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液体菌种培养器

仪器信息网液体菌种培养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液体菌种培养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液体菌种培养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液体菌种培养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液体菌种培养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液体菌种培养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液体菌种培养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液体菌种培养器相关的论坛

  • 做菌种斜面用什么培养基?

    各位老师好,我们这里有几种菌种需要传代,用于菌种斜面的培养基都一样吗?是什么培养基?菌种传代用的液体培养基是一样的吗?

  • 液体培养基

    药典中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微生物计数法中的培养基适用性检查1,液体培养基要怎么与对照培养基比较生长情况2,例要对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进行适用性检查,是否要取表格中左列5个菌种均进行接种培养

  • 【分享】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大量培养和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事先从有关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所需的菌株,获得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欲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中直接辨认出,并且取得某种所需微生物的个体,进行纯培养,那是困难的。由于微生物可以形成菌落,而每个单一菌落常常很可能是由一种个体繁殖而成。不同微生物的菌落是可以识别和加以鉴定的。因些将样品中不同微生物个体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不同的单一菌落,再从选定的某一所需菌落中取样,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去,就可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这也就是常用纯种分离法的原理。在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所谓无菌操作,就是在分离、接种、移植等各个操作环节中,必须保证在操作过程中杜绝外界环境中的杂菌进入培养的容器或系统内,从而污染培养物。具体操作方法见本实验有关部分和教师作示范。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常用方法有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等。有条件的单位也可用显微操纵器单细胞分离法。针对不同的分离材料和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一、目的要求1. 初步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2. 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材料样品:新鲜土壤。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装)。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45mL无菌水三角瓶、装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其它: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台天平、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胶水、水泡锅。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0.5%重铅酸钾液。

  • 问:常用菌种及培养基英文对照

    问:常用菌种及培养基英文对照答: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 短小芽胞杆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Micrococcus luteus藤黄微球菌 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杆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啤酒酵母菌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珠菌 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 Salmonella paratyphi B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 Coliform 大肠菌群 Clostridium 梭菌 Nutrient agar 营养琼脂培养基 Rose Bengal agar Sodium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Nutrient broth medium营养肉汤培养基 Thioglycollate medium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Martin medium modified 改良马丁培养基 Bile salt lactose enrichment 胆盐乳糖培养基 0.1% peptone water medium 0.1% 蛋白胨水 pH 7.0 sodium chloride peptone buffer 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Lactose bile salt fermentation medium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

  • 填埋场渗滤液测试BOD5,如何培养菌种呢

    所测的填埋场渗滤液毒性较强,pH约9.5,氯化物 30000mg/L左右,氨氮上百。测试时,由于缺少菌种,BOD5达不到理想测试数据,请教各位,如何培养能适应渗滤液的菌种呢,或者怎样准确测试该渗滤液的BOD5?

  • 培养基结核杆菌的固体培养基

    培养结核杆菌的培养基,从性状上分主要有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流体培养基、固液双相培养基等类型,这些培养基各有特点。  1.1 固体培养基 最常用的是罗氏(Lownstein-Jenson,L-J)培养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他的还有小川辰次(Tatsujiogawa)鸡蛋培养基和Middle brook 7H10、7H11等琼脂培养基等。在固体培养基中,由于可以直接观察菌落的形态并可做鉴别用,因此常用于临床标本的分离培养、鉴别、保存菌种及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等方面,缺点是结核菌生长缓慢。  1.2 液体培养基 常用的有苏通(Sauton)培养基、Middle brook 7H9等液体培养基。结核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能够更广泛的接触营养成分,因此在液体中生长相对较快,主要在液体表面生长,搅动时下沉至管底,可获得大量的结核杆菌。主要缺点是:在对临床标本的收集、采样、运输方面有不利的一面;不能根据肉眼观察菌落形态;培养基污染机会多,影响结核杆菌的生长,污染时不易与结核杆菌鉴别,需涂片染色镜检判断结核杆菌是否生长。  1.3 半流体培养基 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是一种人工综合培养基,基质透明,呈半流体状态,生长的结核杆菌形成白色颗粒状菌落悬浮于培养基中段,便于观察。  1.4 固液双向培养基 Septi-Check AFB双相培养基是国外应用较早的一种培养基,采用BD专利式封闭式固液双相一体化培养基设计。液相为Middle brook 7H9分枝杆菌专用增菌培养基,可迅速繁殖分枝杆菌,固相为3种固体培养基平面:Middle brook 7H11和改良的L-J培养基用于及时将增菌肉汤内分枝杆菌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单个菌落,巧克力琼脂用于早期发现污染菌,避免时间浪费。由于有液相作为基础,因此结核杆菌生长较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基。国内有用平菇制备的平菇双相培养基是利用平菇浸出液为基础,加小牛血清、琼脂等成分而配制的一种培养基,根据琼脂的量不同制成液相、固相培养基。在国内应用较少,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制备简单,适合于基层使用,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2019年8月杭州-微生物发酵菌种选育与培养基优化专题研讨会

