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进口近红外式仪

仪器信息网进口近红外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进口近红外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进口近红外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进口近红外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进口近红外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进口近红外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进口近红外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进口近红外式仪相关的论坛

  • 进口近红外光谱仪在国内的通用性

    请教各位专家,进口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基本都自带模型,如布鲁克、福斯、波通等公司,不知道它们所带的模型(农产品)在国内的通用性如何?

  • 【讨论】重庆首创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检验农药含量

    水库的水质是否超标?蔬菜基地所用农药是什么成分?这些检测已不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现场马上就能完成。昨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属国内首创的便携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由重庆大学微系统中心研制成功。 据介绍,目前食品卫生安全、环境有毒气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领域的检测,主要是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系统,运用红外光谱法对有机物质进行分析检测。传统的光谱仪体重达1吨多,需要专人从现场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几天后得出结果,相对滞后的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 由于便携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关键技术被德国等国家掌握,我国使用的类似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成本昂贵,每台需要20万元左右。微系统中心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去年起,重庆大学开始着手研制便携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突破了设备的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该仪器只有普通公文包大小,却能完全实现目前大型红外光谱设备的核心功能,丝毫不影响检测结果,只需要2万多元,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目前重庆大学正在着手二期产品的开发,预计在年内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合作,着力将该成果全面推向产业化

  •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选择

    我们是做猪饲料的企业,现在我在负责我们化验室,我们最近想购置一台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可是我之前没接触过NIR,希望大家在仪器仪器类型及品牌选择这块帮忙,我们的预算大致在40-60万之间。1.侧重国外进口的仪器,不知道foss,buruker、perten、Thermo等(我就听说过这几个厂家,大家有更好的建议一定要补充)该如何选择。2.个人疑问:还有就是像我们这样的饲料厂上近红外的实际意义大不大?能达到什么样的经济效益?故重金悬赏发帖,请大家鼎力相助。

  • 【讨论】谁有或见过这个《近红外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

    五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出的,卖近4000块钱想看看都些啥内容第一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概述第一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定义第二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概述第二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技术发展趋势第三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国内市场综述第一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状况分析及预测第二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量分析及预测第三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需求量分析及预测第四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第五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价格分析第六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进出口状况分析第四章 国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生产厂家介绍第五章 国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拟建及在建项目第六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经销商第七章 国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分析第一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国外市场概述第二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亚洲市场分析第三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欧盟市场分析第四节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北美自由贸易区市场分析第八章 国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生产商进口商概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调研报告图表目录1)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生产商列表2)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能表(图)3)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能产量表(图)4)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能预测表(图)5)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国内消费结构及预测表(图)6)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国内消费预测表(图)7)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能产量与消费对比表(图)8)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价格走势表(图)9)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进出口统计表(图)10)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进口统计表(图)11)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进口统计表(图) (分国家统计)12)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出口统计表(图)13)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出口统计表(图) (分国家统计)14) 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进出口比较表(图)15) 国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能产量与消费对比表(图)16) 国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生产商进口商表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最新外刊的直接翻译和实地考察。《[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调研报告》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产能、产量、消费、价格、进出口等数据为依据,结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最新工艺和技术发展方向,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品的市场现状,后市发展预测及市场竞争及经销渠道进行了综合性分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报告多图表,数据整理条理分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报告采用标准项目调研目录,以技术、市场和客户为报告的重点内容,服务厂商和投资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调研报告》采用的标准调研目录为原在欧执业的成功总结。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市场调研报告》清楚而详细,使用大量的表格和图解来表现市场数据,为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我们的客户将我们的研究用于长期战略投资决策,特别是各大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使用我们的报告向董事会提供建议。每篇报告包括该行业的一个战略性产品。内容包括市场条件,主要生产商经销商分析,技术情况,市场趋势,可靠的五年市场预测及投资该产品的风险分析。报告清楚而详细,使用大量的表格和图解来表现市场数据,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我们的分析,您可以时刻掌握进出口渠道、价格和市场动态等。为更加合理的控制成本和扩大利润提供决策和建议性参考。

