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磁场强度测试仪

仪器信息网电磁场强度测试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磁场强度测试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磁场强度测试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磁场强度测试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磁场强度测试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磁场强度测试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磁场强度测试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磁场强度测试仪相关的资讯

  • HI-3604工频电磁场强度测试仪促销
    联系电话: 15321363169 010-59483169单台仪器即可实现电场磁场同时测试 仪器说明:HI-3604是专门为检测50/60Hz电力线,有电设备和设施,视频显示终端等周围的电磁场强度而设计,为工程师,工业卫生学者以及人身安全健康专家等人员提供电力环境的准确测试工具。液晶显示器显示的单位可选择毫高斯,高斯,伏/米,千伏/米,并有图形显示功能,可方便直观的定位电磁场源位置及强辐射点。单探头实现全量程,仪器面板为覆膜式按键设计,非常适合现场使用,内部存储器可存储最多127个读数。技术参数:技术参数:  &bull &bull 频率范围: 30 &ndash 2000 Hz &bull &bull 频响范围: ± 0.5 dB (50-1000Hz) ± 2.0 dB (30-2000Hz) &bull &bull 电场测量范围:1 V/m &ndash 200 kV/m &bull &bull 磁场测量范围:0.2 mG &ndash 20 G &bull &bull 检测:单轴 &bull &bull 响应:真有效值 &bull &bull 存储:内置,最多112 读数 &bull &bull 环境:温度-10° C &ndash 40° C, &bull &bull 湿度5% - 95%无冷凝 基本配置: &bull &bull 电磁场两用探头(单轴) &bull &bull 显示部分 &bull &bull 绝缘手柄 &bull &bull 使用手册 &bull &bull 便携箱 &bull &bull HI-3616 型远程读取控制器 (可选) &bull &bull HI-4413 RS232 光纤转换器 (可选) &bull &bull 绝缘体三角架 (可选)配置:标配:电磁场两用探头(单轴),显示部分,绝缘手柄,使用手册,便携箱选件:HI3616远方显示器,HI4413 RS232光纤MODEM,三脚架 联系电话: 15321363169 010-59483169
  • 中美竞赛?美国核磁共振磁场强度36T 创纪录
    p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官网10日发布公告称,位于该校的国家高磁场实验室在本周进行的系列测试中,成功让其串联式混合磁体的磁场强度达到最大峰值36特斯拉,创造了核磁共振(NMR)领域的全新世界纪录,比现有最强NMR磁场高出了40%。这一里程碑式突破将为一系列发现开启一扇大门,高强磁场不再仅限于物理学研究,还将首次运用到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成为研究各种材料和蛋白质等分子结构的有力工具。/pp  NMR图谱可帮助科学家推算出所测样本的复杂结构,但现有NMR磁体只局限于测量氢、碳和氮这几种元素,而串联式混合磁体创造的最强磁场具有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和同向性,不仅能大幅提高灵敏度,更是将可检测元素名单扩充到金属领域,电池和其他材料中经常使用的锌、铜、铝和镍等都能检测。/pp  对大多数生物学家来说,串联式混合磁体能检测氧最值得期待。“氧元素与大多数生物化学过程都有关联,而在此之前,没有一种磁体能帮助NMR技术研究它。”研究主管提姆· 克罗斯说,“串联式混合磁体将带来革命性变化,它不仅能检测出大多数元素,还能改变磁场强度,在样本不同元素检测之间简单切换,从而收集到更多更有用的数据。”/pp  美国科学基金会和佛罗里达州在10年前斥资1870万美元创建了串联式混合磁体,这个重达33吨的庞然大物最初设计的目标峰值就是36特斯拉,经过10年努力现在终于如愿。负责该实验室20多个磁体项目的主任马克· 彼尔德激动地表示:“这次成功代表该技术领域的巨大突破,证明我们团队当初做出了明智决定。”/pp class="F24 Fw L40 G2"span style="COLOR: rgb(0,112,192)"strong中国:/strong/spana title=""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112,192)"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1115/206277.s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0,112,192)"strong中科院高强度稳态磁场混合磁体(40T)研制成功/strong/span/a/p
  • 搭“核辐射”顺风车 电磁辐射检测仪热销国内市场
    北京市环保局首次公布京城辐射环境信息引起市民对于生活环境中辐射指数的关注,部分市民还自购仪器自行测量电磁辐射。23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测试仪器技术标价不一且规格混乱,还有人借“核辐射好帮手”推销。相关专业人士表示,市民自测辐射行为并不可取。  检测仪称能测“核辐射”  热销辐射测试仪、钻石信誉电磁辐射检测笔、台湾原产电磁辐射测试仪……在淘宝网输入“辐射”二字,各种广告语扑面而来。日本地震后,平日无人问津的辐射检测仪搭上了“核辐射”的顺风车,销路大开。仅以电磁辐射测试仪为例,这种仪器价格从八九元到上百元、上万元不等,一款声称从德国进口的标价36000元。而一款198元的家用测试仪一个月内竟卖出182件,还有一款来自香港的电磁辐射检测仪称是“核辐射好帮手”。而据专家介绍,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与核辐射无关。  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产品的各种技术指标也不尽相同。有的仪器测量频宽是50赫兹到3000兆赫兹,也有仪器的频宽为50赫兹到5000兆赫兹,有些厂家自行规定了低频和高频,低频为5赫兹到40万赫兹,高频则为30兆赫兹到2000兆赫兹。不仅如此,仪器误差也不同,有的是3%,有的是5%。  而专业人士指出,应该根据辐射源的频率来选择测试仪的频宽。而对于低频和高频的区分,厂家的划分也不科学。一般来说,超低频有不同限值,用的较多的是50赫兹或者100赫兹。高频则是10万赫兹到30兆赫兹,30兆到300兆为超高频,300兆到30万兆属于微波频率。  专业机构1500元起测  目前,北京市环保局并无附属的对外测试电磁辐射的单位,市场上活跃的一般是第三方检测机构。  “主要是测‘房’测‘站’。”一家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测的数据大多是用来打官司用的,有测小区附近的高压线电磁场的,有测机房和设备的,还有居住在变电站或者手机基站附近的居民也要求测试辐射环境。他们一般会根据客户所处的地段和要求,测量出电场或者磁场强度、功率密度,并出具一份报告。  这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因为个人测试的数据并未经过CMA国家计量认证,不具有法律效力,居民打官司时还得请专业公司来测。  由于是专业测试,这些机构的开价也不低。北京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技术中心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测试一般3个点起测,一个点500元,一次至少1500元。另一家检测机构谱天测试中心同样是3个点1500元起测。工作人员还“关照”记者:“如果个人测,我们能优惠点。如果是开发商或者物业委托,就走对公价格,自然要贵点。”据了解,该机构给小区做一个环境评价,平均价格是3万元到4万元。  电磁辐射环境有国标  对于自测电磁辐射行为,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北京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技术中心的一位金姓工程师告诉记者,检测设备购买后得先拿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做检定,之后才会使用,使用过程中也会按固定周期拿去检定,以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市民个人购买仪器检测,在准度上就无法保证。  那么,什么样的辐射环境才算正常?环保部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指出,在30兆赫兹到3000兆赫兹这一公众最敏感范围内,电磁场功率密度的标准限值为0.4瓦每平方米,低于这一数值才比较安全。关于超高压选变电设置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值,我国推荐0.1毫特斯拉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金工程师还建议,市面上的各种电磁辐射测试仪器良莠不齐,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性能差别很大。且电磁辐射受环境影响因素很大,即使误差较大也难以识别,测出来的数据并没有说服力。如果真有这方面需要,建议市民邀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去测试。  相关链接:  受日本核危机影响 核辐射检测仪器需求大增  韩国没有可批量检测商品的大型核辐射检测设备  日本强震 韩国“哄抢”核辐射测量仪
  • 张承青电镜实验室环境约稿[3]:低频电磁屏蔽实践
    为促进电子显微学研究、电镜应用技术交流,打破时空壁垒,仪器信息网邀请电子显微学领域研究、技术、应用专家,以约稿分享形式,与大家共享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技术、应用进展及经验等。同时,每期约稿将在仪器信息网社区电子显微镜版块发布对应互动贴,便于约稿专家、网友线上沟通互动。专家约稿招募:若您有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共享,欢迎邮件投稿或沟通(邮箱:yanglz@instrument.com.cn)。本期将分享张承青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镜实验室环境对电镜的影响的系列约稿经验分享,以下为系列之三,以飨读者。(本文经授权发布,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系列之三 低频电磁屏蔽实践《低频电磁屏蔽实践》一文第一稿于2007年11月完成,曾被不知名朋友鼓捣到百度上置顶数年(未署名),本篇主要内容来自该文。此次经补充修改,第一次署名。孔乙己有名言:偷书不算偷,我抄自己的当然更不算啦。怕产生误解,特此说明一下。这里我们讨论一下低频电磁屏蔽的机理及推导计算(以下不加说明均指磁路分流法),和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加以注意的事项。对“感生反相电磁场法”感兴趣的朋友,请参见本系列之五《几种改善电磁环境方法比较》。许多“专业文献”在分析低频电磁屏蔽机理的机理时套用了中高频电磁屏蔽的理念和计算方法,致使计算和设计与实际结果偏差很大。有些中高频电磁屏蔽理念被盲目照搬到低频领域,造成不少误解、产生不少浪费和失误。众所周知,电磁波是磁场-电场交替传播的,既有电性又有磁性。所以往往很自然地推导出电磁波既可以用电场来度量,也可以用磁场来度量。可是这必需要做具体讨论。实际上泛泛谈论“电磁波”对讨论基本物理原理而言固然没错,但实际工作中,还必须结合频率来考虑。在频率趋于0时(频率等于零时,那就是直流磁场啦),电磁波的磁场分量趋强,电场分量渐弱;在频率升高时,电场分量趋强而磁场分量减弱。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没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点。一般从零到几千赫兹时,用磁场分量可以较好地表征、度量和计算,所以一般我们用“高斯”或“特斯拉”做场强的单位;而在100kHz以上时,用电场分量表征比较好,这时就用伏特/米来做场强的单位。对于低频电磁环境,直截了当从减弱磁场分量入手应该是一个好办法。下面重点讨论屏蔽体内体积为40~120m3,屏蔽前磁场强度在0.5~50mGauss p-p(毫高斯 峰-峰值) 范围的低频(0~300Hz)电磁场屏蔽的实际应用(一般电镜实验室环境大致就是这样的)。考虑到性价比,屏蔽体材料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应选择低碳钢板 Q195(旧牌号为A3)。 我们先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1.计算式推导因为低频电磁波的能量主要由磁场能量构成,所以我们可以使用高导磁材料来提供磁旁路通道以降低屏蔽体内部的磁通密度,并借用并联分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来推导磁路并联旁路的计算式。这里有以下一些定义:Ho: 外磁场强度Hi: 屏蔽内空间的磁场强度Hs: 屏蔽体内磁场强度A: 磁力线穿过屏蔽体的面积 A=L×WΦo:空气导磁率Φs:屏蔽材料导磁率Ro: 屏蔽内空间的磁阻Rs: 屏蔽材料的磁阻L: 屏蔽体长度W: 屏蔽体宽度h: 屏蔽体高度(亦即磁通道长度) b: 屏蔽体厚度由示意图一可以得到以下二式Ro=h/( A×Φo)=h/(L×W×Φo) (1)Rs=h/(2b×W+2b×L)Φs (2)由等效电路图二可以得到下式Rs= Hi×Ro/(Ho- Hi) (3)将(1)、(2)代入(3),整理后得到屏蔽体厚度b的计算式(4) b=L×W×Φo(Ho-Hi)/ (W+L) 2Φs Hi (4)注意:在(4) 式中磁通道长度h已在整理时约去,在实际计算中Φo、Φs 、Ho、Hi等物理单位也将约去,我们只需注意长度单位一致即可。由(4) 式可以看出,屏蔽效果与屏蔽材料的导磁率、厚度以及屏蔽体的大小有关。屏蔽材料导磁率越高、屏蔽材料越厚则磁阻越小、涡流损耗越大,屏蔽效果越好;在导磁率、厚度等相同的情况下,屏蔽体积越大屏效越差。因为整体材料的涡流损耗比多层叠加(总厚度相同)的涡流损耗要大,所以如无特殊情况不宜选用薄的多层材料而选用厚的单层材料。2.计算式校验我们用(4)式计算并取Φo=1, L=5m,W=4m,Φs=4000,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收集这些数据花了好几个月呢)对照比较(参见表1),发现差别很大:表1厚度(mm) 场强(%)1.5234568外磁场强度100100100100100100100实测内磁场强度60~6545~50~35~27~22~168~12计算内磁场强度18.513.99.266.945.564.633.47注:1.外磁场强度为5~20mGaussp-p。 2.为便于比较将计算数值及实测数值都归算为百分数。 3.实测值系由不同条件下的多次测试折算而得。由于各次的测试条件不完全相同,所以只能取其大约平均数。事实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试图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直接去分析和计算低频电磁屏蔽的效果是相当困难的。通过分析,发现计算与实测相比偏差较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并联分流电路的函数关系是线性的,而在磁路中,导磁率、磁通密度、涡流损耗等都不是完全线性关联,许多参数互为非线性函数关系(只是在某些区间线性度较好而已)。我们在推导磁路并联旁路的机理时,为避免繁杂的计算,忽略或近似了一些参数,简化了一些条件,把磁路线性化后计算。这些因素是造成计算精度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商品低碳钢板的规格一般为1.22m×2.44m,按一个长×宽×高为5×4×3m3的房间来算,焊接缝至少五六十条,即便是全部满焊,焊缝厚度也往往小于钢板的厚度。另外屏蔽体上难免有开口和间隙,这些因素造成的共同结果就是:屏蔽体磁阻增大,整体导磁率下降。用并联分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推导出的磁路屏蔽计算式必须加以修正才能接近实际情况。3.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在(4)式基础上,我们引入修正系数μ,且考虑到空气导磁率近似为1,得到(5)式b=μ〔L×W(Ho-Hi)/ (W+L) 2Φs Hi 〕 (5)μ在3.2~4.0之间选取。屏蔽体体积小、工艺水平高可取小值,反之取较大值为好。我们用(5)式取μ=3.4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对照比较(参见表2),啊哈,这下吻合度基本可以满意。表2厚度(mm)场强(%)1.5234568外磁场强度100100100100100100100实测内磁场强度60~6545~50~35~27~22~168~12计算内磁场强度62.947.231.523.618.915.711.8注:其它情况与表1相同。必须指出的是,多次测试数据表明,虽然(5)式计算结果与多次的现场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但后来也发现个别相差较大的实例,究其原因是属于现场施工的问题。以下是在现场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1.个别部位(如门)用了薄钢板;2.钢板没有连续焊接且拼接缝过大;3.钢板焊缝深度不足,焊缝处导磁率变小,形成多处“瓶颈”;4.屏蔽体在设备基础部位开口过大且波导口处理不当;5.随意缩短波导管的长度或加工时有偷工减料现象;6.波导管壁厚过小;7.屏蔽体多点接地致使屏蔽材料中有不均匀电流;8.屏蔽体与电源中性线相连。一两处小小疏忽就会造成屏蔽效果严重劣化。这有点类似于“水桶理论” :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于这类隐蔽项目,质量往往由工艺保证。所以在选择一个可靠的施工单位、严格遵照设计工艺要求、加强现场施工监理、实施分阶段验收等方面,都是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的。屏蔽体的开口设计:设计一个屏蔽体,一定会碰到开口问题。常见开口设计的理论方法大多难以在低频磁屏蔽设计中直接应用。下面以一个房间的屏蔽设计为例来讨论。1.小型开口房间内安装的被屏蔽设备,一般都需要供应动力、能源和冷却水等等。这些辅助设施大多位于屏蔽室之外,通过进出水管、进排气管和电缆连接进来。我们可以将这些管道和电缆适当集中,统一经由一个或数个小孔穿过屏蔽体。小孔可用与屏蔽体相同的材料做成所谓 “波导口”,长径比为一般认为至少要达到3~4﹕1(现场条件允许的话长些更好)。例如小孔直径为80mm,则长度至少为240~320mm。2.中型开口空调的通风口、换气扇的进排气口等直径(或者正方形、长方形的边长)一般在400~600mm左右,这样算来波导口的长度将达到1200~2400mm,这在实际施工中是无法承受的。这时可以用栅格将原来的开口分隔为几个同样大小的小口。例如将一个400×400mm的进风口分隔为九个等大的栅格,则长度由1200~1600mm减少为400~530mm(栅格增加的风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设计和加工时注意以下几点:1)栅格的材料与屏蔽体相同,不要随意减小材料的厚度;2)栅格的截面尽量接近正方形;3)在长度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栅格的数量,以减少加工难度和风阻;4)栅格各处都要连续焊接,以免磁阻增大;5)各个开口接缝处,可以增加硅钢板就,以增加导磁性。3.可关闭的大型开口一般房间的门窗等开口都在1m×2m以至更大,这时应该依照门窗(均为与屏蔽体同样的材料制成)关闭后的非导磁间隙来设计波导口。设门窗关闭后的非导磁间隙为5mm(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个别难以处理的地方可以加道折边),则波导口的长度为15~20mm。考虑到间隙是狭长的,这个长度尽量长些为好。注意这里的波导口并不是只由门窗的框构成,在所有的非导磁间隙处都要有一定厚度的折边,保证波导口的长度。为保证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撤离,屏蔽室的门框应特别加强,屏蔽门最好向外开启。下面有一个实际设计的例子:房间的长、宽、高分别为5米、4米和3.3米,原磁场强度x=10mGauss,y=8mGauss,z=12mGauss,试设计一低频电磁屏蔽,要求屏蔽体内任一方向的磁场强度小于2mGauss。参见图三。1.选用商品低碳钢板,Φs=4000,规格为1.22m×2.44m;2.按照(5)式分别从x、y、z三个方向来计算钢板厚度:μ取3.8,L×W分别以条件所给的长、宽、高代入,且与x、y、z等方向的原磁场强度对应。bx=3.8〔3.3m×4m×(10mGauss -2mGauss)/(4m+3.3m) 2×4000×2mGauss〕 =3.43mmby=3.8〔3.3m×5m×(8mGauss -2mGauss)/(5m+3.3m) 2×4000×2mGauss〕 =2.83mmbz=3.8〔5m×4m×(12mGauss -2mGauss)/(4m+5m) 2×4000×2mGauss〕 =5.28mm (若取长宽分别为10、6米,则可计算得b=2280/56000=8.91mm)全部钢板厚度至少为6mm(为防止环境磁场变化留有裕量亦可选用8~10mm),单层。全部焊缝要求连续焊接,并尽量使焊缝深度接近母材厚度。3.波导口处理(略。参见屏蔽体的开口设计)。以上实例完工后检测,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磁屏蔽不能改善DC干扰环境,在需要改善DC电磁干扰环境时,需与具有消除DC功能的主动式消磁器配合使用。另有一种情况,对于电源线、变压器等产生电磁干扰的,也用铁管铁盒套住,是不是也可以改善呢?千万不要!多地多处的多次测试证明,电源线用铁管套住后磁场往往不会减少反而增大,似乎可以解释为这是加大了“源”的体积,提高了磁场发散效率。2020.10张承青作者简介作者张承青,退休前在某电镜公司工作多年,曾经做过约两千个(次)电镜环境调查、测试,参与多个电镜实验室设计及改造设计规划,在低频电磁环境改善和低频振动改善等方面有些体会,迄今仍在这些方面继续探索。附1:张承青系列约稿互动贴链接(点击留言,与张老师留言互动): 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655934_1附2:张承青系列约稿发布回顾拟定主题发布时间文章链接序言 电镜实验室环境对电镜的影响2020年10月13日链接系列之一 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环境调查的必要性2020年10月15日链接系列之二 电镜实验室的电磁环境改善2020年10月20日链接系列之三 低 频 电 磁 屏 蔽 实 践2020年10月22日链接系列之四 主动式低频消磁系统2020年10月27日链接系列之五 几种改善电磁环境方法比较2020年10月29日链接系列之六 低频振动环境改善2020年11月3日链接系列之七 谈谈电子显微镜的接地2020年11月5日链接系列之八 温度湿度和风速噪声2020年11月11日链接… … … … … … 附3:相关专家系列约稿安徽大学林中清扫描电镜系列约稿
