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仪器信息网材料化学成分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材料化学成分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相关的资讯

  • 中南大学化学成分分析中心通过CMA计量认证复评审
    4月24-25日,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评处杨敏处长、张立梅副处长带队,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刘尹丹处长、长沙市环境监测站易建平站长、省国土资源厅曹建高工等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对中南大学化学成分分析中心进行了综合评审。  在听取中心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的汇报后,专家组参观了中心相关实验室,审阅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抽查了近两年来的质量运行记录和相关技术档案资料,并进行了现场盲样测试,对中心授权签字人的进行了技术培训和考核,在各项综合考核基础上,认为化学成分分析中心以中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经过4年多的建设,软、硬件条件已经符合CMA认证标准,组织管理机构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分析检测设施齐备,技术力量雄厚,可以通过CMA认证复评审(含扩项)。  相关资料链接:  中南大学化学成分分析中心的前身是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室,成立于1957年6月,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2000年中南大学成立后,该中心由中南大学化学化工院负责管理。为更好地开展对外分析检测服务工作,分析中心所有的分析仪器通过了湖南省计量研究院的计量检定。分析中心对外出具的分析报告具有社会公信力。中心现有分析技术人员15人,拥有气质联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等近千万元的各类分析仪器设备。资质范围涵盖资源、土壤、环境(水质、大气、噪声等)金属材料、化工产品中常见元素的分析检测服务。分析中心具有样品加工的能力,也可提供分析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分析实验室的筹备与建设、分析方法的改进、新的分析方法的研究等与分析相关的技术服务。
  • 美法科学家交付火星化学成分分析仪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表示,美、法两国科学家合作研究小组9月21日将研制的、名为“ChemCam”的仪器交付给了喷气推进实验室。该仪器将安装在计划于2011年发射的火星探测车“好奇”(Curiosity)上,其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火星上的化学元素。  据悉,未来新的火星探测车抵达火星表面开始工作时,“ChemCam”仪器带有的激光器会向距离火星探测车7米处的目标发射激光,并利用激光诱导分解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技术检测被激光照射目标物质所含的化学成分或元素。  具体分析过程是,首先用激光束轰击分析目标,轰击点仅为针头大小。在激光的作用下,被轰击的物质发生蒸发。随即利用光谱分析仪捕捉和分析蒸发物质发出的闪光。由于原子在激光作用下转变成电离原子时将发出光波,而不同的原子在电离时发出的光波波长不同,因此“ChemCam”可以通过将观察到的光波波长与自身携带的原子光谱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被轰击目标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或元素。  研究人员表示,即使岩石目标被灰尘遮盖也难不倒“ChemCam”分析仪,因为它可以先用激光清理掉灰尘或其他覆盖物,再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ChemCam”仪器研制负责人罗杰维恩斯说,他们汇集了众多的新理念才将该仪器变为现实。  “ChemCam”仪器法国参与人员负责人斯尔维斯特莫瑞斯认为,该仪器如同地质化学观察仪,将为人们提供有关火星的组成成分数据,以了解它过去、现在或将来是否适于居住。同时该仪器还将帮助火星探测车控制组选择最有价值的目标,供探测车上的其他仪器进行研究。未来,美、法联合研究小组将共同操控“ChemCam”在火星上的元素分析活动,并解释获得的数据。  “好奇”火星探测车是迄今为止针对火星探测最大且能力最强的机器人。它采用核动力驱动,自身重量超过了900公斤,尺寸大小如同小汽车。搭载它进入火星大气层的太空舱的大小甚至超过了当年搭载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登月舱。包括“ChemCam”在内,“好奇”探测车上所要携带的仪器总数为10台。其他的仪器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火星矿产、嗅出有机物质、观察气象和辐射环境、钻探火星岩石(深度为数厘米)。根据原定计划,“好奇”探测车将于2011年11月从佛罗里达航天中心发射,2012年8月抵达火星。
  • 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优势
    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优势 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 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的QL-S3000C型电脑红外全能联测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铁材料检测,由红外和比色原理的精确检测,将理化实验室的配置搭配得尽善尽美,其对性能、质量及精度的要求完全达到了国际化标准,而投资的总价即实在又超值!采用计算机实现程序控制和数据处理。能快速、准确地测出钢铁和有色金属中多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自动化程度高,首创元素分析仪不定量称样功能,准确可靠,方便用户操作。 电脑红外全能联测多元素分析仪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1.碳。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碳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如图6-3所示: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优势2.硅。硅是作为脱氧剂而存在于钢中,是钢中的有益元素。硅含量较低(小于1.0%)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无明显影响。3.锰。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存在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大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同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锰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4.磷。磷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 磷也使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但磷可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故在低合金钢中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5.硫。硫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硫的存在会加大钢材的热脆性,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也使钢材的可焊性、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均降低。6.钛。钛是强脱氧剂。钛能显著提高强度,改善韧性、可焊性,但稍降低塑性。钛是常用的微量合金元素。7.钒。钒是弱脱氧剂。钒加入钢中可减弱碳和氮的不利影响,有效地提高强度,但有时也会增加焊接淬硬倾向,钒也是常用的微量合金元素。 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2016.06.22更多资料请登陆以下网站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http://www.jqilin.com红外碳硫仪 http://www.qilinyiqi88.com元素分析仪 http://www.qlfxy.com多元素分析仪 http://www.jqilin.net火花直读光谱仪 http://www.njqlyq.com碳硫分析仪器 http://www.njqilin.com
  • 我国烟火药剂化学成分检测攻克世界难题
    广西检验检疫局(北海)烟花爆竹检测中心完成的《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度“科技兴检奖”三等奖。该课题为我国进出口烟花爆竹的检验监管、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和促进烟花爆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手段,同时也为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及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广西(北海)烟花爆竹检测中心人员进行业务交流  北部湾畔,魅力北海,风生水起正扬帆,推动富民强桂新跨越 千年古郡,烟花之乡,丝绸之路始发港,传承中华文化耀五洲。  北海是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较早的始发港,也是中国人从海洋走向世界的一个起点,当一个昌盛的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历经繁荣与昌盛的北部湾正承载起新时期一个崭新的期望,走上时代的潮头浪尖。  烟火药剂研究迫在眉睫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上发达国家所用烟花爆竹主要从我国进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5000多家,生产总值达100多亿元。在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烟花爆竹已成为不少市县的支柱产业。  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必须对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但是,国内外至今没有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化学成分检测标准方法及相关的技术规范。我国现有的有关烟花爆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有部分禁用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如GB 10631-2004《烟花爆竹 安全与质量》、SN/T 0306-2006《出口烟花爆竹检验规程》,国外主要烟花爆竹进口国的标准或条例中只规定了禁用的化学物质,没有相关的检测方法,如美国的APA烟花条例、日本的烟花标准等。  国家标准GB/T15814.1-1995《烟花爆竹药剂 成分定性测定》中检测成分种类有限,当前烟花爆竹用化工原材料更复杂,且有些方法已过时,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修订。行业标准SN 0545-1996《出口烟花爆竹烟火药剂安全检验规程》[11]已被SN/T0306-2006《出口烟花爆竹检验规程》取代,该行业标准也只规定了烟花爆竹中禁限用药物的定性检测,没有其他大部分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更没有烟火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展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检测方法研究取得突破  广西局(北海)烟花爆竹检测中心是全国质检系统首家通过CNAL/CNAS认可的烟花爆竹实验室,也是第一个通过危险性分类定级项目认可的烟花爆竹实验室。  《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研究》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由该中心承担完成,项目比较系统全面的对我国目前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分为主要成分定性检测方法研究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样品预处理方法贯穿其中。  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分析化学资料和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烟花法规、技术标准,充分考虑现阶段常用烟火药剂的特点,假定目前有可能出现的最为复杂的烟火药剂成分为本方法的研究对象。通过科学的反复试验,最后确定了以特定的有机溶剂分离出含聚乙烯醇、糊精、酚醛树脂等有机黏合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利用烟火药剂中各组分的物化特性,通过大量试验,成功对其实行分组分离,以最简单的方法准确地解决了烟火药剂的化学成分定量分析这一最大的难题,研究各类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试样制备方法、烟火药剂试样的预处理方法,烟火药剂中钡、重铬酸盐、锌、铜、钛、锶、铅、钠、镁、硫、钾、高氯酸盐、铝、铋、铁、硝酸盐、碳等30多种化学成分化学定性分析和利用X荧光光谱仪快速定性分析、干扰离子的消除方法和化学成分定量检测方法。  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该成果已在广西区内外200多个烟花爆竹生产厂家和国内主要检测机构中应用,解决了烟花爆竹检验监管中的难题,在药种药量控制、事故原因分析等方面效果明显。同时,课题组利用课题成果及其关键技术为广西区内100多个生产企业培训专职检验员400多人次,这些人员大多成为各个烟花爆竹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为烟花爆竹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员保障。  广西区内近百家企业应用该成果后,产品质量稳步上升,促进了出口。据悉,2011年,广西检验检疫部门共受理出口烟花爆竹检验2048批次、货值6908.7万美元。共检出不合格产品21批、货值6.8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27%和70%,国外客户反应良好,未发现由于质量原因退货和索赔现象。在国内,该科研成果及其关键技术成功应用,解决了烟花爆竹检验监管的难题,为安监部门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起了较大作用,为烟花爆竹安全与环保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广西辖区内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地遏制。  “行百里者半九十”,课题主要负责人、该中心主任肖焕新说。肖焕新作为广西检验检疫局首批学科带头人、国家质检总局《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9名国家专家之一,该烟花中心去年承担完成17项行业标准制订任务,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空白,对加强我国烟花爆竹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帮助企业从源头把好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关和安全关,有力地保障了进出口烟花爆竹的产品安全。目前,该中心还有《联合国烟花分类默认表中闪光成分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烟火药剂制样安全系统的研制》等国家总局科研项目、11项行业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链 接  四大创新  课题在完成过程中完成科技论文4篇、行业标准草案11项、国家标准草案6项。所确立的烟花爆竹烟火药剂主要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解决了烟火药剂中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的世界性难题,方法快速、准确、实用,该课题实现以下创新:  一是系统地对当前最为复杂的烟花爆竹用烟火药剂的化学成分开展研究,提出了采用化学法进行30多种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和采用仪器分析法对10多种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完成了对烟火药剂中各成分的定性分析。  二是通过对烟火药剂预处理,利用烟火药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烟火药剂中的主要成分实行分组分离,成功完成了17种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三是首次使用X荧光光谱仪对烟火药剂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快速准确,同时也为烟火药剂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起到“初筛”的作用,优化了技术方案和节省了分析时间。  四是我国较早开展GHS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课题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烟花爆竹行业顺利实施GHS奠定了技术基础。
  • 探讨:材料成分分析技术与应用
