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精密圆度柱

仪器信息网精密圆度柱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精密圆度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精密圆度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精密圆度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精密圆度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精密圆度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精密圆度柱相关的解决方案。

精密圆度柱相关的资讯

  • 三英精密2023年度实现营收1.80亿元,净利润增长381.75%
    近日,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英精密)发布2023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三英精密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2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1.75%;毛利率为43.64%。2023年末,三英精密总资产4.46亿元,同比增长69.4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02亿元,同比增长126.56%。2023年度,三英精密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获批筹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并募集资金1.35亿元,以加快主营业务发展。三英精密在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的经营计划:1、持续开发电子领域及动力电池等在线无损检测设备随着电子产品的集成度及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也越来越密集,非破坏性的3D工业CT在线检测或测量在生产过程质量监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X射线3D工业CT在高端制造 领域的应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代替人工检测是工业无损检测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开发新材料检测的广泛应用新材料是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将广泛运用于汽车、航天等领域,而X射线三维显微镜和工业CT等专业检测设备在新材料检测领域应用广泛,公司将会在新材料领域不断开发新的应用。3、加快国产替代进程由于以美国为首及其盟友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大陆高端制造业的打压和制裁为三英精密的国产替代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自主研发的X射线三维显微镜和工业CT设备,最高图像分辨率可达到0.5微米,目前全球范围内仅德国蔡司可以达到同等水平。这类设备可广泛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石油地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诸多领域的无损检测,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 精密测量院参与完成《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
    1月17日,科技部在北京正式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报告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其中,“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以下简称“北极专题报告”),由中山大学牵头,联合精密测量院、武汉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南京大学等国内极地研究领域优势科技力量共同编制完成。精密测量院研究员江利明领衔的影像大地测量学团队,负责“北极专题报告”中的格陵兰冰川边缘线数据分析及相关中英文内容编写。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首次研制了2002-2021年整个格陵兰298条冰川边缘线逐季(典型冰流系统为逐月)数据产品,揭示了格陵兰冰川边缘线呈整体退缩趋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大气、海洋驱动机制。自2018年以来,该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格陵兰“冰盖-溢出冰川-海冰”系统关键过程遥感强化观测研究”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资助下,围绕南北极冰盖关键要素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开展持续、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遥感》(《Remote Sensing》)、《国际数字地球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等地学领域权威期刊上。2002—2021年格陵兰各流域平均边缘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机制2002—2021年格陵兰Zachariae Isstrom冰川边缘线变化(图片来源: CCTV-13新闻频道报道截图)近20年来,由于全球增温及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冰雪与植被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北极专题报告”显示,2002—2021年间,北极海冰覆盖范围缩减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占2002年最小海冰范围的近40%;格陵兰冰盖所有区域都发生过表面融化,主要集中在冰盖边缘地区,84%的格陵兰冰川出现退缩,平均退缩1.37公里;77.4%的北极陆表区域绿度增加,面积约5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亚马逊雨林的面积。该专题报告为开展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报告全文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均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可通过国家遥感中心网站(http://www.nrscc.most.cn/)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http://www.chinageoss.cn/geoarc)下载。报告成果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技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17日发布会由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吕静副主任主持,国家遥感中心赵静主任、刘志春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周成虎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据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赵静介绍,科技部自2012年起持续组织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制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 借助高精密3D打印技术释放介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创新维度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快,研发趋势也正在向国际靠拢。目前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介植入器械整体处于由模仿创新到部分替代进口的关键竞争时期。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正在逐渐加大产品创新的维度,由于高端介植入医疗器械非常精密,相应的制造加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加工方式很难满足介植入医疗器械快速创新的要求,寻找创新型精密加工方式成为了行业创新的迫切需求。行业背景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在医疗器械众多的细分领域中,基于对市场规模及增速、竞争格局、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维度的分析,介植入器械是最具潜力的细分方向之一,政策支持也是推动介植入器械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我国出台了多项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本土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而介植入器械明确出现在诸如“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鼓励和支持范围内。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的意识逐渐加强,因此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容量扩张速度快,但由于相关基础科学和制造工艺的落后,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快,研发趋势也正在向国际靠拢。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医疗器械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愿景。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飞速发展,其中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增长速度更是排名行业前列,年均增速超20%,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介植入市场作为高值医用耗材最大的细分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业内关注。介植入器械目前整体处于由模仿创新到进口替代、甚至国际领跑的竞争格局重塑关键时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也在逐渐加大产品创新创造的力度,由于介植入医疗器械非常精密,对相应的制造加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加工方式很难跟上介植入医疗器械快速创新的脚步,寻找创新型精密加工方式成为了他们迫切的需求。市场概况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医疗器械市场,全球方面,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 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27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规模将接近6000亿美元,2017-2024 年间复合增长率为 5.6%。中国成为继美国、西欧、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已由2014年的255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04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黄金期,预计到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占比25%,中低端产品占比75% 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医疗器械产品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一般为55%,中低端产品占45%。并且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这70%的外资企业在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品种。在介植入式等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由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不易研发制造,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发达国家的资源垄断等因素,仅占30%左右的比例,因此行业中的高端产品目前仍然主要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市场大部分被美敦力,史赛克,雅培,GE医疗和波士顿科学等国外企业占据。基于对市场规模及增速、竞争格局、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维度的分析,介植入器械是医疗器械最具潜力的细分方向之一。市场规模及增速方面,根据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报告,到2024年,全球6000亿美元规模的医疗器械市场中,与介植入器械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神经、骨科、口腔、眼科类设备,都将处于大市场、高成长的阶段。创新投入不够,技术研发能力差、商业模式不清晰,成为了未来国内介植入式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发展的阻碍。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未来10年中国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企业将会加大和重视布局技术创新,从而释放介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创新维度。高精密3D打印在介植入式医疗器械行业的应用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增加,我国眼科疾病高发,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虽然眼科患者数量增长迅速,但受限于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眼科产品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眼科属于高精尖学科,行业门槛高,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对材料和技术的精细化程度要求高,因此目前全球市场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的国际医械企业手中,竞争程度较低。下图是深圳摩方同国内顶尖眼科医院合作的一个植入式导流钉,这个产品大小2.647*1.347mm,深圳摩方S140打印设备可以一次可以成型将近2000个产品,模型中有非常精细微小和复杂的结构,其内部含有一根弹簧和球阀。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压过高从而压迫视神经导致的。目前国内这种导流钉是通过机加工钛合金成型,价格3500元一枚,由于受机加工成型自由度限制,传统导流钉结构比较简单。带有微弹簧的引流钉,可以稳定的释放眼压,改善青光眼患者植入体验和病患。摩方以突破性精密制造能力,为青光眼治疗提供了革命性微创治疗方案。2016年全球有近1.8亿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全因死亡人数的31%。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上升阶段,患病人数约为2.9亿;心血管疾病前期治疗主要依靠药物,中后期则需要进行手术介入,如血管支架、心脏瓣膜、起搏器等器械。