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碳晶板取暖器

仪器信息网碳晶板取暖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碳晶板取暖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碳晶板取暖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碳晶板取暖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碳晶板取暖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碳晶板取暖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碳晶板取暖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碳晶板取暖器相关的资讯

  • 超临界液相二氧化碳输液泵的使用注意
    导 读随着超临界液相应用的逐渐普及,使用中特别是超临界液相独有的二氧化碳输液泵的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本篇就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01二氧化碳钢瓶气的使用注意二氧化碳钢瓶气纯度至少99.9%且带有虹吸管。除了常规液相使用的试剂,还需要乙二醇用于二氧化碳输液泵的泵头冷却。二氧化碳钢瓶气的送液原理钢瓶中的上层气态二氧化碳从上往下施加压力,使得底部液态二氧化碳能够通过虹吸管排放出正常的液态,二氧化碳输液泵维持住5摄氏度低温继续维持二氧化碳液态状态,能够正常通过输液泵输送。国标40L/40kg的二氧化碳钢瓶气通常可以使用10个工作日。在使用一瓶新的钢瓶气气体充盈的情况下,打开钢瓶气总开关,在只打开二氧化碳输液泵截止阀shutoff valve的情况下(点击如图valve按钮),一瓶新的钢瓶气的瞬时压力读数夏天为6.5MPa。冬天因为环境温度较低,热胀冷缩原因,高压充进钢瓶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困难,正常为4.5MPa。若上述操作二氧化碳输液泵的瞬时压力读数低于4.5MPa,即表明钢瓶气不够,不足以维持稳定输液,需要更换钢瓶气。针对冬季环境温度较低,钢瓶内压力较低,造成二氧化碳流出不畅的问题,可以将钢瓶放置在有暖气的房间里(环境温度维持在20-30摄氏度),或者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通过钢瓶底部加热的方式(底部包裹电热毯、放置取暖器直照),达到提高钢瓶温度增加钢瓶内部压力的目的,易于二氧化碳钢瓶气的充分使用。(注意钢瓶温度不能超过50摄氏度)。02使用环境要求及废液管路处理方式若环境温度高于28摄氏度,安装环境将影响二氧化碳输液泵的冷却,导致性能下降。所以必须保持环境温度低于26摄氏度,周边远离可能产生高温的设备,远离墙壁角落,防止散热不良。由于二氧化碳输液泵泵头冷却长期默认设置为5摄氏度低温状态,在环境湿度较大时,更容易产生冷凝水附着在冷却液循环管路外壁、泵头温度传感器等位置,影响整体冷却效果,导致温度传感器误报警等情况。所以必须保持环境湿度低于60%,同时在如图位置正确连接废液管路,以便于冷凝水的正常排出。03二氧化碳钢瓶气的使用注意若乙二醇水溶液浓度过低,乙二醇接近冰点,容易低温结晶,不易于冷却液循环泵正常输送冷却循环液。若乙二醇水溶液浓度过高,乙二醇粘度过大,增加冷却液循环泵的负载,影响循环泵的运作寿命。所以冷却液要求严格配比30%乙二醇水溶液。如果还需要其它帮助的话,欢迎致电岛津客服热线中心前来咨询,咨询电话:400-650-0439。
  • “抱团取暖”是仪器仪表行业新趋势?
    今年年初,各大仪器厂商裁员仿佛印证了仪器市场遭遇“寒流”预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仪器仪表行业产销整体下滑,在这一年中,不少国产仪器仪表企业也都“抱团取暖”,一起度过寒冬。   在刚刚过去的12月14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与美国伯乐(Bio-Rad)、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爱博才思(ABSciex)、贝克曼(Beckmam)四家世界500强生物企业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共建生物联合实验室和试剂耗材超市,对华中生物企业租赁式开放,今后,华中地区的生物企业可在“家门口”低价享用全球高端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了。   国内仪器仪表企业与国外同行联手合资已司空见惯,国内潜力仪器仪表企业被国外企业收购也已蔚然成风,国内企业通过这种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的方式提升产品技术实力及管理水平,国外知名企业则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蛋糕中分一杯羹。这种方式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仪器仪表企业追赶国际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现在大部分求发展的国内企业重要的战略之一。但是,进入2012年以后,我们很显著看到另一种模式开始风生水起——国内企业抱团合作,我们来看看几起典型案例。万讯自控收购天津亿环自动化仪表60%股份、新天拟800万增资青天伟业流量仪表、广陆数字测控收购上量公司100%股权等等,这些情况都表明了仪器仪表行业“抱团取暖”的现象。   我们暂且不对这种模式进行利弊的分析,但是这种潮流的形成将为我国仪器仪表企业整合资源优势、突围高端仪器仪表市场做出一个新尝试。而随着国内仪器仪表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国家政策等多方位利好,一批有潜力有前景的仪器仪表企业将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充裕的资金、完善的管理与行政的支持将帮助这批企业迅速整合扩张,真正拥有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能力!
  • 新型天然气燃料电池问世 取暖供能两不误
    新型燃料电池或可取代传统供电,工作产生的高温也能够为家庭所用。   无论你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你的家里或许都需要电和天然气供应。每一种的费用都取决于你每年的用量和价钱波动。但是如果有一个小盒子能够以固定的价格取代它们,为你提供家庭所需的能量会怎样呢?这就是费劳恩霍夫研究所设计的一种以天然气为基础的新燃料电池试图达到的目标。   这种固体燃料电池是由许多组合电池组成的,每一块电池都只有一张CD大小。当你打开它的时候,它能达到高达850摄氏度的高温,并且能有效的使用天然气来产生电能。它产生的电能足以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日常所需。   即使是这种燃料电池的温度如此之高,安装在家中墙壁上也是非常安全的。事实上,150个专门设计的取暖原型设备已经在欧洲开始使用。这种燃料电池的价格尚未进行讨论,但是它将依靠高效和廉价进行市场推广。   它的工作高温使它的设计极其简化,因此它的产能非常廉价。由于在设计中并未使用贵重材料,因此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它的静音效果使它能够安装在屋内的任何位置,而且能够连接到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它能够将天然气转变成富含氢的气体为燃料电池所用。   虽然这种燃料电池依靠天然气供应,但是它将取代你的电力供应商。因此这就会缩减你的家庭开支,而且天然气费用也变得更容易规划。而且不要忘记它所产生的高温能够成为家庭取暖和烧水的良好工具,而且是免费的副产品。
  • 国产仪器厂商“抱团取暖” 共话产品可靠性
    仪器信息网讯 曾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述:质量是分析仪器的生命线,可靠性是质量问题的核心,所以说,可靠性是分析仪器的灵魂。然而,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分析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成为了产业化进展滞缓的一个关键因素。   日前,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2014年会召开之际,十几位国产仪器企业代表在会上就国产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等问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纷纷建言献策,分享了各自在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ldquo 抱团取暖&rdquo 的方式,加强沟通协作,最终实现国产分析仪器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整体提升。   通过发言讨论,与会代表普遍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企业的一把手也要抓细节 发动全员给产品挑毛病   细微之处见精神!企业的第一把手也要抓细节。&ldquo 不用费时费力再制定更多制度,能把墙上挂的、抽屉里放的管理制度真正执行下来,产品的可靠性就会有很大进步。&rdquo   同时,还要发动全员群策群力,给产品挑毛病,好的建议要给予丰厚奖励,并将之形成制度。   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工艺技术人员是关键   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首先被检查控制出来的,因此负责工艺设计的技术人员是关键。&ldquo 目前不少技术人员不是不想干好,而是没有干好的能力和水平,单位又不具备传、帮、带的师傅。因此,企业要在员工培训方面舍得投入资金和时间。&rdquo   但员工的流动问题确实摆在面前,因此,企业经营者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在两难选择中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   选择最合适的原器件及材料 发现错误先问为什么   产品的原器件及材料不一定要选择最好或最高级别的,而是选择最合适、最通用、最过关的。企业可借助各种仪器标准验证、检测手段,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   一旦发现错误,不要随意改正,先对每个的错误至少问五个&ldquo 为什么会发生&rdquo 。只有找出错误发生的源头,才能从顶层改变,如设计、工艺、材料、流程等。   解决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没有捷径可以走   解决国产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还有大量的实际工作要做,而且这些工作很多是长期工程,没有捷径可以走。这就要求企业的一把手要有恒心和毅力,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上做好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产品的稳定与可靠。 编辑:刘玉兰
  • 广东长青(集团)检测中心获得欧洲CE认可
    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超千万元的检测中心,继取得CNAS认可实验室的资质后,日前又获得欧洲CE 认可实验室的资质,成为国内首家获此资质的制造企业。 据悉,CE 认证是欧洲的安全合格认证,适用于英、法、德、意等欧盟国,只有取得CE认证的产品才能依法供应到欧盟市场。长青集团取得的是对燃气烤炉、室内燃气取暖器和室外燃气取暖器的认证资格。 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有综合检测室、表面温升检测室等12个检测室,其设备、检测能力在未来5至8年内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主要为自身企业的产品进行认证服务。
  • 侯贤灯:那些年翻窗进教室学习 冬天在走廊跺脚取暖
    人物名片:侯贤灯,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地质学院1980级岩矿分析专业学生,1984级地球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4年赴美留学,1999年获康涅狄格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威克弗里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2001年起任四川大学分析化学教授,2003-2005年任该校化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起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现兼任4种国际学术刊物副主编或编委。  1980年高考分数出来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让我这个来自福建农村的孩子感到困惑,我的班主任郑其仁老师对我说:“贤灯,要不你去成都地质学院吧,成都可是‘天府之国’呢!”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成都有“天府之国”之称。就这样,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天府之国”,开始了我的漫漫求学路。青涩的入学照  那时校园里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学长大多是恢复高考后的头两批学生,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囤积了大量有志青年,他们的年龄差距相应变大,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当时,有相当部分学长起早摸黑、甚至会在休息日翻窗户进入教室学习。他们这般爱学习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染,于是也加入了“翻窗户”的队伍,进教室学习。记得那时冬天很冷,我们没有太多用来御寒的衣物,多有休息时在走廊跺脚取暖的情况。在母校养成的勤奋成了我的习惯。  80年代的师生关系是简单温暖的,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述着渊博的专业知识,学生格外地尊敬与崇拜。难得的学习机会不允许我们浪费,所以我们十分守纪律,听得也分外认真。我们的老师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做实验时对我们的要求格外严格。比如分析化学实验课,王秀英老师教学团队往往要求我们在摇晃三角瓶的过程中不能让里面的液体洒出来,课堂上时间宝贵,老师就要求我们将三角瓶拿回宿舍,装上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熟练到不洒出水、不出声为止。那时老师在教学上对学生要求甚高,但在生活上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有一次做实验错过食堂开饭时间,谭龙华老师就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吃面。虽然只是一碗简单的煎蛋面,但是很多年过后,我们仍然怀念记忆中的味道。当时物理化学教学思想是相当先进的,陈达士老师课讲得极好,实验课张灼燃老师要求预习、规范实验操作、分析误差、全面总结实验报告。本科毕业合影  自大学起,我就很喜欢看书。当时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0块钱左右,为了能接触更多的知识,我就省吃俭用,节约更多的钱去买书。辣椒酱就着白馒头,吃的津津有味,省下来的钱去买专业辅导书、英语书、诗词歌赋、小说。课余时间里,我们同学之间还时常讨论《红楼梦》里的一些诗词,慢慢地我们这些理工男身上便多了几分文艺气息。  每每傍晚,我和同学会相约去砚湖旁或东风渠边散步,谈天说地,天南海北无所不及。我们也热衷于谈理想谈人生,但那时候我们的理想并非多么的宏伟远大,而是脚踏实地,谈论以后怎样更好地学习,做什么工作等。砚湖的水表面总是静谧安详,湖底也因沉淀着理工人的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深厚。  大学毕业当年,我幸运地考取本校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徐培方教授在分析化学方面掌握着一些比较前沿而全面的知识,当时他送了我一本《激光原理》的书,一种未知的新鲜感驱使我认真研读,并且将它视为珍宝。我相信有些事情冥冥之中存在着缘分,激光原子光谱分析成了我后来出国攻博的研究方向,这本书也开启了我通往学术生涯的一扇大门。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还幸运地得到苏庆平教授亦师亦友的指导和帮助。  七年时光转瞬即逝,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后,按照惯例学生和老师会共进午餐。午餐时,当时的校领导闫树旺老师对我说:“小侯,你要不要重新考虑一下留校任教?”普通话不好的我,原本以为自己不适合于做老师。但那次午餐我们聊得特别愉快,一高兴便也就答应留下来。如今,如果现在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从1980年入校读书,到1987年留校任教,再到1994年赴美留学。我在地质学院度过了14年珍贵而难忘的岁月。我见证了它从成都地质学院到成都理工学院的转变,看着母校在原来的地质类学校基础上渐渐增加了文科类专业,理工为主,综合发展。  80年代流行一首歌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二十看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2004年是我们80级校友毕业20周年的日子,在20周年的同学聚会上,我们商量着要一起在学院建立一份奖学金,帮助那些学习优秀,家庭困难的学生。当时的金额为每年5000元,后来慢慢变成6万元,今年是母校60周年华诞,我们将奖学金增加到了8万元。我们约定着,这种回馈母校的方式一直要持续到我们退休,最好能够更长。但愿我们的“抛砖引玉”,会成为传统,被其他年级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再见昔日同窗  如今,我的孩子也刚从理工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毕业,理工情愫在我和儿子间得到了传承。父子和校友的双重身份让我和儿子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我会给他讲我大学时光的点点滴滴,他也给我述说理工一草一木。我们两辈人在同一片土地上度过了美好青春时光,留下了属于父子也属于校友间的独特印记。感谢母校,感谢老师,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 雀巢否认其婴幼儿食品含砷 在华标准“宽”几百倍遭疑
    新闻背景  瑞典查出雀巢米粉含砷  婴儿米糊就是家长常给宝宝吃的婴儿辅食米粉,主要是以大米、小麦、黑米等为原料。记者前天从瑞典国家食品局了解到,一些畅销的婴儿食品中含有有毒物质砷。  瑞典国家食品局称,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化验雀巢、喜宝在内的知名婴儿食品时发现,里面可能含大量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像喜宝的有机桃和香蕉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0.13微克镉和0.33微克铅(单位均为每公斤)。这些主要来源于以稻米为基础的原材料食品,这些稻米含高浓度的砷。  研究称,婴儿每日进食2次米糊等食品,砷的吸入量会较单独喂母乳高50倍,镉高150倍,铅则高8倍。  雀巢称中国产品安全  前晚,雀巢中国对婴幼儿食品含砷的说法回应称:“我们确认报道中所涉及的雀巢产品是完全安全的,并符合所有北欧和欧洲的相关标准。”  雀巢中国表示,研究中提及的雀巢产品未在中国生产和销售。  雀巢中国还称,雀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记者超市探访  很多家长都买雀巢米粉喂宝宝  有人想退货,但因为没有权威认证目前还不能退  雀巢没有重金属含量标识  记者昨天在超市采访发现,目前南京雀巢产品销售正常,一些产品也正在做着促销活动。记者在南京几大超市看到,婴幼儿米粉主要是亨氏、雀巢等品牌。记者接连拿起几个品牌的米粉,在外包装盒看到标出来的主要是各种营养成分,根本没有砷、铅等重金属的含量。  雀巢大牌又便宜,销量不错  一位正在购买亨氏米粉的妈妈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宝宝长到4到6个月都需要添加辅食,家长选择的大多是米粉,或者水果泥、蔬菜泥等。“以前都是自己把蔬菜水果熬成泥,现在一方面是"懒",另一方面也不会熬,给孩子吃得最多的还是米粉。”  据悉,目前南京超市里销量比较好、比较受家长欢迎的米粉要属亨氏雀巢,此外像国产的贝因美等的销量也还可以。  至于为什么选择米粉,一位消费者说得很明白:“都标明了含钙铁锌强化配方,总比自己做的好吧?而且一盒米粉也不贵,比奶粉便宜多了,小包装的200多克一盒才一二十元,便宜。我们都是买回家给宝宝掺奶粉吃。”  南京有消费者想退货  昨天,南京市工商部门已经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电话。  一位女士在电话中表示,她本月初在南京的一家超市买了6盒雀巢二段米粉,还没来得及吃,她想退货,不过超市并不接受退货要求。对此,工商部门人士表示尚没有接到权威部门的确认通知,因此雀巢还是可以正常销售的,也暂时不能要求超市退货。不过消费者可以在检验证书出来之前保留好票据。陈郁 阿杜  家长网上质疑  雀巢在我国和国外难道有两套“标准”?  昨天晚上,网上有细心的家长惊讶地发现,关于米粉含砷在多少微克范围内算正常,我国标准和瑞典公布的“含毒”标准相差几百倍!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对此消息得到证实。  对于雀巢中国称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甚至有家长怀疑:雀巢在我国和国外是否实行两套“标准”?  瑞典:1.7微克就算超标  4月11日,瑞典在化验雀巢、喜宝在内的知名婴儿食品时发现,里面可能含大量有毒元素如砷、镉、铅、铀,像喜宝的有机桃和香蕉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0.13微克镉和0.33微克铅(单位均为每公斤),而婴儿每天只要吃两次这样的米粉,砷的吸入量较母乳就多50倍,因此被视为“含致癌重金属”。  我国:两三百微克算正常  记者查询了国家卫生部官方网站。发现卫生部在2010年3月发布了《生乳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物》一项中规定在添加藻类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物中无机砷不超过0.3毫克/公斤,其他婴儿辅食中无机砷的限量为0.2毫克/公斤。  根据1毫克=1000微克计算,在我国婴幼儿食品中每公斤含有200—300微克的无机砷属于安全范围,而瑞典研究机构公布的相关产品含砷量为1.7微克这个标准已经被视为“含致癌重金属”。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我国正在修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但不涉及大米、婴幼儿食品含砷的限量调整,“没有什么理由要调整”。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初,卫生部监督局即发布了关于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能力建设。如今,雀巢米粉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亟待与国际接轨。  海带虾蟹中含砷更高  专家表示,在含砷的食品上,其实最吸引研究人员注意的不是米面等食品,而是海产品。我们日常食用的一些海产品,如海产鱼类、牡蛎、扇贝、虾蟹和紫菜、海带等,也有含量较高的砷。  那么,吃海带也能毒害我们自身?对记者这个问题,专家表示,事实上人类食用这些海产品已有数千年,并未发现对身体有多大的影响。奥秘在于海产品尽管含砷量高,但所含的大都是毒性较小的有机砷化合物,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两条新闻也让人震惊 1  超市接到工商“提醒函”  专家:黄得鲜艳吃着细腻的可能有嫌疑  上海“染色馒头”被曝光后,南京市工商部门昨天表示,他们已经向市内各超市、卖场发出通知,严禁添加违规食品添加剂,并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各种原料来源必须清楚规范。  记者昨天在南京市城北的一家超市内看到,熟食柜台上正在蒸着热气腾腾的馒头,这里的生意很不错。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些现做的馒头没有任何包装,自然也看不到添加成分。记者对此询问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他们的馒头都是现做的,质量肯定没有问题。对于卖得好的玉米馒头,工作人员从柜台内拿出了一大袋玉米粉说,他们可都是货真价实添加的。不过他也坦言,他们也会在和面时加入些南瓜,主要为提色,同时也改善了口感。  对于染色馒头的事件,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昨天向记者表示,他们向所管辖的超市卖场下发了提醒函,要求卖场企业一定要诚信经营,严禁添加违规食品添加剂。  对于染色馒头的鉴别,有关专家提醒,首先是看,是否能在黄色的面粉里看见颗粒。如果整个馒头黄得很干净、很鲜艳,那多半是添加了色素的,而这种色素多以柠檬黄为主。其次是尝。由于玉米是粗粮,玉米粉制作的食品吃在嘴里,有些糙。如果吃起来非常细腻,则说明玉米粉加得不多。  这两条新闻也让人震惊 2  芒果大多也是催熟的  专家:剥了皮再吃没多大影响  那么,南京市面上的芒果是不是也是催熟的呢?昨天,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南京市面上的芒果也多半是催熟的,主要原因是芒果多产自热带,如果是熟了后采摘再运输过来,容易烂掉,为保证食用,都是提前采摘,到当地以后再用各种方法催熟。  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芒果批发商钱叶和告诉记者,早些年是使用石灰催熟,后来因为生石灰接触芒果不卫生,加工时灰尘也多,因此这些年大多改用袋装乙烯利药剂放入盛了芒果的纸箱里,然后用取暖器等进行加热,芒果于是会变色成熟。据了解,这种催熟剂价格一般在10多元一袋,里面有20小袋,可以催熟20箱芒果。不过也不排除一些小商贩使用石灰催熟。  那到底这些被催熟的芒果食用起来对人体有没有害处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的郁志芳教授解释说:“一般来说,只要不过量,催熟芒果是没问题的。”因为对果肉没有不良影响,在吃的时候把外皮去除就可以了。至于一些市民吃到芒果感觉苦涩或者过敏,一个原因可能是芒果本身没有成熟,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果品上残留的碳酸钙没有洗净。
