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烫印材料

仪器信息网烫印材料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烫印材料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烫印材料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烫印材料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烫印材料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烫印材料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烫印材料相关的解决方案。

烫印材料相关的资讯

  • 报告称无糖饮料存隐患
    日前,英国食品标准署表示将重新对阿斯巴甜展开研究,希望弄清楚为何长期以来总有部分人群声称食用后身体产生不良反应。专家指由于仍存有学术争议,有关产品应该在包装上标明成分。 记者日前在英国食品标准署网站上看到了这份声明。声明称,将开始对阿斯巴甜展开新的研究,聚焦为何有人报告对这种人工甜味剂产生不良反应,包括声称食用后引发头痛、腹痛等不同的症状。   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并一直使用在多种“无糖”食品中。包括各种常见的饮料和小食中,该署首席科学家安德鲁魏吉表示,这个研究不是针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的,原因是它的安全性已经被证明。   据这份声明称,英国食品标准署仍然会视阿斯巴甜为可安全消费,也不推荐改变它的使用现状,但是该署指知道有部分人会把身体不适和消费阿斯巴甜联系起来,所以认为研究很重要,将有助增加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据悉,有关研究将在7月份开始,并按照欧洲的标准进行,预计将会耗时约18个月。目前,正处于鉴别和选择实验自愿者的阶段,希望有关结果能在2011年初发布。   专家:明确标示成分由消费者选择   记者昨日在市面看见,阿斯巴甜已经作为一种取代蔗糖、白砂糖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之中,这些产品大多标注“无糖”。例如可口可乐的零度可乐含有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啤儿茶爽等都有阿斯巴甜成分,不过记者发现百事可乐新上市的极度可乐将其写为甜味素(含苯丙氨酸)。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告诉本报记者,阿斯巴甜是最常用的甜味剂,对于英国重启研究,他并不意外,因为各国对阿斯巴甜可以有不同规定,甚至有些国家禁止添加。   鉴于目前阿斯巴甜仍在学术范围惹起争论,专家呼吁产品应尽量明示,由消费者去选择。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傅亮质疑百事可乐甜味素(含苯丙氨酸)的写法不是一个标准术语。“不管天然或合成成分,标签都必须明确标示名称,在食品添加剂中并没有‘甜味素’这个说法,也没有这个国家标准。”(刘俊)   链接一   国外阿斯巴甜禁用情况   反方:2007年,印尼考虑禁用阿斯巴甜。2008年,菲律宾有议员希望禁用阿斯巴甜。同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引入禁用阿斯巴甜法案,夏威夷也申请FDA解除对阿斯巴甜的使用批准。   正方:阿斯巴甜在全球近100个国家被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味素和增味剂,一些国家批准使用已超过20年。 (刘俊)   链接二   市面部分含人工合成甜味剂食品和饮料   百事轻怡:甜味素(含苯丙氨酸)   可口可乐健怡:安赛蜜   健力宝部分口味:安赛蜜   乐事部分薯片:阿斯巴甜   可比克部分薯片:阿斯巴甜   格力高部分百力滋:阿斯巴甜   喜之郎乳酸果冻:甜蜜素   四洲紫菜番茄味:阿斯巴甜   洽洽香瓜子:甜蜜素、安赛蜜   卡乐B粟一烧:阿斯巴甜   绿箭粒装:甜味素、安赛蜜   益达:甜味素、安赛蜜   劲浪口香糖:甜味素、安赛蜜   娃哈哈AD钙奶、营养快线:阿斯巴甜、安赛蜜 (刘俊)
  • 海底捞骨头汤及饮料系勾兑 涉嫌欺诈
    有媒体22日曝光,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骨头汤以及饮料均系冲兑,而且新员工培训时,会学习如何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以及饮料的成分。对此,中新网财经频道从海底捞官网公布的企业声明中看到,海底捞承认骨头汤及饮料确系勾兑。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对媒体表示,海底捞隐瞒产品信息,涉嫌欺诈。   海底捞官网截图。      海底捞《关于媒体报道事件的说明》。   媒体曝海底捞骨头汤及饮料系勾兑 教员工避答汤料成分   味千“骨汤门”还未画上句号,海底捞又被曝光骨头汤及饮料系勾兑而成。   据22日的《城市信报》报道,知名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骨头汤以及饮料包括柠檬水和酸梅汤等均是冲兑而成。此外,海底捞新员工培训时,培训老师会特别提醒,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以及饮料的成分。   据报道,该媒体记者卧底海底捞,参加新员工培训时,培训老师高洁(化名)曾特别提醒说,“如果有客人问,你们的骨头汤怎么这么白、怎么这么好喝的时候,你的回答一定要注意。虽然我们的骨头汤是各种料兑的 ,但是你一定不能这么和客人说,你就说‘不好意思,我个人了解得也并不全面,我们吧台有专门的资料,您可以到吧台那查看’。而且我们提供的柠檬水和酸梅汤,也都是兑制的,但是最近卫生部门特别注意添加剂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这么跟客人解释:‘你好,我们的饮料都是由经过ISO资质认证的大厂家提供的’,不能直接说是我们自己兑制的。”   对此,海底捞22日在其官网发表说明,称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确实为勾兑而成。海底捞回应称:“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均由带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给我们提供的原材料,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索票,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个门店按照总公司标准统一规定的配比和比例进行配制。”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应提供符合各项国家标准的产品,即使产品并未违法,但也不能故意隐瞒产品信息。邱宝昌称:“消费者具有知情权,如果企业刻意隐瞒,严重者即涉嫌欺诈。”   海底捞丸子和肉类不称重 筷子掉地捡起来继续用   据22日的《城市信报》报道,除了汤底和饮料系勾兑而成外,海底捞还存在肉类不称重等问题。   据报道,海底捞店里一些由店员手工捏制的滑类菜品,如包心蟹丸、翡翠墨鱼丸、脆骨丸等,在制作时并未进行称重。店内员工称,自己已经捏了好几年的丸子了,捏出来的丸子都差不多,无需再称了。   此外,海底捞卫生问题也堪忧。据报道,记者在海底捞工作期间发现,部分员工在将筷子装进筷子套时,都未戴一次性手套,筷子套也是之前已经用过的。因为筷子横七竖八地插在筐子里,员工在装筷子的时候,记者曾两次发现,在装筷子的过程中,筷子掉到地上了,员工捡起来后未进行清洗就直接装进筷子套里。   对于曝光的各种问题,海底捞回应称,这些问题确实可能在个别门店客观存在,将根据媒体反应的情况,全面进行整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餐饮大牌纷纷走下神坛 消费者何时吃得明白?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味千的“骨汤门”到DQ“奶浆门”,再到肯德基和永和的“豆浆门”,餐饮大牌们纷纷走下神坛,食品安全话题再次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号称用猪骨熬制的味千拉面汤底其实是用浓缩液兑制而成,其“猪骨汤精”也非进口,而是产自山东泰安。此外汤底钙含量被夸大,味千深陷“骨汤门”和“鉴定门”,涉嫌虚假宣传。   此外,肯德基豆浆被爆出是用豆浆粉冲泡而成,企业回应称“从未宣称是现磨现做”。除了宣传问题外,肯德基炸鸡用油被称每4天更换一次,后厨食品卫生被指"触目惊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食品安全到虚假宣传,餐饮大佬频出问题。众企业在大赚特赚的同时,消费者何时才能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 必胜客员工误将汤匙粉碎 制“金属”饮料出售
    由于店员操作失误,将一把金属汤匙混入碎冰机里,粉碎后的金属屑末漂浮在冰沙里,上海必胜客一餐厅居然将如此制成的“金属”饮料出售给顾客,结果导致一名3岁儿童食用后体内“铬”含量严重超过国家安全标准。事发2个多月后,必胜客餐厅虽承认上述事实,但就是迟迟不愿与顾客达成谅解。   今年8月1日中午,顾客陈峥和家人至必胜客公司在上海市龙茗路开设的餐厅就餐。在就餐过程中,发现必胜客出售的3杯“香芒冰情”冰沙类饮料、1杯“红黑双莓”冰沙类饮料中含有大量漂浮物。在与店方交涉后,服务员以锡箔纸为由搪塞,并强行收走上述饮料。在其收走前,陈峥用汤匙取了一勺“香芒冰情”,结果发现漂浮物竟然是带有尖锐棱角的金属小碎屑。当时,他们家人都已经饮用了上述饮料,且先上的一杯“香芒冰情”已经被3岁多的小孩基本吃完了。   随后,陈峥与必胜客公司进行了多次交涉,并在消费者协会、警方、食药监局等机构的督促下,必胜客公司才承认造成上述情况系因该店员工在制作冰沙时操作失误,将一把金属汤匙与冰块一起放在打冰机内打碎,又未按流程销毁,直接将受污染的饮料出售给顾客。   据陈峥讲述,小孩在第二天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经X光检测,小孩腹部L3右侧横突旁小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异物可能(注:医学上所称光检测出的高密度影最有可能的就是金属异物),因小孩无法承受手术,故医生只得建议密切随访。1个月后,小孩因腹部不适再次至儿科医院就诊,经粪便检测,有隐血,经体内微量元素检测,铁含量下降。   经咨询专家及查询相关资料,如该带有棱角的金属屑留在小孩腹中,会造成肠包块、结石 金属与胃酸等体液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人体内金属含量变化 金属碎屑刺破血管进入心、肺、肝、肾、脑等人体脏器 排出体外时划破小孩稚嫩的肠道肛门等消化器官的多种可能。而随着腹部蠕动及血液流动,X光检测也存在盲区。   而陈峥在内的4名家人也于8月2日到瑞金医院集团附属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虽经检测未查出腹部有高密度影,但医生称随着腹部蠕动及血液流动,X光检测存在盲区,故医嘱他们密切随访。   另经检测,必胜客餐厅的问题饮料中出现的金属碎屑为铁、锰、铬、镍的不锈钢成分,但其中的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过国家安全标准,而铬金属一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铬盐又属于强致癌物质。   事情发生后,必胜客公司虽多次与顾客协商调解处理上述事件,但仅同意赔偿顾客1000元餐券,陈峥认为必胜客公司缺乏必要的诚意,故一直协商无果。   此外,当时除陈峥家一行人外,在该餐厅有几十人在就餐,不能排除其他顾客是否也食用了被金属铁屑污染的问题饮料。目前,闵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介入调查。
  • “含糖饮料”没告诉你的秘密-糖度含量引领健康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微糖"含糖量惊人,相当于10颗方糖,一点也不"微"。检测也发现,民众以为含糖量应该是全糖三分之一的"微糖"饮料,其实含糖量都超过三分之二。 入伏以来,果汁饮料是老百姓的消暑必备首选。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果汁饮料的主要成分就两种,分别是水和白砂糖。还含有柠檬酸、柠檬酸钠、维生素C、食用香精等辅料。这篇文章我们就好好谈谈糖的问题!你知道了这些还不够,你知道一瓶饮料中到底含多少糖吗?酒泉检验检疫局的工程师将用仪器检测的数据告诉你。 将ATATGO(爱拓)全自动折光仪RX-5000a和分析天平开机预热30分钟,将预包装饮料打开,倒入于高脚杯中,用吸管吸取一滴饮料放入仪器中进行检测。按下开始键,开始检测。三分钟以后,仪器响起了滴滴声,检测完成。检测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纳尼?饮料中的含糖量有11.1%,这么高啊! 然后工程师用电子天平称量了一颗硬糖的重量,一颗糖有多重呢?马上为您揭晓?如果1瓶饮料按照450毫升算的话,饮料中含有50.4克糖,相当于你短时间内喝掉了12.5块糖。当然各位也不需要紧张糖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我们平时摄入的食物80%以上是碳水化合物,只要不暴饮暴食,相信对我们的健康没有影响。有小朋友的家长要引起注意啊! 本实验通俗易懂,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一个好办法,想要知道饮料的含糖量,可以看饮料包装上面的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就可以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答案哦. 该饮料的营养成分 果汁含量大于等于5%甘肃酒泉检验检疫局综合实验室食品检测工程师史海军工作照(供稿:甘肃酒泉检验检疫局) 所以果汁饮料之外的其它茶饮料样品的糖度测量可以参考此操作进行。欲了解更多产品资讯,或有样品需要测试请联系ATAGO中国分公司:www.atago-china.com 020-38393021,竭诚为您服务。 ATAGO(爱拓)中国市场部(宣)
  • 每天一杯含糖饮料,心脏病风险增加42%
    近年来,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高消费会导致肥胖以及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JAHA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California Teachers Stud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每一口饮料都在要你的命。与很少喝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一杯237克含糖果汁饮料,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2%,每天一杯含糖瓶装饮料,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9%,卒中风险增加21%。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106178名平均年龄在52岁的女性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所有人都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病史。含糖饮料分为3种:含能量软饮料、含糖瓶装饮料、含糖果汁饮料。将饮用频率分为很少或从不、每周小于1份,每周大于1份至每天小于1份、每天大于1份。其中,一份含糖瓶装饮料或含糖果汁约为237克,一份含能量饮料约为355克。总的来讲,在所有参与者中,4.3%是含糖瓶装饮料的日常消费者,0.4%是含糖果汁饮料的日常消费者,3.1%是热量软饮料的日常消费者。在平均20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8848例心血管事件、2677例心肌梗死、2889例血管重建手术和5258例卒中事件。在调整了风险因素后,研究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具体来讲,与很少饮用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19%,首次血管重建手术风险增加26%,卒中风险增加21%。对含糖饮料分类研究发现,与很少饮用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超过1份含糖果汁饮料(237克)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2%,每天饮用超过1份含热量软饮料(355克)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3%。不同类型的含糖饮料与CVD关系研究人员表示,含糖饮料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例如,糖会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和胰岛素浓度,进而增加食欲并导致肥胖,而这一系列事件可以影响代谢和心血管疾病。此外,血液中过多的糖与氧化应激和炎症、胰岛素抵抗、不健康的胆固醇谱和2型糖尿病有关,这些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缓慢变窄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强调,由于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经常饮用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数据,女性每天从食物或饮料中摄入的总糖分应限制在25克以下,男性每天的摄入量应少于38克。但是,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除此之外,含糖饮料还会增加癌风险。2019年7月,法国第十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顶级医学期刊" BMJ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00ml含糖饮料会导致患癌整体概率增加18%,患乳腺癌概率增加23%,含糖饮料的摄入与总体患癌风险呈正相关,果汁也不例外。2022年6月,哈佛医学院、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营养学会旗舰年会》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分析了含糖饮料与肝癌的关系。研究表明,与从不喝含糖饮料或每月喝少于3杯的人相比(每杯355ml),每天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风险高78%。而用水、无糖咖啡、茶代替含糖饮料可以显著降低患肝癌的风险。综上,含糖饮料是很多疾病的潜在可改变风险因素,这一切都表明,含糖饮料没有营养价值,会导致超重和肥胖以及一些相关的慢性疾病。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1/JAHA.119.014883https://doi.org/10.1136/bmj.l2408
  • 北京化工大学汪晓东教授AFM:基于相变材料的“三明治”结构新型红外隐身材料
    热红外隐身材料可通过降低表面红外发射率或温度,实现目标物体的红外隐身功能。然而,随着红外探测仪器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对红外隐身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降低红外发射率或表面温度的单一调控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温物体的红外隐身需求。近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汪晓东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MXene膜、交联聚酰亚胺气凝胶及其与赤藓糖醇复合的三明治结构功能复合材料,将低发射率、热温调控、隔热相结合,实现了高温目标物体的长效红外隐身。该研究成果以“Long-Term Infrared Stealth by Sandwich-Like Phase-Change Composit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via Synergistic Emissivity and Thermal Regula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敬建伟,通讯作者为刘欢副教授和汪晓东教授。该课题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此三明治结构复合体系中,最下层为各向异性聚酰亚胺气凝胶层,其特殊的层状堆叠结构和极低的热导率,可隔绝高温物体大部分热量的传输;中间层为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层,利用赤藓糖醇的高显热和潜热吸收,保证复合体系的动态温度调节能力;最上层为MXene膜,其在3~5 μm和8~14 μm两个大气窗口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发射率分别仅为0.315和0.253,为体系表面提供了极低的红外发射率。图1 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示意图及MXene膜的制备流程与性能最下层的聚酰亚胺复合气凝胶为多层状堆叠的微观结构,有利于平行通道方向上的热量传递,阻碍垂直于通道方向的传热(导热率低于43.5 mWm-1K-1),进而提升隔热效果。气凝胶高的孔隙率(大于88%)和耐高温稳定性(热分解温度高于500 ℃),为其在高温隔热领域的长期应用提供了保障。图2 聚酰亚胺气凝胶的基本特性中间层的聚酰亚胺气凝胶/赤藓糖醇相变复合材料的过冷度大,且具有较高的熔融焓(315 J/g以上),能够在高温下吸收大量热量,在极低温度下予以释放。相变复合复合材料高过冷和高焓值的特性恰好与高温热伪装应用相契合。热红外成像结果显示,低发射率有助于高温物体表面保持稳定的低热辐射温度;气凝胶阻碍了热量向外扩散与传递;相变复合材料有效减缓了表面温度的快速升高。图3 聚酰亚胺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及红外隐身性能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在250、300、350、400和450 ℃的热台上加热2.5小时,其表面的红外探测温度仅为38.6、43.2、49.7、53.7和66.1 ℃,显著降低了高温目标的热辐射温度。此外,MXene膜在X-波段的总电磁屏蔽效能为65.58 dB,约72.3% 的入射电磁波通过MXene膜时被衰减,赋予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优异的电磁干扰屏蔽性能。此项研究为实现高温目标物的长效红外隐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图4 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的高温红外隐身及电磁屏蔽性能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 2 /adfm.202309269
