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

仪器信息网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相关的论坛

  • 染色体芯片技术大幅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目前,我国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率平均仅为50%多,最大瓶颈就在于产前染色体异常的筛查。记者昨日获悉,今年3月成立的染色体芯片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CMA),利用针对中国人群定制的染色体芯片,能够检测出在常规染色体检测中显微镜下无法识别的基因缺陷,可筛查出200多种已知的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引起的疾病。这一技术不仅可通过产前诊断达到优生目的、降低流产率,而且将会使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整体提高两成达70%,尤其是将会使高龄女性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提高五成。http://www.ibioo.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308/25/094237zntmsn8tmz7tzmit.jpg技术:染色体芯片技术可查缺陷基因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孙筱放教授介绍,随着强制婚检的取消,近年来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明显升高。目前已知的出生时严重出生缺陷婴儿染色体异常的比率只有10%。而国外学者通过高通量、高分辨率的染色体芯片技术研究发现,大量以前无法确定遗传改变的出生缺陷,实际上都是由常规染色体检查显微镜下无法识别的基因组微缺失和微重复引起的。“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染色体芯片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她说,“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检测出200多种已知的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引起的各种疾病。我们还可以结合DNA测序技术对已知各种单基因疾病进行诊断。这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领先的。”故事1:十次试管婴儿都失败来自湖北的阿丹和阿强(均为化名)结婚十年来一直没有怀上孩子,两人为此焦虑不已。近年来,求子心切的他们居然连续做了十次试管婴儿,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每次将胚胎植入之后,他们都满怀希望地等待,但无一例外,没有一次能够怀到“瓜熟蒂落”。漫长的求子之路,让他们身心俱疲。尤其是阿丹,经历了十次“煎熬”之后,精神“几近崩溃”,身体也经受了太多的损伤。他们为什么总不成功?他们还有希望吗?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广医三院。专家解读:植入前做检测 妊娠率可达80%“对于做试管婴儿的夫妻来说,压力之大非外人所能想象,尤其是做了几次不成功的夫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刘见桥教授介绍,“在传统的技术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只能检测少数几条染色体是否异常。但事实上,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可能发现异常,只是以前很多其他的染色体异常没有筛查出来,所以即使不健康的胚胎也会被植入。”刘见桥说,目前,该院与美国休斯敦生殖医学中心合作,率先开展了利用染色体芯片技术对植入前胚胎筛查,可以检测全部染色体组的异常数目。“通过这种筛选的胚胎,妊娠率可提高到80%。”“目前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胚胎植入前就可以对全部染色体组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筛查,再把健康的胚胎植入体内。”刘见桥说,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女性,最后的成功率都可达70%,这就大大减少对女性身心的伤害,也为患者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于高龄女性而言,成功率更提高了五成。故事2:孕妈担心再生先心娃今年30岁的周洁(化名)怀孕20周了,然而,新生命并未给她带来多少喜悦,相反,更多的是忐忑和纠结。原因就是她曾经生育过一个患有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而且面部发育也不正常的女儿。第二个孩子会不会也出现畸形呢?这个胎儿究竟是去还是留呢?周洁来到广医三院的生殖医学中心,医生抽了她患病的女儿外周血和腹中胎儿的羊水分别进行染色体芯片检查。结果发现她女儿的3号染色体有一段较长的微重复,正是这一重复区域,导致了她的先天性疾病。而她腹中胎儿的染色体芯片结果并没有跟她女儿相同的变异区域,说明胎儿再患这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概率较低。目前,她腹中的胎儿的确也发育良好,未见明显畸形。她终于可以放心地把孩子怀下去了。专家解读:可对比染色体差异并作去留判断“在常规的染色体检测中,一般只是显微镜下识别基因缺陷,有很多缺陷是无法识别的。”广医三院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副主任、CMA实验室负责人范勇介绍,而使用该院正在使用的染色体芯片,不仅能够检测和比较患儿和胎儿的染色体差异,更重要的是,通过结果分析,可能对胎儿的去留作出准确的判断,消除了妊娠者及其家属的顾虑。“染色体芯片技术与传统染色体分析技术相比,具有集高通量和高分辨率的优势,目前已被加拿大遗传学会、欧洲遗传学会和美国遗传学会推荐作为遗传学诊断的首选手段。”范勇说,染色体芯片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地检测患者双亲,以明确某一类的先天性缺陷的致病变异来源。“这对于指导患者再次怀孕具有很重大的临床意义。”范勇说,实验室成立三个月以来,已为230多名孕妇进行了该项技术检查,确诊十余例染色体结构异常胎儿。

  • Y染色体数据分析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在张亚平院士带领下,该所彭旻晟、贺军栋、樊隆等人开发出针对DNA芯片数据中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析策略。相关研究11月27日在线发表于《欧洲人类遗传学》。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学工作之中,相关的DNA芯片(微阵列)也不断得到发展。许多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Y-SNPs)已被整合在DNA芯片中。然而,这些Y-SNPs数据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都被弃之不顾,没有进行任何评估分析。  为此,研究人员运用开发的分析策略对来自114个缅甸人和3个尼日利亚人共117份男性样本DNA芯片数据中的2041个Y-SNPs进行了评估分析。基于数据过滤后提取出的369个Y-SNPs,研究人员构建了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树,解析出缅甸人群的父系遗传结构。  该结果得到基因分型实验和Y染色体重测序数据的支持,表明该策略切实可行。研究人员对分析中的数据格式转换、过滤和注释处理后发现,DNA芯片对Y-SNPs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依旧有待提高,例如:芯片厂商可依据Y染色体重测序数据重新选择合适的Y-SNPs并设计相关探针。

  • 【转帖】基因芯片技术进展!

    基因芯片技术进展及应用 作者:刘炎 [关键词] 基因芯片;核酸探针序列;杂交 1 基因芯片概述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即全部核苷酸测序的即将完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逐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Postgenome Era)向基因的功能及基因的多样性倾斜[1,2]。通过对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量基因表达的平行分析,研究相应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阐明不同层次多基因协同作用的机理,进而在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将大大推动人类结构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的各项基因组研究计划。  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方法(southern 、northern)是一致的,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探针与互补的靶核苷酸序列杂交,通过随后的信号检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基因芯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硅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识别探针,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平行分析大量的基因,进行大信息量的筛选与检测分析[3,4]。基因芯片主要技术流程包括:芯片的设计与制备;靶基因的标记;芯片杂交与杂交信号检测。  基因芯片的设计实际上是指芯片上核酸探针序列的选择以及排布,设计方法取决于其应用目的,目前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基因表达和转录图谱分析及靶序列中单碱基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或突变点的检测,表达型芯片的目的是在杂交实验中对多个不同状态样品(不同组织或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药物刺激)中数千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定量检测,探针序列一般来自于已知基因的cDNA 或EST库,设计时序列的特异性应放在首要位置,以保证与待测目的基因的特异结合,对于同一目的基因可设计多个序列不相重复的探针,使最终的数据更为可靠。基因单碱基多态检测的芯片一般采用等长移位设计法[5],即按靶序列从头到尾依次取一定长度的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形成一探针组合,这组探针是与靶序列完全匹配的野生型探针,然后对于每一野生型探针,将其中间位置的某一碱基分别用其它三种碱基替换,形成三种不同的单碱基变化的核苷酸探针,这种设计可以对某一段核酸序列所有可能的SNPs位点进行扫描。  芯片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点样法:首先是探针库的制备, 根据基因芯片的分析目标从相关的基因数据库中选取特异的序列进行PCR扩增或直接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6],然后通过计算机控制的三坐标工作平台用特殊的针头和微喷头分别把不同的探针溶液逐点分配在玻璃、尼龙以及其它固相基片表面的不同位点上,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之固定,该方法各技术环节均较成熟,且灵活性大,适合于研究单位根据需要自行制备点阵规模适中的基因芯片。(2)原位合成法[7~10]:该法是在玻璃等硬质表面上直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阵列,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光去保护并行合成法,压电打印合成法等,其关键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模板定位技术和高合成产率的DNA化学合成技术,适合制作大规模DNA探针芯片,实现高密度芯片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待分析样品的制备是基因芯片实验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靶基因在与芯片探针结合杂交之前必需进行分离、扩增及标记。标记方法根据样品来源、芯片类型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是在待测样品的PCR扩增、逆转录或体外转录过程中实现对靶基因的标记。对于检测细胞内mRNA表达水平的芯片,一般需要从细胞和组织中提取RNA,进行逆转录,并加入偶联有标记物的dNTP,从而完成对靶基因的标记过程[11],对于阵列密度较小的芯片可以用同位素,所需仪器均为实验室常规使用设备,易于开展相关工作,但是在信号检测时,一些杂交信号强的点阵容易产生光晕,干扰周围信号的分析。高密度芯片的分析一般采用荧光素标记靶基因,通过适当内参的设置及对荧光信号强度的标化可对细胞内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近年来运用的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可更直观地比较不同来源样品的基因表达差异,即把不同来源的靶基因用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素标记,并使它们同时与基因芯片杂交,通过比较芯片上不同波长荧光的分布图获得不同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图谱[12,13],常用的双色荧光试剂有Cy3- dNTP和Cy5- dNTP。对多态性和突变检测型基因芯片采用多色荧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芯片的准确性和检测范围,例如用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靶序列及单碱基失配的参考序列,使它们同时与芯片杂交,通过不同荧光强弱的比较得出靶序列中碱基失配的信息[14]。  基因芯片与靶基因的杂交过程与一般的分子杂交过程基本相同,杂交反应的条件要根据探针的长度、GC碱基含量及芯片的类型来优化,如用于基因表达检测,杂交的严格性较低,而用于突变检测的芯片的杂交温度高,杂交时间短,条件相对严格。如果是用同位素标记靶基因,其后的信号检测即是放射自显影,若用荧光标记,则需要一套荧光扫描及分析系统,对相应探针阵列上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待测样品的相应信息。由于基因芯片获取的信息量大,对于基因芯片杂交数据的分析、处理、查询、比较等需要一个标准的数据格式,目前,一个大型的基因芯片的数据库正在构建中,将各实验室获得的基因芯片的结果集中起来,以利于数据的交流及结果的评估与分析。

