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临床快速细菌分析仪相关的资讯

  • 国产首个细菌检验质谱仪进入临床应用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 张克 通讯员 陈捷)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飞行时间质谱仪(Clin-ToF)通过北京协和医院的论证,已正式进入该医院检验科开始临床使用。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实验对比,这款国产质谱仪在革兰阴性菌方面的检测与国际领先的布鲁克质谱系统鉴定效能相当。对此,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表示,这说明在一些特定的细菌检测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质谱仪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这款可对细菌蛋白质组、基因组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先进质谱仪由毅新博创公司研发,于2012年通过了欧盟CEIVD认证,2014年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它能够快速检测识别革兰氏阴性菌,而这类细菌是常见的引发人体腹泻、肺炎、伤口感染等病症的病原微生物。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大夫表示,呼吸科、皮肤科、消化科、骨科、妇科等诸多科室有超过40%的疾病与细菌有关,而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其接收病人的特殊性,也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而快速准确检测细菌可以正确指导医生用药,避免使用无效抗生素引发的药物滥用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救治因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的患者的效率。据协和医院检验科专家介绍说,北京协和医院本次使用这款国产质谱仪评估了该院1999年—2000年、2014年—2016年间所保存的1025株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同时利用国外先进的布鲁克质谱系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这款国产质谱仪(Clin-ToF)鉴定的准确率达98.05%,在革兰氏阴性菌方面的鉴定能力和效率方面,与国际领先技术相当。根据该评估实验所撰写的论文已于近日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据介绍,革兰氏阴性菌是多种细菌的统称,包括痢疾杆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致病细菌,而运用质谱仪来检验细菌是检验医学领域的新技术。这种检测设备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定患者体内致病细菌的耐药性。通过对质谱分析,可以判断对细菌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准确判断出其对哪一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从而帮助医生拟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避免不能准确判断时,可能要尝试多种抗生素才能找到有效药物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并遏制治疗过程中的抗生素滥用。然而,此前很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都面临着标本检测周期过长的问题,运用质谱检测技术则可缩短至少1天的鉴定时间,而有研究证实,在重症监护室(ICU)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如果晚一小时准确治疗,病人存活率下降8%。因此,这种技术也被认为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革命,而我国此前在该领域尚无自主产品。此次检测可以说是国产医学检验质谱仪的一大突破,北京协和医院已将该仪器应用于临床检测。实际上, 除了在医疗领域之外,微生物检测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毅新博创公司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的支持下,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已经建立了包含2200种微生物蛋白指纹图谱的数据库,可以实现以蛋白指纹图谱对微生物进行管理。据介绍,蛋白指纹图谱是每种微生物的标志物,类似于人类的指纹一样,建立这个数据库就如同给细菌一个身份证,据此可以准确辨别它们,从而为防止微生物危害人体健康筑好屏障。
  • 首台国产细菌检验质谱仪进入临床应用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飞行时间质谱仪(Clin-ToF)通过北京协和医院的论证,已正式进入该医院检验科开始临床使用。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实验对比,这款国产质谱仪在革兰阴性菌方面的检测与国际领先的布鲁克质谱系统鉴定效能相当。对此,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表示,这说明在一些特定的细菌检测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质谱仪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这款可对细菌蛋白质组、基因组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先进质谱仪由毅新博创公司研发,于2012年通过了欧盟CEIVD认证,2014年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它能够快速检测识别革兰氏阴性菌,而这类细菌是常见的引发人体腹泻、肺炎、伤口感染等病症的病原微生物。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大夫表示,呼吸科、皮肤科、消化科、骨科、妇科等诸多科室有超过40%的疾病与细菌有关,而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其接收病人的特殊性,也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而快速准确检测细菌可以正确指导医生用药,避免使用无效抗生素引发的药物滥用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救治因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的患者的效率。据协和医院检验科专家介绍说,北京协和医院本次使用这款国产质谱仪评估了该院1999年—2000年、2014年—2016年间所保存的1025株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同时利用国外先进的布鲁克质谱系统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这款国产质谱仪(Clin-ToF)鉴定的准确率达98.05%,在革兰氏阴性菌方面的鉴定能力和效率方面,与国际领先技术相当。  根据该评估实验所撰写的论文已于近日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  据介绍,革兰氏阴性菌是多种细菌的统称,包括痢疾杆菌、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致病细菌,而运用质谱仪来检验细菌是检验医学领域的新技术。这种检测设备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定患者体内致病细菌的耐药性。通过对质谱分析,可以判断对细菌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准确判断出其对哪一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从而帮助医生拟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避免不能准确判断时,可能要尝试多种抗生素才能找到有效药物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并遏制治疗过程中的抗生素滥用。  然而,此前很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都面临着标本检测周期过长的问题,运用质谱检测技术则可缩短至少1天的鉴定时间,而有研究证实,在重症监护室(ICU)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如果晚一小时准确治疗,病人存活率下降8%。因此,这种技术也被认为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革命,而我国此前在该领域尚无自主产品。此次检测可以说是国产医学检验质谱仪的一大突破,北京协和医院已将该仪器应用于临床检测。  实际上, 除了在医疗领域之外,微生物检测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毅新博创公司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的支持下,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已经建立了包含2200种微生物蛋白指纹图谱的数据库,可以实现以蛋白指纹图谱对微生物进行管理。据介绍,蛋白指纹图谱是每种微生物的标志物,类似于人类的指纹一样,建立这个数据库就如同给细菌一个身份证,据此可以准确辨别它们,从而为防止微生物危害人体健康筑好屏障。
  • 临床检验 分析仪器的潜在机遇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BCEIA2015的同期学术交流活动之一,“2015生物样品分析测试研讨会”今天上午9:00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E232B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组织单位为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整个研讨会共一天时间,10个会议报告,组织紧凑,内容精彩。既有综述性的报告;也有相关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此外,还有几个带有科普性质的报告以及地方分析测试中心在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的成果交流;当然,也少不了相关仪器厂商带来的产品应用技术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无标题.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23a91dd5-fc35-4875-b02b-d111b898c90f.jpg" border=" 0" height=" 333" hspace=" 0" width=" 5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研讨会现场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当前,生物医学分析测试在医学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不仅仅是针对西医,中医同样需要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其中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并将它们引入到临床的实际应用当中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像神经性疾病(帕金森综合征)、肿瘤等重大疾病进行早期、微创检测方法的开发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科学家们都在尝试采用液体活检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检测手段(像手术活检),从而达到实现早期诊断,并且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降低检测费用的目的。另一方面,液体活检对于快速评价治疗效果,个性化用药、以及疾病预后评判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实现液体活检,这其中的关键,笔者的理解是要能够在患者的体液(譬如:血)中找到针对某种疾病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并且能够将它准确可靠地检测出来。本次研讨会的报告者中,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江苏大学许文荣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琛博士在这一领域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p p & nbsp & nbsp & nbsp 尽管是学术研讨会,不过从代表们的学术报告中依然能够解读出临床检验(具体单位自然是医院)未来是或现在可能已经是分析仪器的一大增长点。 /p p & nbsp & nbsp & nbsp 高通量基因测序(NGS)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已经有很多评论性的文章谈及,本次会议上它也依然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尽管要实现NGS在临床上的大规模应用还有不少瓶颈(譬如:如何去解读那些海量的测序数据),不过2014年12月,卫计委已经公布了第一批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单位和试点医院,这也许表明我国政府在推动精准医疗发展方面的决心。对于Illumina和ThermoFisher这两家测序仪器的巨头公司而言,自然是利好消息。 /p p & nbsp & nbsp 另一款在临床检验上已经展开应用的则是质谱仪器。本次会议上有不少代表是在医院从事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罗燕萍主任的报告也集中在微生物检测方面。从她们那里笔者了解到,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存在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所需时间长、鉴定范围较窄等缺点。而质谱技术在这方面的成功应用则大大改善了相关的工作流程、缩短了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并且拓展了鉴定范围。据悉,仅在北京地区,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已购置了质谱仪器。只是由于进口仪器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还是以微生物检测为例,已获得CFDA批文的质谱仪器目前为止主要是两对进口组合,生物梅里埃+岛津和BD+布鲁克,产品价格平均大约在200万元左右。不过,现在已有通过CFDA认证的相应国产仪器(毅新博创的CLIN-TOF)推出,有望打破进口产品在这一领域的垄断态势。而随着临床检验市场的不断成熟,相信其他那些目前也在“鼓捣”质谱的国产厂商,像天瑞、博晖、聚光等,对其自然也不会没有想法。总之,这一市场的未来发展还是颇值得关注。 /p p & nbsp & nbsp & nbsp 另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成彬教授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透露,有关单位目前正在筹划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下成立生物医学分析测试分会,以加强该领域相关单位及个人之间的学术和技术交流。 /p p & nbsp & nbsp & nbsp 本次研讨会的其他报告人还包括:中南大学徐克前教授、赛默飞世尔李龙经理、华大基因王春政博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徐国宾教授、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张经华研究员等。(主编当班) /p
  • 干式生化分析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干式生化分析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样品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是否为固相化学反应,可以将生化分析分为湿化学法(普通)和干化学式生化分析。随着临床对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在报告时间上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临床生化检验技术的快递发展,急诊生化检验技术逐渐从传统的湿化学向干式生化发展。湿化学,即普通的化学反应,则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液态试剂和样品,混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干化学,采用多层薄膜的固相试剂技术,只要把液体样品直接加到已固化于特殊结构的试剂载体,即干式化的试剂中,以样品中的水为溶剂,将固化在载体上的试剂溶解后,再与样品中的待测成分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分析测定。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因其检验快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各种场合的生化检测,广泛适用于小型医院,大、中型医院的门急诊,体检中心、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都某公司的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在这次武汉的疫情中,曾上榜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推荐的新冠肺炎急需医疗设备目录。其具有智能便携、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样本量小、测试准确、免维护等优点,可在12分钟内得到检测结果,杜绝交叉污染,高效助力隔离病区以及急诊病例的诊断。 干式生化分析仪中的冻干试剂,有效期长达一年。保存温度为2-8摄氏度,方便保存运输。冻干珠分装的体积一般在1-100μl之间。现阶段,对于冻干珠生产的一大技术难点在于点液:1、微量点液:常见的点液量从1微升到100微升。人们平常所熟悉使用的普通泵,很难在这么微量的范围持续稳定点液且保证一致性。2、高精量点液:冻干珠小球对点液的精度及形状要求较高。实验室进行操作时,由于人工一致性问题及设备简单,往往在精度和一致性方面难以掌控。如果采用普通泵,在微量点液时,泵的可控性及精度不好,极易造成小球形状大小不一,成球形状不好,或者小球落到液氮表面时炸开变成多个微球。液体量少时不能成形状一致的圆球,量多时容易分离变成多个小球。如果最终产品冻干珠的成球形状不一致,大小不一,会影响到后续分装到试剂盘/卡、检测工艺及检测结果。为解决上述微量流体高精准点液问题,广州飞升精密设备有限公司(www.ascendgz.com) 的技术团队自2010年开始专注研发微量(微升级别及纳升级别)流体控制系统, 重点在微升级别及纳升级别的微量点液,以领先的微量流体泵技术为基础,推出ds228桌面式液氮冻干珠系统,最小点液量可到1微升。 DS228液氮冻干珠系统DS228系统具有微量(1微升),高精度(0.5%),高效率,高度的圆球一致性,及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技术优势,是生化制药公司冻干珠小球的首选系统。广州飞升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流体精量控制系统及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其专业技术团队,服务了台湾地区, 深圳,成都,天津,宁波,珠海,上海,厦门等地区的生物工程、制药、医疗器械领域的知名公司或大学研究院, 为中国及亚洲地区客户提供了行业技术领先的点液、划线、喷涂、灌装等微量流体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 波兰科研人员研发新型分析仪器 提供细菌耐药性完整数据
