前清洗。该技术通过超声波、电解、拆松等物理技术代替化学反应,以22kHz、40kHz的超声频率,进行交叉安装,使超声波的振频能在较小的功率下起到较好的效果,对氧化铁皮进行碎化、剥离、脱落、完成清洗。21啤酒超高浓酿造技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啤酒制造业,适用于大中型啤酒生产企业。该技术是在啤酒生产中采用比传统浓度更高的麦汁浓度进行发酵,并在生产后期用水稀释成规定浓度啤酒的工艺。技术通过选育耐超高浓啤酒酵母菌株,开发了高辅料比(70%)的麦汁制备工艺,采用酒花预异构化技术提高酒花利用率,开发超高浓麦汁充氧技术,并建立了超高浓度酿造啤酒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过程的节能降耗。22燃香产品低温烘干工艺河北古城香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燃香行业,适用于燃香产品烘干设施的建设或技术改造。该技术通过蒸气管合理分布,降低了蒸汽用量;合理设计香箩摆放和排潮方式,提高了烘干效率;采用温度、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烘干温度由传统的技术名称技术提供方适用范围技术简要说明1向心涡轮中低品位余能有机朗肯循环(
  • 致力高效稳定节能 半导体行业数字化需求旺盛
    与大多数行业一样,电子半导体行业也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投资资本减少等各种挑战。企业要如何应对?AVEVA剑维软件中国区售前技术总监曹科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半导体行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半导体制造企业需要运用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运营,实现信息化、精益化、流程无断点及能耗可视化。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从传统的石油石化行业到半导体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曹科表示,“半导体企业覆盖原材料、晶圆、集成电路以及下游的生产应用,产业链非常长,可以进行数字化的环节非常多。从我们对行业的观察来看,它对整个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以及敏感度非常强。”曹科给出了一组数据: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这是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机遇。但半导体行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面临不少挑战。”曹科表示,一是各个数字化厂商底层数据之间不贯通,各个数字化软件之间的数据接收以及数字化标准通讯方面还存在差异,给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一定的挑战,很容易在企业内部形成数据孤岛。二是每个企业应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数字化发展水平不一致。三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半导体企业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但数字化手段以及数字化工具的跟进还存在一定落差。曹科表示,AVEVA剑维软件作为一个厂商,更多的是引导和融合生态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仅需要厂商做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也需要集各家所长,发挥整体生态的作用来推动整体转型。”曹科说道。助力产业减碳半导体是能源、水、化学品和原材料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应如何利用数字化方式解决碳排放问题?中电智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智维)总工程师华来珍告诉记者,对于半导体产业来讲,碳排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厂务系统,二是工艺生产系统。而高制程的半导体产业,在工艺生产系统上节能空间有限,更多的需要在厂务系统中做节能降耗的工作。华来珍介绍,对于工程总承包企业而言,在规划建设阶段,中电智维会从规划设计端开始,进行节能降耗设计理念的植入。在系统建造阶段,通常会搭建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信号采集以及系统的基层集成等。在运营维护阶段,会通过技术或者管理的改善,采取相应的节能降耗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AVEVA剑维软件的深度合作,同时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以及对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以便基于具体的业务场景开展定制化的合作。”华来珍说道。改善工艺生产半导体行业的数据庞大,如何把这些数据梳理出来?中电智维副总经理张小敏表示, AVEVA剑维软件跟中电智维通过数据做总结,让数据真正为客户所用,并延伸到客户的日常运营中。张小敏认为,半导体工厂的建设,投入资金量比较大,后期会面临运维的挑战,也就是工厂建完之后,水电气等能耗如何管理。而通过AVEVA System Platform等工具处理数据,以及通过中电智维的中电易维iFOMS软件平台,可以给客户提供透明、可视化的数字化工厂,助力半导体工厂突围。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工业软件能够给半导体企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曹科介绍,在AVEVA剑维软件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运用了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和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是通过不断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优化,为半导体企业中的核心设备或生产提供预测,从而提高设备的可操作性或者稳定程度。工业大数据是工业制造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的有力支撑。随着半导体企业的发展,产线越来越大,运用工业大数据有助于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未来在很多的系统里,我们都会采用自动化方案,特别是混合现实、虚拟现实方案,开启工业元宇宙。通过这样混合现实的应用,赋能员工,提高整个生产或者是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满足半导体企业对稳定和高效的两个要求。”曹科说道。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ensp &ensp 2024年5月23日    &ensp &ensp (本文有删减)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岛津致力开发节能型气相色谱仪
    岛津制作所将增加有益于减轻环境负荷的能产品的种类。该公司将设立“Save the Energy项目”,加速产品开发。开发对象是与水质和废气排放等有关的测量仪器以及太阳能电池制造装置等。   该项目的目标是在新开发有望实现节能的主要产品时,削减25%以上的功耗。并计划通过节能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额。   节能型气相色谱仪被定位为该项目主要产品之一。气相色谱仪通过使含有多种成分的试样发生汽化,然后根据不同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来研究构成。使试样发生汽化时需要装置内的烘炉保持高温,此时需要使用大量电力。   目前正在开发中的气相色谱仪,除了通过热解析来优化烘炉结构外,还采用了节能型电气电路。目标是使分析时的功耗较原型号削减25%以上。该公司称,开发产品预定在“分析展2010”(2010年9月1~3日,幕张Messe国际会展中心)上展出。   另外,该公司还在开发尺寸更小的节能型气相色谱仪产品。具体是指采用MEMS技术,制作在硅底板上刻出宽度和深度均为0.2mm、长十数m的沟槽的分析用On-chip Column单元。该公司表示,通过采用该单元,可大幅降低进行分析时需要的热量,实现小型化和节能。能够将功耗降至原气相色谱仪的1/20~1/10。   此外,用来测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总有机碳测量仪(TOC测量仪)、以及形成在半导体/液晶面板/太阳能电池等的制造中不可或缺的超高真空状态的涡轮分子泵(Turbo Molecular Pump)方面,目前也在推进节能型产品的开发。
  • 气氛炉管式电炉窑里耐火高温涂料应用介绍
    气氛炉管式电炉窑里耐火高温涂料应用介绍  气氛炉,管式炉炉窑是用耐高温材料铸成的用以煅烧物料或烧成制品的高温设备。气氛炉,管式炉炉窑燃烧加温的物料有煤、木材、油类、煤气、天然气或者是电磁感应方式。气氛炉,管式炉,炉窑工作时的温度可以达到1600℃或更高,环境中有大量的腐蚀介质,气流大,炉窑的材料腐蚀摩擦损耗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炉窑材料,节能环保,使炉窑工作更具有连续性,所以炉窑的高温下防腐就显得课外重要。高温炉窑防腐涂料的具体应用如下:  1、气氛炉,管式炉,炉窑高温材料是保温砖的,保温砖保护也成为保温砖防腐,保温砖有高质的低质之分,保温砖在高温窑炉里工作3-5年后,保温砖会发酥脱落,严重形象炉窑的安全和隔热保温性。保温砖的防护防腐做法是在保温砖的表面先涂刷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减少保温砖的受热温度和腐蚀介质的侵蚀,在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外再涂刷ZS-1061耐高温远红外辐射涂料,增加炉窑的燃烧温度,降低排烟温度,是能源充分延烧,这样节能经济效益尤为突出。  2、炉窑高温材料是金属的,金属在高温下腐蚀十分严重,把金属表面处理后,先涂刷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较少金属的受热温度,是金属在高温环境下各项性能不发生变化,极限发挥金属的性能指标。在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外表面再涂刷ZS-811耐高温防腐涂料,耐高温防腐涂料耐温可以达到1800℃,耐酸耐碱,抗气流冲击,能很好的保护炉窑燃烧时产生的腐蚀气体不和金属接触反应,大大延长炉窑金属的使用寿命。  3、气氛炉,管式炉,炉窑高温材料是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在保温棉或是保温毡上先涂刷ZS-1011纤维过渡涂料,在涂刷ZS-1061耐高温远红外辐射涂料,这样就能减少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腐蚀程度,更好的发挥保温毡或是保温棉的隔热保温性,环节材料的老化性,延长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使用寿命。  4、炉窑高温材料是石墨、碳化硅的,石墨和碳化硅在高温下氧化的比较烈害,腐蚀严重,这样会影响炉窑的正常工作。在高温石墨和碳化硅先涂刷ZS-1011过渡涂料,再涂刷ZS-1021志盛威华高温封闭涂料,增加石墨和碳化硅抗氧化能力,减少腐蚀,增加炉窑的使用条件和年限。  气氛炉,管式炉窑是工业生产上重要而且极为关键的设备,炉窑的节能也是工业上节能的关键,能节能减排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进一步加强炉窑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必然选择。
  • 中环电炉发布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新品
    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新型特种耐火纤维制品制成,节能40%以上,升温速度快,温场均匀;加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800℃的优质硅钼棒。一、结构实用性;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二、使用安全性;1、炉门开启自动断电功能;使炉门打开后自动断电。2、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3、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三、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智能控温系统可定值升温(不可编程),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3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四、设计独立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五、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电炉特殊保护功能电流限幅功能此功能延长了硅钼棒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保护用户在误操作时电炉使用安全。 电流缓启动功能对用户供电设备免受大电流冲击提供安全保护,即使中途取放物料,也可使测温系统随时响应温度变化。创新点: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1700℃炉温SX-G系列台式高温箱式电阻炉
