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仪器信息网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相关的资讯

  • 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889f883-dfd9-44aa-9bdd-0cf12dc14553.jpg" / /p p strong 乳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strong /p p   现阶段,我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低速稳定增长阶段,即步入转型发展期,不久将跨入成熟稳定的行业周期。在新的发展阶段,乳制品行业逐渐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如常温酸奶、常温乳酸菌饮料、低温酸奶等产品更健康、附加价值更高,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增速相对比较快。 /p p   具体数据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6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1-11月全国乳制品产量达到2724.4万吨,同比增长3.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2_meitu_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2d8ae773-c1f8-4d05-aa8b-3de16d9ea47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表1:2010-2017我国乳制品产量及同比增速(单位:万吨,%) /strong /p p   市场销量方面,2008年乳制品行业经历了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丧失信心,连续两年乳制品消费下跌超过5%。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及三四线城市需求完全释放,国内乳制品消费量转负为正迎来复苏。 /p p   数据显示,2010-2016年,除了2014年乳制品消费量有所下滑,其余年份均实现同比增长。2016年,我国乳制品销量为2975.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8.6%。2017年上半年,我国乳制品销量达到1445万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3_meitu_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0a6bd9f-d963-4d5e-81f9-e2807f1888a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表2:2010-2017年我国乳制品销量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strong /p p   由上述数据可知,2010-2016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整体产销衔接情况较好,产销率保持在98%-100%之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4_meitu_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0dadccd7-576d-46ea-81d7-900afe2955d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表3:2010-2017年全国乳制品行业产销率变化趋势图(单位:%) /strong /p p strong 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strong /p p   首先,乳制品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人均液态乳消费量来看,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即便同饮食、生活习惯与中国类似的日本、韩国相比,以及同与中国国情相似,人口基数同样庞大的印度相比,我国的人均原奶占有量也处于偏低水平。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乳制品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64px height: 279px " title=" 05_meitu_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06e1004-e940-43bc-9c16-c80b2175a130.jpg" width=" 490" height=" 32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表4:全球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对比(千克/人) /strong /p p   人均液态乳消费量的提升,必然带动乳制品产量进一步扩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预计2018-2023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年复合增速约为4%,到2023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将达到3808.51万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6_meitu_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d124516e-2992-4a8f-9164-d233c9dd78f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表5:2018-2023年中国乳制品行业产量规模及预测(单位:万吨) /strong /p p   其次,龙头乳企的集中度仍有上升空间。2017 年1月9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规划》指出,乳制品加工业要继续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常温奶、巴氏杀菌奶、酸奶等液态乳产品适度发展干酪等产品,行业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 80%。由此可见,在现有利好政策持续推动下,龙头乳企的集中度仍有上升空间。 /p p   第三,市场竞争白热化。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趋势下,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两极化”现象将会比较严重,就是大型企业将仍然保持较好增长,但是中小企业将面临复杂情况,可能会停产、破产甚至是倒闭。 /p p   第四,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将促使国内高端优质原奶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并有望享受高于行业整体的增速。国家、社会以及媒体继续通过加强监管和监督,不断促进乳制品行业规范化发展,行业内部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高价位、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渐获得市场青睐。 /p p   最后,功能性乳制品将崛起。随着我国乳制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乳制品已成为食品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不仅产量和销售额大幅提高,品种也日渐丰富,但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弊端。功能性乳制品的崛起改变了这一现状,各乳制品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技术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这一品类,成为乳制品企业竞争中的热点。这同时也带动了功能性配料的发展。可以预见,功能性乳制品是未来乳制品市场的主力军,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p
  •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全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第三方检测起步于1989年,标志性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出台,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2002-2013年这十多年间,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有机构进一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让利,并于2005年12月起外资检测机构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2013年8月,我国正式取消大部分出口商品法检,迈出了检验检疫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状况与科学仪器市场密不可分,为深入了解我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于科学仪器市场的影响,仪器信息网将撰写《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2021版)》进行解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行业发展趋势1.1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行业规模及发展前景1.1.1实验室数量、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量、仪器设备资产价值1.1.2实验室进口仪器与国产仪器配置情况第二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2.1 不同性质单位占比变化(数量、营收)及特点2.2地域分布特点分析以及行业成熟度分析第三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竞争格局3.1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重点领域营收及数量分布3.2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科学仪器品牌市场份额分布第四章 国内第三方环境检测实验室发展历程 4.1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市场发展与驱动因素数据与政策分析4.2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行业十大机构营收分析 第六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附录I.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市场十大机构简介II.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特点及需求III.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行业景气指数欢迎感兴趣的网友联系购买报告事宜:【服务热线】: 400-637-7886【电子信箱】: survey@instrument.com.cn刚多详情请查看:《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2021版)》
  • 2016年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p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之而来,中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与趋势。这些变化与趋势对于中国的食品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将挑战转化为机会,实现更大的发展,是中国食品产业面对的重大课题。 /p p   基于这样的背景,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并已走向国际的光明食品集团与专注于全球食品农业领域的荷兰合作银行共同合作,将中国经验与国际视野紧密结合,对于中国食品产业新的变化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荷兰合作银行主要分析了未来食品行业的“价值驱动”、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于食品行业的影响、中国食品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进程、国内食品安全案例、食品行业全球化及国内外市场相互影响程度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变化因素 光明食品集团主要对国内食品消费在品类、渠道和区域上的分化、中国企业在食品农业领域的国际并购、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中国食品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中国食品产业整合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基于双方的研究,光明食品集团与荷兰合作银行联合发布《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对于未来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p p    strong 前言 /strong /p p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GDP总量先后超越意、英、法、德、日,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13年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之前的政府投资和出口驱动向国内消费驱动过渡,增速由高速区进入中高速区。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并不意味着经济收缩,其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持续进行的城市化、中产阶级的崛起、逐步成为消费主力的“千禧一代”、居民收入的预期增长,仍将持续推动食品消费的增长: /p p   -持续进行中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在过去三十多年间快速推进。截至2014年,城市人口占比已达到54%。根据政府目标,这一数字将在2020年达到60%。由此可见,在下一个五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区。持续进行中的城市化是推动中国居民购买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乳制品、肉类、水产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需求将持续得到支持。 /p p   -中产阶级的崛起:随着经济增长,未来五年全国中产阶级占人口的比例将继续增长。而中产阶级崛起有利于中国向“消费型”经济的成功转型。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也将得到有力的支撑。 /p p   -“千禧一代”及“二胎政策”放开:目前,“千禧一代”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30%,正在逐步成为消费主力。下一步,随着国家对“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将有利于改善中国整体的人口结构,新增人口将成为驱动食品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使健康食品、乳制品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9-1511191013131R_副本.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f8e7fbdc-eeef-40bd-8b49-43381b58e863.jpg" / & nbsp p & nbsp    strong 趋势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食品农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未来发展更加依赖“价值驱动”。 /strong /p p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p p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三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2014 年 A 股 73家上市企业营收 3731 亿元,同比增 1%,净利润为487 亿元,同比降 8%,相比较于前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具体表现为: /p p   销售收入、净利润增速双双放缓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毛利率、净利润率和 ROE 指标下降,整体费用率上升 存货占收入比例上升,现金流质量下降。 /p p   从食品农业细分领域来看,“新常态”对食品和农业的下属子行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p p   (1)在谷物和油籽消费中,稻谷和小麦整体持平,玉米和大豆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p p   - 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作物,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总量上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但B2B的专用粉,尤其是应用在烘焙食品品类中,未来增长潜力要大于民用的通用粉。 /p p   - 玉米作为最主要的能量饲料,未来的需求增长预期会放缓。一方面,肉类消费已经渡过了高速增长期,基数已经很大。另一方面,品种繁育、饲养技术和规模化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肉料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单位产出的动物蛋白,所需的饲料投入依旧偏高,尚有下降的空间。除了饲料,还有相当数量的玉米被用来制造酒精、淀粉及衍生品。而此类工业消费的下游产业,与GDP的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随着经济放缓,这部分的需求受影响较大。 /p p   - 豆粕作为最主要的蛋白饲料,其增长放缓的原因与玉米类似。另外,中国居民的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增长预计也将放缓。而国内的油脂油料进口,依赖于海外供给,尤其是大豆和棕榈油。需求的放缓,也预示着未来的进口量,也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一个稳定的中速增长空间。 /p p   (2)在肉类消费中,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增长已基本饱和 未来的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类的消费量可能由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得到较大增长。 /p p   - 猪肉消费市场正在从对数量的追求转向对质量的追求。食品安全、产品多样化、营养和食用便捷等方面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未来市场价值的增长将远远超过数量的增长速度。 /p p   - 中国人均禽肉消费量仍然很低,禽肉市场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目前,禽肉市场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禽肉市场渠道也需产品创新的配合来进一步拓宽。目前,中国禽肉消费的瓶颈,主要是消费者在认知上对工业化生产的禽肉产品存在误解,如果突破瓶颈,增长速度可能会快于其它肉类品种。 /p p   - 牛肉人均消费量还很低,随着收入的提高,牛肉消费仍有很大增长空间。牛肉消费目前以饭店、快餐为主,但随着电商和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牛肉正逐步走入家庭消费。 /p p   (3)乳制品消费量将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中,但是整体消费量的增长趋缓。 /p p   - 考虑到城乡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由于城市化和收入水平造成的差异,消费总量趋缓的预期下将出现新的表现分化:高收入消费者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从而推动乳制品消费价值的成长 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将逐步进入消费升级的队伍,推动价值和消费量的增长,而低收入消费者的消费量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将主要将推动消费量的增长。 /p p   - 在乳制品消费总体放缓的背景下,近年来乳制品高端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包括进口牛奶、奶酪和国内高端牛奶 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高端化的趋势和进口偏好则尤为明显,也凸显了部分消费者对于质量、安全性的要求不断上升,这个势头在未来仍将持续。 /p p   (4)其他处于食品产业链下游的行业,由于需求的收入弹性更大,细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多样化。 /p p   - 酒精类饮料如白酒、啤酒进入了个位数成长,未来在产品结构和渠道方面仍将面临一定挑战。葡萄酒受益于较低的基数、生活水平的提高,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p p   - 伴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关注,健康饮品将成为非酒精性饮料市场未来的主旋律之一。碳酸饮料的退烧,瓶装水、植物蛋白饮料的崛起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另外,随着“千禧一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挖掘更多的细分品类,近两年大热的预调酒、清淡饮品正是顺应了市场细分化的趋势。 /p p   - 在餐饮行业,受到经济放缓和“八项规定”反腐政策的影响,高端餐饮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经过最近两年的转型升级,餐饮行业正在不断复苏。2015年前8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4%,增速重回两位数,主要得益于面向大众的中端餐饮的稳定发展。 /p p   - 随着国内冷链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食品企业将加大中央厨房的投入,为餐饮行业生产定制产品。食品企业面对众多餐饮客户,因而拥有规模效应,成本低于餐馆自己的中央厨房。 /p p   - 受益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便利店市场的继续扩张,盒饭市场将继续崛起,白领人群的需求也将推进行业的发展。 /p p    strong 趋势二: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并逐步走向成熟,食品消费在品类、渠道和区域上都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 /strong /p p   随着国内供需状况发生根本改变,以及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在消费品类、消费渠道和消费区域等方面将呈现分化的趋势。 /p p   一是食品消费品类出现分化。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在逐渐减少,而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比例则在逐年增加。近两年,从价格看,与健康相关或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高端产品,每年平均的价格增幅超过 2.5%的通胀率。而大众消费产品,如碳酸饮料等,价格增幅明显低于通胀率,部分甚至出现负增长。从消费行为来看,在相同品类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购买高端单品,即售价高出同品类平均价格20%的单品。 /p p   在食品饮料中,酸奶、啤酒、瓶装水均出现消费升级的现象,高端单品的市场占比显著上升,比如酸奶销量的38%来自高端单品。而进口产品,也占据了这类高端单品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增长速度比国产产品更快。另外,近年来,健康性、功能性、有机性食品成为行业宠儿,一些企业依靠健康食品饮料逐步成长为细分行业的巨头。 /p p   二是食品消费渠道出现分化。近三十年间,在食品零售环节,新型渠道的持续扩张,形成对传统渠道份额的不断蚕食。目前,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销售增长普遍放缓 相比之下,超市、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的情况较好,涨幅则高达9%。而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对商超构成巨大压力,发展至今不足十年,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p p   三是食品消费区域的分化 。中国的一线城市依然是快速消费品的重要阵地,但已经不是增长最快的地方。 /p p   快速消费品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2014年,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则高达7.7%。快速消费品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企业,正在重新布局市场营销和销售资源,向中小城市发展。另外,从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对比情况来看,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增速,也要快过城市居民,增长潜力巨大。 /p p   strong  趋势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发生逆转,并对食品农业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strong /p p   在过去的18至24个月,中国经济放缓已经对于食品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在农产品进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内外融资以及海外兼并重组计划等诸多方面,将对中国食品农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食品企业,尤其是那些主要原材料来自海外的生产商,必须承受新一轮的成本波动。然而,由于下游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这些成本的增长很难被体现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中。 /p p   在谷物和油籽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谷物和油籽的需求影响有限。由于自给率较高,以及政府的贸易配额保护政策,中国谷物进口量不大。相对而言,中国的油籽对于进口依赖严重。虽然对进口总量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进口来源地组成。以大豆为例,由于美元的强势,很多厂商会转向南美采购黄豆。巴西和阿根廷货币的贬值,使得南美的大豆价格更具竞争力。从进口额来看,近期受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大豆和植物油的价格处于低位。对大宗商品而言,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使得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升高 另一方面,美元强弱与大宗商品价格往往负相关,因为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而且强势的美元会导致美国出口的竞争优势减弱。此外,油价暴跌使得国际海运价,较前几年更加便宜。 /p p   在乳制品方面,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增速减缓,主要是由于2013/14年的高价格、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政府反腐的溢出效应造成的。小幅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对奶制品进口的需求产生过多的影响。上半年的奶粉进口量同比减少了50%,主要原因还是前期的过度进口,需要时间消化,使得库存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乳制品的进口,更多的是受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心和国内结构性短缺的影响。在过去的4、5年里,中国奶制品行业一直积极地寻找国外投资和兼并的机会,特别是在那些主要的出口地区。投资者应该在人民币更大程度的贬值前加快进程。但缺少合适的目标将会成为这些投资者面临的难题。在乳业上游的畜牧业方面,对于使用进口苜蓿的牧场来说,因为人民币的贬值,生产成本将增加,进口苜蓿的价格占据成本的25%到30%。因此,牧场需要找到一个更佳的国内国外价格的平衡点。 /p p   在动物蛋白方面,总体而言,货币贬值对中国肉类进口量影响有限。尤其对于猪肉和禽肉,进口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份额很小,而且进口来源国较分散,有利于进口商及时调整进口来源从而规避汇率风险。自从2012年起,由于中国本土牛肉市场长期短缺,一直增加对于进口牛肉的依赖,全球牛肉价格处于上升通道,货币贬值将会给牛肉进口带来更大的价格压力,从而影响进口牛肉量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企业一直关注海外的牛肉投资机会,以便建立长期稳定的牛肉供应。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可能促使经济实力强的公司加快对海外的投资速度。 /p p   在饮料方面,近年来,关税降低导致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力加强,并且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人民币贬值使部分葡萄酒进口商,考虑提高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会给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带来机会,尤其是那些中低端葡萄酒,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对于国内啤酒制造商来说,人民币贬值使进口大麦的价格上升。例如,制作青岛啤酒需要的原料进口大麦,价格就占据了成本约8%, 而这一比重将持续增加。而白酒行业的高利润外加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使该行业备受外国投资者的亲睐。政府对此方面的放松管制,使得白酒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 /p p   在包装食品方面,人民币贬值对进口包装食品的影响不大。近年来,高收入人群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是对国内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价格影响的需求弹性很小。此外,传统的实体店渠道对于销售进口食品热情高涨,而线上渠道运营商则愿意以牺牲利润,来增加市场份额。同时,人民币贬值,对部分包装食品的原材料价格,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高端烘焙食品,需要使用进口小麦或面粉。除了原材料,国内食品企业需要从日本、欧洲和台湾进口部分高规格的食品包装与加工机械,汇率变化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采购成本。 /p p   strong  趋势四:更加注重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食品产业“走出去”进程在加快。 /strong /p p   中国人口13.6亿,占世界近20%,而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占约10%和6%。鉴于资源的有限性,中国政府历来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具体来说,对主要口粮,即小麦和水稻,将坚持并完善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以保护农户利益和其种粮积极性。对于其它农产品,如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政府将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干预,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在确保国内生产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食品粮食安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9-15111910152N34_副本.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a9d56834-5487-4e31-b70b-6b94ed558beb.jpg" / /p p   “十一五”期间,农产品、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2014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94.5亿美元、331.8亿美元、372.6亿美元、395.5亿美元。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食品贸易逆差还将扩大。 /p p   中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中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策支持农业“走出去”,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又出现新的趋势,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仅仅是为了国内市场,更着眼于全球市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p p   在谷物油籽领域,中粮集团以现金收购的形式,先后获得尼德拉(Nidera)和来宝农业(Noble Agriculture)51%的控股权。