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路面力系定仪

仪器信息网路面力系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路面力系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路面力系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路面力系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路面力系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路面力系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路面力系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路面力系定仪相关的资讯

  • 合肥研究院“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VOCs监测系统”成功交付
    p   10月中旬,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发并与国信聚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推广的“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VOCs监测系统”成功交付台资企业,标志着国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体系开启“车载新时代”。 /p p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具备可测量谱带宽、光谱分辨率高、信噪比高、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具备对多组分气体进行实时、在线、连续和无人值守的监测能力。当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大多通过地面固定站点,监测工业园区上风口、下风口的固定污染源VOCs(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监测,反演算出工业园区的排放通量情况。 /p p   随着工业园区规模扩大、爆炸火灾泄露等突发大气污染事故频发,固定地面站点监测在定位排放源方面有所局限。为应对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中,对复杂、动态变化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快速、精准识别的迫切需求,适应事故现场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安光所FTIR课题组着手开发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监测系统,以快速获取事故区域的污染物扩散趋势等情况。 /p p   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监测系统具备快速灵活的优势,可以对多种污染气体排放进行非接触式、快速自动测量。将载有主机的监测车与阵列角反射镜在较短时间内置于事故现场的两侧,可以快速获取事故现场的污染气体排放情况。另外,该监测设备在化工园区局部高密度污染面源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巡检、厂区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性监测、突发事故中厂区周界有毒有害气体预警性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p p   车载开放光路监测系统对仪器稳定性和光学系统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发人员要确保仪器能适应长途运输颠簸,并能在车辆启动状态仍保持光谱的稳定性。面对挑战,安光所FTIR课题组对光谱仪结构进行了巧妙设计:由于经典Michelson干涉仪结构对光学系统的精密性、镜子的对准以及扫描驱动系统的要求非常苛刻,为了减小经典Michelson干涉仪结构中动镜倾斜的影响,降低对镜子的对准性和动镜驱动性能的要求,本监测系统选用自主研发的双臂扫摆式干涉仪结构。该干涉仪结构利用平面镜实现光束的原路返回,对倾斜不敏感,便于设备的校准 另外它将动镜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平台的扫摆运动,相对于经典Michelson干涉仪的直线运动而言,扫摆运动可以降低动镜驱动的复杂性,易于实现,可以避免经典Michelson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的形位变化所导致的光谱畸变。2018年3月份,该车载系统完成了方案论证,6月份完成车辆改装,9月份完成车载相关设备的联调联试,10月份交付给用户,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泄露巡检预警。 /p p   如今,第一台车载开放光路监测系统已经在企业正式运行。这款仪器的推出,为我国园区监测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也将提高我国在高档监测仪器领域的国际竞争地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51be76e-5241-4e5f-88e8-4bc7e5319bd9.jpg" style=" " title=" 图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VOCs监测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eb5e001-c520-4ad7-a5a1-2d40b58cdde1.jpg" title=" 图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系统原理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54cbc06-ce0e-46a8-8284-4475be165a66.jpg" style=" " title=" 图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系统内部及部分结构 /p
  • 天津港真实股东架子大至今未露面
    8月16日,天津滨海爆炸已过去4天,关于涉事企业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瑞海物流)股东身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工商资料显示,瑞海物流主要股东是自然人李亮、舒铮两人,李亮持股55%、舒铮持股45%。李亮认缴出资额为2750万元,2013年1月22日实缴550万元;舒铮认缴出资额为2250万元,2013年1月22日实缴450万元。但一位从事物流行业的知情人向《财经》记者爆料称,李亮和舒铮并非瑞海物流的实际控制人,该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真实股东之一是一个叫董蒙蒙(音)的人。而董蒙蒙目前未出现在股东之列。瑞海物流真正控制人,并不是工商资料里面的那些人,“只峰在内,其实都是‘小蚂蚁’,背后有着更深背景”。在天津港大爆炸发生到昨天的4天内,未见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的高层公开出来应对。在前五次新闻发布会上露面的,都是天津市安监、环保、消防以及滨海新区政府的一把手。
  • 资助1500万元!“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指南
    为推动面向国家碳中和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拟设立“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针对重型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及其高效近零排放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我国实现重型运输装备的碳中和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专项项目旨在围绕氨氢融合燃料和热、电复合动力系统,探索相关化学反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协同机制,建立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解决车用氨燃料点火难、燃烧慢及动态控制复杂等问题,为重型运载车辆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与应用奠定基础。  二、拟资助方向  (一)氨氢燃料融合、发动机燃烧、排放物生成及后处理全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阐明氨车载制氢、氨氢融合燃料燃烧及有害排放物(NOx、NH3等)生成与净化机理,形成新型发动机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氨氢融合动力系统中的多相多组分非稳态流体动力学。揭示氨氢融合燃料喷雾、相变机理以及混合流动规律,建立跨临界、多相多组分流体动力学模型,实现非稳态条件下燃料与空气混合的精确控制。  (三)重型车辆氨氢融合热电复合高效动力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其动态控制方法。阐明多源能量在动态条件下的调配与控制机制,建立车用高效氨氢多源复合动力系统设计理论与协同控制方法。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报送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4月21日。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专项项目旨在紧密围绕指南公布的科学目标集中国内优势研究团队进行协同攻关,申请人应针对拟资助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资金预算。同时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各研究方向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项目整体研究与各研究方向的科学目标实现路径,各研究方向间涉及材料、数据和方法的应进行共享。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选择“T01”。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本专项项目的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5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6)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专项项目资金管理采用预算制。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依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审核。  3.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2022年4月21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4.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联系电话:010-62328382。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专项总体科学目标,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每年应举办一次项目年度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2022年3月15日
  • 一套仪器设备订单成交,2.14亿元,3年分批交付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7月29日,全球知名高性能力学试验系统、运动模拟器以及传感器供应商——MTS系统公司宣布获得世界单套最大规模重载车辆道路模拟系统订单,订单总额3040万美元(约2.14亿元人民币),将为美国陆军设计、生产、制造与集成世界上最大的主轴耦合道路模拟器。该合同为长期持续投入合同,系统部件将在后续2020、2021、2022财年三个财年之中分批交付使用。 /p p   该道路模拟器将安装在美国陆军位于马里兰州的军阿伯丁测试中心。用于加速军用车辆耐久性测试,一旦投入使用,所需的测试时间将缩短75%至80%。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路面环境条件,帮助陆军快速评估和改进车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以避免潜在的、耗时的现场故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ede26a8-f3dd-4580-822a-9a9d155ce215.jpg" title=" 0.jpg" alt=" 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MTS汽车系统测试解决方案 /span /p p   实验室的建设获得了美国国防部的支持,将更多的建模和仿真工具集成到车辆开发和测试中。除了道路模拟器,解决方案还包括MTS SWIFT EVO 50车轮力传感器,用于收集这些车辆在各种试验场地形上的实时数据。同时系统也采用了MTS最大液压动力系统,将可以提供每分钟达数千加仑的连续液压动力。该道路模拟器将能够用于测量最多五轴的载重车辆,对应车辆重量达100,000磅(约45.3吨)。 /p p   “此套道路模拟器离不开MTS系统公司过去五十余年在重载车辆测试技术方面的开发能力与经验积累”,MTS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ffrey Grave博士表示,“MTS公司很高兴能够应用商用车辆建模和仿真的知识,为陆军创建整车测试解决方案。这个新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军用车辆的可靠性,并为陆军更佳性能量身定制车辆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p p    strong 关于MTS系统公司 /strong /p p   MTS系统公司两大业务为测试业务和传感器业务。MTS系统公司的测试和仿真硬件、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加速和改进他们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过程,并用于确定材料、产品和结构的机械性能。MTS的高性能传感器在各种应用中提供振动、压力、位置、力和声音的测量。截至2018年9月29日,MTS拥有3400名员工,截至2018年9月29日的财年收入为7.78亿美元。 /p
  • 交叉科学部拟设立“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
    为推动面向国家碳中和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拟设立“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针对重型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及其高效近零排放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我国实现重型运输装备的碳中和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  一、科学目标  本专项项目旨在围绕氨氢融合燃料和热、电复合动力系统,探索相关化学反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协同机制,建立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解决车用氨燃料点火难、燃烧慢及动态控制复杂等问题,为重型运载车辆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与应用奠定基础。  二、拟资助方向  (一)氨氢燃料融合、发动机燃烧、排放物生成及后处理全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阐明氨车载制氢、氨氢融合燃料燃烧及有害排放物(NOx、NH3等)生成与净化机理,形成新型发动机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氨氢融合动力系统中的多相多组分非稳态流体动力学。揭示氨氢融合燃料喷雾、相变机理以及混合流动规律,建立跨临界、多相多组分流体动力学模型,实现非稳态条件下燃料与空气混合的精确控制。  (三)重型车辆氨氢融合热电复合高效动力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其动态控制方法。阐明多源能量在动态条件下的调配与控制机制,建立车用高效氨氢多源复合动力系统设计理论与协同控制方法。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报送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4月21日。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专项项目旨在紧密围绕指南公布的科学目标集中国内优势研究团队进行协同攻关,申请人应针对拟资助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资金预算。同时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各研究方向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项目整体研究与各研究方向的科学目标实现路径,各研究方向间涉及材料、数据和方法的应进行共享。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选择“T01”。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本专项项目的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5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6)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专项项目资金管理采用预算制。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依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审核。  3.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2022年4月21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4.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联系电话:010-62328382。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专项总体科学目标,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每年应举办一次项目年度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 三德科技为河南省电力系统发电企业燃料采制化职工技能竞赛提供赛事支持
    6月24日-26日,2015年河南省电力系统发电企业燃料采制化职工技能竞赛在洛阳隆重举行,三德科技作为此次大赛设备供应商,提供了量热仪、定硫仪、灰挥测试仪等全套化验环节赛用设备及全程的赛事技术支持,所有设备零故障运行,得到了大赛组委会及选手们的充分肯定。 此次竞赛分理论笔试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共有4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过程中,三德科技提供的仪器运行稳定、测试精准、性能优越,为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事实上,自2006年起,三德科技已先后为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国电集团等中国一流能源企业共计38次燃煤采制化技能竞赛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累计330余台(套)设备零故障服务赛事。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三德科技的综合实力。
  • 肯定并勉励|江苏省副省长费高云、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一行莅临徐州现场指导由中科光电承建的“金龙湖绿网”建设工作
    江苏省副省长费高云,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等一行莅临徐州调研指导“金龙湖绿网污染防控指挥作战平台”建设,对“金龙湖绿网”在实战中的应用予以充分肯定。  费高云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智慧化污染防控作战平台建设工作,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放大“金龙湖绿网”的示范效应。费高云充分肯定“金龙湖绿网”在实战中的应用 地空天一体化立体监测网将污染“一网打尽”“金龙湖绿网”科普小讲堂01  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工作,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针对徐州经开区地区定制化研究开发“金龙湖绿网”。  “金龙湖绿网”利用了“大智云物移”等先进技术,集监测、预警、管控、治理于一体,全面打通线上监测监控、线下治理的通道,是科学治污、智慧治污的一线指挥作战平台。02  “金龙湖绿网”包含预警管控、在线监控、指挥作战3大系统,囊括网格化应急预警、VOCs产排行业在线监控、工地扬尘在线监控、执法视频回传和轨迹回放等9大功能模块。 “平行扫描+垂直监测+无人机高空俯视”  将固定监控、移动监控相结合,布设2台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1辆路面巡查走航车、2架无人机,构建了“平行扫描+垂直监测+无人机高空俯视”的地空天立体化过程管控体系,实现了无盲区、无盲点监控,全天候、全时段预警。  配套开发的“金龙湖绿网”APP终端应用,将线上监控与线下治理相结合,精准绘制重点区域治污地图,定时发布雷达扫描图、微站高值图、市均值比对图、大气六参数实时数据表“三图一表”,精准锁定污染源头。  建立污染源处置快速反应、高效拦截机制,构建了“预警发布—问题交办—应急响应—快速拦截—抽查督办——效果评估”的全流程闭环,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污染问题,第一时间响应污染事件,第一时间阻断污染传输。03  经开区企业集中、项目集聚,污染排放总量较大,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一直比较严峻。  金龙湖绿网建成后,形成了预警拦截机制、高值会战机制和联动压降机制,大气污染管控更加快速、精准、高效,经开区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  1月1日-10月15日,农科院PM2.5浓度同期下降9.1% ,降幅排名全市第1;桃园路优良天数比例增幅排名全市第1。  结果表明,“金龙湖绿网”初见成效,是名副其实的“测得全、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的绿色智慧之网。  从建设到运行,中科光电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高品质服务。建好、用好“金龙湖绿网”,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徐州人民贡献更多蓝天,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众志成城齐攻坚,不信蓝天唤不回。  我们将继续以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勇气为压降每一微克而战。