  • 可口可乐回应饮料致癌:所用焦糖色素不会致癌
    美国一家消费者组织(CSPI)近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称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等其他饮料食品采用的焦糖色有致癌成分。美国饮料协会、美国食品饮料和消费者制造商协会对此发表了正式驳斥和澄清声明。昨天,可口可乐公司也发布声明称:焦糖色绝不会致癌。   “我们的饮料是完全安全的”,可口可乐公司对公众利益科学中心(CSPI)回应表示,CSPI很不负责任地在声明中质疑我们饮料中所使用的焦糖色的安全性,并无端挑起消费者对癌症的担忧。“事实上,研究表明,我们产品中使用的焦糖色不会导致癌症,而且也不含有CSPI所声称的2-MEI”。   可口可乐表示,微量的4-MEI存在于大量的食品和饮料中,包括可口可乐。通常烹饪过程中发生“褐变反应”就会形成4-MEI,甚至在普通人的厨房里,也会产生4-MEI.   美国饮料协会的声明称:4-MEI并不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4-MEI几乎是无处不在,多种食物和饮料中都有轻微含量。这家协会甚至表示,此次关于禁用4-MEI的呼吁,不过是“某一家长期致力于攻击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倡导组织又一次企图威吓消费者而已”。   针对美国公众科学中心(CSPI)日前发布的关于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以及其他饮料公司产品中广泛运用的焦糖色素可能致癌的报告,可口可乐公司以及美国饮料协会、美国食品饮料和消费品制造商协会纷纷发表声明驳斥,称饮料中使用的焦糖色并不会导致癌症,并指责CSPI的报告“不负责任”。   据17日刊出的英国《每日邮报》、香港《联合早报》等报道,CSPI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含的两种焦糖成分可能引发癌症风险,应该被禁用。引发他们担忧的成分是人工合成的褐色色素焦糖色素。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色素可导致数千人患上癌症。   CSPI警告说,虽然美国当局一直准许使用焦糖人造色素,但这两种人造焦糖色素成分与在家中使用平底锅将糖煮融成焦糖不同,它是由糖、阿摩尼亚及亚硝酸盐在高压高温下产生化学作用而成,过程中会产生2-MI和4-MI两种化学物。美国有研究证实2-MI和4-MI会令实验室老鼠罹患肺癌、肝癌、甲状腺癌或白血病。CSPI成员之一的一名加州大学研究员更指出在五款不同品牌的可乐产品中,发现明显的4-MI。因此CSPI督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禁止在深色饮料中对氨焦糖的使用。   对此,可口可乐公司昨日向媒体发表回应表示:“我们的饮料是完全安全的”,并指责CSPI的推断完全没有依据。   “CSPI很不负责任地在声明中质疑我们饮料中所使用的焦糖色的安全性,并无端挑起消费者对癌症的担忧。CSPI一直宣称是服务于大众的非政府组织,但此举却是对公众的损害而非服务。事实上,研究表明,我们产品中使用的焦糖色不会导致癌症,而且也不含有CSPI所声称的2-MEI。微量的4-MEI存在于大量的食品和饮料中,包括可口可乐。事实上,通常烹饪过程中发生"褐变反应"就会形成4-MEI,甚至在普通人的厨房里,也会产生4-MEI。”可口可乐称,“CSPI对人类健康和癌症的推断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我们有责任质疑Jacobson先生的声明,并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   同时,美国饮料协会(ABA)对CSPI的报告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称:“4-MEI并不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4-MEI会导致人类癌症。世界各地的任何健康监管机构,包括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内,均未曾表示4-MEI是一种人类致癌物。此次关于禁用4-MEI的呼吁,不过是某一家长期致力于攻击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倡导组织又一次企图威吓消费者的行为而已。”   而美国食品饮料和消费品制造商协会(GMA)也立刻做出声明回应表示:“很多食品及饮料中含有微量4-MEI。并没有证据表明4-MEI引发癌症,或者会给人类带来其他的健康隐患。此外,全世界没有一个健康监管机构,包括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在内,指出4-MEI是一种已知的对人类有害的致癌物质。   针对国外机构有关焦糖色素致癌的研究报告,可口可乐公司予以否认。记者昨天从各大超市获悉,可乐系列产品销售正常,未见明显变化。
  • 欧盟批准蔗糖脂肪酸酯用于调味饮料
    据欧盟网站消息,8月29日欧盟发布(EU)No818/2013号委员会条例,修订了(EC)No1333/2008号法规附录III,批准蔗糖脂肪酸酯用于水基澄清调味饮料香精,在香精中的最大用量为15000mg/kg,成品中的限量为30mg/L.   本法规自发布之日起第20天生效,所有条款都将具有法律效力并直接适用于所有成员国。   蔗糖酯是蔗糖脂肪酸酯的简称,其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首先,蔗糖酯具有乳化作用,在制备O/W型乳剂时,如甜牛奶、纯牛奶、乳化饮料、混浊果汁饮料等,通常选用平衡值较高的蔗糖酯,所制得的乳剂可以任意稀释,可防止蛋白质凝聚和油脂上浮,不会产生沉淀、分层、油圈等问题。另外,蔗糖酯还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在饮料生产过程中,蔗糖酯呈现出良好的乳化和分散功能,且蔗糖酯本身没有异味,不会对饮料的风味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是饮料在吞咽时具有滑爽感且无腻味。   在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一是掌握欧盟发布(EU)No 818/2013号委员会条例,批准蔗糖脂肪酸酯用于调味饮料香精的消息 二是在使用添加剂过程中尚须严格把控用量,切勿盲目使用 三是加强产品检测,保障产品顺利出口。
  • 【综述】红外隐身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隐身材料的开发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红外隐身效果受温度和红外发射率的共同影响,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因素上,从而限制了红外隐身产品的有效性。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西安工程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印染》期刊上网络发表了以“红外隐身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陈海通,通讯作者为王进美教授。本文介绍了各类红外隐身材料的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包括基于不同的材料在红外隐身领域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红外隐身原理在了解红外隐身机理之前,深入研究其探测原理有利于更好地规避和反制。隐身技术与探测技术双方是相互抵制的关系,二者都是围绕目标和背景两个对象进行展开,探测是通过不断放大目标与背景的差异,从而识别出目标,隐身则是缩小两者的差异。例如,在飞机上,不同的探测器通过六个相应的特征——声学、视觉、烟雾、雷达、红外和轨迹特征来探索它们存在的迹象。红外探测主要基于热成像原理,加之物体本身就是红外光源。红外波可以覆盖0.76~1000μm的范围,可细分为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近红外波(NIR,0.76~1.5μm),短红外波(SWIR,1.5~ 3μm)、中红外波(MWIR,3~8μm)、长红外波(LWIR,8~15μm)和远红外波(FIR,15~1000μm)。由于地球大气层吸收了大部分红外线,仅对3~ 5μm和8~14μm范围内的电磁波相对透明。因此,在两个大气窗口中隐藏目标的自发辐射是击败红外探测器的有效措施。图1 各种波段的比较及相应的隐身应用除此以外,材料性质、表面粗糙度和厚度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红外发射率。考虑到材料的自身特性,其红外发射率与原子核和外核电子的相对位移(正负电荷中心不一致产生的电偶极矩)密切相关,带负电的外核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会受到外电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体现在复介电常数、电导率和晶格振动对材料红外发射率的影响上。红外发射率的复介电常数实部依赖性主要受材料的极化度控制,与本征极化偶极矩数、离子半径、晶格常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表面粗糙度对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可归纳如下:一方面,入射辐射在物体不平整表面的漫反射增加了物体表面吸收红外辐射的机会,导致吸收率增强;另一方面,凹凸不平的表面提高了辐射体的相对辐射面积,从而增加了辐射能量和相应的发射率。此外,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红外发射率也会增加。金属材料的热辐射特性发生在几微米的表层,可以认为表面特性和发射率与厚度无关。对于大多数非金属介电材料,辐射都有一定的穿透深度。因此,非金属电介质和半透明材料的发射率不仅取决于它们的表面状态,还取决于样品厚度。红外隐身方法点源探测和成像探测是两种主流的红外探测方法。点源探测主要与探测距离有关,可检测到的最大距离R。为了最小化目标检测距离,红外辐射特征J越小越好。成像检测主要是利用背景与目标间的热辐射能量之差进行测试。一般来说,发射率高,物体很容易暴露在红外探测器下。为了实现红外隐身伪装,背景和目标物体之间的红外发射强度差异应该足够接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降低辐射能E对于红外隐身是必不可少的。控制目标表面温度和降低目标表面发射率ε是获得良好红外隐身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到目前为止,控制表面温度的主要方法是热隔离和热通量控制。理想的绝缘材料是空心玻璃微球(HGM)、气凝胶、热毯、纳米纤维膜、微/纳米多孔泡沫、软木和皮革等隔热材料。其中,HGM和气凝胶在红外隐身领域应用较多。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同样明显,因为环境等限制条件,有时物体的表面温度很难改变,所以当物体的T难以改变时,具有低ε的产品具有出色的红外隐身能力。根据Hagen-Rubens定律,电导率与低ε正相关。例如Cu、Ni和Al等金属,以及一些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PANI)是低ε材料。但是金属在可见范围内具有高反射率,这会降低视觉伪装效果。因此,金属材料一般被用作填料。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金属填料进行改性来实现低发射率与低光泽度的兼容。综上所述,实现红外隐身的最佳途径是削弱和调整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特性,同时使其尽可能接近背景。因此,将“目标+背景”的组合识别为“与背景相似的物体+背景”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欺骗检测器。红外隐身材料隔热材料中空微珠作为隔热材料具有超微小孔隙结构、空心结构或多层结构等特点,因而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将其作为填料可以显著降低目标热量的传导,从而有效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2018年,焦钰钰团队开发了一种由纯无机矿物组成的玻璃微珠,该微珠会与基体表面形成一个中空气体层从而阻断热传导,因其蜂窝中空结构故,而它的导热系数很低,涂层具有非常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同时,中空玻璃微珠可以将太阳85%以上的热量反射阻隔在基体表面。PAKDELl团队在2020年将空心微珠颗粒与TiO₂纳米粒子共混,制备了织物用隔热涂料,涂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并降低了织物的可燃性,另外空心微珠颗粒的存在及其浓度也会直接影响织物的近红外反射率。该团队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证明空心玻璃微珠防止涂层织物快速散热,此功能可以应用于保暖织物,还可以减少从室内空间到建筑物外的热量损失,进而有效提升红外隐身性能。凝胶系列中的气凝胶具有极低的密度、低导热性和高比表面积,是一种具有3D互穿网络的高度多孔材料。空气层分裂成小块,可以抑制热量的相对流动。此外,气凝胶骨架赋予固体热传导路径复杂而漫长,从而增强散热能力。2020年,ZHANG的团队开发了双向各向异性聚酰亚胺/细菌纤维素(b-PI/BC)气凝胶,它们具有良好的各向异性成型性、质量轻和出色的隔热性能(图2)。与单一的PI气凝胶和其他商业绝缘材料(聚氨酯和聚苯乙烯泡沫)相比,b-PI/BC气凝胶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地阻止了传热,并具有稳定的隔热性能(图3)。图2 b-PI/BC气凝胶的合成流程图3 与其他商业绝缘材料相比,bPI/BC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此外,WU的团队在2022年通过改变CuS的添加量和热还原策略设计了rGO/CuS复合气凝胶。CuS的添加有效地调节了红外发射率和隔热性能。加热30 min后,由于其多孔结构,它会保持原始温度。因此,层压多孔结构和多组分赋予复合气凝胶隔热和红外隐身多功能性。该团队还通过简便的溶剂热法和随后的冷冻干燥制备了rGO/CuS@PCM气凝胶(图4)。它们在8 ~ 14 μm的红外发射率从0.82调节到0.59。虽然气凝胶是当前密度最小、隔热性能最好的固态材料,但其存在强度低、易碎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图4 rGO/CuS@PCM气凝胶制备过程示意图相变材料相变材料(PCM)由于其卓越的热管理能力在红外隐身功能材料领域受到特别关注。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化再应用于红外隐身涂层中。相变微胶囊(MPCPs)是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储能材料,其原理是通过相变材料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来调节温度。GU Jie团队在2021年采用二十烷作为相变材料(PCM),三聚氰胺、尿素和甲醛(MUF)作为壳材料形成微胶囊。然后,将聚苯胺(PANI)沉积在这些微胶囊的表面以形成了具有温度控制和低红外发射率的双壳微胶囊(DSM)。经测试,具有1.354 mm厚涂层的红外隐形织物可冷却高达11.2 ℃,并且控温过程持续27 min,红外发射率达到0.794。该面料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显著的红外隐形效果和良好的耐用性(图5)。图5 红外隐形织物的红外图像然而传统的PCM通常表现为具有固定转变温度的刚性固态或流动液态,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特别是在多波段隐身和多场景中。因此,很多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良,例如2023年DENG团队首次设计并构建了一种用于同步视觉/红外隐身的本征柔性自愈合相变薄膜。该相变膜具有固-固相变行为,转变温度(从38.8 ℃到51.1℃)和热函(从79.7 J/g 到116.7 J/g)可调,该相变薄膜可定制不同颜色和多种配置,在多场景下展现极佳的视觉隐身功能。此外,该相变薄膜具有热管理能力,并在各种温度下对目标物表现出红外隐身性能,且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500次循环)和出色的柔性。此外,PCM与气凝胶结合的复合材料也可以达到优秀的红外隐身效果,在2019 年,LYU的团队首先制备了Kevlar纳米纤维气凝胶(KNA)薄膜,然后与PCM结合以获得KNA/PCM薄膜,发现具有热管理功能的KNA/PCM复合薄膜在太阳光照的室外环境中表现出优秀的红外隐身性能。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还提出了一种由隔热层(KNA薄膜)和红外吸收表面层(KNA/PCM)组合的结构,以隐藏红外检测中的热目标。与其他红外隐身材料相比,KNA−KNA/PCM组合结构涂层靶材由于优异的隔热性和超低红外透过率,红外隐身性能更优秀。这样的结构在未来军事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为红外隐身技术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纳米结构材料纳米结构材料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表现出均匀的吸波特性。因此,它在红外和雷达波隐身材料的应用较多。由于红外光的波长远大于纳米颗粒的尺寸,导致纳米材料对红外光具有高透过率,使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变得很微弱,从而实现红外隐身效果。为了促进材料的多通道相容性,由两种或多种组分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显著增强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研究发现,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核和壳组分的相互修饰来调节。由于壳成分存在于核壳结构的外表面上,所以表面功能的操纵可以有效地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近年来,由结构核和功能壳组成的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在低发射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WANG团队通过在SiO₂颗粒表面上层层组装剥离的LDH(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和DNA生物分子,成功制备了SiO₂@DNA-LDH(图6)纳米复合材料,并测试了样品在8~14 μm波长下的红外发射率值,发现SiO₂@DNA和SiO₂@LDH的红外发射率值分别降至0.732和0.658。以DNA插层LDH为功能壳构建SiO₂@DNA-LDH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由于DNA和LDH纳米片之间的氢键或静电相互作用,以及DNA-LDH壳层形成加强的物理限制,红外发射率值进一步降低至0.458。图6 (a)SiO₂和(b)SiO₂@DNA-LDH纳米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c)原始SiO₂(d)、(e)和(f)SiO₂@DNALDH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此外,纳米金属材料在隐身材料中的应用同样备受关注。ZnSe因其在红外区域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Co在红外区的良好吸收特性,为过渡金属的掺杂提供了选择。但一种材料的微观结构会影响其光学特性,例如吸收、反射和透射。尽管ZnSe和Co具有良好的红外特性,但其电子空间分布仍然较差,不利于材料的吸收和光传导。