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颗粒燃烧定仪

仪器信息网生颗粒燃烧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颗粒燃烧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颗粒燃烧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颗粒燃烧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颗粒燃烧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颗粒燃烧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颗粒燃烧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生颗粒燃烧定仪相关的资讯

  • 永春县香制品同业公会对《燃香类产品燃烧排放烟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4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由永春县香制品同业公会牵头组织起草的《燃香类产品燃烧排放烟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4项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4年9月30日之前将相应的《意见汇总表》反馈至以下联系方式。 联系人:曾志彬联系电话:0595-23865566邮箱:fjxj007@163.com永春县香制品同业公会2024年8月30日永春县香制品同业公会关于《 燃香类产品燃烧排放烟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4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pdf附件1《 燃香类产品燃烧排放烟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 燃香类产品燃烧排放烟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docx附件3 《沉香组分提取及分类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pdf附件4 《沉香组分提取及分类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doc附件5 《檀香及其香制品鉴别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pdf附件6 《檀香及其香制品鉴别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编制说明.doc附件7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芦柑精油工艺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pdf附件8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芦柑精油工艺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docx附件9 意见汇总表.doc
  • 山东省发布《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污染源废气,也就是工业废气在排放时是需要经过处理的,必须要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标准。 废气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世界卫生组织称,2012年空气污染造成约700万人死亡(部分人死亡原因与室内/外空气污染均有关),也就是全球每八位死者中就有一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为了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浓度,各级政府分别出台相关奖励措施给予限排企业一定的补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以弥补对低浓度颗粒物检测的空白。 我公司生产的“崂应3012H-D型 便携式大流量低浓度烟尘自动测试仪”正是针对此类烟尘检测的仪器,自上市来深受广大用户好评,此次标准的修订我公司应邀前往参与意见审核,经多次会谈与现场测试终于促成“标准”的出台。 采样中的滤膜是什么材质的? 我们通常采用的滤膜有石英滤膜和玻璃纤维滤膜等等。 石英滤膜由超纯的石英纤维素制成,不含玻璃纤维或黏合剂树脂。纯石英合成物可防止滤膜与酸性气体发生反应,这使得石英滤膜非常适用于重金属浓缩物及少量颗粒的检测。石英膜同时具有良好的重量和结构稳定性。像我们的产品“废气智能重金属采样仪”、“废气智能二噁英采样仪”等采用的就是石英滤膜。 玻璃纤维(glass fiber或fiberglass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玻璃纤维滤膜中含有少量的易燃烧或易解灰化物质,在烟尘的高温采样过程中会产生滤筒失重现象,因此,必须对滤筒进行高温处理。由于纤维滤膜成本较低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像我们的产品“自动烟尘(气)测试仪”、“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采用的就是玻璃纤维滤膜。
  • 研究揭示西安黑碳气溶胶来源第一为生物质燃烧源
    黑碳作为大气中一种典型的吸光性气溶胶,对全球和区域气候都有着深远影响。它可以改变太阳辐射平衡,抑制边界层发展,沉降到冰雪表面会降低其反照率,加速冰川融化。但是在计算其辐射强迫时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老化过程对黑碳颗粒物光学性质的改变。而黑碳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已有研究表明,新鲜排放的黑碳在被释放到大气中后会通过碰并、凝结和非均相氧化等过程与多种来源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之间发生老化作用,表面形成包裹层,导致其在混合态、形貌、粒径和化学组成上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黑碳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大气中黑碳的性质差异及评估吸光性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王启元研究员课题组使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光声气溶胶消光仪(PAX)以及在线重金属分析仪(Xact625)等高时间分辨率在线仪器对西安市高新站点2020年11月大气气溶胶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并采用PMF与线性回归结合的方法建立黑碳吸光增强倍数与源的关联。PMF模型是目前常用的污染物源解析方法,在给出污染源类别的同时,还能得出确切的污染源的贡献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源解析研究中。他们的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安黑碳气溶胶平均浓度2.16 微克 /立方米;PMF源解析出4个主要来源,分别为生物质燃烧源(38%),燃煤源(29%)、交通运输源(29%)、扬尘源(4%);降水后厚包裹黑碳的浓度降幅高达83%,而薄包裹黑碳为39%。作为颗粒粒径更大的厚包裹黑碳其核的质量中值粒径却小于薄包裹黑碳颗粒,分别为141 纳米和176纳米。其次,黑碳核的吸光截面积变化范围较大,为3.79 - 5.95 平方米/克,且与整体颗粒的吸光截面积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p 0.01)。另外,他们还发现在观测期间黑碳的平均吸光增强倍数为1.37±0.11;经过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老化、燃煤、扬尘、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排放对吸光增强倍数的贡献分别为37%、26%、15%、13% 和 9%。其中二次老化过程是主要贡献源。上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  (a) 应用PMF进行黑碳质量浓度源解析谱图;(b) 各排放源对总黑碳质量浓度的相对贡献百分比。(a)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和黑碳核的光吸收系数时间序列;(b)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和黑碳核的吸光截面积(MAC)时间序列;(c) 大气中含黑碳颗粒物吸光截面积(MAC)相对频率分布;(d) 黑碳核吸光截面积(MAC)相对频率分布。图片均由论文作者提供论文相关信息: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8969723016157
  • 扬子石化研究院签订UL94水平垂直燃烧仪采购合同
    莫帝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同扬子石化研究院签订Firemaster UL94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合同,7月初将投入使用。   Firemaster UL94 水平垂直燃烧仪,设计为对设备和器具部件材料的可燃性能试验,众多应用于最终用途的测试指标如易燃性能、燃烧速率、火焰蔓延、燃烧强度及产品的阻燃性能均可被检测。 其可检测的标准为以下:   水平燃烧测试:UL HB、IEC 60695-11-10、IEC 60707、ISO 1210、GB/T 2408   50W 垂直燃烧测试:UL94 V0、V1、V2、IEC 60695-11-10、ISO 1210、GB/T 2408   500W垂直燃烧测试:UL94 5VA、5VB、IEC 60695-11-20、ISO 9770、GB/T 5169.17   薄膜材料垂直燃烧测试:VTM-0、VTM-1、VTM-2、ISO 9773   泡沫材料水平燃烧测试:HF-1、HF-2、HBF、ISO 9772、GB/T 8332   客户简介:   扬子石化研究院系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科研开发机构,成立于1984年,建有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以引进为主、较为完备的相关科研开发试验设施、仪器装置及塑料加工中试生产线,为江苏省烯烃聚合与加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国石化塑料技术中心之分部。   研究院定位于具一定核心竞争技术、全面服务扬子石化生产和发展,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现代石化专业研究院。下辖有机化工研究所、合成树脂研究所、塑料加工应用研究中心、油品应用研究所和信息研究室五个研究开发部门。   研究开发领域包括聚烯烃新品开发与塑料加工应用、聚烯烃与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化工工艺、催化剂及产品开发、油品加工应用、分析测试与物性表征、石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模拟应用等。
  • 燃烧假人技术难题,莫帝斯一举攻克
    自2018年以来,莫帝斯历经三年,一举攻克了燃烧假人的所有技术难点!自接到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项目以来,莫帝斯组织精兵强将并会同业内的专业人士共同研发制造,攻克了众多技术难点,终于突破了该产品的所有技术难关。 目前该产品不仅仅获得了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技术专家的认可,同时通过了美国UL工作人员现场技术审核,审核中“裸体”校准测试以及标准服测试一次性获得了通过,同时数据和美国杜邦数据进行了比对,所有的结果均取得了优势的成绩。 燃烧假人作为燃烧仪器“皇冠上的明珠”,集成了众多技术难点。如燃烧假人在测试过程中,需要1秒钟采集到1240个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二级烧伤和三级烧伤的数据;火焰吞没模型需要无死角地将火焰强度均匀施加在不规则的假人表面,以获得均匀的火场暴露值;烧伤模型的建立,需要在数据后台进行上万次的运算等等。?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为全资的中国民族企业,其产品品牌为“莫帝斯”,其取义为Metis,她在古希腊神话中是水文和聪慧女神,是大洋河流之神俄刻阿诺斯和大洋女神泰西斯的女儿,也是雅典娜的母亲,她在一切生物中是最聪明的。“莫帝斯”品牌的寓意在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制造出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测试仪器,同时,当我们走出国门,进行品牌的推广时,便于提高海外市场的认知程度,避免因为品牌直译而产生的歧义。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国内拥有众多知名用户,如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远东防火检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中国南车、德国TUV南德意志集团、瑞士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等,莫帝斯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燃烧测试仪器,为中国的阻燃材料以及燃烧测试研究提供最为有力的科研及检测武器。
  •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订购莫帝斯全面罩燃烧测试仪器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是公安部直属公益性消防科研单位,成立于1965年,总占地面积5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10平方米,是我国专业从事灭火救援装备、抢险救援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灭火技术战术及火场防护技术、灭火理论等方面归口的国家级消防科研机构和国家级法定检验、鉴定机构。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现有事业编制职工2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5人。近年来,研究所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有13名博士、43名硕士工作在科研一线,已形成了一支以9名研究员为中坚、41名副研究员为骨干、89名中级职称人员为基础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下设7个职能处室以及科研开发、火灾物证鉴定、产品检测及成果推广4个业务机构。其中,科研工作主要由灭火装备与技术研究室、火场防护研究室、灭火理论研究室、信息研究室4个研究室承担,火灾物证鉴定工作由公安部消防局上海火灾物证鉴定中心承担,检验工作由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 日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自莫帝斯订购,用于 EN136 检测标准的全面罩燃烧测试仪器,用于自循环呼吸面罩燃烧测试,该项测试标准,不仅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可增强上海消防研究所面罩阻燃性能及耐辐射性能检测能力。 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这三台用于面罩燃烧测试的装备,均严格按照EN 136 标准研制而成,在标准基础上,对设备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增加了PLC等测试控制功能,不仅仅可满足燃烧测试的使用,同时可为产品研发提供更为有利的检测工具。 www.motis-tech.comwww.firetester.com.cn
  • 颗粒云端盛会|欧美克颗粒检测分析专场暨30周年活动
    2023年7月25-27日,中国颗粒学会联合仪器信息网将共同举办第四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本次大会分设六大分会场,报告内容涵盖新能源、生物医药、微纳颗粒、颗粒测试与表征、气溶胶等多个领域。今年恰逢欧美克成立30周年,欧美克将携手仪器信息网及中国颗粒学会于第四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上共同打造“欧美克颗粒检测分析专场暨30周年活动”,届时不仅将带来欧美克最新的颗粒检测分析解决方案,也将在欧美克30周年庆直播期间送出大量精美礼品!欧美克诚邀各位颗粒领域人员共赴学术盛宴。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为拥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的英国思百吉集团成员,同时也是科学仪器制造商马尔文帕纳科公司的一员。思百吉公司(Spectris)创建于1915年,是一家立足于制造精密仪器仪表及控制设备的跨国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SXS), 同时也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科技股指数 techMARK 和社会责任指数 FTSE4Good 的创始成员之一。欧美克秉承思百吉公司 “诚信”价值观,提出以“be true”、“own it”、“aim high”为核心内容的“赢之有道”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结合集团先进的研发管理理念与强大的技术支持,欧美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粒度检测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激光粒度分析仪、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电阻法颗粒计数器、颗粒图像分析处理仪、动态图像仪和粉体特性测试仪等六大系列产品。欧美克创立于1993年 ,是中国著名的颗粒测量仪器制造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及广东省粒度粒形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深厚的测量理论研究功底和活跃的技术创新能力,取得多项专利及有价值的成果。欧美克的激光粒度分析仪被认定为火炬计划项目和重点新产品,企业经营也卓有成效。欧美克的用户超万家,涉及粉体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同领域,并出口至美、英、德、日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欧美克及其科研人员参加了水泥、磨料、碳粉等多个行业粒度测量标准的制定,同时也是激光粒度仪2016版国标的起草单位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新老客户,欧美克在北京、上海、郑州、淄博、成都分别设立了办事处,并在沈阳,苏州和杭州设有售后服务点。扫码报名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中国颗粒学会 会议日程:欧美克颗粒检测分析专场暨30周年活动(7月25日下午)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邀请嘉宾13:30--14:00暖场视频14:00--14:15欧美克仪器高层致辞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吴汉平14:15--14:45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技术研究和应用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官泽贵14:45--15:15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测量新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蔡小舒15:15--15:30抽奖及提问互动环节(数字办公套装)20套15:30--16:00植保无人机农药雾滴雾化沉积特性研究与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教授 何雄奎16:00--16:30无载体小分子自组装纳米药物沈阳药科大学教授 罗聪16:30--17:00光散射分析仪器在电池颗粒材料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商务Product Manager-Commercial 沈兴志17:00--17:15抽奖及提问互动环节(露营茶具套装)10套受邀嘉宾: 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吴汉平吴汉平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飞机设计专业,1999年11月加入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公司销售、市场、服务和应用方面的工作,从事粒度检测仪器行业有20多年经验,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专委会常务理事。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官泽贵官泽贵,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曾在香港浸会大学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后在全球领先的跨国分析仪器集团公司从事大客户销售经理,高级产品及市场专员,高级大客户顾问等工作,具有多年分析仪器行业和实验室相关领域工作经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加入欧美克仪器公司后继续专注于粉体粒度分析测试领域,十分熟悉了解客户的检测需求以及客户的试验和应用。在激光粒度分析仪,纳米粒度分析仪、颗粒图像分析仪等多种粒度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蔡小舒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到颗粒测量、两相流在线测量、燃烧检测诊断、排放和环境监测、湍流实验研究、热能工程、透平机械、生命科学等测量方法、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先后负责了两机重大专项项目、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重大专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和上海市项目等纵向项目,欧共体项目、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日立估算研究中心、美国电力研究院和德国、捷克、波兰等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发明专利20多项。 曾任中国颗粒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上海颗粒学会等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理事长等,担任4个SCI刊物副主编、编委和多个国内学术刊物编委,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名誉主席,主席等。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教授 何雄奎何雄奎,男,2000年毕业于联邦德国(西德)霍恩海姆大学,获农业工程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梨树体管理机械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农药减量施药技术专家组专家, 农业农村部农机创新专家组专家,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国际标准委员会ISO/TC 23/SC 6委员、中国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6委员,入选国家新世纪人才、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工程、药械与施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研究智慧农业技术与农业无人装备系统、智能植保装备与精准变量喷雾技术研发应用、农药施药技术基础理论、农药雾滴雾化沉积飘失规律、精准变量施药与减量施药技术等,先后主持30余项国家级研究项目。至今已培养博士学位毕业研究生31人名、培养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38人,博士后出站5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均第一)、二等奖2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56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SCI/EI论文85篇,出版专著11部。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Agronomy》、《Frontiers》专题主编,《农业工程学报》、《智慧农业》、《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 沈阳药科大学教授 罗聪罗聪,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课题组长(PI),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优青,沈阳市领军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研究方向聚焦小分子自组装纳米药物,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 Medicine、Advanced Science和Nano Letters等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23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7篇,热点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优秀教师奖、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奖、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剂学奖、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十大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荣誉奖项;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委会常务青年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委会青年委员、《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主编助理/编委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 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商务 沈兴志沈兴志,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应用经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粒度仪和近红外光谱仪在多种不同领域的测试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培训推广等方面工作。协助粒度测试需求者开发和优化合适的粒度测试方法,使粒度测试结果更可靠,粒度仪能真正为客户所用,发挥其最佳的功能。为近红外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预测需求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化学计量学支持工作。扫码报名
  • 四方光电战略投资诺普热能、精鼎电器,致力构建全预混燃气壁挂炉智能燃烧系统及其供应链体系
