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第一节地震灾害的特点 目前,在不能作到临震预报的情况下,地震是突发性和破坏性严重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会造成全部或部分建筑物倒塌破坏,铁路、桥梁和公路、通讯、供水、供电设施被破坏;有的还会引起地下水源重新分布,造成部分水井无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被震毁,食物资源被埋太、破坏、污染;震区居民家庭被毁,食物、炊具、食具被砸坏埋丈夫;震区排水系统也会被破坏,废墟、垃圾、粪便、污物堆积,苍蝇孳生密度升高,鼠患严重,人民生存、生活环境极剧恶化。如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11公里,106万人口的唐山市造成24万余人震亡,16万余人伤残,7000余户断门断炊,城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断绝,食品生产经营系统和卫生防疫、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机构被震毁瘫痪。再如1989年10月28日和1991年3月26日,山西省雁北地区发生的6.1级和5.8级震群型地震、震区浑源县震后27第二节 地震灾害期间的食品卫生状况 强烈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而且会造成许多疾病发生和传染病流行的条件。城乡一片废墟,人们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田野,食物、炊具,食具缺乏,城市供水完全中断,人们被迫饮用游泳池水,矿坑水甚至洗澡塘的废水,下水道中污水。农村水井也严重污染。灾区人民和救灾军民饮食营养和卫生状况很差,食源性疾患易于发生。根据我国历次地震灾区情况,灾民家庭食品卫生状况出现过以下问题:一、灾民居住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帐篷或简易搭建于废墟污物近旁,居住生活场所粪便、污物随处可见。夏秋蚊蝇孳生,冬春风沙弥漫。居住拥挤,在农村、牧区往往人与畜禽混居,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和传染病传播。二、缺乏清淡水、食品、炊具和餐具,灾民家庭或集体起伙做饭在震后初期存在困难。食品、食品容器和餐具没有条件充分洗净、消毒,容易引起食品污染。三、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容易引起的食源性疾患和经生活接触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四、运输和分发救援熟食品的车辆往往不是运食品专用车;救援食品包装和容器不洁或损坏;灾区保管暂存救援食品的场所无卫生防护设施,食品易被污染;分发救援食品的人员卫生知识缺乏,个人卫生不良,分发前不能做到洗手消毒,增加对食品的污染。五、灾民家庭缺乏食品防护设施,食品易受苍蝇,本上等污染。剩余食品再加热条件差,饮用开水困难。六、鼠害严重。地震区在震前有前兆反常现象,表现为鼠成群结队洞外活动频繁,在各种场所尤其是食品厂、库、店和居民家中,鼠与鼠迹鼠害显著增多。震后初期的建筑物多为简易棚,建筑材料和构筑物基本不具备防鼠作用,使鼠患严重,到处盗洞作窝,对食品造成污染和损害。七、灾区的食品卫生违法行为。灾后初期,会出现一时性食品短缺,一些不法分子会乘机将超期,变质和伪劣食品在灾区销售。如山西雁北地震后就发现过出售超期、变质的罐头、饼干、方便面、饮料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疫检验的畜肉的违法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在五个灾区县乡(镇)共查封变质食品320kg,变质罐头、饮料400余瓶。第三节 灾区的其他食品卫生问题 灾后初期,由于食品供应暂时紧张,还会出现以下食品卫生问题:一、地震灾区砸死或其他原因致死的畜禽、被灾民食用。由于死亡时间长,其肉和内脏可能腐败、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个别情况下还可能被毒物污染。食用这些物品,引起食源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危险性较大。二、灾区甩出、抛洒,丢弃的食品较多,这些食品有毒有害的可能性较大,在灾区有被食用的情况发生。三、灾区食品缺乏、加之有些地区人民有采食野菜的习惯,野菜中毒也是地震灾区应该警惕的问题,我国解放后发生的地震灾区还没有发生野菜中毒的记载。 1960~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饥荒中在河北省农村曾发生采食苍耳籽中毒202起,中毒30119人,死亡405人,其中4月份采食苍耳籽芽中毒人数占24.6%,10月份食用苍耳籽油、油渣酱和炒熟苍耳籽中毒者占63.7%;苦杏仁中毒1061起, 3273人;野莱(主要为羊角菜学名蒙古雅葱)中毒621起, 8891人;棉籽中毒83起, 1621人。据不完全统计, 1960年天津市因来食野菜造成中毒475起, 7864人,死亡192人。其中苍耳籽中毒约占90%以上,其次为苦杏仁,蔓陀萝、蓖麻籽、野落基等。毒章中毒在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通报地震灾区环境质量监测最新信息 71个饮用水源地指标全达标 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无显著变化 2008-05-19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通报了地震灾区最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重庆市地震灾区的71个饮用水源地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相应水质标准。灾区各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稳定。 这位负责人说,5月18~19日,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重庆市环境监测部门继续加大水质监测工作力度。对48个市(州)、县71个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除资阳市临江寺断面的石油类超标外,其他监测点位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这位负责人说,最新监测数据表明,长江干流攀枝花龙洞断面、长江干流重庆朱沱断面(川-渝省界)、三峡水库出口宜昌南津关断面(三峡水库出水)水质均为Ⅱ类;岷江乐山岷江大桥断面水质为Ⅲ类,岷江入长江口宜宾凉姜沟断面水质为Ⅱ类,沱江入长江口泸州沱江二桥断面水质为Ⅱ类,嘉陵江四川广元清风峡断面(陕-川省界)水质为Ⅰ类。各断面与地震前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这位负责人说,截至今日中午12时,重庆市主城区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良;四川省成都、德阳、自贡、攀枝花、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良;陕西省铜川、咸阳、延安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优,西安、宝鸡、渭南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良;甘肃省兰州、金昌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良。各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与震前无显著变化。
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德国WTW中国总代理)再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96套200多万元的水质应急现场监测设备 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德国WTW 中国总代理)总经理刘俊平先生代表公司及全体员工在前期捐赠五套 WTW COD现场测定仪(价值20 余万元)的基础上,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再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 96套WTW 水质应急现场监测设备(包括多参数水质测定仪、 pH 计、溶解氧测定仪及电导率仪),总价值两百多万元。 目前,该批设备已经由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分配到地震灾区各地市县环境监测站,在灾区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爱心捐助 爱心捐助 爱心捐助 [em0818] [em0818] [em08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条 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 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第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为灾区群众安排临时住所。临时住所可以采用帐篷、篷布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简易住房、活动板房。安排临时住所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 用于过渡性安置的物资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单位应当确保帐篷、篷布房的产品质量。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防范火灾和雷击灾害发生。 第十二条 临时住所应当具备防火、防风、防雨等功能。 第十三条 活动板房应当优先用于重灾区和需要异地安置的受灾群众,倒塌房屋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的重灾户特别是遇难者家庭、孕妇、婴幼儿、孤儿、孤老、残疾人员以及学校、医疗点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 临时住所、过渡性安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 过渡性安置用地按临时用地安排,可以先行使用,事后再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到期未转为永久性用地的,应当复垦后交还原土地使用者。 第十六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次生灾害、饮用水水质、食品卫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整治。使用的消毒剂、清洗剂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土壤、水资源、环境等造成污染。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治安管理,及时惩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受灾群众应当在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建立治安、消防联队,开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第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受灾群众和企业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恢复生产,并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 第十八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修复毁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开展抢种抢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保障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供应。 第十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组织供电、供水、供气等企业恢复生产,并对大型骨干企业恢复生产提供支持,为全面恢复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提供条件。
