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结构安全检测

仪器信息网结构安全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结构安全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结构安全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结构安全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结构安全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结构安全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结构安全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结构安全检测相关的资讯

  • 超宽谱近红外LED实现快速无损结构检测
    香港城市大学王锋教授团队通过调控过渡金属-稀土离子间能量传递过程,首次报道了一种具有高量子效率、超大半峰宽以及高热稳定性的新型双钙钛矿近红外荧光粉La2MgHfO6:Cr3+/Yb3+,其在快速无损结构检测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近红外荧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凭借其发光效率高、宽谱输出、结构紧凑、寿命长、电能消耗低等优势,在安全监测、食品安全、现代农业、夜视、医疗诊断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NIR pc-LED的器件性能直接由近红外荧光粉决定,因此开发与蓝色LED芯片匹配良好的高效近红外宽谱发光材料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报道的近红外发光荧光粉仍然存在发光效率低、半峰宽窄、热稳定性差等不足,同时其发射光谱在950 nm以后存在明显缺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市场中的商业化。针对上述问题,香港城市大学王锋课题组和河北大学索浩博士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双钙钛矿荧光粉La2MgHfO6:Cr3+/Yb3+,其展现出了热稳定性优异的高效近红外宽谱发射。相关结在线果发表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该研究团队采用传统高温固相设计合成了双钙钛矿荧光粉La2MgHfO6,它具有两个八面体格位(Mg和Hf)和一个十二面体格位(La)供Cr3+和Yb3+占据。基于Rietveld结构精修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人员证明Cr3+离子倾向于同时取代具有较低晶体场强度的[MgO6]和[HfO6]六面体,这种多格位发光有利于实现超宽谱近红外发射。通过调控Cr3+→Yb3+间能量传递过程大幅度提高了近红外发光的内/外量子效率、半峰宽以及热稳定性,分别达到69%/18.4%,333 nm以及81.6%@423K。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该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成小型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展示了优异的光电转换特性。该器件可以作为近红外光源可以用于夜视照明和生物穿透成像,同时它在在快速无损结构检测方面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该工作为设计宽带近红外发射荧光粉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切入点,在工业检测和医疗诊断等实际应用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 结构台阵在建筑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线上研讨会
    结构台阵在建筑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线上研讨会诚邀您的参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类高层建筑物及特殊构筑物(隧道、桥梁等)的数量也不断刷新。而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建筑结构,是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交通运输、医疗救治和文体活动等的重要场所和通道,承载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的安全。这也给高层建筑管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健康监测对于打破传统管养方式信息滞后壁垒,为管养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规范、准确的进行辅助管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会议时间&地点会议时间:2021年6月8日 周二 下午 14:00-16:00参会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号:861 997 412会议议题议题一:结构监测台阵在建筑结构监测上的应用主题简介:高层建筑在外部环境作用下产生振动的情况时有发生,结构振动监测数据的缺失,为安全评估造成了困难。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何实现快速评估风险后建筑的可靠性,诚邀您与我们共同探讨。议题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主题简介:在建筑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智能建筑已然成为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通过网络自动化、应用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的综合运用,为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安全运营及维护提供全面而可靠的决策依据。主讲嘉宾参会方式请在手机APP应用市场或者电脑上下载“腾讯会议”,输入会议号214 559 354,加入我们的会议。更多会议信息及解决方案,请详询@欧美大地仪器
  • 国内首套可在水深500米工作的海洋结构物无损检测机器人通过验收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了国内首套海洋结构物水下无损检测机器人,并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实现了国内水下无损检测的工程化示范应用。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悉,该水下检测机器人可在水下500米完成各类海洋结构物的无损检测,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国内首套海洋结构物水下无损检测机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机器人可在水深500米内的海洋结构物上稳定精准操作海洋钻井船、海洋钻井、采油平台、海上风电塔桩等海洋装备大都采用钢结构桁架式结构,钢管对接、相贯线焊缝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而受到风浪水流冲击和长年累月海水侵蚀等因素作用,结构物会形成裂纹,为了避免构件断裂,影响海洋装备的运营安全,就需要进行周期性的焊缝检测,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上风电塔有4300个,但能完成60米以下的专业水下结构物检测人员却不到200人。作业水域较深时,人工下水检测过于危险且成本过高,许多因素取决于探伤人员的经验和技术。国外已经研制了一系列的水下检测机器人,然而国内在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这一痛点,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刚带领学生们在5年前开展水下检测机器人的研发任务。水下作业不同于陆地,不仅面临水深的影响,而且存在扰流复杂,如何保证检测过程中机器人和探头的稳定,是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机器人下水操控检测。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王刚称,该校船舶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行业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大二的学生研发的相关技术已经运用于水下检测机器人。“目前,市场上运用的检测工具需要两位检测人员分别在水上和水下密切配合,而我们的技术给机器人增加了辅助定位系统,降低了检测人员的操作复杂度,从而使其能够更专注于检测数据的判断,提高作业效率,整个操作过程岸上一人就可以完成。”来自研发团队的陈思文表示。据介绍,水下焊缝辅助定位系统已经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该技术也让研发团队的陈思文与其同学赢得了“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机器人检测信号图像。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机器人可自主跟踪焊缝,简化检测人员操作据了解,团队通过多年攻关,还相继突破了水下扰流环境下可靠吸附、海洋结构物构型差异大、TKY型节点焊缝不易检测等难题。检测作业过程中水流扰动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如何保证机器人的稳定吸附与灵活运动是一大挑战。对此,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非接触式吸附系统,通过流速计感知检测机器人的流场情况,进而实时调整吸附力大小,找到检测过程中吸附牢靠与灵活运动之间的平衡点。此外,海洋结构物管径最小是0.5米,而最大的可达8米左右,面对管径差距如此悬殊的海洋结构物钢桩,如何兼容各种形式的海洋结构物的管径也是一大难题。团队成员巧妙地将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成可重构的三段铰接形状,通过改变铰接处的角度即可调整内切圆直径,满足了机器人兼容不同管径的检测任务。机器人进行小管径检测。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为了把岸上检测人员从复杂的空间相贯焊缝操作中解放出来,团队研究开发了人在环中的半自主检测技术,机器人可以自主跟踪焊缝,在检测到疑似缺陷时,操作人员可以专注操作探头角度,其他的运动操作则由机器人自动解算完成,极大降低了检测人员的操作难度。去年,团队携带机器人先后在渤海锦州25-1油气田和中广核如东海上风电场进行了实际检测,机器人表现出色,完成了国内的首次风电塔桩水下机器人无损检测示范应用。海洋结构物水下机器人检测,不但避免了人工潜水检测的安全风险,还能提高检测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有利于海洋各类资源的高效开发,为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悉,该团队还将继续改善水下检测机器人环境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为水下机器人全自主作业技术贡献力量。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越
  • 谱尼山东总部大厦暨研发检测中心项目获“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奖”
    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公示2022年度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的通知》,谱尼测试集团山东总部大厦暨研发检测中心项目上榜,获评为2022年度“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奖项。  谱尼测试集团山东总部大厦项目是谱尼集团自购土地、自主设计建设,位于青岛市高新区,拥有独立产权的在山东省内投资规模最大的实验基地项目,新大楼将为区域内检验检测等业务领域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谱尼测试集团秉承精品理念,制定优质目标,注重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以追求卓越的品质精神、以质量为本的作业态度、以不畏困难的创优意识为目标,积极引入创新施工工艺,严把工程质量关,着力将集团山东总部大厦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  “山东省建筑优质结构工程”奖项,代表着山东全省各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管理的领先水平,谱尼测试集团荣获此项殊荣,彰显了集团在山东总部大厦工程建设中在项目管理、工程品质、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卓越实力。  山东总部大厦项目是集团根据检测领域、设备设施情况等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分为谱尼测试集团山东总部大厦研发测试中心、科技型双创企业研发仪器支持共享平台、食品安全综合实验室、基因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电子实验室、海洋工程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内含汽车实验室)、日化洗涤/护理用品实验室、毒理学安全评价与功能实验室、油品检验等功能实验室及职能办公等区域。  谱尼测试集团将进一步把控项目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确保工程早日竣工投产,着力打造高品质工程。山东总部大厦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强有力的提升谱尼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检测能力和研发水平,也是谱尼测试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 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落户武汉桥科院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中铁大桥局武汉桥科院“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立项评审。专家组听取了关于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汇报,审阅了实验室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对现场进行了考察后,一致同意“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评审。   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桥梁的安全与健康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进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行列后,将进一步开展桥梁运营安全与健康标准研究、桥梁安全与健康智能监测成套技术研究、桥梁承载能力与剩余寿命评估研究以及桥梁管养、维修与加固技术研究。
