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雷达信号模拟器

仪器信息网雷达信号模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雷达信号模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雷达信号模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雷达信号模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雷达信号模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雷达信号模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雷达信号模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雷达信号模拟器相关的资讯

  • 新品上市|涂料管道模拟方案---剪切应力模拟器
    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模拟液体涂料和油漆的剪切效应在涂装车间或喷涂线上,涂料需从不同口径、不同排布的管道、减压器和泵中输送。此过程中会产生剪切力,这些剪切力可能会导致涂料的降解,变质,粘度和色彩的改变。通过使用德国orontec公司生产的polyshear剪切应力模拟器,可以判断某种涂料原料是否会在输送管道和搅拌中产生问题,降低风险。德国orontec公司制造的polyshear剪切应力模拟器可模拟合理测试时间中的剪切应力。包括与工业环境相关联的涂料管道。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仅使用确定的剪切力元件,装置体积小巧且有优秀的重复性。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客户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广泛运用在涂料,汽车油漆,以及工业喷涂线等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部分客户如下:polyshear剪切应力模拟器工作原理---泵跟剪切应力元件是剪切应力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油漆在喷漆车间的管道中循环时,会在管道内的各种元件流动,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粘度和颜色改变,从而造成喷涂时的质量问题。使用剪切应力模拟器,可以重现这过程,为进料检验,产品优化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 泵以活塞泵为例,如下图所示,剪切应力总是发生在重要部位上(直径最小的位置),剪切率可以达到15000 1/s。以齿轮泵为例,如下图所示,剪切应力总是发生在重要部分上(齿轮口边缘),剪切率可以达到10000 1/s。☞ 剪切应力元件德国orontec的剪切应力模拟器中有个重要的剪切应力元件,可以模拟涂料在管道中受到的压力情况,如下图左所示,关闭剪切应力元件上的膜时引起的压力变化。压力的变化会改变流速,如下图右所示,剪切应力元件上膜关闭后,流速为0.12kg/s。剪切应力元件也可以很好的模拟涂料在管道中受到的剪切率,如下图所示,剪切应力元件可以达到大于10000 1/s的剪切率。涂料的颜色受到剪切应力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在泵的作用下,涂料颗粒大小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因此模拟涂料在管道中受到的剪切应力,可以帮助客户对进料进行检验。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的基础模块由一个小机动柜组成,只需一个6条的压力线即可运行。喷涂材料充满小罐(1l)后,在泵的作用下通过剪切应力元件流动。其循环流动次数与涂装输送管道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相关性已被研究证明。在测试过程中或在测试后,都可以检测样品的粘性和颜色(使用液体涂料色浆测色系统lcm),由此可得出剪切应力与材料降解的相关性。与此同时,在基础模块上可额外添加额外的配件,例如有自动停功能的循环次数计数器、温度传感器。此外,还有另一型号可测试5升样品,此型号可装在手推车上并可以移到如喷涂机器人等装置上。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特点✔专为实验室研制,机动性强且占用空间小。✔涂料测试量仅为1l✔高重复性与与重现性✔与工业喷涂线有优秀的关联性(例如automotive oem paint shops)✔较短的循环周期✔模块化安装,基础模块可以通过更高级的在线测量传感器扩展✔可实现与模拟软件相结合✔可与lcm液体测色系统实现无缝联接✔德国fraunhofer ifam, bremen开发并获得专利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基础型号内部结构说明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基础型号技术参数材质不锈钢外壳和连接器用于测试观察和控制的玻璃窗尺寸长: 400 mm,宽: 660 mm,高: 640 mm重量约56kg压力锅体积约1 l最大压力输入6 bar最大材料压力21 bar泵比约3.5:1翁开尔是德国ORONTEC中国总代理,欢迎咨询剪切应力模拟器更多产品信息和技术应用
  • 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地球模拟器正式投入使用
    p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7所获悉,首个国内自主研发的用于真空模拟系统中的多波段复合地球模拟器顺利完成交付验收试验,正式投入使用。 /p p   207所专家表示,该地球模拟器是国内首个用于真空系统中的多波段复合地球模拟器,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球模拟器,其主要作用是为真空测试环境提供地球背景环境模拟,通过多波段复合方式实现地球辐射特性的模拟。 /p p   据介绍,该地球模拟器具有多波段模拟、快速升温、快速降温、精确控温、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等优势,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p p   后续,地球模拟器研制团队将在现有地球模拟器的技术基础上,继续攻关,争取形成地球模拟器系列化产品,使地球模拟技术取得更大的发展。 /p
  • 全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在济南发布
    6月8日,第一届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暨济南双碳模拟器发布会召开,全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济南双碳模拟器正式发布。据介绍,济南双碳模拟器主要功能包括天空地碳监测多源数据的预处理、碳源汇动态模拟反演、减污降碳协同模拟等功能板块。模拟器的研发以济南市为应用目标,充分考虑了通用性和易移植性,可推广至各级行政区域、河流流域、不同规模的各种类型园区、不同行业或领域,服务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等,使碳排放和碳汇监测、核算、预测预警、调度管理等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数字双碳动态管理。目前,济南双碳模拟器的大气二氧化碳模拟和同化反演子模块已经顺利移植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服务器上并成功运行,开始为济南碳监测试点提供技术支持。城市双碳模拟器将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能为政府碳排放动态调控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我国众多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保驾护航。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西武介绍到,近年来,济南市紧紧围绕“双碳”工作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功申报国家碳监测评估试点城市,成为全国8个综合试点之一,率先开展了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工作,为城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贡献了“济南案例”。中科院大气所在济南成立齐鲁中科碳中和研究院,为济南市聚集和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团队,为济南市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此次发布的济南双碳模拟器,必将推动相关绿色科技成果在济南落地转化,为济南市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选购LED光源太阳光模拟器你应该知道的3件事!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蓬勃成长。为了测试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需要使用太阳光模拟器进行室内模拟。LED光源由于具备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太阳光模拟器的主流灯源之一。但在应用时,LED灯源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限制。本文将讨论LED太阳光模拟器在测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时的优劣分析。什么是LED?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是一种二极管照明装置,它能把电能转换成光能。是由一个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当电流流过时可发出光。所发之光的颜色可以是红、黄、绿、蓝或白色,是根据不同的半导体材料而定。优点包括高效率、长寿命、节能省电、可调光、快速发亮,绿色环保。因此,LED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显示器和通信系统等领域。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光源本身拥有许多优点,其中相当著名的特点如下:高效率:转换能效高,目前研发上可以转换85% 的电能为光能。寿命长:寿命非常长,在结温保持在25度的条件下,通常可以达到10,000 小时以上。节能省电:比传统灯具更省电,能减少80% 的能源消耗。可调光:LED 光源可以调节亮度,可以根据环境需求适当调整。快速发亮:点亮速度非常快,在开关时不需要等待时间。环保:LED 产品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将LED作为太阳光模拟器灯源又有什么优点?根据LED灯源的特性,太阳光模拟器制造商通常会强调使用LED灯作为太阳光模拟器灯源有下列7点优势:色温可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色温,用以模拟不同的日照情况。可控性高:可以根据不同的模拟需求,进行亮度和色温的调整。省电:耗电比传统的灯具灯源更低。环保:LED灯源不含有毒物质,对环境无害。寿命较长:LED光源的宣称寿命非常长,可以标榜可达10,000 小时以上,但前提是结温(Junction Temperature)恒定在25°C的条件下应用广泛:可用于各种植物照明、人工智能研究、光学研究、生物研究、摄影棚照明等领域可以模拟多种天气状态,如晴天,阴天等。但LED灯真的这么好吗?长效寿命的定义与迷思LED寿命是指在特定温度条件与特定电流条件下,维持发光亮度至少70%时间的时间。其计算方式是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衰减到剩原始亮度的70%,所需经历的时间为作为衡量标准,然而测试实验通常用多个灯泡为一组的实验中进行,当同组平均一半以上数量的LED灯光亮度衰减到70%的时候,其平均时间就是该LED灯泡群体的平均寿命,但寿命长度实验通常是在特定安排的理想使用环境条件下所量测评估的,例如必须控制温度、电流、环境等。常见的控制条件有在结温(Junction Temperature) 25°C下,2 mA特定电流条件下,进行发光强度与时间的寿命监控等等。换言之,一旦使用的环境条件不符该LED灯在实验室量测标准条件,将会大幅影响寿命。用LED作为光伏用太阳模拟器灯源不好吗?实际缺点与潜在问题理论上,更高的驱动电流会增加光输出。但伴随而来的是会增加耗损功率且在最终造成光输出和效率的损失。此外,较高的温度也会导致LED 的正向电压降低,从而使恒流源的耗损功率更高。因此同样地,LED 的主波长、光输出和正向电压相互影响,如下方所列。 (参考资料: NEWARK )光输出与电参数和热参数之间的关系电、热、光,三种要素均会影响LED 的输出特性。图2.解释了光输出与电参数和热参数之间的关联。容易热衰竭的LED灯--光输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据文献指出,AlInGaP 四元LED 对热相当敏感,我们可以从实验中了解,白光 LED 的光通量要保持80%,其结温就必须保持在 100°C 以下。而在琥珀色的LED,输出光通量也明显随着结温的升高而急剧下降。上图为结温与光通量的关系。容易随着温度变脸的LED灯----主波长(颜色变化)随温度变化TJ 增加波长或颜色会偏移,LED的主波长取决于结温,我们可以在下列附表中看到依颜色划分的1瓦高亮度的典型值,表中可很明显发现,琥珀色是相当敏感的,因为它会移动 0.09nm/°C。所以我们假设室内照明的环境情境,室温范围为10 至 40 摄氏度,那么在 30 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琥珀色的主波长偏移为2.7 纳米 (40 - 10 * 0.09)。场面越热,LED越Down----正向电压随温度降低使用LED的研究人员不能不知道,当温度升高时,VF 降低 2mV/°C,虽然 LED 串联连接时,因为它驱动恒流,所以VF 变化应该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LED是并联,VF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导致电流增加。随着电流增加,TJ 就随之继续增加,导致 VF 更进一步下降,不断交互影响,直至达到平衡。反之,随着低温 VF 增加,就导致电流下降,这可能使得在恒压操作LED灯的环境下难以获得所需的固定光度。热到不想动的LED----寿命随温度降低LED 的可靠性是结温的直接函数,较高的结温往往会缩短LED 的使用寿命。而IES LM-80-08 是一项标准,规范了LED 制造商和照明制造商如何测试LED 组件,用以确定其随时间推移变化的发光性能。而LED 的 L70 寿命就是定义了LED 输出流明在25°C条件下,从100% 降低到70% 所经历的时间(如下图)。LM-80-08 报告用于预测各种温度和驱动电流操作环境下的LED 流明维持率。下图解释了L70寿命与结温之间的关系。据观察,LED 寿命随着结温的升高而降低,在85°C下,LED 寿命均小于1200小时。(参考资料: MDPI)The attained total radiant flux maintenance results of the mid-power blue LEDs, sorted by case temperature and forward current.LM-80-08 报告:中功率蓝色 LED在各外壳温度与正向电流下的LED 流明维持率。(参考资料: MDPI)
  • 三永发布高准直太阳光模拟器新品
    日本SAN-EI公司推出高准直太阳光模拟器(高平行太阳光模拟器),准直度半角小于0.3度,实现了高准直性测试的各种要求。目前已被国内权威机构采购并使用。AM1.5G /AM0 太阳光光谱;准直接半角不稳定性2% 均匀性可定制;照射距离可定制;照射角度和方向可定制;创新点:高准直稳态太阳光模拟器,准直度半角小于0.3度,实现了高准直性测试的各种要求。目前已被国内权威机构采购并使用。 高准直太阳光模拟器
  • MTS 发布新模拟器——地下设施和管道的守护者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全球知名高性能试验机和传感器供应商MTS系统公司于9月25日宣布,已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土壤-结构相互作用模拟器,该模拟器可在地下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一全新的系统将首先亮相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新国家地下基础设施(NBIF)中,用以研究土壤位移和地面移动对地下设施、管道以及地下结构的影响。沉降和变形常使土壤发生位移,形成地下空洞和不稳定断裂区域,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对埋在地下的管道施加了巨大的作用力,造成地下管道失效、泄漏和破裂的潜在风险,如果破裂的管道是天然气管道或石油管道,那很有可能将对人类、野生动物和财产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运用MTS的这一新模拟系统,伯明翰大学大学将能够更好地研究复杂的土体变形过程及其对地下结构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个巨大的模拟系统有一个5× 10米的可移动地板,可以埋在地下5米深的设计复杂的坑内。可移动地板的运动依靠50个MTS DuraGlide制动器提供动力,额外的地面制动器将可以控制土壤的运动,并在尺度模型和全尺度试验中模拟灰岩坑等地面位移。据悉,伯明翰大学计划在未来利用这一革命性的新系统来改进管道检测和评估的地球物理遥感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MTS总裁兼CEO Jeffrey Graves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老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用MTS这一新模拟系统来开发的土壤稳定解决方案将对保护看不见的地下基础设施大有裨益,让建筑物和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安全。”他告诉记者,这一模拟系统是MTS在众多应用领域成功经验的高度结晶。融合了汽车设计和构造、地震研究、航空航天多通道控制等各个维度的先进技术手段。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nbsp Nigel Cassidy教授补充说:“MTS在液压试验机等领域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我们很高兴能与他们合作,共建这一创新性的新设施。” /p