  • 车内检测出电磁辐射 远超变电站
    英国辐射保护委员会官网设定0.4μT为危险值广州某变电站3米内电磁辐射强度为0.7μT雪佛兰这款车被车主检出车内辐射高达19μT  近日,一则题为《震惊,科鲁兹车内电磁辐射非常之大》的帖子在多家车汽论坛上引起热议:多位雪佛兰科鲁兹车主检测出车内辐射超标。据检测,科鲁兹行驶中主驾驶位置的电磁辐射强度达到19μT,而专业机构检测的广州某变电站3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仅0.7μT,也就是说,车内的电磁辐射强度是变电站的近30倍。  据了解,我国目前尚无公众环境下工频电磁辐射强度安全范围的国家标准,而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官方网站上把危险值设定在0.4μT,瑞典更是率先正式承认强度在0.2μT以上的工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害。    在主驾位排挡杆下部左侧面,记者录得辐射高达19μT。    车主:车内电磁辐射超过变电站周边  记者联系上了发帖的车主郭先生。郭先生称,他于2010年12月在广州某4S店购买了一辆雪佛兰科鲁兹汽车(1.6LSLAT天地版标配)。  近日,郭先生从朋友处借得一台家庭电磁辐射测试仪,欲测试家里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有多大。当他无意中在自己的车上打开测试仪时,结果让他非常震惊:车内辐射远远大于电脑、电视等产生的辐射。发动机怠速运行时主、副驾驶的辐射达到了4μT(微特斯拉),行驶过程中辐射最高更达到15μT,排挡杆下部左侧面(主驾驶位置)更达到19μT以上,越低的位置辐射越强,最下面已超过20μT。随后,郭先生找到多位科鲁兹车主,对其科鲁兹汽车进行检测,发现其车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与自己车内电磁辐射强度大小差不多。根据郭先生的投诉,记者昨日也用电磁辐射测试仪测试了多辆科鲁兹汽车,均得出相同的数据。  4μT、15μT、19μT究竟是多大辐射?据了解,省环境辐射研究检测中心的专家曾对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110千伏小港变电站、天河区的110千伏林和变电站、110千伏盘福变电站分别做现场环境检测,得出结果是磁感应强度0.6μT,3米处则为磁感应强度小于0.7μT。也就是说,车内辐射已达变电站周边辐射的几十倍。  厂家:专业机构出检测报告才能受理  郭先生告诉记者,当发现辐射有可能超标后,他和另外一名车主刘先生便向上海通用公司投诉,该公司第二天回复说,目前为止尚未收到类似投诉,也没有发现类似问题,要求郭先生先将车开到4S店检测。  郭先生于是将车开到买车的4S店检测。但该店称,没有检测工具。于是,郭先生就用自己的检测仪检测了该店的另外几台科鲁兹以及雪佛兰景程和科帕奇。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状态还是在行驶中,科鲁兹车内的电磁辐射都大于景程并远大于科帕奇。发动机怠速运转状态,景程主副驾驶的辐射和在1μT左右,而科帕奇主副驾驶的辐射更低至0.02μT以下。  对于检测结果,4S店并不否认,但该店表示,必须要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证明辐射确实超标,才会处理此事。到目前为止,通用公司和4S店尚未给郭先生任何其他回复。  记者与郭先生和车友们一起又找来天籁、凯美瑞、君威等多款车与科鲁兹进行检测对比,检测发现,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除了科鲁兹之外,其它车的电磁辐射强度都小于0.4μT。  专业机构:国家无标准无法检测  记者联系了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希望能为科鲁兹作出车内电磁辐射的专业检测。作为环境监测的权威机构,这两个机构均有检测电磁辐射并出具相关报告的业务。  但是,两个机构均表示,目前只能测量国家有标准的无线通讯机站及变电站的辐射值,无法测量汽车内的辐射值,因为国家对于汽车车内的电磁辐射尚无任何相关标准。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几家有资质的监测机关,都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生产厂家和4S店都不处理我们的投诉,要我们拿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才肯处理,但专业机构又没法为我们出具检测报告,真是投诉无门啊!”车主刘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致电广州电器科学科究院的一位工程师,据工程师介绍,我国对汽车电磁辐射的检测,也仅仅停留在电池对其他元器件的电磁干扰领域,至于对人体的影响,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及计划。  公众环境电磁辐射的标准  我国还在采取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辐射保护协会推荐限值0.1mT,相当于100μT  电磁辐射的安全范围是多少?其强度超过多少了会对人体有害?我国对于公众环境电磁辐射的标准和规范集中在射频电磁辐射,主要的标准有1988年6月1日实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198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这两个规范都只规定了100KHz及以上频率电磁波的辐射限值要求。对于工频电磁辐射的安全范围,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国家规范。对公众环境工频电磁辐射限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一直采取国际辐射保护协会推荐的限值0.1mT(相当于100μT)。  目前,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官网把危险值设定在0.4μT(4mG),国际上认同儿童居住环境中的磁场强度也不应超出这个标准。瑞典则首个认为强度在0.2μT(2mG)以上,就会对人体有害。  汽车车内电磁辐射是工频辐射还是射频辐射?  不少网友将其归为工频辐射,市环境监测中心相关专家昨表示目前尚不能定论  电磁辐射分为工频(低频)电磁辐射和射频电磁辐射:工频电磁辐射较为典型的是变电站、高压电线和家用电器、笔记本等产生的电磁辐射,这部分设备因为使用交流电,其电磁场变化频率较低。  射频电磁辐射较为典型的是微波站、电视塔、基站等产生的电磁辐射,这些设施对外发射频率较高的电磁波(一般是MHz及以上单位)。一般对于低频电磁辐射强度,使用电磁感应强度来表示,其单位是特斯拉T,旧单位是高斯G,其换算单位是1T=10000G。一般环境电磁辐射强度数量级在毫高斯级别(mG)或微特斯拉级别(μT)1μT=10mG。
  • 国际首创!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获得国家批复
    2023年5月25日,薄壁不锈钢焊缝(壁厚≤3.5mm)全壁厚穿透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在某工程的应用申请获得了国家监管单位的正式批复,标志着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研发、国际首创的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交流电磁场检测(Alternating current field measurement,简称ACFM)是一种新型表面和近表面的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原理是激励线圈在工件中感应出均变电流,感应电流在焊接缺陷和腐蚀等位置产生扰动,利用传感器测量电场扰动引起的空间磁场畸变信号,从而实现缺陷的检测与评估。为解决工程射线检测数量多、需占用专门时间和空间窗口、辐射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科研,联合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展深度设计施工融合,从2021年4月起,项目团队相继实现了高灵敏度隧道磁阻检测探头、微缺陷梯度算法识别等软硬件关键技术突破,完成了检测系统集成、仿真和工艺研究、缺陷检出率分析、模拟验证和现场验证,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并在积极布局海外专利、行业及国家标准。在研发的过程中,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了十余次的专项汇报和权威专家评审,来自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等单位的国内行业权威专家多次对项目给予指导和建议。在工程推广的过程中,公司也组织了ACFM技术有效性第三方评估和ACFM人员专项培训和取证,监管部门和业主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工程实际中,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与中核二三组织进行了近4000道焊口的局部试应用。从应用情况看,研发的ACFM技术具有不低于射线检测的检出能力,效率是RT的3倍以上、人力成本可降低70%以上,并可实现同步施工、无辐射安全风险,该良好反馈为ACFM最终全面落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薄壁不锈钢焊缝全壁厚穿透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获得国家监管单位批准,将极大推动此项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保证工程建设周期,并有可能带来核工程薄壁结构无损检测领域的一场变革。
  • 科学岛团队在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研合肥研究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团队在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环形阵列永磁体的法拉第旋转光谱NO2传感器》为题发表在国际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法拉第旋转光谱(FRS)通过检测沉浸在外部纵向磁场中的气体介质所引起的线偏振光偏振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基态或上电子态具有磁偶极矩的顺磁性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该光谱检测方法对水汽、CO2等抗磁性分子具有天然的免疫力,这使得其表现出高度的样品特异性。同时,由于采用了一对相互接近正交的偏振器极大抑制了激光噪声,法拉第旋转光谱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灵敏度。目前法拉第旋转光谱信号主要由螺线管线圈产生的交流磁场调制样品吸收线的塞曼分裂而产生。针对正弦电磁场在激发磁光效应时所存在的高功耗、电磁干扰、产生大量焦耳热等缺陷,团队刘锟研究员,博士后曹渊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稀土永磁体的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传感装置。研究团队将十四个完全相同的环形钕铁硼(NdFeB)永磁体按照非等间距的形式同轴组合,从而在380 毫米长度范围内产生了一个平均磁场强度为346 高斯的外部纵向静态磁场。通过将赫里奥特(Herriott)池与非等间距永磁体阵列同轴配合,极大地增强了线偏振光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以NO2为检测对象,探测了1613.25 cm-1处NO2的ν3基带的Q支光谱特征,在23.7 米的光程范围实现了0.4 ppb的检测极限。本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开放基金、合肥研究院院长基金以及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静态磁场法拉第旋转光谱传感装置  环形阵列永磁体及其纵向磁场分布特性  法拉第旋转光谱信号及其信噪比与检偏器偏转角度的变化关系
  • 中科院高强度稳态磁场混合磁体研制成功
    11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体实验大厅一片欢呼,我国自主研制的混合磁体装置调试获得成功,实现了任务目标——40万高斯稳态磁场。  “这台混合磁体装置也正式成为磁场强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稳态强磁场装置,不久还有望冲击45万高斯稳态磁场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强磁场中心主任匡光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匡光力介绍,混合磁体由外超导磁体和套在其中的水冷磁体组合而成。一个月前,水冷磁体单独调试成功,能够产生30万高斯的稳态磁场 一周前,低温孔径达920毫米的大型高场超导磁体调试成功,能够产生10万高斯的稳态磁场。今天,两个磁体成功合体,共同产生了40万高斯的稳态磁场,终于圆了相关科研人员奋斗了八年的梦想!  强磁场是支持科学前沿探索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磁场越高,科学发现的机遇越多,因此,强磁场装置必然追求更高的磁场。匡光力说:“追求极高的磁场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极限之前,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方能成功。”  混合磁体是国际上产生最高稳态磁场的主要选择,但选择它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挑战——其水冷磁体必须解决材料和结构的优化选择问题,面临巨大电磁力和严峻的发热问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且给它供电的数千万瓦级的稳态直流电源本身也是一项重大技术挑战 其超导磁体孔径巨大,导体的材料选择、结构选择和磁体生产工艺以及与之配合的低温冷却技术等都是技术难题,此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大型高场超导磁体因技术问题而失败,而我国在高场超导磁体技术方面原有基础薄弱。  混合磁体研制难度大不仅体现在上述方面,看似简单的磁体安装稍有偏差即可能导致巨大破坏,两个磁体的磁中心面或磁轴如不能重合,即便相差一毫米,磁体也将面临数吨的相互作用力。一位著名的国际强磁场技术专家此前曾一再感叹:“世界上还没有真正完全研制成功的混合磁体装置。”  刚调试成功的混合磁体装置是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项目所包含的九台磁体装置中产生磁场最高的磁体,也是最后研制成功的磁体,此前研制成功的水冷磁体中有三台创造了单项世界纪录。  这次混合磁体的调试成功标志着强磁场中心承担的稳态强磁场装置项目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它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强磁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据悉,混合磁体装置将主要用于新型功能材料的量子行为研究。
  • 关于节能灯电磁辐射研究性试验分析报告
    2012年3月19日下午,在位于北五环外的森馥科技公司的屏蔽室里,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倪建平,森馥科技公司总经理朱琨及几位感兴趣的记者和公众,共同见证了对于节能灯的电磁辐射测试过程。目前电磁辐射的安全方面我国当前的通行标准是《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专门针对节能灯的电磁辐射检测尚没有标准,如果按照国外标准,则针对灯具的电磁辐射检主要是参照《照明设备涉及人体暴露于电磁场的评估》EN62493:2010(IEC62493:2010),由于不同的标准需要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检测方法,因此,针对节能灯的电磁辐射检测,我们将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本次测量),按照中国现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进行,采用目前与此标准相适应的德国Narda公司生产的NBM550电磁辐射分析仪和EHP200A选频电磁分析仪,第二阶段,初步定在4月中旬,采用与EN62493:2010(IEC62493:2010)标准相应的意大利PMM公司生产的VDH-01灯具电磁辐射检测专用仪。我们将会进一步跟进我们的工作,为大家提供进一步的检测结果信息。 本次检测仪器一:NBM550电磁辐射分析仪,频率范围是100KHz-3GHz仪器二:EHP200电磁辐射选频分析仪,频率范围是9KHz-30MHz仪器生产商:德国Narda公司测试地点:北京森馥科技有限公司屏蔽室测试灯具:1)节能灯4款,功率分别为9W,13w,18W,36W,2)白炽灯,功率60W3)LED灯,功率2W。4)备好的另外一盏卤素灯则因为接口不同而无法进行测试,略有遗憾。 在5厘米和20厘米的距离下不同灯具的电场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白炽灯和LED灯的电场强度低于节能灯。而不同品牌不同功率的节能灯,随着距离的变化,其测试结果呈现显著差别,并且两台测试仪器因为其测试频宽、工作原理等区别及距离的微小差异,测试结果在某些时候也呈现显著差别。在这一阶段的测试中,测得最大值来自NBM550,在测试36W节能灯,距离为5厘米时出现,其最高值为109.04v/m,而相应的EHP200A的测量数据为46.00v/m,造成这种测量差别的原因在于NBM550仪器的高阻线与信号发生偶合而带来测量的不准确,因此,在此情况下,EHP200A的测量结果更为准确。由于在实际使用中,人体与灯具的距离通常都会大于20cm,所以,在此次测量中,我们以20cm的测量结果作为主要参考数据,从整个测量的结果来看,在20cm处的测量,没有超标的情况发生,可以放心使用。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醒的是,根据测量的结果表明,节能灯功率越大,距离越近,其电磁辐射强度越高,因而,功率较大的节能灯,在作为台灯使用时请保持良好的使用距离。此外,为摸清节能灯的电磁发射规律,我们还对功率分别为13W和36W的两盏节能灯进行了20K-1MHz的选频测量,结果如附表二,测得电场强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41KHz和35KHz,与节能灯电子镇流器变换频率20KHz&mdash 100KHz的范围相吻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标准中,40v/m的限值仅适用于100KHz-3MHz频段,而产生节能灯电磁辐射的主要频率则在20KHz-100KHz之间,不在此标准的约束范围之内。鉴于我国尚未发布低于100KHz电磁场的国家标准,我们在这里仅公布此次检测的数据结果。至于是否超过标准,关心这一问题的朋友,我们将在第二阶段(初步定在4月中旬),采用与EN62493:2010(IEC62493:2010)标准相应的VDH-01灯具电磁辐射检测专用仪进行检测,为大家提供进一步的检测结果信息。 赫晓霞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附一:测试记录表编号灯具类型及功率测试距离cmNBM550(100K-3GHz)EHP200A(100K-1MHz)背景值 0.401节能灯9W523.0021.20207.020.822白炽灯60W51.452.28200.350.393节能灯18W575.1018.422010.120.844LED2W51.201.88200.310.56 5节能灯36W5109.0446.002021.117.30测试:倪建平 朱琨 记录:赫晓霞附二、考虑100KHz以下的情况编号灯具类型及功率测试距离cmEHP200A(20K-1MHz)6节能灯13W1016.58206.14 7节能灯36W1044.3820 测试谱图:1、13W节能灯,距离10CM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验收:向世界第一稳态磁场挺进
