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塑料树脂分检测仪

仪器信息网塑料树脂分检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塑料树脂分检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塑料树脂分检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塑料树脂分检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塑料树脂分检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塑料树脂分检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塑料树脂分检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塑料树脂分检测仪相关的资讯

  • 塑料粒子及PVC粉末黑点外观检测仪一体机面世
    近日,卡尔帕斯(塑料黑点缺陷扫描仪厂家)总部传来消息,用于检测塑料树脂黑点和PVC黑点杂质的产品在一台机上自由切换的技术完美解决。 塑料树脂粒子表面外观上会出现黑点、黑斑点,甚至整颗都是色粒,将粒子快速挑选出来并进行分析是几乎每个工厂质检部门都希望的事情,用人眼按照现行国标1公斤的方法,量太大,重复性差,颗粒外观仪器法国家标准在2016韵鼎公司承办至今仍在推荐,黑点缺陷扫描仪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好,快速、重复性高。 PVC粉末中也经常存在黑点或杂质,很多生产厂在经过对比后,选择卡尔帕斯黑点缺陷扫描仪的产品。 有些客户两种产品都有,虽然原来的技术也是一台主机就可以测量塑料粒子和PVC粉末的黑点外观,但需要更换备件,现在两者的一体化设计让这类客户非常方便测试。 到目前为止,卡尔帕斯黑点缺陷扫描仪产品多模块化的设计可以自由组合完成客户任意对颗粒或粉末样品中黑点、黑斑点、色粒、纤维、拖尾、连粒及塑料膜上鱼眼的快速测量、评估。
  • 我国塑料包装检测仪器市场崛起
    目前国内塑料凹版油墨以溶剂型油墨为主,超标的苯对人体危害极大,而凹印速度高,必须使用挥发性强的油墨才能满足印刷要求,这使得环保问题在凹印工艺中尤为突出。水性油墨由于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完全消除了溶剂型油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对包装商品产生污染,是目前各种油墨中唯一经过美国FDA认可的无毒油墨。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厂家生产该品种水墨,但由于水性油墨在凹版印刷中其附着力、印刷速度、光泽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达到溶剂型油墨性能水平,一时无法满足塑料薄膜彩色包装印刷厂商的要求。   在国家和用户要求包装制品严格按标准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用于包装原辅材料和制品的检测仪器市场开始渐热,各种国产和进口的包装专用检测仪器纷纷出现在市场上。   据统计,我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包装企业有1万余家,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塑料包装制品企业。这些企业中过去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自己的检测试验室,而现在小企业也开始重视建立自己的检测室。专家指出,由于塑料包装制品大多具有阻隔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功能,所以有关这方面检测仪器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 2分钟快速检测!环保可降解塑料检测仪等快速检测仪器助力深圳“快速检测+管办服”改革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举行了“快速检测+监管、办案、服务”改革试点启动仪式。市场监管和执法中强调应用快检技术,目的是为了提升监管效率和质量,强化快处效能。本次改革试点重点强调了根据基层监管实际,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比对,提升快检精确度和适用范围;建立完善规则,坚持快检技术和基层监管、执法、服务一体化推进,助力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改革试点启动仪式上,深圳市检测院技术人员现场展示了电源适配器、塑料购物袋等产品质量的检测过程与结果。其中,环保可降解塑料快速鉴别检测仪格外亮眼,该仪器依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通过校正模型的建立,实现对未知样本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实现2分钟内同时得到样品是否可降解和材质成分结果,突破了传统测量技术生物降解性受降解环境影响因素多、生物降解体系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难以控制、耗时长、成本高等技术难点问题,从检测设备与技术上支撑塑料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图片来源于央广网早在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便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更加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强调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以及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同时鼓励更多的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检验检测企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尤其在当前新的市场监管模式下,快检方法、快检设备、快检标准等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将有更大的空间。
  • 迪马科技发布《塑料奶瓶中迁移双酚A检测》解决方案
    从2011年4月20日起,卫生部就《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公告事宜》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门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拟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生产和进口。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例如婴儿奶瓶等。但双酚A允许用于生产除婴幼儿奶瓶以外的其他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涂料,迁移量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双酚A,也称BP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化工产品和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如婴儿奶瓶、餐具、微波炉器皿、食品包装容器的涂层、饮料瓶以及供水管道等。 科学研究表明,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中,可能会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此外,双酚A有雌性荷尔蒙效果,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女性化变化。考虑到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因此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 目前我国只有一份适用于所有PC瓶的现行国家标准,就是GB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里面对双酚A用量规定: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le 0.05mg,在GBT 23296.16-2009 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具体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规定。 迪马科技在借鉴国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塑料奶瓶中迁移双酚A检测方案。 关于迪马 迪马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科学、高效的化学分析产品,提供完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知名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色谱填料研发,色谱柱制造和相关分离产品等多个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包括: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固相萃取柱、色谱溶剂和化学标准品。
  • 部署VOCS在线监测设备,防治塑料行业大气污染
    塑料行业指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注塑、挤出、吹塑、压延、层压等工艺加工成型的各种制品的生产,以及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加工再生产塑料制品的活动,在其加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近年来,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也日益凸显。我国是shi界zui大塑料制造国,塑料制品及其相关产业在我国经济体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在场内易泄露及挥发性污染物产生源头等位置安装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备,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集成多种传感器,可实时在线连续监测,且数据上传至系统平台,可在WEB端、移动端、大屏端展示,并且可提供超标预警、报警管理等功能,通过平台或短信的形式提醒,做到jing准溯源,实时防控监管。治理方法: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加快重点行业VOCs削减,对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三率。即收集率、运行率、去除率。强化涉VOCs排放企业jing细化管控,组织开展现有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自查,对标先进高效治理技术实施深度整治。定期开展自行检测,排查漏点,及时整改。§?源头替代。积极对接本行业协会,选用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或溶剂替换成低VOCs原料或溶剂,从源头入手,对VOCs污染排放进行“釜底抽薪"。更新换代。源头削减,通过采用低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减少VOCs的产生;过程控制,对工艺设计、设备性能、运行操作以及技术管理上提升改造,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末端治理,采用高效治理设施,对污染设施进行强化自查自纠。各企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危废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坚决杜绝出现非法转移、超期超量贮存、man报漏报等行为。监管与服务并重。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和街道,既要加强监管,加大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fan罪xing为。同时也要做好服务工作,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难点,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诉求,统筹研究加以协调解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 海洋、土壤微塑料专场今日顺利召开!大气微塑料监测专场明早继续
    新兴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分布于水体、陆地和大气环境中。4月27日上午9:00,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 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于线上顺利开幕!共计700余名听众参会,现场互动氛围热烈。上午的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南京大学张彦旭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张微微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张晓丹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查珊珊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清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在下午的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华东师范大学何德富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浙江工业大学潘响亮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赵经鹏经理分享报告题为《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涂晨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张立武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微塑料在淡水、海洋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研究等备受科研界关注,各项优秀成果层出不穷,与之相对的是,对大气中微塑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大气中的微塑料研究起步较晚,但其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更广,鉴于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必然会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大气微塑料已分布于全球大气中,其分布特征与室内外环境、下垫面类型和污染扩散等环境因素相关。大气环境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少量来源于陆地和海洋中积累的微塑料。值得关注的是,新冠疫情中口罩的使用可能加重了大气中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在大气环境中可发生悬浮、沉降和扩散等迁移,这种迁移同时受到微塑料形态、风力、风向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4月28日上午9:30,由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专场将于线上召开!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专家阵容如下:李道季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李道季,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目前还担任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委员会(UNESCO-IOC)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区域培训和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环境署(UNEP)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海洋环境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WG38和WG40成员等职务。龙鑫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龙鑫,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作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深圳市科创委面上项目、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协同中心青年人才交叉项目等竞争性项目。2019年被认定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后备级)。胡辉 应用工程师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胡辉,应用工程师,从事色谱质谱工作10余年,擅长于环境、食品安全和电子电气等领域。刘凯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后《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刘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微塑料陆海传输过程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研究。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博士后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下,开展了陆海界面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观测及大洋微塑料沉降模式方面的研究。报名速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岛津与三菱合作开发出高效塑料检测技术
    三菱电机与岛津制作所于2012年12月19日宣布,共同开发出了“再利用塑料高精度成分检测技术”,能够在1秒钟内,以99%以上的精度瞬间检测识别出塑料的品种。除此之外,此技术也实现了塑料纯度检测的自动化。   此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向树脂照射波长比近红外光长的中红外光,然后分析其反射光来识别塑料的品种。无论染色剂及添加剂的含量是多少,该技术均可在1秒钟内以99%以上的精度识别出塑料的品种。   此技术将主要运用在从废旧家电中回收资源并循环利用。以前的技术已经能比较好的对铁、铜、铝及单一成分塑料进行回收利用,但对混合材料的塑料仍然难以筛选并进行分离及回收,而且塑料的纯度检测完全靠手工作业来完成。另一大问题在于,原来主要使用近红外光检测技术,很容易受染色剂影响而难以准确检测深色塑料。新技术将大幅提升塑料检测及回收的效率。 塑料高精度材料分析设备 岛津及三菱已展示出开发完成的塑料高精度材料分析仪器设备,如图,此次开发的设备采用了不易受塑料形状影响的光学设备,以及能够以高灵敏度识别反射光的检测设备,此外还开发出了1秒钟内多次检测同一片塑料内的反射光、根据其数据综合识别塑料品种的算法,提高了识别精度。 高精度塑料材料分析设备原理图   该设备中,塑料物体不断进入到有许多小孔的圆盘状搬运板上,在马达驱动下自动搬运,搬运板是倾斜的,利用塑料自身的重量使其落入各个小孔,被自动搬运至识别位置,能够连续检测识别。过程通过电脑掌握和控制,另外,该设备根据设置,利用气枪自动筛选识别后的塑料,使筛选后的塑料的纯度检测也实现了自动化。   目前,此技术已申请了14项专利。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上,三菱电机的研究方向是利用此技术提高回收的树脂的纯度检测效率,扩大循环再利用的产量,而岛津制作所的研究方向则是实现回收的家电等的塑料循环再利用设备的产品化。
