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旋量子共振仪

仪器信息网自旋量子共振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旋量子共振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旋量子共振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旋量子共振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旋量子共振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旋量子共振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旋量子共振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旋量子共振仪相关的论坛

  •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 【分享】核磁共振仪的发明

    核磁共振仪广泛用于有机物质的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学以及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等领域。20年来,由于这一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化学领域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      早在192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里就提出了某些核可能有自旋和磁矩。 "自旋"一词起源于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绕自身轴线旋转的经典图像。这种运动必然产生角动量和磁偶极矩,因为旋转的电荷相当于一个电流线圈,由经典电磁理论可知它们要产生磁场。当然这样的解释只是比较形象的比拟,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原子核自旋的情况可用自旋量子数I表示。自旋量子获得,质量数的原子序数之间有以下关系:     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     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 3/2 , 5/2……     偶数 偶数 0     偶数 奇数 1,2,3……     10的原子核在自旋时会产生磁场;I为1/2的核,其电荷分布是球状;而I≥1的核,其电荷分布不是球状,因此有磁极矩。     I为0的原子核置于强大的磁场中,在强磁场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能级分裂,如果用一个与其能级相适应的频率的电磁辐射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核磁共振的名称就是来源于此。

  • 质子数为单数时能否有自旋和共振现象?

    质子数为单数的原子核存在核自旋现象在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磁场中能够激发核磁共振现象请问假如分子中质子数为单数时该分子是否存在自旋现象能否在磁场中产生磁共振现象?

  • 【原创】核磁共振原理

    核磁共振用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为代号。 1.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见表8-1。 I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圆体。 2.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式中,P是角动量,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之间的比值, 当自旋核处于磁场强度为H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H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象,称为进动,见图8-1。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强度H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γ。式中v0是进动频率。 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用一个自旋磁量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 m=I,I-1,I-2…-I 原子核的每一种取向都代表了核在该磁场中的一种能量状态,其能量可以从下式求出: 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它们之间的能量差为△E。一个核要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E的能量。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简称NMR。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1H的核磁共振,13C的核磁共振近年也有较大的发展。1H的核磁共振称为质磁共振(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PMR,也表示为1H-NMR。13C核磁共振(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CMR,也表示为13C-NMR。 3.1H的核磁共振 饱和与弛豫 1H的自旋量子数是I=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数m=±1/2,即氢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应有两种取向。见图8-2。1H的两种取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级, 因此1H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必须使电磁波的辐射频率等于1H的进动频率,即符合下式。 核吸收的辐射能大? 式(8-6)说明,要使v射=v0,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磁场强度H0,逐渐改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v射,进行扫描,当v射与H0匹配时,发生核磁共振。另一种方法是固定辐射波的辐射频率v射,然后从低场到高场,逐渐改变磁场强度H0,当H0与v射匹配时,也会发生核磁共振。这种方法称为扫场。一般仪器都采用扫场的方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1H倾向于与外磁场取顺向的排列,所以处于低能态的核数目比处于高能态的核数目多,但由于两个能级之间能差很小,前者比后者只占微弱的优势。1H-NMR的讯号正是依靠这些微弱过剩的低能态核吸收射频电磁波的辐射能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如高能态核无法返回到低能态,那末随着跃迁的不断进行,这种微弱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直至消失,此时处于低能态的1H核数目与处于高能态1H核数目相等,与此同步,PMR的讯号也会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上述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1H核可以通过非辐射的方式从高能态转变为低能态,这种过程称为弛豫,因此,在正常测试情况下不会出现饱和现象。弛豫的方式有两种,处于高能态的核通过交替磁场将能量转移给周围的分子,即体系往环境释放能量,本身返回低能态,这个过程称为自旋晶格弛豫。其速率用1/T2表示,T2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自旋晶格弛豫降低了磁性核的总体能量,又称为纵向弛豫。两个处在一定距离内,进动频率相同、进动取向不同的核互相作用,交换能量,改变进动方向的过程称为自旋-自旋弛豫。其速率用1/T2表示,T2称为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自旋-自旋弛豫未降低磁性核的总体能量,又称为横向弛豫。 4.13C的核磁共振 丰度和灵敏度 天然丰富的12C的I为零,没有核磁共振信号。13C的I为1/2,有核磁共振信号。通常说的碳谱就是13C核磁共振谱。由于13C与1H的自旋量子数相同,所以13C的核磁共振原理与1H相同。 将数目相等的碳原子和氢原子放在外磁场强度、温度都相同的同一核磁共振仪中测定,碳的核磁共振信号只有氢的1/6000,这说明不同原子核在同一磁场中被检出的灵敏度差别很大。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2C的1.108%。由于被检灵敏度小,丰度又低,因此检测13C比检测1H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困难。表8-2是几个自旋量子数为1/2的原子核的天然丰度。 5.核磁共振仪 目前使用的核磁共振仪有连续波(CN)及脉冲傅里叶(PFT)变换两种形式。连续波核磁共振仪主要由磁铁、射频发射器、检测器和放大器、记录仪等组成(见图8-5)。磁铁用来产生磁场,主要有三种:永久磁铁,磁场强度14000G,频率60MHz;电磁铁,磁场强度23500G,频率100MHz;超导磁铁,频率可达200MHz以上,最高可达500~600MHz。频率大的仪器,分辨率好、灵敏度高、图谱简单易于分析。磁铁上备有扫描线圈,用它来保证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并能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连续精确变化。射频发射器用来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检测器和放大器用来检测和放大共振信号。记录仪将共振信号绘制成共振图谱。 70年代中期出现了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仪,它的出现使13C核磁共振的研究得以迅速开展。 氢 谱 氢的核磁共振谱提供了三类极其有用的信息: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积分曲线。应用这些信息,可以推测质子在碳胳上的位置。

  • 2H, 14N不做核磁共振?

