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温切黏定仪

仪器信息网高温切黏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温切黏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温切黏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温切黏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温切黏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温切黏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温切黏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温切黏定仪相关的资讯

  • 张定、薛其坤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机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自1986年Bednortz和Müller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以来,三十五年已经过去了,但作为凝聚态物理学最重要科学难题之一的高温超导机理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在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如配对对称性上也尚未达成共识。针对配对对称性这一核心科学问题,清华物理系张定副教授、薛其坤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同事合作,通过制备具有原子级平整界面的高质量约瑟夫森结,发现铜氧化物中s-波配对占主导地位。这个结果颠覆了铜基高温超导是d-波配对的主流认识。该工作不但是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同时也为破解高温超导机理这一科学难题指明了正确方向。该研究成果以“转角超薄铋锶钙铜氧约瑟夫森结中的s波配对”(Presence of s-wave pairing in Josephson junctions made of twisted ultrathin Bi2Sr2CaCu2O8+x flakes)为题在线发表在7月15日的《物理评论X》(Physical Review X)上。超导作为一种宏观量子现象,其量子态的波函数在理论上可以分为s波、p波和d波等。与氢原子波函数的空间分布相似,s波超导各向同性,角动量量子数为0,而p波和d波的超导波函数具有空间各向异性。其中,d波的角动量量子数为2,其振幅的空间分布像四朵花瓣一样(以dx2-y2波为例),而且从一个花瓣转向近邻花瓣时会发生由相位引起的变号。相比于常规超导体的s波配对,多数人认为铜氧化物超导具有d波配对对称性。然而,这一观点也受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比如,薛其坤教授团队利用扫描隧道镜直接测量铜氧化物的超导层时发现其超导能隙符合s波超导的U型,而非d波的V型。不过,区分s波与d波的最关键信息来自于超导波函数的相位,即前述的变号行为。此前人们通过两个或三个超导体组成花瓣平面内的约瑟夫森耦合开展了相位测量。但是,将多个晶体进行横向的拼接,往往存在拼接处—晶界—的晶格畸变、多晶面交替出现、化学配比剧烈变化等问题,这都使得实验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图1 高温超导转角约瑟夫森结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蓝、绿、红、黄、黑色小球分别代表铋、锶、钙、铜、氧原子。上半部分半个原胞相对下半部分旋转45度。右侧插图表示s波配对中相位在空间中保持相同符号。相比于此,由于铜氧化物超导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将其沿纵向拼接而成的约瑟夫森结就有望形成原子级平整的界面。以最典型的铋锶钙铜氧高温超导体为例(图1),该铜氧化物具有层状结构,纵向由超导的铜氧层与不超导的铋氧/锶氧层交替堆叠而成。纵向拼接而成的约瑟夫森结是判定配对对称性中相位的一种理想结构。其原理是,如果将两个d波超导体沿垂直于其d波花瓣平面的方向即纵向进行约瑟夫森耦合时,其耦合强度将在两个超导体相对旋转45度时下降到零,而两个s波超导体在此情况下仍然存在约瑟夫森耦合。过去,人们曾构筑过这样的纵向约瑟夫森结对铜基高温超导的相位问题开展过研究,但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有的实验支持s波,有的支持d波。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两个超导体构成的约瑟夫森结的界面质量不够高,而且实验结果中混入了其它约瑟夫森耦合的信号—单边的超导体中也存在本征的纵向约瑟夫森耦合。因此,制备原子级平整、宏观均匀的单一约瑟夫森结是关键。张定副教授、薛其坤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了超薄的具有原子级平整界面的高质量约瑟夫森结,并且能将两边超导层的相对转角进行精确地控制。在这些高质量样品中,他们观察到参与隧穿过程的只有相对发生旋转的两个超导层,避免了本征约瑟夫森结造成的复杂性。通过这种高度精确人为可控的相位敏感测量,他们发现在相对角度旋转到45度时,两片铋锶钙铜氧超导在纵向仍然存在约瑟夫森耦合,而且耦合强度与转角为0度时可比拟,这说明配对对称性是s波。这个结果清楚表明,目前主流的d波配对理论并不适用铋锶钙铜氧高温超导体系。如果这一实验得到进一步验证,并且推广到其它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系,那么这将是三十多年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一个转折点,为最终解决高温超导机理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为了最终确认s波配对对称性,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瞄准原子极限下两个单层铜氧化物超导间的约瑟夫森耦合——进行强力攻关。这一突破的取得是团队成员潜心攻关和精诚合作的结果。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量子院)助理研究员朱玉莹(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博士后)作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在加入团队后的四年中未发表一篇作为主要作者的文章,心无旁骛、刻苦攻关。她与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廖孟涵(共同第一作者),在开展该研究的五年内,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Genda Gu教授研究组提供的最优质量的晶体,共尝试了近800多个薄膜样品,制备和测试了300多个具有不同转角的约瑟夫森结。为了验证人工约瑟夫森结的质量,需要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这得到了中科院物理所谷林研究组的全力支持。物理所张庆华副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对数十个约瑟夫森结样品开展了精细的结构表征,证明了其具有宏观大范围原子级平整的晶界。参与该研究的合作者还包括清华物理系博士生刘耀伍与柏中华、季帅华教授、姜开利教授、马旭村教授,量子院解宏毅副研究员,物理所孟繁琦博士生,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uidan Zhong和John Schneeloch等。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的经费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X.11.031011
  • 大连化物所实现高温稳定的铜基催化剂的研制
    近日,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日本富山大学Noritatsu Tsubaki教授、我所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刘岳峰副研究员等人合作,成功构建了800℃高温稳定的铜基多相催化剂。合作团队结合磁控溅射(Sputtering,SP)和火焰喷射(Flame spray pyrolysis,FSP)两种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新技术,分别对金属铜的电子结构和TiO2载体的可还原性进行重构,首次在较低温条件下构建了非贵金属铜基催化剂上经典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进而实现了耐水耐高温铜催化剂的可控制备。  长期以来,铜基催化剂因其廉价和高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催化反应中。但受限于较低的塔曼温度,铜纳米颗粒极易在300℃以上烧结聚集而导致失活,严重限制了其高温应用。因此,构建可稳定铜颗粒的保护层,从根本上限制其聚集长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金属铜的功函数较低,且对氢气活化能力较弱,很难诱导载体物种向其表面迁移形成包裹,无法像传统贵金属一样在温和条件下形成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本工作中,合作团队通过利用自主开发的SP技术,改变了Cu的外围电子环境,同时采用FSP技术,增加了氧化物中晶格氧无序度,分别促进电子转移和载体还原,实现了在300℃较温和条件下即可形成SMSI。研究发现,在高温(550-800℃)CO2加氢(逆水气变换)反应条件下,该铜基多相催化剂可连续稳定运行700小时,且未见颗粒长大。本工作实现了铜催化剂上SMSI的构筑和调控,阐明了催化剂表界面上的反应过程和催化机理,为提高铜基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提供了全新策略,有望进一步拓宽铜基催化剂的高温应用领域。  近年来,孙剑团队在CO2加氢和先进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和新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采用SP技术(Sci. Adv.,2018;ACS Catal.,2014)和FSP技术(ACS Catal.,2020;Chem. Sci.,2018;Chem. Comm.,2021;Appl. Catal. B: Environ. ,2016)先后开发了一系列与传统催化剂不同性质的催化材料,并成功应用于加氢、氧化、重整等多种催化反应中。  相关成果以“Ultra-high Thermal Stability of Sputtering Reconstructed Cu-based Catalyst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DNL19T3俞佳枫。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俞佳枫、孙剑)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7557-1
  • 金埃谱科技与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签订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采购合同
    金埃谱科技与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签订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采购合同 专业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研发及生产厂家--北京金埃谱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在近日签订了H-Sorb 2600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采购合同。 在前期,金埃谱科技给予佛吉尼亚理工大学免费的样品测试服务。此外,从客户那得知,金埃谱科技的竞争对手们(美国本土企业)也给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提供了测试服务,但是相比3家的最终测试结果,金埃谱科技的测试数据(如下图)更加准确可信,从而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许与一致认可! 金埃谱科技的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H-Sorb 2600采用静态容量法,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对纳米材料进行吸附及脱附等温线的测定。目前,标准型号支持常温到500度,常压至200 Bar范围的吸附及脱附测试;可同时进行两个样品的分析及处理,且分析与处理系统相互独立;采用进口VCR接口高压气动阀,保证良好的密封性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500万次多);完全自动化的操作系统,无需人工值守,可进行夜间工作;进口316L不锈钢厚壁管路,微焊接工艺的主管路密封连接能有效降低死体积空间等一系列专利技术使得H-Sorb 2600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得到广大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的肯定!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全称为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东岸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著名公立大学。弗州理工成立于1872年,现已发展成弗吉尼亚州内规模最大、提供学位最多的创新研究性综合高等院校。根据卡内基教育基金会于2005年公布的大学分类,弗吉尼亚理工被归类为特高研究型大学(very high research activity)。是全美最强四大理工之一。到2009年5月为止,弗州理工师生正在共同研究的项目多达6,697个,研究范围跨度很大,从生物技术到材料工程,从环境能源到食品健康,从土木建设到计算机信息,研究成果都令人刮目相看。 除了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外,金埃谱科技的仪器还有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仪(动态法与静态法),全自动真密度测定仪,样品处理机等系列。详情请致电010-88099138、88099139或登录www.jinaipu.com 或www.app-one.com.cn。
  • 首例国产全自动高温气体分析仪进入美国市场
    专业容量法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研发及生产厂家--北京金埃谱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在不久前签订了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采购合同,并于近日顺利完成仪器的验收及调试!这是国产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首次成功杀入美国市场,对于国产高温高压吸附仪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同时也打断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这是继金埃谱科技的容量法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获得国内众多用户(中国石油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的信赖后,又博得国外用户亲睐的力证!   在采购初期,金埃谱科技给予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提供了免费的储氢材料测试服务。并且,金埃谱从客户那得知,客户也给其竞争对手们(美国本土企业)提供了相同样品供测试。但是,经客户对比3家的测试数据,金埃谱科技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更加准确可信且符合其储氢材料的实际值,从而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许、认可并达成采购协议!期间共历时一年多,这对于国产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行业来说实在是不容易!但是事实证明:可靠的质量、准确的数据、高性价比和完美的服务是所有客户所钟爱的!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全称为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东岸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著名公立大学。弗州理工成立于1872年,现已发展成弗吉尼亚州内规模最大、提供学位最多的创新研究性综合高等院校。根据卡内基教育基金会于2005年公布的大学分类,弗吉尼亚理工被归类为特高研究型大学(very high research activity)。是全美最强四大理工之一。到2009年5月为止,弗州理工师生正在共同研究的项目多达6,697个,研究范围跨度很大,从生物技术到材料工程,从环境能源到食品健康,从土木建设到计算机信息,研究成果都令人刮目相看。
  • 铁基高温超导成果终结自然科学一等奖3年空缺
    图为赵忠贤研究组。 赵忠贤院士的两位研究生正在讨论实验数据。   正在举行的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ldquo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rdquo 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ldquo 物理所&rdquo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ldquo 中国科大&rdquo )研究团队因为在&ldquo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rdquo 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前,这一奖项已经连续3年空缺。   自200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3年里有9次空缺,目前已连续空缺3年。1989年,物理研究所&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曾获当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事实+   什么是&ldquo 铁基高温超导&rdquo ?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或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   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转变温度4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接着又发现了系列的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   在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超导的机理以及全新超导体的探索是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同时,超导在科学研究、信息通讯、工业加工、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物理所和中科大的科学家们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中引领了国际研究的热潮。1989年,物理研究所&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就曾获当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五位获奖科学家成果丰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物理学界倾向认为铜氧化物超导体能给出的信息基本上被挖掘殆尽,通过铜氧化物超导体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遇到了瓶颈,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低谷。但超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一直坚持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默默耕耘。   这些年来,铁基超导体系不断产出优秀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物理所的靳常青找到了第三种全新的以LiFeAs为代表的111体系超导体,这对进一步探索高温超导的内在物理机制和提高超导转变温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丁洪放弃了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毅然回国后的第二天就投入到了铁基超导的研究当中。他首次在实验上提出了铁基超导体的能隙对称性,解决了这个曾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被长时间争论的问题。   任治安当时是赵忠贤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之前也是赵忠贤的博士生,直接与其他80后一起合成了一系列转变温度在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   王楠林研究组当时有一员干将名叫陈根富,2007年10月回国加入该组后,即着手开展了LaFeAsO等铁砷超导材料的探索合成工作。他不但率先发现了41K的CeFeAs(O,F)新超导体,还首次生长出了一批高品质的超导单晶样品,推动了相关铁基超导机理的研究。   在五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科学家背后,有着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他们反复强调说,自己只是中国科研人员中一个最最普通的集体。   截至2013年1月4日,铁基超导体的8篇代表性论文SCI共他引3801次, 20篇主要论文共SCI他引5145次。相关成果被众多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专门评述或作为亮点跟踪报道。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Peter Hirschfeld教授说:&ldquo 一个或许本不该让我惊讶的事实就是,居然有如此多的高质量文章来自北京,他们确确实实已进入了这个(凝聚态物理强国)行列&rdquo 美国斯坦福大学Steven Kivelson教授说:&ldquo 让人震惊的不仅是这些成果出自中国,重要的是它们并非出自美国。&rdquo
  • 法国顶尖拓普安公司(TOP INDUSTRIE)高温高压实验设备中国总代诚招区域代理
