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墨定硫定定仪

仪器信息网石墨定硫定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石墨定硫定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石墨定硫定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石墨定硫定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石墨定硫定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石墨定硫定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石墨定硫定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石墨定硫定定仪相关的资讯

  • 石墨炔与石墨烯,谁是超级材料?
    据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日前成功合成出石墨炔,此项成果或为电子、光学和半导体材料研究开辟全新的途径。事实上,石墨炔的合成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早在2010年,我国的李玉良院士团队就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石墨炔。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大名鼎鼎的石墨烯,也知道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颁发给了石墨烯材料的研发者。石墨炔与石墨烯,仅一字之差,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石墨炔能否和石墨烯媲美?这里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21世纪是石墨烯的世纪  让我们先从更早出世的石墨烯说起。  听上去,石墨烯和石墨似乎有着某种联系,事实也确实如此。石墨烯和石墨、金刚石、碳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都是碳家族的一员,互为同素异形体,含有碳元素但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比如金刚石(钻石的原身),它呈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立体结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当切割或熔化时,需要克服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由于金刚石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金刚石不仅硬度大,熔点极高,而且不导电。  石墨是片层状结构,层内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以3个共价键与其它碳原子结合,而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则比较大,层间作用力较弱,很容易互相剥离,形成薄薄的石墨片。天然石墨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导热、导电性好,摩擦系数小。铅笔之所以在纸上轻轻一划就会留下痕迹,正是这种松散堆砌的结果。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可以说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几十层的石墨烯。  换句话说,把石墨一层一层地剥下来就是石墨烯了。从力学性质上说,石墨烯同石墨一样,其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非常柔韧,当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就弯曲变形,从而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也就保持了结构稳定。  科学家已经证实了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比钻石还坚硬,是世界上最硬的钢铁强度的100多倍。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发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曾这样比喻:“利用单层石墨烯制作的吊床可以承载一只4千克的兔子”。有人这样引申说,由于石墨烯厚度只有单层原子,透光率高达97.7%,因此如果真有那样的吊床,它不仅对于肉眼,甚至对于很多仪器来说都是不可见的,我们看到的将是一只悬停在半空中的兔子。还有估算显示,如果重叠石墨烯薄片,使其厚度与食品保鲜膜相同的话,便可承载2吨重的汽车。  从热电性质上来说,在石墨烯的“二维世界”里,电子运动具有很奇特的性质,即电子的质量仿佛是不存在的,其传导速度可达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加上石墨烯结构在常温下的高度完美性,使得电子的传输及对外场的反应都超级迅速,这使得石墨烯具有超常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石墨烯还可以用来制作晶体管,由于石墨烯结构的高度稳定性,这种晶体管在接近单个原子的线度上依然能稳定地工作。若是用石墨烯来替代硅生产超级计算机,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将会比现在快数百倍。因此很多人相信,石墨烯将会成为硅的接班人,引领技术领域一个新的微缩时代的来临。  除了具有超高的强度和韧性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即使是最小的单分子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过,只吸收2.3%左右的光,还有不透水、不透气以及抵御强酸、强碱的能力,这使它有可能成为制作保护膜的理想材料。石墨烯既能导电又高度透明的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例如触摸显示屏、太阳能电池板的原料等。  研究人员利用锂离子可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微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器。这种装置的充电或放电速度比常规电池快100倍到1000倍,能在一分钟内给手机甚至汽车充满电。  正因如此,所以有人说,如果20世纪是硅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石墨烯的世纪。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实验中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2010年,两人因此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下一代奇迹材料”石墨炔  石墨烯已经如此神奇了,那么石墨炔呢?它有什么不一样的神奇之处吗?  石墨炔和石墨烯一样,也是只由碳原子构成,也是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不同的地方在于,石墨烯的平面原子结构是六边形,也被称为蜂巢晶格结构;而石墨炔的平面原子结构则能具有数种不同的二维结构,其理论上能以无数种形态存在,目前已经至少有6种石墨炔异构体被报道。  正是因为拥有异构体结构,石墨炔具有某些独特的电子传导、力学和光学特性。此外,石墨炔还天生具有电荷载子,不像石墨烯需要额外掺杂,因此能作为制作电子元件所需的半导体材料。  早在1968年,理论化学家鲍曼就通过理论计算证实了石墨炔结构的存在。但要想在实际中合成制备出石墨炔,还面临着很多巨大的困难。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石墨烯的平面碳原子结构和石墨的单层平面碳原子结构毕竟是相同的,因此合成制备石墨烯还可以以石墨为抓手,而合成石墨炔的难度显然是更大了。  科学家们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在2010年,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团队在石墨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石墨炔,开辟了碳材料的新领域。李玉良和他的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平面碳的合成化学研究。在石墨炔的合成中,他们从源头的分子设计开始进行研究,渐渐地试着合成一些分子的片段。直到有一天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李玉良研究员突然联想到了一种化学的方法有可能使石墨炔大面积成膜。他们在铜片表面上通过化学方法原位合成石墨炔并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大面积(3.61平方厘米)碳的新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炔薄膜。  今年5月9日发表在《自然合成》上的研究论文,则在石墨炔合成制备上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此文通讯作者、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化学教授张伟和他的团队,通过使用被称为炔烃换位反应的有机反应过程中,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控制下重新分割或切割和重组烷基化学键,也成功地制作出石墨炔。  石墨炔被誉为是最稳定的一种人工合成的二炔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及类似硅的优异半导体性能,石墨炔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子、半导体领域。  锂在石墨中的扩散方式是面内扩散,也就是层间扩散。与石墨不同的是,石墨炔同时有二维平面结构和三维孔道结构,锂在其中有面内和面外两种扩散方式,这使得石墨炔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石墨炔是一种理想的储锂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存储的负极材料。科学家也预测它在新能源领域将产生非比寻常的影响。  石墨炔这种材料或许还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功能。据2020年发表在《科技日报》上的一则报道,山东理工大学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发现,石墨炔具有优异的紫外非线性特性,可以“恰到好处”地吸收紫外线。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纳米尺度》上。所谓紫外非线性材料,就是能够在紫外线强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允许其通过,但若紫外线强度高于某一阈值,那么该材料就会神奇地将超额的紫外线阻挡住,形成对生物细胞的保护,从而使其成为理想的紫外防护材料。  英国《纳米技术》杂志曾这样评价:“石墨炔是未来最具潜力和商业价值的材料之一,它将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合成石墨炔领域,我国科学家有着开创性的成果。而要获得大规模工业制备石墨炔的方法,还需要全球科学家们付出更多艰苦的努力,前景令人期待。
  • 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即 我国将参与国际石墨烯标准制定
    据悉,由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举办,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承办的“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9月2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次展会将围绕石墨烯新能源、环保、润滑剂等领域集中开展,同时我国石墨烯标准委员会将参与国际石墨烯的标准制定,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  为期3天的活动中,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家公司、2000多位石墨烯行业人士,将通过40多场分会对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及产业化推广展开交流和探讨。大会还将同期举办“2016中国国际先进碳材料应用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的石墨烯原材料供应商、制备及检测设备供应商及下游应用领头企业前来参展。  9月22日上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5307会议室,还将举办石墨烯大会青岛专场活动。活动涵盖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授牌、石墨烯创新项目落户签约仪式等,突出展示青岛地区间石墨烯产业发展创新合作成果,推动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技术领先、科研集中、产业集聚、辐射全球”的高水平石墨烯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平台。  石墨烯标准制定成亮点  在青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石墨烯发现者、2010年诺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应邀出席做了主题演讲,并受聘为 “青岛市经济顾问”和“青岛高新区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本届大会上,安德烈海姆教授将继续参会并带来更精彩的主题报告,参会代表将现场聆听顶级学者对石墨烯产业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  本届大会上,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参与国际石墨烯标准制定是一大亮点。大会期间,中外将联合举办国际石墨烯标准化论坛,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制定国际石墨烯标准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负责人将与中方共同布局全球石墨烯知识产权合作,讨论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交易等促进企业技术发展的平台建设工作。  石墨烯:“新材料之王”  据从事多年石墨烯研究的青岛华高墨烯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介绍,石墨烯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但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
  • ASTM将订定全球新的纺织品水洗标准
    生意社3月3日讯 ASTM International将订定全球新的商用纺品水洗标准,以减轻商用纺织品水洗对环境的冲击。   ASTM纺织品委员会D13,成立于1914年,每年分别于1月及6月开会2次,会员总计561名,定订全球纺品相关标准364个,每年均有200多名会员参加其纺品技术大会。   ASTM International,即2001年前的美国材料试验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简称ASTM),该组织成立于1898年,是非营利性之国际标准制定组织,致力于满足全球市场的标准化需求,为工业界的标准权威机构,任务是制订材料、产品、系统和检测服务的标准。
  • 爱丁堡稳态瞬态光谱仪助力石墨烯科研大潮
    p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薄、最坚硬、导热率最高、电阻率最小的纳米材料。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 盖姆和康斯坦丁· 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用胶带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被认为是可以引发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材料届的一颗璀璨的新星,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石墨烯制备和应用上,而先进的检测仪器是研究石墨烯必不可少的武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c2c66ebc-5956-4d7f-8659-cff61e14183f.jpg" / /p p & nbsp & nbsp 爱丁堡仪器仪器公司携其主打产品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加入了这支浩浩荡荡的石墨烯研究大军中,凭借其多年领跑荧光市场的技术优势,助力于石墨烯的科学研究。 /p p   爱丁堡公司目前的稳态瞬态光谱仪系列有FLS980模块化结构搭建荧光光谱仪,一体化、功能丰富的FS5荧光光谱仪,专门用于寿命测试的零时间色散的LifeSpec II和经济适用型的Mini-Tau荧光光谱仪;瞬态吸收测试有基于泵浦-探测光技术的LP980激光闪光光解光谱仪。 /p p   本文将带来使用爱丁堡荧光光谱仪在石墨烯测试中的应用。(以下测试所使用的光谱仪为Edinburgh Instrument & nbsp FLS920/FLS980/LP980) /p p strong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Graphene-Based Nanocomposites) /strong /p p   石墨烯掺杂纳米复合材料,因其高效俘获、传输光生电子及提高对光能的吸收及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在环境有机污染物治理中表现出十分出色的光催化活性。 /p p   下图是二氧化钛掺杂的石墨烯氧化物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中的应用。(Zhixing Gan, etal, ACS NANO ,2014, VOL.8, NO.9, 9304–931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143" title=" 2.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4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bfe91a81-b9aa-4d3b-82ce-1ded1605281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Mechanism of MB degradation over P25-rGO And Emission Spectra /strong br/ /p p   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前体及ZnS的模板,合成了ZnS–GR 纳米复合结构,通过合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以后合成金属硫化物掺杂的石墨烯提供有用的信息(Linhui Yu etal, Nanotechnology 24 (2013) 37560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width=" 500" height=" 135" title=" 3.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3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6c08130f-132c-488a-ba09-3062d54f8a1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B on ZnS–5%GR-120 nanocomposite /strong /p p   以磺化石墨烯为Pt载体,合成了小粒径的GSO3Pt复合结构, 可以作为有效的催化剂,将产氢反应的效率提高18倍 (Hui-Hui Zhang, Catal. Sci. Technol., 2013, 3, 181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width=" 500" height=" 291" title=" 4.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9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982990d5-8249-4360-a9c1-0b9a333b737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photocatalytic H2 evolution from GSO3Pt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nanocomposites photosensitized by EY /strong br/ /p p strong 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 /strong /p p   石墨烯量子点(GQDs)是因其受到量子局限效应和边界效应的影响,具备独特的光电磁性质,GQDs从石墨烯二维的结构变成受到三维空间限制的量子点,展现出更多新特性,成为石墨烯家族里的一员,备受研究者青睐。 /p p   下图是双层氢氧化物中形成的单层石墨烯量子点。 (Liqing Song, etal, Chem. Sci., 2015, 6, 48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179" title=" 5.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7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6d9e1179-f4f7-4324-ab8c-550795f335e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S-GQDs in the confined space of LDH /strong /p p   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导致石墨烯量子点光致发光的淬灭,因此GQDs可用于金属离子的传感器。(Hongduan Huang, etal, Talanta 117 (2013) 152–15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163" title=" 6.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6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feec013d-7240-4dba-80ed-fb98410b622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uenching and recovering effect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of GQDs. /strong br/ /p p strong 石墨烯材料相关机理研究(Mechanism) /strong /p p   目前,也有大量研究工作是针对石墨烯在化学反应及催化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机理研究可以为某一类反应提供指导性建议; /p p   石墨烯量子点上转化发光机理的研究,证明了用氙灯激发石墨烯量子点产生上转换荧光是假象, 用脉冲激光才可以观察到真正的上转换信号 ( Zhixing Gan, etal. Adv. Optical Mater. 2013, 1, 554–55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img width=" 500" height=" 192" title=" 7.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9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ecd04113-8540-49c2-b103-f9872964ad9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 nbsp & nbsp strong (a) UCPL spectra obtained from GQDs under excitation of a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 at 800 nm. (b) UCPL integrated intensity as a function of laser power /strong /p p   氧化石墨烯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还原型氧化石墨烯,及功能化的还原型氧化石墨烯随着构型改变对光谱的影响;(Zhixing Gan, etl. Adv. Optical Mater. 2013, 1, 926–93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400" title=" 8.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c80e118d-dbf6-48b8-95ed-f7c5d7a9cb7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L emission mechanism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更多详细应用请见下列文献: /span /strong /p p 1] Zhixing Gan, Xinglong Wu, Ming Meng, Xiaobin Zhu, Lun Yang, and Paul K. Chu, ACS NANO, VOL. 8, NO. 9, 9304–9310, 2014 /p p 2]Hongduan Huang, Lei Liao, Xiao Xu a, Mingjian Zou, Feng Liu, Na Li, Talanta 117, 152–157, 2013 /p p 3] Liqing Song, Jingjing Shi, Jun Lu and Chao Lu, Chem. Sci., 6, 4846, 2015 /p p 4] Linhui Yu, Hong Ruan, Yi Zheng and Danzhen Li, Nanotechnology 24, 375601, 2013. /p p 5] Zhixing Gan, Xinglong Wu, Gengxia Zhou, Jiancang Shen, and Paul K. Chu,Adv.Optical Mater. 1, 554-558 , 2013. /p p 6] Zhixing Gan, Shijie Xiong, Xinglong Wu, Tao Xu, Xiaobin Zhu, Xiao Gan, Junhong Guo, Jiancang Shen, Litao Sun, and & nbsp Paul K. Chu, Adv. Optical Mater. 1, 926-932, 2013. /p p 7] Zhixing Gan, Xinglong Wu and Yanling Hao, CrystEng Comm, 16, 4981-4986, 2014. /p p 8] Hui-Hui Zhang, Ke Feng, Bin Chen, Qing-Yuan Meng, Zhi-Jun Li, Chen-Ho Tung and Li-Zhu Wu, Catal. Sci. Technol., 3, 1815-1821, 2013.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68, 68, 68) line-height: 26px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br/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68, 68, 68) line-height: 26px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关于天美: /span br/ /p p style="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line-height: 26px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天美(控股)有限公司(“天美(控股)”)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 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 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继2004年於新加坡SGX主板上市后,2011年12月 21日天美(控股)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香港股票代码1298),成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第一家在国际主要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近年来天美(控股)积极 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澳门、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 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英国 Edinburgh Instruments公司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和布鲁克公司Scion气相和气质产品生产线,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p p style="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line-height: 26px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天美(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techcomp.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13" title=" 微信长按二维码.gif"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uepic/85e4ed3b-7c8f-40af-a8c1-d173db17c4b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 鼎泰恒胜发布全自动石墨消解仪 DTI-60TⅡ新品
