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吸收试验仪

仪器信息网药物吸收试验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药物吸收试验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药物吸收试验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药物吸收试验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药物吸收试验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药物吸收试验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药物吸收试验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药物吸收试验仪相关的论坛

  • 【求助】是不是药物水溶性越大,极性越大,口服吸收就越差?

    我想请教各位,是不是药物水溶性越大,极性越大,口服吸收就越差?一般情况下,是不是脂溶性较好的药物才采用大鼠灌胃给药的方式来进行药动学及组织分布实验呢?我有看到说水溶性大,极性大的药物如果分子小的话,可以通过细胞旁路被吸收,那么这个分子的大小到底是多少呢?是分子量小,还是粒径比较小?

  • 吸入式气雾剂药物为什么容易吸收?

    吸入式气雾剂药物为什么容易吸收?

    在电影中我们都会看到喷雾式药物或则其他用品的存在。为什么瘾君子会用吸入式?为什么防爆用的胡椒也是喷发式?原因是药物的作用吸收速度与接触面积有关,喷发式的药物以小离子进入人体,肺泡是进行气-血交换的场所,也是药物在肺部吸收主要场所,总面积可达100-200平方米,毛细血管非常丰富,而且从肺泡表面到毛细血管距离近,吸收快。更是避开了肝脏的首过消除效应。也就是瞬时嗨到顶峰。所以喷雾式给药途径才能大行其道。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61508_537422_1702689_3.jpg

  • 纳米技术改善难溶性药物吸收前景光明

    纳米技术改善难溶性药物吸收前景光明  近日,由中国药学会和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主办、沈阳药科大学和辽宁省药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亚洲阿登制药技术研讨会暨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会议主题为“难溶药物的剂型策略”。在为期3天的研讨中,与会专家表示,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剂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而纳米技术这一助推器有助于加速该难题的解决,我国学者应加强相关研究。  溶解度成为制约瓶颈  药物的溶解性是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难溶性药物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难以被机体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较差。随着组合化学、基因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在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大量具有活性的候选药物被发现。但是,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表示,由于存在水溶性差的缺陷,四成左右的侯选药物不能上市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充分发挥疗效。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650亿美元的药品因生物利用度差而造成治疗费用与疗效比例的严重失调。而实际上,许多难溶性药物有着很强的生物活性,在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领域有着良好疗效。因此,如何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迫切需要发展新的制剂技术和剂型来解决这一问题。  崔福德介绍,当前,在药剂学研究中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有多种方法,如加入助溶剂、增溶剂和亲水性介质(适用于液体制剂);制成固体分散体和包含物(适用于固体制剂);制成微粒分散系统(适用于液体和固体制剂);还可以采取减少粒径的措施,比如做成药物的纳米结晶(适用于各种剂型)。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张强教授具体分析说,比如成盐类的方法就只适用于一些难溶性弱酸或弱碱类药物,而不适用于所有分子结构的药物;加入助溶剂和亲水性物质的方法,可供选择的溶剂等也是有限的;增溶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毒性问题也限制了其使用;包合物同样存在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少和毒性问题;固体分散体也有老化现象和需要使用大量赋型剂的缺陷;而费用较高和稳定性问题又限制了微粒化方法的使用。  新技术助力难题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势日益显现:纳米化使药物的粒度大大减小,表面积大大增加,水溶性差的药物在纳米载体中可形成较高的局部浓度;药物的黏附性增强,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延长;纳米载药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透膜能力和稳定性,也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特别是对于生物药剂学分类体系(BCS)Ⅱ类(低溶解度、高通透性)和Ⅳ类(低溶解度、低通透性)的药物,这一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制药公司的青睐。  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范围,主要包括纳米载体与纳米药物两个方面。纳米载体是指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粒,如纳米乳、聚合物纳米粒(纳米囊或纳米球)、脂质纳米粒等;纳米药物则是指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的纳米粒,实质上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发展。  张强介绍,纳米乳/微乳是一种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一些复合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成的粒径小于100纳米的半透明溶液,其易于制备、相对稳定,而且可使大多数水不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显著。自1943年被报道以来,纳米乳/微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上市的产品却不多,1995年诺华公司上市了环孢素A的微乳产品,在临床迅速得以推广。现在上市的同类品种还有雷帕霉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纳米粒(纳米球或纳米囊)一般是指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粒径在纳米级的固态胶体微粒,可用于包裹亲水性药物,也可包裹疏水性药物,具有在胃肠道中稳定、药物不易被破坏,以及能够调整药物的理化性质、释放和生物学行为等优点。自1976年Birrenbach等人首先提出了纳米粒和纳米囊的概念后,目前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聚合物的纳米粒研究得最为广泛。但张强遗憾地表示:“30多年来,这个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无论是口服制剂还是注射制剂都没有产品上市。”而天然聚合物的纳米粒所使用的材料包括壳多糖、白蛋白、右旋糖苷、明胶等,其中以口服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最为广泛。值得一提的是,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混悬液2005年上市,成为制剂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口服给药方面仍没有产品面市。  脂质纳米粒是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脂质材料为载体,将药物溶解、包裹于脂质核或是吸附于纳米粒表面的新型载药系统。第一代脂质纳米粒是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其性质稳定、制备较简便,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主要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包裹;随后又发展了第二代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CL),解决了第一代脂质纳米粒载药量不佳的问题,稳定性也更好。张强谈到,近年来,对脂质纳米粒的研究也相当广泛,特别是第二代脂质纳米粒自1999年开始研究以来,在外用领域如化妆品领域进展很快,开发程度好于脂质体,但至今还没有用于临床的产品。  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附加剂存在下直接将药物粉碎加工成纳米微粒,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或靶向性,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能增加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稳定性。此外,它无需载体材料,只有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更高。此类技术分为纳米混悬剂和纳米结晶制备技术。其中,纳米结晶制备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已有5种产品利用这种技术生产并在美国上市,包括惠氏公司的Rapamune(西罗莫司)、默克公司的Emend(阿瑞吡坦)、雅培公司的Tricor(非诺贝特)以及Par公司的Megace ES(甲地孕酮)等。

  • 【分享】药物吸收的计算机模拟 (Modeling of Drug Absorption)

    【分享】药物吸收的计算机模拟 (Modeling of Drug Absorption)

    [color=#0021b0][size=3][font=Times New Roman]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经吸收后进入血液,随血液分布到机体各组织中,在靶组织中产生药效。大多数给药途径给药(除静脉和动脉注射给药外),药物在到达在体循环之前必须通过层层半渗透性细胞膜。这些细胞膜起到生物屏障作用,有选择地抑制某些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主要由一种双分子的脂质基质构成,其中主要含有胆固醇及磷脂。膜脂质使细胞膜具有稳定性,也决定了细胞膜渗透性特点。大小和组成不同的球形蛋白质埋嵌在基质中,这些膜蛋白可以参与转运过程,也可以在细胞调节机制中起到受体的作用。此外, 在膜中还存在一些孔道, 使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水、尿素等通过。常见药物跨膜转包括被动扩散、易化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孔道转运和胞饮作用等几种类型。[/font][/size][/color][color=#0021b0][size=3][font=Times New Roman]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因其安全、方便及顺应性好等特点。口服给药必须经胃肠道吸收和经过门静脉到肝脏后才进入体循环。口服药物在到达体循环之前,经肠道吸收、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内的相对药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之为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药物由给药部位到达血液循环中的相对量称作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到胃肠道的吸收度、肠壁代谢和肝脏代谢的影响。通常来说,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个体差异大,有时候会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solubility,通透性permeability),生理因素(如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肠道通过时间intestinal transit time、pH值),药物的剂型,食物,药物相互作用,胃肠道疾病等。[/font][/size][/color][align=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71029_225221_1623423_3.jpg[/img][/align]