  • 基因芯片技术在疾病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对于疾病耐药性检测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实现:1.在肿瘤中,通过检测肿瘤耐药基因的表达变化来分析对药物的抗性;2.在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的耐药性检测可通两种方式:表达谱芯片检测药物诱导的表达改变来分析其耐药性;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基因组序列的亚型或突变位点从而分析其耐药性。一、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检测肿瘤治疗中对细胞毒素药物的抗性是引起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限制化疗的重要因素。机制是复杂的,由肿瘤的综合特征决定,如存活细胞的比例、血液的供给是否充分、特殊的细胞机制及多药耐药表型,多药耐药是指当肿瘤细胞暴露在某一化学治疗药物后会产生对此药及其他结构上没有联系的药物的交叉抗性,可由不同的机制引起,如MDR1、MRP、LRP等基因的过度表达,拓扑异构酶II和谷胱甘肽代谢的改变等,另外,其他促进DNA修复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改变也可能导致多药耐药。检测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变化不但可以研究恶性肿瘤的不同耐药机制,还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目前已建立了几种多药耐药检测方法,在RNA水平上有:Northern blot、Slot blot、RT-PCR、Rnase protection assay和原位杂交,从蛋白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等。这些方法一次只能对一个基因进行研究,效率低,难以定量检测耐药基因表达增加的幅度。基因表达谱芯片可同时对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可以大大加速这方面的研究,在设计芯片时,可以将已知肿瘤相关基因及标记基因都点到芯片上,同时,芯片上还包含目前所有报导过的耐药基因。这样可以同时得到肿瘤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另外基因芯片还可以帮助发现新的耐药基因。二、病原体耐药性检测细菌对三种以上不同类抗菌药物耐药者即可称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MDR)。MDR感染在全球的状况十分严重,对婴幼儿、免疫缺陷者和老年人的威胁巨大,199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资料表明,有13300例住院患者,是因为对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细菌感染得不到控制而死亡。MDR感染已成为治疗上的难点和研究上的热点。MDR大多为条件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GNR)占较大比例,如肠杆菌科中的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质沙雷菌、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以及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流感杆菌等。革兰阳性菌中有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尤以MRSA和MRSE为多;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近年来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常引起肺炎、脑膜炎、菌血症和中耳炎,人结核分支菌等。此外尚有淋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的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这是由于长期应用抗菌药,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一种使药物效果降低的反应,因而作用的剂量要不断增加。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可有多种,最重要者为灭活酶的产生,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其次为靶位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等;其他尚有胞膜通透性改变,影响药物的进入;细菌泵出系统增多、增强,以排出已进入细菌内的药物;以及胞膜主动转运减少、建立新代谢途径、增加拮抗药物等,两种以上的机制常可同时启动。耐药菌及MDR的发生和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征滥用的后果。找到耐药菌的耐药基因,从而根据这些耐药基因设计新型抗生素,或将耐药菌分成不同的亚型,针对不同的亚型在临床上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达到改善治疗效果的目的。国外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耐药菌基因的改变,即检测耐药基因。如Michael Wilson就曾使用此方法检测到肺结核杆菌中脂肪酸合成酶II、fbpC、efpA、fadE23、fadE24和ahpC基因发生改变与耐药性有关。提供了新药物作用的靶目标,并指导抑制这些靶目标试剂和药物的合成。在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的耐药性检测可通过两种方式:1.表达谱芯片检测药物诱导的基因表达改变来分析其耐药性;2.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基因组序列的亚型或突变位点从而分析其耐药性。用基因芯片不仅可以同时检测耐药菌的多个耐药基因,还可以同时对多个耐药菌的多个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对临床上用药和新药物的合成均具有指导作用。

  • 基因芯片技术知识概要【二】

    八、基因芯片的应用(一)基因表达分析基因芯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可以监测细胞中几个至几千个mRNA拷贝的转录情况。与用单探针分析mRNA的点杂交技术不同,基因芯片表达探针阵列应用了大约20对寡核苷酸探针来监测每一个mRNA的转录情况。每对探针中,包含一个与所要监测的mRNA完全吻合和一个不完全吻合的探针,这两个探针的差别在于其中间位置的核苷酸不同。这种成对的探针可以将非特异性杂交和背景讯号减小到最低的水平,由此我们就可以确定那些低强度的mRNA。目前,Affymetrix公司已经生产出HugeneFL、Mu6500(含有小鼠6500个基因)、Ye6100(含有酵母6100个基因)等基因芯片成品。1.分析基因表达时空特征。英国剑桥大学Whitehead研究所的Frank C.P. Holstege等人,应用含有酵母基因组的基因芯片,深入研究了真核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周期。应用基因组水平的表达分析,监测那些表达受转录起始机制的关键成分控制的基因,发现RNA聚合酶II、主要的转录因子TFIID和SAGA染色体修饰复合物等均在基因的表达中有自己特定的作用位点。通过本试验,研究人员揭示了:(1)基因特异性的转录因子对表达的调控作用。(2)细胞在缺乏营养的环境中,基因不同位点的协同调节作用的全新机制。(3)信号转导通路的最终作用位点,在最初的几步中就可以确定。以此试验为基础,研究人员进一步绘制出了酵母基因组控制图,并由此分析出了各种调节因子在基因上不同的作用位点和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美国Stanford大学的V.R.Iyer等人,对成纤维细胞中与细胞增生和损伤修复有关的基因进行了分析。首先,他们用成纤维细胞中的8600个基因片断制成基因芯片的探针阵列,通过与mRNA反转录形成的cDNA的杂交反应,可以判断出该基因的活性。在试验中,成纤维细胞被置于无营养的环境中,使绝大部分基因的活性关闭,两天后,加入10%的血清,24小时内,分6个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基因的活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被监测的基因中,约有500个基因最为活跃,而使细胞保持不分裂状态的基因活性被抑制。其中,最早被活化的是那些转录调控基因。在活化的基因中,有28个基因共同作用,控制细胞的增殖;8个与免疫反应的激活有关;19个与血管重建有关;另有许多基因,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在肿瘤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与正常的细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基因芯片绘出基因表达的时空图谱,有助于人类认识生命活动过程和特征。2.基因差异表达检测生命活动中基因表达的改变是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理解人类基因组中10万个不同的基因功能,监测某些组织、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差异基因表达(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DGE)十分重要。对差异表达的研究,可以推断基因与基因的相互关系,细胞分化中基因“开启”或“关闭”的机制;揭示基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内在联系。目前DGE研究方法主要有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差减克隆(subtractive cloning )、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而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可监测大量mRNA的转录,直接快速地检测出极其微量的mRNA,且易于同时监测成千上万的基因,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Rihn BH等利用基因芯片检测胸膜间皮瘤与正常细胞间比较了6500个基因,,发现了300多个差异基因的表达。其中几个典型基因的表达经RT-PCR进行定量后,可作为胸膜间皮瘤诊断的标记物(Markers)。Sgroi报告DNA芯片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用于乳癌浸润期和转移期及正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rofiles)差异研究,结果被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所证实。差异表达有助于早期发现瘤细胞3万个基因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有助于了解瘤细胞的发生、浸润、转移和药敏。最近,美国毒物化学研究所(CIIT) 和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IEHS)正计划在一张玻片上建立8700个小白鼠cDNA芯片,用于肝癌的研究。我国也已成功研制出能检出41000种基因表达谱的芯片。美国Stanford大学的David Botstein利用cDNA微阵列芯片,对乳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细胞。利用基因芯片对表达进行分析,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获取相当于在60余万次传统的Northern杂交中所获得的关于基因表达的信息。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肿瘤分类学方法,即依据每个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对肿瘤细胞进行分类。基因芯片技术在分析基因的表达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3.发现新基因 Moch等利用肿瘤微阵列芯片(5184个cDNA片段)发现了肾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基因,并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在532份标本中检测到胞浆纤维Vimentin的表达基因,阳性率为51%~61%。追踪观察,有Vimentin表达的患者,预后极差。人类大量ESTs给cDNA微阵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数据库中400000个ESTs代表了所有人类基因,成千上万的ESTs微阵列将为人类基因表达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这将大大地加速人类基因组的功能分析。定量检测大量基因表达水平在阐述基因功能、探索疾病原因及机理、发现可能的诊断及治疗靶等方面是很有价值的。如该技术在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基因表达研究中,由RA或IBD组织制备探针,用Cy3和Cy5荧光素标记,然后与靶cDNA微阵列杂交,可检测出炎症疾病诱导的基因如TNF-α、IL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发现一些以前未发现的基因如HME基因和黑色素瘤生长刺激因子。Schena等人报道了cDNA的微阵列在人类基因表达监测、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基因发现方面的应用。采用含1,046个已知序列的cDNA微阵列,用高速机器人喷印在玻片上,用双色杂交法定量监测不同基因表达,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不同表达模式的阵列成分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其特征。该方法较以往常用的方法敏感10倍以上,检测限度为1:500,000(wt/wt)总人体mRNA。在培养T细胞热休克反应的测定中,发现17个阵列成分的荧光比较明显改变,其中11个受热休克处理的诱导,6个呈现中度抑制,对相应于17个阵列成分的cDNA测序发现5个表达最高的成分是5种热休克蛋白,17个克隆中发现3个新序列。另外,在佛波酯诱导检测中,发现有6个阵列成分信号增强超过2倍,测序及数据库比较揭示有5个已知的,诱导表达最高的两个是PCA-1酪氨酸磷酸酶和核因子-κB1,有一个是未知的。这4个新基因的表达水平均相对较低,仅呈现2倍的诱导。Nor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微阵列的结果。进一步检测了人的骨髓、脑、前列腺及心脏组织中热休克和佛波酯调节基因的表达,4种组织中检测出15种热休克和佛波酯调节基因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Jurkat细胞中相应成分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如在四种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的两个基因β-actin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在Jurka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也很高。上述实验提示在缺乏任何序列信息的条件下,微阵列可用于基因发现和基因表达检测。目前,大量人类ESTs给cDNA微阵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数据库中400,000个ESTs代表了所有人类基因,成千上万的ESTs微阵列将为人类基因表达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这将大大地加速人类基因组的功能分析。4.大规模DNA测序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促进了高效的、自动化操作的测序方法的发展。芯片技术中杂交测序(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技术及邻堆杂交(contiguous stacking hybridization,CSH)技术即是一种新的高效快速测序方法。用含65536个8聚寡核苷酸的微阵列,采用SBH技术,可测定200bp长DNA序列,采用67108864个13聚寡核苷酸的微阵列,可对数千个碱基长的DNA测序。SBH技术的效率随着微阵列中寡核苷酸数量与长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微阵列中寡核苷酸数量与长度的增加则提高了微阵列的复杂性,降低了杂交准确性。CSH技术弥补了SBH技术存在的弊端,CSH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微阵列中寡核苷酸的有效长度,加强了序列准确性,可进行较长的DNA测序。计算机模拟论证了8聚寡核苷酸微阵列与5聚寡核苷酸邻堆杂交,相当于13聚寡核苷酸微阵列的作用,可测定数千个核苷酸长的DNA序列。Dubiley等人将合成的10聚寡核苷酸固定于排列在载片表面的0.1×0.1×0.02mm或1×1×0.02mm聚丙酰胺凝胶垫上制备聚寡核苷酸微阵列,先用分离微阵列(fractionation chips)进行单链DNA分离,再用测序微阵列(sequencing chips)分析序列,后者联合采用了10聚寡核苷酸微阵列的酶促磷酸化、DNA杂交及与邻堆的5聚寡核苷酸连接等技术。该方法可用于含重复序列及较长序列的DNA序列测定及不同基因组

