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力补偿电容器

仪器信息网电力补偿电容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力补偿电容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力补偿电容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力补偿电容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力补偿电容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力补偿电容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力补偿电容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力补偿电容器相关的资讯

  •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问世 解决电动车电源问题
    周国泰院士(左二)和科技人员一起检验汽车用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   你看满大街上跑的汽车,有几辆是电动车?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人们看见电动汽车上路了,跑起来了。让人振奋!   可是,到了今天,电动汽车还是“雾里看花”。   怎么回事呢?   周国泰院士斩钉截铁地说,问题出在电动车的电源上。电动车的电池技术还没有“过关”。   这是在北京的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周国泰院士工作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周国泰院士的一段对话。   紧接着,周国泰说:“如今,我们研发成功了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这是电动车电源的一个新突破,将对电动车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他随手拿给记者一份邀请函,是8月24日天津市政府印发的。上面写道:“天津市围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合作,成功开发出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产品。经天津市科委组织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中将具有竞争优势。天津市人民政府定于2011年9月1日上午10时在天津大礼堂召开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产品新闻发布会。”   眼前的周国泰院士,怎么搞起电动汽车研究了?   周国泰,我国军用、民用功能服装材料和士兵个体防护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从一名战士,到大学生,到走上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科研之路,几十年来,周国泰在防弹装备、特种防护服装和防寒保暖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先后主持研制防弹背心、防弹头盔,解决了防弹材料及防弹结构体复合成型、树脂基体合成等一系列技术关键,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他研制出的服装已装备军、警、法等部门,并出口美国等10余个国家。开展静电防护理论、特种防护服装研究与技术开发,研制的防静电、抗油拒水、阻燃等系列防护服装,装备到全国各大油田,并广泛用于石化、冶金、林业等部门。主持被服保暖材料、保暖机理和生产技术研究,合作研制成功热熔粘结絮片和PTFE防风防水透湿层压织物,广泛用于作训服、防寒服、南极考察服和运动服等。创建我国服装工效研究中心和单兵防弹装备V50弹击试验室,系统开展了服装工效学研究,实现了我国防弹装备测试评价与国际接轨。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成果奖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晋升为少将。   今天的话题,还是谈谈你搞的超级电容器吧。   “你千万别说是我一个人搞成的。我有一个研发团队,有中央领导同志、有多个部委的关心支持,有天津市、张家港市、淄博市,有一大批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协同合作创新,才开发出超级电容器,成为电动汽车的新电源。”院士、将军集于一身的周国泰,说话睿智果断,开门见山。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有哪些技术突破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成为一种用在电动车上的全新电源,周国泰说:“实现了几个突破。”   周国泰介绍,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首先在加大材料的比表面积上实现突破。传统电容,100年前就发明了,电容是靠比表面积存储电荷,其优点是可无数次充放电,而且不发热。储电量的大小由其内部比表面积大小而决定。超级电容器,就是在研发出新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比表面积,使储电量大幅增加 第二,超级电容在正负极的材料结构上获突破。电池的优点是储电量大,由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再转化成电能释放出来,其比功率比传统电容高得多。超级电容,在结构上实现了电池和传统电容的内并,实现了电池和电容的优点兼备。   锂离子电池,不是业界推崇的电源吗?周国泰说:“技术还不过关!”他将这种电池与超级电容器作了比较。   第一,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隐患。锂离子、有机电解质,其本身有易燃、易爆性,杭州、上海曾发生的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今天谈起来还让人后怕。超级电容器,充满电后用射钉枪打,使其短路,任何反应都没有 放火上烧,不锈钢外壳快烧红了,也没发生爆炸。锂离子电池,一旦发生短路,就会燃烧或者爆炸。   第二,锂离子电池,基本是300A电流充电,时间长,一次充电要6—8小时,使用不方便。超级电容器,可1500A,甚至3000A大电流充电,单块充满电只要几秒钟,上百块串联在一起充电,6分钟可达90%以上。   第三,锂离子电池寿命短。充放电的标准是2000次,目前很少有能达到的,即使达到了,性价比不实用。超级电容器,可大电流充电,瞬间大电流放电,效果理想,充放电可达5万—50万次,而充放电的国家标准是5万次。就说在淄博那次试验,公交车装上超级电容器充电后,乘坐满员,上了高速路,时速120公里,一次充电跑了210公里。使用超级电容器的小轿车,瞬间可大提速,时速可达130公里。   “你说超级电容器的优势怎么样?”说到此,周国泰问记者。大家都笑了。   回顾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人们不难掂量出超级电容器的分量,也不难理解天津市政府为什么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原因。   电动汽车诞生有100多年了,1839年,苏格兰人罗伯特安德森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动车”。不过它不十分成功。主要原因是,电池寿命太短,电力太小,只能挪动一个非常轻的底盘。到了19世纪后期,长效电池诞生,促进了电动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才在伦敦的大街上见到电力驱动的出租车,不过行驶距离非常短,还必须不停地在充电站里充电。   罗伯特不会预想到,历史进入到21世纪,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电动汽车成为解决这两个技术难点的最佳途径。电动汽车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的选择和技术竞争的一个焦点。   一些专家曾经估计,全球能源矿产资源仅够支撑不到100年 而我国的石油只能支撑国内消耗30年,煤炭最多能支撑100年。目前,我国每年有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被汽车烧掉,汽车无疑成为了能源消耗大户,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追上美国,中国的道路上就会奔跑着6亿多辆小汽车,这一数字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小汽车数量的总和,对能源的需求将不言而喻,中国必将成为第一大油耗和石油进口国。   国人不会忘记,当年铁人王进喜在首都北京看到汽车背着的“大包袱”,缺石油,被人瞧不起啊!   到了今天,汽车背的“大包袱”没有了,可城市却背上了“大包袱”。从地上看天,见不到蓝天白云,从空中往下看,灰蒙蒙的,不见城市的倩影。说重了,是民族的耻辱!   从能源、环境的角度审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而且从技术的角度看,我国有自身的优势。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虽然在传统汽车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近二三十年,但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差距相对较小,并有机会在该领域获得重要席位。这也为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有后发优势。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一些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   我国“八五”以来电动汽车被正式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对电动汽车的投入显著增加。我国的汽车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200多家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研发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九五”期间,电动汽车被列入863计划12个重大专项之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8年新组建了电动汽车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科技部又于2001年启动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使我国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现代电动汽车一般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P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但是近几年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外接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汽车,简称PHEV。目前在全世界,电动汽车一直是各大汽车集团花费巨资研发的新兴领域。   然而,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还就是电池。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在2011中国长春国际汽车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存在两个明显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缺乏深层次技术。比如电池的化学问题、物理问题、温度问题、结构问题等,在这些方面我们研发还不够,没有能够建立数学模型把这些问题搞清楚 另一个缺点是缺乏评价体系。比如电池的安全性怎么样,在高温、低温环境下能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都没有一个好的评价。   有资料介绍,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比较高,电池要具备高比能、高比功率、快速充电和具有深度放电功能,循环和使用寿命要长。铅酸电池,虽然其比能量、比功率和能量密度都比较低,但是高的性价比使其应用广泛,然而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问题。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虽然性能好于铅酸电池,但是其性价比不高,含重金属,用完后回收处理难,若遗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选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但这种电池的缺陷十分明显,前面已叙。   “针对目前各种电池的缺陷,我们开发了超级电容器。”周国泰顿了一下,说,这种电容器的技术优势前面说了。所以,很顺利地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老百姓也用得起   有专家说,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种种迹象表明,电动汽车离我们还是比较遥远。但电动自行车风靡全国,每天提几公斤的电池上下楼,在居民小区并不鲜见。电动汽车怎么办?   为此,有学者发表文章,对电动汽车提出种种担忧和质疑。有说电动汽车在电池上不成熟的,有说原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任何电池都不环保的,各种议论不绝于耳。   有各种质疑和担心,也属正常。科技创新,正是在质疑中前行、在争论中创新的。说着,周国泰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发展电动汽车的过程中,有各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电池的问题卡住了电动汽车的脖子,这也是事实。”他扳着手指头,就说公交车吧,一辆公交车,走100公里,若用油30升,按8元1升算,要240元 而用电,走100公里。用电70度,每度电平均按6毛钱算,是42元钱。还是用电省吧。因此,发展电动车,不应动摇!   还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与超级电容器比,锂离子电池成本7万元,充电2000次,每充电1次按行驶100公里算,20万公里就要更换电池 超级电容器,也按充电1次行驶100公里算,可充电5万次,甚至可达10万次、50万次,超级电容器的价格不高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回收后,对材料再激活处理后还可以使用。计算一下,综合成本有多低!这样,老百姓是不是就能用得起了?   超级电容器的生产是环保的,你可以到淄博年产100万只的生产基地去看,生产车间,只有一个地漏,那是用来打扫卫生冲水用的,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气,没有污染排放。还用担心环保问题吗?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协同会战”的结果   话题回到采访周国泰院士的开头。他还是坚持说那句话,超级电容器的研发,是多方支持,多领域、多学科专家协同攻关的成果。   “周院士说的是事实!”原海军后勤部技术装备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柱讲起了周国泰。   周院士是一位军人科学家。多年来,他创建了我们国家的军事科研的新模式和新路子。他作为领军专家,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他把军内外有关专家,战略研究的,军事需求的,科研管理的专家都联合起来,充分集成地方的科研力量、技术成果,甚至地方的资金资源,高效组合起来,形成优势。这就是他的“小核心大联合”的科研创新模式。   陈同柱说,就说超级电容器这个新能源项目,看起来是解决电动汽车动力问题,最终是军民两用,可能在潜艇、航天,包括新型飞机、导弹都可应用,解决国防军事急需的新能源,花了最少的钱,取得了大成果。现在,导弹、飞机、航天火箭,液体燃料的推力远远不够用了,他的科研找到了路子,很可能要在这方面突破。这就是军民融合。   回顾周国泰的科研历程,他倡导“大科研”的思路清晰可见。   多年来,他打破研究所的“高大院墙”,广泛合作,先后有十几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给他当顾问,直接参与课题研究。他把研究室主任带到训练场上去,带到船上去,干什么?上去找科研课题。他说,你研究的防寒服装,要自己穿上到寒区部队去和战士一块体验。比如,研究出舰船食品,就到船上去,风浪颠簸后看自己能不能吃。   他说:“好舵手会用八面风!科研,要兼容式、融合式,广泛联合、协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正是这样,在“九五”期间,周国泰创造了一个不足百人的研究所获得11项全军科研重大贡献奖,而有几千人的一个研究院才获9项。   关于获得多方面支持和合作,周国泰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周国泰向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汇报,说超级电容器用在电动汽车上,从起步,上坡,提速,包括充电速度如何快等等,讲得头头是道。这位领导同志说,我不听你讲,把车开来看看。   果然,周国泰把车开来了,领导坐了一圈,给予肯定:好!并详细过问还有什么困难。这件事发生在2010年。   超级电容器研发,像许多创新成果一样,最初从实验室做起,始于2008年。   怎么想到了研发超级电容器呢?   先看看这一年有关电动汽车的信息,各种电池技术及生产的消息,铺天盖地。人们的胃口吊起来了,期待着大街上有更多的电动汽车在跑。同时,业界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上,也有不少争论。有人认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上解决了,只是成本高,国家出台补贴政策,就能推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人提出,靠国家补贴,不是长久之计,有人在借机圈钱,电池技术还没有真正“过关”。   在这样的氛围下,周国泰组织创新团队攻关。他注意到,有人在传统电池上做文章,力求技术新突破。传统电池,是电能变成化学能,再转变成电能。而传统电容,是做大比表面积,通过研发各种物质材料,用增加比表面积的办法,来提高电容的性能。比表面积最大的材料,是活性碳。周国泰,在传统电池和传统电容之间,选择了一条科研的“中间路线”,集成电池和电容的优点于一身。   科技创新,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又往往以科研思路正确取胜。有成就的科学家,首先是在科研思路和方法上与众不同,从而获得科学突破。周国泰就是这样的科学家。在近4年的时间里,他领着科研团队,日夜苦干。他像当年研究石油工人防护服那样,从实验室到油田,身背大包服装搞试验,四处奔波 他像当年研究作战防护服、防弹头盔那样,上靶场,进深山,钻猫耳洞。研发超级电容器,还是那样“拼命三郎”。为此,4年间,周国泰病倒两次住院。   这里难以记述周国泰和研发团队更多的创新故事。不过,在近4年的时间里,他和研发团队终于获得了新成果: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在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会上,获得很高的评价。   采访周国泰院士,他不愿讲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而是不间断地谈超级电容器研发获得的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研发中的大团队协同。   他说,这是事实啊!从中央领导,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多个部委、天津市、天津市科委、张家港市、淄博市等,各级领导重视、关心、支持,涉及汽车等多领域、多学科专家密切合作,步调一致,协同攻关。不如此,这个超级电容器搞不出来,更不能成功用在汽车上。   举个例子吧。发改委的有关领导多忙啊!可是,领导多次表示:“周院士来谈项目,随时可见。”   做实验,急需一笔资金,张家港市委书记黄钦、市长徐美健得知后,当即拍板:“资金一周内到位。” 徐美健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即使失败了,我们张家港也愿意交这个学费!”   超级电容器中试,需要投入一笔资金,建中试生产线,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市长周清利也还是当即决定:“中试生产线建在淄博,年产100万块,投资一周内到位。”周清利说:“实现零排放,还百姓一片蓝天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我豁出老命也要一干到底。”不仅如此,市科技局局长周元军就住在厂里,中试生产线高质量、高标准,以最快的速度建成。   周国泰还讲了几件他难忘的事。   超级电容器要在汽车上做试验。那是一个大冬天,北京那天出奇的冷。淄博市科技局局长周元军带着汽车,大汽车上驮着小汽车,一路从淄博赶到北京,下了车双手冰凉,身体发抖。再看几位穿工作服的随行,装车、卸车。旁人不知道,这几位是山东理工大学领军级的教授啊!   超级电容器做汽车发动机试验,涉及到天津军交实验室、天津无线电18所、汽研中心等多家单位、多位科研人员,大家一呼百应,一项试验要求5天完成,天津军交学院院长犹如战场下命令:“5天完成,只能提前。”   尤其是天津市,张高丽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5次亲自召开会议协调和讨论此项目,并做多次批示。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王治平召开20余次专门会议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天津市有关企业联合攻关,科委领导多次来试验室,具体指导项目的进程。他们心中装的是环境,装的是百姓,装的是那一片蔚蓝的天!   周国泰说:“我不是搞汽车的。超级电容要用在汽车上,如果没有这样的大力支持、协同攻关、良好的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协同,使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整合起来。”   又说起为研发超级电容器项目,周国泰不到4年两次住院。院士也当了,将军的衔也授了,功成名就了,何必再“拼命”呢?!   周国泰说:“节能减排,哥本哈根会议上,温总理有承诺。还老百姓一片蓝天,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有一份责任!”   走出周国泰院士工作室,记者还回味着这句话。
