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心率变异性分析

仪器信息网心率变异性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心率变异性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心率变异性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心率变异性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心率变异性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心率变异性分析相关的论坛

  •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1)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2)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3)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易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4)难治理性,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size][/font]

  •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1)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2)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3)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易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4)难治理性,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size][/font]

  • 今日分享内容: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1)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2)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3)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易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4)难治理性,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size][/font]

  • 【原创大赛】批次间数据的变异的计算和分析 ——对2015年药物稳定性研究指导技术的思考

    【原创大赛】批次间数据的变异的计算和分析 ——对2015年药物稳定性研究指导技术的思考

    0.25(无显著性差异),最好将数据合并进行整体分析评估。如果批次间的变异较大(P值≤0.25),则不能合并分析,有效期(复检期)应依据其中最短批次的时间确定。”方法2比较平均值,最终用来统计的数据只有3个(一般药物申报3个批次)或者多个,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会极大的掩盖数据的真实情况。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8/201608200819_605628_2265735_3.jpg 我们在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变异主要比较的是两个指标:方差和均值,统计上均值比较的常用方法有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t检验比较的是两组数据,ANOVA比较的是多组数据(有人会问多组数据也可以两个配对的做t检验,当实验组数比较多的时候,比如6组,就需要比较15次,而且会增加误差),通过这两个检验来判断不同组数据是不是有差异。3 多组数据分析——一个长期稳定性实验数据分析实例 以一次长期稳定性试验中数据为例(表1),实验周期为1年,2个月检测一次有效成分含量,对其做方差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 Statistics 19。分析结果如下: 检查时间 批次1 批次2 批次3 0 1.99081 2.06529 1.96563 2 2.10935 2.03058 1.98812 4 2.00003 2.06281 2.04345 6 1.98095 1.99775 1.98246 8 2.15492 2.0394 2.02218 10 1.99116 2.03012 1.98128 表1长期稳定性数据结果1,该结果是对数据的统计描述,计算了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 描述 含量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均值的 95% 置

  • 【已应助】求助文献,谢谢帮忙!

    【序号】:1【作者】:CHEN Li, MA Xin-Bo, LIANG Yu-Hong【题名】:Effects of Persimmon Leaf Total Flavonoid on Enzyme of Lipoprotein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tion in Hyperlipidemia Rats【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年、卷、期、起止页码】:2011, 9(1): 74−77【全文链接】:【序号】:2【作者】:K.M. Morrison, L. Dyal, W. Conner【题名】: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期刊】:Atherosclerosis【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2010, 208:501–505【序号】:3【作者】:Xian Li, Michele L. Shaffer, Sol M. Rodríguez-Colón【题名】: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circadian rhythm of cardiac autonomic modulation【期刊】:Autonomic Neuroscience: Basic and Clinical【年、卷、期、起止页码】:2011, 1-5.【全文链接】:【序号】:4【作者】:Thayer JF, Yamamoto SS, Brosschot JF【题名】:The relationship of autonomic imbalanc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cardio 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年、卷、期、起止页码】:2010, 141: 122-131.【全文链接】:【序号】:5【作者】:潘永明, 何欢, 陈亮【题名】:心率变异性评估运输应激对 Beagle 犬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期刊】: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起止页码】:2011, 19(1):69- 73.【全文链接】:

  • 统计过程控制在测量结果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根据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JJF1069-2016《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JJF1033-2017《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实验室除了按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内部审核和过程控制外,还必须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对测量结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即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测量结果的变异或失控。 作为测量的结果——数据,它与其他产品的质量一样具有变异性。影响变异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抽、样等因素。但这种变异同样符合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因此,可以使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测量结果的数据进行控制。但是由于实际被测物的变动性不易掌握,为了区分由检测本身带来的变异,就必须有一种性能稳定、可靠的样品或其他物品作为核查标准,通过对核查标准长期重复的测量来监控测量过程的稳定性。 可根据休哈特控制图原理,通过作控制图来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及时发现质量的变异,及时寻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使质量得到控制。

  • 请教离心率与分子量的关系

    离心率与分子量的关系是否有一个确定的计算公式,实验中因为无法确定离心率所以无法确定用多大的转速进行离心分离,已知提取酶的分子量,但是分离过程中离心转速用多大该如何确定?还有分子量单位“kd”是多少呢?请专家告知一二,万分感谢!