  • 广州试行汽车尾气新检测方法 费用提高
    小车检测费6月起升至70元 至少3万辆车将被迫淘汰   本报讯 广州在汽车年审时将逐步启动新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用更加准确的简易工况法来代替现在的怠速法。环保部门表示,此举将进一步加强对广州机动车污染的控制,改善广州空气质量。根据已经实行这项新方法的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看,预计约有10%~15%的车辆无法通过首次检测。尾气检测费用也将大幅提高,小车将从现在的20元涨到70元,不过从今日到6月前的试行期间,收费仍按20元的标准实行。   这种更严格的检测方法实行后,到底有多少车辆无法通过检测呢?市环保局机动车污染控制处负责人表示,到6月1日,全市的机动车年检都将采用更准确的简易工况法来检测尾气,届时,如果无法通过尾气检测的车辆,将有30天的维修期,30天后仍然无法通过检测,就不能通过年检。   该负责人说:“根据国内已经实行该方法的其他城市的经验,实施新的检测方法后,广州160万辆汽车中可能有10%~15%的车辆不能通过首次检测,这些车中又大概有20%~30%即使经过维护也不能达标,不能再在广州行驶。”这意味着广州大约有3.2万辆~6.7万辆的汽车因此而被迫淘汰,其中以黄标车居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怠速检测法容易给少部分车主留下“作弊”空间,有的司机会临时调校降低汽车怠速,这样发动机发动时用油就减少了,尾气排放就少了,从而出现了“检测过关,上路超标”的情况。   尾气检测换新招 费用为何会更高   简易工况法为何更加准确?   全面模拟汽车路面实际行驶状况   所谓简易工况法测试方法,就是使用汽车底盘测功机等设备,通过在转鼓试验台上模拟汽车在道路上的实际行驶状况,对汽车排气污染物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相对于目前采用的怠速检测法,它能够全面检测到车辆在路上行驶加速、减速、怠速、匀速4种行进状态下的尾气排放情况,并通过技术叠加,计算出汽车单位行驶里程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机动车排放因子的计算,以及建立机动车排放清单,大大减少车主“作弊”的可能。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怠速法检测不到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   环保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以汽油车为例,被测车辆在机器上模拟时速25公里的路面行驶状况,大约90秒后将车速提至每小时40公里,同时汽车排气口与汽车排气分析仪连接,整个程序需5分钟左右,比原来的检测方法快一倍。   汽车尾气检测费用为何更贵?   新检测线设备投入费用高   从2006年全市第一个采用简易工况法进行机动车排气检测的示范检测站建立以来,广州一直在为全面推行简易工况法做准备。但尾气检测费用的增加,也是政府部门慎重行事的重要原因。去年10月,广州市物价部门就做出批复,鉴于该方法的推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安装相应的检测设备,物价部门特别核准采取该方法进行的尾气检测收费执行新标准,其中轻型小汽车的检测收费标准由原先的20元/次提高到70元/次,而中型车和重型汽车的检测收费标准则分别为80元/次和90元/次。该收费标准将作为试行价格先执行1年,然后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由市环保局进行绩效评估后,再向市物价局申报正式收费标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检测方法所使用设备的价格比原来高很多,“原来一台双怠速检测法的设备只需要几万块,但现在一条新检测线的设备需要30万到40万元之间,这些检测机构作为民营单位,投入的成本需要自己承担,政府目前没有对检测机构更新检测设备给予任何财政补贴,需要他们从检测费用中回收。”   目前广州已有140条简易工况法检测线,其中汽油车107条,柴油车33条。但市环保局机动车污染控制处负责人表示:“从4月11日到6月1日只是试行阶段,按照一定比例对车辆使用新方法,例如开始只有10%的车用工况法检测尾气,然后增加到20%、30%……在6月1日前,无论何种方法测尾气,都按原来的20元来收费。”   检测不过关如何维护?   发动机、油品和尾气净化装置   需要提醒车主的是,简易工况法实行后同样有两次机会,首次检测不合格的,将有30天的维修期,可以在此期间对车辆进行维护,然后进行复查。据环保部门估计,维护后通过复查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将有七八成的车辆可以通过。   那么如何对车辆进行维护呢?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梁荣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是绿标车,在使用一两年后都可能尾气超标,这与使用情况有关系。车主应该先检查发动机有无问题,火花塞、辐射环等,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其次要使用好的油品,并及时更换机油 再不行就只有安装好的尾气净化装置了。”   但也有车主担心,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价格昂贵不说,汽车的动力系统还会受到影响,排气不畅。对此,梁荣光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尾气净化装置有几十种,比较成熟的是三元催化器,价格在两三千元之间,主要是公交车、公务车和部分想变成绿标的黄标车在使用。   不仅是年审时会测尾气,广州目前也正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机动车污染专项整治,并设置了13个路检点,查排气超标车辆。去年亚运会前后,广州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曾经开展以整治排气超标车辆和冒黑烟车辆为重点的联合执法工作,有831辆排气超标车辆被暂扣机动车行驶证。亚运会结束后,这一措施曾经中止。但现在广州市已经明确,对超标车辆仍然可以采取暂扣行驶证的措施,有关通知近期会下发到交警部门。
  • 约5.5亿元!西南交大发布186项仪器采购意向
    近日,科学仪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消息。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 2022年9月28日,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对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这两大重磅政策提供极低利息的贷款给消费端提前进行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推动我国仪器市场迎来新一波仪器采购大潮。仪器信息网注意到,10月7日以来,西南交通大学连续发布多则政府采购意向,总预算约5.5亿元。西南交通大学采购意向汇总表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万元)预计采购日期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供电智能运维平台采购详情链接4002022年11月2西南交通大学全功能液气动力多元应用创新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15.22022年11月3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建造环境感知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482022年12月4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建造数字孪生底座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612022年12月5西南交通大学高寒艰险山区长大桥梁建造装备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002022年11月6西南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采购详情链接3002022年11月7西南交通大学高海拔隧道施工环境控制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502022年12月8西南交通大学乘员-座舱环境热交互模拟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502022年12月9西南交通大学常规电机综合实验装置采购详情链接1002022年11月10西南交通大学电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44.52022年12月11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实时仿真实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682022年11月12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实训实验室设备更新采购详情链接124.42022年11月13西南交通大学电子技术实验室设备更新采购详情链接194.152022年12月14西南交通大学远程实验控制系统平台采购详情链接6622022年12月15西南交通大学自控-传感器实验室设备更新采购详情链接193.352022年11月16西南交通大学高原环境载人模拟舱采购详情链接198.52022年12月17西南交通大学高水平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采购详情链接29002022年11月18西南交通大学高水平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采购详情链接3002022年11月19西南交通大学高速列车转向架系统微缺陷检测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502022年11月20西南交通大学高速列车关键零部件服役性能测试平台采购项目详情链接3202022年11月21西南交通大学先进功能涂层沉积系统采购项目详情链接3802022年12月22西南交通大学隧道衬砌分布式光纤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2852022年12月23西南交通大学隧道衬砌结构热-力耦合原型试验装置采购详情链接3002022年12月24西南交通大学隧道衬砌劣化模拟与长寿命原型试验装置采购详情链接1602022年12月25西南交通大学隧道衬砌水泥基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302022年12月26西南交通大学隧道衬砌损伤声发射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452022年12月27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全尺寸衬砌结构装配式燃烧试验炉采购详情链接1982022年12月28西南交通大学公路基础设施材料制备与先进力学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1月29西南交通大学高精度三维白光测量仪采购详情链接1352022年11月30西南交通大学复杂环境路面无机结合材料综合路用性能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502022年11月31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基础设施材料高精度功能化评判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312022年11月32西南交通大学边坡体内外营力响应测试分析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392022年12月33西南交通大学强脉冲光表面处理系统采购项目详情链接1982022年11月34西南交通大学隧道防水材料受力状态下耐久性试验研究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002022年12月35西南交通大学多端口能量路由系统及其可靠性测试平台采购详情链接5002022年12月36西南交通大学牵引供电数字孪生平台采购详情链接3002022年11月37西南交通大学光电诊断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782022年11月38西南交通大学二级轻气炮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82022年11月39西南交通大学多通道高速激光测速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82022年11月40西南交通大学超快光电诊断系统采购详情链接4502022年11月41西南交通大学超级计算集群采购详情链接11002022年11月42西南交通大学复杂环境工况盾构/TBM刀具磨损试验及监测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052022年11月43西南交通大学电池安全测试与预警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812022年12月44西南交通大学固态电池电极材料合成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952022年12月45西南交通大学固态电池组装与测试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782022年12月46西南交通大学大功率多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实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8702022年11月47西南交通大学列车牵引传动-制动耦合作用模拟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002022年12月48西南交通大学岩土体全应力应变三轴蠕变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292022年12月49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材料室内成型与辅助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022022年11月50西南交通大学高频引力波探测系统采购详情链接3602022年12月51西南交通大学高频-多场耦合粗颗粒三轴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5.52022年11月52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病害智能检测装备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1月53西南交通大学轨道结构材料响应细微观表征分析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1月54西南交通大学混凝土无损渗透三轴试验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82022年11月55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承载与内部损伤智能评价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232022年11月5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与安全评价测试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502022年11月57西南交通大学数字化宽频带地震仪台阵采购详情链接1102022年11月58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轨道高频振动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702022年11月59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轨道宽频动力行为模拟与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54.52022年11月60西南交通大学温湿度控制高频三轴实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72022年11月61西南交通大学线路结构快速检测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982022年11月62西南交通大学线路土工结构地基处理全过程变形智能监测试验模块采购详情链接1312022年11月63西南交通大学低温、风沙、雨雪环境模拟箱采购详情链接1992022年11月64西南交通大学传动变频电机采购详情链接1602022年11月65西南交通大学传动变频调速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92022年11月66西南交通大学气体组分全断面监测实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702022年12月67西南交通大学大数据分析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99.82022年11月68西南交通大学分布式振动传感监测与检测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502022年11月69西南交通大学复杂环境路面材料耐久性能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772022年11月70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高性能仿真平台二期采购详情链接1002022年11月71西南交通大学无线供电系统六轴多自由度模拟与自动测试平台采购详情链接3002022年12月72西南交通大学300km/h高速动态无线供电模拟平台采购详情链接2002022年12月73西南交通大学盾构隧道注浆控制原型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2602022年12月74西南交通大学扫描电镜能谱一体机采购详情链接1402022年12月75西南交通大学隧道防水材料静动态防水试验研究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802022年12月76西南交通大学高陡隐蔽崩塌滑坡监测预警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1月77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超净间采购详情链接2132022年11月78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微电子工艺教学设备采购详情链接6422022年11月79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微电子VR工艺实训教学设备采购详情链接3202022年11月80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功率器件塑封教学实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412022年11月81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功率器件粘片和推拉力测试教学实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232022年11月82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功率器件引线键合与焊接教学实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482022年11月83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功率器件烧结和检测教学实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902022年11月84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功率器件特性测试教学实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92.12022年11月85西南交通大学功率半导体实验中心-功率循环测试教学实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552022年11月86西南交通大学稀释制冷机采购详情链接1402022年12月87西南交通大学大型双向动态环剪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02022年12月88西南交通大学多向动态土石混合体反压单剪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3502022年12月89西南交通大学大型三向动态岩体/结构面剪切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3902022年12月90西南交通大学铁道车辆弹性元件及强度实验台