    p   由波兰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和BacterOMIC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款名为BacterOMIC AST的分析仪器,可让医生在数小时内获得特定患者体内细菌对于抗生素耐药性的完整准确的数据。这套创新设备的研发和实施工作获得了波兰科学基金会TEAM-TECH项目总值370万兹罗提的资助。 /p p   现有的分析仪器没有提供关于细菌易感性的完整信息,也没有测试药物组合的功效。一般来说,这些设备仅测试特定细菌对几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将其简单分类为耐药或不耐药,或属于中间体。这样泛泛的数据通常无法让医生做出合理决定。例如,所有的抗生素在抗菌谱上可能都被标记为无效。 /p p   针对这种状况,研究人员开发了BacterOMIC AST。从患者体内提取并稀释的细菌样品被分成数百个微量样品。每个样品被放置在一块小型、可移动的一次性塑料面板上的微单元中。这块塑料面板上有数百个微单元,每个微单元含有不同浓度的不同药物。加入分析样品后,在所有微单元中同时进行细胞培养。数小时后,仪器评估菌落的发育状况,并显示患者体内细菌对于各种抗生素易感性的完整信息。 /p p   BacterOMIC AST中单个面板能够测试多达97种抗生素的功效,囊括了临床上所有重要的抗生素。按照设想,该设备提供的抗菌谱不仅完整,而且还应包含关于每种抗生素有效性的精确信息。在此基础上,医生可为特定感染病例确定最佳疗法。研究团队还打算在一些微单元中对选定的抗生素组合进行实验,以更好地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机理。现有设备尚无法提供此类信息。 /p p   根据波兰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发布的消息,一台BacterOMIC AST可同时对60个面板进行分析,单个面板的成本与现有测试设备相当。该设备目前处在原型机开发阶段,已测试了细菌培养和监测其在微单元中生长的状况。原型机预计秋季完工,之后将在波兰本土及国外实验室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希望第一台BacterOMIC能于四年内进入临床应用。 /p
  • 东西分析:MALDI-TOF将在临床微生物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电离有机质谱,能够很好的检测和鉴定氨基酸、多肽、蛋白、核苷酸和脂肪酸等生命体组成成分和代谢产物,其特点是检测速度快、通量高、成本低。近年来,得益于其在微生物鉴定方面的革命性优势,技术潜力被不断挖掘,在基因分型分析、生物标志物鉴定、病原体鉴定、质谱成像等应用领域也崭露头角,越来越被临床检测领域所青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计划推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MALDITOF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MALDI-TOF在临床微生物领域的技术应用进展” /strong /span /a 专题,以增强业界专家和质谱技术以及临床医学相关机构工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向仪器用户提供MALDI-TOF在临床微生物领域更丰富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近日,仪器信息网邀请到了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请他们谈谈对MALDI-TOF技术与应用发展、未来市场趋势等的看法。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0.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点击了解MALDI-TOF仪器专场信息。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MALDI-TOF M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微生物鉴定领域中,其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高通量、灵敏度高等优点,相比于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在检测某些传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应用前景广泛。在不久的将来,MALDI-TOF MS将会大范围的出现在临床实验室中,为临床工作做出巨大的贡献。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 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是一款以MALDI-TOF为平台的多功能生物信息阅读仪。它是一款多用途多功能的生物检测平台,既可以用于临床医学检测,也可以用于非临床领域诸如食品安全、非法添加、疾控、工业微生物等的检测。该仪器目前在医疗诊断方面的应用主要有2个方面:(1)微生物的鉴定;(2)COVID-19新冠病毒的快速筛查。我们公司以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飞行时间质谱系统为平台,并配套使用相应的蛋白芯片,借助创新的精准鉴定SARS病毒蛋白指纹图谱质谱技术,建立了快速筛查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的应用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4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34af1bd-14a3-41f4-99e5-a4e820bfd9cc.jpg" title=" mal.png" alt=" mal.png" width=" 300" height=" 44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飞行时间质谱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我公司生产的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飞行时间质谱系统进行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主要是基于微生物的蛋白质指纹谱图来区分微生物的种和族。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 拥有强大的微生物数据库,通过与其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所得到的蛋白指纹图谱与数据库中的指纹图谱进行比对检索,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鉴定。与传统的表型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目前主要在用的自动化仪器相比,Ebio Reader sup TM /sup 3700具有通量大、检测速度快、无需复杂的样品处理、去除了人为的因素、成本低廉的优势,所以非常适合临床医学的应用,从而实现精准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目前,MALDI-TOF MS技术除了应用在病原菌鉴定方面,还可以应用在毒力因子、抗生素耐药、细菌分型等方面,但是,目前它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鉴定细菌时灵敏度较低,不能直接鉴定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还需开发新的富集技术;在辨别相似细菌方面困难较大;检测肠杆菌科在耐药方面的效果较差;MALDI-TOF MS数据库和实验室数据库都仍需进一步的扩展和完善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质谱数据库及分析软件的不断更新,所有病原菌鉴定的时间都会缩短。随着这些检测方法的不断优化和标准化,一定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验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从曾经最慢速服务的实验室逐步转变为一个可以快速、准确为患者提供结果的充满活力的新实验室。我们相信 MALDI-TOF MS 在未来一定会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终将在临床微生物鉴定领域取代传统的检测方法,成为一种主流检测标准,医疗微生物实验室的面貌也将焕然一新。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供稿来源: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点击图片了解专题更多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MALDITOF2020"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ca3e9a4-6286-419d-9614-334d60a517a8.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200713095841.png" alt=" 微信截图_20200713095841.png" width=" 600" height=" 265"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br/ /p
  •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
    仪器信息网讯 原位电离质谱技术是指在大气压条件下,无需或只需极少样品预处理即可对复杂基质样品中的待测物质直接电离和分析,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原位、实时、在线的特点。待测样品中的待测物主要是在大气压下通过与初级电荷/能量载体(如带电液滴、激发态等离子体、光子等)发生能量和电荷交换被离子化,然后引入质谱仪检测。  自2004年美国普渡大学的Cooks教授和2005年日本电子美国公司的Chip Cody博士分别提出解吸电喷雾(DESI)和实时直接分析(DART)两种原位电离质谱技术以来,已经有几十种新方法、新技术被提出,在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基于原位离子化技术的快速质谱分析研究热潮。  目前,质谱技术不仅在化学分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甚至被称为科学家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最佳拍档”。同时,原位电离质谱技术至今已出现近17年,业界专家和国内外研究新秀也在不断拓展该类技术的应用领域,从分析测试行业到生命科学甚至临床检验等领域。而当下更多的人更想要了解,原位电离质谱技术未来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前景究竟如何?  在“2021年原位质谱主题网络研讨会”期间,DART-MS(实时直接分析质谱)技术的发明人Chip Cody博士给出了他的答案。  众所周知,关于DART离子源的主要优势主要有:1)直接分析,基本不需要样品制备,样品分析时间很短,满足快速分析的需求 2)操作简便,操作人员仅需要调节DART离子源的温度和正负极 3)绿色、低碳,分析过程几乎不需要化学溶剂,仅以氮气或氦气等做载气,耗能少 4)可在常压条件下分析样品 5)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优势即,DART可以和众多主流的质谱仪器联用。  (图片整理自报告PPT)  报告伊始Cody博士便表示,当前DART-MS技术没有任何临床认证的产品。但早在该技术出现后的两年,即2007年,DART-MS(实时直接分析质谱)就已用于细菌全细胞鉴定(相关论文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图片整理自报告PPT)  紧接着,Cody博士在报告中还介绍了DART技术在病原微生物学和临床化学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其中包括DART-病原学对细菌完整细胞的脂肪酸(无需衍生化)信号的 PCA 分析以区分10种病原菌和17种酵母菌、DART-毒化对体液样品中的毒品和代谢物进行快检、DART-TDM 用于唾液、血尿、人发等的临床治疗药物监测、DART-DBS 干血斑法用于新生儿筛查、DART-HRMS 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的早筛和诊疗、pDART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等各种案例。  (图片整理自报告PPT)  不仅如此,Cody 博士还进一步介绍了专为处理高通量原位质谱数据而开发的 AnalyzerPro 新软件、高通量全自动 DART 设备的开发和场景应用、及密闭式 DART 的商业化进程。  (图片整理自报告PPT)  据了解,DART最早期的应用开始于化学战剂、爆炸物检测和药物滥用控制,之后其在全球各地的应用百花齐放,涵盖传统的物证分析、药物鉴定、化学化工分析、新颖的药物研发和食品安全检测等等。  可以看出,从原位电离技术发明至今,该类技术已发展较为成熟,转化的产品已有10余种,其也迅速应用在诸如食品、药品、材料、物证、环境、卫生等领域的安全检测与品质控制。而当前原位电离质谱技术在组学分析、新药研发、中药及天然产物分析和生物分子成像等领域的应用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相信未来该类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大有可为。关于“2021年原位质谱”网络研讨会的部分回放视频链接如下:点击观看
  • 临床数字PCR利好消息,NMPA新增临床核酸扩增分析仪器品类
    3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对27类医疗器械涉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详情点击查看全文: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20330/611109.shtml本次调整涉及核酸扩增仪器、生化免疫分析仪、病理切片等27类,仪器信息网特别对PCR仪器的调整内容进行了摘录,以飨读者。针对核酸扩增分析仪器,可以看到本次没有对该仪器的产品类别进行调整(仍隶属临床检验器械-分子生物学分析设备-核酸扩增分析仪器),管理类别依旧是Ⅲ类,但对产品描述、品类举例均进行了新增补充。新增品类举例:数字PCR分析系统、数字PCR芯片阅读系统、数字PCR仪;新增产品描述:通常由样本核酸分配体系或模块、扩增模块、信号采集分析模块、软件、电源部件等组成。样本核酸分配体系或模块采用的原理主要为通过微流控芯片或形成微小液滴的方式达到模板单分子分配,从而进行单独、平行的 PCR 反应。扩增模块原理则和核酸扩增仪器一致。信号采集分析模块原理一般为通过采集荧光信号的有无判定单个反应体系中模板分子的存在,进行检测分析。点击查看PCR仪器专场 凭借检测灵敏度高、定量结果更准确、更直观等多项优势,数字PCR技术被认为是分子诊断领域未来最关键的技术平台之一,是当下的热门创业方向和投资热点。近几年,多款国产数字PCR产品获得药监局批准,让这一领域热度再次攀升。近两年数字PCR赛道的国产品牌相继宣布有单笔过亿元融资,新羿生物、领航基因、思纳福医疗等均是其中佼佼者。相信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国产数字PCR品牌将会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我们也期待临床数字PCR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 布鲁克与BD中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深耕临床微生物快速鉴定领域
    近日,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布鲁克公司)与 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BD中国)达成一致,就Bruker MALDI Biotyper 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以下简称:MBT)在中国临床市场的销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此协议,布鲁克授权BD公司代理销售在中国临床市场的MBT产品,布鲁克中国公司则专门负责非临床市场的MBT销售。布鲁克将不再直销及授权其它公司代理销售中国临床市场的MBT产品。另外,所有MBT(临床和非临床)售后服务等技术支持仍由布鲁克公司负责。  布鲁克公司质谱部门中国区高级商业总监王克非博士表示: “近两年来,BD和Bruker共同致力于开拓发展MBT在中国的市场,取得了初步的突破并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 此次战略性的“分兵两路”则更有利于我们快速挺进MBT在中国的巨大市场。布鲁克公司可借助BD在中国医院现有的广泛而成熟的经销商及代理商渠道,更快地开拓临床市场。同时,布鲁克则专攻其具有传统优势的非临床市场。双方强强联手,我们对未来MBT产品在中国的迅猛增长非常有信心。”  “布鲁克和BD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这与布鲁克MBT事业部的全球战略目标相一致,我们始终致力于运用布鲁克积累的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布鲁克公司微生物事业部亚太区总监王晓岚女士强调。  同时,BD诊断系统大中华区业务总监童晖表示:“BD作为全球微生物检测领域的领导者,非常高兴能与布鲁克公司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我们将帮助布鲁克公司,继续拓宽质谱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共同为临床检验人员及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为双方将来的双赢奠定坚固的基础。”BD诊断系统大中华区业务总监童晖先生 (左)与 布鲁克公司质谱部门中国区高级商业总监王克非博士(右)合影关于MALDI Biotyper (MBT)  布鲁克公司微生物快速鉴定(MBT)技术是微生物鉴定领域的革命性技术。与现有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技术相比,MBT 大大提高了微生物鉴定的速度,其结果有可能帮助临床更快地找到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方案。目前,MBT 在临床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在食品质量监控、制药流程监控等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2014年5月,布鲁克公司的MBT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CFDA)批准,符合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规定(注册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2402363号),可作为医疗器械在中国销售,用于在种水平上鉴定未知物,如细菌和酵母。关于布鲁克公司 (Bruker)  布鲁克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公司之一,自成立五十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面对当今的分析需求,开发尖端技术和最全面的解决方案。今天,遍布几大洲 90 多个地点的数千名员工同时在为这个信念努力工作。作为质谱技术的领导者,布鲁克公司质谱部门为您提供各种类型的先进质谱系统。我们服务的客户群分布广泛,包括制药,生物科技,蛋白质组学和分子诊断等领域里的公司、学术研究单位和政府机构。我们还开发了农残筛查、毒物检测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以最大化的满足科研、工业生产及检测等领域快速增长的需要。关于碧迪(BD)  BD是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公司,致力于与客户和股东合作,解决许多世界最为紧迫和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其创新的解决方案专注于增强药物管理和病患安全、支持感染预防、提供手术和介入产品、改进药物输注、帮助麻醉和呼吸治疗、推进细胞研究和应用、加强传染性疾病和癌症的诊断、并支持糖尿病管理。BD在50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员工超过45,000人。BD一直积极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医疗健康的安全性和可及性,通过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合理的市场价格,以履行BD“帮助人类健康生活”的公司宗旨。2015年,BD迎来了康尔福盛公司(CareFusion)及其产品加入BD大家庭。  更多信息,敬请联系:  布鲁克公司  电话: 8008190181;4006198961  网站: www.bruker.com   BD中国  电话: 021-32104610  网站: www.bd.com/china