Ga表现出高电子浓度和结构保护特性。因此,将Ga元素引入到材料中,不仅可以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还可以改善材料的空间电子态分布。2021年PAN等人通过PLD(脉冲激光沉积)在不同的Ar气体下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抗近红外探测的纳米CoGaZnSe多层薄膜。通过XRD(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模拟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发现通过控制生长压力来改变晶体特性、键合和电子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压力下获得的薄膜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根据这一特性,将具有不同透光率的薄膜与多层薄膜相结合,可以减少红外反射。该团队将多层薄膜涂在普通衣服的表面,然后使用红外探测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oGaZnSe多层薄膜的抗近红外检测率最高可达86%,大大降低红外探测的量子效率。碳基复合材料碳材料以其质量轻、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和良好的导电性等的特性,彻底改变了隐身技术领域。炭黑、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使用为合成轻质、多功能和智能红外隐形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可以使用低发射率材料改性的碳纳米管用于屏蔽目标的红外辐射;可以通过石墨烯的添加巧妙地实现温度的动态调节,从而改善静态微/纳米结构只能改变热发射率,固定的热管理材料不能根据需求和环境调节温度的缺点。因此,碳基复合材料为红外隐身领域的设计和性能控制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图7)。图7 碳材料在红外隐身方面的优势零维材料炭黑作为全球生产最丰富的碳形式之一炭黑(CB),是碳基材料最早使用的原材料。但是单独添加炭黑会增强红外波段吸收,这对红外隐身不利。涂料的三个部分分别为添加剂、填料和黏合剂。其中实现红外隐身的关键在于各种填充物。金属填充物可以显着降低红外发射率,例如铝。但是金属对可见光的强烈反射与视觉隐身相冲突。2019年,LI和他的团队将直径为30~45 nm的炭黑纳米粒子直接喷涂到纳米多孔硅渐变折射薄膜上的5μm厚可转移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上。经实验测试,该薄膜在2.5~15.3 μm范围内平均吸光度为97.5%,远高于纳米多孔硅和AAO模板。此外,带有炭黑的AAO模板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到其他结构上,可以更好地隐藏不同物体的热特性,从而进一步隐身。其本质是光通过AAO模板在内部多次反射,而随机的炭黑颗粒充当散射中心。通过炭黑和纳米多孔硅对光的进一步吸收和捕获,使复合结构能够实现非常低的反射率。因此,炭黑需要与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的材料结合使用,才能实现良好的隐身性能。一维材料碳纳米管兼具轻质、可控、高导电、形貌可调和优异机械性能的碳纳米管成为红外隐身复合材料的中流砥柱。许多文献表明,碳纳米管的强度是钢的100倍,密度是钢的六分之一。此外,碳纳米管具有约6 000 W/mK的高导热率,且导电率远高于铜。这些优势将成为多壁和单壁碳纳米管在红外隐身领域应用的关键。低红外发射率材料能以涂层和复合材料的形式制备。2016年,CHU团队成功开发了银颗粒改性碳纳米管纸(SMCNP),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低红外发射率的SMCN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复合材料用于红外隐身,以解决飞行器中金属添加剂和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难以形成整体的问题。此外,静电纺丝是生产薄膜的独特方法。静电纺丝可以生产2纳米到几微米的纤维。2018年,FNAG等人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纤维膜和单壁碳纳米管(SWNT)改性PVDF(命名为SWNT/PVDF)(图6)。壳聚糖处理后,将金纳米粒子浸入金溶胶中并搅拌以修饰薄膜。在静电力的作用下,Au纳米粒子牢固且非常均匀地固定在两种纤维的表面。研究发现,PVDF和Au-PVDF纤维膜的红外发射率值分别为0.82和0.76,而SWNT/PVDF和Au-SWNT/PVDF薄膜的值分别低至0.77和0.68,说明单壁碳纳米管与金颗粒结合后性能更好。二维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从而赋予其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高表面积、良好的导热性和优异的导电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然而,石墨烯在传统红外隐身领域,如降低涂层发射率、隔热、吸收热辐射等,既没有表现出突出的性能,也不具备足够的潜力与其强大的性能相匹配,这是因为蜂窝结构对波的散射有强烈的影响。此外,基于热辐射产生原理,由于石墨烯的能隙为零,所以石墨烯本身不发射热辐射。因此,石墨烯很难以传统的方式直接制造具有极低发射率的材料。但石墨烯可以通过石墨烯层中的离子液体嵌入和外部电压调制,将红外发射率控制在0.3~0.7的范围内。2021年,SHI的团队通过组合石墨烯纳米片和Fe₃O₄纳米粒子,显着增强微波吸收且提供轻巧而坚固的支撑。该团队将其进一步集成到具有隔热性能的PI气凝胶中,并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材料,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兼容电磁和红外的双隐形薄膜。PI/石墨烯/Fe₃O₄杂化气凝胶薄膜具有多孔结构,导热系数低,可以抑制红外热辐射,使其具有红外隐身性。为防止温度随外界不断发生变化,上部采用PI/石墨烯/Fe₃O₄气凝胶/PEG薄膜,既能提供低温显热吸收,又能提供高温潜热吸收,最终实现双重热缓冲,从而更好地协调热力学与红外隐身的关系。图8 (a) (S1) PI/石墨烯/Fe₃O₄混合气凝胶薄膜、(S2) PI气凝胶/PEG复合薄膜和(S3) PI/石墨烯/Fe₃O₄气凝胶/PEG复合薄膜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记录的红外热成像图像。根据红外热像分析格式确定的(b)加热和(c)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光子晶体光子晶体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由于其光子带隙和光子局域化两个特性使得控制物体的自发辐射成为可能。通过调节光子晶体的结构,可以使光子带隙处于特定红外电磁波段,最终在红外波段具备高反射率与低发射特性。利用光子晶体禁带的高反射、低辐射等特点,可以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以干扰探测器的捕获光谱,使其无法被红外线侦察装置侦测到,从而实现红外隐身。目前,光子晶体在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维光子晶体材料和三维光子晶体材料,这两种材料由不同折射率的介电层堆叠而成。由于一维光子晶体易于设计和制造,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DONG Qi等人开发了基于ZnS/Ge的一维光子晶体(1DPCs),在波长3~5 μm处测量反射光谱,得到了95.1%的平均反射率;使用ET-10红外发射仪测得平均发射率低至0.054,完全满足红外隐身需求。三维光子晶体的制造方法有微机械加工法、半导体工艺法、激光全息干涉法等。由于三维光子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存在很好的对称性,因此利用上述制造方式能够成功得到具有禁带的光子晶体结构,例如层叠的硅棒排列制备三维光子晶体可以有效减少红外波段带隙内目标的红外辐射,并增强带隙外的红外辐射。此外,以钨为代表的三维金属叠层结构具有更宽的禁带,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辐射。这两种光子晶体红外隐身材料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大规模应用。而胶体基元自组装法因方法简便、容易操作、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势,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实验室制备光子晶体方法。LI团队使用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强和高温稳定性好的聚苯乙烯胶体微球采用逐层法制备了红外吸收波长为3.30 μm和3.42 μm的三维光子晶体材料,并通过气液界面自组装制备单层聚苯乙烯光子晶体膜。该材料实现了3~5 μm可探测波段红外辐射特性的调制,满足红外隐身要求。总结与展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对红外隐身材料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整发射率和温度控制进行热管理这两个方面,而对其机理研究不够深入。随着电子技术和先进探测器的不断发展,单波段隐身材料已难以适应现代军事环境。因此,隐身材料的研究需要向多波段兼容隐身方向发展。其中,突破的关键是弄清楚各个电磁频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对于红外-可见隐身,光谱和背景光谱特性应尽可能一致(0.38 ~ 0.76 μm),需要一个合适的ε来减小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红外辐射差异(8 ~ 14 μm、3 ~ 5 μm和1 ~ 2.5 μm)。而对于雷达红外兼容隐身,雷达吸波材料需要高吸收率和低反射率,而红外隐身材料需要高反射率和低ε,这就要求综合考虑隐身机理、制备工艺、材料稳定性和兼容性等问题。目前,实验室制备的样品量很少。如何让合成和设计的材料可以大规模生产,并具有其他优良特性,以确保它们可以在实际环境中使用,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中,可调整、简便的合成路线备受关注。如何设计具有综合特性的产品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例如,耐高温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受保护设备(如飞机)的外表面热平衡温度,飞行时高度很高,普通涂层无法提供隐身性。此外,飞机、舰船等军事装备通常在浓烟、潮湿、气候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容易产生腐蚀缺陷。因此,耐蚀性对于提高军事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环境变化,开发智能隐身材料势在必行。传统的伪装防护技术是静态的,缺乏环境适应性。智能隐身材料具有感知、信息处理、自主指挥和对环境信号作出最佳反应的功能。因此,如何设计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智能隐身材料是伪装隐身技术进一步提高军事目标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生存和突防能力的重要发展趋势。
  • 2017中国材料大会暨展览会将于7月在银川开幕
    p   2017中国材料大会暨材料工艺设备、科学器材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CIAMITE)将于2017年7月9-11日在银川宁夏国际会堂召开。2017年展览面积为4000平方米,设展位185个。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34e7ff54-c75c-4d4e-8e58-ca93161aa1a1.jpg" title=" 1.jpg" / /p p   CIAMITE从2008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展会依托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举办的“中国材料大会”(C-MRS),是其重要活动之一。展会专业观众80%都是来自于参加大会的注册代表,随着规模、展览面积以及展品种类的扩大、展商品质的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品牌的不断增加,得到了越来越多注册代表的认可,成为他们每年一次的重要采购平台。展会不仅是许多业界国内外厂商最新产品与技术发布的平台,也是他们在科研领域推广产品和技术的平台。 /p p   2016年的展会接待了来自国内外4000多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观众,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专业性水平最高的材料研究领域行业盛会,被业界人士誉为“中国材料研究领域第一展”。 /p p   “中国材料大会”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最重要的系列会议,每年举办一次。大会宗旨是为我国从事新材料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教授、科技工作者、政府有关的管理部门和领导、企业家及其它相关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交流和共享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并提高新材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p p   “2017中国材料大会”将设30个分会场,涵盖能源与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陶瓷和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等材料领域。此外,还同期举行材料教育论坛、新材料企业与专家对接会。预计注册代表以及参会人员总数会达到3000人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ef7274f7-ad0d-4c01-8715-dc11e91936f1.jpg" title=" initpintu_副本.jpg" / /p
  • 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携手 HORIBA,共建国际合作实验室
    11月2日,2019中国(江阴)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论坛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金属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作为此次共建国际合作实验室的合作方,HORIBA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以下简称“HORIBA”)总经理濮玉梅女士受邀参加本次论坛。期间,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与HORIBA集团完成了合作实验室签约仪式。国际合作实验室签约仪式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是江阴高新区重点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江阴扎实的工业基础,以东北大学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深厚的技术背景为支撑,以先进钢铁材料、特种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旨在促进高校、院所、企业间的深度协作和产业创新,努力打造海内外先进的金属材料研发中心,推动江阴及长三角地区的高端装备走向世界。论坛开幕式上,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致开幕辞,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全面加强与高校院所、专家学者、业内企业广泛合作,使江阴成为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领跑者。HORIBA作为业内龙头企业参与共建实验室,希望为全国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现场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HORIBA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代表郭云昌博士与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代表进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国际合作实验室正式成立。仪式结束后,论坛继续进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乌克兰工程科学院等各方专家学者就推进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右)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副董事长汪涛先生(左)HORIBA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代表郭云昌博士会后,HORIBA集团代表受邀参观本次合作实验室,交流探讨了关于实验室创办思路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次与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共建国际合作实验室的正式签约,表明HORIBA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方面更进一步。未来,HORIBA还将努力进取,积开拓,争取有更大的作为。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伟先生(右)向 HORIBA 集团科学仪器事业部总经理濮玉梅女士(左)介绍合作实验室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选择,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听课路上,我们总是不停地重复后悔。小时候享受义务教育,我们嫌老师一遍遍的念经,上大学找不到人答疑时,开始后悔以前给中学老师起的“唐僧”绰号。走上社会后,才发现原来听课竟然变成了奢侈品,动辄成千上万的成本,只能能换来寥寥数节的生拉硬凑,于是又后悔起大学课堂上打瞌睡的自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a38feef-0f3a-42e4-afaa-f8d7397f05b6.jpg" title="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jpg" alt="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jpg" width=" 500" height=" 3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后悔,后悔错过,后悔不珍惜,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不花钱的才是最贵的,但已付出了时间的筹码。不过,幸好我们学会了珍惜,而这次由仪器信息网组织的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材料表征与评价 /strong /span “公益学堂”,或许就是你最好的救赎!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7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0c8f277-91d7-4b27-8b71-cd48f53a8dd0.jpg" title="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1.jpg" alt="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1.jpg" width=" 500" height=" 37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 #8230 & #8230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高楼大厦到笔尖书钉,从锅碗瓢盆到精密器械,从纸张书籍到集成芯片& #8230 & #8230 人类社会的一切创造发明,都需以材料为基才能实现。