    法国顶尖拓普安公司(TOP INDUSTRIE)成立于1983年,其总部位于法国大巴黎地区Vaux-le-Penil市,在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设有办公室或代表处。顶尖拓普安致力于气/液高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全球顶尖的压力和温度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顶尖拓普安公司于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国内的岩土力学、采矿工程、水利水电、精细化工、新能源开发等多个热点领域拥有客户。公司主要供应高温高压反应釜,岩石三轴仪,多场耦合,高压泵等产品。 公司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现面向全国寻找合作伙伴; 资格要求:主要业务应该集中于实验室仪器或相关业务; 有很好的实验室领域的客户关系; 有高温高压反应釜,岩石三轴仪,多场耦合,高压泵等产品销售经验和使用经验者优先。 欢迎有意向的合作伙伴致电垂询。
  • 铁基高温超导研究成果再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ldquo 物理所&rdquo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ldquo 中国科大&rdquo )研究团队因为在&ldquo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rdquo 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前,这一奖项已经连续3年空缺。   这也是继物理所在1989年&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来,又一项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成果。   物理学中的璀璨明珠,未来应用的希望之星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或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在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超导的机理以及全新超导体的探索是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它仿佛是镶嵌在山巅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物理学家甘愿为之攀登终生。同时,超导在科学研究、信息通讯、工业加工、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也许大多数人还没有察觉到,其实超导已经或多或少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研制成功了多种超导材料和超导应用器件,超导正在为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着便利。如高温超导滤波器已被应用于手机和卫星通讯,明显改善了通信信号和能量损耗 世界上各医院使用的磁共振成像仪器(MRI)中的磁体基本上都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使用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装备在医疗设备上使用,大大加强了对人体心脑探测检查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世界上首个示范性超导变电站也已在我国投入电网使用,它具备体积小、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趋势。   这些超导应用,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的时候,人类绝对没有预测到它今天的应用。超导在未来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也将大大超乎我们今天的预期。若能发现室温超导体,人类生存所面临的能源、环境、交通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中国成果震动学术界   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   是否人类对超导的应用确实只能被限制在40K以下,还是麦克米兰使用的传统理论本身存在缺陷?40K麦克米兰极限温度是否可能被突破?为了探索这个问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做了无数次尝试。1986年,两名欧洲科学家发现以铜为关键超导元素的铜氧化物超导体,转变温度高于40K,因而被称作为高温超导体。2007年10月以来,王楠林、陈根富研究组就尝试生长LaOFeP和LaOFeAs单晶样品,并计划开展其他稀土替代物CeOFeAs等材料的合成。2008年2月下旬,日本化学家细野(Hosono)报道在四方层状的铁砷化合物:掺F的LaOFeAs中存在转变温度为26K的超导电性。之后,中国的铁基超导研究工作像井喷一样。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转变温度4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接着又发现了系列的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不同,初步的研究表明,铁基超导体在工业上更加容易制造,同时还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这为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铁基超导体性质极为复杂,对科研人员的理论功底和实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彻底揭开高温超导的原理,探索和寻找到临界温度更高、更能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惠及千家万户的超导体,物理所和中科大的科学家们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中引领了国际研究的热潮。国际知名科学刊物Science刊发了&ldquo 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rdquo 的专题评述,其中这样评价道:&ldquo 中国如洪流般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rdquo 。同时铁基超导体工作研究被评为美国Science杂志&ldquo 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rdquo 、美国物理学会&ldquo 2008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rdquo 及欧洲物理学会 &ldquo 2008年度最佳&rdquo 。   2013年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铁基超导研究领域被引用数排名前20的论文中,9篇来自中国,其中7篇来自该研究团队。这一切都表明,该团队在铁基超导方面的研究,毫无疑问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高温超导的研究基地   物理所对高温超导的探索和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被发现。1987年物理所研究组独立地发现了起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的Y-Ba-Cu-O新型超导体。在此之前,世界上一切超导研究都必须采用昂贵并难以使用的液氦来使超导体达到转变温度,这对超导研究形成了巨大的障碍。物理所的这项成果把使用便宜而好用的液氮来达到超导转变温度变为现实,为超导研究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大大方便和加速了全世界的高温超导研究,并荣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物理所成立了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为代表,物理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高温超导研究基地,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理解和应用超导体做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中科大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研究领域从事着重要的工作,并于1992年成立了中科大超导研究所,为我国在高温超导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经过中科大几代人的努力坚持,为我国培养并储备了一批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的专业人才。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在人类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属于陶瓷性材料,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其大规模应用难以实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物理学界倾向认为铜氧化物超导体能给出的信息基本上被挖掘殆尽,通过铜氧化物超导体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遇到了瓶颈。   机遇和有准备的头脑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研究进入瓶颈期以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进入低谷,在各种学术期刊,特别是那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高温超导的论文变得愈发困难。国内的高温超导研究因此遭受了打击,相关研究人员纷纷转到其他领域。   物理所很早认识到评价科学研究的关键是工作本身的科学意义,而非论文数量或影响因子。高温超导具有极高的科学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探索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开辟更多的高温超导研究蹊径,才是应对瓶颈期的正确态度。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物理所顶着&ldquo 没有好文章&rdquo 的压力坚持高温超导研究,为将来的科学突破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以陈仙辉为代表的中科大超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一直坚持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并保持着对高温超导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热情,并与物理所的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为后来的铁基超导研究奠定了合作基础。   基于长期的超导研究,物理所赵忠贤院士等从事超导研究的科研人员认为在某些具有特殊磁或电荷性质的层状结构体系中可能存在高温超导体,并一直不懈探索。2008年2月下旬,日本化学家细野(Hosono)报道在四方层状的铁砷化合物:掺F的LaOFeAs中存在转变温度为26K的超导电性。虽然这个转变温度仍然低于40K,但它立刻引起了物理所人的注意。由于铁的3d轨道电子通常倾向形成磁性,在该种结构体系中出现26K超导则非同寻常,有可能具有非常规超导电性。以赵忠贤院士为首,大家一致认为:LaOFeAs不是孤立的,26K的转变温度也大有提升空间,类似结构的铁砷化合物中很可能存在系列高温超导体。必须抓住机遇,全力以赴!   突破极限,勇攀新高   由于最早发现的铁基超导样品转变温度只有26K,低于麦克米兰极限,当时的国际物理学界对铁基超导体是不是高温超导体举棋不定。中科大陈仙辉研究组和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组同时独立在掺F的SmOFeAs和CeOFeAs中观测到了43K和41K的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从而证明了铁基超导体是高温超导体。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标志着经过20多年的不懈探索,人类发现了新一类的高温超导体。   为了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必须合成一系列的铁基超导材料才能提供全面、细致的信息。物理所的赵忠贤组利用高压合成技术高效地制备了一大批不同元素构成的铁基超导材料,转变温度很多都是50K以上的,创造了55K的铁基超导体转变温度纪录并制作了相图,被国际物理学界公认为铁基高温超导家族基本确立的标志。   中科大陈仙辉组在突破麦克米兰极限后,又对电子相图和同位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相图区间存在超导与磁性共存和超导电性具有大的铁同位素效应,这些现象后来都被证明是大多数铁基超导体的普适行为,对理解铁基超导体的超导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线索。另外,陈仙辉组发展了自助溶剂方法,生长出高质量的单晶,为后续的物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物理所王楠林组从实验数据出发,猜测LaOFeAs在低温时有自旋密度波或电荷密度波的不稳定性,超导与其竞争。闻海虎小组合成了首个空穴型为主的铁基超导体。方忠与实验工作者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强了有关物性研究。方忠及其合作者计算了LaOFeAs的磁性,并且得到了和猜测一致的不稳定性,做出了&ldquo 条纹反铁磁序自旋密度波不稳定性与超导竞争&rdquo 的判断。这一预言随后被国外同行的中子散射实验证实。在当前的铁基超导机理研究中,自旋密度波不稳定性同超导的关系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方向。   截至2013年1月4日,铁基超导体的8篇代表性论文SCI共他引3801次, 20篇主要论文共SCI他引5145次。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Science、 Nature、 Physics Today、Physics World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专门评述或作为亮点跟踪报道。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Peter Hirschfeld教授说:&ldquo 一个或许本不该让我惊讶的事实就是,居然有如此多的高质量文章来自北京,他们确确实实已进入了这个(凝聚态物理强国)行列&rdquo 美国斯坦福大学Steven Kivelson教授说:&ldquo 让人震惊的不仅是这些成果出自中国,重要的是它们并非出自美国。&rdquo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在五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科学家背后,有着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所做的杰出贡献都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中熠熠闪光。   当已经发现的铁基超导体系不断产出优秀论文的时候,物理所的靳常青&ldquo 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要做出自己的新体系&rdquo 。他通过不懈地尝试和探索,在铁基超导体1111体系和122体系之外,找到了第三种全新的以LiFeAs为代表的111体系超导体,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LiFeAs的自旋密度波性质和其他体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对进一步探索高温超导的内在物理机制和提高超导转变温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丁洪是国家第一批&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入选者。他放弃了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毅然回国后的第二天就投入到了铁基超导的研究当中。当时,丁洪在国内的实验室还没有建成,他拿着样品跑到日本完成了测量,首次在实验上提出了铁基超导体的能隙对称性,解决了这个曾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被长时间争论的问题。   任治安当时是赵忠贤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之前也是赵忠贤的博士生,直接与其他80后一起合成了一系列转变温度在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   王楠林研究组当时有一员干将名叫陈根富,2007年10月回国加入该组后,即着手开展了LaFeAsO等铁砷超导材料的探索合成工作。他不但率先发现了41K的CeFeAs(O,F)新超导体,还首次生长出了一批高品质的超导单晶样品,推动了相关铁基超导机理的研究。   就是这样一群值得世人崇敬的科学家,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淡泊名利,勇攀高峰,让世界对中国竖起了大拇指。而在我们满怀着景仰之情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像赵忠贤院士说的那样,&ldquo 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rdquo 是每一个物理所人心中的信条。他们还反复强调说,自己只是中国科研人员中一个最最普通的集体。我们相信,和他们一样优秀和勤奋,乐于奉献,有志报国的科学家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还有很多,都在等待着厚积薄发,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民生超导,强国超导   百余年长盛不衰的超导研究历史,表明新超导体探索存在广阔的空间,特别是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也为潜在的重大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材料体系。无论是比高铁快近一倍的超导磁悬浮列车,比现有计算机快数十倍的超导计算机,还是基于超导技术的导弹防御和潜艇探测系统,都将在不远的未来走进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国防。超导,这项二十世纪初的伟大科学发现,必将在二十一世纪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科院时,提出了&ldquo 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rdquo 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为中科院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取得科技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科研机构指明了方向。世界科技的竞争已经演化为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物理研究所放眼前沿,勇争一流,铁基高温超导只是他们科技强国梦里的一个片段。许许多多这样的片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被谱写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人篇章。
  • 高温老化试验箱试验时注意事项
    高温老化试验箱试验时注意事项:1.高温老化试验箱应安放在室内干燥和水平处,防止振动和腐蚀。2.要注意安全用电,根据烘箱耗电功率安装足够容量的电源闸刀。选用足够的电源导线,并应有良好的接地线。3.带有电接点水银温度计式温控器的烘箱应将电接点温度计的两根导线分别接至箱顶的两个接线柱上。另将一支普通水银温度计插入排气阀中,(排气阀中的温度计是用来校对电接点水银温度计和观察箱内实际温度用的)打开排气阀的孔。调节电接点水银温度计至所需温度后紧固钢帽上的螺丝,以达到恒温的目的。但必须注意调节时切勿将指示铁旋至刻度尺外。4.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将试品放入烘箱内,然后连接并开启电源,红色指示灯亮表示箱内已加热。当温度达到所控温度时,红灯熄灭绿灯亮,开始恒温。为了防止温控失灵,还必须照看。5.放入试品时应注意排列不能太密。散热板上不应放试品,以免影响热气流向上流动。禁止烘焙易燃、易爆、易挥发及有腐蚀性的物品。6.当需要观察工作室内样品情况时,可开启外道箱门,透过玻璃门观察。但箱门以尽量少开为好,以免影响恒温。特别是当工作在200℃以上时,开启箱门有可能使玻璃门骤冷而破裂。7.有鼓风的烘箱,在加热和恒温的过程中必须将鼓风机开启,否则影响工作室温度的均匀性和损坏加热元件。8 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确保安全。9 高温老化试验箱内外要保持干净。
  • 小知识 | 高温超纳米压痕系统
    一基本介绍高温纳米压痕仪的主要用途是获得薄膜和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微观力学性能,其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工业和科学意义。但高温测量中存在热漂移,信号稳定性(噪声),表面氧化和尖端样品反应的困难,安东帕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高温真空纳米压痕仪,该压痕仪能够完成在特定温度下的超稳定的测量,是一款商业化的高温纳米压痕仪。二工作原理该系统基于超纳米压痕测试仪(UNHT),该测试仪利用一种主动表面参照技术,该技术包括两个独立的轴,一个用于表面参照,另一个用于压痕。在这种对称结构和差分深度测量技术中使用的极硬且热膨胀系数非常低的材料导致系统的柔量可忽略不计,并且热漂移率非常低。这样就可以进行稳定且长期的测量(例如蠕变测试),而不必担心漂移和噪声。每个轴都有自己的执行器,位移和负载传感器。对于两个轴,通过压电执行器A1和A2施加位移。压头和基准上的负载是从弹簧K1和K2的位移获得的,这些位移是用电容式传感器C1和C2测量的。压头的位移是通过差分电容传感器C3相对于基准进行测量的。精确的反馈回路确保连续控制压头和基准上的法向力。三针尖与样品表面温度的匹配-热漂移最小化实验过程中热电偶读取的温度不是压头和参比端以及样品表面的真实温度。因此,压头和样品的表面温度需要精确匹配,以避免热量流过触点,从而避免热漂移。我们开发了以下3个步骤的程序来匹配此压头的尖端样品表面温度:a.将压头尖端放在距离样品表面约100微米以内的位置,并使用PID控制将样品和尖端加热到目标温度。现在,安装在压痕头上的热电偶将直接与样品表面接触。将样品表面温度调节至目标温度。温度稳定后,请切换至恒定功率模式以防止瞬时温度波动b.温度粗调:通过调整针尖加热过程中热电偶的温度,以最大程度地减大载荷压入样品表面时引起针尖的温度变化c.温度微调:进一步微调针尖加热过程中的功率,以达到零热漂移率(a) 长时间蠕变测试时的压痕温度(b) 通过粗调压头温度,以最大程度减少接触产生时的温度变化(c) 直接在热漂移测量过程中微调压头的加热功率安东帕中国总部销售热线:+86 4008202259售后热线:+86 4008203230官网:www.anton-paar.cn在线商城:shop.anton-paar.cn
  • 重磅发布!贝拓科学高温接触角测量仪HTC全新升级!
