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成像瞄准仪

仪器信息网热成像瞄准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成像瞄准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成像瞄准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成像瞄准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成像瞄准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成像瞄准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成像瞄准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热成像瞄准仪相关的资讯

  • 《Nature Methods》:显微新技术瞄准活细胞“小世界”
    ?SDOM的原理示意图  10月31日,Nature Methods杂志的“研究亮点”栏目报道了由北京大学席鹏课题组及其合作者提出的一种新的基于偏振偶极子方位角的超分辨技术SDOM。这一技术不仅为超分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荧光偶极子的维度、提升了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其标记的蛋白结构,还为本领域近期的一个热点争论提供了解答。  北京大学博士生张昊、清华大学博士生陈龙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席鹏教授、澳大利亚悉尼技术大学金大勇教授及清华大学清华信息国家实验室张奇伟课题组的高军涛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从“显微”到“显纳”  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察事物的尺度已经可以深入到微米,甚至是纳米级别。  然而,显微技术本身也有天花板。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曾指出: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大约是可见光波长的一半,最小约为200纳米(阿贝衍射极限)。  不仅如此,显微技术本身的发展局限也会影响到其它学科。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席鹏告诉《知识分子》,比如,生物学家更乐于追求在微观层面了解生命的奥秘,“分辨率决定了细胞的研究深度”。  据席鹏介绍,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电子显微镜虽然分辨率可以做到很高,但低温、真空等实验环境往往会影响实验对象的生物活性。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努力,试图寻找突破光学显微镜分辨极限的方法。  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诺奖得主Eric Betzig于1995年在论文中提出了“从不同维度将荧光分子区分开来,从而实现超分辨”的想法论。这一思想与现实中三维空间观察(超分辨)及对应二维投影(传统成像)类似。  在进行显微观察时,人们为了确定单点的位置,会从不同维度对一个点进行描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坐标法:在三维空间确定三个坐标轴,然后用三个维度(x,y,z)进行描述。而Betzig教授则添加了第四个维度——时间,将空间上重叠的点分离,从而更加细致的描述一个点的位置。随后,Betzig教授提出了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技术PALM,这一技术通过在时间维度将分子分开,从而实现了超分辨。  然而,虽然PALM的空间分辨率可达10-20纳米,却由于该技术需要将粒子在时间上拆分,直接造成时间维度的牺牲,因此其成像时间比较长(典型在十几分钟量级)。  ?Betzig提出的超分辨思想:从另一维度对荧光分子进行分离,从而达到超分辨。  偏振:超分辨显微的新“四维”  此次席鹏课题组则在三维坐标的基础上引入了第四个新的维度——荧光偏振。  荧光的偏振特性(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的发现要早于超分辨概念,1926年就被Jean Baptiste Perrin(法国物理学家,192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人发现。然而在荧光超分辨显微中,对于荧光的其他特性如荧光强度、激发与吸收光谱、荧光寿命等方面,皆存在很好的应用,但人们却对荧光偶极子的方向(偏振)却甚少关注。  虽然之前有科学家在偏振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所获成果却在该领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和质疑。  2014年,Peter J. Walla课题组在NatureMethods上发表文章,通过对激光进行偏振调制来实现稀疏重构的超分辨成像。而在今年年初,同样在Nature Methods上,Jan Keller课题组则对此提出了质疑,并发表了针对这一文章的评论:利用荧光偏振不能够获得进一步的超分辨。Walla课题组一方面承认了Keller等人的观察,另一方面则用新的实验捍卫他们自己的工作,从而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争论:偏振调制能否为超分辨带来更多信息?  由于Walla课题组和Keller课题组都是从传统的荧光强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席鹏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则从偏振方向提出了一种名为SDOM(Super-resolution Dipole Orientation Mapping)的新型超分辨技术,该技术引入荧光的偶极子角度作为荧光分子的第四维度,同时从荧光强度和荧光各向异性来考虑偏振调制能否带来更多超分辨信息,完美地回答了这一争论[7] 。  ?Nature Methods 2016年1月就“偏振调制是否对超分辨有帮助”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  据席鹏介绍,传统的荧光各向异性显微成像技术往往只能观察简单样本的荧光偏振,而对于复杂样本,荧光的偏振由于阿贝衍射极限的存在会受到众多荧光团的影响,从而只能观察到平均效果。而超分辨偶极子方向映射(SDOM)技术则实现了同时观察荧光的强度和偏振,从偏振调制数据中将空间强度信息和偏振信息解调出来,既提升了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也提升了探测荧光团偶极子方向的精度。  “一方面,我们通过在传统荧光显微镜的外部加上一个偏振片,使入射的激发光产生偏振 另一方面,我们联合合作者编制相应的算法对被观察物体的偏振进行分析解调,从而获得超分辨的效果,相较于之前的成像效果,SDOM可以将分辨率提升到50-60纳米,尺度缩小了一个数量级,在分辨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席鹏提到。  ?相较于之前的“一片模糊”(图片中左上角),SDOM技术提供的成像(右下部分)更加精准、清晰。  同时,席鹏还表示,SDOM技术具有很快的成像速度(最快可达每秒5帧超分辨),对激发光功率要求也很低(毫瓦量级),非常适用于活细胞观察。  在具体操作方面,作者将SDOM技术应用在固定细胞(海马神经元的SDOM成像以及哺乳动物细胞的肌动蛋白成像)以及活体酵母细胞中的septin蛋白成像。目前,关于基因组三维结构的研究正在掀起一轮新的热潮,而NPC(核孔复合体)对于染色体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及基因组的三维结构非常重要。因此,作者也利用该新技术对NPC进行了偏振超分辨成像。这些图像都预示着SDOM超分辨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巨大的应用前景。  值得一题的是,本工作的算法已经通过Github开源,目的是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从中受益。  ?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超分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从左至右)埃里克?白兹格、施泰方?海尔和威廉姆?莫纳尔(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最后,席鹏表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每过十年左右,显微技术就会达到一个节点,“从94、95年超分辨概念被提出,到05、06年超分辨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各种技术频出 再到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超分辨领域的三位开创者,各成果也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但由于过去大多数超分辨技术强烈依赖于染料,这也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而SDOM技术由于不依赖于特定的荧光染料,因此有望在生物显微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正在掀起一系列偏振超分辨的热潮。超分辨的诺贝尔奖得主William E. Moerner(美国化学家,2014年诺贝尔奖得主)利用荧光分子偏振研究了DNA的构象变化 法国科学家Sophie Brasselet等人提出了PolarSTORM技术,结合荧光单分子定位和偏振信息对DNA和肌动蛋白进行了超分辨成像 美国布朗大学Tani课题组则对DNA和F-actin(纤维形肌动蛋白)的偏振进行了动态跟踪。
  • 赛默飞最大的投资已瞄准新一代测序技术
    背景  2015年1月12日-15日,第33届JP摩根健康投融资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往年大会上,各家公司都派出重量级阵营,公布上年度经营业绩,发布最新产品,给市场打入强心剂,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在赛默飞收购Life Tech大约一年后,赛默飞公司总裁兼CEO Marc Casper在会上重申,Life Tech的整合工作正按照去年的预期处于进展中。   相比去年预估的8500万美元,该项收购带来的成本协同效应可达到1亿美元。除此之外,赛默飞收购Life Tech后组建了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该部门预期的有机收入正以3%的速度增长。这属于公司曾预估的最高点,Casper说到。   该项收购后第三年的协同目标仍为3.5亿美元,他补充到。 赛默飞公司总裁兼CEO Marc Casper   会上,Casper并未提及赛默飞在新一代测序业务Ion Torrent研发工作方面的任何细节,但他说,整个公司最大的投资已瞄准了新一代测序技术,重点关注信息技术与构建平台。   Casper表示,该公司仍然专注于Ion Torrent业务在癌症领域的发展。本周二,赛默飞先后推出了两款新品:CE-IVD Oncomine Solid Tumor DNA试剂盒,可用于完成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肿瘤样本复杂的测序工作;Ion Torrent AmpliSeq RNA Fusion Lung Cancer Research Panel,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RNA面板和工作流,可用于目标序列转录融合的临床研究。 编译:刘玉兰
  • ‘上海仪迈’国内首创光电瞄准的数字显示V棱镜
    受“仪器信息网”的邀请,上海仪迈于《仪器快讯》杂志的2011年第4期 “技术与市场”专栏成功发表一篇题为《国内折光仪的研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技术前瞻性文章,同时推出了高性价比的台式折光仪系列和手持式折光仪系列,奠定了上海仪迈在国产折光仪领域的领导地位。为了“将折光进行到底”,上海仪迈又进入到折光仪领域最高精度的V棱镜的研发中,可喜的是,上海仪迈终于在国内首创光电瞄准的数字显示V棱镜。在此期间,公司的研发专家进行了V棱镜多项核心技术的大胆革新,取得了技术的全面突破,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态度。我们衷心期待新一代的光电瞄准的,数字显示的V棱镜早日面市。
  • 瞄准分析化学研究国际前沿热点
    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主持完成的“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项目属于分析化学学科,是分析化学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该项目立足于学科发展,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瞄准分析化学中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的科学问题,发展基于生物分子识别的新型分析材料、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 在这个项目中,有多项重要科学发现:一是首次成功利用微波热解法制备出无毒、具有荧光和电化学发光双重性质的碳点;发展了非共价技术制备稳定的、对氧还原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铂纳米立方体修饰碳纳米管的材料;该系列材料在生物分子识别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发现了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新型共反应剂:二丁基乙醇胺。使用该试剂,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响应是使用传统共反应剂三丙胺的100倍,在提高电化学发光灵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构筑了新型功能化纳米传感器,并将其成功用于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生物分子识别分析:发展了杂交双链DNA功能化荧光银纳米簇的制备新方法,实现了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单碱基突变的识别。该方法对于基因单碱基变异的识别具有普适性;设计与合成了新型纳米多功能荧光探针:SiO2/ED-TA/Eu3+,可以选择性识别炭疽热孢子标志物,检测灵敏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2个数量级,2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并实现了检测的可视化;开发了基于三重氢键识别的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检测三聚氰胺的比色方法,裸眼检测限比美国安全标准低2个数量级,实现了低成本、准确、原位检测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目的。 四是发展出具有荧光、表面增强拉曼和共振光散射等多种检测手段,非放射性的生物芯片技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达到了对生物分子识别进行高通量研究的目的。 五是研制出实时、在线的分子识别电化学分析仪。有关该仪器的科技部专家组验收意见认为“该仪器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该类仪器国内外空白。”
  • 武汉将瞄准半导体产业薄弱环节补链,发力这些仪器设备
    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半导体产业能级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设备、材料、封测配套水平对关键领域形成有力支撑。到2025年,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半导体显示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初具规模。到2025年,发明专利年均增速超过15%,创建3—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头制定2—4项行业标准,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批关键技术转化和应用。到2025年,培育形成5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芯片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半导体显示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企业,半导体企业总数超过500家,上市企业新增3—5家。《意见》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要求瞄准薄弱环节补链,立足现有基础强链、聚焦热点领域延链和围绕前沿领域建链。其中,瞄准薄弱环节补链特别提到三方面措施和三大类仪器设备,1、增强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和封测配套能力。在设备环节,聚焦三维集成特色工艺,研发刻蚀、沉积和封装设备,引入化学机械研磨(CMP)机、离子注入机等国产设备生产项目;在材料环节,围绕先进存储器工艺,开发抛光垫、光刻胶、电子化学品和键合材料,布局化学气相沉积材料、溅射靶材、掩膜版、大硅片等材料项目;在封测环节,引进和培育国内外封装测试领军企业,突破先进存储器封装工艺,推进多芯片模块、芯片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产业化。2、加快半导体显示设备和材料国产化替代。在设备环节,聚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小尺寸面板工艺,研发光学检测、模组自动化设备,引入显示面板喷印、刻蚀机、薄膜制备等国产设备生产项目;在材料环节,支持液晶玻璃基板生产项目建设,加快OLED发光材料、柔性基板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引入滤光片、偏光片、靶材等国产材料生产项目。3、布局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及外延制备。在设备环节,支持物理气相传输法(PVT)设备、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MOCVD)、分子束外延(MBE)等工艺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在材料环节,引进碳化硅(SiC)衬底、SiC外延、氮化镓(GaN)衬底生产线,布局GaN外延晶片产线。链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 天瑞仪器:瞄准重金属相关仪器市场
