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动传感器

仪器信息网智能运动传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运动传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运动传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运动传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厂商

  • 湖北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支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的诞生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PT111系列、PT124系列、PT131、PY1366B、PT167B系列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高温压力传感器,熔体压力传感器,流体压力传感器,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高温熔体压力变送器,挤出机熔体压力传感器,化纤挤出机压力传感器,橡胶挤出机压力传感器,塑料机械熔体压力传感器,工业熔体压力传感器,和PY909、PY208、PY508、PY600、PY708系列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智能数字显示压力仪表的开发,研制,销售及工程配套。是国内替代同类进口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产品的最大生产商。五岳牌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变送器系列及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智能数显仪表等产品在塑料,化纤,橡胶,石化等诸多工业门类的应用始终居于领导地位。五岳系列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高温熔体压力变送器、智能数字显示压力仪表还出口到东南亚、港澳台、韩国、中东及世界其它地区。同时维修美国DYNISCO意大利GEFRAN的同类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产,提供关于各类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的技术支持、使用维护!湖北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荣誉榜:在中国制造出:第一支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第一支超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变送器;第一支**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第一台**高温熔体压力表;第一支高温熔体压力变送器;第一家与国际著名挤出业龙头企业合作的公司。
    留言咨询
  • 合肥力智传感器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传感器、变送器、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制造。公司成立十多年来,力智测控以雄厚的技术、科技开发力量及精湛的生产工艺水平,研制、开发、制造上百种力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智能仪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油田、军工、航空航天、各大科研所、院校、汽车、交通、能源、机械制造、建材等行业的计算机和自动化过程控制。产品遍布全国,创新、诚信、奋进为企业精神,坚持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和卓越的信誉,共同创造和见证您我共同的辉煌历程。你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我们愿和国内外客商真诚合作、共同发展。我们等待着你的到来。
    留言咨询
  • 安徽天光传感器有限公司创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称重传感器,电力覆冰检测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拉力传感器,轴销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相配套测控仪表等产品。二十多年来天光不断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领先的设备与工艺,学习与吸收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先后研发、生产了百余种测力传感器及配套仪器仪表,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油田、交通、医药、冶金建材、教学等行业的计量与自动化过程中的检测等方面,其半导体应变计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量为国内领先,已申报发明专利。2008年我公司荣幸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提供专用传感器,并获得好评。 陈圆圆180 5523 0933
    留言咨询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仪器

  • 用运动传感器测量被动阻尼这个建筑框架是用高级结构装置的平梁来建造。钟摆的阻力被一根悬挂在楼顶上的绳子拖动。运动传感器被定位记录建筑物的震动。 灰色曲线图(在PASCO Capstone™ 软件)表示无摆的振动。红色曲线图当允许摆振动时产生的阻尼。 订单信息 高级结构装置 [ME-6992B] 运动传感器 [PS-2103A] 大开槽砝码组 [ME-7566]
    留言咨询
