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物理参数测定仪

仪器信息网热物理参数测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物理参数测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物理参数测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物理参数测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物理参数测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物理参数测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物理参数测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热物理参数测定仪相关的论坛

  • 【求助】热物性参数的测定

    课题要求测几个典型钢种的热物性参数(高温比热,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测试温度需覆盖钢种的热轧温度区间(950-1200摄氏度)。而且各参数的测定还必须按照astm标准来进行。但是学校没有这种设备,想问一下那个测试机构能做这种测试?

  • 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

    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

    [color=#990000]本文转载自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官网。[/color][color=#990000]编者按:中国的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起步于1960年左右,基本与欧美处于同步发展水平,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何冠虎和周熙宁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则是我国热物理性能测试领域的开拓者。这里转载两位前辈所撰写的文章,一方面是为了部分展示我国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是表达对前辈老师们的崇高敬意。[/color][hr/][b][size=18px]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size][/b]作者:何冠虎 周熙宁 准确的热物理性能数据是材料制备、热过程控制、热结构设计计算的基础。金属所建所之初,在开展金属物理基础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装备的研究工作。1958高温测试研究室正式成立,其任务是结合高温材料的发展与使用,在高温测试方面进行有关的系统研究,为金属所日后成为全国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基地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国家科委决定成立包括一批研究所和高校在内的高温测试基地,承担科研,协作和仲裁任务,由李薰教授任领导小组组长,严东生教授和姚桐斌教授任副组长,周本濂和周熙宁等同志任组员。从此金属所在李薰所长的领导下,以该基地重要成员单位的面貌投入到热物性测试的研究工作中。 60年代,金属所在国外严密封锁和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建成了一批测试装置,并有不少是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如1963年基本建成的纵向热流绝对法金属热导率测试装置,中心加热器上下试样组合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热源与热汇两端设置,能充分利用中心热源功率,以工业纯铁为标准参考试样,所得结果表明在70℃~800℃范围内的热导率,接近文献结果;金属所于1963年基本建成比长仪直测法线膨胀仪。建成电热稳态法高温热导率测试装置。首先提出弹性模量测试的端点悬挂声频共振法。克服了高温下试样内耗大不易激发振动的困难。端点悬挂声频共振法高温弹性模量测试方法和装置与电热稳态法石墨高温热导率测试方法和装置于1965年通过委托单位专家的验收鉴定,全部合格。此外,1500℃电脉冲石墨高温比热,1000℃脉冲回波法钢材小试样弹性模量,1000℃声频共振弹性模量,1000℃示差线膨胀装置也都相继建立。 70年代在我国第一颗返地卫星研制任务的带动下,金属所的高温热物性测试研究进入全盛的发展时期。卫星裙部热控材料钼合金板材厚度仅几个毫米,热导、比热、模量、热膨胀、热辐射等性能均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参数,1960年代建立的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板材热物性的需求。于是激光热导,铜卡计比热,板材示差法和直测法线膨胀,电热稳态法半球发射率,弯曲共振法弹性模量等一系列测试装置相继建成。197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空间热物理会议全面反映了卫星热控设计,热控材料制备,热模拟试验和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装备的最新结果,金属所的热物性测试研究工作不仅满足了任务需求,而且测试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绩有: (1)金属所在国内首批合作研制激光脉冲热导仪,该项目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后,金属所又在激光脉冲加热-降温测量比热容新方法和整机微机运控研究中取得成果。至今,金属所的激光脉冲法热导率装置已为所内和国内 70多个单位提供了400多种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石墨,橡胶,高聚物等的可靠数据。(图片1为仪器研制现场)。[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292119142790_2928_3384_3.jpg!w245x186.jpg[/img] [/align] (2)高温半球向全发射率测试装置的建立与发展,1971年至1974年热物性组在建成电热稳态法测试装置的同时,为一批批板材及时可靠地提供了大量数据,为金属所承担的卫星裙部蒙皮的研制和卫星的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制成的自动记录高温辐射仪是我国第一台三参数(温度,电流,电压)实现自动记录的半球向全发射率测试装置,该装置至今已为所内和国内高辐射率节能涂料,金属高辐射涂层材料,难熔合金管材和板材等提供了大量发射率测试数据。 (3)建成高精度真空自动绝热控制铜量热计比热测试装置,经对α-Al2O3标准参考试样热温测试表明与美国NBS、前苏联科学院数据相差3%,而且测量了它的熔化潜热。金属所的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始终以材料研制为背景,不断建立新方法和新装备,服务于材料研制的需求。目前金属所仍然保持着结构材料所必须的物理性能,如热扩散率和热导率、比热容、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低温DSC相变、熔点、密度等系列测试装备,并建立了碳-碳材料高温双向强度测试装置(图片2为双向试验装置)。测试服务范围已遍及所内和国内材料研制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100多个单位600多种各类固体材料的高温(2600℃)和低温(-150℃)测试需求,金属所已经成为全国提供热物理性能测试数据最主要的单位之一。[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292120049613_8007_3384_3.jpg!w252x201.jpg[/img][/align] 90年代以来,周本濂同志在研究固体薄膜材料热膨胀动态过程中,发现了温度升高在先、热膨胀有滞后的现象,说明瞬态加热时薄膜材料内部存在巨大的热应力。与此同时,热物性研究组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开展了二维材料热输运性的热膨胀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在863课题中得到应用。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金刚石膜的热扩散率,建立了由TEA CO2脉冲激光(0.1s脉宽),(HgCdTe)红外探测器(0.01s响应)和DAS 820M瞬态采集仪组成的测试系统,不仅测出了50um铝、铜薄膜的热扩散率,而且成功地探测了0.35mm金刚石膜的温升曲线和热扩散率。不同工艺制备的金刚石膜有不同的热扩散率。 采用CCD非接触法测量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创建了由准直卤素光源,光学放大系统、CCD采集处理系统组成的测试系统,试样因升温膨胀时,其像边缘移动,在CCD图像上出现两个边缘像,用滤波平滑处理和多点判据法可以确定移过的光敏元数,最终计算出试样伸长量。本方法的长度分辨率达到0.2um的高精度,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金属所的热物性测试研究之所以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除了为材料研究提供测试数据外,是与周本濂教授力主创新,不断开拓新领域,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应邀在亚洲热物性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并获得热烈反响和好评分不开的。在一次于美国召开的国际热物性大会上,周本濂教授作了介绍我国热物性研究概况的报告及金属所多人作了热导率和比热容测试的报告后,美国信息及数据综合和分析中心(CINDAS)主任,著名科学家,美籍华人何焯彦(C.Y.Ho)教授十分感慨地说,想不到中国在热物性研究领域有如此高的水平。 在即将迎来金属所成立五十周年之时,回顾热物性测试研究的发展历程,抚今追昔,我们十分怀念已故著名科学家李薰院士和周本濂院士,是他们的高瞻远瞩和执着追求带来了金属所热物性测试研究的成就,是他们的拓展深化和求实创新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相信,金属所热物性测试研究之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定能绕过礁石,冲破急流,在曲折中登上新的航程,驶向胜利的彼岸。[align=center]~~~~~~~~~~~~~~~~~~~~~~~~~~~~~~~~~~~~~~~~~~~~~~~~~~~~~~~~~~~~~~~~~~~~~~~[/align]