  • 25家检测机构资格变更获批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3年底54号公告,批准上海众材工程检测公司等25家企业申请神力、便跟及注销检验鉴定机构资格,其中18家企业检验鉴定许可范围、6家企业资格变更及1家机构注销获批。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上海众材工程检测公司等25家企业申请设立、变更及注销检验鉴定机构资格的公告》 (2013年第54号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上海众材工程检测公司等18家企业自公告之日起获得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许可,批准上海胜邦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6家检验鉴定机构变更许可事项,批准注销深圳鹏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检验鉴定机构资格。   现将许可、变更和注销情况公告如下:   一、 获得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和许可范围   (一)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范围:进出口建筑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的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   (二)福州市吉田检验服务有限公司。许可范围:服装、纺织品、鞋类、杂货的检品、检针和后整理,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三)温州确思特检测验货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纺织品、鞋类、杂货类、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产品的验货及工厂审核,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四)测势界(宁波)检测产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检测。   (五)宁波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及磁性的检测,根据欧盟标准和法规开展化学物质检测。   (六)西安未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检测。   (七)广州市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及其原材料等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和其他技术服务。   (八)优力检测服务(广州)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机械及环保产品测试、检验服务。   (九)倍科质量技术服务(东莞)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气产品、纺织品、鞋类、玩具及儿童用品、家具的安全检测,电子电气产品EMC检测。   (十)东莞市信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气产品、纺织品、鞋类、玩具及儿童用品、家具的安全检测、电子电气产品的EMC检测。   (十一)誉标检测(深圳)有限公司。许可范围:进出口电子电器产品、纺织品、玩具及儿童用品、饰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材料等消费品的质量检验、检测。   (十二)深圳市冠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轻工产品测试,电磁兼容技术检测,签发检测报告或者检验证书等证明文件。   (十三)利达电器技术测评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许可范围:玩具及其他儿童产品、涂料、纺织品、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家具、家用电器及灯饰的检测服务。   (十四)欧陆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许可范围:电器、玩具、纺织品、皮革的质量检验检测服务。   (十五)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公司中山分公司。许可范围:取暖器、壁炉、炉灶、烤炉等进出口商品及其零部件的检验鉴定和实验室检测。   (十六)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公司厦门分公司。许可范围:石材、陶瓷砖、卫浴产品、玻璃检测。灯具及相关产品、引擎驱动式工具及设备、光伏产品、玩具及纺织品、家具、手工具、野营及户外用品、健身器械、电器及零部件和杂货的验货服务,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十七)必维申美商品检测(上海)公司绍兴县分公司。许可范围:进出口纺织品、服装检测。   (十八)深圳必维华法商品检定公司汕头分公司。许可范围:服装、玩具、家具、陶瓷、文具、厨具、鞋、电器的验货服务,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二、 批准变更的检验鉴定机构   (一)同意上海胜邦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80〕号)变更名称、法人代表和股东,变更后的名称为优力胜邦质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二)同意太仓型动自行车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196〕号)变更中英文名称和地址,变更后的名称为太仓型动运动用品检测有限公司,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三)同意青岛无可志综合物流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76〕号)变更中英文名称、法人代表和股东,变更后的名称为青岛科鉴检验有限公司,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四)同意东莞市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195〕号)变更地址和股东,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五)同意广州环宇标准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127〕号)变更股东和机构性质,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六)同意深圳信测科技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230〕号)变更股东和许可范围,保持原许可证号不变。   三、批准注销的检验鉴定机构   批准深圳鹏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事务所有限公司注销其上海分公司。   质检总局   2013年4月17日
  • 质检总局新增18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批准上海众材工程检测公司等25家企业申请设立、变更及注销检验鉴定机构资格的公告”,详情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上海众材工程检测公司等18家企业自公告之日起获得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许可,批准上海胜邦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6家检验鉴定机构变更许可事项,批准注销深圳鹏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检验鉴定机构资格。   现将许可、变更和注销情况公告如下:   一、 获得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和许可范围   (一)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范围:进出口建筑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的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   (二)福州市吉田检验服务有限公司。许可范围:服装、纺织品、鞋类、杂货的检品、检针和后整理,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三)温州确思特检测验货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纺织品、鞋类、杂货类、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产品的验货及工厂审核,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四)测势界(宁波)检测产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检测。   (五)宁波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及磁性的检测,根据欧盟标准和法规开展化学物质检测。   (六)西安未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检测。   (七)广州市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及其原材料等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和其他技术服务。   (八)优力检测服务(广州)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机械及环保产品测试、检验服务。   (九)倍科质量技术服务(东莞)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气产品、纺织品、鞋类、玩具及儿童用品、家具的安全检测,电子电气产品EMC检测。   (十)东莞市信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气产品、纺织品、鞋类、玩具及儿童用品、家具的安全检测、电子电气产品的EMC检测。   (十一)誉标检测(深圳)有限公司。许可范围:进出口电子电器产品、纺织品、玩具及儿童用品、饰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材料等消费品的质量检验、检测。   (十二)深圳市冠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范围:电子电器产品、轻工产品测试,电磁兼容技术检测,签发检测报告或者检验证书等证明文件。   (十三)利达电器技术测评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许可范围:玩具及其他儿童产品、涂料、纺织品、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家具、家用电器及灯饰的检测服务。   (十四)欧陆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许可范围:电器、玩具、纺织品、皮革的质量检验检测服务。   (十五)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公司中山分公司。许可范围:取暖器、壁炉、炉灶、烤炉等进出口商品及其零部件的检验鉴定和实验室检测。   (十六)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公司厦门分公司。许可范围:石材、陶瓷砖、卫浴产品、玻璃检测。灯具及相关产品、引擎驱动式工具及设备、光伏产品、玩具及纺织品、家具、手工具、野营及户外用品、健身器械、电器及零部件和杂货的验货服务,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十七)必维申美商品检测(上海)公司绍兴县分公司。许可范围:进出口纺织品、服装检测。   (十八)深圳必维华法商品检定公司汕头分公司。许可范围:服装、玩具、家具、陶瓷、文具、厨具、鞋、电器的验货服务,不包括实验室检测。   二、 批准变更的检验鉴定机构   (一)同意上海胜邦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80〕号)变更名称、法人代表和股东,变更后的名称为优力胜邦质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二)同意太仓型动自行车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196〕号)变更中英文名称和地址,变更后的名称为太仓型动运动用品检测有限公司,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三)同意青岛无可志综合物流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76〕号)变更中英文名称、法人代表和股东,变更后的名称为青岛科鉴检验有限公司,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四)同意东莞市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195〕号)变更地址和股东,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五)同意广州环宇标准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127〕号)变更股东和机构性质,保持原许可范围和许可证号不变。   (六)同意深圳信测科技有限公司(国质检检许字〔230〕号)变更股东和许可范围,保持原许可证号不变。   三、批准注销的检验鉴定机构   批准深圳鹏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事务所有限公司注销其上海分公司。   质检总局   2013年4月17日
  • 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400.00万元采购空气压缩机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空气压缩机 开标时间: 2022-02-18 14:30 采购金额: 1400.00万元 采购单位: 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联系人: 张宁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黑龙江龙煜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韩美娜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1-21 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发布日期:2022-01-21 项目概况 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到黑龙江龙煜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永兴办事处花园小区1号楼二层门市)递交报名材料,经初审合格后,填写《报名人登记表》,获取采购文件.报名时,报名人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证; 2、营业执照正本或副本; 3、“信用中国”网站查询失信记录。 注: (1)报名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携带以上报名资料前来报名(法定代表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2)报名时必须提供以上报名资料复印件(A4纸)加盖投标人公章,一式两份,资料提供不全者将拒绝接收。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2月18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LY2021-1127 项目名称: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 预算金额:14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4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重要性分为 ★ 和一般无标示指标。★号参数为产品主要参数,不允许出现负偏差,否则投标无效。 项目 技术要求描述 总体要求 1、投标车型已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可免购置税及获得国家补贴。 2、悬挂系统为钢板纯电动公交客车、二级踏步。 3、三电系统、转向系统、仪表总线质保8年。 1、基本参数 ★车长 10500±200mm 车宽 2500mm 车高 3250mm(含空调) ★轴距 5100mm 最大总质量 18000kg ★整备质量 11100kg(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整备质量最小值计) 额定载客 78人(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额定载客最大值计) 座位数 34+1 2、主要配置 ★驱动系统 1、采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质保8年,水冷设计,外壳采用铝制材料,无级变速,整车无变速器,由电机直接驱动车辆; 2、在满足车辆动力性需求基础上提高经济性,要求驱动电机额定功率不低于120kw,峰值功率不低于240kw,峰值扭矩不低于2400Nm,满足车辆满载、爬坡等工况下提供充足动力(所投车辆车型提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证明材料); 3、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浸水可正常工作(提供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防护等级检测报告); 4、采用集成化驱动电机控制系统,将主驱动电机控制器、转向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系统、空压机控制器、电空调、DC/DC等整合为单个控制器,要求电控部件布置整齐,维修空间大(提供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5、电机散热系统采用知名品牌无刷风机,温控无级调速电子风扇冷却系统。 ★动力电池 1、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要求动力电池电池和电芯为同一品牌,电池电量 240kwh,满足呼伦贝尔区域冬季续航里程要求(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续航里程为准);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和IP69(提供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防护等级检测报告),系统能量密度不低于150Wh/kg; 2、动力电池质保8年,满足8年衰减不超过30%; 3、动力电池具备自加热和保温功能及24小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电池组温度、电压、电流、电量等关键参数和报警功能,具有过流、过压、欠压、短路自动保护、报警、自动切断供电、低温充放电控制、电池优化等功能; 4、动力电池企业售后服务能力通过国家标准GB/T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并获得七星级证书,须提供证明文件。 空气压缩机 采用无油活塞式电动空压机,压缩机排气量不低于360L/min,额定排气压力达到1.0MPa,满足呼伦贝尔地区冬季使用需求,质保8年。 车 桥 前桥承载力不小于7T、后桥承载力不小于11T(满足车辆载荷要求),前、后桥采用盘式制动器,配置横向稳定杆,一体化免维护轴承单元。质保8年 悬 架 采用钢板弹簧式,双向作用减震器/空气悬架 转向系统 采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转向电机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方向盘上下、前后可调,四季通用助力油,确保在车辆低速时方向机安全可靠。 ★制动系统 1、采用进口品牌EBS系统,保证车辆具备以下辅助功能,保障行车安全: (1)具备停车制动功能,当车辆停稳后再深踩制动踏板,可实现驻车制动; (2)具备坡道辅助技术,当车辆在半坡起步时不会发生溜车情况; (3)具备低速蠕行功能,即当车辆位于D挡时,不踩加速踏板也能够实现车辆的低速正常行驶; (4)具备驱动防滑功能;保证车辆在冰雪、湿滑等低附路面能够正常驱动加速。 2、双回路气压制动,储能弹簧驻车制动,储气筒安装自动排水装置。 轮 胎 全钢丝真空子午线轮胎,275/70R22.5 车 身 1、全承载车身、二级踏步结构; 2、整车采用全浸式进口阴极电泳防腐工艺(提供设备采购合同或发票),保证八年不生锈、不断裂。车身外蒙皮要求采用机器人自动喷涂,漆膜质量好,喷涂无死角(提供设备采购合同或发票),确保8年质保期内不得出现腐蚀漏水等现象。 车 门 前中门均为双扇内摆门。带防夹功能及限位装置,门打开时,车辆不能起步。前门采用双层玻璃。 乘客门配备免维护转臂球头(自润滑功能),防寒胶条,毛刷加长加密加厚,防寒门泵,质保8年。 风挡玻璃 前风挡为全景整体式夹胶安全玻璃,后风挡为钢化玻璃。 车 窗 侧窗采用镶嵌式中控玻璃推拉窗(防晒),司机窗为白色中空内嵌推拉窗。 天窗 2个天窗,带换气扇,该天窗同时是紧急安全出口。 座椅及附件 1、驾驶员气囊可调座椅(上下前后可调),具备司机离座报警、通风和加热功能,带三点式安全带,考虑司机乘坐舒适性和减轻疲劳,驾驶员座椅第三方检验报告。 2、乘客座椅采用全软包座椅(冬季防寒、夏季防热),座位数不少于34(乘客位)+1(司机)座,设置爱心座椅,并用颜色特殊区分。 司机包围 1、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符合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 1241-2019的技术要求。 2、隔离设施在型材拼接处有减震措施,防止异响。 3、司机包围采用钢/铝合金材质,围门采用转轴结构。 扶手杆 1、钢管喷塑扶手+广告牌固定式吊环;带防寒套吊环30个; 2、前门扶手加1.2M身高标识,带侧窗扶手,中门前后各1个无线下车铃按钮。 录像监控系统 全车无死角监控系统,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彩色液晶显示屏,具备准确记录行驶状态信息和存储功能。 内 饰 1、整车采用轻质PVC或PP材质地板,地板上设电机检修口;铺设石英砂耐磨防滑地板革。车辆保暖采用适合东北的保暖方案,要求电池舱安装防火隔热材料,车辆内饰与骨架之间采用加厚发泡处理工艺,驾驶区地板下方粘贴隔热材料,保证整车与驾驶区及电池仓的温度。 2、顶棚采用冲孔铝塑板,空调风道采用环保耐低温PVC材质,带LED条灯。 ★暖风及除霜系统 独立加热器+司机处散热器合理布置,司机脚踏开出风口(大功率);大功率除霜器独立柴油水暖,驾驶区安装取暖器;前、中门安装踏步取暖器; 车内附件 1、安装司机头顶风扇,司机前侧、左侧下拉自锁式遮阳帘; 2、连接8只隐藏式发声喇叭。 3、车厢右上角安装显示温度、时间的电子钟。 4、反光背心、2个停车楔、每2辆车配备1套随车工具,其他按照厂家标配。 公交专用设施 1、安装不锈钢投币机,投币机容量达500元。预留IC卡机线束接口。 2、电子路牌:前后LED 路牌,后路牌带刹车、转向功能。 仪 表 采用知名品牌三级CAN总线仪表,能显示故障代码、电池电量、转速、前后气压报警指示和蜂鸣警告等 整车电器原件 整车线束采用镀锡铜线,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防腐性,加强线束紧固,线束布置做好隔热处理;底盘外露部分接插件采用进口产品,保证防水性能良好。 后视镜 左短右长杆式电动后视镜(电动调节、除霜),外后视镜带补盲镜。 灭火置及火灾报警 电池仓、电机及后舱体,加热器舱安装灭火弹(筒状)或配备专用灭火装置。车内配备不少于两具4kg ABC型干粉灭火器。 应急锤 车内均布不少于8个防盗警报豪华车用安全锤。 视听系统 MP3收放机。 蓄电池 安装不低于 2*90AH 免维护蓄电池。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供货完毕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本次招标要求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供货能力,并具备下列条件:①投标人必须是合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投标人应为本次招标设备的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经销商必须提供设备生产厂家授权证明或者经销许可(加盖投标人公章))。有类似销售业绩,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生产或销售能力。②供应商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③投标人必须满足招标人提供的供货要求。2、投标人在国家信息中心主办“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和“信用呼伦贝尔”网站(http://124.67.161.222/)、“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scjdglj.hlbe.gov.cn/)-呼伦贝尔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信用内蒙古”网站查询是否有失信记录,即截止开标当日评审查询时间未被记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名单。3、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年01月21日 至 2022年01月27日,每天上午8:30至12:00,下午14: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到黑龙江龙煜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永兴办事处花园小区1号楼二层门市)递交报名材料,经初审合格后,填写《报名人登记表》,获取采购文件.报名时,报名人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证; 2、营业执照正本或副本; 3、“信用中国”网站查询失信记录。 注: (1)报名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携带以上报名资料前来报名(法定代表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2)报名时必须提供以上报名资料复印件(A4纸)加盖投标人公章,一式两份,资料提供不全者将拒绝接收。 