    2024年4月29日,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诺普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精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投资签约仪式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报告厅举行。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诺普热能董事长邓承杰,精鼎电器控股股东赖日新,以及三家公司的管理团队出席本次活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及供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启应邀见证签约仪式。&emsp &emsp 签约仪式由四方光电总经理刘志强主持。签约前,四方光电副总经理孔祥军介绍了本次战略投资签约合作的背景。而后,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与诺普热能董事长邓承杰、精鼎电器控股股东赖日新分别签署了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四方光电分别使用自有资金6000万元、1511万元,通过受让出资额并增资的方式取得诺普热能57.14%的股权、取得精鼎电器51%的股权。&emsp &emsp 王启主任见证签约仪式并发表讲话:“目前,燃气壁挂炉行业中,借助传感器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借助全预混冷凝技术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四方光电充分发挥自身气体传感器的优势,在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产业链领域布局迅速,此次联合诺普热能、精鼎电器将为行业添砖加瓦,值得期待。”&emsp &emsp 根据中国燃气供热行业年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燃气壁挂炉的市场保有量为3400多万台,8年以上壁挂炉约1000万台,10-15年的壁挂炉约500万台,超期服役,因此待置换市场前景可观;同时我国燃气壁挂炉大都以直燃式为主,这些壁挂炉存在燃烧效率低、排放高等缺点。冷凝式壁挂炉国内保有量约230万台,仅占到总量的7%,且大部分为进口品牌。我国急需转型升级发展新型高端的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emsp &emsp 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技术源自欧洲,目前欧洲市场上销售的主流产品均为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市场规模每年近600万台;全预混冷凝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技术主要被国外企业掌握,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以生产单一部件为主,未对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所需的燃气比例阀、变频风机、燃烧器、热交换器及燃烧控制器进行集成开发,导致国内厂商较欧美品牌技术含量及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emsp &emsp 依托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以及核心管理团队在燃烧科学技术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积累,四方光电于2022年组建了博士后研发团队,开始了基于燃气的低碳热工技术开发,预期构建从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为核心供应链的家用、商用以及工业用燃气锅炉的产业生态。目前,公司在新型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用传感器、直流无刷风扇、智能燃气燃烧控制器等产品的技术研发上已取得突破,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同时建立了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用燃气比例阀、燃气燃烧器、热交换器等关键部件的试验装置,并与国内的核心部件优势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emsp &emsp 诺普热能&emsp &emsp 诺普热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不锈钢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生产企业,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冷凝式换热器和全预混燃烧技术的企业之一,其供应的产品在国产品牌的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中覆盖率超过80%,并批量出口到欧洲市场,得到国内外品牌客户的一致认可。公司通过了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检测中心、热工实验室,并在欧洲设立合作研发中心,取得了多项专利,成为一家专业性较强的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的“中国芯”。&emsp &emsp 精鼎电器&emsp &emsp 精鼎电器以“精工的品质,鼎新的技术”在燃气比例阀领域沉淀近二十年,是国内燃气具行业中重要的标准主编或参编单位,公司总经理作为ISO注册专家,多次参加国际ISO/TC161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公司已取得专利三十多项,其中燃气比例阀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荣获“中国燃气具零部件十强企业”“中国燃气用具行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emsp &emsp 四方光电本次战略投资诺普热能和精鼎电器,将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所涉及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燃烧器、燃气比例阀、变频直流无刷风机、气体传感器、智能燃气燃烧控制器等资源整合,形成本领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诺普热能通过运作国际科技资源,通过七年的艰苦奋斗,成为全球少数可量产全预混不锈钢冷凝式热交换器的企业之一;精鼎电器在燃气比例阀领域沉淀近二十年,是国内燃气具行业中燃气比例阀重要的标准主编或参编单位;四方光电在气体传感器、燃气计量、智能控制器等方面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明显。此次三者强强联手,深度合作,依靠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双碳”目标的产业大机会,定能快速促进我国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产业向高端品牌发展。
  • 找回蓝天白云,要让富氧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大显身手
    p   “一个相比于鲁霾的沉重,冀霾的激烈,沪霾的湿热和粤霾的阴冷,我更喜欢京霾的醇厚,它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的具体。黄土的甜腥与秸秆焚烧的碳香充分混合,再加上尾气的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最后再经热源袅袅硫烟的勾兑,使得京霾口感干冽适口,吸入后挂肺持久绵长,让品味者肺腑欲焚,欲罢不能。”这是网友在雾霾来袭的日子里写下的段子,曾一次次刷爆“朋友圈”。其实,调侃段子的背后,透露出的则是对雾霾天气的万般无奈。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在发布的《中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提出,尽管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治理大气污染,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仍占了7个,在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在前不久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指出,目前我国几乎所有与大气污染物有关的指标的排放,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p p   空气污染真的要了人的命,工业锅炉烟气排放难辞其咎 /p p   雾霾是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甚至比201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还可怕。这并非耸人听闻。 /p p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13年大气PM2.5所致共91.6万例过早死亡。其中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达到36.6万例。如果采取行动控制空气污染,2030年之前大气污染水平将大幅度下降,这将避免27.5万例过早死亡。”2016年8月18日,清华大学和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燃煤和其他主要空气污染源造成的疾病负担》报告指出。“91.6万例过早死亡”,这个冰冷的数据表明人类寿命因空气污染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p p   《报告》称,燃煤产生的颗粒物是大气PM2.5的最重要来源因素,2013年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达到40%。而在特定省市(重庆、贵州、四川),其贡献率甚至高达近50%。燃煤已是中国疾病负担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2013年,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导致死亡率已明显高于高胆固醇甚至吸毒。 /p p   据《报告》的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王书肖介绍,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对中国燃煤和其他颗粒物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引起的当前和未来的疾病负担进行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的PM2.5人口加权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估计99.6%的人口生活在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标准(10微克/立方米)的地区,工业燃煤排放导致15.5万例死亡,工业过程排放导致9.5万例死亡。“到2030年,燃煤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将上升到44%—49%之间。即便按照最严格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控制理念,煤炭仍将是大气PM2.5和疾病负担的最大单一来源。” /p p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大气污染与公众健康》报告中也指出:燃煤导致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国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专家估计,如果在燃烧技术和煤的转换上没有大的突破,我国的大气污染可能还会加重。“和燃煤电厂排放相比,工业和民用燃煤还存在很大减排潜力,减少工业和民用燃煤污染排放应成为未来大气污染治理的优先管理策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曾为此呼吁。 /p p   “要环保必禁煤”?煤炭是我国目前仍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 /p p   为减少燃煤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我国在重点城市及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设立了“禁烟区”,这使得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要环保必禁煤”,甚至一些中小城市脱离缺乏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的实际,不顾燃油的二硫化碳污染更严重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危害,也依葫芦画瓢地展开了“环保禁煤”。但实际上,小型燃煤锅炉仍源源不断地大批出厂,用户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和环保部门玩起了“双行头”:检查时就开启烧油、燃气锅炉,人一走依旧是燃煤锅炉当家。 /p p   临汾市曲沃县立恒钢铁公司转炉车间冒红烟 唐山市滦县兴隆钢铁有限公司3号高炉无组织排放严重 石家庄市晋州塑胶制品厂燃煤小锅炉正在运行 天津市北辰区河北工业大学供热站两台燃煤锅炉烟气无法达标排放……2月19日至20日,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的18个督查组, 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8个城市大气污染工作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发现包括上述问题137个。由此看来,如全面实施禁煤还难以符合当下中国的国情。 /p p   众所周知,我国的化石能源特点是“富煤少油缺气”,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绝对位置,50年代的比例曾高达90%。数据显示,201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8%,到2015年才降到64%。当前,中国煤炭年消耗量仍约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达40亿吨。 /p p   在《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20多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即使到2050年,我国煤炭所占能源比例仍然不会低于50%。可以预见,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未来几十年内,在清洁能源不具备经济性的情况下,煤炭仍是我国不可替代的最主要能源。 /p p   中国迫切需要适合国情的治理大气污染的实用技术,燃煤工业锅炉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p p   其实,找出污染源头并不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用工业锅炉约有47万余台,其中燃煤锅炉占到80%,每年所消耗标准煤约4亿吨。以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Ⅰ时段为例,每公斤标煤实际烟气量按13.46Nm3/kg计算,每年向大气排放烟气达53.84亿Nm3、烟尘16.152万吨、二氧化硫538.4万吨、氮氧化物1346万吨。数据显示,工业锅炉(65吨/小时以下)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的排放比普通煤电厂还高出2—4倍。 /p p   为此,中国环发国际合作委员会在提交的一份建议中指出:煤炭将长期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应推广清洁高效的洁净煤技术, 鼓励研究、开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技术装备,加速自身的研究开发与自主创新。 /p p   2014年11月6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到2018年,推广高效锅炉50万吨,完成节能改造40万吨,提高燃煤工业锅炉运营效率6个百分点,计划节约4000万吨标准煤。 /p p   这是继火电行业大幅提高排放标准后,国家部委首次针对其他燃煤工业锅炉的环保提标改造措施。业内人士表示,在环保压力倒逼下,燃煤工业锅炉行业迎来了以燃煤清洁化、替代化为主要技术路线的节能减排革命,将催生数千亿元的改造、运营市场。到2018年,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市场将高达4500亿元。 /p p   据了解,在火电与其他燃煤工业锅炉行业之间一直存在大气污染物排放双重标准,燃煤工业锅炉标准低,与火电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相比,技术水平和环保措施落后至少十年。我国工业锅炉平均热效率仅为60%,较国外低20%—25%。工业窑炉超过16万座,年耗煤量3亿吨,供热窑炉平均热效率仅为40%,较国外低10%—30%。技术装备落后、环保设施不到位是导致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浓度高的直接原因。 /p p   消除工业污染,中国要走自己的治霾道路 /p p   我国自2013年起已出台一系列治霾政策与法规,环保治理虽初见成效,但仍任重道远。专家表示,我国工业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晚,雾霾成因更为复杂,治霾要充分考虑自身国情。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资金不足,缺乏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是我国在发展能源工业中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很难逾越的障碍。 /p p   对污染防治技术,中国政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环境科技研究的任务,应该是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努力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资源条件和经济能力,以燃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将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采用综合的、低投资、低运行费、高效益、适合国情的技术。 /p p   “煤炭本身不是污染,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洁净利用,我国要实现以节能减排治理雾霾天气,必须靠科技手段解决。”烟台华盛燃烧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政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一语中的。他认为,当前社会普遍对治霾的难度认识还不够充分,同时经济效益至上和监管力量薄弱也降低了雾霾治理的效果。我国的一些环保技术如电厂超低排放等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电厂也安装了在线实时监测系统,但仍然有许多工厂偷排,其实都是经济在作祟。更重要的是,关于雾霾治理的技术路线还缺乏创新。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日本,都经历过从制定标准到标准执行、从技术开发到技术应用的过程。我国应该从科学研究出发,针对现实问题,多方参与治理,才能重现“蓝天”。 /p p   大气污染催生新技术,“控制锅炉烟气排放总量”在我国首次提出 /p p   面对我国严峻的空气污染治理形势,企业家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前,姜政华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控制锅炉烟气排放总量,减少废烟气向大气排放”新方法,旨在通过采用富氧烟气再循环技术,为我国工业锅炉及电厂中小型锅炉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找到新的出路。 /p p   烟气再循环是指把锅炉煤炭燃烧后排出的烟气抽回10%—20%,再送进锅炉作为一部分送风助燃,故称烟气再循环。因抽回的烟气中含氮量比空气中含氮气低又称为低碳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低碳燃烧技术是当前大型火力发电锅炉的标准配置,技术成熟。 /p p   姜政华提出的“控制锅炉烟气排放总量”新方法,正是在这个技术之上采用富氧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使减排、节能效率大为提高。 /p p   目前,热电厂锅炉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时的烟气回收率一般都控制在10%—20%。如烟气再循环率太高,造成烟气太多,燃料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会出现燃烧不稳定或不完全燃烧,导致热损失增加,同时还会增加黑烟的产生量。 /p p   富氧烟气再循环是把锅炉煤炭燃烧后排出的烟气由原来抽回15%—20%增加到50%—70%,在50%—70%的烟气再循环中再增加一定的富氧,姜政华将这项技术命名为富氧烟气再循环混合燃烧技术。据介绍,该技术原理由研究者Home(霍姆)和Steinburg(斯坦伯格)于1981年提出。“此前我国膜法制氧富氧助燃技术尚不完备,所以国内目前还没有企业从事该技术研发。” /p p   据姜政华介绍,目前一般富氧烟气再循环可抽回50%烟气。工业锅炉如采用该技术后,烟气量可以降低烟尘排放50%,降低二氧化硫排放50%,降低氮氧化物排放50%。 /p p   “在工业燃煤锅炉采用富氧烟气再循环是可行的、技术是成熟的。不仅如此,在工业燃油、燃气、燃生物质工业锅炉、火电厂、中小炉窑等都可采用富氧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以有力控制烟气排放总量,达到减少雾霾的形成。该技术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治理大气污染最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为我国工业锅炉特别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膜法制氧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姜政华告诉记者:“烟气湿度和温度都能影响雾霾天气,治理脱硫脱硝不能放松,最重要的还是采用富氧烟气再循环技术,减少烟气排放总量,此才是根治我国雾霾天气的必由之路。” /p p   姜政华认为,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时,最重要的设计数据之一是锅炉运行实际烟气排放量。但目前我国在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都是以排出烟气每立方米含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少计算,而没有限定锅炉实际烟气排放总量。 /p p   工业锅炉运行炉膛出口空气过量系数标准应是1.3,按系数1.3计,以每公斤标煤实际烟气量按10.36Nm3/kg计算,每年就向大气排放烟气41.44亿Nm3,工业锅炉运行炉膛出口空气过量系数运行好的锅炉在1.7左右,按系数1.7计,以每公斤标煤实际烟气量按13.46Nm3/kg计算,每年就向大气排放烟气53.84亿Nm3,大部分工业锅炉运行炉膛出口空气过量系数都在2.0左右,按系数2.0计,以每公斤标煤实际烟气量按15.28Nm3/kg计算,每年就向大气排放烟气61.12亿Nm3,工业锅炉运行炉膛出口空气过量系数一般在2.0左右。与工业锅炉运行炉膛出口空气过量系数1.3相比多向大气排放烟气19.68亿Nm3,排放烟尘590.4万吨,排放二氧化硫1968万吨,排放氮氧化物4920万吨。 /p p   因烟气总量是根据空气过量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导致数据差距非常大,锅炉超排放烟气量也是直接形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比较可靠的方法是在锅炉运行中实际测定排烟量,也可以根据锅炉热力计算书、热工测试报告,得出锅炉在运行负荷下的限额排放,不得超额排放排烟量。” /p p   现有热力设备最大的节能制约因素在于空气燃烧法。在常规的化石燃料燃烧装置中,燃烧过程都是以空气来助燃,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接近79%),因此导致烟气中CO2的浓度较低(约为13%—16%),直接分离CO2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致使成本过高。“如果能在燃烧过程中大幅度提高烟气中CO的浓度,使浓度达到无需分离即可回收,就能有效控制CO2的排放。富氧烟气再循环技术就是在这种原理下产生的。”在姜政华看来,控制锅炉烟气排放总量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应用十分灵活,既可在锅炉系统上使用,也可在其他燃烧设备、燃烧技术配合使用,都能达到降低氮氧化物生成量的目的。“通过降低燃烧器氧气的浓度,烟气还可用来输送二次燃料。如利用省煤器后烟气(温度为250℃—350℃)的一部分烟气再循环,并可以实现调节炉膛温度的作用。” /p p   现有工业锅炉的燃烧方式使NOx排放较高,无法通过燃烧调整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就拿目前普遍采用的SNCR和SCR燃烧后脱硝技术,其运行成本不但高,且脱硝剂为化工产品,在消防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如氨逃逸会造成二次污染。”姜政华分析说。 /p p   相比之下,O2/CO2混合富氧燃烧技术的优越性就十分明显。首先,采用烟气再循环比达到50%左右后,以烟气中的CO2替代助燃空气中的氮气,与增加的富氧一起参与燃烧,使排烟中CO2体积分数大于95%,可直接回收CO2,与常规空气燃烧相比,SO2、NO排放量大为降低。再者,富氧烟气再循环使得燃烧装置的排烟量仅为传统方式的1/4,使锅炉烟气排放量明显减少,排烟热损失的降低,也使得锅炉热效率显著提高。此外,通过调整CO2的循环比例,还可以实现燃烧、传热的优化设计。 /p p   膜法富氧燃烧技术已在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成功应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p p   2012年8月18日,由烟台华盛燃烧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MZYR-12000富氧助燃节能装置”在中国企业500强—河南天瑞集团汝州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的水泥回转窑上投入运行。这是目前我国水泥炉窑配备的最大膜法富氧助燃装置。运行效果显示,炉窑火焰温度提高了200℃,二次风温提高100℃,节煤率达到8.18%。通过在线仪表测试,炉窑排放烟气中NOx浓度降低了15.64%,二氧化硫浓度降低7.71%,烟气流速降低2.28%,各项排放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p p   该装置采用国内尖端制造技术,率先把膜法制氧设备大型化。为保障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该公司精心设计了自洁式PLC控制空气过滤系统,可确保膜组件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同时,该装置还首次采用大型集成化膜组件,使富氧流量每小时可达24000立方米,能满足日产10000吨水泥炉窑和企业自备热电联产每小时450吨以下的锅炉使用。局部全富氧助燃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工业炉窑节能率达到了10%—15%,也使设备性价比更加合理。该装置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p p   研究表明,煤炭(包括油品、天然气)在氧浓度为26%时燃烧最完全,速度最快,温度最高,热辐量强度最大,其燃烧机理是高分子膜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使空气中的氧气优先通过进入,以提高工业炉窑内氧气的含量,让燃料中的挥发份和没燃尽的碳粒子在富氧中充分燃烧,最大化地转为热能,在不增加燃料的前提下,火焰温度提高100℃—350℃,由此达到节能之目的。 /p p   当前,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印发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规定指出,未来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 /p p   “结合国家政策和要求,在我国大力推动以富氧代替空气助燃,锅炉采用控制烟气排放总量的方式,更符合工业绿色发展的方式,此举不仅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更补齐了工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短板。”姜政华表示。 /p
  • 确立680℃燃烧法、TOC走向世界
    1980年中国天津举办国际展会,岛津展出TOC-10B仪,这是TOC仪的海外首次亮相,森田作为展示说明人员也参加了此次展会。在当时的中国,TOC仪还是新颖且有些陌生的仪器。当时的天津,大街上满是穿着人民制服骑着自行车的人们,这点给森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3年研发完成的TOC-500给岛津TOC仪带来突破性进展。测量的基本单元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就是说,燃烧温度由原来的950°C变更为680°C。必须100%测量所有有机物的TOC仪,无可厚非燃烧温度越高越好。但是,当样品中含有盐分时使用950°C燃烧法,高温下熔化的盐分会侵蚀燃烧管和催化剂,会大幅缩短燃烧管的寿命。海水和许多废水中都含有盐,因此影响很大。森田用反向思维解决了这个问题,先设定680°C燃烧温度可满足必要的性能,之后研究了燃烧方法、氧化催化剂和数据处理方法等。罗曼罗兰曾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然而大多数人会在汹涌人潮背后随波逐流,多数人会沿袭前人道路,将权威学说全盘接受,而森田不落窠曰,他以笃定的自我信念守护思维的火种,明确设想,埋首推演、试验,论证了680°C这一有效燃烧温度。 森田还改变了一直以来TOC仪运维作业中重要难点--燃烧管的更换方式。这一改良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这引起了海外用户的关注。1987年匹兹堡展览上展出岛津TOC-500,这是在美国举办的规模宏大的分析仪器展览会,为了展示TOC-500的易维护性,森田通过简单的操作,在几分钟内完成了运行中TOC-500的燃烧管更换,看到此过程的观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因为为确保950°C型燃烧温度TOC仪燃烧管不发生破裂,在更换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等待电炉温度下降,然后打开装置,打开电炉,更换燃烧管后再组装成原样,之后通电等到950°C,实质上这一流程需要一天的时间。 TOC-500的首次海外展出也在中国。在美国匹兹堡展的2年前,即1985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性展览会上展出了该仪器,森田也参加了该展会,与5年前的天津展会相比,对TOC监测仪感兴趣的参展者有所增加,几天的展会上一直有观众前台展台参观TOC并细心询问仪器情况。另外,在岛津完成680°C燃烧法研发时,日本的TOC仪的法定方法 (JIS) 中采用的是900°C燃烧法。作为TOC仪器JIS方案制定委员的森田向委员会提交了使用680°C燃烧法可实现同样性能的证明数据,之后法定方法中也承认了680°C燃烧法。 具有突出特点的产品商品力很强。TOC-500的推出,不仅在国内市场,在进入的海外市场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广泛应用在欧洲的大型化学、药品厂家和美国南部的石油精炼、化学厂家。在礼节性拜访瑞士著名药品厂商时,该公司实际操作仪器的技术人员走过来对森田说“一直以来,我使用了很多TOC仪器,但岛津TOC-500是第一”,森田感到非常高兴。 未完待续… …
  • 推动颗粒学科发展,走进未来前沿论坛!
