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设计育种

仪器信息网分子设计育种专题为您整合分子设计育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分子设计育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分子设计育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分子设计育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分子设计育种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子设计育种相关的资讯

  • 育种家话育种|揭秘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良种在粮食增产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世界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已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0版:原始驯化选育。通过人工选择,优中选优,将野生种驯化为栽培种并进一步选育为优良品种与种质。 2.0版:常规遗传育种。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杂交育种是通过父母本杂交并对杂交后代进一步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新种质;诱变育种是人为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亲本材料产生突变,从中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新种质。 3.0版:分子育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应用于育种中,通常包括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模块育种等。 目前我国正在迈向生物育种4.0版:智能化育种。将基因编辑、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实现性状的精准定向改良发展。这不得不提到分子设计育种,它可以有效地将各种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聚合到一起,从而达到改良作物的目的。分子设计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是在全基因组序列,重要农艺性状及关键基因功能机理解析等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最适合的亲本进行杂交与高效快速精准的分子选择,优化聚合各种重要农艺性状的优异基因及其网络,从而高效培育综合农艺性状优异新品种的先进技术体系。分子设计育种彰显出比传统杂交育种更为突出的优越性, 尤其是整合了基因组编辑技术, 可将育种周期缩短至5~6年, 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分子设计育种是未来作物育种的不二选择, 其精准性、高效性都将带领作物育种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培育超级品种提出多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水稻驯化改良过程 水稻在漫长的驯化改良过程中,遗传多样性严重下降,有些基因已经丢失,比如耐盐碱,高抗病,耐瘠薄等基因,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植物由于基因组多倍化,在生物量、耐逆性、抗病虫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李家洋团队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现从多倍体野生稻到多倍体栽培稻的快速驯化。 其核心策略包括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底盘种质资源、建立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技术体系、品种分子设计与快速驯化以及新型水稻作物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路径 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异源四倍体野生稻从头驯化初步成功,不仅证明了通过快速从头驯化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培育成为未来主粮作物的可行性,除了水稻,其他物种也可通过相同路径,从头驯化野生和半野生植物而创制优良新型作物。结束语 视频最后李家洋院士提到“未来的育种不只是解决吃得饱的问题,要聚焦吃的健康方面,开展营养育种,”让我们向这些为了老百姓一粥一饭的安全、健康付出心血的科学家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设计育种技术的研发成功,将从根本上保护我国的用种安全,使我国农业不再受制于国外大型育种公司,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相关文献推荐:
  • 中国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 未来大有可为
    都说中国是“种花家”,中国人是“种菜民族”。从小区绿化到南极科考,从普通农田到“天宫”空间站,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会被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比如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进驻空间站期间,就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11月25日结束实验,水稻种子在中国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植物能够在太空环境中完成世代交替,才能在食物上保证人类未来的太空长期驻留。此次在太空实现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相比传统的太空育种,是一次非常大的进步。其实,太空育种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航天领域的延伸,靠太空强烈的辐射作用诱发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在众多变异中筛选出有利的变异,逐步培育出一个新的作物品种。但太空育种在基因变异筛选上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变异完全靠随机“碰运气”。如何提高育种的效率,培育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型果蔬、粮食?可以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能够精准预测新作物表达性状的分子育种技术就在蓬勃发展,与太空育种、杂交育种等多种育种技术一道,为中国农业科技化添砖加瓦。中国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在传统育种技术上,中国也有着很多优势。比如杂交水稻等常规育种手段,就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助力我国水稻的增产与丰收。据统计,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50%以上;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每年增产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约相当于一个湖南省人口;水稻更是以约占我国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作为主粮,水稻是全国近七成人口的主食。对中国来说,保饭碗,首先就要保大米。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增长,我们需要更丰富的食品,粮食、水果、坚果、畜牧、水产,方方面面都需要优质的品种。而很多传统的育种方式,也在向着向着高效、精准、定向的分子设计育种转变。而最近,亿欧智库联合华大智造共同发布的《2022年中国农业分子育种行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也指出,农业生物育种共分为四个阶段,即1.0原始驯化选育阶段、2.0常规育种阶段、3.0分子育种阶段、4.0智能育种阶段。