方式:符合上述条件的投标人可在2022年01月21日至2022年01月27日,每个工作日上午8:30—12:00时,下午14:30—17:00时到黑龙江龙煜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永兴办事处花园小区1号楼二层门市)递交报名材料,经初审合格后,填写《报名人登记表》,获取采购文件。 报名时,报名人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证; 2、营业执照正本或副本; 3、“信用中国”网站查询失信记录。 注: (1)报名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携带以上报名资料前来报名(法定代表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2)报名时必须提供以上报名资料复印件(A4纸)加盖投标人公章,一式两份,资料提供不全者将拒绝接收。 售价:¥1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2月18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2年02月18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详见采购文件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牙克石市原林业师范学校二楼 联系方式:张宁 15374626234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黑龙江龙煜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永兴办事处花园小区1号楼二层 联系方式:韩美娜 13171178529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韩美娜 电 话: 13171178529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空气压缩机 开标时间:2022-02-18 14:30 预算金额:1400.00万元 采购单位: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黑龙江龙煜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1-21 牙克石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发布日期:2022-01-21 项目概况 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到黑龙江龙煜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永兴办事处花园小区1号楼二层门市)递交报名材料,经初审合格后,填写《报名人登记表》,获取采购文件.报名时,报名人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证; 2、营业执照正本或副本; 3、“信用中国”网站查询失信记录。 注: (1)报名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携带以上报名资料前来报名(法定代表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前来报名的需携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2)报名时必须提供以上报名资料复印件(A4纸)加盖投标人公章,一式两份,资料提供不全者将拒绝接收。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2月18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LY2021-1127 项目名称:牙克石市新能源车辆置换-公交车项目 预算金额:14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4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重要性分为 ★ 和一般无标示指标。★号参数为产品主要参数,不允许出现负偏差,否则投标无效。 项目 技术要求描述 总体要求 1、投标车型已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可免购置税及获得国家补贴。 2、悬挂系统为钢板纯电动公交客车、二级踏步。 3、三电系统、转向系统、仪表总线质保8年。1、基本参数 ★车长 10500±200mm 车宽 2500mm 车高 3250mm(含空调) ★轴距 5100mm 最大总质量 18000kg ★整备质量 11100kg(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整备质量最小值计) 额定载客 78人(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额定载客最大值计) 座位数 34+1 2、主要配置 ★驱动系统 1、采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质保8年,水冷设计,外壳采用铝制材料,无级变速,整车无变速器,由电机直接驱动车辆; 2、在满足车辆动力性需求基础上提高经济性,要求驱动电机额定功率不低于120kw,峰值功率不低于240kw,峰值扭矩不低于2400Nm,满足车辆满载、爬坡等工况下提供充足动力(所投车辆车型提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证明材料); 3、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浸水可正常工作(提供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防护等级检测报告); 4、采用集成化驱动电机控制系统,将主驱动电机控制器、转向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系统、空压机控制器、电空调、DC/DC等整合为单个控制器,要求电控部件布置整齐,维修空间大(提供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5、电机散热系统采用知名品牌无刷风机,温控无级调速电子风扇冷却系统。 ★动力电池 1、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要求动力电池电池和电芯为同一品牌,电池电量 240kwh,满足呼伦贝尔区域冬季续航里程要求(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续航里程为准);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和IP69(提供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防护等级检测报告),系统能量密度不低于150Wh/kg; 2、动力电池质保8年,满足8年衰减不超过30%; 3、动力电池具备自加热
  • 家电标准与行业成长同步 年内实施19项国标
    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19项家电国家标准将在年内实施。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还计划对35项家电标准进行制定和修订。相关专家就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标准化体系正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目前,家电标准化工作正朝着更加细化和创新的方向发展,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以及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准制定从量变到质变   据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马德军介绍,2010年,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发布了11项标准,其中有4项是国家标准、7项是行业标准,另外还向有关部门报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6项。据了解,依据国家标准主管部门相关标准计划项目,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正在组织制定和修订15项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   1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第2号公告,公布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611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家用电器类相关国家标准19项。公告显示,这19项标准将于年内先后实施。   中国家电协会名誉理事长兼全国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霍杜芳对此指出,2010年是中国家电标准化体系建设从量变向质变发展的关键一年,标准体系得到不断的细化和深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我国家电标准体系建设从追求标准数量向追求标准质量转化。   工信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划和制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家电行业标准体系的整体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家电企业更多地参与目标市场的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检测及认证结果的认可度 加大对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相关技术法规制修订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   据有关人士日前透露,工信部今年计划对35项家电标准进行制定和修订,其中,新制定的标准21项,修订标准14项。据了解,新制定标准包括:储水快热组合式电热水器、电炖锅、电动按摩床、电灭蚊拍、电热卷发器、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烤箱、家用和类似用途暖风干衣机等。除此之外,一批商用电器产品如商用电磁灶、商用豆浆机也首次纳入行业标准的制定。另据中国家电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亚晨介绍,今年这一批次的标准制定和修订都是根据标准体系的现状和企业的市场需求确定的,且都是行业标准,由全国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工作。   马德军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做好家用电器行业在节能环保、物联网、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用电设备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对新技术、新产品及时地跟踪、研究,做好标准的预研工作,不断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相关负责人魏宏强调,涉及家电安全的系列标准应该进一步细化,产品性能标准应该更多地通过行业标准来实现,同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必须制定产品标准。未来,标准的制定要以质量取胜。   ■从整机向零部件延伸   记者查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公告了解到,即将于今年实施的19项标准中既包括空调、洗衣机、电冰、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抗菌标准、豆浆机等整机产品标准,也包括家电抗菌材料标准、水床加热器、电动机-压缩机等零部件的安全标准。同时,工信部今年计划制修订的标准中还包括冰箱用门封磁条、门封塑胶套,空调电子控制器、管路件及连接管等零部件的行业标准。   另外,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用主要零部件分技术委员会于2008年10月在西安成立,负责制定、修订制冷器具、取暖器具、清洁器具、小家电等九大类家用电器的主要零部件国家标准。   记者从中国家电研究院获悉,《洗衣机排水泵技术要求》、《洗衣机进水阀技术要求》、《洗碗机洗涤泵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送审稿)已通过了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的审议,之后将形成报批稿分别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信部批准。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部部长鲁建国介绍说,加上前两年通过审定的标准,目前洗衣机零部件的标准已经达到5个,包括进水阀、洗涤泵、排水泵、牵引器、电脑程序控制器。   鲁建国表示,产品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零部件质量是否优良,不少家电的故障问题归根到底是零部件质量不过关造成的。比如洗衣机的能效不仅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和结构,也与电机、排水泵及阀门等零部件的效率特别是与电机的效率有直接关系,而温控器、定时器等易损件的质量也都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他认为,一直以来,我国工业体系都存在着重产品轻零部件等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整机标准的制定,正在开展对零部件等相关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这也是为了完善家电产品标准体系,使家电产品有一个完整的标准框架。零部件标准的增加,说明家电行业的质量控制正在向上游发展,标准的制定将有力提升零部件设计制造的地位,可以减少并最终杜绝部分企业的偷工减料行为,提高零部件生产效率,使产品的质量控制更为可靠准确,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通过零部件标准化体系的实施,可以解决零部件互不通用的情况,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升整机产品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霍杜芳也表示,从整机向零部件延伸也是家电标准体系建设深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2011年将实现标准全文上网   标准是对企业的限定,其最大的获益者是消费者。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标准在发布和实施之初,相关机构和企业会进行相应的新闻宣传,但消费者大多对此知之不多,即便是对在多类家电产品上粘贴的能效标志也了解不多,甚至有人向本报询问冰箱是1级能效最高还是5级最高。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对于标准的宣传,历来只在行业内进行,参与者大多是标准的制定单位及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   霍杜芳认为,消费者有权和有必要了解标准的信息,有权有必要知道标准的内容。因为当消费者了解了标准信息,知道了标准的内容,就更容易合理选择和理智消费,也就不易被忽悠被欺骗了。她指出,今后对标准的宣贯,不但要在行业内部进行,还要在消费者群体中进行,让消费者也成为标准贯彻的推动者和监督者。   魏宏透露,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要实现标准全文上网,官方网站将在不久后把全部国家标准上网并公开免费阅览。   专家们认为,这一举措为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全社会成员查阅标准敞开了便利之门。但是标准毕竟是专业技术的精髓,因此还应对标准进行简单、通俗、有趣的解读,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和理解。   ■服务标准体系正在建设中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前虎介绍,该协会投诉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家电类投诉量一直位居前列,与此同时,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不断降低,而关于服务问题的投诉比例则不断上升。   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副会长赵泽蕊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的确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家电的过程中对于服务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变化其实也体现在标准的制定工作中。”赵泽蕊表示,近两年,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服务标准数量及分量逐渐增加正在引起业内的普遍关注。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表示,在家电安全标准、性能标准以及针对新产品某种特质方面的标准上,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是基本同步的,甚至有所超越,但服务标准则是我们的短板。近年来,企业的服务竞争不仅促进了我国家电售后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使服务标准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只是虽然一些企业推出了一些标准,但大多还是自身行为,难获整个行业的认可。   2003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实施了《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从2004年开始,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根据该《规范》开展了家电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将家电维修服务部按照场地、设备、设施、人员、管理等方面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此后,《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家用平板电视接收机安装和维修技术规范》、《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相继出台。但这些标准往往只限于某一类家电、某一个方面,且均为行业标准,缺乏约束力。   为了适应家电服务标准化的需要,2008年,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2010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发布了九大家电售后服务标准,这是我国家电服务领域首批国字头通用标准,内容涵盖了家电业售后服务的通用要求以及冰箱、空调、热水器等8个品类的特殊要求,该系列标准对家电售后企业的行为、服务人员资质、上门服务规范、收费规范以及信息回访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专家们指出,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会促使家电服务行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于第三方服务商的成长也必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赵泽蕊透露,2011年,该协会将起草完成《农村地区家电维修服务规范》、《政府采购电子电器服务规范》2项国家标准,以及《家用储水式电热水器拆装和维修服务的技术规范》、《家用电冰箱维修服务技术规范》和《家用电动洗衣机拆装和维修服务的技术规范》3项行业标准。同时,向商务部申报立项《家用电子电器维修服务经营者开业专业技术条件》、《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维修性测评技术规范》2项国家标准及《小型空调器拆装安全作业规范》、《家用空调系统拆装和维修服务的技术规范》等11项行业技术规范。   ■国际标准不再是最先进的   “过去,国际标准被看成是最先进的,但现在应该打破这种认识。”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王雷表示,标准的制定应当与时俱进、体现创新的原则。国际标准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标准,最满足、最适应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标准,才是最好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学习国际标准,还要在标准体系建设上做出中国的特色,同时用技术创新来更好地提升标准,其中包括国际标准。”王雷说。   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李一介绍说,中国家电标准制定起步很晚。1976年,IEC关于家电的标准就已经出到第二版了,而1984年我国才开始进行家电国标的制定。1987年,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国家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秘书处设在当时的北京家电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家电标准的制定体系从此进入逐步健全的过程。   李一总结说,我国家电标准特别是产品标准的制定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以前,家电国家标准数量较少。由于国家对标准的制定有数量限制,每年能够立项的指标只有1000多个,所以即使翻译了一些标准,但这些标准只能成为行业标准或者供企业参考 1995年至2004年,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家电业开始完全等同或者等效采用IEC标准 2005年之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放宽了标准的立项限制,各种家电标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电标准体系的建设因此变得更加健全。现在我国家电国标很多已经和IEC标准同步(均为第四版),一些标准甚至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雷指出,中国作为家电制造大国,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也要有话语权和表决权。“十二五”期间是中国从家电业制造大国向强国跨越的重要时期,标准工作必须成为中国从家电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   年内将实施的19项家电国标   2011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发布公告2011年2号公布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批准的611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家用电器类相关国家标准19项。
  • 记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