  • 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简介

    [url=http://www.f-lab.cn/vivo-imaging/imaging-head-rc2.html][b]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b][/url]专业是实验室[b]近红外荧光成像[/b]而设计的[b]近红外荧光成像仪[/b],非常方便[b]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b]应用。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参数Full FLARE(4)独立的视频流重量只有2磅只有10x3in大小易于抓握的人体工学设计光学定制:大的工作距离为9到15″″可变视场从2.8平方厘米到20厘米对角线完美的Full FLARE通道焦点分辨率为35 µ m所有的FLARE光子控制单元(PCUs)带锁的母榫,可快速稳定地连接到支架上。集成、防水10′光电脐带可选的VESA安装,可自己动手安装可选的sterile drapes[img=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http://www.f-lab.cn/Upload/Flare-imaging-RC2.jpg[/img]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url]http://www.f-lab.cn/vivo-imaging/imaging-head-rc2.html[/url][b][/b]

  • 【讨论】粉丝食品行业使用便携式近红外的潜在优势

    最近到烟台出差,跟随加拿大豆类作物协会的一个代表团,参观访问位于招远的多家龙口粉丝生产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龙口粉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在龙口港出口而得名,其实主要在招远附近生产。过去龙口粉丝主要通过绿豆淀粉生产,现在主要通过豌豆淀粉生产。所用豌豆不仅有国产豌豆,也有大量进口的加拿大黄豌豆和绿豌豆。生产工艺也从传统的盆盆灌灌,发展到现代化的自动不锈钢和机械生产。但传统工艺的原理仍在使用,生产过程还有很多环节需要老师傅的个人经验。在原料选择、泡豆、淀粉纯度、蛋白质量、粉渣淀粉跑漏、成品粉丝质量监控以及制粉过程质量中人为影响太大,如何通过近红外设备尤其是在线和便携式近红外设备监控这些过程,对于企业的质量控制、产品稳定性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对于监管部门来讲,有这样的设备,对于检测产品中淀粉的种类、比例、质量以及违禁物质的添加控制都有现实意义。

  •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

    介绍了常用近红外光谱仪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技术特点,详细分析了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特点、技术路线与系统架构,MEMS-FPI光谱芯片技术方案,微型化传感器技术方案,以及MEMS-FPI光谱芯片、微型化传感器、便携式光谱仪

  • 近红外峰会后的探讨

    近红外峰会后的探讨

    [align=center]近红外峰会,大家高高兴兴畅议,共同促进我国近红外的发展!![/align][align=center]于此同日,有人反映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发现一文,是政府招标公告,里面近红外产品赫然在目,技术指标限定更是不敢恭维,从业几十年闻所未闻,可能孤陋寡闻了,亦可见近红外推广之路的任重道远。想采购进口仪器本不是什么错误,指标严格也无话可说,但文字上要看的过去,指标提法要准确,至少是对那些评标专家的尊重。这种情况是否学会应该出面提醒一下,可否让国产仪器制造商看得过去,不要总让他们有被侮辱的感觉。顺便发一个国内知名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指标,以便大家比较何为正确提法。[/align][align=center][img=,690,122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301028102634_7944_3389662_3.jpg!w690x1227.jpg[/img][/align]