  • 中国首发城市双碳模拟器,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获悉,由该所主办、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协办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当天下午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在会上发布,将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为政府碳排放动态调控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中国众多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做出贡献。中科院大气所主办“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并发布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 当天首发的城市双碳模拟器,是由齐鲁中科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团队,基于中科院大气所牵头建立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模拟器“寰”(EarthLab),以及配套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模型系统研制而成,充分考虑到城市双碳功能定位和需求,对复杂系统进行顶层构建和精细化设计。“寰”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它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值模拟软件系统为核心,实现软、硬件最佳适配,具有建构数字“孪生”地球系统的能力,其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最新发布的城市双碳模拟器被称为1.0版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天空地碳监测多源数据的预处理、碳源汇动态模拟反演、减污降碳协同模拟、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和路径优化、城市风光资源评估与模拟预测、双碳与气候效应以及跨界碳输送模拟和预测等功能板块。该模拟器的研发以济南市为应用目标,充分考虑通用性和易移植性,可推广至各级行政区域、河流流域、不同规模的各种类型园区、不同行业或领域,通过提供碳达峰与碳中和进程、碳源汇时空变化、碳污动态协同演进、未来双碳情景预测、双碳全景可视化等,可服务各级政府、各个行业部门等,使碳排放和碳汇监测、核算、预测预警、调度管理等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数字双碳动态管理。据了解,目前,济南版城市双碳模拟器的大气二氧化碳模拟和同化反演子模块,已经顺利移植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服务器上并成功运行,开始为济南碳监测试点提供技术支持。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城市尺度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工作进行深入研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最新科技进展,包括碳源汇宏观管理、城市和区域温室气体监测、碳模拟和同化反演技术方法等议题,针对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工作中的难点与挑战建言献策。
  • Bruel & Kjaer 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问世
    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问世全新“小绿人” Bruel & Kjaer的全新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已问世。 它解决了可听声范围内逼真、精确和可重复的声学测量需求。 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手机音频品质需求,以及耳机在通信及娱乐中的日益普及,我们的电信/音频团队开发了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HATS)。 高频HATS解决了可听声范围内逼真、精确和可重复的声学测量需求。人工头还提供大面积的硅胶围绕耳廓,以实现头戴式耳机的完美密封。高频HATS将音频性能测量的频率范围扩展到比目前市场上的头和躯干模拟器更高的频率范围。此外,人工头的结构更易接近内部组件。 高频HATS具有真实人耳结构的耳道,可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实现正确的声阻抗并通过传感器电子数据表(TEDS)提供耳模拟器相关的校准信息。通过精确地复现人耳的音频响应,高频HATS可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提供高达20 kHz的音频测试。此外,口模拟器的性能也得到提高,可提供12 kHz及以上的均衡输出。这显著提高了智能设备及其配件的音频性能的主、客观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确保了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先进地位,缩短了开发时间。 请访问Bruel & Kjaer官方网站,查询有关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的详细信息。 关于Bruel & KjaerBruel & Kjaer是先进的声学与振动测量系统制造商和供应商。我们帮助客户测量和管理其产品与环境中的声音与振动质量。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太空、国防、汽车、地面交通、机场环境、城市环境、电信和音频。我们的声学与振动设备系列包括声级计、传声器、加速度计、适调放大器、校准器、噪声与振动分析仪和PULSE软件。我们还设计和制造LDS系列振动测试系统,以及完整的机场和环境监测系统:WebTrak,ANOMS,NoiseOffice和Noise Sentinel。全面了解我们的解决方案、系统和产品,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Bruel & Kjaer是总部位于英国的思百吉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思百吉集团2016年销售额达13亿英镑,集团的4个业务板块在全球共有大约7,500名员工。
  • 海洋光学发布RaySphere系统用于太阳光模拟器的质量检测
    美国海洋光学(www.oceanopticschina.cn)近日推出一款 RaySphere 光学测量系统,用以测量太阳光模拟器和其他辐射源的绝对辐照度。RaySphere系统可测量从紫外线到近红外光谱(380-1700nm)的不同光谱范围的绝对辐照度(mW/cm2/nm)。 下载高清晰图像:http://halmapr.com/oo/RaySphereRelease.jpg (图片说明:海洋光学 RaySphere 系统评估并判定太阳能闪光灯和太阳光模拟器的光谱分布是否合格) 作为一种用于验证已安装的太阳能闪光灯输出的工具,RaySphere 特别适用于太阳光模拟器制造商以及研发实验室。太阳光模拟器的闪光可用于目的为根据光谱反应组合细胞像素的光电制造流程、以及目的为测量最终光电效能的光电制造流程。RaySphere 的系统具有必要的精确度和分辨率,以测量和分析闪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并通过高级的低频抖动方式触发电子设备为闪光测量计时。RaySphere 的刻度经过公认的认证实验室的确认,以确保精确的探测,并使太阳能闪光灯和太阳光模拟器的评估和资格认证符合由 ASTM 和 IEC(IEC60904-9 2007)等标准制定机构制定的标准。 两台热电冷却探测器使太阳能闪光灯的光谱分析(380-1700nm)可复验性高且准确。第二种型号的 RayShere 含有一个冷却探测器,以测量最多 1100nm 的光谱。 该系统同时包含高级、高速的电子设备,以及直观、强大的软件界面。极少的测量次数可实现在闪光期间,甚至于闪光间隔期间的完整光谱检测。此外,测量还可以由一个快速反应的发光二极管促发。该二极管可在百万分之一秒内通过增加闪光强度而做出反应。 关于海洋光学(Ocean Optics)和豪迈(HALMA): 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达尼丁市的海洋光学(www.OceanOpticsChina.cn)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您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海洋光学在亚洲与欧洲设有分部,自1992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超过150,000套光谱仪。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仪器、光纤、薄膜和光学元件等等。洋光学的产品在医学和生物研究、环境监测、科学教育、娱乐照明及显示等领域应用广泛,公司隶属英国豪迈集团。创立于1894年的豪迈(HALMA www.halma.cn)是国际安全、健康及传感器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3700多名员工,约40家子公司。豪迈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沈阳设有代表处,并且已在中国开设多个工厂和生产基地。
  • 四方光电标准呼吸模拟器,多重质控满足肺功能检查仪临床检测/计量校准要求
    肺功能检查仪进行检测校准的必要性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排在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成为我国居民慢性病致死的第三位死因。肺功能检查作为慢性气道等呼吸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之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和检查的关键。肺功能检查仪是检测肺脏吸入、呼出气体容量和速率,从而了解呼吸生理和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设备,主要由肺量计、气体分析器等部件组成。肺功能检查仪对于早期检出肺及气道的病变,诊断病变部位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等国内权威专家的推动下,“要像测量血压一样,测量肺功能”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19年推出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随着2020年国家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在各地的实施落地,以及社区居民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早防早治意识的增强,不同原理类型的肺功能检查仪在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广泛配置及使用。    但肺功能检查仪的检测结果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不同肺功能检查仪的生产厂家采用的检测原理和设备结构不一样,会导致性能有较大差异,加上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受环境因素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将出现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所以临床上常见发生同一个患者在不同医院所进行的肺功能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偏差,给诊断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肺功能检查仪进行定期检测校准等质量控制、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极为重要。    肺功能检查仪检测校准的标准要求    校准是肺功能检查设备质控的关键措施,国际上美国胸腔协会(ATS)、欧洲呼吸协会(ERS) 、英国标准协会(BSI)分别发布的肺功能检查技术指南中,均提出了肺功能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标准和质控规范,我国也于2008年颁布了JJF 1213-2008 《肺功能检查仪校准规范》,解决肺功能检查仪的质量控制和量值溯源问题。    对肺功能检查仪肺量计的检测通常采用标准呼吸模拟器进行校准,要求必须能模拟人体器官肺的基本运动模式,标准规范主要参考美国胸腔协会(ATS)肺功能检测标准的内容。该标准对肺功能检查仪性能指标、测定方法、校准装置、BTPS修正、对FVC及PEF等指标检测的操作方法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并提供了24条标准波形检测肺功能检查仪的FVC指标,26条流量标准波形检测PEF指标。    (表:校准用设备性能表)    肺功能检查仪检测校准质控设备的选择    肺功能检查仪校准用标准呼吸模拟器必须能够精确模拟人体器官肺的运动模式,特别是模拟输出ATS推荐的标准波形,因此普通气体流量计计量标准和肺量计定标筒,不适合用于肺功能检查仪的量值传递。    四方光电呼吸模拟器是一款肺功能检查仪校准专用设备,由气缸、交流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控制器、专用控制卡和计算机组成。通过计算机控制软件驱动控制卡进而驱动伺服电机转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压出或者吸入气缸中的空气,从而模拟人的平静呼吸、深吸气、用力快速吹气等呼吸动作,为检验肺功能检查仪 VC、FVC、MVV 等测试指标提供了标准方法。    四方光电呼吸模拟器不但可精准输出ATS的24条标准FVC及26条PEF波形曲线,还可用于智能检测分析被校正肺功能检查仪的准确度和频率速度响应情况,有助于医生对肺功能检查仪所测定的病人肺功能状况的数据指标作准确判断。产品符合多重质控标准,满足临床检测/计量校准要求,可为《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实施提供装备支撑。    ■ 设备标准质控    符合美国胸科学会发布的“肺活量测定的标准化”(2005)    符合ISO 23747:2015(ATS)    符合EN ISO 26782:2009    ■ 模拟波形质控    ATS标准24个容量-时间波形    ATS标准26个流量-时间波形    13项波形符合EN ISO 26782:2009附录C要求的标准波形    10项波形符合EN ISO 23747:2009附录C外形A要求的标准波形    用户还可自定义波形    ■ 使用过程质控    为所有类型的呼气曲线提供完整的BTPS模拟    根据ATS全面支持人体差异测试    全自动测试程序可由用户定义,如自定义容量、自定义流速、自定义运行次数    ■ 结果判读质控    所产生波形的参数均可完全溯源至国家标准    根据ATS评估测试结果并进行错误分析    四方光电标准呼吸模拟器应用领域及技术参数     计量院肺功能检查仪年检手段     科研单位呼吸模拟测试研究     肺功能检查仪企业溯源设备    关于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是一家从事智能气体传感器和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88665)。公司2003年成立于武汉“光谷”,形成了包括光学(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超声波、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X)、电化学、陶瓷厚膜工艺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为四方光电开发基于呼气分析的医疗器械应用提供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方光电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公司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先后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工信部强基工程传感器“一条龙”、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被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列为中国气体传感器主要厂商和代表性企业,并荣获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最具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     在健康医疗领域,四方光电超声波肺功能检查仪是一款用于肺通气功能和肺活量检查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检查哮喘、COPD、其它呼吸病患者以及评估吸烟者、慢性咳嗽和多痰者的肺功能的有力测定仪器。同时公司开发的肺功能检查仪定标筒、制氧机用氧气传感器、呼吸机用流量及气体成分传感器、监护仪用红外EtCO2传感器在国内外医疗机构及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四方光电还将大力开拓基于呼吸监测的智能医疗健康板块,加大在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更广阔医疗器械开拓力度,推动提升肺功能检测仪在医疗机构、社区及家庭的配置率。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薛向辉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空间分辨率3米、时间分辨率0.1秒的风场探测。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有报道的全球最高精度的风场连续探测。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光学快报》。测风激光雷达的封装样机 课题组供图 米级-亚秒级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探测在航空航天安全、高价值目标保障、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高时空分辨的连续风场观测对激光雷达仍是一个挑战。比如,为获取3米和0.1秒时空分辨率的风场观测结果,需要将现有激光雷达信号检测灵敏度提高2个数量级以上。 为了实现“看的远、看的细,测的快、测的准”的高时空分辨测风激光雷达,团队通过在激光光源、光学收发系统、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和数据处理算法上对激光雷达进行全面优化,并在时频分析、脉冲编码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大大提高了风场反演精度和稳健性,最终实现了一套全国产化的“产品级”测试样机。图1 3米距离分辨率相干测风雷达实验装置:(a)实验装置实物;(b)白天观测;(c)夜间观测;(d)光学系统及电路控制示意图;(e)连续5分钟观测的阵风结构图(时间分辨率为1秒)。图2 高铁尾流风场结构观测及模拟结果:(a)雷达观测的0.1秒分辨率尾流中风场结构图;(b)基于CCM+模拟的300km/h运行列车的尾流风场结构。 据介绍,雷达样机工作波长为1550.1纳米,具有人眼安全、设备轻便(整装设备40公斤)、工作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外场对比试验,该雷达样机风场观测结果与定标设备对比误差小于0.5米每秒。 为进一步测试雷达观测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团队在安徽省宿州市高铁站实地测量了高速列车尾流中的风场结构。雷达在无人值守下连续稳定工作超过100小时,获得了3米和0.1秒高时空分辨率下的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尾流连续观测,并首次利用激光雷达捕捉到高铁尾流中类似于冯卡门涡街的风场结构,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结果高度一致。 审稿人认为,“观测结果是引人注目和印象深刻的”、“迄今为止首次实现连续观测的高分辨率结果”。