  • 质谱仪“电子鼻”可快速嗅出超级细菌
    科技日报讯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抗生素的滥用也催生了一系列&ldquo 超级细菌&rdquo ,它们因异常强大的耐药性而著称,常常令医务工作者们束手无策。然而最近传来了好消息,一种通过电子鼻嗅辨难于检测的超级细菌&mdash &mdash 艰难梭菌的技术已经出现。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款能够通过嗅探方式快速检测艰难梭菌的&ldquo 电子鼻&rdquo :通过质谱仪来识别艰难梭菌独特的&ldquo 气味&rdquo ,从而快速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艰难梭菌。更重要的是,该团队声称,未来医务工作者们可以通过气味轻易地辨别不同种类的菌株。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代谢组学》杂志网站上。   艰难梭菌又称难辨棱状芽孢杆菌,因难于分离观测而得名,通常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具有强传染性和抗药性,发病后通常会导致腹泻、发热以及胃痉挛。在不当服用某些抗生素后容易大量繁殖,难以治疗,因此也有超级细菌之称。   莱斯特大学化学部的保尔· 芒克斯教授表示,快速检测并鉴别艰难梭菌是医疗工作者们最迫切需要的技术之一,这项技术将有助于尽快发现感染者,使医护者们能够尽快采取针对性措施,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鉴于艰难梭菌的特殊性,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不当治疗和盲目使用抗生素,将会导致患者的高病发率和死亡率,同时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   麻烦的是,不同菌株的艰难梭菌会在感染者身上产生不同的症状,并且可能需要针对性的不同疗法。而这项鉴别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出艰难梭菌的感染者,还能协助医务工作者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   不同菌株的艰难梭菌都有着独一无二的&ldquo 气味&rdquo 。研究者称,基于大量的细菌样本的研究发现,不同品系的细菌在质谱仪下会显现出各不相同的&ldquo 化学指纹&rdquo 。现在,他们已经能够通过&ldquo 电子鼻&rdquo 鉴别挥发性有机物(VOCs),从而快速&ldquo 闻&rdquo 出艰难梭菌,这项成果将会大大增强检测的速度和精确度,并可以协助进行不同菌株生长过程的研究。   芒克斯教授说,粪便样本检测是识别该类感染者的重要途径,在临床诊断中借助这项技术,可以利用粪便样本快速筛选出艰难梭菌的感染者。   来自莱斯特大学化学部的安迪· 艾利斯教授说:&ldquo 这项成果为我们带来了新希望。在掌握鉴别不同菌株艰难梭菌鉴别方法的基础上,未来可能会发展出基于少量样本进行快速甚至是瞬间检测的方法,从而推动艰难梭菌感染治疗技术的发展。&rdquo
  • 临床丝状真菌鉴定是难点,VITEK MS来支招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田中耕一因发现‘生物大分子的软电离技术’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时,他一定没有预想到,短短十几年时间,这一技术能够在微生物领域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 br/ /p p   MALDI-TOF MS这一技术自应用于微生物以来,其技术的成熟度和商品化程度迅猛发展令人咂舌。今天当一位临床微生物工作者说出“鉴定结果来自质谱”时,已经不再是带有些许的怀疑,而是成竹在胸的自信。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快速而准确已经使得质谱技术成为微生物发展中不可阻挡的一股趋势。 /p p   即使在这样的潮流下,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p p   比如对于微生物中的丝状真菌,应用于质谱鉴定并非一路坦途。 /p p   不论是产品研发还是临床应用,丝状真菌在谱上的鉴定似乎注定要经历更多的时间和坎坷,而当下微生物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仍然更依赖于形态学鉴定,纵使遇到难题时首先也是考虑测序的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af2392aa-bcd0-45b9-ac49-93ec182fd380.jpg" title=" 01.jpg" alt=" 0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关键问题一 /span /strong /p p   从原理上来看,丝状真菌的鉴定和细菌并无不同,此处省略1000字并再次脑补MALDI-TOF MS的原理过程…… /p p   然而必须要强调的是,对于微生物的质谱鉴定,一个足够丰富、有组织性的数据库才是真正重要的关键条件。这也是在某些数据库中的一个显著短板,即对于真菌,尤其是双相真菌和丝状真菌难以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些质谱系统要么是鉴定出一堆不相关的低分辨结果 要么由于分值太低而鉴定失败。 /p p   需要注意! /p p   对于鉴定失败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数据库中确实不包含该菌种,另一方面可能数据库中包含该菌种,但在临床工作中分离出的临床菌株因为和建库菌株间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而不能很好的匹配,导致没有鉴定结果。 /p p   丝状真菌质谱鉴定的复杂性正体现在此,由于丝状真菌本身的蛋白成分相比细菌更加复杂,加之培养条件、菌丝体大小、产孢情况的不同,也会导致丝状真菌的蛋白图谱会发生较大的差异变化,这显然给质谱的鉴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因为试图通过少量菌株的图谱来“演绎”所有菌株可能性的情况并不现实,这种蛋白表达上的“质”和“量”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而可能的一个解决途径则是尽可能收集不同来源的菌株和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图谱,通过“归纳”的方法将所有蛋白特征进行整理,以期覆盖该菌种的普遍性特征,并满足临床鉴定的需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d7e5326e-b021-48b6-b336-494941ebe8c0.jpg" title=" 02.jpg" alt=" 02.jpg" width=" 60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黑曲霉在SDA平板上生长2天和8天获取的图谱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关键问题二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a756fa21-5e75-4de9-ba3d-6c3ecfae4517.jpg" title=" 03.jpg" alt=" 0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rong 另一个问题是丝状真菌的前处理: /strong /p p   和一般细菌以及酵母样真菌不同,通过基质液甚至是甲酸处理并不能有效破坏其细胞壁并充分获取其蛋白。这是因为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中包含一种叫几丁质的物质,该物质同样存在于昆虫的甲壳中,它不能被普通的有机溶剂(乙醇、甲酸等)所溶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实验室按照一般的提取流程,所获得用于分析的蛋白波峰非常少,从而导致鉴定失败。 /p p   2018年10月,VITEK MS获得FDA临床实验验证的菌种数量已经达到401种,而其中丝状真菌达到了47种;成为目前唯一通过FDA认证的可用于丝状真菌的MALDI-TOF MS系统! /p p   其中包括了毛霉、双相真菌、皮肤真菌、暗色真菌、曲霉及其他潜在的病原菌。 /p p   在外部临床实验中总共检测了1519株丝状真菌,达到了91%的正确鉴定率² ,这显然已经完全达到了临床诊断的要求。 /p p   值得注意! /p p   VITEK MS IVD数据库中的丝状真菌已经超过了100种,但这其中仍然有一部分因为临床试验中没有分离到足够的菌株而尚未获得FDA的认证。 /p p   VITEK MS通过FDA批准的丝状真菌种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4a1d0ed1-1eed-4415-af10-6d01b81b96cf.jpg" title=" 04.jpg" alt=" 04.jpg" width=" 600" height=" 2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00px "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Q& amp A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为什么目前只有VITEK MS的丝状真菌鉴定能够通过FDA的严苛考评呢? /strong /p p   正如前文所述,一方面梅里埃为VITEK MS的数据库开发提供了强大的菌株库,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的菌株贮藏机构之一,在丝状真菌的建库上选择了多株有代表性的菌株,同时经过不同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及不同的操作人员获取图谱并通过权重矩阵的算法实现对普遍性的覆盖。 /p p   另一方面,专利性的丝状真菌提取技术(U.S. Provisional Patent Application no. 62/209,116)能够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同时,实现高效率的蛋白提取,获得高质量的蛋白图谱。 /p p   2012年,VITEK MS成为史上第一台获得FDA认证的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从此质谱的临床应用开启了全新的时代。 /p p   而随着丝状真菌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质谱鉴定的方法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选项,在这一领域中,VITEK MS再次走在了前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70cf35ab-312a-4955-8e60-1557efde4f8f.jpg" title=" 07.jpg" alt=" 07.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VITEK MS 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 /p
  • ELISA试剂盒研制细菌快速检测成功
    杨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人畜共患病与免疫学研究室焦新安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制成功一种ELISA试剂盒研制细菌快速检测成功,该试剂盒能同时检测沙门氏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两种病原菌,并且整个检测过程只需两天,远比国标法快速,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分析简单。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经过扩增后出现的不同特异性条带,ELISA试剂盒来达到检测目的。整个检测过程24小时左右,并做到随时随地取样,定性检测出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该ELISA试剂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快速简便、费用较低等优点,既可保证样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ELISA试剂盒又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市场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医院临床检测等行业和机构。
  • 快速细菌感染检测或降低抗生素的滥用
    快速细菌感染检测或降低抗生素的滥用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利用5分钟快速检测法或许就可以降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滥用现象,而且降低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是目前全世界抑制抗生素耐药感染的关键方法,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Lancet Global Health上。这种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CRP),CRP是细菌引发感染的标志物,低水平的CRP可以提示机体的病毒感染,从而就使得抗生素疗法或许就并不需要进行了。文章中研究者在越南河内的10个主要的健康护理中心进行这项测试,同时研究者还对随机对检测或未检测CRP的2000名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患者临床恢复相同,但成年人和儿童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也会发生明显地下降,这项试验中研究者首次对资源匮乏地区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而且调查结果同欧洲进行的试验结果相似,而且这项试验是首次对儿童进行的CRP评估试验。越南是世界上第十四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抗生素的无监管使用使得越南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异常敏感;而且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引发越南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耐药性可以抵抗许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疗法;2014年WHO数据显示,社区和医院常见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已经达到了全世界预警的水平了,因此开发快速诊断技术,降低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或许是抵御抗生素耐药性的一种最佳的方法。研究者认为,随着多个新型商业化的CRP测试技术被评估可用,新型的干预措施或将被进一步扩大,目前不同健康中心的干预措施所引发的效应差异较大,研究者Nguyen Van Kinh说道,在简便易用工具的帮助下,健康服务供应者就可以安全限制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了,本文研究也为如何有效进行抗生素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简单的解决方法,为了大规模实现研究者的愿望,未来研究中他们将会评估所需的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而相关的试验结果也将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最后研究者Cao Hung Thai表示,这项研究将为卫生部门使用初级卫生保健条例来改善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证据。
  • 江西一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必须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
    据2010年赣州市检验医学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消息,今年赣州市将全面启动临床实验室达标验收工作,全市所有一级医院(中心卫生院)的临床实验室必须达标并通过验收,未通过实验室达标验收的将限制提供临床检测服务。   会议要求:今年赣州市将全面启动临床实验室达标验收工作,争取一年内完成全市一级医院以上的临床实验室验收达标工作,届时对未通过实验室达标验收的临床实验室将限制提供临床检测服务。   据悉,按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提供的临床检验服务应当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一级医院能开展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型鉴定及乙肝标志物、结核杆菌等常见传染病检测项目 一级医院检验科(室)应有主管技师1至2名 一级医院临床实验室独立用房总面积应达50至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有离心机、显微镜、冰箱、水浴箱、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基本仪器,有条件的还应配置尿液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细菌培养箱等。
  • 东西分析携手德米特构建临床质谱发展生态链!
