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灵敏光纤光谱仪

仪器信息网高灵敏光纤光谱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灵敏光纤光谱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灵敏光纤光谱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灵敏光纤光谱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灵敏光纤光谱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灵敏光纤光谱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灵敏光纤光谱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灵敏光纤光谱仪相关的资讯

  • 天津大学新技术提高光纤应变传感器灵敏度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技术学院教授李恩邦研究发现一种新技术构成的光纤应变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等特点。   光纤应变传感器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传感器类型,具有许多电传感器不可比拟的优点,对于保障大型设施安全、防止恶性和灾难性事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恩邦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上,英国物理学会官方网站optics.org和美国《激光世界》杂志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 这只近红外灵敏光谱仪,还没一毛硬币大!
    光谱分析是物质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工业,农业,环境,食品,医药和制药等领域中的应用都十分普遍,而光谱仪则是长期征战于第一线的核心器件之一。光谱仪是测量不同波长光强的器件,通过区分物体发出和吸收波长的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状态。随着对食品、农作物安全、医疗制药等民生问题关注的与日俱增,分析仪器逐渐出现了部分小型化、便携化、民用化的趋势。更小巧紧凑、低成本、更高灵敏度(特别是针对近红外)的光谱仪器件一直被市场所渴求。 滨松此前陆续研发了两代融合了MOEMS技术的超紧凑微型光谱仪,从MS系列到指尖大小的C12666MA/C12880MA,在体积、成本以及灵敏度上都做出了不少努力,也获得了市场极高的关注和肯定。其中C12666MA微型光谱仪还斩获了被誉为光学界“奥斯卡”的“Prism Award”(棱镜奖)。不过,随着一位“新选手”的诞生,微型光谱仪“更小、更低成本、更高近红外灵敏度”又一次被重新定义:超紧凑的SMD型微型光谱仪C14384MA。滨松SMD型微型光谱仪C14384MASMD型微型光谱仪C14384MA,采用独特的光学设计,并配备了滨松最新的高灵敏APS型CMOS图像传感器,提高了对近红外光的灵敏度。与同样可测近红外光的MS系列相比,新产品体积约为其1/14,重量为其1/30,灵敏度却是其50倍。可以实现对水分、糖、有机酸等食品的各种成分的高灵敏测定。滨松各系列超紧凑型微型光谱仪SMD系列与MS系列的光谱响应灵敏度对比另外,在光谱分析中,需要测量各种成分吸收的复杂光信息,凭借特制的光栅,该产品可以测定不同波长的光强度变化的连续数据,采用高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1:波长800nm以上;※2:波长1000nm时,MS系列微型光谱仪的灵敏度参考为1;※3:波长850nm时。当然,最具有直观冲击力的,肯定是体积的大幅缩小。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想要实现更小的尺寸,就需要使光谱仪内部光栅所在凹面的弯曲变大,并减少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但要在弯曲度大的凹面上形成光栅,却是很困难的事。而这只新的微型光谱仪,则通过2个反射镜加上特殊的光学设计技术,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普通光线在前进时会不断发生扩散,为了使通过入射狭缝的入射光得以平行前进,SMD型微型光谱仪内部设置了两个反射镜。入射光在一次反射镜上进行调整,进而通过二次反射镜引导至光栅进行分光,同时借由凹面将其聚焦在图像传感器的各像素点上,并针对不同波长的光强度输出电信号。而两个反射镜采用了折返的结构,在抑制凹面弯曲度的同时,也减少了与图像传感器的距离。滨松三个系列微型光谱仪的结构对比同时,SMD型微型光谱仪的光栅在封装上直接成形,并通过独特的工艺,将入射狭缝、二次反射镜、图像传感器高度集成于同一芯片上,大大减少了内部元件的数量,一方面进一步缩小了体积,另一方面也成功缩减了整体器件的成本。今后,随着生产的自动化,SMD型微型光谱仪的成本将可能得到进一步降低。继C12666MA微型光谱仪,SMD型微型光谱仪也步入“Prism Award”(棱镜奖)的殿堂,荣誉入围了2019年“传感器及探测器”部分的Finalist,受到行业的认可。而以这样小小的身形,SMD型微型光谱仪可轻易装配至对部件尺寸及重量有较高限制的便携式分析仪器、无人机等设备上,期待它在食品及农作物实时检测、无人机环境分析等,要求现场实时测定的各种场景中发挥作用。
  • 海洋光学紫外高灵敏度响应光谱仪的应用
    海洋光学推出的紫外高灵敏度响应光谱仪MAYA2000 Pro(175-1100nm),采用滨松背照式面阵CCD探测器,极大地增强了紫外-可见光谱谱段的光谱响应,信噪比得到极大提高,适合于低检测限及高动态范围的弱光测量应用,紫外最远波长检测限可达155nm. 特点: 1. 背照式2048像元面阵CCD,量子效率可达80% 2. 紫外高灵敏度响应,无需紫外增强镀膜 3. 低噪声、高信噪比、高动态范围 4. 积分时间最短6ms 5. USB2.0及RS232接口通信 Fig1.Maya2000 Pro Fig2. 探测器光谱响应 应用案例:工业用乙醇勾兑在线监测可行性分析 采用MAYA2000PRO测量酒精及其勾兑水溶液,测量发现乙醇在紫外217nm左右出现吸收峰,与乙醇浓度成比例,而水在970nm处出现吸收峰,与水浓度成比例,如图3所示;采用海洋光学近红外光谱仪NIRQuest所测的近红外吸收图谱如图4所示。 Fig3. 乙醇、纯水及其水溶液光谱吸收图谱(紫外可见) Fig4. 乙醇、纯水及其水溶液光谱吸收图谱(近红外) 通过实验简单配比及数据拟合发现,在两波长处217nm及970nm乙醇吸光度与其浓度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 Square线性可达0.987,标准偏差0.04(含实验配比偏差),结果如图5所示: Fig5. 217nm及970nm数据回归拟合 关于海洋光学:总部位于达尼丁,佛罗里达的海洋光学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您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海洋光学在亚洲与欧洲设有分部,自1992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超过120,000套光谱仪。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仪器、光纤、薄膜和光学元件等等。海洋光学是致力于安全检测领域的英国豪迈集团的子公司。海洋光学的产品在医学和生物研究、环境监测、科学教育、娱乐照明及显示等领域应用广泛,公司隶属英国豪迈集团(www.halma.cn)。创立于1894年的豪迈是国际安全、健康及传感器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 4000 多名员工,近40 家子公司,2008/09财年营业额超过 4.5亿英镑。豪迈旗下子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产品使我们的客户更安全、更富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豪迈的子公司正在多个领域为中国的经济做出贡献,主要包括制造、能源、水及废物处理、环境、建筑、交通运输及健康行业等。豪迈目前在上海和北京设有代表处,并且已在中国开设多个工厂和生产基地。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联系: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中国上海长宁区古北路 666 弄嘉麒大厦 601邮编:200336电话:(86) 21 6295 6600传真:(86) 21 6295 6708电子邮箱: Distributorsupportasia@oceanoptics.com网址: www.oceanopticschina.cn
  • 无标记超高灵敏度 中科院新型光纤生物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一辉课题组,基于光纤模式耦合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光纤耦合器的无标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该研究对心肌梗塞、癌症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p p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AMI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对于降低急性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 是一种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结构蛋白亚型,由于其显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被认为是AMI检测的“黄金标准”。当发生心肌损伤时,cTnI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数小时候后达到峰值并维持6至8天,但作为生物标志物在AMI发病前后血液中的cTnI浓度极低,这对临床诊断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p p   课题组在前期无标光纤生物传感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光纤耦合器结构的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光纤耦合器中奇模和偶模的干涉效应,两个相干模式的群有效折射率相等时,出现转折点,即零色散,此时的灵敏度理论为无穷大。实验中,通过检测近转折点的光谱曲线得到的折射率灵敏度为91777.9nm/RIU,实现了对cTnI的检出限为2fg/mL,为目前国际相关领域取得的最高灵敏度,光纤耦合器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对后期生物传感器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p 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以色列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的支持。 /p
  • 微型光纤光谱仪的选型有哪些注意事项?
    光谱学是测量紫外、可见、近红外和红外波段光强度的技术。光谱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如颜色测量、化学成份的浓度测量或辐射度学分析、膜厚测量、气体成分分析等领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微电子领域中的多象元光学探测器(例如CCD,光电二极管阵列)制造技术迅猛发展,使生产低成本扫描仪和CCD相机成为可能。美国海洋光学公司的微型光纤光谱仪使用了同样的CCD(CCD光谱仪)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探测器,可以对整个光谱进行快速扫描,不需要转动光栅。  微型光纤光谱仪通常采用光纤作为信号耦合器件,将被测光耦合到光谱仪中进行光谱分析。由于光纤的方便性,用户可以非常灵活的搭建光谱采集系统。其优势在于测量系统的模块化和灵活性,且测量速度非常快,可以用于在线分析。而且由于采用了低成本的通用探测器,降低了光谱仪的成本,从而也降低了整个测量系统的造价。  微型光纤光谱仪基本配置包括包括一个光栅,一个狭缝和一个探测器。这些部件的参数在选购光谱仪时必须详细说明。光谱仪的性能取决于这些部件的精确组合与校准,校准后光纤光谱仪,原则上这些配件都不能有任何的变动。那么微型光纤光谱仪在选型时有哪些必须要注意的呢?  ① 光学分辨率  光学分辨率是配置微型光纤光谱仪时经常被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用户为了追求微型光纤光谱仪的高分辨率时,在选型时会选择具有尽可能多像元数探测器的微型光谱仪。而实际上光学分辨率不仅仅由探测器的像元数决定,还与狭缝宽度和光栅的刻线密度有关。所以当讨论分辨率时,通常用色散或用波长范围除以像元数。  半高全宽值(FWHM),即最大峰值光强一半处所对应的谱线宽度是一种表述分辨率更好的方法(见上图)。用FWHM可以对不同光谱仪的实际光学性能进行直接对比。用这种表示方法可以避免一些缺陷,例如:有的光栅并没有用到全部像元 采用交叉式Czerny-Turner光路设计的光谱仪中,光学系统不能把狭缝清晰地成像在探测器上,这是由于光路中过大的反射角和固有的系统放大倍率造成的。   ② 灵敏度  灵敏度是配置光谱仪时所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现在的主流微型光纤光谱仪都采用线阵探测器,所以灵敏度跟像素数没有任何关系。但面阵探测器例外,因为面阵探测器在垂直方向的每个像素都会被累积,在某种意义上垂直方向上的所有像素的累积可以被看成一个更大的像素。因此,在考虑某种应用对灵敏度的要求时,更重要的是看探测器的响应曲线。下图中给出了海洋光学微型光纤光谱仪采用的两种典型探测器的灵敏度响应曲线。  ③信噪比  信噪比也是选配微型光纤光谱仪的一个因素。对于CCD光谱仪,较高的灵敏度导致了较低的信噪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对光谱进行多次平均来提高信噪比。平均次数的平方根恰好是信噪比提高的倍数。例如,光谱平均100次,信噪比能提高10倍。有些应用需要较高的信噪比,此时用户应当比较在光谱仪中的光学平台和探测器的综合信噪比。需要强调的是,用户一定要搞清楚厂家给出的信噪比是不是整个光谱仪系统的信噪比,因为只有整个光谱仪系统的信噪比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信噪比高的探测器配一个性能不高的光路,那么它的高信噪比就没有实际意义。比较不同探测器和微型光纤光谱仪间的信噪比的比较好的方法是:测量100次,然后对每个像元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信噪比等于平均值除以标准偏差。测量信噪比时,信号强度应当接近饱和,并设置正确的平滑值(如果需要的话)。  ④ 光栅选择  光栅选择是最比较复杂的。通常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光栅的选择:波长范围和光学分辨率。波长范围受限于所选择的探测器或光栅,或二者都有。光学分辨率不仅受限于光栅,还受限于狭缝宽度和探测器的像元数和像元尺寸。还要考虑第三个因素,即光栅还会影响系统的灵敏度,这是因为不同的光栅的闪耀波长(即最高效率)位置各不相同。当对系统进行最优化配置时,最好查看一下光栅的效率曲线。下图中是海洋光学微型光纤光谱仪采用的几种典型的600线/mm光栅的效率曲线,效率最高点从紫外区到近红外区。  ⑤ 狭缝  狭缝了也是选配微型光纤光谱仪的一个因素。微型光纤光谱仪有多种狭缝尺寸供您选择,狭缝安装在光纤接头处(见图),并且被永久的固定在光谱仪上。有两点需要记住,狭缝越小,光学分辨率越高 狭缝越大,进入光学平台的光通量越多,即灵敏度越高。从本质上说,需要折中兼顾光谱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⑥ 其他  选择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其他选项会相对容易一些。例如可以选择升级UV4探测器后,探测器上的标准BK7窗片将会被石英窗片替代,用来增强海洋光学微型光纤光谱仪在波长340nm以下紫外区的响应能力。而其它探测器,比如薄型背照式CCD或CMOS则不需要这个选项。而为了避免二、三级衍射效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在位于狭缝与消包层模式孔之间的SMA905连接器中安装长通滤光片或在探测器的窗口处安装OFLV消除高阶衍射滤光片。  正如上面介绍的几个因素所表明的,通过一些简单的步骤就就可以配置好满足您应用的微型光纤光谱仪。除了光谱仪,我们可能还需要考虑种类纷杂的光源和采样附件。
  • 高灵敏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PI-TOF MS获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成果入围奖”