    一、产品独特优势及亮点1、全机身表面特氟龙防腐蚀处理,加液臂使用聚四氟材料,无任何传动部件外露,长久抵抗酸雾腐蚀;2、双臂支撑结构,保持超声波传感器水平高度长久稳定,准确定容;3、双加热温控,两个石墨体独立加热,独立控制;4、可选蠕动泵和注射泵互补、协同加液,发挥两种泵的加液优势;5、通过触屏电脑、台式机、笔记本无线操控;6、声音提醒功能,实验进度显示,试剂声音报警;7、突发断电时,实验断点闪存,接断点继续水解;8、脱离控制器仍可离线运行,继续消解二、产品特点自动消解全自动加酸、混匀、消解、赶酸、冷却、定容声音提醒实验进度提示,试剂空、管架不平行等声音性能稳定密闭封装防酸设计,仪器持久耐用放心消解脱机运行、断电闪存技术均匀加热石墨体加热批量样品均匀、立体加热消解准确定容超声波传感器准确定容0~100mL定容体积12个加液通道12种试剂选择添加、定容温控范围室温~260°C,PID程序控温实时温度显示石墨体加热至少两个石墨体加热,可适用50mL、100mL消解管,多种加热组合,独立控制,可同时或独立消解整体混匀非样品接触式机械震荡批量样品整体混匀自由选配集成式自动排风系统、平板电脑、聚四氟乙烯回流漏斗无线控制通过触屏电脑、台式机、笔记本无线操控,通过软件调用实验室方案,随时查看仪器状态,检查运行情况。存档运行日志定期拷贝,为实验室数据溯源做好存档工作外形特点外形精致,小巧轻便可选配双加液定容系统实现两个样品同时加热、定容、快速操作创新点:全机身表面特氟龙防腐蚀处理,加液臂使用聚四氟材料,无任何传动部件外露,避免酸雾直接熏蒸,持久耐用。 全自动石墨消解仪 DTI-60TⅡ
  • 刘忠范院士:“石墨烯热”中更需坐得住冷板凳
    “石墨烯产业必须要有‘杀手锏级’的应用,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瞄准现在,关注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因在纳米领域做出的卓越成果,刘忠范获得第八届纳米研究奖。该奖项由《纳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编委会、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及施普林格出版社于2013年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纳米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进而推动纳米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今年与刘忠范一起获奖的是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Cees Dekker院士教授。 我国位列石墨烯研究第一方阵在世界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刘忠范被公认为是先驱和重要领导者。他推动和见证了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快速发展。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最坚硬、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材料,因此被称为“会改变世界的材料”,石墨烯产业也成为各国竞争的新材料领域之一。“我们国家起步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得益于国家对发展新材料的重视,这些年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很快。”刘忠范介绍到,截至去年底,我国石墨烯产业相关企业近17000家,论文总数占全球三之一强,专利数量占全球总数三分之二强,“不管从研究规模还是人才队伍看,我们已经属于第一方阵。” 石墨烯产业不能急于求成 刘忠范说,“石墨烯热”仍在持续,“最近,深圳石墨烯产业园揭牌,这是我国第三十个石墨烯产业园。”即便如此,在刘忠范看来,我国石墨烯产业才刚刚起步。“一个产业的发展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以碳纤维为例,“已经花了60年,还远没有成熟,而石墨烯从2004年在实验室被发现,迄今也才17年时间。”从这一角度看,刘忠范多次强调,我国石墨烯产业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放眼未来,要追求原创性突破和打造核心竞争力。“迄今为止,我们的石墨烯产业更多关注具体产品,如何挣快钱。”刘忠范介绍道,目前市场上石墨烯产品主要集中在三大应用上:一是石墨烯大健康和电热产品,如电热服和电暖画;二是石墨烯改性电池;三是防腐涂料。这三大品类占据石墨烯产品的近90%,但它们未必是未来的主导应用。反观国外,人们更多关注的石墨烯传感器和探测器、石墨烯可穿戴技术、石墨烯微波通讯器件、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水淡化技术等。在刘忠范看来,这些东西不能立即变现,不能期待几年之内就有多么大的产业,但是它们代表着石墨烯材料的未来。专注寻找石墨烯“杀手锏级”的用途刘忠范担心,“我们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也是他一直强调要专注寻找石墨烯“杀手锏级”应用的原因在他看来,“杀手锏”级别的应用是建立在日趋完美的高性能石墨烯材料基础上的,“研究人员一定要有耐心和坚持,既需要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也需要精益求精的研发和持续不断的投入。”刘忠范还强调了材料制备问题。“未来的石墨烯产业依赖于石墨烯材料本身,没有好的材料也就失去了产业的根基,所以把材料做好是关键。”他说,目前的石墨烯材料质量还差得远,在制备技术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不管是材料制备还是寻找“杀手锏”,都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我研究石墨烯十三年了,尤其在石墨烯薄膜制备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但仍有很多要解决的难题。”刘忠范说,此前自己已在纳米领域耕耘十多年,“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我们可能也不会很快在石墨烯领域取得这些突破。我们的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学家要沉下心来,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要么‘上货架’,要么‘上书架’,不必操之过急,做基础研究要弘扬科学家精神,面向应用要提倡工匠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刘忠范强调,真正的核心技术,是“熬”出来的。石墨烯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为探索石墨烯“杀手锏级”的用途,促进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联合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将于2021年5月11日举办 “石墨烯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网络会议。邀请业内专家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石墨烯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检测技术、检测方法、质量评价体系及标准化等展开探讨,推动我国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日程时间报告主题报告人9:00-9:30待定孙立涛(东南大学)9:30-10:00绝缘衬底表面石墨烯晶圆生长研究进展王浩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0:00-10:30待定德国耐驰热分析10:30-11:00石墨烯材料检测方法介绍刘峥(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1:00-11:30二维半导体及异质结的生长与光电性能调控肖少庆(江南大学)11:30-14:00午休14:00-14:30待定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14:30-15:00石墨烯导热增强复合材料与热界面材料林正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15:0-15:30石墨烯结构表征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胡学兵(景德镇陶瓷大学)15:30-16:00石墨烯等低维纳米材料的标准化动态和展望丁荣(全国纳标委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报名页面。(会议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raphene2021/)报名参会加入会议交流群,随时掌握会议动态
  • 霍尔德发布|石墨COD回流消解器采用石墨面均匀加热
    化学需氧量(COD)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用于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值越高,说明水中含有的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越多,也就是有机物污染越严重。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中,COD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同时,在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COD也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可以用来监测处理效果,确保出水达到环保标准。石墨COD回流消解器主要由主机、冷却装置、加热装置、玻璃器皿等4大部分组成,采用微机技术进行定时控制加热电炉板和风扇,可对12个回流装置同时进行加热。石墨面加热,均匀度更好,更加安全。石墨COD回流消解器采用玻璃毛刺回流管代替球形回流管,并以风冷加水冷技术取代自来水冷却方式。冷却部分主要由毛刺冷凝管和双风机完成,加上上部分球形回流管内冷却水和机内风机的双重作用,确保了样品的回流冷却。符合水质cod《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828-2017标准。 产品参数1、测量范围:5~800mg/L,800~10000mg/L (经稀释) 2、同时加热样品数量:8-10-12个3、测量时间:不大于2小时 4、测量误差: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500mg/L),相对标准偏不大于5.0%,工业有机废水(500mg/L),相对标准偏不大于8.0%5、环境温度:0~45℃6、准 确 度:COD与经典回流法比对,结果在正常偏差范围内7、加热功率:3000W平均功率:1600W8、温度可调范围:32-400℃9、恒温精度:±2℃10、升温时间:室温至180℃<30min11、采用石墨材质加热板,温度更均匀。
  • 石墨烯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重庆西南医院综合实验研究中心专家首次发现石墨烯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分析化学》,这对于各类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临床上,大部分肿瘤被发现时往往已至晚期。常规的肿瘤检测方法B超、X线、CT等灵敏度有限,且具有放射性,不适合作为普通人群早期筛查肿瘤的方法。体液肿瘤标志物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无创筛查方式,但相关体液肿瘤标志物,往往是在肿瘤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才会产生。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为破解肿瘤早期发现的难题,我们必须在机体发生异常的早期,从更早的分子层面,找到检测目标。”研究团队成员邱晓沛说,核酸分子生物标志物cmocroRNA在机体出现异常情况时,它的含量也会随之改变,经反复试验,其团队发现在血清、尿液以及唾液中存在cmocroRNA。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邱晓沛介绍,发现cmocroRNA的存在只是第一步,在肿瘤早期由机体主动释放至血液、尿液中的cmocroRNA极其微量,普通常规的核酸检测方法很难检测到。研究团队目光放在了DNAase上,这是一种特异性的核酸酶,它能通过“无限循环酶切”将检测信号放大,而实现信号放大的前提是有极大量的探针。为此,他们引入了吸附性强的石墨烯,其让捕获cmocroRNA探针数量提高10倍,使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最终实现对cmocroRNA的捕捉。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据介绍,通过对捕捉到的cmocroRNA进行综合性分析,即可得出机体是否出现癌变,以及是哪种癌症,对于各类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已经进入试剂盒研究阶段,有望在两三年内应用于临床。 /p
  • 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暨CSTM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24日,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暨CSTM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于北京石墨烯论坛2021期间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组织,60余位全国从事石墨烯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共同就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对石墨烯产业的支撑和石墨烯NQI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彭海琳致辞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致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邱月明致辞论坛先后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周新与中国计量院新材料计量研究室主任任玲玲主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彭海琳、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邱月明相继致辞,随后进入报告环节。中国计量院新材料计量研究室主任 任玲玲报告题目:《石墨烯材料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简称NQI,是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任玲玲主任系统介绍了NQI的组成、基本概念以及在材料全生命周期中的着力点,分别从材料基础研究到生产过程、产品不同产业周期举例说明计量、标准对其质量控制和提升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NQI在石墨烯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效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的两个石墨烯NQI中心的核心任务,及其对石墨烯基础研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谢黎明报告题目:《石墨烯标准化研究的现状与挑战》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热线、力学等性能,在高频光电器件、特种光纤、电池、导热膜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支撑,石墨烯的标准制订至关重要。谢黎明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石墨烯标准研制现状及存在的技术挑战,他指出,国际上ISO、IEC、美国ASTM等机构都在研制石墨烯标准,其中IEC标准最为全面,覆盖术语、测试指南、结构检测、物性测量等,具有较大影响力;我国SAC-TC279标准化委员会也陆续发不了几项石墨烯标准,未形成良好的系统性,我国石墨烯标准研制存在立项少、研制力量不足等短板,同时还存在诸多挑战,如缺乏石墨烯晶畴无损快速检测方法、缺陷浓度定量检测方法等。因此,我国石墨烯标准研制还需要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应加强顶层设计,有计划的开展系统性石墨烯标准工作。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秘书处主任 王蓬报告题目:《CSTM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近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提出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CSTM以此为基础,致力于以标准和质量评价推动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CSTM标准体系围绕材料属性、应用领域和通用技术三个维度建立矩阵式的组织架构,真正实现“一材多用一用多选”,“一技多用一用多技”;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系统性、先进性、适用性、时效性、多元性、包容性和动态性中国材料试验标准体系。CSTM专业质量评价针对材料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域数据流开展专业性评价,以评价认证为导引,发挥质量要素(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间协调互动作用,助力材料产品质量提升,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柳絮报告题目:《石墨烯科研实验室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科研实验室认可,规范科研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地保障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提升科研实验室的创新能力。目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依据相应准则,以“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中心)”和“国家新材料石墨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基础,围绕石墨烯标准带制定与标准物质研制,石墨烯测量技术与表征方法研究,石墨烯薄膜、纤维和器件技术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组织开展石墨烯科研实验室认可工作。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席广成报告题目:《超细金属负载3D多孔石墨烯表面增加拉曼传感》由于其指纹级的高分辨率和快速、易携带等优点,无损、免标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检测、未知风险物筛查、生物组织成像、反应过程机制探查、材料结构表征等重要研究领域。对于SERS技术来说,其性能主要由基底材料决定的,目前研究最深入的SERS基底为贵金属金和银,但金使用成本较高,而银易氧化。石墨烯最近被证明是一种高灵敏的SERS基底材料,席广成团队将超细银颗粒与多孔石墨烯结合起来,利用多孔石墨烯的富集功能和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获得了极高灵敏度的SERS基底;并研制了高性能准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建立了在线高通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方法。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 周新报告题目:《太赫兹技术在石墨烯表征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范围内的电磁波,该频段是宏观经典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的过渡。研究发现,石墨烯的能带结构与其独特性质使其与太赫兹领域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来到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后,分析化学专业出身的周新主任便开始探索太赫兹技术在石墨烯表征测量领域的应用。他表示,太赫兹提供了方便、快捷、无损的石墨烯电学、磁学参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薄膜材料的批量快速测量;且随着太赫兹技术和CVD法制备石黑烯薄膜的研究进展,该检测技术的研究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太赫兹还会在石墨烯薄膜器件在线检测中大显身手。同时,太赫兹检测石墨烯的方法标准化工作亟待同行共同研究;未来会有更多商品化的太赫兹检测石墨烯仪器上市。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高级工程师 刘峥报告题目:《石墨烯产品检测方法介绍》刘峥在报告中简单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各类石墨烯原材料及产品,认为石墨烯产品将向着水净化产品、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芯片电子器件、传感器成像设备、生物医药治疗装置、航空航天材料等应用领域发展;系统介绍了石墨烯原材料和相关产品的检测方法,包括基本物性分析、形貌表征、元素分析、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光谱分析;最后探讨了当前石墨烯产品检测标准化工作和产品认证中存在的问题。CSTM/FC00/TC04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报告介绍后,举行了CSTM/FC00/TC04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任玲玲宣读相应批复文件。该技术委员会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发起筹建并承担秘书处单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周新被选为主任委员。石墨烯NQI技术中心主任对话会随即,举办国家石墨烯NQI技术中心主任对话会。对话会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雷主持,邀请了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和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参加,刘忠范院士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主任全程参与了对话。对话会围绕“发挥NQI作用支撑石墨烯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主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对NQI的需求,以及NQI支撑石墨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展开了讨论,对话嘉宾就进一步开展技术和业务协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了共鸣,通过对话,坚定了石墨烯NQI技术发展的信心,并对持续开展合作与交流达成了共识。论坛现场
