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动铆钉枪

仪器信息网气动铆钉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气动铆钉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气动铆钉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气动铆钉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气动铆钉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气动铆钉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气动铆钉枪相关的解决方案。

气动铆钉枪相关的资讯

  •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不锈钢主结构安装完成
    6月24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内,中心探测器不锈钢主结构最后一个拼装单元吊装合拢,标志着中心探测器不锈钢主结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江门中微子实验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位于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不锈钢主结构设计采用直径约41米的球形网壳结构形式,也称作不锈钢网壳,作为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它将承载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隔光板等诸多关键部件。 不锈钢主结构由预制的焊接H型钢通过12万套高强螺栓拼接而成,结构制造精度要求非常高,连接孔与环槽铆钉的安装间隙不超过1毫米,球形网壳网格拼装精度小于3毫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不锈钢主结构。自2013年立项以来,高能所与设计、生产企业协同攻关,攻克诸多工艺技术难题,解决了大型不锈钢复杂结构焊接变形问题,通过特殊工装和工法完成了所有构件在工厂的高精度预拼装;研发了不锈钢表面粗化技术,该技术将不锈钢表面抗滑移系数从普通的0.2提高到0.5以上;同时针对JUNO项目的特殊需求研制了高强不锈钢短尾环槽铆钉。 不锈钢主结构项目负责人、现场安装经理何伟表示:不锈钢主结构设计与预研过程中获得了多项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同时带动提升了相关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综合实力;其中不锈钢短尾环槽铆钉技术经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鉴定,首次用于不锈钢钢结构领域,相关标准据此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不锈钢网壳现场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安装质量、提高安装速度,同时满足实验高洁净度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摸索优化拼装单元和安装工法,并且改进了铆钉枪的使用,有效减少了铆接不良率和返修数量,保证了质量和工期。 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采用单主线多副线并行的高效建设方案。在中心探测器不锈钢网壳安装过程中,同步进行了反符合探测器主支撑结构和有机玻璃升降平台的现场安装。其中,反符合探测器主支撑结构分布于直径43.5米的大型圆柱形池壁内侧,为悬挂不锈钢钢结构位于防水HDPE膜外,具有大长细比自重预应力的特点。该结构准确紧贴池壁,充分提高探测体积,同时43米通长无侧支撑,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穿透处高压地下水渗漏难题。该结构作为池壁承载的主结构,承载探测器的各种电缆、光纤、液闪和纯水管路、tyvek反射纸以及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刻度光源等。 不锈钢主结构的合拢也意味着有机玻璃球现场安装的开始,中心探测器结构中的有机玻璃球直径35.4米,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生产和建造在国内外都无先例,如何突破传统工艺,在短期内顺利完成这一球体建造是项目组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2015年开始建设,计划2023年建成运行,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为主要科学目标,并进行其他多项科学前沿研究。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实施将使我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 百度研究院10大预测锚定科技走势
    1月25日,百度研究院发布2022年十大科技趋势预测,涵盖AI核心技术、交叉学科与跨领域研究、AI的产业及社会价值三个层面十大领域。在平稳前行的时代,我们用科技探寻世界的“未知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用科技锚定世界的“确定性”。当下,我们肩负的使命更倾向于后者。面对已经到来的2022年,新冠疫情持续带来影响、全球经济迎来诸多挑战,科技成为引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综合技术发展态势与产业价值创造,核心技术快速演进、跨领域联结力增强、产业底座愈发坚实的人工智能,正是这样的科技力量。首先,AI核心技术持续突破演进,融合创新愈加显著。以预训练大模型为例,知识增强、跨模态、跨语言等技术路径激活了大模型的想象空间,甚至燃起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希望。其次,在交叉学科与跨领域研究中,AI构成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的通用变量。在量子、生物、化学等领域,“+AI”成为最令人激动的研究方向之一。第三,在价值创造方面,AI正在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发展,并在达成“双碳”、科技普惠等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百度研究院与大家分享2022年科技趋势预测,希望在不确定的时代中,以AI为灯,照亮创新之路;以AI为桨,划起发展之舟。——百度CTO、百度研究院院长 王海峰1、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呈现知识增强、跨模态统一建模、多学习方式共同演进的趋势,并逐渐实用化大模型基于海量数据进行自监督学习,使用统一的模型和范式解决各类AI任务,打破了传统技术对于大规模标注数据的依赖,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效果、通用性及泛化性。预计2022年,大模型研发方向将从持续增大参数规模向实用化转变,基于知识增强、跨模态统一建模、提示学习、持续学习,结合模型蒸馏、稀疏化等技术,大模型的效果、通用性、泛化性、可解释性和运行效率将持续提升,应用门槛不断降低,从而实现在互联网、智能办公、智慧金融等场景的广泛落地。例如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创造内容),借助大模型的跨模态综合技术能力,可以激发创意,提升内容多样性,降低制作成本,将会实现大规模应用。2、AI for Science新兴研究领域出现,有望带来科研范式的改变机器学习帮助数学家发现两大猜想,以及采用机器学习、多尺度建模和高性能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问题,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应用于科学研究,在处理数据、设计新型实验以及创建更高效的计算模型方面的巨大潜力。正在兴起的AI for Science有望促进数据驱动和理论推演两大科研范式的深度融合。预计未来几年,AI将进一步与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学等不同领域深度结合,在基础科学的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3、基于AI的生物计算仍将高速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场景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在人类社会仍处于抗击新冠病毒的背景下,生命健康产业对技术革新的诉求更加迫切。AI让基因编辑更精准快速地找到靶点,AI助力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取得显著突破。新冠mRNA疫苗技术的成功,则带来了基于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设计、疫苗研发的爆发,国际主流药厂加速mRNA技术落地。未来,基于AI的生物计算还将在更多基础研究和应用场景上取得突破,如基于蛋白质的药物设计、合成、筛选,基于mRNA技术的抗癌药物、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等。两者的深度融合将显著缩短药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促进精准医学和个性化诊疗。4、隐私计算技术备受关注,将成为数据价值释放的突破口和构建信任的基础设施随着全球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法规的日趋健全,安全合规是促进数据价值有效释放的前提已成为业界共识。以可信机密计算、联邦计算等为代表的隐私计算技术因从技术角度兼顾了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共享流通而备受关注。伴随着隐私计算技术性能提升、技术与合规标准互促共进、多方协同提升技术公信力,相关典型应用将在生物计算、金融分析和数据交易等场景出现。长远来看,隐私计算技术或将推动基于密态形式的数据流通和计算成为默认选项,逐渐成为构建信任的基础设施。5、量子软硬一体化方案成为主流趋势,现实需求加速量子计算与各行业融合创新AI的福祉还应惠及社会各群体,随着政策引导和可持续发展的ESG理念推动,企业关注点将转向价值创造,AI服务商将加强对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需求的关注,开发相应的普惠AI服务和产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数字技术的便利。
  • 青岛惠安康:锚定临床质谱赛道,开工频接订单
    在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验室,研发人员们自2月18日开工以来,就一直忙活着手头的新订单——为某三甲医院生产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以及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该系统填补了国产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仪的空白,并推进了临床应用进程。  攻关“卡脖子”难题,填补空白  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验室,研发人员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调试仪器设备、分析检测数据……记者看到实验室里摆放着多台质谱仪设备,这其中,就有惠安康研发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元超高压泵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分析软件组成。”惠安康负责人刘传兴告诉记者,该系统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作为检测系统,在临床上用于对人体样本如血液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包括内源性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激素和外源性物质如治疗药物。  据介绍,质谱仪主要通过测量带电离子的质量进而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通量和高精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医疗保健等领域。“在我们国家,质谱仪主要用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刘传兴表示,近年来,临床质谱技术凭借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优势,成为精准医疗的主流检测技术之一。但国产化质谱临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质谱仪进口依赖严重,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难题,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锚定国产化替代,深耕质谱技术领域,惠安康从2019年成立之初就立项决定攻关国产化临床应用的质谱仪,2022年,成功研发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仪样机,填补了国产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仪的空白,并凭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设备及配套耗材试剂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202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创新生态营造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项目。  不断整合创新质谱技术,形成体系化的临床质谱检测方案,2023年8月份,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正式获得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着惠安康研发的质谱检测系统可正式进入临床医疗领域。  抢先布局精准医疗新赛道  在刘传兴看来,临床质谱已成为精准医疗的新方向。精准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精准诊断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质谱分析技术。在临床检测中,质谱分析可以对各种生物标志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比如可以检测氨基酸、类固醇激素等内源性小分子,以及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也可以进行外源性的药物浓度监测,通过分析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疾病和了解疾病进程,帮助临床医生制订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中泰证券的研报指出,国内临床质谱发展尚处于早期,新增市场或对传统方法学的替代存在大量空白市场。微生物鉴定、新生儿筛查和维生素检测将是国内临床质谱最先商业化的三大领域。  “通过我们的质谱系统,可以做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它能精准地检测并区分出人体血液中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的浓度,以评估人体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刘传兴表示,举例来说,可以通过该系统筛查孕妇是否缺乏维生素,缺乏哪种维生素,有针对性地指导孕妇补充相应的维生素以满足胎儿生长需求。  另外,质谱技术还能实现对药物浓度的精准监测,如“精神类用药一般是联合用药,但精神类药物的传统检测方法多是对单一药物的检测,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病人用了2种药物,检测时就得抽二次血,再分组做检测。”刘传兴表示,通过他们的质谱检测系统及配套的试剂盒,“抽一次血就可以同时检测18种精神类药物(可满足医生不同的给药方案),快速精准,而且不必分组检测,减少了人工干预,可以极大降低人为出错率,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中“技术”,订单“飞”来  作为深耕质谱分析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除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惠安康也致力于试剂及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不断对维生素检测、药物浓度监测、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等相关检测试剂进行迭代升级,已与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其产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液相色谱柱、25-羟基维生素D检测试剂盒、万古霉素检测试剂盒等多个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以及32项一类体外诊断试剂。  