  • 超级电容器多孔炭首个国际标准发布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悉,日前由该所主持,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电化学电容器多孔炭(简称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经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通过,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709组技术团队承担制定工作。  这一电容炭领域首个国际材料空白详细规范,全面梳理了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电容炭的化学、物理、结构及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23项,其中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除了比容量、倍率性能等一些短期性能指标,还包括了下游用户更加关心的长期稳定性、温度耐受性等指标。标准对这23项关键控制特性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查阅国际国内标准,对这些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成熟度进行了归类。  技术团队通过主持该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能全方位梳理总结材料影响器件性能的潜在因素,从内部把技术做精做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国内研发人员与技术水平先进的国际公司充分交流,帮助技术升级,从而助力国产电容炭走向国际市场。  电化学电容器以其超快的充放电能力、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度范围、高安全可靠性和低维护成本,被广泛用于电力监测通信终端、电网调频和规模储能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我国电化学电容器的关键活性材料——电容炭,长期依赖日韩进口。  近年来,我国电容炭生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打通电容炭料—材—器—用技术创新链,成功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启动500吨电容炭产业化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在电容炭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其制备工艺路线长、影响因素繁多、构效关系复杂,缺乏标准文件指导。  基于此,技术团队自2019年向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制定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国际标准和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空白详细规范的标准提案,旨在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国际标准“组合拳”引导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 高性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电工研究所马衍伟团队联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在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2D Graphene/MnO Heterostructure with Strongly Stable Interface Enabling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Solid-state Lithium-Ion Capacitors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22, 2202342)上。 锂离子电容器作为一种有效结合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有效弥补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之间的性能差异。电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 精细的结构设计工程被认为是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式之一。马衍伟团队提出了一种通用静电自组装策略,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原位生长了具有卷心菜结构的MnO复合纳米材料(rGO/MnO)。通过深入的原位实验表征以及理论计算,证实了rGO/MnO异质结构具有较强的界面作用和良好的储锂动力学。由于rGO/MnO复合纳米材料具有高电荷转移速率、丰富的反应位点以及稳定的异质结构,基于rGO/MnO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高比容量(0.1 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860 mAh/g)、优异的倍率性能(10 A/g下比容量为211 mAh/g)以及长循环稳定性。因此rGO/MnO复合纳米材料可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理想的负极材料。 通过将这种高性能石墨烯基复合材料作为负极与活性炭正极进行组装,马衍伟团队成功制备出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AC//rGO/MnO)。经测试,这一电容器基于电极活性材料总质量的能量密度最高达到194 Wh/kg,功率密度最高可达40.7 kW/kg。这是迄今为止报道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最高值。此外,在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AC//rGO/MnO电容器的容量保持率可达77.8%,并且安全性能高。 科研团队表示,这一研究提出的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设计策略在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柔性锂离子电容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大连洁净能源研究院合作基金、中科院青年促进会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2342 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示意图和锂离子电容器原理性能图
  • 超级电容器用电极片首个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IEC/TS 62565-5-2 (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空白详细规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 113)对外正式发布。  该标准是超级电容器用电极片的首个国际空白详细规范,详细梳理了电极片影响器件性能的化学、物理、结构和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及其相应测试方法。  电化学电容器以其超快的充放电能力、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度范围、高安全可靠性和低维护成本,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高速列车、飞机、光伏、风电和电子等领域。山西煤化所开展超级电容器研究以来,打通了“原料—材料—器件—应用”产业创新链,建立了超级电容器中试平台,用于评估电容炭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反馈指导材料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该所科研人员发现,对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关键控制特性进行准确表征,并阐明“电容炭—电极片—电容器”之间的构效关系,对整个产业链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十分重要。  2018年,山西煤化所提出制定电极片空白材料规范的设想。2020年,该标准项目正式立项。  该标准的发布,将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统一术语概念、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产品规范提供指导,为促进相关领域行业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及消除贸易壁垒提供支持。同时,该标准是超级电容器用电极片的首个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标准化的空白,也为IEC/TC 113引入了超级电容器及其材料的概念,开启了IEC/TC 113在超级电容器用炭纳米结构材料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制定工作,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 AEM:高储钠性能超级电容器研究分享
    北京化工大学杨志宇教授AEM:高储钠性能超级电容器研究分享超级电容器因其良好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的可再生能源存储设备,已成为热门的电化学可再生设备。然而,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能力密度低、性能提升依赖于先进电极材料开发等困难。目前常采用法拉第电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氮化物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等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具有高理论电容,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作为潜力巨大的电极材料应用在超级电容器中。然而半导体性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仍有固有电子电导率低,充放电过程中容量和倍率性较差等不足,因此如何设计良好的电子结构对于优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北京化工大学杨志宇研究员及团队在知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Elevating the Orbital Energy Level of dxy in MnO6 via d–π Conjugation Enables Exceptional Sodium-Storage Performance”的文章。过渡金属氧化物 (TMO) 具有固有的低电子电导率,而原子轨道相关的调节对于促进储能应用中的电子转移动力学至关重要。该研究利用 d-π 共轭策略来提高 TMO 的电子电导率。选择具有大共轭体系的酞菁 (Pc) 分子来修饰过渡金属氧化物 (δ-MnO2)。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验证MnO2和Pc之间的强d-π共轭可以提高MnO6单元中低能轨道(dxy)的轨道能级,进而提高dxy的氧化还原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电化学钠存储性能。结果与讨论作者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设备分析材料的形貌结构,X射线能谱分析样品的电子结构和成分信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材料在250-800nm波长范围带隙,采用X射线吸收光谱展现材料的边缘结构和精细结构。使用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Finder Viseta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检测原位拉曼光谱,用于揭示其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结构变化。图1 a)MnO2-Pc合成示意图;b)XRD谱图;c)FTIR光谱图;d)能量损失图;e) TEM图像;f)选定区域电子烟摄图;g)高分辨率TEM图像;h-l)元素映射图图2:a)CV曲线,MnO2-Pc 和MnO2 在20 mV s&minus 1;b)GCD曲线,MnO2-Pc 和MnO2 在 1 Ag&minus 1;c)GCD曲线,MnO2-Pc在不同电流密度下;d)比容量 ,MnO2-Pc和MnO2在不同电流密度下;e)Nyquist图,MnO2-Pc and MnO2;f) CV曲线,MnO2-Pc在不同扫描速率下;g)拟合曲线 h)电流贡献值 i)三次充放电过程中原位拉曼光谱图图3 a-c)pDOS(投影状态密度)曲线;d)轨道能级图;e-f)计算 ELF的DFT切片;g)轨道能级提升和加速电子转移特征示意图。图4 a) MnO2-Pc(阴极)// AC(阳极)ASC原理图。b) 1.0 m Na2SO4溶液中MnO2-Pc和AC的CV曲线。c) 100 mV s&minus 1时不同电位范围的CV曲线。d)不同扫描速率下CV曲线;e) GCD曲线(不同电流密度)。f)本工作中ASC的Ragone图与报道结果进行比较。结论:本文用 Pc 修饰 MnO2 以调节低能轨道 dxy 的轨道能级,并获得了更高的 MnO2-Pc 电化学储能性能。DFT 研究表明,轨道杂化引起的强 d-π 共轭提高了 dxy 的轨道能级并扩展了轨道能量分布,从而促进了电子转移动力学并激活了 dxy 的氧化还原活性。轨道能级提升策略有效地提高了 MnO2-Pc 的电化学 Na+ 存储能力。获得的 MnO2-Pc在 1 A g-1 时显示出 310.0 F g-1 的高比电容,在 20 A g-1 时显示出 211.6 F g-1 的优异倍率容量。这项工作为改进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 Na+ 存储提供了轨道能级提升策略的机理见解,这种有效的策略可以扩展到储能应用中其他先进电极材料的设计。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0384相关产品推荐本研究的拉曼光谱采用Finder系列拉曼光谱仪检测,该系统全新升级为930全自动化拉曼光谱分析系统,如需了解该产品,欢迎咨询。产品链接:https://www.zolix.com.cn/Product_desc/1105_1562.html 作者简介杨志宇,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领域。目前的研究方向是 (i)电化学储能,(ii)电催化CO2还原,电催化甲酸氧化和电催化氮还原 (iii)电容除盐。已发表一作、通讯SCI论文60余篇,包括JACS、AEM、AFM、Nano Energy、JEC、Small、CEJ、JMCA、JPS,申请专利7项,授权5项。免责声明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原作者提供或原文授权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我们力求数据严谨准确,如有任何疑问,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
  • 比奥罗杰参展2016年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与技术专题会议
    为发展超级电容器器件及关键材料,促进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应用瓶颈,进一步推动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的健康有序融合与发展,由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2016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与技术专题会议”于2016年8月25-27日在秦皇岛召开。比奥罗杰携SP-300系列高性能电化学工作站参展了本次会议, SP-300电化学工作站现场测试超级电容器样品表现出的稳定性及精确性让参会的超级电容器科研老师对bio-logic系列电化学工作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非常欣赏EC-LAB电化学软件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上的优化。第一分会场报告实况 Bio-Logic仪器展示 晚宴黄晟副校长致辞 报到大厅
  • 第八届超级电容器及关键材料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为推动超级电容器器件、关键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解决瓶颈性问题,促进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的持续发展及有序融合,2023第八届超级电容器及关键材料学术会议于2023年7月21-23日在天津滨海丽呈酒店顺利召开。华洋科仪作为大会主要赞助商之一,携法国BioLogic最新系列电化学工作站产品出席了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纷纷驻足咨询交流,了解最新的技术应用。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如何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大事。超级电容器作为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华洋科仪一直致力于为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司总代理的法国BioLogic电化学工作站及电池测试系统,能够为超级电容器器件及关键材料的科学研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华洋科仪报导2023年7月23日