  • NSSC 2019召开——顶尖院士专家领衔群议石墨烯/器件纳米技术前沿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8月5-6日,由天津大学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TICNN)主办的津京冀纳米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NSSC 2019)在天津大学如期召开。会议邀请到多名石墨烯、器件相关领域世界顶尖科学家与国内青年科学家,大家齐聚一堂,不分国界,共同探讨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合成、制备以及相关电子学器件的研发、物理机制及纳米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5b33c1a6-65eb-4d26-a575-5a2d387ea125.jpg" title=" IMG_8727.jpg" alt=" IMG_872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论坛现场 /span /p p   天津大学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的本次论坛活动,得到多位顶尖科学家参加,包括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董事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被业界广泛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的汪正平教授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董事会教授、石墨烯电子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Walter A. de Heer教授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df8c346-2a20-4ef0-9db0-7bdf8ae961a8.jpg" title=" IMG_8655.jpg" alt=" IMG_865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天津大学纳米中心执行主任马雷教授主持会议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038f83e-febb-49a1-b5ac-13afde7180c3.jpg" title=" IMG_8677.jpg" alt=" IMG_867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董事教授汪正平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Composition Tuned Hybrid Perovskites: From Materials Engineering & amp Device Design for Efficient,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span /p p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成包括钙钛矿结构化合物等。钙钛矿材料如甲基铵卤化铅和全无机铯铅卤化物,生产成本低,制造简单。 /p p   (1)在传统的顺序沉积中,致密的PbI2薄膜可能阻碍MAI溶液在整个PbI2薄膜上的扩散,从而导致钙钛矿和TiO2之间界面中未反应的PbI2残留。为解决PbI2残留问题,汪正平团队开发了一种合成多孔PbI2薄膜的新方法。从PbAc2和MAI的前体开始,摩尔比1:2,在加热条件下释放热不稳定的CH3NH3(CH3COO),从而由于体积收缩而在PbI2膜中产生孔隙。加载MAI溶液后,p-PbI2将改善PbI2向钙钛矿的转化。 /p p   (2)另外,spiro会引起不稳定,也是这种器件结构中最昂贵的材料。研究人员已经做出一些努力来开发新的HTL来代替spiro,它主要分为两类:合成更新的有机材料和开发低成本的无机材料。然而,复杂的合成过程可能阻碍有机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含有PbS和CuI HTL的PSC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并且CuSCN可以与钙钛矿反应。在这方面,汪正平团队提出一种替代的p型材料:NiO。低温溶液处理的NiOx HTL可以显着提高整个器件的稳定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cece423-7f33-4e23-ac99-6311b8c8bdb0.jpg" title=" IMG_8739.jpg" alt=" IMG_87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天津大学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董事会教授Walter A. de Heer&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Epigraphene for Graphene Based Nanoelectronics /span /p p   外延石墨烯,其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外延石墨烯有望在一些关键领域(速度、能源效率和器件密度)成功替代硅电子技术。高目标的定位向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提出了挑战,显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从一开始,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石墨烯项目(在石墨烯剥离之前的几年)的开拓性工作就专注于这一目标,并取得了系列成功。它是唯一符合可行纳米电子平台最基本要求的石墨烯电子平台:它必须基于单晶衬底,并且工艺必须是可扩展的。这些条件是超高规模集成和再现性所必需的,正如过去70年硅电子产品奇迹般的发展所表明的那样。 /p p   事实上,外延的缺乏最终导致剥落的纳米图案器件是绝缘体,而外延石墨烯纳米结构可以在微米尺度上弹射,即使边缘在结晶学上不完美。报告中,佐治亚理工学院Walter A. de Heer团队,与天津大学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马雷团队合作,在SiC的非极性面上的外延石墨烯的发展,其具有与在碳化硅中蚀刻的沟槽的侧壁上生长的石墨烯纳米带非常类似的边缘状态传输特性。电子传输由单通道边缘状态支配,平均自由程超过15μm,是石墨烯层的约1000倍。观察到涉及边缘态的异常量子霍尔效应。同时,天津大学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的石墨烯小组,在近期已经实现了从碳化硅晶柱到300微米晶体的全套工艺流程。 /p p   非极性外延石墨烯平台允许相互连接的纳米结构按照传统模式形成一维网络。在低温下,法布里 - 珀罗振荡明显,表明在很大距离上的相位相干性可以用于未来互连的相位相干器件。尽管传输的物理性质尚未完全了解,但很明显,这一发现为非传统石墨烯纳米电子技术提供了一条独特而可行的途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6636a53-aa4b-4aa6-a8b5-35827505efd6.jpg" title=" IMG_8817.jpg" alt=" IMG_88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天津大学李小英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SU(1,1) nonlinear interferometer and its Application /span /p p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干涉仪(NLI)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干涉仪不同,NLI利用光参量放大器进行波的分裂和组合。结果表明,NLIs在许多方面都优于传统干涉仪。特别地,非线性光学过程对波混合的参与允许不同类型的波的相干叠加。这种混合方式是传统干涉仪无法实现的,传统干涉仪的相干组合依赖于线性分束器。李小英介绍NLIs在原子自旋波、光波、声波等各种波中的性质,以及在量子计量、量子信息和量子态工程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0da5e33-3a36-40ae-ac81-f74a784a4b40.jpg" title=" IMG_8842.jpg" alt=" IMG_884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奥地利约翰开普勒大学孙立东副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Real Time Monitoring of the Growth of Nano-Structures /span /p p   差示光谱学是一种用于探测表面和界面结构的通用技术。相比传统表面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表面敏感、非破坏性、不受真空条件的限制等优势。因此,这些方法非常适合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地表过程的原位研究。报告中,孙立东讨论了差示光谱学技术在监测和精确控制包括金属团簇、有机薄膜和二维过渡金属双卤代烷在内的纳米结构中的应用。最后,还介绍了荧光显微镜作为实时监测有机薄膜生长的原位探针的新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8aa35d8-e3e0-4892-a470-84f322f99463.jpg" title=" IMG_8870.jpg" alt=" IMG_887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韩国帕克原子力显微镜副总裁Sang-Joon Cho&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Non-contact AFM with Self-Optimizing and Pinpoint Scan Control for Quantitative Nano-Metrology /span /p p   与光镜、电镜等显微镜相比,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绝对尺寸时缺乏准确性和重复性、操作参数设置的复杂等限制了其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研究和表征创新纳米材料的强烈需求,AFM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非接触模式AFM,采用前馈算法、Hann函数和双伺服系统,提高了x-y扫描的精度,保持了尖锐的尖端,针对非接触模式的扫描参数,帕克原子力显微镜开发了自优化算法,很大限度地减小了用户技能变化和用户对AFM测量的影响。此外,精确扫描控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磁性和电气测量的地形影响,并有助于定量表征纳米材料。Sang-Joon Cho在报告中演示了生物材料的定量纳米力学映射,以及半导体和光伏材料的纳米电子映射。表明,AFM的定量分析为控制材料各方面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失效和成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412c221-a204-47ae-8121-57a8dfe36db5.jpg" title=" IMG_8936.jpg" alt=" IMG_893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复旦大学包文中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Wafer-Scale Devices and Circuits Based on 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span /p p   广泛研究的TMDs材料,如MoS2和WSe2,由于其二维特性和良好的电子输运特性,可通过大规模的合成方法获得,非常稳定,并具有优越的门控性能,显示了数字和射频电子的光明前景。报告中,包文中首先介绍了大规模控制合成MoS2, MoTe2和PtSe2的各种方法,以及为实际电子应用实现晶片级,均匀和高质量连续薄膜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并重点讨论了晶圆级TMD薄膜的兼容器件制造工艺,主要是关于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接触层和介电层的形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efcee17-c922-4f24-9a5d-45779b564a82.jpg" title=" IMG_8995.jpg" alt=" IMG_899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前副所长Kiyoshi Yokogawa&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Application of SPM for Surface Science /span /p p   由于利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PM)在原子尺度上表征表面结构的创新工作,Bennig和Rohrer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该方法为纳米技术的建立奠定了基础。Kiyoshi Yokogawa介绍了其实验室利用SPM在表面科学中的应用:1)新碳——利用STM方法在大气中发现了由六边形和五边形组成的热处理富勒烯碳五边形,并发现了碳的新表面相石墨的环状上层结构 2)特高压下金属表面清洁——通过UHV-STM观察到Nb的1x1结构,即干净的表面,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干净的表面,因为Nb是非常活跃的氧或氢的金属。在清洁表面后,喷射氢气,观察气体对表面的影响 3) MFM的金属相——应变诱发的马氏体是HE形成的原因,但在电镜下不易识别,因此使用MFM对该相进行观察,发现双晶界处形成了马氏体,从而引起H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121f556-9a42-479d-94a1-de689ddd3486.jpg" title=" IMG_9020.jpg" alt=" IMG_90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日本丰田工业大学Masamichi Yoshimura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Alcohol Assisted Thermal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 /span /p p   通过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备石墨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因为它能够大量生产石墨烯以用于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GO的固有缺陷,利用GO制备原始石墨烯类材料仍然有许多挑战。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相关克服挑战的研究工作,如在非常高的温度下退火(约1800摄氏度),或在外部碳源存在下还原等。Masamichi Yoshimura介绍了在醇存在下GO(通过改进的Hummers方法合成)的退火导致石墨烯,或更精确地恢复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具有改善的电性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ced3828-3c52-4aab-a352-a1b5c36ccd0e.jpg" title=" IMG_9070.jpg" alt=" IMG_907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南开大学何明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icrowave Devices and Systems /span /p p   高温超导器件和系统具有插入损耗低、噪声低、选择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它们在无线通信、国家安全、医学、材料科学、卫星通信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高温超导微波接收机前端子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深空探测、卫星通信、雷达系统等领域。何明介绍了薄层超导薄膜、高温超导滤波器及其在微波系统中的应用进展。还分享了高温超导微波系统的小型化及单芯片集成技术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92d46de-602e-4594-9c8b-97f09f20c3b4.jpg" title=" IMG_9095.jpg" alt=" IMG_909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云南大学杨鹏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Few Layered PtS 2 and its Properties /span /p p   近年来,MoS2和WS2(Group 6)等层状过渡金属二卤代烃(TMDs)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对于属于其他TMDs的研究却很少。杨鹏报告中介绍到,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大面积少层析的pt2(Group 10)。然后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Raman)、极化拉曼光谱(偏振拉曼光谱)、光致发光(PL)、场效应晶体管(FET)和范德堡(van der Pauw)等方法对这些层数较少的PtS 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2具有很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温度依赖性拉曼光谱,在先进的光电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验过程,得到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相关表征设备的协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c55ffa7-f88d-4c48-a46a-de222078b300.jpg" title=" IMG_9132.jpg" alt=" IMG_913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天津大学孙志祥副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Nanoscale Defect Effects in Sr2IrO4 Probed by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pan /p p   Sr2IrO4作为莫特绝缘体与铜酸盐的母体化合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有许多预测认为适当掺杂可能会产生高温超导相。然而,缺陷/掺杂诱导绝缘子向金属过渡(IMT)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报告中,孙志祥介绍了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对Sr2IrO4的相关研究,利用原子分辨表面形貌,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内在表面缺陷。在隧穿光谱中还观察到电荷转移行为。同时,通过比较其他类似化合物的结果,也讨论了IMT的一般机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50413ff-6b99-4794-9125-a0f08497d060.jpg" title=" IMG_9143.jpg" alt=" IMG_914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首都师范大学王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演讲题目:Ferromagnetic Tip Induced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in Weyl Semimetal /span /p p   王贺于2016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马雷教授团队进行博士后工作,2018年加入首都师范大学。本次报告内容主要介绍了其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相关研究内容。外尔半金属表面诱导超导性为研究拓扑超导性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平台,这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实验发现,在TaAs单晶中,铁磁尖的硬点接触法可以诱导非常规的超导性。铁磁尖诱导超导态的磁输运测量显示出量子振荡,揭示了点接触的拓扑性质,并显示出铁磁与诱导超导态的相容性。进一步证明显示,铁磁尖诱导的超导态隧穿输运的点接触谱可以用拓扑超导机制来解释。考虑到新型超导电性外尔半金属材料在实验中难以实现,研究结果为通过硬点接触法将拓扑半金属材料与铁磁性材料结合起来研究非常规超导电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40b5740-d2ed-4849-9d5a-8f359ac78f66.jpg" title=" IMG_9168.jpg" alt=" IMG_916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帕克原子力显微镜美国分部总裁Keibock Lee& nbsp /span /p p   Keibock Lee简单分享了帕克原子力显微镜公司“Enable nanoscle advances for the betterment of our world”的愿景,公益基金方面,除了Park AFM Scholarships奖学金,还透露即将面向年轻教授推出Startup Professorship Award。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bf0a2fc-2d53-49c1-a481-70dc3c2342a2.jpg" title=" 讨论.png" alt=" 讨论.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会上讨论 /span /p p   继会议首日13个精彩报告后,会议第二日,接着进行了16个主题报告,继续就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合成、制备以及相关电子学器件等纳米科学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p p   本次会议,由于正值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TICNN)全面运行一周年之际。于是,会议间隙,在马雷老师的讲解下,与会者共同参观了纳米中心,切身体会到纳米中心一年来的建设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4f794aa-c5ff-4ef6-861f-558da1525215.jpg" title=" 参观1.png" alt=" 参观1.png" width=" 600" height=" 8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纳米中心参观花絮一 /span /p p   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由天津大学于2015年10月批准建立,次年,马雷教授回国全身心投入到中心的建设。2018 年 7 月 22 日,TICNN正式全面运行。与传统研究中心不同,天津大学纳米中心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实现了诸多原创性仪器设备的搭建,并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中心目标为力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石墨烯电子学、团簇物理学和柔性电子学的国际化研究平台。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外延石墨烯电子学,团簇物理学,先进功能性碳材料及柔性可穿戴电子学。 /p p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马雷老师的带领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纳米中心现已建设成为功能日益完善的国际化研究中心,纳米中心各类大型实验设备的调试安装已经进入尾声,在为校内外科研同行提供了丰富便捷的公共测试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设备仪器与技术工艺的全面共享。其次,纳米中心自主设计并建造了 3 套自由团簇研究系统用以深入系统地研究自由团簇的电子结构、高激发态寿命及其内壳层的电子结构...... /p p   更多关于“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的建立背景、快速发展现状,请点击以下视频全面了解: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854F7B100766EDD0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88bf30e-a610-4964-8f9f-7faee747c703.jpg" title=" 参观2.png" alt=" 参观2.png" width=" 600" height=" 8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纳米中心参观花絮二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9b22286-1a43-4a58-b370-5eaa00fc8ab4.jpg" title=" IMG_8811.jpg" alt=" IMG_88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Coffee Break&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07c9911-d592-48d7-8625-3fb05e07fe4f.jpg" title=" IMG_9190_副本.jpg" alt=" IMG_919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合影留念 /span /p
  • 众多顶级专家将共赴南京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探讨全球化合作与分工
    p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石墨烯产业,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风起云涌,而中国蕴藏着石墨烯应用的巨大市场空间,已为全球所有石墨烯研发机构、企业所共识。中国民间投资活跃,应用创新成果“遍地开花”,产业发展“一枝独秀”,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石墨烯产业的“领头羊”。全球化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中国以及世界石墨烯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众多业界人士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p p   为了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共同体,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于2017年9月24日至26日在六朝古都南京举办“2017’(第四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届时,包括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 海姆在内的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将莅临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的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GRAPCHINA 2017),共同探讨石墨烯产业的全球化合作与分工。 /p p   据介绍,联盟在南京政府及众多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下,除诺奖得主外,还邀请到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执行委员会主席、剑桥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里亚· 法拉利和意大利工业技术研究院石墨烯中心主任Vittorio Pellegrini教授等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出席,为中国乃至全球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届时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00多位参会代表将出席本届石墨烯全球盛会。 /p p   据了解,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大会将设立三大平行会议,分别为石墨烯及二维材料前沿研究、石墨烯新兴产业、石墨烯在传统产业应用,会场全部配置同声传译。与此同时,“2017中国国际石墨烯材料应用博览会”也将同期举行,展览面积增加到15000平米,数百家国内外石墨烯知名企业将向全世界展示他们最新的应用技术及创新成果。届时,与会者将有机会在各个时段与众多国内外顶级专家及知名企业进行面对面地深入交流,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石墨烯科技及市场信息,找到亟需的合作伙伴。 /p p   业内专家称,相信此次大会将加快我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与开发,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共同体,为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迎来新篇章。 /p p   温馨提示: /p p   1、凡是学生提交的海报摘要经组委会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后,该学生可免会议注册费! /p p   2、去年的老用户, 如果您去年在创新大会官网注册参会,今年您的帐号依然有效,可以正常登录不需要重新注册。如果密码丢失 :a、可以使用“密码找回”功能 b、提供正确的邮箱(注册时使用的)发给会务组(邮箱:meeting@c-gia.org),进行邮箱密码重置。 /p p   3、团队参会一次应付金额在¥ 20,000.00以上的可享受九折优惠。¥ 40,000.00以上的可享受八折优惠。(仅限大会官网在线报名) /p p   联系方式: /p p   咨询热线:400-110-3655 /p p   官方网站:http://www.grapchina.org(9月24日前,仅限官网在线报名) /p p   官方邮箱:meeting@c-gia.org /p p   微信公众平台:CGIA2013(支持在线咨询) /p p   QQ群: 296531551 397051421 /p p br/ /p