  • 多层各向异性复杂型面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
    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耐疲劳和耐腐蚀、易于大面积成型等优点,正越来越广泛地代替金属材料用作航空/天飞行器主承力构件。受制造工艺复杂、服役环境严苛影响,CFRP容易产生材料退化,甚至分层、纤维褶皱、孔洞等缺陷,威胁结构服役安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实现制造质量控制和服役性能评估的有效手段,但却面临材料形状复杂、多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超声传播行为复杂的挑战。现有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是面向声学特性较为简单的各向同性均质材料,直接沿用至CFRP结构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超声信号混叠、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师峰研究员团队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为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包括:(1)提出了利用相控阵超声和完全非接触激光超声原位测量超声群速度分布的新方法,解决了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原位、高精度测量难题,为材料强度及其退化程度定量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建立了定量描述复杂形状、多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对CFRP声学特性影响规律的理论模型,为复杂超声传播行为理论分析和超声成像算法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3)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科学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声线示踪新方法,解决了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算法聚焦法则高精度计算难题,大幅提升缺陷检测灵敏度和定位/量精度。上述研究工作为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2024年9月11-12日,仪器信息网组织召开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期间,郭师峰研究员团队中的曹欢庆副研究员将作大会报告《多层各向异性复杂型面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介绍上述研究工作。本次会议于线上同步直播,欢迎材料、机械、工程、无损检测等相关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企业人士等报名,参会交流!关于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无损检测,即在不破坏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与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射线、超声、电磁、红外、热成像等原理并结合仪器对物体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特种设备、矿山机械、核电、冶金、考古、食品等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定于2024年9月11-12日组织召开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欢迎大家参会交流。会议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2024
  • 科学家成功操控任意纳米结构,可用于夜视技术和医学检测等领域
    “我们证实了利用硅基光学超表面通过三次谐波在红外成像上的潜力,为通过非线性硅基纳米光子学来研发下一代红外成像技术迈出了重要一步。”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教授徐雷表示。图 | 徐雷(来源:徐雷)当前,刚好也是光学超表面研究,从理论向应用转向的一个过程,因此本次成果非常及时。同时,在本次课题的理论设计上,徐雷等人利用连续体中的束缚态概念,来实现任意品质因子纳米结构的操控,这为降低光源强度依赖性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首先,本次成果可被用于夜视技术,从而集可见光、以及红外光成像于一体,利用普通的硅基探测器直接实现高性能的夜间红外探测。其次,本次成果可被用于医学检测,通过将红外光转到到可见光波段,根据光学探测蛋白质结合和构象变化、药物分子与靶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从而在检测端口实现对于红外光背底噪声的完全抑制,进而助力于提高医学检测的灵敏度和性能。再次,本次成果可被用于食品检测和国防安全,即结合非线性超表面、以及可调谐非线性超表面,有望实现红外波段的超分辨成像技术。(来源:Opto-Electronic Advances)让红外图像转换为可见光一直以来,红外探测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比如通过测量材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故在医学诊断、视频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夜视和安全等领域都有着很大潜力。红外探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有望推动其在医疗、食品、环保和安防等方面的应用。然而,红外探测技术的当前挑战在于:红外探测器大部分基于热探测器,尽管成本较低但是速度较慢,而且灵敏度不足,严重限制了其性能。半导体探测器作为另一种选择,虽然具有高灵敏度的优势,但其常常需特殊冷却、以及复杂的处理工艺,要么就是需要极低温度来维持适当的性能水平。这些技术难题限制了红外成像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影响了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性能。因此,红外成像领域迫切需要创新性解决方案,以克服当前技术的局限性。而这可能涉及新型材料的研发、更高效探测器技术的研发、以及新型冷却和处理方法的研发。过去十多年中,由亚波长尺度介质谐振器组成光学超表面结构,受到广泛关注。这种结构可以增强光电磁场的局域效应。通过巧妙设计这些结构,就能调控入射光的相位、振幅、偏振以及近场光局域的程度。同时,光学超表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功能性,并已经在光学领域取得许多新成果,例如替代传统光学元件的透镜、棱镜和偏振器,这不仅减小了传统光学系统的体积,还能带来性能的提高。通过非线性过程,可以实现红外光的频率转换,为将红外转换为可见光提供手段。这样一来,只需使用普通且廉价的硅基探测器,就能实现红外成像。此外,不同的非线性混频过程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为实现高效红外成像系统提供可能性。而对于超表面来说,它在微型化、灵活性和轻量化方面展现出的独特潜力,更是为实现新一代红外成像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上,也是徐雷团队本次课题的出发点。研究中,他们利用结合非线性光学超表面的方法,通过非线性光学这一过程,可以让红外图像转换为可见光,从而让普通硅基探测器直接探测红外图像成为可能。(来源:Opto-Electronic Advances)当亲眼看到绿光的时候......据介绍,徐雷对于成像技术和非线性光学一直充满兴趣。此前在澳洲工作时,他就曾与当时的合作者使用二次谐波和频过程实现红外探测。在当时,他们是第一个开展该类尝试的科研团队。自 2016 年起,徐雷开始深入研究非线性纳米光子学。彼时,Mie 共振机制和理论,在纳米光子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不仅为各种体系的应用提供了框架,还能为预测光的传播特性带来指导。期间,徐雷积累了不少关于非线性纳米光子学方面的知识。2020 年 9 月,他来到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与该校的莫赫森拉赫曼尼(Mohsen Rahmani)教授以及应翠凤讲师,共同组建了先进光学与光子学实验室。“Rahmani 教授偏重于样品加工,他对于材料领域以及相关应用的研究有着很深的功底。应翠凤女士则在纳米光学和生物探测上具有很丰富的经验。我们仨的技能正好互为补充、各有所长。”徐雷表示。在研究材料属性、结构设计、以及 Mie 共振等手段,在实现非线性光场增强和光场的操控之后,他们三位以及博士生郑泽开始考虑如何将非线性光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随后不久启动了本次课题。结构材料与参数设计,是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要想最终实现应用化,必须从非线性材料的角度,考虑后期器件的集成化。鉴于硅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效应,再加上硅的加工工艺相对成熟,于是他们选择硅作为研究材料。原因在于:这样不仅能够考虑到非线性效应,还能充分利用硅的加工工艺,从而加工复杂的结构,进而增强红外光到可见光的转化效率。证明上述方案的可行性之后,他们开始进入实验阶段。由于徐雷自身的研究方向,介于理论与实验之间。因此,他一般会在实验前先进行理论模拟。但是,实验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最初得到的信号与预期不符。徐雷说:“可能大部分人会在这时候觉得比较受挫。但是,这些看似不成功的实验数据,实际上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因为它们或许可以指出理论和实验上的待改善之处。”在他看来,如果所有实验结果都和理论预期保持一致,反而并不是最好的。科学史上的很多关键性进步,都是基于一些失败的实验数据启发而来。举例来说,他们在最初设计器件结构时,曾尝试通过高品质因子的结构来实现光局域增强。然而,实验结果显示高品质因子并非最佳选择。这种意外的实验结果,也促使他们进一步完善理论模型、以及改进实验方案,进而也引发了他们对于使用连续光和超快光,在成像以及传感上的思考,并为研发红外成像技术带来了一定启发。(来源:Opto-Electronic Advances)同时,完成本次课题组的过程,也是徐雷培养自己第一个博士生的过程。这名博士生便是前面提到的郑泽。研究中,师生之间形成了互相学习的良好互动。徐雷也有意识地让郑泽更多地参与光路搭建,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我一直注重培养他的科研自信心,鼓励他提出独立的想法,以及相信自己的能力。”徐雷说。搭建非线性测试系统的时候,郑泽是第一次涉足这类系统的搭建。当他第一次看到非线性信号产生,并能亲眼看到绿光的时候,郑泽的兴奋之情感染了整个实验室。徐雷说:“作为导师,看到他如此投入和满足的表情,让我和 Mohsen 教授还有应翠凤女士都感到无比欣慰。”在三位老师以及郑泽的努力之下,本次成果显示了硅基光学超表面在非线性纳米光子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这不仅为非线性光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最终,相关论文以《谐振硅膜超表面的三次谐波产生与成像》(Third-harmonic generation and imaging with resonant Si membrane metasurface)为题发在 Opto-Electronic Advances(IF 14.1)。郑泽是第一作者,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徐雷教授和莫赫森拉赫曼尼(Mohsen Rahmani)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图 | 相关论文(来源:Opto-Electronic Advances)接下来,他们将在理论方面继续深入发掘,以期增强红外光的转换效率,同时不断压缩红外成像对于光源能量的要求。同时,也将重点考虑器件的集成化和多功能性、探索如何将图像信号处理和光谱信息提取等功能结合起来、以及如何利用超表面实现多功能成像芯片器件,从而更好地走向应用。徐雷继续表示:“另外,我想提到一点的是,每个人的技能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有时一个纯实验工作者随口的一句话,可能会激发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灵感。”而一个纯理论的学者,可能也会为实验方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以数学研究和物理研究为例:物理中有很多不同的现象和机制。但是,一个数学家可能不会去关注不同的现象,而是直接从公式上看到各个现象和机制的关联之处。同时,这些关联往往也是实现物理突破的关键点。“有时候我们以为的非专业人士,反而给出更深刻的见解。因此,和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合作,对于科研来说非常重要。”徐雷最后表示。
