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融合基因检测

仪器信息网融合基因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融合基因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融合基因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融合基因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融合基因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融合基因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融合基因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融合基因检测相关的资讯

  • 《基因组生物学》:基因融合被证明是 水稻新基因产生的重要机制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新基因是生物表型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动力和源泉。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近期研究发现,基因融合是水稻及其近缘种新基因产生的重要机制,这意味着新基因研究取得了又一项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基因组生物学》上。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形成的融合基因,不仅可以绕过漫长而又低效的位点突变带来的有害步骤,又可以通过序列重排而将远源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功能结构域进行组合,极易产生新的结构特征和新的功能,从而助推物种的适应性演化。”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章成君介绍,基于此,由他领衔的专题攻关组自主开发了基于系统发育框架的动态鉴定融合新基因的流程。  此次研究中,章成君、周艳丽等人利用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中稻属的多个基因组数据,在最年轻的分支上选取了4个目标物种,共鉴定到310个融合基因。其中粳稻、籼稻、非洲栽培稻和短舌野生稻分别含有80、62、67和43个物种特异的基因。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他们发现这些物种特异基因在群体中的固定频率分别为31.8%、15.4%、21.5%和93.3%,这可能对物种的适应性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以粳稻为例,分析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融合新基因与其母基因有相似的表达模式,约三分之一的融合新基因具有分化的新表达模式。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敲除实验表明,无论表达模式分化与否,融合基因都能介导表型效应,从而影响物种的适应性。  此项工作有望在大数据时代为融合基因的研究奠定方法和理论基础,并对未来优质水稻育种产生重要影响。
  •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增加 SureFISH 融合基因探针产品种类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增加 SureFISH 融合基因探针产品种类 2013 年 11 月 13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推出 SureFISH ALK、ROS1 和 RET 融合基因探针,扩大其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 (FISH) 产品种类。安捷伦至今已推出了 450 多种 FISH 探针。 市场上大部分 FISH 探针使用的都是 BAC 技术。BAC 探针靶向的是重复区域,探针种类的选择受限于能够获得的 BAC 探针。其结果就是这些探针常常显示出非特异性信号,会靶向目标区域外的序列,而且信号强度不是最佳的。由于 Agilent SureFISH 探针采用了电脑设计的高保真寡核苷酸,因此能靶向非重复区域,还能靶向特定目标序列。此外,安捷伦的寡核苷酸类探针在针对每个区域寡核苷酸的尺寸和数量方面都具有全面的灵活性。 安捷伦对 ALK、ROS1 和 RET 探针的尺寸以及寡核苷酸密度进行了微调,可提供比 BAC 更清晰、更平衡的信号。对于 ALK 和 RET 融合基因探针,安捷伦采用独特的微间隙设计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子探针之间的距离,以实现紧密信号共定位。 安捷伦诊断和基因组学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Jacob Thaysen 说:“我们的新型 ALK、RET 和 ROS1 SureFISH 融合基因探针旨在提供比目前市面上更清晰、更平衡和共定位更好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易位更快和更准确的检测。” 客户可以从安捷伦基因组网站上轻松查找和购买 SureFISH 探针,并且还能根据染色体位置、目标染色体区段或基因来搜索探针。染色体浏览器还列出了杂交图片,以帮助用户在购买前了解探针性能。 有关 Agilent SureFISH 探针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genomics/SureFISH。关于安捷伦基因组学 安捷伦是新一代测序靶向序列捕获和基因组学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安捷伦 SureSelect 和 HaloPlex 靶向序列捕获系统使研究人员能够轻松选择待测序的基因组片段,从而节省了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HaloPlex 系统具有“当日完成待测序样品制备”的快速工作流程,而 SureSelect 系统能够在一个反应对中准确捕获所有的外显子组和甲基化组。这两个系统仅仅是两种代表性产品,均源自安捷伦在微阵列制造过程中所获得的合成复杂定制长寡核苷酸混合物的专业知识。其他基于此项核心技术的产品线包括用于基因表达的全基因组测量基因芯片和比较基因组杂交基因芯片,以及使用寡核苷酸探针,用于原位杂交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产品系列 SureFISH。除了寡核苷酸类产品之外,安捷伦还提供用于测量样品质量的微流体生物分析仪,以及用于基因组实验的全套试剂、硬件、方法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NYSE 代码: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把握三网融合机遇 建立良好监测环境
    三网融合的话题在今年再次激起中国IT业界的极大热情。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作为中国广电行业最大的年度盛会之一,是业界企业和媒体观测行业发展趋势的“气象站”,而今年的展会中“三网融合”的概念无疑是最显著的风向标,无论是各方人士的言论还是展商的宣传热点,三网融合都成了最闪亮的关键词。广泛关注的背后是三网融合将带来的巨大产业发展机遇,某市场调研公司分析认为,未来3-5年之内三网融合的各个领域每年将保持30%-50%的增长,预计将达到5000-80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三网融合给我国有线网络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今年的CCBN上曾明确指出。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近期也给出过类似的观点:“三网融合的过程中,电信营运商、广电以及周边产业都将是受益群体,但同时三网融合也将面临技术、体制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在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上,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带宽和服务质量需求,这要求工程师们必需使用恰当的测试设备,并在整个网络中正确地配置仪器监测点的位置,以便提供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等重要数据。如何通过有效的测试测量技术实现更高服务质量保障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是关系着营运商、设备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等相关业者在三网融合后更强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胜出的关键。   应对更多业务、更多内容及QoS、QoE带来的测试新需求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会出现一些包括IP、音视频、互联网业务的整合服务,这些服务对不同的技术需求必然会增加,这就带来更多的标准、接口、制式的检测需求增加。”泰克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中元曾指出。三网融合的结果必将是电信、广电及周边企业更广泛地开展多重播放(Multi-play)宽带业务如BOD、VOD、IPTV等,如何利用先进的测试测量设备来保障新推业务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十分关键。特别是随着高清平板电视的普及以及数字电视频道增加、高清节目源的丰富,用户对节目音视频质量的体验期望不断提高,提高用户体验成为营运商的最大挑战,而通过部署恰当的测试测量设备进行内容、设备及网络优化和监测成为有效的应对手段。   从设备到内容、从采集到传输,所有环节的检测都非常关键,其中某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图像质量,进而影响到最终用户体验。就内容而言,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将涌现更多的内容提供者,如何在包括后期制作、高清制作、广告制作等方面检测图像颜色、幅度、亮度、色域等质量指标,特别是涌现的大量基于文件的视频的质量检测对于传统的检测和监测模式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设备方面,要开展和享受新的IP业务,电视台、网络公司或者电信公司需要采购新的系统设备,用户也要配备新的终端,如互联网电视机、IP机顶盒等,这些设备的选购和测试都必须借助于功能强大的检测和监测工具。   在网络传输方面,由于IP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靠的网络,IPTV等三网融合新业务又是一个需要高带宽、低传输时延和低时延抖动的业务,整个网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用户观看电视时出现马赛克、声音断断续续,甚至导致无法观看,因此必须对网络进行监测。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下如何提供稳定的三网融合业务,保证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对营运商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一些新的功能、业务与现有的网络终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终端产品的操作便利性、性能稳定性以及包括节目切换延时在内的多种用户体验依然有待持续改进。   随着HD频道的迅速增多以及随之而来的带宽管理问题——有线运营商正在寻找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法,来监测影响客户观看体验的内容损伤。除了传统的服务质量(QoS)监测之外,目前的新手段也开始关注QoE监测。利用泰克公司网络探测产品系列的这些独特的质量损伤的检测方法和可视化的察看方式,有线运营商就能够迅速地检测到那些真正影响到观众收看体验的故障,从而可以采取准确的步骤识别并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查找引起网络故障的根源,进行QoS监测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不采取QoE监测,运营商就不能轻易地判断究竟是哪类QoS问题对观看体验带来了实际影响。   泰克公司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是一系列用于网络探测的产品和VQNet网络元素管理系统。这些网络探测产品以及相关的关键视频质量测试产品包括:能够接收QPSK调制方式或符合DVB-S2标准RF信号的MTM400A、能够接收采用8VSB调制RF信号的RFM300、用于千兆比特以太网IP分发系统的IPM400A 以及用于QAM调制器输出监测的QAM400A。   对三网融合应建立怎样的测试测量环境?   从模拟到数字有线电视、双向交互视频服务以及三网融合后的整合业务,所涉及的无论是头端、网络还是终端的测试测量需求越来越复杂,而监测问题的及时响应对保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来说也至关重要。因此,整合、高效率、简便易用的检测和监测设备非常重要,基于这些设备建立的良好测试测量环境将有助于系统设备厂商、终端设备提供商、营运商以及内容提供商把握三网融合的商机。泰克凭借在数字电视网络监测方案方面的一贯优势,提供全面支持三网融合的监测和检测设备,包括:   - 网络接入点(如内容采集、内容传输和内容存取)的前端监视   - 基于IP网络的设备部件(如编码器和IP交换机)的现场安装测试   - 网络基础设施(如编码器/机顶盒)的选择和质量评测等。   (一)网络化、支持多格式的监测方案解决整合业务挑战。业务的融合必然带来测试测量环境的融合化需求。三网融合条件下,营运商可能需要分别检测QAM接口和IP接口,众多的检测点和不同格式的信号检测对传统的测试设备提出了挑战。“我们开发的远程监控软件平台——VQNet很好的考虑了这类融合化的需求,它支持所有的泰克数字电视监视器检测点的网络检测方案。可以支持多达500个检测点,且这些检测点可以位于该视频分配系统中的任意位置。”王中元表示。不管是IP接口还是QAM接口(泰克于今年CCBN上新推出的QAM400A QAM/传输流监测仪可于任一QAM信道上进行射频及码流信号的置信度测试、 验证和诊断),或者是卫星接收的信号,利用该软件都可以直接去监控每个检测点。   类似的测试需求还体现在对三网融合后多种标准的测试上,即一台仪器能够实现几乎所有标准的测试。以自动视频测量系统为例,当前一些领先的系统可以配置为模拟分量SDTV、HDTV和RGBHV视频格式的任意组合,能够支持众多的视频格式。例如,自动视频测量系统VM6000就将信号采集、优化的视频测量算法、测试信号文件和各种测试附件整合在一体化的测试系统解决方案中。以前在进行视频产品验证测试时,往往需要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现在使用VM6000仅需几秒或几分钟即可完成。   (二)自动化的测试测量手段提高效率。三网融合后的整合业务的复杂测试需求必须提高测试测量效率,需要更加自动化的测试工具。传统有线电视营运商利用电视墙的方式对节目质量进行人工监测,在出现问题时进行手工记录,无法保存当前的原始数据,因此就无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解决,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当前领先的图像质量分析仪如泰克PQA500已经采用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概念,提供了一整套可重复的、并与主观人眼视觉评估十分接近的客观图像质量测量解决方案,为工程技术人员优化视频压缩和图像重现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为用户和观看者提供高质量的通用载体和分配传输业务。泰克公司的PQA系列的客观评价结果跟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已经达到了0.94,跟主观评价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而效率则大大提高。   三网融合的整合业务越来越多地采用基于文件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质量检测管理是营运商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测试设备提供商专门针对基于文件的内容监测和验证开发了完全自动的系统,营运商可以将该系统整合到其网络中即可自动检测基于文件的内容正确性,检测的标准可以在网络的很多级进行设置。类似的高效率测试测量方法在当前IPTV等三网融合业务的前端、网络和终端设备的测量中已经有广泛应用。   结束语:互联网的应用使人类真正走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三网融合将为互联网应用在中国广泛开展提供强大的物理平台和体制保障,基于三网融合带来的各种创新应用和巨大市场潜力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在三网融合的业务部署中,营运商将把关注的重点从系统诊断工具转向提供24/7实时监视和服务质量保证。而具有视频测试、网络管理和网络诊断方面广泛应用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领先测试测量设备提供商泰克科技,将发挥提供整合测试测量解决方案的最大优势,帮助中国广电及电信相关业者迎接三网融合带来的商机,为终端用户带来最佳的应用体验。
  • 上海徐汇区推动检验检测行业与相关产业链深度融合
    近日,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政府监管、计量校准、检验检测、产品风险预警、质量监管与评价和认证认可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攻克制约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着力打造质量强区的“徐汇样板”。检验检测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串联研发与生产之间的“连接器”、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助推器”、保障经济贸易的“稳定器”。近年来,徐汇区检验检测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目前已聚集76家检验检测机构,涉及生命健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食品安全、绿色低碳等多个细分领域,不仅包括全国一流的上海质检院、上海计量院、上海建科院,还包括世界知名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22年,徐汇区检验检测行业年产值50多亿元,区域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区内8家检验检测机构拥有17个国家级实验室,数量位居上海市各区前列。为助力徐汇区打造集临床、研发、制造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推动检验检测行业与生命健康产业链深度融合,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为建设主体,上海市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和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运行的上海市营养与健康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今年落户徐汇区,成为5家首批正式获得筹建资格的上海市质检中心之一,建成后可提供营养与健康食品领域的“一站式”产品质检服务,其中包括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功效评价和临床评价。徐汇区检验检测行业也因此扩大了立足徐汇区、服务长三角的辐射半径,提高了资源配置能力。瞄准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目标,徐汇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申请资质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降低检验检测机构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该区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加大配套支持力度,出台《徐汇区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标准化奖励项目》,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各类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今年,全球领先的全面质量保障服务机构Intertek旗下天祥检验落户徐汇区,计划在未来3~5年内打造Intertek集团在华东区最大的电子电器检验检测服务中心,服务将从产品设计阶段的合规性咨询直至产品最终出口前的产线合规性抽查。这将进一步增强区域高端检测能力,引领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王镇表示,该区将进一步发挥检验检测行业的功能性作用,加快徐汇区高能级专业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提高与前沿产业的契合度,以更加科学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赋能长三角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 创新+融合 赛默飞助力第三方检测解决痛点难题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2019年9月18日-9月19日,第十一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在湖南长沙盛大召开。会议吸引了1000多名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家、业务骨干及多家科学仪器名企,共同交流学习。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作为知名的仪器生产商,赛默飞携多款质谱产品及最新解决方案精彩亮相。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与赛默飞色谱质谱业务市场经理程明川,就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发展以及赛默飞在第三方检测市场的策略、布局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0311edd-0c1b-4c49-8e91-6bfdf89729c4.jpg" title=" IMG_9158_副本.jpg" alt=" IMG_9158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4px " 赛默飞色谱质谱业务市场经理 程明川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目前第三方检测市场整体发展状况?未来第三方检测市场将如何发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程明川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几年,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第三方检测产业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集约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这些趋势一方面刺激着仪器设备采购的增长,另一方面对仪器设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更加皮实耐用、更加高效智能。可以预见,未来能帮助实验室提升检测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仪器将会有更好地增长潜能。作为仪器的供应商,赛默飞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方案能够更好的帮助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解决实验痛点,帮助他们赋能增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赛默飞提出要全面助力第三方实验室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程明川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主要从解决方案和对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关注度两方面入手。首先从解决方案来谈,赛默飞有非常完整的产品线和全面的分析平台,可以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这基础上赛默飞也在不断地创新,通过创新带来技术的推陈出新,提供新的产品和新的方案,可以及时解决行业里新的挑战。比如Transcend 系列多通道液相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一台液相里发挥多台液相的作用,极大提升了整个仪器的通量,满足了实验室大量样本对检测通量的需求;而赛默飞GC-MS 生产线的NeverVent技术,则可以实现不卸真空清洗和更换离子源及色谱柱,极大地减少停机时间,使样品分析时间最大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除了创新之外,赛默飞也不断加强产品之间的融合,基于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和仪器去挖掘更多的潜能。比如针对强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我们不仅有离子色谱(IC)和质谱联用的方案,也有使用传统的液质联用(LC-MS/MS)结合离子抑制器的方案,通过离子抑制器实现脱盐,消除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和不挥发性盐对LC-MS分析的影响。又比如,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前处理其实是非常复杂、耗时的环节,赛默飞将加速溶剂萃取仪和火箭蒸发器联用,一方面使自动化程度更高,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有效排除基质中的干扰。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赛默飞在这次大会报告的主题也是创新与融合,我们希望通过无论是产品还是方案的创新和融合,来真正的帮助第三方实验室解决痛点,提升检测能力。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从赛默飞对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关注度来说,公司不管是销售、市场,还是应用支持及售后团队,对整个第三方检测市场都更加的重视,而且会有更多的投入,希望可以站在第三方客户的角度去更好的服务他们。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目前各大仪器公司都比较关注第三方检测市场,面对该竞争,赛默飞将如何应对?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程明川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目前第三方市场的竞争很激烈,所以赛默飞除了不断去做创新、融合,提高市场关注度以外,也会越来越多的加强和外延第三方产品的联用,积极和中国本土企业以及赛默飞的其他产品线通力合作,力争为第三方检测的用户提供更完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请问赛默飞参加本次长沙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带来了哪些特色产品?这些产品有何技术特点?应用在第三方检测领域有何优势?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程明川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赛默飞有非常完整的色谱质谱的产品线,这次在站台上展出的TSQ 9000 GC-MS/MS 系统,是一款三重四极杆的气质联用系统。针对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需求来说,该产品具有极高的检测通量和极佳的稳定性。一方面能帮助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效率;另一方面,它良好的稳定性可以使系统减少维护次数,即使当需要日常维护的时候,创新的NeverVent技术、模块化的即时连接技术都可使维护过程简单化、便捷化。经试验证实,这些创新技术可以使系统维护时间减少98%,因此很大程度上使检测实验室能够将时间放在检测数据上。TSQ9000的全面性能既能保证高质量数据的输出,更能保证持续的高质量数据的输出,在帮助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完成检测任务的同时,更有效的降低实验室的运营成本。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f96d879-b246-45ab-9c69-5d5506f49dfa.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283212.htm"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TSQ& #8482 9000 三重四极杆 GC-MS/MS 系统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 PanGIA生物技术公司融合AI与尿液活检技术,助力癌症早期检测
