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重力梯度仪

仪器信息网重力梯度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重力梯度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重力梯度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重力梯度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重力梯度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重力梯度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重力梯度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重力梯度仪相关的资讯

  • 800万!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多分量重力梯度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中大招(货)[2022]606号项目名称: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多分量重力梯度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8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8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招标采购项目内容及数量:多分量重力梯度仪,2套(本项目不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 2.项目预算及经费来源:项目预算 8,000,000.00 元人民币。经费来源为财政性资金。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65日内交付全部产品。180天内完成梯度仪探头,270天内完成梯度仪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完成上述进度节点前,中标人应向用户提供进度及质量评审证明。交货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中大招(货)[2022]606号_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多分量重力梯度仪采购项目.pdf
  • 600万!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水平分量重力梯度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中大招(货)[2022]609号项目名称: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水平分量重力梯度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6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6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招标采购项目内容及数量:水平分量重力梯度仪,2套(本项目不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 2、项目预算及经费来源:项目预算 6,000,000.00 元人民币。经费来源为财政性资金。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65日内交付全部产品。180天内完成梯度仪探头,270天内完成梯度仪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完成上述进度节点前,中标人应向用户提供进度及质量评审证明。交货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中大招(货)[2022]609号_中山大学天琴中心水平分量重力梯度仪采购项目.pdf
  • 世界首台量子重力仪走出实验室
    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23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世界上第一台非实验室条件下的量子重力梯度仪问世。这种利用量子技术的传感器可找到隐藏在地下的物体,这是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其对学界、业界和国家安全等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量子重力梯度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物理原理探测微重力的变化,测量当原子云落下时引力场拉力的细微变化。物体越大,其密度与周围环境的差异越大,可测量的拉力差异就越大。但振动、仪器倾斜以及磁场和热场的干扰,使得量子理论转化为商业现实具有挑战性。伯明翰量子传感器的突破性成功开启了一条商业之路,是第一个迎接这些现实世界挑战并进行高空间分辨率调查的项目。消除由于振动引起的噪声将“解锁”高空间分辨率的重力映射,大大改进地质地形图的绘制。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传感领域的“觉醒时刻”,这一传感器可能有多种用途。城市工程师可利用它检测一些特殊用地的近地表(地下10米)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影响新的建筑,因此可利用其降低铁路和公路项目的成本和延误;考古学家或可用于测绘墓穴和隐藏在地下的结构,在不破坏性挖掘的情况下了解考古奥秘;它还可用于测量地质特征,例如含水层或土壤密度,以确定含水量或发现隐藏的自然资源;还可改进对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预测。  此前的重力传感器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限制。一个特别的挑战是振动,这限制了用于测量应用的所有重力传感器的测量时间。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限制,调查就可以变得更快、更全面、成本更低。  新开发的量子重力梯度仪克服了振动和其他各种环境挑战。这一突破将使未来的重力测量更便宜、更可靠,交付速度快10倍,探测所需的时间将从一个月减少到几天。它有可能为重力测量开辟一系列新的应用领域,为进入地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此外,准确和快速地测量微重力的进步为促进国防和国家安全打开新机遇,未来我们可以探测到原本无法探测到的东西,并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更安全地航行。随着重力传感技术的成熟,水下导航和揭示地下条件的应用将成为可能。
  • 超快超分辨成像问题在列:2023年度15个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打造学术创新高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 (科协办函创字[2023]8号)文件要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面向国内外科技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共征集58个全球共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经过专家委员会函评和终审评议,共评选出15个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本次评选出的5个前沿科学问题中,第一个就是超分辨率成像技术,该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多项科研转化成果成功产业化。5个前沿科学问题1、如何突破时-空极限实现超快超分辨成像?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spatio-temporal limit to achieve ultrafast and super-resolution imaging?2014年诺贝尔奖授予了将光学显微带入纳米尺度的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但其依赖于荧光标记,且时间分辨率较低。压缩超快成像技术兼具飞秒时间分辨率和极高数据压缩比,但以牺牲空间分辨率来观测超快动态过程。发展超快超分辨成像技术,在无标记宽场成像下实现时-空分辨率的协同突破,将极大推动人类对各类超快微观现象的认知,助力“追光捕快、察微显纳”的新成像体系建设。2、人们能以多高的自由度塑造光?How arbitrarily can light be shaped?自从认识光现象起,人们便尝试不断改变光的“造型”。从早期的透镜聚焦光能,到现代显微技术中的复杂结构光、激光雷达形貌测量中的点阵投影等,还有精细激光加工中超长焦深的贝塞尔光束、具有弯曲空间传播轨迹的艾利光束等。对光的塑造能力越高、对其利用程度也越高。为此,应从原理上探索塑造光的极限,即人们能以多高的自由度塑造光?3、光学系统的体积极限是多小?What is the volume limit of an optical system?光学元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用光学材料和结构设计的限制。基于超表面的平面光学器件以及各类新型微纳元件有望将核心光学元件缩小到几百微米级别,相比传统复杂光学系统体积显著减小了六个数量级。但如何确定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系统的体积理论极限还有待研究,从而进一步实现微型化、微型化与集成化,将在AR/VR、遥感探测及未来纳米科技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4、光电子芯片的集成度极限是什么?What is the limit of photonic integration? 面向未来十年或更长远时间,光电子芯片集成度的增长会遇到瓶颈,相应的容量要扩展到Pb/s量级会遇到许多根本性的限制。本科学问题涉及芯片容量、尺寸、功耗三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极限,需要在超宽带透明光电材料、高集成度器件中的光场调控、高效率低功耗调谐机理等方面研究变革性的新原理和新技术。5、如何使光计算完备?How to make optical computing complete?采用光学方法来实现运算处理和数据传输是后摩尔时代算力、功耗问题极具潜力的解决途径之一。光子具有光速传播、抗电磁干扰等特性,以及具有天然的多维复用和并行计算优势,十分契合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大数据处理的需求。但目前光子计算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光子芯片的集成度仍有待提高;计算精度仍低于电子芯片,器件架构未优化,上述挑战亟需研究5个工程技术难题1、如何实现EW超强激光?How to create EW ultra-intense laser?依托我国神光装置,攻克甚多束超短脉冲激光高效优质相干合成、超高信噪比管控、等离子体压缩等核心难题,突破EW超强激光高增益、高品质、高负载三大受限条件,国际上率先实现EW级峰值功率激光输出,率先进入超相对论物理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辐射带动平均功率万瓦级超短激光技术发展和应用。2、如何构建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How to construct the ultra-large space optical instrument?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是当前世界宇航企业重点发展的综合性大系统工程方向。在轨组装和维护则是构建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的重要技术途径,即将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发射入轨,再利用空间操控工具对各个模块进行在轨组合和装配。该技术的实现将引领弹性可重构光学遥感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并为未来空间飞行器维护与服务奠定技术基础。3、如何实现高功能密度感存算一体光电集成芯片?How to realize that photoelectric integrate chip with high functional density sensing and memory integration?能够执行探查、识别、飞行、定向打击等任务的微型机器人对功耗、尺寸、功能要求十分苛刻。现有设备集成化程度低,处理数据量大,成像体制单一,无法实现一体化探查。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感存算一体化仿生架构,突破光电融合集成、智能感知处理等关键技术,挖掘低频有效信息,降低能耗压力,实现高功能密度、极小型化、极低功耗的一体化光电集成芯片。4、如何实现在原子、电子本征尺度上的微观动力学实时、实空间成像?How to achieve real-time and real-space imaging of microscopic dynamics on the intrinsic scale of atoms and electrons?原子、电子是自然界许多现象的核心,其结构及运动状态决定了所构成物质的宏观特性。原子、电子的运动发生在飞秒至阿秒的超快时间尺度以及皮米的超小空间尺度上,因此,需要同时具备“皮米空间分辨率”与“阿秒时间分辨率”的阿秒电子成像技术以实现对原子-亚原子微观世界中超快动力学过程的探测与控制,揭示材料中各种功能的微观起源。5、如何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全球重力梯度测量?How to retrieval high tim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global gravity gradient?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反映了地球表层及内部物质的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同时也决定着大地水准面的起伏和变化。利用高精度冷原子重力梯度仪对全球的重力梯度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测量,可以更好地监测揭示海洋环流活动规律,全球陆地水储量变化,冰盖和大型冰川系统的质量平衡,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5个产业技术问题1、如何打造成熟的硅基光电异质集成工艺平台,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How to build the accessible platform for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based on silicon photonic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随着AI、下一代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卫星通信等战略应用迅速发展,单一集成光子材料已不能满足产业需求。以III-V半导体、薄膜铌酸锂为代表的硅基光电异质集成可融合多种光电功能材料的优势,将成为高端光子芯片在上述应用领域的重要解决途径。鉴于光电异质集成国际竞争态势,我国迫切需要提升高端异质集成光子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支撑产业发展。2、如何突破激光时空特性测试计量短板难题?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measuring the spatial and time domain parameters of lasers?2022年,激光产业销售收入大于800亿。然而,支撑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的激光参数测试仪95%依赖进口,年高达3亿元。特别是激光时域和空域参数测试计量缺失,全部依赖德国、美国、加拿大等仪器。典型的包括:测量皮秒、飞秒和阿秒的自相关仪、FROG和SPIDER等;千瓦级功率激光光束质量测试仪等。测试仪器短板,风险大,是急需攻关的问题。3、中高端传感器如何实现自主可控?How to achieve self- production and controllability of medium and high-end sensors?传感器是物理与数字世界纽带,万物互联基石,对国力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低端传感器产能过剩,中高端传感器自主可控率低。小到手机摄像头、大到汽车发动机,中高端传感器严重限制了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传感器专业点多面广,对材料、集成电路等基础工业水平要求高。如何实现中高端传感器自主可控是一个关键产业技术难题。4、如何谱写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How to compose the "Chinese Approach" for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博弈未来的战略制高点,李克强院士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系统控制”的技术路线。在路侧通过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在一体,具备全天候全息环境感知能力,并有传输延迟低、覆盖范围广、数据精度高、易维护安装的特点,可以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两大核心痛点,进一步提升我国交通信息化、智能化。5、如何突破反谐振空芯光纤降损及大规模工业化制备难题?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loss-reducing and massive industrial manufacture of anti-resonant hollow-core fiber?作为近半世纪光通信行业基础媒介的实芯光纤正面临容量与时延两项限制。反谐振空芯光纤在理论损耗、带宽、非线性和介质光速等方面全面优于实芯光纤,将对光纤、光器件、光网络系统形成颠覆性变革,有望构建下一个50年的光通信生态。其理论损耗极限、将损耗降至可商用水平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制备,是亟待突破的技术和产业问题。