  • 石墨烯前沿最新综述精选(内附石墨烯网络研讨会参会福利)
    石墨烯具备超强导热性与导电性、以及轻质高强、柔性、透明等无比伦比的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自2004 年问世以来,关于石墨烯的研究热度持续不减,新兴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本文对近期石墨烯领域的部分综述进行盘点汇总,以此总结该领域最新前沿科研成果,以飨读者。(鉴于篇幅的原因不能面面俱到,如有遗漏,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宁波材料所在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及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方面取得进展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等终端产品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需求越来越强。目前,产业界主要采取硅碳复合路线来提升硅基负极应用水平,但高比容量的硅碳负极材料嵌/脱锂过程体积膨胀巨大,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会发生结构失效导致电接触变差,表面固体电解质膜反复破裂/再生导致电解液快速消耗,锂离子电池可逆容量迅速衰减。针对硅碳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刘兆平研究团队从源头出发,创新性地构筑了高机械稳定的自机械抑制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刘兆平团队将氧化亚硅和石墨烯浆料在液相体系混合均匀,其中沥青作为添加剂,通过喷雾干燥、高温热处理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一系列工艺,制备类球形的石墨烯/沥青裂解碳封装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SiOx/Graphene/C,简称SGC),SGC复合负极材料可维持石墨烯宏观结构的完整性和机械稳定性。自机械抑制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制备研究表明,SGC复合负极材料可抑制SiOx摄锂量,降低体积膨胀,提升循环稳定性。该高性能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研制出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的系列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俄罗斯借石墨烯涂层开发出新材料:用“微电厂”取代电池技术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微电子技术问题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沉积石墨烯涂层技术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硅纳米复合材料,这一研发成果将加速直接放置在电子产品印刷电路板上的“微电厂”技术的发展。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半导体与电介质材料科学系副教授叶卡捷琳娜戈斯捷娃解释说:“我们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在硅结构整个深度的孔道内壁上沉积多层石墨烯涂层。目前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生产用于高效微燃料电池的电极。这种电源不仅可以为设备提供长期备用电源,而且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取代电池。”郑大《ACS Nano》:MXene/石墨烯气凝胶实现超强电磁波吸收!郑州大学申长雨院士和刘春太教授课题组通过定向冷冻法和肼蒸汽还原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磁性Ni纳米链锚定的三维MXene/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命名为NiMR-H)。特殊的取向结构和介电/磁性组分的异质界面有利于获得优异的吸波性能,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多重极化和电/磁耦合效应。NiMR-H气凝胶制备示意图及结构形貌表征图中国科大实现二维石墨烯室温铁磁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闫文盛研究组与副研究员孙治湖合作,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策略,实现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该研究组利用两步浸渍—热解的方法,在氮原子辅助下,将钴原子掺杂在石墨烯晶格中,样品在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0.11emu/g,居里温度达到400K。通过同步辐射软、硬X射线谱学技术和多种X射线谱学解析方法,研究人员证实样品中的钴是以平面四边形四氮化钴结构单元原子级分散于石墨烯晶格中的,排除了磁性起源于钴相关第二相的可能,四氮化钴结构单元是室温铁磁性的主要来源。精确可控的钴原子掺杂激活石墨烯室温铁磁性曹原一周连发两篇《Nature》:魔角石墨烯再次突破021年4月1日,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曹原(通讯兼第一作者)&Pablo Jarillo-Herrero等研究者,通过进行热力学和输运测量,研究了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MATBG)的对称性破缺多体基态和非平凡拓扑现象。同时,也使魔角石墨烯的理论和实验都更趋近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为我们开发新型的量子材料,带来了更多可能。4月7日,曹原再发《Nature》,本文是关于魔角石墨烯中的Pomeranchuk效应的熵证据。当前相关态的杂化特性和能量尺度的大分离对于双层扭曲石墨烯中相关态的热力学和输运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利用OAT法实现超高垂直石墨烯薄膜生长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陈旭远教授团队在三维竖直石墨烯制备及储能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上。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氧辅助“修正”(OAT)工艺以消除过密的石墨烯片层,阻止片层随时间增长而聚集,克服了生长过程中竖直石墨烯厚度饱和的现象。未聚合的竖直石墨烯陈旭远团队利用这种方法合成了高达80微米的超高竖直石墨烯,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获得了241.35mF cm–2的面积比电容,展现出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及储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80微米的高度并非该合成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大值,通过氧辅助“修正”工艺可以获得任意高度的竖直石墨烯。这项工作对于高负载竖直石墨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IC兼容的制造工艺和出色的储能能力使得OAT竖直石墨烯在集成芯片、器件领域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ACS Macro Letter》3D打印明胶氧化石墨烯墨水实现自发成肌分化釜山国立大学Dong-Wook Han与韩国亚洲大学Ki Dong Park教授团队在高分子领域顶刊《ACS Macro Letters》上发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由富含酚的明胶(GHPA)和氧化石墨烯(GO)组成的3D可打印生物墨水,是诱导肌发生的材料的组成部分,可通过双重酶介导的交联反应原位形成水凝胶网络。原位可固化的GO/GHPA水凝胶可以成功地用作3D可打印的生物墨水,以提供合适的细胞微环境,并促进C2C12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成肌分化。总体而言,研究团队建议功能性生物墨水可能在肌肉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有用。GO/GHPA水凝胶基质的3D生物打印和理化特性“石墨烯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随着业界对石墨烯的高度关注,我国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产业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石墨烯的“杀手锏”级应用仍在探索中,石墨烯标准、检测体系不完善,产品鱼龙混杂,市场亟需标准化。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将于2021年5月11日举办 “石墨烯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网络会议。邀请业内专家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石墨烯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检测技术、检测方法、质量评价体系及标准化等展开探讨,推动我国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日程报告主题报告人单位绝缘衬底表面石墨烯晶圆生长研究进展王浩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待定刘峥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待定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石墨烯导热增强复合材料与热界面材料林正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二维半导体及异质结的生长与光电性能调控肖少庆江南大学石墨烯等低维纳米材料的标准化动态和展望丁荣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更多报告邀请中……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报名页面。(会议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raphene2021/) 报名参会加入会议交流群,随时掌握会议动态
  • 直播预告|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CVD石墨烯薄膜的中试技术与设备
    7月20日,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与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共同组办“中日科学家论坛之材料科学”线上科技论坛,以期为中日科学家们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两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此次在线科技论坛有幸邀请到国际著名光化学家、光催化研究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并荣膺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日本藤岛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孟庆波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闫鹏飞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孟幻研究员,将分别围绕光催化材料、新能源、纳米材料等前瞻领域进行探讨。同时也邀请到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Ltd. )TEM应用部总经理助理大西市朗、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SPM产品担当陈强将分别为大家分享科学研究离不开的利器技术:最前沿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以下为刘忠范院士报告预告,以飨读者:报告形式:线上直播,约30分钟报告+10分钟在线答疑报告时间:2021年7月20日10:20-11:00(北京时间)报告语言:英文PPT,中文报告报告题目:Pilot-scale Technology & Equipments for CVD GrapheneCVD石墨烯薄膜的中试技术与设备报告摘要: Mass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graphene is the footstone of graphene industry. We focus our efforts o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growth of graphene films over 12 years, starting from lab-scale samples to pilot-scale products and further to commercial products. Fast progresses are also made on the home-built CVD equipments and production lines for meeting the versatile demands of graphene size, quality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Our star products include, A3-size graphene films with a single crystalline domain size of ca. 500 micrometers and a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0,000 m2/year, 4-inch single crystal graphene wafers with a capacity of 10,000 wafer/year, 10cm x 30cm superclean graphene films with a capacity of 1000 m2/year. Peeling off CVD graphene from growth metal substrate to target substrate is technically very challenging especially for large size graphene films. We have designed our batch-process systems fitting for different graphene products and also provide customized service for special substrates. A support team with a size of over 70 members has been created in Beijing Graphene Institute (BGI), covering R& 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line and marketing, targeting to provide the best quality CVD graphene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lines to the world.报名参加:免费,点击报名扫码报名刘忠范院士简介刘忠范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物理化学学报”主编、“科学通报”副主编。1983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1984年留学日本,1990年获东京大学博士,1991-1993年东京大学和国立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1993年6月回北京大学任教,同年晋升教授。1993年获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1994年获首批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会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首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2020年当选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纳米化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0余项。曾任国家攀登计划(B)、973计划、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界面纳米工程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三期)。1992年获日中科技交流协会“有山兼孝纪念研究奖”、1997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年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2009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16年获日本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年会Lectureship Award和北京大学方正教师特别奖,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获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2021年获第八届纳米研究奖。
  • 1260万!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类器官筛选大分子与小分子鉴定定量分析设备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834-2341SH23A446/02项目名称: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类器官筛选大分子与小分子鉴定定量分析设备系统预算金额:126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26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货物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规格交货期交货地点类器官筛选大分子与小分子鉴定定量分析设备系统1套*1.1.9 扫描速度:≥40Hz(详见第八章)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关境外货物:CIP上海交通大学指定地点关境内货物:DDP上海交通大学指定地点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1月14日 至 2023年11月21日,每天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上海市共和新路1301号D座二楼方式: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联系方式:陆老师 86-21-5474436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上海中招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共和新路1301号D座二楼            联系方式:林佳文、吴乾清 电话:86-21-66271932、86-21-66272327,13764352603@163.com、18930181850@163.com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林佳文、吴乾清电 话:  86-21-66271932、86-21-66272327
  • 天才少年曹原再发Nature:三层扭转石墨烯诞生,具备更稳定超导性
    近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Jeong Min Park、曹原等人在《自然》发文,报告三层扭转石墨烯能够表现出超导性。这个“三明治”比双层的“魔角” 石墨烯更加稳定,并且能够通过两种相互独立的方式进行调节。这样的结构或有助于理解实现高温超导需要的条件。图片来源:Pixabay当两片石墨烯 以 1.1° 的扭转角度交错排列,这个双层结构就会转变为非常规的超导体,从而使电流无阻通过,而不会浪费能量。这种“魔角”石墨烯结构及其超导效应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物理学教授 Pablo Jarillo-Herrero 团队在 2018 年首次发现。这项研究也让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当时年仅 21 岁的曹原“一战成名”: 他以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 的身份首次在同一天发表了两篇《自然》 (Nature )论文,随后他 成为了 《自然》2018 年十大科学人物中最年轻的学者 。扭转电子学 (twistronics)领域从此兴起。此后,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其他可以经过扭转而表现出超导性质的材料。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最初的双层“魔角”石墨烯以外,没有发现其他材料具备相似的特性。近日,已经成为博士后的曹原再次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 在《自然》发文报告,在三层石墨烯组成的“三明治”中观察到超导性。 在新的三层结构中,中间一层石墨烯相对于外层以新的角度扭转,其超导性比双层结构更稳定。该论文 2 月 1 日在《自然》发表, Jeong Min Park 和曹原为共同一作,此外曹原还与他的导师、Pablo Jarillo-Herrero 共同担任论文通讯作者。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的渡边贤司(Kenji Watanabe)和谷口尚(Takashi Taniguchi)也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施加和改变外部电场的强度来调节结构的超导性。而通过调节三层结构,研究人员能够产生超强耦合超导性,这是一种奇特的电学行为,在其他所有材料中很少见。Jarillo-Herrero 说:“目前尚不清楚魔角双层石墨烯是不是特例,但现在我们知道它并不孤单,它有一个三层表亲。这种超可调(hypertunable)超导体的发现将转角电子学领域扩展到了全新的方向,在量子信息和传感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打开新型超导体研究的大门在 Jarillo-Herrero 和同事们发现扭转双层石墨烯中可能产生超导性之后不久,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在三层或更多层石墨烯中也可能看到相同的现象。石墨烯就是厚度仅有一层原子的石墨,它完全由排列成蜂窝状晶格的碳原子组成,如同纤细却坚固的金属网格。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如果将三层石墨烯像三明治一样堆叠, 中间层相对于两个外层扭转 1.56 度,那么这种扭曲构型将产生一种对称性,从而促使材料中的电子配对,形成无阻力的电流,即超导的标志。Jarillo-Herrero 说:“我们就想,为什么不尝试检验一下这个想法?”为此,Park 和曹原设计了三层石墨烯结构。他们将单层石墨烯小心地切成三个部分,并将其按照理论预测的角度精确堆叠。他们制造了几个这样的三层结构,每个结构的尺寸仅有几微米,大约相当于人类头发的直径的 1/100,高度则为三个原子。Jarillo-Herrero 称之为 “纳米三明治”。接下来,研究小组将电极连接到结构的两端,并通过电流,同时测量材料中损失或耗散的能量。“我们没有观察到能量耗散,这意味着它是超导体。”Jarillo-Herrero 说,“我们必须肯定理论物理学家的贡献,他们算出了正确的夹角。”但他补充说, 这种结构具备超导性能的确切原因仍然有待确认,目前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因为理论物理学家所提出的对称性。这也是他们计划在未来的实验中进行检验的内容。 他说:“目前我们只能确认相关性,而无法确认因果关系。但现在我们至少有了一条途径,可以根据这种对称性思想探索一大批新型超导体。”“ 最强大的耦合超导体”在探索新的三层石墨烯结构时,研究团队发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控制其超导性。对于团队此前提出的双层石墨烯,可以通过施加外部 门电压来改变流过材料的电子数量,从而调节其超导性。研究团队上下调节门电压,同时测量材料停止耗散能量、转变为超导体时的临界温度。通过这种方式,团队能够像调节晶体管一样打开和关闭双层石墨烯的超导性。团队使用相同的方法来调节三层石墨烯,同时还发现了控制材料超导性的第二种方法,这在双层石墨烯和其他扭转角结构中是不可能的。这种方式就是使用附加电极对材料施加 电场,这能够改变三层结构之间的电子分布,同时不改变结构的整体电子密度。Park 说:“现在,这两个相互独立的‘旋钮’能为我们提供大量有关超导电性出现条件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这种不寻常的超导状态背后至关重要的物理学原理。”通过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调整三层结构,研究小组在一定条件下观察到了超导性,包括在相对较高的 3 开尔文临界温度下,即使此时材料的电子密度很低。相比之下,量子计算领域正在研究使用铝制作超导体,铝具有更高的电子密度,而它仅在约 1 开尔文的温度下才具备超导性。Jarillo-Herrero 说:“我们发现魔角三层石墨烯可以成为最强大的耦合超导体,这意味着在给定的电子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它也能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超导。它能带来最大的收益。”研究人员计划制造三层以上的转角石墨烯结构,以了解具有更高电子密度的此类构型是否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表现出超导性,甚至实现室温超导。“如果能够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这些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制造用于量子计算的超导比特,或者低温超导电子器件、光子探测器等。不过我们还不知道如何一次制造数十亿个这样的结构,”Jarillo-Herrrero 说。Park 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理解强耦合超导的基本性质。三层石墨烯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强耦合超导体,它还具备最大的调节空间。借助这种可调谐性,我们能够真正实现在相空间的任何位置探索超导电性。”论文信息:Park, J.M., Cao, Y., Watanabe, K. et al. Tunable strongly coupled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twisted trilayer graphene. Nature (2021).