    在“十二五”规划国家加大对环保相关产业投入的大背景下,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作为环保产业的子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样的市场需求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仪器厂商开始关注环保领域或进入环境检测与监测仪器市场。作为国内首家分析仪器上市公司,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仪器)已开始在该领域“耕耘”,尤其瞄准了重金属相关仪器市场。   推出2款重金属检测新品   近日,天瑞仪器推出了6款新品,其中Genius 9000XRF与WAOL2000-Cr6+水质在线分析仪这2款可应用于环保领域的重金属污染检测。   Genius 9000XRF手持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采用了大面积铍窗硅漂移探测器和数字多道脉冲分析技术,大大提高计数率、分辨率和检出限,缩短了测试时间,能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快速原位分析。   而WAOL2000-Cr6+水质在线分析仪采用了天瑞仪器自主研发的交流调制电路、交流调制检测电路与滤波算法等多项技术。该产品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同时其具有超大的测量量程范围,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不同的量程以适应不同水环境重金属测量的要求。   专业检测重金属 提供规模化、全方位产品   这2款仪器是天瑞仪器众多重金属污染检测仪器中的重要成员。至今为止,该公司可用于检测重金属的仪器已达十余种,既有EDX-P930、Genius 9000、HM-3000P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测定仪等便携式仪器,也有WAOL2000系列水质重金属在线分析仪、EHM-X100大气重金属自动在线分析仪等在线监测仪器,还有Super 1050超级X荧光光谱仪、ICP2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AAS800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和AFS-200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可用于重金属检测的实验室仪器。   通过以上仪器的组合,天瑞仪器可针对不同介质(土壤、水体、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提供相应的检测或监测方案。该公司的EDX-P930、Genius 9000等手持式重金属检测仪非常适合在现场直接测量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针对水体,该公司提供HM-3000P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测定仪和WAOL2000系列水质在线分析仪等产品;此外,该公司还正研发EHM-X100大气重金属自动在线分析仪,该产品届时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富集、自动测量和自动保存滤膜样品的功能。这些产品结合天瑞仪器的重金属实验室检测仪器,形成相对完整的重金属检测与监测产品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至WAOL 2000-Cr6+水质在线分析仪发布,天瑞仪器已推出了11款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仪,足见该公司对于该细分市场的重视。据悉,天瑞仪器已成功研发出HM-3000P便携式水质多参数重金属分析仪,正在申请多项专利。   看好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市场   天瑞仪器对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器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该公司相关人员表示,“低端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譬如常规水质五参数、总磷、总氮,烟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仪器的市场确实竞争激烈。但是高端的环境在线监测仪器,譬如水质在线重金属分析仪、大气重金属自动分析仪等,国内制造厂商少之又少。高端在线监测仪器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技术门槛高,二是可靠性和稳定性高,这种高端仪器将是仪器市场新的增长点。但目前该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据。天瑞仪器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分析仪器生产商,一直致力于打造先进、精密、性能可靠的仪器,要让越来越多的环境在线监测领域的用户使用国产高端仪器。”   对于将来天瑞仪器仪器是否也会开展环境监测设备运营服务,该工作人员也表示,“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与运营多数是分开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是一些工程集成商将多种分析仪器集成为一个系统销售给用户,同时提供运营服务。当然对于专门从事在线分析仪器开发制造的企业来说,工程和运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据悉,未来该公司还有可能研发、生产在线多参数重金属监测仪、生物毒性在线分析仪、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分析仪等水质在线监测仪器。   在市场拓展方面,天瑞仪器一方面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昆山市为试点,不断拓展公司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将不断听取客户需求并提供一流的服务,使仪器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相关链接:天瑞仪器仪器重金属防治检测解决方案
  • 新民晚报报道泰坦科技 创业掘金瞄准“高端实验室服务”
    报刊原文 上海松江,新飞路1500弄66号楼,每天灯火通明,6名上海博士创办的上海泰坦科技(泰坦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紧张又忙碌。他们默默创业6年,要为中国科学家提供更好的实验室产品与服务,为中国科学登峰助一臂之力。 昨天,记者走进松江科技园区,探访这家自我定义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的年轻企业。1. 瞄准国内科技服务洼地 橙红、明黄、墨绿。走进“泰坦”五楼,数百平米的标准化实验室整洁明亮。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一个红色抽气罩,造型有些卡通;饮水桶大小的褐色容器上,盖着红色瓶盖;有的实验桌面是一整片墨绿…… 别小看这些颜色,这可是董事长谢应波带领团队在多年的实验室经历中摸索、梳理出来的“泰坦牌”实验室“色系”。“比如,合成实验等科研的实验室台面是整片墨绿或蓝绿,因为耐脏;化妆品实验室多选用白色,看上去干净、放心;科学仪器上亮丽的小色彩,易于辨识,又能刺激科研人员大脑,有助于提升创新活跃度。 科学实验室也讲究搭配?这在七八年前的中国科研界是很难想象的。那时,科研人员创新产品做实验,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都得自己淘,高端实验仪器、科研试剂与耗品基本依赖国际邮购,不仅要等上几个月,价格还比国外贵几倍。有些高精尖材料或试剂甚至限制出售给中国,让国内科学家时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反,欧美等科技强国,都有本土的科学服务公司,甚至发展成世界500强企业,如飞世尔、默克、Danaher等,年销售超1000亿元。就连邻国日本,也有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科技服务企业。 “2004年近1000亿元,到2012年超过1万亿元,8年间我国科研投入增长十倍,可连一家年销售额10亿元的专业科学服务公司都没有。”在谢应波眼里,落后的科研配套服务已经“绑住”了中国科学家的研发效率。2007年,尚在读博的他与5位同学一拍即合,决定创立“泰坦”,瞄准国内科技服务的巨大洼地。2. 6位穷学生10万元创业 取名泰坦,是因为几位年轻人都爱玩的一款游戏,里面有个名叫“泰坦”的神兽,它源自希腊神话中曾统治世界的古老神族。创业之初,6位穷学生东拼西凑借来10万元,再加上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20万元的无偿资助开始起步。“我们四处租小公司的实验室用,为了多做实验多省钱,常常是早上7时来,晚上12时才离开。” 半年后,资本金尚未花光,产品已经有销售了。他们白天在市科技创业中心提供的三间免费办公桌“拉业务”,晚上用临时租来的实验室与设备,围绕客户需求开发各种新型化合物分子。终于,泰坦接到了第一笔大订单:给诺华公司制作1千克某硼酸分子。 这种硼酸分子,读书时做出来过,每次仅合成1至2克。如今一下子放大千倍,纯度要符合世界500强公司质量要求,团队心里没底。几个人轮着没日没夜实验,当试管里第一次出现色泽、形状均匀,纯度达标的晶体时,谢应波高兴得简直要飞起来。那年春节,6个家在外地的创始人都没有回家。“那笔订单我们赚了8万元,更与诺华这样的大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那年开始,泰坦核心团队连续3年在实验室里过春节。慢慢地,从第一次为世界500强制药提供的吡啶类化合物,到率先建立一系列频哪酯类化合分子库,再到开发国内最多的杂环氟化物系列产品;从一个一个产品开发,到创立自己的品牌,再到成功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自主高端试剂品牌Adamas,提供近3万种试剂,上海现货库存超过1.8万种,其中3000种产品独家拥有。3. 破垄断降国内科研成本 最新揭晓的上海市企业创新类十大科技英才中,谢应波当选(“泰坦科技董事长兼CEO谢应波获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企业创新类)”新闻请见“阅读原文”),他却连称自己沾了“幸运儿”泰坦的光。 “我们是草根企业,起点低、底子薄、资源少,创业时正赶上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成立第二年,免费拿到‘第一桶金’。后来,又承担多项科技部、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信委及徐汇区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项目。从一个初创微小企业,第一年销售额只有3000元,到如今全球10个销售网点,为1万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提供服务,年销额超过3亿元。泰坦抓住行业机遇,创新生产模式的同时,更运气十足。” 最近3年,泰坦公司销售额年增长率平均超过100%;未来3年,目标是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针对国内科研配套服务业相对落后,泰坦还率先实现了行业信息化高端平台——探索网,其产品覆盖化学试剂、实验耗材、生物耗材、常备设备、分析设备和实验室管理软件等方面,通过简便搜索,使科研工作者的选择、购买过程最简化——原来辗转一两个月才能买到的实验材料,如今1天就搞定。 “真正让我们自豪的,是在科技服务领域真正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实现了为国内生物医药、有机合成、材料化学、食品香料、能源化工及分析检测领域提供最优质研发试剂愿望,为我国科研直接和间接降低成本超过6亿元。”谢应波说,着眼于未来信息化的积累,公司已拥有超过15万个的生物、化学试剂数据,数万种实验仪器耗材的参数数据、使用方法及稳定供应,终于使泰坦成为跟国际科学服务巨头一样,为国内科研工作者和质控人员提供一站式的实验室产品与服务。【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在读博士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一直得到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扶持。公司产品分为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分析试剂、实验耗材、仪器仪表、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和科研信息化软件八大业务板块,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化学、精细化工、食品日化、分析检测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公司已成功搭建具有国际化视野、全球供应链整合、专业化咨询的国内首家科学一站式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有实验室的地方就有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
  • 瞄准新质生产力,天津大学成立感知科学与工程系
    日前,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系获批成立。感知科学与工程系的成立旨在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国家对先进传感技术、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智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为智能感知工程本科专业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服务、实践平台和学术支持,推动校企合作和智能产业发展。“我们这个新专业和人工智能结合特别紧密。”据该系首任系主任黄显教授介绍:“感知科学与工程是人工智能核心数据获取的前端。”感知科学与工程系将致力于开展前沿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聚焦于智能传感技术和高端科学仪器装备,探索智能感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为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未来该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传感器件与系统、复杂信息检测和认知、无损检测技术与仪器、科学仪器与物质检测等。“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梳理行业、社会对智能感知技术与能力的迫切需求,制定更精准地培养学生能力和体现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黄显表示:“面向未来,我希望学生能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驾驭者和驱动者,能够担负起推动先进传感技术、检测技术和高端科学仪器发展的重任;我们也将发挥好‘先锋队’的作用,为国家探索出适合专业的发展路径。”据了解,天津大学是全国首批智能感知工程本科专业开设高校。感知科学与工程系的成立,意味着该专业进入实体运行和专业化管理的新发展阶段,也标志着天津大学在前沿科技领域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 海底矿产重点实验室运行 瞄准5个重点研究方向
    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在广州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主要依托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验室设立海底能源矿产研究,大洋矿产资源研究,海底环境监测与研究,海洋地质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海洋地质、矿产资源调查技术标准与规范研究5个重点研究方向,通过设立开放研究课题,着力打造科研人员公共研究平台,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均可自由申请。实验室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等16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共同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评议实验室研究工作,审议实验室重大研究计划等。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杨胜雄介绍,实验室将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海底矿产资源探测研究、海底环境变化研究和其它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具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 深耕优势领域 东曹瞄准生物制药行业
    p   仪器信息网讯 金秋10月,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吸引500余家国内外仪器、耗材生产及经销企业参展。本届盛会上,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曹)携最新色谱柱、色谱填料等产品亮相。 br/ /p p   东曹原为东曹达(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生命科学部,于2010年6月正式宣布独立,主要产品包括TSKgel高效液相色谱柱、TSKgel高压层析分离纯化填料、TOYOPEARL中低压层析分离纯化填料、ToyoScreen和MiniChrom层析工艺方法筛选用预装柱、IC-2010型离子色谱仪、HLC-8320GPC凝胶渗透色谱仪以及HLC-8321GPC/HT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等各种色谱耗材和仪器。本届BCEIA展览会上,东曹展示了最新色谱柱TSKgel& reg UP-SW3000、Protein A-5PW,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明祥对产品进行了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8818ccd-0891-4c55-b620-e16f04b98458.jpg" title=" 潘明祥.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潘明祥 /p p   TSKgel& reg UP-SW3000是一款粒径为2μm,键合了二醇基的硅胶填料充填,用于生物大分子尤其是抗体药物分离、分析用的尺寸排阻色谱柱。该色谱柱既可以用于UHPLC系统,有可以适用于HPLC系统。UP-SW3000色谱柱的上市进一步充实了东曹公司SEC系列色谱柱的产品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d488617-9ec4-4190-9933-b73bc1ef6315.jpg" title=" 东曹色谱柱1.jpg" width=" 378" height=" 234" style=" width: 378px height: 23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UP-SW3000色谱柱 /p p   TSKgel& reg Protein A-5PW是一款亲和色谱分析柱,采用多孔亲水性聚合物基质的填料,表面键合重组Protein A官能团,主要用于lgG的快速、高分离分析。该填料粒径为20μm,机械强度高 对lgG有很高的动态吸附载量,定量范围宽 柱身使用PEEK材质,大大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可用于对CHO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lgG定量、培养条件的探索以及生产工艺的管理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eac3e5d-c293-4100-afd9-8af5f03068a2.jpg" title=" 东曹色谱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SKgel& reg Protein A-5PW色谱柱 /p p   东曹的TSKgel分析柱、TOYOPEARL分离纯化填料广泛应用于蛋白、多肽、多糖、寡聚糖、DNA、低聚核苷酸、抗生素、合成高分子、天然产物和其他小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分离及纯化,主要面对生物大分子相关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据潘明祥介绍,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部分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使用东曹的产品,但正式在中国国内的销售始于90年代。自2004年正式在中国成立公司之后,东曹一直保持较好的年增长率。 /p p   谈及产品应用,潘明祥认为,东曹产品更多的是瞄准生物大分子行业。在生物大分子的产业链中,东曹的产品主要用于研发、过程控制和品质管理方面。比如,在实验室中使用色谱柱对蛋白进行表征,在工艺开发、生产过程中使用填料进行样品纯化等。TSKgel色谱柱尤其是分子筛色谱柱在国际上享有盛名,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潘明祥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其认为,虽然中国生物制药起步晚于其他国家,但是起点高、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巨额资金的投入吸引了大量高水平海归人员,即使在研发品种较为集中、竞争相对激烈的环境中,众多的原研药、CRO和CMO企业依然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和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当前对药品质量要求愈来愈高的环境中,作为主要定性、定量分析手段的色谱、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进而带动相关耗材如色谱柱、色谱填料的发展。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标记物等被发现和分析,潘明祥预计,未来5-10年内,中国的色谱柱和色谱填料市场将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p p   有市场就有竞争。潘明祥认为,当下,中国的色谱柱市场主要被常规色谱耗材供应商占据,但就分子筛色谱柱而言,东曹的TSKgel色谱柱产品仍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在处理市场竞争中,东曹将秉承一贯营销理念,即避开低端价格战,采取差别化销售策略,配合线上、线下多样营销手段,发挥其分子筛色谱柱产品的优势,深耕生物大分子优势领域。 /p p br/ /p