为防止地震灾区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指导灾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地震灾区应重点关注的土壤污染问题 (一)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泄漏造成土壤污染。地震可造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贮存、经营等活动场所或相关设施,以及危险废物储存、处置设施严重损坏,导致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的泄漏,使有关场地土壤受到污染。 (二)大量使用消杀药剂造成土壤污染。地震灾区为防止发生大规模传染病,在重点防疫点和过渡性安置区大量喷施消毒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各种消杀药剂,如敌敌畏、菊酯类农药、漂白粉等,大量消杀药剂滞留于土壤之中,造成土壤污染。 (三)环保设施受损造成土壤污染。地震导致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或堆放场、危险废物填埋或堆放场、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等严重损坏而发生泄漏,造成场地土壤污染。灾区需关注的危险废物种类参见《灾后废墟清理及废物管理指南(试行)》。 (四)加油站和油库等油品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地震导致加油站地下储罐或油库设施变形、破裂或倾斜,或者地面加油设施倾倒或损毁,储罐内油品泄漏造成土壤污染。 (五)尾矿库垮坝造成土壤污染。有的尾矿库因地震造成垮坝,尾矿渣经雨水冲刷后,有毒有害物质可随地表径流扩散或随淋溶液进入周边土壤环境,造成土壤或农田污染。 (六)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油库、加油站的储油罐破损和泄漏,教学、科研机构实验室损毁,化学药品、农药、油漆、涂料等经营场所损毁等也会造成局部土壤污染。 二、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科学调查评估。在认真分析灾情、全面排查环境风险源的基础上,对地震灾区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和程度进行调查,针对不同土地利用功能,科学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 治理先于重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应在灾后重建前完成。在对灾区土壤污染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灾区重建工作实际,提出重污染和高风险污染土壤治理规划。 高风险区优先。考虑灾区重建的资金和技术等因素,按照轻重缓急,优先安排对影响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安全、威胁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三、地震灾区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 (一)土壤污染信息收集 在排查环境风险源的基础上,全面收集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等信息。通过实地踏勘和现场排查,获取以下信息: 1、污染源的类型,如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线等设施、地上和地下储罐贮存点等损毁; 2、土壤污染物种类和性质,如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名称、理化性质和毒理学性质等。 3、土壤可能受污染的地理位置、面积、场地地形与水文地质等信息。 根据排查结果,初步判断土壤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建立土壤污染档案。 (二)现场调查与采样 通过现场采样和调查,诊断地震造成的环境风险源是否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了解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程度等。 1、现场考察 通过现场考察,确定地震造成的场地土壤污染源的位置,获取土壤颜色变化、异味等反映土壤污染迹象的相关信息,排查污染场地周边的环境状况或敏感目标,如饮用水源地、人群集中居住区、基本农田或重要农产品产区等。 2、布点采样 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和污染特征,针对化工等危险化学品泄漏和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进行布点,并采集土壤样品。必要时,应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同步采集地下水、地表水和农产品样品。 对于质地疏松或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进入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容易因淋溶作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如土壤被液态有机污染物、含重金属的酸性尾矿废渣淋溶液污染,应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方向采集地下水样品。 布点和采样方法,可参照《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环发〔2006〕129号)。 3、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以与环境风险源有关的特征污染物和需要关注的目标污染物为主。例如,因化工企业化学品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主要化工产品、生产原料和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因尾矿渣淋溶液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土壤酸度、有害重金属等项目;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所等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重金属、多环芳烃、二恶英等项目;因大量喷施消杀药剂造成的土壤污染,应重点关注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化学物质等项目。 样品测试方法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方法、《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环发〔2006〕165号)。国内暂无测试方法的项目,可参考美国环保局分析方法。 (三)土壤污染评估 地震灾区土壤污染评估分为污染状况评价和风险评估。 土壤污染状况评价可参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环发〔2008〕39号)中重点区域土壤污染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风险评估包括生态风险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估。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以健康风险评估为主。健康风险评估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以资料调研、现场考察和调查等方式,获取场地有关信息,确定土壤或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 2、分析土壤污染物的释放过程,确定敏感暴露人群,建立有毒有害物质从土壤到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暴露途径,以及相关暴露评估模型,估计人群暴露于污染土壤或地下水的剂量。 3、收集目标污染物毒理学定性和定量数据,确定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毒性参数值。 4、根据暴露评估模型、关注的目标污染物毒性参数等,进行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污染区,计算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目标。
地震灾区卫生消杀用化学品安全使用[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6757]地震灾区卫生消杀用化学品安全使用[/url]
众所周知,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突如其来天灾人祸,对灾区每一个灾民来说,都是不幸的,虽然他们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救济下,依靠自力更生,奋起自救,但为了能让他们早日脱离困境,更好的生活下来,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献博大爱心,助地震灾区。” 在此我希望本论坛的朋友们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奉献您的一份爱心,为受灾群众给予您力所能及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一、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目前地震灾区的防疫工作非常关键,灾区环境卫生和饮用水总体情况良好。但是各种卫生消杀用化学品的使用,在保障防疫工作的同时,如果使用防范不当,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个别地区也出现了饮用水中微生物超标、水源水中检出敌敌畏等问题。为指导消杀用化学品的正确使用,防范次生污染,切实保障灾区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提要。主要内容有:(一)消杀用化学品的选择原则(二)使用与防范原则二、地震灾区可能使用的卫生消杀用药三、关于卫生用药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不同类型卫生用药的安全性四、关于地表水及饮用水卫生杀虫剂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其他卫生用药的每天允许摄入量(ADI 值)五、主要卫生用药的特性用途六、震区可能使用的九种消杀用药的主要特性与环境行为:1、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2、环境标准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1)泄漏应急处理(2)急救措施附件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69247.shtml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无数家园被毁,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目前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积极组织募集和生产,争取尽快安置好灾区的人民。居住在新建房和过渡安置房,成为目前和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灾区人民的安身场所,由于地震灾区的特殊条件,灾区人民居住的过渡安置房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以人为本,保护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和规范,中国室内环境委员会首次编制抗震救灾地区的新建房和过渡安置房室内环境污染防控指南。[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4375]地震灾区室内环境污染防控指南[/url]