  • 各个领域的“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基因芯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生物高新技术,它以其能够快速、高效、大规模地同步检测生物遗传信息的卓越功能而得到发展。在基因测序、基因表达分析、药物筛选、基因诊断等领域显示出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基因芯片是指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阵列技术。在固相支持物表面(常用的固相支持物有玻璃、硅片、尼龙膜等载体)有规律地合成数万个代表不同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或液相合成探针后由点样器有规律地点样于固相支持物表面;然后将要研究的目的材料中的DNA、RNA或用cDNA同位素或荧光物标记后,与固相支持物表面的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或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对这些杂交图谱进行检测;再利用计算机对每一个探针上的杂交信号作分析处理,便可得到目的材料中有关基因表达信息。该技术可将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对大量核酸分子进行检测分析。基因芯片分类基因芯片按其片基不同可分为无机片基芯片和有机合成片基芯片:如果按其应用不同,可分为表达谱芯片、诊断芯片、检测芯片;如果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DNA阵列和寡核苷酸芯片;如果按其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原位合成芯片和合成后交联芯片。目前,常用于基因芯片制作的固相支持物主要包括半导体硅片、普通玻璃片、尼龙膜等基质。它们各有优缺点,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目的选择使用。用硅片制作的芯片,其DNA探针排列的密度高,在1.28cm芯片上,可达40万点阵。检测灵敏度高但专一性差。用玻璃制作的芯片,可用于双色荧光标记杂交,便于杂交信号的检测,但其灵敏度低,而且对玻璃片的处理要求高。尼龙膜主要用于制作eDNA芯片,即将不同的eDNA片断点阵于尼龙膜上,它可用同位素标记检测,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但是DNA阵列的密度低。DNA探针的制备及固化探针的制备及固化有2种方法:①在片基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②在片基以外制备DNA探针,并以显微打印等手段将其固化于片基上。作者介绍了待测DNA样品的制备、标记样品与基因芯片杂交、杂交信息的检测与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基因芯片可以对病原细菌检测、病毒的检测及其他方面如支原体检测等。问题和展望基因芯片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自动化等特点。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在硬件方面,DNA芯片技术需要昂贵的尖端仪器,如生产原位合成芯片需要光刻机器和寡核苷酸合成仪;构建DNA微集阵列的自动仪器约需8万美元以上,而检测芯片则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落射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费用较高。在软件(即技术)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探针制备的环节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技术复杂,且有专利保护,合成过程中有可能插入错误核苷酸或混入杂质,降低了特异性和信噪比;显微打印技术较灵活,易实现,但需收集或合成大量探针,且阵列的集成度不高。其次,在样品和芯片杂交的环节上 ,因为杂交在固相上进行,空间因素会对杂交造成不利影响;还有,在一个芯片上存在多种探针,这对杂交条件是个挑战,因为这种探针的最适条件未必适合另一种探针;而且,复杂的探针如长寡核苷酸容易自身形成二 、三级结构,影响与靶序列的杂交或给出错误的阴性信号,当然在其它技术环节上也存在着一些难题,如样品准备复杂、检测的灵敏度低等。虽然基因芯片技术在多个环节上有待提高,但它在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中已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更加完善,基因芯片会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强有力工具。

  • 基因芯片实验操作流程图

    基因芯片实验操作流程包括样本DNA或RNA制备、标记、杂交及洗涤等步骤http://img1.jiansuo.net/trademd/upload/asset/meeting/2010/12/02/1291289644.JPG 基因芯片实验操作流程图 1、样本DNA或RNA制备 芯片实验中核酸的抽提没有特殊之处,参照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就可以。但对于RNA样本,由于RNA的稳定性很差,在活体内的半衰期也很短,因此取材一定要新鲜,取材后迅速保存在液氮中,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非常小心,以免降解,影响实验成功率或结果的可靠性。 2、核酸标记方式 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标记方法有同位素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方法,常用的同位素有33 P、32 P、125 I及3 H等化学发光标记和荧光标记,非同位素标记方法又分为化学发光法和荧光法。常用的化学发光物质有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它们能催化相应的底物产生有颜色的沉淀物;生物素和地高辛是最常用的非同位素标记物。很多荧光染料、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可直接同抗地高辛抗体及亲和素偶联。而目前常用的荧光染料种类有德克萨斯红(Texasred)、荧光系、罗丹明、Cy3、Cy5等。生物芯片中的标记方法普遍采用荧光方法,很少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同位素标记方法。 核酸样本通常采用酶反应法进行标记,蛋白质样本采用化学方法或抗体―抗原间接标记的方式。核酸中常用的酶反应方法有:反转录法、随机引物法、切口平移(nicktranslation)、PCR、体外转录等。在酶反应过程中掺人带荧光的dNTP,从而标记新合成的核酸分子。如果酶反应中需要引物,如PCR、随机引物法和反转录法,也可以将荧光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加到引物的末端。 3、样品标记方法 样本标记方法很多,这里仅举几种常用的方法。 (1) RNA标记方法:对于表达谱基因芯片和RNA不同剪切体的研究,是针对RNA样本进行标记。最常见的标记方式是用Cy3或Cy5荧光,通过反转录标记法,选择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标记不同的样本。如Cy3或Cy5标记的dNTP,通过酶反应掺人到待测样品中,便可以在一张片子上同时检测两份标本的信息,做到平行性比较,数据更可靠。另外,由于反转录法所需RNA样本量大,一般需要20fig的总RNA。对于微量的组织样本很难制备足够的RNA,这时可以采用RNA线性扩增方法,最普遍采用的RNA扩增方法是RNA体外线性扩增方法。 (2) DNA样本的标记方法:当对样本进行CGH分析、SNP、分子分型或甲基化研究时,主要选用DNA作为样本。对于CGH,可以进行全基因组标记,通常采用随机引物标记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的DNA量大,一般在2pg以上的基因组DNA。虽然有人发明了全基因组DNA的线性扩增技术以减少对样本量的需求,但效果上都不很理想,很难真正做到全基因组及完全的线性扩增。对于SNP研究,可以采用类似CGH的标记方式进行全基因组标记。由于SNP检测的是DNA的“质”,而不像表达谱或CGH质检测核酸的“量”,因此不必要考虑标记时DNA的线性关系,可以采用其他的全基因组的扩增方法。但由于杂交条件的限制,一般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高通量。因此,一般只是选择少数目的基因的少数SNP位点进行研究,可以采用多重PCR标记方法标记目的片段代替全基因组标记。甲基化研究有两种方案,一种采用SNP的检测原理,另一种类似CGH的方法。