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自2019年成立以来,惠安康就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的搭建,不断汇聚国内外临床质谱行业的顶尖人才,引入专家和高层次人才,稳步提升科研团队实力。“我们通过持续储备和培养自主研发团队,目前已搭建了以高端科研人才为引领、自主研发团队为主导、专业化运营服务人才协作的先进临床质谱专业研发和运营服务团队。”刘传兴表示,他们还积极开展与东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等院校的合作。  目前,惠安康已荣评“青岛市质谱分析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临床质谱检测专家工作站”、“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市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并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  “锚定临床质谱赛道,我们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研发水平,致力于打造自动化、标准化及智能化的医用质谱仪器平台型企业,提供整体医用场景解决方案,助力精准医疗。”刘传兴表示。  不仅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凭借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成为医院的“宠儿”,斩获订单 同样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开工就频接订单,企业呼吸道肺炎支原体、CRP等检测产品,一滴血,最快3分钟即可出结果,并参与了国家标准制定,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我们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企业工作人员李秦章深刻感受到技术优势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百余项产品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销售网络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初九开工以来,我就不停的在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客户。”山东立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宁2月21日晚11点还在忙着跟从温州冒雪“飞”来的客户洽谈具体业务,“客户是来送订单的,并且聊聊具体的合作细节。”明天他还将接待从中东来的客户,线上聊不如线下谈得更细致,“我们今年将全面打开国外市场,我们有优势。”黄宁信心十足,“我们不仅自主研发了与国外同步的高新技术,并且能为不同的客户根据场景定制医疗设备。国内产业链的完善,也让我们的技术与设备性价比更高。”就在前不久,立菲生物牵头项目还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他本人也荣获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作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带动城市创新“硬核力”不断提升 ,这是一座创新之城应有的姿态,作为主角的青岛高新技术企业正在争相奔赴更高更新的未来。
  • 锚定新质生产力 | 聚光盈安受邀参加中国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
    7月4-7日,由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本次会议以“构建铸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锚定新质生产力、助力全球铸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专业程度高、展览阵容强、辐射范围广的铸造行业盛会,本届展会汇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知名展商,携手为行业迈向新质生产力时代凝心聚力再奋进。聚光盈安携M5000系列 直读光谱仪、MiX系列 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ARTUS系列 直读光谱仪、Calibus系列 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精彩亮相本次盛会,为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贡献力量。通过展示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聚光盈安在材料分析领域的深厚实力,更体现了其对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进步的坚定承诺。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与学者纷纷到访聚光盈安展台,从多维度、多方面深入交流金属检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共同探讨前沿发展成果。-关于盈安-聚光盈安成立于1995年,其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高比例研发投入及重大科学仪器研发积淀,完成了数十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掌握了全面的AES、ICP、LIBS、XRF等光谱分析核心技术平台和创新产品组合,在冶金、钢铁、铸造、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船舶重工、轨道交通等领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光谱分析解决方案。
  • 锚定“双碳”目标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
    生态环境部10月27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经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亿千瓦,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 大型飞机装配中的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新一代飞机向着大型、重载、长寿等方向发展,对其装配质量、精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装配中几何尺寸、物理损伤等的高精度测量是调控飞机装配工艺、保证装配指标的基础和关键,对飞机服役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新一代飞机结构尺寸大幅增加、承力结构复材化发展下的需求,论述了大型飞机装配中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从大空间点位高精度测量方法、大型结构外形高精度测量方法、复合材料结构装配缺陷高精度检测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指明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1 飞机装配那些事儿 飞机装配是飞机制造的关键环节,装配过程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技术标准要求高,属于典型的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飞机装配是将各种零、组、部件按照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进行配合与连接,并进行检验与试验的工艺过程,装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飞机产品的外形精度、制造质量和服役性能等。 新一代飞机向着大型、重载、长寿等方向发展,其制造也向着高精度、低成本、柔性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变,对装配的精度、效率与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以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为代表的轻质高强材料也逐渐由次承力结构升级为主承力结构。对此,开展大型飞机的大空间高精度测量、复合材料损伤的高精度检测方向的研究,是新一代飞机高效、高质装配的强有力支撑。图1高精度测量技术在飞机装配现场的应用2 飞机装配大空间测量场高精度测量方法 传统大空间测量场多使用单台或者单种测量设备进行构建,为满足大尺寸部件的高精度测量需求,组合式测量系统应运而生。通过组合多个测量设备或不同测量系统,往往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由于大空间测量场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坐标配准,即将测量点坐标转换到全局坐标系下,并将数据进行融合。坐标配准、环境等因素往往会影响测量场的精度,所以还需要对测量场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并对误差进行补偿。因此,测量场配置优化、坐标系配准和不确定性评估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影响大空间测量场测量精度和效率的关键技术。图2 组合式大尺寸测量3 飞机大部件装配外形数字化高精度测量方法 飞机装配是保证飞机外形精度的重要环节,提高飞机部件装配外形检测水平对于提升飞机制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飞机装配部件外形尺寸大、曲面形状复杂、型面测量数据量大,传统单一测量设备测量精度和效率之间的矛盾突出。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于飞机大部件装配外形测量过程中,尤其在飞机大尺寸外形轮廓检测、飞机蒙皮对缝间隙、阶差检测以及铆钉平齐度检测等应用中展现出较大优势,这归功于其测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以及测量范围的扩大。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点云数据,对大规模点云数据进行有效的优化处理对后续测量模型建立的准确度以及相关测量数值的精度十分重要。本章将具体针对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飞机外形轮廓及蒙皮表面质量检测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大规模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展开介绍。3.1 飞机大尺寸外形轮廓高精度检测航空产品中的大部件装配曲面外形准确度决定着飞机的气动/隐身性能,采用合理的方式对飞机大部件装配外形进行检测尤为重要。飞机曲面外形具有尺寸大、形状复杂、测量数据量大的特点,通常采用数字化测量方法实现大部件外形的高精度测量。早期数字化测量多采用接触式测量方法,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代表,常应用于整体叶片型面、中间整流罩的检测过程中。接触式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的优点,但缺点是效率低、易划伤目标表面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测量。激光扫描法、结构光法、激光雷达法、摄影测量法等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出现提升了测量范围和测量效率,而且可开发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使它们在飞机大部件外形自动化测量方面展现出优势。表1列举了几种数字化测量系统并对其主要参数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表 1. 外形数字化测量系统对比但随着测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单一设备无法兼顾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的矛盾愈发明显,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构建数字化组合测量系统,使设备性能互补,从而提高测量精度与效率。将关节臂测量仪、激光跟踪仪以及摄影测量组合,在飞机内襟翼上翼面外形精度测量上进行应用与验证,在保证外形测量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效率。此外,结合结构光重建和摄影测量技术也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的大尺寸飞机结构外形的三维重建,精度可达到亚毫米量级(0.16 mm以下)。如图6所示。图 3 基于后方摄像机视觉定位的全局三维重建原理图为了进一步提升飞机大部件曲面外形的测量精度,需要对数字化测量系统进行站位规划与测量轨迹规划。测量仪器的站位规划是数字化测量的前提,站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测量效率和精度。早期测量站位主要由操作者的经验决定,往往需要反复调整才能满足测量要求,测量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飞机高效的测量需求。针对激光雷达测量飞机大部件外形测量需求,采用基于区域生长算法的站位规划方法得到初始站位,之后引入测量不确定度对其进行优化,该方法相比于经验法和聚类算法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而对于飞机大型蒙皮柔性测量系统,效率优化的扫描站位规划被提出,提升了扫描效率和完整性。此外,规划轨迹可以使测量设备在满足测量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性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系统误差,提高扫描数据的精确度,从而提升测量精度与测量效率。对于包含激光跟踪仪和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扫描系统中的测量轨迹规划问题,首先在CATIA中按照结构特征类别进行轨迹的初始规划,之后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建立系统误差预测模型并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测量轨迹做进一步优化,可达到快速找到满足扫描约束的同时系统误差最小的姿态的目的,从而提高曲面扫描的测量精度。为了提升结构光的检测精度,一种以改进贪心算法为基础的覆盖路径规划方法被提出,降低了视点数目,提升了结构光检测精度,从而提升了曲面外形测量精度,如图4所示。图 4 测量不确定度对比图。(a)文献方法;(b)目标采样法3.2 飞机部件外形表面质量高精度检测高精度数字化测量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飞机外形表面质量检测过程中,包括蒙皮对缝检测以及铆钉平齐度检测等。飞机蒙皮主要通过铆钉固定在机翼骨架外围,其作用是维持飞机的气动外形,必须承担一定的局部气动力,装配时要保证蒙皮对缝的间隙及阶差在允许范围内。此外,蒙皮表面铆钉平齐度对飞机的隐身性能及气动性能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随着新一代战机对隐身性能及气动外形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飞机蒙皮铆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蒙皮对缝检测采用塞尺测量,对人工操作要求高、效率低、误差较大,且不能有效采集和处理测量数据。随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缝隙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国内外学者以线结构光视觉测量和激光扫描为代表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应用于对缝检测中,如图8所示,相关的数字化检测设备,包括美国Origin Technologies公司的Laser Gauge系列产品、德国8Tree公司的Gap Check相关产品等均采用非接触测量方法快速测量蒙皮阶差和间隙。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蒙皮对缝阶差与间隙的尺寸测量,阶差和间隙的重复测量精度分别达到了0.04 mm和0.05 mm以下。针对二维激光对缝检测多次测量重复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蒙皮对缝检测方法被提出,其间隙和阶差测量精度可分别达到0.04 mm和0.02 mm。此外,有学者利用机器视觉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优化算法的飞机蒙皮对缝视觉测量方法,达到精确测量蒙皮对缝间隙的目的,测量精度达到了0.02 mm以下。图 5 基于线结构光的阶差与间隙测量模型对于铆钉齐平度的检测,传统的检测靠人工抽检来实现,即采用传统卡尺或指针式三脚千分表手动检测,测量误差大且有较大局限性。非接触式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铆钉平齐度检测方面同样展现出优势,构建双目多线结构光测量系统对铆钉齐平度进行测量,可实现对蒙皮表面铆钉头部凸台或凹坑特征的精准测量,精度可达到0.03 mm以下,但该系统无法同时测量多个铆钉。