    今年2月,专家组在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完成对混合磁体工艺测试验收,这也意味着中心顺利完成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的各项建设任务。  从2008年5月40T稳态强磁场项目启动,到2011年7月试验磁体通电测试成功,国内首台采用铌三锡管内电缆导体的超导磁体研制完成 到2016年11月,混合磁体大口径外超导磁体研制成功,获得10特斯拉磁场,成为国际超导磁体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功案例 再到外超导磁体和内水冷磁体成功合体,产生40特斯拉磁场强度,成为国际磁场强度第二高的稳态磁体装置——8年时间里,强磁场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但只有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经历了怎样的煎熬,收获了多少悲与喜,以后的路又在何方。  选择困难的混合磁体  混合磁体由内部水冷磁体和外部超导磁体组合而成。其中,水冷磁体必须解决材料和结构的优化选择、巨大电磁力和严峻的发热问题 超导磁体孔径巨大,导体的材料选择、结构选择和磁体生产工艺都是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匡光力介绍道,此前,世界上没有如此大型的铌三锡超导磁体装置能够产生10特斯拉稳态磁场,也没有能产生10特斯拉稳态磁场的超导磁体装置能够达到如此大的口径。  不仅磁体本身是个挑战,与之配合的数千万瓦级的稳态直流电源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等均是一个个不容置疑的难关。  比如,低温阀箱是一个集真空环境、低温液氮容器(液氮槽工作温度77K)、低温液氦容器(过冷槽工作温度4.5K)、一对16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和13个WEKA低温阀门于一身的十分特殊的非标压力容器。“其设计历时五年,绘制图纸1170余张,在约1.5立方的狭窄空间里累计使用各种规格管材累计总长2460米,阀箱总共焊缝数量5811条。”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磁体科学与技术部副主任欧阳峥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此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大型高场超导磁体因技术问题而失败,而我国在高场超导磁体技术方面原有基础薄弱。“混合磁体又是国际上追求更高稳态极端场强的首选,选择了它就注定选择与困难结缘。”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文革说。  与强磁场同喜同忧  为了安全,超导磁体组决定先研制一款磁场强度低、口径小,但选材、加工工艺完全相同的试验磁体,试验磁体在2011年7月份通电测试成功,它是国内首台采用铌三锡管内电缆导体的超导磁体。  研制人员首次获得莫大的喜悦与鼓励,坚信“国产”高场混合磁体必能成功。同时据相关人员回忆,当时的通电测试过程“无数次的测试与调整,让通电过程变得异常煎熬漫长”。  真正的混合磁体研制开始上马,股线绞缆、穿管成型、绕制、超导接头制作、热处理、绝缘处理、装配大工艺流程套着小工艺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研制人员憋着气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往下走,在每一个大节点小节点处,结果都扣人心弦,他们像坐过山车,在喜与忧的道路上奔跑,不得停歇。  长期小心再小心的工作状态逐渐内化,陈文革的“胆子小”现在几乎是全中心尽人皆知了。  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  2016年底混合磁体首次调试达到工程验收指标——磁场强度达到40特斯拉,就在人们欢心鼓舞之时,却在一次上电励磁时磁体系统发生了故障。混合磁体验收在即,一层厚厚的阴霾顿时笼罩强磁场中心。那段时间人人脸上没有了笑容,紧张兮兮。  路上碰到匡光力的人感觉到他不像以前那样欢快了,事实是他怎么可能活泼高兴起来呢?他是整个工程的第一负责人,内外部的压力都向他袭来。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度过了一段不是人过的日子。”“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研制人员和时间赛跑,经七十天夜以继日的追赶终使其得以恢复,顺利进入到降温阶段。  1月20日,眼见着春节到了,匡光力召集大家召开工程会议。现场气氛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次紧急军事会议。  内水冷磁体负责人高秉钧说:“组内已经开过会,春节期间三人值班。”超导电源负责人刘小宁说:“相关人员随时候命。”超导磁体组潘引年老师说:“过年是小孩子的事,老了过不过都一样。”中控组一群年轻人表示:“时刻准备,服从安排。”低温组欧阳峥嵘老师说:“箭在弦上,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的状态。”  会议最后的决议是:各分系统分头做好扎实准备,多考虑相关联的系统,紧急情况下的预案要想周到,根据降温进程,大年三十上午8点准时通电测试,中午在文化走廊吃年饭。战斗的号角就这样吹响了。  大年三十因降温没有到位,混合磁体终于在大年初四通电励磁再次成功。强磁场中心微信群里一片欢腾,红包满天飞。  历经8年,混合磁体研制团队解决了诸多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难题以及配套的子系统研制问题。该混合磁体装置的建成将有力地支撑我国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在极端条件下的基础科学前沿探索,同时,研制混合磁体装置有效地带动了包括大型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在内的强磁场技术的发展。  人往往是这样,等成功的激动已过,欢乐渐渐减退,就开始感受到未来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着。匡光力指出:“之前仅是阶段性地圆了强磁场科技人员的梦想,接下来强磁场中心将追求更高的稳态磁场,向世界第一稳态磁场挺进。”
  •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探索科学宝藏的“国之重器
    p  2008年5月,由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承担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项目启动 2011年7月,试验磁体通电测试成功 2016年11月,混合磁体大口径外超导磁体研制成功 2017年2月,专家组对混合磁体工艺测试完成验收 2017年9月27日,“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国家验收,验收专家组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项目全面完成了建设目标,各项关键参数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技术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p  九年时间里,强磁场的科研人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使我国成为国际五大稳态强磁场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的强磁场科学技术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69ce1bd-adaa-4e62-b5da-a9ff1c35ab0b.jpg"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①2016年底混合磁体首次调试成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43cc087-9520-4092-b997-350c4e51976e.jpg"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②安装在水冷磁体上的扫描隧道显微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b639ee9-02c5-409b-8e70-117373bf43d4.jpg" title="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③混合磁体。/pp  strong“极端条件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strong/pp  高秉钧是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也是“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项目总工程师。他对记者说:“物质在强磁场情况下会改变它本身的电子态,从而产生新的现象。强磁场是一个极端条件,我们在设计和研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是无路可走。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实现超越,把不可能变成可能。”/pp  强磁场是调控物质量子态的重要参量,在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探索新材料、催生新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13年以来,已有多项与磁场相关成果获诺贝尔奖,因此,强磁场极端条件已成为科技界公认的探索科学宝藏的“国之重器”。我国因缺乏相应的强磁场条件,屡次错失在物质科学等诸多领域开展前沿探索的机遇。/pp  据了解,“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一个针对多学科实验研究需要的强磁场极端实验条件设施,包括十台强磁场磁体装置和六大类实验测量系统。/pp  混合磁体由内部水冷磁体和外部超导磁体组合而成,是追求更高稳态极端场强的首选,但此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失败案例,而我国在高场超导磁体技术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项目所有科研人员都面临着巨大挑战。/pp  对水冷磁体而言,必须解决材料和结构的优化选择、巨大电磁力和发热问题,与之配套的数千万瓦级的稳态直流电源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去离子水冷却系统等均是一个个不容置疑的难关。/pp  谨慎起见,超导磁体组决定先研制一款磁场强度低、口径小,但选材、加工工艺完全相同的试验磁体,试验磁体在2011年7月通电测试成功。混合磁体研制真正开始之后,所有科研人员都秉持着一种谨慎严肃的工作状态,为了达到验收要求而不断努力着。/pp  strong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实验系统/strong/pp  水冷磁体WM1原设计是超世界纪录的38.5T,但在磁体组装后的预测试中,科研人员却发现磁场强度比预期的要低得多,且已是板上钉钉,超纪录无望了。水冷磁体总设计高秉钧带领工作人员排查原因,最终发现绝大部分bitter片厚度不是原设计的0.27毫米,而是0.29~0.30毫米。/pp  高秉钧说:“面对几千片bitter片,我们就用天平称重量、算体积,来实测每片的实际厚度。将实测厚度的bitter片优化配置,重新组合,使组装的磁体达到原设计的目标。”这样,WM1最终实现了38.5T的磁场强度,打破水冷磁体场强世界纪录。/pp  2016年底混合磁体首次调试,磁场强度达到40特斯拉,符合工程验收指标。就在科研人员欢欣鼓舞之时,磁体系统却发生了故障。春节将至,项目组的人却集中在场地,不断调试设备排除故障。/pp  大年三十上午八点,装置准时通电测试,所有人在文化走廊吃了一顿简单而又难忘的“年夜饭”。但是那天因为降温没到位,再一次失败了。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在春节假期继续加班,大年初四,混合磁体终于通电励磁,再次成功。/pp  经过多年自主创新,强磁场研制团队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成功克服关键材料国际限制、关键技术国内空白等重大难题,建成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台40T级混合磁体,建立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实验系统,实现了我国稳态强磁场极端条件的重大突破。/pp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验收意见中写道:“项目提出了一种水冷磁体设计创新方案,发展了一套全程可量化检测的高精度装配工艺。建成的水冷磁体中有三台磁体的性能指标创世界纪录,其中两台保持至今 突破了800毫米室温孔径、磁场强度达10特斯拉的铌三锡超导磁体研制的技术难关,建成了40特斯拉稳态混合磁体装置,磁场强度世界第二 建成了国际首创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扫描隧道—磁力—原子力组合显微镜系统,以及强磁场下低温、超高压实验系统,使得我国稳态强磁场相关实验条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p  strong“边建设边开放”的管理新模式/strong/pp  强磁场下的应用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具有很强的催生和带动作用,“强磁场效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pp  高秉钧介绍道:“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医院的核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就运用了强磁场技术。此外,强磁场在化学合成、特殊材料、生物技术、医药健康等多种新技术研发方面都有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孕育新的发明。”/pp  据了解,强磁场有助于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尤其是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与化学、新技术之间的交叉研究。2014年,合肥物质院技术生物所吴跃进研究组和强磁场科学中心钟凯研究组合作,研究了造影剂对水稻生长的潜在影响,并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了造影剂在根系中的动态信息。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利用造影剂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水稻根系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为植物根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pp  在中科院“十二五”验收中,“强磁场科学与技术”重大突破入选院“双百”优秀。2017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装置,对团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pp  同时,项目提出并实践了国家大科学装置“边建设边开放”管理新模式。从2010年试运行以来装置已经为包括北大、复旦、中科大、浙大、南大、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固体物理所、上海生科院、福建物构所等在内的百余家用户单位提供了实验条件,有力支撑了强磁场下前沿研究,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pp  随着稳态强磁场装置工程建设的推进,一支能打硬仗的强磁场技术攻关队伍在锻炼中成长。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将成为科学研究、科技发展的创新源头,将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贡献更多的科技力量。/p
  • 张承青电镜实验室环境约稿[5]:几种改善电磁环境方法比较
    为促进电子显微学研究、电镜应用技术交流,打破时空壁垒,仪器信息网邀请电子显微学领域研究、技术、应用专家,以约稿分享形式,与大家共享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技术、应用进展及经验等。同时,每期约稿将在仪器信息网社区电子显微镜版块发布对应互动贴,便于约稿专家、网友线上沟通互动。专家约稿招募:若您有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共享,欢迎邮件投稿或沟通(邮箱:yanglz@instrument.com.cn)。本期将分享张承青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镜实验室环境对电镜的影响的系列约稿经验分享,以下为系列之五,以飨读者。(本文经授权发布,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系列之五 几种改善电磁环境方法比较被动式低频电磁屏蔽根据屏蔽材料不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高导磁材料(如钢、硅钢、玻莫合金等),另一种是使用高导电材料(如铜、铝等材料),虽然两种方法的工作机理截然不同,但是均可达到较好的减弱环境磁场干扰效果。A.使用高导磁材料(以下简称磁路分流法)的理论依据是:使用高导磁材料将一个有限空间A全维度包裹起来,在环境磁场强度为Ho时,由于高导磁材料的磁阻远远小于空气(普通Q195钢板磁导为4000,硅钢为8000~12000,玻莫合金为24000,空气为近似1),借用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当Rs远小于Ro时,Hi将远小于Ho。磁力线被低磁阻材料分流,有限空间A内的磁场强度下降到Hi,达到消磁效果(参见图一和图二。其中Ri为A空间的空气磁阻,Rs为屏蔽体的磁阻)。屏材内部的磁畴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将部分磁能以热量的形式耗散。由于硅钢和玻莫合金都存在导磁率各向异性、施工时不能敲击和折弯及焊接等特点(虽然说起来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善,但实际上面对这样大型的固定式产品,实际上无法操作,办不到啊),所以它们实际效能要大大打一个折扣!不过在某些特殊部位,不需要敲击折弯和焊接的情况下,做补充或加强还是可以的。),且价格昂贵,所以在电镜磁屏蔽中一般不会用于屏蔽体大量应用,仅少量用于特殊部位(如门缝、波导口等)补充加强。磁路分流法的屏效与屏材厚度大致成线性相关,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小。B.使用高导电材料(以下简称感生磁场法)的理论依据是:使用高导电材料将一个有限空间全维度包裹起来,环境磁场以其电场分量作用于屏蔽体,产生感生电动势,进而产生感生电流以及感生磁场。从电磁学基本原理可知,这个感生磁场与原有磁场大小相同(由于存在电阻,所以会略小一点)、方向相反(由于存在相位差,所以相位略有滞后),这样有限空间内的磁场被抵消,强度下降,达到消磁效果。感生磁场法的屏效与屏材厚度在一定范围区间内无关。C.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拼接焊缝需要全满焊、焊缝高度不得低于屏蔽体母材厚度;必须注意各种尺度的开口及波导口设计。设计/制作是否成功,将严重影响屏效(适用木桶短板理论)。另外还需注意,屏蔽室內电镜位置的震动不得大于周边环境(曾经多次检测到磁场合格了,震动却反而比原来更大造成超标)。从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看出(磁畴在DC磁场下不会振动以产生热能的形式消耗磁场能量;DC磁场也不能产生感生反向电动势),磁路分流法和感生磁场法对DC完全无效。对near DC也基本无效(必要时还是要配备一套主动式消磁器改善near DC电磁干扰)。D.简单列个表格比较一下吧(相同部分就不说了):优 点缺 点磁路分流法成本低,屏效可调(理论上无限)重量较大施工制作方便施工制作难度略大感生磁场法重量较轻(铝)使用有色金属材料基本机理决定屏效有限总体来说,还是磁路分流法略微占优。据本人非准确统计,国内现有磁屏蔽约400~600个,其中大多数是磁路分流法,感生磁场法估计约十分之一二。主动式低频消磁器在本系列之四《主动式低频消磁系统》中介绍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直接比较一下吧。与制作重量大、工期长、额外占用空间和成本高的低频电磁屏蔽相比。主动式低频消磁器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对环境无影响、可以后期购买安装等优点是很突出的。不过还有一点必须说一下:磁屏蔽往往是个“交钥匙”项目,就是说做磁屏蔽时往往连带把电、水、空调、照明、网络还有监控什么的统统包括进去了,如果反正要装修改造的话,性价比倒也挺高的呢。总体说来,被动式磁屏蔽的效果优于主动式消磁器,但是由于前述原因,某些环境下也只能选配消磁器。扫描电镜一般几种方法都区别不大,透射电镜建议还是尽量选用磁屏蔽(差点忘了说,场发射透射电镜对磁场要求一般比扫描电镜要高一大截呢,呵呵)。2020.10张承青作者简介作者张承青,退休前在某电镜公司工作多年,曾经做过约两千个(次)电镜环境调查、测试,参与多个电镜实验室设计及改造设计规划,在低频电磁环境改善和低频振动改善等方面有些体会,迄今仍在这些方面继续探索。附1:张承青系列约稿互动贴链接(点击留言,与张老师留言互动): 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655934_1附2:张承青系列约稿发布回顾拟定主题发布时间文章链接序言 电镜实验室环境对电镜的影响2020年10月13日链接系列之一 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环境调查的必要性2020年10月15日链接系列之二 电镜实验室的电磁环境改善2020年10月20日链接系列之三 低 频 电 磁 屏 蔽 实 践2020年10月22日链接系列之四 主动式低频消磁系统2020年10月27日链接系列之五 几种改善电磁环境方法比较2020年10月29日链接系列之六 低频振动环境改善2020年11月3日链接系列之七 谈谈电子显微镜的接地2020年11月5日链接系列之八 温度湿度和风速噪声2020年11月11日链接… … … … … … 附3:相关专家系列约稿安徽大学林中清扫描电镜系列约稿