    随着对癌症相关研究的深入,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癌症治疗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癌症患者的精准治疗离不开分子生物学及诊断技术的发展,液态活检作为新兴的检测技术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而尿液检测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不仅可以反映肾脏、肝脏、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状况,也可间接反映全身代谢性及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蛋白质组学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的发现和鉴定。随着技术的发展,尿液蛋白质组学分析成为备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领域之一。一方面,尿液中含有由肾脏滤过的血浆蛋白质以及由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通过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质组成,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的变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与变化较为稳定的血液蛋白组相比,尿液蛋白组能够更早期、更敏感地反映身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的变化。再加上尿液作为一种无创可得的样本,使得尿液成为疾病诊断,尤其是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理想样本之一。因此,尿液也被誉为寻找生物标志物的“金矿”,挖掘这个潜在金矿可能会极大地加快精准医疗的发展。图源:PanGIA总部位于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PanGIA即将完成一个为期三年的关于前列腺癌液体活检的临床研究。同时,PanGIA公司计划启动额外的临床研究,目标是实现各种癌症类型的早期检测,所有这些研究都将由PanGIA液体活检平台提供支持。PanGIA液体活检平台是什么?PanGIA 是一种基于尿液的非侵入性机器学习驱动的生物分子特征液体活检平台,目前该领域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这项创新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AI)和基于尿液的液体活检技术,旨在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监测和管理,从而有可能挽救无数生命。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癌症诊断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PanGIA液体活检平台有望改变癌症检测和治疗方式。这项研究最初在2020年获得IRB(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并开始,招募了在美国各地进行前列腺活检的泌尿科医生。虽然研究结果尚未公布,但结果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催生了PanGIA生物技术公司计划进行进一步研究。该公司现在正在准备在另外10种癌症类型上开展后续研究。这些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肾癌、膀胱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和脑癌。该公司目前正在全美范围寻找医学专业人员建立临床研究点,并将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列出研究结果。这项扩大的研究预计将在2024年年中启动。PanGIA公司的方法结合了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和机器学习的细微差别。这种结合有助于检测与疾病相关的模式,重点是对一系列疾病的非侵入性检测,这种方法的主要重点是各种癌症的早期第一阶段检测。【1】 BNN Breaking https://bnnbreaking.com/breaking-news/health/pangia-biotech-to-extend-cancer-detection-studies-with-proprietary-liquid-biopsy-platform/
  • 海关总署:扩大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范围 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12月18日,国新办举行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从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五大方面出发,提出了18条具体举措,以更好发挥内外贸一体化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的海关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海关围绕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等方面,着力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助力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今年前10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4万亿元人民币,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人民币。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在会上介绍,对标本次出台的加快内外贸一体化18条措施,海关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贡献海关力量。具体看,一是多措并举,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二是强化协同,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三是持续发力,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  首先,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规则制度衔接融合。林少滨表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标准、检验检疫、监管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是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堵点。海关将聚焦市场关注和企业需求,继续做好国外技术法规标准,特别是发达国家地区技术法规标准的比对、研究和评议工作,及时将相关成果向出口企业开展宣传和贯彻。同时,深化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积极与更多国家开展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联网核查,扩大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范围,大力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促进内外贸检验认证衔接,是促进规则制度衔接融合的一项重要内容。原《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定,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均由海关实施。海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修改《商检法》,明确海关在进出口商品检验中,可以采信国内外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这是有效对接国际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的一项制度型开放实践,有利于更好地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提高通关效率,也有利于国内外检验检测制度一体化,促进国际检验机构关注中国标准,相应调整检验标准,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林少滨如是说。  他进一步介绍道,为规范和推进采信工作,海关还制定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管理办法》,同步上线了海关采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采信管理无纸化,而且“一次检验、多次使用、全国通行”,在有效保障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便利了进口企业,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也分享了改革红利。前期,海关已发布公告,对进口服装和进口水泥实施采信,目前正在试点推进进口煤炭采信,对进口原油也即将实施检验采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工作,积极稳妥扩大实施采信的商品范围,提高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对这项政策的认知和应用,使更多符合技术资质要求的检验机构能够加入到海关采信改革。  同时,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林少滨说,无论是内贸企业“走出去”,还是外贸企业“转内销”,都需要一个好的渠道和平台。企业内外贸市场转换难,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好的对接交流渠道平台。海关将在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海关监管综合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展会平台的通关保障,帮助企业打响品牌、拓宽渠道,助力企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  此外,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林少滨指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得好不好,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加大对外贸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市场的信用环境,也是18条措施的重要内容。海关在这方面也将加力,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同时严防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商品冲击内外贸市场。加强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支持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提升物流便利性,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近红外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融合技术快速检测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
    近红外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融合技术快速检测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一、研究背景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毒素,它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AFB1是目前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主要对肝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故AFB1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食品安全必检指标之一。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由于其含水率高,在储存与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从而受到AFB1的污染。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粮油食品中AFB1的检测力度,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目前,在食品真菌毒素的光谱快速、无损检测应用中仍采用NIR或SERS单一技术手段。从理论角度来看,NIR反映的是电偶极矩变化引起的振动,SERS反映的是分子极化引起的振动,两种光谱信息在分子信息表达上具有互补性。因此,有必要将两种光谱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信息互补,以提高检测精度。本研究以花生油中AFB1为检测指标,分别采集其NIR和SERS光谱,使用上海如海光电光谱仪进行测试。2、 研究内容2.1光谱数据分析结果以含有不同浓度AFB1的5条代表性的花生油待测样本的SERS光谱如图1A所示。图1A中主要的SERS特征谱带及其归属为:597cm‒ 1(C-O伸缩振动)、742cm‒ 1(C-H面外弯曲振动)、835cm‒ 1(C-H伸缩振动)、1249cm‒ 1(C-H面内弯曲振动)、1343cm‒ 1(CH3变形振动)、1486cm‒ 1(C=C伸缩振动)和1557cm‒ 1(C-C伸缩振动)。由于SERS光谱区域(500~1800cm‒ 1)信噪比高且包含了主要的特征谱带,故本研究中将此区域用于AFB1的定量分析。含有不同质量浓度AFB1的5条代表性的花生油待测样本的NIR光谱如图1C所示。图1C中NIR特征谱带及其归属为:930~970nm(CH2与CH3一阶倍频伸缩振动)、1090~1130nm(C-H伸缩振动)、1210~1240nm(CH2二阶倍频伸缩振动)和1270~1300nm(C=O二阶倍频伸缩振动、C=O合频振动及N-H伸缩振动)。AFB1与NIR特征谱带有着密切关系,这是由于花生油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酸易受到AFB1的影响,从而影响分子的振动。无论是NIR还是SERS光谱,在光谱采集过程中带入干扰信息往往是无法避免的,故需要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经AIRPLS基线校正、MSC光散射校正、S-G平滑以及Min-Max归一化处理之后的SERS与NIR光谱分别如图1B与1D所示,与原始光谱(图1A与1C)对比发现,预处理后的SERS和NIR光谱的基线漂移得到了抑制,光谱信号更加平滑,为后续的定量分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图1.含有不同质量浓度AFB1的花生油待测样本的SERS与NIR光谱2.2HSIC-VSIO算法参数设置合理性验证对HSIC-VSIO算法参数设置合理性进行验证:在设置不同的参数情况下,分别对NIR和SERS光谱数据筛选特征变量,并将每次筛选的特征变量进行融合建立PLSR模型,记录RMSEC、RMSEP、和RPD值进行对比分析。(1) WBMS中二值矩阵的行的数量M首先,将σ的值分别设置为10% 然后,将M的值分别设置为1000、1500、2000和2500进行对比分析。由表1中的运行结果可知,模型的性能受M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M的值越大,模型的计算量将显著增大,综合考虑模型精度与计算量,将M设置为1000是合理的。(2)从所有模型中挑选出具有较小RMSECV值的模型的比例σ首先,将M的值设置为1000 然后,将σ的值分别设置为10%、20%、30%和40%进行对比分析。由表2中的运行结果可知,当σ=10%时,模型的性能最优。具体表现为,RMSEC和RMSEP值较小,R2C、R2P和RPD值较大,故将σ设置为10%是合理的。2.3各方法检测结果将NIR光谱数据、SERS光谱数据、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分别构建PLSR多元校正模型检测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建模过程中,最佳隐变量数(latentvariables,LVs)由5折交互验证产生的RMSECV值所确定。各方法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基于NIR光谱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10,RMSEC=0.2812,=0.9533,RMSEP=0.3447,=0.9211,RPD=3.5601,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A所示。基于SERS光谱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8,RMSEC=0.2105,R2c=0.9726,RMSEP=0.2349,R2p=0.9689,RPD=5.6705,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B所示。基于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10,RMSEC=0.1923,R2c=0.9836,RMSEP=0.2117,R2p=0.9703,RPD=5.8026,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C所示。基于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定量检测结果如下:LVs=9,RMSEC=0.1569,R2c=0.9908,RMSEP=0.1827,R2p=0.9854,RPD=8.2761,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如图2D所示。由HSIC-VSIO筛选的NIR光谱特征变量如图2E所示,其中部分特征变量覆盖了NIR特征谱带930~970、1090~1130、1210~1240和1270~1300nm。由HSIC-VSIO筛选的SERS光谱特征变量如图2F所示,其中部分特征变量覆盖SERS特征谱带597、742、835、1249、1486和1557cm‒ 1。图2.含花生油中AFB1含量PLSR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及HSIC-VSIO筛选的光谱特征变量2.4各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各方法所建PLSR模型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显然,由NIR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预测性能最差,主要在于花生油中AFB1含量低,分子量小,内部含氢基团振动在近红外区域吸收的能量低,对应的光谱信号弱,影响了其检测精度。相较于NIR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由SERS光谱数据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所构建的PLSR模型的预测性能均获得了提高。以NIR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的预测性能作为基准,SERS光谱数据、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所构建的PLSR模型的RMSEC分别降低了25.14%、31.61%和44.20% 分别提高了2.02%、3.18%和3.93% RMSEP分别降低了31.85%、38.58%和47.01% 分别提高了5.19%、5.34%和6.98% RPD分别提高了59.28%、62.99%和132.47%。综上所述,由SERS光谱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的预测性能明显提高,主要在于SERS技术通过增强基底Q-SERS获得拉曼增强效应使得花生油中痕量AFB1的信号获得了放大,从而提高了其检测精度。相较于采用NIR或SERS光谱单一检测技术,将NIR光谱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后,实现了光谱信息的互补,有助于检测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然而,光谱直接融合数据中包含大量的冗余甚至干扰变量,采HSIC-VSIO分别对NIR与SERS光谱筛选特征变量,然后将筛选得到的特征变量进行融合并构建PLSR模型,其检测精度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图3.各方法所建PLSR模型评价指标变化趋势2.5真实样本检测分析结果从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购买一批含有AFB1的花生油样本(AFB1含量范围为:1.0×10‒ 5~1.0×10‒ 3μg/mL)。每个样本分别采用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以下简称光谱特征融合方法)以及标准方法(HPLC)检测AFB1含量,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做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840.05)。根据检出限的计算公式3S0/K(S0为多个空白样本响应值标准差,K为校正曲线的斜率),可估算得到光谱特征融合方法对AFB1含量的检出限为5.27×10‒ 6μg/mL。欧盟与中国设置的花生油中AFB1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2.0μg/kg和20μg/kg。为了与上述标准进行对比,可将溶液(花生油+AFB1)密度设为1g/mL,从而实现将5.27×10‒ 6μg/mL粗略地转换为5.27×10‒ 3μg/kg。故本研究提出的光谱特征融合方法可满足对花生油中AFB1含量是否超标的定量检测。3、 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构建PLSR模型实现花生油中AFB1快速、高精度检测的方法。与NIR光谱数据、SERS光谱数据以及NIR与SERS光谱直接融合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相比,NIR与SERS光谱特征层融合数据构建的PLSR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RMSEC=0.1569,R2c=0.9908, RMSEP=0.1827,R2p=0.9854,RPD=8.2761。同时,将本研究方法与标准方法分别检测真实的花生油样本中AFB1含量,结果表明两者的检测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840.05),本研究方法的检出限可换算为5.27×10‒ 3μg/kg,远远低于欧盟与中国设置的花生油中AFB1最大残留限量2.0μg/kg和20μg/kg。综上,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可实现花生油中AFB1含量的快速、高精度定量检测,验证了NIR与SERS光谱融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尤其是经特征变量筛选后,NIR与SERS光谱数据在特征层的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文献来源四、产品推荐RMS2000微型拉曼光谱仪1、产品简介RMS2000(RamanMinimalSystem)是一款微型的785nm同轴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其采用全空间光设计,优化散热接口,采用N.A0.11数值孔径激发采集光路。配置超短焦、线扫描、浸入式探头,支持Windows、Linux和Windows多种操作平台和主控系统,随机配备手机端(Andorid)和电脑端采集分析软件。具备非凡的分辨率、灵敏度、穿透能力和抑制荧光干扰能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核心部件集成进拉曼自动化系统,满足科研院所、相关监管机构与企业在无机/有机材料、生物生命、化学/化工、药物分析、食品安全、刑侦鉴定、环境污染检测等研究中的需求。2、产品特点&bull 体积小巧,重量轻,只有100×80×26mm和280g;&bull 空间光、微型共聚焦设计,最小光斑≤30μm;&bull 高分辨率(~6cm-1),高抑制荧光能力,能够轻松测量高荧光样品,获取拉曼光谱;&bull 高灵敏度,500ms即可实现常规化学品的拉曼光谱,最低可以检测0.3%的分析纯酒精;&bull 可配置线扫式探头,可以采集4.5mm*1mm的线扫光斑,降低样品照射功率密度;&bull 可配置浸入式拉曼探头,用于过程分析检测;&bull 支持手机和电脑双平台,方便户外现场直接测量;&bull 超低功耗,无须额外电源供电,通过USB手机可以直接实现光谱采集分析;&bull 强大的软件分析功能,支持常规的HQI,峰位检索,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bull 可以适配显微镜组成显微共聚焦拉曼。NIRPro近红外光纤光谱仪1、产品简介 NIRPro是一款制冷型近红外光纤光谱仪,结构设计小巧,光谱范围可配置;分辨率高,最佳可达0.3 nm;杂散光低,~0.5%。光谱范围依据选择不同可以覆盖950-1700 nm、950-2200 nm和950-2500 nm多种配置。制冷温度可以达到-20℃。具备良好的光谱响应稳定性和重现性,适用于激光测量、近红外测量,是一款科研级的高性能光纤光谱仪。2、产品特点&bull 分辨率高,最佳可达0.3 nm;&bull 可适配如海带销的多芯密排集束光纤,光纤插拔强度一致性≦7%;&bull 动态范围宽、信噪比高、稳定性好;&bull 背景噪声≦3RMS(10 ms积分时间);&bull 配置USB、串口多种通讯接口,配置24PIN交互接口,配置专有DAC和ADC,可实现配套光源的使能、强度控制和功率反馈。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在京举办《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
    p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推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建材科研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举办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培训,于2019年9月26日在北京金隅科技大厦举办,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对本次培训进行全程报道。 /p p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一直以来致力于盘活首都科技资源,培育市场创新制造能力,推进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认真履行工信部编制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采用“管理体系”来全面引导和推进我国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 /p p   运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协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发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技术等)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并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可以不断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最终促成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于各行业企业,目前全国已经有38家科研研究院所,7家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p p   本次培训由郑宇兵主讲,郑老师是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智库专家、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两化融合顾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资深评审员。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3f27826a-e0db-451e-8419-10e0880fa6c0.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郑宇兵 /strong /p p   此次培训内容分为三部分: /p p   一.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e3ebc97e-ec51-48a3-99b6-28ea59057e7d.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 /strong /p p   二.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7e8cf70d-0d6f-4ef4-88b2-f5512154a5cd.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企业实现两化融合闭环管理的方法 /strong /p p   三. 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b4cc771-56db-497c-bdab-1d7d28824edf.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主要框架 /strong /p p   最后,结合培训内容及我国企业特点,国内企业两化融合工作需要突破三大问题:认识不到位、战略不匹配、行动两张皮。此外两化融合工作要点总结为三点: /p p & nbsp & nbsp 1.发展分四阶段: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 /p p & nbsp & nbsp 2.目标是4.0:可参照德国所提出的“工业4.0”,结合自己的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条件成熟 时制定中国、版“工业4.0” /p p & nbsp & nbsp 3.关键4要素: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p p br/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关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指导下的北京地方科技条件平台,是整合首都高端科技资源、聚集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的服务需求、畅通需求与资源对接渠道、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平台,是促进政、产、学、研、用、科技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有机结合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北京服务”与“北京创造”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个覆盖仪器研发、生产、应用三个环节的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服务平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2009年至今,市科委联合中科院、北大、清华、中电科等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整合首都地区促进首都地区916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277亿元,4.39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了967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其转移转化,聚集了14217位专家,产生了24879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span /p p br/ /p