  • 国务院发布《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09〕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九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十一五”前三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不断降低,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4.42%,“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出现盲目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苗头,有的地方擅自出台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 一些企业效益回落,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工作层面也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仍落后于时间进度,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更大成效,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   一、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省级政府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落实奖惩措施,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组织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开展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审核汇总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发布2008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以及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抓好军队资源节约统计与考评工作。   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2009年,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 推广节能灯1.2亿只 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立方米,全国36个大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 新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以上,新增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20台(套)。   三、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抓紧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推动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力度,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2009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造纸50万吨、铁合金70万吨、焦炭600万吨。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措施。发布节能设备指导目录、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目录等,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围绕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建设和完善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效发电、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建筑节能等方面组织科研攻关,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编制工业、通信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规划。支持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实施力度,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做好“金太阳”太阳能发电、大型超超临界发电、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制定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发展意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风能资源的评估与开发。发布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出台关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专业节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启动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作。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继续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规范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发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产品)目录,编制环保装备示范工程规划。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切实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在节能、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大力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公告,开展节能管理师试点,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制定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军工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制定发布电风扇、微波炉、通风机、工业锅炉等6种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 全面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09年改造6000万平方米 继续推进供热按用热量计量收费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出台推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好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新农村农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项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 严格执行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实施落后车辆淘汰制度,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 加快发展水路运输,推进船型标准化 加快电气化铁路建设 优化航线航路,启动机场节电工程,研究建立民航业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安排财政资金70亿元,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科技场馆、文化场馆、医院、体育场馆等“六个100示范工程”建设,研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工作。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农村沼气建设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大“以奖促治”工作力度,解决一批村镇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零售业节能降耗。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工作。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等。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加快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出台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意见,建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组织编制实施再生金属利用规划、重大机电装备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脱硫石膏、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重点工程建设。启动第三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第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制定重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物管理目录,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加快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支持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区域集散市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促进灾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限塑”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文件精神,抓紧制定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推动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推进循环农业促进行动,重点抓好10个循环农业地市建设,以及农垦制糖业、天然橡胶业的循环产业建设。   七、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行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继续推进电价改革,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鼓励使用再生水。完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偿制度。出台农村老旧渡船拆解改造补偿制度。研究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改革,提高收缴率。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修订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用于节能减排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研究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八、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研究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组织制订、修订电炉钢冶炼和氧化铝、尿素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水源热泵机组、小功率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工业锅炉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电石、热轧带肋钢筋等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制订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监管评价标准。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落实,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等行为。加强节能减排执法检查,严肃查处严重浪费能源资源、严重破坏环境、违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私自排污等问题。开展能效标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高耗能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重点做好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12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强化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发布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基础研究,建立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健全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组织实施第二、三产业用能单位能耗调查和主要耗能行业重点耗能设备普查。继续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统计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监管信息平台。   十一、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前期研究,研究节能重大问题,重点做好节能目标预测。对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前期研究,重点对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等开展专题研究。做好“十二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重点是目标、技术路线、政策机制等,特别是对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污泥无害化处理做专题研究,为制订“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环保知识,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做好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无车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各地区要对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汽车节能环保驾驶”活动,大力宣传节能环保驾驶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报道力度,宣传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发展改革委要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环境保护部要做好减排协调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本工作安排的各项工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进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 剖析节能灯和LED对资源的影响及对环境的毒害