  • 热物理性能测试中的参考材料

    热物理性能测试中的参考材料

    [color=#cc0000]摘要:本文介绍了材料热物理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和参考材料的定义,特别介绍了参考材料的三种分类:验证过的参考材料、传递标准和参考材料。本文还详细列出了目前国际上能购买到的各种热物理性能测试用的验证过的参考材料清单。[/color][color=#cc0000]关键词:热物理性能,参考材料,标准参考材料,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系数,热膨胀系数[/color][align=center][img=,539,20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172229453658_7579_3384_3.jpg!w539x20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b][color=#cc0000]1. 热物理性能参考材料的定义[/color][/b] 材料热物理性能测量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它的权威性,尤其是以比较的方式应用时更是如此,测试标准通常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方式: (1)标准测试方法(STM),一份由”专家”在国际、国家或其他权威机构主持下编写的具有共识性的技术文件,包含根据发布时可用的”最新”技术进行测量以确定给定精度所需特性的详细要求。后者意味着由于技术的改进而定期修改。 (2)参考材料(SM),一种耐用且高度稳定的材料或人工制品,具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不受外部变量影响的公认的均匀特性,用于验证上述STM并量化精度和偏差、验证新技术,校准比较方法,成为实验室间研究的参考点,并在竞争绩效索赔问题中充当裁判。 有三种被一致接受的参考材料: ■ 验证过的参考材料(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CRM或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RM),从经过充分表征过的原料中获得,并具有基于广泛测试的合格值,使用绝对(主要)测试技术,包括所有参数的直接测量,由国家测量实验室(NML)或同等组织承担或主持,具有尽可能高的准确度。 ■ 传递标准(Transfer standard:TS),具有独特属性值的样品,由国家测量实验室(NML)或同等组织使用已知精度的绝对(主要)测量方法获得。 ■ 参考材料(Reference material:RM),一种已知、可重复成分和形式的商业化材料,根据几个组织使用标准测试方法进行了广泛评估,具有公认的属性值。[b][color=#cc0000]2. 认证过的热物理性能参考材料名录[/color][/b] 以下将列出目前国际上能购买到的认证过的热物理性能参考材料名录。[color=#cc0000]2.1. 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color] 验证过的热物理性能参考材料(CRM-带证书)名录如下表所示:[align=center][img=,690,8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172234337268_7133_3384_3.png!w690x847.jpg[/img][/align][color=#cc0000]2.2. 日本国家计量研究所(NMIJ)[/color] 验证过的热物理性能参考材料(CRM-带证书)名录如下表所示:[align=center][img=,690,7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172233569383_6429_3384_3.png!w690x754.jpg[/img][/align][color=#cc0000]2.3. 欧盟参考材料和测量研究所(IRMM)[/color]验证过的热物理性能参考材料(CRM-带证书)名录如下表所示:[align=center][img=,690,5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4/201904172234546008_4574_3384_3.png!w690x59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

