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原位加热台

仪器信息网原位加热台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原位加热台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原位加热台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原位加热台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原位加热台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原位加热台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原位加热台相关的解决方案。

原位加热台相关的论坛

  • 提供XRD原位加热台加热元件

    大家好,使用高温原位XRD的同仁知道,热台的加热元件是耗材;而国外的原装加热元件需要1万多,使用寿命有限;鉴于此,我们自己设计加工了加热元件,其功能满足测试需求,可替代原装加热元件,而且价格实惠;感兴趣的同仁,可以私信联系。~~

  • 原位加热台的EBSD

    去年在有幸做过,当时用的是Gatan 原位加热台Murano 525。可惜仪器只是展示的,已经运走了。不知道国内哪儿有条件可以做?

  • 原位加热TEM

    近期想做原位加热TEM的实验;不知坛子里,哪位高手做过;看文章,大多是展示实验结果。我想知道更多的实验细节。

  • TEM原位加热微栅选择

    大家好,我想做个TEM的原位加热实验,材料是500nm-1um的纳米片片,想看看其热稳定性和加热下晶格的变化。用的仪器是样品杆加热,然后通过铜网热传导过去,在仪器上实际上显示的温度是样品杆头的温度。目前的一个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微栅可以导热好一点?之前用铜网微栅,被导师质疑说虽然铜可以很好导热,但微栅碳的导热不行,所以实际加到样品上的温度会很低。因此想请教,用什么微栅可以导热好一点,另外样品较小,要可以撑得住样品。二是类似的实验,是否有办法做个标样标定,比如用一个标样在我的微栅上,由其特定温度下的变化,标定用这种微栅的热传导大概差了多少。谢谢大家!