而基于3D激光扫描仪的图像采集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处理采集到的图像,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结果,效率高,重复检测精度达到0.015 mm,精度相比人工抽检提高较大。此外,针对铆钉逐一检测任务量大且检测可靠度低的不足,基于面结构光的铆钉平齐度检测方法先提出了一种图像噪声轮廓分割方法,之后基于图像-点云映射策略实现了快速且稳定的分割铆钉点云,铆钉平齐度测量偏差达到了0.006 mm以下。如图6所示。图 6 铆钉标准件及平齐度测量结果。(a)标准件;(b)测量结果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于飞机大部件装配外形测量过程中,尤其在飞机大尺寸外形轮廓检测、飞机蒙皮对缝间隙、阶差检测以及铆钉平齐度检测等应用中展现出较大优势,这归功于其测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以及测量范围的扩大。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点云数据,对大规模点云数据进行有效的优化处理对后续测量模型建立的准确度以及相关测量数值的精度十分重要。4 面向复合材料装配缺陷的高精度检测技术 航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刚度大等优点,既能减轻飞机重量,也提高了飞机的整体互换性,方便维护,在飞机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此类复合材料由于装配时的应力变化会产生脱粘、分层、夹杂等装配缺陷,对产品的安全使用及长时间服役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对复合材料装配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高精度检测。 针对不断装机应用的各种新的航空复合材料、新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新的复合材料结构和新的检测与缺陷评估要求,从检测方法分类上,主要体现在:激光检测、超声检测、X射线检测和太赫兹检测技术等。近几年,随着众多学者对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三维信号重构等技术的研究,使得检测精度和缺陷数据后处理能力逐步提升,面向复合材料装配缺陷高精度检测方法及技术逐步趋于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图4 复合材料缺陷三维可视化[1]5 飞机装配测量为我国飞机制造保驾护航 大尺寸高精度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但广泛应用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尚处在积累阶段,需要不断的应用验证。数字化测量系统正朝着便携、网络、高效、精密方向发展,飞机装配大尺寸高精度测量技术也已从单一技术走向多传感器技术的融合。 对于飞机装配大空间测量场高精度测量,传统方法多基于单台或单种测量设备,导致精度及效率不足,通过测量场配置优化、坐标系优化、精度评估与补偿等技术来提升测量场的构建效率及精度是当前及未来的提升方向。而对于飞机大部件装配外形数字化高精度测量,飞机部件装配外形尺寸大、曲面形状复杂,型面测量数据量大,单一设备测量精度和效率之间矛盾突出。通过优化测量轨迹、提高视觉检测精度、大规模点云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各测量设备的优点,来保证飞机大尺寸外形轮廓和飞机外形表面质量检测应用过程中的效率及精度。 因此,组合式数字化测量系统及多技术的融合研究是未来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方向。在保持高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的无损检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根据目前大型飞机装配中的高精度测量技术及系统的特点,未来应立足于具体型号及实际应用场景,深入开展高精度测量技术及系统的应用和研究,并形成相应技术体系,充分发挥数字化高精度测量技术的优势。未来,多数字化测量系统协同工作,大空间数字化测量场构建,部件装配外形数字化及装配缺陷检测,这对提高我国飞机制造的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Qin L, Zhang S, Song Y, et al. 3D ultrasonic imaging based on synthetic aperture focusing technique and space-dependent threshold for detecting submillimetre flaws in strongly scattering metallic materials[J]. NDT & E International. 2021, 124: 102523.原文下载:张开富, 史越, 骆彬, 童长鑫, 潘婷, 乔木. 大型飞机装配中的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进展.pdf通讯作者介绍 张开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获得者,飞行器高性能装配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兼任中国图学学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先进装配与连接、结构损伤及疲劳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型号攻关计划等项目近2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7件,主持制定航空行业标准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课题组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装配团队依托于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A+学科、双一流学科),获批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领域装配建模与优化、先进装配与连接工艺、复材结构设计制造、智能测试技术与工艺等方向研究。团队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人,硕博士研究生80余人。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在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Additive Manufacturing、Composites Part B、航空学报、复合材料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型号研制规范10余项,研究成果在运20、C919、ARJ21等我国航空航天重大型号得到持续工程应用,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励5项。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4年3月28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江苏纳克圆满召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致欢迎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先生等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布局建设苏州区域中心,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力量,致力于支撑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力求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钢研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必须技术能力条件过硬,工业技术开发方式创新,抓好仪器设备应用的优势所在,牢牢把握经济大省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区域中心建设要锚定项目总体目标,立足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区域内研究机构、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测试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材料测试与应用人才,探索新材料测试评价区域中心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标准物质等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开放共享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由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于2023年成功立项,吸纳了众多长三角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在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上,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巍先生做苏州区域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启动会当天上午10点1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等十名嘉宾一同按下苏州区域中心启动键。随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植岗先生宣布成立苏州区域中心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启动会后,举行“以标准化合格评定推动长三角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研纳克首席科学家王海舟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授课,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下午召开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通过副理事长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担任、副主任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担任,并颁发聘书。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在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公司展厅、各个仪器制造车间及检测实验室,嘉宾们对江苏纳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苏州区域中心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测试评价、认证、计量等机构,联合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提高测试评价仪器、装备和设施的能力,开展新材料测试、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应用评价和认证计量等公共服务,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形成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服务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展望未来,江苏纳克将以苏州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协同新材料上下游优势单位,在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支撑新材料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战略在苏州的精准落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 锚定2030碳达峰,青岛规划“施工图”
    一座城市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征途,其核心就在于寻找经济与低碳的共赢路径。作为低碳试点城市的青岛,万元GDP能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用能效率上的努力有目共睹——“十三五”期间,以年均1.5%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GDP增长,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1.5%和27%。然而,对于一座以制造业为立市之基的城市而言,青岛要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逐渐脱钩,充分挖掘减碳空间仍然是“必修课”。作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强龙头”,青岛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碳达峰,其实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我们不妨从大家熟悉的一台冰箱、一个社区的近零碳之旅看青岛要如何实现。一台冰箱背后的循环经济家电是青岛标志性产业符号之一。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一台家电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减少碳排放?在位于莱西的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答案一目了然。在这里,一台废旧家电将以全新的形式,重新进入产业链,塑造新的价值链。进入车间,巨大的上料口正敞开怀抱。即便是体积再庞大的冰箱,经过这一生产线,也可以拆解再生成可用部件、再生金属、造粒塑料,实现材料100%再利用。根据山东大学核算,一台46公斤的废旧冰箱的“再生”可以实现碳减排59.63公斤。而这家中国家电行业首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年拆解能力可达300万台,再生能力3万吨。这是青岛绿色制造体系的一个缩影。目前,青岛坐拥国家级绿色工厂4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92款,绿色工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在青岛这座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和“无废城市”,这样的“先行先试”正在全面铺开。在机制创新方面,青岛率先探索实施市场主体间用能权交易,完成全省首单企业间用能权交易;在全国率先出台税务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气候投融资等实施意见;推行全国首单“建筑减碳贷”“减碳保”,落地全国首单“湿地碳汇贷”“茶园碳汇贷”;西海岸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气候投融资试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在标准引领方面,青岛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率先印发实施轮胎、啤酒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同时建立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创新研究中心,成立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组,制定多项团体标准,发布《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科技创新方面,青岛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惠民示范等重点专项,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山东能源研究院和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级能源创新平台。根据《方案》,下一步,青岛将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节能降碳增效工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和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主要行业碳达峰。实施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工程,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构建海洋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工程,加快发展绿色贸易,加强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进出口。一个零碳社区背后的绿色城市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和燃气……在浮山湾畔,一个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的奥帆中心零碳社区承载着多项高效清洁供能技术方案。