  • 德开发可检测毒品和爆炸物的DNA结构单位检测器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德国美因茨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构成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结构单位的寡核苷酸适配子为基础,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检测抗生素、毒品和爆炸物等不同物质的方法。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期刊上。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可用来研究包括绝缘体在内的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它通过检测待测样品表面和一个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间的极微弱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表面结构及性质。   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构成DNA基本结构单位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如果某种物质可与寡核苷酸适配子相结合,通过研究两者断裂开时的力的变化,不仅可以在物质浓度极低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同时也可以精确地研究该物质,包括这物质是如何与寡核苷酸适配子相结合,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到底有多大等等。   寡核苷酸适配子是检测包括遗传物质DNA和RNA(核糖核酸)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的理想手段,就像诱饵可以捕捉到鱼一样。组成DNA的四种不同的碱基具有无限可能的序列,这样就可获得多种多样的结果。更为特殊的是,DNA的不同碱基有不同的物理结构。这样,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形成特定的囊状结构来适应相应的分子。包括抗生素、可卡因、TNT以及蛋白质在内的大多数分子均可以找到相应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囊状结构。   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试图寻找一种可以分裂为两个部分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并且目标分子可在囊状结构的两部分之间形成桥梁。这样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筛选出来。   在通用型检测器的首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将磷酸腺苷(AMP)作为目标分子,而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可以容纳两个磷酸腺苷分子。然后,他们将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一部分附着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尖端,另一部分则置于载物台上。降低探针的尖端,使两部分发生接触,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内的两个碱基之间形成氢键。提高探针的尖端,结合在一起的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能像弹簧一样发生伸缩。此时,可以测量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力。随着拉力的不断加大,两者最终会发生断裂。   随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在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发生断裂之前,加入二磷酸腺苷分子溶液。这样两个磷酸腺苷被置于空的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中,囊状寡核苷酸适配子的两部分再次形成氢键。由于磷酸腺苷分子增强了两部分的结合力,因此要想使两部分发生断裂,必须使用更大的力,这样就可通过力的差异测出磷酸腺苷分子。   为了确定断裂力的大小,研究人员反复测量了1000次,确定AMP寡核苷酸适配子平均约为39皮牛(piconewtons),比没有AMP分子时约高12皮牛。作为对照,他们使用不同的囊状适配子,并确定了不同适配子分裂成两部分所需要的力的大小。   研究人员表示,新方法不仅适用于检测特定的分子,也可研究单个分子。比如可以确定当适配子不发生断裂时力的大小,进而发现分子适配子氢键的变化 也可以改变目标分子的形成方式,使之形成两个或三个氢键桥,这对于理解目标分子及核酸适配子十分重要。适配子的结合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比如DNA片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和医疗诊断,作为分子工具和基本结构其应用范围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新疆理化所基于探针结构精细调控实现高氯酸盐可视化检测
    高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高稳定性,是广泛应用于固体推进剂、军工生产、航天器材、烟花爆竹等领域的重要含能材料之一。据美国爆炸数据中心统计,以高氯酸盐/氯酸盐作为原料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爆炸案达全球爆炸案总量的63.4%。因此,开展对痕量高氯酸盐固体的高灵敏、准确的现场检测对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爆炸物传感检测团队长期致力于痕量危化品检测方法研究,在危爆品、特别是非制式爆炸物的高灵敏、快速、识别检测原理和器件设计方面发展了系列新的解决方案(Adv. Mater. 2020, 32, 1907043、Adv. Sci. 2020, 2002991、Angew. Chem. Int. Ed. 2022,DOI: 10.1002/anie.202203358等)。近期在高氯酸盐现场可视化检测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装配合物探针与水凝胶耦合作用协同调控的超高灵敏比色-荧光双模可视化传感新策略,成功实现了超痕量高氯酸盐的现场双模可视化检测。该团队以三联吡啶铂(II)辅助配体为切入口,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系统研究了不同辅助配体对水溶液中三联吡啶铂(II)自组装产物Pt-Pt金属作用导致的MMLCT态光谱能量和发光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辅助配体调控高氯酸根诱导聚集产物发光性质的一般性规律。研究发现,异硫氰酸根为辅助配体时,高氯酸根诱导聚集的三联吡啶铂(II)自组装产物具有能量最低且最稳定的MMLCT吸收/发射光谱,而溴为辅助配体时,自组装产物的MMLCT发生强度最高。因此,结合反阴离子调控,获得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三联吡啶铂(II)配合物高氯酸盐比色-荧光双模可视化探针,实现了对高氯酸盐的高灵敏、高特异、快速、双模可视化传感。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提出了利用水凝胶反应介质与探针之间的耦合效应对传感材料发光信号局域增强的提升策略。通过将该铂(II)配合物探针与具有均一网络结构的PVA水凝胶耦合,利用自组装生成的微米级一维纤维状聚集体与水凝胶网络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发光产物的完全锚定,实现了对0.75 μm(0.73 fg)高氯酸盐单颗粒的比色-荧光双模传感信号的直接观测,对空气中高氯酸盐悬浮微粒的检测限低至0.02 fg。该研究提出的辅助配体精细调控提升自组装阴离子探针双模可视化传感性能的策略,不仅可为具有特异双模光学响应信号的阴离子探针设计提供指导,还发展了基于单颗粒响应信号直接观测的超灵敏嗅觉传感方法,可为其他超痕量难挥发化学物质传感提供借鉴。此外,爆炸物传感检测团队以该研究为核心,与新疆公安厅共同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1项(DB 65/T 4451-2021《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检测目视化学比色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高氯酸盐检验鉴定操作规范。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杂志封底)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博士研究生苏珍为第一作者,导师窦新存研究员和李毓姝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理论计算部分与太原科技大学李坤教授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自治区相关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2ta00843b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400521002975封底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2ta90087d
  • 中建钢构江苏公司建成钢结构检测中心
    近日,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中心正式注册成立。检测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实现了研发、设计、制作、安装、实验和检测的一体化,为中建集团坚持一体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十二五规划,公司将建设中建钢构检测工业园,整个园区占地约50亩,包括一栋检测大楼以及配套的专家楼、培训大楼等设施。预计在2010年12月开工,2011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   中建钢构江苏公司检测中心主任王显旺介绍,公司检测中心的总体发展定位是“服务企业、引领行业、参与国际竞争”,面向全行业实行开放服务,今后将全力把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钢结构工程技术检测和实验领域技术辐射能力广、国际先进的国家级检测中心,同时打造我国钢结构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权威机构、中建钢构集团制作和安装检测平台和我国钢结构工程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及人才技术培训中心。
  • 山东将重点发展安全检测仪器
    日前,山东省发布《关于促进安全生产装备和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发展安全检测、应急救援等装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提升全省安全生产基础保障水平。   安全生产装备和劳动防护用品产业是安全生产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安全生产装备产业已形成了生产企业近万家、销售收入600亿元的规模。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该省将加快安全生产装备和劳动防护用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安全生产装备骨干企业,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生产装备产业体系,扶持部分传统及高新企业做大做强。到2015年,产业整体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00家,培育一批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未来几年,山东省将重点发展矿用安全生产装备、安全检测监控装备、应急救援装备、建筑安全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和安全材料。其中危化品行业需要完成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改造,完善防泄漏、防超限的紧急切断和联锁报警等安全设施,粉尘、毒物检测仪器仪表,静电检测仪器、噪音检测仪器仪表、辐射及微波检测仪器、各类采样仪检测试剂、企业中央监控设备、影像监控系统、探测警报仪等安全生产检测与监控设备。
  • 我国第一本《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通过审查
    日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我国第一本《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审查委员会认为,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本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明确规范了钢结构现场检测方法,具体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技术指标合理,可操作性强,技术上有所创新,总体上达到了国际水平。审查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对该标准的审查。
  • 如何检测面部识别系统安全性?