  • 融合创新,质领未来——钢研纳克蝉联检测及科学仪器行业重磅奖项
    融合创新,质领未来——钢研纳克蝉联检测及科学仪器行业重磅奖项2024年4月17-19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4)在江苏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议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同期共设置13个平行分论坛共计千人参加。钢研纳克出席本次盛会,并蝉联 “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坚如磐石奖”、“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案例奖”两项大奖;钢研纳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300荣获“2023年度国产好仪器”。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坚如磐石奖 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案例奖(获奖案例:《仪器超级工厂昆山行:四载同心纳克焕新--钢研纳克上市四周年庆典暨江苏纳克开业庆典》2023年度“国产好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300会议同期,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亮在“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做《能力验证在行业仪器应用趋势分析、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的报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损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光磊在“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做《钢板硬斑微磁检测应用研究》的报告。本次大会钢研纳克旗下第三方检测、标准物质、校准及能力验证、江苏纳克、纳克微束等业务均亮相展会。会后钢研纳克邀请行业内专家、客户代表等前往江苏纳克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并做技术交流。钢研纳克致力于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质量评价为导引,标准为基础,表征数据为依托,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丨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我要测网讯 4月19日,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在苏州市成功举办。本届产业峰会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指导,我要测网、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及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联合举办,来自检验检测的管理者、学者、专家和企业家等400余人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等检验检测关注的话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大计。检验检测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本次大会重点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能力验证、半导体、建筑材料、食品等话题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创新发展,来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会议现场CCAA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兼检测分会副会长周琦先生担任了本次会议上午的主持工作。会议伊始,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继先先生作为指导单位致辞。黄秘书长首先代表本次会议的指导单位,对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活动成功。肯定了本次年会和峰会的主题,“融合创新质领未来”,重点关注数字化、智能化等议题,这些话题与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和行业焦点紧密结合。同时他回顾了中国检验检测事业的成长历程及其在各个产业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行业协作与自律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检验检测产业的前沿趋势,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 周骏贵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先生作为主办单位代表以“检测科技融合创新助力机构竞争力提升”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他从行业发展的问题和难点出发,就如何融合创新助力机构竞争力提升这个话题提出了以下四点观点。第一,创新体制机制,增挂科研院所,打造创新高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第二,超前部署,打造软硬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技术引领能力;第三,技术需求驱动,应用场景导向,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标准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产业化能力。他重点就内部、外部、绿色化、数智化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融合提升效能的方法路径。最后他表示无论是内部创新,还是外部创新,都要顺应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报告主题:检验检测领域的数字化实践及启示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永贵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贵先生在主题为“检验检测领域的数字化实践及启示”的报告中表示从检验检测领域数字化现状来看,在优化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这两个方面,尤其主要聚焦降本增效、管理水平提升、不断在局部扩展应用场景,提升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等。从双碳平台、材料数据库、水泥工厂智能化实验室系统、建筑结构云监测系统、智慧水库信息化系统、入河排口污染溯源及动态管理项目等实践案例进行具体分享,他表示未来国检集团也将把数字化的投入和力量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报告主题:半导体分析测试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旻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市场在半导体产业链专业化分工浪潮下应运而生。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旻先生带来了主题为“半导体分析测试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的报告,与大家共同研讨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发展规律及应对策略。重点阐述了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发展规律及应对策略,深入剖析了半导体产业未来主流发展趋势、Labless商业模式的企业实践与市场验证,并且呼吁半导体企业敬畏行业周期,摒弃行业内卷,聚焦增量市场,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把握市场先机。他指出,在当前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整个行业正经历着跌宕的周期性调整,谁能从行业周期性规律中提高预见性,聚焦增量市场,谁就能把控新的价值增长点,赢得先机。报告主题:检验检测数字化转型在建设工程领域的思考与探索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李维涛在主题为“检验检测数字化转型在建设工程领域的思考与探索”的演讲中,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的党委副书记兼总经理李维涛先生,基于当前工程检测行业的特性和现状,深入探讨了针对建设工程检验检测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策略、手段和途径。他同时还探讨了建立数字化实验室的概念,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规划。此外,他还针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室场景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的实际操作分享。报告主题:数智实验室,检测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基座上海程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华上海程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华先生在主题为“数智实验室,检测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基座”的报告中阐述了他对于检测行业未来发展的见解,他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整个检测生态系统的高效协同。黄华先生强调,通过构建中央指挥中心,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实现检测与委托的无缝连接,并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业务扩展能力,还能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为整个产业创造更多价值。黄华先生还指出,当前检测机构的试验设备和信息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单设备运行、一体化检测工位、物资质量检测综合管控平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显著特征,而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将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报告主题:智慧化监测赋能城市基础设施检测新航道建科股份新经济集团常安城市公共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达虎建科股份新经济集团常安城市公共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达虎先生带来主题为“智慧化监测赋能城市基础设施检测新航道”的报告。他表示从检验检测开始开始出发,很多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着风险情况,主要是在于燃气爆炸、房屋倒塌、桥梁、城市内涝等,同事随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年限周期越来越长,这些问题会突出,城市安全发展市是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的重点,近两年在燃气跟内涝的事故频发,建立整个城市的安全监测智能化体系非常有必要。报告主题:通过华测检测的数字化实践展望TIC机构数字化创新的需求和路径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建筑工程及工业服务事业部总裁 曾啸虎市场环境要求企业采用更高效的生产方式,企业经营要从信息化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曾啸虎先生在主题为“通过华测检测的数字化实践展望TIC机构数字化创新的需求和路径”的报告中从华测以创新为驱动力的数字化建设、华测对数字化的理解和实践、对TIC机构数字化的思考等展开分享。他表示数字化不是一蹴而就,也无法通过一次性购买来实现;数字化需要多种要素的加持、自上而下的规划及自下而上地务实地演进;华测在数字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成果。同时,他强调数字化的成长需要全员创新的环境,以及企业开放透明的氛围,最后,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供业界同仁参考。报告主题:能力验证在行业仪器应用趋势分析、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张亮能力验证被广泛认为是证明实验室能力的重要工具,其通过评价参加实验室在实验室间比对过程中的表现,能够证明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也能识别潜在或新出现的问题。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亮先生带来主题为“能力验证在行业仪器应用趋势分析、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的报告,他重点分享了中实国金多年参加能力验证检验检测机构的基础数据,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和规律研究,总结和分析出检测机构所使用仪器情况的相关变化趋势,助力更多的检测机构能够利用能力验证结果持续提升机构检验检测水平。下午的会议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副所长(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曾莉女士主持。报告主题:检验检测报告规范性研究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技术专家/博士 傅斌友检验检测是高新技术服务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其中检验检测报告于检测机构而言至关重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技术专家/博士傅斌友先生在本次会议上作了主题为“检验检测报告规范性研究”的报告,就检验检测报告的规范性研究,从其研究背景、方法以及结果层面展开了详细剖析,并发布了食品行业、建筑材料行业、轻工行业及纺织服装行业的检验检测报告格式模板。同时他表示欢迎检验检测机构同仁能够与协会合作,共同研制制定剩下的其他行业检验检测报告模板,为咱们检验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共同发力。报告主题:从网络大数据看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我要测网事业部 李晨晖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我要测网事业部李晨晖先生作为主办方代表,作了主题为“从网络大数据看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发展”的报告。李晨晖先生结合官方数据及我要测网平台大数据进行分享,有针对性的提出我要测网的解决方案。在行业新发展机会中,他表示低空经济技术复杂程度高,检测标准更为严格。在此背景下,国内低空经济产业端布局加速,逐渐步入商业化落地阶段,第三方检测行业有望受益。未来,我要测网将继续服务好行业同仁,与第三方优秀的检测机构共同携手助力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主题:TIC机构助力中国新兴产业跨越“绿色壁垒”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 夏波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夏波先生带来了主题为“TIC机构助力中国新兴产业跨越'绿色壁垒'"的报告中表示”在当今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友好型标准,即所谓的“绿色壁垒”。这些障碍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包括经营复杂性的提升、对技术和创新需求的提升、成本的压力增加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加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必须采取主动策略以改善其产品的环境性能,并在海外建立生产设施以分散风险。德国莱茵TUV,凭借其专业能力和全球资源,为中国企业提供支持,协助它们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国际市场,并加强其国际竞争力,进而成功克服绿色壁垒,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报告主题:技术型检测机构的发展与实践分享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贾梦虹新材料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位列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中,并且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新材料是十个关键发展方向之一。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梦虹先生分享了主题为“技术型检测机构的成长之路与实践经验”的报告,就近年来的公司快速发展经验进行分享。贾梦虹先生主要以微谱的创立及成长历程和实际案例为例,介绍了在新材料和化学品领域提供的技术服务、分析方法的开发、成分分析服务以及失效分析服务等。报告主题:聚焦TIC行业—让设备管理搭乘数字化精益专列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消费品事业部销售运营总监 陆欣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消费品事业部销售运营总监陆欣女士在主题为TIC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设备投资的关键问题,需要将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从购买到维护,再到最终的升级或替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设备投资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企业内部与设备投资相关的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确保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顺畅。接下来,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和方法,利用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来优化设备使用效率,预测维护需求,减少故障时间,从而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通过这种整合和数字化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单个设备的性能,还能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实现协同效应,为企业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报告主题:“以数赋能乘数而上”—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激活数据资产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数据科学分析与评价事业部总经理 于莉莉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数据科学分析与评价事业部总经理于莉莉女士在主题为“'以数赋能乘数而上'—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激活数据资产”的报告中全方位解析了第三方检测行业如何借力数据资产,实现检测效能提升、业务模式创新以及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详尽阐述建立符合行业特性的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强调从数据的源头采集开始,通过科学有效地存储、处理和分析,开展数据管理评估与数据安全测试,全面激活沉睡的数据资产,将其转化为提升检测准确率和效率的有力工具,并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预见潜在风险,创新个性化服务方案。报告主题:食品检测行业现状及智能检测需求思考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主任/高级工程师 朱雨田“食品安全检测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食品检测行业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转型势在必行,任重道远,”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主任/高级工程师朱雨田先生在主题为“食品检测行业现状及智能检测需求思考”的报告中说道。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广阔,行业发展快速,但由于食品检测主要依赖人工,人均产出不高,自动化的水平有限,尽管对检测质量的要求极高,但行业的发展依然受到了阻碍。因此,为了推动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有必要引入高度集成、可定制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将是提升食品检测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所在。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在苏州的成功举办,为检验检测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本次峰会议题围绕着检测认证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路径和手段展开,深入分析了在检测认证领域内实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实际操作案例,并就检测认证机构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探讨。来自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代表们在峰会上互动交流,分享心得,激发灵感,共同努力为检测认证行业的优质发展提供集体的解决方案。在4月18日的举办的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晚会上,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之“坚如磐石奖”与“行业先锋奖”重磅公布!点击查看详情  关于ACCSI: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  更多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ACCSI2024现场直击
  • 东胜创新电转化/电融合仪培训会将举办
    尊敬的东胜用户:   东胜创新一贯注重技术与服务,致力于向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技术和全方位的服务。不仅要让用户买得好,还要让用户用得好。   为此为用户提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是我们做好服务的内容之一。转基因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环节,东胜创新从美国引进的BTX电转化、电融合仪代表着当今世界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其技术广泛应用于转基因的各个领域,被列为经典实验规程。   为了帮助广大BTX用户更好地用好BTX仪器,扩展更多的应用 也为了促进BTX用户间的交流,特此组织本次培训与经验交流会。   除安排主题培训活动外,我们还特别安排了经验交流环节,特邀经验丰富的用户与大家分享实验心得和研究思路,就热门话题进行讨论。   热忱欢迎广大BTX用户,到会参加培训和交流经验,促进共同提高。也欢迎已开展转基因研究或正准备要开展相关研究的老师与同学,到会交流。   特此通知!   北京东胜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10日   培训讲师:Mrs. Robin Butler,美国Harvard Apparatus公司BTX产品专家   议程安排:   1) 用户培训阶段:“电转化、电融合技术和应用介绍及常见问题”,现场解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 经验交流阶段:有经验的用户,介绍自己的实验心得和研究思路,提出热门话题,大家进行探讨交流。   时间和地点:   2009年11月19日下午——上海   2009年11月20日下午——北京   2009年11月23日上午——沈阳   积极参与鼓励:对于现场积极发言的用户,我们将提供小礼品一份,以示鼓励。   报名参会方式:感兴趣参会的用户,请与东胜创新各地办事处联系报名参会   上海:021-64814661,北京:010-51660023,沈阳:024-22814181   也可来电来邮总部咨询报名,电话:010-51663168-6204,联系人:闫小姐   信箱:marketing@eastwin.com.cn   东胜创新——生命科学产业的助推器,服务并推动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   网址:www.eastwin.com.cn 客服热线:800-8108-897
  • 融合创新,质领未来—钢研纳克蝉联检测及科学仪器行业重磅奖项
    2024年4月17-19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4)在江苏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议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同期共设置13个平行分论坛共计千人参加。钢研纳克出席本次盛会,并蝉联 “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坚如磐石奖”、“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案例奖”两项大奖;钢研纳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300荣获“2023年度国产好仪器”。 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坚如磐石奖 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案例奖 2023年度国产好仪器 会议同期,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亮在“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做《能力验证在行业仪器应用趋势分析、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的报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损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光磊在“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做《钢板硬斑微磁检测应用研究》的报告。本次大会钢研纳克旗下第三方检测、标准物质、校准及能力验证、江苏纳克、纳克微束等业务均亮相展会。会后钢研纳克邀请行业内专家、客户代表等前往江苏纳克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并做技术交流。
