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仪器信息网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相关的资讯

  • 上海光机所等集成多种光学与光谱学技术对文物进行多维研究
    6月3日至26日,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联合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基恩士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嘉元文博科技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课题组,集成可移动式三维扫描仪、超景深3D显微镜、光学相干层析仪(COT)、可移动共聚焦激光Raman光谱、便携式minRaman光谱和便携式XRF(pXRF和HXRF)等多种光学和光谱学技术手段对河南新郑、平顶山、淮阳、巩县、登封、安阳出土的周代玉器、唐青花、陶瓷器、墨书兽骨以及曹操墓出土的700余件珍贵文物进行光学、光谱学、材料学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本次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3日至8日,课题组选取一些小型的新郑出土的东周玉器,在上海光机所先进行方法体系上的优化及合理组合,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保证了现场原位无损分析的顺利进行。通过初步的方法分析测试:(1)快速完成了对新郑出土的这批东周玉器玉材主要种属的判定,主要有透闪石、方解石、滑石、白云母、石英(含水晶、玛瑙和玉髓)等 (2)对不同玉器玉材的透明程度、纤维粗细程度及包裹体在玉料中的包裹体分布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3)发现了这批玉器中透闪石玉器的玉料来源具有多源性,玉材的纤维结构粗细程度、颜色以及包裹体存在明显差异。不少透闪石玉器中含有石墨包裹体,这对古代玉器的产地溯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通过三维扫描和超景深3D显微观察与测量,获取了反映典型玉器精细的雕刻技法、纹饰特征加工工艺信息的彩色3D图片及多角度彩色拓片等。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联合课题组于6月19日至26日,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本部,对库房中不宜出库的多种更珍贵的文物进行综合原位无损分析研究,所分析的文物时代自西周至唐代,包括有大尺寸画像石砖、青铜礼器组合、仿青铜的陶器礼器组合、玉器、漆陶器、唐青花、墨书甲骨以及曹操墓出土的珍贵玉器等文物。   本次研究获取了不同材质、不同时代的文物材料学和光学综合信息,实现了对不同几何尺寸、不同质地文物的三维扫描,获取了经历了漫长埋藏和清洗后肉眼几乎无法识别到的东周时期兽骨上的文字信息。研究为应用、改进和发展原位无损分析方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针对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扫描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多光谱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实现了针对不同的研究需要,采用不同的光学和光谱学技术的优化组合。   该研究受上海市研发平台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及&ldquo 973&rdquo 项目等课题支持。      上海光机所等集成多种光学与光谱学技术对珍贵文物进行多维研究      分析结果
  • 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主办,上海材料研究所、湖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于2008年7月17—21日在兰州金轮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的光谱分析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共约8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海龙教授主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超志高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上海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鄢国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本立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杨武教授,兰州兰石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测试中心主任周庆宪高工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   我国着名光谱学家和化学家、我国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和第一位博士后指导教师、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院士;钢铁研究总院王海舟教授;复旦大学邱德仁教授;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卢小泉教授、杨武教授、杜新贞教授等7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受益匪浅,对化学与光谱分析的发展动态有了新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会议还进行了论文交流、国内外仪器厂商的光谱分析检测新仪器与新技术介绍以及专家座谈咨询活动。会议学术气氛相当浓厚,对光谱分析过程中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有益的探讨。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参加了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开幕式,还召开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在会议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学会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上海材料研究所、美国热电仪器公司、美国利曼公司、上海德凯仪器有限公司、无锡金义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兰石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以及无锡英之诚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全体与会代表对上述单位和个人深表感谢。    通过本次大会,增进了代表之间的友谊与沟通,提供了通力合作的大好机会。与会代表建议今后多举行此类会议。
  • 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第一轮通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第一轮通知)   会议简介   “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上海材料研究所共同承办,定于2008 年7 月下旬在兰州召开。届时,会议将就各种材料,以及涉及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商品检验等专业领域分析化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等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对有关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做大会报告,会议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还拟举行部分分析仪器公司相关业务推介活动。   本次会议是我国分析化学界的又一次聚会和高水平、高信息容量的学术交流。会议将邀请我国著名光谱学家、化学家、我国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和第一位博士后指导教师、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院士等著名科学家作大会特邀报告,竭诚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从事化学与光谱分析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同事和朋友们来兰州参加会议,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进化学与光谱分析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在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和技术转化。   我们真诚期待着国内外同行于2008年7月下旬相聚在黄河之滨美丽的西北重镇-兰州,共同领略古代丝绸之路中戈壁沙漠以及敦煌绿洲的神奇与迷人风光。   征文范围   各种材料,以及涉及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商品检验等专业领域分析化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应用成果以及相应学科发展前沿和进展。论文内容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全国或国际会议宣读过。具体涵盖下述各方面:   1、化学与光谱分析的理论研究(包括化学计量学、量子化学、化学信息学)   2、原子光谱及其应用(AAS、AES、AFS、Plasma等)   3、分子光谱及其应用(荧光、磷光、UV-Vis、化学发光等)   4.激光光谱、光谱成像技术等   5、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   6、表面增强光谱(红外、拉曼、荧光光谱)   7、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二维相关光谱等   8、化学及光谱分析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商品检验、医学、药学、矿物、地学、工业过程和其它领域的应用   9、化学分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征文要求 (录用的论文将在《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增刊上发表)   (1)符合征文范围、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要求按《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格式书写,篇幅限制在4 000字以内。   (2)应征论文请提供扩展中文摘要,必须附有英文摘要。同时接受英文撰写的稿件。   (3)应征论文请用E-mail投至 mjtao@ptcai.org信箱,投稿时主题中必须注明“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投稿”字样。请用Word排版(A4纸),版面24 cm×16 cm,作图尺寸8cm×6 cm,摘要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三号黑体居中) 作者(四号仿宋居中) 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五号宋体)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宋体)。文稿中可穿插主要论据的图、表和照片,图题、图注和表题、表注一律用英文表述。采用单倍行距。   (4)会议组委会聘请专家对论文进行审核,通过审阅的论文发给录用和版面费通知,论文版面费每篇400元,每篇论文限4页,超过部分每页加收150元。凡不参加会议和未交论文版面费的作者,其论文不收录《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年增刊。   (5)请注明论文第一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简介、电话和E-mail。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为有效利用会议期间的时间,提高学术交流的效果,本次会议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两种方法进行学术交流。需要指出的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墙报展示均属大会同等学术交流,无水平高低之分。组委会还将继续设立“优秀论文奖”和“优秀墙报奖”,以表彰那些研究水平高、能突出展示研究内容要点、版面编排好的墙报。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的安排,请投稿人注明选择自己的稿件为“口头报告”或“墙报”的字样。在安排“口头报告”和“墙报”时,将充分考虑作者的意见。   论文截稿日期: 2008年3月底,若以信件方式投稿,日期以邮戳为凭,信封上请注明“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征文”字样。   重要时间   论文截稿日期: 2008 年3月底   第二轮会议通知: 2008 年4月中旬   第三轮会议通知: 2008 年6月初   会议召开期: 2008年7月下旬   联系方式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组委会   会议主席:鄢国强、吴海龙、卢小泉  联系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秘书处   陶美娟、金永祥、梅坛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99号,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邮编:200437   电话:021-55541226,13916102205   传真:021-65539089   Email: mjtao@ptcai.org   mjtao@sct.org.cn   若您决定参加会议,请填写回执寄回,或以电子邮件传到组委会电子邮箱,以便我们为您提供更多的有关会议的信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组委会 2007年11月11日 2008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 回 执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单位名称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E-mail 传真 论文题目 参会方式(请以√选择) 口头报告[ ] 墙 报[ ] 报告人
  • 2011 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第一轮通知)
    会议简介   “2011 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主办、上海材料研究所承办,定于2011 年7 月下旬在成都召开。届时,会议将就各种材料,以及涉及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商品检验等专业领域分析化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等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对有关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做大会报告,会议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还拟举行部分分析仪器公司相关业务推介活动。   本次会议是继在 2008 年兰州举办的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后的分析化学界的又一次聚会和高水平、高信息容量的学术交流。竭诚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从事化学与光谱分析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同事和朋友们来成都加会议,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进化学与光谱分析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在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和技术转化。   征文范围   各种材料,以及涉及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商品检验等专业领域分析化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应用成果以及相应学科发展前沿和进展。论文内容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全国或国际会议宣读过。具体涵盖下述各方面:   1、化学与光谱分析的理论研究(包括化学计量学、量子化学、化学信息学)   2、原子光谱及其应用(AAS、AES、AFS、Plasma 等)   3、分子光谱及其应用(荧光、磷光、UV-Vis、化学发光等)   4.激光光谱、光谱成像技术等   5、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   6、表面增强光谱(红外、拉曼、荧光光谱)   7、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二维相关光谱等   8、化学及光谱分析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商品检验、医学、药学、矿物、地学、工业过程和其它领域的应用   9、化学分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征文要求 (录用的论文将在《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增刊上发表)   (1)符合征文范围、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要求按《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格式书写,篇幅限制在4000 字以内。   (2)应征论文请提供扩展中文摘要,必须附有英文摘要。同时接受英文撰写的稿件。   (3)应征论文请用E-mail 投至mjtao@ptcai.org 信箱,投稿时主题中必须注明“2011 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投稿”字样。请用Word 排版(A4 纸),版面24 cm×16 cm,作图尺寸8cm×6 cm,摘要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三号黑体居中) 作者(四号仿宋居中) 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五号宋体)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宋体)。文稿中可穿插主要论据的图、表和照片,图题、图注和表题、表注一律用英文表述。采用单倍行距。   (4)会议组委会聘请专家对论文进行审核,通过审阅的论文发给录用和版面费通知,论文版面费每篇400 元,每篇论文限2 页,超过部分每页收150 元。凡不参加会议和未交论文版面费的作者,其论文不收录《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 年增刊。   (5)请注明论文第一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简介、电话和E-mail。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论文截稿日期: 2011 年4 月底,若以信件方式投稿,日期以邮戳为凭,信封上请注明“2011 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征文”字样。   重要时间   论文截稿日期: 2011 年4 月底   第二轮会议通知: 2011 年5 月中旬   会议召开期: 2011 年7 月下旬   联系方式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联系人:陶美娟、金永祥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99 号,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邮编:200437   电话:021-55541227,13916102205 传真:021-65539089 Email: mjtao@ptcai.org mjtao@sct.org.cn   若您决定参加会议,请填写回执寄回,或以电子邮件传到组委会电子邮箱,以便我们为您提供更多的有关会议的信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2010 年12 月21 日   2011 年全国化学与光谱分析会议回执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单位名称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E-mail 传真 论文题目
  • 光谱学杂志宣布 2023 年分子光谱学新兴领导者
    克萨斯 A&M 的Dmitry Kurouski 博士获得了由光谱学杂志颁发的 2023 年分子光谱学新兴领袖奖,这一奖项旨在表彰由独立科学委员会选出的才华横溢的年轻分子光谱学家。Dmitry Kurouski 博士 Kurouski 于 2013 年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拉曼光谱在复杂基质中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Kurouski 的工作重点是拉曼光谱的传感方法的开发,这些方法可用于非侵入性、非破坏性分析,包括植物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确认诊断。他的发现表明,拉曼光谱可用于鉴定大量植物物种中的病毒、真菌和细菌疾病。他还开发了用于诊断植物微量和常量元素组成缺陷的拉曼方法;同时还展示了基于拉曼光谱的植物表型分析的潜力。 Kurouski 的团队开发了拉曼光谱用于诊断植物的结构和代谢变化,可用于非生物胁迫的确认检测和鉴定。研究人员开发了光谱库,连同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可用于检测和鉴定水稻中的氮、磷和钾缺乏症,还证明拉曼光谱可用于植物中高盐胁迫的症状前诊断。连同相关的 40 多份相关研究报告,展示了拉曼光谱在农业中的新兴潜力,这些发现在 Kurouski 小组在去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进行了总结。 Kurouski 发表了 140+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 4000 次,并在科学会议上作了超过150次报告。他还是JACS、Nature Materials、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Analyst等多种期刊的审稿人。 光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及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分析中,其中包括具有环保、高效等特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为了促进相关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将在2023年5月25日组织召开“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及农产品中的最新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点击上方图片 免费报名参会
  • 北京大学张树霖教授:情系拉曼光谱学