可以说,人类学习如何运用、改变、创造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向着精细化、尖端化、高效能、产业化等方向深入,对作为根基的材料进行有效、精准、多方位、多纵深的“表征与评价”,不仅在生产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是科技前沿取得突破的主要方向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7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5060050-369f-4a53-8877-cbe54d0a31f2.jpg" title="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4!.jpg" alt="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4!.jpg" width=" 500" height=" 27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组织“材料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7位专家,就诸般热点材料的前沿表征方法及各维度评价进行深入剖析,并从检测角度分享科学仪器在表征与评价材料过程中的最新应用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是的,这次课堂充满了能量密度,不收费,但是& #8230 & #8230 请务必带好心来参加,不要再让我们的人生后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会议主题: /strong 材料表征与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会议时间: /strong 9月27日全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会议日程: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f5cf357-cb3d-420e-b700-84c0b3c09a2b.jpg" title="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2.jpg" alt="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2.jpg" width=" 600" height=" 32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部分专家介绍: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29px float: left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df1e529-b3ee-43ab-8ad7-a0091850b099.jpg" title=" 高翔.jpg" alt=" 高翔.jpg" width=" 100" height=" 129"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翔: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1年7月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2018年先后加入日本精细陶瓷中心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加入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超微界面课题组组长。主要以先进分析电镜为主要研究手段,从事新型功能和能源氧化物材料的微观界面科学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29px float: left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70da13a7-79aa-4a27-ad0d-d74ccdcdecdf.jpg" title=" 任凯亮.jpg" alt=" 任凯亮.jpg" width=" 100" height=" 129"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任凯亮: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男,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北京市海聚工程专家。2007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2009-2014,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博士后及助理研究科学家等工作。从201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 nbsp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他在聚合物介电材料、陶瓷/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压电聚合物进行可穿戴能量收集材料等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布莱叶盲文驱动器,基于压电聚合物的能量收获器件,基于MEMS的红外以及生物传感器,以及聚合物纳米纤维传感器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任凯亮博士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包括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Energ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ustainable System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s等发表论文超过40篇,全部被SCI/EI收录,并有授权美国专利2篇,美国专利申请 1篇,中国专利申请10篇。任凯亮博士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进行邀请报告20余次。任凯亮的文章被引用次数超过2600余次,h-index为19。另外,任凯亮博士还担任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委会资深委员,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校友会常任理事等职务。同时,任凯亮博士还担任国际杂志的审稿人,比如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Energ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IEEE sensors,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45px float: left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897e3d8d-de4b-4ed9-81e1-77cac6b1adfc.jpg" title=" 李照磊.jpg" alt=" 李照磊.jpg" width=" 100" height=" 145"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李照磊: /strong 1984年1月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中国化学会会员,江苏省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胡文兵教授。2016年10月至今南京大学在站博士后。目前任教于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大分子凝聚态结构转变的热分析研究,尤其是快速扫描量热技术表征高分子结晶与成核动力学研究。在ACS Macro Letters、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Polymer、Thermochimica Acta、Polymer Testing、Polymer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10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54px float: left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149866e-6f4b-4210-84e3-109daa69e289.jpg" title=" 林中清.jpg" alt=" 林中清.jpg" width=" 100" height=" 154"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林中清: /strong 1987年入职安徽大学现代实验技术中心从事扫描电镜管理及测试工作。1989年管理上光所DX-10型扫描电镜至1998年仪器报废,2009年起接手日立冷场扫描电镜S-4800。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的电镜操作经历,特别是接手S-4800后的大量样品测试经验,渐渐凝结成其对扫描电镜全新的认识和理论,使其获得与众不同的完美测试结果和疑难样品应对方案,在同行中拥有很高的声望。2011年在利用PHOTOSHIOP 对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伪彩处理方面的突破,其电镜显微摄影作品分别被《中国卫生影像》、《科学画报》、《中国国家地理》 等杂志所收录,在全国性的显微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报名入口及更多专家介绍,请点击左侧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lbz/"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材料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 /span /strong /a )或下方图片直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lbz/"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abdcff82-c98f-42a1-a3a2-97260923e6c6.jpg" title="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3.jpg" alt=" 不花钱的最贵 这次材料表征与评价大咖学堂别再后悔!3.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仪器信息网小材子官方微信好友咨询更多详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50px height: 1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2aa4aea-c9ae-44e9-a1dc-678d9249bddf.jpg" title=" 小材子.jpg" alt=" 小材子.jpg" width=" 150" height=" 1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欢迎扫描进入仪器信息网“材料表征与评价”同仁交流群,与业内同仁交流互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50px height: 26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34b8ac0-f2af-4eb8-b924-73da3c3694b4.jpg" title=" 111.jpg" alt=" 111.jpg" width=" 150" height=" 261" border=" 0" vspace=" 0" / /p
  • 仿瓷餐具曝安全隐患 8成企业用有害材料
    市民餐桌上常用的色彩鲜艳、款式多样、轻巧不容易破碎的仿瓷餐具(密胺餐具)再度被曝存在安全隐患。 继11月份揭露仿瓷餐具存在安全问题之后,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又与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发布了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及批发市场仿瓷餐具质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送检产品中,有80%违规使用了价格低廉、有毒有害的原材料。此次调查涉及的仿瓷餐具前后历经了三次检测,问题越查越多。 首次检测查出甲醛超标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有关负责人董金狮昨天告诉记者,上个月,协会从北京的5家连锁超市和8个批发市场购买了15家企业生产的15个仿瓷餐具样品,并将其送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直属的检验中心——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进行检测。 据董金狮介绍,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密胺餐具》QB1999-94以及欧盟有关标准,对送检产品进行了卫生性能、使用性能以及迁移情况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为高锰酸钾消耗量(水)、甲醛(4%乙酸)、耐湿热性和三聚氰胺迁移量。检测结果显示,超市抽取的5个样品都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但从批发市场抽取的样品问题较多,只有5个样品是合格的,合格率为50%。 记者从董金狮提供的检测报告中看到,批发市场抽取的10个样品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耐湿热性测试中样品出现裂纹,甲醛析出及含量超标。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还在调查中发现,在批发市场所抽取10个样品的生产企业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仅有1家,“这意味着在此次抽样中,批发市场所售仿瓷餐具有九成为违法产品”,董金狮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从今年1月1日开始,包括仿瓷餐具在内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委派机构的验收,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 价格悬殊引发二次检测 “我们接着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在此次检测中被判为合格的仿瓷餐具,价格差距却非常大”,董金狮告诉记者,抽检的同一类仿瓷餐具,价格高的达到10元,而价格低的只需3元。“这让我们非常疑惑,于是协会于本月初在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对这些样品又进行了一次自主检测”。 据董金狮介绍,调研小组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磁炉、带盖的不锈钢锅等器具和日常饮用的纯净水模拟实验条件,对样品进行了耐湿热性测试。“首先将样品放在沸水中(保持沸水状态)煮30分钟后捞出,在室温中放置30分钟后再放入沸水中(保持沸水状态)煮,此过程重复4次。在煮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样品有裂纹、变形和发白现象,且释放刺鼻、熏眼睛的气味,”董金狮称,“以家乐福销售的由台州市希尔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色密胺碗为例,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为合格,但在此次模拟测试中却发现,样品在第一次放在沸水中时就有明显的发白现象,且时间越长,发白面积越大,同时释放出刺鼻、呛眼的气味。从批发市场抽检由北京佳美密胺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内红外黑密胺碗也是如此。” 举报信披露业内秘密 从事过化工研究的董金狮判断,问题一定出在原材料上。恰在此时,一封来自广州的举报信被邮寄到了协会。 举报信的署名为陈杰,身份为惠州五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公司生产“五和”牌仿瓷餐具。陈杰在信中披露了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按照国家标准,仿瓷餐具是应该用三聚氰胺树脂(又称密胺树脂)生产的,而一些劣质仿瓷餐具,却是用不能用于制作食品包装制品的脲醛树脂或脲醛树脂及三聚氰胺树脂混合料生产的。从外表上看,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两者的区别,但劣质仿瓷餐具的成本不及正规仿瓷餐具的一半,且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甲醛,长期使用会危害身体健康。 “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我们随后向多家国家级检测机构再次送检,但都遭到拒绝。最后,北京化工大学某实验室为我们进行了检测”,董金狮介绍,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通过核磁共振对15个样品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证实了陈杰的说法——在从超市抽取的5个样品中,有3个是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纯三聚氰胺树脂制成的,而由台州市希尔家庭用品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南安市恒盛仿瓷餐具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中,都违规使用了少量脲醛树脂。从批发市场抽取的10个样品检测结果更让人吃惊,10个样品全部使用了脲醛树脂,有些产品甚至全部由脲醛树脂制作而成。 “也就是说,送检的15个样品中,仅有3家使用了符合国家要求的密胺树脂,而八成企业违规使用了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其中包括部分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获证的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则全部不合格。”董金狮表示。 记者昨天联系到了实施此项实验的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张军营,他向记者证实了上述实验结果。 行业现状:98%的企业在违法生产 “ 其实我们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就在前不久,我们还向浙江省质检部门举报过,但目前没有任何回复”,专业从事仿瓷餐具研发、已有15年相关工作经验的陈杰昨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其实一些企业使用劣质原料的根源就在于劣质原料价格低廉。 “密胺树脂材料的价格为1.3万-1.4万元/吨,而脲醛树脂的价格为5000元/吨左右”,据陈杰介绍,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所得的聚合物,被称为密胺树脂。固化后密胺树脂无色透明,在沸水中成分稳定,甚至可以在150℃的高温下使用,密胺餐具即是指采用密胺树脂加木浆填料后制成的模塑制品。而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进行反应后所得,其反应为可逆反应,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尿素与甲醛又会发生分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劣质仿瓷餐具在热水中煮过后会出现刺鼻气味的原因,那是甲醛 ”。 董金狮告诉记者,通过查阅国家食品包装容器原料目录和食品添加剂目录,发现两个目录都没有把脲醛树脂收录其中,这也就意味着,国家禁止使用脲醛树脂生产餐具。 “这些违规使用原料的企业都没有生产许可证,其产品却能大量充斥市场,原因就在于价格低廉”,董金狮告诉记者,在全国1000多家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中,目前只有20多家拥有生产许可证,“98%的企业在违法生产,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市场反应:超市发率先下架家乐福称要自查 昨天,央视《新闻30分》栏目也以《变“色”变“味”的仿瓷餐具》为题,对劣质仿瓷餐具进行了报道。记者昨天采访获悉,报道发出后,超市发昨天紧急下架了问题产品。家乐福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超市只是正常收货销售,而供应商提供的各项检测报告等手续也都齐全,所以超市方面将会首先进行自查,如果相关产品确实有问题,才会作下架处理。 名词解释脲醛树脂 脲醛树脂由尿素和甲醛溶液在碱或酸催化下进行缩聚反应制得。脲醛树脂会发生水解,进而释放甲醛气体,且水分越多、酸性越强、温度越高,其水解程度越严重,释放的甲醛气体越多。而甲醛是一种溶于水的气体,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甲醛为致癌物质。因此,使用脲醛树脂制作餐具对人体是有害的。 又一次国家标准缺失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检测结果为“合格”的仿瓷餐具,却使用了国家明确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而这些产品在被曝光之前总是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在市场上堂而皇之地销售,究其根本,是不法企业再次钻了国家标准缺失的空子。 按照正规企业的说法,因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脲醛树脂作为仿瓷餐具的原料,所以目前国标中并没有要求检测脲醛树脂项目。此次被查出问题的台州市希尔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态度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洪女士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理直气壮地直接表示:“质量监督部门给我们的产品报告都是合格的。”与此相似,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前,质检部门也同样给三鹿颁发了“国家免检”等荣誉和证书。 “我们一家企业的声音太小了”,举报劣质仿瓷餐具的陈杰昨天对记者无奈地表示。我们不禁要问:对于劣质仿瓷餐具问题,难道还得像三鹿奶粉事件一样,必须通过媒体曝光,才能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像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迅速制定检测三聚氰胺标准一样,对仿瓷餐具问题做出迅速反应。