  • 基因芯片扫描系统

    GeneChip System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基因[b][url=http://hplc17.com]芯片扫描系统[/url][/b]是最可靠的临床研究平台,也是唯一被FDA批准/ SFDA,试管和CE标志芯片系统,适用于临床检测基于RNA和DNA。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 dx v . 2是扩大Affymetrix临床的基础装备,装备还包括FDA批准,试管和CE标志Affymetrix基因分析试剂和人类基因组U133 v2.0芯片,即利用人类基因组U133 v2.0 cGMP制造芯片的版本。  Affymetrix的临床工具包提供了一种进入市场的有效方法,使测试开发人员能够节省时间、金钱和监管风险。  Affymetrix的基因芯片技术已经得到了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的信任,在芯片应用中产生了高度可重复的结果。[img=GeneChip® System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基因芯片扫描系统1]http://17wab.cn/uploads/allimg/180726/1-1PH6102HW11.jpg[/img]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 基因[b][url=http://hplc17.com]芯片扫描系统[/url][/b]适用于:  [b]科研[/b] 自信地分析或研究宝贵的人类样品  [b]诊断检测的开发[/b] Affymetrix合作伙伴已经开发并商业化了一些获得FDA批准的体外诊断和符合CE-IVD的诊断检测  [b]常规检测[/b] 一个系统,多种应用[img=GeneChip® System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基因芯片扫描系统2]http://17wab.cn/uploads/allimg/180726/1-1PH6102JYW.jpg[/img]  [b]功能/应用范围:[/b]  1.基因功能研究   2.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诊断、序列分析   3.药物筛选与新药开发   4.基因多态位点及基因突变检测   5.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农业和蓄牧业等领域的应用。  [b]主要附件:[/b]  专用芯片杂交箱640 全自动洗涤工作站 电脑  [b]主要技术指标:[/b]  扫描分辨率2.5微米,存储16bit图象,固态绿色激光器,检测波长570纳米。  [b]技术特色:[/b]  一、  1.强大的类比性   2.巨大的信息产出率   3.高度敏感性和专一性   4.高度重复性   5.微型化、自动化   6.哺育新的实验方法。  二、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组SNP检测。

  • 基因芯片技术知识概要

    生物科学正迅速地演变为一门信息科学。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HGP(human genome project),最终要搞清人类全部基因组的30亿左右碱基对的序列。除了人的遗传信息以外,还有其它生物尤其是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已经或正在被大规模测序,如大肠杆菌、啤酒酵母、秀丽隐杆线虫以及中国和日本科学家攻关的水稻基因组计划。但单纯知晓生物基因组序列一级结构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其中基因是怎样组织起来的,每个基因的功能是什么,又是怎样随发育调控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特定的时空域中展开其表达谱的,即我们正由结构基因组时代迈入功能基因组时代。随着这个功能基因组学问题的提出(后基因组时代,蛋白组学),涌现出许多功能强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最突出的就是细胞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2-D-gel)(及相应的质谱法测蛋白分子量)和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一、什么是基因芯片生物芯片,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指甲大小(1cm3)的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硅片上或其它固相支持物(如玻璃片、硅片、聚丙烯膜、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但需经特殊处理。作原位合成的支持物在聚合反应前要先使其表面衍生出羟基或氨基(视所要固定的分子为核酸或寡肽而定)并与保护基建立共价连接;作点样用的支持物为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荷以吸附带负电荷的探针分子,通常需包被以氨基硅烷或多聚赖氨酸等)将生物分子探针(寡核苷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以大规模阵列的形式排布,形成可与目的分子(如基因)相互作用,交行反应的固相表面,在激光的顺序激发下标记荧光根据实际反应情况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发射谱征,CCD相机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根据其波长及波幅特征收集信号,作出比较和检测,从而迅速得出所要的信息。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而基因芯片中,最成功的是DNA芯片,即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或c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的芯片。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同芯片技术中杂交测序(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即任何线状的单链DNA或RNA序列均可被分解为一个序列固定、错落而重叠的寡核苷酸,又称亚序列(subsequence)。例如可把寡核苷酸序列TTAGCTCATATG分解成5个8nt亚序列:  (1) CTCATATG  (2) GCTCATAT  (3) AGCTCATA  (4) TAGCTCAT  (5) TTAGCTCA这5个亚序列依次错开一个碱基而重叠7个碱基。亚序列中A、T、C、G4个碱基自由组合而形成的所有可能的序列共有65536种。假如只考虑完全互补的杂交,那么48个8nt亚序列探针中,仅有上述5个能同靶DNA杂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已知序列的所有可能的n体寡核苷酸探针与一个未知的荧光标记DNA/RNA序列杂交,通过对杂交荧光信号检测,检出所有能与靶DNA杂交的寡核苷酸,从而推出靶DNA中的所有8nt亚序列,最后由计算机对大量荧光信号的谱型(pattern)数据进行分析,重构靶DNA 的互补寡核苷酸序列。二、芯片类型一般基因芯片按其材质和功能,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元件型微阵列芯片1 .生物电子芯片2 .凝胶元件微阵列芯片3 .药物控释芯片(二) 通道型微阵列芯片1.毛细管电泳芯片2 .PCR扩增芯片3 .集成DNA分析芯片4 .毛细管电层析芯片(三)生物传感芯片1 .光学纤维阵列芯片2 .白光干涉谱传感芯片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MGEC)附:目前国内基因芯片常见品种(上海博星公司)http://www.biomart.cn/upload/asset/2008/08/01/1217591301.gifhttp://www.biomart.cn/upload/asset/2008/08/01/1217591302.gifhttp://www.biomart.cn/upload/asset/2008/08/01/1217591303.gif

  • 基因芯片相关软件介绍

    1、基因芯片综合分析软件ArrayVision 7.0 一种功能强大的商业版基因芯片分析软件,不仅可以进行图像分析,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方便protocol的管理功能强大,商业版正式版:6900美元。 Arraypro 4.0 Media Cybernetics公司的产品,该公司的gelpro, imagepro一直以精确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相信arraypro也不会差。phoretix™ Array Nonlinear Dynamics公司的基因片综合分析软件。J-express 挪威Bergen大学编写,是一个用JAVA语言写的应用程序,界面清晰漂亮,用来分析微矩阵(microarray)实验获得的基因表达数据,需要下载安装JAVA运行环境JRE1.2后(5.1M)后,才能运行。2、 基因芯片阅读图像分析软件 ScanAlyze 2.44 斯坦福的基因芯片基因芯片阅读软件,进行微矩阵荧光图像分析,包括半自动定义格栅与像素点分析。输出为分隔的文本格式,可很容易地转化为任何数据库。 3、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软件 Cluster 斯坦福的对大量微矩阵数据组进行各种簇(Cluster)分析与其它各种处理的软件。 SAM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 的缩写,微矩阵显著性分析软件,EXCEL软件的插件,由Stanford大学编制。4.基因芯片聚类图形显示 TreeView 1.5 斯坦福开发的用来显示Cluster软件分析的图形化结果。现已和Cluster成为了基因芯片处理的标准软件。FreeView 是基于JAVA语言的系统树生成软件,接收Cluster生成的数据,比Treeview增强了某些功能。 5.基因芯片引物设计 Array Designer 2.00 DNA微矩阵(microarray)软件,批量设计DNA和寡核苷酸引物工具。

  • 卫生部“下放”基因芯片诊断技术

    日前,卫生部发出通知,决定将原本需经过国家卫生部审批的基因芯片诊断技术“下放”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其临床应用管理。业内人士分析,此举使高高在上的尖端科技“跌落云端”,基因诊断将更快走入寻常百姓家,只需一滴血,你就可以预知自己是否会患上乳腺癌、高血压。检测:诊断更快更准更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郑芳昨日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从基因到蛋白质,再到细胞、组织的变化,最后表现在脏器层面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传统的表形诊断技术最早能捕捉到蛋白质的异常,基因诊断则能提前到最早期的量变。此外,基因诊断速度更快。比如耐药性结核病,传统检测手段至少需要1个月,有些病人还没等确诊就恶化了,而基因诊断最快可在1天内得出结果。但是,基因诊断要做到更快更准,其尖端的设备和从业人员使得收费自然不菲,动辄数千上万元的价格往往令人望而却步。预知:并非一定发生“基因诊断能预知疾病,但其结果并非一定就会发生。”郑芳说,基因改变作为最早期的量变,与疾病的关系并不能一一对应,所有基因检测的结果,仅具有参考价值。比如癌症,基因检测可明确找出一个人是否携带相关的癌症基因,但是癌症发病受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有突变基因不代表一定会发病。规范:不同医生解读答案应相同首先,基因芯片诊断主要适用于那些依靠目前的临床诊断手段仍无法确诊,而病人已有症状或者主观感觉不适者。通俗地说,基因芯片并不能完全取代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而只能视其为补充或扩展。其次,从业人员也应接受完整、规范的培训,以对基因检测的结果做到统一解读,也就是说,一种基因检测不同医生给出的答案应当只有一个。对患者,医师应全面告知基因芯片诊断的目的、技术可靠性、参考价值、结果的客观评估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新研究发现X染色体可以影响男性性别形成

