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融变时限仪

仪器信息网药物融变时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药物融变时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药物融变时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药物融变时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药物融变时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药物融变时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药物融变时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药物融变时限仪相关的论坛

  • 高效!用散射浊度仪实现自动化的药物溶解度筛选

    高效!用散射浊度仪实现自动化的药物溶解度筛选

    在药物开发过程早期进行ADMET(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评估的能力在当今的药物发现环境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需要进行高通量分析,以尽早发现潜在的ADMET问题,从而减少损耗。溶解度是药物的关键特性之一,对分析方法开发、药物生物利用度、吸收和毒性研究,以及药物剂量和药物配方都有重要影响。低溶解度化合物的开发难度更大,获得可再现的ADMET筛选数据也更费时费力。因此,在药物开发的后期阶段进行成本更高的检测之前,研究人员需要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来确定溶解度。[align=left][b]药物溶解度研究[/b][/align]药物溶解度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在不同条件下,在各种溶剂或缓冲液中的溶解度。通常需要测量药物在特定温度或pH值下可溶解的量。溶解度通常表示为药物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浓度,也称为饱和浓度。药物溶解度测定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至关重要。在早期化学筛选的所有标准中,不理想的溶解度是最不利的性质之一,溶解度低的分子具有很高的失败风险。因此,在药物发现过程中要尽早进行溶解度测定。低溶解度不仅会阻碍新药活性的测试,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后果,包括影响其他检测、隐藏其他不良特性,以及对药物动力学和动态性质的潜在影响。总之,这可能会导致药物开发时间大大延迟,或者在尝试改良之前就出现失败。常见的平衡溶解度测定的方法是在恒温条件下将药物和靶标一起振荡至少24小时并测量溶液中的药物浓度(摇瓶法;图 2)。最终浓度通常通过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测定,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且通量较低。[b]散射比浊法节省时间并提高通量[/b]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快速、可扩展、灵敏且精确的颗粒物质浓度测定方法,有利于药物溶解度研究。另外,这还是一种无损技术,可用于动力学分析,只需制备很少的样品,且可以适应高通量微孔板格式。[url=https://www.bmglabtech.cn/]BMG LABTECH[/url]的NEPHELOstar [i]Plus[/i]是一种专用的微孔板散射浊度仪,可通过测量前向散射光来检测液体样品中的不溶性颗粒。这种方法基于对样品中不溶性颗粒散射光强度的检测。NEPHELOstar [i]Plus[/i]的高强度光源是波长为635 nm的激光。激光穿过样品孔,进入Ulbricht球散射光检测器。如果光线没有被颗粒偏转,会直接穿过球体,不会产生信号。如果样品中存在不溶颗粒,散射光会在球体内部反射,被光电二极管检测到。Ulbricht球可收集散射角度高达 80 度的光线。[align=left][b]结论[/b]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快速、可靠、低成本的溶解度筛选方法,可利用384孔板进行高通量筛选。使用NEPHELOstar [i]Plus[/i] 在384孔板中进行全自动动力学溶解度筛选,可在75分钟内分析24种化合物,批间差异率为5%。在提交的化合物中,其中约有90%的化合物,其动力学溶解度可通过此方法得出并排序。[/align]

  • 光纤药物溶出仪

    各位:有没有人知道光纤药物溶出仪,与普通的溶出仪的相比,优势是什么?谢谢!

  • 【求助】分析药物响应值会变,是什么原因啊?

    最近在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分析药物时(是从肌肉样品中提取的),同一个样品第一次进样时响应值比较高,而过大约一小时后响应值就变很低,导致我做添加回收时无法确定结果,有谁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种药物我以前在液相上走过,还是很稳定的。

  • 药物分析笔记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分析掌握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和软膏剂的一般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熟悉常用附加剂对含量测定的干扰和排除方法。了解复方制剂的分析。特点: 制剂除含主药外,还含有赋形剂、稀释剂和附加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剂、防腐剂和着色剂等),这些附加成分的存在,常常会影响主药的测定,致使制剂分析复杂化。 制剂通常是符合药物规定要求的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备而成的。因此,在制剂分析中对所有原料所做过的检查项目,不必重复。制剂中如需进行杂质检查,主要来源于制剂中原料药物的化学变化和制剂的制备过程。 制剂检查除对某些不稳定的药物制剂需增加必要的检查项目外,一般对小剂量片剂(或胶囊)等需检查均匀度;对具有某种物理特性的片剂(或胶囊)需检查溶出度;对某些特殊制剂(缓释、控释剂肠溶制剂)需检查释放度等等,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合理及安全。 制剂与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相比,专属性和灵敏度要求更高。(考虑性质、含量以及赋形剂、附加剂的影响;同时考虑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的影响)。计算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表示,而不采用原料药的百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第一节 片剂的分析一、常规检查项目1.重量差异的检查 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1)重量差异限度 平均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0.30g以下 ±7.5%0.3g以上(含0.3g) ±5%(2)检查法: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平均片重X后,再分别精密测定各片的重量。每片重量和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的一倍。糖衣片与肠溶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3)注意事项:避免吸湿和污染。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2.崩解时限的检查:指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测,崩解溶散至小于2.0mm碎粒(或溶化、软化)所需的时间限度。(1)检查装置:升降崩解仪(2)检查方法:片剂应在15分钟内崩解。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中检查不得有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pH6.8磷酸缓冲液中检查崩解时间。泡腾片加水应有气泡放出,在5分钟内崩解、溶解或分散,无聚集颗粒剩留。(3)注意事项: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二、片剂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检查1.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制剂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当片剂含量较低如仅含几毫克、零点几毫克,药物在颗粒中均匀度较难控制时,需检查此项目。凡检查此项不再检查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10片([/font

  • 药物溶出仪的验证

    各位老大,现在药物溶出仪的验证需要一个验证包,有谁能给详细介绍一下呢?