    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AuthenticationTechnology)是指通过人体的相关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或权限控制的一种技术。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中面部识别技术自从2016年首次在手机上使用后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我们亦称呼为FaceID。手机面部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手机前置摄像头区域附近的红外激光点阵投影器发射出一定发散角的红外激光照射到人脸上建模后,利用红外传感器识别已经建模的人脸来实现识别的功能。手机面部识别FaceID一般分为结构光和ToF。两种方式有一定的区别。结构光技术中,红外激光点阵投影器用来发射将近3万个红外激光光点,并将其透射到人脸上,红外传感器通过探测3万个激光点阵的位置和强度,来获得人脸的3D特征情况,并将其和手机数据库中的用户人脸3D模型进行匹配,来实现身份认证,这种方法通常称为结构光(structurelight)原理。激光发射器(VCSEL)在面部识别系统中,无疑红外激光点阵投影器是其中的核心器件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垂直腔面激光发射器(VCSEL)发出红外激光,通过成像光学系统以及衍射光学元件(DOE)后,投射出相应的光斑。然而,由于整个光学系统设计及加工的误差,会导致激光点阵的能量,位置发生偏差,从而对光点探测,以及进一步的面部识别算法产生影响。因此,探测红外激光点阵的光斑分布对于面部识别系统十分重要。蓝菲光学激光积分球此外,由于结构光原理的物理特性,即面部识别精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使得手机用户需要在近距离(小于几十厘米)情况下才能触发面部识别模块的开启。在此距离下,激光对人眼产生的影响就需要慎重考虑。尤其是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使用率相当高,在频繁的使用手机过程中,红外激光的能量对人眼的影响更加重要.解决方案考虑到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蓝菲光学基于40年的光学系统开发经验,研制开发了手机面部识别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手机红外激光点阵投影器的总能量,单个光点能量和分布,以及能够进入人眼的能量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手机面部识别检测系统该系统将Vcsel激光发射到漫透射板上,并利用校准过的相机进行拍照,用于计算人眼安全。同时亦利用角度的关系来计算发散角等功能。手机面部识别检测系统内部结构图此外,通过采用蓝菲光学完美朗伯特性,高均匀性的透射膜材料Spectralon制成标准漫透射靶材,可以消除不同角度激光光点产生的空间非均匀性,从原理上保证测量系统精度。高均匀性的透射膜材料Spectralon最后,通过专门针对激光点阵开发的软件系统,实现对探测器进行矫正,能够高精度的探测每个激光光点的能量和位置,并能够对激光对人眼安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可以保存输出。产品特点测试激光Spectralon透射材料,完美朗伯体,超高空间均匀度高精度识别算法精确快速的数据采集可视化界面,动态显示测量结果可提供软件开发接口规格参数Spectralon透射膜透射率:25%或者50%Spectralon透射膜尺寸:30cm*50cm或者定制Spectralon光谱平坦度:+/-1.5%人眼安全:7mmc测试方式DUT与漫反射板距离:5cm~30cm波长范围:400nm~1000nmDUT发散角:80°可定制120°软件设置光斑分析:光斑位置/强度分析/最大光强分析数据输出格式:.txt/.csv
  • 磁性拉曼检测芯片问世 可用于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鹏辉、喻学锋、罗茜等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磁性可移动拉曼增强(SERS)检测芯片,实现了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相关论文Efficient Enrichment and Self-Assembly of Hybrid nanoparticles into Removable and Magnetic SERS Substrates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纳米粒子高效汇聚自组装构建磁性可移动拉曼检测芯片及其在环境污染物高灵敏检测中的应用》)发表于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amp Interfaces (DOI: 10.1021/acsami.6b16141, 论文第一作者为深圳先进院唐思莹)。并且,团队与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合作,以相关技术制定了深圳市标准“养殖水中孔雀石绿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方法”一项。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SERS检测技术因其免标记、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损等优点,在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常,具有小于10nm的窄间隙的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以引起非常有效的SERS信号,而液滴挥发自组装技术是一种可有效构建此种窄间隙结构的三维超晶格贵金属纳米阵列的方法。课题组成员唐思莹、李鹏辉和李泳等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磁性可移动的SERS芯片,并实现了孔雀石绿、福美双、敌草快、多环芳烃等农药和环境污染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通过在多孔的特富龙薄膜表面构建的超润滑基底,使得液滴内的金纳米棒和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液滴挥发过程中高效聚集和自组装,得到可以脱离基底、在磁场下可控移动的三维超晶格结构。这种SERS芯片一方面由于高度有序排列的金纳米棒形成等离子体超晶格结构使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探测极限的优异SERS性能,检测极限可低至纳摩尔级别;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磁性,而能从复杂分析物中快速分离,此种SERS芯片适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实地快速分析检测,拓宽SERS芯片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畴。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课题组近年来在SERS检测芯片构建和SERS检测技术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物检测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ACS Applied Materials & amp Interfaces, 2015, 7: 5391; 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8: 2511,封面文章),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5项。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实现高灵敏低成本SERS检测芯片的大规模制备,更重要的是为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快速光学检测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上述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基础布局项目等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磁性拉曼检测芯片问世 可用于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 alt=" 磁性拉曼检测芯片问世 可用于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 src=" 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4/13/nick/149206565580006679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a)磁性拉曼检测芯片设计与制备示意图;(b)利用磁性拉曼检测芯片测试流程图;(c)不同浓度孔雀石绿拉曼增强谱图。 /p
  • 天津将建工业产品儿童安全检测实验室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天津检验检疫局关于筹建&ldquo 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产品儿童安全检测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天津)&rdquo 的申请,天津将新添一个工业产品儿童安全检测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建成后,该实验室将成为本市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专业从事工业产品儿童安全检测的综合实验室。   &ldquo 近年来,包括文具办公用品、家具类产品等等众多儿童可接触的产品行业发展迅速。然而,这些产品大多缺乏对儿童安全性的设计指导,存在潜在的儿童安全危害。&rdquo 天津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   根据建设计划,筹建的工业产品儿童安全检测区域性中心实验室隶属于天津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将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安全性能检验检测及标准化研究,具体检测项目包括对儿童用品(包括童车、儿童玩具、儿童洗浴用品、儿童文具类、儿童家具、儿童纸尿裤、儿童服装及饰品、儿童纺织品、儿童食品接触器具与材料等九大部分日常儿童用品)、儿童接触类工业产品(包括涂料、打火机、儿童衣物洗涤用品、日用化学品等)、功能性工业品、儿童产品原辅料及包装等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构安全性、易燃性、可迁移元素、甲醛等有害元素含量等八十余项内容进行检测。   此外,实验室还将开展工业产品儿童安全性能评估。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场景模拟和再现,收集儿童行为学和暴露危险因素资料,建立符合我国儿童身心发育特征的工业品儿童安全性能评价体系。目前,实验室的部分业务已经在中心原实验室业务基础上陆续展开。
  • 致敬!专业检测人员默默守护大众出行安全!