  • 【原创大赛】记一Gatan 652双倾原位加热杆维修

    【原创大赛】记一Gatan 652双倾原位加热杆维修

    [align=center][b][font='Times New Roman',serif]Gatan 652[/font][font=宋体]双倾原位加热杆倾转机构损坏维修[/font][/b][/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虽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被研发出来,但近些年却有越发热门的趋势,近年材料科学领域不少优秀的成果都来自原位透射观察。相比现在比较热门的原位气氛、液相等技术,原位加热则是一个比较老的技术,最早的[/font][font='times new',serif]TEM[/font][font=宋体]原位主要就是原位加热观察。尽管[/font][font='times new',serif]TEM[/font][font=宋体]原位加热并不是新技术,但也有不少新的成果出自原位加热,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font][/align][font=宋体][font='times new',serif][/font][/font][align=left][font='times new',serif] Gatan652[/font][font=宋体]原位加热样品杆(如图[/font][font='times new',serif]1[/font][font=宋体])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炉式加热方案,虽然不如现在的芯片加热精确度高,但优点是可以直接对常规φ[/font][font='times new',serif]3[/font][font=宋体]透射样品进行加热观察,不需要高成本的[/font][font='times new',serif]FIB[/font][font=宋体]制样,实验和操作成本都比较低。实验室的这个样品杆在角落里放了五年,拿出来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是倾转部件损坏,这种状态下加热炉没有得到良好固定,使得加热的样品高温下更容易漂移,也无法作为单倾使用。既然五年无人问津,预计没人愿意出这个高昂的原厂维修费用,遂自行捉摸进行了“粗糙的”维修尝试。[/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img=Gatan 652双倾原位加热样品杆,690,51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081358350679_4529_3002960_3.jpg!w690x518.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1 [font='times new',serif]Gatan652[/font][font=宋体]双倾加热样品杆[/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 如图[/font][font='times new',serif]2[/font][font=宋体]所示,样品杆β角的倾转是通过电机驱动中心轴的齿轮转动,撬动加热炉倾转的。经过检测加热线路及测温电偶部分均正常,因此只要修复倾转功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由于需要高稳定性,使用说明书上说了连接加热炉的部件为低膨胀材料,加上目测推断带动加热炉倾转的这个部件最可能是氧化锆陶瓷。通过与同期的的[/font][font='times new',serif]Gatan 636[/font][font=宋体]低温样品杆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是倾转带动杆(不知道该叫啥,暂且这么叫吧)前端断裂,球状部分已经不见了(见图[/font][font='times new',serif]3[/font][font=宋体])。试过直接将剩余部分怼在加热炉上,但是无法正常倾转,因为没有那个球状前端,与炉体的接触就是个大问题,而且这样极不稳定,不利于原位现象的捕捉。我们也可以参考低温杆画出这个带动杆来,如果能找到人给我加工出来就是最好不过了。[/font][/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img=倾转原理,690,30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081401559935_217_3002960_3.jpg!w690x307.jpg[/img][/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图2 [font='times new',serif]Gatan652[/font][font=宋体]样品杆倾转原理[/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img=,690,50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081403065651_9515_3002960_3.jpg!w690x501.jpg[/img][/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图3 [font=宋体]倾转带动杆损坏及参考图[/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 然而,在万能的某宝各种询问之后,得到的答复都是加工不了,都说这玩意儿太小了,搞不了。难道就此罢手,当然是不可能的,还没能感受到折腾成功之后的喜悦,不能轻易放弃。既然没人能够给我加工,那我可不可能自己加工呢,于是开始尝试。[/font][font=宋体]首先尝试自己烧结无果,因为模具我做不出来,确实太小了。然后开始尝试用陶瓷棒加工成接近的形状。某宝购买材料及工具:[/font][font='times new',serif]0.8*100 mm[/font][font=宋体]氧化锆陶瓷棒一根(花费[/font][font='times new',serif]35[/font][font=宋体]元钱),[/font][font='times new',serif]18 mm[/font][font=宋体]金刚砂切割片(连杆带[/font][font='times new',serif]10[/font][font=宋体]片锯片花费[/font][font='times new',serif]10[/font][font=宋体]元钱),[/font][font='times new',serif]775[/font][font=宋体]型小台钻(记得是[/font][font='times new',serif]70[/font][font=宋体]元,电源都没带,拿笔记本电源插上用了)。经过三天的努力,成功打磨出一个接近尺寸的部件,并成功装到了样品杆上。[/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img=,690,2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081404584392_2182_3002960_3.jpg!w690x230.jpg[/img][/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图 4 简单粗糙维修材料及工具(实图忘拍了)[/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font=宋体][img=,690,46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081423107367_4334_3002960_3.jpg!w690x461.jpg[/img][/font][/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5 维修完成效果(手工打磨陶瓷棒过程及成品也忘记拍摄,测温电偶丝也被我搞的有点变形)[/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尽管过程是比较折腾的,但是利用自行修复的样品杆,发出了个人的第一篇一区论文,而且能够让角落吃灰五六年的样品杆重新被利用起来,也算是感受到了折腾后的喜悦。通过这次维修也发现,其实真正敢于动手,愿意动手,不少看起来比较精密的仪器也并非多么的神秘。像这种动辄百万的原位样品杆,如果官方原厂维修可能数万刀的费用,别看就是一小个部件,垄断的价值就是高昂的。[/font][/align]

  • 粉末样品要做TEM原位加热观察需要用什么支持膜?

    请教一下各位大神,我们有一些粉末样品想要做TEM原位加热观察,现在我们有Gatan的加热样品杆,我们想实现边加热边观察样品需要用什么样支持膜?哪儿能买到?ps:我们现在用的是普通的纯碳膜效果非常差,一加热样品就漂到屏幕外去了。。。。只有加热完温度稳定了才能观察样品。然后继续加热,温度稳定,在观察。。

  • 尼高利红外光谱仪附带的原位反应池的加热炉坏了,请各位高手帮忙!

    大家好。在我们实验室有一套原位红外试验装置,该装置的红外吸收池中用来盛放和加热样品的加热炉损坏了,具体点就是炉丝在跟接线柱的焊接处断了。该电炉呈圆柱形,直径8毫米,高15毫米,陶瓷外壳,顶部有深2毫米的凹槽,用来盛放样品。10伏特左右的电压在几分钟之内即可将样品加热到500-600℃。红外光谱仪型号是NICOLET-NEXUS。我想问一下,除了尼高利公司(售价太高,据说得好几万元人民币)之外,哪位见多识广的专家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加工或者销售这样的电炉?恳请大家不吝指教,万分感谢!!