  • 食品饮料行业好帮手 PAN-1 浸入式数显糖度计
    新产品信息 各位亲爱的客户: 很高兴能为您介绍ATAGO的最新产品。 PAN-1浸入式数显糖度计 方便安装固定于容器壁上,无需额外的辅助工具。可进行单点测量和连续测量,适用于各类液体样品的测量。每30秒测量一次,可进行Brix值及温度的显示转换。 PAN-1浸入式数显糖度计颠覆了过去手持式、台式及在线等多种产品形态,采用通用的夹具设计。 一、可方便的安装固定在各种容器的壁沿,无需额外的特殊工具。 二、能够测试糖溶液、果汁、化学品及各类水溶液。 三、30秒测量一次,可进行单点测量和连续测量。 四、以锂电池为电源,操作简单方便。 ATAGO爱拓 中文官网:http://www.atago-china.com ATAGO 日本总部官网: http://www.atago.net 关于爱拓(日本ATAGO) 成立于1940年的日本ATAGO(爱拓),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地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多样化的,应用广泛的光电测试仪器,其主要产品为折射仪,旋光仪及基于折射仪测定各种物质浓度的衍生产品仪器。 ATAGO(爱拓)产品的应用涵盖食品饮料,果蔬加工,糖业,日用化工,生物制药,临床检验,石油化学到金属制造等许多领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并占据最大市场份额,ATAGO(爱拓)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遵循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所有ATAGO(爱拓)产品在离开厂房时均经过严格彻底的检验,产品品质卓越,耐用性超群,长久以来,凭借优秀的品牌知名度,ATAGO(爱拓)产品不断获得来自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客户的完全信赖. 关于爱拓中国(ATAGO CHINA Ltd.) 2011年ATAGO(爱拓)中国分公司的成立和正式运行(全称广州市爱宕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将使广大国内用户能够快速地购买产品,获得使用指导和维修服务。 索取ATAGO (爱拓) 产品与检测样品的相关测量方法资料,请与我们联络。 ATAGO(爱拓)中国 联系电话 : 86-20-38108256/38106065/38106057
  • 盛况空前!中国材料大会2017在银川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7月9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为期四天的“中国材料大会2017暨银川国际材料周”在宁夏国际会堂隆重召开。同期还举行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材料测试技术和设备展览”。2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士、来自全球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等达5000余名材料领域专业人士齐聚银川,共同探讨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96176e32-1345-40d9-9e2b-8960b4218c45.jpg" title=" IMG_2472.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场场外一角 /strong /p p   本次大会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发展”为主题,由大会报告、36个国内分会场和两个国际材料论坛组成, 36个国内分会场将有930余人应邀做报告,1200余人做口头发言。主题涵盖能源材料、环境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基础研究等材料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d9da02f3-49b1-48b7-b696-2e1db0c3b538.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IMG_2534.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21ee20e2-3ca7-47ad-8a51-e5dc6709a833.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IMG_2515.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eb250443-2b00-4d2b-bb72-8e41040cce0a.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IMG_2540.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材料大会2017”开幕式现场 /strong /p p   大会主席李元元院士在致辞中讲到,“中国材料大会”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最重要的系列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大会宗旨是为我国从事新材料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教授、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及其他相关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交流共享最新成果,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并提高新材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李元元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大会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会秘书处,以及项目委员会等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fd22d2dc-334a-4df3-b8d1-872fec22d327.jpg" title=" IMG_2530.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李元元致开幕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b75ea067-cdd7-4030-b24d-646d79fb6ef2.jpg" title=" IMG_2553.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际材联主席Soo-Wohn Lee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cdb88d6c-0ab9-4e73-bb11-293e64ad9165.jpg" title=" IMG_2533.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致辞专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48399949-ea72-4ad2-93a4-4770f1f58fb7.jpg" title=" IMG_2561.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致辞 /strong /p p   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成会明院士、英国剑桥大学的T.W.Clyne教授、德国Matthias Scheffler教授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分别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大会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c271a421-9924-468b-aa3a-d9f01c0cd01a.jpg" title=" IMG_2573.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成会明院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探索 /strong /p p   石墨烯完美和高度有序的二维晶体结构赋予其丰富的物理内涵和众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故被认为在射频晶体管、超灵敏传感器、柔性透明导薄膜、超强和高导复合材料、高性能储能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质量石墨烯的宏量制备是实现其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而如何综合利用石墨烯各项优异性能使其应用于不同领域尤为重要。成会明在报告中简要介绍石墨烯的结构和物性之后,重点讲解了其团队在石墨烯的宏量与控制制备和应用探索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了化学剥离方法和CVD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石墨烯微片、石墨烯单晶与薄膜、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宏观体,并考察了石墨烯材料在柔性触控屏、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弹性导体、散热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p p   最后,关于中国石墨烯材料发展现状,成会明表示,近十年我国石墨烯相关专利和论文数量急剧增长,从最新分析报告来看,中国论文输出占去全球三分之一,专利申请数占全球超过二分之一,说明中国石墨烯相关研究是十分活跃的。与科研状况相似,我国石墨烯产业现状也十分活跃,有大炼钢铁之趋势,全国石墨烯及相关产品+仪器设备企业总数去年就达到302家,在售相关产品企业200余家,全国石墨烯产业总值6亿元。但另一方面,从2015年石墨烯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来看,我国石墨烯专利主要集中在复合材料(33%)、储能材料(28%)等基础材料相关的比较初级的应用,而美国则是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集成电路(28%)、结构材料(18%)等方面,因此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有很长路要走,如我们需要可重复性好的、大规模制备技术(高效率低成本)、高效转移技术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950d9189-8bb0-437e-815c-30e96e3e259b.jpg" title=" IMG_2676.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英国剑桥大学 T.W.Clyne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Extracting Plasticity Parameters for Bulk Materials from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Data /strong /p p   压痕与单轴拉伸不同,材料的压痕变形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主要有被压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性能、压头与材料间的摩擦、压痕深度、压头形状等。一般来说,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是不能直接从压痕载荷位移曲线获取的,因此,只能求助于数值方法,从反分析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T.W.Clyne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仪器化压痕数据获取块状金属材料的塑性参数的方法。这种通过使用球形压头的单次压痕运行获得塑性参数的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方法,其采用从挤压铜样品的这种运行中获得了三个可塑性参数的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4f9fe9ed-0dd9-4823-bd93-a284e2a76d24.jpg" title=" IMG_2721.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Fritz-Haber-Institut der Max-Planck-Gesellschaft&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Matthias Scheffler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Discovering Interpretable Patterns, Correlations,&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nd Causality in Big Data of Materials /strong /p p   大数据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资源,在材料领域也是如此,比如材料基因工程、通过高通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新材料的“试错法”等。显然,已经存在的数据(实验和理论)的数量是巨大的,但是这些数据大都分散在许多不同数据库中,且多种多样。Matthias Scheffler讲到,欧洲NOMAD实验室解决了以上这一挑战。NOMAD可以利用代码将所有可利用的材料科学数据资源进行创建,收集,存储和清洁。此外,NOMAD实验室CoE开发了挖掘这些数据的工具,以便找到从研究较小的数据集中找不到的结构、相关性和新颖的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f54a3fad-367e-4e5e-a002-7dba4aae9a62.jpg" title=" IMG_2780.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麻省理工学院 李巨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弹性应变工程 /strong /p p   李巨首先介绍到,弹性应变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相关结构和机械性质来实现调控材料电子结构性质的技术。纳米材料弹性与塑性应变的本质与区别,以及弹性与非弹性应变对纳米材料性质的影响。随后,李巨教授着重介绍了碳纳米管在微观领域的功能特性和在宏观领域对人们生活的帮助以及未来在国防、信息科技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p p   大会报告后,大会进行了多项颁奖仪式:首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十名准博士获得 “期刊(Prog. Nat, Sci-Mate.)奖”及“师昌绪论文奖”四人获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7aa3502e-af7c-49d1-9ef5-6c499d2804ba.jpg" title=" IMG_2816.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嘉宾、“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合影留念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68aca9d2-621c-4fad-99ac-848ea85b675d.jpg" title=" IMG_2828.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嘉宾、“期刊(Prog. Nat, Sci-Mate.)奖”及“师昌绪论文奖”获奖者合影留念 /strong /p
  • ATAGO(爱拓)在食品饮料行业中检测饮料甜度的应用
    你喝的饮料原料的成分有哪些?是怎么制作的?估计很多人只会盯着饮料瓶上的营养成分:糖分、蛋白质、脂肪&hellip &hellip 市场上的饮品品种繁多,难免让消费者眼花缭乱,ATAGO(爱拓)手持式设备提供专为对食品饮料品质要求高的顾客检测饮料可溶性固形物浓度,方便用户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饮品,特别是爱美女士或预防糖尿病病患者对饮品糖分的要求。 饮品的分类:一般分为不含酒精饮料和含酒精饮料, 不含酒精饮料大致有以下几类: 1、碳酸类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和各种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色素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气泡式饮料。像可乐、汽水等。 2、果蔬汁饮料:各种果汁、鲜榨汁、蔬菜汁、果蔬混合汁等。 3、粗粮饮料:五谷杂粮加工而成,各种小米乳、红豆乳、黑豆乳、绿豆乳等满足人体各种营养元素。 4、茶类饮料:各种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麦茶以、凉茶以及冰茶等饮品。有些含有柠檬成分。 5、乳饮料:牛奶、酸奶、奶茶等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的饮品。 市场上不同类的饮料产品,均可用ATAGO(爱拓)旗下的PAL-1迷你数显折射计进行测量。 含酒精饮料酒,如葡萄酒、啤酒等;针对不同的酒精饮料,ATAGO(爱拓)研发了不同的型号,如PAL-Plato麦芽汁浓度计适合测量含有麦芽汁成分的啤酒饮料;又如WM-7数字式葡萄酒折射仪适合测量葡萄酒饮料。 当然,对于大型企业、工厂,ATAGO也特别研制了台式高精密的糖度仪,适合对于饮品BRIX值测量范围要求较为高的饮料企业。 附:ATAGO(爱拓)高精密台式糖度仪相关型号的参数 型号 测量范围 测量温度 测量准确度 阿貝折射仪 DR-A1 折射指数 (nD) 1.3000 至 1.7100 糖度 (Brix) 0.0 至 95.0% ( 在5 至 50° C会进行自动温度补偿 ) 5 至 50° C (最小标度为0.1° C) 折射指数(nD) ± 0.0002 糖度(Brix) ± 0.1% 阿貝折射仪 NAR-3T 折射指数(nD) 1.30000 至 1.71000 糖度(Brix) 0.00 至 95.00% 5 至 50° C 折射指数(nD) ± 0.0001 糖度(Brix)0.05% 自动折射仪 RX-5000&alpha 折射指数(nD): 1.32700 至 1.58000 糖度(Brix): 0.00 至 100.00% ( 5 至 60° C ATC) 5 至 60° C 折射指数(nD):± 0.00004 糖度(Brix):± 0.03% 在线浓度计 CM-780N 糖度 (Brix) 0.0 至 78.0% 5 至 100° C (自动温度补偿范围) 糖度 (Brix) ± 0.2% 了解更多有关ATAGO(爱拓)最新产品应用详情可关注我们的官网:http://www.atago-china.com/ 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广州市爱宕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微信:ATAGO爱拓中国
  • 糖尿病人如何控制饮食热量?