  • 继国仪量子后,又一量子精密测量仪器企业获数千万元融资
    近日,冷原子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技术研发商中科酷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酷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独家投资方为中科创星。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和原子量子计算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强化公司人才储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将系列化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和量子计算产品在科研、教学和科普等领域进行推广和应用。中科酷原成立于2020年,核心团队源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先后承担过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项目。公司于2020年获得中科科源基金种子轮的投资,入选了武汉市量子技术产业重点企业;2021年获得湖北省工友杯创业大赛决赛第一名、湖北省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核心团队研制的原子绝对重力仪参加了第十届绝对重力仪的国际比对,测量结果得到国际计量局的认可,仪器测量灵敏度和稳定度等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团队自主研制的小型化原子重力仪入选“中科院自主研制仪器产品”名录。中科酷原以推动量子技术革命的浪潮为使命,致力于为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工业生产和教育科普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技术先进、品质优异、成本可控的量子技术产品。地球重力场反映物质分布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测量重力场的仪器统称为重力仪,具体可分为相对重力仪和绝对重力仪。量子重力仪是一种典型的绝对重力仪,它摆脱了传统光电仪器的工作机理限制,直接利用物质的量子本质进行精密测量,测量精度也有了大幅提升。量子重力测量研究分为超高精度和小型化两个方向。大型超高精度喷泉式冷原子重力仪有望应用于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理论、探测引力波、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成为基础科研的有力工具。小型化下抛式冷原子重力仪有望应用于可移动平台,例如航空重力仪、潜艇重力仪甚至卫星重力仪。英国伯明翰大学率先开发了名为Wee_G的量子重力仪样机,并于2018年成功实现了量子重力梯度仪样机Gravity-Imager的测试。2019年该团队进一步将Wee_G的重力场测量精度提升至10-9mGa数量级。其未来有望被当成一个早期预警系统,用于监测火山喷发前衡量火山的岩浆堆积程度。同时,它还能被用于民用工程以及油气储藏的勘察等。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仪(LIGO)成功测量到在距离地球13亿光年处的两个黑洞合并所发射出的引力波信号。总体来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将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地震研究、重力勘察等领域。
  • Tiya梯度稀释仪——梯度稀释小能手,快速、准确、实用
    梯度稀释是微生物实验中的常规操作,在食品安全、生化医药,环境监测,卫生防疫,农业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需求。 微生物实验操作中最繁琐的步骤就是样品的稀释,需要实验人员的反复的加液振荡混合直到标准所需,人为的操作循环重复,也容易带来比较大的样品误差,给微生物工作者带来了太多的烦恼。您辛苦了! 不过,现在有Tiya梯度稀释仪来帮您解围了!工作原理 参照传统人工稀释操作过程,遵循国家标准,恒奥科技以专业无菌操作理念打造出了自动化梯度稀释设备。 加注稀释液--加样--原位混匀--取换枪头--连续稀释,整个过程“一键搞定”。自动识别管位,操作简捷,上样连续可选,扩展功能丰富。特点 ※ 机型体积小巧,方便安装于层流超净工作台或局部百级净化区,也可自带FFU百级净化单元,动作幅度小,减少操作中空气扰动,避免污染。 ※开机自动校准注稀释液量(9mL、4.5mL),注液准确度有保证。高精密度注射泵样品移液,取液量1mL或0.5mL可选,确保一致性。 ※自动替换枪头,液体接触管路及部件均可灭菌消毒,保证稀释过程安全无菌,符合国家标准。 ※高效率样品稀释,无样品限量,每梯度稀释平均参考时间为15s,有效缩短实验时间。专利的原位混匀技术和专利防溅出试管设计,保证混匀过程一致有效,实现混匀样品的同时也防止交叉污染。 ※信息溯源:可储存5种稀释方案,人机交换操作方便明确,自动留存样品及操作人信息,可通过USB接口导出,方便追溯。配套专利试管 玻璃材质,可重复使用;按需提供,保证实验速度。也可选配经济型一次性试管(PP),免去清洗步骤,实验准备更快捷。应用实例1. 疾控系统及三方检测用于消毒剂杀菌实验中的梯度稀释。(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 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对样品液的稀释(平皿法和MPN法)。也可应用在益生菌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检测。(GB 4789.2-2016 GB 4789.3-2016 等)3. 国家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中《1108中药饮片微生物梯度检查法》规定的样品稀释过程。4. 对于较高粘样品的样品梯度稀释,有专用的多次混合和清洗枪头程序可选择。(GB/T16347-1996)5. 环境卫生检测用于各种水质的微生物污染环境实验中。(GB 5750-2006)6. 该装置亦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扩展功能,用于样品转移,配比,稀释等。
  • 国务院鼓励外商投资多个仪器产业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2007年10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同时废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   商 务 部 部 长:陈德铭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在该文件第四部分(二十二)章节规定,在仪器仪表行业国务院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详细如下:   (二十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 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与装置制造: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大型可编程控制器(PLC),两相流量计,固体流量计,新型传感器及现场测量仪表   2. 大型精密仪器开发与制造: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探针、大型金相显微镜,光电直读光谱仪、拉曼光谱仪,质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能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衍射仪,工业CT、450KV工业X射线探伤机、大型动平衡试验机、在线机械量自动检测系统、三座标测量机、激光比长仪,电法勘探仪、500m以上航空电法及伽玛能谱测量仪器、井中重力及三分量磁力仪、高精度微伽重力及航空重力梯度测量仪器,光栅尺、编码器   3. 高精度数字电压表、电流表制造(显示量程七位半以上)   4. 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制造   5. 安全生产新仪器设备制造   6. VXI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符合IEEE1155国际规范)制造   7. 煤矿井下监测及灾害预报系统、煤炭安全检测综合管理系统开发与制造   8. 工程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设备制造:数字三角测量系统、三维地形模型数控成型系统 (面积1000×1000mm、水平误差90%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用能量回收装置、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浮标、剖面探测浮标、一次性使用的电导率温度和深度测量仪器(XCTD)、现场水质测量仪器、智能型海洋水质监测用化学传感器 (连续工作3~6个月)、电磁海流计、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自容式、直读式和船用式)、电导率温度深度剖面仪、声学应答释放器、远洋深海潮汐测量系统(布设海底)
  • 梯度PCR仪一次性成交2台!
    近日,兰州大学一次性采购2台梯度PCR仪,PCR仪适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食品工业、司法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微生物学、临床诊断、流行病学、遗传学、基因芯片、基因检测、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等领域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特征的、以检测DNA/RNA为目的的各种病原体检测及基因分析。托摩根梯度PCR仪G2000仪具有Tm值自动计算,触屏,宽范围,温度梯度,程序暂停,温度监控,屏幕指示,个人账户,曲线加载和保存,手动模式,工作曲线展示,断电保护等功能。拥有超宽梯度功能,可实现不同退火温度的精确控制,仅一次实验就能确定特定体系相应的最优退火温度,从而可在短时间内对PCR实验进行优化,提高PCR科研效率;高效可靠的热循环系统可提高升降温速率;采用低热质合金模块可降低不同区域温度差别,大大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 Thmorgan咨询热线:4000-688-151。市场部2018年1月3日
  • 开发用于分离和纯化的聚焦梯度
    Jo-Ann M. Jablonski、Thomas E. Wheat and Diane M. Diehl; Waters Corporation, Milford, MA, U.S. 引言 用于进行分离和纯化的色谱分离方法与分析型分离方法受到相同物理和化学原理的制约。然而,在制备型试验中,科学家通常在大型柱上和高质量负载下分离化合物,并需要更高的分离度以提高所收集组分的纯度和回收率。虽然设计更缓的梯度是提高分离度的一种较好的首选方法,但改变整个分离过程的梯度斜率可导致峰宽加大和总运行时间增加。可替代普通更缓梯度的聚焦梯度仅对需要增加分离度的色谱图部分减小梯度斜率,从而可在不增加总运行时间的情况下提高对洗脱时间接近的色谱峰的分离度。聚焦梯度可根据搜索运行或者直接从第一次制备运行进行定义。 试验方法 梯度开发步骤 ■ 确定制备规模的系统体积 ■ 运行搜索梯度 ■ 设计聚焦梯度 ■ 在制备柱上运行聚焦梯度 试验条件 仪器 液相色谱系统: 沃特世 2525型二元梯度模块、2767型样品管理系统、系统流路组织器、2996型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AutoPurification&trade 流通池 色谱柱: XBridge&trade 制备型OBD&trade C18柱19 x 50 mm、5&mu m(货号186002977) 流速: 25mL/分钟 流动相A: 0.1%的甲酸水溶液 流动相B: 0.1%甲酸-乙腈溶液 波长: 260 nm 样品混合物 磺胺: 10 mg/mL 磺胺噻唑: 10 mg/mL 磺胺二甲嘧啶: 20 mg/mL* 磺胺甲二唑: 10 mg/mL 磺胺甲唑: 10 mg/mL 磺胺二甲异唑: 4 mg/mL 总浓度: 64 mg/mL(溶于二甲基亚砜) *选定用于聚焦梯度的色谱峰 结果和讨论 确定制备规模的系统体积 ■ 取下色谱柱并更换成两通。 ■ 流动相A使用乙腈,流动相B使用包含0.05 mg/mL尿嘧啶的乙腈(解决了非加成性混合和粘滞问题)。 ■ 在254 nm下进行监测。 ■ 采集100% A的基线数据5分钟。 ■ 在5.01分钟时,将梯度设置为100% B并再采集5分钟数据。 ■ 测定100% A和100% B之间的吸光度差异。 ■ 计算存在50%吸光度差异时的时间。 ■ 计算步骤开始时(5.01分钟)和50%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异。 ■ 将时间差异乘以流速。 系统体积被定义为从梯度形成点到色谱柱前端的体积。系统体积用于聚焦梯度的设计。如图1所示,本试验所用仪器配置下的系统体积是3.0 mL。 设计聚焦梯度 第1步 在2.47分钟洗脱3号色谱峰的溶剂浓度在较早的时间点上形成。如图3所示,检测器和梯度形成点之间的偏移量等于系统体积加上柱体积。用于这台特定系统的偏移量等于早期确定的3 mL系统体积再加上19 x 50 mm制备柱的体积(11.9 mL),即14.9 mL。在25 mL/分钟的流速下,溶剂浓度到达检测器需要0.59分钟。2.47分钟的洗脱时间减去0.59分钟的偏移时间等于1.88分钟。由于初始大规模梯度有0.39分钟的保留时间,因此形成洗脱色谱峰的乙腈百分比的时间是1.88分钟减去0.39分钟,即1.49分钟。 第2步 计算在2.47分钟洗脱色谱峰的乙腈百分比。原始大规模梯度在5分钟内洗脱 5-50% B,最初梯度的驻留时间为0.39分钟。 根据在2.47分钟洗脱出色谱峰的梯度计算得到的乙腈百分比是13.4%,但由于梯度开始于5%乙腈,因此洗脱该峰的乙腈实际浓度是13.4% + 5%,或者说18.4%乙腈。 第3步 旨在分离梯度中部洗脱时间接近的色谱峰的聚焦梯度应开始于原始小规模试验条件,通常为0-5% B。进样开始后立即将梯度快速增加至比能洗脱目标峰的预期乙腈百分比浓度低5%的乙腈百分比。在搜索梯度中所用的1/5斜率下继续进行缓的聚焦梯度部分。预计一个五倍的更缓梯度可为洗脱时间接近的色谱峰提供更高的分离度。终止高出可洗脱目标峰的预期乙腈百分比浓度5%的聚焦梯度部分。原始梯度在5分钟内洗脱5-50% B,或者说在5分钟内梯度变化45%。这样,乙腈浓度每分钟变化9%(从9%-10%左右简化得到)。然后,新的梯度斜率应为10%的1/5,或者说每分钟变化2%。10%的乙腈浓度改变通过每分钟变化2%而达到,说明用于分离3号和4号峰的聚焦梯度时间片段应持续5分钟。一旦梯度的聚焦部分完成,乙腈百分比快速增加至95% B,以清洗色谱柱。平衡色谱柱后,终止初始条件下的梯度。5-45% B = 每分钟9%(舍入至每分钟10%)梯度斜率每分钟变化2%。 聚焦梯度可明显提高图4所示色谱图中3号峰和4号峰的分离度。5号峰和6号峰因受到梯度聚焦部分的影响而出现移位,梯度部分继续在较缓的斜率下洗脱化合物,直至设定用于进行柱清洗的较高百分比的乙腈进入色谱柱。