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模拟扫频仪

仪器信息网模拟扫频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模拟扫频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模拟扫频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模拟扫频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模拟扫频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模拟扫频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模拟扫频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模拟扫频仪相关的资讯

  • 网络直播:默克为您解读《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要点
    默克为您解读《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时间:2017年7月21日 13:30-14:30 本次课堂针对《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中相关内容,您可以了解到: 无菌制剂生产工艺及模拟范围 培养基的灭菌与除菌风险 最差条件的选择与干预设计 过往缺陷案例展开分析与讨论我们邀请您共同探讨,加深对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及指南的理解。相关法规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培养基模拟灌装的相关要求GMP附录1 无菌药品 第十章第四十七条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要求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首次验证应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之后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组织起草了该指南,结合近年来在无菌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检查和跟踪检查中发现的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缺陷情况,以指导和规范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开展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日期: 2017年7月21日 下午: 13:30 - 14:30 主讲人: 韩璐璐 默克微生物监控市场部参与该《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的编写工作,专注于微生物检测的应用与研究,先后就职于制药及医疗器械质量控制行业,从事微生物实验室及厂房设计及验证,质量管理,微生物检测等工作。熟悉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生产过程环境监控,GMP管理。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赢取精美礼品!根据用户参与课堂的活跃度抽取:一等奖 象印保温杯 3名二等奖 充电宝 6名三等奖 魔方插座 10名根据用户参与课堂的时长抽取:时间达人奖 不倒杯 、笔记本 共30名
  • Bruel & Kjaer 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问世
    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问世全新“小绿人” Bruel & Kjaer的全新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已问世。 它解决了可听声范围内逼真、精确和可重复的声学测量需求。 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手机音频品质需求,以及耳机在通信及娱乐中的日益普及,我们的电信/音频团队开发了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HATS)。 高频HATS解决了可听声范围内逼真、精确和可重复的声学测量需求。人工头还提供大面积的硅胶围绕耳廓,以实现头戴式耳机的完美密封。高频HATS将音频性能测量的频率范围扩展到比目前市场上的头和躯干模拟器更高的频率范围。此外,人工头的结构更易接近内部组件。 高频HATS具有真实人耳结构的耳道,可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实现正确的声阻抗并通过传感器电子数据表(TEDS)提供耳模拟器相关的校准信息。通过精确地复现人耳的音频响应,高频HATS可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提供高达20 kHz的音频测试。此外,口模拟器的性能也得到提高,可提供12 kHz及以上的均衡输出。这显著提高了智能设备及其配件的音频性能的主、客观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确保了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先进地位,缩短了开发时间。 请访问Bruel & Kjaer官方网站,查询有关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的详细信息。 关于Bruel & KjaerBruel & Kjaer是先进的声学与振动测量系统制造商和供应商。我们帮助客户测量和管理其产品与环境中的声音与振动质量。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太空、国防、汽车、地面交通、机场环境、城市环境、电信和音频。我们的声学与振动设备系列包括声级计、传声器、加速度计、适调放大器、校准器、噪声与振动分析仪和PULSE软件。我们还设计和制造LDS系列振动测试系统,以及完整的机场和环境监测系统:WebTrak,ANOMS,NoiseOffice和Noise Sentinel。全面了解我们的解决方案、系统和产品,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Bruel & Kjaer是总部位于英国的思百吉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思百吉集团2016年销售额达13亿英镑,集团的4个业务板块在全球共有大约7,500名员工。
  • 布鲁克推出动态EBSD图像模拟软件包
    2014年8月4日,在2014显微镜及显微分析年会(M&M 2014)上,布鲁克推出了ESPRIT DynamicS软件包,一个高度复杂和强大的软件工具,用于获取更真实的高分辨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模拟图像。  EBSD依赖于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样品显微分析得到的菊池电子衍射花样。ESPRIT DynamicS是第一款利用电子衍射的动力学理论计算菊池图像的商用软件。电子衍射的动力学理论将图案生成的所有物理效应和参数考虑在内,例如晶格参数、电子束的能量,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和化学成分等。基于这款革命性的软件,充分利用计算能力,可在令人难以置信的短时间内提供具有丰富细节的高分辨率模拟图像。  ESPRIT DynamicS适用于所有品牌的EBSD。轻松模拟菊池图案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它还可以进行精确的晶体取向分析和准确的物相鉴定,同时也是优化系统校准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以及获取其他方法无法得到的模拟细节,如高阶劳厄区(HOLZ)环或非中心对称晶体图案。  ESPRIT DynamicS支持以各种格式定义的晶相的输入,如ESPRIT XML相列表,晶体学信息文件(CIF),或者PowderCell文件(CEL)。任意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图案可以通用图形格式导入。模拟结果以主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包括特定晶相的完整衍射数据,使得后续的针对模拟数据进行投射、旋转操作变得简便。(编译:秦丽娟)
  • 新品上市|涂料管道模拟方案---剪切应力模拟器
    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模拟液体涂料和油漆的剪切效应在涂装车间或喷涂线上,涂料需从不同口径、不同排布的管道、减压器和泵中输送。此过程中会产生剪切力,这些剪切力可能会导致涂料的降解,变质,粘度和色彩的改变。通过使用德国orontec公司生产的polyshear剪切应力模拟器,可以判断某种涂料原料是否会在输送管道和搅拌中产生问题,降低风险。德国orontec公司制造的polyshear剪切应力模拟器可模拟合理测试时间中的剪切应力。包括与工业环境相关联的涂料管道。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仅使用确定的剪切力元件,装置体积小巧且有优秀的重复性。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客户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广泛运用在涂料,汽车油漆,以及工业喷涂线等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部分客户如下:polyshear剪切应力模拟器工作原理---泵跟剪切应力元件是剪切应力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油漆在喷漆车间的管道中循环时,会在管道内的各种元件流动,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粘度和颜色改变,从而造成喷涂时的质量问题。使用剪切应力模拟器,可以重现这过程,为进料检验,产品优化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 泵以活塞泵为例,如下图所示,剪切应力总是发生在重要部位上(直径最小的位置),剪切率可以达到15000 1/s。以齿轮泵为例,如下图所示,剪切应力总是发生在重要部分上(齿轮口边缘),剪切率可以达到10000 1/s。☞ 剪切应力元件德国orontec的剪切应力模拟器中有个重要的剪切应力元件,可以模拟涂料在管道中受到的压力情况,如下图左所示,关闭剪切应力元件上的膜时引起的压力变化。压力的变化会改变流速,如下图右所示,剪切应力元件上膜关闭后,流速为0.12kg/s。剪切应力元件也可以很好的模拟涂料在管道中受到的剪切率,如下图所示,剪切应力元件可以达到大于10000 1/s的剪切率。涂料的颜色受到剪切应力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在泵的作用下,涂料颗粒大小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因此模拟涂料在管道中受到的剪切应力,可以帮助客户对进料进行检验。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的基础模块由一个小机动柜组成,只需一个6条的压力线即可运行。喷涂材料充满小罐(1l)后,在泵的作用下通过剪切应力元件流动。其循环流动次数与涂装输送管道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相关性已被研究证明。在测试过程中或在测试后,都可以检测样品的粘性和颜色(使用液体涂料色浆测色系统lcm),由此可得出剪切应力与材料降解的相关性。与此同时,在基础模块上可额外添加额外的配件,例如有自动停功能的循环次数计数器、温度传感器。此外,还有另一型号可测试5升样品,此型号可装在手推车上并可以移到如喷涂机器人等装置上。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特点✔专为实验室研制,机动性强且占用空间小。✔涂料测试量仅为1l✔高重复性与与重现性✔与工业喷涂线有优秀的关联性(例如automotive oem paint shops)✔较短的循环周期✔模块化安装,基础模块可以通过更高级的在线测量传感器扩展✔可实现与模拟软件相结合✔可与lcm液体测色系统实现无缝联接✔德国fraunhofer ifam, bremen开发并获得专利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基础型号内部结构说明剪切应力模拟器polyshear基础型号技术参数材质不锈钢外壳和连接器用于测试观察和控制的玻璃窗尺寸长: 400 mm,宽: 660 mm,高: 640 mm重量约56kg压力锅体积约1 l最大压力输入6 bar最大材料压力21 bar泵比约3.5:1翁开尔是德国ORONTEC中国总代理,欢迎咨询剪切应力模拟器更多产品信息和技术应用
  • 我国自主研发的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装置建成出束
    8月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装置(PREF)——60MeV质子加速器建成出束,首次成功储存、加速、慢引出质子到实验终端。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装置(PREF)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可提供10-60MeV能量段连续精确可调、高流强、高占空比、大扫描面积的高品质质子束流,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专用装置。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装置——60MeV质子加速器全景图。受访者供图基于几代离子加速器设计、建造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团队首次在超小型质子同步加速器中采用了钛合金瓷环内衬极高真空室及全储能非谐振大功率电源新技术,研发了快上升全波形动态磁场补偿和全系统同步性实时测量技术,实现了加速器全过程数字模拟和束流的精准操控。同时,团队还通过工程全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严控工艺规范和流程,实现了工程质量大幅提升,为装置的高效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据了解,该装置基于重大基础前沿研究需求而研发,将填补我国空间辐射效应试验能力缺项,成为承载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国产宇航元器件发展的重要试验平台。同时,该装置的建成出束也将为我国应用加速器的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基础。PREF质子同步环束流强曲线。受访者供图
  • 岛津原子力显微镜——模拟石墨负极的导电性分析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嵌锂化合物为正负极材料的二次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间往返脱嵌和嵌入。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在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石墨负极的导电性进行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在获得高分辨形貌图像的同时获得表面电流分布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石墨负极材料微观结构与导电性。对于原子力显微镜而言,传统的电流模式是基于接触模式进行的。当样品表面非常不规则,表面粘度高或者有较强的毛细力时,由于探针针尖此时受到与扫描方向相反的外力较大,探针无法保证垂直于样品表面,因此电流的测量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岛津尝试用独特的ZXY扫描技术对电流分布进行测量,在每一个测试点,探针均处于垂直运动状态,因此它可避免那些影响其测试状态的外力的干扰。 因此,使用ZXY扫描技术对石墨负极进行表面电流分布测试,可以获得更真实更清晰的图像。制备模拟电池电极的石墨样品,该样品是将石墨和树脂用模具定型,然后加热烧结,最终用油浸制。这样制备的样品可以模拟真实的石墨负极。 用ZXY扫描技术同时获取石墨负极表面形貌图像和表面电流分布图像如下。左图为表面形貌图像,可清晰观察到石墨的鳞片状结构,右侧的表面电流分布图像可观察到同一区域的接触电流分布。在表面形貌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表面上分布着不规则的高约1.5 μm 的鳞片石墨。在以往的接触模式下,如果样品的表面起伏超过1μm,就很难测量电流,但使用ZXY扫描技术可以进行高分辨的观测。 而且在扫描技术下,除了可以同时获取表面形貌图像,还可以获得多种互不影响的表面属性分布。在对石墨电极进行测试时,可设定同时获得表面形貌图像,表面电流分布图像和表面力学属性分布。 扫描模拟石墨负极表面5 μm的区域,获得以下图像。4幅图像分别为表面形貌图(探针最初检测到力的形貌面)、表面形貌图(探针到达设定斥力的形貌面)、表面电流分布图像、表面吸附力分布图像。 在前2幅图中,虽然都是表面形貌图,但有明显不同。这是因为第1张图为探针接近样品表面刚刚获得力反馈信号时的位置,第2张图为探针达到设定的斥力时的位置。在两幅图相同位置的剖面线叠加分析。 从上图中可见,底部的黑色区域为样品的固体,白色虚线为表面形貌图(探针到达设定斥力的形貌面)的剖面线,也是石墨的真实表面。而蓝色虚线为表面形貌图(探针最初检测到力的形貌面)的剖面线。白色虚线和蓝色虚线中间区域内,探针检测到的力为吸引力,可判断产生的原因是样品表面的油。因此第1张图和第2张图的差别区域就是油吸附的区域。 更有趣的是,在电流分布图的剖面线中,发现电流也会因油层的存在随高度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电流的变化有些地方和油层的分布非常吻合,有些地方则不相同。 比较同一个点的力-距离曲线和电流-高度曲线,如下图。可见吸引力位置(油层区域)和电流高度变化区域间的相关性。 由以上数据可推断,电流的变化和油层的分布不吻合的区域,是因为表面覆盖有电阻很大的树脂,而电流的变化和油层的分布吻合的区域,则是因为油层的电阻小于树脂,提高了导电性。 综合本次测试的数据,可以发现,ZXY扫描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对电流的检测分辨率,而且可对样品表面的各种属性进行统一分析,更有助于真实判断样品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英斯特朗全新TestProfiler模块,可真实模拟产品使用功能