  • 产品简介LW-ZD2000无线智能倾角振动传感器(简称LW-ZD2000)是一款集数据采集、无线通信、供电、自我防护于一体的三轴倾角、振动监测传感器,主要功能是实时测量倾斜、振动变化。工作原理集成三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加速度和角度变化,可通过角度变化或加速度变化感知整体姿态变化。产品特点?外壳采用高强度、抗老化材料,可在野外长期使用,进行不间断测量;?工作温度范围-20℃~+85℃,温度补偿;?的防雷、防静电性能(±60kV/600W):?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全密封结构,整体防护等级到达IP68,适用野外严酷的自然环境:?采集多种监测要素,可同时采集三轴加速度、三轴倾角、振动频率、电池电压、环境温度、定位信息等要素,大大增加采集数据相关性,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可触发式采集,在传感器发生倾斜或振动时,可立即采集并加报警,可用于研究运动规律、监测预警、现场防盗;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行业应用地质灾害监测:铁塔倾斜监测;桥梁倾斜监测;结构安全监测。
    留言咨询
  •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搜索深圳市飞睿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魔镜灯雷达传感器定制 专业雷达传感器可量尺定做FR58L4M32-4020是飞睿科技推出的高性能5.8G雷达传感器,模块尺寸40*20mm,该芯片集成了5.8G微波电路、中频放大电路以及信号处理器,集成度高且生产一致性好,外围搭配低噪声LNA和收发双天线,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感应性能。模块可应用于会议室人体呼吸检测等场景。杭州魔镜灯雷达传感器定制 专业雷达传感器可量尺定做输入输出接口模块预留5个插针孔,PIN距为2.0mm,默认使用VCC、GND、OUT、TX、RX五个PIN,其中TX/RX两个PIN既是芯片的下载口,也可以做串口打印log使用,对于没有上位机的场景,还可以把RX和TX作为I/O口来调节参数,下表是各PIN脚定义说明:PIN名称功能备注VCC模块供电VCC为5V,模拟默认功耗33mA,建议电源驱动能力=50mAGND接地PINOUT输出信号默认输出5V高低电平 TX串口/IO可用于软件升级、串口或性能参数调节RX串口/IO可用于软件升级、串口或性能参数调节OUT2输出信号默认输出5V高低电平杭州魔镜灯雷达传感器定制 专业雷达传感器可量尺定做电气参数参数小值典型值大值单位备注发射频率57255875MHz发射功率0.51mW输入电压4.555.5V默认版本输出高电平5V输出低电平0V工作电流33mA感应距离3M人体存在感应版本亮灯时间30S根据具体需求可调光敏阈值10Lux根据具体需求可调使用温度-3085°CFR58L4M32-4020模块会同时对运动物体和呼吸检测进行感应判断,当模块感应到有运动物体存在时,OUT输出高电平;当模块既感应不到运动物体存在,又感应不到人体呼吸存在时,OUT输出低电平(也可配置为PWM二阶亮度来区分)。雷达传感器的感应灵敏度可通过软件灵活配置,其呼吸检测极限感应半径3米,实际感应距离可根据需要适当调节。以下是雷达探测范围示意图,如果灵敏度设置的更高,探测范围也会相应变大,图中深色区域为高灵敏度区域,该区域内可完全探测到,浅色区域为低灵敏度探测区域,该区域内可基本探测到人体存在。模块上电时序图模块有上电自检功能,即模块上电后,OUT脚先输出高电平,延迟1S后输出低电平,低电平延迟1S后进入正常感应模式,以下是模块上电后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安装注意事项1,安装时天线正面应避免有金属材质的外壳或部件,以免屏蔽信号,允许有塑料或玻璃等遮挡物,但遮挡物不要紧贴天线前方; 2,尽量避免将雷达天线方向正对着大型金属设备或管道等; 3,多个雷达模块安装时,应尽量保证各雷达模块的天线相互平行,避免各天线间正对照射,并且模块与模块间保持1m以上间距; 4,雷达传感器应避免正对交流驱动电源,尽量远离驱动电源的整流桥,以免工频干扰雷达信号;5,雷达模块的供电电源驱动能力建议不小于50mA,否则可能引起传感器工作雷达是怎么判断事物的动静呢?雷达发射电磁波,根据目标的运动状态不同,多个脉冲发射下回波信号的相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可通过相位信息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雷达的意思就是无线电检测和测距。雷达主要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外接)组成。雷达发射机产生发射机产生,传输到发射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到大气中,形成雷达电磁波向前传播。当雷达波在行进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反弹,被雷达接收天线获得,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运动目标的位置和相对运动速度的雷达。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JC多普勒发现,当波源和观测者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和原始频率不同,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反弹回来的雷达波的频率和振幅会随着遇到的物体的运动而变化。如果雷达波遇到的物体是固定的,反弹回来的波的频率不会改变。当目标靠近雷达天线时,反射信号频率会高于发射机频率;相反,当目标远离天线时,反射信号频率会低于发射机频率。这样就可以通过频率改变数值,通过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计算目标和雷达的相对运动速度,然后识别目标的位置和形状。雷达通过发射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来判断物体是静态还是动态。