  • 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瓶装水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塑料
    近日,挪威科技大学与南开大学合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Nanoplastics in Commercially Bottled Drinking Water Using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的研究论文。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表面拉曼增强光谱(SERS)衬底,该衬底可增强纳米颗粒的拉曼光谱信号,通过对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测试发现,粒径越小拉曼光谱信号增强因子越高。使用该SERS衬底,对经100 纳米滤膜过滤后瓶装水进行了检测,通过与标准谱图比对,发现瓶装水中的纳米塑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浓度高达108 个/毫升。全文速览微纳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微纳塑料研究的基石,检测分析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粒径更小的纳米塑料。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三角孔隙阵列SERS衬底,该衬底可增强纳米塑料的拉曼信号。通过对不同粒径(50,200,500,1000 nm)的PS纳米塑料测试,发现粒径越小,拉曼光谱信号的增强因子越高。对于50 nm的PS纳米塑料检测限为0.001%,约为1.5×1011 个/毫升。使用该衬底,检测了市售的瓶装水,瓶装水经100 nm滤膜过滤后,滴加在衬底上,可直接检测到拉曼光谱信号,经过与标准谱图的比对,发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该塑料主要为瓶身材质,浓度约为108 个/毫升。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且灵敏的纳米塑料检测方法。引言微纳塑料由于其独特物化性质,分析检测一直是微纳塑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拉曼增强由于其可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纳米颗粒的拉曼光谱信号进行增强,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纳米塑料的检测。但目前关于SERS测试纳米塑料多集中于实验室内的加标样品,对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的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通过合成一种新型的三角孔隙阵列衬底,测试了其对PS纳米塑料的增强效果,并检测分析了市售瓶装水中纳米塑料的赋存。图文导读阵列合成Figure 1.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the triangular cavity arrays (TCAs). First, close-packed polystyrene (PS) nanospheres are self-assembled on a silicon substrate (i). A thin silver (Ag) film is deposited over the nanospheres (ii), which are then tape stripped away, leaving Ag nanotriangle arrays (iii). A gold (Au) film is then deposited over the entire substrate (iv). An adhesive epoxy is applied on the top of Au and then peeled off, transferring two metals Ag and Au sitting in a complementary arrangement side-by-side on epoxy (v). Simply removing of the Ag parts using chemically etching, revealed gold triangular cavity arrays as shown in (vi).图1展示了该拉曼衬底的合成示意图,首先将一层500 nm的PS纳米微球平铺在硅胶板上,然后在表面添加一层Ag,去除掉纳米微球后,形成了Ag纳米三角阵列,再添加一层150 nm的Au薄膜,之后添加一层粘合剂环氧树脂,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后剥离掉带着两层金属的环氧树脂,再去除孔隙中的Ag后,形成最终的三角阵列衬底。阵列表征Figure 2.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s)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steps in Figure 1 to fabricate gold TCAs substrate: (a) Close-packed PS nanospheres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i in Figure 1 (b) Ag triangle arrays after removing of PS nanospheres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iii in Figure 1 (c) Top-view of morphology after depositing Au layer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iv in Figure 1 (d) Au TCAs arrays after removing of Ag parts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vi in Figure 1. Scale bar in a-d: 250 nm. (e) Patterned gold TCAs over large area, scale bar in e: 1 µm.图2为经过图1合成的衬底的扫描电镜图,分别表示了衬底在不同合成阶段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清楚的表明于实际合成的衬底与图1中的示意图完全吻合。PS纳米颗粒测试Figure 3. (a) Raman spectra of PS nanoplastics with different sizes on Au TCAs substrates at concentration of 1%. (b) Enhancement factor (EF) as a function of PS size. (c) Raman spectra of 50 nm PS nanoplastics with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1% to 0.001% on TCAs substrates and on plain glass substrat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control line). (d-g) Raman mapping images of 50 nm PS nanoplastics on Au TCAs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rom 1% to 0.001%. Scale bar in d-g: 200 nm.图3展示了不同粒径的PS纳米微球的增强测试,在50、200、500和1000 nm四个粒径中,50 nm的PS微球增强因子最高,随着粒径增加,增强因子变低。此外,还对50 nm的PS微球的不同浓度做了分析测试,发现在0.001%仍可检测到清晰的信号,特征峰1003 cm-1的信噪比为88。瓶装水前处理Figure 4. (a) Schematic of sample preparation from commercially bottled drinking water. (b-d) SEM images of an extracted sample that drop-casted on a silicon wafer after drying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Scale bar: (b) 300 µm (c) 5 µm (d) 200 nm.图4为瓶装水的处理过程和SEM结果。在采购瓶装水后,取100 mL过100 nm的滤膜,对过滤后的水样进行SEM检测,从图中可看出,在扫描电镜下,存在大量的颗粒物,经过不同倍数的放大,粒径小的可低至几十纳米。同时,采用去离子水做了过程空白对照,在扫描电镜下,无颗粒物检出,排除了实验过程中外部的污染。瓶装水检测Figure 5. (a)Schematic of sample preparation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b) Raman mapping image of sample extracted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on TCAs substrate. Scale bar: 500 nm. (c) Raman spectra of sample extracted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on TCAs substrate (red line) and plain glass substrate (brown line), and PET film (purple line). (d) Finite track length adjustment (FTLA) concentration/size image for NTA of sample extracted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on TCAs substrate: indicating mean size of nanoplastics is ca. 130.8 ± 58.0 nm.图5为瓶装水的拉曼检测结果,将过滤后的瓶装水直接滴加在衬底上,经过拉曼检测后,可鉴别出1620和1760 cm-1两个峰,与PET纳米塑料标准品和PET膜进行对比,可知瓶装水中的颗粒物为PET,在检测空白和过程空白中均无信号。此外,水样还进行了NTA测试,平均粒径约为88.2 nm(三个平行样品的平均值),浓度为1.66×108 个/毫升。小结通过合成新的SERS衬底,可实现对纳米塑料的拉曼信号的增强,纳米塑料的粒径越小增强因子越高,且该衬底的灵敏度高,可对过滤后的水样直接检测,同时还可重复使用。瓶装水的检测结果表明塑料瓶身是水样中纳米塑料的主要来源。
  • 微塑料研究最前沿丨微塑料监测遇难题,我们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塑料污染在水环境(海洋和淡水)中的问题日益严重,得到广泛报道和关注。据《Science》杂志研究报告,2010 年全球192 个沿海和地区共制造2.75 亿吨塑料垃圾,其中约有800 万吨排入海洋,并且塑料垃圾数量不断增多,到2015 年已有超过900 万吨塑料垃圾排入海洋。如果不加以控制,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排放量将会是2010年的两倍。这些污染物正在持续威胁海洋生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近期,科学家再次发现塑料会在机械作用、生物降解、光降解、光氧化降解等过程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被分解成碎片,形成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随着生物链,造成更广泛的危害。这一发现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也着重强调应加强海洋微塑料监测,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为国际履约谈判和全球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提供支撑。在微塑料监测中,由于微塑料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密度、颜色)以及化学组分等差异,不同类型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中流动过程(输入、输出和存留)的时间均不相同,使微塑料监测变成一大难题。目前,对微塑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目视分析法、光谱法 (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热分析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等 (如质谱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法)。其中,红外光谱及Raman光谱分析,由于具有无破坏性、低样品量测试、高通量筛选以及所获取的结构信息互补等特点,成为检测和鉴别微塑料的主要分析技术;而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技术仅可对几微米颗粒物进行检测(FT-IR为10~20μm、Raman 低仅为1 μm),使微塑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先进仪器平台,Quantum Design中国时刻关注重大科研发展方向,并致力于引进先进表征技术及设备,为我国科研搭建先进科技平台。聚焦于微塑料监测难题,Quantum Design中国表面光谱部门认为需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尺寸、微观形貌以及聚合物类型。理论上可用于测量两者的方法均适用于微塑料分析,但是由于疑似微塑料样品的干扰,使得仅用一种分析方法难以准确的识别微塑料,为了提高准确度以及检测效率,需要采用多组合分析测试方法对其进行监测。目前,我司主要有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IRsweep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和PSC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三款先进光谱表征设备。其中,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采用的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将光学显微与微区红外结合,一举突破了传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的分辨局限,实现了500 nm的空间分辨率。不仅如此,该设备将显微成像、红外及Raman测试集成于一体,多测试方法同步测量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度。同时,它具有更简单,更快速的测量模式,无需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等优势,让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微塑料追踪、监测和研究成为可能,正成为下一代标准的方法。为更好的服务国内科研用户,Quantum Design中国北京样机实验室引进了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为国内科研用户开放,以期为微塑料监测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Quantum Design中国非接触亚微米红外光谱系统mIRage样机操作过程示意 精选案例:目前,mIRage在塑料领域的研究中大放异彩,助力美国特拉华大学Isao Noda教授课题组对PLA和PHA的复合薄片塑料结合方式及内在机理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mIRage在微塑料领域研究中的潜力。该工作中,作者先对PHA和PLA的结合面进行了固定波数下的红外成像(图1)。通过对比发现,在约330 nm的范围内(空气/PHA界面)1725 cm-1处的红外信号出现了急剧的下降,而在PHA/PLA界面处几微米范围内1760 cm-1处的变化较为平缓,且无清晰的边界,表明PHA和PLA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分子混合。由于使用光学光热红外技术,不存在困扰传统红外成像设备的米氏散射效应,因此能够确定这一模糊的边界是来自于两种材料间的相互渗透而非光学伪影。图1. PLA和PHA在固定波数下的红外成像。(A)红外成像图(红色1725 cm-1为PHA;绿色1760 cm-1 为PLA);(B)A图中黑色线性区域PHA/PLA红外吸收强度分布对比 为了进一步研究PHA/PLA界面处的化学成分变化,作者对这大概2 μm左右交界面的红外图谱进行了间隔200 nm的线性红外扫描分析(图2)。从羰基(C=O)伸缩振动区和指纹区(图2 A和B)的线性扫描红外谱图可以清晰的区分PHA(1720和1740 cm-1)和PLA分子(1750-1760 cm-1)。区别于理想的简单二元系统(不互溶或无分子相互作用),PHA/PLA薄片羰基伸缩振动红外叠加图谱(图2C)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等吸收点,反映了在界面区域存在着复杂的组分变化及两种以上不同物种的分布。图2. PHA/PLA界面区域每200 nm间隔的羰基伸缩振动区域(A)和指纹图谱区域 (B) 以及羰基区域伸缩振动的叠合图谱(C) 为获取更详细的界面处PHA/PLA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同步和异步二维相关光谱(2D-COS,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来分析羰基拉伸区域采集到的红外谱图(图3A和3B),并以等高线的图形式展现,详细的分析方法可以参考相关信息(Combined Use of KnowItAll and 2D-C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CcD3irVtE)。结果显示,在主要为PHA的混合界面区域同时观测到来源于PLA的1760 cm-1红峰外,表明部分PLA渗透到PHA层,且与PHA层的其余部分相比,界面附近的PHA结晶度明显降低。在对指纹图谱区域进行2D PHA/PLA相关光谱同步和异步对比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可参照发表文章,在此不再显示), 即PLA向PHA渗透,且PHA的晶型有所改变。另外,作者还通过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同步红外和拉曼分析(图3C),两者选择性和灵敏度不同却可以很好的互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的可靠性。结果证实,即使是表面上不混相的PHA和PLA聚合物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子混合,这种混合可能发生在界面只有几百纳米的空间水平上,很好的解释了这两种生物塑料之间的高度相容性。 图3. PHA/PLA羰基伸缩振动区域二维同步(A)和异步(B)相关光谱(2D-COS)分析以及交界区域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左为红外,右为拉曼)。 参考文献:[1]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ighly spatially resolved simultaneous IR and Raman spectral imaging of bioplastics composite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DOI: 10.1016/j.molstruc.2020.128045.