    2023年1月1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分析仪器分会组织开展的“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行了颁奖典礼。为纪念朱良漪同志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创新工作,2017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分析仪器分会组织开展“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评选活动。 金铠仪器 高灵敏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PI-TOF MS获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创新成果奖”入围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花磊 研究员 以 “高灵敏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 获得“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 高灵敏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PI-TOF MS电离源为基于真空紫外灯实现单光子电离、光电子电离和化学电离(PTR)三种电离方式快速切换的高灵敏、高覆盖度复合光电离源,产物为 M+、[M-H]+、[M+H]+的分子离子或准分子离子,具有碎片离子少、灵敏度高、可电离化合物种类多的特点,可实现高湿度环境下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高灵敏实时快速测量,直接进样检测灵敏度达到pptv量级检出限及秒级的响应速度,质荷比200左右质量分辨率达到10000以上。 ² 产品出口美国高分辨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PI-TOF MS因其在宝洁公司北京研发中心使用性能出色,出口美国入驻宝洁(P&G)公司美国辛辛那提(Cincinnati)总部研发中心,主要用于研发过程对于日化产品中香精物质、呼出气中VOCs以及异味物质等复杂混合物的快速在线分析。² 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检测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项目团队应大连消防队技术援助请求,迅速组建科技检测团队,携仪器奔赴事故一线。在本次救援工作中,所提供的仪器在现场连续监测工作18天,做到了零故障、零误报,共提供了150多份检测报告,为现场工作组前线救援指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² 催化过程在线分析:催化过程往往反应体系复杂、产物组分繁多、浓度及组分变化快速,当前较为成熟的GC、GC-MS、红外、单一的气体检测单元等技术往往分析速度慢、准确度差,难以满足催化反应过程中实时、多点、多组分、快速在线分析的应用需求。因此,具有全谱检测、高灵敏度、快速分析能力、准确定性定量等优势的高分辨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过程监控领域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预了解更多具体信息请联系我司)² 工业过程在线监测: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工业过程对在线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业生产中,无论是白酒酿造、烟草生产、食品加工、造纸印刷等轻工业,还是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设备故障以及生产条件变化都可能导致数量庞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生产安全问题,因此生产过程以及产物状态监控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高分辨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先后在白酒、烟草、电力等领域实现应用拓展。(预了解更多具体信息请联系我司)² 热解产物在线检测:热解焚烧是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之一,而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塑料废弃物中,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占有很大的比重。PVC的热分解/燃烧过程会释放出HCl、芳香烃、氯代芳烃、甚至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目前,已有红外光谱、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技术对PVC的热分解/燃烧产物进行检测,但会受到检测组分少、分析时间长、仪器价格昂贵等限制。本项目团队采用高分辨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实现垃圾焚烧、PVC热解过程产物的在线监测,并进行了产物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产物的形成机制等研究。(预了解更多具体信息请联系我司)² 产品品质/种类快速鉴别:食品品质以及品类鉴别一直以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诸如农药残留、非法添加、剂量超标、真假产品等是造成食品安全与品质问题的重要方面,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采用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时间较长,有一定的滞后性。针对现场快速检测这一需求现状,项目组使用高分辨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开发了相应的快速检测应用方案。(预了解更多具体信息请联系我司)² 环境污染物在线检测: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分布和污染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视,在各地设立了大量环境监测站并购置了大量的检测仪器。但是,环境监测站属于定点检测,所获取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仅能反映出监测站周边的大气污染水平,监测站所覆盖的仅为国土面积的极小部分,其余部分仍为大气污染监控的盲区,不利于国家在宏观上掌握整体的大气污染情况。项目组采用高分辨复合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实现环境污染物巡航监测与时空分布分析。(预了解更多具体信息请联系我司)
  • 必达泰克推出扩展型光纤光谱仪
    B&W Tek最近推出新一代的扩展型InGaAs的NIR光纤光谱仪: BTC262E。它采用了新一代的三级TE致冷InGaAs阵列,可以使检测器温度保持在-25º C以下,大大降低了暗噪声,且无需液氮致冷。更低的致冷温度也就意味着更低的暗噪声和更长的积分时间,从而能大大提高信噪比水平。与常规的一级致冷的扩展型InGaAs阵列相比,其暗噪声水平降低10倍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与其他同类商业NIR光谱仪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扫描速度。而且能通过连接较长的光纤用于工业在线监测而不必担心其信号在光纤中衰减太大而无法测出。   该款BTC262E NIR 光谱仪配有BWSpec™ 软件,能够直接进行近红外光谱测量。BWSpec™ 软件支持Thermo GRAMS/AI OCX控制功能,其DLL开发功能支持LabView® , Visual Basic, Visual C++等程序。通过我们购买公司的光源和光纤探头,可以集成一套完整的近红外光谱系统。   该款光谱仪设计紧凑,扫描速度快,能够在几毫秒内准确测量近红外光谱,并且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和平易的价格,在原材料检测、过程监测和质量控制方面都有着很广阔的应用领域。   扩展型InGaAs阵列NIR光谱仪应用:   • 原材料检查   • 制药上多晶体检测   • 食品中脂肪酸检测   • 太阳辐射研究   用于近红外检测的更多的光谱仪   B&W Tek公司提供标准的用于近红外检测的InGaAs 和 PbS光谱仪,光谱范围覆盖850nm到3000nm。   BTC261E是一款采用InGaAs阵列检测器的高性能近红外光谱仪,可用于多种近红外光谱检测应用。标准波长范围900-1700nm。BTC261E采用TE致冷,具有高动态范围和高灵敏度两种操作模式。并提供取样附件和应用支持。   BTC500在1000-3000 nm光谱内具有独特的性能,它使用TE致冷PbS阵列检测器,在全近红外光谱内都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长期工作稳定性。BTC500是一款非常适合实验室和在线NIR检测。客户可以选择标准和更高分辨率配置,定制软件,并提供应用支持。网络编辑必备绿色工具箱,网络编辑之家(www.eastit.cn)提供   文章格式化编辑   繁简体相互转换   文字挑错功能(1000个错别字词库)   可定制段前是否空格   只需鼠标点击   全傻瓜式操作   文字挑错实例
  • 光纤光谱仪吸光度测量解决方案
    吸光度测量使用设备简单、操作便捷。大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都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测量。吸光度测量主要用于液体或气体的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化学分析、检验检测等领域。吸光度定义用单色光照射某一吸光物质或溶液,测量单色光照射前的强度(即入射光强度I0)以及透过吸光物质后的强度(即透射光强度I),定义透光度(transmittance)T 为定义吸光度(absorbance)A为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Lambert-Bear)定律,也称光的吸收定律,是吸光度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其数学表达式为: ε. 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性质、温度和入射光波长有关 为溶液光程长度,即为比色皿的尺寸,单位为cm 为溶液浓度,单位为mol/L。公式表明当溶液入射光波长和光程长度固定不变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在测试未知样品的浓度的实验中,可以测量数组已知确定样品浓度和吸光度的数据,构建吸光度与样品浓度的正比关系式,通过测量未知样品的吸光度来求解未知样品的浓度。吸光度测量整套仪器搭建方案整套仪器由微型光纤光谱仪(含软件)、光源、比色皿支架和光纤跳线组成,见下图。具体配置清单:产品名称数量微型光纤光谱仪(含免费配套软件)1光源1比色皿支架1光纤跳线2仪器介绍微型光谱仪RGB-ER-CL微型光谱仪 采用交叉非对称C-T光路结构,配置先进的CMOS探测器,是一款结构紧凑、携带方便的通用型微型光纤光谱仪,适用于科研及工业生产的光谱测量应用,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量子效率和高动态范围的特点。RGB-ER-CL微型光谱仪响应范围为200~1000nm,狭缝为25μm,分辨率为1.5nm。RGB-VIS-NIR-CL的波长范围为400~1100nm,狭缝为25μm,分辨率为1.0nm。用户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光栅配置,得到不同的光学分辨率和光谱响应范围,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另外针对其它波段如200~900nm/200~1000nm/300~1100nm/700~1100nm等可以提供定制。该款微型光谱仪免费提供配套光谱测量软件KewSpec。软件包含查看、保存、读取光谱图和数据,以及积分时间、Boxcar平滑和信号平均等信号处理等基本功能,还包含光谱测量、吸光度、透过率、反射率等应用测量模式。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易于上手。光源吸光度测量常见于紫外-可见波段,根据待测样品的特征波长范围选择合适的光源。HLS-1卤钨灯光源 波长范围360~2500nm,可直接出光或也可由SMA905端口连接光纤耦合输出。输出光强度可调,光源前端设有支架,可根据需要安装滤光片或衰减片。DLS-1氘-卤钨灯 是一款可提供190~2500nm的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连续输出光谱的一体化复合光源。采用SMA905端口连接光纤输出,输出光功率稳定。氘灯和卤钨灯可分别开启,卤钨灯输出光功率可调,用以搭配氘灯输出光强。光源前端设有支架,可根据需要安装滤光片或衰减片。比色皿支架CH-4四向比色皿支架 是常用的光谱测量附件,光程长度1cm,支架的四面均连接一个CL-UV准直透镜。用于吸光度测量时,光纤接在两个相对的准直透镜。光纤跳线KEWLAB提供各种波长范围、光纤芯径和长度的光纤跳线,广泛应用于光谱分析领域。该光纤跳线具有坚实耐用、稳定性高、传输损耗小等特点。连接光源、微型光谱仪,起到传输光谱信号的作用。根据客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可选择不同型号的光纤跳线。光纤跳线覆盖光谱范围:190-2200nm光纤芯径可选范围:200、400、600、1000μm等标准长度:0.5m、1m、2m,其它长度可定制外壳材料:金属或塑料实测案例以HLS-1卤钨灯为光源,使用RGB-VIS-NIR-CL微型光谱仪(400-1100nm)搭配整套设备测试不同浓度胭脂红色素的吸光度光谱曲线。
  • 如海光电发布光纤光谱仪 XS11639-200-400-25 新品
    光纤光谱仪XS11639-200-400-25 1. 产品简介XS11639-200-400是一款光谱范围为200-400nm的光纤光谱仪,采用滨松的高灵敏线阵CMOS传感器,16-bit A/D采样和75%的量子效率为光谱仪提供高信噪比和大的动态范围。同时,高度集成的电路和紧凑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光谱仪良好的通信速度和波长稳定性,并能在0~40℃温度区间内保持可靠稳定的光谱测量。小巧的体积与优越的性能使得XS11639系列不仅能应用于吸光度、反射率、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光谱学研究,也可轻松集成在烟气监测、水质检测元素分析等产业化设备中。2. 产品外观及结构 3. 产品特点l检测范围广:200~400nm;l高分辨率:分辨率XS11639-200-400-25探测器Hamamatsu S11639光谱范围200-400nm 像素2048狭缝宽度25μm光谱分辨率信噪比300:1波长准确性A/D 采样16bit暗噪声30RMS@100ms动态范围2000:1@100ms积分时间1ms-65sUSB控制接口USB micro-B尺寸75×63.5×31.5mm重量185g5. 应用领域l紫外吸收 l地物光谱l水质分析l荧光测量lHPLC6. 光谱仪波长准确性、线宽1 2 3 4 5 6 6.1 测试条件:l光源:HG-1-OH(汞氩气体放电灯)l光纤:200μm6.2 测试数据标准波长nm 实测波长 波长准确性 线宽nm253.652253.520.1320.51296.728296.580.1480.44302.15302.16-0.010.49313.155313.060.0950.42334.148334.130.0180.37365.015365.03-0.0150.41404.656404.650.0060.41407.783407.79-0.0070.42创新点:采用滨松的高灵敏线阵CMOS传感器,16-bit A/D采样和75%的量子效率为光谱仪提供高信噪比和大的动态范围。同时,高度集成的电路和紧凑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光谱仪良好的通信速度和波长稳定性,并能在0~40℃温度区间内保持可靠稳定的光谱测量。小巧的体积与优越的性能使得XS11639系列不仅能应用于吸光度、反射率、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光谱学研究,也可轻松集成在烟气监测、水质检测元素分析等产业化设备中。 光纤光谱仪 XS11639-200-400-25
  • 微型光纤光谱仪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
    从1992年Mike Morris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微型光纤光谱仪至今已经24年了,各个行业已经开发了数以千计的应用。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包括仪器仪表行业的大公司都开始参与到这个领域的竞争。  微型光纤光谱仪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  第一, 光谱仪可以分析各种光源发出的光,这些光源包括太阳,LED, 激光,平板显示器件,等离子体,气体放电,火焰燃烧,受激发光,化学发光等等基于各种原理的发光体。  第二, 光谱仪可以分析光与各种物质相互作用后的光,相互作用后的光一般都含有与物质微观结构有关的丰富信息。在这里光可以看成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探针”,因此,微型光谱仪通常被列为光学传感类(optical sensing)。  第三, 由于微型光谱仪的体积小,所以适合于便携,手持,现场,在线,原位,活体,非破坏性应用场合。由于光纤的使用,所以适合在有害环境下(包括化学,生物,放射性)进行远程测量。由于微型光谱仪内无移动部件,可靠性高,因此,适合于工作在环境恶劣的工业现场。由于采用探测器陈列,可一次获得全光谱,测试速度快,因此适合需要高速测量的应用,例如工业在线检测,化学反应动力学监测。  由于微型光谱仪应用领域非常广,在如此短的篇幅内无法详细列举所有的应用。以下,我们就当今社会最关注的领域中比较成功的应用案列进行分析:  环保行业: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电厂在脱硫和脱硝之后对于大气的排放废气中SO2,NOx的含量。  这基于气体紫外吸光度测量的原理,看似简单,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要克服一些具体困难。由于实际应用中的待测气体样品中有颗粒物存在,如何将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引起光的能量损耗扣除掉,以获得准确的浓度值?1970年代德国科学家Ulrich Platt在研究大气紫外吸收时,发现颗粒物散射谱随波长变化慢,气体分子紫外吸收谱随波长变化陡峭,因此对光谱进行微分,再进行数字滤波,将低频分量滤去,就可以将散射的影响扣除,这就是著名的DOAS技术(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由此可见,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对于地表水的有机物综合指标的监测  有机物综合指标是指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多环芳烃(PAHs)。分析地表水的有机物综合指标的困难在于,第一,这不是由单一化学组分决定的,而是由水中大量化学组分的综合效果 第二,水体中除了有机物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干扰因素,譬如泥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不少地方仍然采用化学滴定方法检测,这种方法虽然准确度高,由于需要采用化学试剂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设备复杂,测试所需时间长,运行费用高。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技术,通过对大量水样建模和多变量化学计量学分析,可以获得有机物综合指标。但是实际的水样中总会含有泥沙,泥沙含量较高时,这些无机物也会使透光量减少,探测器无法区分透射光强度减少,究竟是被有机物吸收了,还是泥沙的散射引起透光量的减少,从而带来误差。而且,在有机物含量较少时,测量误差较大。浙江大学的吴铁军教授发现如果加用荧光光谱测试,由于无机物是不会产生荧光的,因此,融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数据,就可以扣除无机物的影响。这种创新的方法可以用一台仪器同时测量出上述七个水的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分析复杂体系时,基于多变量化学计量学的算法和建模是极端重要的。  食品安全  -水,土壤和鱼的汞超标  由于环境污染体现在地表水和土壤的汞超标,汞又特别容易在生物组织中积累,譬如鱼类。摄入过量的汞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儿童的发育生长。全球140个国家都对食品中汞的含量有规定。现有的分析方法非常耗时并只能在实验室使用。  美国Jackson州立大学发明了一种基于纳米材料表面能量转移技术NSET(Nanomaterial Surface Energy Transfer)的检测微量汞的便携式仪器。NSET技术原理如下,当罗丹明B(RhB)分子吸附在胶体金纳米颗粒时,胶体金纳米颗粒会使RhB荧光焠灭,当有Hg2+离子存在时,RhB会从纳米金颗粒表面释放,与汞离子结合,并在532nm激光激发下开始发荧光,荧光的强度与Hg2+离子浓度成正比。(见图2)这种方法检测灵敏度很高,汞的检测线0.8ppb,美国环境署水中汞含量的标准为2ppb.并能检测鱼组织中的汞,达到美国环保署0.55ppm的要求。图1 吸附在纳米金颗粒表面的罗丹明RhB,它的荧光强度与待测样品中汞的浓度成正比  这个案例中检测汞的原理就不那么直截了当,待测物汞本身并不能受激发荧光,而当汞离子与罗丹明RhB结合时,RhB充当标记物(marker)的角色,另一方面,利用了纳米金颗粒能使RhB荧光焠灭的特性。  -检测奶粉中的微量三聚氰胺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在785nm激光的激发下,待测的三聚氰胺的分子在基于纳米金颗粒的SERS芯片上,在激光强电磁场的作用下,与纳米颗粒表面的等离子激元发生谐振,拉曼光谱的强度被大大增强。(见图2)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和SERS芯片三聚氰胺的检测限可达到12ppm。