通过收购,中粮掌控了位于全球粮食主产区的仓储和物流设施,外加强大的贸易网络。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中粮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打通从海外产地到国内销地的国际通道。 /p p   在动物蛋白行业方面,特别是乳业、肉业领域,国内食品龙头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光明乳业于2010年7月以约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品企业Synlait乳业公司,建立供应稳定、质量优良的原料供应基地,并为公司进入高端婴儿奶粉市场提供市场切入点和生产基地。伊利、蒙牛、雅士利亦在新西兰设厂,圣元乳业远赴法国投资大规模乳清粉生产基地。近两年,由于牛肉结构性的供给短缺,中国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以供应国内市场以及全球市场。新希望于2013年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随后,新希望又继续收购了一家美国牛肉加工企业Ruprecht。2015年9月,上海梅林计划通过现金增资方式,认购新西兰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商——银蕨牧场牛肉有限公司,实现控制国外优质牛羊肉上游资源的战略布局。2015年10月,山东得利斯成功签订了澳洲第七大牛肉加工商的部分股权收购协议,实现从猪肉加工市场到牛肉市场的业务拓展。 /p p   在猪肉生产领域,万洲国际于2013年收购了Smithfield,成为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Smithfield的研发能力也可以帮助万洲国际开发高附加值产品。Smithfield的全球猪肉资产布局也给万洲国际带来全球化的平台,使其可以合理的分配资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9-1511191016425Y_副本.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4cb439c2-e64f-4e95-bf12-c91dd5c37d76.jpg" / p    strong 趋势五: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政府加快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strong /p p   在逐步摆脱“不够吃”的大问题后,如何破解“不敢吃”的局面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过去几年,由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监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造成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农产品安全事件,也愈发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p p   研究表明,2008年,中国消费者被三聚氰胺事件所震惊,这直接导致了2008下半年的乳制品消费骤降30%-40%。危机余波一直延续到2009年,直到2010年才有所复苏,消费量重回危机之前的水平。这场危机使得消费者的偏好也发生改变,迫使乳业企业在投资、生产和市场营销以及消费者沟通时,更关注整个供应链。近年来,许多中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努力升级奶源质量,在营销产品时强调乳牛生长的自然环境( 把这个和原奶质量联系在一起),以及在饲养和加工阶段严格遵守的标准。过去几年里,国产高端牛奶产品销量的增长显而易见。目前高端产品占了液态奶市场将近1/4的份额,而消费者基本上把高端乳制品看作是更安全更营养的代名词。 /p p   同时,为了保障上游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下游企业开始尝试掌控上游资源。如:海底捞拥有自己的蔬菜农场,供应自己的连锁火锅店 麦德龙(Metro)聘请专业公司指导农场为自己生产果蔬产品,确保可追溯性。山东新冷大,中央厨房企业,亦拥有自己的蔬菜农场。产业链的延伸使企业可以强化源头控制,提升食品品质,也有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除了源头掌控,很多消费品公司设立冷链系统以更好地监控运输过程,如华润万家自建生鲜配送中心,支持生鲜商品的物流配送,更好地保障食品新鲜度。 /p p   在政府监管层面,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 年以后至 2020 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一方面,试点城市的建设验收要加快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推进构建全覆盖的流通溯源体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预计,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向。 /p p   一是扩大覆盖地区范围。目前已进行 58 个试点城市的肉菜类流通溯源建设,试点城市已经覆盖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重要城市。未来一定会以这 58个试点城市作为切入口,连点成线构建覆盖全国的食品流通溯源网络。 /p p   二是拓宽追溯品类。目前的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中,已明确对肉类、蔬菜、中草药的溯源建设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商务部的政策落地情况,预期流通溯源未来还要逐步推广至酒类、乳制品、生鲜等各类食品。 /p p   三是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食品溯源的全链条应贯穿上游种植养殖、中游流通交易、下游加工制造。随着商务部在流通交易环节追溯体系的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整个追溯链条的上下游贯穿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p p   四是探索模式创新。目前来看溯源项目建设主要还是政府主导,强制配套,社会各界尤其是食品相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未来一定会有模式上的相关创新出现。 /p p   目前来看,主要思路有: /p p   第一,与电子结算等关键环节相结合。将大型批发市场尤其是一级批发市场纳入试点,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实行电子结算,探索以追溯体系为基础开展电子商务和商务诚信建设。 /p p   第二,加强数据利用,创造增值服务。追溯体系汇集了大量数据,利用数据资源,在电子商务、诚信建设方面可作积极探索。 /p p   新《食品安全法》的严格实施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也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短期无疑会提升企业的成本,但长期来看,有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龙头企业树立健康的品牌形象。 /p p    strong 趋势六:中国农产品和食品的全球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内外市场的相互影响在加强。 /strong /p p   由于中国和全球的供应日趋紧密,国内外的供给、需求以及库存的波动性变化,相互影响在加强。一方面,中国从海外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和食品,已经成为很多农业国家和企业的关键市场。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对于全球食品和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还不及对矿产品价格影响那么显著,但在某些特定品种,例如大豆,价格影响力已经非常接近。 /p p   由于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我国农产品整体的内在竞争力普遍弱于规模化、机械化为导向的美国、澳大利亚和南美国家。以大豆为例,中国每吨大豆的生产成本,比美国高一倍,比巴西更是要高130-180%。于是,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国家也意识到大幅度增加国内供给的潜力有限,而消费需求却在城镇化、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稳定增长。因此,面对预期扩大的供需缺口,更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p p   这样一来,由于对进口的依赖度日益增高,全球供给端的状况(比如恶劣天气、罢工引起的物流堵塞、货币汇率的变动),都将迅速地传导到国内。而中国需求的变化、相关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全球市场造成显著影响。大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的进口大豆占全球大豆贸易量超过60%。正是受中国需求增长的驱动,近年来美国和南美的大豆种植面积保持增长。同时,主产国大豆的丰歉,也将以价格形式,迅速在国内市场体现。 /p p   除了油籽以外,在动物蛋白和乳制品行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交互性也愈发明显。在牛肉方面,由于中国牛肉供给市场的短缺,对全球市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自2007年以来,中国国产牛肉产量进入停滞期。尽管之后价格持续上涨,由于投资要求高,生产周期长,中国的肉牛养殖户无法迅速增加产量,来满足新增的需求。在2014年,国务院发文,表示允许适度增加牛肉进口,弥补国内缺口。于是,在过去几年,大量低价的进口牛肉从正式进口渠道和“灰色通道”进入中国。这也导致国内牛肉企业遭到严重的冲击。到2025年,荷兰合作银行预测,进口牛肉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12%增加到20%。 /p p   在乳制品方面,自2008年以来,中国乳业的食品安全危机促使乳业上游开始了结构性的调整,散户、小户的持续退出,加上新投资的大规模牧场在初期增产有限,导致国内供需缺口逐步扩大。同时,由于消费者的进口偏好提升,中国乳制品进口量开始高速增长,由2008年前的5%的液奶当量需求占比,迅速上升至2014年的20%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乳制品进口国,占国际进口贸易15%的份额(液奶当量计)。中国乳制品进口中最大量的品类是作为奶源替代的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占总进口比例73%(液奶当量计)。这个巨大的进口量意味着中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变化,以及这个变化直接导致的进口决策的变化,对于国际乳制品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p p   2013年,中国国内原奶产量下跌了近6%,中国大幅增加乳制品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这一年恰逢主要乳制品出口大国普遍由于天气原因减产,双重因素直接把国际乳制品大宗商品价格推上近二十年来的顶峰。 /p p   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国内生产恢复,过量进口导致的库存压力,以及国内消费放缓,中国最终在下半年减少了从国际市场进口产品,这个过程恰逢全球主要乳制品生产的恢复,这些因素共同把价格在2015年内推向了10年来的低谷。从2007年起,特别是2008年起,以全脂奶粉为代表的乳制品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性比之前更加剧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9-151119101K3D9_副本.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b9c213ed-8400-4f19-a082-be3cd9c219a8.jpg" / & nbsp /p p   为了避免国际价格大涨大跌,对国内行业造成的损害,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统计部门对于农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升统计部门的独立和权威性,定期公布供需数据,给全球传递清晰的价格信号,促进有预期的稳定的供应。而作为企业,除了关注国内市场的情况,也要具备全球视野,不仅是简单的供需,还应该包括主要出口国的政治、经济、法规、汇率等诸多方面,并评估对自身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 /p p    strong 趋势七:电子商务正在重构中国食品农业,以迎合“千禧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strong /p p   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正逐年快速增长。而中国食品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Euro monitor的数据分析,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由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使得2014年线上食品与饮料的销售额增至667亿元,同比增长4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9-151119101Z0338_副本.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8f40949f-0a21-4b8d-89b7-95aa5e0dbea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图4:2009-2014 中国食品电商行业销售逐年增加 (十亿元人民币) /p p   在中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我国运营的食品电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型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其特点是提供平台吸引食品、生鲜厂家入驻,具有先天的流量优势。另一类是垂直型电商平台,专注于食品及生鲜品领域,自行配送,具有区域性特征,例如中粮我买网、一号店等。近年来,类似中粮我买网等大量垂直型食品电商在迅速崛起,为消费者在平台型电商之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发展趋势也对物流、仓储、存货管理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p p   在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中,进口食品和生鲜食品,增长潜力尤其巨大。目前,生鲜食品只占线上平台总销售量约1%。但是在过去的三年,生鲜食品已成为很多线上零售商的主要业务,销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在我买网、1号店和美味77这类主要销售食品的线上零售商中,虽然生鲜食品目前的份额不大,但是在未来的3-5 年内,预计将发展成为最主要的品类。 /p p   此外,进口食品销量占据中国线上食品销售量的13%。几乎所有主要的线上零售商,都声称能够从产地直供进口食品如海鲜、牛肉和水果。为了保障安全配送,许多线上零售商已经加大了自有冷链设施的投资。而国外的高端进口食品企业,也对中国市场日益重视,纷纷通过第三方平台加大促销力度。 /p p   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正在逐渐实现商品零售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然而,电子商务的成功,并不是简单地把商品搬到线上,更在于推出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对产品的预期。 目前,“千禧一代”,即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的年轻人群,占到中国总人口约30%。他们对食物品质和健康的要求更高,已经成为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为了更好的开展市场营销,电商企业需要思考如何调整线上产品以及如何有效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包括针对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调整网络渠道产品的包装尺寸、包装设计和产品配方 为线上渠道成立子品牌或推出全新系列产品 借助社交网络和网络大数据进行产品营销,提高消费者参与度。 /p p   strong  趋势八:中国食品农业正面临全面转型的压力,需要积极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升级。 /strong /p p   由于产品同质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经营成本的不断抬升,中国食品农业产业正在遭受“成本地板上升”和“价格天花板下降”的双重挤压,行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以食品加工的大宗原料为例,我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甘蔗的国内价格已大大高于国际价格。 “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低原料价格、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倒逼中国食品产业必须直面30年来最艰难的转型期。即摆脱以依靠“同质化、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需要积极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重构企业商业模式,转向“整合优化产业链”的价值竞争。 /p p   食品农业的商业模式转型任重而远,部分企业正在积极主动地探寻突破的方向: /p p   一是从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流程方面实施突破。比如,娃哈哈在生产车间的大部分生产设备上,都应用了工业机器人,并且所有机器人皆为自主研发。机器人在生产上的规模使用,使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营销的整个过程,更为便捷与流畅。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将生产计划、物资供应、销售发货,全部嵌入信息化系统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从食品加工业,向高科技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横向战略跨越。 /p p   二是融合“互联网+”实现跨界转型。比如,蒙牛与百度合作推出二维码可视化追溯牛奶“精选牧场”,将牧场放到了“云端”。另外,蒙牛还与自行车品牌捷安特开展战略合作,应用智能塑形牛奶M-PLUS的适配硬件产品智能体质仪让用户获悉身体状况,通过云端推送量身定制的私教计划和蛋白质补给提醒到相关的APP。 /p p   三是以产品包装为载体逆向整合电商资源,构建消费者生态圈。比如,加多宝通过“金罐加多宝2015淘金行动”,逆向整合京东商城、滴滴打车、百度外卖、微信电影票等电商平台,通过扫罐子上的二微码进入互联网,改变消费者消费快消品时的孤立状态,形成互联网生活圈,围绕美食、娱乐、运动、音乐四大主线,从单一的产品消费上升到生活方式的选择。 /p p   四是食品农业巨头与电商巨头合作,探索食品农牧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的运营。比如新希望与京东合作,在业务发展层面,双方根据各自拥有的城市及农村在用户、供应商、基层网点等方面的资源,开展联合营销,助力网络零售渠道的开拓 同时,通过共建智慧农牧业综合服务平台,实施物流、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指导农牧业生产,开拓发展农牧业生产基地,提升综合实力。 /p p    strong 趋势九:中国食品农业进入了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各个细分领域、各个产业环节都将面临新变化,行业领先者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发展地位。 /strong /p p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规模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到2014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了3649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296亿元。与此同时,一些食品细分领域的行业集中度也达到很高的比例。比如,啤酒TOP5 市场份额接近70%,乳制品TOP5市场份额超过60%,茅台、五粮液占据高端白酒市场90%以上,食用油TOP3市场份额超过60%,而其它食品农业细分领域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食品产业发展体现出越来越强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为了巩固和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整合并购成为食品龙头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以2014年为例,从1月份飞鹤乳业收购吉林艾培特开始,到12月光明食品集团收购广西凤糖结束,2014年,中国食品行业全年上演并购事件超过20起,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尽管受消费信心不足等冲击,中国食品产业资本市场依然保持极高的市场活跃度。 /p p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目前,中国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能力还不匹配,决定了中国食品农业将进入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以肉制品产业链为例,在产业链的上游包括种源、饲料加工和生猪养殖,在产业链的中游包括屠宰加工和肉制品深加工,在产业链的下游包括了冷链物流、流通渠道和终端消费等,大致共八个环节。在产业链的上游,中国食品企业无论是种源还是种养殖,整体上基本处于一种小规模化、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管产品质量、数量还是生产经营的成本等方面,很难满足现代食品加工业对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均衡性的发展要求,而中国食品产业链中游的发展水平和加工能力,基本与国际上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客观上存在着食品加工能力的大量闲置,形成食品产业上游与产业中游衔接的巨大矛盾 从食品产业链下游来看,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也远远滞后于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另外,在现代流通渠道建设方面,除一二线城市以外,也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不单单是肉制品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制糖业、乳制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都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 /p p   未来驱动中国食品产业整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作用相互叠加,共同推动食品农业进入了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 /p p   从产业链的上游来看,基于食品安全、区域产业布局和调整落后产业结构的考虑,政府将成为推动食品产业链上游整合的重要要力量。比如,在种业方面,2011年4月,国务院发布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 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畜牧养殖方面,近年来,浙江省地方政府坚决关停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乱”养殖场(户)的同时,注重保护列入省级以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种畜禽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加快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的生态养殖场,显示出地方政府加快推动畜牧养殖业整合的决心和手段。 /p p   在食品产业链的中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程度较高,在行业增速回落的情况下,食品龙头企业为巩固自身地位或是进入一个更具成长性的领域,将成为推动产业整合的主导力量。比如,2014年,万洲国际联合北美肉类及奶酪加工龙头西格玛收购欧洲最大包装肉制品商康博菲尔食品,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能够进一步丰富万洲国际在熟火腿、干香肠、干火腿、热狗肠、家禽类产品、冷切肉等方面的商品品类,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再比如,还是2014年,汇源果汁收购日本三得利中国业务,主要是看中其茶饮料业务,特别是乌龙茶业务,因为汇源果汁在稳居中高浓度果汁第一位置多年后,需要在新的业务领域进行新的突破。在食品产业链的下游,以投资资本为主导,积极整合开辟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的发展蓝海。比如,京东商城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布局易果网,中粮我买网完成C轮融资,再获得包括百度和泰康人寿在内2亿美元左右投资金额。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双方将在电商、物流、门店、O2O等领域开启全面合作 京东商城以43亿元人民币入股永辉超市持股10%,以期强化供应链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在O2O领域的发展机会。 /p p   从行业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集中度程度不是很高的调味品、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食品及功能饮料等细分行业领域,都存在较多的产业整合的发展机遇。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 国内外仪器仪表行业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分析
    仪器仪表行业是我国发展的新型行业,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空间具备了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国内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产品中普遍采用,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国际90 年代水平 3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国际80年代末期水平。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可以承接30万-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 120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大类产品满足需要程度:中高档科学测试仪器国内市场满足率为30%,中低档科学仪器满足率65% 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产品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达50%,中小型工程达70%。进口产品往往是科研、生产所需的重大、关键设备,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   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仪器仪表生产、科研、营销体系。建成了一批科研开发机构(其中机械系统的仪器仪表专业科研所20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9家) 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特别是部分中低档产品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各种数字万用表、电度表、水表、煤气表、水准仪、中低档光学显微镜、望远镜等产量世界前列,在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大量出口。   通过科技攻关、联合开发、合资合作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等多种形式,使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部分中高档主导产品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形成生产能力。自主开发的主要产品包括中小型DCS、现场总线智能仪表、总线式测试系统、汽车专用检测试验设备、超声诊断仪器、微波等离子光谱、新型扩散硅敏感元件等,引进技术国产化的主要产品有记录仪、精小型调节阀、新型变送器、光谱、色谱、扫描电镜、水质分析仪、专用复合材料等 合资合作的主要产品有大型 DCS、EJA、流量计、电子经纬仪、动平衡试验机、高低温试验仪器等。   一批国有、集体、民营、三资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市场竞争,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并显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和后劲,已形成主导、核心力量。   国外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产品进一步与微处理器、PC技术融合,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提出的 “DSPS”概念为例,以DSP芯片为核心,配合先进的混合信号电路、ASIC电路、元件及开发工具等提供整个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仪器仪表中采用了大量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的新器件、表面贴装技术(SMT)、多层线路板印刷、圆片规模集成(WSI)和多芯片模块(MCM)等新工艺,CAD、CAM、CAPP、CAT等计算机辅助手段,使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模糊控制、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新技术在现代仪器仪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化   当前国际上现场总线与智能仪表的发展呈现多种总线及其仪表共存发展的局面。HART、FF、Profibus、Lonworks、WorldFIP、CAN等总线都从应用于某一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展。   多种智能化仪器仪表已陆续推向市场,仪器仪表正经历着深刻的智能化变革。集成测试系统也走向了网络化,各台仪器之间通过GPIB总线、VXI总线相连。   微型化   MEMS是80年代中末期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被视为21世纪广泛应用的新技术。被列为美国“对国家安全及繁荣有重大影响”的22项重大技术之一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主要是依托微型化技术。应用MEMS技术的微型仪器仪表被称为芯片上的仪器仪表,MEMS产品包括汽车加速计,压力、化学、流量传器、微光谱仪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工业、军事、工业控制等领域。   MEMS产品在国外发达国家已产业化,年增长率高达10%-20%,预计2001年MEMS产品将形成高于8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美国德州仪器、罗斯蒙特、德国Karlsruhe研究中心、摩托罗拉公司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了该技术。
  • 2023年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历程全球科学仪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科学家既擅长科学仪器的使用,同时也是先进科学仪器的发明人,科学仪器和科学研究形成了明显的伴生关系。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科学研究工作出现了明显分工,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独立出来成立专门制造科学仪器的公司。21世纪以来,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主要的科学仪器制造国家纷纷设立专项计划(资金)发展“重大科学仪器”,通过制定长期规划、设定科学目标和资助领域、提供持续经费支持、建立良好组织模式、不断完善管理办法等,来保障科学仪器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加快科学仪器研发生产,全球科学仪器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全球科学仪器行业政法环境科学仪器是进行科学研发的必备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工业生产等领域,对支撑前沿科学研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在当今比拼科技实力的年代,全球对于科学仪器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全球主要国家纷纷进行布局,加大对科学仪器的资金支持,实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发展。全球科学仪器行业竞争格局根据SDI公布的数据显示,按地区划分,2021年北美地区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在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占比最高,为37%,处于全球主导地位,其次是欧洲,占比为27.1% 中国地区市场占比11.7%,增速最快。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21年年底。据仪器信息网发布的《2022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 20排行榜》数据,全球主要的科学仪器TOP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士,全球科学仪器生产企业TOP20中美国企业占11家,Top20占比达55%,其次是日本,占4家,Top20占比达20%。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发展趋势预判未来全球科学仪器将朝着智能、专用、便捷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生命科学、食品安全快检、环保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等行业的发展将成为拉动全球科学仪器的增长 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有望成为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 未来科学仪器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链咨询、技术咨询、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 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规模或超2万亿