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2月91西南交通大学冰湖岸坡与水下地形三维测绘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602022年11月92西南交通大学长大隧道桥梁灾害智能巡检监测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002022年11月93西南交通大学受电弓-接触网混合模拟系统采购详情链接4502022年12月94西南交通大学钻爆法隧道开挖支护三维试验系统及智能建造管控平台采购详情链接3802022年12月95西南交通大学大吨位结构压力试验机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592022年11月96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光学图像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862022年11月97西南交通大学结构类位移荷载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92022年11月98西南交通大学AI视觉智能混凝土增材机械臂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832022年11月99西南交通大学小型智能减增材机械臂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592022年11月100西南交通大学混凝土材料时变性能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62022年11月101西南交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制备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032022年11月102西南交通大学建筑材料耐久性实验试验箱设备采购详情链接1042022年11月103西南交通大学结构智能图像视觉测量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02022年11月104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材料关键性能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442022年11月105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材料关键性能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022022年11月106西南交通大学振动声学教学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262022年11月107西南交通大学数字化宽频带地震仪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1月108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常规无损检测仪器采购详情链接1972022年11月109西南交通大学结构高阶无损检测仪器采购详情链接1802022年11月110西南交通大学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试验机采购详情链接1222022年11月111西南交通大学绿色建材力学性能测试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452022年11月112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类数字孪生及虚仿实验教学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402022年11月113西南交通大学边坡雷达监测及预警系统采购详情链接1962022年12月114西南交通大学面向高移动场景的宽带毫米波通信平台采购详情链接5002022年12月115西南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竞赛与实训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2月116西南交通大学极端低温环境岩土体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系统采购详情链接540.52022年12月117西南交通大学活动断裂-非一致地震效应模拟试验平台采购详情链接10002022年12月118西南交通大学隧道围岩多元钻进信息高精度同步采集试验装备采购详情链接3502022年12月119西南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全周期多尺度静动力加载系统采购详情链接2632022年12月120西南交通大学水泥基材料全周期多尺度静力加载系统采购详情链接2002022年12月121西南交通大学中-高全速岩土旋转剪切仪采购详情链接2502022年12月122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计算机学院更新设备第一包详情链接186西南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试能力提升建设项目采购详情链接1202022年10月
  • 北京公示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附名单)
    按照“北京市推荐国家奖工作规程”,北京市共优选出25个项目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拟推荐项目在北京市科委网站和奖励办网站同时向社会进行公示。  自公布之日起10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和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凡匿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综合部),海淀区四季青路7号院2号楼,邮政编码:100195。  附件:北京市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目录推荐号项目名称拟推荐奖种101-2001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自然科学奖101-2002面向癌症诊断的功能无机纳米颗粒的合成与性能调控自然科学奖101-2003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及液滴操控机理自然科学奖101-2004肿瘤新靶点CD146的发现及靶向治疗自然科学奖101-300122-14纳米集成电路器件工艺先导技术技术发明奖101-3002基于主被动柔性的工业机器人高精度、高适应性作业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发明奖101-3003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技术发明奖101-3004商用车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式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技术发明奖101-3005电力线路行波保护关键技术及装置技术发明奖101-4001帕金森病预警和早期诊疗创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科技进步奖101-4002面向海量语音数据的识别、检索和内容分析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03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04治疗恶性肿瘤靶向药物人源化尼妥珠单抗的研发及产业化科技进步奖101-4005京津冀地面沉降多元场耦合模式及其重大工程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06高效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07能量功率兼顾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科技进步奖101-4008乘用车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在绅宝D70系列化车型开发中的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09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成套技术与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10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科技进步奖101-4011颅脑和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的技术与临床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12特大型冶金煤气干法除尘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创新及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13测绘数字航空遥感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研究科技进步奖101-4014符合DCI规范的集群式电影放映服务器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015颅面形态信息学研究与应用科技进步奖101-4201华能清能院CO2近零排放新一代清洁煤发电技术创新团队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7年1月10日
  • 首次公开!理想汽车的89个专项试验室
    今年,理想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审核,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通过CNAS的审核,不仅标志着理想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已正式迈入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序列,更意味着其所出具的各类检测数据结果,将被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互认机构予以承认,具有国际权威性和公信力。而其涵盖的89个专项试验室,也首次浮出水面。今天, 将掀开部分试验室的神秘面纱,帮你从中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深秋,感受理想汽车检验检测中心的强大实力与理想汽车的技术底蕴。受访人:理想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工程师01 智能空间试验室——让脑海中的构想转瞬成为现实每一款理想汽车在打造之初,都是如何构思的?如何让车内的空间被最大程度合理利用?如何让每一处细节,兼顾质感的同时又符合家庭用户所需?当其他品牌还在脑海里凭空构想时,我们已通过自研的智能空间试验室,让一切成为现实。借助智能空间舱模拟器,产品和研发工程师们只需通过PAD上的简单操作,就可借助数字孪生的用户界面,轻松控制超过168个电机,实现座舱的柔性空间切换。就像拼乐高一样,工程师们可任意对座舱的350个模块单元,以智能电动的调节方式进行灵活的集成布置,快速完成对感知、交互与系统集成的开发与验证,将原本数周的工作周期缩短为寥寥几小时。“我们自研的空间舱,其尺寸可以覆盖主流的绝大多数车型,车身的各个部件都可基于需要,自由进行伸长、缩减、旋转,精度可达0.1毫米,进而实现柔性、安全的空间变换,为产品、研发工程师提供可验证、测试、展示、体验的智能座舱空间。门槛高度应该是多少才更方便一家老小上下车?B柱、C柱多宽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更美观?后备箱离地多高才能拿取行李更加方便?这些原本需要依靠经验、想象的设计,现在都可以在现实里加以判断。小到空调出风口的摆动方式、车内氛围灯的氛围营造,大到不同尺寸车身所对应的空间布局、后备箱的布局等,也都可以借助空间舱,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所有产品与研发工程师面前,方便大家对其打磨、调整,让大家可以共创、共识出超越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针对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交互,我们也在柔性座舱和柔性台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智能空间的验证。就比如我们二排的屏幕,通过磁吸的方式,不仅可任意更换不同尺寸的屏幕,去验证用户的使用感受,还可与二三排的座椅调节进行联动,让屏幕下翻后,二排座椅自动后移并调节仰角,帮助研发伙伴找出适合绝大多数用户的最佳观影角度。同时,由于我们的座舱顶棚与车身是分体结构,我们也实现了同一时间内,不同业务伙伴的同时开工。负责车内视觉摄像头的伙伴,可以在顶棚这边去测试摄像头是否能精准捕捉车内乘员的动作,而负责座椅的伙伴则可在柔性台架上调整座椅布局,而负责氛围灯的伙伴则可在车门、中控台上验证不同的氛围灯设计方案。过去,这一切都要等到车身基本成型后,才可进入试验阶段,而随着我们空间舱的落成,现在都可与车身的开发同期进行。”负责智能空间试验室的工程师玉亭介绍。02 电磁兼容试验室——构建强大的电磁“免疫系统”你在行车过程中,是否也曾出现过突然闪屏、音响发出杂音?出现这类情况,虽然有一定可能是由于线路接触不良、电压不稳等原因造成,但多数情况则是由于电磁干扰导致。“过去,传统的燃油车都是机械结构,对电磁兼容几乎没有要求。但随着科技进步,如今即便是燃油车,其刹车、换挡、转向助力等,也都已变成了电子的。而对于智能电动车,电磁干扰带来的影响则会愈发明显。像我们理想的车辆,不论是电池、电机、电控的‘老三电’,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新三电’,以及我们的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其背后都是大量精密、复杂的电子设备。它们都会持续释放微弱的电磁波,彼此产生干扰的同时也会对车外产生干扰。另一方面,城市里的电磁环境也相较以往更加复杂,无线电台、电视台、基站等,都会对车内的电子设备产生一定干扰。极端情况下,过大的电磁辐射,甚至会直接引起周边的电子设备功能失效或误动作,甚至击穿电子器件,对用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就比如市郊的一些广播电台,很多年前当各个品牌都还不重视电磁干扰时,电动车一开到那附近就会出现问题,轻则黑屏、花屏、杂音,重则直接电压下降,车辆直接‘趴窝’。”工程师陈大可介绍。为了保证我们每一台理想汽车上,各个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特别是在强电磁环境中依然能够正常使用,我们重金打造了电磁兼容试验室,具备整车以及高低压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电磁兼容及射频测试能力,以应对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系统集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带来的电磁兼容挑战,让每一台理想汽车都通过了堪比航空级别的EMC电磁兼容性测试。我们EMC测试能力同时满足国家法规与欧盟出口法规,测试项目覆盖度达到行业内的领先水平,测试频率范围可达DC~18GHz,测试场强30V/m~300V/m,充分模拟车辆在社会道路上行驶所能接收到的各种电磁干扰,进而为每一台理想汽车构建起强大的电磁“免疫系统”。03整车半消声室——在这里体验“落针可闻”乍一眼看到整车半消声室,你很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就这?很厉害么?”但当你真的步入这一试验室,你可能会第一次理解,到底什么才叫万籁俱寂、落针可闻。极度的静谧,甚至会让你的耳朵一时间都产生不适。工程师老郑介绍,“只有在极度安静的环境内,我们才能准确识别出车上的各类声音,而在自然界中这种环境并不存在。一般来说街面上的音量约为60、70分贝,办公室约为40、50分贝。但在我们的试验室里,本底噪音仅10分贝。为此,我们不止墙面上全部被复合型吸音材料覆盖,整个试验室我们甚至都采用了‘房中房’的结构,在内房与外房的底部结构之间填充了大量的隔振块进行隔振降噪处理,这才实现了这份极致的安静。另一方面,为了评价行驶过程中整车、零部件的声音表现,我们还在试验室地下打造了一个高达9米的巨型空间,在那里布置了一整套的四驱四电机静音转毂,不仅可模拟道路正常行驶模式,还可模拟反拖车辆运行,同时兼容两驱、四驱。即便试验过程中转毂速度提升至270km/h时,其所产生的噪音依然可控制较低的噪音工况。”随着整车半消声室的落成,其能力已全面覆盖动力系统、热管理系统、声学包、电器品质、开关门品质的开发需求,仅此每年便可为我们节省数百万的外委试验费用。以动力系统为例,我们自研的理想2.0增程系统采用全套机械静音设计,增程器开启对比纯电模式,噪音相差仅不到1分贝。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整车半消声室提供的助力。针对动力系统的NVH性能,如增程器振动噪声、电驱系统振动噪声、进排气系统噪声、供油系统噪声等,我们都可借助大量的试验不断加以优化,进而不断打破行业固有认知,为用户打造更为安静的“家”。04 整车环模排放试验室——自由操控天气的奇异空间每一次用户舒适度上的提高和行车能耗的降低,其背后往往都是车辆在整车环模试验室里无数次试验后的成果。在我们自建的整车环模排放试验室,可最大程度模拟不同温度、湿度、日照、气流等环境,进行油耗、冷启动、续航里程等测试,更可根据企业标准进行热平衡热害试验、空调降温试验、除霜除雾试验等各类可靠性试验。理想汽车的每一款车,无论是一开始的原型试制阶段,还是SOP阶段,都需要在整车环模排放试验室里持续进行大量测试。我们的高低温环境仓可提供-40℃~60℃的高低温环境,以及最大1200W/㎡的红外阳光模拟环境,湿度最高可达95%;底盘测功机支持前后两驱及四驱模式;排放设备为目前最新一代产品,具备国V、国VI排放试验能力。与一些环境模拟实验室仅能实现单一的环境测试不同,我们可联动温度、光照、湿度等,打造更为贴近真实用车场景的复杂环境。在过去,环境模拟几乎要看天吃饭,高温、高寒的试验,很难具备前期的准备和后期改进的条件。天气再恶劣也是一时的,很难无时无刻都保持相同的状态。而借助整车环模排放试验室,则可凭借其稳定的环境模拟条件,为各种开发及验证提供可重复的、稳定的、不受外部影响的测试边界条件。同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多次重复测试,也更有利于评估和详细分析试验数据显著的试验特性和产品分析特性,具备安全、节能、试验精度高、一致性高等优点。“大量的模拟环境测试,并不会减少我们在真实场景下的验证。我们相当于在大量的方案里,通过模拟的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筛选出其中表现最好的部分方案,再结合大量的真实路测,全面覆盖极热、极寒、高湿地域,挑选出表现最佳的那一个,呈交给用户。不夸张地说,我们自建的整车环模排放试验室,仅一年多的时间,为公司节省下的各类费用就已经能覆盖我们所有的前期投入成本,剩下的时间里,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纯赚’。”工程师强哥说。05 以最高标准打造,是我们技术自研的底气像这样的试验室,在理想汽车的研发中心足足还有80余个。在碳化硅功率模块试制车间与试验室,我们实现了微米级的印刷、打线、测量与检测,并可进行完整的性能与可靠性验证;在结构强度试验室,我们复现了不同的路面情况,不断考察车身及底盘结构可靠耐久性;在电池试验室,我们全面探索更安全、更高效的新一代电芯解决方案,麒麟5C电池也是在这里经过了我们的反复检验;在获得杜比官方认证的空间声学试验室里,我们打造出了理想汽车首创的7.3.4全景声音响系统......截止目前,理想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已分别在北京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常州生产基地分设三个检测分中心,89间专项试验室,试验能力涵盖整车、系统、零部件、芯片、材料等车辆研发所必备的全部测试能力,试验范围可覆盖实物验证、仿真验证、软件测试、硬件在环测试、路试等,从产品研发到供应链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验证。据负责试验室规划与建设的工程师张文希介绍,“为了确保我们每一次研发的新技术、打造的新产品都能拥有稳定的质量和性能,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研发测试。为此,早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已启动了对各类实验室的建设,并严格参照实验室认可服务的全球最高标准——ISO/IEC 17025加以打造。多年来的持续投入,让我们的各项研发验证都更加充分,不断提升产品的升级迭代效率。尽管一些第三方实验室也可以承接部分试验的工作,但无论从测试效率、测试成本,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相较我们自建实验室存在一定差距。以时效性为例,有些第三方试验室由于同时承接不同品牌的大量项目,往往光是排队就要1-2个月的时间,等做完试验,结果也要按照试验的先后顺序排队产出。一些处于研发期的项目,无论智能空间、智能驾驶、增程电动,还是电芯试制、车身底盘、结构强度耐久,我们都需频繁通过试验来辅助研发对方案进行验证,我们根本等不起。但在我们自建的试验室里,一方面我们会基于项目的优先级灵活协调安排,让价值高、时间紧的项目先做,并且第一时间就可产出结果,确保整体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凭借自建优势,我们也可将一些试验整合到一起,打造独属于我们理想汽车的试验室,帮伙伴们更便捷、更省心地进行各类项目的研发与验证。”由小到大,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功能到系统,我们始终用最为严苛的研发测试验证,去为每一个家庭用户,带来更为极致的驾乘体验。为更多用户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体系再添“新丁”