    2023年新年伊始,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医疗事业部部长、东西分析仪器(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雯女士与医疗销售总监房爱山先生,莅临湖南德米特仪器有限公司(DEMETER)交流合作,双方就科学仪器深入临床化达成高度一致,致力打造强强联手新局面,推动中国仪器向高端、高质量、临床化深度发展,构建中国“科学仪器—临床转化—临床应用”的生态链。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的临床转化分析  众所周知,科学仪器类的色谱、质谱、光谱等技术向临床端快速渗透,力图成为高端医疗器械设备。近5年,资本不断涌入该赛道,但大部分企业创新、产品与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临床质谱领域,重营销、玩概念、快餐化现象层出不穷,真正拥有核心技术、能突破科学仪器临床应用瓶颈的企业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临床质谱企业同质化严重 另外,临床用全自动二维色谱领域,使用技术欺骗,商业输送操作的企业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购买或投放手段落地到检验科室端的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在用率不足20%,IVD产出率不足5%,存在大量技术、产品与服务合规合法性欠缺问题,已经严重伤害市场本身。可见,科学仪器与临床化技术企业的高质量生态链结合势在必行,扩大技术与品牌叠加效应,引领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率先突破色谱质谱的临床应用瓶颈  DEMETER(德米特)专注于质谱色谱临床化研究及应用体系研究,原研的FLC/MLC临床化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在测定能力、自动化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同时,德米特掌握质谱学科底层技术及核心部件制造能力,独有的专利技术解决了质谱稳定化问题、去专业化问题、难现场化问题以及应用标准化问题,从根本上推动色谱质谱仪器从科学向临床医疗器械的变革。  头部科学仪器企业 积极探索新临床落地模式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民营分析仪器科技企业之一。历经三十五载,已成为国内分析行业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光谱、色谱、质谱三大领域,共获得40多项国家专利。多次参与国际及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国标及行标的起草。2007年中国首台自主产权商业化气质联用仪的腾空出世,成为中国分析仪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吹响了国内分析仪器走向高端科学仪器的号角。目前“东西分析”质谱产品线包括气质联用仪、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飞行时间质谱仪、质子转移质谱仪(国家十三五项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等。  东西分析仪器(天津)有限公司为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产品专注于高端精准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东西分析”目前基于飞行时间质谱系统等质谱平台已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医疗和健康领域应用成果并产业化:微生物鉴定、核酸基因分型(食源性致病菌、呼吸道疾病及癌症筛查等)和疾病蛋白标志物的检测等。“东西分析”拥有强大的质谱技术研发团队、高质量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强大的产业化能力、高效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团队。  强强联合 推动科学仪器临床化  双方经过深入的交流,东西分析具有核酸质谱、气相质谱、光谱等高端设备,德米特具有临床色谱质谱核心技术,并具有大规模临床市场运行体系,具有很好的结合点,双方一致表示:“中国的科学仪器和临床应用企业具有很强的战略合作契机,市场前景广阔 将中国的前端制造和临床的前端应用完美结合在一起,在药物浓度监测、精准医疗、伴随诊断、术中治疗、疾病筛查等方向都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 将国产单细胞分析仪器推向临床——访“朱良漪奖”获得者南京大学江德臣
    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四届,先后有12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4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经完成评审,最终获奖结果即将揭晓公布。在此之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将联合走访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往届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在获奖之后的新成就与新感受。南京大学 江德臣教授  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于2018年荣获“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评审组认为:江德臣瞄准单细胞分析存在的需个体化设计识别探针,难以提供胞内生物分子化学信息的技术挑战,系统设计了“单细胞试剂盒”和“单细胞器试剂盒”,并研制成装置,建立了通用性强、可测量生物分子活性/结构等化学信息的新型单细胞分析方法,成功用于动脉硬化类疾病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个体差异性和细胞器的均一性等特征,成果突出。  一直以来,江德臣教授课题组始终围绕“单细胞中生物分子定量分析”这一科学问题建立分析方法并构建原创仪器。早期,课题组通过电化学泵实现检测试剂向单细胞中的精准输运,构建了“单细胞活性分析仪”,完成对单个细胞内酶分子活性的定量检测。为了实现对单细胞内多种酶分子同时检测这一目标,更好地研究单个细胞的生理过程,目前课题组着力构建基于质谱分析的第二代单细胞活性分析仪。该仪器利用试剂与酶分子反应前后底物和产物的分子量差异进行分析,突破了第一代仪器依赖“过氧化氢”作为中间产物加以测量的限制,可同时对单个活细胞内多个生物分子的活性加以测定,有望在单细胞生物分析及临床应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8年后,江德臣教授本人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单细胞活性分析仪”还获得了2021年度日内瓦发明金奖。当前,课题组正在开发“单细胞多元生物分子分析仪”,有望申报新一轮的“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据了解,该仪器可以同时对单个细胞内多种生物分子的活性及含量进行测量,完整地研究细胞内整条信号通路中的分子水平波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该过程的化学机制。  “十四五”开局,对于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提出了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江德臣教授感受到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原创仪器研究工作。科技部和基金委都在“十四五”期间加大了对于该领域的投入,这对从事原创仪器开发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个绝佳的发展机遇。但是,当下国际环境使得仪器工作者需要更多地从源头开发所有的仪器零配件,这也加大了仪器开发的难度,延长了仪器开发时间。需要科研工作者去思考:如何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 如何构建100%零配件国产化的高端原创仪器?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为这会促使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仪器的开发,构建出更高原创性和国产化的科学仪器。”  荣获“朱良漪创新奖”对江德臣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而言是一种激励。下一步将如何发挥奖项精神,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江德臣教授表示:“朱良漪先生作为老一代科学家和仪器开发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独立建立成一系列的原创仪器,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这种精神将成为我们后辈人奋斗的动力。下一步,我希望能够深入地思考‘单细胞分析’领域中的难点。针对这些科学挑战,构建新型的单细胞分析仪器 通过积极和临床大夫进行合作,更快地将我们的仪器应用于临床分析,提升仪器的应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同时,江德臣教授建议:“如有可能,可以开展一些年轻科研工作者的交流活动。邀请一些学界和产业界的前辈,向年轻人更多地传经送宝,减少年轻人摸索的进程 也便于产业界更好的了解年轻人开发出仪器的性能,提出宝贵意见,促进后期开发。”  江德臣教授还表达了对行业的祝福:“衷心祝愿中国的科学仪器行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研发出更多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芯’的高端科研仪器,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旗舰产品,在各种高端学术成果中能够看到中国仪器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也祝福我的同行,能够每天开心地工作,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用石墨烯“聆听”细菌“配乐”,或可用于抗生素耐药性快速检测
    你有没有想过细菌会发出独特的声音?如果我们能听到细菌的声音,我们就能知道它们是否还活着。当细菌被抗生素杀死时,这些声音就会停止,除非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现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法尔博德阿里贾尼课题组研究人员成功使用石墨烯捕捉到了单一细菌的低水平噪音。相关研究发表在18日《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研究团队最初是研究石墨烯的基本力学原理,但他们想知道如果这种极其敏感的材料与单个生物物体接触会发生什么。“石墨烯是碳的一种存在形式,由单层原子组成,也被称为‘神奇材料’。”法尔博德阿里贾尼说,“它非常坚固,具有良好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而且对外力也非常敏感。”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进行了首次实验。结果发现,当细菌附着在石墨烯鼓的表面时,它会产生幅度低至几纳米的随机振动,研究人员可以检测并听到单个细菌的声音。这种极小的振动源自细菌生物的过程,主要来自它们的鞭毛。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石墨烯上细菌鞭毛的“节拍”是多么微小,阿里贾尼打比方说,如果也让细菌来打拳击沙袋的话,它们至少比人类拳击手的拳头力度小100亿倍。现在,这些纳米级的“节拍”可以被转换为音轨并被听到了。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检测具有巨大的意义。实验结果是明确的:如果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振动会在相同的水平上继续。当细菌容易受到药物作用时,振动会在一两个小时内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由于石墨烯鼓的高灵敏度,只需一个电池就可以检测到这一现象。阿里贾尼说:“未来,我们的目标是优化我们的单细胞石墨烯抗生素敏感性平台,并针对各种致病样本进行验证。从而最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包,在临床实践中快速检测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世界各地对人类健康日益增长的威胁。在对抗抗生素耐药性方面,这将是一个“无价的工具”。【总编辑圈点】对微观世界,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只见其人,未闻其声”,用显微镜来观察,用染色法、培养法来判断细菌的生死。这次,科研人员打开了新思路。既然石墨烯是这么神奇又敏感的材料,若细菌在其表面运动,会不会留下“脚步”声?这种力度极其轻微,要有灵敏的材料和“耳朵”才能捕捉。研究人员认为,听到细菌活动的声音,就有了判断细菌活力的新方法。抗生素耐药性是个世界难题,若开发出石墨烯抗生素敏感性平台,则可快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检验。
  • 临床质谱会议丨仪真分析关注临床质谱发展
    2023年3月11日,2022-2023中国国际临床质谱暨分子诊断高峰论坛于上海星河湾酒店圆满落幕。本次大会由临床质谱网和分子诊断网共同主办,聚焦于质谱和分子诊断等前沿创新检验技术领域,国内外各大医院、高校及企业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及行业管理者皆聚于此,围绕相关技术临床应用、行业标准、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共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临床质谱凭借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多指标检测等优势,逐渐展露成为精准医疗领域下的黄金赛道之一。仪真分析积极响应,携荷兰Spark UHPLC超高压液相色谱系统出席本次会议。 展会现场,仪真分析专业团队为与会嘉宾展示产品,介绍答疑,提供业务咨询服务。 为助力临床质谱的快速发展,仪真分析还可为质谱前端提供下列自动化方案和OEM服务。
  • 涉及质谱法,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共识中提到: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根据共识文件中的数据显示:质谱对曲霉菌属、毛霉属、淡紫紫孢霉和宛氏拟青霉等均有较高鉴定准确率,有的甚至能达到100%。  摘要  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发布了重要文件,呼吁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以应对侵袭性真菌病对全球造成的威胁。霉菌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极大挑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专家制定该文件,对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8种临床重要侵袭性霉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形成共识,并对实验室诊断及与临床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六大常见问题形成专家共识,旨在为提升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能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全球每年真菌感染患者超过3亿,因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死亡的患者超过150万[1,2] ,而我国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受到IFD的威胁,其中侵袭性霉菌是重要病原菌之一,但临床对侵袭性霉菌感染诊断困难,患者预后较差。国内外IFD相关指南均明确指出,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在诊断标准中极为重要 [ 3 , 4 ] 。IFD相关实验室检测,除传统的涂片镜检和培养外,血清学检测如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质谱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肯定。但目前我国真菌实验室发展非常不均衡,特别是针对霉菌的实验室检测,不管是临床医生对于检测项目的认知,还是霉菌实验室的检出能力均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不同检测方法的送检时机、检测性能以及结果的正确解读仍面临很多问题。鉴于此,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我国真菌感染领域内的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数据,结合多学科专家临床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送检真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提升真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助力临床IFD的诊断和治疗。  该共识通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以及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最新数据 [ 5 ] ,共筛选出8种临床常见的侵袭性霉菌,即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识第一部分围绕不同霉菌感染建议送检标本类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直接镜检、培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性能评价,体外药敏试验及治疗建议等要点形成推荐意见 共识第二部分,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筛选出6个霉菌实验室检测最常见问题,并形成专家推荐意见。  本共识适合从事真菌感染相关领域的临床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感染控制人员、科研学者等阅读,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广大同仁交流意见。  一、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  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图1 )。因检测不同霉菌适用的样本类型,以及每种检测方法针对不同霉菌的检测性能及要点有很大差别,故本共识针对8种霉菌感染,建议送检的标本类型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及性能评价分别形成推荐意见。  (一)曲霉菌属  曲霉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临床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和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其中IA临床表现和进展速度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6 , 7 ] 。血液恶性肿瘤、慢性肺病、移植(包括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肝病均是IA的危险因素。肺外脏器和组织的曲霉菌感染可为原发感染,也可播散至邻近脏器感染而造成继发感染。除肺部外,鼻窦旁、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皮肤、心脏、眼部及消化系统等部位也可发生曲霉菌感染。临床最常见的曲霉菌为烟曲霉,其次是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和构巢曲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唑类耐药曲霉菌感染病例持续增加。曲霉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活检组织、分泌物等,怀疑曲霉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1 。  (二)毛霉菌目  毛霉菌目由55个属250多个种组成。引起人类发病最常见的是根霉属、毛霉属和横梗霉属,其次是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毛霉菌目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肺部、鼻-眶-脑、胃肠部位感染,病死率达40%~80% [ 20 ] 。不同种属可能会导致不同感染部位的复发,如横梗霉属易引起皮肤毛霉病复发,而小克银汉霉属常见于肺部或播散性感染患者。毛霉菌目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或活检组织等,怀疑毛霉菌目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2 。  (三)镰刀菌属  镰刀菌属是一类全球性分布的土壤腐生菌,也是植物病原菌,能引起感染和中毒。镰刀菌属可广泛感染人类,包括浅表感染(如角膜炎和甲真菌病等)、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别是长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严重T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引起人类感染的镰刀菌种多为茄病镰刀菌复合群、尖孢镰刀菌复合群。