    p   第三方检测行业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出具评定报告。 /p p   第三方检测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等行业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历程 /strong /span /p p   检验检测行业是以工业化为开端,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起,全球检验检测行业便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等均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检验检测市场,并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比较有名望、有权威的民间商品检测机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且进程较慢,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也要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strong /span /p p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行业平均增速约10%。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检测行业也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球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34万亿元。 /p p    img title=" 3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fdb00a63-84c1-418d-a821-74e9a64ed7e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表1:2008-2016年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01、检测行业规模增长趋势 /strong /span /span /p p   全球检测行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在2008年至2009年恶劣的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下,检测行业整个市场规模依然有所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破产案件,甚至裁员和重组的现象都很少发生。前瞻预测,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未来几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预计到2022年,全球检测行业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97d8e180-43b9-4fea-a391-cf3b61e6dca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图表1:2017-2022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预测图(单位:亿元) /span /p p   strong  02、检测行业区域分布趋势 /strong /p p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制造业密不可分的检验检测行业也也随之从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接受地区则集中在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b83cde4e-1302-47e2-9459-f06a4d3660c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表2:全球检测行业转移示意图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03、检测行业检测主体趋势 /strong /span /p p   未来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及法律法规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第三方检测将成为行业主流。其主要原因如下: /p p   首先,在美欧日等成熟经济体,除了必须动用公权力的“法检”,一般检测,如食品安全检测,都已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其次,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主管部门来说,既要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又要监管食品安全,职能上存在着必然的对立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640cf0a6-3cb7-40b4-b3d6-966288a2b66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表3: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检测主体走势示意图 /p p   2010年后,食品、环保、贸易、医疗行业均发布相关政策推荐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强制市场逐渐向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开放。如今,尽管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几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预计到2022年,全球检测行业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p
  • 2018年中国大气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p   1、大气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p p   自 2012 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雾霾开始,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步伐加快,一系列政策规划密集出台,监管趋严、标准提升、社会参与、依效果付费成为2016 年环保产业的“新常态”,大气治理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p p   (1)主要政策背景 /p p   2013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十条”,可以说是国家大气治理方面最重要的目标性规划。为了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2014 年起在宏观层面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立法进程 微观层面各部委出台各项细化政策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对大气治理行业的发展做出指导,指明了方向。 /p p   ①监管趋向绝对严格 /p p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监管的绝对严格成为此法所具备的一个核心要素:不仅污染损害担责主体更加明确,企业违法成本大幅增加,还增加了直接责任人行政拘留以及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措施。 2014 年 11 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要着力强化环境监管、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以及强化监管责任追求等问题。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于 2015 年 8 月 29 日通过,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律强调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明确了对无证、超标排放和监测数据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措施。考核方面, 2014 年 5 月由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号称我国最严格大气环境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 随后由环保部等六部委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细则》,对其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2016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大幅提高。相比“十二五”期间对 SO2、 NOx 分别下降 8%的减排目标, “十三五”期间二者减排目标分别为 15%、 10%。 /p p   ②价税体制逐步完善 /p p   经济政策手段上同样表现出执法从严的新常态。 2014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废气和污水每污染当量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了 1 倍, 并要求加强环境执法和排污费征收情况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12 月环保部发布了《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 将研究制定 VOCs 排污收费办法, 率先在石化行业征收 VOCs排污费。排污费收费标准提高为下一步环境税出台奠定了条件,目前国家正积极推动环境税立法,进行“费改税”,将有效促进污染企业环保成本内部化,也将直接刺激排污企业的环保需求,给环保企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p p   ③排放标准不断提升 /p p   随着 2011 年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已有火电厂设施改造期限到期, 2014 年 7 月火电厂开始执行新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排放标准对烟尘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均有大幅度提高,且首次将汞及其化合物纳入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逐步提升将成为“常态”。此外在新《环保法》下,企业违规排放风险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大,群众监督机制逐步形成,加之依效果付费的第三方治理机制形成,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自发性”提升将逐步形成。此外,其他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亦在逐步提升, 2014 年 4 月,环保部修改加严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对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二噁英的排放标准由 1.0ng TEQ/m3 提标至 0.1ngTEQ/m3,与欧盟标准接轨。 /p p   ④源头减排与末端治理并举 /p p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的实现, 2014 年,国务院下发了《2014-2015 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 2014-2015 年的减排总目标。行动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是注重源头节能减排,转变能源结构、控制面源污染排放 二是强化末端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治理。 /p p   A、源头治理:优化能源结构,强调节能减排 /p p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与能源生产消费相关的排放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2014 年以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成为重中之重。 11 月,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针对火电行业,发改委出台《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年)》,严控新建机组准入、现役机组改造升级,强化大气污染的源头治理。继火电行业大幅提高排放标准后,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首次针对其他燃煤工业锅炉提出环保提标改造措施, 要求加速淘汰落后锅炉、加大节能改造力度。 /p p   B、末端治理:重污染区域重点行业限期治理 /p p   2014 年 7 月,环保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行动 11 月,环保部又印发了《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和《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开展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行动。至此,三大重污染地区全部出台重点行业限期治理方案。 /p p   ⑤构建市场化机制,推进第三方治理 /p p   2014 年,在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幅下滑的背景下,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均提到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尤其年底国务院 60 号文、国务院 43 号文、财政部 76 号文等多项政策集中发布,在政策支持下,多个省市陆续推出市政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的 PPP 示范项目。 PPP 促进了污水、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大气治理领域却难以落地,主要是由于大气治理难以形成政府为主导的采购公共服务项目。在大气治理领域,政策着力于重建污染企业与治污企业的正常交易关系,推动第三方治理。 2014 年 10 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11 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要求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服务,主推第三方监测,可以有效促进大气监测第三方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2015 年 1 月出台的《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明确了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原则,将有效倒逼环境成本伴随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最终真正进入生产成本, 带来大气治理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015 年 9 月《关于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环境公用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污染治理两大领域启动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工作。 2015 年 12 月 3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在燃煤电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目标是,到 2020 年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由现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领域全面扩大至废气、废水、固废等环境污染治理领域。 /p p   (2)市场现状 /p p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目前行业通过严格标准、强化执法、税费征收等方式加大企业违法成本,使环保成本外部化转向内部化趋势十分明显。伴随着“两高”司法解释不断落实、新《环保法》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环境税立法及征收等政策层面突破,大气污染治理有望在政策高压下步入崭新阶段。 /p p   ①传统大气治理领域竞争加剧 /p p   2015 年,大气污染治理的市场热点仍在火电厂脱硫、脱硝和除尘领域。由于受国家重视发展较早,政策要求严格,电价补贴、价格税费等机制相对完善,火电厂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市场已相对成熟。 /p p   A、火电厂脱硫提标改造成市场增长点 /p p   “十二五”前期,在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压力下,火电厂脱硫市场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据中电联统计,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 8.8 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 83.8%,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 93.6%。在爆发式增长后,火电厂脱硫机组迎来了提标改造热潮。 2016 年当年新建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 0.5 亿千瓦6,后期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由于火电厂脱硫机组安装市场下滑,商业模式上,企业逐步从卖工程、卖设备向卖服务的模式转变,发展方向由 EPC 模式向 BOT+特许经营模式转变。 /p p   B、火电厂脱硝市场仍迅速扩容 /p p   2016 年当年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 0.6 亿千瓦 截至 2016 年底,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 9.1 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 86.7%,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 96.8%。火电厂脱硝机组安装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按照存量机组脱硝设施成本 150-200 元/kW、新建机组脱硝设施 120-150 元/kW(不含空气改造、引风机改造)估算,则“十二五”末期脱硝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可达到850 亿元。商业模式上,由于企业对脱硝设备的需求量大,脱硝市场仍以卖工程、卖设备为主,与此同时,特许运营模式被逐渐应用,呈现 EPC+C 或 EPC+特许运营的商业模式。 /p p   C、火电厂除尘提标改造市场迎来“井喷” /p p   截至 2016 年底,火电厂安装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机组容量超过 2.97 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 31.6%以上。其中,袋式除尘器机组容量约 0.79 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 8.4%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机组容量超过2.19 亿千瓦,占全国燃煤机组容量的 23.3%。8火电厂除尘提标改造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增长,预计“十三五”阶段除尘市场规模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 商业模式上,由于依靠技术竞争的态势逐渐显现,且除尘设备日趋复杂,故商业模式从 EPC 模式逐步转向 BOT 模式。 /p p   ②新兴大气治理领域快速发展 /p p   A、“烟气岛”成为大气治理市场“新宠” /p p   “烟气治理岛”——脱硫脱销除尘一体化是以单项技术为基础,根据项目的特定条件,提出综合多种污染控制的协同治理方案。“十二五”收官之际,国家环境治理的压力逐步显现,单纯依靠增加设备来应对节能减排已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要求,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烟气岛治理”模式已在国内逐步开展,成为我国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技术发展的一大亮点,一些龙头企业已开始布局“烟气治理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领域。 /p p   B、 VOCs 治理市场“整装待发” /p p   近年来, VOCs 治理市场的关注度持续走高,目前我国工业 VOCs 废气治理率不足 10%,提标潜力巨大。据 E20 研究院统计,“十二五”末期 VOCs 市场规模将超过 815 亿元,而“十三五”期间,其市场规模将超过 1,400 亿元。目前,由于 VOCs 治理市场尚无强制性监管政策出台,因此该市场的发展没有明显突破。但据知,环保部正在制定石化等重点行业的 VOCs 排放标准,中石油和中石化正在进行相关试点,对生产领域的 VOCs 泄露进行控制。由此可见,VOCs 或成为下一个重点治理区域, VOCs 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或将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或将 VOCs排放量纳入主要环保指标。 /p p   C、环境监测市场逐步打开 /p p   随着雾霾来袭,国内对空气监测的重视程度逐年走高,特别是 2013 年 9 月“大气十条”发布,带动了空气监测市场需求和资本投入持续增长,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又带动市场持续走热。未来排污权交易、碳交易需要精确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政府的第三方采购、依效果付费均需要监测数据为支撑来评判环境治理的结果,环境监测市场被逐步打开。在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目前企业自行环境监测已经向第三方开放,很多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早已向第三方购买了环境监测服务, 同时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在地方已经开展试点。政府近期大力推动的第三方监测服务带来的商业模式变化,设备生产厂商在监测服务领域的介入越来越深,基建、运维、监测仪器一体化渐成趋势。除环境整体的监测服务外, VOCs 监测将成为环境监测服务的另一突破点。在近日印发的《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中对 VOCs 排放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 VOCs 治理及监测市场已被打开。龙头环境监测企业已在 VOCs监测领域有所布局,如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p p   (3)大气治理行业市场格局 /p p   由于大气治理的整个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加上相对污水治理等行业大气治理市场的体量较小。因此,目前的大气治理企业主要为细分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装备生产制造商,按商业模式不同,细分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又分为以工程建设为主的治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以投资运营为主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p p   ①投资运营商布局综合服务市场 /p p   投资运营市场,目前处于市场成熟期,专业化程度高,为应对市场的竞争激烈,投资运营商纷纷选择向规模化、综合化扩张,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例如,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动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集团化发展,并在波兰成立全资子公司,拓展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 投资运营为主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商业模式的突破,如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与邯郸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工程总承包、特许经营、 EMC 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参与邯郸市大气污染防治、水处理和节能领域以及“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治理,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探索区域综合治理模式 永清环保与安仁县政府签订合同环境服务协议等。 /p p   ②EPC 企业向投资运营领域迈进 /p p   工程建设市场处于成熟期,竞争相对激烈,市场集中度高。一些发展较快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积累了较强的资本实力,逐渐开始在投资运营业务中有所尝试。此外,部分 EPC 企业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向综合化扩张,增强自身实力。 /p p   ③设备生产商向上游产业链延伸 /p p   设备市场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竞争激烈,主要为除尘设备和大气监测设备。目前,设备提供商向细分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从产业的角度,则是从传统的设备制造业等业态向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转型。 /p p   2、大气治理行业发展趋势 /p p   (1)政策展望 /p p   ①以环境效果为目标的政策导向将更加明显 /p p   长远来看,大气治理的环境政策同污水、固废等其它领域一样,将由污染控制型政策逐步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防控为目标的环境政策。但短期来看,政策制定的重心仍以限定企业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主。 /p p   ②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将得到细化 /p p   在新版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高于欧盟 新修订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了燃煤锅炉氮氧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焚烧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对二噁英排放指标已向欧盟标准看齐 未来在大气治理需求的刺激下,针对 VOCs 和汞的排放标准有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更加化的行业排放标有望出台。 /p p   ③政策执行力度将不断加强 /p p   2015 年,随着新环保法实施,政策的执行力也将不断加强,环境政策的实施将从重视效果向重视效率转变。对排污企业的监管趋严,检查力度和范围也将继续加大,对环保企业服务的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p p   ④源头减排将继续强化 /p p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新的政策, 在推进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源头控制力度。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在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区域联防联控方面继续推进,如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政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相关技术导则及管理机制也有望细化。 /p p   (2)市场趋势 /p p   ①传统市场:火电超低排放带来市场景气周期进一步延长 /p p   考虑到我国环境政策日渐趋严,加上 2014 年以来各地掀起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将加大脱硫塔设备、脱硝催化剂的需求,此外煤电机组超低排改造浪潮中,除尘器市场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p p   ②其他领域:新的市场空间在政策导向下逐渐释放 /p p   工业锅炉改造:环保紧箍咒正在逐渐向钢铁、焦化、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渡。目前,全国工业锅炉有 40 万台,未来火电厂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改造技术可以移植到其他行业的工业锅炉改造。VOCs 治理:目前环保部正在制定石化等重点行业的 VOCs 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或将 VOCs 排放量纳入主要环保指标,在政策的强制压制下, VOCs 治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p p   ③商业模式:第三方治理迎来黄金期 /p p   随着大气治理力度的加大,监管趋严,区域环境治理、环境咨询、环境服务等将会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采用第三方治理服务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p
  • 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发展趋势分析
    蜀科大容量冷冻离心机由变频电机驱动、微机控制,液晶、数字双屏显示,转头自动识别,在行业中质量领先。今天小编来分析一下大容量冷冻离心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国内,如今大容量冷冻离心机产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一些国外知名公司进入我国,也为交流和学习有关工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供应了便当条件。但是因为我国的离心机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大容量冷冻离心机长期以来一直是种类规范少、出产规划小、流通不疏通,中低档产品多,中高级产品少。一些外资公司出产的高级离心机,因为价格昂贵而影响其推广应用。而对于我国的离心机公司来说,太没有集中性,厂点太多太散,产品质量跟不上;对于离心机的商场来说,无序的比赛是商场较为混乱。 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在将来五年将坚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商场才干,商场规划将不断扩大,商场前景的看好会吸引更多公司进入该工作进行博奕,但进入者需要站稳脚步就必须体现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强自动化、制造技术以及材料质料外观设计等方面的研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要让公司直接与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多种形式联合,让公司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当前的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市场还有很多缺乏的东西,这缺乏也意味着时机,就看行业里的企业能不能把握住时机了。
  • 电镜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分析
