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

仪器信息网智能网联专题为您整合智能网联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智能网联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智能网联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智能网联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智能网联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网联相关的资讯

  • 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22—2030年)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渝府发〔2022〕3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为推动我市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2—2030年。一、发展趋势和现状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促使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信息通信、能源等行业深度融合,并加速向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是未来汽车动力系统的主要技术路线。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价值将越来越成为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单车智能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将逐步向“车、路、网、云、图”一体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化的重要基础,智能网联将赋能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从国内形势来看,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新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等资源正加速向国内集聚,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市场渗透率持续快速攀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以上;到2030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从我市形势来看,重庆是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传统汽车产业已形成“1+10+1000”优势集群,正加快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增长迅速,“大小三电”(电控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电制动、电转向、电空调)等核心配套已有较好基础,具有西部地区最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我市拥有复杂的山地地形交通场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测试、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正加快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三大应用场景建设。在机械、电子、材料、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备较好产业基础和丰富资源。拥有适合于人才宜居宜业的产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支持政策。总体看,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档次不高、规模不大、配套不强等问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创新应用、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服务等核心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关键技术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融合发展为重点,以特色园区为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努力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完善产业政策,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管理、体制和模式等创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发展。跨界融合,协同推进。推动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跨界融合,推进研发、制造和服务一体化发展,注重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突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业态模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统筹布局,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汽车产业布局,构建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特色发展的产业格局,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转型提升。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加强“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促进国际国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绿色转型,低碳发展。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探索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路径,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三)发展愿景。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品牌、引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创建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搭建一批应用场景,基本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全国,并具有一定国际辐射能力。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国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打造1—2家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品牌;聚集一批先进的零部件企业,形成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引育一批具有突出创新实力的研发机构,打造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宜居宜业环境,建成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全球一流的基础设施,打造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体验之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的国际辐射能力。