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单轴倾角传感器

仪器信息网单轴倾角传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单轴倾角传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单轴倾角传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单轴倾角传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单轴倾角传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单轴倾角传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单轴倾角传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单轴倾角传感器相关的资讯

  • 这个国庆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依然为传感器研究忙碌
    清晨,长春街头刮起寒风。5日早上六点半,记者与王智相约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大门口见面。“他每天都是最早来单位的那拨人之一。”门卫大爷开门时,竖着大拇指称赞,“这群人真敬业!”进楼后,王智直奔实验室。昨晚进行的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测试刚出了结果。他操作电脑,仔细查看结果后,严肃的神情才略有放松。“结果还行。”他说。这是国庆节假期的第五天,王智如往常工作日一样,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指标一天不达标,没法在家安心休息。”他说。长春光机所空间一部研究员王智带领团队参与的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项目。为了捕捉引力波信号,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的“太极计划”正式启动。2019年8月,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成功发射。“太极一号”上有三个关键有效载荷,堪称系统“大脑”,王智团队参与其中两个有效载荷研制。结合“太极一号”在轨实验结果,王智团队正在为“太极计划”研制性能和指标更高的新一代载荷。“一切还是老样子,团队在忙、‘崩溃’、调整状态、继续攻关中反复循环。”他笑着说。自2018年起,记者一直关注着团队研发动向。每天,王智和同事们或是在布满仪器的实验室里做测试,或是开会讨论下一步工作方向。“一点都不‘酷’,还很枯燥。”他说。10月5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间一部研究员王智(左后)与同事在实验室进行测试。新华社记者 孟含琪 摄以最近攻关的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为例,为了在宇宙存在的无数声音中捕捉到微弱的引力波信号,需要保证惯性传感器在太空中非常稳定,其一旦受其他因素干扰产生偏离,电容位移传感就能测出偏离值,帮助系统纠正偏离。从今年6月到8月,团队反复研制和试验,但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的研发始终没有突破。王智心里火急火燎,但不敢催,生怕大家压力更大。负责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攻关的汪龙祺钻进实验室里两个月,几乎不怎么说话。9月中旬,团队终于有了突破。王智发现,汪龙祺的话又逐渐多了起来。汪龙祺告诉记者,取得突破其实没什么诀窍,查海量文献找办法,开会集思广益,请教老专家,最后他们将每一个元器件性能逐一提升改造,再化零为整,使惯性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比原有设计方案性能提升4倍。短暂的喜悦过后,他们又投入到新任务中,努力实现“积跬步,至千里”。其实,很多变化也在发生。王智说,团队承担的项目属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项目,短期内很难出成果,也写不出论文。为了鼓励大家“坐稳冷板凳”,长春光机所将其作为重大创新专项给予经费支持,以实际贡献作为人才晋升的关键考核指标,团队成员从2018年的几个人增加到如今的20多人,大家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 “项目难度很高,但大家干劲很足,这个国庆节大部分人都主动要求来加班。”王智说,“我们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庆生。因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研究,就是科学家的职责和使命。”10月5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间一部研究员王智(左二)与同事边吃午饭边讨论工作。新华社记者 孟含琪 摄午休时间,王智本来想请大家出去吃饭,但被大家拒绝了。“趁着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还有测试要做”“中午要讨论昨天的测试结果”… … 他和汪龙祺也拿着泡面走进会议室,边吃饭边讨论起来。
  • 仪器仪表及传感器性能评价系列国标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征集通知
    各相关单位:仪器仪表及传感器是物质世界信息获取、传输和转换、探测和控制的重要工具,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随着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不断往高端化冲刺,而用户在实际使用和感官上却总认为存在“性能指标有差距”、“能用但不好用”等问题,亟须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打破制造商和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壁垒。为进一步推动仪器仪表及传感器用得上、用得好、遴选性能优越的相关产品,实现制造商和用户良性互促发展,广泛吸收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充分保障标准质量,推动标准后续应用实施,现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以下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序号标准名称1仪器仪表及传感器性能评价通则2微生物集菌仪综合性能评价3气相色谱仪综合性能评价4无损检测仪综合性能评价55G通讯测试仪综合性能评价6智能电能表综合性能评价7压力变送器综合性能评价8控制阀综合性能评价9压力传感器综合性能评价10倾角传感器综合性能评价11温度传感器综合性能评价仪器仪表及传感器性能评价系列标准项目将重点围绕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绿色化、智能化等评价维度提出具体的评价要素,旨在规定仪器仪表与传感器性能评价活动的原则、维度、方法、计划、管理等过程,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仪器仪表与传感器评价活动及其相关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使标准制定规范合理适用,特公开征集系列标准的起草与参与意愿,制定标准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由各参与单位分摊承担,分摊费用由主办单位统一收取管理。请有意愿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单位将标准参编人员的相关信息填入回执,于2022年3月30日前反馈至联系人邮箱。联系人:卢铁林联系方式:010-63322091邮箱:lutielin@126.com▲扫描二维码下载报名回执报名回执.docx
  • “三个百万”订单,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MEMS传感器加速应用“上车”
    近日,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美泰科技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拓展再获突破,自主研发的MEMS惯性器件与系统累计实现百万级装车,并获得多家重点新能源车企50多款新能源车型定点,MEMS压力传感器与芯片获得两百万只订单,安全气囊加速度传感器完成量产定型,正在国内主流车厂开展应用验证。万物互联时代,只要需要感知的领域,都需要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应用到汽车上,就化身成汽车“五官”,实时检测和测量加速度、倾斜、旋转和多自由度运动,精确完成“全天候”定位定向。以MEMS惯性传感器为核心打造的惯性导航系统,能在GPS、北斗、5G等信号不佳时“挺身而出”,利用感知的道路信息和对汽车航迹的推演,提供即时定位和导航功能。作为国内MEMS惯性器件的先行者,美泰科技抢抓MEMS惯性器件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能、加强供应链建设,实现MEMS惯性器件与系统在自动驾驶市场的全覆盖,加快MEMS传感器产业化的全速发展,成功入围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面向未来,美泰科技将聚焦核心竞争力,借助感知力量,打造极致产品,持续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不断推动中国MEMS技术高质量发展。
  • 某国产厂商连续斩获超14亿元车规级传感器订单
    截止日前,2023年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及其子公司陆续发布6则公告,披露收到国内外多家客户项目定点通知书,为欧洲著名主机厂、韩国著名主机厂、国际知名汽车空调企业、国内知名新能源主机厂的8个项目供应车规级传感器产品和总成。根据客户预测,以上项目总金额约为14.1亿元。公告称,如后续订单陆续顺利转化,预计将对公司本年及未来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具体影响金额及影响时间将视订单的具体情况而定。据了解,四方光电是一家从事智能气体传感器和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的科创板上市企业,2003年成立于武汉光谷,构建了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空气品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安全监控、医疗健康、智慧计量等领域。公司车载传感器业务主要包括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车内空气改善装置、安全系统传感器及高温气体传感器,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主要包括车规级CO2传感器总成、车规级PM2.5传感器总成、AQM空气质量传感器总成、温湿度传感器总成等;车内空气改善装置主要包括负离子、香氛发生器等;安全系统传感器主要包括制冷剂泄漏监测传感器、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等;高温气体传感器主要包括发动机用氧气传感器、发动机用氮氧传感器。自 2017 年取得 IATF16949:2016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主机厂一级供应商资格以来,公司车载传感器产品线进一步延伸,产品应用范围从最初的中高端车型覆盖至更广阔的车型。附公告详情:2023年2月8日公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1家欧洲著名主机厂(根据与上述客户签署的保密协议,不能披露客户的具体名称)1个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其供应车规级PM2.5传感器总成。根据上述客户预测,上述1个项目定点包括4个车型平台,预计生命周期分别为8年、8年、9年及9年,总金额约为3.56亿元。2023年3月23日公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1家欧洲著名主机厂(根据与上述客户签署的保密协议,不能披露客户的具体名称)1个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其提供定制开发服务与车规级PM2.5与CO2传感器总成、车规级PM2.5与AQS空气质量传感器总成产品。根据上述客户预测,上述1个项目定点包括4个车型平台,预计生命周期分别为8年、8年、9年及9年,总金额约为2.32亿元(含税)。2023年6月6日公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1家韩国著名主机厂(根据与上述客户签署的保密协议,不能披露客户的具体名称)1个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其供应车规级PM2.5传感器总成产品,根据上述客户预测,上述1个项目定点包括6个车型平台,预计生命周期分别为6年、6年、7年、8年、8年、8年,总金额约为1.47亿元。2023年11月10日公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收到1家国际知名汽车空调企业(根据与上述客户签署的保密协议,不能披露客户的具体名称)3个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其供应车规级PM2.5传感器,根据上述客户预测,上述3个项目定点预计生命周期均为7年,总金额约为12,812万元(含税)。2023年11月14日公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武汉四方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汽车电子”)于近日收到1家国内知名新能源主机厂(根据与上述客户签署的保密协议,不能披露客户的具体名称)1个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四方汽车电子为其供应车规级CO2传感器产品,根据上述客户预测,上述1个项目定点包括4个车型平台,预计生命周期均为5年,总金额约为4.20亿元(含税)。2023年12月16日公告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1家欧洲著名主机厂(根据与上述客户签署的保密协议,不能披露客户的具体名称)1个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其供应车规级AQS空气质量传感器总成,根据上述客户预测,上述1个项目定点包括4个车型平台,本次定点项目从2025年开始交付,预计生命周期为10年,总金额约为1.27亿元。
  • 一篇文章看懂:什么是SENIS集成3轴磁传感器?
    一篇文章看懂:什么是SENIS集成3轴磁传感器?为了测量电磁铁和永 jiu磁铁产生的从 10-6 到 102 T 的非均匀磁通密度,通常使用带霍尔探头的特斯拉计。为了同时测量磁通密度的三个正交分量,需要使用三轴霍尔探头。根据目前传统的的技术水平,三轴霍尔探头由三个霍尔板组成,这三个霍尔板分别位于一个小立方体的三个相互正交的面上。单个霍尔板的尺寸及其定位公差严重限制了可实现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磁通密度矢量的角度精度。此外,连接霍尔装置的导线中的电磁感应也限制了这种霍尔探头的有用带宽。此外,平面霍尔效应通常会产生额外的误差。在基于量子阱的霍尔板中,平面霍尔效应很弱,但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点上检测三个方向的磁性。SENIS开发了一种划时代的“集成3轴磁传感器",使之成为可能。这就是“集成的三轴磁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以在所有情况下测量精确的3D矢量,例如永磁体的邻近磁场、小线圈产生的磁场和时间变化,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图1. 传统的霍尔片3轴探头(左)和SENIS集成3轴磁传感器(右)3轴磁性探头的配置传统的霍尔片3轴探头SENIS集成3轴磁传感器磁化位置3个位置一个位置(单点)磁感应位置的错位量取决于传感器位置(约0.5mm~10mm)无错位传感器的相对角度误差通常不标注(过大)±0.1°以内温度传感器无安装在传感器芯片中探头形状约1~2种8种类型+定制自由一、 专li技术的SENIS集成3轴磁传感器二、 SENIS集成三轴磁传感器的功能除了磁传感器外,集成的3轴磁传感器还集成了偏置电路和放大器,以提高频率特性和抗噪性,甚至在宽度仅为 0.64 m 的单个芯片上集成了温度传感器,用于因温度变化而进行灵敏度校正。1.敏感区域仅为0.15mm × 0.1mm × 0.15mm2.3个方向相对角度误差在±0.1以内3.频率响应:高达25Khz(-3db)4.温度特性±100ppm/°C三、 SENIS集成三轴磁传感器放大图四.SENIS集成三轴磁传感器详细信息图2. 磁性传感器内部有5个感磁区域。通过取BZ1和BZ2的平均值,虚拟地求出By传感器位置的Bz磁场。同样地,通过取Bx1和Bx2平均值来求出By传感器位置的Bx磁场,可在同一点上收集Bx、By、Bz。五.搭配SENIS集成三轴磁传感器的霍尔探头类型:六.搭配SENIS集成三轴磁传感器的高斯计/特斯拉计汇总类型: SENIS数字特斯拉计/高斯计基于SENIS® 的模拟磁场传感器电子设备,其顶部添加了数字模块,具有显示器,通信端口,数字数据校正等。SENTIS提供不同类型的特斯拉计,具有不同的磁性分辨率,精度,f带宽,噪声水平和功能和处理选项(手持式,台式,机架式)3MH3特斯拉计,适用于工业和实验室应用,具有良好的精度,分辨率和f带宽3MH6台式特斯拉计,用于实验室应用,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和精度以及良好的f带宽3MTS 手持式特斯拉计,探头支架坚固,精度高1 轴、2 轴或 3 轴 Nanoteslameter 3NTA1,用于极低磁场SENIS® 已通过ISO 9001和ISO 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认证。我们的校准实验室已通过ISO17025:2017认证。上海昊量光电作为SENIS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主要的代理商,为您提供专业的选型以及技术服务。欢迎继续关注上海昊量光电的各大媒体平台,我们将不定期推出各种产品介绍与技术新闻。 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 重庆:提升先进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
    3月18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实现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突破100家,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1500家,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突破300家。《规划》提出,重庆“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围绕“创新驱动、聚焦重点、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开放协作”这5个要素进行。其中,重庆市将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5类工程,包括集群梯次发展工程、优质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和成渝协同发展工程,在发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方面,重点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兴服务业等10类产业;在面向未来的先导性产业方面,重点建设卫星互联网、氢能与储能、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和量子信息等5类产业。其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规划》提出,顺应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聚焦汽车、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无人机等产业发展迫切需求,进一步提升关键基础件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升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新能源装备竞争优势,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向中高端水平,在若干细分领域打造西部领先、国家重要的产业集群。提升先进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面向重庆市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需求,发展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车身传感器/控制器、超声波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智能安防设备等传感设备。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市内外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牵头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产业招商等工作,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依托汽车、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完善先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配套体系。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向中高端水平。瞄准六轴机器人、双腕机器人、双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提升产品的柔性化程度及低成本生产能力。依托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进一步完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体系,加快推动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拓展焊接、喷涂、柔性抛光等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完善伺服电机、减速器、视觉系统、控制系统、视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发挥齿轮产品等制造优势,发展精密级高效磨齿机、滚齿机、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锻压机等中高档数控机床,引进培育高速钻攻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企业。紧抓增材制造产业高速发展契机,引进培育激光、电子束、离子束驱动的增材制造装备企业及超细合金粉末、高性能塑料粉末等企业,打造增材制造装备产业链。推动增材制造装备在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方面,《规划》提出,加快仪器仪表基地、呼吸机用流量与压力传感器、智能安防设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扩大传感设备规模。此外,《规划》还部署了五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产业引培、加强人才供给和加强考核监测。
  • “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举行,雷磁受邀参展
    传感器技术及其系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化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智能社会的到来,万亿数量级的传感器将被使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11月12日,由工信部、中国科协、省政府共同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发起的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雷磁”受邀参加了本次盛会,“雷磁”是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创建于1940年,是中国第 一台pH计和第 一支玻璃电极的诞生地,也是国内分析仪器的发源地,长期以来专注于电化学分析仪器事业,历经七十多余年发展,雷磁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应用、集成、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内最 大的科学仪器企业之一,电化学分析仪器的领军企业。“雷磁”聚焦水质分析,坚持创新,追求卓越,产品涵盖了电化学分析仪器、电化学传感器、滴定仪/水分仪、比色水质分析仪、在线水质监测仪器、化学试剂和系统集成在内的众多门类。“雷磁”在本次展会上带来了众多门类的实验室/在线电化学传感器,如pH/离子电极、离子电极、电导电极、溶氧电极、温度电极、参比电极、金属电极、浊度电极等,向现场客户充分展示了雷磁在水质检测/检测领域的研发能力。
  • 抢占智能传感器产业制高点 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项目开工