    俗话说,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每一个精子的背后,也有一个X染色体在起作用。在人体中,Y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为男性,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男性发育过程中负责决定性别的相关基因都位于Y染色体上。但是现在有一个科研团队发现,X染色体(“女性染色体”)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X染色体包含了决定成为精子形成的大量的基因。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对性别形成的固有想法,至少在某种程度上X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扮演一个令人意外的角色。哺乳动物有一对性染色体。女性的X染色体有两个拷贝,男性有一个拷贝,与Y染色体形成对。而人体只需要X染色体一个拷贝发挥作用,所以在女性体内,第二个拷贝是被“关闭”的。约50年前,遗传学家Susumu Ohno提出,这样的关闭作用减缓了X染色体的进化进程,所以大多数哺乳动物中的X染色体都非常相似。剑桥大学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遗传学家David Page研究了经过80亿年的进化后,上述说法是否在老鼠和人类之间成立,Page和同事得到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 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虽然这两个物种的基因组已经被解码,但这些DNA序列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错误,特别是X染色体的缺陷和错误首先需要被填充和修复。Page的研究团队使用一个特殊的测序技术确定了缺口处的DNA碱基序列,这里包含很多的重复的DNA区域,而此前用现有的技术通过一次测序很难破译这些重复区域。然后,研究人员比较了小鼠和人类的X染色体基因。这两个物种的X染色体共同拥有800个左右的基因,这些共享基因,通常是是男性和女性相对稳定的基因,并且它们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这些基因上发生的突变,能引发X-连锁隐性遗传病,例如血友病和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与此同时,研究团队也发现了相较前人研究该染色体与众不同的、令人迷惑的一面。人类有144个X染色体基因是小鼠所没有的,而有197个基因是个小鼠基因是特有的。人类的144个基因中,有107个存在于X染色体重复序列中,这些基因的变化较为迅速。基于这样的证据,Page得出结论,在人类和老鼠祖先产生分离的时候,这些基因分化就出现了。“对于人类X染色体和老鼠X染色体上存在如此大量的非共享基因,我感到非常惊讶,” 密歇根大学的进化遗传学家Jianzhi Zhang说。这一发现表明,X染色体上基因可能随时都在变化。基因改变时,就会影响进化,Page认为X染色体基因效用可能是特别强劲的。例如,一些先前发现的X染色体基因,似乎已经在小鼠的形态发育上发挥了作用。他和他的同事调查了八个人类男性和女性的身体组织来观察X染色体基因如何发挥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非共享的基因在女性体内甚至没有表达,” Page说。相反,它们在决定精子形成的睾丸却表现得非常活跃。“我们认为X染色体过着双重的生活,” 其一,它是稳定的,像前人研究描述的一样;其二,它在不停变化并影响男性特征。Page表示,在其它基因上,重复区域在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中已经具有了巨大的生物医学意义,他希望其他研究人员能进一步探索X染色体的重复区域是否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男性的繁衍和睾丸癌治疗方面。但目前,我们必须先知道这些基因的功能,了解它们对健康和形态的影响。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人们将开始关注X染色体的进化。http://www.ibioo.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307/23/202226bu6vaasv3g6lwfs0.jpg参考文献http://www.ibioo.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307/23/202226i11s7d9xysyswvvy.gifIndependent specialization of the human and mouse X chromosomes for the male germ line作者:Jacob L Mueller et al. We compared the human and mouse X chromosomes to systematically test Ohno's law, which states that the gene content of X chromosomes is conserved across placental mammals1. First, we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human X-chromosome reference sequence through single-haplotype sequencing of ampliconic regions. The new sequence closed gaps in the reference sequence, corrected previously misassembled regions and identified new palindromic amplicons. Our subsequent analysis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evolution of human and mouse X chromosomes was bimodal. In accord with Ohno's law, 94–95% of X-linked single-copy genes are shared by humans and mice; most are expressed in both sexes. Notably, most X-ampliconic genes are exceptions to Ohno's law: only 31% of human and 22% of mouse X-ampliconic genes had orthologs in the other species. X-ampliconic genes are expressed predominantly in testicular germ cells, and many were independently acquired since divergence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of humans and mice, specializing portions of their X chromosomes for sperm production.

  • 【讨论】基因芯片前途如何?

    我觉得基因芯片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特别高,对数据分析的要求也很高,不适合于单独的实验室或者课题组自己做,应该搞几个全国范围的芯片中心,利于操作和数据分析标准化

  • 【原创大赛】常规转基因技术和人工染色体技术优缺点的比较

    植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最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植物转基因技术获得了重大发展,新型和更为有效的转化方法应运而生。尽管如此,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枪法进行的遗传转化仍然是最重要的两种转化方法。农杆菌转化广泛应用于在谷类及双子叶植物。同时,其他转基因技术也迅速发展,如显微注射法、激光微束穿刺法、PEG 法、花粉管通道法、超声波法、阳离子转化法等1][/sup]。常规转基因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插入片段大。正因为具有以上优点,农杆菌转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转化方法。基因枪法对转化受体要求低,几乎可适用于所有植物物种,方法快速简单;然而基因枪设备要求高,转化成本相对较高,这在一方面限制了基因枪法的使用。同时利用基因枪法获得的转化子通常具有多个转基因拷贝,粒子轰击也常会造成目的片段的断裂失活,转化子出现嵌合体频率高,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因枪法的使用。其它方法在应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是操作复杂,或者是适用的物种少。然而不管使用哪种常规方法,都有共同的局限性:1)插入位置的随机性,由于这种随机性的存在,可能导致转化受体发生性状上的改变,如败育,生长不良等等。2)常规的转基因技术多是进行单性状基因的转入,很难将控制多个性状的多个基因同时转入一种作物中,更难将整条复杂代谢途径中的所有基因引入作物中,很难产生新的复杂性状或代谢产物。3)外源基因在转入作物时,往往因整合进内源基因而破坏该内源基因的功能;同时转化的随机性使转入的外源基因受到整合区域上游或下游调控元件的影响,很难进行操控1]。相比之下,植物人工染色体技术具有很多优势:1)植物人工染色体单独成对存在于转化受体,并且稳定遗传给子代,不会影响和破坏其他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2)植物人工染色体采用位点特异重组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定点整合到人工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不会破坏受体内源基因的功能,也不会受到整合区域上下游的影响。3)植物人工染色体可以承载多个基因,甚至编码复杂代谢网络的众多基因[[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threadid=&postid=&title=&action=&FTTID=1&hasReadRelease=yes#_ENREF_2]2]。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植物人工染色体技术当仁不让的成为第三代植物转基因技术,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ize=10pt][1] Barampuram, S. and Zhang, Z.J. (2011). Recent advances in plant transformation. Methods Mol Biol 701, 1-35.[size=10pt][2] Yu, W., Han, F. and Birchler, J.A. (2007). Engineered minichromosomes in plants. Curr Opin Biotechnol 18, 425-31.

  • 【分享】基因芯片的制备

    1 原位光刻合成寡聚核苷酸原位光刻合成技术是由Affymetrix公司开发的,采用的技术原理是在合成碱基单体的5'羟基末端连上一个光敏保护基。合成的第一步是利用光照射使羟基端脱保护,然后一个5'端保护的核苷酸单体连接上去,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至合成完毕。使用多种掩盖物能以更少的合成步骤生产出高密度的阵列,在合成循环中探针数目呈指数增长。某一含n个核苷酸的寡聚核苷酸,通过4×n个化学步骤能合成出4n个可能结构。例如:一个完整的十核苷酸通过32个化学步骤,8个小时可能合成65,536个探针。  2 原位喷印合成 芯片原位喷印合成原理与喷墨打印类似,不过芯片喷印头和墨盒有多个,墨盒中装的是四种碱基等液体而不是碳粉。喷印头可在整个芯片上移动并根据芯片上不同位点探针的序列需要将特定的碱基喷印在芯片上特定位置。该技术采用的化学原理与传统的DNA固相合成一致,因此不需要特殊制备的化学试剂。  3 点样法 点样法是将合成好的探针、cDNA或基因组DNA通过特定的高速点样机器人直接点在芯片上。采用的机器人有一套计算机控制三维移动装置;多个打印/喷印针的打印/喷印头;一个减震底座,上面可放内盛探针的多孔板和多个芯片。根据需要还可以有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针洗涤装置。打印/喷印针将探针从多孔板取出直接打印或喷印于芯片上。直接打印时针头与芯片接触,而在喷印时针头与芯片保持一定距离。打印法的优点是探针密度高,通常1平方厘米可打印2,500个探针。缺点是定量准确性及重现性不好, 打印针易堵塞且使用寿命有限。喷印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重现性好,使用寿命长。缺点是喷印的斑点大,因此探针密度低,通常只有1平方厘米400点。国外有多家实验室和公司研究开发打印/喷印设备,目前有一些已经商品化。军事医学科学院目前正在利用打印/喷印技术进行生物芯片的研究和开发,预计2年内将有用于实验室研究或临床诊断的基因芯片产品问世。  4 电子芯片电子芯片是由美国Nanogen公司开发的,目前国内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在开发这一技术。这种芯片为带有阳电荷的硅芯片、芯片经热氧化,制成1mm(1mm的阵列、每个阵列含多个微电极,在每个电极上通过氮化硅沉积和蚀刻制备出样品池。将链连接亲和素的琼脂糖覆盖在电极上,在电场作用下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即可结合在特定电极上。电子芯片的最大特点是杂交速度快,可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制备复杂、成本高是其不足。  5 三维芯片三维芯片是由美国的Packard、摩托罗拉、Argonne国家实验室三家机构与俄罗斯Engelhardt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一种芯片技术。三维生物芯片的实质上是一块显微镜载玻片,其上有10,000个微小聚乙烯酰胺凝胶条,每个凝胶条可用于靶DNA,RNA和蛋白质的分析。先把已知化合物加在凝胶条上,用3cm长的微型玻璃毛细管将待测样品加到凝胶条上。每个毛细管能把小到0.2nl的体积打到凝胶上。以上几家机构构合作研究的生物芯片系统具有其它生物芯片系统不具有的几个优点。一是凝胶条的三维化能加进更多的已知物质,增加了敏感性。二是可以在芯片上同时进行扩增与检测。一般情况下,必须在微量多孔板上先进行PCR扩增,再把样品加到芯片上,因此需要进行许多额外操作。本芯片所用凝胶体积很小,使PCR扩增体系的体积减小1,000倍(总体积约纳升级),从而节约了每个反应所用的PCR酶(约减少100倍)。三是以三维构象形式存在的蛋白和基因材料可以其天然状态在凝胶条上分析,可以进行免疫测定,受体-配体研究和蛋白组分析。  6 流过式芯片(flow-thru chip) Gene Logic 正在开发一种在芯片片基上制成格栅状微通道,Gene Logic设计及合成特定的寡核苷酸探针,结合于微通道内芯片的特定区域。从待测样品中分离DNA或RNA并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然后,该样品流过芯片,固定的寡核苷酸探针捕获与之相互补的核酸,采用Gene Logic's信号检测系统分析结果。流通式芯片用于高通量分析已知基因的变化,其特点在于(1)敏感性高:由于寡核苷酸吸咐表面的增大,流过式芯片可监测稀有基因表达的变化;(2)速度快:微通道加速了杂交反应,减少了每次检测所需时间;(3)价格降低: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共价化学技术将寡核苷酸吸咐于微通道内,使每一种流过式芯片可反复使用多次,从而使其成本降低。