    英斯特朗公司- 全球领先的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的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全新创意设计的,基于BLUEHULL3软件平台的TestProfiler功能模块。新的 TestProfiler模块提供设置自动化产品的可靠性测试,真实模拟产品使用功能,软件使用方式前所未有的灵活性。随着BLUEHILL3软件广泛应用,您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团队可以使用Instron电子万能测试设备和相关解决方案加速新产品检核和验证过程,从而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BLUEHILL3软件上仅需要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实现TestProfiler模块以下功能: 重复周期的构件检测,常用于客户测试泡沫和弹簧,或执行保载试验 按步骤加载模式用来模拟医疗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的一些使用功能 通过监测和响应内部和外部的传感器和数字状态而建立逻辑化测试流程 试验用Instron环境箱和高温炉对样品温度进行同步控制关于英斯特朗:英斯特朗(INSTRON )是全球领先的材料和构件物性测试试验机制造商,美国五百强公司ITW集团旗下品牌,从基本的软组织到先进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其产品被广泛运用于测试各种材料,组件和结构在不同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特性。 自1946年英斯特朗成立并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闭环控制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第一个应变片式载荷传感器以来,英斯特朗以成为公认的力学性能测试设备世界领导者为使命,通过提供最高品质的产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世界水平的服务,从而使用户获得拥有英斯特朗产品的最佳体验。 更多新闻垂询请联系: 英斯特朗市场部Kelly Jiang Tel: +86 21-62158568* 8301E-Mail: jiang_min-hua@instron.com 或者您可访问英斯特朗官方网站: www.instron.cn用手机扫一扫,关注英斯特朗微信账号,获取更多英斯特朗的产品信息和测试tips
  • 锂电池安全性多尺度研究策略:实验与模拟方法
    作者:甘露雨 1,2 陈汝颂 1,2潘弘毅 1,2吴思远 1,2禹习谦 1,2 李泓 1,2第一作者:甘露雨(199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E-mail:ganluyu@qq.com;通讯作者:禹习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比能锂电池关键材料、电池先进表征与失效分析,E-mail:xyu@iphy.ac.cn。单位: 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 100049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2.0047摘 要 作为新一代电化学储能体系,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交通动力系统、电网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在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本文从电池安全性的三个研究尺度:材料、电芯、系统,综述了与之对应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每个尺度均包括基于物理样品的实验方法和基于计算机数学模型的模拟方法。本文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安全性研究中的适用场景和作用,并探讨了实验和模拟方法之间的联系,着重介绍了材料热分析、材料加热过程中结构分析、电芯加速度量热分析、电芯安全性数值模拟等方法。基于对多尺度研究策略的系统综述,认为安全性研究需要在各个尺度联合同步开展。最后,展望了下一代锂电池,如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可能面临的电池安全性问题。这些新体系的安全性研究仍处于早期,其材料和验证型电芯的安全性研究是当前阶段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实验方法;数值模拟;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1972年Armand等提出的摇椅式电池概念,商业化始于1991年SONY公司推出的钴酸锂电池,经历超过三十年的迭代升级,已经成熟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等小容量电池市场,并在电动汽车、储能、通信、国防、航空航天等需要大容量储能设备的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自锂离子电池诞生开始,安全性便一直是限制其使用场景的重要问题。早在1987年,加拿大公司Moli Energy基于金属锂负极和MoS2正极推出了第一款商业化的金属锂电池,该款电池在1989年春末发生了多起爆炸事件,直接导致了公司破产,也促使行业转向发展更稳定地使用插层化合物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后,多次出现了因电池火灾隐患而开展的大规模召回计划,2016年韩国三星公司的Note7手机在全球发生多起火灾和爆炸事故,除了引起全球性的召回计划外,“锂电池安全性”再次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电动交通领域,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事故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提升逐渐增加,据统计,中国在2021年有报道的电动车火灾、燃烧事故超过200起,电动汽车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和电动车企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储能领域,韩国在2017—2021年期间发生了超过30起储能电站事故,2021年4月16日北京大红门储能电站爆炸事故除导致整个电站烧毁外还造成2名消防员牺牲、1名员工失踪。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日益扩大,其安全性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图1 锂离子电池近年引起的安全事故在锂电池发展的早期阶段,产业界和学术界更关注锂电池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本质原因,基于长期的认识积累,锂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本质可以总结为:电池在过充、过热、撞击、短路等异常使用条件下温度异常升高,引发内部一系列化学反应,引起电池胀气、冒烟、安全阀打开,同时这些反应会大量释放热量使整个电池温度进一步升高,最终各个化学反应剧烈发生,电池温度不可控地迅速上升,引起燃烧或爆炸,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电池的“热失控”。电池从异常升温到热失控过程中存在多个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图2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诱发机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关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逐渐深入,从早期简单的描述现象和定性预测,发展为在多个尺度、采用多种手段研究安全性机理,基于精准测量和数值化模型准确预测电池安全性表现,最终提出应用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性研究策略。如图3所示,目前对于电池安全性的研究一般从理解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热行为出发,包括利用各类滥用条件测试确定电池的安全使用极限和失效表现,利用绝热量热等手段具体分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和特征温度,以及利用热失控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电池的热失控表现;在认识电芯热行为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材料本质,利用热分析、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理解电芯发生热失控在材料层面的反应机制,从而为设计制造高安全性的电池提供基础理论的指导;此外,电芯作为电池系统的基础,其热失控行为的精准测量和准确模拟也为在系统层面设计更高安全性的电池系统和管理预警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从材料热稳定性、电芯热安全性和大型电池系统热安全性三个尺度介绍安全性研究策略,着重介绍几种实验和模拟方法。基于商用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策略和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方法对于产学研各界研发下一代锂电池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图3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策略1 材料热稳定性研究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是电池中的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不稳定,从而发生不可控的放热反应。目前商业化使用的电池材料中,与安全性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充电态(脱锂态)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充电态(嵌锂态)石墨负极、碳酸酯类电解液和隔膜,其中前三者在高温下均不稳定且会发生相互作用,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现行常用的聚合物隔膜则会在140~150 ℃熔融皱缩,导致电池中的正负极直接接触,以内短路的形式快速放热。研究人员自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大量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发展了以热分析认识材料热行为,结合形貌、结构、元素成分和价态表征综合研究内在机理的研究方法。近年来计算材料学的发展也为从原子尺度模拟预测材料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1.1 热分析方法热分析是最直接和直观认识材料热行为的方法,指在一定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类技术。对于电池材料来说,一般关注其质量、成分、吸放热行为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可通过热重分析获得,吸放热与温度的关系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TG和DSC可以设计在同一台仪器中同步测试,该种方法又被称为同步热分析。TG、DSC、STA等仪器通常采用线性升温程序,通过热天平、热流传感器等记录样品的质量、吸放热变化,由于发展时间较早,测试技术和设备工程化水平较为成熟,已成为认识材料稳定性最重要的测试手段之一。基于热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材料发生相变、分解或化学反应的起始温度、反应量和放热量,但在锂离子电池中,往往更关心充电态材料在电解液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反应热。良好的热稳定性是电池材料进入应用的必要条件,而产热量和产热速度则影响电池热失控的剧烈程度。用于常规热分析样品的坩埚一般为敞口氧化铝材质或开孔的铝金属材质,为了研究材料在易挥发电解液中的热表现,需要使用自制或设备厂商专门提供的密封容器。Maleki等通过STA系统研究了钴酸锂/石墨圆柱电池中各种材料的热分解行为,由于电解液采用高沸点的EC溶剂,所以仅在敞口容器中便可以测试,研究发现全电池截止电压4.15 V时,脱锂态钴酸锂在178 ℃发生分解,产生的氧气和电解液反应释放大量热量,释放的能量达到407 J/g,嵌锂态负极的SEI会优先分解,温度在125 ℃之前,之后会出现持续的放热反应,释放能量为697 J/g,而当负极发生析锂后释放能量会上升到827 J/g,这一结论有力支持了近年来析锂电池安全性下降的报道。Yamada等利用DSC确认了充电态磷酸铁锂(LiFePO4)的稳定性很好,与电解液的反应温度大于250 ℃,放热量仅为147 J/g,显著低于层状氧化物材料。Noh等利用密封容器系统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三元正极材料Li(NixCoyMnz)O2,比较热分析结果发现脱锂态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与Ni含量呈现负相关性,且在x0.6之后加速下降。材料经过改性后,其稳定性需要通过热分析进行确认,研究人员基于DSC发现核壳浓度、包覆等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热分析的数据质量与实验条件、样品制备方法密切相关,目前并没有严格一致的测试规范,文献中不同单位之间的测试结果横向对比性很差,很多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尚缺乏准确定量的结论。除了DSC、TG外,还有一类特殊的热分析方法是利用加速度量热仪研究反应的起始温度。与常规热分析采用线性升温不同,ARC使用的升温程序是加热-等待-检索模式,即步进式地在每个温度点保持恒温,如果检索程序发现样品的升温速率超过0.02 K/min,则通过同步样品的升温速率保持样品处于绝热状态,从而跟踪样品的自加热升温过程,否则开始加热至下一个温度点进行恒温、检索。不难发现,ARC获取的是样品近似热力学上的失稳温度,由于检测精度高,获得的失稳温度往往比DSC、TG等方法获得的低很多。Dahn课题组基于ARC测试了大量材料-电解液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基本均低于DSC数据中的放热主峰。事实上,Wang等在低升温速率的DSC测试中也发现充电态材料与电解液的放热起始点远早于剧烈的放热峰。这些信息表明材料失稳到完全失控的过程并不是突变式的,整个体系动态演变的过程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认识。图4 (a) DSC基本原理;(b) 脱锂态正极-电解液的DSC测试结果1.2 物相分析技术电池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相变和化学反应,其形貌、结构、成分和元素价态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需要基于对应的方法进行表征分析,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热分解前后的形貌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和光谱学研究材料结构和元素价态演变。由于材料热分解和热反应存在显著的动力学效应,在加热过程中原位测试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物相变化的真实过程。目前较为成熟的原位表征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热分析仪器串联使用的质谱、红外光谱等,可以实时监测物质分解产生的气体类型,判断材料加热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另一类是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通过特制的样品台,可以在升温过程中实时、原位测定材料的结构变化,目前全球多数同步辐射光源和一些实验室级的X射线衍射仪上都可以实现原位变温XRD测试。Nam等利用变温XRD发现脱锂态LiNi1/3Co1/3Mn1/3O2结构在350 ℃向尖晶石转变,而加入电解液后该转变温度会下降至304 ℃。Yoon等在LiNi0.8Co0.2O2中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并发现MgO包覆可以改善脱锂态正极在电解液中的相变。图5展示了变温XRD和MS的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脱锂态NCM三元正极在升温过程中的结构和成分变化,研究发现三元正极失稳释放氧气的过程与结构在高温下转化为尖晶石相的行为直接对应,且这一过程的起始温度随镍含量的上升显著下降,NCM523的起始相变温度约为240 ℃,NCM811则小于150 ℃,从体相结构的本征变化解释了高镍正极在电池应用中热安全性差的原因。