血管支架是心血管介植入器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产品,主要用于治疗血管闭塞或者狭窄。目前主流的支架是载药型金属支架,但由于金属不可降解性会导致血管炎症的发生,所以新一代载药型聚合物可降解支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流方向。下图是我们深圳摩方S140设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加工的聚合物血管支架,高12mm,直径2mm,杆径0.15mm,打印的支架具有很好的回缩性。随着世界老龄化趋势加深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内窥镜检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医用内窥镜技术凭借诊疗精准性高,创伤小,不易感染,术后恢复快和近乎无疤痕等特点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是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随着微型化和定制化趋势的到来,产品结构越来越小和薄,内窥镜企业都在致力于寻找相匹配的精密加工方法。对于壁厚小于0.15mm的精密内窥镜端部座,CNC和开模注塑等传统加工方式成型都比较困难,尤其对于一些深宽比大的薄壁件。下图中的内窥镜端部座中的圆管壁厚是70微米,管径1mm,高度为4mm,精度要求±10~25微米,CNC和开模注塑,很难加工出这样逼近极限的结构,深圳摩方公司的P140设备约两个小时就可以加工出高质量合格的产品,最快一天内可以交付。目前,中国医美服务消费群体相对年龄更小,为形成医美消费习惯、创造更长的消费周期创造了条件。德勤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1760亿。而据ISAPS预测,至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有望达到3150亿元。随着国人对医美行业越来越推崇,未来医美行业将成未来热门产业。下图是深圳摩方的S130设备加工的阵列结构的美容微针,该微针底部直0.198mm,高度0.572mm,针尖的最尖端宽度仅0.006mm,加工的微针表面光滑,针尖细节更加明晰。该微针打印材料属于丙烯酸聚合物类微针,通常使用该聚合物打印出针尖形态阳模,通过二次倒模形成实际需要的医用聚合物针尖结构,比如形成溶解型微针。通过摩方精密3D打印设备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方式加工微针的局限,对于推动医美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大和积极影响。客户访谈 “摩方是目前在亚毫米尺寸评估过的最好的技术企业”----引自世界500强国外医疗器械巨头评价 “打印效果令人非常惊讶和影响深刻,可以实现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微米级别复杂细节,精度媲美模具注塑和机加工”----引自国内医疗器械巨头评价深圳摩方提供的高精密3D打印技术非常契合介植入式医疗器械行业微型化和精密化发展需求,目前深圳摩方已和国内外大型医疗器械公司进行了深入合作,通过深圳摩方的精密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以及产品小批量定制生产。
  • 借助高精密3D打印技术释放介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创新维度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快,研发趋势也正在向国际靠拢。目前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介植入器械整体处于由模仿创新到部分替代进口的关键竞争时期。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正在逐渐加大产品创新的维度,由于高端介植入医疗器械非常精密,相应的制造加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加工方式很难满足介植入医疗器械快速创新的要求,寻找创新型精密加工方式成为了行业创新的迫切需求。行业背景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在医疗器械众多的细分领域中,基于对市场规模及增速、竞争格局、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维度的分析,介植入器械是最具潜力的细分方向之一,政策支持也是推动介植入器械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我国出台了多项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本土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而介植入器械明确出现在诸如“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鼓励和支持范围内。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的意识逐渐加强,因此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容量扩张速度快,但由于相关基础科学和制造工艺的落后,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快,研发趋势也正在向国际靠拢。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医疗器械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实现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愿景。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飞速发展,其中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增长速度更是排名行业前列,年均增速超20%,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介植入市场作为高值医用耗材最大的细分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业内关注。介植入器械目前整体处于由模仿创新到进口替代、甚至国际领跑的竞争格局重塑关键时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也在逐渐加大产品创新创造的力度,由于介植入医疗器械非常精密,对相应的制造加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加工方式很难跟上介植入医疗器械快速创新的脚步,寻找创新型精密加工方式成为了他们迫切的需求。市场概况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医疗器械市场,全球方面,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 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27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规模将接近6000亿美元,2017-2024 年间复合增长率为 5.6%。中国成为继美国、西欧、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医疗器械市场。中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已由2014年的255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304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黄金期,预计到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占比25%,中低端产品占比75% 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医疗器械产品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一般为55%,中低端产品占45%。并且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这70%的外资企业在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品种。在介植入式等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由于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不易研发制造,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发达国家的资源垄断等因素,仅占30%左右的比例,因此行业中的高端产品目前仍然主要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市场大部分被美敦力,史赛克,雅培,GE医疗和波士顿科学等国外企业占据。基于对市场规模及增速、竞争格局、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维度的分析,介植入器械是医疗器械最具潜力的细分方向之一。市场规模及增速方面,根据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报告,到2024年,全球6000亿美元规模的医疗器械市场中,与介植入器械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神经、骨科、口腔、眼科类设备,都将处于大市场、高成长的阶段。创新投入不够,技术研发能力差、商业模式不清晰,成为了未来国内介植入式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发展的阻碍。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未来10年中国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企业将会加大和重视布局技术创新,从而释放介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创新维度。高精密3D打印在介植入式医疗器械行业的应用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不合理的用眼习惯增加,我国眼科疾病高发,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虽然眼科患者数量增长迅速,但受限于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眼科产品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眼科属于高精尖学科,行业门槛高,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对材料和技术的精细化程度要求高,因此目前全球市场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的国际医械企业手中,竞争程度较低。下图是深圳摩方同国内顶尖眼科医院合作的一个植入式导流钉,这个产品大小2.647*1.347mm,深圳摩方S140打印设备可以一次可以成型将近2000个产品,模型中有非常精细微小和复杂的结构,其内部含有一根弹簧和球阀。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压过高从而压迫视神经导致的。目前国内这种导流钉是通过机加工钛合金成型,价格3500元一枚,由于受机加工成型自由度限制,传统导流钉结构比较简单。带有微弹簧的引流钉,可以稳定的释放眼压,改善青光眼患者植入体验和病患。摩方以突破性精密制造能力,为青光眼治疗提供了革命性微创治疗方案。2016年全球有近1.8亿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全因死亡人数的31%。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上升阶段,患病人数约为2.9亿;心血管疾病前期治疗主要依靠药物,中后期则需要进行手术介入,如血管支架、心脏瓣膜、起搏器等器械。血管支架是心血管介植入器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产品,主要用于治疗血管闭塞或者狭窄。目前主流的支架是载药型金属支架,但由于金属不可降解性会导致血管炎症的发生,所以新一代载药型聚合物可降解支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流方向。下图是我们深圳摩方S140设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加工的聚合物血管支架,高12mm,直径2mm,杆径0.15mm,打印的支架具有很好的回缩性。随着世界老龄化趋势加深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内窥镜检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医用内窥镜技术凭借诊疗精准性高,创伤小,不易感染,术后恢复快和近乎无疤痕等特点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是全球医疗器械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随着微型化和定制化趋势的到来,产品结构越来越小和薄,内窥镜企业都在致力于寻找相匹配的精密加工方法。对于壁厚小于0.15mm的精密内窥镜端部座,CNC和开模注塑等传统加工方式成型都比较困难,尤其对于一些深宽比大的薄壁件。下图中的内窥镜端部座中的圆管壁厚是70微米,管径1mm,高度为4mm,精度要求±10~25微米,CNC和开模注塑,很难加工出这样逼近极限的结构,深圳摩方公司的P140设备约两个小时就可以加工出高质量合格的产品,最快一天内可以交付。目前,中国医美服务消费群体相对年龄更小,为形成医美消费习惯、创造更长的消费周期创造了条件。德勤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1760亿。而据ISAPS预测,至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有望达到3150亿元。随着国人对医美行业越来越推崇,未来医美行业将成未来热门产业。下图是深圳摩方的S130设备加工的阵列结构的美容微针,该微针底部直0.198mm,高度0.572mm,针尖的最尖端宽度仅0.006mm,加工的微针表面光滑,针尖细节更加明晰。该微针打印材料属于丙烯酸聚合物类微针,通常使用该聚合物打印出针尖形态阳模,通过二次倒模形成实际需要的医用聚合物针尖结构,比如形成溶解型微针。通过摩方精密3D打印设备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方式加工微针的局限,对于推动医美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大和积极影响。客户访谈 “摩方是目前在亚毫米尺寸评估过的最好的技术企业”----引自世界500强国外医疗器械巨头评价 “打印效果令人非常惊讶和影响深刻,可以实现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微米级别复杂细节,精度媲美模具注塑和机加工”----引自国内医疗器械巨头评价深圳摩方提供的高精密3D打印技术非常契合介植入式医疗器械行业微型化和精密化发展需求,目前深圳摩方已和国内外大型医疗器械公司进行了深入合作,通过深圳摩方的精密3D打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以及产品小批量定制生产。—— END ——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精密测量院等在锂离子精密光谱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高克林、管桦实验团队与研究员史庭云理论团队,联合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教授严宗朝、加拿大温莎大学教授G. W. F. Drake、海南大学教授钟振祥、浙江理工大学讲师戚晓秋等实验团队,在少电子原子体系——锂离子精密谱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将6Li+离子23S和23P态超精细结构劈裂的测量精度提高至10kHz水平,并精确确定了6Li原子核的电磁分布半径(Zemach半径)。这一基于原子精密光谱的工作独立于原子核模型,为揭示锂原子核结构、特别是6Li核的奇特性质以及检验相关的核结构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工作将进一步促进Li+离子精密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推动少核子体系核结构理论与实验的开展。   少电子原子体系(如氢、氦原子以及类氢、类氦离子等)精密谱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在检验束缚态QED理论、确定精细结构常数、获取原子核结构信息以及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中颇具应用价值,是当前精密测量物理的重点方向。   高克林、管桦实验团队与史庭云理论团队等合作,开展类氦锂离子精密谱研究已逾十年。该团队基于电子碰撞电离方案研制了一台亚稳态Li+离子束源装置,各项性能指标(束流强度、发散角、稳定度等)均达到同类装置较高水平。该研究利用该装置产生的离子束,采用饱和荧光光谱测量方法精确确定了7Li+离子23S1和23PJ能级的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劈裂,不确定度小于100kHz。该团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精确确定了7Li原子核的Zemach半径。   在饱和荧光光谱方法中,该研究受制于谱线的渡越时间展宽,得到的兰姆凹陷线宽达50MHz,大于谱线的自然线宽(3.7MHz),由此得到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大的统计不确定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该工作利用三驻波场光学Ramsey技术消除谱线的渡越时间展宽,获得线宽约5MHz的Ramsey干涉条纹,统计不确定度减小至kHz量级;通过抑制量子干涉效应、一阶多普勒效应、二阶多普勒效应、Zeeman效应以及激光功率等各项系统误差,实现了10kHz精度的6Li+离子23S1和23PJ能级的超精细结构劈裂。该超精细结构劈裂的测量精度较先前结果提高5~50倍。在理论方面,该团队计算了包括高阶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在内的6,7Li+离子23S和23P态超精细劈裂。该研究包含完整的mα6阶相对论和辐射修正,理论精度较先前结果有所提升,且理论与实验符合程度较好。科研人员通过比较6,7Li+离子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值,得到6Li和7Li原子核的Zemach半径分别为2.44(2)fm和3.38(3)fm,确认了7Li的核Zemach半径比6Li的大40%这一反常现象,并发现了由6Li+的23S态超精细劈裂确定的Zemach半径与核物理方法得到的值3.71(16)fm存在显著差异,表明6Li核可能具有反常的核结构。该成果将进一步推动更多相关理论和实验的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等的支持。锂离子Ramsey光谱测量