此外,摄入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引起中毒。镰刀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刮片、眼内容物、指(趾)甲、皮肤组织、呼吸道标本(痰液、BALF、刷取物、肺穿组织)、关节液、胸腹水、脓液、血液等,怀疑镰刀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3 。  (四)赛多孢菌属  赛多孢菌属呈全球性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腐物等环境中,可定植于囊性纤维化患者呼吸道,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未经有效治疗,6个月病死率达55% [ 3 ] 。感染类型以创伤后局部感染为主,其次为溺水后感染、免疫功能明显受损后感染及呼吸道内定植感染等 [ 36 ] 。临床主要致病菌种为尖端赛多孢和波氏赛多孢。赛多孢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血液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赛多孢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4 。  (五)暗色霉菌  暗色霉菌是一大类可产生黑色素的真菌群体,可分离于多种临床感染标本,根据临床表现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暗色霉菌所致常见感染性疾病包括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孢子丝菌病和足菌肿。暗色霉菌感染常因环境中暗色霉菌经创伤性植入皮肤或皮下组织所致,但肺部感染或播散性感染常为吸入分生孢子所致。虽然暗色霉菌具有相似的生长特征及形态学特征,但部分菌属仍具有明显特征。临床上分离率较高的菌属包括弯孢霉属、离蠕孢属、着色霉属、链格孢霉属、枝孢霉属等。暗色霉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组织、脑脊液、脓液、关节腔液、腹水、人工瓣膜、BALF、痰液、骨髓、血液等,怀疑暗色霉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5 。  (六)节荚孢霉属  节荚孢霉属包括多育节荚孢霉(原称多育赛多孢)和 L.valparaisensis 2个菌种,其中仅多育节荚孢霉有感染人类的报道。多育节荚孢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腐生菌,多分布于干旱气候地区。目前,关于多育节荚孢霉的报道以病例报道和小规模队列研究为主,缺乏流行病学数据。感染类型主要是肺部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虽然多育节荚孢霉感染罕见,但其易发生播散性感染,并且其固有多重耐药表型的播散性感染致死率高达77% [ 44 ] 。节荚孢霉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节荚孢霉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6 。  (七)拟青霉属  拟青霉属中临床常见的菌种包括宛氏拟青霉和淡紫紫孢霉(淡紫拟青霉)。宛氏拟青霉常见感染类型包括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髓炎、腹膜炎、真菌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咳嗽,其侵袭性感染致死率为16.9% [ 48 ] 。淡紫紫孢霉常引发角膜炎、眼内炎、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和真菌血症,疼痛和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引发的感染致死率为45.5% [ 49 ] 。拟青霉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组织、眼拭子、血液、痰液、BALF、甲屑、鼻窦组织、脓液和皮肤组织等,怀疑拟青霉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7 。  (八)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  马尔尼菲篮状菌,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真菌,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以及东南亚等地流行。目前在世界34个国家、我国21个省/直辖市均有报道。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好发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是CD4+T细胞小于1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 在亚洲的艾滋病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总发病率为3.6%。马尔尼菲篮状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导致播散性感染。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肺结核、肿瘤,误诊导致的病死率超过85%。  荚膜组织胞浆菌也是双相型真菌,可引起组织胞浆菌病。该菌常见于被蝙蝠粪和鸟粪污染的土壤中,在建筑、洞穴挖掘和接触鸟类处理等活动中吸入分生孢子可致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有3个变种,分别为荚膜变种、杜波变种和鼻疽变种。其中荚膜变种分布最广,主要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拉丁美洲 杜波变种主要分布在乌干达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鼻疽变种主要引起马和狗的感染,但也有少数人类感染病例报道。我国引起发病的主要为荚膜变种,呈地区性分布,多雨潮湿的中南、华南和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而干旱的新疆地区感染率低。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骨髓、体液、痰液、BALF、支刷物、脓液、分泌物、穿刺液(肝、脾、淋巴结)或活检组织等,怀疑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8 。  二、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常见问题及推荐意见  为更好地提升我国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能力,解决实验室工作中最常见、最困惑以及与临床交流最多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来自全国76位临床和检验医师的共207个问题。经过归纳分类后,整理出6大类最常见问题,并由专家组形成推荐意见。  (一)霉菌检测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1.直接镜检霉菌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1 直接镜检阳性时,应首先区分标本来自无菌部位还是非无菌部位。无菌部位标本(血液标本除外)直接镜检有特征性菌丝和孢子且与组织病理结果、真菌培养结果相符,可确诊为致病霉菌 非无菌部位标本直接镜检到霉菌,要结合培养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感染表现等综合分析。  2.培养霉菌阳性时,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2 培养霉菌阳性时,重点关注送检标本类型,直接镜检、组织病理检查与霉菌阳性培养的一致性,以及霉菌致病性、感染部位等。无菌标本如血培养为曲霉菌属或毛霉菌目,污染菌的可能性大 如为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和马尔尼菲篮状菌,可能为致病菌。非无菌标本,视情况而定:2个试管有单一形态真菌生长,真菌镜检同时阳性者提示有临床意义 仅1管生长真菌,生长部位为非接种部位,菌落为霉菌样则可能是污染 培养出的真菌与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相符,连续培养阳性,且真菌具备36~37 ℃生长的能力提示有临床意义。  (二)不同检测结果不一致问题  1.临床怀疑真菌感染,实验室相关检测阴性,可从哪些方面与临床沟通?  建议3 分析前应评估标本留取是否规范并适于特定检验项目 分析过程应评估镜检和/或培养方法检测敏感性是否充分、培养条件是否适宜、所选检测项目是否适于检测疑似真菌类型(如G试验不能检测隐球菌和毛霉菌目) 分析后过程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结果,参考其他感染指标结果(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分析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阴性的因素等。  2.如何解释镜检和/或培养结果与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4 鉴于真菌体内增殖及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不同,不同感染期血清学与镜检和/或培养结果常不一致。血清学检测方法敏感性常高于传统镜检、培养方法,而单纯培养结果常难区分感染、定植或污染。此外,应考量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因素以及宿主免疫功能。  (三)血清学检测相关问题  1.血清学检测常见干扰因素有哪些?  建议5 血清学检测假阳性因素包括药物因素(血液制品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医疗因素(纤维素膜血液透析)、宿主因素(细菌菌血症)、样本因素(如采血管污染或过度操作)、方法学因素(传统鲎试剂法干扰因素多) [ 65 , 66 ] 等 假阴性因素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脂血或黄疸样本 [ 65 , 66 ] 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并谨慎评估对结果的干扰影响。  2.如何解释血清G试验与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6 G试验与GM试验检测标志物不同,G试验是泛真菌检测,而GM试验为曲霉菌特异性抗原检测 另外,2种标志物的释放时间和释放量的不同也可能导致二者结果不一致,例如1,3-β-D葡聚糖只有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才被释放出来,而GM是表达在曲霉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多糖成分,在曲霉菌繁殖生长时由菌丝释放出来。因此,在感染早期,曲霉菌的生长分泌强于死亡消化裂解,可出现GM试验阳性,而G试验未达到阳性水平 粒细胞缺乏患者,不能将1,3-β-D葡聚糖从真菌中释放出来,也可导致二者检测结果不一致。  3.如何解释血清与BALF的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7 二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同,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一致。GM试验对免疫抑制患者IA检测敏感性高,BALF样本敏感性优于血清样本 [ 9 ] 。另外BALF样本采样和处理的标准化问题(灌洗量、回收量、血性、痰性、灌洗技术等)对GM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四)mNGS检测相关问题  1.mNGS检测霉菌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的优势有哪些?  mNGS检测敏感性高,更适合混合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多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表明mNGS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检测,且对免疫缺陷患者和混合感染时较传统检测更具优势 [ 67 , 68 , 69 ] 。外周血可作为深部组织器官真菌感染的mNGS检测样本:侵袭性真菌感染可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当感染部位样本获取困难时,外周血可作为替代样本进行检测。mNGS可作为少见真菌或培养困难真菌的平行检测手段,如毛霉菌目、组织胞浆菌、拟青霉等。  建议8 对免疫功能低下、疑似混合感染、传统检测阴性或疑似少见真菌感染患者,在进行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的同时留取样本进行mNGS检测。外周血样本检测敏感性低于感染部位样本,因此在不能获得感染部位样本时可进行替代检测,检出真菌应结合临床谨慎评估。  2.mNGS检测有哪些局限性?  真菌的细胞壁相对较厚,mNGS可因破壁效率低而影响核酸提取效率,且检测性能可因真菌类型、临床样本种类及实验流程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IA患者的BALF样本其mNGS检测敏感性低于GM检测 [ 15 ] 。公共数据库中真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度低于细菌及病毒,已有的核酸序列质量参差不一,可导致结果假阴性或真菌鉴定准确率降低。对于检出的非常见真菌类型,应进行其他方法的验证,如一代测序或靶向PCR检测。mNGS假阳性较常见,主要原因为湿试验过程引入微生物核酸及生信分析错配,前者更常见。湿试验所致假阳性原因包括样本采集环节、实验室环境背景菌以及样本间污染 [ 70 ] 。  建议9 mNGS假阳性率高于传统微生物学检测,仅mNGS检出真菌不应作为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应对检出真菌进行其他方法验证,并需结合临床谨慎评估。与此同时,因真菌结构特点及数据库原因,mNGS可存在假阴性结果,mNGS阴性不应作为排除真菌感染的标准。  3.当临床考虑IFD时,如何解释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与mNGS检测结果不一致?  不同方法学的诊断性能存在较大差异。(1)传统微生物学未检出真菌,而mNGS检出:与培养、镜检方法相比,mNGS的敏感性较高,需结合临床考虑检出真菌是否为致病菌,同时应考虑送检其他真菌相关检测以验证mNGS结果。(2)传统微生物学检出真菌,而mNGS未检出:无菌样本培养和/或镜检检出霉菌,应充分考虑致病菌可能,mNGS可因真菌细胞壁较厚、人源背景高等原因造成漏检。  建议10 当临床考虑IFD时,应充分考虑阳性结果检出,结合未检出的检测方法性能特征考虑漏检可能,有条件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或重新采集样本检测。  (五)霉菌体外药敏试验相关问题  1.霉菌是否均需常规开展体外药敏试验?  建议11 微生物实验室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开展重要病原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具体用药原则建议由临床相关科室、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感控部门共同讨论决定。特别是下列情况,实验室应该开展体外药敏试验:(1)建立致病性霉菌抗菌谱和耐药性监测。(2)使用标准剂量的抗霉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3)临床上已有临床耐药菌株报道。(4)曾接触过抗真菌类药物或正在接受长期抗真菌治疗的患者。  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发生深度感染、治疗失败的情况下,若无菌部位分离出霉菌菌种为罕见或新出现的菌种,或怀疑特定菌种可能对所使用的抗真菌药物耐药的情况下,应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建议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2.对无判定折点的药敏结果,如何向临床发送报告?  建议12 如分离出高度疑似或确诊为病原体的霉菌,应尽量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暂无判定折点的霉菌也需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  由于诸多因素,目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欧洲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以及我国对多数霉菌缺乏临床药敏试验判读折点。对已有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曲霉、毛霉、镰刀菌、赛多孢、孢子丝菌、皮肤癣菌等),可按照抗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肉汤稀释法标准(WS/T411-2024) [ 71 ] 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MIC值,临床可结合抗真菌药物的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值,选择相应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对于尚无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暗色真菌等),可参考类似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测定其MIC值,报告临床,并注明体外药敏试验非标准化方法操作,此结果仅供参考。  (六)如何保证侵袭性霉菌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避免实验室污染?  建议13 霉菌实验室不应与细菌、结核实验室共用,应单独设置 霉菌检测需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特别是可疑高致病性病原真菌 紫外线仍然是必备的空气消毒设备 定期使用高锰酸钾或甲醛熏蒸24 h,对空气进行消杀 每天实验完成后用0.5%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500 mg/L)消毒。如遇操作台被真菌或标本污染,应立即覆盖纸巾,并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消毒20 min。一旦实验室环境或培养箱发生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对实验室或培养箱进行彻底消毒,可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进行表面消毒擦拭,然后进行过氧乙酸或甲醛熏蒸,熏蒸后再进行表面消毒,连续3 d监测实验室或培养箱空气质量和表面染菌量,确认无污染后方可重新启用。  执笔人(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曹俊敏(浙江省中医院检验科),褚云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郭大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韩崇旭(苏北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胡付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微生物室),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贾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金炎(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康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李轶(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梁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林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罗燕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马筱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逄崇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王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魏莲花(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肖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许建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检验科),徐雪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检验科),徐英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喻华(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利侠(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朱镭(山西省儿童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 国内首张!优抵生物单分子阵列SIMOA®免疫分析仪临床注册证获批