以上工作都是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实现的,由于同步辐射提供的光源质量高、扫谱速度快,更适用于研究与时间相关的动力学问题。除此之外,近年来基于X射线谱学以及拉曼光谱实现同步表征的方法均有所发展。结合通过热分析手段观察得到的材料热行为信息,并对升温过程中材料物相变化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材料演变以及电池体系热失稳的动力学过程,为材料的安全性改良提供理论指导。图5 基于原位XRD和质谱对镍钴锰酸锂结构稳定性的研究1.3 计算材料学基于材料原子结构计算预测材料的全部性质是计算材料学家的终极追求。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可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中判断材料稳定性的依据是反应前后的能量差ΔE是否小于0,如果ΔE小于0,反应能发生,则反应物不稳定,反之同理。Ceder等在1998年就计算了LiCoO2脱锂过程结构相变的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然而目前大多数热力学计算不考虑温度效应,且热力学只能作为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无法预测反应速率等动力学问题,考虑温度和动力学计算则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或者过渡态搜索方法。相对于材料本身的稳定性,计算材料学对于计算预测两种材料间的界面稳定性存在一定优势。Ceder等计算了不同正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稳定性,为选取界面包覆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Cheng等利用AIMD模拟Li6PS5Cl|Li界面,发现界面副反应会持续发生,材料界面之间的副反应是自发发生的,与通常认为的界面钝化效应有所差异。此外,正极材料中的相变析氧、过渡金属迁移等问题的计算模拟也都处于初期开发阶段,仍需持续探索。总的来说,目前阶段材料层级的理论模拟技术与实验技术的差距仍然较远,需要研究人员的持续努力。2 电芯热安全性研究电芯指电池单体,是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电芯的热安全性特征是电池工业界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它是电池材料热稳定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制定规模化电池系统安全预警和防护策略的基础。由于电芯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其安全性会呈现一些在纯材料研究中不被讨论的特点,使得电芯安全性具有更广泛的外延和认识角度。工业上一般通过滥用实验来研究和验证电芯产品的安全性,近年来基于扩展体积加速度量热仪(又称EV-ARC)的安全性测试方法有较快发展,此外电芯安全性模拟方法也从早期的定性分析发展到可以准确仿真预测热失控进展的水平。2.1 滥用测试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险商实验室(UL)和日本蓄电池协会(JSBA)最初定义了消费电子产品电芯的滥用测试,模拟电芯工作可能遇到的极端条件,通常分为热滥用、电滥用和机械滥用。常见的热滥用为热箱实验,电滥用包括过充电和外部短路实验,机械滥用包括针刺、挤压、冲击和振动等。企业和行业标准一般将电池对滥用测试的响应描述为无变化、泄漏、燃烧、爆炸等,也可基于附加的传感器和检测系统记录温度、气体、电压对滥用的响应。电芯通过滥用测试的标准是不燃烧、不爆炸。锂电池应用早期研究人员大量研究了电池对各类滥用测试的响应与使用条件、材料体系、充电电量等的影响,提出了各类滥用机制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机理。滥用测试中最难通过的项目是针刺测试,近年来关于针刺测试的存废引起了较大争议,但提高电芯的针刺通过率仍是锂电池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滥用测试针对的是商用成品电芯和贴近真实的使用条件,目前更多作为电池行业的安全测试标准而非研究手段。2.2 EV-ARC测试早期的ARC只适用于研究少量材料样品的热失控行为,Feng等发展了利用EV-ARC研究大体积电芯绝热热失控行为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原理和结论如图6所示,由于EV-ARC的加热腔更大,所以需要更精准的控温技术和更严格的校准方案。基于EV-ARC测试可以定量标定出电芯热失控的特征温度T1、T2和T3,分别对应电芯自放热起始温度、电芯热失控起始温度和电芯最高温度,为评价电芯安全性提供了更精确定量的评价指标,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以帮助建立统一可靠的电芯热失控行为数据库,分析了不同体系电芯的热失控机理。Feng等利用EV-ARC首次提出正负极之间的化学串扰会引起电芯在不发生大规模内短路的情况下热失控,说明脱锂正极释氧是现阶段影响电芯安全性的关键因素。Li等研究快充后的电芯发现快充析锂导致T1大幅下降,说明析锂同样是电芯安全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在常规的滥用测试中难以定量验证的。图6 基于EV-ARC对电芯热失控的研究相比于普通的加热滥用实验,EV-ARC实验环境的温度由程序精确控制,获得的测试结果重复性更好、数据可解读性更高,近年来已成为评价和研究电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EV-ARC模拟的绝热热失控环境与真实的电池滥用工况仍有所差异,评价电芯的实际安全性仍需大量模拟真实严苛工况的测试手段。2.3 高速成像技术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物质、结构的演化,研究人员发展了结合红外测温以及原位针刺等辅助功能的透射X射线显微方法如图7(a)~(c)所示。由于热失控往往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反应,同时伴随剧烈的物相、结构变化。这一特点给TXM表征方法提出了相当高的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实验室X光源能够发射出的X射线光电子数量有限,采集一组TXM影像数据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观察剧烈变化的热失控过程,Finegan等在欧洲同步辐射实验室(ESRF)使用同步辐射光源将TXM的曝光时间降低至44 μs,配合针内预埋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针刺发生时电池内部形貌与刺入点温度的同步监控。该团队利用这种手段研究了刺针纵向与径向刺入18650商业圆柱电池时电池内部热失控行为的差异。Yokoshima等采用实验室光源进行连续实时的透射X射线照相技术,也得到了软包电池在针刺过程中结构随时间变化的一组透射投影图。该方法以4 ms的时间分辨率较为清晰地观察到了针刺入软包电池后电池内部每一层材料的形变过程,以及针刺深度与热失控程度的对应关系。图7 基于X射线成像技术对电芯热失控的研究由于透射投影图只能反映某一方向上二维的信息,如果要对真实三维空间中物质的分布做精确地定量,需要借助计算机成像技术。如图7(d)所示,Finegan等利用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高亮度的特征,在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的线站上搭建了一套集合原位红外加热、红外测温与高速CT的装置。使用红外加热,实现在线的18650电池升温,同时进行连续的X射线CT成像。连续扫描的TXM投影图能够反映极高时间分辨率的热失控电池内部情形。基于每500张TXM重构得到1个X射线CT结果能够达到2.5帧每秒,实现了一定时间分辨率的电池内部空间分布成像。通过CT结果能够清晰地看到热失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电池材料变化,如电极活性物质层破损、铜集流体融化再团聚等。结合TXM技术获得的投影图和高速X射线CT结果,可以清晰认识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不同位置各个材料的反应、产气、结构破坏等失效行为。另一方面,配合诸如针刺、红外加热、挤压、拉伸等原位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与理解电池的各类宏观失效行为。2.4 电芯热失控数值模拟电芯安全测试的维度广、涉及的测试项目多,通过实验评价电芯安全性需要大量样品和时间成本。同时,产品级电芯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安全性评估往往处于电芯研发周期的后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电芯安全性测试表现可以大幅度降低实验成本,且在产品研发的前期便对体系的安全性做出判断,大大提高研发效率。电芯热失控数值模型的核心是准确描述电芯热失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吸放热量,从而基于能量守恒模拟电池温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化学反应的吸放热一般通过Arrhenius公式描述 (1)式中,图片指反应的产热量;图片为反应物的质量;图片为反应单位质量的吸放热;α为反应的归一化反应量;图片为机理函数;图片为反应的指前因子;图片为反应活化能。通过热分析实验可以测定求解以上参数,这也是热分析动力学的基本问题。电芯升温过程中内部会发生多个反应,它们对电芯升温的贡献可以看作线性叠加,通过准确描述所有反应即能较为精准地预测电芯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行为 (2)上述方程中,图片为电芯密度;图片为等压比热容;图片、图片、图片为电芯中沿各个方向的热导率;图片为对所有化学反应的产热速率求和;图片为电池与环境换热所引起的能量变化。预测温度变化需要求解二阶含时偏微分方程,如果认为电池中的反应和空间无关,电芯温度均匀上升且电芯体系与外界无热交换,也可简化为一阶微分方程 (3)基于该理论,Hatchard等将电池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总结为SEI分解、负极-电解液反应、正极-电解液反应、电解液分解反应,计算了方形和圆柱电芯在热箱中的热行为。Spotnitz等总结了早期文献中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基于均一电芯模型系统预测了不同材料体系的电芯在各类滥用测试中的表现。通过理论模拟,可以仅基于少量小规模实验数据对实际电芯的安全性表现进行系统预测。Feng等、Ren等基于热分析动力学和非线性优化算法重新标定了电池中关键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了更准确的热失控模拟,他们的模型利用DSC测试获得的参数准确预测了电池在ARC中的热失控表现,可以进一步用于预测热箱、短路等条件下的安全性。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材料体系、配方和工艺的电芯中涉及的反应机制和动力学可能存在差异,如近年来电芯内短路、正极-电解液反应和正负极化学串扰三者是否均在热失控过程中主导发生的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安全性的数学模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具体实验和对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由于算力的限制,早期的安全性仿真工作大多不考虑温度空间分布或只计算一维分布,而空间分布在大容量电池和真实工况中是不可忽略的,Kim等、Guo等较早提出了描述热失控温度分布的三维电池模型。近年来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和商业计算软件的成熟大幅降低了安全性模拟仿真的难度,Feng等利用商业化的有限元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大容量三元方形锂离子电芯的热失控仿真模型,可以模拟电芯在短路状态下热失控过程和温度的分布,与实测有较好地拟合结果。除了电芯的热行为,电滥用和力学失效对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通过构建电-热耦合模型研究电池非等温电化学性能和短路热失效表现的方法目前已较成熟[59-60],而力学失效如碰撞、针刺等引起热失控的数值模型仍需要持续地开发。3 系统热安全性研究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是目前锂电池应用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其研究重点是系统中热失控的扩展规律与抑制、预警措施。目前商品化电芯的热失控无法完全避免,在系统层面防止热失控扩展是可能的安全性解决方案。在系统层级开展实验研究的成本较高,但难以避免,在模拟仿真的辅助下可以提前预测优化系统设计,降低实验成本。3.1 热失控扩展和火灾危险性测试电池系统热扩展的实验研究成本和危险性较高,主要方法是通过加热、过充、针刺等方式诱发电芯单体的热失控,并利用接触式热电耦、红外测温等手段研究温度在系统中的分布和变化,这种方式只能获得局部多点的热失控信息。Wang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全尺寸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测试平台,用来测量大尺寸动力电池及电池组的燃烧特性,除了可以获得电池温度变化外,还可以获得电池组失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火焰温度等信息,同时基于锥形火焰量热等技术可以测定大型电池系统宏观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与电芯EV-ARC等方法获得的信息不同,在真实环境下实验得到的电池系统燃烧行为往往更加复杂,包含多个加速失重和喷射火焰的阶段。通过以上测试可以在实用层面评价大型电池组的安全性和失控风险,为安全性改良、预警、消防和灾害处置提供重要信息。3.2 灾害气体研究和预警方案设计电池实际使用和安全失效的过程中,气体的成分与生成规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爆炸、火灾蔓延等表现密切相关。从材料本质上看,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气化、活性组分高温副反应均会释放气体,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成分。目前这些气体检测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在安全性研究过程中,气体的收集和定量仍需要特制的容器或取样器辅助实现。一般来说,电池热失效气体组分中除了惰性的CO2外还包括大量未完全反应的电解液溶剂、CO、H2和有机小分子,兼具可燃性和生物毒性,Ahmed等发现可燃气体的释放是加剧锂电池系统热失控扩散、诱发大规模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气体的扩散速度快,检测手段较成熟,气体监测有望成为电池系统安全预警的关键手段,Cui等利用同位素标记-质谱技术发现充电态电池在加热失控的早期负极的SEI分解会产生H2,促进电池的热失控。Jin等发展了一种通过小型MS监测H2实现模组过充热失控早期预警的手段,在8.8 kWh的磷酸铁锂-石墨电池包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可以在产生烟雾的10分钟之前发出安全预警。3.3 系统安全性模拟仿真相对于实验研究,模拟仿真消耗的实物资源少,在系统安全性研究中更具优势。系统热安全模拟一般建立在完备准确的电芯热失控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在由多个电芯单体构成的复杂电池系统中,每个单体内部温度均独立地遵循前文所述的电芯热失控模型,电芯之间交换热量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形式进行,可以分别通过相应的公式进行描述,电芯热失控产热方程和传热方程共同构成了描述整个系统空间的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研究系统大小、空间布局、热管理模式等对电池系统稳定性、安全极限温度、热失控扩散表现等的影响。由于电池系统的结构往往较复杂,系统热安全模型往往需要在成熟的商业模拟仿真软件中进行,常用的软件平台有Comsol Multiphysics、ANSYS、Siemens Star-ccm+等。Feng等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了由6个标准方形电芯组成的小型模组的热失控规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热失控扩展的影响,提出了4 种抑制热失控扩展的方案,并对增加隔热层的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Zhai等提出了18650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的多米诺预测模型,在Matlab中构建了较为简化的二维模型,预测模组中热失控传播的路径和概率,解释了模组中不同热失控初始位置对热失控传播行为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型电池系统热安全性的研究仍然较少,作为一个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系统层级的安全性研究需要产学研的深入合作。4 下一代锂电池的安全性研究电池安全的预防、预警、预测依赖对从系统到电芯再到材料热失控构效关系的深刻理解。