    为了履行《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U.S. 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和《欧盟生态化设计指令》(EU Ecodesign Directive),人工照明系统从白炽灯过渡到节能灯(CFL)和LED,这是为了节省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传统的白炽灯泡相比,节能灯(CFL,Compact fluorescent lamp)与发光二极管(LED)等新型灯泡可节省70~85%的能源消耗,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加,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节能潜力的技术,然而,这些新型灯泡比传统灯泡的设计要复杂得多,具有潜在的环境不利影响,甚至与消费类电子设备相当。CFL和LED组件中含更多的金属。这些组件有不确定性的潜在环境影响,当到达其工作寿命需要废弃时,是否需要作出特别的规定呢?Seong-Rin Lim等在本月出版的“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 Sci. Technol.)上发表了一篇文章“LED的潜在环境影响:是金属资源,还是有毒的危险废弃物”(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Metallic Resources, Toxicity, and Hazardous Waste Classification)。他们综合三种类型灯泡(普通白炽灯、LED和节能灯)在许多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环境与资源方面的评价。   节能灯要消耗更多的锑、铜(主要是用于线圈和印刷线路板)、铁、铅(印刷线路板和焊料)、汞(螺旋式节能灯)、磷、钇(荧光)和锌(防护性涂层钢)。LED灯泡需要更多的铝(散热片)、锑(LED芯片)、钡、铬(不锈钢)、铜(线圈)、镓(LED芯片)、金(LED线)、铁、铅(印刷线路板)、磷、银(反光涂层)和锌(保护层)。白炽灯泡只有钨(灯丝)和镍。回收利用节能灯和LED灯中的金属是非常有必要的,如铜估计有26%的岩石圈储量已经用于永久使用状态或者废弃掉。对节能灯和LED灯泡的废弃物管理政策应包括制造商对废弃灯泡的回收系统或“抵押返还”(deposit-refund)制度。此外,在产品上标示其潜在的危险性,让其放入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中,避免将其丢到常规的生活垃圾中。环境设计项目(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 Program,DfE)是美国环保署1992年开发的一个项目,致力于防止污染以及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污染风险。DfE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质量问题,从材料管理一直贯穿到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DfE项目提供有关更安全的电子设备、更安全的阻燃剂、更安全的化学配方以及最佳环境实践。DfE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试图减少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环节(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补贴灯泡产品的回收,倒是可以激励制造商执行DfE程序,这样也节省资源消耗,通过减少产品中的金属含量消除了不良影响。   废弃物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CLP)是美国环保局的一种测试方法,包括总阈值限制浓度(TTLC)和可溶性阈值限制浓度(STLC),旨在模拟垃圾填埋场中通过水溶出而进入地下水的过程。TTLC分析可首先确定样品中各目标分析物的总浓度。当任何目标分析物超过TTLC的限制时,这个废弃物就可被归为危险废弃物,不需进一步的测试。如果TTLC没有超出限制,其结果就用于确定STLC或废料提取试验(WET)是否必要。Calscience环境实验室还需要用鱼进行生物测定(96小时半致死浓度)。   经过上述测试发现,由于LED灯泡需要金、银、锑、铜,所以在资源消耗上比白炽灯高2个数量级,比节能灯高2-5倍高。对节能灯来说,在资源消耗上有重要影响的物质是铜。银和金是稀贵金属,在欧盟锑也列为存在资源危机的材料。虽然在美国铜还没有达到危机的程度,但在节能灯和LED中,铜的用量非常高,是其他金属材料的1-6个数量级,发展下去也令人担忧。LED灯泡中金属含量最多的是铝、钡、铬、镓,它们并会不明显导致总资源的消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虑供应风险上,虽然镓在全球的储量估计相当大,但仍被认为是一种可能面临危机的材料,因为镓只是作为处理铝土矿和锌矿石的副产品而获取。相反,钇、钆和铈虽然也属于稀土元素,但不太会成为危机材,因为钇、铈在全球还算储量丰富,钆的用量非常少。   如果LED和节能灯以目前的速度持续地取代白炽灯泡,就会产生相当大的资源消耗,因为金、银、锑、铜的资源供应是不足的。由于金具有低电热阻抗,主要用于连接LED芯片中电极的导线。银作为LED中优良的反光涂层材料。锑是LED芯片的核心材料。铜是用于LED和节能灯中的线圈为和印刷电路板。因此,在DfE中,这些辅助的组件(非发光技术本身)是有希望进行改造和革新的,以减少其金属含量,正如在信息和通信产业,光纤电缆取代铜电缆一样。附加的例子在实际产品的成功的DfE可以发现在美国EPA DfE网站。除了改造组件技术,回收技术和管理策略也应该跟进,确保在LED和节能灯中回收的贵重金属能进入再循环。   在现有的美国联邦与加州州政府的法规中,通过应用基于生命周期影响和基于危害的评价方法,评估这些灯泡产品是否可归为危险废弃物。基于生命周期影响的方法,与常规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是不同的,它是要量化LCA中元素的毒性潜力。节能灯和LED灯都可归为危险废弃物,因为可流失的铅已经极度过量了(分别为132 mg/L与44mg/L,而安全标准规定为5)和高含量的铜(111 000mg/kg和31600mg/kg,而安全标准规定为2500)、铅(CFL灯泡为3860mg/kg,安全标准规定为1000)和锌(CFL灯泡为34500mg/kg,安全标准规定为5000),而白炽灯泡是不危险的。注意,CFL灯泡的结果中,没有考虑灯泡汞蒸气,实验样品制备过程中没有进行捕获)。与白炽灯相比,节能灯和LED灯具有较高的导致资源枯竭和毒性的潜力,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较高的铝、铜、金、铅、银和锌。   LED具有最高的毒性潜力,主要是由于含铜和铝,节能灯次之,因为主要金属是铜。这些结果与潜在毒性指标(Toxic Potential Indicator,TPI)的结果有所不同。TPI的结果表明,节能灯具有最高的毒性可能主要是由于其中含锌和铜,其次才是含铜的LED。白炽灯泡含铝、铜、镍,但量很低,毒性潜力小。节能灯的具有最高的人类毒性和生态毒性潜力,LED次之。节能灯的人类毒性和生态毒性分别比LED高2.5倍和1.3倍,是白炽灯的2个数量级。考察灯泡中各金属元素对人类毒性和生态毒性的相对贡献,锌和铜是最高的,分别占89-98%和74-89%。   综合来说,节能灯和LED灯的环境潜在影响分别高于白炽灯3-26倍和2-3倍。目前的节能灯和LED灯泡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降低整体资源消耗和毒性潜力。权衡收益与成本的综合评估认为,从DfE生命周期角度证明寻找替代材料是很有必要,尽量减少铝、铜、金、铅、银、锌的使用。另一种方法是开发寿命更长的节能灯和LED灯泡,可减少新的资源的使用和废弃物数量。因此,在照明产品开发中,要遵循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除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应该重点开发一些在不影响他们的性能和寿命的前提下,减少危险和稀有金属含量的技术。而从资源回收角度来讲,灯泡中的一些金属其实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迫切需要适当的废弃物管理措施,或者通过革新技术减少毒性物质、金属的含量,或者延长灯泡寿命。
  •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 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 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 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 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 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2.技术创新引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3.重点工程带动。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4.市场秩序规范。打破地方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5.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4.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三、重点领域   (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   1.节能技术和装备。   锅炉窑炉。加快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 推进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 加快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电机及拖动设备。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 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节能仪器设备。加快研发和应用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能效检测设备,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2.节能产品。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 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二氧化碳热泵技术 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   高效照明产品。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   节能汽车。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 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 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   新型节能建材。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 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节能服务。   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1 节能产业关键技术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用于大功率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拖动系统。节电潜力约1000亿千瓦时。研发重点是关键部件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以及特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技术 用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领域,可提高电机系统能效30%以上,大幅度节约硅钢片、铜材等。重点是中小功率电机产业化。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用于工业窑炉及煤粉锅炉,提高热效率。重点是钢铁行业蓄热式加热技术、有色行业蓄热式熔炼技术等,以及固体燃料工业窑炉适用的蓄热式燃烧技术。  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技术 用于工业锅炉(窑炉)余热发电或直接驱动机械设备,高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热能。研发重点是千瓦级到兆瓦级系列设备、精密机械加工和轴承生产。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 用于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热电厂余热利用,循环水余热充分回收,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降低热电联产综合供热能耗40%,并可提高既有管网输送能力。研发重点是小型化、大温差吸收式热泵装备。  汽油直喷技术 用于汽车节能领域,汽车平均油耗比常规电喷汽油车降低10%-20%。研发重点是系统精确控制。  启动-停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降低汽车怠速时所需的能量和减少废气排放,回收制动能量,重点是BSG(皮带传动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和ISG(集成的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  二氧化碳热泵技术 用于热泵热水系统等,相对普通热水器节能75%,研发重点是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解决系统和部件的耐压和强度问题。  半导体照明系统集成及可靠性技术 用于通用照明、液晶背光和景观装饰等领域。研发重点是大功率外延芯片器件、关键原材料制备、系统可靠性、智能化控制及检测技术。   (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开发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矿浆电解技术,提高从复杂难处理金属共生矿和有色金属尾矿中提取铜、镍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中低品位铁矿、高磷铁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复杂共伴生黑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高效采选 推进煤系油母页岩等资源开发利用,提高页岩气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油母页岩、油砂综合利用及高岭土、铝矾土等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完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推广大掺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产品。