  • 【原创大赛】利用“截短法”构建人工染色体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植物人工染色体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植物人工染色体技术尚处于其发展初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植物人工染色体的构建仍然依赖于常规的转基因技术,或者是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或者是基于基因枪的粒子轰击的遗传转化,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常规遗传转化所存在的问题:转化目的片段插入的随机性,这是一个影响人工染色体构建乃至将来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起始载体pWY86系列都是随机插入到某一染色体的某一位置,如果染色体组既包含常染色体,也包含B染色体或者附加染色体,那么目的片段的插入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亦可能位于其它染色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控制其特异的插入到某一特定染色体上。同样的,目的片段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也是随机的,尚无办法控制其插入到染色体的特定位置,这些都为后续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问题:首先,如果目的片段插入到常染色体上,并在插入位置发生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这样会造成常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缺失,对于二倍体植物,这种缺失常常是不能忍受的,大多会造成植株的严重发育不良,或者败育。即便是对于多倍体植物,某条常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也有可能造成生长性状的改变。固然我们可以筛选那些发生了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形成了小染色体,同时遗传性状又没有明显改变的植株,但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即使没有可见或可检测的性状改变也并不能表明不存在隐形的对受体植株的不良影响。同时,常染色体通常很大,靠一次或者几次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很难形成理想的人工小染色体,即切割后形成的人工染色体可能依然很大,不能满足后续应用要求。如果受体材料染色体组存在B染色体,对于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如果这些B染色体可以稳定遗传。B染色体通常长度较短,不编码任何功能基因,对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无影响。如果我们的目的片段插入了B染色体并且发生了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并且如果发生了切割的B染色体可以在后面的减数分裂中不被湮没,可以稳定的遗传给子代,那么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因为通常认为B染色体对于植株是可有可无的,那么即使发生了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形成了植物人工小染色体也不会对受体植株造成影响,同时,由于B染色体本身长度较小,无功能,其自身性质就决定了它是构建植物人工小染色体的优良载体。但是B染色体较常染色体而言,通常数量少,长度短,如果基于常规遗传转化的随机性而言,目的片段插入到B染色体,并发生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的概率就小。幸运的是,Yu W等将pWY86质粒成功的导入了玉米的B染色体,并成功观察到了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的发生1],这为未来利用B染色体组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的研究带来了福音。然而,并不是所有植物物种都含有B染色体,并且,通常B染色体会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而随机丢失或者增加1],这些无疑都给利用B染色体组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带来了麻烦。利用附加染色体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是又一个理想的选择。在自然界,很多物种都有附加系的存在,这些附加系多附加一对外源染色体,这些附加的外源染色体通常不会对植株发育造成影响,一些附加系很容易发生丢失,如黑麦的附加系[[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FTTID=1#_ENREF_2]2],然而有一些附加系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那么这些含有可以稳定遗传的附加系材料就可以成为构建人工染色体的优良载体。例如本研究的受体材料甘蓝型油菜就有很多附加系[[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FTTID=1#_ENREF_3]3],其中一些附加系就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FTTID=1#_ENREF_4]4]。如果以这些遗传稳定的附加系作为转化受体,在转基因后代中筛选目的片段定位于附加染色体并且发生了端粒介导的染色体切割的转化株系,就可以利用这些株系作为进一步的转化或者杂交受体,进行位点特异性重组,实现多基因的定点整合,并且不影响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发育等性状。[size=10pt][1] Yu, W., Han, F., Gao, Z., Vega, J.M. and Birchler, J.A. (2007). Construction and behavior of engineered minichromosomes in maiz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 8924-8929.[size=10pt][2] 任正隆[size=10pt]. (1991). 黑麦种质导入小麦及在小麦育种的利用方式[size=10pt]. 中国农业科学 24, 18-25.[size=10pt][3] 戚存扣,[size=10pt], 浦惠明,[size=10pt] and 傅寿仲[size=10pt]. (1995). 甘蓝型油菜[size=10pt]-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植株形态及细胞学鉴定[size=10pt]. 作物学报 21, 717-722.[size=10pt][4] 戚存扣,[size=10pt], 高冠军,[size=10pt], 浦惠明,[size=10pt], 傅寿仲,[size=10pt] and 仲裕泉[size=10pt]. (2000). [font=宋

  • GeneChip® System (GCS) 3000Dx v.2基因芯片扫描系统

    GeneChip System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基因[b]芯片扫描系统[/b]是最可靠的临床研究平台,也是唯一被FDA批准/ SFDA,试管和CE标志芯片系统,适用于临床检测基于RNA和DNA。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 dx v . 2是扩大Affymetrix临床的基础装备,装备还包括FDA批准,试管和CE标志Affymetrix基因分析试剂和人类基因组U133 v2.0芯片,即利用人类基因组U133 v2.0 cGMP制造芯片的版本。  Affymetrix的临床工具包提供了一种进入市场的有效方法,使测试开发人员能够节省时间、金钱和监管风险。  Affymetrix的基因芯片技术已经得到了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的信任,在芯片应用中产生了高度可重复的结果。[img=GeneChip System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基因芯片扫描系统1]http://17wab.cn/uploads/allimg/180726/1-1PH6102HW11.jpg[/img]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 基因[b]芯片扫描系统[/b]适用于:  [b]科研[/b] 自信地分析或研究宝贵的人类样品  [b]诊断检测的开发[/b] Affymetrix合作伙伴已经开发并商业化了一些获得FDA批准的体外诊断和符合CE-IVD的诊断检测  [b]常规检测[/b] 一个系统,多种应用[img=GeneChip System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S) 3000Dx v.2基因芯片扫描系统2]http://17wab.cn/uploads/allimg/180726/1-1PH6102JYW.jpg[/img]  [b]功能/应用范围:[/b]  1.基因功能研究   2.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诊断、序列分析   3.药物筛选与新药开发   4.基因多态位点及基因突变检测   5.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农业和蓄牧业等领域的应用。  [b]主要附件:[/b]  专用芯片杂交箱640 全自动洗涤工作站 电脑  [b]主要技术指标:[/b]  扫描分辨率2.5微米,存储16bit图象,固态绿色激光器,检测波长570纳米。  [b]技术特色:[/b]  一、  1.强大的类比性   2.巨大的信息产出率   3.高度敏感性和专一性   4.高度重复性   5.微型化、自动化   6.哺育新的实验方法。  二、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组SNP检测。

  • 【原创大赛】人工染色体简介

    人工染色体指人工构建的含有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的载体系统。包括酵母人工染色体(YAC)、细菌人工染色体(BAC)以及后来的人类人工染色体(HAC)和植物人工染色体(PAC)等多种类型。人工染色体的出现,为基因组图谱制作,基因图位克隆,动物的基因治疗,植物的多基因转化提供了有用的工具。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YAC)1983年,Murray和Szostak1]在大肠杆菌质粒pBR322中插入酵母的着丝粒、自主复制序列、选择性标记及四膜虫核糖体RNA基因rDNA(Tr)末端序列,并转化酵母菌,构建成了酵母人工染色体。YAC载体一般能够容纳500 kb,甚至1 Mb大小的染色体片段[[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threadid=&postid=&title=&action=&FTTID=1&hasReadRelease=yes#_ENREF_2]2, [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threadid=&postid=&title=&action=&FTTID=1&hasReadRelease=yes#_ENREF_3]3]。目前,在多种高等生物中均构建了高质量的YAC文库。YAC可用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和物理图谱构建。例如,美国科学家利用YAC完成了人Y染色体及21q的物理图谱并进行了相应的测序工作[[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threadid=&postid=&title=&action=&FTTID=1&hasReadRelease=yes#_ENREF_4]4]。然而,YAC具有一些缺陷,克隆外源基因易出现嵌合体;部分克隆不稳定,在传代培养中可能会发生缺失或重排;YAC与酵母染色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难与酵母染色体区分开[[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threadid=&postid=&title=&action=&FTTID=1&hasReadRelease=yes#_ENREF_2]2, [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threadid=&postid=&title=&action=&FTTID=1&hasReadRelease=yes#_ENREF_3]3]。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si

