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管式混均仪

仪器信息网管式混均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管式混均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管式混均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管式混均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管式混均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管式混均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管式混均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管式混均仪相关的论坛

  • 容器内的混合气体分布是否均匀?

    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在一个密闭的容器或者系统中,容器可以是几升也可以是100m³,系统也可大可小,里面的混合气体是均匀混合呢?还是会出现分层?比如说:一个10L或者100m³的密闭储罐里面有H2、O2、N2,三者是均匀混合?还是会出现H2在顶部、N2在底部这样比较明显的分层呢?我个人觉得是均匀混合的,不知道大家的观点如何,欢迎讨论。

  • 【金秋计划】麦氏比浊管估计悬液中的细菌浓度方法

    麦氏比浊管是McFarland发明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比浊的不同浊度的标准浊度管。具体的配制方法是根据硫酸和氯化钡的比例来定的,有表可查,这样不同比例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浓度不同,且都有定值。 这是传统的麦氏比浊管的配制方法,目前也有市售的商品化产品,不需要自己配制,并且还有由乳胶粒子悬浮液制成的麦氏比浊管,与传统的麦氏比浊管相比,保存时间更长也更稳定。但麦氏比浊管具体应该怎么使用呢? [b]操作方法[/b] 1、轻摇标准试管。 2、无菌操作将被测定的肉汤培养物加到与标准管相同直径(大小)的无菌试管中。 3、以无菌操作向被测定试管加入无菌生理盐水(NaCl),直到浓度与所要求的标准管的浓度相同。 4、直接用眼睛看(需要经验,误差较大)。 5、找张白纸,打上平行直线,然后观察读数(如图示,利用光在不同浓度液体折射不同)。 例如,需配大约100cfu/mL 的细菌菌液浓度: 1. 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测试细菌的纯培养物到盛有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管中,混悬。 2. 以比色卡作为背景目测,直到浊度与0.5 麦氏比浊标准管的浊度相一致,如上图所示。 3. 0.5 号麦氏浊度标准管相当于1×108CFU/mL 浓度,以此为参照值,取1mL 浊度跟0.5 号麦氏浊度标准管相一致的菌悬液到9mL 无菌生理盐水管中,作10 倍梯度稀释107、106、105……,102 稀释度含菌量大约为100cfu/mL。 [color=#641111]注:1. 测试菌的纯培养物可以是冻干菌株复苏后纯培养物。[/color] [color=#641111] 2.本法仅供细菌液浓度的粗略计算。[/color] [b]注意事项:[/b] 1、如果测定的肉汤培养物不澄清,由培养物的值减去未接种培养基的值来校正细菌浓度。 2、如果肉汤颜色很深,把未接种试管放在标准管的后面读数即可。 3、测定好的细菌,最好做一下梯度稀释涂布计数。 4、此种方法测定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如果是对细菌数量要求较精确的,请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5、麦氏比浊液应放室温暗处保存,用前混匀,有效期为6个月。应用时为了准确也可以使用比浊仪但一定要防止麦氏浊度标准管未摇匀或已过期失效。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color=#641111]麦氏比浊法常作为细菌鉴定、实验配制菌液时大致判断菌液浓度的一种方法,[/color]通常认为,如将配菌液浓度配成0.5麦氏比浊管时,相当于1.0×108细菌数/ml,由于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估计的方法,所以尽管不同细菌大小差异很大,但除了真菌孢子,细菌的差别不大,结果不会有影响。 [align=center][b]附孢子菌悬液制作方法:[/b][/align] [b]1. 菌种活化[/b] 将保藏菌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试管中,培养7d~14d,使生成大量孢子。未制备孢子悬液时,不得拔去棉塞。每打开1支只供制备1次悬液,每次制备孢子悬液必须使用新培养的霉菌孢子。 [b]2. 孢子悬液制备[/b] 在上述PDA斜面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无菌蒸馏水,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表面的新鲜霉菌孢子,将孢子悬液置于250mL锥形瓶内,然后注入40mL洗脱液。 锥形瓶中加入直径5mm的玻璃珠10粒~15粒与孢子混合,具塞后置水浴振荡器中不断振荡使成团的孢子散开,然后用单层棉纱布过滤以除去菌丝。将其装入灭菌离心管中,用离心机分离沉淀孢子,去上清液。再加入40mL洗脱液,重复离心操作3次。制成浓度为(0.8~1.2)×106spores/mL的霉菌孢子悬液。若需要精确计数,则可以用改良察氏液体培养基稀释孢子悬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孢子悬液应在当天使用,若不在当天使用应在 3℃~7℃保存,并尽量在4d内使用。