  • 石墨烯 — 下一场材料革命
    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举办了第七届石墨烯青年论坛,石墨烯青年论坛于2013年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分别由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办。今年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重点交流最近一年来青年科学家在石墨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届石墨烯青年论坛参会人数百余人,石墨烯青年论坛已发展成为国内石墨烯领域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专业学术会议,弗尔德仪器携旗下有幸参与此次盛会,与该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在论坛大会上,首先由中科院金属所的成会明院士为大会致辞,并带来“研究中的简单美”—石墨烯研究的几个实例为题的报告,第二个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房倚天副所长为大会致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康飞宇老师为大家做“天然石墨深加工与石墨烯粉体制备技术”为题的报告,与现场石墨烯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 小知识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1]。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为由,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monocrystalline silicon)高,而电阻率只约10-6 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5][1]。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跑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热处理CarboliteGero(卡博莱特盖罗)是弗尔德科学仪器事业部制造实验室和工业马弗炉、烘箱的专业品牌,加热温度范围30-3000℃。在石墨烯行业中,CarboliteGero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是全球知名的热处理炉供应商。卡博莱特?盖罗Carbolite ? Gero高温管式炉HTRH,可在水平位置上操作,最高温度可达1800°C。凭借多种多样的配件,HTRH系列在高温范围内可提供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研磨粉碎德国RETSCH(莱驰)强大、灵活的行星式球磨仪PM100满足快速将样品研磨至亚微米级的所有要求,并且保证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常被用来做高难度样品研磨,从常规的样品处理到胶体研磨和机械合金。行星球磨仪超高的离心力带来极大的粉碎能量,因此所需研磨时间非常短,可将样品研磨到纳米级的细度。 粒度粒形分析Camsizer X2采用了更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提供更多的分析模块可选。CamsizerX2可选的X-Fall、X-Jet和X-Flow三种模块可让您根据不同的应用和要求进行分析,由于具有足够的进样量也不受其他因素(如折射率)影响,Camsizer X2还能够准确测量到粉体的整体形态信息,比如球形度、对称性等。 元素分析仪德国Eltra(埃尔特)能够对固体样品中C/H/O/N/S元素进行精准分析。新的ELEMENTRAC CS-d是一台可靠,精准,耐用的燃烧法碳硫元素分析仪。红外检测池配置灵活,C,S测量范围宽泛,从ppm级一直到100%。ELEMENTRAC CS-d针对有机和无机样品中C,S的测量,一台仪器整合了两种炉体,即高频感应炉和电阻炉。
  • 奥豪斯水分仪在石墨烯水分控制的应用
    有专家预言,未来10至20年内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这个时代将来最大的颠覆,是石墨烯时代颠覆硅时代”,“现在芯片有极限宽度,硅的极限是七纳米,已经临近边界了,石墨是技术革命前沿”。这里提到的石墨烯,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真的能带来颠覆吗? 扫描电镜下的石墨烯,显示出其碳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构。石墨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厚的二维碳膜——的确是种令人惊讶的材料。虽然名字里带有石墨二字,但它既不依赖石墨储量也完全不是石墨的特性:石墨烯导电性强、可弯折、机械强度好,看起来颇有未来神奇材料的风范。如果再把它的潜在用途开个清单——保护涂层,透明可弯折电子元件,超大容量电容器,等等——那简直是改变世界的发明。连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都授予了它呢!其实就在2012年,因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和他的同事曾经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讨论石墨烯的未来,两年来的发展也基本证明了他们的预测。他认为作为一种材料,石墨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将来它也许能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在克服几个重大困难之前,这一场景还不会到来。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产业更新的巨大成本,石墨烯的好处可能不足以让它简单地取代现有的设备——它的真正前景,或许在于为它的独到特性量身定做的全新应用场合。客户背景山东某新能源科技公司是全国500强企业,主要生产高端动力电芯、电极材料和石墨烯。石墨烯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那么在实际应用环节,到底对于实验室称量产品有着什么样的需求呢?产品应用 在通过与该客户的前期调研和沟通,了解到该客户主要希望通过水分仪来应用于石墨烯研发课题组。客户要求石墨烯水分含量小于2%,因为水分含量过高,其材料实用性将会大大降低 。通过不断地选型与匹配,最终客户选购了三台奥豪斯MB45进口水分测定仪。 客户评价在使用了奥豪斯MB45水分仪后,客户反馈MB45水分仪精度达到0.01%,完全满足了客户对水分精度的控制要求。另外,客户通过水分仪机身上的显示屏监控水分测试曲线。同时,实验数据可传输到电脑上,便于客户进行数据的分析。
  • 上海微系统所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发光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及荧光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深化了关于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理的认知,阐释了多变量体系下机器学习辅助材料制备成果所包含物理内涵。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ursor Symmetry Triggered Modulation of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in Graphene Quantum Dots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近年来,以石墨烯量子点为代表的碳基量子点材料因独特的sp2–sp3杂化碳纳米结构,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的性质。在石墨烯量子点“自下而上”法制备中,多变量反应体系使其在合成与机制领域面临挑战。此外,机器学习以高效的分析算法和模型在复杂体系分析、新型材料设计等领域展现出优势。然而,由于缺失具备实际物理内涵的结构特征描述符,机器学习仅能得到难以阐释物理内涵的数学模型。这限制了机器学习在相关研究中的可迁移性和实用性。石墨烯粉体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陈良锋、副研究员杨思维结合群论在分子结构描述上的优势,通过控制变量实验与结构化学理论的结合,将具有实际物理含义的描述符应用于机器学习,揭示了石墨烯量子点的前驱体结构与荧光量子产率间关联的物理内涵。该研究利用高结构刚性sp3前驱体与柔性sp2结构前驱体之间的“自下而上”反应,实现了石墨烯量子点中sp2-sp3杂化碳纳米结构的调制。研究结合热动力学理论,阐明了sp3刚性结构能够通过抑制非辐射跃迁过程提高石墨烯量子点量子产率。进一步,研究借助群论在描述分子结构方面的优势,结合主成份分析,明确了石墨烯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影响石墨烯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的三个决定性因素——结构因子、温度因子和浓度因子。与以往基于机器学习的研究工作相比,该团队基于群论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机器学习结果中分子的简正振动是前驱体对称性作用于石墨烯量子点量子产率增量的核心物理机制。基于上述原理的指导,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分子振动的正常模式是前驱体的结构特性作用于 GQDs 荧光量子产率的核心机制。这一石墨烯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性能在荧光信息防伪加密中具有应用前景。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的支持。
  • 弗尔德仪器参加2016常州石墨烯终端应用大会
    基于石墨烯应用的广泛性与神奇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石墨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我国也不例外。为推动石墨烯产业化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2016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多处与新材料行业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在本届两会关于石墨烯的提案议案中,代表委员都聚焦在石墨烯的标准制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产业应用等方面。 6月29-30日在常州举办了2016常州石墨烯终端应用大会,弗尔德仪器参与了此次盛会,并为各位参展观众及老师带来了石墨烯行业的样品制备和检测的先进仪器。此次大会专研于动力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技术,聚焦研发、生产、政策、市场与投资等热门话题,着眼于涂料、橡胶、润滑材料、高分子、等复合材料,探讨下游应用、规模产业化等问题,召开石墨烯储能技术专场、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专场。 Emax是全新设计的高能球磨仪:2000转/分的高速设计在球磨仪中无可匹敌,相应的研磨罐设计保证了能量有效输出。在冲击力、摩擦力和循环往复运动的协同作用下,超精细研磨时间大大缩短。由于创新高效的水冷系统散热快速,长时间的高速研磨也不用担心样品温度过热。 ELTRA的CHS-580是一台理想的同时测定有机样品的碳、氢和硫分析仪。即使样品高达500mg或以上,甚至非均匀材料都能够进行可靠地分析。水平电阻炉和陶瓷管最高工作可达1550℃,1℃可调。分析仪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配备四个独立红外检测池,对大多数有机样品都适用。 Carbolitegero(卡博莱特盖罗)紧凑型管式炉EST最高工作温度1200° C,加热元件是嵌入炉体绝缘层的,使用非常灵活。一台炉子使用工作管适配器,可以使用各种直径的工作管。该炉可水平或垂直,一体式或分离式操作。高品质的真空隔热的加热元件确保快速升温,优良的温度均匀性和短暂冷却时间。炉膛可开合,适用于各种工作管或固定于试验台的大型工件。 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Verder Shanghai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Co., Ltd.)其前身是弗尔德莱驰(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是弗尔德集团在华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地设有办事处及实验室。全面负责德国Retsch(莱驰)粉碎、研磨、筛分设备,德国Retsch Technology(莱驰科技)多功能粒度粒形分析仪,Carbolite?Gero(卡博莱特?盖罗)烘箱、高温烘箱、箱式马弗炉、灰化炉、管式马弗炉、气氛马弗炉、真空马弗炉、高温马弗炉及工业定制炉,Eltra(埃尔特)碳/氢/氧/氮/硫元素分析仪在中国的市场销售、推广和技术服务。
  • 单层石墨烯一维褶皱到扭转角可控的多层石墨烯的转变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转角石墨烯受到国内的关注。转角石墨烯所具有的大周期莫尔晶格(Moiré pattern)及其所带来的能带折叠效应可以诱导出丰富、新奇的电子结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小角度上,电子结构中所出现的平带会衍生出较多不寻常的现象,如超导、强关联、自发铁磁性等。       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机械剥离和逐层转移的物理方法对转角石墨烯样品进行制备,而该方法存在条件苛刻、产出率低、界面污染等问题。为发展更加高效的制备技术,科学家通过对化学气相沉积法中衬底的设计,陆续突破了几种类型的转角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难题。然而,关于多层石墨烯的转角周期的可控制备方面,尚无比较普适的解决办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寻找到一种石墨烯的折纸方法,可实现高层间周期的转角石墨烯的可控制备。研究发现,铂金表面生长的石墨烯会形成一定的褶皱,褶皱长大后向两旁倒下,并在一些位置撕裂形成一个四重的螺旋位错中心。褶皱倒下时会折叠其一侧的石墨烯,带来与褶皱的“手性”角(也就是褶皱的方向与石墨烯晶向的夹角)具有两倍关系的单层转角。科学家称之为“一维手性到二维转角的转化关系”,并利用折纸模型对该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演示。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所形成的螺旋位错再生长带来的新奇现象,并发现各层石墨烯会随着再生长形成具有周期性的四层转角结构,其中第1、3层与原始石墨烯的晶向相同,而2、4层的晶向由褶皱手性角所决定。因此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周期转角多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即通过控制石墨烯褶皱形成的方向,制备具有特殊层间转角周期的多层石墨烯。该方法可用于多种可以形成褶皱的其他二维材料。      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石墨烯螺旋的一维到二维的生长将手性转化为转角》(Conversion of Chirality to Twisting via 1D-to-2D Growth of Graphene Spirals)为题,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图1. 石墨烯折纸现象的记录与演示。(a-d)原位ESEM实验所记录的褶皱形成、倒下和再生长的过程;(e-h)相应过程的示意图;(i-l)利用折纸模型演示褶皱的形成、倒下和再生长。图2. 螺旋位错附近的再生长过程。(a-d)原位SEM实验所记录的多个反向螺旋位错附近的再生长过程;(e-h)动力学蒙特卡洛对该过程的模拟演示;(i)原子尺度分辨率STM所表征的石墨烯褶皱“手性”角;(j-l)利用折纸模型演示褶皱倒下时形成的螺旋位错及下层石墨烯出现的转角;(m-t)螺旋位错再生长所带来的四层周期转角结构示意图。图3. 石墨烯螺旋的再生长和合并。(a-f)原位ESEM实验所记录的褶皱出现到最终生长成多层转角石墨烯的全过程;(g)TEM表征下的多层转角石墨烯;(h)原子分辨率的多层转角石墨烯表征图;(i-k)动力学蒙特卡洛对该过程的模拟。      图4. 多层螺旋石墨烯和多层堆垛石墨输运性质的区别。(a)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的螺旋位错中心;(b-d)输运性质检测时的实验设置;(e-g)多层螺旋石墨烯和多层堆垛石墨的电阻和磁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 石墨烯高端产业应用“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全球首发
    12月6日,中国最早从事石墨烯技术研发的企业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召开技术发布会,发布全球首个石墨烯高端产业应用——“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这一技术的问世将掀起全球探测技术革命。  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以sp² 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形呈蜂窝巢晶格状,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被称作是“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是指石墨烯表面形成的波在探测技术方面的应用。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超快的响应速度,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领域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将发挥出巨大商业与社会价值,引领全球探测技术革命。  该技术可以替代基于传统SPR技术的探测系统,远高于SPR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数据信息,能够极大地提高探测技术在科技、医疗、安防等行业中的应用效果,甚至帮助特殊人群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碳世纪CTO徐亭博士做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演示  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包含气态应用、液态应用和固态应用。  在气态应用方面,可提供超快、高灵湿度探测与气体特异性检测。可应用到非接触、无声人机交互系统 非接触、无声安防系统 聋哑人“说话”系统 重症监护系统(呼吸监测) 毒气、易爆气体监测 即时、无痛疾病诊断 工业用气体监测系统等。 例如聋哑人“说话”系统,这一技术可以探测到聋哑人口腔湿度细微的变化,将湿度频率数据转换成语言信息,借助音响设备发声,帮助聋哑人用常人的声音表达自己。在非接触、无声安防系统的应用上,可以针对每一个人不同的气场信息订制安防方案,提高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在液态应用方面,可提供超快、高灵敏分子探测和单细胞检测,应用到蛋白质工程、制药工程、癌症预防、血液检测、疫苗研发、抗癌药物筛选、抗癌药物机理研究等。运用这一技术,可以即时探测到癌症细胞的一举一动,为医生提供准确、快捷的病理信息,提高对患者用药量的准确度,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固态应用方面,可提供超快的二维材料厚度测量和二维材料品质鉴定,应用到石墨烯测量与鉴定、其他二维材料测量与鉴定和单分子层、膜材料测量与鉴定。碳世纪董事长闫立群与碳世纪科学家本色出演话剧《烯芯有声》,以话剧形式分享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  发布会上,业界人士对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在石墨烯领域是非常高端的技术,同时给探测技术带来的是颠覆性的变革,”一参会嘉宾表示。  碳世纪董事长闫立群表示,科学指发现与突破,技术是要转为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碳世纪始终坚持并践行的一份梦想就是运用石墨烯把科学发现转化为生产力,真正的实现“科学与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碳世纪董事长闫立群在发布会上讲解公司石墨烯技术与应用  碳世纪作为一家专精于石墨烯工业化生产和石墨烯下游应用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实践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极强的创新性与创新精神。目前已建成全球首条石墨烯(单层碳原子)吨级生产线,成功研制了石墨烯光致电推动技术、石墨烯发动机油节能改进剂、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改性活性炭、石墨烯改性塑料、石墨烯空气净化系列产品和技术等。
  • 期待新国标,康塔仪器赞助石墨烯创新大会
    2016年9月22日-24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联合举办“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展位号12,展会期间,我们将举行“微信摇一摇,红包天天送”活动,以欢迎每一位莅临康塔展台的朋友。8月12日,我国首项石墨烯国家标准《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在常州预审,主要规定了石墨烯材料领域的核心术语及相关术语,列举了石墨烯材料常见制备方法、检测方法以及石墨烯材料产品代号,适用于石墨烯材料的生产、应用、检验、流通、科研等领域。康塔仪器的比表面测定仪和振实密度仪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六元素等全球顶级石墨烯科研、检测及生产重点单位。 Autosorb-iQ物理化学吸附分析仪-多种配置选择可扩展测量能力,即超低比表面,微孔和化学吸附测量。基本型autosorb-iq可升级 -精确的微孔分析能力,极限高真空达10-10 mmhg -最完全数据分析方法,包括nldft,qsdft和gcmc孔分布模型 -精细的压力传感器,可分辨2.5x10-7mmhg的压力变化 -独特的串联系统确保分析条件下的真空脱气 -自动液位传感器控制冷阱自动升降,确保样品在冷阱中的深度及环境始终如一 -样品管及p0各自独立的压力传感器提高了小体积样品室的压力分辨能力 -90小时杜瓦瓶 NOVAtouch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novatouchtm 系列是康塔仪器nova系列的最新一代气体吸附仪,更快速高效、稳定可靠。novatouchtm比表面仪共有八个型号,完全自动化,可以充分满足科研或质量控制实验室的需求,具备如下创新功能: 全自动多点bet,分析时间低至8分钟,包括实时检测和记录等温线和进行bet计算 无氦专利技术no void analysis(nova)分析模式 novatouch 4/lx4可同时分析四个样品,提高了分析效率 样品分析时,可同时使用流动法制备四个样品,同时进行四个样品的脱气 样品分析时,可随时进行脱气的开始/结束设置 包括经典氦气死体积测量模式,无需样品管校准 专有的p0站和压力传感器具备更高的分析分辨率和更快的分析速度 程序控温真空脱气 仪器操作者既可以用本机控制(彩色触屏),也可以远程操作 各种规格样品管可选,满足不同样品分析需求 内置脱气站和紧凑型台式设计,节省更多实验室空间 旋转保护门增强了隔离性,紧密性和安全性 充分吸附平衡技术:通过选择压力公差,平衡时间和相对压力(p/p0)点来实现 美国康塔仪器美国康塔仪器(quantachrome instruments)被公认为是对样品权威分析的优秀供应商,它可为实验室提供全套装备及完美的粉末技术,及极佳的性能价格比。康塔公司不仅通过了iso9001及欧洲ce认证,也取得了美国fda iq/oq认证。作为开发粉体及多孔材料特性仪器的世界领导者,美国康塔仪器产品涵盖比表面、物理吸附、化学吸附、高压吸附、蒸汽吸附、竞争性气体吸附、真密度、堆密度、开/闭孔率、粒度粒形、zeta电位、孔隙率、压汞仪、大孔分析、微孔分析、滤器分析等诸多领域。 康塔仪器不仅受到科学界的青睐,装备了哈佛、耶鲁、清华等世界各个著名大学,而且已经向全世界的工业实验室发展,以满足那里开发和改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工艺需求。工厂中也依靠康塔仪器的颗粒特性技术更精确地鉴别多孔材料,控制质量,或高效率查找生产中问题的根源通过颗粒技术使产品上一个台阶,在当今工业界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集市场开发、仪器销售、备件供应、售后服务和应用支持于一体,它拥有国际水准的标准功能、形象和硬件配套设施,包括上海和北京的应用实验室和应用支持专家队伍。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使美国康塔仪器几千家中国用户同步享受国际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将掀开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全新篇章!