  • 【分享】科学家揭秘“急性癌症”成因:染色体“爆炸”破坏DNA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找到了“急性癌症”的形成原因:细胞内的染色体发生“爆炸”破坏了DNA,从而让人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患上癌症。相关论文发表于《细胞》。传统理论认为癌症是人体经历成千上万次的细胞突变后,慢慢演化的结果。但英国著名的疾病研究机构桑格研究所的新发现推翻了这种看法。这暗示了不管人们怎么努力保持身体健康,也不能保证命运不会拿他们开玩笑。同时还说明了为什么有些人在体检时根本没发现癌症痕迹,但数月后突然就被诊断患上这种疾病了。桑格学院的科学家是通过研究750个肿瘤的遗传缺陷后得出以上结论的。其中大部分的案例都与传统理论相符,染色体的损坏是常年累积的结果。然而,其中至少有1/40的肿瘤不符合“标准模式”,有的染色体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遭到破坏的。参与此项研究的坎贝尔博士称:“测验结果太让我们惊讶了。在一个细胞里面,染色体经过一次或者是多次爆炸成为碎片。如果这个细胞开始笨拙地修补,把碎片杂乱的缝合起来,这样就破坏了原来的DNA结构,为癌症的快速形成提供了条件。”坎贝尔博士表示:“这个细胞应该说‘好吧,我放弃’,而不是像对待昂贵的瓷器一样,把染色体拼接回去。细胞试图修复一个不可修复的东西,最后造出一个灾难性的、能让癌症更快形成的基因组。”这种“急性癌症”在骨癌里面特别常见,大概1/4的患者身上都能看到明显的染色体受损特征模式。科学家目前还不能肯定是什么引起了这种染色体“爆炸”,但有嫌疑的罪魁祸首包括X光和晒伤。坎贝尔博士称:“如果我们能了解根本的病因,或许就可以防止患上这种癌症。”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344740/Why-cancers-develop-instant--cells-explode-wreaking-havoc-DNA.html---科学网

  • 【原创大赛】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植物人工染色体技术迅速崛起,而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构建人工染色体的方法就是“组装法”和“截短法”。“组装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利用“组装法”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的进展一直不理想,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在玉米细胞中获得成功1]。然而这种人工构建的环状染色体与真核生物中正常存在的线形染色体相差甚远,因为不具有端粒结构,这种环状的人工染色体能否成为稳定的载体系统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与之相比,利用“截短法”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的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06年才有关于利用“截短法”在玉米中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的报道[[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_ENREF_2]2]。尽管如此,这种方法还是获得了很大成功,随后,科研人员相继在拟南芥[[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_ENREF_3]3],大麦[[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_ENREF_4]4],水稻[[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post.asp?forumid=487#_ENREF_5]5]中利用“截短法”构建了植物人工染色体,利用“截短法”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然而,无论是“组装法”还是“截短法”都各自有其优缺点,笔者认为,“组装法”如果获得成功转化,并且能像常染色体一样稳定遗传,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周期短,后续应用方便。然而这一方法目前由于受到着丝粒在不同物种中的高度特异性,着丝粒区域的复杂性和难扩增性,以及遗传转化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使得其在植物中的研究和应用成功率极低,对于其相关的遗传稳定性也难以预料。“截短法”从目前的研究进展看,其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众多的转基因事件中,筛选出转化受体生长发育等各方面性状不发生改变,同时在非常染色体上形成一对可稳定遗传的小染色体的过程也并非易事。不过笔者相信随着转化技术的进步,检测手段的简化和完善,利用“截短法”构建植物人工染色体用以改良作物必将获得长足进步和最终成功。[size=16px] [size=16px]

  • 生物芯片入门: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它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生物芯片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以及元件型微阵列芯片、通道型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等新型生物芯片。本文主要讨论基因芯片技术,它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会使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1、基本概念基因芯片(gene chip)也叫DNA芯片、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指采用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DNA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2、技术基本过程2.1 DNA方阵的构建选择硅片、玻璃片、瓷片或聚丙烯膜、尼龙膜等支持物,并作相应处理,然后采用光导化学合成和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在硅片等表面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或者通过液相化学合成寡核苷酸链探针,或PCR技术扩增基因序列,再纯化、定量分析,由阵列复制器(arraying and replicating device ARD),或阵列机(arrayer)及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准确、快速地将不同探针样品定量点样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或硅片等相应位置上,再由紫外线交联固定后即得到DNA微阵列或芯片。2.2 样品DNA或mRNA的准备从血液或活组织中获取的DNA/mRNA样品在标记成为探针以前必须进行扩增提高阅读灵敏度。Mosaic Technologies公司发展了一种固相PCR系统,好于传统PCR技术,他们在靶DNA上设计一对双向引物,将其排列在丙烯酰胺薄膜上,这种方法无交叉污染且省去液相处理的繁锁;Lynx Therapeutics公司提出另一个革新的方法,即大规模平行固相克隆(massively parallel solid-phase cloning)这个方法可以对一个样品中数以万计的DNA片段同时进行克隆,且不必分离和单独处理每个克隆,使样品扩增更为有效快速。在PCR扩增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样品标记,标记方法有荧光标记法、生物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等。2.3 分子杂交样品DNA与探针DNA互补杂交要根据探针的类型和长度以及芯片的应用来选择、优化杂交条件。如用于基因表达监测,杂交的严格性较低、低温、时间长、盐浓度高;若用于突变检测,则杂交条件相反。芯片分子杂交的特点是探针固化,样品荧光标记,一次可以对大量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杂交过程只要30min。美国Nangon公司采用控制电场的方式,使分子杂交速度缩到1min,甚至几秒钟。德国癌症研究院的Jorg Hoheisel等认为以肽核酸(PNA)为探针效果更好。2.4 杂交图谱的检测和分析用激光激发芯片上的样品发射荧光,严格配对的杂交分子,其热力学稳定性较高,荧光强;不完全杂交的双键分子热力学稳定性低,荧光信号弱(不到前者的1/35~1/5),不杂交的无荧光。不同位点信号被激光共焦显微镜,或落射荧光显微镜等检测到,由计算机软件处理分析,得到有关基因图谱。目前,如质谱法、化学发光法、光导纤维法等更灵敏、快速,有取代荧光法的趋势。3、应用3.1 测序基因芯片利用固定探针与样品进行分子杂交产生的杂交图谱而排列出待测样品的序列,这种测定方法快速而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Mark chee等用含135000个寡核苷酸探针的阵列测定了全长为16.6kb的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准确率达99%。Hacia等用含有48000个寡核苷酸的高密度微阵列分析了黑猩猩和人BRCA1基因序列差异,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1约3.4kb长度范围内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8.2%到83.5%之间,提示了二者在进化上的高度相似性。3.2 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用基因芯片进行的表达水平检测可自动、快速地检测出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Schena等采用拟南芥基因组内共45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其中14个为完全序列,31个为EST),检测该植物的根、叶组织内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逆转录产物后分别与该微阵列杂交,经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发现该植物根和叶组织中存在26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而参与叶绿素合成的CAB1基因在叶组织较根组织表达高500倍。Schena等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NA文库构建一个代表104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来检测体外培养的T细胞对热休克反应后不同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有5个基因在处理后存在非常明显的高表达,11个基因中度表达增加和6个基因表达明显抑制。该结果还用荧光素交换标记对照和处理组及RNA印迹方法证实。在HGP完成之后,用于检测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人类所有基因表达变化的基因组芯片为期不远了。3.3 基因诊断从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标准图谱。从病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病变图谱。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图谱,就可以得出病变的DNA信息。这种基因芯片诊断技术以其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特点,将成为一项现代化诊断新技术。例如,Affymetrix公司,把P53基因全长序列和已知突变的探针集成在芯片上,制成P53基因芯片,将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又如,Heller等构建了96个基因的cDNA微阵,用于检测分析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的基因,以探讨DNA芯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现在,肝炎病毒检测诊断芯片、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芯片、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芯片等一系列诊断芯片逐步开始进入市场。基因诊断是基因芯片中最具有商业化价值的应用。3.4 药物筛选如何分离和鉴定药的有效成份是目前中药产业和传统的西药开发遇到的重大障碍,基因芯片技术是解决这一障碍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大规模地筛选、通用性强,能够从基因水平解释药物的作用机理,即可以利用基因芯片分析用药前后机体的不同组织、器官基因表达的差异。如果再用mRNA 构建cDNA表达文库,然后用得到的肽库制作肽芯片,则可以从众多的药物成分中筛选到起作用的部分物质。或者,利用RNA、单链DNA有很大的柔性,能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与靶分子相结合,可将核酸库中的RNA或单链DNA固定在芯片上,然后与靶蛋白孵育,形成蛋白质-RNA或蛋白质-DNA复合物,可以筛选特异的药物蛋白或核酸,因此芯片技术和RNA库的结合在药物筛选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在寻找HIV药物中,Jellis等用组合化学合成及DNA芯片技术筛选了654536种硫代磷酸八聚核苷酸,并从中确定了具有XXG4XX样结构的抑制物,实验表明,这种筛选物对HIV感染细胞有明显阻断作用。生物芯片技术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基因芯片药物筛选技术工作目前刚刚起步,美国很多制药公司已开始前期工作,即正在建立表达谱数据库,从而为药物筛选提供各种靶基因及分析手段。这一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讨论】来讨论一下基因芯片中的点样仪吧

    最近在考虑基因芯片配置的问题,听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点样仪是历史的产物,由于自己点样在可靠性方面存在疑问,其会被商品化的芯片制作所取代另一说是点样仪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点样,灵活性强而且节约成本,很多单位都会选择购买点样仪感觉是各有道理,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虑一个问题。但这两方商家都各代表自身的利益,我也不好随便相信谁。想在这里问问大家,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两个角度你们更看重哪一个?你所在单位或学校购买了点样仪么?