    9月1日,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传感谷举行。该项目开工是郑州市、郑州高新区锚定电子信息“一号产业”,抢占智能传感器产业制高点,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据介绍,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约61.83亩,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快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增强产业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是高水平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必要支撑,能够加快企业创新集聚,有利于我省抢占传感器产业制高点。该项目将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等产业集群,建设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配套建设智能传感器孵化器、产品展示等综合服务平台,着力集聚智能传感器上中下游企业,形成高端产品制造为产业基础、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软件算法和示范应用为推动的生态体系。该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产业链发展更加延展、稳固、健全,标志着我省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占领关键环、迈向中高端,也标志着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建设辐射更广泛、品牌更凸显。截至目前,郑州市智能传感器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约300亿元,占全省90%,占全国约10%,关联及应用企业约4000家。主要分布在气体、仪器仪表、电力电网、环境监测等领域,在国内细分行业具备一定优势,培育了以汉威科技、炜盛电子为龙头的气体传感器,以新天科技、光力科技、天迈科技为龙头的仪器仪表传感器,以日立信、三晖电气为龙头的电力电网传感器,以驰诚电气、安然测控为龙头的环境监测传感器。2022年10月,郑州高新区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布的中国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中位列第四。
  • 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郑州传感器产业政策正式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0ebe4fa-cdc5-4ac2-bffa-7d4286e94d77.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strong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暨展览会”于11月9日-1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992bfd4-5a67-45bc-9f3e-f65e601e16a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为推进河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快更好地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2019年11月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智汇工业承办,松下神视株式会社协办的“传感器产业政策发布”活动同期在郑州举行。 /p p   陆军研究院曹国侯将军,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占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特别顾问吴幼华,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监事长李明远等相关领导及专家、企业高管一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80e2f50-135f-4d9b-bee9-d9e5d7b3af98.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占勇 致辞 /p p   会上,首先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占勇致辞。史占勇市长提到,传感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基础环节,是各种信息和人工智能的桥梁,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应用非常广泛,是物联网的基础,智能传感器更是物联网最基础的产业,其技术水平是影响物联网应用普及的关键因素。这也正是郑州正在围绕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形成智能传感器产业“一面一线多点”布局的发展方向。他指出,郑州高新区是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中坚力量,并专门制定了《郑州高新区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将着力突破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终端三大集群,通过上下游协同发展,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ee5f7706-839b-458c-ab0a-73e083d78263.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400" height=" 26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新亭 /p p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在会上发布了郑州高新区传感器产业政策,推出含金量十足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十条”,分别从产业集聚、企业落户及项目落地、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开拓、企业并购、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奖励、金融、产业生态等方面政策支持,最高补助1000万元。智能传感器产业“十条”的正式发布将助力郑州高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对推进产业链协作,打造传感器高地,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a0d39647-627e-4e55-80f8-2097a19c137f.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未来,郑州高新区将建设约3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经过3至5年的努力,建成千亿级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 /p
  • 【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中欧传感器产业合作交流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11月6日,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中欧传感器产业合作交流会在郑州顺利召开。此论坛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德中友好协会联合会承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代表150余人参会。论坛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协同控制所副所长刘玉敏主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凤霞为论坛致开幕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致辞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凤霞致辞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协同控制所副所长刘玉敏主持论坛欧洲科学院院士亨利H拉达姆森以线上报告的形式介绍了红外器件的发展现状和中国在该领域的新机遇,他展示的采用了短波红外(SWIR)技术的照片,相比传统光学照片和热成像照片有更多成像细节和成本上的优势。“这项突破性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肿瘤检测等领域。”亨利院士兴奋地表示,相关的设备和芯片都已在中国生产,这项技术拥有着光明的未来。葡萄牙使馆商务处中国区投资主管玛丽安娜威尔逊介绍了葡萄牙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和合作机遇,分享了葡萄牙在半导体、传感器、信息技术、AMKOR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在传感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及葡萄牙的营商环境等。“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动作以及应用场景都是通过传感器来进行表达和传达的。”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工业顾问刘铠文博士介绍了AI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应用—通过AI多模态测评技术革新教育评价体系。他举例,“剑桥大学老师每年要花600个小时去给学生做评价,我们研发的打分评价系统,可以直接帮老师减少80%的繁重工作量。”着重分享了AI多模态测评技术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优势与应用。IMAP大中华区管理合伙人王俊雄介绍了欧洲传感器行业的并购市场情况。“欧洲市场现在由于技术创新,汽车、医疗、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都处在爆发式的增长期。”王俊雄认为,国内很多厂商的资质和能力、产品、质量,已经完全够得上抢占海外市场先机。中国以色列商务发展经理刘思嘉介绍了以色列创新传感器产业、商业环境与中国合作机遇。Newsight(中国)董事长李利凯做《投资传感器产业—打造中国世界级行业领袖》主题报告,分享了投资传感器产业的心得经验。海德堡印刷电子有限公司及创新实验室总经理迈克尔克罗格尔介绍了柔性传感器带来无限机遇,分析了不同场景的柔性传感器使用方案。海德堡创新实验室业务发展主管佛罗里安乌尔里希通过汽车安全带提醒技术的实际案例,分享了柔性印刷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本次论坛围绕中欧传感器产业,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来自俄罗斯联邦驻华商务代表处、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上海阿根廷总商会的专家、企业家们也参与其中,共同研讨中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新发展、新理念。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欧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让参会代表对传感器产业有了更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 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开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1月 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京都自动化联盟、OPC(中国)基金会、英国皇家特许计量及控制学会、意大利仪器制造商协会、马来西亚机器人行业协会联合协办的“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暨展览会”正式开幕。此次大会将持续到11月11日,大会邀请了世界知名传感器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有众多院士和省部级领导出席,并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加盟出展,国内、国际近百家媒体报道,堪称全球传感器技术的顶级盛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18c4bfb-b0a9-45b0-8651-2c94743c7c4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中国科协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陆军研究院曹国侯将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及河南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外办、省科协及郑州市政府、郑州高新区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尤政、蒋庄德、周立伟、谭久彬、倪光南、赵连城、褚君浩、钟山、姜会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吴宏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长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向力,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杨军、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机械和热测量学教授阿尔夫莱德· 吉阿科莫· 西噶达,松下全球传感器首席技术官今井寿教,德国西克传感器公司首席科学家夏恩· 麦克纳玛拉,IEEE传感器委员会理事、光学传感器研究中心主任艾尔费德?刘易斯等也出席了此次大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31cdd3a3-5ff0-42b8-b2ff-e3e692974d5b.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郑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开幕式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3678fa9-04e3-4ce4-9c20-a758cfaffe6b.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河南省省委常委、郑州市市委书记徐立毅致辞 /p p   近年来郑州市产业的发展,筹建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编制了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规划,形成了涵盖多能力的产业链,在智能传感器研发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他提到,郑州非常欢迎,也真诚的期盼与会的专家以及传感器行业里面的优秀企业家与我们共商共建共享为推动传感器产业在郑州得到高质量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5a9b4003-2f46-4759-b631-ece11942792c.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致辞 /p p   随着持续不断的引进,以及互联网市场快速的增长和智能终端和费电子的普及,均成为带动智能传感器未来需求增长的主要动能,也为智能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传感技术属于竞争型、业务型的技术,也属于应用型技术、成熟的方案和先进的技术,中国将秉承着开放、平等、包容的形态,与国际各级组织开展专业交流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159dcb8-79db-44a1-82d3-b370a4057c50.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华致辞 /p p   传感器技术对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重要作用,李华指出,希望利用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这个平台,以促成人类感知方法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对传感器大会以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更高更快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和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55633a9-9933-4867-a0ae-b5ce2ea216d7.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任爱光致辞 /p p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部署,推动传感器产业发展,2017年郑州市发布了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传感器产业健康发展。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不仅有丰富的展览,还有很多的专题论坛,是业界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希望大家共同探讨,深化合作,务求实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a2506865-3bff-416d-bb4b-d8e5f48fbb19.jpg" title=" 6.jpg" alt=" 6.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伟讲话 /p p   河南省正在系统谋划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强省的举措,他讲到,河南省将依托现有基础,持续发力,努力把传感器产业培育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产业,随着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的召开,必将推动传感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p p   最后进入项目签约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92fd5f3a-2e62-4543-8d06-a7bde3865b4e.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世界传感器大会项目签约仪式 /p p br/ /p
  • 疫情催生红外传感器市场 龙头企业上半年业绩大涨超预期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疫情期间红外传感器大放异彩,使得多家上市公司业绩成长超预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日前,多家以红外传感器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受益于疫情期间下游需求大增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森霸传感7月20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称,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7,805.59万元至8,531.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至135%;7月14日,高德红外半年度业绩修正预告显示,预计净利润为4.78亿元-5.38亿元,同比增长220%-260%;6月15日晚,汉威科技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1.13亿元-1.30亿元,同比增长30%-5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当前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在公共卫生、安防监控、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广泛,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在此基础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为测温仪带来大量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该需求并不是短暂脉冲式的,预计会延续到2021年。”东兴证券分析师刘奕司指出:“由于我国人口和城市众多,因此后续国内对于各类测温仪,特别是自动大型设备的需求会贯穿全年,甚至会到明年。另一方面,我国红外测温设备企业产品价格低廉,性能优越,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海外对于其产品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中商产业研究院编制的《中国红外传感器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手持红外测温仪市场需求超常释放,2020年产量预计达65万台。与此同时,全自动红外测温仪将在2020年达到6万台。 /p p style=" margin: 0px auto text-rendering: optimizelegibility padding: 0px max-width: 655px color: rgb(83, 83, 83) font-family: " microsoft="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align:=" " text-indent:=" " line-height:=" " strong 激增的民用市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全球传感器市场快速发展,热电堆红外传感器的市场需求迫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适用场景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红外热像仪在民用市场的消费额保持着很快的增长速度。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以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数据预测,202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80亿美元,其中民用红外市场规模达5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同时,受疫情的影响,下游应用市场对热电堆红外传感器的需求十分迫切。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将达74.65亿美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从供给端来看,虽然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厂商众多,但是市场份额相对集中。根据 Yole 的统计,2019年中国内部仍然以森霸传感、高德红外等少数几个公司为主导,市占率超过全国总消费额的7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西部证券分析师邢开允的测算,在假设手持式红外体温枪渗透率分别为30%、50%、70%的情况下,分别对应手持红外设备需求为2.6、4.3、6.0亿台。假设热电堆型传感器价格为每颗10元,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25.7、42.8、60.0 亿元。市场空间总体较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疫情暴发前的行业正常需求,疫情的暴发致使额温枪及耳温仪客户端的订单需求暴涨,带动红外温度传感器供应紧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彼时,2月中下旬,额温枪曾一枪难求,从100元/支的价格炒到了500~600元/支。武汉某红外仪公司一位职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订单数量曾涨到红外传感器厂商从未预期过的数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以杭州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其在疫情期间红外测温传感器订单量就翻了十几倍。