    张树霖,北京大学教授。1978 年起利用自行组建的激光拉曼光谱仪开始了拉曼光谱学研究 1985 年之后在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方面作出了基本性的、世界范围公认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10篇 自1998 年起的历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均受邀为大会或分会邀请报告人 2000 年成功组织了由北京大学申办的第17 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 2004 年其领衔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自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商品激光拉曼光谱仪基础上,率先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振动拉曼光谱》 2009 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拉曼光谱学基础》课程。此外,还出版了中文学术专著《近场光学显微镜及其应用》和《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以及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专著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Wiley & Sons,2012)。张树霖教授曾担任长达10 年的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的负责人,1994年当选为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2000年成为终身委员。  相关新闻:北京大学张树霖教授荣获国际拉曼光谱大会(ICORS2016)拉曼光谱终身成就奖进入拉曼光谱学研究领域  20 世纪60 年代初,国家制定了包括导弹和原子弹在内的32 个项目的12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其中第32 号项目是专门为基础研究设立的,名称为“固体能谱”,学术上由黄昆先生负责(图1)。黄先生建议固体能谱项目应开展拉曼光谱研究,北京大学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由此提上了日程。 图1 1998 年我到黄昆先生家拜访时的合影  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必须有拉曼光谱仪,当时指定由我负责向国外订货。这意味着我未来的研究工作将涉及光谱实验。我是理论专业毕业的,对光学专业的实验一无所知,便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学光学专业的全部专门化实验。这为我日后从事激光器和拉曼光谱的相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预订的拉曼谱仪到货时已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拉曼光谱学研究已不能进行,拉曼光谱仪只能“沉睡”在仓库里。直到1978 年固体能谱项目得到恢复,拉曼光谱学研究才重新提上日程。  在我们恢复拉曼光谱学研究时,虽然中央部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石油研究院由国家拨款或自己有条件购买了激光拉曼光谱仪,但当时的北大缺钱少粮。面对这个困难,我们把“文革”时放在仓库里的汞灯作光源的棱镜光谱仪拿出来,利用我们自制的氦—氖激光器作激发光源,加上此前掌握的激光应用技术,自组建成了国内第一台非商品激光拉曼光谱仪,开始拉曼光谱学的研究。  恢复拉曼光谱学研究的第一个成果是在自建激光拉曼光谱仪过程中产生了我国首批专利之一的“拉曼光谱样品架”(专利号850200108.8),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商品激光拉曼光谱仪“RBD-II 型激光拉曼分计”。该仪器在1986 年获得了国家教委颁发的第一批全国高教物理教学仪器优秀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也为我国在大学普遍开设现代物理实验课《拉曼光谱》奠定了设备基础。  1984 年我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购买了美国产的Spex-1403 三光栅激光拉曼光谱仪。虽然当时该仪器是国际最先进的,可是对我们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有的部件也随之落后。为此,从仪器一到手我就开始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工作。至今除了双单色仪和光电倍增管外,其他部件如激光源、宏观和显微外光路、光电接收器、光谱扫描和数据信息控制系统已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上述升级改造使我们谱仪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例如,关于拉曼光谱仪的关键技术指标“低波数杂散光抑制水平”,在即使不外加任何光学滤波器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测出低达3 cm-1并高至130 cm-1的低波数宽范围的拉曼光谱。此外,研制的谱仪扫描和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还制成商品“BD-POX扫描控制系统”,帮助了国内相应的光谱仪器可以恢复工作。专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  1985 年,北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委派我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为此,我去征求黄昆先生的意见,并请他写推荐信。他说,你应该争取去做超晶格的拉曼光谱研究,并说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是一所很好的大学,为我向做超晶格拉曼光谱的Klein 教授写了推荐信。于是,从1985 年起,根据黄先生的建议,后来又在他的直接指导和其夫人李爱扶先生英语写作的帮助下,开始了我长达数十年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  2.1 本征拉曼谱  用拉曼光谱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表征,必须首先有测量对象的本征即指纹拉曼谱。因此,对于新出现的纳米结构,确认它的本征拉曼谱就成为首要和基础性的工作。半导体超晶格和多孔硅分别是最早人造和最早广泛研究的纳米结构。我们团队在确认它们的本征拉曼谱方面作出了国际公认的重要贡献。  半导体超晶格在理论上预期有折叠声学、阱层限制光学和声学、宏观界面、垒层限制光学和微观界面等5 类声子。其中,后2 类在理论预期后5 年以上都没有观察到,最后均由我们首先鉴认。其中,报道观测到微观界面声子特征拉曼谱结果的论文在当年即被第21 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接受并授予“青年优秀论文奖(Young Author Best Paper)” 这使中国学者在有60 多年历史的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上有了得此大奖的纪录。  对于多孔硅,最早发表了如图2(a)和(b)所示的均由双峰构成的本征拉曼谱。图2(a)的作者认为两个峰分别是晶体和非晶硅的峰 图2(b)的作者认为双峰是由于小尺寸效应,在体硅中纵光学声子(LO)和横光学声子(TO)兼并峰的分裂结果。图2 早期发表的两个多孔硅本征拉曼谱(a)和(b)  但是,我们认为多孔硅是腐蚀遗留的硅晶体,不可能出现非晶硅组分的谱,而根据微晶理论,小尺寸效应导致的两个峰的峰形也不可能是如图所示那样的对称峰。由于多孔硅是如图3(a)所示的由毫米厚的Si 衬底和微米厚的多孔硅膜构成,我们判断图2 的作者出现了把源自多孔硅膜和Si 衬底两类物质的谱看成单一多孔硅物质谱的错误。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参照图3(a)所示的不同波长光波在多孔硅中穿透深度不同的性质,以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多孔硅,得到了图3(b)的光谱。其中由最长波长756.1 nm 和最短波长457.9 nm 激发的谱分别是对称和不对称的单峰。756.1 nm 激光激发谱的峰值正好是体硅的拉曼峰值,而由457.9 nm 激发的实验谱和微晶理论计算的理论谱两者能很好重合(图3(c)),说明它们分别是来自Si 衬底和多孔硅膜的拉曼谱。而由中间波长514.5 nm 和488.0 nm 激光激发的双峰谱是来自Si 衬底和多孔硅膜的合成峰。于是,我们用实验完全证明了之前的判断。发表该结果的论文已被引用了61次。图3 (a)多孔硅结构的电镜图和不同波长光波在多孔硅中穿透深度的示意图 (b)不同波长激发的拉曼光谱图 (c)实验(实线)和理论(虚线)拉曼谱的比较图  其他一些有最早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结构,如硅纳米线、SiC纳米棒和ZnO纳米管均由我们团队首先报道。相应的论文被分别引用306、97和613次。  此外, 第一个高温超导体YBa2CuxO7-x的完整的本征拉曼谱也是由我们首先确认的。因而,我们研究组便被国际知名拉曼光谱学权威D.A.Long 教授称为“世界超导体拉曼光谱的‘Leading group’之一”。  2.2 反常拉曼谱  拉曼散射基本特性及其光谱特征是相关物理学基本原理或研究对象特性的反映。拉曼散射有两个基本特性:一个是反映能量守恒定律的拉曼散射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第二,反映时间反演对称性原理的斯托克斯频率ω S和反斯托克斯拉曼频率的绝对值相等。即  Δ =|ω S|-|ω AS|≡ 0 .  拉曼散射的光谱特征与常规光谱一样,由频率、强度、线宽、线型和偏振等参数表达。但是,我们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实验中观测到了拉曼散射基本特性及其光谱特征反常的现象。由于观测到的反常现象涉及物理学基础性的大问题,在研究中必须首先保证实验结果绝对可靠。然后,再对反常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出反常现象的根源和本质。  2.2.1 碳纳米管Δ ≠ 0 的现象  1996 年我们首先在多壁碳纳米管中观察到了Δ ≠ 0 的现象。之后立即把实验光谱经谱仪色散响应曲线校正和Ne 灯谱线定标,发现上述Δ ≠ 0 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接着,又测量了多波长激发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也得到Δ ≠ 0 的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存在Δ ≠ 0的现象。  后来,团队又在同一光谱实验条件下,发现碳纳米管(图4(a))和活性碳(图4(b))分别存在Δ ≠ 0 和Δ =0 的现象。活性碳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石墨构成的,差别只在碳纳米管的石墨是管状的。因此,自然会想到Δ ≠ 0 是源于碳纳米管的石墨管状结构,若是如此,则Δ ≠ 0 的大小与碳纳米管直径大小必成比例。图4(c)所示的实测碳纳米管Δ 值与其平均直径 的关系证明了此预期。图4 同一实验条件下,实测碳纳米管(a)和活性碳(b)的斯托克斯和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以及碳纳米管平均直径与Δ 值的关系(c)  管状石墨相对于平面状石墨可以看成是一种缺陷结构,因此,Δ ≠ 0的出现可能反映了碳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为证明碳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考虑到缺陷可以引起双共振拉曼散射(DRRS),因此,如果碳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它的拉曼谱必须能出现双共振拉曼散射。我们用理论计算证明了碳纳米管确实具备出现“双共振”的条件,而相应计算出三个不同碳纳米管的ω S、ω AS和Δ 的值,与对应的实验值也十分一致。表明碳纳米管的拉曼谱确实是缺陷结构的拉曼谱。  最后,我们在同样条件下测量了晶体质量高的定向热解石墨(HOPG)以及经金离子轰击形成有缺陷的HOPGAu 的拉曼光谱,出现了Δ HOPG=0 和Δ HOPGAu=-7.7 的结果,证明有缺陷的石墨确实会出现Δ ≠ 0。  至此,我们已有充足的理由认为碳纳米管中出现Δ ≠ 0 的根源和本质是因为碳米管是类缺陷结构,而不是时间反演不变原理不成立。  2.2.2 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特征的反常现象  我们还发现了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特征的许多反常现象。例如:  (1)双声子拉曼频率观测值小于色散曲线的预期值  20 世纪90 年代,我们团队和牛津大学教授均观察到了多孔硅双声子拉曼频率小于硅色散曲线的理论预期值和体硅的实验双声子拉曼频率的现象(图5),但是对此现象都无法进行解释。当我去请教黄昆先生时,他没加思考地就说“纳米结构动量不守恒,就没有色散了!” 也就是说,纳米结构已不存在色散曲线,以声子色散曲线讨论纳米结构中的问题根本上就是错误的。黄先生短短一句活,不仅解决了我当时的困惑,更为日后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根本性指导思想。  图5 (a)体硅和多孔硅的实验拉曼谱 (b)多孔硅双声子实验和理论拉曼频率值的比较  (2)微观界面多声子拉曼光谱特征与阶数关系反常  我们还发现了如图6 所示的(CdSe)4/(ZnTe)4超晶格纵光学(LO)和微观界面(MIF)模多声子拉曼谱的光谱特征截然不同的现象。  图6 (CdSe)4/(ZnTe)4超晶格纵光学(LO)和微观界面(LMIF)多声子拉曼谱k 级多声子拉曼频率ω k(a)、线宽Δ ω k(b)和强度Ik(c)随多声子级k的变化关系  在研究该问题时,我们发现观测到的上述规律与SrI 色心(缺陷)模的相应规律十分一致。显然,它反映微观界面本质上是一种类缺陷。于是提出了超晶格的微观界面是类缺陷结构的看法。当时对这样一个新奇和极其重要的观点拿不准,去请教黄昆先生。他完全赞同我们的观点,还例外地同意把他的名字作为被致谢者写入论文以示支持。表1 拉曼光谱特征的反常现象及其本质  表1 以发现时间先后归纳了我们观测到的所有拉曼光谱特征的反常现象及其根源和本质。从中可发现观测到的反常现象均揭示了新的物理性质和规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反常现象才是研究工作最希望的。开拓拉曼光谱的新技术应用  由于在纳米结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中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我们团队在已广泛展开的拉曼光谱技术应用方面也有一些突出贡献。  首先,利用拉曼谱获得了常规方法很难测出的性能参数。例如:  (1)测量出用常规方法无法测量的超晶格的声速和光弹常数。  (2)用拉曼显微成像技术测绘出用传统方法无法做到的半导体Si 集成电路中微米尺度的CoSi 电极的两维应力分布图。  其次,我们还建议了拉曼光谱技术应用的新模式。例如:  (1)建议用G和D模声子的拉曼光谱强度比鉴认碳纳米管的质量。  由于此方法只需微克量级样品、无须制样且可以快速(十几分钟)出结果,克服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时,样品用量大,耗时又不经济的缺点。当时即被碳纳米管制备者引用。  (2)提出用拉曼谱测量碳纳米管的原位实时温度。  在首先发现碳纳米管有显著的温度效应后,提出可以用拉曼谱测量碳纳米管原位实时温度的建议,并提供了用于测温的“碳纳米管拉曼频移温度系数”。论文已被引用155次,表明该建议已成为国际上用拉曼谱测碳纳米管温度的标准方法。  (3)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导出了体声子色散曲线。  基于动量守恒,在非弹性散射中,入射动量ki、出射动量ks 和声子动量q有如下关系:  q=ki-ks .  声子的色散曲线即频率ω 与动量q 的关系ω (q)可以用非弹性散射实验获得。但是,由于光散射中ki ?ks,声子动量q 只能是零,因此,历来只能用非弹性的X射线或中子散射实验得到。  但是在纳米结构中,动量守恒不再成立,声子动量可以是不为零的变量,因此,用光的拉曼散射测量声子色散曲线成为可能。特别是,由于X射线、中子和拉曼散射的测量精度分别是1 cm-1,1.6—2.4 cm-1和0.8 cm-1,用拉曼散射可以测量出高精度的声子的色散曲线。我们通过分别测量尺寸偏差小于10% 的581.6 nm、90 nm、35 nm、6.61 nm、6.30 nm、5.55 nm和3.95 nm以及尺寸分布在3—120 nm 的纳米金刚石的拉曼谱和共振拉曼谱得到了图7(a)所示的金刚石声子色散曲线。图7(b)是精度最高的中子散射得到的金刚石色散曲线,它第一次展示了色散曲线存在的“ 向上弯曲(Overbending)”行为,揭示了金刚石碳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新性质。由于拉曼谱测量的更高精度,由拉曼散射得到的金刚石声子色散曲线中,除依然出现“向上弯曲”行为外,还新发现了“ 向下弯曲(Downbending)”行为,为深入了解金刚石碳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启示。图7 拉曼散射(a)和中子散射(b)测到的金刚石的声子色散曲线  此外,我们基于拉曼光谱研究的成果还建议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例如,(1)建议采用退火工艺改善量子阱和超晶格异质结界面质量的工艺。此方法当年就被制造超晶格者引用,论文被引用了103次。(2) 建议用强激光辐照简单快速纯化碳纳米管的方法。发表建议的论文已被引用46 次。成果源自合作与坚持  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工作中,实验样品很关键。在我认为“人各有所长”和研究工作必须“倡导合作”的思想指导下,对即使自己可以制备的例如多孔硅和碳纳米管样品,也会请北京大学化学系的蔡生民、顾镇南、施祖进、李经建等教授制备提供,其他如超晶格、极性半导体纳米结构以及金刚石等样品也都分别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袁诗鑫教授、复旦大学王迅教授和浙江大学蒋建中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陈建教授分别提供。他们提供的高质量样品,帮助我做出所期望的研究结果。  北京大学有优越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首先是北大优越的人文环境。我每去学校行政部门办事,常听到这句很温暖的话:“我们是为教授们服务的!”其次北大有非常高水平的学生。有一次我把一个解释与黄昆理论有关实验的理论计算结果送请黄昆先生审查,当黄先生知道计算是大学生做的时候,表现出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非常惊讶的神情,仿佛在说,大学生竟能做出这么高水平的工作!  我做过的研究课题一般都要花费2—3 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例如,碳纳米管Δ ≠ 0 现象是1996 年发现的,6年后的2002年在Phys. Rev. B发表了论文才算结题。所以,基础科学研究特别需要坚持精神。在我的科研过程中,曾不断面临选择。有动员我改作行政工作的,有地方大员抛出的从政橄榄枝,有以优越条件吸引我“下海弄潮”的?? 面对这些诱惑,我从未动摇过,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借助北大的环境和条件,在许多老师的帮助和合作,以及学生们的努力工作下,我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工作在2004 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之后又在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写出了中文和英文专著:《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和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图8)图8 专著的中、英文封面  我近40 年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工作已为2016 年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颁发的“拉曼终身成就奖”所肯定(图9)。而我的研究工作,也在拉曼终身成就奖的提名人之一国际著名的拉曼光谱学专家Kiefer 教授为我的提名推荐信中作了精简的概括——“自1985 年以来,张树霖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研究做出了根本性和世界范围公认的研究工作。他已发表论文210 余篇,出版了两本此领域的中国书籍,以及第一本全面综述《拉曼光谱学及其在纳米结构中的应用》的著作”。图9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的拉曼终身成就奖留影  本文选自《物理》2017年第2期
  • 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关于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筹)拟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陆婉珍院士、李德发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此外多位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也将到场参与。为开阔用户视野,拓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用途,特邀企业用户结合生产实际,分别做&ldquo 近红外光谱深耕中国产业&rdquo 的主题报告。   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和奖金。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筹)   支持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主席:陆婉珍 李德发   顾问:金国藩 俞汝勤 陈星旦 张子仪 方家熊 刘文清 闫成德 严衍禄 罗国安 燕泽程   媒体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 分析测试百科网 中国化工仪器网   学术委员会   主 任:袁洪福   副主任:梁逸曾 徐可欣 闵顺耕 褚小立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艳斌 冯新泸 刘燕德 杜一平 杨辉华 吴海龙 张卓勇 陈斌 邵学广 胡昌勤 戴连奎 瞿海斌   组织委员会   主 任:韩东海   副主任:刘慧颖 马放均 卢福洁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刘欢 李明 狄艳全 鲁洁 蒲乾坤   二、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他光谱技术(IR、Raman、Uv‐Vis、NMR 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分析化学》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期刊发表。   (2)论文格式要求   ①全文一份(含图表在内的文字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 字)或摘要一份, 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和单位所在地、第一作者简介(50字左右),以及中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也接受全英文稿。   ②字体要求:标题(黑体标准三号居中) 作者姓名(黑体标准五号居中) 工作单位(宋体标准五号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 地址并用逗号分开) 摘要和关键词(宋  体标准五号) 正文(宋体标准小四号) 图表(宋体标准五号)。用A4 纸中文Office Word 97以上版本软件录入(生成 .doc 文件)。   ③图表要求:图表设计简明扼要,大小适中,字体为宋体标准五号。表中不要竖边框线,统一用&ldquo 三线表&rdquo 。图表中均不要有英文出现。   ④参考文献要求:(示例)   专著: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125   期刊:褚小立,袁洪福,陆婉珍.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化学进展,2004,16(4):528-542   专利:王艳斌,罗爱兰,陆婉珍,等. 沥青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中国专利, 00105684.0.2000-04-18  学位论文:田高友. 小波变换用于柴油近红外光谱分析[学位论文].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4   会议论文:许育鹏,袁洪福,陆婉珍. 拓扑结合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性质的初步探索. 第六届石油和石油化工系统光谱分析技术报告会,北京,2002   (3)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4 年7 月30 日。   注:拟申请在《分析化学》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发表的论文请于2014 年5 月15日之前交稿,全文格式务必参照《分析化学》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要求。   (4)投递方式   登陆&ldquo 近红外光谱学会&rdquo 网站(www.ccnirs.org)进行投稿。   注:拟申请在《分析化学》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发表的论文请同时mail 至cxlyuli@sina.com。   三、会议注册   (1)会议注册费   人民币1000 元/人,在读学生8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后),国内外仪器公司代表2000 元/人。   请于2014 年8 月20 日前将会议注册费汇往以下帐户:   收款单位: 北京思派凯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 中国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   帐 号: 3233 5901 5241   若报到现场交注册费,须另外加收100 元人民币。   (2)会议注册系统   请登录&ldquo 近红外光谱学会&rdquo 网站(www.ccnirs.org)注册您的参会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报告题目、墙报题目、住房预定等。   会议注册流程:   1、注册(已经注册的用户,请修正和完善您的个人信息)   2、点击参会信息栏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3、按照提示填写参会信息   4、点击保存后,会在您的邮箱内收到注册信息,请仔细核对,在8 月30 日前您可随时修改您的注册信息   四、重要时间   征文截稿日期: 2014 年7 月30 日   第三轮通知(论文录用通知): 2014 年8 月20 日   第四轮通知(会议通知):2014 年8 月30 日   参展厂商报名截至日期:2014 年8 月20 日   注册费优惠截至日期:2014 年9 月15 日   会议报到时间:2014 年9 月 23 日   会议召开时间:2014 年9 月 24 日~ 25 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福洁 电话:010-82800261 010-63706526 Email:ccnirs@sina.com   鲁洁 电话:010-62738586 Email:ccnirs_h@sina.com   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ldquo 近红外光谱学会&rdquo 网站(www.ccnirs.org )上发布,敬请关注。   也欢迎您加入近红外光谱群(328264040),进行咨询并参与同行交流。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筹)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代章)   2014 年2 月28 日