  • 【原创大赛】浅浅评估松鼠栗子中super-cute因子的不确定度

    正文前,先把名词解释弄出来,这样初次涉猎的朋友先认清猎物,别搞混了。测量不确定度(MU)--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标准不确定度(σ)--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U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组分的结果。包含因子(k)–用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相乘,从而对该测试中可能存在的所有的因素进行评定。k=2通常用于95%的包含区间。下面就我就开始啰嗦下不确定度的大致心路过程曲折。1, 知道自己所评估的对象,所需求的是什么。通常这就是我们的不确定度评定的题目了,这也是最不以为然的地方。就好像我们在论坛发帖求助一样,要把那问题说清楚,坛友们才好伸出手。问题说小了,词不达意,没问到重点,问题说大了,坛友们切入点就五花八门了,所得答案肯定也不是远远大于或粗于答案中了。2, 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即我们所说的列出整个方法中的操作步骤,可能带来变异性的来源。列出操作步骤目的是为了仔细推敲每一步中所引入的误差、变异性来源。此时需要对仪器设备,测试原理烂熟于心。不确定度来源:A类;B类A类:考虑所有随机不确定度来源。该类的不确定度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或者多次重复试验之后将其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后得到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得到一个稳定的变异性。比如,通过一个比较大的样本测量值,获得一个标准偏差(S.D.)。B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系统不确定度来源。此类多来源于经验。一般检定/校准证书,有CNAS或类似认可的资质的,我们当做正态分布来看,置信区间在95%水平。其它的,比如生产说明书,未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证书,或没有其它特别规定,一般都当做矩形分布来操作。下一步就是:通过平方,开平方将所有的标准不确定度合在一起。3, 扩展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一般都取95%置信区间。注意下:偏差与准确度有关系。任何已知的偏差是不在不确定度评定的考虑范围内的。4, 接下来我就要举个栗子了,因为有坛友反应我上篇原创只有文字没有栗子,不好吃,加点栗子才好吃,松鼠吃起来才萌萌哒。开锅放栗子:目的:松鼠栗子中super-cute因子的不确定度评估不确定度来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281126_525033_2368716_3.gif平均值可以利用总合除以总数据的个数。标准偏差(SD)用于鉴定偏离平均值的偏离度。再煮一个简单的平均值和SD的栗子,考虑以下八个数值:4,4,6,4,5,5,8,

  • 原子吸收分析仪操作步骤 [推荐]

    [color=red][B]也是来源于网上,感觉不错推荐给大家,这也许早有人发表过望多见谅![/B][/color](一)因水溶性及固体废弃物的基质复杂性及变异性,通常必须经过适当之前处理。固体、污泥及悬浮物质在分析前必须先加以溶解,此程序随因待测分析的金属及样品特性的不同而异。 (二)所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需执行适当的背景校正。 (三)由于不同厂牌及机型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会有差异,详细的使用说明无法格式化以适用于每一部仪器,因此分析人员在使用仪器时必须遵循该厂商的使用说明书。下列为操作应当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灯管后,通常需要先让灯管预热 15 分钟。 2.可利用这段期间调整仪器,将单光器调至正确的波长,选择适当的单光器狭缝宽度,并依照厂商的建议调整电流。 3.点火并调节燃料及氧化剂的流量,调整燃烧头及喷雾器的流速以达到最大的吸收及稳定度,保持光度计的平衡。 4.量测一系列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对应浓度建立检量线。 5.吸入样品溶液并直接读出或由检量线测定其浓度。每分析一个或一系列样品时须同时量测一次标准溶液。 (四)检量线制作与确认 1.对于非直接读出浓度的仪器,则制作一涵盖适当浓度范围的检量线。通常亦即制备可产生 0.0 到 0.7 吸收度的空白及标准溶液。 (1)每分析一批次样品时,需制备新的检量线标准溶液。若以当天制备之检量线确认溶液(以下简称 ICV)测试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毋需每天制备检量线标准溶液,只要经由当天制备之 ICV 确认后即可使用。若 ICV 超过可接受的规范,必须重新制备新的检量线标准溶液并重新校正仪器。检量线制备须有一个空白溶液和至少五种浓度的检量线标准溶液,此五种浓度须落在校正曲线直线区域的适当范围内。 (2)配制标准溶液所使用的酸或酸组合的种类及其浓度应与样品处理后之结果相同。 (3)先以空白溶液开始,再由低浓度至高浓度吸取标准品溶液,并记录其读值。 (4)重复多次吸取标准溶液与样品,以确保能得到每一溶液之可信赖的平均读值。 2.检量线必须是线性且相关系数 R 值至少大于 0.995以上。 (1)完成检量线制作后,必须以检量线空白及在中间浓度附近的 ICV 确认检量线。ICV 之测值偏差必须在 10 % 以内,且检量线空白所含的待测物浓度不能高于 MDL,此检量线才可认为有效。若标准曲线在指定范围内无法被确认,则应找出原因并在样品分析前重新校正仪器。 (2)每批次分析结束时 / 或每隔 10 个样品后,检量线必须以检量线空白及检量线中间浓度附近的 CCV 确认。CCV 之测值偏差必须在 10 % 以内,且检量线空白所含的待测物浓度不能高于 MDL,此检量线才可认为有效。若 CCV 测值偏差大于 10 % 以上,则应停止分析样品,找出原因并在样品分析前重新校正仪器,且在最后一个可接受的 CCV 之后的所有样品必须重新分析。 3.重复测量标准溶液的浓度,取其平均值,两次测值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在 10 %以内。 4.若进行微量分析时,检量线第一点的浓度必须在实验室可定量的范围浓度,假如样品浓度值低于检量线最低点的浓度,此报告只能当成估计值。