    在2009年4月9日召开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张德添教授为与会人员介绍了电镜的最新技术并分析了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一、大力发展新一代球差校正器和单色器,以进一步提高电镜的分辨本领。同时场发射枪电镜日趋普及和应用。   通过对“球差系数”和“色差系数”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1、物镜球差校正器把场发射透射电镜分辨率提高到信息分辨率,即从0.19nm提高到0.12nm甚至于小于0.1nm. 2、聚光镜球差校正器把STEM的分辨率提高到小于0.1nm,同时,聚光镜球差校正器把束流提高了至少10倍,非常有利于提高空间分辨率 3、利用单色器,能量分辨率将小于0.1eV。   同时场发射枪电镜日趋普及和应用:   TEM(场发射枪透射电镜):能够提供高亮度、高相干性的电子光源。因而能在原子和纳米尺度上对材料的原子排列和种类进行综合分析。   SEM(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1、常规的热钨灯丝电子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 3.0nm 2、新一代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以优于1.0nm 3、超分高辨率的扫描电镜,其分辨率高达0.5nm-0.4nm。   ESEM(环境扫描电镜):1、真正的“环境”条件。样品可在100%的湿度条件下观察 2、生物样品不要镀膜,可以直接上机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 3、可以“一机三用”。高真空、低真空和“环境”三种工作模式。   二、发展高性能,智能化,功能化,综合型和小型化的电镜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1、智能化:在仪器设备方面,目前电镜的操作系统已经使用了全新的操作界面。用户只须按动鼠标,就可以实现电镜镜筒和电气部分的控制以及各类参数的自动调节。   2、电镜分析工作的网络化:不同地区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演示如样品的移动,成像模式的改变, 电镜参数的调整等。以实现对电镜的遥控作用。   3、功能化:配置不同的附件。为了尽可能扩大电镜的应用范围,它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附件。如能谱仪、波谱仪、 EBSD、高性能CCD等。这样,可在特定的条件下,在观察样品形貌结构的同时,可以对样品的微区成分、晶体结构等参数进行分析,拍摄到高质量的电镜照片。   4、综合型:以“Titan 80-300 kV S/TEM”为例,介绍这款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5、小型化:以“TM-1000台式电子显微镜”介绍这款简单易用电子显微镜,同样可以获得倍率较高、景深大的图像。   三、电子显微镜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透射电镜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电子显微镜,一般要在200KV 以上超高真空场发射枪透射电镜上,可以观察到纳米相和纳米线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像、纳米术电子衍射图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如,在电镜上观察到内径为0.4nm 的纳米碳管、Si-C-N 纳米棒、以及Li 掺杂Si 的半导体纳米线等。   2、透射电镜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胶体金技术、纳米硒保健胶囊、纳米级水平的细胞器结构,以及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如细菌,在血管中监测血液浓度,清除血管中的血栓等的研究工作,可以说都与电子显微镜这个工具分不开。   四、低温电镜和三维重构技术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结构决定生物功能,电子显微学是结构测定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低温电子显微技术”和“生物电镜三维图像重构技术”分析,表明低温电镜和生物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陈斌谈分子光谱分析的发展趋势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0月31日&mdash 11月2日,&ldquo 第二十届全国光谱仪器与分析监测学术研讨会&rdquo 在镇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大学承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仪器厂商的6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陈斌作题为&ldquo 分子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rdquo 的报告。在报告中,陈斌指出,分子光谱分析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几种光谱联用   2、中红外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定量方法的研究改变了红外只能做定性分析的片面的理念,如:光谱重构、适当添加内标物、半峰面积法等。   3、新的检测方法与附件的开发   ATR在红外中的应用大大方便了检测过程,变温附件可以检测动态光谱,流动池的采用实现在线等。   4、荧光光谱分析重新启动   无机化合物中,能直接产生荧光并应用于测定的为数不多,但与有机化合物生成发荧光的有机配合物后,进行荧光分析的元素达70多种,其中较常采用荧光法测定的元素有:Be、Al、B、Ga、Se、Mg、Zn、Cd及某些稀土元素。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较为简单,本身能发荧光的很少,一般需要与某些试剂反应后才能进行荧光分析;芳香族化合物因具有共轭的不饱和体系,多数能发荧光,可直接用荧光法测定;对于具有致癌活性的多环芳烃&mdash &mdash 荧光分析法是最主要的测定方法。   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偏振荧光等技术走向实用化,国产仪器也突破国外的垄断。   5、多光谱、高光谱、超光谱技术   光谱从一维走向二维(图像)会大大增加光谱分析的应用领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现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可做的事非常多,主要问题是两种信息的提取和融合技术有待开垦。包括:可见(荧光)、近红外、中红外、拉曼等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6、各种光谱增强技术   最常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共聚焦技术等。   7、显微光谱成像技术   各种分子光谱几乎都已经有了显微成像的能力,但能实用化的方法和软件还有待发展。   8、物理与化学两种方法的联合   如:采用外界物理方法的干扰(二维相关分析技术)。动态光谱的时序分析(如变温、变压等)。   而对于分子光谱信息提取方法,陈斌指出:   1、不要追求&ldquo 先进&rdquo 而采用&ldquo 先进&rdquo 的算法   2、预处理方法比建模算法更重要   3、要根据各自的光谱信息特点选择算法   4、要学会误差分析、分解和控制   5、实事求是,尊重原始数据   6、在方法、精度、速度、成本诸多方面学会平衡,适可而止 摘录:刘丰秋
  • CIOAE2015大会报告:在线分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5年11月1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简称& nbsp CIOAE 2015)”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当天下午的大会报告中,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检科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排水集团等专家和各仪器厂商代表分别就在线技术在环保、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以及在线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做了精彩的报告。& nbsp /p p strong 在线分析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发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img title=" 未标题-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97eaa67a-179c-4f93-93aa-8a75828b2b87.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齐文启研究员、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沈毅、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宋钊、北京排水集团水质检测中心翟家骥高级工程师 /strong & nbsp /p 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齐文启研究员介绍了天津8· 12大爆炸核心区和区域外环境监测的经验和教训。核心区由于化学物质较复杂而且有害物质较多,进入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应由防化部队进行监测。工作人员配备侦毒包、监测仪、探测仪、侦毒箱、比色管等专业仪器,首先按照大类进行筛查,之后再进行定量监测。区域外应由环保部门进行监测,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应先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再进行决定,如水中有机物污染是测定COD还是TOC;对于刺激性气味应测定哪几种物质,是否需要测定臭气浓度;大气中有机物污染是测定VOC还是非甲烷总烃,多收集背景资料有助于快速准确的制定方案。& nbsp /p p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沈毅先生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宋钊先生分别针对 a style=" COLOR: #0070c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10.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strong CEMS /strong /span /a 的未来需求介绍了最新产品和研究。沈毅介绍了西门子在“超低排放”、脱硝氨逃逸监测、烟气VOC的U23红外分析仪、LDS6激光气体分析仪、MaxumⅡ色谱仪等仪器。沈毅先生还特别提到由于国际船运组织的推动,船运CEMS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相信中国的需求也将会很快开启。未来,西门子还将关注颗粒物监测、臭氧监测、气态汞监测、重金属监测和大气环境移动式监测。宋钊先生介绍了其与美国博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代表处合作开发的适用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监测的新型便携式预处理系统,此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监测过程中水分干扰的问题。& nbsp /p p   北京排水集团水质检测中心的翟家骥高级工程师针对在线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做了报告。近年来,我国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参数相对较少、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还有待加强、有些指标使用的药剂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数据的针对性与应用还不够等。考虑到技术的发展和参数的合理性,翟老师提出了几个未来发展比较有前途的仪器。COD测定对环境的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发展与之相平行的测定指标,如TOC和UV254等。不过,监测水质指标的不断增多仍不能完全解决“达标”与“水质没有受到污染”的问题,而生物在线监测技术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未来可能有较大发展的监测技术包括发光菌监测系统、双壳软体动物监测系统、鱼类监测系统、水溞监测系统等。& nbsp /p p strong 在线分析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发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img title=" 未标题-4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f4752858-dc1c-4164-b754-ce39fee0d4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从左至右依次为: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寇立鹏、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杜汇川、拉尔分析仪器(杭州)有限公司周淑娟 /strong /p p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寇立鹏介绍了APC系统在乙烯生产控制中的应用。在此系统中采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检测液相进料的组分,采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分析产品品质,从而科学地控制裂解深度,精确控制乙烯的生产过程。据了解,此系统为中沙石化产生了600-700万的收益。& nbsp /p p   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杜汇川介绍了在线质谱仪在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装置中的应用。在线质谱仪可以同时测定C sub 2 /sub H sub 4 /sub 、O sub 2 /sub 、EO、CO sub 2 /sub 、H sub 2 /sub O、N sub 2 /sub 、AR、CH sub 4 /sub 、C sub 2 /sub H sub 6 /sub 等九种组分,这些组分为原料气、目标产物、致稳剂、杂质等成分。在线质谱的一大优势是速率快,与常用的在线色谱相比,质谱速率是色谱的至少16倍。 /p p   拉尔分析仪器(杭州)有限公司周淑娟介绍了拉尔生产的TOC在炼油厂的应用。TOC在炼油厂主要用于储水水质、水处理过程水质、冷凝水水质等监测,在周淑娟介绍的案例中,一家炼油厂最多安装了24台TOC。& nbsp /p p strong 在线光谱技术发展趋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未标题-4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caf68d1f-2e4d-412a-916c-d88add2712d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中国检科院邹明强研究员、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方军、挪威恩伊欧监测器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Peter GEISER、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 /strong /p p   在英文中,将取样到分析间的间隔和两次测量间的时间间隔均小于1秒的称为“Real-line”,1秒到1分钟之间的称为“In-line”,1分钟到1小时之间的称为“On-line”,大于1小时的称为“Off-line”。中文翻译较粗,所以所谓的在线分析技术并非全是“实时分析方法“,实时分析的最好方法是各种免试剂方法,如激光紫外吸收、衰减全反射光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脉冲紫外荧光、瞬发Gamma射线中子活化分析等直接测化合物光学特性改变的分析法,以及某些电化学法、微波介电常数测量法、微波超宽带无线检测法、THz波吸收法、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中国检科院邹明强研究员介绍了浙江大学金钦汉教授团队开发原子光谱法进行全元素分析的工作,认为可行的方法有两种:He等离子体-AES和He等离子体-AMS,而其中的关键是开发千瓦级HeMPT。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的支持下,金教授的团队正在逐步逼近成功:已开发了两种高稳定度高功率的微波源;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可在高微波功率下稳定工作的 “双谐振”结构的MPT矩管;首次获得旋转着的“双丝结构”MPT等离子体;首次证明倒漏斗形等离子体构型是MPT具有优异样品承受能力的根本原因。& nbsp /p p   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很广,如在农业领域用于水果筛选、小麦品质鉴定、饲料加工品质控制等,在石油化工领域用于原油快速评价、汽油调和、农药生产过程控制、制药生产控制等。但要想更好地利用近红外技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对于近红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精练总结,涉及:光谱学与算法的基础研究;数据与知识的积累;仪器的小型化和降低仪器的成本;互联网、云计算与APP和近红外技术的结合;近红外光谱化学成像技术等。 /p p   另外,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方军介绍了XRF技术在烟气重金属、大气重金属和矿浆载流中的应用。挪威恩伊欧监测器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Peter GEISER介绍了该公司用于燃烧分析的LaserGas iQ2(可监测氧气、一氧化碳、甲烷、水蒸气、温度和压力)和用于SO sub 2 /sub 监测的中红外激光设备LaserGas Q SO2。(撰稿:李学雷) br/ /p
  • 奔腾公司对自动粘度计市场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粘度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从自动粘度计市场现状入手,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一、自动粘度计市场现状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自动粘度计品牌众多,主要产地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地。其中,高端产品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而中低端产品则在中国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自动粘度计主要用于测定液体的粘度,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等众多行业。二、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粘度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方面,新型的传感器和测量技术不断涌现,提高了自动粘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自动粘度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2.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自动粘度计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除了传统的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外,自动粘度计在环保、科研、造纸、涂料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这些领域对自动粘度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为自动粘度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3.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要求,自动粘度计生产厂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新型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同时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4.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虽然自动粘度计市场前景广阔,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价格战、技术战和服务战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此外,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这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三、市场调查分析1.用户需求分析通过对市场上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用户对自动粘度计的需求越来越高。除了对产品的性能和测量准确度的要求外,用户还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用户还希望产品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以保证生产的安全和稳定。2.市场价格分析通过对市场价格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自动粘度计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不过,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比较明显。一般来说,国外品牌的价格高于国内品牌的价格,而且高端产品的价格也高于中低端产品的价格。但是,也有一些国内品牌的产品质量与国外品牌相当,价格相对较低,这使得这些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3.市场技术分析目前,自动粘度计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和瓶颈。例如,在环保、科研等领域中,需要测量的样品成分比较复杂,对测量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在涂料、油漆等领域中,需要测量不同配方下样品的粘度变化等。因此,自动粘度计厂家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4.市场服务分析由于自动粘度计是一种精密的测量仪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服务支持。因此,自动粘度计厂家需要提供更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例如,提供专业的选型指导、使用培训、维修保养等服务;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联系,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和反馈。良好的服务能够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能够增强厂家的市场竞争力。四、结论通过对自动粘度计市场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自动粘度计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厂家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和可靠性,加强服务支持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从2020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运营数据看行业发展趋势
    从2020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运营大数据看行业发展趋势 2020年,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在此特景下,为行业用户搭建优质的学习平台。全年共邀请2000余位行业专家,为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近40万用户免费提供在线学习机会。同时,为抗击新冠疫情,助力行业发展,仪器信息网免费为合作厂商提供200场价值百万元的自助网络会议服务,与行业共克时艰。本文将透过网络讲堂2020年运营数据,看行业发展趋势。一、网络讲堂用户互动榜Top10从上图可知,“新冠病毒检测” 、“体外诊断”、“PCR仪”、“中药”是2020年的热点话题。质谱、电镜、光谱、色谱等仪器技术应用会议,仍然广受用户关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因2020年的国际限制问题,引来中科院半导体所、华为、中兴、中芯国际、武汉弘芯半导体等知名企业研究员工程师的热切关注。二、网络讲堂报告嘉宾构成比例Top51、报告嘉宾职位构成比例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嘉宾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嘉宾职位构成图在仪器信息网成立内容组委会联合行业学会协会邀请院士、行业带头人等资深专家,为用户传递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2020年共有2000余位专家在网络讲堂作报告,其中教授、研究员、企业管理层等嘉宾占比较2019年显著提升,其中8位院士首次在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做线上报告。2、报告嘉宾单位性质构成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嘉宾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嘉宾单位性质构成图2020年,仪器信息网在生命科学、制药、环境、材料、食品等热门领域,针对领域热点,筹办相应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邀请科研院所、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食药监管局、医院疾控等单位专家开讲,在线分享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提炼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在线答疑。对仪器采购或对行业解决方案感兴趣的听众,往往会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对比,来确定他们最后的选择。三、网络讲堂参会用户分布比例Top51、参会用户单位性质分布比例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注册VIP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听众单位分布图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始终以内容为根,以服务为本。2020年服务用户40万,其中新用户占比82.1%。用户行业分布与内容组织相关性极高,用户单位性质以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实验室、海关、疾控医院等为主。2、参会用户行业分布比例Top5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注册vip数据库大数据统计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20年听众行业分布图用户行业分布与内容组织相关性极高。2020年疫情催化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内容组委会紧跟热点组织制药及医疗卫生相关会议,制药及医疗相关用户占比首次居首位。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用户较2019年大幅增长。四、合作仪器厂商排行榜Top101、合作仪器厂商总排行榜Top10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合作伙伴数据库大数据统计2020年,线下会议举办受制,网络会议成为学术交流和价值传递的新宠。价值传递方面,安捷伦、赛默飞、岛津仍占据前三位。2、合作仪器厂商增长潜力排行榜Top10注:数据来源为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合作伙伴数据库大数据统计2020年,仪器公司呈现出众多增长黑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实现喜人增长。五、2020年度热点会议Top102020年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共举办400余场会议,i系列精品会议13场,主要覆盖质谱、光谱、色谱、电子显微镜、磁共振、PCR、基因测序、体外诊断、流式细胞仪等。其中质谱网络会议,连续11年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2020年质谱网络会议R. Graham Cooks(普渡大学)的开场更是燃起全场的热情,成为今年的亮点。在生命科学、制药、环境、材料、食品等热门领域,针对领域热点,筹办相应的主题网络研讨会。平均每场会议的规模和参与人数较2019年增长100-500%。(1)2020年参会人数排行榜Top10:(2)2020年生命科学排行榜Top10:(3)2020年制药领域排行榜Top10:(4)2020年环境领域排行榜Top10:(5)2020年材料领域排行榜Top10:(6)2020年仪器综合排行榜Top10:2020年主要趋势分析1、2020年,医药、生科、材料、环境领域关注度均有增长。新冠疫情催化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飞速发展,从仪器需求、解决方案迭代、会议主题新增、听众关注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体现。材料能源领域半导体、新能源、材料表征等主题关注度空前,颗粒研究与应用主题首次举办便跃居该领域第三。环境主题依旧保有较高关注度,水气土仍是主流主题,固体废弃物、突发应急环境问题处理等主题关注度有明显增长。2、2020年,仪器采购需求激增,多家企业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多匹增长黑马涌现。数据显示,质谱、光谱、电子显微镜、色谱、磁共振、前处理相关仪器等依旧是关注较高的产品;体外诊断、PCR仪、药物分析仪、材料相关仪器需求较2019年大幅提升。价值传递方面,安捷伦、赛默飞、岛津仍占据前三位;伯乐、思拓凡、赛莱默、天美、思聚仪器等公司极具增长潜力。3、2020年,内容组织及讲师结构大升级。2020年合作专家达2000余位,教授、研究员、企业管理层等嘉宾占比显著提升。地域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北上广,几场跨国会议实现了亚洲新加坡以色列、欧洲英国荷兰、美洲美国加拿大等多国专家云交流。4、2020年,听众数量稳步新增,新用户比例达8成。2020年服务用户40万,其中新用户占比82.1%。用户行业分布与内容组织相关性极高,用户单位性质以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实验室、海关、疾控医院等为主。5、2020年,网络会议模式成新宠,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发展良好。网络会议因其及时、高效、零接触、跨越地域限制等特点,成为2020年的会议模式新宠。2020年,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更是从幕后走向台前,核酸检测成为关乎每个人的出行“绿卡”。医药生科类仪器及检测行业需求激增价值空前,材料类仪器将成为半导体自主研发之路主要助力军,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的春天已来。2021年,我们诚邀行业专家、协会学会、仪器厂商等各方共赢合作,与我们共同搭建科学仪器行业的百家讲坛,为更多的行业用户提供在线会议的参会机会,以此来促进科学仪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联系人:魏老师13552834693(微信同号),霍老师13051509166(微信同号)
  • 2020年全球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
    p   全球检测行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在2008年至2009年恶劣的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下,检测行业整个市场规模依然有所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出现破产案件,甚至裁员和重组的现象都很少发生。前瞻预测,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未来几年,全球检测行业规模增速将保持在5%以上。 /p p   从全球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速度来看,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约束下,发展速度非常快,其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日益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社会的重视。 /p p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质量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检验格局还是以欧美的检测机构为主导,但在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发展,已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5%-7%的年均增速,2020年全球检测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800亿欧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图表1:2017-2022年全球检测市场规模增长及预测(单位:亿欧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3d9bf960-f5e7-42e2-9b56-40e91735f75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 nbsp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020年全球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全球检测行业区域分布趋势 /strong /p p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制造业密不可分的检验检测行业也也随之从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接受地区则集中在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图表2:全球检测行业转移示意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fcaac916-cd4d-4b6b-9e40-5ed78539ca7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p p    strong 2、全球检测行业检测主体趋势 /strong /p p   未来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及法律法规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第三方检测将成为行业主流。其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在美欧日等成熟经济体,除了必须动用公权力的“法检”,一般检测,如食品安全检测,都已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其次,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主管部门来说,既要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又要监管食品安全,职能上存在着必然的对立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图表3: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检测主体走势示意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3436d0ba-c9c7-4b05-8cde-ffada85a103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p p   strong  3、全球检测行业业务领域趋势 /strong /p p   从检测领域来看,目前工业类检测占据大半市场份额,生命科学、食品和环境检测方面的市场份额约22%,其它市场细分所占份额不是市场的主流。不过从全球检测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营收变化可以看出,未来检验检测产品服务会发生一些变化。实体产品检测业务将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教育、培训等服务性业务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图表4:2020年全球检测领域前景预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cfe975dc-e67d-4d86-b976-fa521316c7b9.jpg" / /p