  • 张承青系列约稿[2]:之二 电镜实验室的电磁环境改善
    为促进电子显微学研究、电镜应用技术交流,打破时空壁垒,仪器信息网邀请电子显微学领域研究、技术、应用专家,以约稿分享形式,与大家共享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技术、应用进展及经验等。同时,每期约稿将在仪器信息网社区电子显微镜版块发布对应互动贴,便于约稿专家、网友线上沟通互动。专家约稿招募:若您有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共享,欢迎邮件投稿或沟通(邮箱:yanglz@instrument.com.cn)。本期将分享张承青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镜实验室环境对电镜的影响的系列约稿经验分享,以下为系列之二,以飨读者。(本文经授权发布,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系列之二 电镜实验室的电磁环境改善凡是有电源的地方、有用电设备的地方、几十米内有地下电缆的地方,距离地铁沿线几百米内的地方,甚至只有金属管道和金属梁架的地方,都可能有高达数十甚至数百毫高斯的AC和DC干扰。因为低频电磁干扰往往是多源复合的矢量,低频电磁干扰的强度变化一般无规律可循(也有例外,如单一主源情况),短时间内就会有大幅波动。实际测试中,发现城市一般环境下(周边数十米范围无楼房和明显可见的输电线变压器等),AC也可达0.5~1.0毫高斯,郊区周围几百米内无人工设施环境AC可低于0.05毫高斯(看看人类干的好事)。水平方向AC磁场干扰(对不同品牌和精度的电镜标准不同,并且与人的主观感觉也有直接关系,所以无法给出一个确切数值;一般可以认为3~20mG就是强干扰吧)轻则使图像垂直边缘产生毛刺,重则使图像分割成若干幅。水平方向有强DC磁场干扰时,图像会漂移和扭曲。由于DC干扰频率低速度慢,低倍率和短时间实验时我们可能注意不到,或者误认为是其它原因。垂直方向的AC和DC仅干扰电子束飞行速度,致使难以聚焦和消除象散,但不会产生毛刺和变形等图像瑕疵。各电镜厂商对于自己不同型号的电镜,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如果初步选定的电镜实验室室环境超标,那就要采取措施改善至合格,否则电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厂商是不管的,呜呜。因为DC的频率(0.001~1Hz)和AC的频率(基频50Hz)相差四个数量级以上, “量变引起质变”,面对不同性质的对手,应对方法显然应该不同,所以我们要把AC和DC分开讨论。常见的AC干扰源有许多:附近(包括楼上和楼下)的供电用电设备,如变压器、配电柜(箱)、走廊里桥架上的供电电缆线、多余并盘成环形的电缆线、附近的电炉、深冷冰箱、风机、中央空调主机、深井泵、空压机、五米内的UPS(100kVA以下)、冷却水箱等等,都是常见的干扰源。复和叠加后我们经常可以测到3到6毫高斯,偶然也有高达18到22毫高斯的(不多,我一共只碰到没几次)。有些电镜需要配备UPS和冷却水箱,它们的摆放也要注意。冷却水箱一般放在辅助设备间里,只要尽量原离镜筒即可。但是摆放UPS时需要注意,除尽量远离镜筒外,一般UPS主机产生的水平(X/Y)方向AC杂散磁场强度是不一样的(UPS技术标准中没有这一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曾经实际检测到某品牌UPS主机产生的X方向磁场比Y方向大两三倍的情况,本人还有过将UPS主机水平转动一个角度就大大减少AC、扫描电镜分辨率立马提高一倍的实际经历。另外有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竟然也会产生磁场。如消防水管(广州某部门实测)、工字钢底梁(北京某博物院实测)、有铁质护套管的普通日光灯照明电线(武汉某半导体长实测)、暖气片及暖气管道(哈尔滨某大学实测)、老式结构建筑的水管(长春某研究所实测)等,都在三米左右测到过1~3mG的AC磁场,并使用“梯度测试法”反复确认,可以明确锁定源头。某些经常被怀疑、实际往往却“不是坏蛋”的有:电梯(最容易被怀疑到的无辜者,因为它的动力部件在很远的顶层,电梯轿厢完全不产生AC磁场)、小功率空压机和真空泵(可能蹦蹦蹦叫的挺响,实际一两米外就衰减到1mG以下)、小型挂式或柜式空调(耗电量大的主机一般在几米之外,室内部分基本不产生磁场)等,不必在它们身上浪费时间。DC干扰源不多,大型UPS站、电解槽、直流电动机调速的轧钢机等都是可疑对象。不过最常见的还是来自地铁。我国目前地铁供电有直流750V(京津)和1500V(沪)两种制式,地铁在启动出站时电流变化最大,那时的DC干扰也最强。上海地铁二号线在地面三百米远处DC变化可达15mG以上,750V供电的地铁线路DC干扰更大些(不要忘了磁场是电流产生的哦)。顺便说一句,高铁和动车是交流供电,和地铁不一样,主要是AC, DC电磁干扰往往很小。知道了原因,那么很多时候我们“惹不起躲得起”,考虑到“磁场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找到主源(有时也找不到)后,有时避开同一楼层供电支路的“上游”,搬开十几米或者换一个房间/换个楼层/换个楼就搞定,一分钱不花,哈哈。这里报告一个坏消息,据本人十几年、两千多次的实践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处可躲”,那就只好破费些银子,做个磁屏蔽或者买套消磁系统吧。对于AC我们有两个解决方案:被动式磁屏蔽(又分为磁路分流和感生反相磁场两种,详见本系列之五《几种改善电磁环境方法比较》)和主动式消磁系统(详见本系列之四《主动式低频消磁系统》)。但对于DC,目前我们只有选用具有DC消磁功能的消磁系统这唯一的解决方案,因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可以证明两种被动式磁屏蔽都不能搞定DC。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本人其它相关文章,这里不再进一步展开。目前国家在低频低频电磁屏蔽方面还没有专业标准和规范,也没有技监部门来监督管理,各个工民建设计单位基本都没有配备专业检测仪器,所以,当前没有“有资质的设计部门”来做专业设计。2020.10张承青作者简介作者张承青,退休前在某电镜公司工作多年,曾经做过约两千个(次)电镜环境调查、测试,参与多个电镜实验室设计及改造设计规划,在低频电磁环境改善和低频振动改善等方面有些体会,迄今仍在这些方面继续探索。附1:张承青系列约稿互动贴链接(点击留言,与张老师留言互动): 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655934_1附2:张承青系列约稿发布回顾拟定主题发布时间文章链接序言 电镜实验室环境对电镜的影响2020年10月13日链接系列之一 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环境调查的必要性2020年10月15日链接系列之二 电镜实验室的电磁环境改善2020年10月20日链接系列之三 低 频 电 磁 屏 蔽 实 践2020年10月22日链接系列之四 主动式低频消磁系统2020年10月27日链接系列之五 几种改善电磁环境方法比较2020年10月29日链接系列之六 低频振动环境改善2020年11月3日链接系列之七 谈谈电子显微镜的接地2020年11月5日链接系列之八 温度湿度和风速噪声2020年11月11日链接… … … … … … 附3:相关专家系列约稿安徽大学林中清扫描电镜系列约稿
  • 重磅!Nature封面:“中国天眼”挑战星际磁场标准模型
    1月6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最新成果。在该成果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等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研究发现,星际介质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异于标准模型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中国科学报》了解到,这是FAST产出的系列重大成果之一。自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FAST已运行近两周年。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它已成为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自然》杂志封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又一重磅,挑战星际磁场标准模型磁场在恒星、行星和生命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程复杂。“磁通量问题”是恒星形成经典三大问题之一,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测量是全球天文界的共同挑战。恒星诞生于分子云中,分子云中的致密区域发生塌缩,最终形成恒星。恒星磁场的标准模型认为,在恒星形成过程中,磁场和重力是相互抗衡的力量,在分子云密度高的地方,重力越大,磁场也越强。按照这一模型,重力和磁场不断拉扯,以至于恒星形成需要上千万年。测量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可用于测量磁场强度的唯一手段就是“塞曼效应”。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根据光谱的变化,科学家就可以反推出磁场的强度。但是,探测分子云的塞曼效应难度很大。“分子和磁场的作用普遍非常弱,塞曼效应也非常弱。”李菂说。为更好地测量出星际磁场,李菂团队另辟蹊径,原创出一种通过测量氢原子的谱线来测量星际磁场的方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原子对磁场的响应会比分子强。氢原子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李菂说。FAST为李菂等人提出的新方法创造了应用的机会。“FAST是探测暗弱中性氢源的利器。”李菂说。通过FAST,研究人员测量了L1544分子云包层的磁场强度,首次实现了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塞曼效应的探测,也实现了利用原子辐射手段来探测分子云磁场的“从0到1”的突破。研究人员发现,与标准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同,星际介质从恒星外围的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基本一致、连贯性的磁场结构。“由此,我们将恒星形成的时间从上千万年减少到百万年。”李菂说。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未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理查德克鲁切尔评价:“通过观测中性氢窄线自吸收的塞曼效应,FAST首次揭示了在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磁压不足以阻止引力收缩,这与恒星形成的标准理论不一致。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恒星形成的天体物理过程至关重要,并显示了FAST在解决重大天体物理问题方面的潜力。”运行两年,FAST产出一系列大成果从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两年来,FAST好消息频传。仅2021年,FAST就产出了不少重要成果。2021年10月14日,《自然》发表了FAST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的成果。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射电爆发现象,由于起源未知,它成为天文学研究的热点。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FAST对快速射电暴FRB121102进行观测,在约50天内探测到1652次爆发事件,获得迄今为止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超过此前本领域所有文章发表的爆发事件总和。这一成果还首次揭示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FAST多科学目标巡天已经发现至少6例新快速射电暴,为揭示这一宇宙中神秘现象的机制、推进这一天文学全新领域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王培说。2021年5月,《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发表了FAST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的成果。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FAST重大优先项目“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累计观测了约620个机时,完成了计划搜寻天区的8%。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曼彻斯特评价:“发现这么多脉冲星令人印象深刻”“发现如此众多毫秒脉冲星是一个显著的成就”。“截至目前,该项目新发现279颗脉冲星,其中65个为毫秒脉冲星,在双星系统中的有22颗。”韩金林说。2021年12月,《中国科学》以封面及编辑点评文章形式发表了FAST开展多波段合作观测的成果。在这项成果中,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将FAST与高能波段的重要空间天文设施——费米伽马射线天文台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相结合,进行天地一体化协同和后随观测,发现了多颗脉冲星。多波段合作观测不仅开启了FAST脉冲星搜索新方向,而且打开了研究脉冲星电磁辐射机制的新途径,为研究中子星星族演化和探测引力波提供了更多样本。面向未来,观天利器正摩拳擦掌FAST频繁产出大成果,与其运行效率和观测质量密不可分。“一年来,中科院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FAST的开放运行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FAST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用户委员会,统筹规划科技方向,遴选重大项目,制定数据开放的政策,充分发挥FAST的科技效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院士说。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2021年,FAST的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FAST科学产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1年,FAST一半的机时用于优先和重大科学项目,45%的时间用于自由申请的项目,10%的时间用于国际开放项目,5%的时间用于应急观测。”中科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说,“FAST正在考虑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目前相关申请、遴选方法仍在讨论之中。”他介绍,FAST的优先科学目标包括研究快速射电暴的物理机制、搜寻脉冲星、利用脉冲星测时阵列探测引力波、通过21厘米中性氢辐射探测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此外,FAST的另一使命是寻找地外文明,包括寻找第二地球、截获外星人通信以及寻找生命分子。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向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此次征集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共7216小时的观测申请,最终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2021年8月启动科学观测。“中国射电望远镜发展坚持走‘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的道路。”武向平说。关于未来,武向平表示,FAST将在快速射电暴起源与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冲星搜寻与物理研究、脉冲星测时与低频引力波探测等方向,产出深化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学成果。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raa-journal.org/raa/index.php/raa/article/view/4877/6013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159-x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878-5https://doi.org/10.1007/s11433-021-1757-5
  • "声""波"检测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11月8日,石家庄市富华小区某用户家里,国网河北电科院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电磁强度检测。“检测数据显示,电磁场强度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不会造成影响,您可以放心了。”技术人员说。“看了检测数据,听了你们的讲解,这下我们可放心了!”小区住户由衷地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电力设施电磁环境、噪声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人们对电磁、电场、噪声“辐射”的错误理解和过度恐慌,对居住环境周边输电线、配电箱、变压器的电磁、电场强度和噪声的干扰纠纷越来越多。居民的疑虑主要有三点——.电磁、电场、噪声强度是否超标?参照标准是什么?这些指标对身体是否有危害?面对居民的这些疑虑,国网河北电科院及时选派技术骨干,勘察现场环境、制定检测方案,并在住户们现场见证下,对电场、磁场、噪声强度进行了地测试,出具精确的检测数据。同时,技术人员围绕工频电场、磁场特性、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的定义、特点、判定依据的国家标准、电磁环境限值、噪声限值以及对身体是否会造成危害等热点问题向居民进行细致的讲解与科普宣传,证明按照我国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居民生活环境中这三项指标的数值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进一步解除住户们心中的担忧。通过沟通交流和宣传讲解,小区住户们的疑虑彻底消除了,这也才有了刚开始的那一幕。 仅在今年,国网河北电科院就解决居民此类问题十余项。
  • 微纳3D打印结合二次翻模形成的微柱在磁场作用下实现定向可控变形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陈少华教授课题组柴泽博士,近日在知名期刊《Soft Matter》发表了一篇高质量文章“Controllabledirectional deformation of micro-pillars actuated by a magnetic field”。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微尺度3D打印设备S140,该设备具有10um精度的分辨率,94*52*45mm大小的三维加工尺寸。基于该设备加工了阵列的微柱结构,通过PDMS二次倒模形成含有磁性颗粒的PDMS微柱阵列,通过磁场控制来研究微柱变形,进而研究可逆粘附、可控润湿性和方向性表面输运等特殊功能性表面的设计和研究。微柱阵列(BMF nanoArchS140 GR resin)填充磁性颗粒的柔性微柱阵列的制备工艺如图(a)所示,先通过深圳摩方(BMF)10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S140打印出微米级别的微柱阵列,再倒模出纯PDMS孔洞模具,最后二次倒模获得含有磁性颗粒的PDMS微柱阵列;(b)PDMS模具的SEM图像,该模具的孔的大小与3D打印的微柱的大小相同;(c-d)从顶视图(c)和侧视图(d)观察的磁性颗粒填充的微柱阵列的SEM图像;(e)单根微柱;(f)夹角为90°时,永磁铁和微柱阵列表面之间具有不同距离的微柱变形形态;(g)距离一定时,磁体围绕固定微柱样品以半圆形旋转,微柱的变形形态。众所周知,可以通过改变微结构表面的形貌来设计特殊的表面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旋转磁场控制微柱阵列方向变形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每个微柱的大变形可以通过磁场强度和方向来调整。当磁场强度固定时,微柱的变形方向由磁场方向控制。当确定磁场方向时,微柱的挠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进一步建立了揭示微柱大变形机理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预测变形柱的形态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目前的实验技术和理论结果有利于典型功能性表面的设计和制备。例如,通过外场精准控制表面微结构的变形,实现目标表面界面粘附性和液体浸润性的可连续性调控,以及呈现梯度变化。为实现仿生壁虎脚设计,微纳器件转印,生物医学微液滴混合及方向性输运等提供技术支持。BMF nanoArchS140System