    p   日前,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与国信聚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VOCs监测系统”成功交付台资企业,该系统的成功使用标志着国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体系再添新丁。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5fa1bb0-b781-4929-b3f2-b58ea59f8a12.jpg" title=" FTIR_副本.jpg" alt=" FTIR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VOCs监测系统 /strong /p p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的爆炸、火灾、泄漏等突发大气污染事故急剧上升,尤其在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中对复杂、动态变化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快速、精准识别有着迫切的需求,而常规监测设备难以满足事故现场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无法快速获取事故区域的污染物扩散趋势。 /p p   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监测系统具备快速灵活、可以对多种污染气体排放进行非接触式、快速自动测量的优势,可以将载有主机的监测车与阵列角反射镜在较短时间内置于事故现场的两侧,快速获取事故现场的污染气体排放情况。另外,该监测设备在化工园区及其周界、工业生产过程等局部高密度污染面源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巡检 厂区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性监测 突发事故中厂区周界有毒有害气体预警性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a18c0a4-0681-4f20-bba1-edad8fad3478.jpg" title=" 仪器原理图.jpg" alt=" 仪器原理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仪器原理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373ccec-c3ec-4dc9-afc0-392861b35207.jpg" title=" 角镜.jpg" alt=" 角镜.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角反射镜阵列 /strong br/ /p p   车载开放光路监测系统对仪器稳定性和光学系统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仪器能适应长途运输颠簸,能在车辆启动状态仍保持光谱的稳定性。面对挑战,安光所FTIR课题组对光谱仪结构进行了巧妙设计。由于经典Michelson干涉仪结构对光学系统的精密性、镜子的对准以及扫描驱动系统的要求非常苛刻,为了减小经典Michelson干涉仪结构中动镜倾斜的影响,降低对镜子的对准性和动镜驱动性能的要求,本监测系统选用自主研发的双臂扫摆式干涉仪结构。该干涉仪结构利用平面镜实现光束的原路返回,对倾斜不敏感,便于设备的校准 另外它将动镜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平台的扫摆运动,相对于经典Michelson干涉仪的直线运动而言,扫摆运动可以降低动镜驱动的复杂性,易于实现,可以避免经典Michelson干涉仪动镜运动过程中的形位变化所导致的光谱畸变。 /p p   目前,第一台车载开放光路监测系统已经在台资企业正式运行。这款仪器的推出,为我国园区监测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为提高我国在高档监测仪器领域的国际竞争地位再立新功。 /p
  • 【“两会”声音】环保部前副部长:环保最大压力系盲目追求GDP
    3月2日,湖北宜昌夷陵区三斗坪镇,距离三峡大坝约2公里的高家溪桥上段,居民将各种垃圾倾倒在高家溪河中。夏季洪水来临时,这些垃圾将被冲进附近的长江。刘君凤 摄   ●&ldquo 地下水普遍超采,是水资源危机进入恶化的标志&rdquo 。   &mdash &mdash 全国政协委员王承德呼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立即限制或停止地下水开采。   ●世界污染最重的50个城市之中,7个位于中国,有的长期占据这份&ldquo 榜单&rdquo 。   &mdash &mdash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提出,何不做个黑色GDP排行榜,让这些污染大户能时刻警醒?   据新华社电 四分之一国土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hellip &hellip 空气、水、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正在中国遭遇严重污染。   渐成灾难的立体污染中,谁能独善其身?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成为抵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立体污染   &ldquo 挣钱全为医药买单&rdquo   雾霾、地下水、&ldquo 癌症村&rdquo 、血铅中毒&hellip &hellip 密集出现的污染令公众揪心,一些网民甚至将PM2.5的治理戏称新的&ldquo 天下第一难&rdquo 。   &ldquo 一面是对清洁空气和水的期待,一面是对污染情况层出不穷的失望。&lsquo 环境焦虑症&rsquo 的背后,是多年来生态赤字、环境长期欠账的结果。&rdquo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表示。   全国多次严重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九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hellip &hellip 不少代表委员对此忧心忡忡:&ldquo 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挣来的钱全在为医药&lsquo 买单&rsquo !&rdquo   环保压力   来自地方GDP冲动   环境恶化,生存威胁,以往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海外媒体评价,这样的快速GDP增长是&ldquo 有毒地增长&rdquo 。淮河流域1500多个小造纸厂曾让1.2亿人喝不上干净水。要恢复淮河本来面貌,成本超过造纸厂创造GDP的数万倍!山清水秀不再,到底谁是&ldquo 带毒GDP&rdquo 的背后推手?   在曾任环保部主管污染防治和减排的副部长张力军委员看来,环境保护最大的压力来自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冲动。不惜&ldquo 血本&rdquo ,&ldquo 上大项目、大上项目&rdquo ,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撑。如果这些项目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环保压力将更大。一些企业飘红的业绩背后,染黑的是良心。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大学副校长刘滇生疾呼,环保立法执法不硬,怎能对污染企业形成震慑力?   治污关键   环保投入应&ldquo 硬约束&rdquo   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多次谈道,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是&ldquo 缘木求鱼&rdquo ,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ldquo 竭泽而渔&rdquo 。   &ldquo 当前治污的关键,就是要把环保投入变成&lsquo 硬约束&rsquo &rdquo ,吴晓青委员认为,我国经济总量大,但环保投入小,应提高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我国官员考核体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许多地方政府主动将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朱奕龙委员提出,要调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功能区空间定位,国家层面还应着手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引入行政问责制。   提案建议   九三学社:尽快实施三峡水污染防治   记者昨天了解到,九三学社中央将以大会发言形式,向大会提交《关于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的建议》,呼吁国家、地方政府尽快实施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以持续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环境调研   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九三学社中央调研发现,三峡库区腹地密度高达359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2.6倍,超出环境承载力。当地农民对化肥、农药等投入更依赖,使农业面源污染日渐加剧。近年来,库区城镇化步伐加快,约25%新城区、工业园区没有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新建设施由于缺乏投入不能正常运转。   去年,环保部公报显示,库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增加1.3%。2010年库区农药施用总量比上一年降低15.3%,但库区全年流失农药38.4吨,化肥1.13万吨。   问题剖析   地方治污能力严重不足   基于调研,《建议》认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一些重大问题。   首先,流域山地丘陵超过90%,生态环境演化较快。其次,流域人均GDP、财政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污染防治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建议》指出,我国目前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的管理体制不协调。我国尚缺乏明晰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水污染防治&ldquo 投资者受益,污染者治理&rdquo 原则难落实。《建议》指出,&ldquo 占污染物产生总量30%以上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仅得到5%左右的投入&rdquo 。   治污建言   1.国家应尽快对生态环境保护,对水污染治理,特别是流域污染治理,制定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高层次规划。   2.尽快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重大工程,理顺当地治污的管理体制,确保各级政府的投入落实,引导当地的城镇化走绿色发展道路,以持续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3.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动态的、持续的、系统的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周边的环境监测,加强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争取尽快找到针对当地的高效适用型污水处理技术,制定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金煜   两会对话   &ldquo 三峡水库主污染源来自农村&rdquo   代表建议投入更多治污资金到农村乡镇   巫山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认为,目前三峡库区最大的水污染源头不是来自工厂,而是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废水,下一步希望国家能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和乡镇。   新京报:三峡库区目前水质如何?   何平:总体来看,长江及其支流水质还可以,整体保持在二位,在局部支流回水缓慢的地方有一些问题,比如出现漂浮物等。水库水质比过去有所改善,但目前还没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新京报:库区最主要污染源是来自工业还是农业?   何平:我认为是农业污染。现在我们对工厂有严格的环保要求,污水都是流到污水处理厂,没有直排长江的。农村的生活污水、垃圾是最主要污染源,此外农村面源污染的情况也很严重,比如养殖业污染,这两方面的治理迫在眉睫。   新京报:为什么农村污染状况这么严重?   何平:资金问题是制约治理的主要瓶颈。很多乡镇没有钱建污水、垃圾处理厂,比如治理面源污染,要求每个养殖场必须配套大型沼气池,但资金投入跟不上。此外,处理厂要有效运行也需要一大笔资金。   我们希望国家加强对农村和乡镇的污水治理;同时,农村地区也可以以几户人家、一个村为单位推广小型环保处理设施,投入和维护资金不需要太多,但成效显著。   新京报:你对库区水污染治理有什么建议?   何平:一定要拿出时间表和具体规划,加快治理步伐。此外希望国家能建立生态效应补偿机制,比如某地对水源保护得好,应给予一定奖励,这笔钱可再投入到治理中,或进行旅游开发等无污染项目,以帮助地方经济发展。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 (转自人民网)
  • 加快突破核心技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两院院士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培养世界一流的遥感人才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更为我的教学和科研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我和团队策划参与了不少国家重大专项研究,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在诸多条件受限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数学和过程控制方法,产出了多项科研成果,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截至2020年,我国在轨服务的北斗卫星共45颗,我国空间和地面基础设施均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导航服务能力,已经基本形成了北斗产业应用体系。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从无到有、从好用到用好,可以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特别是无人机遥感、地面移动测量遥感,为国家服务。接下来,我们要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推动通信、导航、遥感卫星“一体化”组网,把人工智能送上天,让天上有对地观测的“大脑”“慧眼”。下一步我国计划发射的“珞珈二号”“珞珈三号”卫星就要做相关测试,随后我们还将发射“东方慧眼”系列卫星。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5G或6G网络,拿着手机“玩”卫星。所以,遥感作为一门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是世界各大国争夺全球乃至太空信息控制权的战略性制高点,已成为顶尖科技的竞技场。我国遥感科技的发展必须坚持自主、独立、安全、可控的原则,其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全链路遥感知识、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遥感人才。武汉大学面向国家需求和新工科改革,创新并实践了面向国家需求的世界一流遥感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学校自主设置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点,并于今年正式列入国家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目录。我和团队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遥感科技报国、造福人民和服务社会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创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师资队伍、引领示范的课程体系、填补空白的教材体系、科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五位一体”的世界一流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我们依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大型卫星地面接收站和两个卫星定标场,以遥感的理论、方法、应用为主线,构建涉及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精密仪器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实践课程体系,系统培养学生从传感器制造、卫星设计,到快准灵、智能化的遥感应用系统研制,全面支持全链路遥感教学、多学科交叉综合人才培养,创新了科研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模式。武汉大学遥感团队将面向国家需求和新工科改革,砥砺前行,不断创新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世界一流遥感人才,为把我国建成遥感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强国引擎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实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全面擘画了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报告充分肯定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事业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根基,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国际先导性科研布局、坚持颠覆性原始创新。以颠覆性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长期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引擎。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之一,然而基于电子计算的算力发展速度受限于摩尔规律,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算力需要。团队研制的人工智能光电芯片,在国际上首次以光速完成人工智能任务,突破了传统电子计算长时延、高功耗等瓶颈,样片算力相对于顶级电子芯片提升10倍,能耗降低10倍。未来,该芯片算力有望提升3个数量级,能耗下降6个数量级,带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实现颠覆性突破,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赋能万业,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团队始终秉持“理学思维融合工科实践,交叉领域践行原始创新”的科研理念,从2017年第一代介观全脑显微仪器RUSH诞生,到2018年第二代RUSH仪器优化,再到2021年自主研制的扫描光场显微镜DAOSLIMIT,为生命科学观测打开了全新视野。不久前,团队研发的元成像超级像感器相关成果在《自然》发表,该成果攻克了超精细光场感知与超精细光场融合两大核心技术,为解决光学像差这一百年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元成像超级像感器也将应用于天文观测、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移动终端、工业检测、安防监控等领域。团队始终以颠覆性研究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在新时代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的背景下,必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团队提出了多维多尺度光场智能成像理论,并基于片上非相干光孔径合成原理研制了“时—空—角”自适应融合的光场智能成像芯片,该芯片有望实现大规模高速高分辨率巡天观测和低轨高速运动卫星跟踪监视,服务于“边海空天”安防事业。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团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雄关跃马过,劲风正起帆。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牢记“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为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记者华凌整理)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力量王成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我也特别关注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与“能源”相关的问题,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报告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我们党对于在能源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在电力能源领域长期从事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我由衷地感到使命在身,责任重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快速提升,无论是输电系统还是配电系统,其结构形态、运行方式、市场机制都将发生深刻变革,我们电力系统研究者将面临一系列重大技术挑战,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使研究成果能够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镇,也承担着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重大使命。