  • Science:火星冰川下液态水的雷达证据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极地冰盖底部存在液态水的假说于30多年前首次提出,之后的争论一直没有决定性的结果。无线电回声探测(radio echo sounding,RES)是很适合用来解决这一争论的技术,因为低频率雷达被广泛用于探测陆地极地冰盖底部的液态水,效果也很成功。冰与水之间,或冰与水饱和沉积物之间的界面,能够产生明亮的雷达发射。火星快车号(Mars Express)探测器上的火星亚表面和电离层探测高新雷达(Mars Advanced Radar for Subsurface and Ionosphere Sounding,MARSIS)正是用于进行RES实验的设备。MARSIS已经在火星亚表面进行了超过12年的调查,搜寻液态水的证据。有报道显示,在靠近南极层状沉积(South Polar Layered Deposits,SPLD),即火星南极冰盖最厚部分的区域具有强烈的基底回波。这些特征被解释为,由于雷达信号通过非常冷的纯水冰层传播,因而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在南极层状沉积的其他区域因此也探测到反常的明亮反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fe5efc18-11dc-4cf6-9b1b-26bf19a199e2.jpg" title=" sinaa.png" / & nbsp MARSIS采集的雷达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地球上,对极地冰盖上收集的雷达数据的解释通常基于定性(基岩形态)和定量(反射雷达的峰值功率)分析的结合。MARSIS的设计,尤其是其非常大的足迹范围(约3到5千米),无法提供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极大限制了它通过基底地形识别冰下是否存在水体的能力。因此,对极地沉积底部液态水的精确探测要求定量估算基底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以下称为介电常数),该数值决定了雷达回波的强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2012年5月29日至2015年12月27日间,MARSIS调查了火星南极高原一处宽200千米的区域,中心位于193° E, 81° S,与之前一项研究的区域基本对应。无论是从火星轨道激光测高仪(Mars Orbiter Laser Altimeter,MOLA)的地形数据,还是在现有的轨道图像中,这片区域都没有展现出任何异常的特征。这里地形平坦,由水冰和含量10%到20%的尘埃组成,并且季节性地覆盖一层厚度不超过1米的干冰。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上的浅地层雷达对该区域进行了更高频率的雷达观测,揭示了SPLD中几乎没有任何内部分层,并且未检测到任何基底回波,与北极层状沉积和SPLD其他区域的观测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f3e2987-e9bc-448a-954b-b5b3fef73243.jpg" title=" sinab.png"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基底地形和反射回波功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通过发射以3和4MHz或4和5MHz为中心的紧密间隔无线电脉冲,利用机载未处理数据模式获得了总共29个雷达剖面图。观测是在探测器位于火星夜面时进行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的电离层散射。图2A显示了在该区域收集的一张MARSIS雷达图,图中尖锐的表面反射之后,是由SPLD内层间界面产生的若干次反射。这些回波中最后一个代表了富含冰的SPLD与底层物质(以下称为基底物质)之间的反射。在大多数调查区域,基底反射微弱且分散,但在某些位置,基底反射却非常锐利,并且具有比周围区域和表面更大的强度(明亮的反射)(图2B)。在多个轨道的观测重叠的情况下,以相同频率采集的表面和亚表面回波功率具有一致的数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表面和基底回波之间的双向脉冲传播时间可用于估计亚表面反射体的深度,并绘制基底地形图。假设SPLD内的平均信号速度为170m/μs,接近在水冰中的传播速度,那基底反射体的深度就大约是表面以下1.5千米。MARSIS大范围的足迹和基底回波在明亮反射体外部扩散的属性阻止了基底地形的细节重建,但是可以识别出一条从西向东的区域斜坡(图3A)。明亮反射体集中的亚表面区域在地形上是平,而且被较高的地面包围,除了在其东侧存在一个凹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介电常数可以提供对基底物质组成的约束,原则上可以从SPLD底部反射信号的功率中获取。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MARSIS天线的辐射功率,因为它无法在地面上校准(这得归咎于仪器的大尺寸),因此反射回波的强度只能根据相对量来衡量。通常是将亚表面的回波强度归一化为表面值,也就是计算基底和表面回波功率的比率。这种方法的优点还在于补偿信号的电离层衰减。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将亚表面回波功率归一化为沿各个轨道计算的地面功率的中值;我们发现,在给定频率下,所有归一化剖面产生了一致的基底回波功率值(图S3)。图3B显示了归一化后基底回波功率的区域图;在所有交叉轨道上,明亮反射体都位于193° E, 81° S附近,勾画出了一个定义明确、宽20千米的亚表面异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c0feb22-cc22-4162-8613-2c33e2b82141.jpg" title=" sinac.png"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介电常数模拟和获取结果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为了计算基底的介电常数,我们还需要有关SPLD介电特性——取决于沉积物的组成和温度——的信息。由于水冰和尘埃的确切比例未知,又由于表面和SPLD底部之间的热梯度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我们探索了这些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并计算了相应的介电常数范围。我们做出了以下通用假设:1)SPLD由水冰和尘埃(含量从2%到20%不等)混合组成;2)SPLD内部的温度剖面是线性的,从表面的固定温度(160K)开始,上升到SPLD底部的可变温度(170K到270K)。通过考虑平面波与一个三层结构的正常撞击来计算各种电磁场景,三层结构分别是:具有自由空间介电常数的半无限层;代表SPLD的均匀层;以及代表SPLD下方物质,具有可变介电常数值的另一个半无限层。该计算输出的是一个包含一系列曲线的包络,这些曲线将归一化的基底回波功率与基底物质的介电常数联系起来(图4A)。这一包络通过对每个允许的介电常数值与归一化基底回波功率值的概率分布值进行加权,从而确定基底介电常数(包括明亮区域的内外)的分布(图4B)。该过程产生了两个基底介电常数的独特分布,估计位于明亮反射区域的内部和外部(图4C和图S4),其在3、4和5MHz的中值分别是30 ± 3、33 ± 1和22 ± 1,以及9.9 ± 0.5、7.5± 0.1和6.7 ± 0.1。明亮区域外部的基底介电常数在4到15之间,是典型的干燥陆地火山岩。这也与SPLD基底物质之前的预估值(7.5到8.5),以及火星中纬度表面致密干燥火成岩的雷达表面回波功率值一致。与此相反的是,此前在火星上并没有观察到像明亮区域内这么高的介电常数值。在地球上,大于15的介电常数值很少与干燥物质联系在一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采集于南极和格陵兰的RES数据显示,大于15的介电常数值可以用来指示极地沉积下方存在液态水。基于地球和火星在物理现象上的明显类比,我们可以推断,从SPLD下方明亮区域中获得的高介电常数值(部分)是水饱和物质和/或液态水层造成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我们分析了SPLD下方明亮区域的其他可能解释。例如位于SPLD顶部或底部的干冰层,或者整个SPLD中水冰的极低温度,与表面反射相比,这些都可能增强基底回波功率。我们否定了这些解释,有的因为需要非常具体且不大可能的物理条件,有的则是因为它们不足以导致强烈的基底反射(图S5和S6)。尽管SPLD底部的压力和温度与液态二氧化碳的存在可以相容,但它的相对介电常数(约为1.6)要比液态水(约为80)低很多,因此不能产生明亮的反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此前有研究利用凤凰号着陆器的湿化学实验室(Wet Chemistry Lab)发现,火星北部平原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镁、钙和高氯酸盐,支持了极地沉积底部液态水的存在。高氯酸盐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理和/或化学机制形成,并且已经在火星的不同区域被发现。因此,可以合理地假设它们也存在于SPLD的底部。由于极地沉积底部的温度估计约为205K,又由于高氯酸盐能强烈抑制水的冰点(镁和钙的高氯酸盐能使水的冰点分别降至204K和198K),因此我们认为,在极地沉积底部有可能存在一层高氯酸盐水。这层盐水可以和基底土壤混合,形成污泥,或者位于基底物质上方,形成局部盐水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此前在火星冰川下方的雷达探测中,液态水证据的缺乏已经被用来支持这样的假说,即火星极地冰盖对基底融化而言太薄了,一些作者声称液态水可能位于比以往认为的更深的位置。MARSIS的数据显示,在相对较浅的深度(约1.5千米),液态水也可能稳定地存在于SPLD下方,从而约束了火星水圈的模型。SPLD的原始数据覆盖范围十分有限(只占南极高原面积的几个百分点),加上融水区域的面积需要足够大(直径数千米,厚度几十厘米)才能被MARSIS探测到,从而限制了识别小型液态水体及其之间是否存在液态连接的可能性。因此,没有理由认定火星亚表面水体的存在只局限于某一区域。 /p p br/ /p
  • 雷达界的"裁判长",中国雷达技术科学家保铮院士逝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保铮:雷达界的“裁判长”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e7ae0a17-5f41-4c7a-9cf1-3852a1ecc1e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保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保铮把自己的科学救国思想融于60多年的雷达技术科教历程中,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他身上有着脚踏实地的精神,严谨科学的作风,热心育人的风范,体现出了铮铮爱国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fd963c1c-938a-43f8-8095-91760a1c220f.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求真务实的学术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保铮,1927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师从毕德显先生,是中国第一届雷达毕业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保铮在雷达研究领域取得的开拓性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中国大量雷达武器装备中,为中国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958年,作为技术骨干,保铮与其他几位教师共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气象雷达,经测试证明其主要技术性能与当时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据西电的雷达专业老教授讲,上世纪70年代初期,部队雷达出现故障,打电话找到在“五七”干校劳动的保铮,要求他帮助解决故障问题,而保铮往往只需对方讲述一下设备的运行情况,就能在电话中告诉指战员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指战员按照电话里的指导进行操作,故障就真的排除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973年10月,正在陕西眉县“五七”干校劳动的保铮,突然接到去南京参加四机部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的通知。因当时我国民航部门从法国进口了一部航管雷达,虽然对方将雷达卖给我们,但不卖信号处理机,我国只有通过自己研制解决。参加会议的保铮看过国外的方案,认为其设计过于复杂,决定自己设计一台数字动目标显示器,而且要比国外进口的便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974年末,保铮在几年不搞科研、缺少研究设备的情况下,带领研究小组,悄悄地开始数字动目标显示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攻关,研制出颇具特色的0.5微秒数字动目标显示器,不久又研制出0.2微秒的数字动目标显示器,推动了我国雷达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他与研究组于1982年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动目标检测器和自适应天线旁瓣相消系统,1986年研制出可编程动目标检测器。这两项成果当时属于国内首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作为中国雷达界的专家,保铮参与了大量重要雷达装备的技术咨询、方案论证和技术把关工作,他始终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和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不回避问题,对国家雷达研究或装备方面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雷达界同行的高度赞誉,被称为最值得尊敬和信赖的“裁判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六十余载育人生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保铮在六十余载的科教生涯中,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984~1992年,保铮出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他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狠抓学科建设,调整和拓宽专业结构,加强高层次办学基础,倡导从细微之处体现精神,提出“管理从严,学术搞活”的治校方针,强调科研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调整科研体制,建立了一系列专职科研机构。他根据雷达信号处理发展的新动向,先后选定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为雷达信号领域培养了一百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他总是放手让学生工作,又亲自作细致指导并严格要求。在保铮的博士生中,有3位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4位曾获得过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017年增选的两院院士中,西电78级校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五号’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西电2000级(博士)校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范国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现在,西电的院士校友数量已经增加到20位,这些人才的成长是保铮等老前辈、老专家当年潜心培育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郑晓静介绍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期望将雷达创新推向新高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西电校长杨宗凯认为,保铮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深刻诠释着“西电精神”。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能有机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社会作贡献,这种满足感是平常人难以体验的。’保铮这句话激励着我在西电努力前行,也激励着西电人在加快建设一流高校的奋进之路上,开拓创新,在新时代作出西电人的新贡献,继续打造‘西军电’传奇!”郑晓静如是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希望我们的师生能够真正做到‘顶天立地’!”保铮话语笃定,“近来学校发展势头强劲,西电人共同努力,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前天我们开学术委员会,保院士还坐着轮椅参加了会议,保院士说他很想去实验室看一看。”谈及保铮与雷达的不解情缘,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宏伟教授感动地说,“在保院士的带领下,几代西电人不懈努力,让这个专门从事新体制雷达和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的实验室,成为我国首批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跻身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这些都有赖于保院士当年提出的‘顶天立地’思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保铮把自己的科学救国思想融于60多年的雷达技术科教历程中,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他身上有着脚踏实地的精神,严谨科学的作风,热心育人的风范,体现出了铮铮爱国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来源:《中国科学报》& nbsp 2018年1月19日3版&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记者:张行勇& nbsp 通讯员:吴华 /strong /span br/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讣& nbsp 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br/ /strong br/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雷达技术领域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保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21日18时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 br/ br/ & nbsp & nbsp & nbsp 保铮同志,江苏南通人,1927年12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7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并留校任教,历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1984年10月至1992年2月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雷达信号处理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员会顾问、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顾问、空军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顾问。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电子部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9年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br/ br/ & nbsp & nbsp & nbsp 保铮同志丧事从简,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0年10月25日上午9点在西安殡仪馆咸宁厅举行。 /p p br/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铮院士治丧工作小组 br/ br/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br/ br/ 联系地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 nbsp 710126 br/ br/ 联系电话:029—81891820,联系人:李明 /span /p