图2在打印的SERS芯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三聚氰胺浓度的线性关系  拉曼光谱技术,由于拉曼信号特别微弱,所以只适合应用于分析浓度较高的物质主成分。由于纳米材料科学,表面物理科学,激光技术的发展,才使SERS技术逐步进入应用阶段,用于分析痕量物质。不断提高测量的重复性,稳定性,降低SERS芯片的价格,使更多的应用领域用得起SERS技术。  -鉴别假冒的初榨橄榄油  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油的颜色,但是在不同光线下显示的颜色是不同的,而且造假者会用叶绿素或b胡萝卜素去调节油的颜色去靠近真品的颜色。用低档橄榄油或者葵瓜子油,菜油稀释初榨橄榄油都可以用便携仪器进行吸光度测量方法鉴别。  正是由于光纤光谱仪的便携性和快速,使其得以应用在仓库,海关现场快速验货。图3 不同比例的低档橄榄油稀释初榨橄榄油对于吸光度的影响  -对食品内黄曲霉素的快速检测  发霉和变质的粮食,花生,坚果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现用的主流技术有液相色谱仪HPLC,  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这些技术只能在实验室用,并且设备昂贵,分析时间长,还要用大量化学溶剂,污染环境,操作和维护保养麻烦,需专业人员操作。也有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这种方法测量精度不如HPLC,并经常会报告假阳性。  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在现场快速筛检的设备。英国的Ray Coker博士发明了一种基于紫外荧光光谱的技术,先将样品进行预处理,使待测毒素分离,富集,然后用紫外荧光光谱分析,在365nm LED光源激发下,测量其荧光,并采用专利的算法,一次同时测得4种黄曲霉素(B1,B2,G1,G2,M1)和赭曲霉素A,其检测限1ppb,即零点几ppb,满足最严格的欧盟标准,可与HPLC比拟。这种方法其实还可以成为快速检测的平台,包括病原体检测,贝类毒素检测,兽药残留检测,动物饲料中真菌毒素检测,假药甄别检测,农药残留检测,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该案例的技术难点在于样品预处理,如何从成分复杂的待测食品样品中将微量待测物萃取,分离,富集,第二,如何挑选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使自身不会发荧光的毒素与标记物(marker)可以用荧光技术来检测 第三,如何从光谱数据提取出有用信息的算法。  -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现行的方法,譬如检测细菌的金标准方法“平板计数法”(Culture Plating),虽然准确,但是分析所需时间太长,需要2-3天。其它的方法,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虽然速度快了,但是灵敏度不高。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方法,虽然速度快了,灵敏度也高一些,但需要复杂的核酸提取过程。总之,需要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食品是一个成分复杂的物质,我们需要分析其中微量的细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复杂的背景中提取并富集这些待测的细菌 第二,按照国家标准,允许存在的细菌浓度必须很低,因此要求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很高 第三,实际上,食物中很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细菌,因此检测方法一定能够同时,分别检测出多种目标物。  美国阿肯色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系Yanbin Li教授团队近年来利用免疫纳米磁珠与免疫量子点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同时检测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检测下限可达到101 CFU/ml。(见图4) 图4(a)纯细菌样本的荧光光谱 (b)含致病菌的牛肉样本的荧光光谱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免疫检测方法,即先用第一抗体去修饰纳米磁珠,形成细菌-免疫磁珠复合体,在与样品均匀混合时,抗体就会与样品中的目标细菌进行免疫反应,在强磁场作用下,这些被免疫磁珠抓住的细菌就会被吸附到磁极,从而实现了细菌从复杂的背景物中分离。但是抓住细菌的磁珠不会受激发射荧光。我们知道量子点是可以受激发光的,如果用被第二抗体修饰的量子点作细菌的标记物,就可以通过测量量子点发出的荧光强度来间接测量细菌的浓度。利用抗体的特异性,即不同的抗体专门去抓不同的细菌。再利用量子点发光的波长取决于量子点的大小的特点。就可以通过对于荧光光谱相应的波峰强度测量,同时测量不同细菌的浓度。  生命科学和医疗诊断  -核酸,蛋白质分析  对核酸和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是现代生命科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工具。  紫外吸光度方法是测量核酸浓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核酸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它的基本组成是核苷酸。核苷酸又是以含氮的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五种碱基包括嘌呤和嘧啶。碱基上苯环的共轭双键在紫外波段有强吸收,最强的吸收峰在260nm。核酸浓度与波长260nm的吸光度成线性关系,这就是用紫外吸光度方法测量核酸浓度的基本原理。核酸样品中如果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峰在波长280nm,但是蛋白质在280nm的吸光度只有核酸在260nm的吸光度的1/10,利用样品在这两个波长的吸光度比值,可以得到核酸的纯度。  核酸,蛋白质这类生物样品的量常常很小,甚至在mL量级,微量样品的采样在技术上是一个难点。美国热电公司的NanoDrop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巧妙地利用表面张力的原理,将待测样品液滴置于连接光源的光纤端头和连接微型光谱仪的光纤端头之间,形成待测样品液柱。利用这种采样技术,可以不用稀释样品就可以测量高浓度的DNA样品,对于双链DNA样品,可测的浓度可高达15000ng/ml。  该仪器还可以利用蛋白质在280nm的吸收来测量蛋白质的浓度。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而芳香族氨基酸(主要是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紫外吸收的峰值位于280nm。  蛋白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是待测样品中常常含有其它化学试剂的残余,而这些杂质对紫外吸光度测量有干扰,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就在对蛋白质的各种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各种其它的测量方法,以摆脱杂质对测量的干扰。例如蛋白质和染料的结合,蛋白质和铜离子的络合反应?  同样这一台工作在紫外/可见波段的分光光度计NanoDrop,基于不同的原理,还可以在不同的波长用于蛋白质定量分析。譬如,Bradford法测蛋白质,这是基于让染料分子(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体,该复合体在595nm有最大吸收峰,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待测蛋白质样品中可能含有的K+,Na+,Mg2+,(NH4)2SO4,乙醇等杂质不会干扰蛋白质测定。BCA法则是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即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可以与Cu2+发生络合反应,并将Cu2+还原为Cu+,而BCA (bicinchoninic acid)则会与Cu+反应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它的吸收峰在562nm。这就是BCA法测量蛋白质的原理。  -紫外荧光光谱是研究蛋白质组分,构象的强大工具。  实验发现大部分蛋白质中有三种氨基酸残基具有内源性荧光的特性,它们分别是:色氨酸tryptophan (Trp), 酪氨酸tyrosine (Tyr) and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但是,实验中常用的是Trp和Tyr的内源性荧光,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氨基酸的残基的荧光的量子效率比较高,所发出的荧光信号较强。Phe受激荧光的量子效率较低,激发波长在257nm。如果采用波长为280nm的激发光,由于Trp和Tyr的激发波长比较接近(分别为280nm,274nm),因此Trp和Tyr会同时有荧光信号。如果想选择性地只激发Trp,则可以采用295nm激发光源。  实验进一步发现,氨基酸残基的內源荧光的强度,峰位对于氨基酸的组分和构象状态十分敏感。这是因为在蛋白质分子处于自然折叠状态时,Trp和Tyr被包裹在蛋白质的中心位置。而当采用升高温度,采用尿素,盐酸胍,或者调解pH值等方法,使得蛋白质展开(图6A)。原先在折叠状态下埋在里面的疏水核心就暴露在溶剂中。Trp和Tyr就暴露在周围的环境中,它的荧光发光特性发生变化(图5B)  图5 用Trp的荧光来监测蛋白质的构象状态。图6A中Trp是用红点和红色字母w表示,在蛋白质处于自然折叠的状态下Trp被埋藏在疏水的环境中,展开后则暴露在溶剂的环境中。图5B,在自然折叠状态下Trp处于疏水状态下,荧光强 反之,在展开状态下,Trp暴露在溶剂中,荧光强度下降。  实验还发现Trp残基的荧光峰值的波长与周围的溶剂有关,发生Stoke位移。  研究蛋白质的分子折叠和展开有什么应用价值?有些疾病与人体内蛋白质分子的构象状态有关. 譬如, 有些退行性神经病变,就与蛋白质分子的展开有关,因此蛋白质的荧光光谱有时可用于退行性神经病变的诊断。  -医学诊断  一般而论, 采用光纤光谱仪作为医学诊断的手段有两个优点. 一个优点是非侵入性, 第二个优点是体积小, 仪器方便携带, 因此, 可以部署在病床边上, 县以下的基层诊所, 战地,出诊.  以下举一些例子.  基于吸光度和荧光技术的血样,尿样在生化分析仪器在医院的分析实验室几乎处处可见,现在可以做得更小,更便宜.  对于皮肤癌,乳腺癌可以对人体组织活体(in vivo)用拉曼光谱或反射光谱技术进行诊断.  黄疸病对于新生儿是常见的,而且无害,但是,对于早产婴儿则有造成大脑损伤的危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现行的方法是针刺婴儿的脚跟取血样,然后送实验室进行生化分析,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每日三次。如果对新生儿脚底皮肤用光学方法,通过反射谱测量,立即可以分析得到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可以比现行的方法更快地诊断黄疸病,并使婴儿免受脚跟针刺之苦,这就是非侵入性带来的好处。  脉搏血氧仪是用红光和近红外透射测量技术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呼吸性疾病,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是表征病的严重程度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线检测:  -为了得到辛烷值(RON)合乎标准的92号,95号汽油,石油炼化厂需要将重整催化工艺所得到的高辛烷值油与低辛烷值的催化裂化汽油按适当比例进行调和,以最终获得辛烷值符合国家标准,而且产率足够高的汽油。生产工艺需要在线测量汽油的辛烷值,并根据测量值去控制重整反应器的温度。  浙江大学戴连奎教授采用在线拉曼光谱系统测量重整汽油的辛烷值。其辛烷值主要取决于待测油品中直链烷烃、侧链烷烃、环烷烃与芳烃含量。拉曼光谱可以很好地显示直链烷烃、侧链烷烃、环烷烃与芳烃等物质的特征峰,因此可以很好的计算各种芳烃和其它烷烃等物质的含量。由于不同的烃类物质对辛烷值的影响不同,需要综合考虑每类物质对辛烷值的影响。通过含量高低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测量汽油样品的辛烷值。相比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特征峰明显,建立模型所需的样品数量也大为减少。相比色谱,拉曼光谱测量速度较快,使用和维护成本较低。图6 重整汽油的拉曼光谱(经过数据的预处理)  在此应用案例中,待测的汽油辛烷值并不是由单一物质的分子的光谱所决定的,而是由多种烃类的分子的综合作用所决定。因此,有了光谱之后,如何得到辛烷值,建模就是关键。
  • 滨松推出扁平型微型光谱仪FT系列,内置高灵敏度CMOS图像传感器
    滨松微型光谱仪FT系列 C13053MA滨松新型微型光谱仪FT(扁平型)系列为封装在小且薄盒子的多色仪,其内部集成了光学元件、图像传感器以及驱动电路。使用时可通过光纤将测量光导入光谱仪,后通过USB接口传输测量结果。而该光谱仪也不需要任何外部电源,可直接通过USB总线供电。产品外形(80*60*12 mm)该产品使用了石英透射光栅,因此具备高通量的优点,而内部没有运动部件,则保证了测量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FT系列内置了高灵敏度的CMOS图像传感器,其灵敏程度与CCD保持了相同的水平,且同时具有电源功耗低的优点。微型光谱仪FT系列连接示例该产品的光谱响应范围在500到1000nm,可应用于食品酸甜度分析、塑料分类以及膜厚测量等。另外,其还具有可用于短时间积分的触发功能,亦可胜任对脉冲发射的光谱测量。在软件方面,滨松除了拥有免费软件能够进行测量条件、获取保存数据、画图等等的设置以外,DLL函数规格也是完全公开的,因此用户可以创建自己原始的测量软件程序。点击按钮,查看产品详细信息:欢迎关注滨松中国官方微信号
  • 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 BCEIA2023光谱学分会报告会在京召开
    2023 年9月6-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BCEIA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报告会邀请了来自海内外众多著名科学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除大会报告之外,BCEIA2023还设立了色谱学、质谱学、光谱学等11个分会报告会。7日上午,光谱学分会报告会正式开讲,聚焦“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主题,围绕分子及纳米光谱、光谱分析与材料、高分辨光学成像、光谱仪与显微镜等主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色谱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部分报告嘉宾BCEIA2023光谱学分会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田阳教授、东南大学张春阳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剑平高级工程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亚玲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研究员、南京大学康斌教授、清华大学张昊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纪伟研究员、清华大学孙素琴教授、清华大学吴嘉敏助理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林玲教授、广州大学张玉微教授、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王谷丰首席战略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王化斌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北京大学李婷婷研究员、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罗刚研究员、郑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吕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余辉副教授共19位专家带来精彩报告。光谱学分会以“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为主题,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先进光源(ALS)、太赫兹光谱(THz)、纳米压印光刻(NIL)、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MLM)和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镜(SR)等研究手段,结合人工智能和算法优化等辅助技术,专家们在基因测序、分子成像和聚合物降解检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次会展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光谱学科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整个会场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郁,充分展现出近年来光谱学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价值,以推动知识的发展和服务社会。
  • 奥谱天成携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系列亮相Analytica 2018展会