  •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color=#ff0000]摘要:文本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准确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烧蚀防热材料在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olor][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600,3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0416434_107_3384_3.png!w690x449.jpg[/img][/align][size=18px][color=#ff0000]一、问题的提出[/color][/size]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是高温下的传热管理和热化学烧蚀建模的必要参数,但因为烧蚀材料具有特殊性:它们具有相当低的热导率,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气体,热性能非单调变化,甚至材料的热性能还取决于加热速率。这种特殊性造成目前的各种稳态法和瞬态法都不适合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测试,主要是因为在测试之前的温度稳定期间就已经发生了热化学反应。因此,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一直是个技术难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测试方法,对整个使用温度范围内含有热化学反应过程的烧蚀防热材料热物理性能进行准确测量,甚至测试出不同加热速率下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文本将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size=18px][color=#ff0000]二、测试方法[/color][/size]测试方法基于热物理性能测试中一般都需要测量热流和温度的基本理念,由此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传热学第二类正规热工工况测试模型,即对被测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速率加热,样品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样品背面为绝热条件。[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350,3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158319_7823_3384_3.png!w625x65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恒定加热速率法测量原理[/align]在图1所示的测试模型中,假设其中的热传递为一维热流,根据傅里叶传热定律,样品厚度方向上的传热方程为:[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500,1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541092_2146_3384_3.png!w690x194.jpg[/img][/align]式中: ρ为样品密度, C为样品比热容, λ为样品热导率,T为温度,t 为时间 ,T0 是 t=0 时的样品初始温度, b是加热速率。当加热速率b为一常数时,通过测试样品前后两个表面温度,并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扩散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在这种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中,金属板起到热流传感器的作用,即在线性升温过程中测量金属板前后两表面的温度,并结合金属板的已知热物理性能参数,可计算得到流经金属板的热流密度,由此间接测量得到流经被测样品的热流密度。通过测量得到的热流密度,结合测量得到的被测样品两个表面温度,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导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根据上述测量获得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并依据比热容、密度、热扩散率和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式λ=ρ×C×α,可计算得到被测样品的质量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果采用热膨胀仪和热重分析仪精确测量被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通过关系式就可获得被测样品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曲线。对于上述恒定加热速率法测试模型,我们采用有限元进行了热仿真模拟和计算,证明了此方法对于低导热隔热材料热物性测试的有效性。[size=18px][color=#ff0000]三、今后的工作[/color][/size]尽管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公式推导和有限元仿真计算,但对于这种新型的恒定加热速率热物性测试方法,还需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进行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2)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与其他高温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如稳态热流计法、热线法和闪光法等。(3)采用烧蚀防热材料进行高温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并结合其他热分析方法、热模拟考核试验(石英灯、氧乙炔、小发动机火焰和风洞)和建模分析,验证新型测试方法的有效性。[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参数解读】COD测定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参数解读】COD测定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COD,)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化学耗氧量常作为评价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CODCr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COD测定仪,操作过程简单、快速、经济,测定结果与传统滴定法具有良好的比对性,而且可将COD测试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降到最低限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1/201401031556_486586_1608710_3.jpg◆◆◆◆◆◆◆◆◆◆◆◆◆◆◆◆◆◆◆◆◆◆◆◆◆◆◆◆◆◆◆◆◆◆◆◆◆◆◆列举部分仪器的个别参数,供参考:技术参数:波长范围:420nm和610nm 波长精度:±1 nm 波长选择:根据测量程序号自动选择 光度测量线性:±0.002 A(0-1 A) 光度测量重复性:±0.005 A(0-1 A) 光度测量精度:在额定的1.0 ABS下为±0.005 A 光漂移量:400nm时,小于1.0% 光源灯:发光二极管(LED) 检测器:硅光电二极管 数据显示器:四位LCD,1.5厘米字符高度 仪器误差:在5~100mg/L,误差≤±5mg/L;在100~1000mg/L,误差±≤±5%仪器重复性:≤3% 抗氯干扰:≤5000mg/L消解时间:15分钟 光学稳定性:吸光度在20mim内的漂移少于0.002A仪器尺寸:24.0×19.8×12.0厘米 光度测量范围:0-2A 读数模式:% 透光率,吸光度,浓度 外部输出:使用RS232串口和微型打印机或计算机通讯〓〓〓〓〓〓〓〓〓〓〓〓〓〓分割线〓〓〓〓〓〓〓〓〓〓〓〓〓〓〓〓〓〓〓请您来解析:1、COD测定仪与传统滴定方法相比,数据结果如何?2、COD测定仪的波长可调么?市场上水质多功能测定仪(同时可测COD以外项目)与它都有哪些区别?例如光度计、消解器等部件3、COD测定仪都有哪些耗材?4、如想一台测定仪进行COD、TOC、总氮、总磷测定,需要如何选购配置?5、测定仪的验收,你都做了哪些实验?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补充自己想交流的参数,说说自己的认识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往期回顾:【参数解读】拉曼光谱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 【参数解读总结篇】卡氏水分测定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参数解读】卡氏水分测定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根据不同形式试样中的不同水分含量提出了测定水分的不同要求。水分测定可以是工业生产的控制分析,也可是工农业产品的质量签定;可以从成吨计的产品中测定水分也可在实验室中仅用数微升试液进行水分分析;可以是含水量达百分之几至几十的常量水分分析,也可是含水量仅为百万分之一以下的痕量水分分析等等。这些仪器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再现性好,并能连续测定,自动显示数据。国外的水分测定价格昂贵,是国内的一些实验室、企业无法承受的。来加强了对水分测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益,使国产水分测定的各项技术向国际水准靠拢,能够满足一般实验室和企业生产的需要。经典水分分析方法已逐渐被各种水分分析方法所代替。水分测定仪按测定原理可以分类物理测定法和化学测定法两大类。物理测定法常用的用失重法、蒸馏分层法、气相色谱分析法等,化学测定方法主要有卡尔费休法(Karl Fischer)、甲苯法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把卡尔费休(Karl Fischer)方法定为测微量水分国际标准,我们国家也把这个方法定为国家标准测微量水分。〓〓〓〓〓〓〓〓〓〓〓〓〓〓分割线〓〓〓〓〓〓〓〓〓〓〓〓〓〓〓〓〓〓〓请您来解析:1、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是否有关系?比如范围大,精度小2、测量的速度对结果影响如何?3、卡氏试剂有多种,你一般都用什么规格测定什么样品类型?4、仪器都有哪些维护和使用注意事项?5、仪器采购我们应该如何来选择?*********************************************************************也许是使用卡氏水分测定仪的人少,参与解析的版友少,总结仅搜集了点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讨论:1、卡氏试剂的影响常用的卡氏试剂有两种:使用前混合的含吡啶的AB剂和不含吡啶的试剂。卡氏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滴定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卡氏试剂受空气中水的影响。相对而言,无吡啶卡氏试剂减少得慢一些,也就是说该试剂的稳定性好,使用时间长,而AB剂混合后稳定性会很快丧失,一般两个星期应予更换。因此,选择使用无吡啶卡氏试剂。但该试剂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失效的问题。当每次测定的结果很难平行,无法对测定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时,需重新更换新的卡氏试剂。2、空气中水的影响在微水测定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样品在滴定槽中进行滴定,滴定时间过长,难以到达滴定终点,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通过对比实验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空气中水分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滴定时间一般在2min以内。为保持滴定槽的干燥,在滴定槽上方安装有干燥剂,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滴定槽。此外,由于进样次数的增多而导致进样口橡胶垫片破损漏气,垫片一旦破损,空气就会渗入滴定槽。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季节,影响明显。由于湿度大,进入滴定槽中的水汽聚集在滴定槽的器壁上,使得整个滴定槽壁变湿。随着滴定的进行,槽壁上的水将不断地参与反应,导致滴定终点延迟,测定结果偏高。此时,应及时更换进样垫,同时对滴定槽进行处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3、影响测定精度的几个因素及应对措施 除了上述几个需注意的影响因素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保证测定精度。 A、由于卡尔费休滴定试剂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要求滴定剂发送系统的滴定管和滴定池(测量池)等采取较好的密封系统。否则由于吸湿现象造成终点长时间的不稳定和结果偏高。 B、滴定时搅拌要充分且均匀。在滴定粘度较大的样品溶液时更要注意搅拌的充分,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测定精度。 C、进样时,要防止注射器头受外界的污染而影响测定结果,如操作者呼气和擦注射器头时的污染等。同时要防止进样时样品的损失,如注射器头上的挂滴和溅到测量池壁或电极杆上。 D、进行卡尔费休滴定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假终点现象,也就是提前到达终点,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特别在测定低浓度含水量的样品时影响更大,甚至无法进行测定。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氧将滴定池中的碘离子氧化为碘,从而减少了 试剂的耗用量。阳光也会明显地促进氧与碘离子的氧化反应,对试剂要采取避光措施。 E、用卡尔费休法测定试样含水量时,要注意被测定的试样中是否有能与卡尔费休试剂生成水的物质,如有这类物质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如活泼的醛和酮与卡尔费休试剂中的甲醇反应生成缩醛和缩酮与水消耗碘,使滴定反应无终点。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补充自己想交流的参数,说说自己的认识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 【参数解读总结篇】COD测定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参数解读】COD测定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40103/5140612/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COD,)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化学耗氧量常作为评价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CODCr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COD测定仪,操作过程简单、快速、经济,测定结果与传统滴定法具有良好的比对性,而且可将COD测试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分割线〓〓〓〓〓〓〓〓〓〓〓〓〓〓〓〓〓〓〓请您来解析:1、COD测定仪与传统滴定方法相比,数据结果如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测量高浓度的COD还算准确的,低浓度的样品误差较大,特别是对氯离子含量较高以及色度较高的污水,准确性有一定的差异;高量程对比中,基本上相差10-30mg/L,在低量程对比中,相差5-10mg/L,(注:因为HACH的配套试剂比较贵,所以,现都是用自己方法配置的试剂来进行实验,所以实验数据相差较大。)氧化率上看,两种消解方法对于多数有机物来说还是有很好的可比性的,仅部分物质测试结果不一致。所以测标样,用测定仪有大概70%左右的可能性做到范围内。这个优势在于快速测定。2、COD测定仪的波长可调么?市场上水质多功能测定仪(同时可测COD以外项目)与它都有哪些区别?例如光度计、消解器等部件有些设备仪器波长可以调节,有的不可调节,但是设备内部有设定好的方法,也就是设定好的波长,仪器可以满足不同浓度的测定;COD测定仪一般采用滤光片,而不用光栅。3、COD测定仪都有哪些耗材?耗材主要就是一个试剂预制管,耗材中试剂可以自配;除开始购买仪器的时候买了些备件外,现在在不损坏的情况下,基本上不用再购买其他耗材。4、如想一台测定仪进行COD、TOC、总氮、总磷测定,需要如何选购配置?COD、TOC、总氮、总磷测定,实际上就是一台分光光度计快速测定,它应该内置对应的分析方法,然后还有配套的消解试剂。只需要设定不同的消解时间即可。仪器只要有类似DRB200的消解器+光度计(光栅/滤光片)即可。5、测定仪的验收,你都做了哪些实验?验收上一般就是针对使用目的的。准确度、精密度是必测的,一般加测检出限附近的浓度以及各类实际样品做对比。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补充自己想交流的参数,说说自己的认识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优势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290945250435_9811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的优势在于其便携性、多功能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使其在水质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的便携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相较于传统的水质监测设备,这款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和操作。无论是在实验室、野外现场还是在线监测,都可以轻松地使用它进行水质分析。这使得水质监测工作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灵活性和效率。  其次,多参数水质测定仪具备多种测量功能,可以同时测定水中的多种参数,如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等。这种多功能性使得用户在一次测量中就能获取到丰富的水质信息,从而全面了解水质状况。此外,仪器还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再次,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也是其重要优势。仪器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水质参数。这有助于用户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从而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还具有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用户只需按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和维护,就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测量精度。这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水质监测工作中来。