  • 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及快速检测方法6月1日起正式执行
    记者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获悉,关于塑料购物袋的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将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执行。   记者近日在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看到,收银处已有醒目标识提醒购物者说超市将从6月1日起不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不少购物者已在使用自备的购物袋。   据了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包括三项:《塑料购物袋的环境、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塑料购物袋》以及《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会长、环境化学专家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塑料购物袋》标准将适用于以各种塑料原料及其混合料(可加入添加剂)生产的薄膜、经热合或黏合等制袋工艺加工制得的塑料购物袋,也适用于塑料与其他材料复合的购物袋。标准详细规定了塑料购物袋的定义和术语、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其中,塑料购物袋被定义为以树脂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在销售、服务等场所用于盛装及携提商品的袋制品,不包括食品袋以及连卷袋等包装用袋类制品。   据董金狮介绍,根据标准要求,塑料购物袋应为本色,其他颜色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塑料购物袋不允许有妨碍使用的气泡、穿孔、塑化不良、鱼眼僵块等瑕疵,袋膜应均匀、平整、无皱折 印刷塑料购物袋应油墨均匀,图案、文字清晰、完整,印刷剥离率小于20%。   标准还对塑料购物袋的提吊能力、封合强度、漏水性等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塑料购物袋的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了要求。   根据《塑料购物袋的环境、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塑料购物袋的厚度必须大于等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的标识需要明确袋的名称、标准号、规格、标志等,如普通塑料购物袋、含有回收塑料的购物袋、降解塑料购物袋、淀粉基塑料购物袋(淀粉含量应不小于15%)、直接接触食品用塑料购物袋应在袋上明示“食品用”字样等。其中,塑料购物袋的标志要用醒目的颜色,应不易褪色或脱落 可以采用印刷或喷涂等方法,但应不损害塑料购物袋的性能 每个塑料购物袋一般为一个标志,如有必要,可予增加 标志一般应位于塑料购物袋的明显处,直接接触食品用塑料购物袋、本身不便或无法标识的塑料购物袋,可在其外包装上进行标识。塑料购物袋还要明确标识生产厂家的厂名、生产日期以及检验合格证等信息,要求塑料袋的存放保质期不超过一年。   董金狮建议,该标准将从6月1日起正式执行,但从现在开始,企业就应积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商场、超市以及商品零售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应积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备货,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给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附: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doc
  • 微塑料检测网络会议顺利闭幕!回看视频上线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其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2023年4月27日-28日,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 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本次会议共邀请领域内相关报告专家15位,吸引线上听会观众700余位报名。现场学术报告与答疑讨论穿插进行,专家与听众共同就微塑料检测与分析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研讨。《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点击图片回看)会议以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开场。南京大学张彦旭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报告围绕目前微塑料的河流入海通量有多高?海洋中有多少塑料?不同年代和国家的贡献有多大?河流入海的塑料归驱如何?这四大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未授权回看)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张微微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报告围绕微塑料问题产生的背景、国内外微塑料的监测进展、微塑料监测存在的挑战三大方向展开。报告指出,2019年,塑料产生了18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全球排放量的3.4%。《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点击图片回看)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张晓丹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报告介绍了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的详细解决方案。《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点击图片回看)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查珊珊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报告详细分享了Perkinelmer最新的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未授权回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清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报告提到微塑料的研究有一系列重要的背景与意义:2008年,欧盟海洋战略框架指令和美国NOAA将微塑料作为重要监测研究对象;2019年,G20首脑峰会通过《大阪宣言》,重申应采取措施解决海洋垃圾污染,尤其是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2022年,来自160个国家的代表在乌拉圭召开关于制定全球塑料公约的第一轮谈判。《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未授权回看)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报告介绍到,微塑料的摄氏效应会造成物理堵塞或损伤,会沿食物链传递与累计;微塑料的毒性效应会传播有毒化学物质,会引起生物中毒现象;微塑料的附着效应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导致生物入侵。《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未授权回看)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华东师范大学何德富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报告介绍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多种分析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密度分离法后使用体视镜记录微塑料的形态及尺寸,并结合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聚合物类型判定。《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点击图片回看)浙江工业大学潘响亮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在采样、分离与富集阶段,现在常用的大面积水体拖网采样存在孔径大小不一、只能采集相对大粒径的塑料微粒等问题;而采用密度法和简单浮选方法很难达到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存在土壤中有机质和黏土容易黏附在微塑料表面等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坑”都会影响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分离与检测。《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点击图片回看)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赵经鹏经理分享报告题为《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未授权回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涂晨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报告内容涵盖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其组成;微塑料生物膜的主要研究方法;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的形成对微塑料表面性质的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对微塑料吸附污染物的影响与机理;生物膜的形成对微塑料降解的影响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等。《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点击图片回看)复旦大学张立武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报告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在微塑料研究上的应用,指出传统的拉曼光谱存在信号响应较弱、易受荧光干扰、缺乏深度信息等问题。而如今的改进技术包括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共聚焦拉曼光谱、相干抗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受激拉曼散射技术(SRS)等。《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未授权回看)28日上午的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专场,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报告提到,到目前为止,全球所有关于大气微塑料的研究包括大气沉降和大气悬浮。据了解,李道季课题组通过西太平航次在2019年首次揭示了大气微塑料会持续由陆向海传输,并通过估算模型揭示了西太平洋大气塑料袋的存量为1.21吨。《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点击图片回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龙鑫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报告提到大气微塑料的传输存在形态、来源复杂;采样困难,数据少;远洋及冰川等生态敏感区难以采集;微塑料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难以评估等问题。而研究微塑料的源及汇的动力过程及通量可使其造成的生态效应被准确评估,并方便开展有效消减干预对策。《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点击图片回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胡辉应用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详细介绍了岛津最新的PY-TD-GCMS技术。《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点击图片回看)华东师范大学刘凯博士后分享报告题为《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面对目前大气微塑料领域亟待解决的大气输送过程中时空分异、理化多样性的变化未知等问题,该报告提出了可靠的大气微塑料采集分析方法,并阐明了微塑料在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的赋存特征。