研发和推广废旧沥青混合料、建筑废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建筑废物分类设备及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   3.再制造。   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清洗设备,推广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4.再生资源利用。   废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开发易拉罐有效组分分离及去除表面涂层技术与装备,推广废铅蓄电池铅膏脱硫、废杂铜直接制杆、失效钴镍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提升从废旧机电、电线电缆、易拉罐等产品中回收重金属及稀有金属水平。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电路板自动拆解、破碎、分选技术与装备,推广封闭式箱体机械破碎、电视电脑锥屏机械分离等技术。研发废电器电子稀有金属提纯还原技术。   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完善报废汽车车身机械自动化粉碎分选技术及钢铁、塑料、橡胶等组分的分类富集回收技术,研发报废汽车主要零部件精细化无损拆解处理平台技术,提升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动化、专业化水平。   废橡胶、废塑料资源再生利用。推广应用常温粉碎及低硫高附加值再生橡胶成套设备 研发各种废塑料混杂物分类技术或直接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深层清洗、再生造粒和改性技术。   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设餐厨废弃物密闭化、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 研发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技术装备 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高效有机肥。   6.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代木、制作生物培养基、生物质燃料等技术与装备,秸秆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 推进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蔗渣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 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   7.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大力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海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膜法、热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 专栏2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关键技术   复杂铜铅锌金属矿高效分选技术 用于有色金属矿开采。研发重点是高效浮选药剂和大型高效破碎、浮选设备。  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 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重点是旧件寿命评估技术、环保拆解清洗技术及激光熔覆喷涂技术。  含钴镍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和微粉化技术 用于废弃电池、含钴镍废渣资源化利用。重点是电池破壳分离、钴镍元素提纯、原生化超细粉末再制备和钴镍资源的深度资源化技术。  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自动拆解和物料分离技术 用于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资源化利用。重点是高效粉碎与旋风分离一体化技术,风选、电选组合提纯工艺和多种塑料混杂物直接综合利用技术。  材料分离、改性及合成技术 用于建材、包装废弃物、废塑料处理等领域。研发重点是纸塑铝分离技术、橡塑分离及合成技术、无机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等。  建筑废物分选及资源化技术 用于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研发重点是建筑废物分选技术及装备,废旧砂灰粉的活化和综合利用技术,专用添加剂制备,轻质物料分选、除尘、降噪等设施。  餐厨废弃物制生物柴油、沼气等技术 用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重点是应用酸碱催化法及化学法制生物柴油和工业油脂技术,制肥和沼气化技术与装备以及酶法、超临界法制油技术。  膜法和热法海水淡化技术 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处理。膜法重点完善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热法重点完善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技术、提升高真空状态下仪表控制元器件可靠性及压缩机性能等。   (三)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1.环保技术和装备。   污水处理。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大气污染控制。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置。   监测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2.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等 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 推广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3.环保服务。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专栏3 环保产业关键技术   膜处理技术 用于污水资源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研发重点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长膜材料使用寿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重点是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用于农田、焚烧及生产建材产品等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消减等污泥减量工艺。  脱硫脱硝技术 用于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治理。研发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资源化脱硫技术装备。  布袋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用于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是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滤料的国产化,研发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优质滤袋和设备配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 用于各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发重点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及热回收技术。  柴油机(车)排气净化技术 用于国IV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轻型柴油车。研发重点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装备、SCR催化器及相应的尿素喷射系统,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过滤器。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 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研发重点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二 英控制技术、飞灰处置技术等。  水生态修复技术 用于受污染自然水体。重点研发赤潮、水华预报、预防和治理技术,生物控制技术和回收藻类、水生植物厌氧产沼气、发电及制肥的资源化技术,溢油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点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剂、异位稳定剂、用于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剂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体资源化技术及生物治理技术。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 用于环境监测。研发重点是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新型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等。   四、重点工程   (一)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   围绕应用面广、节能潜力大的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领域,通过重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规模化应用等,形成10-15个大型流化床锅炉、粉煤气化、蓄热式燃烧、高效换热器等以高效燃烧和换热技术为特色的制造基地 15-20个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高压变频控制、无功补偿等高效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业化基地 5-10个低品位余热发电、中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等余热余能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到2015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30%左右,产值达到5000亿元。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 关键生产装备、重要原材料实现国产化,高端应用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平台,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集聚区。逐步推广半导体照明产品。到2015年,通用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70%以上,景观装饰产品达到80%以上,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年节电600亿千瓦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   (三)“城市矿产”示范工程。   建设5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弃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到2015年,形成资源再生利用能力2500万吨,其中再生铜200万吨、再生铝250万吨、废钢1000多万吨、黄金10吨,实现产值4300亿元。   (四)再制造产业化工程。   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完善可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重点支持建立5-10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到2015年,实现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20万台套,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五)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以共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尾矿稀有金属分选和回收、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为重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形成以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以铁矿、铜矿、金矿、钒矿、铅锌矿、钨矿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 推进建筑废物和道路沥青再生利用。到2015年,新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约4亿吨,产值达1500亿元。   (六)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泥处理处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核心技术产业化 重点示范膜生物反应器(MBR)、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装备及能源、农业等行业清洁生产重大技术装备 推广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行动方案》中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其中,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中重点提到,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全文如下: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提质增效,节能降本:百特在线颗粒级配智能监测系统