    这两天在看核磁共振原理,书上说只有自旋量子数大于0的原子核才有核磁共振现象,但2H, 14N的自旋量子数为整数,他们是否有核磁共振现象呢?还是说因为自旋量子数I为1或大于1的原子核具有非球形电荷分布,因而具有电四极矩,核磁共振谱线加宽,不利于检测,所以平时才不做2H, 14N的核磁共振呢?请教高手!

  • 电子与碳纳米管间存在内在自旋—机械耦合

    中国科技网讯 在高精度磁感应探测、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电子自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科学家从理论上研究了将电子自旋和碳纳米管量子点耦合在一起的可能性,结果显示,碳纳米管机械振动会极大影响它所捕获电子的自旋状态,而碳纳米管本身也会受到电子自旋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发现这种内在的强自旋—机械耦合对研究磁性与物质纳米传感器、量子计算及其他纳米应用设备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让自旋轨道和碳纳米管量子点耦合在一起。在论文中,他们设想把一段碳纳米管悬置在一个沟槽上,让纳米管发挥声子腔的功能。而后通过一种类似于天线的形式从外部接近共振器来促发共振,将电荷和碳纳米管耦合在一起,碳纳米管由于固有的硬度而按照自身频率振动起来。通过检测其振幅,就能检测出代表耦合的理想自旋态。 该校物理系教授盖多·博卡德解释说,即使接近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温度也会对系统行为造成影响。此外,系统退相干还受声子放射(一种量子化的声波放射)的影响,使自旋松弛。在原子—光量子系统中,自旋松弛就像是自发放出一个光子,但原子自发放射可以用光腔来抑制,光腔具有强耦合机制,能让光子在消失之前,在足够长的光腔中被吸收、放射许多次。 “这就是纳米机械共振的概念。”博卡德解释说,“在我们的研究中,碳纳米管作为声子腔能产生与此类似的效应。如果共振器模型与自旋反转所需的塞曼能量相共振,量子信息就会在自旋和声子之间来回转移;如果不共振,自旋量子比特的寿命就会得到延长。而后者也是量子信息处理器所要研究的。” 该研究的重要影响还在于它能提高纳米管在传感应用方面的性能。博卡德说,磁感应是以电子自旋对外部磁场的敏感度为基础的。当电子自旋和机械共振器(比如振动碳纳米管,通过对电子的限定而携带一个电荷)耦合时,可以用电学方法读取这一信号。反之,当一个小物体放在共振器上时,其共振频率会发生变化,频率变化又会影响自旋,可以通过一种自旋感应电传检测设备读取。物质感应探测就是利用了这种频率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正在考虑下一步把该研究用于量子信息处理过程,让自旋发挥量子比特作用。“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它能适用于多大的物体,让该物体保持在量子叠加状态。我们知道,电子和单个原子有量子性质,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宏观物体却没有。问题是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应用量子法则。”博卡德说,“我们的研究是在单个电子自旋和一个较大物体的机械运动之间生成量子纠缠,这一结果有望在自旋读取研究、新的量子相干、自旋—自旋耦合机制等方面打开新的大门。”(常丽君) 《科技日报》(2012-05-31 二版)

  • 量子计算或可应用于磁共振成像领域

    12月20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量子测量和纳米技术的界面工作,实现了由钻石晶体包裹的单个电子组成的纳米级磁成像的重要进展。研究人员表示,被认为是计算任务“动力室”的量子计算或许也可应用于高精度测量等纯电子工业以外的其他领域。  该校物理学和天文学系的助理教授古鲁德弗·达特表示,该纳米磁共振成像技术可针对单个分子或细胞内的一群分子进行扫描。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这种分子层面不能很好工作,因此需要创建一种新设备来适应这种高精密度观测的需求。  在构建这种装置中,科研团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需要在钻石晶体内利用单个电子的共振准确测量出磁场。共振是指一个物体在特定频率下,以最大振幅做出摆动的倾向,自然中存在着很多共振的现象,例如乐器的音响共振、摆钟共振和电路的共振等。共振十分强大,物理学家可用其对力、质量和电磁场等进行灵敏测量,但共振也限制了人们可以准确测量的最大磁场范围,在磁成像中,物理学家只能从接近传感器共振频率的分子处探测到狭长的磁场,使成像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科研人员利用量子计算的方法避开了硬件上的不足,以便能观测到整个磁场。与此前使用的标准技术相比,通过扩展磁场,科学家能将最大可探测场强和精度之间的比例提升10%。这使科研团队离研发出纳米级的磁共振设备又近了一步,届时科学家能够以非侵入的方式,研究分子、材料和细胞等的属性,在不伤害原子的情况下,显示它们所处的位置。而目前类似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都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样本。  研究人员表示,以上只是初步结果,他们期望在日后更多的研究中获得更多成果。达特表示:“这对于我们理解分子或活体细胞等具有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显示量子计算也可以超越纯电子设备领域,为高精度测量取得进展扫清基本的路障。”

  • 【求助】1基本理论之一:自旋量子数如何得到?