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暂行) 第一章 地震灾害后饮用水安全问题识别第一条 供水设施的破坏 地震后,灾区的建筑物大面积倒塌、集中式供水中断、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分散式给水和农村给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管淤砂、井管错裂等,易给供水造成极大困难。 第二条 水源污染 地震灾害会导致各类化工厂、化学品仓库、化工商店、农资商店、家庭存放的农药等暴露在环境中,易于污染水源;同时,地震造成地下水位改变,使深井水受浅层水或地面水渗透的影响,造成污染;水源附近有罹难者遗体时,也可能会影响水源;此外,水源周围的卫生管理不善,有污水、垃圾、粪便时,易于造成水源污染。 第三条 水源性肠道疾病 震后集中式供水中断,由于饮用不卫生的水,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急剧增加。在饮水紧缺的情况下,如果人们饮用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等不安全的水,有导致肠道传染病流行传播的危险。 开展地震灾区应急供水工作,保护水源与保障饮用水安全,是抗震救灾、恢复灾区生活的关键工作之一。 第二章 饮用水安全应急水源的选择与管理技术第四条 应急水源及其选择原则 地震后,集中式供水系统破坏,需要选择临时的给水水源应急,除部分修复的自来水外,这些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农村灌溉用机井水和分散各地的浅井地下水等。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通过现场调查,应急水源应尽可能满足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通常选择水源的顺序是:水井、山泉、江河、水库、湖泊、池塘,但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水源侦察分析的结果来决定。 第五条 应急水源重点保护区的设置 (1)集中式应急水源 参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判断地震灾害及抗震救灾各种活动可能对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的上游及周边区域,划定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河段范围;陆域范围长度为相应的水域长度,宽度为河岸以外50米。 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以取水口为圆心、半径500米内;陆域范围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外200米。 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以饮用水水源井为圆心、半径50米内。 (2)分散式应急水源 分散式供水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周围30~40m内无厕所、粪坑,垃圾堆、畜圈、渗水坑及尸体掩埋等。 第六条 饮用水源的管理技术 在饮用水源污染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掩埋尸体;及时清理保护区范围内动物尸体、粪坑、禽畜养殖围栏等有机污染源。 禁止向重点保护水域倾倒工业废渣、灾后生活和建筑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防止病原体的污染。 对水源保护区范围进行标志,并加强对水源保护的宣传与巡查;在水源保护区设置简易导流沟,避免雨水或污水携带大量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及其上游地区。 对于水井,应在周围设置拦截措施。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并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设专人管理,定时消毒,取水要用公用水桶。 禁止在水井旁沐浴、洗涤和喂饮牲畜等。
关于发布《地震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技术指南(暂行)》等指导文件的公告 为加强地震灾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灾区饮用水安全,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部署,我部制定了《地震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技术指南(暂行)》、《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暂行)》和《地震灾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技术指南(暂行)》。现发布施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环保 地震灾区 饮用水 水源保护 公告 地震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技术指南(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指南适用于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其他省份地震灾区可在工作中参照采用。 第二条 地震灾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重点应是防止水源被有毒化学物质和各种病原体污染。 第三条 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应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各项活动对饮用水水源的影响,防止对灾区饮用水水源造成持久性的次生污染。灾后重建时应科学统一规划饮用水水源布局。 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及重点保护区的划分 第四条 各级政府应根据受灾情况确定地震灾区内需要重点保护的饮用水水源。 在选择新的饮用水水源时,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质良好、水量充分、便于保护的水源。投入使用前应由有关部门进行全面监测,确定可否作为饮用水水源。 通常选择水源的顺序是:水井、山泉、江河、水库、湖泊、池塘,但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水源特征的分析结果来决定。 第五条 可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 -2007),判断地震灾害及抗震救灾各种活动可能对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的上游及周边区域,划定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 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河段范围;陆域范围长度为相应的水域长度,宽度为河岸以外50米。 2、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以取水口为圆心、半径500米内;陆域范围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外200米。 3、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以饮用水水源井为圆心、半径50米内。 第六条 各级政府可以根据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具体情况制订更为严格的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范围。第三章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控 第七条 调查在饮用水水源上游及周边区域内地震灾害及抗震救灾各种活动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危险源和污染源的种类、数量、位置等信息,为制定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主要调查对象和内容包括: 1、生产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企业生产装置、储存装置和化学品仓库等危险源的状况,重点为石化、化工、农药、磷化工等工业企业以及加油站、储油库、尾矿库等; 2、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粪便处理处置状况; 3、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状况; 4、灾区防疫过程中消毒剂使用状况; 5、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的损坏和运行状况; 6、地震造成的饮用水水源水体形态变化及底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饮用水水源上游及周边区域掩埋罹难者遗体、肢体的,应对遗体、肢体处理处置状况进行调查。 第八条 根据危险源调查和排查结果,针对排查出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查阅《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网址:www.ep.net.cn/msds/index.htm)及有关资料数据库,掌握其环境与健康危害特征,参照《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制定相应的处理处置方案。 第九条 对于工厂企业生产装置、储存装置和化学品仓库损坏,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应采取切断污染源、分流、筑坝、围堰、就地处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饮用水水源。 第十条 对于工厂企业生产装置、储存装置和化学品仓库受损,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应采取措施防止泄露,并将有毒有害物质转移,远离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 第十一条 对于工厂企业生产装置、储存装置和化学品仓库未受损坏的,应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泄漏。 第十二条 救助、临时安置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足够的卫生设施对粪便进行收集并集中处置。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转运至可正常运行的垃圾处理处置场所或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不得向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内倾倒工业废渣、灾后生活和建筑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防止病原体的污染。 第十三条 抗震救灾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及时转移出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不应就地处理处置。 第十四条 遇难者遗体、肢体及动物尸体应设置临时储存场所存放,消毒后及时清理并转移,不应在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内掩埋。 第十五条 在饮用水水源重点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应选择使用低残余毒性的消毒剂,防止对灾区饮用水水源造成次生污染。 第十六条 应及时修复受损的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加强尚未处置的危险废物的管理。