  • 【讨论】实验室应用近红外光谱仪大PK

    现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产品和厂商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使大家了解各个品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建议在论坛里进行实验室、便携式、在线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大PK,欢迎各用户及厂家将自己所了解的东东贴出来,在下先抛砖引玉吧[em09510]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河南科技大学 刘建学我与近红外结缘,起于1996年,算起来也算是近红外战线的一名“老兵”了,不过只是“老兵油子”而已,袁洪福理事长、韩东海副理事长那才是将军呢。回想起近红外工作的岁月,有喜悦,也有郁闷;有振奋,也有彷徨。最初的时段,主要困难是可参阅的资料太少,而我的经历也同韩老师一样——机械出身,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但最大的困难是计算机,内存小,运算速度慢,对于光谱庞大的数据运算不能满足,而且没有现成的软件可用,只好自己编程,有时为了编译过程通不过,可能耗费半天、一天甚至两天,到最后可能只是因为一个符号的错误。每当问题得到解决时,真有一股振臂而呼的冲动,同时又会自恋一番:“我真伟大!”为了提高运算速度,我将一个数组一个数组的运算,算完一个存入硬盘,给一个地址,使得计算机“咯咯吱、咯咯吱”(硬盘的读存声音)的反复存取,哎,可怜我那计算机……从286换到386,一个模型的一次优化计算也仅仅是从56小时减到42小时!正所谓“无知者无畏”,随着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深入了解,既然这项技术属于二次检测技术,既然“特定物质对近红外光有特异吸收”,那么我想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是否能被近红外信息光所反映?于是我检测了大米胶稠度这个物理指标,其结果使我非常吃惊,与国标方法相当一致,这也更加使我相信,近红外信息反映了物质的综合特性。但如果你问我到底是什么组分产生这个结果,我没有再深入研究,真回答不上来。大概是因为大米中的支链淀粉起了主要作用,当然也不排除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的综合作用。基于这次试验,再后来我又试着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微生物的检测,主要是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以及同类菌之间的鉴别,效果也较好。使我对此发生兴趣的原因,是早些年给奶制品企业建立的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菌落数的预测模型。很多企业要靠收购奶农的牛奶来维持持续生产,在原料奶的收购中要进行等级划分,其中的生物学指标是菌落数和大肠杆菌数,用常规方法奶农要等一周后才能领到原料奶钱。如果近红外方法可以,那应该是最理想的方法了。于是通过现场样品采集,包含所有供奶单位和个人的所有存栏的样品,建立了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的数学模型,其结果满足生产需要,为企业结省了大量资金,也减少了不少可能的麻烦。现时企业使用的进口设备菌落总数测定仪在当时还没有。其实根据企业标准,50万cfu/ml以下为一级,50~100万cfu/ml为二级,100~200万cfu/ml为三级,200~500万cfu/ml为四级,500万cfu/ml以上为五级,我只是进行了分级而已。这篇文章在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有收录。可能大家会有疑问,大肠杆菌能测吗?我也有相同疑问,因为牛奶本身是复杂成分的集合体,大肠杆菌本身组分在牛奶中也同样存在,为何能够区分?这也是我近年来基本没有间断探索的问题,到底是菌中哪些物质对近红外光有特异吸收,我从细胞壁的组成、细胞质的组成成分中进行筛选,但其中困难还是很大的,也产生过退缩情绪,最可惜的是几次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却没有得到资助。目前进行的工作除继续对致病菌近红外敏感组分的筛选外,还在进行白酒原酒的分级方法研究,其骨架成分的研究很快完成,期望能开发出便携或在线分级仪器,以后再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愿我们的事业更加红火。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我与近红外的故事燕京啤酒技术中心 周青梅仔细拜读了各位老师讲述的近红外故事,在佩服学习之余也有些动笔的冲动。相对于各位专家,我对近红外技术研究不值一提,但对近红外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啤酒行业的应用时时刻刻想去关注。对近红外的了解,从1997年进入检测行业就有听说,实验室的前辈们反映的情况是近红外检测只是快速但不够准确,不适合实验室的仲裁检测。但其快速环保的检测手段还是让我时刻关注其应用情况,希望自己的实验室也能有这样的仪器。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检测频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检测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啤酒的原辅料属于农产品,产品质量经常是参差不起,需要加大检测的频次才能更好的评价产品质量。特别是2007年,啤酒生产的原料大麦,由于进口大麦产量的减少,价格不断飘升,啤酒企业纷纷把眼光转向国产大麦,由于我国是各家各户的种植方式,每家的品质都会有所区别,必须进行大批量的快速检测来对大麦进行筛选分类才能满足工艺要求,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成了当务之急,此时实验室人员又把目光聚焦在了近红外上,不同的仪器厂家都表示能解决我们的检测难题,但由于以前购买近红外仪的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关于近红外在啤酒行业的应用及相关文献少造成各部门对近红外仪实际应用的担心,又加上仪器的价格高等原因,所以采购仪器在进行审批时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FOSS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台试用仪器,通过与FOSS公司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对近红外分析法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通过大量数据得出了近红外光谱法和国家标准方法的检测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且精确度高于国标方法。消除了各部门对检测准确性的怀疑,很快就购买了第一台近红外分析仪,对啤酒原料大麦进行快速检测。高效准确的检测结果让我们对近红外分析仪的应用有了信心,在工作之余也进行相关的探索,建立了一些适合啤酒原料(如大米、麦芽等)的分析模型,解决了因检测速度慢而影响采购进度和生产工艺调整的难题,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2013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燕泽程、刘慧颖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到燕京进行调研活动,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近红外的应用情况。2015年褚小立老师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微信群,有幸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群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更坚信近红外在啤酒行业的应用前景,于2015年公司再次购买了两台近红外分析仪,在应用的同时也进行相关的研究。有了近红外在石油、制药、饲料和烟草等行业的应用先例,有了行业协会建立的良好平台,有了各行业专家的先进经验,许多先进的理论研究一定能很快进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啤酒检测行业的作用。

  • 近红外光谱使用调查(参与有奖)