  • 塑料工业少不了钛白粉 粒度分布影响关键指标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几年,塑料工业与钛白粉可谓焦不离孟。在世界范围内超过500家的钛白粉牌号中,专属于塑料用的就超过50个,而高达6%的年均增长率,也让塑料工业成为使用钛白粉增速最快的领域,并“荣膺”钛白粉的第二大用户。有材料应用的地方自然就有相配套的指标、参数考衡,粒径粒度分布和颗粒形状就显著影响着塑料用钛白粉的关键指标。而塑料用钛白粉的粒径恰好处于激光粒度仪大展身手的范围内,因此对于钛白粉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业内人士不妨给予更多的瞩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a1cc424-4105-479d-975f-1e95fbaa5764.jpg" title=" 激光粒度仪 钛白粉.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众所周知,钛白粉的学名是二氧化钛,具备优良的白色性能,高遮盖力和高消色力,被广泛应用油墨、造纸、涂料、油漆等行业,享有“白色之王”的美誉,这正是钛白粉在塑料制品中得以应用的重要原因,即钛白粉可以决定浅色或白色塑料制品的外观。当然钛白粉于塑料还有很多其他好处,比如提高塑料制品的耐热、耐光、耐候性能,使塑料制品免受UV光的侵袭,改善塑料制品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等。几乎所有热固性和热塑性的塑料中都会使用钛白粉,它们既可以与树脂干粉混合,也可以与含增塑剂的液体相混合,用量一般在3-5%左右,聚烯烃类(主要是低密度的聚乙烯)、聚苯乙烯、ABS、聚氯乙烯等莫不如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塑料工业中衡量钛白粉的质量主要有四大指标——遮盖力、分散性、耐候性和白度。钛白的遮盖力越好,生产出的塑料制品就越轻薄;分散性则影响塑料制品生产成本,钛白粉的分散性越好,塑料制品的光滑度和光亮度就会越高;具备良好耐候性的钛白粉,则对室外使用的塑料制品以及塑料门窗是必不可少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最后一大指标就是白度了,所谓白度是指距离理想白色的程度。影响钛白粉白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杂质,在钛白粉工艺中,尤其是硫酸法钛白粉工艺,大部分的作业是为了除去产品中的杂质,因为杂质严重影响钛白粉的应用性能,特别是白度。显色金属氧化物杂质在极低的含量下就能影响白度,这些元素有铁、锰、铬、铜等,这些杂质本身就带有颜色,在白色的钛白粉中极易显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二点就是粒径和粒度的分布了,他们主要是通过钛白粉颗粒对光的反射、散射等现象影响其白度的。钛白粉的粒径越小,白度值越高,这主要是由于钛白粉粒径越小,表面积增大,光的反射、漫反射增强。根据光波的特性,当颜料粒子的粒径小于光波的一半时可以获得对该波长的色光的最大散射,经分析,对波长蓝色光散射最好的粒径在0.2μm左右,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散射最大的粒径在0.35μm左右,因此,小粒径的钛白粉的散射光呈蓝相,而透过光则为蓝色的补色红黄相,反之,大粒径的钛白粉散射光为红相,透过光为蓝相。通常涂料用钛白粉的粒径为0.2~0.4μm,而大多数塑料用钛白粉粒径都较细,粒径为0.15~0.3μm,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兰色底相,对大多数带黄相的树脂或易泛黄的树脂有遮蔽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颗粒形状、钛含量、包膜剂对钛白粉的白度都有一定影响。其中,粒形对白度的影响比较小,一般来说,层状钛白粉的白度略低,球状和杆状的白度略高。而二氧化钛含量的升高,钛白粉白度值也升高,铝、硅、锆等包膜剂含量升高,钛白粉白度值下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值得一提的是,在塑料色母粒的生产工艺中,钛白粉的白度也是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塑料色母粒是一种高浓缩、高效能的颜色配置品,即颜料以超常浓度均匀分布在载体树脂中,并形成一定粒径的颗粒。它主要由核心层(颜料)、偶联层(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分散层(润滑剂或分散剂)、增混层(载体树脂)等组成,在塑料中作为染色剂使用,广泛用于吹膜、注塑、热压、注塑等塑料制品的生产,色母粒着色效果优越,使用方便,节约能源,使用时无粉尘和污水,因此备受用户的青睐。色母粒是作为工业原料,性能优劣通常是在后续产品应用中表现出来(如吹膜或注塑),因此,钛白在色目粒中的性能也主要体现在色母粒的应用过程中。钛白的着色能力、分散性、加工性能、白度都会对色母粒的应用产生重大影响,顺理成章地,也少不了对钛白粉粒度分布的检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结语: /strong 激光粒度仪作为目前最流行的粒度测量仪器,已在粉体工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米氏散射理论在各品牌激光粒度仪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对亚微米级的塑料用钛白粉有充足的适配性。随着钛白粉在塑料工业中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这一市场大蛋糕的进一步经营和开拓,或许值得激光粒度仪的厂商们好好思考。 /p
  • 探微知著:微塑料多维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微塑料(Microplastic)的定义是指尺寸小于5 mm 的塑料颗粒、微纤维或者薄膜等。从目前的研究报道看,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已极为广泛,从深海到高山,从极地到赤道地区,几乎无处不在。近几年微塑料的环境影响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它们能够被多种生物摄取,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且复杂的影响。此外,微塑料还能吸附水中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累积并放大,最终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微塑料逐渐成为一种需特别关注的潜在环境污染物,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公众的关注。 “微塑料”的概念最早于2004年《Lost at Sea: Where Is All the Plastic? 》文章中被首次提出。2012年《The applicability of reflectance micro-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the detection of synthetic microplastics in marine sediments》文章发表,红外光谱技术被引入微塑料的定性表征检测,很荣幸珀金埃尔默的Spotlight红外显微成像系统担任了文章中检测微塑料光谱信息的任务。 2017年中国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启动,同年3月份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起草发布了国内首个微塑料的检测标准《DB21/T 2751-2017 海水中微塑料的测定 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 △ 点击可查看大图 在微塑料科研和检测方法的发展过程中,珀金埃尔默始终和各行各业的客户合作,助力客户的科研和检测工作,改进完善微塑料的检测方案。 2018年,一项由新闻机构Orb Media组织的研究对全球11个国家的259瓶瓶装水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其中93%的瓶装水样本含有微塑料。微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环境和健康议题的一部分。 微塑料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采用了各种测试方法来确定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来源。其中红外及显微红外光谱法,被用作检测和鉴别各种环境和样品基质中的微塑料的标准方法。珀金埃尔默的红外及显微红外已有完善的准确可靠检测方案,另外还充分挖掘不同检测设备的优势,将热分析-红外光谱-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和单颗粒ICPMS方法引入微塑料研究,以提供微塑料多维检测数据,更好的服务于行业客户对全面表征数据的需求。 Part.1 ✦ ✦ 微塑料的红外及显微红外 光谱检测方案 ✦ △ 点击可查看大图 多尺寸 提供1.56微米以上多尺寸全光谱范围的微塑料的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案,可以根据测试尺寸要求的下限,自由选择不同的检测手段。现场检测大尺寸的微塑料,比如在船上直接检测拖网上的颗粒,可以直接使用红外光谱仪Spectrum 3或Spectrum 2。在实验室测试肉眼不可见的微米级别的微塑料,可使用Spotlight200i红外显微镜或Spotlight400红外显微成像系统。采用Spotlight200i红外显微镜,配合珀金埃尔默自主开发的微塑料自动分析统计软件,可以快速得到整张滤膜的微塑料的测试数据和尺寸统计等信息。下图是自来水样品过滤到滤膜上之后,整个滤膜全自动扫描微塑料光谱和微塑料自动计数的数据。 △ 点击可查看大图 测试10微米以下尺寸的微塑料,采用Spotlight400红外显微成像系统,配合ATR成像附件,最小可以原位测到1.56微米尺寸的微塑料。下图是海洋中贝类样品的小尺寸微塑料的ATR成像原位测试的数据。 △ 点击可查看大图 全光谱 珀金埃尔默方案提供微塑料完整的红外光谱图定性结果,光谱范围至少覆盖7800cm-1~600cm-1波段,保证谱图符合光谱学的定性三要素(特征峰位置、峰形状和峰强度),确保微塑料定性结果的准确无误。 其他使用局部波段的检测技术,会出现微塑料光谱图的误判情况,导致微塑料成分鉴定是不准确的。 △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上图是高密度PE微塑料和ABS微塑料的全波段红外光谱图,在1900cm-1以上和900cm-1以下的波段有非常关键的特征官能团和指纹吸收峰(标阴影区域),如果只是采集中间局部光谱图,比如1900-900cm-1的谱图来定性微塑料,会缺少待测物质的特征信息,不符合光谱学的定性三要素,不能始终给出可靠的光谱学定性结果。 Part.2 ✦ ✦ 微塑料的热重-红外-GCMS 联用技术检测方案 ✦ 微塑料通常悬浮在水面,被生物摄入后进入食物链,并在体内蓄积。随着微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除了微塑料颗粒、纤维的定性定量研究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也在研究微塑料吸附的污染物以及微塑料降解产物的成分相关信息。在研究开始早期,微塑料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用于分析和鉴定微塑料及其裂解产物的分析。但是随着研究方法使用的深入,暴漏了一些方法的弊端,比如无法获得关于降解产物特性的充分信息,几乎无法获得关于降解产物形成时间的信息。 △ 点击可查看大图 珀金埃尔默将热重分析(TGA)-红外(IR)-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案引入微塑料研究,可以程序控制样品升温速率,实时分析微塑料基质中微塑料PE、PP、PS的总离子色谱图(TIC)数据热分解产生的产物,对逸出气体进行深入表征,获得更多关于降解产物特性的信息以及关于降解产物形成时间的详细信息。 下图为珀金埃尔默联用技术TGA-GCMS模式,悬浮液体中的微塑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成分分析数据。 △ 点击可查看大图 另外珀金埃尔默联用技术的TG-IR模式,可快速的对可降解性塑料的成分进行界别,下面是可降解性塑料餐盘(上)和不可降解性塑料(下)的对比热红联用数据。 △ 点击可查看大图 Part.3 ✦ ✦ 微塑料的TGA-ICPOES 及单颗粒ICPMS技术检测方案简述 ✦ 微塑料吸附的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部分可以用前面所述的联机技术进行检测。可能吸附的无机污染物部分,可采用珀金埃尔默开发的TGA-ICPOES联用技术,对微塑料上吸附的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进行定性表征,如下图为微塑料的热失重和热重逸出气体的实时ICPOES响应曲线数据。 △ 点击可查看大图 单颗粒ICPMS(SP-ICP-MS)技术,也可作为一种快速筛选方式,作为微塑料表征手段的一种补充工具。 相比其他分析手段,SP-ICP-MS分析速度较快,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采集更多颗粒,并能提供粒度分布和颗粒浓度的更多信息。通过监测C13的信号,使用NexION系统的SP-ICP-MS,可以成功用作微塑料测定的筛选工具或补充技术。利用单颗粒ICP-MS分析技术采用的快速瞬时采集能力(NexION 系列ICP-MS高达100000点每秒),C13背景得以大大降低,从而实现纳微塑料颗粒的准确分析。将SP-ICP-MS与可鉴别微塑料成分的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有关微塑料的更全面信息。右图为SP-ICP-MS筛选塑料茶包中微塑料颗粒的分析数据。 △表1:塑料茶包中含碳颗粒结果 综上,珀金埃尔默仪器与解决方案,在微塑料检测技术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不断推动各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更新。我们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开发团队不仅积极参与当前的研究工作,而且与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检测标准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坚信,微塑料问题所在之处,正是珀金埃尔默技术和解决方案发挥作用的地方。珀金埃尔默的使命是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期望能够支持和帮助更多投身于微塑料研究和检测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我们
  • 塑料软包装溶剂残留检测又有新规定
    5月22日,参加塑料软包装溶剂残留标准制定会议的北京兰德梅克公司王庆国高工对记者表示,这次塑料软包装溶剂残留检测标准草稿的修改会议上,把原来的取样要求取0.2m2,裁剪为1×3cm的小块,放入500ml玻璃瓶进行烘烤。改为取内表面积100cm2放入20ml玻璃瓶进行烘烤,并且样品不要求裁剪。   这次修改是根据国外最新标准制定的,新方法比原来有三个优点:   1、 面积减小后容易取样。因为对于已经分切的卷膜,因为要除去边缘处,面积太大不方便取样。   2、 减少复合膜层间粘合剂层的溶剂干扰。溶剂残留主要指表层印刷的溶剂残留量,如果裁剪成很多小碎片,层间粘合剂层暴露多,集中挥发的溶剂对结果影响大。   3、 方便操作,减少了工作量。   王庆国高工是国内最早关注软包装溶剂残留的权威人士之一,曾经主持设计了专门用于软包装溶剂残留的2061C 、3061C气相色谱仪,是这次会议专家组中唯一被邀请的塑料包装检测仪器生产代表。
  • 亚微米红外新技术受到BTV关注,再聚焦微塑料监测核心难题!