    成分分析是材料研究中的一个必要项,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并对材料的改性和升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光谱、色谱、质谱等。为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前沿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解决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难题,开展表征与检测相关工作,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12月18-21日举办第五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特别设置成分分析专场,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材料成分分析技术与应用展开分享。部分报告预告如下(按报告时间排序):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 朱邦尚《红外光谱分析制样技术漫谈》点击报名听会朱邦尚,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化学化工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生物材料和纳米生物医药,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材料在药物、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仪器分析领域:光谱分析,主要涉及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等。曾主持和参加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Biomaterials、Biomacromolecules、Polymer Chemistry、Carbon和Macromolecules等杂志发表70多篇研究论文,他引5000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仪器设备评审专家以及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同时,应邀参与Biomaterials、Carbon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论文审稿。报告摘要:红外光谱分析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图谱直观,有成熟、完备的IR谱库支撑数据或谱图分析;同时,红外光谱仪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在物质定性分析或分子结构鉴定过程中,红外光谱备受青睐分析手段。然而,要想做出一张高质量的谱图,客观、准确、有效地反映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特征,避免伪峰或假峰,必须要用正确的样品制备方法和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式,样品制备是红外光谱分析的关键环节,“样品制不好,神仙做不了”。由于测试样品成分及来源复杂多变,不同类型样品所适用的方法不同。本报告结合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就红外光谱分析样品制备主要手段:压片法、糊状法、薄膜法(溶剂溶解成膜法、热压法制膜)、液体池法(液体测试、液膜测试)、气体池法等;不同红外检测模式:透射、反射、ATR、显微IR、纳米IR等给予充分地介绍,对于制样和测试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供广大红外光谱和仪器分析工作者参考。江西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 吴伟明《材料的成分分析探讨》点击报名听会吴伟明,江西理工大学分析与测试中心副主任与技术负责人,教授,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分析测定和应用化学方面的研究三十余年。主要从事电子精细化学品研制、再生金属的分离提取以及相关分析检测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有色金属冶金分析方面的检测领域。起草编制国家标准制定二项和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数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数项,获专利发明2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报告摘要:材料的成分分析探讨:1.材料的成分 ;2.材料成分分析;3.高纯物质检测利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串联质谱仪(ICP-MS/MS)。沃特世大中华区T&LS部门材料科学市场经理 李欣蔚《应对材料分析挑战的色谱质谱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点击报名听会李欣蔚,从事分析领域近15年,2011年进入沃特世以来,负责相关领域的色谱、质谱应用方案支持,帮助客户实现检测效率最大化;对接最新国际材料领域检测方案、推进全国化工行业高端客户合作、熟知细分行业材料分析思路;推动开发应对产业难题的解决方案,基于不同材料类型、不同应用领域、不同产业链需求制定定制化方案指导。报告摘要:分析检测可以助力材料研发、品质把控和溯源,但同时有机材料的分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无论是溶解难题、复杂样品拆分难题、如何数据挖掘解析的困难、以及对于效率和多种类样品分析的需要,沃特世提供创新性的、多样化、多角度分析的色谱质谱解决方案。 在本次报告中将分享沃特世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PC、多样化的质谱进样手段、以及最新的Pattern Targeting Application软件表征应用案例和技巧。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高颂《高精度检测方法在高温合金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点击报名听会高颂,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航空工业分析化学鉴委会委员和授课教师,冶金分析杂志理事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与航空试验室金属材料分析测试管理工作。主编航空用钛合金、铝合金、高温合金检测标准国军标、航业标准十余项,航发标准项十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技术秘密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项,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近年来在辉光质谱法检测高温合金痕量元素、高分辨质谱法检测高温合金痕量元素方面成果显著,编写了系列分析方法标准多项。报告摘要:无。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所长/研究员 高峡《高分子材料老化降解成分捕获与分析测试技术》点击报名听会高峡,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先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塑料院重点实验室,现任职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所长,有机材料检测技术与质量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20余项、获批发明专利6项,立项或颁布国家标准7项、行业或团体标准10余项,主编或参编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行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兼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微塑料及其环保试验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等。报告摘要:重点介绍实验室自制高分子材料老化降解成分收集装置和老化产物分析测试技术,以及“微塑料”检测标准化进展情况。参会指南1、进入第五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3/)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会议召开前统一报名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3、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4、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5、赞助联系人:周老师(电话:010-51654077-8120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色谱和波谱自动连接技术“破解”中药化学成分密码
    p  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是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科学内涵、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a title=""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strong/span/a分离是研究中的一大难关,工作量大、针对性差、重复率高等问题,使得活性成分分离效率难以提高。/pp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带领的团队,经过20年的努力,创建了系列色谱和波谱技术自动连接的制备分离和结构识别一体化的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新技术,发现生物活性化合物和结构新颖化合物。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与开发的步伐,推动了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捕获.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insimg/3f51a001-f6f6-40d3-9b61-4899555f3f3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Microsoft YaHei' "strong孔令义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strong/span/ppbr//pp  strong探究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新技术/strong/pp  样品损失、分离效率低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中的拦路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研发的一项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以其无固体支撑、根据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对物质进行分离,避免了传统色谱技术因不可逆吸附而引起的样品损失、失活、变性等,不仅使样品能够全部回收,回收的样品更能反映其本来的特性,特别适合于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pp  孔令义带领团队深入开展了高速逆流色谱在制备分离各类中药活性成分中的适用性研究,创造性地将制备型色谱分离技术(HSCCC、HPLC、MPLC)和波谱测定技术(MS)连接,建立了色谱和波谱技术自动连接的制备分离和结构识别一体化的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系列新技术,显著提升了天然活性化合物和结构新颖化合物的发现和分离水平。/pp  这项技术可以推动中药物质基础的阐明、基于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新药发现、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和提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新技术应用到药物研发和生产实际中,可有效提高新药创制水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中药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pp  strong基于新技术的中药成分研究/strong/pp  多年来,孔令义带领课题组应用新技术,从60余种中药及天然药物中分离鉴定了5000余个化合物,发现了600余个新化合物,其中新骨架化合物25个。同时,建立了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合物库,在中药和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p  此外,该项目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开展了系统研究,阐明了部分中药和药用植物临床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确定了具有降血糖、抗过敏性哮喘、抗肿瘤等显著活性的化合物42个,并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奠定了基础,其中2个化合物被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候选药物。/pp  课题组将分离新技术应用到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制备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分离制备的中药化学对照品应用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质量控制研究中,起草了12个中药及饮片的质量标准,并已颁布实施,为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和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相关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p  项目获得8项专利授权,发表SCI收录论文116篇,其中30篇论文发表在色谱分离和天然产物研究相关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相关成果先后获得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ppbr//p
  • 印度“月船”搭载光谱仪获俄协助 分析月球表面化学成分
    据spacedaily2017年2月17日报道,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已经开始为月球表面软着陆器进行一系列传感器和作动器性能的地面测试。  ISRO选择俄罗斯JSC公司为其提供放射性同位素锔-244(Cm-244),用于确定任何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由JSC公司提供的同位素源将安装在阿尔法质子X射线光谱仪(APXS)上,旨在“月船”2号任务中分析月球表面化学成分。  类似的俄罗斯同位素源已经提供给美国NASA的3个探索任务:“火星探路者”(1997年)、“机遇”号(2004年)、“好奇”号(2012年),致力于探索火星上的岩石化学成分。Cm-244的生产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开展。  “月船”2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到达月球轨道100千米后,携带巡视器的着陆器将从轨道器上分离。受控下降后,着陆器将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的指定地点并释放巡视器,巡视器上的仪器将收集数据以分析月球土壤。目前已经开展了着陆器传感器性能测试,月球地形试验设施也为着陆器跌落试验和巡视器机动试验做好准备。“月船”2号计划2018年第一季度发射,任务成本预计为9100万美元。
  • 美国环保署更新安全化学成分清单
    据华盛顿消息,美国环保署(EPA)于2013年7月24日将超过130种的化学药品加入安全化学成分清单中。其中,119种商业和消费清洁产品所用的芳香物质首次加入清单中。  截止到现在,该安全化学成分清单包含了602种化学药品,为致力于制造更安全产品的生产商、提倡使用更安全化学药品的健康环保倡导者和寻求更安全化学产品成分信息的消费者,提供了有效资源。同时,也为环境化设计(DfE)产品标签提供了指南,以达到EPA严格科学的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  目前,超过2500多种的商品通过了DfE的认证标准,包括全能型清洁剂、衣服及餐具洗涤剂、车船保养品、窗户清洁剂等。使用DfE认证产品无疑会大大降低对化学药品的暴露,从而保证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该安全化学成分清单首创于2012年9月,EPA将继续更新添加芳香物质和化学药品于该清单中。
  • 直播预告!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之成分分析分会场