    5月5日14 时许,虎门大桥发生较为明显的抖动,随后双向全封闭。 据最新专家分析,水马是涡振诱因,虎门大桥结构安全。 大桥产生抖动后的第一时间,为确保大桥交通安全万无一失,虎门大桥管养单位已紧急开始对大桥进行全面检查,同时交通运输部已组建专家工作组到现场指导。桥梁的检查离不开每一位专业的检测人员。快速确认大桥抖动的原因,以及确认大桥是否可以安全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不仅是在桥梁产生抖动的时候。这批专业检测人员,更多的,是会对桥梁进行周期性、系统性的检测和维护。 平均每天有 1.74 亿人次通行于存在结构缺陷的桥梁上。在桥梁的使用寿命内,其结构不断经受重量加载和卸载,这会导致桥梁连接焊缝和螺栓出现裂纹和剪切应力。如果任其发展,这些缺陷最终会造成灾变破坏。专业的检测人员就是为了防止该现象的发生,尽可能快速高效地找到缺陷(例如:腐蚀、疲劳裂纹)所在,而存在的。 焊缝可能存在各种缺陷和断续性 连接桥梁钢支架的焊缝和螺栓特别容易受断续性影响,而断续性会导致腐蚀和裂纹。例如:当焊缝未完全与钢材熔合或是截留气体在焊缝中产生空洞,焊缝强度就会降低。当两个紧固结构受到反方向力作用时便会产生剪切应力,而剪切应力会导致螺栓连接强度变弱。这些薄弱区域构成了强应力集中点,这正是诱发断裂问题的源头。 专业检测人员自然离不开专业的检测设备。专业、可靠的检测设备可以帮助检测人员更准确、更快速的进行判断,进而保障大众的出行安全!传统无损检测 (NDT) 方法 检测桥梁的传统 NDT 方法是液体渗透检测法 (PT),该方法采用液体染料来检测焊缝表面裂纹。虽然 PT 对于材料的要求较低,且相对实惠,但它仅限于检测表面裂纹,无法检测到表面以下的裂纹。此外,PT 还要求检测员直接接触待测表面,而待测表面的粗糙度也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灵敏度。 射线照相法也是一种用于桥梁检测的传统 NDT 方法,但逐渐被检测员所弃用。射线照相检测借助 X 射线拍摄焊缝/螺栓内部结构图像,据此确定接合部位是否存在任何断续性问题。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为它会释放辐射并产生化学废料。除此之外,它还需要获得额外批准,并且必须对射线检测附近区域进行清理。不同类别的 NDT 方法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法 (PAUT) 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案,相比于 PT 和射线照相法,其可提供更优质的数据。相控阵探伤仪通过一个探头将高频声波发射入桥梁支架中。如果支架中存在缺陷(如裂纹或腐蚀),探头将会检测到声波的改变。数据被传回探伤仪并被转换为直观表示形式,检测员可据此识别缺陷。 涡流 (EC) 检测法是检测员采用的另一种先进 NDT 方法。涡流检测法适用于渗透检测法无法探测到的表面以下裂纹。EC 的一大优势是,不同于 PT,其可适用于涂漆或涂层表面。无需去除涂层或涂漆即可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节省时间和成本。提供全聚焦方式(TFM)功能的OmniScan X3相控阵探伤仪OmniScan X3探伤仪是一款功能齐备的相控阵工具箱。这款仪器所提供的性能强大的工具,如:全聚焦方式(TFM)图像和高级成像功能,可使用户更加充满信心地完成检测。
  • "砒霜门"事件暴露食品安全检测乱象
    一场食品安全风波,引来两大检测结构"打架"。最近发生的农夫山泉"砒霜门"引人深思,为什么两家同样权威的检测机构会出具两份结果截然相反的检测报告?"砒霜门"迷雾背后,消费者究竟该相信谁?   前不久,海南海口市工商局发布消费警示,国内饮品行业知名企业农夫山泉生产的两个批次饮料总砷含量超标,砷的氧化物是人们常说的砒霜,农夫山泉迅速卷入"砒霜门"事件。11月30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市工商局送检样品总砷含量超标的检测符合程序,并表示"对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负责"。同日下午,农夫山泉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出示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同一批次的这两款饮料总砷含量是合格的。海口市工商局负责人随即表示,对农夫山泉的检测结果不予评价,他们最终会用抽检产品备份复检结果澄清事实。   两份同属权威的检测报告互相"打架",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也较上了劲。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在扑溯迷离的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中究竟该相信谁?食品安全检测究竟哪个部门说了算?撇开农夫山泉和工商、检疫部门的纷争,"砒霜门"事件暴露了当前食品安全检测存在多部门检测的乱象!一个部门一种说法,让消费者和企业都无所适从。   浙江三门县最近对该县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进行了排查,发现这个县的农、林、渔业、粮贸、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多个部门居然都设置了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这些部门购买的检测设备也雷同,重复建设造成了政府财力的极大浪费,有限的财政资金不能花在提升检测水平的刀刃上。一个县都如此,何况一个市、一个省!   多部门检测乱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部门利益。各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大部分从属于一个行政部门,主要为部门执法提供技术保障,这会导致各个检测机构之间相互交流不多,工作协调不够,监测数据不能共享,不同部门在同一媒体上发布的同一企业的产品质量结果完全不同的事例,就会屡屡发生,消费者对食品是否安全也就无从辨别。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有关部门在监管食品安全过程中,要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者所急。对于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我们期待通过这个事件,尽快治一治食品安全检测乱象!
  • 山西、南京等省市开始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进行整合
    南京58家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资源整合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民以食为天,南京地区现有各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58家,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今后,这些与“吃”有关的资源都将统一整合,搭建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   5月1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的改革举措包括了整合职能相似的事业单位、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等。   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资源整合   据统计,南京地区现有各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58家,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虽然众多,但是由于这些机构之间没有打通,所以常常带来一项指标重复检测或者不知道找哪个机构检测的尴尬。   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组织和联合驻宁地区具备相关检测技术和力量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食品检验机构,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技术人员队伍力量,构建覆盖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多层次、开放化、联动式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为食品安全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南京市编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全市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把南京区域内各种检测力量调动起来,作用发挥出来。目前南京市食安办正在牵头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来逐步推进。   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要整合   2010年,南京市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同一大部门下,事业单位数量较多,有些单位功能相近或相似。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机构为例,在市住建部门系统内就有若干个。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市农业部门、市商务部门、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市环保部门等。   《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对任务已完成或长期无人无事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职责相近、设置分散、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予以整合,对事业单位没有依据自行设置的行政审批前置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予以取消。   如明确,市农业部门以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为重点板块,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撤并整合和综合设置 市交通运输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公路路政执法、公路运输执法、港政、航政执法和水路运输执法为重点板块,整合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   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   《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要求,以促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增强公益服务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为目的,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探索管办分离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   据介绍,南京目前正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接下来将实施分类并改革。这类改革的事业单位以公益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目的是给事业单位以足够的自主权,做好公益服务。   陕西省将整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获悉,陕西省各部门各系统食品检验 检测机构将被整合,拟设立农产品检测和食品质量综合检测两个中心。   据了解,陕西省食盐、商务、粮食、渔业、农业、卫生、质监等各部门都拥有自己的食品检测机构,其检测能力的着重点稍有差异,但总体上检验设备基本雷同。全省食品检验机构总体上呈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小而全的格局明显,利用率不高且人、财、物浪费严重。省政府决定通过3年努力,完成全省食品安全检测整合工作,建立统一管理的检测体系。省级检测中心突出“高精尖” 市级检测中心要满足“全覆盖” 县级检测中心要达到“最基本”,具备常规微生物、理化指标和快速检测能力。
  • 聚焦锂电安全与高性能:跨界专家共议检测技术与锂电产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3月26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线上召开,会议邀请9位锂离子电池领域科研专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及相关科学仪器生产商技术代表,以在线报告交流形式,同台共议锂电产业高速发展与安全问题凸显新形势下的“检测技术与锂电产业链”协同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6992ed0d-f99d-4731-870f-979e273385a7.jpg" title=" 001.jpg" alt=" 00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31px "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131" border=" 0" / /p p   近来,锂离子电池在不断满足并加速普及数码产品、信息化电子产品的需求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动力电池的异军突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之一。在“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标签背书之下,“高性能”与“安全”逐渐成为飞速发展锂电产业的两大关注焦点。两者相辅相成,其发展都离不开全方位检测技术在锂电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a2e68838-ca68-4923-858a-b4dc647cbc83.jpg" title=" 000.jpg" alt=" 000.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86px "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286" border=" 0" / /p p   会议中,锂电科研专家、检测机构及仪器商技术代表分别从锂电技术痛点及对检测技术的需求、锂电检测市场的发展之路、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等与在线网友一一分享探讨,共同为我国锂电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建言献策。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专家介绍及视频回放链接】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锂电科研专家:高性能与安全相辅相成,检测技术保驾护航 /strong /span /p p   基础力学问题是制约锂电池发展和应用的瓶颈所在,但由于实验困难,对这些基础力学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力学问题如锂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电极材料反复嵌锂和脱锂会引起其体积反复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电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膜的疲劳断裂等。利用原位电镜技术,黄建宇研究组在锂电池纳米力学研究领域做出了一些原创性工作。在国际上率先制造出在高真空度电镜中工作的锂电池,发明了在原子尺度实时观察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新技术,开创了原位纳米尺度电化学和纳米力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性课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条件,发现了锂嵌入晶体硅的临界尺寸效应:当晶体硅的晶粒尺寸大于150nm时,锂嵌入晶体硅后会断裂并粉末化 但当硅晶粒尺寸小于150nm时,晶体硅颗粒就不会断裂或粉末化。这些研究结果为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锂电池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p p   褚卫国首先介绍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典型锂离子电池正极纳米材料以及纳米技术提高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性能的基本原理。