  • 高低温(-180~1500℃)和真空环境下的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初步设计

    高低温(-180~1500℃)和真空环境下的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初步设计

    [size=14px][color=#ff0000]摘要:针对各种柔性和刚性隔热材料对变温和变真空环境下热物理性能参数的测试要求,本文介绍了采用准稳态法ASTM E2584 进行的测试系统初步设计方案,拟实现的高低温测试温度范围为-180~1500℃,真空度范围为0.05Pa~0.1MPa,样品尺寸为300mm×300mm×50mm,可实现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三个热物理性能参数的快速连续测量,并同时可通过热扩散系数的连续测量确定复合材料的固化度及优化固化工艺。[/color][/size][size=14px][/size][align=center]~~~~~~~~~~~~~~~~~~~~~~~~~~~~~~~~~~~~~~~~~~~~~~~~~~~~~~~~~~~~~~~~~~~~~~~[/align][size=18px][color=#ff0000]一、概述[/color][/size][size=16px]随着空间技术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对各种高温隔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温度范围要宽可覆盖高低温、可变真空以模拟空间环境和真空炉气氛环境。在目前的全球商用热物性测试设备中,具有高低温和变真空功能的只有德国耐驰公司和上海依阳公司的产品。如图1所示,采用稳态保护热板法,耐驰公司设备最高温度达到600℃,测试样品冷热面温差为20℃左右的导热系数。如图2所示,采用稳态热流计法,上海依阳公司设备最高温度达到1000℃(热流计法),测试样品冷热面温差最大可达1000℃的等效导热系数,可更接近实际隔热工况的对隔热材料中导热、辐射和对流复合传热机理共同作用结果做出测试评价。[/size][align=center][size=14px][color=#ff0000][/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ff0000][img=高低温隔热材料热物性测试,690,4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101124340854_8773_3384_3.jpg!w690x460.jpg[/img][/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1 德国耐驰公司GHP 456保护热板法导热仪[/color][/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ff0000][/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ff0000][img=高低温隔热材料热物性测试,650,50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101125290599_6589_3384_3.jpg!w500x388.jpg[/img][/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2 上海依阳公司TC-HFM-1000热流计法导热仪[/color][/align][size=16px]目前上述两种设备都在进行繁忙的常规测试,尽管都可以对隔热材料进行准确测试,但面对目前的各种新型高温隔热材料的发展,还是存在以下不足:(1)测试温度范围基本已经达到稳态法的极限,受材料和其他技术限制,再提升稳态法测试温度难度极大,同时会大幅提升造价。(2)稳态法只能测试导热系数一个参数,无法测试存在挥发和相变过程的热物性变化。(3)稳态法测试周期漫长,无法满足高通量隔热材料性能测试需求。为解决上述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介绍采用准稳态法ASTM E2584 进行的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初步设计方案。[/size][size=18px][color=#ff0000]二、拟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初步方案[/color][/size][size=16px]拟达到的技术指标如下:(1)测试参数: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测量不确定度±5%。(2)温度范围:-180℃~1500℃,发热体设计温度最高2000℃,测量不确定度±1%。(3)气氛环境:真空度0.01Pa~0.1MPa,可充各种惰性气体。(4)样品尺寸:截面积200×200mm~300×300mm,厚度20~150mm。(5)升降温速度:1~10℃/分钟。(6)测试方法:ASTM E2584。为实现上述技术指标,设计了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系统整体结构的初步设计如图3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4px][color=#ff0000][img=高低温隔热材料热物性测试,690,50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101126124993_1958_3384_3.png!w690x509.jpg[/img][/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3 高低温和真空环境下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color][/align][size=16px]整个测试系统设计为高低温分体结构,即分为高温测试和低温测试两套装置,高温覆盖室温~1500℃,低温覆盖室温~-180℃。两套装置分别安装在卧式真空腔体的前后推拉腔门上,公用一个真空腔体,整个真空腔体和前后门通过循环水进行冷却保护,并同时保证环境温度恒定。真空腔体内的气体种类和气压大小通过腔体侧面布置的真空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为实现1500℃甚至更高温度2000℃的材料热物性测试,测试系统的高温发热体为矩形钼加热片结构。为实现最低温度-180℃下的测试,采用液氮作为冷却介质,并结合矩形电加热薄膜进行温度精密调节和控制。高温和低温测量装置中的热源和冷源都采用薄片结构,可保证样品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和满足一维热流条件,同时可降低侧向高低温热防护装置的复杂程度。在测试系统中,高温加热装置和低温冷却装置都为升降结构,通过升降来完成被测样品的放入、取出和压紧,并实现不同厚度样品的测试。对于柔性隔热材料,可在测试过程中准确恒定样品厚度。在高低温真空试验设备中,高温发热体一般采用极易氧化的高温材料,同时频繁的高低温冷热交变会带来很大的热变形和热损伤等不利影响,这些都要求高低温设备的结构设计要便于维护和维修。因此本文所述高低温测试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分体结构,非常便于拆装和维护。本文所述的高低温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采用了准稳态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优势:(1)可测量多个热物性参数,如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特别是可以在整个相变过程中测试材料热物性的连续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热扩散系数测试来确定固化度。(2)测试温度可以达到很宽的范围,而且测试速度快,通过一个完整的线性升降温过程就可以得到整个温区范围内的热物性随温度变化曲线,大幅缩短测试周期提高测试效率。(3)准稳态法测试原理是基于平板样品的一面线性温度变化,另一面绝热的边界条件,因此会在平板样品厚度方向上会形成更接近实际隔热应用时的较大温差,测试结果会包含导热、辐射和对流的复合传热效应,测试结果更能表征隔热材料的真实性能。[/siz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不锈钢304高温热物理性能汇编