    近红外光谱近两年来非常热门,但是,同样的进口仪器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并且近红外光谱由于建模等原因,应用推广具有一定难度。那么,近红外光谱仪器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吼吼,大家都来晒晒自己使用的仪器吧~请各位版友按照要求回帖,如下:仪器厂商:【必填】仪器型号:【必填】仪器价格:【必填】(大致价格即可,不必精确)购买时间:【必填】(只添年份即可)工作地区:【必填】(填写省份即可)常测样品或版友所处行业:【必填】台数:【必填】(看看大家屋里有几台)使用心得:【可选】(呵呵,其实主要就是求教一下样品的处理心得~~) 请各位版友积极参与哟

  • 【分享】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

    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鱼粉是目前最为理想的饲料蛋白源。随着饲料产量的逐年增长,我国每年从俄罗斯、美国、新西兰、秘鲁、智利等国进口大量鱼粉。按照鱼粉的生产原料划分,可分红鱼粉和白鱼粉,二者由于用途不同,造成价格、关税相差较大,但从外观和品质指标(蛋白、脂肪、灰分)都不能明显区分二者。本文的工作就是以鱼粉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图作为分析的对象,采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鱼粉进行快速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此法可为鉴别红、白鱼粉提供一种可靠、简便的手段,盲样检测的准确率超过98%。[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9047]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url]