  • 规模化制备高度集成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以及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任文才团队合作,采用丝网印刷方法规模化制备出高度集成化、柔性化、高电压输出的石墨烯基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p p   微型化、柔性化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与之匹配的微型储能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单个微型储能器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有限,难以满足需要高电压、大电流驱动的电子器件的应用需求,在实际中通常需要将多个储能器件进行串联和(或)并联集成来提高电压和(或)电流。目前集成化储能器件一般需要借助金属连接体,导致器件一体性、机械柔韧性差,加工过程复杂,以及性能难以定制。因此,急需发展新的规模化技术来批量化制备高度集成、性能可定制的微型储能器件。 /p p   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首先发展了一种具有优异流变学和电化学性能的石墨烯导电油墨,然后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利用一步法实现了平面型及集成化微型超级电容器的集流体、图案化微电极和器件间导电连接体的制备,大大简化了制作流程,显著提高了集成器件的整体性和机械柔韧性。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对集成化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有效调控,而且能够实现任意数量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的串并联集成,进而有效定制输出电压(几伏至几百伏)和电流(纳安至毫安)。例如,由130个单器件串联得到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其输出电压可达到100V以上。该工作证明了石墨烯导电油墨可以同时作为集流体、导电连接体,以及高容量电极材料,丝网印刷技术可以高效、规模化地制备出高度集成化、一体化、高电压输出的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获得的模块化器件具有出色的良品率、性能一致性、高电压输出等特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 p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连化物所科研创新基金等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81210353843556910.jpg" alt=" W020181210353843556910.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1dbcb67-90ca-4395-a863-2e1d7866840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规模化制备高度集成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p
  • 山西煤化所主持的一项超级电容器用材料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IEC/TS 62565-5-2 《Nanomanufacturing – Material Specifications – Part 5-2: Nano-enabled electrodes of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正式发布。该标准提案于2018年提出,2020年5月立项,山西煤化所王振兵和陈成猛担任项目组组长,黄显虹作为执行负责人,项目组由来自中国、加拿大、韩国、德国、俄罗斯的十名专家组成,制定过程广泛采纳征求IEC成员国意见,为标准的高适用性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电化学电容器以其超快的充放电能力、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度范围、高安全可靠性和低维护成本,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高速列车、飞机、光伏、风电和电子等领域。山西煤化所开展超级电容器研究十余年,打通“材料-器件-应用”产业创新链,在国产化超级电容器用纳米孔结构活性炭材料技术攻关过程中,建立了超级电容器中试平台,用于评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反馈指导材料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山西煤化所科研人员发现,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制备工艺和理化关键控制特性,不仅能反映原材料的特性,而且直接决定器件的性能,是原材料和器件之间的关键桥梁,因此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准确表征对整个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目前,国际国内对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标准化仍是空白,亟需标准化的规范引领指导。山西煤化所科研人员基于行业需求,通过研发积累、与产业界广泛深入交流以及对科学文献和标准方法进行系统调研,提出了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首个材料规范标准,该标准详细梳理了电极片影响器件性能的化学、物理、结构和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及相应测试方法。 该标准的发布,将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统一术语概念、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产品规范提供指导,促进相关领域行业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并为消除贸易壁垒提供标准支持。同时,该标准是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首个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标准化的空白,也为IEC/TC113(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引入了超级电容器的概念,开启了国际电工委在该领域的标准化制定工作,提升了我国在超级电容器用材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 大连化物所发表可降解聚合物基超级电容器的综述论文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发表了有关可降解聚合物基超级电容器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超级电容器在未来可穿戴和可植入电子设备领域具有应用潜力,但用于超级电容器的传统材料往往不可降解,随着其推广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环保要求。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天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合成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被分解为无害的小分子,而且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使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物的危害,这些独特的性质若能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将对其环境无害化处理产生重要影响。该文章系统地综述了现有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分类、典型结构、性能和制备工艺,并从制备策略和改性方法方面概括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基超级电容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目前可降解超级电容器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综述对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甚至是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该综述以“Recent Advancements and Perspectives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Supercapacitors”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508组博士后吴鲁和师晓宇。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我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哈工大(深圳)魏军团队 AFM综述:3D打印超级电容器 - 技术、材料、设计及应用
    便携式、柔性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促进了高性能的电化学储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与电池和燃料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杰出的循环寿命和卓越的安全性。然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不足以为电子设备提供连续且稳定的电源。为了提高能量密度,厚电极设计是有效的手段。而在传统的三明治结构的超级电容器中,平面电极的活性材料质量负载是相当有限的。设计三维多孔电极可以有效地提高活性物质的质量负载,同时保持较短的离子/电子传输距离和快速的反应动力学。但传统的制备三维多孔电极的方法通常复杂、昂贵、耗时,并且很难精确控制电极的结构。3D打印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模型,对预定义的3D模型进行数字化控制,使得在短时间内精确控制和制造复杂结构成为可能。区别于传统的等材和减材制造技术,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几乎任何所需的立体几何形状,不需要所谓的模具或光刻掩模。这使得打印的超级电容器具有可调整的几何结构、高度集成、节省时间和低成本、以及卓越的功率和能量密度。为了总结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设想,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魏军教授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3D Printed Supercapacitor: Techniques, Materials, Designs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回顾了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最新进展,如图1所示。 图1. 3D打印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的代表性的3D打印技术,不同技术的原理图和特点如图2所示。 图2. 制备超级电容器的各种3D打印技术的原理图和特点接下来,文章重点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可打印模块,包括电极、电解液和集流体,如图3所示。 图3. 用于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材料在研究合适的可打印材料的同时,制造中的打印设计对于优化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也是重要的。因此,文章总结了电极的设计(图4)、打印电极的后处理,并概括了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不同构型(图5)。图4. 3D打印电极的不同结构设计 图5. 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构型此外,还总结了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各种应用,包括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图6)、自供电集成电子设备和传感系统(图7)。 图6. 不同类型的智能响应型超级电容器 图7. 3D打印的自供电集成系统,和超级电容器驱动的传感器系统。如图8可知,目前制备的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与铅酸、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相当,有的甚至更高。 图8. 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 (a)质量Ragone图, (b) 面积Ragone图最后,总结了目前3D打印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研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图9. 3D打印超级电容器的未来展望文章信息:Mengrui Li, Shiqiang Zhou, Lukuan Cheng, Funian Mo, Lina Chen,* Suzhu Yu,* Jun Wei,* 3D Printed Supercapacitor: Techniques, Materials, Designs and Appl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202208034.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8034
  • 半导体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检测关键技术通过评价
    3月7日,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在广州组织并主持召开了“半导体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议。此次成果评价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经专家评价,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由广州诺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天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担任专家组组长,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程韬波为副组长,评价会议由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科技质量部主任、专家委秘书长刘明雷主持。针对微小半导体电容器组件的外观检测、电性能检测、分选三合一高速高精度集成测试难题,该项目研发了光度立体成像技术与互补融合视觉检测算法、电容充电及测量快速精准切换控制技术、首创微小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无损吸附测试技术等,研制出半导体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智能检测设备。该设备集成了外观检测、电性能检测、分选等功能,具备兼容性好、测量精度高、智能化程度和分选效率高等特点,填补了微小半导体电容器组件的外观检测、电性能检测、分选三合一检测集成装备的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项目产品经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所检项目符合相关要求。来自浙江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成果评价会议得到多方资源的支持,受到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的高度重视及聚智诚团队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价指导。据悉,广州诺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覆盖芯片、元器件、通信、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2020年,该公司在芯片半导体微小器件领域投入大量研发后,成功研发出01005级别微小器件封测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议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线上方式参加评价会议。评价专家与项目团队合影。项目产品(局部)。本文图片由朱汉斌拍摄
  • 大连化物所研制高系统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单细胞分析研究组(1820组)陆瑶研究员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等合作,开发了高精度的光刻、自动喷涂和3D打印技术,研制出具有高系统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小型单片集成微型超级电容器。   为适应小型化、可穿戴、可植入微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需要发展具有小体积、高集成度、高性能和高兼容度的微型储能器件。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由于无需隔膜和外部金属连接线的特殊结构,同时具有可靠的电化学性能和易于调控的连接方式,在微电子领域有着重要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缺少可靠的高精度微电极阵列制备和高效的电解液精确沉积技术,大规模制备高集成度、高性能的微型超级电容器仍具挑战。因此,急需发展创新性的微加工技术,来实现规模化、稳定性地制备高度集成、高性能、可定制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本工作中,合作团队发展了一种结合高精度的光刻、自动喷涂和3D打印技术的通用可靠策略,实现了高精度微电极阵列的大规模制备和凝胶电解质精确快速添加,研制出具有高面积数密度、高输出电压、性能稳定的集成化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团队首先采用高精度光刻加工技术和高稳定性自动喷涂技术,制备出超小型集成化微型超级电容器,单个器件的面积仅为0.018cm2,器件间距为600μm,实现了面积器件数密度为每平方厘米28个,即3.5×4.1cm2区域内包含400个器件。随后,团队设计并发展了具有优异流变特性的凝胶电解质墨水,采用精确可控的3D打印技术,实现了极小区域内电解质的精确均匀添加,使得相邻单元微器件之间形成良好的电化学隔离,所得集成化微型超级电容器可以稳定输出200V的高电压,单位面积工作电压达75.6V/cm2,是目前已有报到工作的最高值。此外,该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在162V的极端工作电压下,循环4000次后,仍然保持92%的初始容量。该工作为超小体积、高电压微型功率源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Monolithic integrated micro-supercapacitors with ultrahigh systemic volumetric performance and areal output voltage”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我所508组博士后王森和1820组博士后李林梅。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大连化物所吴忠帅团队研制出可定制化全3D打印锌离子杂化电容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提出了通过油墨直写成型和熔融沉积成型两种3D打印方法,构建全打印可定制水系锌离子杂化电容器的新策略。团队利用该策略,构筑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高面容量正极,以及无枝晶稳定结构的锌金属负极,制备出高比能、长循环稳定的锌离子杂化电容器。随着定制化电子产品使用的增加,发展高能量密度且形状可定制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已逐渐成为清洁能源转化和存储的迫切需求。锌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因其低氧化还原电位(-0.76 V)、高理论电容(823 mA h/g)、高安全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锌离子杂化电容器有效结合了锌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可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然而,水系锌离子杂化电容器仍存在面容量较低、锌枝晶生长及器件形状因子的限制,阻碍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本工作中,该团队通过油墨直写成型和熔融沉积成型两种3D打印方法构建了全打印锌离子杂化电容器,包括多孔微晶格正极、无枝晶的金属锌负极、凝胶电解质和塑料封装。其中,锌负极上打印的金属稳定结构有效地抑制了锌枝晶的生长,延长了锌离子杂化电容器的循环寿命(10000次循环后的电容保持率为100%)。分级多孔正极提高了活性材料的面积负载,从而提高了锌离子杂化电容器的面积电容,所制备的锌离子杂化电容器表现出4259 mF/m2的高面电容和1514 μWh/cm2的高面能量密度。团队结合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在构建锌离子杂化电容器的基础上,构筑出了与电极结构相符的封装结构,成功实现了形状可定制的全3D打印锌离子杂化电容器。该工作展现了3D打印技术在可定制化储能器件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以“All 3D Printing Shape-conformable Zinc Ion Hybrid Capacitors with Ultrahigh Areal Capacitance and Improved Cycle Life”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基金、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专项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0341