三、重点任务(一)提升整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水平。1.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继续加强优质项目招商引资,聚集更多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我市整车企业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推动新项目建成投产、新产品投放上量、新品牌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持续扩大产销规模。2.全面加快向新能源动力转型。加快推动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传统汽车制造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落实国家汽车新能源化的相关技术路线。乘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商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3.提升汽车智能网联水平。推动整车企业坚持软硬件协同攻关,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实现组合驾驶辅助、有条件自动驾驶向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升级。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发展飞行汽车。4.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支持整车企业实施软件定义汽车研发策略,与信息通讯技术(ICT)、互联网等行业公司跨界协同,大力提升集成控制水平和正向开发能力。鼓励整车企业研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关键技术,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投入达到全国领先水平。5.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支持整车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自主的研发、制造、质量、服务等技术和管理标准,打造企业标准竞争优势。支持整车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争取将企业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6.建立新型“整车—零部件”合作关系。发挥整车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开放配套市场,吸引零部件企业集聚。推动零部件企业根据整车企业需求,提升同步开发能力,积极开展超前研发。支持整车企业深化与核心供应商在研发、技术、产品、资本等层面的协同,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全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平台和品牌。专栏1 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技术新能源方向。以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技术创新方向,加快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智能网联方向。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二)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1.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聚焦“大小三电”关键零部件及基础原材料,加快重大项目引育、产业化落地,做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构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2.培育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引育车规级芯片、传感器、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提升感知、决策、交互、执行等关键总成配套能力,形成可满足高度自动驾驶需求的零部件供应链。支持ICT零部件企业积极融入汽车行业,发展“汽车+信息通讯”融通的新型零部件企业。3.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零部件体系再造工程,支持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转型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支持重点零部件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称号,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专栏2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突破高集成度电池、电池包封装、电池管理控制等技术,加快下一代电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研发高效高密度、多合一电驱电机等技术及产品,突破高压平台架构关键技术。加强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攻关,加快高可靠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关键材料研发。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突破高算力车载芯片、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达、4D成像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等复杂环境感知产品技术,加强车机系统、车载大屏、抬头显示等技术研究,推进车载网关、车载智能网联终端(T—BOX)等车用通信产品研发。传统零部件转型升级。加快高效增程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以及高效率集成电驱动系统研发,突破高效节能热管理、电制动、电转向等技术,开展高性能镁铝合金、高强度钢、碳纤维复材等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突破热成形、激光拼焊、边缘软化等材料加工工艺技术。(三)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创新应用。1.建设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加快基础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突破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车联网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打造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技术支撑体系,推进智能化与网联化深度融合,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推动自动驾驶及车联网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2.推动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应用场景统一规划、建设、运营。持续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打造车路云协同创新样板区。统筹推进全市自动驾驶政策先行区建设,率先开展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支持在渝开展首创性、全球化、特色鲜明的运营示范项目,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和车联网场景大规模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应用示范区。