  • 【讨论】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大PK

    便携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厂家或用户是否可将自己的或者了解的产品贴上来以供大家学习?同时对各产品技术及应用等有质疑的版友也欢迎发帖探讨。 当然要先征求斑竹的同意,以免有广告之嫌啰。 若是可行,还想开一个在线应用的相关讨论帖呢[em09503]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六年近红外之路------从一台近红外到多台近红外的成长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六年近红外之路------从一台近红外到多台近红外的成长四川特驱投资有限集团 陈平近红外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应该说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所以外资企业的近红外应用较早,并且是以规模化的应用模式快速复制和扩张。而国内饲料近红外的大规模应用,大部分是最近十年间的事情。我很有幸当年毕业后正好碰见这个时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集团近红外应用和推广联系在了一起,作为近红外项目负责人组建了目前的近红外定标项目中心,经历见证了近红外在我们集团的应用发展过程。我于2010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动物营养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不缺工作岗位,同学们除了继续深造,大部分选择配方师或饲料研发岗位从事技术工作,唯独我是例外。当时对实验室情有独钟,第一个工作项目是用ELISA方法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分析,并且在集团开展培训推广该技术。因为读书期间有一年半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这个检测简直是小菜一碟,工作之余可以兼职看看近红外。这台近红外比我早一年到实验室,此时已经有常规的成品和大宗原料模型,用于和总部最近的全价料工厂的检验。用肖雪博士的“要不试试近红外?”的想法,联系到自己的日常检测工作,我立马就想用它建立一个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预测模型!虽然对近红外操作都还是一头雾水,可是说干就干,看着软件说明书,请教了一下同事操作方法,还查阅到了相关的所有文献,只有老外发表过类似的文章,有可行性,这在国内检测都还是空白呢!要是建成了可以节约多少检测成本呢,感觉读书时候的钻研劲儿又上来了,把波长间隔设到4cm-1,样品取3次平均,还想把颗粒和粉碎模型一起做,检测,粉碎,扫描,100多个样品,天天从早干到晚,然后数据分析,光谱处理,波段选择,参照老外,也自己用软件优化,结果------不了了之。现在看来,有些笑话,也感叹那时候真的很年轻。近红外说起来很简单,因为有商业配套软件,简单到我们可以把计算过程当成是黑匣子,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模型,R2要接近1,RMSECV要最小。中间却缺少了很多环节,对数据的综合解读能力也基本处于外行状态。殊不知,近红外技术是一门多学科技术,涉及到到知识面太广了,光谱学,化学计量学,统计学,还有所要检测项目相关的行业知识。我喜欢把近红外工作比喻为下棋,因为一招错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一旦一个环节错了,最终出来的数据都可能会不尽人意。很多人对近红外都能说出十之八九,可是往往那不足的一二就成了水桶原理的短板,所以即使很多人都可以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专业的建议,没关系,一一接受,但是去伪存真,扩充知识面,在建模之初做好打算比后期补救的意义会大很多。半年过去,检测工作没再继续,之前从事近红外管理的同事辞职了,我开始接手专职近红外工作。我也开始脚踏实地地把应用重心转到常量分析上,对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做了大量优化工作,在此过程中对软件操作维护已经非常熟悉了。鉴于第一台近红外在公司的“良好”应用(至少替代了很多手工分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总监决定在集团大规模推广近红外了。当我产假休完已经2011年底,新来的5台近红外很快摆在了我面前,等待验收调试。报警,斜率,截距,样品,数据,这些词天天在我的头脑里打转,下班都挥之不去。因为我们选择的其中一款仪器在全球都大概算是首发了,应用经验都有些缺乏,可能还有些信心太足。我们就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调试了近两个月,还是没有达到我们先前使用的单台近红外的预期结果,但是抵不住分公司的压力,还是把仪器下发到各个分公司,反馈回来的情况是------其中一个品管经理给我们总监投诉花几十万买回来一个废物。那一刻真的很崩溃。如果说前期单台近红外自己还能简单地玩一玩,现在是真心HOLD不住了。庆幸的是领导并没有批评我,还组建了四人的近红外项目组团队协助我进行湿化学分析,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厂家技术团队尽可能给予了我技术支持。虽然顶着压力,当时还是想,我就不信近红外做不出来,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也正是因为碰到的问题太多,促进我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进行更多的反复论证,这些问题就像是滋养我快速成长的雨露一样,带动了我很多的思考。大概过了半年时间,一直以来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雨过天晴,问题逐渐解决一些了,网络化应用的优点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管理的二十多台近红外,除了安装的时候亲自下分公司验收培训,再也没有太多的机会能下分公司了。现在的近红外已经成为我们分公司缺一不可的工具。去年,褚小立博士把我们近红外工作者们都拉入微信群,让我第一次有机会见识到了如此多的不同的专业背景专家,并且参加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年会见到了真人,听着他们的故事,执着和坚守是大家共同的特点,作为一个近红外迷,不是近红外专业出身,但是能够成为其中一分子被接纳,竟然毫无违和感,我很感谢这个群体对一个非学术界晚辈后生的包容。回顾这六年来的近红外工作,感慨万千,我也一直在探索论证中成长,真正无怨无悔。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矢志不移、痴心不改” 我的近红外工作经历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矢志不移、痴心不改” 我的近红外工作经历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矢志不移、痴心不改”——我的近红外工作经历赛默飞世尔科技 周学秋我从事近红外方面的工作是从1994年就读我的恩师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的研究生开始至今有20多年了,之所以用“矢志不移、痴心不改”为题目,是因为我对近红外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中有很多道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理解,遇到了很多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是从郁闷走向快乐,这20多年里就是一直这样“玩”过来的。