  • 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韶关学院和韶关市化学化工学会联合承办的“第17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将于2012年10月19~23日在广东韶关召开。   本次会议将是我国分子光谱领域的又一次聚会。本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本次会议将全力展示我国在分子光谱及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分子光谱科学工作者和支持分子光谱事业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分子光谱事业的发展。届时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分子光谱有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同时会议还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竭诚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从事分子光谱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同事和朋友们来广东韶关参加会议,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进分子光谱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在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和技术转化。我们真诚期待着国内外同行在2012年10月相聚在美丽的韶关。   征文范围   分子光谱理论研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磷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光光谱、光谱成像等各类光谱技术在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表面/界面科学、医药、环境、工业过程、催化学、地学、农林及其它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同时也欢迎相关的光谱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要求   1. 论文内容必须是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全国或国际会议宣读过。   2. 提交论文扩展摘要一份,纸张大小用A4 纸版式(用Office word 软件排版,页边距为2cm,单倍行距)。   3. 扩展摘要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三号黑体居中) 作者(四号仿宋居中) 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五号宋体)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宋体)。文稿中可穿插主要论据的图、表和照片,图题、图注和表题、表注一律用英文表述。摘要的字数,包括图,表,参考文献,总共不能超过4000字符。   4. 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模板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征稿简则。稿件一经录用,将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以增刊,或会议论文集形式发表。   5. 论文截稿日期: 2012年4月30日,通过电子版提交,一般不接受手写稿。   论文提交方式   欢迎大家通过网站提交论文,请您注册登陆中国光谱网(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点击论文提交上传您的论文。论文将采用网上评审的方式,你可在网上浏览对您论文的评审结果和修改意见。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论文,请发往:gphy2012@126.com 若以信件方式投稿,请以挂号邮寄,信封上请注明“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征文”字样 收稿地址:邮编 512005,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大塘路九公里韶关学院化学系,黄冬兰收。   报告形式   为充分利用会议时间,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本次会议仍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两种方法进行学术交流。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墙报展示,均属大会同等学术交流,无水平高低之分。对内容好,制作精良的墙报颁发奖励。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的安排,请投稿人注明选择自己的稿件为“口头报告”或“墙报”的字样。在安排“口头报告”和“墙报”时,将充分考虑作者的意见。同时会议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分子光谱有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主要报告形式有:   1.大会邀请报告: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报告光谱分析的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   2.论坛主题报告:本次会议将选择光谱技术的热点应用领域,开设多个专题论坛,邀请在该领域的知名专家作论坛主题报告。   3. 论坛邀请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学术交流。   4. 墙报展示: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交流和展示形式之一,会议将统一安排墙报的讲解时间,希望作者能按时到位。   重要时间   论文截稿日期:2012年4月30日   第二轮会议通知:2012年8月上旬   第三轮会议通知: 2012年9月下旬   会议召开期: 2012 年10月19-23日   请您经常浏览光谱网主页,了解会议筹备情况和会议具体安排!网址: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产品展示   会议热忱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示红外、近红外、拉曼、荧光光谱仪以及质谱、核磁等其它各种仪器设备。我们将在本次会议的网站和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   联系方式   大家若有对召开本次会议的建议和想法,可以随时与组委会联系,若您决定参加会议,请填写回执寄回 (联系方式见回执表格),或以电子邮件传到组委会电子邮箱gphy2012@126.com ,组委会将适时开通网上参会注册系统,请注意组委会的通知。   中国化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   韶关学院 韶关市化学化工学会   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2012年10月19-23日)   回 执 姓 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单位名称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省 市 区 街 号 邮编 E-mail 传真 论文题目 参会方式(请以√选择) 口头报告[ ] 墙 报[ ] 报告人   注: 此回执,请在2012年4月30日前邮寄给:   512005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大塘路九公里韶关学院化学系   黄冬兰 收   或电子邮件给:gphy2012@126.com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最新通知
    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9月12日在桂林召开,应大家要求会议征文截稿日期推迟到8月18日,具体内容请访问网站:http://nir2012.ccnirs.org NIR2012大会组委会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 年9 月13 日(周四)~15日(周六)在广西桂林举办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他光谱技术(IR、Raman、Uv‐Vis、NMR 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现代科学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等期刊发表。   (2)论文格式要求   ①全文一份(含图表在内的文字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 字)或摘要一份, 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和单位所在地、第一作者简介(50 字左右),以及中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也接受全英文稿。   ②字体要求:标题(黑体标准三号居中) 作者姓名(黑体标准五号居中) 工作单位(宋体标准五号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 地址并用逗号分开) 摘要和关键词(宋体标准  五号) 正文(宋体标准小四号) 图表(宋体标准五号)。用A4 纸中文Office Word 97 以上版本软件录入(生成 .doc 文件)。   ③图表要求:图表设计简明扼要,大小适中,字体为宋体标准五号。表中不要竖边框线,统一用“三线表”。图表中均不要有英文出现。   ④参考文献要求:(示例)   专著: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125   期刊:褚小立,袁洪福,陆婉珍.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化学进展,2004,16(4):528-542   专利:王艳斌,罗爱兰,陆婉珍,等. 沥青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中国专利, 00105684.0. 2000-04-18   学位论文:田高友. 小波变换用于柴油近红外光谱分析:[学位论文].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4   会议论文:许育鹏,袁洪福,陆婉珍. 拓扑结合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性质的初步探索. 第六届石油和石油化工系统光谱分析技术报告会,北京,2002   (3)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2 年7 月25 日。   (4)投递方式   ①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nir2006@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仅发表到论文集),不接收打印稿件。   ②也可登陆“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进行投稿。   详细请见: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 合肥研究院全面解析环境监测领域中光谱学的技术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团队在《光学学报》上发表创刊四十周年特邀综述,全面解析环境监测领域中光谱学的技术进展。 /p p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于光本质认识的提髙和深化,光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激光器的发明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提髙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提升,开始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光学技术研究一些环境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逐渐发展了现代的环境光谱学。 /p p   环境光谱学不仅是经典光学的创新发展,也是环境科学的新发展。环境光谱学监测是环境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光学中的吸收、发射、散射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等方法,通过建立特征因子指纹光谱数据库和定量解析算法,获取痕量气体的特性,可用于空气质量、固定和流动污染源自动监测,具有实时、动态、快速、非接触遥测、遥测、监测范围广、成本低等优势,是当今国际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技术。 /p p   利用光学中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光的散射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等方法,刘文清团队提出开展光学与环境交叉科学的创新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非分光红外(NDIR)技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激光雷达(LIDAR)技术、荧光光谱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CRDS)、光散射测量技术、光声光谱技术等为主体的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了对环境痕量成分/多要素的现场快速探测与多维度多平台监测,已成功应用于大气、水源及土壤等的监测。 /p p   在常规气体监测方面,主要利用各种光学技术路线:如针对SO sub 2 /sub 、NO sub 2 /sub 、O sub 3 /sub 及THC、CH sub 4 /sub 、NMHC、BTX等污染物,DOAS技术利用气体分子的吸收特性来鉴别成分,并根据窄带吸收强度反演出微量气体的浓度 针对温室气体CO sub 2 /sub ,CRDS利用相对较窄的吸收窗口,避免其他组分干扰,实现较高精度检测 针对CO,利用TDLAS的波长调谐特性,用单一窄带的激光频率扫描气体分子的一条或者几条气体特征吸收线,实现CO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在大气氧化性监测方面,可利用气体扩张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获取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剂——HO sub x /sub (OH、HO sub 2 /sub )自由基,308纳米激光将OH自由基激发至电子激发态,探测激发态OH自由基发出的荧光来确定大气中OH自由基的浓度 如要测量HO sub 2 /sub 自由基,则需向转换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NO将HO sub 2 /sub 自由基转化为OH自由基,再测OH自由基 在颗粒物监测方面,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不均,且高空的垂直迁移会影响近地面的污染浓度。激光雷达系统利用气溶胶的后向米散射回波信号来探测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后向散射系数/消光系数的时空分布,可实现对颗粒物的垂直分布探测 在地表水质监测方面,利用水体中多数有机污染物属于含荧光团的大分子有机物,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发射特征荧光光谱的原理,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实现对大面积水域的有机物污染状况的遥测 在土壤重金属监测方面,可以利用LIBS技术,分析土壤样品的表面等离子体辐射谱线,实现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快速监测。 /p p   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将环境光谱和遥感技术结合应用,通过对系统性、区域性和复合性污染研究和多元信息融合,可以实现在线监测环境复合污染物、三维立体和流动在线监测,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复合污染物观测、研究、示范平台奠定技术基础。 /p p   随着光学、电子、信息、生物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环境光谱技术正向高精度高灵敏、多组分多平台、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p p   在大气复合污染形成过程监测中的大气氧化性现场监测、纳米级颗粒物在线测量、超低排放污染源监测,以及水土重金属在线检测等方面还存在检测限低、时间分辨率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使光学监测技术应用于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工业过程控制、生产安全监控 工业迅速发展使得监测的污染物种类快速增加、组分更加复杂,亟需发展大气自由基、全组分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气溶胶、二次有机气溶胶示踪物,水体细菌、浮游植物以及土壤中残留农药和其它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等 发展多平台、智能化、网络化,且具有特异选择性的环境监测仪器,实时获取环境多要素监测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模型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域、流域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的相应关系,构建智能管理决策平台,使环境管理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实现主动预见、大数据科学决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p
  • 中国光谱40年 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会议开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开幕式暨40周年庆典在青岛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会以及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承办。本次大会主题是“庆祝中国光谱40年,构建中国光谱新时代”。 /p p   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一届于1979年举办,本次会议恰逢40周年。而且,这也是时隔28年,该会议再次将光谱领域专家汇聚青岛。来自国内外180多个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的6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届大会,是历届会议人数最多的一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现1.jpg" alt=" 现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51e17d3-4d68-4288-a05a-415fc9d8028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开幕式由会议轮值主席、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会洲研究员主持。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谢孟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分别为大会开幕式和40周年庆典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刘会洲1.jpg" alt=" 刘会洲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a58952f-33f0-4cac-8735-d706f26cd3d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会洲研究员主持会议 /strong /p p   谢孟峡表示,在著名光谱学家王大珩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倡导和引领下,在新一代分子光谱科研工作者的热情参与下,全国光谱会议作为光谱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迎来了40周年的第20届会议。40年来,中国光谱事业凝聚着以陆婉珍院士、黄本立院士、张存浩院士、方肇伦院士、朱清时院士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坚持和奉献,也有以李灿院士、田中群院士、孙世刚院士等为代表的中青年一代科学家的积极进取和努力。正是这些科学家对我国光谱事业的卓越贡献,使我国在相关领域处于国际上的领跑地位。本次会议的参会代表人数超过了600人,收到的稿件数量接近400篇,突破历史之最。真诚的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全国光谱会议,使它能够更好的为“中国光谱新时代”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谢1.jpg" alt=" 谢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fca6d2b-a39b-4255-b619-0c162c421c6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谢孟峡教授 /strong /p p   刘中民表示,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是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会上,大家将广泛研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新概念光谱分析以及一系列新型光谱技术等主题,互相交流该领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许多德高望重的前辈和分子光谱学研究新锐精英齐聚一堂,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本次会议必将能够引领分子光谱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我国分子光谱学研究迈上新的台。同时,也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对青岛能源所承办单位科技发展和科研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刘1.jpg" alt=" 刘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1f027eb-bd1d-42e5-9242-82b7e9adee5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刘中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020104152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020104152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e3f2e20-5701-4b84-b9af-ba1dd4a5a33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中民代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为大会赠送生日礼物 /strong /p p   光谱技术作为现代分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和推动了中国科技跨越发展,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推动了中国光谱技术学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为庆祝光谱会议四十年,学会和本届会议组委会设立了“中国光谱成就奖”,以表彰开发和推动光谱技术发展的著名学者李灿院士、田中群院士、孙世刚院士 “光谱会议组织奖”,以表彰为会议组织作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社社长孟广政教授 “光谱优秀会员奖”,以表彰21位连续五届参加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的参会代表 “光谱会议最佳合作伙伴奖”以表彰常年支持会议举办与发展的6家仪器厂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03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03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7e5909b-2f82-408e-8b74-cc824397824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彭辉宣读颁奖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李灿1.jpg" alt=" 李灿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f731b0e-723a-4503-9b96-2dffac875bd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灿院士荣获“中国光谱成就奖” img title=" 田1.jpg" alt=" 田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bb62fb5-8293-4026-ae13-b68ff53c4f42.