3.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数据应用。支持建设和扩容各类综合、专业车路云网图数据中心,促进各类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推动道路基础设施、通信基站、车联网平台和应用服务等信息交互与数据共享。推进智慧出行、智能调度、先进感知监测等系统综合应用,探索数据商业化应用模式,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管理水平。引育一批高精度地图、数据分析、出行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数据服务企业,持续提升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能力。专栏3 加快突破智能网联关键技术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多车型适配的标准化硬件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智能驾驶算法、智能座舱等车端关键技术。突破高可靠、低时延的多源信息融合边缘计算技术,长时域、高可信的多目标识别与跟踪等路端关键技术,以及混合交通情况下的多层级群智决策与控制等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强化边云协同与动态交通大数据赋能研究,保障基础平台充分发挥跨域融合、分层解耦、分级共享的支撑作用。重点突破蜂窝车联网(C—V2X)单播组播、业务连续性、规模化运维等关键技术。推进高精度地图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超宽带室内定位及相关新型定位定姿技术深度融合。(四)加快培育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1.积极培育关键软件。鼓励整车企业承担汽车软件领域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智能座舱、视觉算法、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整车企业打造应用生态,推进定位导航、远程车控等车载应用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基于空中下载技术(OTA)的增值服务。发展工业软件,提升汽车智能制造水平。2.推动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应用。鼓励加强算法研究,建设公共算法服务平台,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算法生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人、车、路、环境的数据融合,提升车辆对动态交通环境的数据感知能力。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数据互联与协同,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行车策略优化。3.加快基础硬件产业化突破。以整车需求为牵引,聚焦车规级芯片,重点支持设计、制造、封装和材料项目建设。加快高算力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应用,推动高性能车载计算平台发展。积极引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智能传感器产业。大力发展T—BOX项目,推进T—BOX装配应用。专栏4 加快突破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汽车软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整车分布式硬件抽象与虚拟化、高可信运行环境、编译工具、车载容器、中间件等底层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云控平台、OTA等关键软件产品研发,突破汽车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技术。汽车人工智能。加快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毫米波雷达、微波雷达、激光传感器、导航传感器等基础硬件研发,推进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智能视觉感知、多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及控制等技术突破。(五)加快打造体验之都。1.丰富试车场测试体验。提升现有汽车试验场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测试水平,支持新建汽车试验场按照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地的有关标准开展建设,为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开发、测试、验证提供全面服务。2.提升道路智能化体验。基于重庆复杂山地、高温气候的条件特征,在主要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部署感知、联网、交互、计算设备,加快现有道路网联化改造,实现蜂窝车联网基本覆盖,形成城市级的智能化道路环境,打造全国最具特色、最为丰富的车路协同体验场景。3.打造汽车文化赛事体验。整合汽车消费、试乘试驾汽车服务等主要功能,融合旅游地产、商务办公、文化体验、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配套服务,建设汽车主题公园。支持举办国际汽车论坛、国际汽车赛事等,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4.提升充换电加氢服务体验。推动充换电加氢综合能源站与新零售业态融合共建,创新商业模式,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及充换电加氢生态,打造多元化服务业态共生的充换电加氢服务生态圈。5.优化新兴技术应用体验。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提升汽车改装、二手车交易等传统汽车后服务市场的数字化水平,发展汽车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构建模式创新的体验场景。专栏5 加快突破各类场景体验支撑技术充分依托现有数字经济产业园、协同创新区等创新平台,坚持软硬件协同攻关,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感知、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等共性交叉技术,持续加强自主学习控制、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类脑计算、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核心技术研究与攻关。(六)加快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规划布局。加快制定完善充换电站、加氢站、储能设施、泊车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和实施意见,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推进“三网”融合。通过在能源互联、交通电气化及数字化等方面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和高效运营,推动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平台融合、数据互通,形成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3.加快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高速公路、乡村场镇、停车场站、居民小区等区域充电设施全覆盖。鼓励建设综合能源站,布局新一代800伏以上大功率高压充电站,持续提升成渝“电走廊”充电能力,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网络。