纵观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锂电池起火事件,大部分发生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初步应用阶段,如近几年多起采用高镍三元电池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而当大量事故引起广泛关注后,关于该电池体系的安全性研究才随之增多,电池安全研究于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的滞后性是电池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鲜明特点。为了满足电动化浪潮带来的高安全、高能量密度要求,人们期望在锂离子电池中采用不可燃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以彻底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达到高能量密度。然而,电池安全性不仅与电池内部材料本身的热稳定性相关,还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池内部的复杂环境息息相关。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Chen等的工作显示,即使是采用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在与金属锂接触的情况下,高温依然会发生热失控,且金属锂会受到温度的驱动,向固态电解质内部生长,进一步降低热失控的临界温度。清华大学Hou等报道了采用不可燃新型电解液的电池,由于锂盐和嵌锂态负极的剧烈反应,电池在高温下依然会发生热失控。这些结果说明,单维度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设想往往是片面的,新体系的引入很有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反应链条的重构,从而使原本的安全预防预警措施不再生效,也很可能是新型锂电池体系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之一。综上所述,为了在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研究者们需要在优化电芯电化学性能的同时,尽快同步地开展前瞻性电池安全性验证和研究。只有清晰全面地认识电池热失效机制和各个维度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才能在应用阶段做好电池的有效安全预防。图8给出了电池领域新材料和新技术从基础研究到规模量产的技术成熟周期。可以看出,一个新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实现量产。然而,电池的安全性验证却往往在电池接近量产的阶段才展开,且往往以通过电池安全测试标准为目的,无法系统深入地了解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实际复杂工况下的安全行为和内在机理,为日后的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对于早期的电池体系,由于能量密度不高,安全性问题并不突出,而最新的锂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300 Wh/kg以上,产学界广泛关注的锂电池新技术和新体系能量密度更高。这些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的新技术和新体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安全性挑战,因此,将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验证步骤尽可能提前,在基本确定电芯结构后尽可能早地开展电池安全测试与机理研究工作,才有望在真实量产阶段前期就做好准备,摸清其安全性特征与行为,设计好对应的防护、预警措施。图8 电池领域新技术的成熟周期与高能量密度新体系的安全性研究目前,下一代化学储能电池的材料体系尚未有定论,可能用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包括富锂材料、无锂高容量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锂金属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如果考虑使用锂金属负极,锂电池概念的外延还可进一步扩展。然而从学术报道来看,与新材料热行为和新体系实用安全性相关的内容却鲜有报道,目前对绝大部分新型锂电池体系的安全性认知尚处于未知或初期阶段。本文所综述的研究方法既可以用于研究现有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也可以从材料层级提前理解新型锂电池材料体系的热稳定性,并基于模拟仿真方法预测其电芯和系统的安全性,这对选定下一代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保障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新技术平稳落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上海仪迈模拟旋光仪退市 数字旋光仪全线推出
    p  今年是上海仪迈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这五年来,上海仪迈取得了哪些业绩?又有哪些运营心得?日前,借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5)召开之际,仪器信息网视频采访了上海仪迈市场总监郑炜以及产品经理(PM)王彤。/p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0EAD6B58BDF35CCF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tru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scriptp  郑炜介绍说,上海仪迈成立这五年来,始终专注于物理光学与电化学仪器的研发与推广,并采用了国产仪器企业少有的PM负责制进行产品管理,坚持打造本土精品仪器。/pp  王彤则对上海仪迈PM负责制深有体会,对这种先进的产品管理模式表示十分认同。同时她表示,借助这种PM管理模式,上海仪迈先后推出了数字平台digi600、digi300系列以及120digi系列旋光仪,可以满足国内高中低端用户的全部应用需求,“就如同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一样,现在我们借本届BCEIA宣布,上海仪迈模拟平台旋光仪正式退市,接下来将是数字平台旋光仪的时代,上海仪迈现有产品已经可以替代市场中的所有产品。”/p
  • 富士电波在宝钢金属热模拟项目上中标
    由我司全权代理的日本富士电波公司的2台金属热模拟装置,新型双电源式拉压热模拟Thermemcmastor-Z,新型高频加热式扭转热模拟装置THermecmastor-TS在宝钢特钢研究所金属热模拟项竞标中高价胜出。  这2套装置是继1987年,1991年武钢和宝钢分别导入旧型号热模拟装置Thermecmastor-Z之后,日本公司再次进入中国钢铁业。打破了美国DSI公司Gleeble热模拟近20年独占市场的格局。日本钢铁界拥有富士电波公司仪器达70多台,新日铁等公司已经连续7-8次购买Thermecmastor-Z。相信日本热模拟的导入必定为中国钢铁业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建立大有帮助。
  • 中国科大在拓扑相变量子模拟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林毅恒等人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罗希望等合作,在拓扑相变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发展高自旋离子阱体系的调控技术,实现了对三重简并拓扑单极子的量子模拟,观测到具有不同拓扑荷的单极子之间的相变,并展示了自旋张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4日以“Observation of Spin-Tensor Induced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s of Triply Degenerate Points with a Trapped Ion”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9, 250501 (2022)] 。   拓扑物态是当前物理研究的前沿和主流领域之一,为新材料、新器件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乃至对我们深入理解宇宙基本粒子的性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便授予了在拓扑物理学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拓扑源自于数学,指在局部的连续变化下保持不变的整体性质。比如面包圈和茶杯拓扑等价,这是由于他们都有一个穿透的洞,而洞的个数是一个拓扑性质,对应拓扑荷。科学家发现,拓扑在凝聚物质的一些物理特性上也起到关键作用,这些物理特性不依赖样品的细节,完全由系统状态的整体拓扑性质确定。而拓扑相变——具有不同拓扑性质的状态之间的转变——一定是不连续的跃变。例如在一些半金属材料中,能带简并点形成的类似单极子的拓扑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拓扑荷,探索他们之间的拓扑相变是目前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同时,简并点附近的准粒子激发表现出类似基本粒子的行为,探索其拓扑相变对于探索新型粒子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项研究针对拓扑相变中的一类重要的费米子——三重简并费米子模型进行实验模拟。该模型对应自旋为1的拓扑单极子,在近期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固体材料体系中,直接观测这种三重简并点的拓扑相变需要复杂的调控,目前难以实现。因此,高度可控的量子模拟器为研究拓扑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这项研究中,通过使用在超高真空环境束缚的铍离子,结合微波、射频等的精准调控,构建多能级的量子体系,可以有效的观测自旋为1的拓扑单极子的行为。通过调控实验参数,研究人员清晰的观测到量子态的拓扑相变,并且提取出高阶自旋张量在其中的贡献(图1所示)。该工作发展出的高度可调控的多能级束缚离子系统,为研究高自旋物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为进一步研究新奇高阶拓扑简并态以及其他拓扑单极子现象铺平了道路。图1. 自旋为1的拓扑量子模拟实验结果。左图:实验观测到的拓扑相变行为,其中 β-2 对应拓扑荷为2, β-2 对应拓扑荷为0;不同颜色的数据代表拓扑相变中各种分量的贡献,其中黄色数据代表张量部分的贡献,实线为对应的理论预测结果。右图:实验观测张量椭球在拓扑相变点 β≈-2 附近的几何环绕行为。自旋张量椭球在参数空间中特定回路的演化,可以清晰的反应张量对拓扑荷的贡献。研究中使用的离子阱实验系统属于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自旋量子模拟器。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林毅恒教授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搭建了实验平台,并成功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高自旋操控技术,包括使用动力学去耦将三能级状态相干时间提高一个数量级[Phys. Rev. A. 106, 022412 (2022)];通过解析模型辅助的形状脉冲,以实现四能级系统的两个近邻跃迁之间的快速普适调控[Phys. Rev. Applied. 18, 034047 (2022)]。上述工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核心实验基础。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罗希望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张传伟教授为本文的工作提供核心理论支持。   审稿人高度评价该工作,指出“...importantly, the spin-tensor-momentum-coupling could be generated for spin-1 systems and induce intriguing quantum phenomena different from spin-1/2 ones. This work is of interest and importance.”(“……重要的是,自旋-张量-动量的耦合可以通过自旋为1的系统生成,导致与自旋1/2不同的有趣的量子现象。这个工作是有意思的和重要的。”)   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梦翔、李岳以及袁新星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江峰院士、林毅恒教授和罗希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科技部、安徽省的资助。
  • 生成式AI与模拟工具:正掀起科学仪器研发变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仪器研发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研发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资源,而生成式AI和模拟工具的引入,正在改变这一局面。生成式AI通过学习大量设计数据,迅速生成多种创新设计选项,不仅节省设计时间,还能在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减少后期修改。无论是外观设计、功能布局还是材料选择,生成式AI都以超高速度和精度完成任务。确定设计方案后,模拟工具可以快速将其转化为可行产品。研发人员在虚拟环境中测试设计的可行性,从物理特性到操作性能,再到耐用性和安全性,模拟工具可以在制造前完成所有验证,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当生成式AI与模拟工具结合,研发效率大幅提升。生成式AI提供多样设计选择,模拟工具帮助筛选最优方案。两者协同工作,使从创意到产品的全过程更加流畅,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创新频率。生成式AI和模拟工具的结合,正改变仪器研发的规则,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仪器研发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峰。  在创新型仪器的研发过程中,涉及多个关键阶段,如设计与优化、原型制造以及设计验证测试(DVT)。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帮助研发团队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开发流程得以实现。分析维度内容 设计思路 以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前沿技术,提出创新型设计理念。 概念设计 通过头脑风暴、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确定仪器的功能、外观、材料等初步设计方案。 详细设计 使用CAD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组件选型和系统布局。 性能优化 通过仿真与模拟(如热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分析)优化设计,提高仪器性能和可靠性。 可制造性优化 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装配便捷性、可维护性,优化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设计与优化阶段,研发人员基于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结合前沿技术,提出了创新型设计理念。首先,研发团队通过头脑风暴、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确定仪器的功能、外观和材料的初步设计方案。接着,他们使用CAD软件(如SolidWorks和AutoCAD)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定义零部件的精确尺寸和位置,确保所有组件的装配和互操作性。通过有限元分析(FEA)进行结构强度与应力分析,确保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团队还使用仿真工具进行热管理与散热设计,模拟设备内部的热流和温度分布,优化散热结构,以确保设备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分析维度内容 原型开发 基于详细设计图纸,制造功能样机,通常使用3D打印、CNC加工或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材料选择 选择适合的材料(如塑料、金属、复合材料)以平衡成本、重量、耐用性和功能需求。 部件制造与装配 制造和装配各个部件,构建完整的原型仪器,测试各个组件的互操作性。 功能测试 对原型进行初步的功能测试,确保仪器的基本功能符合设计预期,如电气测试、机械测试等。  原型制造阶段开始时,研发团队基于详细的设计图纸制造功能样机,这通常采用3D打印、CNC加工或其他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仔细选择适合的材料,以平衡成本、重量、耐用性和功能需求。随后,团队制造和装配各个部件,构建完整的原型仪器,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功能测试,以确保仪器的基本功能符合设计预期,包括电气和机械测试。分析维度内容 测试规划 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标准、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的选择。 