  • 2024年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和现状研究
    2024年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和现状研究陈昕(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前言: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是利用电子技术来进行测量的装置,是电子制造、电子设计、电子应用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涉及通信、半导体、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其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各行业的科研、生产和服务水平。在全球范围内,这一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从而催生出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全球经济发展、工业技术水平提升背景下,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2.72亿美元。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1.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将逐步扩大至410.4亿元人民币。在我国利好政策驱动下,智能制造、5G通信、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快速发展,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未来,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具有更强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等功能,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测试。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能够实现更便捷、更灵活的测试。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虚拟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虚拟化、仿真化的需求。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测试,能够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测试。本文章将对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1. 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历史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产业的早期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测试测量仪器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确保电子设备性能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以下是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历史中一些关键阶段:1820年,德国物理学家Johann Schweigger发明了检流计,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测试仪器。检流计可以用来测量电流强度。1887年,爱迪生发明了真空管,这是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真空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这使得电子测试仪器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幅提高。20世纪初,电子测试仪器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20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示波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显示电信号波形的仪器。示波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电子测试技术的水平。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美国的Tektronix公司发明了数字示波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显示数字电信号的仪器。数字示波器的出现,使得电子测试技术更加精准和灵活。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更加小型化和低成本。1976年,美国的Agilent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存储示波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存储电信号波形的仪器。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出现,使得电子测试技术更加便捷和高效。Tektronix 547型示波器 (图片来源 Lazy Electrons,产品来源Tektronix)随着技术应用发展,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电子设计、电子应用等领域。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为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如:1. 半导体技术的崛起(1950年代 - 1960年代):o 集成电路(IC)的出现推动了测试测量技术的发展,测试复杂度大大提高。o 数字化测试技术开始兴起,数字化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成为主流。2. 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时代(1970年代 - 1980年代):o 随着微处理器的普及,测试测量设备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o 自动测试设备(ATE)开始流行,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精度。3. 高性能和高频率测试(1990年代至今):o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对高频、高速数字信号的测试需求,射频测试、高速数字通信测试等成为焦点。o 高性能、高灵敏度、高精度的仪器不断涌现,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复杂性的测试需求。4. 物联网和5G时代(21世纪):o 物联网和5G技术的崛起带动了对更高频率、更大带宽的测试需求,尤其是在通信和无线领域。o 智能化、云端化等技术的融入使得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为高效。芯片测试系统 (图片来源:Teradyne,产品来源:Teradyne、Litepoint)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着智能制造、5G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型材料等技术的进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将向智能化、集成化、虚拟化等方向发展。2. 以思林杰的发展历程看行业的时代变迁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思林杰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领先的测试测量技术与方案提供商。思林杰科技从2010年开始进入自动化测试行业;2013年推出第一代基于ARM+DSP的仪器模块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测试场景;2014年推出第二代 ARM+FPGA 仪器模块平台并推向市场;2019年发布第三代嵌入式仪器平台并投入市场,得到国内外多个知名厂商的批量使用并获得好评;2021推出 Nysa 模块化仪器平台与Archon SDK平台;2022年完成IPO登陆上交所科创板;2023年聚焦在高精密、高速及射频测试测量方向发力,实现更高端测量仪器的样机研发。思林杰科技近年来获得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与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思林杰科技发展历程思林杰科技进入测试测量领域,顺应了行业发展和时代变迁。可穿戴消费类电子产品设备结构非常精密,测试测量的需求规格高,并需要多台仪器设备的组合才能完成各种信号的采集和激励,譬如传感器端的高灵敏度微弱信号,高速的数字信号,射频频段的信号录播与回放,电源的电压电流数据采集分析等。最开始,客户在研发阶段用了多台传统仪器进行测试系统搭建进行原型机验证与测试,NPI 转产时,客户寻求更高效的测试解决方案,我们和客户一起深入讨论需求和应用场景,自研了基于 FPGA 控制器架构,在自研总线上搭载了多种类型的仪器模块,FPGA控制器与仪器模块间通过底层自研总线互联,采集与激励的信号处理通过 FPGA 数字逻辑进行并行处理与算法加速。得益于选择了异构处理的 FPGA 架构,内部集成了ARM处理器,测试用例的调度、测试结果的判定都在同一颗 FPGA 芯片内完成,测试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在体积、成本上也满足了客户转产的需求。经过多个迭代,思林杰科技发布了Nysa模块化仪器平台:有基于嵌入式架构的板卡形态,体积紧凑易于集成到设备里;有基于插卡式架构的仪器形态,多类型仪器可简单插拔配置相应固件就可完成测试系统的搭建,适用于研发和NPI的原型机验证测试阶段;同时思林杰科技有强大的按需定制能力,可以为客户定制各类综合测试仪和解决方案。思林杰 Nysa 模块化仪器与 Archon 测试系统管理软件随着客户对测试测量需求的不断提升,思林杰科技继续完善Nysa仪器模块库,推出了面向高精密测量、高速数字信号测试测量与射频信号测试与处理的解决方案。测试测量解决方案覆盖从验证-试产-量产完整产品周期,与国际领先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和获得高度认可,其解决方案广泛用于各消费类电子产品原型机测试、NPI、产线测试。近年来,思林杰基于FPGA搭配各类型AD/DA和传感器解决方案开始进入工业、生物医疗、芯片产业等应用场景,有的作为客户产品各阶段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有的甚至作为关键零部件集成到客户产品内部,加深了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对行业发展和对测量需求的提升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思林杰科技拥有超过2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自身具有制造与装配生产线,可保证质量与及时交付,并已通过IS09001,14001和27001等认证,运作成熟规范。3. 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及现状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扩大至146.1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发展、工业技术水平提升背景下,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2.72亿美元。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起步早,上下游产业链基础较好,市场规模较大,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而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对电子测试仪器的需求潜力大,市场规模将以较高的增速增长。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1.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逐步扩大至410.4亿元人民币。在我国利好政策驱动下,智能制造、5G通信、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快速发展,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市场规模增长驱动力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对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制造、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格局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格局相对集中,CR5约为45%。其中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泰克、美国国家仪器等海外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我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在技术上与国外优势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具有更强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等功能,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测试。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能够实现更便捷、更灵活的测试。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虚拟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虚拟化、仿真化的需求。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测试,能够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测试。4. 思林杰主推产品介绍思林杰科技目前产品主要方向:NYSA模块化仪器平台、高精确度测量、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射频信号测量。NYSA 模块化仪器平台基于 FPGA 控制器, 搭配丰富灵活的仪器模块, 如万用表、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 数据记录仪、 音频分析仪等,涵盖了高精度信号、 高速与射频信号测试测量与处理, 提供了从验证到试产到量产的全过程测试测量技术与解决方案,同时与国际领先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并获得高度认可。 其中嵌入式形态结构紧凑, 方便内嵌设备; 插卡式仪器整机不仅可用于原型开发,也可作为多功能仪器使用;独立式仪器小巧紧凑, 可作为单⼀功能的仪器使用; 综测仪提供了多功能完整产线测试整机形态,方便部署于产线测试。思林杰 NYSA 嵌入式模块化仪器平台Archon 是思林杰科技自主研发的测试系统管理软件,具备图形化低代码方式开发管理运行测试用例和测试计划的功能,支持实时查看测试数据、自定义数据报表模板和可视化数据分析,并为与其他企业系统的连接提供可扩展的插件。Archon 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军工和芯片测试领域, 降低测试用例开发管理难度,提高生产测试效率。Nysa Toolkit 是 Archon的辅助固件生成工具。其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 可以选择对应的仪器模块并连接到控制模块上,自动生成固件;同时也是 Nysa 系列仪器的管理工具,可以对嵌入式、 插卡式及独立式的 Nysa 仪器集中管理, 可以动态生成仪器的固件,并下载到仪器中。对于不同的仪器模块,显示相应的虚拟仪表界面,方便用户调试。思林杰 Archon 测试系统管理软件近期除了NYSA模块化仪器平台和Archon测试系统管理软件,思林杰科技基于最新的FPGA技术和各类AD/DA解决方案,推出了面向高精度测量、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射频信号测量等解决方案。在高精度测量方面,思林杰科技近期推出了SG2165 SMU和SG2350 LCR。其中,SG2165 精密型源测量单元(SMU)能够实现四象限操作,精确地输出电压或电流以及同时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功能。 它集成了六位半数字万用表 (DMM) 、五位半精密电压源、电流源、电⼦负载和脉冲发生器的功能,具有功能丰富,体积小巧紧凑,标准测试接口等特点,非常适合集成到测试治具中。 SG2165 源测量单元平台主要用于半导体、传感器、模组等 IVR 测试测量。 其为产线测试量身定制,为产线自动化 ICT 及 FCT 提供高效、高性价比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思林杰 SG2165 精密型源测量单元(SMU)SG2350 LCR 阻抗测试平台是⼀款精密型 LCR 表,其基本测量精度可达 0.1%,且支持多种测试激励模式,拥有 20 Hz 至 2 MHz 连续可调的宽范围测试频率,和 0 至 2 Vrms 或者 0 至20 mArms 连续可调的测试电平,并且具备可调最大 2 V 的直流偏置功能;使用该平台可测试多种阻抗参数,测量精准的同时,可实现最快 5 ms 的测量速度,其紧凑、模块化的设计为产线元器件,材料,半导体,MEMS 等阻抗参数测试测量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思林杰 SG2350 LCR 阻抗测试平台在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方面,思林杰发布了一系列的DAQ数据采集方案与产品和高速总线分析解决方案。DAQ 数据采集其核心架构由模拟前端 (AFE)、模数转换器 (AD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及触发(Trigger) 组成。 通过 AFE 对模拟信号进⾏信号调理后经过核心组件 ADC 实现对模拟信号的数字量化编码,最终通过 FPGA SoC 进行数字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转发,并可支持内部及外部触发采样模式。其中,FPGA基于Xilinx Zynq 7000系列和UltraScale+系列,采集速率涵盖250KSPS/24bits到5GSPS/8bits等各速率和分辨率解决方案。DAQ数据采集产品有三种产品形态,如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卡及数据采集盒子三种数据采集系统,方便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态和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DAQ 产品主要用于电气、物理、机械、声学和信号路由等应用,可以表征产品、监控过程或产品、以及控制测试过程,在科学研究、工业自动化和测试测量领域起着关键的作用。思林杰 SG1227 PCIe 高速采集卡 思林杰 SG2168 高速采集盒在高速总线分析方面,思林杰科技推出了MIPI D-PHY、C-PHY、RFFE、SPMI、I3C、USB-C、Displayport等高速信号采集、发生与处理解决方案,并可基于FPGA SerDes进行PRBS误码率测试,基于BERT进行高速眼图重构,为高速数据线缆测试、高速连接器测试、高速信号链路测试提供了高效高性价比的信号质量评估测试方案。思林杰 SG2153 MIPI Tester PRBS 眼图、误码率&抖动容限分析在射频信号测量方面,思林杰发布了VNA矢量网络分析仪和SDR软件无线电平台。SG2163 型矢量网络分析仪( VNA )是⼀款四端口8.5GHz频段的射频测量仪器,其能够提供射频信号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的测量。本产品由主机单元和基于 Windows 系统的控制与显示界面组成,数据传输采用千兆以太网接口。其广泛应用于微波器件,材料科学,电子通信等基础行业和领域的射频研发测试与生产制造。思林杰 SG2163 矢量网络分析仪( VNA )SG2277 是⼀款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射频测试平台。 该平台集主控处理器、FPGA 和射频前端于⼀体,最多支持 8 个通道的信号生成、8 个通道的信号采样及频谱分析功能。平台有射频直采和上下变频解决方案,覆盖到6.5 GHz频段,该功能使平台在许多场景的应用中更加灵活。思林杰 SG2277 射频测试平台( SDR )5. 思林杰产品主要应用场景思林杰科技NYSA模块化仪器最开始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线测试。典型的消费类电子产品FCT测试系统需要若干台传统仪器进行系统搭建,如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音频分析仪、时序测试仪、程控电源、电子负载、频率计、FW烧写器、数字IO逻辑分析仪、通信接口扩展器、开关与切换等,有的功能由于传统仪器没有现成解决方案或成本高,甚至需要定制化实现。因此,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技术应用周期短,基于传统标准仪器的解决方案不能高效满足FCT测试需求,其需要涵盖多类型仪器的测试系统搭建与调试,难度高,周期长,行业内缺乏定制化功能交钥匙解决方案,成本高、体积大、UPH效率低。为了解决消费类电子产品FCT测试这个行业痛点,思林杰科技推出了NYSA模块化仪器的FCT解决方案。其解决方案基于FPGA SOC(ARM+FPGA)控制器,通过底层自定义总线与模块化仪器并行互联。其中FPGA的数字逻辑层,可进行采集和激励信号的处理和算法加速,数字信号的测试测量和一些解决方案的逻辑层面定制,如频率计、FW烧写器、通信接口扩展、数字IO逻辑和总线分析;FPGA的ARM处理器可运行RTOS或Linux,运行Archon测试系统对仪器模块和信号的管理、进行测试序列的执行和测试结果处理和上传。同时,思林杰科技积累了丰富的仪器模块库,如示波器系列、信号源系列、数字万用表系列、音频分析仪系列和相应的IP库,可通过对现有仪器模块选择进行FCT测试系统的搭建。在同等机柜体积下,嵌入式模块化仪器相对于传统标准仪器可以实现总效率、并行通道数、读取、切换、上传效率、测试速率的提高,测试系统体积的大幅减小,总成本的大幅降低。基于标准仪器的传统 FCT 产线测试方案 思林杰NYSA嵌入式仪器模块FCT产线测试方案近年来,NYSA模块化仪器除了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测试FCT站点大规模部署和应用外,在ICT、模组测试甚至芯片测试阶段也开始用NYSA模块化仪器解决方案进行测试系统的搭建,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在研发阶段的原型机测试、NPI小批量转产验证测试使用此解决方案。在其他行业,如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思林杰科技也基于FPGA和最新的AD/DA解决方案,提供核心模块的研发、验证、批量生产服务,譬如基于FPGA的卷积、反卷积、积分等算法处理与加速,生物医疗传感器微弱信号的共模噪声抑制和降噪处理,高压信号与激光信号的激励与处理,AI视觉检测与成像处理系统等。这些方案与模块除了应用于产品测试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于客户产品核心模块的测量领域,思林杰科技提供了全过程产品研发、验证、批量生产测试交付服务。生物医疗应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应用 新能源应用:激光测风雷达6. 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发展趋势智慧工厂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趋势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高集成度和多功能性: 未来的测试测量仪器很可能会越来越集成多种功能,以适应复杂系统和设备的测试需求。高度集成甚至多学科融合的仪器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减少测试成本。宽频带和高速度: 随着通信和数据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测试仪器需要具备更高的频带和速度来适应新兴技术和标准,如5G通信、物联网和高速数字总线。自动化和智能化: 自动化在测试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未来的仪器很可能会更加智能,具备自动识别、配置和执行测试任务的能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应用于测试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量子技术的应用: 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测试测量仪器可能会受益于量子传感器和量子计算的应用。这可能导致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更小型化和便携性: 随着设备越来越小型化,测试仪器也需要变得更小巧轻便,以适应便携性需求。这对于现场测试和移动设备的测试非常重要。绿色技术: 环保和能源效率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测试仪器可能会采用更为节能和环保的设计,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云服务和远程访问: 云服务和远程访问技术的发展使得测试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更加便捷。未来的测试仪器可能会更加集成云服务,实现远程访问和协作。AI 人工智能总体而言,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趋势将在高度集成、自动化、智能化、便携性和环保方面取得进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新技术应用的产品导入,测试测量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趋势,测试测量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各芯片厂商、仪器仪表厂家、测试测量方案集成商将在此市场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产品、解决方案优势持续迭代,获得长远发展。作者简介陈昕(1982),男,2006英国约克大学获得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分别从事基于FPGA的通信系统设计与研发、FPGA芯片系统应用、电子测试测量系统与应用设计与市场发展主管,现任思林杰科技市场总监、北美与线上营销总监。
  • 中国环保监测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分析
    p   监测行业是整个环保行业的基础。如果没有监测,就没有办法对水、气、土进行检测,无法评估环境防治效果以及监督污染源的整治。同时,国家如果想更好的掌握环境信息,就必须依靠自己所建设的环境监测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十二五”期间开始,国家就重点打造自身的环境监测网络。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国控监测网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十三五”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整个监测网体系,并且逐步向省市一级的监测网下沉。长远来看,监测网体系将会遍布行业各个环节。因此,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的基础。 /p p   环境监测细分板块众多,涉及到环保各个子领域。环境监测分环境保护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目的是考核环境保护成果以及环境质量,监测对象有大气监测、水监测、土壤监测和噪声监测。污染源监测主要目的是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量,监测对象有废污水监测、废气监测以及重金属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中,大气监测主要由国控点(以地级以上行政单位为主)开始逐渐下沉到省控点(以县级行政单位为主)以及农村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分地表水监测和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包括各大江河湖海、集中式水源地、近海海域等。主要由国家地表水质监测断面为主。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需要结合之前国土资源、水利工程等已有的地下水工程。主要工程参照《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土壤监测方式主要为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为主,环保部印发多篇文件规范土壤监测方法与技术。污染源监测中,废(污)水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监测也就是城镇污水监测主要监测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污水监测主要监测重点污染企业排放情况。废气监测以前主要是CEMS系统监测,后来增加了针对有机污染物的VOCs监测。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排放企业的监测和布点。重金属的排放主要通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方法排放,因此重金属监测和现有的工业废(污)水、废气监测是紧密联系的。 /p p   “十二五”以及“十三五”期间,各项国家政策推动监测行业快速发展。但是在整个环保行业中,监测行业中监测的市场体量依旧比较小,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监测行业销售额从2011年的108亿上升到了2015年227亿,年复合增长率约16%。但是整体规模只相当于水务处理的8%,固废处理的15%。 /p p   2015年,监测行业销售额组成最大的来源是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占32.4%和24.8%。这主要是由于首先华东、华南是重要的工业区,本身对于监控设备的需求就比较多。其次,华东华南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政府财政对于监控的投入也更大。监测行业中研发投入比重逐年增加。监控属于高壁垒高技术行业,目前国内市场中,高精尖设备依然掌握在国外仪器公司手中。随着国家环保力度加大,以及处于对环境数据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的考虑,监测设备将会逐步国产化。因此,重视研发投入,掌握重要技术的监测公司未来将会获得更大机会。我们总结了国内监测行业几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公司的研发投入基本逐年递增。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8%左右。近几年,研发投入的占比略微有些下降,主要原因是其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导致。 /p p   目前全国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业共有约200家,大部分企业从事废气、废水、环境空气、地表水等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生产、安装、运营(含集成商)。 /p p   其中,约有120家企业生产废气在线监测系统,约有80家企业生产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壁垒较高,垄断格局雏形已现,领先企业占据半壁江山。首先,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环境监测行业技术门槛偏高,目前国内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仅有两百多家。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大多被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美国赛默飞世尔等外资企业所占领 内资企业如聚光科技、先河环保等,主要面向中低端过程分析仪器市场。 /p p   其次,在“十二五”期间,销售收入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维持在60%左右,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市场垄断占有率还在逐年提升。监测行业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5%以上,相比水务处理、固废板块普遍30%左右毛利率而言高出很多,但是监测行业的毛利率正出现下跌情形。