  • 【通知】药物吸收与药动学建模与模拟GastroPlus 2017培训班

    http://www.pharmogo.com/upload/GP%E7%AC%AC%E4%BA%8C%E8%BD%AE%E9%80%9A%E7%9F%A5-%E9%82%80%E8%AF%B7.png第五届GastroPlus药物吸收与药动学建模与模拟培训班(第二轮通知) 2017年4月13-15日(周四至周六)上海 张江 博雅酒店http://www.pharmogo.com/upload/2(42).png3月10日前缴费享受8折优惠http://www.pharmogo.com/upload/PDF%E4%B8%8B%E8%BD%BD1.png点击下载PDF版通知尊敬的同仁,您好!FDA, EMA 在2016年分别发布了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的工业指南征求意见,为制药企业提交的日益增多的PBPK模型提供支持,并提高审评的效率,包括临床在研新药申请(IND),新药申报(NDA),大分子药物申报(BLA),仿制药申报(ANDA)。与此同时,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高级隔室吸收与转运ACAT模型指导体外溶出预测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提高制剂处方筛选和BE成功率。为使中国用户、药物研发人员等更好地、更深入地使用软件及解决实际业务难题,第五届GastroPlus 药物吸收与药动学建模与模拟培训班将于4月在上海举办;本培训班讲师将由来自美国Simulations Plus、上海凡默谷的技术专家担任。主办方美国Simulations Plus上海凡默谷(PharmoGo)Course Instructors培训师●Viera Lukacova技术总监,美国Simulations PlusLukacova 博士2005年加入Simulations Plus公司,超过12年的药物建模与模拟实战经验,多次应邀在FDA, EMA举办的workshop上做技术报告及讨论;同时也是FDA资助的药物吸收与药动学模型优化项目的负责人;已为全球各地的法规部门及制药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包括美国FDA、EMA、全球制药企业等。●Haiying Zhou高级技术支持,美国Simulations Plus8年的建模与模拟从业经验,2009年加入Simulations Plus公司,专注于生理药动学与吸收模型GastroPlus,制剂体外崩解与溶出模拟软件DDDPlus的开发,近期的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的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为多家制药企业、研究机构供技术支持。周博士2002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陈涛技术主管,上海凡默谷超过6年的药物建模与模拟从业经验;对新药及仿制药的体内吸收、释放、体外溶出模型有丰富的经验,目前,结合体内模拟软件GastroPlus、体外溶出模拟软件DDDPlus已成功建立及考察了多个药物的体内外特征,并通过模型的搭建指导制剂处方的开发、体外溶出方法的完善、体内外相关性的建立以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考察等。从2012年开始,为多家制药企业、药检所、学术单位提供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Overview/培训班基本信息●时间:2017年4月13-15日(周四至周六)●地点:上海博雅酒店(上海浦东张江)●限额:限学员50名Learning Objective/培训内容本次培训班将基于GastroPlus/DDDPlus软件,深入学习PK建模原理与应用,侧重于下述领域的内容:●GastroPlus软件建立PK模型的基本原理、数学公式、涉及药物体内吸收、代谢全过程的思考方式的学习及软件操作;●如何收集和准备建模的参数,为高质量的模型结果奠定基础;●基于PBPK模型的种属外推、DDI、特殊人群PK的PK预测及案例分析;●基于机制性吸收模型体内外相关性建立;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估以及对不同制剂的评估方法;●通过与专家讨论以及案例的学习,掌握如何搭建出一个高质量的PK模型,并将所得到的结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次培训班将在之前培训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实际案例的操作与实现,培训内容将结合新药与仿制药的热门关注点,逐一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实现;通过每一个具体的案例的分享,学员将更加清晰地掌握从数据收集、粗加工、建模到模型调整与应用的完整思路。Who Should Attend?/培训对象●Pharma, FDC, CRO, Academia 制药企业、药检系统、CRO、医院、学术●DMPK, Formulation, Clinical pharmacology, 药代、制剂、临床药理、毒理●NDA, ANDA 新药创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 【邀请函】药物吸收与药动学建模与模拟GastroPlus 2017培训班

    http://www.pharmogo.com/upload/2222%20-%20%E5%89%AF%E6%9C%AC.png第五届GastroPlus药物吸收与药动学建模与模拟培训班(第一轮通知) 2017年4月13-15日(周四至周六)上海 张江 博雅酒店http://www.pharmogo.com/upload/2(42).pnghttp://www.pharmogo.com/upload/PDF%E4%B8%8B%E8%BD%BD1.png点击下载原文PDF尊敬的同仁,您好!FDA, EMA 在2016年分别发布了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的工业指南征求意见,为制药企业提交的日益增多的PBPK模型提供支持,并提高审评的效率,包括临床在研新药申请(IND),新药申报(NDA),大分子药物申报(BLA),仿制药申报(ANDA)。与此同时,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高级隔室吸收与转运ACAT模型指导体外溶出预测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提高制剂处方筛选和BE成功率。为使中国用户、药物研发人员等更好地、更深入地使用软件及解决实际业务难题,第五届GastroPlus 药物吸收与药动学建模与模拟培训班将于4月在上海举办;本培训班讲师将由来自美国Simulations Plus、上海凡默谷的技术专家担任。主办方美国Simulations Plus上海凡默谷(PharmoGo)Course Instructors培训师●Viera Lukacova技术总监,美国Simulations PlusLukacova 博士2005年加入Simulations Plus公司,超过12年的药物建模与模拟实战经验,多次应邀在FDA, EMA举办的workshop上做技术报告及讨论;同时也是FDA资助的药物吸收与药动学模型优化项目的负责人;已为全球各地的法规部门及制药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包括美国FDA、EMA、全球制药企业等。●Haiying Zhou高级技术支持,美国Simulations Plus8年的建模与模拟从业经验,2009年加入Simulations Plus公司,专注于生理药动学与吸收模型GastroPlus,制剂体外崩解与溶出模拟软件DDDPlus的开发,近期的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的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为多家制药企业、研究机构供技术支持。周博士2002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陈涛技术主管,上海凡默谷超过6年的药物建模与模拟从业经验;对新药及仿制药的体内吸收、释放、体外溶出模型有丰富的经验,目前,结合体内模拟软件GastroPlus、体外溶出模拟软件DDDPlus已成功建立及考察了多个药物的体内外特征,并通过模型的搭建指导制剂处方的开发、体外溶出方法的完善、体内外相关性的建立以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考察等。从2012年开始,为多家制药企业、药检所、学术单位提供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包括中检院,浙江药检所、上海药检所、湖北药检所、和记黄埔,GSK,药明康德、协和药物所,军科院等数十家制药企业和科研单位。http://www.pharmogo.com/upload/1%EF%BC%882%EF%BC%89.jpgOverview/培训班基本信息●时间:2017年4月13-15日(周四至周六)●地点:上海博雅酒店(上海浦东张江)●限额:限学员50名Learning Objective/培训内容本次培训班将基于GastroPlus/DDDPlus软件,深入学习PK建模原理与应用,侧重于下述领域的内容:●GastroPlus软件建立PK模型的基本原理、数学公式、涉及药物体内吸收、代谢全过程的思考方式的学习及软件操作;●如何收集和准备建模的参数,为高质量的模型结果奠定基础;●基于PBPK模型的种属外推、DDI、特殊人群PK的PK预测及案例分析;●基于机制性吸收模型体内外相关性建立;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估以及对不同制剂的评估方法;●通过与专家讨论以及案例的学习,掌握如何搭建出一个高质量的PK模型,并将所得到的结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次培训班将在之前培训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实际案例的操作与实现,培训内容将结合新药与仿制药的热门关注点,逐一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实现;通过每一个具体的案例的分享,学员将更加清晰地掌握从数据收集、粗加工、建模到模型调整与应用的完整思路。http://www.pharmogo.com/upload/2(29).jpgWho Should Attend?/培训对象●Pharma, FDC, CRO, Academia 制药企业、药检系统、CRO、医院、学术●DMPK, Formulation, Clinical pharmacology, 药代、制剂

  • 药物食品和化妆品分析,买什么样的原子吸收好

    我单位是做药物分析的,以后可能还会做食品和化妆品,请教各位大虾买什么样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好,单位要我明天下午定下来。即要好一点的又要实用,先谢谢了哈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总药物分析

    了解不同时间药物在血浆或血清中的浓度,对于计算一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很有必要;反之,药物动力学也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部分。准确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便于精确地计算所需药物剂量,既能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用药过量致毒。预先对多屏深孔Solvinert(MultiScreen Deep Well Solvinert )和多屏Solvinert滤板进行了验证,进行血浆或血清中蛋白质的板内沉淀,以便展开总药物分析。在滤板上可以快速、细致并完整地转移滤液,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总药物分析之前为样品制备提供一个自动化兼容的平台。Solvinert滤板过滤的滤液中不含蛋白质,这与质谱分析法和紫外线分析法的结果一致。使用多屏深孔和多屏Solvinert滤板可产生有复验性的结果,它是一个稳定且可靠的平台。血清中的蛋白质被这些滤板过滤并沉淀之后,得到的样本中基本上不含蛋白质,回收率很高,便于萃取。药物动力学特性可以让新药开发商更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这在新药的注册审批中是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候选药物的代谢动力,金斯瑞( GenScript)建议用动物来做药物分布及其代谢的研究,分析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组织或血清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情况。金斯瑞进行精确的药物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涉及两个主要方面:药物分布及其代谢动力研究和抗体药物的代谢动力研究。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个体之间药物浓度变异来源及其相关性,这些个体是指按临床上相关剂量接受候选药物的目标患者人群。患者的某些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理生理特征以及治疗方面的特征,比如体重、排泄和代谢功能、以及接受其他治疗,都能够有规律地改变药物剂量-浓度关系。例如,主要由肾脏排除的药物,在接受同样剂量的情况下,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通常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找出那些使剂量-浓度关系发生变化的、可测定的病理生理因素,确定剂量-浓度关系变化的程度,当这些变化与临床上有意义的治疗指数改变相关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调整剂量。在药品开发中使用群体PK方法,使获得完整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有了可能,不但能从来自研究受试者的相对稀疏的数据中获取资料,而且还能从相对密集的数据或从稀疏数据和密集数据的组合中获取资料。群体PK方法能够分析来自各种不均衡设计的数据,也能分析因为不能按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式分析而通常被排除的研究数据,比如从儿科患者和老年患者获取的浓度数据,或在评价剂量或浓度与疗效或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时所获取的数据。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受试者通常是健康的志愿者或特别挑选的患者,一组成员的平均情况(即平均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一直是关注的主要焦点。许多研究将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的变异作为一个需要降到最低的因素进行观察,通常是通过复杂的研究设计和对照方案,或通过有严格限制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将其降到最低。事实上,这些资料对在临床应用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变异至关重要,但是却被这些限制所掩盖。而且,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只关注单个变量(例如肾功能)的作法,还使其难以研究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 [转帖]: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一般程序