  • 乳品乳酸菌混乱

    乳品乳酸菌混乱

    混乱一:喝一罐味全乳酸菌等于吃了18块方糖 乳酸菌饮料含糖量过高的微博近日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微博指出,虽然味全乳酸菌饮品在宣传上打出0脂肪概念, 但0脂肪不等于0热量,喝下一罐400多毫升的乳酸菌饮料相当于吃下去了15块方糖。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大型超市,在对比了多种乳酸菌饮料的营养成分后发现,产品标注含糖量为16.2g/100ml。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11756_455415_2227357_3.png以下是部分饮料的含糖量汇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11757_455417_2227357_3.png混乱二:乳酸菌饮料清理肠道有助健康引争议 有专家指出只有活菌才具有相应清理肠道等功能,而乳酸菌中的有效菌群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自然衰亡,相比于出厂时的活菌数,销售时可能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了,这样消费者等于白白喝了糖水。各个厂家高喊益生菌清理肠道系炒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11803_455418_2227357_3.gif混乱三:包装外部看不懂 消费者选择产品时往往会看看外包装上的说明 但是由于其菌种名字很长,于是他们就用英文字母代表的缩写来表示,但这个菌种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只有企业自己清楚,甚至连搞研究的专家都看不懂,更别说消费者了。这一点也国家标准的空子。这一方面也亟需整治,另外一些控制性标准也需完善。

  • 【求助】怎么保证在MALDI模式下样品与基质混合均匀

    【求助】怎么保证在MALDI模式下样品与基质混合均匀

    [color=#DC143C]1、怎么保证在MALDI模式下样品与基质混合均匀,怎么保证每次与每次操作之间没有误差,会不会影响到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colo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222059_109750_1644182_3.jpg[/img][b][color=#DC143C]2、直流电压和射频电压是分别怎么加在四极杆上的???[/color][/b][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222059_109751_1644182_3.jpg[/img]

  • 【求助】换了衬管之后混标的峰少了

    顶空用安捷伦,原来装的不分流衬管,昨天使用人说压力上不去,然后他换了个分流衬管。直接进样使用正常,可是连接顶空时,混标只出一个峰,峰面积也很小。标准重新配置了几次都是一样的结果,柱子重新安装过。请问是换了衬管的原因吗?

  • 气体怎么才能混合均匀

    [color=#444444]本人将硫化氢和氮气分别冲入高压釜中,加热到150℃,同时搅拌4小时,然后将混合后的气体分三次打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为什么一直不均匀呢?哪位高手有办法混匀,或者知道原因。跪求指点。[/color]

  • 移液管的灭菌

    各位大神,请教下微生物检测用的移液管是温热灭菌后还得烘干使用,但我这边的干燥箱太小,移液管长放不下不能干燥。所以只是用高压锅湿热灭菌后使用可以吗?会有什么影响?

  • 【讨论】饲料混合均匀度

    最近要研究饲料混合均匀度,大家知道怎么做吗???我公司的产品是由单一的植物膨化粉喷植物油,再混合而成,现在想知道怎么样、应该怎么做才知道粉跟油已经充分混合了????

  • 混合均匀度的检测

    实在不知该发哪里合适,这里人气较旺,就暂时借用吧:有人做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吗?应用标准方法有没有什么问题?