    【求助】1基本理论之一:自旋量子数如何得到?

    《有机波谱分析》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一书中称,“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I[/I]有关。[I]I[/I]与原子核的质量数[I]A[/I]和核电荷数[I]Z[/I]有关,[I]I[/I]为零,半整数和整数。当[I]A[/I]、[I]Z[/I]都为偶数时I=0,如[sup]16[/sup]O[sub]8[/sub],[sup]12[/sup]C[sub]6[/sub],[sup]32[/sup]S[sub]16[/sub];[I]A[/I]为奇数,[I]Z[/I]为奇数或偶数时,[I]I[/I]为半整数;当[I]A[/I]为偶数,[I]Z[/I]为奇数时,[I]I[/I]为整数”。问题:1、自旋量子数是不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果是,有没有简单的计算公式。2、原子核电子的描述中,用到了四大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s和自旋磁量子数m[sub]s[/sub],这里的自旋量子数及自旋磁量子数和上面的自旋量子数I有什么关系吗?区别如何?

  • 我的『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图书

    我的『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图书

    书名: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作者:原现瑞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9年;页数:348页;装帧:平装;ISBN:978-7-202-12132-0;内容介绍: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包括液体NMR、固体NMR和NMR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内容。液体NMR主要应用于化学,固体NMR应用于材料学,MRI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本书论述液体NMR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 本书从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出发,介绍NMR波谱学的基本理论,用乘积算符公式分析一些经典脉冲序列和常用的1D和2DNMR实验,并给出NMR谱用于研究有机小分子结构的应用实例。 本书的目的是向这些非物理学专业人员介绍NMR波谱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实验,书中所采用的数学和物理的概念、模型或方法以简单介绍为主,数学公式的演算尽可能详细,以方便读者理解。 目前该书没有电子版,仅有纸质版,如有需要请与李润岩联系,电话:13784334153。谢谢!目录:第一章:核磁共振的概念和经典力学的理论解释第二章:量子力学基本知识第三章:量子力学中的算符和力学量;第四章:密度算符;第五章: 单自旋-1/2;第六章:二自旋体系;第七章:二自旋体系乘积算符之间的转化;第八章:一些经典的脉冲序列;第九章:一维NMR实验;第十章:同核二维NMR实验;第十一章:异核二维NMR实验;第十二章: 弛豫动力学;第十三章:用NMR谱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练习题及提示答案附录封面:[img=核磁共振波谱学,690,106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7/202007151026532286_9904_1267429_3.jpg!w690x1064.jpg[/img]

  • 【分享】中医经络检测仪与量子弱磁共振分析仪区别

    【分享】中医经络检测仪与量子弱磁共振分析仪区别

    中医经络仪与量子弱磁共振分析仪区别 1.经络检测仪是主要是依据中医的原理出发,以采集人体生物弱电流为基础。在操作方面比较复杂一点,因为需要采集手脚对称的十二个经络二十四个原穴的生物电阻值,经过数据库的对比分析,然后得出人体的亚健康分析报告,需要受测者脱鞋脱袜子的。但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是相当高的。经络仪的分析主要是从人体的虚实症(过虚或过旺)去分析的。最重要的是软件有产品录入后台,可提前将产品在相对应的病症后面录入,这样,取得的报告里就会有相应的处方出来。对保健产品销售有很好的销售作用。 2.量子检测仪是从西医的角度出发,以采集人体弱磁场数据为基础,操作方面比较简单,仅需手握检测棒,就可以得出各种数据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逊于经络仪。软件有产品录入后台,可提前将产品在相对应的病症后面录入,这样,取得的报告里就会有相应的处方出来。对保健产品销售有很好的销售作用。经络仪适合于保健品行业,小型诊所,家用,美容会所等。量子仪对于保健品直销来说比较合适,是一款很好的销售工具。总结来说:经络仪操作复杂,要脱鞋脱袜子,三分钟左右检测完,但准确率高,销售用及家庭自用都很好。量子仪操作简单,只要手握检测棒就可以检测,一分钟检测完,但准确率要稍差一些,在销售方面来说比较占有优势。科力源亚健康检测仪器厂成立于2001年,是集亚健康检测仪器(中医经络检测仪和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软件/硬件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主要面向各生物科技公司、保健品公司、直销团队、美容连锁机构、医药诊所、养生会所等供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51618_384026_2579921_3.jpg