较缓的聚焦梯度能在不增加运行时间的情况下对天然混合组分提供更高的分离度,因而使色谱分析师能够获得更纯的产物和更好的回收率。 结论 当科学家为后续试验进行产物纯化时,需要在高质量负载下分离化合物。聚焦梯度可在不增加运行时间的情况下提高对洗脱时间接近色谱峰的分离度,从而改善分离效果。系统体积信息可以对制备型梯度进行直接优化。使用聚焦梯度可提高产物产率和纯度,同时不会增加溶剂消耗量和废液生成量。聚焦梯度方法可实现分离,因而有助于控制纯化成本。 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 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和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0年沃特世拥有16.4亿美元的收入和5,400名员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等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支持在轨实施科学研究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空间站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航天综合实力,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极端物理条件下,物质的运动规律、物理化学过程、生命过程等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重大科学突破的可能。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在舱内、舱外部署了众多重大科学设施,同时利用微重力和辐射环境、航天员较长在轨驻留、天地往返等优势,开启中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时代。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目前在空间站天和、问天、梦天三个舱段舱内共安排了13个科学实验柜,每个实验柜都是一个高功能密度的太空实验室,可支持一个或多个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空间站舱外还安排了若干暴露实验平台,同时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这些重大设施可支持在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等9个学科领域30余个研究主题的科学研究,空间站在轨运营10年以上时间,预计可滚动实施近千项实验项目。此次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的重大科学设施主要包括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等。无容器是利用外界物理场产生的作用力来抵消物体的重力,从而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接触、无容器的状态。无容器避免了坩埚等实验容器的器壁对材料表面的接触和污染,能够抑制异质形核(依附于液态金属中某些杂质质点或者某些面形核),获得深过冷(在很大过冷度下仍维持为液态)。空间的无容器还能消除地面重力引起的熔体形变和熔体密度分层,利于亚稳态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制备,利于熔体材料参数测量。无容器技术对微重力环境下金属和非金属无容器深过冷凝固过程与机理研究、具有重大应用背景的新型功能材料制备研究、高温熔体的热物性精确测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通过静电悬浮技术实现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温度可达3000℃,可进行金属、非金属等无容器加工研究,揭示地面重力环境难以获知的材料结晶、玻璃化、凝固、形核机理,获得先进材料的空间制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关键条件,指导地面材料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发展。在轨道上运行航天器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和离心力平衡,理想情况下航天器上安装的科学实验载荷感受不到重力,处于无重力状态。但实际上,由于太阳光压、大气阻力、重力梯度、潮汐等不平衡力导致准稳态加速度,航天器中活动部件的运动、储箱中推进剂的晃动以及柔性结构振动将激起微振动,瞬时变轨、调姿、航天员的运动产生瞬时加速度,这些因素将导致航天器偏离无重力状态,形成微重力环境。可见,影响航天器微重力环境的因素非常复杂,对微重力水平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由此带来的微重力变化也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空间科学实验。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首创采用双层悬浮隔离振动,可实现比空间站平台高2~3个数量级的高微重力水平,可开展相对论物理与引力物理、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材料制备机理等前沿科学研究。其核心工作模式有两种:在柜内开展磁悬浮实验时,内体与悬浮实验台外体无任何物理接触,独立飘浮在空中,外体通过无线传能技术对内体进行供电、通过电磁力对其进行六自由度控制、通过WiFi进行信息传输,内体可获得比平台微重力环境高2~3个数量级的微重力水平。开展柜外喷气悬浮微重力实验时,航天员将悬浮实验台从柜内取出,在舱内释放,悬浮实验台通过观察柜上靶标,获得自身位置和姿态,通过微推喷气进行六自由度保持控制。悬浮实验台外体通过微推喷气,精确跟随内体运动,隔离舱内空气流动等环境扰动对内体科学实验装置的影响,实现10-7g量级微重力水平。利用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提供的实验条件,将开展国际前沿的空间冷原子干涉实验,检验爱因斯坦等效原理,达到10-12精度水平。在核心舱任务中,空间应用系统还研制了应用信息与配电、应用流体回路、空间环境要素监测、大型载荷挂点对接装置等支持设备,建立应用任务在轨共用支持条件,为应用任务在轨运营提供支撑和保障;建设和运行天地支持系统,为应用项目的论证、研制、运营和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提供全寿命周期支持,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水平整体跨上新台阶。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
  • “十四五”基金委地球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全文)
    2021年地球科学部共发布12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7个重大项目。项目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理与效应”重大项目指南  陆域水文生态耦合过程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与地表水分和能量分配、水资源形成与转化密切相关。由于陆域下垫面的多样性和水文生态过程的复杂性,使得相关科学认知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成为认识水文、生态、资源和环境科学问题的瓶颈。当前,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存环境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深化对陆域水文生态耦合过程的研究。针对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态势,亟需集中优势力量,从多元素耦合循环、能量循环和生物过程等角度,深入研究不同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耦合机理,系统剖析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制,定量阐释其气候与资源环境效应,提升整体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引领该领域的研究,为全球变化应对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从多元素耦合循环、能量循环和生物过程等角度,揭示不同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耦合机理,研发蒸散发等水文生态关键参量监测方法,发展陆域水文生态过程耦合模拟技术,阐明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社会经济风险,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应对提供科学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耦合机理与测算理论:揭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陆域水文生态耦合过程机理,解析从多元素耦合、样地、坡面、流域、区域到全球尺度的水文生态过程尺度转换规律 发展多源观测数据融合方法,研发基于国产卫星资料的蒸散发等水文生态关键参量监测方法 建立陆域水文-土壤-植被-人类活动全过程多要素耦合数值模型。  (二)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制:揭示不同时空尺度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分异特征及变化规律 阐释不同区域水热条件和下垫面水文生态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定量解析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对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的贡献及影响机制。  (三)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的效应:研究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对典型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影响 揭示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对区域气候及水资源的影响机理 评估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给社会经济系统带来的风险。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理与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1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涵盖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6。“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与乡村地域系统转型”重大项目指南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人地系统所具有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观测和演化机理的解析必须通过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的交叉融通,攻克其中存在的共性难题。面向我国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亟待通过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与人地系统科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和路径创新,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撑下,以多元数据融合为核心的人地系统协同观测技术与方法,将现有以城市为重点人地系统研究转向更大地域范围的乡村为重点的领域拓展,深入探讨从单向的增长型区域向衰退区域到增长型转化的拐点、机理和路径,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提供系统平台支撑,提升人地系统耦合与城乡融合研究的整体水平,为落实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国家战略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围绕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前沿科学问题和服务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国家战略,发展乡村人地系统协同观测的技术手段,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体系,精细刻画乡村地域系统的时空演变过程 创新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体系,揭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机理与转型过程 模拟乡村地域系统未来情景,研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一)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与融合计算:研究建立遥感、物联网、无人机等协同观测技术体系,发展乡村人地系统复杂要素观测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多模型组合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计算模型,创新多层次、多维度、多时相的乡村地域系统场景化建模技术方法。  (二)乡村地域系统转型机理与过程:揭示乡村衰退向乡村振兴的转型机理,探明其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与价值实现的动力机制,揭示乡村地域自然-社会-技术多要素交互作用过程,研制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测度模型,研究创建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体系和乡村振兴基础科学体系。  (三)乡村振兴情景动态模拟与分析:开发不同尺度城乡融合状态评估模拟系统,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黄河流域、东北地区等典型区域,对未来30-50年我国城乡耦合与乡村振兴的情景进行动态情景分析,研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与乡村地域系统转型”,申请代码1选择D01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涵盖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6。“大地幔楔的物质属性与深部过程”重大项目指南  地球深部是驱动地球系统运行的发动机,深刻塑造了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地球深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具有超常规的物理化学属性,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地球物理现象,而且控制着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了整个地球系统的演化。  大地幔楔作为板片-地幔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控制了表层与深部圈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而且导致了复杂多样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效应,对地球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以高温高压实验模拟为主,结合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大地幔楔物质属性与深部过程,是阐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和地球内部与表层的耦合机制,回答“地球内部如何运行”这一重大前沿问题的关键。  