    微生物菌种是决定发酵产品工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是决定发酵工程成败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菌种基础,才能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改进设备获得理想的发酵产品。同时,培养基作为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基础载体,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培养基的优劣与生物工程菌体的筛选、工业生产中大规模培养等方面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好的培养基是一个生物制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为切实提高工业生产菌种选育水平和培养基优化策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产学研为宗旨。我们特邀请各领域资深实战型专家召开本次交流会;并特别设立专家答疑指导专场,诚邀各有关单位带着您所关心的问题出席本次交流活动,我们力求有问必答,让您不虚此行。相关事项通知如下:[b]一、时间地点[/b] 2019年8月2日-4日(2日代表报到) 杭州市[b]二、组织机构[/b][color=#252525]主办单位:中国食品医药产业研究院  [/color][color=#252525] 中国微生物产业服务联盟(筹)[/color][color=#252525]支持单位: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color][color=#252525]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color][color=#252525]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color][b]三、主题内容[/b]㈠发酵菌种选育与培养基的优化方法和策略㈡培养基配方筛选依据、优化途径及其效果判定标准㈢诱变育种关键技术和新型诱变剂的介绍㈣诱变效果的评价方案设计(即如何剔除伪效果)㈤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方法的优势互补方案设计㈥特定突变菌株的诱变筛选方案设计原理及其技术㈦菌种退化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其复壮技术㈧高通量菌株筛选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案例㈨生物发酵系统染菌类型分析及有效预防措施㈩膜技术在发酵行业中的应用[b]四、部分拟邀嘉宾张嗣良[/b]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b]吴松刚[/b] 福建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b]赵文杰[/b]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员科技部海洋生物技术863专家[b]郭美锦[/b]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b]李江华[/b]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江南大学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主任。[b]周希贵[/b]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b]刘仲敏[/b] 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发酵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陈振民[/b]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总工[b]蔡邦肖[/b]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膜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b]五、参会对象[/b]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各类生物工程企业负责人、生产技术副总、技术骨干、一线工程师、菌种实验室科研人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学者;氨基酸、乳酸、酶制剂、功能发酵制品、有机酸、酵母等生物发酵企业技术科研人员;生物医药、抗生素和培养基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b]六、相关费用[/b]会务费2000元/人,单位报名三人以上1800元/人。费用包含:专家、资料及交流研讨、会场等。食宿可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b]七、其他说明[/b]1、中国食品医药产业研究院官网(www.cfpii.org)可为参会企业免费提供企业展示专栏一页;为科研专家老师提供专家学者专栏,可用于发布论文及成果。2、[color=#252525]企业推广宣传:[/color][color=#252525]①会议协办(赞助金额:2万元);[/color][color=#252525]②会议背景板(赞助金额:1.5万元);[/color][color=#252525]③会场展位:8000元(2m*2m)含1个免费代表名额; [/color][color=#252525]资料袋、会议记录本/各5000元(自备、可加印公司名称及LOGO);[/color][color=#252525]④会刊广告:封面/4000元;封底/3000元;封二或扉页/2000元;封三/1500元;彩色内页/1000元; [/color][color=#252525]⑤大会晚宴、礼品及其他形式赞助,具体事宜协商沟通。[/color][b]八、联系方式[/b]联 系 人:赵妍 手 机:18810543196(同微信)邮箱:[email=878013699@qq.com][u][color=#0000ff]878013699@qq.com[/color][/u][/email]中国食品医药产业研究院[align=center] 中国微生物产业服务联盟[/align][align=center] 2019年6月[/align]

  • 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

    定期移植法(也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液体石蜡法(也称矿物油保藏法)是定期移植保藏法的辅助方法。将菌种接种到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在最适条件下培养至菌种长出健壮菌落后注入灭菌的液体石蜡,使其覆盖整个斜面,再直立放置于4℃-6℃保存的一种保藏方法。瓷珠保藏法将培养好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制成悬浮液,转入装有无菌多孔玻璃珠(或瓷珠)的无菌瓶中,使其吸附于玻璃珠表面,去除多余的悬浮液,低温冷冻保存的一种菌种保藏方法。-80℃低温保藏将菌种保藏在-80℃冰箱的一种保藏方法。原理是低温条件可减缓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以达到长期有效的保藏微生物。

  • 【求助】菌种的保存

    大家好,我是微生物的新手,我知道菌种的保存方法有很多种,然后我觉得液体石蜡覆盖的保藏法比较适合我公司使用,方法如下: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有点不知道的是,斜面培养物的试管放在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后,拿出来是把石蜡什么覆盖在试管上呢,是把试管上端的棉花上覆盖石蜡还是怎么弄呢?谢谢了!