  • 国仪量子:成功研制可商用W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c76fabfd-be4f-4b7f-9ef3-3be47874e49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7f7f7f]4月2日,国仪量子研发人员正在操作W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color][/align][color=#000000]“W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研制成功,使国仪量子成为目前国内能研制生产该类高端科学仪器的厂商。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有能力研发该型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国家。”4月2日,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传感事业部副总经理石致富站在最新研发的仪器前向记者介绍。[/color][color=#000000]根据揭榜项目任务书的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国仪量子最终任务全部完成,部分指标超额完成。专家组召开验收会议,认为该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攻关任务已经完成。[/color][color=#000000]近年来,安徽在量子信息领域“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不断突破:[/color][color=#000000]目前,安徽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60余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全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建成运行,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挂牌运营,量子专利授权量全国领先,以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问天量子、中电信量子集团等为龙头的量子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color][color=#000000]安徽发展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具有强劲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color][color=#000000]国仪量子在2021年承接了安徽省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项目针对“W波段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进行工程化、产品化开发,解决产品化实现涉及到的核心技术难题,研制出用户友好、皮实可靠,可产品化出售的W波段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W波段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优势,是一种重要的高端科学分析装置,将给生物、化学、物理以及交叉学科等领域提供一项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可用于进行蛋白质、RNA、DNA 的结构解析,从而解决生物学、医学、制药学中的关键问题。[/color][color=#000000]得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国家实验室等高校与科研机构,合肥在量子信息技术的科研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为量子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color][color=#000000]“我们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有着十多年的研究积累,以长相干、多比特、高精度量子操控为核心目标,目前已掌握了世界领先的高保真量子态调控技术、高灵敏度磁探测技术、微波收发技术、高精度扫描钻石探针技术等核心技术。”石致富说。[/color][color=#000000]“揭榜挂帅”是用市场竞争来激发创新活力的一种机制。国仪量子相关负责人表示,“揭榜挂帅”有助于选拔领头羊、先锋队,聚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进步,强化供应链保障。[/color][color=#000000]未来,国仪量子将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在核心技术上不断追求更高标准。与用户协同创新,推动技术落地,赋能多个行业的升级发展,在全球量子领域逐渐发出中国声音,也让“安徽身影”更加活跃。[/color][来源:安徽经济网][align=right][/align]

  • 【转帖】残留知识普及一百篇之十三【核磁共振技术的概述及重要成果的回顾】

    摘要: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产生能级分裂,从而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因而通过测定和分析受测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以判定它含有哪种原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多大,并据此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核磁共振现象发现五十多年来,已经有多位著名科学家因从事NMR或与NMR有关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本文联系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对核磁共振及其相关研究作简要的回顾。关键词:核磁共振(NMR),诺贝尔奖,循序指认法,核磁共振成像。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在不断地做自旋运动。当外磁场时,按量子力学原则,允许的自旋态也是量子化的,因此在磁场中不同取向的自旋核所具有的能量就会有所不同,即能级产生了分裂。当外加合适频率的电磁波时,可以引起原子核两个能级的跃迁:处于低能级的核可以吸收频率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跃迁到高能级,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而处于高能级者则发射能量回到低能级,两者的跃迁的几率是相同的,但由于任意温度下处于低能级的核总是多于处于高能级的核,因此总起来说仍表现为对电磁波的净吸收现象。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指原子核在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产生能级分裂,从而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科学家在1945年核磁共振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子核吸收不同的电磁波,因而通过测定和分析受测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以判定它含有哪种原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多大,并据此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诊断领域。NMR波谱学研究的对象是原子核自旋。核自旋系统可以用射频场进行随心所欲的操纵,这就为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演示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基本概念提供了最简单的和教科书式的测试系统。核自旋实际上已成为科学家探讨物质世界的“探针”。这些“探针”极端定域,能够详尽地报告它们自己以及近邻的状态核变化。它们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标量耦合相互作用能够分别提供原子核间距或化学键二面角等分子几何信息,从而使从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宏观物质成为可能。NMR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研究液态分子的极为重要的手段,而对于溶液中的DNA和蛋白质构象的研究,NMR是目前唯一的方法。因此,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成了NMR及自旋系统最大的受益者。核磁共振现象发现五十多年来,已经有多位著名科学家得诺贝尔奖。现联系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对核磁共振及其相关研究作简要的回顾。

  • 【转帖】核磁共振波谱仪常见问题解答: 有几种探头? 溶剂的用量?