    糖尿病人如何控制饮食热量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安排合理的饮食并科学搭配选择健康、低盐、低脂营养餐大多数糖尿病人应该都知道,自己除了少摄取糖外,对于热量的摄取也要控制好,才能够让自己的血糖不受到热量的影响。糖尿病营养专家表示,糖尿病人要想更好的控制血糖,就应严格遵守饮食的原则以及低热量饮食。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对于糖尿病人来讲,他们在日常的饮食热量是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每天三餐的饮食热量的比例为3:4:3。糖尿病患者一天的总热量,应该按25-30kcal/(kgd)计算能量的摄入,但是还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以及活动量和应激状况等进行调整。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如果是处于轻度体力劳动,也就是像平常做事工作,每天的热量推荐是20-25kcal/(kgd)。如果是一个正常体重从事重体力活动,推荐每天摄40kcal/(kgd)。 JWP公司的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应用近红外光对食品照射时,根据食品中成分的不同,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特性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量,可实施食品的成分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各类食品的热量值,其简单快捷的特性可充分体现在餐饮服务业的日常检测中,诸如菜肴、盒饭等复杂混合的食物是无法用传统方法快速准确得到其卡路里值的,而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检测指标:热量/卡路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酒精等。日本知食旬菜股份公司ETSU,采用JWP公司的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为糖尿病患者开发定制菜式,并提供饮食方案。“低卡路里"的理念也正是现代饮食的时尚和趋势。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使用前:卡路里、营养成分测算大约需要7名营养师。营养师全员参与测定相关工作,无法进行顾客接待等工作,也无法进行向顾客宣传店铺理念等重要工作。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使用后:卡路里、营养成分分析大约只需要两名营养师,这样可以有更多人参与到顾客的接待服务中来,给顾客提供了更加细节到位的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菜单举例(卡路里随菜品不同而变化)米饭(约)192kcal+配菜(约)408kcal=总计(约)600kcal。通常,按照这张照片上的菜单的话,大约是850kcal的餐食,通过ESTU大约可以降低三成,约600kcal。在保证口感和营养搭配的同时,为糖尿病患者开发的定制菜品热量减少了1/3。由于食品热量成分检测仪的加入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 世界首例!西湖大学实验室发现首个“光阴极”量子材料
    近期,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课题组连同研究合作者一起,发现了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其性能远超传统的光阴极材料,且无法为现有理论所解释,为光阴极研发、应用与基础理论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3月8日,相关论文“Anomalous intense coherent secondary photoemission from a perovskite oxide”,已提前线上发表于Nature期刊。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洪彩云、邹文俊和冉鹏旭为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长聘副教授何睿华为通讯作者。全部实验和理论工作都在西湖大学完成。摄影师镜头下,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钛酸锶。光阴极:辉煌的出身,沉寂的领域,现代科技的基石之一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实验中意外发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表面电极上会产生火花。1905年,爱因斯坦基于光的量子化猜想,提出了对该现象的理论解释。这标志着量子力学大门的正式开启,因为这个贡献,爱因斯坦于1921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此,将“光”转化为“电”的“光电效应”,以及能够产生这个效应的“光阴极”材料,正式进入了人类的视野。伴随着对光电效应理解的加深,人们后来发展出了更完善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光阴极材料的基本性能,并成功预言了当时未知的光阴极材料。这些光阴极材料基本上都是传统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大多数在60年前被发现。它们已经成为当代粒子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超快电镜、高分辨电子谱仪等尖端科技装置的核心元件。这类高精尖设备除了常见于实验室,还被应用在大众生活中,如粒子加速器已被用于治疗癌症、杀灭细菌、开发包装材料、改进车辆的燃料注入等。简单说来,光阴极材料是否“好用”,直接关系着这类设备的性能。然而,这些传统的光阴极材料存在固有的性能缺陷——它们所发射的电子束“相干性”太差,也就是电子束的发射角太大,其中的电子运动速度不均一。这样的“初始“电子束要想满足尖端科技应用的要求,必须依赖一系列材料工艺和电气工程技术来增强它的相干性,而这些特殊工艺和辅助技术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电子枪”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建造要求和成本。钛酸锶:量子材料之光,光阴极领域的潜在重启者尽管基于光阴极的电子枪技术最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它已渐渐无法跟上相关科技应用发展的步伐。许多前述尖端科技的升级换代呼唤初始电子束相干性在数量级上的提升,而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光阴极性能优化所能实现的了,只能寄望于在材料和理论层面上的源头创新。长期深耕材料物理性质研究的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团队,意外在一个同类物理实验室中“常见”的身影——钛酸锶上实现了突破。近年来兴起的一大类新的材料——量子材料,以其复杂多变的性质和丰富多样的功能而著称。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钛酸锶(SrTiO3)是这类材料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钛酸锶之父”、高温超导发现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 A. Muller教授称钛酸锶为“固体物理中的果蝇”,因为很多重要的固体物理现象都是首先从该材料上发现的,其中还包括许多尚未被理解的现象。然而,以钛酸锶为首的氧化物量子材料研究,其主流是将这些材料当作硅基半导体的潜在替代材料来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它们独特的电子学相关性质。但何睿华团队却在实验中发现,这些熟悉的材料竟然同样承载着触发新奇光电效应的能力——它有着远超于现有光阴极材料的光阴极关键性能:相干性(见图1说明),从而极大地弥补了现有光阴极材料的缺憾。图1. 钛酸锶和其他材料的初始电子束能谱分析对比。前者具有更高的初始电子束相干性,具体体现为:电子发射动能能量发散度小于0.01 eV(a),发散角小于2°(b),相比普通材料的约0.5 eV和20°有了数量级上的提升。Nature论文匿名审稿人指出:“与类似实验条件下的其他现有光阴极相比,钛酸锶光阴极最重要的性质是它所发射的初始电子束所具有的相干性有了数量级上的提升。这种性能上的巨大飞跃允许(人们)完整获得具有本征相干性的电子束,而无需为了提高相干性而牺牲电子束流强度。这一发现可能会导致光阴极技术发生范式转变,该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受困于(电子枪)电子束不能同时具有高相干性和高束流强度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初始电子束的本征非相干性。”超快电镜专家、论文合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研究员郑昌喜认为,合作团队发现的重要性“不在于往钛酸锶的神奇性质列表增添了一个新的性质,而在于这个性质本身,它可能重启一个极其重要、被普遍认为已发展成熟的光阴极技术领域,改变许多早已根深蒂固的游戏规则”。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图片设计师:林晨科学探索常常在意外中触碰出新的火花。为什么何睿华团队能在“常见”的材料上获得新的发现?这得归功于一种强大的、但很少被应用于光阴极研究的实验手段: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以往,由于大部分具有较高性能的传统光阴极材料其表面具有多晶或非晶结构,光阴极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依赖的主要是光电流探测,这个135年前已开始使用的实验手段。这也使得一大类新近发展出来的研究单晶量子材料的实验利器无用武之地,其中包括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究其本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这个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光电效应。它被用于探测材料的电子结构,即了解电子如何在材料里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主要用于研究跟材料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相关的那部分电子结构。受这种强烈的科学关注的驱使,现有大多数实验设施针对相关能量区域内的电子结构测量进行了相应的配置和优化。谁能想到,这个运用了光电效应原理的技术,竟然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挖掘出光电效应中新的物理——在实验中,西湖大学何睿华团队使用了这个源自光电效应的量子材料研究利器,出乎意料地捕捉到了单晶量子材料的独特光电发射特性。通过对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进行“非常规”配置,以实现对非常规能量区域内、与光电效应相关的电子结构测量,他们发现钛酸锶优越的光阴极性能来自于其独特的光电发射性质(图2),而这些性质明显不同于所有已知的光阴极材料。可以说,它们几乎在每个主要方面都超出了已有光电发射理论的预期。图2. 普通光阴极材料(a)和光阴极量子材料钛酸锶(b)所发射的初始电子束的区别。关于西湖大学团队的以上结论,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理论权威、论文合作者、美国东北大学教授Arun Bansil进行了理论确认,他指出:“(这个发现)表明我们对光电效应相关物理过程的完整理解缺少一些很基本的东西,而这个缺失的元素可能成为开启整个光阴极量子材料家族之门的钥匙,(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不为现有材料所具有的光阴极性能。”展望:从理论到应用的待解之谜而发现,往往只是驶向未知浩瀚海洋的第一步。在激动人心的发现过后,何睿华实验室立刻投身于下一步的探索之中。据本成果的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洪彩云介绍,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展开对钛酸锶材料的研究工作。在理论方面,既然现有理论失灵了,那就意味着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钛酸锶光阴极性能。何睿华对此给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想,跟Bansil组合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光电发射机制。按照这个新的理论,他们预测了一大类由此新机制主导的候选光阴极量子材料,实验团队正计划对这些材料预测进行一一验证。在应用方面,既然钛酸锶材料比已有的光阴极材料表现都要更理想,团队也计划与相关领域的团队合作,挖掘这种材料的实际应用价值。何睿华在西湖大学的个人介绍页面上,写着对这所学校的心愿:“希望西湖大学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定位,鼓励学科交叉和大胆创新的冒险家乐园”。事实上,首个光阴极量子材料钛酸锶的发现,也正开花于他带领团队进行的长达数年的沉浸式“冒险”探索之中。原本,实验室所进行的一个“小”研究项目是研究量子材料的逸出功(注:在光电效应中,电子跃出材料表面需要付出一定的能量“代价”,即逸出功)。依托物质科学平台的超高真空互联系统,以“高通量”手法批量测量各材料的逸出功时,他们偶然发现钛酸锶有些“与众不同”,并且抓住了这个“意外”,这才得以有了后面的发现。有趣的是,何睿华实验室“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发现,似乎在冥冥中,也呼应了人类与光电效应意外“相遇”的起始点——1887 年,赫兹为了证明麦克斯韦的电磁波预言,进行了火花放电实验,而偶然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现象。探索前人未达之境。热爱“冒险”的西湖科学家们,将进一步挖掘光阴极材料的更多奥秘。
  • 我国学者发现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274353、11874053)等资助下,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教授团队发现了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其性能远超目前已知的所有光阴极材料,突破了现有理论框架,为下一代光阴极的基础理论、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以“一种钙钛矿氧化物的反常高强度相干二次光电子发射(Anomalous intense coherent secondary photoemission from a perovskite oxide)”为题,于2023年5月18日在《自然》(Nature)期刊正式发表。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00-4。  光阴极是一种能够利用光电效应将入射光子转化为出射电子的电极。它是当代粒子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高分辨超快电子显微镜等前沿技术的核心元件。早在六十多年前,大部分现有的光阴极材料(传统金属或半导体)已经被发现,它们的光电性能也可以被当时已建立的光电发射理论完美解释。长久以来,光阴极领域的发展缓慢,科学家们主要依靠材料工程技术来改善基于既有材料所制作的光阴极的性能。然而,这些光阴极所产生的电子束都存在着“相干性”差(电子发射的方向不一致和能量不均一)的内秉缺陷,由此要获得尖端科技应用所需的高相干性电子束,就必须牺牲光阴极的发射效率。这个限制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光阴极电子源亮度的提升空间,使之日益难以满足相关前沿技术升级换代的要求。因此,找到具有高相干性的新型光阴极材料将有助于打破当前的困局。  近年来,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和丰富多样功能的量子材料已成为物理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此前科学家们从未考虑过将这类新型材料应用于光阴极。在本工作中,何睿华教授团队突破了光阴极领域的常规研究对象(具有多晶表面的材料)和常规研究手段(光电流探测),采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技术探索了具有最简单结构的量子材料SrTiO3单晶的光阴极特性。与量子材料领域的常规ARPES测量不同,团队采用了非常规ARPES配置以测量光电子能谱中跟材料的光阴极性能相关的低动能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具有2×1重构的SrTiO3单晶表面所发射的光电子束,其相干性远高于已知的光阴性材料。研究团队同时发现SrTiO3单晶表现出的优异光阴极性能来源于其表面奇特的光电发射机制——自发相干二次光电子发射,该特性不能被已知的光电发射理论所解释。  本工作不仅首次发现了一种具有本征相干性的新型光阴极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未来探索性能优异的光阴极材料开辟了新视角,有望推动该领域研究范式的变革。此外,该发现本身也清楚地表明在目前光电发射理论框架之外可能存在一种未知的物理过程,有望增进人们对光电发射物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框架。
  • 2017中国材料大会花落银川
    p   2017中国材料大会将于2017年7月9-11日在宁夏银川举办,这对于西部地区的新材料行业企业来说将是一次材料界的饕餮盛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bb1c904f-d05a-463c-b77b-e071b61c6560.jpg" title=" 1.jpg" / /p p   中国材料大会自1992年举办,20多年来全国巡回N多个城市,每年会议的注册代表都超过3000人,今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西部举办。预计西部地区的注册代表将占总人数的30%,大约1000人左右,这些代表均来自高校的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研究院和一部分新材料生产企业。同期举办的材料工艺设备、科学器材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展览面积扩大,将会达到4000个平方,设标准展位185个,这对西部地区的相关企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市场推广良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10c32ab4-d1b7-41f1-8916-02365de9e2be.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去年的会议共有代表世界材料科学发展最前沿的19位中外院士与会,并作重要学术交流报告,全面总结近年来材料科学发展新成果,共同研讨发展新方向。2017年的中国材料大会,届时将会有更多材料界大咖亲临现场,如果想跟他们来个偶遇或者聆听他们对您公司产品一对一的指导,那就报名参加会议或者参加展会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b15108d8-d26c-4a8b-a0c2-8b7e09f9da01.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 最轻陶瓷吸波材料现身 可为隐形飞机减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电磁有吸收能力的吸波材料在防止电磁污染、电磁反射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记者14日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张涛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发现一种轻质、耐高温吸波新材料,其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15毫克,是已知陶瓷材料中最轻的。该研究发表在《碳材料》期刊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该成果的第一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涛教授介绍,这种新吸波材料可以大大为飞行器、船舰减负,“以美军U-2飞机为例,其吸波剂为羰基铁粉,占到涂层重量的50%以上。如果将此次发现的新材料用于隐身和屏蔽,其占涂层重量的比例将降至10%以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种材料是通过先驱体分子设计合成的六方BCN三元化合物陶瓷,独特的微纳结构和成分可设计性使其在不同电磁波段(S、K等波段)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其吸波频段具有可调节特性。除此之外,这种具有微纳孔结构的三元化合物材料具有超疏水特性,不需借助任何外形设计即可漂浮在水面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种新型三元材料可以极好地满足现代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要求,其发现对新一代耐高温、全天候、超轻吸波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未来,它将被用作高马赫数隐身飞行器的涂层材料、高压输变站和大功率服务器的涂层材料等,防止电磁污染和信号干扰。 /p