  • 微纳3D打印结合二次翻模形成的微柱在磁场作用下实现定向可控变形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陈少华教授课题组柴泽博士,近日在知名期刊《Soft Matter》发表了一篇高质量文章“Controllabledirectional deformation of micro-pillars actuated by a magnetic field”。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微尺度3D打印设备S140,该设备具有10um精度的分辨率,94*52*45mm大小的三维加工尺寸。基于该设备加工了阵列的微柱结构,通过PDMS二次倒模形成含有磁性颗粒的PDMS微柱阵列,通过磁场控制来研究微柱变形,进而研究可逆粘附、可控润湿性和方向性表面输运等特殊功能性表面的设计和研究。微柱阵列(BMF nanoArchS140 GR resin)填充磁性颗粒的柔性微柱阵列的制备工艺如图(a)所示,先通过深圳摩方(BMF)10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S140打印出微米级别的微柱阵列,再倒模出纯PDMS孔洞模具,最后二次倒模获得含有磁性颗粒的PDMS微柱阵列;(b)PDMS模具的SEM图像,该模具的孔的大小与3D打印的微柱的大小相同;(c-d)从顶视图(c)和侧视图(d)观察的磁性颗粒填充的微柱阵列的SEM图像;(e)单根微柱;(f)夹角为90°时,永磁铁和微柱阵列表面之间具有不同距离的微柱变形形态;(g)距离一定时,磁体围绕固定微柱样品以半圆形旋转,微柱的变形形态。众所周知,可以通过改变微结构表面的形貌来设计特殊的表面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旋转磁场控制微柱阵列方向变形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每个微柱的大变形可以通过磁场强度和方向来调整。当磁场强度固定时,微柱的变形方向由磁场方向控制。当确定磁场方向时,微柱的挠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进一步建立了揭示微柱大变形机理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预测变形柱的形态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目前的实验技术和理论结果有利于典型功能性表面的设计和制备。例如,通过外场精准控制表面微结构的变形,实现目标表面界面粘附性和液体浸润性的可连续性调控,以及呈现梯度变化。为实现仿生壁虎脚设计,微纳器件转印,生物医学微液滴混合及方向性输运等提供技术支持。BMF nanoArchS140System
  • 射线检测仪测到地球磁场出现裂缝 引发人类关注未来
    地球周围有巨大的地磁防护罩,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太空射线的伤害。  一项最新地球研究报告说,地球磁场不仅正在减弱,而且出现裂缝,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随时会受到高能量宇宙射线的威胁。  据物理学网站近日报导,印度科学家使用世界最敏感、最大型的宇宙射线检测仪器于近期观察到地球磁场出现裂缝。  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上指出,因为地磁出现裂缝,所以日冕喷发的巨大等离子能量束冲击地球磁层,引发地磁风暴。  地磁裂缝  这种检测仪器为GRAPES-3 介子望远镜,位于印度乌提(Ooty)的塔塔基础研究院(TIFR)宇宙射线实验室。2015年6月22日,该实验室记录到时间长达2小时的200亿电子伏特(20GeV) 高能量太空粒子束,以每小时250万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造成很多距北极较近的国家地区出现无线电信号中断。  当时,天空出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科学家说,这是因为地磁遭受那种极高速粒子的冲压而产生磁暴的结果。  而这种磁暴的根本原因是近年强度不断减弱的磁场发生重新联接时出现一种磁场裂缝。  报导说,地球磁场是一种人肉眼看不见的无形保护层,减少我们受宇宙射线的威胁。而这个巨大的防护罩近年来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那些潜在的太空威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地磁分布变化  澳洲Science Alert科技新闻网曾于5月11日报导,科学家注意到,地球磁场保护层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如地磁北极发生了偏移。  地球磁场强度近年来一直在减弱,目前地球磁场强度以每10年下降5%的速度减弱,而且减弱速度比以前快10倍。而且地磁的分布特点出现改变,即地磁在某些地区增强,在某些地区减弱。  欧洲空间局(ESA)在5月初布拉格召开的“生命地球研讨会”(The Living Planet Symposium )上报告,地磁北极正快速地朝向亚洲东方偏移。  该报告指出,自1999年以来,地球磁场强度在北美上空减弱3.5%,而在亚洲增强2%。大西洋南部的南美地区,地磁强度异常减弱2%,而且近7年来其减弱趋势一直朝着西部方向发展。  与人类未来有关  科学家推测,地球磁场强度不断减弱的最终结果是地磁两极倒转,造成宇宙射线强烈照射地球,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因此遭受毁灭性灾难。科学家估计,这种地磁倒转的灾难会每10万年发生一次。  报导说,这种研究结果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不是想像的那么糟糕。欧洲空间局地磁观测项目经理鲁尼弗莱博哈根(Rune Floberghagen)于2014年7月曾解释:“这种磁极突然倒转不是瞬间出现,而是在几千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内发生。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历史发生过许多次。”  而且2014年7月,加州大学等机构于英国皇家《国际地球物理研究杂志》(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发表报告认为,78.6万年前的地球磁场活动曾在6000年内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在100年间发生磁场两极倒转。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考特妮斯普莱恩(Courtney Sprain)说:“我们很惊讶,当时地球磁场的两极倒转速度很快。”  科学家根据目前的地磁减弱情况推测地磁南北极会在今后几千年间突然发生倒转。  伯克利分校的地质年代学中心主任保罗瑞尼(Paul Renne)教授表示,虽然尚不清楚将在何时突然发生下一次的地球磁场倒转,但人们需要多思考一旦发生后人类会遭受什么。
  • 如何将9T磁场测量系统秒变9T-9T-9T矢量磁场?
    探索材料角度相关的磁输运性质是凝聚态物理学中应用广泛和重要的课题研究方向。该研究通常需要很宽的样品温度范围,比如从室温到几开尔文或更低,还需要强大的矢量磁场。控制矢量磁场对此类研究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超导矢量磁体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场强也有限:三个方向上至少两个方向的磁场强度通常不能超过2T。 德国attocube公司是上著名的端环境纳米精度位移器制造商。近期,该公司推出的atto3DR低温双轴旋转台,将施加在样品上固定方向的单一磁场(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改变为三维矢量磁场。通过这种方式,在任何其他方向上也可立即获得非常高的磁场(例如9 T或12 T)。因此,它相当于提供了9T-9T-9T矢量磁铁的等效系统,这是目前尚无法实现的。此外,与常规矢量磁铁(如5T-2T-2T)只能在旋转中提供大2T的磁场相比,此解决方案的成本也非常低。 另外,双旋转轴的应用保证了样品在任意磁场方向上的变化和灵活性,通过水平固定轴的旋转,可控制样品表面与外界磁场的倾角(+/- 90°);而沿面内固定轴的旋转提供了另外+/- 90°的运动,从而实现样品与磁场形成任意相对方向。同时还兼容2英寸样品空间和He气氛,配备Chip carrier,提供多达20个电信号接口。 1. 为什么要旋转你的样品? 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正在不懈地寻找具有理想性能的新材料。新材料几乎每天都会被合成出来,并经历各种各样的测量和表征。费米面的表征在材料表征中起着核心作用,因为将电子结构与材料的性质相关联,可以设计出具有所需性质的材料,并针对特定的应用进行调整。若能够地控制磁输运测量中的场方向有助于提取样品各向异性的信息。能够旋转样品在面内和面外场之间切换,或沿所需方向(例如,沿准一维样品,如纳米管或纳米线)对准就显的尤为重要。 Attocube公司研发的压电驱动的纳米旋转台有效地取代了价格昂贵的矢量磁铁,甚至提高了它们的性能,不仅扩大了其任意方向上的大可用磁场,而且也能很好的实现自动化的测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优于传统无法避免的机械滞后性的机械转子。此外,当需要超高压条件时,例如在ARPES中,与机械旋转器相比,压电陶瓷旋转台提供了额外的优势-压电陶瓷旋转台不会导致超高压室泄压或者漏气。2. Attocube提供的解决方案2.1 attocube 的纳米精度旋转台 attocube提供了多种可以组合的压电驱动纳米定位器,其中包括水平旋转台和竖直旋转台(attocube纳米旋转器-ANR/ANRv)。旋转台组合包括一系列不同尺寸和方向,以及适用于低温环境、超高真空和/或高磁场的不同环境下的需求。由于其体积非常紧凑,attocube的旋转台能够适配于大多数的超导磁体样品腔。图1: ANR portfolio [4]2.2 atto3DR:在3D中模拟强矢量磁场 atto3DR双旋转器具有两个立的旋转台,它们组合在一起,从而提供相对于样品表面的所有方向上的全磁场(例如14 T),如引言中所述。atto3DR如图2所示。atto3DR可以提供普通低温版本,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求提供用于低温真空(如稀释制冷机)的定制版本;有关mK温度下的应用案例,请参阅应用部分。图2: atto3DR:(a)带有无铅陶瓷芯片载体的样品架,配备20个触点;(b) 面内ANR;(c) 另外一个面内的ANR[4]。 3. 应用案例 在概述了ANRs、atto3DR的主要特点和优点之后,本文后一章将重点介绍通过使用基于我们的旋转器获得的传输测量的研究结果。3.1 基于ANR旋转台的应用案例3.1.1 在强磁场和200 mK条件下考察的g因子的各向异性 在Zumbühl集团(瑞士巴塞尔)与RIKEN(日本Saitama)、SAS(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和UCSB(美国圣巴巴拉)课题组的合作进行了以显示GaAs量子点中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g因子校正的分离实验。这项研究是在两个立的横向砷化镓单电子量子点上进行的。为了在实验上确定g因子修正,通过测量具有不同强度和方向的平面内磁场的隧穿速率来得到自旋分裂。自旋分裂定义了自旋量子位的能量,是磁场中自旋的基本性质之一。在这里,他们测量并分离了两个GaAs器件中对g因子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修正,发现与近的理论计算有很好的一致性。除了公认的Rashba和Dresselhaus项,作者还确定了动量平方依赖的塞曼项g43和穿透AlGaAs势垒gP项[5]。 此项工作是在attocube纳米精度旋转台ANRv51的帮助下完成的:样品安装在压电驱动旋转器上,并在磁场平面内旋转。由于旋转台有电阻编码器,因为能够读出旋转器的状态角度。此外,ANRv51可在高达35 T的磁场环境下使用,并可在低至mK的低温范围内使用-该实验在稀释制冷机中进行,电子温度为200 mK,磁场高达14 T。该磁场强度在任意面内方向上施加,只能通过旋转器实现不同角度下的测量。图3: sample in chip carrier mounted on ANRv513.1.2 mK位移台在材料输运性质随磁场角度的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林熙课题组成功研制出基于attocube低温mK位移台研制的低温强磁场下的样品旋转台,用于测量材料的输运性质随磁场角度的变化研究。 该系统是基于Leiden CF-CS81-600稀释制冷机系统的一个插杆,插杆的直径为81 mm,attocube的mK位移台通过一个自制的转接片连接到插杆上,如图4所示,位于磁场中心的样品台的尺寸为5 mm*5 mm,系统磁场强度为10T。系统的制冷功率为340 μW@120mK,得益于attocube低温位移台低的发热功率及工作时非常小的漏电流,使得旋转台能够很好的在<200mK的温度下工作(工作参数:60V,4Hz, 300nF)。 图4. 实现的旋转示意图和ANR101装配好的实物图 图5. 侧视图,电学测量的12对双绞线从旋转台的中心孔穿过 图6中是GaAs/AlGaAs样品在不同角度下测试结果,每一个出现小电导率的点,代表着不同的填充因子。很好的验证了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图6. Shubnikov–de Haas Oscillation at T = 100 mK3.1.3 25 mK和强磁场下的自旋弛豫测量 基于量子点的自旋量子位是未来量子计算机的一个有希望的核心元件。2018年,一项国际合作((Basel, Saitama, Tokyo, Bratislava and Santa Barbara)在理论预测电子自旋弛豫现象15年后,次通过实验成功证明了一种新的电子自旋弛豫机[8]。图7: Measurement setup with sample on an ANRv51 for rotating around the angle ϕ in the plane of the magnetic field. 在25 mK 的稀释制冷机和高达14 T的磁场条件下,半导体纳米结构(GaAs)中的电子自旋寿命在0.6 T左右达到了一分钟以上的新记录。有关此记录的更多信息,请参见[9]。对于该实验设置,使用了attocube的ANRv51,只有它完全符合mK温度和高磁场系统的要求。此外,在GaAs二维电子气体中形成的单电子量子点样品可以与平面内磁场相对于晶体轴作任意角度的旋转。3.1.4 从缓慢的Abrikosov到快速移动的Josephson涡旋的转变 来自瑞士苏黎世ETH的Philip Moll及其研究组使用attocube的ANR31研究了层状超导体SmFeAs(O,F)中磁旋涡的迁移率,发现旋涡迁移率的大增强与旋涡性质本身的转变有关,从Abrikosov转变为Josephson[12]。该实验中如果磁场倾斜出FeAs平面,即使小的未对准(0.1°)也会完全破坏该效应,因为未对准的旋涡不再与晶体层平行,则该特征立即消失。由于流动漩涡引起耗散,观察到它们的流动性是一个非常锐的电压峰,如图8所示)。attocube的ANR31位移台能够在低于2 K的温度下以优于0.1°的精度旋转样品,并且在扫描温度和磁场时零漂移。此外,的纳米旋转器被安装在小型(25 mm直径)标准样品托上(见图9)。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紧凑的结构,将整个实验装置的研究能力扩展到需要端角度精度和稳定性的领域。图8: Flux -flow dissip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angle between the magnetic field (H = 12 T) and the FeAs layers (= 0°) for several temperatures.图9: Rotator setup showing the ANR31/LT rotator carrying the sample and two Hall sensors.3.1.5 用于量子输运分析的超低热耗散旋转系统 在2010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的La AYOH ET.A.课题组分析了半导体纳米器件中的量子输运。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获得一个合适的旋转系统来研究各向异性塞曼自旋分裂。为了充分观察测量这种效应,需要在保持温度低于100mK的情况下,在磁场(高达10T)方向旋转样品。该样品安装在陶瓷LCC20器件封装中的AlGaAs/Ga/As异质结构。两条铜线连接到载体上。使用带RES传感器的ANRv51进行位置读出,该小组设计了一个具有两个可选安装方向的样品架(见图10):一个具有芯片载体的平面内旋转,另一个具有芯片载体的平面外旋转(见图)。ANRv51非常适合此应用:先其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完全兼容mK,并具有一个小孔,可将20根铜线送至转子背面。在他们的论文中,研究小组仔细描述了不同驱动电压和频率下,旋转器的散热作为转速的函数[13]。在缓慢的旋转速度下,散热可以保持在低限度,即使连续旋转,仍然能让系统温度低于100 mK。当关闭旋转器时回到25 mK基准温度的时间仅仅为20 min。此外,由于滑移原理,旋转台可在到达终目标位置时接地,从而确保位置稳定性和零散热。图10: Rotation system assembly for rotating the sample in two separate configur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B.3.2. atto3DR 应用案例3.2.1 范德华异质结器件在低温40mK中旋转 理解高温超导物理机制是凝聚态物理学的核心问题。范德华异质结构为量子现象的模型系统提供了新的材料。近日,国际合作团队(团队成员来自美国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上海南京以及日本韩国等课题组)研究石墨烯/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具有可调控超导性质的工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在温度低于1K的时候,该异质结的超导的特特性开始出现,电阻出现一个明显的降低,出现一个I-V电学曲线的平台[14]。图11: 图左低温双轴旋转台;图右下: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器件,图右上,电输运测试结果,样品通过旋转后的方向与与磁场方向平行。 电学输运工作的测量是在进行仔细的信号筛选后,在本底温度为40mK的稀释制冷剂内进行的。样品的面内测量需要保证样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因而使用了德国attocube公司的atto3DR低温双轴旋转台。该atto3DR低温双轴旋转台可以使样品与单轴线管的超导磁场方向的夹角调整为任意角度。通过电学输运结果,证实了样品中存在的超导与Mott缘体与金属态的转变,证明了三层石墨烯/氮化硼的超晶格为超导理论模型(Habbard model)以及与之相关的反常超导性质与新奇电子态的研究提供了模型系统。3.2.2 30mk下的扭曲双层石墨烯的轨道铁磁性 范德华异质结构,特别是魔角双层石墨烯(tBLG),是当今固态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之前对tBLG的测量已经表明,铁磁性是从大滞后反常霍尔效应中推断出来的,随后又指向了Chern缘体,但A.L.Sharpe及其同事通过输运测量实验表明,tBLG中的铁磁性是高度各向异性的,这表明它是纯轨道起源的——这是以前从未观察到的[15]。 为了进行测量,该小组将封装在氮化硼薄片中的tBLG样品安装在attocube atto3DR双旋转器上,通过巧妙设计,使其在电子温度低于30 mK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在高达14 T的磁场中,使用霍尔电阻对倾斜角度进行专门的现场校准,以便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准确的面内和面外方向。图12: Angular dependence of hysteresis loops in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measured with atto3DR at 30 mK.4. 总结 磁性输运测量通常涉及可变温度和强磁场。能够旋转样品是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先决条件,如三维费米表面、电荷载流子的有效质量和密度,亦或块体材料、薄膜或介观结构的各向异性相关的许多其他参数。使用基于压电陶瓷的旋转器有助于获得比矢量磁场更高的矢量场,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因此,attocube ANR及其成套解决方案——atto3DR——对于每一位在具有磁场依赖和低温下进行电气和磁性输运测量的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佳和的解决方案。5. 参考文献[1]L.W. Shubnikov, W.J. de Haas, Proc. Netherlands Roy. Acad. Sci. 33, 130 (1930)[2]Fermi Schematics, Sabrina Teuber, attocube systems AG[3]http://www.phys.ufl.edu/fermisurface/[4]attocube systems AG[5]L.C. Camenzind et al., Phys. Rev. Lett. 127, 057701 (2021)[6]U. Zeitler et al., attocube Application Note CI04 (2014)[7]P. Wang et al., Rev. Sci. Instrum. 90, 023905 (2019)[8]L.C. Camenzind et al. Nat Commun 9, 3454 (2018)[9]https://www.unibas.ch/en/News-Events/News/Uni-Research/New-mechanism-of-electron-spin-relaxation-observed.html[10]Y. Pan et al., Sci. Rep. 6, 28632 (2016)[11]A.M. Nikitin et al., Phys. Rev. B 95, 115151 (2017)[12]P.J.W. Moll et al., Nature Mater. 12, 134 (2013)[13]L. A. Yeoh et al., Rev. Sci. Instrum. 81, 113905 (2010)[14]G. Chen et al., Nature 572, 215 (2019)[15]A.L. Sharpe et al., Nano Lett 2021, 21, 10, 4299 – 4304 (2021)