  • 开创热雷达先河:浙大研发高光谱热雷达,为机器感知拓展全新领域
    作为浙大博士毕业生,鲍芳琳用一篇 Nature 封面论文开创了热雷达的先河,为人工智能安上了一双白天夜晚均能看见的“眼睛”。(来源:Nature)这得从他和所在团队提出的新型机器感知方法——HADAR (heat-assisted detection and ranging)说起。HADAR 的中文名是“高光谱热雷达”,也可以简称为“热雷达”。这是一种新颖的传感范式,与现有的微波雷达(radar)、激光雷达(LiDAR)、声纳(sonar)等有着根本性不同。微波雷达、激光雷达与声纳都是主动式传感,它们会主动向环境发射信号。热雷达是被动式传感,会和相机一样“默默”地接收信号。课题组之所以将它取名为雷达,是希望有朝一日热雷达可以像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一样,在各行各业中取得广泛应用。图 | 鲍芳琳(来源:鲍芳琳)从人类在夜晚没有视力说起当前,人类正处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机器人外卖员、扫地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已经开始走进人类生活。预计在未来十年,将会有数以百万记的机器人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届时,机器人和人类的社会互动将达到一个空前的强度。对于这些机器人来说,它们必须借助传感器来“看”周围的环境,并在获得机器视觉之后做出自主决策。在当前的智能机器市场上,以谷歌以及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它们主要采用相机以及激光雷达来获得机器视觉。相机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方法,在白天的确表现优异,但是一到夜晚就没法工作。事实上即使在白天,相机也不能很好地区分真正的行人与海报上的人像。另一方面,激光雷达以其高精度而著称,在机器视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激光雷达只适合单机使用,难以扩展到多人工智能的场景中。当多台激光雷达放在一起,就会出现信号串扰,并对人眼造成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对于即将来临的机器人时代来说,显然需要新一代的传感器,以便不分昼夜地支持多人工智能场景。当然,作为人类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白天与黑夜的二分世界。在黑夜看不见东西也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那么,想要造出一个不分昼夜的传感器,先得回过头去思考:为什么人的眼睛在黑夜没有视觉能力?这其实是生物演化的结果。几百万年前,人类跟其他陆地动物一样都还是远古海洋生物。海洋几乎只在可见光区域透明。从那时起,人的眼睛就一直围绕着可见光演化。然而,地球一直在自转,始终只有一面朝着太阳。背对太阳的另一面没有可见光,于是就形成了黑夜。而人工智能既没有生物演化,也无需考虑海洋的透明窗口。那么,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可以做到没有昼夜之分吗?鲍芳琳说:“我们的热雷达工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YES!”在这项工作中,第一步便是利用红外热辐射作为传感信号源。事实上,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诸如地面、房子、人体等,都会不分昼夜地发出红外热辐射。利用红外热辐射进行成像,具有一定的夜视能力。然而,热成像有着非常典型的“鬼影效应”。如下图,热成像之下的人脸没有细节,更像个“鬼魂”。图 | 鲍芳琳的热成像照片(来源:鲍芳琳)其实热成像下的其他物体也都一样:缺乏纹理、对比度低,远不如白天我们眼见的景象。那么,“鬼影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假如能从热成像中恢复纹理细节,使热成像达到类似于白天景象的效果,就能得到真正的夜视吗?鲍芳琳说:“我们的热雷达工作正是解释并克服了‘鬼影效应’,并实现了真正的夜视。热雷达可以在黑夜看到类比于白天的景象,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不分昼夜的机器感知。”由于热雷达是被动式传感,所以非常适合用于多人工智能场景,有望为未来的人机交互时代提供传感支持,并有望为机器视觉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突破。可以说,热雷达重新定义了低可见度环境下的机器感知,即将为低可见度下的机器视觉以及成像技术带来革命。审稿人也评价称:“这篇论文将会吸引全球学者来探索热雷达,并将热雷达的框架应用到低可见度情况的各个任务场合。”同时,热雷达毫无疑问将提升自动驾驶以及其他机器辅助技术。随着热雷达的进一步优化,它将开辟一个全被动的、对物理环境有着灵敏传感的机器感知技术。由此可见,热雷达有望重塑我们的未来,它会让我们更加接近一个人机交互的社会。在那里,机器可以通过高灵敏传感为我们提供既关键、又安全的信息。(来源:Nature)具体来说:热雷达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作为机器人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传感器。热雷达采取完全被动式的传感方式,可以感知材料、温度、几何纹理等多维度的物理信息,还能在黑夜看到类似白天的景象,这将为机器人提供全新的机器视觉支持。热雷达也能用于野生动物监测。野生动物大多只在夜间活动。热雷达的夜视能力以及灵敏的温度感知能力,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珍稀野生动物。热雷达也可用于智能医疗,更好地在夜间监测患者的行为、状态。热雷达还能用于国防领域,由于其具备被动传感的特征,故其具有良好的隐蔽性。日前,相关论文以《热辅助探测和测距》(Heat-assisted detection and ranging)为题发在 Nature,并成为当期封面论文。鲍芳琳是第一作者,美国普渡大学祖宾雅各(Zubin Jacob)担任通讯作者[1]。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本来也不存在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事实上,这篇发表于 Nature 封面的论文,一开始起源于鲍芳琳用来练手的一个小课题。2019 年 5 月,为了拓宽个人研究方向,鲍芳琳来到美国普渡大学 Zubin Jacob 组从事博后研究,原本他打算做一个量子多体物理与张量网络的课题。然而等鲍芳琳真正来到普渡大学,Zubin 却并没有成功申请到张量网络的项目。于是,他们打算先花两三个月时间,拿个小课题练练手。一边积累机器学习与张量网络方面的知识,一边申请新的项目。对于这个小课题,Zubin 给鲍芳琳设定了一些相对浅显的内容:用机器学习对红外光谱进行材料分类。不过,Zubin 却给这个小课题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HADAR(heat-assisted detection and ranging),这便是此次研究的前身。但是,Zubin 和鲍芳琳都没有红外遥感方面的基础。等鲍芳琳掌握了张量网络、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方面的必要知识后,鲍芳琳又开始了解领域内的现状,结果发现对于红外光谱进行材料分类这种工作,早在十年前就被做完了,因此并不能作为新的课题。但是,鲍芳琳觉得 HADAR 这个名字有点意思。利用红外辐射进行被动式传感,相比激光雷达而言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在 HADAR 这个单词里,D 跟 R 分别代表目标探测与距离测量。如果不像激光雷达那样主动发射信号出去,又该如何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呢?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模拟人眼,用双目视差法测量距离。然而,鲍芳琳发现热成像受到“鬼影效应”影响,普遍都缺乏纹理,这时就很难采用双目视差的方法,这也是热成像传感领域的一个瓶颈。那么,为什么热相机拍照片无法像普通相机那样富含纹理呢?“鬼影效应”又是怎么产生的?以及能否克服“鬼影效应”,实现热红外的目标探测与距离测量?这些问题让鲍芳琳来了兴趣,也让他看到了真正适合 HADAR 这个名字的、完全不同于当初小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找到新的研究思路之后,他很快就想通了“鬼影效应”的机制与克服办法,由此提出了“TeX 视觉”的概念,这也是热雷达的核心原理。与此同时,Zubin 也极大肯定了鲍芳琳的想法。综合一些其他想法,再加上组里的前期研究基础,他们很快就在一年之内申请到 4 个项目。热雷达项目,则由其中一个 DARPA 项目支持。获得支持之后,他们分析了热雷达的理论极限,也研究了一些基础问题,比如热雷达需要多少个光子才能分辨目标物体的材料、以及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等。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着手使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去证实热雷达的可行性,以及通过户外实验去实现热雷达的原始模型。(来源:Nature)后来,他们把上述研究整理为论文并投稿到 Nature,尽管得到了非常正面的评价,期刊编辑以及审稿人都表示这项工作很有意思。不过,鲍芳琳和导师以及同事基本都是物理或光学背景出身,而审稿人全部来自计算机科学和机器视觉领域。不同背景学者的关注点很不一样。审稿人在点赞理论框架的同时,也希望鲍芳琳等人补充更多的模拟与实验,真正把热雷达做出来,并与现有的激光雷达等进行对比。在长达两年的审稿过程中,鲍芳琳自学了一些计算机图形的基础知识。他还带着几个研究生开发出一个基于光线追迹的计算机图形仿真软件,生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公开的红外高光谱成像的数据库(the HADAR database)。利用这个数据库,他们开始训练机器学习,并对热雷达理论进行数值验证。同时,利用 DARPA 项目组提供的更加优质的实验数据,鲍芳琳开发了一系列算法,在实验上实现了热雷达的所有效果,包括 TeX 视觉、类比于白天的夜视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热成像的目标探测与距离测量等。热雷达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跨领域的工作。虽然目前只是一篇期刊论文,但是鲍芳琳感觉其工作量堪比一个博士学位论文。短短 6 页的 Nature 正文背后,有着将近 100 页的方法与补充材料,涵盖光学信息理论、机器学习算法、实验细节、与当前机器视觉的对比分析等内容。审稿意见以及修改材料也长达 143 页。原本 3 个月的小课题做了 4 年才有了这第一个阶段性成果。鲍芳琳说:“论文合作者之一的 Vaneet Aggarwal 教授曾问我,这么长时间没出成果,你不怕以后找不到工作(教职)吗?说实话,我也担心。不过权衡之下,我觉得‘做好一件事情’比‘做过多件事情’更重要,所以一直在坚持。”而鲍芳琳和同事踏实的论证工作,也得到了审稿人多次的赞赏。与此同时,漫长的研究也并未让鲍芳琳过于担心找工作一事。因为在此前,他曾在其他项目上发表过一些论文。但是,由于热雷达过于前沿,他也曾遇到过一些困惑。其表示:“我本科学的是物理,博士学的是光学。在做热雷达之前,我主要研究量子物理。”在做热雷达之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组里新来的同学问他从事什么研究方向,很多次他都答不上来。尽管热雷达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但它本身是一个新生事物,不曾被明确定义过。直到研究临近结束,他才慢慢释然。“本来也不存在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也许若干年后,热雷达本身就成了一个研究方向。”鲍芳琳总结称。另据悉,在论文审稿期间,鲍芳琳也迎来了女儿 Louisa 的出生。组里同学开玩笑说,她的名字应该叫 HADAR。他继续说道:“这项工作能坚持到最后,离不开亲人们默默的支持。”未来,鲍芳琳会持续推动热雷达相关的研究,直到它像激光雷达等一样在社会上取得广泛的应用。这其实是一条漫长的路,前文提到了鲍芳琳的热成像照片。那么,它对应的热雷达图像在哪里?目前依旧无法得到。这是因为,目前的热雷达仍然处于概念验证的阶段,还有很多理论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加以验证,也有更多应用值得去探索。与此同时,热雷达所使用的高光谱热相机非常笨重、迟缓和昂贵,急需得到进一步的突破。“我计划回国之后在这些方面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希望 2024 年初能回到祖国怀抱,我未来的研究方向也会继续围绕量子物理与人工智能开展,热雷达便是其中的一个方向。”他说。参考资料:1.Bao, F., Wang, X., Sureshbabu, S.H. et al. Heat-assisted detection and ranging. Nature 619, 743–748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174-6
  • Science | 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进展。科研人员使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对格点规范场理论中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的热化动力学进行了模拟,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规范对称性约束下量子多体热化导致的初态信息“丢失”,取得了利用量子模拟方法求解复杂物理问题的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规范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标准模型等是满足特定群对称性的规范场理论,在粒子物理学、宇宙学以及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求解复杂度高,规范场理论体系中仍有许多开放问题。其中,规范场理论描述的物理系统是否可以从远离平衡态经过演化达到热平衡备受关注。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理解高能物理中重核碰撞的问题,也将为现代宇宙学中大爆炸早期物质的形成提供了物理解释。但是,使用经典计算机求解复杂的规范场理论是公认难题,量子模拟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科学家尝试用离子阱、超冷原子气体、Rydberg原子阵列和超导量子比特等体系对格点规范场理论开展量子模拟研究。然而,由于格点规范理论中相互作用形式复杂,并要求物理系统始终处在局域规范对称性约束条件下,对格点规范场理论热化动力学的实验模拟造成了困难,因而还未在实验上实现。为解决量子模拟器中相干调控的粒子数太少和无法保证规范对称性约束的两个主要问题,中国科大科研人员开发了独特的自旋依赖超晶格、显微镜吸收成像、粒子数分辨探测等量子调控和测量技术,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中提出并实现了光晶格中原子的深度制冷,解决了量子模拟器温度过高、缺陷过多的问题,实验制备了近百个原子级别的规模化量子模拟器【Science 369, 550 (2020)】;首次实现了利用大规模量子模拟器对格点规范场理论量子相变过程的实验模拟,验证了过程中的规范不变性【Nature 587, 392 (2020)】。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理论结合,该团队将系统制备到远离平衡的初态,首次实验研究了规范对称性约束对量子多体系统热化动力学的影响,并观测到具有相同守恒量的不同初态热化到同一个平衡态的过程,验证了热化过程造成的量子多体系统初态信息的“丢失”,建立了规范场理论早期非平衡动力学与最终热平衡态之间的联系,在使用规模化的量子模拟器求解复杂物理问题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该团队将进一步使用量子模拟方法研究具有其他群对称性的、更高空间维度的规范场理论模型,以及真空衰变、动态拓扑量子相变等物理难题。《科学》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为超冷原子模拟格点规范场理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了量子模拟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等的支持。论文链接