  • 哥伦比亚制定食品、饮料接触性陶瓷或玻璃材料技术要求
    据2010年5月27日安第斯共同体秘书处通报消息,哥伦比亚于近期制订了另一项食品接触性材料技术标准——与食品、饮料接触性陶瓷或玻璃材料、容器、物品、设备的技术要求。   法规文本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目标、范围、定义、良好生产规范、基本要求、总的和特定物质迁移量限量,玻璃制品铅(Pb)的迁移限量,物质迁移量测定方法,监督、检查与合格评定,复审与更新等方面。   其中,对物质迁移限量的规定如下:   陶瓷、珐琅、釉彩等材质的食品、饮料接触性物体或容器的总物质迁移限量:50mg/kg水,或者8mg/dm2接触面 特定物质迁移量:对于非盛装性物体,(Pb): 0.8 mg/dm2 (Cd): 0.07 mg/dm2 对于盛装性容器,(Pb): 4.0 mg/L (Cd): 0.3mg/L 对于烹饪用具、容量大于3L容器,(Pb):1.5 mg/L (Cd): 0.1mg/L。   对于水晶/玻璃材质的食品、饮料接触性物体或容器,特定物质铅(Pb)迁移限量(LME)为:非盛装性物体LME: 0,8 mg/dm2 容量低于600ml的容器LME: 1.5 mg/L 容量介于600~3000ml的容器, LME: 0.75 mg/L 容量大于3L的容器,LME: 0.50 mg/L。
  • 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发布,材料化学环境领域名单出炉
    内容来源 | 软科、爱思唯尔科研医学服务、中国高被引学者微站4月14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软科(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遴选方法,最终得到4701名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来自523所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其各科研院所合并同统计)拥有最多的高被引学者,共458位。材料、化学和生态环境领域共有989人上榜,下面为详细名单。
  • 功能性饮料可别随便喝
    最近,儿子要参加体育考试。身材偏胖的儿子听同学说,喝了功能性饮料可以迅速增强体力,便打起了这种饮料的主意。为了让儿子考个好成绩,我这当爹的也就义不容辞地跑到超市里当起了采购员。   超市里,从二楼下来转角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功能性饮料,什么维他命水、含氧水、离子水、太空水……装在花哨的瓶子里,让人眼花缭乱。它们都自称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益健康,因而备受欢迎。而功能性饮料的购买者也实在不少,就在我挑选的短短5分钟内,就有十几个人把它们放进了购物车。   看价格,功能性饮料的价格要比在超市里1元左右的矿泉水、纯净水高出不少,就是可乐、果汁、茶饮料也要比功能性饮料便宜一些。但为了儿子,我还是忍痛把一箱功能性饮料搬上了购物车。“就当这个月少抽一条烟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带着“战利品”回到家,正好被来探望儿子的老丈人撞了个正着。看着搬着一大箱功能性饮料气喘吁吁的我,对营养学颇有研究的老丈人眉头微蹙。原来,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喝功能性饮料,由于某些功能性饮料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所以中学生最好不喝或少喝。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体力消耗、不需要补充能量的人,喝这些功能性饮料除了能够解渴外,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虚心听完老丈人的训斥,为了儿子的健康,我上网查阅了功能性饮料的相关资料。目前,中国功能性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除此之外,国内尚无针对功能性饮料而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下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3大类。而在功能性饮料市场上,还可更加细划,一般分为6大类别:   1.多糖饮料。大多指含有膳食纤维的饮料,可以调节肠胃。一般在饭前或饭后喝,能帮助消化,排除体内毒素。便秘的人长期饮用,可慢慢调节肠道,缓解和治疗便秘。   2.维生素饮料。能补充身体所需多种营养成分。维生素饮料除了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外,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还能清除体内垃圾,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类饮料适合所有人。   3.矿物质饮料。与维生素饮料功能相似,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铁、锌、钙等各种矿物质元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身体素质,改善骨质疏松,有效抗疲劳。适合容易疲劳的成人,儿童不宜。   4.运动平衡类饮料。能降低消耗,恢复活力。大多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能及时补充人体因为大量运动、劳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适宜体力消耗后的各类人群,儿童不宜,血压高病人慎用。   5.益生菌和益生原饮料。能促进人体肠胃中有益菌生长,改善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养颜,尤其适合老人和消化不良的人。   6.低能量饮料。所含热量、脂肪含量、糖分都低于其他功能性饮料,尤其低于补充体能的饮料,适合比较肥胖的人群。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专家认为,功能性食品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也就是说功能性饮料的安全是相对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群饮用才是安全的,否则就可能不安全。   看完这些资料,我才恍然大悟,不管是功能性食品,还是功能性饮料,都不能随便乱吃乱喝,特别要注意某些儿童不宜的产品。家长们,千万别在我们对孩子的一份爱里埋下不安全的隐患。
  • 全自动乌式黏度计在壳聚糖材料中的应用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通过脱乙酰作用得到,常用名还有壳多糖、可溶性几丁质、可溶性甲壳素等。壳聚糖通常情况呈无定形固体,比旋光度[α]D11—3°~+10°。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甲酸、乙酸、苯甲酸和环烷酸等有机酸以及稀无机酸。工业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的半透明片状固体,略带珍珠光泽,无味、无毒、易降解,是少有的天然阳离子聚电解质,同时壳聚糖具有优异的抗菌、吸附、保湿锁水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保、化妆品等领域,在创面修复、食品保鲜、污水净化、皮肤护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粘度是衡量壳聚糖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粘度的大小和壳聚糖产物的分子量有关,对产品的保湿性、成膜性、絮凝性也有影响。测定壳聚糖稀溶液的特性粘度,可以确定壳聚糖材料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度,还可以了解其分子链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及支化程度等。乌氏毛细管法是测试壳聚糖材料粘度的常用方法,乌氏毛细管法实验操作简便、效率高、在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相关质量控制中都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目前在很多材料分析领域中使用的自动乌式黏度计,以自动化智能简便替代人工及数据误差,节省人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稳定性。以IV3000系列全自动乌式黏度计、MSB系列多位溶样块、ZPQ智能配液器一整套黏度测试设备为例: 实验流程:1. 智能配液过程使用ZPQ智能配液器进行配液,点击配液功能后,直接输入浓度和质量(可通过连接天平直接获取),可直接计算出所需要的目标体积进行移液并且精度可达0.1%。可避免因手动配液方法导致的精度差、效率低及数据误差等问题。ZPQ智能配液器还具有密度计算功能,移取液体体积后,输入质量(可与天平通讯,直接获取),即可自动计算出密度值。2. 溶样过程 MSB系列多位溶样块,采用金属浴的方式进行加热溶样并具有自动搅拌功能,同时可容纳15个样品。溶样效率快、转速可调、溶样时间可调、溶样温度可调、溶样温度可达180℃。3. 测试过程IV3000系列全自动乌式黏度计可实现自动连续测量,全程无需人员看管。并且采用的智能红外光电传感器,保证测量时间可达到毫秒级,可有效确保实验数据的精度,避免人工实验导致误差。4. 测试结果:IV3000系列全自动乌式黏度计连接电脑端,得出结果可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并有数据储存、多样化粘度分析报表等多种功能。5. 粘度管清洗干燥过程:仪器可自动排废液,自动清洗并干燥粘度管,粘度管无需从浴槽中取出,粘度管不易损坏,减少耗材成本支出。清洗模式可多种选择,同时具有废液分类收集功能,减少废液回收成本及避免因多种废液混合导致的风险。IV3000系列全自动乌式黏度计可实现自动测试、自动排废液、自动清洗,自动干燥,告别了粘度管是耗材的时代。
  • 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岛津共建合作实验室正式签约
    2019年11月2日,江苏省江阴市举办了2019中国(江阴)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论坛,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切实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社长马濑嘉昭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期间,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完成了国际合作实验室的签约仪式。 论坛开幕式上,各方领导纷纷致辞,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举行了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的启动仪式,江阴市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等十一位领导共同启动了触摸屏,宣告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现场传真 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是江阴高新区重点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江阴扎实的工业基础,以东北大学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深厚的技术背景为支撑,以先进钢铁材料、特种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整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优势产业资源,致力于解决江阴、长三角及全国金属材料共性技术难点问题的突破,实现引领金属材料研究的高水平发展。 启动仪式结束后,项目签约仪式正式开始,岛津公司社长马濑嘉昭先生与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代表进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宣告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岛津公司共建国际合作实验室即将正式成立。签约仪式现场传真 签约仪式过后,论坛继续进行,各方专家学者就推进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开展了丰富的交流活动,此次与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共建国际合作实验室的正式签约标志着岛津公司在金属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开拓和人才培养方面更近了一步。
  • 《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2016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第二轮通知
    一、论坛背景与发展  生物检测监测相关技术,横向涵盖“材料/器件/生物识别/智能传感”多学科交叉融合 纵向贯穿“学研产用”全链条协同创新,其应用领域更是渗透入大至国家安全的生物反恐、疾控应急,小到日常民生的临床检验、食安监测。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实际需求引领了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元素的不断汇集与融合,一方面促进了新技术的产生得以满足现有需求,另一方面推动了各领域新科学问题的浮现与剖析。这种转化层面“需求”与“科技”循环往复互相牵引、彼此促进,研究层面“基础研究下沉积淀”与“应用研究凝练萃取”有机结合,才是科学与技术相生相伴推动创新、实现转化的关键。《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监测协同创新论坛》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动学科间交叉、基础与应用融合、科技向产业转化,  《第一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发起 2015年4月19日依托于北京市科技新星群体,由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2015年新星周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新星郭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并主办了《第一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www.beijingnovaforum.com)。旨在推动学界内部的学科交叉与原始创新,并搭建学界与产业界沟通互动的平台。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以第一届论坛为起点,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发起了筹建《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倡议,进而在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学术号召之下,由张洪杰院士任名誉理事长、张学记教授任理事长、周蕾研究员任秘书长,汇集69个团队(35所高校、16家科研院所、3家医院、11家企业)、在册专家共211位(中科学院院士及外籍院士3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6名)的《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成立。为了进一步贯彻“将科研主体与产业主体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联盟在国内首次进行了以联盟经费设置《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的尝试,并为联盟成员提供开放技术平台、国内外交流、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启动 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将联盟资源与论坛平台有效整合,现依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市科技新星群体、诚邀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由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2016年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论坛、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将于2016年6月4日举行。本届论坛的特色之处在于,一方面,设置了“大师讲堂”、“产业对话”、“科技创新”等环节,促进学界内部传承、交流、合作,推动学界与产业界互动、衔接 另一方面,将举行《生物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进一步践行论坛与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  二、论坛理念  会议倡导“开放交流(Openaccess conference)”的会议模式以推动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倡导“开发技术平台(Openaccess technological platform)”的技术平台共享模式以促进不同领域间实质性的交叉合作。  开放交流(Openaccess conference)会议模式——在限定参会人员总数的前提下,不收取会务费,为与会人员免费提供会场、会议材料、餐饮,经费来源于课题会务费与企业赞助。  开放技术平台(Openaccess technological platform)协同创新模式——在衍生知识产权平等共享的前提下,将技术平台对不同领域国内同行全面开放,推动领域交叉、协同创新。第一期开放技术平台:2015届科技新星周蕾课题组的“新材料、新器件的生物应用探索与评价平台”。  三、主办方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  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周蕾,2015届新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郭维,2015届新星)  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我要测网(www.woyaoce.cn)  四、学术委员会  谭蔚泓(院士)、张学记(千人)  郭少军(北京大学)、鞠熀先(南京大学)、林金明(清华大学)、庞代文(武汉大学)、叶邦策(华东理工大学)、万锕俊(同济大学)、尹学博(南开大学)、严秀平(南开大学)、赵美萍(北京大学)[按姓名拼音排序]  五、组织委员会  周蕾、郭维、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  六、论坛时间、地点  2016年6月4日,北京,北京悦宏国际酒店一层宴会厅  七、论坛内容  大师讲堂:张学记教授  科技创新:尹学博(南开大学)、应迭伦(华东理工大学)、郭少军(北京大学)、赵美萍(北京大学)、李海芳(清华大学)、林毅(武汉大学)、万锕俊(同济大学)、丁霖(南京大学,代鞠熀先)、左鹏(华东理工大学,代叶邦策)[按报告顺序排序]  产业对话:周蕾(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新星)、万宇平(勤邦生物)、董海峰(北京科技大学)、周文强(深圳三相)  [按报告顺序排序]  八、 参会方式  免费参会、免费餐饮,参会名额限定160个   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ammszhoulei@163.com,报名并获取参会编号,按照编号注册参会   限额参会,报名后请尽量准时参加,以免名额浪费!!!  参会回执:  会议网站: http://www.beijingnovaforum.com《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 http://www.chinabdbm.com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交通路线:  北京悦宏国际酒店地址:北京海淀区复兴路65号乙(万寿路西街西口)  自驾或出租车:四环五棵松桥下向东上复兴路,复兴路与西翠路交叉口向北上西翠路,西翠路与万寿路西街交叉口向东上万寿路西街,直行200米路南。  地铁: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B1口出,沿复兴路向东800米至西翠路,沿西翠路向北300米至万寿路西街,沿万寿路西街向东200米路南。全程步行10-15分钟。  