当前国际种业已经逐渐从3.0分子育种迈入4.0智能育种阶段,中国生物 育种正处于2.0常规育种向3.0分子育种阶段发展。白皮书指出,面临国内外生物育种技术的巨大差异以及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发展分子育种技术、推动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既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生物育种产业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机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常规育种一般是指利用系统选育、杂交育种和诱变(物理、化学和航天诱变)等选育新品种的方法。但育种时间长、效率低,还有可预测和可控制性差等种种缺陷,简而言之,常规育种这种凭经验选育的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而分子育种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中,就可以打开黑匣子,加快筛选速度,从而育出市场所需要性状的新品种。分子育种在缩短育种时间上很有优势。用常规育种手段定向改良一个农艺性状,需要回交6代才能得到理想的植株,一般需要5-6年时间,而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通过早期的基因型选择,只需要3年左右,育种时间可以缩短一半。分子育种还能降低田间测试材料数量。假设有2个抗病材料,传统育种方法需要足够大的回交群体才可能获得想要的材料,但分子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型分型筛选,先把含有抗病基因的材料筛选出来,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耕地。还是以水稻为例,由于我国70%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用水的70%又是由水稻消耗的。因此,我们更想要具有高产、抗旱性状的水稻。培育出这种种质资源,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农民收益等均有重要意义。分子育种也和半导体产业一样,需要上游先进设备、仪器的支撑。白皮书援引华大智造合作伙伴博瑞迪生物测算数据,依托华大智造DNBSEQ-T7超高通量测序仪,下游作物种企能平均缩短一半合格种源培育周期;选择准确率提高20%-30%;成本降低90%以上。从这一角度来看,上游基础支撑的发展已为中国生物育种从2.0常规育种向3.0分子育种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甚至为国内中、下游企业在“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前沿领域与跨国企业一较高下提供了坚实基础,将极大加速国内分子育种产业化进程。为什么分子育种落后国外?尽管上游不缺先进设备,但国内育种分子科研段与市场端依然存在脱节。当前科研院所仍是中国农业育种领域的主力,拥有最丰富的育种资源和育种人才。而科研院所育种往往以申请项目和课题形式进行,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研究重视不足,育种研发与市场脱节,产业转化不足。也就是说,以课题为核心的育种研发,和发达国家以市场为核心的育种研发相比,科研成果产业链无论转化速度还是转化数量都会相对较弱。而且,中国育种企业数量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面对国外巨头,更是难以拧成一股绳,以2020年数据来看,世界Top5种企分走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52%);而中国Top5种企的市占率却仅占中国市场的12%;如果聚焦到种猪领域,全球Top3企业市占率达47%,中国Top3企业却仅占中国市场的5%。中国种企规模小,格局分散,又会进一步限制其科技投入能力。白皮书认为,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科研院所育种人才、技术、材料等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最终通过“需求-研发-支撑”的市场化机制,推动中国种业由大到强。白皮书也指出,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四自一辅”阶段、“四化一供”阶段、市场化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发展变革阶段。目前的发展变革阶段,更需要龙头企业和重点种业企业的作为。从单体价值角度,畜禽单价显然高于作物,因此运用分子育种技术的投入回报更高;如果将视角放宽到世代间隔来看,这一优势将更被放大。因此,白皮书指出,相较于作物育种,畜禽培育周期更长,世代间隔时间更久,分子育种带来的收益自然更高。比如,随着人们对牛乳需求的多样性提升,近年来,水牛奶也成为乳品消费的新潮流。其实中国数十年前,就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水牛,通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等育种方法,逐渐培育出了乳肉兼用型杂交水牛群体。但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水牛进行杂交改良工作所需时间周期长,且会导致我国水牛优良品种的培育依赖国外核心种源,还可能导致国外水牛疾病传播至国内。因此,水牛业近年也在推行分子育种技术,开发水牛产奶性状的遗传力,为水牛优秀品种后代的选择提供依据。据了解,我们目前已经鉴定出五百多个与水牛产奶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如有研究人员对384头水牛SCAP基因(SCAP为SREBP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的缩写,意指甾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的分子特征、表达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水牛SCAP基因鉴定出了11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其中有 6 个与水牛 305d(理想状态下,母牛年产1胎,干乳期60天,实际挤奶时间即305天)的产奶量显著相关。分子育种技术的兴起,不仅为水牛潜力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水牛优良性状利用效率最大化速度加快,同时作为家畜分子育种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有利于畜牧业整体分子育种水平的提高。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种质资源库,资源总量超过52万份。但完成精准鉴定的比例却不足十分之一,未来中国分子育种发展既充满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当然,这也需要国产测序仪相关企业需要持续推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降低分子育种应用门槛。分子育种技术大有可为尽管在主粮上,我们已经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比如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但随着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大风暴雨等极端气候多变,以及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短缺,种田农民日渐老龄化,田间管理缺少青壮劳力等诸多问题,也对种子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节水节肥?如何抗病抗寒?如何抗倒抗旱?如何耐盐耐碱?河南农业大学研究者李海泳、殷贵鸿就指出,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等技术,在小麦抗旱、抗病、抗穗发芽等性状育种上,目前已经有88个抗旱、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及其连锁的分子标记被报道,TaARFs、DREB等30多个小麦抗旱、水分高效利用相关基因被克隆;这些抗旱相关基因被导入小麦后就能够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有140多个能够抗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瘟病、叶枯病等多种病变的小麦近缘植物基因被正式命名,如偃麦草的抗黄矮病基因和冰草的多粒基因已经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小麦具有怎样的性状,就从基因层面去选择能够起到作用的优质种质资源,包括近缘植物基因都可以利用到。