  • 中国科大在拓扑相变量子模拟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林毅恒等人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罗希望等合作,在拓扑相变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发展高自旋离子阱体系的调控技术,实现了对三重简并拓扑单极子的量子模拟,观测到具有不同拓扑荷的单极子之间的相变,并展示了自旋张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4日以“Observation of Spin-Tensor Induced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s of Triply Degenerate Points with a Trapped Ion”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9, 250501 (2022)] 。   拓扑物态是当前物理研究的前沿和主流领域之一,为新材料、新器件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乃至对我们深入理解宇宙基本粒子的性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便授予了在拓扑物理学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拓扑源自于数学,指在局部的连续变化下保持不变的整体性质。比如面包圈和茶杯拓扑等价,这是由于他们都有一个穿透的洞,而洞的个数是一个拓扑性质,对应拓扑荷。科学家发现,拓扑在凝聚物质的一些物理特性上也起到关键作用,这些物理特性不依赖样品的细节,完全由系统状态的整体拓扑性质确定。而拓扑相变——具有不同拓扑性质的状态之间的转变——一定是不连续的跃变。例如在一些半金属材料中,能带简并点形成的类似单极子的拓扑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拓扑荷,探索他们之间的拓扑相变是目前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同时,简并点附近的准粒子激发表现出类似基本粒子的行为,探索其拓扑相变对于探索新型粒子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项研究针对拓扑相变中的一类重要的费米子——三重简并费米子模型进行实验模拟。该模型对应自旋为1的拓扑单极子,在近期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固体材料体系中,直接观测这种三重简并点的拓扑相变需要复杂的调控,目前难以实现。因此,高度可控的量子模拟器为研究拓扑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这项研究中,通过使用在超高真空环境束缚的铍离子,结合微波、射频等的精准调控,构建多能级的量子体系,可以有效的观测自旋为1的拓扑单极子的行为。通过调控实验参数,研究人员清晰的观测到量子态的拓扑相变,并且提取出高阶自旋张量在其中的贡献(图1所示)。该工作发展出的高度可调控的多能级束缚离子系统,为研究高自旋物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为进一步研究新奇高阶拓扑简并态以及其他拓扑单极子现象铺平了道路。图1. 自旋为1的拓扑量子模拟实验结果。左图:实验观测到的拓扑相变行为,其中 β-2 对应拓扑荷为2, β-2 对应拓扑荷为0;不同颜色的数据代表拓扑相变中各种分量的贡献,其中黄色数据代表张量部分的贡献,实线为对应的理论预测结果。右图:实验观测张量椭球在拓扑相变点 β≈-2 附近的几何环绕行为。自旋张量椭球在参数空间中特定回路的演化,可以清晰的反应张量对拓扑荷的贡献。研究中使用的离子阱实验系统属于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自旋量子模拟器。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林毅恒教授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搭建了实验平台,并成功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高自旋操控技术,包括使用动力学去耦将三能级状态相干时间提高一个数量级[Phys. Rev. A. 106, 022412 (2022)];通过解析模型辅助的形状脉冲,以实现四能级系统的两个近邻跃迁之间的快速普适调控[Phys. Rev. Applied. 18, 034047 (2022)]。上述工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核心实验基础。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罗希望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张传伟教授为本文的工作提供核心理论支持。   审稿人高度评价该工作,指出“...importantly, the spin-tensor-momentum-coupling could be generated for spin-1 systems and induce intriguing quantum phenomena different from spin-1/2 ones. This work is of interest and importance.”(“……重要的是,自旋-张量-动量的耦合可以通过自旋为1的系统生成,导致与自旋1/2不同的有趣的量子现象。这个工作是有意思的和重要的。”)   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梦翔、李岳以及袁新星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江峰院士、林毅恒教授和罗希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科技部、安徽省的资助。
  • 中国科大在微波精密测量、海洋地震勘探和大气数值模拟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微波精密测量、海洋地震勘探和大气数值模拟方面取得多项科技研发成果。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测量实现精密探测!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史保森、丁冬生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聚焦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科学研究,实现了基于里德堡原子多频率微波的精密探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具有较大电偶极矩的里德堡原子作为微波测量体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多频率微波在原子中会引起复杂干涉模式,从而严重干扰信号接收与识别,这是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测量领域的诸多难题之一。因此,该成果对原子分子光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且该成果提出的是在不求解主方程的情况下有效探测多频率微波电场的方案,且在硬件上没有太高要求即可实现较高精度,为精密测量领域与神经网络交叉结合提供了重要参考,在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装备成功应用于我国海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平副教授团队,把在先进加速器、对撞机等大科学装置研究和建设上积累的先进的电子学测量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海洋石油勘探的重大国民经济领域,并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装备。油气勘探是整个石油工业的基础和先导,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安全。然而我国油气勘探,尤其是海洋油气勘探,所用的几乎全是进口装备,进口装备贵且在重要技术上对我国进行了限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勘探技术的发展。研究团队攻克了超长距离一体化精密采集传输、大覆盖范围多缆全局精确同步、可扩展的海量数据实时读出、水下电缆高可靠作业支撑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这套装备具备高密度采集、宽覆盖超长缆作业和可靠的海上作业等特点,可分辨相差1600万倍的信号,总探测覆盖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精密采集通道规模达数万道,与国际水平相比,该装备的同步技术指标要高20倍,传输能力高1倍,下潜深度也突破了国外的沉放深度限制。新研发填补了国内外大气数值模拟的空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基于新一代国产神威超算平台,研发了包含大气成分演变过程的全球高分辨率非静力平衡大气数值模式iAMAS,在大规模数据读写速度、并行计算效率、规模可扩展性、运行时效性等多个方面填补了国内外大气数值模拟的空白。
  • 美海底18米深建实验室 模拟执行太空任务
    两名宇航员、一名海底工程师和一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将会置身于佛罗里达东海岸的宝瓶座海底实验室,模拟执行太空任务。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计划于近期展开一次海底实验,模拟执行太空任务。届时,两名宇航员、一名海底工程师和一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将会置身于佛罗里达东海岸的海底,模拟执行太空任务,从而检验外太空探测的新理念,掌握更多有关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进行工作的知识。   美国宇航局5月4日宣布,将于本月10日开始进行第14次海底实验,为期14天。这次实验是NASA名为“极限环境任务实施”(NEEMO)项目的一部分。   加拿大宇航局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是此次海底实验的领导者。克里斯是一名资深宇航员,有过多次太空行走经历。从本月10日起,克里斯将带领其他参加实验的人员,在“宝瓶宫”海底实验室体验太空生活环境,展开模拟执行太空任务的实验。   据悉,美国宇航局(NASA)在佛罗里达州Key Largo附近的海底建立了一个名为宝瓶宫(Aquarius)的海底模拟实验室。这个能容纳6个人的实验室能够训练宇航员在模拟的环境下熟悉太空飞行,并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训练。宝瓶宫模拟器长14米,宽3米,装备有全套的设备,位于海面一下18米。借助于这个模拟器,宇航员不必要再等候轮到登上航天飞机或者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机会去体验太空生存环境。   本月10日开始的此次海底模拟实验,将会利用海床模拟其他行星的表面和低重力环境。为准备此次海底实验,2009年10月潜水员在宝瓶宫模拟器附近放置了着陆器、探测车和模拟机械臂的小型吊车。   模拟执行太空任务   据悉,执行此次海底模拟实验的成员将会在宝瓶宫海底实验室内生活、进行模拟太空行走、操纵小型吊车来移动实验室,这同在外星球上搭建宿营地非常相似。   当潜水员执行操作并检测这些技术时,将会为美国宇航局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预计在此次的海底实验中,实验人员将会从着陆器上取下一个模拟月球车、从着陆器上取下少量荷载并模拟将一名失去行动能力的宇航员从海床转送回舱内。   据了解,此次试验的着陆器和探测车模拟器同美国宇航局考虑用于未来行星探测的着陆器和探测车大小相仿。模拟着陆器的宽度比一辆校车的长度还要大,几乎是其三倍高。宽13.7米,高8.5米,有一个3米高的吊车。模拟探测车比一辆SUV稍大,高2.4米,长4.3米。   训练海中溅落   哈德菲尔德2001年4月份航天飞机执行STS-100任务时,执行过两次太空行走任务,操纵国际空间站的Canadarm2机械臂。1995年他还在STS-74任务中,执行过大量操纵航天飞机Canadarm的任务。其他参加此次海底实验的人员包括,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兼太空飞行医生托马斯-马斯伯恩,“月球车”副项目经理安德鲁和科学家史蒂夫-夏贝尔。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詹姆斯和内特-本德是建设外星球露营地的技术人员,他们将会提供工程技术支持。   在宝瓶宫实验室内时,实验小组将会进行生命科学实验,主要关注在极端环境下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此次实验还将对自动开展工作展开研究。也就是说,实验中将会有一段时间成员间的通信和任务控制中心的通联将受到限制,这中状况在未来人类探索火星或月球时也将会遇到。   据悉,宝瓶宫实验室归属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由北卡罗来纳大学操作运行。
  • 中国科大量子模拟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翟荟、兰州大学么志远等合作,使用自主开发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研究了格点规范场理论中的非平衡态热化过程与量子临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具备规范对称性的多体系统处于量子相变临界区域时易于热化到平衡态的规律。这项研究成果近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规范理论和统计力学是物理学的两大重要基础理论。从经典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到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标准模型等,都是满足特定群对称性的规范理论。统计力学,则是基于玻尔兹曼等提出的最大熵原理,将大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组成的系综的微观状态与其宏观统计规律连接起来的学科,如微观粒子的能量分布是如何影响其压力、体积或者温度等宏观量的。那么,由规范理论描述的、远离平衡态的量子多体系统会热化到热力学平衡态吗?回答这一问题将推动人们对规范理论、统计力学及两者关系的理解。虽然理论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模型来分析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验上难于构建一个既由规范理论描述、又可人工操控并观测其热化过程的物理体系。近年来,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的出现为同时研究规范理论和统计物理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平台。2020年,中国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发了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拟器,首次对U(1)格点规范理论--施温格模型的量子相变过程进行了实验模拟;2022年,他们对格点规范场理论中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的热化动力学进行了模拟,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规范对称性约束下量子多体热化导致的初态信息“丢失”。近期,此次工作的合作者翟荟和么志远等通过理论研究指出,在此类格点规范模型中,量子热化和量子相变之间存在关联,并从反铁磁Neel态出发,预言系统只有在量子相变点附近才能达到完全的热化 。进一步观测格点规范理论的量子热化和量子相变之间的关系,对之前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单格点精度原位地、可区分原子数地操控和探测多体量子态。潘建伟、苑震生团队在他们已有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基础上,将量子气体显微镜、自旋依赖超晶格和可编程光学势阱等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单格点精度、粒子数可分辨的原子操作和检测技术。基于此,他们得以制备和探测任意原子构型的多原子量子态,并在满足规范对称性约束下,追踪多体量子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在该工作中,他们在实验中制备了特殊原子构型的初态,利用绝热演化的方法研究了满足规范对称性约束的量子相变过程,通过有限尺寸标度理论首次在实验中精确地确定了相变点。同时,他们研究了同一构型初态在远离平衡条件时的退火动力学过程,揭示了具备规范对称性的多体系统处于量子相变临界点附近时易于热化到平衡态的规律。
  • 湖南雷达式生命探测仪通过鉴定
    日前,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为组长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由湖南省研制的 “警用超宽带雷达式生命探测仪”正式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   在重大灾害面前,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掩埋在瓦砾、混凝土等废墟中的生命信号,最大限度地挽救被困群众的生命,一直是灾难救援工作的技术难题之一。2009年初,公安部消防局下达了“警用超宽带雷达式生命探测仪”重点攻关科研项目,由湖南省消防总队和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针对目前音频、光学、红外等几种生命探测仪存在的一些主要技术缺陷,研究人员先后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采用新体制的超宽带雷达技术,实现生命体的快速搜索与精确定位。测试结果表明,该设备可有效检测到20米范围内人体的肢体活动以及心跳、呼吸等活动。   据了解,该设备于今年4月已顺利通过国家地震局地震模拟环境测试试验。随后,在玉树地震救援任务中,救人员使用该设备成功探测、救出多名群众。专家认为,该设备在技术上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 【001-液(水)位计-东润80G雷达】| 在农药生产反应釜的应用
    【时 间】2021年9月【地 点】山东.青岛【应用现场】某医药化工生产企业反应釜液位测量。【主要产品】东润80G雷达【现场工况】01反应釜液位测量02高转速搅拌,可达120r/min03150°高温04多泡沫,厚度1米左右,高时可达2米。05强腐蚀【应用效果】替换了进口雷达,在现场恶劣工况下,雷达测量准确、回波曲线信号良好,得到客户好评。东润80G雷达安装现场现场回波曲线图东润80G雷达工作频率更高,波长更短,故尤其适合固体应用,通过透镜发射接收电磁波的工作方式,在高粉尘,恶劣温度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产品量程可以达120m, 盲区最小做到8cm,仪表提供法兰或者螺纹的固定方式,安装便捷简易。批量走货质感精良 包装细致 多工况 多参数方案可选 01穿透性强雷达天线发射超高频雷达信号(76~81GHz),信噪比更高,几乎不受物位波动影响;能有效测量反射性比较小的物料,介电常数较小的油、粉料等也可以完美测量;02计量级精度:测量精度可达±1mm03盲区小:盲区小于5cm04波束角小---3° 能量更聚焦,适用于狭长的安装空间,不受虚假回波干扰;可成功避开搅拌、加热盘管等,实现准确测量;即使量程高达100m,信号也不会衰减太多。05抗干扰性强 更高的信噪比,使得雷达测量几乎不受物位波动影响;天线采用PTFE材质,能有效防腐、防挂料;穿透性更强,当测量罐/仓内有粉尘、蒸汽凝结、附着物等,雷达波可穿透,直达物位表面。06支持算法升级 支持远程调试与远程升级,基于特有的软件算法,根据现场测量工况,对雷达物位计进行调试或升级,以满足现场应用要求,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发布旗云中天高光谱气溶胶激光雷达HSR10K新品