  • 半导体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智能集成检测装备科技创新成果获评国际先进水平
    3月7日,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在广州组织并主持召开了“半导体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议。经专家评价,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由广州诺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天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此次成果评价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担任专家组组长,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程韬波为副组长,会议由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科技质量部主任、专家委秘书长刘明雷主持。针对微小半导体电容器组件的外观检测、电性能检测、分选三合一高速高精度集成测试难题,该项目研发了光度立体成像技术与互补融合视觉检测算法、电容充电及测量快速精准切换控制技术、首创微小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无损吸附测试技术等,研制出半导体电容器组件三合一智能检测设备。该设备集成了外观检测、电性能检测、分选等功能,具备兼容性好、测量精度高、智能化程度和分选效率高等特点,填补了微小半导体电容器组件的外观检测、电性能检测、分选三合一检测集成装备的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项目产品经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所检项目符合相关要求。来自浙江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广东阿达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威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7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成果评价会议得到多方资源的支持,受到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的高度重视及聚智诚团队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价指导。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和软件著作权6件;主导制订企业标准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项目成果在国内外头部半导体企业转化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Autosorb-iQ用于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Rodney S. Ruoff领导的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由石墨烯衍生出的新型三维多孔碳材料。利用该材料作为电极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其能量密度可达到铅酸电池的水平,同时还保持超级电容器固有的高功率输出和极快的充电速度,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解决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存储问题。这一发现意义深远:它有望使超级电容器存储的电能大大增加至电池的水平,将成为电化学储能设备和其他许多前所未有的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电化学储能设备中,超级电容器被比喻为“百米运动员”,其能量转移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但是通常储存的电能少 而电池更像是“马拉松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能量存储能力,充放电速度虽然慢但较稳定。“我们合成的新型碳材料像海绵一样具有大量的纳米级微孔,其比表面积达到了3100平方米每克(两克此种材料的表面积就和一个美式橄榄球场的大小相当),它的导电性也比一般材料高得多。   这项工作主要是由该研究小组的博士后研究员朱彦武博士及合作者来完成,于5月12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的在线预印版本ScienceXpress上。该小组的另一位博士后蔡伟伟博士也参与了此项研究。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佛罗里达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的科学家也参与了这项工作。   其中,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的Autosorb-IQ和NOVA被用于对合成的新型碳材料的孔结构、孔容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通过研究N2@77K, Ar@87K及CO2@273K不同吸附质、不同吸附温度的实验等温线,可得到包括孔结构在内的丰富信息,与TEM、XRD等实验结果相互印证,为材料合成、应用提供关键信息。     来源:   www.sciencexpress.org / 12 May 2011 / Page 3 / 10.1126/science.1200770
  • 展会回顾 | 助力新能源新材料研发,晶泰科技亮相2024第九届超级电容器及电池关键材料学术会议
    2024 第九届超级电容器及电池关键材料学术会议于 8 月 9~11 日在济南隆重召开!600 多位专家、学者、师生等齐聚美丽的泉城,共享超电界的学术盛宴!晶泰科技自动化商务拓展总监李敬芝受邀出席大会,并作 “晶泰科技,AI+Automation 驱动研发创新” 主题演讲。晶泰科技的 “AI+Automation” 智能化自动化解决方案已应用于 “新能源新材料研发” 领域,如电解液配方研究、无机材料研究、高分子材料研究等科研场景。AI+Automation助力新能源新材料研发晶泰科技的 “AI+Automation” 智能化自动化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提供的自动化产品与服务包含:智慧实验室一站式建设服务、机器人工作站等,已为客户落地构建了药物研发智慧实验室、催化剂研究智慧实验室、无机材料研究智慧实验室以及电解液配方研究智慧实验室等。自 2022 年晶泰科技官宣自动化业务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大学校园对自动化智能化的迫切需求。晶泰科技非常重视与科研院校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合作,一直积极与科研院校专家学者交流互动,探索产学研多元主体的创新协同模式。晶泰科技作为一家在自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代表,积极响应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新质生产力进校园的号召,期待帮助高校高效完成设备更新、改变固有科研模式,助力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接轨,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创新生态圈。以锂电领域为例,近年来,我国锂电池产业发展迅速,《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锂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提出更高要求,对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设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电解液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通量电解液配方筛选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找到最佳电解液配方,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晶泰科技的电解液自动化配制系统,将自动化技术与手套箱有机结合,可自动完成称量、混合,高通量配液等流程,并通过串联特定功能自动化仪器设备完成电解液配方性能测试,实验结果可追溯,不同电解液性能一目了然,帮助研究人员快速优化电解液配方,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效率。晶泰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助力新能源新材料研发
  • 超级电容又添新材料,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p   多年来,能装在芯片上的微小超级电容一直广受科学家追捧,决定电容器性能的关键是其电极材料,有潜力的“选手”包括石墨烯、碳化钛和多孔碳等。据德国《光谱》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研究团队最近把目光转向了一种“不可能”的弱电材料——多孔硅,为了把它变成强大的电容器,团队创新性地在其表面涂了一层几纳米厚的氮化钛涂层,使其性质得以改变。 /p p   该团队负责人麦卡· 普伦尼拉解释说,因化学反应导致的不稳定性和高电阻导致的低功率,不带涂层的多孔硅本是一种极差的电容器电极材料。涂上氮化钛的能提供化学惰性和高导电性,带来了高度稳定性和高功率,且多孔硅有很大的表面积矩阵。 /p p   根据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纳米能源》杂志在线发表的论文,新电极装置经13000次充放电循环而没有明显的电容减弱。普伦尼拉说,报告数据受检测时间的限制,而并非电极真实性能。他们继续对其进行充放电循环,至今已达到5万次,甚至在循环中让电极干燥,也没有出现物理损坏或电学性能衰减问题。“超级电容要求稳定地达到10万次循环。目前用多孔硅—氮化钛(Si-TiN)做电极的电容装置能完全稳定地通过5万次测试。” /p p   在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方面,新电极装置比得上目前最先进的超级电容器。目前由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制造的芯片微电容器功率密度为200瓦/立方厘米,能量密度为2毫瓦时/立方厘米,而新电极装置功率密度达到214瓦/立方厘米,能量密度为1.3毫瓦时/立方厘米。普伦尼拉说,这些数字标志着硅基材料首次达到了碳基和石墨烯基电极方案的标准。 /p p   从电子产品的功率稳定器到局部能量采集存储器,芯片超级电容器有着广泛的应用。普伦尼拉说,他们在整体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难题,每单位面积电容仍需提高,要达到技术许可的最高水平,他们还需进一步研究。 /p p   总编辑圈点 /p p   日本厨师发现将牛油果加上芥末竟然有了三文鱼的味道。如今,芬兰科学家也玩起了这样混搭的“戏法”——他们给多孔硅穿上一层氮化钛的外衣,尽管这层薄薄的外衣只有几纳米那么厚,却足以改变多孔硅电极的性能。这样的想象力让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又多了一位优质成员,且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也许远比一道日本料理大得多!随着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希望科学家尽快解决多孔硅电极材料在超小型超级电容器上的设计问题,让这样巧思的发明早日造福人类。 /p p br/ /p
  • 金属所在基于金刚石/膨胀垂直石墨烯的层状限域双电层电容行为的研究获进展
    多孔或层状电极材料具有丰富的纳米限域环境,表现出高效的电荷储存行为,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电容器。而这些限域环境中形成的双电层(限域双电层)结构与建立在平面电极上的经典双电层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其储能机理尚不清晰。因此,解析限域双电层结构对探讨这类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存储机理和优化电化学电容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黄楠团队与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教授杨年俊合作,设计并制备了具有规则有序0.7 nm层状亚纳米通道的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复合薄膜电极。其中,金刚石与垂直膨胀石墨烯纳米片共价连接,作为机械增强相为构筑层状限域结构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极表现出离子筛分效应,离子部分脱溶等典型的限域电化学电容行为,是研究限域双电层的理想电极材料。基于该材料,科研人员利用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分别监测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一侧的响应行为和电解液一侧的离子通量发现,在阴极扫描过程中,电极材料一侧出现拉曼光谱   峰劈裂现象,溶液一侧为部分脱溶剂化阳离子主导的吸附过程。该研究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并利用三维参考相互作用位点隐式溶剂模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原子尺度上评估了限域双电层中离子-碳宿主相互作用,揭示了在限域环境中增强的离子-碳宿主相互作用会诱导电极材料表面产生高密度的局域化图像电荷。该工作完善了限域双电层电容的电荷储存机理,为进一步探讨纳米多孔或层状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8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localized charges of confined electrical double-layers inside 0.7-nm layered channels为题,在线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德国研究联合会基金的支持。图1. 层状限域双电层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和表征:(A)制备流程示意图;(B)石墨插层化合物的拉曼光谱;(C-D)XRD图谱;(E)SEM和TEM图像。图2. 层状限域双电层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A)CV曲线;(B)微分电容-电极电势关系;(C)离子筛分效应;(D)EIS图谱;(E-F)动力学分析。图3. 层状限域双电层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A-D)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E-F)拉曼特征演变幅度分析。图4. 层状限域双电层电容的储能机理分析:(A)拉曼光谱中的G峰劈裂;(B)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分析;(C)电极质量变化和拉曼特征变化的关联性;(D)DFT-RISM计算获得的图像电荷分布。
  • 采购热潮已至!华北电力大学公布6.15亿元仪器大单
    近日,“1.7万亿”、“2000亿”成为我国仪器市场两大新晋高频词,引得业内人士心潮澎湃。什么是“1.7万亿”?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什么是“2000亿”?2022年9月28日,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对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这“一揽子”决策部署推动我国仪器市场迎来新一波仪器采购大潮。仪器信息网注意到,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于近一周公布多则2022年10-12月仪器类政府采购意向,采购品目涉及显微镜、质谱、色谱、试验机、实验室常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等,预算金额相加达6.15亿元。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22年10-12月仪器采购意向汇总表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仪器种类预算/万元详情链接华北电力大学1土力学及建筑材料实验室仪器采购项目全自动三轴仪、应变式控制式直剪切仪、单杠杆固结仪、三轴剪切渗透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249.67项目详情2工程地质岩石标本采购项目岩石标本盒10项目详情3水力学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水击试验仪、水面曲线试验仪、 宽顶堰堰流试验仪、实用堰堰流试验仪107.8项目详情4水文仪器采购项目定量汲水水面蒸发测量系统、智能多参数水质测量仪、便携式流速测量仪、全自动流动分析仪、同位素质谱仪等492.1项目详情5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水溶液中氢气析出的测量及分析相关设备、电极材料的赝电容储锂行为测试及半定量计算方法相关设备、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和粉碎机、pH计和ICP等796.56项目详情6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金相试样切割/镶嵌/磨抛设备、显微镜、电子天平、干燥箱、搅拌清洗设备等630项目详情7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热学式分析仪器、电阻测量仪器、教学专用仪器、专业摄像机和信号源设备等259项目详情8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气象水电解制氢设备、教学专用仪器、容器清洗机械、容器干燥机械等685项目详情9机械工程专业新增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实验建设液压振动台、氢燃料电池进气模拟系统、平面机构运动组合拼装实验台、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传感器实验台等644.6项目详情10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双一流建设电子示波器、功率分析仪器、投影仪、直流电机等75种设备1175.18项目详情1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提升项目制冷技术教学设备、热泵技术教学设备、蓄冷技术演示设备、建筑智能控制设备、建筑冷热电智慧运行设备等236项目详情12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更新项目显微镜、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激光仪器、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等7241.55项目详情13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光学式分析仪器、显微镜、质谱仪、热学式分析仪器、其他分析仪器等5000项目详情14新能源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建设与设备更新显微镜、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光学式分析仪器等4000项目详情15氢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及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光学式分析仪器等5036.5项目详情16低碳能源系统功能新材料开发与微纳制造平台激光打印机、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4992项目详情17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流量计量标准器具、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4272.25项目详情18新能源高效转换与特性研究显微镜、数字电网监测表、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激光