晶华微总经理罗伟绍博士介绍道:“目前红外测温芯片市场需求巨大,晶华微收到的客户订单数量日益攀升,年初开始发货给客户,不到两个月就已完成去年全年的销售任务。” /p p style=" margin: 0px auto text-rendering: optimizelegibility padding: 0px max-width: 655px color: rgb(83, 83, 83) font-family: " microsoft=" " white-space:=" " background-color:=" " text-align:=" " text-indent:=" " line-height:=" " strong 新产品竞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下游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感器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据高德红外7月21日发布的公告,全资子公司武汉高德微机电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投资设立孙公司武汉卓芯科技有限公司,旨在依托现有的红外核心芯片等相关方面的技术创新构建面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慧安全支付等领域的微机电系统应用制造平台,实现微机电系统产业集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对此,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鹏公开表示:“国内的需求逐步转向常规化,都不是那种紧急的需求了,所以说就把以前放了两个月的常规的产品线,都转入了正式开发阶段。同时也加快了新产品的研究,主要从核心底层芯片的开发,以及算法、图像处理、电器的可靠性等方面来做,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而汉威科技在疫情后则以传感器为核心,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公司也表示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正在积极向消费电子类产品进行研发布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汉威科技董秘办表示:“目前热电堆产品市场价格相较高峰期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订单量水平,由于疫情未来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目前预测公司全年销量订单方面言之尚早。公司的其他业务板块,如智慧城市、工业安防、智慧环保等业务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推进,也都在持续加快项目落地和市场拓展,现已恢复原有经营水平,订单情况保持良好,对下半年的经营充满信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但传感器行业本身技术壁垒高、投资大、周期长、产业链复杂。这也就是说,生产一颗传感器需要从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软件、芯片到最后的系统应用,每一道工艺都彰显了高科技,也意味着高难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在未来5年,随着红外仪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可以预期包括森霸传感、高德红外在内的红外传感器供应商将不断增加产能。但总体而言,由于红外仪的研制与生产的技术难度较大,新产品的研制周期较长,其它行业的资本难以进入该行业。因此,红外仪市场的供给不可能在短期内再次急速扩张,市场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各个公司间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竞争上。 /p p br/ /p
  • 重磅! 郑州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群英荟萃,人才集聚,产、学、研各界翘楚共话传感器技术在各领域发展趋势,共商传感产业发展规划,助推传感器产业升级。2022年8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办的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WSS)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为主题,以“立足中原、辐射中国国际"为理念,以“强产业、强合作、强品牌"为目标,以“国际化、智慧化、专业化"为特色,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为定位,以“优秩序、优环境、优服务"为宗旨,集聚全球传感器领域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围绕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和进行高端对话,促进传感器产业要素资源融合,进一步助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更好地推动传感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费东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开幕式。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欧洲科学院院士李长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沈卫明等院士出席本次大会。德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菲利克斯库尔茨,IEEE候任主席赛义夫拉赫曼,诺贝尔奖获得者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巴里马歇尔,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约瑟夫王等国际嘉宾线上出席本次大会。现场参加今天大会的国内企业界代表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九院704所、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等知名企业代表参加。参加大会的还有各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们。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开幕式主持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致辞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表示,智能传感器是郑州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全是已经聚集传感器产业链关联企业3000多家,拥有4家智能传感器上市企业,核心及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了300多亿。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核心区位列中国十大传感器产业园区第五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强调,要提升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突破智能感知关键共性技术,补齐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产业短板,进一步提升高端智能传感器的供给能力;开展应用场景的示范,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及工业生产流程中的应用与融合,支持各地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建设应用示范项目;优化培育产业生态,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指定精准的支持政策,扶持发展一批带动作用强、创新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要持续深化和拓展国际交流平台,支持国外企业在华深耕发展,鼓励国内骨干企业与国际企业开展技术交流、联合研发、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致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表示,中国科协作为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推动跨界融合交流,推进更加开放、包容、务实的国际科技合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愿与全球科技界产业界一道,抢抓智能产业发展先机,深化实质性的创新合作,为科技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德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菲利克斯库尔茨致辞德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菲利克斯库尔茨致辞表示,中德友好协会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中德两国在各个层面上的联系。据介绍,今年德国海德堡印刷电子有限公司首次参加世界传感器大会,并将展示一种能够大规模生产柔性传感器的新型绿色技术。借助这项技术,可以轻松地印刷新一代传感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鸣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鸣在大会上发布了河南省传感器市场需求。据介绍,近年来中国传感器市场增速领先全球,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2851.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2023年,将突破3800亿元。朱鸣表示,河南拥有庞大的应用市场,广阔的市场需求,欢迎业界同仁前来创业合作,共谋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在大会上发布了《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报告》。智能传感器是传感器和集成电路融合发展的产物,是集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高、自适应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历经结构型传感器、固体型传感器,智能型传感器已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通过产业竞争力、配套竞争力和园区竞争力构筑了2022年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评选出了十大园区名单。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亚东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亚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搭建MEMS服务平台赋能智能传感新发展》的报告,发布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MEMS平台方案。李亚东表示,河南省在智能传感器及终端等领域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气体、压力、流量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及批量生产能力,部分省内企业在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占据重要位置,搭建MEMS服务型共享孵化平台将赋能产业链价值升级,是河南传感器产业创新布局的大势所趋。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胡伟武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胡伟武在大会上发布了传感器芯片及解决方案。据介绍,龙芯CPU是国内唯一基于自主指令系统构建独立于Wintel体系和AA体系的开放信息技术体系的企业。本次发布的龙芯2K0500多功能SOC芯片主要有物联终端应用、服务器BMC应用和打印机应用三种应用模式。基于龙芯2K0500芯片的各类工业总线板卡、模组具有丰富的IO接口,低功耗、高性能、体积小、满足宽温工作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物联网、数控、通讯、交通、医疗、控制等行业场景。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费东斌致辞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费东斌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费东斌表示,传感器是“小切口,大舞台”,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的举办,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河南将以此次大会为桥梁和纽带,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强学术产业交流,聚焦六新项目,推动五链耦合,搭建全球传感业界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对接平台,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新机遇,集聚新动能。借着此次大会东风,共有42个项目分三批签约,总金额300.2亿元,其中郑州高新区签约项目20个,涉及金额达157亿元,占据了签约总金额的半壁江山。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签约仪式签约结束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竑弢,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夏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副总裁兼过程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姚峻作为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全球盛会,世界瞩目。“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顺利开幕,本届大会将是传感器领域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盛会。大会对于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升级、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德国成功研发氮原子大小量子传感器 可用于测量微磁场
    p   量子技术为电子元件小型化开辟了新的途径。近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和马普固体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其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一种量子传感器,未来可用于测量微磁场,如硬盘磁场和人脑电波。 /p p   集成电路越来越复杂,目前一台奔腾处理器可容纳约3000万个晶体管,因而硬盘的磁性结构可识别的范围仅为10至20纳米,比直径为80至120纳米的流感病毒还小,该量级的尺寸规格只有量子物理技术可触及。新研发的量子传感器则可精确测量这类用在未来硬盘上的微小磁场。新型量子传感器仅有氮原子的大小,作为载体物质的是一种人造金刚石。金刚石具有很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超强的导热性能,可通过引入硼、磷等外来原子,将晶体制成半导体,且非常适用于光学电路。 /p p   IAF的研究人员在近几十年中研制并优化出用于生产金刚石的设备,一种专用的椭圆形等离子体反应堆模具。在800-900摄氏度的高温下,在金刚石底物上从导入甲烷气和氢气中可长出金刚石层,再将边长3-8mm的晶体从底物剥离并抛光,最后制造出具备量子物理用途的、仅含碳原子稳定同位素C12的超纯单晶金刚石晶体。所用的甲烷气经锆过滤器净化,氢气经其它手段净化。 /p p   研究人员制做磁场检测器有两种途径:直接植入单个氮原子,或在制造金刚石的最后一步加入氮。之后,在超净室内采用氧等离子体蚀刻法均可制作出类似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纤细金刚石尖。关键点是导入的氮原子以及晶格中的相邻空位。该氮空位中心就是实际的传感器,用激光和微波照射时会发光,发出的光可随附近磁场的强度变化而变化。专家们将这项创新与光学探测磁共振(ODMR)相提并论。 /p p   这种传感器不仅能准确检测到纳米级的磁场,还能确定其强度,应用潜力惊人。例如,可监控硬盘质量,检测出密集存储数据中的小错误和发现有缺陷的数据片段,在刻写和读取前即将其去除。因此,可减少随着小型化的加速而迅速增加的废料,降低生产成本。IAF的专家称,这种量子传感器还可用于测量很多微弱磁场,包括脑电波。与目前使用的脑电波传感器相比,不仅更准确,而且在室温下即可使用,无需经液氮冷却。 /p
  • 新型酵母生物传感器有望高效检测病原真菌
    “生物传感器的广泛开发与应用,主要归功于生物元件对于其敏感的分析物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不会识别其他分析物。利用生物传感器,可以快速、实时获得有关分析物准确可靠的信息。”袁吉锋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细胞生物传感器的开发。这种生物传感器以活细胞为生物元件,基于活细胞受体检测细胞内外的微环境状况和生理参数的变化,并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细胞信号转导,进一步激活不同的信号输出模块,从而产生不同的信号。袁吉锋介绍,从本质上讲,其他类型的生物传感器使用的是从生物中提取出的生物元件。而基于活细胞的细胞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独特的生物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模拟细胞正常的生理生化变化来检测信号。目前,这种生物传感器已成为医疗诊断、环境分析、食品质量控制、化学制药工业和药物检测领域的新兴工具。“用于构建细胞生物传感器的生物元件包括细菌细胞、真菌细胞以及哺乳动物细胞。我们这次所构建的工程化酵母生物传感器,正是基于酿酒酵母细胞所构建的真菌细胞传感器。”袁吉锋说,酿酒酵母细胞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在细胞性能上具有优势。作为一种真核生物,酿酒酵母细胞与哺乳动物细胞的大多数细胞特征和分子机制一致,特别是与感知和响应环境刺激密切相关的GPCR信号通路具有极高的相似性;酿酒酵母是酵母物种中第一个基因组已完全测序的真核生物,并且遗传修饰工具非常完备;酿酒酵母的培养条件简易、培养成本低、生长速度快、温度耐受范围宽,可以通过冷冻或脱水等方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具有生物安全性。可进一步设计改造成检测试纸基于工程化酵母细胞构建生物传感器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袁吉锋团队此次通过人工转录因子,将GPCR信号通路与高效基因转录模块——半乳糖调控模块进行耦合,在酵母生物传感器中引入了一个额外的正反馈回路,以此来增强酵母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信号输出强度。袁吉锋解释说:“我们相当于设计了一种正反馈放大器,让酿酒酵母细胞中GPCR在识别到白色念珠菌的信息素信号之后,不仅能通过人工转录因子激活下游信号报告模块的表达,同时还能驱动半乳糖调控模块自身的转录因子Gal4表达。两个转录因子协同作用,就能持续激活和放大报告基因的输出信号。”数据显示,相比于初始传感器的性能,改造后的酵母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限提升了4000倍,激活浓度提升了9700倍,信号输出强度提升了近3倍,尤其是信号输出的持续时间得到了明显提升。初始传感器在检测使用2小时后就出现荧光信号的衰退,而改造后的传感器在使用12小时后仍可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此次构建的酵母生物传感器,可以设计成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检测试纸,用于检测医疗样本或环境样本中的病原真菌。”袁吉锋介绍,只需将试纸浸入待检测液体样本中,即可实现对该样本快速灵敏和可视化的检测。
  • Science:STM中用氢分子制作量子传感器 颠覆传统测量技术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物理学家近日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 Microscope)中将氢分子与太赫兹激光(Terahertz Laser)配合使用制作量子传感器,这项技术在测量材料化学特性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图片来源:加州大学欧文分校Wilson Ho实验室。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超高真空中,一个氢分子被固定在银尖和样品之间。太赫兹激光的飞秒脉冲激发分子,使其成为量子传感器。  这种新方法也可用于分析二维材料,在先进的能源系统、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中十分有用。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天文和化学系的研究人员描述了科学家如何将两个键合氢原子定位在STM的银尖和一个由平整的铜表面组成的样品之间,该表面上排列着氮化铜的“岛”。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科学家们能够利用持续数万亿分之一秒的激光脉冲,在低温和极高真空环境下刺激氢分子,并识别其量子态的变化,从而获得样品的原子尺度和延时图像。  这个项目代表了测量技术的进步,并拓展了我们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现有仪器不基于这一量子物理原理,因此依靠探测两能级系统中态相干叠加的量子显微镜要更加灵敏。——Wilson Ho(研究人员之一)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学、天文学和化学系教授Donald Bren   根据何的说法,由于氢分子的取向在上下两个位置之间波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水平倾斜,氢分子是两能级系统的一个例子。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激光脉冲激励系统从基态循环到激发态,从而实现两种状态的叠加。  循环振荡非常短,仅持续几十皮秒,但科学家们通过测量“退相干时间”和循环周期,能够探测到氢分子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氢分子成为量子显微镜的一部分,因为无论显微镜扫描到哪里,氢都在尖端和样品之间。它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探针,可以让我们看到低至0.1埃的变化。在这个分辨率下,我们可以看到样品上电荷分布的变化。  ——Wilson Ho(研究人员之一)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学、天文学和化学系教授Donald Bren  STM针尖与样品之间的距离约为6埃或0.6纳米,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微小距离。  Ho和他们的研究同事建立了一个STM,可以检测该区域的微小电流,并提供光谱数据,证明氢分子和样品成分的存在。根据何教授的说法,这是第一次利用太赫兹诱导的单分子整流电流进行化学精确光谱分析。  根据何教授的说法,利用氢的量子相干性在这种细节层次上分析材料的能力在催化剂的研究和工程中非常有用,因为它们的功能通常取决于单个原子大小的表面缺陷。  只要氢能吸附到材料上,原则上,你就可以用氢作为传感器,通过观察材料的静电场分布来表征材料本身。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生王立坤(研究第一作者)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夏云鹏与何和王一起进行了这项实验,该实验由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办公室资助。  期刊原文:Wang, L., et al. (2022) Atomic-scale quantum sensing based on the ultrafast coherence of an H2 molecule in an STM cavity. Science. doi.org/10.1126/science.abn9220.