    1.原料药质量标准的确定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确定一般程序,这里将它分为三大阶段:合成工艺待确定期,合成工艺确定期,稳定性试验考察期。1.1 合成工艺待确定期 一个原料药首先由药物合成部进行合成工艺的确定,在其进行工艺确定期间,就已经与药分部门有了密切的联系。 协助合成部门的工作:帮助确定反应步骤的终点控制、反应产物的纯度监控,所能提供的分析方法可能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或熔点等。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查阅有关该药品的各方面信息,比如该药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度、熔点、旋光性质、紫外光谱、鉴别方法等)、检查项(一般杂质检查、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和该药物的稳定性等等。1.2 合成工艺确定期合成工艺路线打通后,合成部门将会提供试制的三批样品(已确定该药物结构)供分析部门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试验用,一般来说,所提供三批样品应该是成熟的工艺条件,以一定规模制备得到样品,此时我们的质量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1.2.1 质量研究工作理化常数:性状(外观、臭、味)、溶解度、熔点、比旋度、紫外吸收系数 鉴别: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 检查:酸碱度、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无机盐、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有机溶剂残留 、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容量法、光谱法、色谱法 1.2.2 质量研究试验顺序安排1.3 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按照中国药典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我们的稳定性研究包括三大部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考察项目:样品性状、有关物质和含量这三项必须考察(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可能无法考察有关物质),另外诸如:熔点(若质量标准中规定了熔点检查,或能测出准确熔点且熔点低于250℃的样品,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溶液颜色与澄清度(若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pH值(若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等项目则根据各药物的性质而具体制定。上面将原料药分析工作分三大块做了简单讨论,文中所讲的多是实际试验的简单思路和一些注意事项,但对于新药研究这样一个很严肃的工作有很多法定性的规定内容在文中并未详细说明,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和《新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指导原则》中有详细的说明。 2.药物溶解度试验1.试验溶剂的选择可参考有关文献制定,若无文献一般选择常用的水相溶剂(水、酸、碱溶液)和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腈、乙醚、丙酮、氯仿、冰醋酸、DMF、DMSO)。2.若按照中国药典要求的做法将用去大量的原料和溶剂一般我们都按倍数减量试验,但在做极易溶解或易溶时因溶剂量较小可适当放大原料量试验。 3.药物稳定性试验药物的有关物质检查:它是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未反应完全的化学原料、合成副产物和药品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物两部分,检查方法首选HPLC检查,该方法亦是现在最常用的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若该药物无紫外吸收则考虑用TLC检查。 4.药物的含量测定对于含量测定方法有容量法(非水滴定、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典量滴定等)、光谱法(UV)、色谱法(HPLC、GC)等。容量法为原料含测的首选,我们一般使用非水滴定法,其优点是无需对照品即可测得样品含量;原料药中使用光谱法的较少(但也有用紫外吸收系数法或外标法测定原料含量);色谱法中主要使用的是HPLC法,一般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与有关物质检查的色谱条件是相同的,所以样品的有关物质检查使用HPLC时,只需在该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方法学验证试验(专属性、精密度、重现性、线性、回收率等),若符合规定则可以用于样品的含量测定。 何为完善的HPLC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分离好(与合成中间体分离、与降解杂质分离)、峰型好(无拖尾或前沿)、柱效好(理论板数能达到2000以上)、时间好(主峰保留时间在5-10分钟为宜)、线性好,有了以上“五好”的基础就可以对所选的方法进行详细的方法学研究(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等)。条件确定后进行方法学论证试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论证:包括:线性、加速破坏试验、最小检测限、最小定量限含量测定要点:成盐(如盐酸左氧氟沙星)、带结晶水(如阿魏酸钠)的原料,在对此类样品测定含量时首先要搞清楚它的含量是以谁来计算的,若需要用到对照品的,应该清楚对照品是否与待测物结构一致,因为有些原料是成盐后的,但所用的对照品是未成盐的。关于对照品:对照品非常重要,可分两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定的对照品和自己精制的对照品。若该药品已有国家标准品应以其为基准测定含量。对于自制的对照品,对其纯度的要求比样品较高,如样品规定含量限度为99.0%,有关物质限度为1%,则对照品含量一般规定为99.5%,有关物质限度为0.5%。若以外标法(或内标法)计算时不要忘记折算对照品的含量,有的要求扣除水分后计算的也不要忘记。 5.理化常数外观(注意晶型)、熔点(不能简单记录样品的熔程,应详细记录熔融时的现象,尤其是熔融同时分解的样品,对于有文献报道的熔点值,切勿因心理作用在测定时将数据往文献值中靠)、比旋度、紫外吸收系数(用对照品或精制品配制高低两个浓度的样品溶液各两份,分别在五台校准过的仪器上测定)。 一般检查酸碱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供注射用原料及抗生素类药需考察此项目,一般无特殊颜色的样品可不考察),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无机盐(如砷盐、氯化物检查、硫酸盐检查、铵盐检查,该类检查是合成工艺而定,如合成中使用了大量硫酸,则样品应该对硫酸盐进行检查),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一般只针对于供注射用的原料),有机残留溶剂(合成部门提供在药物合成工艺中所用的溶剂种类,该实验由外单位协助完成。ICH将有机溶剂按照毒性的大小分为一、二、三类,指导原则中规定合成工艺中用到的一、二类溶剂及后三步反应用到的三类溶剂均要考察)。 6.稳定性试验考察期注意事项对于那些稳定性差的药物在做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时可按规定降低试验强度进行考察,此时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在放样影响因素高温条件时同时对60℃和40℃进行考察(不能只提供40℃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只有当60℃的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已很不稳定,如有关物质已超出标准规定时,才提供40℃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若结果表明样品40℃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已很不稳定,则加速试验中应立即放样考察30℃的实验条件,而不是将40℃加速试验条件考察到6个月后再考察30℃加速试验条件。

  • 透皮吸收试验

    [font=&][size=16px][color=#333333]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39505.html[/url]服务背景[/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size=29px][color=#353535][/color][/size]透皮试验属于化妆品、药物安全风险评估中暴露评估的重要项目,根据毒代动力学的相关解释:在研究具有一定毒性剂量下的原料和/或风险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特点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其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其靶器官情况,进而探讨其毒性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原料和/或风险物质经过皮肤吸收后,其代谢转化可能会对其潜在毒性、体内分布和排泄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实施体内或体外生物转化研究,以证明或排除某些不良反应。[color=#222222]如果你是化妆品或药品研发企业,在产品备案或注册过程中,毒理学相关试验是必须提交的资料之一。但是哪些产品应该做透皮吸收试验?如何做?依据标准有哪些?相信都是很多企业疑惑的地方。透皮吸收试验有两大类一类是体外试验,一类体内试验,在官方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官方认可的透皮吸收试验就成为企业急需了解的问题。[/color][color=#353535] [/color][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内容[/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tr][td]服务产品[/td][td]乳膏、人工膜、乳液、药膏、贴膏、药品(甲硝唑)、凝胶、防晒霜、风湿贴、止痛贴、胰岛素[/td][td] [/td][td] [/td][td] [/td][/tr][tr][td]试验种类[/td][td=4,1]皮肤头皮吸收试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药物释放头皮吸收试验,乳膏透皮吸收试验,化妆品头皮吸收试验,水杨酸头皮吸收试验等。[/td][/tr][tr][td]试验项目[/td][td=4,1]动物实验,实验代做,方法学验证,上门实验,现场实验等[/td][/tr][tr][td=1,5]试验方法[/td][td=1,2] [/td][td=1,2] [/td][td] [/td][td] [/td][/tr][tr][td]动态扩散池法[/td][td]动态扩散池法主要是扩散介质的不断更换,可以更能模拟真实的生理条件。常用的离体皮肤有人体皮肤、动物皮肤、重组皮肤模型。目前来讲,体外扩散池法以其诸多优点仍是目前最常用的获得化妆品功效成分经皮释放曲线,及其在不同皮肤结构中分布情况的检测方法[/td][/tr][tr][td=1,3]体内试验方法[/td][td]胶带剥离技术(Tape Stripping,TS)[/td][td=2,1]胶带剥离技术(Tape Stripping,TS)主要将化学物质在皮肤的特定区域暴露一定时间后,用胶带粘贴获取角质层(SC),再用适当的分析技术确定胶带中特定物质的含量。优点是可以同时研究同一个志愿者的多个取样点,是一种用于测定人体化学物质在体透皮吸收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缺点是TS技术不适用于测定挥发性和快速穿透性的化学物质,且容易受到胶带粘贴性能、粘贴时施加的压力、溶解受试物的介质等方面的影响,对志愿者的皮肤屏障有损伤作用。[/td][/tr][tr][td]光谱法[/td][td=2,1]光谱法分为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共聚焦拉曼光谱法、荧光寿命显微成像法。优点是快速、无创、实现皮肤精准深度测量甚至实时动态了解。缺点主要是这些检测设备通常较为昂贵,而且这些光谱测试方法对实验者要求较高,实验时一般要求测试部位长时间保持不能移动,具有一定挑战性。具有局限性,主要在于,一种化学物质必须有一个特定的吸收光谱,与SC 的化学物质截然不同。此外体内试验方法还有化学测试法、组织检查法、同位素示踪法、生理反应法等[/td][/tr][tr][td]其他方法[/td][td=2,1]化学测试法、组织检查法、同位素示踪法、生理反应法等[/td][/tr][tr][td]试验标准[/td][td=4,1]GB/T 27818-2011 化学品 皮肤吸收 体外试验方法GB/T 27825-201 化学品 皮肤吸收 体内试验方法[/td][/tr][/table]哪些化妆品需要或可以不做透皮吸收试验?1.无原料和/或风险物质的透皮吸收试验,可采用国际通用的透皮吸收试验方法获取相应的数据。在提供透皮吸收数据时,吸收率以100%计;2.若满足以下部分条件:分子量﹥500道尔顿,高度电离,脂水分配系数Log Pow≤-1或≥4,拓扑极性表面积120?2,熔点200℃,吸收率以10%计;3.若化学合成的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链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道尔顿,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低聚体含量少于10%,结构和性质稳定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原料除外),可不考虑透皮吸收。4.吸收率不以100%计时,需提供有关情况说明。总结来讲,功效宣称有保湿、美白、延缓衰老等的化妆品,需要建立在透皮吸收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安全性评价程序。[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标准[/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tr][td]产品名称[/td][td]检测项目[/td][td]检测标准[/td][/tr][tr][td]化学品[/td][td]皮肤吸收体外试验[/td][td]GB/T 27818-2011[/td][/tr][tr][td]化学品[/td][td]皮肤吸收体内试验[/td][td]GB/T 27825-2011[/td][/tr][/tab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我们的优势[/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color=#222222]德检科技针对透皮吸收给药试验不断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改进,完善了许多有效评价药物透皮吸收试验的方法,可为企业提供各种产品的透皮吸收试验及研究。[/color][color=#222222][/color]