    导读近日,Quantum Design中国作为先进科学仪器代表企业接受了《BTV北京科教卫视》的专访,本次专访主要以新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新技术如何解决微塑料监测难题为主题,专访节目已于近期在【BTV北京科教卫视】栏目播出。〖微塑料污染日益严重 监测技术备受关注〗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关注,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政府对此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设点开展了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试点监测,主要采用的监测方法有目视分析法、光谱法 (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热分析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等 (如质谱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法)。其中,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由于具有无破坏性、低样品量测试、高通量筛选以及所获取的结构信息互补等特点,成为检测和鉴别微塑料的主要分析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技术仅可对几微米颗粒物进行检测,使微塑料的监测和研究面临诸多困难。【BTV北京科教】关注:微塑料监测 前沿技术Quantum Design公司引进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新设备mIRage,因为其能够实现亚微米的分辨率、非接触、液相样品的直接观测等全方面的技术突破,获得全球科技创新R&D100大奖,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日【BTV北京科教卫视】对公司进行了专访,重点介绍了这种新的红外技术在微塑料监测领域的突破和应用。〖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突破哪些技术难点?〗Quantum Design中国表面光谱部门销售总监韩铁柱博士在公司应用实验室向记者详细的做了介绍:“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仪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波长的问题,将分辨率从原来的10-20微米提升到了0.5微米。并且可以实现同时、同样品区域、相同分辨率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试,非接触测量、液相样品可以直接观测,测量过程更简单、便捷”。随后,韩铁柱博士补充道:“从这套设备引进以来,我们已经为国内很多高校和研究所进行测试,今天我们正在测试一个海洋微塑料样品。我们只需要将盛放样品的载玻片放置到样品台上,关上舱门即可,所有参数调节、控制以及数据分析,都可以通过软件完成。”在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除了有几个微米的大颗粒之外,还有很多尺寸在1到2个微米或者更小的颗粒,相关颗粒的含量和成分可以通过光谱图像和谱峰获取到,如此高的分辨率是传统的红外光谱无法实现的。〖mIRage在微塑料监测中的优势及应用〗正如韩铁柱博士所介绍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是一台多功能、全方位的微塑料表征“科研利器”,它可以对液体样品中微塑料的物理(微观形貌、尺寸)和化学(聚合物类型及结构)性质进行全面的直接表征。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在各个功能方面均有全新的技术突破,可以助力科研工作者更加地对微塑料进行监测。〖01〗超高空间分辨率成像目前科学家所使用的传统红外成像技术通常只能用于表征10-20 μm的样品,很难表征更小尺寸的微塑料,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则突破了这一限制,使得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0.5 μm,从而可以轻松地对小于10 μm的微塑料进行成像表征。图1. 滤纸表面尺寸小于10 μm的微塑料成像结果〖02〗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科学家在进行物质鉴定时通常会采用多种表征技术以更加的确定物质结构。然而在进行多种表征时,很难保证完全相同的监测环境,使得不同表征结果间均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同步同区域的红外和拉曼表征,这两种互补的光谱表征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加准确地进行物质结构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与标准谱图对比,研究人员可以清楚地鉴别微塑料中存在的两个主要的聚合物层,聚乙烯和聚丙烯,以及嵌入的环氧树脂。图2. A:图1区域的红外谱图;B:图1区域的拉曼谱图〖03〗单波长可视化化学分布成像除此以外,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还可以对特定波长进行可视化的化学分布成像分析。如图3所示,科研人员对任意区域的微塑料进行点分析即可发现微塑料不同位置处的化学结构不同,进一步,通过对特征信号的单波长峰进行成像分析(图4),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微塑料中不同聚合物的分布结构情况。图3. 微塑料成像结果及对应标注位置的红外和拉曼谱图图4. 单波长化学分布成像图(波长:1642 cm-1)〖全新技术提效微塑料监测〗在此次采访中,【BTV北京科教卫视】向大家展示了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成像及结构分析中的出色表现和特优势。Quantum Design中国期望这种全新的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帮助国内研究者在微塑料领域有所突破,为的科研进展贡工作献一份力量,目前公司的应用实验室正在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在样机上积开展各种样品的实测合作。
  • 日本用塑料瓶研制辐射探测仪
    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回收饮料瓶的塑料制成能够测知辐射的传感器,可用于辐射探测仪,有望让成本下降90%。   京都大学助理教授中村秀人(音译)与帝人公司合作研究,设计出一种以PET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可用于制造小型辐射探测仪和较大型号的辐射值读数测量仪。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广泛用于塑料饮料瓶。研究人员利用饮料瓶制成一种塑料树脂,发现这种材料遭到辐射时会发出荧光,且强度好、柔韧、成本低,可用作辐射探测仪中的传感器。   当前,日本市场上传感器原材料大多从法国圣戈班公司进口,价格较贵。   帝人公司公关部估计,传感器售价大约1万日元(约合130美元),比市场现有产品便宜九成,最早会在下个月供应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   帝人公司销售主管石井彻(音译)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在9月底制成最终成品”、即辐射探测仪,9月、10月供政府部门和企业试用,随后逐渐供应公众。   日本东北部3月地震和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不少民众争相购买辐射探测装置。
  • 微塑料检测技术,解决微塑料难题!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常见化学成分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相关研究表明,微塑料在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可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一级传递,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将不可避免成为微塑料的摄入和蓄积体。随着各方对微塑料的关注日益增多,微塑料的相关科学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如何精准快速的识别微塑料,对微塑料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多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水陆空环境与生物体等各类样品中的塑料微粒含量、大小、成分等进行科学分析,开展各类型的科研课题研究、环境本底调查,为我国环境微塑料污染防控与监控和常规产品检测等提供技术依据。为了了解当前微塑料检测分析技术和应用进展,加强沟通交流,7月27日-28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在28日的下午,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为主题的会议专场,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大家分享当前针对该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等。“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专场日程如下:07月28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14:00--14:30“流域-近海-大洋”微塑料观测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蔡明刚厦门大学 教授14:30--15:00岛津GCMS在环境新型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王子君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专员15:00--15:30污水处理厂微塑料的去除行为解析与探讨安立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15:30--16:00传感器在渔业环境中新污染物检测应用吴立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嘉宾介绍:蔡明刚 教授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海洋学视角的开阔海域污染物传输动力学过程研究,及其作为新型示踪剂在海洋科学上的应用。研究海域涉及我国南海等边缘海、全球大洋及两极海区,课题组近10次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个人系中国第3、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先后入选福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CSC中德合作团队项目等人才计划。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Deep Sea ResearchⅠ、Marine Chemistry等环境、海洋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2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 主要科研与应用成果如下:1)开展我国主要边缘海和极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间序列变化和储量估算,提出全球变化背景下边缘海POPs海/气交换与垂直传输的海洋生物泵调控机制。2)较早开展大洋海水中细颗粒微塑料研究,发现南海存在数量可观的微塑料。3)利用氟利昂等污染物开展海洋学过程的示踪与人为碳估算,取得创新性成果,组装了国内第1套海水超痕量氟利昂/六氟化硫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析系统,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分析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水平。4)构建和应用海湾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估算技术及其系统,提出基于长时间序列观测的沿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计量统计学方法。5)建立基于工业化生产的雨生红球藻培养技术和配方,搭建了微藻多级培养系统并研发新型LED藻类培养设备,拥有多项专利,服务于企业生产并产生实际效益。王子君 产品专员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具有丰富的分析仪器产品经验,擅长环境应用解决方案。安立会 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安立会(1975 -),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与合成环境污染物的水生态毒理效应、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近年重点关注环境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致力于塑料污染来源及其控制对策,为开展我国环境微塑料的管控措施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吴立冬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吴立冬,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人计划”,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等国标方法审评专家。受邀成为“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编委(IF 12.545),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和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杂志青年编委,Micromachines杂志(IF 3.523)专题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标准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2022年获得了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创新奖(朱良漪青年创新奖)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排名第一)。主要从事水产品危害物快速检测方法及渔业环境智能化监测器件研发。迄今,吴立冬博士在Informat(IF 24.7)、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6.7)、ACS nano、Food Chemistry、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Anal. Chem等杂志发表80多篇论文,申请专利22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国际专利2项),授权7项(已转让2项)。免费报名点击: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pollutant2023/诚邀您的参与!
  • 本周四召开,报名从速!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全日程确定
    微塑料(microplastic),指的是在人为生产或太阳照射、太阳侵蚀、生物降解、机械破裂等形成尺寸5mm以下的塑料小颗粒。据现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广泛地存在于土壤、空气以及水体环境中,并不断迁徙扩大污染面积,进一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以物理堆积和化学方式损害健康。在我国,POPs、抗生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在近年引发新一轮的关注。有关微塑料污染监测治理的相关政策、标准目前已在陆续颁布的过程中。比如,在2021 -2022年各省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已有多数省份提到要强化微塑料污染管控;而在2022年下半年,各地发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所有省份均提到了要强化微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2月,上海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微塑料上榜。基于此,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将于4月27日-4月28日联合主办“ 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15位大咖专家齐聚,共同就微塑料检测与分析进行交流讨论。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 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报名通道已开启: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4月27日上午: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张彦旭南京大学教授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张微微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研究员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张晓丹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分子光谱应用工程师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查珊珊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材料表征产品高级技术工程师兼北区实验室经理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王清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徐向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4月27日下午: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何德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潘响亮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赵经鹏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涂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张立武复旦大学教授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4月28日上午: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李道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龙鑫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胡辉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刘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报名通道已开启: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终于全了!微塑料检测主流技术专家报告!