  • 奉化一精密仪器铸造公司起火
    奉化市西坞街道白杜南岙村一精密仪器铸造公司内注蜡车间突发大火,消防奋力扑救。   2月21日5时10分许,位于浙江省奉化市西坞街道白杜南岙村一精密仪器铸造公司内注蜡车间突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车间,危及与之毗连厂房。危急时刻,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大火成功被扑灭,将损失降到最低。   早上5时10分左右,奉化消防连续接到群众报警,称奉化市西坞街道白杜南岙村一精密仪器铸造公司内注蜡车间发生火灾,内有大量的石蜡,情况十分紧急,请求消防官兵救援。接警后奉化消防立即出动4车20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由于石蜡燃烧速度快、火势猛、烟雾大,将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到达现场后,只见熊熊火焰不断的翻滚着,烟雾迷漫,热浪袭人,现场聚满了围观的群众。据该厂一名职工介绍,当时他正在相邻的员工宿舍休息,突然有人说注蜡车间着火了,当时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顺势朝该车间方向看,有浓烟飘出才&ldquo 惊醒&rdquo 他,发现注蜡车间着火了就立即报警,并组织全体员工拿灭火器先去扑救,同时对临近车间内货物进行撤离。可是火势蔓延太快,灭火器根本起不了作用,只能眼睁睁的看这火势蔓延至外面。   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时,火势正猛烈燃烧,如不及时扑救,将会危及到毗邻的生产车间。据悉,该车间存放着大量的石蜡模型数量大概有2吨左右,一旦蔓延开来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消防人员经过对现场仔细勘察,指挥员立即下令,采用&ldquo 立体包围&rdquo 的战术,命令两名战士占据石蜡的仓库西侧制高点出一支水枪遏制火势 两名战士占据厂房东面出一支水枪阻断火势向北侧绵延 高喷车在厂房另一角出水压制整个火场,由于火场供水需求大,而厂区内现有的消防栓不能正常供水,其余供水人员只能从离厂区300左右的南岙河进行供水。在了解情况后,通讯室立即联系辖区莼湖、溪口两个消防中队赶赴现场增援。20分钟左右,莼湖、溪口两个消防中队增援力量相继也赶到现场。   30分钟后,车间内火势被控制,但由于车间内石蜡模型堆积多而厚,水流只能扑灭表面一层火,为彻底消灭火灾,指挥员下令所有水枪换成泡沫扑救覆盖火点,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整个车间的大火被扑灭,消防官兵在确认无再复燃的危险后,收拾好器材归队。   据悉,该格雷特精密仪器铸造厂主要生产精密仪器和各类石蜡磨具。在询问该厂负责人时了解到:&ldquo 我这个公司都成立十年了,还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里面的石蜡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是不会着火的,可能是24小时运行的冷风机过热引起。&rdquo   目前,起火原因和损失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 费业泰:用“微米”丈量人生的密度 留下精密仪器领域“费家军”
    2007年,费业泰被授予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终身贡献奖” 神舟浴火腾飞升空,蛟龙耐寒深潜入海,高度精密的仪器在热胀冷缩时会产生什么变化?如何才能保证它们正常运转?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离不开精密仪器学科的支撑。  在我国精密仪器领域,很多知名专家自称“费家军”,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导师——我国现代精度理论及工程应用的奠基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费业泰。在把60年人生奉献给精密仪器事业后,今年2月26日,费业泰教授在合肥逝世,享年82岁。  60年努力,奠基我国现代精度理论及工程应用  “精度”与“误差”这对反义词,是人类科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费业泰一辈子的工作,正是不断消除误差,追求越来越高的精度。  1955年,费业泰在合肥工业大学留校任教,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来到新开办的精密仪器专业。那时,新中国工业建设刚刚起步,我国对精度与误差的研究几近空白,机械工业总是难逃噪音大、震动大、能耗大的“傻大粗”模式。  现在精度测量以微米为标准,而当时的标准是毫米甚至厘米,相差千倍、万倍,为了改变这一切,费业泰养成了没日没夜工作的习惯。由于精密仪器特别敏感,为了确保实验质量,多年来,费业泰在忙碌一天后,晚上仍会趁夜深人静继续待在实验室。  经过长期的研究,费业泰提出了精度误差理论,半个多世纪来,这一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精度评定的基本方法以及精密仪器学科的理论基础。  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向阳与背阳的两面温度相差数百摄氏度,由于膨胀系数标准有误,用什么材料才能确保卫星正常使用,一直长期困扰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九十年代末,时任我国某型卫星研制部门负责同志找到了费业泰。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费业泰发现原有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标准存在较大误区,于是创新膨胀系数的检测和制定方法,不仅成功解决了精密仪器的稳定问题,还依此提出了全新的热误差理论体系。  在我国精密机械领域,曾一度陷入加工设备每个部件都要高精度的误区。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而效果也并不稳定。针对这一情况,费业泰在我国率先提出“最好的部件在一起不一定能有最好的性能”这一理念,找到了误差传递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提出了新的方法,不再要求每个部件均为高精度,而是通过不同部件之间的最优组合,保证机械设备的高精度。这一方法成为我国最新精度理论的重要内容。  60年来,费业泰承担并完成了40余项高水平科研项目,发表过320余篇论文,获得9项省部级奖励,是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我国重点科研项目解决了大量实践难题,被称为我国精度理论的开拓者。2007年,费业泰被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授予终身贡献奖。  2010年,费业泰入选“感动工大十大人物”  潜心钻研,淡泊名利拒绝美国抛出的“橄榄枝”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费业泰的9本专著之一,他的学生、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于连栋教授介绍,该书198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教材,成为我国精密仪器学科理论的开拓之作。30多年来,该书再版7次,被全国200余所高校采用,很多年轻一代的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都是读着它迈进了精密仪器科学的殿堂。  “做科研不能带有一点功利心。”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苗恩铭教授至今牢记着费业泰的教导。  其实热误差理论,费业泰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发现并进行总结,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热误差的研究一直是领域内的“冷门”,甚至其理论的科学性也受到质疑。  如今苗恩铭率领的热误差研究团队,在全国已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最初这个研究之“冷”,曾让他想到放弃。  “科研不能追名逐利,什么方向热门做什么,你在科学的路上走不远。”费业泰的一再告诫,让苗恩铭坚持了下来。如今,热误差理论,已经成为精密仪器学科典型的三个学科方向之一。而热误差理论研究团队,也不断在我国重大项目中建功立业。  费业泰的老伴郭子顺还记得,1989年费业泰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客座教授时,他所负责的波音公司一项科研项目原计划要做9个月,但在他的努力下仅用时6个月。费业泰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兴趣,向他抛出橄榄枝,表示如果他愿意留下,就可以拿到绿卡。但费业泰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甚至放弃了应得的3个月优厚报酬,毅然提前回国。  虽然淡薄名利,但费业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  “中国数控机床的落后,让老先生一直耿耿于怀。”苗恩铭说,费业泰在1980年代发现热误差后,研究了国际上近30年来数控机床精度的发展,预测未来机床如果要提高精度,必须利用其材料结构的热特性来设计。  当时费业泰找了很多国内大型企业,建议企业进行相关研发提高产品精度,但当时普通数控机床很好卖,他的建议被一一拒绝。1990年代中期,费业泰受邀到日本作学术报告,他的理论引起现场日本、德国专家的注意,并特意向他请教。2005年,日本企业生产了第一台热亲和数控机床,现在这种机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数控机床之一。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又去模仿,但只能模仿个外形,其实它的核心思想是我们这边出来的,但是当年国内却没有人相信。”苗恩铭说。  2013年,80岁的费业泰仍坚持工作  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关注每个学生前行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费业泰不但对学生因材施教,还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用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们做好榜样。  “费老师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哪怕我们毕业了,他还会一直关注着。” 于连栋说,费老师去世后,有同学在微信群里晒出老师以前寄来的信,老人家对这位学生从专业方向到人生道路,都给出了言辞真切的建议,让人十分感动。  费业泰一生严谨,今年48岁、早已是博士生导师的胡鹏浩教授回忆起恩师的严谨时说:“怕挨训、被训怕了,但总是被训得心服口服。”  2003年的暑假期间,时任学院副院长的胡鹏浩去找费业泰汇报工作,因穿着随意让老师很不高兴。  最初胡鹏浩不以为然,他觉得不是工作日,也不在正式场合,穿着随便一些无所谓,但老师的反问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老师说,如果现在学院有急事,需要你立即送一份材料到教育主管部门,你觉得你现在的穿着合适吗?这就是费老师的做事风格。”  “我参加工作后,学校安排我授课,但费老师坚持让我再等一年,用一年的时间备课。” 费业泰的学生、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夏豪杰副教授说,费老师认为“照本宣科是没有质量的授课”,只有精心准备,才能真正传授给学生知识。  除了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费业泰带给学生的,还有做人的道理。  2004年,胡鹏浩评上了教授,但费业泰却说其实不希望他这么早获评,随后老先生的一席话让胡鹏浩非常感动。  “他说虽然我评上教授,但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沉淀不够,可能会碍于面子,到哪都端着架子,不懂的也不好意思问,时间一长,就会越来越空。”胡鹏浩说,从那时起,他不管到哪,遇到不懂的就会直接问,  2011年夏天,77岁高龄的费业泰在北京进行完一项国家专项答辩后,急着赶回合肥,由于北京暴雨,等到23点仍然不能起飞,临时也买不到火车票。  “下着大雨,他跑到火车站,没有票又回到机场,这么大年纪,我看着很心疼,就劝他住一晚明天再走,他却坚持要当天回去。”当时随行的夏豪杰说,当天老人家等到凌晨4点,才得到登机的通知。  早上7点,费业泰带着一身疲惫抵达合肥,随后立即赶到办公室时,这时夏豪杰才发现,费业泰坚持赶回来的原因,只是答应给一位研究生修改论文。  “费教授辛勤工作60年,精于专业,一心教书育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军说。  2013年,80岁的费业泰仍坚持工作  2013年,费业泰与学生们在桃李园合影
  • 精密测量院研制出不确定度达E-18量级的室温钙离子光钟