  • 立仪科技获数千万A轮融资,专注研发光谱共焦传感器
    3D工业视觉传感器供应商立仪科技获得浩澜资本独家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市场拓展、新品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立仪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精密光学检测的公司,旗下有光谱共焦传感器等产品。公司的点共焦传感器已经量产,且服务多家头部客户;线共焦产品原型机已打样,正研发商业量产版本。主流的3D工业视觉的技术路线包括线激光、光谱共焦、条纹结构光、TOF、双目等技术路线。光谱共焦传感器是目前市场精度最高且能应用于各种特性的表面和复杂形状测量场景的新型传感器,其市场主要被基恩士等国外厂商占据,但国产率较低。光谱共焦传感器的原理是通过使用特殊的透镜及光学系统,拉开不同颜色光的焦点分布范围,形成特殊放大色差,使其根据不同的被测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会对应一个精确波长的光聚焦到被测物体上。通过测量反射波的波长,就可以得到被测物体到透镜的精确距离。光谱共焦目前正处于技术迭代周期。激光技术的研发目前已逐渐见顶,而市场对测量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广,市场需求正从人工监测向自动化监测产品发展。与传统的激光相比,光谱共焦技术精度较高,且材料适应性更广,稳定性更高。立仪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杰波表示:“我们之前曾做过三维激光扫描研究,过程中意识到激光扫描很难完成一些对高精度扫描有需求的测试任务,便开始向光谱共焦转向。”目前,立仪科技有点共焦位移和线共焦位移两类传感器产品,产品型号超百种。点共焦传感器上,立仪科技在拿到天使轮融资后,于2019年完成点共焦原型产品的量产。至今,公司的点共焦已经迭代到第三代,进入华为、三星、苹果供应链。除在产品设计上有着多项创新外,公司还开发了为国外禁止出口的激光干涉光谱共焦校准仪等专用仪器工装,且工艺经过量产验证,能帮助产品更好生产。在性能上,其传感器可以做到光强提高200%,线性度提高200%,反射干扰降低50%。价格上,产品售价比国外产品低。产品示意图公司2020年开始研发线共焦产品,目前已有原型机,是已能完成三维形状物体的扫描,具有精度高材料适应性好、无盲区、效率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3C等领域。本轮融资完成后,立仪科技也将集中精力,研发商业化量产版本线共焦产品。未来,公司还将继续研发高光谱+AI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
  • 重磅! 郑州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隆重开幕!
    群英荟萃,人才集聚,产、学、研各界翘楚共话传感器技术在各领域发展趋势,共商传感产业发展规划,助推传感器产业升级。2021年11月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为主题,全球传感器领域国际国内组织、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代表齐聚绿城,打造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产业链完善、营商环境优化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发展系统, 推动建设郑州• 中国智能传感谷,助推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城市。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开幕式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方家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学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沈卫明线下出席此次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中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长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Kenneth TV Grattan等院士专家线上参会,通过“云端”为大会助力。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松下神视有限公司、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正泰集团、汉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出席本次大会。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发展优势,推动智能制造迈上新台阶,打造河南重要产业转型升级平台,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主持人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开幕式在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主持下正式启动。郑州市委副书记、郑州市市长侯红,IO-Link国际委员会代表伊格纳西奥爱德华多塞隆霍利,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费东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分别为大会致辞。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侯红郑州市委副书记、郑州市市长侯红表示,传感器是数字经济重要的核心技术,万物互联的数据源头。站位“三新”的时代背景,郑州将持续推进“五链”深度融合、“六新”加速突破,聚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四大关键领域,贯通政、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完善“人才+项目+资本+场景”的模式,深化智能传感器的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创新,推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算法、集成电路、大数据五大关联产业的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新高地。IO-Link国际委员会代表伊格纳西奥爱德华多塞隆霍利IO-Link国际委员会代表伊格纳西奥爱德华多塞隆霍利认为,当今情报系统的信息数据传输越来越依赖于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是智能制造的基石。在智能时代,随着高性能、高可靠、多功能、复杂的自动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发展。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愈加凸显了开发具有感知和认知能力的传感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期待更多的国际合作,来推动人类感知方式不断创新。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费东斌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费东斌进一步强调,河南省将以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为契机,努力打造世界传感器大会、核心企业集聚、郑州• 中国智能传感谷三大品牌,着力推动传感器产业“大平台、大中心、大生态”三大发展,也积极完善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政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传感器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指出,推动传感器发展,需要夯实人才和技术储备、需要营造创新生态、需要深化开放合作。推进科技前沿,需要汇聚多元文明智慧,要构建基于信任的国际合作网络,推动开放创新,共商共建规则,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智能传感器产业密切合作,激发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推动传感器技术、网络、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繁荣。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联盟、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授牌仪式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开幕式上,汉威科技集团股份公司被授予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联盟会长单位,河南昊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秘书长单位;郑州市被授予“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创新基地”称号。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签约仪式把握新机遇,集聚新动能。借着此次大会东风,郑州高新区、鹤壁等地先后分三批次与企业单位进行签约,共计项目24个,总投资额84.42亿元,其中郑州高新区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额达75.78亿元。通过招引一批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制造业类项目,在传感器核心器件、产业应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为传感器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同时,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平台正式发布,通过产业地图、产业链全景模块建设,实现高新区传感器产业资源总览、产业诊断、发展路线的产业作战图,支撑传感器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服务科学量化决策,掌握传感器产业要素口径实时的“底数底图底库”,推动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开幕式现场全球盛会,世界瞩目。“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顺利开幕,本届大会将是传感器领域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盛会。大会对于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升级、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国际郑”再迎盛会!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11月9日在郑州举行!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4755d34-5316-4f0b-942d-7e9889b04a8b.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仪器信息网讯 10多位中外院士参会、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参与,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2019年11月9日至1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1月7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史占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特别顾问吴幼华介绍了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的有关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9e855586-f7c6-4349-9d14-50a044b7a37b.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据了解,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3e92e71-e9e1-42a5-8031-ccb466ba8263.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史占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6af8e85d-ede4-4410-802d-67029229ee3a.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特别顾问吴幼华 /p p   发布会上,作为主发布人,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史占勇介绍了大会主题议题、议程设置、高端论坛、展会规模、配套活动、创新亮点及价值意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特别顾问吴幼华介绍了传感器在信息化时代下,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作用。 /p p   据悉,世界传感器大会连续举办三届,今年是第二届,旨在打造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产业链完善、营商环境优越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发展系统,助推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城市,打造郑州经济发展的“新标志”。 /p p   大会以“感知世界、智赢未来”为主题,以“国际化、智慧化、专业化”为特色,致力于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媒等环节的合作,打造全球传感器产业品牌生态盛会。经过近一年精心努力,目前,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p p   大会由传感器大会、传感器产业展览会、传感器创新大赛(决赛)(一会一展一赛)三大板块组成。与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相比,主要在会议主题、论坛内容、展会规模等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p p   国际化程度更高。一是国际组织参与。本次大会已邀请到全球传感器领域包括中、美、日、德、英、意、韩等8个国家和地区13个国际、国内组织参与大会,并分别做主旨演讲。包括日本京都自动化联盟、德国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协会、OPC基金会、德国电工委员会、英国皇家工程技术学会、英国皇家测量控制学会、意大利仪器制造商协会等。二是设置主宾国家。选定其中5个国际组织专业机构或者协会作为发起单位,设立主宾国-德国。三是专业外宾参会。主要邀请美、德、日、英、意、韩、荷等21个国家专业从事传感器行业的教授、学者和企业高管。无论是参会嘉宾的数量、层次,还是界别、地域分布,都充分体现了大会国际化、专业化的特点,提升了会议的规格和影响力。 /p p   参会嘉宾阵容强大。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大会备受业界瞩目,国家工信部、中国科协相关领导将莅临大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届时也将出席大会。包括中国科协副主席李华、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任爱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等部委领导。二是知名专家学者云集。确定参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尤政、金国藩、周立伟、姚建铨、蒋庄德等有12位,同时还邀请到了3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及50余位知名学者参会。三是企业踊跃参与。已确定西门子、松下、霍尼韦尔、GE、阿里、京东、达索、中石油、中国航天研究院等公司高管出席此次大会。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传感器行业知名企业30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 /p p   大会内容更加丰富。一是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发布。今年将发布“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成果报告,规划编制单位是赛迪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为评审组长的团队评审通过,同时,编制了传感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二是传感器支持政策发布。根据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内容,制定传感器产业支持政策,在传感器大会上同步进行发布。三是将有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之后,制定了传感器产业招商专案,通过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紧密对接,签约落地一批项目,在大会上体现一年来的招商成果。 /p p   论坛专业化程度持续增强。本次大会以“感知世界· 智赢未来”为主题,安排了主论坛、平行论坛、创新大赛等多项活动。一是大会主论坛突出前瞻性。邀请院士、专家从不同角度或领域对未来智能传感器发展的方向、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就智能传感器的设计、研发、封装、测试、技术、标准等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主题演讲。二是平行论坛内容聚焦。本次大会举办12场专题论坛,突出市场导向和应用导向,涉及智能传感器在MEMS研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车联网、5G等领域的应用,与郑州未来传感器产业发展是高度契合的。三是创新大赛夯实未来基础。大会期间进行“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评选,通过大赛发掘智能传感领域的创新技术及人才,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进一步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160余个团队提交作品,81个团队入围决赛。 /p p   展会规模、科技感更加突出。一是展览主题多元化。为使更多的人认识智能传感器、了解智能传感器、共享智能传感器带来的红利,大会安排了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区,设置了国际主题、地方示范、智能应用等多个主题展区。二是参展企业规模空前。参展企业超过150家,特装面积3500平方米以上,特装数量达到70家。突出市场导向和应用导向,拉长参会企业链条,主要向传感器产业的研发、生产、应用等领域的上下游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链。世界五百强参展的有西门子、松下、霍尼韦尔、GE、欧姆龙、京东、微软、中石油等。三是展示手段科技化。本次大会将为行业优秀企业展示交流智能传感器技术,邀请传感器企业带着产品到互动体验区,与到会观众进行人机互动,推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出企业,走向商业应用,走向广大老百姓的生活。 /p p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也对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寄予厚望。《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并支持创建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推进MEMS微机电系统研发中试平台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心坚定。市政府专门制订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培育专案,明确提出“经过3—5 年发展,我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本呈现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产业链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中国 (郑州)智能传感谷,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城市”。郑州高新区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多年发展,在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优势,拥有以汉威电子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集聚了新开普、新天科技、光力科技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传感器行业企业54家,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业化水平居于全国上游。郑州高新区也将智能传感谷列为十大抓手级工程,并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功承办了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 /p p   今年年初,经过公开招标,郑州高新区正式委托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内首家上市咨询公司赛迪研究院,编制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安永咨询集团,发挥在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国际视角、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对规划提出意见和修改。规划编制分为调研分析、初稿完成、征求意见、规划修改、中期论证、中期修改、最终论证、规划发布等8个阶段。10月20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终期论证会在郑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等与会专家围绕规划的提升优化,提出建议和意见。 /p p   规划主要包含六部分内容:一是智能传感器产业背景和趋势 二是本地产业基础 三是发展思路与目标 四是发展重点与路径 五是重大工程与应用 六是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规划文本分析了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明确了“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围绕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旨在推动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同时,以高新区为核心,谋划3至4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小镇建设包括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生态布局、职住平衡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p p   下一步,按照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将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包括项目引进、服务体系、技术研发、市场应用、企业培育、人才奖励、金融支持、产业生态等,简称“传感器产业政策十条”。目前已经完稿,拟在11月9日下午在郑州高新区华智酒店进行发布,依托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的平台资源,吸引全球资源和要素向中国汇聚、向河南集聚,助力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塑造传感器产业的“郑州”符号。 /p p br/ /p