    微塑料最早在海洋领域被科学家发现。近几年,随着科学家不断深入的研究,大气、土壤、陆地环境乃至生物体中相继检出微塑料,研究人员已开始尝试对微塑料样品进行更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目前常用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包括光谱方法和热裂解-气质联用法(Py-GC/MS) 等手段。对于微塑料在合成过程中使用化学品和添加剂、微塑料表面吸附或吸收的污染物质的检测,还需要色谱质谱联用及原子光谱技术。科学家新发现:“微纳塑料”的定量检测方法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进一步还可分为纳米塑料、亚微米塑料、微米塑料。微纳塑料的检测难度更大,往往需要更高精度的分离-分析技术或分析方法。为此,主办方拟于5月26日举办环境研究系列活动——环境中微塑料分析检测新技术,并邀请到中科院于素娟副研究员出席。届时,于老师将主要介绍研究团队在微纳塑料分离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几种分离测定方法,如用浊点萃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膜分离-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微纳塑料的质量浓度,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微纳塑料的数浓度,以及基于总有机碳法测定微纳塑料的监测方法等。更多权威专家,陆续更新,点击右侧红字免费预约:5月26日,我要参会多位专家开讲:光谱、质谱技术检测微塑料显微、光谱技术作为微塑料检测的经典技术,最近又有了新发展。为此,主办方将于6月9日举办微塑料分析检测技术网络研讨会。会议聚焦光谱、质谱技术,涵盖海洋、饮用水、大环境健康范围内容的微塑料检测技术报告,将有疾控中专家团队、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专家开讲,同时,Nature发表微塑料检测技术文章的第一作者将惊喜出席!点此右侧红字免费参会:6月9日,我要参会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嘉宾09:30--10:00基于拉曼光谱检测饮用水中微塑料张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主任/研究员10:00--10:30“见微知著,赛默飞助您洞察微观世界”-微塑料检测全面解决方案邓洁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赛默飞分子光谱应用专家10:30--11:00聚合物和聚合物材料的MALDI-TOF质谱分析王勇为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经理11:00--11:30黄渤海微塑料污染特征研究王清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14:00--14:30O-PTIR显微光谱技术识别环境中微塑料来源苏宇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研究员14:30--15:00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如何准确快速的进行环境样品中微塑料含量测定张晓丹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分子光谱工程师15:00--15:30待定魏琳琳 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 应用工程师15:30--16:00土壤微纳塑料分析检测技术待定 南京土壤所
  • 环氧树脂的羟值测定
    环氧树脂优良的物理机械和电绝缘性能、与各种材料的粘接性能、以及其使用工艺的灵活性是其他热固性塑料所不具备的。因此它能制成涂料、复合材料、浇铸料、胶粘剂、模压材料和注射成型材料,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5月份,我们带来了环氧树脂水分含量检测的应用方案,现在我们带着环氧树脂羟值测定的应用方案与您见面了! 一、背景介绍羟值是指1g样品中羟基所相当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以mgKOH/g表示。目前胶黏剂中的环氧树脂、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及聚氨酯等对羟值有要求。羟值是环氧树脂羟基含量的量度,可以直接反映出环氧树脂分子量的大小;在聚酯多元醇的合成过程中,利用羟值与酸值的测试来监控合成反应程度,用来检验树脂分子量是否符合产品出厂要求;在聚氨酯胶黏剂生成时,羟值与酸值大小,是异氰酸酯加入改性的重要依据。故我们需要对羟值进行检测。依据标准:GB/T 12008.3-2009 塑料 聚醚多元醇 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 二、羟值测定方法1、测试原理用过量酸酐与产品中羟基反应生成酯和酸,多余的酸酐水解成酸,再用碱进行中和滴定。根据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可计算出产品的羟值。由于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不易观察,因此通过电位来指示终点。 2、仪器及试剂:● ZDJ-5B型自动滴定仪● 231-01 pH玻璃电极+232-01参比电极● 咪唑、吡啶、邻苯二甲酸酐、0.5mol/L氢氧化钠标定滴定溶液 3、测试(1)样品前处理:● 向试料和空白锥形瓶中准确移取25ml邻苯二甲酸酐酰化试剂。摇动瓶子,至试料溶解,每个锥形瓶接上空气冷凝管,放在115+2℃油浴里30min。● 加热后,将装置从油浴中拿出并冷却至室温。用30ml吡啶冲洗冷凝管并取下冷凝管。将溶液定量转移到250ml烧杯中,用20mL吡啶冲洗锥形瓶。(2)空白测定:将空白样品置于滴定仪上,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3)样品测定:将试样置于滴定仪上,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注意事项图1 样品测定曲线 (1)过量的水会破坏酯化试剂而干扰测定,试剂需要保持干燥,酰化试剂吸潮后需要重新配置。(2)酯化完成,冷却后,可以先加少量水,使过量的酸酐直接水解,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3)样品的取样量要进行估算,尽可能的使试料质量与理论计算值相近。 三、仪器推荐ZDJ-5B型自动滴定仪● 7寸彩色触摸电容屏,导航式操作;● 支持电位滴定;● 实时显示测试方法、滴定曲线和测量结果;● 可定义计算公式,直接显示计算结果;● 支持滴定剂管理功能;● 支持pH的标定、测量功能;● 支持USB、RS232连接PC,双向通讯;● 可直接连接自动进样器实现批量样品的自动测量。
  • 355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到云南 瘦肉精五六分钟现形
    先进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能帮助工商人员提高检测效率   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肉制品中是否含有亚硝酸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在几分钟内便可作出判断,而快检仪测瘦肉精、吊白块五六分钟内便可现形。昨天,355台具有食品安全快检快测功能的仪器到了云南,昆明首批分到48台。   16项指标45分钟可出结果   “最快的1分钟就可出检测结果,最慢的45分钟内也可出结果,通常技术熟练的话,半小时就能做好整个抽检流程。”昨天,昆明市工商局召开“百千万”工程食品快速检测培训会,仪器供应方——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王玫介绍说,此次云南省工商系统使用的食品快速检测仪器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先进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用时从1分钟到45分钟不等。   记者看到,崭新的检测箱是一个铝合金长方形箱子,打开后装有标注了不同功能的五颜六色的试剂瓶多达80个,可以检测瘦肉精、吊白块、合成色素、甜蜜素、糖精钠、苯甲酸钠、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甲醛等16种指标。其中,测瘦肉精、吊白块五六分钟内便可出结果。   与此同时,检测箱内还有一些镊子、移液器枪头、塑料离心管等专业的辅助取样工具。   新增饮料合成色素检测项目   相比此前使用的“老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王玫介绍说,新版与老版的快速检测仪不仅仅是用“电脑数据”代替了“肉眼观察”,更为重要的是,新版检测仪可以检测以前测试色卡不能检测的多种添加剂和化学试剂,比如甜蜜素、合成色素等。   “现在市场中,我们重点会检测水发食品中是否添加了二氧化硫、小作坊生产的食品有没有含非法添加剂、豆腐中有没有吊白块等问题。”昆明市工商局食品处处长杨伟介绍说,此前的快速检测箱能够检测出这些商家常见的“添加”手法,但是饮料中的合成色素、甜味剂等却检测不出来,即使能够检测往往结果误差很大。现在,用新版检测仪器,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合成色素的剂量。   另外,该检测箱多了一个检测电子扫描仪,这个电子扫描仪取代了此前的“测试色卡”,可以直接检测出食物所检测项目剂量的具体数值,方便工商执法人员将这个数值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数值作比对。   “我们将检测指标的国标固定在仪器内,一旦某个检测项目超过国标,检测仪器就会清楚地显示出来,还能显示出超过国标数值多少。”王玫表示。   将定期公开抽样检测结果   “对于抽样结果,我们也会定期向市民公开的,如果市民发现有问题的食品,也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杨伟表示,按照现有的执法程序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检测出来的结果不能作为惩罚证据,只能成为初步判断问题食品的一种手段。   “用快速检测仪发现食品有问题后,我们只能责令商家马上下架,但不能用快速检测仪的结果来依法对商家进行处罚,要对其进行处罚,必须由国家承认的专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结果。”杨伟介绍说,就昆明市来说,目前仅有云南省产品质检院一家“国家承认”的检测机构,快速检测可以作为一种筛查,发现问题食品再抽样送检,也算给工商人员的执法提供了一个依据。   杨伟介绍说,昆明工商系统首批分到48台快速检测仪,昨起,来自48个工商所的近百名执法人员要接受两天的现场培训,并要通过严格的考试。   云南省工商局消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年前布置的“百千万”工程,全省工商要配备1000台检测设备,而2-3年内,我省每个工商所、分局都要配置一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此次购买的设备是通过招标公示后和厦门大学合作的,首批到货355台,48台给了昆明工商系统。   快检快测普及到家庭还有难度   对于普通家庭是否适合购买快速检测仪?杨伟表示,设备的价格约2.5万元/台,设备的花费是一次性的,可试剂的花费比较大,去年市工商局总共购了4次设备,花费40多万,还没有算人工、物流等成本。   王玫介绍,使用仪器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对添加剂有一些基础知识,并不是所有的添加剂都有害,有的添加剂是大多数食品中都必须的,只是检测是否超标,而部分市民对此并没有了解,所以暂时还不适宜普及到家庭中。(记者吴双红 通讯员王勇)   ●新闻助读   快速检测六步骤   1、取样(通常取1克至2克)。   2、加入纯净水浸泡(常规为18ml),等候约10-15分钟。   3、提取纯净水浸泡液,放入相应的试剂,等候1-5分钟出结果。   4、将加了试剂的溶液放入机器中分析,如果是测试合成色素可通过光谱扫描分析,如果是其他项目测试则可通过固定波长分析。   5、手输入或机器自动分析后,会出现以下几个结果,包括国标检测项目、食品种类、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国标限量、结果判定、计时等。   6、可现场打印出检测结果。
  • 又一顶刊!微塑料快速检测新成果!