    2018年4月10日,在德国工业城市——慕尼黑,德国分析仪器展(Analytica2018 德国慕尼黑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博览会)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作为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展会,Analytica 2018是世界领先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盛会,汇聚了来自45个国家,共1200余家展商,展会现场人头攒动、盛况空前。作为拉曼光谱和光纤光谱仪行业的知名品牌,奥谱天成(Optosky Photonics Inc)在Analytica 2018展会上,展出了最新发布的ATR8300型扫描成像显微拉曼光谱仪、ATR6200型高灵敏度手持式拉曼光谱仪、ATR3100型高灵敏度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及全系列光纤光谱仪(超微型、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性价比等)。在前两天的展示中,奥谱天成吸引了国外客商的极大关注,先后接待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土耳其、匈牙利、奥地利、巴西等30多个国家,总计近150人次的客户。客户无不赞叹奥谱天成优异的产品性能和精致的生产工艺,纷纷表示奥谱天成的产品不亚于欧美著名品牌的产品。 图 1 奥谱天成展位盛况 图 2 奥谱天成展位盛况2 此次展出的拉曼光谱仪和光纤光谱仪系列产品受到众多新老客户的青睐。许多客商在现场进行了详细咨询,希望未来能进行深入合作,并达成合作意向。奥谱天成本次参展结交到许多新朋友,通过与同行之间的深入交流,对光谱分析行业的最新行情有了进一步了解,拓展了国际视野,相信对今后的发展也将带来新的契机! Analytica展会简介第26届德国慕尼黑分析、生化、实验室技术展analytica 将于2018年4月10日-13日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是世界领先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盛会,每届都吸引了来自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分析、诊断、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厂商。展会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MMI)主办,其系列展涵盖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印度国际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Anacon India)等,是全世界最大最专业的分析生化技术展览会,在全球生化界享有盛誉。展会应用领域定位为食品安全、环境分析、生物技术、公共卫生、教育科研等行业。展会的专业观众分别来自于生物医药、化学与化工、教学科研、食品、医疗与临床化、电子、半导体、环境资源、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与安全、在线分析技术与仪器、机械制造、能源石化、试剂与配件、疾病控制、钢铁、冶金、其他等行业。参加本次展会的优势产品图1 atr8300型全自动拉曼成像光谱仪图2 atr6200型高灵敏度手持式拉曼光谱仪 参展的微型(手持式)微型拉曼光谱仪(ATR6100, ATR6200)图3 atr3100型高灵敏度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图4 atr2000型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图5 atp2000型高性价比光纤光谱仪图6 atp1000型超微型光纤光谱仪图7 atp5001型高灵敏度光纤光谱仪图8 atp5020型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光纤光谱仪
  • 金泰光电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商用中阶梯光纤光谱仪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4月6-8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7)在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北京金泰祁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泰光电)携最新产品亮相。 /p p   金泰光电是一家年轻的公司,2016年6月才刚刚注册成立。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基于中阶梯的宽光谱、高分辨、高灵敏光纤光谱仪器研发生产及销售。据副总经理武建芬博士介绍,公司推出的中阶梯光纤光谱仪属国内首次自主研发的商用中阶梯光谱仪。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b8e85c2-de00-4a0b-8450-6c065ad93349.jpg" title=" 中阶梯.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ES-3800中阶梯光纤光谱仪 /strong /p p   传统Rowland和C-T型光谱仪常常采用刻线密集的光栅或大成像焦距,来提高其光谱分辨率,其结果导致高的成本和庞大的仪器体积,且光谱范围有限。而金泰光电的ES-3800中阶梯光纤光谱仪克服了这一缺点,采用中阶梯光栅、低色散棱镜元件、非球面像差校正聚焦镜、高性能CCD或ICCD探测器件,借由软件分析功能和内置丰富的标准谱线库还原出完整光谱曲线,具有分辨率高、谱线范围宽、动态范围广、检出限低等特点,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p p   ES-3800有两个型号, ES-3800A和ES-3800B。ES-3800A适用于全元素分析,具有超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应用于科研及工业领域的高分辨光谱测量系统,如ICP-AES或者LIBS等。ES-3800B以分辨率略降为代价,但是能够进行全光谱分析,应用于连续光谱高分辨测试领域,如拉曼光谱等。 /p p   那么,该系列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国外品牌的产品相比,表现如何呢?武建芬博士自信的回答到,“我们的产品在性能指标方面与国外品牌接近,可以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就在前不久,2017年3月20日,ES-3800A被用于丽江天文观测台的仪器内光学器件的光谱检测。因为天文观测台所用日冕仪采用530.3nm窄带滤波器,通用的光谱仪无法满足超窄的光谱带宽以及极小的波长准确度要求。而ES-3800A则可以稳定提供高达0.01nm的超高光谱分辨率以及小于0.005nm的波长准确度,在高海拔、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完美实现了窄带滤波器的光谱检测。云南丽江天文观测台和长春光机所的工作人员对精确的检测结果表达了一致认可。 /p p   不过,目前金泰光电只有中阶梯光纤光谱仪这一款产品,其潜在的客户又以科研单位高校为主,即该产品的市场比较“小众”。并且,多数情况下需要从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光谱仪入手。面对这种局面,金泰光电对未来是如何规划的呢?武建芬博士谈到,在公司的后续发展规划中,将便携和在线光谱仪器产品作为了新产品目标,开展多元化经营,不断拓展产品的更多领域。具体的发展方向是,在今年年底将研制推出在线、便携的光谱仪器,如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器 而明年公司的目标是融资,以研制基于中阶梯光栅的ICP-AES和LIBS仪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d2374dc8-0434-419d-97fd-e0f4681e8bf6.jpg" title=" 武建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金泰光电副总经理武建芬博士 /strong /p p /p p    strong 附录:北京金泰祁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strong /p p   北京金泰祁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光谱仪器领域先进技术的探索和产品开发,公司拥有多项核心自主研发技术,希望竭诚服务于各行业科研单位或仪器设备厂商,并与客户团队通力协作,向客户提供专业的设计支持,定制产品和客户驱动的解决方案。 /p
  • 高选择、高灵敏、高通量——色谱填料发展的方向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20年7月14日,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指导,仪器信息网、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美华人色谱学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协办的“第五届色谱网络会议(iCC 2020)”,在云端盛大开幕。为让更多网友了解色谱填料技术进展,会议特设“色谱填料新技术”专场,并吸引了1200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网友参与。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6bdb18a-b7c1-414a-bacf-93d0ae60b651.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0ff8f81-f372-4efd-b111-9fd2c8a6063f.jpg" title=" 2_副本.jpg" alt=" 2_副本.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本场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邱洪灯主持,他介绍:“色谱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柱,而色谱分离材料则是色谱柱的灵魂。目前,我国色谱填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基本来源于国外,我国高端色谱分离材料制备关键技术还有一定差距,色谱填料和色谱柱严重依赖进口,自主研制高效色谱“芯”至关重要。”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色谱分离新材料、新技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迪马科技副总裁兼全球技术总监李广庆在其报告中介绍,新型色谱分离材料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基质、配体与色谱柱,主要包括Type C硅胶、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微球材料;杂化材料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硅烷化试剂设计与合成;填料制备自动化和色谱柱二维设计。第二类为快速分离材料,主要有UHPLC和核壳材料、整体柱、纳米材料和方法开发自动化。第三类为高选择性分离材料,主要是分子印迹、限进介质、免疫亲和材料;极性修饰、混合模式和多功能型分离材料;过渡金属配位型分离材料;多维色谱。第四类为微分离材料,包括基质分散和吸附剂填充微萃取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碳纳米材料修饰硅胶色谱固定相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碳纳米材料一般用作样品前处理方面,不过色谱填料也有不少研究。邱洪灯提到,仅仅将碳纳米材料填充到柱子里做填料,由于其吸附能力很强,容易拖尾,分离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修饰,如氧化纳米金刚石修饰、燃烧刻蚀法多孔石墨烯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碳量子点作为碳纳米材料中的一种,与其他碳纳米材料相比,具有颗粒较小、有丰富的功能基团,容易制备、改性等优点。在报告中,邱洪灯具体介绍了各种碳点修饰硅胶新型色谱填料,他认为该新型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望进一步开发。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多孔骨架材料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多孔骨架材料在色谱分离和样品前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也促进了色谱领域的发展。南开大学副教授杨成雄介绍,2007年,Cooper课题组首次提出共轭微孔聚合物的概念,其种类和性能多样孔径可调、比表面积大,且稳定性和可复合型都很好。不过,共轭微孔聚合物在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团队从多孔骨架材料合成方法入手,通过修饰、制备复合材料等手段脱产了其在色谱分离的应用。多孔骨架材料在污染物去除和样品前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其中色谱分离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绿色溶剂及材料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毕文韬介绍,化学分析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易燃和腐蚀性物质约占55%,有毒物质约占42%,具有反应活性的物质占3%,这些废弃物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发展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绿色分析化学技术是必然趋势,也将逐渐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前言。在液相色谱绿色化方面,主要是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绿色化。流动相可采用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水等代替有机试剂。而固定相方面,可通过提高分离效率,减少流动相的消耗;也可对固定相进行改性,从而摆脱流动相对有机溶剂的依赖,其中离子液体固定相的分离效果是比较好的。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混合模式色谱是在一根色谱柱上能够实现两种或者多种分离机理共同主导的分离技术,特点为分离选择性高、样品容量高、分辨率高以及一次分离中可以提供多种作用力等特点。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王路军在报告中介绍,混合模式色谱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初,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色谱工作者将一系列新材料如MOF、COF、石墨烯、碳点等用于混合模式固定相的研究。该技术可用于中药成分分析、生物催化、蛋白质成分分析、环境污染物分析等诸多领域。由于具有诸多优势,因此,混合模式色谱能够为复杂样品的分析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途径,为手性分离与分析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新型材料富集材料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生命科学需要先进的分离方法和技术,但生物分离由于生物样品种类多,包含着数万种蛋白、蛋白分布不均一性和动态变化、样本个体和病例阶段的产异性等原因,所以比较难,迫切需要开发对生物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灵敏响应和智能捕获能力的新型材料,解决生物分离、分析领域中的问题和挑战。卿光焱首先具体介绍了基于二肽的糖肽捕获材料,糖识别既是主客体化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分析糖链结构和糖肽功能的前提,还是获取糖肽类生物标记物的关键。结果显示,基于二肽的糖肽捕获材料可从1000倍的BSA干扰中富集得到32个糖肽位点,此外这种材料还对糖链连接的同分异构体能进行精确区分。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他还具体介绍了基于动态共价化学的唾液糖链捕获材料、智能的糖肽捕获材料和器件。他提到,生物分离的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相互作用机制、科学的认识界面上的分子机制并利用材料对分离的过程进行精确、动态调控是研究关键。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除了以上新型色谱分离材料外,安捷伦应该用工程师吴翠玲还具体介绍了脂肪萃取技术在脂质组学中的应用,她通过样品分析系统的阐述了SPE方法与传统LLE相比,在脂质组学分析中,可提高分析结果的重复性,节约时间,且过程环保。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新型色谱填料发展趋势: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通量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分离材料性能直接关系到分离的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研究与开发高性能的新型材料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最重要的课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色谱填料将朝着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比如,开发高强度、超微粒径液相色谱填料,以适应超高效、快速和高灵敏度的应用需求;开发小粒径核壳型填料和新型硅胶整体柱,以提供分析速度快、柱压低和简单易行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等。相信随着色谱填料国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将最终摆脱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 /span /p p br/ /p