  • 中国传感器之殇——褪色的智能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智能少不了传感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它无处不在。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态势感知,基本都是要从传感器开始。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再庞大的智能系统,都要从传感器的针尖上开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医疗器械界的奇兵——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四百多个传感器;鼎鼎有名的波士顿机器人大狗,能够自如地翻跳腾跃,则需要1300个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本著名的马桶品牌骊住Lixil,正在推出的智能马桶,马桶盖背面安装了图像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粪便形状,整个马桶通过70多个传感器,自动检测并与云端相连,可以实现慢病大健康管理。而博世公司推出的工厂协作机器人助手APAS,内置了上百个传感器,以便可以迅速感知人的状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智能产品,其实都是有共性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个世界的数字化步伐,半步都不能离开小小的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0px height: 27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dfb750d-86ef-4930-b040-13c9f2f48f33.jpg" title=" 1000.jpg" alt=" 1000.jpg" width=" 540" height=" 277" /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 传感器的数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在中国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版图上,却几乎找不到传感器的位置。当新基建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传感器——这一至关重要的支撑,却几乎被人忘在脑后。这个画面大概如此,当所有光鲜的客人要步入大厅的时候,脚后跟却都被夹在门外。这种尴尬的局面,迟早是要痛得大声喊出来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两栖物种 传感器六大怪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它属于以小搏大的工业门类,是通向其他产业的基础。但传感器也是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很多传感器都具有两栖属性:一方面,传感器的核心是芯片,会追随摩尔定律,有着快速进化的大脑;另一方面,它同时也与敏感材料、机械器件在一起,受到机械定理的许多制约。这是种独具特色的产业,使得传感器必须经过细心呵护,才能发展得很好。然而在中国,传感器却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六大怪”行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一怪:容量不小,而国内头部玩家却很小。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估计有1700多家企业。除了歌尔、瑞声靠着苹果手机强大的出货量,体量达到百亿级,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已经占住地盘。而其他领域,如手机、汽车、工控、可穿戴、物联网等,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的市场。在消费电子、安防之外的领域,产值超过1个亿的企业并不多,只有郑州汉威、宝鸡麦克、南京高华等跑在前面,其他国内传感器企业,基本都属于土豆俱乐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二怪:种类繁多,但这个市场很隐蔽。国外成型产品及在研种类有3万多种,我国有2万多种。这些数量未必精确,但传感器无疑是一个庞大类别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却很少为业界之外的人所知晓。其实手机、汽车、工业测量、智能装备等都是应用传感器的大户。而这几年风生水起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小小的传感器。当然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可以说人工智能跑得再快,脚上穿着还是传感器的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三怪:民品最怕断供,军工不怕价高。军用传感器已经高度自主化,主要是由于军品采购可以不计成本。而如果要到民用市场来竞争,那是既要拼规模,也要有高性价比。如果功耗小一点,成本小一点,那就可赢者通吃。因此民用市场的突破还很艰难,也无法从军工市场获得支撑。两条隧道,各通一边,没有打通。而民用仪表传感器高度依赖国外。日本横河跟重庆川仪有一家合资公司,生产横河川仪的仪表。日本横河提供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这是最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国内攻关一直未能攻克。这家合资厂也只能依赖日本的传感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四怪:中国制造虽以成本著称,但传感器的成本优势还没有国外明显。中国目前生产大部分都是低端传感器。而我国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以上。中国生产成本也很高,收入才几千万,如何舍得投入几千万建生产线?现在很多传感器厂家,还都是单干,手工装配很多。因为产量上不去,有的1个月的产量也就5000只,根本谈不上规模效益。而博世、欧姆龙等早就把工厂设立在中国,成本优势同样巨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且,美德日品牌企业对中国传感器市场虎视眈眈,对市场份额看得很紧。中国一有进步,就会被国外品牌降价挤压。2010年日本欧姆龙一个开关要接近400元,而现在随着中国品牌的逐渐崛起,现在只需要60元。灵活降价,坚决保卫市场份额,是国外厂商常见的营销手段。这种方法,一直将国产品牌压制在面黄肌瘦线附近,很难翻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五怪:市场巨大,融资最难。本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热,传感器终于应该迎来咸鱼翻身。但是,没有。这是一个投资人不待见的市场。由于国内对这个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投资界一直处于冷淡期。这跟产品隐蔽,做大做强比较难,是有关系的。而国家对这个产业的“冷处理”的态度,自然也影响了投资基金的判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第六怪:本是国之重器,奈何落地沦为小萝卜头。传感器作为感知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类社会走向智能的关键源头。然而这个行业一直得不到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科委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在讨论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的过程中,“传感器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分歧。但因为体量太小,最终还是被切掉。这一晃,四十年都过去了,情况几乎没有变化。虽然最近两三年有些鼓励发展传感器的政策陆续出台,但一无力度二无资金,基本也就是草草地走了过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其实就是互联万物的五官,是眼睛,是耳朵,是各种触觉。尽管如此重要,却无人重视。传感器六大怪,本身就是一大怪事。这可真是一根扎心的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惊人的利润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国内,传感器并不容易挣钱。由于芯片不能自主,工艺研发投入巨大,再加上红海竞争激烈,中国传感器的利润一直被压得很低。根据国内40家传感器企业上市公司的财报,将近40%的企业利润率低于5%;而利润为负就有6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都说制造业利润低,传感器看来也是其中的一种。不过,不挣钱,并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本基恩士传感器公司,可以说是日本最挣钱的公司。2019年营业额接近360亿人民币,而利润,则达到了惊人的180亿。利润率居然超过50%,而且常年如此。传感器这种在中国几乎无法建树的行业,被日本做成了真正的摇钱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家以纯设计(Fabless)起家的传感器公司,主要是设计和销售传感器、测量系统、激光刻印机等。从产品开发策略来看,它从来不定制产品,坚持完全“以我为主”的标准化产品研发。这种策略,维持了产品研发的规律性,而定制产品则会有很大的周期不确定性,经常导致企业失去灵活性。为了不断开发新品,基恩士采用了广泛的研发信息源,促使产品的多样化。而从产品系列而言,则采用了深度嵌套的产品组合。既有传感器产品,更有在传感器基础上做好的测量系统,成为测量领域的领头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内像海康威视、大华等领头羊,都是走大型工程。虽然也挣钱不少,但其实跟传感器也没有太大关系。即使是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郑州汉威,这几年也是重点聚焦在水务、环保等总包工程。传感器事业板块,不过只是这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之名而已,从体量而言则基本就是无足轻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主要用在电子产品、工控与测量、设备等几个板块。而传感器的发展,最早是来自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但在中国最黯淡的,也就是工控与测量这个分支了。最典型的可以算是上海威尔泰仪表公司了。这家企业以核电为入手点,进入到传感与仪表领域的,属于纯正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这家公司上市已经14年,但最近一年收入大约在六千万元。不得不说,经营惨淡。要知道,另外一家巨头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其传感与物联部门在全球的营收将近60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设计软件没人管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业软件是中国制造的软肋,传感器更是如此。而传感器的设计软件,也是非常隐蔽的匕首。这几年MEMS传感器非常火爆,每个手机中都有几个,如感知加速度的。而一般的汽车至少也有十多个。德国博世、美国博通、荷兰恩智浦等都是业界巨头。中国只在麦克风的MEMS传感器扳回一个角,做得很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MEMS传感器的设计,需要两款很专业的CAD软件。一个是 IntelliSuite,这是美国1991年创立的,这也是最早的MEMS专用CAD设计画图软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外一家ConventorWare也是美国公司。中国很多传感器企业几乎都在用,能占据中国80%的市场。当年在国内承担863计划MEMS研究项目的30个研究小组,全部都使用这种软件。它在MEMS传感器的位置,跟6月份哈工大被断供的Matlab软件在科学计算中的地位,基本一样。而在中国,几乎没有这种软件。不幸的是,这款软件在2017年被泛林LAM收购;而LAM是美国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这都是美国政府最容易动刀子的断供之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工业软件,非常的细分了。如果不深入到行业中去,很多软件都是隐藏而不可见。这种处境,倒是跟传感器一模一样。传感器和工业软件,似乎都穿着隐身衣。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工业软件,其实暗地封锁着中国制造的诸多命脉。传感器设计软件,就是其中一道令人紧张的暗穴。没有软件,这些传感器很难被设计出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几乎全是卡脖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中国,消费类电子的传感器,由于市场的拉动,近十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工业级的传感器,卡脖子情况比芯片还厉害。围绕着控制与测量,尤其是仪器仪表传感器,几乎100%进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仪表的变送器两大巨头,都是“国外芯”。重庆横河川仪年产归谐振变送器30万台,传感器用的是日本横河的;北京远东罗斯蒙特,每年30万台金属电容变送器,用的是美国罗斯蒙特的传感器。可以说,这两家占据中国70%以上市场的龙头企业,基本就是给日本和美国打工。其他企业情况也一样,苏州恩德斯豪斯E+H一年大约5万台,用的是德国E+H;而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 ,用的基本都是德国FirstSensor。要命的是,这家公司,在今年3月被美国传感器巨头泰克连接公司所收购 。这对于中国的仪表,实际上非常的凶险。今后是否还能买到德国传感器芯片,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意味着,石化、医药等流程行业广泛使用的变送器,其中的传感器除了用日本横河和美国罗斯蒙特的芯片,原本用德国的公司的现在也要依赖美国公司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其他行业也基本是类似的状况。根据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汽车传感器、高端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对国外进口依赖度都是在95%以上。至于海洋传感器,用于移动观测平台的自动浮标、水下滑翔机,以及海上浮标等,则是100%进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人非常关心的PM2.5值,其测量仪基本都是采用仪表巨头美国热电公司的产品。它内部所使用的微量振荡天平,通过测量滤膜上微小颗粒的质量而引起振荡管的频率变化,来测试空气颗粒物的浓度。以精密测量的传感器作为基础,热电公司的一台PM2.5测量仪,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也只有国家级测量站,才用真正用得起这种仪表。而直到最近,这种技术才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毕业博士所创立的天津同阳公司,基本攻克。这是一种很幸运的进展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的卡脖子方式,与绝大部分其他工业产品都不一样。它就像一个漫山遍野的地雷阵,分散而隐蔽。要逐项对这一类卡脖子短板进行突破,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要逐个突破,也基本不现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历史上的动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但本来处于战略要冲的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位置,基本一直被边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在中国,是有过历史上的动摇。据国内信息化老前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参与了国家科委主持的“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课题的研究与起草相关政策。当时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技术和软件四大技术得到专家们一致的同意。问题出在“传感器技术”,大家意见不一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2 中国信息技术的构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理论上说,大家都同意,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传感器,信息技术就不完整了,体系上无法自洽。但是,从行业营业额来看,当时的传感器产业太小了,不要说与通信产业这样的大产业比,就是和当时的软件这样的“小产业”比,也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并列在文件中,非常难以落笔。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可以说,信息技术刚刚起步,作为支点之一的传感器,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这种偏差,意味着中国的信息化,一直就是瘸腿的信息化。而进入数字化时代,工业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这种瘸腿就更加明显。然而,这种历史上的动摇所形成的隐形偏差,历经四十年,越发畸形,而且直到至今,也未能得到纠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在,应该是回到原点,重塑根基的时候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小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芯片卡脖子,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到处都是大投资。但中国的卡脖子,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只出现在某一个节点上。要说卡脖子,中国制造几乎就是长颈鹿的脖子,到处都是卡点。许多不同的卡脖子技术,底层有着更为隐蔽的交错关系。传感器的芯片,并不需要太高的纳米制程,像当前最热的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MEMS,它需要的制程甚至可以用微米级完成。以举国之力,狂热的投资,都要去解决华为手机芯片,或者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问题,既不科学,也不理性,更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产业市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跟芯片卡脖子是卡在明处完全不同,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基本就是一个黑户口,无人关注。这才是传感器产业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目前占GDP的比重约为35%,总量超过30万亿元。传感器正是数字经济的最基本的支点。然而在这座庞大宫殿的入口处,守门的哨兵,却依然在昏睡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智能大门的缺失。传感器就像无处不在的小伤口,随时都可能作痛。传感器之殇,中国不可承挡。 /p p br/ /p
  • 聚焦传感器产业发展热点难点 共话产业未来 2020北京怀柔传感器产业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p   12月15日下午,2020北京怀柔传感器产业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吴幼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邴秀海,区长助理、特聘专家陶斌武,北京市科协国际联络部曾福林,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会东,区科委主任郭小卫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所高校的学术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行业学会的行业专家,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等产业研究机构的资深产业研究专家,以及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高管共计40余人参加了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8a84ef6-83a3-4c70-9f14-3e728cf723e0.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邴秀海副主任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怀柔区整体情况及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1430dcb7-6248-45fd-84c7-b641dca0c0e2.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rong 学者云集,聚焦产业前沿 /strong /p p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传感所所长明安杰发表了《环境监测气敏传感器研发及应用探索》主旨报告,他从行业结合、方向凝练以及重点突破三个方面介绍了传感所的运行思路,提到了红外热释电的发展和氮氧传感器的开发进度,分享了环境监测气敏传感器的新见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12682762-963a-4b28-ba7e-a9d12e709f88.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健研究员在《基于微纳制造技术的传感器与微系统》的报告简要介绍了国内外MEMS与传感器的发展以及应用需求,重点分享了十四五和2035战略规划的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6a49105-c06f-4988-b039-3ab747063e94.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阮勇副研究员在《体硅MEMS标准工艺及其典型器件》报告中对体硅MEMS的技术发明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分享了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f477697e-a19e-4b02-b230-e60960776664.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代表(IEEE)、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苏巴斯· 穆霍帕迪亚教授通过视频发表了《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主旨报告,他指出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升级换代,尤其是柔性材料的发展,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b9e3db44-e7d4-4161-ae16-412939af8aba.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rong 精英荟萃,共话产业未来 /strong /p p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当前国内外传感器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怀柔区应发展的重点技术方向、领域及建设产业集群的建议以及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需求和企业对产业政策的需求等议题,来自传感器产业相关的学者专家、企业家、用户等共同展开探讨与交流,共话产业互促融合。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徐立军院长讲到高端传感器的发展需要设计、加工、应用等各方面的通力协作,他提出高校层面要做好人才、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供需对接 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梁自泽研究员提到可以从校企联合攻关、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好加工工艺的提升,从而解决高端传感器良品率低的难题 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的邢新欣博士指出在高端传感器领域国内外仍存在明显差距,怀柔传感器产业可以依托应用端市场优势,提高站位,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传感器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唐海霞总经理讲到了信立方“1+X”职业教育人才培训计划的创新做法,为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北京京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继伟先生对如何打造怀柔传感器高端生态圈给出了打造应用需求发布平台、吸引人才落地,高频次组织人才技术交流活动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出席本次圆桌讨论的专家和企业家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怀柔区区长助理、特聘专家陶斌武博士总结到,怀柔区高度重视今天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怀柔区政府会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加紧研究税收、人才等相关政策,加快教育、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国内外传感器产业相关资源集聚 此外,陶博士着重提到了成立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的初衷,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未来将在产业发展和聚集、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并购、政策服务、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助力产业要素在怀聚集,促进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d49f3e7d-1674-4a7f-b34e-ac9514ee5691.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本次研讨会大咖云集,嘉宾发言内容丰富、议题讨论气氛融洽,探讨深入。今后,怀柔区将努力打造更多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全力促进怀柔传感器产业各环节的通力合作,将北京怀柔打造成高端传感器产业创新高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7e19ad2-3314-41b4-912c-b50b337d77ad.jpg" title=" 8.png" alt=" 8.png" / /p p br/ /p