  • 微生物和细胞培养中的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不仅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许多生物技术中也被广泛应用,例如转基因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无菌室,微生物实验室内专辟的一个小房间,室外设一个缓冲间,缓冲间的门和无菌室的门不要朝向同一方向,以免气流带进杂菌。无菌室和缓冲间都必须密闭,无菌室内的地面、墙壁必须平整,不易藏污纳垢、便于清洗,室内装备的换气设备必须有空气过滤装置。工作台的台面应该处于水平状态,无菌室和缓冲间都装有紫外线灯(距离工作台面1米),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穿戴灭过菌的服装、帽子。 超净台,主要功能是利用空气层流装置排除工作台面上部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种微小尘埃,通过电动装置使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具后进入工作台面,使台面始终保持在流动无菌空气控制之下。在条件较困难的地方,也可以用木制无菌箱代替超净台(正面开有两个洞,不操作时用推拉式小门挡住,操作时可以将双臂伸进去;正面上部装有玻璃,便于在内部操作,箱内部装有紫外线灯,从侧面小门可以放进去器具和菌种、细胞株等)。 微生物的培养 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要保持培养物纯净性;培养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一)培养基1.认识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成分,从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这一角度理解培养基中为什么都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成分。2.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液体和固体两大类。3.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4.培养基是否合格(无菌试验):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d后无菌落生长(液体不变浑浊),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无菌技术 1. 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每时每刻每处都存在着微生物,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将某种微生物引入到培养物中。在具备无菌环境和获得无菌材料后,还要始终保持无菌状态,才能对某种特定的已知微生物进行研究或利用它们的功能,否则外界的各种微生物很容易混入。外界不相干的微生物混入的现象,在微生物学叫做污染杂菌。防止污染是微生物学工作中十分关键的技术:彻底灭菌和防止污染是无菌技术的两个方面。此外,要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还要防止所研究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或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了的本来自然界不存在的微生物从我们的实验容器中逃逸到外界环境中去(生物安全)。无菌操作非常重要,无论是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还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2.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需要灭菌)(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需要灭菌)(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消毒)(4)接种环、针、涂布棒:灼烧灭菌(外焰)。 3.倒平板(1)灭菌后,培养基冷却到55 [font='宋

  • 培养基的分类

    (一)按培养基用途分 1.营养培养基。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常用以牛肉浸粉、蛋白胨、氯化钠为基础,也可增加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如血液等。琼脂是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以支撑细菌的生长形态形成菌落,它对细菌无营养价值。 2.增菌运送培养基。将可疑标本接种于运送培养基中。增菌培养基为液体,是扩大培养的手段,也是细菌生化反应的主要培养方法。 3.选择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或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生长,或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分离鉴别细菌。 4.特殊培养基。包括厌氧培养基及其他(抗生素效价测定和药敏试验)培养基。 (二)按培养基物理性状分 1.液体培养基。将营养物质溶解于液体中,调整pH灭菌后即为液体培养基。常用于细菌增菌或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 2.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3~15g/L琼脂,溶化后凝固成固体培养基。制成平皿,用于分离培养、活菌计数、选择培养、药敏试验。固体培养基可在试管中制成斜面用于菌种传代和短期保存。 3.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5g/L琼脂。用于细菌动力观察和菌种保存

  • 菌种可以保存多久

    本人刚刚接触菌种,有好多不明白,想请教各位老师1.菌种从冻干粉激活后,转接培养基液体石蜡保存,-20℃可以保存多久?这个应该算第几代?2.以后从这个液体石蜡中挑取部分菌苔出来做传代,其余部分是否可以继续保存?3.甘油保存法和液体石蜡保存法那个更好?保存期更长?

  • 滤膜法测水中总大肠菌群,所有菌种都要进行染色镜检和再培养吗?