    近日,精密测量院高克林、管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不确定度达4.8×10-18的室温钙离子光钟,为下一步实现10-18量级的可搬运钙离子光钟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应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实现高精度的可搬运光钟是实现光钟应用的关键和必要条件。国际计量局于2017年提出了参考光钟重新定义秒的路线图,其中一项条件是不同光钟间的频率比值的吻合度优于5×10-18,将高精度光钟搬运到各个实验室进行频率比对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相对论大地测量学应用方面,1×10-18的光钟不确定度对应于约1厘米的高程差,利用不确定度达到或优于10-18量级的光钟进行比对有望实现厘米级或亚厘米级的高程差测量,为高程测量提供新的方案。同时,可搬运光钟应用于新一代综合PNT体系建设中,可显著提高体系的综合性能指标。  研究团队此前研制出一台不确定度1.3×10-17的可搬运钙离子光钟,并搬运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北京昌平院区,实现了10-16量级的钙离子光钟绝对频率测量。在2021年3月19日召开的第22届CCTF会议上,该团队测量的钙离子光钟绝对频率值第四次被采纳,2022年4月13日,国际计量局正式采纳钙离子光频跃迁为新增的次级秒定义参考。  限制钙离子光钟不确定度进入10-18的主要因素为黑体辐射频移不确定度(BBR shift uncertainty)。黑体辐射频移与选择的光钟体系(原子频率跃迁的极化率差)相关,同时与环境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对温度非常敏感——离子所处的环境温度以及温度的涨落相关。由此对温度效应的抑制,实验上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降低离子所处环境温度;二是减小离子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这两种方案分别适用于实验室型光钟和对鲁棒性要求更高的可搬运光钟。团队此前通过采用液氮低温系统将离子所处的环境温度从室温(约300 K)降至液氮温度(约80 K),极大地降低了钙离子光钟的黑体辐射频移及不确定度。经过近四年努力,最终将液氮低温钙离子光钟的黑体辐射频移不确定度降低至2.7×10-18(Phys. Rev. Applied 17, 034041 (2022))。主动温度控制的室温钙离子光钟  左:室温钙离子光钟;右:基于水冷系统的主动温度控制 此次,为实现可搬运,团队从减小离子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出发,搭建了一台全新的室温钙离子光钟,通过水冷系统对该光钟的物理系统进行主动控温,将光钟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不确定度减小至±0.3 oC。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了离子阱各组件对钙离子的有效立体角,并结合真空内的测温探头和红外相机监测和评估了离子阱各组件的平均温度,最终将该室温钙离子光钟的黑体辐射频移不确定度减小至4.6×10-18。同时,通过对钙离子光钟的其余系统误差项进行细致评估,该钙离子光钟的总系统不确定度为4.8×10-18。在此基础上,团队通过进行新搭建的室温钙离子光钟和实验室已有的低温钙离子光钟的频率比对,获得的总的不确定度为7.5×10-18(统计不确定度为4.9×10-18,系统不确定度为5.7×10-18)。该结果验证了黑体辐射频移评估的可靠性。  随着钙离子光钟不确定度指标的不断提高,同时结合钙离子光钟相对简单的特点,可研制成小型化、准连续和高可靠性的高精度可搬运光钟,并将在精密测量物理、时间基准、相对论大地测量、导航定位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 专注精密光学检测,立仪科技获数千万A轮融资
    近日,3D工业视觉传感器供应商立仪科技获得浩澜资本独家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市场拓展、新品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立仪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精密光学检测的公司,旗下有光谱共焦传感器等产品。公司的点共焦传感器已经量产,且服务多家头部客户;线共焦产品原型机已打样,正研发商业量产版本。主流的3D工业视觉的技术路线包括线激光、光谱共焦、条纹结构光、TOF、双目等技术路线。光谱共焦传感器是目前市场精度最高且能应用于各种特性的表面和复杂形状测量场景的新型传感器,其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但国产率较低。光谱共焦传感器的原理是通过使用特殊的透镜及光学系统,拉开不同颜色光的焦点分布范围,形成特殊放大色差,使其根据不同的被测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会对应一个精确波长的光聚焦到被测物体上。通过测量反射波的波长,就可以得到被测物体到透镜的精确距离。光谱共焦目前正处于技术迭代周期。激光技术的研发目前已逐渐见顶,而市场对测量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广,市场需求正从人工监测向自动化监测产品发展。与传统的激光相比,光谱共焦技术精度较高,且材料适应性更广,稳定性更高。立仪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杰波告诉36氪:“我们之前曾做过三维激光扫描研究,过程中意识到激光扫描很难完成一些对高精度扫描有需求的测试任务,便开始向光谱共焦转向。”目前,立仪科技有点共焦位移和线共焦位移两类传感器产品,产品型号超百种。点共焦传感器上,立仪科技在拿到天使轮融资后,于2019年完成点共焦原型产品的量产。至今,公司的点共焦已经迭代到第三代,进入华为、三星、苹果供应链。除在产品设计上有着多项创新外,公司还开发了为国外禁止出口的激光干涉光谱共焦校准仪等专用仪器工装,且工艺经过量产验证,能帮助产品更好生产。在性能上,其传感器可以做到光强提高200%,线性度提高200%,反射干扰降低50%。价格上,产品售价比国外产品低。产品示意图公司2020年开始研发线共焦产品,目前已有原型机,是已能完成三维形状物体的扫描,具有精度高材料适应性好、无盲区、效率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3C等领域。可应用领域据刘杰波介绍,线共焦传感器进口产品占 99%以上市场,售价昂贵,立仪科技可以做到同时解决漫反射和曲面镜面材质检测的技术,具备性能优势。本轮融资完成后,立仪科技也将集中精力,研发商业化量产版本线共焦产品。未来,公司还将继续研发高光谱+AI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公司的光谱共焦产品有着7、8年的积累,服务了半导体、新能源与3C、先进制造设备、精密仪器、科研院校等领域,面向京东方、天马等客户都有着数百套的出货量。经过长期打磨,立仪科技对市场需求和行业认知理解深刻。据刘杰波介绍,目前公司在国产品牌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营收上,公司2022年预计完成数千万营收,较2021年有两、三倍的增长。在创始团队上,公司创始人兼CEO刘杰波有着十几年的精密光学测量研发经验,曾任数家世界500强公司高管,在光机电软件上融会贯通。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巍博士曾就职于中科院物理研究院,有着丰富的光谱、激光等研究经验。目前,公司共有60多名员工,在深圳、苏州、成都、长沙都设有办事处,研发占比50%以上。
  • 专注高端光学精密测量仪器 木木西里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近日,木木西里成功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江苏民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国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南京市木太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专业机构联合投资。完成本轮融资后,木木西里将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启动“魔玛2号”工厂的建设,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人才队伍、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供应链、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组装工艺”等全流程基础设施。对此、国民投资合伙人胡国防表示,精密科学仪器被比作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科学研究离不开精准的实验数据,高品质的科研仪器是降低实验误差的基础!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高端科技仪器作为重要的科技研发前置设备,市场需求不断上升。木木西里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经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与应用为一体的专业化企业,在本次引入资本后必将抓住发展契机,不断攻关,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更好地助力我国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央视关注!国仪量子持续助力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报道合肥“场景创新”相关经验成绩,国仪量子发展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成果受到关注。在采访中,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表示,国仪量子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接了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我们(国仪量子)可以在一个比头发丝还要细一百倍、肉眼看不见的这样的一根针尖上,去人工制备一个量子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它的大小大概只有原子尺度,它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灵敏度,可以测到过去我们测不到的信号。比如,人在想问题时大脑产生的磁场。这么精细灵敏的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对癫痫的病灶定位、测心脏产生的磁场,可以对心肌缺血和冠心病进行早期的筛查和诊断。震撼发布!引领磁传感领域进入量子时代作为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引领者,国仪量子在今年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面向全球发布了一款可用于心磁、脑磁、地磁等弱磁场精密测量的“量子自旋磁力仪”。该设备利用碱金属原子外层电子自旋性质,以泵浦激光作为操控手段,使碱金属原子产生自旋极化。在外界弱磁场的作用下,碱金属原子发生拉莫尔进动,改变对检测激光的吸收,从而实现高灵敏度的磁场测量。量子自旋磁力仪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能耗低、易于携带的特点,未来将引领人类在科学研究、生物医学等磁传感领域进入量子时代。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焕新!国仪量子的核心技术是以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先进测量技术,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提供以增强型量子传感器为代表的核心关键器件、用于分析测试的科学仪器装备、赋能行业应用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测量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以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先进测量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必将进一步提高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变革生产制造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今年5月,国仪量子联合权威专家团队,与新能源、半导体、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能源勘探、航空航天、 基础科研、计量学等领域的一线行业伙伴,联合编撰并发布了《量子精密测量行业赋能白皮书》。从用户维度出发,通过大量的案例切入行业痛点,针对性提出赋能解决方案。
  • 精密测量院等实现星形胶质细胞活体成像
    近日,中科院精密测量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徐富强研究团队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建立了一种在体无创全脑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新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在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胞体最大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多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功能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致病过程。然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不均且高度复杂,在同一脑区或不同脑区之间均有不同,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全脑维度无损检测并跟踪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相关技术的研发迫在眉睫。研究团队通过整合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和磁共振成像活体检测的优势,逐步在细胞水平,脑区水平及全脑水平实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体无损检测。自2016年起,研究团队在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徐富强和王杰的带领下,联合磁共振成像与病毒基因改造技术率先提出一种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步实现神经元网络和星形胶质细胞在体水平的无创检测。其中,rAAV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类工具病毒,是研究神经科学相关问题和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团队首先对rAAV工具病毒的衣壳蛋白进行突变改造,并利用人类胶质纤维蛋白的启动子GFAP构建rAAV载体,提升了病毒工具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导效率。另外,水通道蛋白是一组高度保守的跨膜转运蛋白,对水具有高度选择通透性。过表达AQP1蛋白可产生弥散加权成像信号的改变,因而水通道蛋白基因可作为磁共振成像报告基因。团队继续对病毒载体rAAV2/5和rAAV2/PHP.eB进行优化改造,使其同时携带水通道蛋白报告基因和荧光元件,构建新型工具病毒,逐步实现脑区和全脑水平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无创活体成像。在全脑成像研究中,团队构建可高效通过血脑屏障的新型rAAV2/PHP.eB-AQP1-EGFP工具病毒,利用尾静脉注射技术将该病毒注入小鼠体内,在病毒表达两周和三周后分别进行MRI活体成像,最终利用荧光成像对活体成像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可实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体全脑成像,而且其成像时间适用于常用的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相关研究。全脑维度星形胶质细胞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将有助于加强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理解,提升对其在调控整个中枢神经网络中的认识,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另外,该技术可应用到疾病模型小鼠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异常的相关机制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早期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李梅和精密测量院博士柳壮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杰和徐富强为通讯作者。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该项目所涉及的病毒工具均可从布林凯斯(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直接获得。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显著提高微波测量精度和灵敏度