    仪器信息网讯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是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形貌与缺陷等的分析、测试技术及其有关理论基础的科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状态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研究、相关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2月14-15日举办“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iCMC 2022)”,两天的会议将分设成分分析、表面与界面分析、结构形貌分析、热性能四个专场,邀请材料科学领域相关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专家、知名科学仪器企业技术代表,以线上分享报告、在线与网友交流互动形式,针对材料科学相关表征及分析检测技术进行探讨。为同行搭建公益学习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为回馈线上参会网的支持,增进会议线上交流互动,会务组决定在会议期间增设多轮抽奖环节,欢迎大家报名参会。会议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2/成分分析主题专场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专场一:成分分析(12月14日上午)09:00--09:30锂电池中的磁共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 胡炳文09:30--10:00沃特世材料分析中的色谱质谱技术特点、发展和应用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材料科学市场部高级应用工程师 李欣蔚10:00--10:30固体核磁共振研究MOF缺陷结构浙江大学教授 孔学谦10:30--11:00物理吸附仪和化学吸附仪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北京精微高博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牛宇鑫11:00--11:30X射线荧光光谱在高温合金成分检测中的应用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任 孙晓飞直播抽奖:钢研纳克三合一数据充电线15个11:30--12:00激光质谱用于材料中元素的分析厦门大学教授 杭纬12:00--12:30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水泥及原料中重金属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总工/教授级高工 刘玉兵直播抽奖:小蜜蜂吉祥物玩偶5个嘉宾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 胡炳文胡炳文,1999–200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2006–2009年就读于法国里尔第一大学法国超高场核磁共振研究中心,从事核磁共振新方法的开发。回国转型开拓电池体系和顺磁共振技术,从事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体系里的应用研究。发表文章150余篇,曾在2014/2021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曾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摘要】 我们开发了一种原位顺磁共振EPR成像方法,可以得到锂在集流体上的沉积分布。我们研究了锂枝晶的沉积,发现锂枝晶在局部的聚集。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存在FEC和不存在FEC时的EPR成像,发现FEC电解液的存在可以使得Li的沉积更加均匀,我们还发现不同的电解液体系里Sand容量并不同;此外开发了微分谱技术证实了Li枝晶生长为尖端生长。 以P2-Na0.66Li0.22Mn0.78O2为基准体系,首次利用EPR技术揭露了氧化物正极材料的体相中“被圈闭”的分子O2(trapped molecular O2)的生成;此外,EPR和NMR联用也证明类过氧阴离子(O2)n-在充电过程先于分子O2生成,并在4.5 V完全充电态与分子O2共同存在。还研究了不同的富锂体系,发现相对于传统的O3相,O2相在高电压下并不能抑制O2的生成,而O2的生成导致系统的不稳定。 最后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NMR和XPS区分LGPS-LCO体系里的空间电荷层和副反应层。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材料科学市场部高级应用工程师 李欣蔚2011年加入Waters,有十几年的色谱、质谱行业经验,负责相关领域的色谱、质谱应用方案支持,帮助客户实现检测效率最大化;对接最新国际材料领域检测方案、推进全国化工行业高端客户合作、熟知细分行业材料分析思路;推动开发应对产业难题的解决方案,基于不同材料类型、不同应用领域、不同产业链需求制定定制化方案指导。【摘要】 材料的分析检测不单单对分析方法稳定性、信息化有要求,也同时需要解决很多挑战,例如难溶化合物、聚合物和小分子多组分配方,痕量杂质、复杂的反应过程分析流程等等。在此次的报告中,将分享液相/合相色谱、质谱平台特点和适用性,展示材料成分分析中应用的扩展技术和案例,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组合,为各种挑战的应对提供新的思路。浙江大学教授 孔学谦孔学谦,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10-2013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2013-2014年,受聘于HGST公司材料实验室担任高级工程师。2014年9月加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在Science、Natur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Lett.等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摘要】 金属框架材料(MOF)中的缺陷对其性质有关键影响。但是缺陷的化学结构复杂,且空间分布无序,难以通过常规方法表征。通过运用特殊的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揭示MOF缺陷分子级图像。这些固体核磁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观测——分辨缺陷位吸附分子的动力学状态;也可以通过间接观测——探究缺陷的孔径大小和空间分布。在某些体系中,固体核磁还能观测到关联缺陷的一维分布。这些固体核磁的分析表征,为利用MOF缺陷实现特殊功能,提供了关键指导。北京精微高博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牛宇鑫北京精微高博仪器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主要负责精微高博市场推广工作。【摘要】 本次报告将从催化剂制备、催化剂表征与催化剂评价等多个角度,介绍物理吸附仪和化学吸附仪在此方向上的具体应用。从而更好的利用物理吸附仪表征催化剂材料的基本物性。通过化学吸附仪详细评价催化剂的性能与反应机理。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任 孙晓飞孙晓飞,博士,高级工程师,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化学分析室主任,SAC/TC 183/SC 5全国钢标委钢铁及合金化学成分分委会委员,ISO/TC 17/SC 1国际钢标准化委员会钢铁化学成分测试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专家,CSTM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冶金分析》编委。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固体分析技术的研发,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相关标准制修订。主持或参与修订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10多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及核心论文20余篇。【摘要】 高温合金是指在600℃以上高温下有较高的强度与一定的断裂韧性、良好的弹塑性、抗氧化、抗腐蚀、抗疲劳性能等的一类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随着材料研究的深入发展,添加不同的合金元素对高温合金各项性能具有影响较大,各元素的准确定值尤其关键。常见的定值方法有传统的滴定法、重量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X射线荧光光谱法一种常用的多组分测定的方法,具有测定时间短、精度高、便于操作等优点,在冶金行业应用广泛。本文通过优化合适的测量条件、选择多种标准样品、确定仪器的最佳测量参数、元素重叠校正、减少共存元素干扰,建立高温合金中Si、Mn、Cr、Mo、Ni、Fe、Co、Ni、Al、Zr、Nb、W、Ta、Hf、Cu等元素的工作曲线,对线外标准样品、内控样、能力验证样品的分析结果发现,方法精密度及正确度能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高,完全能够满足铁基、镍基、钴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化学成分测试的需要,已应用于合金材料的成品复验及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检验。厦门大学教授 杭纬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仪器的研究和发展,包括质谱仪器的研制、信号检测新技术的开发、离子源及其接口技术的研究、其他分析仪器与质谱分析法的联用新技术;分析仪器的应用,包括以质谱为核心的各种分析仪器在生物、医药、环境、材料、冶金、矿产、安检和商检等领域的应用。在Sci. Adv.,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Anal.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863计划等课题以及美国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疾病防治与预防中心资助课题。【摘要】 目前为人们所接受的固体样品的直接分析质谱方法为激光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和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它们的谱图中存在着大量干扰峰,对待测元素造成严重干扰;由于等离子体质谱的温度不够高, 不同元素的相对灵敏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必需使用大量标准样品进行校准。而匹配的标准样品难以获得是这些方法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困难,一方面购置固体标准样品十分昂贵,另一方面寻找与样品相同基体的标样十分困难,而寻找相同基体,并含有所测的元素,其含量又适中的标样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有着前面所提到的固体表面直接分析质谱仪器的存在,但目前绝大部分的固体样品仍然是使用强酸溶解消化,再以液体的方式进行分析,无法进行固体表面原位的定性定量分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种状况表明,目前国内外仍然缺乏对固体表面的直接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发展有效的固体样品的直接分析方法已经势在必行。与LA-ICPMS、GDMS和SIMS技术相比,高功率激光密度激光溅射/电离质谱(LA/LI-MS)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在高功率激光密度作用时,样品表面被辐射的微区被加热,并产生爆炸式的原子化效果。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可将几乎所有原子电离。在固体表面直接分析方面优势巨大。理想情况下,只需使用某一元素的峰高(峰面积)除以谱图中所有谱线峰高(峰面积)的总和,即可得到该元素在样品中的组份含量,所以无需使用标准样品。本报告将报道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2/
  • EPA安全化学成分清单增添130种化学物质
    美国环保署(EPA)在其安全化学成分清单中增添了130种化学物质,包括在商业和清洁用品中使用的芳香物质。该含有602种物质的安全化学成分清单,给制造商、消费者和环保主义者提供了一种资源,同时也作为产品是否可携带DfE环保标签的指导原则,因为携带标签的产品必须严格依照EPA标准以保护人类健康及环境。EPA称,化学物质可能会从清单中删除或依照新的数据或技术革新提升安全化学品的标准而改变其状态。  环保署指出,这项自愿性计划能识别使用安全化学成分的具有高性能和成本效益的产品。目前有超过2500种产品携带DfE环保标签。该安全化学成分清单根据使用功能级别分类,旨在帮助产品制造商使用DfE计划已经评估确认为安全的化学物质。
  • 开展铁矿石产品中化学成分等调查的通知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持续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保障铁矿石产品质量,规范全国统一标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准备组织有关单位制定铁矿石产品分等分级冶金行业标准。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铁矿石产品中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指标以及铁矿石标准使用情况的调查,请你单位给予支持。详见附件。 附件:铁矿石产品中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指标以及铁矿石标准使用情况调查表
  • 美国环保局扩展更安全的化学成分列表
    2013年7月24日消息,美国环保局(EPA)在其更安全的化学成分列表中新增了132种物质,其中包括119种用于商业或家用清洁用品中的香氛物质。这些化学品是首批列入清单中的香氛物质。  该机构称,香氛物质在很多家用清洁用品中是一个即重要又复杂的部分。EPA称,通过将香氛物及其他化学品加入清单中,可以继续致力于帮助企业制造出更安全的产品,给公众提供更好的化学品信息。  该列表于2012年9月建立,目前已包括602种化学品。该列表旨在为制造商、消费者以及环境和健康的倡导者提供一种资源,同时也可用于指导EPA设计的环境产品标签计划。
  • “麦乐鸡”含橡胶化学成分 麦当劳否认危害健康
    据香港文汇报综合外报报道,麦当劳曾推出一种“全白肉”麦乐鸡,其食物成分被形容为“科学怪人的创作”。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不过麦当劳表示,这种用于化妆品及泥胶的化学物质,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的化验又显示,美国的麦乐鸡还含有化学成分“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每件鸡块的tBHQ含量为0.02%。tBHQ从石油提炼,用于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防腐剂。据悉,人体摄取1克会出现反胃、耳鸣、作呕等副作用,甚至会感到窒息和虚脱。  美国烹饪节目主持兼杂志创办人金博尔就认为,麦当劳加入这些化学物质,是想保持麦乐鸡的质感和方块形状。  另外化验结果又显示,4件美国制麦乐鸡含190卡路里热量、12克脂肪和2克饱和脂肪,全高于英国的麦乐鸡。麦当劳发言人表示,这是由于两地制作麦乐鸡方法不同,英国麦当劳会先煮鸡块再涂炸浆,而美国的制作次序刚好倒转,故美国的麦乐鸡吸收较多油分,脂肪也较多。英国的麦乐鸡亦不含上述两种化学成分。  香港麦当劳没有回复在香港分店出售的麦乐鸡有没有含上述两种化学成分,但强调公司有质量监控程序,确保食物符合安全标准,而且生产过程亦依足香港法例的要求。相关新闻:麦乐鸡含两化学物为合法添加剂但用量监测困难
  • 征集|化妆品原料禁用化学成分和动植物品种的意见
    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化妆品的研制和开发越来越多的融入高科技的含量,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种功能性化妆品应运而生,为保证化妆品的使用安全,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原料安全监管,1月22日,中检院向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征集关于化妆品原料禁用目录的意见和建议。要求于2021年2月18日前,填写《征求意见反馈表》(见附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hzpbwh@nifdc.org.cn。目前,中检院对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等文件进行了修订,包括1309项化学成分目录(附件1)、112项植(动)物品种目录(附件2)、化学成分修订前后对比(附件3)、植(动)物品种修订前后对比(附件4)。《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制修订说明为贯彻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化妆品原料管理,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安全,规范和促进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启动了对《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以下简称《禁用目录》)的制修订工作,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必要性(一)满足化妆品行业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化妆品生产和消费均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化妆品原料的使用与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提高,根据我国对一些化妆品原料风险评估结果,同时参考近几年欧盟、美国等化妆品行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一些化妆品评估和法规调整情况,发现部分原料急需调整管理使用要求。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安全,按照从严管理原则,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禁用原料管理规定亟待调整。(二)满足化妆品安全监管的需要《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安全评估方法的出现,逐步发现部分原料可能存在潜在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为了贯彻落实《条例》关于禁用原料的管理规定,结合化妆品行业发展和监管工作需要,急需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禁用组分的基础上制修订《禁用目录》,用于指导和规范化妆品行业和化妆品禁用原料的管理工作。二、制定目标和原则(一)制定目标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为基础,制修订化妆品禁用原料要求,提高《禁用目录》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化妆品监管工作的需要。(二)制定原则一是继承发展的原则。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第二章化妆品禁用组分的内容为基础,对适用的部分予以充分保留,并根据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将具有潜在安全风险的原料纳入《禁用目录》,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二是科学规范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当前化妆品相关学科领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对原料的命名原则要求,对部分原料名称进行修改完善,力求科学规范。三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化妆品技术研究进展和化妆品监管工作需要,对《禁用目录》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三、制定要点《禁用目录》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第二章化妆品禁限用组分的内容和体例为基础,结合评估结果、近期国际和国内化妆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及变化,参考相关规范性文件编写而成。