  • 【求助】发生加成反应(均为气相转化) (1)若5L混合气体中,H

    一定条件下,丁炔(C4H6)和H2的混合气体5L,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反应(均为气相转化) (1)若5L混合气体中,H 一定条件下,丁炔(C4H6)和H2的混合气体5L,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反应(均为气相转化)(1)若5L混合气体中,H2占1L,则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为多少L (2)若5L混合气体中H2占的体积分数为则x为不同值时,求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x的代数式表示).(3)若原混合气体中有少量1.3一丁二烯,H2在其中的体积分数为y,求y为不同值时,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y代数式表示).

  • 日韩罐头无菌检测与国标存在差别

    我国GB/T4789.26-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商业无菌的检验主要通过保温试验和微生物培养试验来判定,对保温试验阴性及镜检接种试验阴性的产品,均可判定为商业无菌。韩国和日本对罐头产品的微生物检测要求也包括保温试验和细菌试验,但对保温试验呈阴性的产品仍进行接种培养,若培养介质混浊,则判定为产品细菌生长阳性,为不合格产品。 判定方法与我国国标区别如下:一是保温试验温度,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的保温试验为35/37℃保温10天后,常温放置一天再进行接种试验,日本为35±1℃保温14天后进行接种试验;二是韩国及日本对保温试验未发生胖听或泄露的产品均取样进行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适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生长)培养,35/37℃培养2天,培养基混浊的则判定为阳性结果。在这种检测方法中,一旦产品中存在未完全杀死的微生物或孢子,则极可能出现阳性结果而被判定为不合格。 日韩罐头商业无菌检测方法与国标的差别,对我国罐头出口日韩带来巨大压力:一是成本增加。日韩保温时间远长于国标,保温温度不同,造成产品销售周期加长,库存压力增大,检测成本增加。据估算,山东输日、输韩出口罐头每个出口批的成本将增加近500美元。二是出口风险增大。运抵后罐头保温试验结果作为投放市场的唯一依据,检验的原始性和可检性不足。再加上保温时间的延长以及保温温度的区别,将导致保温结果不能反映企业对罐头杀菌过程的常规控制;三是通报增多。许多出口企业对日本及韩国对罐头食品的微生物要求及检测判定方法并不了解,出口前并未按照进口国要求对相关产品进行商业无菌试验,导致出口日、韩的罐头产品因微生物繁殖阳性或超标被通报。摘自:中国国门时报

  • 已婚华裔妇女为何会“冠夫姓”?