    发展现代化先进量子测量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同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由于里德堡原子具有较大的电偶极矩,可以对微弱电场产生很强的响应,因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微波测量量子体系。此外,由于里德堡原子之间具有长程强相互作用,常被用于模拟研究强关联系统以及相变。强关联系统在临界点附近对外界扰动更加敏感,可以被应用于量子精密测量领域。虽然有大量理论报道利用强关联系统的临界状态去做量子传感,但在实验上一直未能成功实现。“主要原因是多体系统相变过程制备难、临界点的外场调控技术欠缺等。” 论文共同作者、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丁冬生教授介绍。近年来,史保森、丁冬生科研团队利用里德堡原子体系,聚焦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科学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此次工作中,团队发展了里德堡原子临界点与微波电场的耦合技术。基于室温铷原子体系,利用多体系统相变点对于微波扰动更加敏感的特点,显著提高了测量微波的精度和灵敏度。丁冬生说,“实验发现,多体系统中的原子透射谱线在相变点附近变得更加陡峭,这相当于一把频域上刻度更细的尺子,因此对于微波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在评估传感器时,一个关键量是Fisher information,它表示一个测量量包含多少关于未知参数的信息。实验表明,相比于少体无相变的情况,多体系统在临界点的Fisher information具有显著提高,具体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对应于测量精度提升至少一个量级,并且随测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该工作得到审稿人高度评价:“该实验真正具有开创性,具有重大的潜在影响,因为它为开发基于强相互作用多体系统的新一代量子传感器打开了大门。” “49纳伏每厘米每根号赫兹的灵敏度令人印象深刻,很好地表明了这种方法在计量方面的潜在应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丁冬生教授与博士研究生刘宗凯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丁冬生教授、史保森教授、丹麦奥尔胡斯大学Klaus Molmer教授和英国杜伦大学Charles S. Adams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 量子精密测量“破局者”贺羽:专注科学仪器,为更多行业赋能
    “既然夜不能寐,证明这是我真心想干的事。”十年后的今天,投身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贺羽依然笃定、自信。200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本硕博连读,2010年进入杜江峰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工作,如今被业内称为中国科学仪器“赛道”最年轻的领跑者之一,贺羽却笑称自己只是一个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破局者”,要在变局中开新局,还需要攻克很多难关。“入坑”量子精密测量,对于贺羽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2010年,我国量子领域领军人物之一的杜江峰院士的一场学术报告会让18岁的贺羽第一次清晰地领略了“量子”的魅力,更拨开了他对未来研究领域的“迷雾”。贺羽在实验室做科研。新华社记者 屈彦 摄杜江峰在报告会上说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我国量子计算领域关于动力学解耦实验正处于关键节点,需要一台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机器。国外公司的第一次报价是600万元,我们好不容易把钱凑齐了,对方却一口气涨到了1000万元,理由是“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我们的价格也要是最好的”。杜江峰院士的一席话让贺羽辗转反侧,彻夜未眠。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对量子计算领域研究至关重要,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一直受制于人。振兴国家科学产业,解决科学仪器“卡脖子”的问题迫在眉睫。第二天,他找到杜江峰院士表白心意:“杜老师,我申请加入量子实验室。振兴国家科技产业,这个事我一定要干!”2010年,贺羽如愿进入杜江峰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工作,负责量子精密测量仪器设备的搭建。杜江峰还借给他一个14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创业,贺羽开始了为国造仪的逐梦之路。为了解决实验中的一项关键指标,贺羽和研发团队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地苦熬了几周,才最终研发出了符合要求的组件材料。2018年,贺羽团队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问世。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微波桥。新华社发每一件科学仪器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技术难点都像一层难以捅破的“窗户纸”,而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离不开研发人员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这些年来,贺羽团队攻克了电磁铁工艺、电流源技术、探头技术等多项技术难关,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领先。在量子技术产业化浪潮加速“奔跑”的今天,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正在赋能各行各业。在医疗方面,可检测出单个癌变细胞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在能源方面,可用于寻找金属矿藏;在工业方面,可用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中,带来更高效的电源管理等。“正因为有了我们这样一个‘破局者’出现,全球范围内这个领域的服务也越来越好。”贺羽认为,量子技术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也为我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一个“换道超车”的机遇。“十四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要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基础元件和基础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的现状仍然是最大瓶颈之一。”在贺羽看来,实现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创新是源动力。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十年逐梦,贺羽不曾停下脚步,“用我们的仪器去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这是我们的使命。”
  • 茂莱光学IPO获受理:募资4亿元投建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等项目
    6月23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茂莱光学)科创板上市申请。茂莱光学作为精密光学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精密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和光学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服务于半导体(包括光刻机及半导体检测装备)、生命科学(包括基因测序及口腔扫描等)、航空航天、无人驾驶、生物识别、AR/VR 检测等应用领域。三大业务稳步增长目前,茂莱光学主要产品覆盖深紫外 DUV、可见光到远红外全谱段,主要包括精密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和光学系统三大类。2019-2021年,茂莱光学实现主营业务分别实现收入 22,189.64 万元、24,616.72 万元和 33,141.07 万元,2020 年度和2021 年度同比分别增长 10.94%和 34.63%。分产品来看,报告期各期,光学器件是报告期内茂莱光学主要的收入来源,光学器件分别实现收入13,277.28 万元、13,567.68 万元和 18,878.17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9.84%、55.10%和 56.95%。茂莱光学称,2021 年,公司光学器件收入较 2020 年增加 5,310.49 万元,同比增长 39.14%。主要系平片收入增加 3,721.09 万元,随着疫情逐步缓解,海外牙科市场被抑制的需求逐渐放量,客户 ALIGN 和 Meopta 对应用于 3D 牙科扫描系统的平片需求量大幅增加,公司对上述客户的平片收入分别同比增加 2,242.39 万元和 760.62 万元,较上年增长154.39%和 242.16%。此外,棱镜收入同比增长 38.31%,主要系客户 ALIGN 对光线折返异形棱镜的需求量增加,向该客户销售的棱镜金额同比增加 807.56 万元;透镜收入同比增长 12.35%,主要系 2021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升,应用于半导体检测领域的康宁集团对应用于半导体检测设备的透镜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报告期各期,光学镜头分别实现 5,523.54 万元、5,390.59 万元和 6,799.58 万元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4.89%、21.89%和 20.51%。其称,2020 年度,公司光学镜头收入下滑主要原因为航天监测相机镜头及星敏相机镜头收入受客户需求影响大幅下降。而2021年营收增长主要系显微物镜系列收入大幅度提升,受近年来半导体行业呈快速增长趋势的影响,对半导体检测领域的客户 Camtek 收入较去年增加 1,317.71万元,对其销售的一款新品 10 倍显微物镜进入批量交付阶段,且该客户对 5 倍显微物镜等其他多款显微物镜的需求量亦增长较快。另外,报告期各期,其光学系统分别实现 3,102.93 万元、5,287.06 万元和 6,632.52 万元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3.98%、21.47%和 20.01%。茂莱光学表示,2020 年度,公司光学系统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原因系 AR/VR 检测等下游领域保持市场增长,客户 Facebook 和 Microsoft 积极布局,产品需求相应增加,该产品逐渐得到产业化应用;同时,生物识别光学模组收入增加 480.95 万元,主要系十指扫描仪模组、护照扫描仪模组等高单价的产品收入增加。而2021 年度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系随着半导体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下游半导体检测设备需求放量,公司对 KLA 和 Camtek 的此类产品交付量随之增长较快。募资4亿元投建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等项目招股书显示,茂莱光学此次IPO拟募资4亿元,投建于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生产项目、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生产项目计划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佳路以北、金鑫东路以西地块实施,通过新建 1 栋厂房、1 栋综合楼以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并引进一系列先进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实现对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及光学系统等一系列光学产品的产能扩充。而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研发项目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金鑫东路以西、汤佳路以北,公司计划利用新建的综合楼 B 部分面积,装修改造半导体光刻及半导体测量设备开发实验室、消费类电子商品量产线测量设备开发实验室、300mm 口径及以上大口径激光干涉仪开发实验室、基于新一代光学技术的医疗仪器开发实验室,并配备一系列先进研发和检测设备,同时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该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一系列高标准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光学主动定心测量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大数值孔径物镜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式、200~300mm 大口径干涉仪、300mm 口径干涉仪球面标准镜、镜头像质检测的原理研究与自动化检测设备开发、双频激光测长原理研究与产品开发、点衍射干涉仪原理研究与产品开发、自动对焦的原理研究与设备开发等 30 项技术课题进行研发和改进。茂莱光学认为,公司本次募投项目“高端精密光学产品研发项目”,将建成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和标准的实验室,进行高端精密光学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有助于公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进一步提高光学加工技术水平,以助力我国半导体(包括光刻机及半导体检测装备)、生命科学(包括基因测序及口腔扫描等)、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应用领域国产化。对于公司发展战略,茂莱光学表示,公司将始终专注于精密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和光学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创新,本土及国际市场的开拓,精益运营管理创新和国际化人才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及光学系统设计、研发、制造及服务水平,为科技应用领域客户提供高精度、高复杂度、高附加值的核心光学器件及解决方案,促进生命科学领域(如基因测序及口腔扫描等)的跨越发展,赋能光刻机及半导体装备升级换代,为航空航天、无人驾驶、生物识别及 AR/VR 检测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光学技术支撑。进一步打造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升公司品牌及国际化形象,保持精密光学行业地位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客户价值、员工成长和科技进步的公司使命,实现成为高端光学科技创新应用企业的愿景。
  • 天开高教科创园 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项目一期交付 为精密仪器成果转化落地搭台
    作为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的承接载体之一,日前,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项目一期交付,今后将为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的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平台。作为全市首家以精密仪器、传感器以及工业过程控制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主题园区,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一期占地52亩,能为企业提供建筑面积约500至5000平方米的三至五层双拼、独栋、多层厂房,可用于科技研发、小试中试研发组装、集合性办公等。随着众多企业入驻,园区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并在校企对接、研产科技转化、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市场对接撮合、股权融资、银行机构融资方面发力,为入园企业发展赋能。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园区一期招商引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累计引进企业26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雏鹰企业4家。”