  • BCEIA2023光谱学分会精彩预告: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BCEIA作为展示国际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的窗口,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关注,同时,学术报告会作为BCEIA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BCEIA 2023将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多场精彩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行业顶尖学者及学术带头人,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学科关注度最高的技术及应用进行研讨和交流。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光谱学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206会议室举行,聚焦“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主题,围绕分子及纳米光谱、光谱分析与材料、高分辨光学成像、光谱仪与显微镜等主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色谱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特邀报告人报告摘要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has unique advantages for in vivo analysis, but still possess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iming to the key issues for in vivo SERS analysis, including complex environment, low molecular content and intermolecular interdependence, a series of novel semiconductor Raman substrates were uniquely constructed for highly sensitive, selective and multi-channel SERS analysis of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Alzheimer's disease.First, by regulating the semiconductor energy level structure, we proposed a new SERS method that enhances the Ramansignal by promoting charge transfer through level matching and heterojunction blocking of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resulting in a 4-order of magnitude enhancement of the SERS enhancement factor to 1010 and establishing a highly sensitive in vivo analysis method. Secondly, we proposed a new strategy for triple recognition of molecular specificity, level matching, and fingerprint peaks, establishing a highly selective Raman analysis method for in vivo analysis, a SERS optophysiological probe was created for real-time mapping and recording of chemical and electrical signals without cross-talk in the live brain. Moreov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a Raman fiber photometry was built up for real-time tracking and simultaneous quantitation of multiple molecules in mitochondrial across the brain of free-moving animals. Meanwhile, a highly selective non-metallic Raman probe was created through triple-recognition strategies of chemical reaction, charge transfer, and characteristic fingerprint peaks, for monitoring and quantifying of local mitochondrial O2•-, Ca2+ and pH in six brain regions upon hypoxia. It was discovered that hypoxia-induced O2•- burst was regulated by ASIC1a, leading to mitochondrial Ca2+ overload and acidification.专家简介田阳,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2013年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化学会女分析化学家,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受邀在神经学和神经科学等国际国内做大会、主题或邀请报告36次。目前担任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和《高等化学学报》副主编。田阳教授长期从事活体电信号的化学表达分析领域研究,在发展生物化学分子(如酶、蛋白等)的精准分析测量策略、建立长时程稳定的高空间分辨成像方法、及开拓高速成像分析新仪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和系统的工作。报告摘要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enables the measurement of molecules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 and it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lecules, holding great potential in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ensemble measurements,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ultra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rapid analysis, and low sample consumption.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can be used as an ideal analytical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low-abundant biomolecules with rapidity and simplicity. We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based biosensors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various target biomolecules such as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 microRNAs (miRNAs), and circular RNAs (circRNAs). The biosensors show extremely high sensitivity. Moreover, these biosensors enabl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ple endogenous RNAs at the single-cell level, and it may discriminate the expressions of various RNAs in lung tumor tissues and the healthy tissues, offering a promising platform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biomedical research.专家简介Chun-yang Zhang obtained his PhD degre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in 1999. During 1999–2008, he worked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Emory University, USA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A and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SA. In 2009, he joined as a professor in th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During 2015-2023, he worked as the dean of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 Science i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In 2023, he joins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He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China National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ientist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bioelectrochemistry, bionanotechnology and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报告摘要Marine plankton play important role in ocean biogeochemistry, and their observation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for oceanographic research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However, current marine plankton observation still relies heavily on traditional manual net sampling and optical microscopy inspection, which has long been notoriously slow and labor intensive. Developing automated and online approaches for this task is expected to satisfy the urgent needs from marine scientists for research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r operational oceanographic coastal sea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he adv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 situ optical imaging have enabled more direct observations of marine plankton in different tempo-spatial scales, greatly promoted our understanding of marine plankton ecology. However, existing underwater plankton cameras compromise between their imaging resolution and field of view (FOV) for in situ observations. In order to enlarge the sampling volume in single frame acquisition, they usually adopt lower magnifications to enable larger FOV but sacrifice the resolution. Thi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decreased imaging resolution, leading to insufficiency to obtain enough image details for the relatively small plankton targets and hence inaccuracy for subsequen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In this talk, the speaker will report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by his team on in situ plankton imaging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the talk will emphasize a deep learning-based super-resolution in situ plankton imaging technology. This new technique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existing plankton imageries and enable future underwater plankton imaging instruments for better in situ plankton observation and hence deep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ine plankton ecology.专家简介李剑平,男,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海洋声光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创新光学方法、先进光电仪器、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局(RGC)、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等研究项目。带领团队研制了水下浮游生物成像仪、走航式浮游植物成像流式细胞仪、海水叶绿素a、COD、BOD传感器等多种海洋观测探测仪器。在IEEE JOE,ICES JMS, FMARS,ECCV,ICCV,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Applied Optics等光学、海洋科学和机器视觉知名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在ICCV, Ocean Optics, International Ocean Color Sciences, Focus on Microscopy等知名国际会议做主旨报告、口头报告多次。李剑平博士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ptica会员、国际光电工程师协会SPIE会员、国际海洋技术学会MTS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海洋观测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腐蚀与污损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赤潮专家库专家。长期担任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Applied Spectroscopy, Applied Optics, Cytometry Part A等知名学术期刊论文审稿人,担任国际会议ICCV Computer Vision in the Ocean Workshop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审稿人。报告摘要The advanced light source (ALS)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have been expanded to dig into the underexplored behavior and fate of nanomedicines in vivo.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further develop ALS-based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with higher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multimodal data fusion, an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abilities to deeply unlock the potential of nanomedicines. In this presentation, we focus on several selected ALS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cluding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and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emerg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applications in exploring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fate of nanomedicines.Improved ALS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will accelerat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new nanomedicines.专家简介王亚玲,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广州市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促进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先进光源的纳米生物分析方法、新型纳米佐剂开发及产业化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protocols, Acc. Chem. Res., ACS Cent. Sci., Nano Today, Anal. Chem.,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70余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科技部政府间科技合作重点专项,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项目子课题各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中科院先导B项目、纳米生物效应及分析方法等相关十多个项目研究。