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田中群院士荣获“中国光谱成就奖”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13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13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3ed070d-0abf-44b7-95de-a67c58e2494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孙世刚院士荣获“中国光谱成就奖”(由厦门大学姜艳霞教授代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20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20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b245470-f589-444c-b253-5dd8f892c9b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社社长 孟广政 教授荣获“光谱会议组织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26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26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40e343b-b0ad-4cb1-a1ce-1cdb121de74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光谱优秀会员奖”颁奖仪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30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30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173165f-06fd-4791-a9eb-5eb3e6f0fc3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赛默飞、岛津、珀金埃尔默、布鲁克、雷尼绍、堀场荣获“光谱会议最佳合作伙伴奖” /strong /p p   值此会议40周年之际,由李灿院士、刘中民院士、田中群院士、孟广政教授、刘会洲研究员和谢孟峡教授,按下启动按钮,正式启用全国光谱学术会议启动全新会标,会标以红绿蓝三种颜色渐变的光谱色带围绕成六角环形,中间英文缩写CSS代表“中国光谱学会”。新会标的启动,代表着未来将“构建中国光谱新时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431.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020103443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705b1aa-4608-4939-89ab-564c870dd6e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全国光谱学术会议”会标启动仪式 /strong /p p   开幕式上,还播放了国内光谱界著名学者和专家向本次会议发来祝贺视频短片和寄语的视频短片,并回顾、庆祝了光谱网发布十周年。 /p p   开幕式当天,有来自李灿院士、田中群院士、李玉良院士、江雷院士、张新荣教授、聂书明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的12个大会报告。会议第二天,将以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超快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光谱等新技术及应用分论坛分别继续会议。另外,本次会议也得到了珀金埃尔默、赛默飞、岛津、安捷伦、布鲁克等20余家仪器厂商的鼎力赞助,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积极参与报道本次会议。 /p p   本次会议展示了我国在光谱及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增进了广大光谱科学工作者和支持光谱事业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谱事业的发展。 /p p & nbsp /p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征文通知)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尤其是在流程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我国许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始积极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为这项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做了有力的推动,开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崭新局面,并且在仪器硬件、化学计量学软件、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创新。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9月下旬在广西桂林举办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同期,还将举办每年一期的近红外分析应用技术培训班。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和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和参会,并提出有益建议。   一、 会议主题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理论   2) 近红外分析仪器核心部件的研发   3) 化学计量学研究及应用   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其它新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   5)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应用(食品、农业、制药、石化、烟草等)   二、 论文征集   1) 征文范围   本次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现代科学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杂志发表。   2) 论文要求   本次学术会议征集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摘要正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格式要求:题目(三号黑体居中)、作者(四号仿宋居中)、单位(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地址,并用逗号分开)、正文(五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关键词(左起顶格)、参考文献(左起顶格),页边距上下各为2.5cm,左右各位3cm。   3) 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自第一轮通知发布之日起,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5日   4) 投递方式   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nir2006@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仅发表到论文集),不接收打印稿件。   三、 其它事宜   会议报名和企业参会等事宜请见2012年2月发布的第二轮通知,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学会网站(www.ccnirs.org )上发布,敬请关注。   四、 联系方式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褚小立 电话:13501215398,010-8236834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2011年12月01日
  • 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1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承办,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光谱等协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本届会议得到了江苏省“优势学科”,苏州市人才办、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是苏州市2014年度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立项项目之一。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本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全力展示我国在分子光谱及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分子光谱科学工作者和支持分子光谱事业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分子光谱事业的发展,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人参会,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社社长 孟广政教授致辞 苏州大学副校长路建美教授致欢迎辞 学术委员会主席李灿院士致辞 大会组委会主席谢孟峡教授致辞 苏州大学姚建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由顾仁敖教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苏州举办,时隔二十多年之后,第十八届会议再次在苏州召开。据介绍,上一届(2012年)200多人参会,本次会议预计300人,实际注册人员已经超过400人,是历次会议中人数最多的一次。此外,本次会议收到会议论文近270篇,会议文集收录240篇。   在本次会议中,组委会特别邀请到了多名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参会并做报告,包括14个大会报告、42个邀请报告、50个口头报告和100余个墙报展讲。报告内容涵盖了红外/近红外、拉曼、荧光以及其他光谱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在第一天的大会报告中,9位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老师们介绍了各课题组在分子光谱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范峰滔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催化材料的先进光谱表征 蒋朝阳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Improvement of SERS Activity of Silver Nanowires via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Nanoscale Self-Assembly 唐波 山东师范大学 细胞内活性物质荧光传感研究进展 孙素琴 清华大学 分子光谱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的发展动态——从实验室走向现场 徐刚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 蔡文斌 复旦大学 面向电化学应用的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 侯贤灯 四川大学 介质阻挡放电的分析应用:从分子光谱到原子光谱 杭纬 厦门大学 热扩散解吸质谱分析法 曾小庆 苏州大学 新颖含硫瞬态物种的光谱探测   在学术会议中,厂商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厂商不仅在资金方面给出大力的支持,而且可以带来新的产品和技术。本次会议就得到了20余家仪器厂商的赞助。大会报告第一天,就有7家厂商介绍了新的产品和技术。 Gerhard Schlemmer 德国光谱学会(上海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中的交直流塞曼背景校正 张衍亮 赛默飞世尔 DXRxi超快速拉曼成像光谱仪先进性与应用介绍 宋建华 安捷伦科技 向直接测量不断迈进 —手持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最新应用进展 郑伟 岛津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速扫描的红外光谱新技术 娄晏强 珀金埃尔默 PerkinElmer高端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其应用 吴瑕 布鲁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超材料(metamaterial)方面的应用 Roger Fenske 天美 最新激光闪光光解仪器发布——创新技术与应用介绍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小型展览会,与会的二十余家厂商纷纷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仪器展览会 代表合影
  • 第24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圆满落幕
    第24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 (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man Spectroscopy,24th ICORS) 于2014年8月15日在德国耶拿圆满落幕,这是有关拉曼光谱学的跨学科的两年一届的系列大会。 为时五天的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九百多名拉曼光谱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光临,我国有近九十位学者出席了大会,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作为大会报告特邀嘉宾为大会开幕式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ROA专场于周三上午举行,吸引了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手性拉曼光谱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两年后的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将在巴西举行。 美国BioTools公司作为主要赞助商之一出席了大会。 BioTools公司是全球唯一的手性拉曼光谱仪(ROA)的生产制造商,在此次大会上BioTools公司为拉曼光谱学科学家首次推出了包括显微拉曼、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手性拉曼光谱(ROA)全套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系统解决方案,得到了来自各国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手性化学等前沿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田中群院士与Laurance Nafie教授、Rina Dukor博士和齐爱华董事长合影手性拉曼光谱学(ROA)专场邀请报告现场 美国BioTools公司代表合影 华洋科仪市场部 2014年8月16日
  • 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20年光谱年会(第一轮通知)
    p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由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光谱年会”将于2020年5月15-18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承办。 /p p   本次大会将秉承前20届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之宗旨,以期形成自由研讨的学术氛围,让光谱相关或相近的思想撞击出火花,期待颠覆性创新创造力泉涌。本次大会也将是我国光谱科学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将全力展示我国在光谱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增进广大光谱科学工作者及其支持光谱事业人们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谱事业的发展。届时大会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光谱及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作大会报告,同时会议还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 /p p strong   征文范围 /strong /p p   分子光谱理论研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磷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化学发光等光谱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表面/界面科学、医药、环境、工业过程、催化学、地学、农林及其它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 /p p   原子光谱、激光光谱、光谱成像等各类光谱技术的最新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光谱相关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的最新应用和研究成果。 /p p strong   论文摘要要求 /strong /p p   1. 论文内容应包含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全国或国际会议宣读过的研究成果。 /p p   2. 提交论文扩展摘要一份,纸张大小用A4 纸版式(用Office word 软件排版,页边距为2 cm,单倍行距)。 /p p   3. 扩展摘要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三号黑体居中) 作者(四号仿宋居中) 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五号宋体)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宋体)。文稿中可穿插主要论据的图、表和照片,图题、图注和表题、表注一律用英文表述。摘要的字数,包括图,表,参考文献,总共不能超过2个页面。 /p p   4. 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模板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征稿简则。稿件一经录用,将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以增刊或会议论文集形式刊出,稿件全文可以另投其它期刊。论文摘要模板请参考: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uploads/newsfile/20110928105323.doc /p p   5. 论文摘要截稿日期: 2019年12月30日。 /p p strong   论文摘要提交方式 /strong /p p   欢迎大家通过网站提交论文,请您注册登陆中国光谱网(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在主页会议会展栏目下本次会议通道,点击会议投稿按提示要求上传您的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将采用网上评审的方式,你可在网上浏览对您论文的评审结果和修改意见。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论文,请发往:atcpubs@scu.edu.cn。 /p p   strong  论文摘要提交具体步骤: /strong /p p   1. 请您在光谱网上(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用真实姓名注册,注册系统已经设置认证功能,请用手机号码或邮箱注册。 /p p   2. 点击光谱网会议会展栏目,选择《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0年光谱年会》。 /p p   3. 点击会议基本情况下的会议快捷通道中的“会议投稿”。 /p p   4.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在页面下选择稿件提交。 /p p   5. 按照提示提交稿件。 /p p strong   报告形式 /strong /p p   为充分利用会议学术交流的效率,会议仍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两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墙报展示,均属大会同等学术交流。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的安排,请大家在会议注册时,提交“口头报告”或“墙报”的题目。为了鼓励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会议将继续设立“优秀青年论文奖”和“优秀墙报奖”,表彰那些研究成果水平高、能突出研究内容要点、条理清晰的“口头报告”和“墙报”,大会将给获奖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同时会议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光谱有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 /p p strong   主要报告形式有: /strong /p p   1. 大会邀请报告: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报告光谱分析的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p p   2. 主题邀请报告:本次会议将选择光谱技术的热点应用领域,开设多个专题论坛,邀请在该领域的知名专家作论坛主题报告。 /p p   3. 青年论坛报告: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交流平台,并评选“优秀青年论文奖”。 /p p   4. 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交流和展示形式。会议统一安排墙报讲解时间,希望作者按时到位讲解。 /p p strong   重要时间 /strong /p p   论文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p p   第二轮会议通知:2019年10月(开通会议注册系统) /p p   第三轮会议通知:2020年4月 /p p   会议召开期:2020 年5月15-18日 /p p   会议组织机构、注册费及缴纳方式、宾馆住宿介绍及住房预定等信息近期将在会议主页上发布,请您经常浏览光谱网上会议主页,了解会议筹备情况和会议具体安排。网址: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p p strong   产品展示 /strong /p p   会议热忱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示分子光谱(红外、近红外、拉曼、荧光等)、原子光谱等各类光谱仪以及质谱、核磁等其它相关仪器设备。