  • 瞄准尖端科技前沿,以高质量服务推进力学计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端产业前沿的不断深耕和拓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计量作为高端精密制造业的质量守护者,与时俱进、提升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是计量人在新时代的发展底色。瞄准尖端科技前沿,省计量院正阔步行进在能力突破提升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计量现代化先行大道上,以实际行动在计量领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攻克新兴领域计量难题,有力支撑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浙江省计量院力值计量专业现有0.01级静重式测力机标准装置、0.1级叠加式测力机标准装置、0.05级静重式扭矩标准机标准装置等国家级/省级计量标准,在测量精度和量程范围等能力方面位列全国前茅。新建的30MN叠加式力标准机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具备拉压两用检测能力的计量标准装置,其设计参数达(0.3-30)MN量程范围下0.1级测量精度,处世界领先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涉及材料学、力学、电学等众多领域的传感器技术已然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得多分量力传感器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重型机械、智能制造、先进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当下全国仅304所和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具备校准300kN以上z向力测量能力,且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未完全攻关突破。为填补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同时进一步攻关多向力计量技术难题,为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和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省计量院持续推进多分量力传感器校准装置的建设和技术难题科研攻关,在充分调研、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多分量力标准装置,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对多分量力值的计量需求。量子绝对重力仪是最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绝对重力仪,其利用拉曼受激跃迁来操纵冷原子团,实现重力场作用下的物质波干涉,并提取相应的相位信息以获得绝对重力值,常用于基础物理研究、计量学等以绝对重力加速度作为观测量或参考量的应用领域。省计量院瞄准量子计量新兴空白领域,联合浙江工业大学开展《量子绝对重力仪在计量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持续推进量子重力加速度测试能力建设,为多家国内力传感器、力标准机生产领军企业提供微伽级别的当地重力加速度测试。图1 多分量力测试技术研究及量子重力加速度测试技术研究深化“产学研”科技合作,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发力浙江省计量院力值计量专业依托自身在计量领域的领先优势,充分发挥团队科研力量,在积极开展横向课题服务校企各类计量需求的同时,与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充分交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得立项。对四足特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多参数运动性能、非结构环境适应能力、定位精度及手足眼协调能力开展测试技术研究;对海底管道智能精准测绘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旨在研究形成一套可在海底进行高精度管道测绘的作业工装,以大幅提升我国近海海底管道的外检测水平,有效地识别检测海底管道缺陷,及时地发现管道泄漏,保障我国海洋油气资源运输安全。图2 四足特种作业机器人性能测试研究及海底管道精准测绘研究传承力学计量老一辈钻研精神,力学计量新秀笃定前行一路开拓进取,一路披荆斩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位居全国前列,与国家计量基准同等精度的1MN静重式力标准机等多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检测装备见证了老一辈省计量院计量人的不断钻研。而在老一辈计量人的传承帮助携带下,力学新秀从初识计量到独当一面,再到现在能够独立思考和不断探索。2022年,浙江省计量院力值计量团队青年科技人员成功申报立项省局青年科技专项,分别对长期未能解决的多分量力传感器多因素引入误差和扭矩检测连接复杂繁琐影响检测效率等问题进行探索突破。青年一代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链接,进一步提升独当一面的科技尖兵力量。在充满使命和光荣的新征程里,省计量院将守护好老一辈计量人筚路蓝缕开创的计量火种,瞄准尖端科技前沿不断深耕,以高质量服务推进计量现代化,护航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书写浙江产业发展新时代的壮丽诗篇。“浙”里奋“力”争先,“浙”里“学”无止尽,“浙”里为全局“计”,“浙”里度“量”初心,“浙”里你我前行。
  • 瞄准科技前沿!复旦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名单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教研函〔2022〕1号),复旦大学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入选。2019年12月,复旦大学宣布“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将于2020年试点建设,并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据介绍,“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内容将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任务,致力于解决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工艺技术,以及集成电路封测各个环节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20〕30号),集成电路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出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决定,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大力度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率先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深化科教融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联合科研,加强重大科研平台协同对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同比增长5.7%。从产业链各环节看,2020年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19.96万人、18.12万人和16.02万人。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有关专家表示,集成电路学科入选“双一流”,将使该学科的建设发展得到更多支持。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向记者指出,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还体现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下设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在产业中统称为电子工程。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也被列入名单。“入选双一流对于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避免了学科发展的同质化,可以获得国家和高校层面的重点扶持,可以更好地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步日欣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启动 26.7亿“揭榜挂帅”瞄准哪些技术领域?(附榜单)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今年已启动逾50个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并在26个重点专项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  截至目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已有51个重点专项发布正式指南,26个重点专项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揭榜挂帅”拟安排国拨经费近26.7亿元。  超半数发布“揭榜挂帅”榜单  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补充说明)》,“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面向重大战略基础前沿,以及能源、交通、信息技术、制造、材料、空间技术、农业、资源环境与海洋、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等领域,主要征集各项强国战略、新兴产业增长点、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以及国家安全,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协同攻关需求。  可以发现,在目前已经公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1个重点专项中,不仅有重大战略基础前沿的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数学和应用研究、工业软件等专项,也有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等农业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等领域。  而在这50余个重点专项中,已经有超过半数的项目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  26个榜单瞄准哪些领域  在51个公布的“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共有26个专项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这些榜单包括数学和应用研究、信息光子技术、氢能技术、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等,涵盖“四个面向”多个方面。  每一个榜单都瞄准了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需求,特别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协同攻关需求。  而本次26个揭榜挂帅榜单中,涉及基础科研和关键技术领域近10个。  在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中,该批榜单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电子集成电路制造、微米纳米材料制备及血液分析和细胞分析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重点领域高端科学仪器研发的关键实际问题,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4000万元。榜单任务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高性能流式细胞分选仪,并在立项18个月后开展“里程碑”考核。  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专项榜单,安排不超过2.2亿元,聚焦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  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专项榜单,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瞄准高效能牵引电机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高端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研发、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与应用示范三方面。  而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专项的榜单,则围绕新型疫苗研发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新型mRNA、DNA、重组亚单位疫苗平台体系构建等关键实际问题, 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在榜单任务新型mRNA疫苗平台体系研究具体需求目标方面,要求阐明mRNA疫苗的免疫活化机制,建立mRNA疫苗不同设计和递送系统与免疫产生、应答和记忆的构效关系。建立一套应对突变病原疫苗快速制备技术等。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在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揭榜挂帅”重大改革将突出四大特点:一是将应用导向嵌入榜单凝练的源头 二是榜单申报不设门槛 三是实施中注重发挥最终用户作用 四是基于真实应用场景严格考核验收。  例如,围绕最终用户的重大实际需求,榜单由最终用户和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基础理论研究人员密切沟通,进一步“打磨”细化形成。每项榜单都明确了拟解决的关键实际问题、具体应用场景、最终用户和核心考核指标等。同时,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在实施中,通过实地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揭榜挂帅榜单  1.申报说明  除特殊说明外,每个榜单任务拟支持项目数为1项。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榜单申报“不设门槛”,项目牵头申报和参与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项目数量的榜单任务方向,仍按程序进行项目评审立项。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 索实行“负面清单”。  2.预申报受理时间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预申报受理时间为2021年7月28日8:00至8月26日16:00。 除“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外,其他专项预申报受理均已结束。  3.攻关要求  揭榜立项后,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对“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去工作职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通过实地 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项目验收将通过现场验收、用户和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在真实应用场景下开展,并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以成败论英雄。由于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攻关失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并依规纳入诚信记录。