  • 儒翰基因完成数千万天使融资,布局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生物大分子检测产品研发
    深圳市儒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儒翰基因 ")完成由力合科创创投领投的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融资所得将用于技术研发、设备采购和团队建设。此前,儒翰基因曾在 2019 年 12 月获得恒邦资本种子轮融资。儒翰基因融合生物工程和基因组学、半导体工艺技术、AI 大数据分析技术、微纳技术等最新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基因测序、纳米孔病毒检测等生物大分子检测相关设备。儒翰基因开发的环境生物安全监测系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可自动化监测空气环境中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 40 余种病原微生物。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的病毒分析检测,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在海关口岸、机场、地铁站、学校、医院等相对封闭场所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空间巨大。对于获得本轮融资,儒翰基因创始人莫晖回应:感谢力合科创创投对团队的认可。接下来,儒翰基因继续以实现关键技术的 " 自主、安全、可控 " 为己任,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基因科技在医疗健康和生命安全等领域的大众化应用,为 " 健康中国 " 做出贡献。对于投资儒翰基因,力合科创创投合伙人胡洋认可道:自动化基因检测行业是目前以及未来十分有潜力的领域之一。儒翰基因掌握固态纳米孔器件、微流控芯片、微小信号测量、AI 病毒和碱基判读算法等核心技术 , 解决生物纳米孔易变性、使用寿命短的痛点,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同。纳米孔基因测序仪项目和空气环境生物安全监测项目,迎合了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政策趋势,具备紧迫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 碳纤维高歌猛进,仪器检测遇阻:业/仪/检融合或可破局——访上海骐杰新材料董事长申富强
    “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4 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的高端人士共计15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的前沿趋势与发展机遇。年会现场,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上海骐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富强。访谈就公司的整体业务概况、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现状、研发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检测技术、目前对仪器检测的需求等话题展开。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下上海骐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业务概况?申富强:上海骐杰股份是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三个,第一个是超高温应用领域,第二个是摩擦材料领域,第三个是储能材料领域。公司目前有将近200人,总部在上海,设有4个生产基地,主要在江苏淮安,各基地承载了不同的职能,目前着重开发的市场是光伏和半导体的应用方面。仪器信息网: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现状如何?与国际水平有哪些差距?骐杰新材料在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化方面取得哪些进展?申富强:中国的碳纤维发展基本已与世界同步,虽在某些技术上稍显落后,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追上来了。当前,中国碳纤维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原来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现在产量已与日本不相上下,预计到2030年,有望超越欧美和日本,成为碳纤维生产的第一大国。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之前看过相关报道,在2030年之前,会维持年均14%的增长率,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世界也基本是同步的,水平相当。目前,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主要分为树脂基和碳碳复合材料两大类。我们公司专注于碳碳复合材料领域,并已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包括飞机、汽车的摩擦材料,半导体的高纯材料,以及新能源储能材料等方面的显著进步。仪器信息网: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呈现积极发展态势,您认为发展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具体的应用需求还是碳纤维材料本身发展规律?申富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一个确实是碳纤维材料本身的发展,从最开始的50年代到现在的高速发展,这是一个材料发展的必然的结果。材料的发明到最终的市场的应用,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尤其是基础材料的应用,周期可能更长。所以作为材料人来讲,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和材料一起发展。第二方面,我认为碳纤维材料的发展同样受到国家导向和政策的影响,包括世界上新兴的科研前沿需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各个国家都在做相应的政策性引导,我们国家也是跟国际政策是相匹配的,能够跟得上新兴器件的应用,比如半导体、飞机及重型的航天器。材料的需求出来之后,必然会带动碳纤维的发展,这是两方面的推动。仪器信息网: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生产过程中主要会应用到哪些仪器检测技术?请从您的角度谈谈这些仪器检测技术对于材料研发生产的重要意义?申富强:我觉得在材料发展过程中,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检测必然会对仪器带来需求,尤其是新材料或者新的苛刻的应用场景出现的时候,对于检测仪器也会相应地提出新的需求,而且会提出苛刻的需求。现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尤其是碳碳复合材料领域,出现的应用场景都是超高温、超纯或超大容量,对于原有的普通的仪器或者普通精度的仪器,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中,测试3000度以上的高温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等,一直是个技术挑战。目前,市场上缺少这类仪器,也让众多企业倍感困惑。为了突破这一困境,不少企业开始自主研发或寻找合适的厂家进行联合开发。而且,测试标准也不统一。所以,现在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来说,要么是找不到相应的仪器,要么是有仪器,但精度不够。此外,行业还面临着测试平台不足和数据积累、共享困难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将来对于仪器的要求,除了在有和无之间先实现之外,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实现精度、智能化、数据化,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否则无法满足新材料的发展需求,也会阻碍新材料的发展。所以我呼吁相应的国内的仪器生产厂家积极投入到这一领域,尽可能实现这些仪器的国产化。仪器信息网:从目前应用来看,贵司对检测技术或仪器设备还有哪些需求?申富强:在超高温条件下,如超过1500度的导热系数仪,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同样,超高温下的热膨胀系数仪,以及用于测量微孔、介孔和纳孔的粒径分布和电化学活性的设备也极为稀缺。此外,对于模拟高速运动惯量下的热损或摩擦性能,以及导热性能的测试仪器同样缺乏。所以我希望相关仪器制造商能够投入研发或联合研发相应的仪器。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材料研发生产企业与科学仪器生产企业有哪些合作的方向?申富强:之前我思考过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业仪一体或业仪融合,就是企业和仪器应该要一体化发展,甚至应该加上检测服务,实现业仪检的一体化发展,可能对以后产业的发展有帮助。如果没有精准的仪器,没有合适的仪器,对产业的发展,对行业的推动是比较麻烦的。发展到中期的时候,我建议建立一个检测服务的平台,实现仪器的共享,减少企业的仪器购置成本。同时,随着数据积累的增加,材料未来的发展可能会从传统的产业研究院模式逐步转向数字化的产业研究院。这种转变将减少测试量,从而加速研发过程,降低测试成本。我认为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理想方向。因此,我建议咱们仪器信息网能够构建一个这样的体系,新的名词可以叫“材料基因研究所”,这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加速材料和产业的发展。仪器信息网:您提到骐杰新材料在材料研发过程中也展开一些仪器技术的开发,能不能谈谈贵公司在此方面有没有实质性进展或看法?申富强: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因为购买全部所需仪器对企业而言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所以现在也在和大学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发项目,这样可以借助高校的平台满足公司在材料检测服务方面的需求。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也不错,所以我觉得是一个阶段性的发展需求。所以我认为公司可以跟第三方来共建测试平台,如仪器信息网或政府机构,这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仪器信息网:今年是仪器信息网成立25周年,请您谈谈对仪器信息网未来有哪些建议或者期待?申富强:我觉得咱们网站做得非常好。建议就是可不可以整合下咱们网站供应商、检测服务机构等这些资源,真正的实现产业、仪器、检测一体化发展,也希望可以早日实现。
  • 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BCEIA 2021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圆满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盛大召开。作为BCEIA学术报告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9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BCEIA 2021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在学术会议区E301举行,会议为期一天,旨在推动标记免疫分析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吸引逾百位学者与会。会议现场本次会议主席,也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颜光涛研究员为会议致辞。颜光涛研究员本次会议主题为“创新融合,精准诊断”,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4个专题方向,邀请了10位国内标记免疫领域权威专家,针对前沿热点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学术报告。以下是部分精彩报告摘要:上下半场会议主持人 (左上:崔丽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右上:敬华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 左下:陈建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右下:徐国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国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一种新型缺血性卒中标志物(ACS)化学发光法及开发临床评价为了建立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人体液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方法,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ASC的临床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国军主任采用自行研制的CLIA法检测血清ASC浓度,评价新biomarker的临床意义。所在团队以磁性颗粒-FITC-FITC抗体为固相分离体系,FITC标记了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吖啶酯标记了另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建立了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一共收集了16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和23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结果发现自行研制的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AIS患者血清ASC水平显著升高,是鉴别脑卒中患者的良好指标,可用于监测脑卒中的发病、治疗及预后。叶棋浓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报告题目:肿瘤糖代谢基因表达控制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葡萄糖代谢是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包括葡萄糖的厌氧氧化、戊糖磷酸途径、三羧酸循环、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在恶性肿瘤转化过程中,糖代谢的重编程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能量和物质支持。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叶棋浓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升高,需氧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通量增加,三羧酸循环异常,糖异生水平下降。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癌细胞可以通过HIF-1、c-Myc、p53等转录因子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其所在团队发现SIX1是调控肿瘤糖酵解的关键转录因子,SIX1的翻译后修饰在调控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SIX1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候选靶标。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报告题目:新型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实践核酸质谱技术已开始越来越被大家了解和熟悉,很多体外诊断产品在注册中。在报告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的刘向祎主任所在实验室利用MALDI-TOF技术,采用毅新博创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耳聋基因筛查、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疫苗在人群有效性评估方面进行初步检测和评估,为尽快走向临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周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报告题目: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性能评价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报告当天恰逢世界心脏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主任对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性能评价等作了专业归纳与表述。周主任认为,高灵敏度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是临床应用的前提。评价标准应包括空白限、检出限、定量限、报告范围、印痕和一致性等,且不同样品类型和“目标”机器的一致性是必要的。宗金宝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宗金宝主任对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团队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细胞内外细胞因子检测等一系列详实实验。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内细胞因子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手段,此外流式细胞术也可以检测细胞外细胞因子,其中流式荧光技术将在细胞外细胞因子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李海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报告题目:膀胱癌肿瘤异质性及液体活检的应用膀胱癌(B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基因组为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和高突变率。液体活检技术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可以在多个时间点分析体液(如血液和尿液)中的肿瘤成分,并提供一种微创的方法,可以跟踪进化动态和监测肿瘤异质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霞主任在报告中对膀胱癌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异质性的多重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临床护理和结果进行了系统阐述。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报告题目:流式荧光技术在临床应用及发展精准医学模式对临床实验室诊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以及参与性等。因此快速、灵敏、高通量对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流式细胞术(FCM)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悬液进行快速分析的高新技术,是继化学发光、生物芯片技术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在报告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高艳红详细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应用。郭建巍 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报告题目:临床实验室助力肠癌的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人确诊结直肠癌,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结直肠癌。然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需要十余年时间,所以早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肠癌死亡率,让肠癌止步。传统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使用粪便潜血试剂盒或者肠镜进行检测判断,但平均漏诊率高达41%。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郭建巍在报告中介绍了几类新型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分别对比了其优缺点。最后他认为FIT+便DNA(单靶点或多靶点)模式为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DNA甲基化检测是主要方法,并号召提高医务人员认知,他认为这将在结直肠癌的防控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李永哲 北京协和医院报告题目: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主任介绍了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的临床需求,自身免疫病新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首先明确了检查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基因分型、自然抗体等等。随后介绍了自身免疫指标的应用,作为伴随诊断提供疾病预警判断等。李永哲主任重点介绍了自身抗体在炎性疾病中的应用,自身抗体与中毒的关联性,狼疮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等新型标志物,以及新冠病毒与自身抗体的关系。陆予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超亮荧光蛋白拓展免疫检测新征程荧光藻胆蛋白(RPE)是由多个小亚基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种高吸收荧光分子,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当高灵敏度对检测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荧光藻胆蛋白是首选的荧光色素。荧光藻胆蛋白偶联物用于流式细胞术、免疫测定、MHC四聚体测定和珠基测定。陆予非展示了安捷伦科技能够提供的链霉亲和素、藻胆蛋白和广泛选择的结合产品。会议设置颁奖环节,会务组为本次获得优秀论文的年轻科研学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论文获奖者合影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一)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二)
  • 默克亮相第五届进博会,引领生物融合新趋势
    • 默克携旗下生命科学、医药健康、电子科技三大业务和创新中心重磅亮相,展示创新产品和前沿科技,宣布本土合作计划,深化“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坚定承诺• 默克聚焦“生物融合”新趋势,利用三大业务领域独特优势,布局技术研发与应用,助推实现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2022年11月7日,中国上海——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 重磅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默克持续贯彻“未来每刻,都有默克”的主题和理念,全方位展示旗下生命科学、医药健康、电子科技三大业务和创新中心的前沿科技、创新产品、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并宣布多项本土合作计划,以进一步彰显默克“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坚定承诺。作为德国总理访华商务代表团成员,默克执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葛丽鹤(Belén Garijo)表示,默克深耕中国市场89年,中国已成为默克全球的重要战略市场和增长引擎。得益于进博会这一开放共享的国际平台,近年来默克中国的业务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值此进博会及中德建交50周年契机,默克将持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与更多中国合作伙伴一道,为深化中德、中欧经贸合作增添动力,坚定支持全球化,携手应对国际挑战。“借助进博会‘溢出效应’,今年默克重点聚焦‘生物融合’新趋势,并分享革命性裨益与洞察,这与中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任务高度契合。”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Allan Gabor)表示,“默克将充分利用自身三大业务所具备的生物融合相关的独特优势、专业知识和全球资源,持续与中国本土创新生态圈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生物融合跨领域创新,以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生物融合(Bioconvergence)结合了生物科技、数字技术与材料科学等跨领域学科,在提高科学研究效率的同时,推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品创新和制造能力升级。在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生物融合在全球及中国增长势头强劲,前景广阔。默克发挥自身优势,在生物电子、数字孪生和转化医学三大生物融合应用领域探索更多市场机遇。在生物电子领域,默克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具有神经记录和刺激功能的生物电子治疗系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默克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以提升产能,同时加速临床试验并降低成本;在转化医学领域,默克透过多种生物医学数据库串联,从药物探索、早期测试到临床试验,更精确地找到治疗标靶、病人族群等,得到对药物研发的关键洞察,从而助力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医疗理念。此外,默克创新中心于2021年设立了针对类器官领域的研究资助计划,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成功获得资助,与默克合作研发新型生物打印类器官,以实现高通量药物发现。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默克集团技术创新和实施副总裁Steven Johnston,默克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检测服务生物安全运营中国负责人陶菊红在11月7日举行的默克科技日活动上,还就生物融合对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和电子科技等行业带来的潜在机遇与挑战,赋能中国经济发展及提升人民健康福祉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在与安高博的视频对谈中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在医疗创新相关领域的布局力度,为人工智能(AI)等颠覆性技术发展成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AI在医疗诊断和药物研发上的深度参与,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可以预见,未来二十年,AI+生命科学趋势对包括默克在内的科技企业、学术和科研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机会。作为探索生物融合未来趋势的先行者,默克将以前沿技术为基点,携手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并融入本土创新生态,以其国际一流的科技实力持续为更高质量、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关于默克默克是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电子科技三大领域。全球超过60,000多名员工服务于默克,通过创造更加愉悦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为数百万人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从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发现治疗具挑战性疾病的独特方法,到实现设备的智能化——默克无处不在。2021年,默克在66多个国家的总销售额达197亿欧元。科学探索和负责任的企业精神一直是默克科技进步的关键,也是默克自1668年以来永葆活力的秘诀。默克家族作为公司的创始者至今仍持有默克大部分的股份,我们在全球都叫“默克”,仅美国和加拿大例外。默克的三大领域: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及电子科技在这两个国家分别称之为“EMD Serono”、“MilliporeSigma”和“EMD Electronics”。默克在中国已经有89年发展历史,目前有超过4,500名员工,在北京、上海、香港、无锡、苏州和南通有21家注册公司。