据报道,为找到抗病基因,山东农业大学小麦种质创新与利用团队仅2016年以来就分析了4.5万株小麦实验群体,完成超过30万次DNA扩增。用了数年时间,才在全球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小麦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就在于如何找到那些基因,从而能够将这些良种推广到中国大地上。李海泳、殷贵鸿就指出,目前我国小麦育种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主要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原创性分子育种技术缺乏和精准的表型鉴定困难等。正如芯片中有数以亿计的晶体管一样,种子里也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在选育优良性状时,基因相互之间还有作用和影响。这就导致实际上能够产生的变化,并不是数以万计,而是几何级数的变化。如何把优良的基因发掘、鉴定出来,如何进一步地杂交、分离、重组、筛选,如何对数以万计的基因重新“排列组合”,这些难题,还有待中国产业界、科研界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分子育种的种植面积。分子育种不仅通过高产抗病实现在原土地上替换传统育种,更可以通过耐寒耐冷增加耕种面积,从而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据了解,超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使我国黑龙江一些高纬度地区大豆生产迈上新台阶;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的选育,也为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作出了贡献。分子育种,简直就是上帝的手术刀,为农业“刻划”出无数具备新性状的新品种。比如,不仅是增产,还可以增加营养、风味等。如培育出能够延缓餐后血糖上升、控制糖尿病病人病情的高抗性淀粉、高膳食纤维含量的小麦品种,或者能增强免疫力的高花青素、高维生素含量的小麦,或者对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等有一定疗效的高麦黄酮小麦,微量元素易被吸收的低植酸含量、高植酸酶活性小麦等。不过,由于小麦基因组庞大、遗传转化率低、和目的基因有遗传累赘等因素影响,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目前还是落后于玉米、水稻等基因组较小的作物。而且,还有很多性状没有找到关键基因或有待进一步细分筛选,如抗倒春寒、耐热、抗穗发芽、抗茎腐病、抗虫等。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小麦等品种依然需要国内产业科研界的通力努力。而其他作物同样大有可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哲源等研究者通过梳理专利发现,在蔬菜分子育种专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最先发展起来,专利申请量在2011年达到高峰。但由于转基因技术具有基因敲除位点不可控、遗传不稳定、外源基因插入不可控以及不可避免插入标记基因等问题,进入21世纪后被新兴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逐步取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21世纪初开始盛行,2004年起就成为蔬菜分子育种的主要应用技术,专利申请量远超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在权重上,目前全球蔬菜分子育种技术专利主要集中于番茄、黄瓜、白菜和辣椒等。但人类需要具有优良性状的瓜果蔬菜何止千万种,借助分子育种技术,不仅要让番茄、黄瓜具有更多新的口味和品种,还有让更多瓜果蔬菜能够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儿。不过,刘哲源指出,在蔬菜专利申请上,中国是科研机构为主,而美国则是以塞米尼斯蔬菜种子公司、陶氏益农公司、陶氏杜邦先锋公司等大型机跨国集团为主。且中国在蔬菜分子育种相关专利中运用较多的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缺乏最近几年新兴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在分子育种技术上,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毕竟,相比于芯片,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下游又有着极大需求,相关科研机构也具有相当水平。未来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进步带来基因型分析成本的降低,以及科研机构与下游产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产研转化顺畅之下,更多企业也将有机会在分子育种学术成果产业化上获益。参考文献:1. 刘哲源,康宇立,唐巧玲,李蕾,王友华.基于全球蔬菜分子育种专利的信息分析及技术展望[J].中国蔬菜,2022(09)2. 李海泳,殷贵鸿.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探讨我国小麦育种发展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8)3. 我国奶水牛选育步入现代分子育种时代[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0)4. 丁蕾,张俊红,王涛涛,欧阳波,叶志彪,张余洋.蔬菜作物重要基因鉴定及其分子育种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22)5. 高海强.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6)6. 朱立娟.玉米耐旱育种及分子育种策略探析[J].河南农业,2022(14)
  •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揭牌
    新华网福州1月9日电(记者巫奕龙)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日在福州揭牌。   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领衔的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福建省农科院,长期以来在种质和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培育的以杂交水汕优63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8日,科技部基础司委托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一培育基地的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专家组认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关键,创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广适性”四性综合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是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实验室确定的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研究、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新品种高效选育和高产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等研究方向,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科学合理 创新团队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 拥有较好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具备了建设培育基地的基本条件。