    1.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可以测出核磁共振谱吗? 不是。首先,被测的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要不为零;其次,自旋量子数最好为1/2(自旋量子数大于1的原子核有电四极矩,峰很复杂);第三,被测的元素(或其同位素)的自然丰度比较高(自然丰度低,灵敏度太低,测不出信号)。2.关于样品管,要注意什么? 对于 5mm 探头来说,其中探头内部隔离样品和线圈的石英管内径只有5.4mm,如果样品管过粗或者弯曲,很容易卡在探头里甚至挤碎石英管;如果样品管过细或者有裂纹,很容易造成样品管在探头内破碎,污染探头。因此在使用样品管前,首先要在平面上滚动,确定平直;然后对灯光仔细检查有无裂纹;插入转子时要注意是否过紧过松。探头故障是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损坏探头可能造成数百到数万欧元的维修费用,建议谱仪管理员确保所有的送样人员了解这些细节,并检查样品管质量。3.溶剂的用量多少为合适? 在我们的定深量筒上都绘有相应线圈的位置及长度,一般只要保证样品的长度比线圈上下各多出3mm 即可,过少会影响自动匀场效果,过多浪费溶剂而且由于稀释了样品,减少了处在线圈中的有效样品量。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将样品液柱的中心与定深量筒上的线圈中心对齐。4.高场的核磁共振仪和低场的核磁共振仪测出的谱有什么区别? 首先,高场的核磁共振仪比低场的核磁共振仪灵敏度高,如果样品浓度低,低场的核磁共振仪测出的谱图信噪比低,改用高场的核磁共振仪信噪比会改善。其次,高场的核磁共振仪比低场的核磁共振仪测出的峰分得更开,谱图的解析更容易些。但是,需要准确的偶合常数时,用低场的谱仪测更好些。5.核磁共振仪有几种探头? 从所测原子核的种类分,有:碳氢探头、碳氢磷氟四核探头、多核探头。还可以分为正向探头(测碳谱的灵敏度高)、反向探头(测氢谱的灵敏度高)、普通探头(每测四次完成一个循环得一个结果)和梯度场探头(不需要相循环,测一次得一个结果)。6.如果样品吹不出来,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查看各个气压表示数,检查压缩空气是否正常。如果压缩气没问题,很可能是样品卡在探头里了。可以将探头的固定螺丝拧开,下沉约5厘米,然后装回,(或者说把探头拆下再装回去)再吹一次。一般可以吹出。7.lockdisp窗口中锁线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轴折叠的氘信号强度谱

  • 【原创】正版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专业生产厂家,量子检测仪测定原理

    很多人使用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一些报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个和仪器检测原理有关,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分两方面:  一、通过统计学,根据近10年中国人体健康的单项指数进行统计,比如说50岁以上的男性换糖尿病的概率是63%,那么在相应的数据计算中,这个概率就计算到里面,并且跟这个人的体重和身高的比例也是有关系的,所以楼主问的为什么年轻人 中年人 老男人 心脑和骨钙都有问题,年轻人肯定是轻微的,比如一个加号或者两个加号,这样的属于亚健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调理,因为现在的工作压力紧绷,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样子的,那中老年男性更好说了,中国是世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区,这种比例肯定是很大,所以检测的结果会有挺多人有这种问题,只有3个加号才是疾病倾向,您要通过问诊来判断客户是否有并发症,从而来判断客户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缺钙。  二、电磁场分析:经过第一步的概率分析之后,第二部就进入电磁场分析了,电脑通过USB口向仪器输入了5V的电压,那么人体是导体,通过仪器的取样器向人体输入一定的电压(36V以下是安全电压,不要担心),既然人体是电阻,电能通过人体肯定会有损耗,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会根据电损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然后得出具体的数据。

  • 拓展量子技术应用新维度——自旋电子学介入量子应用领域成果初现

    本报记者 刘霞 综合外电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614/021371223980109_change_chd36128_b.jpg用激光操控单个电子自旋模拟图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614/021371223980140_change_chd36126_b.jpg 今日视点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新兴技术——量子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通讯和加密等领域,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现在,科学家们利用自旋电子学(其基本理念是理解和操作电子的自旋来推动技术的发展)扩展了量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新维度,使他们可以利用量子力学完成一些此前没有想到过的任务,比如用激光处理量子信息以及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温度测量。 这两项研究都建立在对钻石内的氮晶格空位中心进行操控的基础上,都利用了这一瑕疵固有的“自旋”特性。氮晶格空位中心是钻石原子结构上的一种瑕疵,钻石晶格中的一个碳原子被一个氮原子取代,使其附近空缺出一个晶格空位,围绕氮原子旋转的自旋电子就变成一个量子比特(qubit)——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位。 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研究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教授戴维·艾维萨洛姆表示:“过去2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隔离和控制固态内单个电子的自旋,最新研究就是基于这些研究所获得的结果。科学家们的初衷是制造出新的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计算技术,但最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关注点也在不断扩展,因为我们开始意识到,量子物理学的原理也适用于新一代的纳米传感器。” 用激光操控量子比特 艾维萨洛姆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以及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6名合作者一起,研发出了一项新技术,他们在发表于5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如何借助此项技术,只用激光就实现了对量子比特的操控,包括初始化、读取电子自旋态等。新方法不仅比传统方法更能实现统一控制,而且功能更多样,为探索新型固态量子系统打开了大门,也为科学家们朝着最终制造出性能远胜传统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开辟了新的路径。 传统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比特(bit),只能在0和1中选择其一;而量子比特能以多个状态同时存在,也即同时为0和1,这就使得量子计算机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操作,计算能力更强。 尽管氮晶格空位中心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量子比特,过去10年来一直被广泛研究,但要用工业或生长的方法造出所需钻石却是极大的挑战。 艾维萨洛姆表示,与传统技术不同,他们研发的是一种利用激光脉冲在半导体内控制单个量子比特的全光策略,其“消除了对微波电路或电子网络的需求,仅仅用光和光子就可以做一切事情”。 作为一种全光学方法,新技术也有潜力进行升级,控制更多量子比特。另外,新方法的用途更加广泛,也可以用于探索其他物质内的量子系统,否则,这些物质很难被用来做量子设备。 基于电子自旋学的温度计 此前,科学家们也用氮晶格空位中心作为量子比特,在室温下制造出了可用于磁场和电场的传感器。现在,在发表于5月21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展示了另外一种操控氮晶格空位中心的方法,并制造出了一种量子温度计。艾维萨洛姆估计,基于上述研究,他们可以研发出一款多功能的探测器。 艾维萨洛姆说:“我们能用这款探测器测量磁场、电场以及温度。或许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探测器是一个原子尺度的瑕疵,能包含在纳米尺度的钻石粒子内,因此,它可以在一些极富挑战性的环境下工作,比如测量活体细胞或微流体电路内的温度。” 最新创新的关键是,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控制技术操控自旋,使其能更灵敏地探测温度的变化。该研究的领导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系研究生戴维·托尼表示:“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用钻石内的这种瑕疵的自旋来制造温度计。最新技术让环境噪音的影响达到了最小,使我们能进行更加灵敏的温度测量。” 而且,科学家们可以在很大温度范围内(从室温到227摄氏度)对这种自旋电子进行操控。 艾维萨洛姆还表示,这一系统也能被用来测量生物系统内的温度梯度(自然界中气温、水温或土壤温度随陆地高度或水域及土壤深度变化而出现的阶梯式递增或递减的现象),比如活体细胞内部的温度梯度。 《科技日报》(2013-06-15 三版)