  • 【分享】14种食品让药物变毒物

    药,吃了就完了,是你的习惯。但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烟  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  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阿司匹林——酒、果汁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黄连素——茶  茶水中含有约10%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不能饮茶。 ☆布洛芬——咖啡、可乐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抗生素——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钙片——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抗过敏药——奶酪、肉制品  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止泻药——牛奶  服用止泻药物,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苦味健胃药——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利尿剂——香蕉、橘子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维生素C——虾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滋补类中药——萝卜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降压药——西柚汁  服用降压药期间不能饮用西柚汁。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将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多酶片——热水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酶这种活性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 药物溶出仪:从分类到保养的进阶秘笈

    [b][color=#444444]药物溶出度简介[/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33333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固体制剂新药研发。 [/color][color=#444444][/color][b][color=#444444]药物溶出度仪分类[/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1.半自动溶出仪和 全自动溶出仪 [/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2.六杯药物溶出度仪、八杯 药物溶出仪 、十二杯药物溶出仪。[/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color][b][color=#444444]药物溶出度仪维护和保养[/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1)在测定过程中,必须保证水位至少高于水槽右端出水口2cm以上,否则禁止开机。[/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2)初次开机时,水位应下降1cm。水嘴处有气泡冒出,说明加热箱已有水,否则禁止开机。[/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3)开机后若无数字显示,电源指示灯不亮,应检查保险丝是否烧断,电源电压是否正常。[/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4)开机后若温度数字显示乱跳,可查看测浊线插头与传感器插座连接是否良好。[/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5)不准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溶出杯溶剂中,以免腐蚀传感器热敏电阻。[/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color][b][color=#444444]溶出度仪使用注意事项[/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按动面板的“复位”键将使计算机复位,即温度窗恢复等待状态,只显示当前水浴实际温度;时钟窗恢复到常规取样时间的预置状态,但显示的是刚才显示的数值;转速窗恢复到转速预置状态,显示的也是刚才显示的数值,运行停止。因此,在正式进行溶出试验以后,请勿随意按动“复位”键!前已述及,也不要随意按动转速窗上的“选择”键!否则转轴将停止转动。[/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仪器使用完毕后,请把仪器及附件清洗干净,保持清洁[/color][color=#444444].[/color]

  • 药物溶出仪:从分类到保养的进阶秘笈

    [b][color=#444444]药物溶出度简介[/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33333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固体制剂新药研发。 [/color][color=#444444][/color][b][color=#444444]药物溶出度仪分类[/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1.半自动溶出仪和 全自动溶出仪 [/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2.六杯药物溶出度仪、八杯 药物溶出仪 、十二杯药物溶出仪。[/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color][b][color=#444444]药物溶出度仪维护和保养[/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1)在测定过程中,必须保证水位至少高于水槽右端出水口2cm以上,否则禁止开机。[/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2)初次开机时,水位应下降1cm。水嘴处有气泡冒出,说明加热箱已有水,否则禁止开机。[/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3)开机后若无数字显示,电源指示灯不亮,应检查保险丝是否烧断,电源电压是否正常。[/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4)开机后若温度数字显示乱跳,可查看测浊线插头与传感器插座连接是否良好。[/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5)不准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溶出杯溶剂中,以免腐蚀传感器热敏电阻。[/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color][b][color=#444444]溶出度仪使用注意事项[/color][/b][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按动面板的“复位”键将使计算机复位,即温度窗恢复等待状态,只显示当前水浴实际温度;时钟窗恢复到常规取样时间的预置状态,但显示的是刚才显示的数值;转速窗恢复到转速预置状态,显示的也是刚才显示的数值,运行停止。因此,在正式进行溶出试验以后,请勿随意按动“复位”键!前已述及,也不要随意按动转速窗上的“选择”键!否则转轴将停止转动。[/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仪器使用完毕后,请把仪器及附件清洗干净,保持清洁[/color][color=#444444].[/color]

  • 药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在人体中,大部分的环境是水相环境,体液、血液和细胞浆液都是水溶液,药物要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要求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为亲水性)。而药物在通过各种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时,这些膜是由磷脂所组成的,又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脂溶性(称为亲脂性)。由此可以看出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药学研究中,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是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用P来表示,其定义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由于生物非水相中药物的浓度难以测定,通常使用在正辛醇中药物的浓度来代替。Corg表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CW表示药物在水中的浓度。P值越大,则药物的脂溶性越高,为了客观反映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常用其对数lgP来表示。  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变对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比较大。影响药物的水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性因素比较多,当分子中官能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和官能团的离子化程度较大时,药物的水溶性会增大。相反若药物结构中含有较大的脂环等非极性结构时,则导致药物的脂溶性增大。  各类药物因其作用不同,对脂溶性有不同的要求。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物,需通过血脑屏障,应具有较大的脂溶性。吸人性的全身麻醉药属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其麻醉活性只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最适lgP在2左右。