    X 产品简介高光谱气溶胶激光雷达(HSR10K)由旗云中天、浙江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队针对气象和环保领域联合研发,探测技术可获得远优于市场上米散射激光雷达和微脉冲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与精度,是多波长技术与极窄带光谱鉴频技术在商业气溶胶激光雷达方面应用的先行者。激光雷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发射系统、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发射系统包括激光光源和锁频模块;接收系统包括主、辅望远镜与接收光路;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储存、反演、分析以及显示模块;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与远程监控模块。 图1 高光谱激光雷达可更准确识别气溶胶类型和定位气溶胶分布(左图)。X 产品主要功能可输出产品包括:原始信号、距离校正信号、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激光雷达比、边界层高度、退偏比、AOD、云高云厚、水平/垂直能见度、气溶胶分类、云分类等。? 探测大气气溶胶(颗粒物、飘尘)垂直分布及时空演变;? 探测云(云底、多层云)的垂直分布及时空演变;? 探测颗粒物粒子谱垂直分布及时空演变;? 探测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垂直结构与时空演变;? 探测气溶胶水平分布及时空演变,实现大气能见度测量;? 实现雾/霾的识别及探测其时空演变;? 实现气溶胶类型识别(城市、沙尘、烟尘、海盐等)及污染快速溯源;? 实现云(卷云、积云等)的形态特征及相态识别。X 产品应用n 应用领域:环保、气象、航空、应急等应用和科研领域。X 主要技术指标激光器波长355nm、532nm、1064nm脉冲能量10mJ@355nm;20mJ@532nm;30mJ@1064nm重复频率10~30Hz发散角锁频功能锁频电路控制激光频率,使其保持稳定*望远镜口径(双视场)主望远镜:280mm;副望远镜:50mm接收视场角0.25~3mrad (可自行调节)干涉滤光片0.5nm*探测通道偏振双通道@355nm偏振双通道&高光谱通道@532nm米散射通道@1064nm*采集方式模拟采集+光子计数*探测范围200m~10km时/空分辨率7.5m/15s数据产品原始信号、距离校正信号、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激光雷达比、边界层高度、退偏比、AOD、云高云厚、水平/垂直能见度、气溶胶分类、云分类等。*工作温度/湿度-10℃~40℃/ 0~90%RH(其他情况可定制)通讯方式CAN总线供电/功率220V/2.6kW(最大功率)重量及尺寸~300kg,1.3m×1.0m×1.9m 创新点: 高光谱气溶胶激光雷达(HSR10K)由旗云中天和浙江大学团队针对气象和环保领域联合研发,探测技术可获得远优于市场上米散射激光雷达和微脉冲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与精度,是多波长技术与极窄带光谱鉴频技术在商业气溶胶激光雷达方面应用的先行者。 旗云中天高光谱气溶胶激光雷达HSR10K
  • 2023年国家重点攻关的科学仪器清单
    为落实“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的有关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日前,该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指南部署围绕科学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科学数据等4个方向进行布局,涵盖53种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48种核心关键部件。  清单如下:  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  1 超高分辨静电离子阱傅里叶变换质谱仪  2 超高分辨质谱分析仪  3 高通量核酸质谱分析仪  4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5 纳升液相色谱仪  6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仪  7 低场核磁共振宽频测量仪  8 磁共振直接神经电成像仪  9 高通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  10 高通量细胞多参数成像分析仪  11 高通量核酸片段分析仪  12 循环肿瘤细胞富集和染色全自动检测分析仪  13 超高速离心机  14 蛋白质层析纯化系统  15 高灵敏度臭氧层消耗物质连续检测分析仪  16 高灵敏高分辨红外激光光谱仪  17 暗弱目标高分辨率紫外光谱仪  18 超分辨扫描显微检测仪  19 超高分辨激光汤姆孙散射光谱仪  20 超宽带瞬态光谱分析仪  21 空间微孔三维形貌非接触扫描测量仪  22 高速高光谱荧光显微成像分析仪  23 大视场双光子显微镜  24 超分辨光声成像分析仪  25 高时空分辨率光学和能谱显微CT双模态成像仪  26 大口径复杂面形高精度测量仪  27 高分辨率三维缺陷检测仪  28 高能激光微光斑动态特性测量仪  29 高能激光辐射光压功率计  30 光纤频域反射测量仪  31 超高分辨率光纤光谱分析仪  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3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与磁共振双模态成像分析仪  34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波谱分析仪  35 三维原子探针精密测量仪  36 环境空气中放射性惰性气体探测仪  37 高动态燃烧场温场与产物分子浓度场成像仪  38 超声波显微镜  39 磁致伸缩阵列超声导波检测仪  40 远距离瞬态振型测量分析仪  41 高应变率微纳米冲击力学测试仪  42 远距离激光多普勒振动测试仪  43 物质内部结构与元素耦合高精度中子分析仪  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  45 宽量程高真空测量仪  46 高性能雷达信号模拟器  47 宽带电磁信号全景接收与实时检测分析仪  48 高性能太赫兹芯片测试仪  49 超高速数据网络测试仪  50 多通道星网链信道仿真模拟器  51 智能网联终端多参数综合测试仪  52 半导体器件动态伏安特性参数综合测试仪  53 电磁多参数阵列测量仪  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  1 细聚焦氩离子源  2 超短脉冲中子发生器  3 大气压电喷雾与电弧等离子体离子源  4 紫外-可见-红外宽谱光源  5 中红外单频固体激光光源  6 电子-声子耦合超宽带激光器  7 真空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光源  8 200kV场发射电子枪  9 高稳定X射线源  10 微焦点金刚石复合靶X射线源  11 多路宽范围高稳定度高压电源  12 太赫兹宽频带辐射源  13 太赫兹高功率辐射源  14 可调谐太赫兹辐射源  15 光纤耦合间接电子探测器  16 一维线性阵列X射线探测器  17 伽玛射线飞行时间阵列探测器  18 低功耗低噪声超快半导体探测器  19 新型3He替代中子探测器  20 超高分辨全局曝光制冷高速相机  21 高精度电子背散射衍射探测器  22 脉冲电子捕获检测器  23 氦放电离子化检测器  24 耐高压水中溶解气体探测器  25 高灵敏双通道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  26 超低噪声光谱探测器  27 宽场扫描荧光显微焦面探测器  28 分光干涉型厚度测量模块  29 微型光学放大内窥探头  30 低功耗高温超导量子干涉磁场探测器  31 超高灵敏动态磁扭矩探测器  32 宽场同轴三维测量模块  33 高温高压声波换能器  34 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波换能阵列  35 超声波多普勒三维流速探测器  36 多种解离反应离子阱  37 低漏磁离子泵  38 低温显微物镜  39 液氦温区低振动大冷量脉管制冷机  40 光学数字微镜器件  41 高精度可调谐光学滤波器  42 极端环境下压电纳米探针台  43 电化学流体通道电极  44 高通量微流控精密移液器  45 长寿命高温等离子体质谱接口锥  46 生物全组织三维成像前处理装置  47 固体样品直接进样器  48 超光滑特种反射元件  “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加强我国基础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科研试剂、实验动物、科学数据等科研手段以及方法工具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围绕国家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需求,以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为突破口,重点支持高端科学仪器工程化研制与应用开发,研制可靠、耐用、好用、用户愿意用的高端科学仪器,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 重磅|无锡中科光电拉曼米雷达荣获“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
    “拉曼和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荣获“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近日,无锡中科光电的自产设备“拉曼和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通过中国气象局的审查,荣获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这标志着公司在气象领域的开拓迈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步。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是指专门用于气象探测、预报、服务以及通信传输、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等多轨道气象业务的气象设备、仪器、仪表及消耗器材的使用许可。放眼未来,团队将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目标,以气象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聚焦气象和环境的监测与服务,努力推出更多监测装备,为气象和环境事业做出更多贡献。拉曼和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产品简介该产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重,细颗粒物分布多,灰霾层较厚的典型特征,创新性地采用高能量脉冲激光作为探测光源,通过测量氮分子振动的拉曼散射信号,计算雷达比;同时能够实时获得大气水汽混合比与相对湿度廓线数据,可用于扣除湿度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提高其反演精度,还可以研究大气中颗粒物吸湿增长特性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主要优势 大功率激光器,适应复杂天气监测,拉曼通道探测4公里以上 三波长八通道探测,实现消光系数、多粒径颗粒物占比、水汽混合比探测 模拟+光子组合采集,避免近场信号饱和、远场信号弱,降低盲区、实现远距离探测 探测过程自动化,无需标定,支持长时间无人值守运行应用场景 提供气溶胶、水汽廓线,完善大气垂直观测系统,提升数据质量 支撑短临天气预报,特别是短期降雨、降雪、降雹等 支撑沙尘等极端天气传输过程分析,提前预警 多雷达联用评估天气过程、预测天气系统发展趋势 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评估作业效果 雷达质控标定,实现激光雷达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监控激光雷达运行状态,保障数据输出标准化典型应用1、拉曼-米雷达可实时获得水汽混合比数据,进行气象要素探测、云相态识别、污染物识别和污染过程分析。2、以拉曼和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为核心,组建区域雷达监测网络体系,对不同传输通道的污染过程进行监测,通过模式溯源、通量反演,分析本地贡献和区域传输情况。3、作为区域质控雷达,构建区域雷达网质控体系,通过标准雷达控制器,解决目前各型号、厂家雷达台站数据输出格式不统一、监测方法和结果不统一、数据传输监测不完整、运行状态无法实时监控等问题,使得各类型雷达都可以接入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质控及反演平台。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论SiPM vs SPAD在激光雷达应用场景上优劣势
    当下,车载激光雷达在跨越鸿沟的商业路径上越走越快,很多从业者对905/940 nm下TOF方案的探测器选择上出现了一些共性讨论,话题主要集中在“SiPM” 和 “SPAD”这两个常见的称呼上。作为两者均有产品布局的滨松中国,我们也收到很多关于这两个器件技术底层差异辨析的咨询,不仅激光雷达行业的从业者,连主机厂或Tier1的用户也纷纷提出了疑问。这些问题包含不限于以下几个方向: 问题提问的角度不同,但是聚焦的核心无非就是:SiPM和SPAD是什么,它们俩的使用区别以及基于两种产品研发出来的雷达模块的差异。进一步就是要做激光雷达,我要做什么样子的路线选择,要选择使用激光雷达,面对两种主流方案,我该怎么选择的问题。为了帮助行业朋友更好的理解这两个器件,我们决定出一篇较为详细的对比文字,期待可以为行业同仁更清楚的理解这两个产品类型,做出一点点贡献。本文的目标受众是,对SiPM和SPAD之间的差异还有疑惑,或者对它们双方的差异到底是哪里不甚明了的朋友。芯片行业专家和同行可以快速浏览或直接略过。毕竟,在当下的环境,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自身差异化竞争策略,进一步争取做出非同质(不内卷)技术和产品才是每一家企业发展的王道。那么,请跟我们一起去探求SiPM和SPAD的差异吧。要论证SiPM和SPAD这两种器件,我们需要从定义入手,认知事物最直接的路径往往都需要从定义入手。很多问题,当我们逐字不落地通读之后就发现自己的理解进了一步。 SiPM的定义和结构 SiPM:全称Silicon Photomultiplier,这个名字最早从哪里出来的呢?作为单光子探测器的鼻祖产品,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简称PMT)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这个产品是基于真空光电子技术,通过光电阴极的光电转换叠加后续倍增级放大,实现单光子事件检出的一个光电探测器产品。随着Si半导体技术和材料的演进,半导体器件也逐步具备了这个单光子级别的检出限,为了在大型医疗诊断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对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形成冲击和替换,就形成了硅基(Si)光电倍增管(PM)的名称。它的形态就是在盖革模式下运行的多个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像素的阵列集合。从左到右,逐级分解的样子如下,它是多个盖革模式APD的并联集合,由于每一个盖革APD都具备光子检出能力,同时多个并联就具备的同时检出多光子幅度的检出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动态范围,同时间检出多少个光子量的能力)。 图1 上述图例来源:滨松S15639-1325PS,COB封装1通道SiPM,左图=实物产品图片,中间=放大版结构图,每一个点都是盖革模式APD,右图=等效的结构;简单来说,S15639-1325PS作为单通道SiPM,它内部并联了2120个盖革模式的APD,并汇总到一路进行输出 SPAD的定义和结构 SPAD: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它是一个工作在盖革模式下的雪崩光电二激管APD(Avalanche Photo Diode);从名称上看,1个SPAD=1个APD进入盖革工作区域,单独1个SPAD仅仅输出的结果就是“无光子=0”或者“有光子=1”,如果1个SPAD进入2个或者多个光子,它也只能输出“有光子=1”的结果。但是自然界的光有强弱,强光环境下,为了获得多光子事件的信息,一般会把多个SPAD分成小组(binning),比如3*3(3横3纵)9个SPAD 作为一组进行使用,这样一个小组就具备了0-9的输出的组动态范围。 图2 上述图例来源 日本SONY公司开发的SPAD SOC产品的结构和DEMO点云展示图 图3 IMX459芯片简要规格书 比如我们拿市面上较为有代表性的SONY索尼发布的IMX459 TOF-SPAD传感器为例,纯SPAD是指代的红框部的物理层,它的直接感光区域构成,是一个由Vertical垂直方向168个SPADs,Horizontal水平方向上597个SPADs构成的阵列。597按照3*3一组使用,可以出199组数据,去掉部分边缘像素,再调转90°使用,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出现了清一色的192线激光雷达的原因。如果按照6*6一组使用,则可以出现99.5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96线激光雷达的原因。(我们这里就清楚了,作为我们常说的SPAD方案,同一个sensor可以通过分bin模式改变等效线束)。 图4 上图每个颜色所代表的3*3都是基于SPAD的工作组,黑色中心表示输出电极,输出电极和SPAD像素数量一一对应。假设把3*3的一个区域可输出的信号合成1个统一读出,那它本质上等同于由9个SPAD构成的单通道SiPM。SPAD和SiPM的结构关系可以参考下图。 图5 SPAD 和 SiPM的结构关系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SiPM和SPAD的最小的感光单元,都是单通道的盖革模式的雪崩二极管,从物理层面上完全是同样的东西。而SiPM是将成百数千个盖革雪崩二极管放在一起并起来,最后内置1个电极输出带有动态幅度分辨能力的模拟信号。而SPAD是将固定比例的N*N(一般都是3*3 =9个or 6*6=36个 )的盖革雪崩二极管的通过电子学后的3*3 or 6*6 路的输出合并在一路以数字信号进行解析。 SiPM和SPAD更多的区别在于使用“前融合模拟量”还是用“后融合数字量”去获得有效信号。故此,SiPM更好还是SPADs(为了体现分组使用这个特点,笔者增加了一个小s代表多个SPAD一定分组使用)更好,更多的是取决于用户希望得到什么阶段程度的信息量,或者希望在激光雷达系统中,对什么信息施加什么类型的影响。那么这句话,如何更好的理解呢? SiPM和SPAD对信号处理的过程 我们进一步看一下SiPM和SPADs对信号处理的过程。图6 SPAD和SiPM 感光层和电子学对应关系图 从左侧图可以看出,每个单独的电子学pad需要1对1的分布在每个SPAD的下方,同时电子学物理Size需要在SPAD Pixel尺寸以内,ASIC工艺节点也需要较为先进的工艺节点(成本较高)去支撑小尺寸的SPAD 阵列。从右图可以看出,SiPM直接连接到1个Pad上,单个SiPM的电子学ASIC功能可以不受单个SPAD像素尺寸的制约,工艺节点上相对成本更低。 从使用角度看,如何获得真实被测物体的反射光,并进一步解析呢? 图6中左侧的SPADs依靠出厂配置好的电子学部分的处理能力,由于单独1个SPAD被激发有可能是噪声干扰,需要在一个组内识别至少2个像素以上(可以更多)的SPAD被同时激发的时候才可以被认为的真的信号。① 3路SPAD比较器分别识别该路SPAD是否接到回波光。通过内置的时间校正电路将接收到回波信号时间与相邻信道进行比较。当同时多个SPAD产生信号的时候,被认为是有真实的信号,时间校正电路中同时被激发SPAD数量可配置。② 当多个SPAD在同一时间检测信号时,这些信号视为信号。从其他通道延迟的信号被认为是噪声;③ 信号的时间用高精度TDC来测量。 图7 进一步解读,就是SPADs方案下,谁定义了电子学算法,谁可以决定激光雷达输出的原始结果。SiPM方案则是谁能更好对模拟量进行基于多路比较器的配置读出,谁可以定义激光雷达的输出的原始结果。那么在如何选择的问题上,可以通过询问自己“要获得的是芯片直接处理完毕的距离信息(SPADs)”or“要获得的是用户自己对距离信息获取过程的定义权(SiPM)”这两个的问题进行区分。这就是在两种方案之间做选择的金标准。 图14 SiPM电子学信号获取逻辑
  • 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告诉你:你离污染有多远?