特殊说明:“信息光子技术”、“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两个重点专项的企业牵头申报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 国科天成:引领红外热成像科技,打造行业领先优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红外热像仪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利用到红外成像技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功能和服务。在这其中,国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科天成”)以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致力于成为国内红外成像领域的领军者。国科天成是一家专业从事红外热成像等光电领域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取得完整的国防军工准入资质。多年来,国科天成以光电业务为核心,为客户提供红外机芯、整机、电路模块等产品,销售探测器、镜头等零部件,并接受客户委托,提供红外成像等光电领域的研制和开发服务。除光电业务外,国科天成还开展了遥感数据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和卫星导航接收机研制等其他业务作为补充。自成立以来,国科天成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重视技术研发。公司围绕光电产业中游的定位,建立了以红外图像处理、成像电路设计、可见光与红外线的共光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是国内少数具备1280 × 1024分辨率制冷型机芯及整机研制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取得各类专利数十项,还曾获得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专项支持、中科院科技成果技术转化特等奖、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并先后被认定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国科天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依托自身在机芯设计和图像处理算法领域的技术优势,其制冷型红外产品的性能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国科天成开发的非制冷红外瞄具机芯搭载了其开发的自适应热像辅助瞄准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热像瞄准器普遍存在的场景适应性差和辅助射击功能不足的问题,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模式创新方面,国科天成光电业务既能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机芯、整机、电路模块等核心产品,便于客户简化开发周期和系统集成,还能通过零部件销售业务和光电研制业务满足客户的自主开发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及服务。在业态创新方面,国科天成光电业务能够减少与国有军工集团、整机和系统厂商在终端市场的竞争,降低市场推广投入,从而更加专注于红外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公司还开展了遥感数据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导航接收机系统研制等其他主营业务,发挥各类业务在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盈利能力。| 加快技术改造,强化开发应用能力谈及未来,国科天成表示,未来三年,将紧紧围绕“光电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光电芯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超精密光学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展开。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交付能力,提供高能效、高可靠性的高端红外热成像产品,努力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时,将继续以红外光电业务为核心,结合红外行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技术迭代,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完善和加强技术研发部门各项软硬件配备,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在技术上打造国内领先的红外热成像企业,深耕细作进一步积极拓展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 天津环保治理瞄准VOC 聚光科技布局抢先机
    11月12日讯,天津市第二轮环保专项活动将瞄准挥发性有机物(VOC),聚光科技业务拓展步伐先于市场及政策,,相关产品有望抢佔先机。   天津市政府网站周二发布消息指出,从现在起至年底,该市开展第二轮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方案指出,2013至2017年该市将实施79个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今年年底前将实施27个治理项目和8个关停项目。   挥发性有机物作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继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之后,日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个治理要点。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大气污染防治应该从主要污染物的绝对量控制、削减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入手。国家需在20年内,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这叁项主要污染物的绝对量各减少1000万吨。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负责人在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暨环境商会2013年年会上曾透露,环保部正在制定VOC排放标准,但因技术及管理的復杂性,出台时间暂难明确。环保部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石化、化工等行业的具体VOC排放标准。   目前聚光科技已经涉及VOC监测及治理业务,其自主研发的VOC在线监测系统及节能技术,可以为石化、机械、化工、医药等行业提供治理方案。   一位长期跟踪聚光科技的券商研究员指出,聚光科技产品和技术储备先于市场启动,随着常规污染物治理进入稳定阶段,VOC将成为接档后市的治理对象之一,届时聚光科技可抢佔先机。   聚光科技CEO姚纳新也表示,重金属、有机物监测技术设备将成为公司未来重点拓展的市场方向。
  • 天津大学成立感知科学与工程系 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天津大学获悉,日前,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系获批成立。感知科学与工程系的成立旨在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国家对先进传感技术、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智能技术的迫切需求,为智能感知工程本科专业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服务、实践平台和学术支持,推动校企合作和智能产业发展。“我们这个新专业和人工智能结合特别紧密。”据首任系主任、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黄显教授介绍,“感知科学与工程是人工智能核心数据获取的前端。”感知科学与工程系将致力于开展前沿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聚焦于智能传感技术和高端科学仪器装备,探索智能感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为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未来该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传感器件与系统、复杂信息检测和认知、无损检测技术与仪器、科学仪器与物质检测等。“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梳理行业、社会对智能感知技术与能力的迫切需求,制定更精准的培养学生能力和体现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黄显教授表示:“面向未来,我希望学生能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驾驭者和驱动者,能够担负起推动先进传感技术、检测技术和高端科学仪器发展的重任;我们也将发挥好‘先锋队’的作用,为国家探索出适合专业的发展路径。”据悉,天津大学是全国首批智能感知工程本科专业开设高校。感知科学与工程系的成立,意味着该专业进入实体运行和专业化管理的新发展阶段,也标志着天津大学在前沿科技领域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 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用户陕西师范大学翟全国教授:瞄准国家需求 用研究成果回报社会
    由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用户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翟全国带领的无机化学党支部最近刚刚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节目也于近日对其进行了报道。 最近,翟全国教授正带领学生开展新型多孔材料合成的基础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翟全国:“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水果保鲜(吸附剂)是利用高锰酸钾把乙烯氧化,它这种吸附剂是一次性的。而我们这个材料吸附乙烯它是一个物理吸附,即使吸饱了放到通风的地方吹一下或者稍微加热一下,它里边吸的乙烯就跑掉了,可以反复使用。”1997年,翟全国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化学化工学院老师们对科研的精益求精和坚持不懈一直激励着他,翟全国教授:“从我上学一直到现在所有的这些老教师都是兢兢业业的,我们化学院楼上的灯从来都是开得最早,关得最晚。”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翟全国教授所在的实验室拥有3Flex系列三站全自动多功能吸附仪、ASAP 2020HD88研究级超高性能全自动吸附仪等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的高性能材料表征分析仪器。正是凭借着这些高性能的材料表征分析仪器和丰富的经验、钻研的精神,翟全国教授在多孔材料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知识分子攻坚克难、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翟全国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荣誉。最近,由他带领的无机化学党支部又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开始实验室起步比较艰难的过程中,翟老师都是晚上搭一个平板床,不回去休息。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投入科研上。” 翟全国教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去努力,更应该去拼搏。瞄准国家的需求,用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回报社会。”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巫小波:环保领域要瞄准国际标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环保高峰论坛”在宜兴国际环保展示中心开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巫小波致辞,全文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尊敬的潘院士、刘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感谢会议的邀请,让我能够来到美丽的宜兴,参加本次高峰论坛。利用这个机会,我代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表达三层意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首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标准技术支撑。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瞄准国际标准提升水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标准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技术支撑作用,他多次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他也强调指出,谁定标准谁就有话语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不少的地方部门园区和企业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主动参与标准化交流合作,用标准聚合技术、信息、人才和资本,用高标准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其次智慧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应该先行。从国际趋势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始终重视技术提高的应用潜力,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和环境质量监控网络。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很多发达国家也正在研究布局工业领域脱碳等标准研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几年,我们先后主导制定了三项国际标准,在研七项。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积极开展节能环保领域的标准标准,颁发环保等44项,在研24项。到2020年,我国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服务领域标准将达到500项,同时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环保和智慧城市的标准分别是41项是119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宜兴的基础来看,环保园已经成为中国环保企业集中产品集权、技术密集的产业聚集区之一,宜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5家环保服务平台已经发挥作用,主导并参与了5项标准,10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在大型企业走出去产业提质增效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认为,加快我国环保领域的相关标准研制,瞄准国际标准提升发展水平,已经具有了相应的基础和实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后,我们非常愿意和大家一道,更好的服务于智慧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直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科研机构,我们主要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全局性、基础性标准化研究工作,我们重点负责水、气等环保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和环保服务国家标准研制工作,特别是在首次针对环保制定了强制性能效标准,将有效促进环保设备的质量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愿意积极的发挥标准化方面的政策研究,重大项目、专业人才和试点示范优势,与大家共商智慧环保产业标准的发展的技术措施,共建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共享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希望发挥好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平台优势,在工业园区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开展国际对标达标提升工作。我们欢迎各界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研制,也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包括环科园去创建国家标准创新基地,推出一批领跑的标准,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更好的发挥高标准技术支撑作用,促进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奥林巴斯拟5000万欧元收购Quest 瞄准荧光成像技术提升其医疗市场
    东京,2021年2月1日-奥林巴斯公司(Olympus Corp.)正在收购Quest Photonic Devices BV,这是一家为医疗市场提供多光谱成像解决方案的开发商。这笔交易价值约6070万美元(5000万欧元)。  奥林巴斯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计划中的收购提高了其外科内镜市场的存在。Quest为医疗领域提供先进的荧光成像系统,与传统成像技术相比,它能够实现更多的外科内窥镜功能。  荧光成像是指利用荧光染料的特性定向于特定解剖结构的特殊光成像技术。当靶向染料与特定波长的光结合时,在正常白光下几乎看不见的病变变为可见。荧光成像设备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2%。2018年市场规模约3.1亿美元,而预计2027年该市场规模超过8.27亿美元。随着患者对微创手术的需求不断上升,荧光成像设备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 华特气体:部分产品已进入5nm产线,未来瞄准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等领域