  • 药物溶出仪、崩解仪低价促销

    我公司生产: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药品阴凉柜,药品冷藏柜,通风柜,空气洁净屏,干燥箱,红外线灭菌器等仪器经销:崩解仪、药物溶出仪、匀浆机、消解仪、均质器、尘埃粒子计数器、酶标仪,洗板机,空气消毒机,低温冰箱,培养箱,等实验室仪器现崩解仪药物溶出仪低价促销,详情QQ3406227086

  • 过程工程所开发出新型难溶性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多数抗肿瘤药物因其本身的难溶性而无法实现有效的靶向递送,进而严重影响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紫杉醇(Paclitaxel, PTX)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解决其难溶问题,现用临床注射制剂(Taxol®)是将其溶解于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后再行给药。然而,该制剂因缺乏靶向性,对其他正常组织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添加的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会释放组胺,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开发方便安全的靶向给药系统对PTX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如图所示)。首先,利用O/W/O复乳液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法,成功地将PTX以纳米晶形式原位装载于亲水性材料羧化壳聚糖纳米球中,并结合快速膜乳化技术实现了纳米球粒径的均一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球表面的羧基,引入具有隐形效果的聚乙二醇(PEG)链和靶向肿瘤细胞的RGD肽,最终制得兼具隐形和靶向能力的纳米给药系统。 后续的体外细胞及体内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表明,该制剂能够有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周期,改善纳米球对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另外,与传统的注射制剂相比,该制剂还具有很低的毒副作用。 上述研究工作已发表在Molecular Pharmceutics(2012, 9, 1736-1747)上,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方法新颖。该研究工作受到973项目(2009CB930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20102036, 21161160555)的资助。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20343496926834.jpg PTX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示意图

  • 药物杂质鉴定新流程实现泮托拉唑杂质谱分析

    药物杂质鉴定新流程实现泮托拉唑杂质谱分析

    药物杂质是药物活性成分(原料药)或药物制剂中不希望存在的化学成分,会对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隐患,因此杂质的检测是保证药物质量至关重要的部分,FDA、EMEA、PMDA、CFDA等各国药品监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对其进行严格管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141737_577892_3005330_3.jpg 独有的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Q Exactive™ Focus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凭其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高准确性的分析能力,可对样品中药物杂质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结合新一代的智能小分子化合物鉴定软件Compound Discoverer™,以高度灵活的自定义方式制定分析工作流程,对数据中的目标和非目标杂质进行提取、比对及鉴定,工作流程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141737_577893_3005330_3.jpg 通过软件对样品数据的分析和提取,在Compound Discoverer中可以直观、便捷的查看和筛选预期和未知的杂质分析结果,从结果界面中可获得不同条件下样品杂质的变化情况,获得所有杂质保留时间、一级质谱、同位素和二级质谱等丰富信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141738_577894_3005330_3.jpg 在获得母药和杂质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后,软件将调用碎裂数据库(Fragmentation Library)快速的对泮托拉唑的碎片结构进行归属,该数据库几乎涵盖了所有已发表的文献,保证了碎片解析的准确性。在此研究结果之上,通过软件对杂质与母药二级质谱信息之间的比对,可进一步对杂质变化位点进行推测。在本例中,通过152、185等共有碎片和200、216等特征差异碎片的比对,推测出该杂质为泮托拉唑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141738_577895_3005330_3.jpg 基于新一代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Q Exactive Focus和新一代小分子化合物分析软件Compound Discoverer,建立了药物杂质鉴定的新流程。无论是优质数据的有效获取,还是获取后对已知和未知杂质的分析鉴定,该工作流程都可以完美的实现。在本例中,共鉴定到泮托拉唑杂质15个,其中可能的降解杂质9个,可能的工艺杂质6个,为药物杂质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富有价值的信息。(分享)

  • 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

    [color=#333333]《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发布: 为规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现予发布。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过程中,各药品生产企业、研究单位和药品检验机构开展体外溶出试验时,应遵照本指导原则 药品检验机构应加强对企业开展溶出度仪机械验证的技术指导 溶出度仪生产商和销售商应优化相应的技术服务。详细内容学路网医学网整理如下:[/color][b][color=#333333]相关推荐[/color][/b][color=#333333]:[/color][url=https://www.xue63.com/jiaoyuershi/2016-3/14591273645077.html][color=#333333]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组织制定《药物溶出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color][/url][color=#333333]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中,口服固体制剂体外溶出试验(学路网医学网整理《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详细内容)所用溶出度仪的机械验证。[/color][color=#333333]  一、概述[/color][color=#333333]  本指导原则中的溶出度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第一法和第二法的仪器装置。为保证体外溶出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使用的溶出度仪应满足《中国药典》要求,同时还需满足本指导原则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color][color=#333333]  二、验证前检查[/color][color=#333333]  目视检查以下部件:[/color][color=#333333](一)溶出杯[/color][color=#333333]  杯体光滑,无凹陷或凸起,无划痕、裂痕、残渣等缺陷。[/color][color=#333333](二)篮[/color][color=#333333]  篮体无锈蚀,无网眼堵塞或网线伸出,无网眼或篮体变形等现象。[/color][color=#333333](三)篮(桨)轴[/color][color=#333333]  篮(桨)轴无锈蚀,桨面涂层(Teflon或其他涂层)光滑、无脱落。[/color][color=#333333]  三、测量工具[/color][color=#333333]  可采用单一测量工具(如倾角仪、百分表、转速表和温度计等),也可采用模块化的集成测量工具。各种测量工具均应符合相关的计量要求。[/color]

  • 【资料】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 如何研究药物的多晶型和溶剂化物?