  • 原位拉伸样品台

    TEM原位拉伸样品台都是非标(标准3mm)的吗?自己改装成标准的行么?这样制样做实验方便啊

  • 【讨论】AFM热台原位中的噪音

    使用的是Agilent 5500, 配备的热台控制系统为:Lakeshore 332 Temperature Controller实验体系为半晶性聚合物超薄膜(PCL,~150nm)在热台原位样品扫描的时候,我遇到另一个问题。我使用的是Tapping mode, 探针为40 N/m, 共振频率在300 KHZ 左右,扫描温度是从100度降到59度,平衡若干分钟后。问题是进针以后,在Laser Alignment 工具栏中的oscilloscope的曲线有很多向上的尖刺,尖刺有时比较多,过段时间能逐渐消失。然而,当可以扫描时,又重新出现尖刺。我尝试调整了下I Gain pGAIN,几乎没有效果。换过两根针,效果还是没有改善。麻烦各位同行能帮我分析讨论下.

  • 【求助】关于原位紫外漫反射池

    我们实验室刚买了台紫外,Perkin Elmer公司的,型号是Lambda 650S可以做吸收和漫反射,测量时为双光路检测,沿着光路,仪器的中央放样品池和参比池,右边为固体漫反射装置,有两个白板(BaSO4片),做漫反射时将其中一个白板换成样品即可,另外样品池和参比池中不要加任何东西。测吸收时则利用仪器中间部分,样品池中加入样品即可,但要保证漫反射装置两个白板不变。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呵呵。话说正题,我们实验室做催化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做些原位的表征,例如利用原位紫外漫反射研究反应过程中样品的变化。这就要求装样品的装置中能通气,能加热,最好能抽真空。想问下大家有没这样的原位漫反射池,主要是积分球以及密闭体系的设计。先谢谢大家了。有好的文献或资料的话发邮件给我吧huanghua@pku.edu.cn

  • 原位核磁测试

    各位大神们本人想做个原位核磁,但是不想让样品在核磁内部加热,可以在外面加热到一定时间再加入核磁内部测样嘛?一般3mg 的 13C标记的物质测C谱测多长时间就可以出谱?在此先多谢各位

  • 【“仪”起享奥运】中国土壤学会关于发布《污染场地原位热传导电阻/加热耦合蒸汽强化抽提修复技术指南》等3个团体标准的公告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中国土壤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团体标准《污染场地原位热传导电阻/加热耦合蒸汽强化抽提修复技术指南》(标准号T/SSSC 004-2024)、《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化学修复技术指南》(标准号T/SSSC 005-2024)、《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微生物修复技术指南》(标准号T/SSSC 006-2024)已经通过相关审核,现予以发布。[/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上述标准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特此公告。[/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726/6385758783561618771353946.pdf]《污染场地原位热传导电阻加热耦合蒸汽强化抽提修复技术指南》.pdf[/url][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726/6385758786885108865918250.pdf]《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化学修复技术指南》.pdf[/url][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726/6385758786901209781403391.pdf]《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微生物修复技术指南》.pdf[/url]

  • 【求助】H800加热台的使用

    有没有用过H800的加热台的高手啊?小弟有个加热台,但不知如何使用,请指点一下哈.那个热反射光阑如何使用,怎么装,装到哪里?按照操作手册,还有一个耐热密封圈要装到电镜里面,如何装进去?那个密封圈有多大?我怎么只有一个小的密封圈,好象是用到加热台上的.加热台的最高温度为800度,我想要加热到525度,在525度下,保温时间可以达到多长?如果保温时间比较长,电镜会出现什么问题?就这些小问题,请了解的高手指点一下!

  • 求一台消解加热器

    大家好,帮忙推荐一台用于重金属消解预处理(干酸) 的加热器,要耐酸腐蚀的,价格最好在5000元左右的。谢谢!

  • 原位红外池的搭建???

    我们最近买了一台红外,配了原位池,上面要我把它搭建起来,可我完全没有经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1、循环水一般是用什么机器啊?大家都买的什么牌子的?因为原位池的循环水进出口是1/16的,一直很迷惑什么样的循环水可以接这样的管子。。。2、气路怎么连啊?一般用什么气用的比较多啊?