    已婚华裔妇女应如何冠姓?目前流传于媒体、网络的海内外华裔女性五花八门冠姓方法,又都有怎样的“说道”和讲究?  宋以前的“双轨制”  从先秦至唐代,已婚妇女的冠姓法则是“双轨并行”,既有冠娘家姓氏的,也有冠夫家姓氏的。  比如齐桓公的“夫人三、如夫人六”,史书上记载为王姬、徐姬、蔡姬、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赢、密姬、宋华子,这九位已婚妇女的冠姓都是娘家姓氏(严格地说是国别,这是因为王姬、蔡姬、两位卫姬、郑姬都是周朝王族,如果严格按娘家姓氏冠姓“姬”,就会出现五名“姬姬”,以国为氏在当时很流行);东汉末女文学家蔡琰、魏晋时女书法家卫铄,东晋才女谢道韫,都以本来姓名传世。  有时人们会对这种娘家冠姓动些“手脚”,比如同样是娘家姓姜,排行第一、生母不是生父嫡妻的,称为“孟姜”(因此孟姜女其实姓姜,而不是如某些肥皂剧所描写的姓孟);本来姓芈、排行最幼的,叫做“季芈”;亲姐妹嫁给同一个丈夫,会以“长”、“少”缀前区分(如前述长卫姬、少卫姬),等等等等,但这些都可归于“冠娘家姓”的一脉。  冠夫姓的例子也有。  比如战国七雄中的赵国,似乎实行的就是冠夫姓:赵国总共传承了10代,但历代王后的姓氏多不可考,其中不乏有声名、政绩的,如赵威王的王后,却以“赵威后”载于史册。同样,“赵威后”的女儿嫁给燕国国王,就被赵国人称为“燕后”,而如果按“冠娘家姓”的传统,“燕后”应称作“赵姬”或“赢姬(赵国国姓和秦国相同)”才是。此外,班固的妹妹班昭,时人和史书上都记载作“曹大姑”,就是以其夫姓“曹”冠姓。  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冠娘家姓的居多,冠夫姓的较少,个中理由众说纷纭,主要有三,一是母系社会传统遗传,中国最早的姓氏都是从母,后虽更改,但传统却保留了较长时间;二是唐以前女子姓名并不避讳,可以公开,许多女子婚前就已成名,婚后自不便“改头换面”;三是这一阶段妇女可以自由改嫁,像蔡文姬就嫁过卫、刘、董三位丈夫,如果从夫姓,她该叫什么夫人?  不过总的来说,这一阶段已婚妇女从娘家冠姓是常态,从夫姓反倒是特例。前面提到的赵国,赵威王的妻子、女儿固然从夫冠姓,他的生母“吴娃”却是娘家姓吴;曹大姑虽然被称作姓曹,但她本名“班昭”也同样为人所熟知;卫铄丈夫李矩、谢道韫丈夫王凝之,都是世家大族,知名人士,卫、谢并未曾改嫁过,但谢道韫仍以本来姓名著史,卫铄被时人尊称“卫夫人”而非“李夫人”,而此时其夫李矩还健在。  宋以后:冠姓习惯复杂官书出现双冠姓  宋代以后直到民国初年,保存下来的正式文献,如户籍文书,完粮纪录,门牌凭证,诉讼文书等等,对已婚妇女通常采取双冠姓,如保存至今的一批浙江东阳县清末民间经济纠纷文书、契约,其中一方为老妇蒋汪氏;林则徐的母亲、夫人,家谱中记为林陈氏、林郑氏;清代白莲教大首领王聪儿,官书记名为齐王氏(丈夫名齐林)等等。  但非正式、甚至半正式的称呼则五花八门。有只称呼娘家姓氏的,如林则徐母,一些时人文章中称“陈太夫人”,岳飞母岳姚氏,许多记载称“姚太夫人”;有只称呼夫家姓氏的,如前文提到的王聪儿,保留下来的白莲教首领供词中,供述者多半称之为“齐二寡妇”。  这许多种冠姓方法往往可以并行不悖,如岳飞母,既是“岳母大人”、又是“姚太夫人”,也是“岳门姚太老夫人”,而王聪儿、齐王氏、齐二寡妇也是同时出现并流传的,对同一名已婚女性的三种不同冠姓称呼。一般而言,双冠姓较正式、官方,而另两种称呼法则显得通俗、随意,尤其只称呼夫姓的做法,往往更多出现在较生疏的交往对象间,因为不知道对方母亲娘家姓氏,必须称呼时只好以“某母大人”、“某老太君”的“保险姓氏”来称呼——反正这样叫终究不会错的。  自宋以后,妇女改嫁成为异数,大多数女性嫁人后只能从一而终,这就让“双冠姓”成为可能、甚至必须,因为一旦丈夫早死,这种双冠姓可有效保护寡妇一门的遗产利益,不至被夫家一族排挤侵削,对官府而言,户籍、赋税管理也更加方便而有条理。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妇女地位下降,有身份的已婚女性,其名字甚至在官书中也不允许记载,如果不冠双姓,满纸“王氏”、“李氏”而不知来龙去脉,户部官员怕是要休克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时期已婚妇女双冠姓是“规矩”,而其他冠姓方法则是缩写、简称,以前面提到的岳飞母为例,保存至今的九江株岭岳飞母墓葬,墓碑全文为“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岳门姚氏”的“全冠姓”一目了然。  当然,这一时代并非没有改嫁的,比如范仲淹生母姚太夫人曾改嫁朱姓(一说黄姓),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先嫁赵明诚、后嫁张汝舟,她们就只能“特殊对待”,保存至今的伊川范仲淹家族墓葬,范母墓碑和欧阳修手撰“神道碑”上,得到一品诰封的姚太夫人被称作“吴国夫人姚氏”、“秦国姚太夫人”,而不见一个“范”字。  这一时期双冠姓实质上成为约定俗成的已婚妇女“官方法定冠姓”,为近现代华裔已婚妇女的“双冠姓”打下伏笔。  