    滤膜法测水中总大肠菌群。按标准操作,先用滤膜培养,再挑选符合特征的菌种,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然后对结果呈阴性的,还要进行一次再培养。那么就有以下的问题,如果滤膜上有50个菌种都符合特征。那么我是从中随机选一个作为代表,还是这50个都要进行染色镜检再培养。一个样品申请如此,如果一天几十上百个样品,那将是一个天大的工作量。

  • 微生物接种和菌种保藏注意事项

    微生物接种和菌种保藏注意事项下列各方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一) 液体石蜡保藏法 1.液体石蜡灭菌 在250mL三角烧瓶中装入100mL液体石蜡,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l℃湿热灭菌30min,然后于40℃温箱中放置l4d(或置于105~110℃烘箱中lh),以除去石蜡中的水分,备用。 2.接种培养 同斜面传代保藏法。 3.加液体石蜡 用无菌滴管吸取液体石蜡以无菌操作加到已长好的菌种斜面上,加入量以高出斜面顶端约1cm为宜。 4.保藏 棉塞外包牛皮纸,将试管直立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利用这种保藏方法,霉菌、放线菌、有芽孢细菌可保藏2年左右,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无芽孢细菌也可保藏1年左右。 5.恢复培养 用接种环从液体石蜡下挑取少量菌种,在试管壁上轻靠几下,尽量使油滴净,再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培养。由于菌体表面粘有液体石蜡,生长较慢且有粘性,故一般须转接2次才能获得良好菌种。 (二) 冷冻干燥保藏法 1.准备安瓿管 选用内径5mm,长10.5cm的硬质玻璃试管,用10%HCl浸泡8~10h后用自来水冲洗多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1~2次,烘干,将印有菌名和接种日期的标签放人安瓿管内,有字的一面朝向管壁。管口加棉塞,121℃灭菌30min。 2.制备脱脂牛奶 将脱脂奶粉配成20%乳液,然后分装,121℃灭菌30min,并作无菌试验。 3.准备菌种 选用无污染的纯菌种,培养时间,一般细菌为24~48h,酵母菌为3d,放线菌与丝状真菌7~10d。 4.制备菌液及分装 吸取3mL无菌牛奶直接加入斜面菌种管中,用接种环轻轻搅动菌落,再用手摇动试管,制成均匀的细胞或孢子悬液。用无菌长滴管将菌液分装于安瓿管底部,每管装0.2mL。 5.预冻 将安瓿管外的棉花剪去并将棉塞向里推至离管口约15mm处(图24—2A),再通过乳胶管把安瓶管连接于总管的侧管上,总管则通过厚壁橡皮管及三通短管与真空表及干燥瓶、真空泵相连接(图24—1),并将所有安瓶管浸入装有干冰和95%乙醇的预冷槽中,(此时槽内温度可达-40~-50℃),只需冷冻1h左右,即可使悬液冻结成固体。 6.真空干燥 完成预冻后,升高总管使安瓿管仅底部与冰面接触,(此处温度约-10℃),以保持安韶管内的悬液仍呈固体状态。开启真空泵后,应在5~15min内使真空度达66.7Pa以下,使被冻结的悬液开始升华,当真空度达到26.7~13.3Pa时,冻结样品逐渐被干燥成白色片状,此时使安瓿管脱离冰浴,在室温下(25~30℃)继续干燥(管内温度不超过30C),升温可加速样品中残余水分的蒸发。总干燥时间应根据安瓿管的数量,悬浮液装量及保持剂性质来定,一般3~4h即可。 7.封口样品 干燥后继续抽真空达1.33Pa时,在安瓿管棉塞的稍下部位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拉成细颈并熔封(图24-2B、C),然后置4℃冰箱内保藏。 8.恢复培养 用75%乙醇消毒安瓿管外壁后,在火焰上烧热安瓿管上部,然后将无菌水滴在烧热处,使管壁出现裂缝,放置片刻,让空气从裂缝中缓慢进入管内后,将裂口端敲断,这样可防止再用无菌的长颈滴管吸取菌液至合适培养基中,放置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冷冻干燥保藏法综合利用了各种有利于菌种保藏的因素(低温、干燥和缺氧等),是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保存时间可长达10年以上。

  • 【分享】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 【分享】全步骤教您做菌种保藏

    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 培养基制备 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 微生物常用培养基概述

    培养基是人工地将多种物质按各种微生物生长的需要配制而成的一种混合营养基质,用以培养或分离各种微生物。因此,营养基质应当有微生物所能利用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一、按成分的不同分1. 天然培养基主要成分是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如马铃薯、豆芽汁、牛肉膏、蛋白胨、血清等。这些复杂天然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完全了解,每次所用的原料,其中各成分的数量也不恒定。这类培养基是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等。 2. 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如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等。一般用于营养代谢、分类鉴定、菌种选育、遗传分析等。 二、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1.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即为固体培养基。实验用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硅胶,后者用于配制自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对其他多数微生物来讲,以琼脂最为合适,一般加入1.5-2.5%即可凝固成固体。此培养基可供分离、鉴定、活菌计数、菌种保藏等用。 2.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例如琼脂只需加入0.2-0.7%。常用作细菌动力检查和菌种保存、噬菌体制剂的制备等。 3. 液体培养基没有加琼脂,配好后成液体状态的培养基。常用于生理代谢的研究和工业发酵等。