    近年来灰霾现象频发,颗粒物区域污染现象受到社会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作为一种成熟的主动遥感手段,颗粒物激光雷达为掌握区域大气污染分布和输送规律,解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污染来源、污染变化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颗粒物激光雷达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垂直探测激光雷达和扫描探测激光雷达。其中扫描探测激光雷达是对固定站点监测空白区域、天气突发区域监测的有力补充,对重点污染区域中污染物进行3D扫描和移动观测,可获取区域污染物的空间立体分布、变化规律和排放特征,摸清局地污染物对污染形成的贡献,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督与执法及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对污染气团进行走航追踪观测,为短时间空气质量预测提供了及时、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撑。 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大气环境监测激光雷达检测车  中科光电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高能扫描系列),采用波长532 nm线偏振激光对大气颗粒物进行遥感探测。雷达通过对532 nm垂直和水平偏振信号的探测,解析大气消光系数、退偏振比廓线、边界层高度、光学厚度等参数,进而可获取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污染层时空变化、颗粒物输送和沉降等信息。产品特点  采用振镜扫描,避免雷达主体光机及探测器电子学系统振动;  扫描振镜具备自动除尘、除湿、除雪功能,可适用于各种天气状况;  采用单脉冲能量毫焦级固体激光器,重度污染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  系统拥有GIS地理信息系统,可图形化显示扫描区域颗粒物分布情况,排查污染排放源;  系统具有停电自动关机,来电自动开机功能;  激光器使用寿命长,可达16000小时。产品软件  中科光电扫描激光雷达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具有固定垂直探测、固定斜程探测、车载垂直探测、车载斜程探测、垂直扫描探测、水平扫描探测六种工作模式。软件通过对激光雷达原始数据进行深数据处理,可得到包括消光系数、退偏振比、光学厚度、能见度、边界层、污染物判别、PM10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等基本环境监测数据。 流程图采控软件分析软件产品应用  垂直扫描监测  激光雷达发射脉冲处于天顶方向,望远镜垂直接收来自天顶方向的后向散射信号。能够反演距地面10km以内气溶胶颗粒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时空演变特征。可应用于雾霾判识、污染过程捕获分析、高空大气光化学过程探测、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分析、沙尘暴预警、局地污染预警等环境监测。 垂直扫描监测  区域点源排放监测  设置激光雷达工作的方位角和仰角,使置于某固定点位的激光雷达对烟囱、锅炉、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重要的点源实现定点定位扫描,监测污染源烟羽排放的轮廓及强度分布,实时把握污染超标动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报警体系,有效实现污染源排查、偷排漏排违法取证工作。 区域点源排放监测  区域线源扫描监测  设置激光雷达工作的方位角和仰角,使置于某固定点位的激光雷达进行定点定位扫描,结合GIS地理信息,图形化展示交通主干道上空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效监测区域内若干条交道主干道的排放强度。区域无组织排放扫描监测  设置激光雷达工作的方位角和仰角,使置于某固定点位的激光雷达对建筑工地、餐饮服务区、汽车修理厂、畜禽养殖场等区域,进行实时在线扫描监测,描绘污染物的水平分布规律,确定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区域无组织排放扫描监测  区域污染物分布扫描监测  区域污染物分布扫描监测可手动设置水平扫描(针对区域内)、垂直断面扫描(针对区域边界)等不同扫描方式,实现对工业园区、居民生活区、厂区等敏感地带进行定量评估。结合GIS地理信息,图形化显示区域内污染物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 区域污染物分布扫描监测  走航扫描监测  走航扫描监测,是通过在移动平台上搭载激光雷达系统,采用“驻车扫描”或“边走边测”的工作方式,对区域上空污染团的输入、过境、沉降过程进行实时、在线、连续扫描监测,分析污染物的类型、强度以及演变过程。走航扫描监测结合GIS地理信息,可绘制污染团的运动轨迹,追踪污染团动向,结合大气混合层及气象条件,提供典型污染过程的预警建议。走航扫描监测走航扫描监测  高能扫描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系统轻便、易于移动,可实现多种扫描方式,方位角与仰角的扫描角度和探测时间都可自行设置,可实现大范围不同方位的连续自动观测,能够探测到同一仰角不同方位角处及同一方位角不同仰角处的颗粒物的变化,对实时环境监测具有较好的帮助。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3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发布
    3月28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3个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包括“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据征求意见稿,2023年度指南部署围绕科学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科学数据等4个方向进行布局,拟支持124个项目,同时,拟支持11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因指南征求意见严禁转载发布,本文仅整理拟支持的124个项目,供行业人士参考。详情请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在“公开公示-指南意见征集”菜单栏中查看。“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拟支持项目一、科学仪器1.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1.1 超高分辨静电离子阱傅里叶变换质谱仪1.2 超高分辨质谱分析仪(深圳部市联动项目)1.3 高通量核酸质谱分析仪1.4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5 纳升液相色谱仪(安徽省部省联动项目)1.6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仪1.7 低场核磁共振宽频测量仪1.8 磁共振直接神经电成像仪(深圳部市联动项目)1.9 高通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1.10 高通量细胞多参数成像分析仪1.11 高通量核酸片段分析仪1.12 循环肿瘤细胞富集和染色全自动检测分析仪(青岛部市联动项目)1.13 超高速离心机1.14 蛋白质层析纯化系统1.15 高灵敏度臭氧层消耗物质连续检测分析仪1.16 高灵敏高分辨红外激光光谱仪(安徽省部省联动项目)1.17 暗弱目标高分辨率紫外光谱仪1.18 超分辨扫描显微检测仪1.19 超高分辨激光汤姆孙散射光谱仪1.20 超宽带瞬态光谱分析仪1.21 空间微孔三维形貌非接触扫描测量仪1.22 高速高光谱荧光显微成像分析仪(青岛部市联动项目)1.23大视场双光子显微镜(深圳部市联动项目)1.24 超分辨光声成像分析仪(深圳部市联动项目)1.25 高时空分辨率光学和能谱显微CT 双模态成像仪1.26 大口径复杂面形高精度测量仪1.27 高分辨率三维缺陷检测仪(安徽省部省联动项目)1.28 高能激光微光斑动态特性测量仪1.29 高能激光辐射光压功率计1.30光纤频域反射测量仪1.31超高分辨率光纤光谱分析仪1.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1.3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与磁共振双模态成像分析仪(深圳部市联动项目)1.34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波谱分析仪1.35 三维原子探针精密测量仪1.36 环境空气中放射性惰性气体探测仪1.37 高动态燃烧场温场与产物分子浓度场成像仪1.38 超声波显微镜1.39 磁致伸缩阵列超声导波检测仪1.40 远距离瞬态振型测量分析仪1.41 高应变率微纳米冲击力学测试仪1.42 远距离激光多普勒振动测试仪(深圳部市联动项目)1.43 物质内部结构与元素耦合高精度中子分析仪(青岛部市联动项目)1.4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青岛部市联动项目)1.45 宽量程高真空测量仪1.46 高性能雷达信号模拟器1.47 宽带电磁信号全景接收与实时检测分析仪1.48 高性能太赫兹芯片测试仪1.49 超高速数据网络测试仪1.50 多通道星网链信道仿真模拟器1.51 智能网联终端多参数综合测试仪1.52 半导体器件动态伏安特性参数综合测试仪1.53 电磁多参数阵列测量仪1.54 自主创新科学仪器1.55 青年科学家自主创新项目2. 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2.1 细聚焦氩离子源2.2 超短脉冲中子发生器2.3 大气压电喷雾与电弧等离子体离子源2.4紫外-可见-红外宽谱光源2.5 中红外单频固体激光光源2.6 电子-声子耦合超宽带激光器(青岛部市联动项目)2.7 真空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光源(青岛部市联动项目)2.8 200kV 场发射电子枪2.9 高稳定X 射线源2.10 微焦点金刚石复合靶X 射线源2.11多路宽范围高稳定度高压电源2.12 太赫兹宽频带辐射源2.13 太赫兹高功率辐射源2.14可调谐太赫兹辐射源(安徽省部省联动项目)2.15 光纤耦合间接电子探测器2.16 一维线性阵列X 射线探测器2.17 伽玛射线飞行时间阵列探测器2.18低功耗低噪声超快半导体探测器2.19 新型3He 替代中子探测器2.20 超高分辨全局曝光制冷高速相机2.21 高精度电子背散射衍射探测器2.22 脉冲电子捕获检测器2.23 氦放电离子化检测器2.24 耐高压水中溶解气体探测器2.25 高灵敏双通道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2.26 超低噪声光谱探测器2.27 宽场扫描荧光显微焦面探测器2.28 分光干涉型厚度测量模块2.29 微型光学放大内窥探头2.30 低功耗高温超导量子干涉磁场探测器(青岛部市联动项目)2.31 超高灵敏动态磁扭矩探测器2.32 宽场同轴三维测量模块2.33 高温高压声波换能器2.34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波换能阵列(安徽省部省联动项目)2.35 超声波多普勒三维流速探测器2.36 多种解离反应离子阱2.37 低漏磁离子泵2.38 低温显微物镜2.39 液氦温区低振动大冷量脉管制冷机2.40 光学数字微镜器件2.41 高精度可调谐光学滤波器2.42极端环境下压电纳米探针台2.43 电化学流体通道电极2.44 高通量微流控精密移液器2.45 长寿命高温等离子体质谱接口锥2.46 生物全组织三维成像前处理装置2.47 固体样品直接进样器2.48 超光滑特种反射元件二、科研试剂3. 高端化学试剂研制3.1 高端元素有机试剂3.2 前沿高技术高分子材料研发用关键单体试剂3.3 用于高端微电子产业的超高纯配方型有机试剂4.应用于重大疾病诊断的生物医学试剂创制与应用4.1 多元素磁共振造影剂与成像技术应用4.2 单细胞测序相关试剂的研究开发4.3 高效药物靶向递送与基因转染试剂4.4拉曼光谱、光/声驱动的疾病诊断与治疗试剂研发4.5 X 射线/荧光医学CT 造影剂标准化研究5.标准物质5.1 环境监测重点领域急需标准物质及关键技术研究5.2 重大新发突发人兽共患病诊断与防控评价标准物质研究三、实验动物6 实验动物资源创制与评价6.1 特色模式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研究6.2 心肾移植猪源供体标准化体系研究(海南部省联动项目)6.3 药物评价用动物模型创制与应用研究7 实验动物应用保障体系建设7.1 实验动物福利指标量化与评估技术研究四、科学数据8. 科学数据分析挖掘技术与集成平台8.1 知识驱动的科学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和系统8.2 数据驱动的林草科学数据智能分析关键技术与应用8.3材料腐蚀数据分析挖掘技术与数字孪生系统8.4 面向科技文献的智能处理软件系统研发和应用9.科学数据自主应用软件(青年科学家项目)9.1 科学数据分析挖掘的关键核心软件9.2 创新性科学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和软件9.3 科技文献文本内容的对象化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关键技术与软件系统
  • 碳中和催生黑科技:TDLAS+激光雷达强强联手!甲烷泄漏无所遁形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所衍生出的QLM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基于量子光谱技术的气体成像仪器。该设备称为QLM-1,让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的重要温室气体——甲烷泄漏——无所遁形。 “这款相机使用最进的量子光谱技术来‘看到不可见的气体分子’”英国研究与创新部(UKRI)商业化量子技术挑战总监Roger McKinlay说。 一种新型的量子光谱气体成像技术让破坏环境的甲烷泄漏无所遁形(图片来源:UKRI) 该传感器使用一种称为可调谐二极管激光雷达(Tunable Diode Lidar, TDLidar)的新技术,该技术将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DLA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fferential Absorption Lidar, DIAL)、和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ime 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 TCSPC)的优势结合,实现了基于低功率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的远程气体光谱分析和测距。该团队的1个TDLidar甲烷传感器在随机调制连续波(RM-CW)激光雷达系统中,使用波长在甲烷分子吸收线附近1.6509 μm的近红外激光器和珀尔帖冷却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 SPAD)探测器。 相较于现有基于激光的甲烷测量系统通常使用复杂且昂贵的反射镜阵列,将光反射到传统检测器中。QLM产品使用的SPAD探测器足够灵敏,可以仅探测几个光子,而且无需镜子提供反射回波。 这项工作由英国的工业战略挑战基金旗下的商业化量子技术挑战项目资助,是两年期的研究项目——碳排放单光子激光雷达成像(Single Photon Lidar Imaming of Carbon Emissions, SPLICE)——的成果。SPLICE是英国国家量子技术计划的一部分,据QLM官网宣称,这个技术将使其气体可视化解决方案完全商业化。 QLM在其网站上表示:“SPLICE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成功开发行业实用化的单光子激光雷达气体成像仪器,并可用于全球范围内的连续气体泄漏检测和温室气体监测。”该项目的三个关键目标是实现远距离条件下的高精度测量、产品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以及可扩展和低成本的技术。该项目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现场试验、工艺优化和商业路演等。到项目结束时,QLM气体成像相机和配件将完全投用于石油、天然气、以及环境科学行业,从而在设施规模上颠覆性地改变监测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释放到大气中,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84倍。此外,科学家估计,如果从油气井中提取天然气的过程中有3.2% 的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泄漏到大气中,其造成的温室效应,将使天然气的环保性比煤炭还要低。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过去的监测方法通常囿于太长的反应时间,并且难以准确测量甲烷的泄漏。崭新的甲烷气体成像系统可以远距离连续检测、量化和模拟泄漏的发展,还可以监控排放率并创建气体泄漏位置的精确地图,并在气体泄漏时立即通知工厂操作员。这些优势都是对与当前检测方法的重大改进。 QLM首席执行官Murray Reed表示:“石油和天然气巨头已承诺大幅减少其甲烷排放量,然而没有人能够正确、连续和大规模地测量甲烷,无法测量的东西是没办法管理的。”“问题的规模是巨大的,仅在北美就有超过50万口活跃的气井,以及全球成千上万的海上钻井平台和储气设施。在英国,我们有24个主要的管道压缩机站,为长距离天然气管道供能,以及数百个地上储存装置。所有的设备都可能在某个时候发生泄漏。” 与此同时,谢菲尔德大学、阿斯顿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正在努力扩大新传感器可以检测的气体范围,以包括许多其他温室气体。这开启了在农业和其他产业使用该技术的可能性。 作为SPLICE项目的补充,QLM与Inzpire Limited合作开展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甲烷测量试验,评估其激光雷达气体成像系统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检测和量化甲烷排放的能力。基于对人眼安全的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对环境进行的激光扫描将可以构建物体和气体分子的3D图片,准确显示泄漏的位置和大小。 QLM的TDLidar甲烷传感器示意图:激光扫描可以构建物体和气体分子的3D图片,准确显示泄漏的位置和大小
  • 发布3D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3D10K)新品