  • 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启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7月18日上午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启动仪式顺利举行,作为天津首家以精密仪器、传感器以及工业过程控制为主题的专业化园区正式启动。天津市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津南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国艳、区政府办、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人社局、区合作交流办及行业协会、学会、基金机构、银行机构以及企业家朋友近百人齐聚津南,共同见证项目启动。启动仪式现场首先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总经理李明山介绍项目整体情况。李明山表示: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历时两年的策划,先后经历行业研究,企业调研,走进天津大学拜师求艺,走进行业企业学习请教,于2021年4月份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津南区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天津共同打造“精密仪器、传感器以及工业过程控制”产业聚集,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共同推进建设“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园区已经于202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2023年10月份交付投入使用。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总经理李明山致辞其次,与天津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天津市仪器仪表学会达成合作,分别确定产业主题和行业服务内容,并在启动仪式上现场进行了揭牌。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授牌:“高端精密仪器专业委员会”;天津国防科技工业协会授牌:“高端精密仪器制造基地”;天津市仪器仪表学会授牌:“工业过程控制装备专业委员会”。图为协会授牌仪式与多支基金探讨合作,首先与科创天使达成共识,未来共同推进“精密仪器、传感器”相关产业主题基金的成立。图为与科创天使签约与银行机构互动,分别与浙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农商银行达成园区服务合作,最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园区开发、招商、运营体系。图为与合作银行签约未来园区将串联全市和津南区“产、学、研、用、政、金、介”等优势,最终构建较为完善的园区开发、招商、运营体系,合力推进天津市高端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为天津制造业立市贡献园区力量!此外,启动仪式还进行了入园企业签约。企业的入驻,将为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注入新的动力。图为企业代表致辞接下来,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先生、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女士、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先生、津南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国艳女士、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总经理李明山先生以及沽盛集团副总经理时寅宝先生共同上台为项目启动,见证美好时刻!随着园区的圆满启动,把启动仪式推向了高潮,现场欢声雷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上台为园区的启动进行了致辞,刘校表示2021年4月,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创立之初就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共同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将进一步促进津南区仪器仪表相关产业聚集。恰逢其时,正值大学科技园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到科技园内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校企共建。后依托天津市津南开发区管委会,于2021年5月三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力共促天津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园区高质量发展。未来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将围绕高端精密仪器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资源,打造高端精密仪器与装备产业集群,设立1个成果转化基地,2个公共平台,1个展示中心。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作为大学科技园承接载体,将有力推动天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见实效。图为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致辞最后,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女士为本次启动仪式致辞,胡区长表示:在全市上下掀起学习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的启动仪式。作为大学科技园重要的承接载体之一,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是天津首家以精密仪器、传感器以及工业过程控制为主题的专业化园区。同时,依托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强大的学科资源优势,在精密仪器、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引进与培育领军企业,努力打造“专、精、特、新”的主题园区。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产业园将为推动天津市制造业立市和津南区产业集聚做出巨大的贡献!图为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致辞我们将敞开心怀,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到津南考察、投资、创业,在津南这片热土上收获财富、收获成功、收获友谊。希望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为中国制造2025助力,勇担重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为中国制造备好“尺子”,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园区力量。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美好期许,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必将不负众望,为天津津南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艺达思携V系列精密柱塞泵参展CMEF
    IDEX Health & Science将借助第6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推出全新V-系列精密柱塞泵 该系列产品延续了VFP17分配泵的技术优势,将为您带来更耐用 、更可控及更灵活的全新体验。三种选择助您达成多样化仪器设计目标。预期泵寿命高达2百万至5百万次。 如何选择多岐管板或管道组件来连接仪器液路? IDEX Health & Science 公司集两种技术于一体,为您解决各种微流控领域流体输送挑战。了解IDEX Health &Science 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公司网站,在线观看医疗临床诊断微流控优化技术系列技术交流会资料。设计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将针对当前IVD临床诊断仪器中泵、阀、连接件和除泡器技术进行比较。请点击下载最新仪器设计资讯样本查阅用于优化生命科学流体技术的组件和服务。请点击索取最新V系列产品资料 - 帮助您根据应用选择合适的型号。
  • “纳米尺度多场测量调控”专项启动 剑指微纳精密仪器
    2016年12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纳米尺度多场物性与输运性质测量及调控”启动实施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何丹农教授等10余位项目咨询专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代表、以及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参加了会议。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承担。项目旨在揭示光电、热电、磁电材料和器件的微观结构、局域响应和宏观性能的关联,分析铁电极化对光电转换的调控作用,界面和缺陷对热电输运的影响,以及微纳结构和磁电耦合的相互作用,发展基于多功能扫描探针的纳米测量与调控技术,在纳米尺度综合定量测量调控材料电学、光学、磁学、力学和热学多场物理及输运性质,并以此解决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的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进而形成一系列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思想(如宏观微观协同调控测试)、新技术(如多功能扫描探针激励和多场原子力显微样品加载)、新方法(如跨尺度实验测试、数据采集、和计算模拟)和新发现(如光电、热电、磁电多场物性和耦合新机制),推动纳米技术、高速低能耗信息处理与存储、微电子器件、高效清洁能源以及精密仪器等产业和领域的发展。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代表对项目的执行和管理提出要求,强调了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重立项、重过程、重验收”的基本原则,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和研究人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项目组织实施,加强课题间的交流,立足学科领域发展前沿,力争在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原创性突破。  项目负责人李江宇教授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实施方案、研究难点以及如何突破、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项目咨询专家就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等给予指导,对项目的执行和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扫描探针的纳米测量与调控技术,为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 中教金源——山东中教金源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正式运营
    “山东中教金源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16日隆重开业,正式投入运营!中教金源多方位的实现了品质和服务升级。1. 服务升级:山东公司位于鲁南滕州,可以实现华东、华中、华北地区的三小时快速上门服务圈。2. 效率升级:实现现有产品的全品类库存,实现下单即发货。3. 品质升级:产品实现规模化,流程化生产。4. 运营升级:北京为中心的研发销售团队和滕州为中心的生产售后团队,实现了中教金源双中心运营。5. 产业升级:实现了产品的研发、生产、配套、服务,全部在墨子科创园园区内完成,并享受当地政府的多项支持。金秋十月,满满的收获季节!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企业高光时刻。位于山东滕州墨子科创园的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山东中教金源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16日隆重开业!山东滕州作为孔孟之乡、“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自古就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山东中教金源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入驻墨子科创园也被看做是提升鲁南制造业整体高、精、尖产业形象的标志!山东中教金源精密仪器公司位于滕州市墨子科创园D3栋,拥有独栋5层楼5500余平米的生产、实验及办公面积。楼内设施齐全,设有数字化加工中心,生产车间,装配车间,客户实验测试中心,售后服务部,物资部等多个部门。山东中教金源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加工及生产设备,融合了“光源系统”、“光热/热催化系统”、“光解水系统”、“光电测试系统”、“色谱”、“光电化学”等多条生产线,在原来产能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高效的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为新老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同时“中教金源山东实验测试中心”也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中教金源正以山东滕州为基地集“生产制造、实验测试、安装调试、客户服务”等一系列覆盖全国的业务模式初步形成。中教金源一直秉承“催化中国科研教育,产品质量铸金、科技创新立源”、“点亮催化、技术改变科研生态”、“专注、成就、共享、品质铸就品牌”的企业价值理念,一丝不苟的用心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极具性价比的国产实验仪器设备。中教金源愿与广大科研工作者携手同行,中教金源,您科研之路最优合作伙伴!
  • 美国Era精密可编程注射泵进入中国市场
    美国Era公司精密可编程注射泵已进入中国市场,主要型号有NE-1000、NE-4000、NE-1600、NE-1800。其中主打的型号是NE-1000,其它的型号倒是NE-1000的升级改装型号。   NE-1000的注射器的容量达到60ml ,注射速率可以从0.73uL/hr-2100mL/hr调节 ,采用节省空间的设计,小巧结实的外观,为你实验室节省空间。该产品有注入和回抽功能 ,可编程控制,最大41阶命令(注射的速率、注射的容量、插入暂停),一台电脑可以控制100台注射泵,注射的精度小于正负1%。   此次Era可编程注射泵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客户解决了编程控制液体的注射问题,而且在价格的方面也是中国客户完全能够接受的。      上海纳锘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莲花南路1388弄8号楼碧恒广场1503-1504室[201108]   电话:021-60900829,60900830,61131031,61131051   传真:021-61131052   E-Mail:info@nano-instru.com   --------------------------------------------------------------------------------   浙江办事处   地址:浙江杭州莫干山路425号瑞祺大厦814室[204888]   电话:0571-81954578   传真:0571-81954579   E-Mail:sales@nano-instru.com   纳锘仪器--提供给您纳米级的专业细致服务!