    贝拓科学高温接触角测量仪HTC于2022年4月全新升级发布。高温接触角测量仪HTC主要用于研究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熔体与其相应的基地材料间的接触角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这些规律可以帮助优化燃烧、烘烤或涂层工艺,从而生产出更稳定的材料。仪器概述高温接触角测量仪HTC主要组成部分有:LED光源、高温腔体、石英样品仓、采集系统、软件系统五大部分组成。高温舱体加热材料样品,采集系统记录图像,软件系统通过算法分析图像并获取最终的接触角数据。全新升级1.全新的一体化设计,仪器更美观且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让实验操作更方便快捷。2.采用了高速高分辨率工业相机,让采集的图像更清晰。3.软件系统全新升级,新增自定义控温设置,可设30段控温,不同的温度下样品形貌全程记录。4.多个温度可选1200℃、1700℃、2200℃。5.可搭配真空泵、惰性气体气氛保护、气体纯化器、冷浴等配件,丰富各种样品测量。贝拓科学总经理发表重要讲话,并表示高温接触角测量仪HTC是贝拓科学的又一里程碑之作!贝拓科学生产部工程师讲解了仪器的设计理念及结构贝拓科学研发部工程师讲解了软件的升级内容贝拓科学技术部工程师讲解了仪器操作过程及应用领域技术参数型号HTC1200HTC1700HTC2200高温炉膛温度范围室温~1200℃室温~1700℃室温~2200℃长期使用温度室温~1150℃室温~1600℃室温~2150℃测温电偶温度探头B型电偶红外测温测温精度±1℃±3℃±5℃温度控制 软件编程,30段温度设定触摸屏编程,30段温度设定触摸屏编程,30段温度设定升温速率≤15K/min12~15K/min≤50K/min加热体电阻丝硅钼棒感应线圈炉膛材质石英高纯刚玉高纯刚玉保温材料微晶氧化铝纤维微晶氧化铝纤维+气溶胶微晶氧化铝纤维+气溶胶样品尺寸5*5*5mm5*5*5mm5*5*5mm成像系统光学系统工业连续放大镜头 0.7-4.5X,12mm可调焦距相机速度视频速度227帧/秒,160万像素光源高功率蓝光LED光源,可连续调节光亮度接口USB3.0接口接触角分析接触角测试范围0°-180°接触角分析方法5种常用拟合方法软件系统视频录相功能点击录制自动保存整个测量过程为视频文件连续测量测量间隔时间可调,实时记录,连续测量接触角平均值计算左右接触角值分别计算与比较功能,软件自动求取平均接触角温度控制设置自定义温度控制,可设30段控温其他配件其他纯化机、真空泵、冷浴、惰性气体气氛保护
  • 国际首台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在中国问世
    &ldquo 把脉&rdquo 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性能 &mdash &mdash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首席科学家包亦望教授专访   2000℃的环境下,铁已熔成液体,有人想到变通办法,在铁表面镀一层&ldquo 膜&rdquo &mdash &mdash 可以胜任高达2000℃以上超高温氧化环境的陶瓷材料。但问题接踵而至,现有试验机的夹具和压头材料本身难以承受1500℃以上的超高温氧化极端环境,如何评价材料的可靠性?这个问题曾经难倒了我国科研人员,也包括国际同行。   如今,问号已经拉直。   1月9日,在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博导、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CTC)首席科学家包亦望教授和他的团队凭借&ldquo 结构陶瓷典型应用条件下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rdquo 捧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包亦望在操作超高温极端环境力学测试系统   缺失的极端环境下材料评价方法   2003年,包亦望还在中科院金属所做&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研究,所里一位研究人员找到他,寻问有没有陶瓷复合构件界面强度的评价方法。这个问题来源于工程实践。   之所以找到包亦望,不仅因为他是有名的&ldquo 点子王&rdquo ,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已经越来越迫切。   结构陶瓷具有高强耐磨、抗腐蚀、耐高温等许多优异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石油化工和建筑等高技术领域。   但陶瓷本身是脆性的,具有&ldquo 宁碎不屈&rdquo 的特点,服役中的陶瓷及构件容易发生突发性灾难事故,故又成为最不安全的材料。   时隔近30年,1986年的&ldquo 挑战者&rdquo 号航天飞机灾难仍被多次提及,刚起飞73秒,航天飞机发生解体,机上7名机组人员丧命。这次灾难性事故导致美国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被冻结了长达32个月之久。最终调查发现,原因之一是陶瓷隔热瓦与母体界面脱粘后失去隔热能力,导致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被炸成碎片。   如果能对结构陶瓷力学性能做出准确评价,不仅可以保证构件安全可靠,还能对其失效时间做出预测。   但由于涂层与基体间难以剥离作为单质材料进行测试,如何评价材料的可靠性是一项国际难题。   包亦望告诉记者,具体来说,难题体现在四个方面:界面问题:陶瓷复合构件界面强度和不同环境下的服役安全评价;异型件:管状或环形陶瓷构件的力学性能无法参照现有标准和检测技术;陶瓷涂层:热障涂层、耐磨涂层的模量或强度无法直接测试 极端环境:超高温氧化环境下陶瓷性能评价无技术,无标准,无测试设备 构件性能预测:通过表面痕迹和接触响应非破坏性的监测和预测构件可靠性。   &ldquo 因为评价标准缺失,目前大多采用&lsquo 牺牲层&rsquo 的办法。&rdquo CTC研究中心副主任万德田解释,所谓&ldquo 牺牲层&rdquo ,是指本来只要10毫米的涂层,被加厚到了15&mdash 20毫米,这样虽然安全系数提高了,代价是飞行器重量也提高了,成本随之增加。   随着航天、航空、航海、化工、冶金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准确评价涂层材料力学性能显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曾经说过,超高温试验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问题,每一系统的建立难度都很大,但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超高温测试技术。   &ldquo 雕虫小技&rdquo 解决大难题  &ldquo 方法非常简单,在外行看来可能就是雕虫小技。&rdquo 但包亦望说,这其中最难的是首先要想到捅破那一层窗户纸的方法,而这得建立在大量分析计算基础上。   随手翻开一本笔记本,除了看似简单的图示,就是密密麻麻的计算式。   &ldquo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公式,花几个月推导都是正常的。&rdquo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包亦望和团队不断试验,反复采集整理数据,发明了一系列评价新技术。   陶瓷材料难以直接进行拉伸载荷试验,如何测得界面拉伸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传统的测试方法将试验样品叠加或者拼接,然后在叠加处或拼接处施力,但都无法获得界面拉伸强度。   &ldquo 十字交叉法&rdquo 提出,将两根矩形截面短棒以十字交叉方式粘接成测试样品,设计专用带槽夹具和圆弧形压头,分别测得界面拉伸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   这项技术适用任何固相材料之间的界面强度和疲劳性能评价,并可推广到各种高强粘接剂的强度和耐久性评价,此方法一经推广,受到国内外无机材料检测领域专家的赞赏。   但新课题又来了。   不是所有产品的样品都能加工成常规的矩形截面,而这类产品的应用范围又很广,如模拟核爆用石英玻璃管,光纤套管,火箭或导弹的尾喷管,石油化工用防腐内壁管等。   &ldquo 缺口环法&rdquo 能简单、方便、快捷的评价管状和环状脆性材料的基础力学性能。   &ldquo 无需特殊的夹具,节省了大量的试验经费和时间。&rdquo 包亦望说。   &ldquo 相对法&rdquo 则是通过已知或容易测量的材料参数去计算出无法直接测量的未知参数。   &ldquo 这就好比即使没有秤砣,只要知道一公斤白糖在杆秤的什么位置,就能称出同样质量的其他物质。&rdquo 包亦望说,这解决了陶瓷涂层的基础力学评价问题。此前涂层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基本上空白,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测试技术。   试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了热障涂层、防腐涂层和耐磨涂层等力学性能测试的空白。   &ldquo 局部受热同步加载法&rdquo 解决了超高温氧化环境下测试的国际难题。   &ldquo 痕迹法&rdquo 则有点类似于&ldquo 中医号脉&rdquo ,通过分析试验后样品残余压痕痕迹的形貌和尺寸,推测出几乎全部的材料力学性能。该方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赏,国际评审专家认为&ldquo 这项工作确实是对纳米压痕技术的一个新贡献&rdquo ,并在国际综述文献里被称为&ldquo BWZ method&rdquo (其中B指包亦望)。   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提高话语权   建立方法、发明技术,包亦望和团队不满足于此,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ldquo 国际标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博弈过程,体现了技术、产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影响力和话语权,是市场的竞争源头,为此国际上对标准的竞争极为激烈。&rdquo 包亦望印象深刻的是将&ldquo 相对法&rdquo 形成国际标准中的波折。   2007年,包亦望将发明的&ldquo 相对法&rdquo 在国际刊物发表,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此前虽然国内外有用纳米压痕技术来评价陶瓷涂层的弹性模量,但反映的仅仅是局部甚至某晶粒的性能,只对理想均匀致密材料有效,而且设备昂贵,尚不能测量涂层的强度。   2013年,ISO组织向全世界征求陶瓷涂层测试技术时, &ldquo 相对法&rdquo 评价技术与日本提出的类似国际标准草案形成竞争,最后交由ISO顾问Peter(皮特)先生仲裁,由于相对法具有原创性,适用范围更广泛,最后被成功立项。   利用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成的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已被用于1000多家陶瓷企业和军工企业的相关产品各项力学性能检测与分析,经济效益数亿元。   包亦望认为,标准的社会效益意义更重大。大量性能检测方面的标准技术的制定,对于促进工程陶瓷和玻璃行业健康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学科发展、切实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包亦望向ISO组织提交的以&ldquo 十字交叉法&rdquo 技术为基础的国际标准获得一致通过,在此前的陈述环节中,他提出的创新性、实用性受到高度关注,与会的六七个国家代表找到包亦望,反映该标准简洁明了,并找他要PPT,提出在自己的国家先用。   不将技术装在口袋里   让科技成果落地开花,而不是将技术装在口袋里。   有别于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包亦望不仅建立了很多创新的理论,还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与技术,并通过仪器设备这种载体来实现,反过来,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设备又成为产生新观点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实验室里,庞大的超高温极端环境力学测试系统塞满了约40平米的屋子。   &ldquo 该系统是国际上唯一针对陶瓷、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温度最高可达2200℃,已经为多家合作单位进行了材料的超高温测试试验,解决了材料的超高温力学性能评价技术难题。&rdquo 万德田言语间透出自豪,他告诉记者,以近地空间用超高声速飞行器为例,该系统可为飞行器所用特种材料的服役安全和结构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此外还有助于低成本选材。   超高温氧化耦合极端环境下,航天、航空飞行器的外围材料,如发动机和喷火管等处材料的安全性性能评价和设计至关重要。现有试验机的夹具和压头材料本身难以承受1500℃以上的超高温极端环境,这样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样品无法测试。该系统就是包亦望和团队运用&ldquo 局部受热同步加载法&rdquo 生产出来的。   包亦望教授率领他的团队不断攻克难题,从理论到技术、从实验到装置,发明了一套评价材料在极端超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评价技术,开发了国际上首台&ldquo 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系统&rdquo ,并获得863计划和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支持。   这些年,包亦望和团队将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新方法、新技术转化为一系列有特色的仪器设备,包括常温和高温固体材料弹性模量测试仪、安全玻璃冲击失效检测仪、多功能零能耗钢化玻璃检测器、钢化玻璃表面平整度测试仪、钢化玻璃缺陷和自爆风险检测仪、硬脆材料性能检测仪、幕墙松动脱落风险测试仪等,这些仪器设备有的已经进入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成为科研工作者探索科学的有力工具。
  • 拓捷仪器发布TOP系列高温高压消解仪新品
    高温高压消解仪一:产品简介 TOP系列高温高压消解仪是浙江拓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独立研制的产品。一体式智能液晶触摸屏控制,具有消解快速、高效、节能、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实验室各类样品的消解前处理过程,为实验样品中主量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提供高效优质的样品制备。能够快速地同批次处理49个土壤、食品、化妆品等样品,是实验样品中主量及微量元素的消解前处理的一把好手!二:市场前景元素的分析测定是否准确对实验研究相当的重要,而在元素分析前对样品前处理是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过程。作为测定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时消解样品的得力助手,高温高压消解仪主要通过利用高压消解罐体内强酸或强碱且高温高压密闭的环境来达到快速消解难溶物质的目的。三:基本参数四:竞争优势世界上第一台高温高压电热消解仪1:高温高压高通量2:专利反应槽结构设计3:专利冷却块结构设计4:操作简单,维护方便,5:性价比高。五:消解罐组件创新点:(1)现在市场上的消解仪主要有微波消解仪和电热消解仪,微波消解仪能够做高温高压消解,而电热消解仪只能做常压的消解。拓捷仪器生产的高温高压电热消解仪现在是市场上唯一的高温高压电热消解仪。 (2)拓捷仪器通过技术革新的高温高压电热消解仪能够进行高温高压的消解反应,消解效果可以跟微波消解相媲美。 (3)专利的反应槽结构设计使得消解罐内罐有消解外罐的保护,能够进行高温高压的消解反应。专利的冷却块设计解决了电热消解仪消解反应完成后的快速冷却问题,大大提高了消解效率。 TOP系列高温高压消解仪
  • 师昌绪:中国高温合金之父——2010年度获奖人