作为“零碳中国”优秀案例,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够直接节约用电量303万度,节约燃气量5500标准立方米;直接减少碳排放8663吨,相当于在景区内种植了173.3万棵树木;最终通过绿色供能逐步实现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强度降低至零。这是全国首个既有城市建成区中的零碳社区。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已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200万平方米,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6个,2022年农村地区完成13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在青岛,无论是步行、骑行还是地铁、公交,市民的绿色出行行为所减少的碳排放量都可以被核算出来,变成数字人民币。这背后,是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为结算方式的碳普惠平台——“青碳行”App,让青岛市民为碳达峰所作的努力变得更加可感。平台上线一年来,吸引了20余万市民参与,累计产生碳减排量4000余吨,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300多万元,发放用户碳普惠权益超过1000万元,让践行低碳生活的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激励。在与出行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领域,青岛持续提升清洁运输占比,在西海岸新区街道上穿梭的90台真情巴士氢能公交车,运行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港口成为推广绿色低碳交通推广的窗口,建成前湾港区加氢站1座,引进3台氢能集卡试点应用,船舶岸电配备率、港区道路堆场绿色照明率均达到100%。根据《方案》,下一步,青岛将实施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工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实施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工程,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和绿色出行体系。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提升全民节能降碳意识,推广节能低碳生活方式。实施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是目标,更是动力。其所指向的,是一个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广阔未来。
  • 标准制定改革启动 由“政府化”向“市场化”
    3月11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专题研究部署标准化改革发展工作,本次标准化改革将向以&ldquo 市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rdquo 转变。   会议中强调标准化改革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管与放相结合,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增强标准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标准化改革工作一方面做&ldquo 加法&rdquo ,全面正确履行标准化管理职能,强化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一方面做&ldquo 减法&rdquo ,逐步减少政府标准的层级和规模,发挥市场标准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强标更强,兜住底线;推标更优,保住基本;团标更活,促进发展;企标更高,提升质量。   2013年6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启动了&ldquo 设立团体标准的研究&rdquo 项目。作为开展团体标准的试点单位之一,目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已经成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将在后续的工作中推出9大类分析仪器和10个重大领域相关的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CAIA标准)。   科学仪器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尤其是相关分析测试标准。因标准的变化而引起的仪器兴衰屡见不鲜。此次标准制定管理的改革将对科学仪器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ldquo 依靠标准&rdquo 还是&ldquo 制造标准&rdquo ,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分水岭。   声明:此为仪器信息网研究中心的研究信息,未经仪器信息网书面形式的转载许可,谢绝转载。仪器信息网保留对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责任追讨权。如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刘先生,电话:010-51654077-8032。
  • 北京启动2010年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申报
    日前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2010年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申报受理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各申报单位可登录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资金评审管理系统(http://202.106.162.201/zjbz)进行申报,相关要求可登录北京市质监局网站(www.bjtsb.gov.cn)“标准制(修)订补助申请”栏目进行查询。整个申报受理工作将于3月31日结束。   据悉,此次申报受理工作,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为目标,重点对高新技术标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现代都市型农业标准、现代制造业标准、现代服务业标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公共安全标准、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标准、首都历史文化相关标准等九大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提供制(修)订补助资金。   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一批符合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水平,服务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形成优势产业,提升北京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据介绍,2006年,为鼓励北京市各单位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质监局制定了《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资助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   3年以来,北京市质监局共发放补助金3377.5万元。“补助资金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提升北京的产业竞争力,也有利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走上产业化道路,更有利于加速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 抢占智能传感器产业制高点 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项目开工
    9月1日,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传感谷举行。该项目开工是郑州市、郑州高新区锚定电子信息“一号产业”,抢占智能传感器产业制高点,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据介绍,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约61.83亩,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快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增强产业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是高水平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必要支撑,能够加快企业创新集聚,有利于我省抢占传感器产业制高点。该项目将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等产业集群,建设郑州高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配套建设智能传感器孵化器、产品展示等综合服务平台,着力集聚智能传感器上中下游企业,形成高端产品制造为产业基础、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软件算法和示范应用为推动的生态体系。该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产业链发展更加延展、稳固、健全,标志着我省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占领关键环、迈向中高端,也标志着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建设辐射更广泛、品牌更凸显。截至目前,郑州市智能传感器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约300亿元,占全省90%,占全国约10%,关联及应用企业约4000家。主要分布在气体、仪器仪表、电力电网、环境监测等领域,在国内细分行业具备一定优势,培育了以汉威科技、炜盛电子为龙头的气体传感器,以新天科技、光力科技、天迈科技为龙头的仪器仪表传感器,以日立信、三晖电气为龙头的电力电网传感器,以驰诚电气、安然测控为龙头的环境监测传感器。2022年10月,郑州高新区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颁布的中国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中位列第四。
  • 钉是钉,铆是铆——符合AMS2750标准的试验箱
    AMS2750标准是美国宇航局现行使用的关于宇航材料高温测量法的规定,新版的AMS2750F在E版本上进行了经验和技术要求上的革新,涉及的板块有:温度传感器、仪表、热处理工艺设备、系统精度校验、炉温均匀性测量、试验炉、记录等方面,对校验的方法和频次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宏展科技是在AMS 2750F版基础上进行了经验汇集和技术革新,独立研发具有优良性能的试验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上!该标准是由美国波音公司提出的,现在被航天航空企业广泛采用,该标准的实施背景又有什么故事呢?2018年5月电影院上映了一部《中国机长》,电影讲述从重庆飞往拉萨的某航3U8633航班,在9800米的高空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在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下,机长刘长健依然保持了冷静与专业,争分夺秒,紧急备降,飞机终安全抵达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故事很惊心动魄,结果很美好。截至2020年,全世界空难事故达到363起,每起空难都是九死一生,空难的事故可能是因为飞机零部件的质量问题、系统故障或外部的不可抗力因素等。正是因为AMS2750标准注重质量和法规遵从性,哪怕一颗铆钉都必须根据标准进行热处理工艺。那如何证明热处理是不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呢?标准规定零部件的热处理工艺数据必须是不可修改,要保存长达5年。除了这些数据外,AMS2750还定义了:1. 有效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均匀性TUS。零部件必须放在热处理炉的有效空间内,炉内保持每一个面的温度受热均匀性,并规格受热相差范围。2. 仪器仪表种类。根据热处理工艺的要求,配置控制器、记录仪、热电偶等。3. 系统校准要求。仪表,热电偶,补偿导线必须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校验,并出具校验证书。4. 系统精度。仪表,热电偶,补偿导线的校验数据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不同等级的热处理炉定义了不同的系统精度。5. 设备周期性检测校准及相应的记录。热处理炉需要根据等级和配置定期校验,不可中断。校验数据具有不可修改性,须保存5年。以上要求都可以在标准中一一找到。作为有着17年环境试验箱经验的宏展科技,在生产的环境试验箱中一直引用着高标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身和产品设备的研发。宏展科技研发中心在研发设计高温试验箱和热处理炉上按照AMS2750E的标准进行设计与研发,为新型材料的测试实验提供信赖的仪器设备,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环境试验箱。
  • 厉害了,我的C919!蓝天梦圆,【欧波同】助力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5月5日下午2点,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在历经10年后,C919终于破茧化蝶,实现了国产客机领域的突破,中国人历经半世纪的航空梦终于实现。 从2007年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到2015年C919飞机首架机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总装下线,再到今天,国产大飞机即将从蓝图到在蓝天下翱翔首飞,历时10年。在此期间,科研人员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等,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C919的总设计师吴光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新材料的应用是C919的一大亮点。 “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分别达到8.8%和12%。在对材料的研发与检测上,欧波同有限公司提供的蔡司材料及电子显微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商飞理化实验中心里,用于C919研制实验的一些关键材料: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铝合金、镍合金)、黑色金属(如不锈钢)、标准件(如螺栓、铆钉)等均需在蔡司倒置显微镜Obserber Z1m的“法眼”下接受检查,只有组织结构符合要求的材料才能被允许用于C919的机身上面。 除了对C919的原材料保驾护航之外,在C919的一些关键部件研发上面欧波同提供的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更加的功不可没,为C919提供飞机首架风扇进气入口构件的供应商,使用蔡司金相显微镜和蔡司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先后攻克了钛合金大型薄壁件常见的应力开裂和型面变形等问题,保证了C919在2016年底顺利完成了点火试验。 据悉,C919“机壳”中铝合金材料约占材料总重量的70%。为了减轻自重、降低油耗,飞机的重量会精确到克,C919实现比B737、A320等同类机型轻5%~10%的目标,这得益于铝锂合金。除了铝锂合金,飞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耐腐蚀、质量轻等特点,但价格大约是常规铝合金材料的几十倍,所以在机体结构用量只占到了12%。能为国产大飞机“瘦身”及提升商用价值做出贡献,欧波同人深感荣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C919来说,未来道阻且长。正式下线的C919距离量产和迈向全球市场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想要在国外乘坐国产的大飞机还要等上不短的一段时间。 但,它是一个标志。从此,中国的万里长空,现代喷气客机不再是波音和空客清一色的天下,中国人自己研发制造的喷气飞机终于叩开了天宫大门。 万众企盼,蓝天梦圆。中国大飞机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欧波同向大飞机逐梦者们致敬!