一是参考最新的评估结果,按从严原则,《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的限用、准用组分表或《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的评估结论认为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物质,纳入至《禁用目录》。二是针对近几年化妆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严厉打击不法企业添加禁用目录中具体药物名称外的药物,对易发生非法添加进而凸显化妆品功效的抗感染药物、激素和抗组胺药,不仅限于原目录中的具体名称,进行类别管理。三是规范部分禁用原料名称及内容。四是规范部分禁用植物原料名称。四、主要内容(一)新增17种化妆品禁用原料一是参考国际法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限用、准用组分列表和《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部分已收录原料的评估结果,将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原料纳入《禁用目录》。例如,3-亚苄基樟脑、新铃兰醛、万寿菊花(TAGETES ERECTA)提取物、万寿菊花(TAGETES ERECTA)油、2-氯对苯二胺、2-氯对苯二胺硫酸盐、硼酸、硼酸盐、四硼酸盐和其他硼酸盐类和酯类、过硼酸钠、甲醛、多聚甲醛、二氯甲烷等。二是根据我国安全评估结论,将在化妆品中使用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原料纳入《禁用目录》,如非那西丁等。三是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调整,结合我国的评估情况,考虑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新增纳入《禁用目录》,例如苔黑醛、氯化苔黑醛、苄氯酚、环己胺、咪唑等。(二)修订13种化妆品禁用原料一是对部分原料名称进行规范,如“抗生素类”修改为“抗感染类药物”等。二是补充部分禁用原料的CAS号,如右丙氧芬、地芬诺酯、石棉、氢醌、羟苯异丙酯及其盐、羟苯异丁酯及其盐、羟苯苯酯、羟苯苄酯、羟苯戊酯、短杆菌素等。三是补充部分禁用原料的EC号,如联邻甲苯胺基染料等。四是对部分原料的CAS号勘误,如常压塔处理的残液(石油)等。(三)按照技术法规文件要求对文字内容进行调整规范考虑到下一步《禁用目录》将作为单独的技术法规文件或者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发布,有必要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载明的禁用组分表1和表2的内容和体例进行调整规范,将原禁用组分中引用的部分在新《禁用目录》里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将“表1”改为“本表”, “表2”改为“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表3”改为“化妆品限用组分”,“表4”改为“化妆品准用防腐剂”,“表6”改为“化妆品准用着色剂”,“组分”改为“原料”。(四)将禁用药物成分进行分类合并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马丁代尔氏大药典》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禁用组分表收录的药物成分进行分类合并,将三溴沙仑、抗生素、二氢速甾醇、乙硫异烟胺、呋喃唑酮、酮康唑、甲硝唑、呋喃妥因、磺胺类药物(磺胺和其氨基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取代的衍生物)及其盐类、甲巯咪唑等合并为抗感染类药物;将溴苯那敏及其盐类、氯苯沙明、苯海拉明及其盐类、多西拉敏及其盐类、羟嗪、曲吡那敏等合并为抗组胺药;将甾族结构的抗雄激素物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类(皮质类固醇)、雌激素类、孕激素类、具有雄激素效应的物质等合并为激素类。(五)修订27种禁用植(动)物原料一是规范原料名称。将禁用植(动)物组分表2中名称不规范的原料名称进行统一调整规范,如将“八角科八角属植物(八角茴香除外)”调整为“五味子科八角属植物(八角除外)”。二是规范原料命名格式。调整植物组分(属)的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的格式为“属(科)拉丁名”,如“羊角拗类”调整为“夹竹桃科羊角拗属植物”。 调整植物组分(种)的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的格式为“拉丁名(部位/描述/英文名)”,如土木香根油、无花果叶净油、月桂树籽油。三是统一原料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若植物原料(种)有多个拉丁文学名或英文名,将其学名(正名)放首位,异名后置,异名格式对属名+种加词,并用synonym标记,如魔芋、威灵仙、铃兰、藤黄等。参考中国植物志,若植物原料(种)的中文名称对应多个拉丁文学名的,各拉丁文学名所述并非同一种植物原料,则将其拆分,如魔芋、威灵仙、大风子、牵牛、商陆;若一个条目包括2种原料,也将其拆分,如芥、白芥。四是规范正名和异名。参考中国植物志,将植物原料(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文学名均以学名(正名)表述,原名称为异名/俗名的原料,保留原名称并增加其学名(正名)。学名(正名)置于首位,异名/俗名后置,异名格式对属名+种加词,并用synonym标记。包括海芋、吐根及其近缘种、木香根油、野百合(农吉利)、茅膏菜、莨菪、夹竹桃、北五加皮(香加皮)、牵牛、补骨脂、除虫菊、一叶萩、(白)海葱、马鞭草油、白附子。五、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一)药物成分分类管理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马丁代尔氏大药典》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禁用组分表收录的部分种类药物成分按种类进行合并,合并类别为抗感染类药物、抗组胺药和激素类,并将原分散于禁用组分表中的药物成分作为具体实例体现在合并后药物类别中。但类别药物的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举例的药物成分,凡是属于该类别的药物成分,均属于该类药物的涵盖范围。(二)序号调整本次制修订工作涉及多个条目合并为一条(如类别药物,抗感染类药物、抗组胺药、激素类),也涉及一个条目拆分为多条(如魔芋、芥、白芥、威灵仙、牵牛、商陆)。为保证《禁用目录》的延续性,在原有的编号顺序基础上进行调整。将因合并而空出的序号删除;将因拆分而变多的原料赋予新序号,原序号删除。附件下载:附件1.xlsx附件2.xlsx附件3.xlsx附件4.xlsx征求意见反馈表.xlsx
  • 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军与宋月林研究员建立全新三维质谱技术 快速鉴别中药化学成分组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讯/span/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化学成分组是中药发挥药效的基础。不同中药的化学成分组存在差异,药效也显著不同。代谢组学是区分中药化学成分组的有效策略。然而,无论是靶标还是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都难以实现化学信息的快速、全面、准确采集,影响了差异化学成分的可信度。为了实现中药化学成分组的深入表征,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color: rgb(192, 0, 0) "strong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研究中心的李军、宋月林研究员小组综合靶标和非靶标代谢组学的优势,整合直接进样分析、全面信息依赖性数据采集方法,并引入在线能量分辨质谱技术,构建了全新的直接注射-三维质谱技术(DI-3D MS)/strong/span。/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相关研究成果以《Direct infusion–three-dimensional mass spectrometry enables rapid chemome comparison among herbal medicines》为题在线发表于分析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cc4dcca-2dba-4097-835c-6c9c2a111b2d.jpg" title="111111111.png" alt="111111111.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点击了解:/spana href="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0c00483" target="_blank" style="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0c00483/a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在线能量分辨质谱法可以增加LC-MS的分析维度,增强定性、定量分析功能。研究成果开发的三维质谱技术可解析为:第一维:通过阶梯式多离子监测模式,高通量(单次分析只需4分钟)、全面采集化学成分定量信息,并实现数据矩阵的强制对齐;第二维:利用梯级固定扫描窗口结合信息依赖性数据采集模式记录每个质谱信号的二级质谱图,获得可能的化学结构;第三维:采用在线能量分辨质谱获得每个质谱信号的裂解曲线及半数丰度碰撞能(CE50),确证化学结构。作者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伞形科常用中药当归、前胡、白芷、紫花前胡、毛前胡的化学成分组的快速鉴别分析,为来源于同科属中药的化学成分快速鉴别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noimg/f01db276-833a-4661-8034-4eb9c7bd2bb3.gif" title="2.gif" alt="2.gif"//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下载附件了解详细研究成果:/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strong/span/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9/attachment/ffa769ea-3a8e-49f4-ad7a-6d4c22b83f53.pdf" title="Direct Infusion-Three-Dimensional-Mass Spectrometry Enables Rapid Chemome Comparison among Herbal Medicines .pdf"Direct Infusion-Three-Dimensional-Mass Spectrometry Enables Rapid Chemome Comparison among Herbal Medicines .pdf/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strong/spanbr//ppbr//p
  • 新一届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成分测定分技术委员会成员确定
    3月26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的“2014年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海舟院士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聘请为新一届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成分测定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钢研纳克总经理贾云海被聘请为全国钢标委化学成分测定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质量部副主任罗倩华被聘请为全国钢标委化学成分测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兼委员。检测事业部总经理宋志敏被聘请为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钢标委钢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高怡斐被聘请为力学及工艺性能试样方法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8109万元 中科天融“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获批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2013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由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融)牵头,并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作为第一技术支持单位的“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脱颖而出,成功获批。这是中科天融公司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级科学仪器开发和应用示范类项目。项目针对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现状,围绕《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复合型大气污染治理的规划,针对细颗粒物污染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对细颗粒物进行源解析,开发出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科学仪器。项目的成功立项,主要依托国家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密切关注、政策支持,以及中科天融公司强大的技术、研发力量,可靠的质量控制程序,良好的企业信誉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 中药研究系列专题——中药有效成分分析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认识和研究这些成分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成分分析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岛津的色谱系统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分离度,同时易于操作使用。这些技术能够可靠地描述中药中多组分的特征,适用于研究和质量控制。 Nexera LC-4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可靠性最大化,停机时间最小化 ★ 远程监控以及实验室一体化管理 ★ 快速、可靠的流动相自动配置 ★ 双进样模式支持样品同时分析 应用案例 Nexera LC-40用于银杏叶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 指纹图谱分析是中药分析领域进行宏观监测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数量以及相互间比例关系,从而有效表征其内在质量。银杏叶提取物由于成分较多,采用常规液相分析耗时较长,因此目前也普遍采用指纹图谱的研究方式。 采用Nexera LC-4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建立银杏叶提取物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供试品和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17个主色谱峰能够在较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且全峰相似度在0.927以上。 参照物芦丁色谱峰 银杏叶对照提取物指纹图谱 供试品和对照提取物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S1:对照品 S2:供试品) Nexera-e全二维液相色谱仪 全二维液相色谱法是针对复杂样品的一种新分离方法,Nexera-e全二维液相色谱仪联合两个独立的分离系统,极大地扩大了色谱的应用范围、增加峰容量。使用Nexera-e 对中药中的天然产物等复杂样品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新的发现,并对待测中药有更深入的理解。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的超快速全二维分离★ 不同的分离条件的组合实现更高的分离度 应用案例 Nexera-e全二维液相色谱测定葛根汤 葛根汤主要由葛根、麻黄、甘草和芍药等中药材组成,其中包含的麻黄碱、甘草酸和肉桂酸对抑制各类感冒症状非常有效。在生药的质量管理和研究过程中,需要同时识别药物中存在的多种成分,使用全二维液相色谱仪Nexera-e可以对复杂的中医方剂成分进行高度分离。二维自动梯度功能可以为全二维色谱带来良好的峰形,通过对甘草酸进行定量分析,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均能获得出色的重复性。 有无自动梯度功能时的葛根汤全二维分离对比(红箭头所指为甘草酸) 甘草酸标准曲线(R2=0.9998) 定量分析5次甘草酸的重复性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2014年3月6日上午,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院士魏复盛、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院士刘文清、中国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王开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王业耀、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副总经理余红辉,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彤等有关领导、专家和项目合作单位成员代表60余人参加本次启动会。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国务院和环保部门针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启动,正是科技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实施《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切实措施,既是科研项目,也是民生项目, 对切实改善我国空气污染现状、提升民众对大气环境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针对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现状,围绕《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复合型大气污染治理的规划,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填补国产仪器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同时建立相关分析方法、技术标准和全过程质控体系,整体提升仪器性能与品质,实现产业化,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依据。