近代:从双冠姓到单冠姓  清末近代思想开始滥觞,女权运动也开始兴起,妇女逐渐走入社会后,“名字不能见光”等陋习开始消亡,而“双冠姓”的习惯却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下来。  在鸦片战争后被英国分三次侵吞的香港,其新界中的“九龙城寨”仍为清朝领土,实行清朝习惯法,而港英当局也曾宣布,在香港华裔居民中沿袭民法范畴中的习惯法则,其中包括婚姻、姓名等法则,因此居住在香港的已婚妇女,采用了“夫姓+娘家姓+名”的新式双冠姓,这种“带名双冠姓”一目了然,很快流行开,在大陆沿海各商埠和南洋、新大陆等海外华侨、华人圈取代了旧式“不带名双冠姓”。  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民法》,其第四编第三节第一千条,首次对“夫妻之冠姓”作了法律表述:“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赘夫以其本姓冠以妻姓。但当事人另有订定者,不在此限”,自此“带名双冠姓”取代“不带名双冠姓”,成为“法定已婚妇女冠姓规则”。  但这个规则存在“不在此限”的特例,且只规定冠姓,未规定名,于是女权意识强烈、且夫家开明者,往往迳用娘家姓氏,而不冠双姓,如汪精卫妻子陈璧君就从来不称“汪陈璧君”;而较闭塞、保守的地方、家族,则仍沿用旧例,已婚妇女冠双姓而不名——反正《民法》只说怎样冠姓,没说必须把名字也带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第二年,在《婚姻法》第11条中规定“夫妻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一款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根据这一条款,已婚妇女可以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姓氏,包括娘家、夫家或自己发明的姓氏。但在现实生活中,沿用出生时的姓氏(即娘家姓)是主流,因为当代人都是“社会的人”,频繁改变姓氏,会给自己、“组织”和他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说是“自寻烦恼”也毫不夸张。  有研究者推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婚妇女双冠姓基本绝迹,只能在家谱、墓碑等特殊场合见到,此说当然失之偏颇,事实上一些长寿老人、边远农村,“张王氏”、“李蔡氏”之类也仍有所见,甚至一些长寿老人年深日久,忘记自己本来名字,在身份证上也赫然把“张王氏”之类无名双冠姓当作自己法定姓名者也并非没有,但在较发达地区和知识妇女中,带名或不带名的双冠姓的确已近绝迹。  但在海外却是另一种状态。  台湾仍然沿用修改后的旧《民法》,“带名双冠姓”仍然是法定已婚妇女冠姓的常态,像连方瑀、吴王霞(陈水扁岳母)的姓名都是人所熟知的。当然,“不在此限”的现象远较过去为多,即以陈水扁家为例,其妻吴淑珍、其女陈幸妤都是已婚妇女,但很少听到“陈吴淑珍”、“赵陈幸妤”的说法。当然,据说不少台湾职业女性有“两重姓名”,即平时沿用未婚时姓名,而身份证件和个人登记资料上已改成“带名双冠姓”,只是大家叫惯了旧称呼罢了。  香港、澳门回归后,在婚姻、姓名等方面仍然保留较多旧规则,“带名双冠姓”约定俗成,沿用已久,自然也不例外,和台湾一样,港澳也普遍存在“两重姓名”的现象。  而在华侨、华人较多的其它国家,情况就更复杂,因为所在国本身有自己的习惯,有改冠夫姓、不留本姓的,也有不改姓的,华侨、华人的来源地、出国时间也各不相同,有的把“带名双冠姓”当“惯例”的,也有的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视作理所当然的。由于当代各国民法中对冠姓通常持自由、开放态度,因此这部分海外华人已婚妇女如何冠姓则五花八门,一般都以“约定俗成”、“入乡随俗”为原则,双冠姓、不改姓都很常见,且还可能根据需要“修改”,如现任加拿大联邦部长、香港出生的黄陈小萍,已婚从政后最初仍以“陈小萍”的姓名活动,但后来发现所在选区有多名陈姓政治家、候选人,就改用香港华人常用的“带名双冠姓”了。而笔者认识的一位华裔朋友,本来是如假包换的辽阳人,移民后丈夫原籍大连,两家本都没有“双冠姓”习惯,却因为女性同事都用“双冠姓”,觉得不自在而改成了“带名双冠姓”。  那么,一名居住在中国较发达地区、平素以“正常姓名”交际的已婚妇女,有没有可能在较正式、较官方的文字中突然变成“带名双冠姓”?可能性还是有的。  如果这名妇女系在中国内地出生的公民,却嫁给港澳台或海外华人,或移居海外后结婚,夫家有“带名双冠姓”习惯,这位妇女就有很大可能改为“带名双冠姓”;  如果这名妇女系在内地出生、结婚,婚后移居海外,他们也可能出于某种考虑(如和周围环境打成一片,或纯属个人爱好)改为“带名双冠姓”;[url=http://trade.safetyw.com/sell/list-