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该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物体的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以飞睿科技微波雷达模块为例,它是一个完整的雷达系统,在极小面积上集成了收发天线,并具备低功耗的特性。它可以感知封闭空间中物体的运动状态,甚至能以高精度对物体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微波感应雷达芯片为核心的适用于室内场景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案,该方案可以全天时全天候、非接触式地进行室内场景下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具备实时监测、即时反馈的特性。除了测得远,该方案更具有高精度与高准确度的优势。除了生命体征监测方案,飞睿科技的雷达产品还能提供高性能的存在检测解决方案。它可在设置距离内检测人体的存在。从屏幕与显示器,到照明和安全设备,智能家居以及智能楼宇范围内的设备,均可“判断”人体是否接近,并触发操作,灵敏度高。飞睿科技FR58L4M32-7060D(A)微波感应模块,集成高性能32为MCU,性能强大,可做丰富算法,拓展性强,适合高性能要求的场景。可检测到人体微动和呼吸信号,实现人体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检测测、实现存在感应。广泛应用于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照明、智慧安防等多个领域。相较于传统的人体存在检测技术(如激光)及较新的超声波及被动红外技术,雷达解决方案具备独特优势。即便用户静立不动,人体存在检测方案也可侦测到呼吸心跳的微动作而做出反应。凭借此微动检测功能,该方案成为用户与设备间直观交互操作的理想之选。因此,用户无需在传感器前挥手来让设备做出反应。径向运动基于多普勒效应(和调频chirp设计的)速度,这也是雷达(相对于其他传感器)擅长的特点之一,利用多普勒效应(频移)捕捉运动:小到音叉振动、汽车发动机带来的车体振动、呼吸甚至心跳造成的表皮皮肤的运动,都可以通过合适的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探测。垂向运动更复杂,需要做目标跟踪,依据不同时间点的角度位置来判定。微波雷达感应模块在现今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将其智能感应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并使其发挥大的价值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把现阶段产品进行更细节化处理从而让产品更加具有人性化,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去满足人们的需求。
    留言咨询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资讯

  • 传感器:智能时代的“慧眼”
    如果把智能系统比作“人”,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的感觉器官。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把数据传递给系统进行计算,对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和应对。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深入,各式各样传感器的用武之地大为拓宽,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发挥着巨大作用。一部智能手机里有上百个传感器:有用于摄像的CMOS图像传感器,有用于检查环境明暗的环境光传感器,还有用于导航的地磁传感器、陀螺仪,等等。正是基于这些传感器,手机里的各种应用软件才能流畅工作,手机才能成为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风云卫星上的可见和红外光电传感器,能够不分昼夜地获取大气信息,精准预测天气,甚至在月球上、火星上都有传感器工作,帮助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比人的感官更敏锐、更强大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慧眼”。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器官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比人的感官更敏锐、更强大。客观世界所包含的信息多样程度,远远超出我们感官的能力范围。人的眼睛无法观察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耳朵听不见次声波和超声波,对于“不见踪影”却时刻产生影响的磁场也无法感知。这些超出感官范围的信息,传感器都能“感受”到。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越来越需要全方位地感知世界。1821年,科学家利用材料因温差产生电压的原理,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最初,人们直接利用光、热、电、力、磁等物理效应制备各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尺寸大、灵敏度低、使用不方便。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将敏感元件与信号电路进行一体化设计的集成传感器,如热电偶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这类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输出模拟信号。上世纪末开始,数字化传感器快速发展,通过“模拟/数字”转换模块,实现数字信号输出。数字化传感器集成智能化处理单元,可以自动采集、处理数据,并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工作参数,数码相机中的光敏元件就是其代表产品。