环境测试 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震动)测试仪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验证其是否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可靠运行。 性能测试 测试仪器的关键性能指标(如精度、速度、灵敏度),确保其达到或超出设计要求。 安全测试 进行电气安全、机械安全、软件安全等方面的测试,确保仪器在操作中不会对用户和环境造成危害。 合规测试 确保仪器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如ISO、CE、FDA等),获取必要的认证和许可。 测试结果分析 收集和分析测试数据,评估仪器的性能和质量,识别并解决设计中的潜在问题。 设计迭代与优化 根据DVT测试结果进行设计优化,修正问题,进行设计迭代,并在必要时制造新的原型进行重新测试。  设计验证测试(DVT)阶段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首先,团队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的、标准、方法和工具选择。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震动),对仪器进行环境测试,以验证其稳定性和耐用性。此外,团队还会进行性能测试,确保仪器的关键性能指标(如精度、速度、灵敏度)达到或超出设计要求。为了保证安全,团队还进行电气、机械和软件安全测试,确保仪器在操作中不会对用户和环境造成危害。最后,合规测试确保仪器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获取必要的认证和许可。测试结果分析后,团队会根据DVT测试结果进行设计优化,修正问题,并在必要时制造新的原型进行重新测试。分析维度内容 定型设计 经过多次迭代和优化,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为批量生产做准备。 生产工艺确定 确定量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流程,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生产验证 通过试生产验证生产线的可靠性,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量产要求。 市场反馈收集 初期产品投放市场后,收集用户反馈,进行必要的产品改进和升级。  在最终定型与量产准备阶段,经过多次迭代和优化后,研发团队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为批量生产做准备。这包括确定量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流程,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在试生产阶段,团队验证生产线的可靠性,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量产要求。最后,在产品投放市场后,团队还会收集用户反馈,进行必要的产品改进和升级。设计步骤关键任务详细内容1. 结构设计 概念建模 创建初步的3D模型 根据设计需求,建立设备的初步3D模型,定义整体外观和结构。 详细结构设计 完成详细的几何建模 设计内部结构,包含零部件的精确尺寸和位置,确保所有组件的装配和互操作性。 强度分析 结构强度与应力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FEA)评估结构的应力分布,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热管理设计 热管理与散热设计 模拟设备内部的热流和散热情况,优化散热孔布局和冷却系统。2. 组件选型 电子元件选型 电子元器件选择 选择符合设计需求的电源模块、处理器、传感器、连接器等电子元件,并在设计中标注其位置。 机械部件选型 标准机械件选型 选择标准机械部件,如螺钉、螺母、轴承、齿轮等,并集成到设计中。 材料选型 材料选择与应用 根据力学、热学及其他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铝合金、塑料、复合材料等)。 采购件选型 外购件选型 选择市场上可采购的标准件或外购件(如显示屏、接口模块等),并与制造商对接,确保供应链的可行性。3. 系统布局设计 内部布局设计 内部元件布局优化 根据功能需求和物理空间,优化内部元件的排列,确保结构紧凑、操作便捷及热管理合理。 电气系统布局 电路和布线设计 设计内部电路布局,包括信号线、供电线和地线的位置,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接口与连接设计 接口模块与外部连接设计 设计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布局,包括电源接口、数据接口、冷却系统接口等,并确保连接方便、牢固。 人机交互布局 控制面板与用户界面设计 设计用户界面布局,如控制按钮、显示屏的位置,确保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界面的直观性。4. 装配与制造准备 装配设计 装配顺序与工艺流程设计 确定各组件的装配顺序,优化装配流程,减少制造时间和成本,确保装配的可靠性。 制造工艺设计 制造工艺与加工方案 制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如CNC加工、3D打印),并在设计中考虑制造公差和装配间隙。 设计验证 仿真验证与优化 通过仿真工具验证整个系统的设计,包括结构强度、热管理、振动和冲击测试等,确保设计满足所有技术要求。5. 技术文档与图纸输出 工程图纸生成 工程图纸与BOM表输出 输出详细的2D工程图纸,包括各零部件的尺寸标注、装配关系图、材料清单(BOM)等,供生产和采购使用。 技术文档编制 制造与装配说明文档 编制详细的制造与装配说明文档,包括每个工艺步骤的描述、注意事项、质量控制要求等。 版本管理与修订 设计版本管理与修订 通过PDM系统管理设计文件的版本,跟踪设计变更,确保所有团队成员使用最新的设计文件。  为了实现这些步骤,研发团队使用多种软件工具支持设计过程。首先,在结构设计中,SolidWorks和AutoCAD被用于初步的3D建模和详细的几何建模,确保设备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结构合理。随后,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进行结构强度与应力分析,确保设计的安全性。此外,团队使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进行热管理设计,模拟热流和散热情况,以优化散热系统。接下来,组件选型阶段涉及选择电子元件、机械部件和材料,这些选择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制造成本。团队还会利用AutoCAD Electrical进行电气系统布局设计,确保信号线、供电线和地线的布线合理且高效。在系统布局设计阶段,研发人员优化内部元件的排列,设计设备的接口模块与外部连接,并确保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便捷直观。最后,装配与制造准备阶段中,团队通过SolidWorks进行装配设计,确定组件的装配顺序和工艺流程,并通过仿真工具验证整个系统的设计,确保结构强度、热管理、振动和冲击测试结果达到所有技术要求。在工程图纸生成和技术文档编制方面,研发团队使用SolidWorks和AutoCAD输出详细的工程图纸和材料清单(BOM),并编制制造与装配说明文档,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整个设计与研发过程不仅依赖于软件工具的支持,还通过多学科优化工具(如ModeFrontier)进行综合性能优化,结合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仿真结果,确保每次设计迭代都能提升设备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通过这些详细的步骤和方法,创新型仪器的研发得以高效进行,并最终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转化。在这一复杂的研发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设计概念的初步构思到最终的产品定型和量产准备。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细的操作和严密的协同,以确保研发过程的顺利推进。在设计与优化阶段,概念建模是研发工作的开端。使用SolidWorks等CAD软件,团队根据设计需求建立初步的3D模型。这一步骤的目标是定义设备的整体外观和结构,以便在后续阶段进行更详细的设计工作。接着,详细结构设计进一步精细化设备内部结构,确保所有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精确无误,并且组件之间能够顺利装配和互操作。这些工作需要SolidWorks和AutoCAD等软件的支持,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这个阶段,强度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有限元分析(FEA),研发团队能够评估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应力分布问题,确保设备的结构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保持安全和稳定。与此同时,热管理设计通过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进行,研发人员模拟设备内部的热流和温度分布,优化散热系统,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温度。组件选型是研发中的另一关键步骤。团队需要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电子元件和机械部件,如电源模块、传感器、螺钉、轴承等。这些部件不仅影响到设备的性能,还对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产生重要影响。在材料选型过程中,团队必须权衡力学、热学等多方面性能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如铝合金、塑料或复合材料。这一过程还涉及外购件的选择,团队需要确保这些外购件与整体设计的兼容性,并与供应商对接,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作。系统布局设计阶段,研发团队进一步优化设备内部的元件布局,确保结构紧凑、操作便捷,尤其是在涉及热管理的情况下,布局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电气系统布局设计需要特别考虑信号线、供电线和地线的布线位置,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接口与连接设计则专注于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布局,确保连接方便、牢固,并满足使用环境的需求。人机交互布局设计通过控制面板和用户界面的合理安排,提升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和用户体验。在装配与制造准备阶段,研发团队必须制定装配顺序和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组件能够顺利装配,减少制造时间和成本。通过仿真工具验证整个系统的设计,确保设计满足所有技术要求,如结构强度、热管理、振动和冲击测试等。工程图纸生成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团队需要输出详细的2D工程图纸,包括零部件的尺寸标注和装配关系图,这些图纸是生产和采购的基础。技术文档编制也是装配与制造准备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团队需要编制详细的制造与装配说明文档,描述每个工艺步骤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要求。通过版本管理与修订工具,如PDM系统(如SolidWorks PDM),团队可以管理设计文件的版本,跟踪设计变更,确保所有团队成员使用最新的设计文件。仿真与模拟类型关键任务详细内容热力学分析(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ANSYS) 热源识别与建模 识别并建模关键热源 确定设备内部发热元件(如处理器、激光器)的热源位置,建立热源模型,分析热量产生与传递路径。 散热设计与优化 散热系统设计与仿真 设计散热方案,如散热片、风扇、液冷系统,模拟热流和温度分布,优化散热结构,确保设备运行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热管理策略优化 热管理系统优化 通过仿真分析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优化热管理策略,如主动冷却、被动散热等,提升设备的可靠性。流体力学分析(ANSYS Fluent, 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空气流动分析 内部空气流动模拟与优化 模拟设备内部空气流动情况,评估空气流动对散热效果的影响,优化风道设计,确保空气流动的均匀性和效率。 冷却液流动分析 液冷系统流动分析 模拟液冷系统中冷却液的流动情况,分析冷却液在热源处的流动速度和散热效率,优化管路布局和泵的选择。 密封与防护设计 防水防尘设计与验证 模拟设备在湿度、粉尘等恶劣环境下的密封性能,确保设备能够防水防尘,避免外界环境对内部元件的损害。结构力学分析(ANSYS Mechanical, SolidWorks Simulation) 应力应变分析 结构强度与应力分布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FEA),模拟设备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优化结构设计,避免应力集中和结构失效。 振动与冲击分析 振动与冲击响应分析 模拟设备在运输和操作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优化支撑结构和缓冲材料,确保设备的抗振性和抗冲击性。 疲劳分析与寿命预测 结构疲劳寿命预测 通过疲劳分析,预测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疲劳寿命,优化关键部件的设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综合优化与迭代(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Tools (MDO)) 多学科优化 综合性能优化 结合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学科优化工具(MDO)进行综合性能优化,提升设备整体性能。 设计迭代与验证 基于仿真结果的设计迭代 根据仿真结果进行设计修改和迭代,重新验证修改后的设计性能,确保每次迭代都能够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仿真与模拟技术为设计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热力学分析通过识别和建模设备内部的关键热源,帮助团队优化散热设计。流体力学分析则用于模拟设备内部空气和冷却液的流动情况,确保散热系统的高效性和设备的密封性能。结构力学分析通过应力应变分析、振动与冲击分析、疲劳分析等手段,评估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帮助研发团队在设计过程中避免潜在的结构失效。通过多学科优化工具(如ModeFrontier),团队能够将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仿真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性能优化。这样的多学科优化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整体性能,还减少了设计迭代的次数,加快了研发进程。设计迭代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步骤。基于仿真和测试结果,团队不断调整设计,修正问题,并通过制造新的原型进行重新测试。这一过程确保了最终产品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最终,在经过多轮设计迭代和验证后,团队最终确定产品设计,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这包括确定生产工艺、设备和流程,以保证产品在批量生产中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在试生产阶段,团队会验证生产线的可靠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量产标准。产品投入市场后,团队还会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并根据需要进行产品改进和升级。  通过这些系统的步骤,创新型仪器的研发得以高效、精准地进行,从而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顺利转化。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还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帮助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仪器研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继续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新的高峰。  拓展阅读:  三代测序技术相关仪器工艺创新概述  2024站在巨人肩上的仪器研发(附资料)  2024年基于人工智能的仪器研发思路  2024年科学仪器供应链及核心零部件分析
  • 托摩根—AO1000模拟生物降解仪新品上线!