    贴心服务:开启市场的金钥匙   ——记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   近日,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与慈溪市一家日资机电企业签订了一份“检测合作协议”,企业可在半年的时间内不限次数、随到随做的进行产品环境测试。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宁波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了包年、包设备等检测形式,既降低测试成本,又缩短测试周期,极大地便捷了企业产品测试。   作为国内重要的电器出口基地,慈溪近年的电器产品出口量在15万批次以上,价值逾18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慈溪市企业不断向高科技、智能化、环保安全等领域转型,不少企业产品需要在高温、高湿、高压、粉尘等特殊环境下进行检测,而企业自身购置设备则需要高昂成本。同时,缺乏一家能够承担电器产品型式试验的专业实验室,产品型式试验需外送至省内外指定实验室,导致型式试验周期长、交流难等问题已成为限制慈溪电器出口的最大瓶颈。   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宁波检验检疫局与慈溪市政府合作,成立了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实验室。自2005年11月开检至今,慈溪实验室已发展成一家以家电产品为主,包含插头插座、灯具、电动工具产品的安规、电磁兼容、噪声检测的专业电气检测实验室。2008年底又顺利增加了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的能效检测项目,现累计检测项目达9大类59个小项。目前实验室已成为国家质检总局指定型式试验检测实验室,区域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检测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2006年至2008年检测业务平均增长率达到80%。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慈溪实验室整合了提供检测绿色通道、提供免费的产品整改方案、免费提供产品型式试验部分项目预检测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并利用实验室在技术、设备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修订行业标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企业共渡难关。       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山巍(右三)在电器安全检测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家门口的“认证服务”   近日,华裕电器集团公司等五家企业与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书,检测中心免费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测、认证以及整改的技术服务等,企业负责人在签约现场表示:“与检测中心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后,企业在做相关认证、检测产品等方面就有了专职的技术顾问和认证机构,再也不用跑远路到宁波、上海等地做相关认证了。”   自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成立以来,经过3年的发展,慈溪实验室已成为国内硬件设施一流、技术力量雄厚、检测项目齐全的专业检测实验室。拥有5000平方米的试验用房,4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下设大小家电检测室、电动工具检测室、电气附件检测室、灯具检测室、EMC检测室、噪声检测室及能效检测室等。目前实验室通过的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共9大类59个项目,检测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灯具、电气附件、电动工具、电动机、EMC、噪声测试和能效测试。其中洗衣机、冰箱和空调能效检测实验室硬件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于去年12月通过CNAS认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第一批指定能效检测实验室。   依靠先进齐全的检测设备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措施,实验室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认证机构来慈溪开展电气产品就地检测,极大地方便了本土及周边地区电器生产企业就近进行产品认证。随着近期通过CNAS复评审,更有远在上海、苏州、广东等地的认证机构慕名而来,委托实验室进行检测。截至目前,实验室已和VDE、UL、TUV、SGS、SLG、广家所等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为本土及周边地区电器生产企业产品认证提供了便利。   实验室与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很好地满足了慈溪及周边地区电器产品型式试验和其他委托测试需求。型式试验产品首测不合格率逐年下降,3年累计达到30%。型式试验周期由原来的外送至无锡、杭州实验室时的5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   电气企业的技术顾问   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自2005年建成以来,立足地方产业结构,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发挥技术优势,逐渐成为慈溪出口企业的“质量中心”、“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出口电器质量帮扶合作备忘录”、举办家电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等,做好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对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电子冰箱在北美市场遭遇了退货,主要原由是该产品中的适配器在使用中出现了变形而导致的使用危险。该公司在之后的核对中发现,是其在经营中不慎购入了海宁一家电器公司生产的劣质适配器所造成。与此同时,海宁的这家电器厂正以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未付清货款而将其告上了法院。为取证,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委托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对该批适配器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认定。   中心受理该委托试验后,有关负责人立刻将该试验任务分配下去,检测工程师加班加点按IEC和客户指定的适配器耐久试验两部分展开细致、全面的检测。第二天上午便出具了系统、完整、准确的检测报告,为该企业在诉讼中争取了第一时间。同时,检测结论与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的复检结论一致,为该企业在一审、二审诉讼全胜奠定了基础,并最终挽回了经济损失。   去年3月份,实验室与慈溪市附海镇政府签订了产品质量企业帮扶合作备忘录,开启了系统内乃至国内检政双方联姻深层次合作共同扶植地方出口电器企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子,共同致力于提升本地区出口电器生产企业的设计、生产、检测的技术能力,提高出口电器质量水平,促进电器产品对外贸易的持续稳步协调发展。此举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帮扶企业产品质量,促进附海镇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电气安全检测中心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为开拓当地认证检测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使各电器产品生产企业厂检人员更好地掌握产品检测技术,熟练操作检测仪器,实验室自6月开始将长期举办“家电产品检测知识”专场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该培训班3次,累计培训100余人次,受到企业热烈欢迎,个别企业一次参加人数达到5~6人,同一企业连续两次参加培训。   上门服务的“工程师”   2007年,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左右筹建国家级电气实验室,监测中心负责人一听到消息,就主动联系先锋集团,表示愿为先锋集团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从设备采购、安装、运行,到实验室管理参与其中,为企业电气实验室的最终建成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自2008年4月份以来,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慈溪)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了解到企业技术指导需求,主动利用周六、周日以及中午休息时间,针对企业产品特点派遣对口的专业检测工程师,进行由点向面的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帮扶,目前已有达能电器、先锋电器、爱佳电器等多家企业接受过该服务,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针对企业的要求,中心的工程师们决定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长期举办“家电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另外,中心还派遣专业电器产品检测工程师对企业进行对口帮扶指导,到企业了解产品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内容涉及标准讨论、常见问题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现场答疑。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帮扶形式,使技术指导、问题解答更加便捷易懂,受到企业现场人员的热烈欢迎。   应对金融危机的技术后盾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慈溪市机电产品面临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实验室凭借三年来积累的技术、设备优势,采用多举措、多渠道帮扶措施,力助机电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共渡难关。   为企业节省产品认证检测费用是实验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出的第一招。去年,实验室利用本地检测优势和与国外认证机构的通畅的合作渠道与浪木电器开展认证检测合作,在快捷完成认证测试的同时,为企业节省认证费、测试费、差旅费等各项费用。据估计,自去年合作以来,浪木电器可节省各项费用10余万元,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制修订标准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竞争优势。去年以来,实验室以超前的市场信息、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支持企业制定各类标准。奇迪电器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冷热饮水机的特殊要求》国家行业标准的组长单位,而实验室在产品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奇迪电器和实验室在制定该标准方面建立互补合作,奇迪电器积极牵头标准制定,而实验室则提供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有效促进该项标准制定工作。   设立快速通道,在技术把关同时帮扶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均奕电器是一家新兴的电器企业,由于对检验检疫流程不熟悉,并恰逢金融危机,企业10余款取暖器产品急需通过产品型式试验和国外产品认证,时间紧任务急。实验室获悉该信息后,主动在企业送检之前介入产品检测,通过技术帮扶不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顺利通过型式试验检测,同时也完成了该产品的认证检测,获得了出口国外市场的通行证。
  • 国产“超级低温工厂”攻坚纪实
    -269℃温度下冷量为2500 瓦的千瓦级液氦制冷机冷箱(左)和-271℃温度下冷量为500瓦的百瓦级超流氦制冷机冷箱(右)。用于2500瓦低温系统的氦气螺杆压缩机测试验收。我国首套出口国际的200瓦液氦温区制冷机。大型低温制冷团队。理化所供图■ 中国科学报记者 倪思洁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就在举国欢庆之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的科学家们却在思考一个关乎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航天事业要发展,需要依靠推力更大、效率更高、清洁环保的大型运载火箭。液氢液氧作为比推力高且环保的火箭推进剂,在相同条件下能够产生更大的速度增量,采用液氢液氧的火箭发动机效率更高。氢气在-253℃才能变为液态,想生产液氢,先要有大型低温制冷装置。然而,此时的大洋彼岸,美国明令禁止各类机构向中国出口-250℃以下的低温制冷机及核心部件。“大型低温技术是太空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2009年1月,理化所科学家主动向中国科学院请缨,申请攻克大型氢氦低温制冷技术的“堡垒”。一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国产化的攻坚战悄然开始。1 前奏:“砸锅卖铁也得做”低温环境的创造要靠低温制冷机不断把环境内的热量向外抽,同时又不让外面的热量进来。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素有“超级低温工厂”之称。它如同超大型冰箱一般,能够将温度降到-253℃以下乃至-271℃超低温,并维持百瓦至万瓦制冷量。这种“超级低温工厂”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撑装备,在航天低温推进剂保障、特种材料提取、氢能利用与氢储能、战略氦资源开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这种不可替代性,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借此锁死中国相关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理化所老一辈科学家洪朝生院士、周远院士就开启了低温技术研究,尝试突出重围。然而,直到2009年,国家还未正式为面向新需求的大型低温制冷装置研发项目立项,零敲碎打的小课题无法撑起建制化攻关。相关科学家心急如焚,向中国科学院提出立项建议。详细了解情况后,院领导当机立断:“还等什么,砸锅卖铁也得做!”中国科学院向理化所特批经费,紧急部署重要方向上的项目。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也开始研究大型低温制冷装置是否具备成为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条件。当时,恰逢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试点启动。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研装备的自主创新,并以中国科学院为试点,探索国家财政对重大科研装备自主创新的支持模式。项目立项论证过程中,长期从事液氢温区低温制冷技术研发工作的理化所研究员李青带着团队反复论证方案。他常常因腰疼而汗透衣衫,却依然在为我国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努力。他一度住在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忙到下半夜。在组织专家进行广泛调研和严格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启动“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研制”项目,由理化所牵头攻关,项目经费1.73亿元,李青任首席科学家。这个项目后来被很多人称为“一期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出一台万瓦级液氢温区制冷设备,突破了高速氦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稳定性技术、超低漏率板翅式低温换热器设计和制造技术、高精密油分离技术、气动低温调节阀制造技术及系统集成调控技术五大关键技术。研制初期,由于国内很少进行大型低温制冷相关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国产的压缩机、低温换热器等关键设备的密封性能比需求差两个数量级。项目组在理化所5号楼旁边搭建起一座简易小楼。夏天,大家包扎绝热材料时,汗水哗哗往下流。冬天,大家靠着一个小小的取暖器,手脚冰凉通宵达旦地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4月29日,在李青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一期项目通过验收,我国初步具备了自主设计与制造液氢温度级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的能力,解决了大型液氢温区低温制冷装备从无到有的问题。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中国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国产化的大门。而对于科学家来说,他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2 目标:“还要继续往下降”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我国部署了大量大科学装置项目。看着装置一个个“上马”,理化所的科学家们却想得更远。很多大科学装置需要使用超导设备,包括超导磁体和超导高频腔。为获得良好性能,这些超导设备大多必须在液氦温区(-269℃左右)至超流氦温区(-271℃左右)工作。有人说,“如果没有大型液氦或超流氦温区的制冷装备,大部分大科学装置无异于一堆废铁”。因此,更低温区的低温制冷机成为必需。当时,国内没有能力生产更低温区的大型低温制冷装备。一些大科学装置项目因为进口产品的供货时间不可控等问题,在争分夺秒的国际科技竞争中陷入被动。“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到液氢温区,温度还要继续往下降,覆盖全温区,降到液氦温区甚至超流氦温区。”理化所时任所长张丽萍与原所长、一期项目总顾问詹文山商量。以当时的技术能力,大型低温制冷机做到-253℃已属不易。若要降到-269℃甚至-271℃,难度可想而知。大家讨论后决定,从一期经费里“挤”出小部分经费,论证实现全温区大型低温制冷技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理化所于2014年向中国科学院提交报告,申请将项目延续下去。这份报告被反复修改了不下25次,争论最多的问题是,接下来是“一步一个台阶”还是“一步跨两个台阶”。“一步一个台阶”,指先立一个项目攻克液氦温区制冷装备,再立一个项目攻克超流氦温区制冷装备。这种做法步子稳,但速度慢。“一步跨两个台阶”,指只立一个项目,攻克液氦和超流氦温区的装备,研制出一台能同时提供-269℃和-271℃温度的装备。这种做法速度快,但风险高。起初,大部分人支持走更稳妥的路线。“液氦温区的装置我们有把握,而超流氦制冷机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更别说把它制造出来。”理化所研究员、二期项目常务副总指挥龚领会说。但国内对制冷的现实需求、国际竞争的胶着局势不等人。中国科学院和理化所最终决定,“一步跨两个台阶”。2015年,立项申请得到国家认可。在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支持下,二期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无缝衔接,经费为1.87亿元。龚领会觉得压力大极了。二期项目研制内容包含3种制冷机,一是-269℃温度下冷量为 250 瓦的百瓦级液氦制冷机,二是-269℃温度下冷量为2500 瓦的千瓦级液氦制冷机,三是-271℃温度下冷量为500瓦的百瓦级超流氦制冷机。不仅如此,后两种制冷机还需要集成到一台装备上。“项目内容多,时间又紧,真怕拿不下。”龚领会坦言。3 征程:向-269℃进发不出所料,技术和时间的双重压力让项目难度倍增。按照计划,研究团队先要研制一台冷量相对小的液氦系统。2016年9月,250瓦液氦系统集成完毕,开始调试。“没承想,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开机一试就出问题,温度降不下去。”理化所时任副所长、二期项目总指挥刘新建说。讨论会开了无数次,原因查了无数遍,问题却一直没能解决,大家的信心一点点跌到谷底。“干到一半就干不下去了,往下怎么办?”刘新建心里打鼓。到2017年夏天,大家觉得修修补补的“保守治疗”已无济于事,便决定破釜沉舟:“拆了!重新组装!”要拆的设备主要是冷箱。从外观看,冷箱像个大罐子,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零部件,氦气在这里变成液氦或超流氦。拆装任务在理化所廊坊园区开展。那时,园区还没竣工,厂房刚刚通上水电。为了节省时间,龚领会带着团队几个年轻人,把凉席、被单、水壶、“热得快”和成箱的方便面搬进厂房,就地住了下来。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月,他们总算找到了问题。调试进度随之顺畅起来。到2017年10月,250瓦液氦制冷机通过专家验收,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达100%。攻关团队信心倍增。基于成功经验,他们进一步研发并完善关键核心设备——高速氦透平膨胀机,集成出2500瓦液氦制冷机。2019年9月,大型液氦制冷系统性能达到设计指标。不过,研制出百瓦级和千瓦级液氦制冷设备,项目任务只完成了一小半,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们。4 突破:向-271℃冲刺项目的另一半任务是研制出百瓦级超流氦制冷机。这部分任务与液氦制冷机研制几乎同步启动。超流氦制冷机的关键设备是离心式冷压缩机,也是整个项目中最让大家提心吊胆的设备。冷压缩机能在低温下工作,采用电磁轴承,要求控制系统在0.5毫秒内对转子可能发生的偏离作出准确反应。低温技术实验中心(理化所前身之一)从1959年起就在研制各种接触式、非接触式轴承压缩机,却从没研制过电磁轴承压缩机。为稳妥起见,项目组准备了两条路线,一是从国外购买整机或零部件,二是全部自主研制。两条路线,齐头并进。结果,第一条路线状况百出,大家的心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2015年,科研团队寻得一家有冷压缩机生产经验的外国公司,都已谈妥购买事宜,没想到招投标之前,这家公司发来邮件说:“为获得出口许可证,我们上周与政府部门进行了讨论和协商,但是它们对发放出口许可证持较负面观点,理由是贵所被列入了政府的禁购名单。”后来,科研团队又找到另一家外国企业,可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冷压缩机运到廊坊,第一次试车就失败了,返修进度也一拖再拖。第二条路线虽然同样困难重重,却让人踏实许多。在第一条路线彻底行不通时,科研团队已经积累了多年技术经验,自主攻克了电磁轴承的技术难题。此后,科研团队将全部精力集中到第二条路线上。到2019年,团队自主研制出的冷压缩机进入技术测试环节。由于试验需要使用大量液氦,他们将试验场地搬到具备试验条件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在这里,冷压缩机试验整体非常顺利。2019年11月,冷压缩机搬回廊坊,集成到超流氦系统试验台上。科研人员接下来的目标是将超流氦系统做到500瓦,与2500瓦的液氦系统结合。5 联调:实现一机两用2019年11月,冷压缩机样机装上超流氦系统,首次和液氦系统联调;12月,第二次联调,超流氦系统首次达到-271℃……试验看上去一切顺利。然而,就在他们逼近500瓦、-271℃的更高目标时,问题出现了。2020年2月,第三次联调获得一个好结果和一个坏结果,好结果是超流氦系统在-271℃下,获得了瞬时502.9瓦制冷量;坏结果是仪表系统发生故障停机。那时候,试验经常做着做着就停机,电机过热,仪表报警。“自己研发的装备,自己能推断问题在哪儿,可以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二期项目首席科学家、理化所研究员刘立强虽然心急,却有底气。他们一边继续完善冷压缩机各种性能,一边努力解决包括电机过热在内的各类问题,超流氦系统稳定运行时间逐渐延长:2020年7月初,第九次联调,稳定运行1小时;月末第十次联调,稳定运行5小时; 8月,第十一次联调,稳定运行7小时。可是,电机过热的问题还是未能根治。一狠心,大家决定给冷压缩机做一次“大手术”,换掉电机里所有线圈,优化冷却结构。团队每个人都觉得,就算进展慢一点,交给国家的设备也容不得一丝隐患。“‘保守疗法’也许可以达到72小时的稳定性指标,但任何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都会让它处于不稳定状态。”刘立强说。2020年10月,廊坊园区里,电机线圈更换完毕,准备进行第十二次联调。这一次,他们要挑战72小时。1小时、5小时、7小时、10小时……刘立强看到了成功的征兆。以往的调试,总会有数值偏高或偏低的问题,这次却特别顺,系统一直平稳运行。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系统依然平稳。直到10月20日,设备平稳运行了72小时。“这件事终于完成了!”刘立强感觉肩上的压力终于释放了。2020年12月29日,液氦、超流氦低温制冷装置通过专家组验收。6 未来:打造世界低温技术产业高地2021年4月15日,二期项目通过项目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验收意见认为,该项目“全面突破了大型氦低温制冷装备核心技术”;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形成了千瓦级大型氦低温装置的研制能力,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这是我国首台可以达到超流氦温区的大型低温制冷装置。从这天起,中国有了自己的“超级低温工厂”。在二期项目之后,中国科学院又设立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继续支持理化所研制5吨/天级大型氢液化系统。2024年3月8日,该系统通过测试验收,系统满负荷稳定运行8.5小时,氢气液化率约5.17吨/天。在很多亲历者看来,“超级低温工厂”的成功得益于一套行之有效的重大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理化所所长王雪松介绍,低温设备项目实施过程中,理化所探索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打造了“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的创新研发模式和完整的发展链条。在管理方面,“我们打破原有‘PI(课题组长)制’课题组之间的藩篱,实体整合3个课题组,组建起面向重大战略目标的研究中心,形成了合力做大事的科技架构,为项目的统筹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王雪松说。目前,理化所大型低温制冷机已实现18台(套)的应用。其中,百瓦级液氦制冷机不仅应用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超导磁体测试装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直线加速器,还走出国门,用在韩国聚变大科学装置(KSTAR)上;液氦、超流氦制冷机应用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试验线。与此同时,理化所在螺杆压缩机、氦气阀门、高速电机、电磁轴承等部件的研制方面与企业协力攻关。山东、福建等地20多家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突破,其中有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承担国家大项目,不光要完成项目,而且要为国家打下工业基础。”龚领会说。从2010年一期立项,到2021年二期验收,再到如今先导专项接续突破,中国科学家仅用10余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数十年的路,我国大型低温制冷技术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今,这些科学家又一次看到国家对低温制冷装置的新需求,布局极低温大冷量制冷机研究,助力中国成为世界低温技术和低温产业高地,全面支撑国家战略资源、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等发展。(实习生赵宇彤对此文亦有贡献)
  • 一起走过2023,品牌合作伙伴大事记!