  • 双应变-温度传感器性能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研究员曾炜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资助下,在双应变-温度传感器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Composites Part A。张静斐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曾炜为通讯作者。   在目前的双应变-温度传感器研究中,一般是将应变/温度敏感的导电材料,如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引入弹性体或水凝胶来实现的。由于弹性体的伸展性差和导电材料的不透明性限制了其在大应变和可视化设备中的应用。而离子导电水凝胶具有透明度高、柔韧性好的优点,可以实现基于三维网络离子传输的同时,利用其电导率随应变和温度的变化而实现应变-温度双重传感,为传感器的多功能化提供了广阔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自由基聚合,在氯化锂和甘油的存在下,制备了具有良好应变和温度敏感性的可拉伸离子导电性水凝胶。氯化锂的强离子水化作用和水分子、甘油形成强氢键协同作用从而抑制了冰晶的生成,使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抗冻能力,能在-30 ℃~ 80 ℃的较宽温度范围内检测温度的变化。该水凝胶在36.5~40 ℃范围内的温度灵敏度为5.51 %/℃,检测限为0.2 ℃,并具有良好的升温-降温循环稳定性。   此外,水凝胶传感器在2000%的宽应变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可以达到17.3的高灵敏度,并具有低至1%的检测下限。利用该方法制备的应变-温度双重刺激响应水凝胶,在人体运动监测、发热检测等可穿戴设备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化学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分会报告
    2023年9月23-2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学组(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于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两天时间里,湖州师范学院教授王桦(冯路平代讲)、华中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闫凯、江苏大学副教授殷秀莲、南京大学教授毛亮、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登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张志阳在分会场带来了关于化学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应用的精彩报告湖州师范学院教授 王桦(冯路平代讲)报告题目:《纳米医学与环境智能传感监测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冯路平介绍道,医学与环境标志物传感的基体材料包括:微纳通道结构的介孔导电材料可用于吸储液体中的标志物,可折叠柔性聚合物用于包埋标志物敏感的导电探针并印制功能电极,改性石墨烯Jet ink打印导线用于连接探头以及微型电化学处理器及信号输出装置,最后通过电聚合、分子自组装、功能涂覆、溶胶-凝胶法等技术将功能材料修饰于微电极上制成高通量芯片探头。通过该技术可研发出智能标志物传感探针,用于对人体健康及水中环境污染物实现在线监测华中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闫凯报告题目:《新型光电化学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闫凯基于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光电极性能优化、传感装置小型化、多目标物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搭建为目标,在基于近红外光电活性增强的半导体材料构建高性能光电化学传感体系、构建非铂阴极单室PFC用于自供能光电化学检测、基于图案化刻蚀导电基底构建比率型多目标物传感平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实现用电催化、光催化和酶催化来降解污染物。江苏大学副教授 殷秀莲报告题目:《基于图像模式识别的三维荧光光谱库技术及其在水体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殷秀莲教授对自己的研究介绍道,利用三维荧光技术进行多维数据获取,取得每种污染物28个浓度样本,共28×4张EEM图谱图像,其中5×4张作为测试样本,定性识别准确率为100%。该方法为荧光光谱数据库建立和EEM数据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所提出的特征获取、特征提取及谱检索技术,对其他的光谱数据库建立有借鉴意义。此外,为AI大模型在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准备基础,在水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帮助。南京大学教授 毛亮报告题目:《海水中氚的食物链传递风险》毛亮教授从核设施和核污染等热点问题出发,结合氚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和内在机制,研究了氚在海洋中的生物效应。他介绍道,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杜氏蓝藻会通过光合作用使氚水快速转化为有机氚,并经过食物链暴露使丰年虾体内有机氚含量上升,最后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毛亮教授的研究对当下核废水污染问题极具意义,他总结道,核污染中的氚危害不能仅看海水中浓度,更要关注其化学效应。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余登斌报告题目:《水体综合毒性比色检测新方法开发》基于水体检测任务的需要和国家环境政策导向,发展各种水体毒性检测新方法对检测多场景水体必不可少。余登斌介绍道,根据电化学检测原理,分别研发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绿脓杆菌分泌的大量绿脓菌素构建了免外加媒介体的水体毒性比色检测方法;利用电致变色普鲁士蓝阴极和生物阳极构建了水体毒性可视化检测传感器;基于E. coli-BQ快速颜色反应实现了水体毒性比色/电化学双信号检测和智能手机辅助RGB模型检测;基于容解性不大的铁盐稳定释放下Fe3+生物合成普鲁士蓝指示剂成功构建了水体毒性比色/电化学检测及酶标仪辅助的高效检测方法。同时,他还提到,新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全面、快速灵敏等特点,并支持在线监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 张志阳报告题目:《面向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的光学纳米传感方法研究》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是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海岸带污染物情况复杂,环境分析难度大,基于此,张志阳团队发展光学纳米分析原理与技术,为海岸带生态安全与健康提供支撑。他以样品检测案例介绍道,针对污染物,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开发高灵敏纳米比色传感器/阵列和表面增强拉曼传感器,可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鉴定及讲解分析。最后,张志阳提出展望,未来将强化交叉学科,进一步探究传感原理在环境检测上的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未来,电化学传感器将朝着更灵敏、更稳定、更耐用的方向发展,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监控,同时将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 第11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日程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各位参会代表: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好消息!金秋时节,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定于10月22-25日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召开。现将有关与会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大会学术安排   10月22日:全天报到   10月23日: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   10月24日:大会报告,闭幕式   10月25日:代表离会或参加考察   二、大会报告安排   1、陈洪渊 院士 南京大学 细胞图案化与细胞传感研究   2、张玉奎 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色谱分离与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3、庄乾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 国家自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与项目资助情况   4、杨秀荣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基于功能化脱氧核酸实时无标检测小分子   5、周飞艨 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南大学电化学和光谱学方法用于生命体系中动态过程研究   6、王柯敏 湖南大学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DNA聚合酶检测新方法   7、周道民、章宗穰 美国Second-Sight公司,上海师范大学 生物医学植入器件的刺激电极和传感电极   8、陶农建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USA Plasmonic-Based Electrochemical Current and Impedance Imaging and Applications   9、鞠熀先 南京大学 纳米生物传感新策略   10、钟传健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 Biomolecular Recognition with Functional Nanoprobes   11、庞代文 武汉大学 量子点标记多靶单病毒示踪研究流感病毒侵染动态过程   12、谭蔚泓 湖南大学 生物传感的基石:分子识别   三、会务安排   1. 报到   报到时间:10月22日8:00—22:00, 会议代表在报到处确认注册后,领取代表证、会议指南、论文集、就餐券、纪念品等。   报到地点:芙蓉华天大酒店,地址:长沙市湖南省 芙蓉区五一大道176号   电话:(0731)84401888。   2. 住宿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住宿费用自理,住宿费标准:芙蓉华天大酒店单人间,标准间:268元/间 银河大酒店双标间:160元/天,豪华双标:200元/天。   四、会议注册   与会代表的食宿统一安排,差旅、住宿费用自理。注册费包括资料费、会务费和餐费等,报到时以现金交付。会议代表每位900元(在读研究生代表每位600元,注册时请出示学生证件)。   五、会议日程安排   请见本通知附件及会议网站,如有疏漏、问题或希望调整,望及时反馈,谢谢!   六、会议联系方式   会议主页(http://huiyi114.cn)   联系人:吴海龙 庞新宇   联系方式:0731-88821848 传真:073188821848   E-mail:cbsc@hnu.edu.cn   七、会议考察   会议协助旅行社安排三条考察线路,费用自理。   八、友情提示   1. 由于参会代表较多,会务组无法安排接送,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2. 提供交通信息如下:   (1)、从火车站乘坐 113路(或 7, 118, 104, 105, 111, 117, 12), 乘2站在 曙光路口站 下车 或沿五一路步行约10分钟   (2)、从高铁火车站乘148路公交车至终点火车站,乘坐 113路(或 7, 118, 104, 105, 111, 117, 12), 乘2站在 曙光路口站 下车 或沿五一路步行约10分钟 打出租车约25-30元。   (3)、从机场乘坐机场大巴到终点站:民航大酒店,步行横穿五一路人行通道即到。打出租车约70元。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组委会   2011年10月 10日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 会 议 程 序 初 步 安 排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全天 报到注册 时间 内容 地点 08:00-22:00 注册 芙蓉华天大酒店 18:30- 晚餐 (自助餐) 21:00- 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天 上午 时间 内容 地点 07:00- 早餐 08:20-08:50 会议开幕式 主持人:章宗穰 芙蓉华天大酒店---华天全厅 08:50-09:20 合影酒店正门前 主持人:杨秀荣、王柯敏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09:20-09:45 PL1 陈洪渊 院士 南京大学 细胞图案化与细胞传感研究 09:45-10:10 PL2 张玉奎 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色谱分离与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10:10-10:35 PL3 庄乾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 国家自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与项目资助情况 10:35-11:00 PL4 杨秀荣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基于功能化脱氧核酸实时无标检测小分子 11:00-11:25 PL5 周飞艨 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南大学 电化学和光谱学方法进行生命体系中的动态过程研究 11:25-11:50 PL6 王柯敏 湖南大学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DNA聚合酶检测新方法 11:50-12:15 PL7 周道民、章宗穰 美国Second- Sight公司,上海师范大学 生物医学植入器件的刺激电极和传感电极 12:10- 午餐 (自助餐) 14:00-18:00 报展 I (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天 下午 第一分会场: 主持人:李根喜、于聪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4:00-14:20 IL1 李根喜 南京大学 基于蛋白质电化学研制的若干生物传感器 14:20-14:40 IL2 于 聪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核酸诱导的小分子探针的集聚及自组装 14:40-15:00 IL3 郑建斌 西北大学 生物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15:00-15:20 IL4 王进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 15:20-15:30 OP1 贾能勤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有序介孔材料的生物传感应用 15:30-15:40 OP2 李钟卉 南京大学 基于蛋白质芯片的雌激素受体药物多靶点筛选方法 15:40-15:50 OP3 赵伟洁 浙江大学 基于多孔硅光子晶体的微流控体系实现细胞的实时非标记分析 15:50-16:00 OP4 赖国松 湖北师范学院 基于银沉积电化学溶出分析的高灵敏多通道免疫传感 16:00-16:10 茶歇 主持人:叶邦策、袁若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6:10-16:30 IL5 袁 若 西南大学 电化学蛋白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16:30-16:50 IL6 叶邦策 华东理工大学 生物纳米传感器设计及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16:50-17:10 IL7 胡乃非 北京师范大学 可开关的生物电催化与生物传感 17:10-17:20 OP5 董俊萍 上海大学 基于硅钼酸柱撑水滑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17:20-17:30 OP6 李珏瑜 浙江大学 HA修饰对细胞捕获的影响 17:30-17:40 OP7 甘 峰 中山大学 基于镍纳米线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 17:40-17:50 OP8 汪庆祥 漳州师范学院 基于一步电沉积壳聚糖-ZrO2-CeO2复合膜的DNA电化学传感器 17:50-18:00 OP9 陈建平 漳州师范学院 基于富勒烯衍生物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8:00-18:10 OP10 李周敏 南京大学 基于纳米银生物探针的IgE可视化检测方法的研究 第二分会场: 主持人:由天艳、朱俊杰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4:00-14:20 IL8 朱俊杰 南京大学 量子点功能化与电化学生物传感 14:20-14:40 IL9 蒋兴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基于微纳尺度技术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14:40-15:00 IL10 许丹科 南京大学 生物微阵列芯片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15:00:15:20 IL11 由天艳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电纺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5:20-15:30 OP11 刘清君 浙江大学 中华蜜蜂化学感受蛋白阻抗传感器的研究 15:30-15:40 OP12 孙兆辉 华侨大学 基于石墨烯增敏的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15:40-15:50 OP13 荆 莉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链接反应的碳纳米管功能化及其应用 15:50-16:00 OP14 曹 忠 长沙理工大学 钆掺杂纳米二氧化钛修饰平板金电极测定火腿肠中微量亚硝酸根 16:00-16:10 茶歇 主持人:施国跃、王坤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6:10-16:30 IL12 牛 利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石墨烯纳米组分电化学传感器应用 16:30-16:50 IL13 王 坤 江苏大学 基于介孔TiO2修饰电极实现多巴胺的选择性测定 16:50-17:10 IL14 施国跃 华东师范大学 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催化行为研究及其在活体分析中的应用 17:10-17:20 OP15 吴 硕 大连理工大学 虾中4-己基间苯二酚的高灵敏电化学检测 17:20-17:30 OP16 崔 亮 厦门大学 基于变构探针设计的荧光偏振技术用于小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17:30-17:40 OP17 彭 晖 华东师范大学 PEDOT修饰的微通道硅电极用于多巴胺、抗坏血酸及尿酸的同时测定 17:40-17:50 OP18 孙芳洁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YSZ和Au敏感电极的混合电位型NO2传感器的特性 17:50-18:00 OP19 赵 路 南京师范大学 氯霉素复合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 18:00-18:10 OP20 羊小海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G四聚体自身猝灭能力的新型单标记DNA探针用于Hg2+及半胱氨酸的检测 第三分会场: 地址: 主持人:杨黄浩、屠一锋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4:00-14:20 IL15 王振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应用 14:20-14:40 IL16 何治柯 武汉大学 规模合成水溶性低毒量子点用于疾病诊断及可视化检测 14:40-15:00 IL17 杨黄浩 福州大学 基于切刻内切酶的荧光型核酸适体传感器用于放大检测蛋白质 15:00-15:20 IL18 屠一锋 苏州大学 基于纳米增敏电化学发光的氧传感技术 15:20-15:30 OP21 姜大为 华东师范大学 氮掺杂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15:30-15:40 OP22 王 颖 南京大学 一种新颖的基于银纳米粒子荧光增强的适配体传感器 15:40-15:50 OP23 张 妍 福州大学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茶碱印迹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15:50-16:00 OP24 代 昭 天津工业大学 固相有机合成对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荧光DNA探针微结构的控制作用 16:00-16:10 茶歇 主持人:冯锋、赵睿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6:10-16:30 IL19 赵 睿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以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尿液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层层自组装相互作用 16:30-16:50 IL20 徐静娟 南京大学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16:50-17:10 IL21 冯 锋 山西大同大学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用鸡蛋黄抗体IgY测定转铁蛋白 17:10-17:20 OP25 姜 晖 东南大学 CdSe纳米颗粒的电化学发光动力学及其检测应用 17:20-17:30 OP26 李 慧 南京大学 聚合纳米银荧光探针检测人IgE的新方法 17:30-17:40 OP27 李 娟 福州大学 以氧化石墨烯为平台研究多肽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7:40-17:50 OP28 王 荣 上海师范大学 基于TPAA载体的Fe3+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 17:50-18:00 OP29 陈荣生 武汉科技大学 核壳结构TiO2/C纳米纤维阵列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电化学行为 18:00-18:10 OP30 杨海峰 上海师范大学 钯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电催化性能研究 时间 内容 地点 14:00-18:00 报展 I (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18:30-20:00 欢迎晚宴 20:30- 专业委员会和刊物编委会联席会议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 