  • 中国计量院清华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交流研讨会
    雨后的中国计量院昌平实验基地,空气清新,百花争艳,满园飘香。中国计量院——清华大学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交流研讨会在这里举行。联合实验室青年学子们的到来,让这座美丽的园子更富有朝气活力,变成了交流碰撞的大舞台。   参观摆放着铯钟和守时钟组的时间频率实验室、固体密度基准实验室、激光二坐标实验室、重力实验室……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交流,让首次全体来访的联合实验室近40名师生赞叹不已。   面对大多数对计量知识还了解甚少的联合实验室的师生们,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全面系统介绍了该院概况和计量科技发展状况,以及随着测量能力的不断提升,计量科技如何在服务三峡工程、卫星导航等重大工程及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大显身手”。   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的确定、毒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服务科技奥运、满足航天事业的计量需求……中国计量院副院长段宇宁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应用事例,描述了计量院的三大任务及计量在服务国计民生、基础前沿研究和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做的支撑性工作。   “秦始皇时期统一度量衡和‘车同轨’,在今天来说,就是实现计量统一和修建高铁嘛!”联合实验室主任王力军教授幽默的开场白,赢得了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学子们会心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从中国计量院的成立背景到授时历对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技术支撑,王力军教授旁征博引,他说“关键技术的发展需要自主创新能力”,计量是硬科学,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联合实验室下一步将继续为国防和科技前沿做出更大贡献,而贡献的途径就是通过计量科学。   近年来,中国计量院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外影响力明显提升,原因之一在于一直重视前瞻性的发展,坚持走在全球计量科技的前沿。作为国内首个计量前沿技术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平台,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也是中国计量院实现与知名高校合作机制的创新和探索。   据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量院首席研究员李天初院士介绍,联合实验室在实验室运行模式上,参照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和科罗拉多大学(CU)联合实验室,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发展,同时“希望参与实验室工作的同学们能了解、热爱计量及其渊源,将计量事业作为其发展努力的方向。”   联合实验室的工作主要从事精密测量和计量前沿技术研究。从2009年初挂牌成立至今,联合实验室已开展包括绝对重力测量、光钟、原子钟、小型化离子钟、超高精度时间频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在精密时间频率传输与同步方面,已在“计量院昌平基地-清华”之间建立往返88千米的光纤链路,并实现时间频率的自由空间精密传输与同步,为时间频率传输与同步奠定了技术基础。   “发挥大学氛围活跃、自由和研究所追求实用、作风严谨的优势特点,满足国家需求并结合个人兴趣,共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一流前沿实验室。”李天初院士慎重的表达和殷切的期望,如涓涓细流般淌进了联合实验室每个成员的心中,大家再一次鼓起掌来。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密加工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精密加工中心揭牌和开工仪式于10月20日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北京生科院、计划财务局、过程工程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仪式。   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研究员主持了此次仪式。徐涛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精密加工中心的基本情况。精密加工中心在北京生科院的领导下,由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具体使用和管理。该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北京生科院的大力支持,体现了北京生科院对各研究所科研工作的重视。   北京生科院院长康乐认为,成立精密加工中心非常及时,也十分必要。他回忆了生物物理所仪器研制与开发的优良传统,肯定了中心的发展前景,并希望中心的成立能够更好地为科学院北郊生命科学园区做好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工作。康乐祝愿精密加工中心的成立能够更好地推动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并使之成为生命科学仪器技术领域的引领中心。   计财局副局长曹凝指出,精密加工中心的成立是一个重要节点,是新事业的开始,要整合和加强所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等各方面力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使用,才能更好的建设中心。曹凝希望中心能够抓住契机,联合院内其他相关单位,更好地为中科院“创新2020”规划做好仪器技术方面的支撑和服务工作。   与会的其他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精密加工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以最快的速度将科学家们在实验方法技术方面的改进设想变成现实,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仪器,为科学家们更快地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提供有利的支撑,创造良好条件。   康乐长、曹凝、徐涛等共同为精密加工中心揭牌。这标志着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完成基本筹建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 高精密度稻米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在长沙投用
    这台设备像给大米进行一次X射线的透视,3分钟之内就能查出被检大米是否重金属超标。   大米是生活必需品,其是否卫生、有没有被重金属污染,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昨日在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高精密度稻米中重金属快速检测仪今年在长沙投用。这台设备像给大米进行一次X射线的透视,3分钟之内就能查出被&ldquo 体检&rdquo 大米是否重金属超标,相比传统的标准方法两天检测出结果提速了近千倍,极大地便利了粮食质量安全的监测。   更精确:打一&ldquo 枪&rdquo 测超标情况   这台检测仪器由湖南省食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彭新凯发明,并联合一家检测技术公司研发,据称是世界上首台能运用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开发的一款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去年12月获国家专利。   记者昨日在实验室看到,这台白色检测仪外型像一台小型微波炉,只有55厘米长、33厘米宽和44厘米高。检测仪的正面是一个显示窗口,像电脑的显示屏。   对于这台检测仪的检测原理,彭新凯形象地解释为:用X射线给大米打了一&ldquo 枪&rdquo ,这一&ldquo 枪&rdquo 直接激发稻谷的重金属原子核,激发了M、K、L等壳层能量波的跃迁。仪器对跃迁产生的荧光光谱进行对应分析,从而判断被检大米含有何种重金属,&ldquo 就像美国登月车用X射线能量射手来检测月球含有哪种元素的原理一样,但仪器检出限由10-3mg/Kg提高到10-8mg/Kg,检测的精度提高了十数万倍,测试的结果符合GB/T5009.15-2003等标准和规定的要求。&rdquo   更便捷:检测步骤减少了,提速近千倍   &ldquo 这种检测仪还有更快速、无污染、零耗材的优点。&rdquo 彭新凯介绍说,根据通用的检测标准要求,农民种植的稻谷进行检测需要送样到市级及以上检测中心才能受检。接受样品之后,检测人员需要进行8个小时以上的浸泡处理,再进行相关的检测,&ldquo 整个流程做完有11个程序,需要两天的时间。而这种仪器是无损检测,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只要3分钟定性,12分钟定量。无需前处理,轻轻松松就完成。&rdquo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收粮工作中,望城区新康乡的万亩试验田基地和长株潭的试验田基地都已用上了这种检测仪。这种检测设备只有35公斤重,对于环境没有特殊要求,能在田间地头运用,适合收购现场和鉴定抽查使用,将来还可以用于环境检测、制药企业的产品检测、商超集市等食品检测机构进行运用,&ldquo 在全国的这些机构进行运用,实现产业化量产之后,未来将形成一个产值达十数亿元的检测装备市场。&rdquo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今年在多地进行了测试验证,并组织专家评审之后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稻米中镉含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议推广使用。   操作简单   记者昨日在实验室采访时,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一次仪器的操作过程。   1 将一个5厘米直径的塑料容器里装满约10克稻谷,将容器放在检测仪上方一洞口里,旋紧、盖上。   2 在屏幕上设定测试时间200秒,启动扫描。约3分钟后,显示窗口出现波状图案。   3 完成检测后显示屏上显示检测报告为&ldquo 镉(Cd)的标准要求为:小于等于0.2mg/kg,测试值为0.023mg/kg,测试结果:passed&rdquo 。 注:以上稿件转载自新华社,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 生猪精密智管,看托普云农如何助力桐乡智养“二师兄”
    一走进位于桐乡市凤鸣街道的双丰猪场,就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清晰显示着猪场的猪场存栏数量、生猪价格、体温异常数、PSY指数等数据。而这些拥有专属“身份证”的“二师兄”们正在享受着舒适环境,食用着天然绿色饲料。养殖户通过大屏获取关键数据实现对生猪全生命周期的精密智管,显著提升了产出效益。 这个由桐乡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共同打造的“生猪精密智管”应用,旨在通过数字赋能,打造农业产业管理新技术新模式,推进桐乡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生猪精密智管”应用作为浙江省数字农业领域优(you)秀示范案例,成功入选首批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典型企业和平台名单。重构养殖模式 “智”养“二师兄” “生猪精密智管”应用依托生猪智能生物耳标的信息采集监测和数据自动传输功能,重构养殖模式,一猪一码,实时采集动物行为感知分析、动物生命体征信息感知等数据,按时发布配种、预产、断奶以及异常状况预警等信息,有助于猪场及时淘汰低下产能、及早发现疫病风险,智慧化管理好每头“二师兄”,高效提升生猪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再造业务流程 “智”服养殖户 依托“生猪精密智管”应用,浙江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改变以往生猪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补助制度,再造业务流程。通过打通生猪生产与金融、保险等关联数据,将以前需要以日、月来衡量办事效率的生猪养殖补助、投保、贷款等业务,变为手机投保、线上申请病死猪理赔,最快1个工作日就能收到赔偿款。建立预警体系 “智”管全产业 同时,通过对生猪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养殖场管理码/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产供销信息的实时发布、疫病检测等服务的线上审核办理,全链路智能化管理,为监管部门对市场供应早预警,疫情风险早排查和生猪产业全周期管控提供便利。全流程公开透明化,为制定更加具有时效性、前瞻性的生猪稳产保供、非洲猪瘟防控等相关政策措施筑牢基础,助力桐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信息科技带来农业产业生产方式变革,让人们享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社会化服务。除了生猪的智能化养殖监管,现在桐乡市“生猪精密智管”平台还接入了全市犬、猫等动物检疫,犬、猫产地检疫数字化应用后,犬、猫饲主只需线上申请,即可完成检测、开证“一键达成”,大大优化了服务流程,减少了饲主来回跑腿,办理体验更加现代化。 现代化的乡村发展离不开人和社会化的创新服务应用。随着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大力引导支持,托普云农积极实践乡村数字化服务系统建设工程,基于多年农业行业深度理解,先后探索出仙居“亲农在线”、浦江“超级农场”、桐乡“田保姆”等一批创新服务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场景互联、客户互联、交易互联等,打造数字乡村“最(zui)佳实践”共享共用模式,让用户体验更智能,让乡村发展更有内生动力。
  • 计量院与清华共建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
    中国计量院与清华大学共建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共创一流 蒲长城陈希出席并讲话 1月14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中国计量院在交流合作、提升能力、凝聚人才、创新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双方于2008年6月就启动了联合实验室的筹备调研工作。中国计量院是国家最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具备了计量科学研究的综合优势和实验条件。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联合实验室建立的宗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建立开放共享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国际合作研究平台以及信息交流平台。联合实验室将聚集一流的技术、设施和人才,共同开展与计量科学有关的前瞻性、原创性和长期性基础研究和科研合作。通过研究项目培养计量科技人才,带动大学建立计量学科,有效促进大学重点学科和国家计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联合实验室的合作领域将集中在精密测试技术研究和计量前沿科技研究上。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空气及组分气体折射率精密测量、重力加速度绝对测量、光钟、原子钟、离子钟的研究等。 蒲长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双方能将联合实验室建成机制创新的示范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机制、激励创新机制、交流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以及联合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等诸方面积极探索,为质检科技其他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陈希认为,清华大学与中国计量院的这次合作是高等院校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一次强强联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一流的科研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 中国计量院院长张玉宽、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 麒麟仪器集团参加浙江省精密铸造第十一届年会