    寒冬腊月,掩不住内心火热,成绩斐然的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硕果累累。癸卯年是复苏的一年,更是奋进的一年。时光荏苒,2023我们已携手走过三季,为品牌创造价值,为行业倾注能量。余下时光,我们将火把持续传递,这个冬天,品牌合作“伙伴们”一起温暖且耀眼。自2006年始,仪器信息网开启招募品牌合作伙伴,结对共建,共赢未来。在过去的岁月中,几千多家仪器信息网厂商会员各展其能,其中的30家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更是大放异彩。享受仪器信息网高端品牌服务,获得行业媒体背书,专家认可与行业口碑,从而获得更多用户信赖。2023已过大半,为用户创造价值,为行业赋能,品牌合作伙伴——一直在路上。超级品牌日进行时—为品牌再添“一把火” 2023年,超级品牌日全新升级,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愈发关注如何能为不同类型,不同市场的品牌,定制行之有效的高品质超级品牌日活动,三年来,总共举办了75场直播活动,共计5w人报名参加、单次曝光量60w+、累计曝光5000w+,获得广泛关注,在活动形式上,我们围绕品牌特性拓展全新场景——利用定制化直播间,专业直播与后期团队,首创活动预热先导片,打造「策划—宣传—直播—复盘」系统的直播服务,力争让每一次活动从外到内,都能达到最大的转播效果。在内容拓展方面,我们致力于主题创新。在普析,梅特勒托利多等品牌日中,将未来数字实验室概念提上台前,引发用户对前沿革新的关注,了解品牌创新趋势。此外,我们持续进行行业拓展,为赛默飞,美谷,赛多利斯等品牌举行了形式各异,聚焦细分领域的主题研讨与产品推广,更加精准的触达目标用户。 最后特别要提到的是:超级品牌日的保留项目即是邀请重要嘉宾到访,品牌合作伙伴们率先体验到由编辑团队独家打造的专访环节以及和信立方高层、国内顶级专家组建的高端圆桌论坛,行业前沿观点与品牌理念相辅相成,引领科技未来方向,做行业的先行者。 第3季客户关怀月——上新售后服务直播周活动板块 第3季客户关怀月持续航行,自2020年活动创办以来,我们秉承着两点目标: 1. 即展示品牌售后服务整体实力,提升品牌在用户端的好感度; 2. 通过仪器的维护保养,提高仪器使用率,加强品牌与用户的情感联系。 截至目前,品牌关怀月活动曝光量230w+,活动形式除各品牌为各自的用户提供免费上门巡检和远程指导的服务外,还新增了售后服务直播活动,共有28位厂商的资深售后工程师参与,通过直播分享仪器维护保养知识,观看用户达27850位,垂直用户占比极高,备受从业者关注。 客户关怀月第3季,28个品牌参与其中,2300位用户申请巡检,获得厂商工程师上门巡检/线上指导的机会,活动也获得广大用户高度好评,在累计13篇活动报道与社区文章中获得了2w+的阅读量。未来,客户关怀月将会不断探索,挖掘更多品牌的维护保养类产品、耗材/配件的销售机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升品牌声誉与行业影响力,构建品牌与用户的理想生态。科学仪器行业首部人文纪录节目《科技追梦人》栏目上线 近年来,科技前沿领域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建设十分重要,诸如苹果,谷歌等头部企业都在人文建设上付出大量精力。借此契机,仪器信息网重磅打造《科技追梦人》节目,让用户了解仪器品牌对从业者,对行业做出的贡献,提升品牌的文化属性,同时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目前,正在与日立科学仪器,马尔文帕纳科,欧波同等品牌展开合作,聚焦于高校资深专家,教授,检测中心主任等行业翘楚。其中,第一期栏目:《廿二载复旦人的坚守》已上线,并在仪器信息网全平台获得13000+的播放量,传播,获得高度关注!本栏目也通过本网/社群资源推广,大v转发等形式,触达更多潜在受众,在高校后备力量中反响尤为强烈。推出《仪器行业洞察PLUS版》——独家信息服务全面升级 为了给品牌合作伙伴厂商提供更有深度,更精准的行业和战略市场信息,提前发现结构化的市场机会。自7月份以来,仪器信息网推出了H1仪器行业洞察plus版,获得众多客户的积极反馈,在月度版行业洞察升级为plus版后,将获得如下升级: 1.细分行业领域,更加符合仪器厂商业务划分 划分为学术科研、制药/生物制药、食品/农业、环境、临床/诊断、工业等6大行业领域,更加贴合科学仪器厂商的行业分类 2.丰富信息维度,聚焦结构化商机 系统梳理与行业紧密相关的政策信息,持续追踪科学研究、质量提升等经费流向,帮助科学仪器厂商抓住结构化的销售机会 3.跟踪龙头企业动态,感知仪器行业风向 跟进国内外大型仪器企业市场动态,把握科学仪器行业阶段性业务重点与市场策略,帮助科学仪器厂商把握行业风向 《仪器行业洞察》内容由信立方产业研究部倾力打造,将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物性、环境及分析仪器等四大核心领域,将行业热点信息,市场动态,行业前沿技术与市场动态第一时间传递到厂商手中。整合各方重要资源——穿针引线,拓展机遇 仪器信息网作为业界领先的信息门户,始终致力于为行业交流增添活力。深耕二十余载,仪器信息网举办了ACCSI等多场大型论坛,交流会议等盛大活动。 2023ACCSI年会期间,以“创新引领,强链补链”为主题的第三届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召开,本次会议邀请科学仪器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董事长/CEO/总经理,与怀柔区政府主管领导,大院大所负责人进行交流,该活动也是仪器信息网整合多方资源,汇集行业力量的缩影。仪器信息网与怀柔区政府,怀柔科学城等科技产业园,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均展开深度合作。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推动品牌与政府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的相互交流合作,帮助品牌合作伙伴借助仪器信息网平台与高层展开对话,拓展更多机遇与可能。 此外在面向用户,仪器信息网主办了第四届国产好仪器试用线下对接会。会议期间举办《国产好仪器手册》发布仪式,旨在加深用户对国产仪器的全面体验与了解,助力国产仪器品牌发展。2024品牌合作伙伴征集火爆进行中 2023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将坚守到底,砥砺前行,与每位品牌合作伙伴一起走下去。 目前2024品牌合作伙伴招商正在火爆进行中,目前还有2个名额,如果您的企业着眼长期价值,希望通过品牌赋能增长,欢迎跟项目组联系! 2024年,我们将继续依托平台1000万+的用户群体,7000+专家,几百家政府/协会/学会/产业资源,业内领先、专业的编辑/运营/营销团队,与优秀的品牌携手,引领行业发展,为用户赋能,同时也为品牌价值提升赋能。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共同努力,抱团取暖,共渡难关!扫码报名抢位!联系人 项目运营:李女士手机:18618145079(同微信)
  • 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36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预算报告明确列出支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的财政政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75亿元,增长10%,重点支持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17亿元,增长10.2%,主要用于长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44亿元,增长10%,支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882亿元,增长11%,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2021年全国财政收支安排图片来源:经济参考报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650亿元,增长8.1%。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6770亿元,收入总量为21442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120亿元,增长1.8%。赤字35700亿元,比2020年减少1900亿元。图片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4526.62亿元,增长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240.12亿元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650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31266.74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1265.74亿元,增长11.2%。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亿元。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77.05亿元,下降18.9%。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32.64亿元,收入总量为4609.69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47.85亿元,增长4.1%。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9180.75亿元,增长23.7%,其中,保险费收入63191.35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2741.75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6412.68亿元,增长9.6%。本年收支结余2768.0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3094.21亿元。
  • 环保部通报金隅牛栏山燕京等企业超排偷排
    近日,环境保护部华北督查中心赴北京市周边石景山、门头沟、大兴、顺义、通州、朝阳、房山等区县,针对京郊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督查。2月19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通报了北京市郊区各区县大气污染治理督查行动相关情况。   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面源污染仍旧严重。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烧荒、烧秸秆,甚至是工业废弃物仍然可见。在大兴区青云店镇北店村、北辛屯村、南大红门村、小铺头村(音)发现十几处焚烧垃圾现象,经了解,此情况常有发生,当地疏于管理。   二是燃煤散烧、自建小锅炉现象依旧存在。房山区房山矿区附近住户多数采用燃煤取暖,燃料大多是烟煤和粉煤。窦店镇多家洗浴、洗车店均有自建锅炉,燃料多为烟煤、木柴、胶合板等,烟尘排放严重。门头沟区新桥南大街九龙华隆锅炉安装公司使用烟煤取暖,锅炉烟气直排。北京铁路局石景山西工务段自建锅炉冒黑烟。怀柔区雷诺泵送培训基地锅炉冒黑烟。通州区张新庄村洗衣店锅炉、海纳百川物流公司锅炉、月亮湾晓镇采暖锅炉均烟气直排。   三是建筑工地、砂石堆放场、煤堆、料堆等地面覆盖率低。门头沟区金地集团西山艺境楼盘项目施工现场土方未覆盖 漫水河村周边煤堆、阎河路边煤场等均无抑尘措施和苫盖 门头沟少年宫旁新建体育场施工现场场地开挖后未覆盖。   四是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排放严重。房山区太行前景水泥有限公司(金隅集团下属公司)除尘设施不运行,在熟料转运过程,大量粉尘无组织排放,场地积灰严重 牛栏山酒业公司三台锅炉烟气均未实质脱硫,数据造假 燕京啤酒北厂锅炉烟气密封不严,存在漏气情况。
  • 不负等待,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终于来了!
    不负等待,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终于来了!什么是3i奖?仪器及检测3i奖,又名3i奖(互动interactive、创新innovative、整合integrative),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的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类奖项,是随着行业的发展需求,应运而生。从旗下第一个奖项优秀新品奖于2006年创办,3i奖为记录行业发展路上的熠熠星光,截至2021年底,已设置有13个常设奖项。3i奖作为行业公益奖项,始终秉承着“公正、公平、公开 ”的原则,依托信立方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和超过2000万用户进行评审,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弘扬正能量,促进行业高速发展。3i奖颁奖盛典来了!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因疫情原因推迟了半年,终于将在2022年9月21日14时北京与大家见面,并同步线上直播。本次盛典将会颁发“2021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2021科学仪器行业绿色仪器”、“2021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优秀企业”、“2021科学仪器行业领军企业” 、“2021科学仪器行业成长潜力企业”、“2021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2021新锐检测机构”、“2021科学仪器行业研发贡献奖”、“2021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等多项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产业方向,更有权威榜单强势发布。为什么要设立3i奖?行业奖项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奖项都映射一个群体,无论是最新科技成果的创新产品,还是默默贡献的行业奠基人,亦或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推动行业创新的潜力初创企业,都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奖项可以做好行业亮点的记录和放大,表彰业内杰出的产品、人物和企业,同时鼓励行业积极发展拓展,使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对仪器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成果、行业贡献、营销服务有一个全方位了解,帮助用户在品牌选择、仪器选型、人才就业、科研合作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获得3i奖代表着什么?3i奖见证了无数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真正将技术产业化的奠基人以及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代表了行业发展风向标,推动行业技术和产业正向发展。经多年打造,3i奖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最权威的奖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国内外仪器厂商、检测机构及媒体的关注与重视,在行业、专家、用户、仪器企业等产业界形成广泛的公信力,且部分奖项的获奖名单被多个政府部门采信。并且能够入选3i奖,是对一个公司、产品或者人物的高度认可和媒体背书。观看本次3i颁奖盛典能获得什么?• 了解到2021年度引领发展趋势的创新技术及产品• 仪器诞生背后的故事• 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企业现状• 对科学技术做出的重大贡献的人和事儿• 系统了解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了解用户端对产品、服务的真正评价和需求• 如何整合信息、资源、产业上下游,抱团取暖,携手推动行业发展......更多精彩环节,详见9月21日颁奖盛典日程安排:时间流程14:00--14:153i颁奖典礼开幕,嘉宾致辞14:15--14:35优秀新品奖:2021年度引领科学仪器技术发展趋势的新产品14:35--14:45绿色仪器奖:降本增效,同时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14:45--14:50权威榜单公示:2021年度仪器信息网热度top10仪器14:50--15:00对话:产品背后的故事15:00--15:15研发特别贡献奖:致敬行业发展路上的奠基人15:15--15:30企业年度人物:将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先行者15:30--15:40行业领军企业:行业中坚力量,科学仪器企业TOP榜单强势公布15:40--15:50成长潜力企业:科学仪器行业“种子选手”,创新驱动成长15:50--16:00售后服务优秀企业:“用户认证”——科学仪器企业售后服务质量权威榜单16:00--16:10数字营销奖:引领行业潮流,创意促进发展16:10--16:15杰出雇主榜单公示:卓越企业文化,助力行业发展16:15--16:25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综合实力领先的高口碑检测机构TOP1016:25--16:35行业先锋奖:具有代表性的检验检测行业新兴力量16:35--17:00圆桌:疫情大背景下,科技服务业如何助力产业升级更多重量嘉宾和精彩环节即将呈现!提前报名不迷路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将隆重举办9月21日,下午两点,北京+云端,不见不散!