组织好多学科协同攻关,产出高水平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以下三方面,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力量。一是以高水平科研推动能源技术革新。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天津大学成为我国首批建设的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之一,其目的就是支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电力系统储能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在平台建设中,我们汇聚了天津大学电化学、新材料、氢能、智能电网和储能经济与政策领域的优势力量,打造了跨学科、复合型、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希望产出一批能够解决储能产业“卡脖子”问题的技术,同时培养一批行业和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二是以新理念新机制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在能源领域,新技术、新理念、新机制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三驾马车”。智慧能源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按能源类型独立建设、运营能源电力系统的模式,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梯级互补利用、智慧化运行,是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天津大学在电气、环境、建筑等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目前正在新理念带动下,形成能源领域的“大团队”,从研究人员队伍上打破传统理念,在共同承担重大研究任务,共同攻关重大问题,共同服务社会的基础上,推动技术、理念和机制的不断革新。三是以高水平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天津大学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的积极倡导者,2017年提出新工科“天大行动”,实施“产联学”和“跨中融”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国家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利用专业科研优势,首先根据我们学院的学科特点,将信息类学科与能源电力类学科融合,2019年成立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已经被教育部认定为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面对储能产业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天津大学结合电力、化工、材料、机械等相关学科的特色,成立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天津大学也获批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建设高校,希望通过产教协同为国家培养更多未来能源领域的优秀人才。(记者陈曦整理)把国之所需、企之所能、己之所长结合起来饶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南方电网公司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之路,在推进能源强国建设中奋勇前行,先后建成投运了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等。从±500kV到±800kV、从直流、柔性直流,再到推动直流技术进入特高压柔性直流新阶段,我们不断攀登,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各项运行指标走在前列,牢牢站在了世界直流技术和工程实践发展的前沿。发展不停,创新不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方面,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我们将全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数字电网、新型储能、电碳耦合等领域,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重点关注新能源全面可观可测可控技术、多时间尺度电力电量平衡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惯量评估及频率运行控制技术、高度电力电子化系统的谐波及振荡抑制技术、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全景仿真技术、电力电子变流设备构网型控制技术、规模化储能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成为产业链“链主”、创新链“链长”企业,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领军企业。另一方面,要培养集聚一大批一流创新人才,加快建成能源领域一流创新人才高地。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南方电网正处于勇立时代潮头,为国家发展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期,我们必须主动担负时代使命,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和机制双峰并立,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具有世界一流企业特征的人才发展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在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高压直流和柔性直流输电、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电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行业关键技术及业务领域打造网省两级人才高地,加快形成人才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参与创新的人越多,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需要我们大批的科技人员百折不挠、十年磨一剑,需要一代代人以“国之大者”为引领,真正把国之所需、企之所能、己之所长结合起来,用创新实践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柏连阳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新华社发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统揽科技事业发展全局,不断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对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指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方向,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技创新又有了新论断、新阐释、新部署,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再次提升到新高度。报告在论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时,提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一直以来,我们牢记科研使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勇担当、善作为,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破难题、攀高峰,在民族种业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上补短板、强优势。过去十年,我们在种业重大技术创新和重点科研平台上取得一系列突破: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实现第四期每公顷15.0吨目标;第三代杂交水稻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603.9公斤的世界纪录,入选2021年度全球十大工程成就;镉低积累水稻研究,在国际上实现“三个率先”,系列品种有望明年通过国家审定。过去十年,我们的平台建设更加夯实。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后,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为我们正在建设的聚焦种业创新的岳麓山实验室打下了良好基础。为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农业领域全体科研人员都在积极奋斗。以我研究的农作物主要病虫草、有害生物防控领域为例,过去十年,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保障丰富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农药使用量下降了20%。国家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比十年前提高30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2%,比十年前翻了一番……未来,立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我们要着力培育一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研创一流农业科技成果,打造一流农业科研单位,坚决扛牢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切实提高“粮头食尾”科技创新能力,始终把根扎在试验田,把心用在科研创新上,为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我们计划,着力健全人才竞争协作机制,力争在5年内培育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200人左右;耐盐碱水稻大面积示范田稳定在亩产300公斤以上,释放全国1亿亩左右宜稻盐碱地粮食产能3000万吨;再生稻和稻油协同核心品种配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支撑湖南粮油产能提升20%以上。在优化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上,我们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数字院所,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争取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专项投入上取得较大突破。我们还将在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推动建设洞庭湖生态区综合试验基地,加快市州分院和地方特色产业研究院建设,全力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建成创新能力强,成果产出多,服务产业好,体制机制优的一流农业科研机构。
  • Hexagon协助空客A380挑战超大尺寸的装配任务
    面临的问题: 位于图卢兹的Jean-Luc Lagardère工厂主要负责A380 的最后装配。作为空中客车最新的装配线,包括了几个部分。第一个单元负责飞机主体承重部分的装配,第二个单元对装配的飞机进行测试,并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第三个单元负责进行露天试验并准备飞机的第一次飞行。 第一个单元的第40 个工位负责的是飞机的最终装配(包括飞机截面和机翼)。为完成这项任务,不同的部件相互间进行适配比较。需要对工件几何量执行严格的要求。A380 的装配项目始于1998 年,克服了诸多新的挑战:每个截面的超大尺寸、整个飞机本身的外形、双层机身以及诸如此类的难题。另外A340 的工装需要继续使用。这些工装需要按照很高的精度进行调整,需要进行周期检查,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飞机截面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定位。 新的装配基本思路是直接测量飞机,就是检测每个飞机截面相互间的关系,而不是利用工装作为参考系统,完全避免了混合误差的问题。第二项任务是为装配复杂曲面寻找适合的方法(如整体机身和双层飞机的轮廓)。 ----------------------------------------------------------------------------------海克斯康的解决方案: 基于激光的进行装配的方法被管理层确定用于A380 项目。过去,与Leica 工业测量系统激光跟踪仪相结合的一系列项目在空中客车法国工厂(南特的RCT,位于Meaulte 的Erebus,在St. Nazaire的装配15/21 工序,图卢兹A320 项目的截面测量),还包括德国不来梅、英国的Broughton 和Filton。 选择了四台Leica 激光跟踪仪:两台用于机身、两台用于机翼。所有四台激光跟踪仪通过统一的坐标 系相互关联。这种安排保证了激光跟踪仪相互间的统一和交互替换。 专门开发的控制和测量软件,具有简化的人机界面,实现与Leica 工业测量系统的EmScon 软件的接口,在软件开发阶段,Leica 工业测量系统公司与空中客车密切合作。来自Leica 工业测量系统的帮 助确保了软件间的相互兼容,并确保了使用正确的功能。 持久的提升并确保为飞机截面定位提供可靠、高品质的命令,使得整个工作周期减少- 这是空中客车公司技术人员的主要关注点,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种提升,包括了优化飞机部件间定位的算法。基于Leica 激光跟踪仪的功能与可靠性,利用激光测量实现飞机装配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能够在空中客车组织内的其他项目中使用。在图卢兹工厂的测量方法开发后,被使用在另外一个军方的A400M项目,同时很可能还会用在即将到来的A350 项目! --------------------------------------------------------------------------------------------------------------------------------- 关于用户: 空中客车A380 是有史以来最现代、最大规模并且功能最强的民用航空系统。其第一次的露面是在2000 年的12 月,被命名为“21 世纪的旗舰”。该飞机是在与航空公司、机场和航空运输管理部门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开发的。 A380 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包括材料技术、系统和工业流程,并坚持采用最严格的国际标准制造。空中客车位于欧洲各地: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公司参与了A380 飞机的设计与制造。
  • 五部门:推广双面双测、在线缺陷分析等应用
    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五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公示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融合发展、快速兴起的朝阳产业,也是实现制造强国和能源革命的重大关键领域。为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应用、智能运维、智能调度,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行动计划》部署了六项主要任务,包括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强化光伏人才培育。其中提到,推广自动制绒、自动上下料、自动导片机、自动插片机、双面双测、在线缺陷分析等应用,提升工序间自动化传输和智能感知衔接能力;开发基于宽禁带材料及功率器件、芯片的逆变器;提升逆变器系统安全性实时监测处理、在线PID抑制与修复、智能支架跟踪、高性能IV扫描诊断、组件级监控等智能化技术;开发柔性薄膜电池大面积均匀积沉技术。《行动计划》明确了四项组织实施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协同、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支持试点示范和行业特色应用和推动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策链接: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pdf
  • 云南省首个电能计量检定中心在昆明建成启用
    4月20日,我省首个电能计量检定中心在昆明建成启用。  该项目位于昆明市官渡区金马片区,由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建设。建有单相电能表检定流水线、三相电能表检定流水线、智能立体仓储系统等,单相表、三相表、计量终端、低压电流互感器计量检定全年设计峰值为368万只,智能立体仓库库容量为80万只,配套建设标准电能表、电磁兼容、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27个常规、特殊实验室,为全省企业、居民提供计费更准确的电能表计量等服务,并汇集行业用电信息、产业产能分析信息形成大数据“晴雨表”,在提升用电体验、辅助政府决策等方面发挥作用。   下一步,该中心将行使好国家认可委员会和省市场监管局授予的法定计量权责,依法、科学、精准计量,在探索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上做出云南特色,进一步挖掘电能数据价值,助力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建设,为我省构建能源大数据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省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方面贡献力量。
  • 十分钟就能锁定污染区域——保定成立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监督指挥中心
    雾霾来袭,科技治污势在必行!《中国环境报》2016年12月19日06版头条,报道了先河环保开发的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保定市政府的充分运作和资源整合,正式成立并运行“保定市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监督指挥中心”,为河北省首家。中心的成立必将为该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工具和抓手。◆中环报记者张铭贤 600余套小微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覆盖全城区,仅用10分钟时间就能锁定污染区域。日前,河北省保定市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监督指挥中心成立并运行,这在省内尚属首家,可大大提高保定市城区发现、处置空气污染源的工作效率。 如何精细定位污染源?600余套监测设备布点整个城区12月12日,在保定市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监督指挥中心内,大屏幕上密密麻麻显示着各色圆点。“绿色、黄色的小圆点说明这个布点范围内空气质量为优良,橙色、红色、紫色等颜色的圆点则标志着这一区域空气质量污染,可能存在污染源,需要及时进行排查。”工作人员介绍说,每一个圆点,都对应着一套设置在保定城区的小微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据了解,保定全市范围内总共有600余套这样的设备,分布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实现了环境监测网络对城区的全覆盖。在城区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工业集聚区、建筑工地、城中村、城区环路和主干道、交通路口等区域,还进行了重点布设。同时,在城区近郊污染物传输通道上还建立了区域传输观测点,可研判污染物输送来源及传播过程。据介绍,常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体积大、成本高、安装条件复杂,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保定市采用最新的分布式小微型传感器技术,建立起空气污染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这些小微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虽然功能没有传统监测站全面,但通过网格化组合精准监测技术,可以实时掌握城区每一处地点污染物的排放水平。相比以往拉网式排查空气污染源工作强度大、人员需求多,工作人员借助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轻点鼠标就可锁定空气污染区域,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如何协调处置污染源?问题点位3小时反馈“从近一个月的运行情况看,保定市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系统的灵敏性还是非常高的。我们这些监测设备一般布点在距离地面两米左右的空中,不管是路面清扫不到位、工地施工的扬尘污染,还是街头烧烤油烟、燃煤排放,都可实时捕捉到污染指数的变化。”指挥中心负责人陈振辉介绍说,“一次,保定市华电二校区的PM2.5达到了800多,指挥中心马上与莲池区政府协调,发出指令,派人赶到现场调查。原来一市民在距离监测点不远的位置抽烟,工作人员令此市民把烟灭掉,几分钟之后,PM2.5的数值就降下来了。”“指挥中心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对讲、微信等方式直接联系相关点位的责任区或人。”陈振辉介绍说,“在监测系统的平台上,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平台的监测数据,实时记录各观测点位数据的变化情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研判挖掘,并针对污染情况进行整点推送。被通知人或单位需要马上到点位周边进行排查工作,并在3小时内将点位周边情况和处理措施反馈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日志的方式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文档记录。”污染浓度高如何处置?每天通报排名靠后点位并跟进督查保定市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系统的投入运行不仅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实现了精准控制,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每天21时前,指挥中心将前一天20时至当天20时城区内部和区域传输点位的监测数据进行排名,并将浓度高的前10名通过传真的方式发送至城区内莲池区、竞秀区和高新区,以及城区外的徐水区、满城区和清苑区。各区需要在第二天17时之前将点位周边的排查情况和处理情况反馈至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进行相关档案的整理和登记。”陈振辉介绍说,“保定市大气办要求我们‘排名每日发送’,目的就是督促各区加大治理力度。同时对长期排名靠后的点位,我们还将进行跟踪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以文字形式汇报至指挥中心。”据了解,保定市大气污染精准监测系统应用以来,给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以往人员拉网式排查工作强度大、人员需求多,在指挥中心应用网格化监测系统后,可以及时准确地锁定污染区域,并下达巡查指令。从11月20日成立到12月8日,共计发布小时指令25条,日报排名涉及点位数量235个,现场负责人反馈的污染内容主要包括工地施工、道路扬尘、散煤(劈柴)燃烧和其他等污染。