原因主要是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内部的兼并收购将会愈演愈烈。恰逢行业本身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因此,对于国内的环境监测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p p   内资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随着公众对于环境的改善的迫切需求以及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各大政策的加码或者出台,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测的市场空间不断增大 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中毛利润普遍下滑。在此情况下,本土企业想要保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加强自己的技术研发或者通过外延并购。保持技术不断创新,努力缩小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差距,才是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的条件。 /p p   截至2015年底,共建成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3360个,其中“国控点”1436个。我们统计了338家地级以上行政单位建成区面积,对照监测点城市设定要求,算得“国控点”数量应该在1400个左右,仅仅略小于1436个。根据环境统计公报数据,2013年至2015年底,“国控点”数量没有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国控点”网络已经搭建完成。在“十三五”规划中,监测点增加主要来自于以县级行政单位为主的“省控点”网络。按照最新统计,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单位2851家,平均人口为每县50万人,因此我们可以估算平均每一个县级行政单位需要架设2个空气质量检测点。根据2015年的环境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国控点”之外已有空气质量检测点位1924个。因此可以推算,整个“十三五”规划期间(从2015年底算起)新增空气质量监测点增量约为3800个。我们对中国采招网2017年公布的空气监测站招标文件部分统计显示,大部分的空气监测站预算在120——160万之间。同时参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采购数据,平均一套自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设备约为120——150万。保守估计,我们用120万预算为基准,可以测算出“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站增量空间总量大约为45亿,平均每年约9亿。 /p p   《国家空气监测城市站运行管理规定》明确:“原则上,以5-8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空气监测设备的更新期为设备运行第5年至第8年。根据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空气监测设备(不仅仅是监测站设备)将在2019年迎来大批量“换机潮”,每年需要更新设备总数将在1500台左右。根据我们上文总结预测的监测站的数量,国控站的更新换代已经开始,每年更换设备数量约为200套左右。省控点的布局还没有完成,我们预测“十三五期间”新增省控点3800个,原“十二五”期间省控点数量为1900余个。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更新的省控点大约在300家左右。长远来看,“十三五”“省控点”网络建成之后,2020年之后的每年需要更新设备将突破700台。综合新增和更新设备,“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站市场空间每年约13亿元左右。 /p p   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7——2019年新增1695个村庄的环境监测,2020年之后新增5000余个村庄的环境监测工作。可以认为“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农村站560余家。按照每台设备50——60万计算,“十三五”期间,农村空气质量监测市场增量为8.5亿元,平均每年2.8亿元。长远来看,农村空气质量监测市场增量空间为33.8亿元。 /p p   2015年环境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十二五”规划截止),全国共有水质监测断面10147个,饮用水水源地监测4764个,近岸海域监测点894个。 /p p   其中国控断面点位972个,监测河流423条,水库62座。根据《“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臵方案》,“十三五”期间,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原则上不再新设监测断面。同时,“十三五”期间地表水监测将对原有断面进行调整。调整之后,国控断面(点位)为2767个,监测河流1366条,湖库139座。 /p p   根据环保部2015年中国环境统计公报,全年废水排放量为735.3亿吨,比2014年增加2.7%。其中主要的废水排放量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水。2015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35.2亿吨,比2014年增加4.9%,占所有废水排放总量72.8%。工业废水排放量199.5亿吨,比2014年减少2.8%。 /p p   废(污)水污染及来自于生活污水排放,又有工业企业端的工业污水排放。废(污)水监测主要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监测为主。在工业源污水排放监测中还包括石油排放类、挥发酚类、氰化物以及重金属监测。 /p
  • 安捷伦聚焦色谱技术创新 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聚焦色谱技术创新 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安捷伦科技亮相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 2017 年 5月23日,兰州——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亮相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并赞助本次大会的优秀墙报奖,从仪器、软件、消耗品、客户体验等方面展现了在色谱领域的技术创新。安捷伦提供实验室整体工作流程简化方案,从样品前处理、分离、检测和分析等各个环节改善实验室经济性与科学性,彰显了安捷伦科技对色谱行业发展的长期承诺。 安捷伦科技实验室技术方案与应用大中华区高级总监许宏琪先生表示:“安捷伦在色谱领域拥有多年的领先经验,本次大会上展示了从硬件、软件到消耗品,从数据信息到工作流程,从室内到室外等多方位的技术创新。我们致力于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安捷伦科技实验室技术方案与应用大中华区高级总监许宏琪先生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表示:“安捷伦创新的仪器和技术为色谱分析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促进和便利,同时色谱科学的发展也为仪器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机遇。安捷伦一直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为业界带来了诸多色谱分析仪器新技术,包括非常有影响的高精密度电子气路控制技术和微板流路控制技术,以及具有突破性进展的Intuvo 9000气相色谱系统。” 此次大会上,安捷伦科技展示了多款色谱领域的创新成果。具备革命性创新技术的Intuvo 9000气相色谱系统拥有全新的流路设计,颠覆了气相色谱的分析模式并改变了气相色谱实验室的运营方式。同时,安捷伦通过消耗品与仪器设计整合提升系统性能,与Intuvo 9000共同研发的芯片式保护柱告别了色谱柱切割的时代。在现场展出的具备更强大的用户界面的OpenLAB,通过其出众的简便易用性与速度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实验室运行。 液相色谱仪、色谱柱和备件产品系列InfinityLab的“智能”色谱柱与仪器连接后,可全面记录首次进样、进样总数、最高压力等相关信息,推动仪器实现最佳性能。安捷伦近期推出的6545XT AdvanceBio LC/Q-TOF MS 系统,优化了生物制药领域常用的分析工作流程,随其共同推出的全新色谱柱AdvanceBio Peptide Plus 色谱柱专门用于在较高载样量下追求灵敏度的 LC/MS 多肽分离。而Micro GC产品,拥有着坚固、紧凑的设计和实验室级的精确气体分析能力,同时支持现场检测,仅需几十秒即可得到结果,能在短时间内更多、更快、更好地输出数据,帮助科研人员实现从实验室内到实验室外的检测。安捷伦科技也在展台特别设置了“我是色谱高手”挑战赛,分为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两个部分,使现场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全新的色谱柱和流路设计为用户带来的全新的使用体验。两个别开生面的互动比赛,令观众更真切地体验了安捷伦科技每一处立足用户的研发细节以及安捷伦为色谱行业带来的技术变革。 安捷伦科技在注重自身的技术创新的同时,也积极支持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用户在色谱领域的创新,一齐推动行业进步。安捷伦赞助了本次大会优秀墙报奖,由安捷伦大中华区渠道业务总监何峻先生为优秀墙报颁奖并致辞。该奖项的颁发着重关注学术思想的创新性、技术路线的先进性、研究内容的完整性、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和墙报展示的清晰性。 安捷伦大中华区渠道业务总监何峻先生为优秀墙报颁奖 近年来,色谱仪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作为世界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安捷伦科技始终聚焦色谱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并在不断深耕技术领域的同时,注重与客户的协同创新,共同助推中国色谱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 A)是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应用化学市场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 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 在 2016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2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500 人。 # # #
  • 中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需求分析及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在2009年4月9日召开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站长丁中元先生作题为“中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需求分析及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大会报告。   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以下内容:   一、环境保护对环境监测提出新要求,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工作将是今后工作重点。   中央明确了环保工作的战略定位,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时间、空间、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环境监测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监测空间从城市向农村、郊区广域扩展,从地面向空中与地面立体发展 监测频次从定期向连续全天候监测发展 监测项目从无机污染物向有机有毒污染物发展 监测要素从单要素监测向多要素组合监测 监测方法从实验室向在线、自动、快速分析 监测技术不只化学法,更加重视光学、遥感和生物学发展。   最后,丁中元先生分析了实验室化学分析仪器与设备、环境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污染源在线监督监测仪器、应急与反恐快速便携式仪器、遥感监测仪器设备等典型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
  • 一文掌握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国家,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约束下,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其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格局仍是以欧美检验检测机构为主导,其中部分检验检测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跨国集团,如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等。近年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国内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如华测检测、广电计量、谱尼测试等亦获得了长足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持续增长,但因工业化起步较晚,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程度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较为分散,小型及各类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较多,集约化程度不够,具备国际竞争力和 影响力的机构较少。第二,从市场竞争来看,民营检测机构占比迅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共27,302家,较2019年增长18.92%;2020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取得营收1,391.94亿元,较2019年增长18.44%,高于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年增长率7.25个百分点,市场竞争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体现于检验检测领域,东部检验检测需求较多,而西部相对较少。第四,从领域分布来看,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等传统领域的市场增速在逐步放缓,医学、能源、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的检测需求则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市场容量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步提高、市场管制逐渐放松,第三方检测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张,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未来前景空间十分广阔。2014至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实现突破。201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到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中来, 鼓励民营以及外资进入第三方检测行业,第三方检测行业加速进入市场化阶段。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始终保持着高于10%的增速。作为行业主要参与者和经营者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自2013年以来也呈现着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幅约为10%。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8,919家,较2019年增长11.1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85.92亿元,较2019年增长11.19%。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量”阶段的企业内在需求、居民消费升级和政府监管标准提升等动力将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长期繁荣。(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检测检测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划分,传统领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等,新兴领域主要包括医学、机械(含汽车)、 材料测试、电力、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等。2020年营收在100亿元以上的检验检测领域为建筑工程(576.40亿元)、环境监测(373.69亿元)、建筑材料(338.84亿元)、其他(314.67亿元)、机动车检验(265.30亿元)、电子电器(172.19亿元)、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169.07亿元)、特种设备(155.91 亿元)、机械 (包含汽车)(135.88亿元)、卫生疾控(108.35亿元)、计量标准(101.40亿元),传统领域依然占据绝大多数市场规模。(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兴领域在检验检测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巨大,2017-2019年相关营收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2020年新兴领域受疫情影响增长速度放缓,共实现收入597.45亿元,同比增长6.13%。经营特征客户数量多、涉及行业多、地域分布广因检验检测活动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的特殊性质,为满足内外部的标准要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和商户均有一定的检验检测需求,因此检验检测行业客户数量众多,且地域分布广泛,而部分检验检测样品和检验检测项目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地域性要求,需在检验检测标的所在地就近进行检验检测,因此检验检测机构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目前我国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较多,全国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较少。综合性检测机构风险抵御能力强检验检测行业服务于众多行业领域中的生产制造商、贸易商等,其行业周期性与各行业的经济周期及景气程度相关。因此,服务行业集中、服务领域单一的检验检测机构易受到相关行业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而跨行业、服务领域较多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分散能力,受到单一行业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强。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检验检测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措施,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逐步上升,各国政府也加大了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保障力度,制定了多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经济活动中各类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检验检测需求不断上升,检验 检测市场的持续增长为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和检验检测市场的开放为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为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国务院、原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各类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并向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转变,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打造一批检验检测知名品牌。检验检测市场的整合开放将为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行业集约化趋势明显,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巨大的行业市场规模下优势企业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升,行业集约化趋势持续强化。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43%, 73.38%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缺乏在全国开展服务的能力。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6,414家,营业收入达到2,774.13亿元,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11%,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7.36%,检验检测行业已经呈现明显的二八分化。随着检验检测活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行业整体的规范性和准入门槛正在不断提高,原有检验检测市场较为分散加剧了市场竞争,压缩了行业盈利空间,而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监管成本的 上升对其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较大。而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经过多年发展,规范化程度高、社会公信力强,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规模优势,整体盈利能力强于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大型检验检测机构较强的社会公信力和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使其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检验检测服务,也将更多的参与到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等大型检验检测活动中,在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公信力和技术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政策亦鼓励检测检验机构兼并重组和做大做强,坚持高效高端发展。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制,解决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机制不活、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2014年《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积 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机构;推进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整合,支持鼓励并购重组和做大做强;到2020年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测检验认证集团。此后,原国家质检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陆续发布类似文件,要求按期完成事业单位改制、 鼓励检测机构做大做强、减少低效低端供给,强化质量管控和事中事后监管等,第三方检测行业头部企业开始通过外延并购等形式向综合性第三方检测企 业发展,集约化发展是未来检测检验行业发展趋势。检验检测需求趋向多元化,检测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社会生产经营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生产商、贸易商等。过去市场的检验检测需求多为政府的监督检查和为满足政府监管的需要所开展的检验检测,但随着产品种类的快速增加、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市场检验检测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先进制造业如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行业迅速发展,不断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从而促进了对检测服务及检测分析仪器需求的增长。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分级诊疗的逐步实施,医联体改革的推进和铺开,以及疫情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也将为医疗器械检测、 医学医疗检测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依托在资源和能力方面的优势,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民企提质,精细化管理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决策、响应机制更加灵活,但易出现管理粗犷等问题,近年来头部民营检测企业已由“收入规模为导向”转变为“以高质量为导向”,积极推行内部体制改革,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精细化管理,控制人员数量及资本开支增幅,带动人均产值和净利率的上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将逐步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经营效率检验检测活动因涉及庞杂的方法标准和质量控制环节,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投入,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人力成本较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检验检测 效率提供了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对检验检测需求和检验检测方法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并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连通检验检测活动的各个环节,可大幅提升检验检测数据获取、传导、报告编制等多个检验检测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在提升检验检测准确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使检验检测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客户差异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升自身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 火"出圈"的ChatGPT预测科学仪器行业发展趋势
    ChatGPT核心竞争力主要对人类提问的理解能力特别好,具备一定的思维链能力,显著优于前代。之所以能够表现如此出众,是因为训练过程中使用了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因此能给出更符合人类偏好、理解性更好的回答。在短短两个月里,全世界有1亿用户在使用ChatGPT,这是非常颠覆性的体验,也是AI第一次大规模的自传播。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于2022年11月发布的聊天机器人,由于其具备复杂且生动的语言交互能力,该产品在推出5天后用户数突破100万,两个月后月活便达到1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就此,我们尝试向ChatGPT提问,看看在人工智能的“眼中”,未来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Q1:你如何看待科学仪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ChatGPT:科学仪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由于科技的发展,科学仪器行业正在不断提升智能化程度,使得仪器设备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学习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仪器性能;2、绿色环保意识增强:科学仪器行业也在不断增加绿色环保意识,仪器设备的制造过程更加注重环保,使得仪器的使用更加节能、环保;3、网络化程度加强:科学仪器行业也在积极推进仪器设备的网络化,使得仪器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远程监控等,从而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4、数据获取技术不断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科学仪器行业也在不断推进数据获取技术,使得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实验数据,从而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Q2:科学仪器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ChatGPT:未来发展机遇:1、技术革新: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在科学仪器行业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提高科学仪器行业的竞争力。2、市场扩张: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仪器行业可以扩大市场,开发新的产品,以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3、外贸增长:科学仪器行业的产品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国外市场对科学仪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促进科学仪器行业的外贸增长。未来面临挑战:1、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由于科学仪器行业的产品技术不断发展,要求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2、创新科学仪器:科学仪器行业需要继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科学仪器行业竞争力。3、高精度的设备:科学仪器行业对于设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提供高精度的设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Q3: 未来科学仪器企业,选择哪个细分赛道发展更有前景?ChatGPT:具有前景的科学仪器公司的细分赛道主要有医疗器械、真空科学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和航空航天仪器等。其中,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市场需求量大,且产品技术含量高,前景非常可观。此外,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也具有发展潜力,因为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仪器应用领域日益扩大,这对科技仪器公司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遇。Q4: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如何扎根行业并获取财富?ChatGPT:1、熟悉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想在科学仪器行业获得成功,就要先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行业内的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把握新机遇,把握新趋势。2、发展科学仪器行业的专业知识: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是技术驱动的,要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就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3、建立科学仪器行业的联系网络:要想在科学仪器行业取得成功,就要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会议,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建立自己的网络,拓宽行业的视野,发现机遇,增加财富。4、创造价值: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以价值创造为基础的,要想在科学仪器行业取得成功,就要把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转化为价值,创造新的服务价值,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下文预览:ChatGPT预测赛默飞\安捷伦等10家生命科学仪器企业极具发展潜力!