    日前,原材料工业司会同科技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及审查专家组就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召开标准技术审查会,经讨论审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标准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相关政策要求,建议修改完善后,尽快提请发布。有相关行业专家对水泥人网表示:预计《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实施后,我国水泥质量控制的水平会迎来新一轮的提高,其中,水泥粒度分布(颗粒级配)作为决定水泥性能的关键因素,其检测工作将会越来越严格。然而,当前仍有很多水泥厂采用人工取样与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进行水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频繁的取样不仅耗费了化验员大量的工作时间,还因实验室化验结果的滞后性导致不合格水泥产出。为克服人工取样实验室检测的弊端,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东百特”)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多年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研制成功了BT-Online1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为实时智能监测水泥颗粒级配提供了一个完美解决方案。据丹东百特相关技术人员介绍,BT-Online1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包括水泥等工业粉体生产线上的实时智能颗粒级配监测与控制系统。它采用激光散射技术测量粒度,通过自动取样技术实现智能测量、回收和数据处理,并向控制中心实时传输颗粒级配数据,并可通过DCS等系统控制生产设备,从而为水泥生产线提供 24 小时颗粒级配监测与控制。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检测,具有以下优越性能:自动取样与自动测试。BT-Online1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的取样器可直接插到水泥斜槽里或磨机出料口等处,通过负压直接将样品抽取到激光粒度仪进行测量,测量后的样品还能直接送回,从而实现自动、实时和零排放测试。实时控制功能。本系统除进行监测粒度外还具有控制功能。控制的方式是根据监测的颗粒级配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通过DCS、OPC或4-20mA信号等方式,控制磨机、分级机参数,实现对设备闭环控制,从而达到了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目的。自动运行,无人值守。百特BT-Online1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直接安装到生产设备旁边,通过双气幕防镜头污染系统、抗干扰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等,实现了长期、连续的粒度监测与控制,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免维护连续运行时间长达180天。可靠的采样系统。BT-Online1的采样系统采用了文丘里结构,通过多点取样以及防堵(反吹)设计,保证了测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系统的综合性能。具有断电保护和气压异常保护功能,使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有序自动停止运行;电路和机械系统设有抗干扰功能,适应生产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具有自动对中功能,保证测量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BT-Online1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长时间连续运行的同时,自动对中系统使仪器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保证采样速度达3500次/秒,有效减少少数异常数据;68个探测器,使得无论样品是单峰、双峰还是多峰都能准确自动测试。同一样品不同时间段测试结果长时间运行的重复性系统的准确性优异的准确性、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使得BT-Online1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一经推出,便迅速得到了水泥等行业的瞩目和好评。目前BT-Online1在中建材、南方、海螺、金隅冀东、华润、华新、红狮、三峡、鲁中等多家水泥集团获得成功使用。并出口到德国、韩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如今,在国内水泥产能明显过剩的大背景下,降低水泥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生存的两大秘籍。BT-Online1在线激光粒度监测系统是水泥企业提质增效的利器,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一、起草情况   (一)背景及依据   为落实《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穗厅字〔2021〕17号)关于“系统制定全市重点产业链‘1+X’政策体系”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快建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助力广东省打造国家集成电路“第三极”,制定《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二)目标及任务   结合广州市产业优势和实际,以及强链补链需要,《行动计划》主要从完善产业链,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做强芯片制造、发展宽禁带半导体、推动封装测试业和材料装备高端化发展等方面,提出9项具体工作任务。到2024年,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一)工作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了广州市到2024年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体目标,主要目标包括:到2024年,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发明专利密集度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新组建5个以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建成2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我市成为全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二)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主要从完善产业链,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做强芯片制造、发展宽禁带半导体、推动封装测试业和材料装备高端化发展等方面,提出9项具体工作任务。   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影响力的设计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通过建设高端模拟、数模混合芯片制造、先进SOI工艺生产线、支持现有项目扩大高端工艺产能,推动本土整机、整车企业与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强芯片制造能力;布局碳化硅、氮化镓芯片功率器件生产线,通过实现工业级、车规级的电力电子器件及射频器件研发和量产,推动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通过支持现有封装测试企业技术升级,建设和引入国内外先进封装测试生产线,推动封装测试业高端化发展;通过加强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张江(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西电广州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共性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参与组建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子资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投资等,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环境,同时加强境内外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定期举办行业高端会议等,深化行业交流合作,推动产业特色集聚发展。   (三)保障措施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具有政策性强、资金投入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行动计划》在工作机制、财税支持、人才培育、产业空间保障、落实节能环保要求等方面需提出创新的工作举措。   一是以“链长制”为抓手,强化市区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推动各项工作统筹力度,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单位对广州市的指导支持。   二是加强财税支持力度,加大市财政专项资金向集成电路产业倾斜力度,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配套地方资金,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集成电路企业所得税政策、重大装备及原材料进口免税等优惠政策。   三是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面向国内外引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龙头企业和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给予优先保障,提高产业用地招拍挂工作审批效率。   五是落实节能环保要求,引导集成电路制造类企业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在集聚区高标准、严要求配套固体、液体和气体污染物处理设施。按照相关规定对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费用予以资助。
  • 澳门:给予集成电路、新能源等科创企业税收优惠
    据央视报道,澳门通过立法给予科创企业税收优惠。税务优惠制度适用于从事科技创新业务的企业,尤其是将有关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企业。澳门特区立法会21日举行全体会议,细则性通过《从事科技创新业务企业的税务优惠制度》法案。根据该法案,从事创新发明或以创新方式将科学知识、技术或工艺应用在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的科技创新业务的企业,可享印花税、房屋税、所得补充税、雇员职业税等税务优惠。该法案将于今年4月1日生效。法案中还提到,税务优惠制度适用于从事科技创新业务的企业,尤其是将有关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中医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营养、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业务或有关该领域的创新发明的企业。澳门特区政府在制定该法案的理由陈述中表示,为配合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推动澳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外地从事科技创新业务的企业落户澳门,并以此推动澳门创新科技的长远发展,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有必要落实制定税收优惠措施以鼓励科技创新。
  • 节能减排资金审批取消 节能环保投入将加大
    日前,财政部宣布取消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节能减排资金审批,并称下一步将加快配套改革和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后续监管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ldquo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清理一些过于繁杂的审批事项,不但可以减轻政府的行政成本,更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rdquo 业内人士称。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未来我国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   作为一个政策带动性较强的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屡屡得到高层重视,成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主要目标是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相关政策的力挺将大大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ldquo 中长期来看,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rdquo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关注度的增加,未来节能环保发展的机遇也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上市环保产能公司和相关的行业则会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五年为治理大气污染全社会投资将接近1万亿元。A股上市的多家环保概念股,则可能最先成为万亿蛋糕的瓜分者。寻找那些具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环保公司就成为2014年投资的主要目标。
  • 电子电路研发过程中的微小温差,FLIR T560也能精准捕获!