推进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建设,加速换电站布局,推动换电标准化、共享化,形成与换电汽车推广应用相匹配、适度超前、区县全覆盖的换电网络。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支持重点区县在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等示范区域布局建设加氢站,扩容成渝“氢走廊”,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的支撑能力。专栏6 加快突破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加快有序充电、反向补能、化工余热与废气资源高效制氢等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优化大功率充电,储氢、运氢与加氢,一体化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开展新一代废旧动力电池自动智能化拆解技术研发。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智慧电力系统,发展车网互动等储能技术。加快智慧车库系统改造建设,推广代客泊车技术应用。(七)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1.强化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对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建设和运营单位的安全监管。支持汽车整车和汽车软件企业提升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鼓励行业组织加强技术交流,指导企业不断提升安全水平。2.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聚焦车规级芯片、应用开发软件等“卡脖子”环节,加快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能力。支持整车企业加强与核心供应商的利益协同,加快零部件配套体系集聚发展,适当扩大核心零部件的应急仓储规模,建立极端情况下供应链备份预案,确保维持正常生产能力。四、重点工程(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1.打造重要创新载体。引导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完善和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国家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氢能动力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5G融合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2.加强关键人才引育。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快引进和培养软件架构师、车规级芯片设计师、卓越工程师等紧缺高级人才,以及汽车软件、轻量化和电池原材料等基础研发人才。鼓励高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汽车与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等跨学科建设,加快建设重庆高等工程师学院。孵化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团队,培育领军型、成长型、初创型企业家。3.提升创新转化能力。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创新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创新和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运作机制。完善市、区两级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立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发展企业与科技创新机构的融合发展平台,提升专项服务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机构创新成果转化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二)实施智能制造工程。1.加快提升智能制造基础能力。加快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建设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系统,加大数字化装备应用力度,提升企业关键环节数字化水平。支持整车企业搭建智能制造平台,助推企业间产能共享,提升全市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2.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推动企业信息系统与生产设备互联互通,开展系统间集成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一链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据协同网络,建设供应链协同等应用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支持“5G+”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等创新应用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创建全球灯塔工厂,打造创新示范标杆。(三)实施质量提升工程。1.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推进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质量监测、成本控制、营销服务等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以降低汽车故障率和稳定达标排放为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汽车质量评估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2.加强品牌培育和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内涵设计和推广工作,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违法侵权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正向引导作用,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3.增强质量服务能力。发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在测试评价、研发验证等领域的技术资源优势,完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四)实施绿色低碳工程。1.打造标杆示范企业。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汽车产品生态设计评价标准制定。在汽车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打造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示范企业。2.加快建设零碳工厂。支持企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建设工厂储能、利用的内循环体系,加快低碳工艺应用,严格污染物排放管控,提升污水、废气、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水平,建设零碳工厂。3.开展产品再制造。支持企业围绕车辆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扩大可再生、轻量化材料使用规模。采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开展零部件再制造示范试点。加强旧件回收、制造及检测管控,建立循环再生体系。