    5月7日消息,华特气体公布此前接待机构调研情况,以下为部分问答:1.2020年年度,公司哪类产品的增长率较快?2020年,收入贡献较大的是哪些产品?答:2020年年度,单从同比增长率来看,氮氧化合物、光刻及其他混配类、以及气体辅助设备类增长较快,近40%的增长;收入贡献较大的产品主要有氟碳类、氢化物、光刻及其他混合气体,还有气体设备与工程。2、特种气体和普气的下游应用领域占比?答:占比55%的特种气体中,60%以上应用于纯半导体。25%左右是民用特种气体,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剩下用于面板、光伏等领域。3.2020年哪些客户增长较多? 答:2020年,公司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半导体客户,如长江存储增长一倍多(长江存储同比增长1.4倍,占比近6个点),中芯国际、华润微增长30%多。4.国内的锗烷的订单情况如何?公司在海力士和三星的认证情况如何?答:公司的锗烷已经在南京台积电进入了认证阶段,锗烷加氢的混合气体已经在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使用。对于锗烷产品的国产化,产能提升,公司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2007年就已有产品供给韩国三星,公司的锗烷在2019年底已经通过SK海力士的认证,2020年已产生了几百公斤的订单。该产品在三星的认证已进入第二阶段的第三次送样了,根据以往的认证情况判断,预计下半年就会有结果。5.相比其他公司的竞争优势?答:客户方面,覆盖中国80%以上的客户;特种气体品类齐全;产品市占率较高,例如高纯六氟乙烷、光刻类产品份额60%以上;项目储备方面,在研项目中,13个是进口替代,1个是填补全球技术空白(某氢化物合成研发),2个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公司部分产品已批量供应14纳米、7纳米等产线,并且公司的部分氟碳类产品已进入到5nm的工艺使用。6.公司在开拓领域方面有何布局?答:公司在做好现有客户的服务,产品延伸,导入更多的产品;开拓更多的半导体客户。另外,未来会积极瞄准新的芯片产线、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功率器件、光纤芯片等领域业务。
  • 张洪杰院士:瞄准应用 做强稀土全产业链
    稀土镁合金应用于航天、汽车等领域,为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电器箱减重13公斤,可少携带火箭推进剂近1吨;中国稀土占据四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和消费量第一;我国稀土行业做精、做优、做强、做大的根本出路在于稀土应用;在于稀土绿色化、高质化、高效化的精加工、深加工;在于稀土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的提升、产业链的延伸;在于稀土新材料终高端应用产业的发展。2019 年 11 月 7 日,无人吊车在包钢集团稀土钢板材厂冷轧轧后库夹取钢卷 李志鹏摄 / 《瞭望》新闻周刊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因其具有优异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被誉为高新技术材料的宝库。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用途广泛,是发展现代工业和国防尖端技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曾经由于不掌握稀土提纯工艺,只能低价将稀土矿石卖给国外,再高价买回提纯后的稀土。此后经科研人员不懈攻关,我国稀土提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稀土产业成功逆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杰是推动稀土产业逆袭的功臣之一。他长期从事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发展了系列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和技术,研制出的稀土新材料已应用于稀土交流LED照明、稀土环保着色剂、航空航天高超声速风洞测温、稀土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杰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之路任重道远。“加快制定标准,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发展壮大稀土新材料及其延伸中高端应用产业,增强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张洪杰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    稀土提纯技术国际先进    《瞭望》:你是如何让稀土材料巨大作用发挥出来的?    张洪杰:在稀土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材料方面,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封锁。针对稀土镁合金在国防军工和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应用,我们团队系统研究了稀土镁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揭示了稀土元素在镁合金中的作用机理,解决了稀土镁中间合金制备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发了3大类4种牌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镁合金,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稀土镁合金产业化。这一材料应用于航天、汽车等领域,为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电器箱减重13公斤,可少携带火箭推进剂近1吨;自主开拓出MB26稀土镁合金,成功应用无人机平台,为一汽集团研发了4种汽车零部件,已批量在国产汽车上使用。    能够取得这些成果,是因为我们把科研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科研人员除了在实验室埋头苦干,还主动了解国家和社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发挥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群策群力、多方协同,做到敢于解决重大科学与技术难题,争分夺秒完成每一次任务,实现稀土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和3C电子产品方面的初步应用。    《瞭望》:我国打赢稀土翻身仗的关键是什么?    张洪杰: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开展稀土科学和应用研究的条件得天独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长期关心和支持下,几代稀土人历经数十年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完整的稀土采、选、冶、用的工业体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稀土科研、产业、管理人才,稀土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进步也取得长足进展。我国稀土行业、产业、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稀土产业及其产业链的优势。在全球稀土领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突破资源瓶颈占领稀土应用制高点    《瞭望》:我国稀土资源现状怎样?    张洪杰: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依然显著,位列全球第一。北方轻稀土和南方重稀土储量大,中重稀土更有优势。稀土已经成为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稀土将越来越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瞭望》:你认为让珍贵的稀土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探索的技术方向是什么?    张洪杰:一个国家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尤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程度,与其工业技术发达程度成正比。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一流的稀土应用技术。从对稀土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发展到实际应用的周期逐渐缩短,表明该领域有无尽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科学的决策及足够的投入,可以缩小我们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当务之急是结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促进我国稀土功能材料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群的发展,增强我国在稀土基础研究领域的实力,并在某些方面占据国际领先地位。瞄准对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具有巨大冲击力和带动力的重大材料科学和技术问题,探索具有新型结构和功能的稀土化合物和新材料体系。如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电性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晶体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能源材料、稀土合金材料、稀土玻璃陶瓷材料、稀土热障涂层材料、稀土着色材料及超高纯稀土原料等;在结构设计、合成和表征新方法上取得一大批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稀土尖端应用上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制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新材料。为我国今后5到20年的信息、生命、能源、环境等方面提供基础功能材料,占领稀土应用的制高点,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稀土产业良性发展    《瞭望》:目前我国稀土产业高水平稀土产品仍然比较少,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张洪杰:一直以来中国稀土占据四个世界第一——储量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和消费量第一。中国是稀土生产大国,不是稀土高科技强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稀土功能材料不多。美国、日本和西方等发达国家把稀土列为战略资源,纷纷加大投入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稀土应用技术。我国在稀土功能材料的高端应用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稀土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须加倍努力,研制出大量自主创新高端稀土新材料,延伸产业链,维护稀土行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保障行业经济运行畅通,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产业链优势,巩固我国稀土在全球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瞭望》:增强中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需采取怎样的措施?    张洪杰:我国稀土行业做精、做优、做强、做大的根本出路在于稀土应用;在于稀土绿色化、高质化、高效化的精加工、深加工;在于稀土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的提升、产业链的延伸;在于稀土新材料终高端应用产业的发展。    要想在稀土产业高端化方面做更多工作,首先要重视稀土行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是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与现阶段和今后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不匹配,存在较大差距,要尽快研究调整我国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管理方式,调增数量、动态管理。为此,要统筹考虑我国稀土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稀土全产业链需求,更加重视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要重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资源配置。鼓励、支持具备实力的稀土企业走出去,增强对国际稀土资源的掌控能力。鼓励、支持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标准要求的海外稀土资源的进口和开发利用。    二是可以考虑进一步调整降低稀土资源税率。经过多方面的协调努力,我国稀土资源税已调整为: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20%,北方轻稀土矿7%到12%,与国内外类似矿产资源相比仍然偏高,可进一步研究减轻企业负担的方式。    三是切实加强我国稀土各领域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工程化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稀土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更加重视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效整合利用多种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重视稀土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把我国稀土冶炼分离、稀土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做精、做优、做强、做大。重视做好稀土富余元素(La、Ce、Y)等的研究开发和高值化利用,加快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绿色、环保、高效新型开采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再延伸应用的高端新兴产业。持续推进稀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稀土需求侧管理。不断增强稀土行业发展优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是持续抓好稀土行业秩序治理整顿各方面工作。扎实开展稀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促进行业自律,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切实维护我国稀土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我国稀土产业链发展还处在前强后弱的阶段,然而稀土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终端应用产品是拉动稀土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创造有利条件,支持稀土应用产业发展,反对投机炒作,避免稀土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减少对上下游实体企业的不良影响。稀土大集团及有关骨干企业要发挥好“压舱石”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以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稀土行业发展服务,促进稀土上下游产业企业协调、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政策支持、重点项目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优化升级的局面。持续推进稀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以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巩固提高我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战略地位。
  • 跨界|这家A股公司瞄准第三代半导体设备领域,拟增资埃延半导体
    近日,贵州永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吉股份”)发布对外投资半导体项目的公告。△Source:永吉股份公告截图公告指出,为把握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机遇,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07亿元对上海埃延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延半导体”)增资扩股,本次投资完成后,永吉股份持有埃延半导体51%的股权。永吉股份拟拓宽产业链条资料显示,永吉股份创办于1997年3月,注册资本42156万元,主要从事商标包装印刷业务,长期为贵州省中烟工业公司提供烟用物资(卷烟盒、条包装纸)的印刷配套业务。埃延半导体则成立于2021年9月,是一家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制造公司,致力于大硅片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衬底外延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衬底材料的研发,目前的主要产品是研发和量产外延片所需的生产设备。据披露,埃延半导体由拥有20-30年高温气相沉积开发经验的团队组建,主要成员来自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该公司创始人及其技术团队研发的第一代设备“单腔体多片式8英寸硅片外延设备”在境外已经获得国际主流芯片厂商I公司的验证并投入量产。埃延半导体已成功开发第一代设备,其设计并投入生产的第一代产品在境外已经获得国际主流芯片厂商的验证并实现销售,是目前较少拥有完整成熟外延设备成套技术的科研制造公司。据悉,此设备市场主要为欧美设备商所垄断,埃延半导体的高温气相沉积设备研制成功将会缩小与国际同行的技术差距,亦将享受国产设备替代所带来的红利。目前已初步完成第二代产品的设计和迭代,成膜均一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相比第一代设备产能有望提高2-3倍,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永吉股份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公司参与半导体设备及功率器件等领域的发展机会,为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将促进公司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宽,进一步丰富公司业务收入结构,增强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瞄准第三代半导体设备领域近年来,随着新兴行业对第三代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器件、射频及CIS图像处理芯片等应用的持续增加,以及高阶逻辑制程(28nm及以下)和先进内存芯片制造对外延工艺的需求日益提升,外延设备在制备衬底外延片和选择性外延工艺中日益凸显重要性,对设备的需求也持续增加。目前第三代半导体以150mm-200mm为主,外延设备主要依赖进口。200mm硅基衬底外延部分实现了国产替代。300mm衬底外延和选择性外延属于国内空白,完全被欧美设备供应商垄断,据SEMI统计数据,全球1/3左右的300mm大硅片属于衬底外延硅片。选择性外延在28nm开始的逻辑芯片制造中开始应用,将在14nm/10nm的工艺技术演进过程中成倍增长。全球外延设备年需求总额在15亿美元以上,随着主要客户在先进制程的突破以及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的不断扩产,国内市场的占比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年持续增长。尤其是碳化硅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前沿和制高点。在此基础上,永吉股份围绕半导体产业所作布局,探索在高端芯片设备制造领域的业务发展,永吉股份拟充分发挥运营管理工业企业的经验和融资工具的优势,与项目合作方在技术研发和市场业务的现有资源形成良性互补,共同探索大硅片及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和市场开发,共享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市场份额。