  •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南方区域负荷发展研究获验收
    3月20日,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网科研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召开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南方区域负荷发展研究”项目验收评审会。据悉,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来自国家生态环境部气候战略中心、山东大学、广东省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广东省节能中心、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的5位专家认为,该项目成果数据翔实,内容丰富,具有一定前瞻性,研究方法科学、分析全面、结论合理,可为南方区域双碳目标下的负荷预测、新电气化路径实施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效支撑,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据了解,该项目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负荷预测方法与建模技术,分析了南方五省区域的能源、电力消费现状,基于各种节能减排技术构建多层级模型以模拟五省区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电气化率,预测得出南方区域的能源消费需求、负荷特性和新电气化路径。该项目完成了《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南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与终端领域用能电气化转型研究》《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南方电网负荷发展情景及特性画像研究》2份报告及数据库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成果。
  • 水力发电系统如何保障居民用电稳定?这三个位置是关键
    水力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本质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利用水位高低落差产生具有冲击力的水流,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带动装置中的水轮机旋转,再由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此时发出的电力由于电压较低,无法输送给距离较远的用户,因此就需要变压器将电压增高,最后将适合家庭应用的电压输送到各个家庭。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要及时输送到千家万户为保证整个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营定时巡检必不可少选择一款省时省力省心的检测工具尤为重要今天小菲就来给大家推荐几款在电气系统的重要位置检测时比较适合的FLIR产品1预防性检测变压器,避免停机风险电力变压器主要用于输配电线路,改变交流电压大小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它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主变高压套管是变压器中重要且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如何才能快速扫描检测繁多的变压器套管,FLIR T800系列热像仪是个不错的选择!拥有它,检测人员可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检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避免突然停机。FLIR T860拍摄到变压器套管将军帽发热异常FLIR T860拥有卓越的测量精度,其热灵敏度为30℃时<40 mK(24°镜头),搭配640×480像素的红外分辨率,能生成清晰的热图像。其还可搭载FLIR FlexView双视场镜头,无需更换镜头就可以瞬间从广域视场切换到长焦视场,在远距离和近距离检测中都能获得优质的热图像,检测人员可站在安全距离范围内放心检测!2看见高压局放的声音,保障输电稳定高压电气设备的局部放电对绝缘设备的破坏要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才能显现。通常情况下局部放电是不会立刻造成绝缘体穿透性击穿,但是却有可能使机电介质的局部发生损坏。如果局部放电存在的时间过长,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导致绝缘装置的电气强度下降,对于高压电气设备来讲是一种隐患。为了保障输电过程稳定,电力巡检员们需要定期对高压设备进行检查,FLIR Si124系列声像仪是个不错的巡检助手!Si124内置124个麦克风,其接收频率范围在2kHz至65kHz(范围可调整),涵盖了较宽范围的可听声和超声波,这样工作人员可以轻松过滤掉工作环境中的背景噪声,大面积扫描检测到更远距离的高压电力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比如表面放电、浮动放电和空气中放电,让用户能够准确地查明声音来源,区分问题,定位故障!2巡查变电站设备,保证用电安全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为了把水能转换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作为用电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变电站的巡检尤为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产生的电能浪费,严重的还会引发爆炸事故。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变电站的日常巡检必不可少!FLIR Exx系列高级红外热像仪(除E54外),配备了UltraMax® 高清图像增强技术,集成一键式电平/跨度区域调节功能,让热图像拥有更高的对比度,用户可以查看更多图像细节,因此能够帮助您发现异常热点,排查电气系统故障,在造成严重损坏前预防问题。其还能够搭配使用FlexView双视场镜头,让用户实现了瞬间从广域视场切换到长焦视场而无需更换镜头,不仅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还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一举多得!双视场镜头一秒切换,快速检测目前我国已形成十三大水电基地未来常规水电开发重点在云南、四川、西藏等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水电基地为了保证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不浪费变电、输电和用电的过程要减少故障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全面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协同转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坚持创新转型。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坚持安全转型。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二、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异化政策。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二)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三、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三)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五)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四、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六)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接下来5年逐步减少,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合理规划建设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所必需的调节性、支撑性煤电。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七)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八)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五、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九)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国家铁路、公路、水运网络,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加快货运专用铁路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进主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绿色集疏运比例,持续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重。优化民航航路航线,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十)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十一)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十二)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保护和修复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增强城乡气候韧性。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十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发展清洁低碳供暖。(十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十五)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十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水、粮食、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发展节水产业,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优化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提升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提高开采效率,加强低品位资源利用。(十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八、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十八)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十九)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二十)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九、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二十一)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着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夯实绿色转型智力基础。(二十二)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将绿色转型相关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重要支持方向,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新型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助力度,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二十三)开展创新示范推广。发挥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作用。开展多层次试点,推进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十、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二十四)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等领域工作。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税收优惠。完善绿色税制,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二十五)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二十六)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创新和优化投资机制,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转型相关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二十七)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完善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地方完善收费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机制。(二十八)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交易制度规范及登记、出让、转让、抵押等配套制度,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健全法规制度,适时有序扩大交易行业范围。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二十九)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基础通用标准及碳减排、碳清除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制定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和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氢能“制储输用”标准。十一、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三十)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三十一)加强政策交流和务实合作。拓展多双边对话合作渠道,加强绿色发展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宣传中国绿色转型成效,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绿色投资和贸易合作,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与有关国家务实合作,提高境外项目环境可持续性,鼓励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加强绿色技术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外方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强绿色标准与合格评定国际合作,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等规则方面衔接互认。十二、组织实施(三十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各相关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要积极推进本领域绿色转型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科学开展考核,加强评价考核结果应用。重要情况及时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三十三)加强法治保障。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法典和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引导民事主体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机制。
  • 交通气象移动观测新手段
    交通气象移动观测新手段背景 道路交通安全与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而变化多端的天气对道路交通运行安全与畅通具有极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公路运输体系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和安全理念的提出,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道路行车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交通管理者的广泛关注。这些极端天气的影响体现在强风、路面积水、降雪、降温结冰、夏季高温(爆胎)、团雾等等。 为了缓解天气对于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生命损失,我们必须密切监测道路交通气象的变化。目前常规的监测手段是布设固定交通气象监测站,固定站点可以全天候24小时在线监测,但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一,覆盖面小,仅监测一个点,整个路段的代表性不足;二,高密度固定点 安装造成成本增加。Lufft作为交通气象行业的引领者,在道路交通气象安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解决方案,重点开发的移动路面传感器MARWIS-UMB为交通气象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移动监测方案 Lufft MARWIS-UMB移动式路面传感器能同时测量:路面状况、路面温度、环境温度、水膜高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雪厚、含冰比例和摩擦系数等环境参数。通过磁力吸盘方便地安装于不同款的车上,实时高频率采集道路和环境参数为各种应用提供数据决策支撑。由于开放的接口协议,MARWIS很容易地集成到各种监测系统中。 MARWIS的集成方式分两种:一,通过无线蓝牙接口连接到终端(手机、平板),经终端的网络传输数据到中心平台,如图1所示;二,通过有线RS485接口连接到本地数据采集器,经数据采集器的网络传输到中心平台,如图2所示。 图1 无线蓝牙模式 图2 有线RS485模式 产品特点- 动态实时监测路面和大气环境参数;-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精准测量水膜厚度;- 内部100Hz的采集频率,高密度采点;- 用于校准、数据查看和数据传输的APP;- 磁力吸盘,易于安装到各种车型;- 支持蓝牙、RS-485或CAN-BUS多种接口并行传输;应用场景- 构建移动气象站,弥补固定站点的不足;- 特种车辆限速预警;- 助力热谱地图技术采集关键指标数据;- 自动控制喷洒水或融雪剂;- 与机场跑道新规范无缝衔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为无人驾驶和车路协同护航;应用案例移动巡逻车机场跑道表面状况评估美国马里兰州道路实时监测(52台MARWIS)
  • 真实案例|FLIR T860热像仪的预防性维护检测,保障大连火电厂的高效稳定运行!