  • 世界首台!AIMS望远镜突破太阳磁场测量难题
    记者从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获悉,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望远镜)已实现核心科学目标——将矢量磁场测量精度提高一个量级,实现了太阳磁场从“间接测量”到“直接测量”的跨越。AIMS望远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重大仪器专项(部委推荐)项目,落户于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D平台。据了解,经过5个多月的前期调试观测,目前望远镜技术指标已满足任务书要求,进入验收准备阶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总工程师王东光介绍,科学数据分析表明,AIMS望远镜首次以优于10高斯量级的精度开展太阳矢量磁场精确测量。“这意味着AIMS望远镜利用超窄带傅立叶光谱仪,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了直接测量塞曼裂距得到太阳磁场强度的预期目标,突破了太阳磁场测量百年历史中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太阳磁场从‘间接测量’到‘直接测量’的跨越。”王东光说,“塞曼裂距与波长的平方成正比,在AIMS望远镜之前,太阳磁场多在可见光或近红外波段观测,由于裂距很小,观测仪器很难分辨。AIMS望远镜的工作波长为12.3微米,在同等磁场强度下,塞曼裂距增加几百倍,使得‘直接测量’成为可能。”  这是2023年4月8日拍摄的AIMS主体结构。新华社记者顾玲 摄AIMS望远镜是国际上第一台专用于中红外太阳磁场观测的设备,将揭开太阳在中红外波段的神秘面纱。“通过消除杂散光的光学设计和真空制冷等技术,我们解决了该波段红外太阳观测面临的环境背景噪声高、探测器性能下降等难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冯志伟介绍,红外成像终端由红外光学、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和真空制冷三个系统组成,包括探测器芯片在内的所有部件均为国产。该终端系统主要用于8至10微米波段太阳单色成像观测,从而研究太阳剧烈爆发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移机制。此外,AIMS望远镜也实现了中红外太阳磁场测量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突破,在国内首次实现中红外太阳望远镜系统级偏振性能补偿与定标,“望远系统在中国天文观测中首次采用离轴光学系统设计,焦面科学仪器除8至10微米的红外单色像外,还配备了国际领先的高光谱分辨率红外成像光谱仪和偏振测量系统。”王东光介绍,AIMS望远镜的研制,除了在太阳磁场精确测量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外,也可在中红外这一目前所知不多的波段上寻找新的科学机遇。  AIMS望远镜科研团队成员正在观看电脑屏幕显示出分裂的光谱。(受访者供图)据介绍,AIMS望远镜旨在通过提供更精确的太阳磁场和中红外成像、光谱观测数据,研究太阳磁场活动中磁能的产生、积累、触发和能量释放机制,研究耀斑等剧烈爆发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过程,有望取得突破性的太阳物理研究成果。
  •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中红外观测系统太阳磁场光谱仪收官在即
    当前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建设,该基地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区域,平均海拔约4000米。偏僻荒凉的赛什腾山成为火热的建设工地(央广网发 王小龙 摄)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由多个平台组成,其中D平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为科学家对当今太阳物理前沿如太阳发电机、纤维化磁对流过程、日冕加热的研究提供测量手段。系统的核心部件——太阳磁场测量光谱仪由上海技物所研制。光谱仪光机部分光谱仪调试科研团队经过了多年的艰苦攻关,中红外观测系统的研制工作接近尾声。光谱仪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表明,性能达到任务书指标要求,后续将在冷湖太阳观测基地开展实测。该系统主要由望远镜、偏振光路和超高光谱分辨率成像型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组成,能够测量出太阳谱线通过磁场所产生的微小裂距,从而解算出太阳磁场强度。其中,太阳磁场测量光谱仪部分具有极高的光谱分辨率(指标为0.004cm-1)和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探测元尺寸不到1/4衍射斑),技术难度极大且为国际上首次研制。为满足项目对光谱仪性能的要求,除干涉仪主体外,科研团队还需要完成一系列分系统的研制:如高性能长波红外探测器、冷箱-杜瓦两制冷机系统以及低温光学系统等。 5年来,在所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研制团队群策群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从技术方案论证,到探测器、制冷系统、杜瓦组件、光学薄膜、整机光机电技术攻关,一路走来的桩桩件件难忘而珍贵:有一年除夕夜,各部门参研人员在地下室完成后继光学集成工作;西藏那曲高原试验期间,大家在海拔4475m的高原上一边吸氧一边对仪器关键部件进行环境模拟测试;曾因一根薄膜电缆的接地造成的测试结果不佳而感到沮丧;也因一根管脚莫名导通而需打开冷箱大费周折。近两年多来,各地的疫情辗转反复,给研制任务造成了不少困扰。研制团队始终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把疫情的影响降低到尽小。如杜瓦陶瓷基片加工,团队和总体轮番与加工单位协调进度,到货后又立即安排加班加点,第一时间完成装配!西藏那曲对关键部件进行环境模拟测试正如一名攀登者攀到每个峰顶收获的高兴和经历,是为登顶珠穆朗玛累积经验。前路漫漫,相信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专家的指导和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团队成员能够一同拾级而上,创出辉煌!“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项目是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由国家天文台、上海技物所和西安光机所联合承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 快速灵活强大丨HPROBE 磁性自动测试设备 开启晶圆测试新纪元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正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计算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器件可靠性与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发严格。晶圆测试:质量与效率的保障 晶圆测试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能够确保芯片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达到设计规格和性能要求。自动化和高精度的测试设备可以显著提高测试速度,缩短生产周期;通过精确检测,确保每一片晶圆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降低不良品率;有效的测试可以减少返工和废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晶圆测试中,磁性器件需要在磁场扫描下测试,而传统的设备和方法较为耗时,会增加芯片的制造成本。在晶圆上方以高扫速改变磁场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正面临的挑战,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Hprobe 磁性自动测试设备,其专利的磁场发生器技术,可以完美应对这项挑战。Hprobe 磁性自动测试设备 Hprobe 磁性自动测试设备是通过实现每个器件的快速测试时间,以更高的通量对晶圆在磁场下进行电探测。其专利技术3D磁场发生器和Hcoil-2T磁场发生器,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中对晶圆级电子探测的要求,独特设计的磁场发生器通过电源供电和空气冷却,不需要复杂的液体冷却。快速:更高的磁扫率,每秒高达10000件样品,实现高通量测试,并与批量生产的测试时间相匹配。灵活:具有独立可控空间轴的三维磁场,用于垂直和平面磁场的任意组合。强大:单一方向的超高强度磁场,结合更快的扫描速度,可在20微秒内达到2特斯拉。 Hprobe 磁性自动测试设备使用100-300mm自动晶圆探针台。集成了磁场发生器的测试头被置于晶圆探针台上。测试设备与以下自动探针台兼容:TEL (Tokyo Electron Limited)、ACCRETECH、Electroglas。技术原理 1、三维磁场发生器:三维磁场发生器能够产生三维磁场,其中每个空间轴可被独立驱动。该发生器具有多种组态,可在特定的1D、2D或3D方向上更大化磁场强度或表面覆盖。磁场的扫描速率在场强和角度上是可控的,扫描速率可达每秒10000件样品。 2、Hcoil-2T 磁场发生器:Hcoil-2T 磁场发生器是一种创新性的超紧凑型技术,能够以更快的扫描速度在单一方向产生超强磁场。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在不到20微秒的时间内达到±2特斯拉磁场。主要特点平面内和垂直方向的高磁场强度磁场的三维控制场强和角度扫描(旋转场)嵌入式校准传感器自动化测试程序MRAM参数提取软件可用于100至300 mm晶圆与标准探针卡兼容完整且可定制的软件,可创建测试序列和自动探测空气冷却测试设备1、测试头:磁场发生器集成在测试头中,后者被安装在自动晶圆探针台上,与单个直流或射频探针和探针卡兼容。 2、仪表架:测试设备使用高端控制和传感设备。测试设备的仪器组态可以按照用户需求而配置。3、磁场校准套件:磁场发生器配有磁场校准组件,由三维磁传感器和自动定位系统组成,用于在与被测设备完全相同的位置校准磁场。 4、软件:带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软件,用于磁场的生成、校准,以及MRAM和磁传感器的自动化电测量。软件还包括晶圆厂自动化和生产控制功能。IBEX平台(用于MRAM测试) IBEX平台与200毫米和300毫米自动晶圆探针台兼容,专用于测试MRAM磁性隧道结,以及基于自旋转移矩(STT-MRAM)、自旋轨道矩(SOT-MRAM)和电压控制(VC-MRAM)技术的位单元。该系统能够在快速可变磁场和超窄脉冲信号下进行高通量测试。1、IBEX-P MRAM参数测试 IBEX-P系统以单通道或多通道配置运行,测试结构中包含过程控制和监控(PCM),因而可用于晶圆验收测试(WAT)时生产产量的统计过程控制(SPC)。 IBEX使用Hprobe的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专用一站式软件,既可在研发环节中手动操作,又可在全自动晶圆厂中自动操作。该软件包括专用于MRAM器件的更优化生产测试程序。 该系统采用Hprobe的磁场发生器专利技术,将磁场发生器集成到测试头中,后者安装在晶圆探针台上。 该测试设备由精选高端仪器驱动, 从而以更快的测试时间来表征MRAM磁性隧道结或位单元。涉及的仪器包括Keysight、Tektronix和NI等品牌,并使用Hprobe的专有构架模块集成。2、IBEX-F功能测试 IBEX-F系统专用于测试位阵列和片上系统(SoC)嵌入式MRAM存储器。 测试系统以单点或多点配置运行,用于MRAM阵列的表征和测试。其目的是进行产品开发、验证和鉴定,并转入生产。它还可用于嵌入式MRAM器件的大规模生产环境,在后端(BEOL)过程中进行芯片探测(CP)的筛选和分级。 该测试设备由精选高端仪器驱动,从而以更快的测试时间来表征MRAM磁隧道结或位单元。涉及的仪器包括Keysight、Tektronix和NI等品牌,并使用Hprobe的专有构架模块集成。关于MRAM 测试 与传统采用电荷存储数据的半导体存储器不同,MRAM(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使用磁化(例如电子自旋)方向来存储数据位。 与现有的半导体技术相比,MRAM具有许多优点,因为它本质上是非易失性的(例如,当电源切断时能够保存数据),同时还表现出非常好的耐久性(例如读/写周期数)和较低的运行功率。全新一代的MRAM为pSTT-MRAM(垂直自旋转移矩随机存取存储器),已被业界选择取代28/22nm以下技术节点的嵌入式闪存,目前各大半导体代工厂均可提供该产品。LINX 平台(用于传感器测试) LINX平台与200mm和300mm自动晶圆探针台兼容,用于测试基于xMR(磁阻)和霍尔效应技术的磁性传感器。该系统能够在静态和快速变化的磁场下进行测试,磁场在空间任何方向可控。LINX-1–磁性传感器测试仪 LINX-1测试仪专用于磁性传感器芯片的晶圆级分选。 该产品使用Hprobes的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专用一站式软件,以单通道或多通道配置来生成和校准磁场,包括静态或动态模式下优化的磁场生成模式。该系统具有可编程功能,可与用户的测试平台集成。 LINX-1采用Hprobe专有的磁场发生器技术,与3轴自动化测试头集成。它可以使用手动或自动加载的探针卡进行操作。 磁场的产生由高性能仪器驱动,以实现稳定的静态磁场或高扫描率的可变场。 仪器组包括Keysight、Tektronix和NI等品牌,并使用Hprobe的专有构架模块集成。关于传感器测试 磁性传感器检测由磁铁或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地磁场的强度。它们将磁场或磁编码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供电子电路处理。磁性传感器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它们可以用于多种应用场合,如传感位置、速度或运动方向。磁性传感器有以下几种类型: 霍尔效应传感器 霍尔效应传感器由半导体衬底上的条形载流导体构成,当置于磁通量中时,通过霍尔效应产生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压。霍尔效应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领域。AMR传感器 各向异性磁阻(AMR)传感器由条形或带状磁性各向异性材料组成,其等效电阻与磁化方向和导电方向的夹角有关。与其他磁电阻传感器相比,AMR传感器具有相对较低的磁电阻(MR)率。它们被用于工业、商业和空间技术,作为位移或角度传感器以及地磁场传感器。GMR传感器 巨磁阻(GMR)传感器具有三明治结构,由被界面导电层隔开的磁性薄膜组成。该传感器有两种电阻状态:当两个磁性层磁化方向平行时,器件为低阻态;而当两个磁性层磁化方向相反时,器件为高阻态。GMR传感器是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精密磁场传感器。它们已被广泛应用于硬盘驱动器(HDD)行业以及工业应用中。TMR传感器 隧道磁阻(TMR)传感器由被隧穿势垒层分离的铁磁多层膜组成。TMR器件的电阻与两铁磁层磁化方向的夹角有关。与其它种类的磁场传感器相比,TMR传感器具有更好的信噪比、更高的精度、以及更低的功耗。TMR传感器在温度和寿命方面具有可靠稳定的性能。因此,TMR传感器在要求苛刻的应用中是首选。 关于Hprobe 法国Hprobe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具有“法国硅谷”的美誉格勒诺布尔,是SPINTEC(全球领先的自旋电子学研究实验室之一)的一家衍生公司。 法国Hprobe基于独有的三维磁场发生器等专利技术,致力于为磁性器件和传感器的晶圆级表征和测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产品提供的服务内容涵盖磁技术开发所有阶段,能针对性的为MRAM(STT、SOT、VCMA)和磁性传感器(TMR、GMR等)进行表征和测试提供专用设备和服务。 依托投资方的自身优势,普瑞亿科半导体事业部聚焦国内半导体产业工艺发展,与Hprobe协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晶圆级表征和测试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研究级和生产级的MRAM和磁检测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
  • 美国产品占主流——全国共享磁测量仪器盘点
    磁性测量是指对磁场和磁性材料进行测量,通过磁测量来测量其它物理量。 基本被测量包括磁通量Φ,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H,磁化强度M等。1785年,库仑发现电荷间和磁极间作用力的库仑定律和磁库仑定律,揭开了磁测量历史的序幕。1819---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安培等发现关于电流之间磁相互作用力的安培作用力定律,1831年法拉第发现关于变化磁通感生电动势的电磁感应定律,使人类对宏观磁现象有了全面而本质的认识,并导致1832年高斯单位制的开始形成,真正的磁测量才得以实现。由于高校的管理模式及制度,磁测量仪器大多养在“深闺”,大量科研资源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个问题并加速释放科技创新的动能,中央及各级政府在近几年来制订颁布了关于科学仪器、科研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平台建设文件。2021年1月22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基〔2020〕342号)》,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各种科学仪器上传共享。其中,对磁测量仪器的统计分析或可一定程度反映科研领域相关仪器的市场信息(注:本文搜集信息来源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不统计用于生物体的磁测量仪器,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不同地区(省/市)仪器分布情况本次统计,共涉及磁测量仪器的总数量为301台,涉及26省(直辖市/自治区),144家单位。其中,北京市共享磁测量仪器数量最多达83台,占比28%,涉及29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北京如此高的占比主要是由于其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所。仪器所属学科领域分布仪器所属类型分布从仪器所属学科领域分布可以看出,磁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研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统计存在交叉分布的情况,即该仪器同时属于多类学科领域。结果显示,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标签重合度很高。此外,地球科学领域的仪器占比也较高,达12%,排名第三,仪器其所属单位主要为地震、地质领域的科研院所。从仪器类型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磁测量仪器绝大部分被归类到了计量仪器和物性性能测试仪器。仪器所属单位性质分布那么这些仪器主要分布在哪些单位呢?统计结果表明,共享磁测量仪器主要分布于高校中,占比达61%,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共享仪器平台的仪器由高校上传所致,统计结果并不能体现出此类仪器的市场分布。此外,统计结果中的政府部门主要和海洋探测有关。磁测量仪器数量TOP8这些磁测量仪器主要品牌为Quantum Design和Lake Shore,均为美国品牌。Quantum Design公司是世界知名科学仪器制造商,其研发生产的一系列磁学测量系统及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已成为全球先进的测量平台,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几乎所有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等研究领域的尖端实验室。Lake Shore公司成立于1968年,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是低温与磁场科研设备的国际领导者。主要产品包括:振动样品磁强计、低温真空探针台、霍尔效应测量系统、低温控温仪、低温传感器、高斯计、磁通计等。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院所的磁测量仪器仍以进口为主,国外品牌占主流。本次共享磁测量仪器盘点,涉及Quantum Design、Lake Shore、AGICO、Brockhaus、Oxford、2G、Durham、Marine Magnetics、MicroSence、ADE、中国计量技术开发总公司、Evico Magnetics、理研电子株式会社、Cryogenic、Princeton Measurements Corporation、安捷伦、岩崎通信机株式会社、NSG等七十多家厂商,呈现出二超多强局面。