在布鲁克光谱工作了14年2月23天,在赛默飞已经工作了3年7个月了。作为农业院校园艺系果树专业本科生的我1990年毕业后从事了4年的大学师资管理工作,期间始终没有放弃继续读研的想法,由于本人对数理方面的兴趣比较高,非常向往中国农大的生物物理专业,仅凭自己学过一些浅薄的数、理、化和生物学基本知识就报考了严衍禄老师1994年的研究生,当时考试科目中对我困难最大的是计算机编程,90年代初我工作环境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而且大学期间总共上了10个学时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课,学习编程只能自己在纸上写程序,几乎找不到计算机调试程序,经过艰苦的准备,94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中国农大,成为严衍禄老师的研究生。严衍禄老师非常了解我在大学期间的知识结构,刚入学时严老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第一学期包括必修的学位课在内,严老师建议我选修计算机、近代物理、多元统计、信息信号处理等共7们课程,第一学期简直就是在恶补自己的知识缺陷,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近红外光谱信息、信号的特征原理,化学计量学,光谱信息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编程等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知识对我后续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我的硕士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是用软件技术提取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弱信息研究,以天然农产品为样品,蛋白质含量为目标,采用在现在看来非常经典的逐步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算法结合导数处理、平滑滤波、傅里叶滤波和小波滤波等光谱预处理手段,探究三种回归算法对近红外光谱高频噪音和低频噪音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不同滤波算法的滤波效果和信号失真的程度,研究过程得到了严衍禄老师的精准指导,我的副导师金仲辉教授是物理学教授,讲授的近代物理使我对分子振动光谱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我的论文研究工作也得到教研室年轻老师闵顺耕、吉海燕、师姐劳彩莲、师妹赵龙莲的大力帮助。1997年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同时得到了布鲁克光谱仪器中国分公司的Offer。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81647_612485_2648817_3.jpg初出茅庐:我的老东家布鲁克当年招聘我入职是要在中国开展近红外方面的业务,说实在的,我从86年读大学到97年研究生毕业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近红外方面也只学了一点基本知识,真正实际应用经验非常少,商务上没有销售经验,那里会做生意啊,而且当年布鲁克的近红外仪器在中国一台都没卖过。当时的感觉真的是“压力山大”!非常幸运的是布鲁克北京团队四名成员中前期入职的李胜、王霆两位同事在商务上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指导,硬件技术上经常向杨华然请教;应用上有困难经常回中国农大向严老师寻求帮助,半年时间里为对近红外感兴趣的客户做了大量的验证实验,期间有幸认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张建平博士,我们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经过半年的努力,布鲁克的近红外在1997年12月26日终于开张了,第一个用户就是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我做近红外的时间有点长,事件有些多,我的近红外工作经历就从我做过的行业事件讲起吧。烟草行业是我做成的第一个近红外行业,张建平博士从95年从加拿大回国后,受到加拿大近红外成功应用的影响找到严衍禄老师合作,那时我接近毕业,就参与到项目研究中,在分析实验室参考方法分析数据时发现数据存在误差大的问题,讨论后改进的数据对模型准确度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98年布鲁克的第一台近红外安装后,上烟集团、中国农大和布鲁克三方共同合作,建立了一套烟草近红外分析方法,2000年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二等奖,2001年进入实时推广阶段,2年时间购买了5台近红外,由于2003年布鲁克采取上海办事处和北京办事处分治各自区域,上海办没有近红外技术人员,服务不到位,至2004年上海烟草集团停止与布鲁克合作,对于当时的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2003年开始,我开始在我管辖的区域烟草大产区:云、贵、川、渝、湖南、河南、山东、北京等主要省份展开技术和市场活动,实验室用近红外仪器在现在的云南中烟、云南烟草院、湖南中烟、河南中烟、川渝中烟、山东中烟、北京卷烟厂等单位迅速展开应用和市场。2004年得到当时红塔技术中心原料室王毅主任的支持,布鲁克在线近红外仪器MATRIX-E在烟草打叶复烤线上进行试验尝试,现场考察仪器安装测试点,现场的物料高低不平、流量不均、烤机出口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81648_612486_2648817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81648_612487_2648817_3.jpg 烟草制丝线仪器安装 打叶复烤线仪器安装温度高、水蒸气大等都会给测试造成不确定性,确认测试点安装位置和取样方法,经过近半年的尝试,得到成功应用。2005年进入推广阶段又遇到数据交换传输偶尔中断的问题,经过布鲁克维修经理杨华然和红塔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解决了通讯不畅的问题。红塔集团烟草近红外的成功应用给布鲁克在线近红外带来了新的市场增长,先后在国内多个复烤厂和卷烟厂安装了35台在线近红外光谱仪MATRIX-E,遗憾的是这款性能优良的仪器由于除中国以外的市场销量不好,2011年之前就停产了。在解决了烟草分析应用之后,我又与部分用户开展了卷烟辅料的分析应用:如盘纸、烟盒油墨、丝素、香精香料的分析,部分应用已经实用化。药品检测行业是我近红外经历过程中最大的一个近红外应用市场,第一次接触药品分析的老师是中国药科大学相秉仁教授,那是1997年BCEIA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相秉仁教授是我国计算药学前辈,本次会议结束后,我将参会的近红外仪器给相秉仁老师使用了一个月,相老师指导学生发表了3篇近红外方面的文章。1998年与第二军医大药学院吴玉田教授交流,吴老师购买近红外仪器在药物方面指导了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工作。2001年浙江大学程翼宇教授的博士生王南林采用布鲁克的近红外做了三七提取液总皂甙的定量分析,三位教授的研究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药企方面: 1998年我在无锡华瑞制药公司成功鉴定了20中氨基酸静脉注射液原料,实现了非接触、非污染的现场药物原料检测,2002年无锡阿斯利康近红外快速分析,以及后续的大连辉瑞、天津GSK和中美史克等等众多药厂的现场建模和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连辉瑞,采用近红外定性判别分析将阿奇霉素不同厂家晶型不同的原料进行成功鉴定,我在现场与同事吴严巍(现在安捷伦公司)用三天时间建立了几十种原料的数据判别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辉瑞的QC经理拿来2个原料,不让我们看标签,我们近红外测试结果与标签标示阿奇霉素的厂家完全一致。