分子设计育种相关的方案

分子设计育种相关的论坛

  • 催化剂的结构与分子设计

    催化剂的结构与分子设计[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008]催化剂的结构与分子设计[/url]

  • 【求助】图书: 选矿与冶金药剂分子设计

    【作 者】王淀佐等著 【形态项】 271 20cm 【出版项】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1996 【ISBN号】 7-81020-933-7 / TD923 【原书定价】 ¥18 【主题词】浮选药剂 分子(学科: 设计) 【参考文献格式】王淀佐等著. 选矿与冶金药剂分子设计.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 生物农业 打造生物育种龙头

    生物农业是指按照自然的生物学过程管理农业,适当投入能量和资源,维持系统最佳的生产力。生物农业强调通过促进生物循环保持土地生产力,用生物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生物农业包括转基因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领域。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全球协调人Randy A. Hautea先生向记者介绍,未来40年,必须要满足500亿人的粮食需求,如果继续采用现有的农业技术,必须要有两个地球才能够产出这么多的粮食。  另外,他告诉记者,据有关部门预测,2012年全球粮食的价格将会比以前高出很多倍,很多人可能将没有能力购买他们需要的粮食。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农业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农业逐渐融入国际市场,我国也已经积极布局生物农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不仅将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为其设计了详细的发展蓝图。  据权威人士透露,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以下简称《规划》),对生物农业提出的要求是,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及应用,推动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育种企业发展,着力提升种业竞争力。推进生物兽药及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生物农业发展的目标已经很清晰:到2015年,培育动植物新品种300个,在生产优势区域形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据隆平高科总裁刘石表示,生物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且它在未来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提升方面将会发挥很大作用。他认为生物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  此外,记者获悉,《规划》将生物育种提高至重要位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将是重点扶持方向。”知情人士明确记者表示。这意味着《规划》出台后,生物领域转基因研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对生物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要比\"十一五\"大很多。”有关人士称。而早在去年8月份,国家农业部首次颁发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迈出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最关键一步。  专家认为,转基因作物育种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充分显现,其推广应用速度之快也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奇迹。伴随着生物安全管理的日趋规范和科学实践的不断积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障,公众的认识也逐步走向科学和理性。  同时,据了解,在生物农业中育种龙头企业的发展将获得重点“关照”。“十二五”期间,在生物农业方面,将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育种龙头企业2-3家。  一位长期跟踪农业发展的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发展相对较为先进的生物农业领域主要是生物育种,所采用的途径基本是转基因育种,上市公司方面,目前相对具有技术优势的是隆平高科,海洋动物育种主要是好当家和獐子岛等。  他表示,目前发展生物农业主要的障碍在于技术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但生物农业又是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不二选择,种业和生物农业发展都已经提高到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位置上来。因此,预计国家在相关领域内的政策支持及研发投资都会有所加强,等政策落定后,生物农业的产业化有望提速。