总的来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物质的电学特性会随环境因素变化。例如铂在不同温度下电阻率不同,硅在可见光照射下电阻会减小,石英受到压力后表面会产生电荷,等等。利用电阻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可以制成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给敏感元件添加隔热结构,依据敏感元件温度变化与红外辐射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制成红外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目标温度与红外辐射能量之间的关系,制造出非接触测温传感器。人们熟悉的用来测量体温的额温枪就利用了这一原理。借助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效应,人们制备出灵敏度比狗鼻子高1000倍、可以“闻到”气体分子的“电子鼻”,以及可以在黑夜中观察物体的红外相机等种类丰富、功能强大的传感器。没有传感器就没有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是对事物属性的量化,并用数字将其表达为抽象结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存储、处理、传播各种数字化信息。传感器可以将事物蕴含的各种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数模转换电路将电信号用数字表达,是数字化的有效工具。当你拿出手机拍照片或视频时,光敏传感器会将接收的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按一定的规则用数字表达、存储,最终形成手机屏幕上的影像。数字化基于传感器获取信息。数字化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仅靠人工或者传统设备无法获取,凭借传感器则能够实时、高效、精准、快速地获取,于是有了城市大数据、天气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等。利用各类传感器,人们可以召开远程会议、学习网络课程、扫码支付甚至直播带货,由此发展出数字经济业态。数字经济涉及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各类技术,都与传感器息息相关。没有传感器就没有数字化和智能化。传感器是智能化系统的第一关,它的水平决定了智能化系统及其仪器设备的水平。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信息高端器件领域的研究前沿,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5G通信、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一辆汽车会安装压力、温度、位置、声音、光、电等超过100种传感器,由车载电脑进行处理,帮助驾驶员作出判断。对数据的智能化分析降低了驾驶汽车的难度,让汽车变得更安全、更好开。更进一步,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道路信息,一旦发现障碍物,便通过智慧分析及时避让。城市中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等建筑,也需要通过视频、温度、压力和烟雾等传感器实时监控安全状况,当数据汇总到一起,智能化系统便会及时分析,凝练出少量关键信息供使用者作出决策。甚至在未来,人类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传感器变得更加强大,构建起智能化系统。智能传感器开拓新应用场景当前,各类传感器都处在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向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微型化、绿色低碳、可穿戴等方向进化,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其中,智能传感器、柔性传感器、新原理传感器的研发具有代表性意义,有望塑造新的工作生活方式。发展智能传感器是重要趋势。借助智能传感技术,人们设计制造出具备获取、存储、分析信息功能的各种传感单元及微系统,实现低成本、高精度信息采集。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运动定量监测等方面,还可用于开发无创或微创健康监测器件等。近年来流行的动态血糖仪是个很好的例子。糖尿病患者将柔性传感器无痛置入身体,传感器每5分钟测一次血糖值,并传送到手机应用中。患者可以观察血糖曲线变化,及时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调节血糖,有的患者甚至由此告别了药物和胰岛素治疗。此外,人们还在研发可降解电子器件,让智能传感器更好助力低碳环保生活。发展柔性传感器是另一趋势。许多应用场景要求传感器制备在柔性基质材料上,并具有透明、柔韧、延展、可自由弯曲甚至折叠、便于携带、可穿戴等特点。目前制备柔性传感器的常用传感材料有碳基材料(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金属纳米材料(金属纳米线、金属纳米颗粒等)、高分子聚合物和蛋白纤维等。例如一种具有可拉伸、抗撕裂和自我修复能力的交联超分子聚合物薄膜电极材料,可用于制造下一代可穿戴和植入式柔性电子器件。将集成多功能的柔性传感器与柔性印制电路结合,可以制成“智能带”,把它穿戴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可实时监测与分析生理信息,帮助人们特别是感官退化的群体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新原理传感器也在不断出现。在基础研究领域,新的规律陆续被发现,人们正利用这些科学新认知制备传感器。同时,技术进步也对基础研究提出新要求。在生活中,人们希望提高相机的像素、灵敏度、速度等性能参数;在高速实验中,需要可以记录飞秒尺度信息的条纹相机;在量子通信中,需要灵敏度达到单光子的光电探测器;在空天科技中,需要实现对高速运动物体和冷目标的探测,等等。这就要求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物理世界,发现新现象新规律,提升传感器性能。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投入应用,性能更强、种类更丰富、智能化水平更高的传感器将创造更多工作生活新场景,帮助人们“感受”美好生活。(作者:褚君浩,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告别盲人摸象,传感器融合才是智能社会的标配