    研究证实,人体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除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还包括我们平时吃的海产品等。那么,生物体内的微塑料从何而来?根据有关报告,海产品似乎是目前了解最多的人类摄入微塑料的来源。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微塑料污染对养殖水产品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渔业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上大型塑料垃圾的降解及养殖过程中塑料的使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微塑料环境中,养殖水生物的质量安全和生殖发育都将受到较大影响。顶刊新技术:淡水及海水养殖环境中微塑料快速检测及去除技术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吴立冬副研究员与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生态环境实验室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快速富集渔业环境(淡水及海水养殖环境)中微塑料的磁性纳米材料(mANM)。此项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该复合材料对水体中不同粒径、多种典型微塑料均有作用,并且可通过调节pH控制磁性纳米颗粒聚团大小,实现在强磁场中30秒快速分离微塑料。为了更好地促进微塑料检测技术发展,网络讲堂邀请到论文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吴立冬副研究员,在8月25日做精彩的技术分享。(点击图片,立即报名)同时,本次会议特邀嘉宾——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将分享课题组在近海环境中分析新污染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陈令新研究员作为海洋环境分析监测领域的资深权威专家,科技成果丰富,并著有海洋监测领域的宝典书籍——《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报名并观看本次直播,有机会免费领取哦!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ocean20220825/(京东售价:161.90元)
  • 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添置B1级燃烧性能检测仪器
    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是拜耳集团旗下独立运营的子集团,业务覆盖全球。目前,拜耳材料科技的所有产品几乎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创新的高性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拜耳材料科技为众多行业,包括汽车、电气电子、建筑、信息技术、体育运动和休闲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服务。 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基于聚氨酯原材料的涂料、粘合剂与特殊化学品系统,在保护表面抵抗风化和化学腐蚀的同时,还能保证高效的机械性能。例如,环保型涂料原材料Bayhydrol® Bayhydur® 用于水性聚氨酯涂料系统中,可大大降低涂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高品质的Makrolon® , Makrofol® 和 Apec® 聚碳酸酯和Bayblend® 、Makroblend® 聚碳酸酯共混物都是在拜耳材料科技中的最畅销产品。它们广泛运用于生产汽车配件、CD、DVD等数据存储介质以及诸多日常生活产品的的生产。 聚氨酯产品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领域从床垫、汽车座椅、冰箱隔热保温,到汽车车档、甚至鞋底等。主打产品品牌为Desmodur® 和 Desmophen® 。 热塑性聚氨酯结合了高品质聚氨酯弹性体的优良属性和热塑性塑料的易加工特性。Desmopan® 和Texin® 树脂被用于薄膜、纺织面料、汽车零部件中的软管、电缆等等,还应用于体育和休闲行业(如滑雪板、运动鞋和其他体育装备)、以及农业和机械工程和其它工业应用领域。 日前,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从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订购了用于建筑材料GB 8624 标准的,B级燃烧性能检测仪器,包含了可燃性试验仪和氧指数测定仪,应用于其材料的阻燃性能检测。通过该检测仪器的配备,拜耳可为市场提供更加阻燃、更加安全和更加负责任的产品。 www.firetester.cn www.motis-tech.com
  • 珠峰顶部已发现微塑料?当前微塑料的检测技术,你可能不知道
    11月24日 英媒称,地球zui高处和最深处都出现了微塑料。此前在太平洋11公里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塑料微粒,如今又在珠穆朗玛峰上探测到了。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伊莫金纳珀及其同事从珠穆朗玛峰多个地点采集了8个900毫升的溪水样本和11个300毫升的积雪样本。该研究小组发现,在所有积雪样本和3个溪水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进入环境后很难被降解,在环境中的半衰期长达数百年,给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因此微塑料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微塑料的来源解析是当前的重点,微塑料的检测是来源解析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是基于化学表征微塑料的检测技术汇总,为未来的研究开展提供思路。化学表征分析最常用的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拉曼光谱、 ESM-ED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1、FTIRFTIR依靠物质偶极矩改变产生红外光谱,可以实现20μm以上的微塑料的鉴定。不受滤膜和杂质的干扰,尤其适用于极其微小尺寸微塑料的检测。2、拉曼光谱拉曼光谱依靠分子化学键极化率的变化产生指纹图谱,可以实现20μm以下微塑料的鉴定,和 FTIR 相比,拉曼光谱空间分辨率更高、光谱覆盖范围广,但是容易受色素、添加剂、污染物等有机质和矿物质产生的荧光干扰,奥谱天成拉曼光谱仪1064nm 系列在抗荧光干扰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加上软件的优化处理,将结果调到zui优状态,用于微塑料检测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微塑料的热降解产物进行分析判断其种类,将峰面积与同位素标记的内标进行比较实现微塑料的定量,但是应用范围较窄。微塑料检测方法虽然多,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微塑料在环境中存在的不规则性问题,不仅困扰着检测手段,同时也对采样有较大的挑战。
  • 【安捷伦】一个“响指”,微塑料检测难题“一网打尽”
    曾有人计算过,到 2050 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会超过鱼类总和。微塑料,正在蚕食着人类环境。对海水、土壤、甚至水中生物样品中的微塑料进行研究,获得颗粒数量、粒径分布、种类分布等数据,是衡量某一区域微塑料污染程度的关键过程,同时也是研究微塑料迁移等研究的基础工作。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其实奋战着无数科学家,为了人类宝贵的生存环境而坚持研究。但是,要想统计浩浩环境中“微观”尺寸的颗粒谈何容易?“耗时费力”,是多年来让科学家头疼不已,并严重影响科研进程的大难题。一个“响指”,全自动获得所有统计结果传统微塑料测试流程:将颗粒样品铺展开到一个平面,然后利用显微红外等方法,对此平面进行“全扫描”,最终得到平面上所有颗粒的“图谱”,再用 Excel 进行手动统计。传统成像技术,只能实现逐“帧”扫描 — 对布满微塑料颗粒的平面上的每一个点,进行无差别光谱扫描。这个过程,光听就知道一定“长长久久”。就拿检测一个 1cm2 见方的面积来说,通常要过夜检测才能完成。而“横空出世”的 8700 LDIR,只需一个 “Click”,就能在 5min 内完成测试,并全自动获得您需要的所有统计结果。那么, 8700 LDIR 是如何做到的呢?请点击链接看如下视频:安捷伦 8700 LDIR:是什么让微塑料测试变得如此简单?方寸间的大本领有位研究微塑料的老师曾这样讲述他检测微塑料的痛苦经历:“一共 400 多个微塑料颗粒,用单点模式的红外显微镜,我用了 3 天!”。由于传统红外显微镜光源能量的限制,老师只能一个一个手动将微塑料挑出,压片,再用红外显微镜的“透射模式”逐一测试。而使用 8700 测试 5mm * 5 mm 区域中超过 1000 个微塑料颗粒,测试完成仅需 2 个小时。8700 之所以能实现时间“跨越”,主要有以下 2 个秘诀:1. 超强光源量子级联激光器(QCL)作为光源,比常规红外显微镜光源强 103-104 倍。既不用手动挑出,也不用压片,清晰度,灵敏度和测试准确度度大幅提升,直接用简单的透反模式就可以测试。在 QCL 光源的"火眼金睛"下,再小的塑料颗粒也能瞬间"现出原形"。2. “直击内核”的测试流程“一心只测塑料颗粒,其它区域不去管”。它就像一个“无限手套”,利用聚合物的红外特征波长,在数秒内“锁定目标”,对所有塑料颗粒(图 1 中白色区域)定位。接下来,对已定位的塑料颗粒扫描光谱,同时自动获得每个颗粒的定性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您需要做的,只是将样品推进仪器,再点击一下 “Play”。图 1. 数秒后,所有塑料颗粒统统"现出原形"(图中白色区域)图 2. 8700 LDIR 微塑料全自动测试流程微塑料统计结果,全自动“一网打尽”扫描结束后,我们不光得到了每个颗粒的定性结果、尺寸、面积、重量等信息,“海量统计结果”也是必须的。不同种类塑料颗粒所占质量比、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的颗粒数、种类分布等等应用尽有, 不再需要 EXCEL 高手,也不再需要额外统计软件。图 3. 定性定量结果和海量统计结果全自动获得塑料检测资料下载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注册完成,即可获取安捷伦微塑料最新解决方案[本文章转自安捷伦视界公众号]
  • 土耳其研究人员的微塑料检测技术进入全球文献
    土耳其研究人员的开创性微塑料检测技术受到国际赞誉,可迅速识别环境和健康危害,快速准确地解决关键问题,获得全球认可。土耳其研究人员的技术能够迅速识别与微塑料颗粒相关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获得了国际赞誉。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比尔肯特大学(Bilkent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教师塞利姆哈内(Selim Hanay)及其同事的工作数据发表在国际科学杂志《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哈内的新技术还得到了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初创项目和ERC概念验证项目的支持,这些项目都是欧盟著名的资助项目。哈内在接受阿纳多卢通讯社采访时说,科学家们认为,通过食物、液体或空气,每周都会有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微塑料进入人体。他说:“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无法排出体外,因为它们不能被生物降解。低于100纳米的塑料微粒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人体细胞,并在大脑中积聚。这种情况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不足以发现纳米塑料。”他强调,这些超微粒子会在人体的关键组织中积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现有技术很难检测到2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也就是人体细胞的大小。使用这些设备,分析一个微塑料颗粒至少需要10分钟。但要衡量这种威胁,需要连续分析数千个颗粒。他说:“如今,这些分析既缓慢又昂贵,需要训练有素的博士人员。例如,如果我们想在欧洲与一家公司签约进行微塑料分析,他们无法在六周内给我们结果。”他表示,需要快速、廉价的技术来监测微塑料,尤其是饮用水中的微塑料,而他们最近开发的系统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他们开发了第一个使用电子方法进行分析的设备,并表示他们首次能够对20微米及以下的微塑料进行分类。他说:“我们为该设备开发的传感器可以对微型塑料、玻璃材料和含有二氧化钛添加剂的颗粒进行分类。这些传感器使用非常小的液体通道,称为微流体通道。当颗粒流经该通道时,它们会相继进行两次电子测量。当我们把这两种电子测量结合起来时,就能得到这些粒子的电子特性与速度较慢、成本较高的光谱学方法相比,这种系统可以进行更快、更实用的分类。”快速检测可能的威胁哈内表示,他们为该系统制定了两个阶段的计划,他说:“首先,我们希望建立一种可以分析水(微塑料)的服务。当一个机构希望对其水进行分析时,我们就会使用各种技术进行分析。我们希望在一天左右的时间内将结果反馈给用户。这样,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微塑料污染源就能很快被检测出来”他表示这些微粒会在河流和海洋中积累,他强调说,他们的工作对监测和减少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他补充道:“该设备为现场分析水样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便携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用于评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各种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水平。我们希望与图尔基耶和欧洲的利益相关者,如地方和城市政府、水务公司和部委一起展示如何推进这项技术。”哈内表示,在土耳其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TÜBITAK)支持的另一个相同主题的项目中,正在开发一种测量水和空气中纳米塑料风险的设备。他表示该项目得到了ERC启动基金和ERC概念验证基金的支持,他说:“我们的项目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解决剩余的问题,在这里研究不同的塑料形状。在取得这些技术进步后,我们将把这项应用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各个机构。”哈内表示,他们开发的设备的概念验证结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这是一份涵盖材料科学的同行评审科学周刊,因此向科学界公开。他表示,他们有权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的支持,将他们的开创性工作付诸实践。哈内表示,世界各地已开始采取措施应对微塑料污染,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新法律,将对饮用水中的微塑料污染进行持续检查,加拿大和欧盟也正在讨论类似的措施。
  • 水土气三大领域齐了!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专家阵容揭晓
    塑料因其具有经久耐用、价格低廉等优良性能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只有2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或焚烧,而大多数塑料碎片被排放到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由于塑料难以降解,塑料污染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并通过物理磨损、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进一步破碎成为更为小的塑料碎片。粒径小于 5mm的塑料颗粒、碎片、纤维、发泡、薄膜等被称为“微塑料”。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这一概念。目前国际上关于微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塑料的分布、 丰度及潜在影响等,也包括微塑料的来源、分离检测、对其他污染物的吸附效应及机理、物质循环、生态效应及污染防治等方面。4月27日-4月28日,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共计11位专家助阵直播,共同就微塑料检测与分析进行交流讨论。报名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专家阵容(排名不分先后)4月27日上午: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张彦旭南京大学教授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张微微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研究员待定王清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待定徐向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4月27日下午: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张立武复旦大学教授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潘响亮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待定涂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何德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待定4月28日上午: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李道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待定龙鑫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刘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报名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海洋微塑料检测,PerkinElmer应对有方!