  • 【分享】菌种鉴定方法

    实验步骤:菌种鉴定工作是各类微生物学实验室都经常遇到的基础性工作。不论鉴定对象属哪一类,其工作步骤都离不开以下三步:①分离纯化菌种;②测定一系例必要的鉴定指标;③查找权威性的鉴定手册。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群体:菌落形态,在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等* 形态 个体:细胞形态,染色反应,各种特殊构造等* 营养要求:能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生理、生化反应 酶;产酶种类和反应物性等* 代谢产物:种类,产量,显色反应等* 经典指标 生态特性:生长温度,对氧的需要,宿主种类等* 生活史特点* 血清学反应* 噬菌体的敏感性* 其它

  • 用固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培养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colony)。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lawn)。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   1. 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  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2. 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  由于将含菌材料先加到还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3. 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4. 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严格厌氧菌有它特殊的地方。如果该微生物暴露于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可以采用通常的方法制备平板,然后置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培养,容器中的氧气可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对于那些对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则可采用稀释摇管培养法进行,它是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培养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灭菌针将液体石蜡--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细管插入琼脂和管壁之间,吹入无菌无氧气体,将琼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琼脂柱切成薄片进行观察和菌落的移植。

  • 【分享】菌种保存和微生物常识

    关于菌种保存和微生物常识的一些介绍,源自网络收藏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消毒与灭菌:消毒: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灭菌: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芽胞和孢子。方法:一、物理的方法:加热、过滤、辐射二、化学的方法:用化学试剂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主要破坏细菌代谢机能。如重金属离子,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等。加热法:(1)干热法:火焰灼烧灭菌和热空气灭菌。1、火焰灼烧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试管口和瓶口,涂布用玻璃棒。2、热空气灭菌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170C)加热灭菌1-2h,适用于玻璃器皿和培养皿等。原理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与水的含量有关,当环境和细胞含水量越大,凝固越快。3、注意事项:1)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不能用此法;2)温度控制在180°;3)物品不能太挤;4)温度降至70°时才开箱门。(2)湿热法:原理:因为湿热中菌体吸水,蛋白质容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所以效果比同温度下干热好。高压蒸汽灭菌法:1、设备:高压灭菌锅2、时间长短根据灭菌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所变化。3、适用于培养基、工作服、橡胶物品等的灭菌,也可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4、注意事项:1)冷空气彻底排除;2)加水;3)压力降为“0”时方可打开。常压蒸汽灭菌:对于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如明胶培养基、牛乳培养基,含糖培养基等可采用此法。彻底灭菌则采用间歇灭菌方法。煮沸灭菌法:适用注射器和解剖器皿,时间10-15min,超高温杀菌:135-150°C 和2-8s 对牛乳和其它液态食品。优点:保持食品价值和营养成分。过滤除菌:原理:介质在有压力时阻隔微生物。适用范围:许多材料如血清、抗生素及糖溶液采用此法。设备:蔡氏过滤器,滤膜过滤器。优缺点:不破坏培养基成分,只适用少量滤液。需大量无菌空气以及净化工作台。注意事项:1、压力适当;2、无菌条件下进行;3、防止渗透现象。辐射灭菌:原理: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 杀菌力强。此段波长易被细胞中核酸吸收;可产生臭氧和过氧化氢。杀菌效力与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缺点:穿透力不大。距照射物1.2m 为宜。应用:无菌室,医院。注意事项: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射线灭菌:r 射线,穿透力强,适用于堆积物品的灭菌。