    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将于2023年3月31日-4月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首届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为主题,围绕颗粒学领域最新进展、未来产业趋势和青年人才成长途径展开交流,拓宽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打造互动合作交流成长平台。亮点1:把握绿色理念,催化助力双碳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聚焦碳减排、碳零排和碳负排涉及的关键催化科学与技术问题,本届大会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鸣元先生就绿色碳科学的理念和发展做特邀 大会报告,探讨如何利用绿色碳科学,解决有限的化石能源困境。还邀请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在库院士做特邀大会报告,他将介绍石油化工行业如何强化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催化变革性技术突破。本届论坛设置了低碳催化前沿论坛,诚挚邀请催化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催化剂精准制备及原位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机理及数据驱动的催化剂设计与性能调控”;“低碳催化新反应与新技术”;“从催化剂颗粒到反应器的跨尺度模拟及优化”等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亮点2:大咖分享经验,激活成长灵感针对人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科研人生怎样从“而立”到“不惑”?是追逐热点还是坚持初心?是广泛播种还是精耕细作?本届大会请到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蒙纳士大学副校长余艾冰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讲述自己的颗粒人生。分享他从事颗粒学研究的科研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好人生的各个阶段,怎样时刻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年轻怎样本着“果、勇、忠、毅”的四字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本届论坛设置了颗粒及多相流模拟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针对领域关键和难点问题、模拟和测量的交互验证以及如何取长补短和有机结合等问题,广泛的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颗粒及多相流系统的研究方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促生新的研究点的产生,并有效推动多方跨界合作,促进颗粒及多相流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分论坛还设计了实验与模拟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专题研讨会。实验与计算手段是颗粒学科研界和产业界永恒的追求,但都难以完整揭示颗粒系统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实验与模拟的取长补短和有机结合提供了广阔前景。这次专题研讨会旨在汇聚多方观点,促进交流互鉴,推动合作集成,催化颗粒实验与计算研究的融合发展。亮点3:打通产研天堑,启迪智慧互鉴青年科技人才既想攀登科学高峰,又想技术成果产业落地;既要前沿学术问题,又想扎根工程需求。那么,如何从科研到产业?怎样从传统化工到热点前沿?本届大会邀请到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与您分享30多年来如何跨越跨科研与技术的鸿沟,怎样从学术顶天到技术落地。他将以煤化工过程中煤制丙烯、煤制芳烃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为背景,分析了从产业需求、过程高效转化的微观、介观与宏观学术与工程问题,说明工程化过程中逆摩尔定律的问题。从产业形态的进步,分析了目前材料化工怎样与电化学储能结合,将前沿的学术研究与面向产业的工程需求的结合,发展新型纳米碳材料并与产业同步成长。最后讨论了传统化工老的学科方向怎样过渡到新的产业需求与学术发展。本届论坛设置了能源颗粒前沿论坛,围绕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炼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的研究方向,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转化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亮点4:共探分离前沿,共谋长足发展反应是物质生产的基础,分离是物质制备的核心,颗粒分离是颗粒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颗粒分离领域不仅包括以颗粒为对象和以颗粒为基础的分离材料、技术和分离过程,还包含高附加值粉体产品提纯与回收、能源与环境领域颗粒分离过程以及颗粒分离过程控制与机理分析等。本届论坛特别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教授为您分享膜分离领域研究进展。她将介绍无机膜及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外置式膜反应器中固体颗粒分离、膜分布中气泡粒径及膜乳化中的微乳滴等对反应过程和膜过程的影响,给出无机膜反应器的典型工程应用。本届论坛设置了颗粒分离前沿论坛,以颗粒分离和基于颗粒材料的分离为切入点,旨在广泛交流颗粒分离材料、技术、装备及应用前沿发展情况,重点讨论针对化工、能源与环保等领域颗粒物分离关键科学技术难题,着重深化颗粒分离过程机理机制研究,拓展颗粒分离在高端化学品制备、绿色能源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推进颗粒分离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亮点5:提升生物颗粒质量,永葆生活科研激情科研“青椒”压力山大,怎样在大浪淘沙中不忘初心,怎样永葆科研激情?又怎样把自己构建成“有活力”的生物个体?本届论坛邀请苏州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陈晓东教授做特邀大会报告,他将总结自己对“有活力”的生物材料的理解及其动力学条件制约因素,以及保持“有活力”的非常规工艺技术,从而了解其“生命逻辑”。他的想法与概念对未来活性颗粒产品的生产将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届论坛设置了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对当前生物医药颗粒处方设计与结构调控、生物医药颗粒先进制造及规模化放大、靶向药物颗粒制剂、疫苗颗粒制剂、吸入药物粉雾剂、缓控释药物颗粒制剂、疾病诊断用生物颗粒设计与制备等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交流,推动生物医药颗粒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应用中的发展。亮点6:会前培训智慧盛宴,大气颗粒火花飞溅本届论坛设置了大气颗粒物会前培训班,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其不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在区域上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气候变化。本课程邀请到胡敏(北京大学)、帅石金(清华大学)陈建民(复旦大学)和廖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大气颗粒物专家学者,从典型排放源汽油发动机内生成颗粒物机制-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测定-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辐射影响-大气复合污染与气候相互作用全面的介绍目前大气颗粒物相关研究的科学理论、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课程内容聚焦科学研究前沿,同时系统全面、深入浅出,让听众掌握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科学热点,同时为未来研究开拓视野和展望。本届论坛设置了大气气溶胶前沿论坛,主要围绕气溶胶污染与天气、地形和环境,气溶胶监测及污染控制技术,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及光学性质,气溶胶的健康效应及室内空气质量,有机和二次气溶胶,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等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大气气溶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加深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污染状况的了解,推进我国大气污染的基础研究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加强相关领域研究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本届论坛设置了燃烧源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颗粒物前沿论坛,主要围绕机动车排放、煤燃烧、生物质燃烧、餐饮排放等燃烧源的一次颗粒物排放以及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二次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开展从源排放一次颗粒物的清单和理化特性-大气中二次转化机制和演变特征-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环境效应-燃烧源控制对策等主题开展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涵盖测量技术、实验室模拟技术、机制机理研究、模式研究和控制政策的全链条学术交流。本届论坛还设置了颗粒测量前沿论坛,不同颗粒个体的物理化学活性和功能往往呈现出差异性。深入理解导致颗粒个体之间性能差异的结构和动力学原因,是诸如能源、环境、化工、通信、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会场聚焦颗粒表征、测量及标准化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突破原有颗粒表征及测量领域的固有思维和研究惯性,拓宽颗粒物化性质表征测量范围(如几何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反应特性等),凸显颗粒在线测量、颗粒标物制备和颗粒测量标准化等研究方向的重要性,挖掘颗粒表征、测量及标准化在交叉学科研究和实际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潜力,凝练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相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标准的发展。本届论坛还设置了发光颗粒前沿论坛,发光颗粒在照明、显示、探测成像、生物检测与治疗和防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代与未来众多先进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石。发光颗粒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庞大,本论坛旨在汇聚半导体发光颗粒、稀土发光颗粒、碳及有机发光材料、团簇发光颗粒及发光光谱、发光器件等领域研究者的多方观点,搭建一个学术、高新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的平台,以有效推动我国发光颗粒领域的科技创新与高新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本届论坛还设置了环境功能材料前沿论坛,围绕水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理技术、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置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防治技术、噪声污染控制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以及电磁辐射、核辐射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交流。欢迎报名参会!现场走进未来论坛,走近颗粒前沿!会议联系人中国颗粒学会秘书处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100190)联系人:注册投稿 黄 巧010-82544962,13718757572,klxh_meeting@ipe.ac.cn财务发票 韩秀芝010-62647647,13269656065,xzhan@ipe.ac.cn赞助展览 李京红010-62647647,13801242411,lijinghong@ipe.ac.cn。注册参会电脑端: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扫码注册参会欢迎各位老师积极邀请朋友、带领学生报名参会!团队超过三人,每人直减二百元!
  • 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第四轮通知)
    为更好地促进颗粒学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助力人才成长和高水平创新后备力量建立,由中国颗粒学会、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共同主办,由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科协等共同协办的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将于2022年4月8-1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举办。本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为主题,由邢卫红(南京工业大学)、李春忠(华东理工大学)、何静(北京化工大学)和张强(清华大学)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进展、产业革命趋势和人才成长途径展开交流,通过主论坛特邀报告、分论坛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以及墙报等形式,拓宽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灵感、打造互动合作交流成长平台。本论坛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论坛还将评选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踊跃投稿。本论坛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展览内容包括:颗粒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设备、颗粒/粉体产品、颗粒/粉体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欢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积极报名参展。学术前沿分论坛第一分论坛:低碳催化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论坛召集人:何静、江莉龙、万颖、祝艳、段学志征文范围:(1)催化剂精准制备及原位表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2)机理及数据驱动的催化剂设计与性能调控;(3)低碳催化新反应与新技术;(4)从催化剂颗粒到反应器的跨尺度模拟及优化。秘书长:叶光华邮箱:guanghuaye@ecust.edu.cn副秘书长:梁诗景邮箱:sjliang2012@fzu.edu.cn第二分论坛:颗粒及多相流模拟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论坛召集人:李水清、王军武、许传龙、刘道银、鲁波娜、王帅征文范围:(1)颗粒系统数值建模与模拟;(2)多相流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3)气固两相流多尺度建模与计算(双流体模拟、离散颗粒模拟、MP-PIC模型和直接数值模拟);(4)介尺度曳力模型和固相应力模型;(5)机器学习在颗粒与多相流领域的应用;(6)多相工业反应器及相关过程模拟与应用;(7)过程层析成像与可视化;(8)多相流测量技术;(9)多相流模型发展与实验交互验证。秘书长:鲁波娜邮箱:bnlu@ipe.ac.cn副秘书长:王帅邮箱:shuaiwang@hit.edu.cn第三分论坛:能源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论坛召集人:黄佳琦、江浩、张会刚、陈成猛、杨艳辉、孔龙征文范围:(1)能源储存颗粒材料(如锂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空气电池等相关材料);(2)能源转化颗粒材料(如煤基、生物质能源等高效转化材料);(3)能源颗粒材料的应用及产业化。秘书长:孔龙邮箱:konglongwork@163.com第四分论坛: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苏州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论坛召集人:吴铎、张兵波、张志平、魏炜征文范围:(1)生物医药颗粒处方设计与结构调控;(2)生物医药颗粒先进制造及规模化放大;(3)靶向药物颗粒制剂;(4)疫苗颗粒制剂;(5)吸入药物粉雾剂;(6)缓控释药物颗粒制剂;(7)疾病诊断用生物颗粒设计与制备。秘书长:尹全义邮箱:qyyin@suda.edu.cn第五分论坛:大气气溶胶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论坛召集人:车慧正、黄宇、盖鑫磊、武云飞征文范围:(1)气溶胶基本特性、监测与分析;(2)气溶胶环境气候健康效应;(3)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秘书长:路艳峰邮箱:luyf@ieecas.cn第六分论坛:颗粒测量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中国计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论坛召集人:于明州、王伟、苏明旭、周骛、席广成征文范围:(1)颗粒性能表征与测量:几何性能、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反应特性等;(2)颗粒测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3)颗粒在线测量技术;(4)颗粒测量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5)颗粒测量在产品性能表征中的新应用;(6)颗粒标准物质研制及颗粒测量标准化。秘书长:蔡天意邮箱:tycai@usst.edu.cn副秘书长:王晖邮箱:huiwang520@nju.edu.cn第七分论坛:颗粒分离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论坛召集人:邢卫红、赵华章、邢华斌、仲兆祥征文范围:(1)以颗粒物为对象的分离材料与技术(吸附、絮凝、磁控分离、膜分离、旋风分离、静电分离等);(2)以颗粒物为基础的分离材料或分离过程(分子筛、MOFs、COFs、二维材料、混合基质膜、其他多孔材料);(3)高附加值分体产品提纯与回收(电子级产品超纯净化、超细粉体捕集等);(4)能源与环境领域颗粒分离过程(气-固、液-固分离,微生物分离与失活等);(5)颗粒分离过程控制与机理分析(颗粒物传质过程与机理、污染控制方法等)。秘书长:冯厦厦邮箱:fengss@njtech.edu.cn第八分论坛:发光颗粒前沿论坛组织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论坛召集人:李良、夏志国、吴凯丰、卢思宇、宋继中、李晓明征文范围:(1)半导体发光颗粒(镉基、铟基、钙钛矿等量子点,及其他半导体微纳米发光材料);(2)稀土发光颗粒(照明、显示用稀土发光颗粒、长余辉发光颗粒、特种功能发光颗粒等);(3)碳及有机发光材料(碳荧光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发光材料等);(4)团簇发光颗粒;(5)发光光谱、发光器件、发光应用及产业化。秘书长:宋继中邮箱:songjizhong@njust.edu.cn第九分论坛:环境功能材料前沿论坛组织单位:江苏省颗粒学会、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论坛召集人:沈锦优、常化振、何欢,杨毅征文范围:(1)水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理技术;(2)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功能材料及其处置技术;(3)大气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防治技术;(4)噪声污染控制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5)电磁辐射、核辐射污染治理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秘书长:王欢邮箱:jskl_org@163.com第十分论坛:燃烧源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颗粒物前沿论坛组织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开大学、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论坛召集人:胡敏、郭松、刘欢、胡建林、彭剑飞、田旭东征文范围:(1)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源清单;(2)燃烧源排放颗粒物的理化特性;(3)燃烧源排放颗粒物测量技术与模拟技术;(4)燃烧源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特征、机制和演变规律;(5)燃烧源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的模式模拟;(6)燃烧源受体监测与控制对策。秘书长:郭松邮箱:songguo@pku.edu.cn论坛征文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各分论坛同时征文,具体要求如下:征文地址: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注册开放时间:2021年9月8日,注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会务组。论文要求为详细摘要,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模板请前往论坛网站下载。摘要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1日。支撑单位《能源前沿》、《颗粒学报》、《能源化学》、《化工学报》、《化工进展》、《绿色能源与环境》、《绿色化学工程》、《储能科学与技术》、《中国粉体技术》、《过程工程学报》等。论坛奖项本论坛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论坛将评选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踊跃投稿。时间节点论坛注册请访问论坛网站注册、缴费及开发票。论坛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注册费用:付款方式:1、银行转账汇款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中国颗粒学会 0200004509014413416注:(1)烦请在网上注册时填写希望开具的发票抬头及相应的单位税号;(2)注册费支付若选择银行转账或汇款,务请通过邮件通知会务组xzhan@ipe.ac.cn(韩老师)。2、支付宝/微信在线付款即可。3、现场刷卡会员注册:(点击享受优惠注册)http://www.csp.org.cn/member/signup.php论坛日程赞助展览论坛赞助和同期展览(4月8日布展,9-10日全天展览)为了便于企业宣传、展示最新的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将在论坛同期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展览内容包括:颗粒测试分析仪器、颗粒/粉体制备设备、颗粒/粉体产品、颗粒/粉体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欢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积极报名参展。展期与会期同步,热烈欢迎相关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赞助方案及展位布局见论坛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1stFPFF/赞助展览联系人:李京红(010-62647647,klxh@ipe.ac.cn或lijinghong@ipe.ac.cn)。酒店路线1. 酒店预订:18951717678,025-84818888,张莉娟2.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7号,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3. 交通:南京站-酒店(7公里):打车18元:16分钟;地铁3元:28分钟;公交2元:35分钟南京南站-酒店(10公里):打车24元:25分钟;地铁4元:35分钟;公交2元:66分钟江宁西站-酒店(40公里):打车108元:55分钟;乘火车-地铁13.5元:88分钟溧水站-酒店(56公里):打车150元:60分钟;乘火车-地铁25元:87分钟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酒店(41公里):打车97元:40分钟;机场巴士-地铁23元:88分钟联系我们中国颗粒学会秘书处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100190) 中国颗粒学会 2022年2月18日
  • 燃烧你的卡路里!众瑞2019新春运动会好嗨呦!