一、科学目标  查明大地幔楔的物质属性,建立大地幔楔的结构 揭示大地幔楔的物质循环、元素迁移和富集,理解板片-地幔相互作用及其效应 构建大地幔楔深部动力学过程,理解地球内部运行机制。  二、研究内容  (一)大地幔楔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地球物理效应:大地幔楔条件下板片和地幔矿物的弹性、电导率、热物理、扩散等物理性质 滞留板片在地幔过渡带的波速 上地幔的波速结构、电导结构和波速各向异性。  (二)大地幔楔的流变结构及其动力学效应:大地幔楔深部矿物在不同水含量条件下的流变学性质 板片在地幔过渡带滞留的机制和时间 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  (三)大地幔楔重要挥发分的赋存及其效应:重要挥发分(如氢和碳)在典型地幔矿物中的赋存、储量及共存相间的分布 氢在典型深俯冲板片矿物中的赋存和储量以及特殊含碳相的稳定性及其在流体中的溶解行为 大地幔楔不同层圈重要挥发分的平衡与交换。  (四)大地幔楔壳幔岩浆-热液体系金属元素的分配及其成矿效应:地幔楔条件下关键成矿元素(如Mo、Au)在不同介质间的分配系数及其地球化学行为 壳内岩浆分异和流体出溶过程中关键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关键成矿元素稳定的T-P-x范围及其成矿的主控因素。  (五)大地幔楔深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以典型大地幔楔为例,研究大地幔楔中熔/流体的三维空间分布 俯冲/滞留板片与地幔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 俯冲/滞留板片空间变异与新生代板内火山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 构建大地幔楔深部地球动力学模型。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大地幔楔的物质属性与深部过程”,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5。“地球系统演变中的矿物-微生物共演化”重大项目指南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矿物与微生物一直发生着交互作用,深刻影响了地球物质循环、生命起源与进化、环境演变。矿物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微生物也促进了矿物的形成与演化 众多矿物、岩石、地层和矿床的成因均与生命活动有关。在我国面临资源短缺和全球变化的今天,揭示地球系统演变中矿物-微生物共演化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目标  以物质与能量基础为切入点,揭示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的机制,阐明矿物-微生物共演化驱动地球系统演变的规律以及资源环境效应。  二、研究内容  (一)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的地质记录:采用矿物学、地质微生物学、地层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围绕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古太古代微生物岩的出现、大氧化事件、新元古代氧化事件等),探寻反映矿物-微生物共演化能量与物质条件的地质记录。  (二)矿物与微生物共演化的能量基础:探讨微生物利用铁锰矿物价电子的分子机制,发现微生物利用半导体矿物光电子能量的新途径,构建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能量转化模型。  (三)矿物结构与微生物功能共演化的物质基础:解析微生物代谢关键酶的金属活性中心/辅基与矿物配位结构的成因联系,探究微生物获取矿物金属离子的分子机制,揭示微生物金属酶与矿物晶体化学的共演化过程。  (四)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的资源环境效应:探讨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微生物促进铁、锰、磷等矿化作用的资源效应,揭示微生物调控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固碳作用的环境效应。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地球系统演变中的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5。“黑碳物质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效应”重大项目指南  黑碳物质是现代环境总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全球碳循环,并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与健康危害。目前,黑碳的地球化学行为和效应研究仍很薄弱,缺乏精确刻画黑碳形成机制和跨介质传输的方法体系,黑碳的转化过程和相应的气候效应作用机制认识不清,无法构建黑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和准确评估黑碳-污染物复合体的生态环境效应。开展黑碳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效应机制研究,为服务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一、科学目标  阐明黑碳物质的生成机制,建立统一的跨圈层介质中黑碳的量化表征方法,揭示不同圈层介质中黑碳的地球化学行为、演化机制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  二、研究内容  (一)黑碳物质的生成机制: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等手段,构建不同燃烧母质和燃烧条件下黑碳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确定其中的关键制约因素。  (二)跨圈层介质中黑碳的量化表征方法:建立地表系统不同圈层介质中黑碳的一致性定量表征和示踪方法,实现不同圈层和介质中地球化学通量的估算。  (三)黑碳的跨圈层地球化学行为和演化机制:结合典型区域,揭示黑碳在大气、水体、土壤等介质中的驻留时间、降解速率和转化机制,阐明黑碳与环境其他组分的交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四)黑碳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建立黑碳的源解析技术方法,全面评估黑碳的辐射强迫效应。研究黑碳-污染物复合体在地表不同圈层中的迁移、转化与降解过程,揭示黑碳同成因/原生携带污染物演化与环境归趋。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黑碳物质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3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75。“地球重大氧化事件及其资源效应”重大项目指南  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过程是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表生系统氧浓度的升高是宜居地球形成的关键。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两次重大氧化事件与生物演化、巨量成矿和火山活动等有明显的时间对应关系,形成了全球资源储量最大的铁、锰等沉积型矿床。阐明重大氧化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及其与铁、锰等成矿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地球层圈相互作用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目标  阐明地球两次重大氧化事件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揭示大气增氧事件的形成机制,构建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探明大氧化事件与铁、锰等元素巨量富集成矿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内容  (一)重大氧化事件的表征:阐明太古宙-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与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重建地球氧化-还原状态演化历史。  (二)地球大气增氧事件的机制:研究表层作用、生物活动以及深部过程在大气增氧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多圈层作用对大气增氧事件的制约关系。  (三)大氧化事件的资源效应:研究大氧化事件过程中铁、锰等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揭示生物-环境协同演化对元素富集巨量成矿的控制作用,阐明大氧化事件的成矿规律。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地球重大氧化事件及其资源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3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至少2个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75。“全球精细海洋重力场与海底地形建模理论及其应用”重大项目指南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等信息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性数据,而且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卫星导航定位等卫星大地测量技术是获取全球海洋观测数据的主要手段。联合多源卫星大地测量和海洋观测数据获取全球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等信息及其变化需要突破精细建模、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的诸多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探索它们的相互联系、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以提升建模的精度和分辨率,为大地测量学、海洋学、全球气候变化、海底板块构造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一、科学目标  联合多源卫星大地测量和海洋观测数据,研究全球海面高、海洋重力场、海底地形信息及其变化的精细建模理论与方法,突破新体制、多系统卫星任务和航空、船测数据融合处理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解释海洋重力场、重力梯度场和海底地形的变化特征,分析陆海质量迁移过程和洋壳均衡机制及地球圈层物质交换。  二、研究内容  (一)全球精细海面高确定理论与方法:研究新体制卫星高度计波形处理理论以及新型测高观测数据精细处理与融合方法,突破复杂区域海面高精细获取关键技术难题,创新全球精细海面高及其变化模型构建方法,为海洋重力场、重力梯度场精细反演提供基础数据。  (二)全球海洋重力场精细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多源卫星重力确定高精度中长波重力场信号和海面高数据恢复高精度甚短波重力场信号的理论与方法 开展测高数据反演海洋重力梯度场的理论及其地球物理导航与探测应用研究 突破卫星、航空、船测等多源、多边界重力数据精密处理及融合关键技术,发展测高卫星轨道和海洋重力场整体估计新方法。  (三)全球精细海底地形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不同地形复杂度下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的匹配理论与方法,突破实测水深与海洋重力联合反演精细海底地形的关键技术,融合多源水深数据对反演得到的重力异常、海底地形进行精度评估与质量检核。  (四)全球海洋重力场与海底地形的应用研究:利用海洋重力、海底地形等研究海洋和陆地水质量迁移、极地冰盖、海盆变迁等对海洋重力场变化的影响及过程,分析不同海底构造单元的均衡机制及对地球圈层物质交换的影响 探索海底板块构造分布特征与各向异性成因关系。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全球精细海洋重力场与海底地形建模理论及其应用”,申请代码1选择D04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19。“行星电离层-磁层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与机理”重大项目指南  行星电离层-磁层是行星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航天活动和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是行星物质逃逸的关键通道,也是认识行星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将空间探测和深空探测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并且已经成功实施了“子午工程”及“嫦娥工程”“天问一号”等探测工程,这为深入研究行星电离层-磁层间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与机理、理解物质逃逸的主要过程和控制因素提供了契机。充分利用最新观测数据,通过对比研究地球与其它行星电离层-磁层间物质交换过程,深入理解不同行星空间环境中物质循环及辐射环境的差异及其产生机理,将提升应对航天器安全与通讯保障领域的挑战的能力,拓展对行星宜居性的认识。  一、科学目标  从比较行星学的角度,研究地球及其它行星电离层-磁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深入理解其中多尺度的动力学过程及驱动机理 探究行星空间粒子逃逸的路径、控制因素及影响,深刻认识磁场在行星空间粒子损失中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  (一)地球磁层向电离层的物质与能量传输动力学过程:研究磁层粒子的加速和传输机理 探讨高纬电离层对磁层不同尺度动力学过程的响应 探讨电离层渗透电场的产生及其驱动全球电离层的动力学过程。  (二)电离层向磁层的物质输运及效应:认识行星系统内部离子源对其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研究离子上行与外流的加速机制及对磁层物理过程的影响 评估地球磁场长期变化对电离层-磁层系统以及其中的对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影响。  (三)地球与其它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规律:对比研究不同行星空间中粒子的来源、分布、输运、逃逸等基本特征,厘定这些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探究内禀磁场、感应磁层和局部地壳场等不同类型的行星磁场如何控制不同纬度磁层-电离层物质的交换过程 探查粒子逃逸的新机制和新通道,比较逃逸率的异同,并评估其对行星大气长期演化的影响。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行星电离层-磁层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与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D04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19。“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机理与预测”重大项目指南  大气致灾涡旋是地球大气中经常发生的一类强烈的旋转运动现象,不仅直接导致多种气象灾害,还时常诱发海洋、水文、地质等衍生灾害,备受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开展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基础研究,既能推动天气气候及其相关领域学科发展,也能促进大气观测和模拟技术的进步 加强致灾涡旋及其灾害链的预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还关乎国家总体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针对大气致灾涡旋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探测与预测的技术支撑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本项目着力于从单一时空尺度向多重时空尺度拓展,从对流层向全大气层延伸,从天气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融通,既要深入研究大气涡旋的数理本质,又要发展观测与模拟的高科技手段,还要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在灾害链中探究多圈层互馈的作用。