分子设计育种相关的资料

分子设计育种相关的仪器

  • Creoptix总部位于瑞士。拥有基于光栅耦合干涉技术(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 ,GCI)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专利,以及外置的微流控的设计和Google公司研发的自动化软件。Creoptix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动力学数据,拥有业内高度灵敏准确的WAVE 系统,使全球生物科学研究者可以做以前不可能做的事情,看到以前看不见的数据。避开了SPR的限制,突破无标记技术的局限。Creoptix公司于2022年1月被马尔文帕纳科公司收购。WAVE分析互作仪 创新的无标记检测技术配合防堵塞微流控芯片和自动化检测软件,为您提供高质量的结合动力学数据,并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高信噪比&灵敏度专利的光栅耦合干涉(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GCI)技术,赋予WAVE系统超越传统SP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时间分辨率。不同于SPR技术,Creoptix WAVE GCI产生的消逝波(evanescent field)仅在芯片表面与样品溶液接触,并且延长了其与样品相互作用的长度,以确保更低的信噪比(0.015pg/mm2)。凭借WAVE分子相互作用仪的低检测限,可轻松获取无标记互作分子高精度的动力学速率,亲和常数及浓度数据。即使检测丰度较低的样品,仍可确保数据不失真。创新型微流控芯片防堵塞设计微流控芯片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样品,确保样品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节约了纯化步骤所需时间以其他设备脱机、堵塞等问题可能耗费的时间。高时间分辨率准确的表征解离速率大于10s-1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灵活的组合兼容48,96,384板任意组合,120h无人值守运行。智能软件从方案建立,数据分析到报告生成的每一步均可利用向导设计来简化,让您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应用范围 分析领域: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亲和常数测定,浓度的测量及构象变化的速率等。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研究、癌症研究、新药研发、信号传递、分子识别、热力学分析、免疫调节、免疫测定、疫苗开发、瞬时结合、配体垂钓、结合特异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酶反应等。 分析样品类型: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寡聚糖到类脂、脂质体,噬菌体、病毒样颗粒和细胞等。
    留言咨询
  • 一、育种软件的作用为商业化育种提供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将育种团队的育种环节(亲本选育、材料组配、试验规划、数据采集、育种决策)有序衔接,实现育种数据的标准化,程序化,电子化集成管理,构架有价值育种数据库,并结合数量遗传学、生物统计、遗传学研究成果进行育种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提高育种选择效率效果。二、主要功能育种试验方案设计、采集数据管理、育种材料管理和数据分析,一体化的大型育种软件系统;亲本材料选育杂交组配优良组合筛选区域试验,满足整个商业化育种流程;多年多点多材料,文本数据、照片集成管理利用;育种材料世代追踪,系谱图直观体现;育种材料编码化管理,田间数据高效电子化采集;软件中独立的试验设计统计分析模块可提供间比法/BS、对比法/BS、单因素随机区组、简单格子、α-格子分析、BIB分析、增广试验、配合力分析、品种区域试验(一年多点、多年多点)、品种稳定性分析(BS模型、shukla模型、eberhart-russell模型)、关联分析、通径分析等常用育种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和全基因组选择(GS)数据分析,支持大数据量运算。