  • 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日前,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南昌举行。全国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赵广美,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郭新宇,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路文革,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瞿小华,江西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春年,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葛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张善勇,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褚剑,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万晓波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大会由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大学、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彭锐、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胡汉诚分别主持大会。赵广美在致辞中代表全国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次共同体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全体嘉宾的到来以及各成员单位为本次大会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他介绍,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旨在具体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汇聚地区行业优质资源,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针对性突破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领域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科教融汇“汇而难融”等瓶颈问题,有效促进资源整合与产教布局匹配,为实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人才共育,协同创新技术攻关,优化构建高水平产教融合教学资源,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开辟新路径。赵广美对推进共同体建设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对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认识,明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社会责任,不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共同体的平台优势,对接国家要求,担当行业使命,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把助力强国建设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目标,把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未来发展储备新鲜血液。三是加强共同体的自身建设,以资源共享、创新共研、人才共育、发展共赢为原则,不断把握职业教育和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共同体建设长效机制,与社会各界努力共创产教融合新生态,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赵广美表示,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要加速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多链融合”,主动对接区域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致力打造地区示范、全国有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为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行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瞿小华代表江西省工信厅对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当前我省食品产业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食品现代化产业体系,而高技术人才正是推动食品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必将有力支持食品行业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企业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我省提升食品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带来新的机遇。他指出,希望共同体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立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把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落到实处,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拓展产教融合培养内容,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动力,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杨春年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对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各成员单位为本次大会的付出表示感谢。为推动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建设,杨春年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核心在于推进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战略匹配,统筹产教资源、对接产教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支撑产教发展。二是江西省教育厅将全力支持、积极谋划,加强对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统筹指导,扎实稳妥推进共同体各项目标任务,接续助力食品加工与检测行业转型升级。三是产教共同体的企业和学校要以共同体建设为契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合作交流,确保实质性参与、实质性受益。要积极探索、深度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人才链的融合,造就大批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共同体的行业竞争力与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及智力支撑。万晓波在致辞中指出,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是对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积极回应,也是培养食品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有力抓手和支撑。对于食品行业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打造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促进行业产业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将以共同体的成立为契机,利用江西工贸职院专业群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食品、粮食等相关专业综合优势,聚焦技术服务和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汇聚各类创新和发展要素,在制度、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尽最大努力提供更优环境、更好服务,与共同体成员单位协同培养更多具备精熟技能、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现代食品行业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产教融合共同体新范式,成为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褚剑在致辞中表示,产教融合是推动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头连着产业企业,一头连着学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机制设计。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必将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新优势。他指出,煌上煌将与各成员单位一道,倾情倾力而为,积极推动共同体的高质量建设;借优势聚焦点,大力推进产教融合落地落实;促进资源汇聚,助力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共赢,积极彰显共同体的价值与责任担当。葛刚在致辞中表示,共同体的作用和优势在于整合了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平台。他指出,只有当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当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相互转化,才能真正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正是我们共同体的使命。大会审议表决通过了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和第一届理事会组成名单,为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进行了集中授牌,举行了南粮现代粮食产业学院签约仪式。169个单位成为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其中15所本科院校、66所职业院校、7个科研机构、5个行业组织、76家企业。共同体由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大会特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张善勇教授作主题报告。张教授以“职业教育赋能提升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思考与实践”为题,围绕“产教融合的本质思考,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产教融合的加减乘除,技能形成与三教改革”四个方面对产教融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出成果”进行了讲解。进一步加深了与会人员对产教融合的认识和理解,为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27日下午,举行了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次理事长会议,并实地参观了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酱卤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以及江西工贸职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国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教融合共同体将坚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整合食品行业智慧加工与检测领域资源,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和有机衔接,促进校企研协同创新,为食品行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以创新和拓宽产教融合为主线,产学研用相结合打造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平台,并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协调共同体成员及产业资源,提升共同体内企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水平,促进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业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实现校、行、企、研共同参与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带动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食品智慧加工与检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生物融合下的3D生物打印,如何引领医疗卫生行业新未来?
    ① 起源 ”我们已经迈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数据和分子工程学领域的发展以及一些新框架为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超越“仿生”范式。生物学、工程学、纳米技术和 IT 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不只是逐步迭代。纵观现代医学发展史,会发现在大部分阶段,技术与生物学之间都有着复杂的关系。笛卡尔主义的早期实践者强调人体与复杂机械系统之间的相似之处。其他思路则采用了更加全面的观点。无论如何,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关键的医学创新都离不开技术与生物学的共同作用。青霉素其实仅仅就是窗台上的培养皿里出现的一种霉菌,仅仅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意外而已。但是由于 20 世纪的技术革新,才使得生产抗生素、对抗传染病成为可能。再到最近一二十年,IT 开始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2004 年首次完成人类基因图谱,而且研究人员得出一个意义深远的结论:人体并非一台机器那么简单。人类及构成人体的复杂生物系统是超过 40 亿年演变的产物,而这种演化过程中不断迭代、改进和完善的规模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当然也不仅仅是人类。整个世界都是由生物系统构成的,而这些生物系统远远超出了人类在工程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深度,比如蜘蛛丝的抗张强度是钢的数倍、可以从抗辐射植物中提取纳米级细丝、眼睛的分辨率高于大多数相机等等。这对医疗卫生行业意味着什么?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由于生物学造成的。② 什么是生物融合?”生物融合是介于医疗卫生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产业领域,强调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化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生物融合基于这么一种理解,即生物技术的两个支柱-生物学和技术,并不像表面看来那样难以调和。生物融合并不仅限于生物技术链中的特定阶段。这是一种可以端到端应用的方法。从组学和生物打印到仿生学,再到诊断学,许多新兴的生物技术领域都是以生物融合范例为基础的。毕竟,生物学本质上也只是经过数十亿年改进和完善的工程学而已。③ 医疗卫生领域新前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在应对传染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天花、流感、小儿麻痹症等,还包括现在的 Covid19。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在艾滋病毒/艾滋病疗法方面的进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能够让艾滋患者生存得更长久。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和研究投入,但我们在应对癌症、心脏病和慢性器官衰竭等慢性疾病方面的进展甚微。造成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就是个人因素。就慢性病而言,任何两名患者的经历都是不同的。患者的疾病原因不同,合并症也可能不同,而且由于常规治疗方案成本和需求方面的原因,患者获得护理的机会也会有所不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学疗法等常规治疗方法挽救了无数生命,而且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治疗效果也正在逐步改善。不过,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举例来说,生物融合在对抗癌症方面有着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基于组学的肿瘤特征分析、微型化给药和组织置换来定制治疗方案。基于组学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识别肿瘤中的特定突变和生物标志物,进而缩小有效治疗方案的范围。微型化给药可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癌症影响区域,而不会损坏周围的组织。生物融合也将会让肿瘤成功切除后进行完整的组织置换成为可能。尽管生物融合这种概念早已出现,但是由于其成本高昂、周转周期较长,导致基于生物融合的治疗方法并未受到市场的青睐,直到最近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现在,下一代 DNA 测序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基于生物融合的治疗方法的成本,并缩短其周转周期。测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潜在的遗传风险因素。还有助于研究人员快速识别不同类型的癌症和病原体。④ 生物融合产业”对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乃至机器人技术等相关行业而言,生物融合意味着迈出了重要一步。生物融合正在推动着研发基础设施的转型,而正是这些基础设施推动了医疗卫生领域在近十年的创新。在行业层面上,生物融合解决了每个生物技术公司都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弥合分子工程专业知识与生物学之间的鸿沟。这对采购和预算分配产生了实际影响。负责实际操作实验室技术(及故障排除)的工程师的期望和需求与研究团队完全不同。CELLINK将生物融合视为当前的第一要务,旨在弥合这一差距,实现灵活性并提升效率。通过听取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意见,我们已经能够在 BIO X 3D打印机等产品中实现一流的功能。从多打印头配备到十倍分辨率提升,再到细粒度温度控制,BIO X 的设计目标是解决限制上一代生物打印机性能的诸多问题。实现灵活性、快速迭代并节省成本。
  • 东胜创新举行“BTX电穿孔、电融合技术的应用”全国巡回讲座
    近日,东胜创新主办的“电穿孔、电融合技术的应用”巡回讲座分为三场依次在广州、上海、北京举行。在广州的专场已于10月21日圆满结束,来自美国BTX公司的技术专家Robin E. Butler介绍了“Electroporation and Electrofusion——A methodology for efficient gene transfer in In vivo, In Utero,96 Well and Fusion applications”。 接下来的两场分别将于 10月22日下午14:30—17:00在上海中国科学院营养所35号楼2楼多功能厅; 10月24日上午 9:00—11:30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新综合楼马协三层举行。 上海的专场还将增加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丁玉强研究员介绍“在体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北京的专场还将增加由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卫恒习介绍“电融合技术在转基因动物克隆中的应用”。 背景介绍: 一、电穿孔、电融合技术的应用范围: 哺乳动物细胞或组织的转染、细菌和酵母的转化、动物细胞融合、活体/离体基因或药物导入、卵内基因或药物导入、核转移、植物组织和原生质体的转化、杂交瘤生成、胚胎操作、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蛋白质电整合/电插入。 二、美国BTX公司——电穿孔、电融合专家 自1983年成立以来,以电穿孔仪、电融合仪为主要产品,开发了电穿孔、电融合、转染、转化等方面的众多最新技术和产品,成为电穿孔、电融合领域全球领先的专业厂家。 三、东胜创新BTX产品链接 http://www.eastwin.com.cn/product_btx.asp
  • 人工智能将融合、推动甚至颠覆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技术是大势所趋
    p    strong 撰稿:中国农业科学院 蒋士强研究员 /strong /p p    strong (一)、怀念与启示。 /strong 每当议及科学仪器与测试分析时,总使我想起 strong 王大珩院士 /strong 生前对科学仪器精辟的定义:“ strong 科学仪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strong ”。同时也使我想起 strong 邹承鲁院士 /strong 生前一直坚持的立论:“ strong 科学是认识自然,大至宇宙,小到基本粒子。而技术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strong ”。科学仪器和测试分析(以下简称为科仪与测试)在学科分类上是二级乃至是分支学料,但又是跨多学科,而且是科学发展的工具和产物,大家分析一下,众多与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就一目了然了。在行业地位上处于第二产业的分支中的分支。但是在当今全世界都在谋求科学和技术全方位的、不断的、甚至颠覆性的创新,以造就各领域、各学科、各产业、各行业的腾飞,使社会财富和政经不断增值和振兴,以满足 strong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strong 。无论是探索科学发明和技术的创新,乃至具体到确保和提髙质量,直至更新、换代,都需要科仪和测试,即在学科和产业体量不大,并不显眼的领域,将越来越彰显出“庙小显神通”的作用。当今人工智能新浪涛己经来到之时,如何应对,急待探索和实践。 /p p   (二)、 strong 要充分认知人工智能大幕己开启、新浪涛己经来到,科仪和分析测试领域的学界和业界都不能固守原有思维模式、思路和策略。 /strong 我国传统思维比较保守,惯于从四书五经等典籍中,寻找治国安天下的方略,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但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是英国人写的,科学救国是近代一时思潮,后来受到批判,将社会发展、变革的推动力被阶级斗争等取代了,直到现代光辉的近30年、40年、70年才有所突破。就以机器和仪器而言,一字之差,前者是解放人的体力,后者是扩展、延伸人的感官,两者不断地融合、昇华& #8230 直到如今将脑科学、人的智慧,渗透、移植、乃至深化、超越地赋于各领域、产业、行业、事物的戴体(客体) 。寻求我国的轨迹,可说也是世界潮流的涌动波及和启迪的结果,恕我直言,我国有优良的文化、传统,但学界、业界乃至大众也有历史造成的不良习俗,多喜于学之外表,不求真谛,不仅缺乏异想天开的创造性,而乐于找捷径、跟风、蹭边、冒名& #8230 & #8230 。如早先,把仅能测电阻、电流、电压的三用表叫成“万用表” 把清涼油加点药料就叫“万金油”,& #8230 & #8230 。“人工智能”、“智能”、“智慧”等响亮而谜人的冠词,在各行业、各种产品上已有泛用之势,国内是乎更盛。但在国际上的仪器仪表、科学仪器、测试分析的领域,国外产品命名和广告宣传,还是比较谨慎的, strong 很少冠用人工智能 /strong ,即使其功能上具有某些初级人工智能的部分要素,如各种图谱的识别、解释、训练、自校正、自检等,这是值得学习的。 /p p   (三)、 strong 人工智能逐步渗透、融合于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技术的历史回顾 /strong /p p   在科学仪器、实验室设备和分析测试技术中,经历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之后,逐步渗透、融合了部分“人工智能元素”、“专家的部分智能”,如:可编程,进而可自检、自校正的自动进样器和样品前处理工作站 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英文缩写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结合网络化技术,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和一切资源以及行政管理等以合理方式进行管理,通过LIMS系统,配合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检测效率,降低了实验室运行成本并且体现了快速溯源和痕迹,使传统实验室手工作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得以顺利解决 又如各种谱仪和联用仪中,应用了各种控制和分析的专家系统(有时称工作站、软件包等),先是出现在进口仪器的操作系统中,接着国产仪器设备也逐步跟进,而且学者们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例如: strong 卢佩章院士于1992年12月就出版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专家系统》,2012年3月的版本是,由卢佩章院士、张玉奎院士和梁鑫淼增订的,是一本经典性的著作。在回味人工智能在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应用时,非常贴近的实例,是早在上世纪末的近红外分析测试技术的突破,国外以Karl Norris博士、国内以陆婉珍院士、严衍禄教授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就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模型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算法等技术、以及用标样校正(训练)图谱模型的技术。 /strong 1998年湖南大学许亚兰发表论文,提出了模糊智能仪器这一新构想,针对这一构想,论文从其原理入手介绍了模糊智能仪器的相关基础理论--模糊数学与人工智能,其次在传统微机化仪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智能仪器。