  • 西藏自治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西藏自治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已经十二届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4年6月4日西藏自治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文件要求,结合西藏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统筹布局、系统推进,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深入实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衔接四大行动,优先支持有安全隐患、维修维护成本高于新购价格的老旧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进一步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大幅提高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促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和旅游、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60%、75% 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45%,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二、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一)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实施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推动通用航空供应链配套能力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在藏药、天然饮用水、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行业,实施工艺技改,更新灌装、包装等生产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支持企业部署工业控制系统等,推广智能软硬件设备,打造数字化车间,实现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推动民爆行业实施少(无)人化工程,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等升级改造。推动水泥、采矿等行业开展节能降耗、智能提升等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到2027年,力争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65%以上。〔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市场监管局、药监局,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下同),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落实,不再一一列出〕(二)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探索推进已达或临近寿命期的光伏发电、储电设备退役改造,提升装机容量、发电效率和调节能力。研究推进拉萨东嘎9E燃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配电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逐步淘汰更新S9以下配电变压器等落后低效设备。逐步提升主网覆盖率,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进农网薄弱区域改造升级,对电网重载、过载区域有序实施增容改扩建,提升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牵头单位:能源局,责任单位: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三)加快建筑领域设备更新。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实施外墙、屋面和窗户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改造升级。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将自有的使用超过10年、高污染、高能耗、磨损严重、技术落后的塔式起重机、升降机等建筑设备和挖掘机、装载机等土方机械,利用国家金融优惠政策实施更新工作。鼓励建筑施工企业购置新能源、新技术工程机械设备和智能升降机、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到2027年,力争更新物业服务住宅小区老旧电梯203部(最终数量视用户意愿据实结算,下同),鼓励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牵头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管局)(四)加快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气、排水与污水处理、环卫、照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实施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液化石油气充装站设施设备根据设备老化程度适时更新换代。到2027年,力争更新电子警察设备472套、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硬件设备4台、公安通信设备10类2573套 升级改造10座供排水厂的二次供水、提升泵等设施 升级改造8座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2处供热设施。(牵头单位:住房城乡建设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五)支持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支持航空领域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支持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充电桩布局和更新改造。扩大新能源汽车在邮政快递、城市物流、公务车等领域应用。依法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到2027年,力争实现交通领域新能源公交车覆盖率达100% 新能源出租车占所有出租车比例达到35%以上。(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厅,责任单位: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安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民航西藏区局)(六)推动农业农村领域设备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围绕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进耗能高、污染重、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淘汰。结合我区农牧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大力推广应用小型轻简、绿色高效农机装备,提升农机装备作业质量与使用效率。到2027年,力争淘汰老旧农业机械6000台(套)以上。(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厅,责任单位:财政厅)(七)推进教育教学设备置换更新。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以提升院校教学能力为牵引,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仪器装备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学校安全防范设施、校园图书馆、数字化基础环境等改造提升。到2027年,力争更新中职实训设备2000套(台、件)、高校实验室设备2000套(件)。(牵头单位:教育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八)推进文化旅游设施更新提升。推进旅游景区、文化馆、旅游演艺场所、博物馆、剧院、影院、印刷厂、出版社等文化旅游设施设备更新。对接近使用年限、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安全性能下降的观景、星级酒店、游乐、演艺、智能及其他类文旅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鼓励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到2027年,力争更新文化旅游设施设备1123套(件、台、个、只)。(牵头单位:文化和旅游厅,责任单位:区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九)推进医疗设备设施迭代升级。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加快淘汰已达使用年限、功能不全、性能落后、影响安全的医疗装备和信息化设施。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支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更新。到2027年,力争更新医疗装备和信息化设施8477台(套)。(牵头单位: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药监局)三、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一)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定额补贴,自治区再给予3000元的综合消费补贴(成品油消费券或充电卡等)。对个人消费者出售二手乘用车并购买新车或单独购买乘用车新车,给予2000元至15000元的补贴,同一辆新车只享受一次补贴。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及非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引导车主自主淘汰符合引导报废标准的老旧机动车,支持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报废更新。(牵头单位:商务厅,责任单位:公安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二)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支持家电产品(含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热水器、空调、3C数码产品、取暖器、家用制氧机等)以旧换新,对向家电销售企业交售废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消费者给予最高不超过1500元的补贴,废旧家电折价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交售旧家电和购买新家电的品种无需一一对应。提升“送新拖旧”服务实效,实现新品配送安装与旧家电回收同步完成。支持家电销售企业与回收企业建立合作,开发运营家电以旧换新数字化平台,构建售新、回收、拆解全产业链条,提升消费者更新家电积极性。引导家电售后服务企业提供在线下单、预约上门、配件自选等个性化服务。(牵头单位:商务厅,责任单位: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三)推动家装厨卫换新。支持家装消费品(含家具、厨卫、建材等)以旧换新,对个人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元的补贴。鼓励各地(市)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等工作,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和适老化改造,支持餐饮场所无熄火保护功能的燃气灶具加装熄火保护装置或以旧换新。鼓励家居企业打造线上家居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家装”“互联网+二手家居”、家电家具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家居卖场、购物中心等设置智能家居体验馆、品质家居生活馆等体验式消费场景。鼓励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家居消费节、棉纺消费季、家装消费季等促销活动。鼓励家居企业、电商平台等下沉农牧区市场,加大适销对路家居产品供应力度,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家居消费。(牵头单位:商务厅,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四)实施高原多功能系列烹饪炊具以旧换新。落实《支持高原地区多功能系列烹饪炊具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暂行)》。鼓励消费者将旧炊具(含旧厨电)以旧换新购买高原多功能系列烹饪炊具产品,对纳入以旧换新目录清单的旧炊具(含旧厨电)予以最高200元的估价(以旧换新目录清单另行制订),由财政资金补贴给高原炊具生产、销售企业,消费者凭据抵扣该部分价款,并可叠加享受政府给予的消费券以及商家让利优惠。企业负责回收旧炊具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完善“线上+线下、“产品+服务”、零售+预售”等模式,便利消费者炊具用品换新。(牵头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责任单位:财政厅、商务厅)四、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一)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统筹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支持企业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优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提高回收处理效率和质量。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环境监管,积极督促相关企业重点工序实现在线监控,提升产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商务厅,责任单位:机关事务管理局,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供销合作社)(二)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全区规划建设统一的线上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培育开展平台运营和实际线下回收业务的龙头企业。在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传统回收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发展,提升回收行业信息化水平,推广“以车代库”流动回收,支持地(市)根据当地情况,探索更多灵活便利、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回收模式。(牵头单位:商务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供销合作社)(三)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推动线下实体二手车交易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面向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鼓励发展二手车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二手车评估鉴定行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鼓励各地(市)利用现有旧货市场建设集中规范的“跳蚤市场”,鼓励电器电子产品、服装、家居家电、书籍等零售企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规范开展闲置物品交易。督促指导区内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健全协议规则,规范网络交易行为。(牵头单位:商务厅,责任单位: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场监管局)(四)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推动拉萨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探索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探索在风电光伏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牵头单位: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商务厅、能源局、供销合作社)五、实施标准提升行动(一)加快制修订一批地方标准。围绕高原炊具、绿色建筑、环保、安全等重点领域,优化先进地方标准供给。制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探索研制相关节能地方标准。鼓励更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积极参与西藏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到2027年,发布自治区级地方标准5项。(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商务厅、应急管理厅、国资委)(二)加强标准实施监督。严格落实国家能耗、排放、技术、安全标准。广泛宣传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品相关标准。坚持“谁归口、谁实施、谁监督”原则,强化标准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扎实抓好国家强制性标准落地落实。广泛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周、质量月、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重点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商务厅、应急管理厅、国资委)六、强化政策保障(一)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为召集人、分管副主席为副召集人、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动我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推动日常工作。各地(市)要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创新推动本地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自治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压实各方责任。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和旅游、医疗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推动本领域设备更新工作 商务厅要牵头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支持引导商协会、企业、电商平台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 市场监管局牵头做好标准提升工作,在国家相关部委工作方案印发后,各相关单位尽快出台专项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抓紧摸清底数、明确重点、完善方案、梳理政策、谋划项目,分别建立清单,结合本领域实际实行分级、分类、分层管理,促进“供给、需求、回收”紧密对接、高效匹配,加强央地联动,积极争取支持。(自治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拓宽宣传渠道。制定专项宣传方案,召开宣传发布会,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围绕宣传引导、创新营销、经验交流、对接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激发企业更新设备和群众以旧换新热情,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电商平台、家电流通、回收企业等各方作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线上线下消费品以旧换新广告监管,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查处违法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销售不合格产品等行为。(牵头单位:区党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四)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我区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统筹中央及自治区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促消费补贴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据实清算。对符合要求的企业设备更新项目,给予适当的奖补或贷款贴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市)配套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牵头单位:财政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五)落实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好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等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和所得税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项税收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细化举措,优化征管流程,创新宣传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分类精细辅导,贴标画像,运用多种渠道精准推送政策。同时,按照国家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调整情况,衔接执行好调整后的优惠政策,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责任单位:税务局)(六)优化金融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强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引导银行机构积极申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政策。创新消费金融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引导银行机构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高原多功能系列烹饪炊具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自用燃油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商用燃油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 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牵头单位:人行西藏分行,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金融管理局、金融监管总局西藏监管局)(七)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厅,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八)强化创新支撑。聚焦重大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模式,积极开展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相关成果转化运用。(责任单位:科技厅)
  •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取得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  一、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取得积极成效  推动落实全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相关内容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研究制定“十四五”碳强度降低目标和向各省(区、市)分解方案。通过综合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15年下降18.7%,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标任务,较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40%-45%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3.8%,为完成“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交易。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目前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 三、低碳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推进  自2010年以来,我国陆续在6个省和81个城市开展了低碳试点,涉及31个省(区、市),涵盖全部5个计划单列市。鼓励地方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相关研究。“十三五”以来,低碳试点工作不断深化。试点省市在完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提高能效、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低碳发展路径。试点省市碳强度下降总体快于全国。  四、气候投融资工作加快展开  气候投融资工作在顶层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为气候投融资领域信息交流、产融对接和国际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2020年10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对气候投融资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五、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不断提升  2013至2021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已成功举办9届,成为宣扬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培育全社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平台。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主场活动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每年组织编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并在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有力宣介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倡议主张。同时,在每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组织设计各部门、NGO组织等多方参与的“中国角”主题边会活动,宣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和成效。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常态化宣传。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意识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初步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深入人心。  六、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持续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全国累计淘汰和化解钢铁产能3亿吨左右、水泥产能近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稳步推进钢铁行业实施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23家钢铁企业约1.4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225家企业约5.36亿吨左右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改造的钢铁产能占全国粗钢产能的65%左右。加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治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效等要求的“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开展综合整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分类整治涉气“散乱污”企业及集群6.2万余家,全国累计超过10万家,重点区域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开展分级差异化环保管理。依据企业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措施、环境管理水平、运输方式等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绩效分级,将分级结果应用于差异化环保管理,实施精准治污,促进了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推动独立热轧和独立焦化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升级改造、有序退出,实现源头节能减污降碳。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配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针对钢铁、焦化、铁合金等十七个行业,制定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引导行业改造升级、加强技术攻关、促进集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 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散煤治理,截至2021年底,完成该区域散煤治理2700万户左右,减少散煤消费量6000多万吨,平原地区冬季取暖散煤基本清零。通过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替代、上大压小、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淘汰能耗高、排放大的燃煤小锅炉,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全国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内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利用,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93%,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
  • 《青海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将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1%左右
    近日,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青海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到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40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1%左右,清洁电力外送量超过512亿千瓦时;到2030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4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青海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扎实推进青海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80号)、《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青政〔2022〕65号)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发展战略,以构建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重点,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抓手,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突破口,加快清洁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支撑全省碳达峰目标实现。   (二)基本原则   目标导向、统筹推进。强化顶层设计,贯彻我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到能源领域全过程。明确目标路径,合理把握行动节奏,科学安排重点任务,压实各方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实施。   绿色低碳、保障安全。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坚持就地消纳与外送并举,充分挖掘清洁能源潜力。优化基础性、保障性支撑电源布局,强化多能融合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打造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强能源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能源电力低碳发展为重点,加快电能替代,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促进能源梯级综合利用。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充分利用省内外要素资源,深化省际能源合作,不断扩大省外能源市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加强能源技术联合攻关,搭建能源开放共享平台,打造清洁能源合作新样板。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初具规模,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40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1%左右,清洁电力外送量超过512亿千瓦时。打造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多极支撑、多能互补”能源生产体系,建立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到2030年,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基本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4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能源转型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形成,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二、提升多极支撑清洁能源供给能力   (四)持续推进常规水电开发。科学有序推进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规划内大中型水电站有序建设,以及后续水电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全力推进玛尔挡、羊曲水电站建成投产,加快推进茨哈峡、尔多等水电站的前期工作。深化利用黄河上游水电,加快推进黄河上游已建水电站扩机改造。有序实施宁木特等黄河上游水电站开发建设规划。适时推进小水电退出工作,升级改造符合政策要求的水电机组,进一步提高水电站效率。   (五)集约化发展风电光伏。统筹推进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采用多能互补开发模式,以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地区为重点,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要求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谋划布局“三类一区”大基地,重点加快海南戈壁基地、柴达木沙漠基地建设,分阶段适时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光热一体化等市场化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光伏治沙。   (六)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加快分布式光伏在各领域应用,创新实施分布式光伏+工业、商业、校园、社区、交通等“光伏+”工程,积极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重点在西宁、海东、海西等地利用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推动分布式光伏等发电应用。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   (七)稳妥发展光热发电。发挥光热发电灵活调节、电网支撑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优势,推进光热发电多元化开发建设。创新技术发展模式,示范推进光热与光伏一体化友好型融合电站。加快建成多个十万千瓦级的光热发电项目,推动各类型光热发电关键部件、熔融盐等核心材料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热发电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优势。   (八)加快培育能源新品种。把握能源发展新方向,科学布局地热、氢能、核能等能源供给新品种,形成未来能源发展新支撑。加快泛共和盆地及周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步伐,探索建设兆瓦级干热岩发电示范项目。创新氢能与光伏、储能等协同发展模式,在西宁、海西、海南等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积极推进青海核电场址普选、保护和初步可行性研究分析等前期工作。   三、加快推动清洁化供热   (九)提高燃煤供热清洁化水平。深度挖掘工业、电力等领域低品位余热资源,充分利用既有热电联产机组的供暖能力,有序推进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在西宁等人口集中区延伸集中供暖覆盖范围,逐步开展燃煤供暖锅炉环保达标改造或分散燃煤锅炉清洁化替代工作。   (十)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热能力。采用电能替代方式进行清洁供暖改造,实施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工程,加快推进海西州、西宁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牧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改造试点,建设分布式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推广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鼓励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发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供热项目。   四、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资源配置能力   (十一)加快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积极扩大绿色电力跨省跨区外送规模,支撑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实现青海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服务全国碳达峰目标实现。加快青豫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配套电源建设,实现满负荷送电。推进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工程及配套电源建设,研究论证后续跨区特高压外送输电通道和配套清洁能源基地。   (十二)加快构建省内坚强骨干电网。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输送、负荷中心地区电力需求增长、省内大型清洁电源接入需求,建设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强75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提升东西部电网断面输电能力,满足海西、海南两大清洁能源基地互济需求。加强新能源汇集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创造条件。优化调整330千伏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可靠性。   (十三)加强省际电网互联互通。发挥青海与周边省区之间资源互补、调节能力互补、系统特性互补的优势,加强省间电网互联,扩大资源优化配置范围。“十四五”期间,建成郭隆至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根据海西特高压外送通道构建方案和建设时序,适时推进羚羊至若羌双回750千伏线路,实现青海与新疆电网互联。   (十四)打造清洁低碳的新型配电系统。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市(区)配电网,供电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适度超前建设配电网,支撑新型城镇化下的清洁用能需求。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巩固提升,重点推进新型小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实施涉藏地区电网延伸工程,采用微电网等方式,解决离网供电区供电问题。   五、提升多能互补储能调峰能力   (十五)发展优质调峰电源。持续推进实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贵南哇让、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开展玛沁、龙羊峡储能(一期)等项目前期和研究论证工作,力争“十五五”建成投产一批抽水蓄能项目。开展太阳能热发电参与系统调峰的联调运行示范,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建设一定规模的清洁高效煤电,有序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发挥燃气电站深度应急调峰和快速启停等优势,结合天然气供应能力和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的燃气电站。   (十六)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百万千瓦级化学储能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实现电力系统中短周期储能调节。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试点,探索发电企业、第三方储能运营企业联合投资电网侧共享储能运行模式,推进商业化发展。   (十七)提高能源需求侧响应能力。加强能源供需统筹协调,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实施需求侧响应,引导电力用户及新能源汽车等需求侧资源自主响应调节,提高能源系统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负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加强蓄热电锅炉、5G基站以及盐湖化工、有色等高载能行业中间歇性负荷的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需求侧终端设备智能化改造和需求侧响应管理平台建设。探索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运营模式,挖掘电动汽车等生产生活充放电设施在调峰方面的潜力,提升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能力。   六、加强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   (十八)推进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高效率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研究,提高光伏转换效率。开展高海拔、低风速高原型风机研究,提升风电效率。促进新能源涉网性能改进升级,提高主动支撑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具备参与系统高频、低频扰动快速调整能力,加强高比例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技术研究,支撑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和大规模外送。探索化石能源发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积极参与投入碳捕捉、储存以及利用(CCUS)项目。加强废弃光伏组件资源回收研究。   (十九)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围绕储能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开展技术研发,建立储能相关标准体系。积极筹建先进储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谋划建立储能实证基地。开展光储一体化电站实证基地建设,建立具有光储融合发展综合效能评价方法和检测手段,逐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储能并网性能研究,研究制定规模化储能集群智慧调控系统,支撑高比例清洁电力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十)探索示范氢能绿色开发技术利用。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究,建立氢气储运网络,推进槽车、管道等运输方式试点,形成规模化绿色氢气供给能力。开展氢能绿色制取、安全储输、高效利用及氢电耦合技术研究,实现绿电制氢、储氢、运氢、氢能高效利用及氢电耦合系统安全运行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探索氢能多元化利用场景,推进氢能在盐湖化工、能源化工领域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试点示范。在西宁、海东、海南等地区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配送车试点,配套建设加氢站和氢气储运等基础设施。   七、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二十一)促进电力行业市场化体制机制建立。推动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优化调度交易机制。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运行规则,丰富市场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交易规模和范围。探索后补贴时代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模式,健全电力中长期交易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推动电力市场规范运行。稳妥有序开展新一轮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和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合理核定输配电价。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建立峰谷电价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扩大销售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积极探索多种清洁能源电力打捆后参与跨省区替代交易。鼓励清洁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证等方式,助力完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实现清洁电力绿色价值。   (二十二)健全保障能源安全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提升电网负荷预测和管理调度水平,增强电力供应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完善能源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备用电源建设和能源气象保障服务,提升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与事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加强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八、构建开放共享能源合作体系   (二十三)积极推进省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对口帮扶政策优势,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和对口援青省(市)的衔接,争取援青省份电力市场缺口。依托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加强与其他省份合作,实现省际间资源优势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建立与央企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央企社会责任,推进清洁取暖等能源民生工程建设。   (二十四)深化国际开放交流。举办“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对外开放战略通道,搭建能源资源领域投资合作平台,培育“互联网+展会”新模式,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和碳达峰碳中和一致行动。对接有关国际化平台及国内高端论坛平台,谋划与能源基金会等国际相关机构开展常态化合作。推动光伏、熔融盐、储能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打造“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建设合作新样板。   九、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本地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任务。健全部门、市州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对各市州和重点行业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进展进行调度,开展效果评估,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二十六)强化协调联动。坚持系统思维,增强能源领域与工业、建筑、交通等其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之间的衔接,确保各领域、各行业碳达峰工作协调配套、协同推进,科学有序、按时保质完成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任务。   (二十七)加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低碳领域建设资金,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示范等给予支持。创新投融资政策,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为能源低碳发展服务。   (二十八)夯实数字支撑。充分依托青海省能源大数据中心、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实现全省能源领域碳排放数据汇集,为碳排放监测、碳减排分析、碳核查评估、碳峰值预测等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具有创新、高效、开放的青海特色能源数字“双碳”服务支撑体系生态圈。