    新年、新景、新气象、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新的计划,开启新的征程!大年初八,伴随着新春佳节的丝丝喜气,青岛众瑞2019新春运动会开始啦!比赛哨响,大家斗志昂扬,2019!我们必将奋勇向前。快来跟随小瑞的镜头,感受现场的气氛吧!每逢佳节胖三斤,现在知道这肉不是白长的了。鞋可破、衣可乱,只要绳子不断裂,咬紧牙关不松手~~~ 还有更精彩的“赶猪跑”!怎么一个个跑的比猪还快呢?考验团队配合最默契的还要是“绑腿快跑”了!这不还没开始,大家已经开始练上了。看这气势,是要沙场点兵了。活动如此有序,气氛如此热烈,当然少不了我们现场的指挥人员和裁判们啦!高手过招,先行君子之礼!实力当然还是赛场上见~~~不达目的不放弃燃烧你的卡路里人人变成万人迷接下来收心认真工作去实现年初定好的奋斗目标奋斗吧,众瑞的小伙伴们~~
  • 燃烧吧,卡路里!经典膨化食品热量的科学测试——自动氧弹量热仪 ATC300A
    摘要本文利用ATC 300A自动氧弹量热仪测试了四种膨化类食品(薯片、仙贝、小馒头、干脆面)的燃烧热值,测试结果与其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能量值差值在0.16~0.53 kcal/g之间,RSD(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2%以内。图1测试样品展示前言卡路里(calorie)作为一种热量单位被广泛应用于营养计量和健身指导中,它和食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里单位为焦耳(joule)的能量值一样,都反映了食品氧化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我们可以根据 1 cal= 4.1868 J对其进行换算。那么食物能提供给我们的热量与其完全燃烧后所释放的热量有什么区别?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一些食物组分例如蛋白质中的氮元素等,人体无法消化吸收,在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等)中仍存在一定能量。但尽管人体氧化的方式与氧弹量热仪有所不同,食物完全氧化所释放出的总热量却是相同的。为了得到食物的生理热值,我们可以在氧弹量热仪燃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代谢校正。例如,不考虑人体基础代谢等复杂因素,分别测量食物的燃烧热值以及排泄物热值,就可以确定某种食物的有效热值。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值就是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脂肪37 kJ/g、碳水化合物17 kJ/g,蛋白质代谢校正后17 kJ/g)与其含量的乘积之和。本文利用ATC 300A自动氧弹量热仪测得四种膨化类食品的燃烧热值并与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值进行了对比,同时计算了不考虑蛋白质代谢校正(能量系数为22 kJ/g)时的能量值;可以发现代谢校正所带来的总体偏差不大,但不同食品样品的燃烧热值偏差不同。除了蛋白质含量的因素,可能还因为相同营养素有着不同来源;像牛肉、牛奶中脂肪的燃烧热值实际是不同的,但营养素归类下却有着相同的能量系数。图2 自动氧弹量热仪 ATC 300A实验方法1. 实验条件&bull 测试仪器:之量科技 ATC 300A自动氧弹量热仪&bull 测试方法:GB/T 213-2008&bull 环境温度:24.4~ 26.3 oC&bull 实验样品:薯片、仙贝、小馒头、干脆面2. 测试过程&bull 打开ATC 300A自动氧弹量热仪;&bull Step1:在样品池中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用棉线连接点火丝与样品并固定;&bull Step2:安装氧弹,并设置实验参数,填写样品质量等;&bull Step3:开始实验,在测试环境准备好后,仪器自动进行测试;&bull Step4:实验结束,取下氧弹并进行清理;&bull Step5:重复三组测试,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每种样品分别进行了碾碎与压片处理以保证测试样品的均匀性与一致性,如图3所示。在压片过程中需控制压片力度,如薯片含油量较高,力度过大会导致油分析出影响测试结果。图3样品预处理(a)碾碎后样品(b)小馒头压片展示(c)压片后样品(d)装样薯片、小馒头、仙贝和干脆面每种样品进行3次重复测试,燃烧热测试结果汇总见表1。测试结果重复性较好,RSD均在0.2%以内。表1 燃烧热测试结果汇总燃烧热J / g薯片小馒头仙贝干脆面123935.0 16548.921535.522750.7223925.716558.121505.322766.8323995.116544.921505.222771.6平均值23951.9 16550.6 21515.3 22763.0 包装能量值22666.715870.0 20620.0 20550.0 无代谢校正能量值22967.6 16017.3 20860.7 21018.1 RSD(%)0.1570.0410.0810.078燃烧热平均值与包装上营养成分表(如图4所示,蛋白质能量系数17 kJ/g)里的能量值相比,差值在680.6~2213.0 J/g之间,不考虑蛋白质代谢校正(能量系数22 kJ/g)的差值在533.3~1745.0 J/g之间。图4(a)薯片(b)小馒头(c)仙贝(d)干脆面样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由于本次选择的样品为膨化类食品,成分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含量较低,代谢校正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考虑为营养素能量参数对不同来源的相同营养素存在一定偏差导致的。根据上述测试结果,燃烧热值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取的“卡路里”。除了人体代谢外,不同来源的相同营养素用同样的能量参数去计算也会带来一定误差;以本文测试的膨化类食品为例,不考虑蛋白质代谢修正的燃烧热值与包装能量值差值为12.7~41.7 kcal(大卡)/100g,对“卡路里”摄入严格的人群可能需要考虑该影响。结论本文利用ATC 300A自动氧弹量热仪测试了四种膨化类食品的燃烧热值,测试结果与其包装上营养成分表的能量值较为接近,其差值可能包含了营养学上对于不同营养素的燃烧热值基于人体代谢的修正,以及不同来源的相同营养素能量参数的差异。 仪器推荐自动氧弹量热仪 ATC 300A符合GB 384、GB/T 213、ASTM 4809、ASTM D240等标准,测试时间<10min(快速法),热容量波动≤0.20%,功能高度自动化,能快速准确地测试各种可燃物的燃烧热值。欢迎联系我们,了解更多技术亮点、参数规格及应用案例。
  • 颗粒与多相流数值方法及其工业应用分会场日程——中国颗粒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颗粒学会将于2020年10月23-25日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召开“中国颗粒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颗粒与多相流数值方法及其工业应用”为第十三分会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margin-bottom: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会场介绍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87cdb9ca-8932-4e6e-8a02-affdd460782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015095518.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1015095518.png" /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0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第13分会场: /strong 会场主要结合颗粒与多相流领域中急需解决的、与模拟及其工业应用相关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多相流模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炼颗粒与多相流数值方法新的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多相流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margin-bottom: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会场日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5127da0a-2f8c-479e-a133-3a466d8b027f.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78388c6b-1a9c-416d-bd45-c895320495e4.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margin-bottom: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墙报交流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735a2b72-2455-4e79-86b6-4cddba58f52b.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margin-bottom: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主席介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9d7f9afb-ca04-41a8-bbcc-23b58c53a406.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王利民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王利民,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到2009年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NRS) 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历任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项目研究员和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7年被选为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荣获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拔尖青年科学家”、 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十佳员工”、“优秀青促会会员”、“过程优青”等多项荣誉称号。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主要从事多相湍流的介尺度理论与方法研究,致力于介尺度科学原理探索工程湍流模型、发展格子Boltzmann框架下颗粒流体系统快速模拟技术,包括湍流模拟、介尺度科学、计算流体力学、流态化和多相反应工程。现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Heat Exchangers》期刊编委会成员;迄今在AIChE J,Chem. Eng. Sci,J. Comput. Phy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Springer专著3部,参与翻译著作2部,受邀为CPC Press出版的Powder Technology Handbook专著撰写1章节。先后主持项目16项,其中,国家“两机”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中科院前沿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3项、973项目课题1项、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通用电气(GE)、联合利华(Unilever)、道达尔(Total)、宝钢(Baosteel)合作项目等7项。已协助指导1名博士后出站,指导或协助指导毕业5名博士生和6名硕士生。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5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d3921424-65a1-4972-a56d-a94288aa1b2c.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strong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罗坤 浙江大学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罗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与仿真专委会副秘书长。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5年3月获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10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7至2009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湍流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工作,并曾在美国田纳西大学(2011)、日本大阪大学(2005)、韩国釜山大学(2003)短期访学。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多年来一直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多尺度耦合问题的理论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包括计算多相流、计算燃烧学、风能利用多尺度模拟及大气环境污染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等。提出了复杂多相湍流燃烧全尺度直接数值模拟新方法,发现了多相湍流燃烧界面耦合作用的新现象和新机理,建立了更加准确的工程计算新模型,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研究骨干,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第三十三届国际燃烧学大会杰出论文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应邀担任5个国际SCI学术期刊的编辑或编委,应邀做20多次学术会议的邀请报告,是50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和30多次学术会议的组织/分会场主席。获得浙江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G20保障先进个人等,所指导的博士生有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得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得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本科生2次获得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等。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ed035785-a358-4189-9f03-8797dcee2b29.jpg" title=" 6.png" alt=" 6.png" /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安希忠 东北大学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span 安希忠,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颗粒及粉体方面的博士后工作,2006年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受聘于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现为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颗粒技术研究所所长。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多年来一直从事粉末冶金及粉体工程、难熔金属及合金、复合材料及3D打印增材制造等相关领域的数值仿真与物理实验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企业及各类人才项目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10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8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EI收录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大会报告20余次;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其中多名获全额奖学金赴海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后4名。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年来所获得的荣誉包括: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澳大利亚“Australian Endeavour Awards”;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分别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及江苏省扬州市“龙川英才”;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双创人才;2017年入选沈阳市首批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2018年入选首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另外,2016和2018年分别获得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主要社会经历包括: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辽宁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兼职高级研究员;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190da02f-5c1b-4094-982a-0c3ff2d7f74d.jpg" title=" 7.png" alt=" 7.png" /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刘道银 东南大学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span 刘道银,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士学位,2011年获东南大学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14至2015年在荷兰Delft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开展博士后合作研究工作,并曾在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理研究(2005)。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主要从事多相流数值模拟,微纳米颗粒流化床制备技术,流化床燃烧等领域研究,发展了耦合流动和反应的颗粒尺度的流化床燃烧模型、含颗粒凝并和团聚的气固流动的模拟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企事业高技术研发项目等10余项,作为第3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在AIChE J, Chem. Eng. J, Powder Tech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燃烧学基础》教材。培养硕士10余名,博士2名,1人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5px margin-bottom: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参会信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组织单位: /strong /p p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学术秘书: /strong /p p 徐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p p 联系电话:010-82544940; /p p 电子邮件:xuji@ipe.ac.c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时间和地点: /strong /p p 时间:2020年10月24-25日(10月23日报到) /p p 地点: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优秀报告及墙报奖: /strong /p p 学会奖励包括科技奖、人才奖和专项奖将在年会闭幕式上组织颁奖,并且在年会期间将评选出“中国颗粒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优秀报告/墙报奖”。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会议网站: /strong /p p a href=" http://csp.scimall.org.cn/meeting/csp2020/" target=" _self" http://csp.scimall.org.cn/meeting/csp2020/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20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24px height: 2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8b17fefc-f4b8-4ef3-a16d-3789ce302b15.jpg" title=" 颗粒.png" alt=" 颗粒.png" width=" 224" height=" 237" /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扫码参会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参会费用: /strong /p p 会议代表可通过银行转账、线上支付(微信、支付宝)或者现场刷卡的形式付款。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中国颗粒学会 0200004509014413416注:(1)烦请在网上注册时填写希望开具的发票抬头及相应的单位税号;(2)注册费支付若选择银行转账或汇款,务请通过邮件通知会务组xzhan@ipe.ac.cn(韩老师)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酒店预订: /strong br/ /p p 1、酒店预订: /p p 详见年会网页-酒店预订 /p p http://csp.scimall.org.cn/meeting/csp2020/ /p p 酒店销售经理: /p p 李苗莎(msli@xltl.com.cn) /p p 联系电话:18850050041 /p p 2、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长浩路18号 /p p 3、酒店总机:0592—3578888 /p p 4、交通路线: /p p (1)厦门北站至酒店:地铁1号线到殿前站下转公交430路殿前街道站下、323路台贸中心站下;打车费用约为48元。 /p p (2)厦门站至酒店:公交车113路殿前街道站下、33路/116路台贸中心站下,。打车费用约为25元。 /p p (3)机场(高崎机场)至酒店:公交机场专线安兜站换乘108路公交台贸中心站下。打车费用约为25元。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会务组: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margin-top: 15px margin-bottom: 15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cf7ce938-16d6-4ae9-be8f-4ff9776bc88e.jpg" title=" 9.jpg" alt=" 9.jpg" / br/ /p
  •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安吉阻燃实验室签订多功能燃烧测试仪采购合同
    2010年5月31日,莫帝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同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安吉阻燃实验室,签订了应用于纺织品阻燃测试的多功能燃烧测试仪采购合同,货物将于6月内交付使用。 此次采购,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安吉阻燃实验室进行了多家对比,以及现场考察,最终确定我司为多功能燃烧测试仪的供应商,对此深表感谢! 同时对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此次仪器考察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 Firemaster 多功能燃烧测试仪主要应用于通过对垂直竖向纺织品及组件边缘及底边点火检测其易燃性能、还可检测睡衣用面料和面料组合,帷幕及窗帘、防护服织物的阻燃性能;符合众多国内外检测标准要求。 莫帝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Firemaster 多功能燃烧测试仪,综合了国外同类产品的特点,同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由于该项测试为室外控制方式,莫帝斯选择使用支托臂系统进行软件界面操作,这样可以通过旋转支托臂,更便于测试人员的使用了操作。由于设计精巧,受到用户的好评。 Firemaster 多功能燃烧测试仪可完成的阻燃测试项目如下: ISO 6940:1995 垂直竖向试样易燃性能 ISO 6940:2004 垂直竖向试样易燃性能 ISO 6941:2003 垂直竖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 ISO 10047:1993 织物表面燃烧时间确定 BS 5438:1976 垂直竖向纺织品及组件阻燃性能 BS 5438:1989 垂直竖向纺织品及组件底边及边缘点火阻燃性能 BS 5722:1991 睡衣用面料和面料组合的阻燃性能 BS EN1103:2005 服用面料燃烧性能 BS EN 13772:2003 帷幕及窗帘火焰蔓延性能 ISO 15025:2002 帷幕及窗帘火焰蔓延性能 AS 2755.1、2、3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垂直竖向试样易燃性能 GB/T 8745、GB/T 8746、GB/T 5456 等中国国家标准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安吉阻燃实验室介绍: SGS阻燃实验室于2004年落户浙江省安吉县。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从原先200平方米的单一的家具检测实验室发展成为目前涵盖软体家具、纺织品、建筑材积构建、交通工具、电线电缆以及电子电工等所有阻燃测试需求领域的5000平方米的实验室空间。凭借齐全的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SGS安吉阻燃实验室现已在国内乃至国际阻燃检测领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阻燃测试领域,安吉阻燃实验室已获得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授权的UKAS实验室认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防火领域具有此项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SGS安吉阻燃实验室能够提供全面的燃烧性能测试与评估服务,是目前国内首个具备轨道车辆燃烧性、浓烟度、烟毒性全面测试能力的实验室。在此次扩建过程中,SGS充分考虑到地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为安吉周边的客户带来便利高效的&ldquo 一站式&rdquo 专业服务。如为安吉、杭州、宁波、金华等地提供家具检测服务,为安徽、江苏等地的电线电缆燃烧测试提供便捷服务等。特别是针对户外用品检测服务的问题也通过此次扩建得以解决,从今以后公司可在该实验室中完成所有阻燃项目的检测而无须送到其他城市,从而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检测时间和成本。 www.motis-tech.com
  • 生物质燃烧影响城市PM10蛋白质含量