我们将在本次会议的网站和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 /p p strong   会务组联系方式 /strong /p p   李成辉 (会议稿件) /p p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p p   电话:028-85410280 18980877825 /p p   Email:atcpubs@scu.edu.cn /p p   吴兰(会议咨询) /p p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p p   电话: 028-85412512 13688385033 /p p   Email:wulan@scu.edu.cn /p p   王香凤(厂商联络) /p p   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p p   电话: 010-58807981 13520034335 /p p   Email:xiangfeng@bnu.edu.cn /p p strong   支持媒体: /strong /p p   会议官网:光谱网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会议各类信息发布以光谱网信息为准) /p p strong   主办单位: /strong /p p   中国光学学会 /p p   中国化学会 /p p   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 /p p strong   承办单位: /strong /p p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0年光谱年会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6月23日 /p p br/ /p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 (第二轮)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 年9 月13 日(周四)~15日(周六)在广西桂林举办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会议将表彰为近红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并推荐优秀论文在《Chemometrics &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CI 收录)、《分析测试学报》及《现代科学仪器》等杂志上发表。   会议前即9 月11 日(周二)~12 日(周三)将举办每年一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媒体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   顾问:陈星旦 俞汝勤 金国藩 张子仪 方家熊 严衍禄 罗国安 闫成德 燕程泽   主席:陆婉珍   学术委员会   主 任:袁洪福   副主任:韩东海 梁逸曾 徐可欣 褚小立 冯新泸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艳斌 吴海龙 陈 斌 闵顺耕 张卓勇 邵学广 胡昌勤 瞿海斌 戴连奎   组织委员会   主 任:杨辉华   副主任:刘慧颖 卢福洁 陈真诚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姚建垣 田高友 刘振丙 李敬岩 李灵巧 杨 兵   一、会议日程   培训班日程   9 月10 日 9:00~18:0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报到   9 月11 日 8:30~17:0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   9 月12 日 8:30~16:0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   大会日程   9 月12 日 9:00~18:00 会议注册报到   9 月13 日 学术交流   9 月13 日 17:00~19:00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委员会议   9 月14 日 学术交流   9 月15 日 会后参观   展览日程   9 月12 日 9:00~17:00 报到、布展   9 月13 日‐9 月14 日 展览   二、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他光谱技术(IR、Raman、Uv‐Vis、NMR 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现代科学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等期刊发表。   (2)论文格式要求   ①全文一份(含图表在内的文字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 字)或摘要一份, 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和单位所在地、第一作者简介(50 字左右),以及中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也接受全英文稿。   ②字体要求:标题(黑体标准三号居中) 作者姓名(黑体标准五号居中) 工作单位(宋体标准五号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 地址并用逗号分开) 摘要和关键词(宋体标准  五号) 正文(宋体标准小四号) 图表(宋体标准五号)。用A4 纸中文Office Word 97 以上版本软件录入(生成 .doc 文件)。   ③图表要求:图表设计简明扼要,大小适中,字体为宋体标准五号。表中不要竖边框线,统一用“三线表”。图表中均不要有英文出现。   ④参考文献要求:(示例)   专著: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125   期刊:褚小立,袁洪福,陆婉珍.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化学进展,2004,16(4):528-542   专利:王艳斌,罗爱兰,陆婉珍,等. 沥青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中国专利, 00105684.0. 2000-04-18   学位论文:田高友. 小波变换用于柴油近红外光谱分析:[学位论文].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4   会议论文:许育鹏,袁洪福,陆婉珍. 拓扑结合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性质的初步探索. 第六届石油和石油化工系统光谱分析技术报告会,北京,2002   (3)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2 年7 月25 日。   (4)投递方式   ①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nir2006@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仅发表到论文集),不接收打印稿件。   ②也可登陆“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进行投稿。   三、近红外培训班   近红外光谱培训班由近红外光谱专委会每年举办一期,前两期在北京举办,已有140 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得到普遍好评,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2 年培训班定于会议前在桂林举办,通知如下:   培训内容:分子光谱分析技术概论、化学计量学基本知识、化学计量学专题讲座、建模技巧专题讲座等(详细内容见“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   授课老师:国内知名教授、专家(梁逸曾、袁洪福、邵学广等)   培训地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培训时间:2012 年9 月11~12 日,9 月10 日全天报到   培训证书: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颁发   四、会议注册   (1)会议注册费   人民币1500 元/人,在读学生12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及博士后),国内外仪器公司代表2800 元/人。   请于2012 年8 月20 日前将会议注册费汇往以下帐户:   收款单位: 北京思派凯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 中国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   帐 号: 3233 5901 5241   若报到现场交注册费,须另外加收100 元人民币。由于会期正值旅游旺季,考虑到房间预定紧张、会议安排等因素,请各位专家、同学在截止日期前注册,否则会议不能保证宾馆和返程车票预订安排,务请体谅与协助。   (2)会前近红外培训班费用   人民币1900 元/人(含资料、教材、证书等费用),在读学生17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及博士后)。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参加研讨培训的学员赠送《复杂体系仪器分析:白、灰、黑分析体系及其多变量解析方法》一书,梁逸曾教授编著,2012 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请于2012 年8 月20 日前将培训费汇至以下账户:   收款单位:北京思派凯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   帐 号: 3233 5901 5241   若报到现场交培训费,须另外加收100 元人民币。   为保证研讨培训班的质量,研讨班招生人数限定为50 人,请尽早报名并缴纳费用。   (3)会议注册系统   请登录“近红外光谱学会”网站(www.ccnirs.org )注册您的参会信息,包括个人信息、   报告题目、墙报题目、住房预定和参加研讨培训班等。   会议注册流程:   1、注册(已经注册的用户,请修正和完善您的个人信息)   2、点击 参会信息栏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3、按照提示填写参会信息   4、点击保存后,会在您的邮箱内收到注册信息,请仔细核对,在8 月30 日前您可随时修改您的注册信息   五、重要时间   征文截稿日期: 2012 年7 月25 日   第三轮通知(论文录用通知): 2012 年8 月1 日   第四轮通知(会议通知):2012 年8 月10 日   参展厂商报名截至日期:2012 年8 月10 日   注册费优惠截至日期:2012 年8 月20 日   会前培训班报到时间:2012 年9 月10 日   会前培训班上课时间:2012 年9 月11 日~12 日   学术会议报到时间:2012 年9 月12 日   学术会议召开时间:2012 年9 月13 日~14 日   会议参观时间:2012 年9 月15 日   近红外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时间:2012 年9 月13 日17:00~19:00(介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分会成立筹备情况,讨论近红外分会理事成员名单等内容)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杨辉华 电话:13718680586, mail: 13718680586@139.com   褚小立 电话:13501215398,010‐82368342,mail: cxlyuli@sina.com   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近红外光谱学会”网站(www.ccnirs.org )上发布,敬请关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2012 年06 月26 日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征文通知)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尤其是在流程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我国许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始积极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为这项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做了有力的推动,开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崭新局面,并且在仪器硬件、化学计量学软件、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创新。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8月下旬在广西桂林举办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同期,还将举办每年一期的近红外分析应用技术培训班。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和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和参会,并提出有益建议。 会议主题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理论 近红外分析仪器核心部件的研发 化学计量学研究及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其它新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应用(食品、农业、制药、石化、烟草等) 论文征集 征文范围 本次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现代科学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杂志发表。 论文要求 本次学术会议征集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摘要正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格式要求:题目(三号黑体居中)、作者(四号仿宋居中)、单位(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地址,并用逗号分开)、正文(五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关键词(左起顶格)、参考文献(左起顶格),页边距上下各为2.5cm,左右各位3cm。 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自第一轮通知发布之日起,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5日 投递方式 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nir2006@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仅发表到论文集),不接收打印稿件。 其它事宜 会议报名和企业参会等事宜请见2012年2月发布的第二轮通知,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学会网站(www.ccnirs.org )上发布,敬请关注。 联系方式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褚小立 电话:13501215398,010-8236834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2011年12月01日
  • 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暨 2018年光谱年会(第一轮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暨 2018年光谱年会(第一轮通知) /p p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20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由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8年光谱年会”将于2018年10月19-22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承办。 /p p   自1979年在桂林召开第一届会议以来,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2018年将迎来会议的四十周年,也将是时隔28年再次在青岛市举办。本次会议是我国光谱科学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将全力展示我国在光谱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增进广大光谱科学工作者及其支持光谱事业人们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谱事业的发展。届时大会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光谱及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作大会报告,同时会议还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大会组委会诚挚的欢迎国内外光谱界的同仁莅临本届盛会,共同见证光谱会议四十年的发展成果,真诚期待大家2018年金秋10月在青岛相聚。 /p p   征文范围 /p p   分子光谱理论研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磷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化学发光等光谱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表面/界面科学、医药、环境、工业过程、催化学、地学、农林及其它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 /p p   原子光谱、激光光谱、光谱成像等各类光谱技术的最新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光谱相关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的最新应用和研究成果。 /p p   论文摘要要求 /p p   1. 论文内容必须是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全国或国际会议宣读过。 /p p   2. 提交论文扩展摘要一份,纸张大小用A4 纸版式(用Office word 软件排版,页边距为2 cm,单倍行距)。 /p p   3. 扩展摘要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三号黑体居中) 作者(四号仿宋居中) 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五号宋体)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宋体)。文稿中可穿插主要论据的图、表和照片,图题、图注和表题、表注一律用英文表述。摘要的字数,包括图,表,参考文献,总共不能超过2个页面。 /p p   4. 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模板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征稿简则。稿件一经录用,将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以增刊或会议论文集形式发表。 /p p   论文摘要模板请参考: a title=" " hre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uploads/newsfile/20110928105323.doc" target=" _sel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uploads/newsfile/20110928105323.doc /a /p p   5. 论文摘要截稿日期: 2018年6月30日。 /p p   论文摘要提交方式 /p p   论文摘要全部通过电子版提交,不接受手写提交稿。欢迎大家通过网站提交论文,请您注册登陆中国光谱网( a title=" " hre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target=" _sel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a ),在主页会议会展栏目下本次会议通道,点击会议投稿按提示要求上传您的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将采用网上评审的方式,你可在网上浏览对您论文的评审结果和修改意见。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论文,请发往:limin@qibebt.ac.cn。 /p p   论文摘要提交具体步骤: /p p   A. 请您在光谱网上( a title=" " hre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target=" _sel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a )用真实姓名注册,已经注册的用户,请修正和完善您的个人信息。 /p p   B. 点击光谱网会议会展栏目,选择《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 /p p   C. 点击会议基本情况下的会议快捷通道中的“会议投稿”。 /p p   D.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在页面下选择稿件提交。 /p p   E. 按照提示提交稿件。 /p p   报告形式 /p p   为充分利用会议学术交流的效率,会议仍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两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墙报展示,均属大会同等学术交流。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的安排,请大家在会议注册时,提交“口头报告”或“墙报”的题目。为了鼓励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会议将继续设立“优秀青年论文奖”和“优秀墙报奖”,表彰那些研究水平高、能突出研究内容要点、条理清晰的“口头报告”和“墙报”,大会将给获奖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同时会议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光谱有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 /p p   主要报告形式有: /p p   1. 大会邀请报告: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报告光谱分析的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p p   2. 主题邀请报告:本次会议将选择光谱技术的热点应用领域,开设多个 专题论坛,邀请在该领域的知名专家作论坛主题报告。 /p p   3. 青年论坛报告: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交流平台,并评选“优秀青年论文奖”。 /p p   4. 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交流和展示形式。会议统一安排墙报讲解时间,希望作者按时到位讲解。 /p p   重要时间 /p p   论文截稿日期:2018年6月30日 /p p   第二轮会议通知:2018年8月下旬(开通会议注册系统) /p p   第三轮会议通知:2018年10月上旬 /p p   会议召开期:2018 年10月19-22日 /p p   请您经常浏览光谱网主页,了解会议筹备情况和会议具体安排。网址: a title=" " hre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target=" _sel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a /p p   产品展示 /p p   会议热忱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示分子光谱(红外、近红外、拉曼、荧光等)、原子光谱等各类光谱仪以及质谱、核磁等其它相关仪器设备。我们将在本次会议的网站和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 /p p   会务组联系方式 /p p   大家若有对召开本次会议的建议和想法,可与会务组联系,大会组委会将适时开通网上参会注册系统,请注意组委会的通知。 /p p   会务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p p   李 敏 (会议稿件) /p p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p p   电话:0532-58568201 17860717737 /p p   limin@qibebt.ac.cn /p p   杨绪彤(会议咨询) /p p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p p   电话: 0532-80662771 13906423996 /p p   yangxt@qibebt.ac.cn /p p   王香凤(厂商联络) /p p   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p p   电话: 010-58807981 13520034335 /p p   xiangfeng@bnu.edu.cn /p p   支持媒体: /p p   会议官网:光谱网 a title=" " hre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target=" _self" 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a (会议各类信息发布以光谱网信息为准) /p p   支持媒体: /p p   仪器信息网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 target=" _self" http://www.instrument.com.cn /a /p p   分析测试百科网 http://www.antpedia.com/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代章)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化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承办单位: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9月15号 /p p br/ /p