该项目由中国环境保护部组织,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第一技术支持单位;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宇虹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进行应用示范。    会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到会场与各位专家进行交流,表示我们要借目前国家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的加强,及环保部针对雾霾开展治理的契机,大力加强对污染控制技术的开发,为治理环境的共同事业、共同愿望多做贡献。    启动会上,王开宇副司长代表环保部讲话,对重大专项启动的积极意义给予很高评价,并寄予厚望,希望各承担单位加快部署进一步推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她强调各任务承担单位和任务负责人应统一思想,做好落实,严格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预算,尽快启动各任务的研究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的预定目标。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余红辉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介绍了中国节能在节能环保领域所做出的成绩和优势,鼓励课题组成员勇于技术创新,在项目合作中以宏远目标为重,充分利用大数据力量,兑现项目要求和各方期望。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郭炜所作的项目情况介绍;同时,各仪器开发单位项目负责人逐一介绍了各自承担的任务,专家组高度评价此项目,并提出许多建议。魏复盛院士特别强调研发过程中要继承先进技术,真正解决当前雾霾问题,解决全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以改善空气质量,造福人类。同时,魏院士希望成立各单位之间沟通的平台,通过相互借鉴学习,使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刘文清院士认为课题的承担单位都是行业内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要把设备开发转化为企业主流产品,通过制定标准,做好质量方面的规划和支持,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启动会后,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尽快按照各级领导的建议、落实专家意见,进一步细化技术方案,积极组织,协同各任务承担单位,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书的各项预定指标,向国家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 锂电行业专家深度剖析:十大成分分析仪器技术全攻略
    在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双重目标追求下,锂电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深入应用愈发凸显其重要意义。仪器信息网自2019年举办首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以来,该年度系列会议累计吸引超8000业内人士报名参会,参会人员广泛涵盖了从锂电上游原材料/设备、中游电池系统、下游应用等锂电产业环节。2024年5月28-31日,仪器信息网将联合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第六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按主要检测技术、热点应用分设六个专场,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锂电回收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为我国锂电产业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助力。5月28日全天,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主题专场,12位锂电科研与仪器技术专家将分别为大家介绍色谱、质谱、原子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分子光谱、元素分析、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电化学仪器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ICP-OES和ICP-MS等主流成分分析技术在锂电产业中的最新应用与进展。一、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二、 会议时间2024年5月28日-31日三、 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 m .cn/webinar/meetings/ldc2024/ 四、 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专场(注:以最终日程为准)05月28日 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专场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09:30德国耶拿超高分辨率高耐受性助力锂电行业高质量发展陈瑛娜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0:00PerkinElmer ICP-MS在锂电行业元素分析的解决方案梁少霞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支持10:30HORIBA技术在锂电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代琳心HORIBA(中国) 拉曼应用工程师11:00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方勇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EPR应用工程师11:15核磁共振(NMR)在锂离子电池分析中的应用任萍萍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应用专员11:30单波长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全息基本参数法对锂电池材料(含Li元素)的快速准确定量刘晓静安科慧生 应用工程师14:00耐高压金属有机框架电解质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董盼盼西南交通大学 特聘副研究员14:30锂电池材料检测解决方案文桦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5:00赛默飞原子光谱技术助力新能源材料元素分析贺静芳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工程师15:30锂电池元素分析挑战与安捷伦解决方案尹红军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AE - 应用工程师16:00雷磁锂电成分分析解决方案李新颖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应用16:30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锂电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刘建红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应用工程师五、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陈瑛娜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简介】毕业于浙江海洋大学,食品工程硕士,发表SCI文章2篇,中文期刊6篇,发明专利10项。长期专注金属与总有机碳等分析技术的方法开发与技术支持工作,主要负责光谱类及总有机碳仪器实验方法优化和新行业新领域的应用拓展工作,有丰富的应用研发经验。【摘要】锂电池分析中经常存在痕量杂质元素测试时光谱干扰严重、主含量和杂质元素需采用不同仪器测试、基体复杂、维护频率高等问题,给分析人员带来很大的挑战,德国耶拿0.003nm超高分辨率使常见的光谱干扰问题迎刃而解;双向观测+Plus功能,高低浓度元素一次进样即可完成;耐盐性高达85g/L的multi N/C 总有机碳分析仪,使原料品质控制更得心应手。梁少霞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支持【简介】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工程学院,现任珀金埃尔默原子光谱高级技术支持,有多年原子光谱(AAS/ICP-OES/ICP-MS)应用开发经验,熟悉锂电池材料中元素定量的分析难点及应用解决方案。【摘要】结合锂电池材料前处理的要点,讲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锂电池正极材料、原材料、磁性异物、负极材料、常用有机溶剂和电解液元素以及颗粒异物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为锂电池材料中元素分析提供充足的解决方案。代琳心 HORIBA(中国) 拉曼应用工程师【简介】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期间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Coatings期刊发表论文。现任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拉曼应用工程师,为用户提供各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摘要】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分析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等多项技术是研究锂电池相关材料结构性质的重要内容。本报告将介绍HORIBA技术,在锂电池研发、质控中不同材料成分分析的相关应用案例以及解决方案。方勇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EPR应用工程师【简介】方勇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具有新颖结构及性质的(元素)有机双自由基物种的合成及表征,并负责课题组内一台布鲁克 EMXplus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常规测试、简单维护及谱图解析。2020年年底博士毕业以后,随即加入布鲁克担任EPR应用工程师一职,目前主要致力于向具有不同行业基础和学术背景的顺磁用户推广EPR的多方面应用,同时针对用户各异的研究需求协助提出基于顺磁共振的高效解决方案,助力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和生产活动。【摘要】对于工作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而言,锂化-脱锂过程中金属锂的微结构改变,富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本身的结构缺陷或过渡金属离子的变价、涉及自由基中间体的寄生化学反应等,都适于利用EPR技术来进行表征及机理推定,以助于电池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本次报告将援引一些相关的研究实例来展示EPR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应用。任萍萍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应用专员【简介】任萍萍,博士,布鲁克核磁共振应用专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磁共振中心,在核磁共振和分析化学领域发表SCI十余篇,参编201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分析检测类教材一部。【摘要】核磁共振与生俱来的定性定量属性,使得它成为锂离子电池分析的强大工具,可应用于快速的卤水定量检测、电解液降解产物和机理研究、锂离子扩散速率测量、电极浆料的分散性和相稳定性分析,常用的分析核包括1H、7Li、19F、31P、11B、23Na等。此外,原位固体检测探头可实时观测锂电池中的电化学过程,还可研究枝晶和死锂的形成机制。刘晓静 安科慧生 应用工程师【简介】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现就职北京安科慧生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市场部经理。精通元素分析方法开发、XRF与基本参数法理论研究、数值分析 参与国家、行业等标准制订5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摘要】单波长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全息基本参数法对锂电池材料(含Li元素)的快速准确定量董盼盼西南交通大学 特聘副研究员【简介】董盼盼,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士及博后在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完成,主要从事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具体包括: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电极与电解液、复合固态电解质、金属有机框架准固态电解质等方向。迄今为止,在Adv. Mater.(1), Energy Stor. Mater.(2), Nano Energy(1)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美国专利申请1项,PCT国际专利申请1项,中国授权专利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创新项目。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受邀担任Adv. Mater., ACS Nano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审稿人。文桦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简介】目前为钢研纳克ICP-OES产品经理,一直从事光谱质谱的元素分析的应用和市场开发工作,擅长多种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在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ICP-OES和ICP-MS应用研究上有丰富的经验。贺静芳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工程师【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原子光谱团队高级应用工程师,2013年加入赛默飞,负责AA/ICPOES/ICPMS仪器及应用研究,具有十多年锂电池行业各类样品原子光谱仪器分析经验。【摘要】新能源行业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材料的原材料、研发、生产、以及环保排放都离不开元素分析。本次报告将围绕使用赛默飞ICPOES/ICPMS技术以及IC-ICPMS联用技术对新能源材料进行主成分和杂质元素分析,以及元素形态分析,旨在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最有力的分析工具。尹红军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AE - 应用工程师【简介】尹红军,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安捷伦公司资深应用工程师,负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的方法开发和技术支持。十五年的原子光谱应用支持工作,擅长石化、环境、锂电池、材料行业样品的样品测试和仪器的方法开发研究。【摘要】针对锂电材料无机元素检测的难点,例如主含量元素、碱金属、电解液和未知样品元素分析等难点,安捷伦将会提供完善的应对方法与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锂电材料元素分析中实现高效快速的分析。李新颖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应用【简介】李新颖,博士,任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多年的分析实验室经验,熟悉实验室各类设备操作、检测标准和相关应用,致力于实验室设备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方法开发。【摘要】根据锂电行业上下游不同的测量需求,报告包括电池原料分析,正极材料分析,负极材料分析,电解液分析。刘建红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简介】岛津公司分析中心应用工程师,2007年加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长期从事EDX应用支持工作,在EDX应用于珠宝分析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摘要】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仍为当前动力电池的主流,电池材料中的组成元素是电池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指标之一。X射线荧光光谱仪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分析过程无损、运行成本低、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本报告介绍了岛津EDX在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中主次元素含量分析的案例。六、 会议联系1. 会议内容:杨编辑 15311451191(同微信) yanglz@instrument.com.cn2. 