    在电子电路中,温度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绝大多数器件的可靠性都和其温度特性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器件温度变化,都可能对电子电路的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过热则很大概率引发主板故障。如何在体积日渐变小的电子元器件中精准发现温度异常?非接触检测的热像仪是个不错的选择!红外热像仪应用在电子行业中,可以用来实现集成电路检测,如低压电路板温度检测、高温箱电路板设计检测;实现半导体材料缺陷检测,如太阳能电池板缺陷检测、硅锭质量检测;实现芯片级微距检测,如LED芯片检测;实现电子电气设备检测,如激光器质量检测、光纤质量检测等。热像仪:及时发现电路板设计的故障在电路板设计的过程中,为保证电路板工作顺利进行,设计人员需要对电路板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温度检测,观察元器件的温度负载情况,以免出现短路、断路和接触不良等情况。在电路发生短路的过程中,电路板上肯定会有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出现,断路则会产生局部的温度会比其他地方低的情况,所以利用这一点就很容易通过引入红外热像仪判断电路的故障点。用户可选择使用FLIR T560高清红外热像仪,640×480的红外分辨率加FLIR专利技术MSX® (专利号:201380073584.9)和专有自适应滤波算法,可清晰显示电路板上元器件温度的分布情况,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认,还能通过手动精准调焦,清晰地观察高温点故障元器件类别和位置。微距模式:帮助看清小体积器件的温差现如今电子产品尺寸日益微缩,最常见的表面贴装式PCBA部件的尺寸范围可从0603(1.6mm×0.8mm)到最小的0201(0.6mm×0.3mm)。普通的热像仪也许很难分辨其细小的温差,为精确测量这些部件的温度,您需要空间分辨率更加精细的检测。如果选购一款如此极致分辨率的热像仪费用会很高,但菲力尔可提供更优惠的解决方案!微距模式下的PCBA红外热成像配备标准24&ring 镜头和微距模式的FLIR T560专业红外热像仪可以轻松达到71µ m的光斑尺寸,且无需更换镜头。在此条件下,T560能够针对尺寸为1.6mm×0.8mm的微小零部件进行精确的温度测量以及红外热成像。FLIR的微距模式是一项创新功能,能够帮助研发、质量保证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实现PCBA及其他电子产品部件测试的灵活性。搭配标准24&ring 镜头可以用于检测更大范围或者整个PCBA。一旦发现热点或者更小范围的待测区域,启用微距模式可以实现更深入的检测及热成像分析,且无需更换镜头。专业软件:简化工作流程在电子电路研发设计中,引入红外热像仪,对电子电路功耗设计和研究、散热效果分析、PCB布局优化、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助力,但大量检测结果的整理,对于研发人员来说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对此菲力尔设计了专门的分析和报告软件——FLIR Research Studio。FLIR Research Studio能为各种研发应用场景提供强大的记录和分析功能。可同时显示、记录和评估多个FLIR热像仪的数据,让您能够快速解读和理解关键信息。它还具有多语言和多平台支持 (Windows、MacOS、Linux),可改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提高效率,并有助于减少因翻译不佳而产生错误解读的可能性。红外热像仪通过对物体表面的热(红外电磁辐射)分布成像与分析,能够快速发现物体的热缺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检测PCB电路板、芯片、LED、新能源电池与节能、充电桩等各种电路和设备,是电子工程师做热分析的必备工具。FLIR T560专业红外热像仪搭配Research Studio专业软件可在电子电路设计测试的各个流程中提供简便、快捷、精准的检测结果为电子、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广泛应用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极大的便利。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等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平均值为5.1%。国家统计局表示,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上半年,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IC)、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新技术继续赋能绿色发展,清洁能源生产较快增长,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同比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夏收粮油再获丰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国家统计局称,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2024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5427.4亿元,同比增长25.6%据海关总署发布,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季度走势持续向好。出口方面,我国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均有2位数增长。据中国海关总署7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14万亿元,增长8.2%,占出口总值的58.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6837.7亿元,增长10.3%;集成电路5427.4亿元,增长25.6%;汽车3917.6亿元,增长22.2%;手机3882.8亿元,下降1.7%。同期,我国进口机电产品3.25万亿元,增长10.1%。其中,集成电路2588.9亿个,增加14.1%,价值1.27万亿元,增长14.4%;汽车33.2万辆,减少4.1%,价值1323.5亿元,下降11.8%。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环节打造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截至 2022 年底,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超过 3200 多家,较 2021 年实现同比增长15.4%。其中在 A 股有 65 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 1.3万亿。其中拥有紫光国微、海光信息、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复旦微电、龙芯中科和寒武纪等。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一极,在国家相关科技专项的布局下,上海微电子、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上海盛美和电科装备等国内企业基本覆盖了集成电路装备各领域设备的研发、制造。2022 年,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我国大陆企业上榜 3 家,分别为中芯国际、华虹集团、晶合集成,其中中芯国际作为我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代工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值超过 4 000 亿元,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495.2亿元,同比增长 39.0%,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3 亿元,同比增长 13.0%;中国台湾上榜 4 家,分别为台积电、联电、力积电和世界先进。美国、以色列、韩国分别上榜 1 家,分别为格芯、高塔半导体和东部高科。
  • “节能王”-Electrothermal 的平行反应工作站助您节能90%
    英国BIBBY旗下子品牌 Electrothermal, 推出的平行反应工作站系列,在全球掀起了节能的旋风;它们可以为您节约能源成本高达90%,号称“节能王”。Electrothermal 的平行反应设备是全球市场领导者。Electrothermal 于2013年加入英国Bibby Scientific 集团,拥有70多年的加热、制冷和搅拌设备的制造经验,提供电加热套,平行反应设备, 凯氏定氮设备, 组织学和病理学设备,电子本生灯系列,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提供者。与普通加热磁力器或加热套比起来, Electrothermal 生产的STEM RS, STEM Omni 及STEM Intergrity 系列平行反应工作站,可以节能高达90%, 为用户每年节约上万英镑。 也就是说,传统的加热,制冷或搅拌系统如果消耗电950W; 而这些有平行合成装置的“盒式实验室”,仅需要耗电300W,非常经济和有效率。Electrothermal 的平行反应工作站系列,从-30°C to 300°C 都可实现对冷却/加热搅拌的精确控制。平行反应数量之多,从6件到50件容器都可同行进行反应;实验人员只需一人,解放了其它人员以从事其它实验工作。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实验室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也就相当于节约了金钱与时间。 Electrothermal 的英国总经理Peter Day 先生说:“我们的反应工作站是极其节能的, 耗电300W,是普通磁力搅拌器的1/3。工作站的所有型号都性能优越,操作成本低,三年内可正常使用无故障。它不仅仅为您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协助您提升了生产率,优化了流程管理;工作站的更高效节能,说明了我们提供的是更绿色的实现室环保设备。”Electrothermal 共有13种带平行反应装置的工作站;优化的实验流程条件,有利于更快发现新成份。另外STEM Integrity 可与机器人自动平台联合使用,被广泛用于生产控制工作室。Electrothermal' s Reaction Stations help cut energy costs by up to 90%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use of hotplate stirrers or heating mantles , Electrothermal' s STEM RS, STEM Omni and STEM Integrity Reaction Stations can reduce energy costs by as much as 90%, potentially saving thousands of pounds each year. Equipped for parallel synthesis, these "lab-in-a-box"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heating, cooling and stirring systems consume as little as 300W, making them energy-efficient and inexpensive to run. In comparison, hotplate stirrers generally consume between 550W and 950W.The STEM RS, STEM Omni and STEM Integrity ranges increase laboratory throughput by providing precise control of heating, cooling and stirring, from minus 30°C to 300°C. They can accommodate between 6 and 50 vessels simultaneously and will run unsupervised, freeing laboratory personnel for other tasks, thereby supporting laboratory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as well as saving time and money.Peter Day, General Manager for Electrothermal said, "Our reaction stations are extremely energy-efficient, consuming as little as 300W compared with hotplate stirrers which can use three times as much electricity to run just one reaction. All models offer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the opportunity to reduce running costs means that they can pay for themselves within 1-3 years. Not only do they save valuable time,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improve workflow management, their energy-efficiency credentials mean we are creating a greener laboratory environment by running equipment more effectively and saving energy".With a total of 13 reaction stations in the range, the STEM RS and STEM Omni products are equipped for the parallel synthesis that is used to speed up the discovery of new compounds and screen for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the STEM Integrity range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robotic platforms so is more widely used for process control studies. 