    麒麟仪器集团参加浙江省精密铸造第十一届年会 南京麒麟仪器集团作为国内金属材料分析仪器行业的排头兵,参加了浙江省精密铸造第十一届年会。2010年11月,浙江省精密铸造年会在宁波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南京麒麟仪器集团与浙江省精密铸造协会风雨同舟已有十个年头了,每次交流会议上都会取得很多收益,也加大了我们做辅助产品与各位代表、用户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让更多用户知道目前国内市场最先进、优质的钢铁检测设备,麒麟人永远提供更快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 科众精密-全自动晶圆接触角测量仪,测量等离子处理镀膜后的接触角
    半导体晶圆表面的接触角测试是半导体制造中常见的一项表面质量评估方法,其重要性在以下几个方面:1、粗糙度评估:半导体晶圆表面的粗糙度会对接触角产生影响,接触角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晶圆表面的粗糙度,从而评估其表面质量。表面清洁评估:半导体晶圆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会影响接触角的测量结果,接触角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晶圆表面的清洁程度。2、表面处理评估:半导体晶圆表面的各种表面处理,如刻蚀、沉积、退火等会影响接触角的测量结果,接触角测试可以用来评估这些表面处理对晶圆表面性质的影响。3、界面张力评估:在半导体制造中,各种材料的粘附和分离过程都涉及到界面张力的变化,接触角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晶圆表面和各种材料之间的界面张力。综上所述,半导体晶圆表面的接触角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晶圆表面的粗糙度、清洁程度、表面处理效果和界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对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表面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晶圆全自动接触角测量仪详细参数:技术参数KZS-50图片硬件外观接触角平台长12寸圆平台(6寸、8寸、12寸(通用)扩展升级整体扩展升级接触角设备尺寸670x690x730mm(长*宽*高)重量35KG样品台样品平台放置方式水平放置 样品平台工作方式三维移动样品平台样品承重0.1-10公斤仪器平台扩展可添加手动,自动倾斜平台,全自动旋转平台,温控平台,旋转平台,真空吸附平台调节范围Y轴手动行程400mm,精度0.1mmX轴手动,360°自动旋转,精度0.1mm测试范围0-180°测量精度高达0.01°测量面水平放置样品平台旋转全自动旋转平台仪器水平控制角位台可调,镜头可调,样品平台可调滴液滴液系统软件控制自动滴液,精度0.1微升,自动接液测试注射器高精密石英注射器,容量500ul针头直径0.51mm,1.6mm表面张力测试滴液移动范围X轴手动调节80mm,精度0.01mmZ轴自动调节100mm,精度0.01mm滴液系统软件控制自动滴液泵滴液模组金属丝杆滑台模组镜头/光源光源系统单波冷光源带聚光环保护罩,寿命60000小时以上光源调节软硬共控镜头可移动范围滑台可调100mm镜头远心变倍变焦定制镜头镜头倾斜度±10°,精度0.5°相机帧率/像素300fps(可选配更高帧率)/300万像索电源电源电压220V,功率60W,频率60HZ漏电装置带漏电装置保护软件部分软件算法分辨率拟合法、弧面法、θ/2、切线法、量角法、宽高法、L-Y法、圆法、椭圆法、斜椭圆法测量方式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拟合方式 分辨率点位拟合,根据实际成像像素点完全贴合图像拍摄支持多种拍摄方式,可单张、可连续拍摄,支持视频拍摄,并一键测量。左右接触角区分支持分析方法座滴法、纤维法、动态润湿法、悬滴法、倒置悬滴法、附着滴法、插针法、3D形貌法、气泡捕获法分析方式 润湿性分析、静态分析、实时动态分析、拍照分析、视频分析、前进后退角分析保存模式Word、EXCEL、谱图、照片、视频总结1、晶圆接触角测量可以订制,适用于各种半导体制造中常用的6英寸、8英寸、12英寸等尺寸的晶圆。2、高精度测量:可以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准确测量晶圆表面的接触角,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和准确性。3、多功能性:晶圆接触角测量仪通常具有多种测试模式,可以测量不同类型的表面处理,如刻蚀、沉积、清洗等过程对接触角的影响,可以提供全面的表面质量评估。4、高效性:晶圆接触角测量仪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个晶圆的测量,提高了实验的效率。5、自动化程度高:晶圆接触角测量仪通常具有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晶圆的定位、测量和数据处理,减少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和误差。晶圆接触角测量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半导体晶圆表面接触角的仪器。相比传统的接触角测量仪,它具有以下优势:1、适用于大尺寸晶圆:晶圆接触角测量仪通常具有较大的测试平台,能够容纳大尺寸的晶圆,适用于半导体制造中常用的6英寸、8英寸、12英寸等尺寸的晶圆。2、高精度测量:晶圆接触角测量仪使用高精度的光学传感器和计算算法,可以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准确测量晶圆表面的接触角,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多功能性:晶圆接触角测量仪通常具有多种测试模式,可以测量不同类型的表面处理,如刻蚀、沉积、清洗等过程对接触角的影响,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表面质量评估。3、高效性:晶圆接触角测量仪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个晶圆的测量,提高了实验的效率。4、自动化程度高:晶圆接触角测量仪通常具有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晶圆的定位、测量和数据处理,减少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和误差。综上所述,晶圆接触角测量仪具有高效、高精度、多功能等优点,在半导体晶圆表面处理和质量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测量方法标准制修订中精密度试 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培训班12.14开课啦
    目前,测量方法标准在制修订中通常涉及精密度的内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有“允许差”和“重复性限、再现性限”两类精密度的表述方法。为科学、合理地给出测量方法精密度,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 5725《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系列标准,我国等同采用ISO 标准,颁布了GB/T 6379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的第2 部分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 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系统介绍了测量方法正确度与精密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一些通过协同实验室间试验获得测量方法精密度的数值估计的试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提供了组织和进行测量方法精密度的试验的程序,测量方法精密度试验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等。  为帮助测量方法标准制修订及使用人员更加深入理解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第2 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基本方法》标准,在测量方法标准制修订过程中,运用GB/T 6379.2-2004,确定测量方法精密度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参数或函数关系,提升制修订测量方法标准的水平,CSTM 科学试验领域标准委员会秘书处与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秘书处拟定于2021 年12 月14 日举办“测量方法标准制修订中精密度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班学习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可取得CSTM“测量方法标准制修订中精密度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培训证书。  本次培训班具体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CSTM 科学试验领域标准委员会秘书处  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秘书处  二、培训对象  各相关单位的测量方法标准制修订人员及标准使用人员。  三、培训及研讨内容  1、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基本方法》标准解读   2、测量方法标准制修订中精密度试验设计与统计案例解析及经验分享   3、互动答疑。  四、授课时间及形式  1、培训时间:2021 年12 月14 日9:00-17:00  2、培训方式:腾讯会议(在线)  五、培训专家  罗倩华,女,工学博士。1990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现为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冶金材料分析方法研究和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现为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铁及合金化学成分测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组织和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冶金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修订100 余项,曾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六、收费标准及付款方式  1、培训费:1500 元/人  2、付款方式:  汇款至下列帐号:  单位名称: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口支行  银行帐号:0200002909200227889  微信及支付宝支付二维码:  注: 请在提交培训回执表后及时付款, 付款后将转账凭证发送至邮箱(training@analysis.org.cn)。  七、报名方式  1、参加人员请将《培训报名回执》填写完毕发送至邮箱:  training@analysis.org.cn,收到邮件“您的邮件已收到,稍后答复”视为秘书处收到了  报名申请 工作日24 小时内未收到回复,请联系工作人员,联系电话:010-62182851。  2、《培训报名回执表》(附件一)请于12 月10 日之前发送至上述邮箱。  3、秘书处收到贵方所付本次培训的培训费,视为报名成功。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王爽:010-62182851 13381073503  许康:010-62182851 18601075050  邮箱:training@analysis.org.cn  CSTM 科学试验领域标准委员会秘书处  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秘书处附件1:培训报名回执.docx
  • 数字化改革“成绩单”⑦丨产业服务:生猪精密智控让畜牧业更“智慧”
    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打造的桐乡“生猪精密智管”应用内设服务、治理两个端口,于在2021年7月15日正式上线,并于9月14日在“浙政钉”上架,在操作上实现电脑端和移动端的无缝衔接。且依托生猪智能生物耳标的信息采集监测和数据自动传输功能,对生猪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指标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生猪饲养、防疫、检疫、屠宰、调运、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实施精准监管,让生猪生产管理更加智能精细,让政府监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一、改革需求 生猪生产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但一直以来都存在数据采集统计费时费力、个体异常难以及时发现、政策需求不能及时满足等问题。 ①生猪生产周期长,业务环节多,政府部门难以精准掌握生猪数据,统计分析不够精细,对生猪生产形势研判和生产过程监管不能做到精准及时。 ②养殖主体疫病防控中个体异常难以及时发现,疫病防控任务较重,对生产技术、政策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能及时满足,产供销信息不能及时掌握,价格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弱。 ③生猪养殖管理流程复杂,疫病发现难、防控任务重、用工量大、养殖效率低。 二、改革创新 从重构养殖模式、建立预警体系以及再造服务流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①重构养殖模式 通过智能耳标将饲养管理由群体精准到个体,精确掌控生猪个体生产全流程,及时淘汰低下产能。 ②建立预警体系 及早预警个体异常、及时统计生产数据,提升养殖主体疫病防控的实效性和政府部门稳产保供的科学性。 ③再造服务流程 重塑“先打后补”政策补助制度,打通生猪生产与金融、保险等的关联数据,实现补助、服务一网办结。 三、改革成效 桐乡依托生猪智能生物耳标的信息采集监测和数据自动传输功能,在全省第一批开展数字畜牧多跨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建设应用于生猪企业的服务端和应用于部门监管的治理端,让企业生产管理更加智能精细,政府监管服务更加精准高效,金融保险等三方服务更加便捷及时。 ①重塑生猪业务流程 重构生猪养殖、屠宰、防疫、检疫、饲料兽药、无害化处理等业务闭环流程,打造保险、贷款、产销、重大风险防控等精密智控体系,有利于政府部门准确研判形势,提前谋划工作政策。 ②企业服务更加便捷 生猪数据精准统计分析,产供销信息及时发布,免疫效果和健康状况及时掌握,检测服务线上开展,服务监管更加高效。 ③数据采集更加精准 养殖主体可通过智能生物耳标自动采集传输生产数据,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精确度,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还可对采集来的生猪信息进行分类,为主体安排生产提供数据依据。 ④饲养管理更加智能 通过智能生物耳标的体温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对体温异常猪只进行预警,便于管理人员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起到积极防控动物疫病作用。另外,对生猪生产免疫等关键节点开展提示,免疫检测结果进行提醒预警,养殖档案数字化记录查询,生产指标开展对比分析,让养殖主体精准发现生产薄弱环节,更加有针对性开展提升。 桐乡“生猪精密智管”应用为养殖企业提供了精细化、智能化、便捷化的贴心服务,也撬动了畜牧业数字化改革的再深化。接下来,浙江森特信息将以此撬动畜牧业数字化改革再深化,全力打造“互联网+”高地上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智慧菜篮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