  •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1年10月24日(本文有删减)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二)工作原则。——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和各方统筹。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明确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目标任务。——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过度反应,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三、重点任务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要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1.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积极推进供热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合理划定禁止散烧区域,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2.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探索深化地热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3.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推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已纳入规划、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探索建立水能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4.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5.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6.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制定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落实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推动高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完善能源计量体系,鼓励采用认证手段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2.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称“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推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3.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谋划、科学配置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完善通信、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提升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推动既有设施绿色升级改造,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术,提高设施能效水平。(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对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1.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2.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生产力布局,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继续压减钢铁产能。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鼓励钢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3.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成果,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4.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加强产能置换监管,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电力、天然气应用比重。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节能技术设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增效。5.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6.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对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深入挖潜存量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改造升级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强化常态化监管,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都要落实绿色低碳要求。1.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科学确定建设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增强城乡气候韧性,建设海绵城市。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办法,杜绝大拆大建。建设绿色城镇、绿色社区。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加强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3.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积极推动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积极稳妥开展核能供热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引导夏热冬冷地区科学取暖,因地制宜采用清洁高效取暖方式。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4.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取暖方式。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因地制宜开展沿海、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新能源航空器。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进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升民航运行管理效率,引导航空企业加强智慧运行,实现系统化节能降碳。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配送模式。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空域等资源,加大岸线、锚地等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1.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2.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应用于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探索将磷石膏应用于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修筑等。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废弃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3.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4.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降低填埋比例,探索适合我国厨余垃圾特性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1.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点专项,采取“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纳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有关绩效考核。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设施、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检测、评估、认证体系。2.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导企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建设一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深化应用基础研究。积极研发先进核电技术,加强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4.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功率液化天然气发动机、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补齐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短板。推广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开展示范应用。建设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推进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示范应用。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八)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1.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岩溶等固碳作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2.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扩大林草资源总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三)严格监督考核。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碳达峰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碳达峰目标任务年度评估,有关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 河北真金白银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日前,河北省《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经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河北省将加强各类财政资源统筹管理,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关键领域、关键行业支持力度。在分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时,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效突出以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地区给予奖励,对推进相关工作不积极或成效不明显地区适当扣减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河北省将对节能降碳、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项目给予支持,根据年度评价结果对节能削煤先进地区给予奖励。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群示范建设。支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河北省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城市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运营,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给予奖励。统筹交通运输等领域资金,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绿色出行创建城市给予补助,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装箱运输补助政策,促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支持城乡建设低碳发展方面,河北省将对符合条件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给予补助,提升建筑能效水平。鼓励市县统筹使用老旧小区改造相关资金,持续推动老旧小区建筑节能和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对“气代煤”“电代煤”、洁净煤取暖给予运行补助,持续推进农村用能低碳转型。在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河北省对钢铁、水泥、焦化等重污染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给予补助,促进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加强部门预算资金统筹,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监管体系、碳排放监测和计量体系建设等。此外,河北省还将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扩大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范围,推动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基础研究。支持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综合采取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推动实施规模化林场建设、森林城市创建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资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合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任务落实。
  • “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第2站:走进苏州医工所&纽迈分析
    仪器信息网讯 2019年2月26~28日,为期三天的“创新100”企业家研学之旅在江苏昆山和苏州两地火热开展。活动第二天,近20家国产中小仪器企业的负责人来到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医工所)及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迈),就科学仪器的成果转化,仪器公司的研发、质控和售后等内容展开学习。“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走进苏州医工所“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参观医工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科研管理处处长刘广兴介绍成果转化经验  27日上午的第一站,“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首先来到了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刘广兴处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医工所展厅、先进医疗器械工程化平台和精密机械加工中心,实地感受医工所独特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自2012年成立以来,医工所积极构建了“人才+科技+产业+资本+市场”五位一体的集团式发展路径,以高端工程技术服务为支撑,创新机制,打通了从样机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了我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产业化,为国产医疗及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参观过程中,“创新100”企业家们也找到了可能与医工所实现对接的需求点,无论是成果转化、配件采购或精密加工,各方在交流中寻求合作的机会,携手推动国产科学仪器产业更进一步。“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走进苏州纽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致辞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强致辞“创新100”项目组为杨培强董事长颁发企业导师聘书  下午的苏州飘起了小雨,“创新100”企业家们冒雨赶到了位于浒关工业园的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受到了纽迈董事长杨培强及公司核心团队的热情接待。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出席了本次活动,他在致辞中表示,相比消费品或日用品,分析仪器是一个小众而相对薄利的行业,纽迈等国产科学仪器企业能够长期坚持下来,依赖的绝不是什么“想赚大钱”的想法,而是一份想要报效家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他勉励国产中小企业可以向纽迈学习,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与业内同行携手共进,抱团取暖。纽迈董事长杨培强也分享了他对于企业运营与管理的一些想法,并对“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的到来表示欢迎。“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参观纽迈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高杨文介绍公司情况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英力介绍研发及售后体系  纽迈于2018年底将公司从原来所在的苏州高新区搬迁至如今的浒关工业园,借此机会,“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也参观了纽迈新设立的客户中心、产品车间和加工中心,并由纽迈公司的市场总监高杨文和副总经理张英力带来精彩报告,将纽迈的公司概况、服务体理念、售后体系和产品开发流程分享给研学班学员,让企业家们本次的研学之旅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第三天的活动日程是参加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方区理事会(扩大)会议,并参观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更多研学班内容,敬请留意仪器信息网相关报道。  附:“创新100”介绍  2018年,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等11家权威机构,启动了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项目,目的是通过公益性的宣传报道、资源对接,帮助行业筛选并扶持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创新100”共收到108企业的申请表,对超过50家仪器厂商进行走访报道,并举办了线下资源对接会,服务了一批科学仪器行业的“种子选手”。项目组于2019年成立“创新100”企业家研学班,还将继续整合需求、对接资源,把对中小微仪器企业的扶持落到实处。
  • 地板业无醛概念频现 有待市场检验
    按照国家标准,甲醛释放量达到E1级别,即可认为是对人体安全的。   随着消费者对于居家环保的要求,不少地板品牌推出无醛产品。由于地板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生产和安装过程中使用的黏合剂,部分企业将大豆、秸秆等天然材料制作成生态黏合剂,希望达到甲醛释放接近于零的目的。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技术上确实可以实现,但目前对于“无醛级”产品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消费者只能通过检测报告来判断产品的环保性能。   生物环保概念频出   近日,德尔推出无甲醛环保地板,以可再生资源大豆豆粕为原料制作出大豆蛋白胶,做到不含甲醛、苯酚等有害物质,黏结性和稳定性都达到最佳效果,且没有废料排放问题。   除了德尔外,一些地板品牌也曾做出过“无醛”尝试。2004年,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非醛类生物质原料研制出“人造板用无醛级胶粘剂”、“无醛级薄木装饰贴面板”,并称达到无醛级标准,超过美国CARB级和日本F四星级要求 2010年,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万华禾香板,称应用MDI生态黏合剂,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甲醛释放量低于欧洲E0级环保标准。随后,金泉森地板的大豆生物胶、生活家地板的肽能系列产品均以“无醛”为卖点推向消费者,并强调达到了国家标准、获得国际认证。   德尔国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姚红鹏告诉记者,地板中的甲醛主要产生于生产和安装过程中使用的有醛胶,此次德尔的无醛添加地板,用纯天然大豆蛋白胶取代了传统的有醛胶,它以可再生资源大豆豆粕为原料,完全是天然材料。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方崇荣认为,生物胶要达到完全没有甲醛,从理论和技术上都能够做到。但各企业的研发能力不一样,有的企业的确是在做研究,有的可能为了宣传才制造这样的噱头吸引消费者。   “无醛”标准正在制定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会军表示,国家对于地板只有生产标准,符合标准的就发“生产许可证”。据方崇荣介绍,各类地板有不同的生产标准,比如实木地板是GB15036-2009,实木复合是GB/T18103-2000,强化地板则是GB18102-2007。然而这些国家标准都只是对市场准入进行限制,可以说是行业最低标准。   地板的环保问题多是针对复合地板成品而言,所执行的国家标准是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标准》,即要求甲醛释放量达到E1级别,每升小于或等于1.5毫克,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即可认为是对人体安全的。   胡会军称,尽管各企业都表示自己的产品是无醛产品,也并不代表产品中没有一点甲醛释放,只是通过现有技术难以检测出来。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的各类认证,包括日本F四星级、美CARB级等,也难以判断。越来越多的企业引用国外认证来说明自己的产品,也是因为国家标准的E1级并不足以清晰地体现出产品的环保程度。   胡会军表示,目前国家对于“无醛级”的相关标准也正在制定当中。目前在国内,惟一由政府颁布的权威环保产品标志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授权的“十环”认证,目前获得此认证的企业并不多。   ■ 业内声音   “井密”结构适用地暖家庭   ●姚红鹏,德尔国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   以前,木地板都是一片一片的胶合板粘起来的,容易热胀冷缩。现在我们的地板是一种“井密”结构,将竹子与木头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地板的稳定性。竹子具有韧性,利用竹子的韧性巧妙地调节木材因为湿度和温度而发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北方地热取暖较多,所以地板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环保,二就是稳定性,无醛添加地板再加上这个结构正好满足要求。   新事物被接受需要过程   ●吴洪涛,安信伟光(上海)木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市场部经理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被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品牌,包括一些一线品牌都在提一些生物技术所达到的无醛环保概念,感觉可能会对整个地板行业尤其是复合板的生产带来新的冲击。但新事物也需要市场的检验,有可能产品本身无醛,却含有其他的污染物 另外无醛产品价格上升,消费者接受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   ■ 专家说法   不必片面追求无醛   ●方崇荣,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客观上讲,选择环保等级更高的产品当然是好的,但是居住空间不光是地面材料,室内环境污染也不是地板来决定的,还有家具所使用的板材、木工制品等。这些都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应该综合考虑。目前地板在行业整体的环保水平当中,已经是比较好的。总体上,甲醛释放量都符合国家强制的标准GB18580,达到E1级水平。我们不希望企业过分宣传无醛产品就是环保的,即使没有甲醛,室内也可能存在其他污染物。   无醛产品只是低醛   ●胡会军,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秘书长   无醛产品并不是完全不含甲醛。天然木材本身也含有甲醛,只是因为天然的对人体无害,与人造板所说的甲醛不是一个概念。大部分企业所说的无醛,实际上就跟纯实木地板一样,从基材、辅料到生产,都是天然的、生态的。所检测的甲醛含量特别低,但是低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有一个确切数据。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行动方案》中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其中,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中重点提到,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全文如下: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首座“零碳”供暖城市上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样做!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已累计发电超600亿度 图片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提前6天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此举使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同时,海阳居民住宅取暖费每建筑平方米较往年下调一元钱。国家电投表示,该项目投运后,海阳核电1号机组成为世界最大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了当地12台燃煤锅炉,每个供暖季预计节约原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烟尘691吨、氮氧化物1123吨、二氧化硫1188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同时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130万吉焦,有效改善区域供暖季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详情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分别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投入商运,截至2021年10月底,两台机组已累计发电约600亿度。在完成“发电”主业的同时,山东核电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核能综合利用。在2018年海阳核电1号机组商运当年,山东核电公司提出了核能供热的构想,逐步开展大型压水堆热电联产研究与实践。2019年,70万平方米供热项目作为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投运,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独立第三方评价“清洁、安全、稳定、高效,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单台核电机组供热3000万平方米的科研工程正在推进中,供热范围可覆盖方圆130公里区域。海阳核能供热原理图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零碳供暖城市的供热原理记者2019年到访海阳核电站时曾了解到,核能供热系统设计上,核电站与供热用户之间设置了多道回路进行隔离,只存在热量的交换,不涉及介质的掺混。“除了用多道隔离以及压差设计来保障供热安全外,我们还在出厂前设置了辐射监测装置,进一步确保安全可靠。”一位该厂工程师对澎湃新闻解释称。从实施效果来看,海阳核能供热项目实现了“居民用暖价格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热力公司利益不受损、核电企业经营做贡献、生态环保效益大提升”等多重效果。海阳核电核能综合利用愿景图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近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针对碳达峰目标等相关问题接受了专访。方案主要目标是什么?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比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碳达峰十大行动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二是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三是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四是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五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六是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七是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八是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九是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十是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意见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覆盖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是管总管长远的顶层设计。意见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是“1+N”中的“1”。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根据方案部署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以及具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区也将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除此之外,“N”还包括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撑措施和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政策。这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详情清洁生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清洁生产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3个方面作用。一是有助于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强调使用清洁低碳能源,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从源头到末端全流程节能降碳。随着清洁生产推行工作的持续推进,能够有力促进各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二是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要求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三是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清洁生产对全生产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出绿色低碳要求,持续带动产业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碳减排支持工具来了!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据介绍,碳减排支持工具有些类似人民银行再贷款,相当于商业银行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利率较低的资金支持。这也就是人民银行提出的“先贷后借”直达机制。为确保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人民银行已会同相关部门明确了三大领域: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后续支持范围可根据行业发展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 河北出台方案有序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记者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近日,《河北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制定出台,健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强化技术标准支撑,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质量,稳妥有序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方案》提出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开展绿色低碳社区、住宅建设,提高建筑绿色低碳水平,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等任务。其中包括,推动社区管理机制建设,到2030年设区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到2025年,全省城镇竣工绿色建筑占比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2030年前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83%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2030年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65%以上,到2025年全省市县平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方案》提出完善农房建设标准导则,引导《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河北省绿色农房建设与节能改造技术指南》等标准图集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房能效水平。鼓励就地取材和利用乡土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持续推进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太阳能、空气源热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冬季取暖、供电、供气等方面的应用。
  • 即将播出!仪器追梦人第二集 :镜相中的烛光——东北大学教授的四十载电镜人生
    离开热烈的上海,《仪器追梦人》制作组穿越1730公里来到初冬的沈阳,暖阳倔强地抵御着寒冷。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百年名校东北大学。 本期栏目,我们用镜头“捕捉”到了一位可爱的老教授:一位同样也在用电镜捕捉微观世界的电镜专家:尹立新老师,这是一位已从业四十载有余的行业标杆性专家,多年来在电镜应用与教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傲人成绩。我们零距离跟随尹老师,纪录他的平常一天,聆听他的不凡人生。 尹立新的一生,始终行走在布满迷雾的前路。1978年,他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踏上火车,前往两江交汇的武汉。历经不知多少次十几小时的往返奔波,从华中科技大学学成归乡的尹立新进入了电镜行业。 本就职于研究所的尹立新为“接送孩子方便”来到了东北大学,听来“随意”的原因是他人生态度的写照:“事业与家庭同样重要”,幸运的是,东北大学的学术氛围与尹立新一拍而合,这也成了他传奇电镜路的起点。 用他的话来说:“总结这一生的电镜事业,无非就是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精进有关电镜的一切知识,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拍别人拍不出的好照片。”这句话,他讲的洒脱,却掷地有声,也是他一生求索精神的缩影。 尹立新的工作习惯一如他的性格,坚韧且无畏。为了获取一个实验结果,他连续在实验室里打了两个月的地铺,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只为拿下在当时没能解决的难题。尹立新的名声也传遍天南海北,许多远道而来的高校师生,检测机构。这是对他专业的认可,更是电镜事业欣欣向荣,交汇贯通的写照。 尹立新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电镜事业,也早已与东北大学不可分割。退休后的尹立新也不想闲下来,他在东北大学家属院里开了一个自己的电镜实验室——“服务师生,助力科研”八个大字悬于正中,如这四十年他所做的事,一如既往。同时,他也获得了许多老朋友的助阵与支持。欧波同也将自己对仪器使用与维护的专业经验进行分享,一道助力科研。 本片用八分钟的时间,讲述尹立新长达四十载的电镜人生,但对于他来讲,这只是漫漫人生路中平常的一天。作为一个地道的沈阳人,浑河与尹立新的生活密不可分。每到闲暇之时,他都会来到“母亲河”边走一走,看一看。 微波粼粼的河流不慌不忙的向远方绵延,一如尹立新的人生——步履不息。 本期栏目将于仪器信息网视频中心,仪器信息网视频号,仪器信息网B站官方账号等平台播出,敬请期待!《仪器追梦人》栏目简介 为展现我国科研、检测人员坚毅、执著、纯粹的品质,仪器信息网特推出科学仪器行业首部人文纪录节目《科技追梦人》,讲述用户与科学行业的相关故事,深度挖掘人物个性为主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这些为我国科研,检测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群。点击观看第一集-廿二载复旦人的坚守: 号外!2024年,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火热招募中目前仅剩2个名额,如果您的企业着眼长期价值,希望通过品牌赋能增长,欢迎跟项目组联系!2024年,我们将继续依托依托平台1000万+的用户群体,7000+专家,几百家政府/协会/学会/产业资源,业内领先、专业的编辑/运营/营销团队,与优秀的品牌携手,引领行业发展,为用户赋能,同时也为品牌价值提升赋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共同努力,抱团取暖,共渡难关!扫码报名抢位!联系人 项目运营:李女士手机:18618145079(同微信)
  • 通知!《天津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