  • 【资料】原子吸收分析仪操作步骤

    一)因水溶性及固体废弃物的基质复杂性及变异性,通常必须经过适当之前处理。固体、污泥及悬浮物质在分析前必须先加以溶解,此程序随因待测分析的金属及样品特性的不同而异。 (二)所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需执行适当的背景校正。(三)由于不同厂牌及机型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会有差异,详细的使用说明无法格式化以适用于每一部仪器,因此分析人员在使用仪器时必须遵循该厂商的使用说明书。下列为操作应当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灯管后,通常需要先让灯管预热 15 分钟。2.可利用这段期间调整仪器,将单光器调至正确的波长,选择适当的单光器狭缝宽度,并依照厂商的建议调整电流。3.点火并调节燃料及氧化剂的流量,调整燃烧头及喷雾器的流速以达到最大的吸收及稳定度,保持光度计的平衡。4.量测一系列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对应浓度建立检量线。5.吸入样品溶液并直接读出或由检量线测定其浓度。每分析一个或一系列样品时须同时量测一次标准溶液。(四)检量线制作与确认1.对于非直接读出浓度的仪器,则制作一涵盖适当浓度范围的检量线。通常亦即制备可产生 0.0 到 0.7 吸收度的空白及标准溶液。(1)每分析一批次样品时,需制备新的检量线标准溶液。若以当天制备之检量线确认溶液(以下简称 ICV)测试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毋需每天制备检量线标准溶液,只要经由当天制备之 ICV 确认后即可使用。若 ICV 超过可接受的规范,必须重新制备新的检量线标准溶液并重新校正仪器。检量线制备须有一个空白溶液和至少五种浓度的检量线标准溶液,此五种浓度须落在校正曲线直线区域的适当范围内。(2)配制标准溶液所使用的酸或酸组合的种类及其浓度应与样品处理后之结果相同。(3)先以空白溶液开始,再由低浓度至高浓度吸取标准品溶液,并记录其读值。(4)重复多次吸取标准溶液与样品,以确保能得到每一溶液之可信赖的平均读值。2.检量线必须是线性且相关系数 R 值至少大于 0.995以上。(1)完成检量线制作后,必须以检量线空白及在中间浓度附近的 ICV 确认检量线。ICV 之测值偏差必须在 10 % 以内,且检量线空白所含的待测物浓度不能高于 MDL,此检量线才可认为有效。若标准曲线在指定范围内无法被确认,则应找出原因并在样品分析前重新校正仪器。(2)每批次分析结束时 / 或每隔 10 个样品后,检量线必须以检量线空白及检量线中间浓度附近的 CCV 确认。CCV 之测值偏差必须在 10 % 以内,且检量线空白所含的待测物浓度不能高于 MDL,此检量线才可认为有效。若 CCV 测值偏差大于 10 % 以上,则应停止分析样品,找出原因并在样品分析前重新校正仪器,且在最后一个可接受的 CCV 之后的所有样品必须重新分析。3.重复测量标准溶液的浓度,取其平均值,两次测值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在 10 %以内。4.若进行微量分析时,检量线第一点的浓度必须在实验室可定量的范围浓度,假如样品浓度值低于检量线最低点的浓度,此报告只能当成估计值。

  • 今日分享内容:PM2.5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有多严重?