4.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鼓励开展废旧动力电池安全梯次利用。支持电池产业链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开展新一代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和自动智能化拆解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五)实施融合发展工程。1.推动与物流运输业加快融合。支持整车企业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物流需求,进一步优化提升运输效率,与物流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设施设备衔接、业务流程协同,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关键环节深度融合。2.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加快融合。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引进优质整车、零部件、研发、测试、应用、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企业。支持企业利用市外优质人才资源设立研发中心,加强出口目标国相关标准、认证、检验监管等制度研究,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产品出口逐步向品牌及技术输出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转移。3.推动与智慧出行加快融合。深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构建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全程电子化、智能化的出行服务体系,探索推进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慧出行服务生态。4.推动与金融保险业加快融合。支持整车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购车、用车、修车、卖车等环节,发展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保险等业务。加快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范围,推动绿色信贷创新,鼓励企业持有电池、储能设施、充电桩等资产,探索绿色资产融资新模式。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的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定期向市政府专题汇报。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负责统筹相关单位,推动落实具体工作。(二)加强人才保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保障,用好用实“鸿雁计划”“重庆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研究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专项政策。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结对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高校进行学科调整和新工科建设,培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急需人才。(三)强化金融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推介机制,做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设立汽车行业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额度。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四)加大政策扶持。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要从部门专项资金中安排预算,支持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市经济信息委加强政策统筹,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政策”给予支持。鼓励重点区县制定相应的专项支持政策。(五)打造宣传平台。持续办好重庆国际车展、自动驾驶挑战赛等品牌活动,策划举办全球性、全国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会议。围绕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成果等,积极开展新闻发布、企业走访等宣传活动,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发布、试乘试驾等推广活动,积极营造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六)加强招商引资。市经济信息委加强招商统筹,市招商投资局做好招商服务协调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按职能分工加快推动落实。重点区县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情况,建立专业招商团队,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市、区两级加强联动,提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效率和水平。(七)创建特色园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开发区积极创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形成“1”个整车、“N”个配套的“1+N”园区体系,强化示范带动,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 深圳坪山与中汽中心签约合作 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检验检测中心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18日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开展多方面务实合作,共同举办世界汽车标准创新大会、投资设立企业法人主体、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检验检测中心、设立标准化业务应用促进中心、高质量运营智能网联测试场等。  坪山区是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比亚迪的全球总部所在地。近年来,比亚迪带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产业链20余家企业在坪山重点布局,辖区相关产业的规上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22家增至目前的95家,2022年度产值超1551亿元、同比增速达139%,产业增加值达255亿元,占全市近50%,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坪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坪山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坪山区是深圳唯一兼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功能的行政区,是全市率先开展“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先后出台了全市首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布局建设了粤港澳唯一的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落户了总规模达50亿元的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基金,引进了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产业服务平台,出台了全国首份有立法支撑的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和商业化试点政策。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说,合作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提升行业服务质量,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汽车产业发展。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于长沙揭牌