    模拟生物降解仪AO1000适用于生物降解性实验, 符合DIN/DEV38412-L24和OECD 303A实验要求,可用于实验室小规模污水处理。 AO1000AO1000模拟生物降解仪利用活性污泥对有机废物的分解消化作用,通过厌氧发酵,好氧生物降解,沉淀分离等流程,来达到对污水的模拟生物降解。托摩根将一如既往,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加大研发投入,为用户带去更优质的仪器、更完善的服务,为中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Thmorgan产品咨询热线:4000-688-151. 市场部2017年4月26日
  • MBR艺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
    MBR艺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 型号:H27986H27986 MBR艺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术参数:设备本体材质:池体由有机玻璃制成;处理水量:10~18L/h;BOD去除率:95%~99%、COD去除率:90%~96% 、SS去除率:99%、NH3-N去除率:75%~83%、T-P去除率:94%~98%、MLSS:3000~15000mg/L;设备外形尺寸:1900mm×500mm×1400mm;电源 220V 率600W。H27986 MBR艺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设备配置:1、200L原水箱(含提升泵1台、软管1套);2、格栅(8cm宽、3mm间距格栅网1套、机械转动电机1套);3、曝气沉砂池1套,10L;4、竖流式初沉池1套,20L;5、30L中间水箱1台;6、100L膜生物反应器(自动控制);7、水泵1台、液体流量计2台、曝气泵1台、曝气流量计1台、曝气管道1套、平板膜组件1套(PVDF平板膜,面积:0.1m2/片,共10片),出水蠕动泵1台,出水流量计1台、出水真空表1台等;8、混合液回流装置:回流泵1台、回流管道1套;9、30L有机玻璃清水池;10、紫外杀菌装置1套:紫外灯1套、有机玻璃柱1根、遮光铝铂纸1套;11、电控箱1只、漏电保护开关、按钮开关、连接管道和阀、带移动轮子不锈钢台架等组成
  • 宝钢-日本富士电波近日再次就热力模拟试验机签订技术协议
    宝钢-日本富士电波近日再次就热力模拟试验机签订技术协议(原位晶粒观察/多方向变形/大吨位/大样品/双电源单体化热力模拟试验机或 带有薄板试验机构的大吨位/大样品/双电源单体化热力模拟试验机) 经过艰苦努力,近日宝钢研究院本部和日本富士电波工机公司终于完成了热力模拟试验机技术协议的签订。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原位晶粒观察/多方向变形/大吨位/大样品/双电源单体化热力模拟试验机Thermecmastor-Z,200KN或带有薄板试验机构的大吨位/大样品/双电源单体化热力模拟试验机Thermecmastor-Z,300KN有可能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竞价阶段。 1991年宝钢继武钢之后迅速导入了该日本公司高频电源式小吨位热力模拟试验机Thermecmastor-Z,100KN.由于日本热模拟为宝钢的技术研发和中国钢铁领域热模拟研究作出了显著贡献,得到了用户充分肯定,尤其是在使用方便,相变点测量数据准确等方面获得业主好评。于是,时隔18年后宝钢研究院特钢研究所于2009年再次选择该家设备,一次购买了Thermecmastor-Z,150KN和Thermecmastor-TS.经过1年多运行。设备运行正常。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再次显示该公司热力模拟试验机技术成熟稳定可靠。 近期宝钢研究院本部再次和日本富士电波工机公司达成技术协议,表明宝钢对该公司技术的高度认可。希望宝钢能够如愿以偿成为中国第一家导入原位观察/多方向变形/大吨位/大样品/双电源单体化热力模拟试验机或第一家导入带有薄板试验机构的最先进的大吨位/大样品/双电源单体化热力模拟试验机Thermecmastor-Z,300KN的用户。 纵观世界上热模拟试验机领域,唯有日本公司可以同时提供2种加热电源-----高频电源和通电加热,分别使用或同时使用。唯有日本公司可以提供大载荷300KN和大样品30x30x150mm。这使得客户可以方便地在热模拟试验后从大样品中抽出完整拉伸或冲击试样。从而完成材料科学家蒙昧以求的夙愿之一------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能够在同一根试样上完成。 纵观世界上热模拟试验机领域,唯有日本公司可以同时使得原位晶粒观察,多方向变形,大吨位,大样品,双电源等功能集成为一个单体热力模拟试验机,操作十分方便,一个年轻女士即可单独完成所有试验。不同功能切换时不需要更换笨重试验模块。
  • 中国科大在超冷化学量子模拟领域取得突破
    p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赵博、陈宇翱等在超冷分子和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实验上直接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弱束缚分子与自由原子间发生的态态的化学反应,实现了可控态态反应动力学的探测,从而向基于超冷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7月4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物理学》上[Nature Physics 13, 699–703 (2017)]。/pp  据了解,量子计算和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也可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为新能源开发、新材料设计等提供指导。对化学反应和材料进行建模是量子计算最先可能的应用之一。借助量子模拟,研究者可以在人工可控的环境中研究数百万计的候选,大幅减少在真实材料中开展试验而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如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Frank Wilczek教授在《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发表的专题报道“未来百年的物理学”中所指出的,量子模拟“将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核心工具。”/pp  在该项研究成果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观测到了超低温下弱束缚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的可控态态的化学反应。在实验中,他们巧妙的利用弱束缚分子的束缚能可以调节的特性,精确控制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实现了对反应产物的囚禁。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精密的射频场操作技术,成功探测了反应的分子产物和原子产物,并进一步研究了态态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证实了弱束缚分子之间化学反应通道的选择性,验证了W. Stwalley约40年前的预言。/pp  该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在超冷化学反应中观测到态态的化学反应,从而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推进到量子水平。这一工作得到了《自然· 物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探测超冷化学反应的产物是目前该领域的重大研究目标,本工作向这个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该工作是超冷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引起化学和物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pp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的支持。/pp  相关知识:/pp  可控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弱束缚分子化学反应的研究,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约40年前。早在1978年,化学家W. Stwalley就曾指出弱束缚分子具有非同寻常的反应性质,它的反应会选择性通过一个反应通道进行。但由于弱束缚分子常温下不能存在,长期以来这一预言一直无法得到实验检验。近年来,随着超冷原子分子技术的发展,超低温的弱束缚分子可以从接近绝对零度的原子气中被制备出来,从而使得对其化学反应性质的实验研究成为可能。/pp  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分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远大于相互作用的尺寸,因此化学反应完全由量子力学所主导,诸如量子散射、量子统计等量子效应将显著的改变化学反应的行为。超冷化学的研究为探索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量子态分辨率、能量分辨率和可调控性。近年来,超冷化学反应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实验进展,例如,201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D. Jin和叶军的联合实验小组观测到了超低温下铷钾基态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R.Grimm小组报道了弱束缚铯分子发生的化学反应等。然而,这些实验都只能测量反应物的损失,而无法对反应的产物的进行观测。迄今为止,超低温下态态化学反应尚未被实验实现。/p
  • 我国研发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酝酿新突破
    我国自主研发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继成功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后,又在酝酿新的突破。日前,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与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石油研究所签订了模拟移动床设备研发合作协议书,将研制适合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的烃类化工设备,石油化工、生物产业将成为这一精细分离技术的又一个用武之地。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应用领域遍及石油化工、食品、精细化工、生物发酵和医药等。利用模拟移动床技术可以实现石油化工分离的连续性,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使原料、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能耗大幅度下降。  隶属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实验设备,采用了旋转分配阀,分离精度高,柱外死体积少,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连续分离操作。同时该设备也可根据不同工艺要求调整组合分离柱,任意设置料液进出口位置,灵活多变以适应分离各种不同产品的分离工艺。  该设备分离效率较一般色谱高出40%,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可使加工成本降低50%以上。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掌握了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的产业化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出高纯度甜叶菊甙产业化分离技术、玉米蛋白抗氧化肽纯化技术以及果糖、山梨醇等十余项的分离纯化技术。目前,该中心正在与三家企业洽谈技术与装备配套转化的意向。  记者了解到,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其原因是涉及到这一技术应用的实验设备极为稀少,我国自制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关键部件及配套设备几乎是空白,其核心技术配件都要依靠进口。我国目前仅有几台进口的实验型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设备售价极高,且物料分离提取的试验具有专一性,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  新闻链接:  模拟移动床(SMB)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现代化分离技术,具有分离能力强,设备体积小,投资成本低,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并特别有利于分离热敏性及难以分离的物系等优点,在制备色谱技术中最适用于进行连续性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SMB技术的兴起是化工技术中的一次革新,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已遍及石油、精细化工、生物发酵、药、食品等很多生产领域,尤其在同系化合物、手性异构体药物、糖类、有机酸和氨基酸等混合物的分离中显示出其独特性能。  在石油化工领域,该技术在上世纪70~80年代主要用于石油产品的分离,其本身就是在研究分离石油产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69年美国UOP公司将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用于分离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该分离过程被其称为Parex过程。同时UOP公司还将该技术应用于其他工业级的石油产品的分离过程中,如对甲苯酚和间甲苯酚的分离,从C8芳香族化合物中分离乙苯,从煤油C4烯烃混合物中分离丁烯-1,从蒎烯混合物中分离β-蒎烯等。Toray工业公司建造了年产p-二甲苯10万吨的模拟移动床装置,他们将该分离过程称为Aromax过程。
  • Fluent多相流模拟技术与应用培训班通知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多相流反应器广泛存在于能源、资源、环境、冶金、环保等领域,其流体力学以及反应等行为对描绘反应器特征、指导反应器设计及优化、工程放大和运行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多相流体系是非线性非平衡的复杂系统,对所研究体系进行合理建模与应用一直是众多行业的难点和热点。为了提高对多相流体系的系统认识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在各行业的应用水平,颗粒在线联合中科阜阳战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将于2019年11月14-15日及2019年12月7-8日举办两期“Fluent多相流模拟技术与应用”培训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对前沿的多相流模型、Fluent方法及应用进行全面的讲解,对实战案例深度解析并结合上机实践,帮助学员提高Fluent多相流数值模拟计算技术应用水平、学会利用Fluent软件进行项目应用模拟,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欢迎广大相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踊跃报名参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一、 主办单位/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颗粒在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二、 支持单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中科阜阳战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三、 培训时间地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19年11月14-15日(第一期)· 北京/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19年12月07-08日(第二期)· 北京/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本培训班分别举办两期,内容相同,学员可自主选择培训时间进行学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四、 培训目标/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 从多相流概念概述到模型分类和求解的全方位夯实模拟水平,系统梳理基础知识要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 充分提高Fluent多相流模拟计算技术应用水平,解决实际模拟问题,加强对多相流模型和算法的理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 能够利用Fluent软件进行具体的项目应用,有效地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五、 培训内容/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80973849-29e1-4eb6-a3cb-16653e5950a4.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六、 培训专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培训专家为中科院多相流领域一线专家,拥有多年相关科研及项目经历,授课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多相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应用相关工作。精通ICEM、Gambit、 Fluent、IcePak等系列产品。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合作研发工程项目,拥有丰富的科研及工程技术经验、资深的技术底蕴和专业背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七、 培训对象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从事煤燃烧、煤化工、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燃烧与化学反应流、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化工、环境、生物流体、水利、冶金、建筑及相关学科的数值模拟研发人员,国内各省市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老师以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企业单位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八、 培训费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d19857e-3b94-42c1-bcad-ecd202305979.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备注:以上费用包含两日午餐,不包含晚餐及住宿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现金、转账、支付宝或支票支付均可,不支持刷卡支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现金或支票支付可在第一天报到时交费,转账或支付宝交费,请联系会务组索取账号信息;如需发票,请提前告知,并登录官网下载报名回执表填写后发送至邮箱service@kelionline.com。/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九、 报名方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登录培训官网a href="http://www.kelionline.com/topic/fluent" _src="http://www.kelionline.com/topic/fluent"www.kelionline.com/topic/fluent/a,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在线报名/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7b5717c-5c36-4b4e-9abb-fd025a32b23b.jpg" title="3.jpg" alt="3.jp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十、特别提醒/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学员需自带电脑进行实际案例操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为保证学习质量,采用小班制模式授课,每期培训班名额控制在20名以内,报满截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报名确认函将于培训前发至您的邮箱,请注意查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十一、 会务组联系方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联系人: 符老师、 张老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电话: 18501191885(微信同号)、 15801214828(微信同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E-mail:service@kelionline.com/p
  • 地震模拟试验技术与装备
    地震模拟试验技术是集机、电、液与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是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中大型结构试件抗震减灾、性能验证和破坏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手段。该技术以电液伺服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等课程为技术基础。8月16日,由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将召开。届时,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杨志东将在线分享报告,介绍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领域的地震模拟试验技术研究成果与相关技术。欢迎业内人士报名听会,在线交流。附: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 参会指南为帮助业内人士了解试验技术发展现状、掌握前沿动态、学习相关应用知识,仪器信息网携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于2023年8月16日组织召开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搭建产、学、研、用沟通平台,邀请领域内科研与应用专家围绕试验机行业发展、试验技术研究、试验技术应用等分享报告,欢迎大家参会。1、进入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estingmachine2023/)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15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微信号:nulizuoxiegang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恭喜重庆地质仪器厂选用爱佩品牌模拟运输振动台
    恭喜重庆地质仪器厂选用爱佩品牌模拟运输振动台壹台,型号:AP-ZD-300,签定日期2015年12月03日,送货地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先锋街2号。业务负责人:李冬梅;电话:86-0769-81015055 手机:13316686114;全国服务热线:400-6727-800。重庆地质仪器厂是1969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号召,由北京地质仪器厂、上海地质仪器厂与原重庆地校留守处的部分职工内迁组成的一个企业,工厂原属地矿部(国土资源部)现属为国机集团下的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领导,生产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专业生产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重庆地质仪器厂主要从事地质勘探仪器的生产、开发、经营,兼营数字仪表、环保仪器、汽车电器及电子仪器产品和社会有关机械电子一体化产品。面向全国找矿、工程勘探、环境监测,地震预报,寻找地下水源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企业。2001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10年7月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庆市沙坪坝区“企业研发中心认定。企业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先锋街2号,是重庆市园林式企业,工厂全厂占地面积18.3万平米,其中生产用地约4.5万平米。企业在2010年被评为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地质仪器厂主要专业产品有六大系列:1、地震仪器系列产品:DZQ48/24/12等各种型号的地震仪器,高分辨率地震仪,数字深层地震仪等。主要用于:水、工、环的,地质基础调查及找矿。2、测井仪器系列主要产品有:综合数字测井系统、系统轻便工程测井,绞车控制器等各种测井产品、各种用途探管,测斜仪系列产品。主要用于:煤田数字测井,水文工程数字测井,固体金属矿测井,工程测井等。3、电法仪器系列:其中又分为直流电法和交流电法,二大系列产品。主要产品有DZD6—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工程瞬变电磁测量系统等各种型号产品,用于寻找地下水及水、工、环地质勘察,矿产资源勘察等。4、放射性仪器系列有FD-803A,NP-4 γ射线能谱仪等多种系列产品,用于找矿及环境监测等。5、地震传感器系列主要产品有低频系列检波器,大振级检波器,井中三分量检波器和各种中高频检波器等。主要用于深部的地质勘探、人工地震监测、各种工程振动监测和道路、建筑等安评检测等。6、社会产品:汽车、摩托车电喇叭,以及承揽表面加工业务。爱佩品牌模拟运输振动台符合美国及欧洲运输标准及 EN、ANSI、UL、ASTM、ISTA国际运输标准。试品装夹采用导轨式,操作方便、安全、 数字仪表显示振动频率、 同步静噪皮带传动,噪声极低、机台底座采用重型槽钢配减振胶垫,安装方便,运行平稳,无需安装地脚螺丝。重庆地质仪器厂选用的模拟运输振动试验台更多优势特点参数价格请联系爱佩公司客服人员.