    [font=仿宋]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但与PM10等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font][font=仿宋]  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物质的总表面积,通常数值越大吸附能力越强),比PM100、PM10都要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细菌、病毒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font][font=仿宋]  自从美国于1997年率先制定PM2.5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标准以来,有关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便层出不穷。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统计,共有两千多项研究指出,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PM2.5。[/font][font=仿宋]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微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同时,PM2.5至少给中国和印度分别带来了占GDP总量3.6%和2.2%的经济损失。[/font][font=仿宋]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即便在欧盟国家中,由于暴露于人类活动产生的PM2.5,人均期望寿命也减少8.6个月;同时,每年全球有两百多万人因吸入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中的细小微粒而死亡。[/font][font=仿宋]  美国癌症协会(ACS)和哈佛六城市研究结果,均属国际上对PM2.5最权威的研究,这些研究均表明PM2.5的长期暴露与死亡率的上升有很强的相关性。Schwartz等研究者发现,当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研究对象的总死亡率将上升,肺炎、心脏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死亡率上升的效应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Dejmek等对孕妇进行研究发现,高浓度的PM2.5条件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font][font=仿宋]  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也表明,短期的PM2.5暴露会引起健康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减低。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最敏感指标,它的减少与心律失常及心脏病猝死等密切相关,可视为心肌自主功能紊乱的一个参考标志。而国内部分学者通过大鼠试验,也发现了PM2.5对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可能是其心血管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font]

  • 关于茶叶样品在两实验室间对相同检测项目的测试能力差异性分析

    关于茶叶样品在两实验室间对相同检测项目的测试能力差异性分析

    关于茶叶样品在两实验室间对相同检测项目的测试能力差异性分析 实验室CNAS认可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第一、规范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强化实验室日常工作标准,有效传递和改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第二、确保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升实验室的业务能力水平,最终使产品融入社会、融入世界、融入终端消费者;第三、证实实验室工作的有据可依,便于检测数据的后期溯源与追踪,利用大数据的现代化分析手段有效预测和探索未知世界;第四、增强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布局,提升技术品牌核心竞争力。 目前,实验室测试能力的确证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能力验证计划,针对国家CNAS认可的检测或校准实验室,每年都必须按照《CNAS-AL07:2011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规定完成能力验证活动,以持续确证实验室的业务能力及实验室的持续改进能力;第二、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是指由获国家认可委授权的能力验证提供者发起的多个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期间能力验证提供者需要具有标准样品的研制能力、权威的能力验证项目检测能力、强大的检测技术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最终通过参与能力验证实验室提报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参与实验室的Z比分位值,从而判定参与实验室针对能力验证项目的检测能力;第三、测量审核,测量审核指申请实验室向由获国家认可委授权的测量审核提供者共同完成测量审核活动,是一对一的能力验证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为测量审核提供者发出测量审核标准样品,申请者检测测量审核项目并上报试验数据,测量审核提供者根据上报数据,结合样品公议值和变异系数,计算Z比分位值,从而评估申请实验室针对测量审核项目的检测能力。 日常工作过程中,会经常发现本实验室的多数检测项目或参数没有任何一家单位具备能力验证或者测量审核提供者的资质。比如茶叶基质,国内现今的茶叶检测实验室较少,更没有一家检测机构具备茶叶基质检测项目的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提供者资质(虽然现在中国检科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在其官网上公布其单位的能力验证计划有茶叶基质的能力验证项目,但在CNAS国家认可委官网上根本查不到这两家检测单位具有茶叶基质的提供者资质),因此茶叶行业的检测CNAS认可实验室想要满足《CNAS-AL07:2011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文件的规定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针对已获CNAS认可的实验室需要证实自身的检测业务能力水平,就应该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尽可能每年进行实验室内部质控,比如样品复检、现场试验、人员比对、设备比对、加标回收等方式,但鉴于这只能是自身实验室的内部改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有点固步自封,不与外界接触,不通晓外界其所长、更不会知道自身其所短。为此,草根实验室间比对就变得无比的重要。 一般草根实验室间比对,是组织方为考察自身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特别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比如样品量有限、资金有限、检测实验室有限等),尽量找比较权威的检测机构,比如国家XX检测中心、权威的检验检疫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共同完成草根实验室间比对。 本单位是一家茶叶生产加工集团型大企业,实验室为内部检测实验室,目前已通过CNAS认可。针对目前茶叶基质在国内未有检测机构具备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提供者,长期以来本实验室立足改进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检测业务能力,一直实施草根实验室间比对。 2015年,参与本年度草根实验室比对的实验室为 XXXX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中心 和 XX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比对茶叶样品共26个,比对项目为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共四个测试项目。为随机性比对,送检时间毫无规律,涉及普洱生饼、普洱熟饼、普洱熟沱、普洱生沱、普洱砖茶、普洱散茶、普洱茶原料春茶、普洱茶原料夏茶等。检测数据及样品见下表1。 表1中,因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检测数据均小于28%(非茶叶质量不合格,而是因为检测标准的不统一,GB/T 22111-2008中茶多酚限量依据检测标准GB/T 8313-2002,而目前标准GB/T 8313-2002已作废,有效标准为标准GB/T 8313-2008,且茶多酚的检测数据08版为02版的约2/3),不满足《GB/T 22111-2008 普洱茶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故另两家实验室未给出检测数据。 表1. 比对样品及检测数据详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10541019_01_2275853_3.png 其中,表中Ⅰ代表本实验室,Ⅱ代表另两家实验室。为了直观比较实验室间检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对比度,将试验数据按项目类型做比对分析图,见图1-4。由图可知,两实验室间的水分、水浸出物检测项目检测能力有明显的差异,而茶多酚、总灰分无明显差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11060307_01_2275853_3.png图1. 水分项目对比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11070090_01_2275853_3.png图2. 总灰分项目对比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122211074286_01_2275853_3.png图3. 水浸出物项目对比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1108_578979_2275853_3.png图4. 茶多酚项目对比图 上述分析仅依据检测标准的重复性做出的直观判定。现在从数理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本文采用配对样本多元均值比较Hotelling T2检验分析,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考察两实验室检验结果在总体上的差异性。 首先配对相减,得表2。表2. 数据配对相减信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1119_578982_2275853_3.png 其次,采用Spss软件进行样本多元均值比较Hotelling T2检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分析 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3.表3. 数据描述性统计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1124_578984_2275853_3.png 配对样本多元均值比较Hotelling T2检验结果,各项目数据信息见下表4。表4. 各项目数据分析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221127_578986_2275853_3.png 从表4可知:第一、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实验室水分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实验室水分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室I检测结果高于实验室II约3个百分点; 第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实验室总灰分没有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实验室水浸出物检测结果