  • 国产红外热成像大厂被美国列入SDN名单!官方回应:无海外分支机构,不会影响公司业务开展
    5月初,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宣布将约300个实体或个人纳入了OFAC(美国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SDN名单(特别指定国民名单),以打击俄罗斯军工基础和限制俄罗斯从能源资源出口中获得收入,此事一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拓展阅读:美国以涉俄为由制裁22家中国企业 含2家红外热成像企业】在这份制裁名单中,还有22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企业,其中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睿创微纳”)的全资子公司艾睿光电也位列其中。美国国务院网站称,将艾睿光电被列入SDN清单的原因是,该公司向俄罗斯客户提供美国工业和安全局发布的高优先级物品清单当中的产品,包括伸缩式热成像瞄准镜。5月6日,睿创微纳发布公告回应此事。公告中明确写道“艾睿光电在海外无分支机构,公司正在对子公司艾睿光电被列入 SDN 清单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将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此次子公司艾睿光电被列入 SDN 清单不会影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业务开展,对公司整体影响可控。当前,公司经营及财务情况一切正常,在手订单充足,市场开拓工作有序推进。”附: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资子公司被美国 OFAC 列入 SDN 清单的公告一、 概述近日,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关注到美国财政部 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将公司全资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睿光电”)列入SDN 清单(特别指定国民清单)。二、 情况说明公司深耕红外、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掌握多光谱传感研发的核心技术,创新驱动,赋能工业制造、应急安全、智能汽车、户外消费、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诸多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转型持续研发和突破。从装备到工业,从工业到消费,公司致力于以技术进步为客户创造增量价值,持续拓展人类感知能力,让人们从更多维度发现世界之美。公司全资子公司艾睿光电专注于红外成像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有竞争力的红外热成像产品和行 业解决方案。艾睿光电在海外无分支机构,公司正在对子公司艾睿光电被列入 SDN 清单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将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此次子公司艾睿光电被列入 SDN 清单不会影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业务开展,对公司整体影响可控。当前,公司经营及财务情况一切正常,在手订单充足,市场开拓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将持续践行“责任、进取、敏行、合作”的核心价值 观,坚持客户需求先导,技术创新领先,服务并成就客户,为社会创造增量价值。三、 风险提示公司将持续关注和跟进后续事件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对公司的潜在影响,并持续与各相关方进行沟通,做好各项应对工作。同时,公司将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公司所有信息均以上述指定媒体刊登的信息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特此公告。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24 年 5 月 6 日
  • 从墨水到光刻胶,瞄准“卡脖子”问题——访苏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朱健教授
    高分子合成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丰富的原料和低廉的成本,已经成功地成为当今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简单方便的设计合成各种各样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研究人员们一直努力寻找简单而高效的活性聚合方法实现人类社会对高分子材料的高需求及高性能要求。近期,苏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部发表多篇活性聚合相关高水平论文,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仪器信息网也特别采访了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朱健教授,深入了解朱健及其团队在高分子合成领域所做的工作,并就其近期研究成果以及高分子合成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科研之路:从“活性”自由基聚合到功能性材料从1995年开始,朱健便开始了高分子合成研究之路,刚开始主要研究方向是“活性”自由基聚合。传统的自由基聚合不能控制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量大小,通常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活性聚合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较小。 活性自由基聚合可以方便的实施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又可摒弃两者缺点实现聚合物合成设计。朱健表示,刚开始对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主要是对催化体系的开发,建立探索一些新的催化体系,例如对乙烯基单体的可控聚合,也将这一方法沿用到高分子聚合物的拓扑结构和分子量控制。随着对“活性”自由基聚合深入研究,朱健团队也将原来的合成方法向活性阴阳离子自由基聚合和结构调控方向进行拓展。“在合成方法建立以后,我们开始考虑方法的实用性,所以开始了功能材料合成的研究。”朱健介绍到。含硒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光电响应行为和生理活性,近些年在在功能材料方面以及医药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有机硒的化学行为较为独特,国内关于含硒聚合物的研究十分稀少。朱健围绕含硒聚合物开展了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建立了有机硒化合物调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通过此项研究,大大提升了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的操作便利性,简化复杂聚合物合成步骤,为聚合物合成方法提供新途径。近几年,3D打印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已有技术打印体量较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朱健将光引发聚合与3D打印相结合,制备出新颖的“活性”材料。该方法所制备材料中聚合物链含有活性末端,可进一步进行材料后修饰及功能化,在制备刺激响应性、自修复等各种功能材料领域体现出重大潜在应用。同时将催化体系和单体的比例进行优化调整,对网格结构进行调整,这样3D打印出的物体机械性能也要优于普通材料。“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功能推测出结构,将结构作为合成的目标,运用合适的聚合反应,合成目标结构,最后体现材料功能。”朱健谈到,“看似简单的研究过程,实则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GPC:高分子合成过程的“观察者”高分子合成是分子层面的反应,人们肉眼是无法看到分子的变化,也无法去跟踪反应过程。而各种各样的分析仪器可以帮助人们去剖析和观察“看不到”的化学变化。朱健表示,在高分子合成研究过程中用到的科学仪器种类比较多,可简单划分为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两大类,常用仪器包括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波谱仪、气相色谱仪、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以及各种质谱仪等。其中,GPC是一种表征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特征的物理化学方法,由于仪器的不断改进,比如高效填料的使用、多种检测器的联用及与计算机的联用、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等,使其在高分子合成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分子量是高分子结构参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目前,最高效便捷测定分子量的方法便是GPC。”朱健提到他团队便有多台GPC,其中有三台来自于东曹,三台GPC几乎是24小时“运转”。近年来,其他课题组也陆续购买了多台东曹的GPC。朱健认为,一台好的GPC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高稳定性和高重复性,东曹的GPC所有的管路系统都在一个恒温的体系中,使溶剂流量不受溶剂类型和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其次是性价比高,能够高效缩短分析时间做到低溶剂消耗,同时保证实验的即时有效性;最后是操作简单,实验人员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仪器控制,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等相关操作。不过,朱健也提到,目前GPC在检测器的性能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多种检测器联用时,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墨水到光刻胶,瞄准“卡脖子”问题从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到工业涂料、光刻胶,甚至航空、航天、军事领域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朱健认为“如何将高分子合成研究,转化为实际能让人们受益的东西,是我们研究的关键。”在很多人的眼中,与超导体材料、半导体、超材料等研究比起来,一个“小小”的墨水研究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研究。李克强总理曾在采访中提出“小小的圆珠笔,中国造不出来吗?”的疑问。圆珠笔的核心就是笔尖和墨水,然而我国90%的笔尖、80%的墨水都需要进口,整个行业处于“替人打工、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 “十三五”中设置了《制笔新型环保材料》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无大小,学术有深浅,遵循这一人生信条,朱健团队积极展开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墨水”这样的民生问题。朱健团队也积极的承接了《制笔新型环保材料》项目。他们从墨水基础材料层面着手,根据高分子结构设计方法,利用大分子乳化剂,实现高稳定性、环保性乳化墨水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该乳化墨水相对于传统墨水具有书写细腻流畅、粘度低、触变性优异及储存稳定性高等特点。他们也与文具公司合作成功研发了超顺滑中性笔,给数百亿支笔装上“中国墨水”。也许,您正在使用的中性笔便包含了朱健团队所研发的成果。当然,朱健团队的研究工作中也不乏“光刻胶”这样关系国家产业发展的大问题。目前,中国光刻胶国产化率较低,重点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半导体行业、LED及平板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光刻胶的需求越发旺盛,国内光刻胶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朱健从光刻胶的应用场景及使用过程中性能要求出发,设计所需的聚合物的结构。往往光刻胶涉及到多组分单体,在合成的过程中,单体的双键含量和位置都需要严格设计,才能最终得到一个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朱健表示,目前光刻胶前期开发的工作已经完成,也有部分材料处于放大生产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光刻胶难题也将解决。在中国许多行业都存在“圆珠笔”、“光刻胶”等问题,朱健希望能够发挥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强有力的科研优势,集各家资源,力争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早日取得新的突破,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朱健,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副主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分别于1995,1998和2004年在苏州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6-2007和2009-2010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厅重点项目各一项。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各类产品,累计到账横向课题经费907万元。获苏州大学苏鑫科研奖(2008,独立),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第三)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第三)。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80多篇,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授权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8项。
  • 苗圩:继续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瞄准智能制造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