通过交叉研究和综合研究突破理论认知和致灾预报的瓶颈,提升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一、科学目标  从多尺度相互作用视角揭示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机理,发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探测监测和预报预警技术,促进天气气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通,推动学科研究新范式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气象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  (一)大气致灾涡旋的多尺度机理研究:围绕大气致灾涡旋的生消机理,针对大气致灾涡旋的频发区/敏感区,发展大气探测与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 开展大气致灾涡旋的生成、路径、强度、频次等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研究,聚焦非线性和多尺度等关键数学与物理难题,从多尺度相互作用视角深入揭示大气致灾涡旋的生成、发展、传播、消亡及其影响的机理,发展多尺度可预报性理论。  (二)大气致灾涡旋及其衍生灾害的数值预报方法与技术:发展针对致灾涡旋的先兆识别与监测技术,开展目标观测 基于先进的数据分析及同化方法,建立高质量数据集 发展天气、次季节-季节尺度致灾涡旋数值模拟方法和预报技术,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致灾涡旋及其衍生灾害预报预警核心技术和系统,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机理与预测”,申请代码1选择D05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聚焦一种大气致灾涡旋、至少应完整覆盖1个主要研究内容,鼓励开展探测、机理和模拟预报预测综合性研究。  (三)咨询电话:010-62328511。“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重大项目指南  跨大洋是海洋系统的基本属性,洋际协同过程是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本领域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聚焦跨洋盆、跨圈层关键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发展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理论,加快形成我国跨大洋、跨圈层海洋系统研究特色和优势,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  一、科学目标  跨洋盆、跨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是发展海洋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前沿和支撑。本资助领域的目标是,聚焦洋际/层际协同作用中的关键物质能量交换过程,揭示洋际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海洋灾害与可预报性的影响机理,阐明海平面上升的跨圈层协同作用过程并量化其贡献,发展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理论,为气候安全与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洋际相互作用及其对海洋灾害的影响机理:揭示洋际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和机制,阐释洋际相互作用对区域海洋灾害的影响机理,探索区域海洋灾害的可预报性,建立海洋灾害的预报模式,评估我国邻近海域海洋灾害的未来变化。  (二)海平面上升的跨圈层物质能量归因及其预估:聚焦全球与区域海平面的跨圈层物质能量传输与变化过程,揭示海平面上升的新贡献源,分析海平面上升的不确定性,预估区域海平面变化并评估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只针对某1个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6909。“水环境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风险评估”重大项目指南  人工合成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化工、医药、环境、日用品等各个方面。这些纳米材料在生产、使用、废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环境形成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功能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然而,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工纳米污染物的诸多环境过程和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亟需通过多学科交叉,系统而持续性地展开深入研究。水环境作为纳米污染物地球化学行为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其最重要的“汇”之一,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焦点。但是,由于水环境基质复杂,对人工纳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真实环境行为与生物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风险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偏差与空白。关于人工纳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风险、健康效应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已成为理解其环境归趋和客观评估其生态风险的重要瓶颈,亟需解决。  一、科学目标  发展和建立水环境介质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明确人工纳米污染物在典型水环境中的赋存水平,揭示水环境条件下人工纳米污染物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探明人工纳米污染物与共存污染物的联合生态和健康效应,提出水环境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的风险评估及管控对策。  二、研究内容  (一)水环境介质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的识别、赋存及溯
  • Biocomp密度梯度产品再传捷报
    2010年12月17号,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在中山大学仪器招标项目中喜中加拿大Biocomp密度梯度制备和分离系统!   这次中标是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植物所之后,Biocomp产品再添佳绩,实现了华南地区Biocomp产品销售零突破,为Biocomp产品打开华南地区市场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加拿大Biocomp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生物医学博士David创建。Biocomp长期致力于生命科学一起的研发和生产,如全自动密度梯度设备等。Biocomp全自动密度梯度设备自David博士80年代发明依赖,即成为密度梯度准备的金标准,并申请专利。经过20年不断改进和发展,Biocomp密度梯度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为广大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帮助。
  • 柏恒科技新品上市 双槽二维梯度PCR仪抢先围观
    产品上新介绍RePure-D系列产品是柏恒科技潜心打造的智能二维梯度基因扩增仪,在此之前我们已发布有RePure-A/B/C系列PCR仪,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我们做了更新升级,此前RePure-A/B/C系列产品一经上市就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全新推出的RePure-D系列采用独特的复合式双槽二维梯度模块,两个模块可独立运行,满足多种实验需求。 柏恒科技新上市的RePure-D系列PCR仪共有三个型号,分别为RePure-D(B)、RePure-D及RePure-D(P),以RePure-D(P)型号PCR仪为例,我们的仪器部分产品参数如下:产品型号RePure-D(P)样本容量64×0.2ml (A 槽) + 32×0.2ml (B 槽)试管0.2ml单管,8联管温度范围0-105℃最大变温速率8℃/s温度均匀性≤±0.2℃≤±0.2℃温度准确性≤±0.1℃≤±0.1℃变温速率可调0.1-8℃梯度温度范围30-105℃梯度类型二维梯度常规梯度(A槽)(B槽)梯度设置范围横向:1-30℃1-30℃纵向:1-30℃热盖温度范围30-115℃ RePure-D 系列PCR仪产品主要特点如下:1.复合双槽二维梯度模块,一机多用RePure-D系列PCR仪具有独特的复合式双槽二维梯度模块,A模块带二维梯度功能,B模块为常规梯度,两个模块可独立运行,复合式模块设置,一机多用,满足不同的实验摸索需求。2.快速升降温,最大变温速率达到8℃/s仪器采用进口温度循环器专用长寿命Peltier模块,最大变温速率8℃/S,快速的升降温可以提升反应速率,进行一次PCR实验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使得实验更快捷。3.仪器操作便捷,功能强大RePure-D系列PCR仪采用安卓操作系统,匹配10.1英寸电容式触摸屏,图形化菜单式导航界面,操作简洁流畅;具备一键快速孵育功能,满足变性、酶切/酶连、ELISA等实验需要。 当然,我们的RePure-D系列PCR仪不只以上优势,还有其它更多特色,如配置自适应压杆式热盖,能适应不同高度试管以及自动断电保护功能等。想了解更多吗,可以访问我们的网站或者联系技术支持人员,我们提供详尽的产品介绍,更多PCR仪等产品可以访问柏恒科技官网了解。
  • Eppendorf 推出世界上首台具有防蒸发技术的梯度PCR仪
    Eppendorf 推出世界上首台具有防蒸发技术的梯度PCR仪-Mastercycler pro PCR反应中经常会遇到蒸发问题,尤其是边角上的位置。蒸发不仅使小反应体系PCR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时也使常规PCR获得可重复性的结果变得困难。Mastercycler pro-Eppendorf 最新推出的先进的梯度PCR仪,通过专利的 vapo.protect&trade 防蒸发样品保护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蒸发。 与传统的PCR 仪在热盖上使用一块金属板从上面压住耗材不同,vapo.protect&trade 热盖则使用了一种充有液体的缓冲垫,不管使用何种耗材,该缓冲垫都可以顺应耗材的形状,与其紧密的契合,从而将蒸发的可能性减至最小。而蒸发的减少使PCR各组份的浓度始终保持不变,减少非特异性产物的发生,最终获得稳定和高度可重复性的实验结果。 Mastercycler pro 梯度PCR仪是Eppendorf 在多年PCR仪制造经验基础上不断研发、不断创新的结果。它将Eppendorf PCR产品高速、静音、灵活的特性与革新的 vapo.protect&trade 防蒸发样品保护技术完美结合,开创了PCR仪高品质时代。 除了vapo.protect&trade 技术和原有PCR仪超快的升降温速率、完善的梯度功能和直观的程序编辑等优点,Mastercycler pro 梯度PCR仪在软件的设置和操作上更加灵活,有2个USB接口,可以编辑超长的PCR程序,系统记录文件、实验方法等文档可以选择PDF格式输出。此外可选配的USB加密狗,方便用户对半导体元件进行快速的自我检测,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 有关Mastercycler pro 梯度PCR仪更多的信息,欢迎随时与Eppendorf中国各办事处联系, 或访问我们的网页 Mastercycler pro梯度PCR仪
  • 买96孔梯度PCR仪,送双48孔样品模块
    纳锘仪器,让您轻松,高效工作,为您实验提供专业仪器设备。 本次活动,将会给您带来双倍的优厚回报。 一、功能加倍。除可作为梯度PCR外(优化反应条件),还可作为两台独立的48孔PCR仪使用,大大提高实验室PCR的使用效率! 二、寿命加倍。配备了96,双48两个样品模块(含核心部件 - 半导体控温模块),相当于有两台PCR仪可交替使用,获得2倍以上的使用寿命 三、价格不变。买一台仪器的价格,获得两台的使用寿命和功能。 欢迎来电咨询:021-61131051
  • 瑞士INLABTEC新版连续梯度稀释仪震撼来袭
    样品的连续稀释是微生物学的标准做法,但试管清洗、填充准备以及执行手动稀释是耗时而费力的。此外,试管或预填充管等相对昂贵的耗材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新版INLABTEC Serial Diluter UA连续梯度稀释仪:一个连续梯度稀释的巧妙解决方案,一种更快速、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的连续稀释。INLABTEC Serial Diluter UA广泛适用于制备各类样品的连续稀释,减去食品、制药、饮料、水、化妆品和益生菌等行业方面的细菌、酵母和霉菌活细胞计数样品稀释的繁琐步骤,可将粘性、高脂或含糖样品,如奶油、蛋黄、糖浆等充分拍打混匀。 而创新的、环保的、低成本的连续稀释袋是试管或预填充管的替代品,样品只需简单的用移液器加入稀释袋,随后由梯度稀释仪自动拍打混匀,无需漩涡振荡器上混匀。INLABTEC Serial Diluter UA连续梯度稀释仪可将混合稀释标准化,符合GB和ISO标准。其超级简单的样品处理,不仅可以节约您的时间,且无需更改已验证的实验室原操作程序,在减少技术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保证微生物活细胞计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可将稀释过程中的成本降到最低。
  • “Interscience梯度稀释螺旋接种仪有奖问答”——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
    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二&mdash &mdash &ldquo Interscience梯度稀释螺旋接种仪有奖问答&rdquo 活动开始啦!全部回答正确者即可获得由五洲东方公司提供的精美奖品一份。熟悉实验方法的网友不要犹豫了,快来参加吧! 活动开始时间: 2013年3月。 活动奖励: 全部答全答对的网友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答题规则如下: 我们会提供参考文章,您可以阅读完文章后答题。 本次试题共5题,1-5题都必须答全。 点击下载试题Interscience梯度稀释螺旋接种仪有奖问答问题.doc,填写完整后,您可以: 1)将问卷邮件至g.y_liu@ostc.com.cn。 2)将问卷邮寄至北京五洲东方公司(&ldquo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5号中汽大厦7层&rdquo ,邮编:100083,刘广宇收)。 奖品发放: 收到问卷经审核后,将发放精美奖品。 为了保证奖品能顺利发送到您的手中,请将您的所有联系方式全部填写全面。 活动咨询电话:400-011-3699 活动详情:&ldquo Interscience梯度稀释螺旋接种仪有奖问答&rdquo &mdash &mdash 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二 请关注下期有奖问答活动: 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三 所有活动信息请关注五洲东方官方网站www.ostc.com.cn首页公告栏。 感谢您的参与!