  • 视频课件:现代色谱分析、波谱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仪器分析及实验、体内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实验、flash课件制作教程下载索引

    视频课件:现代色谱分析、波谱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仪器分析及实验、体内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实验、flash课件制作教程下载索引

    一、现代色谱分析视频教程共16讲,(注意:0为播放器与插件,视频不能播放时可下载),容量将近500M,带播放器及插件。使用说明:1、课件共七章十六讲,每讲约45分钟,老师的图像、声音与板书动态交互显示。2、使用方法:下载后用RAR解压,然后打开想学习的那一课的文件夹,执行index.htm文件。如果图像不能显示,那是因为被你的浏览器限制了,只要单击提示栏,选择“允许阻止的内容”即可。3、如果视频不能播放,可安装所附之媒体播放器或插件。4、提示:13-16课程序原版播放有错误,仅供参考。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1566.shtml二、波谱分析视频教程共32讲,容量大于800M。附件:波谱分析(视频教程)复习题:1、HNMR,MS复习题2、紫外红外复习题3、习题集参考答案用rar解压后使用。运行content.htm文件执行。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4696.shtml三、仪器分析教程(视频)非常全面的仪器分析教程(视频),可供各类仪器分析人员学习、参考。课程总量为十五章50课时,容量约800兆,解压后超过1000兆。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30770.shtml四、药物分析(视频教程)本教材共60讲内容:各类药物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方法验证、杂质检查以及分析样品前处理等用rar解压后运行,执行文件:content.htm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21621.shtml五、仪器分析及实验(视频教程)本教材共13讲。内容: 色谱法导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光学分析法导论、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导论、电位分析法、电解与库仑分析法、极谱及伏安分析法等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30770.shtml六、体内药物分析(视频课件)共25课,容量超过1G。内容:绪论、药物在体内的存在状态与生物转化、生物样品与样品前处理、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及方法的设计与评价、光谱分析法、免疫分析法、色谱法、手性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联用技术、体内药物分析总复习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52517.shtml七、有机化学实验(视频课件)本教材共收集到19个。内容:仪器的认知、加热操作、冷却操作、干燥操作、搅拌操作、过滤操作、萃取操作、熔点的测定操作、沸点操作、折射仪的操作、旋光仪的操作、分水器的使用、常压蒸馏操作、分馏器的操作、减压蒸馏操作、水蒸气蒸馏操作、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柱色谱分离操作、气相色谱仪的使用。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76382.shtml八、flash课件制作视频教程共22章202节,容量大于700M。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51860.shtml特别提示:现在采用扫描免费下载,方法如下: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021710445356_8361_1636655_3.jpg!w374x398.jpg

  • 药物分析笔记 第五章

    第五章 分光光度法第一节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掌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掌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中的应用。熟悉仪器的校正和检定方法;紫外吸收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一、基本原理波长200~400nm范围称为紫外光区,400~760nm称为可见光区。物质吸收紫外和可见光区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光源:紫外光区通常采用氢灯或氘灯,可见光区采用钨灯。2.吸收池:玻璃池适用于370nm以上的可见光区,石英池适用于紫外、可见光区,通常仅在紫外光区使用。三、紫外吸收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外层价电子跃迁产生的,也称电子光谱。它与原子光谱的窄吸收带不同。每种电子能级的跃迁会伴随若干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使分子光谱呈现比原子光谱复杂得多的宽带吸收。 当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区的辐射后,产生价电子跃迁。这种跃迁有三种形式: (1)形成单键的σ电子跃迁。(2)形成双键的π电子跃迁。 (3)未成键的n电子跃迁。通常,未成键的孤对电子较易激发,成键电子中π电子较相应的σ电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反键电子则相反。故简单分子中n→π* 跃迁需能量最小,吸收带出现在长波方向;n→σ*及n→π* 跃迁的吸收带出现在较短波段;σ→σ*跃迁吸收带则出现在远紫外区。例题: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光后,电子跃迁的类型为:A. n→σ* B. n→π* C. π→π* D. σ→σ* E .σ→π* 答案ABCD 四、吸收度的测定方法 1.对溶剂的要求:能充分溶解样品,与样品无相互作用,挥发性小,在测定波长处的吸收要符合要求。 2.空白对照实验:将配制溶液用溶剂(空白溶液)装入参比池里,调节仪器,使吸收度为0,去除溶剂和容器吸收、光散射。反射的影响。 3.测定波长确证:为提高测定方法灵敏度,减少测定误差,吸收度一般在λmax处测定。 4.供试品溶液浓度:使吸收度在0.3~0.7范围内。 5.仪器的狭缝宽度:以减少狭缝宽度时,供试品溶液吸收度不再增加为准。五、应用1.鉴别:(1)对比吸收光谱特征参数:核对供试品溶液λmax、 、A是否符合规定。可同时用几个峰位作为鉴别依据 (2)比较吸收度比值的一致性:吸收峰较多时,规定几个波长处吸收度比值作为鉴定标准 (3)对比吸收光谱一致性2.杂质检查 药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而杂质吸收弱;或杂质有明显吸收而药物无吸收,可通过控制吸收度限度来控制杂质量。[font=Times

  •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皮肤给药。  (2)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同时,药物脂溶性愈大 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其粉末愈细,粒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溶解速度愈快,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吸收量愈多,药效 就愈好。  (3)赋形剂。制备药剂时,往往要用某些赋形剂,他们不仅影响到生产工艺及制剂的外观性质,如:硬度、粘度、光 泽、颜色、味道等方面,而且会改变制剂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制剂的疗效。例如:乳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常用赋形剂,用于睾丸酮片,有加速吸收的 作用;而用于异烟肼片,其疗效完全被乳糖阻碍  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  药物的相 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的作用,被同时应用的另一种药物所改变。近年来,临床上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某患者的一种疾病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些药物同时服用后,由 于药物间相互作用,有的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但也有的产生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会产生毒性,带来毒副反应。例如:咖啡因与麦角胺合用时,溶解度 加大,吸收增加,疗效提高。又如,洋地黄与氯噻嗪、氯噻酮、喹噻酮、利尿酸、速尿等高效利尿药合用治疗心脏性水肿时,往往造成血钾过低,增加心脏对洋地黄 的敏感性,引起中毒反应。

  • 药物分析笔记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抗生素类药物掌握青霉素钠、氨节西林和头孢羟氨苄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青霉素V钾及其片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掌握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罗红霉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盐酸美他环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第一节 青霉素钠的分析青霉素族中的母核为6-氨基青霉烷酸(简称6-APA),游离羧基酸性,能与无机碱或某些有机碱成盐。青霉素母核无紫外吸收,而苄基取代基有紫外吸收。β-内酰胺环不稳定,遇酸、碱、青霉素酶及某些金属离子等作用,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导致β-内酰胺环的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一、鉴别 1.抑菌实验 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进行鉴别。加入青霉素酶培养后无抑菌作用,同法检查未经青霉素酶灭活的有抑菌作用。2.沉淀反应 本品为钠盐,加稀盐酸使成酸性,生成分子型,难溶于水即白色沉淀。此沉淀能在乙醇、醋酸戊酯、氯仿、乙醚或过量的盐酸(与酰胺基成盐)中溶解。2.红外光谱法4.钠盐焰色反应 火焰鲜黄色。二、检查1.吸收度 侧链苯环在264nm有最大吸收,而降解产物在280nm有最大吸收。规定二波长处吸收度值范围。测定264nm吸收度为控制青霉素钠含量。规定280nm吸收度为控制杂质限量。2.水分 本品遇水易水解,费休法测定水分不得超过0.5%。2.细菌内毒素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来判断内毒素是否符合规定。4.无菌 灭活后,无菌检查法检查。三、含量测定:汞量法。青霉素水解后,其碱性水解产物青霉噻唑酸及青霉胺都能与汞盐定量反应,根据消耗汞盐量可计算青霉素含量。注意事项1.滴定前加1mol/L氢氧化钠5ml,使药物水解为青霉噻唑酸并继续水解为青霉胺,才能与Hg2+反应。2.水解后加等量硝酸中和,再加pH 4.6醋酸盐缓冲液,方能滴定。2.采用电位滴定法。滴定曲线出现两个突跃,计算时以第二个突跃为准,此时反应摩尔比为1:1。4.空白试验也要称取样品,但不经水解直接滴定,以消除样品中降解产物对测定影响。5.青霉素百分含量为总青霉素百分含量与降解产物百分含量之差。第二节 青霉素V钾及其片剂的分析一、鉴别1.水解反应 在青霉素酶作用下,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羧酸,使溶液转为酸性。本法专属性强。2.紫外分光光度法 核对药物的λ[f