  • 安捷伦科技推出可模拟沃特世 Alliance 液相色谱系统的新版智能系统模拟技术
    安捷伦科技推出可模拟沃特世 Alliance 液相色谱系统的新版智能系统模拟技术 2012 年 12 月 6 日,北京&mdash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宣布了推出最新版革命性的智能系统模拟技术。新版的 ISET 可以模拟沃特世 Alliance 液相色谱系统。 拥有 ISET,科学家们能够将沃特世 Alliance 液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传统方法无缝转移至最新的 Agilent 1290 Infinity 液相色谱平台上。利用这种独一无二的性能,Alliance LC 的用户现在可以用 Agilent 1290 Infinity 液相色谱系统更换他们的旧仪器,并能继续使用他们的传统方法获得相同的色谱结果。 1290 Infinity 液相色谱与 ISET 的联合可使用户:只需单击鼠标,即可模拟其他 (U)HPLC 仪器。运行现有 (U)HPLC 方法,无需修改方法或系统。与现有变通方法(例如,增加一个等度保持)相比,方法模拟更为出色,可得到相同的保留时间和峰分离度。 对于需要在使用不同液相色谱仪器的不同部门和地点之间进行液相色谱方法转移的实验室来说,仪器到仪器的方法转移就显得特别重要。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中,例如制药行业的质量控制,液相色谱方法的转换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避免对原始方法作出任何修改。 &ldquo 我们已经售出了 1000 多份 ISET 许可证,目前正在处理我们客户工作流程中的主要差距,&rdquo 安捷伦 1290 Infinity 液相色谱产品经理 Christian Gotenfels 说道。&ldquo 我们将通过模拟其他供应商(例如岛津和戴安)的液相色谱仪器继续扩展 ISET 的性能。&rdquo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 (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9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阿泰可发布阿泰可 四立柱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环境舱(带阳光模拟)新品
    ATEC阿泰可四立柱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环境舱(带阳光模拟)该套整车试验舱为四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系统,主要由气候模拟试验室主体、升降温装置、新风换气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构成。该系统对用于乘用车结构耐久性、驾驶平顺性测试,以及早期模型评估、车身疲劳、异响BSR、噪声振动NVH、乘坐舒适性等测试。可实施整车高低温静态存放试验、如整车除霜、除雾性能试验、整车冷起动性能试验、整车采暖及制冷性能试验、整车热平衡试验、零部件耐高低温试验等。车辆轮距及轴距调整范围大,且采用自动调节,方便快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盖板采用隔热材料,隔热效果更好,盖板移动采用自动装置,更加便捷 主要技术指标1 温度指标1. 温度范围:-40℃~+80℃;2. 温度均匀度:≤±2℃(空载);3. 温度偏差:≤±2℃(空载);4. 温度控制精度:≤±0.5℃(无热负荷,稳态)≤±2℃(有热负荷,稳态)5. 升温速度:≥1℃/min(全程平均,带车辆,无热负载,出风口测量);6. 降温速度:≥0.7℃/min(全程平均,带车辆,无热负载,出风口测量);7. 湿度范围:10 %R.H.~95%R.H.8. 阳光模拟:红外线光谱辐射灯9. 辐射强度:600~1200W/㎡(可调节)10. 辐射区域(长×宽)6000×2500mm11. 垂直移动距离:辐射灯下距离舱底表面2.5~4.2m可调依据标准GB/T 2423.1-2008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2008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3-2006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4-2008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1,2QC/T 413-2002、ISO 16750-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QC/T 413-2002中关于3.11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的要求ISO 16750-4《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4部分:气候负荷》中5.2温度梯度、5.3.1规定变化率的温度循环、5.6湿热循环、5.7稳态湿热对测试的要求GB /T 2423.24-1995太阳辐射试验IEC60068-2-1:2007 低温试验方法AbIEC60068-2-2:2007 高温试验方法BbIEC60068-2-30:2005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DbIEC60068-2-78:2007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CabGJB 150.3A-2009 高温试验GJB 150.4A-2009 低温试验GJB 150.9A-2009 湿热试验的试验标准要求 创新点:该套整车试验舱为四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系统,主要由气候模拟试验室主体、升降温装置、新风换气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构成。该系统对用于乘用车结构耐久性、驾驶平顺性测试,以及早期模型评估、车身疲劳、异响BSR、噪声振动NVH、乘坐舒适性等测试。可实施整车高低温静态存放试验、如整车除霜、除雾性能试验、整车冷起动性能试验、整车采暖及制冷性能试验、整车热平衡试验、零部件耐高低温试验等。车辆轮距及轴距调整范围大,且采用自动调节,方便快捷,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盖板采用隔热材料,隔热效果更好,盖板移动采用自动装置,更加便捷
  • 超导量子芯片模拟多种陈绝缘体研究取得进展
    量子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基本现象。科学家发展了拓扑能带理论来研究此类拓扑物态,发现了量子霍尔系统的能带结构和系统的边界态密切相关即存在体相与边缘的对应,并利用陈数(Chern number)来区分不同的拓扑结构,以陈绝缘体来描述相关拓扑物态。陈绝缘体材料可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合成并检测,过去几年出现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有望发展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器件。随着量子系统调控技术的发展,研究利用各种人工可控量子系统来模拟陈绝缘体并揭示其性质。超导量子计算系统具有运行稳定、通用性强的优势,将是模拟陈绝缘体的理想平台。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合作,利用集成有30个量子比特的梯子型量子芯片,实现了具有不同陈数的多种陈绝缘体的模拟,并展示了理论预测的体边对应关系。该团队制备了高质量的具有30比特的量子芯片,在实验中精确控制其量子比特之间的耦合强度,并降低比特间串扰,(图1、2),实现了一维和梯子型比特间耦合的构型。 该团队设计模拟方案,将二维陈绝缘体格点模型的一个维度利用傅里叶变换映射为人工控制相位,从而用一维链状量子比特来实现其模拟(图3)。 基于同样的思想,双层二维陈绝缘体则可以利用两个一维链状平行耦合,形成梯子型比特间耦合的量子芯片实现,而人工维度相位控制还可实现双层陈绝缘体不同的耦合方式。这样便实现了不同陈数的陈绝缘体。该工作通过激发特定量子比特、测量不同本征态能量的方案,直接测量拓扑能带结构(图4)并观测系统拓扑边界态的边界局域的动力学特征,在超导量子模拟平台证实了拓扑能带理论中的体边对应关系(Bulk-edge correspondence)(图5)。此外,利用全部30个量子比特,在超导量子模拟平台上通过模拟双层结构陈绝缘体,实验上首次观察到具有零霍尔电导(零陈数)的特殊拓扑非平庸边缘态(图6)。此外,实验上探测到具有更高陈数的陈绝缘体。该研究通过精确控制超导量子比特系统及读出的技术方案,实现对量子多体系统拓扑物态性质的复现与观测,并表明30比特梯子型耦合超导量子芯片的精确可控性。相关研究成果以Simulating Chern insulators on a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processor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14,5433 (2023)】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图1. 30比特梯子型量子芯片耦合强度信息。(a)15比特实验中测量到的量子比特间(最近邻和次近邻)的耦合强度信息。(b)30比特实验中测量到的量子比特间(最近邻、次近邻和对角近邻)的耦合强度信息。图2. Z串扰矩阵。Z串扰系数矩阵,每个元素代表着当给横轴比特施加1 arb.units幅度的 Z方波时,纵轴比特感受到的方波幅度,后续将根据该系数矩阵进行Z方波矫正。图3. 30比特梯子型量子芯片以及映射AAH模型的实验波形序列。(a)超导量子处理器示意图,其中30个量子比特构成了梯子型结构。(b)通过在y轴进行傅里叶变换,将二维霍夫施塔特(Hofstadter)模型映射为一系列一维不同配置的 Aubry-André-Harper (AAH) 模型的集合。(c)通过改变合成维度准动量Φ用以合成一系列AAH模型的量子比特频率排布,其中b=1/3。(d、e)用以测量动力学能谱(d)和单粒子量子行走(e)的波形序列。图4. 动力学光谱法测量具有合成维度的二维陈绝缘体的能谱。(a)对应于Q8的随时间演化的数据,其中b=1/3,Δ/2π=12MHz,Φ=2π/3。(b)利用15个量子比特响应函数得到的傅里叶变换振幅的平方。(c)沿着比特维度将傅里叶变换振幅的平方求和。(b)利用15个量子比特参数数值计算求解的二维陈绝缘体的能带结构,其中,b=1/3,Δ/2π=12MHz。(e、f)对于不同的Φ,实验(e)和数值模拟(f)得到的能谱对比。图5. 拓扑边界态的动力学特征以及拓扑电荷泵浦。(a1-3)分别激发Q1(a1)、Q8(a2)、Q15(a3)测量到的激发态概率的时间演化,其中,b=1/3,Δ/2π=12 MHz,Φ=2π/3。(b1-3)分别利用Q1(b1)、Q8(b2)、Q15(b3)作为目标比特测量得到的能谱部分信息。(c1-c3)激发中间比特Q8,测量得到的对应于向前泵浦(c1),不泵浦(c2)和向后泵浦(c3)的激发态概率演化,其中,Δ/2π=36MHz,初始Φ0= 5π/3。(d)根据图(c1-c3)计算得到的质心随着泵浦周期T的变化。图6. 利用全部30个量子比特模拟双层陈绝缘体。(a、b)实验测量的对应于相同Δ↑(↓)/2π=12 MHz(a)和相反 Δ↑/2π=-Δ↓/2π=12 MHz(b)周期性调制的两条AAH一维链的构成的双层陈绝缘体的能谱,黑色虚线为对应的理论预测值,其中,b=1/3。霍尔电导定义为对所有被占据能带的陈数Cn的求和:σ= ∑nCn ,其中定义e2/h=1。(c、d)选择Q1,↑和Q1,↓为目标比特测量到的对应于Δ↑(↓)/2π=12 MHz(c)和相反Δ↑/2π=-Δ↓/2π=12 MHz。(d)周期性调制系统的能谱的部分信息。(e-g)当激发边界比特(Q1,↑ 或 Q1,↓),测量到的对应于Δ↑(↓)/2π=0 MHz(e),Δ↑(↓)/2π=12 MHz(f)和 Δ↑/2π=-Δ↓/2π=12 MHz(g)的占据概率时间演化。
  • 美海底18米深建实验室 模拟执行太空任务
    两名宇航员、一名海底工程师和一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将会置身于佛罗里达东海岸的宝瓶座海底实验室,模拟执行太空任务。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计划于近期展开一次海底实验,模拟执行太空任务。届时,两名宇航员、一名海底工程师和一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将会置身于佛罗里达东海岸的海底,模拟执行太空任务,从而检验外太空探测的新理念,掌握更多有关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进行工作的知识。  美国宇航局5月4日宣布,将于本月10日开始进行第14次海底实验,为期14天。这次实验是NASA名为“极限环境任务实施”(NEEMO)项目的一部分。  加拿大宇航局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是此次海底实验的领导者。克里斯是一名资深宇航员,有过多次太空行走经历。从本月10日起,克里斯将带领其他参加实验的人员,在“宝瓶宫”海底实验室体验太空生活环境,展开模拟执行太空任务的实验。  据悉,美国宇航局(NASA)在佛罗里达州Key Largo附近的海底建立了一个名为宝瓶宫(Aquarius)的海底模拟实验室。这个能容纳6个人的实验室能够训练宇航员在模拟的环境下熟悉太空飞行,并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训练。宝瓶宫模拟器长14米,宽3米,装备有全套的设备,位于海面一下18米。借助于这个模拟器,宇航员不必要再等候轮到登上航天飞机或者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机会去体验太空生存环境。  本月10日开始的此次海底模拟实验,将会利用海床模拟其他行星的表面和低重力环境。为准备此次海底实验,2009年10月潜水员在宝瓶宫模拟器附近放置了着陆器、探测车和模拟机械臂的小型吊车。  模拟执行太空任务  据悉,执行此次海底模拟实验的成员将会在宝瓶宫海底实验室内生活、进行模拟太空行走、操纵小型吊车来移动实验室,这同在外星球上搭建宿营地非常相似。  当潜水员执行操作并检测这些技术时,将会为美国宇航局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反馈。预计在此次的海底实验中,实验人员将会从着陆器上取下一个模拟月球车、从着陆器上取下少量荷载并模拟将一名失去行动能力的宇航员从海床转送回舱内。  据了解,此次试验的着陆器和探测车模拟器同美国宇航局考虑用于未来行星探测的着陆器和探测车大小相仿。模拟着陆器的宽度比一辆校车的长度还要大,几乎是其三倍高。宽13.7米,高8.5米,有一个3米高的吊车。模拟探测车比一辆SUV稍大,高2.4米,长4.3米。  训练海中溅落  哈德菲尔德2001年4月份航天飞机执行STS-100任务时,执行过两次太空行走任务,操纵国际空间站的Canadarm2机械臂。1995年他还在STS-74任务中,执行过大量操纵航天飞机Canadarm的任务。其他参加此次海底实验的人员包括,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兼太空飞行医生托马斯-马斯伯恩,“月球车”副项目经理安德鲁和科学家史蒂夫-夏贝尔。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詹姆斯和内特-本德是建设外星球露营地的技术人员,他们将会提供工程技术支持。  在宝瓶宫实验室内时,实验小组将会进行生命科学实验,主要关注在极端环境下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此次实验还将对自动开展工作展开研究。也就是说,实验中将会有一段时间成员间的通信和任务控制中心的通联将受到限制,这中状况在未来人类探索火星或月球时也将会遇到。  据悉,宝瓶宫实验室归属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由北卡罗来纳大学操作运行。