化学药品灭菌:原理:应用化学制剂破坏细菌代谢机能。杀菌剂如重金属离子;抑菌剂如磺胺类及多数抗生素。注意:与药品的浓度高低,时间长短,微生物种类以及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有关。常用化学杀菌剂有:乙醇、醋酸、石碳酸,福尔马林、升汞、高锰酸钾、新洁尔灭等3、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技术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为什么要进行纯培养:平板上的单一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一种菌。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1、倒平板: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I 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冷却至55-60℃时,混匀后倒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4 皿,高氏I 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各倒3 皿。2、制备污水稀释液:10g 土样,加入90ml 无菌水中,在三角瓶中振摇20min。取0.5ml 加入盛有4.5ml 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不同稀释度。3、涂布:将上述每种培养基平板底面标记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最后三种稀释度,即10-4、10-5 和10-6 的试管中吸取0.1ml 对号放入平板上,用玻棒涂布。4、培养:高氏I 号和查氏倒置培养于28℃培养箱中培养3-5days,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在37℃培养1-2days。5、挑菌落:转至斜面,检查是否一致,保存。平板划线法:1、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编号和实验日期。2、划线方法稀释混合平板法:1、先加菌2、倒平板时注意培养基温度3、混合均匀4、微生物培养技术1、斜面接种2、液体培养基接种3、穿刺接种4、将已接种的斜面、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放置培养箱中培养5、将生长好的菌种用牛皮纸包好,置4℃冰箱中保存。几种常用的保藏方法:1、传代培养法保藏的菌种通过斜面、穿刺或疱肉培养基(用于厌氧细菌)培养好后,置4C?冰箱中存放,定期进行传代培养、再存放。可用胶塞代替棉塞或在斜面上覆盖一层无菌液体石蜡来进一步延长保存期。2、载体法使生长合适的微生物吸附在一定的载体上进行干燥。常用的载体有土壤、砂土、硅胶、明胶、麸皮、磁珠和滤纸片等。3、悬液法将细菌、酵母菌细胞悬浮在一定的溶液中保存。溶液包括蒸馏水、糖溶液、磷酸缓冲液、食盐水等。4、冷冻法使菌种始终存放在低温环境下的保藏方法。包括低温法和液氮法。此法关键是要克服细胞的冷冻损伤。注意控制降温速率及保护剂的使用。5、真空干燥法这类方法包括冷冻真空干燥法和L-干燥法。冷冻真空干燥法是将要保藏的微生物样品先经低温预冻,然后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减压干燥。L-干燥法则不需要低温预冻样品,只是使样品维持在10-20C?范围内进行真空干燥。操作方法1、斜面保藏法将菌种转接在适宜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其充分生长后,用牛皮纸将棉塞部分包扎好(棉塞换成胶塞效果更好),置4C?冰箱中包藏。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定。霉菌、放线菌及芽孢菌保存2-4 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间隔两个月,普通细菌一个月,假单胞菌两周传代一次。此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保藏时间短、易被污染。2、液体石蜡保藏法将无菌石蜡加在已长好菌的斜面上,其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 为准,使菌种与空气隔绝。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此法实用且效果较好。霉菌、放线菌、芽孢菌可保藏两年以上,酵母菌可保藏1-2年,普通细菌也可保藏1 年左右。3、穿刺保藏法按穿刺接种方式培养菌种,菌种长好后用胶塞封严,置4℃冰箱存放。4、砂土管保藏法(1)河砂处理取河砂若干加入盐酸10% ,加热煮沸30min 除去有机机质。倒去盐酸溶液,用自来水冲洗至中性,最后一次用蒸镏水冲洗,烘干后用40 目筛子过筛,弃去粗颗粒,备用。(2)土壤处理取非耕作层不含腐殖质的痩黄土或红土,加自来水浸泡洗涤数次,直至中性。烘干后碾碎,用100 目筛子过筛,粗颗粒部分丢掉。(3)砂土混合处理妥当的河砂与土壤按3:1 的比例掺合(或根据需要而用其他比例,甚至可全部作砂或土)均匀后,装入10x100mm 的小试管或安瓿管中,每管分装1g 左右,塞上棉塞,进行灭菌(通常采用间歇灭菌2--3 次),最后烘干。(4)无菌检查每10 支砂土管随机抽1 支,将砂土倒入肉汤培养基中,30℃培养40h,若发现有微生物生长,所有砂土管则需重新灭菌,再作无菌试验,直至证明无菌后方可使用。(5)菌悬液的制备取生长健壮的新鲜斜面菌种,加入2-3ml 无菌水(每18x180mm 的试管斜面菌种),用接种环轻轻将菌苔洗下,制成菌悬液。(6)分装样品每支砂土管(注明标记后)加入0.5ml 菌悬液(刚刚使砂土润湿为宜), 用接种针拌匀。(7)干燥将装有菌悬液的砂土管放入干燥器内,干燥器底部盛有干燥剂。用真空泵抽干水分后火焰封口(也可用橡皮塞或棉塞塞住试管口)。(8)保存置4℃冰箱或室温干燥处,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测。此法多用于产芽孢的细菌、产生孢子的霉菌和放线菌。在抗生素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效果较好,可保存几年时间,但对营养细胞效果不佳。5、冷冻真空干燥法(1)冻干管的准备:中性硬制玻璃,烘干,灭菌。(2)菌种培养:细菌芽孢脱落;放,霉孢子丰满。(3)保护剂的配制:配制,灭菌,检查。(4)菌悬液的制备:2-3ml 保护剂。(5)分装样品:菌悬液每管0.2ml。(6)预冻:程序控温仪降温。(7)冷冻真空干燥:-50℃下抽真空。(8)取出样品:轻敲松散即达标。(9)第二次干燥。(10)熔封。(11)存活性检测:抽取一管进行存活性检查