    近日,优抵生物(UltraDx)宣布旗下核心产品UD-X&trade 全自动单分子荧光免疫分析仪成功荣获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冀械注准20242220334),其采用先进Simoa® 单分子数字化免疫检测技术,助力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用药指导。UD-X&trade 全自动单分子荧光免疫分析仪现已正式上市,搭配与即将获批的配套检测试剂盒联合使用,可满足临床诊断及社区筛查中对各类体液样本中痕量蛋白标志物进行飞克级别灵敏度定性及定量检测的需求。
  • 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荣获金鬲创新项目
    p   11月29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进行解读,与会专家就奶源管理与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乳品制造与检验技术、食品营养健康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会议首次推出20个有行业推广价值的中国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金鬲项目”。 /p p   鬲,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盛奶用的器具,以此命名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寓意着中国乳业的发展和进步。 /p p   “标准传递信心、标准提高品质”,本次金鬲项目经三轮严格筛选最终遴选出20个优秀项目,旨在为筛选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国家级创新基地平台展示,同时也为乳业行业新技术落地应用、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提供更大空间及发展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e5e02225-e2ae-40fd-bce4-a3219e7fe20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BacSomatic& #8482 )荣获金鬲创新项目 /strong /p p   BacSomatic& #8482 福斯首款体细胞和细菌快速检测的一体机,9分钟内出结果(单独进行体细胞计数,仅需2.5分钟),为乳制品生产商在原奶交付环节及牧场原奶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检测工具,取代人工手动化检测或需要试剂处理的半自动化检测。 /p p   BacSomatic& #8482 使用封闭的即用型试剂,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化学试剂。自动化过程确保每次准确及相同的试剂用量,降低其他方法中可能出现的人为操作误差,同时也保证BacSomatic& #8482 提供一致准确、可靠的结果。 /p p br/ /p
  • 卫健委提出新要求 二级以上医院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仪器信息网讯 抗生素滥用问题一直是行业热点话题之一。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加强合理用药和遏制细菌耐药,持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065e773-91c1-4251-a7a5-4a92401d061b.jpg" title=" 640.png" alt=" 64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知》强调了医疗机构要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主体责任,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规定设立感染性疾病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知》要求,各地要落实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有关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规定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并在2020年底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要将收治主要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能力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优化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医疗机构要结合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为非基本药物),优化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订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时,除按规定保证品种规格数以外,遴选同类药物时应当选用安全、有效、经济和循证证据充分的品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知》要求医疗机构、提高药学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加强重点环节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抗菌药物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指导临床精准用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持续加大对感染防控工作的投入力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知》表示,各地要将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统筹部署推进,持续加大对感染防控工作的投入力度。医疗机构应当强化感控部门能力建设,突出业务管理兼专业技术服务的功能定位,感控人员应当掌握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要落实感控全员培训要求,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等相关知识纳入培训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知》明确,医疗机构感控部门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以及感染性疾病多学科会诊等工作。推进落实标准预防各项要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相关规范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加 /strong strong 强检验支撑,促进抗菌药物精准使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知》提出,各地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一步加强临床检验实验室建设。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以及县域内1家综合实力强的县级医院,要具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其他二级以上医院逐步达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外,《通知》要求,要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做好标本检测相关工作、提高微生物检验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依托信息化建设,助力抗菌药物科学管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已经建立信息系统的医疗机构要将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要求嵌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处方权限授予、处方开具、处方审核、预防用药、标本送检等重点环节的智能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知》要求加强医疗机构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细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并提升耐药监测数据质量。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省级或国家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和真菌病监测网,按规定报送相关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强化处方权的培训考核,全面推进抗菌药物管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二级以上医院要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未经本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不得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医院不得单纯依据医师职称授予相应处方权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知》提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通过多项措施,不断提高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 /p p br/ /p
  • 皖仪科技与爱湾医学在临床精准医学分析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2023年7月28日下午,爱湾医学董事长杨江涛先生与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吴莉萍女士受邀莅临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仪科技),双方围绕在检测技术、优势赋能、项目合作、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并达成合作共识,携手开启国产分析仪器在精准医学分析应用的新模式。爱湾医学创始人董事长杨江涛先生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表示,爱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代谢及基因多组学研究,爱湾医学以临床质谱技术为核心,以多组学研究为驱动,构筑“筛-诊-疗-研”生态圈。   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已成功连续突破临床质谱诸多难题,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和多项软件著作权,尤其是在遗传代谢病尿液检测方面有强大的深研能力。   杨江涛董事长肯定了皖仪科技离子色谱的仪器性能以及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希望双方携手通过离子色谱仪在临床精准医学分析领域的应用检测,为泌尿结石患者提供诊断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   皖仪科技分析仪器事业部总经理程小卫对爱湾医学代表莅临交流表示欢迎与感谢。   程小卫先生在致辞中谈到:中国在向富强中国的奋斗道路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让健康市场越来越活跃,其中和我们分析仪器高度相关的精准医学分析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创新手段,因此临床分析仪器的应用场景会更加地清晰。   作为全球精密科学仪器专业供应商,皖仪科技携手伙伴深耕临床精准医学分析,是我们助力健康中国的推进举措,也是我们皖仪科技的企业使命。   根据合作共识,双方将共同研发离子色谱仪在临床精准医学分析领域的应用,还将在离子色谱仪的分析方法、生产制造和行业销售等方面展开合作。   皖仪科技将继续整合自身资源,作为全球精密科学仪器专业供应商,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全生态体系的产品服务以及强大的技术服务;以共赢心态相互赋能,与爱湾医学一道将离子色谱仪应用到精准医学分析领域中,为国产分析仪器在该行业的突破和创新,携手贡献强大力量。
  • 表面增强拉曼(SERS)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目前,对很多应用来说,拉曼光谱已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表征技术。但如果要使其在临床分析中更有效,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随着激光的发现,以及后续激光器和探测器技术的进步,以前发展缓慢的拉曼光谱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证明了拉曼光谱在生物大分子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包括蛋白质、DNA、活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  然而,拉曼散射是一个很弱的过程,只有一百万分之一的光子才会发生弹性散射现象。另外一个问题,自体荧光也阻碍了拉曼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幸运的是,70年代早期,一个新颖的现象被发现,分子接触(或非常接近)贵金属表面,如银和金,拉曼散射信号就会增加了1011倍,由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也就发展起来了。除了散射增强之外,SERS还可以有效淬灭自体荧光。  尽管现在SERS在生物结构的分析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但在我看来,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此外,如果没弄明白临床应用的需求和流程,这种技术也不可能转化为真正的应用。  例如,对于从一个生物SERS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仔细考虑,以得到清晰的解释。首先,对于感兴趣的样品的SERS衬底类型需要仔细的选择。它应该是一个纳米结构的表面或胶体纳米颗粒,如金纳米颗粒(AuNP)或银纳米颗粒(AgNP)。如果样品是活细胞,AuNPs或AgNPs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样品是微生物,表面或胶体纳米颗粒衬底是最好的。  选择最合适的衬底之后,再现性和适用性的测试也是很重要的。评估获得的光谱信息时应该考虑官能团和贵金属表面的选择性相互作用,如SH、NH2,因为这些交互作用定义了环境。  十年来,我们对这项技术是否可以应用到临床决策中进行了评估。我们利用实验室中发展起来的样品制备方法和检测技术分析了活细胞和死细胞、组织和微生物样本。我们认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来探索该技术的潜力,因为生物样品不仅非常复杂,而且不同样本之间也存在产异性。  临床中,快速识别传染性微生物在疾病干预方面至关重要。虽然有许多研究证明了利用SERS可以快速识别微生物,但是从临床样本中识别它们的能力尚不清楚。  生物样品的复杂性,如血液和尿液,是减少了解样品状态所需时间的一个主要的障碍。例如,尿液样本中可能有许多化学物质,包括尿素和肌酸酐、溶解的离子、白色和红色的血细胞、蛋白质连同传染性病原体。如果没有完全的清洗或分离,这些成分可能会干扰或阻碍SERS的检测,同时也势必增加分析时间。当然,其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以确定尿样的感染状况。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样品是否感染? 1毫升尿样中细菌的数量决定了答案,尿液样本包含细菌数大于105cfu /ml被认为感染。然后,我们必须问哪种病原体存在?然后再问是否有一个SERS可以识别的标识物来显示尿液是否感染?这项技术是否可以用于细菌样本的定量分析?这项技术能识别病原体吗?  我们已经知道, SERS可以识别细菌,但从复杂样品中识别细菌仍需进一步的努力以加快这一进程。在我看来,对于以上的部分问题得到积极的答案并不是很远的事情,而且也将缩短SERS进入提高临床决策这个位置所需的时间。  作者:Mustafa Culha  Mustafa Culha的实验室在叶迪特佩大学遗传和生物工程系,该实验室持续进行光谱技术的实用研究,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揭示活细胞、死细胞相互作用,发展用于医学和生物医学的新颖的检测和诊断工具。他在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和几本书的章节中撰写了70多篇论文,拥有若干生物分析化学和纳米技术方面的专利。他是Nanotechnology杂志的SERS研究和Nanoparticle Research纳米生物的特刊编辑,同时他也是应用光谱学编委员会的成员。
  • 专家共议《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p   感染性疾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只要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都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治愈。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判断预后、确定抗感染疗程与连续监测方面都有较大帮助,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别引起感染的致病原。 /p p   近日,在南京举办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公识》(以下简称《共识》)媒体专访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解立新教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施毅教授以及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周永列教授从不同角度对《共识》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p p    strong 感染生物标志物PCT与IL-6 辅助感染性疾病诊疗 /strong /p p   “感染性疾病不能仅靠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作出判断,优选良好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于帮助临床鉴别感染与非感染、动态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解立新教授指出,“优选感染标志物应具备的特性包括:灵敏度高,可以在感染早期即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受非感染因素影响 具有高特异性,能够区分病原体类别,鉴别是否为细菌性感染 能够辅助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监测治疗应答,并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等。” /p p   传统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包括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积分、内毒素水平等,其或因影响因素较多、特异性不高,或因操作相对烦琐,目前临床价值有限且已不再广泛应用。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作为敏感的炎症指标,CPR检测快速、便捷,其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CRP检测还可辅助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p p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更多优秀生物标志物如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近年也逐步在临床上开始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施毅教授指出:“PCT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重要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参考意义较大 IL-6检测的相对优势则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发现。” /p p   PCT是一种功能蛋白,是降钙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共识》指出,PCT对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抗感染疗效、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对全身与局部感染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判断脓毒症的重要工具。 /p p   一项包含 30 个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证实PCT可有效辅助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实验数据显示:当PCT截断值定为 1.1μg /L 时,早期识别脓毒症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9%。