    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经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同意,《天津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下发。 天津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财资环〔2022〕53号)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22〕18号)等有关任务安排,现就我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建立健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政策资源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支持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工作原则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财政支持政策与我市“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抓住“十四五”碳达峰工作的关键期、窗口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聚焦重点,统筹推进。统筹考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和实际,坚持系统理念,稳妥有序推进工作,分类施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坚持资金投入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推动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结果导向,奖优罚劣。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市级财政对推进相关工作成效突出的区给予奖励支持;对推进相关工作不积极或成效不明显的区适当扣减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充分利用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政策,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引导市场主体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2060年前,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成熟健全,推动我市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二、支持重点方向和领域   (一)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做好控煤工作,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动自备燃煤机组改燃关停,支持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落实可再生能源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鼓励生物质能多种形式综合利用。支持地热勘察、开发、利用、保护项目,鼓励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大开发利用力度,补充或替代现有资源。支持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清洁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新型储能应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   (二)支持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升级。坚持制造业立市,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重点产业链构建,强化串链补链强链,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产业链。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探索“互联网+”绿色制造新模式。全面推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支持重大节能技改项目,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水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开展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综合治理。   (三)支持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结合我市特点,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支持既有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农房节能改造,推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冬季清洁取暖,坚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取暖方式。   (四)支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支持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推进“津城”、“滨城”轨道线路建设,稳步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支持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枢纽场站等绿色化提升改造。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清扫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   (五)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创新项目组织方式,支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利用国家及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冶炼、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六)支持绿色低碳生活和资源节约利用。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系列创建行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序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优化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扶持政策。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设。   (七)支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要求,支持稳定和提升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生态碳汇能力。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推进“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强化近岸海域滩涂、岸线、海湾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持续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落实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   (八)支持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充分发挥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交易市场作用,引导产业布局优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稳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建立和规范我市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支持我市行业、企业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体系。   三、财政政策措施   (一)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双碳”工作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资金筹措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资金分配突出重点,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保障力度,提高资金政策的精准性。落实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市、区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对受益范围较广的财政事权,市级财政根据财政事权外溢程度,在分配现有市对区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时,对推动“双碳”工作成效突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区给予奖励支持。   (二)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充分发挥天津海河产业基金等我市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在我市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鼓励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碳汇项目积极申报专项债券。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规范已签订协议的PPP项目履约行为。   (三)发挥税收政策激励约束作用。落实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合同能源管理等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新机制,落实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政策要求,并鼓励采购人在采购需求中提出更高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要求,促进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应用,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市场份额。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务用车采购力度,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原则上应采购新能源汽车,优先采购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按照市、区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有关要求,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区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区实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好中央和市级政策的落实。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与其他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梳理现有政策,明确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资金投入渠道,将符合规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任务纳入支持范围,加强与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农业农村、气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三)严格预算管理。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在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域全覆盖,形成事前评估、目标设定、执行监控、事后评价、结果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对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增重大政策、重大专项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设定清晰、准确、可衡量的绩效目标,加大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力度,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健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相关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精准性、实效性。坚持资金投入与政策目标、工作任务相衔接,强化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评价。   (四)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各级财政干部要聚焦高质量财政建设,自觉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研究。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内容作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强财政干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本领。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增进对本行政区域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了解,加大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宣传和科普工作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单位,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主题科普基地,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阵地平台开展宣传,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
  • 国家发改委发布“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报告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二是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三是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四是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五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六是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七是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八是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九是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十是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了七个方面的“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以下为全文供参考。   01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成效明显   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非化石能源加快开发利用   (一)新能源保持较快增长。制定实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规划总规模约4.5亿千瓦,目前第一批9500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印发第二批项目清单并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组织谋划第三批基地项目。稳步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试点累计备案规模6615万千瓦。有序推进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2020年以来,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千瓦,占年新增全部发电装机的六成左右。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截至今年7月底,生物质发电装机3967万千瓦。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支持地热能、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发展。推动国内首套自主化年产3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示范装置工业化试生产。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2021年,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二)常规水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重点流域水电规划和重大水电工程建设。乌东德、两河口水电站全面投产,白鹤滩水电站今年8月底前建成投产10台机组,金沙江旭龙水电站项目已于今年6月上旬核准建设。2021年以来至今年6月,常规水电开工600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左右,比2020年增加约2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新增4000万千瓦的目标已完成近50%。   (三)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核电建设。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在建工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建设。2021年1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建成投产。截至今年7月,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共77台、装机规模8335万千瓦。   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一)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持续深化。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保障作用。持续打好煤炭增产保供“组合拳”,实施煤炭安全保供责任制,稳定煤炭保供政策,加强全国煤炭产量调度,持续释放先进产能,切实稳定增加煤炭产量。研究推进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试点示范。充分挖掘煤电顶峰出力潜力。稳妥有序推进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021年,煤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全面实施煤电节能降碳、灵活性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1年已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实施改造2.2亿千瓦,为实现“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油气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扎实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2021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企稳回升,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增量连续五年超百亿立方米。加快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2021年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煤层气利用量77亿立方米,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加快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油气干线管道和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全国一张网”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储备能力快速提升,储气规模三年多实现翻番。扎实推进实施成品油质量升级,切实保障符合第六阶段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汽柴油供应。油气消费保持合理增长,2021年油气消费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7.4%。   (三)终端用能清洁替代加快实施。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深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截至2021年底,清洁取暖面积达到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73.6%,超额完成规划目标,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7月累计建成398万台,可基本满足电动汽车发展需求。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山东海阳核能供暖一二期工程总供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实现海阳城区核能供暖“全覆盖”。浙江秦山核能供暖项目正式投运,成为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   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一)跨省区电力资源配置能力稳步增强。建成投产雅中—江西、陕北—武汉、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等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推进白鹤滩—浙江、闽粤联网直流工程以及南阳—荆门—长沙、驻马店—武汉等跨省区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三交九直”跨省区输电通道。协调推进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入电网。截至2021年底,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比2020年底提高2000万千瓦。   (二)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明显提升。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截至2021年底,实施灵活性改造超过1亿千瓦。制定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推动各省制定实施方案和“十四五”项目核准工作计划,加快推进生态友好、条件成熟、指标优越的项目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抽水蓄能装机达到4200万千瓦。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21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推动具备条件的气电项目加快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天然气发电装机约1.1亿千瓦,比2020年增加1000万千瓦左右。指导各地做好需求侧响应,有效减少尖峰负荷需求。   四、能源转型支撑保障不断加强   (一)能源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建成单机容量全球第一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多次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大规模储能、氢能等一批能源新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完善创新机制,制定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修订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遴选认定。   (二)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批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山西等6个第一批电力现货试点地区开展不间断结算试运行。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左右。开展新能源领域增量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健全完善煤价、电价、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放开煤电上网电价,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加快推动能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制修订。   (三)能源转型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印发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和煤炭、石油天然气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形成政策合力。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组织有关方面深入开展能源转型路径研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任务落实,切实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系列政策落地实施。从国情实际出发,坚持以立为先、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积极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产业链减碳,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02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节能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十四五”节能工作   一是系统谋划节能工作。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对“十四五”全国节能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明确全国和各领域、各地区节能目标任务,压实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各省(区、市)均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区“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二是细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国铁集团分别印发绿色交通发展、民航、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国管局、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发布节能节水等领域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金融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精准支持节能环保、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项目。   二、优化完善能耗调控政策,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   一是完善能耗总量指标形成方式。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由地方根据本地区经济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下降基本目标确定年度能耗总量目标,并可结合实际经济增速进行相应调整。二是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印发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工作通知,明确具体操作办法。三是有序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实施能耗单列的项目清单,有力保障国家布局重大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四是优化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方式。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降碳,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开展地方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行“年度评价、中期评估、五年考核”。   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严格能效约束,进一步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等绿色价格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完善“两高”项目融资政策。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国务院召开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发展改革委持续加强节能形势分析研判,定期调度地方“十四五”拟投产达产和存量“两高一低”项目情况,对能耗强度降低不及预期的地区及时进行工作指导。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发展改革委多次组织地方梳理排查“两高一低”项目,对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并将有关工作推进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重点,并将查实的相关问题纳入长江、黄河生态环境警示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   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和能源领域节能降碳。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明确重点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制定分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并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石化化工、钢铁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遴选43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部署推动中央企业和各地区扎实开展煤电“三改联动”,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大支持力度。2021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2.5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下降2.4克标准煤/千瓦时。二是扎实推进建筑领域能效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7亿平方米,建成绿色建筑约85亿平方米,建设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建立清洁高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绿色公路、绿色水运、港口岸电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等清洁低碳型交通工具,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截至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居全球首位。四是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国管局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有序组织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工程,积极推广能源费用托管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建成约13万家县级及以上党政节约型机关和5114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76家公共机构被评为能效领跑者。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同比下降1.14%、1.32%。   五、不断提升节能降碳基础能力   一是完善节能法规制度。发展改革委研究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节能审查能效源头把关作用,优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机制;加强节能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建设,持续发布年度监察计划,指导地方完善节能监察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监督管理。二是更新升级节能标准和能效标识。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深入推进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主要耗能产品、工序能耗限额管理,2021年推动发布4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4项强制性能效标准和25项推荐性节能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378项节能国家标准,涉及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房间空调、电动机等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基本覆盖了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已累计发布十五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覆盖家电、照明等41类产品,涉及产品型号约290万个。三是夯实能源消费数据基础。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加快夯实原料用能、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核算基础,规范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有关部门数据报送要求。发展改革委推动各地区督促重点用能单位严格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数据应用,为节能形势分析研判提供及时有效支撑。   六、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   一是积极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每年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化节能降碳宣传教育,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推动节能降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各地区和部门举办的各类节能宣传活动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达1.3亿人次。二是深化节能国际交流合作。围绕能源转型、节能增效等相关领域,深化中德、中日等双边及二十国集团(G20)、金砖国家、国际能效中心(EE Hub)等多边国际能效合作,主动参与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在节能降碳、能效提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03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两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深入研究工业领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强化战略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以高效、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系统谋划、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   一是编制工业碳达峰方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系统梳理行业碳排放情况,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既聚焦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明确碳达峰路径,又突出行业特色,注重增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研究制定汽车、造纸、纺织等行业减碳路线图和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二是完善规划政策体系。制定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关键目标、重要任务和工作举措,搭建多层次政策框架体系。   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持续巩固去产能成果。制定2021-2023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要点,印发新版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实地督导检查29个省份435家企业,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减少3200万吨。公告水泥行业56个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压减产能超过1000万吨。二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编制《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发布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技术产品目录,引导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支持25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对“十四五”工业能源消费量与强度变化趋势研判,制定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稳妥有序调控部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三、强化工业节能降碳,推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一是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遴选发布500余项工业和通信业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实施变压器、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促进重点用能设备全产业链系统节能。二是扎实推进工业节能提效。制定《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统筹部署“十四五”工业节能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组织对3535家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监察,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用能,对6800家企业、园区开展节能诊断服务。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6%,2022年上半年下降4.2%。三是打造能效标杆企业。在石化化工、钢铁等14个重点行业遴选43家能效“领跑者”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目前我国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一是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印发《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积极推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二是加强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制定《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落实《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推动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布废纸加工行业规范条件,公告309家符合废钢铁、废塑料等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三是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推进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推动设立1万余个回收服务网点。   五、推行绿色制造,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累计推动建设绿色工厂2783家、绿色园区22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96家,推广超2万种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增长新动能。二是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园区)遴选,支持提升电能管理水平和需求侧响应能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三是加快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培育一批节能环保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带动中小企业提升绿色低碳创新能力。   六、突出技术标准,夯实降碳基础能力   一是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突破。聚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二是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编制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规划未来3~5年重点标准研制清单。聚焦重点行业下达110项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三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利用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原材料、重点装备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和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构建重点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提升低碳技术服务能力。   七、大力推动数字赋能行业绿色发展   一是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举办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支持一批数字化绿色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二是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印发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关方案。目前新建5G基站能耗水平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新建铁塔共享率超过80%。三是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企业,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为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提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解决方案。   八、培育低碳产品,助力全社会碳达峰   一是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及各中央企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强化组织实施,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节能降碳重点工程落实落地,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