通过几类锂电正极材料的研究实例说明各种表征方法在锂电正极材料研究中的作用,并构建结构-性能关系,为发展新型高性能锂电正极材料提供指导。最后对不同表征方法在锂电正极材料研究中的角色进行简单总结。最终结论包括,根据需要的信息选择适当的表征方法 多种表征方法联合 多角度选取表征方法,相互印证结果 表征技术在特定条件下与分析方法结合能够获取特定重要信息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锂电检测机构:锂电产业高速迭代之下,检测机构为锂电产业链赋能 /strong /span /p p   苏州玛瑞柯测试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第三方锂电热特性和热安全测试分析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薛钢首先主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类、锂离子电池失效原因、锂离子电池失效常见测试分析方法。常见失效测试分析方法包括成分、结构、形貌、价态、界面、电性能、热性能等。薛钢主要介绍了热性能分析中的加速量热仪(ARC)技术,即通过引入外部热源诱发锂电池的热失效,进而对造成电池失效的内部因素进行数据解析。该技术在锂电热失效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材料热稳定性测试和电池热安全性测试。大量案例也表明,加速量热仪可以从材料层面和电池层面分别探索热失效的现象、特征和机理,进而对改进电池设计及性能提供量化数据支持。 /p p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应用场景的日益多样化,锂电池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然而在锂电池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内目前却少有机构能对其进行深度的失效分析,找出其失效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性解决方案。锂电池的安全并非简单的电芯材料与结构问题,而是涉及到系统设计和使用环境的的综合性课题,并通常没有可以重复的操作流程,需要依据客户的案例情况定制分析方案。所以设计锂电安全性的失效分析对人才,设备以及团队的经验积累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此次报告中,周健结合系列实际技术案例,与大家探讨目前国内锂电池失效分析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具体案例包括CT无损分析观察电池内部结构变化、气质分析了解电池劣化机理、电池拆解确认电池失效模式、商用电池异常自放电根源研究等。 /p p   2018-2019年部分电动车起火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发生50余起!随着锂电市场的推动需求,安全检测已成为重中之重。韩广帅主要介绍了系列锂电失效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逆向分析流程、正向分析流程等。逆向分析流程包括外观/电位观察调整、气体抽取、电解液抽出、电池解体写真记录、非大气暴露分析等。正向分析则从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角度,依次讲解了各自的综合检测方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仪器商:迎合需求,开发更多更广泛锂电解决方案 /strong /span /p p   王志芳主要介绍了雷尼绍inVia显微拉曼光谱系统在锂电研究领域的应用案例。正极材料方面的应用包括微结构变化、材料改性、识别正极材料及循环产物等。负极材料应用包括评价锂电可逆容量、探测低浓度粘合剂、负极组分及分布、石墨负极劣化评价、探测低浓度粘合剂等。最后,关于联用技术方面,Raman-AFM联用技术在锂离子嵌入过程、高空间分辨率(纳米量级)下的拉曼成像等。 /p p   郝正明主要介绍了岛津锂电检测的原位检测技术。XRD原位分析技术——产品系列包括中端XRD-6100与高端XRD-7000。在锂电领域的应用包括高低温附件用于样品原位的变温物相分析。电池附件用于锂电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物相分析等。SPM原位分析技术——SPM-9700HT和环境控制舱,应用案例包括原位加热隔膜样品、电化学液体池模拟电池内部电解液环境等。XPS原位分析技术——Axis Supra,全固态锂电利用XPS技术进行相关原位分析研究等。 /p p   王元飞首先介绍了锂电检测现行的先关检测标准。接着针对这些检测项目,具体介绍了安捷伦原子光谱产品技术在锂电检测领域的系列检测方案案例,包括:痕量杂质分析-易电离元素干扰消除、电解液直接进样+光谱干扰消除、主量元素分析等。 /p p   陈京一主要介绍了马尔文帕纳科XRD技术在电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在正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物相鉴定及阳离子混排、PIETVELD结构精修计算离子混排等。在负极材料研究中应用包括石墨化度、石墨电极片取向性等。并介绍了马尔文帕纳科对分布函数(PDF)对全散射的分析,为电池材料精细结构及机理研究提供全新实验室方案,使得在XRD知其然的基础上,PDF实现知其所以然。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查询更多海量锂电检测解决方案、锂电检测标准点击进入: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25-T000-1-1-1.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行业应用栏目——电池专场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a /p
  • 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征文通知
    关于“第26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2015) ——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  的征文通知  各相关单位和专家:  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也将进入新常态。业已出台实施的“大气十条”,以及呼之欲出的“水十条”和“土壤十条”,表明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环境治理相应法律法规,这也给环境与安全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5年9月22日在中国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会议”,旨在搭建行业技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召集国内外业界各位专家和志士同仁,共同探讨“环境新常态”下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以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并借此展望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为做好有关准备工作,现将征文通知如下:  一、 会议征文内容  1. 大气颗粒物监测及治理技术  2. PM2.5形成及源解析技术  3. 中国节能环保装备发展现状和趋势  4. 环境空气质量管理  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  6. 饮用水安全监测与评价  7.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  8. 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  9. 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 大会征文  1. 凡符合会议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均在应征之列。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上交流过的论文不属应征之列。  2. 投稿论文撰写要求请参照《现代科学仪器》投稿要求及论文模板,投稿时请提交Word版本。  3. 论文的结构依次为: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及其邮编、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4. 如果论文内容可能涉密,请作者主动提交“已通过工作单位保密审查”的证明。  5. 论文一经提交,即表明作者同意会议主办方拥有论文版权。  6. 投稿时务必提供联系人的姓名、职称、电话、手机、E-mail、详细通信地址。  7. 截止日期:2015年9月1日。  8. 投稿邮箱:esmicorg@126.com ,gj@instrumentation.com.cn咨询电话:010-68410137 (庞佳玲),0571-85012253(王华雷)。  9. 论文处理:经过大会评审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和杂志编辑)评审通过的论文,将在《现代科学仪器》发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二〇一五年七月九日
  • 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邀请函
    关于“第26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2015)——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  邀请函  各相关单位和专家:  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也将进入新常态。业已出台实施的“大气十条”,以及呼之欲出的“水十条”和“土壤十条”,表明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环境治理相应法律法规,这也给环境与安全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5年9月22日在中国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会议”,旨在搭建行业技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召集国内外业界各位专家和志士同仁,共同探讨“环境新常态”下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以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并借此展望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为做好有关准备工作,现将该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时间、地点、主题  会议时间:2015年9月22日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3展馆会议室(重庆市渝北区悦来大道66号)  会议主题: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  二、 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  《现代科学仪器》期刊  拟邀请专家: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  重庆环境学会专家  重庆科技学院专家  环境大数据分析专家  支持媒体:  现代科学仪器网、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网、环境质量与监测网、中国色谱网、中国化工仪器网  三、 会议主题内容  1、大气颗粒物监测及治理技术  2、PM2.5形成及源解析技术  3、中国节能环保装备发展现状和趋势  4、环境空气质量管理  5、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  6、饮用水安全监测与评价  7、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  8、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  9、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 会议组织机构  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复盛 刘文清  会议秘书:王华雷 0571-85012253 邮箱:esmicorg@126.com  卢艳平 0571-85012188-1350  五、 大会报告征集  大会特别邀请仪器仪表学科内的著名学者、专家,围绕本次会议主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介绍学科、专业技术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与参会的行业内专业人员可以开展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和咨询。  有意在大会报告的单位或个人,请与大会秘书组联系,将大会主题范围内的报告题目和内容的PPT文件交送秘书处。会议主办单位将会通过网站、刊物等媒体对本次大会宣传和介绍。  六、 大会征文  1. 凡符合会议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均在应征之列。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上交流过的论文不属应征之列。  2. 投稿论文撰写要求请参照《现代科学仪器》投稿要求及论文模板,投稿时请提交Word版本。  3. 论文的结构依次为: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及其邮编、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4. 如果论文内容可能涉密,请作者主动提交“已通过工作单位保密审查”的证明。  5. 论文一经提交,即表明作者同意会议主办方拥有论文版权。  6. 投稿时务必提供联系人的姓名、职称、电话、手机、E-mail、详细通信地址。  7. 截止日期:2015年9月1日。  8. 投稿邮箱:esmicorg@126.com ,gj@instrumentation.com.cn咨询电话:010-68410137 (庞佳玲),0571-85012253(王华雷)。  9. 论文处理:经过大会评审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和杂志编辑)评审通过的论文,将在《现代科学仪器》发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二〇一五年七月九日
  • 鄂尔多斯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隆重奠基