  • 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16年光谱年会(第一轮通知)
    p /p p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19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由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光谱年会”将于2016年10月27-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大学和闽江学院联合承办。 /p p   本次会议是我国光谱科学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本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会议将全力展示我国在光谱及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光谱科学工作者及其支持光谱事业人们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谱事业的发展。届时大会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光谱及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作大会报告,同时会议还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诚挚的欢迎国内外光谱界的同仁莅临本届盛会,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真诚期待大家2016年金秋10月相聚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 /p p   征文范围 /p p   分子光谱理论研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磷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化学发光等光谱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科学、表面/界面科学、医药、环境、工业过程、催化学、地学、农林及其它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 /p p   原子光谱、激光光谱、光谱成像等各类光谱技术的最新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相关的谱学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的最新应用和研究成果。 /p p   论文摘要要求 /p p   1. 论文内容必须是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全国或国际会议宣读过。 /p p   2. 提交论文扩展摘要一份,纸张大小用A4 纸版式(用Office word 软件排版,页边距为2cm,单倍行距)。 /p p   3. 扩展摘要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三号黑体居中) 作者(四号仿宋居中) 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五号宋体)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宋体)。文稿中可穿插主要论据的图、表和照片,图题、图注和表题、表注一律用英文表述。摘要的字数,包括图,表,参考文献,总共不能超过2个页面。 /p p   4. 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模板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征稿简则。稿件一经录用,将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以增刊或会议论文集形式发表。 /p p   论文摘要模板请参考: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uploads/newsfile/20110928105323.doc /p p   5. 论文摘要截稿日期: 2016年4月30日。 /p p   论文摘要提交方式 /p p   论文摘要全部通过电子版提交,不接受手写提交稿。欢迎大家通过网站提交论文,请您注册登陆中国光谱网(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在主页会议会展栏目下本次会议通道,点击会议投稿按提示要求上传您的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将采用网上评审的方式,你可在网上浏览对您论文的评审结果和修改意见。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论文,请发往:ypchen@fzu.edu.cn 。 /p p   论文摘要提交具体步骤: /p p   A. 请您在光谱网上(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用真实姓名注册,已经注册的用户,请修正和完善您的个人信息。 /p p   B. 点击光谱网会议会展栏目,选择《第十九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光谱年会》。 /p p   C. 点击会议基本情况下的会议快捷通道中的“会议投稿”。 /p p   D.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在页面下选择稿件提交。 /p p   E. 按照提示提交稿件。 /p p   报告形式 /p p   为充分利用会议学术交流的效率,会议仍采用“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两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墙报展示,均属大会同等学术交流。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的安排,请大家在会议注册时,提交“口头报告”或“墙报”的题目。为表彰那些研究水平高、能突出研究内容要点、条理清晰的“口头报告”和“墙报”。本次会议将继续设立“优秀青年论文奖”和“优秀墙报奖”,大会将给获奖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同时会议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光谱有关学术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主要报告形式有: /p p   1. 大会邀请报告: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报告光谱分析的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 /p p   2. 论坛邀请报告:本次会议将选择光谱技术的热点应用领域,开设多个 专题论坛,邀请在该领域的知名专家作论坛主题报告。 /p p   3. 青年论坛报告:为青年光谱工作者及研究生开设的交流平台,并评选“优秀青年论文奖”。 /p p   4. 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交流和展示形式。会议统一安排墙报讲解时间,希望作者按时到位讲解。 /p p   重要时间 /p p   论文截稿日期:2016年4月30日 /p p   第二轮会议通知:2016年9月上旬 /p p   第三轮会议通知:2016年10月中旬 /p p   会议召开期:2016 年10月下旬 /p p   请您经常浏览光谱网主页,了解会议筹备情况和会议具体安排。网址: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p p   产品展示 /p p   会议热忱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示分子光谱(红外、近红外、拉曼、荧光等)、原子光谱等各类光谱仪以及质谱、核磁等其它相关仪器设备。我们将在本次会议的网站和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 /p p   联系方式 /p p   大家若有对召开本次会议的建议和想法,可与会务组联系,大会组委会将适时开通网上参会注册系统,请注意组委会的通知。 /p p   会务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p p   陈义平:18950420193 ypchen@fzu.edu.cn /p p   陈玉标:0591-83715544, 13600811328 cyb@fjirsm.ac.cn /p p   微信群 /p p   为了加强同行间的日常交流和沟通,组委会建立了本次会议的微信群,该微信群将会长期保留,作为会前和会后的交流平台,欢迎大家加入该微信群。 /p p   加入微信群的方法可以咨询以下会务组工作成员,一般情况下需要添加会务组人员微信,由会务组成员邀请您加入。另加入微信群时需要实名认证(通过绑定银行卡的方法),加入后请将自己的昵称改为:真实姓名-单位。 /p p   石 林 18084726681 /p p   邱兴泰 13276999023 /p p   刘乐辉 13110512001 /p p   支持媒体: /p p   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 光谱网(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 /p p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p p   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代章) /p p   中国化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承办单位: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福州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闽江学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9月 /p p /p
  • 哀悼!北京大学光谱专家许振华病逝,曾长期从事稀土化学和分子光谱学研究
    2021年1月29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网站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振华老师因病不幸于2020年11月13日在加拿大去世,享年86岁。许振华老师长期从事稀土化学和分子光谱学研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评价其“造诣深厚,著述颇丰,成绩斐然”,许振华老师作为主要发明人荣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90)、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993、1996)、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993)。他曾任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分子光谱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高校大型仪器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仪器评议委员会分子光谱专家组长和《现代仪器》杂志副主编。关于许振华老师许振华老师1935年 11月 出生于江苏无锡,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7月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子能化学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73年6月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1998年9月退休;1984年10月至1986年8月及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化学系分别做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 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 BCEIA2023光谱学分会报告会在京召开
    2023 年9月6-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BCEIA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报告会邀请了来自海内外众多著名科学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除大会报告之外,BCEIA2023还设立了色谱学、质谱学、光谱学等11个分会报告会。7日上午,光谱学分会报告会正式开讲,聚焦“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主题,围绕分子及纳米光谱、光谱分析与材料、高分辨光学成像、光谱仪与显微镜等主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色谱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部分报告嘉宾BCEIA2023光谱学分会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田阳教授、东南大学张春阳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剑平高级工程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亚玲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研究员、南京大学康斌教授、清华大学张昊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纪伟研究员、清华大学孙素琴教授、清华大学吴嘉敏助理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林玲教授、广州大学张玉微教授、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王谷丰首席战略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王化斌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北京大学李婷婷研究员、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罗刚研究员、郑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吕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余辉副教授共19位专家带来精彩报告。光谱学分会以“高灵敏光谱分析与成像”为主题,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先进光源(ALS)、太赫兹光谱(THz)、纳米压印光刻(NIL)、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MLM)和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镜(SR)等研究手段,结合人工智能和算法优化等辅助技术,专家们在基因测序、分子成像和聚合物降解检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次会展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光谱学科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整个会场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郁,充分展现出近年来光谱学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价值,以推动知识的发展和服务社会。
  • 珠宝鉴定 | 利用光谱学知识探究宝石鉴定中的奥秘
    宝石是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市场需求增加及价格上涨导致大量仿冒品流出。光谱法等相关技术可快速有效地将其鉴别。同时,无需制样的技术优势可保证完整性。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们是如何通过光谱学帮助识别仿冒品——宝石的分析与鉴定01 背 景拉曼光谱可探索宝石的分子结构,拉曼光谱仪提供的指纹光谱包含可与宝石的化学结构相关的峰,以及祖母绿和红宝石具有独特的微量矿物质和内含物(图1)。图1.拉曼光谱法是分析宝石很好的工具。此图中峰的强度已被变换以便比较光谱形状差异。02 鉴定天然钻石利用高灵敏度拉曼光谱仪支持的系统能同时测量拉曼和光致发光信号,从而对天然钻石及其模拟物进行全面分析。以下是两个示例:天然钻石在1332cm-1处有一个很强的拉曼峰,而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生产的钻石则没有这样的峰-这一特性可实现近乎即时的鉴定。使用高温高压(HPHT)处理,不太理想的棕色和灰色钻石会被退火到几乎无色。尽管经过HPHT处理的钻石比真正的便宜多达65%,且可作为天然宝石出售,但它们缺乏几个在天然钻石的拉曼光致发光光谱中看到的发光峰(图2)。图2.天然透明的钻石在530-600 nm波段的光致发光发射峰。锆石是另一种天然宝石,加热使其无色,更类似于钻石。对两者进行拉曼分析可揭示每种物质的不同光谱特征(图3)。图3.在比较钻石和锆石样品时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谱差异。03 鉴定琥珀标本恰帕斯州的琥珀比波罗的海和其他地区的都硬,很适合珠宝和雕刻。这种化石树脂要数百万年才能形成,会被人造树脂和玻璃仿冒。科研人员将假琥珀与波罗的海和恰帕斯州的比较,观察在457nm,488nm,514nm处激发的荧光。使用海洋光学的USB4000光谱仪,对两种琥珀测出了荧光,并与散射的激光叠加在一起,但对于假琥珀则没看到信号(图4)。图4.与天然琥珀不同,假琥珀没有荧光反应。进一步的调查还揭示了恰帕斯州和波罗的海琥珀样品的差异。波罗的海琥珀发射峰(535nm),恰帕斯州琥珀发射峰(525nm),发现两者也存在轻微不同。拉曼光谱还可将真假琥珀区分开,并可更清楚地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琥珀。04 确定染色的珍珠天然养殖的淡水珍珠有个宽且形状一致的发光峰,上面有文石和多烯化合物的小拉曼峰,而染过的淡水养殖珍珠呈现出多种发光曲线(图6),很容易鉴定染料的存在。图5.天然淡水珍珠具有与文石(碳酸盐矿物)相关的拉曼特征峰。图6.染色的珍珠产生各种发光曲线。05 识别染色的珊瑚天然彩色珊瑚有独特的拉曼峰(表示碳酸钙及聚乙烯类胡萝卜素),使其有各种颜色。当对染色珊瑚测试时,会看到更宽的光致发光谱(图7),二者均以不同波长为中心并且无拉曼峰。图7.染色珊瑚具有宽广的发光曲线。06 翡翠分类图8.光谱分析显示出天然与人工合成祖母绿之间的细微差别。祖母绿显示出两个Cr3+光致发光带,其确切位置受其他杂质影响,这样就可将合成和天然祖母绿区分(图8),合成的也比天然的有更高的铬离子浓度,导致更强的光致发光峰。即使天然翡翠的颜色主要归功于钒离子,铬离子的浓度仍然很高,足以显示出光致发光,这使其成为鉴定天然翡翠的非常有效的方法。07 将光谱分析应用于其他宝石负责识别和鉴定宝石的人员需要基于科学的全面设备。紧凑的光谱学系统可在许多层面上很好地发挥这一作用,可以检测与天然宝石、合成物和仿冒品相关的光谱峰和图案(图9)。图9.“玉”一词描述了翡翠或软玉的矿物。拉曼光谱有助于揭示玉石类型和起源点的差异。光谱学的力量超出了我们所有感官,它分析了材料的本质。模块化的光谱系统通过将仪器配置为用于研究的单一设置或集成到另一台设备的自定义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现场,都可以提供多种方法来应对假冒产品。参考文献:1. GemmoRaman-532 from Magilabs Oy (Ltd) (gemmoraman.com).2. López-Morales, Guadalupe, R. Espinosa-Luna, and Claudio Frausto-Reyes.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mber of Chiapas.” Revista mexicana de física60.3 (2014): 217-221
  •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访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请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和本届会议的看法。 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   Instrument: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目前从事的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   徐可欣教授: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应用,但是目前很多工作只靠近红外光谱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我们也结合了微纳技术和生化技术。   当前我们在开展的一个主要课题是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无创血糖浓度检测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研究,美国、德国、日本研究较多,我们国家起步较晚,但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还都没有提出成熟的技术。我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在从事采用近红外法进行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工作,相比于其他无创测血糖技术,近红外技术具有能量弱,对人体伤害小,穿透深度深,关键是糖对近红外光谱有吸收。   目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被测对象是人体,人体温度、血压、血流等都会对光的强度产生影响,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已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接下来将要进行方法验证,如果验证成功,不仅是对无创伤测血糖,对于其他无创伤测人体生化指标的技术都非常有帮助。在这一方面,我们是领先于国际同行的,大家在研究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国外还没有提出合适的方法。   另外,3年前开始我们开始研究近红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虽然近红外光谱在应用中存在信号重叠的问题,但是有些有毒气体在近红外波段存在特征吸收峰,这样不同于传统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不需要进行建模等工作,应用相对简单。   Instrument:请您谈谈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徐可欣教授: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要做好却不是很容易。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它不仅是光谱学方法,对于仪器硬件、软件、被测物的研究等都很重要。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烟草等行业应用较多,未来在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近红外技术也会大有所为。   Instrument:最后,请谈谈您对本次会议报告内容的看法?   徐可欣教授:本届会议报告的内容很精彩,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近年来我们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水平在提高。前几届会议的报告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问题,虽然应用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强项,但如果仅关注于这一点,将不利于方法论的提升和创新性研究。而在本次会议中我们看到不少报告都是站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整体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需要克服的障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这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将很有帮助。 采访现场   附录:徐可欣教授个人简历   徐可欣教授,1982年获得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机床总公司工程师。1990年10月至1992年3月。英国Eurothem日本分公司工程师。1992年4月至1999年12月,日本KDK公司基础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00年初回到天津大学工作,曾任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一职,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近年来,徐可欣教授的课题组致力于光谱方法及应用的研究,如声光可调谐滤波器设计理论及分光技术、近红外牛奶成分快速检测、大气及烟气成分监测、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方法研究等。特别是在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研究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近20项基础研究及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1项,十一五攻关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发项目10余项。