今大伙修了台从地震灾区返厂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吸[/color][/url],仪器上面一层的灰渣,用空压机吹了半天,外部具体损伤看下面照片吧。仪器做了遍指标,还好,没什么大问题,全部通过。与想象中的惨不忍睹有所差别。具体型号不说了,所以没发整机的照片。听从斑竹的建议,只把局部图片发上来,供大家参考,仅为以后遇此灾难提供小点防范仪器损坏的经验。中国心 中国心[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6/200806191835_94082_1865809_3.jpg[/img]包装箱底的水泥块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6/200806191842_94085_1865809_3.jpg[/img]从排烟口掉进原子化室的水泥块及断裂的乙炔接口
[align=center][b]地震无情人有情,环保应急监测带你了解灾区水质情况[/b][/align]八月八日,立秋第二天,一个依然酷热的日子。当晚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止目前,共记录到余震2318次,致20人遇难,507人受伤。“九寨归来不看水”,拥有“水景之王”美称的九寨沟,在地震后其水质环境如何,能否饮用成为人们异常担心的话题之一。[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b]地震发生后,环保部迅速行动,积极做好此次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应对工作。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要求四川、陕西、甘肃和新疆省(自治区)环保厅立即组织开展地震灾害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突出抓好石油化工等高危企业喝城市污水治理厂、垃圾填埋场、尾矿库、核技术利用等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隐患整治和事故防范工作,对问题严重的,要责令立即停产整治。同时要制定科学的环境监测预警方案,加大对地表水水质监测频率,增加对饮用水源地监测,严密监控地震灾害后可能产生的水环境污染。[b]环保启动应急监测[/b]在接到地震消息后,环境监测总站、阿坝州环境保护局、内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九寨沟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共同组成九寨沟环境保护应急工作组,积极参与全州抗震救灾工作。[b]一是[/b]迅速组织抗震救灾应急分队于8月9日清晨前往九寨沟县,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县城和漳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主要河流水质断面开展水样采集、监测工作。[b]二是[/b]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提高认识,严守纪律,坚守岗位,服从安排,坚持24小时值班,畅通12369举报电话,确保维护稳定和抗震救灾工作“两不误”。[b]三是[/b]及时启动了应急监测预案,派出应急监测组,开展灾区饮用水源的监测。[b]水质正常放心饮用[/b]经过对漳扎镇牙屯水厂水源地、县城姚家沟和潘家沟水源地、白河(漳扎镇上游500米断面)、白河(漳扎镇下游1000米龙隆二级水电站断面)、白河(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出沟水质断面)、白水江(九寨沟县城上游500米岭岗岩断面)、白水江(青龙桥出境断面)等8个监测断面(点位)的水质进行了采样监测。监测数据表明,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域标准;5个地表水水质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域标准,水体质量保持优良。[b]【国家环保工程技术中心提醒】[/b]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不仅本身能造成各种破坏,还能够形成灾害链,诱发各种次生灾害,此外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值得庆幸的是此次九寨沟地震,水质并未受到影响,辐射环境监测未见异常,暂未收到大气污染情况。但仍需注意:1.环保部要持续加强对水体和空气等污染物的监测,以及危险品污染物的防护等措施;2.加强环境灾害普及知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3.普及人们对于余震的防护技巧,避免余震带来的二次伤害;4.食品容易受到污染,所以饮食要彻底煮熟。[align=center][color=#ff0000]愿所有在震区的人,都能平安顺利![/color][/align]
移动、联通及小灵通用户均可编辑短信1或2发送到1069999301,您就可以通过中国红十字会为地震灾区捐款1或2元,我们仪器信息网15万用户,每人捐2元的话就可以,为1000名灾区同胞提供一个月的基本生活保障。中国心 中国心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2287]地震灾区防范次生环境危害常识 [/url]
地震安全手册 据英国消防和搜救大队的资料显示:震灾中长时间被困后获救的幸存者,并非奇迹。很多坍塌的建筑中会保留蜂窝结构的空穴,使人得以幸存。对此有很多例证:墨西哥城大地震中的很多幸存者,包括坍塌的医院中的婴儿,在被困一周后获救;1998年亚美尼亚地震的很多幸存者在被困九天后获救;1992年菲律宾地震一位脚踝骨折、严重脱水的幸存者在被困13天后获救。等等。因此,地震之后,救灾指挥者在没有检查过所有空穴之前,在尚未完成“选择性建筑物残骸清除”之前,在所有希望还没有都消失之前,绝不能轻易放弃或延迟搜救。多坚持一天,也许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本手册是继《地震搜救手册》之后第二本译自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地震灾害相关资料。由译言社区的志愿译者协力完成中文翻译。希望这本《地震安全手册》同样能对抗震搜救人员和受灾人民有所帮助。重要电话号码及联系地址 地震时您和家人可能会失散,所以,请在应急卡片中记下重要信息,以便失散后相互联系。记住,在大地震后的24小时内,如非紧急情况,请不要打电话。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众多建筑物的损毁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大地震产生了多少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要如何清理和处置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抗震救灾已进入恢复重建阶段。震后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垃圾的清理和处置问题,越是破坏严重的地震,这个问题就越突出。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制定并发布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提出,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实现重建过程中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是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一致意见。 震区建筑垃圾总量有多大? 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数字,这次8.0级的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0多万间,其中四川灾区倒塌损坏房屋超过440万间,损毁程度空前惨烈。这样的损毁程度,会产生多少建筑垃圾?到目前为止,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环境卫生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认为,从这次受灾人口和倒塌裂损房屋的数量初步估计,建筑垃圾量有可能超过5000万立方米。重庆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依据这次地震损毁房屋的数字估计,按平均每间1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生1吨建筑垃圾计算,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在评估部分给出以下经验数据:城镇地区砖混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0~1.5吨/平方米;其他木质和钢结构的建筑物,产生量约为0.5~1.0吨/平方米。农村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参照上述数据的低限。 有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不论估计数字是多少,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有4000万吨。 短时间内建筑垃圾怎么处置? 资源化利用成为关注的热点,指出资源化利用的不同方式 显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遇到这样多的建筑垃圾,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广大建设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灾区重建的逐步展开,如何清理建筑垃圾,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其中资源化利用成为关注的热点。 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三条要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十二条要求,对现场清理过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应当回收利用。重建条例是重建工作的纲领,它为建筑垃圾的处理指明了方向。 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的基本原则。