    对于固体药物,其理化性质通常包括: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吸湿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除此之外,对于将用于制剂生产的药物,还需要了解其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等,那么对于多晶型和溶剂化物应该如何进行研究?或者说关于这一部分信息应该如何进行叙述?

  • 药物的溶解性试验如何选择测试溶剂?

    对于药典中未收载的一些药物,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外观及其溶解性是需要描述的,有机无机溶剂那么多,选择哪些溶剂来做溶解性实验呢?水是必须要选择的,其它溶剂呢?请说说你选择溶剂时考虑的思路?

  • 最危险药物使人变僵尸:控制意志清除记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目前在哥伦比亚,经常有人在大街小巷兜售一种危险药物,它不仅控制人的自由意志,还能清除受害者的记忆。这位药物名为莨菪碱,它还有个俗称叫“魔鬼呼吸”,源自一种非常特殊、常见于南美洲的树。  有关这种药物的故事是城市传闻的素材。在有人讲述的恐怖故事中,服用魔鬼呼吸的受害者遭到强奸,同意别人把自己在银行里存的钱取走,甚至同意“捐”出自己的器官。《恶习》(Vice)杂志的赖安-达菲去哥伦比亚旅行时发现了许多这种强效药。通过采访受害人和出售这种药物的当事人,他揭露了哥伦比亚药物世界鲜为人知的惊人文化。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毒品走私犯迪蒙西亚-布兰克表示,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药物,因为它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让人防不胜防。他对《恶习》杂志说:“把莨菪碱吹到街上行人的脸上,几分钟内药性发作,就能将人控制。莨菪碱无色无味,难以发现。只要人受到这种药物的影响,你就可以带他们去任何地方。他们会像孩子一样听话。1克莨菪碱类似于1克可卡因,但后期它比炭疽病还严重。高剂量的莨菪碱能致命。”布兰克指出,这种药物使人完全变成行尸走肉,阻止受害人产生记忆。所以药效消失后,受害人根本记不起发生了什么。  一位受害人对《恶习》说,在街上一名男子走过来向她问路,由于那个地方并不远,她就带他来到询问地点,后来他们一起喝了点果汁。接下来,她带这名陌生男子来到她家,帮他把所有财产收集起来,其中包括存款和男友的相机等。这名女子说:“丢了钱令人痛苦,但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没有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报道,这种又叫天仙子碱的药物产生的失忆功效和安定药一样。在古代,已死哥伦比亚领导人的情人被服用这种药物,然后有人让她们进入主人坟墓,将其活埋。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把这种药物用作“冷战”审讯的工具,它的用途类似于使人吐露实情的麻醉药。  由于含有的特殊化学成分,这种药物还能使人产生强烈幻觉。在哥伦比亚常见的Borrachero是莨菪碱的来源,可粗略地译为“使你醉倒”的树。它那绿色树冠和很大的黄花以及白花看起来非常迷人,但哥伦比亚的母亲都警告她们的孩子不要睡在这种树的下面。专家对哥伦比亚充斥和莨菪碱有关的犯罪活动的原因感到困惑,却断言这和这个国家以前混乱的药物文化以及正在发生的内战有关。