    今天,我们的生活高度依赖传感器。传感器作为人类“五感”的延伸,去感知这个世界,甚至可以观察到人体感知不到的细节,这种能力也是未来智能化社会所必须的。不过,单个传感器的性能再卓越,在很多场景中还是无法满足人们要求。比如汽车中昂贵的激光雷达可以根据生成的点云,判断出前方有障碍物,但想准确得知这个障碍物是什么,还需要车载摄像头帮忙“看”一眼;如果想感测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还需要毫米波雷达来助阵。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熟悉的“盲人摸象”,每个传感器基于自己的特性和专长,只能看到被测对象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而只有将所有特征信息都综合起来,才能够形成更为完整而准确的洞察。这种将多个传感器整合在一起来使用的方法,就是所谓的“传感器融合”。对于传感器融合,一个比较严谨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来自多传感器或多源的信息和数据,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和综合,以完成所需要的决策和估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这些作为数据源的传感器可以是相同的(同构),也可以是不同的(异构),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要从数据层面进行深度地融合。实际上,传感器融合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归纳起来,使用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类:●获得全局性的认知。单独一个传感器功能单一或性能不足,加在一起才能完成一个更高阶的工作。比如我们熟悉的9轴MEMS运动传感器单元,实际上就是3轴加速传感器、3轴陀螺仪和3轴电子罗盘(地磁传感器)三者的合体,通过这样的传感器融合,才能获得准确的运动感测数据,进而在高端VR或其他应用中为用户提供逼真的沉浸式体验。●细化探测颗粒度。比如在地理位置的感知上,GPS等卫星定位技术,探测精度在十米左右且在室内无法使用,如果我们能够将Wi-Fi、蓝牙、UWB等局域定位技术结合进来,或者增加MEMS惯性单元,那么对于室内物体的定位和运动监测精度就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实现安全冗余。这方面,自动驾驶是最典型的例子,各个车载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之间必须互为备份、相互印证,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无虞。比如当自动驾驶级别提升到L3以上时,就会在车载摄像头的基础上引入毫米波雷达,而到了L4和L5,激光雷达基本上就是标配了,甚至还会考虑将通过V2X车联网收集的数据融合进来。总之,传感器融合技术恰似一个“教练”,能够将性能各异的传感器捏合成一个团队,合而为一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去赢得一场比赛。选定了需要融合的传感器,怎么融合则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传感器融合的体系结构,按照融合的方式分为三种:●集中式:集中式传感器融合就是将各个传感器获得的原始数据,直接送至中央处理器进行融合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精度高、算法灵活,但是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对中央处理器的算力要求更高,还需要考虑到数据传输的延迟,实现难度大。●分布式:所谓分布式,就是在更靠近传感器端的地方,先对各个传感器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将结果送入中央处理器进行信息融合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这种方式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低、计算速度快、可靠性好,但由于会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会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因此原理上最终的精度没有集中式高。●混合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部分传感器采用集中式融合方式,其他的传感器采用分布式融合方式。由于兼顾了集中式融合和分布式的优点,混合式融合框架适应能力较强,稳定性高,但是整体的系统结构会更复杂,在数据通信和计算处理上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对于传感器融合方案,还有一种按照数据信息处理阶段进行分类的思路。一般来说,数据的处理要经过获取数据、特征提取、识别决策三个层级,在不同的层级进行信息融合,策略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按照这种思路,可以将传感器融合分为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数据级融合:就是在多个传感器采集数据完成后,就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但是数据级融合处理的数据必须是由同一类传感器采集的,不能处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异构数据。