    日前,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教授谢周清课题组发现,生物质燃烧影响城市PM10的蛋白质含量,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英国《大气环境》杂志上。   空气中存在许多液态或固态微粒悬浮物,被称为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叫PM10。其中,生物气溶胶是当前全球变化和公共健康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浓度一般用大气中总蛋白质含量来表示。由于汽车尾气能改变一些生物气溶胶的化学结构,使其成为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这被认为是近年来城市中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的一种可能原因。   谢周清课题组对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在合肥市采集的PM10进行了总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和水溶性离子成分的分析研究,发现城区PM10中总蛋白质的含量范围在每立方米2.08~36.71微克,平均值为每立方米11.42微克,明显高于目前世界上3个地区公布的数据——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洛杉矶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墨西哥城的含量分别为每立方米0~0.2微克、1.0~5.8微克、0~2.54微克。   论文第一作者康辉博士介绍,合肥城区大气中蛋白质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低,每立方米2.08微克 从夏季到秋季含量逐渐增加,11月达到峰值,每立方米36.71微克。PM10中蛋白质的浓度与采样期间的降雨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秋冬季多雾天蛋白质的浓度和大气污染指数都呈现高值。   除气象因素外,PM10中蛋白质浓度的变化与空气污染指数和平均可见度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和反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对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期间出现高含量蛋白质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人员发现,PM10总蛋白含量与代表生物质燃烧影响的水溶性钾离子以及代表人为污染影响的硝酸根显著相关。9~11月是合肥地区的农作物收获季节,除动植物和人为排放影响外,生物质燃烧可能是PM10蛋白质含量增大的重要原因。   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迫切需要的研究工作”,并指出“这份数据独一无二,对评估城市大气污染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为理解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作出了贡献”。
  • 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订购NEXGEN燃油燃烧器
    民航二所全称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是我国民航行业内专业从事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的科研机构,其前身为中国民航总局科学研究所,1958年12月11日在北京成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二段17号。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主要从事民航信息管理系统、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机场弱电系统、航空物流系统、航空安全管理系统、航空化学产品、农林航空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同时还承担了航化产品适航性能、飞机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农林航空喷洒设备、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雷达系统的技术测试及航油适航审定、民航节能减排监测等民航行业技术支持工作。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测试中心)防火实验室主要为局方和企业服务,检测飞机舱内材料的阻燃和防火性能是否符合适航要求。他们检测的涉及面十分广泛,烟密度毒性检测、隔热隔音材料热辐射检测、客舱内座椅垫的可燃性实验以及热释放实验等。近日民航二所从莫帝斯订购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 燃油燃烧器,用于提升该类项目测试能力。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可的NexGen航空燃油燃烧器之一,可适用于众多航空材料燃油燃烧测试。由于FAA之前所认可的Park DPL 3400、Lennox Model OB-32, 以及Carlin Model 200 CRD 均已经停产,FAA发展了下一代航空燃油燃烧器NexGen燃烧器。NexGen燃烧器采用了上一代燃烧器的操作原理,同时可以精确的测量输入气体及燃油的试验参数,同时仪器可便于FAA未来的升级。通过配置不同的试验装置,可满足众多航空燃油燃烧测试标准,如座椅燃烧测试、隔热隔音材料耐烧穿试验、货舱衬板耐烧穿试验、软硬管组件、电动引擎装置及电气连接件的防火试验等。可满足的标准为FAR 25.853、FAR25.855、FAR25.855、FARs 25.863、FARs 25.867等,同时可满足国内MH/T 6086、HB 7263、MH/T 6041、GB/T 25352、HB 7044等测试方法。
  • 扫描电镜下的雾霾颗粒
    硫酸盐颗粒 富钛合包壳颗粒 烟尘集合体颗粒 铁氧化物颗粒 未知颗粒 附着的超细颗粒 铁氧化物颗粒群 含铬、铅颗粒   星球?胶囊?果冻?不,都不对,这些其实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雾霾颗粒。昨日,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将收集的西安雾霾颗粒,放大数十万倍呈现在记者眼前,复杂的形貌和成分令人震惊。   好奇 雾霾到底是什么 师生研究了两个月   &ldquo 很多人都知道雾霾,但雾霾到底是什么?&rdquo 今年春季雾霾困扰时,西安交大微纳中心执行主任单智伟教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周围没人能回答他。   &ldquo 雾霾是什么成分?长什么样?&rdquo 在单智伟指导下,研究生丁明帅和同学开始了一项特殊研究。他们3月至4月连续两个月,每天用硅片收集空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至数十万倍。   丁明帅说,他们从中选取了1081个颗粒分析,其中PM2.5颗粒494个。显微镜下的雾霾颗粒令他大开眼界。   分析 扬尘颗粒占比最高 主要是汽车尾气   根据形貌和成分,他们把空气颗粒分为七大类。占比最高的是扬尘颗粒,达到33.4%,主要成分是硅铝酸盐、富钙颗粒,形状极不规则。   其次是含硫颗粒,占14.8%。外形有的像盐粒,有的像绒球。&ldquo 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其中的硫酸物一旦进入空气中和水蒸气结合,易生成弱酸性物质,有腐蚀作用。&rdquo 单智伟说。   燃煤飞灰和烟尘集合体的比例,分别占9.5%、6.1%。燃煤飞灰的形貌大多是规则的球形。他们认为,这两种成分应与煤炭和天然气燃烧有关。   还有一些成分来源很难确定,如硅氧化物、铁氧化物。   惊叹 外貌好奇特 含锌颗粒像一串葡萄   含微量元素颗粒最为奇特。其中含钛颗粒是半透明的球体,内部装满了钛氧化物微粒 含碲颗粒像长满枝杈的竹子,来源不明 含锌颗粒则像一串葡萄。   最让单智伟担心的是含铅、铬颗粒。&ldquo 这种颗粒多次观察到。铅本身比重比较大,但与其他物质结合后,就像坐了小飞机,悬浮在空气中到处传播,对健康的危害尤其严重。&rdquo   他们还测试了一些颗粒的力学性能,发现部分颗粒硬度达到钢铁的5~10倍。颗粒内部也很奇特,把燃煤飞灰颗粒切开,内部全是泡状。   建议 锁定雾霾来源 采取措施降低危害   &ldquo 明白了雾霾成分,就便于锁定来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rdquo 单智伟说。   他建议,对于扬尘颗粒,要通过立法规范建设行为 对于汽车尾气,可以加装装置进行有效过滤 对于燃煤飞灰和烟尘集合体,可采取新技术和调整能源结构加以解决。   单智伟还提醒,在关注健康危害的同时,也不要忽视PM2.5对工业的影响。&ldquo 高硬度的颗粒可能给高精度机械设备带来损害,造成损失。要改进封装工艺、封装环境,降低雾霾对工业的影响。&rdquo
  •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和相关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助力人才成长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等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The 13th China Congress on Particle Technology (CCPT13))将于2024年10月25-28日在苏州市举办。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国颗粒大会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持续拓展,功能持续完善,已成为业界高层次大型综合性交流平台。大会涵盖学术交流、继续教育、产学研合作、展览展示和成果发布等交流活动。本届大会以“汇聚颗粒大智慧,增强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大会特邀报告、分会主题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和粉体及其与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交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各个分会场还将评选优秀报告及优秀墙报,欢迎投稿参会。本届大会还将举颗粒计算软件、多相流反应器介尺度模拟与智能化、气固流化床的模拟和应用、臭氧微纳米气泡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上的应用、颗粒物理化生物及毒性表征技术、大气颗粒物分析及动物暴露毒理学技术和工程哲学、工程创新与工程教育等培训班,对于CCPT13的参会代表,各个培训班均可免费参加,欢迎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报名参加培训。本届大会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应用和成果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技术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和成果等内容。我们还将特设展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颗粒学奖的章程规定、申报细节、评选机制及历年获奖成果,诚挚邀请相关单位与个人踊跃参与,共同见证此次盛会。一、会议征文中国颗粒大会各分会场同时征文,具体要求如下:1. 征文地址:https://www.csp.org.cn/meeting/CCPT13/2. 征文要求为详细摘要,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并上传,格式见附件1(请前往会议网站下载)。3. 征文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0日。投稿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会务组(黄巧,010-82544962,13718757572,klxh_meeting@ipe.ac.cn)。二、学术分会场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颗粒计算专业委员会(筹)召集人:季顺迎、王利民学术秘书:刘传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8810189071,chuanqil@imech.ac.cn。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第2分会场:多相反应流理论及建模组织单位: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召集人:罗坤、安希忠、王帅、高希学术秘书:林俊杰,浙江大学,13777872366,linjunjie@zju.edu.cn。会场简介:复杂多相反应流动广泛存在于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增材等领域,涉及燃料相界面、湍流涡面、火焰锋面等各种能质传输界面相互作用,以及多相流动、传热传质及化学反应等多物理过程耦合作用,呈现从微观颗粒/液滴运动到宏观反应器性能的多尺度特征。这些界面相互作用、多物理过程耦合、多尺度特征交互对整个系统的高效、低排放和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何准确解析多相反应流界面、建立多物理过程耦合模型、形成多尺度工程应用平台是发展多相反应流动理论与模型的挑战。本分会场结合该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旨在探讨当前多相反应流理论及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征文范围:(1)气固/液两相反应流理论及模型研究;(2)气-液-固三相反应流理论及模型研究;(3)AI赋能的多相反应流理论及模型研究;(4)多相反应流建模在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第3分会场:流态化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集人:刘梦溪、王军武、吴学成学术秘书:闫子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3701359560, yanzihan2007@163.com。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已经在石油化工、化工、电力、冶金、医药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知识更新和智能化生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型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流态化技术如何与信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并获得新的增长,如何将流态化技术引入新兴产业中并助力其快速发展?这都为我国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分会以“流态化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分会主题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展开交流,面向广大从事流态化和颗粒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代表及研究生征集科技论文。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3)流态化过程强化及工业应用;(4)信息数字技术助力下的流态化技术(如AI、机器学习助力流态化技术)。第4分会场:过程工程中的介科学与人工智能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召集人:杨宁、叶茂学术秘书:郭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5901043524,guoqiang@ipe.ac.cn;周吉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642893606,zhoujibin@dicp.ac.cn。会场简介:本分会场围绕过程工程中的介科学与人工智能展开研讨。过程工程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转化过程中物质的运动、传递和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工程科学,服务于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过程工业,包括能源、资源、环境、材料、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支柱产业。过程工程广泛存在介尺度行为,并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介尺度问题,其一,分子尺度到颗粒尺度间的材料结构或表界面时空尺度;其二,颗粒尺度到反应器尺度间形成的非均匀结构的时空尺度。同时,近些年,采用人工智能研究过程工程中的核心问题正逐步成为领域热点和前沿,在操作条件优化、过程诊断、流程设计等方面均展示出巨大优势;随着ChatGPT、Sora等文本和视频大模型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对包括过程工程在内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本分会场拟邀请及征集学术界及企业界等领域内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以上主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征文范围:能源、资源、环境、材料、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过程工程领域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人工智能在能源、资源、环境、材料、制药、石油、化工、冶金等过程工程领域研究中的应用;ChatGPT、Sora等文本和视频大模型对过程工程研究的启示。第5分会场:面向绿色低碳过程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组织单位: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召集人:刘明言、王铁峰、杨宁、杨晓钢学术秘书:蓝晓程,清华大学,15201519641,邮箱:lanxc@tsinghua.edu.cn;马永丽,天津大学,15900397694,邮箱:mayl@tju.edu.cn。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沸腾和冷凝多相流,以及软颗粒流等系统在高效绿色低碳过程工程具有重要应用。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流化床反应系统等可用作高效绿色低碳工业反应器;汽液(固)多相流沸腾和冷凝传热及微纳表面传热强化和污垢控制、光热蒸发制淡水和废水处理等,涉及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降碳;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系统都有液相和真实的相界面,气泡和液滴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裂,使多相流动、混合、传热传质和反应等复杂化,并呈现特殊规律性等。涉及这些含液多相流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问题都可以交流探讨。征文范围:包括面向传统化工等过程工业的节能降耗与过程强化,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动及反应的实验及测试、理论分析、机理建模及数值模拟、过程优化和控制等研究以及工业应用等。第6分会场:油气资源颗粒及技术组织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召集人:刘平礼、康毅力学术秘书:李骏,西南石油大学,18328363279,lijunswpu@163.com。会场简介: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赖的主要能源,保证油气安全供给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天然气作为最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化石能源,更是中国能源体系由高碳向低碳、零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与颗粒物质相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普遍存在。颗粒物质力学与颗粒多相流理论是油气井工作液调控、钻井防漏堵漏、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水力铺砂压裂、暂堵转向压裂/酸化、地层出砂、煤粉运移、微粒运移等的理论基础之一。本会场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中涉及的颗粒材料力学、颗粒体系结构与强度、颗粒多相流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开展讨论交流,以期建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颗粒物质力学学科新方向,并对石油与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征文范围:(1)水力压裂技术、储层保护技术、钻井、采油、储运过程中中涉及的颗粒新材料研制、制备工艺、处理技术、相关基础理论、设备仪器及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2)储能、封存过程中(CCUS等)、水合物开采、地热能开采、氢能制备过程中涉及的颗粒新材料研制、制备工艺、处理技术、相关基础理论、设备仪器及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3)常规、非常规油气开采、深海、深地油气开采过程中涉及的颗粒新材料研制、制备工艺、处理技术、相关基础理论、设备仪器及相关的工业应用研究及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油气颗粒学研究。第7分会场:能源转化分会场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召集人:骞伟中、王宁学术秘书:王宁,北京工业大学,18810492568,ning.wang.1@bjut.edu.cn。会场简介: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化”主题,聚焦碳基能源的催化转化、储能及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等前沿研究方向,展示能源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探索新时代下能源转化的新内涵和研究新范式。通过资源整合与通力协作,推动颗粒材料在能源高效利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征文范围:(1)化石能源转化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新型碳等资源转化与利用(碳一化学、催化剂设计等),二氧化碳转化,能源化学与碳中和等;(2)能源转化与储能: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能量转换,超级电容器、微型储能器件能量储存等;(3)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生物质的定向转化,生物质化学转化过程调控,生物质气化合成和催化热解,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第8分会场: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召集人:彭峰、张山青、余皓学术秘书:杨光星,广州大学,18565055335,yanggx@gzhu.edu.cn;王浩帆,华南理工大学,15210580993,whf@scut.edu.cn。会场简介: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分会场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光、电、热催化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炼能源催化的前沿研究方向,推动基于颗粒材料的能源催化技术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CO2催化转化、光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潜在工业应用,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催生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新理念与新技术。征文范围:与能源转化、利用相关的:(1)光催化;(2)电催化;(3)热催化;(4)光电催化。第9分会场:矿物颗粒低碳高效利用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召集人:孙志明、刘征建、李孔斋学术秘书:杨海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5201363592,yhtao@ipe.ac.cn。会场简介:矿物颗粒涉及煤炭、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以及无机非金属矿等,是国民经济重要的资源形式,也是颗粒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新能源大发展以及双碳的背景下,矿物颗粒低碳高效利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产生许多变革性的技术流程,成为研究的热点。征文范围:矿物加工、低碳冶金、高值化利用、新能源耦合、低碳工艺流程变革、资源循环。第10分会场:创新能源颗粒,培育能源颗粒新质生产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颗粒学会召集人:魏飞、张强、黄佳琦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17775083663,chengxb@seu.edu.cn。会场简介:能源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炼颗粒与能源的前沿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能源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征文范围:(1)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2)能源颗粒的表征技术;(3)能源颗粒的应用及产业化。第11分会场:钠电池材料与技术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召集人:胡勇胜、赵君梅学术秘书:容晓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3261555773,13051863167,rong@iphy.ac.cn。会场简介:本次研讨会围绕钠电池材料和技术,将多角度切入、全方位呈现钠电池的现状和未来,着重解析钠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和相关技术的研发进展,重点关注科学研究和材料、电池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为钠电池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带来深入见解。征文范围: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液体电解质材料、固体电解质材料、粘结剂材料、集流体、隔膜、液态/半固态/全固态电芯设计、产业化进展、国家标准解读或建议、国家政策解读或建议、国际国内局势分析等。第12分会场:含能颗粒分会场组织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召集人:马立坤、敖文、赵马杰、冯昊学术秘书:张家瑞,国防科技大学,15243611656,zhangjiarui@nudt.edu.cn。会场简介:含能颗粒广泛应用于各种能源动力系统,其制备、表征与能质转化涉及化学、材料学、燃烧学和空气动力学等学科。由于复杂的理化特性,含能颗粒的定向调控与制备、燃烧过程的高精度观测和数值预示都极为困难。本会场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同行专家,共同研讨含能颗粒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含能颗粒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征文范围:(1)先进含能颗粒创制技术;(2)含能颗粒表征、测量与诊断;(3)含能颗粒燃烧过程仿真;(4)含能颗粒多相流动过程仿真;(5)含能颗粒爆炸、爆震和水反应;(6)先进颗粒动力系统。第13分会场: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气溶胶研究现状和展望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召集人:黄宇、邵龙义、王丽娜、王启元、王体健学术秘书:武云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8600167678,wuyf@mail.iap.ac.cn;路艳峰,昆明理工大学,18187058083,luyf@kust.edu.cn;崔龙,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5399474859,cuilong@ieecas.cn;夏芸洁,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18510970720,xiayunjie@bj.cma.gov.cn。会场简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以往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不再以单一技术主导,而是呈现多点、群发性突破的态势。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科学界限愈发模糊。