  • 西安交大方吉祥教授团队在限域增强拉曼光谱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单分子及痕量分子水平检测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一贯追求。自从1974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以来,到1997年,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M-SERS)现象的发现,SM-SERS技术的检测能力达到了超灵敏的单分子水平,从而受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者的广泛青睐。然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面对目前商业化和实际应用需求,SM-SERS的超高灵敏度的优势尚未在多种分子和真实样品检测中得以充分发挥。从SERS到SM-SERS,电磁场增强机制及热点效应一直在其理论研究方面占据主流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光-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通过纳米技术创造了各种类型的SERS基底并实现了对热点的调控。然而,1997年所报道的SM-SERS呈现出一种典型的“on and off”时序波动现象,这种闪烁信号行为在SM-SERS的实际应用中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商业检测中更需要高度可重复、均匀、稳定的SERS及SM-SERS信号。图1 (a) SERS的传统概念 (b) 1997年,SM-SERS中活性位点概念 (c) 本工作所提出的限域增强拉曼光谱概念针对以上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方吉祥教授团队基于对早期SERS和SM-SERS研究的深入理解,及分子-纳米结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ERS)新概念及避免SM-SERS闪烁信号的新机制,在SM-SERS信号稳定性、重现性及灵敏度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该方法是在SERS检测过程中,在银、金甚至其他等离激元纳米材料表面原位构建一个活性的封装壳层(图1)。这种活性封装壳层可以将待测分子限域并锚定在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表面,以避免待测分子的吸附-解吸附行为,从而避免SM-SERS光谱的闪烁信号。本工作首次在金胶体纳米粒子体系中实现对待测物的超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信号重复性的单分子/少分子水平的检测。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不同组分的封装壳层,使该策略广泛适用于包括生物医学诊断、催化反应机制研究等多种分子系统的SM-SERS检测。该研究成果以“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onfined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为题2023年12月1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本工作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及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龙亿涛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
  • 「科技自立自强」西安交大方吉祥教授团队在限域增强拉曼光谱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单分子及痕量分子水平检测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一贯追求。自从1974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以来,到1997年,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M-SERS)现象的发现,SM-SERS技术的检测能力达到了超灵敏的单分子水平,从而受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者的广泛青睐。然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面对目前商业化和实际应用需求,SM-SERS的超高灵敏度的优势尚未在多种分子和真实样品检测中得以充分发挥。从SERS到SM-SERS,电磁场增强机制及热点效应一直在其理论研究方面占据主流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光-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通过纳米技术创造了各种类型的SERS基底并实现了对热点的调控。然而,1997年所报道的SM-SERS呈现出一种典型的“on and off”时序波动现象,这种闪烁信号行为在SM-SERS的实际应用中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商业检测中更需要高度可重复、均匀、稳定的SERS及SM-SERS信号。图1 (a) SERS的传统概念 (b) 1997年,SM-SERS中活性位点概念 (c) 本工作所提出的限域增强拉曼光谱概念针对以上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方吉祥教授团队基于对早期SERS和SM-SERS研究的深入理解,及分子-纳米结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ERS)新概念及避免SM-SERS闪烁信号的新机制,在SM-SERS信号稳定性、重现性及灵敏度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该方法是在SERS检测过程中,在银、金甚至其他等离激元纳米材料表面原位构建一个活性的封装壳层(图1)。这种活性封装壳层可以将待测分子限域并锚定在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表面,以避免待测分子的吸附-解吸附行为,从而避免SM-SERS光谱的闪烁信号。本工作首次在金胶体纳米粒子体系中实现对待测物的超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信号重复性的单分子/少分子水平的检测。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不同组分的封装壳层,使该策略广泛适用于包括生物医学诊断、催化反应机制研究等多种分子系统的SM-SERS检测。该研究成果以“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onfined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为题2023年12月1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本工作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及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龙亿涛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epdf/10.1021/acs.nanolett.3c03734研究团队主页链接:http://gr.xjtu.edu.cn/web/jxfang
  • “仪器仪表制造业强基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担的重大咨询项目&ldquo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rdquo 暨&ldquo 四基&rdquo 项目&mdash &mdash &ldquo 仪器仪表制造业强基战略研究&rdquo 项目已于近期正式启动,并决定由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负责,组成项目组,完成&ldquo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rdquo 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强基战略研究总报告。   &ldquo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rdquo 重大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立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提出判断制造强国的指标体系;对比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制造业不强的原因 提出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措施与建议等。项目将在2014年底前完成总报告,上报党中央国务院。项目分三个综合课题组和仪器等八个专业领域分课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作为仪器专业领域分课题组承接单位开展重大咨询项目&ldquo 工业强基战略研究&rdquo 暨&ldquo 四基&rdquo 项目&mdash &mdash &ldquo 仪器仪表制造业强基战略研究&rdquo 项目。   项目分四个子课题,科学仪器子课题执笔人为刘光恒,组员为金晨,环境监测仪器子课题执笔人为刘沁,组员为蔡光强,医疗仪器子课题执笔人为雷鹏,组员为高鹏和吕少波,传感器与智能仪表子课题执笔人为孙克,组员为殷波。   我国工业&ldquo 四基&rdquo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质量技术基础)发展滞后、关键产品(技术)长期依赖国外,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和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大而不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能力薄弱,&ldquo 四基&rdquo 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相当部分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不能自给,大量依赖进口;国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低,性能、质量难以满足主机需求,致使主机面临&ldquo 空壳化&rdquo 困境。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均将基础件(材料)放在与整机及成套设备同等重要地位,协同发展。我国工业是在资源全球配置的环境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主机生产企业所需的许多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可以通过国际市场采购,这一方面为我国主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赢得了时间,但同时对国内&ldquo 四基&rdquo 企业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ldquo 四基&rdquo 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仍是一个不成熟的&ldquo 幼稚&rdquo 产业。 德国是公认的工业强国,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以产品质量高而著称。这得益于他们拥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零部件、元器件企业,尤其重视工艺的创新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又比如日本,从5S到8S,到10S的企业管理,均以技术为中心,提升产品质量。即使日本产品很多都在中国进行组装,但是核心的技术,核心的工艺,核心的元器件和零部件,依然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而我国,比如分析仪器,核心传感器均由国际采购而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技术依赖度,它有一个指数,不能超过50%。一旦超过这个数,将来发生的贸易不平衡、贸易壁垒、贸易摩擦,都会影响整个工业发展。 不管是从宏观上看还是微观上看,我们只有发展&ldquo 四基&rdquo 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工业强国。此次&ldquo 仪器仪表制造业强基战略研究&rdquo 也或将吹响我国仪器仪表第二次革命的号角。
  • 光伏企业争抢国家实验室 欲夺标准制定权
    17家光伏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争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较量尘埃落定。1月18日,科技部基础司卞松保博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科技部已通过了英利集团和江苏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申报建立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材料,这也是我国首批获得通过的光伏发电技术领域重点实验室。   去年开始,科技部启动了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工作。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此次全国共有17家光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入了竞争,每个省份只有一个申请名额,最后只有两家获得通过。   上述两家获批公司都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只有在研发基础、实验室设备、人才队伍等硬性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下才能获批。”宋登元介绍,这些硬性指标包括要有5年的前沿和核心技术研发实践 近3年来的研发投入不能低于销售额的5% 实验基地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设备不低于1500万元等。   在这一系列的硬性指标下,很多企业的首批申请都没有通过。宋登元说,该公司规划的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60800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由企业和政府部门各出一部分资金),建设周期为两年,建成后有关部门还将审定验收,通过后就能挂牌。   对此,江西赛维LDK公共关系部的廖淑艳认为,大的光伏企业都想争取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研究中心这样的项目,让自己的公司成为依托单位,这也是公司技术实力的象征。   在光伏企业纷纷争抢国家实验室的背后,则是对行业标准制定主动权的争夺。   据宋登元称,由于光伏行业还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也缺乏涵盖产业整体的行业技术标准,而重点实验室的获批通过,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了集光伏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将加快推动国内光伏行业标准的制定进程,包括制定规范准入、性能、环保、安全等行业标准。这对于提升国内产业的整体水平和规范发展,保证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来说极其重要。“哪家企业建立了实验室,在技术上就会抢先,所研发的新成果就会成为企业的专利。”宋登元说道,“一旦新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就有一个门槛作用,可以对落后的产能进行淘汰。”   不过无锡尚德公关经理张建敏认为,目前两公司的实验室只是拿到了建设批文,现在谈制定行业标准为时尚早。“任何行业标准的制定都是以技术为支撑的,需要通过行业讨论后再由国家来制定。”
  • 青岛高新区:做大做强仪器仪表产业 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