报告摘要Molecular sensing and imaging have become powerful tools in bot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diagnosis because they enable not only to quantify but also to track biological molecules of interest. During the past years, we are dedicated to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that enable spatiotemporally selective molecular sensing with higher precision. For example, by designing light-activatable sensors and combining it with upconversion nanotechnology, spatiotemporally controlled imaging of metal ions in mitochondria was achieved. In addition,ly requires high power illumination that could damage the biological specimen. We report that integral imaging with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allows single-protein detection with a signal-to-noise ratio an-order-of-magnitude beyond the shot-noise limit. Therefore, our integral microscopy allows quantitative mass imaging and binding analysis of single unlabeled protein molecules with a three-orders-of-magnitude reduction in the light intensity. It also enables highly specific protein detection at the subpicomolar concentration level that would not otherwise be achievable.专家简介201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并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开展研究工作。2017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在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等研究任务。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高灵敏钙信号荧光蛋白探针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章晓辉团队、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友军团队与中国科学技大学教授唐爱辉团队合作开发构建了一类新型的检测钙信号的荧光蛋白探针“尼莫”(NEMO),该探针具有更强和更精准的定量测定性能。近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期刊《自然-方法》。生命体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钙离子(Ca2+)信号分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时空变化被称之为钙信号,它控制或调节各种细胞生命活动。开发灵敏和精准的钙信号检测探针工具对探究生命活动相关的信号机制和规律至关重要。在相关领域内被广泛应用的钙探针主要包括有机小分子类探针和遗传编码的(荧光)蛋白探针(GECIs)。目前最被广泛应用的单荧光GECI工具为GCaMPs系列,它由钙感知和荧光反应两大模块组装构建而成。其中,钙感知模块包含钙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及其靶肽(如M13/RS20),产生荧光变化的模块为环化重排的绿色荧光蛋白cpGFP。科学家们发现,通过改变CaM、M13与GFP三个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短肽及互作界面中的关键氨基酸等方式,可改善GECIs的表现。因此,在2001年最初构建的GCaMP1版本上多次迭代改造后,至2023年最新发展的GCaMP8系列具备了显著改善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但它们的反应幅度,即对钙信号大小的分辨率和线性动态范围始终有待提高。对此,合作团队采用了全新策略构建的新型高灵敏钙离子探针。从增强GECI对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的荧光反应大小出发,合作团队采用亮度更高的新型荧光蛋白mNeoGreen(mNG)来替换广泛使用的cpGFP,结合多种设计及优化策略组合,构建了含几十个候选复合分子的GECI库,并通过系统的钙离子成像筛选和体外鉴定后,最终获得到了一组名为NEMO的新型GECI探针。与现有的GCaMP系列探针相比,NEMO探针的灵敏度及钙响应幅度有了显著提升,在领域中首次实现GECI探针对细胞内钙信号的反应幅度超过100倍;同时具有更好的抗光淬灭能力与pH稳定性,并能实现对钙离子水平的绝对定量检测。合作团队进一步在对非兴奋性细胞系、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小鼠脑内神经元在体双光子激光成像和深部脑区光纤记录等测试中发现,相比于最新或最广泛使用的GCaMP8s或GCaMP6s,NEMO系列对胞内钙信号的反应速度相当,但更灵敏并具更高的信噪比,且反应幅度提高达约10倍之多。
  • "高灵敏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获国家专利
    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徐国宝等科研人员的一项发明专利“环境友好的高灵敏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专利号:200510016848.4)。   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标记分析是继放射分析、酶联分析、荧光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之后的新一代标记分析技术。它是基于高浓度的三丙胺与低浓度的联吡啶钌标记物发生电化学发光反应来进行生物分析,该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试剂稳定、重现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和科学研究。但联吡啶钌/三丙胺体系需要很高浓度的三丙胺才能实现高灵敏检测 且在不同工作电极上发光强度差别较大,铂电极上的发光强度仅约为金电极上的十分之一。因此十几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替代三丙胺的新型共反应物,但一直没有找到发光效率高于三丙胺的共反应物。   该研究小组针对标记分析的特定条件,调研了一系列含有不同链长和基团如羟基、羧基和氨基等的共反应物的发光情况,找到一种高效的新型共反应物二丁基乙醇胺。在浓度为20 mM时,它在金电极和铂电极上的发光强度分别约是目前效率最好的三丙胺的十倍和一百倍。与一般采用外加增敏剂提高发光效率不同,二丁基乙醇胺是通过自身的羟乙基的催化来显著提高发光效率。由于羟乙基是一个吸电子基,因此该研究表明不是所有吸电子基团都是抑制电化学发光的,为寻找更加优良的试剂提供了新途径。二丁基乙醇胺具有优良的分析性能,在浓度只有三丙胺的五分之一时检测联吡啶钌比三丙胺的检测限好一个数量级。该研究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标记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必达泰克正式发布Sol2.6系列光纤耦合InGaAs阵列光谱仪
    必达泰克正式发布Sol™ 2.6系列光纤耦合InGaAs阵列光谱仪   美国特拉华州当地2011年1月4日,必达泰克正式发布Sol™ 2.6系列光纤耦合InGaAs阵列光谱仪。Sol™ 2.6光谱仪采用高性能线阵256元InGaAs阵列,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动态范围的特点,致冷温度-15°C,标准光谱范围1550-2550nm。该型光谱仪最大的优势是配备自动校零功能、极低的噪声和高动态范围。四种光谱获取水平,在弱近红外应用中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测量效果。Sol™ 2.6光谱仪同时配备了三级致冷,无需外部控制模块,可以直接5V DC供电,使用和集成更为方便,体积更小。   “Sol™ 2.6系列光谱仪在同级别的光谱仪中,具有最低的坏像素水平,非常适合应用于过程监控、质量控制和生命科学领域”,必达泰克公司COO Dr.Jack Zhou如是说。   详情请关注:www.bwtek.com/product/spectrometer/sol26.html. Sol™ 2.6Sol™ 2.6阵列近红外光谱仪
  • 马耀光研究员团队提出一种具有皮米量级分辨率的微纳光纤锥光谱仪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学院的马耀光研究员在微型高性能光谱仪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皮米量级分辨率的微纳光纤锥光谱仪。在这种光纤锥光谱仪中,精心设计的光纤锥几何参数使得输入光激发的少数传播模,可以随着光纤锥的非绝热形变发生耦合、演化过程,进而快速形成大量的高阶模式。这些新形成的高阶模式同时也会随着光纤锥的渐变直径被截止而转化为泄漏模,从而在探测面形成复杂的光学散斑。光谱信息也在这个过程里被编码进散斑图案之中。可以利用基于Transformer的MobileViT模型,快速、高效、准确的对输入光谱进行还原。经测试,光谱仪可以工作在450-1100nm的波段范围内,对输入光的分辨率可达1 pm 数量级。该光谱仪以相对较低的制造难度与成本,在毫米级的空间尺度下实现了皮米级的波长分辨能力。自牛顿利用棱镜观察到色散现象以来,针对光谱技术的研究就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与光谱理论的完善,光谱技术逐步从科学实验领域扩展到了分析应用上,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天文、医疗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光谱仪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因而在实际应用中较难推广。对光谱的测量往往需要使用非常专业的设备或者在专业的检测机构才能进行。近年来,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微型光谱仪凭借其体积小、重量轻、操作便捷、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针对光谱仪的低成本、小体积、高性能等要求存在内在的制约关系:减小分光和探测元器件的尺寸将导致光谱仪的分辨率、灵敏度及动态检测范围显著下降,同时有可能增加器件的制造难度与成本。如何利用计算光谱技术进行光谱编码与解码是打破这一内在限制的重要前提。微纳光纤(MNFs)是研究纳米尺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优秀平台之一。利用其简洁的几何形貌、强光场约束等优点,研究人员利用自制的光纤拉锥机精确控制光纤锥尺寸,对其内部的传导模式产生有效调控,如图1a所示。a) 基于微光纤锥的光谱编码结构利用非绝热近似下的陡变光纤锥,将输入的少量低阶模式快速转变为大量高阶模式。产生的高阶模式的数量和权重均为输入光场频率的函数。因而,随着高阶模式被光纤锥的渐变直径逐步截止,光谱信息就会随着泄漏的光场被编码进探测到的复杂散斑图案之中。多模光纤拉制的光纤锥内支持的传导模式众多,再加上锥区模式耦合带来的自由度,散斑结构非常复杂,波长的微小改变也会使得散斑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从而可以在较小的尺寸内实现高分辨的光谱识别如图1b、c所示。图1光谱仪结构。(a)微型光谱仪图片(b,c)微纳光纤锥区泄漏模图案映射在衬底上的侧视图和俯视图1. 光纤纤芯直径、光纤锥度、锥区长度、拉伸长度等结构参数对光线锥泄漏散斑具有重要的影响。输入光在芯径更大的光纤中,可以激发更多的模式,因此在后续的模式演化过程中可以产生更复杂的散斑,包含更多的光谱特征。图2的仿真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图2 不同纤芯直径拉制得到的光纤锥的散斑仿真。纤芯直径分别为(a)8.2 μm(b)62.5μm(c)105μm2. 在微纳光纤束腰直径一致的情形下,锥区长度越短,锥区角度越大。如图3所示。随着锥区变短,散斑尺寸缩小,由Nyquist采样定理可知,对于一定大小的探测器单元尺寸,系统可以采集的散斑精细结构的质量会随之变低。例如当锥长为750 μm时,散斑尺寸仅为~2 μm。图3 不同锥区长度的光纤锥散斑仿真。锥区长度分别为(a)6000 μm(b)3000μm(c)1500μm(d)750μm3. 通过优化拉制光纤的纤芯直径,拉制过程中的拉伸长度与锥区长度等参数,研究人员在300*600 μm的小尺寸内,得到信息足够丰富的散斑。散斑图样由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CIS)直接获取,如图2a所示。利用自制的微纳光纤拉锥平台和转移平台,研究团队可以高效率、高精度地制备所需要的微纳光纤,并且将其与CIS探测器进行一体化集成。使得最终的样品在保证高集成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并且,制备的光谱仪核心元件的成本不到15美元。b)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确度光谱复原研究人员发现重构型光谱仪的算法选择对重构结果也有较大影响,为了可以实现快速、低功耗的光谱重构,我们采用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MobileViT模型进行了训练,用于最终的图像分类与光谱重构。最终,光谱仪准确地恢复了450-1100 nm光谱范围内(受限于实验中采用的CMOS的工作带宽300-1100 nm 与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可用的输入光谱范围450-1200nm的交集)被测光谱信息,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为46.7 dB。重建的窄带光(彩色实线)和商用光栅光谱仪的地真光谱(图4(a)黑色虚线,Ocean Optics, LEDPRO-50)显示出很高的一致性。单色光的中心波长误差约为0.0223%。线宽误差约为7.37%。并且,光谱仪在图4b、c所示的性能极限测试中也展示出很好的表现:在工作带宽的测试中,可以准确恢复半高全宽为90 nm的光谱。在对于分辨极限的测试中,可以准确还原间隔1.53 pm的双峰信号。图4 光谱仪性能表征。(a)450-1100 nm波长范围内光谱恢复(b)连续光谱的恢复(c)窄双峰的恢复c) 高精度的高光谱探测能力因为微纳光纤尺寸小、光束缚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在一个传感器上集成多个微纳光纤锥,实现高光谱成像功能。图5a展示了在CIS上集成20个光纤锥的样品。结合机械扫描的采样方式,可以对例如图5b中的图像,进行高光谱采集。如图5c、d所示,采得的光谱信息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色彩还原度。图5 光谱仪高光谱表征。(a)20通道高光谱成像仪(b)彩色贴片图及高光谱复原结果(c)b中各个色块的光谱还原图(d)b中不同色块的CIE 1931色彩空间坐标研究团队利用轻量级Transformer架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微纳光纤锥区泄漏模的干涉散斑进行优化与采集,简洁地实现了基于微纳光纤锥的光谱信息编解码架构,进而构建出一种尺寸在亚毫米量级,分辨率在皮米量级的低成本、高性能微型光纤锥光谱仪。此外通过在CIS上集成多个微纳光纤锥,可以实现高光谱成像的功能。未来,如果在标定过程中进一步考虑偏振态的影响,我们可以同时获得未知光的光谱和偏振态。论文所提出的光谱仪可应用于食品检验、药物鉴定、个性化健康诊断等领域,成本低廉。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论文通讯作者为马耀光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为硕士生岑青青和博士生片思杰。硕士生刘鑫航、唐雨薇、何欣莹也为论文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本论文的完成单位为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智能光电创新中心。
  • 微型光纤光谱仪—交叉C-T型和M型光谱仪对比分析
    摘要:光纤光谱仪自从上个世纪末被发明以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简称c-t)光路和基本型c-t光路(m型光路),是光纤光谱仪中最常见的两种分光光路,本文将详细介绍交叉c-t光路和m型光路的基础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交叉c-t光路结构紧凑、灵敏度较高,而m型光路分辨率较高、杂散光性能更优。  常见的微型光谱仪一般是基于光栅分光,光谱仪的光学光路系统主要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系统,透射式系统光学系统体积较小并且光强较强,但在远红外到远紫外的光谱范围内缺少制造透镜所需要的材料,会导致测得的光谱曲线不准,因此现代微型光谱仪很少采用这种结构 反射式系统适用的光谱范围较广,虽然相比透射式系统光强较弱,但反射镜不产生色差,利于获得平直的谱面,成像镜选用反射镜能够保证探测器系统接收光谱的质量。所以市面上主要以反射式光路的光谱仪为主。  反射式光路中,目前光纤光谱仪市场,比较普遍采用的光路结构形式分为:基本型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非交叉式)和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基本型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因其形状酷似字母“m”,因此也常被称为m型光路结构,这便是m型光路的由来。  图 1基本型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光路看上去像字母“m”,所以也称为m型光路。m型光路看上去也像阿拉伯数字“3”,因此奥谱天成m型光路光谱仪的名称均带有3(第三位数为3),如atp5030、atp5034、atp3030、atp3034   图 2 交叉式c-t光路结构示意图  光谱仪光路的光学性能,主要受数值孔径、球差、像散、慧差,及各种像差的综合性影响,从而决定了系统的光学灵敏度、杂散光和光学分辨率。  常见光谱仪采用球面反射镜,球差是必然存在的,球面镜无法使系统中各球差项相消,交叉式和m型光路都只能校准到一定的水平,球差是一种累加的方式。m型光谱仪可通过控制相对孔径来使球差小于像差容限,从而满足分辨率的要求,在设计中有选择的缩小m型光路的数值孔径可以比较明显的提高分辨率。如果想更进一步的消除球差影响,那么可以采用抛物面或者自由曲面的方式来进行优化设计,但是成本昂贵,加工难度大,所以目前并没有被市场接受。  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的慧差相对于m型光路来说有个相对突出的特点是,慧差可以被校准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并且得到的光谱斑点较为规整。具体体现在对交叉式结构分辨率的提升上。  m型光路在像散优化中具有明显的天然优势,可将像散校正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相反的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在像散的校准方面比较弱,使得该光路的光谱分辨率较低。  m型光路由于是一种相对对称的光学结构,杂散光会略微好于交叉对称型光路,但这并不会直接体现在两种系统的杂散光最终指标上。杂散光的抑制主要还是通过外部光学陷阱,内部采用吸光材质或者增加粗糙度来提高对漫反射光的吸收,最终达到消除杂散光效果。  交叉式切尼-特纳光路是由m型光路发展而来,我们通常认为交叉式光路是一种折叠式的光路,所谓折叠式就是在整体的结构尺寸和空间利用上有必然的优势,结构更紧凑合理。m型光路则是一种展开式光路,在整体的尺寸和空间利用上不及交叉式切尼-特纳光路。因交叉式光路最为紧凑,所以在微型光谱仪中通常采用的是就是这种交叉式光路。而针对于分辨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则更多的采用m型光路。  分辨率是光谱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从像差优化设计来看,m型光路像差优化效果更好,使得m型光路拥有更佳的分辨率,主要被用于高分辨率光谱仪中。而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则用于中低分辨率光谱仪中。表 1 m型光路和交叉式c-t型光路的对比  奥谱天成的光谱仪系列产品齐全,依据m型光路和交叉式切尼-特纳光路各自的光路特点和客户需求,设计了多款相应的仪器,各自均对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l atp2000、atp5020、atp3040、atp5040采用了交叉型ct光路,重点突出结构的紧凑性和高灵敏度   l atp3030、atp5030、atp3034、atp5034采用m型光路,重点突出高分辨率和低杂散光。  狭缝50μm,光谱仪范围200-1000nm两者的分辨率对比。图3可观察到,m型光路整段分辨率表现为中间最好,两边逐渐变差 交叉型光路往长波方向分辨率逐渐变好。这部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设计优化中,可从设计中去调整不同的分辨率走势来达到设计的要求。图4中可看出,在520nm处两种不同光路的点列图情况,m型光路的rms半径值为11 μm,交叉型ct光路的rms半径值为98 μm。m型光路实际测试fwhm=1.3nm,交叉型光路实际测试fwhm=2.5nm。m型光谱仪分辨率明显好于交叉型光谱仪。在实际的使用和光谱仪选择中,客户可根据分辨率、杂散光、灵敏度、体积等几个指标有针对性的挑选相应的光谱仪,从而使得仪器与使用需求完美匹配。图 3 奥谱天成生成的atp2000和atp3030图 4 两种光路结构的分辨率rms spot radius对比,200-1000nm波长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交叉c-t型光路的光斑尺寸为75 μm,而m型光路的光斑尺寸仅为3.5 μm,m型光路的分辨率优于交叉c-t型 (a)交叉型ct光路(该光路应用于atp2000) (b)m型光路(该光路应用于atp3030)  图 5 200-1000nm光谱范围,两种光路结构在520nm处的分辨率对比,交叉c-t型光路为98.9 μm,m型光路为11 μm,可知m型光路的分辨率明显优于交叉c-t型 (a) atp2000交叉型ct光路 (b) atp3030m型光路表 2 奥谱天成采用m型光路的光纤光谱仪和采用交叉c-t光路的光纤光谱仪,型号的第三位数字为3的均为m型光路 型号首位数字为5、6的,探测器具有制冷。  图 6 奥谱天成的光纤光谱仪产品集