系统中强大的试验管理功能可实现从试验方案设计、分种排种顺序校验、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最终出试验分析报告,实现全流程贯通,全流程信息化;育种团队成员间可实现数据共享,异地各试验站育种资源信息及时传输汇总,及时掌握育种信息动态;种质资源库管理(种质出入库管理、种质分类、种质信息记载、种质检索调用);提供产量相关性状结构指数、权重管理、雷达图、差值选择育种、理想品种评价、杂交组合试配、混合线性模型(BLUP&GBLUP育种值)等科学先进的育种材料分析筛选评价模型;支持多作物育种数据管理,育种性状自定义。博思公司2004年率先开发出国产育种软件,用户遍及种业公司及农科院所高校,作物种类已涵盖玉米、小麦、水稻、油菜、大豆、蔬菜、花卉、棉花、烟草、水稻、甘蔗、果树、甘薯等植物科研育种。使用方式灵活,即可单机使用亦可联网使用,育种数据存储在用户内部、安全放心。
    留言咨询
  • 设备构成: 一款灵活、高效、使用方便的半微型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三个台面,占地面积小,软件操作简单方便,96通道移液头,有效应用于孔板间的复制、样本或试剂的分装、转移、稀释等,可广泛应用于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血站、医院、防疫中心、疾控中心和科研院校等多种领域。 打破了传统半自动移液工作站的384板手动翻转的繁琐操作方式,更好地展示了半自助移液工作站的“全自动” 的优势。独有特点:■XYZ三轴独立运动,完美实现384孔板的复制。■96通道移液头,实现单列(8通道)逐列的加样模式,可满足不同试剂加至不同列,或多种试剂单列加至96孔板中,灵活多样的加样模式且良好的移液精度,更好地应用于样本梯度稀释等应用。一特点优势三种96通道移液头可选择l000μL、250μL、70μL三种不同移液量程的96通道移液头,实现O.5μL-1000μL的精确移液,满足不同移液体积的场景需求,大体积的试剂分装或小体积酶Mix模板复制,均具备卓越的移液性能。采用空气注射泵原理,移液精度可靠又高效;移液头Barrel采用高硬度、轻质合金材料及表面耐磨涂层,长期使用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现场更换便捷且操作简单。配套定制Tips,严格QC,确保吸排液可靠稳定、无漏液、无残留。配套国产耗材■根据三款移液头Barrel结构图,设计对应的Tips结构图,定制模具开发、反复优化、严格质控,Tips笔直度、口径松紧度、液体残留等各参数都满足标准,是三款性价比高的国产化耗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三款Tips (1000μL 、250μL 、50μL)分别包括带滤芯和无滤芯二种,带滤芯Tips可有效防止生物实验过程中气溶胶的污染。移液头装卸简便,轻松搞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可搭配"一机多头" ,即一台机器配置多个移液头,客户按简易安装指南,便可自行更换移液头,操作便捷方便。多种软件版本■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开发了Window系统和安卓系统软件版本,可供电脑、PAD和手机下载使用。软件具有友好交互界面,操作简单易学。程序内置多个加样模板,可直接调用运行操作,也可灵活编辑,实现分液、定量、纯化、稀释、孔板复制等功能。96-384转换器■带有旋转位移装置的适配器及滑动位移装置的托盘,可轻松实现96孔板到384孔板的液体转移,同时也可应用于384支装的Tips盒。简约实用的台面设计■三个板位台面布局,满足“Tips、原始板、目标板”工作流程,既简化台面,又加快运行过程。占地面积小■机身小巧47cmX37cm X60cm(长X宽X高),可放置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内,实现试剂或样本的无菌操作处理。技术参数配套耗材订购信息
    留言咨询