导则明确了适用于灾后重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一是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二是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三是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四是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五是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六是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七是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记者还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编制的《地震灾后建筑修复和重建工程技术手册》中,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也给予了特别的强调。 怎样保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已达172项,绝大多数已经实现成果转化 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李枫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取得大量成果。据记者了解,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不久,一些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的企业就与灾区联系,希望用自己的技术为灾区的重建贡献力量。 在此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中,推荐了一些技术成果。如用建筑垃圾中的废砖瓦生产骨料,用于生产再生砖,其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简单、成熟。据测算,1亿块再生砖可消纳建筑垃圾37万吨。这种建筑垃圾普通再生砖可用于低层建筑的承重墙及建设工程的非承重结构,再生古建砖适用于仿古建筑修建。再如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生产粗细骨料,用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制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已达172项,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着作用。 震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提出,对那些不利于处理的建筑垃圾,可以在实现无害化处理后,运用园艺技术“堆山造景”,美化新家园。这种处理在国内外不乏先例。不仅可以销纳大量建筑垃圾,还能增加景观,美化环境。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举多得 既能解决环境问题,还可缓解建筑和建材业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 徐海云指出,堆放地震后的建筑垃圾需要大量地皮,每1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至少需要6万平方米的堆放场地,一般临时建筑垃圾堆放场地高度在3米左右,堆放场地还需要留有50‰以上的面积用作道路、缓冲区以堆放分拣的其他垃圾等。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土地、人力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运输成本高。这对地处山区的灾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有些专家指出,灾后重建所需的建筑材料的数量同样巨大,新建建筑对水泥、砂石等资源的消耗量大,虽然震区砂石资源丰富,但如此大量地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加快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以缓解建筑和建材业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举多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说,震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此次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为我国今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affix.gif[/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download.asp?ID=192942]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pdf[/url]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6日向媒体通报说,截至目前,在四川地震灾区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50枚放射源已经全部收贮完毕,灾区各核设施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这位负责人说,四川汶川地震后,为全力确保灾区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迅即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地方环保部门对受灾的6个州、市228家放射源使用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对放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对其中50枚被埋在废墟下或处在危房中的放射源进行了紧急收贮。目前,50枚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放射源已全部收贮完毕。 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震区放射源数量不统一”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地方环保部门应个别放射源使用单位的请求,将没有安全隐患的一些放射源也一并回收,故实际收贮放射源数量超过50枚。他最后说,目前,四川地震灾区各核设施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没有发生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泄漏事件。
第一节 地震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1900~1990年,世界共有260万人死于地震,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每年平均死亡35万人,其中死亡1万人以上的地震27次。我国正处于地球两大地震带交接处,又多为浅源地震,震灾特别严重,中国大陆12次M7以上强震灾害统计见表6-1。本世纪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居世界之首。据统计,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的地区,6度及其以上的地区了则占国土面积的79%。 1976年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顷刻之间使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毁于一旦,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倒塌房屋32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一次地震是否会造成灾害取决于周围的环境,而地震灾害的程度则取决于下面4个因素:①地震的强度。地震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才会造成灾害,一般是大于6级;②城市的规模。遭地震袭击的城市需具有相当的规模,小城市不会造成很大的灾害;③震中的位置。城市直下型地震灾害特别严重,否则震动的强度会随距离而衰减;④建筑物的状况。有许多劣质建筑物的城市会出现大的灾害。1976年唐山市发生的地震符合产生巨大灾害应具备的所有这4个条件:即震级高达7.8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产生地震的断裂带穿过该城市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和该市90%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差。此外,由于唐山地震是夜震,发震时间为3时48分52秒,绝大多数人都在酣睡之中,加重了室内人员的伤亡。大地震后,灾区面临的情况是:一、城市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群众不得不喝坑水、沟水、游泳池水,生活于露天之中。二、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破坏,造成粪便、垃圾堆积,苍蝇大量孳生。三、人员死亡严重,由于受条件限制,许多尸体只能市内临时就地处置,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迅速腐败,产生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四、人员密集,居住拥挤,感染机会多,对传染病人又缺乏隔离条件。五、当地各级卫生机构和群众防病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1995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规定了卫生部门的具体任务。为防止大灾之后出现大疫。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是救灾防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紧迫任务,特别是要做好临时居住卫生、垃圾粪便卫生管理和尸体的卫生处理工作。表6-1 中国大陆地12次M7以上强震灾害统计序 地震 发震时间 震级(m) 基本烈度 受灾面积m2 死亡人数(人) 残伤人数(人) 倒塌房屋(间) 1 康定 1955.4.14 7.5 10 5000 84 224 636 2 乌恰 1955.4.15 7.0 9 16000 18 - 200 3 邢台 1966.3.22 7.2 6 23000 7938 8613 1191643 4 渤海 1969.7.18 7.4 - - 9 300 15290 5 通海 1970.1.5 7.7 9 1777 15621 26783 33845 6 炉霍 1973.2.6 7.9 9 6000 2199 2743 47100 7 永善 1974.5.11 7.1 8 2300 1641 1600 66000 8 海域 1975.2.4 7.3 6 920 1328 4292 1113515 9 龙陵 1976.5.29 7.6 8 - 73 279 18700 10 唐山 1976.7.28 7.8 6 32000 242769 164851 3219186 11 松潘 1976.8.16 7.2 6~9 5000 38 34 5000 12 乌恰 1985.8.23 7.4 9 526 70 200 30000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13529]地震灾区卫生消杀用化学品安全使用与防范提要 [/url]