2004年由南开大学出版了裴雷著的《科学仪器软件平台研发——人工智能软件包开发》,提出:以软件为关键技术的通用平台上,可以很方便地改变软件配置来适应不同的需要,功能更加灵活、强大,更适合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仪器通用软件平台,可带动我国分析仪器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分析仪器产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中科院化工冶金所、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的石乐明、张懋森、李志良的论文中指出:专家系统在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应用,例如谱图解析,分析方法与分离路线的设计与优化,分析仪器工作参数的优化以及故障的诊断等。2010年11月1日,在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中,发布了“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一文提出: 知识系统、知识工程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最显著新技术。2015年9月12日,在能源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技术”一文。2016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李晓霞等发表论文,报导建立了HIN(chemicalinformationnetwork)。其实国内外生产的大型、专用型的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波谱仪、基因导入仪、基因测序仪、蛋白质纯化系统、细胞融合仪、电泳仪、病毒免疫荧光分析仪、层析仪、生化分析仪和各种联用仪以及大型样品自动处理设备等,都渗入部分初级人工智能, strong 确切地说都有一定基础和苗头,只是有待于逐步完善。 /strong /p p   (四)、 strong 从以上(三)所述的案例中,近乎可得出一个规律,即:有强力的应用人工智能科技的需求,而且开发应用者、实施者对人工智能有足够的认知,二者碰撞即能产岀鲜艳的火花。 /strong 为此我建议在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的学界与业界,宜先行有关人工智能的科普(在我国规划中就列有 strong 人工智能的全民科普的布署 /strong )。对学界、业界领军机构、人士、决策者,都有良好的科技学术基础,对类似以上列举的二本著作,肯定能熟读而有启迪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是炒岀来的,也不是抄岀来,更不是吹岀来的,是学者和业界同心合用探索、啃岀来的。 /p p   (五)、 strong 依据众多人工智能的著名院士、学者论述,我感悟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有着一些相似性,但因学科和产业的层次、目标、定位、历经和发展速度的不同,又有巨大差异。科仪和测试技术应该充分借助于人工智能的巨大驱动力和利用以下相似性: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目前用的办法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神经网络或者准符号模型等 目的是研制出具有类人智能的智能机器,表现形式是会图像识别& #8230 & #8230 ,会人机对话& #8230 & #8230 ,会自动运行& #8230 & #8230 ,会思考、证明、诊断& #8230 & #8230 ,会学习& #8230 & #8230 ,会表示认知结果& #8230 & #8230 。鉴于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专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应用背景需求明确、领域知识积累深厚、建模计算简单可行,(任务单一、需求明确、应用边界清晰、领域知识丰富、建模相对简单)因此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如图像检测分析& #8230 & #8230 ,都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 /strong (最初级的数据大多来自传感器和己有文献), strong 都涉及众多学科,是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差异是人工智能更深,涉及到当今和未来的科技、产业乃至于社会变革。更新、是近60年来兴起的。更大、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更神、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strong 而仪器与测试是原系古老庙小、时显神灵 更通俗的比喻是:后者古老的小庙、小神,既需依靠大神、大庙,也宜发挥庙小有神灵的特点, strong 我很赞赏将人工智能科技,逐步渗透、融合于科仪和测试的机理、构思、设计、研发之中,并在实施中与精细工匠精神相结合,推动科仪和测试技术发展,甚至颠覆其面貌。 /strong /p p   (六)、 strong 科仪和测试技术也应走人工智能应用上的细分工与专用化之路 /strong ,下棋人工智能机器人,决不能用于自动驾驶车辆& #8230 & #8230 ,当今高档的科仪和测试技术系统,越做越大、越复杂,有利于生产厂家赚钱,而买家只用其中部分功能,科仪和测试技术设备中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必能使科仪和测试技术设备走向细分工和专用化,硬件可能更简化,研发出各种新型传感器,当今庞大的科学仪器可能变成各种专用的传感部件,科仪将更灵敏、更小巧,测试分析将更具智能化,其实,万能的仪器设备都是假的。例如就食品安全检测而言,就应开发出检测某类、某种,甚至特定有害组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其硬件将更精而少,而更神通,轻便和价廉。 /p p   (七)、 strong 学科和产业发展上应注重社会需求驱动,中医学的人工智能化将是我国的瑰宝。 /strong /p p   科学仪器和测试分析技术在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可说一支独秀,这原系这两界本身就是大学科、大产业,有巨大社会需求,也正因此,不论在仪器设备或测试技术方面都很快地融人工智能技术,已有不少案例(请参阅上述三、),编撰者一直关注中医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在去年4月份发表的《人工智能化将猛力推动甚至颠覆现有科学仪器与测试分析技术的面貌》一文中用 strong “中医学的人工智能化将是我国的瑰宝” 表述 /strong ,引用了2017年以前较详细媒体报导的资料,但近二年未见更多的报导,但愿是疏漏, strong 我仍坚信中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将大有作为。一方面应尽快抢救极其丰富的著名中医学大师积累的中医诊断中病人型像学和病案、宝方的经验,并转化为图像和数据,同时在中医院校引进人工智能专才,推进人工智能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strong /p p   (八)、将传统的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的机理,变为模块、模型、模式, strong 将感知数据转变为图像,也许是得以融入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和图像分析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捷径 /strong ,即大幅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这也许是近年来,国外把许多传统的谱仪分析,转为图像分析的原因。 /p p   (九)、 strong 人才的培养、吸纳和借助。 /strong 科仪和测试界本身就需多学科人才,而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人才是关键,据媒体报导,华为拥有700多位数学家、300位物理学家、200位化学家,而且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高级人材奇缺,科仪和测试业还属小庙,养不起“大和尚”即人工智能专才,那只能从原来从事计算机软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中培养人工智能中级人才吧!当然也宜与从事人工智能的机构合作,吸纳和借助人才资源了。另外、今后开源的模型、算法等会越来越多,据报导,西方有不少中小型企业、机构,就是针对自已应用目的,利用开源的资料,修改、嫁接、而用之。 /p p   (十)、 strong 共建大数据共享联盟。 /strong 大数据分析是人工智能神力之一,也是科学仪器和测试分析技术跃进的梯子,而测试分析领域的数据也非常可观,以庞国芳院士的团队为例,就己公开岀版了色谱、质谱、核磁共振图谱集三大本,五亿多个数据吧!大数据在大数据分析,乃至于人工智能中的地位业内人士比我更清楚,我只是呼吁通过已有联盟机构,协同共建更大的分析测试大数据共享联盟, strong 是时候了! /strong /p
  • 首台LF301细胞电融合系统落户中科院细胞生化所
    日本BEX公司的活体/单细胞基因电转化系统及细胞融合系统,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尤其是新款的 LF301细胞融合系统和CUY21VIVIO-SQ活体电传孔系统,因其独到的方波波形加上电阻/电流测量专利技术,以及数十种可供选择的电极,使得细胞融合、基因的转移变得高效而方便!   BEX提供数百篇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的应用文献,及几十个protocol供参考!   日前,首台 LF301细胞电融合系统 落户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化所&ldquo 动物实验技术平台&rdquo 。用户的融合实验顺利,对仪器的性能高度赞赏!      双细胞胚胎融合前后的对照   产品咨询热线:13918980949 侯先生
  • 金域检测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解决罕见病精准诊断难
    近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浩教授团队联合金域检测,开展了关于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相关研究,并成功研发出了新成果。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应用唇腺活检诊断NIID的新方法,其与皮肤活检一样具有高敏感度,以及相较于传统皮肤活检,创伤面积更小、愈合速度快,不会有明显疤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IF=5.1),推动了NIID病理诊断的技术应用革新。破解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以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发病年龄,NIID可分为未成年型和成人型,临床表现为痴呆、震颤、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卒中样症状、脑炎发作和其他多系统症状等。现阶段,NI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过去,NIID检测方法一直受限,直到近几年研究发现,影像、基因、病理成为确诊NIID的三个重要标准。虽在临床实践中,前两者的检测开展工作较为顺利,但皮肤活检却经常遭到患者抵触。金域检测表示皮肤活检是有创检查,若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有可能会引起潜在的感染风险。针对这一难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浩教授团队联合金域医学共同出击,创新性提出一种诊断新方法,推动了诊断技术的升级。致力于解决临床痛点这次的合作研究,共纳入了19名NIID患者和11名无症状携带者,均接受唇腺活检,此外10名NIID患者接受皮肤活检。该研究有两大关键突破,唇腺活检相比皮肤活检创伤面积更小、愈合速度快,不会有明显疤痕;唇腺活检诊断NIID具有高敏感度。鉴于这些重大发现,金域检测建议将唇腺活检作为临床诊断NIID的首要方法。针对这一类的疑难罕见病,金域检测一直以来立足于临床实践,致力于解决临床诊疗的痛点,例如,发布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成立神经免疫疾病诊断联合实验室、开展皮肤神经病理活检等,以实际行动推动疾病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以期更多患者得到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未来,金域检测将持续依托技术和平台优势,实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助力疑难疾病精准诊疗。
  • 【NIFDC经典文献系列赏析】融合蛋白电荷变异体表征先进技术
    蛋白新药的设计得益于重组DNA技术的发展。融合蛋白是指通过基因融合两个或更多蛋白质结构域来创造一个具有新功能的嵌合蛋白。每个融合体的功能通常分为一个载体结构域和一个效应结构域,前者有助于提高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后者具有从细胞毒性到识别和结合等不同的功能。截至2019年,已有11种Fc融合蛋白疗法被FDA批准。 生物制药的电荷变异体(电荷异质性)来自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和脱酰胺化,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密切监测,因为它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icIEF)已被证明有诸多良好检测性能特征,如高分辨率、自动化、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和易用性。凭借这些优势,它已成为生物制品,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电荷变异体表征的主流技术。 与单克隆抗体等传统生物药相比,融合蛋白的电荷异质性差异更大,这使得表征融合蛋白成为一个挑战。建立一种适用于分析多种融合蛋白的平台方法可以方便方法开发并且简化生产流程。2021年,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NIFDC)利用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的双通道(紫外&自发荧光)表征9种融合蛋白药物的电荷异质性,其中6种蛋白为商业化蛋白。紫外吸收UV280nm是经典icIEF等电聚焦电泳检测通道。自发荧光(NIF:Native Fluorescence)是指利用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自发荧光来实现检测,无需添加染料。 结果表明,icIEF方法可用于重组蛋白类药物电荷异质性及等电点分析。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保障融合蛋白类产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平台分析方法。9种融合蛋白9种融合蛋白治疗剂(在本研究中被命名为样品1-9),其中6种已商业化,包括:样品1:安进公司的依那西普;样品2: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阿巴泰普;样品3:再生元公司的阿夫利贝特;样品5: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I:海正药业的IgGFc融合蛋白;样品6:嘉宏药业的康柏西肽;样品7:百时美施贵宝的贝拉塔塞普;三个样品正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包括VEGFR-Fc融合蛋白样品4,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Fc融合蛋白样品8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Fc融合蛋白样品9。结果通用稳定剂SimpleSol 大多数融合蛋白在传统电聚焦凝胶电泳(IEF)分析过程中会聚集或沉淀,需要添加剂来保持稳定性。尿素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蛋白质聚集,并提高IEF分析的重复性。因为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平台方法,所以需要确定一种能在多种融合蛋白中发挥作用的稳定剂。为此,研究人员比较了尿素和商业稳定剂SimpleSol(来自ProteinSimple)对三种不同的融合蛋白治疗剂(样品1-3)的影响。 在没有稳定剂的情况下,样品1在电泳分析过程中发生聚集,形成不可重复的峰型(图1)。在加入2M尿素的情况下,样品1的峰型重复性得到提升。然而,在有尿素的情况下,峰高明显降低,约为无尿素情况的25%。相比之下,当样品1在含50%的SimpleSol的体系下进行分析时,峰型变得可重复,而且峰高和分辨率都保持不变(图1)。因此,对于样品1,SimpleSol比尿素更适合作为icIEF分析的稳定剂。图1 对于样品2,在没有添加稳定剂的情况下也观察到了聚集现象,导致了峰型的不可重复(图2)。与样品1不同,加入2M尿素并没有改善峰型的分离。只有当加入4M尿素时,峰型才变得可重现。然而,在这两种条件下,峰高和分辨率也都明显降低。在SimpleSol的存在下,峰高和分辨率都得到了保持(图2),再次证明SimpleSol在稳定样品方面优于尿素。对于样品2,SimpleSol同样比尿素更适合作为icIEF分析的稳定剂。数据表明,SimpleSol可以作为一种通用的蛋白质稳定剂用于融合蛋白的icIEF分析方法。图2紫外吸收和自发荧光双通道检测 在紫外吸收检测模式下研究人员分析样品1,样品峰从嘈杂的基线中区分不明显(图3)。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同时利用自发荧光通道检测。与紫外吸收检测相比,荧光检测的每个峰组都显示出更高的信号,并且荧光检测的基线噪音更小。图3与传统IEF方法对比 icIEF方法与平板凝胶IEF方法产生了相似的峰型(图4)。然而,icIEF方法的每个峰的分辨率均得到了改善。此外,icIEF方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IEF方法;在获得凝胶IEF结果时,每个泳道要上样大约20μg的蛋白质,而利用icIEF分析时,最终样品溶液进样浓度为0.225μg/μL至0.45μg/μL。每次进样量约为5μL。相当于2.25μg-4.5μg的蛋白质,极大节约了样品。图4. icIEF方法与平板IEF方法检测融合蛋白对比图总结 NIFDC利用ProteinSimple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建立并证明了用于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表征的方法平台。该平台有如下特点: 使用了通用的蛋白质稳定剂SimpleSol,可以有效避免融合蛋白发生聚集或沉淀。对于一些样品,无需任何添加剂就能获得可重复峰型,与没有稳定剂的相同蛋白质的峰型相比,添加这种稳定剂对蛋白质的峰型的不利影响很小。使得该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分析多种融合蛋白,而不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更换稳定剂。同时可通过紫外和自发荧光双通道来检测蛋白质。自发荧光检测模式利用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自发荧光来实现且无需染料,可以提高灵敏度,减少由载体两性电解质引起的背景噪音。通过icIEF分离得到的每个峰组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和表观pI值,重复性好。总共对9种融合蛋白药物进行表征,每个组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和表观PI值的定量分析都有极佳的重复性。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ProteinSimple融合蛋白表征解决方案参考文献:1. Wu, Gang et al. “A platform method for charge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of fusion proteins by icIEF.”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vol. 638 (2022): 114505.关于我们ProteinSimple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io-Techne集团(NASDAQ:TECH)旗下行业领先的蛋白质分析品牌。我们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更精准、更快速、更灵敏的创新性蛋白质分析工具,包括蛋白质电荷表征、蛋白质纯度分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定量检测、蛋白质免疫实验如Western和ELISA定量检测蛋白质表达等技术,帮助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科学家解决蛋白质分析问题,深度解析蛋白质和疾病相互关系。联系我们地址:上海市长宁路1193号来福士广场3幢1901室 电话:021-60276091热线:4000-863-973邮箱:PS-Marketing.CN@bio-techne.com网址:www.bio-techne.com
  • “产教融合 共创未来”— 第四届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隆重举办
    盛夏丰盈,万物荣华。8月4日-6日,产教融合共创未来-第四届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隆重举办。本次盛会由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EWG1990仪器学习网联合主办,职教集团南方秘书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北方秘书处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职教集团教育装备专委会、职教集团建筑工程与材料专委会、职教集团招生就业专委会、中国食药促进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论坛以“产教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来自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50多家仪器厂商、检测认证企业等单位的400多位代表、嘉宾出席论坛。论坛和展览由人民网、江苏电视台、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网等媒体报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副司长、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扬南,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李新实,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名誉理事长吴访升,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张炳烛,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逯家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长永,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院长曹利强,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长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傅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辛秀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周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黄一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何小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胡堪东,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秦振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波,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副校长庄培荣,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副校长温守东,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韩承辉,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蒋伟,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副校长王加文,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刘淑芸,池州工业学校党总支书记刘能武,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葛睿,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副校长罗红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白洪海,职教集团教育装备专委会主任、仪器学习网总经理蒋超,职教集团建筑工程与材料专委会主任蒋平庆,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方,天美集团中华区总裁付世江,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强,惠诺德(北京)智慧实验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廷等嘉宾出席论坛。开幕仪式大会分为主论坛开幕活动及授牌仪式、主题报告、五大分论坛、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几大版块,开幕仪式由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张炳烛主持。 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李新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简要总结了职教集团上半年的工作,他表示,今年是职教集团运行发展的第六年,上半年,集团认真落实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围绕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校企合作高水平育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集团建设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成效明显,未来人才培养起步良好,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下一步,集团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路径,塑造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科教融汇,服务行业科技创新;二是发挥协同优势,促进产教融合,服务学校高质量育人;三是发挥机制优势,促进“三位一体”有效融合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四是发挥品牌优势,促进对外合作,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扬南应邀致辞,他在致辞中深刻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过去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积极融入国家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活动现场举行了揭牌、授牌、颁证和发布仪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扬南、职教集团招生就业专委会主任姚利涛共同为“招生就业专委会”揭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白洪海,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秦振华,分别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神州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28家新加入理事单位授牌。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长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傅鹏、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波、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副校长庄培荣、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副校长温守东分别为职教集团40位专委会专家、特聘专家颁发证书。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长永、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院长曹利强、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长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傅鹏、池州工业学校党总支书记刘能武、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蒋伟、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副校长王加文、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副校长罗红波、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葛睿共同发布《2023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就业市场白皮书》。