  • 原子光谱前沿技术进展 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3 年光谱年会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7月15日,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3年光谱年会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学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相关阅读:15日上午《再聚昆明 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3年光谱年会开幕》;15日下午《新技术新成果 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精彩报告来袭》)。7月16日,大会设置了拉曼光谱新技术及新方法、生物传感及光谱成像、红外光谱新技术及新方法、超快光谱新技术及新应用、拉曼光谱新技术及新材料、原子光谱新技术及新方法、青年论坛等7大主题分会场,各参会人员按照自己的工作领域与需求在相应的会场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其中,在原子光谱新技术及新方法分会场上,共有18位行业资深专家进行了报告分享。会议现场四川大学 侯贤灯 教授《原子光谱/质谱分析中的分离技术》武汉大学 胡斌 教授《微流控芯片-ICP-MS 单细胞分析》福州大学 付凤富 教授《纳米金锥的精准调控及其在可视化检测中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 朱振利教授博士生 刘星《等离子体蒸气发生元素/同位素分析方法》四川师范大学 黄科 教授《基于微滤膜辅助分离原子光谱/手机比色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16日上午,原子光谱分会场上半场报告中,侯贤灯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所做的基于ICP的单检测器原子光谱多物理量同时测量系统、光化学蒸汽发生进样技术等的相关研究进展,他提出可以把分离技术与光谱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对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分享等;胡斌教授课题组构建了集成化、阵列化微流控芯片样品前处理平台,实现了低至600个细胞的细胞样品中痕量元素及其形态分析,并成功用于硒汞拮抗作用。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微流控芯片/微流体-time-resolved ICP-MS单细胞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单细胞水平的痕量元素定量、形态分析、纳米粒子的摄取以及胞内纳米粒子的稳定性研究等;付凤富教授课题组建立了NADH-AA 金锥生长调控体系,可有效抑制空白、提高AA调控金锥生长的灵敏度,可以在更低的AA浓度范围内调控金锥生长,产生更多和更清晰的颜色变化。课题组建立的HCI-NADH-AA 金锥生长调控体系,可精确调控AA促进金锥 (AuNBPs) 生长的速度,产生双通道多颜色信号等;刘星博士与大家分享了其所在的朱振利教授课题组在等离子体化学蒸气发生高灵敏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化学蒸气发生快速、准确同位素分析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黄科教授课题组成功建立基于微滤膜辅助分离的原子光谱生物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酶调控策略的原子光谱生物分析的初步探索。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在多目标物同时分析及滤膜修饰方向开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俞进 教授《机器学习算法赋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助力火星科学探测》清华大学 邢志 教授《高纯非导体材料纯度分析方法探索》四川大学 刘睿 教授《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均相免疫分析》武汉大学 何蔓 教授《大气颗粒物中痕量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钱荣 教授《基于常压辉光放电质谱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新方法》16日上午,原子光谱会场下半场报告中,俞进教授指出基体效应是LIBS走向应用的瓶颈,机器学习展现出强大的LIBS光谱反演功能,将为LIBS发展为成熟分析手段开辟新的前景。报告中,他还与大家分享了机器学习赋能LIBS助力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实现了原创性科学发现等;邢志教授分享道,高纯非导体材料的理想分析手段是固体直接进样分析。GDMS是固体材料中痕量及超痕量杂质分析的理想手段,分析非导体材料时需要导电介质。报告中,他还对粉体或颗粒非导体材料、高纯晶片的分析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分享;刘睿教授分享了其课题组开展的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均相免疫分析研究,包括简便快速分析、多组分分析、自验证分析等;何蔓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当地Cd、Pb、Zn的污染程度较高,其主要来源是土壤、交通运输以及人为活动引起的灰尘再悬浮,通过设计选择性好的分离富集方法,可实现APM中极低浓度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定量等分析;钱荣教授课题组通过开发APGD离子源、表征活性中间体,研究了多酚氧化酶(PPO)催化DA发生氧化的过程,建立了一种新型APGD-MS高效、便捷表征DA及氧化过程的方法,为黑色素病变、神经退行性等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东北大学 于永亮 教授《元素质谱在金属形态与疾病标志物分析中的应用》大理大学 温晓东 教授《云南道地药材中痕量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的建立及相关药效学的初步研究》成都理工大学 高英 教授《元素新型光化学蒸汽发生及应用》四川大学 蒋小明 教授《尖端放电结构与参数设计以构建高性能的小型化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汪正 教授《大气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研究及其环境应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李玉锋 研究员《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空间金属组学助力碎米荠富硒机制研究》四川大学 张金懿 副教授《基于碳点的比色和荧光现场分析策略研究》东北大学 陈明丽教授博士生《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用于生物组织成像方法探索》16日下午,原子光谱会场中,于永亮教授报告中分享了其课题组研发的简单便捷的样品预处理系统,结合色谱分离与元素质谱检测实现了适于复杂体液样品的金属形态分析,将会有助于评估某些金属的暴露,并研究其代谢和毒性等;温晓东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基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和DES/NADES等绿色试剂的研究,其建立了准确测定药材中的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并将超声辅助-DES的消解方法与ICP-OES 联用,首次应用于滇龙胆等药材的快速、绿色前处理等;高英教授研究发现了过渡金属离子辅助PVG、气液界面增强PVG和协同增强PVG等新型光化学反应体系。其课题组建立的痕量元素的分析新方法,分析灵敏度最大可提高70倍等;蒋小明教授分享了其课题组对于放电结构的设计、放电性质的调控、蒸气发生与钨丝电热蒸发进样等的研究成果;汪正教授表示,电极冷却可以提高电极的耐受电压从而提升微等离子体的激发效率,同时改善检测稳定性。通过HG,CVG,ETV以及微等离子体诱导蒸汽发生等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检测灵敏度,同时显著降低基质干扰等;李玉锋研究员介绍道,金属组学是多学科研究工具,空间金属组学可助力碎米荠富硒机制研究,大科学装置也为金属组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张金懿副教授介绍道,基于碳点的光化学活性,他们构建了快速高效的光催化显色体系,通过离子中间体对催化活性进行调控,实现了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的催化显色等;陈明丽教授课题组在报告中分享道,LA-ICP-MS用于组织样品中元素成像,可以获得金属元素代谢紊乱的位置信息。同时,他们发现,保持低温的剥蚀条件,能最大程度的保持生物组织样品的原始状态,获得金属组分的精确分布信息等。
  • 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何华焜先生逝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何华焜先生 讣告 /strong /p p   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研究员,为原子光谱分析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长者何华焜同志,因病于2015年12月2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p p   何华焜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于2015年12月26日早上11:30分在广州殡仪馆21号厅举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0ecea8f3-253e-4e10-9ee1-f89f53bd8999.jpg" title=" 何华焜.jpg" width=" 300" height=" 341"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41px " / /p p    strong 何华焜同志生平 /strong br/ /p p   何华焜,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 /p p   1935年10月生,湖北荆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系。60年代在广东省中心实验站(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的前身)组建原子光谱研究团队,是国内最早的原子光谱研究团队之一,从此专情于此专业和学术一生,到七十多岁高龄仍密切关注国际上本学科的前沿进展并对业内企业的研发进行指导,不断总结研发经验。何先生勤于笔耕,与行内专家合作出版多部专著。先生十分关心年轻一辈的学术成长,常常告诫年轻人:要在专业上取得成就,唯有勤奋!其勤奋和专注精神令人钦佩。 /p p   何华焜先生主持或指导的原子光谱仪器项目共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项,是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国内最早研究者之一。何先生对仪器产业的贡献颇多,其指导下研发的多款原子吸收光谱仪获得广泛好评。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联系方式:020-87683273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nacczp@fenxi.com.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 /p p br/ /p
  • 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22年光谱年会 (第二轮通知)
    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以及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2年光谱年会”将于2022年11月11-14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师范大学承办。一、会议简要日程 11月11日 全天注册报到 11月12日 开幕式、大会报告 11月13日 专题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等 11月14日上午 大会报告及闭幕式 11月14日下午 离 会二、学术报告本次会议还将采用邀请报告和申请口头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同时也将开设青年论坛和墙报展示。组委会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设立优秀论文奖(包括优秀口头报告和墙报),届时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2.1 邀请报告大会组委会将邀请光谱及相关领域的院士、著名学者莅临会议做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邀请报告信息将陆续更新,请大家关注会议主页浏览相关信息: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meeting/index.php?mid=25 2.2 口头报告会议将开放一定数量的口头报告,采用自由申请和组委会审核的方式确定,申请方式为在会议注册系统中提交口头报告题目(在口头报告栏目),并在会议截稿日期前通过会议稿件提交系统按要求提交论文摘要。2.3 青年论坛对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青年论坛报告,申请办法和截止日期与口头报告相同,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优秀报告评选,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2.4 墙报展示墙报展示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形式之一。墙报要求制作规范,内容体现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在准备墙报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墙报尺寸:高110公分×宽80公分;2. 墙报内容不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3. 墙报内容以图文为主,层次分明,主要体现研究工作的创新性,主要结果和结论;4. 墙报右上侧写上论文编号。拟作墙报展示的代表,在会议注册系统中提交墙报题目和编号。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博士、硕士研究生墙报进行评审,并对优秀墙报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三、会议稿件会议截稿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请大家按照会议第一轮通知的要求投稿。稿件经专家审理录用后,将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以增刊或会议论文集形式发表。论文摘要模板请参考: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uploads/newsfile/20110928105323.doc 四、会议注册4.1 会议注册费:10月10日前10月10日后或现场注册参会代表1800元/人(学生1200元/人)2000元/人(学生1400元/人)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代表1600元/人(学生1000元/人)1800元/人(学生1200元/人)申请中国光学学会会员的办法见会议主页。会议注册费收缴方式:注册费收费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账 号:137212475064开户行:中国银行昆明市呈贡支行汇款时备注:单位+姓名汇款成功后请务必将姓名、参会编号、单位发票抬头、单位税号、汇款金额通过邮箱(guangpu2022km@163.com)告知会务组,或是填写和提交小程序的信息统计表:http://xudaxdxd.mikecrm.com/lo3pMjB,以便核实会议注册费发票信息。发票联系人:黄小乔联系邮箱:zhang.liang@scu.edu.cn联系方式:137084218134.2 会议注册系统请登陆光谱网会议主页: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meeting/index.php?mid=25注册并提交您的参会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报告题目、墙报题目、住房预定等信息。4.3 会议住宿会议酒店:昆明世纪金源大饭店(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迎宾路1号)由于会议期间住宿相对紧张,涉及到房间预定、会议安排等因素,务请各位专家、同学在截止日期前注册,只有在收到注册费后,才会进行会议相关安排,务请体谅与协助。五、会议重要时间节点开通会议注册系统:2022年5月论文截稿日期:2022年6月30日第二轮会议通知:2022年5月第三轮会议通知:2022年10月优惠注册费截止日期:2022年10月10日会议召开期:2022年11月11-14日有关会议组织机构、邀请报告、住房信息、交通路线等信息敬请登录会议主页查询。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meeting/index.php?mid=25 六、会务组联系方式会务组负责人:欧全宏 邮箱:ouquanhong@163.com 电话:15908891183报告&论文:毛慰明 邮箱:maoweiming3@126.com 电话:13529401604注册&住宿:黄小乔(负责注册) 邮箱:guangpu2022km@163.com 电话:13708421813郭杰(负责住宿) 邮箱:jieggg1020@sina.com 电话:13808718871厂商联络:王香凤 邮箱:xiangfeng@bnu.edu.cn 电话:13520034335 刘文广 邮箱:liuwgkm@qq.com 电话:15987101479七、支持媒体会议官网:光谱网(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会议各类信息发布以光谱网信息为准。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光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云南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珀金埃尔默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共建“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
    2024年5月16日,珀金埃尔默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今日正式宣布成立“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并举行挂牌仪式。此次合作聚焦于半导体材料的前沿研究与应用开发,旨在加速新材料的发现与产业化进程,推动半导体产业的技术革新。珀金埃尔默亚太市场总监王海鉴, 中区销售经理张亮,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负责人汪正出席本次活动。 △揭牌仪式 活动中,珀金埃尔默亚太市场总监王海鉴表示: “ 半导体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基石,对于推动信息技术、能源转换和存储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非常荣幸能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这样顶尖的科研团队合作,共同建立‘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这一联合实验室将集合我们在材料分析技术和硅酸盐所在材料科学的深厚研究实力,为半导体材料的突破性进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引擎。 ” △珀金埃尔默亚太区市场部总监 王海鉴先生发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组长汪正在致辞中表示: “ 通过与珀金埃尔默的紧密合作,我们期望能够整合双方在材料表征、分析测试以及应用开发方面的优势资源,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研发平台。这不仅将促进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更将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汪正研究员发言 未来,双方将依托“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深化在高端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半导体材料的无限可能,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实验室照片 △PerkinElmer NexION 5000G ICP-MS 实验室照片 △PerkinElmer NexION 2000G 左滑查看更多信息 关于珀金埃尔默 珀金埃尔默是一家全球性的分析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范围包括领先的OneSource现场和实验室服务业务,服务于生物制药、食品、环境、安全和应用终端市场,旨在加速科学成果的取得。自1937年以来,PerkinElmer一直是实验室分析和管理的可信赖合作伙伴,如今通过广泛的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光谱和色谱仪器、耗材和试剂来完善其服务范围。公司拥有逾6,000名全职员工,为35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perkinelmer.com 关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是国内最早开展原子吸收、发射光谱、等离子体质谱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课题组之一,多年来一直从事无机材料成份表征和研究工作。课题组现有工作人员7人,博士3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4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人。 现有光谱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质谱仪(ICP-MS)、色谱仪(离子色谱仪(IC)和液相色谱仪(LC))、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及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等20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其总价值已超过2000万元。 课题组曾先后负责科技部国家仪器研制重大专项、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和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和面上基金和上海科委基金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Chem. Eng. J.,Anal. Chem., J. Anal. At. Spectrom.,Spectrochim. Acta Part B,Anal. Chim. Acta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是国际和国内期刊《Atomic Spectroscop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和《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编委。出版学术专著2部,建立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企业标准10余项。获授权国内专利20余项,美国专利1项。2010和2018年两次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励( 排名均为第一)。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sic.cas.cn/zcbm/kybm10/ktzjj/ceshi2/ 关注我们