    人物小传: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金属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部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这是一位九旬老人的退休生活:每天上午8点钟离开家,9点钟到办公室,来访的客人有时一天好几拨,请他提供咨询意见的、指导科研工作的、题词的、写序的……几乎有求必应。此外,去年一年,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他出了10次差,还在北京主持、参与了几十个学术会议。   这位乐此不疲、退而不休的老人,就是2010年度荣获国家科技奖最高奖的两位得主之一,我国高温合金材料的奠基人、在材料腐蚀、镁合金、碳纤维等多个领域贡献卓著的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先生。   “我这样的生活很没意思,也不希望别人都像我一样。”师先生自我解嘲说:“但我已经是这么个定型了,在家反而苦恼,所以天天工作,生活很充实,觉得能对得起国家、民族,也就是这个样子。   “美国人做出来了,我们怎么做不出来?”   1月7日上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下简称基金委)的一间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91岁的师先生。虽然发已掉光、牙已全无,但老先生却背不驼、眼不花,步伐稳健、思维敏捷。听着后辈和老同事讲述他的往事,师先生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神色凝重 他对数十年前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时不时插话补充两句 说到激动处,忍不住用手指敲得桌子“笃笃“直响。   “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任你选。”1955年6月,时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的严济慈,对刚从美国回来的师昌绪说。   结果,这位35岁的洋博士选择了沈阳,因为中科院金属所在沈阳。到金属所后,他被指定为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由物理冶金理论研究,转向炼钢、轧钢工艺开发。两年之后,师昌绪又服从国家需要,转任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带领一支小分队常驻抚顺钢厂,研制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高温合金。师昌绪带领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很快开发出代替镍基合金GH33的铁基高温合金GH135,用这种新材料制作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装备了大量飞机。   更难啃的骨头在后面。1964年,中国的新型战斗机设计出来了,就差发动机用的耐高温高压涡轮叶片。此前,只有美国能研制这种空心叶片,国内的人都没见过。一天晚上八九点钟,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荣科找到师昌绪家里,问他能不能牵头搞空心叶片。“我也没见过空心叶片,也不知道怎么做。”师先生回忆说,“但我当时就想,美国人做出来了,我们怎么做不出来?中国人不比美国人笨,只要肯做,就一定能做出来。”   第二天,他与时任金属所所长的李薰先生研究决定接受这个任务。荣科听到这一消息自然高兴,但同时也“提醒”师昌绪:我可是立了军令状的,做不出来,我把脑袋割下来。师昌绪一笑:咱们就共同承担吧。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由师昌绪挂帅,从金属所的相关研究室挑选了“一百单八将”,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他们采纳了容科“设计——材料——制造一体化”的建议,与发动机设计和制造厂等合力攻关。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在100毫米的叶片上均匀做出粗细不等、最小直径只有0.8毫米的9个小孔,谈何容易!他们攻克了型芯定位、造型、浇注、脱芯,以及断芯无损检测等一道道难关,于1965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空心叶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研制这种叶片的国家。   后来,国家决定把空心叶片的生产转移到远在贵州的一个工厂,航空部点名师昌绪带队到生产第一线,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当时从沈阳到贵阳要坐48个小时的闷罐火车,路上连喝的水都没有。工厂的条件极为艰苦,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发霉的大米和红薯干,以至于厂里的总工程师过意不去,利用星期天到集市上买来白面,给科研人员蒸馍改善生活。师昌绪他们日夜在车间里鏖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克服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关,至今所生产的数十万个叶片没出过一起质量问题。   “当时当然有压力了,但关键看你敢不敢往前冲。”忆当年,师先生雄心不改,“只要努力,肯定能做出来,除非你不努力。”   “我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管闲事”   “师先生,这个事您可别管!”2000年春,年近80的师昌绪找到基金委材料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李克健,说想和他一起抓一下碳纤维。李克健听后立马摇头,“这事太复杂!谁抓谁麻烦!”   李克健说的是大实话。质量轻、强度高的碳纤维是航天、航空用基础原材料,我国从1975年就开始攻关,大会战搞了不少,钱花了很多,但就是拿不出合格稳定的产品,以至于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们的国防太需要碳纤维了,不能总是靠进口。”师先生说,“如果碳纤维搞上不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   李克健听后深受感动,接受了师先生的邀请。这年8月,师先生召集了由原国防科工委、科技部、总装备部、基金委等相关单位58人参加的座谈会,探讨怎样把碳纤维搞上去。大家的一致意见是,碳纤维能搞上去。会议纪要里,专门写了这样一句:请师昌绪院士作为技术顾问和监督。   师先生欣然从命,很快又召集了第二次座谈会,讨论具体方法。座谈会上,有人给师先生泼凉水:上亿的资金哪里去找?就是钱弄来了,谁去协调指挥?过去几个部委联合起来都没弄好,你师老能指挥得动么?   “只要国家需要,困难再大也要干!”不服输的师先生上书中央,陈说利害。很快,这封信批转到科技部,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1亿元的碳纤维专项。在实施过程中,师先生吸取以前的教训,定了一条规矩:统一领导,谁拿专项的钱,谁就归我们管,不管你是哪个单位的。然后,专项领导小组派人到申报单位,现场取样,让第三方单位统一测试。数据出来后,大家一起讨论,优胜劣汰,结果。志在必得的一所知名大学落选,产品过硬的民营企业威海拓展一举中标。师先生一抓到底,不仅多次到威海实地指导,还专门给航空总公司写信化缘3000万元,帮助相关单位开展应用试验。现在,无论是航天还是航空,我国所需的碳纤维已可立足国内,完全依赖进口成为历史。   “我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管闲事”。师先生笑称。   凡是对国家有益的,对别人有益的,他都不避利害,乐于去管。   “师老很有眼光,他所管的闲事,要么是刚刚起步、困难很多,要么是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只要这些闲事关系到国家的重大需求,师先生就抓住不放,该呼吁的呼吁,能扶持的扶持。”李克健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多个部委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26个材料环境腐蚀试验查与监测网站,检测材料在大气、海洋、土壤等环境中的腐蚀数据,为今后的大工程建设提供选材和防腐设计的决策依据。据基金委原秘书长袁海波回忆,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科技体制和拨款制度改革,期间出现盲区,许多腐蚀监测站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陷入人走站亡的困境。1986年,基金委会成立,出任副主任的师昌绪力排众议,说服有关部委的领导,把腐蚀监测站的的数据检测分析建设列为基金委的重大项目,常年给予支持。后来等三峡大坝和核电站等工程上马时,大家才发现:腐蚀监测站提供的数据资料太重要了!   上世纪90年代,生物医用材料在国际上方兴未艾。由于我国起步晚,跟国外的差距很大,搞生物医用材料的学者和企业地位不高,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李克健回忆说,当时师先生敏锐地觉察到,生物医用材料将是事关13亿国人健康的大产业,应该加快发展。经过他多方奔走,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在1996年宣告成立。由于该委员会的人员涉及十几个学会,关系比较复杂,找不到合适的主席人选,75岁的师先生只好勉为其难,连续干了两届。去年,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明年,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明年将在成都举行。   ……   数十年“管闲事”的结果,是“管”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战略科学家。 “与师先生相处20多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亲和力。不管到哪儿,在哪个地方工作,都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说到这里,袁海波很是感慨,“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在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尤其需要团队精神,需要德高望重的学术牵头人,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这一点,当前在我国科技界特别重要,也特别不容易!” 亲和力来自淡泊名利的品格。国际材料联合会是世界材料学界的权威学术机构,加入该组织对促进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非常重要。据曾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的袁海波回忆,1986年国际材料联在美国举行会议,师先生与清华大学的李恒德教授应约参加,期间做了大量工作,妥善处理了与台湾相关的议题,终于在1991年底说服国际材联修改章程,接纳中国材料联合会代表中国成为其会员,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与中国材料联合会并存。1991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在中国材料联合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许多人认为师先生是该研究会理所当然的理事长。结果,师先生主动让贤,自己只做顾问。 “师先生就是这样,以事业为重,以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重,从不考虑自己的位子、自己的利益。”袁海波说。 亲和力来自尊重他人的作风。“1964年我担任师先生研究室的学术秘书,刚开始挺拘谨的,后来发现他一点架子也没有。”说起40多年前的往事,中科院金属所前所长李依依院士至今仍很动感情,“师先生非常尊重别人,从不把自己摆得很高。他带领我们研究高温合金,不像有的老师,要求你一定要照着他说的去做,而是划一个大的范围,让你放手去干;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也支持你做,哪怕做错了再重来都可以。跟师先生工作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在他的团结指导下,完全可以指到哪儿就能打到哪儿。” 让李依依特别钦佩的,是师先生对每一个人都平等相待,哪怕对方只是普通的工人。“在金属所工作时,从他家到科研大楼只有一两百米的距离,5分钟的路程他要走半个小时,因为一路上老有人找他聊天。前几年,我跟师先生重回贵州叶片生产厂,老工人们都围过来跟他握手:‘师老师,您好久没来了!’。” 亲和力来自严谨求实的学风。虽然年事已高,但师先生开会做演讲、报告,不管是学术的还是管理类的,极少让别人“代劳”;凡是让他办的事情,都一丝不苟,绝不马虎。袁海波刚担任基金委秘书长不久,把大家精心编辑的《科技成果汇编》送给师先生过目。“我原以为他大的方面看一看就完了,没想到每一篇他都认真修改,改了一半多,连每一项成果的英文标题都不放过!” 1998年,鉴于师先生在高温合金材料领域的卓越贡献,包括GE等大公司在内的11个国际跨国公司联合授予他“突出贡献奖”,并称他为“中国高温合金之父”。 “这不对!”师先生听说后立即纠正,“在国内搞高温合金有人比我早,我只是做了较大的贡献。” 师先生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就在于能团结大家。”
  • 新区企业自研高温测压取样仪器国内首次应用成功
    近日记者获悉,新区企业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塘沽作业公司作业小队在渤海油田渤中区块某井成功完成自研205℃高温地层测试仪器(简称“EFDT-Flame”)的首次海试作业,累计完成测压7个点,并取得1个深度点2280毫升稠油样品。本次作业成功,为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进军高温高压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了解,EFDT-Flame是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电缆地层测试仪,依托于集团公司《超高温高压电缆测井系统研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各模块全部采用耐温205℃、耐压140MPa指标设计,定位中深层高温高压油气勘探市场。本次作业仪器组成主要包含集成化遥传模块(含通讯和伽马功能)、集成化电子线路、宽频调速液压动力、大容量多PVT、井下流体实验室、大排量等压差泵抽、探针双挂和异向解卡等主要功能模块。其中,井下流体实验室可提供密度、粘度、电导率、光谱组分及荧光五种实时流体识别数据,宽频调速液压动力配合大排量等压差泵抽模块实现精准流动压力控制、效率更高,仪器整体具有集成化高、功能全、适应力强等优点。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自2010年首次在渤海地区投产应用以来,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有效经营,通过软硬件升级、模块优化、科研产品推陈出新,已形成模块化、集成化、数字化等多元成熟体系。现场作业队伍具备丰富的测井经验、成熟的资料解释评价、可靠的装备维保输出、过硬的研发技术支持,能够高质高效提供测压、取样推荐深度及仪器优化组合建议,同时结合RTC实时作业支持系统,现场通过密切监测作业参数和精细化操作仪器,高质量完成每口井作业。自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商业化投产以来,已累计作业700余井次,取得地层样品1500余个,测压数据高达上万个设计点。截至目前,中海油服自研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已具备23支作业队伍,广泛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陆地以及国外众多市场,与全球多个国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用市场存在150°型、175°型、205°型三种可耐不同地下井温的作业设备,9种探针系列、3种泵抽模式、6种取样模块、全系19种作业模块,可适配不同渗透、不同流度、不同岩层等全方位测井保障,成功打破市场限制,进军国际化高温高压等高难度测井市场。
  • 200万!大连理工大学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DUTASZ-2022876项目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本项目拟采购一台原位X-射线衍射仪,主要用于物相的定性、定量分析,微含量成分分析,可实现2θ最低角从0.5度开始扫描,满足介孔材料低角度分析需求,还具有高温原位功能,可满足本研究项目中催化剂成分、晶相结构分析;监测催化剂在热环境下的变化,原位反应环境下的催化剂的晶相结构,为科研项目中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便利,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本项目“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仪”可提供进口产品。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接到采购人供货通知后10个月内货到采购人指定地点安装调试验收合格。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2月07日 至 2023年02月14日,每天上午8:00至11:3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电子邮箱)方式:通过电子邮箱提交报名材料扫描件进行报名。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地址:大连理工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大连理工大学南门科技园C座)411室联系方式:孙老师;0411-84706297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大连理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0号科技园大厦B座601室联系方式:李楠;0411-39700100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楠电话:0411-39700100
  • 和呈发布高温试验箱新品