主题报告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韩承辉、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刘淑芸分段主持。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辛秀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何小海、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用部经理王梦洁、中山大学教授陈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正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黄一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务部副部长钟高辉分别作题为《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第一标准 打造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体”下的形与用——专业群高水平建设思考与行动》、《海能技术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实验室发展》、《研究生与导师——高校分析测试技术人员的发展之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统筹推进“两体”“三教”“五金”建设的政策、项目与实践》、《数智化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何与何为?》、《聚焦人才培养,发挥优势特色,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的主题报告。书记、校长圆桌会议论坛首次增设书记、校长圆桌会议环节。常州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周勇担任主持,邀请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院长曹利强、北京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辛秀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胡堪东、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秦振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何小海、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刘淑芸6位专家共同就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书记、校长们认为:深化产教融合必须紧密结合产业和区域经济特色,坚持学校办学定位自身的发展特色;必须构建产教融合平台,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团队,并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数智化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产教融合还要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全面塑造数字化支撑下的教育体系,以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会议同期举办“首届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骇思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50多家领军企业,共同展示了科学仪器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及前沿应用,展览现场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学校老师、企业专家参观交流。职业教育装备展览会,搭建了一个连接检测认证职业教育、检测认证仪器装备企业等多方对话交流、携手合作的高端行业平台,不仅展示了我国职业教育装备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也进一步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8月6日上午同期举办食品检验检测产教融合、环境监测产教融合、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建筑数智化技术赋能教学质量升级创新发展、职业院校国产仪器设备高质量发展五大分论坛。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们积极互动,深度交流,分享了最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检测认证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路。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论坛主题聚焦,层次高,形式新,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深受启发,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和国产仪器装备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 Nature | 非小细胞肺癌新的驱动因素与药物靶点:CLIP1-LTK融合蛋白
    肺癌是最具侵略性的肿瘤类型之一,根据致癌因素对病人进行分层的靶向治疗会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1】。然而在NSCLC中最常见的肺腺癌中有25-40%的病例中找不到具体的致癌驱动因素【2】。为了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癌驱动因素进行进一步地探究,2021年11月24日,日本国家癌症中心东医院Koichi Goto研究组与Susumu S. Kobayashi研究组合作发文题为The CLIP1-LTK fusion is an oncogenic driver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揭开了非小细胞癌肺癌新驱动因素CLIP1-LTK融合蛋白,并发现了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药物参考。致癌驱动因素的发现会揭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机制,比如在76%的肺腺癌样本中受体酪氨酸激酶-RAS-RAF通路会出现体细胞致癌驱动突变【3】。而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可以帮助发现非小细胞肺癌中其他的致癌驱动因素,比如CD74-NRG1蛋白融合【4】。而基于这些研究响应开发出来的激酶抑制剂会对病人的治疗策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013年,作者们构建了多机构联合的肺癌基因组筛查平台LC-SCRUM-Asia,该平台可以识别肺癌的致癌驱动因素,并在临床开发分子靶向治疗。作者们希望利用该平台寻找目前无法治疗的NSCLC患者中的致癌驱动因素。为了对新的致癌驱动融合基因进行鉴定,作者们对目前LC-SCRUM-Asia平台中目前成因未知的病人样本进行了全转录组测序分析(Whole-transcriptome sequencing,WTS),从中鉴定发现了一个符合阅读框的转录本:位于染色体12q24的CLIP1以及位于15q15位置的LTK融合转录本(图1)。LTK和ALK构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ALK/LTK亚家族,而CLIP1是微管末端跟踪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图1 CLIP1-LTK融合蛋白结构域示意图随后,作者们想知道该融合蛋白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所以对LC-SCRUM-Asia平台中所有572个肺癌样本都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有两个病人表现出CLIP1-LTK融合转录本阳性的特征,占NSCLC病人比例的0.4%,并且这两个病人体内没有其他已知的致癌驱动因素。该结果说明CLIP1-LTK融合转录本的出现可能是NSCLC的特征性致癌原因。CLIP1-LTK融合蛋白中具有coiled-coil结构域,该结构域会协助蛋白质的二聚化,因此作者们想知道该融合蛋白是否会形成二聚体从而组成性地激活LTK的激酶活性。通过CLIP1、LTK以及CLIP1-LTK分别在细胞中进行瞬时转染,作者们对LTK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与其他组别相比CLIP1-LTK的转染显著增加LTK的磷酸化水平, 也就是说在融合蛋白存在的情况下LTK具有更高的激酶活性。随后,作者们找到了CLIP1-LTK融合蛋白中的激酶活性缺失突变位点,该结果进一步地确认了CLIP1-LTK是组成性激活的。另外,作者们也对CLIP1-LTK融合蛋白的定位进行检测,发现CLIP1-LTK融合蛋白与LTK本身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模式不同,由于该融合蛋白缺乏LTK的跨膜结构域,所以CLIP1-LTK融合蛋白主要定位在胞质之中。进一步地,通过对细胞进行表型分析,作者们发现瞬时转染CLIP1-LTK融合蛋白的细胞会表现出圆形的细胞形态,同时细胞之间也会缺乏接触抑制,这些结果说明CLIP1-LTK融合蛋白使得细胞具有转移特征。为了证实CLIP1-LTK融合蛋白在体内的转移活性,作者们将体外培养的细胞移植到裸鼠的体侧(图2),发现只有CLIP1-LTK融合蛋白会导致肿瘤产生因因而是致癌驱动因素,并且该融合蛋白发挥作用依赖于其激酶活性。图2 CLIP1-LTK融合蛋白会导致肿瘤产生以上的结果表明,CLIP1-LTK融合蛋白可能会是NSCLC病人体内的潜在治疗靶标。所以作者们首先对CLIP1-LTK融合蛋白转染的细胞中施用了一些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或正在研究酪氨酸受体激酶抑制剂,发现其中Lorlatinib的处理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进一步地,作者们对病人进行Lorlatinib 100mg每天的常规剂量进行临床治疗,发现CLIP1-LTK融合蛋白激酶活性受到抑制,同时肿瘤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图3)。图3 CLIP1-LTK融合蛋白分型的NSCLC病人施用Lorlatinib会抑制肿瘤生长总的来说,该工作发现CLIP1-LTK融合蛋白是非小细胞肺癌新的致癌驱动因子,并表明激酶抑制剂Lorlatinib可以靶向该融合蛋白。未来将需要对CLIP1-LTK融合蛋白进行分子靶向抑制剂的临床开发,以及对该致癌驱动因素进行临床筛查和验证。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135-5
  • 军民融合&仪器共享!
    p & nbsp & nbsp 过去一项检验检测要把零部件快递到广州、上海等地,需要15天左右。”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的上市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如今他们通过平台在绵阳本地对接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只需2至3天就能完成相关检测服务,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p p   这个平台,就是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 /p p   位于我国西南的四川绵阳,拥有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以神光三、亚洲最大风洞群、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实验台等为代表的重大科学装置汇聚于此。 /p p   然而,多年以来,这些科学仪器装置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大量科研资源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创新研发往往缺乏特定的试验设备。 /p p   近年来,我国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释放科研资源潜能。2017年1月,由四川省科技厅、绵阳市政府共建的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揭牌运营,促进军工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军民互动、共享共赢。 /p p   绵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局长刘青川介绍,共享平台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集合仪器共享方、设备销售方、检测服务方、数据服务方、物流服务方、科技金融机构等,形成了涵盖全部线上服务功能的仪器共享网;业务资源库、运营数据库、专业报告库3个数据库;仪器共享、仪器金融、仪器研发、仪器首发、报告溯源、认证培训等六大服务功能。 /p p   在共享平台现场,各式各样大型科学仪器通过荧屏、展板、实物等方式呈现,琳琅满目。“通过这个平台,很容易找到某项服务哪个单位能够提供,价格是多少,地点在哪里等。”刘青川说。 /p p   目前,共享平台囊括了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30余家军工院所、以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为代表的20余家服务平台;整合了以风洞设备、核测试相关设备、物理性能测试仪器为代表的15个大类4316台套、总价值超40亿元的仪器设备;聚集了以3位院士为代表的各类专家215人,专业领域涵盖材料学、应用化学、仪器分析等多个领域,形成1万余项指标的检测能力。 /p p   中物院某研究所拥有一大批先进大型科研仪器。尽管过去该所的部分仪器也对外开放,但只是等客上门,业务量很少,每年检测费收入只有10余万元。通过共享平台,2017年该所的仪器利用率提高了3倍,检测费收入达到近100万元。 /p p   绵阳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昆明说,公司的直驱电机与控制系统研发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若要自建实验室,至少需投入120万元。公司通过共享平台联系到了本地某研究所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顺利完成了相关测试,节约了资金,加速了研发。 /p p   共享平台坚持需求引领,聚焦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积极掌握产业链条各阶段的创新服务需求,加强信息沟通对接,从需求领域、时间要求、检测指标、资金成本等方面,运用已整合的军地资源和信息,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p p   目前,共享平台累计对外提供服务达3000多次,服务用户1000多家,合同服务金额达1300余万元。 /p
  • BCEIA2023标记免疫分析分会精彩预告: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301会议室举行,聚焦“创新融合,精准诊断”主题,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等几个专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检验医学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召集人简介颜光涛,研究员、教授、博导。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学检验科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9.398, Medline 收录论文27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近年来承担国家和军队级课题5项,课题经费26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获2O2O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曾获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以及首届研究型人材等荣誉。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特邀报告人报告摘要自身免疫病(AID)实验诊断技术与疾病本身或疾病的临床表型显著相关,有助于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后、预警和治疗决策。近年来,AID新的免疫分子、特种蛋白、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等检验新项目不断临床应用,AID药物基因组学、免疫治疗伴随诊断项目不断丰富;AID实验室诊断技术向自动化、高通量、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持。专家简介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装备协会检验分会常委、等,现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10 余种核心期刊编委、特邀编委等。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首席专家)等,获发明专利1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JM、Nat Genet、Ann Rheum Dis、Arthritis Rheumatol、STTT、ACS central sc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 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术奖、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励。报告摘要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逐步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新辅助治疗手段。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基于肿瘤组织微环境的的指标,由于组取材的限制,不容易实现动态监测,使得临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从外周血确定指标来动态监测免疫治疗前后肿瘤免疫应答是否有效启动,则更有益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后预测。本讲座将和大家分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其应用现状和挑战。专家简介崔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实验诊断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师(技师)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细胞分析和流式委员会委员(ISLH Cellular Analysis & Flow Cytometry Committee), APFCB教育委员会主席,IFCC EMD 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通讯委员等。报告摘要作为常规生化免疫检测的有力补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临床实验室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LC-MS/M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同时准确定量多种化合物的优势,可解决传统生化免疫方法无法检测或者定量不准的问题,大大弥补了常规生化和免疫检测方法学上存在的不足,可更好地助力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LC-MS/MS可用于检测氨基酸、酰基肉碱、有机酸、维生素、神经酰胺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等多种小分子物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我们检验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平台,已开展多项临床小分子检测项目,包括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类固醇激素检测、血代谢筛查等,为嗜铬细胞瘤、遗传代谢病、性腺发育异常等疑难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专家简介王辉,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等,担任多个国际期刊高级编辑、编辑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青、重大项目、国自然耐药专项等。发表论文300多篇,参与制定3项国际标准和1项亚太指南,主持专家共识和指南10多项,牵头制定行业标准3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奖,2023年获得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突贡专家)。报告摘要本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对原发性肝癌血清学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高敏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hs-AFP-L3%)单独及联合监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评估,并对三种标志物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特此分享。专家简介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名誉主任。兼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医学检验与临床》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等学术期刊的编委。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青岛市第五届岛城巾帼十杰”,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报告摘要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过敏原体外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断、治疗及患者生活指导的重要依据。本讲座将介绍过敏原体外诊断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解答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专家简介闫存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学术兼职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检验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兼肿瘤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委兼临床评价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技术评审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审稿专家全国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等。报告摘要背景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一种具有前景的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然而,人血清ASC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尚未被报道。此外,院前血清ASC浓度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仍然未知。方法选取668例神经内科急诊的脑卒中患者(463例缺血性脑卒中(IS)和205例出血性脑卒中(HS))以及423例同期表观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ASC浓度,探索血清ASC浓度与脑卒中类型、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的ASC水平明显升高(p0.001)。HS患者的ASC浓度高于IS患者(p0.05)。随着ASC浓度的增加,中重型脑卒中患者的比例增加。在超急性期,诊断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对于发病≤3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ASC的AUC值可达到0.822。结论本次是ASC的首次大样本研究,血清ASC水平在不同脑卒中类型或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且血清ASC检测可提高院前脑卒中的诊断水平,证明其是一个有价值的脑卒中生物学标志物。专家简介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市首批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专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0余项,主编书籍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报告摘要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中临床检验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本讲座围绕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对于临床检验能力建设的导引作用进行探讨。专家简介王雅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142篇,其中SCI文章33篇(IF:171.527),第1发明人授权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第13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铜奖。参编论著24部。获省级奖励3项,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自然面上、市自然、出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等三十余项课题。入选国之名医、白求恩式好医生、⽩求恩式检验⼈、北京市科技新星、首届北京市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届北京医学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和北京市215工程等。所在科室获批202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选首届白求恩式检验科。担任北京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CNAS实验室评审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青委会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理事会副会长及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病原检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卫健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常备工作队医疗专家组成员等。报告摘要细胞-SELEX技术是以细胞为靶标的快速体外筛选/进化技术,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可用于疾病的分子诊疗,亦可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分子事件。我们基于分子身份证标记策略建立了高效、高成功率的单轮核酸适体筛选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骨髓瘤MRD细胞及小鼠神经细胞等不同靶标的核酸适体筛选。利用筛选获得的系列核酸适体组合初步实现人脸识别式的细胞分子分型 利用核酸适体富集文库直接实现核酸适体靶标的鉴定与标志物发现。