    火力发电仍是能源主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火电是我国最主要的电力能源之一,因此需要大量的火电厂来满足能源需求。火电厂一定要做好设备检修与管理,通过有效的优化,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几率并缩短停机时间,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损失。今天小菲就来给大家说一个大连某火力发电企业使用FLIR T860高级红外热像仪,对发电厂设备进行带电测试、巡检的真实案例!汽轮机整体巡检效率高火电厂系统中有三大主机: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其中汽轮机是火力发电中很关键的一部分。比如一套800兆瓦的汽轮机,轴向长度25米,是由4万多个零件组装在一起,而火电厂将由多个汽轮机组成,如何保障各个零件稳定配合高效运行,这就离不开检测人员的每日巡检。面对如此繁重的巡检工作,选择一款合适的设备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检测人员能不能安全高效的工作!运转中电机发热状态本次案例中的火力发电企业经电科院推荐,直接购买了FLIR T860高级红外热像仪,每日用其对运行过程中的大型设备进行巡检。运行中汽轮机电刷发热情况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力检测人员发现T860操作非常简便智能,只需单触屏幕一次,就可以聚焦目标区域,并且自动调节电平和跨度,红外分辨率也很高(640*480),能精准定位异常区域,然后用户能直接在设备上记录检测结果,大大提升了检测报告的效率!变压器检测更安全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主变高压套管是变压器的重要部件。在某次巡检过程中,电力检测人员发现变压器套管将军帽发热异常,幸好在未造成严重事故前及时发现,避免了停机风险。变压器套管将军帽发热异常会引起高压绕组电阻值超标、接头过热,严重时会发生导电部份烧熔、断裂变电设备事故等,因此高压套管将军帽接头温差较大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处理。通过FLIR T860的检测,发现了变压器套管将军帽发热异常,事实表明38℃为正常状态,110℃和85℃存在故障。T860让检测人员站在安全距离内,先对远处设备进行整体扫描,发现异常点,再搭配6°长焦镜头选件,对局部进行重点检查,全程检测人员无需挪动位置,安全又便捷!变压器油枕液位情况FLIR T860还拥有卓越的测量精度,其热灵敏度为30℃时<40 mK(24°镜头),搭配640×480像素的红外分辨率,能生成清晰的热图像。该电力公司使用T860在外部实时观察变压器油枕液位情况,避免油位过高或过低引发事故!FLIR T860:节约工作时间目前,FLIR T860还可搭载最新推出的FlexView双视场镜头,无需更换镜头就可以瞬间从广域视场切换到长焦视场,大大减少现场更换镜头调试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在远距离和近距离检测中都能获得优质的热图像,同时还能保障用户和热像仪的安全。T860搭配FLIR专业报告和分析软件,用户可对红外热图像变更调色板和图像模式并编辑图像,还可以添加或变更测量功能,创建基于预定义报告模板的基本报告,大大节省了检测人员后续对检查结果的处理和生成报告的时间。带有取景器的FLIR T860高性能红外热像仪无论是测量变电站组件、制造设备还是设施机电系统都非常适合一机多用,性能高效
  • 一重大仪器专项交付用户使用 转入工程化阶段
    日前,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项目飞秒光纤光频梳光源完成了实验原理样机的研制并交付用户使用,标志着该项目从原理样机研发转入工程化阶段。   飞秒光纤光频梳光源项目自2012年1月立项以来,研发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历经方案设计论证、实验原理验证到原理样机研发等过程,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最终开发出了用于精密测距的双飞秒全保偏光纤光频梳系统。该系统取得的主要技术创新和性能特点有:1、飞秒光频梳单台系统重频和双台系统重频差均可调 2、采用了粗调主动跟踪和精调锁频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了系统长时间、大温度范围工作 3、首次实现了双飞秒全保偏光纤光频梳频率和相位联动功能 4、采用了全保偏光纤方案实现了飞秒光纤激光产生、放大压缩以及稳频稳相功能,保证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相位稳定度5× 10-10@1s,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   2009年,西安光机所与国家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了交通光电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光电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几年来,联合实验室在公共交通、防灾减灾、安全保障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与此同时,联合实验室承担的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公路交通气象环境能见度监测设备研制与降水量监测技术研究和公路交通气象环境路面状况监测设备研制在北京通过专家组验收与成果鉴定,验收专家组对两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项目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为项目的后续应用推广和科技奖励申报奠定了基础。   公路交通气象环境能见度监测设备研制与降水量监测技术研究和公路交通气象环境路面状况监测设备研制是交通运输部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基于物联网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技术项目的子项目,该专项运用物联网理念和技术,开展区域干线公路网运行状态信息监测、传输、处理、发布等方面关键性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面向路网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实时路网运行状态信息服务的示范应用。   在项目研制过程中,联合实验室的交通光电技术研究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路交通气象环境能见度监测传感器与公路交通气象环境路面状况监测传感器,解决了外场应用中高稳定性光源研制与高精度光电弱信号探测等技术难题,可实时监测雾霾情况下公路能见度及雨雪等恶劣天气下路面积水、结冰状况,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提供车辆安全行驶建议。两类传感器设备均通过了第三方产品质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申报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目前设备已成功应用于交通部重庆高速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在200多公里某高速路段内安装了8套能见度传感器和6套路面传感器,设备运行一年情况良好,深受用户单位好评。   西安光机所曾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研究所以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任务,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做出了新的贡献。研制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有效载荷,成功获取了世界首幅全月影像和月球物质分布状况,以及月面虹湾局部1.3米分辨率影像 研制的嫦娥三号全景相机成功拍摄着陆器照片,成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标志,研制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实现月基光学天文观测,开创了世界探月史上的先河 研制的箭载、船载、舱内外摄像机获取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对接的珍贵影像,见证了我国航天领域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该系统的成功研制标志着西安光机所在飞秒光频梳技术及应用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西安光机所微波光子学方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超30亿预算!10月发布显微镜(含电子显微镜等)采购意向汇总
    近日,科学仪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消息。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 2022年9月28日,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对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这两大重磅政策提供极低利息的贷款给消费端提前进行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推动我国仪器市场迎来新一波仪器采购大潮。仪器信息网注意到,10月7日以来,44所高校院所等单位发布的399项采购意向涉及显微镜(包括电子显微镜等),采购预算总额约33亿元。10月份含显微镜(含电子显微镜等)采购意向汇总序号项目名称预算金额(万元)采购单位发布时间预计采购时间查看1分析测试中心冷冻传输系统和冷冻传输样品杆采购项目320北京理工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2分析测试中心原位微区气氛系统采购项目290北京理工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真空转移型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560复旦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4原位催化型XPS互联高空间分辨表征系统540复旦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5高通量介孔储能材料原位电化学聚光镜单球差透射电镜1900复旦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6多功能多气氛环境介孔催化剂评价用图像矫正器透射电镜1300复旦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材料加工-原位加热-结构表征双束多功能综合平台360复旦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8复杂结构解析及电热功能原位分析高通量-高分辨表征平台580复旦大学10月26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9高分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采购242中山大学10月26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0全自动高分辨快速成像系统采购152中山大学10月26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购260中山大学10月25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2近红外上转化共聚焦显微镜440华中科技大学10月25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3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20华中科技大学10月25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4智能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450华中科技大学10月25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5西南交通大学高水平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采购2900西南交通大学10月25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6(材料型)原子力显微镜150复旦大学10月25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17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520浙江大学10月25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18原位微纳热力分析型聚焦离子束/电子束扫描电镜836上海交通大学10月25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19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建设项目12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0月24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0西南交通大学复杂环境路面材料耐久性能测试系统采购177西南交通大学10月24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1西南交通大学轨道结构材料响应细微观表征分析平台采购120西南交通大学10月24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2西南交通大学扫描电镜能谱一体机采购140西南交通大学10月24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23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520浙江大学10月24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4多光子共聚焦显微镜350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10月24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25双光子显微镜系统300浙江大学10月24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6先进能源学院 场发射扫描电镜200中山大学10月23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7先进能源学院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130中山大学10月23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8先进能源学院 原子力显微镜100中山大学10月23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29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材料制备装置120兰州大学10月22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0阜外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项目20000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0月21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31光发射电子显微镜150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2冷冻电镜800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3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300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4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镜80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5200kV透射电镜35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6120kV透射电镜60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7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42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8扫描电子显微镜60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39透射电镜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190南京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40显微镜操作平台250江南大学10月21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41原子力显微镜200南京大学10月20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42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阴极荧光系统490南京大学10月20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43显微操作系统、倒置显微镜160山东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44自动活细胞成像系统180山东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45光片显微成像系统580山东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46兰州大学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电工电子基础训练及创新中心)——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模块68.22兰州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47家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项目209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48未来农业研究院平台建设项目18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49超高分辨率活细胞三维长时程成像系统877.5复旦大学10月20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50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675复旦大学10月20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51多功能共聚焦显微拉曼成像系统298北京大学10月20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52CSU转盘式扫描高速共聚焦成像380华南理工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53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科研设备121.5暨南大学10月20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54快速扫描电子显微镜500上海交通大学10月20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55电子探针系统600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56低能电子成像系统880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57场发射扫描电镜350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58场发射透射电镜1000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59拉曼-原子力显微镜联用系统200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60光子技术研究院科研设备987.7暨南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61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科研设备429暨南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62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800湖南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63化学本科实验教学分析表征平台仪器设备购置664兰州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64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升级改革——倒置荧光显微镜27浙江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65双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镜2900北京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66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630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67科研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900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68中山医学院荧光显微镜(3台)采购105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1月意向原文69科研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聚焦离子束双束电子显微镜790中山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0电能转换与智慧用电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平台建设1889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1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更新项目7242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2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5000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3新能源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建设与设备更新4000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4氢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及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5037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5低碳能源系统功能新材料开发与微纳制造平台4992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6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4272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7新能源高效转换与特性研究4400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8水利工程学科科学研究706.6华北电力大学10月19日2022年12月意向原文79多维度单分子超分辨表征系统125微结构加工与成像系统138浙江大学10月17日2022年10月意向原文126tirf全内返荧光显微镜180江南大学10月17日2023年6月
  • 北京尤思腾与三河特瑞欧签订销售代理协议
    2月1日,我公司与三河市特瑞欧仪表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瑞欧)签订销售代理授权协议,特瑞欧做为我司京津冀地区的电力系统总代理将在在线重金属及环保水质分析仪表及其对应仪表所属的全部备件方面开展业务。 本协议的签订将帮助北京尤思腾拓展在线仪表在华北区域的市场。 北京尤思腾科技有限公司新闻部