关于语特 和 英国Bibby / 德国ART / 德国CAT ( http://bibbyyt.instrument.com.cn. 电话/传真: 020 2802 3589 电邮: GZ_YT8@163.com) 广州语特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搅拌器/分散乳化机等实验室样品制备等通用仪器, 熔点仪/光度计等分析仪器,以及PCR等生命科学仪器。 作为英国比比(Bibby )在中国南方的首代,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贵州和西藏是我司的服务范围。语特公司也是德国ART, 德国CAT 在中国的首代。英国BIBBY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作为英国最大的实验室科学仪器仪器生产商,世界上拥有最广泛产品系列的实验室仪器制造商之一, 其向全球提供的品牌产品以高品质和高操作性能而著称. 旗下有4个子品牌:Stuart,Techne,Jenway,Electrothermal.l Stuart: 专注于样品前处理等通用实验室仪器,包括: 熔点仪, 菌落计数器, 搅拌器, 混匀器,摇床, 纯水蒸馏器系列;l Techne: 专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设备(基因扩增仪和杂交箱), 以及温度控制产品系列(包括水浴和干浴) ;l Jenway: 是紫外/分光光度计, 火焰光度计,色度计等分析仪器的专家;l Electrothermal: 作为有70多年历史的BIBBY的新成员,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提供者,提供电加热套,平行反应设备, 凯氏定氮设备, 电子本生灯系列。其平行反应设备是全球市场领导者。 德国ART 成立于上个世纪,是德国乃至全球最专业的分散乳化专家。 其顶级分散乳化产品从实验室仪器,中试产品到工业设备, 分散头种类极多,可满足客户各类需求;应用领域覆盖了化工,化妆品,制药,食品,环保等各大领域。德国CAT 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德国样品制备仪器方面的专家之一。其搅拌器,从手持式,教学用,到科研通用型,高粘度型,应有尽有,是CAT的代表产品线; 而今又由普通电子马达走向无刷马达, 引领着搅拌器的研发潮流。
  •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发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年)》,确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升工业节能发展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附件: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 广州集成电路新政策出台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9月22日,《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发布。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align:="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text-indent:="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09/27/1601176427474.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若干措施》提出,到2022年,广州市争取纳入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建设国内先进的晶圆生产线,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分析以及深耕智能传感器系统方案的企业,争取打造出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若干措施》中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和七条政策措施。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七项主要任务分别为芯片制造提升工程、芯片设计跃升工程、封装测试强链工程、配套产业补链工程、创新能力突破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工程、人才引进培育工程。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七条政策措施分别为加强组织协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开展项目招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广州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优势,深化穗台、穗港澳等集成电路产业合作,面向5G(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高端装备、汽车电子、智能终端、轨道交通、金融、电力等产业,重点在智能传感器、功率半导体、逻辑、光电器件、混合信号、射频电路等领域,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font-weight: 700 " 大力引进国内外骨干企业布局建设2-3条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支持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尽快形成产能规模 /span 。以生产线建设带动关键装备和材料配套发展,建立起以芯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在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font-weight: 700 " 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投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集成电路重大产业项目 /span ,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此外,广州还将对集成电路企业流片费用、IP(知识产权模块)授权或购置、掩模版制作等给予补助;支持公共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服务、IP复用与SoC(系统级芯片)开发、MPW(多项目晶圆)服务、检测及认证等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项目,按不高于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利用广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银行贷款合同给予风险担保,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支持。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开展IP研发、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等项目;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开展提升工业高端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和节能减排等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项目,按不高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支持符合国家、省、市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内的首台(套)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的产业化。按有关规定对属于国家、省、市目录内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装备产品给予补助,同一家企业每年度累计获得有关事后奖补的财政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对于新引进的集成电路总部企业,根据经济贡献情况、落户年限、注册资本等不同情况,自认定年度起,连续3年每年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等不同档次的奖励。对年工资薪金应税收入60万元以上的总部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对总部企业并购重组国内外上市公司并将其迁回广州的,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并购重组奖励。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对新设立的实缴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的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以及智能传感器企业,按不高于企业实缴资本的1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新设立的实缴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封测类企业,按照不高于企业落户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helvetica=" " text-align:="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indent:=" " margin-top:=" " margin-bottom:=" " line-he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对在广州市内租用生产或研发场地、且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集成电路企业,按不超过其租赁办公场地实际租金的3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span /p
  • 节能自愿协议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日前,《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国家标准通过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审定。   根据标准的定义,节能自愿协议是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府与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自愿签订协议并实施的一种节能管理活动。标准规定,协议甲方为采用节能自愿协议方式实施节能管理的政府机构,可以是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乙方是执行节能自愿协议的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   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鹏程介绍,在节能工作领域,政府推动与自愿机制相结合,世界各国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国近年来也将节能自愿协议等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新机制放在重要位置。尽管自愿节能协议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受一些因素的制约,技术标准的缺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项标准明确了节能自愿协议的基本程序,要求协议各方应对能效基准、节能目标、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按标准要求,能效基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能效指数等指标。能效基准的确定方法和具体数值应得到协议各方的共同确认。应通过协议乙方节能潜力评估,计算出协议乙方当前的能源消费总量、各工序用能和能效指标等,并结合协议乙方历年能耗降低情况、节能计划等信息,设定节能目标。同时,节能自愿协议应明确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用以核算和评估节能自愿协议的节能效果。协议包括节能自愿协议各方、能效基准、实施周期、节能目标、协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等主要内容。协议双方可选择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监督和实施能效基准确定、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等工作,第三方机构可作为协议丙方加入节能自愿协议。   根据审定意见,该标准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 全国质检系统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6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全国质检系统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议。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讲话中要求,质检系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魏传忠、刘平均,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总检验师项玉章出席。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主持。   