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亦可直接用于潜在标志物的发现与液体活检,实现分子诊断:1)利用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核酸适体实现了结直肠癌患者血液样本中循环肿瘤相关物质的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癌症患者(39例)和健康个体(50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通过ROC分析,AUC值为0.93,说明PLAP-IAP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是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利用两个核酸适体组合实现结直肠癌患者(80 例)和健康个体(23例)血液外泌体的检测,AUC值为0.98,敏感度与特异性都达95%,可望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预后监控。专家简介邴涛,中科院医学所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卫健委创新人才项目培养对象。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公派),2010-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学科建设主管,2012-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研、副研,2021年8月加入中科院医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适体与分子诊疗学研究。在Adv. Sci.,JACS,Anal.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或共同通讯论文20余篇,总引用2000余次 申请国内专利20项(授权10项),其中PCT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 2013与2017年度分别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参与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报告摘要临床标本中微量蛋白的检测意义重大,临床实验室用于人体的体液样本中蛋白含量检测的自动化检测平台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生化分析仪(检测范围从g/L到mg/L)、特定蛋白仪(检测范围mg/L为主)和化学发光仪(检测范围从μg/L到ng/L)。研发一种基于生化分析仪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用于检测体液中的mg/L级微量蛋白。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只能使用一到两种胶乳纳米颗粒的技术限制,增加到3种纳米级胶乳纳米颗粒,将生化分析仪对微量蛋白的检测灵敏度提升到mg/L级。最先应用于尿液微量蛋白的生化分析仪平台检测,相对特定蛋白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小颗粒提升线性范围,大颗粒提升灵敏度,同时解决多颗粒分散不均匀、试剂稳定性不足、试剂灵敏度不够、免疫干扰问题严重、抗原过剩(高浓度标本导致漏检)等一系列问题。此技术若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化分析仪上,可以解决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问题,将更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全民健康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专家简介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应用、实验室管理和方法标准化。发表中英文论文120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主编和副主编多部书籍,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16余项。主要社会兼职:TC212/WG1成员,CNAS评定委员会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主任评审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分析委员会副主委,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分会副主委,TC136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委员,北京中西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北京内分泌代谢病检验分会副主委,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专家,国家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等。《Annals of medicine》IF5.348临床检验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等。报告摘要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支撑,检验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应该会成为实现智慧医疗高质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报告就检验自动化应用、智能化思考以及标准化建设作一介绍。专家简介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质谱创新发展分会秘书长、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学会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临床生化检验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和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实验室早期预警与诊断。报告摘要随着国家“精准医学”战略的推进,开展临床心血管疾病分子遗传学检测,指导临床精准诊疗已势在必行。国际上已发布多个专家共识,强调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主动脉疾病等)早期诊断、家系成员筛查及生育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检测和机制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讲座中周洲教授将与大家做深入交流与探讨。专家简介周洲,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科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委。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等发表论文60余篇,在美国血液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第23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青年科学家主席奖。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10余个基金项目。报告摘要cfDNA极具价值的肿瘤分子标记物,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cfDNA检测的三种应用型——突变组、片段组、修饰组,各有应用的场景及优缺点;本报告分析了最新的cfDNA常见检测技术的早筛性能、大规模前瞻性(RCT)早筛试验对分子检测早筛性能的验证、及分子检测在泛癌种筛查中的应用前景。专家简介张凯,肿瘤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9年,近年来致力于癌症早筛工作。第七届(2023)“荣耀医者”科普宣传奖获得者。主编国内第一部《防癌体检规范专家共识》,曾担任国家重大公卫公卫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项目组副组长,现任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肿瘤筛查与早诊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疗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报告摘要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s crucial, especially in screening high-risk populations. The current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cludes different types of imaging but these techniques can still not detect for early lung cancer specifically.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otential marker including ctDNA,tumor markers pannel and CTC used in diagnosing lung cancer were described.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高的瘤种。高危人群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早期肺癌检测的特异性低。本讲座介绍了循环血肿瘤DNA和循环血稀有多倍体肿瘤细胞对于肺癌早诊的优缺点。专家简介Xu Guobin 徐国宾Director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f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Committee Member of Lab Med Sci Association of CM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Academic Comsultant of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Deputy editor of Lab Med Channel of Medical Reference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专刊副主编报告摘要由于基因多态性,药物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针对药物代谢与毒副作用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检测,能够指导临床精准用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推进新药研发与应用。本篇报告介绍了相关药物基因分子检测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临床应用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建议。专家简介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子项目2项,北京市科技计划1项等多项课题,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4项。报告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血清雄激素检测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本报告将以近期发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为基础,结合其他已发表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汇报 LC-MS/MS雄激素检测在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儿童性早熟评估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需求和优势。专家简介曹正,主任技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质谱检验中心主任、检验科副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生物化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检验住院医师,并取得美国临床化学医师执照。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十余项,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要社会任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质谱规范化应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报告摘要主要介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优势,此外面对优势应该认识其检测中的局限性。专家简介禹松林,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质谱与特检组组长。 主要从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主持建立多个临床常用指标质谱检测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发表文章,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论著四十余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9),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8)。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精准医疗健康科普项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临床质谱)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报告摘要不同于人们熟知的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急性过敏反应,特异性IgG4(sIgG4)抗体介导是慢性食物过敏,通常在持续食用敏感食物一段时间后才可能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在进程初期,呈现轻微的症状或亚健康状况,患者往往不自知,随着敏感食物摄入的越来越多,会逐步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的患者不仅会受到食物过敏的困扰,还可能因长期受到炎症影响,诱发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性等疾病出现。例如新型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嗜酸性细胞食管炎(EoE),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等免疫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孤独症(ASD)等发育障碍问题和各类慢性疼痛问题都和慢性食物过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食物特异性IgG4抗体指导食物干预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专家简介田敬华,主任检验师,医学硕士,副教授。专长:病原微生物检验与个性化药物基因检测、过敏性疾病检验等。社会兼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报告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是直径为30-200纳米的膜囊泡(又叫外泌体),携带来源细胞的脂质、蛋白、核酸等生物信息,每毫升血里大概有108-1011个细胞外囊泡,是重要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外泌体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巨大,但是如何高效的分离提纯外泌体、如何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如何验证外泌体诊断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仍然具有巨大的挑战。专家简介杨延莲,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在Chem. Soc. Rev., Nat. Comm., PNAS, Adv. Mater., Adv. Sci., JACS., Angew., Nano Lett., ACS Nano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引近9000余次,H因子47,授权专利近20项。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及纳米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委员、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委员会常委,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CSTM/FC98)委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副主编,《科学通报》编委。2020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报告摘要分子诊断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预后及疗效评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演讲主要从临床实验室角度就肠癌、宫颈癌的早诊筛查和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肿瘤早诊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专家简介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医、教、研工作36年,对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微生物和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军队和地方科技进步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先后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反恐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完美融合 全新平台——安捷伦科技亮相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
    完美融合 全新平台 安捷伦科技亮相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 北京,2011年10月12日---全球领先的跨国高科技公司安捷伦科技(NYSE: A)今天宣布参加10月12日至10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这也是安捷伦连续第十四次参加该行业盛会。2010年5月,安捷伦科技宣布成功收购世界顶级科学仪器制造商瓦里安公司,并在同年11月,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对瓦里安的整合,成为化学应用和生命科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分析仪器供应商。融合之后的安捷伦,不断探究并推陈出新,从有机分析到无机分析,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实验室、临床检测到现场检测,安捷伦科技处处彰显出强大的产品、技术实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此次参展,是安捷伦科技实现完美融合之后在BCEIA展会平台上的首次亮相,安捷伦完美融合后的团队,将完整呈现全新平台的整体实力,向用户整体演绎融合之后安捷伦的各项优势变化,使用户了解、掌握并应用安捷伦的全新平台,继续通过安捷伦的全新平台创造最大价值。 安捷伦是化学分析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产品领域,安捷伦一直代表着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2010年底,安捷伦推出了业内首个商业化的提供具有实验室分析品质的低热容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仪5975T GC/MSD。2011年推出的7200 Q-TOF GC/MS是市场上唯一的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整合拓展后的气相产品线新品还包括Agilent 240-MS 离子阱、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仪、Agilent 7696A样品制备工作台,以及全新Agilent 7697A顶空进样器。 并购瓦里安和A2之后,安捷伦持续投入光谱市场,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成为光谱市场的领导者。基于绿色、安全、节能的发展理念,安捷伦公司近期发布了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无需危险气体或高价气体,仅需空气就可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和监测,将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和安全顾虑。另外,最新推出的Cary 630是目前市场上最小、最轻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最新一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ry 60也是脉冲氙灯技术的领导者。 安捷伦创新技术的色谱柱和消耗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业界好评。安捷伦Bond Elut 固相萃取产品,拥有近40年的样品前处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使实验室效率更高,方法更可靠。全新的表面多孔层填料Poroshell 120液相色谱柱,柱效可与全多孔亚二微米颗粒相媲美,但反压相对较低,因而可以与常规液相色谱仪器配合实现快速高效的分离结果。安捷伦最新推出的J&W Ultra Inert 气相色谱柱采用超高惰性去活技术,有益于改善活性化合物的峰形与响应,帮助用户获得更优异的分析结果。最新的CrossLab消耗品,可以用于其它品牌的气相色谱仪,使用户在非安捷伦仪器上也可以享受到安捷伦的服务和品质。全新的安捷伦平台,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从容应对日益增加样品数量和负责分析的挑战。 安捷伦化学分析市场服务能源化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法医毒理行业,多年来赢得行业用户的信任,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安捷伦拓展了的产品线将给行业用户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化学分析市场,安捷伦将投资材料测试市场和移动检测市场,提供完整的从矿山到日用消费品的材料测试解决方案,以及帮助用户实现现场检测,在第一时间得到实验室品质的检测结果。 在生命科学领域,安捷伦同样作为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产品技术的领航者,不断推出的高端质谱带领安捷伦进军大分子检测。今年6月相继推出的Agilent 6550 iFunnel 四极杆飞行时间液相色谱/质谱(LC/Q-TOF)系统可用于分析目标化合物和未知物。6420 三重串联四极杆LC/QQQ,可通过升级满足客户不断改变的需求。1200 Infinity 系列是继以往成功的 1200 系列液相色谱系统和 1120 一体式液相色谱仪之后新一代里程碑式的液相色谱系列,为分析型HPLC 和UHPLC 的性能建立了新标准。此外,安捷伦在基因组学领域也努力创新,推出了Agilent SureScan基因芯片微阵列扫描仪、Agilent Mx3000P/Mx3005P实时荧光定量PCR仪、Bravo自动化液体处理平台。这些突破性的产品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转录组学、转化医学、系统毒理学、结构生物学等领域。以及研究型产品NMR、X光单晶衍射仪,也将更好地为政府及学术研究提供服务。 安捷伦众多的解决方案帮助科学家们探索复杂的生物过程、揭示疾病成因,并加速新药研发。从基础研究和疾病发现,到新药开发和临床试验,再到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安捷伦的解决方案贯穿整个生命科学产业链,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的最佳合作伙伴。 完美融合的安捷伦团队始终贯彻用户满意度第一的经营理念,集两家世界顶级公司产品,人才和管理之所长,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持。在售后服务方面,安捷伦建立起一支热心于客户服务工作、专业细致、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团队,并建立遍及全国的维修站和快速响应的用户服务中心,为用户及时解决仪器的操作、维护及维修难题,提供从无机分析到有机分析,从样品处理到数据采集全方位服务,真正实现全程无忧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安捷伦还全力打造&ldquo 安捷伦大学&rdquo ,以卓越的分析技术,精良的仪器设备,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完善的培训体系,帮助用户完整掌握相关的产品技术要领,熟练应对日常操作难题。 此次BCEIA期间,安捷伦还将于10月13日在新世纪酒店举办题为《安捷伦科技重金属分析应用及最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解决方案》的独家专场技术讲座,由专业技术资深工程师权威发布最新的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并现场探讨交流。为答谢长期以来给予安捷伦鼎力支持和无限信任的广大用户,安捷伦还将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论文墙报展,与众多用户共同分享安捷伦的技术心得和前瞻观点。 完美融合,全新平台。精彩无限,共同分享。2011年BCEIA展会安捷伦公司展台:北京展览馆二号馆。期待您的光临!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18,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0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54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1174万!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豆高通量基因挖掘平台仪器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F20240083(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2440SUMEC/GXGG1019)项目名称: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豆高通量基因挖掘平台(分包3)预算金额:1174.5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分包品目号产品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是/否)简要技术要求★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分项预算(人民币/万元)分包总预算(人民币/万元)33-1种子发芽柜2套否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招标技术规格及要求合同签订后120天内1.10299.003-2种子老化箱5套否4.153-3超低温冰箱6套否39.003-4-20度低温保存箱10套否35.003-5电热恒温培养箱3套否4.203-6电热鼓风干燥箱6套否2.703-7恒温水浴摇床5套否20.503-8空气摇床2套否1.003-9控温摇床5套否21.053-10超净工作台15套是30.003-11混匀振荡器1套是0.303-12热磁力搅拌器1套是0.303-13热珠灭菌器2套是1.703-14洗板机(PCR 板清洗)5套是46.003-15智能易制毒药品柜20套否60.003-16单光子探测器(核心产品)1套是32.00报价超过对应分项预算金额及总预算金额均作无效投标处理。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3月23日 至 2024年03月29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市长江路198号14楼方式:具体要求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南京农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联系方式:于老师025-8439587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 址:南京市长江路198号            联系方式:文件发售:李婧怡025-84532580,技术咨询:谭一凡025-84532547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谭一凡电 话:  025-84532547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