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 参与建筑材料新标准制定,带您了解ICP-OES高效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玻璃釉料及其原材料、石膏及石膏制品、碳酸盐岩石、混凝土外加剂中化学成分等4项建筑材料团体标准已于2021年6月4日正式实施,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作为起草单位参与了上述4项标准的验证工作。 小编这就和您分享建筑材料成分分析方法的新变化 建筑材料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风生水起。建筑必不可少的就是建筑材料,建材主要包括水泥、石材、混凝土、砖瓦、玻璃等结构材料,涂料、油漆、瓷砖等装饰材料以及防水、防潮、隔音、隔热等专用材料。 建筑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建筑材料检测是检验材料相关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必要措施。建筑材料中化学成分分析包括主量元素SiO2、K2O、Na2O、MgO、CaO、Al2O3、Fe2O3以及重金属、稀土元素等。 由建材检测领域的领头羊——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4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团体标准(见表 1)已公告发布,自2021年6月4日起实施。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析中心作为标准起草单位、参与了上述四项标准的方法验证。 表 1 四项建筑材料团体标准 目前玻璃釉料、石膏、碳酸盐岩石和混凝土外加剂等建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标准见表 2,除少部分元素检测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外,现有分析方法基本是采用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化学滴定法、火焰光度计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只能单个元素分别测定,试验周期长,操作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发展,现有的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效率和建筑材料日益发展的要求,四项建材化学成分ICP-OES方法标准满足了检测需求。 表 2 建筑材料现有分析方法标准岛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E-9800系列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已被广泛应用在环境、食品、化工等领域中元素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化学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同时进行多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等特点。 岛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E-9800系列特点如图 1所示,对种类繁多的建筑材料样品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抗干扰能力,一次进样即可实现高、低浓度多元素检测,助力建材元素化学成分的高效分析。 图 1 岛津ICPE-9800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真空光室有效改善深紫外区波长元素灵敏度,测试前无需长时间氩气吹扫,对硫、磷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2轴向、径向双向观测,实现高、低浓度元素的快速同时测定;3垂直炬管设计,可有效减少样品残留和防止炬管积碳积盐;4百万像素CCD检测器,测完可追加元素及波长,软件自动推荐最佳波长。 建筑材料样品元素分析 分别准确称取0.10 g玻璃釉料、石膏、碳酸盐岩石、混凝土外加剂样品电热板湿法消解,消解处理完成后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使用岛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E-9820轴向、径向双向观测对样品进行测试。 建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巨大,岛津ICPESolution软件在样品测试完成后可根据灵敏度、干扰等情况自动推荐最优波长(图 2),减少数据处理时间,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图 2 自动推荐最优波长 分析结束后还可以后添加元素及波长进行数据处理,即使初始选择的元素波长结果异常也无需重新测试样品。 玻璃釉料、石膏、碳酸盐岩石和混凝土外加剂等建材样品氧化物测试结果见表 3,ICPE-9820分析建材化学成分精密度高,重复性好。 表 3 建筑材料中部分元素测定结果无论学校、医院、办公楼,还是金屋、银屋、自家草屋,建筑材料质量合格达标,安全稳固、健康环保的房子,才能撑起社会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岛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为建筑材料化学成分分析贡献力量,共筑美好生活。 撰稿人:周裕敏
  • CIS标准《金属材料分析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拟立项
    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管理规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定满足市场急需、反映先进专业技术水平、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团体标准。近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发布了“拟立项(金属材料分析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CIS标准的公示通告”。申请项目名称:金属材料分析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项目申报单位: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通过激光烧蚀待分析物质形成等离子体,其中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向低能级或基态跃迁时,向外发射特定能量的光子,形成特征光谱,进而获得待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或其他特性。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以其无须对块状固体样品预处理,快速、无损、可进行多形态分析以及无辐射危害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应用于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煤炭分析、生物样品分析等领域。但当前在金属材料分析领域分析用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此类产品性能和使用安全性等重要参数,导致设备性能良莠不齐,致使不同厂商仪器的性能无法进行比较,仪器用户在采购、比较仪器时缺乏科学依据。目前现行的标准中,GB/T 38257-2019规定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理、试验条件、设备及装置、样品、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为了规范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自身性能的测定方法,统一有关专业术语,制定仪器性能检测的依据,使检测机构、仪器用户及生产厂家在检校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时有统一的标准方法,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制定团体标准《金属材料分析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该标准的制定将助力我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其在金属行业的发展及应用。据查询目前国际上没有相同的国际标准。制定该标准目前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 BCEIA2009专题报告:材料分析
    仪器信息网11月26日讯:继BCEIA 2009分析仪器应用技术报告会成功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分析仪器应用技术专题报告之材料分析报告会于2009年11月25日下午继续召开,参加材料分析报告的有来自全国著名教授、分析行业专家学者等与会代表近百人,就新材料究竟对分析测试提出什么要求、提出什么挑战的问题进行探讨。 国家钢铁材料分析中心王海舟教授主持报告会 机遇与挑战并存: 分析测试中的材料分析主要是给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等各个环节中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提供的检测,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并最终对产品的品质作出全面评价,为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进出口贸易提供可靠依据。目前材料分析测试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医疗卫生、环境环保、生物药品、冶金、高分子材料等。而各种新型材料的涌现,又给分析测试人员以及分析仪器生产厂家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杨桂香女士专题报告:ICP-AES在高纯物质杂质元素分析方面的应用 随着仪器公司对ICP-AES仪器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以及应用领域的应用工程师不断做相关的工作,因此对高纯物质杂质的研究不仅是ICP-MS仪器分析的专利,而且ICP-AES仪器也能满足检测高纯物质中杂质分析的需求。虽然ICP-AES能检测高纯物质中杂质,但在分析时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基体干扰——ICP光源发射连续光谱背景及某些分子光谱带;2)光谱干扰——发射光谱谱线多,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谱线重叠干扰;3)灵敏度——痕量甚至超痕量的要求有时达不到。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进行分离富集前处理(沉淀分离法、 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和采用高分辨率仪器来处理。 报告还从三个应用实例,分别使用沉淀分离法、未经分离直接测定、标准加入法检测高纯物质中杂质元素。它们的特点分别是ICP-AES测定高纯物质中杂质元素时,通过沉淀分离法分离基体,可以有效解决干扰,达到准确测定目的;采用高分辨仪器避免光谱干扰,通过数据处理扣除基体干扰,也可以达到准确测定目的;采取标准加入法使基体得到最合理的匹配,通过合理扣除背景来达到准确定量分析。 珀金埃默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康瑜容女士专题报告:新型联用分析技术在材料研究方面的进展 由于一般在材料分析过程中,只能对物质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很难对材料生产过程的全部面貌进行监控,而各种仪器的相互联用可以达到中间过程的监控,发展联用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世界——揭示聚合体结晶与聚合物材料组成、促进有机挥发性气体VOC的研究和逸出气体成分分析、掌握药物载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晶改变情况。而联用分析技术, 即是将各种分析技术串联而成,连接的方式包含:降解气体分析(Evolved Gas Analysis, EGA)、 同步分析 ( DSC-Raman) 、测试环境改变 (UV-DSC, Humidity-DMA)。针对不同的连接方式,康瑜容工程师特从四个联用技术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分别做了详细的阐释:热重-红外联用技术 (TG-IR)、热重-质谱联用技术 (TG-MS)、热重-气质联用分析技术 (TG-GCMS)、差示扫描量热法-拉曼光谱联用技术 (DSC-Raman)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瑶函先生专题报告:高性能原子吸收交、直流两用塞曼背景同时校正技术 在原子吸收中,塞曼背景校正技术是原子吸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而SP-3880AA不仅实现了横向可变交流磁场、直流磁场塞曼背景校正的一体化,并且实现了这两种磁场塞曼背景校正的同时测量,因而可以直接比较同一次直流塞曼与交流塞曼背景校正方式的优劣,对背景校正方式进行优化,为塞曼背景校正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该技术为国际首创。 另外,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一体化设计,避免了石墨炉与火焰两种模式的机械切换,操作方便,系统具有交直流塞曼扣背景功能,能较好检测高背景样品的小信号,也能直接检测高温元素,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交、直流塞曼两种背景校正方式,各具特色,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样品、分析元素的特点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背景校正方式。 SP-3880AA实现了全反射双原子化器串联型结构技术、开关型石墨炉直流加热电源技术、交直流塞曼背景校正技术均为国内首创。在硬件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SP-3880型交直流两用塞曼背景校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同时具有交流、直流塞曼背景校正功能,并可在一次测量过程中同时得到两者的校正数据与图形,这样对于两种塞曼背景校正方法的比较研究更具可比性和学术意义;直流塞曼背景校正磁场可变,可通过选择磁感应强度来获得最大相对灵敏度,而恒磁场则无法选择,因此直流可变塞曼较恒磁场塞曼背景校正方式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灵活性。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副主任陈吉文教授专题报告:激光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对国民经济有着很重要的应用,然而在冶金材料分析面临着原位元素分布与状态分析、管复杂体系痕量元素分析、管复杂体系痕量元素分析三大难题。在目前的表征材料成分与状态的方法,一方面利用宏观分析材料的平均成分,反映材料宏观基本属性;另一方面利用微观分析组织结构反映材料局部性质;最后可以通过原位统计分布分析在材料中较大尺度范围内化学成分及其状态的统计定量分布,从而反映材料综合性质。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中,火花源、激光源、微束X射线、辉光溅射等都可以快速获得材料中每一个位置元素原始含量及其状态。 对于激光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可以分为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其中LA-ICP-MS法的优点:原位、快速,灵敏度与空间分辨率高(um级),同时多元素分析;对样品尺寸、形状无严格要求,无导电性要求;固体直接取样,无须样品消解,可分析样品种类多;干扰较少。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特点:分析简便、快速,分析速度快无须烦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避免了样品被污染或损失的可能;对样品尺寸、形状及物理性质要求不严格,可分析不规则样品;可分析导体、非导体材料,以及难熔材料;可测定固态样品,还可以测定液态、气态样品;LIBS具有高灵敏度与高空间分辨率。激光烧蚀坑直径达微米级,非常适合原位统计分析技术,不仅可给出表面的一维二维成分分布,甚至可给出包含材料近表面的三维成分分布,非常适合涂层材料、薄膜材料分析;进行样品痕量分析,现场分析以及高温、恶劣环境下的远程分析。材料分析专题报告现场
  • 单细胞质谱分析: 新型“武器”助力生命科学研究 ——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黄光明