    不锈钢304高温热物理性能汇编

    [align=left][size=16px][color=#3366ff]摘要:304不锈钢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准确了解其各种热物理性能参数十分重要,这些参数数据是进行高温设计和热仿真时的重要输入参数。本文汇总了目前国际上304不锈钢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密度、总半球发射率和总法向发射率)随温度变化的文献报道数据,由此便于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热物性测试仪器的比对试验和考核,有利于提高高温设计和热仿真中参数输入的准确性。[/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3366ff][/color][/size][/align][hr/][align=left][size=16px][color=#3366ff][/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1. 简介[/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综合性能良好[/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耐腐蚀和成型性[/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的设备和[/color][color=#000000]部件[/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典型[/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的材料组分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color=#000000]。[/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组分[/color][/size][/align][size=16px][/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690,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1717569757_300_3384_3.png!w690x92.jpg[/img][/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由于[/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准确了解其各种热物理性能参数十分重要,这些参数数据是进行高温设计和热仿真时的重要输入参数。本文将汇总目前国际上[/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密度[/color][color=#000000]总半球发射率[/color][color=#000000]和[/color][color=#000000]法向[/color][color=#000000]半球发射率)随温度变化的文献报道数据,由此便于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热物性测试仪器的比对试验和考核,[/color][color=#000000]有利于[/color][color=#000000]提高高温设计和热仿真中参数输入的准确性。[/color][color=#00000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汇编的[/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高温热物理性能数据都是小于熔点温度以下的数据,即[/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在室温[/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1200[/color][color=#000000]℃范围内的热物理性能数据。[/color][/size][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2. 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来自[/color][color=#000000]英国国家物理量实验室([/color][color=#000000]N[/color][color=#000000]PL[/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出版的图书[/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其中热导率是比热容、热扩散率和[/color][color=#000000]密度[/color][color=#000000]三个独立测试结果的乘积得到[/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比热容采用[/color][color=#000000]差热扫描量热仪([/color][color=#000000]D[/color][color=#000000]SC[/color][color=#000000])进行测试,热扩散率采用激光闪光法测定仪进行测试,[/color][color=#000000]密度[/color][color=#000000]采用顶杆法热膨胀仪测试[/color][color=#000000]线膨胀率后换算为体膨胀率后得到[/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别如[/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4[/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89537_964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3209_1890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热扩散[/color][color=#0033cc]率[/color][color=#0033cc]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4351_7987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5387_314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4[/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结果,是由热膨胀系数测试获得,其中认为[/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是各项同性且温度变化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由此通过测试[/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的线膨胀率来得到体膨张率和样品的体积变化,最终用恒定质量除以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得到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结果。[/color][color=#000000] 汇总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汇总表[/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4583_14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3. 总法向发射率和总半球发射率数据[/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发射率也是材料的重要热物理性能参数之一,代表着材料表面的热辐射能力,是研究热辐射测量、辐射传热以及热效率分析的最重要基础物理性能数据。[/color][color=#000000] 对于[/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很少有文献报道总半球向发射率数据,大多为法向光谱发射率和某一波长范围内的法向发射率,这些数据在热仿真和传热计算中并不十分好用。本文[/color][color=#000000]首先[/color][color=#000000]选择了[/color][color=#000000]英国国家物理量实验室([/color][color=#000000]N[/color][color=#000000]PL[/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出版的图书[/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中报道的总法向发射率[/color][color=#000000],其三种表面状态下总半球发射率随温度变化[/color][color=#000000]数据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测试结果如[/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作为不同温度和表面处理状态下的[/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总[/color][color=#0033cc]法向[/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测试数据[/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7476_3778_3384_3.png[/img][/size][/align][size=16px][/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6712_2449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不同热处理后[/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不同温度下的总[/color][color=#0033cc]法向[/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由[/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color=#000000]数据可以看出,[/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的发射率整体偏小,即使在高温氧化热处理后其高温发射率也没有超过[/color][color=#000000]0[/color][color=#000000].8[/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另外,本文还收录了采用瞬态量热法对抛光处理后的[/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进行的总半球发射率的测试数据[/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并将此总半球向发射率与总法向发射率进行比较,比较数据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所示,比较曲线如[/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抛光处理后的[/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总[/color][color=#0033cc]半球[/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color][color=#0033cc]与总法向发射率[/color][color=#0033cc]测试数据[/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7659_9816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500269_2586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总半球发射率与[/color][color=#0033cc]总[/color][color=#0033cc]法向[/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color][color=#0033cc]比较[/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从上述两种测试方法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感应加热方式测试得到总半球发射率要总法向发射率高出[/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5[/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20[/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左右,而电子枪单面加热方式得到的总半球发射率在[/color][color=#000000]5[/color][color=#000000]00[/color][color=#000000]℃后开始变大。总之,通过光谱测量方式得到的[/color][color=#000000]总法向发射率一般会比总半球发射率偏小,[/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在不同表面状态和更高温度下的总半球发射率还需采用专门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color][/size][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4. 参考文献[/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1] [/color][color=#000000]Mills K C. Recommended values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for selected commercial alloys[M]. Woodhead Publishing, 2002.[/color][color=#000000][2] [/color][color=#000000]Roger C R, Yen S H, Ramanathan K G.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otal hemispherical emissivity of stainless steel AISI 304[J]. JOSA, 1979, 69(10): 1384-1390.[/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size][/align][size=16px] [/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304不锈钢热物理性能,690,37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30562905_3717_3384_3.png!w690x371.jpg[/img][/size][/align]

  • CM-05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测定COD时的数据转换

    各位高手,我现在用CM-05多参数水质测定仪测定COD,测定方法是“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现我有一数据,仪器直接读出为A=0.1249,C=352.63,测试的样品为染料,我配置的浓度为250mg/L,现在如何把浓度值换算成mg/g?谢谢!