科研范式发生改变,大数据研究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的“第四范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气溶胶研究也必然呈现新的范式,并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本会场将围绕气溶胶前沿热点,展示气溶胶相关领域最新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进展,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下我国大气气溶胶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展望气溶胶研究的未来发展。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气溶胶基本特性(物理、化学、光学、辐射);(2)气溶胶的发生、采样、监测、分析技术;(3)气溶胶来源解析;(4)气溶胶动力学;(5)气溶胶对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6)气溶胶过滤、清洁及除尘技术;(7)AI技术在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第14分会场:源排放颗粒物特征及其环境健康效应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大学召集人:沈振兴、沈国锋、孔少飞、刘丹彤学术秘书:徐红梅,西安交通大学,13772542708, xuhongmei@mail.xjtu.edu.cn;孙健,西安交通大学,18602975563,sunjian0306@mail.xjtu.edu.cn。会场简介:源排放颗粒物特征研究对于大气污染源精准源解析评估、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健康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研究显示,民用燃烧源由于燃料种类多、燃烧条件差但分布较广等特点,其较高的颗粒物排放因子和较大的排放量对于区域大气环境有重要的贡献;其排放颗粒物中的PAHs等有机物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民用燃烧源也是棕碳类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民用燃烧源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排放因子和环境演化机制、排放清单、人体暴露和细胞毒性等健康研究、棕碳类物质的光学排放特征及环境演化等研究已成为国际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征文范围:源排放颗粒物及化学组成的排放因子、排放清单、健康效应等;棕碳类物质排放分子组成和光学特征及环境演化机理;源排放颗粒物的老化过程研究;含氮有机物的排放、老化机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源排放VOCs特征、老化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影响等。第15分会场:二次颗粒物生成与老化及其对大气辐射的影响机制组织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集人:郭松、胡建林、马庆鑫、尚冬杰学术秘书:曾凌寒,北京大学,18600546164,lhzeng@pku.edu.cn。会场简介: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一次排放显著降低,二次颗粒物贡献升高,但二次颗粒物生成机制仍不清楚,且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颗粒物大气辐射效应研究变得更加急迫。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包括:多元前体物参与新粒子生成与增长机制;二次颗粒物尤其是二次有机颗粒物气相、非均相、液相生成机制;黑碳等一次颗粒物老化机制及其在老化过程中吸湿性、光学性质等的演变规律;棕色碳来源、组成与大气中演变机制;二次颗粒物的大气辐射效应。征文范围:本分会场征集相关实验室研究、外场测量和模式模拟方向摘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1)新粒子生成与增长机制;(2)二次无机和有机颗粒物气相、非均相、液相生成机制;(3)黑碳等一次颗粒物老化机制及其在老化过程中吸湿性、光学性质等的演变规律;(4)棕色碳来源、组成与大气中演变机制;(5)二次颗粒物的大气辐射效应。第16分会场:核设施气溶胶行为研究组织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召集人:王辉、谷海峰、张亚培、黄东篱学术秘书:孙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15601163377,sunjing@cnpe.cc。会场简介:核能与核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为核能和核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核设施由于存在潜在的辐射风险而受到广泛关注。气溶胶是核设施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之一,研究核设施不同运行工况、不同事故场景下的气溶胶迁移演化规律对量化核设施辐射风险,进而采取针对性防护或缓解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核设施气溶胶行为研究进展,促进业内交流,“核设施气溶胶行为研究分会场”拟邀请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及监管审评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就核设施气溶胶的产生、演化、输运、沉积与去除等技术内容研讨交流,通过学术研讨提升核安全研究水平,促进核能与核技术的健康发展。征文范围:(1)核设施气溶胶产生及演化的实验和理论研究;(2)核设施气溶胶输运与沉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3)核设施气溶胶去除技术研究;(4)大尺度空间内气溶胶迁移扩散规律研究;(5)核设施气溶胶行为计算分析程序的开发与验证;(6)核设施气溶胶行为先进数值算法研究。第17分会场:颗粒物与儿童健康组织单位:郑州大学、北京大学
  • TOC分析的在线高温燃烧法比较:催化燃烧与非催化燃烧
    简介工业用水和废水的工艺监测技术必须长时间运行,且维护要求低,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采用高温燃烧法的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分析技术具有处理多种样品类型所需的稳健性。就燃烧氧化技术来说,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工艺监测的运行时长、维护要求、使用成本等方面。本文概述了在线催化与非催化高温燃烧TOC之间的主要差别。为了方便起见,下文将这些燃烧技术分别简称“高温催化燃烧(HTCC,High Temperature Catalytic Combustion)”或“催化法”,和“高温非催化燃烧(HTNCC,High Temperature Non-Catalytic Combustion)”或“非催化法”。本文中的比较只适用于在线技术和高温燃烧TOC技术。想了解更多?燃烧法检测TOC主要用于监测含有废水、工艺水、工业废水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和难氧化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催化燃烧包括在一个炉子中加热样品,使用铂金催化剂支持氧化。添加催化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样品中所有的有机碳都被完全氧化。催化燃烧法的炉温不够高,无法仅通过温度来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将炉管中的样品加热到更高温度,能够确保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法无需使用催化剂,从而减少了诸多干扰因素。为了防止频繁出现维护问题,必须充分考虑高温非催化燃烧和高温催化燃烧中的盐含量。高温催化燃烧的温度比高温非催化燃烧低。采用高温催化燃烧时,未燃烧的盐会“毒害”催化剂,甚至“毒害”燃烧管。虽然替换燃烧管和催化剂,可以帮助催化燃烧装置在含盐的环境中运行,但会限制分析仪的测量范围和性能,还会增加维护工作量。如果采用高温非催化燃烧,所有的盐都会在更高的温度下彻底燃烧。无需催化剂意味着减少维护工作量。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工艺设备的维护要求、运行时间、使用成本。Sievers® TOC-R3非催化在线型TOC分析仪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具有维护简单、使用成本低、运行时间长等优点。Sievers TOC-R3使用光电离检测器(PID,Photoionization Detector)来直接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或使用电化学检测器(ECD,Electrochemical Detector)来监测总氮(TN,Total Nitrogen),因而具有满足任何应用需求的灵活性。即使对于挑战性样品基质,此款分析仪的自动稀释、冲洗、标准品检查等功能,都能大大延长仪器的运行时间。此款分析仪采用稳健的模块化设计,能够对样品基质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此款分析仪还具有预测诊断功能,提供无与伦比的可靠性。结论与催化燃烧法相比,非催化燃烧法要求更少的耗材和更低的维护要求,这意味着仪器的使用成本更低、运行时间更长。有了更长的运行时间和更可靠的监测数据,非催化燃烧法就能更好地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功能稳健且灵活,能够满足所有应用需求。◆◆◆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TOC分析的在线高温燃烧法比较:催化燃烧与非催化燃烧
    简介 工业用水和废水的工艺监测技术必须长时间运行,且维护要求低,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采用高温燃烧法的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分析技术具有处理多种样品类型所需的稳健性。就燃烧氧化技术来说,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工艺监测的运行时长、维护要求、使用成本等方面。本文概述了在线催化与非催化高温燃烧TOC之间的主要差别。为了方便起见,下文将这些燃烧技术分别简称“高温催化燃烧(HTCC,High Temperature Catalytic Combustion)”或“催化法”,和“高温非催化燃烧(HTNCC,High Temperature Non-Catalytic Combustion)”或“非催化法”。本文中的比较只适用于在线技术和高温燃烧TOC技术。想了解更多? 燃烧法检测TOC主要用于监测含有废水、工艺水、工业废水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和难氧化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催化燃烧包括在一个炉子中加热样品,使用铂金催化剂支持氧化。添加催化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样品中所有的有机碳都被完全氧化。催化燃烧法的炉温不够高,无法仅通过温度来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将炉管中的样品加热到更高温度,能够确保彻底氧化样品中的有机碳。非催化法无需使用催化剂,从而减少了诸多干扰因素。为了防止频繁出现维护问题,必须充分考虑高温非催化燃烧和高温催化燃烧中的盐含量。高温催化燃烧的温度比高温非催化燃烧低。采用高温催化燃烧时,未燃烧的盐会“毒害”催化剂,甚至“毒害”燃烧管。虽然替换燃烧管和催化剂,可以帮助催化燃烧装置在含盐的环境中运行,但会限制分析仪的测量范围和性能,还会增加维护工作量。如果采用高温非催化燃烧,所有的盐都会在更高的温度下彻底燃烧。无需催化剂意味着减少维护工作量。催化燃烧和非催化燃烧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工艺设备的维护要求、运行时间、使用成本。Sievers® TOC-R3非催化在线型TOC分析仪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具有维护简单、使用成本低、运行时间长等优点。Sievers TOC-R3使用光电离检测器(PID,Photoionization Detector)来直接监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或使用电化学检测器(ECD,Electrochemical Detector)来监测总氮(TN,Total Nitrogen),因而具有满足任何应用需求的灵活性。即使对于挑战性样品基质,此款分析仪的自动稀释、冲洗、标准品检查等功能,都能大大延长仪器的运行时间。此款分析仪采用稳健的模块化设计,能够对样品基质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此款分析仪还具有预测诊断功能,提供无与伦比的可靠性。结论与催化燃烧法相比,非催化燃烧法要求更少的耗材和更低的维护要求,这意味着仪器的使用成本更低、运行时间更长。有了更长的运行时间和更可靠的监测数据,非催化燃烧法就能更好地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工艺决策。Sievers TOC-R3采用非催化高温燃烧法,功能稳健且灵活,能够满足所有应用需求。◆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我国学者研制出世界首台聚合物燃烧过程实时在线分析仪器与系统
    12月16日记者获悉,四川大学完成的“聚合物燃烧过程实时在线分析仪器与系统”项目日前通过成果鉴定,这是世界首台套能同时实时在线检测与分析聚合物阻燃性能、真实燃烧行为与阻燃机理的科研仪器。  有机高分子材料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相比,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易燃性,易被引燃引发火灾。赋予有机高分子材料阻燃性,是从源头上解决易燃高分子材料引发火灾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缺乏能够实时在线精确分析聚合物燃烧过程的仪器,已有阻燃机理研究则仅是在非真实火环境下得到,不能有效指导阻燃化设计。鉴定现场。四川大学供图  为此,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王玉忠院士团队经过近40年在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领域系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出和发展了阻燃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开发出各种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体系与阻燃技术,已在国内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团队创制出的聚合物燃烧过程实时在线分析仪器与系统,能够科学表现聚合物真实燃烧行为,实时在线分析聚合物热释放、烟释放、瞬态自由基、官能团、精细化学结构、采集烟尘颗粒、表征燃烧和阻燃性能等,并同时原位分析燃烧行为和机理,填补聚合物燃烧实时在线分析检测领域空白。  日前,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专家团队鉴定认为,该聚合物燃烧过程实时在线分析仪器和系统,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各种性能及功能指标优于现有国内外用于阻燃研究的商品化仪器,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NASA发布全球污染颗粒浓度地图 中国情况最严重
    流行病学家怀疑,空气中的某些污染颗粒,使得每年有多达数百万的人过早死亡。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地表空气污染检测器的缺乏以及其他现实因素,我们无法得到关于这种污染颗粒的具体数据,哪怕是粗略的统计数字也很难估算。这些有问题的颗粒物,被称为细颗粒物(PM2.5),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约为人类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这些小颗粒可以穿过人体正常的防御通道,渗透到肺部深处。   为了弥补地表PM2.5测量手段的缺失,环境学专家希望利用卫星来提供一个地球全景图。然而,卫星仪器通常很难实现近地面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精确测量。问题就在于:大多数卫星仪器无法将那些浮于地表的和悬于大气层中的细颗粒物区分清楚。此外,云层也会遮挡卫星仪器的视角。还有明亮的陆地表面,诸如雪地,沙漠,和城市的一些中心区域,这些也极大妨碍了卫星仪器的观测。   然而,今年夏天,卫星的观测视野略微变得清晰。因此,最新一期《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得以发表首张PM2.5长期观测的全球地图。加拿大研究人员,来自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该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港城市–哈里法斯,新斯科舍省)的Aaron van Donkelaar和Randall Martin将两台NASA卫星仪器监测仪器得到的气溶胶总量相加,并且与电脑模型计算出的气溶胶垂直分布量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了这张地图。      【图中:颜色由深蓝,浅蓝,到黄色,暗红,代表着PM2.5的浓度越来越高】   他们的地图,显示了2001年至2006年PM2.5的平均值。它为这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细颗粒物研究,提供了一个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看法。然而,相对那些早已建立了完善地面监测网络的发达地区,这项新混合技术并没有给它们带来更为精确的污染指数测量结果。   不过,这张地图首次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PM2.5卫星测量数据,这些国家还从未有过对其空气污染水平的评估。   该图显示,从北非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东亚的一大片区域,PM2.5污染指数相当严重。结合人口密度考量,它表明,全世界超过80%的人口正在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甚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最小安全值,即每立方米10微克。美国PM2.5水平相对较低,不过中西部和东部一些中心区域的污染,依然清晰可见。   “我们还要继续完善这张地图,但它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该地图的缔造者之一,大气科学家马丁说道:“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进行地表测量的地区,我们希望这些数据对他们能有所裨益。”   PM2.5健康影响的探讨   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就算空气看起来纯净透明,可以肯定的是,你已经吸入了数以百万计的PM2.5颗粒。虽然这种颗粒人的肉眼不可见,但它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却无处不在,而且它们的生成机制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研究人员仍在努力量化PM2.5自然与人为产生因素的精确百分比,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种来源都对新地图中的那些热点区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说,大风在阿拉伯和撒哈拉沙漠区域卷起了大量沙尘。而在许多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比如中国东部和印度北部,有很多没有安装使用过滤装置的发电厂和工厂,它们在燃烧煤的过程中,产生了盈千累万的硫酸盐和烟尘微粒。机动车尾气也制造出相当多数量的硝酸盐和其他微粒。此外,还有农作物废弃物焚烧和柴油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煤烟颗粒,科学家们称之为黑碳物质。   美国杨百翰大学的教授,流行病学家,及该领域世界领先的专家之一Arden Pope为我们解释道,城市空气中,人为产生的颗粒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天天呼吸着这些空气,同时这些粒子也让医学专家最为头疼。这是因为,较小的PM2.5颗粒可以穿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纤毛。这些鼻纤毛在人体结构中起到一个相当不错的,筛选较大颗粒的作用。   一些细小的颗粒能深达人体肺部,有些超细颗粒甚至可以渗透进血液,从而引发人体整个范围的疾病,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支气管炎,等等等等。美国心脏协会估计,仅在美国,被PM2.5颗粒污染的空气就导致每年约60,000人死亡。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PM2.5是一类可以造成人类健康隐患的粒子,研究者们还未成功地筛选出,该为此负责任的特定类型粒子。Pope教授谈道:“哪些类型的粒子对人体最为有害,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仍在争论不休,我们暂时还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盐,硝酸盐,还是细微粉尘颗粒。“   现有的最大症结是:PM2.5中各种颗粒混杂,而且经常还产生新的混合粒子,卫星仪器和地面监测仪器很难去辨别解析出其中的单个粒子。   卫星技术引导PM2.5研究的未来   对于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和PM2.5其他未解谜团的研究者而言,这张新的地图,以及围绕它的相关研究,都将在未来引导他们的研究方向。比如,最基本的问题:全球各地,空气污染危及健康的具体人数到底是多少? 马丁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数不少的人们暴露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环境中,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去研究这在人类死亡和疾病中的关系。流行病学主要关注的还是发达国家,比如北美和欧洲。”   现在,有了这张地图和一些相关数据,流行病学家可以开始着手研究长期暴露在高浓度微粒的环境中,会给人类健康造成何种影响。尤其是,亚洲那些快速发展的城市,和北非一些沙尘区域,此项研究一向匮乏。这些新的信息对于美国或西欧一些地区也将大有裨益,那些区域长久以来都使用地表探测器的结果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   研究人员从多个仪器中采集数据,有装载在Terra卫星上的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还有Aqua和Terra卫星上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此外,他们还使用一种化学输送模型,也即GEOS-Chem技术来绘制这张新地图。   然而,制作这张地图的研究人员强调,我们并不能从此地图得出关于全球各地区PM2.5的排放量水平的结论。来自马里兰州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且参与发布这份报告的遥感专家Ralph Kahn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尽管研究人员Aaron van Donkelaar通过应用数据融合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清晰的细微颗粒全球视野,可是,对于某些区域来讲,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使它们的PM2.5预估值偏低了25%或更多。   为了提高对悬浮颗粒的了解,NASA的科学家们计划参加一系列的现场活动,以及众多的卫星飞行任务。以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为例,中心管理人员正致力于加强和扩大一个名为AERONET的全球网络,该网络将所有的地表颗粒监测器紧密相连。此外,今年的晚些时候,来自纽约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ISS)的科学家们也将着手分析从Glory卫星接收到的第一份数据。该卫星携带了一种创新性仪器—偏光仪,它可以采用新的方式去测量细微颗粒特性,实现对现有空间气溶胶技术测量仪器的互补。   戈达德地球科学技术中心主管Raymond Hoff坦言:“要实现利用卫星技术测量空气污染的全部潜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最近在《空气与废物管理协会》学术期刊中发表了一系列详实论述,然后,他补充说道:“但是,这已经是我们迈出的重要一步。” ( 译言社翻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湿法脱硫产生二次颗粒物的机理与治理方法
    p   湿法脱硫是中国燃煤烟气主要的脱硫方法,中国绝大多数的燃煤电厂,工业燃煤锅炉、采暖热水锅炉、烧结机、玻璃窑使用这种方法脱硫,每年脱除的二氧化硫高达数千万吨,大大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因而减少了酸雨和在大气中碱性物质与二氧化硫合成的硫酸盐颗粒物。 /p p   但是,近年来,各地逐渐发现,大气中硫酸盐颗粒物在PM2.5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升高,经常成为非采暖季大气中PM2.5的主要成分,很可能就是采暖季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从逻辑上讲,因为燃煤烟气大规模地脱硫,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了,在大气中合成的硫酸盐会大大降低。那么大气中这么多的硫酸盐是哪里来的?莫非是什么设备把硫酸盐排到了大气中? /p p   我们在一个燃煤烟气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的调查工作中发现,湿法脱硫工艺产生了大量极细的硫酸盐,排放到大气中。而同一时期,很多专业人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某省的一位专业环保官员告诉我,这种湿法脱硫工艺产生的烟气颗粒物,还有一个俗称,叫“钙烟”。 /p p   那么湿法脱硫工艺是如何产生极细的硫酸盐的?我下面试图用科普方式来解释。 /p p   燃煤烟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当然还有一些次要颗粒物,如汞等重金属。一些特殊的燃煤或固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如烧结机和垃圾焚烧,还会产生其它的污染物,如氟化氢、氯化氢、二恶英等,篇幅所限本文暂不涉及。 /p p   大部分燃煤烟气污染物减排的主要任务就是除尘(去除颗粒物)、脱硫(去除二氧化硫)和脱硝(去除氮氧化物)。 /p p   一般来说,在烟气污染物减排过程中脱硝是第一道工艺,因为除了低温脱硝工艺外,一般的脱硝工艺采用锅炉内(900~1100℃)的高温脱硝方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或者锅炉外(300~400℃)的中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加氨水或尿素水作为还原剂。氨逃逸就在此时发生,氨逃逸量与氨喷射和控制技术有关,同时也与要求氮氧化物脱除的排放上限成反比。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要求排放的氮氧化物越少,氨的使用量就越多,逃逸量也就越多。氨逃逸会在湿法脱硫环节惹麻烦。 /p p   脱硝后,就开始进行烟气的换热降温,以回收烟气中的热量。一般先通过省煤器,将锅炉的进水加热,而后再经过空气预热器,将准备进入到锅炉里燃烧煤炭的空气加热,经过这两道节能换热过程后,烟气的温度下降到100℃左右,就开始进入第二道工序,除尘,即去除颗粒物,一般采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工艺。如果设计合理,设备质量合格,一般情况下,静电除尘器可以将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降至5毫克/立方米以下,袋式除尘器甚至可以将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降至1毫克/立方米以下。今天,除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p p   烟气经过除尘后,就开始了第三道减排工艺,脱硫。湿法脱硫是现在中国普遍采用的脱硫方法。大部分湿法脱硫工艺是使用脱硫塔,把大量的水与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粉或生石灰粉(生石灰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后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混合,形成石灰石或熟石灰碱性乳液,从脱硫塔的上部喷洒,这些液滴向脱硫塔下滴落 在风机的作用下,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的酸性烟气则从下向上流动,碱性乳液中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及其它少量的碱性元素(如镁、铝、铁和氨等)与二氧化硫的酸性烟气相遇,就生成了石膏(硫酸钙)及其它硫酸盐。由于石膏在水中的溶解率很低,因此,收集落到塔底的乳液,将其中的石膏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含有大量可溶性硫酸盐的污水,这些硫酸盐包括: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铝和和硫酸铵等,需要去除这些硫酸盐后,污水才能排放或重新作为脱硫制备碱性乳液的水使用。 /p p   中间插一段儿:恰恰这些含有硫酸盐的污水的处理现在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些污水的处理耗资巨大,因此有很多燃煤企业或将这些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河流中,或者不经处理重新作为制备脱硫碱性乳液的水使用 前者严重地污染了水体,后者则将这些可溶盐排放到了空中(原因在下面解释)。我曾经去过一家企业考察燃煤锅炉,锅炉的运行人员告诉我们,锅炉污水零排放。一同考察的专家们讽刺到,污水中的污染物都排放到空中了。这个燃煤企业实际的做法是不对湿法脱硫产生的废水中溶解的硫酸盐做去除处理,而是将溶有大量硫酸盐的废水反复使用,还美其名曰,废水零排放。废水是零排放了,可溶性的硫酸盐倒是全都撒到天上了,每立方米的燃煤烟气中,有好几百毫克的硫酸盐,全都变成PM2.5了。还不如不做烟气脱硫处理呢!这就是经过几年的大规模燃煤烟气处理,大气中的PM2.5没有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p p   接下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乳液都落到了塔底。因为进入到脱硫塔里的烟气温度很高,于是将大量的乳液液滴蒸发。越到脱硫塔的底部,烟气的温度就越高,乳液液滴的蒸发量就越大。不幸的的是,越到底部,乳液液滴中所含的硫酸盐也就越多(如果反复使用未经处理的含有大量硫酸盐的废水,则硫酸盐就更多了),由于乳液液滴的蒸发速度很快,一些微小液滴中的可溶性硫酸盐来不及结晶,液滴就完全蒸发,因此析出极细的硫酸盐固体颗粒,平均粒径很小,大量的颗粒物直径在1微米以下,即所谓的PM1.0。当然乳液中最大量的固体还是硫酸钙(石膏),不过其不溶于水,硫酸钙颗粒的平均粒径比较大。 /p p   这些含有硫酸钙颗粒和可溶盐的盐乳液的蒸发量非常巨大。对应一台10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在烟气脱硫塔中这些盐溶液的蒸发量每小时会达到100吨左右。因此,析出的极细颗粒物数量巨大。 /p p   这些极细的颗粒物随着烟气向脱硫塔上部流动,大部分被从上部滴落的液滴再次吸收和吸附(于是这些极细的颗粒物在脱硫塔中被反复地吸收/吸附和析出),但仍有可观的残留颗粒物随着烟气从塔顶排出。需要说明的是,颗粒物的粒径越小,残留的就越多。 /p p   有人会有疑问,从塔顶喷洒的液滴密度很大,难道不能将这些极细颗粒物都洗掉?遗憾的是,不能。早先锅炉的烟气除尘就用过水膜法,即喷射水雾除尘,除尘效果很差。道理很简单,同样的颗粒物重量浓度,颗粒物的粒径越小,颗粒物的数量就越多,从水雾中逃逸的比例就越大。 /p p   烟气出了脱硫塔后,在早先的燃煤烟气处理工艺中,就算完成烟气处理工艺了,烟气经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当然,那些在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二次颗粒物——硫酸盐们,也随着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其中石膏颗粒物粒径较大,于是就跌落在距烟囱不远的周围,被称为石膏雨。那些粒径较小的可溶盐,则随风飘向远方,并逐渐沉降,提高了广大地区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常常达到几百毫克/立方米,比起脱硫前烟气中的颗粒物,增加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有人讽刺,湿法脱硫把黑烟(烟尘)和黄烟(二氧化硫)变成了白烟(硫酸盐)。 /p