  • IRsweep发布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新品
    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 传统光谱仪由于光源,测量方式等限制,需要几秒钟或者更长的测量时间来获取一个完整的光谱。 然而,生物医学、化学动力学等许多过程都是发生在微秒级的时间内,这些过程是传统技术的光谱仪没办法观察到。IRsweep公司推出的IRis-F1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仪是一种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的红外光谱仪,突破了传统光谱仪需要几秒钟或者更长的测量时间来获取一个完整的光谱的限制,能实现高达1 μs时间分辨的红外光谱快速测量,完美提供了结合高测量速度(微秒级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宽光谱范围的解决方案,这种高速的测量方案开启了生物医药、化学反应动力学光谱分析的全新的可能。IRis-F1 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 IRis-F1 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原理示意图 主要特点: 1 μs时间分辨率 高达0.25 ~0.5 cm-1波数分辨率 双量子级联激光频率梳技术提供高能量光源 测量数据信噪比高 易于微量及痕量光谱分析 方便易用、可靠性高 主要技术参数: 高信噪比广泛的应用领域: 时间分辨光谱 动力学研究 光催化研究 高通红外光谱分析 适用固体、液体、气体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主要应用案例:1、菌紫红质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研究 菌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是存在于细菌(如生活在盐湖中的嗜盐细菌)中的光敏跨膜质子泵。 菌紫红质结构示意图 盐湖中嗜盐细菌光敏变色 实验装置示意图 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测量结果显示: 成功观察到微秒时间分辨下的菌紫红质光敏状态变化 在微秒测试时间内,mOD浓度下光谱结果良好 光谱噪音水平低 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适用于: 直接分析快速生物过程 实时研究动力学变化 高通分析蛋白-配体相互作用 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测量结果 2、光催化过程的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研究 三联吡啶钌(Ru(bpy)32+ )由于具有良好的受激发特性,在电致发光(ECL)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催化水分解反应机理: (i) Ru(bpy)32+ 被光激活;(ii) 消耗 S2O82- ,变为3+ 价转态 (iii)在 Co3O4 催化下,电子从水转移到 Ru(bpy)33+ 还原成2+价转态 相应的实验方案示意图 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测量结果显示: 成功观察到微秒时间分辨下的催化反应 获得μOD浓度下信号 能结合ATR技术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适用用于: 催化反应 化学反应 反应过程监控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测量结果 3、时间分辨红外光谱进行远距探测 远距探测用于远程探测危险物质,如爆炸物、生物/化学试剂等在安全防护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远距探测依赖于来自遥远表面的光束反射信号探测,具有较大的挑战。 实验装置示意图IRsweep远程探测方案测量结果 IRsweep远程探测方案测量结果显示: 成功探测到远程物体的漫反射信号 较高的输出能量具有远程探测的优势 能探测到 1 μg/cm2 表面覆盖的信号IRsweep远程探测方案可用于: 国土安全 机场安检 IRsweep 相关光学产品 IRcell – 超长光程激光样品池 适用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 工业、医疗、环境领域的痕量气体检测 工业过程控制 安全监控 微量样品测试 更低容量更高灵敏度 光程长度:349 cm 样品池体积:38 ml 低边噪声水平: 成功探测呼唤气体中的CO2和CO 较长的光程具有痕量气体探测的优势 对痕量气体探测具有很高的信噪比IRcell适用用于: 工业、医疗、环境领域的痕量气体检测 工业过程控制 安全监控 微量样品测试 部分用户 2018年8月,首套新一代IRis-F1时间分辨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系统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的Joachim Heberle 教授组成功完成安装。 创新点: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技术,突破了传统光谱仪需要几秒钟或者更长的测量时间来获取一个完整的光谱的限制,能实现高达1μ s时间分辨的红外光谱快速测量。 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
  • 新品推出 | IRsweep: 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
    瑞士IRsweep公司成立于2014年,脱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由Dr. Andreas Hugi,Dr. Markus Mangold,Dr. Markus Geiser三位创始人联合创立。该公司提供基于中红外光谱的量子联激光器(QCL)双频率梳的的光学传感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多种应用提供快速的、实时的、选择性强的和宽带光谱的激光光谱解决方案。 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IRis-F1 传统光谱仪由于光源、测量方式等限制,需要几秒钟或者更长的测量时间来获取一个完整的光谱。然而,生物医学、化学动力学等许多过程都是发生在微秒的时间内,这些传统技术的光谱仪是无法观察到的。 IRsweep公司推出的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IRis-F1是一种基于量子联激光器频率梳的红外光谱仪,能实现高达1 μs时间分辨的红外光谱快速测量,该技术结合了高测量速度(微秒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宽光谱范围的解决方案,这种高速的测量方案开启了生物医药、化学反应动力学光谱分析的全新可能。 主要特点: 1 μs时间分辨率 高达0.25 - 0.5 cm-1波数分辨率 双量子联激光频率梳技术提供高能量光源 测量数据信噪比高 易于微量及痕量光谱分析 方便易用、可靠性高 IRsweep公司目前主要提供的商业化产品还包括IRcell超长光程激光样品池。 适用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 工业、医疗、环境领域的痕量气体检测 工业过程控制 安全监控 微量样品测试更低容量更高灵敏度 光程长度:349 cm 样品池体积:38 ml 低边噪声水平: 2018年8月,套新一代的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IRis-F1在德国自由柏林大学(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Joachim Heberle教授组完成安装验收。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也于2018年正式将该产品引进中国,为中国客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垂询。 相关产品及链接:1、 IRsweep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IRis-F1: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05345.htm2、 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94218.htm3、 neaspec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70040.htm
  • 522万!中国民航大学便携式高灵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TC229905G项目名称:中国民航大学便携式高灵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522.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522.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中国民航大学便携式高灵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采购,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90日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超灵敏多光谱光声显微镜,具有广泛的生物医学成像潜力
    “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可用于癌症、糖尿病和中风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工作。但是灵敏度不足,一直是其获得更广泛应用的长期障碍。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香港城市大学(CityU)的一支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多光谱、超低剂量的光声显微镜(SLD-PAM)系统,该系统的灵敏度极限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未来新的生物医学应用和临床转化提供了可能,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Low-Dose 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为题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期刊。多光谱光声显微镜系统及其灵敏度增强示意图光声显微镜结合了超声波检测和激光诱导光声信号,以创建生物组织的详细图像。当生物组织被脉冲激光照射时会产生超声波,然后超声波被检测并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成像。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方法相比,这种新颖的技术可以在更大的深度上实现毛细管水平或亚细胞级别的分辨率。然而,灵敏度不足阻碍了该技术的更广泛应用。“高灵敏度对于高质量成像很重要。它有助于检测不强烈吸收光的发色团(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可见光赋予材料颜色的分子)。它还有助于减少光漂白和光毒性,减少对脆弱器官生物组织的干扰,并在宽光谱范围内提供更多可选的低成本、低功率激光器。”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Wang Lidai教授解释道。例如,在眼科检查中,为了更安全和舒适,优选低功率激光器。他补充称,对于药代动力学或血流的长期监测,需要低剂量成像以减轻对组织功能的干扰。为了克服灵敏度挑战,Wang Lidai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最近开发了一种多光谱、超低剂量的光声显微镜系统,突破了传统光声显微镜的灵敏度极限,将灵敏度显著提高了约33倍。他们通过光声传感器设计的改进,结合用于计算的4D光谱空间滤波器算法,实现了这一突破。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实验室定制的高数值孔径声透镜、优化光学和声学波束组合器,以及改进光学和声学对准来改进光声传感器的设计。该光声显微镜系统还利用低成本的多波长脉冲激光器,提供从绿光到红光的11种波长。其激光器以高达兆赫的重复频率工作,光谱切换时间为亚微秒级。超低剂量照明下的血管形态提取为了证明光声显微镜系统的重要性和新颖性,该研究团队通过绿光和红光光源的超低脉冲体内动物成像,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测试,并得到了显著的成果。首先,该光声显微镜系统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体内解剖和功能成像。超低的激光功率和高灵敏度,显著地减少了眼睛和大脑成像的干扰,为临床转化铺平了道路。其次,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该光声显微镜系统较低的激光功率,将光漂白减少了约85%,并能够使用范围更广的分子和纳米探针。此外,该系统成本显著降低,使研究实验室和诊所更能负担得起。Wang Lidai教授说道:“该光声显微镜系统能够在对受试者损伤最小的情况下,对生物组织进行非侵入性成像,为解剖、功能和分子成像提供了一种强大而有前景的工具。我们相信该光声显微镜系统有助于推进光声成像的应用,实现许多新的生物医学应用,并为临床转化铺平新的道路。”接下来,Wang Lidai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将利用该系统在生物成像中测试更广泛的小分子和基因编码生物标志物。他们还计划在宽光谱中试验更多类型的低功率光源,以开发可穿戴或便携式光声成像显微镜。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302486
  • 苏州医工所高灵敏增强拉曼传感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高灵敏微量气体传感在环境污染研究、人体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分析技术用于气体检测,但多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分析过程耗时等缺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作为有力的痕量分子检测工具,可利用基底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荷转移效应大幅增强目标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具有高灵敏、简单、快捷、无损和特异指纹识别的特点,在气体传感领域具有优势。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强与博士研究生孙姣姣,开发出一种具有超高灵敏性的三维玫瑰花枝状SERS基底(BigAuNP/Au/ZnO/P)。本研究中,科研人员以化学生长与微纳加工相结合的方式,在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制备了纳米氧化锌(ZnO)-金(Au)三维异质结构,其增强原理在于相邻纳米棒表面的金纳米颗粒(AuNPs)、同一纳米棒表面的相邻AuNPs、金层与AuNPs的结合点三处“热点”区域共同提高了电磁增强效应,Au和ZnO之间的电荷转移产生高密度电荷,形成内部电场,激发了ZnO纳米棒的化学增强效应。   该SERS基底对对巯基苯甲酸(p-MBA)分子的检测限为10-13 M,其增强因子高达2.27×107,并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RSD 4%)。此外,PVDF膜具有多孔特性,可采用过滤式检测程序提高目标分析物与SERS“热点”的碰撞效率,有利于气体分子的高效富集。   科研人员以腐胺和尸胺两种挥发性有机气体为例,验证了该三维柔性SERS基底在气体传感中的检测性能。通过在SERS基底上修饰p-MBA传感单分子层,利用酰胺反应选择性地捕获腐胺和尸胺,实现了低浓度气体分子的高灵敏定量检测(腐胺检测限:1.26×10-9 M,尸胺检测限:2.5×10-9 M),比同类研究报道的检出限高出2-3个数量级,证明了该SERS传感器在实际气体传感中的应用潜力。   鉴于该三维柔性SERS基底的多孔特性和优异的增强性能,将其与微流体装置和便携式拉曼光谱仪集成,搭建SERS快速检测系统,有望实现气溶胶中细菌、病毒和污染物的高效捕获与富集,发挥该三维基底在气溶胶的高灵敏检测领域的技术优势。   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sensitive SERS analysis of liquid and gaseous putrescine and cadaverine by a 3D-rosettelike nanostructure-decorated flexible porous substrate为题,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产业前瞻项目、中科院科研仪器装备研制项目等的支持。