●特征级融合:从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中提取出能够体现监测对象属性的特征向量,在这个层级上对于监测对象特征做信息融合,就是特征级融合。这种方式之所以可行,是由于部分关键的特征信息,可以来代替全部数据信息。●决策级融合: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判别、分类,以及简单的逻辑运算,做出识别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应用需求完成信息融合,进行较高级的决策,就是所谓的决策级融合。决策级融合一般都是应用导向的。如何选择传感器融合的策略和架构,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应用而定,当然也需要综合算力、通信、安全、成本等方面的要素,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论是采用哪种传感器融合架构,你可能都会发现,传感器融合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软件工作,主要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算法上。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开发出高效的算法,也就成了传感器融合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优化算法上,人工智能的引入是传感器融合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模仿人脑的判断决策过程,并具有持续学习进化的可扩展能力,这无疑为传感器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度。虽然软件很关键,但是在传感器融合过程中,也并非没有硬件施展拳脚的机会。比如,如果将所有的传感器融合算法处理都放在主处理器上做,处理器的负荷会非常大,因此近年来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引入传感器中枢(Sensor Hub),它可以在主处理器之外独立地处理传感器的数据,而无需主处理器参与。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主处理器的负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减少主处理器工作的时间降低系统功耗,这在可穿戴和物联网等功耗敏感型应用中,十分必要。有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对传感器融合系统的需求将从2017年的26.2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75.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9.4%。可以预判,未来传感器融合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自动驾驶的驱动下,汽车市场将是传感器融合技术最重要的赛道,并将由此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案。●此外,应用多元化的趋势也将加速,除了以往那些对于性能、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融合技术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总之,传感器融合为我们洞察这个世界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让我们远离“盲人摸象”般的尴尬,进而在这个洞察力的基础上,塑造更智能的未来。
  • 黑科技再现?全球首款搭载微型分子光谱传感器的智能手机问世
    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上午,长虹控股公司总经理李进在CES展会现场发布全球首款分子识别手机—长虹H2,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搭载小型化分子光谱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可实现果蔬糖分、水分,药品真伪,皮肤年龄,酒类品质等检测,成为随身携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集成终端。  在发布会上,李进称,随着长虹H2的发布,物质识别门槛被突破,手机行业有望迎来新的革命。  行业观察人士则认为,智能手机搭载小型化分子光谱传感器,其意义将不亚于当年GPS传感器搭载到手机所引发的位置服务革命。  传感器成就H2黑科技  早在2013年,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提出面向物联网的“新三坐标”智能战略,并表示,智能终端正式进入“传感器”时代。  手机作为至关重要的智能终端,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无数传感器的作用。如今,可以通过GPS传感器实现各种位置服务,也可以通过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探测当前环境,还能通过运动、睡眠等传感器管理我们的健康。但是对于纷繁的物质世界,手机似乎无能为力,“能办周天之事,却难辨周天之物”正是对当前手机功能的最佳写照,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台手机能够通过传感器具备物质识别的能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随着长虹H2的发布,这个缺憾将被弥补。据了解,长虹将实验室级别光谱仪的能力和精度整合进可供人们日常携带和使用的手机中,有效提高用户的日常生活质量。以药品和食品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假药占到全球药品交易量的10%,假药致死的现象屡有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严峻,近期俄罗斯爆发的假酒事件震惊普京,已造成72人死亡。