  • 恭贺煤科院“煤燃烧实验室建设”项目 VA-3000设备验收成功
    恭贺煤科院&ldquo 煤燃烧实验室建设&rdquo 项目 VA-3000设备验收成功 2013年10月29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煤科院)对&ldquo 煤燃烧实验室建设&rdquo 项目所需设备进行了现场实地验收,我公司作为供货商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同时产品生产厂家日本堀场在中国办事处也安排技术高管出席了本次验收活动。 煤科究院成立于1957年,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煤科总院已经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科技力量雄厚、科研成果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煤炭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中心。此次的&ldquo 煤燃烧实验室建设&rdquo 项目也是煤科院的重点研究项目,对仪器设备精准度要求比较高。经过项目科研人员对国际分析市场的调研,最终确定选用日本堀场这个品牌。非常荣幸我公司做为日本堀场在中国的代理商与煤科院进行了此次合作。 此次煤科院选用的是日本堀场的微量气体分析仪VA-3012/VS-3003。微量气体分析仪不仅可以应用于环境问题,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新时代的能源领域。气体分析所面临的课题和需求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HORIBA意识到了这些时代的需求,开发出了未来的通用型气体分析仪VA-3000。通过一台分析装置就可以满足CO以及CO2、NOx和CH4等各种检测对象的需求。它采用了最大可以内置3台传感器模块的小巧化设计,可以应用于必须达到高效率、节省空间要求的研究开发以及监测公害的现场等,具有广泛的用途 。 验收合格后,该项目负责人孙仲超副所长对仪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代表煤科院在验收报告上签字盖章,并且表示此次合作非常顺利和愉快,希望验收结束不是合作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煤科院的科研项目需要有现代化的高端仪器来保驾护航,将把我公司列为煤科院的首选合格供应商。 工程师现场调试
  •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 (第五轮)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第五轮)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及助力人才成长,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The 12th China Congress on Particle Technology(CCPT12))将于2023年4月21-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会议主题为“创新助力双碳,绿色赋能发展”。本届大会是应我会发展需要、继承我会历届学术年会的全国性高层次的颗粒学领域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2022年度中国颗粒学会奖励将在大会上组织颁奖。大会还将评选青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投稿参会。中国颗粒大会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展。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学奖的相关信息也将在大会期间展出,敬请关注。一、学术委员会(*为中国台湾代表)(1)学术委员会主席:李静海(2)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朱庆山 陈运法 林鴻明* 彭 峰 (3)学术委员会顾问:李 灿 孙世刚 马光辉 陈建峰 陈晓东 郭 雷 郭烈锦 何鸣元 胡 英 李洪钟 刘中民 彭 峰 王静康 谢在库 徐春明 余艾冰 袁 权 张锁江 Jesse Zhu(4)学术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艾德生 安太成 安希忠 白博峰 蔡 挺 蔡小舒 曹军骥 曹少文 曹学武 常 津 陈 诚 陈嘉媚 陈建峰 陈建新 陈 岚 陈明君 陈 鹏 陈前进 陈巧艳 陈胜利 陈填烽 陈晓东 陈学元 陈永奇 陈 煜 陈运法 程国安 程义云 程振民 楚锡华 褚良银 崔福德 邓德会 邓茂华* 董青云 费广涛 冯 春 冯立纲 冯 胜 付信涛 付 艳 傅晓伟 傅彦培* 高思田 高 峡 高 原 戈 钧 葛宝臻 葛广路 葛 蔚 宫厚军 龚湘君 谷海峰 顾卫国 顾兆林 顾 臻 桂 南 郭 雷 郭烈锦 郭庆杰 郭少军 韩 鹏 韩永生 韩 召 郝红勋 郝新友 何鸣元 何 勤 何羽薇 何玉荣 侯曙光 胡富强 胡 钧 胡小晔 胡晓林 胡 英 胡宇光* 胡子平 胡宗定 皇凡生 黄 挺 黄肇瑞* 纪红兵 季顺迎 季松涛 贾春满 江燕斌 姜晓斌 金一政 靳海波 康毅力 库晓珂 李朝升 李 春 李春忠 李 泓 李江涛 李 力 李 攀 李 旗 李顺诚 李铁军 李 霞 李相臣 李星国 李亚平 李亚伟 李映伟 李永旺 李增和 李兆军 梁海伟 廖永红 林 冲 林鸿明 林中魁* 刘宝丹 刘道银 刘福胜 刘 刚 刘俊杰 刘明言 刘潜峰 刘如熹* 刘 涛 刘 伟 刘亚男 刘 宇 刘岳峰 刘兆清 刘 铮 刘中民 刘忠文 刘钟馨 卢春喜 卢寿慈 陆 杰 陆 明 罗 坤 罗 勇 罗正鸿 骆广生 吕且妮 吕万良 吕友军 马光辉 马建民 马学虎 毛世瑞 梅其良 倪木一 聂广军 潘良明 潘勤鹤 彭 峰 彭 威 平 渊 秦和义 秦明礼邱郁菁* 任 飞 任国宾 邵刚勤 佘继平 沈建琪 沈少华 沈义俊 沈志刚 宋宏伟 宋少先 宋锡滨 宋兴福 蘇程裕* 苏 敏 苏明旭 孙世刚 孙学军 孙 逊 孙 彦 孙中宁 谈玲华 谭援强 陶东平 陶绪堂 田庆国 佟立丽 王 丹 王德忠 王等明 王海龙 王 昊 王 辉 王静康 王利民 王 亮 王勤辉 王铁峰 王 伟 王孝平 王辛龙 王新明 王兴亚 王学重 王彦飞 王燕民 王 勇 王玉金 王玉军 王远航 王兆霖 王震宇 韦文诚* 魏 飞 魏进家 魏 炜 魏严凇 魏永杰 文利雄 吴传斌 吴汉平 吴立敏 吴 伟 毋 伟 伍志鲲 席广成 夏宝玉 向中华 解荣军 谢在库 谢志鹏 徐春明 徐 林 徐 强 徐维林 徐文杰 徐锡金 徐喜庆 许成元 许传龙 许人良 许文祥 薛冬峰 薛 琨 颜富士 杨 柏 杨 斌 杨 超 杨多兴 杨 芳 杨 军 杨 宁 杨世亮 杨为佑 杨 文 杨晓钢 杨艳辉 杨 毅 杨正红 杨志义 杨治华 杨组金 要茂盛 叶 茂 尹大川 尹秋响 尹诗斌 游利军 于明州 于秋硕 于溯源 于新民 余 方 余 皓 元一单 袁 权 袁友珠 臧双全 曾海波 曾宇平 占昌友 张炳森 张 灿 张春桃 张福根 张国诚 张国军 张 浩 张 洁 张立娟 张 强 张仁健 张铁锐 张伟儒 张文阁 张香平 张现仁 张幸红 张亚培 张永民 张振杰 张志炳 赵吉东 赵晓宁 赵永志 郑耿锋 郑水林 郑宪清* 钟 超 周 强 周素红 周 涛 周文刚 周已欣 周长灵 周志伟 朱华旭 朱 亮 朱庆山 朱晓阳 朱子新 邹晓新 Cheng Lixin Zhao Qi二、 组织委员会(1)组织委员会主席:朱庆山 彭 峰(2)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王体壮(3)组织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安太成 白红存 蔡楚江 蔡 建 曹永海 陈常祝 陈 诚 陈 磊 陈鲁海 陈 琦 陈 杨 程新兵 程 源 褚良银 邓培林 邓意达 丁良鑫 董 顺 杜 斌 杜 磊 段洁雯 冯广波 高 原 古霖蛟 管小平 郭 昆 韩秀芝 韩 召 洪长青 黄 巧 黄 玮 黄 欣 贾春满 贾菲菲 江宏亮 经浩然 康振烨 兰清泉 雷小文 李 琛 李 华 李嘉诚 李江涛 李 杰 李 静 李京红 李 攀 李晓明 李鑫磊 李宇航 李兆军 刘宝丹 刘丹彤 刘吉轩 刘俊杰 刘潜峰 刘瑞祥 刘 涛 刘晓雯 刘永卓 刘雨昊 刘兆清 刘钟馨 楼宏铭 卢思宇 罗俊明 吕岩霖 吕页清 马晶晶 马永丽 毛世瑞 穆华仑 聂保杰 欧阳婷 潘勤鹤 彭 峰 彭新文 朴洪宇 乔明曦 任小平 邵 奇 申芳霞 沈丹蕾 石 凯 史晓磊 苏明旭 孙 臣 孙 婧 孙 伟 孙晓晖 唐 星 田红景田庆国 田新龙 汪 伟 王 标 王春明 王崇太 王东凯 王浩帆 王 欢 王 辉 王军武 王利民 王林桂 王 娜 王 双 王 霆 王晓飞 王兴亚 王艺钧 魏严凇 魏永杰 武云飞 夏芸洁 夏志国 向茂乔 谢智超 熊德华 熊勤钢 徐 骥 徐锡金 徐 政 许传龙 杨光星 杨 丽 杨 柳 杨 宁 杨增朝 要茂盛 叶 茂 尹俊连 余 皓 于明锐 于明州 喻 鹏 岳 华 张 浩 张慧如 张立娟 张 巧 张晓静 张 宇 钟胜奎 周 兰 周丽娜 周 玲 周素红 周 骛 朱晓阳 三、 学术分会场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组织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会主席:季顺迎、王利民、罗坤、安希忠、刘道银学术秘书:刘晓雯,华南理工大学,liuxw2021@scut.edu.cn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 (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 (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第2分会场: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单位:海南大学分会主席:孙世刚学术秘书:田新龙,海南大学,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烨,海南大学,zkang@hainanu.edu.cn会场简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国又把氢能技术列为国家未来六大产业之一,氢能和燃料电池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将邀请协会(学会)领导、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导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升级,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期待专家老师和技术人员踊跃参加。征文范围:电催化、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及产业化装置等关键科学与技术。第3分会场: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组织单位: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分会主席:郝红勋、杨超、姜晓滨、潘勤鹤学术秘书:黄欣,天津大学,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会场简介:分会场聚焦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结晶基础理论、结晶过程模型与模拟、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分论坛拟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征文范围:(1)工业结晶基础理论; (2)晶体产品形态调控、多晶型预测、筛选与精准制备; (3)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 (4)工业结晶过程强化及连续化; (5)结晶过程计算流体力学及多相混合过程研究等。第4分会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科学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分会主席:杨宁、叶茂、褚良银学术秘书:管小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xpguan@ipe.ac.cn;汪伟,四川大学,wangwei512@scu.edu.cn;李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lihua@dicp.ac.cn会场简介:介尺度行为是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全局与个体之间的尺度上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介科学是研究介于时空“微尺度”和“宏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演化规律的科学,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开辟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探索认识传统学科的共性规律,孕育新的科学前沿;有助于综合整体论和还原论,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中的共性原理,变革科研范式,揭示科学问题复杂性的根源,解决一系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期刊《科学》指出,介科学是科学上的无人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主要表现在分子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间的材料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到反应器整体间的颗粒聚团时空尺度。征文范围:能源、材料、化工、生物等涉及多相反应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第5分会场:双碳背景下的流态化技术及应用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葛蔚、王勤辉学术秘书:王军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jwwang@ipe.ac.cn;熊勤钢,华南理工大学,qingangxiong@scut.edu.cn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化工、矿物加工等工业过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双碳”重大战略不但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工业过程的转型升级,这为流态化技术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重大挑战。本分会场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流态化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流态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 (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 (3)流化床过程强化技术; (4)流态化及相关技术的工业应用。第6分会场:颗粒助力“双碳”:CO2捕集与催化转化新途径组织单位:宁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分会主席:郭庆杰学术秘书:刘永卓,青岛科技大学,0532-84022506,yzliu@qust.edu.cn;马晶晶,宁夏大学,mjj_1022@163.com会场简介:“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直接方式。作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源,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CO2捕集技术有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它们的应用前景主要受制于其捕集成本,化学链、CO2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具有潜在优势。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有封存和利用两种形式,而催化转化制备大宗化学品更具有应用前景。本分会场聚焦面向烟气源、工业源、空气源等不同来源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技术,追踪CO2吸附颗粒、催化颗粒、载体颗粒等捕集和转化颗粒最新进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征文范围:(1)CO2吸附材料; (2)化学链技术; (3)CO2其他分离方法; (4)CO2活化技术; (5)CO2-FT合成; (6)CO2捕集-转化耦合技术; (7)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第7分会场:微纳气泡特性及其应用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分会主席:胡钧、李兆军、李攀、张立娟学术秘书: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zhanglijuan@sari.ac.cn会议秘书:王兴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wangxingya@zjlab.org.cn;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010-62521688,lzhou19@ipe.ac.cn会场简介: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是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领域。微纳米气泡技术在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清洗、化工矿产业、消毒杀菌、医学成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独树一帜、效果出色。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高效研发和推广。专委会目前会员已经近300人,在国内汇集了一批兴趣浓厚、勇于钻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共同为微纳气泡技术更好造福人类不懈奋斗!本次分会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征文范围:(1)微纳气泡基本性质; (2)微纳米气泡产生技术; (3)微纳气泡检测技术; (4)微纳气泡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 (5)企业家论坛。第8分会场:生物气溶胶组织单位: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分会主席:要茂盛、安太成学术秘书:申芳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xshen@buaa.edu.cn会场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快速监测和控制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空气中除了可能有新冠病毒,还悬浮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和生物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气溶胶,在室外和室内环境空气中无处不在,对人体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生物气溶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征文范围:生物气溶胶(包括新冠病毒)采集、检测、灭活、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室内环境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组织单位: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清华大学分会主席:刘明言、杨宁、杨晓钢、王铁峰学术秘书:马永丽,天津大学,022-27404614,mayl@tju.edu.cn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流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装置系统等,可用作多相反应器;汽-液沸腾、汽-液冷凝、泥状颗粒污垢沉积和微纳材料功能表面等涉及到化工等过程工业;对于软物质颗粒,例如: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都存在连续或离散的液相以及真实的相界面,从而形成了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碎的真实气泡和液滴等软物质颗粒流,使其在流动、混合、传递以及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涉及的科学及应用问题可加以详细探讨。征文范围:包括以绿色低碳过程工业为目标的气液固多相流基础及应用内容。具体涉及: (1)气液鼓泡流及浆态床; (2)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 (3)池沸腾和流动沸腾; (4)蒸汽冷凝; (5)泥状颗粒污垢表面上的沉积及微纳功能表面抑制; (6)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流; (7)其他含液多相颗粒流。第10分会场: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崔福德学术秘书:石凯,pharmparticle@126.com会场简介:本会场交流主题以工业药剂学及高端制剂的研究为中心,广泛征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等。非常欢迎粉体加工技术及设备、药用辅料、以及粉体表征仪器(晶形、粒子形状大小、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方面的专家们及企业针对粉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广泛交流,以期提高药物制剂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生产性。本次分会将是药物制剂领域与粉体技术沟通的盛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交流的盛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盛会,中国工业药剂学产业化交流的盛会。征文范围:(1)粉体技术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粉体性质的测试技术与研究进展; (3)药用辅料的粉体性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新型制剂设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5)制剂颗粒质量表征与控制; (6)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粉体性质的在线测定与控制策略; (7)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过渡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8)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与难点; (9)基于功能性粒子设计的高端制剂。第11分会场:能源存储颗粒创造美好未来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魏飞、张强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chengxb@seu.edu.cn会场简介:能源存储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m "31海口站3242海口东站1630十三、 联系我们中国颗粒学会地址:北京海淀
  • 中国大气细颗粒物含量已位居全球之首
    大气污染防治暨氮氧化物(NOx)排放管理与控制&mdash 国际高级别咨商会议现场   3月29日,&ldquo 大气污染防治暨氮氧化物(NOx)排放管理与控制&mdash 国际高级别咨商会议&rdquo 在中国大饭店举办,会议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支持并和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共同主办,由江苏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承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所长武雪芳在会议报告中表示,中国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浓度非常高,细颗粒物位居全球之首。   中国这叁种污染物排放量如此之高和环境质量差的塬因是什么呢?武雪芳解释说,因为中国煤炭消耗第一,其次是机动车,移动源的生产和销售。他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佔了全球的一半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还有保有量都是世界第一,机动车已经成为空气重要污染源。据最近一两年的研究结果,北京上海大城市机动车,或者移动源对PM2.5的贡献率超过20%。   据记者了解,氮氧化物的持续增加,会加速细微颗粒物和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氮氧化物(NOx) 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叁氧化二氮等,是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直接导致我国各地阴霾天、臭氧破坏、空气污染的重大因素。NOx 以燃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数量最多,约佔30%以上,全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年增长率为5%~8%,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3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3540万吨 如果不採取进一步的氮氧化物减排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继续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持续增长。因此,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中一个不可再回避的现实问题。氮氧化物是光化学污染的前体物之一。在阳光照射下,NO2和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由一连串的光化学反应生成O3和甲醛、乙醛等多种二次污染物,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并形成光化学烟雾,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江苏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定良说,&ldquo 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影响巨大,从船舶和机车内燃机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氮氧化物是内燃机排放产生物中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大,尤其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唿吸系统和影响植物生长。&rdquo 据记者获悉,自2016年1月1日起,当船舶在由指定的排放控制区内航行时,应符合严格的氮氧化物 3号排放标准。目前排放控制区域包括北海区域、波罗的海区域、北美区域、加勒比海区域。