  • 药物分子的体内旅程

    纸上谈药,一个畅销药的奋斗史(1) ——药物分子的体内旅程 从开始学药至今已有十余年,手头也积累了一些故事,一些材料,偶尔也和一帮朋友吹吹水。每每想整出一些文章总怕挂一漏万误导别人,总觉得写出来东西应该尽量严谨。科学嘛,那是讲求证据的,不过最近经历的一些事,又让我感觉还是做些什么吧。科学应该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我也尽量尝试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说出我所知道的东西。读博期间,工作、压力和烦恼很多,不过写写科普总能舒缓一下心情。 听过一个搞笑的段子,说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名老女人难上加难;各位女生别生气,我主要是说做一位长期知名的女人得承受更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压力。今天我要说,做药难,做好药更难,做一个畅销药是难上加难。作为风光无限的畅销药不仅要求自身足够出类拔萃,可不是也要承受其他更多的压力吗?今天在纸上侃侃一个畅销药的奋斗史。 在讲如何培养一个畅销药前,我们还是先看看作为一个普通药物分子,要经历哪些考验吧? (一)药物分子体内历险记。 一般来说大多数药物都是口服,所以我们的第一站是口腔,一个药片顺着食管滑倒了胃里。这里炽热,酸性极强,药片开始崩解,药物分子开始释放出来。如果这些分子对酸敏感,那不好意思就要损失掉很多,如果药物分子是酸性的,他们可以相对容易穿透胃壁,不过放心他们不会走远。 剩下的药物分子们继续走,跟着来到小肠,这里的路很不好走,九曲十八弯,所以走的很慢,在这里这些药物分子将有足够的机会穿过肠道上皮。小肠上皮有很多毛绒绒的纤毛,这也大大增加了药物分子与小肠壁接触的面积。当然小肠的管道里也不是风平浪静,这里有很丰富的蛋白酶,他们负责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切碎成氨基酸或短肽链,如果药物分子是蛋白类的,那就要赔上血本了,所以蛋白类的药物基本是不能口服的,相似的还有核酸分子,他们的命运也差不多,也会被肠道的酶无情的绞断剁碎。 药物分子根据各自的身材和模样,穿越肠道上皮的方式也个不一样。有的胖,脂溶性强,就直接撞进去了;有的看准机会,从两个肠道上皮细胞连接处的缝隙钻了过去;有的个头小,细胞膜上有不少孔道,他们可以爬进去;细胞膜还有一些渡船,他们是一类转运蛋白,不过不是谁都可以搭载,而且座位有限,限量搭客,多余的只能排队等了;没有进去的药物分子也不必悲哀,还有一种进去方式叫细胞内吞,细胞膜先往里面凹,然后两边融合,一口一口把附近的药物分子吃进去。 在肠道悠长的旅行中,药物分子已经被吸收得七七八八了,剩下的就只能排到下水道了。 进到小肠上皮细胞里面之后,有些药物分子还想返回去,不是不行,不过条件有限,由专门的转运蛋白负责这个工作,还得花钱,消耗ATP。 这样大部分药物分子从另一头进入了血液循环,并且很高兴的与那些在胃里失踪的哥们会师。下一站肝脏! 可以庆祝一下。毕竟能通过肠道来到肝脏是很不容易的,这条路不是一直通畅,碰上刚吃完饭,就会交通堵塞,想进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一般是餐前服药,餐后不宜立即服药。 肝脏是一个巨大的血库,肝细胞就浸润在血液中,并且挤得满满当当。药物分子就在这些细胞间进进出出。肝细胞内部另有机关,这有大量的叫做细胞色素P450的酶,专门等候对付这些药物分子,具体说来这还只是第一步加工,叫一相反应。于是有的被加了一个氧,有的干脆被水解成两半了,后果是药物分子都成功减肥了,脂溶性降低,水溶性增加;第二步加工是给这些药物分子打个标记,进一步增加分子的水溶性。要么结合葡萄糖醛酸,要么结合谷胱甘肽,要么是硫酸,总之选择并不多,打上标记的这些药物分子在出了肝脏后将优先排入尿液,遣返出境。 再说说细胞色素P450酶,要想把它了解清楚,写一本书估计都不够。简单说来,它是一类酶的总称,有很多兄弟姐妹,每个型号对付的药物分子也各不相同的,经常干的事是往药物分子身上加一个氧,让他们多一个羟基,这不就增加了药物分子的水溶性吗,而且这还为第二步的结合处理加了一个挂钩。加上羟基的药物分子有些就失去了本来的药物活性变得沉默,有些活性反而增强,还有些致癌分子比如苯并芘类化合物加上羟基反倒成了更加危险的恐怖分子——引起肝癌的罪魁祸首。 同一个药物分子经常会有孪生兄弟陪在身边,就像镜子里的自己,化学上把这哥俩叫光学异构体。虽然外人分辨不出,P450酶心里很清楚,经常厚此薄彼,处理效率大不一样。比如一个叫CYP2C19的P450家族一员,就负责处理美芬妥英这个药物分子,美芬妥英正好是S、R两个孪生兄弟组成的,S就被优先处理,R就被晾在一边。 不过肝脏的路程不长,不是所有的药物分子都得到了处理。不要紧,去兜一圈还会再见的。从来肝脏出来时,有些药物分子已经是损兵折将了,真正进去血液循环的量要明显少于一开始服下的量,这叫“首过效应”。 终于进入人体内部循环了,肝脏唯恐这些药物分子闯祸,用自己合成的白蛋白把这些药物分子装了起来。坐着观光车,药物分子在血液中就不会乱跑,而且在观光车上的药物分子也没有用武的余地。不过肝脏也不总是这么敬业,肝功能障碍时不舒服了他就会罢工,这样白蛋白的量就跟不上往常,同样量的药物,游离分子就增加了,闯祸的可能性也增加了。还有,会出现两种药物分子抢一辆车的情况。比如华法林,它是一种抗凝血药,通常他一个人搭车问题不大,但是遇到像磺胺类的药物分子,就跟他抢车,这样华法林就被挤下车,他的抗凝功能就会大大增强,肌体出血的风险也会加大很多。