  •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与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与评价 一、分析方法的设定依据:(一)重视并做好文献总结、整理工作;(二)充分了解待测药物的特性及体内存在状况;(三)明确测定的目的要求;(四)实验室条件。二、方法建立的一般实验步骤:(一)以纯品进行测定:以一定量纯品按拟定方法进行测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如吸收度、色谱峰高或面积等)的关系,浓度线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的最适条件(pH、温度、反应时间)等等。(二)以经过纯化处理过的空白样品进行测定;(三)空白样品添加标准后的测定:血样等样品中添加一定量标准品后进行测定,求得样品回收率数据,检验生物样品对测定有无干扰等。(四) 体内实际样品测定:有时用体外建立的方法去测定体内取得的实样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故要强调对药物体内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时也采用专属性强、已证明适用于体内实样测定的步骤和方法作为对照测定,并以此来检验所建立的方法的实际可行性。三、方法的评价:(一)准确度(Accuracy):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常用回收率(Recovery)数值间接反映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可通过与其他已建立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办法(参比方法)来加以反映。回收率100%当然好,但很难达到。重要的是每次测定要保持稳定。(二)精密度(Precision):测定结果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测定间偏差越小,对测定的要求也越高(花费大);浓度与RSD值间存在反比关系,RSD在10%以内的方法可认为是可接受的。(三)灵敏度(Sensitivity):“一种方法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合物的最小量”。常用最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或最低检测量(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来表示。LOD范围在ng(10-9g)~10-18g。(四)专属性或选择性(Specificity or Selectivity):是指测定的信号(响应)是属于被测药物所特有的。若有干扰就需改进测定方法或改用具有分离能力(如色谱法的专属性较吸收光度法为高)的方法或专属性较强的方法进行。(五)不同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Degree of correlation)的比较:用一有相当专属性和可靠性的方法与新建方法同量测定,以相关系数γ(Correlation coefficient)表示相关程度。γ一般要求在0。95以上。此外,还应从方法的可靠性、每个样品测定耗时多少、操作的难易及技术要求及仪器、设备要求、费用多少等等方面加以考虑。

  • 药物代谢概念

    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经代谢后可能增强或者减弱药理作用,增加或减弱毒副作用,药物代谢对与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代谢越来越受到医药界的重视,下面介绍一些药物代谢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

  • 【转帖】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

    [size=4]为了定量地描述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常借助数学的原理和方法来阐明。  [b]一、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b]  时量关系: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用时量曲线表示: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分取血浆,用适当的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得到反映血浆中药物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称其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即时量曲线。  血药浓度变化→反映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变化→药物的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随时间变化。  表现:药效从显效到消失的过程,药效与时间的这种关系成为药物的时效关系。  [img=359,290]http://www.med66.com/courses/yaoshi/2009/syqianghua/ylx/kcjy/images0202/020201.gif[/img]  图2—1为单次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映药物吸收、分布和消除之间的相互消长的关系。   曲线分为三相:   吸收分布相:曲线的上升段,药物自给药部位迅速吸收,迅速向组织中分布,药物吸收远大于消除。  平衡相:曲线的中间段,药物吸收速率和消除速率相当,体内药量达到暂时的动态平衡,血药浓度的变化趋于平缓。  消除相:曲线的下降段,血药浓度迅速下降。  曲线下面积(AUC):时-量曲线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覆盖的面积,反映药物在血液中的总量。意义: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对于同一受试者,AUC大则药物吸收程度高。  曲线又可分为三期:   潜伏期:给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时间。反映药物的吸收与分布,也与药物的消除有关。  有效期:药物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  在此期中:   血药浓度有一峰值,称为峰浓度。对于特定的药物制剂,峰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达到峰浓度所需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其长短与吸收和消除的速率有关。  C [sub]max[/sub]和T[sub]max[/sub]的大小综合反映药物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剂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情况。同一受试者C[sub]max[/sub]和T[sub]max[/sub]主要与药物制剂有关。  残留期:血药浓度已降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直至完全从体内消除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睡眠药物残留期长在体内有蓄积现象,反复用药易致蓄积中毒。[/size]

  • 【转帖】药分必看: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列表式,图示式和函数式。 列表式: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它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它是标绘曲线的基础。图示式: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它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报告与论文中几乎都能看到,而且为整理成数学模型(方程式)提供了必要的函数形式。 函数式:借助于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函数形式整理成方程即数学模型。 熟悉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所得RSD应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所得RSD应控制在15%以内。 2.准确度是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表示。 制剂的含量测定时,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料药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试验及计算RSD,还应作单独辅料的空白测定。每份均应自配制模拟制剂开始,要求至少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每个浓度测定三次,共提供9个数据进行评价。 回收率=(平均测定值M -空白值B)/ 加入量A×100% 回收率的RSD一般应为2%以内。 3.检测限(LOD)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无需定量测定。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它既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来确定检测限。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为使计算得到的LOD值与实际测得的LOD值一致,可应用校正系数来校正,然后依之制备相应检测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确定LOD。如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即通过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测限。 4.定量限 (LOQ)是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靠性(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分析方法能够测定出的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 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测定低药物浓度样品时具有的可靠性。它与上述的检测限的差别在于:定量限要定量测定某一药物在样品介质中的最低浓度,且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浓度应该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确定定量限的方法也因所用方法不同而异。当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与上述检测限的确定方法相同;如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则往往将多次空白试验测得的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即空白标准差)乘以10,作为定量限的估计值,继之,再通过分析适当数量已知接近定量限或以定量限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5.选择性是指在样品介质中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分析方法对供试物质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它与专属性的含义稍有不同。专属性是指一种方法仅对一种分析成分产生唯一信号;选择性则可对多种化学成分产生不同响应,而主要成分的响应可与其它响应区分。 因此,选择性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量度。 在药物分析中考察一个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时,应着重考虑杂质、降解产物、相关化合物以及制剂辅料等其他组分是否对被测药物的测定有干扰。一般,通过添加上述物质的样品与未曾添加的样品所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而确定。 6.线性与范围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L、 ug/ml ~ ug/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 (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00。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7.耐用性 是指利用相同的方法在各种正常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的重现程度。 所谓各种正常实验条件,包括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分析人员、不同的仪器、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同的测试耗用时间、不同的分析温度、不同的测定日期等等。分析方法重现性的测定是通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实验者(操作和环境条件虽有差别但仍在规定的分析参数内)对同一样品的分别测试而获得的。 重现性 即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中使用此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评价其保持不受参数微小变差影响的能力,并可作为正常使用的一个可靠性指标。 8. 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 由于生物样品中含有许多干扰测定的杂质,特别是与原型药物相似的代谢物常对药物的测定有影响。因此,除考察选择性外,有时还用参比方法对实际生物样品同时测定并进行比较。比较试验时,取若干份实际样品 (如病人服药后采取的血样),用一个已证明有相当专属性和可靠性的方法与新建立的方法同时进行测定,以参比方法测得的药浓为横坐标(X),以新建立方法测得的药浓为纵坐标(Y)作成散布图,并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y=a+bx)及相关系数 (r)。r最大值为1,表示两法完全相关(结果完全吻合);r=0时,表示两法完全不相关。一般要求两法的相关系数r>0.95,而相关直线的斜率 应接近于1。 评价一种分析方法的效能,一般根据方法的使用对象区别。有以下四种情况: A.用于原料药中主要组分或制剂中有效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除了检测限和定量限二项指标外,对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B.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测定或制剂中降解产物测定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 ①用于含量测定;要求是:除检测限和精密度指标不必要求外,对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定量限、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②用于限度检查。要求是:只对检测限、选择性和耐用性三项指标有所要求,其余均无需要求。 C.用于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及药物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只有精密度和耐用性有所要求,其余项目均不作要求。 D.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测定的方法,对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选择性、可测线性范围、定量限、对生物样品的耐用性以及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等指标应有所要求。

  • ADMET 性质预测及建模软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通过已有的实验数据及自身的算法,可快速预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毒理性质。美国Simulations Plus公司开发的ADMET Predictor软件,现已在国内外的药品监管部门(FDA, CFDA, EMA、EPA等)、各制药企业(罗氏、诺华、礼来、药明康德等)、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协和药物所、军科院、上海医工院、中国药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他们的药物研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详情可点击下载附件