此外,PCT在局灶性细菌感染中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可辅助诊断局灶性细菌感染。同时,PCT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其浓度与全身性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p   在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及辅助指导抗生素治疗方面,研究证实,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脓毒症患者24小时后循环中的PCT水平可降低50%,其降低程度和患者存活率升高呈正相关,而PCT水平仍继续增高或居高不下则提示预后不良 PCT检测结合临床信息能够进一步明确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优化抗生素使用流程,动态监测PCT水平可辅助抗生素治疗,检测结果可作为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指征以及抗生素疗效判断的标准,从而显著减少抗生素暴露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p p   IL-6是参与脓毒症等感染的重要炎性介质,在感染发生后很快释放入血,可作为感染程度的指标。《共识》指出,在炎症反应中,IL-6的升高早于其他细胞因子,也早于CRP和PCT,2小时即达峰值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p p   《共识》强调,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是绝对敏感又绝对特异的,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来诊断疾病,只有结合、参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施毅教授指出:“多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判断价值。”PCT联合IL-6检测可用于细菌性感染辅助诊断,避免单一指标对感染类别判断的误差,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 p    strong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提升生物标志物临床价值 /strong /p p   “好的生物标志物需要有好的检测方法来实现临床价值,PCT与IL-6的临床运用需要以精准的检验结果作为有力支撑。此次《共识》反映了临床需求,为检验科在感染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周永列教授表示,“在选择检测系统时,控制总误差及校准品溯源性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同时要重视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做好质量控制。” /p p   《共识》指出,罗氏诊断ElecsysR BRAHMS PCT是国内外最常用的PCT检测之一,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技术,使检测结果高度一致且具有可溯源性,仅需18μl样本量,就可在18分钟内实现0.02~100ng/ml的检测范围。同时,其拥有优秀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可适用于所有罗氏诊断免疫分析平台,实现高度一致性的检测结果。联合ElecsysR IL-6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发现感染,实现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进而改善治疗决策,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率。 /p
  • 布鲁克· 道尔顿成立微生物和诊断事业部 深耕临床微生物
    2018年1月,布鲁克道尔顿经历了2017年一整年的产品扩容和业务拓展后,以市场为导向,成立了新业务单元 --微生物和诊断事业部。2017年布鲁克道尔顿在微生物和诊断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全球战略性收购,在微生物质谱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构建完成了其微生物检测产品线,拓展了在微生物临床诊断市场的应用解决方案,例如,在英国格拉斯哥,引进了拥有CE-IVD 认证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案,用于微生物快速检测;在德国柏林,和InVivo公司合作,研发和构建了单克隆抗体和重组蛋白;在德国莱比锡,整合了一个便携式免疫分析检测平台( portable Bio-Detector integrated,pBDi),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细菌、病毒和毒素检测的解决方案 在德国法兰克福,收购了德国Merlin诊断,增加了抗生素耐药性和药敏实验解决方案;同时,布鲁克道尔顿也联合布鲁克红外事业部,共同拓展解决方案,建立起了全新的具有差异化的医院卫生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产品整合和应用方案构建,布鲁克道尔顿在2018年伊始按质谱应用领域的不同需求,进行架构重组。布鲁克道尔顿现由两个独立的业务单元组成,为科学研究、应用市场和临床诊断提供更为专业的解决方案: 生命科学质谱事业部:继续关注科学研究和应用市场,如,攻克蛋白质组学技术难点;进一步加大在MALDI领域的技术和应用优势;在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等。 微生物和诊断事业部:在原有的微生物质谱业务的基础上成立,深耕临床微生物市场,拓展耐药性、侵袭性真菌病、常规病理检测、抗体、重组蛋白等新方向。布鲁克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流程、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始终秉持一个理念:针对当今的分析需求,开发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和提升服务客户的效率。 布鲁克公司简介布鲁克公司(NASDAQ: BRKR)总部位于美国,以研发生产质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傅立叶红外/拉曼光谱仪,近红外、傅立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高端、高精度分析仪器享誉全球科技界。布鲁克始终秉持一条理念:为每个分析任务提供最佳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涵盖所有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今,公司遍布世界的 6000 多名员工正在全球 90 多个城市,为应对这一永久的挑战积极努力着,为科研和应用市场日益提高的分析测试技术的要求提供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
  • 解放军总医院王成彬教授:临床质谱方兴未艾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以往,质谱领域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虽然很多,但都比较分散,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较少。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相关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中国质谱学术会议来聚合各方质谱同仁,互通有无,共同推动中国质谱的发展。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为此,由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新一届“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3-26日在广州市举办。本次大会,作为三大学会第一次联合举办的质谱大会,标志着中国质谱发展迈入新时代。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大会举办前夕,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成彬教授,请他谈谈质谱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请他谈一谈本次质谱大会对临床质谱推广的意义。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367256c-69ea-4910-bda6-20f8be03c701.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 王成彬教授 br/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8, 146, 60) font-size: 20px " & nbsp strong 临床质谱技术:大有可为 /strong /span p & nbsp & nbsp 近年来,质谱技术由于其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在临床检验领域快速发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外,临床质谱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国内,虽然推广工作才刚刚开始,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三年前,提到质谱技术,大家会认为这个技术太超前了,和临床没什么关系。但是现在,没有人会认为注重质谱技术是一件多余的事儿。”王成彬在谈到临床质谱发展时说到。& nbsp /p p & nbsp & nbsp 在临床医学中,医生诊断病人是否生病、生的什么病、病情的轻重程度都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而疾病生物标志物就是一种重要、直观的依据。现在,医疗诊断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快更有效的检测出生物标记物就成为临床检验的研究重点。相对于传统一对一的分析手段,质谱技术高通量的特点使得其在临床检测上有很大优势,运用质谱技术,临床寻找生物标志物就容易的多。谈到质谱的应用优势,王成彬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明:“传统的分析技术就像是海上垂钓用的钓鱼竿,只能一条一条的钓‘鱼’;而质谱技术,就像是远洋捕捞的大网,一网下去,就捞上来成千上百的‘鱼’。质谱可以同时对多种生物标志物进行筛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不言而喻。”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药物浓度检测、体内激素和营养素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运用于微生物鉴定方面,是现在临床上的热点。王成彬介绍了一个其团队在研的相关项目: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有些病人手术后出现疼痛反应,这时候判断引起疼痛的原因就十分重要了。如果来源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可能就需要重新开刀取出关节,如果是来源于细菌感染就需要针对性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将病人的关节液取出,再通过质谱技术检测其中的成分,就可以高效快速的判断是否有微生物感染,这对于临床诊断意义重大。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color: rgb(118, 146, 60) " strong 临床质谱新方向:自动化、标准化、专用化 /strong /span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质谱技术在临床领域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质谱的前处理手段复杂、数据处理较难、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等,均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同时,质谱的重复性、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针对上述问题,王成彬认为,未来,提高质谱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推出商品化的试剂盒、减少操作人员在前处理和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等是临床质谱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更规范、更标准、商品化程度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质谱技术一定可以在临床上有优秀表现。同时,临床质谱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开拓,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开发出专用化仪器也是未来发展的热点。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临床质谱的应用对现有医学检验、医疗诊断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将大大提高检验的速度、降低检验成本。不过,质谱检测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科研层面,想要真正应用于实际的医疗诊断还需要更多的努力。王成彬指出:“一方面,要推出符合医疗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认可质谱技术临床应用的价值并将其纳入医疗检测目录。”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color: rgb(118, 146, 60) " 推动临床质谱发展:一直在行动 /span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为了让质谱技术能更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领域,让更多的人了解质谱技术,王成彬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临床质谱的发展。例如,积极举办各类质谱的活动,成立相关学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交流、讲座、学习班等各类学术活动,积极在临床检测领域推广质谱技术。同时,与其他领域的质谱专家进行交流,让更多人了解质谱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价值。在多方努力下,中国质谱学会临床质谱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5月20日正式成立。同时,王成彬教授也提到,未来计划成立临床质谱产学研联盟,更好的推动临床质谱的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的临床质谱技术刚刚起步,在国际上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但是通过持续的努力,加强与全世界同行的交流,一定可以不断提升中国临床质谱的国际地位。本次广州的质谱大会就是一次良好的契机,临床质谱领域的业内同行可以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探讨临床质谱的成果和发展方向;同时,不同领域的质谱专家可以深入交流,就质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彼此交换意见,共同推动中国质谱技术向前迈进。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8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国质谱学术大会上,我们将有望一睹中国质谱事业新风采。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合作媒体,届时将带来精彩报道,敬请期待。 /span /p p br/ /p
  • 高通量测序的十年:从科研进入临床
    高通量测序的推出背景:   2004年全球多个国家共计预算30亿美金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后,发现单单完成一个人的基因组序列还远远不足以理解人类自身及疾病的机理。由于有了已经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当做参考基因组,采用廉价、快速的方法对多个样本、群体、病种基因组的比对测序就能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科研和临床信息。这就要求测序价格足够低、速度足够快,然而对测序结果是否易于拼接、组装基因组则没有明确需求。于是,美国国家基因组研究院(NHGRI)提出了把全基因组测序降至1000美金的研究规划,从而引领科学界、企业界大力发展测序技术。   高通量测序的十年:   2005年,454公司首先推出了二代测序仪 2006年,Solexa推出了Genome Analyzer,2007年年初Illumina收购了Solexa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陆续推出了Hiseq2000、MiSeq、Hiseq2500、MiseqDx、NextSeq 500测序仪,占据了高通量测序的大部分市场。ABI也在2007年推出的是SOLiD测序平台,随后收购了454测序仪发明者创立的Ion Torrent,转而大力推广PGM和Ion Proton平台。2014年,也就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的第十年,illumina公司的Hiseq X平台已经实现了1000美金一个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目标。虽然这个价格的实现,需要在保证未来数年充足机时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但也比十年前的30亿美金降低了300万倍。除此以外,还有好多公司开发了第三代测序仪,比如Pacific Biosciences的PacBio RS测序仪,DNA模板无需二代测序常用的PCR扩增的方法,就可以实现长读长、实时的测序 Oxford Nanopore MinION测序仪只有USB存储器那么大等等。   2013年9月,illumina公司的MiseqDx平台,首次通过了美国FDA的技术认证,作为开放平台和囊纤维化的试剂产品准许进入临床,标志着经过10年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已从纯科学研究的平台进入临床诊断领域。   各代测序的应用范围:   一代测序(Sanger)适合单一片段,长度小于800bp的精准测序 二代适合快速、低价测量海量数据,每次测序能产生数百、数千万条序列,但读长不超过500bp 而以PacBio为代表的三代测序更适合单分子测序,最长可以到几十K的读长,但测序质量略低。所以目前还没有哪一代测序技术可以完全取代同类技术,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名字来判断技术先进性,重要的还是各个平台都有各自最适合的应用领域。   高通量测序应用范围:   无需BAC文库构建就可以进行全基因组鸟枪法冲测序 数以千万计的序列同时测序 测序结果无需通过毛细管电泳获得等等特点决定了高通量测序仪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基因组从头测序、基因组重测序、目标片段测序、数字化基因表达谱、小RNA测序、甲基化测序、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测序等等。本文主要就高通量测序的几个应用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开展做一个简单介绍。   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   1.染色体疾病检测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和斯坦福的Stephen Quake先后发表文章提出通过检测母体外周血中的游离DNA,可以准确的判断该孕妇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该技术无需常规的羊膜腔穿刺、绒毛膜穿刺等创伤性染色体疾病检测技术,故常被简称为无创产前检测。   无创染色体检测的技术核心为拷贝数变异的原理。测序所得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算法,把所有序列比对到人类参考基因组。通过计数每一个染色体的唯一对应的序列条数来获取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如果其中有一个染色体增加一条或缺少一条,则该染色体的拷贝数会显著增加或减少。  在当前常见的无创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主要针对T21、T18、T13这三个染色体三体综合征。从国内外各家公司公布的数字来看,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都可以达到99%。相对血清唐氏筛查技术,无创技术大大提高了准确率,降低了假阳性率。从而推动产前检测技术极大的发展,也帮助高通量测序真正的进入了临床转化应用阶段。在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性染色体异常(XXX、XO、XXY)等也颇为常见,由于X染色体(155mb)相对Y染色体(60mb)要大很多,血浆游离DNA中母体的DNA含量占50~90%,从而造成无创检测性染色体异常 具有一定的难度,准确率基本在90%左右。   除了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外,染色体病还有微缺失微重复,是指染色体上有局部片段缺失或出现重复片段。