  • 【金秋计划】微生物菌种管理的相关流程

    [b]1.1菌株的采集[/b] 实验室用菌种一是到国家法定机构采购,二是购买商业派生菌种,三是科研中菌种交流。不管是哪种来源,均统一采集。采集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要求包装可靠,采集迅速,不泄漏不污染。保证菌种合格和环境安全。采集中要有菌种传代标识。选择有资质的标准菌株的合格供应商,每批标准菌株必须附带有供应商的合格证或检测报告或说明书,来证明所采购的标准菌株是合格的。 [b]1.2标准菌株和验收[/b] 实验室收到标准菌株,首先应进行符合性感官检查,记录菌株号和标准菌株来源途径信息,确保溯源性清楚。同时还应记录标准菌株名称和数量、生产日期、接收日期和有无破损等情况。 [b]1.3冻干标准菌株的复活[/b] 1.3.1开启产品包装:先用70%酒精棉擦拭外包装,再打开使用。 1.3.2复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根据菌种使用说明书,见附录)进行复活。菌种的首次活化最好是在非选择性琼脂培养基上,除非特殊情况或特别推荐,一般不用液体培养基。冻干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标准菌株保藏中心购买的冻干标准菌株为第0代。[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font] [b]1.4工作菌株确认方法及依据[/b] 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在相应的培养基平板(营养琼脂、大豆胰蛋白胨琼脂)上或相应的细菌鉴别平板(如伊红美蓝、麦康凯、BP等上划线分离单个菌落,置适宜条件下培养(若该类微生物为厌氧菌,则培养条件应为厌氧条件)。以同样方法取真菌和酵母菌至SDA(萨布罗培养基)平板上或玫瑰红钠培养基平板上,23~28℃下培养7d;培养后观察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状态,然后挑取单一纯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征及菌体形态以确定菌种。 [size=15px][b]1.5 污染处理[/b][/size] [size=15px]假如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他菌落生长,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要将[/size] [size=15px]该污染培养物做灭菌处理,寻找原因,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size] [b]1.6菌种保存[/b] 所有菌种均由实验室专人(双人双锁)保存于专用冰箱或其它保存方式。要建立菌种登记台帐,详细记录菌种采集、保管、制备、使用、处置情况;每一种菌种一定要有检测鉴定报告(具体的的鉴定方法见菌种质量报告鉴定证书上的方法); 具体菌种保存方法一般为: 将复苏后肉汤与灭菌甘油按15%甘油比例(肉汤8.5mL+甘油1.5mL)混合,-30 ℃冻存,(可用2mL冻存管冻存多管),作为保藏储备菌株F1代,也可使用商品化的菌种保存管。 [b]1.7菌种的传代[/b] 1.7.1标准菌株的复苏: ① 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② 每次使用和复苏时只需将小珠在平板上滚动或置肉汤中培养。 1.7.2标准储备菌株每转接一次须进行确认。(确认方法一般为他们各自独有的形态,在鉴别培养基上的形态) 1.7.3工作菌株转接的方法: ①、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溶血性弧菌加3%氯化钠 ),121℃高压灭菌15分钟后分装在试管内,冷却后备用。 ②、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菌苔至新鲜试管上作“米”字形划线接种,放置在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 1.7.4工作菌株的使用 1.7.4.1内部质量控制:一个月一次阳性对照、培养基每批验收; 1.7.4.2外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 1.7.5工作菌株的期间核查 1.7.5.1期间核查的频率:每半年对使用标准菌株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1.7.5.2工作菌株期间核查的方法及依据:同工作菌株的确认一样。 1.7.5.3建立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 [b]1.8菌种的标识和使用期限:[/b] 1.8.1标识:菌种代数的计算为干粉菌种为第0代,转接一次加一代。具体标识为:例单增李斯特氏菌第0代,标识为DZ-0,第一代标识为DZ-01第一代有12支,则DZ-01-01、……、DZ-01-12;并标明日期:如2016.02.13这样填写。 [b]1.9 菌种的保藏[/b] 1.9.1将试管内菌种放入冰箱中2~8℃冷藏保存。 1.9.2将传代并经过培养后的菌种放入冰箱中2~8℃保存。每支保存菌种需标明菌名、标准编号、传次、传代日期。 [b]1.10菌种的销毁[/b] 1.10.1菌种使用后或超过贮存期的应进行销毁。 1.10.2需销毁的菌种,应用高压蒸汽(121℃)灭菌30分钟。 1.10.3灭菌后,再进行清洗和处理。 1.10.4销毁的菌种应做好记录。销毁时由化验负责人监督销毁,保管人员负责销毁。