  • 后摩尔时代石墨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买不到”到“买不起”,自2020年底开始的全球范围内的“缺芯荒”,有着愈演愈烈之势,芯片价格飙涨至5倍仍不见停。全球性芯片荒似乎没有经过多少时日,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冲击着全球百余行业,从汽车、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产,都或多或少受之影响,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至少要到2022年全球芯片供应链才能恢复正常化。随着5G通讯、智能汽车及线上化办公的发展,仿佛一夜之间人们对芯片的需求就提升了数个级别。芯片产业的发展,对单晶晶圆及单晶硅材料的需求也一夜暴涨。众所周知,单晶晶圆及单晶硅材料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基本材料,也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石。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晶圆材料为单晶硅晶圆,此外还有以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及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1975年,Intel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后,集成电路一直沿着“当价格不变,每18个月晶体管的密度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的路径发展。单晶硅作为芯片产业中最为关键的基础材料已发展了数十年,在晶体管尺寸接近物理极限、经济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集成电路发展遇到了挑战,产业发展进入“后摩尔时代”,如何在摩尔定律之外进行材料创新,更显得尤为重要。6月9日,世界半导体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集成电路的发展有可能会绕开摩尔定律,往异质集成电路上发展。所谓异质集成电路,即是将不同工艺节点的化合物半导体高性能器件(芯片)、硅基低成本高集成器件/芯片(都含光电子器件或芯片),与无源元件或天线,通过异质键合成或外延生长等方式集成而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单晶化石墨烯无论是作为外延生长衬底材料,还是新型器件材料,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蜂窝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具有线性色散的狄拉克锥形能带结构,载流子有效质量为零,迁移率极高,拥有非常优异的物理性能。而石墨烯薄膜材料又有单晶和多晶之分。与传统的多晶石墨烯相比,单晶化石墨烯具有多种优势。多晶石墨烯晶粒畴区小且不均一,晶粒尺寸通常为5-20 µm,但单晶的晶粒最大可达厘米级。单晶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室温下约为 300000 cm2/Vs,远高于多晶石墨烯由于存在晶界限制的1000-3000 cm2/Vs。此外,多晶石墨烯层数调控性差,且存在大量的本征缺陷,这导致了其电学、力学、热学等诸多优良性质的降低。相比之下,单晶石墨烯性能优异,可构筑高性能的电子器件或光电子器件,逐渐成为硅基电子学器件的有力竞争者和补充者。石墨烯材料想要进入芯片、光电等高精尖领域,类比于基于硅晶圆的硅电子器件,基础则是单晶化石墨烯材料的批量制备。图1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单晶石墨烯晶圆(左)与多晶石墨烯(右)光镜图像对比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Graphene Flagship)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单晶石墨烯生长技术,即通过光刻技术在衬底表面打上用于石墨烯单晶晶体生长的“晶种”,随即通过调控生长技术,控制石墨烯晶体在指定位置的晶种上生长,最后形成约100 μm级的单晶石墨烯晶体。这种方法可以自由控制晶体生长位置,便于在制备光电子器件前期妥善排布材料空间,同时降低了各类生长耗材的使用。然而,这种制备方式虽然技术可控,但工艺难度较高,生长效率低,不便进行产业化放大,难以满足市场中日渐增长的产业需求。图2 a-d为欧盟旗舰计划“晶种”技术单晶石墨烯生长及转移过程;e为单晶石墨烯阵列SEM图像;f为单晶石墨烯在铜箔上的光镜图像;g为转移至SiO2/Si后的光镜图像高品质单晶石墨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对石墨烯材料性能和品质最极致的追求。市场数据表明,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目前最大单晶石墨烯尺寸在4厘米级,且仍旧处于科研研发状态,欧洲最大CVD石墨烯生产商Graphenea也仅能产业化制备晶畴为20 μm的多晶石墨烯材料,远低于集成电路产业的要求。我国虽然是石墨烯制备的产业大国,无论在企业数量还是石墨烯产能上,都傲居全球榜首,但主要集中在粉体材料或低品质多晶薄膜材料,而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技术依然是当前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据CGIA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年底,中国拥有约1.7万家石墨烯相关注册企业,但据统计,真正开展业务的仅3000余家,而粉体制备及相关应用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同时,由于缺少稳定的生长工艺和可靠的制造装备等原因,传统CVD制备方式批量生产的单层石墨烯薄膜材料多为多晶石墨烯,从事高端单晶化CVD石墨烯薄膜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毫无疑问,单晶石墨烯生长工艺更加复杂,处理技术更加困难,但单晶石墨烯没有晶界,具有更高的平整度、机械性能、均一性及光电性能,是石墨烯应用于高性能电子及光电器件集成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在异质集成、生物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及其外延材料的生长上,对单晶化石墨烯材料有着更高品质的要求。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及刘忠范院士团队深耕石墨烯产业十数年,在单晶化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生长上突破了产业化的技术壁垒,通过特殊的衬底处理工艺,可实现A3尺寸衬底上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宏量制备,年产能15000片/年,以及10x10 cm2铜基单晶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年产能90000片/年。无论在产品尺寸、晶粒畴区还是质量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单晶化石墨烯产品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表1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单晶石墨烯产品参数尺寸通过短短五个月的市场化试运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单晶石墨烯产品已收获包含军方、中车集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50余家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订单,其中超半成和异质结构、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相关。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单晶化石墨烯产品,逐渐在异质集成领域崭露头角。基于强大的市场需求及核心基础地位,伴随疫情带给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全球都在加码发展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变化是产业‘赛道’可能会变,新材料和新架构的颠覆性技术将成为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选择。”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在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上如是表示。后摩尔时代,异质集成作为绕道摩尔定律创新的途径之一,结合石墨烯等新兴光电新材料,开辟石墨烯颠覆性应用技术,为我国早日实现“中国芯”具有重要意义。
  • 石墨烯:新材料王者之路有多长?
    p   去年,华为掌门人任正非曾表示,未来10~20年,将迎来石墨烯颠覆硅的时代。随后,有西方媒体报道,西班牙研发出石墨烯电池,充电8分钟可续航1000公里。近年来,石墨烯似乎已成为无所不能的新材料之王。 /p p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研究员牛利等人近日在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获得2015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p p   牛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石墨烯材料具有相当特殊的物理及化学属性,但距离真正的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 p    strong 超级材料 /strong /p p   石墨烯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p p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 盖姆和康斯坦丁· 诺沃肖洛夫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 /p p   他们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两人也因此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p p   据牛利介绍,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具有极好的电学、力学、热学以及光学性能。 /p p   常温下,石墨烯电阻率比铜或银更低,是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石墨烯因电阻率低、电子迁移的速度快,有望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p p   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韧的材料。曾有实验证实,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却可以承受一只一千克的猫。 /p p   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 /p p   石墨烯的特殊性能使其迅速成为国际先进材料研发的新热点,引发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跟踪研究,牛利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untitled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397ad04f-a6c9-4ae0-b410-480666e616c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诺沃肖洛夫团队捐赠给斯德哥尔摩的石墨、石墨烯和胶带 /p p    strong 性能改良 /strong /p p   这些年,牛利带领长春应化所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材料电化学课题组,密切关注国际石墨烯材料研发发展的最新趋势,围绕二维石墨烯材料理论设计、制备合成、性质表征以及其在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p p   由于石墨烯片层之间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其非常难以剥离。牛利告诉记者:“传统的氧化剥离方法是通过强氧化剂,让石墨烯边缘发生氧化作用,出现片层结构扭曲。这种方法由于使用大量的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浓硫酸等试剂,制备的石墨烯材料结构可控性差,缺陷多,产率也较低。”此外,该方法直接产生的是石墨烯氧化物,还需要进一步的还原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石墨烯材料。 /p p   牛利团队利用微波能量辅助,同时辅以有机小分子插层剂,在石墨片层间通过微波逐渐渗透插层剂,使石墨烯片层逐渐剥离。“这项技术方法无需经过石墨烯氧化阶段,不仅可以直接制得高度还原性的石墨烯材料,还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制备高品质的石墨烯材料。” /p p   当前,国际上制备石墨烯薄膜多采用昂贵的CVD(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牛利团队发现,这种方法很难控制薄膜的厚度,特别是难以进行复杂的图案化设计。另外,化学还原剂无论是液态还是气相的,都会导致二次化学试剂的使用。 /p p   “我们采用电化学技术,仅仅通过界面的电子转移过程,就可以控制石墨烯氧化物在界面的电化学还原沉积程度,这种方法技术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同时结构厚度、性状可控。”牛利说。 /p p   牛利团队还探索了新型石墨烯及其杂化材料在电极界面修饰、分析传感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99px height: 420px " title=" untitled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f7e4c11e-2c48-4aa2-93bd-047c011cbc1e.jpg" width=" 499" height=" 50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显微镜下的石墨烯“单晶” /p p    strong 目标驱动 /strong /p p   他们设计制备了石墨烯片层、薄膜和石墨烯杂化材料,并进一步探索了石墨烯及其杂化材料的化学结构特征和反应机理,将石墨烯及其杂化材料应用在传感分析、复合材料以及能源环境领域。 /p p   “作为工业技术,石墨烯要实现产业化,仍有许多未能克服的困难。”牛利指出,尽管国际上已经发布一些研究结果,将石墨烯用于电池电极材料、电容器器件构造、力学增强材料、导热薄膜等应用领域中,但这些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的科学及工程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p p   因为石墨烯的制备方式目前在技术上还存在缺陷,通过实验室内研制的石墨烯成本居高不下。曾有研究人员计算出目前的石墨烯价格高达5000元/克,比黄金还贵十几倍。 /p p   围绕化学制备石墨烯材料,低成本、大批量制备高品质石墨烯是个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围绕微电子学及器件领域,科研人员还需要解决如何降低器件材料的制备成本、提高器件结构的均一性,如何将微观操作及纳米构造技术用于石墨烯器件中等问题。 /p p   目前在石墨烯材料的一些应用领域,如储能器件、导热材料、透明薄膜等方面,虽然已经有围绕需求的、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工作报道,但由于缺乏明显的直接应用领域及工程技术方法的结合应用,导致研究工作与应用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p p   牛利告诉记者:“将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方法有机结合,特别是与应用目标驱动结合,将会使石墨烯材料研究成果更好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p
  • SUNANO将出席2016石墨烯高峰论坛
    为推进中国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发展,2016石墨烯高峰论坛将于4月14日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 本次论坛将继续以石墨烯基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器件、工业化应用开发等为主题,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和产业界人士,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现状,为国内外杰出科学家与企业家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巨纳集团SUNANO GROUP也将出席本次论坛,巨纳作为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和组长单位,除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之外,还会为大家介绍全球最 的多密度等离子体CVD系统-NEXTCVD。如果您正从事相关的工作,欢迎到现场与我们交流。 多密度等离子体CVD系统-NEXTCVDSUNANO多功能宽密度等离子体CVD结合了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辉光放电的优点,可在宽密度工艺范围(109-1013 cm-3)实现稳定的等离子体辅助CVD,具有优良的材料处理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全球功能最强大的等离子体CVD系统。 主要特点 l 主要用于石墨烯表面层数减薄、刻蚀、修饰、改性l 多种工作气体下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辉光放电: l 氩气、氢气、氮气、氧气、硅烷、硼烷、磷烷、锗烷、甲烷、氨气、六氟化 硫、四氟化碳、二氧化碳等等。l 等离子体密度可调,变化范围大(109-1013 cm-3)l 可与磁控溅射同时工作形成共沉积(最多可与四个磁控溅射靶材形成等离子 体辅助沉积),因而可沉积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薄膜 广泛的应用范围 l 光伏行业(氮化硅/非晶硅/微晶硅/等离子体织构与刻蚀)l 新型二维材料(石墨烯/二硫化钼等的表面改性及制备)l 半导体工艺(刻蚀工艺/氮化硅与二氧化硅工艺等)l 纳米材料的生长与纳米形貌的刻蚀构造 热烈欢迎世界各界人士莅临巨纳集团展台,沟通交流,共商合作大业!
  • 石墨烯“织就”锂离子“梦幻华服”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如果说那薄如蝉翼、六角网格纹路质地的材料是巧夺天工的织锦,那么这位八零后的女科学家就是一位新锐的时尚设计师,她以新潮的艺术思维、灵巧的双手把“织锦”幻化成“梦幻华服”。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北京圣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金平。而她和团队制作“梦幻华服”的“织锦”就是被称作“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7月16日上午,在北京科技会堂,赵金平向汇聚于此的业内专家展示、讲解自己和团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石墨烯包裹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该技术形象地说就是给锂离子电极材料“量体裁衣”,从而大幅提升电池性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①独创两套包覆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规模化试产成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现场展示的放大5万倍的扫描电镜图,赵博士娓娓讲述着石墨烯“梦幻华服”特有的科技之美:“如此图所示,石墨烯非常均匀地包覆在三元材料锂离子表面,不仅不会破坏被包覆的三元材料,而且形成了更加稳定的结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统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极容易增大膨出,严重时会导致粉化,极大影响电池性能。石墨烯具有超高导电性、柔性,将其包覆在电极材料表面,如同为其“穿上”了量身定制的“魔法衣”,既能增强电子转移速率,提高导电性,又能约束其体积变化,大幅提高放电容量、充放电次数等性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石墨烯包覆技术的学者很多,不过大多停留在学术探讨层面,极少实现技术,更不要说实现产业化。赵金平团队正是迎着技术难题而上,通过数年持之以恒努力,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石墨烯包覆电极材料尤其是三元正极材料和碳硅负极材料等的技术突破,申请数项国家专利。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该技术投入规模化试产成功,为商业化量产奠定了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石墨烯包覆技术的秘诀,赵金平透露说,就如同给电极材料制作衣服,要“合身”“美观”,就必须量体裁衣、个性化定制,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电极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特性,制作适宜的石墨烯材料,采用相应的包覆方法。具体来说,她带领团队针对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分别开发了“两相界面包覆法”和“液氮冷萃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②性能指标大幅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推动提前实现能量密度202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就放电容量而言,经过500次循环后,石墨烯包覆的三元材料和加入了添加剂的石墨烯包覆的三元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7.3%和98.08%,其循环稳定性比传统三元材料分别提升了40%和50.56%。经过1000次循环后,加入了添加剂的石墨烯包覆的三元材料容量保持率还能达83.87%。”赵金平对石墨烯包覆后的三原材料性能指标如数家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负极材料经过石墨烯包裹后不仅循环稳定性有所提升,其容量也大幅度提高。赵金平以氧化铁材料为例介绍说,通过“液氮冷萃法”,加入添加剂后,石墨烯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铁表面,其容量提高67.1%,稳定性提高18.2%。最值得期待的是石墨烯包裹硅负极材料的性能表现,目前,她和团队正在做相关实验和测试,相信相关数据一定会让人特别振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认真评审后,由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翁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阮汝祥等10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认为,“石墨烯包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该技术应用到车用动力电池上,就可望实现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千克,而这正是《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提出的2020年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指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赵金平特别指出,石墨烯包裹技术和石墨烯基电池材料优异的性能已经通过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风帆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测,后者还出具了相关样品的检测报告。在技术专利方面,目前,赵金平团队基于石墨烯的包裹技术已申请2项国家专利,还有数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③突破源于3个方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领先气质诠释创新中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石墨烯作为电子迁移率超高、热传导效应性能超好的神奇二维碳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特别是其发现者因此获得2010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成为耀眼的“明星”材料,将其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研究更是不断掀起热潮。然而,教育部查新工作站发布的相关科技查新报告显示,除了赵金平团队研发成果申请的专利外,在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专利中,尚未见有利用针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两相界面包覆”工艺和针对负级材料的“液氮冷萃”工艺,制备比容量大、循环稳定性好的石墨烯改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报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赵金平团队为何能取得原创性技术突破呢?在业内专家看来,大体上在于3个方面。一是优质石墨烯供应充足。赵金平团队的研究占据了一个先天优势:所在公司北京圣盟科技是全球石墨烯制备的领先企业,可以为技术开发提供高品质石墨烯支持,而这正是取得突破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否则,以品质不高的石墨烯或者石墨粉投入科研,取得突破是难以想象的。二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赵金平和团队在石墨烯科研领域耕耘了近10年,相关包覆技术创新是长期摸索的必然。迎难而上、苦心钻研的拼搏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在实验中,由于三元材料颗粒较大,石墨烯包裹困难,她带领团队硬是攻关了近一年半,锲而不舍,不断尝试,终获成功。三是中国石墨烯科研实力居前,引领世界。据《经济日报》今年年初报道,中国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石墨烯专利中,近六成来自中国。正是国内良好的石墨烯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培养造就了赵金平团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p
  • 仪器情报,科学家发现菱形石墨烯中的谷间相干性与超导性!