  • 【资料】化学与生活——荧光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它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荧光剂的机会很多。只要不超过一定标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少好处。如果过量的与它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科学实验表明,荧光剂被人体吸收后,不象一般的化学成分容易被分解。万一身上有伤口,使其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便会阻碍伤口的愈合,并且除去它非常不易,只有通过肝脏的酵素分解,这无疑的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据医学临床实验证实,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变异荧光物质可以接收可见光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或放射线,在将这些能量转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这样,如果对荧光剂接触过量,可能有潜在的致癌因素。虽然目前没有证明荧光剂吸收多少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荧光剂既然被列为潜在致癌因素之一。

  • 【一周一题】采样——检验的第一道工序

    采样的目的:从被检验的总体物料中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测,得到在容许误差内的数据,从而求得被检验物料的某一特性的平均值及其变异性。采样的基本原则:为了掌握总体物料的成分、性能、状态等特性,需要按一定方案出总体物料中采得能代表总体物料的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测了解总体物料的情况。因此,被采得的样品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采样的误差:采样随机误差,是在采样过程中由一些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引起的偏差,这是无法避免的。增加采样的重复次数可以缩小这个误差。采样系统误差,是由于采样方案不完善、采样设备有缺陷、操作者不按规定进行操作,以及环境影响等所引起的误差。系统误差的偏差是定向的,必须极力避免。增加采样的重复次数不能缩小这类误差。

  • 【资料】试剂介绍-荧光增白剂

    [size=4][b]概述  荧光[/b][/size][size=4][b]增白剂[/b][/size][size=4][b]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b][/size][size=4][b]  它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荧光剂的机会很多。只要不超过一定标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少好处。如果过量的与它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科学实验表明,荧光剂被人体吸收后,不象一般的化学成分容易被分解。万一身上有伤口,使其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便会阻碍伤口的愈合,并且除去它非常不易,只有通过肝脏的酵素分解,这无疑的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据医学临床实验证实,荧光物质可以使细胞产生变异性,变异荧光物质可以接收可见光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或放射线,在将这些能量转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这样,如果对荧光剂接触过量,可能有潜在的致癌因素。虽然目前没有证明荧光剂吸收多少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荧光剂既然被列为潜在致癌因素之一。[/b][/size]

  • 环境监测真的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行业吗?