  •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以下为常规方法,如配方中有特殊规定或要求,以配方为第一依据。1.根据配方,计算各种营养成分用量。一般药品可用普通药物天平称量,用量少的药品,可按比例配成高浓度溶液,再按所需量用移液管吸取。称好的药品放入玻璃烧杯或搪瓷杯中。2.在另一容器中将所需量的水(一般可用自来水,有特殊要求时需用蒸馏水)加热,取全量的1/3左右倒入放药品的容器中,用玻璃棒搅拌,待药品全溶后,再将其余热水全部倒入。3.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称取1.5~2%的琼脂放入已溶化的营养液中,继续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加热中随时搅拌,防止溢出或糊底。烧糊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破坏,并产生有毒物质,不宜再用。4.待溶化的培养基稍冷却后,按配方要求调整pH值。先取10毫升培养基装入试管中,用pH试纸测其自然pH,再用1%NaOH(或1%HCl)调至所需pH,根据用量计算,换用10%NaOH(或10%HCl)调整所配全量培养基的pH。加碱(或酸)溶液时,应边滴加边搅拌,至应加量将近用完时,再次测试,最后调至要求的pH值。5.配好的培养基,根据需要趁热分装至试管或锥形瓶中。分装需用漏斗,以免琼脂粘在管口或瓶口上。装瓶量一般为瓶容量的1/3~1/2;装试管一般为试管高度的1/5~1/4,以免灭菌时培养基上溢,粘湿棉塞。6.用预先制好的棉塞塞住管口或瓶口。棉塞既有利于通气,又有滤菌作用,故松紧、大小应适当,以免使用时影响操作(如图)。最后用牛皮纸或报纸包住棉塞,扎紧在瓶颈或试管上方,以免灭菌时水蒸汽沾湿棉塞或脱落。7.灭菌后取出的固体培养基,根据需要可将试管立即斜放,冷凝后即成斜面培养基,用于菌种扩大培养及保藏;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凝后即制成平板培养基,可用于菌种的分离、鉴定等。液体培养基冷却后可直接根据需要接入菌种

  • 工业微生物菌种筛选方法

    所有的微生物育种工作都离不开菌种筛选。尤其是在诱变育种工作中,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经诱变处理后,突变细胞只占存活细胞的百分之几,而能使生产状况提高的细胞又只是突变细胞中的少数。要在大量的细胞中寻找真正需要的细胞,就象是大海捞针,工作量很大。简洁而有效的筛选方法无疑是育种工作成功的关键。为了花费最少的工作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筛选成效,就要求采用效率较高的科学筛选方案和手段。因为诱变育种中的筛选工作最复杂,所以,本节主要讨论诱变育种的筛选方法,这些方法也为其它育种方法的筛选提供了借鉴。 1. 菌种筛选方案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 2. 菌种筛选的手段筛选的手段必需配合不同筛选阶段的要求,对于初筛,要力求快速、简便,对于复筛,应该做到精确,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2.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5.6.1。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图 5.6.1 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 S: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此物质的能力。在培养基中掺入可溶性淀粉、酪素或CaCO3可以分别用于检测菌株产淀粉酶、产蛋白酶或产酸能力的大小。4) 生长圈法 利用一些有特别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作为工具菌,若待分离的菌在缺乏上述营养物的条件下,能合成该营养物,或能分泌酶将该营养物的前体转化成营养物,那么,在这些菌的周围就会有工具菌生长,形成环绕菌落生长的生长圈。该法常用来选育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生产菌。工具菌往往都是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5) 抑制圈法待筛选的菌株能分泌产生某些能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质,或能分泌某种酶并将无毒的物质水解成对工具菌有毒的物质,从而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例如:将培养后的单菌落连同周围的小块琼脂用穿孔器取出,以避免其它因素干扰,移入无培养基平皿,继续培养4-5天,使抑制物积累,此时的抑制物难以渗透到其它地方,再将其移入涂布有工具菌的平板,每个琼脂块中心间隔距离为2厘米,培养过夜后,即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了琼脂块中积累的抑制物的浓度高低。该法常用于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工具菌常是抗生素敏感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