仪器、动力测试仪器等4400项目详情19水利工程学科科学研究激光仪器、扫描仪、数据采集器、显微镜、光学式分析仪器、大坝观测仪器、固态降水观测设备706.6项目详情20电能转换与智慧用电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平台建设显微镜、数字电网监测表、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激光仪器、电容器参数测量仪等1889.4项目详情2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实验教学平台升级改造大气成分/酸雨等检定校准设备、催化剂检验分析评价装置、分析仪器辅助装置、色谱仪、电冰箱、干燥机械等190.4478项目详情华北电力大学(保定)1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双碳目标的机械学科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金属材料试验机、工业机器人、射线式分析仪器、光学式分析仪器、热学式分析仪器等2221项目详情2物理演示实验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导热系数测定仪、密立根油滴仪、光电效应仪、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仪、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等173.88项目详情3新型功率器件与大功率变流器装备综合性能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系统宽频响应测试平台元件器件参数测量仪、电子元件参数测量仪、半导体器件参数测量仪、集成电路参数测量仪、其他制冷空调设备等1000.2项目详情4光伏制储氢发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平台标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机、复合温湿度盐水喷雾老化试验箱、多功能台式扫描电镜、氢气压缩机25L/min、16瓶组储氢集装格等340项目详情5常规及特殊工质离心压缩机综合测试及研发平台建设常规及特殊工质离心压缩机综合测试及研发平台767项目详情6区域建筑环境营造及节能控制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空气环境污染物散发与去除特性平台、热湿环境舱测试平台、空气污染物扩散特性实验平台、综合能源管控和用能测试系统平台900项目详情7漂浮式风电机组波浪水池实验平台建设摇板式造波机、波高仪、波浪吸收式控制组件、数据采集系统、多源数据处理服务器、水池建造及配套设施195项目详情8固态锂电池平台建设无水无氧手套箱、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气体吸脱附测试仪、热分析仪、紫外光谱仪电池测试系统电化学工作站373项目详情9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更新与完善高精度3D打印机、高精度光纤金属激光切割机床、手持式光纤激光焊接机、白光三维扫描仪、四轴数控雕刻机等504.8项目详情10碳循环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平台整个系统包括其他发生系统、检测系统和仿真系统170项目详情11环工系研究生学科建设平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155项目详情12环工系能化专业本科实验平台液流电池测试台32项目详情13环工系应化专业本科平台电厂水汽采样与化学测量系统69项目详情14数理学科科研教学平台建设超宽带太赫兹时域光谱及成像系统、电致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检测系统、多通道阵列数采系统、紫外光谱仪、半导体参数分析仪等1998项目详情15高性能绿色电工绝缘材料结构设计、界面调控及结构表征平台3D打印机、高性能电容器薄膜材料制备平台、均匀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修饰系统、微纳观结构体素高分辨成像分析系统、树脂流变特性分析仪等700项目详情16新型高效储能材料与储能电池研发测试平台超声波分散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比表面积测试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863项目详情17抽水蓄能机组定、转子故障试验模拟及测试系统抽水蓄能机组、驱动电机及配套装置、高精度红外测温仪、多通道数据采集及分析设备等360项目详情18微处理器类课程创新实验平台建设DSP实验箱、信号/频谱分析仪、嵌入式开发板、SMT工艺平台、手持式射频组合分析仪等284.03项目详情19光电子技术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多参量光传感云实验设备、光纤参数测量与应用综合实验设备、组合开放式光纤光谱仪综合实验设备、高分辨率光谱分析仪、分布式瑞利散射创新实验系统等189项目详情20电子通信学科平台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实践与科研平台,、智慧线上线下实验平台、创新型开放实验平台、人工智能(AI)计算系统、智能反射面(IRS) 原型机子平台等2000项目详情21氢液化实验系统平台建设氦气压缩机系统、氢液化冷箱系统、液氢输液管、控制及测量系统、氢安全检测系统等599.6项目详情22多元多相燃料高效清洁混燃研究平台建设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便携式红外多组烟气分析仪、光热催化反应器、气相色谱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等665项目详情23动力工程系储能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储能电池运行特性实验子平台、电池混合脉冲功率性能测试实验子平台、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子平台、锂离子电池组装与测试实验子平台、全温域储热系统实验平台等148.5项目详情24动力工程系氢能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高压气态储氢实验台、固态储氢实验台、电解水制氢实验平台、生物制氢实验平台、燃料电池实验台等492.1662项目详情25动力工程系本科教学实验平台更新建设热重分析仪、乙烷p-v-t物性测量实验台、伯努利方程实验仪、雷诺实验仪、离心泵串并联实验台等201.5项目详情26体育教学部智慧教学设备更新、改造及购置项目田径运动会计时计分系统设备、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设备及配套产品、球类发球机、人脸识别系统、超声波治疗仪等570.27项目详情27电工绝缘材料性能检测平台电工绝缘材料性能检测平台298.7项目详情28新型芳纶绝缘造纸平台打浆度测试仪、激光粒度仪、保尔筛分仪、静电纺丝机、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等171项目详情29放电观测研究平台放电观测研究平台719.7项目详情30先进传感研究平台高精度窄线宽激光源、高精度脉冲信号发生器、高精度任意信号发生器、光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401.3项目详情31SEM扫描电镜SEM扫描电镜408项目详情32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检测平台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550项目详情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电容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2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批准《电容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2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现予公告。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2月7日附件下载《电容器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2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名录.pdf
  •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朱颢研究团队实现低功耗负量子电容场效应晶体管器件
    当前MOSFET器件的持续微缩所带来的功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瓶颈。研发新原理器件以突破MOSFET亚阈值摆幅(SS)为60mV/dec的室温极限,是实现高速度、低功耗CMOS技术和集成电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包括隧穿晶体管(TFET)、负电容晶体管(NCFET)、冷源晶体管(CSFET)等在内的多种器件技术为实现陡峭亚阈值摆幅和低功耗器件性能提供了思路。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朱颢研究团队针对上述晶体管器件技术的关键需求,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及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合作,提出了一种具有陡峭亚阈值摆幅的负量子电容晶体管器件。研究成果以《Steep-Slope Negative Quantum Capacitance Field-Effect Transistor》为题在近日召开的第68届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EDM,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上发表,微电子学院朱颢以及美国NIST的Qiliang Li为通讯作者,课题组杨雅芬博士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为第一单位。该工作将单层石墨烯二维金属系统集成于MoS2晶体管的栅极结构中,构建负量子电容晶体管(NQCFET)器件,利用单层石墨烯在低态密度条件下产生的负电子压缩效应,通过栅极电压调控形成负量子电容。类似于传统基于铁电材料的负电容器件,NQCFET器件中利用石墨烯提供的负量子电容贡献,实现内部栅压放大和小于60mV/dec亚阈值摆幅的特性。该工作中,通过对器件栅极叠层结构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实现了最小31mV/dec的亚阈值摆幅和可忽略的滞回特性,以及超过106的开关比,有效降低器件静态与动态功耗。同时结合理论仿真揭示了器件陡峭亚阈值摆幅的形成机理,为未来高速低功耗晶体管器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负量子电容晶体管器件结构与器件性能图
  • 第三届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IGA 2022)于上海隆重举行
    2022年11月13日晚,全球石墨烯人的盛典——2022第三届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于上海隆重举行,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一经举办就得到了全球各国石墨烯人士的大力支持,成为了行业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本届奖项由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共80位石墨烯行业专家参与评审,最终西班牙Graphenea的石墨烯传感芯片获得年度最佳石墨烯产品奖,澳大利亚GMG公司获得年度最佳石墨烯企业奖,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获得石墨烯行业终身荣誉奖。国家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石墨烯联盟理事长、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国际评审主席团成员李义春博士在典礼上发表致辞李义春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石墨烯产业已走过十多年,这十多年也是艰辛探索的十多年,虽然历经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中国正引领着全球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至今,有很多的企业、投资者、研发人员投身到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的历程中,他们经历了诸多挫折与磨难,面对困难依然勇于拼搏,一直探索着中国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和其他任何成熟产业一样,这中间都有部分人可能由于信心、投资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退出了舞台。但在整个石墨烯产业化的推进历程中,总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主动肩负时代重托,肩负对石墨烯未来的憧憬和决心,毅然奔向前方。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由中国联合全世界的石墨烯同仁共同发起,就是为这些一直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推动石墨烯产业化工作做出巨大贡献者进行表彰。这个奖项从2020年第一次发起开始,至今已是第三届,已得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石墨烯同仁们的热烈响应,每一届都得到了大家的热情投票,经投票评选出的这些团队、企业和个人永远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勇于肩负着时代重任,争做石墨烯产业的先行者和铺路者,让我们以这些获奖者为榜样,坚定行业自信,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全力以赴推动全球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矢志不渝国家梦 敢凭烯碳赌人生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和意大利科学家、企业家、技术转移人Francesco Bonaccorso教授获终身荣誉奖提名。最终,刘忠范院士获得终身荣誉奖。中国石墨烯行业的奠基人冯冠平教授宣读颁奖词:他,深耕石墨烯研究十四载,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立志做石墨烯产业的铺路石和开拓者;他,已届花甲之年,以担当的勇气,发起创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四年时间,BGI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研发机构;“矢志不渝国家梦,敢凭烯碳赌人生”,满怀着对石墨烯未来的憧憬和梦想,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但他将一往无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同时,在颁奖典礼上,由国家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石墨烯联盟理事长、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国际评审主席团成员李义春博士为上一届获得终身荣誉奖,但因疫情原因无法出席的中国石墨烯行业的奠基人冯冠平先生在本届大会上补发奖杯。缔造美好世界 深耕厚植中承载社会价值澳大利亚Graphene Manufacturing Group(GMG)、英国William Blythe公司、加拿大HydroGraph Clean Power 获年度最佳石墨烯企业奖提名。最终,澳大利亚GMG公司获得年度最佳石墨烯企业奖。宝山区经委主任石明虹先生宣读奖词:他们以石墨烯为抓手,立于清洁能源产业链,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将石墨烯与清洁能源完美融合,引领全球清洁能源行业新升级。奖掖全球优秀产品 国际视野下创新萌发爱沙尼亚Skeleton Technologies公司的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西班牙Graphenea的mGFET 4x4场效应晶体管芯片、英国Versarien公司的“Lunar”生活方式吊舱、意大利Q36.5 Absolutely Equipment公司的自行车衬衫等创新产品获年度最佳石墨烯产品创新奖提名。最终,西班牙Graphenea的石墨烯传感芯片,战胜诸多中外竞争对手,获得年度最佳石墨烯产品创新奖。IGA国际评审主席李义春先生宣读颁奖词:他们以创新差异性和定制化做立身之本,多年沉淀,一鸣惊人,倾力打造晶圆级高质量石墨烯重磅利器,开启全球高精尖电子领域“新纪元”。十年磨一剑,墨衣满人间。从获得诺奖的那一刻,石墨烯就一直备受关注。弹指间之十多年已悄然过去,全球石墨烯产业界也陆续收获了一批成熟的科技果实, 当所有石墨烯人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努力拼搏,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石墨烯及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盛典再启,征程无穷,石墨烯人永远在路上。
  • 第六届国际碳材料大会碳基储能高峰论坛
    论坛背景2021年,在全球“碳中和”和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风光储能一体化建设发展将更有利于推进在全球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先占领先机和国际影响力。储能作为“风光”背后重要关键支撑技术之一,优异的储能材料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分,而具有特殊结构的碳材料一直是储能材料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尤其在电储能表现突出。锂电池、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等化学储能,均不断取得突破。Carbontech2021碳基储能高峰论坛以“驱动储能创新,碳索储能新趋势”为主题,讨论碳基材料在化学储能领域的创新突破,将最新研究成果从实验室对接转移到市场,让科研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研,共同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DT新材料承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体:DT新材料、Carbontech、DT新能源、Carbon energy、仪器信息网合作期刊:Carbon energy执行主席邱介山: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报告形式主旨报告,邀请报告,申请报告,口头报告论坛规划时间拟邀嘉宾及参考议题11月17日,星期三13:00-20:00论坛报到11月18日,星期四09:00-12:00大会主论坛14:00-17:00政策及产业主席致辞参考话题:政策&趋势、标准、分析测试、认证检测、投融资拟邀嘉宾:院士参考话题:电化学储能助力碳中和演讲嘉宾:马福元,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参考话题:碳基负极及快充技术拟邀嘉宾: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参考话题:电力市场化与能源互联网持续推进助力储能产业发展拟邀嘉宾: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参考话题:碳纳米材料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拟邀嘉宾:清华大学/天目湖储能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11月19日,星期五09:00-12:00储能碳基材料及器件参考话题:碳纳米管导电添加剂拟邀嘉宾:江苏天奈科技/卡博特公司/宁德时代/河南克莱威纳米碳材料有限公司参考话题:从电池体系探讨高性能导电剂拟邀嘉宾:珠海冠宇/惠州亿维锂能/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针状焦/石油焦在锂电负极原料应用中的比较拟邀嘉宾:山东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参考话题:沥青基负极材料拟邀嘉宾:乌海宝杰新能源有限公司/万向一二三股份有限公司参考话题:动力电池中的负极材料要求拟邀嘉宾:南都电源/合肥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参考话题:碳基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创新演讲嘉宾:李文生,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参考话题:多孔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拟邀嘉宾: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4:00-17:00储能碳基材料及器件参考话题:石墨烯复合纤维及柔性超级电容器拟邀嘉宾:西安交大/东北林业大学参考话题:涂碳集流体拟邀嘉宾:松湖神健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江苏鼎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考话题:基于孔结构得电容碳研究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参考话题:新型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拟邀嘉宾: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卡波恩新材料有限公司参考话题:不同类型负极的技术路线和趋势拟邀嘉宾:湖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参考话题:高性能导电炭黑及分布控制拟邀嘉宾:焦作市和兴化学/新乡德隆参考话题:钠离子电池负极功能化设计拟邀嘉宾: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18:00-20:00交流晚宴11月20日,星期六储能碳基材料与器件09:00-12:00参考话题:硬碳及其在钠离子电池应用拟邀嘉宾:宁德时代/中科海钠参考话题:长寿命高容量硅碳负极产业化技术拟邀嘉宾: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中心/上海杉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考话题:负极级片工艺的设备与评测拟邀嘉宾:合肥科晶/武汉蓝电/海裕百特参考话题:石油系针状焦的生产技术开发及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拟邀嘉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潍坊孚美新能源有限公司参考话题:铅碳电池及其应用拟邀嘉宾:超威集团/天能集团技术总监/浙江南都电源参考话题: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拟邀嘉宾: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贝特瑞/陕西动力越源有限公司参考话题:硅基负极在储能电池中的发展前景拟邀嘉宾:欣旺达/深圳比克动力电池.............12:00-13:30自助午餐13:30-15:00圆桌对话: 硅负极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的应用拟邀: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安普瑞斯(南京)有限公司,贝特瑞,上海昱瓴新能源,江西紫宸,中科星程,欣旺达,比克电池..........