论坛日程  论坛时间:2016年6月4日  论坛地点:北京悦宏国际酒店一层宴会厅  注册签到:2016年6月3日12:00-18:00  2016年6月4日07:00-12:00  主 题:论坛开幕式  时 间:8:30-9:00  主持人:周蕾(2015届新星,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秘书长)  内 容: 1、论坛简介、介绍领导与嘉宾  2、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学记理事长致辞  3、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朱晓宇处长致辞  4、新星代表郭维博士致辞  5、企业代表山西圣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张烜董事长致辞  6、合影  主 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 启动仪式  时 间:9:00-9:10  主 持 人:周蕾(2015届新星,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秘书长)  内 容: 1、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动物疫病诊断产业研发  2、上海诺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一氧化氮健康品国内标准的制定论坛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演讲者主持人大师讲堂(讲座35分钟,讨论5分钟)09:10-09:50题目:待定 演讲者:张学记 教授、千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科委09:50-10:30题目:待定 演讲者:待定产业对话(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10:30-10:55题目:新技术发布-外驱控速免疫层析技术与电阻抗免疫检测系统 演讲者:周蕾 秘书长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学记10:55-11:20题目:产业需求-勤邦生物食品安全快检市场需求分析 演讲者:万宇平 总经理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多学科交叉随机排序)11:25-11:50题目:碳点的新颖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传感成像应用 演讲者:尹学博 教授 南开大学郭维11:50-12:15题目:单分子弱相互作用的纳米通道研究及仪器研制 演讲者:应佚伦 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12:15-13:30午餐产业对话(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13:30-13:55题目:新技术发布-一种基于DNA四面体结构及双链特异型性内切酶的灵敏、多元microRNA检测 演讲者:董海峰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周蕾13:55-14:20题目:产业需求-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在幽门螺旋杆菌监测上的应用 演讲者:周文强 CEO深圳三相生物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演讲20分钟,讨论5分钟,多学科交叉随机排序)14:20-14:45题目:新型异质结纳米晶分析传感技术 演讲者:郭少军 研究员 北京大学郭维14:45-15:10题目:活体动物脑区神经活性物质的在线连续监测 演讲者:赵美萍 教授 北京大学15:10-15:35题目:肿瘤标志物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演讲者:李海芳 副教授 清华大学15:35-16:00题目:基于荧光量子点的生物检测新方法 演讲者:林毅 副教授 武汉大学16:00-16:20茶歇16:20-16:45题目: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控释和原位监测 演讲者:万锕俊 教授 同济大学张学记16:45-17:10题目: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 演讲者:丁霖 副教授 南京大学(代鞠熀先)17:10-17:35题目:纳米生物传感分析及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演讲者:左鹏 副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代叶邦策)17:35-19:00晚餐 具体会议情况请见会议手册:2016年会议手册.docx
  • 美西北大学科学家研制太赫兹隐形斗篷材料
    2011年9月6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型的隐身材料,这种材料能使物体在太赫兹波段下隐形。由西北大学麦考密克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助理教授孙成(Cheng Sun,音译)设计的隐身材料,通过微梯度折射率材料对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进行控制,虽然这个设计不能发展成对可见光波段隐身的隐形斗篷,但是这项技术可进行对隐形斗篷部分性能的评估以及在安全性上沟通了解。   二极管激光器是连续波太赫兹波产生的理想激光源   人类对一个物体的辨认主要是通过两个因素:即外形和颜色。要使一个物体变得不可见,那就必须能够操纵光线,使光线在物体表面上以特殊的方式运动,既不会在表面上分散,也不会被物体吸收和反射,而吸收和反射的过程主要是体现物体所具有的颜色。   该研究小组为了操纵光线在太赫兹频率的行为,孙助理教授使用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超材料,该材料主要是在原子水平上进行设计,而太赫兹频谱则位于红外线与微波之间。通过超材料的研发以及被称为电子转移微光固化的技术,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微型棱镜状的隐形结构,大小小于10毫米。而电子转移微光固化技术则是研究人员一组数据投影到液体聚合物的图像上,然后将光线由液态层转换成薄固体层。   而每个棱镜的220层都有一个微小的孔,这个小孔比太赫兹波长要来得更小,这就意味着这些小孔能改变光的折射系数,这样就可以使得光线从棱镜上部穿透下来时,由于这些小孔的作用,而改变了光线的行为,使得处于棱镜底部的物体变得可以隐身。最后,这些被改变行为的光线,会被另一个平台所反射掉。   根据孙助理教授认为:这个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研发出能对太赫兹波段隐身的工具,例如斗篷等,而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好地设计角度去研发一种新的材料,可以跟好的操纵光线的传播。通过这个研究试验,说明了从这个研究方向发展下去,我们可以自由的设计各种材料,可以改变不同波段上光线的折射率,这样就可以在传统意义上对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人为地操纵。   该项研究中涉及的重要试验对象,太赫兹波段在研究历史上一直被忽略,这是因为它的频率比电子高出太多。但是,科学家也发现,有许多有机物的共振频率处于太赫兹的水平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针对太赫兹水平的扫描仪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检测。孙助理教授的关于太赫兹光学上的探索可以对生物医学研究产生影响,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可以研制针对某种癌症的快速且安全的检测方法,第二,使用太赫兹扫描仪可以加强机场的安全保障效能。   此研究的下一步计划是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即研制太赫兹镜头。但是孙助理教授并没有立即实行这个计划,扩展材料对更长波段上的光线改变行为的能力,达到这样的能力与目前的研究还相距甚远,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频率范围之内,确保材料在特定的频谱上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质。
  • 2014年脑洞大开的新科技: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
    2014是充满惊喜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以谷歌、百度、IBM、微软等为主的国内外著名科技公司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意新品来进行智能化探索,这些创新领先的技术及产品让人们一次次打开脑洞、直面未知、憧憬无限。它们是否真的找到了那扇最终通向未来世界的大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心里清楚,在一座已知与未知的天平上,享受着改变世界的狂喜,也忍受了不被读懂的孤独,这或许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谷歌:一副可以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   谷歌这一年屡次传出正在酝酿的奇思妙想似乎都能让听者为之一振,从无人驾驶汽车、到超级巨型显示屏,再到智能汤勺,甚至是可以在血液中&ldquo 搜索&rdquo 癌细胞的新药品,这些都让众人欣喜若狂。   今年年初,谷歌推出了一款具备血糖监测功能的隐形眼镜,让不少人的眼前为之一亮。这幅眼镜可以通过分析眼泪成分,检测出人体内的血糖浓度,从而指导糖尿病患者调整胰岛素的注射量,让他们摆脱对血糖仪的依赖。   这款外观和普通隐形眼镜十分相似的产品,在镜片上实则布满了成千上万个微型晶体管,而镜片外延则被细如毛发的触角所环绕。谷歌团队为这款设备量身订做了一款无线芯片,并使用先进的工程技术使其能够与电路和传感器在微小的空间中&ldquo 协作&rdquo 。此外,研究人员还专门为这款设备打造了一套全新充电系统,让&ldquo 眼镜&rdquo 可以依靠无线电频来获取能量。   令人遗憾的是,这款炫酷多用的眼镜目前还只是设计模型,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与消费者真正见面。   IBM:一块模仿人类大脑的芯片   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行事,一直都是人工智能科学家们的终极努力目标。今年8月,IBM宣布开发出一款仿人脑微芯片TrueNorth,可在进行计算时模仿人脑结构和信息处理方式,这一技术或将在计算机行业掀起一场革命。   据了解,TrueNorth包含54亿个晶体管,比传统PC处理器的四倍还多。根据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结构,相当于100万个神经元和2.56亿个突触,具有4096个相互连接的处理核。与传统芯片总是在运行不同,TrueNorth只在需要时运行,使所消耗能量和运行环境温度大为降低。它运行期间功率仅为70毫瓦,其运算能力可折合为每瓦功率下每秒460亿次。   TrueNorth有可能会激发一些类似人脑功能的应用创新,虽然这类应用还受制于计算机硬件性能,但TrueNorth可能给括云服务、智能手机、机器人、物联网、超级计算机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带来革命。而且,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个项目属于IBM一个更大的研究计划,受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资助,旨在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开发高性能低能耗的芯片,用于军用无人机和神经科学实验等领域。   微软:一台可以打印&ldquo 所有&rdquo 的打印机   早在去年十一月份,微软便发布了一款基于Windows8.1的3D打印免费应用软件&mdash &mdash 3D Builder。虽然这只是微软进入3D打印领域的一小步,但却象征着微软敲响了进入3D打印市场的前奏。而在今年的9月,3D Builder的更新版本&mdash &mdash 3D Builder App R5发布,据称,这次发布还使微软和3D打印巨头之一的3D Systems建立了合作关系。  新的打印程序添加了云功能,用户不需要拥有打印机,只要轻松设计,点击Buy Print,将设计的3D模型发送给3D Systems公司的在线3D打印服务平台&mdash &mdash Cubify即可。Cubify还提供了很多可选的材料,包括不透明、磨砂的塑料、金属、混合塑料、全彩的&ldquo Colorstone&rdquo 、甚至陶瓷等。一旦用户下单购买,3D Systems会在两周左右将成品送到用户门口,让普通人也可以享受3D打印的便捷和乐趣。   英国初创:一个智能玻璃打造的&ldquo 光子空间&rdquo   英国初创企业有一项&ldquo 光子空间&rdquo 计划,致力于建造世界上第一个全部由智能玻璃打造的未来式住宅,通过让住户与外界进行最大程度的连同,从而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据介绍,我们平日感受到的自然光对我们的能源水平、睡眠模式还有整体健康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好处,而&ldquo 光子空间&rdquo 的设计灵感便来源与此:外部由智能玻璃组成,其涂层可以部分阻挡红外线、完全阻挡紫外线,避免过多的暴露对人类的伤害。这种玻璃在智能手机应用的控制下,只需1秒钟便可完成在透明和不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它的亮度也是可以调节的。   据悉,&ldquo 光子空间&rdquo 只需四周时间即可建造完成,可成为酒店、水疗中心、健康疗养所、医疗中心以及其他度假村的理想附属建筑,目前&ldquo 光子空间&rdquo 的筹资活动正在众筹平台Crowdcube上进行。   后记:   科技不仅在改变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更是在改写着人类的未来轨迹。我们应该庆幸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大批脑洞大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他们的努力让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可能性。新的一年,还将发生怎样的精彩?值得期待!
  • 卫生部对“糖干海参”说不 或引行业地震
    业内人士称:“注糖参”大连不少 或引发行业强震   被业内称为“掺假”获得暴利的“糖干海参”,近日引起国家卫生部关注,记者获悉,卫生部办公厅发文,明确企业应当执行《干海参》(SC/T3206-2009)行业标准,这意味着“注糖海参”可能面临行业震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透露,近期将会同农业、工商、质检、食药局等,对海参市场进行整顿,坚决取缔“糖干海参”。本报去年12月21日曾对“注糖参”的暴利链条进行了报道。   小小海参,体内一半是白糖   和“注水肉”一样,“注糖参”主要是在海参体内加白糖,因为干海参价格较高,一斤需要几千元,加糖后海参重量增加,外表还看不出来,几块钱一斤的白糖就卖出了几千元的海参价格。   山东是“注糖参”的一个加工地,据本报记者去年的一次调查,干海参加工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来确定加糖的比例,当地加工户,在简单的烘干作坊中,让海参一遍一遍的在糖水说“洗澡”、烘干,“再洗澡”、再烘干,以此达到增重的目的。   一只9克重的“注糖参”,含糖量高的可以占到一半。这意味着市民几千元,一半是买了白糖。   业内人士透露,2009年,全国海参产量近10万吨,总产值近300亿元,是最大的海产养殖品种之一,其中干海参市场约为200亿元,这200亿市场大约有7成的干海参,都是不同程度的“注糖参”,消费者每年买海参花掉的200亿元,几十亿元其实是买了白糖。   这是明显的“掺假”和“经济欺诈”,曾参与2009版国家《干海参》行业标准制定的李晓川对“注糖参”这样评价,更多的业内专家担心,“注糖参”的“欺诈行为”给行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很可能对海参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造成“致命打击”。   行业标准严格禁止“注糖参”   据记者了解,卫生部办公厅是在今年的3月24日复函,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出的“注糖参”问题给予回应。   复函中称:“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公布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该当按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生产经营干海参,应当执行《干海参》(SCT3206-2009)标准,不允许使用除食盐意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剂。”   目前,干海参尚无国家标准,因此企业生产经营干海参,只能依据行业标准,这个行业标准即2009年制定的《干海参》((SCT3206-2009)。   “所有的‘注糖参’都严重违反的这个标准。”   一位业内人士肯定地告诉记者,2009年的《干海参》标准中主要有两大类指标,一个是感官指标,一个是理化指标。其中理化指标中,对蛋白质、水分、盐分、含砂量、兽药残留等都有非常严格规定,允许海参自身的水溶性还原糖,“注糖”则绝对严格禁止。   一些生产、经营干海参企业向记者表示,卫生部针对“糖干海参”即“注糖参”明确表态,这还是第一次。   业内称可能会引发行业地震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一位成员表示,卫生部复函后,4月2日,协会已经发出通告,将会同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对海参市场进行抽查、整顿,对“注糖参”坚决取缔。   “如果整顿,大连的干海参的市场会有极大的震动。”一位海参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连市场上的“注糖参”的比例也很高,能占到6成以上,涉及的品牌大大小小超过100个,案值可能达到百亿,卫生部此次发文,明确对“注糖参”说不,对全国的干海参市场,也是一次“地震”。   据记者了解,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之所以对“注糖参”表现出了高压态势,一方面担心行业因“掺假恶名”受到重创,担心加糖暴利对守规行业的冲击,同时也来自于市场“半公开”的销售现状和“注糖参”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协会一位人员表示,包括大连在内,很多企业在销售“注糖参”的时候,大都不明确标明,消费者一点也不知道是否“加糖”,这在行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加糖的海参对健康的危害可能没有“瘦肉精”那么大,但是这种不明示销售,对糖尿病人是巨大风险。   “注糖参”安全让专家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注糖参”的曝光以及即将开始的行业整顿,业内人士称,很可能让大连海参企业遭遇的史上最大考验,但更重要的是让市民知道“注糖参”有什么“危害”。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一家单位透露,2010年12月,协会曾在大连开了一次会,专门讨论“糖干海参”的问题。   “糖干的质量很差。加糖的你外表看不出来,甚至卖相更好一点,但是你算算成本就知道了,去年鲜海参价格是一斤3700元,如果算上加工成本、运输、销售等费用,差一点的也该卖到4000元,市场上那些2000多元的‘淡干海参’,它怎么就能做下来,质量怎么能保证?”   协会的一些专家表示,糖干海参一般是在120度的糖稀中熬制3-5遍,反复的高温熬制,让海参中活性营养物质流失,而且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浓缩,对健康危害极大。   另外一个食品安全隐患来自于那些小加工点都是按照自己的“土办法”熬,缺乏卫生学、毒理学评价,糖在高温下很容易产生焦糖物和糖化物,这些都属于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食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诱发慢性疾病。   记者获得了一份来自大连某海参加工企业自定的标准,其中100克的海参,糖分比重占到了35%,加上水分、盐以及其他成分,真正的蛋白质很低,而加糖50%甚至更高的海参,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糖块”。   “擦边球”逃避监管不好用了   据记者了解,由于“干海参”尚无国家标准,一些干海参的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其他方式绕过2009年的《干海参》行业标准,称“注糖参”是一种新的加工工艺,并寻求在相关部门备案。   《辽宁省卫生厅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目录公示》显示,从2009年11月起,共有12家企业通过了“糖干海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以此规避《干海参》行业标准。   “这是扯淡,一是企业既然自定标准,指标总得在行业标准之上才行,还有就是加糖根本就不是新工艺,不仅保证海参的品质,对人体吸收有好处,反而让海参质量严重下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一位专家表示,“说到底,糖干海参就是为了‘暴利’。”   随着卫生部对糖干海参明确说不,要求企业执行2009年的干海参行业标准,这意味着“注糖参”走到头了,大连一家生产、销售海参产品的大型企业向记者表示,不管你是什么工艺,什么标准,都不允许海参检出白糖来。   对不加糖的正规企业来说,虽然行业整顿是件好事,但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如何能保证监管效果更加重要,目前中国水产流通和加工协会拟联合的四个部门共同监管,但是“注糖参”涉及到的企业太多了,药不能下狠了,导致行业瘫痪,但如何查处,按照什么标准,在未来几年有怎样的监管目标,现在亟需进行权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