  • 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中的红外测温计在线校准

    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中的红外测温计在线校准

    [color=#990000]摘要:本文将针对超高温3000℃热物性测试中红外测温仪的在线校准,提出了采用高温固定点的在线校准方法,介绍了用于超高温条件下的几种固定点,并针对典型超高温测试设备描述了具体固定点单元形式和校准实施方法。[/color][align=center]~~~~~~~~~~~~~~~~~~~~~~~~~~~~~~~~~~~~~~~~~~~~~~~~~~~~~~~~~~~~~~~~~~~~~~~[/align] [size=18px][color=#990000]一、在线校准的必要性[/color][/size] 在超高温1500~3000℃范围内的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中,普遍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进行样品温度测量。温度测量精度决定了热物性参数的测量准确性,所以红外测温仪要定期进行校准。但在实际使用中,校准过的红外测温仪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对温度测量精度带来影响: (1)如在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等测试设备中,测温仪一般直接测量样品表面温度,但往往测温仪的焦点位置并未与样品测温面重合,或测温仪的对准没有完全集中在样品上,而是部分聚焦在靠近样品周围的部分样品支架上,这些测温仪的轻微错位都会导致温度测量出现重大误差。 (2)如在超高温下落式量热计比热容测试设备中,很多时候测温仪是对装有被测物的样品盒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样品盒的表面温度与内部被测样品的实际温度还有一定差别,测温仪获得的并不是样品的真实温度。 (3)红外测温仪普遍对被测物表面的发射率比较敏感,如果没有进行特殊的黑体空腔处理,对于未知发射率表面的温度测量则很难测准。 (4)超高温下的温度测量,红外测温仪一般需要透过加热炉光学观察窗和内部保护气体监测温度,光学窗口和气体的透射率通常是未知的,并且可能会随着加热炉使用过程中蒸发材料的沉积而演变。 由此可见,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红外测温仪进行现场校准,而不仅仅是将它们从实验装置中取出进行定期校准。 本文将针对超高温3000℃热物性测试中红外测温仪的在线校准,提出采用高温固定点的在线校准方法,还将介绍用于超高温条件下的几种固定点,并针对典型超高温测试设备说明具体固定点单元形式和校准实施方法。[size=18px][color=#990000]二、高温固定点在线校准方法[/color][/size] 高温固定点在线校准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对比法,原理是基于准确已知被测样品温度来校准接触和非接触式测温仪。具体方法是按照被测样品的外形测试和外表材质制作固定点单元,然后将固定点单元作为被测样品进行升温和升降试验,通过对已知的固定点标准温度与测温仪的测量值进行对比,达到对红外测温仪进行校准的目的。 固定点是国际温标中规定的可复现的平衡温度,是纯物质的三相点、沸点和凝固点,固定点都是根据物质的相变过程实现的,所选用的固定点绝大部分都是纯物质的变相点。 ITS-90温标在-189.3442℃~961.78℃温度范围共有九个定义固定点,分别为:纯银、纯铝、纯锌、纯锡、纯铟五个固定点,水、汞、氩三个三相固定点 以及镓熔点。 高温固定点是一系列金属的碳共晶与碳包晶固定点,主要有Pd-C(1492℃)、Rh-C(1657℃)、Pt-C(1738℃)、Ru-C(1954℃)、Ir-C(2292℃)、Re-C(2474℃)、WC-C(2749℃)和HfC-C(3185℃),由此可覆盖1500℃ 至3200℃范围内的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size=18px][color=#990000]三、高温固定点单元[/color][/size] 固定点单元是一种样品尺寸大小的坩埚,坩埚内通过熔融灌装或直接镶入的方法植入了固定点材料。高温固定点单元要求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 (1)耐高温,且高强度避免损坏; (2)只有纯度最高的材料金属和石墨,不能有其他杂质; (3)外形尺寸与被测样品一致,且密封严紧避免熔液泄露; (4)集成有黑体空腔,降低发射率影响; (5)整体结构设计和布局要保证温度的均匀分布。 针对超高温热物性测试中的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需要根据相应的样品摆放形式和尺寸采用不同结构的固定点单元,如在各种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设备中,样品的摆放主要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那么就需要采用相应不同结构的高温固定点单元。 在很多超高温3000℃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系数和下落式量热计比热容测试设备中,样品是立式摆放形式,红外测温仪一般从下至上或从上至下对样品的底部或顶部进行测温,相应的固定点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固定点主体和端帽为高纯石墨,图中的多个长孔内浇灌固定点材料,或直接插入固定点材料细棒,图1(a)中左侧的黑体空腔朝向红外测温仪。[align=center][img=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690,1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1/202201060915316401_7706_3384_3.jpg!w690x17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1 立式结构高温固定点单元:(a)主体剖面图;(b)主体顶视图;(c)端帽剖面图;(d)端帽顶视图[/color][/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 对于一些样品是卧式摆放形式的超高温3000℃热物性测试设备,如热辐射性能以及顶杆式和光学热膨胀仪,红外测温仪或高温热电偶一般在样品的水平方向上进行测温,相应的固定点单元结构如图2所示,固定点材料一般是直接熔灌入石墨坩埚内。图中的黑体孔对准红外测温仪,也可以插入被校热电偶。[/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500,32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1/202201060916391456_3774_3384_3.jpg!w690x45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 卧式结构高温固定点单元[/color][/align][size=18px][color=#990000]四、采用固定点在线校准过程[/color][/size] 在超高温热物性测试设备中采用固定点进行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在线校准的过程,首先是确定需要校准的温度测量范围,并选择不同的标准温度固定点单元尽可能的覆盖此温度范围,然后分别采用相应的固定点单元单独进行校准。 在每个固定点单元校准时,首先是用固定点单元代替被测样品,然后以低速率加热至固定点温度10℃以上并恒温,恒温一段时间后再以低速进行降温。在整个升降温过程中被校温度计连续测量温度,并将测量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识别固定点单元的相变温度。图3示出了温度计测量纯铜固定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原始温度变化曲线。[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600,3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1/202201060917182923_7753_3384_3.jpg!w690x40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3 采用纯铜固定点单元在线校准升降温过程[/color][/align] 得到随时间变化的原始温度变化曲线后,对原始曲线进行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处理得到相应的微分曲线。根据一阶微分曲线中的极大值点可确定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根据二阶微分曲线可确定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基于得到的四个温度位置点,可最终确定原始温度变化曲线中在此加热速率下固定点单元熔化温度的测量值,此测量值与固定点标准值相差就是校准值。 为了减小升降温速率对校准精度的影响,可采用不同升降温速度进行更精确的校准,即采用不同的加热冷却速率进行加热冷却,得到不同速率下的校准值(测温仪误差),将此温度误差外推至加热或冷却速率为零的情况。[size=18px][color=#990000]五、总结[/color][/size] 综上所述,高温固定点技术可为各种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设备中的温度测量提供全温区范围内的准确校准,而且高温固定点技术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并可溯源到国际温标,由此彻底解决了超高温热物性测试中一直困扰着的温度测量准确性评估难题,为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准确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align=center]=======================================================================[/align]