  • 深圳先进院提出梯度光场编码的双光子快速三维成像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炜团队提出一种基于激发光梯度编码的快速三维成像技术,可使双光子体成像速度比传统技术提升5至10倍。  双光子显微镜具有亚微米级的成像分辨率和毫米级的成像深度,被广泛应用在神经结构和功能成像以及其他活体成像研究中。传统的双光子三维成像是将双光子激发的焦点在样品中进行逐层的二维扫描来实现的,这种三维成像方法不仅速度受限且增加了样品暴露在高能激光中的时间,对生物组织造成光损伤和光漂白,不利于活体组织的长时间成像。  该研究提出的新型梯度光场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只需要进行两次二维扫描即可获得样品的三维信息,极大降低了激光对样品的损害。  在生活中,可利用编码来确定位置。与此类似,梯度光场技术设计了一对轴向拉长并且强度梯度变化的焦点,利用这对焦点的强度变化来编码并解析出物体的位置:横向扫描第一个梯度焦点得到的图像中,位置较浅处的样品荧光强度强,位置较深处的样品荧光强度弱,第二个焦点对应的图像则正好相反。两幅图像的和反映了样品的真实三维荧光强度,图像的比值则反映了荧光的深度信息。该方法可一次分辨深度12微米内三维信息,荧光点轴向定位精度为0.63微米。梯度光场双光子显微镜非常适合活体细胞的三维成像,在观测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小球的实验中,能够快速捕捉荧光小球在巨噬细胞内外的三维运动轨迹,并精确定量出巨噬细胞运载小球的速度。  相关成果以Axial gradient excitation accelerates volumetric imaging of two-photon microscopy为题,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ch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以及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支持。   论文链接 (a):梯度光场双光子显微成像原理、(b):巨噬细胞吞噬小球过程、(c):小球的运动轨迹、(d):小球运动轨迹的量化与评估
  • 深度学习助力增材制造梯度力学超材料逆向设计
    由于其特异的宏微观基元拓扑构型,力学超材料在刚度、韧性、减隔振和热膨胀等性能方面显著优于传统均质材料,受到了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电子电路和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生物体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各类器官,与超材料的概念相契合,即通过多层级微结构实现超常物理力学特性,同时生物器官的微结构基元还呈现出梯度渐变、长程无序等特征。目前,针对力学超材料发展的拓扑优化方法和机器学习设计方法,主要面向周期性结构,对于仿生梯度超材料的逆向设计和优化,缺乏高效率、高保真的计算分析方法。 图1深度神经多网络系统实现多属性胞元的定制总体思路框图近期,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加速梯度力学超材料逆向设计的深度学习方法。发展了一种由对抗神经网络(GAN)、性能预测网络(PPN)和结构生成网络(SGN)组成的多重网络深度学习框架,如图1所示,可实现力学性能参数和拓扑构型的快速双向映射。基于此深度学习框架,将各向异性材料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组成的属性空间,类比于R-G-B色彩空间,进而将梯度力学超材料逆向设计转换为色彩匹配问题。利用HTL树脂3D打印(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制备了超材料结构样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验证了逆向设计的有效性。相关成果以“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for Reverse Design of Gradient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为题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期刊。图2 周期性超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泊松比应变曲线,其中左侧插图为3D打印试件,右侧插图为有限元分析模型。(a) 正泊松比结构。(b)零泊松比结构。(c)负泊松比结构;该研究中,首先基于拓扑优化方法得到了不同杨氏模量E、泊松比υ和剪切模量G的超材料胞元,并建立对应的属性空间作为数据样本。随后,基于Keras平台搭建了具备三个卷积解码/编码网络的深度神经网络系统,用于实现结构性能评估、结构补充与结构生成。基于拓扑优化样本实现PPN网络的离线训练,同时结合随机结构训练GAN网络以补充胞元属性空间。最后,基于属性空间扩充后的样本进一步训练SGN网络,对于任意的力学参数目标,均可在0.01秒内给出胞元构型,实现了多属性胞元的快速逆向设计。针对优化设计和网络预测得到的特定属性结构进行3D打印(如图2所示),并开展DIC压缩试验表征了其模量与泊松比,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3 相邻胞元结构连通性的实现:(a)单元边界的定义和连接的分类(具有不同颜色的结构表示不同的属性);(b)SGN网络调整初始设计;(c)经过网络匹配得到的最终结构。在超材料胞元快速逆向设计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一种结构像素化方法,通过结构的E-υ-G属性与R-G-B通道一一映射,将结构属性数据库转化为像素数据库。首先基于像素匹配的方式生成满足宏观属性需求的初始设计,随后网络系统根据结构的连通性要求进一步优化胞元结构,保证宏观结构的可制造性,如图3所示。研究者们以髋关节假体为例,开展了梯度超材料结构的快速设计。如图4所示,髋关节假体在人体中主要承受非轴向载荷,如果嵌入骨骼中的部分发生弯曲,受到弯曲拉应力作用的一侧,将牵引其上附着的骨组织,诱发组织损伤。模仿实际骨骼的力学属性分布特征,采用神经网络系统在不同位置自动排列模量与泊松比梯度变化的超材料胞元(图5),从而调整了宏观结构的变形模式,使髋关节植入结构的两侧,均保持在压应力状态,解决了假体界面失效的问题。计算模型基于围绕假体的凹槽,用于模拟假体插入骨骼,固定凹槽的底端并在假体的顶部施加非对称压缩载荷。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多材料模型,每个晶胞区域代表一种材料,材料性质与超材料模型中相同位置的晶胞的E-G-υ一致。两种模型的水平位移计算结果如图5f所示,槽左侧的位移为负,而右侧的位移为正,这表明假体两侧的界面被均匀挤压。假体与骨牢固结合,有效防止界面破坏,梯度结构具有完美的连接状态,类似于超材料模型的设计目标。超材料模型和多材料模型的计算结果高度一致,证实了他们提出的超材料设计方法的准确性,这种有效的连接策略在满足增材制造要求的同时实现了与多材料设计相同的性能。图4 人体髋关节假体的受力状态。(从外到内为皮肤、髋骨和假体。假体受到不对称轴向压缩力作用,中间的粉红色区域被选为目标设计区域。) 图5 深度神经网络系统实现梯度模量/泊松比髋关节结构设计:(a)具有生物相似结构的梯度模量分布;(b)受变形模式启发的泊松比分布;(c)叠加后的最终力学性能分布;(d)GSN网络在像素匹配后调整结构;(e)满足目标模量和泊松比设计要求的超材料髋关节结构。(f)模拟假体受载的位移云图,等效多材料模型(上)和超材料模型(下)。
  • CEPC 650 MHz超导腔加速梯度再创新高
    6月22日和7月12日,中科院高能所加速器中心沙鹏等人在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分别对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两只650 MHz single-cell超导腔(1#腔和2#腔)进行了低温下的垂直测试(@ 2.0 K):两只超导腔的最大加速梯度分别达到了41.0MV/m和41.6MV/m;在40MV/m的加速梯度下,两只超导腔的品质因数(Q)分别达到了1.7E10和2.5E10;此外,在测试过程中,1#腔全程没有出现场致发射现象,2#腔则在37MV/m以上的高加速梯度下发生了轻微的场致发射。测试结果表明,这两只超导腔的后处理和测试过程非常成功。 由于体积和表面积大、频率较低,国内大尺寸(频率小于1GHz)超导腔的加速梯度一直没有超过40MV/m,而国际上超过40MV/m的大尺寸超导腔也是屈指可数。因此,在高能所射频超导与低温研究中心的部署下,加速器中心高频组开展了CEPC高性能650 MHz single-cell超导腔的研发,希望可以达到CEPC的远期目标(3E10@40MV/m)。两只650 MHz single-cell超导腔的加速梯度均超过了40MV/m,这为下一步继续提高超导腔的Q值奠定了基础。 本项研究得到了先进光源研发与测试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王贻芳科学家工作室和高能所创新项目的资助和支持。 650 MHz single-cell超导腔垂直测试结果(1#腔,20220622;2#腔,20220712)
  • 152万!武汉理工大学梯度材料超声无损声学分析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HBHD-ZC-2022-038项目名称:武汉理工大学梯度材料超声无损声学分析仪预算金额:152.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52.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武汉理工大学梯度材料超声无损声学分析仪的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及售后服务,具体技术规格、要求详见“第三章 项目采购需求”。序号货物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主要功能要求1超声扫描显微镜1套接受工业★1.1 图像分辨率:1~4000um★1.2 定位精度:X/Y≤±1μm,Z≤±10μm★1.3 具有一键校准、手动扫描(A/B/C扫描模式)、批量扫描、导出报告、探头切换、强度检测、相位检测、厚度检测、断层检测等功能。2无损超声共振频谱仪(核心产品)1套接受工业★3.1 扫频范围:1kHz-3MHz★3.2 频率精度:0.01%★3.3 对于各向同性,立方,四方和正交晶体结构的材料样品,一次测量计算出所有独立的弹性常数质量标准:合格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研究者设计梯度表面能调控的复合型转移媒介
    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高、光-物质相互作用强、物性调控能力优,在高带宽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发展与主流半导体硅工艺兼容的二维材料集成技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其中首要的挑战是将二维材料从其生长基底高效转移到目标晶圆衬底上。然而,传统的高分子辅助转移技术通常会在二维材料表面引入破损、皱褶、污染及掺杂,严重影响了二维材料的光电性质和器件性能。因此,实现晶圆级二维材料的无损、平整、洁净、少掺杂转移是二维材料面向集成光电子器件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难题,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副研究员朱梦剑-教授秦石乔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彭海琳课题组合作,设计了一种梯度表面能调控(gradient surface energy modulation)的复合型转移媒介,可控制调节转移过程中的表界面能,保证了晶圆级超平整石墨烯向目标衬底(硅片、蓝宝石等)的干法贴合与无损释放,得到了晶圆级无损、洁净、少掺杂均匀的超平整石墨烯薄膜,展示了均匀的高迁移率器件输运性质,观测到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及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并构筑了4英寸晶圆级石墨烯热电子发光阵列器件,在近红外波段表现出显著的辐射热效应。该转移方法具有普适性,也适用于其它晶圆级二维材料(如氮化硼)的转移。9月15日,上述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共同通讯作者为朱梦剑、秦石乔和彭海琳,共同第一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高欣、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罗芳讲师等,其他主要合作者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忠范,北京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林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研究员尹建波和孙禄钊,长春工业大学教授高光辉等。该文章提出,二维薄膜材料从一表面到另一表面的转移行为主要由不同表界面间的能量差异决定。衬底的表面能越大,对二维薄膜有更好的浸润性及更强的附着能,更适合作为薄膜转移时的“接受体”;反之,衬底的表面能越小,其更适合作为薄膜转移时的“释放体”。