    p   12月27-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总结2018年工作,分析形势变化,部署2019年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出席会议,作题为“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信心决心 奋力开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的讲话,并对会议进行总结。会议由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肇雄主持。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郭开朗,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张克俭,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辛国斌、罗文,部党组成员、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出席会议。 /p p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折不扣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困难挑战超出预期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奋发作为,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工业通信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p p   一是工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认真落实中央“六稳”部署,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进,新型信息消费创新活跃,绿色建材、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回升到较高水平。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扎实推进。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 /p p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步入快车道。制造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新批复4家国家级中心。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再创佳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扎实推进,AG600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工业强基工程稳步实施。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评选出10个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军民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p p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结构性去产能持续加力,工业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降本减负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高端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积极推进。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质量提升。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 /p p   四是新动能加速成长壮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化。印发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提速发展。智能制造工程全面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全面推广,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75%,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涌现了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典型。 /p p   五是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提前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网络提速降费目标任务。5G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电信普遍服务成效明显,行政村通光纤比例提升至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95%,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IPv6规模部署快速推进。行业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持续加强。预计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40%,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18%。 /p p   六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转为正式商用,中国联通混改方案落地实施,生产经营类军工科研院所转制进入实施阶段。主动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一般性制造业全面放开,制定了汽车开放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放开船舶、飞机外商准入和专用车、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产业国际合作成效明显。 /p p   会议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前瞻预判,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p p   会议指出,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把握和运用好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带来的新机遇,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p p   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部署,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并与时俱进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以促进技术变革、提升产业链条为重点,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改变比重下滑趋势,努力建设制造强国。 /p p   会议对2019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六稳”要求,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全局,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坚定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统筹推进稳增长、强基础、补短板、调结构,保持工业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p p    strong 会议要求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strong /p p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聚焦重点、创新机制、优化政策,统筹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强化考核评估,实施动态管理。工业强基工程要强化协同攻关,扩大应用规模。继续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和接续布局。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建设用好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等平台,深化高端材料上下游企业对接。开展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引导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优化首台套首批次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和军民深度融合。 /p p   二是聚力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重点省份钢铁去产能,开展钢铁产能置换方案专项抽查。持续推进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深入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部署,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深化部省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确保完成定点帮扶、网络扶贫“硬”任务。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力争2019年底前实现全国98%贫困村通宽带。 /p p   三是瞄准智能制造,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继续开展试点示范和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建设,引导企业打造标杆网络。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研制推广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完善推广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支持引导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双创”新模式。推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抓好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完善工业信息安全法规和制度体系。 /p p   四是培育国内市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持续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品创新,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引导各地建设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实施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完善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制度,制定乘用车“第五阶段”油耗标准。支持邮轮游艇、旅居车、通用航空、文化装备、冰雪装备等大众化发展。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和技术改造,加快谋划和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抓好已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落实。深化产融合作。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协调。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做好中美经贸磋商有关工作。 /p p   五是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型微型企业低收费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非公资本参与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加强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完善反垄断审查机制。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构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长效机制。发展工业文化,促进实业精神振兴。 /p p   六是提升支撑能力,释放数字经济潜能。继续开展网络提速降费,启动宽带网络“双G双提,同网同速”行动,加快固定宽带千兆应用推广,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企业精准降费,推动大幅降低内地与港澳间漫游费,严查资费营销违规行为。推进网间带宽扩容以及存量网站与APP的IPv6升级改造。开展商务楼宇宽带垄断专项整治。加快5G商用部署,扎实做好标准、研发、试验和安全配套工作,加速产业链成熟,加快应用创新。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强化网络实名、IPv6地址和ICP备案管理。出台鼓励和规范新型电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和专项治理,强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大无线电管理力度。 /p p   七是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推动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大力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持续推进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立法。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研究制定工业通信业产业政策转型意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船舶、飞机、汽车等行业开放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电信行业开放。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双边多边交流合作。 /p p   八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谋划和扎实推进“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改进和规范督查工作。切实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化政治巡视巡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p p   会议强调,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上下同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p p   会议还对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作出了安排。 /p p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成员及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部属各单位、部属各高校、部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中央有关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p p /p
  • 岛津瞄准泛环境行业
    近日,环保部发布了《HJ 829-2017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HJ 830-2017 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两项环境标准,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两项标准的方法验证单位参与了此两项标准的制定。  随着这两年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众多仪器公司也纷纷抓住机遇,大力拓展环境行业的业务,岛津也不例外。据了解,目前,岛津关注的环境行业,从样品来说,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以及饮用水等 从单位来说,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站、给排水公司、自来水公司、水利系统的水环境监测中心、国土资源系统的部分土壤地下水实验室、高校的环境学院、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等。因此岛津称之为泛环境行业。参与上述标准制定只是岛津在泛环境行业拓展的一个缩影,岛津在泛环境行业有自己一整套的拓展计划。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岛津在上述两个标准制定中发生的故事、岛津在泛环境行业的拓展计划,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泛环境行业经理陈志凌和MXF/XRF产品经理苗国玉。  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泛环境行业经理陈志凌(左)和MXF/XRF产品经理苗国玉(右)  源于积累和主动 得到标准制定单位认可  《HJ 829-2017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HJ 830-2017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两项标准是由国家环境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室李玉武主任负责撰写,岛津之所以能够参与这两项标准的验证,“主要是我们有丰富的XRF的标准制定经验,岛津也有丰厚的XRF测定颗粒物成分的技术积累。“苗国玉经理如此解释道。  “我们接触XRF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对其在钢铁、有色金属和有色玻璃这些传统行业的应用很熟悉,此方面的标准也参与了不少。对于XRF,我们国家有两个最基本的标准:一个是计量鉴定规程,我们是全程参与修改的 一个是教育行业的XRF分析方法通则,我们也参与了制定。”  “对于利用XRF分析大气颗粒物元素组分,我们是2012年开始方法开发的。当时,我们的用户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购买了我们的仪器,承担了国家气象局、四川省环保厅等的一些课题,但是对于仪器的使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我们购买了美国的标准样品,与用户一起分析采集到的样品。2013年的时候,用户就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后来,有更多的用户购买了我们的仪器,我们也帮助这些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并因此收集到了更多地区的样品,包括黑龙江、广西、河南、湖南等,大量实际样品的分析使我们在利用XRF分析大气颗粒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苗国玉经理了解到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承担此项标准的制定时,他积极拜访了标准制定人李玉武主任,交流了岛津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邀请李玉武主任到岛津的上海分析中心参观。“等李主任到了我们分析中心,看到我们有全套的标样,看到我们从全国各地取回来的上千个实际样品,看到我们对这上千个样品的分析数据,对我们充满了信心。“利用岛津现有的仪器和样品,岛津对李玉武主任提出的设想进行了全面的技术验证,对一些分析条件进行了修改。  虽然标准已经发布了,但是苗经理也提到,标准样品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标准样品只有美国生产,并且美国的标准样品也只是单个元素或者少数几个元素混合标样,还没有多元素混标。  在环境领域 XRF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目前,无机元素成分分析的仪器有很多种,从最简单的分光光度仪,到原子吸收,再到多元素同时分析的ICP-AES、ICP-MS,那么环境领域为什么要引入XRF的分析方法?“主要看中的是XRF高通量和无需消解的优势“。  对于固体样品,消解本身就很繁琐,特别是大气颗粒物样品,不同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组分有很大差别,尤其是有色金属比较多的地方,大气颗粒物更难消解,消解方法除了酸溶可能还要碱溶,有时候还需要多次消解,过程非常复杂,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XRF不需要消解,可以直接测量,简单快捷,成本也低。  当然,XRF也有自己的问题,主要是检测限,XRF对于微量,尤其是几个PPM以下的元素的检测是达不到要求的。但是对于主量元素,XRF的测量还是很准确的。