    作为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的重磅主题论坛之一,“AI驱动 数实融合”大模型赋能数字经济论坛9日在长沙举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在论坛现场揭牌,成为中南地区第一个、全国第四个智能网联国检中心。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AI驱动 数实融合”大模型赋能数字经济论坛9日在长沙举行。 张雪盈 摄此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与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均已落户长沙。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的揭牌,标志着长沙已经有资质有能力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企业提供全流程智能网联测试检验和研发验证服务,将加速推动区域内新质生产力发展。据了解,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占地409亩,拥有直径300米的淋雨动态广场、长1.5公里的直线性能路、4种坡度(10%、20%、30%、60%)的标准坡道、长186米的涉水池、长300米的ABS试验路、长520米的车外噪声试验路等试验道路,还能模拟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多国海外道路测试场景,是场景齐全、功能完善、试验道路性能优秀的国内一流试验场,可支持开展各级别智驾研发测试、全球各国NCAP主动安全摸底测试、ECE法规测试、自动驾驶准入测试等服务。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介绍,本次将国检中心布局在湖南湘江新区,是长沙抓住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机遇、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子,能助推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汽研也将进一步丰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场景,加强与各生态企业间的交流合作,邀请更多生态企业汇聚湘江,支撑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周玉林说。论坛上,湖南省数据标注产业联盟也正式宣告成立。首批成员包括24家行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旨在推动数据标注服务的标准化、高效化,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联盟筹备期间已促成5项合作意向,合同总金额高达3.9亿元。

智能网联相关的方案

智能网联相关的论坛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落户襄阳

    [color=#3f3f3f] 8月12日,从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已完成现有园区的智能化、网联化改造,这标志着国内首批获准筹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北)”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color][color=#3f3f3f]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并授权,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第三方综合性汽车检测及技术服务机构,也是国内功能最集中、最全面的综合性汽车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拥有功能全面、乘商并用的综合性汽车试验场和14个专业试验室,能够承担乘用车、商用车、农用车和发动机、底盘、零部件、机动车仪表、灯光、电器、非金属制品等各种产品的检测和检验。近几年,该中心持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技术研究,进行过多次汽车智能驾驶的测试。[/color][color=#3f3f3f]  此次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园区智能化、网联化改造,利用5G技术、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边缘云计算、五维时空管理平台、大数据云平台等前沿技术,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素——云、管、端三个维度出发,模拟城市、边界、快速路等多个应用场景,构建行人和交通标志及标线的识别及响应、联网通讯、自动泊车、一键召车等48项园区试验场景,可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发验证、检测认证和示范运营进行验证。[/color][color=#3f3f3f]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将在汽车试验场三期、四期扩建工程中进一步推进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区建设,不断完善智能设施、网联通信环境,建成 140种试验场景,实现ADAS的试验测试、关键车路协同场景验证、自动驾驶关键场景验证,最终为乘用车、商用车全车型提供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地。[/color]

智能网联相关的资料

智能网联相关的仪器

  • 智能化 美好无线畅联CIC-D180是盛瀚新一代智能化离子色谱仪,LAN接口与以太网联接,可实现手机APP远程操控和信息资源共享,在线技术指导、一键智能维护、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实验数据无线畅联...让仪器持久耐用,让使用者畅享轻松高效工作体验!模块化 探索无限可能简洁的管路布局,丰富的组件配置,让CIC-D180灵活多变,可随需搭配多种检测器。轻松实现联用技术,亦可变身双系统和二维离子色谱,适用各种高标准应用场景。高清触感大屏实时显示仪器流路和运行状态,一键操作,随时查看。 双极脉冲电导检测器数字电导信号输出方式,可实现自动量程功能,可同时测定相差5个数量级浓度的离子。 内置淋洗液发生器电解方式产生高纯度KOH、MSA淋洗液,省去人工配置时间,梯度洗脱完成更多检测项目。 气液分离器滤除流路中析出的气泡,减少仪器故障,提高仪器性能。 蠕动泵后清洗功能用于色谱泵柱塞杆的清洗,减少缓冲盐的析出,避免磨损柱塞垫及宝石杆。 加热脱气单元内部集成在线真空腔,在线脱去淋洗液中产生的气体等。 漏液报警仪器渗漏时,传感器及时发现并自动报警,可实现自动停机。 淋洗液用量报警智能探测器,实时感应淋洗液瓶中的液体含量。 柱温箱循环风柱温箱,360°无死角加热方式,加热快速均匀; Clarity工作站软件实现对平台各个组件的检测、控制,输出分析结果。 手机App智能手机App实时掌握让分析的每个步骤,无需值守仪器,工作轻松高效。行业解决方案 HJ 800-2016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HJ 812-2016 水质 可溶性阳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84-2016 水质 无机阴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5085.3-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GB/T 5750.5-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1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副产物指标 HJ1076-2019 环境空气 氨 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GB 5009.255-2016 食品中果聚糖的测定GB 5009.2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聚葡萄糖的测定 GB 5009.25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种磷酸盐的测定HJ779-2015环境空气六价铬的测定 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