    各系统配置及技术说明: 箱体结构: 1) 本设备由室体、加热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送风系统、保护系统等组成。 2) 箱体采用设备制作、业内工艺制造流程、线条流畅,美观大方。 3) 工作室材质为耐高温不锈钢SUS304材质,外箱材质为冷轧钢板,产品外壳采用环保金属漆喷制,整体设计美观大方,适合高端实验室的颜色搭配。 4) 工作室内搁架可随用户的要求任意调节高度以及搁架的数量。 5) 工作室与外箱之间的保温材料为硅铝酸高温棉,保温层厚度:>100mm, 隔温效果好,绝缘结构。从里到外有内腔、内壳、超细玻璃纤维、铝制反射铝箔片、空气夹层,内胆热量损失少。内胆外箱及门胆结构独特,极大减少了内腔热量的外传。 6) 门与门框之间采用密封材料及独特的橡胶密封结构,密封、耐高温性、抗老化性。 7) 箱内风道采用双循环系统,不锈钢多翼式离心风轮及循环风道组成,置于箱体背部的电加热器热量通过侧面风道向前排出,经过干燥物后再被背部的离心风轮吸入,形成合理的风道,能使热空气充分对流,使箱内温度均匀。提高了空气流量加热的能力,改善了高温箱的温度均匀性。 8) 加热器用不锈钢电加热管,升温快,寿命长。 温度测控系统: 采用韩国原装进口“HM”温度控制器,产品采用新PID模糊逻辑处理控制器,快速达到设定值且运行更加精确稳定。双屏高亮度宽视窗数字显示,示值清晰、直观。超温报警并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可以简化复杂的试验过程,真正实现自动控制和运行。 电器控制系统: 1) 电气控制元器件均采用原装进口品牌“欧姆龙” 2) 电气线路设计新颖,合理布线,安全可靠 3) 箱体顶部为电气控制柜,方便于集中检查维修 安全保护系统: 1) 超温报警 2) 过电流保护3) 快速熔断器4) 接地保护选配件(需另外收费,订购时请注意): 1) 可编程控制器,可实现升温速率可调和保温时间可调,多18段可编程。 2) 独立限温控制器,可实现在主控制器失灵后设备升温过高的情况下立即切断加热。 3) 无纸记录仪,通过USB接口将其记录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打印等,是有纸记录仪的换代产品,八通道温度记录。 4) 配RS-485接口,可连接计算机和记录仪,实现实时监控工作状态。 5) 温度测试孔,可实现不同测试线或仪器插入设备工作室内进行各种试验,测试孔孔径有¢25、¢50、¢80可选。 6) 载物托架,烘箱标准配置是2个载物托架,客户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增配托架数量。 创新点:BPG-9000BH升级型系列500度高温试验箱是由我公司技术小组经过多年研究和大量市场反馈信息稳定下来的产品,是国内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的高温箱。本设备适用于各种产品或材料及电气、仪器、仪表、元器件、电子、电工及汽车、航空、通讯、塑胶、机械、化工、食品、五金工具在恒温环境条件下作干燥和各种恒温适应性试验。 高温试验箱
  • 我国高温超导滤波系统实现规模商业应用
    记者10月22日从在清华大学召开的高温超导滤波技术成果鉴定会上获悉,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滤波系统首批产品订货已完成生产并交付用户使用,在全国16个省市区的通信装备上投入长期实际应用。这是我国高温超导应用研究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在通信领域已进入规模商业应用和产业化阶段。鉴定会专家对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鉴定意见指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采用高温超导技术提高通信装备的抗带外干扰性能和电磁兼容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我国通信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该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曹必松介绍,自1986年高温超导材料发现至今,26年来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高温超导材料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这次高温超导滤波系统由最终用户采购,在全国16个省市区批量供货投入运行,与一般的研究或以试验为目的的应用完全不同,标志着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我国高温超导研究已经从实验室研究阶段发展到了面向最终用户的大规模商业应用。高温超导真正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据了解,在微波频段,高温超导材料的电阻比普通金属低2—3个数量级,用超导薄膜材料制备的滤波器带内损耗小、带边陡峭、带外抑制好,具有常规滤波器无法比拟的、近于理想的滤波性能。“但是高温超导材料必须在其转变温度Tc以下才能实现其超导零电阻特性,所以高温超导滤波系统的研发难度非常大。我们和综艺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超导滤波系统是由超导滤波器、在零下200摄氏度工作的低噪声放大器和小型制冷机等部件组成的,具有极低的噪声和极好的频率选择性,可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装备,同时大幅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提高抗干扰能力和探测距离等。”曹必松说。   2005年,在国家科研经费支持下,该项目组在北京建成了超导滤波系统移动通信应用示范基地,实现了小批量长期应用。为实现超导滤波系统在我国的规模化商业应用,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支持下,清华大学和综艺超导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团队十余年如一日,艰苦奋斗,攻克了高性能超导滤波器和低温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制备技术、多通道超导滤波器性能一致性研制技术、满足装备苛刻使用要求的环境适应性技术和超导滤波系统集成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获得超导滤波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于2009年12月完成了超导滤波系统产品样机的研制。   2010年1月至11月,在国家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7个专业测试单位对超导滤波系统产品进行了全面性能测试,包括电性能测试,满足通信装备高低温、冲击、振动、低气压、盐雾、霉菌、湿热等苛刻使用要求的环境适应性试验,通信装备加装超导滤波系统前后的性能对比试验和用户长期试用等。   试验结果表明,超导滤波系统的全部性能都达到或超过了通信装备实际应用的技术要求。在通信装备上加装超导滤波系统前后的性能对比试验表明,超导滤波系统使重度干扰下原本无法工作的通信装备恢复了正常工作,使中度干扰下装备最大作用距离比原装备平均增加了56%。自2010年10月起,超导滤波系统在该型通信装备上投入长期运行,至今已连续无故障运行2年以上。   2011年1月19日,超导滤波系统通过了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获得了在我国通信装备实际应用的许可。同年8月,综艺超导公司获得了首批5种型号超导滤波系统产品的订货合同,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推广应用。其他型号超导滤波系统产品也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投入市场。   据介绍,综艺超导科技有限公司由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投资、在2006年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设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目前,综艺超导已建成一流水平的超导滤波系统生产基地,并且已经顺利完成首批高温超导滤波系统批量生产和用户交付。   曹必松说,高温超导滤波技术在移动通信、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广超导滤波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攻克适应于各种不同通信装备应用要求的高难度的超导滤波系统设计、制备技术、适应于各种应用环境的环境适应性技术等研究难题。   与会专家认为,经过未来几年的努力,该技术将在更多无线通信领域获得大规模应用,并带动超导薄膜、制冷机、专用微波元器件等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形成一个全新的高温超导高技术产业,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提供一种全新的、性能优异的解决方案。
  • 200万!大连理工大学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DUTASZ-2022876项目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本项目拟采购一台原位X-射线衍射仪,主要用于物相的定性、定量分析,微含量成分分析,可实现2θ最低角从0.5度开始扫描,满足介孔材料低角度分析需求,还具有高温原位功能,可满足本研究项目中催化剂成分、晶相结构分析;监测催化剂在热环境下的变化,原位反应环境下的催化剂的晶相结构,为科研项目中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便利,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 本项目“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仪”可提供进口产品。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接到采购人供货通知后10个月内货到采购人指定地点安装调试验收合格。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IMCE发布双样品高温弹性模量仪新品
    双样品高温弹性模量仪HT1600-DS,在原有HT1600基础上,增加了双样品支座及测试系统;性能上,指标同HT1600相同,可以同时测试2个样品,提高测试效率一倍,并且可以添加可选件立式膨膨胀仪!创新点:双样品高温弹性模量仪HT1600-DS,在原有HT1600基础上,增加了双样品支座及测试系统;性能指标同HT1600相同,可以同时测试2个样品,提高测试效率一倍,并且可以添加可选件膨胀仪! 双样品高温弹性模量仪
  • 高温粘度测定仪前景预测
    高温粘度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高温液体粘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材料科学、医药等领域。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高温粘度测定仪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二、现状分析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高温粘度测定仪品牌和型号,主要分为国内和进口两类。国内品牌以价格优势和售后服务优势为主,进口品牌则以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为主。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进口品牌,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测量精度不高、温度控制不稳定、操作繁琐等。三、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物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温粘度测定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精度测量:高温粘度测定仪的测量精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采用更加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算法,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2.智能化操作:智能化操作将会是高温粘度测定仪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高温粘度测定仪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控制,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3.多功能化: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向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除了测量粘度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辅助装置和功能模块,实现多种物质性能的测量和分析。4.网络化监控: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化监控和管理。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四、前景预测根据市场调研和分析,未来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应用领域更加广泛: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同时,随着人们对物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温粘度测定仪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2.技术更加先进:未来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算法,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实现智能化操作和多功能化发展。3.服务更加完善:作为重要的实验仪器,高温粘度测定仪的服务质量也是用户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未来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包括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综上所述,高温粘度测定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在科研和工业生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高温粘度测定仪将会在应用领域、技术和服务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科研和工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实验支持。
  • 如何使用高温燃烧器分析铝元素(火焰法)
    铝的原子化温度很高,为2700℃,因此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时,需要采用高温燃烧器,并选择N2O作为助燃气体来进行测试。但是使用高温燃烧器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通常情况下,使用高温燃烧器测定时,碳会附着在燃烧器火焰口导致测定数值偏低。日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A3000系列采用偏振塞曼校正法和双光束干涉效应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验来证明。使用高温燃烧器分析铝(火焰法)此次实验对每组样品重复测定10次,每组依次测定空白样品 — 样品 A — 样品 B— Al 30mg/L,以确认高温燃烧器测定数据的稳定性。实验共测定了40个样品,测试完成后查看燃烧器火焰口碳附着量。■ 测试条件:√ 使用高温燃烧器(P/N:7J0-8857)测定样品。√ 样品 A、样品 B是在河水中添加了Al。 ■ 测试数据: ■ 测试结果: 重复10次测定各样品,其定量值RSD波动在0.9%~1.1%,由此证明,使用日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A3000可以得到稳定的定量值。 测定结束时火焰口只附着极少量的碳,并且没有影响测定结果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日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A3000系列采用偏振塞曼校正法和双光束干涉效应,即使燃烧器火焰口附着碳,也不会造成基线波动,从而获得了稳定的定量值。
  • 高温持久试验能力验证技术交流会召开在即