  • 《焦点访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顺利验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启动建设
    近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合肥通过验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而在北京怀柔,另一个大科学装置——“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也启动建设。听起来,“稳态强磁场”“综合端条件”都很陌生,它们都属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什么要建这样的设施,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这两个大装置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磁现象是物质的基本现象之一。科学研究早已证实,当物质处在磁场中,其内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磁场因而一直是研究物理等诸多学科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物质结构和状态在强磁场环境下都可能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的物理、化学现象和效应。磁场强度越高,物质的变化就越为明显,也就越有利于新的科学发现,就像显微镜放大10000倍比放大10倍能告诉研究人员更多一样。但是,磁场强度的提高,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强磁场中心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达到了40万高斯的磁场强度,这是二十几年来,上几个有实力的都在尝试的目标。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图中设备为磁性测量设备mpms,图片来源于网络)混合磁体装置(已产生稳态磁场强度达40t、二高场强,图片来源于网络) 强磁场是现代科学实验重要的端条件之一。在强磁场这种端条件下,物质的特性可以被调控,这就给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新现象、发现新技术的机遇。因此场也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包括1985年和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2003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从生命科学到医疗技术,从化学合成到功能材料̷̷在各个科学领域,强磁场都是科学家们渴求的研究环境。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运行期间,为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106家用户单位的1500余项课题提供了实验条件,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 任何物质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形成的,通过使物理实验条件达到端状态,可以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是指综合集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就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通过验收的二天,我国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启动建设“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比“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更进一步。 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启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目席科学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力(quantum design 公司产品用户)说:“比如低温可以抑制物质中电子、原子的无规运动;强磁场作为可以调控的热力学参量,能够改变物质的内部能量;超高压可以有效缩短物质的原子间距,增加相邻电子轨道的重叠,从而改变物质的晶体结构,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全新的物质状态;超快激光则具有无与伦比的超快时间特性,快速变化的光场是人们能够操作并且控制的快物理量。” 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建成之后,将是国际上集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在非常规超导、拓扑物态、量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提供实验手段的支撑,进而为相关材料的人工设计与制备,以及诸多科学难题的破解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综合端条件实验装置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科研水平的利器。它们的建成,既是我国科研人员创新进取的成果,也将以巨大的磁力,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推动我国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走向前沿。文章原文部分摘自:cctv焦点访谈、人民网 相关产品链接: mpms3-新一代磁学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9.htmppms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6.htm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dynaco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553.htm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 versalab 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330.htm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22418.htm低温热去磁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01745.htmmicrosense 振动样品磁强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4437.htm智能型氦液化器 (AT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0307.htm
  • Nature Physics: 低温恒温器成功助力强磁场拉曼实现单层CrI3中二维磁振子的直接观测
    对称性是影响物理系统各项性质的一个基础因子。由于维度的降低,原子层厚度的范德华材料是研究对称性调控量子现象的天然平台。二维层状磁体材料中,磁序是对称性调控的一个额外自由度。有鉴于此,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许晓栋教授课题组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发表了低温强磁场拉曼光谱研究单层与双层CrI3晶体材料磁振子的工作,验证了对称性在二维材料体系中对磁振子的实际影响。单层CrI3材料中存在两种自旋波(见图1),一种是面内声学模式,另一种是面外的光学模式。之前文章中理论预计该自旋波隙大约是0.3-0.4 meV(2.4-3.2 cm-1), 原则上可被拉曼光谱探测到。图1. (a-b)单层CrI3材料的两种自旋波,a)面内声学模式,(b)面外光学模式;(c) 单层CrI3的反射磁圆二色性成像图(内置图左,单层CrI3的光学照片); (d-f)单层CrI3的低温强磁场拉曼光谱数据,磁场分别为0T, -4T, 4T。图1d数据显示在无磁场时候,由于瑞利光的存在,拉曼光谱无法测到信号,而当施加强磁场时,低波数拉曼可以明显观测到拉曼信号(见图1e,1f)。并且通过分析,证实了测量得到的斯托克斯与反斯托克斯低波数拉曼信号完全符合光学选择定则。通过分析拉曼峰随磁场变化的数据(图2a-b),研究者发现拉曼峰位与磁场强度成线性关系,分析表明拉曼信号反应的是二维材料CrI3的磁振子信息。计算得到单层CrI3在无磁场时的自旋波隙是2.4cm-1 (0.3meV),与理论预测完全吻合。而拉曼信号随温度升高(见图2c),信号强度越来越弱。图2. (a-b): 单层CrI3拉曼信号随磁场强度关系图。(c): 拉曼信号随温度变化图,磁场为-7T。(d): 单层CrI3中的光学选择定则示意图。图3. (a) 双层CrI3在6T下的拉曼光谱,(b): 双层CrI3拉曼信号随磁场强度关系图。(c): 双层CrI3拉曼光谱随磁场变化数据,在0.7T左右磁场有反铁磁与铁磁转变。双层CrI3与单层CrI3不同,双层CrI3中同时存在反铁磁与铁磁态。图3a是双层CrI3在6T磁场下的拉曼数据。双层CrI3在强磁场下表现类似铁磁态的单层CrI3,拉曼信号与磁场强度成线性关系(见图3b)。通过分析拉曼信号(见图3c)与磁圆二色性 (RMCD)信号,表明双层CrI3在在0.7T左右磁场有反铁磁与铁磁转变。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德国attocube公司的attoDRY2100低温恒温器来实现器件在低温度1.65K下通过磁场调控的低温拉曼光学实验。文章实验结果表明CrI3晶体是研究磁振子物理和对称性调控磁性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图4:低振动无液氦磁体与恒温器—attoDRY系列,超低振动是提供高分辨率与长时间稳定光谱的关键因素。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377018.htm attoDRY2100+CFM I主要技术特点:+ 应用范围广泛: PL/EL/ Raman等光谱测量+ 变温范围:1.8K - 300K+ 空间分辨率: 1 μm+ 无液氦闭环恒温器+ 工作磁场范围:0...9T (12T, 9T-3T,9T-1T-1T矢量磁体可选)+ 低温消色差物镜NA=0.82+ 精细定位范围: 5mm X 5mm X 5mm @ 4K+ 精细扫描范围:30 μm X 30 μm@4K+ 可进行电学测量,配备标准chip carrier+ 可升到AFM/MFM、PFM、ct-AFM、KPFM、SHPM等功能 参考文献:[1] Xiaodong XU et al, Direct observ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agnons in atomically thin CrI3, Nature Physics, (2020)
  • 四川成立快检仪器应用示范中心 致力于集中整合仪器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井喷式的爆发,食品检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大型食品检验仪器流程较长,检测费用高昂,难以及时、快速而全面地来监控食品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因此快速检测仪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快检仪器主要是应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室内空气和饮用水安全的检测,主要检测对象是有毒有害物质。  日前,由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和四川省科学器材公司联合搭建的四川省首个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快检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在成都正式成立。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耿萌辉主任、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张经华主任应邀出席了剪彩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技术人员向现场见证的各界领导和专家现场演示了食品重金属、亚硝酸盐的在线检测。其中所演示的反射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通过手机、电脑与检测仪三位一体控制连接,可检测重金属汞、余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多个检测项,在线打印检测结果并实时传输检测信息及照片,整个过程仅需不到20分钟,即可得出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结果,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演示结果表示肯定。  快检仪器应用示范中心由快速检测仪器展示区、快检动态演示区、耗材展示区三部分组成,将致力于集中整合、展示国产顶级的快检仪器,开展快检仪器对比测评,为各类检验检疫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快检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室承建、快检仪器采供、仪器安装调试、免费培训、试剂耗材优价配送等服务。展示区有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抗生素· 激素类快速检测仪、农产品药残快速检测仪、五合一反射式食品安全检测仪、多参数化妆品快速检测仪等仪器 这些仪器可检测食品中合成色素、黄曲霉毒素B1、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瘦肉精、吊白块、孔雀石绿等多个检测项目 化妆品、保健品中PH、铅、汞、砷、镉、铬、甲醇、甲醛、硼酸、甲硝唑、利血平、西布曲明、对苯二胺、西地那非、钙、锌、铜、铁、维生素E、维生素C、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亚硫酸盐等项目,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半定量检测。  由于快检仪器包括了仪器、检测方法和试剂,这使得快检仪器的有效性涉及到: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包括了样品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用试剂的质量、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电磁场强度等)、溯源时使用的标准物质的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而最终检测结果是评价快检仪器有效性的最好方法。  示范中心将致力于集中整合、展示国产顶级的快检仪器,开展快检仪器对比测评,为各类检验检疫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快检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室承建、快检仪器采供、仪器安装调试、免费培训、试剂耗材优价配送等服务。
  • 响应设备更新政策 | 2024 低温强磁场设备选型指南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重大基础科学创新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科学仪器行业,迅速掀起了设备更新浪潮。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作为一家设计并提供具有专业技术的仪器供应商,助力量子技术、纳米技术、先进材料和纳米器件等领域的开发与研究。此次我们也将积极把握政策机遇,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设备更新服务。为此,我们整理出了一份选型指南,以帮助老师们快速完成申报。如需要进一步交流与咨询,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络。1► TeslatronPT无液氦超导磁体低温系统&bull 集成的变温插杆可提供的样品温度范围为:1.5 K-300 K&bull 结构紧凑,标准配置的最高磁场强度为14 T,可选配矢量旋转磁体&bull 选配不同的插件可获得更低的温度:HelioxVT选件可获得 300 mK的最低温,KelvinoxJT选件可获得 25 mK的最低温 &bull 低振动 — 适用于多种敏感测试 &bull 分立式密封样品腔,可快速简单地更换样品,且无堵塞系统冷却回路的风险 &bull 低功耗 — 使用单脉冲管制冷机 &bull 敏感样品周围无气体流动:系统采用静态交换气冷却样品,避免制冷气流引起的脆弱样品或者测量样品杆的振动 &bull 通过顶部样品杆可实现快速更换样品。可在系统处于低温状态时更换样品,无需复杂的负载锁定机制来重新装载变温插件&bull 系统使用内部冷阱来过滤污染物,无需使用液氮2► TeslatronPT低温插杆&bull 可选配连接到样品的直流和射频线 &bull LCC样品托和通用接口,轻松实现样品的快速更换。兼容低温插杆系统&bull 最低温300mK的HelioxVT He3 制冷插杆&bull 最低温25mK的无液氦KelvinoxJT 稀释制冷插杆3► KelvinoxJT插杆式稀释制冷系统插杆式稀释制冷系统,采用Joule-Thomson冷凝单元可同时兼容湿式及干式低温恒温器。&bull 能与我们多种产品兼容,包括TeslatronPT低温恒温器,湿式Integra磁体系统,任何液氦存储罐或任何样品管直径不小于50 mm的VTI等 &bull 带有数据可视化和远程控制软件的自动化气体处理系统 &bull 具有自动控制热交换气体的内部真空层(IVC) &bull IVC使用真空脂或CAF胶密封(不需要铟) &bull 备有一个6 mm直径的直通孔用于安装实验接线4► CryofreeProteoxMX型模块化稀释制冷机CryofreeProteoxMX型模块化稀释制冷机5► CryofreeProteoxLX 多比特数量子计算专用无液氦稀释制冷机&bull 超大样品空间,最多256根SMA接头同轴线&bull 可联系牛津仪器,定制高密度同轴线方案&bull 能够容纳大量输入和输出同轴线以及低温微波器件 &bull 全面兼容Proteox稀释制冷机二级插件 &bull 设备经过低振动技术优化,有效减少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扰动 &bull 基础温度低于7mK,并且在20 mK时的制冷功率大于25µ W,双脉管冷头设计可以在4 K盘提供大量富余的制冷功率6► Proteox5mK&bull Proteox5mK是一台商用连续工作稀释制冷机,可提供小于5mK的极低温环境,@20mK制冷功率大于25 µ W;采用刚性支架和柔性波纹管以及平移共振峰来降低脉管冷头的机械振动及其谐振信号&bull 制冷机内部排布合理,便于进行实验组装 &bull 同轴线和直流线可以安装在总共六个直通孔和九个非直通孔之中 &bull 气隙热开关系统可以在8小时内将样品从30 K 降至最低温7► ProteoxS稀释制冷机小型化的快速表征平台,性能毫无妥协&bull 专利设计的底部换样装置,无需停机即可实现快速换样&bull 全新的设计更使安装层高要求减小到 3.3m&bull 可搭载 12T单轴磁体和 6,1,1T 三轴矢量磁体&bull 提供多路直通孔和非直通孔接头,仍可安装多至 22 路半刚性同轴线缆及多种直流线、Thermocoax、光纤等8► 稀释制冷机二级插件二级插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口, 它还可以容纳完整的实验装置,包括直流引线、 高频同轴线和低温微波器件。&bull 灵活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各种应用需求的兼容性 &bull 二级插件包含—个117 mm x 252 mm大型矩形通道。这可以配置为—个自定义平台,或是配备2个1S0100端口和—系列标准选项 &bull 可选择搭载配备牛津仪器设计的底部快速传样装置的二级插件,在集成超导磁体的系统中可以实现快速换样9► SpectromagPT无液氦光学超导磁体系统&bull 结构紧凑,水平磁场强度达7T &bull 可在系统处于低温状态时更换样品 &bull 超导磁体采用市面上最高规格的超导线材结合先进技术制造,性能高效可靠。 &bull 多种实验插件可满足多种应用及研究需求 &bull 通过顶部装载样品杆实现快速换样 &bull 平行和垂直磁场方向优良的光学通路 &bull 可实现样品全角度旋转测量 &bull 采用闭循环制冷方式,减少样品交换气污染风险和气路堵塞问题10► Integra低损耗液氦杜瓦磁体系统&bull 低损耗杜瓦配备液氮保温层和超导磁体电极,有利于降低液氦蒸发 &bull 最高20T磁场&bull 使用变温插件(VTI),变温范围为1.5至300 K&bull 兼容VTI与KelvinoxTLM&bull 磁体可与3He制冷机插件或极低温稀释制冷机集成,低温可达15mK以下11► KelvinoxTLM顶部取样式稀释制冷插件