地震搜救要点 幸存者可能在坍塌建筑物中的蜂窝状空穴存活2-3周以上。在完全排查所有空穴之前,或搜救时间已超过三周之前,绝不轻易放弃。 为达到最高效率,搜索和营救应由独立团队完成。 当使用不能直接确认幸存者存在(如目视、对话)的搜索方式(搜救犬、声学仪器)时,须由两个独立搜索分队确认。以保证之后的营救工作有的放矢。 搜救区域必须严格戒严,并最大可能保持安静。 使用固定、醒目的符号对已经完成搜索的区域进行标识,以节约宝贵的时间和人力。 在搜救人力、资源、时间有限时,须对搜救地点的优先级进行选择。 每个营救地点都必须指定一人专门负责协调,统一指挥,全权进行人员调度。 据英国消防和搜救大队的资料显示:震灾中长时间被困后获救的幸存者,并非奇迹。很多坍塌的建筑中会保留蜂窝结构的空穴,使人得以幸存。对此有很多例证:墨西哥城大地震中的很多幸存者,包括坍塌的医院中的婴儿,在被困一周后获救;1998年亚美尼亚地震的很多幸存者在被困九天后获救;1992年菲律宾地震一位脚踝骨折、严重脱水的幸存者在被困 13天后获救。等等。因此,地震之后,救灾指挥者在没有检查过所有空穴之前,在尚未完成“选择性建筑物残骸清除”之前,在所有希望还没有都消失之前,绝不能轻易放弃或延迟搜救。多坚持一天,也许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本手册译自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搜救手册》的相关章节。由译言社区的志愿译者协力完成中文翻译。希望这本《地震搜救手册》能对抗震搜救人员和受灾人民有所帮助。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生死救援,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生命探测仪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对其进行简要介绍。1 雷达式生命探测仪雷达式生命探测器是借着感应人体所发出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由心脏产生)来找到\"活人\"的位置。 仪器配备特殊电波过滤器可将其它动物,诸如狗、猫、牛、马、猪等不同于人类的频率加以过滤去除,使生命探测器只会感应到人类所发出的频率产生之电场。仪器配备两种不同侦测杆,长距离侦测杆侦测距离可达500m,短距离20m。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过钢筋混凝墙、钢板。仪器在碰到上述障碍物时,侦测距离会减少,但只要操作者向前靠近侦测地点,仍可精准地找到欲搜寻的人体目标。 雷达式生命探测器目标锁定功能在侦测到人体发出超低频产生之电场后,侦测杆会自动锁定此电场,人体移动时,侦测杆也会跟着移动。另配备雷射光点,提供操作者寻找侦测杆方向。经过计算机的辅助与不断的训练,雷达式生命探测器比较精准、可迅速的找到人体目标,其运用范围相当广泛: 雷达式生命探测器具有如下特点:(1)感应方式:侦测人体心脏所发射之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此极低频电波为30HZ或以下,其可穿透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墙、钢门、树木等,开放空间侦测距离可达500m。 (2)非感应目标:除人体以外之任何动物皆不被侦测。 (3)目标锁定功能:当侦测到人体心脏所发出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后侦测杆会自动锁定此电场,人体移动时,侦杆也会跟着移动。2 电磁波生命探测仪 该仪器采用超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在地震、建筑物坍塌、泥石流、雪崩等灾难现场,无需进入即可帮助消防特勤或抢险救援人员在2 3min内探测到被困人员,最高效率地完成救援任务!整套装置由无线探测发射器和掌上操作显示器组成;它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探针和线缆、布置操作方便、定位精确、坚固耐用、并具防水功能;不与其它通讯设备产生信号干扰。该仪器配备PDA掌上电脑,方便携带。专业探测软件集成了上千种人体呼吸心跳模式,使探测结果更精确。当探测到幸存者时,能显示其与探测器间的距离。可对现场探测过程做数据记录。可兼容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USB接口可与电脑连接传递数据 无线探测发射器,在废墟瓦砾中探测距离:4.6米内的呼吸活动以及6米内的移动;废墟瓦砾中探测范围:36 m2 2 可视生命探测仪 可视生命探测仪是一种在倒塌建筑废墟或类似的狭窄空间中进行搜寻幸存者的有效设备。他可以精确快速的确定幸存者的位置和其生存状况。该探测设备是由探测杆、探测镜头和插拔式微型液晶显示器组成。探测杆可自由伸缩,尤适合多层废墟探测;顶部的探测镜头可通过手柄进行180度旋转。探测镜头周围有16个冷光发光二极管,在全黑暗背景下,其可视距离最大可达3米。体积轻巧,操作灵活,现广泛应用在救援消防等领域。 该仪器配备1/4英寸彩色CCD的探测镜头,5英寸插拔式TFT高清晰液晶显示器,探测杆可伸缩79~115cm。3 新蛇眼生命探测仪 蛇眼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成本低,坚固耐用,手持式,远距离视频监测系统,特别适用于对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快速的定性检查,广泛应用于矿山、地震、塌方救援中。采用模块式结构和轻小便携的蛇眼生命探测仪使您的眼睛能看到原来不能看到的地方。这种镜头可以安装在直杆窥镜或光纤窥镜上,灵活的鹅颈弯管上,延伸线缆上,可伸缩的套筒上,或者机械手接头上,高清晰度的全彩色的液晶视频图像帮助您进行快速的定性检查。它还可直接连到一台标准的VCR,进行录像和回放。仪器由0.6m可塑性软探杆、1.2英寸摄像头和4英寸液晶显示器组成,探杆可进行弯曲,更适合狭窄空间的搜寻。摄像头为防水型,可在水下工作,内置照明装置,显示器可固定在腰间或胸前,更方便观看,配备充电电池。另有伸缩探杆和信号发射器/接收器、红外摄像头等附件可选。仪器带音频。 5 红外热成像生命探测仪热成像探测仪的显著特点是它可以完美的帮助救援队员在废墟灾区或其周围定位遇难者的位置。热成像探测仪能够探测并且显示出遇难者身体的热量,从而帮助救援队员很快确定被埋在废墟底下或隐藏在尘雾后面的遇难者的位置。它能经受住救援现场的恶劣条件。 该仪器具有5英寸(127mm)显示屏能够更大更详细的显示图像,BlueLife™ 图像色化处理,用高亮度的蓝色显示皮肤的温度从而快速的探测遇难者,屏幕上完整的数字罗盘显示了可视方向,以便于精确定位遇难者的位置,进行快速营救;该仪器既可用普通电池也可使用充电锂电电池,以及探测仪的带状电池包,仪器仅重1Kg,轻巧的探测仪携带方便,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可以使用24h。36度的视角,不仅可以在安全距离外对废墟进行快速扫描,也可以在室内进行有效搜索。 该探测仪既可寻找受伤人员,又可寻找遇难者尸体。同时由于可远距离精确测温,可直观显示煤层表面温度区域分布,高温区一幕了然,因此也可用于探测煤自燃早期发火 6 音频生命探测仪采用特殊的微电子处理器,能够识别在空气或固体中传播的微小震动,适合搜寻被困在混凝土、瓦砾或其他固体下的幸存者,能准确识别来自幸存者的声音如呼喊、拍打、刻划或敲击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周围的背景噪音做过滤处理。全方位音频传感器,探测频率:1~3000Hz,可同时接收6个传感器信息,可同时波谱显示任意两个传感器信息,配备小型对讲机,能同幸存者对话。7 迷你型音频生命探测仪采用特殊的微电子处理器,能够识别在空气或固体中传播的微小震动,适合搜寻被困在混凝土、瓦砾或其他固体下的幸存者,能准确识别来自幸存者的声音如呼喊、拍打、刻划或敲击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周围的背景噪音做过滤处理。 全方位音频传感器,探测频率:1~3000Hz,配备小型对讲机,能同幸存者对话。8 无线传输红外视频生命探测仪这是目前国外最先进的无线网络型视频生命探测仪.四台独立的生命探测仪(可单独使用)组成一个救援组配置,另有指挥员终端可以无线方式任意切换查看这四台生命探测仪所捕捉的图象. 该仪器的终端屏幕为3.5英寸彩色LCD,头戴视宽:TFT42英寸(插植运算),无线信号频段:24000 MHz~24680 MHz,信号传送距离:200m。
2008年5月12日2 28分一场突袭巴蜀的8.0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在强震中,灾区人民有的失去家园、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子女,痛苦和泪水挂满神州.512汶川大地震中,巴蜀人民与无情天灾抗衡拼搏,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热泪盈眶。她叫袁文婷在什邡市,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 袁文婷为了拯救她的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0岁.... 当成都军区某炮兵团红三连连长王晓鲁和22位突击队员爬进汶川地震中心时,第一眼看到的景象是齐刷刷跪在他们面前的老人和孩童。“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这景象、这喊声让他感到双眼湿润。 王晓鲁和他的战友们随即投入了搜救危重伤员的行动。一位5岁的小男孩被他们从垮塌的水泥屋顶下挖出,他说:“解放军叔叔,我给你们唱首歌吧”;一位78岁的老大娘也被他们从砖缝里刨出,她说:“我知道,只要解放军来了,我就一定还能活下去!” 一天两夜,整整42个小时过去。王晓鲁和他们的战友们粒米未进,滴水未喝。今天早晨8时许,王晓鲁他们和后续到达的战友一起,将一批最危重的病号送上了飞往成都的直升机。随后,他们终于领到了进入震中地区后的第一份干粮。22个人中,谁也不愿向记者提起这16包饼干的故事。背起简单的行囊,勇士们又踏上了向前探路的征程…… 这位女警察叫将敏,在这次地震中她的父母,女儿遇难,她带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奋战第一线100多小时,最后昏倒在阵地上,送往医院。2008年5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她的事件。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失去1位最亲的人是何等的痛苦,她失去何止是一位啊,3位啊,我的天,我不敢去想她的每一分钟是怎样度过的。她是多么了不起的坚强啊。她也是人呀,也有亲也有爱啊,可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警察,带着悲伤与痛苦,多么坚强在工作,没有人看到她的眼泪,只看到她在拼命为老百姓服务,在拼命为灾区服务,在拼命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女警。了不起,我们老百姓爱你一万年。 经过15个小时的救援,日本救援队终于挖出埋在青川废墟下的母子,但不幸的是,母子已经去世。27岁的母亲和她两个多月大的孩子逝去时紧紧相拥,日本救援队集体默哀。为了救出被废墟掩埋的女儿,一位父亲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条件下,历经三小时用光手忍着剧烈的疼痛,终于将自己的孩子救出...亲情无价啊!!有这样一位母亲,为了救孩子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自己却双膝跪倒护住婴儿,手机留遗言--- 记住我爱你....每天这样感人的一幕都在发生,或正在发生....他们用坚强与毅力与无情天灾抗衡拼搏、用众志成诚与苦难搏斗。在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关切慰问、行使救援义举时,让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震灾无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热泪盈眶。
很多国人还是很善良的,当地震灾区缺少衣被时,大家都踊跃捐助,可是大家为了多捐助一些被子,并不会到大商场超市去买,而是去批发市场多买几床,但是批发市场的被子虽然便宜,但大多都是黑心棉,我相信这些被子肯定会送到灾区人民手中,他们已经很惨了,还要继续受黑心棉的折磨,灾区的被子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件件检测,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黑心棉,怎么检测黑心棉,黑心棉有哪些检测指标吗?大家共同讨论!