  • 华东师范大学武愕教授团队在中红外单光子光谱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武愕教授科研团队在中红外单光子光谱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利用基于量子关联的波长-时间映射方案实现具有单光子探测灵敏度的中红外光谱学测量,无需依赖于光谱仪、干涉仪或阵列型探测器,有效降低了噪声对单光子光谱测量的影响,为样品的非破坏性检测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成果以“Mid-infrared single-photon upconversion spectroscopy enabled by nonlocal wavelength-to-time mapping”为题,于2024年4月19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博士研究生蔡羽洁为论文第一作者,陈昱副研究员、Konstantin Dorfman教授和武愕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资助。中红外光谱能够揭示多种分子的基础吸收带和复杂化合物独特的光谱特征,是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工具。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作为中红外光谱的常规测量仪器,主要构成部件为干涉仪系统,除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外,商售中红外探测器效率低、噪声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红外光谱的研究。中红外频率上转换通过非线性和频过程,将中红外光子与强泵浦耦合并利用硅基单光子探测器实现有效探测。其优势是消除了对中红外探测器和干涉仪的需求,从而实现稳定且紧凑的结构。目前,使用高功率泵浦激光结合高亮度中红外照明是提取高信噪比光谱的直接方法。但在超灵敏中红外频率上转换的相关应用场景中,需要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地提取微弱信号,此时强泵浦在非线性晶体中产生的参量噪声难以滤除,影响了探测灵敏度。由于光敏样品和量子相干现象对光学探针的强度存在限制,在中红外上转换光谱中使用的明亮中红外照明并不适合此类应用场景。此外,红外光谱学研究均需要使用光谱仪、干涉仪或昂贵的多像素探测器才可实现中红外光谱采集。面对弱光照下进行样品高灵敏光谱分析的需求,提升探测灵敏度,降低噪声对光谱测量影响并避免机械扫描结构,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点。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宽带关联光子对,分别为波长位于中红外波段的信号光子和近红外波段的预报光子。信号光子通过频率上转换到近红外波段,利用硅基单光子探测器探测。关联的近红外预报光子通过一根10公里的单模光纤,群速度色散允许波长到时间映射的实现。光纤介质内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速度,将在不同的时刻到达探测器,导致通过色散介质后的脉冲包络会在时域上展宽,从而可以反映出光脉冲的频谱信息。由于上转换光子继承了中红外信号光子的量子相关性,通过对上转换光子和近红外预报光子之间的量子相关性进行符合测量,可以非局域地将中红外信号光子所携带的光谱信息映射到相关测量的时间域中。得益于量子相关性,在每脉冲0.21个光子的中红外光强条件下,30分钟曝光时间的光谱平均信噪比达到了54.6,可以实现嘈杂环境中的弱中红外信号的检测。研究团队在无需光谱仪、单色仪或干涉仪,以及阵列型探测器的情况下,实现了1.18微米宽带中红外单光子上转换光谱探测。
  •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p   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机器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光谱是一类借助光栅、棱镜、傅里叶变换等分光手段将一束电磁辐射的某项性质解析成此辐射的各个组成波长对比性质的贡献的图表。 /p p   人类观察到的第一种光谱,无疑是天空中的彩虹,自然界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光谱现象是极光。 /p p   从牛顿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开始算起的话,人类对光谱的研究已经有350年的历史了。现在,光谱学的应用极为广泛而多样化。他提供了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同时广泛应用于分析工作、天文学以及卫星等各个领域。 /p p   今天我们来认识12位为光谱学的发展而努力的科学家,别说你只认识第一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b30552e0-9ecf-4dd3-9151-5fed6a467e8a.jpg" / /p p   对可见光谱所作的首次科学研究是1666年牛顿的著名色散实验,这是人类最早对光谱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06" title=" 0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259de108-4051-4eaa-9a6e-0cd65aa5a4c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他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可惜的是并未观察到光谱谱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b3c665e-0b16-44ce-ad7a-3168d19ea971.jpg" / /p p   1802年,英国科学家沃拉斯顿采用了窄的狭缝。发现太阳光谱中的7条暗线,这是光谱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因为采用狭缝的像进行研究要比针孔的像进行研究容易得多。但沃拉斯顿并未就此深入研究,错误以为是颜色的分界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e1a5c0ac-f902-474c-b3e8-7e066d73ff78.jpg" / p   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1787~1826),也独立地采用了狭缝,在研究玻璃对各种颜色光发折射率时偶然发现了灯光光谱中的橙色双线。 /p p   1814年,发现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暗线 1822年,夫琅和费用钻石刻刀在玻璃上刻划细线的方法制成了衍射光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4564c8fd-2504-4838-aa62-d8767bf86608.jpg" / 图:夫琅和费线 /p p   夫琅和费是第一位用衍射光栅测量波长的科学家,被誉为光谱学的创始人。夫琅和费利用自己的狭缝和光栅得以编排太阳光谱里576条狭窄的、暗的“夫琅和费线”。夫琅和费线是光谱中最早的基准标识,对这些暗线的解释一直是其后45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af8950ae-28ef-4725-8926-e0d1776149ab.jpg" / p   来自海德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基尔霍夫(1824~1887)给出了夫琅和费线的答案。他断言:“夫琅和费线”与各种元素的原子发射谱线处于相同波长的位置。这些黑线的产生是由于在太阳外层的原子温度较低,因而吸收了由较高温度的太阳核心发射的连续辐射中某些特定波长造成的。这种吸收与发射之间的关系导致他创建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基尔霍夫定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41192fbd-8793-42b3-9bc0-6a3437e62bdb.jpg" / /p p   德国科学家本生与基尔霍夫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实用光谱学,他们系统地研究了多种火焰光谱和火花光谱,并指出,每一种元素的光谱都是独特的,并且只需极少里的样品便可得到,这样,他们就牢固地建立起光谱化学分析技术。 /p p   并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铷和铯。这两种元素的发现是卓越的,因为他比门捷列夫提出的能预言未知元素的周期律还早10年。这是通过光谱分析方法发现的一些元素中的第一批元素。同时人类应用光谱技术共发现了18种元素。 /p p   他们研究了太阳光,并且首次对环绕太阳的大气层作了化学分析,指出环绕太阳的大气也是由地球上已知的那些元素组成的。1859年,本生和基尔霍夫还研制出了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2a318a5-12b4-41cb-8023-8873f92aedb5.jpg" / /p p   1868年,瑞典物理学家埃格斯特朗发表了“标准太阳光谱”图表,记载了上千条夫琅和费谱线的波长,为光谱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标准,而埃格斯特朗也被称为“光谱学的奠基人”。为纪念埃格斯特朗将波长的单位定为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aeac0e5e-a893-4f6b-829e-3897780b9d3b.jpg" / /p p   1882年,美国物理学家罗兰(1848~1901)研制出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获得了极其精密的太阳光谱,谱线多达20000多条,新编制的“太阳光谱波长表”被作为国际标准,使用长达30年之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0c2cc909-a959-4ad6-8203-8f59eecbd86e.jpg" / /p p   从事天文测量的瑞士科学家巴耳末(英:ohann Balmer)找到一个经验公式来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谱线的位置,此后便把这一组线称为巴耳末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296" title=" 1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35743deb-30d9-4e04-97b3-77a18cc1003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8e9fdd5-38ec-4186-ba19-d4d9f75672d3.jpg" / br/ /p p   1889年,瑞典光谱学家里德伯(瑞典语:Johannes Robert Rydberg)发现了许多元素的线状光谱系,其中最为明显的为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系,它们也都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4ee2a1f9-0b29-4a69-824c-9824aec71d62.jpg" / br/ p   1896年,塞曼(英语:Pieter Zeeman)把光源放在磁场中发现了观察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并且这些谱线都是偏振的。现在把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94" title=" 15.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9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0b9680a0-d67b-4856-9a19-fe93078bed5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jp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a7deda05-c24e-453f-a448-306a9124501e.jpg" / br/ /p p   1897年,洛伦兹对于塞曼效应作了满意的解释。洛伦兹认为一切物质分子都含有电子,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把以太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归结为以太与电子的相互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269" title=" 17.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6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524ba97e-82fa-4e91-8315-e28ce2f8760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br/ /p p   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塞曼效应,与塞曼一起获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塞曼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中也是重要的。在复杂光谱的分类中,塞曼效应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它有效地帮助了人们对于复杂光谱的理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09b10537-b9b3-4f38-b714-f3c67392ffd0.jpg" / /p p   尽管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的表示式十分简单,不过当时人们对其起因却茫然不知,一直到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才对它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851ffa26-2fa8-44e4-a1d9-4c1e49a25e3f.jpg" / br/ /p p   但玻尔理论并不能解释所观测到的原子光谱的各种特征,即使对于氢原子光谱的进一步的解释也遇到了困难。 br/ /p p br/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 科学家造出全谱段白光激光器,或催生新型光谱学检测手段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志远团队成功造出一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其具备光斑明亮、光谱光滑且平坦、大脉冲能量的特点,能覆盖 300-5000nm 的紫外-可见-红外全光谱,单脉冲能量达到 0.54mJ。这样一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的面世,可用于构建全谱段的超快光谱学探测技术,有望将激光技术推至世界领先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前沿研究。图 | 李志远(来源:李志远)基于本次成果,课题组将进一步构建全谱段的超快光谱学探测设备,届时有望对物质内部多个波段中的物理、化学和生命过程开展超快的精密探测,从而实现高速摄谱的技术能力,进而用于开展二维材料、锂离子电池、化学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光谱学技术,可以覆盖深紫外-可见波段的原子以及分子的电子跃迁吸收谱,也能覆盖近红外波段的半导体带间电子跃迁吸收谱、以及中红外波段的分子振动等。借此可以打造一种崭新的光谱学检测手段,对于那些使用传统手段所无法揭示的新现象和新规律,本次新手段很有希望填补相关空白。(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鉴于光学波段的光子和物质的电磁相互作用强度以及灵敏度,远远超过 X 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核、以及内壳层电子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且,即便是 1mJ 量级的全谱段白光飞秒脉冲激光的光子亮度,也远远超过目前同步辐射 X 射线光源的亮度。“因此,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在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望超过传统的同步辐射 X 射线光源。”李志远表示。日前,相关论文以《强紫外-可见-红外全谱段激光器》 (Intense ultraviolet–visible–infrared full-spectrum laser)为题发在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洪丽红是第一作者,华南理工大学李志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李儒新院士担任共同通讯 [7]。图 | 相关论文(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助力解决 Science 125 个待解难题之一据介绍,作为一种崭新的激光光源,超宽带白光激光具有极宽带宽、高光谱平坦度、大脉冲能量、高峰值功率、高时空相干性等五大优点,能极大拓展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而如何构建一台覆盖紫外-可见-红外波段的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同时拥有高峰值功率和高脉冲能量,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宏大目标。2020 年,Science 杂志将其列为 125 个前沿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基于目前纯粹单一的激光器技术、二阶非线性变频技术、以及三阶非线性频率展宽技术,远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十年,李志远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啁啾结构非线性铌酸锂晶体,结合大脉冲能量、高峰值功率的飞秒脉冲激光泵浦,利用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的原创性物理机制,提升了白光飞秒激光的转换效率、频谱带宽、脉冲能量、光谱平坦度等指标。要想产生全谱段白光飞秒激光,需要达到两个先决条件:带宽超过一个光学倍频程的强泵浦飞秒激光光源,以及具有极大非线性频率上转换带宽的非线性晶体。不过,要想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并非易事。为此,课题组使用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以及使用由充气空心光纤、纯铌酸锂晶体材料和啁啾极化铌酸锂晶体组成的极宽带非线性变频模块,将飞秒激光技术、二阶非线性变频技术、三阶非线性频率展宽技术加以综合,研制了这款全谱段白光激光器。其中,二阶和三阶非线性效应协同作用的原创性物理机制,是打造本次全谱段白光激光器的秘密。上述机制的好处在于,能够清除二阶非线性或三阶非线性方案中所存在的输出光谱性能不佳的限制。李志远表示:“全谱段白光激光有望成为激光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能很好地回答 Science 杂志 2020 年的 125 个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即人类能否造出与太阳光相似的非相干强激光。”(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让中国学界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设备多年来,学界一直渴望产生像太阳光一样的白光激光。紫外-可见-红外全谱段白光激光的产生,则一直是激光技术等待攻克的堡垒,也是李志远团队努力追求的目标。十年来,该课题组历经 8 次阶段性成果的积累,才造出了上述全谱段白光激光器。2014 年,该团队将啁啾调制的概念引入一维铌酸锂晶体的周期设计中。在可调谐近红外光源的帮助之下,设计出多个不同啁啾度的准相位匹配晶体,让二次、三次谐波产生的非线性过程的相位失配,能够在单个晶体中得到补偿,借此实现宽带可调谐三基色光源的同时输出,也拉开了课题组“白光激光”之梦的序幕。2015 年,李志远让学生陈宝琴开展啁啾结构铌酸锂晶体中六次谐波产生的研究。在实验的关键阶段,李志远去现场看学生做实验,结果发现了又圆又白的激光束产生,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李志远觉察到这是一个“好东西”。仔细分析之后,确定啁啾结构铌酸锂晶体产生了二到八次谐波。在一个固体材料中产生高次谐波,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也让课题组开始树立“白光激光”的梦想。随后,他们设计了啁啾结构非线性光子晶体,以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为泵浦源,在单块晶体中同时产生了超宽带二到八次谐波。其中,四到八次谐波形成 400-900nm 超宽带可见白光激光,其转换效率达到 18%。2014 年和 2015 年的这两项工作表明: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铌酸锂晶体二阶非线性方案,可以支持宽带二次谐波产生。同时,也能支持宽带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产生,甚至支持基于级联三波混频的高次谐波产生,最终可以实现超宽带可见白光激光的产生。而要想产生全谱段白光飞秒激光,就需要继续深挖上述方案的潜能,以便满足产生全谱段激光所需要的苛刻条件:即泵浦激光脉冲带宽要足够宽,非线性晶体材料的准相位匹配带宽要足够大。2018 年,课题组选用更高能量的近红外飞秒脉冲激光作为泵浦源,针对相关泵浦条件设计出一款啁啾结构铌酸锂晶体,这块晶体在不同偏振状态之下,均能同时产生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通过此他们首次发现了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的新物理机制,并证明这一机制能够显著提升相关性能的指标。利用级联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方案,他们生成了 400-900nm 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可调谐白光激光,转换效率达到 30%。这一发现,也促使他们去发现产生白光激光的更优路线,即基于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产生超连续白光激光的方案。在新路线的指导之下,他们设计出一块能同时产生二到十次谐波的宽带白光非线性晶体材料。针对这款白光非线性晶体材料,他们又采取 45μJ 脉冲能量的 3.6μm 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泵浦的设计方案,借此产生 25dB 带宽、覆盖 350-2500nm 的紫外-可见-红外超连续白光飞秒激光,单脉冲能量为 17μJ,转换效率为 37%。在此基础之上,他们继续优化二阶非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协同效应。期间,该团队发现石英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效应远远优于铌酸锂晶体,而特殊设计的铌酸锂啁啾非线性光子晶体可以同时使用高达十二阶次的准相位匹配。后来,他们利用 0.5mJ 的钛宝石飞秒脉冲激光器泵浦,来对熔融石英-啁啾极化铌酸锂晶体进行泵浦,最终实现 10dB 带宽覆盖 375-1200nm、20dB 带宽覆盖 350-1500nm 的超连续激光,单脉冲能量为 0.17mJ,转换效率为 34%。前面提到,课题组期望实现的白光飞秒激光具有五个高指标。因此,在追求极宽带宽范围的同时,他们还得实现更大的脉冲能量、更高的光谱平坦度。于是,该团队以高能量钛宝石主激光作为泵浦源,针对由熔融石英和啁啾极化铌酸锂晶体组成的级联光模块,对其整体非线性响应进行进一步的操纵,从而显著提高了白光飞秒激光的综合性能。期间,他们利用 3mJ 脉冲能量的钛宝石飞秒激光泵浦,对石英-超宽带白光非线性晶体级联模块进行熔融,基于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协同作用的高效超宽带二次谐波产生方案,实现了 mJ 量级、3dB 带宽覆盖 385-1080nm 的超宽带白光飞秒激光。此外,自 2018 年起课题组联合一家外部公司研制了 3mJ/50 fs/1 kHz 钛宝石飞秒激光器,实现了相关仪器的国产替代。并以此作为泵浦源,和白光非线性变频模块加以结合,从而形成了成熟高效的白光飞秒激光生成方案,借此造出一款白光飞秒激光整机设备。以上成果也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产生覆盖一到十次谐波的全谱段白光激光?为此,他们与上海光机所李儒新院士团队合作,提出一款非线性级联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个较强的带宽达到光学倍频的中红外泵浦激光光源;以及一个具有极大非线性频率上转换带宽的非线性晶体。随后,他们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研制出一种中红外飞秒脉冲激光器,它具有 3.5mJ、3.9μm 中心波长,可以起到泵浦激光光源的作用。接着,基于宽带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变频模块,他们获得了光谱范围 25dB 带宽、覆盖 300-5000nm 的全谱段超连续白光飞秒激光。“至此,我们欣喜地发现借助强中红外飞秒激光作为泵浦源已经成功走通了全谱段白光激光产生的道路。”李志远表示。(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总的来说,课题组已经实现了“三高”型白光飞秒激光:大单脉冲能量(第一高)、300-5000nm 的频谱宽度(第二高)、高光谱的平坦度(第三高),基本涵盖了铌酸锂晶体的全部透光范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与李儒新院士团队合作,朝向更高目标前进,力争实现深紫外-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的“三高”全谱段白光飞秒激光。假如可以实现,就能建造比拟同步辐射光源、以及自由电子激光光学波段的全谱段超连续激光光源。“届时,相信我们中国科学界将拥有属于真正自己的研究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设备。”李志远最后表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