所以说,对于无机元素的检测,XRF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方法,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工具。  除了土壤和大气颗粒物,目前还有两个关于XRF的环境标准正在制定中。  一个是固体废物检测的标准,岛津也有参与。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和建筑大国,建筑废弃物和工业废渣不可能一直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处置方式是做为水泥原料,如果做为水泥原料,那么了解其主要成分和有害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固废的分析标准正在制定中。  还有一个标准是利用能散XRF测定土壤无机元素,这也是岛津积极参与的一个标准。虽然波散XRF在灵敏度和分辨率等各方面都优于能散XRF,但是相对而言,波散XRF的价格也较高。而一些地市级或者县级环境监测单位,没必要对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只需监控一些比较重要的重金属元素就可以,选用能散XRF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对人员要求也较低。  XRF相关环境领域标准出台比较晚,首个标准在2015年出台,2016年正式实施。标准正式实施之后,环境监测站购买此类仪器明显增多,今年购买的频次进一步增加了。未来,随着标准的完善,将会有更多单位购买XRF,苗经理认为这一市场主要集中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波散XRF应该能普及到地市级监测站,能散XRF应该能普及到市一级监测站,一些工业大县和重点县的环境监测站也可能购买。  从适应到主动参与 岛津全面助力环境标准发展  XRF标准的制定只是一个案例,其实岛津很早就开始关注我国的环境标准,并不断为用户提供符合标准的解决方案。  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国环境标准中使用的仪器越来越高端,如将填充柱换成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换成了气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换成了气质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换成了液质联用仪。标准覆盖的污染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抗生素、二噁英和全氟化合物等等,这些污染物的检测可能需要串接质谱等。  为了增加环境领域用户对岛津仪器的信心,提前储备标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并为后续的方法更新和提升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岛津应用人员的技术水平,自“十三五”开始,岛津积极参与我国多项环境标准的制定。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我们挑选了18个重点标准,主要涉及串接质谱仪、气质质联用仪、液质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和XRF等几类仪器,这些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分布在全国的环境监测站和科研单位承担。依托岛津的分析中心,我们积极与标准承担单位沟通,目前大部分单位同意了我们参与方法的前期开发和后期验证。“陈志凌经理告诉笔者。  标准+实验室+解决方案 岛津向泛环境领域拓展  积极参与环境标准的制定只是岛津向泛环境领域拓展的措施之一,除此之外,岛津还通过合作实验室、推出行业解决方案等方式积极布局泛环境领域。  为了追踪环境领域前沿技术,岛津会跟一些高校或者研究所合建实验室,一种是合作实验室,双方在仪器和课题方面有诸多合作 一种是DEMO实验室,双方针对某一个课题进行合作。“目前,我们在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生态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华南环科院等单位成立了合作实验室,现在还有20多家的目标单位,想与对方共建合作实验室。DEMO实验室也有一些,如目前,很多环境监测站和自来水厂的客户对嗅味物质的分析数据库很感兴趣,我们正在与南京环科所合作进行土壤中嗅味物质的分析。”  无论是通过岛津分析中心还是合作实验室,岛津在环境领域积累了很多解决方案,而目前岛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将这些解决方案进行整理,形成成套的解决方案推送给用户。如去年土壤详查工作开始之后,岛津迅速整理了以前积累的相关解决方案,很快形成了一个包含仪器配置、分析方法以及应用数据集等共200多页的打包方案,且这些方案都能满足已发布或即将发布的环境行业标准,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无论是参与标准制定、共建实验室还是提供打包方案,岛津的目的都是尽早尽快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用户的青睐。
  • 我国新型遥感探测仪器瞄准国际前沿
    从1999年以来,在地质大调查科技项目支持下,我国在高(成像)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干涉雷达技术、多光谱异常信息提取技术、遥感仪器研制、POS直接定位技术以及国产卫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推进了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地质勘查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高(成像)光谱技术及矿物填图。开展了高(成像)光谱数据处理,矿物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建立了“类—族—种—亚种(变种)”的矿物分层识别谱系 总结了一套较系统的适合我国干旱裸露区区域性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的工作方法与技术流程,为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干涉雷达技术及地面沉降监测。形成了趋于完善的多尺度、多类型地表形变InSAR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解决了地面沉降长时序监测等关键问题和多类型灾害性地表形变InSAR监测的主要问题。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区域性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滑坡监测、城市地裂缝、地震形变场、油田地面变形、水库变形以及煤矿开采沉陷等多尺度、多形式的灾害性地表形变场探测与监测。   ——多光谱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矿产资源勘查。以GIS和RS作为主要技术平台,开发了遥感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开发了RSMAP2.0软件系统,服务于野外国土资源调查、创立了“去干扰—主成分分析—异常筛选技术”矿物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将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应用于工程化生产,形成了系列化产品生成体系。   遥感找矿异常提取技术方法已经在我国天山—北山、昆仑山、等重要成矿带上成功进行了应用,新发现矿点、矿化点57处。   ——遥感仪器研制及地质应用。研发了4种类型的地面光谱仪,开发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矿物)分析仪,填补了国内空白,各项技术指标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整体技术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推进了遥感地质调查地面工作现代化以及遥感地质作用机理的研究。   ——POS直接定位技术及地质灾害应急与精细调查。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方法 通过实施多个项目不同方案的集成POS系统航空摄影,得出了直接地理定位的数据获取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解决了机载PO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关键技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三峡库区等以及航空遥感精细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救灾减灾、航空遥感精细调查等提供了精确的定位信息 针对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7项重要技术指标。   ——国产卫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系统建设。开展了02B星在轨测试和应用技术研发,解决了02B星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确定了卫星数据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以及国家土地督察和矿业执法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建立了基于国产卫星的矿山动态监测应用示范系统,以及卫星高光谱地质应用试验系统。提出了发展适合于矿产与能源探测的高光谱卫星发展计划。
  • 助推产业走出去,红外热成像国际标准再获突破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 18251-2:2023《无损检测 红外热成像 第2部分:系统和设备的综合性能测试方法》。这是继2017年中国首项红外热成像国际标准ISO 18251-1:2017《无损检测 红外热成像 第1部分:系统和设备的特性》发布实施后,由我国主持制定的第2项红外热成像ISO国际标准。这两项红外热成像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红外热成像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发布的国际标准ISO 18251-2:2023《无损检测 红外热成像 第2部分:系统和设备的综合性能测试方法》由中国牵头制定,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沈功田研究员团队主持、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制定。红外热成像仪是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经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热分布数据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备。最为人所熟知的红外热成像仪如红外测温仪。其实红外热成像设备在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建筑、航空航天和医学等领域已被广泛使用。比如对化工企业高空污染源和罐区顶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远距离检测检查,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以提供温度测量和热状态分析,为执法人员远距离、无接触现场执法检提供便利;又如,在医学领域,红外热成像仪可以通过热成像诊断系统采集人体红外辐射,最后转换成不同颜色的图像,从而反映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红外热成像检测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式的检测手段,具有无损、远距离检测、检测面积大、速度快、在线检测等优点。国际上一直缺乏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标准。ISO 18251-1:2017和ISO 18251-2:2023的发布实施正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ISO 18251-1:2017给出了无损检测用红外热成像系统与设备关键部件和整机的性能参数描述和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ISO 18251-2:2023对红外热成像设备和系统综合性能参数的标准测试方法作出了规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2021年全球除军用红外热成像设备市场规模达62.32亿美元。而在全球十强红外热成像设备制造厂商中,中国厂商已占据四席,合计占比约44%。这两项国际标准的发布,充分彰显了我国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国际先进性,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红外热成像检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生产的红外热成像检测仪器和设备走向国际市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识别0.04℃温差+6秒开机!艾睿C200+红外热成像仪重磅上市
    9月14日,国内红外厂商龙头企业艾睿光电正式发布全新升级产品——艾睿C200+系列红外热成像仪。9月14日,国内红外厂商龙头企业艾睿光电正式发布全新升级产品——艾睿C200+系列红外热成像仪。此系列红外热成像仪包含3个升级版型号:C200 SE+、C200+、C200 Pro+。三款产品在热灵敏度、红外图像、开机时间、显示屏幕、图像放大、机身材质等方面做了跨越式升级,满足更多工业测温需求。据介绍,天枢C200+系列红外热成像仪,保持了原有256×192红外分辨率。但热灵敏度NETD达到了高端红外热成像仪才有的40mK,即可分辨0.04℃温差。“基于新开发的中央处理器,开机时长大幅缩短至6S开机,界面操作响应流畅。”艾睿光电工业产品经理介绍。艾睿光电表示,天枢C200+系列红外热成像仪,为“+”满生产力,配备了全新500nit阳光屏、自动量程、2×/4×电子变倍、机内录像、WIFI投屏等一系列智能专业功能,为用户带来更清晰、更强大、更流畅的工作体验。此外,天枢C200+系列红外热像仪还全新升级了机身材质,TPU材质配合IP54防水等级、2米抗跌落能力、15小时长续航,适合更恶劣环境下的测温作业。据了解,艾睿光电专注于红外成像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有竞争力的红外热成像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热成像机芯模组和应用终端产品。艾睿光电研发人员占比48%, 已获授权及受理知识产权项目共2030件:国内专利及专利申请1299件(包括集成电路芯片、MEMS传感器设计和制造、Matrix IV图像算法、AItemp智能精准测温算法、IR-Pilot 红外AI智驾方案等);国内商标申请共278件;国外专利及专利申请47件;国外商标申请133件;软件著作权215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8件。艾睿光电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工业、户外观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驾驶、无人机、安防消防、物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天枢C200+红外热成像仪的易用性和专业度,不但得到了行业用户和业内专家的双重认可,还打破了进口品牌捆绑销售、阉割销售的技术壁垒,“作为非制冷红外芯片领军者,未来艾睿光电将以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红外热成像仪产品的更新迭代,推动电气检修、暖通查漏、设备巡检、汽车维修、工艺生产、产品研发等领域向前。”公司负责人表示。
  • 艾睿高性能红外热成像机芯FTⅡS发布!1秒极速对焦 全温段不虚焦
    作为艾睿光电经典高性能红外热成像机芯,FT系列为行业客户强势赋能:提供了多种红外分辨率可选、丰富的定焦及连续变焦镜头组、多种易用的数字视频/网络视频接口、复杂环境优越的可靠性......艾睿光电持续推动红外机芯产品升级,重磅发布FTⅡ S红外热成像机芯。FTⅡ S红外热成像机芯全家福经典系列升级,拓展更多应用!FTⅡ S红外热成像机芯内置艾睿光电自研高灵敏度氧化钒红外探测器,提供一贯高性能的机芯内核、极致的图像算法以及镜头控制技术,为远距离监控带来全新体验。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周界安防、高空瞭望、森林防火、水域监控、工业测温等应用场景。艾睿高性能红外热成像机芯FTⅡ S高清热图全天候全场景,看山看海全搞定!FTⅡ S红外热成像机芯升级全新一代Matrix Ⅳ图像算法,针对森林、海面、天空、雨雾天气等特殊场景进行优化,为客户提供清晰、锐利的红外图像。艾睿高性能红外热成像机芯FTⅡ S雨天场景1秒极速对焦,全温段不虚焦!1秒极速对焦,深度优化自动聚焦算法,提高一般场景和弱目标场景下的聚焦速度。通过优化镜头控制技术,配合系列化连续变焦镜头,实现全温度段全程齐焦,满足目标跟踪及联动放大等应用场景下图像全程清晰,减少不必要的聚焦动作。AItemp测温算法,实现一芯二用!为了便于客户集成开发,FTⅡ S红外热成像机芯在原有观测型的基础上,增加测温型号供客户选择。测温机芯覆盖 384×288 /640×512 /1280×1024 红外分辨率;支持-20℃~+650℃宽测温范围下的±2℃高精度测温;可输出全面阵温度数据,方便二次温度分析。在提供高清优质红外热图的同时,满足客户不同集成场景下的测温需求,减少集成开发难度。艾睿高性能红外热成像机芯FTⅡ S测温热图丰富视频接口,助力二次开发!FTⅡ S红外热成像机芯提供网口、BT.601、BT.1120等视频输出接口选择,可扩展SDI、USB、CameraLink、HDMI接口;提供SDK,简单易用,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效率,降低二次开发成本。作为红外热成像领军者,艾睿光电布局红外热像仪全产业链。FTⅡ S红外热成像机芯是面向有集成需求客户的又一诚意之作。艾睿光电将不断推陈出新,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视觉体验,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的红外热成像机芯解决方案。2023年9月6日-8日,艾睿高性能红外热成像机芯FTⅡ S将亮相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展位号8C49,诚邀您莅临参观品鉴!艾睿光电专注于红外成像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有竞争力的红外热成像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热成像机芯模组和应用终端产品。公司研发人员占比48%, 已获授权及受理知识产权项目共2030件:国内专利及专利申请1299件(包括集成电路芯片、MEMS传感器设计和制造、Matrix IV图像算法、AItemp智能精准测温算法、IR-Pilot 红外AI智驾方案等);国内商标申请共278件;国外专利及专利申请47件;国外商标申请133件;软件著作权215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58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工业、户外观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驾驶、无人机、安防消防、物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