时间 内容 地点 07:00- 早餐 8:00-12:00 报展 II (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第一分会场: 地址: 主持人:双少敏、张文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08:00-08:20 IL22 张 文 华东师范大学 双酶传感器对大鼠血清与腹腔巨噬细胞内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同时检测 08:20-08:40 IL23 双少敏 山西大学 基于酶固定的新型抗坏血酸传感器的研究 08:40-09:00 IL24 王利兵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一种测定双酚A的弛豫开关免疫传感器09:00-09:20 IL25 王升富 湖北大学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对蛋白质损伤的监测研究 09:20-09:30 OP31 刘文娟 山西大学 基于酶固定的新型抗坏血酸传感器的研究 09:30-09:40 OP32 韩根亮 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 碳纳米管增强的谷氨酸生物传感器 09:40-09:50 OP33 艾仕云 山东农业大学 基于石墨烯-纳米金-锁核酸修饰的分子信标及酶催化放大反应的电化学microRNA传感器的设计 09:50-10:00 OP34 李 臻 浙江大学 用于微生物快速检测的微通道免疫分析芯片 10:00-10:10 茶歇 主持人:夏兴华、何品刚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0:10-10:30 IL26 夏兴华 南京大学 生物分子的界面行为及生物传感 10:30-10:50 IL27 杨小弟 南京理工大学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间接测定生物体液中的铝 10:50-11:10 IL28 何品刚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重氮功能化直立碳纳米管阵列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11:10-11:20 OP35 丁应涛 漳州师范学院 基于靛蓝胭脂红为杂交指示剂的高选择性电化学DNA传感器 11:20-11:30 OP36 胡涌刚 华中农业大学 伪狂犬病毒抗体磁性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11:30-11:40 OP37 刘志敏 河南工业大学 基于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于马拉硫磷的测定 11:40-11:50 OP38 高峰 安徽师范大学 A DNA Sensor Based on FRET between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11:50-12:00 OP39 张旋 漳州师范学院 空心球状CeO2–ZrO2–壳聚糖在金电极表面的一步电沉积及DNA传感分析应用 12:00-12:10 OP40 嵇海宁等 湖南大学 基于纳米金颗粒增强/猝灭荧光效应的多目标物检测及其逻辑门操作 第二分会场: 地址: 主持人:刘松琴、李景虹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08:00-08:20 IL29 李景虹 清华大学 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08:20-08:40 IL30 刘松琴 东南大学 掺氮碳空心微球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质 08:40-09:00 IL31 胡文平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自组装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分子器件的研究? 09:00-09:20 IL32 宋世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在现代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 09:20-09:30 OP41 陈旭 北京化工大学 新型石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09:30-09:40 OP42 何婧琳 长沙理工大学 结合金纳米的层层自组装膜用于致癌基因c-myc蛋白的检测 09:40-09:50 OP43 丁亚平 上海大学 基于石墨烯氧化钴萘酚膜修饰玻碳电极的L-色氨酸电流型传感器 09:50-10:00 OP44 杨园园 西南大学 基于聚甲基丙烯酸-聚咔唑杂化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手性电化学传感器 10:00-10:10 茶歇 主持人:杜丹、杨荣华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0:10-10:30 IL33 杨荣华 湖南大学 茎部可控核酸探针设计策略 10:30-10:50 IL34 徐国宝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核酸测定? 10:50-11:10 IL35 杜丹 华中师范大学 磷化蛋白phospho-p5315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1:10-11:20 OP45 龚静鸣 华中师范大学 纳米增效型固相提取剂在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净化和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11:20-11:30 OP46 华亮 上海师范大学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芦丁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检测 11:30-11:40 OP47 王海霞 山西大学 基于β-环糊精接枝的磁性纳米共聚物修饰电极对色氨酸的化学传感器研究 11:40-11:50 OP48 费俊杰 湘潭大学 葡萄糖氧化酶在-环糊精共价键修饰SWCNTs/CTAB复合膜中的直接电化学及电催化 11:50-12:00 OP49 亓秀娟 福州大学 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痕量铜离子传感器的研制 12:00-12:10 OP50 马嘉悦等 湖南大学 基于大孔/中空碳球修饰玻碳电极的硝基苯高灵敏电化学传感研究 第三分会场: 地址: 主持人:杨朝勇、赵书林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08:00-08:20 IL36 杨朝勇 厦门大学 An Agarose DropletMicrofluidic Approach for Highly Efficient Single Molecule mpl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tamer Selection 08:20-08:40 IL37 赵书林 广西师范大学 基于CdTe/CdS量子点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三聚氰胺 08:40-09:00 IL38 肖丹 四川大学 金纳米颗粒的绿色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09:00-09:20 IL39 李向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表面等离子共振法研究β淀粉样蛋白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 09:20-09:30 OP51 秦利霞 华东理工大学 CdTe/ZnS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及在细胞中的应用 09:30-09:40 OP52 徐章润 东北大学 PDMS气动喷射混合器用于微流控芯片量子点合成 09:40-09:50 OP53 卢丽敏 江西农业大学 基于电聚合荧光素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09:50-10:00 OP54 张海娟 浙江大学 基于离子液体修饰的多孔硅光学气体传感器 10:00-10:10 茶歇 主持人:谢青季、卢小泉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0:10-10:30 IL40 卢小泉 西北师范大学 Photoelectrochemical Study Based On The Functionalized-Metalporphyrin 10:30–10:50 IL41 谢青季 湖南师范大学 生物传感和生物燃料电池研究 10:50-11:10 IL42 徐景坤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和农业应用 11:10-11:20 OP55 汪海燕 华东理工大学 基于纳米通道传感技术对老年痴呆症致病蛋白的结构特性研究 11:20-11:30 OP56 马 巍 华东理工大学 选择性识别糖-蛋白作用的荧光传感器 11:30-11:40 OP57 余 刚 湖南大学 交流电沉积自组装金铂和金钯合金纳米线及传感性能 11:40-11:50 OP5, 8 邬建敏 浙江大学 基于多孔硅的光学传感器研究 11:50-12:00 OP59 魏广芬 山东工商学院 基于压缩传感的气体传感器检测技术新框架 12:00-12:10 OP60 张晓兵 湖南大学 新型荧光化学生物探针研究 12:10- 午餐(自助餐) 时间 内容 地点 8:00-12:00 报展II (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下午 主持人:谭蔚泓、鞠熀先 时间 类型 报告人 单位 报告题目 15:00-15:25 PL8 陶农建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USA Plasmonic-Based Electrochemical Current and Impedance Imaging and Applications 15:25-15:50 PL9 鞠熀先 南京大学 纳米生物传感新策略 15:50-16:15 PL10 钟传健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 Biomolecular Recognition with Functional Nanoprobes 16:15-16:40 PL11 庞代文 武汉大学 量子点标记多靶单病毒示踪研究流感病毒侵染动态过程 16:40-17:05 PL12 谭蔚泓 湖南大学 生物传感的基石:分子识别 17:05-18:00 会议闭幕式 主持人:吴海龙 总结、颁奖、下一届代表发言 18:30- 晚餐 (自助餐)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全天 时间 内容 地点 06:20- 早餐 市外考察: 7:00 出发 选项 项目 备注1.市外考察I 韶山 (1天) 详见会议网站 2.市外考察II 凤凰 (2天) 详见会议网站 3.市外考察III 张家界 (3天) 详见会议网站 4.市内考察 长沙市内 附件:报展目录.doc
  • 广州生物院研制出基于血糖仪定量检测汞离子的传感器平台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令文研究组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介孔硅纳米颗粒可控葡萄糖释放体系与血糖仪检测汞离子的生物传感器。该方法在汞离子存在下,T-T错配的双链核酸形成,介孔硅上吸附的单链核酸从而脱落,介孔硅的孔洞打开,葡萄糖得到释放,随之加入核酸外切酶Ⅲ,酶反应将从平端的3’-5’的方向降解一条核酸,剩余的单链会继续与介孔硅上吸附的核酸杂交,形成循环,放大信号,最后用常规的血糖仪来检测葡萄糖含量,再换算为样品中汞离子的含量(如下图)。同时也将血糖仪的优点引入该检测方案,如价格便宜、体积小、操作简单、能够及时快速地提供定量的结果。 /p p   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其检测限可达到0.1 nM,线性范围为0.1-80nM。由于摒弃了传统的基于色谱、抗体或特异核酸序列为基础的检测方法,为重金属汞离子的现场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该成果于2015年12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化学杂志Chemical Communication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3da0528f-55bc-4f4e-aea0-56b575720abd.jpg" title=" W0201601154635831889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基于血糖仪定量检测汞离子的传感器平台 /p p br/ /p
  • 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圆满结束, “郑州共识”助力打造中国智能传感谷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伴随智能社会的到来,万亿数量级的传感器将被使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11月12日,由工信部、中国科协、省政府共同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发起的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6d9c6dd-3449-46b8-a178-68306ce8a971.jpg" title=" 院士.jpg" alt=" 院士.jpg" width=" 543" height=" 410" style=" width: 543px height: 41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出席本届大会的专家学者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教授、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立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家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秀荣等国际国内传感器行业知名专家出席大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7c90665-53ee-467b-a859-4d4f58f6d021.jpg" title=" 刘伟.jpg" alt=" 刘伟.jpg" width=" 533" height=" 354" style=" width: 533px height: 35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河南副省长刘伟在开幕式上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刘伟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来宾表示欢迎。他说,河南省将把智能传感器作为全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制定专项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协同升级和产业生态完善,着力推动智能传感器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分装、测试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推进郑州高新区中国智能传感谷以及洛阳、新乡传感基地“一谷两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产业高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94a52fc-5c37-4ebd-b00a-6cfebcbb454b.jpg" title=" 工信部吴胜武照.jpg" alt=" 工信部吴胜武照.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54a4001-9cc9-41d9-a53e-aeb17d03f45d.jpg" title=" 吴幼华2.jpg" alt=" 吴幼华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d0750ec-75db-4c77-a6bf-7e7846c83ded.jpg" title=" 今井寿教.jpg" alt=" 今井寿教.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松下集团神视株式会社执行副董事长今井寿教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1d1b1f2-bf78-412b-aa4c-b77550b78067.jpg" title=" 沃尔夫冈.jpg" alt=" 沃尔夫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德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集团副总裁沃尔夫冈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原机械电子部副部长陆燕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原书记沈爱民 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殷建勇,省科技厅副厅长刘英锋,省工信委副主任王连海,省科协副主席谈朗玉 副市长史占勇等出席开幕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b8cc92e-5b02-4b81-8601-b9523356244f.jpg" title=" 王新伟.jpg" alt=" 王新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新伟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王新伟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市在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环境检测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涌现出以汉威科技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郑州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着力助推郑州高新区“中国智能传感谷”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不断推进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郑州千亿级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开幕式之后,大会主论坛——世界传感器科技高峰论坛召开。论坛由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主持。IEEE传感器委员会主席Fabrice Labeau,《Sensors and Actuators》期刊主编 Paddy French,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传感器和执行器中心主任林立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声表面波世界级专家千叶大学教授桥本研也相继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7bb1827-7f2a-498f-bccd-92187873b624.jpg" title=" 蒋庄德.jpg" alt=" 蒋庄德.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蒋庄德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主论坛之后,大会发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联合省政府共同发起的“郑州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宣读共识。“郑州共识”决定,从2018年开始,连续3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国际性的传感器大会。大会将联合国内外相关机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共同构建全球化的交流平台,推动全球化的传感器产、学、研、用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融合,促进世界尤其是中国传感器技术及产业的创新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记者从大会组委会了解到,这次大会还举行传感器细分领域分论坛20场,涉及传感器学术、设计、封装测试、标准以及汽车、轨道交通、给排水、粮油、环境监测、农业、化工、电网、航空航天等方面应用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大会召开期间,2018世界传感器博览会同时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2A/2B展馆举行,约280家国内外企业组织参展,展示了新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的最新成果及系统集成应用。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举行了决赛,并对获奖人员进行了颁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外侨办、省科协、市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大会以“感知世界,智赢未来”为主题,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传感器产学研相关机构代表约1500人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5630937-17e1-49a7-844b-837df05e6393.jpg" title=" 刘伟一行.jpg" alt=" 刘伟一行.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伟一行参观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展览会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b75b388-edd9-4ec9-a99a-fbee34481b31.jpg" title=" 松下.jpg" alt=" 松下.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Panasonic 展台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355812d-ff93-41f9-8614-8bf57daa7bbd.jpg" title=" 西门子.jpg" alt=" 西门子.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西门子展台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0a5f4f1-272d-4b3e-af9b-03c676cc547c.jpg" title=" GE.jpg" alt=" G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facadfa-abf5-4beb-95cd-9943e1894338.jpg" title=" E+H.jpg" alt=" E+H.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E+H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64523039-35b5-407c-adcb-46dee4dbd821.jpg" title=" 南京优倍.jpg" alt=" 南京优倍.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13a1101-7a91-45a5-ae3d-f2c6de48003d.jpg" title=" 上海兰宝.jpg" alt=" 上海兰宝.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594d065-47c0-47a3-ad5f-a3a297760c83.jpg" title=" 高新区.jpg" alt=" 高新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郑州国家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 /span /p
  • HORIBA国际用户简讯|生物传感器,让人工智能真正活过来