  • 药物分析之西药分析——一般鉴别试验【5楼】

    水杨酸盐  (1) 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色。  (2) 取供试品溶液,加稀盐酸,即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丙二酰脲类  (1) 取供试品约0.1g,加碳酸钠试液1ml与水10ml,振摇2分钟,滤过,滤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振摇,沉淀即溶解;继续加过量的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  (2) 取供试品约50mg,加吡啶溶液(1→10)5ml,溶解后,加铜吡啶试液1ml,即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  有机氟化物  取供试品约7mg,照氧瓶燃烧法(本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C)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与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6.5ml为吸收液,俟燃烧完毕后,充分振摇;取吸收液2ml,加茜素氟蓝试液 0.5ml,再加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0.2ml,用水稀释至4ml,加硝酸亚铈试液0.5ml,即显蓝紫色;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  亚锡盐 取供试品的水溶液1滴,点于磷钼酸铵试纸上,试纸应显蓝色。  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  (1) 取供试品,加盐酸,即发生二氧化硫的气体,有刺激性特臭,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  (2) 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碘试液,碘的颜色即消退。  托烷生物碱类  取供试品约10mg,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得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颗,即显深紫色。  汞盐  亚汞盐:(1) 取供试品,加氨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即变黑色。  (2) 取供试品,加碘化钾试液,振摇,即生成黄绿色沉淀,瞬即变为灰绿色,并逐渐转变为灰黑色。  汞盐:(1) 取供试品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沉淀。  (2) 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成红棕色的沉淀。  (3) 取不含过量硝酸的供试品溶液,涂于光亮的铜箔表面,擦试后即生成一层光亮似银的沉积物。  芳香第一胺类  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l,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解,放冷,加0.1mol/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由橙黄到猩红色沉淀。  苯甲酸盐  (1) 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生成赭色沉淀;加稀盐酸,变为白色沉淀。  (2) 取供试品,置干燥试管中,加硫酸后,加热,不炭化,但析出苯甲酸,在试管内壁凝结成白色升华物。  乳酸盐  取供试品溶液5ml(约相当于乳酸5mg),置试管中,加溴试液1ml与稀盐酸0.5ml,置水浴上加热,并用玻棒小心搅拌至褪色,加硫酸铵4g,混匀,沿管壁逐滴加入10%亚硝基铁氰化钠的稀硫酸溶液0.2ml和浓氨试液1ml,使成两液层;在放置30分钟内,两液层在接界面处出现一暗绿色的环。  枸橼酸盐  (1) 取供试品溶液2ml(约相当于枸橼酸10mg),加稀硫酸数滴, 加热至沸,加高锰酸钾试液数滴,振摇,紫色即消失;溶液分成两份,1份中加硫酸汞试液1滴,另1份中逐滴加入溴试液,均生成白色沉淀。  (2) 取供试品约5mg,加吡啶-醋酐(3:1)约5ml,振摇,即生成到红色或紫红色的溶液。  钙盐  (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2) 取供试品溶液(1→20),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  钠盐  (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  (2) 取供试品的中性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生成沉淀。维生素A醋酸酯。  等吸收法:在λ1的左右各选一点为λ2和λ3,使Aλ2= Aλ3=6/7 Aλ1.维生素A醇。  ③杂质吸收:对维生素A的测定有影响的杂质主要有:  维生素A2和维生素A3;维生素A的氧化产物(环氧化物、维生素A醛和维生素A酸);维生素A在光照下产生的无生物活性的聚合物鲸醇;维生素A的异构体;合成时产生的中间体。  ④测定方法:第一法(使用于维生素A醋酸酯)  取维生素A醋酸酯,精密称定,加环己烷制成每1ml中含9~15单位的溶液。然后在300、316、328、340、360nm五个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值,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应为328nm)。计算各波长下的吸收度与328nm波长下的吸收度的比值。  计算:  a.求吸收系数,吸收系数=A/cl. b.求效价(U/g),U/g=吸收系数×1900 1900为维生素A醋酸酯在环己烷溶液中测定的换算因数。  3.求维生素A醋酸酯胶丸为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标示量%=(A×D×1900×W)/(W×100×l×标示量)  1U=0.344μg维生素A醋酸酯1U=0.300μg维生素A醇4.A值的选择法第二法(适用于维生素A醇)  说明:  ⑴维生素A醋酸酯的吸收度校正公式是用直线方程法(即代数法)推导出来的;维生素A醇的吸收度校正公式是用相似三角形法(几何法或成6/7定位法)推倒出来。  ⑵在应用三点校正法时,除其中一点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外,其余两点均在最大吸收峰的两侧上升或下降陡部的波长处进行测定。  维生素E维生素E(消旋-α-生育酚醋酸酯)有天然片和合成品之分,天然品为右旋体(d-α);合成品为消旋体(dl-α)。  结构:维生素E为苯丙二氢吡喃醇衍生物,苯环上又一个乙酰化的酚羟基,故又称生育酚。他主要有α、β、γ、δ四种异构体,其中以α异构体的生理作用最强。  性质:  溶解性:微或透明的粘稠液体,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石油醚,不溶于水。  具有紫外吸收。  在无氧或其它氧化剂存在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加热可水解生成游离生育酚;在有氧或其它氧化剂存在时,则进一步氧化生成醌型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这种氧化作用更易发生。  鉴别试验:  ⑴硝酸反应:取本品约30mg,加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加硝酸2ml,摇匀,在75℃加热约15min,溶液应显橙红色。  ⑵水解后氧化反应:取本品约10mg,加醇制氢氧化钾试液2ml,煮沸5min,放冷,加水4ml与乙醚10ml,振摇、静置使分层,取乙醚液2ml,加2,2‘-联吡啶的乙醇溶液(0.5→100)数滴和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0.2→100)数滴,应显血红色。  ⑶紫外光谱法。  ⑷薄层色谱法。  特殊杂质:  游离维生素E.利用游离维生素E的还原性,用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滴定,以二苯胺为指示剂,限量为2.15%.含量测定:  ⑴气相色谱法:载气:氮气;固定相:硅酮(OV-17),涂布于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小球上;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理论板数:按维生素E峰计算应不低于500;维生素E与内标物质的分离度应大于2.内标:正三十二烷。  ⑵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9:1);紫外检测器;波长292nm.维生素B1结构:维生素B1(盐酸硫胺)是由氨基嘧啶环和噻唑环通过央甲基连接而成的季铵化合物,噻唑环上季铵及嘧啶环上氨基,为两个碱性基团,可与酸成盐。  性质:  溶解性:本品在水中易溶,水溶液显酸性反应。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  具有紫外吸收。  在碱性中遇氧化剂,如铁氰化钾,可被氧化为具有荧光的硫色素,后者溶液正丁醇中呈蓝色荧光。  分子中含有两个杂环,故可与某些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生成组成恒定的沉淀。

  • 药物分析笔记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磺胺类药物的分析熟悉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了解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基本结构。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磺酰胺氮原子显弱酸性,可与重金属离子成盐,用于鉴别。一、鉴别 1.重氮化-偶合反应:芳香第一胺鉴别反应,橙红色至猩红色沉淀 2.与硫酸铜成盐:磺酰胺酸性。加NaOH试液溶解,加硫酸铜生成难溶性沉淀。注意NaOH不可过量。 磺胺甲噁唑——草绿色沉淀 磺胺嘧啶——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 3.红外光谱法二、含量测定 1.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的含量测定: 具有芳伯氨基,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永停法指示终点。 用于大多数磺胺药物及其普通制剂的含量测定。 2.复方磺胺制剂的含量测定: 复方磺胺中含有TMP,含量测定彼此有干扰。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磺胺,TMP不干扰;但用非水滴定法测定TMP含量,由于磺胺有弱碱性,可干扰测定。两个药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彼此重叠。故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复方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SMZ在257nm有最大吸收,但TMP在257nm也有吸收可干扰测定。以257nm作为测定波长λ2,根据TMP在304nm有等吸收,选择304nm作为参比波长λ1,以吸收度之差△A作为定量依据。△A=Aλ2-Aλ1=-而Aλ2(TMP)=Aλ1(TMP)△A=Aλ2(SMZ)-Aλ1(SMZ)=Eλ2(SMZ) cl -Eλ1(SMZ) cl =△E(SMZ)cl 波长选择的原则:干扰组分在测定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的吸收度相等,测定组分在两波长的△A尽量大。测定时取TMP对照品稀释液,在304nm附近选择等吸收点作为参比波长。 (2)

  • [介绍]:核兹共振(NMR)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核兹共振(NMR)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可用于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结构鉴定、代谢途径归属、定量分析以及药物与内源性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等。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①简便性:无需对样品进行繁杂的提取或衍生化, 减少了由此带来的误差; ②无损伤性:对取样量有限的生物样品经NMR分析后还可用于其它处理, 甚至可对生物整体进行无损伤分析; ③连续性:NMR可对整体生物系统进行动态监测而不扰乱生物体内的各种平衡, 实现药物的在体分析; ④高分辨性:NMR谱线为Hz量级,能提供分子水平的结构信息; ⑤多目标性:无需进行分析条件摸索,可在同一物理条件下检测药物及其多种代谢物。 1H-NMR 已广泛用于体内药物分析。已报道的有: 氨苄青霉素、布洛芬、硝苯地平、阿司匹林、美西律等的体内样品分析。Connor等用高分辨1H-NMR (400MHz) 研究了大鼠静注羟氨苄青霉素后24h内尿样中药物的代谢情况。实验用自旋回波技术, 消除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增强了测定的灵敏度。尿样中共振信号在0. 5~1. 7ppm 范围内的两组峰为青霉素结构噻唑环C2上的一对偕甲基信号, 分辨清晰, 测得主要代谢物为5R , 6R 和5S, 6R 青霉素与二酮哌嗪。 Murphy等用质子去偶及NOE增益19F-NMR监测接受化疗病人的肝脏中5-FU及其代谢物(FBAL)。Campbell等利用NMR无损伤特性及表面线圈技术, 测定了不同剂量抗菌素3-氟甲基青霉素V衍生物在活体SD 大鼠体内的药物浓度。将静脉注药后的麻醉鼠置于表面线圈中,用19F-NMR 测定鼠膀胱内尿样及胸内药物浓度。 Ogiso等用13C-NMR 探讨了脂肪酸对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与月桂酸酰胺及甲酯化合物相比, 月桂酸对普萘洛尔透皮吸收的增强作用显著。普萘洛尔制剂中加入月桂酸后, 血浆中普萘洛尔浓度明显提高。本文摘自冯敏,“NMR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药学进展,1998,22(4