会议日程日期时间活动安排11月17日(星期三)13:00-21:00论坛报到、注册11月18日(星期四)09:00-12:00开幕致辞、大会主论坛12:00-17:00论坛报告11月19日(星期五)09:00-12:00论坛报告12:00-14:00自助午餐14:00-17:00论坛报告18:00-20:00交流晚宴11月20日(星期六)09:00-12:00论坛报告12:00-13:30自助午餐13:30-16:30硅基负极圆桌对话交通住宿会议地址: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交通路线:往届回顾Carbontech 2020共包含全体大会和8个分论坛,领袖企业、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00+决策者和科学家齐聚,呈现200+演讲与互动、新材料CEO高峰论坛和国际碳材料+制造创新挑战赛,同期20000平碳材料主题展区,200+展商产品展示,一站式逛遍碳材料全产业链,打造沉浸式的参会观展体验,共同畅谈碳材料行业未来。碳基储能论坛共有近200家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江苏天奈、上海昱瓴、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方大炭素、卡博特、宁波杉元科技有限公司、LG化学等著名企业,也有清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高校。论坛分别以硅碳负极材料、导电剂材料、新型碳负极材料在锂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柔性电池等的应用领域多方面带来精彩的报告分享!邱介山教授带来了精彩致辞和期许,各位嘉宾和单位积极热情支持,论坛得以顺利圆满举办!参会联系王城英(参会、展商、赞助) 电话:17757839401(微信同号)邮箱:wangchengying@polydt.com
  • 【热点应用】Empyrean锐影银靶硬射线PDF分析助力研发具有高质量电容的新型 MXene 材料
    具有高质量电容的新型Ti2V0.9Cr0.1C2Tx MXeneMXene是一类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金属碳/氮化物,于2011年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Yury Gogotsi教授首次制得。MXene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近年来在能源存储与转换、传感器、催化等领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已合成了超过100种的MXene材料,但这些材料大多只包含单金属或双金属。由于构型熵的增加将带来优异的性能,因此合成中熵或高熵(三过渡金属及以上)MXene对于提升其独特性能,扩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制备中熵或高熵MXene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鉴于此,来自重庆大学的党杰教授、吕学伟教授等人和马尔文帕纳科的黄德军工程师,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三过渡金属中熵MXene(Ti2V0.9Cr0.1C2Tx),大大提升了MXene材料的性能(包括导电性、质量电容等),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no Energy》。在其研究中,利用了马尔文帕纳科Empyrean锐影XRD银靶硬射线光路,对材料进行对分布函数(PDF)分析,为设计和合成更高性能的MXene材料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原文链接A New Ti2V0.9Cr0.1C2Tx MXene with Ultrahigh Gravimetric Capacitance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2.107129图1. MXene电极在KOH溶液中离子迁移示意图文章概述该文章通过增加MXene的M位点元素和调节原子比例,得到三过渡金属MXene,并将这种MXene应用到超级电容器中。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将带负电的MXene负载于CTAB溶液改性的泡沫镍表面,该电极在KOH碱性环境中具备高达260 F g-1的电容。研究成果为钒钛资源高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要点一制备三过渡金属MXene将Ti、V、Cr、Al和C粉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后,在氩气气氛中无压烧结合成得到Ti2V1-yCryAlC2MAX 材料(y = 0.1, 0.25, 0.5),随后采用氢氟酸刻蚀相应的 MAX 相得到不同原子比例的三过渡金属(Ti -V-Cr) MXene。XRD精修表明M位点元素的原子比例对材料纯度有一定的影响。此外,XRD表明M位点元素的增加会导致MXene的层间距增加,对应于(0 0 2)峰向低角度偏移。通过马尔文帕纳科锐影衍射仪上银靶光路进行的对分布函数(PDF)检测,我们进一步发现,原子对分布函数中峰强、峰位以及单双峰的差异表明不同的MXene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但局部结构相似。0.97 Å, 2.13 Å and 3.04 Å处的峰分别代表O-H, Ti-C/O/F 和 Ti-Ti/C-C键。图2. (a) 合成方法示意图。(b) 不同MAX相的XRD。(c) Ti2V0.9Cr0.1AlC2 MAX相的精修图谱。(d) 不同MXene的XRD。(e) 不同MXene的原子对分布函数图。要点二三过渡金属MXene形貌结构表征及PDF测试Ti2V0.9Cr0.1AlC2 MAX相粉末呈现典型的层状堆叠结构。MAX相与氢氟酸反应后,由于Al的溶解及干燥时水分子蒸发膨胀产生的应力,MAX相转换成具有手风琴状的MXene。在球差电镜下显示了 Ti/V/Cr 的三个原子层,证实了 Ti2V0.9Cr0.1AlC2到 Ti2V0.9Cr0.1C2Tx的转化已经实现,三个原子层的厚度为0.63nm。此外,我们使用 ED-XRF 确定了钛、钒和铬的原子比,测试结果接近用于合成 MAX 相粉末和多层 MXene 粉末的 Ti:V:Cr 比例。图3. (a) Ti2V0.9Cr0.1AlC2 MAX相粉末和 (b) Ti2V0.9Cr0.1C2Tx粉末的SEM图。(c) Ti2V0.9Cr0.1AlC2 MAX相的TEM与SAED图。(d) (e) (f) Ti2V0.9Cr0.1C2Tx粉末的球差电镜图。(g) (h) Ti2V0.9Cr0.1AlC2 MAX相粉末和Ti2V0.9Cr0.1C2Tx粉末的元素分布图。由于AC-STEM显示Ti2V0.9Cr0.1C2Tx在三个原子层中呈现Ti/V/Cr固溶体,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一系列模型进一步探究Ti2V0.9Cr0.1C2Tx的原子结构(包括有序排列与固溶体排列)。此外,为了探索 Ti2V0.9Cr0.1C2Tx 的结构,将对分布函数分析与 DFT 计算相结合。采用DFT计算优化构建的结构并计算其吉布斯自由能,将优化后的结构与PDF数据相拟合,以此进一步探究三过渡金属MXene的结构。如图所示,随着结构体积的减小,形成能减小,说明结构趋于稳定。此外,PDF的拟合表明形成能较低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拟合结果,表明它更接近实际结构。加入铬后,Ti2V0.9Cr0.1C2Tx的形成能低于Ti2.5V0.5C2Tx,说明Ti2V0.9Cr0.1C2Tx更加稳定。这从理论上表明可以合成 Ti2V0.9Cr0.1C2Tx。拟合结果表明,Ti2V0.9Cr0.1C2Tx和Ti2.5V0.5C2Tx是具有空间群pseudo-P63/mmc的固溶体结构,Ti/V/Cr原子随机排列。此外,Ti2V0.9Cr0.1C2Tx和Ti2.5V0.5C2Tx的晶体体积分别为608.992Å3和618.899Å3。最后,计算了材料的态密度(DOS),发现Ti2V0.9Cr0.1C2Tx在费米能级附近拥有最大的DOS。这表明Ti2V0.9Cr0.1C2Tx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和更快的电子传输,这与EIS测试的结果一致。图4. (a) Ti2V0.9Cr0.1C2Tx 结构优化图。
  • 日本禁止进口含有多氯联苯的产品
    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G/TBT/N/JPN/325号通报,基于《化学物质控制法》内阁令的第3条,禁止进口含有多氯联苯的下列产品。   1. 润滑油、液压油、粘合剂(源自植物和动物的介质除外)、油灰、砌块或天花板、涂料(水成涂料除外)的填充剂、加热或制冷设备(其热载体是液体)、含有油、纸质电容器的电力变压器、含有油的冷凝器、飞机装置中使用的,用于调换/置换国外生产的这些产品的有机镀层冷凝器或空气调节器(产品与那些调换/置换的产品的规格或类型相同(含有多氯联苯量超过0.005%,并且其容量超过0.051的产品除外))。   2. 润滑油、液压油、粘合剂(源自植物和动物的介质除外)、油灰、砌块或天花板的填充剂,飞机机身或机翼使用的(产品与那些用于调换/置换国外生产的产品的调换/置换产品规格或类型相同(含有多氯联苯量超过0.005%,并且其容量超过0.051的产-size: 10.5pt"   3. 润滑油、液压油、粘合剂(源自植物和动物的介质除外)、油灰、砌块或天花板、涂料(水成涂料除外)的填充剂、加热或制冷设备(其热载体是液体)、含有油、纸质电容器的电力变压器、含有油的冷凝器、飞机或相关设备中使用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镀层冷凝器、空气调节器或电视(产品与那些调换/置换的产品的规格或类型相同(含有多氯联苯量超过0.005%,并且其容量超过0.051的产品除外)。   该通报拟于2010年5月批准,2010年11月生效,通报评议截止日期为2010年4月3日。
  • 盘点|压力测量仪器与技术大全
    压力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参数,如高压容器的压力超过额定值时便是不安全的,必须进行测量和控制。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压力还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生产合成氨时,氮和氢不仅须在一定的压力下合成,而且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压力还可间接得出温度、流量和液位等参数。伴随经济、技术的进步,压力测试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左右,为生产活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使生产和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而压力测量仪表是用来测量气体或液体压力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又称压力表或压力计。压力测量仪表按工作原理分为液柱式、弹性式、负荷式和电测式等类型。类别原理仪器种类液柱式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将检测压力转换成液柱高度进行测量U形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斜管压力汁等弹性式利用各种形式的弹性元件,在被测介质的作用下,使弹性元件受压后产生弹性形变的原理弹簧管压力计、波纹管压力计及膜片式压力计等电测式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及显示电阻式压力计、电容式压力计、压电式压力计和压磁式压力计等负荷式直接按照压力的定义制作。这类压力计误差很小,主要作为基准仪表使用常见的有活塞式压力计、浮球式压力计和钟罩式压力计仪器信息网特盘点各类常见压力检测仪器,以供读者参考。液柱式压力计 液柱式压力计是利用液柱所产生的压力与被测压力平衡,并根据液柱高度来确定被测压力大小的压力计。所用的液体叫封液——水,酒精,水银等. 液柱式压力计结构简单,灵敏度和精确度都高,常用于校正其他类型压力计,应用比较广泛。液柱式压力计按照结构形式可大致分为U形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斜管压力汁等。U形管压力计是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用一定高度的液柱所产生的静压力平衡被测压力的方法来测量正压、差压和负压既真空度的。由于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若无外力破坏几乎可永久使用、读取方便、数据可靠、无需外接电力既无需消耗任何能源。故在工业生产各科研过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广泛用于测量风机和鼓风机的压力、过滤器阻力、风速、炉压、孔压差、气泡水位、液体放大器或液压系统压力等,也可用于燃烧过程中的气比控制和自动阀门控制,以及医疗保健设备中的血压和呼吸压力监测。斜管压力计 在测量微小压差时,由于h值较小,用U形管或单管液柱式压力计测量时的相对误差极大,此时可休用斜管式压力计,斜管式压力计分墙挂式和台式两种。  在许多实验中往往需要同时测量多点的压力,例如压力分布实验。这时就要采用多管式压力计,多管式压力计的工作原理与斜管压力计相同,实际就是多根斜管压力计,由于多管压力计各测压管的内径不可能一样,因此,由毛细现象所造成的各测压管的初读数也不一致,测量前必须读出每根测压管的初读数,并作适当的修正。弹簧管压力计 弹簧管压力计又称波登管压力计。它是一种常见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工程仪表,主要组成部分为一弯成圆弧形的弹簧管,管的横切面为椭圆形,作为测量元件的弹簧管一端固定起来,通过接头与被测介质相连,另一端封闭,为自由端,自由端借连杆与扇形齿轮相连,扇形齿轮又和机心齿轮咬合组成传动放大装置。当被测压的流体引入弹簧管时,弹簧管壁受压力作用而使弹簧管伸张,使自由端移动,其移动距离与压力大小成正比,或者带动指针指示出被测压力数值,适用于对铜合金不起腐蚀作用的气体和液体。波纹管压力计 波纹管压力计的波纹管由金属片折皱成手风琴风箱状,当波纹管轴向受压时,由于伸缩变形产生较大的位移,故一般可在其自由端安装传动机构,带动指针直接读数,从而测量出介质压力。波纹管压力计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机械、电力及食 品行业,直接测量不结晶体,有腐蚀性的气体、液体的压力。波纹管压力计的特点是低压区灵敏度高,常用于低压测量,但迟滞误差大,压力位移线性度差,精度一般只能达到1.5级,常在其管内安装线性度较好的螺旋弹簧。膜片式压力计 膜片压力计适用于测量无爆炸危险、不结晶、不凝固、有较高粘度,但对铜和铜合金无腐蚀作用的液体、气体或蒸汽的压力。 膜片压力计耐腐蚀性能取决于膜片材料。不锈钢耐腐膜片压力计的导压系统和外壳等均为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主要用于化学、石油、纺织工业对气体、液体微小压力的测量,尤其适用于腐蚀性强、粘稠介质(非凝固非结晶)的微小压力测量。 膜片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弹性元件(测量系统上的膜片)变形。在被测介质的压力作用下,迫使膜片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位移,借助连杆组经传动机构的传动并予放大,由固定于齿轮上的指针将被测值在度盘上指示出来。压阻式压力计 压阻式压力计是基于单晶硅的压阻效应而制成。采用单晶硅片为弹性元件,在单晶硅膜片上利用集成电路的工艺,在单晶硅的特定方向扩散一组等值电阻,并将电阻接成桥路,单晶硅片置于腔内。当压力发生变化时,单晶硅产生应变,使直接扩散在上面的应变电阻产生与被测压力成正比的变化,再由桥式电路获相应的电压输出信号。 具体来讲,当力作用于硅晶体时,晶体的晶格产生变形,使载流子从一个能谷向另一个能谷散射,引起载流子的迁移率发生变化,扰动了载流子纵向和横向的平均量,从而使硅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随晶体的取向不同而异,因此硅的压阻效应与晶体的取向有关。硅的压阻效应不同于金属应变计,前者电阻随压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电阻率的变化,后者电阻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几何尺寸的变化,而且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大50~100倍 压阻式压力计是电阻式压力计的一种。采用金属电阻应变片也可制成压力计,测量原理以金属的应变效应为主。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容敏感元件将被测压力转换成与之成一定关系的电量输出的压力计。特点是,输入能量低,高动态响应,自然效应小,环境适应性好。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一般采用圆形金属薄膜或镀金属薄膜作为电容器的一个电极,当薄膜感受压力而变形时,薄膜与固定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量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即可输出与电压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属于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单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和差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是基于压电效应的压力传感器。它的种类和型号繁多,按弹性敏感元件和受力机构的形式可分为膜片式和活塞式两类。膜片式主要由本体、膜片和压电元件组成。压电元件支撑于本体上,由膜片将被测压力传递给压电元件,再由压电元件输出与被测压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 这种传感器的特点是体积小、动态特性好、耐高温等。现代测量技术对传感器的性能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绘制内燃机示功图,在测量中不允许用水冷却,并要求传感器能耐高温和体积小。压电材料最适合于研制这种压力传感器。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选择适合高温条件的石英晶体切割方法。而LiNbO3单晶的居里点高达1210℃,是制造高温传感器的理想压电材料。压磁式压力传感器 压磁式压力传感器是利用铁磁材料的压磁效应制成的,即利用其将压力的变化转化成导磁体的导磁率变化并输出电信号。压磁式的优点很多,如输出功率大、信号强、结构简单、牢固可靠、抗干扰性能好、过载能力强、便于制造、经济实用,可用在给定参数的自动控制电路中,但测量精度一般,频响较低。 