王勇指出,质检系统承担着节能减排的重要职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引领着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发展 强化认证认可工作,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能源计量措施,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测试基础 加大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力度,促进了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降耗 严格行政许可把关,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节能执法检查,规范了节能产品市场秩序 严格口岸检验把关,严格查处了高耗能设备和产品进出口。   王勇强调,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质检系统要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切实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充分发挥技术、标准、信息等优势,积极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如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基础性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王勇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促进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要完善节能减排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快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关的标准制定、修订速度,进一步拓展节能减排认证领域,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要夯实能源计量及节能检测技术基础,从配备、记录、分析、使用4个环节入手,增强计量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有效性,积极开展能效达标活动,加强节能检测能力建设。要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在全国继续推进“四个一”节能工程,加快建立完善高耗能特种设备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要强化节能产品监管工作,强化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加大对节能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对不合格企业的处理力度,加大对淘汰落后产品生产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生产“地条钢”等高耗能产品违法行为,打击“土锅炉”等非法制造和使用高耗能设备的行为 组织开展能效标识产品、节能建材产品、家电下乡产品、过度包装商品等专项执法检查,有效打击违反《节约能源法》的行为。要加强口岸检验把关,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品出口的检验把关,严格查验进口产品的能效标识,加强对进口旧机电等产品的节能评估。质检系统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明确分工,严格督察,并结合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建设,协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同时要加强质检系统内部日常生活、办公的节能减排。   总局有关部门、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及总局直属机构代表在北京主会场参会。地方质监局、直属检验检疫局代表在各地方分会场参会。
  • 德图荣获“节能推荐技术(产品)”荣誉称号
    1月20日,由上海节能信息网等单位承办的“2010上海节能产业发展交流峰会暨节能增效直通车启动仪式”成功举办。来自政府机关、行业专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技术及服务企业等节能产业各方的300余名行业精英代表欢聚一堂,在新年伊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值此盛会,德图的节能检测仪器获得2010年度节能增效推荐技术(产品)称号,该奖项由上海节能减排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上海节能技术及产品研发推荐联盟、上海节能信息网联合颁布。   峰会上,众行业精英总结分享近年来高科技节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优秀节能项目改造、能源管理、节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经验,展望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讨论低碳革命下节能产业迎来的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全球最大的便携式测量仪器专业制造商,“德国德图集团公司(Testo AG)”始创于1957年,位于德国兰斯克市(Lenzkirch)。德图仪器一直致力于节能和环保领域的仪器开发,它已经积累了五十年的发展历史,拥有并控制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很多人对测量仪器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测量”上,但其实,节能减排始于测量,终于测量。此次峰会,德图仪器的全国销售经理周强先生向与会重点用能单位展示了德图仪器节能减排的最新技术成果,以及在工业领域节能增效的典型案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节能增效是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年节能产业必将在这场低碳革命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此次峰会,德图现场展出烟气分析仪testo 350及新一代红外热像仪两大拳头产品。德图研发的testo 350烟气分析仪系列已获得中国环境保护产品(CCEP)的权威认证,可通过测量排放烟气中的各气体含量检测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同时检测废气排放,推进绿色环保。德图推出的新一代红外热像仪系列产品秉承德国制造的品质,经济的价格可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专门应用于日常电气原件安装故障与维护、机械装备、HVAC/R等行业检测,适用于科研,高校,电力等行业检测。众多与会代表纷纷驻足,亲自试用、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如今,德图的烟气分析仪已成为国内外锅炉工厂、水泥工程、电厂、大型污染企业以及节能环保检测部门等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在中国,一半以上的环保检测部门也选择了德图的烟气产品,用于检测和控制企业的气体排放情况。而去年推出的新一代红外热像仪也已收到积极的市场反馈,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德图周经理非常骄傲的表示。展望2010,德图将一如既往致力于节能减排事业,推广应用德图的节能减排方案,登上“节能增效直通车”,驶向绿色的未来。
  • 节能环保:“十二五”将从实验室迈入市场
    在低碳经济时代,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催生节能环保新技术。   按照国家层面的提法,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负责人都认为,节能环保将成为“十二五”热点产业。   “伴随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沈龙海告诉本报记者,“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将注重节能产品、节能新技术、节能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秘张超对记者表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成为“十二五”的热点之一。在他看来,在低碳经济时代,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催生节能环保新技术,政策利好、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此类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商业化。   据了解,以膜处理为主的污水处理业仍是“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点内容。在流域治理与氨氮的控制提上日程之后,污水处理业即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继“十一五”燃煤电厂脱硫首战告捷之后,火电厂脱硝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将一触即发。此外,“十二五”期间,垃圾发电将进入全面爆发的状态。   张超赞同沈龙海的观点。他认为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一个新热点。在他看来,节能技术、节能装备要应用到实际的工业、建筑中,就需要有节能服务业。未来从事集成式、能提供节能环保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将会大量涌现,这既是目前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结果,也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中,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长期热点。   “为解决传统能源的污染问题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十二五’期间,还将有一大批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突破商业、技术瓶颈,得到一定范围的使用,并通过市场的检验来提高其技术的可靠性,最终实现规模化。”张超表示。   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将比过去的5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3万亿元,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   不过,就产业整体而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关键技术缺乏、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因素制约。   “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导致节能环保产业难以成体系发展。”张超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的迅速扩张多是对常规技术的简单复制,不可能大规模采用低能耗的先进技术。如果没有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很可能会自行其是,削弱国家有关规划的效果。   胡振泉认为,在关键技术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是制约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这将极大地增加未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成本。此外,对节能环保产业认识不够、扶持力度不足也是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安徽成立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中心
    近日,安徽省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中心在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安徽省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加强能耗限额标准及节能领跑者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建立完善的资源、能源与环境标准体系,研制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徽省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同时担负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信息化及咨询服务、节能减排人才培养等多项任务,建设成为集节能减排标准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制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化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培育节能减排标准化示范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据了解,安徽省质监部门通过全面强化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创新,全面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和节能减排水平,有力促进了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10家企业的1383个产品通过了国际标准审查确认,并获准使用采标标志,有649家企业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审查确认,建立了16个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标准化试点项目,组织制修订了节能减排省地方标准69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