    环境监测有何难?说是技术型单位,分析方法只要学一学,多练习几遍,就能上手,就会干。新毕业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这个专业,跟上师傅学一段时间,也能干。这样的说辞,比比皆是。作为一名环境监测的从业者来说,猛地一听,还真就是上面说的那么回事,监测有啥难,还真就是多做几遍,耗点儿时间,总能学会。 环境监测真的很难,只是我们还没有条件去做。往大里说,我们国家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环境监测属于技术类的行业,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现在还只能是在几个主要领域对有限的项目进行环境监测。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看看我们实验室分析用到的方法,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的最多)、滴定法、容量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质谱法)等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最高的是化学分析方法,而不是仪器分析法。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在还是在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直接测定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含量。环境介质中污染物含量会是直接用化学分析方法就可以检测出来的吗,一定会有一些物质能检测出,但只是一小部,而不是全部。因为环境污染物通常是处于痕量级的,其次基体很复杂,流动变异性大,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等要求很高。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环境监测部门应集中财力向能够检测痕量级污染物的仪器上去投入,换句话说,我们是要分析污染物的结构状态的,这类仪器主要有:激光拉曼光谱、质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X—射线衍射法、奠斯包尔谱等。 因此,目前我们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和水平,应该说还是处于粗放式的分析测试阶段,监测项目单一,技术手段单一,技术方法大多依靠手工分析来做。说环境监测有何难?其难处,从以上分析已略见一二,此外还有环境污染物基体效应的问题,我们采用的分析方法计算这些污染含量时的相对值还是绝对值的问题等等,还需要我们多进行一些分析。 说环境检测,霆是认真的!

  • 【分享】Science:家蚕基因组测序成功

    据8月28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蚕虫驯养已经有1万多年历史了。蚕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丝绸和蛋白。但是,现在对蚕基因进行序列测试还为人们提供了一张有关这些随时会为我们提供如此多宝贵物质的昆虫的基因变异图。由西南大学、深圳华大基因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为29种家蚕和11种野蚕世系的基因组成功地进行了测序并找到了这些世系之间的差别。共获得了40个家蚕突变品系和中国野桑蚕的全基因组序列,共测632.5亿对碱基序列,覆盖了99.8%的基因组区域,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大规模重测序研究的首次报道;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基因组水平上的蚕类单碱基遗传变异图谱,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昆虫基因组变异图。科学家还发现了驯化对家蚕生物学影响的基因组印记,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家蚕的起源进化。 研究发现,家蚕很明显地在基因上与其野生对应物不同,但即使在各家蚕世系之间,它们仍然维持着大量的变异性。这提示,家蚕只经历了一次牵涉有大量个体的单一且短暂的驯养过程,并在此后在家蚕与野蚕种群之间很少有基因流动。研究人员还能够识别出特别的能够增进丝的生产、蚕虫的繁殖和生长的基因(这些基因很可能是被人类挑选出的)。他们甚至还寻找到了在驯养过程中由蚕虫所获取的行为特征,例如极端的拥挤和容忍人的靠近和操作,以及它们在驯养过程中所丧失的如逃逸及躲避掠食者和疾病等的特征。(