    【科学背景】随着低维材料研究的深入,石墨烯,尤其是多层石墨烯结构,因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和潜在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材料,展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包括超导性、磁性和独特的电学性质。然而,这些特性背后的物理机制尚未完全理解,特别是在强关联电子系统中,多种基态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作用仍然是一个挑战。在石墨烯的相关低能电子物理学中,自旋和谷同位旋空间的近似SU(4)对称性允许存在大量几乎简并能量的破缺对称相,从而导致了多种紧密竞争的基态。在实际实验中,这种简并性可以通过自发破缺或哈密顿量中的弱对称破缺项来解除。这些项可能包括原子尺度的自旋–轨道耦合以及由粒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对称性破缺,例如谷间和谷内散射的差异。然而,目前对于这些破缺项的微观参数的强度,无法从第一原理精确确定,因此实验确定基态成为了约束微观哈密顿量的主要方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学家们转向了结构更稳定且可重复性更高的菱形多层石墨烯。与莫尔系统相比,菱形多层石墨烯因其结构稳定性,可以实现精确测量与多体理论之间的具体联系。在这种材料中,实验已经揭示了包括向列相、自旋和轨道磁体以及超导体在内的多种对称破缺态。然而,自旋在这些相中的具体作用,特别是在超导相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解释。例如,在六方氮化硼包覆的伯纳尔双层石墨烯中,自旋极化超导态的出现需要一定阈值的平面内磁场,而在零磁场下通过WSe2基底支持的双层石墨烯中,自旋–谷锁定超导性也可被诱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Andrea F. Young教授团队结合了全局电荷感测和局部磁力测量,重点研究了菱形三层石墨烯中的同位旋铁磁相。通过精确控制总电荷载流子密度和施加的位移场,利用低温晶体管放大器和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设备(SQUID),作者能够分别测量逆压缩率和局部磁场的变化。这些实验手段使我们能够深入探讨在材料掺杂通过零带隙奇异点时,同位旋铁磁相的性质及其背后的物理机制。本研究通过精确的实验测量,揭示了菱形多层石墨烯中同位旋铁磁相和超导相的微观机制,特别是自旋–轨道耦合在这些相中的作用。【科学图文】图1 | 在空穴掺杂的四分之一金属体系中,三层菱方石墨烯的热力学。图2 | 谷间相干性IVC四分之一金属。图3 | 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图4 | 电子掺杂的谷间相干性。【科学启迪】本文揭示了菱形多层石墨烯中的谷间相干性和超导性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研究表明,即使在缺乏声子介导的情况下,谷间相干性的涨落也可能引发电子间的吸引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超导性的出现。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超导性形成机制的理解,还提示了探索新型超导体的潜力,这些超导体不受传统限制,可能在更广泛的温度和掺杂范围内实现。此外,研究中还观察到自旋–轨道耦合在控制石墨烯多层中自旋三重态超导性方面的关键作用,尤其是通过选择Cooper对的自旋方向和禁止特定相的形成。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石墨烯及其异质结构中的复杂电子行为,还为设计和制造新型量子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路。原文详情:Arp, T., Sheekey, O., Zhou, H. et al. Intervalley coherence and intrinsic spin–orbit coupling in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Nat. Phys.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4-02560-7
  • 深度研究!2025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发展展望
    石墨烯是由一个碳原子与周围3个近碳原子结合形成蜂窝状结构的碳原子单层。理想的单层石墨烯片是由一层密集的碳六元环构成的,没有任何结构缺陷,厚度约为0.35nm,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碳材料。石墨烯是目前自然界最薄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目前石墨烯可量产的制备方法主要为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其中氧化还原法的原材料为石墨,CVD法的原材料为甲烷、乙炔等含碳气体。目前的趋势是生产缺陷极小的高品质石墨烯。因此,CVD法在大多数应用中使用频率更高。石墨烯应用领域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复合性能,虽然目前其下游应用还没有实现产业化,但是其潜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这些潜在应用领域中,应重点关注复合材料、过滤器、储能、晶体管、传感器、柔性透明电极等。表1 石墨烯潜在应用领域潜在应用领域具体应用医学组织工程、造影剂、生物医学传感器、药物输送、生物样品的过滤、DNA测序等电子晶体管、电极、量子点、自旋电子学、光电子学、光探测器、热管理、电子应用、填充的导电聚合物储能电池阳极、超级电容器、储氢电池过滤水蒸馏、分子过滤、乙醇蒸馏、生物燃料净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纳米电子机械系统、气敏传感器、分子结合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隐形眼镜、磁传感器其他领域建筑材料、润滑、电波吸收、声音传感器、冷却剂添加剂石墨烯的特性组合使其应用广泛。但需要注意,这些应用通常都需要石墨烯的导电性或机械性能。这就导致石墨烯在每个应用领域都存在竞争材料,且与之相比,石墨烯的性能表现各异。◆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交通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大部分应用都需要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以碳复合材料替代金属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可以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政府大力推动汽车能效提高也部分推动了产业的发展。而在轻量化材料的替代过程中,石墨烯将发挥重要作用。石墨烯的性能远超这些应用领域的需求。石墨烯是截至目前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物质,与单壁碳纳米管相当;韧性是碳纤维的20倍;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而且,自下而上的合成可使石墨长在铜或镍的泡沫上。利用催化金属进行蚀刻,可以产生多孔的轻质石墨烯泡沫。石墨烯在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领域应用具有2方面优点:一是多层石墨烯氧化物,可作为3D打印材料;二是可以在催化金属泡沫上合成3D石墨烯或石墨烯气凝胶,其密度仅为0.16g/cm ,是现有最轻的材料。但与其他材料对比,石墨烯作为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也存在成本高的限制。纤维、纳米线和碳纳米管更容易制成性能高且成本更低的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带性能更为优异,但目前难以制备且价格昂贵。◆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传感器是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搭配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与碳纳米管相比,石墨烯同样是一种理想的生物传感材料,它拥有碳纳米管的廉价、环境友好、生物兼容性以及活性基团均匀分布等优点,同时,由于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官能团,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这是碳纳米管所不具备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石墨烯和金属薄膜传感器。由于石墨烯可使生物分子紧密结合,从而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石墨烯结合得越紧密,传感器的电磁屏蔽效应越小。与其他材料相比,石墨烯可与现有材料相媲美或优于现有材料,但可能还不及其他无机二维材料。碳纳米管、纳米颗粒、纳米线官能化的微机电系统和半导体二维材料,如二硫化钼,也都具有直接功能性,敏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材料和介质。◆过滤器很多行业都需要过滤,包括化学品分离、生物样品提纯、海水净化等。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阻隔性、可调节纳米孔和可控层间距等性能,因此其在过滤器领域应用十分突出。石墨烯进行过滤有2种方法:一是利用石墨烯薄膜的孔隙过滤。由于水净化等过滤时会带来较高压力,过滤介质需具有较大的强度,而合成石墨烯通常缺陷较少,可视为绝佳过滤介质。石墨烯生产工艺的创新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优势。可调节孔隙利于过滤,这是因为只有小于孔隙的物质才可以过滤出去。通过控制氧化性介质添加时间,可进一步控制石墨烯孔隙的大小。二是将薄膜边缘朝上,这样物质就可以穿过石墨烯之间的层间距。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因为石墨烯的层间距小于海水中的水合离子,可利用多层石墨烯氧化物来进行过滤。与其他材料相比,石墨烯存在不足:石墨烯与沸石的孔隙大小类似,而沸石已经应用于渗透蒸发脱盐,并且最新的研究证明沸石也可通过反渗透进行海水淡化。此外,沸石的孔隙率比石墨烯可控性更高。◆DNA测序石墨烯在DNA测序领域的应用看起来很有前景,但这一市场尚不成熟,现在与其他竞争材料对比还为时过早。石墨烯DNA测序的原理是将基于石墨烯的电子传感器与纳米孔结合使用。让单个DNA分子穿过石墨烯电子传感器,就像一串珠子穿过细小的铁丝网,从而实现实时、高通量的单分子测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DNA测序方法,每种方法在成本、测序时间和准确性方面都各有利弊。相比其他几种方法,石墨烯纳米孔的缺点是吞吐量低,单层测序也不准确,而使用多层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精度。使用石墨烯进行DNA测序的优点在于可以长时间读取,而不需要将长链DNA分解成小片段。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且便携性高。目前DNA测序方法较多,很难确定哪一个将支配市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成本和准确性将是最大的驱动力。由于石墨烯传感器具有成本效益优势,因此随着DNA测序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展开,石墨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透明电极透明电极可广泛应用于显示器、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其市场规模超十亿美元。但由于铟的稀缺性,其价格一直上涨,这一行业一直在寻求可替代铟锡氧化物的材料。此外,随着人们对柔性电子技术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对于刚性易碎的铟锡氧化物,新型透明电极更为追求柔性。而单层石墨烯的透明性和导电性,使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相对广泛。石墨烯的厚度和透明度相关。如果在90%透明度时柔性能够达到15Ω/m ,这就基本可适用于所有应用。单层石墨烯可实现这种薄层电阻,而大面积石墨烯,就没有额外的结电阻。由于竞争技术的出现和铟产量的增加,石墨烯在透明电极的应用有限。但石墨烯可用于柔性电子产品,它的表现优于其他纳米技术。随着人们对铟锡氧化物替代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些替代品已经被开发和商业化。石墨烯和铟锡氧化物的主要竞争材料是金属纳米线、碳纳米管和金属网。目前已研究改进提高透明度和结电阻的技术。在过去的10年里,其他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发展,石墨烯与其相比目前表现不佳。例如,C3 Nano Inc.公司能够实现30Ω/m ,90%的透明度,不足0.6%的模糊度;Rolith, Inc.公司的亚微米金属网能够达到5Ω/m ,96%的透明度,2%的模糊度;而我国无锡石墨烯企业能够实现150Ω/m ,84%的透明度,不足1%的模糊度。石墨烯薄膜可能会减少由于均匀性造成的模糊。石墨烯纳米带性能优于其他材料,其结电阻会降低。石墨烯和纳米技术结合发展比较有前景,这是因为石墨烯可进一步提高结电阻和提高导热系数。◆储能储能可广泛应用于包括便携式电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储存等领域。由于环保的要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用于长期放电、快速放电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需要具有大表面积的材料来积聚和存储电荷。电池的电极也需要高导电性。人们已经开始研究石墨烯在电池和静电双层电容器中的应用。而这些应用中最好使用高品质石墨烯,如三维石墨烯,即石墨烯泡沫和气凝胶。高比表面积能够允许更大的能量容量;微米级孔隙允许电解液快速通过材料。石墨烯,特别是石墨烯泡沫,比现有标准电池优势更为明显。随着人们对储能应用兴趣的提升,石墨烯电极有望广泛应用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石墨烯在储能领域应用的竞争者是活性炭和石墨。活性炭是一种性价比高、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纳米级孔隙的材料,这使它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由于活性炭目前已用于高端电池,石墨烯电极的性能必须非常优异,才能成为新的储能标准。与石墨烯相比,活性炭的主要缺点是孔隙之间的有限连通性,从而限制了电子输运。由于现有活性炭生产方法的限制,基本不可能实现孔隙互联互通的可控性。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将碳源转化为相互关联的碳源,活性炭的性能可显著改善。而利用三维石墨烯改善了石墨烯电极的性能。表面积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可以储存的能量总量。◆晶体管晶体管是电子学的基础,其研发趋势是更小巧、更有效的晶体管。以石墨烯为开关材料的晶体管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晶体管控制着电子的流动,电子拥有向上的或向下的自旋量子力学性能。石墨烯的高流动性使其具有潜在的场效应。此外,石墨烯能够保持电子在微米层面的自旋能力。石墨烯是不理想的自旋电子主动元件,它具有低自旋轨道耦合性。用石墨烯来操纵电子自旋是不可能的。掺杂石墨烯在自旋—轨道耦合方面有所改进,也就是说,以石墨烯作为自旋晶体管的开关材料仍需进一步创新。由于过渡金属硫化物等竞争材料具有较高性能,石墨烯作为高性能晶体管和自旋电子学活性元素的应用有限,但作为复合强化材料还是很有前途的。石墨烯本质上不是半导体。竞争对手包括各种半导体,从砷化镓等半导体,到二硫化钼等2D半导体。在这一应用石墨烯的主要缺点是,它是一种零带隙的金属。在没有带隙的情况下,石墨烯的关断电流相对较高。引入带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2种方法可以实现:掺杂和量子尺寸效应。掺杂的稳定性和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效应都会产生影响。而过渡金属硫化物等半导体二维材料,在作为活性元素的性能方面是优于石墨烯的。而石墨烯在自旋电子学的距离内保持电子自旋的能力是非常罕见的。鉴于这种稀有性,石墨烯很可能实现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由于石墨烯不是自旋电子学理想的活性元素,因此需积极研究石墨烯与二硫化钼等复合材料,从而生产自旋电子器件,控制电子自旋。石墨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根据全球新材料研发的历史可以看出,新材料实现商业化成功的途径有2种,一是获得实时利益,二是经过多年研究寻找利基应用,最终发展成为广泛应用。但一种新材料最终会被另一种新材料所取代。石墨烯与这些新材料的不同在于,其应用领域发展快速,而这种快速的增长也会导致更多企业进入市场。石墨烯商业化过程将远快于其他新材料。石墨烯最初的商业产品是对现有产品的迭代改进,如加强头盔和增强现有产品的涂层。这种方法不需要在实验室中找到有利于市场的突破性特性。然而,石墨烯要实现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则需要其性能优于其他竞争材料。据预测,从长期来看,一旦实验室级性能石墨烯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这些领域的应用将会带来更大规模的石墨烯生产和应用。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潜在开创性应用的新型石墨烯目前正实现商业化生产。由于现有生产制备技术的创新,大规模商业化将在未来10年内发生。1. 高品质石墨烯成本过高高品质石墨烯,特别是应用定制石墨烯,供给量低,价格昂贵,将限制石墨烯在短期内的发展。此外,新型石墨烯的批量化生产还需进一步创新,如三维石墨烯、纳米纤维、石墨烯泡沫等。新型石墨烯可用于更多的应用领域,它们的生产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2. 应用市场过多缺乏聚焦石墨烯的应用领域过多,缺乏聚焦,导致石墨烯发展可能性多种多样,这将限制石墨烯产业的增长率。由于存在不同种类的石墨烯,而每种石墨烯的最理想应用并没有完全研究透,因此探索其所有的应用领域变得至关重要。用于不同应用的石墨烯研发方向多种多样,目前的研究并未聚焦到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向上。另外,对于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石墨烯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研发十分困难,这就导致了更长的研发周期。3. 制备和处理工艺的限制为实现产业化,需要利用石墨烯的独特性质,但只有单层无瑕疵石墨烯才具有石墨烯的独特特性。因此,实现高品质石墨烯的生产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实现商业化生产。石墨烯各层之间相互吸引,这使得制备石墨烯非常困难,剥离的石墨烯通常都有几层,而不是单层。与碳纳米管类似,要完全剥离出高纯度单层石墨烯,则需要超强酸。而利用CVD法制备石墨烯则更难避免多层。采用成核生长法合成石墨烯,将产生多个晶粒,从而存在晶界缺陷。限制沉积到单层膜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将石墨烯从催化表面转移到所需的衬底上会导致缺陷。因此,需要克服CVD合成石墨烯的这些挑战急需技术创新。4. 来自其他新材料的竞争石墨烯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的性能。但是,由于某些应用只是使用部分性能,因此,每种应用都有较强的竞争技术。对于每种应用来说,都有几种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技术。有些优于石墨烯,或是与石墨烯相媲美。这限制了石墨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全球石墨烯市场发展现状及预测1. 全球石墨烯市场发展现状●石墨烯市场处于萌芽状态由于石墨烯在十多年前才研发出来,目前石墨烯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包括一些生产和供应企业。据最近关于石墨烯的市场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产业呈现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近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高达60.7%。目前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研发类生产企业,而所有经营最终产品的下游应用初创企业几乎没有收入。虽然整个行业的销售有所增长,但个别石墨烯生产公司没有像先前预测的那样做得好。石墨烯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石墨烯生产商大量使用专有技术。一些石墨烯制造商却惨遭淘汰。达勒姆石墨烯科技公司拥有一个专有的自下而上合成方法,盈利400万美元,但4年后倒闭。此外,通用石墨烯公司也盈利870万美元。grafentek公司已经从生产石墨烯转型为生产透明导电氧化物/金属氢化物。●石墨烯生产企业股票表现欠佳尽管市场总体增长,但石墨烯和石墨生产商的股票一直在萎缩。这主要包括几个原因:一是许多关于石墨烯炒作和大型供应企业倒闭的新闻报道增加,人们对石墨烯发展的狂热预期幻灭;二是缺乏商业产品。与其他纳米技术公司一样,由于炒作被搁置,企业尚未实现大范围收购,股票价格从最高估值急剧下降。而一旦石墨烯开始产业化应用,预计石墨烯市场将增长。随着新加入者不断涌现,收购可能成为当前大企业保持市场地位的关键。2. 全球石墨烯细分应用领域市场增长预测预计在未来10年,随着石墨烯应用实现产业化,石墨烯行业将快速增长。石墨烯的应用推动力将从大学实验室转向大型企业。而复合材料、储能、水净化和音频等应用领域将获得最大程度增长。石墨烯产业最大的细分领域将是替代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2020年以后,随着产业化应用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兴起,研发机构对石墨烯的需求将稳定增长,并成为石墨烯产业应用中规模较小的一部分。