  • 沃特世6月19日USP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方法现代化项目的策略分析网络讲座即将启动
    日期: 2017年6月19日时间: 14:00-16:00地点: 网络讲座语言: 简体中文随着各国药典标准不断提升、法规监管持续强化,制药企业将会迎来新的挑战及发展机遇。面对激烈的竞争,制药企业一方面需要新技术提升竞争力,加快研发药品上市时间或对既有产品检测标准进行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循法规,加强药物质量风险控制,降低风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面对一系列挑战与需求,制药企业将如何进行策略布局? 美国药典是世界药典的标杆,对全球制药行业有着广泛影响力。2017年美国药典中收录UPLC检测方法的药物品种突破150个,面对这些变化企业该如何应对?未来美国药典又会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在药物研发生产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色谱技术创新、同时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并遵循法规进展? 本次网络讲座邀请国外重磅级专家为您带来前沿资讯,丰富的专业信息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药物分析中的挑战,加快中国药企国际化进程。 讲座概要 美国药典方法的现状、最新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新技术对药典标准提升的作用探讨色谱技术创新、如何合理规划并遵循法规进展 主讲人:Leonel M.Santos(美国药典化学药物部门总监);Eric Grumbath(沃特世总部制药市场开发部总监) 主讲人介绍: Leonel M. Santos现任美国药典化学药物部门总监,曾任美国药典方法现代化部门总监。Leonel 博士10多年前加入美国药典,在美国药典国际健康专家委员会担任高级科学家,随后又在小分子药物部门担任高级科学联络员。 Eric 现任Waters总部制药市场开发部总监,米尔福德马萨诸塞州。Eric及他的团队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战略及计划以推动在小分子制药市场包括中药药物市场的新的业务领域。Eric在沃特世公司有着17年的工作经历,担任多个技术及业务拓展职务。 讲座时间:2017年6月19日,14:00 – 16:00 报名方式: 登录沃特世官网并搜索“USP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方法现代化项目的策略分析”即可进行注册报名。 此网络讲座免费报名参加。您只需要使用一台链接网络的电脑即可参加,如果您需要在讲座中加入讨论或语音提问,请您提前准备好麦克风。收到您的注册信息后我们会筛选并在讲座前一天通过电子邮件给您发送讲座登录链接。如有任何问题请拨打电话:021-61562744或发送邮件至minxing_guo@waters.com,谢谢。
  • GE主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发展趋势大会(DiPIA2012)火热注册中
    地点:北京天伦王朝酒店 时间:2012年11月4-7日 DiPIA ( Development in Protein Interaction Action)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的发展趋势大会,是由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主办的、旨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一个讨论和聆听采用在非标记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的机会,它是专门针对高端研究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在分子互作和稳定性研究方面的工作提供的交流和讨论平台,它几乎涵盖了整个生物学研究及其交叉研究领域。该会议已成功举办三届(分别是在2009的巴尔的摩,2010的巴塞罗那,2011的波士顿),今年是第四届在中国北京举行。 该会议会议将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工业界和科学界大约150名科技精英,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非标记平台技术- Biacore&trade 和 MicroCal技术。整个会议将会有不同应用主题科学报告、海报展示、技术指南、技术实战以及圆桌讨论等几个环节。 相关会议日程介绍及注册,请访问以下网站在线提交:http://dipia2012.forcemotrice.com/conference-home.aspx 如有其他需求也可以直接发送邮件至:lifesciences@ge.com
  • 并购成全球过程分析仪器市场主要发展趋势
    近日,市场研究公司 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了&ldquo 全球过程分析仪器市场2014-2018&rdquo 报告。   过程分析仪器是在生产过程当中连续监测气体、液体相关参数的精密设备。它们广泛的应用于分析和鉴定样品的物理、化学、分子和元素特征。主要的终端用户在化工及石化、石油和天然气、制药和生物技术工业等领域。   报告中分析预测全球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容量在2013-2018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2%。全球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可以分为两个产品领域:液体分析仪和气体分析仪。   并购是全球过程分析仪器市场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因为目前这一市场处于高度碎片化的状态,许多国际公司和本地供应商共存,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这个市场当中的主要供应商便会通过收购其他厂商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根据报告,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是这一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过程分析仪器生产商已经开始寻求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之外的市场,因为这些市场已经趋于成熟。   另外,报告中提出需要持续的支持和维护是全球过程分析仪器市场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终端用户需要常规的支持和维护,包括调试、修理、更换等服务来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   报告涉及的主要过程分析仪器供应商有:ABB、Emerson、Endress+Hauser、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Aneolia、BioTector Analytical Systems、Hach Company、Honeywell、Invensys、PerkinElmer、Siemens、Teledyne Analytical Instrument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编译:秦丽娟)
  •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市场机会调研报告(2021版)》正式发布
    第三方检测是伴随着贸易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即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与政府检测机构和企业内部检测机构相比,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检测范围广、周期短等特点,能为国家在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健康、安全以及环境检测等方面提供保障,因而受到重视。  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科学仪器市场密不可分,为深入了解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于科学仪器市场的影响,信立方特撰写《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市场机会调研报告(2021版)》进行解析。  节选: 图1.2 2016~2020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原值从仪器设备资产原值上看,2016~2020年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原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为**。其中,进口仪器设备资产原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为**,国产仪器设备资产原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为**。结合增速数据,不论是按照台数还是按照金额,都是**仪器设备增长比**仪器设备快,这主要是因为… … ;进一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 图2.6 2020年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不同省份发展状况2020年,国内统计在内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收入为***,超过这一水平的省份有***、***。国内4万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平均收入为***,省内机构平均收入超过这一水平的省份包括上***、***,其中**和**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平均收入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对于相关仪器厂商来说,针对发展程度不同的省份或许可以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本报告也给出了相关建议。图4.3 2020年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科学仪器进口厂商竞争格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关仪器厂商或许可以通过… … 来维持业务的增长。图6.1 2013-2024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营收情况及未来预测自2013年以来,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的营收始终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我们预计,2021-2024年,第三方检测行业营收每年的增长率保持在**。随着第三方检测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集约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这些趋势一方面刺激着仪器设备采购的增长,另一方面对仪器设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用户在采购时,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以及对相关仪器厂商的诉求。可以预见,未来… … 的仪器厂商将会有很好的增长潜能。更多内容详见:《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市场机会调研报告(2021版)》。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1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预测  1.2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第二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2.1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不同所有制机构分布情况  2.2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地域分布特点  2.3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三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十大机构营收分析  第四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仪器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4.1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重点领域营收及数量分布  4.2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科学仪器品牌市场份额分布  第五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仪器设备采购特点  5.1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用户仪器设备采购需求  5.2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用户仪器设备采购诉求  第六章 国内第三方环境检测行业发展历程  6.1 2013-2024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预测  6.2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历程  6.3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7.1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景气指数  7.2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及国内占比  第八章 总结  附录I 国内十大检测机构简介  附录II 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重点领域常见检测项目  欢迎感兴趣的网友联系购买报告事宜:  【服务热线】: 400-637-7886  【电子信箱】: survey@instrument.com.cn
  • CIOAE 2014大会报告: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ldquo 第七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简称 CIOAE 2014)&rdquo 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仪器信息网作为战略支持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在25日上午的大会报告中,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环境监测总站原副站长丁中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齐文启研究员、哈希公司程立介绍了在线分析技术在环境、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另外,还有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沈毅、E+H公司潘峰、西克麦哈克(北京)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云介绍了各自公司的创新产品和应用,以及创新理念。 报告题目:水体环境污染光学现场监测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   环境污染监测所用的光学和非光学监测技术主要有:质谱技术、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技术、化学&电化学技术、DOAS&FTIR技术、非分光红外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刘文清介绍说:&ldquo 在过去质谱技术相对其他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精确度,因而应用较多。但随着激光光源的发展,激光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多了起来。而且激光技术在具有质谱技术优点的同时,还具有比质谱技术快恨多的分析速度。&rdquo 随后,刘文清院士在报告中分别详细介绍了基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基于激光雷达探测技术、以及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相关的应用案例。   最后,刘文清介绍了水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当前我国的水环境监测还主要集中于COD、BOD、总磷、总氮、pH等监测项目,未来我们需要拓宽监测项目,包括对叶绿素、藻毒素、重金属、PTSs、细菌、病毒等的监测。另外,我们需要相应的技术和仪器来实现微量和痕量有害物质连续自动监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简易、快速测量;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的在线自动监测。需要开发利用生物传感器的监测技术,简单廉价的总氮、总磷、COD、TOC、油类自动监测技术,以及有机污染物的GC-MS连续监测技术等。 报告题目: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发展趋势 报告人:环境监测总站原副站长丁中元   丁中元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详细分析了同过去相比,这些新政策和法规对环境监测要求的变化。并指出我国的环境保护已从九五期间提出的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转向了十二五期间提出的以空气污染防治为重点。   随后,丁中元从节能减排推动能力建设、行业发展概况、法律法规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需要完善的问题,他认为在线分析仪器企业严格仪器标准,提高仪器质量和水平是在线监测需要完善的关键问题。另外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要做到&ldquo 准确、公正、真实&rdquo 也是亟待完善的问题。   最后,丁中元介绍了在线自动监测的发展趋势。包括监测职能的变化、监测技术路线的变化、实现技术融合等方面。 报告题目:自动在线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报告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齐文启研究员   在线监测在工业自动化,环境排污监控、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环境事故预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告中,齐文启研究员主要介绍了自动在线监测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据介绍,自动在线监测目前在国控重点源的应用比较充分,但在非重点源的应用还远远不够。而在重点源的监测中,监测项目的全面性,以及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提升。   至于未来的发展,齐文启从污染源监控、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作了介绍。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应用,如生物芯片技术,可以更好地检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反应其毒性,并避免化学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好,样品需求量少并且处理方法简单,可用于多个试样的同时处理和检测,设备低廉,操作简便快速等诸多优点。 报告题目: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报告人:哈希公司程立   程立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全球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因为中国有着发展迅速的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市场、有着最为普遍的应用场合、有着数量众多的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应用标准、并有着全齐全的产品门类。他指出提出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可以分为监测型和过程型两类,这两种在线水质仪器的监测目标不同,对仪器功能和仪器应用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并介绍了这两种应用在中国的一些典型应用及发展现状。   另外,程立特别介绍了新原理、新材料、新方法,以及新的数据处理模式对于在线水质分析仪器技术发展的促进。如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混合多光谱分析、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生物技术、石墨烯、纳米材料、化学计量学、水质模型等。   同时,程立还介绍了移动水质分析,这是一种&ldquo 非连续实时分析技术&rdquo ,在未来将成为传统在线水质分析技术的补充和发展。程立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移动分析也会成为未来最为重要的水质分析技术之一。   此外,程立还介绍了数据分析和再处理技术&mdash &mdash DIKW知识管理模型(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即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政府水务管理和人们的用水行为。他指出不仅是仪器硬件和分析技术,软件和数据处理技术也将成为在线水质分析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程立介绍了绿色分析将是在线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趋势,并认为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报告题目:不断革新的ULTRAMA23与LDS6---致力于环保排放监控 报告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沈毅   沈毅介绍了说西门子的ULTRAMAT23红外连续在线烟气体分析仪和LDS 6激光气体分析仪。ULTRAMAT23是ULTRAMA23红外连续在线烟气体分析仪的升级版。据介绍, ULTRAMAT 23是一种采用NDIR(不分光红外)技术的多组份分析仪,可最多测量三种红外气体成份,极其经济,并且安装空间非常节约。该分析仪具有独特的使用周围空气进行自动校准功能,而且每年只需使用标定气体检定一次。LDS 6激光气体分析仪为终生免标定,并且是全球唯一的TUV认证免标定的激光分析仪。该仪器采用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光束、更方便维护探头对光设计,以及更适合苛刻现场环境的探头设计。 报告题目:光学仪表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报告人:E+H公司潘峰   潘峰主要介绍了E+H公司光学仪表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如OUSAF44紫外吸收传感器在层析分离中的应用;OUSAF11紫外吸收浓度传感器在牛奶/水相位分离监测、在啤酒/酵母界面监测中的应用;OUSTF10低浊度分析仪在啤酒厂、金山石化、果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OUSAF12红外/可见光吸收/浊度分析仪在固体悬浮物测量、相位分离方面的应用;OUSAF22色度分析仪在颜色控制、脱色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报告题目:创新、领先-西克在线分析技术与应用 报告人:西克麦哈克(北京)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云   德国西克公司(SICK AG)是全球领先的传感器和分析仪器系统制造商,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领导者之一。公司于1946年在德国成立,是In-Situ技术的发明者。2002年,SICK AG 在中国成立了西克麦哈克(北京)仪器有限公司。在报告中,李长云主要阐述了创新对于西克公司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行业发展的促进。
  • 现代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
    导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以供读者参考。   现代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   仪器性能更加优异   仪器的性能更加优异,测量功能更加强大,仪器的测量精度,测试灵敏度,测量的动态范围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Agilent公司的PSA频谱分析仪的测量灵敏度高达169dBm(接近物理界热噪声174dBm),PNA网络分析仪的动态范围高达143dB,Agilent83453A高分辨率分光计分辨带宽=0.0001nm(亚皮米)(突破皮米分辨带宽的壁垒),Agilent86107A精密时基参考模块,对小于100ns的时延,抖动为1.7psRMS(突破皮秒抖动瓶颈),DSO80000系列的示波器,其单一A/D芯片具有20GSa/s实时高采样率,使之成为世界上采样率最快的示波器(40GSa/s实时采样率,13GHz带宽)。另外,更多强大的测量功能被赋予单台仪表中,如Agilent公司的8960系列无线综合测试仪(集移动手机和基站的射频测试与协议测试于一身) ESG/PSG矢量信号源可以灵活产生包括连续波/调幅/调频/调相/脉冲调制,全制式通信协议(GSM/EDGE/WCDMA/TD2SCDMA/CDMAOne/CDMA2000/CDMA20001X2EV/蓝牙/WLAN/PHS/PDC/NADC/DECT/TETRA等),任意波形及用于今后的其他信号 MSO混合信号示波器(2/4个模拟测量通道16个逻辑分析通道)使单台仪器同时具备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的功能 Infiniium示波器内装VSA矢量信号分析软件后也成为世界上测量分析带宽最宽的矢量信号分析仪。   仪器与计算机融为一体   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前所未有的融合。首先,越来越多的仪器选用以Windows软件和Intel芯片为平台,采用WindowsGUI和基于军用标准的软件,用Windows软件代替仪器内部操作软件,并易于与MS办公室应用软件连接,充分发挥其效能,如Agilent公司的仪器可用Word语言捕获屏幕图像,用Excel语言绘制的波形数据,用Excel语言捕获测量数据,易于自由地从互联网下载和升级最新的软件版本,利用WindowsHelp提高了仪器操作学习的方便性 同时,触摸屏被广泛利用,话音控制可解决双手同时被占用时操作仪器的问题,通过网络控制仪器操作,并用基于MSWindows和MSVisualStudio实现测试自动化 另外,仪器内部的VBA软件可有效地帮助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测试自动化。   其次,由于计算机技术被大量应用到仪器之中,使得仪器具备了更加先进的连通性,如Agilent公司的仪器大都具备采用了USB接口,LAN接口,GPIB接口。同时,也安装了标准光标指示器(鼠标、跟踪球、触摸键、操纵杆等)和其他部件(键盘、CDRW驱动器、直接连结打印机的并行接口,用于外部监视器的VGA输出,内部硬盘驱动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军工等特殊行业,测试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格外重要,为此,Agilent公司在仪器上设计了可卸出的硬盘(如PNA矢量网络分析仪和Infiniium示波器),使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完成测试任务后,卸出硬盘,单独运输仪器至测试现场(如战地),再由操作人员取出随身携带的硬盘装入仪器,再进行现场测量,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测试及仿真软件在仪器中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处理数据能力的不断增加,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仪器的硬件和测试软件及仿真软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首先,硬件的模块化设计,使得通过不同的硬件模块组合配以不同的软件,从而形成不同功能的仪器和不同的测试解决方案,如Agilent公司的DAC-J宽带示波器86100C,通过插入不同的模块并配以不同软件,该仪器可成为抖动分析仪,宽带示波器,数字通信分析仪,时域反射分析仪 此外,VXI结构的测试仪器更加充分地解释了模块化结构仪器的灵活配置和应用。   其次,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已有了全新的解释和现实的应用,Agilent公司的89601A矢量分析软件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好例证,它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将大量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和数据分析功能充分展现在计算机软件之中,通过与不同的数据采集前端(如VXI结构的矢量信号分析仪,频谱分析仪,Infiniium数字示波器)相结合,组合出不同功能的矢量信号分析仪。   同时,其捕获的信号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EDA仿真软件(如Agilent公司的ADS高级设计仿真软件)的数据输入来源,用于驱动ADS高级设计仿真软件进行部件及系统级仿真 并且,ADS高级设计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可送入Agilent公司的ESG/PSG矢量信号源产生出信号通过VSA矢量信号分析仪的捕获和分析,反过来可进行产品设计与真实产品之间的数据验证,即实现设计、仿真、测量和验证的有机结合。以AgilentADS高级设计仿真软件为代表的EDA软件,通过与Agilent公司测试仪器(包括: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信号源,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的动态链接,从而实现了测量域与仿真域的有机结合,在设计、仿真和验证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而加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完善系统及部件的半实物仿真手段,达到迅速拓展满足需要的测量解决方案的目的。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随着测量仪器功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与其相关的自动测试系统(特别是军用ATS测试系统)的组建与发展也经历了从台式仪器ATS系统到卡式仪器ATS系统,从卡式仪器ATS系统到卡式仪器与台式仪器混合的ATS系统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VXI结构的仪器(主要对于大通道数的数字信号测量)与GPIB标准的台式仪器(主要对于性能要求严格的射频/微波信号测量)相结合组建ATS测试系统已成为军用ATS测试系统普遍遵从的主流原则和典范。这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军工用户在90年代提倡的采用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流行商用仪器来构建军用ATS测试系统有很大关系,它可以极大地降低整个测试系统的组建、开发、维护、替换和升级的成本。   但是,由于军工行业系统研制周期和认证周期相对较长,系统维护和需要支持的周期通常在10年至20年,而民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流行商用仪器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COTS产品在军工行业被大规模全面使用之前就已废型和停产,对于已定型的测试系统的维护和支持成为军工客户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那些基于特定硬件而开发的测试软件(TPS)的维护、支持和更新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一点在中国的客户群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何实现硬件的可互换性和软件的可互操作性成为保证整个系统生命力和生命周期的关键。与此同时,军用ATS测试系统还要满足其可靠性、机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并尽可能地降低开发、维护的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改进硬件的现场替换效率和维修中心替换效率,改进武器系统快速应对地区乃至全球支持的战略要求。   下一代的自动测试系统   下一代测试技术及测试系统的标准   以美国为首的用户和仪器厂商近一年以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仪器理念和技术以解决COTS仪器带来的问题,并同时满足未来测试系统的发展要求。该技术称之为NxTest,它就是基于LAN的模块化合成仪器(SyntheticInstrument)。安捷伦科技公司和VXITechnology公司于2004年9月为自动测试系统推出基于LAN的下一代模块化平台标准化-LXI。   LXI(仪器的LAN扩展)不仅提供了机架和堆叠式仪器的嵌入式测量技术和PC标准I/O连接能力,还实现了基于插卡式仪器的系统的模块化特点并减小了体积。对于为航空/国防、汽车、工业、医疗和消费电子市场开发电子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工程师来说,LXI紧凑灵活的封装、高速输入/输出和可靠的测量功能有效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VXI总线为所有高密度高速度应用提供了理想的标准,LXI则同时融合了VXI和以太网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高性能仪器平台,满足VXI通常没有满足的应用需求。LXI基于LAN的结构为例,为在航空和国防行业中长寿命仪器的实现奠定了基础。LXI没有带宽、软件或计算机底板结构限制。它可以利用日益提高的以太网吞吐量,为面临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挑战的工程师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LXI标准将由LXI协会负责管理。LXI协会是一家由主要测试测量公司组成的非营利机构。该集团的目标是开发、支持和推广LXI标准。安捷伦科技公司和VXITechnology公司利用其拥有悠久历史的模块化仪器设计,推出LXI平台,这是测试系统使用的开放式标准仪器发展中必然的可行一步。由于几乎每台电脑中都内置了以太网(LAN),以太网已经成为业界广泛认同的通信接口。互联网硬件价格正不断下降,速度正不断提高,局域网提供了其它点到点接口标准中没有提供的对等通信。测试和测量工程师日益认识到使用高速局域网替代专有测试测量接口(如GPIB)的好处,业内需要更低成本、更高带宽和更快的数据传送速率,这给专有测试测量接口提出了挑战。   LXI测试测量模块是为用于设计检验或制造测试系统而优化的。连接局域网的能力使得各模块可以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并从世界上任何地方访问模块。与采用昂贵电源、底板、控制器和MXI卡和电缆的模块化组件不同,LXI模块自带处理器、局域网连接、电源和触发输入。LXI模块可以采用全宽或半宽,高度为一个机架单位或两个机架单位,实现了非常简便的混配功能。信号输入和输出位于正面,局域网和输入交流电源则位于每个LXI模块的背面。LXI模块由计算机控制,不要求传统机架和堆叠式仪器配备的显示器、按钮和拨号装置。LXI模块采用标准网络浏览器诊断问题,使用IVI-COM驱动程序进行通信,简化了系统集成。   LXI仪器的特点   LXI仪器具备了以下五大特点:   (1)开放式工业标准   LAN和AC电源是业界最稳定和生命周期最长的开放式工业标准,也由于其开发成本低廉,使得各厂商很容易将现有的仪器产品移植到该LAN-Based仪器平台上来。   (2)向后兼容性   因为LAN-Based模块只占1/2的标准机柜宽度,体积上比可扩展式(VXI/PXI)仪器更小。同时,升级现有的ATS不需重新配置,并允许扩展为大型卡式仪器(VXI/PXI)系统。   (3)成本低廉   在满足军用和民用客户要求的同时,保有现存台式仪器的核心技术,结合最新科技,保证新的LAN-based模块的成本低于相应的台式仪器和VXI/PXI仪器。   (4)互操作性   作为合成仪器(SyntheticInstruments)模块,只需30~40种左右的通用模块即可解决军用客户的主要测试需求。如此相对较少的模块种类,可以高效且灵活地组合成面向目标服务的各种测试单元,从而彻底降低ATS系统的体积,提高系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5)新技术及时方便的引入   由于这些模块具备完备的I/O定义文档(由军标定义),所以,模块和系统的升级仅需核实新技术是否涵盖其替代产品的全部功能。如此看来,合成仪器(SyntheticSystems)将实现下述五大目标:①非常长的产品和系统支持周期,应用软件将不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②很小的系统体积,仪器不包含多余的显示、输入和其它美学设计部分。③应用清晰明确,仪器界面一致,升级快捷方便。④系统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保持一致。⑤供应商独立,测量硬件与测量技术没有直接联系。   展望未来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电子测量仪器随着芯片技术和DSP技术的发展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性能,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仪器的进一步融合,仪器的易操作性,易升级性,测量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软件无线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仿真技术将为用户的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更加强大和方便的工具。自动测试系统经历了从GPIB系统到VXI系统,从VXI系统到VXI与GPIB混合系统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军工用户希望拥有一种长寿命且高性能的系统标准体系来承担日益复杂的测试压力和维护成本的压力,面对未来的挑战,LXI仪器将在继承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之上,为下一代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特别是ATS测试系统的革新带来新的希望。