    p style="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讯 /span/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17-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学院的黄光明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的熊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先后在PNAS和Cell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中,其开发了能用于复杂样品的原位质谱分析方法,大幅提高了分析速度。并实现了针对细胞内蛋白质的直接分析,同时通过电生理膜片钳技术开展了对小鼠脑内单个神经元的功能鉴定与解析。其研发的单细胞质谱分析平台实现了单个神经元化学成分及代谢物的即时分析,将目前神经细胞成份分析的研究推向了活细胞及单细胞水平。也因其在单细胞质谱研究方面的成果,黄光明教授在2018年获得了由中国质谱学会设立并颁发的“质谱青年奖”(该奖项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和表彰青年学者在质谱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仪器信息网有幸采访了黄光明教授,请他谈一谈其质谱分析技术的研究历程及关于单细胞质谱分析未来应用前景的独特看法。/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f05a90f-da97-44aa-836a-5b027be17d64.jpg" title="图片 1.png" alt="图片 1.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单细胞分析为何受到高度重视?黄光明介绍到,近年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细胞具有个体差异性。即使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同源细胞,其在形态、基因表达水平以及生长特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解复杂多变环境中单个细胞各个阶段的变化以及行为,就需要单细胞分析的方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近年来,单细胞研究在DNA和RNA测序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单细胞质谱分析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质谱分析因其具有高灵敏度,宽泛的线性范围以及高通量分析化学分子的特点,被用于单细胞的代谢分析中。单细胞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对细胞中未知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获得细胞中蛋白质乃至小分子代谢物“组学”信息的方法。与用于分析单个细胞基因组的单细胞测序不同,单细胞质谱研究聚焦在单细胞内的代谢物,例如化学小分子的组成、含量和代谢等方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32, 96) "strong质谱分析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导向/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我从2005年开始接触质谱分析,主要受到我的博士导师张新荣教授的影响,从那时起,开始着手质谱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由于张教授与美国普渡大学的R.Graham Cooks教授的合作项目,我也有机会先后前往普渡大学交流学习,进一步学习如何更好利用质谱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在结束普渡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后,我回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从事质谱分析相关的研究”,黄光明说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黄光明介绍到,其课题组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开发各种新型敞开式离子源,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将研发的离子源技术用于解决生命科学领域实际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新型敞开式离子源技术研发方面,黄光明课题组已经开发了基于超声喷雾离子源、反应纸喷雾离子源及感应电喷雾离子源等。相关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研究复杂体系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实时分析,包括监测化学反应体系、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成分、活体细胞中的蛋白质分析以及单个神经细胞中的代谢物分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70e10c3-5223-42b3-a429-33e375744ae0.jpg" title="图片 2.png" alt="图片 2.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左:黄光明,右:朱洪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32, 96) "strong “大胆走出去”沟通上下游 多学科交叉融合/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据了解,单个神经细胞质谱分析技术的研究是黄光明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的熊伟教授共同合作并取得成果的。就此黄光明也提到,两人结缘于“青千”计划,彼时,黄光明课题组正在开发一种小样品(pL级别)质谱测量方法,而熊伟教授课题组从事与神经化学、药理学、小分子药物研发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并能运用多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从分子、细胞水平对动物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定将两个实验室的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共同开发单个神经元化学成分及代谢物分析的质谱方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两个不同领域实验室的共同研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质谱分析的新方法,可以在解决实际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问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生命科学领域中目前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也会推动质谱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交叉合作对双方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我们打算在新技术推动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技术革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两方面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合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b5828c8-9932-4ff8-9579-27b139a267e2.jpg" title="图片 3.png" alt="图片 3.png" width="600" height="436"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36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从左往右:黄光明,王宁,熊伟,朱洪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交叉合作共同研究方面,黄光明也提到一个实例,其博士后的合作导师R.Graham Cooks 教授课题组内,汇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人才,相关的研究背景从基础理论研究、电子电路设计、精密仪器加工、有机化学反应、分析方法学、生物医学工程、药物研发到癌症研究。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们通力合作,针对性的发现“埋”在实际应用难题之下的科学问题,并能在解决科学问题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难题后,最终开发出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很难在一个研究组内集中跨多个研究领域的人才,更需要大胆走出去,和自己研究领域上下游的研究学者多沟通、多交流、多合作。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别人的需求,同时寻求自己领域难题的解决办法,最终才能以合作的形式去解决具体的技术和科学问题,这也是我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思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32, 96) "strong“单细胞质谱分析将大有可为”/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质谱作为一种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仪器,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个工具对待,那么无论从仪器技术研发、方法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很难仅从单一角度发挥其最大的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本文之前介绍的黄光明与熊伟教授课题组共同合作的研究首次利用质谱方法直接无稀释地检测单个神经元中多种神经递质、代谢物、脂质等化学小分子,对单个神经元化学成分及代谢物进行了即时分析,并鉴定了单个神经元内谷氨酰胺的代谢路径,对于深入理解这条代谢通路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该研究成果也将目前神经细胞成分分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活细胞及单细胞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e40a209-a375-40a4-ad4c-575ca968659e.jpg" title="图片 4.png" alt="图片 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上图:单细胞原位质谱平台及工作流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612cdfd-c56d-400a-8045-c36c937532c5.jpg" title="图片 5.png" alt="图片 5.png" width="600" height="343"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43px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下图:A)肝脏内尿刊酸相关代谢通路示意图;B)海马脑区单个神经元中得到的尿刊酸代谢相关的五种代谢物(含IPPA和FMGA两种代谢中间产物);C)二级质谱对代谢中间产物IPPA的鉴定;D)二级质谱对代谢中间产物FMGA的鉴定;E)碳13标记的组氨酸示踪尿刊酸代谢通路上三种稳定代谢物的上下游关系;F)尿刊酸代谢通路上四种酶在各个脑区的分布情况。(Zhu HY, Wang N,?Huang GM*,Xiong W*,Cell,2018,173,1716-172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黄光明表示,生命科学领域是质谱技术未来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一个原因是生命科学领域是人类永恒的研究热点;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领域中,因为生命活动过于复杂,有太多还没有破解的难题。由于质谱分析方法兼具非常好的定性分析能力和定量分析灵敏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推动蛋白组和代谢组学研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谈到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时,黄光明表示,其课题组将针对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分别从质谱分析新技术开发及分析方法学层面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在单细胞层次上研究神经生物学、代谢组学、毒理学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力争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靶向药物的研究等方面作出贡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细胞是构成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元,单个细胞的化学物质成分分析解析,有望从根本上解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由于单细胞体积小、细胞内环境复杂、细胞内物质变化速率快的特点,单细胞分析在生命科学领域还十分有限,尤其是在探索细胞内低浓度的未知化学物质,缺乏相关的研究方法。如果能够继续将质谱分析的定性分析能力和极高的定量分析灵敏度用好,将有可能突破这一瓶颈,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新的研究工具,单细胞质谱分析研究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探索性,必将大有可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br//i/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后记:/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在谈到跨领域交叉合作开展科研工作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近些年发表的文章中看出,与以前相比,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呈现出跨学科合作的特点。有统计数据表明,在近100年的300多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近半内容是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放眼国际学术界,学科交叉正日益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有50多个学科交叉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在2004年基于交叉学科共建了研究所,通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为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奠定科学基础。斯坦福大学也成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为学科交叉提供有效路径。在国内,不少高水平院校也在进行学科交叉的多重探索。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是对单一学科研究的挑战与革命,这是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也必将对未来科学与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span/ppbr//p
  • 吐温成分分析好帮手——岛津吐温成分分析系统
    吐温Tween(聚山梨酯polysorbate),是由脱水山梨醇与环氧乙烷加成聚合,再与脂肪酸酯化后形成的聚合物,通常为混合物。吐温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作乳化剂和油类物质增溶剂,通常被认为是无毒、无刺激材料。它对亲脂性药物有较好的助溶作用,常被用作注射剂及口服液的增溶剂或乳化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制剂辅料。近些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报道,如过敏、溶血等。研究表明,这些副作用的产生与吐温的纯度有关。吐温传统检测方法专属性不足,其他检测方法如色谱分离搭配高分辨质谱及软件,整个系统的采购成本较高,并且对实验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要求也较高。 岛津台式机MALDI系列 由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开发的“吐温成分分析工作站”软件,可搭配岛津台式机MALDI系列使用,吐温成分分析系统性价比更优,且操作简单,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吐温成分分析。 MALDI吐温成分分析系统特点准确以MALDI-TOF质谱数据为基础,内嵌药典相关48种(1920个)化合物信息,包括脱水山梨醇、异脱水山梨醇及聚乙二醇的单酯化物和多酯化物等。通过大量样本迭代验证,可保证数据结果准确可靠。 高效包括相似性比较、组分鉴定及聚类分析三大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每个样本只需5~10分钟即可得到定性及定量测试结果,满足各级别用户需求。 可扩展软件内嵌标准谱库并支持自建库功能,可由用户自行添加目标数据信息,以满足本部门数据趋势化分析、质量稳定性内控等定制化检测需求。 无缝连接与岛津台式机MALDI-TOF系列无缝连接。岛津台式机MALDI系列具有200Hz长寿命固态激光器,特有防污染技术宽口径离子光学技术,TrueClean自动源清洁功能,配备基于紫外激光器的源清洁功能,可自动快速实现源自清洁。使仪器长期使用中源的污染风险降得更低。进样速度快,静音(55dB)。 应用示例 01相似性比对能够实现谱图之间的相似性比对,为不同批次产品的质控提供帮助。02成分鉴定内嵌多种聚山梨酯类化合物的成分信息,能快速自动识别主成分及各类杂质成分,并给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03聚类分析对不同类别的聚山梨酯类化合物或未知混合物等进行聚类分析。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材料、能源化工与医药领域分析测试技术高峰论坛(2022) 暨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运行启动会