    X 产品简介3D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3D10K)由旗云中天和浙江大学团队针对大气环保领域联合研发,系统结构紧凑,采用一体化无人值守设计,可实现大气颗粒物定点、扫描、走航、组网等观测,是高精度偏振技术与扫描技术在商业颗粒物激光雷达方面应用的先行者。激光雷达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发射系统、接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发射系统包括激光光源和起偏模块;接收系统包括望远镜与接收光路;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储存、反演、分析以及显示模块;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与远程监控模块。 图1 3D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可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实现高精度立体式探测与快速溯源(左图)。X 产品主要功能可输出产品包括:原始信号、距离校正信号、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边界层高度、退偏比、AOD、云高云厚、水平/垂直能见度、污染气溶胶分类、云分类、PM浓度等。? 探测大气气溶胶(颗粒物、飘尘)垂直分布及时空演变;? 探测污染边界层的高度、垂直结构与时空演变;? 探测气溶胶水平分布及时空演变,实现大气能见度测量;? 实现颗粒物类型识别(城市、沙尘、烟尘、扬尘等)及污染快速溯源;? 实现雾/霾的识别及探测其时空演变;? 实现城市颗粒物通量的监测;? 评估污染长距离传输潜力。X 产品应用n 应用领域:环保、航空、应急等应用和科研领域。X 主要技术指标激光器波长532nm脉冲能量5mJ重复频率10Hz发散角200mm接收视场角0.5~3mrad (可自行调节)干涉滤光片1nm探测通道偏振双通道采集方式模拟采集*探测范围80m~10km时/空分辨率7.5m/15s*观测方式定点、扫描、走航*工作方式无人值守数据产品原始信号、距离校正信号、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边界层高度、退偏比、AOD、云高云厚、水平/垂直能见度、气溶胶分类、云分类、PM浓度等。*工作温度/湿度-5℃~40℃/ 0~90%RH(其他情况可定制)通讯方式RS232、RS485总线供电/功率220V/0.6kW(最大功率)重量及尺寸100kg,0.4m×0.7m×1.3m 创新点: 3D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3D10K)由旗云中天和浙江大学团队针对大气环保领域联合研发,系统结构紧凑,采用一体化无人值守设计,可实现大气颗粒物定点、扫描、走航、组网等观测,是高精度偏振技术与扫描技术在商业颗粒物激光雷达方面应用的先行者。 3D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3D10K)
  • 北京是卓科技发布激光雷达监测无人机新品
    无人机自动分析识别检测系统方案一、方案背景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缩写 UAV )也称为无人航空器或遥控驾驶航空器,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或由预编程序操纵的非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它体积小,重量轻,可随时运输和携带。它对起降的要求低,随时飞降。无人机一般在云下低空平稳飞行,弥补了卫星光学遥感和普通航空摄影经常受云层遮挡获取不到影像的缺陷。除了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外,用无人机替代有人飞机执行高风险任务,也是当今国际航天领域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在近几年国际局部战争中无人机被大量地使用。对无人机的监管存在盲区,无人机的大量使用更是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本来是为合法用途使用的无人机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犯罪目的。公众已经日渐强烈的意识到了无人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无人机能窥探隐私/技术;无人机能影响民航 – 接近撞机;无人机可能会出现在敏感地区、关键位置和政府设施区域;无人机甚至能自动射击… … 最近两年,全国已发生多起无人机空中逼停飞机事件,成为民航飞行的“隐形杀shou”。2013年底,北京一家公司在没航拍资质、未申请空域的情况下航空测绘,造成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2017年浙江萧山机场、绵阳机场,此次成都机场都是由于不明无人机,导致了数百架飞机延误,数万人滞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是数以亿计的。二、无人机监测与反制现状2.1无人机控制链路介绍无人机如何控制呢?无人机使用无线链路进行远程控制和视频数据回传,超过90% 的无人机使用ISM频段 (2.4GHz) 操作,包括跳频, Wi-Fi等, 其中控制链路采用:常用的频率为 ISM 频段: 2.4 GHz, 5.8 GHz很少使用: 433 MHz, 比2.4GHz传播距离更远少量使用过时的遥控频段: 27 MHz, 35 MHz, 72 MHz (使用 PCM 或模拟编码),这类无人机逐步消失了。无人机根据价格水平有不同的控制方式,比如一些低成本的无人机采用蓝牙技术(ISM2.4GHz);大部分无人机采用Wi-Fi或跳频(ISM2.4GHz);也有部分高端无人机采用基于预设路径的卫星导航。 2.2无人机主要监控方式各国对无人机的监控主要的手段分为两种方式:行政监管、技术防范。2.2.1行政监管:日本为了加强无人机管理,实施了新的《航空法》,规定人口集中的地区一律禁止飞无人机,防止无人机引发事故或被用于犯罪,违者将处以50万日元的罚款;英国对无人机使用也作出规定,航空法第166条第三款规定,小型无人机操作员必须保持时时刻刻能看见无人机,对无人机能够完全掌控,在飞行时应与其它飞行器、人群、车辆以及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发生碰撞事故。2.2.2技术防范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国外无人机反制技术大致有信号干扰、雷达探测、激光炮击落、综合型技术等几大类。(1)信号干扰:无人机工作时需要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但无人机自身无法获得足够精确坐标数据,因此,无人机上通过安装GPS信号接收机,采用GPS卫星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飞行控制。信号干扰技术是通过影响无人机的GPS信号接收机,使其只能依靠基于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而无法获得足够精确的自身坐标数据。美国DroneDefender电波枪打击技术美国俄亥俄州非盈利开发机构“巴特尔”(Batfeoe)最近推出了一种DroneDefender反无人机设备。DroneDefender设备前端上部安装了一根白色的杆状天线。这种设备采用非破坏性技术,是首款能移动、精准、快速阻止可疑无人机靠近的专用设备。用户只需将其指向空中的无人机,扣下扳机,就可以将目标“击落”。该设备只对实时遥控型无人机或依靠GPS导航的无人机有效(如常见的四轴飞行器和六轴飞行器),打击范围约400米;欧洲空客集团反无人机系统,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研发了一种反无人机系统,采用干扰技术对目标信号的频率进行干扰,而不会影响到周围其他频率的信号。该系统可远距离侦察在争议地区飞行的非法无人机并实施打击,同时又能尽可能地减少对其他物体的影响。该系统具备信号分析技术和干扰功能,并配有雷达、红外相机和定向仪,可以侦察到5至10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还可对无人机的威胁性做出判断。基于庞大的信息库信息,该系统还可以对无人机的信号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问题,系统就会通过干扰台切断无人机与其操作人员之间的联系,然后定向仪会追踪到无人机操作人员的具体位置,便于实施抓捕行动。(2)雷达探测:瑞典“长颈鹿”雷达系统,据美国H JS Jane’s国防、安全情报网站2015年9月1 6日报道,瑞典萨博公司在苏格兰的西弗瑞格(WestFreuqh)靶场演示验证了其“长颈鹿”捷变多波束(AMB)雷达系统对低空、低速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此次试验名为“布里斯托15”,显示了该雷达对低空、低速小型目标强大的探测能力(ELSS),该雷达在执行全部空中监视任务的同时,能够执行反无人飞机系统(UAS)作战任务。在“布里斯托15”试验中,雷达散射截面精确到0.001平方米,增强了对低空、低速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可自动识别低空、低速小型目标并对其进行跟踪,业余爱好者操作低速、小型四轴无人飞机系统。“长颈鹿”捷变多波束雷达系统属于地面和海洋的二维或三维G/H波段被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家族系列,可在提供海岸监视能力的同时,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地面目标、干扰机和弹道目标进行分类与跟踪;意大利“猎鹰盾”系统2015年9月15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英国军警装备展DSEI上,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SeIex ES公司展示了其研发的“猎鹰盾”无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定位、辨识和控制对公共安全或是私人构成威胁的远程微型或者小型无人机,即所谓的“流氓无人机”。该公司称,这种设备的市场价值可能达数亿英镑;“猎鹰盾”系统利用摄像机、雷达和先进的电子设备监控无人机接收和传输的信号,从而对其进行追踪并确定其类型。一旦锁定目标,“猎鹰盾”就会利用其专有技术控制无人机,甚至将其坠毁。与其他企业利用电子战击毁无人机的系统相比,“猎鹰盾”优势在于,在精准击落“流氓”无人机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对周边建筑物等环境造成伤害。此外,发送无线电信号控制无人机时,还不会妨碍紧急救援服务甚至移动通讯等其他重要信号的传输;墨西哥JAMMER公司防卫系统墨西哥JAMMER公司开发了Tamce Bloqueador Direccional Anti-Drone防卫系统,用于家庭防空。系统的干扰功率为20瓦,可压制几百毫瓦的无人机。启动开关后,干扰器可以干扰2.4G和5.8G信号,这对于大部分消费级无人机来说,遥控信号和图传信号都会丢失,丢失了信号后无人机只能返航或者原地降落;美国Drone Shield公司监测系统美国无人机探测系统制造商Drone Shield研发出了利用雷达或麦克风来监测无人机的技术。它内置了Raspberry Pi、信号处理器、麦克风、分析软件、无人机声音特性的数据库,通过监听周围环境的声音,通过声音对比确定是否有无人机。当有无人机在附近时,通过邮件或者短信发出警报。从原理上来看,预警技术并不难,因此监控的准确性和低误报率就非常关键,在这方面,Drone Shield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据悉,美国当局已经利用这种系统来为监狱、体育赛事和政府大楼提供安保。(3)综合型技术:英国反无人机防御系统AUDS,2015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国土安全新闻网、俄罗斯卫星网等网站分别对英国完全集成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AUDS)”进行报道。该系统俗称电磁干扰射线枪,由英国的三家防务技术公司(Blighter Surveillance Systems,Chess Dynamics和Enterprise Control Systems公司)联合研发,可以探测、跟踪并摧毁小型和大型无人机。该系统可以全天24小时开机,全自动运行。首先使用雷达和光学仪器(即雷达探测系统)搜索无人机,当雷达或光学系统探测到目标后,动态定位和视频追踪系统进行跟踪,随后定向射频干扰系统开始工作,发射定向的大功率干扰射频,干扰无人机自控系统,切断无人机与后方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联接或无线电通讯,致使无人机无法自主飞行,导致坠毁、迫降或者返航。AUDS系统的售价约为100万美元,可以安装在车载平台上,部署到军事前线、偏远边境或城市地区执行反无人机任务。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和一套总控设备组成。三个子系统分别是雷达探测系统、动态定位和视频追踪系统、定向射频干扰装置。雷达探测系统由Blighter公司研制,据称可探测反射面积0.01平方米大小的目标,最远探测距离可达8公里,并通过选配不同的天线来实现俯仰角度和水平旋转角度的变化;动态定位和视频追踪系统由CHESS dynamic公司开发,由一个可以旋转的机械平台加上高分辨的摄像机和热成像相机组成,以实现视频追踪,可以选装光学干扰装置发出高密度光束;定向射频干扰装置由Enterprise Control Systems公司研发,它使用高增益四频段天线来对准目标发出电波,可以使在C2频道下工作的无线遥控装置失灵,无法接收到指令的无人机只能盘旋不动,直到电力耗尽坠毁。报道称,该系统于2015年5月首次公开亮相,并在欧洲(如英国、法国)和北美(如美国)野外与城市等不同地形环境中进行了测试;泰利斯公司组合装备泰利斯公司正在推出一种由雷达、声像探测器、定向仪、射频和视频定位器和激光扫描装置组成的组合设备。对非法无人机的压制任务由动能杀伤武器完成,也可以通过激光干扰、选择性干扰、GPS电子欺骗、电磁脉冲来完成,还可以用另外一架装备干扰设备的无人机进行拦截。泰利斯公司已经针对4旋翼无人机和其他小型无人机进行过反无人机的技术试验。(4)其他技术:无线电控制采用接收器追踪并确定无人机,使用足够强大的电子信号照射无人机,夺取其无线电控制权。操作过程中,一旦无人机不能接收信号,就会坠毁,通过借助阻截无人机使用的传输代码,进而控制无人机,令其返航。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 与信息技术公司CACI推出了SkyTracker系统,该系统可在敏感地带如机场周围构建电子边界线。CACI表示,该系统可利用无人机无线电线路来识别和定位在禁飞或受保护空域内飞行的无人机,还可定位无人机的操纵人员。CACI网站提到:“CACI系统可精确定位黑飞无人机,并可将同一空域内其它无人机与此区别出来。”CACI称,SkyTracker还可有效地阻止指定无人机;微波干扰,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这种武器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去攻击和毁伤目标。与激光武器相比,微波武器作用距离远,受气候影响小,火力控制方便。军事专家们预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微波武器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俄罗斯联合仪表制造集团已制成超高频率微波炮,可用于帮助地对空导弹“山毛榉”攻击无人机及高精度武器电子设备。微波炮射程超过10公里,将其安装在特殊平台上可实现360度全方位防御。该款武器除了可搭配“山毛榉”地对空导弹用于防空外,还可检测俄军电子系统抗微波辐射能力;声波干扰,声波干扰技术就是利用声波使陀螺仪发生共振,输出错误信息,从而导致无人机坠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声音足够强(例如达到140分贝),声波可以击落40米外的无人机。韩国2015年8月公开了一种利用声波干扰陀螺仪击落无人机的技术。研究人员给无人机接上非常小的商用扬声器,扬声器距离陀螺仪4英寸(约10厘米)左右,然后通过笔记本电脑无线控制扬声器发声。当发出与陀螺仪匹配的噪声时,一架本来正常飞行的无人机会忽然从空中坠落。当然,在真实的攻击场景中是不可能把扬声器接到无人机上的,这种方法还不是真正有效的反无人机措施。目前存在的难点在于瞄准和跟踪,未来可能与跟踪雷达配合使用。三、系统实现 目前国内低慢小目标探测需求突现,其中蕴藏的巨大市场需求。本系统依托激光雷达技术,多无人机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该系统可以全天24小时开机,全自动运行。首先使用激光雷达和光学仪器(即雷达探测系统)搜索无人机,当雷达或光学系统探测到目标后,动态定位和视频追踪系统进行跟踪。 整套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激光雷达探测系统、旋转云台、动态定位和视频追踪系统、定向射频干扰系统。光电设备,先由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20公里,最小分辨率可达0.01m2大小的目标,发现目标后,动态视频追踪系统根据目标距离自动调节光学摄像机和热成像相机焦距,依靠旋转云台进行动态定位及视频追踪,提高系统检测的准确性及无人机的移动趋势;定向射频干扰系统根据无人机运行轨迹及距离,定向发射射频干扰或捕捉网等手段,对无人机进行干扰及捕捉。系统可以安装在车载平台上,部署到军事前线、偏远边境或城市地区执行反无人机任务。四、优势比较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雷达都是所谓的脉冲雷达。例如,这适用于几乎所有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的雷达。脉冲雷达以固定的间隔发射短而强大的脉冲,并且该脉冲的一些被物体反射。通过测量发送和接收反射信号之间的时间,可以计算到物体的距离。脉冲雷达系统擅长检测大面积天空内的物体,并确定与物体的距离。另一方面,它们不太适合确定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多普勒雷达系统传输恒定信号。利用多普勒效应,当发射它的物体远离观察者时,信号的波长增加,而当物体向观察者移动时,信号的波长减小。正是这种效应导致救护车警报器在驶过后发出不同的声音。物体移动得越快,效果越强。因此,多普勒雷达可以基于从物体反弹回来的信号波长的变化以非常高的精度确定物体的速度。还可以以非常高的精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多普勒雷达系统提供了有关被检测物体的更多信息。另一方面,教科书会说多普勒雷达在覆盖大片天空和确定物体距离方面不如脉冲雷达。无人机的飞行速度非常慢。这使得它们难以使用脉冲雷达进行检测,也不适用于多普勒雷达系统。因为即使整个无人机移动缓慢,转子也会快速移动,并在多普勒雷达中产生独特的信号。“除了它们的小尺寸以及它们可以飞得极低的事实之外,无人机还带来了其他一些挑战。无人机尤其具有极强的机动性。熟练的操作员可以利用它来将无人机隐藏在不相关的物体之间,如树木,建筑物,鸟类等。这需要雷达集成的光学系统。通过组合雷达和光学传感器,跟踪无人机同时避免误报,例如当一只鸟飞过时更加可行。光学传感器还有助于识别无人机。激光雷达,采用不可见光对空域进行360°全方位不间断探测,整个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测量精度更高:激光雷达在测距领域拥有突出优势,测量更加准确。2、全机型覆盖式监测:激光雷达通过发出的光路对空域进行不间断扫描,当无人机出现在空域后,根据反射光的区别进行监测。完全覆盖全部无人机机型,从根本上解决了依靠不同频段监测对应频段无人机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全机型覆盖式监测。3、高可靠性:动态视频追踪系统根据目标距离不同自动调节光学摄像机和热成像相机焦距,依靠旋转云台进行动态定位及视频追踪,大大提高系统检测的准确性,降低系统误报记录,可靠性高。五、系统结构图 创新点:通过组合雷达和光学传感器,跟踪无人机同时避免误报,例如当一只鸟飞过时进行区分。光学传感器还有助于识别无人机。 激光雷达,采用不可见光对空域进行360° 全方位不间断探测,整个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测量精度更高:激光雷达在测距领域拥有突出优势,测量更加准确。 2、全机型覆盖式监测:激光雷达通过发出的光路对空域进行不间断扫描,当无人机出现在空域后,根据反射光的区别进行监测。完全覆盖全部无人机机型,从根本上解决了依靠不同频段监测对应频段无人机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全机型覆盖式监测。 3、高可靠性:动态视频追踪系统根据目标距离不同自动调节光学摄像机和热成像相机焦距,依靠旋转云台进行动态定位及视频追踪,大大提高系统检测的准确性,降低系统误报记录,可靠性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