    众所周知,塑料的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长期而难于治理的过程,塑料的分解需要长达100-200年的时间。但是你知道吗,塑料对海洋的污染更为严重,据报道,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一辆装满塑料的垃圾车将垃圾倒入海洋。按当前消费率发展下去,到2050年地球将新增330亿吨塑料。塑料在海洋中逐步积累,目前全世界海洋漂浮塑料垃圾的量估计高达 27 亿片、25 万 吨之多,海洋几乎成了一个“塑料世界”。而当塑料进入海洋系统后,逐渐分解,最后成为微塑料,被生物摄入体内,一方面可能会造成生物的死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另一方面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播,最后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一般,威胁着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健康。要对海洋中的微塑料进行管控,第一步是要对这些微塑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从而对污染的严重性和主要来源进行评判,对下一步的治理提供依据。PerkinElmer红外光谱及红外显微成像系统可为检测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红外光谱仪已经广泛用于鉴别大尺寸的高分子材料,对于较大的塑料样品可以选择不怕潮可电池供电的Spectrum TwoTM 红外光谱仪放到船上做快速塑料的鉴别;而对于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的塑料颗粒,就需要选择红外显微镜成像系统用于这些微塑料的检测和鉴别。Spotlight400 红外成像系统(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海水样品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后去除有机质,再通过滤膜过滤,然后将带有样品的滤膜在空气中干燥之后得到待测样品(图2),本文采用的海水样品来源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将待测样品放置到Spotlight 400 的载物台上,先在可见光下观察样品可见图像(图3)并选取样品区域,扫描选定区域的红外成像数据。待测样品样品的可见图像从样品的可见图像上(图3)可以明显看出滤膜上分布着不规则的颗粒,至于哪些是塑料颗粒需要进行红外谱图分析才能确定。因此对选定区域红外成像数据的扫描,得到总平均吸光度成像(图4,左),对每个颗粒进行红外谱图分析(图4,右),发现选定区域右上角两个颗粒的红外谱图均为聚苯乙烯的红外特征吸收,再对照聚苯乙烯的标准谱图,可以最终确定该海水样品中含有聚苯乙烯(Polystyrene)微塑料颗粒。总平均吸光成像(左);红外光谱图(右)应用文章参考:使用红外显微成像技术快速鉴别海水中的微塑料点击前往下载: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s833805.htm关于珀金埃尔默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仪器和服务提供商,珀金埃尔默公司致力于为创建更为健康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的业务涵盖医学诊断、科研和分析仪器等。我们在全球拥有9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时刻准备着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各项科学难题。我们在分析检测、医学成像、信息技术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深入的市场洞察力,可协助客户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不懈探索。2016年,珀金埃尔默年应收达21亿美元,为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公司的信息,请访问PerkinElmer官方网站。
  • 上海禾工塑料粒子行业水分仪技术交流培训
    日前,上海禾工在广东东莞群安塑胶实业有限公司安排了一场安调培训、技术交流会,东莞群安塑胶生产的离子型中间膜可广泛的应用在光伏、航天、国防、建筑、汽车等众多领域。 而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水分含量过多的塑料粒子进行生产,则会产生一些加工问题,并最终影响成品质量,如:表面开裂、反光,以及抗冲击性能和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降低等。因此,水分含量的控制对于生产高质量的塑胶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在之前的很多产品选购指南中也提到,如果需要检测的塑料样品水分含量在0.1%以上,加热温度在200度以内,而且加热之后除了水分之外没有其他挥发性成分,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加热失重法水分测定仪器,如果这三个条件有一个不符合您的测量要求,那么就建议选择卡尔费休滴定的测水方法,而且,一定要选择带卡式加热炉的卡尔费休滴定仪器。在离子型中间膜生产中东莞群安塑胶选择了禾工AKF-PL2015C卡尔费休塑料粒子专用水分测定仪,在仪器的培训过程中,禾工技术员在现场协助客户使用AKF-PL2015C塑料粒子专用水分仪检测了四组数据,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平均值及RSD值较好。 卡式炉测定塑料水分含量建议温度ABS/160℃已内酰胺/100-120℃环氧树脂/120℃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60℃尼龙6(尼龙66)160-230℃苯酚甲醛树脂/200℃聚苯稀酰胺/200℃聚酰胺/160-230℃聚碳酸二酰亚胺/150℃聚碳酸酯/140-160℃聚酯/140-240℃聚醚/150℃聚异丁烯/250℃聚酰亚胺/160℃聚甲酯/16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0-200℃聚乙烯/20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80℃聚丙烯/160-200℃聚苯乙烯/120℃聚氨酯/180℃多乙酸乙烯酯 /170℃聚乙烯醇缩丁醛PVB/150℃聚四氟乙烯PTFE/250℃橡胶塞/250℃哇橡胶/250℃软PVC /140-160℃苯乙烯丙烯酸酯/170℃特氟隆/250℃对苯二酸酯 /150℃尿素甲醛酯 /100℃
  • 走进禾工实验室和我们一起探讨塑料粒子水分检测方法
    塑料粒子水分检测的目的:塑料粒子是塑料颗粒的俗称 ,是塑料以半成品形态进行存储、运输和加工成型的原料,是用来生产和注塑塑料制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塑料制品。塑料粒子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注塑后产品的质量,水分含量过高,注塑过程中水分就会气化产生气泡,影响塑料制品的外观和机械强度,因此,控制塑料粒子水分含量是控制塑料注塑工艺的一个关键步骤。 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塑料粒子水分检测方法为加热失重法,通过将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水分挥发,样品重量的改变来测得塑料粒子中的水分含量。常用的测量仪器有烘箱加热检测和红外或者卤素水分测定仪(参考型号HM-101X)。由于烘箱检测时间过长,需要人工计算,测量误差也较大,因此烘箱检测的方法逐渐淘汰;而卤素水分测定仪检测时间较短,使用方便,因此很多客户会选择这种方法来进行塑料粒子的水分检测。但是,这种加热失重的方法来进行水分检测的弊端在于,在对塑料粒子的加热过程中,除了水分以外,其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的溶剂和有机组分也随之挥发,这样就造成了水分检测的结果偏高。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就跟着周工一起来实验一下卤素水分测定仪与上海禾工研发生产的塑料粒子专用水分测定仪水分检测对比: 检测过程与对比: 我们对客户寄来的塑料粒子样品用塑料粒子专用的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AKF-PL2015C和卤素水分测定仪HM-101X进行水分检测。 塑料粒子1 塑料粒子2 AKF-PL2015C测定方法: 打开仪器,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平衡;卡式加热炉设置加热温度为150℃,空气流量为15ml/min,吹扫样品瓶和管路中存在的水分,等待平衡;平衡后将样品瓶移至冷却槽中冷却至室温,用电子天平称取样品,然后在水分仪上点击“测量”,同时将样品瓶装入加热槽,开始测量; 测量结束后将样品瓶移至冷却槽中冷却,进行下一次测试。 塑料粒子1检测图 塑料粒子2检测图 HM-101X测定方法:打开仪器,设置加热温度为150℃;将样品放入铝盘上,点击开始后测量; 测量结束后显示含水量,进行下一次测试。 塑料粒子1检测图塑料粒子2检测图样品来源:江苏某客户环境温度:16 ℃加热温度: 150℃载气流量:15ml/minAKF-PL2015C检测结果样品名称样品质量/g含水质量/μg检测时长测量结果/% 塑料粒子10.2207416.95:120.18880.2421467.25:290.19290.2363458.35:250.1939 HM-101X检测结果 样品名称样品质量/g加热后重量/g检测时长测量结果/%塑料粒子13.1433.1272:200.503.4293.4112:500.523.4193.4012:500.52 AKF-PL2015C检测结果样品名称样品质量/g含水质量/μg检测时长测量结果/% 塑料粒子20.896152.41:430.00581.055149.61:400.00471.009059.41:450.0058 HM-101X检测结果样品名称样品质量/g加热后重量/g检测时长测量结果/% 塑料粒子24.4374.4291:450.183.5653.5581:450.193.9173.9091:400.20 结论: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卤素水分测定仪HM-101X的检测结果比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AKF-PL2015C的结果大很多,由检测图片我们也可以看出,塑料粒子加热后除了水分,可能还会有其他挥发性组份挥发,因此加热法的测试结果会比卡尔费休法的测试结果偏大,且卤素加热水分测定仪的测量精度为1mg,远大于AKF-PL2015C的0.1μg 的测量精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