    群英荟萃,共襄盛会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由宝钢研究院和三思纵横联合倾力打造的“高温持久试验能力验证”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参与能力验证活动的15家实验室全部将《能力验证试验结果报告表》反馈至宝钢研究院,宝钢研究院技术团队通过对试验结果的严格分析和审核。9月6日-9日,宝钢研究院的技术专家团队将相约西宁,为试验结果合格的实验室颁发荣誉证书,共襄高温持久行业技术交流盛会。 宝钢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是通过CNAS 认可的专业金属材料性能检测与试验方法研究的权威机构;三思纵横是材料试验行业的领先企业,且自主研发的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得到了广大高端客户的信赖与肯定,并成为了航空航天的共同选择! 此次宝钢研究院和三思纵横再度携手合作,以权威的机构+实力材料龙头企业的双向资质,以高度的互补性与一致性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秀便利的资源。因此,宝钢研究院和三思纵横于西宁联合举办了此次以“聚力融合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高温持久蠕变试验能力技术交流会会议! 据悉,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青海西宁特钢集团、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第二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攀钢江油长城特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实验室代表将参加本次试验能力验证技术交流会,会议将在西宁兴鼎安酒店举行。宝钢研究院专家不仅亲自为能力验证结果合格的实验室颁发荣誉证书,还将全面分析总结本次能力验证活动,让各位实验室负责人更加了解能力验证的重要性,同时一一解答实验室负责人在试验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共同探讨国内实验室高温持久技术的发展。
  • 国仪精测高温高压吸附仪在储氢材料表征中大显身手
    氢能因其可再生、易获得、热值高、无污染等诸多优良特性,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目前,储运是氢能发展的关键技术难点,低温液化和高压存储因安全、经济等因素无法大面积推广。01 储氢材料 固态储氢是利用固体材料对氢气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作用,将氢能储存在固体中,是一个兼具安全,高效和高密度的储运方案,得到众多材料研究者的青睐,国仪精测作为储氢材料性能评价设备的供应商,深切感受到了行业的蓬勃发展。储氢材料储氢材料的性能表征主要包括热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PCT曲线是热力学性能的主要表征手段,可以体现储氢材料的吸放氢量,吸放氢压力,滞后特性等。以下列两组PCT曲线为例:图1图2图1为稀土合金LaNi5的PCT曲线,LaNi5理论上一个晶胞中最多储存8个氢原子,但一般认为实际储存数量不会大于6个;当储存数量为6个时,理论吸氢量为1.37%,与实验结果相符;图示LaNi5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有学者认为是氢原子的半径大于La Ni原子构成的多面体间隙半径,吸氢后引起多面体畸变所造成;LaNi5是发现较早的储氢材料,且因其吸放氢速率快,压力较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图2为镁基储氢材料的一种,如图示吸放氢平台压力低且恒定,吸氢量高,无滞后效应,因此镁基储氢材料在近些年达到了快速的发展。 02 PCT吸附速率曲线 PCT曲线也可以以时间为横坐标,吸附量为纵坐标,从动力学角度评价材料的吸氢速率。图3图4图3为PCT曲线绘制时同时得到的单点平衡速率图;如果单纯评价材料饱和吸氢时间,通常的实验方法是直接充压至最高压力状态(例如:20Mp),通过等温线走势判断饱和吸氢时间,如图4所示。 03 循环实验 循环实验是表征储氢材料耐用性的重要方法。图5图6多次循环后,图谱的重复性越高,说明材料的耐用性越好;如图5所示的10次重复实验,最大吸氢量基本一致;循环实验一直是储氢材料表征的难点,在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下,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操作者往往采取增大取样量的做法,但循环实验的脱附过程,是无法累计进行的,需尽量控制取样量以达到完全脱附的状态。为了平衡这一矛盾需求,需要仪器在管路腔体设计、管路气密性、温度控制均一性、压力读取精度、气体投气量控制(如图6),高温高压气体行为修正等各方面做到精准处理。04 TPD脱附实验最后我们介绍TPD脱附实验在储氢材料评价中的应用。 图7TPD曲线可以直观反映材料的脱附温度和活性点位数量;如图7显示,为了排除仪器性能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通常做法是在TPD脱附曲线中同时记录升温速率。因为高压状态下,温度的微小波动也会对测试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所以升温速率和温度精度都需要得到精确控制。注:以上所有图谱均由北京国仪精测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高温高压吸附仪V-Sorb 2600 PCT测试完成。氢能发展任重道远,国仪与您携手共进!
  • 全自动高温乌氏粘度计在聚乙烯PE、聚丙烯PP行业的应用
    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化学式为:(C2H4)n,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聚丙烯,(简称PP)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化学式为(C3H6)n,密度为0.89~0.91g/cm3, 易燃,熔点189℃,在155℃左右软化,使用温度范围为-30~140℃ 。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为无色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在80℃以下能耐酸、碱、盐液及多种有机溶剂的腐蚀,能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分解。聚丙烯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主要应用于应用在食品包装、家用物品、汽车、光纤等领域。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应用面非常广泛,近年来发展也很迅速,许多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其中粘度测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项目。国标GB/T 1632.3-2010规定聚乙烯和聚丙烯使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合物稀溶液黏度。关于PP/PP粘度标准的解读:使用毛细管乌氏粘度计,在135℃下测定溶剂以及规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根据这些测定的流出时间和聚合物溶液的已知浓度计算比浓黏度和特性黏度。在室温下,聚乙烯和等规聚丙烯不溶于任何目前所知的溶剂。因此在试验中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因聚合物析出而导致溶液浓度发生改变。中旺全自动高温乌氏粘度计IVS800H在PP/PE中的解决方案许多企业一般使用半自动或手动的粘度仪,在135℃的油槽上进行粘度的测试,对人员以及环境都存在着安全隐患。IVS800H它是一款全自动的高温乌氏粘度计,实现自动恒温、自动进样、自动测试、自动清洗、自动干燥的操作流程,有效地避免了高温操作下引起的意外。另外它还能规避样品的析出,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那么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下一个完整的PP/PE的粘度流程:仪器的配置:中旺DP25自动配液器、中旺聚合物溶样器、中旺全自动高温乌氏粘度计IVS800H。测试流程:配液: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聚丙烯PP样品,放入到溶样瓶中,用DP25自动配液器(移液精度≤0.1%)移取定量剂到溶样瓶中;溶样:中旺聚合物溶样器溶解PP/PE样品,采用金属浴,多孔位,转速、溶样时间、溶样温度可按要求设定。温度最高可达185℃。黏度测试:将彻底溶解好的PP/PE样品置入全自动高温乌氏粘度计IVS800H样品仓中,启动仪器,实现自动进样,采用进口不锈钢光纤可自动测试,计时精度可达0.001S,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全程无需人员值守,并且系统自带软件,自动得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IVS800H全自动高温乌氏粘度计连接电脑端,可自动得出测试结果并进行数据储存,便于多样化粘度数据分析;并且出分析报告。清洗黏度管乌氏粘度管固定在IVS800H高温乌氏粘度仪中,客户无需拆装取出,可自动清洗、自动排废、自动干燥。告别了乌氏粘度管耗材的时代。
  • 近30年的坚守,高温拉曼光谱与熔体结构研究走在国际前沿——访上海大学尤静林教授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高温拉曼光谱技术作为拉曼技术之一,为高温工艺过程、地质学和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结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原位检测手段,因此,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这一研究领域,有一个“标签”人物必须一提,那就是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尤静林。尤静林教授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高温拉曼光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其结合熔体结构研究等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走进尤静林教授实验室,请他回顾了与高温拉曼技术、熔体结构研究相伴近三十年的故事,并谈论了对国产仪器技术与应用现状的一些看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1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d4eb3f9-638d-4392-9141-0b498f0f7051.jpg" title=" 01.jpg" alt=" 01.jpg" width=" 450" height=" 31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访谈中的尤静林教授 /span /p h1 label=" 标题居中" style=" 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px 0px 20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255) " 谈科研:相伴近三十年,高温拉曼技术与熔体结构研究 /span /h1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高温熔体结构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团队科研工作主要包含仪器检测技术及高温熔体结构研究两方面。仪器检测技术包括原子光谱、拉曼光谱,涉及一些辉光放电光谱、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等,主要精力集中在极端条件的分子检测方法,比如高温拉曼光谱技术。高温熔体结构研究则集中在研究高温条件下,无机熔体在熔融状态下的结构状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内从事高温熔体结构研究的人员并不多,冶金、地质及晶体学领域研究人员略有涉及,但也只是理论研究或实验室检测,涉及到熔体结构层次的研究比较少,可以说尤静林团队的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熔体结构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熔体液态结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教授认为,高温熔体在液态条件下,具有丰富的结构,对这些结构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显然,物质在高温液态下的结构比在固态结构要复杂得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6004674-4b21-4217-8a9b-f9b30c7ee154.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450" height=" 26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熔体结构与性能研究实验室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冶金领域为例,炼钢实质是炼渣。钢铁产品中不需要的杂质,可以通过炉渣吸收,借助化学反应或化学平衡去除杂质,也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在金属液中添加一些有益元素,最终改善钢铁产品的成分和质量。所有这些操作都是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有必要在熔体中对炉渣进行相应研究,这就需要使用高温拉曼技术手段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止冶金领域,熔体结构研究涵盖诸多领域,尤静林团队和其他领域研究者有着广泛合作,比如地质领域方面,与中国地质大学的莫宣学院士团队合作;晶体学领域方面,与中科院北京理化技术研究所吴以成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仲维卓研究院、研究所山东大学于锡玲教授、中科院合肥分院物质结构研究所殷绍唐研究员等合作。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对高温拉曼光谱技术近三十年的坚守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尤静林与高温拉曼的结缘要追溯到27年前:1993年,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了第一台拉曼光谱仪——HORIBA的U1000 ,1994年,巧合之下,刚留校不久的尤静林负责了这台仪器;1998年,在当时还没有ICCD情况下,尤教授使用类似ICCD原理但自己搭建的“组合装置”,在这台U1000上测出了摄氏1750度的高温拉曼光谱。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fa7bdef-2a67-4973-9f87-725499c566b2.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450" height=" 27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尤静林教授演示高温拉曼检测操作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路走来,尽管感兴趣和从事高温拉曼光谱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不算少数,但能坚持下来的却并不多。这是因为,实验中一旦涉及较高温度,对实验仪器、条件等的稳定性要求都会比较高,此外科研工作者操作难度也会大大增加。常温条件下,做实验若出现问题,通常可以不考虑时间,多做几遍即可,但高温条件下,如果高温炉或电脑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导致系列实验戛然而止,而实验中断后,一切实验条件可能都要重新再做,这对于长期伏案于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很崩溃的。另外,高温拉曼在实际应用中也会遭遇很多麻烦,比如黑体辐射背景干扰,样品高温挥发导致观测过程像“戴着眼镜进浴室”,视野模糊不清,加热炉炉丝损耗的高成本等挑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这样的科研背景下,尤静林教授始终保持着一位纯粹的科研人的本色,不畏艰难,执着坚守,默默深耕近30年,让人感佩。 /p h1 label=" 标题居中" style=" 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px 0px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255) " 谈技术:不简单的高温拉曼 /span /strong /h1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高温拉曼光谱技术发展与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团队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高温拉曼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当时俄罗斯、美国、法国等也同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国际上,是尤静林团队首次将ICCD (增强型电荷耦合装置)探测器与高温拉曼结合的。