●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领域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复合强化轻量化材料领域将以5%~10.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将实现30亿美元产值,在汽车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将实现产值140亿美元。这一领域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高端轻量化应用市场份额,现有应用市场主要以碳纤维为主,其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领域市场份额达到73%,在汽车复合材料领域市场份额达到3%。未来石墨烯市场份额的抢占很可能取决于石墨烯气凝胶和交联氧化石墨烯膜的生产。在这2个领域,石墨烯的技术优势远超其他竞争技术。尽管复合材料产品已经开始应用,但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大幅增长预计需要3~7年;而汽车领域应用的大幅增长则需要5~10年。因此,未来需准确评估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所能带来的收益;严格控制3D石墨烯生产加工,以确保材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随着3D石墨烯或纤维复合材料不断研发,石墨烯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音响设备领域音箱的小型化使得石墨烯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增长,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D石墨烯可实现更薄、更小、更高效的音频驱动,因此3D石墨烯的可靠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其市场份额。在未来3~5年,随着小型节能部件领域对石墨烯需求的增长,预计石墨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迅速增长。●储能领域未来几年,石墨烯在电池负极市场应用将实现3亿美元产值,年均复合增长达到24%;在超级电容器市场应用将实现1.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石墨烯泡沫或其他微孔三维石墨烯将广泛应用,其性能将超越目前需要替代的能源存储电极材料。未来为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改进现有3D石墨烯的生产,降低成本。随着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对大容量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包括再生制动和太阳能输出功率等应用需求的增长,对超级电容器需求的提升,预计石墨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在未来3~5年快速增长。●水净化领域未来几年,石墨烯在水净化领域应用的市场将达到1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海水反渗透脱盐需要低成本、高通量渗透膜,而海水净化占这一领域市场的70%以上。只要全海水淡化系统的产量迅速上升,石墨烯就很有可能迅速占领市场份额。预计石墨烯将在未来3~5年内实现产业化应用,这期间需要一个较长的孵化期。随着石墨烯实现规模生产,在2020后将实现快速增长。3. 全球石墨烯市场空间预测到2025年,石墨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有望实现快速增长,2017-202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2.8%(详见图)。这预示着特定领域应用的石墨烯生产将快速增长,在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使用的石墨烯、碳纤维或其他标准材料市场占有率将迅速增加。在后几年中,石墨烯的市场应用采纳率预计会增加,因为产业发展中期推出的初始产品将大大超过竞争对手。而在3D石墨烯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任何意外的延误都会延缓这种快速增长。图 2017-2025年全球石墨烯市场空间预测石墨烯产业发展趋势展望1. 石墨烯生产趋势展望高质量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的困难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目前的生产趋势:一是努力克服高质量石墨烯批量生产加工的局限性。现有客户大部分都来自于学术或其他研究机构,由于其消费量较低,因此带来了潜在的石墨烯供给过剩。尤其是一些本已盈利数百万美元的石墨烯生产企业纷纷倒闭,这一事实更是印证了人们对此的判断。大部分石墨烯生产企业纷纷拓展业务,实现多元化生产,进行新应用产品生产,或投资应用企业。二是现有利基石墨烯的生产,如交联氧化石墨烯、3D石墨烯、纳米薄片、纳米带、量子点。所有这些石墨烯都只在研究初期,未来可用于某些应用,而基础石墨烯正逐步产业化。2. 石墨烯应用领域增长点展望由于现在已有大量企业涉足石墨烯生产领域,而且基于新的生产方法,未来还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石墨烯的生产制备还未达到预期的快速增长速度。未来还需要杀手锏级的应用来实现快速增长。●增长点一:更轻更小的储能设备石墨烯在更轻更小储能设备领域的应用将带动石墨烯生产、设备集成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电池的创新已落后于其他先进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未来将进一步研发应用具有高导电性和多孔电极的大容量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研发新型石墨烯,如3D石墨烯,能够在保持高导电性的同时,实现表面积最大化,目前研发机构正在进行3D石墨烯的潜在规模化商业化研发,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商业化应用;研发新型石墨烯在能源存储设施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高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在替代现有标准方面,这些能源存储设备的新性能将至关重要。●增长点二:复合强化轻量化材料石墨烯在超轻量化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将带动石墨烯生产、设备集成、商业化销售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石墨烯泡沫和石墨烯气凝胶是最轻最强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在现有应用领域替代其他诸如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其应用范围可覆盖从航空材料的轻量化到消费电子的高效播放器等领域。新型石墨烯将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因此,需要石墨烯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随着创新的加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在其他需要更强轻量化材料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展开。
  • 浙大攻克世界性难题:让石墨烯有弹性
    p   在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当陶土做的水缸被石块砸了一下,就破了一个洞,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孩子也得救了。 /p p   而对于女孩子来说,跳皮筋是洋溢着欢快笑声的集体游戏,在牛皮筋的一勾一拉中,旋转,跳跃,不停歇。 /p p   这两个童年记忆,其实包含着一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玻璃、陶瓷这样的无机材料通常都是又脆又硬的,没有什么弹性,而橡胶这类的有机材料韧性好,弹性足,可以反复拉伸。 /p p   如何让无机材料变得像有机材料那样可以回弹,是世界很多科学家的努力目标。 /p p   这其中就有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高超教授团队。最近,他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计制备出了高度可拉伸的全碳气凝胶弹性体,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今后有望应用在柔性器件、智能机器人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9d0c873-4a30-4542-90ee-86367a879173.jpg" title=" 3.jpg" / /p p   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郭凡、姜炎秋,通讯作者为许震特聘研究员、高超教授。 br/ /p p    strong 打破物质的本性 /strong /p p   材料科学的发展一直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现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可是让科学家烦恼的是,无机材料耐高低温但没有弹性,有机材料有弹性却又不耐高低温。 /p p   如果能研究出一种无机材料,在保持耐高低温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弹性,该多好啊。“这样就能扩大材料的使用范围。我们做科学研究就是要打破物质的本性,这样才能发现新性能,寻找新用途。” /p p   研究团队在研制这一新材料时,聚焦的无机物材料为碳。因为碳所特有的导电性能,为未来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他们发现,高分子弹性体,比如橡胶,分子是链状结构,就像柔软的棉线团,有很多缠结的地方可以被拉开,当外力去除,这些高分子的“棉线”又重新缠结变成线团。无机物之所以不能拉长再回弹,就是因为没有相似的结构。 /p p   这时候,高超团队搬出了他们的研究老伙伴,石墨烯。他们希望能在“一片片”的石墨烯中制造出一些褶皱,将高分子的可拉伸“线团结构”拓展成为石墨烯中可拉伸的“纸团结构”,来提高石墨烯的延展性。 /p p   团队借鉴生物学理念,从肌肉和关节的拉伸中寻找答案,设计出类似传统拉缩式灯笼的结构,并用3D技术打印出来,通过限位压缩定型,形成一些“褶皱”。这时候,石墨烯材料可以拉伸10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6def27c-0e76-4da6-b6ea-cf62831f59ba.gif" title=" PT180405000012hNkQ.gif" / /p p   继续拉伸,石墨烯的“一片片”分子结构之间就会出现裂纹。怎么办?团队引入了另外一种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在石墨烯的片层之间打上“补丁”。这样一来,石墨烯就可以拉伸200%了。 br/ /p p   高超教授说,这种全碳气凝胶弹性体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在拉伸200%的状态下,可稳定循环至少100圈 在100Hz、1%应变的状态下,可稳定循环至少百万次。“之前一些研究是在有机材料上涂一层无机材料,以此来实现可拉伸。我们这套方法是改变了材料的本身特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eb23600f-2e7b-4eed-b973-5aac366964dd.jpg" title=" 4.jpg" / /p p   对于这一新型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高超教授表示,可以应用到与仿真机器人相关的导电弹性体上,比如电子皮肤等等。“更大的意义,我们希望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当大家都在研究气凝胶的压缩性能时,我们希望换一种思路,从拉伸这个方向开展研究。” br/ /p p    strong 从一只雁到一群雁 /strong /p p   高超团队与石墨烯的情缘已有十年之久。“石墨烯本身是一个‘很小’的材料。国际科研领域已经对它的纳米级结构分析得非常透彻了,我们想看看,把它组装起来变‘大’后会怎么样。”10年前的2008年,高超被引进加入浙大高分子系后,为自己定了一个清晰的全新研究方向——石墨烯宏观组装。 /p p   他用一首儿歌来解释这项研究。“秋天到了,一行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一字形一会排成人字形。”当一群大雁在飞行时,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雁群的形状,反倒是一只大雁在空中飞的时候,我们很难看清楚它的结构。 /p p   通过群效应团队发现了氧化石墨烯的液晶现象。在一次实验中,团队成员把氧化石墨烯倒进一个杯子,偶然对着光一晃,发现杯中出现了彩色带。这是什么原因呢?团队顺藤摸瓜,发现氧化石墨烯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会自发进行取向排列,不但可以流动还高度有序。 /p p   又有一次实验,成员把两条氧化石墨烯纤维放在一起,过了一会儿,这两条纤维居然“焊”在一起了。原来氧化石墨烯有一种“自融合”的本领。 /p p   从这两大发现出发,团队“倒腾”出了四大发明:石墨烯纤维、石墨烯组装膜、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无纺布,科研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和《先进材料》等国际著名期刊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4097cb8e-708a-4cfb-ae4d-85994a64a7d4.jpg" title=" 5.jpg" / /p p   高超说,一流是要不断奋斗出来的,“不是说做好一个工作就行,而是要不断推进”。在团队建设中,高超也非常强调“一流”,认为要有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平台、一流的待遇,最终产出一流的成果。他经常跟学生说:“科研首先要发奋,拼搏了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还要努力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让科技发达起来,让国家发达起来。” br/ /p p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几十人,高超团队也从“一只大雁”发展到了“一群大雁”。对于过去没钱买研究设备的窘况记忆犹新,对于未来,高超说,他会坚持在首创、极致和影响力三个层面上继续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ca1ddb9-ed63-40a0-8d43-cff98afbd069.jpg" title=" 6.jpg" / /p p   strong  科学也可以诗情画意 /strong br/ /p p   对于石墨烯宏观组装研究,高超今年1月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解释其中的奥妙。 /p p   氧化石墨烯 /p p   插层氧化银成金, /p p   水洗超声片片新。 /p p   纵是千疮身百孔, /p p   组装修复变烯神。 /p p   高超说,这首诗的大意就是,氧化石墨烯通过插层、氧化、水洗、超声等过程制得,尽管缺陷很多,但可以通过组装及结构修复形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石墨烯宏观材料。在他心目中,氧化石墨烯的可塑性太强了,可以在很多领域派上用场。早些年,他还写过另外一首诗来赞美石墨烯。 /p p   烯望 /p p   石陶铜铁竞风流, /p p   信息时代硅独秀。 /p p   量子纪元孰占优, /p p   一片石墨立潮头。 /p p   科研工作很忙,这些作品都是高超利用坐火车乘飞机这样的琐碎时间完成的。写诗和骈文是高超业余的重要爱好。他认为科学家也可以写风花雪月的诗句,但如果用诗的语言表达科学,更有利于传播科学,也更能发挥科学家的特长。 /p p   “习总书记曾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觉得,研究不能只是成为枯燥的论文,还要让公众能够看懂。” /p p   他还认为,科学家要多交小朋友,从而提高科学的吸引力和公众的科学鉴赏能力。 /p
  • 石墨烯研究新成果 杀手锏级高端应用可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吴施伟课题组实现石墨烯中三阶非线性效应的电学调控并揭示其机理。他们的研究成果《石墨烯中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的电学调控》于伦敦时间5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光子学》。复旦物理学系教授刘韡韬为本文的合作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生江涛、黄迪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石墨烯是仅由单个碳原子层组成的蜂窝状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晶格与能带结构,石墨烯中的载流子没有静止质量,运动速度大小固定,只能改变方向。它们的行为遵从狄拉克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故此也称为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自发现以来,石墨烯的特殊性质、及其引发的许多新奇有趣的现象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焦点,石墨烯的非线性效应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此前,科学界已注意到石墨烯强烈的三阶非线性效应,这使石墨烯在微纳光子学、激光产业、光通信、量子信息与计算、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过去的实验报道对石墨烯三阶非线性系数无法形成统一的观点,不同实验结果甚至有着高达6个数量级的差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吴施伟等意识到,石墨烯中的三阶非线性响应是由多个量子共振跃迁通道协同竞争形成的整体效应,提出了采用离子凝胶技术制备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通过大范围调控石墨烯中的载流子密度和化学势来逐一控制相关量子共振跃迁通道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发现,石墨烯中的化学势会强烈地影响其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而且不同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对化学势的依赖关系完全不同。对于加法类型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如三次谐波和加法型四波混频,当调高化学势关断单光子、双光子共振通道后,三阶非线性效应反而会极大地增强;与此相反,对于减法类型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如减法型四波混频和光学科尔效应,同样对单光子、双光子通道的关断反而会使得三阶非线性效应的强度出现剧烈下降,对石墨烯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微观量子理论计算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吴施伟解释道:“这种不同量子共振跃迁通道之间的干涉效应,类似于家喻户晓的《三个和尚》的故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石墨烯低掺杂的情形下,‘石墨烯加法三阶非线性效应’这座庙里,有相互拆台的三个和尚A、B和C,三个人不仅不合作挑水,反而还相互推脱偷懒,结果都没水喝(三阶非线性效应很弱);直到有一天,和尚A外出云游了(调高掺杂浓度),三个和尚之间的僵持被打破了,剩下来的两个和尚尽管还是相互不服气,但是和尚C能说会道,说服了和尚B一块挑水喝(三阶非线性效应增强);后来和尚B也外出云游了(进一步调高掺杂浓度),和尚C乐得清静,自己一个人担水自己喝(三阶非线性效应进一步增强)。有趣的是,在‘石墨烯减法三阶非线性效应’这座庙里的三个和尚D、E和F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这三人感情很好,都争着去担水,因此完全不愁水喝(三阶非线性效应很强),但是后来和尚D和E陆续下山化缘了(调高掺杂浓度),因此担水能力反而下降了(三阶非线性效应减弱)。概括地说,石墨烯三阶非线性效应的量子共振跃迁通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的机制,随着调节化学势,主导竞争与合作的力量会此消彼长,从而最终导致了研究成果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团队揭示了跃迁通道间的干涉效应在石墨烯非线性光学效应中的主导作用,澄清了之前国际上不同课题组在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上分歧的来源,并且指出了通过化学势来大范围调控石墨烯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途径。与此同时,本研究工作制备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石墨烯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电光器件,电学的调控比可达几个数量级。鉴于近年来石墨烯在大面积低成本生长制备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一电光调控机制有望为石墨烯产业提供一种杀手锏级别的高端应用。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