  • 生物芯片入门:生物芯片及应用简介

    一、简介生物芯片(biochip)是指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细胞等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凝胶、尼龙膜等载体)的表面,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比如激光共聚焦扫描或电荷偶联摄影像机(CCD)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由于常用玻片/硅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模拟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生物芯片技术。根据芯片上的固定的探针不同,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另外根据原理还有元件型微阵列芯片、通道型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等新型生物芯片。如果芯片上固定的是肽或蛋白,则称为肽芯片或蛋白芯片;如果芯片上固定的分子是寡核苷酸探针或DNA,就是DNA芯片。由于基因芯片(Genechip)这一专有名词已经被业界的领头羊Affymetrix公司注册专利,因而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通常称为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这类产品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有寡核苷酸芯片、cDNA芯片和Genomic芯片之分,包括二种模式:一是将靶DNA固定于支持物上,适合于大量不同靶DNA的分析,二是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适合于对同一靶DNA进行不同探针序列的分析。生物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由于用该技术可以将极其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以对大量的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ting 和Northern Blotting等)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低通量(low through-put)等不足。而且,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使该技术具有多种不同的应用价值,如基因表达谱测定、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组文库作图及杂交测序(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等,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及现代医学科学及医学诊断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会使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广泛的变革。该技术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二、应用领域1、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用基因芯片进行的表达水平检测可自动、快速地检测出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Schena等采用拟南芥基因组内共45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其中14个为完全序列,31个为EST),检测该植物的根、叶组织内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逆转录产物后分别与该微阵列杂交,经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发现该植物根和叶组织中存在26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而参与叶绿素合成的CAB1基因在叶组织较根组织表达高500倍。Schena等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NA文库构建一个代表104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来检测体外培养的T细胞对热休克反应后不同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有5个基因在处理后存在非常明显的高表达,11个基因中度表达增加和6个基因表达明显抑制。该结果还用荧光素交换标记对照和处理组及RNA印迹方法证实。在HGP完成之后,用于检测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人类所有基因表达变化的基因组芯片为期不远了。2、基因诊断从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标准图谱。从病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病变图谱。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图谱,就可以得出病变的DNA信息。这种基因芯片诊断技术以其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特点,将成为一项现代化诊断新技术。例如Affymetrix公司,把P53基因全长序列和已知突变的探针集成在芯片上,制成P53基因芯片,将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又如,Heller等构建了96个基因的cDNA微阵,用于检测分析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的基因,以探讨DNA芯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现在,肝炎病毒检测诊断芯片、结核杆菌耐药性检测芯片、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芯片等一系列诊断芯片逐步开始进入市场。基因诊断是基因芯片中最具有商业化价值的应用。3、药物筛选如何分离和鉴定药的有效成份是目前中药产业和传统的西药开发遇到的重大障碍,基因芯片技术是解决这一障碍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大规模地筛选、通用性强,能够从基因水平解释药物的作用机理,即可以利用基因芯片分析用药前后机体的不同组织、器官基因表达的差异。如果再cDNA表达文库得到的肽库制作肽芯片,则可以从众多的药物成分中筛选到起作用的部分物质。还有,利用RNA、单链DNA有很大的柔性,能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与靶分子相结合,可将核酸库中的RNA或单链DNA固定在芯片上,然后与靶蛋白孵育,形成蛋白质-RNA或蛋白质-DNA复合物,可以筛选特异的药物蛋白或核酸,因此芯片技术和RNA库的结合在药物筛选中将得到广泛应用。在寻找HIV药物中,Jellis等用组合化学合成及DNA芯片技术筛选了654536种硫代磷酸八聚核苷酸,并从中确定了具有XXG4XX样结构的抑制物,实验表明,这种筛选物对HIV感染细胞有明显阻断作用。生物芯片技术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基因芯片药物筛选技术工作目前刚刚起步,美国很多制药公司已开始前期工作,即正在建立表达谱数据库,从而为药物筛选提供各种靶基因及分析手段。这一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4、个体化医疗临床上,同样药物的剂量对病人甲有效可能对病人乙不起作用,而对病人丙则可能有副作用。在药物疗效与副作用方面,病人的反应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病人遗传学上存在差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导致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细胞色素P450酶与大约25%广泛使用的药物的代谢有关,如果病人该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对降压药异喹胍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大约5%~10%的高加索人缺乏该酶基因的活性。现已弄清楚这类基因存在广泛变异,这些变异除对药物产生不同反应外,还与易犯各种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病和帕金森病有关。如果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先进行诊断,再开处方,就可对病人实施个体优化治疗。另一方面,在治疗中,很多同种疾病的具体病因是因人而异的,用药也应因人而异。例如乙肝有较多亚型,HBV基因的多个位点如S、P及C基因区易发生变异。若用乙肝病毒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测一次,这对指导用药防止乙肝病毒耐药性很有意义。又如,现用于治疗AIDS的药物主要是病毒逆转录酶RT和蛋白酶PRO的抑制剂,但在用药3~12月后常出现耐药,其原因是rt、pro基因产生一个或多个点突变。Rt基因四个常见突变位点是Asp67→Asn、Lys70→Arg、Thr215→Phe、Tyr和Lys219→Glu,四个位点均突变较单一位点突变后对药物的耐受能力成百倍增加。如将这些基因突变部位的全部序列构建为DNA芯片,则可快速地检测病人是这一个或那一个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可对症下药,所以对指导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意义。5、测序基因芯片利用固定探针与样品进行分子杂交产生的杂交图谱而排列出待测样品的序列,这种测定方法快速而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Mark chee等用含135000个寡核苷酸探针的阵列测定了全长为16.6kb的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准确率达99%。Hacia等用含有48000个寡核苷酸的高密度微阵列分析了黑猩猩和人BRCA1基因序列差异,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1约3.4kb长度范围内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8.2%到83.5%之间,提示了二者在进化上的高度相似性。据未经证实的报道,近年有一种不成熟的生物芯片在15分钟内完成了1.6万个碱基对的测定,96个这样的生物芯片的平行工作,就相当于每天1.47亿个碱基对的分析能力!

  • 基因芯片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3042]文献-1[/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3043]文献-2[/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3044]文献-3[/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3045]文献-4[/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3046]文献-5[/url]

  • 深入了解组织芯片:制作与应用指南

    [font=宋体][font=宋体]组织芯片[/font][font=Calibri](tissue chip)[/font][font=宋体],也称组织微阵列[/font][font=Calibri](tissue microarrays)[/font][font=宋体],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体(使用载玻片最多)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该技术自[/font][font=Calibri]1998[/font][font=宋体]年问世以来,以其大规模、高通量、标准化等优点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其最大优势在于,芯片上的组织样本实验条件完全一致。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更是显而易见的。[/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TMA[/font][font=宋体]构建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font][/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选取待研究的组织。人们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对人体各组织均有研究,包括肝脏,前列腺,心脏,乳房等等,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大脑组织中的应用最多。医学上常选取一些病变器官进行研究。根据制作方法来分,微阵列主要有石蜡包埋的组织微阵列和冰冻微阵列两种。[/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经检测后标记出待研究的区域。组织微阵列的检测仪主要是高性能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荧光显微镜。适用的检测技术有苏木精—[/font][font=Calibri]HE[/font][font=宋体]染色,免疫组织化学[/font][font=Calibri](IHC)[/font][font=宋体]染色,原位杂交[/font][font=Calibri](ISH)[/font][font=宋体],荧光原位杂交([/font][font=Calibri]FISH[/font][font=宋体]),原位[/font][font=Calibri][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font][font=宋体],寡核苷酸启动的原位[/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合成([/font][font=Calibri]PRINS[/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使用组织芯片点样仪将标记好的组织按设计排列在空白蜡块模上。首先要利用打孔机在已经标记好的靶位点上进行打孔,将组织芯转入蜡块模孔中,重复操作可转入上千个样品组织芯。[/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使用切片机对阵列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即获得组织芯片。根据制作方法来分,微阵列主要有石蜡包埋的组织微阵列和冰冻微阵列两种。后者可以克服上述前者的多种缺陷(含醛基的化合物)可能损伤[/font][font=Calibri]RNA[/font][font=宋体]或使目标抗原结构断裂或破坏抗原——抗体结合位点,另外,石蜡包埋乙醇固定过的组织也无法避免[/font][font=Calibri]RNA[/font][font=宋体]降解。[/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组织芯片的出现,与基因芯片配合使用在寻找疾病基因中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在肿瘤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基因作成探针,再将探针与组织芯片中众多的肿瘤组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寻找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组织芯片应用:[/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组织芯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等多个领域。它可以应用于多种染色技术,如[/font][font=Calibri]HE[/font][font=宋体]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原位[/font][font=Calibri][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font][font=宋体]、原位[/font][font=Calibri]RT-[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font][font=宋体]以及寡核苷酸启动的原位[/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合成等。此外,组织芯片还可以与核酸、蛋白质、细胞、组织、微生物等相关技术相结合,分别在基因、转录和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这三个水平上进行深入研究。随着组织芯片的广泛应用,现代医药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将得到极大的推动和发展。[/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目前义翘神州提供[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tissue-tma-array-service][b]石蜡组织芯片定制服务[/b][/url],更多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tissue-tma-array-service[/font][/font][font=Calibri] [/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