    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喜气洋洋。2011年8月4日上午,鄂尔多斯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奠基仪式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隆重举行。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局长张铁网、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巴建光、市人大副主任訾金泉、副市长曹郅琛等领导,以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康巴什新区管委会等单位领导,市质监局及所属技术机构干部职工,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共260多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奠基仪式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双青克副秘书长主持。鄂尔多斯市质监局李显光局长对食品检测中心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曹郅琛副市长致辞 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张铁网局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自治区质监局张铁网局长与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巴建光共同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揭牌 自治区、市领导们为食品检测中心奠基培土。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曹郅琛副市长在致辞中指出,市食品检测中心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建设民生政府,适应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日渐提高的饮食质量安全需求,及时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食品安全城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建设市食品检测中心,是加强全市食品检测体系建设、实现食品检测全市覆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希望质监部门把食品检测中心建设成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早日在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自治区质监局张铁网局长在讲话中提到,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在全区率先探索建设食品集中加工园区,走在了全区的前列,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好经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立足长远,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质量问题,高起点、高标准支持建设食品检测中心,充分体现了市政府“民生为本”的理念和远见卓识。同时,张铁网局长在讲话中,勉励鄂尔多斯质监局不负众望,把食品检测中心建设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食品检测领域的一个响亮品牌,让其在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和构建和谐鄂尔多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步确立鄂尔多斯市在内蒙古西部地区食品检测领域的领先优势、技术优势和发展优势,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建的鄂尔多斯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大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要求建设,占地面积29813 平方米,建设规模39260.83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9838.91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9421.92平方米,容积率≤2.0,绿化率 ≥30%。实验室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造,建筑面积32000多平方米。基建项目总投资约1.92亿元,由市财政分三年投入。   鄂尔多斯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动工兴建,标志着鄂尔多斯市食品安全工作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建成后鄂尔多斯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将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企业检测成本,同时也对促进区域经济融合、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保障区域食品质量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工作条件和水平、为质监部门践行“民生为本、民信为天”核心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为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地贡献。
  • 岛津推出粮油营养与安全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普遍提高,粮油产品的安全也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谷物从“主食”变为“副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营养相关慢性病呈“井喷”态势,如何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成为人们广泛关心的问题。 中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的膳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城乡居民口粮摄入量逐年下降,与营养相关的疾病却呈逐年增长之势。有充分证据表明,谷类摄入量的大幅下降及粮油的加工过于精细,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快速上升有密切关系。在此形势下,无论是政府部门对粮油消费市场的质量安全监控,还是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发营养健康粮油产品,都对分析检测有大量的需求。针对现阶段中国粮油质量检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岛津分析中心积极开发相关分析应用方法,并汇编成这本《粮油营养与安全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希望我们的工作对您有所帮助。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完善标准、强化监测 检测仪表保障食品安全
    在国家卫健委27日举行的“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发布会上,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19项,包含2万余项指标,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加工到产品,全链条、各环节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包括儿童、老年人在内的全人群的饮食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既契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性技术法规,是生产经营者基本遵循,也是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刘金峰介绍,十年来,我国全面打造最严谨标准体系。该委组建含17个部门单位近400位专家的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坚持以严谨的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建立了程序公开透明、多领域专家广泛参与、评审科学权威的标准研制制度,以及全社会多部门深入合作的标准跟踪评价机制。我国已连续15年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国际法典委员会主持国,牵头协调亚洲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标准工作,为国际和地区食品安全标准研制与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食品安全和营养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健康。刘金峰介绍,我国多年来着力强化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及时预警维护健康,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监测网络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的县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已覆盖7万余家各级医疗机构。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品类别涵盖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蔬果、蛋奶、肉禽、水产等全部32类食品。这些措施使得重要的食品安全隐患能够比较灵敏地被识别和预警,不仅为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服务政府风险管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和守护公众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居民营养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刘金峰表示,该委积极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加强对一般人群和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等特殊重点人群的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合理膳食指导服务。组织建设一批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学校等试点示范。通过社会共治共建,保障群众获得营养知识、营养产品和专业服务,提升食品营养场所的可及性、便利性,推动实现“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转变。
  • 隧道检测仪器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从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号线试运行至今已经历50多年,我国地铁里程不断攀升。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最新统计,2020年我国地铁运营总里程6200多公里,在建5000多公里,总历程达到超过一万公里。当前,我国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处于世界前五的水平。”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王耀东接受采访时说。  而地铁隧道病害与表面状态检测则是保障安全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否则,地铁隧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4月22日举行的聚焦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上,王耀东说。随着隧道病害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他和团队正在尝试将机器视觉、先进传感等技术引入相关检测,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加高效、智能。  隧道“体检”,从人工巡检到机器检视  地铁交通极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但是地铁隧道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如隧道裂缝、渗漏水、沉降、衬砌剥落、掉块等,给电客车安全运营带来挑战。  以隧道裂缝为例,王耀东表示,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岩层性质、岩土压力、混凝土收缩、结构移位变形、侵蚀破坏、施工遗留等都是潜在诱因。别是南方的过江过河隧道或地下水较丰富区域的隧道,如果产生裂缝产生就会产生渗漏水,影响地铁运行的安全。因此需要定期巡检,及时养护、维修。  王耀东还记得2012年回国之初跟随地铁巡检人员做现场数据采集的情形。“凌晨1点到4点,夜深人静,地铁停运,才会开始人工巡检,要用肉眼观察、手写记录。”  他表示,尽管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法、声发检测法、电磁波检测技术等不断提高检测精度,但速度低、效率慢,难以满足现代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维传感、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使用则为这项检测工作的提速、高效提供了新的契机。  “机器视觉的特点是效率高、可移动、非接触,特别是信息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也是隧道巡检的发展方向。”王耀东说。他和同事在不断尝试把机器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多维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隧道病害检测当中,这些智能巡检技术可以逐步代替人工,完成隧道基础设施的自动检测。  裂缝识别,让机器拥有“人眼”和“大脑”  “裂缝检测智能巡检技术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图像裂缝采集,利用高速相机和特制的辅助光源,保证采集到高质量的隧道图像 第二步是裂缝病害图像处理,对所有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匀光处理、连通区域分块化、噪声滤波等,提取纹理目标进行特征判断,最后识别裂缝区域,为后续速调维护提供技术支持。”王耀东介绍。  这些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如何让机器像人眼一样,全面、精细采集图像,并像人脑一样准确地识别裂缝种类呢?每一步做起来都不简单,都需要精细化的算法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克。  例如,他们研发了图像采集系统样机引入了线阵相机(进行连续拍摄形成二维图像,避免图像重叠和数据冗余)、面阵相机(针对隧道中照明不佳,进行大面积强光源补光)、定向运动设备(对隧道进行扫描式图像采集降低漏检率),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他们还开发出一套表面裂缝图像的批量识别软件,设计出核心算法进行图像处理。  经过近十年的“磨剑”,王耀东及团队成员克服各种挑战,2018年在发表于《铁道学报》的论文研究中,首次报告了基于局部图像纹理计算的隧道裂缝视觉检测技术。他们研发的一套图像采集系统实验样机,将线状激光光源、高速线阵相机、激光发生器、图像采集卡,安装在可调节移动式视觉检测平台上,可在隧道中进行巡检。然后将高分辨率裂缝图像分成子区域,针对性地进行算法研究,完成最后的检测。  “这种智能巡检技术有助于解放人力,服务地铁运维。”王耀东说。他坦言,从综合指标看,目前这种技术对于背景简单的普通隧道裂缝识别率比较高,可以达到84%以上。但对于比较复杂环境下的裂缝,识别率还有待提高。”。  2018年至今,随着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深入发展,对海量隧道图像的计算性能有了数十倍的提升,识别率也有较大提高。然而,王耀东表示,对于复杂恶劣环境下,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缺陷仍然很难检测到。  增强自主创新,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王耀东希望,在未来检测算法上,加强对不同类型纹理噪声的识别,提高图像处理的计算效率,进一步提高隧道病害检测效率。  为此,他们建立了隧道病害样本库,基于深度学习,对隧道表面病害图像多分类智能识别。为了更好地采集图像,他们还对采集系统进行了模块化研发,并研制了隧道巡检机器人,对隧道裂缝、三维形变、沉降进行检测。  目前,他们还在研制多种类、移动式隧道检测平台,如低速便携手推式(0-10公里/小时)检测平台,到中速紧凑自主行走式检测平台(0-30公里/小时),再到高速车载式综合检测平台(0-100公里/小时)的,以及路轨两栖式综合平台(0-60公里/小时)。对隧道、轨道多维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智能分析和大数据处理,最后生成区间报表提供给专业人员使用,用于隧道和轨道维护。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运维也处于世界前列。”王耀东说,但仍然亟需加强自主创新。他举例说,我国轨道交通智能数据采集设备、高精尖传感器还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设备有的一套系统单一功能,但因为技术被国外垄断,报价却达到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我们科技工作者还要继续努力,推动基础研究创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说,2035年我们国家要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这将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向大数据、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去发展,让老百姓出行更安全、更便利,乘坐舒适性更高。