  • 《山东省固定污染源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正式发布实施
    2014年9月22日,由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编制的《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DB37/T 2537-2014)正式发布实施。此前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与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了该方法标准专家审查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审查。该方法标准是我国首次发布实施的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方法标准,也是山东省首次制定环境保护监测方法标准。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手工重量法,扩展了相关国家标准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经现场验证,该方法操作性强,适用于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标准的制定实施对于山东省乃至全国做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应用试点新技术推广以及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为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及助力人才成长,由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承办,由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颗粒大会将于2022年8月19-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大会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产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展开交流,面向广大颗粒学与粉体行业及其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征集科技论文(摘要),大会还将评选青年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欢迎投稿参会。中国颗粒大会是应我会发展需要、继承我会历届学术年会的全国性高层次的颗粒学领域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大会同期将举办颗粒/粉体仪器、设备、产品和应用展,包括颗粒/粉体测试分析仪器、制备设备、产品及其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展。一、学术委员会(1)学术委员会主席:李静海(2)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朱庆山 陈运法 林鴻明*(3)学术委员会顾问:李 灿 孙世刚 马光辉 陈建峰 陈晓东 郭 雷 何鸣元 胡 英 李洪钟 李永旺 刘中民 彭 峰 王静康 谢在库 徐春明 余艾冰 袁 权 张锁江(4)学术委员会委员(按音序排列,*为台湾代表)安希忠 蔡 挺 蔡小舒 曹达鹏 曹军骥 曹少文 曹学武 常 津 陈 诚 陈建峰 陈建新 陈 岚 陈 鹏 陈前进 陈巧艳 陈胜利 陈晓东 陈学元陈永奇 陈 煜 陈运法 程国安 楚锡华 邓德会 邓茂华* 冯 春 冯立纲 冯 胜 付信涛 付 艳 傅晓伟 傅彦培* 高思田 高 峡 高 原 葛广路 宫厚军 龚湘君 谷海峰 顾卫国 顾兆林 桂 南 郭 雷 郭庆杰 郭少军 韩永生 韩 召 郝红勋 郝新友 何鸣元 何 勤 何羽薇 何玉荣 侯曙光 胡富强 胡 钧 胡小烨 胡晓林 胡 英 胡宇光* 胡子平 黄 挺 黄肇瑞* 季顺迎 季松涛 贾春满 江燕斌 姜晓斌 金一政 库晓珂 李 春 李朝升 李春忠 李 泓 李江涛 李 力 李 攀 李 旗 李顺诚 李铁军 李 霞 李星国 李亚伟 李映伟 李永旺 李增和 李兆军 梁海伟 廖永红 林中魁* 刘宝丹 刘道银 刘福胜 刘俊杰 刘潜峰 刘如熹* 刘 伟 刘亚男 刘 宇 刘岳峰 刘兆清 刘中民 刘钟馨 刘忠文 陆 杰 陆 明 罗 坤 吕且妮 吕万良 吕友军 马建民 毛世瑞 梅其良 倪木一 牛风雷 潘良明 彭 峰 彭 威 秦和义 秦明礼 邱郁菁* 任 飞 邵刚勤 沈少华 沈义俊 宋锡滨 宋兴福 蘇程裕* 苏 敏 苏明旭 孙世刚 孙学军 孙中宁 谈玲华 谭援强 陶东平 陶绪堂 田庆国 佟立丽 王德忠 王等明 王海龙 王 昊 王 辉 王静康 王利民 王 亮 王 伟 王孝平 王辛龙 王新明 王学重 王彦飞 王玉金 王远航 王 勇 王兆霖 王震宇 韦文诚* 魏 飞 魏严淞 魏永杰 吴传斌 吴汉平 吴立敏 吴 伟 伍志鲲 席广成 夏宝玉 向中华 解荣军 谢在库 谢志鹏 徐春明 徐 林 徐 强 徐维林 徐文杰 徐锡金 徐喜庆 许传龙 许人良 许文祥 薛 琨 杨 柏 杨 超 杨 芳 杨 军 杨世亮 杨为佑 杨 文 杨艳辉 杨 毅 杨正红杨志义 杨治华 尹大川 尹秋响 尹诗斌 于明州 于溯源 于新民 余 方 余 皓 元一单 袁 权 袁友珠 臧双全 曾海波 曾宇平 张炳森 张春桃 张国诚 张国军 张 洁 张立娟 张 强 张仁健 张铁锐 张伟儒 张现仁 张幸红 张亚培 张振杰 赵吉东 赵晓宁 赵永志 郑耿锋 郑宪清* 周 强 周 涛 周文刚 周已欣 周长灵 周志伟 朱庆山 朱晓阳 朱子新 邹晓新二、组织委员会(1)组织委员会主席:朱庆山 彭 峰(2)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王体壮(3)组织委员会委员白红存 蔡 建 曹永海 陈常祝 陈 诚 陈 磊 陈鲁海 陈 琦 程新兵 褚良银 丁良鑫 邓培林 邓意达 杜 斌 冯广波 高 原 管小平 韩 召 洪长青 黄 玮 黄 欣 贾春满 康振烨 兰清泉 李 华 李嘉诚 李江涛 李 杰 李 静 李 攀 李晓明 李兆军 刘宝丹 刘丹彤 刘吉轩 刘俊杰 刘潜峰 刘瑞祥 刘晓雯 刘永卓 刘雨昊 刘兆清 刘钟馨 楼宏铭 卢思宇 罗俊明 吕页清 马晶晶 毛世瑞 穆华仑 聂保杰 欧阳婷 潘勤鹤 彭 峰 彭新文 朴洪宇 乔明曦 邵 奇 沈丹蕾 史晓磊 苏明旭 孙 臣 孙 婧 孙 伟 孙晓晖 唐 星 田红景 田庆国 田新龙 汪 伟 王 标 王春明 王东凯 王 辉 王利民 王林桂 王 娜 王 霆 王晓飞 王兴亚 魏严淞 武云飞 夏芸洁 夏志国 向茂乔 熊德华 徐 骥 徐锡金 许传龙 杨光星 杨 丽 杨 宁 杨增朝 叶 茂 尹俊连 余 皓 于明锐 于明州 喻 鹏 张 浩 张立娟 张 巧 张 宇 周 兰 周丽娜 周 玲 周素红 朱晓阳 三、学术分会场第1分会场:颗粒计算组织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会主席:季顺迎、王利民、罗坤、安希忠、刘道银学术秘书:刘晓雯,华南理工大学,liuxw2021@scut.edu.cn会场简介:聚焦颗粒力学理论及模型、计算分析方法、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分会场为力学、化工、能源、冶金、海洋、岩土及土木工程等领域中从事颗粒计算方面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颗粒计算在基础理论、数值方法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颗粒计算基本理论及数值方法;(2)颗粒计算软件开发及算例验证;(3)颗粒计算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的应用。第2分会场: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单位:海南大学分会主席:孙世刚学术秘书:田新龙,海南大学,tianxl@hainanu.edu.cn,康振烨,海南大学,zkang@hainanu.edu.cn会场简介:氢能和燃料电池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宏大目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初,我国又把氢能技术列为国家未来六大产业之一,氢能和燃料电池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次会议将邀请协会(学会)领导、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导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升级,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期待专家老师和技术人员踊跃参加。征文范围:电催化、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及产业化装置等关键科学与技术。第3分会场:工业结晶与粒子过程组织单位: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分会主席:郝红勋学术秘书:黄欣,天津大学,022-27403200,x_huang@tju.edu.cn会场简介:分会场聚焦医药、食品、精细化工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工业结晶基础理论、结晶过程模型与模拟、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工业结晶过程强化与连续化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完善我国工业结晶领域整体理论基础,提升相关方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加速相关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分论坛拟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征文范围:(1)工业结晶基础理论;(2)晶体产品形态调控、多晶型预测、筛选与精准制备;(3)结晶工艺开发与放大;(4)工业结晶过程强化及连续化;(5)结晶过程计算流体力学及多相混合过程研究等。第4分会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科学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分会主席:杨宁、叶茂、褚良银学术秘书:管小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xpguan@ipe.ac.cn会场简介:介尺度行为是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全局与个体之间的尺度上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介科学是研究介于时空“微尺度”和“宏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演化规律的科学,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开辟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探索认识传统学科的共性规律,孕育新的科学前沿;有助于综合整体论和还原论,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中的共性原理,变革科研范式,揭示科学问题复杂性的根源,解决一系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国际期刊《科学》指出,介科学是科学上的无人区,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主要表现在分子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间的材料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到反应器整体间的颗粒聚团时空尺度。征文范围:能源、材料、化工、生物等涉及多相反应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设备等不同层次上的介尺度问题。会议专刊:化工学报,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Current Opin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第5分会场:双碳背景下的流态化技术及应用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葛蔚、王勤辉学术秘书:王军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jwwang@ipe.ac.cn;熊勤刚,华南理工大学,qingangxiong@scut.edu.cn会场简介: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化工、矿物加工等工业过程,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双碳”重大战略不但要求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实现产业结构和工业过程的转型升级,这为流态化技术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重大挑战。本分会场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流态化技术的新发展、新应用,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流态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征文范围:(1)流化床中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2)计算机数值模拟与放大;(3)流化床过程强化技术;(4)流态化及相关技术的工业应用。第6分会场:颗粒助力“双碳”:CO2捕集与催化转化新途径组织单位:宁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分会主席:郭庆杰学术秘书:刘永卓,青岛科技大学,0532-84022506,yzliu@qust.edu.cn;马晶晶,宁夏大学,mjj_1022@163.com会场简介:“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直接方式。作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源,煤炭等化石能源燃烧CO2捕集技术有燃烧前捕集、燃烧中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它们的应用前景主要受制于其捕集成本,化学链、CO2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具有潜在优势。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有封存和利用两种形式,而催化转化制备大宗化学品更具有应用前景。本分会场聚焦面向烟气源、工业源、空气源等不同来源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技术,追踪CO2吸附颗粒、催化颗粒、载体颗粒等捕集和转化颗粒最新进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征文范围:(1)CO2吸附材料;(2)化学链技术;(3)CO2其他分离方法;(4)CO2活化技术;(5)CO2-FT合成;(6)CO2捕集-转化耦合技术;(7)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第7分会场:微纳气泡特性及其应用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分会主席:胡钧、李兆军、李攀、张立娟学术秘书:张立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zhanglijuan@sari.ac.cn会议秘书:王兴亚,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wangxingya@zjlab.org.cn;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01062521688,lzhou19@ipe.ac.cn会场简介:专委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目前会员已经近300人。微纳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在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一新兴领域。在我国微纳米气泡技术已经在环境治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消毒杀菌、医学成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独树一帜、效果出色。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高效研发和推广。目前专委会已批准成立7个示范性基地,在国内汇集了一批兴趣浓厚、勇于钻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微纳米气泡事业更好的造福人类不懈奋斗!本次分会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围绕分会场主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征文范围:(1)微纳气泡基本性质;(2)微纳米气泡产生技术;(3)微纳气泡检测技术;(4)微纳气泡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应用;(5)企业家论坛。第8分会场:生物气溶胶组织单位:北京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分会主席:要茂盛、安太成学术秘书:申芳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xshen@buaa.edu.cn会场简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作用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快速监测和控制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空气中除了可能有新冠病毒,还悬浮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和生物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气溶胶,在室外和室内环境空气中无处不在,对人体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对生物气溶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征文范围:生物气溶胶(包括新冠病毒)采集、检测、灭活、分析及其在大气科学、室内环境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第9分会场:绿色低碳过程中的气液固多相流科学及应用组织单位: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清华大学分会主席:刘明言、杨宁、杨晓钢、王铁峰学术秘书:马永丽,天津大学,022-27404614,mayl@tju.edu.cn会场简介:气-液、液-固和气-液-固流动系统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气-液鼓泡塔、气-液(固)浆态床、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反应装置系统等,可用作多相反应器;汽-液沸腾、汽-液冷凝、泥状颗粒污垢沉积和微纳材料功能表面等涉及到化工等过程工业;对于软物质颗粒,例如: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涉及食品、生物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等。这些多相流的共同特征之一是都存在连续或离散的液相以及真实的相界面,从而形成了易变形、易聚并和易破碎的真实气泡和液滴等软物质颗粒流,使其在流动、混合、传递以及反应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涉及的科学及应用问题可加以详细探讨。征文范围:包括以绿色低碳过程工业为目标的气液固多相流基础及应用内容。具体涉及:(1)气液鼓泡流及浆态床;(2)液固和气液固多相流;(3)池沸腾和流动沸腾;(4)蒸汽冷凝;(5)泥状颗粒污垢表面上的沉积及微纳功能表面抑制;(6)乳状液、泡沫、液滴流等软物质颗粒流;(7)其他含液多相颗粒流。第10分会场: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崔福德学术秘书:石凯,南开大学,pharmparticle@126.com会场简介:本会场交流主题以工业药剂学及高端制剂的研究为中心,广泛征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的学术论文,展示其研究成果及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成果等。非常欢迎粉体加工技术及设备、药用辅料、以及粉体表征仪器(晶形、粒子形状大小、流动性、压缩成形性等)方面的专家们及企业针对粉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广泛交流,以期提高药物制剂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生产性。本次分会将是药物制剂领域与粉体技术沟通的盛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广泛交流的盛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盛会,中国工业药剂学产业化交流的盛会。征文范围:(1)粉体技术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应用;(2)粉体性质的测试技术与研究进展;(3)药用辅料的粉体性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4)新型制剂设备的应用与研究进展;(5)制剂颗粒质量表征与控制;(6)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粉体性质的在线测定与控制策略;(7)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过渡的难点与关键问题;(8)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与难点;(9)基于功能性粒子设计的高端制剂。第11分会场:能源存储颗粒创造美好未来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魏飞、张强学术秘书:程新兵,东南大学,chengxb@seu.edu.cn会场简介:能源存储颗粒分会场结合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点技术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当前颗粒与能源存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交流,凝练颗粒与能源存储的前沿研究方向,确定相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颗粒与能源存储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征文范围:(1)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2)能源颗粒的表征技术;(3)能源颗粒的应用及产业化。第12分会场: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彭峰、余皓、刘兆清学术秘书:王浩帆,华南理工大学,whf@scut.edu.cn;杜磊,广州大学,lei.du@gzhu.edu.cn会场简介: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颗粒分会场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光、电、热催化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技术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凝练能源催化的前沿研究方向,推动基于颗粒材料的能源催化技术在能源高效利用、CO2催化转化、电化学合成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通过学术思想的碰撞催生面向未来的能源催化新理念与新技术。征文范围:与能源转化、利用相关的:(1)光催化;(2)电催化;(3)热催化;(4)光电催化。第13分会场:发光颗粒照亮未来组织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分会主席:曾海波学术秘书:李晓明,南京理工大学,lixiaoming@njust.edu.cn会场简介:发光材料的应用在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从照明显示到医疗诊断再到防伪探测等等,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新型发光颗粒的开发与完善依然是国际研究领域及应用行业的前沿热点,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钙钛矿量子点、碳纳米颗粒和荧光金属团簇为代表的纳米发光颗粒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稀土荧光粉在材料体系、波长范围、发光特性等的发展也有目共睹,此外,有机发光颗粒和无机金属卤化物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也获得了较大的关注。经过两年的发展,相关领域更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分会场将为这些领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促进交叉合作,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征文范围:(1)半导体发光颗粒(镉基、铟基、钙钛矿等量子点,及其他微纳米发光材料);(2)稀土发光颗粒(照明、显示用稀土发光颗粒、长余辉发光颗粒、特种功能发光颗粒等);(3)碳及有机发光材料(碳荧光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有机发光材料等);(4)团簇发光颗粒;(5)发光光谱、发光器件、发光应用及产业化。第14分会场:超微颗粒材料及应用(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组织单位: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席:费广涛、林鸿明(台湾)、艾德生学术秘书:刘潜峰,清华大学,liuqianfeng@tsinghua.edu.cn;徐锡金,济南大学,sps_xuxj@ujn.edu.cn会场简介:(2)氮化物陶瓷的制备、应用与评价;(3)氮化物涂层和薄膜的制备、应用与评价;(4)氮化物领域的其他研究和应用。第16分会场: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分会主席:于溯源、周涛、牛风雷、魏严淞、王辉学术秘书:孙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010-88022429,sunjing@cnpe.cc会场简介: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基础性现代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一般工业设施相比,核电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放射性。在核电厂事故期间,放射性物质以气体、蒸汽、气溶胶的形式释放,其中气溶胶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载体。为实现核电“安全与高效”发展,需要对核电厂事故状态下的气溶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核电厂气溶胶行为研究”分会场邀请相关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及监管审评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就核电厂的气溶胶行为进行研讨交流,推动核安全研究,促进核电厂持续发展。征文范围:(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生成、生长及输运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内气溶胶的再悬浮和再汽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3)安全壳内气溶胶生长、输运及沉积的实验与理论研究;(4)放射性气溶胶去除措施研究;(5)气溶胶与安全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6)核电厂气溶胶行为计算分析程序开发与验证;(7)核电厂气溶胶行为先进数值算法研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