[size=3]老乡,你们现在喝的是什么水?是这河里的还是矿泉水呢?”青海省疾控中心陈双德来到一个帐篷前问道。 今天上午,他和[url=http://action.utops.cc/click.jsp?adsId=104&adsLeagueId=5&adsUserId=188&siteId=377&siteLeagueId=5&siteUserId=277&scId=2&adsType=2&prices=1.1&checkCode=b0db54a592af04ba4b8d6cc6b1c8d88c_222.73.161.237&click=1&url=http%3A//www.abbottmama.com.cn/yingyangshizu/&v=0&keyword=%u536B%u751F&s=http%3A//scitech.people.com.cn/GB/11408896.html&rn=546742---2011-2-20-10:3:58][color=#4c4b4b]卫生[/color][/url]部卫生防疫、玉树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url=http://action.utops.cc/click.jsp?adsId=410&adsLeagueId=5&adsUserId=1&siteId=377&siteLeagueId=5&siteUserId=277&scId=2&adsType=98&prices=1.51&checkCode=501979e124b73e83962146d498627895_222.73.161.237&click=1&url=http%3A//www.landyhappy.net&v=0&keyword=%u4E00%u8D77&s=http%3A//scitech.people.com.cn/GB/11408896.html&rn=991542---2011-2-20-10:3:58][color=#4c4b4b]一起[/color][/url]来到玉树州赛马场居民安置点。包括各地救护人员和当地居民在内,这里居[/size][ur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3752/53784/index.html][color=#0000ff][size=3]住[/size][/color][/url][size=3]了大约10000人,是玉树地震后最大的安置点之一。 “现在主要还是喝河里的水,矿泉水不够喝。” “上厕所呢?那边有厕所你们知道吗?” “上厕所就在附近。随地。” …… 这些信息都登记在疾控人员手里的“地震灾区公共卫生与防疫需求快速评估表”上。 “对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从灾后24小时就开始了,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类的传染病。这些天我们一直在这些居民安置进[/size][ur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3752/53785/index.html][color=#0000ff][size=3]行[/size][/color][/url][size=3]调研,看看水源是否安全,还有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陈双德说。 “现在饮用水的安全是最大问题之一。”陈双德说。赛马场安置点有两条被分割的扎曲河的支流,陈双德分别用两个瓶子取了两条河里的水回去检测。他还叮嘱同行的玉树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水一定烧开了喝。”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居民的帐篷前都支着大锅,他们都是直接从河里打来水沉淀一下烧开喝,并没有任何的消毒措施。 垃圾的处理和如厕问题也是防疫工作的另一重点,这也是和水源安全密切相关的。 方便面盒子、纸巾、包装袋……在赛马场,这些垃圾在黄沙中漫天飞舞。当地居民说,目前,一些志愿者组织负责收集处理这些垃圾,但由于风沙太大,如果没有及时运走的话,收集起来的垃圾还会飞走。 “现在就是用水紧张,不敢用河里的水。再就是垃圾没人处理,现在我们都是自己清理的,昨天下午一阵狂风,你看这又给吹得到处都是。”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救疗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帐篷外的垃圾说,“我们就是想找找你们搞防疫工作的,看能不能找一辆车,几个罐子,我们把垃圾装起来给运出去。” “我们今天来就是了解你们的需求的,一定尽快解决。”陈双德说。他还说,青海疾控中心在地震发生后紧急制作了几万个大垃圾袋,应该很快就能到达安置点。 赛马场两侧临时搭建了4个厕所。“按每个厕所10个厕位算的话,也远远不能解决1万人的上厕所问题。”一位卫生部的工作人员说。事实上,尽管已经有了临时厕所,但是河两岸仍随处可见大小便。 总后卫生部综合计划局副局长李瑞兴也表示,下一步要在聚居点多建简易厕所,并对粪便做好处理。 “由于生活习惯不一样,此次防疫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宣传。我们后期会有专门的宣传小组,来告诉居民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直接在河里洗脸洗脚,因为下游还有人在喝这个水呢。”陈双德说。 事实上,相应的宣传工作已经启动。今天上午,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用汉藏两种文字制作的预防鼠疫的宣传画和材料在赛马场安置点发送和张贴。他们介绍,玉树本身就是鼠疫疫区,主要的传播渠道是旱獭。每年四月,正是旱獭出蛰的时间,也是鼠疫最容易传播和流行的时间;在安置点有大量的家狗和野狗,这些[/size][ur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3755/index.html][color=#0000ff][size=3]动物[/size][/color][/url][size=3]喜欢叼运旱獭等鼠类的尸体。他们希望通过宣传,告诉安置点的群众,不要接触死亡的动物,尤其是旱獭;当发现动物尸体,要向防疫人员报告。 李瑞兴强调,卫生防疫工作和灾后重建将是下一步救灾工作的重点,“除宣传外,我们将加大组织对环境、水质、水源和传染病等与防疫有关的监控预警工作。” “我们今天上午刚开了碰头会,将建立划区分片责任制,让卫生防疫工作的责任更明确,使军、警、民各方的防控力量得以合理安排,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李瑞兴说。[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420/041370.shtml[/url][/size]
看到版友发的地震后实验室图片,想到也许好多灾区的实验室比这个还要严重,于是想我们能做什么,除了捐钱、捐物、献血,用我们的技术我们能做什么,灾害过后一定是要重建的,那么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做些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专业上的工作。你可以通过目前的网络想到会发生什么问题,请大家回帖要求:根据你的知识背景,假设发生了什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如何来解决看到震后实验室的景象,你认为我们现在工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可以减少灾害来临时的损失。
纽带Kizuna-情谊纽带Thank you for the Kizuna.(谢谢您给予的情谊纽带)我国遭受史无前例的大震灾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众多宝贵生命逝去,尚有15万余人不得不过着避难生活。在被地震后的海啸洗劫一空的地区,曾经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食物,甚至于联络中断。此时海外朋友们的援助,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勇气。一碗热汤、一条毛毯,给处于寒冷中的身心提供了一份温暖。搜救队奋力地在街道的瓦砾堆中找寻同胞。医疗队忘我地为受伤的身心提供治疗。时至今日,我们还不断收到世界各方的无数的鼓励和祈愿。全世界朋友们所给予的情谊纽带,使我们大受鼓舞。对于予以大力支援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还有您,我要由衷地说一声:谢谢!重建工作业已拉开序幕。针对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情况,我们仍在全力以赴以使其稳定下来。日本必能重生、复兴、更加繁荣昌盛,依靠国民的潜力与国际社会的协助,一定能够实现。届时将报答世界各方人士的温馨援助。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万众一心、投身重建。把对朋友们的衷心感谢化作希望,再次道一声谢谢!菅直人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