  • 【转帖】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列表式,图示式和函数式。 列表式: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它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它是标绘曲线的基础。图示式: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它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报告与论文中几乎都能看到,而且为整理成数学模型(方程式)提供了必要的函数形式。 函数式:借助于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函数形式整理成方程即数学模型。 熟悉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所得RSD应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所得RSD应控制在15%以内。 2.准确度是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表示。 制剂的含量测定时,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料药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试验及计算RSD,还应作单独辅料的空白测定。每份均应自配制模拟制剂开始,要求至少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每个浓度测定三次,共提供9个数据进行评价。 回收率=(平均测定值M -空白值B)/ 加入量A×100% 回收率的RSD一般应为2%以内。 3.检测限(LOD)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无需定量测定。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它既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来确定检测限。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为使计算得到的LOD值与实际测得的LOD值一致,可应用校正系数来校正,然后依之制备相应检测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确定LOD。如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即通过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测限。 4.定量限 (LOQ)是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靠性(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分析方法能够测定出的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 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测定低药物浓度样品时具有的可靠性。它与上述的检测限的差别在于:定量限要定量测定某一药物在样品介质中的最低浓度,且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浓度应该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确定定量限的方法也因所用方法不同而异。当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与上述检测限的确定方法相同;如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则往往将多次空白试验测得的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即空白标准差)乘以10,作为定量限的估计值,继之,再通过分析适当数量已知接近定量限或以定量限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5.选择性是指在样品介质中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分析方法对供试物质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它与专属性的含义稍有不同。专属性是指一种方法仅对一种分析成分产生唯一信号;选择性则可对多种化学成分产生不同响应,而主要成分的响应可与其它响应区分。 因此,选择性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量度。 在药物分析中考察一个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时,应着重考虑杂质、降解产物、相关化合物以及制剂辅料等其他组分是否对被测药物的测定有干扰。一般,通过添加上述物质的样品与未曾添加的样品所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而确定。 6.线性与范围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L、 ug/ml ~ ug/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 (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00。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7.耐用性 是指利用相同的方法在各种正常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的重现程度。 所谓各种正常实验条件,包括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分析人员、不同的仪器、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同的测试耗用时间、不同的分析温度、不同的测定日期等等。分析方法重现性的测定是通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实验者(操作和环境条件虽有差别但仍在规定的分析参数内)对同一样品的分别测试而获得的。 重现性 即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中使用此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评价其保持不受参数微小变差影响的能力,并可作为正常使用的一个可靠性指标。 8. 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 由于生物样品中含有许多干扰测定的杂质,特别是与原型药物相似的代谢物常对药物的测定有影响。因此,除考察选择性外,有时还用参比方法对实际生物样品同时测定并进行比较。比较试验时,取若干份实际样品 (如病人服药后采取的血样),用一个已证明有相当专属性和可靠性的方法与新建立的方法同时进行测定,以参比方法测得的药浓为横坐标(X),以新建立方法测得的药浓为纵坐标(Y)作成散布图,并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y=a+bx)及相关系数 (r)。r最大值为1,表示两法完全相关(结果完全吻合);r=0时,表示两法完全不相关。一般要求两法的相关系数r>0.95,而相关直线的斜率 应接近于1。 评价一种分析方法的效能,一般根据方法的使用对象区别。有以下四种情况: A.用于原料药中主要组分或制剂中有效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除了检测限和定量限二项指标外,对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B.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测定或制剂中降解产物测定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 ①用于含量测定;要求是:除检测限和精密度指标不必要求外,对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定量限、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②用于限度检查。要求是:只对检测限、选择性和耐用性三项指标有所要求,其余均无需要求。 C.用于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及药物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只有精密度和耐用性有所要求,其余项目均不作要求。 D.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测定的方法,对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选择性、可测线性范围、定量限、对生物样品的耐用性以及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等指标应有所要求。

  •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ZT

    资料来自丁香园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列表式,图示式和函数式。 列表式: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它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它是标绘曲线的基础。图示式: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它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报告与论文中几乎都能看到,而且为整理成数学模型(方程式)提供了必要的函数形式。 函数式:借助于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函数形式整理成方程即数学模型。 熟悉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所得RSD应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所得RSD应控制在15%以内。 2.准确度是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表示。 制剂的含量测定时,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料药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试验及计算RSD,还应作单独辅料的空白测定。每份均应自配制模拟制剂开始,要求至少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每个浓度测定三次,共提供9个数据进行评价。 回收率=(平均测定值M -空白值B)/ 加入量A×100% 回收率的RSD一般应为2%以内。 3.检测限(LOD)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无需定量测定。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它既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来确定检测限。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为使计算得到的LOD值与实际测得的LOD值一致,可应用校正系数来校正,然后依之制备相应检测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确定LOD。如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即通过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测限。 4.定量限 (LOQ)是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靠性(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分析方法能够测定出的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 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测定低药物浓度样品时具有的可靠性。它与上述的检测限的差别在于:定量限要定量测定某一药物在样品介质中的最低浓度,且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浓度应该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确定定量限的方法也因所用方法不同而异。当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与上述检测限的确定方法相同;如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则往往将多次空白试验测得的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即空白标准差)乘以10,作为定量限的估计值,继之,再通过分析适当数量已知接近定量限或以定量限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5.选择性是指在样品介质中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分析方法对供试物质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它与专属性的含义稍有不同。专属性是指一种方法仅对一种分析成分产生唯一信号;选择性则可对多种化学成分产生不同响应,而主要成分的响应可与其它响应区分。 因此,选择性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量度。 在药物分析中考察一个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时,应着重考虑杂质、降解产物、相关化合物以及制剂辅料等其他组分是否对被测药物的测定有干扰。一般,通过添加上述物质的样品与未曾添加的样品所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而确定。 6.线性与范围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L、 ug/ml ~ ug/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 (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00。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7.耐用性 是指利用相同的方法在各种正常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的重现程度。 所谓各种正常实验条件,包括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分析人员、不同的仪器、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同的测试耗用时间、不同的分析温度、不同的测定日期等等。分析方法重现性的测定是通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实验者(操作和环境条件虽有差别但仍在规定的分析参数内)对同一样品的分别测试而获得的。 重现性 即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中使用此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评价其保持不受参数微小变差影响的能力,并可作为正常使用的一个可靠性指标。 8. 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 由于生物样品中含有许多干扰测定的杂质,特别是与原型药物相似的代谢物常对药物的测定有影响。因此,除考察选择性外,有时还用参比方法对实际生物样品同时测定并进行比较。比较试验时,取若干份实际样品 (如病人服药后采取的血样),用一个已证明有相当专属性和可靠性的方法与新建立的方法同时进行测定,以参比方法测得的药浓为横坐标(X),以新建立方法测得的药浓为纵坐标(Y)作成散布图,并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y=a+bx)及相关系数 (r)。r最大值为1,表示两法完全相关(结果完全吻合);r=0时,表示两法完全不相关。一般要求两法的相关系数r>0.95,而相关直线的斜率 应接近于1。 评价一种分析方法的效能,一般根据方法的使用对象区别。有以下四种情况: A.用于原料药中主要组分或制剂中有效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除了检测限和定量限二项指标外,对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B.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测定或制剂中降解产物测定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 ①用于含量测定;要求是:除检测限和精密度指标不必要求外,对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定量限、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②用于限度检查。要求是:只对检测限、选择性和耐用性三项指标有所要求,其余均无需要求。 C.用于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及药物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只有精密度和耐用性有所要求,其余项目均不作要求。 D.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测定的方法,对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选择性、可测线性范围、定量限、对生物样品的耐用性以及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等指标应有所要求。

  • 【讨论】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后处理方法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所得RSD应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所得RSD应控制在15%以内。 2.准确度是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表示。 制剂的含量测定时,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料药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试验及计算RSD,还应作单独辅料的空白测定。每份均应自配制模拟制剂开始,要求至少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每个浓度测定三次,共提供9个数据进行评价。 回收率=(平均测定值M -空白值B)/ 加入量A×100% 回收率的RSD一般应为2%以内。 3.检测限(LOD)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无需定量测定。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它既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来确定检测限。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为使计算得到的LOD值与实际测得的LOD值一致,可应用校正系数(f)来校正,然后依之制备相应检测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确定LOD。如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即通过已知浓度的样品分析来确定可检出的最低水平作为检测限。 4.定量限 (LOQ)是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靠性(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分析方法能够测定出的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 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测定低药物浓度样品时具有的可靠性。它与上述的检测限的差别在于:定量限要定量测定某一药物在样品介质中的最低浓度,且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浓度应该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确定定量限的方法也因所用方法不同而异。当用非仪器分析方法时,与上述检测限的确定方法相同;如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则往往将多次空白试验测得的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即空白标准差)乘以10,作为定量限的估计值,继之,再通过分析适当数量已知接近定量限或以定量限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5.选择性是指在样品介质中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分析方法对供试物质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它与专属性的含义稍有不同。专属性是指一种方法仅对一种分析成分产生唯一信号;选择性则可对多种化学成分产生不同响应,而主要成分的响应可与其它响应区分。 因此,选择性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量度。 在药物分析中考察一个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时,应着重考虑杂质、降解产物、相关化合物以及制剂辅料等其他组分是否对被测药物的测定有干扰。一般,通过添加上述物质的样品与未曾添加的样品所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而确定。 6.线性与范围 分析方法的线性是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供试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供试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结果(或测得的响应信号)成线性关系。 所谓线性范围是指利用一种方法取得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而且成线性的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其最大量与最小量之间的间隔,可用mg/L ~ mg/L、 ug/ml ~ ug/ml等表示。 线性与范围的确定可用作图法(响应值Y/浓度X)或计算回归方程(Y=a+bX)来研究建立。 测定样品时所有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都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每次作标准曲线时,方法应与分析方法考核时完全一致。标准浓度应包括一定梯度的5-8个浓度(非线性者如免疫分析可适当增加),每个浓度只需测定一次(免疫分析可测定两次并取均值);标准曲线应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对于含量测定要求一般浓度上限为样品最高浓度的120%,下限为样品最低浓度的80% (但应高于LOQ);目前仍广泛采用相关系数(r)表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度、并控制r≥0.9900。对照品的LOQ必须包括在线性范围。 7.耐用性 是指利用相同的方法在各种正常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的重现程度。 所谓各种正常实验条件,包括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分析人员、不同的仪器、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同的测试耗用时间、不同的分析温度、不同的测定日期等等。分析方法重现性的测定是通过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实验者(操作和环境条件虽有差别但仍在规定的分析参数内)对同一样品的分别测试而获得的。 重现性 即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中使用此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评价其保持不受参数微小变差影响的能力,并可作为正常使用的一个可靠性指标。 8. 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 由于生物样品中含有许多干扰测定的杂质,特别是与原型药物相似的代谢物常对药物的测定有影响。因此,除考察选择性外,有时还用参比方法对实际生物样品同时测定并进行比较。比较试验时,取若干份实际样品 (如病人服药后采取的血样),用一个已证明有相当专属性和可靠性的方法与新建立的方法同时进行测定,以参比方法测得的药浓为横坐标(X),以新建立方法测得的药浓为纵坐标(Y)作成散布图,并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y=a+bx)及相关系数 (r)。r最大值为1,表示两法完全相关(结果完全吻合);r=0时,表示两法完全不相关。一般要求两法的相关系数r>0.95,而相关直线的斜率 (b) 应接近于1。 评价一种分析方法的效能,一般根据方法的使用对象区别。有以下四种情况: A.用于原料药中主要组分或制剂中有效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除了检测限和定量限二项指标外,对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B.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测定或制剂中降解产物测定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 ①用于含量测定;要求是:除检测限和精密度指标不必要求外,对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定量限、耐用性等均应有所要求; ②用于限度检查。要求是:只对检测限、选择性和耐用性三项指标有所要求,其余均无需要求。 C.用于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及药物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只有精密度和耐用性有所要求,其余项目均不作要求。 D.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测定的方法,对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选择性、可测线性范围、定量限、对生物样品的耐用性以及与参比方法测得结果的相关程度的比较等指标应有所要求。 [color=#DC143C][B]讨论:你在对实验结果一般采取什么方法?[/B][/color]