  • 【原创大赛】我的IKA 加热台做灰分

    【原创大赛】我的IKA 加热台做灰分

    从事分析化学工作(实际上化验工作)10年了。做灰分,从原来老土的煤气灯,到后来自己更换电加热丝的电炉,到后来的铁皮加热台,现在总算有了瓷板IKA加热台了。经历了一步步的岁月,发现,仪器行业的普及,新的东西的产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效,快速,更是安全意识。最早的煤气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322_386386_1626663_3.jpg大家肯定还是很怀念我们大学时候的煤气灯了吧。蓝色的火焰,还会发出噗噗的声音。我记得当时做中药中的灰分,我拿了个瓷三角夹在铁圈上,上面放了一个瓷坩埚。火焰轻吻着瓷坩埚,很快,样品开始焦糊,开始冒烟。真的十分快。但是,煤气灯还是有着那样一点点的危险。虽然我们学化学的,调煤气灯可是一绝。但是,有时候还是会被它烫伤,或者没有调好,熄火。而化验室中,煤气灯使用越来越少了。那蓝色的火焰,已经记忆在我的脑海中。电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323_386387_1626663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325_386391_1626663_3.jpg还记得那一圈圈缠绕着电炉丝的电炉吗?我可是记得的。小时候,到爸爸妈妈可是用这个东东烧水烧饭的呀。而小时候就害怕这个东西,外面是铁壳的,里面烧红的电炉丝,发出热气,真是恐怖。害怕触电,害怕烫。而这种裸露电炉,还是实验室里的宝贝,烧水,做灰分,加热还是那么的迅速。好些实验室仍然不肯丢弃电炉。而我前几年还是使用这块电炉做灰分,速度特别快。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电炉丝容易烧断。如果有水溅上,可要冒出白色的雾。这很容易短路哦。而如果电炉丝断了,我就把两头接起来,还可以使用。但是我也已经多年不用电炉了。封闭式电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326_386392_1626663_3.jpg时光来到了2010年。开始使用封闭式电炉了。电炉外面加了个马甲。也就是铁皮啦。虽然看着挺光鲜的。而且也颇安全,但是,不能调节温度呀。IKA加热台这就是传说中的IKA加热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330_386394_1626663_3.jpg瓷板保护了加热设备,能够使得热源更加稳定。下面是手调温度,可以从室温-500℃呢。实际上,很多时候,做灰分,我都用500℃。到差不多快烧完后,调低温度到380℃,使得温度温和,保证样品充分焦化。然后再放到马弗炉里面加热。实际上,IKA 的加热台在做灰分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也就是说,温度我可以随意控制,而且能够定量。这也解决了我们在制作SOP中的麻烦。我们没有IKA的加热台前,都是写得十分含糊。而有了它之后,我们可以定量书写。样品在500℃加热至焦糊,然后调节温度到380℃使之充分焦化……细心的读者也许发现了我们的瓷板上黑斑。这个是由于样品有溅出到瓷板上。这怎么办呢?实际上,等瓷板冷却后,用湿布略擦拭下,就又显青春活力了。对于IKA加热台,还有后续的文章。陆续会贴出。尽请期待。

  • 国内大概有多少台透射电镜?

    如题,想了解一下国内大概有多少台透射电镜。刚进入这行不久,对国内发展现状还一片懵懂。目前实力较强的都有哪些单位呢?又都在做些什么呢?请大家不吝赐教!PS,我们组主要做原位透射电镜,这个在国内还是比较新的。国外做原位TEM的比较多,原位测力效应、电效应、热效应、光效应、磁效应都有在做的。测力的有名的是一家Hysitron公司,不过卖的东西也挺贵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他们家的样品杆。电与热是做的比较多的,原位加电场一般采用Nanofactory公司的样品杆,我知道美国和日本有很多家。加热杆就更普遍了。相对来说,光与磁还比较少。磁场在TEM中原位研究有天然缺陷,与励磁线圈冲突。先写这么多。头次发帖,请大家帮顶一下下呀!