    为推动分析测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材料、能源化工与医药领域分析测试技术高峰论坛(2022)暨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运行启动会将于2022年8月31日在宁波举行。本次论坛由甬江实验室和微谱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将围绕材料、能源化工与医药等领域分析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邀请科学界、产业界知名专家与会做精彩演讲,并与参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旨在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学术界、产业界分析测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欢迎感兴趣的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积极报名参会。一、 会议主题材料、能源化工与医药的分析测试技术高峰论坛(2022)暨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运行启动会。 二、 会议时间与地点时间:2022年8月31日,9:00-18:00。地点:甬江实验室——浙江省宁波市慈海南路1792号; 三、 举办单位主办单位:甬江实验室、微谱。 协办单位:DT新材料 媒体支持:仪器信息网 四、 参会对象诚邀高校、科研院所等分析测试中心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类仪器应用专家,以及科研团队;诚邀从事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半导体、锂电、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及高端化学品等企业的研发人员、品控人员。扫码看直播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简介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甬江实验室于2022年6月建成运行的首个重要平台,是支撑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利器,承载着甬江实验室“前瞻创新,从0到1,厚植产业、造福社会”的使命责任。中心汇聚了全球尖端的仪器设备,引进了一支专业化技术队伍,以高效的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诊”“疗”一体化服务,不止于提供专业化测试服务,还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中心现有化学分析与理化检测、显微结构与表面分析、可靠性及失效分析等四大专业实验室,集成了化学成分分析、物性测试、显微结构与表面分析、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等个性化定制、一站式“诊”“疗”服务的专业能力,可针对用户实际需求,为新材料及器件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服务已覆盖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零部件、高端合金与磁性材料、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品、先进高分子与复合材料、新型医药及医用材料、极端环境使役材料、高端装备材料等面向国民经济和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域。中心由甬江实验室与国内知名的研究型检测机构——微谱联合组建专业化团队负责运营。秉承“服务赋能,不止于检测”的理念,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专业和可靠的服务,致力于成为为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让科技进步更快,让产品质量更好,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健康!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预约检测服务请致电400-700-1007
  • 飞纳用户专访 - CTI 华测检测谈金属材料失效分析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总部位于深圳,是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先者,中国检测认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012),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测试、检验、认证、计量、审核、培训及技术服务,致力于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传递信任,以“为品质生活传递信任”为使命,全面保障品质与安全,推动合规与创新,实现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的高质量发展。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材料实验室能够为工业材料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材料检测、无损检测、失效分析、质量评定和安全评估等服务,适用于金属、高分子等各类原材料以及紧固件、机械零部件、塑料、橡胶等各类成品。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 CTI 华测检测杭州中心材料实验室,主要负责金属失效分析的温洪波工程师,结合在测试分析中的实际案例,为我们分享了金属材料失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失效分析工程师 温洪波Q1. 飞纳电镜 :目前造成金属件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温工 :通常原材料问题、后续加工工艺和热处理不当、金属件工作时受力状况及其工作环境等,都会造成金属件的失效。比如原材料内生和铸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夹杂物;工艺不当时会产生裂纹、折叠、过烧等缺陷,以及机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大造成应力集中、热处理不当造成的金相异常、内应力过大、电镀涂层造成的氢脆等;由接触应力导致的磨损、剥落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失效方式。Q2. 飞纳电镜 :您在进行失效分析时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呢? 温工 :通常当我们对金属件进行失效分析时,会进行宏观观察、微观检测、化学成分定量检测、金相组织观察以及显微硬度检测等,并结合综合受力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失效结论。其中作为失效分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想要确定断裂机制、裂纹局部扩展途径、确认裂纹源以及对异常点进行成分定性分析时,就必须借助扫描电镜来进行微观层面的检测。Q3. 飞纳电镜 :有没有常见的金属材料失效分析的案例分享呢? 温工 :比如外球笼螺纹在装配过程中锁紧螺母时发生断裂,如果客户想要对失效产品进行相应的改进,就必须要找出断裂的微观机制,进而找出产品失效原因。宏观分析图 1 为外球笼螺纹处断裂示意图,在第 2 螺纹处发生断裂,断口匹配不太紧密,存在少量变形。图 2 为其断口宏观形貌,整个断口分为两个区域。区域 A 较光亮,存在发亮的小刻面,为脆性断裂;区域 B 较粗糙,呈现暗黑色,有断后磨损所致的光亮地带,扩展方向如图中黄色箭头所示,图中红色方框为终断区,存在 45° 的剪切唇,因此区域 B 为塑性断裂。根据断口细小的弧形纹路及 A、B 区域断裂特征判断,外球笼在断裂时受扭转力作用,断裂起始于 A 区域。图 1 外球笼螺纹处断裂示意图图 2 断口宏观形貌微观分析在这个失效分析案例中,我们对处理好的样品进行微观机制的探究时,使用飞纳大仓室扫描电镜 Phenom XL G2 可以快速地对断口进行微观形貌观察,以及对断口异常区域进行能谱分析。对外球笼螺纹处断口的 A 区域、B 区域进行微观分析,区域 A 微观形貌为河流花样,为典型的解理形貌。区域 B 微观形貌主要由韧窝 + 珠光体片组成。区域 A - 断裂起始区区域 B - 心部扩展区区域 B - 边缘扩展区区域 B - 终断区再结合失效件的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硬度分析结果,可以综合判断出外球笼螺纹处内部存在孔洞及裂缝,因而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造成锁紧螺母时发生断裂。CTI 华测检测向客户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Q4. 飞纳电镜 :目前使用下来,您觉得飞纳电镜怎么样? 温工 :飞纳电镜是我们进行微观层面失效分析的有力工具,对于我们快速判断裂纹机制,寻找裂纹源非常重要。这台设备抽真空不到 30 秒,并且操作很简单,可以自动消磁/消像散,Revisit 样品位置一键回溯、自由切换低真空模式等,对各类样品的检测都非常便捷,基本上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样品的微观测试。Q5. 飞纳电镜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飞纳电镜呢? 温工 :像我们这样综合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平时接收的样品量很大,种类多样,飞纳电镜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帮助我们完成了微观形貌和成分的测试,更大的价值是这台扫描电镜提高了我们的检测效率,因其操作简便,缩短了我们的培训时间,节省了我们学习成本,对我们帮助很大。目前 CTI 华测检测杭州中心材料实验室的金属失效分析服务可以涵盖汽车零部件、精密零部件、模具制造、铸锻焊、热处理、表面防护等多类金属相关行业,同时包括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丰富的金属材料检测服务,欢迎大家问询和参观。
  • 新书预订:《常用中药化学鉴定》、《农药分析》(第四版)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为读者提供最快捷的购书通道,仪器信息网与化工出版社合作,独家推出“仪器分析类重点图书预订服务”。与传统的购书渠道相比,本网的“图书预订”服务可让您在书店上架前20天左右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新书,同时免去了您的奔波之苦,坐在家中即可轻松买到好书! 本期我们提供两本新书的预订,请您阅读以下新书信息,并把您需要的“图书名称”、“册数”、“付款方式”、“取书方式”以及您的详细信息(“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发送给我们,或者访问仪器书店的新书征订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book/new_book.asp)并在线提交订单,在收到我们的确认Email后,按照本网提供的付款方式预付书款。我们将在您预订的图书出版后第一时间将书发给您。新书一、《常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ISBN7-5025-6677-5/O• 98,陈玉婷 杨云 王英华 等 编著,B5平膜,273页,计划2005年5月出版。 定价:36 元内容简介:为改变关于中药鉴定方法学的著作很少的状况,化工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本书为其中的一册,是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的中药化学鉴定部分,将中药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分类,收载常用中药256种。本书详细介绍了含有生物碱类、苷类、香豆素类、醌类、黄酮类、强心苷类、皂苷类、萜类、挥发油类等9类化学成分的中药鉴定,还介绍了含其他化学成分,如有机酸类、昆虫变态激素、氨基酸、蛋白质和酶、多糖、鞣质、木质素类、酚类的中药鉴定,以及主要动物药类及矿物类中药的化学成分鉴定。对于每一种中药,都从来源、化学成分、定性鉴定、定量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鉴定方法与鉴定特征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可作为从事与中药鉴定有关的从业人员,也可作为中医药类和医药类专业的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执业中药师的培训教材,亦是医药行业的各层次管理人员的良好参考书。新书二、《农药分析》(第四版) ISBN7-5025-6614-7/TQ• 2152,张百臻 主编,大32 纸精,566页,计划2005年5月出版。定价:55元 内容简介:《农药分析》第三版于1988年出版后,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屡次重印。第四版则在内容上作了超过60%的更新,包括农药品种的更新和分析方法的更新,力求采用当代最新分析测试技术并与国际接轨,调整了章节编排方法,在有效成分分析方法之下直接按农药通用名称的汉语拼音字母编排。整理编写了当前常用农药品种200多个,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列入了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收集了45个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物理化学指标的测试方法。书后附有英汉农药通用名称索引、剂型名称及代码、常用农药分析术语缩写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农药分析、质量监督的人员,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教学人员参考。取书方式有三种: 1. 上门取书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无额外费用; 随到随取2. 快递/EMS北京市内:快递费5元/本;1个工作日送达省会城市:快递费12元/本;1-3个工作日送达其它城市:EMS 费30元/本;3-4个工作日送达3. 挂号邮寄北  京:邮费4元/本;4-5天寄到省会城市:邮费5元/本;5-7天寄到其它城镇:邮费5元/本;7-10天寄到付款方式有3种:1. 银行转帐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海淀支行二里庄储蓄所 卡  号:9558800200201456999   户名:田彩岚2. 邮局汇款汇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收 款 人:田彩岚 邮编:1000883. 上门付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请您付款后发Email或打电话给我们,讲明您的姓名、预订图书数量及总金额,以便及时查帐电 话: (010)51654077-13   传真: (010)51654077-26    联系人:田彩岚   Email: VIP@instrument.com.cn特别声明:1.本业务系化工出版社委托本网开展,出版社自身并无此业务,请勿直接向出版社预订图书。2.预付书款帐号仅限以上“付款方式”中提供的帐号和户名,若因订户的疏忽造成损失,由订户自行承担。3.以上信息如有变动,以仪器书店http://book.instrument.com.cn公布的为准,欢迎随时上网查询。
  • 铝蚀刻液成分分析—磷酸、硝酸、醋酸有多少?
    -----铝蚀刻液成分分析—磷酸、硝酸、醋酸有多少?一、背景介绍蚀刻是将材料使用化学反应或物理撞击作用而移除的技术。最早可用来制造铜版、锌版等印刷凹凸版,也广泛地被使用于仪器镶板,铭牌等的加工;经过不断改良和工艺设备发展,亦可以用于航空、机械、化学工业中电子薄片零件精密蚀刻产品的加工,特别在半导体制程上,蚀刻更是不可或缺的技术。铝是半导体工艺中最主要的导体材料。它具有低电阻、易于淀积和刻蚀等优点。铝蚀刻液主要成分是磷酸、硝酸、醋酸及水,其中磷酸、硝酸、醋酸及水的组成比例会影响到蚀刻的速率,故需要对这种混酸溶液的成分进行分析。 二、测试原理1、硝酸:在样品中加入适量乙醇做溶剂,用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滴定至终点,即可计算硝酸的含量。TBAOH+HNO3 → NO3-+TBN++H2O2、醋酸和磷酸:在样品中加入适量饱和氯化钠溶液做溶剂,用氢氧化钠溶液做滴定剂,出现两个滴定终点。第|一个终点是H3PO4和HNO3被耗尽时的终点,第二个终点是H2PO4-和HAc被耗尽时的终点,根据已知的硝酸含量,即可计算出磷酸及醋酸的含量。H3PO4+HNO3+2OH- → NO3-+ H2PO4-+ 2H2OH2PO4-+HAc+2 OH- → Ac-+ HPO42-+ 2H2O 三、混酸分析方法(1)硝酸含量测试:在滴定杯内加入50mL无水乙醇,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滴定杯内,用 0.01mol/L TBAOH溶液做滴定剂进行电位滴定,终点电位突跃设置为20mV/mL。图1 硝酸含量滴定曲线图2 醋酸和磷酸含量滴定曲线 (2)醋酸和磷酸含量测试:在滴定杯内加入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滴定杯内,用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做滴定剂进行电位滴定,终点电位突跃设置为100mV/mL。 四、注意事项1、TBAOH标定时需要使用纯水做邻苯二钾酸氢钾的溶剂,而使用TBAOH测定硝酸时必须使用无水乙醇做溶剂,不要在滴定杯内加入水,否则不会出现显著的滴定终点。2、使用氢氧化钠测定醋酸和磷酸时,需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做溶剂,若使用纯水做溶剂会出现假终点。 五、仪器推荐ZDJ-5B型自动滴定仪 ● 7寸彩色触摸电容屏,导航式操作● 支持电位滴定● 实时显示测试方法、滴定曲线和测量结果● 可定义计算公式,直接显示计算结果● 支持滴定剂管理功能● 支持pH的标定、测量功能● 支持USB、RS232连接PC,双向通讯● 可直接连接自动进样器实现批量样品的自动测量
  • 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获201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海药物所“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为果德安、叶敏(北京大学)、吴婉莹、关树宏、刘璇。  该项目综合应用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药理学及现代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创新性地构建了“化学分析-体内代谢-生物机制”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药现代质量控制标准模式并成功用于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标准中,取得了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该项目在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并将LC/MS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分析,提出了化学指纹图谱分析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的中药质量控制新模式,深入研究一个对照品测定多个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 在体内代谢分析方面,率先开展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分析研究,提出并建立了生物转化作为中药体内代谢研究的体外研究模型,为中药的体内代谢研究增加了新的研究手段 在中药复杂体系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的系统研究方面,建立了以蛋白质组为主的系统生物学方法运用于中药生物学作用研究的新模式 本项目对“化学分析-体内代谢-生物机制”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方法体系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构建现代中药质量标准的基本理念。该项目发表SCI论文89篇,20篇核心论文累积SCI他引605次。完成的8个中药标准收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丹参药材和粉末2个标准被《美国药典》采纳,是第一个由我国学者完成被《美国药典》接受的中药标准,并被美国药典会认定为今后中药标准收入美国药典的典范和模板,也充分说明了该项目的国际影响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