如何才能识别真假?长虹H2手机只要轻轻一扫即可辨别。  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据李进介绍,在APK程序的控制下,H2手机向所搭载的小型化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发出指令对被测物体进行“近红外吸收光谱”的数据采集,并将光谱数据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得出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手机将数据化和图形化的结果呈现给用户,并向用户给出相应建议及推荐,H2手机即可直接识别到物质的分子属性。  由于世间万物大部分都是由分子所构成,理论上长虹H2都能识别。而这种分子层级的识别直达万物本质,远非肉眼所能比拟。例如在挑选水果时,只要在水果表面一扫,水果的糖分,水份,维他命等营养含量一目了然,并计算出综合指数供用户参考。再比如,测试人的胖瘦,通过长虹H2一扫,用户的体脂率将立即呈现,是胖还是瘦一目了然。此外,酒类的原料成分、工艺的过程控制、品质等都可以通过长虹H2轻松检测。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理论上长虹H2能识别世间万物。  数据运营实现信息实时感知  “万物互联”正在成为智能手机新的风口。长虹股份公司总经理兼通信公司董事长刘体斌表示,以传感器为主体的物联网控制、交互和协同技术,实现手机与其他智能终端的广泛联接、协同、交互、共享,长虹已将手机带入物联网时代。  据了解,长虹H2手机实现了跨终端、跨领域的“泛联接”和“大协同”,完成海量用户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感知、收集、内容交互及服务协同,形成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生态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H2以“智能光谱传感终端”为物质分子信息感知平台,通过后台“智能光谱分析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实时回传到手机并提供多项运营服务的功能。这不只是简单的联接与控制,而是涵盖日常生活状态的实时感知与内容协同。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方案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资料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试剂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论坛

  • 智能传感器特点

    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由多个传感器集合而成,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使用智能传感器就可将信息分散处理,从而降低成本。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智能传感器可对其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自监控,包括“摄像头的污浊,超容忍限或不能开关等,”GE Fanuc自动化公司的Black说。Pepperl+Fuchs公司智能系统经理Helge Hornis补充说,“(除此之外),还有线圈监控功能,目标超出范围或太近。”它也可以对工况的变化进行补偿。“‘智能’传感器,”Omron电子有限公司战略创意总监Dan Armentrout表示,“必须首先能监视自身及周围的环境,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变化进行自动补偿或对相关人员发出警告。”    很多智能传感器都能重装到控制现场,通过提供“可设置参数,使用户能替换一些‘标准’传感器,”Hornis说道,“例如,典型的传感器一般都设置为常开(NO)或常关(NC),而智能传感器则能设置为以上任何一种状态。”    智能传感器拥有很多优势。随着嵌入式计算功能的成本继续减少,“智能”器件将被更多地应用。独立的内部诊断功能可避免代价高昂的宕机,从而迅速收回投资

  • 传感器在工厂智能智慧巡检中有什么作用?

    传感器在工厂智能智慧巡检中有什么作用?1、保障生产安全,预防星星之火传感器通过振动、运动、声音和环境中的各种其他因素捕获数据,通过传感器对于生产环节的的实时数据监控数据与数据隐患告警等功能,实现对设备异常节点的及时干预,从而预防隐患星星之火演变为燎原之势的事故,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安全与正常运行。2、数据导向明确,便于决策管理工厂规模大且设备种类多样等情况为企业巡检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传统企业巡检需要人员密切关注设备参数,无法完成实时查看设备参数的远程操作,对于数据的实时获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感器的使用在获取和监视工厂设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能实时抓取设备参数信息并将所有数据上传至平台,提高了数据捕获的灵敏度,几乎无损的传输以及连续、实时的分析可确保设备的活动状态以最佳方式执行。传感器检索和传输的数据构成了分析和警报的基础,企业通过分析传感器输出数据,可以诊断工厂设备的健康状况,对于工厂的警报管理、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以及维护巡检带来了更高效的管理。在数据的帮助下,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资源调配,更高效地进行企业决策,企业可以结合关键生产设备的运维来深入了解数字决策的科学与强大。3、节省企业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以传感器设备代替人工提高了巡检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工对设备错检漏检的失误率,同时能为企业节省50—70%的人工成本;对于提前设定好的检测内容能做到几乎为0漏判误判率,延长设备正常运行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做到“省时”“省人”“省料”。