  • 润滑油检测仪器 开口闪点测定仪具体需要符合什么参数?

    润滑油检测仪器 开口闪点测定仪具体需要符合什么参数?

    自动开口闪点测定仪适用标准: GB/T267-88 、ASTM D92、GB/T3536-2008,采用触摸屏代替键盘操作,液晶大屏幕LCD全中文显示人机对话界面,全屏触摸按键提示输入,方便快捷,开放式、模糊控制集成软件,模块化结构,符合国标、美国、欧盟等标准。应用于铁路,航空,电力,石油行业及科研部门等。[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6/202106151121389564_2019_3145235_3.jpg!w690x690.jpg[/img]仪器特点:1.采用彩色液晶大屏幕显示,全中文人机对话界面,触摸屏式键盘,对可预值温度、试样标号、大气压强、试验日期等参数,具有提示菜单导向式输入2.模拟跟踪显示升温与试验时间的函数曲线,具 有中文操作软件提示修改功能配试验日期 、试验时间等参数提示功能3.配有标准RS232,485计算机接口,下位机储存100组历史数据,与计算机相连可大容量存储数据并可长期保存,传送数据,上位机可修改下位机参数4.自动校正大气压强对试验的影响并计算修正值5.微分检测,系统偏差自动修正6.扫描、点火、检测、打印数据自动完成7.电子引火,强制风冷8.可检测燃点技术参数:工作电源: AC 220V±10%, 50Hz量程:室温~400℃;分辨性:0.1℃重复性:≤4℃ 再现性:≤8℃升温速度:符合GB/T3536-2008标准;点火方式:电子引火、气体火焰。适应环境温度:10-40℃ 适应环境湿度:85%整机功耗:不大于400W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多年专注于油品分析仪器的研发和销售活动,我公司产品有:运动粘度测定仪、开口闪点测定仪、液相锈蚀测定仪、抗乳化测定仪、泡沫特性测定仪、空气释放值测定仪、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等多种润滑油分析仪器、燃料油分析仪器、绝缘油分析仪器,水质分析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型号多,质量保证,可定制。

  • 多试样闪光法热物性测试技术发展历程

    闪光法作为一种经典的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是所有热物性测试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基本覆盖了所有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刚性高密度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的测试,闪光法测试设备也成为了材料性能测试评价最常配备的仪器设备。 闪光法可测试多种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并且可以测试宽泛温度区间内热物理性能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过程。在闪光法测试过程中,一般都是单个样品进行升温来测试试样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物性参数曲线,然后将被测试样温度降到室温,再装配下一个试样进行测量。这种常规的测试过程往往使得采用闪光法每个工作日只能完成1或2个试样的测试,这就使得很多机构面临着测试任务量巨大时一台闪光法测试设备根本无法满足进度要求的困境,这同时也对闪光法的测试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提高闪光法测试效率,多年来闪光法测试设备厂家一直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并推出了相应的多试样闪光法测试设备。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内外闪光法测试技术在多试样功能方面的发展历程,由此可以更多的了解多试样闪光法测试技术和设备的特点,为今后更高效的闪光法测试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由于文章较长不便发帖,发过多次也没成功,甚至账号被封。故将此文搁置在仪器网资料库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仪器网上看到文章,地址是: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383/s523192.htm

  • 倾点测定仪、凝点测定仪、浊点测定仪、冷滤点测定仪都属于低温测定仪,适配的仪器都有哪些呢?

    倾点测定仪、凝点测定仪、浊点测定仪、冷滤点测定仪是很多行业都会需要测定的指标,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同属于低温测定仪 。在查关于国产的油品分析仪器资料发现,北京得利特公司的仪器对于这四个指标都有涉及,涉及很全面,仪器相对也是比较稳定 。其中倾点测定仪,凝点测定仪 可以集合成一台仪器,有一个A1120自动凝点倾点测定仪符合GB/T510-83及GB/T3535-2006标准用于测定变压器油、润滑油及轻质油的凝固点值倾点值,液晶屏幕中文人机对话图形显示界面,制冷深度、试油标号、检测气压、试验日期等参数具有菜单导向式输入,方便直观。汉字操作软件提示修改功能,界面清晰,易操作,打印试验数据,实现了试验全过程微机自动化,是理想的进口仪器替代产品。图形动态模拟工作过程,屏幕在现试验过程,实时跟踪油质温度的变化状态,半导体制冷,测试速度快,结果准确,可单独测试凝点、倾点值,也可同时测试,一机两用,注油、测试、放油、打印微机自动完成 配有时钟等多种参数表示。浊点测定仪则对应能找到A2180全自动浊点测定仪适应标准GB/T6986《石油产品浊点测定法》,采用现代高新微电子控制技术,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冷滤点测定仪则能找到A2030冷滤点测定仪符合SH/T 0248,适用于测定馏分燃料包括含有流动改进剂或其它添加剂的柴油发动机燃料、民用取暖装置使用燃料的冷滤点。

  • 植物呼吸测定仪是什么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5/202405241141356426_8312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植物呼吸测定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植物呼吸作用的科学仪器。它基于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通过精准地监测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气体交换,从而揭示植物呼吸作用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植物呼吸测定仪的主要功能包括测量植物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以及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这些参数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生理过程以及响应环境变化的机制至关重要。  在农业领域,植物呼吸测定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农业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呼吸特性,为优化作物种植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植物呼吸测定仪还可以用于监测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为病害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植物呼吸测定仪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测量植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研究人员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能量流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呼吸测定仪的性能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未来,这种仪器将更加智能化、便携化,为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工具。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奥秘,为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讨论】红外水分测定仪和卤素水分测定仪的区别及仪器的性能比较