分子设计育种相关的耗材

  • 高能准分子激光器
    PulseMasterR860/880系列高能准分子激光器应用于工艺开发、科学研究和轻工业,具有高脉冲能量和优秀的光束质量的先进的准分子激光器 脉冲能量在248nm高达650mJ,在308nm可达600mJ EasyClean自动光学密封,以保持填充气体,减少维护时停机时间 TMCTM(全金属陶瓷)设计延长气体寿命 优秀的光束质量和稳定性 可选的高亮度镜头,适用于要求低光束发散或延长相干长度 PulseMaster PM-860/880系列准分子激光器是专为高脉冲能量设计的。应用包括脉冲激光沉积(PLD),化学气相沉积 (CVD),如陶瓷、氮化物和图案的金属薄膜层等硬质材料的微加工。TMCTM(全金属陶瓷)设计确保气体寿命延长和低运行成本。强大的微处理器控制允许对激光运行参数的精确控制,即使在突发模式下输出功率依然稳定,并简化日常保养程序。易清洗自动阀门安装在光学端口,当因为清洗和维护而移动谐振腔时,允许激光腔被密封和保留填充钝化气体。 规格设备电源: 型号 PM-868,PM-866,PM-888,PM-886:3相4线,208V30A或300V20A,50/60Hz型号 PM-864,PM-862,PM-884,PM-882:单相,200-240V,50/60Hz,15A冷却水: 5℃-20℃,40-6-psig8X8,8X6 型:10 liters/minute8X4,8X2 型: 5 liters/minute激光气体:Kr或Xe惰性气体,F2或HCL卤素气体,Ne和He保护气;或预混合气体,压缩空气或氮气
  • SupelMIP 分子印记固相萃取SPE小柱— TSNA
    SupelMIP SPE——分子印记聚合物 SupelMIP SPE固定相是由MIP Tech AB公司开发的,它是分子印记聚合物的领导者和商业先锋之一,此固定相可用于大规格分离。分析色谱和样品制备。 SupelMIP SPE系列是由高度交联的聚合物组成,该类特殊固定相对提取单个目标分析物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分析物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在MIP合成过程中模仿目标分析物设计模板分子,该模板分子形成的洞穴或印记正好与目标分析物的立体和化学结构相匹配。 精心设计的印记点是通过分子模拟,实验设计或筛选方法形成的。该印记点或洞穴能够提供多种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点(离子交换,聚合物基质的反相作用和氢键作用)。MIP相互作用点同时与目标分析物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相匹配,这导致了在固定相和分析物之间的较强相互作用。因此,在SPE方法中,为获得较为洁净的提取物, 即便较为苛刻的冲洗条件也能使用。因此提取选择性很高,检测背景很低,分析者能得到更低的检测限。 产品特点和优点: ? 极高的选择性能获得更低的检测限 ? 在色质联用中减少离子抑制效应 ? 快速可靠的方法,省时又降低费用 ? 很少或无需方法开发 ? 在高温下和宽的pH范围内稳定 ? 严格的质量控制条件
  • SupelMIP 分子印记固相萃取SPE小柱 — TSNA
    SupelMIP SPE——分子印记聚合物 SupelMIP SPE固定相是由MIP Tech AB公司开发的,它是分子印记聚合物的领导者和商业先锋之一,此固定相可用于大规格分离。分析色谱和样品制备。 SupelMIP SPE系列是由高度交联的聚合物组成,该类特殊固定相对提取单个目标分析物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分析物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在MIP合成过程中模仿目标分析物设计模板分子,该模板分子形成的洞穴或印记正好与目标分析物的立体和化学结构相匹配。 精心设计的印记点是通过分子模拟,实验设计或筛选方法形成的。该印记点或洞穴能够提供多种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点(离子交换,聚合物基质的反相作用和氢键作用)。MIP相互作用点同时与目标分析物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相匹配,这导致了在固定相和分析物之间的较强相互作用。因此,在SPE方法中,为获得较为洁净的提取物, 即便较为苛刻的冲洗条件也能使用。因此提取选择性很高,检测背景很低,分析者能得到更低的检测限。 产品特点和优点: ? 极高的选择性能获得更低的检测限 ? 在色质联用中减少离子抑制效应 ? 快速可靠的方法,省时又降低费用 ? 很少或无需方法开发 ? 在高温下和宽的pH范围内稳定 ? 严格的质量控制条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