  •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今天到这里来发布一个消息,对坛里各位师生都有用,版主不要认为是广告帖,高抬贵手啊。《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原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7059894。出版时间:2008-04-01。大32开本,32个印张,精装版,每本定价95元,该书是核磁共振专著。前5章为核磁共振基础知识;第6章是介绍核磁共振谱仪和操作程序;第7和第8章是理论计算方法和表象理论,很有看点;第9章是该书所特有,如想设计新的实验就有必要一读;第10章一维谱,包括谱仪各种指标测试和13C谱编辑;第11章自旋回波和驰豫时间测量;第12 章双共振,重点讨论各种自旋去偶;第13章二维谱,是读者感兴趣的部分; 第14章多量子跃迁,比较专业;第15章供关心固体高分辨的读者一阅;第16章是书中的重点,分析了84个实用脉冲序列,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价值。《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适用于从事核磁共振研究的专业人员,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做结构分析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大学教师、研究生、科研人。该书2008年出版,很快售罄,一直未再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26_540416_2995925_3.jpg网上对该书需求度很高。现在,两位老师(高汉宾、张振芳)不顾年事已高,重新整理,与时俱进,以数字出版方式,在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天线出版网上正式网络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3_540417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4_540418_2995925_3.jpg扫一扫同时,两位老师的另一新作《磁共振成像原理》也以数字出版形式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9-8。该书没有纸质出版,数字出版是唯一形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8_540419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9_540420_2995925_3.jpg扫一扫该书简介: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普遍应用,磁共振影像已为大众所熟悉,希望了解磁共振成像的人与日俱增,为此,需要一本具有一定深度的普及读物供大家阅读和参考。本书从物理角度论述磁共成像原理,全书共分14章。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概述 第二章 连续与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章 离散采样与傅里叶重建像 第四章 稳态κ空间采样 第五章 稳态快速κ空间采样 第六章 κ空间分区采样和回波平面成像(EPI) 第七章 Bloch方程的解与旋密度、T1、T2 的测量 第八章 分辨率、信噪比、对比度 第九章 化学位移谱成像和抑制脂肪信号 第十章 磁场不均匀对图像的影响 第十一章 随机运动、弛豫与扩散 第十二章 运动伪影和速率补偿 第十三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第十四章 磁化率成像与脑功能成像(FMIR)参考文献