  • 2009年会仪器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报告
    2009年4月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上各位专家做的各类仪器现状与发展的报告赢得了众多与会人员的好评。   魏开华:我国质谱产业化猜想   军事医学科学院魏开华研究员做的报告题目为“我国质谱产业化猜想”,报告从“质谱仪器研发现状、质谱仪器研发策略启示、质谱仪器市场十个猜想、质谱技术与仪器评测”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质谱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为我国的质谱产业化建言谢策。 傅若农:气相色谱的最新进展   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做了题为“气相色谱进展”的报告,全面阐述了气相色谱的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国外气相色谱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从通用的气相色谱、便携式气相色谱一直到芯片上的气相色谱 并向与会者介绍了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冯先进:ICP-AES最新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冯先进研究员重点从仪器的结构、软件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关于发射光谱最新技术进展,如固态检测器的应用、水平和垂直双向观测技术、仪器的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近年来都有较大的发展。 周素红:粒度仪技术现状和最新进展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周素红副研究员做了题为“粒度仪技术现状和最新进展”, 详细介绍了几种表征粒度的方法、目前的主要技术进展以及粒度仪的相关国际标准。 张德添:电镜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分析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张德添教授为与会人员介绍了电镜的最新技术并分析了相关技术发展趋势,并重点介绍了透射电镜在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亚风: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在环境和食品中分析中的应用   样品前处理技术近年来越来越重要,大部分仪器在进行测定之前都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在分析测试中,样品前处理占大部分时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重点介绍了萃取技术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以及在环境和食品中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仪器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仪器也是五花八门。环境和食品的安全、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推动仪器及其相关测试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专家的报告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具备稳定、实时、在线、准确地获取必要数据的能力是对当前仪器设备提出的新要求。
  • 盘点化妆品专业开设院校:紧跟行业标准与发展趋势
    随着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需求的持续攀升,化妆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8月,我国已发布122条化妆品执行相关标准(点击查看:2024年化妆品标准盘点》》)。近年来,由于化妆品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化妆品相关专业课程,以培养具备科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本文将盘点国内开设化妆品专业的相关院校,并探讨其如何与现行行业标准及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在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化妆品行业的监管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例如,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和中国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都对化妆品成分、标签、和市场准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近期《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2024年化妆品标准立项计划公示》中(点击查看详情),我们也能够发现,对于化妆品的禁限用物质(有害物质、防腐剂等)、原料和包材、安全评价、检验方面将进行制订或修订。那么,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院校开设的化妆品相关专业,涵盖化妆品科学技术、安全性检测、天然提取物原料等方向,也正是长期以来对化妆品标准这一趋势的积极响应。经过盘点,所开设院校共59所,本科院校24所,其余为职业院校或高等专科学校,详情见文末附录↓↓。在化妆品技术类专业(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化妆品技术)方面,超过30所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其中化妆品科学与技术隶属于药学类,其它则属于轻工类。该类专业侧重于化妆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包括在化妆品配方、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这与国家对化妆品原料、功效、包装、检测方法上所发布的标准是相契合的。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其作为国内较早开设化妆品专业的高校,融合了化学、生物学、药学等多学科知识,专注于化妆品天然提取物原料的开发、化妆品功效评价与皮肤安全性研究等方面,为化妆品原料安全提供了新方向。其次,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工艺)也隶属于轻工类,其则是重点在于培养掌握香料香精领域的基础理论、工艺原理及工程技术等专门知识,具备香料香精产品技术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能力。而化妆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则隶属于药品与医疗器械类,强调从源头到成品的严格检测。其作为药品与医疗器械类的一个分支,使得化妆品的监管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确保化妆品行业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此外,浙江大学华南工业研究院化妆品创新中心等研究院所也开展了针对化妆品产品从顶层设计、研发、安全性、功效性评价、产品申报注册,至原料检测、生产质量体系建设、品质管理等的服务体系,全力保障化妆品安全。同时结合学校研究优势,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化妆品研究所发展了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南京农业大学则探索开发了天然植物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这些都是在化妆品新标准下开展的新型环保原料的研究与应用。总之,化妆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开设的化妆品专业,既要符合当前行业的标准,又要关注未来的技术和市场趋势。随着化妆品标准的提升和化妆品专业教育的不断完善,未来的化妆品行业将更具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和优质的产品。附录:化妆品专业开设院校盘点专业名称所属领域开设院校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代码081704T)轻工类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代码081705T)轻工类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大连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厦门医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肇庆学院、洛阳师范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安康学院、柳州工学院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100708T)药学类临沂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华商学院、湖北科技学院、厦门医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化妆品技术(专业代码480101)轻化工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香料香精技术与工艺(专业代码480110)轻化工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代码490217)药品与医疗器械类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私立华联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化妆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代码490218)药品与医疗器械类潍坊理工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表:仪器信息网)
  • 我国标准化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标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现代标准化体系是现代技术与现代经济标准的有机结合,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推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管理、工程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随着贸易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生产、贸易、服务和管理等社会活动的有关各方应共同遵守的准则,现代标准化体系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标准化体系的市场运作   我国的标准化体系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因此相较WTO的一些主要成员国来说,无论是各项标准和标准体系本身,还是标准的管理运行体制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要完全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尚需时间。   在我国,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以政府为主体,按照行政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审定。政府在标准制定中,人力财力的投入远远无法满足高速经济发展中标准工作的需要。经费的不足导致标准的研制失去了意义,变为机械化的完成任务。同时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被忽视,企业的优势和职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标准制定过程中,相关部门缺少配合、相关机构缺乏沟通,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在这种情况下所制定的标准常常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标准适应性差、水平低,形成市场准入门槛过低的局面,技术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随着世界经济和标准化的日益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大环境中,原有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对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标准化体系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借鉴发达国家和WTO主要成员国的先进经验,用市场机制整合配置标准化资源;用市场规律指导标准化体系建设;用社会力量参与标准的制定,使标准成为商品,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指导标准化工作。标准成为商品后,按市场规律对其进行管理:政府宏观控制,协会、企业等部门对市场进行分析,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标准。新出台的标准应具有商品的属性,即有市场需求、品质高、研发成本低、入世时间短等。有了高品质的标准,才能在国际标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反应出标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反映出标准的价值所在。ISO、IEC、SAE、ASTM等重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已接受了标准商品化这一新观念,围绕标准商品化制定其商务计划,对所制定标准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论证。   标准化体系的市场运作,能充分反映标准在市场经济中的属性和价值,这样不仅能从机制上解决标准的研发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市场驱动下,所制定的标准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者:张志君)   标准化工作领域的拓展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技术基础,标准已经成为国际问重要的竞争手段。其范围不断拓展,外延一直处于不断扩张的状态。从有形商品到商贸服务,从技术规范到网络信息,从企业管理到社会责任,均被纳入标准化工作范畴,可以说标准无所不在。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颁布后,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它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   IS09000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国际标准化活动已经从名词术语、试验方案及产品质量三大传统领域,迈向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认证。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为了出于企业自身经营的需求和对社会整体环境的适应,广大企业向下级产业链提出了IS014000要求,如此链接,IS01 4000的要求就传遍整个产品和服务供应网络,过去“命令控制”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企业自律的管理模式转换。   IS014000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经被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许多企业为了满足本行业的特殊需要,在S09000和IS01 4000的基础上,根据本行业的特色,或借鉴其管理模式或自行开发,推出了各种各样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活动。在全球掀起了如火如茶的质量、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等体系的标准化及认证热潮,增进了人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推动了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目标,转而谋求持续、稳定,有效的发展。在技术上支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基因工程等为标志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经济社会转变。科学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作为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是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产品要在产业化,商业化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通用、兼容、可靠性.系统性等方面依靠标准化。标准化将突破传统行业和领域的界限,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的要求,制定出符合高科技及其发展的新的标准。如在经贸、银行、海关、运输,保险商业等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行的无纸贸易{EDI);存储量大,保密性强,使用方便的IC卡;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率高,技术和设备简单,易推广的条码技术;符合标准化信息描述的事物特性表以及网络信息的标准化等。面向高科技的标准化成为新世纪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标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纵深发展,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自己的市场、占领别人的市场、谋求最大利益的武器。为达到控制进口,保护自身利益为目的,发达国家常常将国家或地区标准作为所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的手段。在国际市场上,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国际市场的主动权,谁就能控制未来的市场。   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商一致的产物,是国际上普遍能达到的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是保证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维持正常国际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是破除这种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通过国际问标准化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国际化的标准化发展环境,将本国的标准化纳入国际标准化体系之中,学习国外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能够提高本国的标准化工作的水平,并在国际标准化中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国际标准化的组成部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标准化意识,把标准作为竞争的手段,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制定企业内部的标准,或采用专业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先进工业国家,国际知名企业的先进标准,明显增强了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迅速发展,它们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的力量;国际经济的不断区域化集团化,促使标准的协调和相互承认成为现实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方式。竞争全球化的日益激烈,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非关税壁垒的激增,对尚未与国际社会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完全接轨的发展中国家打击尤为严重。作为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有效手段,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危险性的强有力的手段和全球公平竞争的基础。   随着全球国际化倾向日益增加,产品、技术以及信息的相互交流与交换越来越频繁,竞争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对国际标准的需求会不断增长,标准的国际化、采用国际标准,将成为全球普遍发展的趋势。   标准化的系统工程   标准化系统是标准化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物。随着科学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方式、生产手段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过程高度的现代化、综合化已成为当今生产方式的一大特点。一项工程的施工,一项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到十几个或几十个行业、上百家企业和多领域的学科,合作联系渠道遍及全国甚至跨越国界。   42万人共同完成的美国载人登月工程历时1 1年投资300亿元,参与阿波罗飞船发射工程所的公司多达两万多家。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组织好、管理好就必须把标准化提高到整个系统的统一、协调的高度上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作为标准化对象的系统其规模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标准体系的动态性。目标性、协调性也更加明显。能够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理论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系统,不仅是现代标准化的标志,也是现代标准化的重要内容。标准化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进入系统工程领域,是标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标准化的一大显著特征。标准化系统工程将标准从单体发展升级为整体水平。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局部处理发展到全系统的宏观调控,使得标准化进入到一个系统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提高,标准化所渗透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标准制定的国际化、运作的市场化、建立的系统化成为当今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
  • 汪正范研究员:中国检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5月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2)”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会为期3天,展出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汇聚了超过500家国内外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相关展商,展示了目前科学仪器产业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并举办多项行业活动。   在2012中国实验室技术发展国际论坛中,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汪正范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检测市场的发展趋势》的报告。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汪正范研究员   汪正范研究员介绍说,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检测服务主要为政府、机构、企业、个人体统健康、安全、环保、质量方面的检测,包括环境测试、原材料成分检测、品质测试、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设备校准、产品质量管理认证、技术咨询等综合性服务,服务对象几乎涉及所有行业。   我国现有检测机构的类型分为政府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及外资检测机构三种。   第三方检测机构   汪正范研究员介绍说第三方检测机构是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商品检验活动的机构,是一个处于利益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是独立法人,不受控任何一方。   欧美在十五世纪经济开始之初,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就有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商品检测在十九世纪中叶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我国在二十世纪末,开始出现民营和外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一些国有检测机构也开始向第三方检测机构转化。   国内检测市场   汪正范研究员介绍说由于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西方绿色贸易法规不断升级,以及国际贸易持续复苏,使得中国出口商品检测市场维持价涨量升的格局。促进国内检测市场迅猛发展。   2010年我国检测市场总产值达650亿。国有检测机构产值达373.10亿,占总产值的57.4% 民营检测机构和外资检测机构的产值分别为69.23亿和207.68,占有率分别为10.65%和31.95%。2010年中国检测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和华南区,产值分别约为230亿和190亿,占有率分别约为35.4%和29.2% 北方区和其他地区的产值分别约为160亿和70亿,占有率分别约为24.6%和10.8%。   汪正范研究员在报告中对发展我国检测市场提了三点建议:1、体制改革:即打破行政执法和检测机构的从属关系,将国有检测机构推向市场,使其企业化,成为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2、大力发展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 3、允许更多的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中国。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汪正范研究员介绍说,中国检测机构正面临大的发展机遇。首先,新的治疗、安全、环保、卫生法规、各种标准的不断出现,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其次,品牌客户竞争、零售商竞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呼唤检测机构深入参与 第三,人们对独立、定性、定量检测数据期待更高,市场正在增强对检测机构的公信力 第四,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从市场总量到新的检测服务都将有大的发展。   目前,国内检测行业基本上只对成品进行检测,不利于及时发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由熟知国内外标准的检测机构,与企业发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融入企业研发、采购、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在研发中间环节或者前期关键技术问题上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将单一的事后业务检测转变为为企业研发提供全程服务,这对没有检测能力的中小企业有重要意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