  • 【赛纳斯】表面增强拉曼/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与突破
    01导读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是 最 重 要 的分析化学方法之一,可提供待测体系的化学键等关键结构信息。然而,它们应用于材料和生物体系的表面化学分析时,常面临着灵敏度偏低的瓶颈。四十余年来,人们持续致力于突破该瓶颈,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近日,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课题组回顾了拉曼和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性论述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三种物理机制:等离激元效应、避雷针效应和耦合效应。从拉曼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案例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拉曼和红外光谱的表面检测灵敏度的策略,即宏观光学系统与微纳光学衬底之间多尺度耦合,最 后讨论了将宏观光学-微纳衬底间的高效耦合拓展到亚纳米分子尺度的可能性,展望了更多种形式的多尺度光耦合策略。图1 SERS和SEIRA光谱灵敏度提高的策略与实践:从微纳结构衬底设计到光学设计。02研究背景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的里程碑式进展如图2所示,时间轴上、下分别为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从发展历程可见:(1)1800-1974年主要集中在基本测试仪器和方法,从无到有地建立拉曼和红外及其衍生光谱技术;(2)1974-2010年则在已有测量仪器基础上,从无到有建立起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方法;(3)1997年至今的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逐渐提升为单分子水平。由此可见拉曼和红外光谱技术的灵敏度在不断提升,而其蕴含的发展驱动力是由痕量甚至是单分子水平待测样品的实际需求所诱发的。如何提升拉曼和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是具有 重 大 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图2 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及其衍生技术的的里程碑式进展节点,时间轴上、下部分别为拉曼和红外光谱技术。2.1 SERS和SEIRA的增强机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主要基于电磁场增强机制。SERS和SEIRA电磁场理论的核心在于借助光和金、银等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增强纳米结构表面狭小区域内的光电场(也称近场)。该狭小区域也称为“热点”。处于热点中的待测分子的光散射和光吸收截面都被增强,如图3所示。图3 SERS和SEIRA的电磁场增强原理。a是分子的Raman散射及拉曼光谱。b是吸附于金属纳米球表面分子的SERS的两步增强机理。c是SERS光谱的数据处理。d是分子的红外吸收及红外光谱。e是吸附于金属纳米棒表面分子的SEIRA的一步增强机理。f是SEIRA谱的数据处理。热点内的局域电场的强度与分子的光吸收/散射效率直接相关。提高SERS和SEIRA增强衬底表面热点内局域电场强度是SERS和SEIRA技术发展的关键难题。SERS和SEIRA增强衬底可划分为非耦合型增强衬底和耦合型增强衬底两大类。非耦合型增强衬底,如单个纳米粒子、金属膜以及非金属表面的金属探针等,通常只支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传播表面等离激元和避雷针效应中的一种机制。非耦合增强衬底的局域场增强因子较小,通常小于5个数量级,是研究局域场耦合的模型结构。耦合型增强衬底,特别是具有纳米间隙或者纳米尖端结构的增强衬底,分子拉曼散射和红外吸收信号会得到显著增强,检测灵敏度可达单分子水平。典型的耦合型增强衬底结构有纳米颗粒-纳米颗粒二聚体(dimer)、寡聚体结构(oligomer)、阵列结构(array)、蝴蝶结(bow-tie)结构,和金(或银)扫描探针-金(或银)衬底耦合结构等,如图4所示。图4 SERS和SEIRA典型结构。a-f为SERS衬底结构,g-i为SEIRA衬底结构。其中a和g为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c和i为传播型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e为支持避雷针效应的针尖纳米结构。b、d、f、h和i为不同形式的等离激元耦合纳米结构衬底。除了提高衬底的局域电场强度,SERS衬底在应用中还存在衬底普适性低和信号重现性不足的难题。壳层隔绝纳米颗粒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是克服这一难题的强有力的创新方法,在材料表面化学分析中已发挥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实际应用效能。SHINERS技术的关键是制备超薄介质壳层包覆的金(或银)核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其中壳层材质如SiO2、Al2O3等具有绝缘性和化学惰性,既避免了分子吸附于金(或银)核表面产生干扰信号,又减小了纳米颗粒和待测衬底发生烧融的概率,提升了体系稳定性。借助SHINERS中金(或银)核与待测金属材料衬底的耦合作用,金属衬底上吸附分子的拉曼信号得到显著放大,例如,实现了对不同晶面Au、Pt等金属单晶上痕量电催化中间产物的识别,为揭示相关电催化反应的路径和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图5)。图5 用于表面分析的SHINERS技术。a 衬底表面的SHINERS粒子示意图。b 吸附在Au(111)、Au(100)和Au(110)表面的吡啶分子的SHINERS光谱。c SHINERS实验示意图。电磁场强度由颜色代表,红色(强)和蓝色(弱)。d SHINERS粒子的TEM成像和Pt衬底表面的3D-FDTD模拟。e 在氧气饱和的0.1 M HClO4中的ORR过程三个旋转环盘Pt单晶电极上的极化曲线。转速为1600转/分,扫描速率50 mV/s。坐标轴j和E分别代表电流密度和电极势。f 变电位条件下Pt(111)电极表面的ORR测试的EC-SHINERS光谱。类似壳层隔绝技术的核-壳结构构筑策略也适用于SEIRA技术。由金壳层和介质内核构筑的阵列SEIRA增强衬底不仅在近红外区有等离激元响应,在中红外区也显示出宽光谱共振响应。如图6所示,位于近红外区域的等离激元响应源自于单个纳米壳结构的多极等离激元共振,而位于中红外区域的宽谱响应带则源自多粒子结构的偶极共振耦合。耦合纳米结构是提高SERS和SEIRA衬底表面增强性能的有效方式,通过耦合效应可将衬底拓展为SERS和SEIRA同时响应的衬底。图6 多个纳米粒子耦合同时用于SERS和SEIRA虽然基于上述耦合纳米结构的SERS和SEIRA增强衬底可有效提高拉曼和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要实现超高灵敏的SERS和SEIRA测量尚有一定难度。成功的研究报道往往集中于拉曼散射或红外吸收截面较大的少数分子体系,其增强衬底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尚面临一些困难。特别是如何使应用面最广的SERS或SEIRA衬底,如单个SHINERS粒子、TERS探针、单根SEIRA棒和nanoIR探针,也具备超高检测灵敏度,即使面对散射或吸收截面较小的分子仍可获得有效的检测信号。这一问题仍充满挑战。因此,进一步针对特定的微纳衬底而优化设计的宏观光学系统的研究成为迈上更高灵敏度这一新台阶的关键。2.2 基于维纳结构衬底的宏观光学设计SERS信号与多重因素有关,其强度具体可用下式表示:我们可以参考SERS的强度公式将SEIRA的强度表示如下:GSERS和GSEIRA分别表示衬底通过等离激元和避雷针效应造成的局域场增强。上述公式清楚表明,SERS和SEIRA的强度不仅与微纳衬底的增强因子有关,也与仪器的参数,如光耦合效率Ω、检测器效率Q、色散系统的通量Tm和光学系统的透过率T0直接相关。虽然在Raman和IR发展的历程中,针对光学系统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聚焦在光学系统和微纳衬底之间的耦合效率的研究还很少。耦合效率Ω可进一步展开为其中Ωe表示激发光的空间角集中程度、Sexci表示微纳衬底的定向激发性质、Me-e则表示激发光和衬底之间的匹配程度。Ωc表示收集系统的定向收集能力、Sscat表示微纳衬底的定向辐射属性、Mc-s则表示Ωc和Sscat之间的匹配程度。上述三个公式清晰地描述了宏观光学系统和微纳衬底之间匹配程度对获得超灵敏SERS和SEIRA光谱的重要意义。图7为SERS和SEIRA中传统的耦合光学设计,和考虑衬底与光学系统匹配后的耦合光学设计。与传统方式相比,后者可在微纳衬底表面激发出更强的热点,获得更灵敏的SERS和SEIRA检测效果。图7 SERS和SEIRA中的光学设计。a 传统的激发和收集光锥。b 抛物面反射式聚焦镜。c 折射式物镜。d 反射式物镜。e SERS和SEIRA中精细设计的激发和收集空心光锥。f 基于棱镜和波导结构的激发光学。g 基于棱镜的折射式空心光锥透镜。h 基于棱镜的反射式空心光锥物镜。角度激发。通过ATR棱镜定向激发SERS和SEIRA衬底获得更高检测灵敏度是最常见的设计宏观光学增强微纳光学衬底的例子。如图8中所示,在二氧化硅半球柱面镜上蒸镀一层Ag膜,扫描激发光角度,在很窄的角度范围内可观察到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在该角度下收集纳米粒子构成的SERS衬底的拉曼散射信号,其光谱增强性能与金属膜表面相比可提高2-3个数量级。而在SEIRA中, ZnSe半球柱面镜表面的金岛状膜衬底的SEIRA增强性能也强烈依赖激发光的入射角度。70°下激发获得的SEIRA强度比20°时高6倍。更多的基于波导结构激发SERS和SEIRA的研究也证明了将激发光能量集中在某一窄角度范围内,可进一步提高衬底的SERS和SEIRA性能。图8 基于ATR棱镜结构定向激发SERS和SEIRA。a-c 在SERS中通过半球柱面镜激发金属膜表面SPR,进而激发单粒子SERS。d-f 在SEIRA中通过半球柱面镜激发金岛膜SEIRA。定向辐射收集。定向辐射收集主要体现在SERS衬底表面。SERS衬底作为天线,它接收远场光并在近场区域产生电磁场“热点”,从而激发“热点”内的分子。分子辐射的拉曼信号再次激发SERS衬底并辐射至远场。研究表明远场辐射的SERS信号表现出强烈的定向辐射属性。如图9所示,二聚体和三聚体的SERS远场辐射信号集中在很窄的空间角度范围内,而该空间角度甚至超过了显微物镜的收集角度范围,导致大量信号无法被测量。该实验结果证明宏观光学系统设计在提高SERS信号收集效率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图9 二聚体和三聚体表面SERS信号的远场辐射特征兼顾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收集的光学设计。角度激发可提高SERS与SEIRA的激发效率,定向辐射收集可提高SERS的收集效率。2017年报道的一种消色差的固体浸没透镜结构做到了两者兼顾。如图10所示,通过该物镜结构,激发光能量可集中在很窄的角度范围内,有效提高激发光与SPR效应之间的能量耦合效率,因此在SPR角度附近SERS信号才最强。同时该物镜的数值孔径高达1.65,可有效收集远场辐射的SERS信号。该物镜不仅支持Kretschmann结构,也支持Otto结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衬底材料表面散射的SERS信号均具有定向辐射特征,与一般的线性偏振相比,热点的局域场增强更高。图10 基于消色差固体浸没透镜光学设计兼顾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a-d KR-SPR-SERS结构光学设计及其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性能的表征。e-j Otto-SPR-SERS结构光学设计及其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性能的表征。光纤高效激发和收集耦合TERS。另一种兼顾激发和收集效率的设计是光纤耦合结构的TERS装置。在该装置结构中,银纳米线TERS探针组装在锥状光纤表面。线偏振激发光在光纤中传播的波导模式会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与银纳米线探针的两个SPP模式TM0和HE1耦合。通过光纤角度和长度的优化设计,提高远场光与TM0模式的能量耦合效率,优化后的远、近场的耦合效率可达70%。考虑到TERS的两步耦合过程,总体的远、近场光耦合效率可达50%,即使在最简单的TERS装置上也可实现碳纳米管表面1 nm空间分辨率的化学光谱采集。图11 a 波导模式LP01和银纳米线探针的TM0和HE1模式之间的耦合示意图。b 通过TM0模式的近场和远场耦合。c TERS探针和光纤的SEM图。d 碳纳米管样品的形貌。e 沿着d中白色虚线的TERS强度分布。f d中虚线上A、B和C位置处的TERS光谱。光学设计拓展nanoIR和TERS的适用环境。近几年先后报道的液体环境纳米红外光谱技术均通过底部ATR光学结构激发实现。电化学TERS技术的一大难题是TERS的激发和收集光路路径上光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造成常规TERS测量技术的不直接适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TERS光路与电化学池的有效光学耦合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在该设计中,电化学池被改造成由透明窗片、倾斜样品区以及电化学功能模块构成的结构。这一结构有效抑制了光路畸变对TERS测量的影响,由此成功获得了电化学反应前后的少量反应物和产物的TERS光谱。图12 电化学TERS技术。a 在电化学池中增加光学窗片,并减小与激发和收集物镜的距离实现的电化学TERS装置结构。b-c 溶液中TERS探针的局域电场分布。d 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同位置的TERS光谱。e 反应物和产物的空间分布。f 不同样品偏压下的产物。03总结与展望SERS和SEIRA分别显著提升了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近二十年来,随着微纳光学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性能的增强衬底不断问世。尽管目前对宏观光学系统与微纳衬底之间多尺度耦合效率的研究还较少,在可预见的将来,该问题终将被解决,这将使得应用面最广的球形纳米颗粒的光谱增强性能也有机会进一步实现数量级的提升。除了兼顾宏观和微纳光学的耦合设计,近年来基于原子尺度的避雷针效应与等离激元结合也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如利用TERS技术实现了单分子、甚至单个化学键的成像。然而,可检测的分子体系仍限制于少量的分子种类。这就要求在提高宏观光学到微纳光学的耦合效率的同时,也要提高从微纳光学到原子尺度光学的能量耦合效率。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不仅对TERS,对Nano IR的发展也不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SERS和SEIRA的环境普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在TERS和NanoIR技术中,发展适配如能源化学中的多相界面体系或生命科学中的液相环境体系等具体应用场景的光学结构设计将具有重大应用意义。文章信息:该研究成果以"Advances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and IR spectroscopies: from nano/micro-structures to macro-optical design"为题在线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本文 第 一 作者为厦门大学的王海龙博士,共同通讯作者为田中群教授和王海龙博士。合作者包括尤恩铭博士、丁松园教授和印度SRM University- AP的Rajapandiyan Panneerselvam博士。
  • 327万!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闭循环低温强磁场光学物性测量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705-234005012093项目名称: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闭循环低温强磁场光学物性测量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327.3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27.3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产品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规格备注1闭循环低温强磁场光学物性测量系统1闭循环低温强磁场光学物性测量系统可实现低温强磁场下对材料及样品等的光学及电学等多种物理性能的研究和表征,如低温强磁场下的光学显微、光谱特性分析、光电性质探测、光磁效应表征等等,为物质科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平台,可广泛应用于物理、材料、化学、微电子、半导体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 1.*采用闭循环制冷,无需灌装液氦及液氮等制冷液 2.1.*冷台基台温度范围:无负载情况下,1.7K-350K 2.2.*冷台基台温度稳定性:无负载情况下,±0.2%(T20k)±0.02%(t20K) 3.1.*最大磁场强度:±7T 3.2.*磁体类型:劈裂式超导磁体 5.1.*光学窗口数量:8个(其中顶部1个,侧向7个) 7.2.*电学引脚数量:15个 9.2.*外窗上表面至内窗下表面的间距:≤4mm 11.*设备拓展性:设备后续可以升级光纤接入接口、RF射频接入接口、底部窗口、内置显微物镜等功能组件本项目最高限价人民币叁佰贰拾柒万叁仟元整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3个月发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勤卓科技发布勤卓六度空间电磁式振动台新品
    勤卓品牌六度空间电磁式振动台HK-10G-600HZ具体参数:型号:HK-10G-600HZ控制方式:全功能电脑振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振动方式:六度空间一体机(随机,正弦),(同一台面三轴〈同时/个别/连续〉振动)振动波形:半波或全波加速度:0~20g振幅:0~5mm台面尺寸: 1000*1000mm(宽*深)外形尺寸:1000*1000*550mm(宽*深*高)试验负载: 100KG频率范围: 0.5~600HZ额定推力/正弦波激振力:2000kgf工作原理:超静音工作 机台底座采用材料,安装方便,运行平稳,无需安装地脚螺丝 控制电路数字化控制与显示频率,PID调节功能,使设备工作更为稳定、可靠 扫频及定频操作方式,适应不同行业测试要求 增加抗干拢电路,解决因强电磁场对控制电路干扰 增加工作时间设定器,使测试产品达到准确测试时间。产品用途电磁振动台广泛适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通讯、电子、汽车、家电、等行业。该类型设备用于发现早期故障,模拟实际工况考核和结构强度试验,产品应用范围广泛、适用面宽、试验效果显著、可靠。正弦波、调频、扫频、可程式、倍频、对数、加速度,调幅,时间控制,全功能电脑控制,简易定加速度/定振幅。设备通过连续无故障运转3个月测试,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创新点:高品质高低温试验箱,让您的产品稳获胜.精确温控系统,并加装散热过滤棉.勤卓六度空间电磁式振动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