  • 金刚石或成未来核磁共振技术的关键

    美国能源部(DOE)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和加州大学(UC)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论证,金刚石可能是未来的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关键。 Alex Pines的研究小组记录了第一块室温下任意磁场和晶体取向下,金刚石中碳-13原子核的原位NMR超极化。 Alexander Pines是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部和伯克利大学Glenn T. Seaborg化学教授席位的高级学院教授,在其主导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第一块室温下任意磁场和晶体取向下,金刚石中碳-13原子核的原位NMR超极化。超极化的碳-13自旋信号显示NMR/MRI信号敏感度得到了相对于传统的NMR/MRI磁体在室温下通常可能的信号敏感度超出多个数量级的增强。此外,这种超极化是使用微波实现的,而不是依靠精确的磁场来进行超极化转移。 Pines是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一篇关于本研究的论文的通讯作者。该论文的标题是《金刚石中光泵浦氮空位中心的室温原位原子核自旋超极化》。Pines研究小组的一位成员JonathanKing是该文的第一作者。 作者报告,观察到了百分之六的体原子核自旋极化,这是一个比热平衡大170000倍左右的核磁共振信号增强。超极化自旋信号可以通过标准NMR探针进行原位检测,不需要来回移动样品或者精确的晶体取向。作者认为这种新的超极化技术应该可以使在室温条件下对固体和液体的核磁共振研究的灵敏度得到数量级上的增强。 “我们的研究结果代表了一个与Weizmann科学研究所的Lucio Frydman和其同事在其开创性实验中得到的结果相当的核磁共振信号增强,但是是在金刚石中通过微波诱导动态原子核超极化,不需要精确控制磁场和晶体取向,”Pines说:“室温超极化金刚石打开NMR/MRI极化从一个惰性、无毒、易分离的源转移到任意样本的可能性,这是当代NMR/MRI技术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 同时具有化学特异性和非破坏性的特点使NMR/MRI技术在包括化学、材料、生物和医学等的广泛领域内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然而,它的敏感度问题仍然是一个持久的挑战。NMR/MRI信号是基于电子和原子核的一种被称为“自旋”的本征量子特性。电子和原子核可以像一个旋转的小磁铁棒一样被分配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方向状态。NMR/MRI信号取决于被往一个方向极化的核自旋的大多数——即极化程度越高,信号越强。Pines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方法来超极化原子核的自旋。在过去的两年中他们一直专注于金刚石晶体和一种称为氮空位(NV)中心的杂质,在氮空位中心里光学和自旋自由被耦合在一起。 “当纯金刚石晶体的晶格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被从晶格中删除,留下两个空隙,其中一个被一个氮原子填充,另一个保持空缺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氮空位(NV)中心,”Pines解释说。这使得在氮原子和空位之间出现非束缚的电子,产生独特和明确的电子自旋极化态。” 在之前的研究中,Pines和他的团队发现,低强度磁场可以用来将NV中心电子自旋极化传递到附近的碳-13原子核,从而产生超极化核。这个被称为动态核极化的自旋转移过程在以前就已经被用于增强核磁共振信号,但总是在高强度磁场和低温条件下进行。Pines和他的团队通过在金刚石旁边放置一个永久磁铁消除了这些要求。 “在我们的新研究中,我们利用微波而不是磁场来匹配电子和碳-13原子核之间的能量,从而消除了一些困难的对磁场强度和对准的限制,使得我们的技术更容易使用,”King说:“另外,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光学测量间接推断核极化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测试是样品整体极化还是只有非常接近NV中心的核被极化。通过完全消除对磁场的需要,我们现在能够用NMR直接测量大块样品。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里,Pines, King和其他共同作者说,可以有效地集成到现有的制造技术并创造高表面面积金刚石器件的超极化金刚石应该可以为极化转移提供一个通用的平台。 “我们希望利用现有的极化转移技术——如固体中的交叉极化和液体中的交叉弛豫,或NV中心外围核的直接动态核极化——来得到液体和固体的高度增强核磁共振,”King说,应该注意到,这种转移到固体表面和液体的极化转移之前已经被Pines的研究团队用激光极化Xe-129论证过。”我们基于光学极化NV中心的超极化技术更为强大和有效,应该适用于任意的目标分子,包括必须保持在接近室温条件下的生物系统。”

  • 核磁自旋量子数和医用核磁原理是??

    在看核磁原理时,总是搞不明白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怎样决定核自旋量子书的??另外,知道核磁是可以用于检验腰椎键盘突出的,但是检验原子核自旋能级的NMR是如何做到的呢?