    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青岛面向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青岛高新区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奖补力度等方式,持续加大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招引、培育力度,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高地。近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木牛毫米波雷达制造项目完成内部装修,即将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前投用。毫米波雷达是通过电磁波反射实现监测预警的传感技术,具有精准度高、探测距离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辅助驾驶、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领域。项目总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5条毫米波雷达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设备500万台。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高新区不仅为其减免了租金,还提供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服务,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木牛(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春鹏:“对当地银行的对接,帮我们做生产厂区的选择推荐,政策租金的减免,对我们人才引进的支持和帮助,和隐形客户的介绍、牵线搭桥,让我们更有信心与高新区政府开展长期的合作。”青岛高新区管委投资促进部高级招商总监华熙凤:“通过产业政策加持、资本助力,建设有科学家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科学研究院;链接青岛优势产业市场背景,在应用链安全,自主可控等方面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岛样本’。”锚定精密仪器仪表赛道,青岛高新区加大龙头、领军企业的招引力度,并注重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汇聚海克斯康、鼎信通讯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产业规模约占全市三分之一,2022年辖区精密仪器仪表产业营收规模突破70亿元,增速超30%。日前,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在高新区落地,园区占地约2900亩,将重点发展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大领域,为高新区打造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再添“生力军”。青岛高新区管委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康凤:“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高水平产业规划,出台了园区专项支持政策,组建了专业招商队伍,设立了总规模7亿元的产业基金,加快集聚产业资源,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未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抓手,推进产业集聚,实现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8年,相关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亿元,“四上”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0家以上。
  • 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口腔微生态检测技术临床应用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启动会暨项目实施专家论证会顺利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7月1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牙周病-糖尿病的口腔微生态检测技术及调控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实施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顺利召开。该项目以国际视角、从临床实际出发,积极围绕人民健康需求,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等政策部署,以牙周炎、糖尿病这两大常见慢性病为切入点,聚焦口腔及相关全身疾病早期诊断和有效监控等临床难题,围绕口腔微生态特征,开发更加简单、便捷的口腔疾病诊断与监控方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牙周病-糖尿病的口腔微生态检测技术及调控机制研究”项目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联合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攻关,针对口腔微生态信息如何获取和使用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关键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形成解决疾病早期诊断和预警监控的有效方案。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袁超副教授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李晓东部长分别担任中外项目负责人。会议现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刘华一级调研员、原二级巡视员姜小平,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专项管理一处辛秉清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处孙秋丹处长、李晓佳副处长,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交流项目办公室杨阳老师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代表清水正人,我院副院长胡文杰教授代表院领导出席。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夏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张颖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贺慧霞教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杜民权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赵蕾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以及我院胡文杰教授和郑树国教授作为论证专家出席。启动会由科研处处长单艳华主持。会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胡文杰教授发表欢迎致辞,介绍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基本情况,对各位专家、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郑重承诺,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在实验条件、人员配置、财务管理以及设备购置等方面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希望项目组在袁超副教授的带领下,力争在牙周病-糖尿病的口腔微生态检测技术及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为牙周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监控等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 胡文杰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综合与规划处一级调研员刘华对项目启动表示祝贺,并对项目执行与管理提出了要求与建议。他表示本次中国和日本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是科技部按照中外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落实国家元首外交承诺等任务部署,“国合”重点专项针对政府间关注的重大议题和共同挑战,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在重点合作领域开展进一步深入交流与对接,提高国际合作成效,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探索搭建合作平台。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综合与规划处一级调研员 刘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专项管理一处处长辛秉清表示,本次项目以中日共性需求科技合作为重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利益为导向,为口腔及相关全身疾病早期诊断和有效监控的人民大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有望形成解决疾病早期诊断和预警监控的有效方案。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专项管理一处处长 辛秉清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孙秋丹表示,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一直持续加强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交流。2023年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合作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医院也将持续实施开放合作、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扎实推进项目工作。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处处长 孙秋丹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李晓东表示,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岛津公司近期制定了新三年计划,将重点布局临床、绿色能源、环境等领域。同时,岛津始终秉持“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宗旨,不断加强与尖端研究机构的合作,在各个领域开展深层次的合作研究并实现成果的商品化。本项目中,岛津将携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共同开展基于原位探针离子化质谱技术(DPiMS)的唾液样本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基于GC-MS/MS的唾液生物标志物筛选、代谢物数据库建立等项目任务。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 李晓东随后,项目负责人袁超副教授就项目国际合作背景及需求、研究内容及其创新性、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以及预期成果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副部长岛圭介详细介绍了岛津创新中心的全球战略布局以及最新的技术成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邓瑾琦博士介绍了其团队研发设计的粘弹性微流控技术的最新进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教授 袁超岛津中国创新中心副中心长 岛圭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邓瑾琦专家组通过质询讨论形成评估意见,认为项目实施方案与项目任务书要求一致,项目阶段目标和分工明确,技术路线和计划安排基本合理,实施方案合理可行,一致同意通过项目的实施方案论证。宣读论证意见项目启动会与会人员合影
  • 美国启动拉丁美洲芯片封装能力提升计划
    为了加强整个西半球的半导体生产能力,美国政府与泛美开发银行(IDB)合作,推出了《芯片法案》ITSI西半球半导体计划。这项开创性的倡议得到了《芯片法案》国际技术安全与创新(ITSI)基金的支持,旨在提高主要伙伴国家/地区的半导体组装、测试和封装(ATP)能力,合作首先从墨西哥、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开始。作为该倡议的一部分,泛美开发银行将支持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并实施经合组织的建议,以改善目标国家/地区的半导体生态系统。该倡议还将建立在泛美开发银行与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正在进行的努力之上,以加强区域半导体供应链的竞争力。《芯片法案》ITSI西半球半导体计划将于2024年启动,一直持续到2026年。预计该计划将增强地区能力,为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全球技术进步开创先例。为了推进这些目标,ITSI基金还支持了一个以半导体为重点的多边平台,以推进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的目标。主要芯片制造商承诺在拉美国家设厂此前英特尔CEO基辛格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弹性的供应链。通过这些努力,英特尔将建立一条美国供应链,包括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封装组装测试业务,以及目前在哥斯达黎加的业务。今年早些时候,美光科技透露了在墨西哥建立新工厂的计划。新的工程和运营中心将设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首府瓜达拉哈拉。在美光发表声明的几周前,美国与墨西哥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半导体供应链机会。2024年3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与墨西哥政府合作,通过2022年《芯片法案》设立的ITSI基金,研究扩大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并使其多样化的潜力。这项合作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有弹性、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全球半导体价值链。
  • 海油发展全面启动CCUS技术顶层设计!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日前在天津召开CCUS技术攻关专题会。这标志着海油发展全面启动CCUS技术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相关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技术,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主要技术路线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但目前仍面临投入大、经济性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海油发展公司总经理李新仲要求,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他对CCUS发展规划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要加快制定CCUS发展规划,建立配套技术标准和体系;要加快形成低成本、有竞争优势的CCUS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CCUS专业技术服务;要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沟通合作,借助各类联合研发平台,形成CCUS领域自主核心能力,为海油发展践行国家和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有力技术保障。技术攻关专题会结合公司产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把握需求方向,聚焦公司在CCUS技术领域的技术基础、发展思路与技术布局,展开充分研讨,三家专业公司——工程技术公司、安全环保公司、清洁能源公司,一家科研院所——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根据各自技术优势及未来研究方向,确定了在CCUS技术领域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海油发展是中国海油控股的上市公司,围绕海上和陆上油气生产领域成为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装备制造与运维、FPSO一体化服务、现代能源物流与基地支持、安全环保与节能、信息科技与数字化等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在海上风电等新能源服务领域成为中国海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公司正在逐步部署“碳业务”布局:今年1月,公司组织“海油发展‘碳业务’技术首次务虚会暨启动会”,统筹推进碳技术工作安排部署;2月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碳业务工作;5月召开“海油发展专常委工作会”,明确加快对两碳技术的顶层布局。此次海油发展从公司层面启动CCUS技术顶层设计,全面统筹业务全局,再将工作细化落在实处,全力为中国海油“绿色低碳”贡献专业技术价值。