  • 《Nano Letters》北工大等:首次实现工况条件下对固态电池锂枝晶生长行为的原位观察

    [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e9d0dc08-4838-4e1c-976e-959440a553bf.jpg[/img][color=#000000]第一作者:曹天赐,许荣,程晓鹏[/color][color=#000000]通讯作者:程晓鹏*,刘显强*,张跃飞*[/color][color=#000000]论文完成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color][align=center][size=18px][b][color=#000000]【研究背景】[/color][/b][/size][color=#000000][/color][/align][color=#000000]固态锂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形成,是目前电池安全性关注的重点,然而目前关于锂在实际电池运行状态下是如何在固态电解质中形核,以及对体相内部锂枝晶的具体生长行为的认知仍然不清晰,影响到针对性改进措施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新的基于工况条件的原位方法来分析固态电池运行过程中内部锂的动态生长机制。[/color][align=center][size=18px][b][color=#000000]【成果简介】[/color][/b][/size][/align][color=#000000]近日,北工大程晓鹏等科研人员采用原位电化学扫描电镜,实现在工况条件下实时观察固态电池电解质内锂枝晶的生长与扩展,并一步建立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输运的电化学-机械应力耦合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以《Chemomechanical Origin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Isolated Li Filaments in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为题,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在线发表,此项关于锂枝晶生长机理的基础研究,对合理设计和安全生产固态电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北京工业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曹天赐、西安交通大学许荣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程晓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工业大学程晓鹏、刘显强,浙江大学教授张跃飞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等项目资助。[/color][align=center][size=18px][b][color=#000000]【图文导读】[/color][/b][/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28a38061-4220-4c72-b775-928009a088c4.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图1 (a) 原位观测SSE内锂枝晶生长的实验装置,(b-c) 电化学曲线中电流-电压变化和所对应的原位SEM中观测到的无机固态电解质锂镧锆钽氧(LLZTO)截面形貌演变过程。(d) 原位实验过程中SSE内部锂“细丝”演化具体过程的示意图。[/color][/size][/align][color=#ff6428][/color][align=center][img]https://5-img.bokecc.com/comimage/D9180EE599D5BD46/2024-02-26/768916AECE27419AFC9558351D509E7C-1.jpg[/img][/align][back=url(&][/back][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00:00[/color][/size][/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color][/size][/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00:30[/color][/size][/font][back=url(&]B[/back][font=web][size=24px][color=#ffffff]T[/color][/size][/font][size=12px][color=#dddddd][back=rgba(51, 51, 51, 0.5)]高清[/back][/color][/size][size=12px][color=#dddddd][back=rgba(51, 51, 51, 0.5)]正常[/back][/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8px][color=#000000][b]【总结和展望】[/b][/color][/size][/align][color=#000000]锂枝晶问题仍然是影响固态电池性能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原位电化学扫描电镜,构建了Li|LLZTO|Au“面对面”型电池结构,对锂枝晶生长行为在真实循环条件下进行了实时观察分析。实验发现锂在LLZTO中的生长呈现出一种动态特征,该特征受到电化学和机械应力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建立了电化学-力学耦合模型以理解在锂“细丝”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机械应力和电化学循环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定量的数值结果可以为高性能锂金属固态电池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color][color=#000000]本文所提供的方法为在工况条件下原位表征不同体系固态电解质界面演化行为提供了新思路,助力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进程。[/color][b][color=#000000]论文链接:[/color][/b][color=#000000]Tianci Cao?, Rong Xu?, Xiaopeng Cheng*?, Mingming Wang, Tao Sun, Junxia Lu, Xianqiang Liu*, Yuefei Zhang*, Ze Zhang,Chemomechanical Origin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Isolated Li Filaments in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Nano Lett. 2024, 24, 6, 1843–1850.[/color][url=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3321][b][color=#0070c0]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3321[/color][/b][/url][color=#000000]本文研究团队采用的是[b]浙江祺跃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原位电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系统[/b]。祺跃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原位扫描电镜科学仪器,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力、热、电、电化学以及多场耦合环境下材料结构演化过程纳米尺度原位观测手段。[/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b1630a50-85a9-4ed4-a4df-685359cce83a.jpg[/img][/align][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求助】请教关于原位FTIR的问题

    看到很多文献都通过原位FTIR(In Situ FTIR)来研究多孔载体和气体之间的结合方式,这好像需要特殊的样品池以及供气和抽气系统.我们现在有一台普通的红外,能否添置一些附件来做原位FTIR分析呢?如果可以应该添置那些附件?请各位大侠不吝赐教.多谢多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