因此,作者设计制备了表面能梯度分布的转移媒介,其中冰片小分子层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有效降低了石墨烯的表面能,保证石墨烯向目标衬底贴合过程中,衬底的表面能远大于石墨烯的表面能,进而实现良好的干法贴合;另一方面,转移媒介上层的PDMS高分子膜具备最小的表面能,能够实现石墨烯的无损释放。该转移方法还具有其他特点,比如,PDMS作为支撑层可以实现石墨烯向目标衬底的干法贴合,减少界面水氧掺杂;容易挥发的冰片作为小分子缓冲层能有效避免上层PMMA高分子膜对石墨烯的直接接触和残留物污染,得到洁净的石墨烯表面;高分子PMMA层的刚性使得石墨烯转移后依旧保持超平整的特性。晶圆级二维材料的梯度表面能调控转移方法。受访者 供图基于梯度表面能调控转移的石墨烯薄膜具备无损、洁净、少掺杂、超平整等特性,展现出非常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转移后4英寸石墨烯晶圆的完整度高达99.8%,电学均匀性较好,4英寸范围内面电阻的标准偏差仅为6%(655 ± 39 &Omega /sq)。转移到SiO2/Si衬底上石墨烯的室温载流子迁移率能够达到10000 cm2/Vs,并且能够观测到室温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经氮化硼封装,1.7 K)。基于SiO2/Si衬底上4英寸石墨烯晶圆,成功构筑了热电子发光阵列器件,在较低的电功率密度下(P= 7.7 kW/cm2)能够达到较高的石墨烯晶格温度(750 K),并在近红外波段表现出显著的辐射热效应。此外,梯度表面能调控转移方法可作为晶圆级二维材料(石墨烯、氮化硼、二硫化钼等)向工业晶圆转移的通用方法,有望为高性能光电子器件的集成奠定技术基础。该论文审稿人表示:“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规模生长和转移晶圆级石墨烯薄膜,制备了高载流子迁移率石墨烯微纳电子器件的先进技术,对石墨烯以及二维材料的学术界和产业界非常重要和及时,这是将石墨烯从实验室推向工业应用所必需的关键环节。”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腾讯基金会、湖南优青、湖湘青年英才等项目资助,并得到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子材料与纳米加工实验室(MMNL)仪器平台和国防科技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的支持。
  • 岛津新型超快速液相色谱仪用梯度混合器问世
    近日,以减小梯度延迟体积与实现混合性能最优化为目的,岛津公司推出了用于超快速液相色谱仪Nexera系列的MR40&mu L、MR100&mu L、MR180&mu L II梯度混合器系列。今后该产品线包括MR20&mu L、MR40&mu L、MR100&mu L、MR180&mu L II这4种产品。 此次发售的超快速液相色谱仪用混合器增加了容量的变化,同时在MR100&mu L、MR180&mu L II上采用了新设计的混合方式,即使在流动相中含有紫外吸収较大的酸时,也可以获得稳定的基线。 从左至右分别是MR180&mu L II,MR100&mu L,MR40&mu L 有关详细内容,敬请向岛津公司咨询。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如何精确巧妙的收集密度梯度组分”——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一
    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一 &ldquo 如何精确巧妙的收集密度梯度组分&rdquo 活动开始啦!全部回答正确者即可获得由五洲东方公司提供的精美奖品一份。熟悉实验方法的网友不要犹豫了,快来参加吧! 活动开始时间: 2013年10月。 活动奖励: 全部答全答对的网友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答题规则如下: 我们会提供参考文章,您可以阅读完文章后答题。 本次试题共5题,1-5题都必须答全。 点击下载试题如何精确巧妙的收集密度梯度组分网络问答问题.doc, 填写完整后,您可以: 1)将问卷邮件至g.y_liu@ostc.com.cn。 2)将问卷邮寄至北京五洲东方公司(&ldquo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5号中汽大厦7层&rdquo ,邮编:100083,刘广宇收)。 奖品发放: 收到问卷经审核后,将发放精美奖品。 为了保证奖品能顺利发送到您的手中,请将您的所有联系方式全部填写全面。 活动咨询电话:400-011-3699 活动详情:&ldquo 如何精确巧妙的收集密度梯度组分&rdquo &mdash &mdash 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一 请关注下期有奖问答活动: 2013年五洲东方公司系列有奖问答十二 所有活动信息请关注五洲东方官方网站www.ostc.com.cn首页公告栏。 感谢您的参与!
  • 梯度单色化方法可处理复色宽谱衍射图高分辨成像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在阿秒高时空分辨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梯度单色化方法可以对复色/宽谱的衍射图进行处理,获得高质量的单色衍射图,进而采用传统的相干衍射成像方法实现高分辨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otonics Research。阿秒光源具有超短脉冲宽度、短波长、高相干性、高精度同步控制等特点,在超快成像领域应用潜力极高。尤其是当阿秒光源达到“水窗”波段,在此波段内,氧、氢原子对该波段的X射线的吸收较弱,因此水对其相对透明,而碳、氮等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则对该波段X射线的吸收非常强,因而可实现高对比度的生物样品成像,有望推动高时空分辨生物活细胞的研究。然而,受时间-能量不确定关系约束,阿秒脉冲兼具极高的时间分辨与超宽的光谱,而后者会在成像系统中造成大量的色差,例如高次谐波产生的孤立阿秒脉冲,其脉宽可达50 as左右,典型带宽可达Δλ/λc = 100%以上。同时,阿秒脉冲通常在极紫外/软X射线波段,缺少用于反射、聚焦、分束、合束等的高质量光学器件,这给成像系统带来了诸多限制。因此要实现阿秒成像技术,既要克服短波波段成像的困难,还要解决超宽带光谱中不同光谱成分之间的干扰,是困扰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一大难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傅里叶变换模式映射的梯度单色化方法,可以对复色/宽谱的衍射图进行处理,获得高质量的单色衍射图,进而采用传统的相干衍射成像方法实现高分辨成像。该方法极大拓展了成像光源的适用带宽,支持使用光谱带宽达到140%的光源进行单发成像,并将计算时间压缩到了秒级。同时,该方法还支持跨越多个倍频程的梳状光谱,可实现光通量更高的高次谐波光源(阿秒脉冲串)的成像应用。此外,基于该衍射成像技术,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种无光栅、无透镜的光谱测量方法,降低了极紫外/X射线波段的阿秒脉冲光谱的测量难度。研究成果迈出突破阿秒高时空分辨成像的关键一步,为“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成像终端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望推动阿秒光源在激光精密加工、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发展。(a) (d)窄带光相干衍射成像;(b) (e) 宽带光衍射图样直接反演结果;(c) (f) 团队提出的单色化方法实现的宽带光相干衍射成像。(课题组供图)
  • 文章推荐 | 使用梯度法、涡动相关法和两种新型开路仪器的氨沉降测量
    荷兰应用科学院(TNO, the 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和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RIVM,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的联合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 Field comparison of two novel open-path instruments that measure dry deposition and emission of ammonia using flux-gradient and eddy covariance methods "的研究论文,已发表于《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实验项目:使用梯度法、涡动相关法和两种新型开路仪器的氨沉降测量项目地点:荷兰 Ruisdael 观测站合作伙伴:荷兰应用科学院和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部署仪器: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项目简介:氨的干燥沉积(NH3)是荷兰大气向土壤和植被的氮沉积的最大因素,导致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然而,学术界对于氨通量测量的数据十分有限,而且通常最多只有月度分辨率。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干燥条件下测量氨通量非常困难。过去,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被认为是氨通量测量的黄金标准,这使得新技术的测试和判断其质量变得复杂。 这项研究展示了两种新型测量装置的相互比较结果,旨在以半小时分辨率测量氨的干沉降。在为期五周的比较期内,研究人员在荷兰 Cabauw 的 Ruisdael 观测站并排运行了两种光学开路的通量观测技术:其一是使用梯度法通量技术新型 RIVM-miniDOAS 2.2D 仪器,其二是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使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的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部署于荷兰的观测站RIVM-miniDOAS 2.2D和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均为开路式光学仪器,在测量过程中直接测量氨在大气中的含量。除此之外,它们在测量原理和从测量浓度得出沉积值的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在迎风地形均匀又没有附近障碍物时,两种不同的技术显示出非常相似的结果(r = 0.87)。观察到的通量从约80 ng NH3 m-2 s-1 的沉降到约140 ng NH3 m-2 s-1 的排放不等。无论是在绝对通量值还是实时的通量和浓度变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中获得了相似的结果,这证实了两种仪器都能够在至少几周的连续时间内以高时间分辨率测量氨通量。不过这个相关性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例如当风向受到附近障碍物干扰时。HT8700与定制化RIVM-miniDOAS 2.2D 仪器所测量的氨通量变化显示高度的一致性此外,论文中还讨论了两个系统的技术性能(例如,正常运行时间、精度)和实际局限性。miniDOAS 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达到了 100%,但在这次活动中对两台仪器进行了定期校准(占7周正常运行时间的35%)。而HT8700在下雨期间和下雨后不久数据有效性较低,并且其早期产品使用的光学镜面涂层可能会退化,导致约21%的数据缺失(针对此问题的升级版光学镜面已经交付客户使用)。虽然HT8700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独立运行时间有限,在适当的情况下,该系统仍然可以提供良好的结果,为未来的升级迭代版本打开了良好的前景,将能适用于业务化的实时氨通量监控应用。这些仪器所提供的崭新的高时间分辨率数据将促进对氨干沉降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氨沉降过程,并更好地对化学传输模型进行参数化。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产品升级自动清洁自动清洁系统使用清洗和喷气功能来清除下镜面的灰尘,免除常规的手动清理。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镜面涂层技术,增强耐腐蚀性,以保证实地的长期观测。降雨传感如遇降雨天气,系统收集的数据为无效数据。增设降雨识别芯片,通过传感装置实时反馈至系统。并将降雨期间收集的数据特殊标注,便于使用者筛选有效数据。镜片加热在野外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低温条件,普通镜片易积水雾,影响镜片反射效率。开发加热系统,增设加热组件,可将镜片温度提至高于环境温度。确保反射能力不受低温、冷凝、降雨影响,使仪器分析结果更精准、更可靠。HT8700搭载升级版光学镜面,进行全新一轮野外测试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到,RIVM-miniDOAS 2.2D和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在测量氨沉降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尽管这两种仪器在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此外,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改进,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未来的氨沉降测量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手段。总之,这项研究提供了有关氨沉降测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氨沉降过程,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中环电炉发布1600℃双温区梯度管式电炉新品