  • 【金秋计划】+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原理与最新进展

    [b]一、技术原理[/b] 液体NMR技术的原理基于核自旋在外加磁场中的共振现象,核自旋是原子核的固有属性,类似于地球的自转,具有磁矩;当核自旋处于外部磁场中时,其能级会发生分裂,形成多个量子态。如果外部磁场的变化能够使得核自旋的能级跃迁与射频(RF)场的频率相匹配,那么核自旋将会吸收射频场的能量,发生共振。 在液体NMR中,样品被置于一个特殊的容器中,这个容器被称为核磁共振样品管;样品管被置于一个强而稳定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样品管的轴线,当样品管中的样品分子被射频场激发时,分子中的核自旋会吸收射频场的能量,发生共振,共振后,核自旋会释放出能量,回到基态,同时释放出射频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检测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得到NMR谱图。 [b]二、最新进展 1. 高场强NMR[/b]:随着磁体技术的发展,现代NMR谱仪可以产生更强的磁场,这极大地提高了NMR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场强NMR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解析复杂分子的结构。 [b]2. 多核NMR[/b]:传统的NMR技术主要关注单一核素,如氢(1H)或碳(13C);多核NMR技术能够同时探测多种核素,如氢、碳、氮、氧等,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分子的结构。 [b]3. 异核NMR[/b]:异核NMR技术利用不同核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结构信息,如碳-氢(13C-1H)耦合常数,这些信息对于解析分子结构至关重要。 [b]4. NMR成像[/b]:NMR成像(MRI)技术利用NMR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MRI技术的发展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b]5. NMR探针和造影剂[/b]:为了提高NM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者开发了各种NMR探针和造影剂,这些物质能够特异性地与目标分子结合,增强信号或提供特定的信号。 [b]6. 计算机辅助解析[/b]: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NMR数据的解析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通过使用各种算法和软件,研究者可以快速地从NMR谱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b]7. NMR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b]:NMR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蛋白质结构测定、代谢组学分析、细胞成像等。 [b]8. NMR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b]:NMR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包括聚合物、纳米材料、催化剂等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b]三、挑战与未来展望[/b] 尽管液体NMR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样品制备的复杂性、数据分析的难度、高成本等;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样品制备方法、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更经济的仪器设备,以及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 中国科大合作研究首次实现高效率长寿命量子存储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包小辉、赵博等同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实现了具有高读出效率及长存储寿命的高性能量子存储器。该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将长存储寿命和高读出效率在单个存储器内结合起来,向可升级长程量子通信及可升级光学量子计算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该工作于5月20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量子存储器的主要用途是存储单个量子态,从而实现不同量子操作的时间同步。量子存储器是量子中继及大尺度光学量子计算中的关键器件,其核心性能指标是存储寿命和读出效率。目前,量子存储器已经在冷原子系综、热原子系综、单个中性原子、低温固体、金刚石色心等体系中实现。从其核心性能指标来看,冷原子系综的发展水平远优于其他实验体系,最有希望被用于可升级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计算。因此,冷原子系综体系一直是国际上量子存储及其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作为量子存储器最重要应用之一的量子中继单元也仅在冷原子系综体系内被实现。 在以往研究中,延长存储寿命和提高读出效率这两部分往往是分开进行的,使得存储寿命和读出效率这个两个主要指标没有得到同步提升。具体来讲,在以往实现长寿命量子存储的实验中,尽管存储寿命已经提升至毫秒量级以上,但读出效率却仅为20%左右;在实现高效量子存储的实验中,尽管读出效率已经提升至70%以上,但存储寿命却仅有几百纳秒到几微秒左右。仅单一性能指标较好的量子存储器无法满足量子中继及光学量子计算等的实际应用需求。 在提升存储寿命方面,潘建伟小组在2008年发现原子团内的随机运动带来的自旋波乱相构成了限制毫秒级量子存储的主要物理机制,并通过延长自旋波波长的方式,成功地提升存储寿命至1毫秒。在提升读出效率方面,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光腔增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读出效率。因此,如何将长寿命量子存储及腔增强量子存储这两部分的方法、技术相结合,是在冷原子系综体系内实现长寿命高效量子存储器的关键。 为了延长自旋波波长,需要采用共线读写的几何结构。为了区分前向散射与背向散射过程,需要采用环形腔共振技术。这两部分相结合带来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是:需要实现环形腔与四个模式的同时共振。潘建伟小组通过巧妙的方案设计,将这一四重共振的技术难题简化为双重共振,降低了实验难度,最终成功实现了3.2毫秒的存储寿命及73%的读出效率。该成果为目前国际上量子存储综合性能指标最好的实验结果。论文审稿人认为,该工作是“朝向可升级量子信息处理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开启了利用多个原子系综研究复杂量子信息方案的大门”。 潘建伟小组从2005年开始在冷原子系综量子存储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在《自然》、《自然—物理学》、《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四份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是目前国际上在量子存储研究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几个主要研究小组之一。 论文链接

  • 第三种基本磁性状态量子自旋液获实验验证

    有望解释“远距离量子纠缠” 推动通讯领域技术进步2012年12月24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通过实验验证了第三种基本磁性状态——量子自旋液(QSL),这也与早期的理论预测相符。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自然界有两种基本的磁性状态,磁性和反磁性。磁性如条形磁铁或指南针中表现的那样,反磁性是指金属或合金内部离子的磁场彼此抵消,合磁矩为零,但受到外加磁场作用时,由于电子轨道运动的变化,会与外加磁场的相反方向产生很小的合磁矩,从而对磁场产生微弱斥力。所有天然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反磁性。 第三种基本磁性状态是量子自旋液。物质本身是固态晶体,而其磁性却表现出液态行为:单个粒子的磁性方向处于不断波动状态,就像液体分子那样不断运动。论文高级作者、麻省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杨(音译)说:“我们证明了第三种基本磁性状态的存在。” 李杨解释说,物质内部的磁性方向并不固定,这叫做磁运动。但它们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由于量子效应它们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浦·安德森在1987年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称这种状态可能与高温超导有关。“自那时起,物理学家们就一直想制造出这种状态,只是到了最近几年,我们才有所进展。” 研究小组造出的这种物质是一种矿物质结晶,叫做赫伯特斜硫砷银。李杨和同事去年首次造出了一块该物质的纯晶体,长7毫米,重0.2克,生长过程耗时10个月。 此外,他们还获得了一项重大发现:破碎化的激发态。李杨说,虽然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对此也曾作过预言,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大部分物质的量子态是离散的,其变化通过整体反应出来;而这种QSL物质显出了破碎的量子态。他们发现,事实上这种激发态,称为自旋子,它们形成了统一体。这种现象还是首次观察到。 他们用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中子谱仪,通过中子散射技术测量了这种状态,发现了“这种破碎化的最有力证据。”李杨说,“这是对自旋液的一项基本理论预测,我们首次清晰而详细地看到了这一现象。” 李杨还指出,要将这一“非常基础的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可能还要很长时间,但该研究有望带来数据存储或通讯方面的进步,或许还能用来解释“远距离量子纠缠”现象,即两个相隔遥远的粒子能瞬间影响对方的状态。该发现还将影响高温超导研究,最终可能推动该领域发展。(记者 常丽君) 《科技日报》 2012-12-24(二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