  • 陈全胜谈食品品质与安全无损检测新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9&mdash 10日,&ldquo 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rdquo (以下简称:CBIFS 2015)在扬州市扬州会议中心举办。4月10日,作为CBIFS 2015分论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生成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四个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其中在食品安全检测及样品前处理技术专题研讨会中,来自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陈全胜教授做了题为&ldquo 食品品质与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rdquo 的报告。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陈全胜教授   报告主要分为三个内容,分别是食品品质智能化感官检验研究、食品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研发及食品加工过程在线过程监控研究。   陈全胜介绍道,人工感官不具有广普性,而食品品质智能化感官检验按照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食品智能化感官思路,利用视觉、嗅觉和味觉传感器分别模拟人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获取样品(如茶叶)色、香、味、形等信息,计算机模拟人脑对三种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照人工感官检验结果,构建一个模型实现仪器化,智能化评价。   对于食品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陈全胜首先谈到便携式近红外成分检测仪。介绍了对于不同食品状态,开发的不同的检测模块,和基于嵌入式系统仪器方面的研究成果。陈全胜着重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检测仪:&ldquo 高光谱成像技术(HSI)集成像分析和光谱分析于一身,光谱技术能检测其内部结构、化学成分等,图像技术能检测外观品质。因此HIS在食品、农产品内外综合品质检测上具有一定优势。&rdquo 报告中还介绍了其他食品中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如多光谱成像仪、荧光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可视化电子鼻技术等。   在食品加工过程在线监控方面,陈全胜列举果蔬智能化分级系统、食品农产品分选和包装过程智能化装备等。
  • 【食品安全小课堂】兽药残留检测技术难点——如何做好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
    【导语】检测的日常总是充满了各种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食品检测行业相关用户,岛津科技资讯通现推出“食品安全小课堂”专栏。内容涵盖——食品检测技术难点、方法验证、实验室管理、法规解读等相关内容,我们会不定期更新,敬请期待! 你是否发现有一些兽药无论你怎么用心做,结果都不尽理想?不是峰型差,就是回收率太低。其实很多情况下,这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兽药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 今天我们先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图片说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家可能没那么快反应过来,但如果我说青霉素类,是不是就秒懂啦。这可是兽残检测界响当当的“黑名单”!β-内酰胺类检测经常出现回收率低、甚至无法出峰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β-内酰胺类物质的不稳定性导致的。 图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左:青霉素类、右:头孢菌类)[1] 图1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含有自然界中罕见的β-内酰胺基母核,母核结构中两个稠合环不在一个平面上,β-内酰胺环中羰基和N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不能共轭,既容易受到亲电试剂的攻击,又容易被亲核试剂攻击[1]。因此,该类物质不稳定。有研究表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温度、pH、水分都较敏感[2],高温、水分、酸/碱条件都会加速该类物质的降解。 面对如此不安分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支支招。 1、标准品配置和存放▶ 不建议采用纯水、甲醇溶液配置标准品,建议采用50%左右的乙腈/水(V/V)溶液。▶ 配置好的标准储备液(如1000mg/L),放置在棕色瓶中于-18℃保存。建议用小瓶分装,不可反复冻融。▶ 注意一级浓标(1000mg/L)的有效期,推荐有效期为1个月。但具体可以存放多久,需要实验室应进行标准品期间核查后确定。▶ 稀释后的二级标准品储备液及线性用过后不要保存,只使用一次就好。 2、前处理注意事项▶ 麻利——尽可能缩短前处理的时间。▶ 尽量做到避光。▶ 可将耗材提前放置于低温处,必要时也可冰浴,尽量降低前处理过程的温度。 3、上机注意事项▶ 优先该项目上机。▶ 注意设置液相样品盘的温度,可设置为10℃。 以上建议基于小编的检验经验,欢迎大家在评论处讨论和补充哦~ 【食品安全小课堂】下期预告农残检测技术难点——谈谈农残基质效应那些事儿 参考文献[1].刘创基.动物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2].姜力群,嵇元欣,刘晶锦等.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J].药学进展,2008,32(2).
  • “食品安全检测新产品与新技术”研讨会举行
    ——2011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分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4月21-22日,2011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高峰论坛设有分论坛——“食品安全检测新产品与新技术”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在“食品安全检测新产品与新技术”研讨会上,5位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了报告,内容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产品、食品安全研究动态、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 湖南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黄志强报告题目: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   黄志强研究员的报告从当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谈起,进而谈到了食品安全检测的现实需求与检测项目种类。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对检测方法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可以获得丰富的物质结构信息。他重点介绍了质谱、色谱及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运动,总体介绍了目前各大主流仪器厂商推出的相关仪器。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颖报告题目: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陈颖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食品掺假是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PCR等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动动植物种类及成分的鉴别 高附加值功能食品及保健品的鉴伪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产地溯源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新陈度鉴别。但对违禁添加的化学物质或较难提取核酸的食品的鉴伪是分子生物学手段遇到的棘手问题,所以多种检测方法联合使用,具有单种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唐英章报告题目:食品安全研究动态   唐英章研究员在报告中说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在时代的进步中加入了新的内涵,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手段涵盖了感官检验、重量法、滴定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微生物分离鉴定、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大型分析仪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 高通量、快速技术,联用、组合技术,现场、便携技术,在线、实时技术,无损技术,指纹图谱、多维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   除此之外,作报告的还有: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王兵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 利用高科技测试设备确保食品和营养安全——赛多利斯折光率仪和过程分析技术 Yamada Yoshiaki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液相色谱产品专家 Chromaster在食品安全检测当中的应用   附录: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www.food2011.com
  • 华夏科创:食品安全检测居然成了一个产业
    “十二五”开局之年,食品安全检测产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张新民在微博上最大的爱好,是记录他那飘忽不定的行踪。从北京到上海到嘉兴到武汉??这是他最近的轨迹。   从业20年,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让张大跌眼镜。"现在我在北京的时间非常少,我搞仪器到现在4万小时了,五年前无论怎么展望未来,也不可能展望出来现在这个盛况!你不会想到仪器还能这么用,全世界也没这样干的!"在电话那头,张很是兴奋。   华夏科创创办于2001年,当时张新民对公司的定位是四个方向:水质监测、食品安全监测、军用油料化验以及工业过程检测。"原来我们以水质检测为主,三年前做食品安全检测,其实是带着一种将信将疑、半信半疑的心态的。"对于目前专注的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张直言,"我一直认为这不应该成为一个产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检测能解决的问题。"在做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后的第三年,市场却在风云变幻中给张带来了巨大机会。   "国家政策现在要求,食品生产许可证已经到期的企业,在重新申请许可证时,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规模,需要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的能力。你可以自建相应实验室,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做。"张介绍说,"比如去年要求所有乳制品企业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测能力,前段对瘦肉精专项整治,对肉制品相关企业也是这样的要求。"张对公司经营模式进行转型更新。"原来是生产制造型,以后可能转型成服务制造型,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从卖单台仪器,再到提供食品安全检测解决方案,甚至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通过服务带动解决方案的完善,提升技术水平。"在这一年半时间里,事情并不那么容易。"还有些需要扫清的障碍,比如第三方检测服务包括一些仪器的资质,不能取得资质就没法得到公信力。国家需要进行管理,发布标准,国家已经在着手这个工作。"华夏科创已经在四川进行相关试点,今年会拓展到浙江等地。   如今,华夏科创服务的客户,已经从最初的农业质检部门拓展到农产品养殖生产基地、相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终端销售商。"在业务聚焦后,业绩反倒提升更快。2010年我们的业绩是3000多万,但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做到3000多万,预计今年的业绩至少能翻一番,明年估计能再翻一番。"而市场蛋糕也正在呈数量级地增加。"以前主要是卖给县以上的相关质检部门,县以下很少有,现在甚至到很多镇里面去了,产品走向更加基层。如果是卖到县里面,全国一共是2800多个县,但卖到镇里面,那个市场容量就非常大了。"市场的变化推动了华夏科创产品的创新。"现在做的仪器是把实验室的仪器做小了--小型化、便携式、专用化,快速检测。这样就可以把成本降低,操作更简便,可以在基层让非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和使用。"张新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奔走于各地质检部门,参与到各地关于建设检测市场实验室的讨论中。"浙江讨论过一轮,兰州也在讨论,我们需要参与进去,了解他们的思路,调整我们的产品结构,最后把仪器卖出去。"张最近的一个主要落脚点是浙江嘉兴。华夏科创成功申请国家发改委关于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产业化项目,并决定在浙江嘉兴建产业基地。"必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十二五'开局之年,嘉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五个重点,我们把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产业列入了嘉兴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现在要做的是把优先名次排到前面去。""我需要去游说政府,最好是能影响它,最差你必须要了解它。"
  • 中国二十冶集团钢结构无损检测获国际标准领域认证
    7月15日,中国二十冶集团试验检测中心收到国家实验室CNAS认证证书,标志着中国二十冶集团钢结构无损检测获得国际标准领域认证认可。   目前,中国二十冶集团试验检测中心已具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实验室CNAS认证、上海市实验室认可证书。具备的检测能力包含15个类别、82个检测对象,393个检测参数。   检测中心所有员工均持有上海市建设检测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书涉及检测项目30项,共计177个 且拥有欧盟无损检测EN473认证证书、CWI国际焊接检验师一名 美国无损检测协会ASNT资格认证II级证书四名。   在参加实验室国际比对的过程中,包括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低合金钢中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洛氏硬度、钢的低倍组织缺陷等级和金属材料夏比冲击试验,结果均为满意。证明了中国二十冶集团试验检测中心具备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检测能力,为迈向国际检测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