汶川大地震造成无数家园被毁,帐篷和临时搭建的简易房成为目前大部分灾区群众的安身场所。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主任宋广生指出,这些临时场所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 一、防临建房和帐篷的材料污染。由于大部分帐篷都是一些新材料制造,材料本身会释放一些气味,或者有害气体,在密闭的房间里会造成室内环境有害物质的增加,损害健康。 解决方法:注意加强临建房和帐篷的通风换气,特别是一些新型的塑料材料或者成型材料,在露天环境中有害物质会尽快释放。 二、防细菌病毒传染。地震后一些抗震房和帐篷里面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目前又是灾区的高温和多雨水夏季,很容易造成室内环境的细菌病毒污染。 解决方法:要特别注意进行室内空气杀菌消毒,尽量采用小帐篷,可经常采用米醋熏蒸,消毒室内空气。尽量不要在室内吸烟。 三、防一氧化碳中毒。临建房和帐篷内烧饭使用的煤炉、炭炉会释放出一氧化碳气体,特别是没有分隔墙的临建房帐篷,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为了躲避余震长时间在汽车内使用空调也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另外,为灾区提供生活电力的汽油发电机在工作时也会排放一氧化碳,如果不能及时排放在室外,也会使人中毒。 解决方法:尽量不要把煤炉和液化气炉放在临建房和帐篷内使用,使用时注意室内通风;不要将发电机安装在人们活动的室内;不要长时间在密闭的汽车内开着空调休息。 四、防蚊香和杀虫剂污染。一些临建房和帐篷没有安装防蚊纱窗,驱杀蚊蝇需要杀虫剂和蚊香,使用不当或过量也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一些劣质蚊香,含有六六六粉、雄黄粉等对人体有毒性物质。如果室内通风不良,用这些蚊香可能使人产生鼻黏膜炎症、喉部不适、头晕、头疼等症状。 解决方法:建议采取物理方法防止蚊虫,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使用方便的磁性封闭纱门帘,可以解决帐篷的通风和防蚊问题。另外,人们应在蚊香点燃后离开室内,一两个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再进入室内。搭帐篷的地址应远离蚊子孳生和垃圾等污染源的地方,还要做好室内卫生,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
第一节 地震灾区饮水供应与卫生工作特点 一、供水条件变化 地震后,建筑物与环境普遍遭受破坏,厕所倒塌,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下水道堵塞、尸体腐化,等,都能污染水源。城市集中式供水设施遭受破坏严重,泵房倒塌、管道断裂、供电与供水中断。分散式供水和农村给水有水井淤砂、井管错裂等,一般破坏程度相对较轻。 震后初期,组织临时性供水是卫生防病的迫切任务之一。当时,如果不能尽快地选择出符合卫生要求的临时供水水源、又缺少输运水工具和足够的净水消毒剂,就无法供应卫生安全的生活饮用水。 二、供水水质恶化 震后各种供水水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饮水水质卫生条件恶化。如唐山地震后,对当时的十几个重点给水水源进行了40余次水质检验。结果表明,水源水普遍受到有机污染,大肠菌群数普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在化学指标方面,除硫酸盐、氯化物和总硬度大幅度增加外,其它指标的变化不太大。另外,调查还表明,震后的水源未见有放射性污染问题。如对唐山、滦县、滦南、丰南、乐亭及柏各庄等地的调查结果,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均在1.6×1O-12~6.5×10-11Ci/L之间,低于国家规定的锶90允许浓度标准(70×10-11Ci/L),水中放射性氧在1.56×1O-10~7.17×10-10Ci/L,也不超过10-9Ci/L国家规定的标准。根据地震当时的情况分析,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一)地震造成给水构筑物的破坏。(二)地下水位改变,使深井水受浅层水或地面水渗透的影响,造成污染。(三)水源附近有掩埋的尸体,尸体腐败(特别是夏日酷暑或暴雨时)污染水源。(四)给水水源周围的卫生管理不善,有污水、污物,甚至粪便,造成水源污染。三、与饮水卫生有关的肠道传染病 震后集中式供水中断,由于饮用不卫生的水,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城市,人口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可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如1976年7月唐山地震后,集中式给水管网和水源严重破坏。在一时无法找到可供饮用的适宜给水水源,又无运水工具和正值酷暑的情况下,人们只好就近取各种不卫生的水饮用,包括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甚至是工业废水等。当时治疗肠道传染病的药物又很缺,因此,居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根据对唐山市居民的抽样调查,在7月28日凌晨开始地震后,8月1日至18日的累计肠道传染病(痢疾、肠炎)发病率约为10%(个别居民点甚至高达30%),其间8月9~10日出现了一次肠道病发病高峰。分析病因主要是地震后最初几天人们饮用了不卫生的水引起的。当时最迫切的卫生防病任务就是组织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饮水卫生后。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得以控制,至9月2日肠道病发病率下降到1.4%。 当时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表明,居民肠道传染病的高发与饮水卫生有密切关系。如唐山市在震后1个月(1976年7月底至8月底)的菌痢发病率为9.22~18.6%,而其前一年(1975年)同期的发病率为0.13~11%。另外,地震后的肠道病患者分布广泛,有相对集中和成簇状分布的特点。据调查,约有1/3(有的甚至9/10)的家庭都有肠道病病人,以家庭为疫点,家中几个人或全体成员先后发病,并波及邻户,相继传播。通过流行因素分析认为,通过饮用水传播感染,造成震后早期痢疾、肠炎流行,并对形成发病高峰起主要作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感染则为重要的因素。因为震后早期病人急剧增多,发病率高出平时的几倍至十余倍,并在短期内达到发病高峰,在接触传播中可能不会如此的快、如此的强。当时苍蝇孳生刚开始增多,密度不太大,故起的作用也不会太大,主要是震后初期居民普遍饮用了不卫生的水,为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随着居民饮水卫生的改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也随之降低,故认为震后早期痢疾、肠炎的流行主要是水的因素,日常的生活接触传播则主要起促进作用。 实践表明,饮水卫生与保护人群健康关系密切,特别是震后初期,保护水源与供应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是防止人群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关键。四、灾区饮用水卫生要求 地震灾害期间,给水卫生的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执行国家卫生标准(含《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和“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供应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防止水质污染造成的急慢性中毒。 地震后,集中式供水系统破坏,需要选择临时的给水水源应急,这些水源包括,除部分修复的自来水外,主要有地面水、农村灌溉用机井水和分散各地的浅井水。实际上,在震后一段时间内是以分散式给水为主要的临时供水方式,其卫生要求分别为:(一)地面水 取水点应高在无人为污染的河段上游,设取水码头或跳板,以便能取离岸边较远的水;设岸边砂滤井或用砂滤缸进地混凝沉淀和消毒;在池塘多的地区可采用分塘用水。(二)井水 水井应尽可能设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地势高处,周围20~30m内无厕所、粪坑,垃圾堆、畜圈、渗水坑及尸体掩埋等;要有井台、井栏和井盖;井底与井壁要确保水井的卫生防护;设公用取水桶;饮用浅井水需要进行水消毒;(三)泉水 集水室应加盖,设排水沟,以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