做药企的经历太多,不能一一枚举了,讲讲药检的故事吧。2001年底与中国药品食品检定院胡昌勤老师交流近红外技术的过程使我受益匪浅,胡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对我国近红外在药品检测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胡昌勤老师问我近红外在药物检测行业能做什么检测?我回答说能够无损、快速鉴定原敷料,混合过程均匀度分析,产品检测等常规应用,胡老师猛然问“是否能检测假药?”,说实在的我没有做过,原理上可能行,胡老师当即给我一些真药和假药让我拿回实验室做,鉴定结果准确无误;后来胡老师还将傅里叶拉曼、红外显微镜、气-红联用、中红外微生物鉴定等主要功能全部配齐,这也是胡昌勤老师在后来10多年的采用多种手段解决假药甄别方面的重要工具。这也是布鲁克光谱进入国家药检职能部门的第一台近红外、红外设备,为布鲁克公司光谱仪器在药检系统发挥作用开启了新的篇章。药检近红外检测系统前期研究过程中,布鲁克专门组成了一个团队,那时我的同事刘旭和我每周都要多次到中检院参与项目前期样品光谱稳定性测试、仪器验证、软件构建、模型传递、建模培训等等一系列工作,王茜博士负责协调与美国的沟通,李胜负责国内总协调,杨华然协调售后维修、安装保障。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为中检院药品检测车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虽然当时团队成员都离开了布鲁克光谱公司,但这种协作精神对我们团队成员的每个人都是永远的精神财富。农业、食品、饲料行业原是我的老本行,身为农业院校出身的我,在97年到03年之间在农业方面入手比较早,在全国很多农业大学、国家农科院及省、市农科院做了很多工作,2001年和2003年农业部种子改良中心项目招标的27台近红外仪器,我和我的同事拿到了20台。常规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近红外应用与推广,我一直在路上……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近红外应用与推广,我一直在路上……FOSS公司 罗海峰2004年,我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来到了FOSS公司,由于自己以前的专业是生物相关专业,所以当时的我对近红外绝对是个十足的菜鸟,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学起,于是,我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阅读了有关光谱学和近红外的相关书籍和文献,同时熟悉了公司产品的特点和软件使用方法,当时自己感觉,原来近红外就这么回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呀?现在想起来, 当时的自己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真正体会到近红外的内涵和真谛.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自信满满的心情,踏上人生第一次的近红外服务的路程, 当时公司安排我去山东去做近红外分析仪的安装工作,记得那是一个油脂企业客户,在安装现场,我尽力把自己现学的对近红外的理解灌输给客户,整个培训花了我3天时间,从近红外的原理和机器的特点,定标软件的应用,我讲得力求面面俱到. 培训结束后,自我感觉特别良好, 感觉自己工作非常完美,客户肯定十分满意. 但最后的一个细节让我终生难忘, 培训结束时,客户问我有关实验室的手工测定误差和近红外设备的关系时,我完全没有思路,当时真是尴尬不已.现在想起来,其实对于近红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来说,不能单了解近红外本身,还可能更需要了解围绕近红外技术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同行业对近红外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行业样品化学分析方法的区别, 这些参比方法本身的误差水平直接决定着后期客户使用近红外的实际效果.要让客户真正使用好近红外设备,作为近红外的应用人员,有理由和客户一起,从不同的方面对近红外技术进行探讨,只有大家通力协作,才能让近红外设备发挥它的功效. 所以,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一直秉承一个理念,近红外不单是仪器本身,作为仪器生产厂商,我们不仅需要提供给客户稳定可靠的仪器,还需要提供可以供用户使用的数据库模型,同时,我们还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告诉客户实验室自己的手工分析在近红外分析中如何重要,并且帮助他们在实验室手工分析方面加以提高,作为厂商,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不同化验室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交流不止是近红外设备本身,更重要的是不同实验室之间在手工分析上的相互切磋与提高. 10多年来,在近红外的服务过程中,我一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服务和支持了饲料,油脂,乳制品以及白酒等行业的上百家客户, 在与他们长期的接触中,我从这些企业近红外使用者身上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了解了客户对于近红外应用的实际需求, 比如集团企业在使用近红外过程中,如何作到运营简单,管理高效,是我的客户提供了把近红外网络化管理的思路,于是, FOSS推出了RINA和Mosaic的网络化管理软件,事实证明,这种网络化管理思路目前在近红外的使用和推广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让集团企业的近红外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许多客户的认可. 近几年来,我多次参加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结识了许多近红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同行,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汲取了许多新鲜的思路. 比如新的建模算法, 新的应用附件,新的数据处理模式等等. 自己觉得,随着这些新思路,新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 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我愿意和各位近红外人士一起, 为大家共同的近红外事业增砖添瓦.目前,在FOSS,借助于在近红外应用上的一点点经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寻找近红外应用推广的新领域, 由于近红外是一种应用技术,需要现成的数据库支持, 客户才有投资近红外的动力,这就使得新领域近红外的应用推广变得相当艰辛.于是,自己脑海里闪出一个新念头,拿出当年攻读博士学位的劲头,再花几年时间,在近红外新领域应用上做大量的样本积累工作,力求以后在新的领域把近红外技术推广到目前成熟领域的高度. 在近红外新领域应用上,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近红外虽不是我的专业,但已经成为我的职业,我必将全部精力致力于在实际应用中推广近红外技术,为近红外技术的广阔前景贡献自己的力量.