  • 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无扩增产物、非特异性扩增、拖尾、假阳性】

    PCR相关经验分享PCR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无扩增产物、非特异性扩增、拖尾、假阳性)问题1:无扩增产物 现象:正对照有条带,而样品则无 原因: 1.模板:含有抑制物,含量低 2.Buffer对样品不合适 3.引物设计不当或者发生降解 4.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太高,延伸时间太短 对策: 1.纯化模板或者使用试剂盒提取模板DNA或加大模板的用量 2.更换Buffer或调整浓度 3.重新设计引物(避免链间二聚体和链内二级结构)或者换一管新引物 4.降低退火温度、延长延伸时间 问题2:非特异性扩增 现象: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者非特异性扩增带 原因: 1.引物特异性差 2.模板或引物浓度过高 3.酶量过多 4.Mg2+浓度偏高 5.退火温度偏低 6.循环次数过多 对策: 1.重新设计引物或者使用巢式PCR 2.适当降低模板或引物浓度 3.适当减少酶量 4.降低镁离子浓度 5.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使用二阶段温度法 6.减少循环次数 问题3:拖尾 现象:产物在凝胶上呈Smear状态。 原因: 1.模板不纯 2.Buffer不合适 3.退火温度偏低 4.酶量过多 5.dNTP、Mg 2+浓度偏高 6.循环次数过多 对策: 1.纯化模板 2.更换Buffer 3.适当提高退火温度 4.适量用酶 5.适当降低dNTP和镁离子的浓度 6.减少循环次数 问题4:假阳性 现象:空白对照出现目的扩增产物 原因: 靶序列或扩增产物 的交*污染 对策: 1.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 2.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 及加样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 3.各种试剂最好先进行分装,然后低温贮存 PCR引物设计的黄金法则 (转自tiangen)1.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区内设计。 DNA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确定的。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种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软件(比如DNAman)比对(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该基因的保守区2.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引物长度(primer length)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 聚合酶进行反应。3.引物GC含量在40%~60%之间,Tm值最好接近72℃。 GC含量(compositio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另外,上下游引物的Tm值(melting temperature)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 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4.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5.引物3′端不能选择A,最好选择T。 引物3′端错配时,不同碱基引发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末位的碱基为A时,即使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引发链的合成,而当末位链为T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错配的引发效率介于A、T之间,所以3′端最好选择T。6. 碱基要随机分布。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误引发(False priming)。降低引物与模板相似性的一种方法是,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7. 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Hairpin)使引物本身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引物自身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两引物之间也不应具有互补性,尤其应避免3′ 端的互补重叠以防止引物二聚体(Dimer与Cross dimer)的形成。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应尽量使其△G值不要过高(应小于4.5kcal/mol)。否则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 反应不能正常进行。8. 引物5′ 端和中间△G值应该相对较高,而3′ 端△G值较低。 △G值是指DNA 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它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G值越大,则双链越稳定。应当选用5′ 端和中间△G值相对较高,而3′ 端△G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的引物。引物3′ 端的△G 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 聚合反应。(不同位置的△G值可以用Oligo 6软件进行分析)9.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而3′端不可修饰。 引物的5′ 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 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生物素、荧光、地高辛、Eu3+等;引入蛋白质结合DNA序列;引入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 引物的延伸是从3′ 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3′ 端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可能。10. 扩增产物的单链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某些引物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扩增产物单链二级结构的影响,选择扩增片段时最好避开二级结构区域。用有关软件(比如RNAstructure)可以预测估计mRNA的稳定二级结构,有助于选择模板。实验表明,待扩区域自由能(△G°)小于

  • 【原创大赛】标准化与变异

    标准化与变异此文仅针对实验室ISO17025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初步了解,明白质量管理体系中“程序”、“过程”的意思,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1, 现状描述公司的老员工离职后,新员工接手工作,继续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每位员工的工作流程、操作手法都不一致,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检测结果数据差异大。工作中每天遇到大量同样的问题,烦的要死。上司前几天才交代的工作,并且也说明了工作流程,今天又有些内容忘了,问同事也不大清楚,要硬着头皮继续问上司吗?还有,在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里有提到,在DB公司走路要先抬左脚还是右脚,也是有规定的,标准化延伸到了走路,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公司?2, 对现象的分析自从宇宙诞生以来,自然界就存在“变异”,“变异”就如同“生老病死”一样,都是自然规律。研究变异产生的原因,寻找变异的根源,从而确定需要控制的对象。大家知道,质量体系可能分解为多个过程,过程又可以继续分解直至到活动。变异可能是过程本身不稳定,例如,流程不清晰;流程过于复杂;流程未书面化;人治因素严重等等在过程稳定之后,引起质量变异的原因通常概括为“4MIE”,即:材料Materials,设备 Machines,方法Methods,操作者Man,环境Environment,在实验室领域,还可以增加溯源Traceability,样品Samples.3, 解决方案物理学中有个名词“熵”, 根据熵值增大原理,系统总是力图自发地从熵值较小的状态,向熵值较大的状态转变,也就是从有序走向无序,混乱度越来越大。标准化正是无序变有序的有力工具,因此,变异可以采用标准化来控制。标准化的范围:一般来讲,只有当该程序未标准化时影响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时候,才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例如,在检测实验室对供应商评审的时候,大部分检测实验室没有对所使用的圆珠笔的供应商进行评审,理由就是圆珠笔的质量差异没有影响到检测报告的及时性和数据可靠性。标准化的程度:标准化的程度主要依赖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严苛程度。当质量目标和方针未达到时,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资源配置缺乏,可能是信息缺乏,也有可能是标准化程度不够所致。一般来讲,质量方针和目标要求越高,相应标准化的程度也越高。标准化的宣贯标准化的宣贯过程中,应该告诉员工此步骤为什么要标准化,以及未按标准化操作的危害或风险。如果只是机械的告知该如何做,工作就会显得单调且枯燥,员工不了解事件的始末,因此没有参与感,没有参与感又如何爱公司如家呢?标准化的持续改进的环境条件标准化和持续改进是企业管理的两大动力引擎。员工是对

  • 细思极恐!为啥美国没有出现新冠变异毒株?