  • 迎难而上!碳酸钙粉体标样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0月17日,碳酸钙粉体标样启动仪式于IPB2019的“三新”峰会期间隆重举行。仪式由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碳酸钙镁分会秘书长刘平主持,马尔文帕纳科中国区总经理梁东,新帕泰克中国区首席代表耿建芳,珠海欧美克销售总监吴汉平、售后服务经理黄俊峰,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张晓明等参与了启动仪式的座谈。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d3554021-ef86-469d-822a-bc9cef8e8882.jpg" title=" IMG_4564.JPG" alt=" IMG_456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碳酸钙镁分会秘书长刘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粉体的标样至关重要,本次会议拟正式启动制定工作的《碳酸钙粉体标样》由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碳酸钙镁分会、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作为主制单位,目前的参制单位除了上述的马尔文帕纳科、珠海欧美克、新帕泰克、江西广源外,还有广西汇宾钙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奥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耐驰(上海)机械仪器有限公司、东莞市五全机械有限公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国的碳酸钙行业一直存在着方法混乱、标准不统一等不足,有鉴于此,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碳酸钙镁分会此前已完成纳米碳酸钙和重质碳酸钙的团体标准的制定,并且已经对外公示。为了进一步推动碳酸钙行业高质量、规范化地发展,拟于近日正式启动《碳酸钙粉体标样》的制定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bce859bd-2208-4c44-8916-314ed2f84cf3.jpg" title=" initpintu_副本.jpg" alt=" initpintu_副本.jpg" width=" 600" height=" 8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座谈中,几位专家就碳酸钙标样制定的重要性、上下游一致性、供需点、切入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标养制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展开交流,并给予了建设性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刘平强调,基于目前中国碳酸钙行业管理、申报机制的繁复性、碳酸钙原料来源及加工检测设备的复杂性,碳酸钙粉体标样的制定工作难度很大。但是难度大重要性更大,主制单位将在上下游企业和高等院校等多方资源的大力支持下,坚定地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为满足时下国内碳酸钙精细化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的碳酸钙行业的前进与发展做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e5e9d10-0d5a-4862-8606-e58d4159fa86.jpg" title=" IMG_4597_看图王(1).JPG" alt=" IMG_4597_看图王(1).JPG" width=" 600" height=" 32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随着参会专家合影的定格,碳酸钙粉体标样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标样制定组将于2019年11月中旬召开第一次研讨会议。后续也将继续招纳碳酸钙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参与到标样的制作工作中来,群策群力,促进工作的全方位考量和全面落实。 /p
  • 全国饮水机内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启动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饮水机内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启动会议上,慈溪市蓝宝电器有限公司、慈溪市耐行电器有限公司分别被确定为起草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单位,这是慈溪市企业在行业技术标准上获得的又一肯定。   据介绍,目前全国各地市场上的饮水机质量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商品采用不锈钢内胆,由于其材质不稳定,易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内胆重金属超标问题已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病症”。慈溪市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饮水机的内胆就相当于它的“心”,要是“心脏”出了问题,卫生指标不达标,水就不能饮用。根据质监部门在对饮水机不锈钢储水罐进行4%乙酸溶液浸泡试验后显示,一些饮水机的铅、镍、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慈溪市是全国饮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附海、新浦等镇的大批企业在饮水机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饮水机内胆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启动大会上,慈溪市蓝宝电器有限公司、慈溪市耐行电器有限公司分别被确定为起草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单位,同时,浙江心连心电器有限公司、先锋电器集团、浪木电器集团等企业也参与到了该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慈溪市许多工业企业已成为行业“排头兵”,一些创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骨干,有的甚至已发展成为国内或地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所参与的行业标准涉及到照明灯具、饮水机、厨房燃具、传动用同步带等多个行业,去年又新增了12家企业主持参与23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
  • 《食品安全法》将启动修订 如何重典治乱成焦点
    5月10日,杭州市余杭区销毁&ldquo 毒生姜&rdquo 。当日,余杭多部门联合将截获的500公斤&ldquo 毒生姜&rdquo 就地销毁。   治乱需用重典,要坚持严字当头,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高压态势。   2012年2月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依法重典治乱绝不手软,确保人民群众&ldquo 舌尖上的安全&rdquo 。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   2013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mdash &mdash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实施四年,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将启动修订。记者近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已列入国务院法制办2013年立法计划。   从染色花椒、毒生姜到近期曝光的镉大米、毒皮蛋,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摧毁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公信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ldquo 重典治乱&rdquo 将是《食品安全法》修订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讨论也会最激烈的焦点。   食品安全需&ldquo 重典治乱&rdquo   &ldquo 重典治乱&rdquo ,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整治思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被曝光,今年6月,江西多家企业被曝使用工业级硫酸铜加工皮蛋。昨天,国家食药监总局紧急通知,各地严查皮蛋生产企业和市售皮蛋,违法企业一律停产退市 含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皮蛋一律下架、停售、召回。   5月6日、8日、31日,国务院三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都讲到食品安全问题,并明确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食品违法惩处力度不够   近日,在&ldquo 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讨会&rdquo 上,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刘佩智介绍,现行《食品安全法》,基层执法部门和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此外,对网售网购食品等新的流通模式,现行《食品安全法》也存在监管空白。   此外,2009年6月颁布实施的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分段监管模式。然而现实中,&ldquo 分段监管&rdquo 演变成在食品许可和标准订立时&ldquo 多头管理&rdquo ,对食品安全事件&ldquo 谁都不管&rdquo ,备受公众质疑。   召开研讨会征修法意见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有了重大调整,从多部门各管一段,到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的监管权责整合。因此,修订《食品安全法》,变得非常紧迫。   日前,就修订《食品安全法》,国家食药监总局召开研讨会,征集法学、行政学、药学、食品工业领域多位专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执法者意见。按立法计划,《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力争今年年底完成 其间,修订草案还将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刘佩智说,国家食药监总局已成立专门的部门,集中精力开展《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   部门回应   &ldquo 最严监管打打杀杀&rdquo   国务院法制办文教卫生司副司长李敬鹉说,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应该是科学的,执行应该是专业的。严格的监管,也是要基于风险的和基于法律原则的监管,基于中国实际的监管,不能理解成既然强调建立最严格的制度,就是打打杀杀、关门、停产。   作为立法者,这时候反倒应该冷静,(《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应该基于科学、专业的、风险评估的法律原则。   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刘佩智说,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无论是否要用严刑峻法,首先需要一个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做支撑。保障食品安全,关键在于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建工作已经基本到位,下一步的重头戏就是地方监管体制的改革。   焦点   1 能否增设严刑峻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说,食品安全需综合治理,法律是最后的手段。人人都是不合格食品的潜在受害者,但有些言论不完全符合法制或理性,如对违法者动辄重刑,动辄判死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要建最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消费者损害赔偿救济制度,同步修改《侵权责任法》。健全信誉制裁,把造假者信息输入身份证令其信誉扫地。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要改变食品行业失信成本低,违法收益高的现状。加大违法成本,让生产经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同时对守法行为进行激励和奖励。   2 行政刑事处罚应有效衔接   陈瑞华说,修订《食品安全法》,要注意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有效衔接,制定合理的衔接标准。国内几乎每个行政机关都可以处罚本领域的行政违法行为,但跟犯罪标准存在衔接问题。衔接不上,起不到严厉打击制假的震慑效果 如果相反,随时随地进入司法程序,将导致法律滥用。   国家药典委副秘书长刘沛说,实践中,部门各自手段比较多,但合力不够。如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有效衔接问题,因为证据的标准不同,食药监局内部,安监司搜集的证据,在稽查局不合格 稽查局送到公安部门的证据,依然不合适,由此带来的问题,丧失了有效监督的时间。   3 监管方式要让公众看得见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说,出现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后,老百姓对政府监管总抱有一种怀疑。今后要用一种看得见的方式监管,主动揭露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看得见的监管方式,还包括风险交流。针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以后,更重要的是如何跟公众进行风险交流,让公众认识到某一类食品的风险是什么,如何避免,在对该类食品的监管上,政府已经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   链接   2013年5月   毒生姜事件   山东潍坊峡山区生姜种植户,种植内销生姜时使用剧毒农药&ldquo 神农丹&rdquo ,外销生姜却实行严格监管。此外,一些不法商贩用硫磺熏制生姜,令外观颜色娇黄嫩脆,但具较强的毒性。各地监管部门开始查处。   2012年8月   地沟油事件   河南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涉嫌采购地沟油制作药品原料。而这批产品作为抗生素的中间体,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有网站调查显示,9成以上受访者拒绝健康元产品。   2011年-2012年   染色花椒事件   北京、山东、重庆等多地发现染色花椒。不法商贩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罗丹明B给劣质花椒染色,混入正常花椒中销售。
  • “强强联手”上海精科公司和天美控股公司正式启动合资经营天平项目