所谓压磁效应就是在外力作用下,铁磁材料内部发生应变,产生应力,使各磁畴之间的界限发生移动,从而使磁畴磁化强度矢量转动,因而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由于应力使铁磁材料磁化强度变化的现象,称为压磁效应。 若某一铁磁材料上绕有线圈,在外力的作用下,铁磁材料的导磁率发生变化,则会引起线圈的电感和阻抗变化。当铁磁材料上同时绕有激磁绕组和测量绕组时,导磁率的变化将导致绕组间耦合系数的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势发生变化。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以根据输出的量值来衡量外力的作用。霍尔式压力计 霍尔式压力计是利用霍尔效应制成的压力测量仪器。当被测压力引入后,弹簧管自由端产生位移,从而带动霍尔片移动,改变了施加在霍尔片上的磁感应强度,依据霍尔效应进而转换成霍尔电势的变化,达到了压力一位移一霍尔电势的转换。 霍尔压力计应垂直安装在机械振动尽可能小的场所,且倾斜度小于3°。当介质易结晶或黏度较大时,应加装隔离器。通常情况下,以使用在测量上限值1/2左右为宜,且瞬间超负荷应不大于测量上限的二倍。由于霍尔片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当使用环境温度偏离仪表规定的使用温度时要考虑温度附加误差,采取恒温措施(或温度补偿措施)。此外还应保证直流稳压电源具有恒流特性,以保证电流的恒定。活塞式压力计 活塞式压力计又称为静重式压力计,是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及帕斯卡定律工作的的一种高准确度、高复现性和高可信度的标准压力计量仪器。 流体静力平衡是通过作用在活塞系统的力值与传压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平衡实现的。活塞系统由活塞和缸体(活塞筒)组成,二者形成极好的动密封配合。活塞的面积(有效面积)是已知的,当已知的力值作用在活塞一端时,活塞另一端的传压介质会产生与已知力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与该力相平衡。由此,可以通过作用力值和活塞的有效面积计算得到系统内传压介质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力值通常由砝码的质量乘以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得到。 活塞式压力计也常简称活塞压力计或压力计,也有称之为压力天平,主要用于计量室、实验室以及生产或科学实验环节作为压力基准器使用,也有将活塞式压力计直接应用于高可靠性监测环节对当地其它仪表的表决监测。浮球式压力计 浮球式压力计是以压缩空气或氮气作为压力源,以精密浮球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球体下部的压力作用面积为浮球有效面积的一种气动负荷式压力计。 压缩空气或氮气通过流量调节器进入球体的下部,并通过球体和喷嘴之间的缝隙排入大气。在球体下部形成的压力将球体连同砝码向上托起。当排除气体流量等于来自调节器的流量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球体将浮起一定高度,球体下部的压力作用面积(即浮球的有效面积)也就一定。由于球体下部的压力通过压力稳定器后作为输出压力,因此输出压力将与砝码负荷成比例。钟罩式压力计 钟罩式压力计的作用原理,是直接从压强定义出发,用一台天平对压力在液封受力器上 的垂直作用力F进行测定。这个受力器是一只几何形状有一定要求的钟罩,根据对钟罩几何 尺寸的精密测量和理论分析,求出其受力有效面积S后,待测压强p可由公示p=F/S求出。 因为钟罩式压力计有独特的结构原理,并具有、足够高的精度,这就可以通过与其他基准压力仪器比对,发现未知的系统误差。同时,钟罩式压力计在测量压强差时,其单端静压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直至单端压强为零,即可以测量绝对压强。另外,该仪器还具有操作简单、受外界干扰小等优点。在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今,静态的压力测量方法已获得了较大的优化,成为了各领域中常用的测量体系,并逐渐朝着动态的压力校准趋势发展。由此,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压力计量检测方法的进步展开了深入的探究。简而言之,压力计量检测的未来趋势表现在测试精度等级、测试响应速率、测试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这几个方面的提高。比如,在活塞式仪表测试中融进了智能加码与操作部位激光监测方法,如此不仅提升了检测效率,并且提高了测试的精准性,同时为绝压式仪表与活塞式仪表智能测试体系的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数字式仪表及压力变送器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的量传任务有了精良的全智能压力控制其能够用作量传标准,利用1台控制器配置若干个压力模块能够操作许多量程范围,随意确定测试点的高精度检测任务,而且能够选用气介质来工作,如此防止了采用液体介质在检测压力时引起的诸多问题,大幅度提升了数字式仪器的测试效率与智能化程度。
  • 【新品发布】华盛昌T-32系列口袋式Mini型红外热像仪重磅上市
    近年来,红外热像产业发展迅猛,已是我国科技创新规划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关注领域。自2011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政策鼓励红外热成像产业的发展。01、从只能专用到民用普及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波长0.76μm ~ 1000μm之间,按照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这四种。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在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强度越大。红外热像仪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转换成视频图像呈现,最初主要为军用,用于夜视观察敌情,因技术限制和高昂价格原因,多为军方使用。后来随着技术突破、价格合理化,才逐渐走向民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红外热像仪成为很多生产流程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02、民用领域愈加广泛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电力工业目前是我国民用热像仪应用较多的行业。据有关数据统计,35%的工业火灾由电气引起,每年全球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三千亿美金,使用红外热像仪则可以大大降低损失。热像仪每幅图像包含几万到几十万个点的温度信息,能快速发现隐患,提高供电设备运行过程的可靠性。在其他现代工业领域应用中,红外热像仪则可以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例如检测打印电路板中的瑕疵或焊点,也可用于检查机器设备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运行,从而及时维修和保养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红外热像仪还被广泛用于消防、安防、石油化工、冶金、人体测温、医疗、夜视等行业领域。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变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加之国家出台一系列标准以及政策鼓励红外热成像产业的发展,并对红外热成像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给予高度重视,使得红外热像仪迎来了更为辉煌蓬勃的前景。03、新品T-32系列助力高效维检华盛昌作为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的领先企业,在红外技术领域,已掌握国内外各种热成像探测器的开发技术,具备各类型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关键应用技术开发、热成像机芯模组及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的全自主开发能力和大批量生产能力。其自主研发与生产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暖通制冷、消防、石油化工、冶炼、电子制造、轨道交通、环境治理等专业领域。此次华盛昌新推出T-32/32PRO/33/33PRO系列口袋式Mini型红外热像仪搭载了一款免费的专业分析软件,为运维检修用户提供更为轻巧、敏捷、流畅的全新体验。1、机身小巧,便于携带华盛昌T-32系列口袋式Mini型红外热像仪薄薄一块,大小仅是普通手机的一半,整机重量小于180g,无论是手握、使用还是存放、携带都十分方便。2、大屏显示,搭配AUF技术其虽然大小是普通手机的一半,但配备了口袋热像仪产品中为数不多的2.8英寸液晶显示大屏,同时应用了红外热成像和可见光自动融合(AUF)技术,呈现出的热图像更加清晰准确,方便用户更轻松、更准确地找到问题。3、50Hz快帧率,敏捷捕捉运动物体T-32系列口袋式Mini型红外热像仪采用50Hz高帧频红外图像呈现方式,响应更快,画面更流畅;高精度测量,精度可高达±2°C (±3.6°F) 或±2%,测量更准、检查更高效;320×240高像素和120*90/160*120的高红外分辨率,可更清晰呈现检测画面;高灵敏传感器,可更快、更高效检测和呈现被测物体的热像图。4、高低温双量程,应用领域广泛同时,这款口袋式Mini型红外热像仪具有高低温双量程设置,低温量程为-20℃至150℃(-4℉至302℉),高温量程为0℃至550℃(32℉至1022℉)。可满足更大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应用场景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5、科研级专业分析软件,免费提供另外,T-32系列内置4GB大容量EMMC,可存储6000张图片,此外还可外置SD卡扩容,相比市面上其他的热像仪,其更能满足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其搭载了Thermview Pro专业红外软件,这是一款实验室科研级别的专业分析软件,可用于科研与实验室分析,能对现场拍摄的图片快速进行分析,同时提供录像逐帧分析以及回放分析,可进行点线面和温差模式对被测物体进行全面细致的温度剖析,还能提供可导出的分析报告,方便用户对热成像目标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市面上同等价值品牌的分析软件一年收费近4000元,华盛昌这款强大的Thermview Pro专业红外软件则是免费提供给用户。华盛昌这款T-32系列口袋热像仪集众多优势于一体,在处理电容器老化、电力金具腐蚀、绝缘失效等问题的电气巡检,电机老化或过载,管道壁减薄或增厚,阀门内漏,保温层脱落的过程巡检以及渗漏、空鼓、保温层缺失、建筑气密性等问题的建筑巡检中都能发挥出巨大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暖通制冷、消防、石油化工、冶炼、电子制造、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目前,红外热像仪部分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垄断,国外厂商在中国大陆仅出售热成像仪整机,或者在分辨率、帧频等方面有限制条件的热成像机芯组件。外国的红外探测器可以对中国出口,但实施最终用户许可制度,并且在高端产品严格限制。为更好帮助我国在红外技术领域走得更远、更广,未来,华盛昌将持续加大红外领域的投入,不断创新发展,深入研究红外技术,打造更多红外精品和高端产品,助力中国更快、更好地完成国产化进程。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附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电子〔2022〕1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生产能源、服务能源、应用能源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总称,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以下统称光储端信)等领域。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正加速演进。能源电子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为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从供给侧入手、在制造端发力、以硬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以做优做强产业基础和稳固产业链供应链为根本保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策支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政策机制,加强政策引领。统筹规划、融合发展。优化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协调供需关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光储端信”全链条融合创新,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技术、机制及模式创新。建立国际开放合作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能源电子产业链。安全高效、持续发展。加强安全技术攻关和产品提质增效,健全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促进能源电子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二、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四)加强供需两端统筹协调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系统谋划能源电子全产业链条,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需求的适配性。鼓励以企业为主导,开展面向市场和产业化应用的研发活动,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能源电子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生产、存储、输配和终端应用能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清洁能源与节能降碳增效、绿色能源消费等高效协同。(五)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把促进新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动态平衡的良性产业生态。引导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产品各环节均衡发展,避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促进“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突破,锻造产业长板,补齐基础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六)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在能源电子领域支持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等研发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基础研究,加大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力度。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构建多层次联合创新体系,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形成技术创新攻坚合力。鼓励地方围绕特色或细分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强能源电子创新人才体系建设。三、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七)发展先进高效的光伏产品及技术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跟踪系统等关键部件。加大对关键技术装备、原辅料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安全便捷的户用智能光伏系统,鼓励发展光伏充电宝、穿戴装备、交通工具等移动能源产品。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专栏1 太阳能光伏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晶硅电池。支持开展大尺寸和双面、PERC、PERC+SE、MBB等PERC+高效电池技术的规模化量产。开展TOPCon、HJT、IBC等高效电池及组件的研发与产业化,突破N型电池大规模生产工艺。薄膜电池。统筹开发钙钛矿电池(含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非晶硅/微晶硅/多晶硅薄膜电池、化合物薄膜电池等高效薄膜电池技术。开发BIPV构件、车船用构件、户外用品等产品,拓展应用领域。光伏材料和设备。开发高纯度、低成本多晶硅材料和高性能硅片,提升大尺寸单晶硅拉棒、切片等制备工艺技术,提升电子浆料、光伏背板、光伏玻璃、封装胶膜、电子化学品等关键光伏材料高端产业化能力。支持高效闭环硅料全套产线突破,提升还原炉、单晶炉、PECVD、切片机、丝网印刷机、光电检测设备等水平。智能组件及逆变器。发展具有优化消除阴影遮挡功率损失、失配损失、消除热斑、智能控制关断、智能光照跟踪、实时监测运行等功能的智能光伏组件产品,提升光伏组件轻质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开发新型高效率和高可靠性逆变器,提高光伏电站监控运维水平。系统和运维。研发推广智能管理系统和集成运维技术,提高光伏发电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结合5G、AI、机器视觉、无人机等开展无人智慧化电站运维系统研究,开发光伏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智能AI系统平台等产品。推广应用1500V光伏系统技术。(八)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推广智能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先进集成及制造技术、性能测试和评估技术。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替代材料的开发应用。推广基于优势互补功率型和能量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混合储能系统。支持建立锂电等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台,开展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探索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专栏2 新型储能电池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锂离子电池。支持开发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锂离子电池。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从材料、单体、系统等多维度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进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固态电池和快充电池等研发和应用。锂电材料及装备。保障高性能碳酸锂、氢氧化锂和前驱体材料等供给,提升单晶高镍、磷酸铁锰锂等正极材料性能。提高石墨、锂复合负极等负极材料应用水平。加快电解液用高纯碳酸酯溶剂、高纯六氟磷酸锂溶质等产业化应用。提升高破膜高粘接性功能隔膜的性能。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等高效设备。钠离子电池。聚焦电池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加强硬碳负极材料等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开发高效模块化系统集成技术,加快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液流电池。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环保的全钒、铬铁、锌溴液流电池。突破液流电池能量效率、系统可靠性、全周期使用成本等制约规模化应用的瓶颈。促进质子交换膜、电极材料等关键部件产业化。氢储能/燃料电池。加快高效制氢技术攻关,推进储氢材料、储氢容器和车载储氢系统等研发。加快氢、甲醇、天然气等高效燃料电池研发和推广应用。