    一、操作便捷性:1、气路连接方式采用了快速连接法兰结构。2、使取放物料过程简化,只需一支卡箍便可完成气路连接,方便操作。3、取消了复杂的法兰安装过程,减少了炉管因安装造成损坏的可能。 二、结构实用性:1、炉膛材料采用优质的多晶莫来纤维真空吸附制成,节能50%,温场均匀。电热元件采用表面温度1500度的优质硅碳棒及表面温度1700度的优质硅钼棒。2、密封法兰采用双环密封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炉管两端的气密性。气路具有进出气微量可调功能。3、两端气路支架,支撑着气路装置。有效消除了气路总成自身的应力,杜绝了因自身应力而造成的炉管损坏。4、先进的空气隔热技术,结合热感应技术,当炉体表面温升到达50℃时,排温风扇将自动启动,使炉体表面快速降温。 三、使用安全性:1、超温保护功能,当温度超过允许设定值后,自动断电及报警。2、漏电保护功能,当炉体漏电时自动断电。以上功能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 四、控制智能化:1、电炉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具有PID调节、模糊控制、自整定功能,并可编制各种升降温程序。2、国产程序控温系统可编辑50段程序控温,进口程序控温系统可编程40段程序控温。3、电炉内配置有485转换接口,可实现与计算机相互连接。完成与单台或多达200台电炉的远程控制、实时追踪、历史记录、输出报表等功能。 五、周边拓展性:1、真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真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样品在低、中、高真空环境下进行试验。2、气体流量控制系统。通过浮子或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进气量,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反应气氛或保护气氛条件下的实验要求。 六、设计独特性: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选配:彩色触摸屏;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产品用途:该系列电炉系周期作业,供企业实验室、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用。设备为用户提供具有真空、可控气氛及高温的实验环境,应用在半导体,纳米技术、碳纤维等新型材料新工艺领域。创新点:该设备为专利产品,具有多项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专利。外观美观,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选配:彩色触摸屏; 显示画面有仪表屏、光柱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报警报表等、全中文触摸式操作,功能全面并且使用方便。 1600℃双温区梯度管式电炉
  • 瑞士Labomatic公司发布最新一代制备级HPLC的梯度泵HD-5000
    世界知名制备液相色谱和自动液体处理系统制造厂家---瑞士Labomatic仪器公司推出了最新的创新成果 LABOMATIC HD-5000 用于制备级HPLC的最新一代含内置系统控制器的三柱塞梯度泵 LABOMATIC HD-5000 NEW triple piston gradient pump with an integrated system controller for preparative HPLC LABOMATIC最新一代 制备级HPLC梯度泵 LABOMATIC HD-5000是在LABOMATIC HD-3000 HPLC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产品。与其前代型号一样,HD-5000包括一个系统控制器和一个实现无脉冲液体输送的泵体。并且,正如现有用户所知道的一样,这个最新的系统的设计依然保证了极度耐用、低维护要求、以及能够满足各种制备级HPLC的要求所必须具备的高度灵活性和全面的功能性。 重要特点 NEW:流速范围2-4920ml/min NEW:可控制12个以上的泵 NEW: 可控制20个以上的静止阀或脉冲阀 NEW: 6种不同的泵头可选,并彼此可组合 NEW: 常规的流量模式或恒压模式 NEW: 可程序设定流量梯度 NEW: 主动式低压梯度混合系统 NEW: 7&rsquo &rsquo 彩色触摸屏和直观菜单 NEW: USB/LAN 端口 进样精度可达µ L 最高压力达600 bar (8700 psi) 含一级柱塞和二级柱塞的三柱塞系统 柱塞后清洗功能确保了含缓冲液的洗脱液的使用 方法编辑和控制整个HPLC系统 二元、三元和四元高压或低压梯度洗脱 特殊的泵体设计可耐压达600 bar (8700 psi): 特殊的泵身设计可以满足低压或高压HPLC梯度,根据要求可以最高施加压力达600 bar (8700 psi) 流速范围2-4920 ml/min: 由于采用了平行多泵单元设计,LABOMATIC HD-5000可以实现最高流速答4920ml/min。有6种不同流速的泵头供选择。不同泵头可以彼此组合。 无需人工手动预混合: 如果LABOMATIC SP-3000模块被集成到HPLC系统中,进样进度可以控制到µ L范围,例如DEA或TFA。无需人工制备预混合液体。 常规流量模式或恒压模式: 除了常规的流量控制模式外,HD-5000还能以恒压模式运行。在恒压模式下,整个运行过程中系统保持在预先设定的工作压力下并不断调节流量。这个性能对于装柱、玻璃柱或对平衡非常有用。由于流量和压力模式可以自动进行切换,比如在上样时,这种在流量和恒压模式之间的改变就非常有用。 主动式低压梯度混合系统: 参见LABOMATIC HD-5000 低压梯度模块 可编程流量梯度: 流量和压力梯度可以进行设定并保存在方法中。流量梯度可以同时应用于高压或低压梯度程序中,尽管对低压梯度的要求特别苛刻。流量梯度适合于,比如,最佳的上样过程。 操作和控制非常方便: 全新的更大的触摸屏,以及全新的直观菜单设计使操作更加方便。所有的方法都可以进行编程并存储在控制器中。比较新颖的是几个方法可以依次运行。当然也可以用LABOCHROM5软件通过电脑控制HD-5000。和所有5000系列LABOMATIC设备一样,HD-5000也配置有USB和LAN端口。 LABOMATIC HD-5000低压梯度模块 独特的主动式低压梯度混合模式 全新的独特混合模式是专门为显著降低液体的气体释放而专门设计的。特殊阀门根据梯度曲线和流量进行自动控制。低压梯度可以设定到更宽的范围从98%,而不是常规的仅限于5% 到 95% 重要特点 低压梯度可以设定到更宽的范围从98% 在泵头位置直接连接主动混合系统,降低了液体中气体的释放 独特阀门可根据梯度曲线和流量进行自动控制 更多信息请关注! Beijing AnWeiAn Lab Equipments Co.,Ltd 北京安唯安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Add: Rm.4029, Yunhang Building, No.9 Kunminghu Nanlu, Haidian, Beijing, PR.China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4029室 Post code:100195 Tel: +86 10 88132032 Fax:+86 10 82386759 Web: www.al-tt.com NetShow: 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845/
  • Eppendorf授权安捷伦使用其PCR梯度专利技术
    2012年2月13日,Eppendorf宣布许可安捷伦(Agilent Technologies)使用在其Mastercycler系列上应用的PCR梯度专利技术(美国专利号:6767512和7074367)。 这项技术目前已经被用于Eppendorf Mastercycler pro gradient梯度PCR仪、Mastercycler nexus gradient梯度PCR仪和Mastercycler ep realplex荧光定量PCR仪中。安捷伦(Agilent)在获得Eppendorf授权后,可能会将此技术应用于公司旗下的PCR仪产品上,如SureCycler 8800。 Eppendorf Mastercycler系列产品特有的梯度技术SteadySlope,可以使PCR仪模块上不同的梯度温度以同样的温度变化速率到达设定值,从而保证梯度模式下优化的实验条件可靠地应用于普通模式上。 Eppendorf 中文官网 http://www.eppendorf.cnEppendorf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eppendorfchina 关于艾本德(Eppendorf)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于194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包括移液器、分液器和离心机,以及微量离心管和移液吸头等耗材,此外还提供从事细胞显微操作的仪器和耗材、全自动移液系统、DNA扩增的全套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科研、商业化的研发机构、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生物研究的领域。2007年Eppendorf收购美国New Brunswick Scientific (NBS) 公司,拓展了其细胞培养领域的产品线。 关于艾本德中国(Eppendorf China Ltd.)2003年Eppendorf在中国注册了艾本德(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启动直销的经营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售后服务。目前全国雇员数量近200名,产品销售覆盖各大中型城市,是Eppendorf全球发展最快的子公司。
  • Eppendorf授权Peqlab公司使用其PCR梯度专利技术
    Eppendorf授权德国Peqlab公司(Peqlab Biotechnologie GmbH)使用其PCR梯度专利技术,授权内容包含了美国专利号为6767512 和7074367的专利。这些专利技术目前已经被用于Eppendorf Mastercycler pro gradient梯度PCR仪和Mastercycler nexus gradient梯度PCR仪上。 Eppendorf梯度PCR仪具有SteadySlope 梯度技术,确保在梯度操作和普通操作时升温和降温的速率完全一致,从而使优化实验和常规实验具有相同的温度控制特性,保证了优化结果向常规应用的可靠转移。 PEQLAB Biotechnologie GmbH位于德国Erlangen,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行业设备、试剂和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Eppendorf官方微博:http://weibo.com/eppendorfchina Eppendorf中文官网:http://www.eppendorf.cn 关于艾本德(Eppendorf) 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于194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包括移液器、分液器和离心机,以及微量离心管和移液吸头等耗材,此外还提供从事细胞显微操作的仪器和耗材、全自动移液系统、DNA扩增的全套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科研、商业化的研发机构、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生物研究的领域。2007年Eppendorf收购美国New Brunswick Scientific (NBS) 公司,2012年Eppendorf收购德国DASGIP公司,拓展了其细胞培养领域的产品线。 关于艾本德中国(Eppendorf China Ltd.) 2003年Eppendorf正式进入中国,分别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启动直销的经营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售后服务。目前全国雇员数量近200名,产品销售覆盖各大中型城市,是Eppendorf全球发展最快的子公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