  •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 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 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基本内容 (一)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1、确定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有利于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残留溶剂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 2、确定残留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其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 2.1 原料药制备工艺 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残留溶剂主要有三种来源: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反应副产物、由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引入。其中作为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是最常见的残留溶剂来源,本部分主要对此进行讨论。 影响终产物中残留溶剂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机溶剂在其中使用的步骤,后续步骤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之前使用的溶剂的影响,中间体的纯化方法、干燥条件,终产品精制方法和条件等等。 2.1.1 合成路线 由于有机化学反应及后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对于在得到终产物之前的第几步工艺中使用的溶剂可能在终产物中残留不可能有准确定论。但是,一般来说,后面几步中使用的溶剂的残留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较长路线的工艺,尤其需要关注后几步所使用的各类溶剂。 2.1.2 后续溶剂的影响 后续使用的溶剂对此前使用溶剂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取决于各溶剂的性质、后续反应中物料状态以及后续步骤除去溶剂的方法等。 2.1.3 中间体的影响 中间体的处理方法、纯化方法和干燥条件等影响中间体的残留溶剂情况,从而影响终产品的溶剂残留情况。 2.2 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 控制原料药的残留溶剂,最终目的是控制制剂的残留溶剂,使之符合规定。有时候根据制剂的一些特点,可能对原料药残留溶剂的研究和限度要求进行特殊性的考虑。需要注意,以下所列的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考虑下列因素时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2.2.1 剂型、给药途径 不同制剂发挥疗效的机理不同,对其残留溶剂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注射剂与某些局部使用局部发挥药效的皮肤用制剂相比,残留溶剂的要求就可能相对比较严格。 2.2.2 处方 辅料的残留溶剂也是制剂残留溶剂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处方中所使用辅料的残留溶剂水平的了解,可以估算原料药中所能允许存在的残留溶剂水平。 2.2.3 工艺 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能引入新的溶剂,也可能使原料药和辅料中的残留溶剂水平降低。例如素片包衣可能引入新的残留溶剂,干燥工艺可能降低残留溶剂水平等。 2.2.4 适应症 出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的考虑,有时候较高水平甚至超出安全值水平的残留溶剂也可能被允许,但需要进行充分的利弊分析。 2.2.5 剂量、用药周期 高剂量、长期用药的制剂,与低剂量、短期用药的制剂相比,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可能相对严格一些。 3、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 根据有机溶剂对人体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的程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进行研究: 3.1 第一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一类溶剂是指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的有机溶剂。因其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对环境造成公害,在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应该避免使用。当根据文献或其他相关资料确定合成路线,涉及到第一类溶剂的使用时,建议重新设计不使用第一类溶剂的合成路线,或者进行替代研究。 由于有机溶剂的选用是合成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建议替代研究在工艺研究初期即开始进行,这样,有利于将由于溶剂替换对后续的结构确证、质量研究、稳定性考察的影响降至最低。但替代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耗时的工作,有时候由于条件、时间等的限制,替代研究工作在临床研究前可能无法充分进行。在严格控制残留溶剂量的前提下,可使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期间、注册标准试行期间、注册标准转正后,仍可进一步进行替代溶剂的研究工作。 因为溶剂的改变可能导致产品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质量的改变,因此如发生溶剂的替代,则需要进行溶剂改变前后的产品物理化学性质、质量的对比研究,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结构对比确证,以说明产品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第一类溶剂,则需要严格控制残留量,无论任何步骤使用,均需进行残留量检测。 3.2 第二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二类溶剂是指有非遗传毒性致癌(动物实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如神经毒性或致畸性)、或可能具有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有机溶剂。此类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和第一类溶剂相比毒性较小,建议限制使用,以防止对病人潜在的不良影响。 考虑到第二类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所使用的溶剂在终产品中残留的可能性,建议对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第二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以使药物研发者全面掌握产品质量情况,为最终制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3.3 第三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三类溶剂是GMP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对人体低毒的溶剂。第三类溶剂属于低毒性溶剂,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较小,人体可接受的粗略浓度限度为0.5%,因此建议可仅对在终产品精制过程中使用的第三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 3.4 尚无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及研究原则 这类溶剂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但目前尚无足够的毒理学研究资料。建议药物研发者根据生产工艺和溶剂的特点,必要时进行残留量研究。 随着对这类溶剂毒理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根据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归类。 (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 在确定了需要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溶剂后,需要通过方法学研究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也有其他一些检测方法。 1、研究方法的建立 1.1 气相色谱法(GC法) GC法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特点,采用此法所需的样品用量较少,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采用GC法时,需要结合药物和所要检测的溶剂的性质,通过方法学研究确定合适的检测条件。由于通常要同时检测多种溶剂,为操作的可行性和简便性,建议尽量采用同样的检测条件控制尽量多种类的残留溶剂。 1.1.1 进样方法 GC法包括溶液直接进样和顶空进样两种进样方法。通常情况下,沸点低的溶剂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沸点高的溶剂可以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当样品本身对测定有影响时,也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 1.1.2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对于固体原料药,如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需先用水或合适的溶剂使原料药溶解,以使其中的有机溶剂释放于溶液中,才能被准确测定。如采用顶空进样法,通常以水作溶剂;当药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不挥发的酸或碱液为溶剂,但不能使用盐酸溶液或氨水;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合适的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为溶剂。 不管采用何种进样法,所选择的溶剂应能够尽量同时溶解样品和待检残留溶剂,所

  • 怎样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药物结晶过程?