突破电堆、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材料等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支持制氢、储氢、燃氢等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及应用。超级电容器。加强高性能体系、高电压电解液技术、低成本隔膜及活性炭技术的研发,提高超级电容器在短时高功率输出、调频稳压、能量回收、高可靠性电源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研发新型环保、长寿命、低成本铅炭电池,开发高导电的专用多孔炭材料。推动正负极板栅的塑铅复合化,减少用铅量,提高电池比能量。开发新型空气电池,加强金属负极保护、枝晶抑制、选择性透过膜、电池结构设计等基础研究。鼓励开发规模储能用水系新电池。推动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热等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突破。电池系统集成、检测评价和回收利用。开发安全高效的储能集成系统,针对电芯衰减、不一致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储能系统高效温控技术,提升电池管理系统性能、可用容量及系统可用度。开发电池全自动信息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加强储能电池多维度安全测试技术、热失控安全预警技术和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应用,突破电池安全高效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技术。储能系统智能预警安防。开发基于声、热、力、电、气多物理参数的智能安全预警技术,以及高效、清洁的消防技术。建立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发展基于运行数据驱动和先进人工智能算法的储能系统安全状态动态智能评估技术。四、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九)推动先进产品及技术示范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电动机械工具、电动交通工具及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终端应用,开展能源电子多元化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提供光储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标杆企业。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培育形成一批能源电子产业集群,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特色光储融合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先行先试,提升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和消纳利用水平。加快功率半导体器件等面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力传输、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推广。提高长寿命、高效率的LED技术水平,推动新型半导体照明产品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发展绿色照明、健康照明。(十)支持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加快能源电子技术及产品在工业、通信、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应用。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实现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实现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支撑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强化能源电子技术在常规能源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推动交通、机械工具电动化,加快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研发推广。探索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路径。推进屋顶、墙面光伏系统研发应用,发展户用光储超微电站,推动光伏、储能电池与建筑建材融合应用。推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发电复合开发,鼓励光伏农业新兴商业模式探索,促进农民增收,支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建设。(十一)加大新兴领域应用推广采用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提升能源电子产品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面向“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提升能源保障供给能力,建立分布式光伏集群配套储能系统,促进数据中心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探索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建设,开发快速实时微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和多元用户友好智能供需互动技术,加快适用于智能微电网的光伏产品和储能系统等研发,满足用户个性化用电需求。五、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发展和创新应用(十二)发展面向新能源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加强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适应新能源需求的电力电子、柔性电子、传感物联、智慧能源信息系统及有关的先进计算、工业软件、传输通信、工业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及产品。研究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功率半导体、传感类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基础电子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先进工艺,支持特高压等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电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突破全环境仿真平台、先进算力算法、工业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信息技术相关装备及仪器创新发展。(十三)促进能源电子产业智能制造和运维管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进关键工序数字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及质量管控系统。推动基础材料生产智能升级,提升硅料硅片、储能电池材料和高性能电池等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提升智能设计、智能集成、智能运维水平。发展智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和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控制与维护技术。专栏3 能源电子关键信息技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光电子器件。基于能源电子需求,发展高速光通信芯片、高速高精度光探测器、高速直调和外调制激光器、高速调制器芯片、高功率激光器、光传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高速驱动器和跨阻抗放大器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面向光伏、风电、储能系统、半导体照明等,发展新能源用耐高温、耐高压、低损耗、高可靠IGBT器件及模块,SiC、GaN等先进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先进拓扑结构和封装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关键技术。敏感元件及传感类器件。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集成多维度信息采集能力的高端传感器,新型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突破微型化、智能化的电声器件和图像传感器件。发光二极管。推动高品质、全光谱LED芯片及器件研发,加快提升晶片、银胶、环氧树脂等性能。面向机器视觉、植物生长、紫外消杀等非视觉应用,突破LED生产工艺、高光效黄光LED芯片、新型高效非可见光发光材料等技术,支持新型照明应用。先进计算及系统。加快云计算、量子计算、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应用。支持研究多域电子电气架构,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能源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建立健全能源电子生产运维信息系统。数据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推动建设能源电子产业数据平台,开展平台基础能力、运营服务、产业支撑等运行数据自动化采集,研发平台运行监测及行业运行分析模型,提升数据汇聚、分析、应用能力。六、高度重视产业安全规范和有序发展(十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能源电子领域建立多类型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监测分析数据平台,推动能源电子产业云建设,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探索建立分析评价专业平台,开展产品分析、评价、应用验证等服务。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动建立一批能源电子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支持建立能源电子领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太阳能光伏、储能电池、终端应用以及信息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交易与培训、科技成果评价等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加强专利分析预警。搭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形成创新成果转化与新能源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十五)健全产业标准体系持续开展光伏、锂电等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协同推进智能光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研究制定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及安全标准,加强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标准体系研究。开展能源电子智能制造与运维、管理控制系统等相关标准研制,加强与现行能源电力系统标准衔接,推动建立产品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的安全标准及管理体系。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十六)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加强与有关政策、规划衔接,引导能源电子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应用示范,实施光伏、锂电等规范条件。加强行业统筹管理,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水平。完善检测认证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互认的检测平台和认证体系。规范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加强相关产品质量抽检,提高能源电子产品性能及可靠性。(十七)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坚持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能源电子产业本质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光伏发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建设分布式光伏大数据等管理中心,实现组件故障、事故隐患的可视化高效管理。鼓励储能电站定制安全保险,强化安全设施配置,制定完善专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提高风险处置能力。七、着力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十八)加快国际合作步伐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利用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加强能源电子各领域的交流对话,促进能源电子领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秩序和能源体系,服务应对气候变化和新能源革命大局。在相关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等框架下,推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间的交流互动,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提升能源电子产业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十九)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鼓励企业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机制,加强全球化布局,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国际合作向共同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国际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积极构建全球产业链体系,鼓励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投资、建立研发及产业中心,建设全球营销和服务体系。八、强化组织保障措施(二十)加强产业统筹协调加强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坚持系统思维,建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机制,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和上下联动,共同研究能源电子碳足迹、推进大产业大市场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化全局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央地协调工作力度,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开展能源电子领域“揭榜挂帅”和试点示范,支持举办创新比赛和行业大会,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研究机构等加快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公共服务和支撑作用。(二十一)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中央及地方相关渠道,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能源电子优质企业。研究建立能源电子产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活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匹配度。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二十二)优化完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各类产业基金,为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等设立能源电子领域多元化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社会资本投资新模式。建立健全能源电子产业企业信用体系,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推动完善光伏发电等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储能成本补偿机制,提高新能源投资回报率。(二十三)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能源电子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体系。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加强能源电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加快能源电子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展高素质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深化能源电子领域产教融合,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探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2023年1月3日
  • 朗铎科技受邀参加《DL/T612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新版标准宣贯会议
    2018年7月16日,《DL/T612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新版标准宣贯会议在河南焦作山阳建国饭店隆重举行,100多位来自全国电力企业从事压力容器安全监督工作的领导和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朗铎科技携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新标准,为相关从业者进行新标准的宣贯和解读。 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的检查及过程监控,是确保锅炉压力容器装备安全的重中之重。一旦在压力容器的制造、安装等工作环节中出现材料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则将为后续压力容器的生产运行带来极为不良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由此所造成的财产以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在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以及安装过程当中,使用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可以对其材质和性能进行分析鉴定,能快速、准确地判断锅炉压力容器所用合金成份,可避免因材料选择不当或材料自身性能受限等原因而出现压力容器运行失稳等问题。对于防止锅炉压力容器错用材料,确保锅炉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帮助锅炉压力容器行业客户找到最适用的分析解决方案一直是朗铎科技所追求的方向,朗铎科技也一直致力于在国际最先进的检测手段与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行业发展之间找到最佳的接口。朗铎科技将继续为广大用户提供高精尖的设备及完善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