    留言咨询
  • Centauri 智能手持式激光功率能量计产品介绍: Centauri 智能手持式激光功率能量计是集多年专业的激光功率能量计技术及应用、市场经验,推出新一代双通道智能化表头。在经典的Nova、Nova II、Laserstar、VEGA以及Starlite的基础上,Centauri集中了各型产品的优点,在产品性能、人机交互及操控界面、数据处理及显示、数据互联等方面全面提升。智能激光功率能量表头产品优势:&bull 可与所有公司的热电堆,BeamTrack,热释电和光电二极管探头联用;&bull 高亮彩色7 英寸大触屏;&bull 包含单通道和双通道两种型号&bull 限值设定及超限报警&bull 背光按键,便于在暗室内操作&bull 支持USB 移动存储设备直接插拔,更大程度提供数据存储量&bull 与热释电探头联用时,记录数据速度达10,000Hz&bull 支持以太网联网传输接口&bull 内置USB 和RS232 接口与计算机通讯,便于StaLab, StarCom PC 应用;可以使用LabVIEW,COM Object 和ActiveX 软件操作Centauri 智能激光功率能量表头屏幕布局Centauri 7英寸触控屏提供非常方便的触控操作界面,显示界面精心设计以提供测试数据的轻松读取及处理,以及迅捷的参数设计界面和高级功能的使用。Centauri 智能激光功率能量表头屏幕布局Centauri 7英寸触控屏提供非常方便的触控操作界面,显示界面精心设计以提供测试数据的轻松读取及处理,以及迅捷的参数设计界面和高级功能的使用。 信息区 包括通道,探头型号,探头序列号等信息。轻点右侧菜单按钮可获取更多的功能。 探头设置区 探头参数设置显示以及更改。轻点任何一个参数将显示备选的选项,选择后将更新探头设置并恢复工作状态。设置将会存在探头内并在下一次开机时自动调用。 测量区 显示测量/处理结果的数值和/或图形。点击“Offset"可打开背景扣除功能,“Zoom"可将进度条的尺度进行调节。丰富的测量界面
    留言咨询
  • 自动驾驶太阳光模拟器 光源参数1 距离:50米-100米2 太阳光谱匹配度:A级3 照度:10万lux4 光斑面积:直径60cm圆形,可通过镜头调节,*大可到3.5米(一条车道宽度)5 均匀性:±10%6 色温:分档可调,模拟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日照7 光源类型:氙灯+金卤灯+led8 使用环境:适合模拟实验室使用 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s;Self-driving automobile )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在20世纪已有数十年的历史,21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自动驾驶车,是一种无须人工干预而能够感知其周边环境和导航的车辆。它利用了包括雷达、激光、超声波、GPS、里程计、计算机视觉等多种技术来感知其周边环境,通过先进的计算和控制系统,来识别障碍物和各种标识牌,规划合适的路径来控制车辆行驶。Level 0:无自动化(No Automation)没有任何自动驾驶功能或技术,人类驾驶员对汽车所有功能拥有*控制权。任何驾驶辅助技术,例如现有的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以及自动雨刷和自动前灯控制等,虽然有一定的智能化,但是仍需要人来控制车辆,所以都仍属于 Level 0。Level 1:驾驶辅助(Driver Assistance)可以授权部分控制权给系统管理,不过驾驶员仍然对行车安全负责,一些功能可以自动进行,比如自适应巡航、应急刹车辅助、和车道保持。Level 1 的特点是只有单一功能。Level 2:部分自动化(Partial Automation)驾驶员在某些预设环境下可以不操作汽车,即手脚同时离开控制,但驾驶员仍需要随时待命,对驾驶安全负责,并随时准备在短时间内接管汽车驾驶权。Level 2 的核心不在于要有两个以上的功能,而在于驾驶员可以不再作为主要操作者。Level 3:有条件自动化(Conditional Automation)在有限情况下实现自动控制,比如在预设的路段(如高速和人流较少的城市路段),汽车自动驾驶可以完全负责整个车辆的操控,但是当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仍需要在某些时候接管汽车,但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如即将进入修路的路段。Level 3 将解放驾驶员,即对行车安全不再负责,不必监视道路状况。Level 4:高度自动化(High Automation)自动驾驶在特定的道路条件下可以高度自动化,比如封闭的园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或固定的行车线路等,这这些受限的条件下,人类驾驶员可以全程不用干预。Level 5:完全自动化(Full Automation)对行车环境不加限制,可以自动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交通状况和道路环境等,在无须人协助的情况下由出发地驶向目的地,仅需起点和终点信息,汽车将全程负责行车安全,并完全不依赖驾驶员干涉,且不受特定道路的限制。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已经分化出两大阵营:以汽车制造商为代表的ADAS和单车智能技术阵营,以及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技术阵营。ADAS和单车智能技术阵营主要从现有的驾驶辅助安全技术出发,配合感知和控制决策,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技术阵营则直接依靠智能计算及网络通信实现对汽车的控制。除此之外,在系统集成和功能实现等方面,不同技术阵营之间、内部均存在一定差异。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均采用环境信息感知识别——系统智能决策控制的技术框架。自动驾驶技术集自动控制、复杂系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于一体,收集云端和车载传感器的车联网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环境感知数据等信息,识别车辆驾驶区域的环境特征,进行任务设定和控制规划。
    留言咨询

智能网联相关的耗材

  • 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
    TH-ZM8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是为校正100-2000mL/min气体流量而设计的智能流量校正仪表。该仪器利用皂膜在不同流量的气体下经过校正的腔体的时间差而换算得到标况流量的原理设计,该仪器可随身携带到现场对各种气体采样器进行流量校准。 TH-ZM8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 TH-ZM8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性能特点: TH-ZM8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 微电脑程序控制,数据自动处理,直接显示实际流量,标准状态流量和参比状态流量。 TH-ZM8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 六位液晶显示,可手动输入(修改)大气压和温度等参数,并自动查询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温度、饱和蒸汽压。 集传感器、皂膜管、电路系统于一体,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功耗低(0.06W-0.3W)。四节5号电池供电,如停止操作约6分钟,仪器能自动切断电源,实现节能管理。 TH-ZM8智能电子皂膜流量计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200-2000mL/min(测量范围可根据用户要求有限扩展)   准确度: ± 1.0%   重复性:&le 0.5%   工作电压:DC6V