    物理特性水分测定仪_卤素水分测定仪_红外水分测定仪主要是由称重系统和加热系统组成的,根据称重系统分为:应变式传感器水分测定仪、电磁平衡传感器水分测定仪;根据加热源分类可分为卤素节能环形灯加热卤素水分测定仪、红外灯泡加热红外水分测定仪;  【卤素环形灯】  环状的卤素灯确保样品得到均匀加热,操作简便、测量准确。卤素环形灯与红外白炽灯的最大差别在于一点,就是卤素灯的玻璃外壳中充有一些卤族元素气体(通常是碘或溴),其优点是清洁、无附件、安装方便、温度可控等。其工作原理为:当灯丝发热时,钨原子被蒸发后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动,当接近玻璃管壁时,钨蒸气被冷却到大约800℃并和卤素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卤化钨(碘化钨或溴化钨)。卤化钨向玻璃管中央继续移动,又重新回到被氧化的灯丝上,其遇热后又会重新分解成卤素蒸气和钨,这样钨又在灯丝上沉积下来,弥补被蒸发掉的部分。通过这种再生循环过程,灯丝的使用寿命不仅得到了大大延长(几乎是红外白炽灯的4倍),  【关于红外灯泡】由熔凝的石英管与辐射元件组成  红外线灯泡是聚焦加热主要用于工业加热或烘干,如玻璃制品、金属零件、线路板封装、胶片等,以及其它烘干、干燥、加热,石英近红外、远红外灯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石英玻璃作为灯管外壳可生产近红外线辐射谱线或远红外线辐射谱线,是典型的古老加热方法,我们也利用紫外灯来治疗某些皮肤疾病或在室内就可得到在阳光下暴晒才能得到的古铜色皮肤。  【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是基于测量物体受力变形所产生的应变的一种传感器。将应变片贴在西、悬臂梁(弹性元件)上,当被测物移动,测杆移动,拉簧伸长,使悬臂梁变形,从而引起应变片电阻发生变化.这种方法可用于测力、位移、压力、加速度等物理参数。其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重量比较轻、但精度有限,目前不能做到很高精度;  【电磁平衡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在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时不用测量砝码的重力,而是采用电磁力与被测物体的重力相平衡的原理来测量的。秤盘通过支架连杆与线圈连接,在称量范围内,当被测重物的重力通过连杆支架作用于线圈上,方向向上,这时在磁场中若有电流通过,线圈将产生一个电磁力  其特点是称量准确、精度可靠、性能稳定、重复性强、显示快速清晰并且具有自动检测系统、简便的自动校准装置以及超载保护等装置。  【电磁平衡传感器】卤素加热快速水份测定仪是我公司新研制的新型快速水分检测仪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称重系统。其特点是称量准确可靠、显示快速清晰并且具有自动检测系统、简便的自动校准装置以及超载保护等装置。是一种新型快速的水分检测仪器。环状的卤素灯确保样品得到均匀加热,操作简便、测量准确。水分测定仪在测量样品重量的同时,仪器采用环形管卤素加热方式,快速干燥样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仪持续测量并即时显示样品丢失的水分含量%,干燥程序完成后,最具有可替代性,且检测效率远远高于烘箱法。一般样品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该仪器操作简单,测试准确,显示部分采用液晶显示屏-使屏幕更加清晰明亮,示值清晰可见,分别可显示水分值,样品初值,终值,测定时间,温度初值,最终值等数据,并具有与计算机,打印机连接功能。因此该水分仪可广泛应用于一切需要快速测定水分的行业终测定的水分含量值被锁定显示。与国际烘箱加热法相比,卤素加热可以在高温下将样品均匀地快速干燥,样品表面不易受损,其检测结果与国标烘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如医药,粮食、饲料、种子,菜籽,脱水蔬菜、烟草,化工,茶叶,食品、肉类以及纺织,农林、造纸、橡胶、塑胶、纺织等行业中的实验室与生产过程中。同时满足固体、颗粒、粉末、胶状体及液体含水率的测定要求。以下内容全删了,都是链接隐形广告的。 jackcong

  • 【参数解读】解读一氧化碳测定仪(11月)

    一氧化碳测定仪参数解读一氧化碳测定仪有非分散性红外法和电化学法等。非分散性红外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比尔定律和气体对红外线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光学结构采用气体滤波相关方式和高灵敏度光电导探测器,以CO光学部件为例:吸收关系如图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271732_407671_2000796_3.gif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红外光源发出的初始红外线能量为I0,它通过一个多次反射气室之后,能量变为I,如果气室中有吸收红外线能量的气体时,如一氧化碳(CO),则能量吸收特性满足下式I=I0e-KCL式中:K—是气体的红外线吸收系数 C—是被测气体的浓度 L—是气体的吸收光程 I—是衰减后的红外线能量K值是气体的红外线特征吸收系数,它取决于气体的种类,当气体一定时,K值就是一个固定的常数。则从式(1)中可以看出,当气体的吸收光程L一旦确定后,I的大小仅与气体浓度C有关系,测量出能量I的变化就等于测量出气体浓度的变化。◆◆◆◆◆◆◆◆◆◆◆◆◆◆◆◆◆◆◆◆◆◆◆◆◆◆◆◆◆◆◆◆◆◆◆◆◆◆◆现在以两款一氧化碳测定仪参数为例:一、GXH-30111.测量范围:CO:0-50.0PPM2.预热时间:10min3.线性误差:≤±2%F·S4.重复性误差:≤1%F·S5.零点漂移:≤±2%F·S/h6.量程漂移:≤±2%F·S/3h7.响应时间: CO:T0~T90≤40S8.输出波动:≤±0.3%F·S9.横向灵敏度:≤±1%F·S◆◆◆◆◆◆◆◆◆◆◆◆◆◆◆◆◆◆◆◆◆◆◆◆◆◆◆◆◆◆◆◆◆◆◆◆◆◆◆二、C600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范围CO:0~500ppm重复性:≤±0.5%F.S.零点漂移: ≤±1%F.S./7d满量程漂移:≤±1%F.S./7d线性度:≤±1%F.S响应时间:T90≤20秒 (样气流量0.5L/min时)〓〓〓〓〓〓〓〓〓〓〓〓〓〓分割线〓〓〓〓〓〓〓〓〓〓〓〓〓〓〓〓〓〓〓请您来解析:1.便携式一氧化碳还有用其他方法的吗?2.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又哪些?3.用手去调零而不用改锥去调零会产生静电吗?产生了静电怎么消除?4.你们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的?5...........(欢迎版友来补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