    [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结晶是指溶质自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形成新相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溶质分子凝聚成固体,也包括这些分子有规律的排列在一定的晶格中。药物晶型的设计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纯度、溶出速率、流动性、压缩堆密度以及生物利用度,因此通过结晶控制实现对药物晶型形态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将近红外检测技术应用于药物结晶过程,可以实现在线结晶度的检测,确定多晶型,提供有关晶体结构的信息。[/font][/font]

  • 【原创大赛】药物熔点的测定

    【原创大赛】药物熔点的测定

    药物熔点的测定 熔点是物质的物理常数。测定熔点可以鉴别药物,也可以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1. 实验原理熔点的定义: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2. 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数字熔点测定仪MP430,研钵等;药品及实际:原料药,蒽,糖,柠檬酸(样品均为客户送检),乙醇,去离子水。3. 实验步骤1)样品填装:研碎,填装,2~3mm为宜(一般是指熔化后的样品高度),装填时依据样品的形状不同装填合适的高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310936_454871_2599013_3.jpg2)开机测试:将装填好的毛细管放入仪器中,设置好参数,升温开始测试,选择手动测试,目视观察样品的熔化过程,确定初熔和终熔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310937_454874_2599013_3.jpg测试完毕后,保存实验数据并打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310937_454873_2599013_3.jpg4.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初熔(℃)终熔(℃)1原料药273.9274.5273.7274.42恩215.2216.1215.2216.33糖150.3151.5150.3151.74柠檬酸149.6[align=center

  • 纳米技术改善难溶性药物吸收前景光明

    纳米技术改善难溶性药物吸收前景光明  近日,由中国药学会和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主办、沈阳药科大学和辽宁省药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亚洲阿登制药技术研讨会暨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会议主题为“难溶药物的剂型策略”。在为期3天的研讨中,与会专家表示,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剂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而纳米技术这一助推器有助于加速该难题的解决,我国学者应加强相关研究。  溶解度成为制约瓶颈  药物的溶解性是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难溶性药物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难以被机体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较差。随着组合化学、基因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在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大量具有活性的候选药物被发现。但是,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表示,由于存在水溶性差的缺陷,四成左右的侯选药物不能上市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充分发挥疗效。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650亿美元的药品因生物利用度差而造成治疗费用与疗效比例的严重失调。而实际上,许多难溶性药物有着很强的生物活性,在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领域有着良好疗效。因此,如何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迫切需要发展新的制剂技术和剂型来解决这一问题。  崔福德介绍,当前,在药剂学研究中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有多种方法,如加入助溶剂、增溶剂和亲水性介质(适用于液体制剂);制成固体分散体和包含物(适用于固体制剂);制成微粒分散系统(适用于液体和固体制剂);还可以采取减少粒径的措施,比如做成药物的纳米结晶(适用于各种剂型)。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张强教授具体分析说,比如成盐类的方法就只适用于一些难溶性弱酸或弱碱类药物,而不适用于所有分子结构的药物;加入助溶剂和亲水性物质的方法,可供选择的溶剂等也是有限的;增溶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毒性问题也限制了其使用;包合物同样存在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少和毒性问题;固体分散体也有老化现象和需要使用大量赋型剂的缺陷;而费用较高和稳定性问题又限制了微粒化方法的使用。  新技术助力难题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势日益显现:纳米化使药物的粒度大大减小,表面积大大增加,水溶性差的药物在纳米载体中可形成较高的局部浓度;药物的黏附性增强,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延长;纳米载药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透膜能力和稳定性,也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特别是对于生物药剂学分类体系(BCS)Ⅱ类(低溶解度、高通透性)和Ⅳ类(低溶解度、低通透性)的药物,这一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制药公司的青睐。  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范围,主要包括纳米载体与纳米药物两个方面。纳米载体是指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粒,如纳米乳、聚合物纳米粒(纳米囊或纳米球)、脂质纳米粒等;纳米药物则是指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的纳米粒,实质上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发展。  张强介绍,纳米乳/微乳是一种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一些复合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成的粒径小于100纳米的半透明溶液,其易于制备、相对稳定,而且可使大多数水不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显著。自1943年被报道以来,纳米乳/微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上市的产品却不多,1995年诺华公司上市了环孢素A的微乳产品,在临床迅速得以推广。现在上市的同类品种还有雷帕霉素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纳米粒(纳米球或纳米囊)一般是指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粒径在纳米级的固态胶体微粒,可用于包裹亲水性药物,也可包裹疏水性药物,具有在胃肠道中稳定、药物不易被破坏,以及能够调整药物的理化性质、释放和生物学行为等优点。自1976年Birrenbach等人首先提出了纳米粒和纳米囊的概念后,目前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聚合物的纳米粒研究得最为广泛。但张强遗憾地表示:“30多年来,这个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无论是口服制剂还是注射制剂都没有产品上市。”而天然聚合物的纳米粒所使用的材料包括壳多糖、白蛋白、右旋糖苷、明胶等,其中以口服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最为广泛。值得一提的是,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混悬液2005年上市,成为制剂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口服给药方面仍没有产品面市。  脂质纳米粒是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脂质材料为载体,将药物溶解、包裹于脂质核或是吸附于纳米粒表面的新型载药系统。第一代脂质纳米粒是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其性质稳定、制备较简便,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主要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包裹;随后又发展了第二代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CL),解决了第一代脂质纳米粒载药量不佳的问题,稳定性也更好。张强谈到,近年来,对脂质纳米粒的研究也相当广泛,特别是第二代脂质纳米粒自1999年开始研究以来,在外用领域如化妆品领域进展很快,开发程度好于脂质体,但至今还没有用于临床的产品。  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附加剂存在下直接将药物粉碎加工成纳米微粒,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或靶向性,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能增加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稳定性。此外,它无需载体材料,只有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更高。此类技术分为纳米混悬剂和纳米结晶制备技术。其中,纳米结晶制备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已有5种产品利用这种技术生产并在美国上市,包括惠氏公司的Rapamune(西罗莫司)、默克公司的Emend(阿瑞吡坦)、雅培公司的Tricor(非诺贝特)以及Par公司的Megace ES(甲地孕酮)等。