常见的表现为染色体上的部分三体、部分单体,比如猫叫综合征、迪格奥尔格综合征(Digeorge) 、Wolf-Hirschhorn syndrome、Prader-Willi syndrome等等。自从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无创产前检测,业界也开始使用该技术来检测微缺失微重复。由于微缺失微重复染色体改变相对较小,需要较深的测序深度,才能较准确的判断染色体变异情况。   以上提到的都是无创的方式去检测染色体非整倍及微缺失微重复。对于诊断筛查成年人、婴幼儿、流产组织等染色体变异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相对于传统的Array CGH,高通量测序技术更准确、速度更快、检测分辨率更高,需要的起始样本量更低,只要几纳克。   产前检测领域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每一个结果都会影响一个还未出生的小生命,对于检测的准确率相对其他检测技术要求要高很多。不管是假阴性还是假阳性,都要求尽可能的低,否则会引起很多临床纠纷。而且由于要给后续的产前诊断技术正确尽可能多的时间,所以就要求检测周期尽可能短。无创染色体检测需要每一个样本有一定的测序量,但并不是简单的说测序越深结果就一定越好,需要保证每批测序的稳定性,就对实验室流程控制、试剂盒本身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的校正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哪怕一台测序仪就跑一个样本,几十倍于常规的测序通量,也不一定就能准确判断结果阴阳性。   2.基因突变检测   不同于一代测序针对单一片段的测序检测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往往可以针对一个基因多个位点、多个基因或全外显子突变的快速检测。在这类检测中,首先通过PCR或者探针捕获的方式富集待检区域的DNA,然后通过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高通量测序的准确率不如一代测序,所以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每一个碱基位置都需要至少100条以上的序列结果。由于一个或多个基因位点组合、哪怕是全基因组外显子组合,也就70mb左右的DNA区域,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实现100X以上的测序深度,往往都可以达到1000X以上。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为当前最常用的单基因突变检测,检测结果可用于辅助临床医生筛选可受益于易瑞沙、特罗凯和凯美纳等靶向药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常用的方法为荧光定量技术,需要做多个反应。根据Ensembl的数据库,EGFR最长的编码形式有28个外显子,编码区共有9821个碱基,不管是一代测序还是荧光定量都很难一次把EGFR全部位点都检测到。而针对10K的区域,对于高通量测序来说只需完成10mb测序量(1000X)就可以精确检测所有位点的信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通量测序仪一次测序都可以完成10G~1.8T,也就说可以一次开机至少可以完成1000个以上病人的样本。   对于单基因的检测,除非这个基因很长,或者具有大片段的缺失、重复,否则用高通量测序来做单基因检测有点大材小用,现实临床检验工作中要短时间聚齐1000个病人的样本也颇有难度,样本太少的话单个样本的平摊成本就会剧增。因此对于基因突变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更适合多基因组合、甚至全外显子捕获等测序方式。   3.微生物、病毒、细菌鉴定   采用PCR方式来鉴定微生物、病毒、细菌非常快捷、廉价,但是需要利用已知物种的DNA序列设计PCR引物探针,对于未知物种则一筹莫展 一代测序的方法是可以鉴定未知物种,但是样本要求是经过分离培养,DNA背景单一,混合多个物种的DNA样本,一代测序会产生大量杂峰而无法正常得出测序结果。而高通量测序无需做任何培养、分离、也无需事先知晓物种,只要把待测样本的基因组DNA构建测序文库,测序产生数十万~数千万条不同的DNA序列,即可以轻易知道待测样本中有何种微生物、病毒、细菌、每一个物种的比例、碱基是否有突变、是否为新物种。   2009年H1N1病毒爆发感染时,有一名病人死于呼吸系统引起的多器官衰竭,然而并不知道具体的死因。科学家把病人的肺部穿刺组织的DNA拿来做高通量测序。最终在950万条序列中,含有0.85%的序列来自于H1N1病毒基因组,从而帮助科学家发现了该病人的真正死因。在这样高人类基因组干扰的背景下,目前其他技术都难以快速发现致病病毒序列、以及分子分型。   结核杆菌感染现在越来越严重,由于结核杆菌生长缓慢,发现结核杆菌感染及分子分型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而结核杆菌的基因组只有4.4mb,利用高通量测序仪可以非常早期发现结核杆菌感染,同时还可轻易测得结核杆菌基因组的大部分区域,便于选择合适的敏感药物,以及确定是否为全新分子分型。   肠道微生态为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在肠道内微生物种类众多,各菌群的种类和比例会影响人体的建库、代谢情况。高通量测序仪也是该领域的唯一选择。   4.肿瘤相关检测   除了前述的肿瘤基因突变检测以外,在血浆中寻找肿瘤组织脱落的DNA片段,对早期发现肿瘤、监控术后复发等领域被寄予厚望。血浆中大部分为正常组织的脱落细胞DNA,如果有肿瘤发生,异常增生的细胞脱落外周血循环,降解成低丰度DNA片段,由于含量低、碎片化DNA,基因芯片和PCR都不能正常检测。在无创产前检测的技术流程上做分析优化,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精确检测游离DNA的每一个碱基,从而发现是否有肿瘤突变基因存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也曾提出,首先对手术肿瘤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发现个体化的肿瘤基因组融合片段,随后在外周血中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该个体化基因组融合片段的丰度,如果丰度提高则提示肿瘤有转移、复发的可能。   总结   十年来,高通量测序慢慢从实验室进入了临床检验,展现了蓬勃的生机及想象空间,未来肯定还有很多新的检测项目有待开发。10年来,高通量测序的单碱基成本已经降低了数百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新生儿都会有自己的基因组序列。海量数据的产生,也会反过来帮助近几年遭遇瓶颈的药物研发机构,研发更多的个体化药物。   高通量测序本身还有很多局限性,一次测序需要多个样本混合、成本还是相对昂贵、数据分析具有挑战性、操作环节多。企业界、科学界都在解决测序仪的稳定性、样本处理的便捷性、一体化数据分析等等问题。就像二代测序技术无法取代一代测序一样,高通量测序技术也无法取代PCR、FISH等其他类型的分子诊断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会成为未来分子诊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推动技术前进。
  • 分析:临床NGS基因检测产业调查
    近日,市场研究和战略咨询公司DeciBio的研究者们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间1000多篇论文和30篇专家采访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NGS的临床应用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主要应用在肿瘤、罕见疾病和NIPT领域。在肿瘤领域,NGS主要用于能实施靶向疗法的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中,帮助优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总体来说,NGS临床应用的发展已超过预期,前景非常乐观。见图1。  (图1)30位专家受访者情况  测序仪  对于测序仪产业而言,短期内,Illumina公司在NGS临床应用市场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长期来看,NGS临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纳米孔测序仪的精确性正在快速提高,并将带来颠覆性创新。鉴于其可扩展性,预测纳米孔测序仪的性能将很快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并有可能突破现有的技术(如边合成边测序技术)。部分受访专家表示对多种新型测序平台感兴趣(图2)。  (图2)  哈佛商学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提出颠覆性创新是一种与主流市场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创新活动,其颠覆威力极为强大,一般成果的企业都难以适应这类创新带来的挑战。  而纳米孔测序具有潜在的颠覆性创新特征(图3)。  (图3)  临床应用  通过对1285篇临床文献回顾,分析表明NGS不仅仅只应用于肿瘤和NIPT领域,还逐渐涉及病毒、微生物、免疫等研究领域。另外,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仍是主要的应用手段,而靶向测序的使用份额正逐年大幅增加,见图4。  (图4)  部分专家认为未来5年临床肿瘤NGS检测的数量在一些顶级中心或增涨7倍。见图5。  (图5)  技术挑战  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NGS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上游和下游环节。上游环节包括:提高自动化的样品制备方案。例如,如何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样品以及液态活检样品中获得高质量的DNA。下游环节包括:提高意义不明突变的分析和报告质量,以及生物信息学解决方案。见图6。  (图6)  行业分工  NGS快速增长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公司的参与。但提供测序技术的公司数量依然相对有限。提供样品制备、自动化或生物信息学解决方案的独立公司符合了市场的需求。尽管有多于150家公司提供DNA分析软件包,生物信息学的基础设施和分析工具仍不健全。 见图7。  (图7)
  • 超级细菌的中国现实
    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监测中,发现了3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即超级细菌)。   自从8月国外报道有患者感染携带NDM-1基因细菌以来,中国有没有“超级细菌”(Superbug)的问题就是公众的关注焦点,直到此次公布之前一星期,中国的官方说法还是,中国没有发现“超级细菌”。   在国外广泛报道发现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之后,中国的卫生部组织了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检测,检出3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的2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来自今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2名新生儿的粪便标本,是有NDM-1耐药基因的屎肠球菌。对该2名幼儿再次进行的NDM-1耐药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另一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自福建省一名患肺癌的老年病例分离得出,该患者已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晚期肺癌。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感染。其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监测网络滞后   此次发现的携带NDM-1基因细菌来自相距很远的宁夏和福建 且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细菌 (一种是革兰氏阳性菌,一种是革兰氏阴性菌),差别很大,不可能来自同一感染源 住院时间分别是3月和5月。因此,几乎可以完全排除境外传入的可能,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早已存在于中国,只是未被监测到而已。这就暴露了中国监测体系的滞后。   8月份,国外出现了“超级细菌”的报道。中国开始加强印度等国外进入中国的旅客检疫。与此同时,卫生部与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平台,就开展了NDM-1耐药基因细菌的检测。   “两名新生儿是3月份患病,住院时间是10天左右。当时还没出现‘超级细菌’。按此推断,当时医院肯定不是按‘超级细菌’治疗的,应该是按腹泻、肠道感染治疗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说。后来有专家调查过一次,由于治疗档案没提取到,无法得知治疗方式。据了解,两名新生儿是在一个县级医院治疗。按卫生政策有关要求,进入医院的患者都要留存档案。但有关专家表示,“县级医院,可能管理松散”。   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的实验室,从福建省一个医院报送的200多株菌株中检出1株NDM-1基因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经过表型鉴定、基因分析和测序,最后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室的平行检测,证实这株菌带有NDM-1基因。   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介绍,从这三名患者分离得到菌株来自“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中的医院。   在2005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决定建立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初级监测网,第二部分为中心监测网。   到2010年,监测网已覆盖全国17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其中,中心网包括全国不同地区20家医院,已开展3届中心网监测工作。基础网主要为各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已覆盖全国一百多家医院,每年分四个季度将临床分离菌株药敏结果上报。   但从监测网建立之始就参与其中的肖永红介绍,现有的监测是被动监测,主要是获得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等方面的信息,是对现在已经发生的耐药做一个常规的监测。这样的监测网络时间上会滞后,不适于监测新发的耐药现象,或者一些耐药率比较低的情况。   “其次,现在的监测网络只覆盖到了省会城市和三甲医院,其广度和深度都有限 而且是年度监测,一年一个报告,时效性差,”肖永红说,“监测的发展方向,在深度、广度和时效性方面都应该提高,获得技术,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研究。”   药高一尺,菌高一丈   抗生素与细菌之间的战争始于1929年弗莱明 (Fleming)的伟大发现——青霉素。抗生素首战大胜。   1943年,发现了链霉素,并在1947年投入了市场。人类战胜了结核病。抗生素再下一城。   抗生素日益发展,建立了庞大的抗菌素制药工业。在1971年至1975年达至巅峰,5年间共有52种新抗生素问世。   但形势随之逆转,从1980年代开始,每年新上市的抗生素逐年递减。一方面的原因是开发新抗生素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则是细菌快速形成的耐药性。   细菌对抗生素形成耐药性,实际上只是一种“被选择”。在数量惊人庞大的细菌群体中,细菌个体并不完全相同,彼此之间总是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突变。突变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一直就存在,只是偶然,一些突变改变了细菌的基因,使之获得了耐药性。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这些产生耐药性的突变会在细菌群体中逐渐消失。但抗生素出现后,这些突变有了新的意义。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没有耐药性的细菌被杀灭了,而有耐药性的基因生存了下来,菌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非耐药菌越来越少,耐药菌越来越多。   耐药性对于抗生素如影相随,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形成耐药性,使用抗生素越多,形成耐药性也就越快。   此次的“超级细菌”实际上就是对几乎全部已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泛耐药菌(pan-resistantbacteria)”在9月28日,卫生部下发的《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中,“超级细菌”的正式名称也是泛耐药菌。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顾问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张永信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感染了泛耐药菌并不是不可治愈,采用多粘菌素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式可以治疗泛耐药菌感染。   国外的资料显示,某些临床疾病已经治愈的出院患者仍可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但由于这类耐药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细菌,通常不会在社区环境内普通人群中传播。在中国检出的两类细菌都是条件致病菌。   在卫生部的《诊疗指南》中写道,“超级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易感人群为:“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张永信认为,一般公众不会轻易感染“超级细菌”,因为这些细菌是还局限在医院的特定环境中。“医生和护士天天与之打交道”,应该注意的是具有危险因素的人,如“开了大刀的人、老人、新生儿、进行化疗免疫功能下降的肿瘤病人等”。   但这次欧美国家发现的病例已经表明,“超级细菌”可以通过接受医疗服务的人体进行洲际传播。“健康人一般不会感染‘超级细菌’。即便在医院等地有接触到,回到社区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目前的感染还局限在特殊人群,但值得关注的是,一旦耐药性基因传到了致病性强的细菌中,情况就会变得严重。”肖永红说。   抗生素使用大国   弗莱明自微生物之间的 “抗生现象”中发现了青霉素之后,人类已经开发了超过130种抗生素,是人类医疗健康无与伦比的福音。但因为放肆随意地使用抗生素,耐药菌越来越多,耐药性的形成也越来越快。在对细菌的战斗中,人类正在失去最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依靠。   在中国,抗生素不合理、不规范的使用一直普遍存在。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也大量使用。这些药物一是用于预防动物生病 二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这已是养殖业内通行的做法。这类做法的后果就是抗生素弥漫到整个环境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   不惜用抗生素后果严重。中国耐药菌的分离率远高于抗生素使用受到严格控制的国家,耐药菌的形成速度也远远快于这些国家。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为例,“在印度和中国,MRSA在菌群中已经占到50%-70%,而在瑞典、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还不到5%,”肖永红告诉记者,“而且2000年之后,增加的速度非常快。细菌产生突变速度相同,是抗生素泛滥的环境加快了耐药菌的形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关节感染。最开始,青霉素对之有效,但很快失效。后来采用了甲氧西林(半合成青霉素),仅两年就出现了耐药菌,形成了难以杀灭的MRSA。   在2004年,卫生部等部门颁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生素的使用作出了详尽的规定,随后又有2008年的48号文和2009年的38号文强化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规范。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执行仍旧不力。“不是每一所医院和每一位医生都能做到。”肖永红叹道。参与了《指导原则》制定的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永佩也表示,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是耐药菌急剧形成的原因之一。对于在养殖业中使用抗生素,至今仍无明确的法规。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其实只是中国医疗体系中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一个层面。影响药物合理使用的所有因素也都影响到了抗生素的使用。例如,因“医患关系”和“举证责任倒置”产生的“保护性医疗”反映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就是多用抗生素,用好抗生素。“以药养医”的困境投射到抗生素使用上,也大大增加了其用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