ICCD具有电子开关作用,可以同步脉冲激光的步调,有脉冲时,电子开关同步打开接受信号;没有激光脉冲时则关闭,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拉曼光谱信号,削弱了黑体辐射,起到去除黑体辐射背景干扰的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谈到ICCD与高温拉曼的结合,尤静林回顾了与HORIBA成功合作的往事。2003年,尤静林看到有关原子光谱与ICCD结合的技术后,产生了将高温拉曼光谱仪与ICCD结合的想法,并转达给HORIBA,希望其能做技术尝试。几个月后,HORIBA法国尝试成功,尤静林也很快选购了ICCD,同时在2004年又采购了HORIBA第二套光谱设备(HR80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有了ICCD的助攻,配合纳秒级脉冲激光,确保了检测的稳定和便捷,结合了多个不同功能的高温热台,使该技术迅速应用在包括硅铝酸盐、硼酸盐、磷酸盐、氟铝酸盐等多种高温无机熔体或熔盐的拉曼光谱温致结构变化实测和反应过程原位跟踪研究中,成为高温熔体结构重要和有效的实验验证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8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c5aa61c-b84c-4e0d-91b8-cdccf29f66cf.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300" height=" 48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ICCD和拉曼光谱HR EVOLUTION联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表示,高温拉曼光谱技术应用面很广,比如高温熔融状态下,核反应堆研究对拉曼等检测手段需求呈上升趋势。结合拉曼共焦技术,利用空间分辨能力,成为应用于高温熔体晶体生长边界层的一支利剑,具有比其它方法如高温X-射线散射技术和核磁共振谱的显著的优势。还有如焦炭制备过程、地质岩浆探测等,相比以往冷却下来再观测,高温原位观测则可以实时真实地研究其结构及其变化过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为何要使用高温拉曼技术?“高温”与常规拉曼区别?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表示,许多使用拉曼光谱技术的科研人员都会涉及到变温拉曼的需求,比如说300度、500度、800度、1000度,有的甚至是1500度。变温时,如果是温度低于摄氏1000度,那目前常规拉曼光谱仪完全可以胜任。但如果超过摄氏1000度,常规的拉曼光谱仪就有了自身局限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8980b54-a977-4f99-9baa-af676575273b.jpg" title=" 5.png" alt=" 5.png" width=" 600" height=" 16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拉曼光谱HR evolution的2种加热台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出现局限性是什么原因呢?当温度超过1000度时,高温黑体辐射背景,就会成为一个压倒性的强光背景,把拉曼信号掩盖掉。这样就无法采集到拉曼信号。所以我们非常需要研发出一种技术手段,能够把强大黑体辐射背景去除并提取出拉曼信号,这是高温拉曼技术的核心所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相比高温核磁、高温XRD等,高温拉曼的技术优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针对高温液态熔体结构的,除了高温拉曼光谱技术,还有高温X射线散射技术和高温核磁共振谱等,但相比之下,高温拉曼技术有哪些优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表示,高温X射线散射也可以实现原位测量,温度也能做到摄氏1500度甚至1600度。但它获取的信息量比较有限。对于熔融无序态,高温X射线散射可以给出第一近邻的键长、化学键、配位数等信息,再远的位置很难再获取其它有效信息。虽然通过统计方法可以拟合一些宏观性质,但对于理解熔体微观结构还远不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5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e23a7a5-54d3-4c4b-8169-7f4f76d53609.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450" height=" 25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尤静林教授讲解随笔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温核磁共振技术的弱点在于,当样品熔融到了液态时,该技术对结构捕捉的灵敏度就很差,会将液态的快速动态结构信息平均化,所以测到的信息实际上是被扭曲了,信息量就大打折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高温拉曼光谱技术却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获取键长、配位数信息、不同配位数的团簇信息,以及通过定量获得对应的微结构种类含量等,还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结构信息,对理解熔体结构和进行相关计算机结构模拟比较研究等提供更多可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计算机模拟技术不可少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由于熔融结构的高温拉曼技术研究开展较早,对应的拉曼光谱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库,尤静林团队便不得不同时开展了“解释”谱图的工作——计算机模拟。尤静林团队利用工作站,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进行结构模拟和光谱模拟,用以比较解读实测的拉曼光谱,二十多年的实践,计算机模拟方面的工作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尤静林团队还开发出了结构和光谱模拟方法,也与许多合作单位开放共享。 /p h1 label=" 标题居中" style=" 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px 0px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255) " 谈实验室:仪器设备、教书育人那些事 /span /strong /h1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科学仪器助力研究功不可没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研成果离不开先进科学仪器的助力,而尤静林教授对实验室那些仪器设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比如实验室的首个ICP是1993年采购,使用16年后,2009年扩大规模才买了第二套ICP,第二套使用到现在也已经10余年,仪器状态却维持相当好的状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1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b831515-2010-485f-b139-3be3a19be328.jpg" title=" 7.png" alt=" 7.png" width=" 600" height=" 11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实验室先后采购的三台HORIBA拉曼光谱仪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左至右:U1000、HR 800、HR evolutio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说起拉曼光谱,尤静林教授更是如数家珍。实验室先后在1993年、2004年、2019年采购了三台HORIBA的拉曼光谱(涵盖了HORIBA拉曼产品的三代logo)。尤静林表示,第一台拉曼光谱U1000的光栅依然保持得很好,近期计划把它更新一下,再重新使用起来。另外两台拉曼光谱仪都在正常使用中,尤其2019年安装完毕的HR evolution,配置了最新一代ICCD,十分便捷高温条件下的测试。配置卤素灯热源,理论上温度可以达到摄氏1800度,常规在1700度左右。对于更高温度的测试要求,比如核反应堆相关实验,实验室正在制作气旋的悬浮样品装置,利用激光加热可以达到摄氏2000度以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张团队新人从“经营”实验室开始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为一名老师,尤静林教授对学生教导有方,关爱有加,因此,他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口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5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70219dd-08ba-4e2d-abbf-71aba67d02bc.jpg" title=" 8.jpg" alt=" 8.jpg" width=" 450" height=" 25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实验室一角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经常对刚进团队的博士、硕士同学们说,进入团队先不要忙着学东西,而要先走进实验室,在实验室“沉浸”一段时间,不做事情没关系,关键是要多问多看多观察,多向师哥师姐请教。在这样的氛围中“沉浸”一两个月,新人就能渐渐融入实验室的环境氛围,就会熟悉和理解许多实验细节和习惯,学会沟通交流,增强实验操作的自信,渐渐在科研工作中独当一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张开放,给学生更多成长空间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很珍惜师生缘分,在学习生活中,一直努力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静林向仪器信息网回顾了两个硕士生的故事。当时团队有两个硕士生都很努力,也十分优秀,尤静林为鼓励二人继续硕博连读,主动承担了他们博士期间三年的学费。两位学生也没有辜负尤静林的期望,顺利博士毕业,获得优秀成果,并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想起这件事情,尤静林十分愉快,虽然学费都是从自己工资中拿出来,但觉得十分值得。因为一方面成就了学生,另一方面也发展了自己的团队,科研工作也获得了良好的推进。尤静林教授认为,为人为师,不要计较太多,老师开放一点,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让其获得成长,其实师生都能受益。 /p h1 label=" 标题居中" style=" 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center margin: 0px 0px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255) " 谈观点:拉曼技术大有可为,国产仪器还要努把力 /span /strong /h1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拉曼光谱技术未来大有可为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关于拉曼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尤静林谈了三个方面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首先,拉曼光谱技术的分辨率会越来越高,向近场发展。这将测试不断推向一个更小的空间;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检测方法结合,使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其次,超快速扫描。减短扫描时间是一个很大优势,比如实验现场测试量较多时,提高扫描速率,所获得的有效信息量会大大提升,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层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最后,拉曼光谱技术将在更多极端条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比如海底海水环境、太空等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研究。这些研究领域中,拉曼技术都是很好的“候选人”。比如拉曼光谱可以实现更好的“原位”检测,以探头形式实现样品与仪器超远距离分离操作,从几厘米甚至到几米。再比如二十多年前,美国曾将一辆卡车搭建了一个大型可移动的拉曼光谱,采用高能量的激光照射云彩,用大尺寸的反射镜收集会聚散射光,虽然效率可能不高,但足以体现了拉曼光谱仪可以进行远距测量的极大灵活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拉曼技术很普及,但很多人没有把它“用”好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下,拉曼光谱技术已经成为一项相对普及的技术,拉曼光谱仪是许多高校院所的基本和标配仪器设备。尤静林认为,许多人其实只是在“用”仪器,他们没有对仪器本身或测出来的数据进行更多的思考。目前的状况,有的实验室仪器使用频率很高,许多同行也都去使用,而有的实验室仪器却在闲置!其实我们的仪器需要匹配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必须非常热衷于对仪器的维护建设、对样品的思考,以及对数据结果的认知、分析与理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国产仪器前景看好,但当下还要努把力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为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尤静林也谈了对国产仪器的看法。每年国内采购进口的仪器金额都以数亿元计,且许多仪器品类是进口垄断的,除了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一些相关科研技术也会受到制约,所以国产仪器必须要成长起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台仪器的生产牵涉到原材料、核心部件、各个工艺细节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所有零部件都采用国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还是要踏出第一步,我们可以先学习,从一些简单的做起,比如直接利用国外的部件来组装,甚至公司设置在国外,实现逐步成长,这些必须要尽快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外,尤静林认为国家应该重视重要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应给予大力扶持,比如选择共性仪器(如拉曼光谱共性就比较大)进行集中力量扶持,培养专门的科研团队,或配置专业的研究机构,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走出尤静林教授实验室,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尤静林教授的坚守与开放,看似矛盾,却是大智慧。因为坚守,他可以不断蓄力研究,保持领先;因为开放,他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研究领域后继有人。相信在尤静林教授等人的带领下,我国的高温拉曼光谱与熔体结构研究定会不断超越,开拓新的图景,造福人类。 /span /p
  • 谱育便携 | 致敬高温下的工作者 -- 夏季臭氧监督帮扶 第一弹