  •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药物基因组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展起来,基于药理学和基因组学,将传统的药物科学与基因、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等知识结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正因为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对药物不同反应的科学,所以它是研究高效、特效药物的重要途径,通过它为患者或者特定人群寻找合适的药物,药物基因组学强调个体化;因人制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促进新药研发 由于药物基因组学规模大、手段强、系统性强,开辟了医药工业研究的新领域,可以直接加速新药的发现。首先药品制造商不仅把注意力放在可能引起疾病的基因上,而且对药物效应基因产生了兴趣,这些药物效应基因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由于新一代遗传标记物的大规模发现,以及将其迅速应用于群体,流行病遗传学也可以大大推进多基因遗传病和常见病机理的基础研究。还可以帮助制药厂商在一些与基因和疾病相关的蛋白质、酶和RNA分子等基础上开发新药,这样不仅促进了药物的发现,还有利于开发出针对某一特定疾病的药物,从而增强疗效,并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伤。对于每一个药物来说大约都有10-40%的人没有疗效,又百分之几的或更多的人有副作用。如果制药公司利用药物基因组学理论可以实现预见结果或筛选人群的话,可以大大增加新药的通过率,也可以对未通过药检的新药重新估价,这些药物中一个经常引用的例子是第一个非典型性抗精神活性药氯氮平(clozapine),在氯氮平的使用过程中,由于1%的病人服药后出现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因而只有当其它药物使用后无效才使用。但是在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效应基因被确定后,极大地改善了氯氮平的使用,除极少数敏感的病人不能服用此药外,对于99%的病人来说,这一药物是一线治疗药物。在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如果事先知道人群可能对药物反应的话,如代谢酶的基因型,可以减少参试人群,试验的时间表也可以大大缩短。对药物有效或毒性变异的预测试验中,可用于筛选病人。经过药物效应基因突变筛选的受试者,可以加强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意义,可以用更少的病例数达到所需的统计学意义,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费用。 二、用药个体化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个体化用药。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如对一些疾病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进而对特定药物具敏感性或抵抗性的患病人群的SNP差异检测,指导临床开出适合每个个体的“基因处方”,使患者既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又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真正达到“用药个体化”的目的。 医生在疾病的首次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临床实验来确定适合病人的药物,而药物基因组学则可以通过分析病人的遗传组成来确定最合理的治疗药物。这样就免去了先期用于药物选择的临床过程及由此带来的可能的副作用,并缩短了病热的康复期。更准确的用药剂量 通过基因组分析可以判断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及代谢时间,并以此来确定不同个体的用药剂量,对比依据体重和年龄的方法,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过量服药的可能性。一些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现象,例如两患者诊断相同、一般症状相同、血药浓度相同,但疗效却大相径庭,这些用传统的药代动力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这时应考虑到与药物作用相关的位点(如受体等)是否发生了变异?是什么水平的变异?药物作用的位点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基因水平,也可能发生在转录、翻译等水平,基因水平的变异相对比较容易鉴定,研究也表明基因的变异与药物效应的差异是更具相关性。研究基因突变与药效关系的药物基因组学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之好的。将基因功能学用于合理用药,利用药物基因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增加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可预测及可预防的医疗,这就称之为临床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合理用药中,弥补了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惟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为临床个体化给药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这样药物基因组学原理为特定人群设计最为有效的药物,不仅提高了药效,缩短了病程,而且减少了毒副反应和成本,真正达到了“物美价廉”的要求。目前,已经有人将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应用于高血压、哮喘、高血脂、内分泌、肿瘤等的药物治疗中。如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因素诱发的疾病,对于许多患者,高血压药物的不同药效和耐受性与遗传变异有关。Ferrari发现,一种细胞骨骼蛋白(cytoskeletalprotein)、内收蛋白(adducin)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病、对钠敏感性以及对利尿剂的效果相关。因此在抗高血压治疗需要用利尿剂时,可以对患者预先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选择使用此药。通过对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影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formoterol)的脱敏效果,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改善肺通气的作用对Gly纯合子个体明显比Arg纯合子个体要强,杂合子个体介于两者之间。 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多态性,影响绝经后妇女用雌激素替代疗法(ERT)时的血脂和脂蛋白的浓度。人群中的APOE有3个等位基因:E2、E3、E4,ERT能使具有E2型基因的妇女血中总胆固醇含量大大高于E3、E4型。提示医生在绝经期妇女中使用ERT时,可事先检测患者的APOE基因,对具有E2型基因的妇女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甘油三酯浓度。如此,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相关酶、转运因子、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对突变的等位基因进行分离和克隆,在分子诊断水平上建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在治疗患者各种疾病前检测其基因型,更精确地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和合适的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阐明,药物基因组学将更广泛地指导和优化临床用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