    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现象,美国疫情死亡人数已经超过60万,竟然没有像印度那样出现本土变异病毒!相反,印度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却在美国掀起新一轮的感染狂潮。据《纽约邮报》6月1日报道,5月初,印度变异新冠病毒B.1.617.2在美国的新增病例中还仅仅只占1%。但是,到了5月底,印度变异新冠病毒传染的人数已经占到美国新增病例的7%。7倍速的增长,想想看,印度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染能力有多可怕!图片目前,世界上有四种传播力超强的变异新冠病毒,分别来自于英国、印度、南非、巴西。图片去年9月份出现的英国变种毒株,一度让英国失控,甚至全欧洲都开始隔离英国人。而印度出现的变异毒株更是可怕,已经让印度成为全世界的疫情“震中”。在印度有限的检测能力下,每日新增病例更是高达40万以上。整个印度举目望去尽是忙着烧尸体。目前估计,全印度已经超过一半人口感染过新冠病毒。印度变种新冠病毒毒株目前已经达到双重变异,有科学家甚至说已经是三重变异。变异后的病毒传染速度更快,而且抗疫苗能力更强。作为辉瑞新冠疫苗的联合研制方,德国公司BioNTech的CEO日前对外承认,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对印度发现的变种新冠病毒有效率为25%-30%。要知道,早前辉瑞还声称其研发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高达90%。图片可见印度变异新冠病毒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多强。这次的新冠疫情超出所有病毒常识。天冷的时候,它会肆虐;天热的时候,它仍会疯狂传播。事实证明,天气变化,不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障碍,唯有中国模式的隔离措施才是!时至今日,那些奉行群体免疫的西方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深陷疫情失控之中。这意味着,西方国家鼓吹的群体免疫,在新冠病毒面前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现在的问题是,新冠病毒为何变异这么快?为何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却没有发现本土变异病毒?是美国的感染病例太少吗?显然不是,美国现在登记在册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3千万,死亡病例更是高达60万人。这可是非常庞大的数据。作为同样以身实践“群体免疫”的国家,美国在懂王的带领下,抗疫政策几乎等同于“裸奔”,奇怪的是,美国始终没有出现像英国、印度、南非、巴西那样在全球肆虐的变异毒株。细思恐极吧!难道美国人真的是它们声称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那样幸运?肯定不是。否则,美国为何死亡60多万人。难道美国没有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的环境?或者美国拥有抑制新冠病毒变异的特殊“魔法”?事出反常必有妖。唯一的解释,美国对外界隐瞒了真相。或许美国出现了严重的变异毒株,因某种原因没有公开。或许美国可以操纵新冠病毒,让其在美国无法变异。或者这就是美国一直拒绝世卫组织专家到美国调查新冠病毒溯源的主要原因。

  • 单细胞分析——你能做得更多

    定义:单细胞研究,就是针对单个细胞的研究,这是相对于群体细胞的研究。研究意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行为,有利于揭示复杂生命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探究生理生化现象,获得统计平均结果。然而,现代研究表明,单个细胞内的成分存在巨大差异,平均分析结果不能反映单个细胞内成分的真实情况,会带来误导信息。癌症等疾病总是从个别细胞的变异开始,极少量异常细胞信号会被群体信号所掩盖,不能及时获得有关病变的信息。另外,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应激反应等活动在细胞内迅速发生,传统方法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对于数量较少且较为珍贵的细胞样本,如干细胞、元祖细胞及患者样本,传统分析方法需要大量的细胞样本,并不适宜。关于物质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亚细胞结构如细胞器的分析,传统方法也不能满足。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一定范围内从单细胞水平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单细胞分析方法: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图像分析、动力学分析及纳米技术等。目前单细胞分析存在的难点:首先无论是针对一个特异性大分子,还是在OMIC水平上进行分子分析,都存在单细胞提取物数量少,难以分析的困难,这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增加灵敏度势在必行。除此之外高通量分析也是一个瓶颈,要想获得单细胞分析确切的分析结果,研究人员必须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多个细胞,这并不容易。另外单细胞分析也常常需要进行多种方式分析,这不仅是由于细胞存在于一种异质性环境汇总,而且也在同一时间,也需要测量多个参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