  • 【原创大赛】我们与近红外光谱仪打了几十年交道

    [align=center][b]我们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打了几十年交道[/b][/align][align=center][b] 陈星旦 长春光机所[/b][/align] 长春光机所建所之初(1952年),就确定了光谱仪的研究方向。至1958年完成中型和大型摄谱仪研制后,王大珩先生提出光谱仪器自动化,要我去北京请教自动化所杨嘉墀先生。杨先生建议研制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此项目的牵引下,光机所开辟了一些新的技术领域。1963年红外光谱仪通过鉴定,1964年获国家科委、计委、经委联合颁发的工业新产品一等奖。此后,长春光机所相继开展了多类光谱仪器的研制。 1980年代初,成立光谱仪器研究室。当时,近红外分析技术引起国内许多行业的重视,大量购进国外仪器。注意到这种情况,研究室开始招收研究生。在中国农科院吴秀琴女士的协助指导下,最早由研究生设计研制的实验装置,分析烟草的糖、油菜籽的油及小麦的蛋白质,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0.88,0.86。1989年,商业部按“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研制”的要求,和我们签订研制两台仪器的协议,1991年在长春验收,用48份小麦粉,56份面粉,30份油菜籽预测,标准差均小于0.2%。 1990年代期间,由四川省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出面组织,我们合作承担完成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饲料生产近红外快速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研制的仪器,得到粮食及饲料部门的认可。 本世纪初的十多年,我们先后招收了十多位博士生及博士后,他们对茶叶、燃煤、人参、红枣及土壤等某些参数进行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并研制了相关仪器,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也开展了近红外无创伤血液成分检测等前沿性科研工作。 总之,几十年来,我们承担过多项国家及地方的近红外项目。这些项目的本意是要制造产品在社会应用,但最后都是研制一两台通过鉴定就结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相关部门没有持续支持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结题后就各奔东西了。也许当时的领导们不知道,从研制一两台样机到做成产品,是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另外,也曾有一些企业家和我们商谈过合作。一开始,他们认识到近红外的市场潜力很大,愿意出资;但一知道投资不能短期内收回并赚钱,就退却了。 2004年,我应聘去广州暨南大学工作(双聘),在那里建立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实验室,培养了近十名硕士、博士生。2013年,与广州市签订院士工作站协议。2014年注册成立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为主要方向的公司,聘用了几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骨干,开启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研产结合的发展之路。2016年这个公司生产的仪器已经销售到多家饲料厂。在广东省的提倡和支持下,公司还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保障产品研发,支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在产业化道路上开疆拓土。看来,我们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打的几十年交道,要开花结果了。 科研如同艺术创造,科研成果就是一种作品,比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应用,也能获得自我欣赏或满足,这是我搞科研的兴趣所在。回顾我从事科研六十多年,经历了几起几落,在其它领域也有一些成果获得了认可。近红外应该是我科研事业的最后一部作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国产近红外仪器遍地开花,走向国际。近年国内形势利好,国产仪器上升趋势已成。近红外同仁应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加速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化进程,谱写出国产仪器的新篇章。

  • 我们饲料企业,最近要买近红外,大家能给点建议吗

    我想问下近红外能测那些指标?还是有如果是测粗蛋白,假如说 想测豆粕,国产鱼粉、进口鱼粉、膨化大豆,成品料的粗蛋白,是不是分别要对每个原料建立模型,还是粗蛋白只建立一个模型,建立模型需要多少数据呢,需要80次以上吗?近红外在检测不同原料的中氨基酸的方面用的多吗?请各位前辈指导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