  • 【资料】关于近红外在线检测药品混合均匀度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应用前提是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准确的相关模型,但是对于物料混合均匀度的检测,我们通过光谱比对的方式,在不需要模型建立的情况下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在线混合均一性的测试,目前在国内几个知名中药企业都有很成功的应用.[~98317~]

  • 气相色谱测定咪酰胺和异菌脲的混合物方法探索

    方法探索 咪酰胺和异菌脲的混合物,在GC-14C上检测,尝试在柱温240,其余两个260下测定,内标物峰性还可,但是两个主成份的峰形拖尾比较严重,请教是那块的问题? 没有漏气现象,已经经过排查!

  • 【仪器心得】拍击式均质器使用心得

    【仪器心得】拍击式均质器使用心得

    [align=center][b][font=宋体]【仪器心得】拍击式均质器使用心得[/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宋体] [/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宋体] [/font][/b][/align][font=宋体][color=#333333][font=宋体]拍击式均质器常用于实验室混合样品、固体粉碎混合、抽样均匀度测试混合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天津奥特赛恩斯[/font][font=Helvetica]ATBM-400B[/font][font=宋体]。我们实验室常用普通试验样品的混合及无菌样品混合用。[img=,640,48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270903052375_4863_2227357_3.png!w640x480.jpg[/img][/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font=Helvetica]1.[/font][font=宋体]仪器的使用经验:[/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font=宋体]这台拍击式均质器,实验室服役时间约[/font][font=Helvetica]12[/font][font=宋体]年。[/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这个型号的设备现在实验室有两台,一台用于微生物无菌样品、另外一台常规使用。其实真心觉得常规用的优点浪费了。首先需要将其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连接好电源线和样品管。然后将样品管放入样品台中,然后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拍打头和拍打时间。但是一定要注意,样品的量不要超过标记线。按下启动按钮,设备就会开始工作。在拍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样品的状态,必要的时候调整拍打时间或拍打头的角度。设备预定时间后会自动停止工作。此时可以将样品管取出,并将样品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进行下一步实验。[/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另外大家注意尤其是室内有粉状样品或容易产尘时候,一定做好准备。这台设备外侧有散热口,容易吧粉状样品吹飞了。[/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font=Helvetica]2.[/font][font=宋体]仪器的优点和不足[/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拍击混合后在取出样品管时需要注意,因为样品管内的样品可能会很热,小心烫伤。日常维护保养需要定期检查拍打头的磨损情况,并更换损坏的部件。我们遇到过设备磨损,粉状样品溢出的问题。导致一个检验员擦拭了一下午。里面的空间狭小,清理起来耗时费力。但是这个设备这么多年没有坏过。这也是一个亮点了。[/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总结[/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曾经有飞行检查国家抽检样品,对于微生物实验室他们要求必须要无菌的混合设备,所以当时配备了。单单理化的样品吗,个人觉得没必要。在保证取样具有代表性的同时,多个样品放入自封袋子中手动混合就够用了,法规也没特殊要求。只要受控就可以了。这台国产的设备整体挑不出缺点。实验室买设备能国产的,没必要买进口的,首选性价比高的。[/color][/font]

  • 丙酮和丁酮混标分别注入FFAP、TVOC,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条件

    请教各位: 我将丙酮和丁酮混标分别注入FFAP、TVOC、,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条件,但做职业卫生样品时发现FFAP柱子在丙酮或丁酮出峰时间出的峰很大,有的时候甚至能超标,但同一个样品用TVOC柱子不会有这种情况,测得的值较低。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我又将丙酮和丁酮混标 打入KB-WAX柱子,峰形也很好,会不会再出现上述情况?与柱子极性有关系吗?