    2010年4月17日,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天美(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合资成立“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有关法律文件,从而在战略合作经营天平业务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合资公司将以上海精科原有电子天平、热分析仪、水分仪、粘度计等产品为主线,同时引入瑞士顶尖天平品牌——Precisa的中高端产品线,目标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天平专业化公司。   上海精科总经理樊志强在签约仪式上说到:“合资公司的签约,标志着精科和天美战略合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通过合资引进瑞士普利赛斯品牌和技术,是逐步国际化的良好开端。通过机制改良,给我们传统的仪器制造老牌国企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了我们打好发展民族科学仪器翻身仗的信心。”   天美公司董事长劳逸强表示:“上海精科与天美公司同属华人企业,都致力于发展民族科学仪器产业。文化相通,产业理念接近。此次携手成立天平合资公司,既是两家企业实现双赢的需要,也是振兴民族科学仪器工业的责任所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长闫成德出席签约仪式。   上海精科是国内最早从事科学仪器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公司之一,主要经营色谱光谱分析仪器、电子天平、电化学仪器及物理光学仪器,提供完整的实验室化学分析仪器系统解决方案和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天美控股是新加坡上市公司,开发及生产多种化学分析仪器及实验室仪器,并经销多国科学仪器产品,在中国及亚洲地区拥有完整的销售网络,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
  • 辽宁沈阳:做强检验检测 赋能高质量发展
    保障安全、护航民生、创新赋能……记者近日获悉,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争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构建食品和药品检验“双一流”体系,支撑食品评价性抽检和对药品抽样检验;特检机构在检测技术研究与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气瓶制造企业提供研发试验和技术支撑。据介绍,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强化抽检监测对保障食品安全的支撑作用,锚定打造全国食品和药品检验技术“双一流”高地的目标,建设食品、药品检验综合实验楼和实验动物中心,增强检验仪器设备储备,不断强化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对食品和药品检验领域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检验业务信息采集自动化、行政管理模块化、服务客户信息化,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现理化、微生物和毒理学三大注册备案检验领域的全覆盖。近年来,沈阳市食品和药品检验机构高标准完成多起应急专项抽检监测任务,高效解决民生诉求,全市未发生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基础部件,氢能源气瓶正在快速应用于储氢、运输以及燃料汽车上,而其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是应用的重要保证。按照《沈阳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要求,沈阳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所属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特检院)致力于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目前对车用金属内胆氢能源纤维缠绕气瓶(Ⅲ型)型式试验(不含氢气循环试验项目)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实验检测方法,自主研发试验设备占比达80%以上,现有检测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向国内多家大型气瓶制造企业提供气瓶型式试验服务。沈阳特检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在现有实验室建设基础上,再投入资金对仪器设备升级并引进更新的试验设备,扩建试验场地,外派技术人员学习,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整体检测水准,更好地服务气瓶制造企业的研发试验,为气瓶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 低碳燃料标准制定全面启动
    低碳燃料标准制定全面启动  两项“低碳燃料”国标草稿 预计8月前报批   低碳燃料一般指与传统化石燃料(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相比,单位能量能源具有更低的碳强度(或者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这种比较是建立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燃料的碳强度应从能源原料的获取开始计算,包括开采(种植)、生产、运输以及最后汽车发动机燃烧,整个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都应包括在燃料碳度内,并不是只考虑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排放。而且,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因其中任何环节的改变而产生较大的变化,同一种燃料的碳强度是可以通过工艺改进、技术创新来降低的。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废弃油生物柴油、纤维素乙醇、可再生电力等具有更低的碳强度和减排潜力,被认为是低碳燃料。   那么,我国应如何实现交通燃料的低碳化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的陈亮博士指出:“要摸清家底,开展交通燃料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首先要具备一套标准的评价方法学。”据悉,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中粮集团等七家单位共同研究起草的两项“低碳燃料”国家标准。   其中,《交通燃料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原则和要求》已经完成了广泛征求意见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中 《交通燃料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 报告与审核》处于标准起草阶段,有望于7月初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两项“低碳燃料”国家标准草稿计划于8月前报批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这两项国家标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评价交通燃料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也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决策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低碳燃料的研究工作能从定量角度对如何降低碳排放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思路。同时,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当前的一些热点作出判断,不能说开发的产品是低碳的,就认定整个产业链就是低碳的。
  • 空调可靠性国标制定启动
    日前,记者从全国家电标委会家电可靠性分委会年会上了解到,此次年会启动制定了房间空调器可靠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是由海尔空调主导的第二份可靠性国家标准,是继海尔主导制定冰箱、洗衣机、空调可靠性评价方法行业标准后,又一次深化升级。该标准的指定,意味着整个行业产品出厂前检测标准更规范化,更具权威性,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环境模拟增加空调可靠性   &ldquo 空调出厂时还是半成品,因此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以确保经历路途的颠簸、安装后在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rdquo 海尔空调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行业对可靠性试验缺乏相关认识时,海尔空调便在1999年建立了中国唯一全球环境模拟实验室,开创了国内通过模拟各种恶劣环境测试空调能否正常运行的先河,这同时奠定了海尔空调在行业可靠性国标制定的主导者地位。   此外,海尔空调还建立了噪音实验室、焓差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实验室,均采用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严格检测手段,确保出厂产品实现&ldquo 零缺陷&rdquo 。事实上,经过可靠性试验的海尔空调,相对于通过了国家的相关标准检测。据了解,海尔出厂与消费者见面的空调,都经历了中东地区55℃的高温天气、零下20℃的高寒地带、湿度达到85%的潮湿环境、恶劣的风沙、冰雹的袭击等破坏性极强的环境,这也是其实现国家&ldquo 免检&rdquo 的底牌。   据了解,海尔空调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可靠性试验专家,对可靠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转化为实际标准。不久前,海尔空调将可靠性试验标准提升至日本空调的出口水平&mdash &mdash 这也是目前行业最严格的标准。正是其在可靠性标准领域积淀的技术成就,推动了行业可靠性标准体系搭建,促进了产品在同一平台进行评价。   苛刻标准促进家电整体升级   &ldquo 单从侧面栅格、电加热带这种&lsquo 细节&rsquo 设计,便感知到好空调的过硬品质,难怪在零下20℃的恶劣环境中还能正常运行。&rdquo 目前,在全国巡回开展的&ldquo 中国品质行&rdquo 活动中,海尔通过&ldquo 拆空调&rdquo 的方式展示了其过硬品质,为消费者辨别真材实料的空调提供了依据。海尔空调之所以做出如此&ldquo 出格&rdquo 的举动,实际上,这与海尔对空调可靠性评价的苛刻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了解,早在2010年,海尔就首次主导编写了房间空调器可靠性试验方法,并在当年12月正式实施,之后成为了空调行业性标准。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海尔主导定制的可靠性试验方法、评价方法实施,不仅将可靠性研究扩充到整个家电领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家用电器在可靠性标准领域,逐步建立了完整体系,促进中国家电的整体质量不断升级。
  • 第二届昊诺斯-鼎昊源真心英雄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啦
    第二届昊诺斯-鼎昊源真心英雄活动启动仪式举行啦 2011年4月16日,随着中科院微生物所足球赛决赛的举行,第二届昊诺斯-鼎昊源真心英雄活动启动仪式同时拉开序幕。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都会以各种形式支持中科院的各种学生活动,这次赞助微生物所的足球赛,更是因为足球比赛所彰显的那种激烈对抗中取胜的精神以及所需要的超强技术战术的控制能力,都与昊诺斯真心英雄活动所倡导的&ldquo 创新超越,勇争第一&rdquo 的文化十分契合,为此赛后的颁奖仪式也就成为了&ldquo 昊诺斯-鼎昊源第二届真心英雄活动&rdquo 的启动仪式,仪式上昊诺斯-鼎昊源集团的副总经理李晓嘉女士发表了讲话并颁发了冠军的奖品,此举得到了各位老师和学生的交口称赞,在公司和院所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谐的桥梁。 激烈的比赛现场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系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生物检测、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多层次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我们代理的国外产品绝大部分是专业领域内的世界一流品牌,主要有: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索福,贺利氏品牌离心机、培养箱、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等各类产品;默克密理博公司纯水、超滤、层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完整性测试仪、生物反应器、多功能液相芯片平台;德国QIAGEN荧光定量PCR仪;日本Malcom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系统、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泰世达系列实验室冻干机等。同时,我们还销售同一集团下属的制造子公司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自产仪器,包括小型台式离心机,恒温金属浴,各类振荡器,磁力搅拌器,组织研磨仪,凝胶成像系统,及原位杂交工作站等等.
  • 伊利诺伊大学在纳米电子设备稳定导电性取得新突破!
    【研究背景】分子电子学是纳米尺度电子设备的前沿领域,因其在继续推动电子设备小型化方面展示了巨大的潜力,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单分子结中的导电性控制仍然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分子构象的动态变化和纳米间隙尺寸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设备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Jeffrey S. Moore & Charles M. Schroeder教授和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Rajeev S. Assary教授合作提出了梯形分子的设计策略。这些分子具有形状持久性结构,能够在分子结中实现稳定的导电行为,不受取代基团、对阴离子或结位移的影响。通过一锅多组分合成方法,科学家们成功合成了多种带正电的梯形分子,并通过实验和计算验证了它们的优异导电性。这些带电梯形分子展现出几乎与间隙无关的导电性,表明其骨架的刚性和受限的锚定基团旋转显著提高了导电稳定性。此外,梯形结构促进了电子的离域,使导电性提高到极高水平。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分子电子学中的纳米间隙独立导电性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还展示了梯形分子在下一代电子材料中的应用潜力。【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采用了一锅多组分合成策略,成功合成了多种带正电的梯形分子,这些分子均由易得的起始材料制备而成。2. 实验通过:对这些带电梯形分子进行的实验表明,它们在分子结中展现出优异的形状持久导电性,无论是在取代基团、对阴离子还是结位移方面都保持稳定。这种导电性行为主要归因于梯形骨架的刚性和带电系统中锚定基团的受限旋转。3. 进一步发现:我们将这一设计原则扩展到类似蝶形的分子系统,验证了该策略在无间隙导电性方面的适用性。此外,梯形结构促进了电子的离域,与非梯形分子相比,导电性提升至极高的水平(约101.6)。4. 额外发现:通过调整施加的偏压,我们能够控制不同结合位点的概率,从而实现对双重电荷输运通路的调控。这一发现展示了我们策略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图文解读】图1: 单分子电子学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图2:梯形和非梯形分子的单分子电导。图3:梯形分子中,电压调节的双电荷传输途径。图4: 结构和电子性质比较分析。图5: 蝶形分子的单分子电导。【科学启迪】本文通过精确的分子设计和创新的合成策略,为解决纳米尺度电子设备制造中的关键挑战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展示了带电梯形分子在分子结中表现出卓越的形状持久导电性,不受取代基团、对阴离子或结位移的影响。这种稳定的导电行为源于梯形骨架的刚性和带电系统中锚定基团的受限旋转,这为实现纳米间隙独立的导电性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此外,梯形结构的电子离域特性显著提高了导电性,达到极高的水平。我们还发现,通过改变施加的偏压可以控制不同结合位点的概率,展示了对双重电荷输运通路的精确控制。这些发现不仅突显了带电梯形分子作为未来电子材料的潜力,还为纳米尺度器件的小型化和性能优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参考文献:Liu, X., Yang, H., Harb, H. et al. Shape-persistent ladder molecules exhibit nanogap-independent conductance in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 Nat. Chem.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619-5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