态势感知,是企业迈向智能的最重要一环,传感器几乎是一切自动化的起点。此际,深圳市众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积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在巡检领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着力打造出“巡查使”智能巡查安全管理系统,以持续的技术革新构建智慧化巡检体系。基于AI智能、传感器、数据可视化、移动互联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数字化大屏展示来自各个方面采取的多项数据,AI智能与传感器预警存在隐患风险的设备和环境,与物联网结合构建智能巡查安全管理体系,将各生产信息系统重新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联、充分发挥一体化管控的技术优势,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构建多系统的协同化,实现多系统的智能联动。

  • 智能检测系统中传感器的分类

    智能检测系统中的传感器比较多,分别简单介绍下! 智能检测系统和所有的计算机系统一样,由硬件、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本节侧重从硬件角度讨论智能检测系统的系统配置,然后简单的介绍软件部分。智能检测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处理芯片、输人输出接口与输出隔离驰动电路。其中处理芯片可以是微机,也可以是单片机,DSP等具有较强处理计算能力的芯片传感器是“能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所谓可用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与传输的信号。目前,传感器的可用信号主要是电信号,即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愉出信号更多的将是光信号,因为光信号更便于快速、高效地处理与传箱。 传感器作为智能检侧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其性能决定了整个检侧系统的性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种多样,种类繁多,而且还在不断地涌现着新型传感器。这里只简单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基本特征,它们的详细基本原理与应用将在后续章节中讨论。一. 常用传感器1) 应变式传感器2) 电感式传感器3) 电容式传感器4) 压电式传感器5) 磁电式传感器6) 光电式传感器7) 热电传感器8) 超声波传感器二、新型传感器 1)光纤传感器 2)红外传感器 3)气敏传感器 4)生物传感器 5)机器人传感器 6)智能传感器三、数字传感器来源——仪器仪表网

智能运动传感器相关的耗材

  • WDS-MPM拉绳式传感器
    WDS-MPM拉绳式传感器是MSMPM系列拉绳传感器中适合快速移动,短位移和限制空间特性的应用的位移传感器,WDS-MPM拉绳式传感器运用了微型元件和具有高分辨率混合电位器。WDS-MPM拉绳式传感器规格测量范围(mm):50 | 150 | 250 最大线性0.125mm信号输出:电位器 微型拉绳式传感器 安装灵活用于快速运动的应用程序
  • 电感式传感器induSENSOR-DTA
    电感式传感器induSENSOR-DTA的移动活塞免费。非接触式测量完全无磨损,电感式传感器induSENSOR-DTA主要用于测量车辆和机器的运动,位移和位置。电感式传感器induSENSOR-DTA规格 测量范围 (mm): 1 | 3 | 5 | 10 | 15 | 25 最大线性0.003mm 最高灵敏度 133mV/Vmm 恶劣环境下有超高精确度 长期稳定 传感器设计坚固
  • iTRANS LEL,CO 双传感器
    ◆ 双道同时现场显示 ◆ 可同时选配两个传感器的固定式气体检测器 a、LEL-催化燃烧式 b、IR-LEL-红外技术检测器 c、电化学传感器(可选多达13种) ◆ 双道2-20mA或数字式信号输出 ◆ 所配智能传感器可安装在不同检测部位(远程检测) ◆ 智能化传感器可单独使用,数字式MODBUS RTU信号输出,可直接连接PLC或英思科810控制器,信号远程传输距离可达500米 · 在需要同时检测不同气体的场所,以及远距离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双传感器及智能传感器远程检测功能可以大大降低安装布线成本和提高检测灵活性。 · 以上装置均具备4-20mA及MODBUS RTU数字传输信号。所有配置均可使用各种传感器。 技术指标 壳 体: 铝制或不锈钢(TP66)防爆外壳 尺 寸: 153 mm x 138 mm x 129 mm (不含传感器) 重 量:3.5g 传 感 器: LEL 量 程: LEL: 0~100% LEL,分辨率1%LEL 精 度: ± 3%FS 使用寿命 (标准温度): &ge 3年 响应时间: LEL15秒 漂 移: ± 2%FS/年 浓度显示: 4位LED数码显示 故障输出: 1mA(标定输出3mA信号) 供电电压 和功耗: 24VDC(12-28VDC)4W,双传感器8W 输出信号: 模拟信号:三线制4-20mA输出(12-28VDC下最大负载电阻不大于500&Omega ) 数字信号:RS485 MODBUS RTU 通讯协议 温度范围: -40~75℃(视传感器类型而定) 湿度范围: 15~95% RH(非凝结) 国际认证: 美国和加拿大:CSA及NRTL/c-Class I,Div,1,2GroupsB,C,D,AExd IIB欧洲CENELEC(ATEX)和澳大利亚-EExd IIB;T4 中国认证: 消防:GB 15322-94,消防证号:0802030004 防爆:GB 3836 1-2000,GB 3836 2-2000 标志:Ex dIIC 证号:GYB02585计量:GB 12358-90,JJG693-90,JJG915-96,JJG695-90,JJG365-9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