  • 智能纺织加湿器
    智能纺织加湿器 新闻资讯 众所周知,任何一家纺织厂或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车间环境温湿度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通常,夏季最舒适的温度为20~26°C,而冬季是15~23°C 湿度是40%~70%RH。而根据纺织工艺生产要求绝对保证车间内有稳定且合适的温湿度,温度一般要求控制在20~28°C之间,湿度控制在50~70%RH,换气次数一般为每小时10~20次之间,含尘浓度要求控制在3mg/m3以下。环境湿度的高低对产品的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都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只有合适的湿度才能保证纺织品的质量,可是控制湿度并不是那么容易,只有专业的加湿设备--纺织加湿器才能达到要求。  纺织加湿器,是纺织工业生产中环境空气加湿和湿度调节比较常用的一款加湿设备 随着国内纺织工业经济越来越发达,对纺织加湿器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纺织加湿器厂家自然也不会少,那么如果在大大小小的纺织加湿器厂家中挑选到适合自己使用且质量好性能高的设备也是各位企业采购需要做功课的,下面就来看看什么样的厂家才是合格的纺织加湿器厂家。  好的纺织加湿器厂家首先应具备的是对产品的研发实力与生产实力,也就是说,首先用设备的质量说话,只有设备故障率低性能高,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其次就是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帮客户解决使用的问题是每一个纺织加湿器厂家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但是任何行业都是有好有坏的,有些不负责任的纺织加湿器厂家在设备出厂之后不对用户进行培训,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迟迟不进行维修处理,这在行业中也是有的,所以大家在采购前一定与纺织加湿器厂家协商好服务条款。  【产品重量】在纺织品加工及存储中可防止水分流失,这会让重量损失从常见的4%降至0.5%。  【纱线质量】准确的加湿可保持纱线的强度和弹性,从而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而且脱线的减少也降低了浪费。  【静电控制】因绒线及扬尘产生静电会导致产量及质量的降低、机器停滞、职工不适,甚至事故的发生。提高湿度即可自然消除静电、缓解以上问题。  【纺织效率】合理的加湿可减少纺织过程中纺线的断裂、降低机器故障率,同时减少成品中的断点及结点。  【职工健康】加湿器可为纺织品生产车间提供5-10°C的冷却降温,同时抑制灰尘、扬尘及绒线。这样就可以为职工提供更为健康和高效的环境。  正岛ZS-F4800Z智能纺织加湿器及ZS系列智能工业加湿器产品,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 具有空气加湿、净化、防静电和粉尘、降温、降尘等多种用途 对于其他加湿方式的加湿器而言,具有【雾化颗粒细】 、【使用能耗低】 、【雾化能效高】,【加湿速度快】的显著优势:既可以较大空间进行均匀加湿,也可对特殊空间进行局部湿度补偿,具有较高的使用灵活性。欢迎您查询智能纺织加湿器的详细信息!  正岛ZS-F4800Z智能纺织加湿器及ZS系列智能工业加湿器控制方式,技术参数:  CEL:139-5811-5553 TEL:0571-8673-1596  产品型号-------------加湿量---功率(220V)-----主机尺寸----------出雾口  ZS-10/ZS-10Z--------3KG/H----200(W)---530×250×400(mm)--◎1×110mm  ZS-20/ZS-20Z--------6KG/H----400(W)---530×250×400(mm)--◎1×110mm  ZS-30/ZS-30Z--------9KG/H----600(W)---630×320×480(mm)--◎1×110mm  ZS-40/ZS-40Z--------12KG/H---700(W)---630×320×480(mm)--◎1×110mm  ZS-60/ZS-60Z--------18KG/H---1050(W)--630×320×480(mm)--◎2×110mm  ZS-80/ZS-80Z--------24KG/H---1200(W)--630×320×480(mm)--◎2×110mm  ZS-100/ZS-100Z------30KG/H---1400(W)--630×320×480(mm)--◎3×110mm  ZS-F3600/ZS-F3600Z--36KG/H---1550(W)--710×400×360(mm)--◎3×110mm  ZS-F4200/ZS-F4200Z--42KG/H---1750(W)--710×400×360(mm)--◎4×110mm  ZS-F4800/ZS-F4800Z--48KG/H---2100(W)--710×400×360(mm)--◎4×110mm  ◎选型参考:加湿器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室内空间体积大小、环境温度、设备发热量、通风情况、空调排风都会影响室内环境的湿度以及加湿效果,在计算加湿量时一般需留出一定余量,也就是相应的加大加湿量,而且要从低湿度状态增湿到理想湿度范围来综合计算该空间内所需的加湿量和相对应的加湿器型号。查看更多智能纺织加湿器的详细信息尽在:杭 州 正 岛 电 器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综上所述:说到纺织加湿器的性能,不得不说的就是一台好的纺织加湿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有很多人都认为纺织加湿器最主要的是硬件方面,比如什么大牌的湿度传感器、什么精密的控制仪表以及什么高效的雾化器 的确这些硬件会多多少少能使配件产生故障的几率低一些,但是不是决定纺织加湿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一台好的纺织加湿器主要的是要软件与硬件的完美结合,再加上精密的钣金工艺,才能使设备更加长久稳定的运行,且故障率低,使用寿命也会得到有效提升。以上关于智能纺织加湿器的全部新闻资讯报道是正 岛 电 器提供的,仅供大家参考!
  • 智能农业系统配件
    智能农业系统配件是一款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植物生长监控系统,是农业变得智能化,从而提高效率,可用于检测光照度,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智能农业系统配件特点 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系统,物联网现在可适用于农业应用。 我们的智能农业系统可以监测影响植物生长的5个重要因素。 它可以由安卓应用程序或我公司的云软件监控。 充分了解农作物生长条件及状况使工作起来更有效率。价位更合理,尺寸刚好,轻便,测量的精确度高智能农业系统配件规格发光度(LUX) 空气湿度 空气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系统通过ZigBee协议的,可以链接许多系统(最多可达200个)在一个半径约500米或更大如果网格自动化分。安装包标准包括; 4台空气温度/湿度探头 4台土壤温度探查 4台土壤水分探头 4台光照明探头 4单位二氧化碳探针 4 台PH探针 1台主的MK - R主控继电器、PWM、4-20mA、UART 1个软件和zigee盒1;MK -网关:以太网、ZigBee、WiFi、BLE、RS485 1云软件和应用程序电缆智能农业系统配件优势BrandSkyeye其他产品 A其他产品 B尺寸(cm) 9.5x6.5x4.5 大 大重量 轻 重 重精确度 高 高 一般时间监测 有 无 无历史数据 有 无 无 UI定制 有 无 无测量性 好 好 困难价格 合理 高 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