    供稿:sophie编辑:joanna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生物物质变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出来。例如,生物传感器感知到人体生物物质的变化,判断人由睡眠状态进入清醒状态,将此信息反馈给电视机,电视接收到这个信息后便自动播放早间新闻。生物传感器品类众多,其中肽核酸(pna)阵列芯片与srpi结合形成的生物传感器稳定性高,与核酸杂交特异性及亲和力强,是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在基因治疗、分子杂交、pcr扩增、核酸捕获和基因分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如何有效提高此类生物传感器工作效率,仍是时下研究热点。其中待检测核酸与生物传感器中pna阵列芯片的杂交效率,对整体工作效率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图片来源于网络)近期布达佩斯工业与经济大学无机和分析化学系研究人员利用spri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技术强大的并行检测的能力,制备高杂交效率的pna阵列芯片,将实验周期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布达佩斯工业与经济大学(图片来源于网络)众所周知,传统的方法制备pna阵列芯片,将巯基修饰的pna通过au-s键固定到镀金芯片上。修饰的过程需要优化固定缓冲液的种类和ph值,配体本身的浓度等实验条件,以实现高的杂交效率。该过程通常涉及几十次控制实验,以获取优的实验条件。而布达佩斯工业与经济大学的方法是采用spri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采用spri-plex ii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作为检测工具。利用阵列式芯片的并行处理能力,将上述需要条件优化的实验巧妙的安排在一块芯片完成,大的提高实验成功率。研究结果表明:预杂交的pna探针固定形成的pna阵列芯片的后续杂交效率优。该种方法可以拓展到其它的免标记检测体系,快速优化实验条件,缩短实验周期,获得稳定的实验结果。图为两种肽核酸层微点样固定方法及相应杂交结果利用单链pna点样方法出现两种结果,均表现弱spr信号: a:pna探针“lie down”导致待检测rna不能与之杂交 b:pna探针浓度太高造成空间位阻使rna不能与之杂交利用dna预杂交的pna点样方法,结果如c所示:spr信号增强,即此时的pna杂交效率更高。此项研究工作以《reliable microspotting methodology for peptidenucleic acid layers with high hybridization efficiency on gold spr imaging chips》为题,被选为《analytical methods》封面文章,(扫描二维码可直达英文原文)。 扫描识别查看二维码阅读英文原文如您希望了解本研究中的仪器测试方法,还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留言,与我们的技术专家咨询。 扫描识别查看二维码进行留言得益于这些研究人员的精益求精和探索精神,人类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未来,也许一只鞋都会比人更“机灵”。它可以自动调节大小、形状、温度、质地和颜色,还会在你需要时,自己滑动到你的双脚跟前。生物传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步,不禁让人好奇,再过十年,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预想,不妨和我们交流一下吧!今日话题借助生物传感器,可能是这样:清晨,电视机察觉你醒了,自动播放新闻午间,咖啡机发现你累了,自发制作咖啡为你提神夜里,电灯感知到你的睡意,主动调暗灯光……除了这些酷炫的体验,你还有什么脑洞大开的想法呢?欢迎进行留言。免责说明horiba scientific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文章原创作者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horiba scientific 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供读者自行参考及评述。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进行处理。horiba scientific 力求数据严谨准确,如有任何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结合旗下具有近 200 年发展历史的 jobin yvon 光学光谱技术,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今天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首选。
  • 精密位移传感器技术比较
    精密位移传感器技术比较PIEZOCONCEPT 在其压电级中使用什么类型的位移传感器?为什么它优于其他传感器技术?PIEZOCONCEPT 使用单晶硅传感器,称为Si-HR 传感器。尽管它是应变仪传感器大系列的一部分,但它的性能优于其他两种常用技术(电容式传感器和金属应变仪)。这两种位置传感技术有其自身的特定缺点。 电容式传感器与 PIEZOCONCEPT 公司Si-HR 传感器的比较电容式传感器非常常用。他们提供了不错的表现,但他们对以下情况很敏感:• 气压变化:空气的介电常数取决于气压。电容测量将受到任何压力变化的影响。• 温度变化:同样的,空气的介电常数会随温度变化• 污染物的存在以上所有都会导致一些纳米级的不稳定性,因此如果您想实现真正的亚纳米级稳定性,则需要将它们考虑在内。即使可以对气压和温度进行校正,也无法校正其他因素(污染物、脱气)的影响。这解释了电容式传感器在真空环境中性能不佳的原因。此外,电容式传感器非常昂贵且体积庞大。因此,带有电容传感器的位移台不可能做的有像的 BIO3/LT3 这样薄,即使设计的好也会在稳定性方面进一步牺牲性能。因为它是一种固态技术,所以Si-HR 传感器的电阻不依赖于气压或污染物的存在。其次,温度变化会对测量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材料的热膨胀),但这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阵列来纠正。基本上,我们为每个轴平行使用 2 个硅传感器 - 一个用于测量,另一个用于考虑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材料膨胀。金属应变计与 PIEZOCONCEPT Silicon HR 技术的比较金属应变计与我们的 Silicon HR 技术(也是应变计)之间的差异更大。金属应变计和硅传感器应变计之间存在两个巨大差异。竞争对手试图说所有的应变仪都具有相同的性能,因为它们测量的是应变。这是不正确的。半导体应变计在稳定性方面与金属应变计有很大不同。金属应变计和Si-HR 传感器(PIEZOCONCEPT 使用)之间的第yi个区别是应变系数:半导体应变仪(Si-HR)的应变系数大约是金属应变仪的 100 倍。更高的规格因子导致更高的信噪比,最终导致更高的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区别是金属应变计不能直接安装在弯曲本身上(即实现运动的地方):金属应变计必须安装在某种“背衬”上。因此,它必须安装在执行器本身上,因为您没有足够的空间将其安装在挠性件上。仅在执行器上测量的问题是压电执行器有很多缺陷......存在蠕变或滞后等现象。因此,由于压电执行器的伸长不均匀,因此仅测量执行器的部分伸长率并不能精确地扣除其完全伸长率。通过对弯曲本身进行测量,我们不会遇到这种“不均匀”问题。由于上述原因,如果您比较应变计(金属)和 PIEZOCONCEPT 的Si-HR 传感器,在信噪比和稳定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关于法国PIEZOCONCEPT公司 PIEZOCONCEPT 是压电纳米位移台领域的领宪供应商,其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超分辨率显微镜、光阱、纳米工业和原子力显微镜。其产品已被国内外yi流大学和研究所从事前沿研究的知名科学家使用,在工业和科研领域受到广泛好评。 多年来,纳米定位传感器领域电容式传感器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这项技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PIEZOCONCEPT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出硅基高灵敏度位置传感器(Silicon HR)技术,Si-HR传感器可以实现更高的稳定性和线性度,以满足现代显微镜技术的更高分辨率要求。 PIEZOCONCEPT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一个物美价廉的纳米或亚纳米定位解决方案,让客户享受到市面上蕞高的定位准确性和稳定性的产品使用体验。我们开发了一系列超稳定的纳米定位器件,包含单轴、两轴、三轴、物镜扫描台、快反镜和配套器件,覆盖5-1500um行程,品类丰富,并提供各类定制化服务。与市场上已有的产品相比具有显着优势,Piezoconcept的硅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超本低噪声和超高的信号反馈,该技术优于市场上昂贵的高端电容传感器。因此,我们的舞台通过其简单而高效的柔性设计和超本低噪声电子器件提供皮米级稳定性和亚纳米(或亚纳米弧度)本底噪声。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代理品牌均处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精密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领域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及更细分的前沿市场如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精密加工、先进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优质服务。
  • 细看仪器/传感器领域的2023两院新增院士
    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入选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研究人员的最高荣誉。据悉,本次两院院士增选名额进一步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本次两院院士有多位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半导体等领域专家当选!简要整理,以飨读者。202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传感器领域专家名单&简介刘胜年龄:59工作单位:武汉大学研究方向:微纳制造及芯片封装与集成学部:技术科学部【简介】刘胜,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B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现受聘为科技部“十三五”微纳制造主题专家组成员。目前在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刘胜院士是电子封装科学与技术领域杰出专家,他长期从事集成电路、LED 和微传感器封装及可靠性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电子学会十佳工作者(2018)、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等,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引用超过2800次,出版著作5本,已授权专利170余项。现任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 执行院长、武汉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郑海荣年龄:45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方向:医学成像仪器与医疗设备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简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Paul C. Lauterbur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担任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医学成像理论、技术与仪器系统、信号处理与电子学。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一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主持完成的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设备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孙胜利年龄:52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方向:光学工程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简介】1999年5月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工程三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智能红外感知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专家。主要从事天基信息获取研究工作,致力于揭示特殊环境中红外探测噪声与时空相关性机理,系统研究了影响探测灵敏度的基本问题,使广域空间微弱时变信号高效捕获难题获得突破。研究领域包括红外智能感知、光电仪器的现代设计方法、数字化制造和全过程定量化测试。近年,引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天文学等领域的新方法新理念,追求智能红外感知的新突破。荣获中国航天钱学森杰出贡献奖,中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天基高时效红外探测技术),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天基红外探测关键技术)。张荣年龄:58工作单位:厦门大学研究方向: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材料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简介】张荣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2月出生,1983年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半导体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5年获南京大学半导体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党委党校校长。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在新型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方面,特别是在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硅基异质结构、纳米结构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2023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传感器领域专家名单&简介孙以泽年龄:64工作单位:东华大学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简介】孙以泽,现任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桑麻奖教金、上海市松江区先进工作者、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主要学术兼职为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1、复杂机械系统及其智能传感测控技术2、高端纺织装备技术与系统3、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与逆变技术李清泉年龄:57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简介】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动态精密工程测量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深圳大学党委书记。1998年获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工学博士学位。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测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精密工程测量的多传感器集成与同步控制、测量新技术、测量数据处理新方法研究,形成了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突破影响基础设施性能和安全的刚度/弯沉、表观变形和线形变化连续高精度测量关键难题;发明研制了激光动态弯沉检测装备、移动道路检测车、隧道检测装备、地铁测量小车、管道检测胶囊等系列高端测量专用装备,服务我国70%以上等级公路、数百城市道路以及机场、隧道、地铁、地下管网等领域的状态测量,推动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的转变,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状态测量技术水平,并实现了国际化推广。主持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5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1项(第一),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SCI 100余篇),引用超过超过16500次,H-index 63;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第五),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第一),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张学军年龄:54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简介】张学军,男,1968年9月生,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任光机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97年在长春光机所获得理学博士,后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做访问学者。归国后一直从事空间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曾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12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三)。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10项),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95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张学军一直从事空间光学系统超精加工与检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归国后积极投身先进光学制造技术研究,在大口径光学加工、检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发展了大口径非球面高精度加工设备、工艺及复合检测技术。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大口径非球面加工中心,技术指标与见诸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相当,使我国成为了继美、法之后第三个具备大口径空间反射镜系统制造能力的国家。二是突破了以离轴三反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光学系统工程化应用的技术瓶颈,推动了我国空间对地遥感新技术体制的建立。多个型号空间相机以及背景预研项目均采用了可同时实现长焦距与大视场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形式,其中8台相机已经在轨服役,全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部分指标为当前国际最高水平。于海斌年龄:58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简介】1964年生, 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 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分党组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工业通信与实时系统理论,分布控制系统技术,工业无线技术,网络协同与智能制造。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点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在高水平国际国内期刊和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王岩飞年龄:59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简介】1984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成像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从1987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92年至1993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遥感中心访问学习。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雷达图像模拟”、“宽带微波成像原理研究”、863项目“星载SAR总体及关键技术可行性研究”、科学院攻关项目“机载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863项目“机载SAR实时数字成像处理器”、以及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雷达图像的模拟和几何校正研究等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机载成像雷达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处理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实时压缩技术”、以及“分布式卫星成像雷达系统”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童小华年龄:51工作单位:同济大学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简介】童小华,男,1971年出生,江西抚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3、1996、1999年获同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科研管理部部长、校长助理。2021年1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领域为测绘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曾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访问学者。航天测绘遥感与空间探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带头人。现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测绘科学与技术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多部学术期刊编委。研究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和国土资源调查等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 世界首款可同时测定流体中pH和氯离子传感器诞生
    Imec和Holst中心(比利时鲁汶和荷兰埃因霍温)的研究人员相信他们拥有了世界第一款可同时测定流体中pH和氯离子(Cl-)水平的微型传感器。这种创新对于在环境监测、精准农业和个性化医疗诊断等应用中的离子浓度的精确长期测量是必须的。  Imec和Holst中心(比利时鲁汶和荷兰埃因霍温)的研究人员相信他们拥有了世界第一款可同时测定流体中pH和氯离子(Cl-)水平的微型传感器。这种创新对于在环境监测、精准农业和个性化医疗诊断等应用中的离子浓度的精确长期测量是必须的。  借助系统单芯片(SoC)整合的可能性,它可以在物联网(IoT)设置中实现大规模和具成本效益的部署。其创新的电极设计与当今用于测量单离子浓度的标准组件相比具有相似或更好的性能,并允许进行其他的离子测定。  Imec表示,基于离子选择性膜的传感器被认为是在许多应用中测量离子浓度的“金标准”,例如水质、农业和分析化学。它们由两个电极——带膜的离子敏感电极(ISE)和参考电极(RE)组成。当这些电极浸入流体中时,产生与流体中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比例的电势、从而构成浓度的量度。然而,这种传感器的精度取决于小型化RE的长期稳定性,Imec说现在已经攻克了这一难题。  “这种设计的常见问题是离子从内部电解质中浸出,导致传感器随时间漂移。”Imec/Holst中心高级研究员Marcel Zevenbergen说。“为了抑制这种浸出,我们设计和制造了具有微流体通道作为结的RE,并与在硅基板上制造的固态氧化铱(IrOx)和氯化银(AgCl)电极组合,分别作为pH和Cl-的指示电极。我们的测试证明这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解决方案,传感器表现出与现有方案相同或更好的灵敏度、精度和响应时间,且同时还小得多、以后还可能更便宜。”  “我们为物联网提供突破性的感测和分析解决方案,”荷兰Imec常务董事John Baekelmans表示。“这个新的多离子传感器是Holst中心目前正与合作伙伴开发的、用于形成物联网感官的系列产品之一。对于每个传感器来说,目标是以能大规模生产、可无线通信、功耗优化和小型化的封装,提供优于现有领先技术传感器性能的性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