  • Science | 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进展。科研人员使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对格点规范场理论中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的热化动力学进行了模拟,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规范对称性约束下量子多体热化导致的初态信息“丢失”,取得了利用量子模拟方法求解复杂物理问题的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规范场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标准模型等是满足特定群对称性的规范场理论,在粒子物理学、宇宙学以及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求解复杂度高,规范场理论体系中仍有许多开放问题。其中,规范场理论描述的物理系统是否可以从远离平衡态经过演化达到热平衡备受关注。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理解高能物理中重核碰撞的问题,也将为现代宇宙学中大爆炸早期物质的形成提供了物理解释。但是,使用经典计算机求解复杂的规范场理论是公认难题,量子模拟器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科学家尝试用离子阱、超冷原子气体、Rydberg原子阵列和超导量子比特等体系对格点规范场理论开展量子模拟研究。然而,由于格点规范理论中相互作用形式复杂,并要求物理系统始终处在局域规范对称性约束条件下,对格点规范场理论热化动力学的实验模拟造成了困难,因而还未在实验上实现。为解决量子模拟器中相干调控的粒子数太少和无法保证规范对称性约束的两个主要问题,中国科大科研人员开发了独特的自旋依赖超晶格、显微镜吸收成像、粒子数分辨探测等量子调控和测量技术,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中提出并实现了光晶格中原子的深度制冷,解决了量子模拟器温度过高、缺陷过多的问题,实验制备了近百个原子级别的规模化量子模拟器【Science 369, 550 (2020)】;首次实现了利用大规模量子模拟器对格点规范场理论量子相变过程的实验模拟,验证了过程中的规范不变性【Nature 587, 392 (2020)】。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理论结合,该团队将系统制备到远离平衡的初态,首次实验研究了规范对称性约束对量子多体系统热化动力学的影响,并观测到具有相同守恒量的不同初态热化到同一个平衡态的过程,验证了热化过程造成的量子多体系统初态信息的“丢失”,建立了规范场理论早期非平衡动力学与最终热平衡态之间的联系,在使用规模化的量子模拟器求解复杂物理问题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该团队将进一步使用量子模拟方法研究具有其他群对称性的、更高空间维度的规范场理论模型,以及真空衰变、动态拓扑量子相变等物理难题。《科学》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为超冷原子模拟格点规范场理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了量子模拟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等的支持。论文链接
  • 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地球模拟器正式投入使用
    p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7所获悉,首个国内自主研发的用于真空模拟系统中的多波段复合地球模拟器顺利完成交付验收试验,正式投入使用。/pp  207所专家表示,该地球模拟器是国内首个用于真空系统中的多波段复合地球模拟器,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球模拟器,其主要作用是为真空测试环境提供地球背景环境模拟,通过多波段复合方式实现地球辐射特性的模拟。/pp  据介绍,该地球模拟器具有多波段模拟、快速升温、快速降温、精确控温、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等优势,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pp  后续,地球模拟器研制团队将在现有地球模拟器的技术基础上,继续攻关,争取形成地球模拟器系列化产品,使地球模拟技术取得更大的发展。/p
  • 直播链接公布丨新型储能寿命模拟预测比赛决赛比拼拉开帷幕!
    第一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新型储能产品分赛道暨第二届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新型储能寿命模拟预测比赛决赛将于2023年10月27-28日在溧阳举办,本次比赛旨在寻找技术创新程度高、模型算法创意强、电池寿命预测精度准的寿命预测技术,集结全国21支队伍最高水平队伍同台竞技,一决高下!国内首个针对锂电池储能寿命模拟预测的专业赛事锂离子电池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效率高、寿命长、易选址等特点,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最具发展潜力的储能解决方案。电池寿命是储能系统发挥其价值的核心指标,准确评估电池寿命对于系统安全、经济可靠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常规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循环寿命可达上万次,因测试周期长,电池寿命评估难以通过实测的方式开展,必须依赖基于算法的寿命预测技术。电池寿命预测集成电化学基础科学、电池技术和数字技术,既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更是行业的一个重大痛点堵点问题,大赛汇聚业界精英和权威专家,共同寻找和发现最佳解决方案。客观赛与主观赛“刚柔并济”赛事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比方式,客观部分为数据实测,重点考核预测精度(预测循环次数与实际测试循环次数的误差),主观部分为答辩,主要考核预测方法的原创性、先进性,客观赛以实测结果印证原理先进,主观赛以原理解密支持实测结果真实有效,主客观赛互证,挤出所有偶然性水分!全球直播权威专家为参赛者“把脉”12位行业权威专家大咖莅临现场,与21支参赛队伍论辩过招,从不同角度审视各队伍的前沿技术,高手间对答必定干货满满、越辩越明、精彩纷呈!全部参赛队伍全程观摩答辩,从对手汲取养分,更向彼此呈现智慧,敞开大门邀请业界同仁现场观摩!客观赛、主观赛均现场直播,比赛现场产生并公布结果!敬请期待!赛事详细信息比赛时间:2023年10月27-28日比赛地点:江苏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湖滨会议中心B102(27日)B103(28日)比赛地址:江苏省溧阳市中关村大道1号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赛事直播二维码比赛日程本次活动不收取会议费,食宿交通自理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名额有限 先报先得参会联系人张兆华:15210741977(微信同号)雷 青:17769333071(微信同号)顾小燕:18114689920(微信同号)
  • 全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在济南发布
    6月8日,第一届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暨济南双碳模拟器发布会召开,全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济南双碳模拟器正式发布。据介绍,济南双碳模拟器主要功能包括天空地碳监测多源数据的预处理、碳源汇动态模拟反演、减污降碳协同模拟等功能板块。模拟器的研发以济南市为应用目标,充分考虑了通用性和易移植性,可推广至各级行政区域、河流流域、不同规模的各种类型园区、不同行业或领域,服务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等,使碳排放和碳汇监测、核算、预测预警、调度管理等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数字双碳动态管理。目前,济南双碳模拟器的大气二氧化碳模拟和同化反演子模块已经顺利移植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服务器上并成功运行,开始为济南碳监测试点提供技术支持。城市双碳模拟器将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能为政府碳排放动态调控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我国众多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保驾护航。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西武介绍到,近年来,济南市紧紧围绕“双碳”工作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功申报国家碳监测评估试点城市,成为全国8个综合试点之一,率先开展了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工作,为城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贡献了“济南案例”。中科院大气所在济南成立齐鲁中科碳中和研究院,为济南市聚集和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团队,为济南市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此次发布的济南双碳模拟器,必将推动相关绿色科技成果在济南落地转化,为济南市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2016年分子模拟学习体验日(免费)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您好! 近20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已两次授予计算化学学科(1998年度和2013年度),这充分说明了理论计算和模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仅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科学计算和模拟结合高性能计算机,已经成为认识和解决所有复杂的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Discovery Studio(简称DS),作为面向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分子模拟平台,通过高质量的图形界面、经多年验证的科学算法以及集成的环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易用高效的药物设计与大分子模拟技术和工具,从而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与青睐。 2015年创腾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举办了Discovery Studio4.5体验日,共吸引超过120多位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为满足更广大客户的学习需求,我们计划于2016年在全国(暂定五大区:成都、沈阳、武汉、西安、南京)继续举办该学习体验活动,为更多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免费交流学习Discovery Studio软件在药物设计和生物大分子模拟领域应用的机会与平台,帮助更多的科研人员了解Discovery Studio软件的应用并学以致用。 随着Discovery Studio2016版本的正式发布,本年度活动将以Discovery Studio2016软件为依托,介绍Discovery Studio2016新功能,并围绕经典的模拟技术手段进行介绍和案例分享,内容涵盖:基本界面和入门操作、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蛋白质理性设计等,从而帮助大家系统了解该模拟技术并应用于蛋白(核酸)-小分子相互作用机理解释、化合物的虚拟筛选、化合物构效关系的分析、反向找靶、抗体设计和酶设计等方面。活动具体信息如下: 一、活动城市和时间:二、活动日程安排: 详情见创腾科技网站活动页面(www.neotrident.com)三、参加对象: 对分子模拟感兴趣、希望了解分子模拟并将模拟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蛋白结构功能研究、抗体研究或酶研究领域的高校或企业科研人员;对Discovery Studio软件感兴趣、希望了解Discovery Studio软件的高校或企业科研人员。 四、活动费用:免费活动(食宿交通等费用自理) 五、学习电脑: 学习体验日现场涉及上机操作,需自带电脑(具体会有后续通知)。请在活动开始前自行下载并安装DS软件。学员可根据自己手提电脑配置自行下载所对应的版本: Windows 32bit下载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i4ho54x 密码: 4n4u Windows 64bit 下载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qXtR8SG 密码: qh5m Linux 64bit下载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qXiwsby 密码: bixs 六、报名方式:请填报名回执并发送到market@neotrident.com信箱,提交回执后3个工作日内会收到一封确认邮件,敬请留意!注:1)自通知发布后接受报名,以报名先后顺序安排座位,因场地名额限制,额满为止! 2)若临时取消报名,务必提前通知工作人员;活动当日请提早报到,若活动开前5分钟仍不到现场,为您预留的座位将由旁听席学员顶替。 报名邮箱:market@neotrident.com
  • 世界最先进大气环境模拟平台开工
    8月26日,“大气霾化学”基础科学中心启动会暨“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开工仪式在山东大厦举行。“大气霾化学”基础科学中心、“大气霾化学”基础科学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大气霾化学”基础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中心同时揭牌,“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同日正式开工。“大气霾化学”基础科学中心是目前我国环境领域唯一的基础科学中心,拟开展大气霾化学基础研究,聚焦环境化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围绕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的迫切科技需求,建立霾化学理论。中心将通过大气科学、环境化学等相关领域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同时也将形成高水平人才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大气环境模拟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功能最全的大气环境模拟平台。系统将通过外场观测获得大气污染状况和气象参数,通过实验研究我国典型区域大气污染化学机制、健康影响和气候效应及其关键参数,结合大气化学模拟和地球数值模拟装置等宏观模型,为我国大气污染预测、诊断、控制决策及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