  • 服用这些药物应忌口

    饮食对部分药物的吸收有影响,或存在相互作用,必须按照各种药物的不同特性,科学地服药,才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在服用呋喃唑酮(痢特灵)、异烟肼(雷米封)、苯乙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腌鱼、香蕉、菠萝、巧克力等富含酪胺的食物。牛奶、酵母、啤酒和葡萄酒中也含有较多的酪胺。酪胺能促进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正常情况下,酪胺经肠道吸收后被单胺氧化酶氧化和分解。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不能分解食物中的酪胺,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导致血压升高,出现颜面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视力模糊等症状,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利尿药 在服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时,如果同时食用较多的鱼类、番茄、土豆、紫菜和香蕉、葡萄干等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就可导致高血钾症的发生,出现胃肠痉挛、腹泻腹胀等症状,严重的可致心律失常。   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这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药物吸收,从而使疗效降低。   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等磺胺药尿中浓度高,在酸性尿中,其溶解度降低,可在泌尿道内析出结晶,引起肾损害,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尿少和尿闭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致肾功能衰竭。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脏皮质部蓄积,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如果食用较多的肉类等能酸化尿液的食物,可能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因此,应多饮水,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少食肉类,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以碱化尿液,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左旋多巴 抗震颤麻痹药,服药时不能食用鱼、肉、动物肝脏、豆类、卷心菜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使左旋多巴加速代谢脱羧成为多巴胺,而多巴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同时,在外周组织形成的大量多巴胺,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可引起肾功能下降和心律失常。还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左旋多巴分子结构中的两个游离酚羟基形成络合物,影响左旋多巴在胃肠道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抗过敏药 服药期间不能食用肉制品、奶酪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导致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抗贫血药 应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铁片等治疗缺铁性贫血时,不宜食用豆制品、动物肝脏、海产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富含钙、镁、磷,他们可与铁离子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而降低疗效。   助消化药 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服药期间忌饮茶,因茶叶中富含鞣质,会与蛋白质形成鞣质蛋白沉淀而难于吸收,降低药效。也不宜食用猪肝,猪肝含铜丰富,而铜离子易于和这些酶制剂的酸性基团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降低药效。   抗凝血药 服用双香豆素、华法林、硝苄丙酮香豆素等抗凝血药时,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蛋黄、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因为这些抗凝血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两者相互竞争与肝脏中有关的酶结合,使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II、IX、X的生成受抑制,影响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 药物晶型的分析方法介绍

    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致使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sm)。虽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只有一种晶型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但由于从亚稳态转变为稳态的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许多结晶药物都存在多晶现象。固体多晶型包括构象型多晶型、构型型多晶型、色多晶型和假多晶型。 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药物多晶型现象是影响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存在多晶型的药物进行研发以及审评时,应对其晶型分析予以特别的关注。目前鉴别晶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晶型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及光谱学特征来进行的,现将几种常用且特征性强、区分度高的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是研究药物晶型的主要手段,该方法可用于区别晶态和非晶态,鉴别晶体的品种,区别混合物和化合物,测定药物晶型结构,测定晶胞参数(如原子间的距离、环平面的距离、双面夹角等),还可用于不同晶型的比较。X-射线衍射法又分为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两种,前者主要用于结晶物质的鉴别及纯度检查,后者主要用于分子量和晶体结构的测定。 1.1 粉末衍射 粉末衍射是研究药物多晶型的最常用的方法。粉末法研究的对象不是单晶体,而是众多取向随机的小晶体的总和。每一种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就如同人的指纹,利用该方法所测得的每一种晶体的衍射线强度和分布都有着特殊的规律,以此利用所测得的图谱,可获得出晶型变化、结晶度、晶构状态、是否有混晶等信息。该方法不必制备单晶,使得实验过程更为简便,但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粉末的细度,而且在制备样品时需特别注意研磨过筛时不可发生晶型的转变。 1.2 单晶衍射 单晶衍射是国际上公认的确证多晶型的最可靠方法,利用该方法可获得对晶体的各晶胞参数,进而确定结晶构型和分子排列,达到对晶型的深度认知。而且该方法还可用于结晶水/溶剂的测定,以及对成盐药物碱基、酸根间成键关系的确认。然而,由于较难得到足够大小和纯度的单晶,因此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 2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不同晶型药物分子中的某些化学键键长、键角会有所不同,致使其振动-转动跃迁能级不同,与其相应的红外光谱的某些主要特征如吸收带频率、峰形、峰位、峰强度等也会出现差异,因此红外光谱可用于药物多晶型研究。目前已知的由于晶型不同引起红外光谱不同的药物有甲苯咪唑等20多个品种。 红外光谱法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有KBr压片法、石蜡糊法、漫反射法以及衰减全反射法(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ATR)等。考虑到研磨可能会导致药物晶型的改变,所以在用红外光谱法进行药物晶型测定时多采用石蜡油糊法,或采用扩散反射红外傅里叶变化光谱法(DRIFT)。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及分析软件的发展,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法(NIR-FTRS)也应用在药物多晶型的定性、定量研究中,它融合了NIR速度快、不破坏样品,不需试剂、可透过玻璃或石英在线测定的优势和拉曼光谱不需专门制备样品以及对固体药物晶型变化灵敏的特点,可视为传统红外光谱法研究药物多晶型的一种延伸。 红外光谱法较为简便、快速,然而对于部分晶型不同而红外图谱相同或差别不大的药物,红外光谱就难以区分了,如苯乙阿托品的晶型I和晶型II的红外光谱一致;而且有时图谱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样品纯度不够,晶体的大小,研磨过程的转晶等导致的分析结果偏差。这时就需要同时采取其他方法共同确定样品的晶型。 3 熔点法和热台显微镜法 如上所述,药物晶型不同,熔点可能会有差异,除常见的毛细管法和熔点测定仪方法外,热台显微镜也是通过熔点研究药物多晶型存在的常见方法之一,该方法能直接观察晶体的相变、熔化、分解、重结晶等热力学动态过程,因此利用该工具照药典规定进行熔点测定可初步判定药物是否存在多晶现象。 部分药物多晶型之间熔点相差幅度较小,甚至无差别,故以熔点差异确定多晶型,只是初步检测方法之一。一般来说,晶型稳定性越高熔点也越高;两种晶型的熔点差距大小,可以相对地估计出它之间的稳定性关系。如果两种晶型熔点相差不到1℃时,则这两种晶型在结晶过程中就可以同时析出,且两者的相对稳定性较难判别。两者熔点越接近,不稳定的晶型越不易得到。 4 热分析法 不同晶型,升温或冷却过程中的吸、放热也会有差异。热分析法就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测得的热分析曲线来判断药物晶型的异同。热分析法主要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热分析法和热重分析法。 4.1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DSC是在程序控制下,通过不断加热或降温,测量样品与惰性参比物(常用α-Al2O3)之间的能量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DSC多用于分析样品的熔融分解情况以及是否有转晶或混晶现象。 4.2 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DTA和DSC较为相似,所不同的是,DTA是通过同步测量样品与惰性参比物的温度差来判定物质的内在变化。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差热曲线,因此DTA是物质物理特性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4.3 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GA是在程序控制下,测定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适用于检查晶体中溶剂的丧失或样品升华、分解的过程,可推测晶体中含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的情况,从而可快速区分无水晶型与假多晶型。热分析法所需样品量少,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较为常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