    夏季是臭氧污染频发的季节,为科学有效应对臭氧污染,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谱育科技便携产品应用服务中心在这个酷暑,派出了帮扶小队,头顶烈日,脚踏热土,迎酷暑,战高温,配合多地环保监察部门,对企业进行现场帮扶检查,帮助其实现“在源头上削减产出、在过程中控制释放,在末端环节加强治理”。治理臭氧污染从VOCs入手臭氧生成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空气中的VOCs和NOx等气体在紫外光照射和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而夏季紫外线强烈,更为臭氧的大量生成提供了条件。追根溯源,加强VOCs治理是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一站配合湖南省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进行大气督查帮扶集中培训在湖南某市,为加快解决其在2022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队伍工程师应邀参加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讲解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和手持式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在检查中的作用,并配合环保部门到加油站和企业进行大气督察帮扶。加油站检查在加油站检查时,主要以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建设、密闭、操作方式和系统运行状况为重点,利用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和手持式FID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检测卸油口、油气回收口、回收管线、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耦合阀门等点位油气浓度是否满足《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20)要求。检查发现,多个加油站量油井存在油气泄漏,利用红外热成像泄漏检测仪拍摄到了明显的泄漏影像,能够直观地定位泄漏点位,在定位取证的同时,又方便了加油站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和排查安全隐患的工作。企业检查在检查有组织排放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等无组织排放的检查。检查发现,在某工厂的涂装车间,依旧使用VOCs含量高的原料,并且在油漆使用、储存过程中,存在大量的VOCs逸散,手持FID检测到最大浓度超过了10000 ppm,车间内无组织排放严重。反馈当地环保部门某位工作人员说道:“多亏了谱育便携服务中心派来的专业人员,在这么热的天来到现场帮助我们,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也多亏有了这两款设备,可以摒弃以往依靠‘肉眼看、鼻子闻’的传统监测监管手段,把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当做我们的‘眼睛’,把手持式FID当做我们的‘鼻子’,在提高监测效率的同时,更大地提升了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真是事半功倍。”帮扶小队无惧酷暑,一往无前,冲在现场第一线,利用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帮助湖南省某环保部门和企业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获得一致认可。此站帮扶结束后,队伍收到了对人员和仪器表示双重认可的感谢信。产品介绍EXPEC 1880 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 准确泄漏定位,非接触,远距离操作,更安全► 图像增强模式,能检测到微小泄漏► 通过 WIFI 连接便携式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仪(FID+PID),红外热像仪屏幕可以同时显示FID和PID的检测数据► 通过 WIFI 连接防爆手抄器,红外热像仪图像可远程传输和控制► 具有视频录制和拍照功能,GPS定位,便于监督执法现场取证EXPEC 3050 手持式挥发性有机气体分析仪► 本安防爆+隔爆设计► PID+FID双检测器,满足不同监察场景需求► 主机重量不足2kg,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内置防爆电池、储氢合金可现场更换,延长续航时间► 储氢合金使用氢气发生器电解纯水充氢,安全方便写在最后谱育便携致敬所有在酷暑里依然坚守岗位的战士们!这个夏天,“暑”你们最美!Ps:夏季进行室外工作或活动时,一定不要忘记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 物理所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丁洪研究组与日本东北大学高桥隆教授小组合作,在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研究的中取得新进展。   高温超导电性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最近发现的铁砷化合物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达到55K,从而结束了铜氧化合物在高温超导领域内的统治地位,更是将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和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情况一样,揭示出这种新型超导体的物理性质,特别是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成为理解这种高温超导机理和相关物理特性的最关键的问题。   丁洪及其合作者利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对新发现的超导体Ba0.6K0.4Fe2As2 (Tc = 37 K)进行了研究。他们观察该材料具有两不同值的超导能隙:较大的能隙(Δ~12meV)处在两个小的类空穴和类电子费米面上 较小的能隙(~6meV)处在一个大的类空穴费米面上。两个能隙都在体转变温度(Tc)处同时闭合,在其各自的费米面附近无节点且几乎各项同性。随着在不同能带上耦合系数2Δ/KBTc从弱耦合变化到强耦合,各向同性的配对相互作用表现出强烈的轨道依赖性。这种相同且相当大的超导能隙归因于两个小费米面上的强配对作用,而这两费米面通过母系统(parent compound)中反铁磁自旋密度波矢量联系。这就表明配对机制源于两个相互嵌套费米面的带间相互作用(inter-band interactions)。   该项工作以发表在 Europhys. Lett 83 (2008) 47001。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Michael Norman最近为美国物理学会今年创刊的Physics杂志中“trends”栏目撰写了关于铁基超导体物理研究的短评文章,重点介绍了此项工作。同时 EuroPhysics News以 Pairing symmetry of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为题目选作研究亮点进行报道。2008年8月1号日本《科学新闻》以“铁系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电子对对称性的成功确定对于物质结构的解析带来很大进步 ”为标题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此外,他们还对多种铁基超导体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母体材料、空穴型和电子型掺杂材料、欠掺杂和过掺杂材料。主要成果包括:观察到了一种可能是电子配对媒介的反铁磁性玻色子模式,同时对电子结构进行了完整描述,并发现了超导能隙和费米面随掺杂浓度变化的演变。这些成果已被写成6篇论文,即将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刊物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相关项目的资助。
  • 高温高压光学浮区法单晶炉在准一维伊辛自旋链材料领域最新应用进展
    低维磁性材料具有非常丰富和奇特的物理性质,且与多铁性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材料密切相关。对低维磁性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相关奇异现象的根本机制,从而对寻求新的功能材料提供帮助。因此,近年来关于低维磁性材料的研究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近日,德国马普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学者A. C. Komarek等人[1,2]在准一维伊辛自旋链材料CoGeO3中发现了非常明显的1/3磁化平台,并通过中子衍射手段详细探究了其微观自旋结构。研究表明,初的零场反铁磁自旋结构的变化,类似于反铁磁“畴壁边界”的形成,从而产生一种具有1/3整数传播矢量的调制磁结构。净磁矩出现在这些“畴壁”上,而所有反铁磁链排列的三分之二仍然可以保留。同时A. C. Komarek等人也提出了一个基于各向异性受挫方形晶格的微观模型来解释其实验结果。更为详细的报道可参考相关文献[1,2]。A. C. Komarek等人所用的CoGeO3单晶样品由高压光学浮区法单晶炉(型号:HKZ, 制造商:德国ScIDre公司)制备获得[2],文章中报道的CoGeO3单晶生长参数为:Ar/O2混合气(比例98:2),压力80 bar,生长速度3.6 mm/hour。CoGeO3单晶实物图片 引自[2] 德国ScIDre公司推出的HKZ系列高温高压光学浮区法单晶炉高可实现3000℃及以上的生长温度,晶体生长腔大压力可达300 bar,可实现10-5 mbar的高真空环境,适用于生长各种超导材料、介电材料、磁性材料、电池材料等各种氧化物及金属间化合物单晶生长。德国ScIDre公司推出的HKZ系列高温高压光学浮区炉外观图 参考文献:[1] Emergent 1/3 magnetization plateaus in pyroxene CoGeO3, H. Guo, L. Zhao, M. Baenitz, X. Fabrèges, A. Gukasov, A. Melendez Sans, D. I. Khomskii, L. H. Tjeng, and A. C. Komarek, Phys. Rev. Research 3, L032037[2] Single Crystal Growth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yroxene CoGeO3,Zhao, L. Hu, Z. Guo, H. Geibel, C. Lin, H.-J. Chen, C.-T. Khomskii, D. Tjeng, L.H. Komarek, A.C. Crystals 2021, 11, 378.
  • 气氛炉管式电炉窑里耐火高温涂料应用介绍
    气氛炉管式电炉窑里耐火高温涂料应用介绍  气氛炉,管式炉炉窑是用耐高温材料铸成的用以煅烧物料或烧成制品的高温设备。气氛炉,管式炉炉窑燃烧加温的物料有煤、木材、油类、煤气、天然气或者是电磁感应方式。气氛炉,管式炉,炉窑工作时的温度可以达到1600℃或更高,环境中有大量的腐蚀介质,气流大,炉窑的材料腐蚀摩擦损耗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炉窑材料,节能环保,使炉窑工作更具有连续性,所以炉窑的高温下防腐就显得课外重要。高温炉窑防腐涂料的具体应用如下:  1、气氛炉,管式炉,炉窑高温材料是保温砖的,保温砖保护也成为保温砖防腐,保温砖有高质的低质之分,保温砖在高温窑炉里工作3-5年后,保温砖会发酥脱落,严重形象炉窑的安全和隔热保温性。保温砖的防护防腐做法是在保温砖的表面先涂刷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减少保温砖的受热温度和腐蚀介质的侵蚀,在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外再涂刷ZS-1061耐高温远红外辐射涂料,增加炉窑的燃烧温度,降低排烟温度,是能源充分延烧,这样节能经济效益尤为突出。  2、炉窑高温材料是金属的,金属在高温下腐蚀十分严重,把金属表面处理后,先涂刷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较少金属的受热温度,是金属在高温环境下各项性能不发生变化,极限发挥金属的性能指标。在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外表面再涂刷ZS-811耐高温防腐涂料,耐高温防腐涂料耐温可以达到1800℃,耐酸耐碱,抗气流冲击,能很好的保护炉窑燃烧时产生的腐蚀气体不和金属接触反应,大大延长炉窑金属的使用寿命。  3、气氛炉,管式炉,炉窑高温材料是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在保温棉或是保温毡上先涂刷ZS-1011纤维过渡涂料,在涂刷ZS-1061耐高温远红外辐射涂料,这样就能减少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腐蚀程度,更好的发挥保温毡或是保温棉的隔热保温性,环节材料的老化性,延长保温棉或是保温毡的使用寿命。  4、炉窑高温材料是石墨、碳化硅的,石墨和碳化硅在高温下氧化的比较烈害,腐蚀严重,这样会影响炉窑的正常工作。在高温石墨和碳化硅先涂刷ZS-1011过渡涂料,再涂刷ZS-1021志盛威华高温封闭涂料,增加石墨和碳化硅抗氧化能力,减少腐蚀,增加炉窑的使用条件和年限。  气氛炉,管式炉窑是工业生产上重要而且极为关键的设备,炉窑的节能也是工业上节能的关键,能节能减排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进一步加强炉窑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必然选择。
  • 耐超高温隔热-承载一体化轻质碳基复合材料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热结构复合材料团队采用高压辅助固化-常压干燥技术,并通过基体微结构控制、纤维-基体协同收缩、原位界面反应制备出耐超高温隔热-承载一体化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近日,《ACS Nano》在线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航天航空飞行器在发射和再入大气层时,因“热障”引起的极端气动加热,震动、冲击和热载荷引起的应力叠加,以及紧凑机身结构带来的空间限制,给机身热防护系统带来了异乎寻常的挑战,亟需发展耐超高温并兼具良好机械强度的新型隔热材料。碳气凝胶(CAs)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热绝缘性,有望成为新一代先进超高温轻质热防护系统设计的突破性解决方案。然而,CAs高孔隙以及珠链状颗粒搭接的三维网络结构致使其强度低、脆性大、大尺寸块体制备难,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碳纤维或陶瓷纤维作为增强体,以期提升CAs的强韧性及大尺寸成型能力。然而,由于碳纤维或陶瓷纤维与有机前驱体气凝胶炭化收缩严重不匹配,导致复合材料出现开裂甚至分层等问题,反而使材料的力学和隔热性能显著下降。目前,发展兼具耐超高温、高效隔热、高强韧的碳气凝胶材料及其大尺寸可控制备技术仍面临巨大挑战。 超临界干燥是碳气凝胶的主流制备技术,其工艺复杂、成本高、危险系数大。近年来,热结构复合材料团队相继发展了溶胶凝胶-水相常压干燥(小分子单体为反应原料)、高压辅助固化-常压干燥(线性高分子树脂为反应原料)2项碳气凝胶制备新技术。为了实现前驱体有机气凝胶和增强体的协同收缩,本团队设计了一种超低密度碳-有机混杂纤维增强体,其碳纤维盘旋扭曲呈“螺旋状”,有机纤维具有空心结构,单丝相互交叉呈“三维网状”,赋予其优异的超弹性。该超弹增强体的引入可大幅降低前驱体有机气凝胶干燥和炭化过程的残余应力,进而可获得低密度、无裂纹、大尺寸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已知文献报道的采用常压干燥法制备CAs材料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可实现大尺寸样件(300mm以上量级)的高效、低成本制备,并具有低密度(0.16g cm-3)、低热导率(0.03W m-1 K-1)和高压缩强度 (0.93MPa)等性能。相关工作在Carbon 2021,183上发表。 在此基础上,本团队以工业酚醛树脂为前驱体,采用高沸点醇类为造孔剂并辅以高压固化,促使有机网络的均匀生长及大接触颈、层次孔的生成,实现了骨架本征强度的提升,同时采用与前驱体有机气凝胶匹配性好的酚醛纤维作为增强体,通过纤维/基体界面原位反应,实现了炭化过程中基体和纤维的协同收缩及纤维/基体界面强的化学结合,最终获得了大尺寸、无裂纹的碳纤维增强类碳气凝胶复合材料。该材料密度为0.6g cm-3时,其压缩强度及面内剪切强度分别可达80MPa和20MPa、而热导率仅为0.32W m-1 K-1,其比压缩强度(133MPa g-1 cm3)远远高于已知文献报道的气凝胶材料和碳泡沫。材料厚度为7.5–12.0mm时,正面经1800°C、900s氧乙炔火焰加热考核,背面温度仅为778–685°C,且热考核后线收缩率小于0.3%,并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表现出优异的耐超高温、隔热和承载性能。相关工作在ACS Nano 2022,16上发表。 此外,上述隔热-承载一体化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还首次作为刚性隔热材料在多个先进发动机上装机使用,为型号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联合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科学中心以及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等项目的支持。 图1. 轻质碳基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承载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大尺寸成型能力图2. 高压辅助固化-常压干燥可实现较大密度范围轻质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其压缩强度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气凝胶和碳泡沫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