  • 【分享】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1.抗菌药物贮存液制备   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关机构。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例如:需配制100 ml浓度为1280μg/ml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μg/mg。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根据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 mg×750μg/ml)/1280μg/ml=107.0ml,然后将182.6 mg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稀释剂中。制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5。配制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60℃以下环境,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范围   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准,药物浓度范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氯化钠,按制造厂家的要求配制需要量的MH肉汤。嗜血杆菌属菌使用HTM肉汤,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4.接种物的制备   有2种方法配制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增菌后的对数生长期菌液用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约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悬液配制法,对某些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荐直接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配制好的接种物,并取一份接种物在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上传代培养,以检查接种物纯度。5.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   取无菌试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内加入上述制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6.孵育   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杆菌和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应持续孵育满24h。7.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以肉眼观察,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照管比较抑制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根据NCCLS推荐的分界点值标准,判断耐药(resistant, R)、敏感(susceptible, S)或中介(intermediate, I)。S表示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该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R指该菌不能被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在组织液内或血液中所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属于具有特定耐药机理(如β-内酰胺酶),所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I是指MIC接近药物的血液或组织液浓度,疗效低于敏感菌。还表示被测菌株可以通过提高剂量(如β-内酰胺类药物)被抑制,或在药物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还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较大的错误解释。

  • ROHS报告审核二:混合测试样品与ROHS指令均质材料是否冲突

    有过ROHS报告审核经验的坛友,可能遇过这样的情形,报告中样品描述栏会有:MIX 这个单词,比如:色粉有多种颜色,出于实际成本考虑会将红,蓝,黄,黑等颜色混在一起测试,出一份报告,这似乎和ROHS指令中拆分均质材料测试有违背,指令要求是拆分不能在拆分,而实际又有好些公司为了测试费用考虑,故意混合一起测试,这是否有冲突呢?平时我们也会常听说一个看是有道理,但实际又没道理的话“我混测的结果OK,则里面单一的也OK”“黑色的材料测试结果OK,白色的也一定OK”等等,不知大家遇到这种说法是如何来给个合理的解释呢?

  • 【讨论】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混匀时间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溶液的制备,在美国药典中是“根据包装说明书上的标准和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标签上关于制备和贮存的说明”进行储备液的制备,再由“充分混合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后,用细菌内毒素试验检查用水(BET检查用水)稀释,制成适当的系列稀释液,即得BET检查用内毒素标准溶液。”这具体是一个怎样的制备过程?而在中国药典中,标准品溶液的制备,按照说明书上步骤加内毒素检查用水后在漩涡混合器上进行15min的混合。但是,我公司所购买内毒素工作标准品说明书上提到的是进行5min的混合。这两个时间如何取舍。如果按中国药典上进行15min的混合,时间会不会过长,如此会不会对标准品有所影响?

  • 【讨论】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混匀时间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溶液的制备,在美国药典中是“根据包装说明书上的标准和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的标签上关于制备和贮存的说明”进行储备液的制备,再由“充分混合内毒素储备标准溶液后,用细菌内毒素试验检查用水(BET检查用水)稀释,制成适当的系列稀释液,即得BET检查用内毒素标准溶液。”这具体是一个怎样的制备过程?而在中国药典中,标准品溶液的制备,按照说明书上步骤加内毒素检查用水后在漩涡混合器上进行15min的混合。但是,我公司所购买内毒素工作标准品说明书上提到的是进行5min的混合。这两个时间如何取舍。如果按中国药典上进行15min的混合,时间会不会过长,如此会不会对标准品有所影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