  • 教育部推荐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3]60号)相关要求,现将教育部推荐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予以公示(专用项目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2014年1月15日-1月21日。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以书面方式向我&ldquo 中心&rdquo 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我&ldquo 中心&rdquo 承诺按有关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护。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电话:010-62514679、62510157 传真:010-62514694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专利处(100080)   附件:教育部推荐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14年1月15日 教育部推荐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推荐奖种 第一完成单位 第一完成人 1 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器件化及构效关系研究 自然奖 北京大学裴坚 2 新型抗肿瘤分子靶向递送系统研究 自然奖 北京大学 张强 3 分数傅里叶分析理论与方法 自然奖 北京理工大学 陶然 4 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混合智能优化与稳定性 自然奖 北京理工大学 陈杰 5 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自然奖 北京师范大学 张大勇 6 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组重排的新发现 自然奖 北京协和医学院 张学 7 不确定性参数与载荷下的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 自然奖 大连理工大学 亢战 8 最优化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 自然奖 电子科技大学 彭怡9 定子励磁型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基础理论 自然奖 东南大学 程明 10 非线性波动方程解的适定性 自然奖 复旦大学 周忆 11 极端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热致损伤机理和失效行为 自然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 韩杰才 12 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传感方法学研究自然奖 湖南大学 谭蔚泓 13 荧光传感及生物性能色素的基础研究 自然奖 华东理工大学 钱旭红 14 可信软件的模型理论与精化方法 自然奖 华东师范大学 何积丰 15 无机复合体系的化学构筑与功效 自然奖 吉林大学 陈接胜 16 植物适应逆境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自然奖 兰州大学 安黎哲 17 生物分子与细胞高效检测新原理与分析新方法研究 自然奖 南京大学 鞠熀先 18 高灵敏宽禁带半导体杂质缺陷行为研究 自然奖 南京大学 张荣 19 华夏地块中生代花岗岩与岩石圈演化研究 自然奖 南京大学 周新民 20 多孔介质与微/纳结构中热传递机理研究 自然奖 清华大学 姜培学 21 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 自然奖 清华大学 张尧学 22 抑郁症脑机制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自然奖 四川大学 龚启勇 23 复杂条件下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 自然奖 武汉大学 夏军 24 基于缺陷调控的铁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应 自然奖 西安交通大学 任晓兵 25 中国对流层大气臭氧时空分布、前体物特征及相关物理化学过程研究 自然奖 香港理工大学 王韬 26 双生病毒种类鉴定、分子变异及致病机理研究 自然奖 浙江大学 周雪平 27 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及调控原理 自然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汉青 28 个体化医学的药物基因组学基础研究 自然奖 中南大学 周宏灏 29 图像模式分析的理论与计算研究 自然奖 重庆大学 唐远炎 30 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的创新性技术及其应用 发明奖 北京大学 姜保国 31 机载高精度位置姿态测量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明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房建成 32 可视素材内容驱动的虚拟场景生成技术及应用 发明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小武 33 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 发明奖北京科技大学 谢建新34 无线网络融合的协同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明奖 北京邮电大学 王文博 35 关联面形约束的大型复杂曲面加工技术与装备 发明奖 大连理工大学 贾振元 36 喜树碱类原料药的不对称化学全合成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发明奖 复旦大学 陈芬儿 37 高增益玻璃光纤与单频光纤激光器商品化制备成套技术及其应用 发明奖 华南理工大学 杨中民 38 塑料注射成形智能化技术及其装备 发明奖 华中科技大学 李德群 39 地、空协同时频电磁探地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明奖 吉林大学 林君 40 内部公示 发明奖 清华大学巩马理 41 内部公示 发明奖 清华大学 陆建华 42 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 发明奖 山东建筑大学 张鑫 43 高效热电材料与器件制备新技术及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 发明奖 武汉理工大学 张清杰 44 锅炉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运行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发明奖 西安交通大学 赵钦新 45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膨胀增韧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发明奖 浙江大学 徐世烺 4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建立与应用 进步奖 北京大学 黄晓军 47 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 进步奖 北京大学 俞孔坚 48 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进步奖 北京大学 敖英芳 49 传统热拌沥青路面技术升级与工程应用 进步奖 北京建筑大学 季节 50 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与应急响应关键技术 进步奖 北京师范大学 史培军 5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进步奖北京协和医学院 朱兰 52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微创腔内治疗 进步奖 第二军医大学 景在平 53 内部公示 进步奖 电子科技大学 李斌 54 高密度互连混合集成印制电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进步奖 电子科技大学 张怀武 5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创新与工程应用 进步奖 东南大学 吕志涛 56 脑组织修复重建和细胞示踪技术及转化应用 进步奖 复旦大学 朱剑虹 57 现代电力系统建模理论、技术与应用 进步奖 河海大学 鞠平 58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研究的示范和应用 进步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吴效科59 大型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进步奖 华北电力大学 刘吉臻 60 兽药残留监控技术研究应用 进步奖 华中农业大学 袁宗辉 61 高效离心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进步奖 江苏大学 袁寿其 62 大型专用工程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 进步奖 江苏科技大学 俞孟蕻 63 中国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体系创建、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品种选育 进步奖 南京农业大学 智海剑 64 移动电子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进步奖 清华大学 覃征 65 微通道管材与换热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进步奖 上海交通大学 彭颖红 66 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机运行支撑关键技术与应用 进步奖 上海交通大学 管海兵 67 胃肠癌发生、早期预警和预防中表观遗传修饰和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 进步奖 上海交通大学 房静远 68 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 进步奖 同济大学 朱合华 69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关键技术与应用 进步奖 武汉大学 施闯 70 奶牛饲料资源高效利用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进步奖 中国农业大学 李胜利 71 油气钻井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进步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蒋官澄 72 铝电解槽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及推广应用 进步奖 中南大学 李劼
  • 公路工程综合检测中心乙级资质检测仪器配置清单
    1.试件破型室,主要有水泥胶砂抗折抗压试验机、全自动压力试验机等主要试验设备,均采用微机测控系统,自动采集处理打印试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试验准确性,可以完成水泥混凝土强度、水泥胶砂抗折强度的试验。2.水泥室,主要有水泥净浆搅拌机、胶砂搅拌机、自动标准养护水箱、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胶砂试件成型振动台、标准养护箱、电动抗折试验机、负压筛析仪等十余台主要试验设备,可以完成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细度等各项性能指标的测定。3.集料室,主要有砂当量测定仪、棱角性测定仪、电子静水天平、加速磨光机、洛杉矶磨耗机、顶击式两用振筛机、电热鼓风干燥箱等主要设备,可以完成集料的筛分、表观相对密度、含泥量、棱角性、砂当量的试验。在各种配合比试验中,比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等都需要用到集料,所以利用率较高。4.土工室,土工试验的基础配备我们已经比较完善齐全,像主要有高温炉、电动液压脱模器、电动击实仪、顶击式两用振筛机、数显路强仪、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电热鼓风干燥箱等主要设备。土的各项物性、塑性指标比如:z佳含水量、z大干密度、密度、含水率、颗粒分析、界限含水量、承载比CBR、烧失量都可以进行检测。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土的各项试验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配备以及检测能力都可以满足日常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要求。5.化学分析室,主要有酸度计、滴定设备、干燥器、电子分析天平等主要设备,可以完成混凝土用水的PH值、氯化物含量、石灰钙镁含量、灰剂量的试验。按照标准实验室要求,药品管理严格规范,双人双锁。天平室配有两个万分之一和一个千分之一的精密天平,为保证其精que性,单独隔间,恒温管理。6.沥青室,主要低温恒温水浴、沥青脆点仪、沥青旋转薄膜烘箱、沥青闪点试验仪、全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仪、针入度试验仪、延度仪、真空干燥器等主要设备,可以完成道路石油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如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密度、闪点、溶解度、耐老化性、粘附性等的试验。沥青试验危险性高,散发有毒气体,所以在试验时均需佩戴防毒面具。因为考虑到沥青检验室可能产生的废气、烟雾等收集、排放、处理,可以将各个主要设备加盖工作间,进行隔离操作,防止气味蔓延。7.沥青混合料室,主要有沥青混合料理论z大相对密度试验仪、液压车辙试样成型机、自动车辙试验仪、电热鼓风干燥箱、自动混合料拌和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数显马歇尔击实仪、燃烧炉、恒温水浴、电动液压脱模器等十余套主要仪器设备,可以完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密度、马歇尔稳定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z大理论密度、高温稳定性等试验。 8.力学室,主要有300 T、200 T 、150 T 、100 T 、80 T 、50 T、20 T 、10T、5T、2 T、1 T、0.5 T各种量程和精度的全自动微机控制w能材料试验机、拉力试验机、钢筋弯曲机等主要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曲性能、表面质量、重量偏差、屈强比等试验。 9.交通工程室,配有先进仪器桩身完整性测试仪,可以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钢筋探测仪可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这两套设备属于进口精密仪器。另有国内先进的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仪、多通道声波透射法自动测桩仪、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等设备可完成桩基检测。在路基路面现场检测中,配有路面平整度仪、路面弯沉仪、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等主要设备,可完成公路几何尺寸、路面厚度、压实度、构造深度、渗水系数、摩擦系数的试验。此实验室主要是完成现场检测,每台仪器设备外出工作都要有出库记录,严格按照试验规范进行操作。10.水泥混凝土室,此实验室主要是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设计,以及进行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的各项性能检测,比如稠度、凝结时间、表观密度、含气量、抗渗性能、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等,仪器设备比较齐全,主要有数显砂浆稠度仪、混凝土自动调压渗透仪、振动台、水泥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耐磨试验机、数显混凝土贯入阻力仪等。
  • 江西172家省重点实验室组建中(附全名单)
    2024年6月21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水利、应急管理、能源、装备制造、交通等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39家在列。此前,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已公布材料、医疗卫生、生物医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电子信息、农林等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共133家。根据江西省科技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赣科发〔2023〕2号),江西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重组后省重点实验室总数控制在200家左右。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申报要求,实验室研发场地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2000万元,并纳入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依托单位承诺每年对实验室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附:水利、应急管理、能源、装备制造、交通等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39家);材料、医疗卫生、生物医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电子信息、农林等七领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组建名单(133家)。 附1: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水利、应急管理、能源、装备制造、交通等领域)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水利领域1水旱灾害防御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厅2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安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教育厅3水工岩土工程安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4水资源调配与高效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教育厅5流域水土保持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厅6鄱阳湖流域生态水文监测研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南昌大学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教育厅7湿地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江西省科学技术厅8智慧水利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教育厅应急管理领域1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与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南昌大学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江西省教育厅2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江西省气候变化风险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气象局能源领域1动力储能电池及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德福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教育厅新余市科学技术局九江市科学技术局2太阳能光伏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教育厅上饶市科学技术局3绿色氢能与先进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4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交通大学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西省教育厅装备制造领域1高端装备极端制造技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精密驱动与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教育厅3战略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冶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4颗粒技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5高端数控机床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6智能机器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7绿色通用航空动力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教育厅8航空装备高效益研发与制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9新型航空飞行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0智能网联汽车与动力系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11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与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2磁浮轨道交通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3现代农业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吉安市科学技术局14舰船高端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中船九江海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九江市科学技术局15船舶航行控制技术与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零七研究所九江分部九江市科学技术局16植入医疗器械增材制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7磁选设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州金环磁选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市科学技术局18制造质量检测与智能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教育厅交通领域1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公路路基路面性能演化和延寿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运输厅3公路桥梁与隧道结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运输厅4综合立体交通信息感知与融合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其他领域1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江西省科学技术厅2碳中和与生态系统碳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附2: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 (材料、医疗卫生、生物医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电子信息、农林等七领域)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实验室负责人材料领域1超高温金属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唐建成2铜基新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胡强3轻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刘勇4高性能钢铁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教育厅新余市科学技术局赖朝彬吕瑞国5稀贵稀散金属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鹰潭市科学技术局陈岩6金属磁性材料及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马胜灿7材料表面工程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九江学院江西省教育厅九江市科学技术局多树旺王洪涛8先进陶瓷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教育厅陈云霞9特种光电人工晶体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江西省教育厅黄俭根10烯碳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张永毅11分子铁电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熊仁根12功能有机高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乐长高13环境与能源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院王翔胡银14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肖强15轻量化复合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彭晓16功能晶态材料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温和瑞王红明17竹纤维复合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何海勇18先进土木工程材料与绿色智能建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罗嗣海19多孔功能材料江西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钟声亮20锂电材料及应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大学新余市科学技术局江西省教育厅彭爱平周耐根21薄膜能源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陈义旺医疗卫生领域1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范广勤2重大疫情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刘晓青3传染病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向天新4肿瘤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李金高桑毅5血液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李菲余莉金成豪6呼吸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张伟7神经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祝新根洪涛8神经病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徐仁伵消化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祝荫11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潘秉兴自然资源领域1
  •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超疏水表面多尺度液滴定向输运
    液滴的自发定向输运在芯片实验室、能源电力系统、油气输运、水收集和除湿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主要取决于表面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的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浸润性梯度、各向异性结构和曲率梯度等。液滴输运的速度和距离是判定输运效率的有效指标。合理的设计并制备表面结构是实现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加工技术加工精度较低、加工结构单一,很难满足结构性能要求。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受松针表面多级非对称结构启发,使用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μSL 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制备了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实现了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该研究以“Tip-inducedflipping of droplets on Janus pillars: from local reconfiguration to globaltransport”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Advances》上,为液滴的定向输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第一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通讯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和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David Quéré教授。图1 松针和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特征图2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参数调控要点:研究者借鉴松针表面结构特征,设计并制备包括第一级的倾斜阵列结构、第二级的高度梯度结构和第三级的平面/曲面组合的半锥形结构的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上述表面(图1)由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设备加工,使用材料为HTL耐高温树脂,打印层厚为10微米。阵列间距为300微米,尖锥倾斜角度β为70°,高度梯度α为20°,尖锥顶端大小为10-20微米。在打印过程中,通过精密刮刀刮除细小的气泡,来保障加工质量。同时,研究者还设计了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半锥形结构的对照样品,与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高度梯度结构的对照样品。通过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技术,实现了包括倾斜、高度梯度及平/曲面组合的复杂三维结构表面参数的精确调控及大规模制备(图2)。图3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微液滴自发定向输运图4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尖端效应要点:在凝结过程中,液滴先随机在表面凝结,然后向尖端汇聚,然后尖端液滴会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并从半锥形结构的平面旋转到曲面位置,随后合并的液滴会沿着高度增加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液滴的定向输运,其液滴定向输运的速度可以达到10 cm/s。研究者发现液滴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是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导致的,并通过建立能量变化模型证明,当液滴尺寸大于结构尺寸时,液滴坐落于平面的系统能量大于坐落于曲面上的系统能量,从而揭示了液滴从平面向曲面运动的机理。研究者发现毫米级的液滴在合并过程中依然会从平面运动到弧面上,证明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普遍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液滴。论文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8/eabb4540/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