  • 量子关联上转换新方案,实现超灵敏中红外光谱探测
    中红外(2.5-25 μm)波段能够覆盖复杂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揭示多种分子的基础吸收带和复杂化合物独特的光谱特征。因此,高效分析工具——超灵敏中红外光谱探测,成为智能生化传感、新兴材料研究、环境气体监测、高精度医学层析成像等领域的重要测量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线性频率上转换技术的进步,基于频率上转换的中红外光谱探测技术表现出显著的科研潜力。该技术利用强泵浦光场作用于非线性光学材料,将中红外光子耦合转换至近红外或可见光波段进行探测,从而规避了现有中红外探测器噪声大的不足,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中红外直接光谱探测的替代方案,有望在中红外光谱探测灵敏度、探测效率、响应速度、成本效益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现有对中红外光谱探测系统的研究成果表明,进一步扩大中红外频率上转换技术的超灵敏、宽频段的优势,可使其更广泛适用医学、生物、国防等领域的应用。然而,基于多种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宽带中红外频率上转换系统往往需要强泵浦场来提升宽带转换效率,且系统在短波泵浦模式下工作,强泵浦场导致的非线性参量噪声将覆盖中红外波段,使得实现超灵敏的宽带中红外光谱探测极具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愕、陈昱、蔡羽洁等研究团队基于非简并光子对的时间-光谱量子关联技术,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强鲁棒性的高灵敏中红外单光子光谱探测方案,实验验证了单光子水平光子通量下的中红外样品光谱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otonics Research 2022年第11期。该文章报道了一种极低光子通量条件下的中红外上转换光谱测量方案。该方案利用结合同步频率上转换技术的非简并关联光子、对时间-光谱量子关联特性实现了单光子水平的中红外上转换光谱探测,降低了强泵浦非线性噪声和环境噪声对中红外光谱测量的影响,大幅度提高单光子水平下的中红外光谱测量灵敏度和鲁棒性。图(a)展示了基于时间-光谱量子关联的宽带中红外单光子上转换光谱探测系统光路图。利用啁啾极化铌酸锂晶体中的非线性过程,自发参量下转换产生非简并宽频带的关联光子对,光子对产生率6.76×106 counts s-1 mW-1。其中,中红外信号光子覆盖3.14-3.80 μm中红外波段,提供了大于660 nm的光谱探测波长窗口。图(a)单光子频率上转换量子光谱系统图;(b)38 μm厚聚苯乙烯薄膜透射光谱实验基于同步脉冲泵浦技术实现了中红外信号光子的非线性频率上转换,验证了中红外上转换光子(0.78-0.81 μm)与共轭的近红外预报光子之间的非经典相关性得以保留,展示了基于时间-光谱量子关联的中红外单光子上转换光谱测量的可行性。利用该系统对38 μm厚的聚苯乙烯样品进行透射光谱的测量,如图(b)所示。入射样品的中红外光子通量低至每脉冲0.09光子。实验表明,中红外单光子上转换光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的测量结果吻合,系统的光谱分辨率约为11.4 nm(10.5 cm−1)。相比于传统FTIR光谱探测方案,基于时间-光谱量子关联技术的宽带中红外单光子上转换光谱系统,既能够利用光子对的时间关联、频率关联量子特性降低频率上转换过程中多种噪声的影响,将中红外光谱测量灵敏度推进至单光子水平;又能使单光子探测器和单色仪等元件工作在其最优的工作波段,无需受待测样品特征波长的限制,拓展了系统的应用场景。系统高灵敏、低噪声、强鲁棒性、结构简单的优势,为光敏生化样品的中红外光谱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后续将进一步开展更宽中红外带宽、更高灵敏度、更高信噪比的上转换光谱成像研究。
  • 复旦开发光增强化学晶体管传感器,实现中性小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小分子作为分子量小于 1000 道尔顿的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小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无论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还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不少小分子检测方法,包括光谱学、电化学等技术,但它们也同时存在着各种缺点,比如操作复杂、通量小、设备昂贵等。与上述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s,FET)这种传感器平台则具有诸多优点,如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即时检测等。在该平台中,石墨烯作为导电通道,当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时,和电荷转移相关的化学掺杂效应会改变它的电势,导致石墨烯 FET 通道的电导发生实时变化。其中,必须说明的是,小分子的电荷量或分析物的氧化还原性,对化学门控调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这种晶体管传感器,更适用于检测那些带电量较多的分子,而无法很好地检测那些电荷很少、且氧化还原性能较弱的小分子。复旦大学魏大程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以新型场效应晶体管材料的研发为研究重点(课题组主页:www.weigroupfudan.com)。近期,该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光化学门控效应,可以通过引入额外的光门控调制,来提高小分子的检测灵敏度。基于此,他们在石墨烯 FET 通道上,生长了具有良好光敏性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能够吸收大量的光能量,并产生丰富的光电子,进而放大对化学信号的电流响应。图丨团队合照(来源:魏大程)接着,该团队采用光门控和化学门控协同的策略,开发了一款光增强化学晶体管传感器,实现对不同小分子,包括中性分子在内的高灵敏检测。利用该器件,他们成功检测到由细胞产生的、浓度低于 10−19M 的二羰基代谢物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至少比现有的技术低 5 个数量级。需要说明的是,MGO 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重要参与分子,此前传统的小分子检测方法,很少能够实现对浓度低于 10−9M 的 MGO 的检测。在检测 MGO 的基础上,该器件还可以通过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上设计活性位点的方式,实现对其他具有不同电荷性质的小分子的检测。并且,对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整,还能满足对其他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比如蛋白质、离子、核酸等。图丨光增强化学晶体管(来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据魏大程介绍,该研究开始于 2018 年左右,整个过程持续了两到三年时间。“我们先是发现了一些光增强的电学响应信号现象,但并不清楚其中的机理,后来做了很多对比实验,同时也进行反复的讨论分析,才明白其实际上是光栅效应和化学效应的协同作用导致的。”他说。同时,他也表示:“我们利用光增强技术的好处是,能够对信号放大,使晶体管传感器发展成一个通用平台,既可以检测带电量较高的小分子,也可以检测带电量较低的小分子。”图丨光增强化学晶体管(来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3 年 4 月 25 日,相关论文以《用于小分子超灵敏检测的光增强化学晶体管平台》(Photo-Enhanced Chemo-Transistor Platform for Ultrasensitive Assay of Small Molecules)为题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发表[1]。图丨相关论文(来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王乾坤、艾昭琳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魏大程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整体来看,该研究拓宽了晶体传感器平台的应用范围,具有快速、易于操作、高灵敏等优点的传感器件,有望在生物医学研究、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中实现应用。魏大程表示:“我们实验室主要想将晶体管传感器与医疗相结合,开展一些生化检测方面的研究。不过,实现小分子检测只是研究的一部分,这里面还有许多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我们想实现对癌症的检测。虽然这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多相关技术,但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上还有研究的空间,所以接下来我们也计划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探索。”此外,生化传感领域,尤其是晶体管传感技术,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现在,临床上还没有在大规模使用的产品。该团队也正在和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希望能够基于所开发的技术,打造一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产品,推动产业领域的应用。
  • 大连化物所关亚风、耿旭辉团队研制出高灵敏近红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用于甲状旁腺探测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田晓峰教授、张宁副教授团队,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王桂秋教授团队合作,在高灵敏近红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研制及其在甲状旁腺探测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甲状旁腺(PG)主要调控人体钙磷平衡,大小约为3至8mm,术中辨认非常困难。因此,PG在颈部手术中有误切或漏切的风险。目前,术中PG辨识主要依靠外科医生经验结合病理诊断。近年来,研究表明近红外自荧光探测技术可无创、准确地辨识PG,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探测仪因体积较大、自荧光发光机制不明等原因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本工作中,合作团队研制了高灵敏近红外光纤式LIF并应用于PG探测。该团队设计了20°夹角光纤探头,减少了探测“盲区”和反射光的收集,相比于共线式集束探头,灵敏度提高了53.4%,短期波动和长期漂移分别降低了61.1%和58.3%;在发射光路中增设二向色镜模块,基线和噪音分别降低了96.7%和92.1%,信噪比提高约9倍。该LIF对CF790染料的检测下限为5.1×10-14mol/L,比已报道的光纤式LIF低数百倍;将研制的LIF原理样机应用于离体病变的PG样本探测,准确率高于文献报道平均水平。目前,合作团队已研制出手持式PG探测器,未来将应用于术中原位PG探测辨别。本研究对推动光纤式LIF技术的发展和PG探测辨别具有重要意义。  耿旭辉、关亚风团队长期从事高灵敏小型LIF及应用研究,采用小型、廉价的激光二极管替代激光器为光源、自主研制的硅基弱光探测器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探测荧光,研制出紧凑式共聚焦LIF,对荧光素检测下限为3×10-12M,功耗和开机平衡时间优于进口仪器(Talanta,2018);用高亮度、长斯托克位移荧光探针标记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首次定量分析了单个白血病细胞中的active caspase3蛋白,检测下限为7个分子(91pL检测体积内)(Analytical Chemistry,2019);设计了球面二向色反光镜,将检测池放置在球心而非常规的反光镜的焦点上,对荧光素钠检测下限为1.5×10-13M或8.9个荧光素钠分子(98 pL检测体积内)(Analytical Chemistry,2020)。  研究成果以“A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Fiber Based Near-infrared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or (LIF) for Parathyroid Gland Detection”为题,发表在《传感器和执行器B-化学》(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05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段逸。以上工作得到了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段逸 图/王传亮)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2.131879
  • 苏州医工所在质谱流式高灵敏单细胞检测研究中获进展
    细胞是生物结构、功能单元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命规律。临床样本量通常较少,单细胞多指标分析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药物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对单细胞多参数分析日益增长的需求,Tanner等提出了质谱流式细胞仪的概念。与传统的荧光流式相比,该仪器基于非光学物理检测原理与金属标签抗体识别细胞,检测通道理论上可达上百种,同时,检测通道之间相互无干扰,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及低变异系数的优点。 目前常见的质谱流式金属标签是基于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等配位基团的聚合物金属标签(MCP),每条聚合物链上仅连有20-50个金属原子,相当于每个抗体上连有150-200个金属原子,无法实现低丰度标志物的检测。此外,MCP聚合物标签只可与稀土金属和铋等的三价离子配位(对应约40个检测通道),超过60%的同位素通道并没有实际使用,制约了质谱流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指标检测能力。由此可见,提高质谱流式金属标签的灵敏度,实现低丰度细胞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开发新的质谱流式同位素通道,提高质谱流式多指标检测能力是当前质谱流式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设计新型的金属同位素载体提高单个金属标签上金属原子个数及负载稀土之外金属元素。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白鹏利课题组是国内最早进行质谱流式检测试剂研究团队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掌握金属标签的合成、筛选及抗体标记等技术,积累了深厚的学术与技术基础。近期,白鹏利课题组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便捷的金属元素掺杂聚苯乙烯纳米球的质谱流式金属标签合成策略,将稀土、锆和铪等金属元素通过溶胀的方法掺杂到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中,并进行抗体偶联,制备了一系列质谱流式金属标签,实现了对单核细胞(MNCs)的单细胞高灵敏多指标检测。 纳米颗粒通常会与细胞产生强烈的非特异性吸附,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降低材料的非特异性吸附水平对质谱流式检测试剂颇为重要。科研人员通常对纳米颗粒进行复杂的表面修饰来降低材料的非特异性吸附水平,操作繁琐困难。本研究发现改变染色缓冲液成分可有效降低聚苯乙烯纳米材料对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例如,使用含10%FBS的PBS缓冲液时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与细胞的非特异性吸附水平下降至使用商品化缓冲液的5%,这为改善纳米颗粒类质谱流式金属标签非特异性吸附性能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该团队将Eu金属掺杂到200nm聚苯乙烯球中后与抗CD8抗体偶联制备的金属标签,可实现对MNCs中CD8+T细胞的有效分群,分群效果与商品化的MCP标签一致,当标签用量为4000NPs/Cell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商品化标签的5倍,且该标签对商品化标签表现出颇高的兼容性,证明其具备在实际质谱流式检测中具备应用潜力。 该工作将La、Zr和Hf等金属掺杂到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中,与抗CD45抗体偶联制备相应的金属标签,均能够实现对MNCs细胞的分群,并首次实现了177Hf、178Hf、179Hf和180Hf四个元素通道在质谱流式检测中的应用,拓宽了质谱流式检测通道。未来,将其他金属同位素掺杂到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中制备金属标签将会开拓更多的元素通道。该工作为质谱流式检测通道拓展提供了一种通用易行的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以A Universal Mass Tag Based on 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for Single-Cell Multiplexing with Mass Cytometry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2023, 639, 434-443.)。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仪器装备项目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图1.基于金属掺杂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质谱流式金属标签制备策略及单细胞多指标检测示意图 图2.Eu-PS-NPs标签在不同细胞染色缓冲液中对MNCs细胞染色后质谱流式散点图。(a)Fluidigm CSM,(b)PBS,(c-f)5-20% of FBS in PBS,相应信号强度柱状图(g)和热图(h)。 图3.商品化标签及Eu-PS-NPs标签染色后质谱流式散点图对比。(a)141Pr-MCP_CD45、152Sm-MCP_CD3、151Eu-MCP_CD8、159Tb-MCP_CD4,(b)141Pr-MCP_CD45、152Sm-MCP_CD3、151Eu-PS-NPs_CD8、159Tb-MCP_CD4。 图4.Eu、Zr、Hf、La掺杂聚苯乙烯纳米球标签制备及对MNC细胞分群结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